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强国有我议论文(推荐20篇)

浏览

5727

范文

53

篇1:开展2024青春献礼强国有我新征程活动总结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全文共 1228 字

+ 加入清单

着一批又一批的仁人志士离开自己的家人放弃自己的假期奔赴“疫情”第一线,大家的眼中充满了泪水,内心充满了感动,心中充满着敬畏,“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这就是共产党人的担当。钟南山,一位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在“非典”时期,他凭借着精湛的医术、实事求是的精神,敢医敢言的道德风骨和学术勇气,为治疗“非典”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救治方法,大大提高了危重病人的成功抢救率,降低了死亡率,缩短了病人的治疗时间,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平凡英雄;而这一次,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84岁高龄本应在家颐养天年的他再次临危受命,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在他身上,我不仅看到了坚守的力量,也感受到了什么叫“担当”。面对着举国上下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作为一名共产党人,我们能为这场战斗做些什么呢?

沉到基层“稳民心”。最近,大家的朋友圈都在转发一则“动态”,说的是“初一一动不动;初二按兵不动;初三纹丝不动;初四岿然不动;初五依然不动;初六原地不动;初七继续不动;几时能动?钟南山说动才动”,而作为一名共产党人,虽然外出会面临许多未知的风险,可是我们却不能停下“行动”的步伐。在此时此刻,面对着此情此景,我们应该在做好自己防护措施的同时,去到人民群众中间,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积极做好人民群众的心理疏导和沟通工作:一是让他们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要恐慌,时时关注官方消息,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一切以官方消息通知为准;二是让他们要在思想上提高认识,告诉他们此次“疫情”的严重性。让他们要改变以往的过节方式,以打电话或者QQ、微信问候为主,尽量选择呆在家里,减少上街、串门的次数;三是从保护大家生命财产安全的角度出发,如果有宴请准备的人民群众,要尽量劝导他们取消聚餐或者选择延期举行。春节年年有,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为了所有人的安全,大家应该选择尽量不互相串门拜年、不聚众就餐,不串门拜年、不聚众就餐并不是不尊重彼此,恰恰相反,这样做其实是对彼此最大的尊重,暂时的不相聚也是为了以后能有更多美好的相聚时间。

团结一致“强信心”。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在大灾大难面前,全中国十四亿人民都是一家人。古诗有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作为一名共产党人,虽然我们不能去到最前线同那里的“战士们”一起并肩作战,可是我们却可以做他们最坚实的后盾,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国分忧为民解难。经历过数不胜数的历史考验,中华民族扛过来了;经历过不计其数的大风大浪,中国共产党走过来了;经历过无数次的大灾大难,中国人民挺过来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变迁没有淹没我们,抗战时期外国列强的欺压没有打垮我们;20__年的“非典”没有吓退我们,20__年“5·12汶川地震”没有击败我们,而这一次,我们依旧能凭借全国上下的众志成城取得最后的胜利。中国人民的血液里流趟着斗争的精神,共产党人的血液里流趟着必胜的信心,在灾难面前,不分地界不分区域不分职业,这些平凡英雄们的血液里都流趟着迎难而上的勇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开展2024青春献礼强国有我新征程活动总结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全文共 690 字

+ 加入清单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内容,弘扬五四精神,激励和引领全校团员青年进一步坚定制度自信,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5月3日,校团委组织开展了“绽放战疫青春·坚定制度自信”团干部线上主题团日活动

吉林市青年讲师团成员、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王莹老师受邀参加活动,活动由校团委陈思老师主持,全校20__级各班级团支书、各级各类团干部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伊始,王莹老师充分结合当前疫情防控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做了以《战“疫”里的青春奋斗》为主题的专题讲座。她以战“疫”中的青春故事为切入点,用信仰、担当、责任、实干,诠释了青春奋斗的含义。

她向同学们介绍了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阶段,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措施对世界的重要意义,让大家能够客观理性看待网络舆情。

王莹老师鼓励大家,要学以致用、求真务实,让青春信仰扎根在中国大地,不辜负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不辜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努力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活动中,校团委雏鹰新媒工作室主任吴俊兴同学诵读了3月15日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内容,引导广大团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将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在抗疫主题活动中展现出青年力量。

团委社会实践部干事王禹函同学分享了抗疫英雄夏思思的光荣事迹。以奋战在战疫一线的青年缩影,激励广大团员青年向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学习,增进了我校团员青年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升了团组织在青年队伍中的凝聚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激发了广大青年奉献社会的无私热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开展2024青春献礼强国有我新征程活动总结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全文共 250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要为自己制定做人的原则,并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践行,同时我们还要敢于同不道德行为作斗争。作为学生干部,我们更要首先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正所谓“己不正,焉能正人”,同时要充分发挥干部的作用,当看到不符合社会道德的行为时要及时劝阻,不能放任或包庇。

我们只有在亲身实践中,才能更深地领悟所学的知识,获得自己的理解,同时也更能深入群众,理解人民之所想,倾听人民之所忧,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发展方向。因此我们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志愿服务活动,在为他人、为社会奉献的过程中提升社会责任感,领悟为人民服务的真谛。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开展2024青春献礼强国有我新征程活动总结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全文共 524 字

+ 加入清单

我深深的感受到,作为一名共青团员,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预备军,更要紧随党员,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觉悟,以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严格要求自己,通过各方面的学习不断完善自己。

了解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增强学习新知识的紧迫感和主动性,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宣传、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积极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完成团组织交给的任务,在学习、劳动、工作及其他社会活动中起模范作用。

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和团的纪律,执行团的决议,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提倡共产主义道德风尚,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的安全挺身而出,英勇斗争。接受国防教育,增强国防意识,积极履行保卫祖国的职责。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勇于改正缺点和错误,自觉维护团结。

于是,在上一学期的班级活动中,我积极参与了“感恩的心”主题班会的流程策划,在主题班会重头戏“谁的生日”这个小品成功塑造主角;积极组织班级同学开展了“八只狐狸的故事”主题班会;积极协助团支书及生活委员开展一系列班级活动。在众多的工作中,我提高了自己组织和安排活动的能力,使自己在个人素质能力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并且真实地感受到班级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所带给我的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新时代好少年强国有我主题教育活动总结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全文共 1213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我园以清明节为契机,以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统领,以传统美德教育为主要内容,以举行主题实践活动为主要途径,积极开展清明纪念活动,缅怀革命先烈、追思前辈圣贤、感受文化魅力,教育学生铭记历史,珍惜现在,开创未来。

一、领导重视,组织得力

清明节活动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既要有充满教育意义的活动,又要有整套的实施方案和安全保障,为此,我园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加强了组织领导。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协调配合,指导协调清明节活动的有序开展。结合我园的实际,认真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

为加强安全保障,增强责任意识,活动领导小组对各年级组层层进行安全责任分解,从活动方案到实施,事事有人督促落实,把清明节活动的开展情况纳入学校常规考核,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围绕主题,活动纷呈

1.祭奠先烈,寄托哀思。

清明节前夕,我园组织大班全体学生开展了“祭扫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的主题活动。当来到烈士陵园,看到静静耸立在眼前的烈士纪念碑时,孩子们没有了往日的喧闹,没有了来时路上的嬉笑,都静静地肃立着,低头默哀,缅怀革命先烈们的丰功伟绩,并献上了花圈,寄托我们的哀思。祭扫结束后,瞻仰了先烈们的遗像、遗物等,进一步追念革命烈士的高贵品质,树立长大报效祖国的理想抱负。

2.慎终追远,缅怀先辈。

大班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纪念馆和坝口广场浮雕。听纪念馆的工作人员介绍革命先烈们英勇感人的事迹,了解家乡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激励学生继承先烈遗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长大后为建设和谐美好新姜堰作出贡献。

3.弘扬民族传统,感受文化魅力。

古诗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利用清明节这个传统节日,我园组织学生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举行了古诗词诵读比赛。孩子们纷纷登台朗诵了很多耳熟能详的经典古诗词,赢得了阵阵掌声。通过这种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还可以帮助孩子充分感受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魅力。

4.了解节日渊源,感受春日的美好。

清明节时万物复苏,是春游踏青、亲近自然的好时机。我们组织孩子们到户外踏青,看红的花,绿的草,沐浴春日温暖的阳光,亲吻和煦的春风。孩子们追逐着、嬉笑着,犹如一群放飞的小鸟。我们还带孩子们一起放风筝、荡秋千,快乐的心情也随着风筝和秋千飞扬激荡。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初步了解了清明节节日的渊源、传统习俗等,切身感受到了春日的美好、春景的美丽。

5.接受传统教育教师身先士卒

我园青年教师较多,加强对青年教师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也是清明节活动的重要内容。除了和学生一起扫墓、参观、踏青外,我园组织教师开展了书法比赛、集体观看革命题材的电影,部分青年教师还利用节假日到溱湖风景区当志愿者,为前来参加“溱潼会船节”的八方游客介绍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和会船节的盛况。精彩纷呈的活动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教师的心灵也在活动中受到了震撼,精神得到了洗礼。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教育强国纪录片观后感

范文类型:观后感,全文共 349 字

+ 加入清单

刘老师说起教育变革的事情,经常拿南科大做对比,并且谈论起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胜利是中国的,但不会速胜——教育改革是必然的,但短时间不会有非常大的改变。前段时间端午正逢高考,借着假期回去和正在参加高考的同学交流了一番,之后写了一篇感受,现在看来当时是有一些悲观的态度。我时常会拿自己和以前在一起学习的同学相比,现在还与我有交流的同学基本上都是在学生时代与自己在各方面都有一定相似的,不论是性格、兴趣、成绩,他们现在都已走入大学的生活,而他们在高中、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状态也大致能反映出我如果走体制内教育目前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我会看到初入大学的他们,报名参加社团、当志愿者等等,他们通过这样的方式接触社会、改变自己。体制内的改变是有的,因为体量过于庞大,当这些小的改变慢慢汇聚就逐渐形成变革。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教育强国纪录片观后感

范文类型:观后感,全文共 717 字

+ 加入清单

教育是兴国之本,体制内的教育在党的带领下越来越完善,越做越好是一件非常值得庆祝的事情。作为我与和我一起成长、同样接受体制外教育的团队们来说又该以何种角度、方向思考教育的变革?我们所做的事情在教育变革的道路上有什么样的价值?我们这个团队最终要走向哪里?

我对我现在所接触到的体制外的教育充满信心。教育变革是一场持久战,体制内教育变革过程更是漫长,目前来说,在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最重要的还是分数,而因为分数的限制,很多人迫于“标准答案”而被限制思维,我在这里没有这样的限制,哪怕是这篇文章中仍然存在许多片面的理解,但不会限制我的思考,不会限制我的表达,能够等到我自己成长之后,回头再看看自己在哪些地方还欠缺思考。这个是我们拥有的应用式教育系统所带来的,是体制外唯一一个研发了系统性教育的地方,并且从育人方向上,从育人方式上,是体制内教育远远无法比拟的。可以说,从研发这个教育系统开始就已经开始准备这一场持久战了,也正因如此,我们走在了中国教育变革的前头,而且随着我们这一批学生的成长,在教育变革上无疑是划下了重重的一笔。

建国后的1961年,国内形势变得非常严峻,粮食短缺,饿死上万人,同时受到来自苏联政府的压力,对中国“大跃进”极力反对,赫鲁晓夫发表言论“人民公社”迟早失败,撤出在华专家团队,雪上加霜的是国内经济于此同时进入寒冬期,十分萧条,毛泽东在这样的情况下如同仙风道骨般写下《咏梅》,这样的情况也就如同现阶段的教育变革现状,南科大的失败,给了很多人很大的打击,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这条路坚持下去,将持久战打好!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形容我们最好不过。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教育强国纪录片观后感

范文类型:观后感,全文共 373 字

+ 加入清单

一辈人的努力,一代人的成长,只有更好地了解历史,知道教育发展的过程,才能更清晰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更多优秀的人才才能实现教育强国梦。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领导、教育专家,他们退而不休,满怀爱心,不求名利,不辞辛苦,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关爱后代、无私奉献”的“五老”精神。这种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他们为国育人,为党增辉;他们关注青少年、关心青少年、关爱青少年,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他们弘扬“五老”精神,力托祖国未来;他们发挥“五老”精神,培养“四有”新人。他们用新的育人方式:家长学校、主题教育活动、四点半学校、“五老”志愿服务队等,为教育青少年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他们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创新了一个个关心下一代工作品牌,为我们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我们理当继往开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贡献一份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教育强国纪录片观后感

范文类型:观后感,全文共 1194 字

+ 加入清单

“1956年,建校初期只有6位老师、3个教学班、80名学生,到如今,已经有在职教师108位、35个教学班、1800余名学生。”“我真的是亲历了集团化办学以来学校的变化,学生人数从400多人变成了1800多人,从12教学班变成了47个教学班,学校办学也从一址办学变成了两址办学。”片中呈现的河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和北京小学天宁寺分校的巨变,成为中国义务教育普及和办学质量提升的缩影。尤其是20__年到20__年这十年时间里,中国义务教育实现了从“基本”到“全面”的跨越式发展。正如片中接受采访的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顾明远所说,“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能够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确实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像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都经过了100年、50年才能够普及,我们也就用了20多年。”

追溯时代印记,了解发展轨迹,依托画面的生动展现和数据的直观呈现,观众循序渐进地了解中国为取得教育事业发展作出的创新改变和付出的不懈努力。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教育强国》对中国教育事业发展史的记录是一种铭记,更是一种激励。

“历史影像”与“人物采访”交相辉映

跳脱出单纯的知识科普和历史讲述,纪录片《教育强国》在叙述形式上开拓创新,融合史料影像、歌剧歌曲、新闻纪录片、纪实画面,以及教育行业各类代表人物的访谈,架构和串联起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脉络。

史实画面的再现带领观众了解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群众的学习面貌和青年的伟大志向。延安秧歌剧《夫妻识字》中唱道:“庄户人为什么要识字?不识字不知道大事情。旧社会不识字,糊里糊涂受人欺,如今咱们翻了身,受苦人变成了当家的人,睁眼的瞎子,怎能行?”新闻纪录片《直上云霄》展现了毛泽东时代青年的伟大理想,“我们北京航空学院同学们的理想,就是希望我们自己设计制造的飞机,飞翔在祖国的天空。我们本着敢想敢干的精神,大胆的提出了自己设计和制造的想法。看呐,我们美丽的云鹰展翅高飞了……”

《让我们荡起双桨》《我和我的祖国》等歌曲作为背景音乐的使用,实现了对每个时期教育发展状况的生动复盘。例如,伴随着歌曲《我们走在大路上》,纪录片展现中国高等教育踏上快车道的发展局面。“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大批专业技术人才走出校园,投入到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设当中。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表现形式与人物采访的结合,能够帮助观众更好地获取和理解信息。新闻纪录片《祁建华快速识字法》,用纪实影像讲述了成都军区文化教员祁建华发明识字方法的史实。对于这种不到30天就能让一个文盲学会3000多个常用汉字的识字方法,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副会长张昭文解释:“他用的教材是注音教材,就是每一个字上头注上音符,然后根据拼音来认字。”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和毛主席到访苏联看望留学生的纪实画面,搭配原莫斯科航空学院学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王永志的场景回忆,再现真实历史时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教育强国纪录片观后感

范文类型:观后感,全文共 853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说《专题考试》是促进党员学习掌握时政新闻,那么《每周一答》和《智能答题》则是扩大我们对各个知识领域的了解,比如戚继光的”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是用来譬喻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巨晓林”被称为知识型企业职工的优秀代表...... 观看党史《撤离延安》才能使人懂得我军打仗以退为进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的战略部署,才能读懂“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的精彩论断,历史证实了毛泽东的英明预见;观看电影《太行山上》看得让人潸然泪下,八路军女战士为了救负伤的日本军人,而日本军人将刺刀插向八路军女战士的心脏,一系列感人的画面使民族精神和民族大义得到充分展现,爱国情怀油然而生;也有《念奴娇·追思焦裕禄》的经典诵读“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全新政论节目《这就是中国》把中国制度、中国理论、中国道路、中国文化的优势和先进性讲清楚,传达出民族自信的相关核心精神,认真诵读《习近平用典》的《平语近人》才能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总是以人民为中心,总能妙语连珠,在现实中引用经典。学习历史吧,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知。

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登录“学习强国”平台,因为我深深的被这个极好的学习的平台所吸引,阅读各个板块的内容已成了习惯,成了我们每天的必修课。青年一代要做新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要早立志,发扬五四精神,毛主席在少年时代就写下了“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壮丽诗篇,这是他远大志向的表达。我们青年一代必须加强学习,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解放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泱泱大国中国是魅力四射的国度,吸引着世界的目光,我相信在这个内容权威、丰富和特色鲜明的学习的平台能让人感受到独特的视觉,不仅时刻传输着党的政策和总书记的工作步伐,也润物细无声地灌输着生活各个领域的信息量,俨然成为了我工作和生活的教育加油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教育强国纪录片观后感

范文类型:观后感,全文共 604 字

+ 加入清单

纪录片分为《立国之本》《强国基业》《春风化雨》《面向未来》四集,每集都以鲜活的人物、故事化的手法,串联起中国教育扎实前行的足迹。

北师大教授担任总撰稿,这部纪录片不简单

受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梁振华、周云磊两位教师承担了教育部专项课题《中国教育七十年成就电视化研究与实践》。在四集纪录片《教育强国》中,梁振华、周云磊分别担任总撰稿、执行总撰稿工作。

摄制团队赴上海、山东、贵州、广西、海南等14个省份教育一线,采访了65位亲历者、一线师生和专家学者,通过镜头定格中国教育的时代风采。

第一套中小学统编通用教材长啥样?

教师节是怎么来的?

高考是如何恢复的?

关于乡村教育,国家都出了哪些政策来支持?

老师家长们,这些问题如果孩子问的话,您能够详细地给孩子讲解吗?纪录片《教育强国》对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跨越式成就进行了系统总结,家长和老师可以带着孩子一起看看,一起了解教育的大事小事。

第一集《立国之本》

教育是立国之本,从1949年到1977年,伴随着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探索前进,中国教育事业同样开辟了新的历史、取得突出成就,使中华民族的面貌焕然一新,为中国发展和接下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

从制定《共同纲领》到召开第一届全国教育大会确定新中国的教育方针;开展扫盲运动,让亿万中国人开始了读书识字的新生活,成就足以载入人类文明史册……一系列重大事件,记录着中国教育在新中国建设时期克服艰难考验取得快速发展的辉煌历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教育强国纪录片观后感

范文类型:观后感,全文共 503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自己所经历过的两种教育,之前一直在持续关注,也一直在说自己的想法,但是每当我总结出一个“结果”的时候,在当时看这个“结果”是对的,而后面了解的越多越会发现自己看问题的片面性和局限性,甚至都没有将其中的过程看清楚。所以到现在,发现自己还是处于一个认识与了解的过程当中,在不断的持续关注中拓宽着自己的视野。当然结论还是要下,因为这证明了我现阶段的认知水平。

教育是兴国之本。对于过去自己接受的体制内教育,自己是认知、了解、对比,在自己的教育之路上,关乎我从哪里来;对于现在所接受的教育,是一场新的变革,在自己的教育路上,指引我要到哪里去,甚至指引整个教育行业要到哪里去。

他们为国育人,为党增辉;他们关注青少年、关心青少年、关爱青少年,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他们弘扬“五老”精神,力托祖国未来;他们发挥“五老”精神,培养“四有”新人。他们用新的育人方式:家长学校、主题教育活动、四点半学校、“五老”志愿服务队等,为教育青少年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他们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创新了一个个关心下一代工作品牌,为我们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我们理当继往开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贡献一份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教育强国纪录片观后感

范文类型:观后感,全文共 459 字

+ 加入清单

基本普及基础教育,视线转移到农村,不断完善基础教育的普及,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第四个阶段,也是我看了足足三遍的一集,全面普及基础教育,同时指出我们的教育要面向未来,围绕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为什么培养人等问题做出教育的变革与探索,将教育从幼儿园的学前教育开始,在小学开始真正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将课堂从教室移到室外,初中、高中开设科学知识竞赛,鼓励学生将所学到的运用到生活中,支持发展职业高中、大学,高等教育方面开始建设双一流大学等等。

这一系列的纪录片让我大致了解了每一个阶段国家的教育与时代背景的关系,同时也看到体制内教育逐步符合教育规律、面向未来的改革,而在之前之所以觉得先行教育制度与市场需求不符合,是因为我只看到了当下,没有看到国家在做出怎样的改变。现在,政府一方面解决教育资源合理分配的问题,加大基础教育的质量,另一方面准确把握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的着力点,形成培养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但是就像在前文里《论持久战》提到的,改革是必然的,但是不会短时间有非常大的改变,聚少成多,汇聚力量,形成变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教育强国纪录片观后感

范文类型:观后感,全文共 398 字

+ 加入清单

纪录片教育强国》开播啦,今天是《立国之本》和《强国基业》,明天还有《春风化雨》和《面向未来》。该片反映了新中国教育从总人口80%文盲半文盲的薄弱基础起步,到建设成世界上最大的教育规模体系,其探索与前进历程扎实,取得的成就辉煌。我们是恢复高考后四年参加高考的,还幸运地成为了教师;我们亲历了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发展阶段,深感党和政府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部署,培育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奉献了(着)自己的力量。建设教育强国,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们共同的目标,我们将作出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创新。

一辈人的努力,一代人的成长,只有更好地了解历史,知道教育发展的过程,才能更清晰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更多优秀的人才才能实现教育强国梦。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领导、教育专家,他们退而不休,满怀爱心,不求名利,不辞辛苦,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关爱后代、无私奉献”的“五老”精神。这种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教育强国纪录片观后感

范文类型:观后感,全文共 334 字

+ 加入清单

教育强国纪录片,分为四集,以鲜活的人物故事基本讲述了从建国时期到现在的四个不同教育时期,分为扫盲阶段、巩固发展教育阶段、基本普及教育阶段和全面普及基础教育阶段,任何时期,政府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在第一阶段,当时的一名政员直接说我不怕上战场打仗,就怕仗后写报告,扎根具体人物讲述教育的普及,在那个时候,毛泽东在看望苏联的留学生时说出,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终究是你们的,也是在那个时候,基本确定大体的教育框架和制度,确保为建设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第二阶段,刚刚结束,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马上召开会议恢复高考,确保人才的价值,并且加大力度让人才在国外学习,培养高端人才,同时设立广播电视大学,采用新型的方式加大人才的培养,建设211、985等大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教育强国纪录片观后感1000字

范文类型:观后感,全文共 1046 字

+ 加入清单

三亚学院作为国内唯一民办高校、海南唯一高校亮相央视一套专题片《教育强国》。该片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教育部联合摄制,旨在全面反映新中国教育事业前进历程,展示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辉煌。三亚学院结合海南自贸区(港)建设,发展旅游学科专业,培养特色旅游人才的办学成就获重点关注和报道。

专题片《教育强国》全片分为《立国之本》《强国基业》《春风化雨》《面向未来》4集,以鲜活的人物、故事化的手法,串联起中国教育扎实前行的足迹,全面讲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把教育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以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从各个领域作出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创新,对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跨越式成就进行了系统总结。据悉,该片摄制团队赴上海、山东、海南等14个省份教育一线,采访了65位亲历者、一线师生和专家学者,通过镜头定格中国教育的时代风采。

该片报道:“民办教育在中国教育体系中始终是一支活跃力量,始建于20__年的三亚学院,围绕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开设高尔夫管理、邮轮管理等专业,不仅解决了当地旅游人才稀缺问题,而且灵活多样的办学方式提升了学校的育人效果”。

旅酒学院会展专业王妍苏在接受该片采访时说:“在我们大学期间,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实践机会,比如三亚目的地旅游博览会、博鳌亚洲论坛,我们都参与到其中。正因为这些经历,为我们的就业提供了基础”。

不仅如此,三亚学院还前瞻时代发展培育高端旅游人才,“海南自贸区(港)建设对人才培育提出了新要求,不能仅停留在技能层面,更要积极面向未来,关注数字教育,关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运用,关注智慧旅游。”旅酒学院执行院长柴勇说。

旅酒学院院长杨玉英在此前接受《海南日报》时也表示,三亚学院紧紧围绕旅游新业态对接人才培养,学校还作为全省牵头高校,在会展专业、旅游产业(酒店管理)、文化产业(文化与旅游协同发展)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创新。

围绕旅游人才培养的“换代升级”,学校还推动并加强学科融合,整合旅酒学院、盛宝金融科技学院、信息与智能学院等力量,围绕“旅游+金融”、“旅游+信息智能”,走出了一条全新的的发展路径并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

发展是硬道理。十四年来,三亚学院通过脚踏实地的办学,在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智力贡献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已成为三亚的靓丽城市名片,在海南岛上熠熠生辉。未来,三亚学院仍将坚持信念,坚定信心,在省市支持三亚学院发展成为“三亚大学”的背景下,不负教育初心,不负政府重托,不负社会期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教育强国纪录片观后感1000字

范文类型:观后感,全文共 778 字

+ 加入清单

伴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前进,中国教育步履坚实,焕发出全新的时代面貌。从1978年到20__年党的十八大召开,教育事业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中发挥着基础和支撑作用。鲜活生动、颇具时代特征的人物和故事,成为中国教育事业留给人们的温情回忆。

恢复高考改变了一代青年人的命运,建立学位制度让中国人才培养与世界接轨,大规模出国留学为国家发展培养高端人才,广播电视大学的开办泽惠更大范围的青年……一系列事件,拉开了改革开放时期中国教育探索前行的大幕。中国教育用二十多年的时间,完成基础教育领域的“两基”攻坚,并开创了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新格局,在世界教育史上,书写了属于中国的时代传奇。

第三集《春风化雨》

教育是奠定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坚固基石,20__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中国教育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个个教育故事,讲述着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的指引下,中国教育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变革历程。在偏远农村,在课堂一线,在实训现场,中国各类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各学段普及水平持续提升,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教育保障条件不断改善,师资队伍质量不断提升……所有努力,让中国教育事业呈现出全新的时代格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人才支撑。

第四集《面向未来》

在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面向未来,当代中国教育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重大问题,正在发生着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变革和探索。

思想政治课创新形式,为学生插上思想的翅膀;以安吉游戏为代表,中国学前教育在改革创新中焕发出中国特色和时代风采;随着劳动教育生动实践的开展、网络技术等创新应用,基础教育领域更加突出公平、变革,育人效果举世瞩目……中国教育各领域的深入变革与砥砺前行,共同勾勒出当代中国教育勇担时代重任、以创新开启未来的气魄与格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教育强国纪录片观后感1000字

范文类型:观后感,全文共 557 字

+ 加入清单

祖国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幸福,我为自己生活在这个国家而感到自豪,所有的成就都源自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不断努力。通过此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唤起了我们每位青年大学生的爱国之心,激起了我们的爱国热情。我们要时刻铭记今天和平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是那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是无数个先辈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的。今天,我国已步入新的历史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作为华夏的炎黄子孙,更需要我们不断弘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团结一起,捍卫人类尊严和历史正义,维护国家主权和和平,增强历史使命感,立足本职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祖国,哺育着我们成长,祖国给我们带来了新希望,祖国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我和我的祖国就是紧紧相连的体,没有祖国,哪来现在的幸福生活。时光如流水般逝去,我们伟大的祖国也已经点燃了她的第70枝生日蜡烛。这70年的风雨中走过的路,淌过的河,已不计其数。这70年里,我们有过辉煌,也有过失落,70年,对于一个人来说可以完成好多事情,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却是短暂的。虽说成长之路是曲折、漫长的。面对70年的风雨沧桑,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骄傲,我们自豪!现在,我们可以挺直腰板拍着胸脯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坚强不屈的民族,一个伟大的民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教育强国纪录片观后感1000字

范文类型:观后感,全文共 610 字

+ 加入清单

为全面反映新中国教育事业的探索与前进历程,展示新中国七十年来教育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教育部联合摄制的四集纪录片《教育强国》于11月5日-6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晚8点档首播,每天播出两集。

受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梁振华、周云磊两位教师承担了教育部专项课题《中国教育七十年成就电视化研究与实践》。在四集纪录片《教育强国》中,梁振华、周云磊分别担任总撰稿、执行总撰稿工作,在广泛调研采访、多方征询意见的基础上,完成了预定任务。

全片共四集,分别为《立国之本》《强国基业》《春风化雨》《面向未来》,以鲜活的人物、故事化的手法,串联起中国教育扎实前行的足迹,全面讲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把教育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以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等各个领域作出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创新。

该片对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跨越式成就进行了系统总结,生动展现了新中国教育从总人口80%都是文盲半文盲的薄弱基础起步,到如今各级各类教育在校生2.76亿人、专任教师1670多万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连年保持在4%以上,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正一路向着教育强国迈进的奋斗历程。

据悉,该片摄制团队赴上海、山东、贵州、广西、海南等14个省份教育一线,采访了65位亲历者、一线师生和专家学者,通过镜头定格中国教育的时代风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教育强国纪录片观后感1000字

范文类型:观后感,全文共 1091 字

+ 加入清单

叶城第三中学的德育教师古丽加汗给同学们上课的纪实画面,搭配对党支部书记肖卫军的采访,生动讴歌像古丽加汗一样的青年教师,义无反顾投身祖国欠发达地区的教育事业的勇气和选择。在上海市上海中学原校长唐盛昌分析道,未来一代培养应该实现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最好的结合时,引出上海市东中学实验课上高一学生合作制作“程控升降机械手”的案例,帮助印证当下教学实践与未来培养目标的高度一致性……

从黑白影像到彩色画面,从直观讲述到配乐渲染,从经典影像记录到见证者解说,彼此互为补充,在变换表现方式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丰富影片内容。从教育改革的亲身经历者、教育政策的制定解读者、教育体制的体验受益者等不同身份和不同年龄的代表人物的口中,愈发感知中国制度、中国成就与中国自信。

借教育事业“典型人物”彰显时代印记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历史方位,教育政策的出台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教育事业的发展更与国家发展相互勾连。每个阶段有各自的典型人物,他们身上承载着那个年代的国家使命,彰显着那个时期独有的时代特征。通过《教育强国》中几位典型人物的事迹,观众可以以小见大,管窥这几十年来中国教育的发展样貌。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建设急需大规模高级专门人才,当时年仅19岁的戚发轫踊跃加入,一群怀揣着保家卫国梦想的年轻人汇聚在一起。戚发轫说:“抗美援朝的时候我们深深体会到,中国的航空力量太落后了,受人家欺负。所以那个时候下决心,一定去学航空、造飞机、保家卫国,所以我就报了航空这个专业,要下决心办这个事。”1977年,从宁夏戈壁草原来到北京的姜德文抓住了恢复高考的重要契机,追回了曾经丢失的学习时光,成为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批大学生。1978年也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符号,铭刻在无数人的记忆中。“我的证书是10001号。第一个‘1’代表科学院,最后‘1’代表第一个。”1983年5月27日,参加中国自主培养的第一批博士学位授予仪式的马中骐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位博士,他为国内理论物理学界和现代化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迈入新时代的中国,致力于学习型社会的建设。电子科技大学保安队的队长助理张永辉通过努力,在12年的时间里相继拿到了专科、本科、研究生文凭。他说:“我是41岁的时候准备考研究生的。当时的想法,一个是想拓宽自己的视野;第二个就是想,我能不能冲一下,别人为什么行,我为什么不行呢?”从分辨不出几何图形,到能精确计算出各种图形数据,走职业教育发展之路的邹彬实现了知识和技能的双提升,他用一把小小的泥刀雕砌出“艺术品”,实现了中国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砌筑项目中零的突破,找到了实现自我价值的广阔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