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国际劳动节心得体会(通用6篇)
发布于2023-12-29 19:18,全文约 4700 字
篇1:2023五一国际劳动节心得体会
每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全社会关注的目光,将一次次聚焦在劳动和劳动者身上;每年“五一”国际劳动节,中央和国务院都会召开表彰大会,一批批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将受到表彰。
从“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到“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再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无不证明着中华民族素来以勤劳、智慧、勇敢著称于世,无不证明着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无不证明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根本还是靠劳动……可以说,无论环境条件怎样变化,劳动始终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无论社会怎样发展,时代怎样变化,尊重劳动、鼓励创造的价值观念都不会改变。
任何梦想,都不是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的艰苦奋斗。为此,
咬定目标不放松,撸起袖子加油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就意味着全社会要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崇尚劳动,造福劳动者,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全社会都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维护和发展劳动者的利益,保障劳动者的权利;全社会都要坚持社会公平正义,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
“劳动”二字沉甸甸,意味着劳动者就是要继续高举劳动的旗帜,大力唱响劳动的主旋律,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唯此,才能创造巨大的财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劳动群众。
篇2:2023五一国际劳动节心得体会
在美好的五月里观看了《_》后感触还是比较深的,同时也能够从中深刻的体验了劳动模范者那种伟大的精神,我们也明白,在当今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之所以能拥有和谐美好的新生活;这一切都离不开最漂亮的劳动工作者的,是他们用自己辛勤的努力,才创建出我们如今这个富足美好,充满新时代社会主义的和平生活。
劳动模范者简单的来说就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结果。这背后的成功是离不开拥有一颗为社会贡献出一生的人。人总是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出有意义的事情,这样才算不枉此生。在当今高速发展的时代里,劳模的存在使我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和良好的风尚。可见劳动模范对社会的贡献是有多么重要的,而所谓的劳模跟我们平常人其实是一样的,只是他们在对待工作上总是脚踏实地、务实。这种劳动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借鉴的。
劳模精神是我们新一代年青人担起责任的榜样,是我们社会上的信仰,同时也是我们每个人脚踏实地,努力奋斗追求的目标。如今劳模精神激励着每个劳动者,使得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尽力而为,默默付出。劳模精神它更是一种顽强的精神,宛如每一滴水都看得出来,是一种能坚持到底的精神,而正是拥有这种精神,社会上才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学习劳模精神,就是为了让我们不断的找到个人差距,发现自身不足,取长补短,将自身的光点无限的放大,也许下一个劳动模范者就是你了。
篇3:2023五一国际劳动节心得体会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这是八荣八耻的一条。
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在实践中边做边学,培养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造思维和动手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能在劳动的物质成果中体现他的智慧、技艺、对事业的无私热爱和把自己的荣誉、自尊,能为自己的成果而自豪。”每个人都希望过上美好的生活,可是,怎样才能过上美好的生活呢?有的人期待着别人的恩赐;有的人想投机取巧,甚至坑害别人来获得,其实,真正的美好生活,只有靠劳动去创造。我们大营街就是依靠自己的劳动创造了美好的生活。这里曾经是贫穷落后的地方,无矿藏无工业,这里曾经是有名的落后村,无楼房无公路,后来,这里的人们在党的领导下,决心用自己的勤劳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生活。没过多久,这个地方竟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土地变得“肥沃了”;财源滚滚进;溪水唱着歌儿欢快地流向远方;幢幢楼房像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这一切令人欣慰的丰收的硕果,不都是劳动创造出来的吗?
是什么创造了我们美丽的家园呢?是劳动!我们由最早的北京人到现在的新一代接班人;从以前的只会做生食到现在的什么都会做;从以前的只会用简单的工具来耕作到现在的已经可以用高科技机器来进行耕作;从以前的只会用毛皮做衣服一直到现在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衣服,使我们的世界变得五彩缤纷,色彩斑澜的正是劳动。
劳动不仅创造了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美丽的家园,还创造了和谐社会。有了它,我们就有了一切。
现在,我们都生活在和谐安定的社会里,可是又有谁曾想过:如果没有劳动,这一切又从何而来呢?如果没有劳动,人们就会变得贫穷,社会就会不安定,整个世界就会陷入战争与贫穷。只看得见硝烟、战火、尸横遍野……那么,这世界还算是人们吗?美丽的地球会变成人间地狱!
老舍先生曾经说过:“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的确,现在世间的一切,哪一样不是劳动创造出来的呢?难道说,劳动不光荣吗?让我们携起手来,以“八荣八耻”为准绳,规范自己的行为,从点滴做起,创造美好的未来!
篇4:2023五一国际劳动节心得体会
五一放假,爸爸妈妈带我去万园之园——圆明园游玩。
圆明园始建于1707年,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
一进圆明园,就能看到极其美丽的景色,各种各样、五颜六色、或人工栽植、或野地盛开的花开的正艳,长在草丛中,长在绿树上,为这历史长园点缀着美丽。圆明园中常常能见到已快凋谢的桃花,在深绿的树上一片粉。树、草也随处可见,翠绿、嫩绿,层层由浅入深。垂柳和松树最常见,时时彰显蓬勃的活力。圆明园树多、花多,水也多,湖面清澈而不见底,海岳开襟后的湖就很美,水面平静,倒映着岸边树草扶风的美景。
我们一边走,一边看,圆明园里约49/50的宫殿建筑被毁坏,这的建筑大多没有,如:宝相寺、泽兰堂、敷春堂、清夏斋、涵秋馆、生冬室这些景致都只有一块石碑显示它们曾经存在。存留的遗址,也只有西洋楼遗址区了。这里的石质建筑已经坍塌,石块堆积在一起,有的断了,有的倒了,可从那些勉强还剩下的垒起的石建筑中仍然能看出它曾经的辉煌和宏伟。西洋楼遗址区中有许多遗址,从一个个有大有小的石块上的浮雕,足以看出古代工匠们的精细的工艺。有花型、有圆形,还有三角形、扇形等等,哪怕只是很矮的石台,也细致入微的雕上了曲线和鱼鳞。
看到这样的断壁残垣,就总是不免想到造成这样场面的英法联军,是他们火烧圆明园,抢夺了无数金银瑰宝,毁了一座难以想象的梦中园林,毁了民族文化和历史,毁了清朝人们的心血,毁了这伟大的圆明园。但,他们毁不了民族气节,毁不了爱国之心,梅花之魂,毁不了中国人不服输、不低头,维护国家的赤子热情!
圆明园,历史园,中华园。这样一座极为宏伟的园林,代表着中国的耻辱,代表着中国的气节,中华魂!
篇5:2023五一国际劳动节心得体会
曾几何时,“劳动”二字何其神圣。劳动创造人类、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生活,人们耳熟能详;“劳动最光荣”的口号最为响亮。如今,“劳动”似乎被有意无意淡化甚至遗忘了,“五一劳动节”,劳动的意义被抽空,只剩下节日的躯壳。因此,追根溯源,我们有必要找回失落的“劳动”,回归“五一”的本义。
以1886年5月1日芝加哥20多万工人走上街头,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的大罢工为发轫,100多年过去了,“五一”国际劳动节,这个为广大普通劳动者设立的节日,薪火相传、延续至今,依然是全球性的节日,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它的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劳动者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争取到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劳动的价值得到确认,劳动者的权利受到尊重,劳动者的尊严进一步彰显,这正是“五一”与其他节日的根本区别。
“一勤天下无难事。”劳动,是社会财富的源泉,文明进步的基石,离开了劳动,一切就无从谈起。在这里,劳动不仅仅是简单的劳作,更是创新与创造,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我们看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特别是互联网经济的高度发达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劳动的岗位、劳动的方式、劳动的内容等都在发生着变化,劳动者的外延也在不断拓展,但是,劳动的价值没变,诚实勤劳的底色没变,付出与创造始终是劳动的核心内涵。在社会的急剧转型期,在物质欲望横流的今天,我们有必要铭记劳动的荣光、坚守劳动的价值、重申劳动的尊严,唱响劳动光荣之歌。
“五一节”过去了,请不要忘记劳动,更不要忘了千千万万的普通劳动者。当前,我们正在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加快建设美丽怡然资阳,归根结底,要靠劳动实现宏伟蓝图,要靠广大劳动者的创造托起美好未来。我们要树立劳动光荣、劳动崇高、劳动伟大的理念,弘扬勤劳善良的传统美德,营造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的良好社会氛围,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发扬“工匠精神”勇于奉献,用劳动体现人生价值,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篇6:2023五一国际劳动节心得体会
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创造了文明,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力量,劳动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应向全体劳动者致敬。
中国人民自古都是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民族,大禹治水、愚公移山……体现劳动精神的传说不胜枚举;“晨兴理荒_,带月荷锄归”、“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礼赞劳动的诗歌比比皆是;“兵工事业开拓者”吴运铎、“铁人”王进喜、“码头工人”林五弟……以各行各业劳动模范为代表的广大劳动者砥砺奋进,共同奏响了劳动最伟大、奋斗最幸福、梦想最光荣的时代强音,揭示了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只有劳动才能创造幸福,只有奋斗才能实现梦想。
劳动者最伟大,筑梦者最光荣。从建成全球六成以上的高铁到架起超过世界95%的摩天大楼;从减少全球九成以上的贫困人口到成为世界第二大科学知识产出国;从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网购“新四大发明”到C919、“北斗”、国产航母等众多“中国重器”,伟大的劳动者在党的领导下,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亿万劳动者正在以昂扬的斗志和拼搏进取的精神,用自己的双手书写“中国故事”、创造“中国奇迹”、刷新“中国速度”,成就“中国光荣”,释放更多推动社会发展的正能量,提供更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智慧,构筑着通向伟大梦想的坚实路基。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坐而论道”不可取、“实干兴邦”才是硬道理!回首我们党的发展历史,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强大;审视现在,改革开放需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踏实劳动;展望未来,将蓝图变为现实,需要付出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多、更大的努力。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历史永远不会眷顾坐享其成者,离开辛苦的劳动,梦想永远是水中月、镜中花,唯有依靠我们的双手去劳动,才能创造人类的幸福,才能实现伟大的梦想。
发展是时代的命题,时代是奋斗者的舞台。十八大以来,我们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展成果:经济中高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创新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这是全体劳动者辛勤劳动的结晶。党的十九大为我们绘就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如何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这个最美好的时代向我们发出了新的挑战,也给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