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模板【实用4篇】
发布于2023-11-30 17:35,全文约 7951 字
篇1:大学生计算机实习报告总结
作为学习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作为以后即将成为一名通信人的学生来说,了解通信基础知识,掌握通信专业的学习方法,明白通信行业最前沿的科技知识,是关系到自己前途,关系到自己人生价值能否实现的人生大事。
通过近一周的学习,我们从感性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对我们将来的学习和研究方向的确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这次参观实习丰富了本人的理论知识,增强了本人观察能力,开阔了视野,并使我对以后的工作有了定性的认识,真是让我收获颇多。现将本次实习就参观实习内容、实习收获、以及未来自己努力的方向等作以总结。
二、通信基础知识
1数字移动通信
数字通信包括gsm、cdma等。第三代移动通信(3g)目前主要有两种主流的技术方向。其中一种是从第二代cdmaone演进而来的cdma20xx技术,cdmaone移动通讯网络在北美、南韩和香港等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0xx年5月中国联通采用了增强型的cdmaone的技术在中国全面建设移动通信网。cdma20xx与cdmaone的空中信道具有相同的码片速率,向后兼容cdmaone的系统,可以由cdmaone平滑升级而来。其演进的路线是cdmaone--cdma20xx1x--cdma20xx1xev。另一种主流的第三代通信技术是由第二代gsm标准发展而来的wcdma技术,由于gsm采用的是tdma(时分多址)调制方式,而wcdma采用了cdma(码分多址)的调制方式,其空中信道无法兼容,采用机站积叠和使用多模手机的方式向后兼容gsm系统,其演进的路线是gsm--gprs--edge--wcdma。在制式上则有时分多址(tdma)(如欧洲的gsm系统)和码分多址(cdma)两种。二者均能够实现高速分组的3g数据业务,但从空中信道调制、核心接入网络和终端用户等多个方面比较,两者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区别。
-gsm是世界上第一个对数字调制、网络层结构和业务作了规定的蜂窝系统。gsm是为了解决欧洲第一代蜂窝系统四分五裂的状态而发展起来的。
目前国际电联接受的3g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种:wcdma、cdma20xx与td-scdma。cdma是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的缩写,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基础。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采用频分多址(fdma)的模拟调制方式,这种系统的主要缺点是频谱利用率低,信令干扰话音业务。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采用时分多址(tdma)的数字调制方式,提高了系统容量,并采用独立信道传送信令,使系统性能大为改善,但tdma的系统容量仍然有限,越区切换性能仍不完善。cdma系统以其频率规划简单、系统容量大、频率复用系数高、抗多径能力强、通信质量好、软容量、软切换等特点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1)、wcdma全称为wideband`cdma,这是基于gsm网发展出来的3g技术规范,是欧洲提出的宽带cdma技术,它与日本提出的宽带cdma技术基本相同,目前正在进一步融合。
该标准提出了gsm(2g)—gprs—edge—wcdma(3g)的演进策略。gprs是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业务)的简称,edge是enhanced data rate for gsmevolution(增强数据速率的gsm演进)的简称,这两种技术被称为2.5代移动通信技术。目前中国移动正在采用这一方案向3g过渡,并已将原有的gsm网络升级为gprs网络。
(2)、cdma20xx是由窄带cdma(cdmais95)技术发展而来的宽带cdma技术,由美国主推,该标准提出了从cdma`is95(2g)—cdma20xx1x—cdma20xx3x(3g)的演进策略。cdma20xx1x被称为2.5代移动通信技术。cdma20xx3x与cdma20xx1x的主要区别在于应用了多路载波技术,通过采用三载波使带宽提高。目前中国联通正在采用这一方案向3g过渡,并已建成了cdmais95网络。
(3)、td-scdma全称为timedivision-synchronous`cdma(时分同步cdma),是由我国大唐电信公司提出的3g标准,该标准提出不经过2.5代的中间环节,直接向3g过渡,非常适用于gsm系统向3g升级。但目前大唐电信公司还没有基于这一标准的可供商用的产品推出。
2光纤通信
利用透明的光纤传输光波。效率速度都远远优于有线电通信。同步数字体系(sdh)是一种光纤通信系统中的数字通信体系。它是一套新的国际标准。sdh既是一个组网原则,又是一套复用的方法。sdh是为了克服pdh的缺点而产生的,是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再定规范然后研制设备。这样就可以按最完善的方式设定未来通信网要求的系统和设备。sdh是国际电信联盟ccitt于1988年正式推荐的,并称为同步数字体系。sdh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标准,它不仅适用于光纤通信,原则上也适用于微波和卫星通信。被誉为”光纤通信之父“的高锟(英籍华人),在光电话的研究中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减少介质杂质方面,马瑞,卡谱隆,凯克在1070年将噪音减少到20分贝/千米,更令人兴奋的是在解决光电话产生的2个根本问题上发明了能够产生理想光源的半导体激光器。1974年光杂质噪音减至1分贝/千米。1979年降低到0。2分贝/千米。1977年美国芝加哥和圣塔磨尼卡之间首次建成商用光纤通信系统,头发丝粗细的玻璃丝能同时开通8000路电话。到1990年光纤通信的发展取得重大进展:1由多模光纤过度到单模(只传一种模式,没有色散,传输的频带宽,能载送的信息量比多模光纤大的多)2由短波长(0。85微米)过度到长波长(1。31微米)。90年代光纤传输的的速率达10000兆比特/秒。相当于1/10的头发丝的光纤里可以同时开通1250000部电话。光通信每隔几十千米,增设一个“再生中继器”(光——电——光)以增大传输的信号,1985年“掺洱光纤放大器”诞生。光瓠子通信:使光脉冲变宽,变窄的两种效应相互抵消,就成了一个保持不变的光瓠子。我国光纤的发展:1977年第一根波长(0。85微米)阶跃型适应光纤问世,长度为17米,衰减为300db/km。1978年减少到5db/km。80-81年研制出激光器和pin探测器。84年在武汉,天津建立多模光纤通信。1986年动态单纵模激光器诞生。
3移动基站收发信机和基础设施
gsm基站在gsm网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gsm网络的通信质量。gsm基站是一种技术要求较高的产品,最初的基站设备基本都是一些国外的产品。随着我国一些高科技电信企业在移动通信领域的不断深入,一些国内的电信企业如大唐、广州金鹏等公司也生产出多种型号的基站。
gsm赋予基站的无线组网特性使基站的实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宏蜂窝、微蜂窝、微微蜂窝及室内、室外型基站,无线频率资源的限制又使人们更充分地发展着基站的不同应用形式来增强覆盖,吸收话务--远端trx、分布天线系统、光纤分路系统、直放站。
基站发信台(bts):受控于基站控制器(bsc),属于基站子系统(bss)的无线部分,服务于某小区的无线收发信设备,实现bts与移动台(ms)空中接口的功能。bts主要分为基带单元、载频单元和控制单元三部分。基带单元主要用于话音和数据速率适配以及信道编码等;载频单元主要用于调制/解调与发射机/接收机间的耦合;控制单元则用于bts的操作与维护。bts中存储编码算法a5和密钥kc,用于解密接收到的密文形式的用户数据和信令数据(包括解密)。
基站控制器(bsc):具有对一个或多个bts进行控制以及相应呼叫控制的功能,bsc以及相应的bts组成了bss(基站子系统)。bss系统是在一定的无线覆盖区中由msc控制,与ms进行通信的系统设备,它主要负责完成无线发送接收和无线资源管理等功能。功能实体可分为基站控制器(bsc)和基站收发信台(bts)。
bsc:具有对一个或多个bts进行控制的功能,要负责无线网路资源的管理、小区配置数据管理、功率控制、定位和切换等,是一个很强的业务控制点。
bts:无线接口设备,它完全由bsc控制,主要负责无线传输,完成无线与有线的转换、无线分集、无线信道加密、跳频等功能。
2.自我感受
这次实习对我来说收获颇多,这次参观有教师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讲授,使我明白了许多上次的疑问.也让我较多的了解到目前实际生产中使用的具体设备,将所学的知识更快更好的与实际联系起来. 补充了原来学习中没有深入的部分.通信业是一个更新很快的行业,知识的有效期短,我们必须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才能适应专业的需要.
经过一个月的生产实习,我基本上达到了实习目的的要求。
一方面我从基本的层面上了解了学校环境与社会环境的不同。不能把学校环境等同于社会环境,而且社会环境要比学校环境复杂的多。在社会中工作,压力来自各方面,不像学校一样,学校都为你铺垫了道路。在社会中不仅要有知识而且要融会贯通,你不行就不会有提升,不会有利润,强者多得。不管你说的多好,只要有好的成绩,给公司或单位带来更多的利益就是强者,懂得了什么是优胜劣汰。虽然这些远远还不够,但是很宝贵。
篇2:大学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大学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Word文档的创建、并按指定路径、指定文件名保存文件。
2.掌握文档中文字的快速输入并设置:文字的字号、字体、字颜色、行间距、字间距等格式。
3.掌握文档中段落的分栏、首字下沉、底纹、边框、页眉页脚等的设置方法。
4.掌握文档中插入艺术字、剪贴画、图片及公式的方法、并设置其版式及图片文字说明。 5.掌握规则、非规则表格的设计。
5.掌握使用Word软件对论文、科技文章进行排版。
6.掌握文档中页面设置、文字的字体字号、颜色、行间距、字间距的设置。 8.掌握分页、分节要点,按不同章节的要求,设置不同的页眉、页脚。
7.掌握正文及三级标题的设置,并自动生成目录(或有修改后同步该目录)。 10.掌握论文封面的设计。
二、实验内容
1.单文档图文混排。
2.长文档排版。
三、实验过程及结果
计算机系统由计算机系统赖以工作的实体。后者是各种程序和文件,用于指挥全系统按指定的要求进行工作。
通常所说的计算机均指数字计算机,其运算处理的数据,是用离散数字量表示的。而模拟计算机运算处理的数据是用连续模拟量表示的。模拟机和数字机相比较,其速度快、与物理设备接口简单,但精度低、使用困难、稳定性和可靠性差、价格昂贵。故模拟机已趋淘汰,仅在要求响应速度快,但精度低的场合尚有应用。把二者优点巧妙结合而构成的混合型计算机,尚有一定的生命力。
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包括中央处理机、存储器和外部设备等;软件是计算机的运行程序和相应的文档。计算机系统具有接收和存储信息、按程序快速计算和判断并输出处理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子)系统和软件(子)系统组成。前者是借助电、磁、光、机械等原理构成的各种物理部件的有机组合,是电子计算机分数字和模拟两类。
篇3:大学生计算机实习报告总结
一、实训目的
透过为一周的实训,巩固本学期所学习的知识,强化的各种基于工作的过程的各种操作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熟练处理word文档的综合应用、excel高级数据管理、powerpoint演示文稿高级制作技巧及inter网络综合应用潜力,并为学生参加计算机水平考试及办公自动化考试作好准备。
二、实训资料提要
中文处理的综合应用;
l电子表格的综合应用;
rpoint演示文稿的制作技巧;
4.申请邮箱、收发邮件、outlookexpress的使用;
5.信息检索与信息的综合应用;
6.利用serv-u软件建立与配置ftp站点,实现文件的上传与下载;
站点的建立与配置,网页的浏览(选);
三、实训出现的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让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这让我感到十分的难过。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明白的是多么少,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在实训的过程中,透过老师的悉心指导,我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word中文处理的综合应用、excel电子表格的综合应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制作技巧等等。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我已经不是只停留在实训前的一知半解上,也不只是只懂得理论而没有实践。但是这一个星期的实训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很多的同时,也有过不少的挫折。
下面就拿我在实训中遇到的一些主要问题来做说明吧!
文档的处理。由于之前寻书本的理论知识了解不够,同时实际操作比较少,所以在实训过程中就难免会找不到最基本的菜单栏中的项目。
在这个时候,就会花费不少的时间去寻找,理所当然地就会减慢做题的速度。但是勤能补拙,平时回到宿舍我都会利用自己的电脑去巩固加强自身的不足,进行多次反复的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透过几天的努力,我此刻最后能熟练掌握每一个基本的操作了。
l电子表格的综合应用。excel应用一向是我最头疼的环节,对excel知识的掌握薄弱,使得我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诸多的困难:有时做起题来真的是一头雾水,对多种函数应用不熟练,尤其是条件函数和数据透视表方面的应用。但是,三人行必有我师,透过问身边的同学,和请教任课老师,我此刻也能掌握多种常用的函数应用,对excel电子表格的综合应用也有了一个清晰的思路。
rpoint演示文稿的制作技巧。ppt虽然是平时接触得比较多的一个方面,但是平时自己所制作的ppt其实是比较普通的,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能过本次的实训,我真实地体会到:很多东西每个人基于平常的了解基本上都是一样的水平,但是要真正掌握一门知识,做到和别人的不一样就真的需要下很多的功夫了
四、实训小结(感受体会、不足、收获及今后努力方向)
这次的计算机实训,时间不长,短短的一周,但是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个性是提高了综合分析应用的潜力。掌握了很多以前只是一知半解的知识,实在是受益颇丰,感受良多。
此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实训,作业很多,每一天都是在机房里做老师布置的word、excel、powerpoint等的习题,整天应对着电脑屏幕,有时候会有种眼花缭乱的感觉。我清楚地记得,在做excel方面的习题时,自己就像是遇到了拦路虎,应对那些对我而言有些复杂的表格,有时真的无从下手,有时做了很多次又是错误,真的很有挫败感。
但是同时也使我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前对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到位,平时上课不够用心,只是掌握一点皮毛就自以为是,沾沾自喜。其实不然,要想真正掌握一门知识,一项技能,真的需要花费很多少心思,而不只是一天两天。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深深体会到向他人学习和请教的重要性。应对不会操作的一些习题,结合自己的实际,我及时地向身边的同学请教,也得到老师的指导。从中使我感受到,很多时候合作来得很重要,有些东西在不违背群众原则的前提下,要懂得及时和身边的同学合作。这样不仅仅增进了我们的友谊,在合作的过程中也使用我们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学到了很多知识,个性是提高了综合分析应用的潜力。
实训过程是繁琐的,但同学们都表现得很用心,不怕课程难,相互帮忙一齐分析。很多同学甚至吃了饭就一头扎在实训中。任课老师也十分认真负责,耐心讲解,细心指导,一点一点解答同学们的疑惑,直到同学们理解了为止。在实训中,分析、讨论、演算,机房里充满了浓浓的学习气氛。此次实训培养了同学们耐心的工作作风,增强了同学们的合作意识,提高了大家的应用分析潜力。
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有过苦辣,但是却也很充实。因为在这个有些忙碌的过程中,我真的学到了想要的东西,尤其是对office办公软件的应用。
作为一名大学生,对office办公软件的熟练掌握是务必的,也是最基本的,这对于我们每个人以后的工作也是十分有用的。但是学习计算机基本操作只是学习的一部分,在这一周的实训中,我学到的更多的是理念上对计算机应用的认识,就是它在现代生活中作用:
当今企业竞争范围的伴随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而日益扩大,这样就要求企业在各个方面加强管理,要求企业有更高的信息化集成来实现对企业的整体资源进行集成管理。现代企业都意识到,企业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实力的竞争,要求企业有更强的资金实力,具备强有力的管理潜力和更快的市场响应速度。因此,引入计算机系统的好处是十分重大的。
因此,我很感激能够有此次的计算机实训课程,给我了一次真正用心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的机会。感谢那些在实训过程中给过我很多帮忙和推荐的同学朋友们,也真心地感谢陪伴我们一齐度过这一个星期的两位老师,谢谢他们的耐心指导!
篇4: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范例_实验报告_网
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范例
一、实验题目
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
二、实验目的
1.熟悉Windows XP的文件系统。
2.掌握资源管理器的使用方法。
3.熟练掌握在Windows XP资源管理器下,对文件(夹)的选择、新建、移动、复制、删除、重命名的操作方法。
三、实验内容
1.启动资源管理器并利用资源管理器浏览文件。
2.在D盘创建文件夹
3.在所创建文件夹中创建Word文件。
4.对所创建文件或文件夹执行复制、移动、重命名、删除、恢复、创建快捷方式及设置共享等操作。
四、实验步骤
(一)文件与文件夹管理
1.展开与折叠文件夹。右击开始,打开资源管理器,在左窗格中点击“+”展开,点击“—”折叠
2.改变文件显示方式。打开资源管理器/查看,选择缩略、列表,排列图标等
班/王帅、王鹏
3.建立树状目录。在D盘空白处右击,选择新建/文件夹,输入经济贸易学院,依次在新建文件夹中建立经济类1103
4..创建Word并保存。打开开始/程序/word,输入内容。选择文件/另存为,查找D盘/经济贸易学院/1103班/王帅,单击保存
5.复制、移动文件夹
6.重命名、删除、恢复。右击文件夹,选择重命名,输入新名字;选择删除,删除文件
7.创建文件的快捷方式。右击王帅文件夹,选择发送到/桌面快捷方式
8.设置共享文件。右击王帅,选择属性/共享/在网络上共享这个文件/确定
9.显示扩展名。打开资源管理器/工具/文件夹选项/查看/高级设置,撤销隐藏已知文件的扩展名
(二)控制面板的设置。
1.设置显示属性。右击打开显示属性/桌面、屏幕保护程序
2.设置鼠标。打开控制面板/鼠标/按钮(调整滑块,感受速度)、指针
3.设置键盘。打开控制面板/键盘/速度(调整滑块,感受速度)、硬件
4.设置日期和时间打开控制面板/日期和时间
5.设置输入法。打开控制面板/区域与语言选项/详细信息/文字服务与输入语言
(三)Windows附件的使用
1.计算器。打开开始/所有程序/附件/计算器/查看/科学型,
2.画图。打开开始/程序/附件/画图/椭圆/填充/选定
3.清理磁盘。打开开始/程序/附件/系统工具/磁盘清理,选择磁盘,确定
4.整理磁盘碎片。打开开始/程序/附件/系统工具/磁盘碎片整理
五、实验结果。
通过对《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学习和上机,我掌握了包括文件的管理、控制面板的设置、Windows
附件的使用等在内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术,让我对计算机有了初步认识。
六、实验心得
对文件的管理、控制面板的设置、Windows附件的使用等在内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术的学习,让我对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简单操作有了熟练地掌握,使我对计算机的运用充满好奇与热情,也为我以后在工作岗位上运用计算机技术,更好的让计算机服务于生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我相信,在老师辛勤教导下,在我的努力学习下,我一定能够让计算机及其运用技术创造我们更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