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理论著作读书心得热门9篇
发布于2024-04-20 01:45,全文约 8171 字
篇1:著作红楼梦读书心得体会
前世,她是一株绛珠草,因受赤瑕宫神瑛使者的恩惠——以甘露灌溉,而得到脱却草胎本质,得换人形之机,她说:“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
今世,她幻作女体,“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她从一出世就患有顽疾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而这根本不可能,这也似乎预示了她红颜薄命。初见宝玉,脑海飘过一根羽翼,恍若来自前世,猛然炸开,记忆的碎片散落各处:“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这一眼似乎也注定她是为他而生,也定要为他而死。不过幸好不只是她一人在思念,“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他也是。
她有些孤高、有些偏激“我就知道么!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属书中对她的描写中也极少看到她笑,就算是笑也似乎尽是“冷笑”。但从她身世可知,她是一位既娇且贵的贵族小姐,富有才情却寄人篱下。更何况她不似他人健康而是身患顽疾。这样的她极度的自卑,也极度的敏感,害怕别人对她歧视或轻蔑,便自是“目中无人”、清高孤傲了。可这孤高却让人十分怜惜与心疼:“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去”何等的小心翼翼……
她有着脱俗的才情。她是整个大观园里的诗神与诗魂。“借得山川秀,添来气象新”她关注的是自然灵气。她的《咏菊》《问菊》《菊梦》题目新,立意更新,而且也是她内心的自述:孤苦无靠,孤高傲世,忧伤愁惘……
她极度叛逆,连北静王爷在她眼中也不过是个臭男人。她轻蔑功名,也不希望宝玉去搅这个仕途的浑水。她赞叹不被当时认可的《西厢记》。她爱说就说,爱恼就恼,何等的爽快。可即使是这样的她,却也终究被封建社会刻上深深烙印:那乡野来的粗朴的刘姥姥,被她鄙夷为“哪一门子的姥姥”继来嘲笑之为“母蝗虫”……可瑕不掩瑜,她仍是个作者极力赞扬的对象。
她如水晶般透明,她有恩必报,心思单纯。她用心教丫鬟香菱作诗,当她感到宝钗对自己关心时,她想起之前对宝钗的种.种猜忌,愧疚立即涌上心头,感到万分抱歉,随即说出一番肺腑之言,对其感念不已。
她追求爱情,却只求情不求欲。为爱不自惜、忘其有身、忘其有病,这种忘我之爱是牵动全身心的`生死爱情。这种情是不被封建所容纳的,等待她的下场只有一个字——“死”!当她得知宝玉要娶宝钗时,她烧掉了记录自己灵魂的书稿,烧掉了爱情见证物——丝帕,正如她所追求的“质本洁来还洁去”完成了这一世的使命,也报了上一世的恩。
她同样是苦命的,她与宝玉两情相悦却不能在一起,只因她的才能,她的叛逆,她的透明,她追求爱情。她有才情,可当时追求女子无才便是德;她叛逆,不慕功名,也不想让宝玉去追求仕途,而当时的封建思想是:男人就应夺取功名;她透明自然也比不上宝钗有心机讨人欢喜;她追求爱情,就更不用多说了。更重要的是她的病,有可能完不成“传宗接代”的任务。而古时候“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恐怕就是贾母虽宠爱她却仍不愿她与宝玉在一起的最大之因……
她,不言而喻,是林家千金——林黛玉
篇2:著作红楼梦读书心得体会
读罢红楼,心里酸酸的。不知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荣宁二府的家破人亡?红粉丽人的香消玉殒?还是投机分子的欺世盗名?好像每种都有一点。但总是觉得那不是全部。从一个男生的角度分析,我豁然开朗,这是嫉妒。我在隐隐之中对宝玉产生了醋意。说来也真是惭愧,但是有几个男性看到一个纨绔子弟的周围无缘无故的缠绕着数不胜数的美女而不心酸呢?
说到这,红楼梦里的感情故事还真是数不胜数。首先力推的,就是宝黛的红粉痴恋。在红楼梦里要数这两个人的感情最纯洁了。从两小无猜,青梅出马,到长大后的坠入爱河。曹公简直就是顺水推舟,让读者感到,世间又一份千古流芳的感情故事诞生了。它的出现是那么的自然,几乎没有人怀疑过,它的出现是那么纯洁,纤尘不染。但是生不逢时的感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词。黛玉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卓尔不群。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种种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始终执著着自己的那份清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
用一个普通人的眼光看她,最欣赏的还是黛玉的诗情画意,灵秀慧黠。黛玉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无论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还是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凄凉,花气温柔能解语的幽情;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最叹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独无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忧伤。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但是那里没有她能够依靠的亲人,没有她能够倾诉的知己,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于是她无奈着“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
与其说林黛玉在贾府的地位和自身的懦弱是杯具的起因,还不如把职责轨道万恶的封建社会以元春为首的封建集团无情的扼杀了宝玉和黛玉之间的感情。如果红楼梦真的是曹雪芹亲身经历的描述,那么我能够感受到一个失去至爱的男生的痛苦。地狱的烈火在身边燃烧,苦不堪言,使我的思想静止不前,这不是切肤之痛,却是切肤之爱。当血泪撒尽的曹公转身应对不堪回首的历史怎能不发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感叹!
还有要说的就是薛宝钗的感情杯具了。看到黛玉的郁郁而终,依然那么难过。可待到读完,听甄世隐说着什么"兰桂齐芳"。
篇3:著作红楼梦读书心得体会
说不尽红楼梦,道不尽红楼梦。读完了红楼梦有无尽的回味,它是中国小说难以征服的顶峰是当之无愧的。不仅因为它较高的思想价值,还在于它非凡的艺术成就,它的博大意蕴和深刻内含。书中精彩跌宕的故事情节,细致刻画的四百多个人物无一不吸引着我。
贾宝玉。书中的核心人物,聪明伶俐,在众多子弟中出类拔萃。他看似“富贵闲人”但终究无法自己做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和黛玉相知相爱,却被迫被骗的娶了宝钗。最终家破人亡做了僧人。顽石化作了灵石,被放在了女娲补天之处。
林黛玉诗才高潮,弱质袅娜,喜散不喜聚,喜静不喜动。在富贵家族里寄人篱下,多愁善感,只有宝玉最知她心思,两人却又常常怄气斗嘴。可惜最后两人还是被迫分开,黛玉积郁成疾,泣血而死,只留下一缕香魂,一段传奇。
听说世界上研究红楼梦的学者不计其数,只为探索挖掘这文学瑰宝,这个暑假,我揭开了这繁华一梦的一角,相信每一次阅读都会让我更靠近一点红楼梦。
篇4:著作红楼梦读书心得体会
俗话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男不看红楼,女不看西厢。”但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当之无愧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一颗明珠!作为一个无名后辈,冒昧谈谈我读《红楼梦的感想。
在我看来,林黛玉的命运无疑是个悲剧,她从出生,进入贾府,再到与宝玉相爱,最后病死,她的眼泪从未断流。她很敏感,毕竟寄人篱下,渐渐养成了爱计较。咽声吐气的性格,父母早逝她无依无靠,另是对宝玉芳心已久,但却总是患得患失,最终抱憾终生。
衔玉而生的宝玉聪颖灵秀,他向往自由,对封建社会的控制极度不满。他死心榻地深爱林妹妹,矢志不渝却以失败告终。
一边是绝世佳人,一边是翩翩少年,一个天资聪颖,一个博学多才,她整天为他哭泣叹息,他时时为她牵肠挂肚。然而,他们的爱情却时刻被压制着。最终,宝玉同宝钗结为夫妻,黛玉疑遗憾地离去……
有人说:“《红楼梦》无非是一部叙述宝、黛、薛三人的爱情纠葛。”但我认为《红楼梦》更是一篇篇面照出来封建社会的衰败的镜子。
贾府本是烈火喷油,鲜花簇锦的钟鸣鼎食之家,但却渐渐走向灭亡,贾母在府中虽无官无职,但却府中太后自居。她重用王熙凤,包庇贾琏,为贾琏种种恶习开脱。
其次,泼辣妇人王熙凤常与其它同污合流,带出一大帮蛀虫,把贾府搞得乌烟瘴气。当今社会上,很多人为谋得官职,不惜贿赂他人,许多有权有势的人借职将自己的亲属谋到职位。……如事情接连不断地出现,后果不堪设想!
百人读《红楼梦》百种见解,我不是文学家、不是历史学家,我只是无数拜读此书的常人之一,我只能倾心于自己的感受,哦!《红楼梦》让我真的无法自拔。
篇5:著作红楼梦读书心得体会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题记
望园中,四顾无人,惟见花光柳影,鸟语溪声,柳垂金钱,桃吐丹霞。柳叶馋吐线碧,丝若垂金。大观园内生机盎然,几个欢快的身影在大观园中嘻戏打闹……
红楼,一本千古名著,曹雪芹用了将近十年的时间塑造了书中四百多个性格鲜明的人物。英国大文学家----莎士比亚,他写了30多本书,也就刻画了四百多个人物,怪不得红楼会成为享誉全世界的永恒经典。
“心较比干多一窃,病如西子胜三分。”林黛玉,这个才情绝艳的女孩,她,多愁善感,饱读经书,却红颜薄命。她,多么命苦!父母早逝,孤苦无依,只能投靠贾府,在贾府里消磨年华,寄人篱下。贾府的人自然对林黛玉不闻不问,直到林黛玉临死之际,贾府的人还想着牺牲林黛玉来成全贾宝玉的幸福。正因如此,林黛玉泪尽身亡。绝代佳人,却死于非命!对贾宝玉过于深沉的爱,爱得深,伤得也深。林黛玉孤傲自卑,只有贾宝玉懂得她的心声。如今,贾宝玉却因为“金玉良缘”和薛宝钗锁在了一起,林黛玉该是多么悲伤啊!深爱的人,却和别人成婚,黛玉咽不下这口气,最终焚稿断痴情。
一个是闻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却因封建社会而阴阳两隔。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篇6:著作红楼梦读书心得体会
我总认为《红楼梦》是一部以悲伤情节结尾的小说,这在爱好大团圆的中国古典小说中并不多见。
这本书主要是围绕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中发生的种.种事件,以及对古代封建大家庭由盛而衰的讥讽。我想,这便是《红楼梦》与众不同的地方吧!
这本书里的是是非非真是“剪不断,理还乱”。古时候的婚姻往往由父母掌控者。有时候,儿女未出生,便被双方父母“指腹为婚”。更可笑的是,娶嫁双方还未见过面,就成亲了。
也许,你会觉得林黛玉一生都很悲惨。但是,我觉得,王熙凤比林黛玉更悲惨。因为她见风使舵,阿谀奉承。她始终活在干坏事的阴影里。王熙凤平生干了多少坏事。即使别人不说,她自己心里也会明白。我想,她还是会遭受到谴责和报应的。即使她还活着,但是她也不会快乐的。
我觉得,贾宝玉是一个柔中稍稍带着刚的人。但这也怪不了他。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贾宝玉家中几乎全是女的,在女人堆里呆久了,难免他的个性也变得柔弱了。更何况,他们家族也是因为一女子进宫当了皇上的宠妃而盛起的。
《红楼梦》,一部剧中人物的悲剧,一部作者的悲剧。
篇7:著作红楼梦读书心得体会
《叹·红楼》
《红楼梦》是我在这四大名著中反复阅读品味的一本书,第一遍未读懂,第二遍半懂未懂,直至第三遍我才彻底懂了,或许这就是名著的魅力吧,《红楼梦》给我的感觉一直是悲伤的,或许是因为这个结局,有情人未成眷属,亦或是因为为那个年代人们无法自由选择而感到叹惋!
本篇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中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描述了金陵十二钗的人性和悲剧美。
通过这些人物来预示封建社会终将败落,本书又名《石头记》。依照本书,我想说说我对黛玉和宝钗的想法。
首先是黛玉,从后面其所作的《葬花词》可以知道,黛玉是个饱读诗书的才女,有的人评论说她尖酸刻薄,小心眼,却不知黛玉从小双亲尽失,之后在舅舅家,虽然有了亲人的疼爱,却因为寄人篱下,必须谨言慎行,她外表虽高傲,给人无法接近之感,但是实则内心缺少关爱,宝玉的出现就像是往黛玉生命里照射进了一道光,给了黛玉温暖和希望,于是黛玉便把自己的心交给了宝玉,因此排斥宝玉身边所有的女性,因为在乎,所以才会冷言出语,但无奈,因为贾母的掺和,两人终没能在一起,在宝玉娶人的那一天,被活活气死。我很喜欢黛玉敢爱敢恨的性格,为了爱情不顾一切,但终究红颜薄命香消玉殒了。
其次是薛宝钗,她处事圆润,博得许多人的喜爱,但是却有几分真心?谁愿意伪装自己?但身在如此大家庭中,如何能毫无保留的将想法完全说出来?
其实初读红楼梦,我以为是宝钗插入了宝玉和黛玉的感情中,使得两人最终未修的正果,所以很讨厌宝钗,但又读了两回后,我却知道了两人所受的痛苦不相上下。那为什么会造成现在的结果呢?宝玉为什么选择体弱多病的黛玉?而不选择聪慧的宝钗呢?黛玉和宝钗都受过教育,宝钗是人们眼中的大家闺秀,才华未必比黛玉少,宝钗和黛玉长相都很好看,宝钗多一分妩媚美,黛玉确是病弱美,两人美的各有特色,在宝玉受伤后,宝钗甚至先黛玉一步来看望宝玉,宝钗给了宝玉建议,而黛玉未说几句话便哭了起来。真正的原因可能是命运捉人罢了!
造成二人分别的原因,除了命运,最大的原因就是社会,封建社会不允许有这样的爱情,最终不过是孽缘罢了!
篇8:著作红楼梦读书心得体会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皆闻名于世,也在多个方面吸引了我。《西游记》吸引我的是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神魔经历;《水浒传》吸引我的是梁山一百零八个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三国演义》吸引我的是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和诸侯割据混战的历史场景;而《红楼梦》吸引我的有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还有其所体现的深远的社会意义。
仅是宝玉、黛玉这几十号人物,组合起来便是说厚不厚,说薄也不薄的《红楼梦》一书。相比于其他三本名著而言,《红楼梦》的故事架构并不算复杂。其叙述地点主要是金陵城这一隅之地;叙述的对象主要是贾王、史、薛这四大家族。曹公用一只笔,就把形色名异,包罗万象写在这本书里了。他写尽了皇权富贵,写尽了人情冷暖,写尽了风花雪月,也写尽了悲欢离合。
说到这里的人物,关于他们各自名称的设定,我读完之后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思考。也许是《石头记》这个名字不够吸到人吧,后来它被改名为《红楼梦》,但最初看到这个名字时也好奇过为什么不改为《红楼》,而是要多出一个虚无缥缈的“梦”字呢?后来才知道,或许是因为这红楼诸事本就是一场梦吧!无论是开头的神瑛侍者绛珠仙草,还是结尾的宝玉出家,黛玉身死,都是一场梦。大观园是梦,大观园里的爱恨情仇更是梦。至于宝玉的姓氏“贾”,依我看来,更是印证了我的想法。这一世的仙草用毕生的眼泪还了上一世的甘露,还完了,梦就醒了,所以宝玉出了家,黛玉跳了河。红楼梦醒,曹公笔停。
一读《红楼梦》,读的是宝玉、黛玉的凄美爱情;二读《红楼梦》读的是大门大户的无奈不幸;三读《红楼梦》读的是封建礼教的迫害约束。《红楼梦》的故事写于清朝由盛转衰的时代,那个将衰不衰的年代,那个政治不甚清明、思想不甚开放的年代。而在那个年代,却出了“混世魔王”与“多情才女”的故事,二人的结局注定是在封建礼教的约束下以悲惨为结局的。
林黛玉自幼便有不足之症,在深闺中养着,未涉世事,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她却也识得些许字,虽并非大家之后,但一身的气度却是丝毫不比其他人少上半分,她也有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傲气。黛玉自知来到贾府虽未有人对她不敬,但却是打心眼里觉得这里的繁华并不属于自己。她总是有着一份深亡藏于心底的自卑,所以她在初到贾府时,一言一行都透露出小心谨慎。她不得不学着察言观色,不动声色地去学会贾府的规则和礼数,这不仅仅体现了黛玉骨子里的那份高傲,更是让人不免唏嘘这封建时期的令人发愁的礼条。一味地小心翼翼,让本就多愁善感的女子变得更加伤春悲秋,所以在后来,哪怕是看见了再普通不过的落花她都忍不住联想到自己。黛玉葬花,葬的不仅仅是季节的变换,更是来到贾府后改变的自己,是封建礼条下备受迫害,苦不堪言却又无人可诉苦的那个苦命的自己。
至于宝玉,本就是大家族捧在手心上的贵公子,哪怕一世清闲,凭着贾府那庞大深厚的家业,他便可以一世无忧了。所以他在与黛玉初见时便说出“这个妹妹我见过”的放荡之语,甚至会因为姐妹们都没有玉而将自打出生以来便衔于口中,随身不离的玉佩随意地扔在地上,这般任性,却也让整个要府都拿他沒办法。他的任性却只有黛玉能懂,她懂他的“不想读书就不读书”,所以在所有妹妹中贾宝玉和黛玉相处得最是欢愉,也为后来两个人的情投意合作了铺垫。但终是天意弄人,一个“金玉良缘”将两人生生拆散,本来玉和锁是上天配好的一对,却被人们误会,让两人都合不了心意。这结尾不免让人对古代的封建家族产生不满。
后来我才明白这些不满不仅应该放在那些大家族上,更要放在古代的封建制度上。作为一名21世纪受过良好教育的少年,从我的角度来看,古代的制度确实是弊大于利,“三从四德”“三纲五常”便是他们给部分群体制定的专门“规则”。以前写语文试卷,只要碰上与古代或者旧时代有关的题目,多会有“表现了封建制度/旧制度的黑暗以及对人民的压迫”这样一句话,当时还不明白。现在读完《红楼梦》,对这句话可能就会有更深地理解了。“宝黛”的爱情悲剧,宝玉没有错.黛玉也没有错,错的是那个时代。如果他们是生活在现代社会,生在一个相对自由,可以自由恋爱的年代,两人的结局都不会是这么悲惨,更不会让一个富有才情的女子就这样香消玉殒。
《红楼梦》中除了宝玉、黛玉的悲剧爱情让人惋惜,还有贾、王、薛、史四大家族的兴衰让人心痛。从中我们看出了时代变迁与王朝更迭。而这所有的事件几乎都显示出了颓败之势,让人在读的过程中就能预料到似乎是以悲剧结尾了。确实,统一是历史潮流,无论是哪朝哪代,都无法真正实现长治久安。新中国的建立是历史选择的结果,而现在的科学、发展、平等与和平,更是全人类所希望看的。封建统治江所以会灭亡,不仅仅是因为国家与国家之间纷争不断,战乱不停,更是因为没有谁能够真正做到专制制度下的“皇帝”。更何况,封建制度,不仅仅是束缚了人们的行为,更是将人们的思想都一并控制了。《红楼梦》中那些不愿向命运屈服,在“男权”社会没有话语权,一辈子无法摆封建礼教束缚的悲情女子地描写,更是把对封建社会多方面的控诉都体现出来了。
我们都是普通人,只要是人就会犯错,专制永远都无法实现。而我们现在的民主制度,是人民选择的,是历史选择的,自然也会的正确的。红楼一梦,梦醒了,就该回到现实。在现实中,我们依然要直面生活,但与红楼中的人物命运不同,在我们这个时代,通过努力奋斗,我们就会越来越幸福,越来越靠近“中国梦想”。
篇9:著作红楼梦读书心得体会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围绕有关贾府家事利益的贾宝玉人生道路而展开的一场封建道路与叛逆者之间的激烈斗争为情节主线,以贾宝玉和林黛玉这对叛逆者的悲剧为主要内容,通过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没落过程的生动描述,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种种黑暗和腐朽,进一步指出了封建社会已经到了"运终权尽"的末世,并走向覆灭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极其真实地,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初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全书规模宏伟,结构严谨,人物生动,语言优美,此外还有一些明显的艺术特点,值得后人品味,鉴赏。
小说作者充分运用了我国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音乐等各类文学艺术的一切优秀传统手法,展示了一部社会人生悲剧。如贾宝玉,林黛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晴雯补裘,宝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还表现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飘然的身影,诗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动人的低泣,脱俗的情趣,潇洒的文采……
这一切,都是作者凭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艺术素养培育出来的,从而使她在十二钗的群芳中始终荡漾着充满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飘散着东方文化的芬芳。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真实地再现了人物的复杂性,使我们读来犹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的人物一样真实可信,《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善,说不得恶,说不得正大光明,说不得混帐恶赖,说不得聪明才俊,说不得庸俗平凡",令人徒加评论。
不仅贾宝玉,林黛玉这对寄托了作者人格美,精神美,理想美的主人公是如此,甚至连王熙凤这样恶名昭著的人物,也没有将她写得"全是坏",而是在"可恶"之中交织着某些"可爱",从而表现出种种矛盾复杂的实际情形,形成性格"迷人的真实"。
作者善于通过那些看来十分平凡的,日常生活的艺术描写,揭示出它所蕴藏的不寻常的审美意义,甚至连一些不成文的,史无记载的社会习惯和细节,在红楼梦里都有具体生动的描绘,这就是我对这本名著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