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劳模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精选多篇【八篇】

发布于2023-12-20 10:24,全文约 9467 字

篇1:2023年优秀劳模先进的个人事迹材料范文_申报材料_网

2017年优秀劳模先进的个人事迹材料范文

精心规划,分片实施,用三年时间使全大队3200多亩土地全部实现农田格子化,南北一个向,灌能进,排能出,建成了稳产高产农田,几年来,粮、棉、油产量均在全公社前列。为此,于1977年荣获上海市农业学大寨先进生产(工作)者荣誉称号。目前,他退休后居住在泖港镇天乐小区4号303室。

李明甫,男,1940年10月出生,初中文化,中共党员,时任新五公社南三大队党支部书记。他带领干部群众,抓班子建设,艰苦奋斗,不脱离群众,坚持干部带头参加劳动,狠抓农田基本建设,使队容队貌有较大的改观。以粮为纲,提倡科学种田,合理密植,实现农业丰收,当年就实现粮食单产亩产达到吨粮的先进单位,在地区为首创,受到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为此,他本人也于1978年荣获上海市先进生产(工作)者荣誉称号。目前,他退休后居住在泖港镇五厍老街14号。51-51免 费论文网-网-欢迎您

杨连云,男,1929年7月19日出生,高小文化,中共党员,时任泖港乡新建村大队长,在农业以粮为纲抓粮食产量,搞农田基本建设时,水稻种植早稻早产,每亩达到800斤以上的泖港乡首位,振动全乡及全县,为此于1978年荣获上海市先进生产(工作)者荣誉称号。目前,他退休后住在松江区泖港镇新建村陈阁421号。

王云仙,男,1931年12月25日生,小学文化,中共党员,原住泖港公社胜利大队长浜队,他是一个农民,自从16岁开始从事农业生产,70年代初期,由于农村农业技术落后,加上自然灾害严重,对二麦产量,一直上不出,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此,他大胆创新,为二麦丰收,探索出一条高产路子,这就是一条沟,二麦丰收靠条沟而出名,使各生产队二麦年年丰收,得到了群众收评,于1978年荣获上海市先进生产(工作)者荣誉称号。目前,他居住在泖港镇焦家村百家253号。

篇2:劳模个人先进事迹材料_事迹材料_网

劳模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弹指一挥间,在中材环保工作已有年的时刻,其间有心酸,也有汗水,但同志更多的是对公司的感激,正因在这年工作中不仅仅学到了与工作相关的知识、技能与方法,还领悟到了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对社会对公司有用的人。这是比任何东西都宝贵的人生财富,并将受益终身。

一、踏实工作任劳任怨

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由于包装车间是公司的主力生产车间,轧机班生产比较忙,天车操作人员更是职责重大。为能保证高效,安全,圆满的完成车间的生产任务。同志加班加点,随叫随到,获得各级领导导一致好评。另一方面,讲究工作方法,学以致用。充分发挥用心性、主动性,事业心和职责感。多年来她以宽以待人,谦和忍让,豁达大度,职责不推,困难不让的精神为大家树立了楷模,在大家的共同发奋下,包装车间轧机班多次获得公司劳动竞赛优胜班组称号。

二、善于领悟提高素质

由于包装车间的天车使用频率高。经常会出现一些毛病。为保证安全生产,不出现安全事故,并且不影响生产。她从自我的工作经验中归纳出很多经验,然后结合《天车安全操作规程》制定详细点检计划并严格遵照实行,由于点检到位,避免很多安全事故的发生。她对工作和事业总有一份拼命的执着。自从事天车操作工作以来,同志在工作上始终对自我高标准严要求。无论在什么地方,在哪个岗位,都十分注重领悟,注重从书本上和实践中汲取知识营养,并把掌握到的业务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并且透过领悟,使本人的天车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理潜质都有很大的提高。

三、立足本职安全第一

为保证天车的安全运行,每一天上班都认真检查,天车主梁下挠,及时发现,把事故隐患扑灭在苗头中。从刚参加工作时的一个新人到此刻的拥有丰富经验的老师傅转变,经历很多,学到很多,其中有些教训是用自我的惨痛经验获取的,为能给新来的员工起到带头作用,避免再犯以前的错误,她带头遵守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让大家都有很强的职责心和群众荣誉感。为包装车间的安全生产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从事天车操作以来从未发生过安全生产事故。

四、模范带头严以律己

“与她相处时,你总会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这是许多与同志接触过的人最直接的感受。平时无论谁家里有事,只要一个电话,无论多忙,她都会尽可能地给予照顾。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谁家里没有个大小急事,大家要相互明白。你们家里有事就放心去办吧”。同样是上班,自我患病没有耽误过工作,孩子发烧没有分心影响到工作,她从未因家里的事请过一天假。作为一位老师傅,时刻以高标准、严要求来约束自我提高自我,并时刻关心爱护每一个小兄弟。除了把本职做到位,还用心参车间的各项培训。工作更是用心请战、党团活动用心参加。

五、殚精竭虑,孜孜追求

在中材环保工作的多年间,有多少个节假日、公休日,她是在工作中度过的,她记不清;多年里,不分白天黑夜,随叫随到地干了多少事,她说不清;多年里,她带过多少新手,将多少门外汉培养成业务能手,她数不清。而她记得清的是每一天上班准点准时;她说得清的是起重吊装多少吨是起重限额;她数得清的是几千个日日夜夜无事故!

一个平凡岗位上的普通工人就这样在艰苦的蜕变中完成了质的飞跃。工作没有终点,只有始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以后的工作中她将会一如既往的高标准要求自我,不求轰轰烈烈,但求扎扎实实,发奋做好一名优秀的天车工。为公司安全稳定和谐发展贡献自我的满腔热情。

篇3:优秀劳模先进的个人事迹材料2023年范文_事迹材料_网

优秀劳模先进的个人事迹材料2019年范文

精心规划,分片实施,用三年时间使全大队3200多亩土地全部实现农田格子化,南北一个向,灌能进,排能出,建成了稳产高产农田,几年来,粮、棉、油产量均在全公社前列。为此,于1977年荣获上海市农业学大寨先进生产(工作)者荣誉称号。目前,他退休后居住在泖港镇天乐小区4号303室。

李明甫,男,1940年10月出生,初中文化,中共党员,时任新五公社南三大队党支部书记。他带领干部群众,抓班子建设,艰苦奋斗,不脱离群众,坚持干部带头参加劳动,狠抓农田基本建设,使队容队貌有较大的改观。以粮为纲,提倡科学种田,合理密植,实现农业丰收,当年就实现粮食单产亩产达到吨粮的先进单位,在地区为首创,受到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为此,他本人也于1978年荣获上海市先进生产(工作)者荣誉称号。目前,他退休后居住在泖港镇五厍老街14号。51-51免 费论文网-网-欢迎您

杨连云,男,1929年7月19日出生,高小文化,中共党员,时任泖港乡新建村大队长,在农业以粮为纲抓粮食产量,搞农田基本建设时,水稻种植早稻早产,每亩达到800斤以上的泖港乡首位,振动全乡及全县,为此于1978年荣获上海市先进生产(工作)者荣誉称号。目前,他退休后住在松江区泖港镇新建村陈阁421号。

王云仙,男,1931年12月25日生,小学文化,中共党员,原住泖港公社胜利大队长浜队,他是一个农民,自从16岁开始从事农业生产,70年代初期,由于农村农业技术落后,加上自然灾害严重,对二麦产量,一直上不出,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此,他大胆创新,为二麦丰收,探索出一条高产路子,这就是一条沟,二麦丰收靠条沟而出名,使各生产队二麦年年丰收,得到了群众收评,于1978年荣获上海市先进生产(工作)者荣誉称号。目前,他居住在泖港镇焦家村百家253号。

篇4:劳模工人先进个人事迹材料_事迹材料_网

劳模工人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王景奎淘“马葫芦”31年了,而且淘得乐在其中,美名远扬。“马葫芦”在东北方言里表示“下水道”。

半个世纪前,淘粪工时传祥受到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名扬中华;半个世纪后,淘井工王景奎当选全国劳模,——因为两人拥有同一种情怀:宁肯一人脏,换来万户净。

1981年,24岁的王景奎从部队复员,进入吉林油田公用事业公司江北排水站排污班。刚报到,就遇上一件急活——3个家属区发生“马葫芦”堵塞,污水外溢,四处横流。恰逢7月,“马葫芦”内臭气熏天,在老班长的带领下,王景奎穿上胶皮裤,跳进蝇蛆翻滚的污水,连续3天3夜的“车轮战”,让他深切体会到了“马葫芦工作”的不易。

“身脏手脏,心灵不能脏”,“疏通先疏通思想,清掏先净化灵魂”,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王景奎不仅决定扎根“马葫芦班”,还决心把这份又脏又臭的工作“干出个样来”。由于班里多数人都“坚持不了多久,就想方设法调走”,老班长退休后,王景奎成为班里的“头儿”。

XX年4月的一天,一家属区出现溢水,掀开地沟盖板,只见内积污水粪便已达一米多深,为查明故障所在,王景奎穿上胶皮衣裤,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淌行在冰冷的粪水中检查。大约走了20来米,终于发现一处悬空的接头,可回到地面后,他突然想到:整个管线还没检查完,如果问题不是一处,怎么办?“不行,还得下去!”王景奎不顾工友阻挠,又一次钻进地沟,果然在50米处又发现一个故障点。当他满身污水爬上来时,一下子瘫倒在地。

王景奎的管辖范围,大部分是20年以上的老住宅区,地下管网纵横交错,“马葫芦”深浅高低各不相同。在逐一踏查的基础上,王景奎绘制出一张完整清晰的“马葫芦联络图”,并将其输入微机,如今,哪里出了问题,只要打开电脑,就能准确判断出“瓶颈”所在。他还自制了20多种实用小工具,有时大型专业疏通机无法施展,这些小工具就派上了大用场。

有一次,一小区居民不慎把金项链掉进下水道,接到求助电话,王景奎迅速赶到。“疏通机是肯定不能用的,很容易把项链搅碎”,王景奎从工具袋里掏出一个自制“小法宝”——2米多长的金属软钩,一点一点伸进下水管里试探、转动,半个小时后,金项链失而复得,看到用户满意的笑脸,王景奎的职业自豪感油然而生。

“为100%的用户服务,让100%的用户满意”。为遵守自己的承诺,王景奎身体力行,带领工友“迅速反应,文明服务”,每到用户家维修,都要自带“一双拖鞋,一块抹布,一张笑脸,一份意见卡”,并且做到了“四不”:不抽用户一颗烟,不吃用户一顿饭,不喝用户一杯水,不拿用户一分钱。被小区居民亲切地称为下水道“110”。

“又脏又累不起眼,家家户户离不开”。30多年来,为了让油区七万延长米的排污管线畅通无阻,王景奎多少次置身井下,与“马葫芦”“亲密接触”。“上班之初还常常恶心、呕吐”的他,现在“坐在没淘完的‘马葫芦’边用工餐,也面不改色,心不跳。”

共2页,当前第1页12

篇5:劳模范先进个人事迹材料范文_申报材料_网

五一劳模范先进个人事迹材料范文

,男,汉族,1964年出生,大专学历,x市x乡卫生院针灸推拿科的一名普通中医。30多年来,勤奋求医术、苦钻练本领,热心忠职守、掏心为病人,致力学楷模、竭诚谱新章,用质朴的情怀和精湛的医技服务群众,践行着“吴登云式”好医生的高尚标准,为构建“回汉一家亲”的和谐环境贡献了力量,先后被评为“x省优秀基层中医”、“x市最美医生”、“x乡优秀共产党员”……

怀揣赤诚心  勤奋练本领

30年前,胸怀当一名救死扶伤白衣战士的赤诚之心,跟随家父盛寿山学习中医,被乡卫生院录用为乡村医生。从此,他在学医的道路上孜孜以求、奋力前行。他用3年时间硬是啃下了10多本中医高等院校大部分教材,通过中医自学考试获得大专文凭,被市卫生局录用到x乡卫生院工作。农村颈肩腰腿痛的病人多,筋骨关节病的发病率高,就诊看病的农民总期望花钱少、效果好、恢复快。一位年近50岁的中年妇女患“肩周炎”上肢疼痛、不能下地劳动,因耽误了农时而欲寻短见的事情深深刺痛了他的心,被搅得彻夜难眠。祖国传统医学的针灸推拿技术简、便、验、廉,农村百姓太需要了。他毅然放弃体面轻松的中医内科门诊,去当时的南京铁道医学院附属医院进修针灸推拿,决心传承这一既累脑又耗体力的中医诊疗事业。他跟随南京中大医院张朝纯教授学习,白天门诊、病房轮轴转,看病查房、书写医疗文件满负荷,晚上图书馆、宿舍挑灯夜读,收集整理老师的医案,记下学习心得10万多字。“到大医院进修学习的机会太难得了”,他在电话中对家人老是重复这句话,节假日一头扎进阅览室,翻阅大量实用性强的医书和杂志,忙碌于病人床边和诊疗桌前。为精准掌握一个针灸穴位,熟练运用一种推拿手法,他在同事身上比划,在自己身上练习。“宁可自己多‘受罪’,不要让群众受病累”他常跟同事唠叨着。进修结束回到单位后,遇到疗效不理想的病例,他电话请教南京的老师,上网查看资料,休息天领着病人上、奔,请名老中医会诊,及时解除群众病痛的同时,登门拜师学艺,学到了一些名医的独门技艺。求知若渴,不耻下问,日积月累,总结创新,他终于练就了一手绝活,并发表3篇相关论文,2017年又通过副高职称的评审。

掏心待病人  德艺传四方

每天上班,都是以一张纯朴的笑脸、一声善意的问候、一句美好的祝福,迎接前来诊治的每一位患者。多年来,不知有多少个病人因疾病痛苦而来、又因医到病除高兴而去。最让病人难忘的是他问长问短、问寒问暖的热心,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责任心,给四面八方前来就诊的群众留下妙手回春的一片真情。2017年10月,x市天和国际花园38岁的李某,因右面颊部皮肤粗糙呈癞状2年,如虫爬行般的或痛或痒、或干或湿,曾被多家医院诊断为皮肤过敏症,而且一直口服抗过敏药物及膏药外用。因为听朋友介绍说卫生院中医推拿对疑难病有一定的疗效,带着一份疑虑、抱着一丝期待,来到卫生院找到。经过仔细检查,认为是颈椎错位引起气血不能运行到局部(颈2皮神经分部区域),皮肤失去营养而成。耐心诊查,细致讲解,针对病人个体制定精准治疗方案,仅经过两次治疗,病人竟奇迹般的痊愈了。为表示感激之情,她特意送来了写有“妙灸神针医百病,德艺双馨传四方”字样的锦旗。同年5月,安徽省天长市界牌镇一名50岁的女患者李某,头摇2017年,7年前曾在某医院住院治疗21天,诊断为“痉挛性斜颈”,伴头晕心慌耳鸣,治疗效果不佳。发作期间曾因坐卧抖动不停,故多年来没有睡过一次安稳觉。慕名找到,仔细检查后发现患者颈椎反弓,诊断为颈椎病,通过三个疗程的精心治疗,病人的不适明显好转。本乡一位65岁的陈某,因患颈椎病经常昏倒,常年不能劳作,有一次竟然在人家出孝时突然昏倒。到上海大医院求医时,要他花5万元做颈椎手术,后因病房紧张回来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上网把病情与中医、针灸推拿界专家交流,汲取他人之长,拿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陈某病情好转后到现在一直做着瓦工。

一年365天,针灸推拿科门诊的病人总是络绎不绝,为保证病人治疗的连续性,他是上下班连轴转;为照顾老年病人就医不便,他经常送医送药到病人的家中;为掌握病人治疗的效果,他日常进行电话随访。他以自己良好的医德、精湛的技艺塑了新时代中医的形象,邻近的乡镇包括安徽天长、仪征等地都传颂着“大医精诚”的美名。

学习吴登云  共铸回汉情

多年来,总是把组织的表扬作为动力、把群众的感激作为鞭策,把每天工作作为新的起点,始终保持传承创新的勇气、勤勉踏实的心气,在中医针灸推拿技术上求精、求细、求效。他常说:“我要以‘白衣圣人’吴登云为榜样,锤炼品德,修身正行,塑造自我,病人自在,我就自在。”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和激励着身边的同事,卫生院的中医内科、骨伤科、肛肠科及中药房和煎药室稳步发展、特色鲜明,他与5位中医同仁践行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誓言,凭着对生命的尊重与珍爱,对患者及其家人尽心尽责的理念,忠实地履行着白衣天使的神圣职责,深受当地回汉群众的一致好评。在他和同事们共同努力下,所在科室被评为“x市重点中医专科”,所在卫生院也先后创成“x省示范乡镇卫生院”、“x省乡镇卫生院示范中医科”。

篇6:优秀劳模先进的个人事迹材料2023年范文_事迹材料_网

优秀劳模先进的个人事迹材料2022年范文

精心规划,分片实施,用三年时间使全大队3200多亩土地全部实现农田格子化,南北一个向,灌能进,排能出,建成了稳产高产农田,几年来,粮、棉、油产量均在全公社前列。为此,于1977年荣获上海市农业学大寨先进生产(工作)者荣誉称号。目前,他退休后居住在泖港镇天乐小区4号303室。

杨连云,男,1929年7月19日出生,高小文化,中共党员,时任泖港乡新建村大队长,在农业以粮为纲抓粮食产量,搞农田基本建设时,水稻种植早稻早产,每亩达到800斤以上的泖港乡首位,振动全乡及全县,为此于1978年荣获上海市先进生产(工作)者荣誉称号。目前,他退休后住在松江区泖港镇新建村陈阁421号。

王云仙,男,1931年12月25日生,小学文化,中共党员,原住泖港公社胜利大队长浜队,他是一个农民,自从16岁开始从事农业生产,70年代初期,由于农村农业技术落后,加上自然灾害严重,对二麦产量,一直上不出,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此,他大胆创新,为二麦丰收,探索出一条高产路子,这就是一条沟,二麦丰收靠条沟而出名,使各生产队二麦年年丰收,得到了群众收评,于1978年荣获上海市先进生产(工作)者荣誉称号。目前,他居住在泖港镇焦家村百家253号。

篇7:劳模个人先进事迹材料范文

苗1997年参加工作,20xx年以来为促进我市城乡建设和建设工程质量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法律法规,立足岗位,开拓创新,勇于奉献,为应危机,保增长,推助追赶型跨越式发展做出了积检努力并取得突出成绩.其明显特点,一是勤奋好学,思维敏捷;能够认真学习DXP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践行科学发展观,掌握其精髓指导工作实践,参加国家在职研究生考试顺利通过,取得了公共管理硕士学位,晋升高级经济师,结合本职工作提出了许多着有见地的思想观点,为工程质量监管提供了新思路。二是锐意进取,坚持改革;在深化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过程中,积极倡导推进工程质量巡查机制,推进分类监管和实行差别化管理,强化市场与行政联动管理,以信息网络为支撑强化信息化管理,为单位提高工作效率和监管实效,在科技转化方面做出突出贡献。三是勇于创新,埋头苦干。无论是在行政审批中心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注册时,还是在日常的工程质量监管工作中,都能够创新思路,做到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又坚持执行了工程质量法律法规,受到各方责任主体和同行监管人员的好评。特别是在接受国家工程质量监督执法检查和创建国家鲁班奖工程验收中,不辞辛苦,勇挑重担;在创建省市文明单位,推进建筑节能和分户验收工作中,不断完善管理档案,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及明发现修正环节,制度各个方面管理漏洞和薄弱环节,在他负责管理建立的单位管理档案,在全省质监机构考核中,受到专家组好评,并成为全省第一家国家质监机构考核通过的单位。

篇8:劳模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我叫,来自郑州一建集团,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建筑人,目前担任集团公司工程总监、南三环高架桥项目指挥长、高级工程师。

今天站到这里和大家共同交流,是我从来没有想到的事情,我愿与大家共同分享这幸福的时刻。

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学习强身,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建筑人!

努力学习,做一个祖国有用的人,这是小时候老师教出的梦想,如今我觉得仍然是立身之本。

我一九七四年高中毕业上山下乡,一九七八年回城到郑州一建加工厂当了一名砼工,在祖国的建筑事业上,在这个为郑州城市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企业里,整整干了三十六年。三十六年来我摸爬滚打,三十六年苦乐年华,伴随我的是,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

当初,参加工作当一名砼工,是建筑业最苦最累的工种之一。我在建筑公司的一些同学几乎全部都调走了,当时我也徘徊过,也想过调离,是师傅们的敬业精神在打动着我,使我坚信在建筑业也一定能干出一个样子来。我常说,选择了建筑事业就选择了辛苦,在我的入党志愿书里我也毫不犹豫的写下了永远忠诚党的建筑事业字句。就这样,我一直在坚守着。当班长,我带领大家一起干,产量几乎每月都是第一。当时累的呀,大家可能不会相信,腰疼的得拿振动棒震,晚上回家还坚持学习建筑专业知识的有关资料。一九八一年,经企业推荐,并参加考试,我考上了省建工局工长班,有幸的是带着工资上学,而且哪去哪回。

回来后,我从工长做起,承接的第一项工程是省职工文化馆工程,这是我省第一个采用无粘接预应力技术施工的工程。为了确保工程质量,我去北京学习,并参与设计单位的施工工艺设计,亲自采购材料、设备机器和施工,圆满的完成施工任务。在这个工程上,完成了我第一篇的论文发布,得到了当时省里的专家认可。到目前,在有关知名杂志上,发表论文七篇,另有两篇获得全国建筑业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

在辛苦忙碌的施工中,我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了函授学习。一九九一年获得了自考本科学历。

随着郑州市城市的发展,郑东新区建设如火如荼,各种桥梁装饰成为东区的一大亮点,东区第一座桥——畅通桥装饰后,当时大家很不满意,市领导要求重新设计,重新进行装饰施工,并把任务交给了我们,当时我的压力非常大。按照设计,施工难度也大,栏杆的钢管上焊接钢板做的线谱音乐符号,曲里拐弯的,很不好做,焊缝又多。按照常规做法观感肯定不好,于是我就朝思暮想,终于想出铆焊技术,钢板采用等离子切割,关键是解决了那么多的焊缝,有了这种技术就彻底解决了焊缝的观感,表面上看不到任何焊缝,就像粘上的一样。成功后,东区管委会召开现场观摩会,大家非常满意,这项技术也是我申报的第一项国家专利,现在每当我走到畅通桥上,还是要停下来看一看,心里真舒服。到目前,我主持编写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主持参与编写省级工法5项,省科技进步奖2项,厅科技进步奖9项,全国首批绿色施工示范工程1项。

2019年,我们企业进行了改制,原来的国有变成了民营,我被大家选为董事、工程总监和企业管理者代表。在我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完善了公司现代企业制度,通过了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国际标准管理体系认证,并获得了中国建设管理体系运行优秀企业称号。同时,我还组织编制了《企业形象视觉识别规范手册》、《企业安全防护标准》,参与编制了河南省施工现场标化标准,推行了项目创优目标管理责任制,我们施工的多项工程获国家“鲁班奖”“国优银奖”“全国市政金杯奖”和省“中州奖”工程。2019年获全省建筑业二十强第一名。

随着郑州市畅通工程建设高潮的掀起,我先后担任了科学大道立交桥、京广快速路工程四个标段和五一前全面通车的三环快速化南三环BT项目的指挥长。在那些紧张忙碌施工的每个日日夜夜,我仍然历历在目,在我的脑海里没有星期几,只有几月几号干的哪个节点,几月几号保证通车。辛苦、劳累、困难在始终伴随着我们。但是,没有比腿长的路,没有比脚高的山,再大的困难通通用我们不屈不挠的精神踩在了脚下。科学大道立交桥获全国市政金杯奖。今年要申报“鲁班奖”,三环快速化顺利通车,每当我开车走在这几段快速路上,激动和高兴的连我的车都在上面高兴的翩翩起舞。

我的人生格言是“不悔”,不悔是一种强烈的自信,同时又是一种极大的付出,只有你用心付出了,干任何事用心的去策划,组织,实施,最终得到成功,你才能做到不悔。三十多年,我一路走来,迎着风伴着雨,伴着祖国改革开放的春风,伴着祖国建设的大潮,我走的很普通,但很扎实。我做了一个共产党员,一个建设者应该做的事,但是党和国家却给了我很多荣誉,我先后被评为全国建筑质量管理先进个人、郑州市第十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河南省建设劳动奖章。2019年和2019年相继当选郑州市和河南省劳动模范。同时被建设部中建协聘为建筑工程技术专家委员会专家,多次参加国家和省级工法评审和全省质量安全检查,为建筑业的发展发挥了自己应有的作用。

三十多年来,我一直在做梦,我梦见郑州市博物馆、科技馆,我梦见京广快速路,我梦见我参与建设的高楼大厦、道路桥梁。那一座座美丽的建筑,就像一曲曲凝固的乐章,不时的在我耳边奏响。未来的梦,伟大的中国梦,将伴随我的后半生,我想那种梦将会更加香甜。作为一个献身于建筑事业的建筑人,我无怨无悔,我骄傲!我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