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20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实用四篇】

发布于2024-04-23 03:32,全文约 9254 字

篇1:2024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心得体会怎么写

您好!这本是个美好的春节,但被一个恶魔——“新型冠状病毒”,打破了原有的热闹氛围,让全国人民惶恐不安,开始意识到病毒传染的严重性。手机上,电视上全都在讲疫情防控。我也开始关注新闻,并因此认识了您。

开始,我并不在意,觉得疫情很快就能过去,可事与愿违。根据疫情实时追踪,全国确诊人数不断上增,被可恶的病毒折磨着。而您那忙碌的身影在电视上也频频出现,尽管已疲倦不堪。但为了武汉,为了人民,为了祖国,您把一切疲惫抛之脑后,一心投身战场。看到您与病魔抗战到底的决心,我不禁为之感动。

后来查阅了更多您的资料,不禁感慨,原来您是那么的伟大。20__年为抗击非典,做出了伟大贡献,早已功成名就。如今84岁高龄,完全可以安享天伦之乐,与世无争。但您毅然冲锋在第一线,全力以赴,不惧危险。

一次采访过程中,说到了武汉,您眼眶红润,哽咽着说:“武汉本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有全国,有大家的支持,武汉肯定能过关!”听完,我热泪盈眶,真正体会到了您的深情、责任与担当!为打赢这场“战役”您做出的努力,赫然可见。但是,您的身影也渐渐变得疲劳,面容变得憔悴。在您眼里,人民的健康远比自己的身体重要。您让我们尽量不去武汉,可您自己却冒着被感染的风险,逆行至武汉。利用在去武汉的路上,这一点点的间隙,才闭上疲惫的双眼稍稍休息,看着真令人揪心。钟爷爷我想对您说:“人民的健康固然重要,但没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您怎能为人民服务呢?所以,请您保重身体。”

通过电波的传递,我在电视中能经常听到,您带领的团队中所传出的一声声义正言辞的话语:“我没成家,没有负担。”“护士长,我在唐山,明天的机票。”“我在铜梁能随时待命。”“一个一个都倒下了,总要有人站出来……”是啊,“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这一声声平凡朴实却铿锵有力的请战声振奋人心,使我热血沸腾,让我有了立马冲上前线的冲动。遗憾的是,我作为一名初一学生,专业知识有限,不能奔赴前线与您们一起并肩战斗。但我一定不会给您们添乱,我会听钟爷爷的话,乖乖待在家里,并向家人们宣传勤洗手,勤通风,少聚会,出门戴口罩,以减少病毒的传播。

您和您的团队这种为祖国、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是照亮我们前进的一盏明灯。我下定决心,长大后一定要像您一样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力量。为此我一定奋发图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争取早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篇2:2024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心得体会怎么写

李老师:让残缺的生命绽放别样精彩

入读学校的盲孩子都常年住校,部分还患有智力障碍或自闭症等多重残疾,有强烈的孤独感、焦虑感,特别是因为看不到前途,普遍产生严重的自卑感。李龙梅认为,视障教育的意义就在于点“草”成“花”,改变残疾孩子命运,让他们自食其力、有尊严地活着。而这,教师身份发挥的作用尤为重要。

让残疾孩子有一技之长,是特殊教育的首选。“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她带头对参加中医康复保健职业教育的孩子进行悉心指导,允许少数多重残疾学生的父母来校陪学。学校该专业历届毕业学生全部达到中级按摩师水平,就业率达100%,他们凭着一技之长实现了脱贫,获得了有尊严的生活,不少人还走上了创业致富的道路。

李龙梅的眼光不限于此,她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盲孩子同样需要接受高等教育,而且需求很强烈。残疾人考大学,这对新世纪初的特殊教育学校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20__年底,她独自一人毅然北上,乘坐三天三夜的火车,慕名来到亚洲在特殊教育领域里办学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种类最齐全、声誉最高的长春大学,讲实情、诉衷情、表决心,恳求合作支持。20__年,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在学校设立重庆远程教育基地,对学校高中教育进行远程辅导。为了解决高考学科教学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她多次带着老师们到区内普通高中学校拜师学艺,请来市、区学科教研员对考点复习进行手把手专门指导。当年,首届4名盲孩子全部考入长春大学。迄今为止,学校已有320多名学生考入大学。20__年5月,拿到高考录取通知书的盲学生张书江带着两斤水果硬糖,靠着一根盲杖,独自一人乘坐火车、汽车辗转1700多公里,从山东德州赶回学校向李龙梅和老师们当面致谢。

在普通教育有着丰富科研经验的她,还敏锐地意识到特殊教育领域普遍存在课程设置落后、人才培养单一化的突出问题,如何培养更自信、更阳光、更全面的视障残疾人,成为她苦思冥想的大课题。她以“突出‘特’字、以人为本、特教特办”为指导原则,根据盲孩子听觉、触觉相对发达的特点,重点打造音乐、体育、美工等特色课程,在艺术熏陶、体育锻炼中发掘潜能,在教育中实现心理康复,让残缺的生命绽放精彩。

她启发盲孩子在音乐中插上梦想的翅膀。20__年,学校以器乐教育为突破口,组建“扬帆”艺术团,带领盲孩子走进音乐天地。20__、20__年,她两次受邀率团参加“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管乐艺术节,世界音乐大师梅耶称赞:“太震撼了!”乐团在第八届中国非职业优秀管乐团展演中勇摘银奖。20__年9月22日,她率团与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在国家大剧院同台出演“最好的未来”公益晚会,时任文化部部长雒树刚称赞乐团的演奏是“心之声,魂之曲,天使在歌唱”。20__年底,艺术团携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先后在北京解放军军乐厅、重庆大剧院共同演绎《生命的色彩》《看见微笑》两场公益音乐会,座无虚席。

她引导盲孩子在运动中收获奋进的力量。学校配备5名专职体育教师,确保孩子们每天运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盲人门球、盲人足球、盲人棒球、田径、跳绳教学进课堂,增设花样跳绳、啦啦操等符合盲孩子身心特点的体育运动项目。盲人跳绳队在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中获得5金1银1铜,盲人啦啦操赴美国奥兰多参加世界锦标赛获得亚军,刷新了中国在该项赛事上的最好成绩,学校成为全国残疾人啦啦操运动项目唯一推广示范单位;学校游泳队在重庆市残疾人运动会上获得6金10银4铜;田径队站上了全市中小学生运动会的赛道,与同龄伙伴同场竞技……

她帮助盲孩子用双手点燃美好生活的希望。她和老师们指导学生学习折纸、串珠、泥塑、陶艺、编织,锻炼手部精细动作能力,用美工作品装扮教室、寝室、会议室、走廊、过道,用双手创造美,让盲孩子持续享有成就感,不断激发热爱生活之情。20__年,学校被市教委命名为“重庆市义务教育阶段艺术特色学校”“重庆市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同时,李龙梅在视障教育科研上也硕果累累。她主编参编著作5部,撰写的4篇论文在C刊发表,先后主持4项市级课题并顺利结题,其中市级课题《盲人学校校本教材建设研究》获得重庆市第四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校本教材《盲校美工》填补了全国盲校专业美工教材的空白。先后受聘担任长春大学硕士生导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首届特殊教育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委员。先后评为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篇3:2024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心得体会怎么写

身为教师,我们一定要立足本职,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要认真思考教师职业对我们的要求,做一个心中有追求,干中有目标,行动中有体现的人,不断地增强我们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做一个合格并且优秀的好教师。

教书育人。但在实际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常常忽略育人,而只顾教书,结果成了教死书,死教书,教学过程枯燥无味,教学效果不明显。其实,教书与育人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我认为,要教书先要育人。学生有了好的思想品德,对学习有了正确的认识,学起知识来就会游刃有余。教师的教学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班有一男生特别捣乱,平时不仅不爱学习,而且霸气十足。当他犯错误的时候,无论什么原因,他总是振振有辞,即便没理也要辩上三分。每当看到他盛气凌人的样子,我就会觉得气不打一处来。一个学生为什么不懂得认真学习,而只顾虚伪地伪装自己呢?……细想自己的做法,也许有些急于求成了。以前我只注重传授知识,而忽略了对其品行的培养,结果导致他成绩一般,我也收效甚微。后来,在学校行为习惯的培养的影响下,我注重引导其向好的善的学习,注重其品行的培养。在老师的鼓励和引导下,他渐渐变得懂事了,同学们也更加欢迎他了,他的成绩也有了明显改善。

陶行知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可见,教书与育人的关系密切。教书的目的是为了育人,而育人也反过来影响教书。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有了好的品行习惯,才会端正其学习态度,更快更好地接受新知识,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目前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在这个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日趋复杂,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已不仅仅是知识的竞争,更是一种意识的竞争,一种思想与观念的竞争。因此,情商的高低将愈来愈多地影响一个人能力的发挥,影响其个人水平的高低。由此看来,育人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味教书而忽略育人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它已成为一种落后的教学方式,甚至很快会被淘汰。因此对于一个想有所作为的教师来说,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拥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正确处理教书与育人的关系,使二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扬长避短,从而激活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为寓教于乐的师生互动,从而使新课堂展现得更加淋漓尽致,进而使新课堂得到更加切实的推广。

篇4: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材料_事迹材料_网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材料

石雪晖,女,1949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34年如一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全面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服务“三农”,作出了突出贡献。

30多年来,她始终把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同热爱学生的真实感情融为一体,全面关注学生的成长,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积极帮助和关心青年教师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一名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高尚品质,被广大学生和青年教师誉为“事业上的好伙伴,学业上的引路人,生活上的好妈妈。”她先后承担了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学生的9门专业课程的主讲任务,近三年来完成教学工作量3538标准学时;培养各类硕士生21人,博士生7人。她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主持或参加各级教改项目5项,获国家、省、校级教学成果奖5项;积极组织教师精心安排各个教学环节,负责开设园艺原理与技术重点课程,组织任课教师制定教学大纲、确定教学方案、编写教材讲义、建设实训基地、实施实践教学,既拓宽了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近年来,她在澧县建立了集教学、科研、推广于一体的基地300余亩,分别于XX年被评为“湖南省高校首批产学研合作综合示范基地”和“湖南省优秀教学实习基地”。

她坚持为“三农”服务,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多年来足迹遍及三湘四水,先后多次到桂阳、长沙、宁乡、澧县等50余个县市进行果树生产技术指导,指导农民新建葡萄园30000余亩,指导葡萄果实套袋5000余亩,指导桃源县桃树生产10000余亩,为湖南省老少边穷地区的农民脱贫致富解决了数以百计的生产技术难题,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一,一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

在学生眼中,她是一位严师,事无巨细,言传身教。XX年9月,韩艳婷同学考上了湖南农业大学石雪晖教授的硕士生时既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做梦也没想到能师从南方葡萄专家,担忧的是石老师身为专家,诸事缠身,对学生的学业指导只怕就不会那么细了,而且从园林专业考到园艺,专业不同,所以基础又比较差。韩艳婷读硕又读博的这5年里,石老师对她的指导和交流很频繁。XX年11月份,石老师为了韩艳婷的博士论文选题,亲自找来有关植物营养方面的博士论文8本、相关书籍10余本,看着她从家里背来的一本本厚厚的书籍。韩艳婷觉得石老师背来的不仅仅是参考书,更是一份厚厚实实的爱。

她对弟子们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时常“敲打”他们。XX年她去法国、英国、荷兰等国家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葡萄种植技术。正值两名硕士毕业论文初稿提交的时间,当时她们以为石老师不在,论文就不用大做修改了,没想到过了两天石老师就发来短信:“将完成的论文初稿发到我的信箱里。”在国外,石老师硬是在考察之遐完成了两篇长达70余页论文的修改。从论文结构到语法、甚至连标点符号她也不曾放过,修改的精细程度可想而知。

她经常说“做学问要耐得住寂寞,要沉下去。”她经常教诲弟子们要有不怕吃苦、锲而不舍的精神。为了弟子们的学位论文试验,她从选题到试验取材,每一个环节都呕心沥血,殚精竭虑。

她经常对研究生们说:“你们要有奉献精神,要急国家之所急。不能光在课堂上栽果树,要栽到农村去;成果不能只写在论文里,要装进农民的口袋里!” 每年她都数次带她的学生下乡到湖南澧县、岳阳、常德、宁乡等地给农民朋友讲课, 帮助农民朋友们解决栽培难题。每到一处,她都会被农民团团围住询问栽培技术问题、栽培建议,她除了告诉农民朋友们怎么操作外还亲自带头下地给大家示范。“五一”、“十一”等节假日,她也从来没有休息过,因为这个时候是葡萄种植的关键时刻,“五一”葡萄开花、“十一”葡萄园要施基肥,而她总是把自己掌握的先进技术和知识毫不保留、不计回报地传授给农民朋友。她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教授、一位深受农民朋友爱戴的专家。

她精彩演绎着自己的教师生涯,用一颗赤诚的心去铺就学生的成材之路,不仅解学生的学业之惑,还全心全意地解她们的思想、生活、人生之惑。她的一名硕士研究生曹雄军同学的父亲今年上半年因病早逝,过度悲伤的他始终走不出痛苦的阴霭,她看在眼里,疼在心头,想着如果当面劝慰她的学生,可能会加重他的悲痛,不如发短信来抚平学生心头的创伤,当晚忙到十点的石老师戴起眼镜开始发短信。她的学生在深夜收到石老师的短信,读着“雄军,你要振作起来,坚信一切都会好起来,要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去做人做事……”他眼睛朦胧了,让他感动不已。过后感慨的说:“我失去了父亲,是我的不幸,却有着两个母亲,而我又是幸运的。”

在学生做试验的时候,难免会遭受一些有毒气体和有毒试剂的侵害,她不厌其烦的提醒我们,当心身体,注意操作规程,小心防范。她经常对弟子们说:“在我眼里,你们永远是我的孩子。”

1998~XX年园艺系承担了由山东农业大学主持的“高等农林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全国教改项目的研究,石雪晖教授是该课题的研究人员之一,在研究期间,她组织几位教师精心安排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为了使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强化操作技能的培养,结合课程的教学,采取了许多教学改革上的具体措施来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如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教学实习基地划片分区,责任到人,根据园艺作物的生长规律,安排学生参加田间生产管理的全过程,并由教师采取经常性的现场示范、提问、技术要领的现场考核等措施,让学生掌握果树栽培与管理的技术。该项目于XX年12月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她主持的湖南农业大学“果树学科产、学、研结合的研究”项目,组织课题组成员与社会、产业生产部门密切合作,双向参与,共同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人才培训、信息和人才交流、资源互用共享多方面、多形式的合作教育。近年来在湖南省澧县建设了集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基地300余亩,为培养人才、农民快速步入“小康社会”发挥了积极作用。组织、XX级园艺专业学生到湖南省果茶良种示范场、澧县、吉首等地进行生产实习,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生产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通过该项研究提高了学生的社交能力、综合能力和操作技能,明显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第二,治学严谨,刻苦钻研,精益求精,敢为人先,是一名突出的科研工作者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种叫着“提子”的进口水果走俏中国市场,每公斤卖到三四十元。市民,在赞誉,这东西太好吃了!商人,在盘算,这东西太好卖了!她,在思索,不能再靠“进口”了!这种“提子”就是欧亚种葡萄,以前在我国只有新疆等地可以种植。在当时,业内一直认为:“南方是欧美杂种葡萄种植的非适宜区,更是欧亚种葡萄种植的禁区”。在南方真的不能种植欧亚种葡萄吗?她顶着巨大的压力,开始了艰苦的求索!

首先她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分析了欧亚种葡萄国内外主栽区的温度、光照、土壤等栽培条件,得出“南方高温高湿,导致葡萄多病是限制欧亚种葡萄种植的主要因素”的结论。她创新性的建立了欧亚种葡萄的避雨栽培模式。为了增加品种花色,她开展了大量的品种引进工作,三年里共引入240多个品种,选育出了20多个适宜南方栽培的品种,有早中晚熟的、有核无核的、不同香味的、不同果形与颜色的。欧亚种葡萄可以在南方栽培了,但在生产中出现了果实难着色、品质难保证、产量大小年等一个又一个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她先后研究出了葡萄套袋、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疏花疏果等10大无公害栽培配套技术措施。她艰苦奋斗、孜孜不倦、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事迹沥沥在目。

为了引进新品种,她不远千里,时常坐十多个小时的长途汽车去找国内知名专家教授求援请教;为了弄清每个新品种的特性,掌握第一手资料,她时常是天刚亮就到了葡萄园,天黑了才回家,从无间断的记载着每个品种的生长势、开花结果特性、抗病性等,直到对每个品种的特性都很熟悉为止。从建园、搭架、盖膜、修剪、施肥、打药到除草、翻土,从试验设计、实施到结果的分析,事无巨细,她事必躬亲,就连体力劳动也是如此,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学生。

她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她主持的科研项目“丘岗山地果树良种基地建设与柰李速生丰产技术研究”于1995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四等奖,“柑桔、葡萄、草莓抗逆性生理机制研究”和“草莓引种及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开发”分别于1999年、XX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葡萄引种及高效无公害栽培配套技术研究”于XX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观音桃新品种选育”于XX年获邵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三)。选育出桃新品种1个(观音桃),葡萄新品种8个(红地球、美人指、红宝石无核、高妻、维多利亚、夏黑无核、户太8号、比昂扣),柑桔新品种一个(泸红)。经多年的潜心研究,攻克了欧亚种葡萄在南方高温、高湿地区高效无公害栽培的技术难题,实现了高产、优质、定植后的第二年亩产纯利过万元的高效无公害栽培,应用前景广阔,居国内领先水平。XX年完成了“刺葡萄酒系列产品研发”和“葡萄熟期调控技术与机理研究”的省级成果鉴定,两项成果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她注重学术理论研究,XX年以来发表学术论文58篇,主编或参编专著7部,主编和副主编全国统编教材2部。

第三,淡泊名利,不图索取,无私奉献,是一名带领农民科技致富的引路人

她情系“三农”,足迹遍布全省50多个县市,指导农民新建葡萄园3万余亩,指导葡萄果实套袋5000余亩,指导桃源县桃树生产1万余亩,为老、少、边、穷地区的农民脱贫致富解决了数以百计的生产技术难题;她深入农村、深入农户,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把研发农村急需的实用技术作为自己的最大追求和神圣职责,把用科学技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作为自己的最大幸福和无尚荣光,使成千上万的农民朋友依靠科学技术脱贫致富,成了农民和基层干部心中的“财神爷”,但她从不收受农民和基层干部的任何报酬,多次将获益农民寄来的酬金退给农民,一以贯之地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XX年4月至今,她一直在宁乡县金州乡关山村担任科技特派员,重点指导当地农民栽培200余亩葡萄,让农民真正尝到了种葡萄的甜头,XX年春又新扩葡萄面积550亩。

平时她随身所带的手机里面存满了农民的号码。农民遇到紧急情况,一个电话打来,她就风尘仆仆赶去解决问题。她的手机既是咨询热线,又是答疑的短信平台。农民称她为“湖南果树110”。

XX年7月下旬,澧县几个种植葡萄的乡镇出现险情,即将成熟的葡萄大面积烂果,而离丰收只有二十多天了。她接到求助电话后,立刻赶到澧县,查看了所有有问题的葡萄园,七月酷暑,葡萄园的温度高达38~40℃,她的衣服湿透了!经过仔细观察后,认为是果实结得太多,产量过高,营养跟不上,指导农民马上疏果,增施适量肥料。经过疏果、施肥后,葡萄串像喝饱吃足的婴儿一样,憋着劲长,晶莹透亮,煞是喜人。

她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是教书育人的真正标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者的优秀代表,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典范,是广大科技人员和人民教师学习的楷模。她的事迹先后在光明日报、湖南日报、科技日报、中央电视台、湖南电视台、红网等媒体上进行广泛而全面的报道(共有相关报道20余篇),XX年10月30日《光明日报》发表了“一心为农民的好教授石雪晖”一文,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引起了省委省政府领导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原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春贤作出重要批示:“省委宣传部:看了光明日报《一心为农民的好教授石雪晖》的报道,深为石教授矢志不渝以科技服务三农的实际所感动。石教授是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优秀典型,要学习、宣传好石雪晖教授的先进事迹,发现和树立更多富民强省的先进典型。”原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蒋建国同志于XX年9月15日作出重要批示:“建议将石雪晖教授纳入宣传之列,以后视情况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做大。”XX年9月20日,甘霖副省长批示:“石雪晖教授是我大学时的任课老师。她几十年如一日,执着于培养人才,推广致富技术,情系‘三农’,贡献很大。为人做事堪称楷模,令人敬仰,也深受广大农民朋友的拥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湖南进程中值得特别推介的先进典型。”广大科技工作者、教师、学生、农民纷纷在光明网、红网留言,盛赞石雪晖教授心系“三农”、服务社会、甘为人梯的高贵品质。XX年3月7日,有网友在《红网》发贴:市场经济人人都在追求经济利益,但她却30年如一日无私奉献“三农”,为农民科技致富贡献自己的光和热。她用最不市场的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社会创造财富。她是农民的贴心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光辉典范,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她教学、科研成绩突出。曾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教师;1990、XX年被评为湖南省高校工委优秀共产党员;1993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并授予全国优秀教师奖章;1998年被评为湖南省教育系统优秀留学回国人员;XX年被评为湖南农业大学师德标兵;XX年2月被国家农业部评为XX年全国农业科技年活动先进工作者,同年3月被长沙市妇联授予优秀“三八”红旗手称号;XX年11月被国家宣传部、人事部、教育部等14个部委评为全国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先进个人;XX年被评为湖南农业大学教师之星,同年被评为首届湖南省高等院校教学名师;XX年获湖南省人民政府徐特立教育奖、农业部全国农业科技推广标兵,同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XX年获湖南省优秀科技特派员称号;XX年获国家科技部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