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党员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推荐6篇】

发布于2024-01-15 19:18,全文约 9124 字

篇1:党员致富先进事迹

在曲阜市书院街道办事处夏家村居委,有一位远近闻名的种菜能手,他就是夏元海,今年45岁。从事大棚蔬菜种植近20xx年,这些年,他潜心研究蔬菜种植,用自己过硬的技术本领和坚定的信心,战胜蔬菜大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如今,他的大棚蔬菜正一天天“茁壮成长”,大棚内各类新鲜蔬菜长势喜人,枝繁叶茂,可谓硕果累累。 1987年,夏元海从曲阜市农业技术学校毕业后,回村务农,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农业生产中,精耕细作,科学管理,还在自家的粮田里安装了黑光杀虫灯装置,这在当时村里是绝无仅有的,专门捕捉各类害虫,他种的粮食比别人产量高,还减少了农药用量,减轻了毒害污染,附近群众都夸他是“小秀才”。1992年他看到种植大棚蔬菜是一个致富的好项目,就萌生了种菜的念头,在全村率先搞起了蔬菜大棚。当年就取得了丰产丰收。夏元海平时勤于学习,自费订阅了《山东科技报》、《科技致富向导》、《蔬菜施肥技术与原理》、《蔬菜营养诊断图谱》、《蔬菜病虫害图谱》等报刊杂志,汲取先进的蔬菜种植知识,不断改进种植模式,提高种植产量和蔬菜质量。

夏元海开始建设蔬菜大棚时,村民都不敢尝试种植,他率先试验做出表率,在他的带动下村民大胆的开始种植蔬菜,掀开了夏家村村民种植大棚蔬菜的产业新篇章。由于他的无私帮扶,促进了本村村民种植蔬菜的热情,扩大了种植规模,提高了种植产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夏元海本人也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党员、带领群众致富先进个人、致富能手等荣誉称号。

刚开始管理大棚蔬菜,夏元海没有经验,他虚心学习,多次到寿光等蔬菜种植先进地区取经,向有经验的蔬菜种植专家请教,还买回大量蔬菜种植技术书籍,认真学习,科学管理,终于摸索出一套大棚蔬菜种植经验。为了便于管理,他在大棚边上修建了住房,将家搬到地里,随时观察了解蔬菜的生长情况。经过几年的辛勤努力,夏元海的收入有了明显提高,每栋大棚收入都在1.5––2万元 。但是他没有满足,经过市场调研,夏元海认为种植反季节蔬菜是使蔬菜大棚发挥最佳效应的最佳手段,使大棚里种植的各类蔬菜提前上市。

夏元海看到发展大棚蔬菜种植前景广阔,应该凭借自身的经验和技术带领更多的人富起来,扩大经营规模,走集约化、规模化、有特色的大棚种植路子。其他村民由于没有资金,没有经验,夏元海就把他们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来办,免费提供技术服务,传授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亲自到大棚中去指导,言传身教并重,使种植户都能掌握大棚蔬菜的种植、管理技术,这些工作都是夏元海在不收一分钱的报酬下进行的。难怪很多大棚种植户深有感触地说:“没有夏元海就没有我们的大棚;没有他,我们可以说什么也干不成。”

经过几年的发展,夏元海的蔬菜大棚已由起步时的一栋发展到现在的六栋,种植品种有芹菜、黄瓜、西红柿、香菜、茼蒿、小萝卜等,而且小白菜、小罗卜、生菜、苦苣等小菜初春市场非常抢手。由于大棚采取绿色种植,使用农家肥、不使用高效、巨毒农药及催熟剂,蔬菜无公害、质量好,吃着放心,随摘随卖,新鲜度是蔬菜商倒运的蔬菜无法相比的。因此他的蔬菜很受青睐。夏元海说,大棚一年种植三到四茬蔬菜,可以常年卖,经济效益是大田粮食的30倍。

20xx年,夏元海的大棚蔬菜又走上了科学发展之路,他带头建设了沼气池。在大棚地下修建沼气池,地上修建厕所,日产沼气可供自家烧水、做饭、取暖用,产生的沼肥可做蔬菜的优质肥料,为蔬菜生产向绿色、无公害、有机转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再一次实现了科技助推产业发展的梦想。

夏元海一系列的刻苦努力没有白费,自己经营多年的蔬菜种植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家里的条件一年好过一年,实现了小康生活。在他的带动下,附近群众很多都搞起了蔬菜大棚,走上了致富之路。夏元海说:“这是蔬菜种植户对我的信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除了感到光荣,更多的感到这是一份责任,我只有带领他们扎扎实实勤劳致富,才不辜负他们对我的期望。”

篇2:记峦庄镇中南村党员致富带头人唐建才_事迹材料_网

记峦庄镇中南村党员致富带头人唐建才

——   记峦庄镇中南村党员致富带头人唐建才

一见唐建才,给人一种“莽汉”的印象。这个五大三粗的汉子,过去一直在河南金矿上混饭吃,最辉煌的时候,手下有几十人,自己当老板。但开矿风险大,赔了个不值啥。回村当了三年支书,又因女儿上大学,家里拖累大,无奈之下辞了职。近年,他靠养肉羊,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昔日的辉煌和自信仿佛一下子又回来了。提起他的养羊史,有说不尽的苦与乐。

苦——埋在心底

XX年底,峦庄镇在实施“千百万”产业富民工程中,将中南村定为肉羊产业示范村之一,号召群众发展舍饲养羊,镇村干部大会开了开小会,一户一户上门做工作,可面对一间标准圈舍投资上万元,一只布尔山羊种羊价值3000多元的“天价”,没人敢冒这个险。

就在产业发展举步维艰之际,唐建才站了出来,提出自己要带头建一个百只羊场,通过自己的示范带动,让全组、全村都靠养羊致富。村民都说唐建才是空口说白话,千万别上他的当;也有人说唐建才“二杆子”毛病又犯了,想钱想疯了。在别人的冷嘲热讽中,唐建才毅然迈出发展舍饲养羊的第一步。

先是建圈,他上下奔波,找资金,办土地、木材手续,争取到2万元的扶贫贷款和水泥等物资支持。动工修羊圈,为了图省钱,到河里淘沙,一担一担往回挑。砖和水泥拉不到场,他一篓一篓扛,一架子车一架子车拉。历时一个月,两处占地280平方米的羊圈终于起成,原本想用作灶房的房屋也被他改建成羊圈。一个月下来,唐建才整整掉了13斤肉。圈舍建起后,他又东拼西凑,购回一只布尔山羊和几只适繁母羊,正式开始了养羊之路。

随着时间的流逝,唐建才的羊群一天一天地壮大起来。但由于不懂技术,让他不大不小的吃了个“哑巴亏”,几乎动摇了他养羊的信心。

~年冬,天寒地冻,地处蟒岭高寒山区的中南村更是冷的出奇,有时候滴水成冰。虽然唐建才的羊圈采取了保温措施,羊每天还喂着入冬前备的青贮饲料,可刚生下的羊羔还是抵挡不住寒冷,死了一只,还有几只病得奄奄一息。唐建才心急如焚,自己生病舍不得花钱买药,却给羊买奶粉喝,像关心自己的孩子般一勺一勺喂。又有一只羊羔死了,唐建才心如刀割。气温越来越低,差点心灰意冷,可眼前又浮现镇村干部那种期待的眼神,耳际又响起部分群众的冷嘲热讽,这位硬汉子的养羊致富的信心反而更加坚定。当天,他就坐车赶到县畜牧局,请来专家诊治。在县镇畜牧技术人员的帮助下,生病的羊终于恢复了健康。经过这次教训,唐建才认定了这样一个理:养羊还得靠科学,苦干蛮干行不通。

这个只有小学文化的大老粗,破天荒地拿起了书本,遇到认不得的字和看不懂的地方就让孩子给他讲。一遇到县镇干部下乡,他就跟在身边,跑前跑后,问长问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日积月累,唐建才学到了一整套养羊技术,他的羊场也越办越红火。

共2页,当前第1页12

篇3:科技致富的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_事迹材料_网

科技致富的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

,女,现年29岁,大专文化,市养猪场负责人。

1997年,她从省畜牧学校毕业后,到一家兔业有限公司工作,头脑聪慧的她运用所学养殖技术,积极探索独到的养殖方法,很快成为公司的技术骨干。虽然公司领导非常器重她,并给予她相应的职务,但她一直不满足于这种为人打工的现状,她心中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有自己的一番事业,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山重水复疑无路

,年仅20

岁的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放弃安逸的工作,自主创业,养猪致富。一个中专生当女猪倌,这无疑在全村掀起轩然大波。村里人说什么的都有,父母亲人更是接受不了她的选择。但认定的目标就要闯一闯,这是的性格。她千方百计做通了父母的工作,毅然走上了养猪创业之路。万事开头难。为了选择养猪场厂址,她不顾疲劳四处寻找,人一下子憔悴了很多。父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主动出面与有关村联系,最终将街道村村西的荒山定为养殖场的厂址。为了筹措资金,她借遍了所有的亲戚朋友,跑了多家银行,终于在许多好心人的帮助下有了第一笔资金。她建起了猪舍,购买了猪苗、猪料和兽药,开始了艰难创业。养猪的活又脏又累,特别是夏天,猪舍粪便臭气熏天,苍蝇铺天盖地,让人恶心。一般人见了都会敬而远之、绕道而行,但正处于爱美年龄的她却毫不顾忌,一门心思扑在创业上。她自己动手清理粪池、药杀苍蝇、打扫卫生,使场内外保持的干干净净。养殖过程中遇到技术难题,她便查资料、找书籍,有时专门跑到甚至更远的地方找专家咨询。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养的猪没病没灾、膘肥体壮,甚是喜人。但出栏时,意外却出现了。由于养殖品种全是本地杂草猪,很难进入大中城市的猪肉市场,出售价格很低,虽然辛苦了一年,但她基本没赚到钱。

有了第一年的经历,第二年吸取教训,对市场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和深入的分析,认为养猪市场前景是好的,自己养猪没有致富,关键原因是养的猪品种差,生长慢、出瘦肉率低,不被市场所接受。要想改变这个现状,就必须改良猪的品种,从外地引进优良纯种猪繁育。经过多方考察和市畜牧局推荐,她一次性从湖北国家级优良种猪场引进纯种母猪50多头,产下的二元母猪进一步杂交。但没想到纯种猪对饲料、疫苗等要求非常高,用养殖本地草猪的技术进行养殖,不仅产仔率低,配种也成问题,又辛苦了一年,她还是没挣到多少钱。这时亲朋好友劝她转行,有人还帮她找到了不错的工作,她笑笑婉拒了。她认为自己虽然没挣到钱,但通过两年的养殖,积累了一定的良种猪饲养技术。在养猪这条路上她还想一直走下去。

柳暗花明又一村

,开始了再一次的养殖技术攻坚。她先后参加了多次养殖技术培训,进行了畜牧专业的大专函授,获得了中级农民技术职称。具备了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她,在畜牧专家的帮助下,经过多次试验终获成功,她养的猪真正达到了二元杂交优势,不仅产仔率平均提高到了12头以上,而且生长速度快、酮体瘦肉率高,当年就销售肥猪多头,纯利润40多万元。

近几年来,她抓住生猪价格上扬、国家扶持大型养猪场的良好机遇,不断加大养猪的技术和资金投入,不断改良猪的品种。,从湖北引进了大白、长白优良纯种母猪30多头。,又从中国台湾达生泽六良种繁育场引进了杜洛克、皮特兰、长白、大白纯种祖代,进行良种繁育。通过杂交,猪的品种越来越好,生长速度不断加快,瘦肉率不断提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猪的品种优势逐渐显示出来,为她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在不少养猪户为追求经济利益,大量使用违规添加剂、瘦肉精等药品的情况下,自觉接受畜牧等部门的监督检查,每月定期向省畜牧局上报生猪存栏量、成长状况以及仔猪出生率、成活率等情况,坚持严格执行标准化养殖,精心挑选猪饲料,严格控制药物使用,只添加少量生猪生长所必需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这样出栏的肉猪品质优良率达到了100%,并且出栏的时间比普通猪提前半个多月,养殖场养殖的每批猪都被一些大型超市以高于市场3至4角钱的价格预订一空。

共2页,当前第1页12

篇4:党员致富先进事迹

彭士禄,1925年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是革命先烈彭湃的次子。作为我国核动力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彭士禄主持了我国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设计、装备、试验以及运行的全过程,参加指挥了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调试和试航工作。改革开放后,他负责我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的引进、总体设计和前期工作,组织自主设计建造秦山核电站二期,为我国核事业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他能从堆芯一直推算到螺旋桨”

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上有4.6万个零部件,全部由我国自主研制

3月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核动力专家彭士禄在京逝世,享年96岁。生命的最后岁月里,彭士禄的病房中始终挂着一顶海军军帽,帽子上绣着中国的核潜艇。几个月前过生日那天,他的病房里摆放的也是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模型。核潜艇、核事业,是彭士禄一生的牵挂。

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被徐徐推向大海。艇上有4.6万个零部件,全部由我国自主研制。至此,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62年2月,彭士禄开始主持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和主要设备的前期开发。核潜艇技术极为复杂,全艇设备、仪器仪表等多达2600多项,近5万台件,电缆总长近百千米,管道总长30余千米。作为核潜艇心脏的动力装置,反应堆的研制更是难上加难。

当时中国在核潜艇建造方面所掌握的知识近乎为零,包括彭士禄在内的所有人,谁都没见过真正的核潜艇到底长什么样。这种条件下怎么开展工作?彭士禄说:“我们这批人有学化工的,有学电的、仪表的,我们大多数人不懂核,搞核潜艇全靠4个字——‘自教自学’。”

没有资料、图纸、设备,没见过实物……彭士禄带领科研人员用简陋的计算工具计算了十几万个数据,建立起中国核动力装置主要参数的计算方法,并最终确定了100多个参数。有时为了验证一个参数,科研人员没日没夜地“三班倒”,用仅有的一台手摇计算机和几把计算尺,连续算上好几天。有的人手臂摇肿了,有的人手心磨起泡,仍然坚持摇下去,直到验证准确为止。

彭士禄主持了核动力装置的扩大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攻克了诸多重大技术关键——不到3年,就完成了潜艇核动力装置的基本设计方案;仅用不到6年,我国建造的1∶1第一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成功实现满功率运行。

“他能从堆芯一直推算到螺旋桨!”如今,82岁的热功专家黄士鉴回忆起与彭士禄共事的经历,做出这样的评价。那时的彭士禄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一生也离不开核事业!”

“对了,成就归大家;错了,我来负责”

经常“敢于拍板”,他引领我国核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赋予国家自立、民族自强以无穷的力量

核潜艇是大国重器,于无声处壮国威;核电则是战略性高科技产业,事关国计民生。和平运用核能,将核能服务于社会,是彭士禄的毕生心愿。他曾说,自己一辈子干了两件事:一是造核潜艇,二是建核电站。

中国发展核电,究竟该走哪种技术路线?上世纪70年代,熔盐堆方案和压水堆方案如何取舍,一时成为争论的焦点。经过科学论证和调研,彭士禄力排众议,提出应采用国际上技术成熟的压水堆并充分利用我国刚建成的陆上模式堆技术经验及其工业配套设施,容量可暂定为30万千瓦。

压水堆方案很快得到认可。这一方案也为我国核电走“以压水堆为主的技术路线”起到了关键作用,使我国核电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回顾彭士禄的一生,像这样“敢于拍板”的事例不胜枚举。“时间很紧,总要有人拍板,不能无休无止地讨论呀!”彭士禄曾对其他科研人员说,“做实验用数据说话,最后我来签字。对了,成就归大家;错了,我来负责。”

虽然经常“拍板”,但工作中的彭士禄却丝毫没有领导的“架子”。他曾说:“凡工程技术大事必须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中有数,一点儿也不能马虎。但人总不完美,对事物总有几分模糊。这时就要不耻下问、调查研究、收集信息,通过试验等来搞清楚。”

1983年,彭士禄被任命为我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建设总指挥,为我国核电事业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1988年,彭士禄又担任核电秦山联营公司董事长,成功实现了我国核电由原型堆到商用堆的重大跨越。

几十年来,我国核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从自主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核潜艇,到建设秦山、大亚湾等一批先进核电站,再到自主研发三代核电“华龙一号”……以彭士禄为代表的核工业人,用自己的韶华与汗水,赋予国家自立、民族自强以无穷的力量。

“活着能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足矣”

他心里揣着两笔账,一笔是公事的“明白账”,另一笔则是私事的“糊涂账”

很长时间以来,彭士禄的事迹,甚至连他的名字都鲜有人知。有人叫他“中国核潜艇之父”,被他严词拒绝:“核潜艇工程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是我个人的创造,是千万科技工作者和干部、工人集体努力的结晶。我不过是与同事合作,为中国的核事业做了该做的事。”

3岁时母亲牺牲,4岁时父亲就义,两次被捕入狱……这让彭士禄从小就过着颠沛流离的苦难生活。15岁辗转来到延安后,彭士禄常对延安中学的同学们说:“我们的父母经过残酷的斗争,有的流血牺牲了,要不好好学习,怎么对得起自己的父母亲,怎么对得起党?”

1951年,彭士禄以优异成绩获得留学苏联的名额,前往喀山化工学院化工机械系学习。后又因国家建设的需要,改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在国家经济困难时期,彭士禄和同事们“吃着窝窝头搞核潜艇”,有时甚至连窝窝头都吃不饱。粮食不够,他们就自己动手挖野菜、白菜根吃。为了建造核潜艇陆上模式堆,他“打起背包就走”,在四川的一个偏僻山沟里,一干就是好几年……

彭士禄心里揣着两笔账,一笔是公事的“明白账”,另一笔则是私事的“糊涂账”。他说:“做一个明白人谈何容易?要有超前意识,对问题有新思路、新见解;对工程技术能亲自计算主要数据;对工程进度能说出某年某月应办哪几件关键事;对技术攻关能亲自挂帅出征,出主意,给点子……但当一个糊涂人则更难,凡对私事,诸如名利、晋升、提级、涨工资、受奖等,越糊涂越好。”

49岁时,彭士禄就在一次核潜艇调试工作中突发急性胃穿孔,胃被切除了3/4。可是手术后,他仅仅住院一个月,就又开始了工作。彭士禄曾在自述中写道:“也许因是属牛的吧,非常敬仰‘孺子牛’的犟劲精神,不做则已,一做到底。活着能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足矣!”

篇5:党员致富先进事迹

“致敬!”“感动!”“功臣!”这两天,一位巡边老人引爆网络,成为网红。他就是76岁的魏德友。在中哈边境50平方公里的无人区,他和老伴守了52年,走了近20万公里!他用自己朴素的方式诠释着家国情怀。他的故事因《现代快报》制作的H5专刊《无人区?52载守边人》迅速传遍大江南北。

骄阳似火的7月,《现代快报》记者不远万里从南京专程来疆,走进无人区、走进守边人魏德友的家,进行了一周的深入采访。

7月26日,《现代快报》制作的H5专刊《无人区?52载守边人》以及系列全媒体作品引爆网络,引起数百万网友的共鸣。人民日报客户端、央视新闻客户端以及央广新闻、光明日报、腾讯、新浪等新媒体终端纷纷转载,并在微信朋友圈里被频频刷屏。不到30个小时,《无人区?52载守边人》的点赞量超过60万次,总阅读量高达590万次。

由现代快报社发起的“我陪老魏叔一起巡边”网络行动,也得到了网友的广泛响应,并从客户端、微信,延伸到了微博、网站。

24岁响应号召,从北京军区转业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半个多世纪,义务巡边近20万公里,劝返和制止临界人员千余人次,堵截临界牲畜万余只,未发生1起涉外事件。这是怎样的付出和情怀?

就在网友们热烈讨论究竟什么才是“爱国的正确打开方式”时,魏德友用一辈子的坚守,给出了自己的定义。

然而,魏德友却认真地说:“我其实就是个普通人,什么也没做。我只要还有一口气,就会在这里一直干下去。”

篇6:科技致富的带头人先进事迹_事迹材料_网

科技致富的带头人先进事迹

,女,现年29岁,大专文化,**市养猪场负责人。

1997年,她从**省畜牧学校毕业后,到一家兔业有限公司工作,头脑聪慧的她运用所学养殖技术,积极探索独到的养殖方法,很快成为公司的技术骨干。虽然公司领导非常器重她,并给予她相应的职务,但她一直不满足于这种为人打工的现状,她心中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有自己的一番事业,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山重水复疑无路

XX年,年仅20 岁的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放弃安逸的工作,自主创业,养猪致富。一个中专生当女猪倌,这无疑在全村掀起轩然大波。村里人说什么的都有,父母亲人更是接受不了她的选择。但认定的目标就要闯一闯,这是性格。她千方百计做通了父母的工作,毅然走上了养猪创业之路。万事开头难。为了选择养猪场厂址,她不顾疲劳四处寻找,人一下子憔悴了很多。父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主动出面与有关村联系,最终将**街道**村村西的荒山定为养殖场的厂址。为了筹措资金,她借遍了所有的亲戚朋友,跑了多家银行,终于在许多好心人的帮助下有了第一笔资金。她建起了猪舍,购买了猪苗、猪料和兽药,开始了艰难创业。养猪的活又脏又累,特别是夏天,猪舍粪便臭气熏天,苍蝇铺天盖地,让人恶心。一般人见了都会敬而远之、绕道而行,但正处于爱美年龄的她却毫不顾忌,一门心思扑在创业上。她自己动手清理粪池、药杀苍蝇、打扫卫生,使场内外保持的干干净净。养殖过程中遇到技术难题,她便查资料、找书籍,有时专门跑到甚至更远的地方找专家咨询。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养的猪没病没灾、膘肥体壮,甚是喜人。但出栏时,意外却出现了。由于养殖品种全是本地杂草猪,很难进入大中城市的猪肉市场,出售价格很低,虽然辛苦了一年,但她基本没赚到钱。

有了第一年的经历,第二年吸取教训,对市场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和深入的分析,认为养猪市场前景是好的,自己养猪没有致富,关键原因是养的猪品种差,生长慢、出瘦肉率低,不被市场所接受。要想改变这个现状,就必须改良猪的品种,从外地引进优良纯种猪繁育。经过多方考察和市畜牧局推荐,她一次性从湖北国家级优良种猪场引进纯种母猪50多头,产下的二元母猪进一步杂交。但没想到纯种猪对饲料、疫苗等要求非常高,用养殖本地草猪的技术进行养殖,不仅产仔率低,配种也成问题,又辛苦了一年,她还是没挣到多少钱。这时亲朋好友劝她转行,有人还帮她找到了不错的工作,她笑笑婉拒了。她认为自己虽然没挣到钱,但通过两年的养殖,积累了一定的良种猪饲养技术。在养猪这条路上她还想一直走下去。

柳暗花明又一村

XX年,开始了再一次的养殖技术攻坚。她先后参加了多次养殖技术培训,进行了畜牧专业的大专函授,获得了中级农民技术职称。具备了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她,在畜牧专家的帮助下,经过多次试验终获成功,她养的猪真正达到了二元杂交优势,不仅产仔率平均提高到了12头以上,而且生长速度快、酮体瘦肉率高,当年就销售肥猪多头,纯利润40多万元。

近几年来,她抓住生猪价格上扬、国家扶持大型养猪场的良好机遇,不断加大养猪的技术和资金投入,不断改良猪的品种。XX年,从湖北引进了大白、长白优良纯种母猪30多头。2011年,又从中国台湾达生泽六良种繁育场引进了杜洛克、皮特兰、长白、大白纯种祖代,进行良种繁育。通过杂交,猪的品种越来越好,生长速度不断加快,瘦肉率不断提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猪的品种优势逐渐显示出来,为她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在不少养猪户为追求经济利益,大量使用违规添加剂、瘦肉精等药品的情况下,自觉接受畜牧等部门的监督检查,每月定期向省畜牧局上报生猪存栏量、成长状况以及仔猪出生率、成活率等情况,坚持严格执行标准化养殖,精心挑选猪饲料,严格控制药物使用,只添加少量生猪生长所必需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这样出栏的肉猪品质优良率达到了100%,并且出栏的时间比普通猪提前半个多月,养殖场养殖的每批猪都被一些大型超市以高于市场3至4角钱的价格预订一空。

共2页,当前第1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