父亲节的国旗下讲话实用4篇
发布于2023-12-18 14:35,全文约 3762 字
篇1:五年级父亲节国旗下学生讲话稿
老早就想着写写我的“父亲”只是觉的无法用语言表达父亲对我们那份沉沉爱。
小时候家里很穷,每一天午时父亲与母亲就会在家里打烧饼,一向打到晚上八九点钟。完了以后还要把烧饼放在一个大筐里,来不及吃饭就睡了。等到天不亮,父亲就已起床。我迷迷糊糊的听到父亲整理筐子的声音,然后父亲就骑车子出门了。
那时地里收成不好,一家人的生活全在这一筐烧饼上了。
过了中午,我与两个弟弟便去村头等着父亲。等到的往往是一把大米花,那已经是我们最好的吃食了。
父亲的脾气也是很大的,对这一点,我与两个弟弟是深有体会。有一天我们在屋里打架,此刻忘记了是什么原因引起这样。只是记得,小弟手里拿了一块馒头,上头放了一点咸菜。父亲抬脚就冲小弟的屁股踢过去了,吓的我与大弟赶紧跑到院子外边来了。小弟随后也跑过来了,并且还不停的向后看,好像父亲又追过来似的。我看小弟手里馒头上的咸菜不见了,就问他怎样回会是,他哭丧着脸说:刚才父亲一踢我,把我的咸菜都震没了。听了这话,我与大弟笑了大半天,直到此刻,一想起那个情景,还是让我们嬉笑不直。
事情过去好多年了,此刻的父亲已是满脸沧桑,每当见到他那亲切的眼神,犹如又回到了从前一般。
篇2:七年级国旗下关于父亲的背影讲话稿
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母亲”,多么熟悉的字眼。提起母亲,我想你们一定有说不完的话语。从婴儿呱呱坠地,到哺育我们长大成人,什么时候能离开我们的母亲呢?父母的爱轻柔如水,深沉如海,恩重如山。面对这比天高、比地厚的恩情,我们理当细心体会,用心报答。
翻开历史的画卷,孝亲敬长的故事一一浮现在眼前。
春秋时期,孔子的大弟子子路不仅以勇敢闻名,还以“孝”为后世称颂。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米缸中没有一粒米。为了满足父母这点小小的要求,他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才从亲戚家背回一小袋米。当他看到父母吃上香喷喷的米饭时,竟然忘记了疲劳。虽然辛苦,但子路甘之如饴,孝敬之心,始终没有停止过。是呀,一个人一时做几件孝亲敬长的事情容易,但要做一个一辈子孝亲敬长的人,确实很难!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像子路这样一辈子都孝亲敬长的人,却不乏其人。
而今,一个个孝亲敬长的感人故事依然在上演。阳光少年黄舸和死神赛跑,踏上“感恩之旅”,最后还给人们以光明和希望;20__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田世国,他为身患尿毒症晚期的母亲捐肾,延续了母亲的生命,延续了一段当代孝子的佳话。而更让我感动的是“‘孝心感动学校、爱心助他圆梦’的邹尊喜的事迹”。邹尊喜的父亲是个左腿有残疾的人,在他八岁那年,他的妈妈又抛弃了他和弟弟回到了老家。从那以后,小尊喜每天都揽下所有的家务活。为了全年人的生计,小尊喜的父亲在村子里开了小卖部,用残疾的腿蹬着自行车到20公里以外的县城去进货,在父亲外出进货时,尊喜便当起了售货员。为了不让父亲为他的学习操心,聪明的小尊喜每次领回奖状来总要让父亲看看,让他知道自己是好样的。他家是村里最穷的人家,可是他从来没有向困难低头,而是坚持在清贫的生活中奋发读书,最后,他终于考上了大学。但为了报答父亲的恩情,为了照顾一日三餐都要人喂的父亲,他选择了背着父亲上大学,用稚嫩的肩膀撑起了一个破碎的家。
邹尊喜携父求学的故事如一股清泉,流进了每个人的心田。父母的一生可能是平凡的,平凡得让我们无法在别人面前谈起;父母的一生可能是清贫的,清贫得让我们不愿在众人面前夸耀称赞;父母的一生可能是普通的,普通得就像一块随处可见的鹅卵石。可就是这样的父母,在你跌倒时,扶你起来,教你站立,指引你一步步走向成功。
同学们,予人玫瑰,手留余香。我们中国历来就是一个文明古国。孔子言:“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孝,其为人之本也,一个只有懂得感恩、知晓孝亲敬长的人,才能算一个完整的人。让我们用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父母,用一颗真诚的心与长辈交流;让我们铭记父母恩情,感恩父母的养育;让我们从小培养孝敬父母、孝敬长辈的优良品德;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让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美德代代相传!让孝亲敬长与你我永远同行!
篇3:七年级国旗下关于父亲的背影讲话稿
五四青年节一个隆重而又庄严的节日,一个可以激发我们青年人热情的节日,从1920xx年的5月4日,转眼间我们走过了92个春秋了。它不是一个不同的日子,而是代表我们中国青年自己的日子。
它总是让我回想起中国的青年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命运而作的斗争的精神。我理解的五四精神是自由、民主、爱国,是锐意进取,这些在任何时代都是应该继承和发扬的。虽然当代大学生身处的时代和九十年前大不相同,但这些根深蒂固的传统是变不了的。时光飞逝,岁月如流,从上个世纪的1920xx年到现在,五四已经走过了近一个世纪。
时间已经过去92年了,弹指间灰飞烟灭,历史的脚印永远定格在那个时期那个动荡的年代。那个时代充满了的黑暗与残酷,但是那个难忘的历史只有留在史册上和人们的心里。
无论是被欺压还是我们奋起的反抗,那些种种都过去了,过去是值得纪念,但是更重要的是还留存下来的一种精神,一种五四所带来的英勇与坚强、果敢与奋进、热忱与理想、不屈与抗争的精神。这精神不该随着岁月的变迁而流逝,那种精神不该只停留在那个时代,那种精神也不该只是用来让我们来纪念。我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这样推崇的五四精神是否过时了?还是脱离了现代21世界的发展?。但是我想说的是这种精神是从不凝固,正如历史永不会重现。
记得有人说过,击非典的众志成城,直到最近几年的汶川地震,还有前一阵子才发生的玉树地震。我们仍然有着爱国的精神,仍然有着国家有难,我们青年人作为先锋队,为国家现身。虽说不上过去战乱年代的抛头颅洒热血的年代,但是我们仍旧有着爱国的精神,为国家尽着微薄的力量。所以这种五四精神没有被我们现在的年轻人所遗忘。然而我们正在继续壮大这种精神。
时间已经过去90多年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在用自己的青春诠释这这一种精神。然而这种精神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消逝而被大家忘却的。因为五四运动的精神已经在我们中国人的心里永存。
篇4:七年级国旗下关于父亲的背影讲话稿
梦想,一个人怎能没有梦想?没有梦想,便没有奋斗的目标;没有梦想,生活平淡如水,不知因何而求,也不知求知为何,一切都是虚伪的。
著名的武术演员李连杰,不断追求梦想。他从小习武,刻苦锻炼,就是为了将中华民族的武术发扬光大。因此,他不断努力,最终在影艺界站住了脚跟。现在,他创立了慈善基金会,当人民在水深火热之中时,不断献出爱心,为人民服务。
还记得,阿里巴巴互联网的创始人马云,曾对于梦想从不放弃。他曾经想考重点小学,失败了;重点中学,又失败了;大学考了三年才入了学;大学毕业后想进哈佛,又没有录取……工作了,他总是遭到别人的冷嘲热讽,但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通过一次次的失败与努力,他最终成功了。
但是,这都是城市里娇生惯养的孩子的一次次经历,那么山区里贫困的孩子们呢?没有钱,即使再努力也是徒劳,对于心中的梦想仍是遥不可及。幸运的被发现了,也许还有实现梦想的机会;通过慈善机构帮助的,又重新有了对知识的渴望;但其他人则手足无措,只能安安静静的度过终生。
今年暑假,有幸参加了妈妈单位组织的慈善活动,作为义工,在四川江油的海金小学里,亲眼目睹了贫困生的处境。只见他们的房屋都让人产生一种摇摇欲坠的感觉,不禁让人感觉到“危机四伏”。房子里空空荡荡,首先映入我眼帘的就是一张床,抬头一看,更让人胆战心惊,屋子里的横梁已有些断裂,不得不让我感觉到这些孩子的生活是多么的艰苦。迈步进入学校,看见阳光明媚,整所学校干净整齐。只见同学们上课时认真听讲,并且虚心好学,回答问题时总是积极举手,对待老师也是彬彬有礼,但是我发现从他们的眼睛里都流露出了同样的一个梦想——我们要奋发努力,将来作为祖国的栋梁;他们下课时玩耍得开心又和谐,展现给我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让我不由得感到十分高兴。由此看来,对于这些学生,我们要多多奉献出自己的爱心,所谓“奉献,让世界充满爱”是多么重要啊!奉献爱心,圆了他们的读书之梦,是一种善举啊!
通过这次的四川之行,让我深受启发。我希望自己将来能成为一名志愿者,随时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为了这个梦想我将不断坚持努力!
当主持人王小丫讲述舟曲孩子的梦想时,极度哽咽,也感动了电视机前的学生们。韩璇是舟曲县城关一小二年级学生。灾难来临时,她的爸爸从离家200米的地方飞奔回来,但看到的已是一片泥沙。整整3天,爸爸在泥土堆里拼命地挖啊找啊,直到看见了那枚红色的发卡。泥土堆里的韩璇,长发上满是泥浆,爸爸为心爱的女儿最后一次洗净了头发,亲手为她扎起了小辫。爸爸说,小韩璇的梦想是当一名老师,他们家有一块小黑板,小韩璇经常在上面写写画画,还让爸爸妈妈坐在小板凳上,听她讲课。虽然小韩璇没有机会实现这个梦想,但梦想绝不会消逝,即使是房屋倒塌,生命不再,梦想一定还在!
梦想是人类奋进的动力,梦想是实现一切目标的前提。每个国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中国梦”是中华儿女的梦想,那么,如何实现这个“中国梦”?答案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国梦”使我们进一步认清了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中国梦”里也有你我的梦!作为年轻基层干部来讲,只有心系群众、勤廉服务,把“个人梦”融入到“中国梦”梦中去,才能让“中国梦”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