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方案(最新4篇)
发布于2024-01-16 11:48,全文约 9633 字
篇1:生态文明村建设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中冲村位于乳源县大桥镇北部,属石灰岩山区。距镇25公里,距乳源县城60公里。辖有2个自然村115户639人,其中贫困户25户128人。耕地面积550亩,其中水田455亩,旱地100亩,山林面积2500亩。村民主要经济收入外出务工、种植水稻、种植玉米和养猪等。
二、工程任务和投资
(一)饮水安全工程
1、建设任务:水源取水点从村东部600米处的塘子尾山塘的一处泉水取水。分别建集泉池(沉淀池)、漫滤池、清水池各一个。采用直径为75毫米的PE管为主管,长600米引到村中,村内支管长3215米。原村后的泉水作为备用补充水源。
2、投资:饮水安全工程投资48.03万元,其中蓄水池和引水渠22.24万元,水管及附属构件及安装费用25.79万元。
(二)山塘维修加固及灌溉渠道工程
1、维修加固山塘10座,需投资44.26万元;;
2、水渠修复改造3000米,新建水渠6250米,需投39.46万元。
以上两项需投资83.72万元。
(三)村容村貌改造工程
1、主要项目有:
①改造村现有排水渠1000米,新建排水渠2612米;
②对村中心水塘进行亮化改造;③村民住房统一着色面积31000m2 ;
④村内实行人畜分离,每户建家禽饲养房一座,每户10 m2,共1150 m2 ;
⑤新建村牌坊一座;
⑥村内未硬化道进行硬化;
⑦新建垃圾存放点一处;⑧建停车场,候车亭、座椅等;
⑨村庄种树种草绿化等。
2、村容村貌改造工程需投资185.4万元。
经过以上项目和我局扶贫帮扶工作,力争使中冲村建设成为生态文明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规范。
篇2:生态文明村建设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肇庆市关于建设“美丽乡村”促进乡风文明工作方案》的精神,加快推进“乡村文明行动”,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怀集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乡村文明行动”的总体要求
实施“乡村文明行动”,必须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行政村和新型农村社区为单位,以村容村貌建设、村风民俗建设、乡村道德建设、生活方式建设、平安村庄建设、文化惠民建设为重点,以营造新环境、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发展新文化为目标,通过文明户、文明村(社区)以及新农村新生活、新农民新形象等群众性创建活动,整合多方力量,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形式手段,全面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安宁、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乡村文明行动”的工作目标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为目标,通过思想道德建设、村风民俗建设、生活方式建设、文化惠民建设、和谐村庄建设、乡村环境建设等群众性的活动,全面铺开乡村文明行动。到20xx年,全县文明村镇创建覆盖率达到50%以上,农村环境更加整洁、农村建设管理更加规范、村风民俗更加文明、社会秩序更加稳定,广大农村文明程度和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三、“乡村文明行动”的工作原则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眼于顺应农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更好地服务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科学规划,统筹推进。把“乡村文明行动”纳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规划,整合各方面力量,有重点、分阶段集中实施。
(三)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从各地实际出发,区别情况,注重实际,多办实事,务求实效,反对一切形式主义,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
(四)注重创新,完善机制。不断丰富手段,创新载体,创新内容形式,保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旺盛生机和活力。
(五)以人为本,利民惠民。突出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创建为民,文化惠民,让农民群众共享文明创建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乡村文明行动”的主要内容
(一)开展乡村风貌改造行动。结合卫生村建设、生态文明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名村建设、幸福村居建设和扶贫开发“双到”等工作,因地制宜对村庄空间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村庄功能区,实现生产区、生活区、养殖区分离。对旧村,重点开展整治改造规划设计;对古村落,重点开展修复、保护和开发利用规划;对新村建设,参照岭南新民居设计方案规划设计,保持乡村田园风光和乡村风格风貌,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建设岭南新民居。对空心村,进行绿化建设,结合村庄小公园、文化活动场所等文化场所建设,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安排村庄道路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绿化景观设施建设用地,完善村居水、电、路和硬化、美化、绿化、亮化等设施,切实改善农村生活条件。
(二)开展乡村清洁行动。以“四整治一美化”(整治农村生活垃圾、生活用水、禽畜粪便污染、水体污染,美化村庄环境)为重点,在广大农村整治垃圾围村现象,建立健全卫生保洁制度,设立专(兼)职卫生保洁员,清理生活垃圾、柴草秸秆乱堆放、乱搭乱建现象,做到庭院卫生整洁,物品堆放有序,村居环境整洁美观。在有条件的村庄,按照省卫生村镇标准、生态文明示范村标准(见附件),继续大力推进省卫生村镇建设,深化生态文明村、生态文明示范村创建工作,全面实施村庄综合治理,大力推进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因地制宜开展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在有条件的地方,推进垃圾、污水集中处理办法,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广泛开展“万村绿”行动,在村头荒地、围村道路建设围村绿化带,利用村内空闲地、闲置宅基地等场所建设小花园或休闲绿地。引导农民在屋前屋后四周栽种花草,形成四季常青、花果飘香的村居生态环境。
(三)开展乡村移风易俗行动。充分发挥已有生态文明村、生态文明示范村、文明镇的示范作用,推动广大乡村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和文明守则,规划村民行为,引导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培育文明新风。健全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并发挥其作用。结合开展各类群众性创建活动,广泛开展“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讲法制、改陋习”活动,引导农民群众崇尚科学、抵制封建迷信,杜绝黄赌毒,破除陋习。大力提倡和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家庭观、消费观,重视对婚丧嫁娶等民间习俗的引导,提倡移风易俗,文明理事、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反对婚丧事大操大办。引导农民支持和参与志愿服务事业,组织农民群众开展关爱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等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帮助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生活困难群众,大力弘扬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倡导邻里和睦、互帮互助。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深入农村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
(四)开展乡村道德建设行动。利用小公园、小广场、休闲场所建设一批嵌有道德教育名言警句的凳椅、景观石。建立健全宣传栏、文化广场等宣传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宣传栏、农家书屋、文化广场、文化活动中心等场所在道德建设的作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新时期广东精神,引导农民群众自觉践行。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好儿女、好婆媳、好夫妻、好邻居、好少年等推荐评选和学习宣传活动,发动群众在熟悉的人群中挖掘模范,在日常的生活里争当好人。适应农村少年儿童的特点和需要,切实抓好村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结合名镇建设、文明镇建设,在镇(乡)中心学校等开展乡村学校少年宫的试点建设,以点带面,不断拓展。深化行政村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完善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不断深化“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引导广大农村未成年人快乐生活、健康成长。针对农村道德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深入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信用户、生态文明村、生态文明示范村、文明集市、文明镇、文明县城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加强以诚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在生产经营中,增强文明诚信意识。市级以上文明镇及有条件的村镇开展“道德讲堂”试点建设,开办村镇“道德讲堂”。围绕“仁、义、礼、智、信、忠、孝、廉、和、勇”等“十德”,以倡导孝老爱亲、文明礼貌、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采取我听、我看、我讲、我议、我选、我行的模式,引导农民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要求,树立现代价值观,培养新的生活习惯,提升乡村文明水平。
(五)开展乡村健康生活行动。以科学、卫生、健康为重点,广泛开展多形式的健康生活方式普及活动,建设科学文明健康的新生活。积极推进“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组织形式多样的文化下乡、卫生下乡、科普下乡活动,积极组织科技知识讲座、保健知识讲座、专家咨询等活动,利用多种手段开展卫生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帮助农民了解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了解行为习惯与常见病、传染病和地方病的关系,逐步养成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健康活动,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身心健康素质。深入普及环保低碳知识,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农民群众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环境的良好风气。
(六)开展乡村文化行动。以“五个有”(有一个综合文化活动室、有一个农家书屋、有一个文体广场、有一个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服务网、有一个宣传橱窗或阅报栏)工程为主体,扩大完善村农家书屋、综合文体活动室、多功能文化活动室和健身器材、娱乐设施齐全的文化广场,加强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鼓励支持乡村文化繁荣发展,定期组织农民文化艺术节、农民运动会或农村文化调演活动。鼓励和引导农民群众“自创自办、自编自演、自娱自乐”,加强扶持村(居)建立农民自娱自乐的私伙局,重点支持一批优秀乡土文化人才,特色乡土群众文艺团体,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农民书画家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突出作用。春节、元宵、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和重要纪念日,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广泛开展民俗节庆活动和歌会、花会灯会、文艺演出、体育健身、书画摄影等文化活动,让农民在参与中抒发情感、愉悦身心。加大文化下乡活动的力度,积极组织送电影、送戏、送书下乡活动,建立村级群众文化活动常态化机制,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努力为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
五、“乡村文明行动”的工作步骤
“乡村文明行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结合 规划的工作部署,怀集县“乡村文明行动”的工作步骤作如下安排:
20xx年为乡村文明行动启动年。主要任务是加强调查研究,制定全县实施方案。选择1-2个村作为试点,为推动“乡村文明行动”,探索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新路子,提供好的经验。
20xx年为乡村文明行动普及年。主要任务是加强宣传发动,在全县各镇(乡)全面推广此项工作,使广大群众明确活动的意义,积累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明确各项配套细则,并使活动取得初步成效。
20xx年为乡村文明行动巩固年。主要任务是巩固阶段性成果,继续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形成畅顺有序的工作机制。广大群众的道德素质明显提高、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20xx年为乡村文明行动深化年。主要任务是搭建服务平台、健全育人机制、优化人文生态环境,培育现代公民意识,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20xx年为乡村文明行动规范年。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巩固完善乡村文明行动的长效机制,使群众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有根本性提升。
六、“乡村文明行动”的主要措施
各镇(乡)党委、县直各部门单位要把建设“美丽乡村”,促进乡风文明“六大行动”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具体办法,采取有力措施,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取得实效。
(一)加强领导,形成合力。按照“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要求,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各镇(乡)党委、县直各部门单位要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密切配合,加强协作,为建设“美丽乡村”,促进乡风文明提供政策、人财物等方面的支持和保障。各有关单位要根据工作职能,对照开展建设“美丽乡村”,促进乡风文明的工作内容,认清责任,明确任务,制订工作方案,整合统筹涉农的相关政策措施,将其统一在建设“美丽乡村”,促进乡风文明的主题活动下,坚持常抓不懈,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和推进机制。要突出群众主体作用,尊重群众意愿,充分发挥群众主观能动性,增强群众参与意识,确保村居建设、改造体现群众诉求、满足群众需要,实现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享目标。
(二)典型引导,分类推进。怀集县农村分布广、数量多,农村之间差异较大,各镇(乡)党委、县直有关部门单位必须从农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参照《全国文明村镇测评体系》(已转发),结合开展星级文明户、省卫生村镇、生态文明村、文明集市、文明镇、文明县城等创建工作,抓好建设“美丽乡村”,促进乡风文明示范点的规划和建设。通过示范点的典型带动作用,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建设“美丽乡村”,促进乡风文明的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三)以城带乡,城乡共建。要强化统筹城乡发展意识,有效整合城镇、行业、单位和农村的创建资源,实行城乡联动,使城镇与农村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充分发挥干部下乡“十百千万工程”、扶贫“双到”工作等载体的作用和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在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优势,与村庄开展结对共建帮扶活动,帮助建设公共设施,治理村容村貌、改善文化条件、发展社会服务、促进乡村文明。各级文明单位要积极参与、带头支持建设“美丽乡村”,促进乡风文明的工作,共同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四)加大宣传,营造氛围。要大力发挥各类载体的作用,切实加强宣传引导,把建设“美丽乡村”,促进乡风文明工作的重要意义、目标要求、工作任务以及给群众带来的利益实惠宣传好、讲明白,让群众尽可能地了解和掌握,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及时总结推广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的典型经验,充分利用新闻媒体、互联网等进行广泛宣传,营造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的浓厚氛围。
篇3:生态文明村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xx大”文件精神,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新事物、新风尚及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把北台子村建设成立“文明、富裕、民主、和谐”的社会义新农村。
二、工作措施
(一)、抓好经济发展,发展本村特色产业。
北台子村为扩大“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经营,增加村民收入,将现有70亩李子基地,扩大到200多亩。大力推行科技兴农、富农步伐,大力发展科技型农业,增加农业收入。同时多渠道拓宽群众收入,人均收入、集体收入有较大提高。
(二)、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北台子村积极配合市、街道有关单位,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对道路、生活设施、水利建设;二是整治农村“脏、乱、差”,加强卫生管理,改变群众生活陋习,对农村猪、鸡、狗、牛放养制定管理措施。保证村路的干净整洁。三是提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奔康房,加强农村建设秩序,杜绝乱搭乱建、占用耕地建设房及“三无”(无规划、无批文、无设计)建房,确保农村建设
错落有致、美观大方;四是加强水利、生活设施建设。经过一年多时间建设,北台子村建设基本完成验收,村容、村貌大改善,一个暂新的北台子村展现在人们面前。
(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北台子村通过发展本村主导产业,走上一条致富之路,但群众精神生活匮乏,矛盾纠纷较多村党支部针对这一情况,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新风尚。一是成立“北台子村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小组”等机构,主抓北台子村精神文明建设;二是制定《北台子村乡规民约》,指导群众行为规范;三是大力建设文化设施,用社会主义先时思想占领农村文化市场。
三、加强督查,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北台子村“两委”把创建工作作为今年重要的村务工作之一,成立了以村支书为组长,副书记为副组长,村“两委”干部、社主任为成员的工作小组,按照实施方案的各项内容抓好落实,文明村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北台子村民委员会
20xx年2月**月
篇4:生态文明村建设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部署要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我市实际,现制订20xx年度全市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一、把握基本原则
按照点面结合、集中连片、示范带动的原则和与扶贫攻坚、生态旅游、村庄连片整治相结合的思路,整体稳步推进。
(一)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科学编制村庄整治规划,求实务实抓基础、抓关键,分阶段安排重点工作和项目建设时序。区分经济基础较好村、经济基础薄弱村,分类开展整治。传统村庄着力进行“五化”提升,新型社区重点做好配套工程建设。要尊重差异,凸显乡村风情,保护好农村乡土文化和自然风貌。
(二)突出重点,示范带动。选择一批重点村镇、路段、节点、片区进行重点整治提升,打造典型村镇、优美路段、精品片区,明确标准、树立标杆,起到示范作用,带动工作全面展开、纵深推进。
(三)点面结合,集中连片。对有一定基础条件的村,鼓励先行创建,在此基础上串点成线、由线连片、由片扩面,逐步扩展。选择适宜集中治理的部分村庄作为片区,分批分片集中整治,推动点线治理向集中连片治理延伸,最终达到全域基本实现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目标任务。
(四)统筹协调,合力推进。实行统一部署,综合调度,加强各级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联络,形成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合力。
二、突出工作重点
(一)搞好村庄分类和规划。根据《山东省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农村发展规划(20xx—2030年)》要求,立足新形势、新理念、新要求,科学制订村庄建设规划。要认真研究集中居住村的空间布局、人口规模和产业发展,做好农村新型社区规划编制工作。搞好长期保留村的特色定位、规划控制、风貌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无论是长期保留村还是农村新型社区,都要努力体现特色文化元素,避免“千村一面”、“千区一面”。要增强规划严肃性,提高规划执行力,坚持“一张好图干到底”,通过规划的长期引导和规范,建设基础完善、环境优美的宜居家园。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乡村,基础设施、环境整治是基础。对长期保留村,实施“五化”提升,硬化由主要街道向背街小巷延伸,净化由突击整治向长效保持转变,亮化由传统照明向综合利用太阳能等新能源转变,绿化由点缀性向增绿量乡土化转变,美化由粉刷墙面向凸显乡村特色风貌转变。到年底,全市村庄“硬化”达标率力争提升5个百分点以上。对集中居住型农村新型社区,积极实施气上楼、水治污、暖入户、饮水达标、环卫保洁物业化“五项配套”,今后凡新建社区都要实行“五项配套”设施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交付使用。同时,将农村厕所改造作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大工作力度,加强督导考核,积极推进实施。
(三)推进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强化农村公共服务。坚持行政服务、生产服务、生活服务“三位一体”,配置一站式服务大厅、卫生室、警务室、文体活动场所、便民超市等功能设施,打造农村社区“半小时生活圈”。年内新建、改建50个规范化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到年底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对集中居住型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要以“改善农民居住条件”为目的,既要高度重视,多方设法,积极筹建,又要充分考虑当地条件和农民意愿,宜楼则楼,宜房则房,防止盲目大拆大建。
三、实施四项工程
(一)大力实施美丽(生态文明)乡村示范工程。按照产业生态高效、环境优美宜居、生活文明健康、乡村美丽休闲的总体要求,选择不同类型的村庄,精心制定方案,加大资金投入,打造一批各具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样板示范村。今年在全市范围内选择7个村(含1个片区)作为省级美丽(生态文明)乡村示范村进行重点建设打造。每个村(片区)由省、市财政拨付奖补资金100万元,区(市)要按1:1(片区按1:4)的比例从国家农发行政策性贷款资金中配套投入。选择5个村作为市级生态文明乡村示范村进行重点创建,实行集中成线或成片建设,每个村由省、市财政支持奖补资金80万元,有关区(市)按1:1的比例从国家农发行政策性贷款中予以配套支持。
(二)积极实施“乡村连片治理”工程。根据省、市财政资金安排,今年共确定6个片区为省、市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农村人居生活环境连片治理”试点项目。6个项目分别位于滕州市姜屯镇、薛城区周营镇、山亭区徐庄镇、市中区孟庄镇、峄城区阴平镇、台儿庄区邳庄镇。连片治理试点项目要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实施,集中突破,真正形成规模效应,切实做到治理一片、成功一片、巩固一片,稳步扩大治理效果。今年村庄连片整治工程项目将与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一并进行指导、检查、考核、验收和表彰。
(三)认真实施市级生态文明村创建工程。今年继续选定100个村作为市级生态文明村进行重点创建,其中,拟从省、市级贫困村中选择20个左右具有一定基础条件的村进行创建。对经济基础薄弱的村,整合政策项目支持,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开辟具有自身特色的建设路径,并通过“五化”工程的提升,为贫困村脱贫致富打下基础。同时,对部分新创建或通过自身努力创建成功的村给予一定资金奖补。
(四)稳步实施区(市)级生态文明村创建工程。各区(市)、镇(街)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一批基础条件较好、符合规划要求、产业特色鲜明、村班子战斗力较强的村,进行重点创建。对分配给各区(市)的国家农发行“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示范项目”贷款,除一部分用于省、市美丽乡村建设配套外,其余应采取连片治理和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形式,用于村庄“五化”建设,由各区(市)制订方案,组织实施,两年完成。鼓励集中连片进行整治,开展区(市)级生态文明乡村示范村创建。
四、明确创建步骤
(一)前期准备。通过调查摸底,按照基本原则,合理确定创建村(社区)名单;通过新闻媒体等多种媒介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组织实施。提高创建标准,创新创建模式,制定详细可行的创建方案和实施办法;市委农工办将联合市直有关部门定期督促检查、调度通报,并监督专项资金使用;各区(市)、枣庄高新区、有关镇街、创建村要成立工作组,落实工作人员和创建资金,组织实施创建工作。
(三)考核验收。创建工作完成后,各区(市)、枣庄高新区先行自查;自查结束后,市里组织人员进行统一考核验收(验收标准附后),美丽(生态文明)乡村示范村评分要在900分以上,连片治理项目村和市级生态文明村评分要在800分以上,区(市)级生态文明村评分要在750分以上。对考核验收合格、完成优秀的乡镇、村居,授予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示范镇村、先进镇村荣誉称号。
五、具体工作要求
各区(市)、枣庄高新区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发动,统筹安排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
1、各区(市)、枣庄高新区要结合实际,制定好本地的创建实施方案,按照基本原则要求,确定创建行政村(社区)名单,并于5月20日前报市委农工办备案。
2、建立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各区(市)委、枣庄高新区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充分发挥好工作职能作用,定期督促指导,协调解决创建过程中的重大问题,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积极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创建工作扎实开展。
3、加强对创建资金的整合和监督。按照“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变,统筹使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各计其功”的原则,对涉农的政策、资金、项目进行整合,集中进行投入,集中连片建设,最大限度发挥涉农资金效应。要规范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奖补资金的管理使用,严格按照《山东省省级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奖补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鲁财农改〔20xx〕6号),强化约束机制,实行建设资金专户管理和报账制,切实防止借整合之名改变资金性质及用途,或截留建设资金。
4、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和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切实用好农村“一事一议”的政策,在坚持农民自愿的前提下,组织发动农民群众自觉筹资筹劳,主动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的力量,积极动员、引导社会力量支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