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体育锻炼的调研报告(汇集三篇)
发布于2023-11-29 00:43,全文约 2938 字
篇1:体育节满意度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体育节满意度调研报告
新生体育节结束了,系学生为了吸取经验,为下届体育节提供参考,因此就宣传,赛程安排,效果等方面做了调研。
一、宣传还需加强
同学们普遍反应宣传较为不足,甚至有人都不知道有体育节。有的宣传也是很临时的通知,说的不明确不清晰导致大家的时间安排很乱,很紧,所以在体育节上的观众普遍偏少。
二、赛事安排合理
对于赛事的安排,同学们普遍认为是合理的,但是也有一部分认为,比赛安排在中午,影响了球员和观众的休息,状态都不好,还有的认为某些比赛时间间隔太近,有多项赛事的运动员会冲突,加上迟到的现象很普遍,规则有点乱。
三、班级凝聚力加强
去观战和比赛的同学都认为加强了班级的凝聚力。但由于赛事的时间问题,大部分同学没有去看,就谈不上凝聚力的问题了。
四、无需将活动推广
同学们认为,没有必要将此活动推广到大二大三,自己班的都没去看,大二大三的不可能去了,况且看不认识的班比赛也没意思。
五、增设项目要求强烈
许多同学强烈要求增设其他项目,因为今年的体育节的项目多是适合男生的项目,女生的参与度很低。要求增加羽毛球、毽子、拔河、趣味项目、轮滑等。
在大家忙碌参与的同时,也有几个问题,如时间安排欠妥,宣传不得力,这直接导致了观众的人数和参与度。希望下次能得到改进。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祝您学习进步,生活愉快。
篇2:小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小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报告
同学们中的近视眼、小胖墩日渐增多,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缺乏体育锻炼。同学们大多喜欢上体育课,可是同学们的课外体育锻炼情况又是怎样的呢?针对这一问题,我展开了调查。
一、调查的方法:
1.调查、走访同学及家长,了解同学们的课外体育运动情况。
2.上网查找资料,了解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二、调查情况:
五(8)班共36人。每周运动次数两次及以上的7人,一次的8人。运动方式上,男女生有差别。男生以打篮球、羽毛球、乒乓球,骑自行车为主。女生以散步,和父母打羽毛球为主。全班大约60%的同学没有运动的习惯。
三、家长的看法:
1.支持孩子进行体育锻炼的家长的看法:
( 1)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孩子的体质,促进孩子的成长。
( 2)体育锻炼可以培养孩子的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精神。
2.不支持孩子进行体育锻炼的家长的看法:
(1)认为学习更加重要,体育锻炼会浪费学习时间。
(2)担心体育锻炼中的安全问题,担心孩子受伤。
四、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1.不同的体育运动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例如:球类运动可以锻炼我们手脚的运动能力和反应能力,长跑可以锻炼耐力。
2.体育运动有利于培养我们良好的个性。它使我们正确地面对失败和挫折,在竞争中形成健康、积极、进取向上的个性。
3.体育运动为同学们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机会,增进了友谊,学会了团结协作。
五、建议:
同学们在学习之余,多参加体育锻炼,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篇3:体育教学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培养的研究_开题报告_网
体育教学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培养的研究
毕业论文课题开题报告--体育教学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培养的研究
1、课题的提出
1.课题的来源
本课题来源于沈阳市“1015” 教育科研指南,及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难点问题.
2.选题的依据
在国外很多学校把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养成终身锻炼习惯、以及提高环境适应能力做为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1.
在国内,许多学校在体育和课外体育活动中把如何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兴趣和习惯看作1项重要任务.加强课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促进课外体育锻炼,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使学校体育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3.选题的原则
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是本课题遵循的原则
需要性原则——教师在教学中教给学生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自锻能力,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
科学性原则——生命在于运动,运动需要科学.
实用性原则——学生对锻炼如有浓厚的兴趣,又具有良好的锻炼态度和习惯,就会以1种积极的态度、精神饱满地参加体育锻炼.
4.选题的目的、意义研究的目的:
(1)使学生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有关的知识、技术;有被动锻炼转为主动锻炼所必需的能力,包括学生对学习、锻炼的进取动机,以及对体育知识、技术和方法的理解、分析能力.
(2)在学校内,以及在生活工作中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方法,独立地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
(3)在独立锻炼中,为了取得良好效果,对锻炼过程进行自我调控的能力.它包括对运动负荷、心理负荷和动作姿势等有效的自我调控.
(4)独立从事体育锻炼的自我管理能力.它包括制定锻炼计划、组织安排锻炼的时间、检查锻炼的进行和评价锻炼效果的能力.意义:加强课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促进课外体育锻炼,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使学校体育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自锻能力,增强学生体质,发展适应能力、生存能力、竞争能力.
2、研究的条件
1 .人员:本课题主持人是中学1级教师,大本学历,具有1定的教学实践与指导能力,实验指导教师李x,为小学高级教师,曾参与《农村小学语文学科素质教育课堂模式研究》并已验收;实验指导教师郝秀芹,小学超高教师,大专学历,主任,曾参与《新型师生关系对学生成长影响的实验研究》其他参与教师均具有大专学历,工作认真,业务能力强,工作在第1线,经验丰富.
2 .资料:我校订阅了大量刊物,再加上先进的网络教育资源,都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3 .经费及设备:本课题研究时间充沛,设备齐全,科研手段先进.经费已纳入学校下年预算中,确保及时,到位.
3、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课题为《体育教学中学生自锻能力培养的研究》除专题外,如何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运用能力、调控能力、自治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自锻能力.
4、课题研究的理论假设
培养学生的自锻能力,对发展学生的身体,增强体质,使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促进体育锻炼生活化、社会化,使学生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5、课题研究对象
2年级学生(实验)5年级学生(参考)
6、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研究准备、制定方案 2019年12月——2019年8月
(1)准备相关的文献资料.
(2)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及教科研专业知识
(3)调查研究从学校发展方向和现状出发,构思研究方案
(4)对教师进行培训学习,提高认识.
(5)讨论、修订、并通过本课题研究运作方案.
2.实验阶段:组织实施、深化科研 2019年9月——2019年3月
(1)定位于课堂载体的研究思想.
(2)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开展问题研究课和汇报课活动.
(3)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交流会对课题的研究进行反思,不断完善充实研究措施、方法和内容.
(4)从实践中提炼教学方法.
3.总结提高验收阶段:2019年4月——2019年9月
(1)全面总结本课题的研究过程和成果,做好课题研究的结题工作.
(2)撰写研究报告和专题论文、工作报告
(3)整理所有档案资料,提出验收申请.
7、预期目标及呈现形式
总体目标是:
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运用能力、调控能力和自制能力几方面的综合能力,既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
呈现形式
1.论文多篇.
2.成功的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