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情况调研报告【热门20篇】

2024小班安全工作总结_小班安全教育工作总结

浏览

4163

范文

881

篇1:网络条件下党员教育调研情况总结报告_党团工作总结_网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党工团,全文共 1577 字

+ 加入清单

网络条件下党员教育调研情况总结报告

白石桥社区在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上,由书记负责,完善党内班子建设,通过选举产生书记、副书记和委员,多数在党内担任职务的人员都是社区工作人员,有利于日常组织开展当内工作,研究和讨论实际问题,这样的选举结果,更有利于社区党务工作有人办事,高效办事,能办好事。

一、网络发展趋势

现有的电信网络,主要是在任意两个用户之问提供一对一的、双向的、实时的连接。现有的广播电视网,是一个单向的信息分配网络,近年来广播电视行业也开始利用一些新的数字调制技术,发展网络数字电视。因特网的连接方式和它所能提供的业务,则是综合了上述两种极端的情况。今后网络发展有三网合一的趋势。

二、网络化对社区党员教育工作的现实影响

在党员教育上,白石桥社区以执行党员管理“三会一课”制度为主,定期组织召开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按时上好党课,同时每月15日定为党员集中学习日,组织开展一次党员集中学习活动。

但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党员集中学习报到率偏低。社区退休党员多,对于退休的这部分党员,由于年龄身体健康状况等因素,党员们主观上认为参与建设和社会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少了,对继续学习积极性不足,真正能严格做到参加党内生活和支持党内工作的,寥寥无几,多数只能根据身体状况,视情况参加活动,白石桥社区党总支组织的集中学习,离退休党员实际平均参与率不足70%。这部分党员因为年龄偏大,接触网络信息和网络技术很少,信息网络化趋势对他们影响不大。

对于在各类社会单位和外地工作的党员,又存在另一类问题,由于工作关系和党组织关系脱离,组织党内活动经常遭遇工作单位要求和党组织要求冲突的尴尬,由于目前社会压力大,党员大多在单位担任要职,一旦冲突严重,大多数时候党员会选择工作单位的安排,而放弃党组织的安排,社区党总支出于对党员的体谅,大多数时候也只能谅解。以白石桥社区党总支的情况为例,此类党员参加每月学习日参与率不足50%。

社区每周开展远程教育,对党员和居民全部开放,目前信息网络化技术的发展,党员接受各类网络信息非常便利,因此社区远程教育工作站优势不明显,党员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这一类党员接触网络信息多,有些党内学习教育活动可以通过网络实现。

三、网络化对党员思想状况和行为方式的影响

网络的自由度特别高,更难于控制和监管;它的共享性特别强,谁也不可能完全垄断信息资源和信息系统;它的交互性特别突出,“一言堂”在互联网条件下不会有市场。与前述互联网的技术特点和社会文化特点相伴生,信息宝藏与信息垃圾共存于一“网”,给党员思想状况带来了冲击。

四、网络化对党员教育带来的挑战

(一)党员思想控制面临挑战

由于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打破了信息传播的空间限制,使各种合法的不合法的、健康的不健康的信息快捷方便进人党员的眼界,一旦出现热点问题,与此相关的信息寻访及讨论数量都会直线上升,范围之广、速度之快都是无法想象的。这种完全开放的、互动式的传播,使社会对个人思想行为和制约机制发生了变化,不再能够进行有效的监督。

(二)党员教育载体面临挑战

网络使得党员教育的渠道和阵地迅速扩大,如果我们不注意利用互联网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就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互联网所带来的负效应。

(三)党组织工作者素质面临挑战

网络是由人来创造和管理的,而党组织工作者对互联网的掌握、熟悉和运用及其创造力和想象力决定了网上网络化条件下党员教育的成效。在传统的党员教育过程中,党组织工作人员处于一种信息优势的地位。通过这种信息优势,在教育过程中比较容易树立威信,得到受教育者的尊重和认可。然而,在网络时代,这种优势部分丧失了。部分党务教育工作者由于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特别是网络知识和技能知之较少,面对飞速发展的计算机和网络科技往往不知所措,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提高素质是他们迎接网络时代挑战的一个重要课题。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梅城中心小学教育收费、教育投入情况自查自纠报告_自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小学,收银,全文共 484 字

+ 加入清单

梅城中心小学教育收费、教育投入情况自查自纠报告

梅城中心小学教育收费、教育投入情况自查自纠报告

根据建德市教育局《关于开展教育收费和教育投入情况检查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我校进行认真地自查自纠,现将我校教育收费和教育投入情况检查结果汇报如下:

一、学校严格推行“一费制”收费办法。在收费过程中严格执行有关教育收费政策,没有超出范围,超出标准,也没有擅自违规收费。

二、学校认真组织实施教育“四项工程”,按规定制定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资金到位及时。教师能及时收到县级统发的工资。学校没有截留、挪用、挤占、平调教育经费。

三、学校实施“阳光收费”,全面实行收费公示制度,通过收费公示栏公布收费项目、标准、和依据。

四、在收费过程中,学校进行亮证收费,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收费票据,实行收费联系卡制度,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五、学校严格执行上级有关部门和学校关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精神,不分快慢班、尖子班、特长班、提高班和兴趣班。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不进行集体性的加班加点。

六、学校在完成代收服务收费过程中,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收费,没有搭车收费行为。

梅城中心小学

2005.9.10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小学教育收费、教育投入情况自查自纠报告_自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小学,收银,全文共 455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教育收费、教育投入情况自查自纠报告

根据建德市教育局《关于开展教育收费和教育投入情况检查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我校进行认真地自查自纠,现将我校教育收费和教育投入情况检查结果汇报如下:

一、学校严格推行“一费制”收费办法。在收费过程中严格执行有关教育收费政策,没有超出范围,超出标准,也没有擅自违规收费。

二、学校认真组织实施教育“四项工程”,按规定制定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资金到位及时。教师能及时收到县级统发的工资。学校没有截留、挪用、挤占、平调教育经费。

三、学校实施“阳光收费”,全面实行收费公示制度,通过收费公示栏公布收费项目、标准、和依据。

四、在收费过程中,学校进行亮证收费,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收费票据,实行收费联系卡制度,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五、学校严格执行上级有关部门和学校关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精神,不分快慢班、尖子班、特长班、提高班和兴趣班。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不进行集体性的加班加点。

六、学校在完成代收服务收费过程中,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收费,没有搭车收费行为。

xx小学

20xx.9.10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情况自查报告_自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全文共 2402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情况自查报告

一、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维护校园纯洁。

要实施对学生渗透尊廉崇洁教育,就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廉洁公正的受教育环境,创设“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得到了我校的教师支持,学生的欢迎,家长的认可,社区的合作,社会的赞誉。XX年,为切实加强我校的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工作小组,出台党风廉政建设制度,根据上级党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及时提出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意见,制定工作计划,抓好落实。并对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自查形成报告。学校召开全体中层干部会议,校长经常性敲廉政建设警钟,特别关于有偿家教问题。以校长为带头人,每学期对全校教师进行有偿家教调查,及时总结并上交《滨江小学关于加强师德教育,禁止有偿家教的自查报告》。学校试行公开收费,禁止乱办班、乱收费、乱体罚,创设一个圣洁的校园环境为活动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做到身高为师身正为范。

要实施对学生渗透尊廉崇洁教育,必须“身高为师,身正为范”。切实推进廉政文化教育活动,加强了师风师德建设,教师在育人中育己。学校利用教师会经常开展师德学习,经常性开展德育活动,一个个活动,一次次教育,使孩子受到启蒙的同时,也使教师们的思想得到升华,灵魂得到净化。使教师们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也开始注意起自己在学生中的形象。真真正正做到“身高为师,身正为范”。

三、紧密整合廉政教育和少先队活动,让学生体验“清、正、诚、廉”所带来的巨大效应,提高自身免疫力,培养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初步树立清廉信仰,培养学生基本的道德观与人生观,实现“尊廉崇洁”的目标。

少先队对少年儿童的教育主要是通过适合少年儿童特点的丰富多彩的具有吸引力的活动来实现的。少先队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组织队会,特别是主题队会是少先队活动的基本形式。重要活动的开展,多数是通过队会进行的。大中队队会一般要举行庄严的队会仪式,给队员们展现出一幅壮丽多彩的图景,能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幸福感和责任感,从而以最佳的心理状态,主动接受队会活动所给予的教育。如:做好一年级少年儿童的入队前教育和入队、建队工作。10月19日,举行了“滨江小学新入员入队仪式暨对党说句心里话”签名活动,121名小朋友怀着激动的心情加入了少先队组织,全校各班代表上前在横幅上表决心。又如: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创建廉洁中队,引领队员寻找廉洁人、事、物(队员在学校旁边小区找到一块宣传牌,上面宣传:莲,因洁而尊;人因廉而正)。设立“廉洁章”。

少先队活动除了集体性的主题队会外,还要请老前辈、英雄模范、专家学者作报告;举行故事会、文艺会、专题讲座;组织参观、访问、各种纪念活动;开展体育活动、夏令营活动及各种游戏活动等。如:感恩教育。和重大节日活动相结合,利用传统节日,开展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如9月10日,大队部组织全校的大队干部进行了“献一枝花,感谢师恩”活动,进行了尊师教育;10月26日,请台州市曲艺协会理事胡从德伯伯做了感人的“感恩教育故事会”;“重阳节”,让学生对老一辈地爷爷奶奶说句贴心话,感恩长辈的教育及关怀;10月一日“国庆节”,感谢国家的培育之恩;寻找为祖国独立而奋斗的革命战士的廉洁小故事。XX年11月8日,全校开展了“红领巾心向党”主题队会,感谢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劳动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寻找革命老一辈清正廉洁的事迹。从小根植清正廉洁的理念,树立胸怀大志、为民为公的理想信念,形成诚实、守信、有责任感的道德观念,增强自律、守法、有正义感的法制意识。

特别重视的是少先队教育阵地的建设,如组织兴趣小组活动;主办墙报、黑板报、广播等;布置队室、建立光荣簿、红领巾专栏等。队角:利用中队教室的一角由少先队员收集资料并布置,配有文字、照片及图案、实物等内容,用以陶冶、培养队员良好思想品德和生活情趣的小场所。雏鹰争章园地通过张贴所得章地多少,充分利用《黄岩区少先队“课队”结合争章评价参考计划》的内容,充分整合雏鹰争章园地,积极开展少先队雏鹰争章活动。切实推进廉政文化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尊敬廉洁人物、推崇廉洁行为的情感。

队报:主要包括黑板报、手抄报、电脑小报等,帮助队员在自主自动参与的过程中开阔眼界,形成服务集体、热心公益的良好品质。一则则廉洁小故事、一篇篇自编的廉洁播音稿、一期期宣传廉洁小板报……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洞察力,也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政治免疫力,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学生人品的健康发展,人格的逐步完善。他们明白,“我们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未来属于我们,我们有责任为国担忧,加入到反腐倡廉的队伍中来。” 让学生在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中感受到清、正、诚、廉是做人的根本。”

另外,充分发挥队旗、队徽、队歌、标志、队礼、呼号、礼仪、鼓乐等在各项活动中的独特作用,努力通过少先队特有的标志、群体互动、先进典型、组织制度和价值理念,营造独具特色的少先队文化氛围。XX年,全区的中小学鼓号队大检阅,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取得了全区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通过少先队组织及其特殊的活动方式,有效整合渗透廉政思想,不仅让学生们明白了什么是清正廉洁,更让学生们懂得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让自己的心灵真正地与古今中外无数美好地心灵碰撞,达到净化心灵、升华精神地作用。有同学在体会中谈到:廉洁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思想、一种境界;廉洁自律也不光是不贪不污,关键是思想正、灵魂净、心灵洁。相信我们只要把”廉” 、”洁”二字放在心灵地天平上,无论在什么环境下,我们地人生之路永远不会歪斜。许多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观看宣传橱窗、收听同伴广播回家告知父母、亲戚及身边的人,实行了“以小手牵大手”,有力推动了民主政治建设,对遏制不正之风,净化社区风气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题调研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全文共 1138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题调研报告

根据市电化教育馆《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摸底调查的通知》精神和市电教馆的要求,对我校电化教育情况进行了认真调查统计,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发展现状

我校现有22个教学班(含三个学前班),在校学生1521人,学生网络环境下可用计算机45台,在校学生与学生网络环境下可用计算机的比(生机比)为33.8。我校共有教职工69人,教师在网络环境下可用计算机17台。我校有网络多媒体教室2个,使用统一规定的教材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建立了学校办公平台和学校网站,具有了本校的教学资源库。多年来,积累了大量的录像带、录音带、电子图书、vcd、dvd、cai课件等多种媒体教学资源。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地方政府对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重视不够,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缺乏组织领导,教育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专人负责、专人领导,教育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

(二)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足够的资金作保证,造成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较大。

(三)信息教育资源应用不足。课程整合不足,对现有的教学资源应用不足。例如,现在要求统一纸质备课,导致大量的网络资源,学校信息教育资源不能很好的应用。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投入。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参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大力度,增加投入是搞好教育信息化的物质保证。

(二)加大力度,提高教育信息化认识水平和管理水平。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提高人们对教育信息化的高度认识,把教育信息化建设认识提高到是建设教育现代化的必然,教育工作者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

(三)加大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学校领导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认真学习落实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落实省关于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加强各级学校信息化的建设和管理。根据上级要求制定各项措施积极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制定严格的标准来统一规范教育信息化行为,要加大规范管理,检查评比的力度。

(四)建立完善的评价系统,成立学校信息化教育评价小组。统一标准,规范管理,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程度和信息化发展水平作为重要指标纳入教师综合考评之中,以评促建。

四、下一步发展目标

(一)加强教师的信息应用技术的培训。只有全体教师拥有了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才能让信息技术更高的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二)加强信息教育投入,特别是加强教师用机的投入。目前我校教师机数量较少,配置较低。加强教师机的投入,是信息教育的保证。

(三)加强资源建设,整合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要合理配置资源,最大限度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加快信息技术与各类课程的整合,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引进工具型、平台型、资料型和素材型的教育教学软件,充实丰富我校教育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关于小学生午休情况调研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学生,全文共 3861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小学午休情况调研报告

有人认为:“午睡可以消除疲劳,也是阴阳平衡的需要,是生物钟所决定的。例如: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每天中午都要睡上一小时,可晚上则大干起来,其工作效率很高。”

有人认为:“喜欢午睡的人都是空闲之人。例如:诸葛亮当初‘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就拿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节奏较快,午睡浪费了他们的学习时间。”

如今,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任务日益加重,除了每个星期的五天学习之外,周六、周日为了补习也忙得不可开交。那么,真正休息的时间只有多少呢?通常,往往只有7-8个小时,而小学生每天的休息时间需要8-10小时。长此下去,谁能保证不会体力不支呢?

[研究目的]

为了更好的解决以上问题,为了更好地对身体进行调整,学校安排了一个好办法——午睡。但到底午睡是否是一个好办法呢?午睡是侵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还是对学生的学习和身体健康更有好处呢?为此,我针对“小学生午睡情况”展开调查,希望能获得一定的情况,同时给同学们提出一些好的建议。令人欣慰的是大多数同学都是取了正确的睡姿势。

[调查过程]

调查地点:后白塔小学及校外

调查对象:后白塔小学学生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及访问

调查步骤

1指定研究计划和设计调查问卷。

2实施问卷调查。

3收集资料,整理数据。

4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具体如下:

我通过网络收集各种关于午睡的资料,从中我了解到白天最好有三次短暂的睡眠,因为人的完全清醒状态大约只能维持四小时,所以若能再上午九时、下午一时和下午五时小睡一会儿,好处很大。你若感到疲劳了,不妨用十分钟时间打个盹儿,达到充电的目的即可。并且少年儿童一天的睡眠时间应在8—10小时之间。建议如果没有充分的时间休息,可用另一种方法:双手握紧拳头,牙齿咬紧,然后放松,这样反复做几回,即可超过15分钟的睡眠效果。

我对本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这些问卷进行了统计。

调查结果与分析(本次调查共收到44份问卷)

1、你喜欢午睡吗?

选项 喜欢 不喜欢 无所谓

人数 5人 14人 25人

百分比 11.4% 31.8% 56.8%

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只有少部分的小学生不喜欢午睡,而多数是赞同和喜欢午睡的,这不失为一种明智的做法,能给自己充分的时间去休息,能以更好的精神去迎接下午的工作与学习。夏季气温高,在人的降温排汗过程中,皮肤毛细管扩张,体内血液分布不平衡,大量血液滞留体表,大脑供应不足,经过一个上午的紧张学习,然后在中午睡一会觉,会对身体进行及时的调整。再次,同学们都应该了解午睡并不是懒散,而是由于我们体内生物节律在起作用,而午睡正是人体保护生物节律的一种方法,因此,我们提倡小学生养成午睡的习惯。

2、你能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入睡

(1)选项 安静的 吵闹的 无所谓

人数 41人 1人 2人

百分比 93.2% 2.3% 4.5%

(2)选项 昏暗的 明亮的 无所谓

人数 22人 8人 14人

百分比50% 18.2% 31.8%

从结果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同学比较喜欢在昏暗的和安静的环境中入睡,其原因应该是在昏暗、安静的情况下午睡可以使人大脑放松,不会紧张,使睡眠有质量。我们建议,不要在喧哗的场合午睡,噪音对人的身体有害,特别对睡眠状态中的你危险更大。

3、你认为从何时午睡较好?

选项 12:20 12:30 12:40

人数 5人 16人 23人

百分比 11.4% 36.4% 52.2%

上表反映出,大多数人都愿意在12:40午睡,也有些人是在更早一点的时间。那到底什么时候午睡比较好呢?根据资料显示,睡觉的最佳时间为上午9点,中午1点和下午5点。可见,88.6%的同学做到了科学午睡。那选择12:20午睡的又有什么不妥的呢?我们中学生放学较晚,吃了饭就已经12:20左右了,而刚吃了午饭,胃内充满了食物,消化机能处于运动状态,如果这时午睡就会影响胃肠道的消化,不利于食物的吸收,长期这样就会引起胃病,同时,也影响午睡的质量。所以我们切记不要在饭后,即在12:20左右午睡。

4、学校所给的午睡时间够吗?(学校规定午睡1小时)

选项 够 不够 过多

人数 5人 17人 22人

百分比 11.4% 38.6% 50%

5、一般情况下,你的午睡时间持续多长?

选项 30分钟以内 1小时左右 2小时左右 其他

人数 17人 14人 6人 7人

百分比 31.8% 38.6% 13.6% 15.9%

午睡长短,可随夜晚的睡眠状态及上午工作的劳累程度而定,一般情况下午睡时间不宜太短或过长,以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为宜,睡多了由于进入深睡眠,醒来后会感觉不舒服,出现头晕的现象,看来大多数同学是比较明智的。

6、你喜欢以什么样的姿势午睡?

选项 趴在桌子上睡 躺着睡 睡姿无所谓

人数 4人 38人 2人

百分比 9% 86.4% 4.5%

午睡虽然就是打个盹儿,但是绝不能太随意,否则不但达不到休息的效果,还会影响身体健康。大部分人都不注意午睡的姿势,有的俯卧,有的干脆伏在桌上睡。要知道,坐位及伏案睡觉都会减少头部供血,让人睡醒后出现头昏、眼花、乏力等一系列大脑缺血缺氧的症状。同时,用手当枕头会使眼球受压,久而久之容易诱发眼病,而且趴在桌上会压迫胸部,影响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使双臂、双手发麻、刺痛。

最理想的午睡姿势应该是舒舒服服地躺下,平卧或侧卧,最好是头高脚低、向右侧卧。这样可以减少心脏压力,防止打鼾,还可以帮助胃里的食物向十二指肠移动。

7、你认为午睡对你有好处吗?

选项 有 没有 不确定

人数 31人 1人 12人

百分比 70.5% 2.3% 27.3%

其实,午后小睡片刻,比起利用其他物质提神来的更加有效而且健康。研究显示,居住在热带和地中海地区的人,比居住在北美或北欧的人,较不易患冠状动脉心脏病。原因之一可能是前者有午睡的习惯,因为午睡能帮助人放松心情,减轻压力。所以,午睡对人是有好处的,也提倡同学们养成午睡的好习惯。

8、午睡后,你的学习效率有提高吗?

选项 有 有时有 没有 不确定

人数 4人 17人 8人 15人

百分比 9% 38.6% 18.2% 34.1%

我寻找到这么一条信息:美国哈佛大学几位心理学家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午间小睡可以提神醒脑,效果相当于一整夜8小时的睡眠。该研究显示,午间小寐60到90分钟可让头脑休息充电,功效就跟躺在床上8小时一样。但午睡的好处只有出现两种形态睡眠才能让人充分体会,一是慢波睡眠,一是快速眼球运动型睡眠。研究人员认为,这两种睡眠形态可协助大脑处理日间学到的新技能及资讯。这是美国哈佛大学几位心理学家测试受试者午睡后视觉、学习能力所得出的结论,研究结果刊载在自然神经科学期刊。未午睡的那一组受试者,视觉学习能力的分数在实验第一天傍晚下降,但白天曾睡60到90分钟的受试者在傍晚时分数提高。午睡也使晚间睡眠的效率提高。实验第一天有午睡的受试者在24小时后的记性比未午睡者强50%。

所以说,午睡是件好事,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了很多午睡的好处。再次建议大家能养成这一午睡的好习惯!

9、你认为午睡后需要多少时间调节再上课?

选项 很快 30分钟左右 无所谓

人数 10人 18人 14人

百分比 22.7% 40.9% 31.8%

午睡后,我们应该用冷水洗把脸,然后稍微的活动活动,休息30分钟左右之后,感觉已完成清醒之后再投入学习和工作中去。这样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这一点上,同学们注意得较好!

10、你认为午睡最应该注意些什么?(可多选)

选项 睡姿 时间 天气 心情 其他

人数 18人 5人 21人 11人 3人

百分比 40.9% 11.4% 47.7% 25% 6.8%

午睡的习惯要持之以恒。因为午睡的习惯不规律也会扰乱生理时钟,影响晚上的休息规律。从表中,我们能得知同学们对午睡比较注重睡姿与时间。从资料中我们得知理想的午睡应该是平卧或侧卧,不宜俯卧,也不宜伏案午睡或坐着打盹。伏案午睡和坐着打盹,都易引起脑部供血不足,造成头晕乏力、视觉模糊、耳鸣不适等,时间长了还可引发脊柱变形、腰肌劳损等病症。俯卧时,因需歪头侧颈,且胸部受压,腰椎前凸增加,易产生多方面的不适。平卧和侧卧可保证大脑血供,有利于大脑功能的恢复。午睡的时间长短,可随夜晚的睡眠状态及上午工作的劳累程度而定,一般不宜过长,以半小时至一小时为宜。

有6%的同学选择了其他,从调查中我们得知,他们更多的选择了疲劳程度。一般情况下人在白天睡眠节律往往被繁忙的中做和紧张的情绪所掩盖,或被茶酒等有神经兴奋作用的饮料所消除,所以有些人白天可不显现困乏感。当外界的刺激减少,人体白天的睡眠节律就回显现出来,到时就会感到困乏,很自然地中午就要午睡了。

调查结论

在我抽样调查的那么多同学当中,部分同学对午睡都有一定的认识,知道午睡的好处并且养成了这一好习惯。但是也有少部分同学对午睡满不在乎,或是一无所知。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大量的证据表明,午睡是缓解紧张的办法,它有效地帮助人们保持心理平稳,特别是对那些每天工作紧张的人。根据卡铁尔大夫的理论,日常活动能使人分泌出产生细胞衰老的氧化物。因此,午睡时人可得到更好的保养,紧张也得以缓解。适当午睡对学习、工作忙碌的人来说是颇有成效的!一早上的辛苦的学习与工作,使人身心疲乏,所以,午睡变成了下午能更好的学习与工作的重要步骤。我们都应该养成午睡的好习惯,不要为了忙碌而放弃了自己的睡眠时间,从而影响了身体的健康!休息,是为了能走更远的路!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够更加深入的或是重新认识午睡,使自己有一个健康的、科学的午睡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群教育情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3156 字

+ 加入清单

四群教育情况调研报告

四群教育调研报告(一)

根据县委“四群”办要求,鹤庆县农业局局被列为县级“四群”教育4个示范点之一。为体现实践特色,充分发挥“四群”教育示范点的典型引导和示范带动作用,县农业局对宝窝村委会四群教育工作作了进一步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宝窝村委会基本情况

宝窝村委会有418家农户,1850多个农业人口,分为6个村民小组,其中下登村民小组114户,上登83户、宝窝62户、白鹿65户、段家29户、梅园65户。全年人均收入达3000元左右。

经济收入以农业生产为主,全村耕地面积2030亩,主要经济作物烤烟种植;烤烟面积1665亩,生产烟叶4400担以上;每年经济总收入达500万元以上;

粮食主要是小麦、玉米、和杂豆、署类等;分为大春和小春两季耕种。全年总耕种4640亩左右,小春1900亩,大春2700亩,全年粮豆总产量达670吨,经济价值达134万元。

其它还从事猪、牛、羊、家禽等畜牧业的养殖,也是一条重要的经济发展之路。年收入达80万元左右。

二、存在的问题

1、人畜饮水方面

由于宝窝村委会各村小组村民的居住地,基本上都是山区,且饮用水源地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恶化,水源逐年减少,水利设施不够完善,难以满足农田灌溉。如遇干旱,村民只能自己到外面拉水,雨水天就接雨水用。长期如此,必将影响到村民身体健康。

2、交通方面

宝窝村委会6个村小组基本解决了乡村道路,但都是土路,晴通雨阻的情况比较突出,特别是大雨天时个别村路会塌方堵塞,大大影响了群众生产生活出行和经济发展。

3、电力方面

宝窝村委会各村小组虽然都通了电,但由于所接线路较长,村民无力购置电力变压器,电压不够,村民家中电器大多无法正常使用,有的连用电饭煲煮饭都煮不熟。而且这些村小组的电线又老化,还未列入农网改造。部分村小组村民更是只能从相邻的村民家中接出电来用。

4、宝窝村委会各村小组的村容村貌很差,而且没有文化活动场所,无公厕和垃圾堆放池。

三、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1、结合实际,积极争取上级资金

由于村委会和各村民小组无集体经济收入,完全由村民集资搞项目建设困难较大,只有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争取资金多方投入加大对各村卫生、交通、电力、饮水等方面的投入,不断改善村民生活生产环境。

2、调动村民积极性,主动改变村容村貌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的使农村繁荣稳定,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村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参与者、主力军,还是直接受益者。要加强宣传力度,改变有的村民等、靠、要的思想观念,使村民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只有村民真正想要发展,想要生活宽裕,想要居住环境整洁卫生,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目标。

3、帮助扶持培养村集体经济

由于种种原因,村小组一级支出费用没有列入财政预算。宝窝村委会各村民小组没有集体经济收入,也就没有正常的办公经费。为了村小组能正常开展工作,上级部门应有目的的帮助扶持培养各村小组发展集体经济,解决村小组办公经费问题。

四群教育调研报告(二)

自我局开展“四群”教育以来,按照上级部门的安排和部署,结合我局工作实际,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工作责任,严格要求机关干部深入乡村,作民情调研。

一、乡情概况

乡辖5个村民委员会,61个村民小组。末,全乡总人口9924人,其中农业人口9713人。全乡总耕地面积有12496.4亩,其中旱地11601.73亩,水田894.67亩,全乡粮食总产量432.05吨,人均有粮441.2公斤,经济总收入1392万元,人均经济纯收入1414元。全乡农业生产值完成2145万元。

二、村基本情况

乡村地处乡政府东北边,距乡政府所在地5.2公里、县城23公里,从村委会到国道为土路,交通方便。总人口2869人,其中农业人口2783人,下辖21个村民小组。全村国土面积16.90平方公里,海拔1830米,年平均气温16.90摄氏度,年降水量1480.50毫米,适合种植玉米、桐油、漆树、核桃等农作物及经济林木。全村有耕地面积2640.20亩,人均耕地面积0.88亩,截止目前,该村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该村主要产业为种植业。该村设立党支部1个,现有党员40名,均为少数民族党员,其中男性-1-34名,女性6人。团支部1个,团员76人。目前在上海、广东、深圳等地区外出务工人员23人。近年来在国家“三农”政策的帮扶下,该村粮食增产、经济收入逐年增多,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据调查,单个农户家庭年总经济收入最高达10000元,最低仅有840元,两极分化严重。村民主要以种植玉米、核桃、漆树等为主要经济来源,由于受气候、自然条件和历史因素的影响,村85%的农户居住在山顶和半山腰一带,不适应种植水稻,养殖业方面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绝大多数村民仅仅依种植几分田地、几棵核桃树、漆树,养几头(只)猪鸡来维持生活。

三、农村低保工作开展情况

农村低保工作是一项关注民生、为民解困的重要工作,工作千头万绪,涉及千家万户,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工作。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各项涉农惠农政策的制定和出台,全国各地贫民百姓得到了实惠,基本生活有所改善,全县贫困人口享受农村低保人数发展迅速。据调查了解,目前,乡村已享受农村低保人数达1563人,其中老年人219人,学生104人,残疾人296人,贫困老党员。21人,其他人员944人。享受农村低保人数占该村总农业人口的56%。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促进的社会稳定。

(一)建立农村低保公示制度。在申请审批享受农村低保户过程中,村委会主要做到了几方面工作:一是严格农村低保申请审批制度。村委会及时成立由村支书、主任、副主任、村民小组组长组成的工作组,通过调查了解家庭人口基本情况及家庭经济收入情况,做好调查摸底、政策宣传、对象产生、低保金发放等各个环节工作。二是及时传达省、州、县农村低保有关政策,通报全村农村低保人数及相关工作情况,共同分析研究当前村内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三是严格按照《云南省农村低保实施办法》《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方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施细则》等相关办法和、细则,村委会加强对低保制度的落实,本着“本人申请、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组审定上报、张榜公示、政府审核、民政审批”的农村低保工作方式,认真做好该村农村低保工作,形成了农村低保工作责任制度。

(二)加强低保政策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自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村加强农村低保政策宣传,坚持舆论先行,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村干部通过办宣传栏、贴标语、召开村民大会等方式,把实施农村低保工作的目的、内容、方法步骤、工作程序、资金发放和管理等讲明讲透,做到农村低保政策家喻户晓。据了解,村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专项宣传农村低保相关政策,召开了2次会议,重点动员青年群众积极投身到经济建设中,参加会议人数达1593人次,印发宣传涉农惠农政策资料500余份。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坚持原则,规范低保工作程序。按照县民政局及低保实施办法和工作细则,村坚持动态管理、区别对待、分类施保的原则,合理确定农村低保对象范围,以户为单位,深入调查了解家庭收入,认真核定家庭收入,严格审核审批程序。对符合享受的对象,在本村范围内进行为期7天的张榜公示,公示后无重大异议的,由村委会造册登记并报送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由乡政府提出审核意见并张榜公示后报县民政局审批,县民政局审批同意后,经所在村委会再次向社会张榜公示。确认无重大异议的,发给由省民政厅统一印制的《云南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后方可领取农村低保金。在低保金发放过程中,乡人民政府派出工作组到村委会进行集中发放,这样,确保低保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教育项目调研情况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656 字

+ 加入清单

教育项目调研情况报告

2019年11月11日下午,我们一行三人前往隆安县布泉乡进行驿站教育扶贫项目的前期调研工作。布泉乡位于隆安县的西南部,东与南圩镇接壤,南同屏山乡及大新县相连,西和天等县驮堪乡相邻,北靠都结乡,距县城45公里。该乡地处大石山区,其中85%是石山面积,主要以玉米、黄豆、花生和木薯为主要的经济作物。作为隆安县经济相对落后的乡镇之一,对该乡进行教育资源分布状况的调研,对于了解和掌握整个隆安县乃至西部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状况都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参照意义。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跋涉,我们来到了布泉乡中心小学,由于校长外出开会,负责接待我们的是该校的韦副校长。作为常务副校长,得知我们的来意后,韦副校长很热情地把我们带到办公室,并对我们所提出的问题逐一进行了回答。但由于时间有限,我们未能获取更详细的资料,为了能对该校乃至全乡整个教育状况有更深入的了解,我们决定在布泉乡留宿一宿,待次日校长回来后再进行进一步地交流。

次日上午十时,我们再次来到布泉乡中心小学,校长的亲自接待,对我们所需的资料有了很大的补充,其情况大致如下:

一、该校办学规模

布泉乡中心小学位于乡政府所在地,配备有办公楼、教学楼、教师宿舍楼、学生食堂等,在校学生为607人,共有15个教学班,涵盖学前教育及小学一至六年级,是布泉乡最大的小学教学点。

二、师资配备

三、课程设置情况

在回程的路上,李校长还向我们详细介绍了整个布泉乡及隆安县部分乡镇小学教育阶段的一些现状,为我们做这个教育项目的调研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同时,经过这两天来我们的所见所闻,我们对贫困地区农村教育的大致状况也有了如下认识:

一、教育观念仍相对陈旧

目前,以升学考试为唯一目的而开展教学活动的传统教育模式,在贫困地区基础教育领域还占主导地位。家长们认为,供学生念书,就是为了使学生升学,跳出农门,离开贫困地区,供出一个大学生,几年以后就可以帮助家里脱贫。有不少乡村学校的领导也普遍认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主要还是看升学率。基于这种思想观念,一些学校在安排教学时,潜意识地把规定课程分为主科和副科,在时间和教师安排上,向“应试”学科倾斜。

二、办学条件存在明显差异

贫困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地方财政紧张,致使办学条件比较差,在办学过程中应基本具备的办学条件也得不到满足。乡镇一级的小学由于政策上的倾斜,办学条件相对优越,而村一级的学校,房屋、教室、课桌,甚至教师都很缺乏,形成明显的对比。

三、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农村基础教育对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有更高的要求,要想搞好农村基础教育,必须依靠高素质的校长和教师队伍。由于受经济基础、地域、文化层次、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制约,贫困地区农村的校长、教师队伍素质普遍不高。从教师队伍来看,普遍缺乏现代教育理论、现代学校管理知识和必要的专业知识。而且,优秀且年轻的教师往往千方百计调往县城或者条件稍微好的乡镇,留不住优秀的人才也成了制约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发展的一块硬伤。

四、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从布泉乡中心小学和龙礼小学的教师配备来看,适应应试学科的教师数量较多,而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音、体、美等方面的师资较为缺乏,这一类的课程几乎都是由该校的老师经短期培训后兼任,特别是在村一级的学校,音、体、美等课程几乎没有老师可以担负教学任务,所以连课程都取消了。

五、农村教师年龄结构呈老龄化

农村学校的教师老龄化是一个突出的现象,在我们走访的布泉乡中心小学,46个教师竟有一半都已接近退休年龄,年龄偏大的农村教师大多是上世纪90年代转正的民办教师,由于这些大龄农村教师外出学习、交流、进修机会少,导致这些教师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教学能力低,教学能力、水平难以提高,普遍难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形势的需要,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

隆安志愿者驿站成立以来,一直关注贫困地区的教育和发展,此次到布泉乡调研,是想进一步了解隆安县乡村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我们将在往后的时间,继续深入农村调研,以我们的实际行动,为隆安农村地区基础教育领域的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关于村小学教育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全文共 6039 字

+ 加入清单

2017关于村小学教育调研报告

摘要:近年来,农村教育远远差于城市教育是众所周知,有目共睹的。同时,我们可以清醒的看到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阻碍了教育快速前进的脚步。农村小学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我们应客观地认识现状,评价现状,不能在困难面前茫然而不知所措,被困难吓倒。那么,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究竟是怎样?本文以海城市牌楼镇三角村三角小学为例,分析当前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仅供有关部门参考。

关键词:教育,现状,薄弱,改善

引言:农村教育问题的成因是多样的,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师资配备不足,留不住人才;最严峻的现状是学生学习不够积极主动。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期间可以尝试加强硬管式的传统教育方法,着重要给学生树立起积极拼搏的意识。其根本的改善必须举全国之力而为之,且要坚持下去。

三角小学情况

(一)学校基本现状

三角小学于XX年由东沟小学,小堡小学合并在一起,学校总占地面积8000多平米,建筑占地面积800多平米。XX年中心校为学校将木窗换为铝合金窗,办公用品均是由中心校统一购置。学校共设有1个微机室,没有实验室和图书室,学校操场设有篮球架和乒乓球台。XX年学校购置了电脑,共22台,3~6年级可以上微机课,课上2人使用一台电脑。全校共6个班级,6个年级,分别为学前班、1、3、4、5、6年级,由于XX年没有招来一年级学生,导致没有二年级。因为现在学生人少,所以学校每两年招一次生。学生共105人(具体见表格1),以前学生有200多人,每个班级至少30人,但后来越来越少,到镇里去上学的孩子越来越多。

(表格1:学生人数及男女比例)

(二)在校教师情况

学校有老师12人,2个领导,6个班主任,班主任主要教语文和数学。全校只有一名英语老师,负责3、4、5、6年级的教学,是特意给三角小学派来的,来到三角小学已经有4、5年了。学校无专业音体美、思想品德、自然老师,都是一个老师教多个科目。在缺少老师时,学校会在村里寻求高中学生作为代课老师。老师大部分住在牌楼镇中,每天上下班有专门的车接送。教师年龄在36~50多岁之间,最长教龄长达30年,最短教龄为XX年。工资2600~2700元∕月,过节时没有待遇,今年只有降温补贴100元。学校会逐年评选优秀教师,但评出的优秀教师都会被调走,老师的安排是轮流调换,调走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为工作需要,有的是根据个人原因。老师在同一所小学最多呆6年,很少有机会参加外出培训。三角小学里有一位刘老师,是6年前调来的,教学认真负责,经常给孩子家长打电话反映情况,刘老师实行一帮一原则,一好带一坏。(见图表1、2、3)

图表1:教师学历情况

图表 2:教师级别情况

图表 3:教师年龄人数

(三)学校教育管理方面

每学期开一次家长会,但家长来的人数很少,其中老人占很大比例。因为老师家住在牌楼镇上,来回不方便,平常教师不常与家长沟通。学校每学期考一次试,试卷由镇上统一印发。每学期评选百分之三十的的三好学生,百分之十五的优秀少先队员。每学期期末老师都会进行家访,针对对象是学困学生和贫困学生,每次5~10个学生。学校采取硬式教育,考试之后不排榜。

(四)老师分析学生情况

1、老师们认为,孩子好坏不能根据考试成绩来评价,因为孩子成绩起伏不定,有可能同一科目,上次考试成绩与这次考试成绩相差太远。而且孩子有自己的特长,有可能英语不好,数学却很好,这些都不能用来比较孩子的好坏。

2、现在上学书本都不要钱,每年只需要拿些卷纸钱,所以因为家里贫困而退学的原因极低,孩子不爱学习的主要的原因就是认为学习累,吃不了苦,越是家庭条件好的越不爱学习。孩子学习氛围差,害怕问老师题。

3、还有一种是父母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他们根本不管孩子学习,也管不了。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贪玩,也越来越难管,爷爷奶奶很多也会溺爱孩子,随着孩子来。因此,孩子玩起来更加无所忌惮,很多都因为贪玩而荒废了学业。

4、老师们普遍认为,学生家长认识不到孩子学习的重要性,采取“放羊式教育”,家长以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对孩子的教育了,对孩子的学习也是不管不问。一位老师说,农村家长与镇里家长重视程度相差太多,镇里家长重视程度占80%~90%,而村里重视程度不到10%(老师自己认为数据,不一定准确)。

(五)三角村孩子学历情况

因为由六年级升初中不需要考试,所以村里学生都能念到初中,但初中升高中需要进行考试选拔,所以高中生就比较少了。村里每年都会出大学生3~5个,村里也曾出现过硕士和博士。

二、当代农村教育现状分析

(一)现状1:父母重视教育程度低

1、家长普遍文化水平差

根据我们的走访,发现农村家长学历基本为小学或者初中,甚至还有很多连小学都没有毕业。其主要原因是:城市的收入、就业机会、生活条件等各个方面都明显优于农村,学历高有能力的年轻人都不愿意留在农村,选择进城打工,留下的都是那些在城市混不下去的人。从而导致农村人口呈现两极分化严重,老的老小的小。父母都迫不及待的将孩子送入学校,父母只是想让学校去管孩子。家长白天都忙工作或忙着干农活,只有晚上才能有一点的时间顾及孩子,由于家长的学历水平都很低,根本无法辅导孩子学习,也不知道该怎么在学习上帮助孩子。孩子发现自己跟不上的时候,家长不知道该怎么办,也没太放在心上。

2、家长采取“放羊式”教育

农村孩子上学一直以来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放羊式教育,家长因为工作或农活而无暇顾及孩子,老师只是完成上课的任务,课下一般很少管学生是否学习,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上的散漫、不认真。在“放羊式”教育的模式下,学校对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几乎是一片空白。往往是,学生问题日积月累最终演变为一个个具体到恶性事件时学校才出面干预。这种教育模式虽然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主性,提高自立能力,但是也存在着诸多弊端。

3、留守儿童现象

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带,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孩子的爷爷奶奶的教育观点和方法与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有着本质的冲突,更多的家长认为自己把孩子送到学校,一切责任就在学校了。他们不问不管,一旦孩子有什么事,或者学习成绩不好,他们就会到学校吵闹,久而久之,矛盾就突显出来了。留守孩子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性格孤僻、偏执,难以沟通。目前,留守儿童现象已经成为社会问题,应该引起广泛的关注。

4、家长态度微妙

绝大多数家长还是支持孩子学习的,他们深知务农的艰苦,想让孩子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然而愿望是美好的,生活是现实的。在了解农村父母教育理念时发现一个很大的偏见。农村父母认为,关心孩子就是在物质上给孩子钱让他们念书,而忽略了精神方面的关心,他们不会抽时间陪孩子学习,也不会关心他们学习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会做的大多只是,想起来的时候询问下孩子学习情况,跟孩子说几句早已听出老茧的励志名言。家长对待孩子学习的态度其实十分微妙,一方面,每个家长都认为读书重要,只要孩子会读书,自己不论砸锅卖铁也会供孩子读书。而另一方面,读书无用终究还是存在于家长的观念中。在他们身边,一些普通院校毕业的学生也难找到工作,周围一些没文化的孩子出去打工却能赚很多钱。这种微妙的心态造成了,如果孩子会读书家长会十分支持,如果孩子读书成绩不理想,父母会想不会念还不如打工算了。

(二)现状2:教育教学资源严重短缺

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室缺乏或不完备,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图书室,有的学校图书室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经常缺乏资金买新的,体育课没有孩子玩的东西,上体育课就是学生自由活动的时候。许多学校没有多媒体设备,有的学校最多有几台录音机,教师上音乐课就用嗓子干吼······而且,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大多数科目没有专门的老师,就是由班主任代上。硬件设施投入不足是目前农村教育一个最普遍的现状。

(三)现状3:师资力量薄弱

农村教育是中国改革和发展的重点,是中国教育的主要部分,其普及程度及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全国普及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实现程度,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作为农村教育中的主力――教师,身上担负着任重而道远的责任。然而,农村师资力量的薄弱却直接影响着农村教育有效的实施。而导致这一因素的直接原因有以下几点:

年龄结构不合理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老化,后继乏人情形日益严峻。据调查,超过40岁的老教师多达一半以上。

教师学历水平较低

一方面高等学校毕业的教师不愿意来乡村学校任教,另一方面好多老教师是初中或高中毕业生,一般都是专科、本科毕业生,很少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没有经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民办教师又由于能力有限而对学生的引导及培养造成阻碍。这就导致教育资源被浪费,而少年儿童接受知识的领域变得越来越狭窄。

专业教师不足

在城市,专业化教学是理所当然之事,或许不值一提,而在许多农村小学,专业教师却严重不足,像音乐、美术、劳动、自然教学大多是兼职的。

教师素质普遍不高

教师素质包括多个方面,如学历、职业道德、思想观念、教学质量、科研能力等。农村小学中专生、初中毕业生在教师队伍中占了绝大多数,他们自身的知识结构很不完善,又因长期生活、学习、工作在乡村,教学中缺乏热情和竞争意识,无法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信息闭塞,几乎无科研能力可言。

教师身体不适应

由于生活条件差、学校环境差、内外压力大、待遇不高、不良习惯等因素影响,农村小学教师身心素质明显下降。

教师教育待遇不等

作为农村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和超负荷工作量也许都不是问题的根本,待遇上的问题或许才是师资流失的重要原因。据了解,一个农村教师每月的工资就是工资卡上的钱,奖金什么的基本没有,一年下来,也领不了几个钱,而城区学校每个月加上课时津贴、班主任费等,每个月多领好几百元钱。农村学校的教师过教师节最多领100元,而城区学校最少就是500元。待遇上的差别,让许多教师都把前途放在城区,想尽一切办法调到城区成为大部分农村教师的奋斗目标。长此下去,农村师资大量流失。

农村的基础教育现状如此,其结果必然导致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社会矛盾越来越激烈,我不知道政府有没有统筹考虑?

三、改变教育现状的建议

俗话说:“再穷不能穷教育。”针对目前农村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我提出一下几点建议。

1、经费挪用重点抓,教育资源用到实处

据调查的情况,当地政府拿出的有限资金来办乡村教育,是不能满足广大农村青少年对教育的需求的。改善农村小学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必需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并且政策尽可能向农村地区倾斜,向薄弱、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地区倾斜。没有相应的教育条件,教学仪器、图书资料,提高质量只能是一名空话。中央及省级财政可依据各乡村学校的学生数将乡村教育的经费定额、定时、定量地通过银行划拨给乡村学校,这样可避免教育经费在多个中间环节的截留现象,又可保证乡村教育经费的稳定性、均等性、可靠性。同时,要注重改造小学的微机室,购置必需的教育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使村办小学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我们要首先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

2、加大师资力量并进行良好的培训,提高师资水平

提高乡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保证村小师资队伍稳定和扩充。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知识分子的政策,想方设法改善农村小学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因为教师只有在具有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个人素质、职业前景和工作动力的情况下,才能满足人们对他们的期望。在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方面,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创造条件和机会使农村小学教师能够参加。通过学习和培训,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有所完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另方面,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发展农村小学孩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造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由于所处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的限制,农村小学的孩子更需要教师的关心、激励和帮助。尽可能对每个学生,尤其是打工子女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多关注其学习完成和变化情况,多与他们谈话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对他们的教育应以鼓励为主,使老师的鼓励变为孩子学习的监督和动力。

3、更新教育观念,开展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保证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的课时,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也要注重提高农村教育管理者的素质教育管理水平。

父母从精神上关心孩子,帮助孩子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严重影响孩子的成长。平时家长应多注重自己的言行,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虽然父母把孩子送到学校里,但是也不能撒手不管,及时与老师交流,常常与老师联系了解孩子情况,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是有帮助的。孩子教育从小抓起,从小培养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不断鼓励孩子向远大理想而努力。孩子出现问题时,不能用打骂的方式来解决,细心的开导他,及时发现错误并改正错误。培养孩子的特长,多陪陪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丰富课余生活,更要加强体育锻炼,保证身体健康。与此同时,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多了,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孩子的成长与性格,能够更好的引领孩子走向正确的道路上。

四、结束语

以上几点建议所能解决问题的范围和程度毕竟有限,这个长期形成的差距必然要用长效的机制才得以彻底解决。在这当中,唱主角的正是国家的相关政策倾向和重点帮扶。农村问题说到底是一个穷字,但核心并不是穷经济,而在于穷知识、穷技术、穷观念,归根到底是穷人才。只有想办法让无数的知识人才前赴后继不断地投身到中国的农村建设队伍当中,这个问题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但目前就全国范围的大学生就业去向来看,基本上没有主动积极考虑去到农村就业的。其中责任并不在于大学生,而是在于国家的政策性导引不够。并没有足够的鼓励来弥补其物质条件的匮乏所留下的空白,大学毕业生不愿意投身农村的建设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好在近年来我国对于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正在不断地加强,相信随着城市就业的饱和和相关政策措施的到位,将会不断有大学生到农村去就业、生活,而城乡教育的差距届时将会逐渐缩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宁波市镇海区2024年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全文共 2871 字

+ 加入清单

宁波市镇海区2018年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1. 基本情况

镇海区每年均设立教育技术装备专项资金,保障全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均衡发展,促进学校数字化校园发展。截至XX年底,全区教育技术装备累计资产达1.70亿元,生均教育技术装备经费累计达4713.85元。计算机总数10295台,计算机生机比3.50:1;XX年,开始建设镇海区第一范文网域网络,XX年,创建了“镇海教育信息网”,并以“网站集群”的形式构建了全区中小学校园门户网站。XX年,所有中小学校建成校园网络系统,并接入区第一范文网域网;XX年,全区第一范文网域网因特网出口带宽升至1000兆;XX年,在全区中小学普通教室普及多媒体教学系统;XX年,完成镇海区idc机房一期升级改造;XX年,在全省率先开展一对一数字化学习(俗称“电子书包”)项目实验;XX年,开展电子班牌实验,探索德育信息化建设新途径;XX年,所有中小学建成校园无线网络。XX年9月,“镇海教育信息网”荣获第二届全国教育门户网站“区县级教育门户百佳网站”称号。

2. 调研情况

共抽取了15所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并在部分学校召开了教师座谈会,全区各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基本发展现状情况如下。

规划先行,教育信息化的领导意识显著增强

XX年1月,镇海区推出县级教育信息化“”规划(即《镇海区教育局关于加快推进智慧教育建设的意见》),对“”期间镇海教育信息化进行了部署,并将XX年定为“智慧教育推进年”。对全区中小学的教育信息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5所学校已全部建立了校级领导教育信息化负责制,专门负责全校教育信息化建设。XX年9月,全区各学校正在制订新一轮的三年目标发展规划,目前66.7%学校已经完成制订并发布,33.3%的学校尚在制定过程中。其中,53.3%学校制订了教育信息化专项发展规划,46.7%的学校将教育信息化规划体现在学校综合发展规划之中。

管理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校园门户网站是一所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的综合体现,也越来越受到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视。全区所有学校均建有校外可访问的门户网站。学校通过校园门户网站实现信息发布、资料共享、工作安排等各项教育管理目标。在现有的校级教育信息化应用系统中,最常使用的是“网上个人存储空间”和“家校互通平台”,两者普及率均为86.7%;其他的有“校园一卡通系统”普及率约为60%,“电子邮件系统”普及率约为46.7%,“身份管理与认证系统”普及率约为33.3%。这些信息应用系统的使用对象基本上都是教育工作者,目前尚未对学生开展相关服务。

校园一卡通系统功能逐渐丰富,主要作为学生的学生证、考勤卡、图书借阅证、门禁卡、就餐卡等,部分学校开始尝试购物卡功能。

教学信息化应用不断深化

目前,镇海区有16所学校正在开展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验项目,占全区学校总数的50%。在这次抽查的学校中,有6所开展了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验项目,占总数的40%。教学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而教育教学资源在学科中的应用水平直接反映了学校教学信息化的水平。

调查中发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应用融合,普及率最高的三门学科分别是语文93.3%,英语93.3%,数学66.7%。“备课”和“课堂教学”是教师最常使用信息技术的两个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中最常使用的数字资源是ppt类教学课件,100%的学校教师会应用到;其它常用的数字资源类型有:电子教案占86.7%,课程视频占73.3%,习题库占46.7%等。以上数据表明,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普及,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技术本身是否便捷、是否符合教学的要求、能否让教师快速找到所需的资源等等,这些都直接决定了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的水平高低。

3. 问题与不足

各类管理应用系统数据不统一,阻碍管理信息化深入发展

在现有的校级管理信息化系统中,各学校都不同程度建立了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学教务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学生学籍管理系统、数字档案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但由于各个业务管理部门归口不一,这些管理信息化系统基本上不能实现数据的共享,这仍是当前基层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化面临的最大问题。

本地资源建设缺少系统性,成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主要瓶颈

调查中发现,各学校都在不同程度的购买或者自建学科教学资源。但这些都是以教师个体行为为主,缺少统一的、系统性的设计。同时,在学科教学中,教师也在为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教学资源苦恼。我区已开始统一规划并实施镇海区的“网上课堂”项目,这是系统性规划学科资源建设的一个有益尝试,但目前,仅仅局限于初二、初三的部分学科内容。在学科资源建设中,如何有效实现省、市、区、校等资源建设的联动机制,将直接影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水平。

先进教育理念与国际化视野相对滞后,教师教育技术水平仍待提高

调查中发现,教师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水平普遍不高,许多学校的电子白板普遍存在功能性浪费现象。各种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成功案例也不多见。教师仍然缺少教育技术能力专业培训,尤其是缺少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与创新方面的理念与实践培训。教师队伍建设成为下一阶段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核心工作之一,各个学科都急需打造一支拥有高水平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教师队伍。

4. 对策与建议

为每一个学生构建数字学习空间,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新模式

根据镇海全区智慧教育建设目标,到XX年,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验项目基本普及到每一所中心级及以上学校,校本教材基本实现数字化。在镇海区中小学数字化教与学教研大组的组织协调下,逐步扩大项目实验范围,进一步探索数字化环境下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与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为每一个学生构建数字学习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能力,促进交流与协作,给学生以多元发展及评价,培养面向21世纪的技能。

提升学生正确地应对新的信息来源能力,开创德育信息化新天地 探索网络德育导师制、数字故事、电子班牌等三位一体的德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机制,促进信息技术与德育的深化融合。通过导师的正确引导,使学生理性对待新的信息来源;运用数字故事讲述身边的真人真事,激励学生相互学习、成长;用好电子班牌,促进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促进德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与创新,应对21世纪的挑战。

为每一位教师构建数字工作空间,积极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

XX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总体方案》,明确了“两级建设、五级应用”体系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全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XX年10月,《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指南》发布,明确了各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类教育机构(学校)按照“核心系统国家建、通用系统上级建、特色系统本级建”的原则,实现信息技术在学生教师、教学科研、后勤保障等各项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广泛应用。这两个国家级文件的出台,为县市区的“三通两平台”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当前各学校要积极贯彻两个文件精神,认真梳理学校原有的管理系统,进一步规范学校各类数据的建设与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年关于村小学教育的调研报告范文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全文共 6036 字

+ 加入清单

2019年关于村小学教育调研报告范文

摘要:近年来,农村教育远远差于城市教育是众所周知,有目共睹的。同时,我们可以清醒的看到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阻碍了教育快速前进的脚步。农村小学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我们应客观地认识现状,评价现状,不能在困难面前茫然而不知所措,被困难吓倒。那么,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究竟是怎样?本文以海城市牌楼镇三角村三角小学为例,分析当前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仅供有关部门参考。

关键词:教育,现状,薄弱,改善

引言:农村教育问题的成因是多样的,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师资配备不足,留不住人才;最严峻的现状是学生学习不够积极主动。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期间可以尝试加强硬管式的传统教育方法,着重要给学生树立起积极拼搏的意识。其根本的改善必须举全国之力而为之,且要坚持下去。

(一)学校基本现状

三角小学于XX年由东沟小学,小堡小学合并在一起,学校总占地面积8000多平米,建筑占地面积800多平米。XX年中心校为学校将木窗换为铝合金窗,办公用品均是由中心校统一购置。学校共设有1个微机室,没有实验室和图书室,学校操场设有篮球架和乒乓球台。XX年学校购置了电脑,共22台,3~6年级可以上微机课,课上2人使用一台电脑。全校共6个班级,6个年级,分别为学前班、1、3、4、5、6年级,由于XX年没有招来一年级学生,导致没有二年级。因为现在学生人少,所以学校每两年招一次生。学生共105人(具体见表格1),以前学生有200多人,每个班级至少30人,但后来越来越少,到镇里去上学的孩子越来越多。

(表格1:学生人数及男女比例)

(二)在校教师情况

学校有老师12人,2个领导,6个班主任,班主任主要教语文和数学。全校只有一名英语老师,负责3、4、5、6年级的教学,是特意给三角小学派来的,来到三角小学已经有4、5年了。学校无专业音体美、思想品德、自然老师,都是一个老师教多个科目。在缺少老师时,学校会在村里寻求高中学生作为代课老师。老师大部分住在牌楼镇中,每天上下班有专门的车接送。教师年龄在36~50多岁之间,最长教龄长达30年,最短教龄为XX年。工资2600~2700元∕月,过节时没有待遇,今年只有降温补贴100元。学校会逐年评选优秀教师,但评出的优秀教师都会被调走,老师的安排是轮流调换,调走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为工作需要,有的是根据个人原因。老师在同一所小学最多呆6年,很少有机会参加外出培训。三角小学里有一位刘老师,是6年前调来的,教学认真负责,经常给孩子家长打电话反映情况,刘老师实行一帮一原则,一好带一坏。(见图表1、2、3)

图表1:教师学历情况

图表 2:教师级别情况

图表 3:教师年龄人数

(三)学校教育管理方面

每学期开一次家长会,但家长来的人数很少,其中老人占很大比例。因为老师家住在牌楼镇上,来回不方便,平常教师不常与家长沟通。学校每学期考一次试,试卷由镇上统一印发。每学期评选百分之三十的的三好学生,百分之十五的优秀少先队员。每学期期末老师都会进行家访,针对对象是学困学生和贫困学生,每次5~10个学生。学校采取硬式教育,考试之后不排榜。

(四)老师分析学生情况

1、老师们认为,孩子好坏不能根据考试成绩来评价,因为孩子成绩起伏不定,有可能同一科目,上次考试成绩与这次考试成绩相差太远。而且孩子有自己的特长,有可能英语不好,数学却很好,这些都不能用来比较孩子的好坏。

2、现在上学书本都不要钱,每年只需要拿些卷纸钱,所以因为家里贫困而退学的原因极低,孩子不爱学习的主要的原因就是认为学习累,吃不了苦,越是家庭条件好的越不爱学习。孩子学习氛围差,害怕问老师题。

3、还有一种是父母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他们根本不管孩子学习,也管不了。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贪玩,也越来越难管,爷爷奶奶很多也会溺爱孩子,随着孩子来。因此,孩子玩起来更加无所忌惮,很多都因为贪玩而荒废了学业。

4、老师们普遍认为,学生家长认识不到孩子学习的重要性,采取“放羊式教育”,家长以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对孩子的教育了,对孩子的学习也是不管不问。一位老师说,农村家长与镇里家长重视程度相差太多,镇里家长重视程度占80%~90%,而村里重视程度不到10%(老师自己认为数据,不一定准确)。

(五)三角村孩子学历情况

因为由六年级升初中不需要考试,所以村里学生都能念到初中,但初中升高中需要进行考试选拔,所以高中生就比较少了。村里每年都会出大学生3~5个,村里也曾出现过硕士和博士。

二、当代农村教育现状分析

(一)现状1:父母重视教育程度低

1、家长普遍文化水平差

根据我们的走访,发现农村家长学历基本为小学或者初中,甚至还有很多连小学都没有毕业。其主要原因是:城市的收入、就业机会、生活条件等各个方面都明显优于农村,学历高有能力的年轻人都不愿意留在农村,选择进城打工,留下的都是那些在城市混不下去的人。从而导致农村人口呈现两极分化严重,老的老小的小。父母都迫不及待的将孩子送入学校,父母只是想让学校去管孩子。家长白天都忙工作或忙着干农活,只有晚上才能有一点的时间顾及孩子,由于家长的学历水平都很低,根本无法辅导孩子学习,也不知道该怎么在学习上帮助孩子。孩子发现自己跟不上的时候,家长不知道该怎么办,也没太放在心上。

2、家长采取“放羊式”教育

农村孩子上学一直以来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放羊式教育,家长因为工作或农活而无暇顾及孩子,老师只是完成上课的任务,课下一般很少管学生是否学习,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上的散漫、不认真。在“放羊式”教育的模式下,学校对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几乎是一片空白。往往是,学生问题日积月累最终演变为一个个具体到恶性事件时学校才出面干预。这种教育模式虽然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主性,提高自立能力,但是也存在着诸多弊端。

3、留守儿童现象

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带,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孩子的爷爷奶奶的教育观点和方法与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有着本质的冲突,更多的家长认为自己把孩子送到学校,一切责任就在学校了。他们不问不管,一旦孩子有什么事,或者学习成绩不好,他们就会到学校吵闹,久而久之,矛盾就突显出来了。留守孩子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性格孤僻、偏执,难以沟通。目前,留守儿童现象已经成为社会问题,应该引起广泛的关注。

4、家长态度微妙

绝大多数家长还是支持孩子学习的,他们深知务农的艰苦,想让孩子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然而愿望是美好的,生活是现实的。在了解农村父母教育理念时发现一个很大的偏见。农村父母认为,关心孩子就是在物质上给孩子钱让他们念书,而忽略了精神方面的关心,他们不会抽时间陪孩子学习,也不会关心他们学习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会做的大多只是,想起来的时候询问下孩子学习情况,跟孩子说几句早已听出老茧的励志名言。家长对待孩子学习的态度其实十分微妙,一方面,每个家长都认为读书重要,只要孩子会读书,自己不论砸锅卖铁也会供孩子读书。而另一方面,读书无用终究还是存在于家长的观念中。在他们身边,一些普通院校毕业的学生也难找到工作,周围一些没文化的孩子出去打工却能赚很多钱。这种微妙的心态造成了,如果孩子会读书家长会十分支持,如果孩子读书成绩不理想,父母会想不会念还不如打工算了。

(二)现状2:教育教学资源严重短缺

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室缺乏或不完备,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图书室,有的学校图书室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经常缺乏资金买新的,体育课没有孩子玩的东西,上体育课就是学生自由活动的时候。许多学校没有多媒体设备,有的学校最多有几台录音机,教师上音乐课就用嗓子干吼······而且,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大多数科目没有专门的老师,就是由班主任代上。硬件设施投入不足是目前农村教育一个最普遍的现状。

(三)现状3:师资力量薄弱

农村教育是中国改革和发展的重点,是中国教育的主要部分,其普及程度及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全国普及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实现程度,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作为农村教育中的主力――教师,身上担负着任重而道远的责任。然而,农村师资力量的薄弱却直接影响着农村教育有效的实施。而导致这一因素的直接原因有以下几点:

年龄结构不合理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老化,后继乏人情形日益严峻。据调查,超过40岁的老教师多达一半以上。

教师学历水平较低

一方面高等学校毕业的教师不愿意来乡村学校任教,另一方面好多老教师是初中或高中毕业生,一般都是专科、本科毕业生,很少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没有经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民办教师又由于能力有限而对学生的引导及培养造成阻碍。这就导致教育资源被浪费,而少年儿童接受知识的领域变得越来越狭窄。

专业教师不足

在城市,专业化教学是理所当然之事,或许不值一提,而在许多农村小学,专业教师却严重不足,像音乐、美术、劳动、自然教学大多是兼职的。

教师素质普遍不高

教师素质包括多个方面,如学历、职业道德、思想观念、教学质量、科研能力等。农村小学中专生、初中毕业生在教师队伍中占了绝大多数,他们自身的知识结构很不完善,又因长期生活、学习、工作在乡村,教学中缺乏热情和竞争意识,无法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信息闭塞,几乎无科研能力可言。

教师身体不适应

由于生活条件差、学校环境差、内外压力大、待遇不高、不良习惯等因素影响,农村小学教师身心素质明显下降。

教师教育待遇不等

作为农村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和超负荷工作量也许都不是问题的根本,待遇上的问题或许才是师资流失的重要原因。据了解,一个农村教师每月的工资就是工资卡上的钱,奖金什么的基本没有,一年下来,也领不了几个钱,而城区学校每个月加上课时津贴、班主任费等,每个月多领好几百元钱。农村学校的教师过教师节最多领100元,而城区学校最少就是500元。待遇上的差别,让许多教师都把前途放在城区,想尽一切办法调到城区成为大部分农村教师的奋斗目标。长此下去,农村师资大量流失。

农村的基础教育现状如此,其结果必然导致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社会矛盾越来越激烈,我不知道政府有没有统筹考虑?

三、改变教育现状的建议

俗话说:“再穷不能穷教育。”针对目前农村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我提出一下几点建议。

1、经费挪用重点抓,教育资源用到实处

据调查的情况,当地政府拿出的有限资金来办乡村教育,是不能满足广大农村青少年对教育的需求的。改善农村小学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必需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并且政策尽可能向农村地区倾斜,向薄弱、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地区倾斜。没有相应的教育条件,教学仪器、图书资料,提高质量只能是一名空话。中央及省级财政可依据各乡村学校的学生数将乡村教育的经费定额、定时、定量地通过银行划拨给乡村学校,这样可避免教育经费在多个中间环节的截留现象,又可保证乡村教育经费的稳定性、均等性、可靠性。同时,要注重改造小学的微机室,购置必需的教育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使村办小学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我们要首先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

2、加大师资力量并进行良好的培训,提高师资水平

提高乡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保证村小师资队伍稳定和扩充。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知识分子的政策,想方设法改善农村小学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因为教师只有在具有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个人素质、职业前景和工作动力的情况下,才能满足人们对他们的期望。在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方面,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创造条件和机会使农村小学教师能够参加。通过学习和培训,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有所完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另方面,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发展农村小学孩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造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由于所处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的限制,农村小学的孩子更需要教师的关心、激励和帮助。尽可能对每个学生,尤其是打工子女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多关注其学习完成和变化情况,多与他们谈话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对他们的教育应以鼓励为主,使老师的鼓励变为孩子学习的监督和动力。

3、更新教育观念,开展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保证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的课时,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也要注重提高农村教育管理者的素质教育管理水平。

父母从精神上关心孩子,帮助孩子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严重影响孩子的成长。平时家长应多注重自己的言行,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虽然父母把孩子送到学校里,但是也不能撒手不管,及时与老师交流,常常与老师联系了解孩子情况,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是有帮助的。孩子教育从小抓起,从小培养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不断鼓励孩子向远大理想而努力。孩子出现问题时,不能用打骂的方式来解决,细心的开导他,及时发现错误并改正错误。培养孩子的特长,多陪陪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丰富课余生活,更要加强体育锻炼,保证身体健康。与此同时,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多了,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孩子的成长与性格,能够更好的引领孩子走向正确的道路上。

四、结束语

以上几点建议所能解决问题的范围和程度毕竟有限,这个长期形成的差距必然要用长效的机制才得以彻底解决。在这当中,唱主角的正是国家的相关政策倾向和重点帮扶。农村问题说到底是一个穷字,但核心并不是穷经济,而在于穷知识、穷技术、穷观念,归根到底是穷人才。只有想办法让无数的知识人才前赴后继不断地投身到中国的农村建设队伍当中,这个问题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但目前就全国范围的大学生就业去向来看,基本上没有主动积极考虑去到农村就业的。其中责任并不在于大学生,而是在于国家的政策性导引不够。并没有足够的鼓励来弥补其物质条件的匮乏所留下的空白,大学毕业生不愿意投身农村的建设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好在近年来我国对于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正在不断地加强,相信随着城市就业的饱和和相关政策措施的到位,将会不断有大学生到农村去就业、生活,而城乡教育的差距届时将会逐渐缩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关于村小学教育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全文共 1326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村小学教育调研报告

关键词:教育,现状,薄弱,改善

引言:农村教育问题的成因是多样的,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师资配备不足,留不住人才;最严峻的现状是学生学习不够积极主动。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期间可以尝试加强硬管式的传统教育方法,着重要给学生树立起积极拼搏的意识。其根本的改善必须举全国之力而为之,且要坚持下去。

三角小学情况

(一)学校基本现状

三角小学于XX年由东沟小学,小堡小学合并在一起,学校总占地面积8000多平米,建筑占地面积800多平米。XX年中心校为学校将木窗换为铝合金窗,办公用品均是由中心校统一购置。学校共设有1个微机室,没有实验室和图书室,学校操场设有篮球架和乒乓球台。XX年学校购置了电脑,共22台,3~6年级可以上微机课,课上2人使用一台电脑。全校共6个班级,6个年级,分别为学前班、1、3、4、5、6年级,由于XX年没有招来一年级学生,导致没有二年级。因为现在学生人少,所以学校每两年招一次生。学生共105人(具体见表格1),以前学生有200多人,每个班级至少30人,但后来越来越少,到镇里去上学的孩子越来越多。

(表格1:学生人数及男女比例)

(二)在校教师情况

学校有老师12人,2个领导,6个班主任,班主任主要教语文和数学。全校只有一名英语老师,负责3、4、5、6年级的教学,是特意给三角小学派来的,来到三角小学已经有4、5年了。学校无专业音体美、思想品德、自然老师,都是一个老师教多个科目。在缺少老师时,学校会在村里寻求高中学生作为代课老师。老师大部分住在牌楼镇中,每天上下班有专门的车接送。教师年龄在36~50多岁之间,最长教龄长达30年,最短教龄为16年。工资2600~2700元∕月,过节时没有待遇,今年只有降温补贴100元。学校会逐年评选优秀教师,但评出的优秀教师都会被调走,老师的安排是轮流调换,调走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为工作需要,有的是根据个人原因。老师在同一所小学最多呆6年,很少有机会参加外出培训。三角小学里有一位刘老师,是6年前调来的,教学认真负责,经常给孩子家长打电话反映情况,刘老师实行一帮一原则,一好带一坏。(见图表1、2、3)

图表1:教师学历情况

图表 2:教师级别情况

图表 3:教师年龄人数

(三)学校教育管理方面

每学期开一次家长会,但家长来的人数很少,其中老人占很大比例。因为老师家住在牌楼镇上,来回不方便,平常教师不常与家长沟通。学校每学期考一次试,试卷由镇上统一印发。每学期评选百分之三十的的三好学生,百分之十五的优秀少先队员。每学期期末老师都会进行家访,针对对象是学困学生和贫困学生,每次5~10个学生。学校采取硬式教育,考试之后不排榜。

(四)老师分析学生情况

1、老师们认为,孩子好坏不能根据考试成绩来评价,因为孩子成绩起伏不定,有可能同一科目,上次考试成绩与这次考试成绩相差太远。而且孩子有自己的特长,有可能英语不好,数学却很好,这些都不能用来比较孩子的好坏。

2、现在上学书本都不要钱,每年只需要拿些卷纸钱,所以因为家里贫困而退学的原因极低,孩子不爱学习的主要的原因就是认为学习累,吃不了苦,越是家庭条件好的越不爱学习。孩子学习氛围差,害怕问老师题。

共5页,当前第1页12345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关于村小学教育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全文共 5646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村小学教育调研报告

摘要:近年来,农村教育远远差于城市教育是众所周知,有目共睹的。同时,我们可以清醒的看到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阻碍了教育快速前进的脚步。农村小学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我们应客观地认识现状,评价现状,不能在困难面前茫然而不知所措,被困难吓倒。那么,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究竟是怎样?本文以海城市牌楼镇三角村三角小学为例,分析当前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仅供有关部门参考。

关键词:教育,现状,薄弱,改善

引言:农村教育问题的成因是多样的,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师资配备不足,留不住人才;最严峻的现状是学生学习不够积极主动。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期间可以尝试加强硬管式的传统教育方法,着重要给学生树立起积极拼搏的意识。其根本的改善必须举全国之力而为之,且要坚持下去。

三角小学情况

(一)学校基本现状

三角小学于2019年由东沟小学,小堡小学合并在一起,学校总占地面积8000多平米,建筑占地面积800多平米。2019年中心校为学校将木窗换为铝合金窗,办公用品均是由中心校统一购置。学校共设有1个微机室,没有实验室和图书室,学校操场设有篮球架和乒乓球台。2019年学校购置了电脑,共22台,3~6年级可以上微机课,课上2人使用一台电脑。全校共6个班级,6个年级,分别为学前班、1、3、4、5、6年级,由于2019年没有招来一年级学生,导致没有二年级。因为现在学生人少,所以学校每两年招一次生。学生共105人(具体见表格1),以前学生有200多人,每个班级至少30人,但后来越来越少,到镇里去上学的孩子越来越多。

(表格1:学生人数及男女比例)

(二)在校教师情况

图表1:教师学历情况

图表 2:教师级别情况

图表 3:教师年龄人数

(三)学校教育管理方面

每学期开一次家长会,但家长来的人数很少,其中老人占很大比例。因为老师家住在牌楼镇上,来回不方便,平常教师不常与家长沟通。学校每学期考一次试,试卷由镇上统一印发。每学期评选百分之三十的的三好学生,百分之十五的优秀少先队员。每学期期末老师都会进行家访,针对对象是学困学生和贫困学生,每次5~10个学生。学校采取硬式教育,考试之后不排榜。

(四)老师分析学生情况

1、老师们认为,孩子好坏不能根据考试成绩来评价,因为孩子成绩起伏不定,有可能同一科目,上次考试成绩与这次考试成绩相差太远。而且孩子有自己的特长,有可能英语不好,数学却很好,这些都不能用来比较孩子的好坏。

2、现在上学书本都不要钱,每年只需要拿些卷纸钱,所以因为家里贫困而退学的原因极低,孩子不爱学习的主要的原因就是认为学习累,吃不了苦,越是家庭条件好的越不爱学习。孩子学习氛围差,害怕问老师题。

3、还有一种是父母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他们根本不管孩子学习,也管不了。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贪玩,也越来越难管,爷爷奶奶很多也会溺爱孩子,随着孩子来。因此,孩子玩起来更加无所忌惮,很多都因为贪玩而荒废了学业。

4、老师们普遍认为,学生家长认识不到孩子学习的重要性,采取“放羊式教育”,家长以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对孩子的教育了,对孩子的学习也是不管不问。一位老师说,农村家长与镇里家长重视程度相差太多,镇里家长重视程度占80%~90%,而村里重视程度不到10%(老师自己认为数据,不一定准确)。

(五)三角村孩子学历情况

因为由六年级升初中不需要考试,所以村里学生都能念到初中,但初中升高中需要进行考试选拔,所以高中生就比较少了。村里每年都会出大学生3~5个,村里也曾出现过硕士和博士。

二、当代农村教育现状分析

(一)现状1:父母重视教育程度低

1、家长普遍文化水平差

根据我们的走访,发现农村家长学历基本为小学或者初中,甚至还有很多连小学都没有毕业。其主要原因是:城市的收入、就业机会、生活条件等各个方面都明显优于农村,学历高有能力的年轻人都不愿意留在农村,选择进城打工,留下的都是那些在城市混不下去的人。从而导致农村人口呈现两极分化严重,老的老小的小。父母都迫不及待的将孩子送入学校,父母只是想让学校去管孩子。家长白天都忙工作或忙着干农活,只有晚上才能有一点的时间顾及孩子,由于家长的学历水平都很低,根本无法辅导孩子学习,也不知道该怎么在学习上帮助孩子。孩子发现自己跟不上的时候,家长不知道该怎么办,也没太放在心上。

2、家长采取“放羊式”教育

农村孩子上学一直以来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放羊式教育,家长因为工作或农活而无暇顾及孩子,老师只是完成上课的任务,课下一般很少管学生是否学习,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上的散漫、不认真。在“放羊式”教育的模式下,学校对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几乎是一片空白。往往是,学生问题日积月累最终演变为一个个具体到恶性事件时学校才出面干预。这种教育模式虽然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主性,提高自立能力,但是也存在着诸多弊端。

3、留守儿童现象

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带,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孩子的爷爷奶奶的教育观点和方法与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有着本质的冲突,更多的家长认为自己把孩子送到学校,一切责任就在学校了。他们不问不管,一旦孩子有什么事,或者学习成绩不好,他们就会到学校吵闹,久而久之,矛盾就突显出来了。留守孩子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性格孤僻、偏执,难以沟通。目前,留守儿童现象已经成为社会问题,应该引起广泛的关注。

4、家长态度微妙

绝大多数家长还是支持孩子学习的,他们深知务农的艰苦,想让孩子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然而愿望是美好的,生活是现实的。在了解农村父母教育理念时发现一个很大的偏见。农村父母认为,关心孩子就是在物质上给孩子钱让他们念书,而忽略了精神方面的关心,他们不会抽时间陪孩子学习,也不会关心他们学习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会做的大多只是,想起来的时候询问下孩子学习情况,跟孩子说几句早已听出老茧的励志名言。家长对待孩子学习的态度其实十分微妙,一方面,每个家长都认为读书重要,只要孩子会读书,自己不论砸锅卖铁也会供孩子读书。而另一方面,读书无用终究还是存在于家长的观念中。在他们身边,一些普通院校毕业的学生也难找到工作,周围一些没文化的孩子出去打工却能赚很多钱。这种微妙的心态造成了,如果孩子会读书家长会十分支持,如果孩子读书成绩不理想,父母会想不会念还不如打工算了。

(二)现状2:教育教学资源严重短缺

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室缺乏或不完备,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图书室,有的学校图书室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经常缺乏资金买新的,体育课没有孩子玩的东西,上体育课就是学生自由活动的时候。许多学校没有多媒体设备,有的学校最多有几台录音机,教师上音乐课就用嗓子干吼······而且,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大多数科目没有专门的老师,就是由班主任代上。硬件设施投入不足是目前农村教育一个最普遍的现状。

(三)现状3:师资力量薄弱

农村教育是中国改革和发展的重点,是中国教育的主要部分,其普及程度及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全国普及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实现程度,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作为农村教育中的主力――教师,身上担负着任重而道远的责任。然而,农村师资力量的薄弱却直接影响着农村教育有效的实施。而导致这一因素的直接原因有以下几点:

年龄结构不合理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老化,后继乏人情形日益严峻。据调查,超过40岁的老教师多达一半以上。

教师学历水平较低

一方面高等学校毕业的教师不愿意来乡村学校任教,另一方面好多老教师是初中或高中毕业生,一般都是专科、本科毕业生,很少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没有经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民办教师又由于能力有限而对学生的引导及培养造成阻碍。这就导致教育资源被浪费,而少年儿童接受知识的领域变得越来越狭窄。

专业教师不足

在城市,专业化教学是理所当然之事,或许不值一提,而在许多农村小学,专业教师却严重不足,像音乐、美术、劳动、自然教学大多是兼职的。

教师素质普遍不高

教师素质包括多个方面,如学历、职业道德、思想观念、教学质量、科研能力等。农村小学中专生、初中毕业生在教师队伍中占了绝大多数,他们自身的知识结构很不完善,又因长期生活、学习、工作在乡村,教学中缺乏热情和竞争意识,无法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信息闭塞,几乎无科研能力可言。

教师身体不适应

由于生活条件差、学校环境差、内外压力大、待遇不高、不良习惯等因素影响,农村小学教师身心素质明显下降。

教师教育待遇不等

作为农村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和超负荷工作量也许都不是问题的根本,待遇上的问题或许才是师资流失的重要原因。据了解,一个农村教师每月的工资就是工资卡上的钱,奖金什么的基本没有,一年下来,也领不了几个钱,而城区学校每个月加上课时津贴、班主任费等,每个月多领好几百元钱。农村学校的教师过教师节最多领100元,而城区学校最少就是500元。待遇上的差别,让许多教师都把前途放在城区,想尽一切办法调到城区成为大部分农村教师的奋斗目标。长此下去,农村师资大量流失。

农村的基础教育现状如此,其结果必然导致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社会矛盾越来越激烈,我不知道政府有没有统筹考虑?

三、改变教育现状的建议

俗话说:“再穷不能穷教育。”针对目前农村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我提出一下几点建议。

1、经费挪用重点抓,教育资源用到实处

据调查的情况,当地政府拿出的有限资金来办乡村教育,是不能满足广大农村青少年对教育的需求的。改善农村小学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必需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并且政策尽可能向农村地区倾斜,向薄弱、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地区倾斜。没有相应的教育条件,教学仪器、图书资料,提高质量只能是一名空话。中央及省级财政可依据各乡村学校的学生数将乡村教育的经费定额、定时、定量地通过银行划拨给乡村学校,这样可避免教育经费在多个中间环节的截留现象,又可保证乡村教育经费的稳定性、均等性、可靠性。同时,要注重改造小学的微机室,购置必需的教育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使村办小学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我们要首先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

2、加大师资力量并进行良好的培训,提高师资水平

提高乡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保证村小师资队伍稳定和扩充。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知识分子的政策,想方设法改善农村小学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因为教师只有在具有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个人素质、职业前景和工作动力的情况下,才能满足人们对他们的期望。在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方面,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创造条件和机会使农村小学教师能够参加。通过学习和培训,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有所完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另方面,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发展农村小学孩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造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由于所处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的限制,农村小学的孩子更需要教师的关心、激励和帮助。尽可能对每个学生,尤其是打工子女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多关注其学习完成和变化情况,多与他们谈话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对他们的教育应以鼓励为主,使老师的鼓励变为孩子学习的监督和动力。

3、更新教育观念,开展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保证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的课时,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也要注重提高农村教育管理者的素质教育管理水平。

父母从精神上关心孩子,帮助孩子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严重影响孩子的成长。平时家长应多注重自己的言行,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虽然父母把孩子送到学校里,但是也不能撒手不管,及时与老师交流,常常与老师联系了解孩子情况,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是有帮助的。孩子教育从小抓起,从小培养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不断鼓励孩子向远大理想而努力。孩子出现问题时,不能用打骂的方式来解决,细心的开导他,及时发现错误并改正错误。培养孩子的特长,多陪陪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丰富课余生活,更要加强体育锻炼,保证身体健康。与此同时,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多了,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孩子的成长与性格,能够更好的引领孩子走向正确的道路上。

四、结束语

以上几点建议所能解决问题的范围和程度毕竟有限,这个长期形成的差距必然要用长效的机制才得以彻底解决。在这当中,唱主角的正是国家的相关政策倾向和重点帮扶。农村问题说到底是一个穷字,但核心并不是穷经济,而在于穷知识、穷技术、穷观念,归根到底是穷人才。只有想办法让无数的知识人才前赴后继不断地投身到中国的农村建设队伍当中,这个问题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但目前就全国范围的大学生就业去向来看,基本上没有主动积极考虑去到农村就业的。其中责任并不在于大学生,而是在于国家的政策性导引不够。并没有足够的鼓励来弥补其物质条件的匮乏所留下的空白,大学毕业生不愿意投身农村的建设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好在近年来我国对于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正在不断地加强,相信随着城市就业的饱和和相关政策措施的到位,将会不断有大学生到农村去就业、生活,而城乡教育的差距届时将会逐渐缩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峰峰矿区中小学教育科研现状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小学,科研,全文共 1258 字

+ 加入清单

峰峰矿区小学教育科研现状调研报告

峰峰矿区中小学教育科研现状调研报告

峰峰矿区教师进修学校科研部     王立强  邢淑萍  李现芳

我区中小学教育科研,自“十五”期间开始起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无序到有序,逐步规范,得到了健康发展。教育科研改革不断深化、科研队伍日益壮大、科研质量明显提升、科研成果逐步扩大,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困惑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校的发展。为了真实地了解我区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现状,分析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找准改进对策,进一步提升我区中小学教育科研质量和水平,使其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进行了全区中小学教育科研现状调研。此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调研对象为全区直属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管理区及管理区内中学,共计37个单位。

一、现状描述

(一)学校开展课题研究情况

表1  学校“十五”以来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立项情况表 年度

“十五”

(截止XX年)

XX年

XX年

单位

n

%

n

%

n

%

高中(含进修学校、职教中心)

7

20

25

37.9

23

54.8

直属中学

8

22.9

15

22.7

6

14.3

直属小学(含特教)

13

37.1

11

16.8

3

7.1

直属幼儿园

0

0

3

4.5

2

4.8

教育管理区

4

11.4

3

4.5

4

9.5

管理区内中学

3

8.6

9

13.6

4

9.5

课题数量合计

35

66

42

图1  学校“十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立项情况对比图

从表1和实际立项课题的级别可以看出,从到XX年整个“十五”期间,全区中小幼单位共承担省、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35项,区级课题没有。而的起始之年,在66项课题中,省、市级别的课题为30项,与“十五”立项课题基本相当,并且增加了区级课题。可以发现,我区学校在科研项目上已基本构建了省、市、区三级课题网络,这反映了群体科研的开展并为之奠定了基础。

在学校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立项中,XX年度立项的66项课题中,直属中小幼为54项,占81.8%;教育管理区及区内中学为12项,占18.2%。XX年度立项的42项课题中,直属中小幼为34项,占81%,教育管理区及区内中学为8项,占19%。总体趋势是直属学校立项的课题多,管理区及管理区内中学立项的课题少,分布不均衡。   表2  XX年度学校教育科研个人课题立项情况表

高中(含进修、职教)

直属中学

直属小学(含特教)

直属幼儿园

教育管理区

管理区内中学

合计

n

53

24

26

1

46

32

182

%

29.1

13.2

14.3

0.5

25.3

17.6

100

高中(含进修、职教)

直属中学

直属小学(含特教)

直属幼儿园

教育管理区

管理区内中学

合计

n

53

24

26

1

46

32

182

%

29.1

13.2

14.3

0.5

25.3

17.6

100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XX年度学校教育科研个人课题立项的182项课题中,高中为53项,占29.1%;直属中学为24项,占13.2%;直属小学为26项,占14.3%;直属幼儿园为1项,占0.5%;教育管理区为46项,占25.3%;管理区内中学为32项,占17.6%。

(二)学校教育科研组织机构情况

共6页,当前第1页123456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农村小学生的家庭教育现状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小学,学生,全文共 2765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小学生的家庭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家庭教育是作为孩子通向社会的桥梁,对孩子的个性、品质和健康成长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已处于人生的关键期,所走的每一步对他们以后的人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现代大多数的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村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农村家长一门心思地朴在生产和创收上,每天起早贪黑,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照顾、教育孩子,更谈不上什么家庭教育工作。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外出打工人员增多,农村出现了许多空巢家庭的孩子,由奶奶爷爷或者外公外婆等亲属看管,多数是看而不管,管而不教,或根本管不住,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责任是送孩子上学,将他们扶养成人,至于孩子学得怎样,全靠他自己的努力,没有什么明确的要求,家长对孩子的最大希望就是读好书上大学,将来从事脑力劳动或较轻的体力劳动,获得较高的经济总收入。这些方法,大多是简单粗暴,不打不成才,全然不顾自己的行为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针对以上的现状,我们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做了一些尝试。

一、“六个一” 机制——让关爱工作常态化

望直港镇中心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外出打工的父母较多,留守儿童都是由爷爷奶奶看管。针对这一情况我校建立健全管理体制。每年开学初都会按上级要求,学校部署,组织全体教师与有关学生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建立健全了关爱留守儿童“六个一”机制。

为落实上级部门的要求,学校组织全体教师与有关学生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建立健全了关爱留守儿童“六个一”机制。

(1)建立一套留守儿童信息管理档案。从去年开始,学校建立了一套“留守儿童信息管理电子档案”,做到基本信息、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健康状况、父母及监护人联系方式“五清楚”。

(2)每周与留守儿童谈一次心或进行一次义务家教。结对教师每周安排一次专门的时间,及时掌握留守儿童的心理动向。

(3)每月指导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一封爱心书信或通一次亲情电话。利用书信、网络等途径,加强孩子与父母的沟通。

(4)每月到留守儿童家中进行一次温馨家访。通过定期家访,使孩子感受到“心有人爱,身有人护,学有人问、难有人帮”,让他们在一个健康、关爱的环境中学习生活。

(5)每学期与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一次家教方法指导。除了对学生营养与健康、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指导外,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和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6)每年陪同留守儿童过一次有意义的节日。每一个留守儿童的生日,都有我们老师和同学陪着共同度过,赠一张贺卡、写一篇感言、送一句祝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让每位留守孩子感受浓浓的温情与关爱。

二、“留守儿童之家”——让关爱工作特色化

为了让学校成为留守儿童慰藉心灵的港湾和展现才智的大舞台,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五个艺术室、一个图书室、三个微机室等教学资源,着力打造学校“留守儿童之家”。墙上贴着孩子自己写的字、画的画,创作的手抄报,配有电脑、电视、投影仪等,做到温馨、祥和、人性化。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学校安排专门老师值班,让留守孩子来“家”活动,学校的700多名留守儿童几乎全都参加了学校的社团项目,纸浆画、京剧班、棋类等特色项目组里都有留守孩子忙碌的身影。 “红蜻蜓”纸浆画工作室里,孩子们用收集来的废纸制作纸浆画,用南瓜、山芋及废弃的饮料瓶制作手工作品;在“星星点灯”留守儿童合唱团中,近100名成员为清一色的留守儿童。去年九月份,有幸参加了扬州市中小学师生艺术团演出;在留守儿童京剧兴趣班,专门聘请县城有特长的退休老同志担任老师,指导孩子演唱京剧。六(5)班王佳慧同学父母均长年在兰州打工,与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的她,养成了孤僻内向的性格。自参加京剧兴趣班后,性格越来越开朗。去年暑期参加省少儿京剧大赛,获得新苗奖。学校的围棋兴趣小组,有多名留守儿童参加。在县围棋比赛中获得第五名,是获奖学校中的唯一农村小学。打工的父母节日回家,看到自己的孩子也能像城里孩子一样下围棋,心里都有说不出的欣喜和激动。还有儿童画、腰鼓队、口琴班等等,这些特色项目在县评比中都获得了一等奖,这当中也有许多留守儿童的功劳。孩子们在参加社团活动中,愉悦了身心,培养了技能,也为学校品牌建设作出了一份贡献。

我们的“留守儿童之家”,让远离父母的孩子体验到集体的温暖,培养了他们交往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使孩子们的心灵有了可以依靠的港湾,多了一个幸福的快乐家园。

三、家校沟通 让家长担起教子之责

目前大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孩子学习成绩、思想品德教育的好差,由老师们去管教。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地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正确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自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班主任联系,加强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能不致于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

尽可能调整好家长外出方式,不子女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父母最好留一个人在家照顾和监护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保持家庭教育与影响气氛的完整存在。家长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时间间隔越短越好,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愿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们有家境与现状,通过沟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让她们知道父母都爱你们,让他们心里也装有父母和亲人的爱,他们就会有积极主动向上的动力,就会学得更棒,做得更好。

四、多交朋友 增强自信 快乐成长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不善于交际的孩子多数是留守儿童,他们性格抑郁,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因此也享受不到友情的温暖,甚至遭受孤独的煎熬。这些孩子长大后容易心理脆弱,缺乏耐受性,不懂得克制自己、说服自己,而是处我为中心,有一点不顺就想报复。相反善于与他人融洽相处者,大多性格比较开朗。乐观的孩子人际关系和谐,他们更容易吸引同伴的注意。有了朋友,他们会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并在互朋友的交往中学会如何相互适应,懂得关心别人,克制自己。所以父母不妨鼓励孩子多交朋友,特别是同龄朋友。让孩子在与他人融洽相处的过程中健康活泼地成长。

新的目标,新的征程。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是我国农村的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我们将借全社会都关注解决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以更加务实的措施做好扶贫助学“百千万”工作,为实现“学有所教”、办人民满意教育再作新努力。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让每一个孩子在健康和谐的大家庭中健康、活泼、快乐成长。是我们这个社会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小学幼儿园德育工作情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幼儿园,德育,全文共 1545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幼儿园德育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百花争艳,省教育厅德育处于XX年3月23日——XX年3月27日在**市教育局有关人员的陪同下,先后对**市麒麟区第七中学、麒麟区北关小学、麒麟区东关小学、沾益县第四中学、沾益县太平小学、沾益县幼儿园、**市第一小学、**市第一幼儿园、**市民族中学、**市第一中学等学校进行了有关德育工作的调研。通过参观校园、随机听课、教师座谈等方式,了解学校德育工作开展情况,现将调研结果回报如下。

一、德育工作的开展情况

1、“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这些学校的共识,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普遍认识到位。学校大多设有德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一般有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政教主任,团委书记等人为副组长,年级组长和班主任为主要组成人员。“全员德育”的理念已经深入到各个学校,学校已经认识到“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事事、处处都能育人”。

2、注重制度建设。为了从制度上保证德育工作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许多学校制定了《师德考评实施细则》,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度;定期举办班主任培训班,不断提高班主任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育人能力;建立健全优秀班主任、优秀德育工作者评选表彰机制。一些学校针对教师制定了《优秀教师评比方法》、《师德标兵评选办法》、《优秀年级组评选办法》、《文明办公室评比方案》等等,以规范教师行为,要求教师以身作则,做学生表率,塑造良好的师德形象;针对学生制定了《学生一日常规》、《课堂常规》、《文明班级标准》、《文明学生标准》等,严格评比,在评比中找差距,在评比中得到提高。

3、注重教师师德的培养。学校普遍开展“讲师德、塑师表、铸师魂”活动,把师德建设与教师的成长结合起来,坚持落实“师德承诺制”和“师德一票否决制”,把教师的师德和“评优评先”考核挂钩,保证德育队伍的纯洁性。活动中,大家认识到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要时刻注意自己言行的示范性,主动用自己的言行实践《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努力做到以崇高的理想引导学生,以健全的人格感染学生,以宽广的胸怀善待学生,以渊博的知识赢得学生。一些学校多次举办师德建设专题讲座,通过教师礼仪规范等方面的学习,时时提醒教师加强服务意识。

4、坚持课堂教学为德育的主阵地。课堂是学校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不仅因为学生在课堂里度过的时间最多,也因为课堂教学内容是经过精挑细选出来的有针对性的内容,这些内容大多蕴涵着丰富而深厚的德育内容。课堂教学处理得好,对学生来说,将会是一种潜能的唤醒,心灵的触发,情感的陶冶,将是其他任何方式、任何途径不能取代的。将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5、注重环境育人。学校环境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能够体现一个学校的文化特色和氛围。许多学校积极探索实现学校文化特点的方式方法,充分利用校园的环境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创新班级文化、走廊文化、板报文化建设的新形式、新思路,科学绿化校园,让校园的每一草、每一木、每面墙,都会说话,强化育人氛围,培养学生热爱环境、讲究卫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集体、健康向上的良好品行。

6、以养成教育为重点。**市中小学幼儿园十分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他们普遍认为品德形成的基础应该是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因为习惯形成品格,品格决定命运。比如**市第一小学制定了《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案》。以“五个教育”、“六个养成”为主要教育内容,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五个教育”既校纪校规教育、基本道德教育、卫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人生理想教育。“六个养成”即养习惯、养兴趣、养知识、养方法、养能力、养责任。通过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养成文明、健康、向上的优良品质。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乡镇基础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403 字

+ 加入清单

乡镇基础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县彝族、布朗乡是我县两个少数民族乡之一,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实施,为巩固我乡“两基”成果,创建和谐教育,加快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具体调研情况如下:

一、 基本情况

XX年全乡共有17所小学,在校学生735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584人,教师54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辍学率达:0.84%。有一所初级中学,在校学生303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12人,教师26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入学率达96%,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0%,辍学率达:1.8%。

XX年全乡共有16所小学,在校学生752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541人,教师56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辍学率达:0.27%。有一所初级中学,在校学生304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30人,教师24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入学率达96.2%,少数民族入学率达91%,小学辍学率达:0.27%。

XX年全乡共有16所小学,在校学生760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563人,教师56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辍学率达:0.0013%。有一所初级中学,在校学生286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21人,教师24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入学率达96.1%,少数民族入学率达92%,辍学率达:1.23%。

**乡历届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贯彻和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利用群众会、家长会、广播、黑板报、等方式大力宣传,在这贫困民族山区得到良好了的落实。

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贯彻落实情况

XX年起,国家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免除全部学生书费和杂费,享受寄宿生生活补助380人,人均12元每月。

XX年,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免除学杂费,每生每年54.00元,公用经费补助每生每年70.00元。享受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60人,生均28元,享受寄宿生生活补助720人,生均30.00元。享受较少民族寄宿生生活补助300人,生均100.00元。

XX年,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免除学杂费,每生每年54.00元,公用经费补助每生每年70.00元。享受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169人,生均230元,享受较少民族寄宿生生活补助300人,生均300.00元。

三、制约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因素

1、学校硬件设施较差。一是目前全乡善有一师一校学校7所,涉及学生200余人,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难度较大。二是教育设施满足不了现在的教育水平,很难启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智力开发。

2、教师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教师素质偏低,教法单一,对 “新课改”掌握不深,在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上收不到良好得效果。二是教师力量不足,很多教师都在超负荷工作,大部分都在上两门以上的课程,致使自己的专长难以发挥。

3、学校软件设施较差。

4、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部分大中专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多数群众有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导致学生对学习得兴趣不浓。

5、人民群众整体素质较底,经济意识淡薄。一是全乡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粮食、烤烟为主,而粮食、烤烟产量低,全乡人民生活水平较低,无法送子女到高一级学校深造。二是家长对教育的认识和支持力度不够。如很多家长在督导自己孩子的学习上不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情况的调研报告与思考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680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情况调研报告与思考

为准确掌握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情况,连云港市灌南县妇联历时两个多月时间,深入新安镇、新集镇、三口镇、李集镇农村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发放调查问卷250余份,访谈留守儿童家庭100余份。

一、基本现状

调查显示,我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情况较之过去有转变,具体体现在:

1、家教观念深入人心。96%的受访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很重要,75%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和健康状况非常关心,62%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够获得大专以上的文化,55%的家长更关注孩子的品格修养,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2、家教行为趋于理性。80%的家长在孩子犯错时,选择给孩子讲道理。与孩子的意见不一致时,75%的家长会选择讨论沟通,而不是一味地强制孩子服从。81%的家长热衷于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有过广播电视、报刊阅读、亲友探讨等学习经历。

3、亲子关系逐步改善。在被调查的家庭中,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的占96%,虽然长年在外,但70%的父母能够保证每周至少一次跟孩子联系,56%的留守儿童愿意向父母倾诉烦恼和困惑,52%的孩子理解、支持父母外出务工。

4、学教困难有所缓解。62%的受访留守儿童很喜欢上学,65%的孩子对自己目前的学习状况满意,仅15%的孩子觉得父母外出务工 对学习有不好的影响。在日常的生活中,他们的生活、学习管教也较以前有了大的改观,73%的留守家庭会督促孩子的学习。

二、存在的问题

1、家长培训渠道不畅。调查显示,农村家长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父亲占76.6%,母亲占65.8%。他们的家庭教育经验有40%是来自长辈的经验,35%是自己从小的体验。因此,他们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的积极性非常高,90%的家长有培训的需求,但只有13%的家长有过相关的学习机会。

2、留守儿童学习压力大。跟孩子的家庭话题,60%的家长选择了学习和健康,过于集中的关注给留守儿童的学习带来压力。数据显示,70%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成绩“优秀”或者“良好”,但是43%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不满意,另有26.6%的学生认为“自己成绩未达到父母的期望”,家长和孩子对成绩的认可度有较大差距,体现了孩子们在学习方面的不自信。

3、情感缺失现象依然存在。调查中,44%的父母因“太忙,没时间,顾不上”等原因只能跟孩子保持电话沟通。但留守儿童对这种沟通并不满意,63%的留守儿童希望能跟父母生活在一起,59%的孩子希望父母至少每天联系一次,48%的孩子承认父母不在,缺乏保护,胆小怕事。

三、建议与对策

留守流动儿童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牵涉面较广的社会系统工程。我们建议如下:

1、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责任。建议各级党委政府着眼未来,重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一是整合教育、民政、劳动等政府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相互协作,整章建制,做到依规办事。二是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群众团体的作用,支持他们依据章程开展关爱活动和志愿服务,做到有人管事。三是适当倾斜技能培训、贫困助学、社会救助等资金安排,把普及家庭教育工作经费纳入公共财政,做到有钱做事。

2、家庭要成为关爱留守儿童的“第一阵地”。各级妇联要继续深化以家庭为载体的各类文明创建活动,开展“送家教进农村、进社区”活动,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引导家长和监护人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当好孩子的“启蒙老师”,关注孩子的心智成长。

3、学校要成为留守儿童的“家外家”。推广和完善寄宿制学校建设,解决当前留守儿童“家里管不好,学校不好管”的难题;开设学生心理疏导课程,帮助留守儿童化解心理问题;鼓励教师对留守儿童倾注更多的关心关爱,鼓励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以友情弥补亲情。

4、社会要肩负起留守儿童的“监管职责”。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组织动员巾帼志愿者、妇女干部、退休干部与留守儿童结对子,即使父母不在身边,也能让留守儿童享受到爱的温暖和社会的关爱;鼓励社会力量创办“留守儿童托管”机构,让孩子放学放假有地方玩、有人管;推行“假期培养”模式,让留守儿童在假期拥有“知识充电站”和“快乐加油站”,实现“离校不离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职业教育中心办学情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831 字

+ 加入清单

职业教育中心办学情况调研报告

十月二十九日,我们组织了有关人员,到市职业教育中心,对该校近几年办学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在察看了教学秩序、教师和学生管理秩序的基础上,重点组织了全体领导干部进行座谈讨论,详细听取了校级领导特别是中层领导的意见和建议。

一、学校办学基本情况:

学校占地120亩,建筑面积3.5平方米,教职工225名,教师188名,34个教学班,1200名在校生。学校主要面向第三产业设置了计算机、服装、烹饪、旅游、财会、电子电工、汽车维修、商贸等8个专业。其中,计算机、服装两专业为青岛市骨干专业。

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文化课教学为基础,以专业课教学为中心,抓住专业技能训练和对口高职升学两个重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的办学指导思想,通过搭建立体化联合办学网络,实现了“招生、培训、实习、专业人才交流”一体化,为学生开辟了优质就业、高职升学、自主创业、出国研修四条成才渠道,合格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100%。

学校贯彻“科研兴校”方针,承担了国家“十五”规划科研协作课题两个,独立承担省级科研课题一个,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高职对口升学工作一直走在青岛市前列,XX年以来,向高等院校输送学生2300多名,高考达线率一直保持95%以上,有160多名考生达本科线,本科达线率和达线总数均列青岛市百余所学校之首, 高考经验在青岛市推广。

学校注重加强德育工作。树立了德育为首的观念和意识,德育工作制度完善,德育工作体系比较完备,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措施得力,重视班主任队伍的校本培训,提高了班主任队伍的工作能力和整体素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开展得扎实有效,开展了“感恩教育、诚信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形式多样的德育系列活动。

学校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针对当前职业教育新形势,勇于创新办学思路,积极探索办学新形式,采取工读结合、高职套读、校企联合、校社联合等多种办学形式,使学历教育和社会培训达到有机结合,办学路子越走越宽广。

学校先后获得山东省“教学工作先进单位”、青岛市“教学示范学校”、“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称号。学校被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确定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学生学习素质的构成与培养研究》实验基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中国农村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国情教育》、《现代教育》、《职教论坛》等十多家报刊和新闻媒体都先后报道过学校办学经验。

二、学校今后发展方向

1、办学规模:

在积极稳妥发展、保证生源质量的前提下,到XX年秋季开学,学生班额达到60个,在校学生数量达到3000人,今后根据我市生源情况逐年增加,5年时间在校学生数量达到3300人以上,在校教职工(在编)人数达到260人以上。

2、专业设置:

学校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不断调整专业设置。自1992年以来,先后停办了预备役、保安、法律文秘、美术、数控和电气焊等专业,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一是就业前景逐渐暗淡,从业待遇低,用人市场缩少。二是专业与对口升学不能对接,满足不了学生高层次就业需要。三是专业与市内其它学校重复,为避免不良竞争,主动停办。鉴于上述原因,学校今后3-5年,主要面向第三产业开设和发展:计算机专业、服装专业、烹饪专业、旅游专业、财会专业、电子电工专业、汽车驾驶与维修专业、商贸专业,共八大专业。

服装和烹饪专业是学校的“老字号”专业。服装专业是青岛市骨干专业,不仅办得早,学校师资力量强,而且人才市场需求量也大,毕业生对口升学前景也好。从明年开始,招生力争保持在4个班以上。烹饪专业不仅办得早,且是全市唯一专业,毕业生就业、自主创业和归并为餐旅专业后的对口升学前景都看好。从明年开始,力争保持年招生2-3个班。

计算机专业是青岛市骨干专业,该专业办得早,规模大,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该专业的人才需求量会不断加大,同时,对专业办学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学校发展该专业的思路是:强化专业资源配备,扩大办学规模,强化公用性;优化教学资源,设置相关子专业,强化专业性。力争明年招生4个班,200人。XX年达到6个班。

旅游专业是近几年学校重点发展的一个专业。人才市场供不应求,对口升学前景好。从明年开始,力争年招生保持3个班。

电子电工专业人才市场供不应求,对口升学前景好,学校教学设备和师资配备强,也是近几年学校重点发展的专业之一。从明年开始,力争年招生保持4个班。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关于牧区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575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牧区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今年,盟政协副主席宝新民任组长,盟政协、盟教育局、兴安职业技术学院人员组成调研组,对全盟各旗县市职业教育、农牧民培训及兴安职业技术学院、盟职教中心作用发挥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组先后考察了6个旗县市的5所职业高中、2所初中及兴安职业技术学院、盟职教中心,走访了农牧场管理局公主岭牧场和6个旗县市的5个乡镇苏木、5个嘎查村的农牧民,并召集旗县市政府分管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职业院校教师学生和农牧民等进行座谈24次,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广泛征集了职教教师、职高及初高中毕业班学生、农牧民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职业教育发展情况

目前,全盟有各级各类职业院校10所,其中旗县市职业高中5所,盟属中等职业学校4所,高等职业院校1所。XX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6574人,在校生达到1.28万人。在10所职业院校中,有2所为自治区级重点职校,1所为国家级重点职校,初步形成了初、中、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学历教育与短期技能培训有序结合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总的看,全盟职教事业有了长足长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基础投入不断加大。近几年,各旗县市按照《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要求,对职业院校在政策扶持、经费投入上给予大力支持。特别是在校舍建设上,能够及时协调配套资金、土地征用等方面的难题,使我盟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扎旗、突泉都新建了职业高中教学大楼;中旗投资3534万元启动实施了职业高中迁建工程;兴安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楼和学生公寓达到了4.2万平方米;乌兰浩特为职教中心购置了设备,扩大了学校容量,增强了办学实力。

2、办学能力有所增强。目前,全盟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达到763人,学历合格率达到80%以上,其中“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28%。调研中发现各地师资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紧缺的问题,但各职业院校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了对骨干教师和专业教师的培养培训,推进职业化建设,鼓励教师考取行业技能资格证书。扎旗政府XX年以来,面向盟内外招聘了13名本科学士学位毕业生,在旗内招聘了20名优秀教师,充实到职业教育的第一线,使职业高中师资队伍得到优化。从设置的专业和学科上看,全盟基本形成了覆盖一、二、三产业的计算机应用、工业与民用建筑、农学、畜牧、酒店服务和管理等20多个学科体系。其中乌市职教中心的汽车驾驶与修理专业和前旗职高的农学专业,XX年被自治区教育厅认定为区级精品专业点,前旗职高的民族手工艺品制作专业和突泉职高的电焊专业也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3、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得到有机融合。近几年,全盟职业院校以市场为导向,积极与农业、扶贫、劳动保障等部门合作,发挥职业教育资源优势,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再就业培训、劳务输出培训、新型农牧民科技培训等纳入职业教育的服务范畴,为提高农牧民和城镇待岗、转岗人员的职业技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4、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初见成效。各旗县市不断完善招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着力促进高中阶段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协调推进。如乌市教育行政部门给市属各初中下达职业招生指标由最初的10%提高到了20%,引导不能升入普通高中的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学习;扎旗实施普高分流制度、春秋两季招生制度和特困生减、免、缓交学费政策,拉动招生;中旗对初三学生进行初等职业教育,促进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有效接轨,保证了职业高中生源。各地还积极探索“校校联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联合办学模式,有针对性的开展订单式教育,不仅提高了学生实践技能水平,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据统计,平均每年全盟职业院校输送各类人才4000人左右,就业率达到95%,月工资在1000-2500元左右。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