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学期校长讲话(汇编2篇)
发布于2023-11-30 17:59,全文约 4955 字
篇1:校长学校团年会讲话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忙碌的一学期挥手而去,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回味这一学期的学期和工作,每一天里都有我们的奋斗,每一天里都有我们的思索,每一天里都有我们的收获,每一天里都有我们的成长!我提议:
首先,让我们怀着感恩之心,把最真诚最热烈的掌声送给我们辛勤耕耘、不倦教诲的老师们。
接下来,为你们自己的美好理想、为你们这一学期以来的奋斗和拼搏,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你们自己。
在这个充满激情的学期里,同学们享受着优质的教学资源,在这里愉快的生活学习。学校喜讯连连,同学们在各项活动中获得了可喜的成绩。
如:1、坚持突出德育工作的重点,即:“阳光少年,快乐成长”——好习惯存储行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通过阳光少年的星级评比活动和“践行文明我当先,行为规范伴我行”主题系列活动,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不断丰富德育内容,以活动为载体,搭建德育工作的平台。(1)走出校园,亲近自然——社会实践活动:每学年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我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活动之一,20xx年我校先后开展了3月份“学雷锋,展少年风采”明珠广场环保教育活动,5月份雕塑公园游园活动,8月份农博园参观活动,9月份吉林省科技馆参观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孩子们收获颇丰。(2)体育盛会展雄姿――喜闻乐见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 全面贯彻体育艺术“2﹢1”工程,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我校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5月份,我校承办了南关区体育艺术“2+1”推进会,7月份,举行了学校武术操比赛,9月份的迎国庆第二届金秋体育节,11月份我校学生在南关区学生羽毛球比赛中获得第一名,12月份的南关区广播体操比赛二等奖。(3) 爱国主义满胸怀——开展“雏鹰,在党的阳光下起飞”系列教育活动:5月份举行了“红领巾心向党,歌唱祖国庆六一”主题大队会,主题中队会的评比,7月1日庆祝建党90周年主题升旗仪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4)、小荷才露尖尖角――丰富多彩的艺术、科技教育活动: 我校在培养学生方面,十分注重艺术、科技方面能力的培养,校歌、红歌的普及,科技活动的开展,才艺的彰显,品性的熏陶。有80名学生参加吉林省绘画大赛获奖。参加吉林省科技创意设计大赛获团体一等奖,还有 “小百合”艺术社团的成立都很好地为学生搭建了表现自我美丽人生平台。学校迎接了各类各级的检查,学生的表现得到了领导的高度赞扬,这是我们明珠小学的骄傲。
无论是成功和荣誉,还是失败与落寞,都将只属于过去,我们既要为曾经播种和收获而欣慰,也要为曾经的疏忽和大意而总结。只要我们认清今天的自我,认准明天的目标,并顽强地付诸行动,就一定会取得新的成功。
回顾过去的一个学期,我们骄傲,我们自豪,因为我们众志成城,与时俱进;因为我们奋斗和拼搏了,因为我们成长和发展了。
同学们,快乐的寒假生活从今天起就要开始了,寒假既是过去学期的结束,同时又是新的开始,所以让我们把寒假当做新的起点。怎样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呢?在此,我想向同学们提出几点建议和要求:
第一, 利用假期多读书、读好书,不能仅满足于课本的知识,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第二, 要增强法制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单独出门,应经过家长的同意,特别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事故发生。
第三, 有计划地认真完成作业,健康使用网络,增长见识,开阔眼界,严禁到游戏室、网吧、酒吧等不适宜青少年进入的场所。
第四, 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公益活动,增强劳动观念,养成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最后,我祝愿老师们假期愉快,祝愿全体同学过一个安全、充实、快乐、有意义的寒假,也祝愿全体同学的父母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篇2:校长学校团年会讲话
各位局长、各位校长、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是我到市教育局就任的第四天,今天的会议也是我参加的第一个有关基础教育的全市性会议。一上任就和大家一起商讨中小学德育工作,虽然不是刻意为之,但我相信这也不是巧合,这是在提醒我牢记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刚才,新郑市介绍了他们在德育工作中的创新实践,我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新的感悟;保华副局长针对当前学校德育的主要工作,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和透彻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工作理念和具体措施,相信对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发挥引领作用。借此机会,我想和大家交流一下我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点认识。
一、德育永远是教育的首要任务
哈佛大学的资深学者哈瑞•刘易斯教授写过一本书,叫《失去灵魂的卓越:哈佛是如何忘记教育宗旨的》。众所周知,美国顶尖的研究型大学正为追求卓越地位展开空前的竞争,在争夺优质师资和生源的过程中,哈佛这所美国最富有和最具影响力的大学显然是赢家,但刘易斯教授以他在哈佛任教30多年的亲身经历,从“选择与方向”、“知识精英与公民意识”、“沟通、竞争与合作”等多个角度告诉大家,哈佛忘记了本科教育的根本目的——把年轻人培养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成人!
我无意去评说哈佛的功过,在我看来,作为一个教育人,时刻保持清醒和理性,能够不断反思,坚持自我批判,这才是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的地方。同样是学校,尤其是基础教育学校,我们所追求的卓越是否有灵魂相依?我们所追求的“优质教育”是否仅仅只关注狭隘的“质量”而忘记了教育的“本质”?
教育是复杂的,但教育的本质并不复杂,就是让人生活得更美好,因此,公民教育、生活教育、人格教育和知识教育同等重要。
不可否认,郑州教育面对的诸多现实困难是短时间内难以改变的:大班额的现象普遍存在,高考升学压力大,教师数量不足,待遇也不高,等等。这种高度竞争型和资源短缺型的教育特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家庭和学校教育几乎清一色地重才智而轻德育。而德与才的孰重孰轻,社会上一度流传着这样几句话: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其实早在北宋时期,司马光就曾给出了最为精辟的论断: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也。
哈佛大学忽视了教育之于人的价值,同样,教育对“人”的发现和认识,在新中国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新中国建立之初,教育被定位为“上层建筑”;改革开放后,教育又被定位为“生产力”。无论是把教育作为“上层建筑”,还是作为“生产力”,两者在性质上是相同的,都是把教育作为社会的一种工具,以工具来要求教育,泯灭了教育自身的特性。工具论立场下的教育,远离了“人”的发展与成长,关注的只是人的工具性一面,而非一个“真实的人”。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思想解放,人的问题引起教育界的重视。理论界开始认识到,教育的出发点是人,有目的地培养人,才是教育的根本所在。但我们对“人与社会”关系的认识还局限于“社会决定人”的观点,教育因此就是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按社会的要求规定人的发展方向,培养符合一定社会需要的人。
应该承认,对教育的认识从“上层建筑”、“生产力”,到“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是一个历史的进步,它表明教育的轴心开始从“社会”向“人”转换,教育由工具性向本体性转换——人是教育的目的。
叶澜教授说:“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教育就是教人如何好好做一个人,尤其是在教其“心”,从“性情”涵养上做起。这,也是教育最基本的常识。诚然,道德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合力,但学校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不同于家庭和社会——学校的核心任务是让真、善、美在受教育者心中生发出来、扎根下去,学校存在的独特价值就在于打造一个经过选择的、过滤净化了的、理想的教育园地——在这里,教育者应尽力让学生朝着真、善、美的方向健康成长。
不管家庭和社会道德是如何不尽如人意,我们的学校教育都应该始终坚持把受教育者培育成具有高尚道德的人。伟大的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认为,“学校是一个经过简化、净化以及平衡环境和文化遗产而形成的一个‘雏形的社会’”。今天,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都需要牢固地坚守这样一种信念,并持之以恒地把学生教育成有道德的高尚之人。我们相信,学校德育不断传递的正能量一定能对社会产生正面影响。
二、立德树人是当前学校德育的根本任务
一年前,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强调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必须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学校德育必须遵循这一新任务新要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个环节。
我们首先要正确认识立德树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立德树人强调以德立人、树人以德。立德是树人的前提和基础,树人是立德的目标和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句话二十四个字”,融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和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为一体,确立了立德树人的价值根据和价值标准,明确了新的历史时期“德”的科学内涵。
同时,我们必须与时俱进,适应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顶层设计。要科学安排教育内容,合理选择教育方法,这是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充满活力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培育人的灵魂的教育,要遵循知识传授的规律,倡导启发式、参与式,使学生都能通过自身的独立思考,逐步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遵循价值认同的规律,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与生活实际、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国家、社会以及自身发展的意义,在情感态度上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行为上自觉地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要遵循现代教育的规律,注重教育与治理相结合,充分挖掘校规、校训育人内涵,充分发挥教风、学风的育人作用,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努力营造文化育人的浓厚氛围,提升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体察和精神共鸣,做到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生动活泼、润物无声,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伴随学生学习成长的全过程。
学校教育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渠道主阵地,全市各中小学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深入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广泛开展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引导中小学生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健康成长——一块洁净的心田,一份求真的执着,一个远大的目标,这是基础教育给孩子们最宝贵的礼物。
三、教师素质是德育工作的根本保障
教育何以发生?简而言之,教育是人对人的深刻影响。钱穆先生指出,中国教育的根本在于师道与师教。教师教人以其德性,以身教、以行教,以己之为人教,即教师身体力行。
提出培养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是教师群体的一分子,我们的行为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因此,“四有”应该成为我们共同遵循的底线。
学校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教师首先要做到“立己德”。“立己德”重在立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与个人品德,坚守精神家园与道德底线,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自觉捍卫职业尊严,珍惜教师声誉。其次,还要积极“树人德”。“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为教师,我们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仁而爱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做学生敬仰爱戴的品行之师、学问之师,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向善的人性和高尚的情操。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学校教育才能培育出不媚世俗、不受引诱的精英和栋梁,将求真、守正的精神操守追求,贯穿于未来的职业和人生。
在前几天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上,中国政府发表了有关“一带一路”的官方文件,定名为“愿景与行动”。我想,我们的学校德育工作同样如此,不仅要有明确清晰的愿景,更需要脚踏实地的行动。同志们,让我们坚守教育理想,牢记教育责任,彰显教育智慧,共同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