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就业情况调研报告【20篇】

浏览

3037

范文

419

篇1:高校就业指导课实际情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291 字

+ 加入清单

高校就业指导实际情况调研报告

说起大一上学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吉林省一所省属师范院校大二学生李晓(化名)只是清楚记得结课时老师让每个同学写一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却不太记得老师讲过什么了。“当时,专业课都没有开,还不知道自己将来能干啥呢,咋规划啊?”李晓打趣地说,当时她是“拍脑门”把结课作业编出来。

一、拿着专业书、闲书来上课,教育部印发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提倡从起,全国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中。并建议就业指导课程学时不少于38个学时。

目前,吉林省高校的就业指导课大都为38个学时,占两个学分,一般安排在下午的七八节课,多为一个系200人左右一起上课。

笔者在几所高校旁听就业指导课时发现,同学们的书桌上大都放着别科的书籍,有的同学更是头也不抬地认真写着别科作业,任课老师则是很认真地在讲课。当随机问周围同学为什么不专心听课时,大家反映:老师讲的多数是成功者的案例,我们在网上或杂志上都看过,知道的不一定比老师少,还有很多案例已经过时了。

很多大四学生反映,除了对如何写简历、面试如何着装等有些记忆外,老师课上讲的其他内容已没有太大印象。

小杨是一所高校英语专业大四学生。每堂就业指导课老师都要点名,以此来保证出勤率。“要是这课讲得有意思,同学早早会去占座的,还用点名吗?”学生不满意的还有任课教师用ppt授课,学生们没有教材。“就业指导课上的信息陈旧,理论又联系不上实际”。小杨大二时在学校附近书店买了《读大学究竟读什么》和《求职从大一开始》两本书,“还是书里面说得比较实在”。

在校四年,小杨感觉没有接受到有效的就业指导。现在大四开始找工作了,她才知道社会上的工作类型和自己想象的不太一样。

二、大二、大三就业指导课断档?

据了解,吉林省各高校从陆续开设就业指导课。,教育部下发相关通知后,各高校把就业指导课分为两部分:一是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二是就业指导。吉林省多数高校,在大一新生入学时即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课程,第二部分的就业指导课程在大三下学期或大四上学期开设。

医学专业的刘姓同学今年即将大学毕业。她回忆,大一刚入学,学院就开了职业生涯规划课,一个系180多名新生一起上,共15课时,集中一周三天时间就全给上完了。“我还没来得及找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感觉,课程已经结束,只当是‘打酱油了’。” 现在刘同学也忙着找工作,学校承诺毕业前给他们开就业指导课,还迟迟未兑现。

正在找工作的大四学生王勇说,大一上过职业生涯规划课,但大二、大三就没有类似课程了,现在要找工作了,早忘了大一就业指导课讲了什么。

某高校材料学院的邹同学说,离毕业还有不到3个月时间,她才听说学院要开就业指导课,学生纷纷议论,“现在还开什么呀?我们大都去向已定,出国的、准备读研的,很多同学工作也已经找好了,再开不就是走形式?”

但多所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都表示,大二和大三期间,学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并没有断档,安排有一定课时的就业指导讲座,例如请校友或就业指导专家来与学生面对面,等等。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城市农民工就业和社保情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043 字

+ 加入清单

城市农民工就业社保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解我国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为党和政府制定有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今年8月,国家统计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的专项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城市农民工工作和生活条件普遍较差。他们劳动强度大,生活开销大;文化程度低,社会保障低;工作环境差,生活条件差;文化娱乐少,技能培训少。尽管如此,但多数农民工仍认可目前生存的现状,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

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调查报告共分四篇,第一篇为《城市农民工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状况》,第二篇为《城市农民工生活与教育状况》,第三篇为《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的评价和希望》,第四篇为《农民工外出务工经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调查基本情况

(一)调查范围、方式和内容

本次调查范围为:全国各级城市(含直辖市、副省级市、地级市和县级市)中固定岗位就业的农民工和灵活就业的农民工。

调查对象是:年龄在16-65周岁的跨地区外出进城务工经商人员,包括被企业(单位)招用的在固定岗位就业的农民工和在社区街道上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灵活就业的农民工。

调查采用面访方式,对在固定岗位上就业的农民工直接深入企业进行调查,对灵活就业的农民工采取街道社区拦截调查和入户调查方式。

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包括劳动就业、获取报酬、就业保障、住房、子女教育、劳动技能培训等情况。

(二)调查样本的抽取

1、在固定岗位上就业的农民工样本的抽取

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总体,分两阶段抽取城市农民工进行调查。即先在制造业等12个主要行业中抽取一定数量的企业(单位),然后从中选取一定数量农民工进行调查。在抽取农民工时按照该企业(单位)农民工从事的主要职业,适当考虑了农民工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的分布。

在抽取各省级农民工样本总量时,考虑到东部地区是农民工的主要输入地,因此江苏、浙江、广东省抽取的样本不少于1200个,其他东部省份抽取的样本不少于900个,中部省份不少于650个,西部省份不少于400个。

2、灵活就业的个体农民工样本的抽取

以城市(包括直辖市、副省级市、地级市和县级市)为总体从街道社区中选取灵活就业的农民工,适当考虑农民工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的分布。

4个直辖市各抽取200名农民工,15个副省级市各抽取30名农民工,各地级市和县级市分别抽取10名和5名农民工进行调查。

(三)调查的样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各类农民工29425人。

1、样本分布情况

按工作岗位分,固定岗位就业农民工23880人,流动就业农民工为5545人,分别占81.16%和18.84%。

按从事工作的行业分,在制造业,建筑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中工作的农民工分别占19.53%、15.12%和14.84%;在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中工作的农民工分别占13.88%、9.75%、8.22%和1.26%;其他农民工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采矿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金融业中工作。

按从事的职业分,主要为各类服务员、生产工人、技术工人、建筑工人、专业技术人员等,分别占17.49%、15.46%、13.22%、9.08%。和7.17%。

按东中西部划分,东部地区调查农民工13435人,中部地区调查农民工8980人,西部地区调查农民工7010人,分别占被调查的农民工数的45.66%、30.52%和23.82%。

2、农民工基本情况

在调查的29425名农民工中,男性农民工19027人,女性农民工10398人,分别占64.66%和35.34%。

从婚姻状况看,已婚的有18191人,未婚的有10743人,分别占被调查农民工数的61.82%和36.51%。

从年龄上看,16-25岁的农民工有8954人,25-35岁的农民工有10553人,35-45岁的农民工有7516人,45岁以上的农民工有2402人,分别占被调查的农民工数的30.43%、35.86%、25.54%和8.17%。

从文化程度上看,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农民工有756人,小学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有3750人,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有15312人,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有7848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有1759人,分别占被调查的农民工数的2.57%、12.74%、52.04%、26.67%和5.98%。

二、城市农民工劳动就业情况

(一)农民工的求职主要靠亲朋好友

许多农民工在外出务工经商前并没有联系好工作,进城后,一般经城里的亲戚、朋友或已在城里定居的老乡介绍找到工作。据调查,由定居本地的亲属、朋友介绍的占28.20%,由同样在外务工经商的同乡、亲友介绍的占25.99%,自荐到用工单位工作,占10.51%。另外,还有部分农民工是通过自主就业,招工广告,包工头、老板招募,劳务市场,招聘会,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找到工作,分别占7.94%、7.38%、5.15%、3.85%、2.46%和2.05%。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关于会计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会计,全文共 1322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会计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摘要:随着会计制度的日臻完善,社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大大提高了。我们作为一名会计专业的大学生,为了顺应社会的要求,加强社会竞争力,应该了解会计就业的前景。因此,我们小组11月15日至17日走访了学校附近很多大中小型企业,其中包括三一重工,可口可乐,省新华书店公司,开元酒店,老树咖啡店等并对他们的财务室进行了相关调查,发放了调查问卷,同时与其会计等人员进行了一些交流。

一.调查目的

了解各企业设置哪些会计工作岗位,各会计人员的学历水平,职称及工作年限等。作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以便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进行改进.

二,调查对象和范围

主要在长沙市区和星沙地区,设有会计岗位的各大中小型企业和事业单位。

三,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各单位的性质和会计工作岗位设置情况,会计人员的学历水平,会计职称,会计年限,所学专业,性别,以及对会计就业前景的看法等

四,调查方法

通过现场试书面问卷调查和现场交流了解近50名会计从业人员相关情况以及他们的主要看法。共发放问卷25份,收回16分,本调查问卷分为单选题和多选题(详见调查附表).

五,调查结果和分析

从调查结果看,我们调查的企业类型比例如下:

企业事业其他

会计人员的学历(表一),性别(表二),职称(表三),工作年限(表四),所学专业(表五)等比例情况分别如下:

(1)从表一看,大专学历占的比例较大,其次是本科。这说明会计专业对学历的要求相对还不是很高。大专生在这一领域竞争力相对较强。男女比例方面,男女比例为2:3。可以看出,女性占了大半江山。但男性担任会计主管的要多,而女性担任出纳和一般会计人员的较多。工作年限方面,一年的很少且基本都是担任出纳,2-3年的所占比例较多,其次是3-5年的。其中,会计年限越久一般担任的岗位级别越高。这印证了那句“会计越老越吃香”。职称方面,一般会计人员和初级职称较多,中级次之,高级和注会较少,这反应出当今社会还是缺乏高端顶尖人才和工作经验丰富的人才。另外,从表五可以看出,会计专业还是一个比较对口的专业,在这些被调查的会计人员中有百分之六十以前是会计专业的。因此,同学们以后从事会计的可能性还是较大的。

(2)调查中,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业务处理能力应用是异常突出的,而其它的经济业务处理能力、税务业务处理能力、统计分析能力、审计能力等相应地应用较少。它们的应用比例如下图所示:

(3)在调查问卷中问到会计在部门经济管理活动中的地位这一题时,很多人在比较重要这一项打钩,这说明,我们会计人员还应具备一定的分析经济形势,经济决策的能力。另外,有45%的人认为会计专业前景为较有前途,15%的人认为无前途,13%较无前途,20%的人认为因人而异。10%认为很有前途。在会计工作稳定方面,有55%的人认为会计工作的稳定性为一般稳定,15%的人认为不稳定,30%的人认为因人而异。

(4)通过对会计人员的交流,他们认为在任职的基本要求中,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是比较重要的,其次就是专业的从业资格证以及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的态度,由此可以说明,现在大多数的会计从业人员中,都是具备了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为主的。下面是对会计知识结构的总结。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当前就业形势情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5217 字

+ 加入清单

当前就业形势情况调研报告

就业是民生之本。做好就业工作,需要全面分析当前所面临的形势,既要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又要把握促进就业的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切实增强做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一、我市就业工作基本情况

(一)建立就业协调机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并把促进就业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强力推进。为了加强我市就业工作的领导,市政府成立了由24个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组成的市促进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出台了“消除零就业家庭”等若干项促进就业政策措施。各级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也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从而自上而下建立了促进就业工作的协调机制,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了促进就业的目标责任制,进行年度考核。

(二)落实就业优惠政策。按照《就业促进法》和中央、省、市促进就业的各项决策部署,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等政策认真实施。去年以来,全市发放就业服务卡2万多份,发放再就业优惠证6660份,发放小额担保贷款760笔、金额3485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50%,直接扶持创业者760人,带动6500多人实现就业。累计发放扶持创业小额担保贷款2855笔、金额10285.5万元,发放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31笔,金额2043万元。20xx年,全市落实主辅分离政策安置下岗人员1620人,减免企业所得税544万元;落实稳定就业政策,办理出口退税2.38亿元;落实鼓励吸纳招收下岗人员中就业困难人员431人,减免增值税4412人次,减免税额594.28万元;落实残疾人就业政策减免税收262.8万元。

(三)构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近年来,我市建立了市、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村民组五级服务网络平台,已建成劳动保障事务所272个(其中街道18个,乡镇154个),劳动保障工作站

1579个(其中社区220个,村1359个),在村民组设立信息员43681名。与此同时,全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市各级劳动部门主办的区域性中心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已达13家,市、县劳动部门举办的公共培训机构14家,在乡镇共建立公共及民办职业介绍机构100多家,建立县、乡就业培训机构60余家,为城乡劳动力资源配置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推进统筹城乡就业。我市坚持科学发展、统筹兼顾的原则,在稳定城镇就业工作的同时,把就业工作重点快速向农村富余劳动力和返乡农民工转移就业方面转移。大力实施农民工素质就业计划。开展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紧紧围绕劳动力需求和本地企业用工紧缺工种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培训,同时还积极为参加培训的农村劳动力提供技能水平鉴定评价服务,不断提高农民工素质。全市农民工技能培训人数达39103人,共有近3万人通过培训成功实现就业,就业人数占培训总人数的84%。尤其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市针对返乡农民工的特点,积极开展调查摸底,了解返乡农民工的技能情况、求职愿望和技能培训需求,对有创业愿望的积极组织创业培训,有一般技能培训需求的及时安排培训。大力实施“1511”工程。即培养1000名创业者、解决500户“零转移农户”转移就业、创建100个充分就业乡村、建设100个培训基地,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渠道。

(五)以创业促进就业。我市将鼓励创业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手段。20xx年市委、市政府开展全民创业行动以来,全市共建立了创业园区13个、创业街10条,园、街吸纳创业者507人,带动11885人实现了再就业。在创业培训上,全市共组织了186个班次的创业培训,

800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和有创业愿望人员参加了培训,已有3087人实现成功创业或自谋职业,累计带动再就业人数达万余人。

(六)推进就业援助。我市将零就业家庭就业帮扶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在城区先后开展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消除零就业家庭”、“再就业百日帮扶”等专项援助活动,在农村开展了“春风行动”、“消除零转移就业农户”、“创建转移就业乡村”等活动,从而建立了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的就业援助体系。全市(含县区)共走访下岗失业人员困难家庭3200多户,确定援助对象2812位,签订服务协议2812分。截至目前,帮助272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98人安置在公益性就业岗位;为71户“零就业家庭”开展了就业援助,并有129位“零就业家庭”成员成功就业;援助“零转移就业农户”524户,有703人实现就业。全市共举办专场招聘会126场,发放政策宣传材料14.5万份,2万余人实现就地就业。

二、当前就业形势分析

(一)就业局面复杂、压力大。“新增就业压力大、转移就业压力大、再就业压力大、总量规模压力大”是我国就业的特点,而且未来一段时间就业压力将继续增大。人口基数大、新增就业人口不断增长,加之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就业结构性矛盾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等,是现阶段就业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权威部门统计,“”时期,我国进入新的人口劳动力增长高峰,5年新增劳动力总供给将达5000多万,特别是高校毕业生人数会持续增长。但劳动力就业需求岗位只能新增4000万个,劳动力供求缺口将达1000万个左右。

(二)经济结构调整影响就业。国内经济周期进入减速通道,经济调整将影响就业。相关数据显示,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带动的就业已由“”时期的94万人,减少到“十五”时期的80万人,并且呈持续下滑状态。自2019年以来,国内经济持续保持了8年的扩张势头,从20xx年3季度开始,我国经济已经由持续的扩张转为收缩,gdp增速逐季回落,尽管20xx年下半年中央已连续出台了刺激经济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但经济下行的趋势并未改变。20xx年,面对空前严重的世界金融危机,中央已经和将要采取一系列刺激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但宏观调控只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调整的力度和时间,而不可能消除经济调整,经济增长放缓势必要影响就业。

(三)金融危机对就业形势冲击。全球金融危机已对我国就业产生了不利影响。一是国外需求下降,出口企业订单减少,导致企业停产或裁员。从去年下半年,我市对返乡农民工的监测可以看出,提前返乡的农民工大多是来自“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依赖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二是影响投资信心,导致就业岗位增长减缓。有的企业虽然未受大的影响但本来打算扩大投资,增加就业岗位,却选择了观望。三是影响消费信心进而影响就业。没有就业就没有收入、没有消费,就业能促进消费、拉动内需,这也是中央将“保增长”与“保就业”放在同等重要位置的原因。

三、我市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受国际、国内大环境影响,以及我市市情特点,当前,我市劳动力就业存在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四个矛盾 ”:

一是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根据城乡统筹就业的要求,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大了我市新增劳动力与新增就业岗位的矛盾。我市又恰恰是典型的就业困难城市。首先是农业和人口大市,农业人口480多万,有130多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常年在外务工,受金融危机影响,截止到春节前,全市返乡农民工达到110万人,春节后有100万农民工重新外出务工。截止到3月底,外出务工中有2.33万名农民工又重新返乡,返乡农民工数量多;其次我市作为发展中老工业城市,下岗失业人员较多,同时受金融危机影响,截止3月底,我市企业新招聘员工32358人,新裁减员工3130人,企业新增加岗位29228人;停产、半停产企业113户,涉及职工6063人;采取措施稳定岗位175家企业,涉及职工19102人。再次是教育大市,大中专毕业生数量多,“三多”给就业工作带来了极大压力。

二是结构性的矛盾。从我市当前产业转型看,一方面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比例下降,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新上的能源化工、机械制造等项目科技含量和机械化程度高,使普通劳动者选择就业的机会减少,体力型劳动者就业空间越来越小。另一方面劳动力素质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劳动力数量庞大但整体素质偏低,一般劳动力数量严重过剩,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短缺,“就业难”和“招工难”的问题并存,“有事没人干”和“有人没事干”的现象同时存在。而且随着我市经济结构性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逐步加快,这些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尤其“4050”下岗职工因年龄和技能原因,再就业更为困难。同时,福利企业经营比较困难,残疾人下岗失业增多。

三是劳动者就业观念与市场机制不相适应的矛盾。多数失业人员参加技能培训的积极性不高,看重眼前利益,宁可去竞争技能要求不高,工资待遇低的岗位,也不愿意花时间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当前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断蔓延,我市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用工不足,进一步加剧了就业岗位供求的矛盾,使得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在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四是就业多元化与管理培训落后的矛盾。当前就业工作呈现用工单位多元化,就业渠道、就业方式多元化的特点,各级政府在管理与服务中存在诸多困难。目前我市就业服务机构尚不健全,服务条件、手段落后,劳动力网上市场即无形市场尚未形成,就业培训体系不完善。特别是就业培训种类繁杂,质量不高,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尤为突出,加之一些企业用工行为不规范,合同签约率不高,社会保险的参保率低,劳动监察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四、对我市促进就业工作的几点对策与建议

一要进一步强化政府职责,切实推动《就业促进法》的贯彻落实。促进就业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政府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各级政府要全面落实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贯彻《就业促进法》,把促进就业作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任务,建立健全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遵循市场对就业的基础性作用,发挥政府促进就业的主体责任,要把就业作为政府业绩的重要考核指标,也要坚持将就业形势作为制定改革发展措施的主要评估指标,扩大就业总量,改善就业结构,提高就业质量,以保证就业年度计划的落实,努力实现全市社会就业比较充分的目标。

二要进一步开发就业岗位,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要紧紧抓住中央扩大内需带来的就业拉动效应,大力争取国家项目和资金支持,加快宁宜城际铁路等各类投资项目推进,坚持在发展中扩大就业。全面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推动石油化工、纺织服装、新型建材、林浆造纸、机械制造等主导产业结构升级,不断培育经济增长点,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发展,加快发展旅游业、商贸流通业、餐饮业、社区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劳务经济,大力发展公益事业,千方百计挖掘就业岗位资源,带动各类劳动人员就业。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市社区建设和应征入伍,切实引导好高校毕业生就业。

三要进一步抓好创业载体建设,推动创业带动就业。要实施积极的创业政策,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继续加大政策引导、创业培训和创业扶持力度,继续开展全民创业行动,采取积极措施,实施创业带动就业。着力在提高创业意识、增强创业能力和优化创业环境方面下功夫。加强创业载体建设,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项目推介、专家指导、法律援助等创业服务。继续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进一步研究、落实减轻企业用工负担的政策措施,鼓励用人单位吸纳“4050”人员和残疾人就业。加强创业典型宣传和创业教育,引导和激励有志者投身创业。

四要进一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提高培训效果。要鼓励和支持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开展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积极整合劳动、妇联、团委、职业教育等社会培训资源,加强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实行工学结合,拓展培训专业。要强化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实现培训专业与经济发展、培训方式与就业意愿、培训内容与就业岗位的相互对接。充分发挥就业服务中心在技能培训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劳动者的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研究和探索就业技能培训高效机制,着力提高培训合格率和就业率。

五要进一步加强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要着力构建城乡就业服务平台,制定和完善相关工作标准和管理制度。在加快推进街道(乡镇)就业服务机构建设的基础上,要加大资金投入,逐步推进村级平台建设。结合劳动力动态管理要求,利用就业服务网络和信息,对城镇劳动力、农村劳动力、被征地农民、新成长劳动力实施动态管理,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就业服务。建立公共就业服务资金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各界为公益性就业服务提供捐赠、资助。加强社会职业中介机构管理,促进依法开展就业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的协同作用,形成开展促进就业工作的合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年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大学,学生,全文共 6446 字

+ 加入清单

2021年大学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学生就业就要认清形势闯市场,从容自信显特长,广开渠道看信息,实事求是快上岗,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搜集了关于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范文(一)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就业岗位的相对不足,城市低收入家庭、农村剩余劳动力相对增多,制约了地区内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从就业工作的总体形势看,女性所面临的困境尤为突出:城市中4050人员知识结构老化,就业技能单一,很难实现再就业;农村妇女受身体状况和家庭现有状况限制,农闲时外出务工增收很难实现。如何引导城镇下岗失业妇女实现再就业,为农村富余女劳动力实现增收致富创造条件,既是党和政府关注的焦点,也是摆在妇联组织面前的历史性课题和现实问题。近年来,手工编织这一行业,以其适合女性特点,生产方式灵活,技术要求较低等特点,为广大城乡妇女开辟了新的就业渠道。日前,为进一步加大手工编织工作力度,市妇联深入基层,通过实地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手工编织业情况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是从业妇女文化素质偏低。目前,x市从事编织业的妇女共有5000余人,主要集中在农村,占70%以上,城镇妇女占近30%,40岁以上的妇女占到了72%,广大从事编织业的妇女文化素质偏低,初中以下的妇女占94%,高中文化程度的妇女仅占6%。

二是从业妇女就业难度较大。从事编织业的妇女年纪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基本没有一技之长,与现在用人单位的需求相差甚远,因此,很难就业。同时,由于这些人大多没有经济来源或是经济来源少,因此,在创业时,往往受到缺乏资金。妇女还想做到赚钱照顾家两不误,编织业正适合她们的需求,广大妇女对编织业的参与热情极高。

三是编织行业发展速度较快。一直以来,x市的一些心灵手巧的妇女就会做钩编等来装扮自己和家人,发展至今已扩大到草编、苇编、刺绣、十字绣等二十几个种类。从事的妇女也遍布城乡,主要分为两大块,来料编织主要集中在农村,苇编、钩编、绣品等主要集中在城镇。目前,手工编织工作已成为备受妇女青睐的致富项目。

二、全市妇女从事手工编织的生产模式

1、妇女出于自身爱好,自发组织的编织团体。家住兴隆台区油田退休职工张莹是满族精品刺绣传承人,8岁学习绣法绣技,多方位的各地向其他民族的绣种学习,吸取众家之长,形成自己的风格,所绣作品曾多次代表省、市参加国内外各种高级别的展会和研讨会。多幅精品获国内国际大奖,并被国内外有关机构和个人收藏。x5年,张莹自创绣房一所,免费传授民族刺绣技艺,至今自传受培学员400多人,学员建培训地三处。大洼镇下岗女工李秋香带着妹妹和下岗在家的两个弟媳,千里迢迢到河北省白洋淀学习手工制作芦苇工艺画技术。她的芦苇画厂有员工30人,现已培训x余人,她生产的芦苇画远销全国各地,深受人们的喜爱。

2、县、区妇联牵头,组织没有就业的妇女进行来料加工。在双台子区这样的手工编织占大多数,多数社区以服务居民为出发点,与信誉较好的公司进行订单加工。区妇联依托化工社区的姐妹编织公司,组织社区内的4050下岗妇女、低保家庭、残疾人织帽子、手套、围巾,这种订单加工不受原料、技术、厂房等的限制,只要有劳动能力就可创收,非常适合年龄偏大、无技术特长的妇女。今年夏季就有300余人参加手工编织,加工产品达15000余件,人均月收入可达1000-1x元。盘山县的沙岭镇,是全县从事来料加工人数最多的镇,镇妇联主席吕桂华亲自带头,作为来料加工的经纪人,她到沈阳、鞍山等周边城市的进出口手工编制厂参观考察,与其签单,带领全镇妇女加工生产,产品可销售美国、日本、韩国等地,每年的圣诞节是她们最忙碌的季节,圣诞老人、圣诞树、洋娃娃等圣诞礼物订单供不应求。

3、由女企业家引进项目,建立规范的培训示范基地。近年来,由政府推介,妇联搭台,培养、树立了一批具备一定生产经营能力的女行业带头人。倪凤娟,是盘山县古城子镇拉拉村人。x2年创办华鑫工艺品有限公司,公司主要产品礼品包装盒,主要销往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在x4年本公司被定为下岗职工在就业培训基地。现在公司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x0平方米在册工人x人,技术人员15名,工人工资在1000—x0元之间,现年产值达到300万元,在x1年8月完成了登记出口经营权的审批,在当年10月参加了广交会签订了50余万美元的订单。张晓春是兴隆台区下岗女工,x5年8月注册成立了“晓春芦苇工艺品厂”,现有员工30人,作为全市普惠制培训基地,每年培训下岗妇女近百名,她创作的芦苇画自然精细、栩栩如生,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好评,x5至x8年连续4年,她带着下岗姐妹一起制作的芦苇工艺画参加了省政府组织的“全省下岗失业人员创业成果展览会”;x6年9月份又参加了在长春举办的“东北三省下岗失业人员创业成果展览会”深受主办单位的好评;x5年,晓春苇艺工艺品画被x市旅游局确定为十大旅游商品。这些公司在带动本地手工编织业发展的同时,还带动了周边县区的手工制品生产,形成一条相对完善的产业链条。

三、存在问题

一是形成规模的企业很少。我市编织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仍处于自由发展和妇联初级组织阶段。从事编织业的妇女仅1万余人,由于缺乏有效的引导,很难形成自己的产业特点和规模,形不成行业整体优势,导致市场竞争力不强,产品与市场对接不上。拿不到第一手定单,只能到处寻找一些二手、三手加工定单,赚取低廉的加工费,制约了手工制品产业的发展。

二是专业队伍欠缺。从目前看,我市编织业管理粗放、松散,在从事编织业的妇女中,流动性大,有活时就临时组织人员队伍,没有活时各自分散,缺乏固定的从业人员和专门的销售人员。

三是市场竞争能力不强。从事编织业的妇女大多文化素质偏低,从事编织业仅是为了增加收入,限制了编织业规模化发展。另外,培训局限于小范围,低档次,辐射面小,而且只是通公路运输方便的村屯,产业的网络没有真正构建,这给编织业带来巨大的影响。

四、意见与建议

一是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多种途径,切实加大对手工编织业的宣传力度,举办各类展销会、拍摄专题片、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提高手工编织产品的知名度,增强社会对产品价值的认同感,从而提高产品的经济效益,增强从事手工编织业人员的信心,推动产业的发展。同时,吸纳更多的妇女从事手工编织业中,使它真正成为广大妇女创业就业的摇篮、发挥才智的舞台、创造财富的阵地。

二是建立统一的合作组织。在全市范围内发现并大力宣传表彰手工编织业先进典型,鼓励更多的妇女能人从事加工业、成为优秀的手工编织经纪人,带动当地手工编织业的发展壮大。积极成立协会,将零散的妇女编织点进行网络化整合,创出品牌,推动手工业向市场化、规模化迈进。实现大企业、小企业、个体作坊联动发展,形成当地特色品牌和规模效应。

三是加大扶持管理的力度。政府部门要充分利用政府有利条件特别是优惠政策,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创造寻找商机,要及时协调有关部门解决编织大户工业化经营中所碰到的流动资金、道路设施等具体问题,为编织业创造一个高效、规范、平等的政策环境,扶持编织业的发展,要督促编织业主们扬长避短,吸收先进编织技术,加快创新步伐,不断提高竞争力,让更多的老百姓依靠从事编织业实现增收致富。引导编织农户要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流水作业,分工协作,精打细算,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和劳力花费谋求最高经济效益。要进一步树立大发展意识,克服“小富即安”的观点;树立工业化经营意识,克服小手工作坊观点,拓宽编织业覆盖范围,获得更高经济效益;树立产品创新意识,克服恪守旧样品等待客户的观念;树立市场意识,积极主动去预测市场、开拓市场,克服在家等订单的观念。

四是强化良好的市场运作。加大妇女手工编织技术的培训力度,重点培养一批技术骨干和示范企业,形成产业链条,把手工制品企业做大做强,开辟就业和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针对产品无销路、活源短缺的实际情况,要以市场为导向,认真研究消费市场的需求,迅速提高手工制品的设计和生产水平,培育和开发新的手工制品品牌。要培育一批头脑灵活、有一定业务渠道、高素质的女经纪人队伍,为发展手工制品产业牵线搭桥,与市场对接。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范文(二)

低工资就业:多一些经验拿汗水换明天。在一些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了解到,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宁愿选择“低工资”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而他们共同的想法是“拿汗水换明天”。

据了解,“低工资”就业实际上是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前的一种待业状态,是以单位给毕业生提供积累经验的机会,而毕业生则以低报酬工作为交换条件。这种“低工资”就业只为找工作时多一些实践经验。工资会随能力的提升而提高。某软件公司负责人王小姐认为,现在企业招人虽对学历有一定要求,但最看重的还是人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大学生刚开始工作,工资可能会低些,但随着就业者个人能力的提升,其工资也会慢慢提高。她建议大学生心态要平和,找工作高薪并不是第一要素。就业不要只看眼前的工资待遇,不断提高能力才是金饭碗。以前,很多企业招聘只针对有工作经验的人,对应届大学生一律免谈。随着用人观念的逐渐改善,近一两年,很多企业直接招收应届毕业生,他们愿意出钱培训大学生,使其很快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一般来说,大学生成为骨干力量后,工资自然会提高。企业为了储备人才,一般先与大学生签订几年的工作合同,这不仅保障了人员的稳定性,对企业发展也很有好处,同时用人成本也相对较低。因此专家希望大学生能够认清自己,改变就业观念,不要只把眼光盯到工资上,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提高能力才是金饭碗。

大学生就业:路在何方

大量事实证明,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时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甚至连自己的性格与特长都不了解,职业选择将非常盲目,甚至会影响到之后工作道路的发展。对此,专家建议:在校大学生要增强职业生涯规划的自主意识。

职业道路早规划,目标坚定不放弃。“迷茫”是目前大学生使用最为频繁的词语之一。之所以迷茫,是因为看不清未来,看不清未来就会把握不住现在。实际上,大学生看不清未来的原因并不一定是因为没有目标、没有规划,也可能是由于目标过多以致无所适从,规划太多而无法实现,因此也就更容易放弃目标,追热门、随大流。因此对目标的坚持和对规划的实施是成功的关键,坚信无论是职业规划还是求职择业,“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兴趣广泛应保持,机遇来临有保障。由于对所学专业缺乏了解,许多学生进入大学时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对专业不感兴趣或不满意,由此而产生厌学、倦怠的情绪。实际上在大学里有很多方式可以让你兼顾兴趣与专业,如双学位、各类培训认证等,但是在挑选业余学习的专业时,应把握一个原则:那就是从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要么从个人兴趣爱好出发,既满足求知欲,又从中获得乐趣;要么与本专业结合,成为复合型人才,增强就业竞争力。当然,在多个专业的学习中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本末倒置。社会活动经验多,面试应考不心慌。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找工作最大的瓶颈在于社会经验的缺乏。虽然在校生要获得企业实习机会并不容易,但从大多数成功者的经历看,至少有两方面资源是大部分学生可以利用的:一是有针对性地参加社团活动来锻炼自己沟通交流、团队合作等能力,社团活动可以说是对真实工作场景的一种模拟;二是争取各种校内服务的机会及校外的实习、兼职机会,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了解尽职、责任等职场的基本准则。实习练就真本领,应聘免了试用期。就漫长的职业生涯而言,大学4年无疑是一个黄金的职业准备期,在这4年里,应该让自己具备一个职业人所拥有的专业技能、社会技能、职业素养……这样我们在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中才能做到“无缝接轨”。正是充分地利用了大学阶段的实习机会,从而免去了正式工作后的见习期。企业也节省了大量的培训时间和精力。这对于个人和企业是一个双赢的过程。特殊才能做后盾,求职更有竞争力。对于一个班或一个专业的学生来说,大家读一样的专业、学同样的课程,看起来彼此没有太大的差别,然而一旦面临竞争,差别就显现出来了。目前就业形势比较紧张,只有身上有“亮点”的学生才更容易被注意,才更有可能被用人单位选中,也才会有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因此,发掘并增强就业竞争力应从发现自己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入手,发挥自身特长,并不断强化,有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就业现状:就业准备三部曲随着高校的扩招,原来的精英教育变成了大众教育。大学生必须转变观念,大众化教育意味着可以做普通的职业。面对就业难,大学生们要做些什么呢?第一部曲:面对现实,正确对待就业形势,正确对待自己。择业和就业,是初出校门的学生在人生道路上一个重要转折点,对于学生应具备的正确择业和就业思想,

关于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可以归纳为4句话,这就是:认清形势闯市场,从容自信显特长,广开渠道看信息,实事求是快上岗。认清形势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国家的就业政策,二是全国的就业形势,三是本地区的就业信息。面对矛盾重重又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基本观点是,只能树立一个“闯”字,积极参与竞争,而不是“等”,更不能消极对待。关键是要把握好自己的择业方向和竞争技巧,敢于竞争,善于竞争,并在竞争中获胜。在近几年的人才市场竞争中,有个明显的特征,就是用人单位特别注重人才的实际经验和特长。每个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问题在于你如何正确地认识自己,善于扬长避短,在关键时刻和重要场合发挥一技之长,获得用人单位的好感和信赖,这是择业和就业工作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技巧。在人才市场竞争中,单靠一个人的智慧和信息“以一变应万变”往往是不够的,所以,要想方设法利用各种媒体,包括学校、老师和家长,亲朋和同学,广搜就业信息,这是就业者一个重要的手段和方法。第二部曲:充分做好择业和就业之前的心理准备。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准备应该实现以下4种转换,克服不良心态。其一,实现由学生身份到上岗工作的转换。在“不包分配,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和竞争上岗”的大环境中,应克服“听天由命”或等待学校推荐工作的消极心态。学习是为了致用,如果说学习是手段,从事工作是人的本能,也是目的。其二,在经济上实现由消费者到生产者的转换。克服长期依靠家庭提供经济援助的依赖心理,凭自己所学的知识和诚实劳动,立足于自力更生,自食其力。其三,在择业姿态上,实现由一个普通参与者到竞争者的转换。大学毕业生都是第一次进行择业和就业,经不起挫折,悲伤失望,往往是择业不顺的主要障碍。要克服懦弱、自卑的被动心态。其四,实现由“天之骄子”到“普通劳动者”的心态转换。放下知识分子的架子,正确理解自己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主动求职。不论从事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首先必须是一个劳动者,而劳动岗位需要自己去争取。最后总的来说,择业者应该具备主动、积极、从容、自信和百折不挠、面对现实的平和心态,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第三部曲:主动出击,准备简历和面试。机会总是被那些勇于表现、争取的人得到。不管单位招不招人,先去毛遂自荐要求试用;写信给单位老总或负责人自荐;直接发送求职信到企业网站招聘信箱……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时,选择主动出击,到用人单位去展示实力,至少得到的机会比等着天上掉馅饼的机会大。据市人才市场的有关负责人说,在如今整体供大于求的就业形势下,积极勇敢的心态是大学生找工作脱颖而出的一个制胜法宝。在择业前,要推荐自己,有必要准备相应的文字材料,简历要真实可信,文字朴实,言简意赅,页面工整规范。面试中也要大方得体,机灵应对,不卑不亢。总之,在进行择业、就业的过程中,其目的是选择一个最能发挥自己专长的工作岗位,开始实现多年的梦想的愿望,在大学生的一生中,就业无疑是一件大事,一次激动人心的拼搏与较量。一定要审时度势,振作精神,做好充分准备,用最好的心态、最好的形象和全身心积攒的实力,投入到这场竞技中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2024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大学,学生,全文共 12238 字

+ 加入清单

大学就业情况调研报告2021

学生在毕业后,就业情况就成为了一个所关注的话题,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在xx大记者见面会上指出:“人民期盼有更稳定的工作”。党的xx大报告,用相当篇幅部署了高质量就业工作。为落实xx大精神,了解群众对“如何提高高质量的就业”的想法和意见,给县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根据县委的安排,XX县人社局近日开展了为期10天的就业工作情况调查。具体调研情况如下:

一、劳动力基本数据

XX县劳动力总量(男16-60岁,女16-55岁)877514人,其中男488356人,女389158人。16-30岁301207人,31-45岁293817人,45岁以上282490人。富余劳动力数量64302人,占劳动力资源总数的7.3%.全县外出务工人员总数达38.3406万人,其中,省外务工24.4867万人,市外务工36.1721万人。

二、XX县就业工作基本情况

近年来,XX县把扩大就业,作为农民增收、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坚持内转、外输、创业并重,服务、培训、维权并举,初步形成了“转移一人、富裕一家;转移几人、改变一个村庄;转移一批、带活一方经济”的就业新气象,全县劳动力就业已达65万人,遍布全国60余个大中城市,年创劳务收入40亿元,占人均纯收入的48%。20xx年以来,XX县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万人,城镇新增就业7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9000人,、《中国劳动保障报》、《中国就业》、《经济日报》、《山东就业》多次推广XX县的经验。XX县先后被山东省的人民的政府命名为“山东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示XX县”。

1.建立劳动力信息“新闻发布会”制度。XX县积极探索拓宽劳动力转移培训、用工等信息收集的途径和形式,建立劳动力转移“信息发布会”制度,并充分调动28个乡镇、办事处人力资源保障机构工作人员和1174个村、社区劳务信息员的工作积极性,利用电视、短信、电话、宣传册,保质保量把用工信息传送到群众手里,提高信息发布的实用性和可靠性,探索适应城乡的劳动力转移信息发布新机制。过去,群众外出务工,由于缺乏准确高效的用工信息,人往哪里去、哪里能挣钱,都是跟着感觉走。信息不畅已成为制约就业的一个瓶颈,XX县就业服务部门加大了用工信息发布力度,通过市场服务大厅、城市电子屏、互联网、大众媒体、电视台、手机短信、宣传服务卡、网站等多种措施和先进科技手段,发布真实准确快捷的用工信息。基层协理员深入村镇、农民聚居地,开展一对一的宣传服务,在政府、企业和外出劳动力之间,搭建一个完善的农村劳务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减少劳动力转移无序流动,提升劳动力转移求职效率和企业招聘效率。为克服劳动力转移盲目无序输出,XX县每年春节前,还要开展一次劳动力转移资源和企业用工情况调查,根据调查中了解到的情况,建立县级劳动用工数据库,进行网上发布,使劳动力转移求职与企业招工信息对接,开展针对性的劳动用工服务。

2、帮扶倾真情。XX县积极落实国家扶持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将招收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农民纳入招工奖励体系,奖励招收一定数量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农民的企业,根据用人单位招用下岗失业、进城农民的人数给予融资担保、税收减免、贷款贴息、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XX县加大招用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农民奖励力度,XX县建立公平、公正的就业援助制度,将招用下岗失业、进城农民纳入现行再就业政策扶持范围、职工社补范围、残疾就业援助范围、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范围,依照相关规定享受相应的再就业政策,免费提供就业岗位及生活救助等援助。他们还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农民自谋职业,对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农民从事个体经营的,给予免缴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有的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农民在外打工多年,有一定积蓄,创业有技术,从而使自主创业成为可能,但创业初期,创业缺乏资金的是必然的,针对这些特点,XX县制定了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农民创业贷款指导意见,建立了小额担保中心,为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农民创业提供资金担保。20xx年,XX县已成功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600万元。

3、阳光培训送温暖。XX县实施培训、生产“两不误、两促进”培训模式,灵活安排培训场地,以实验室、车间、田间为培训课堂。庄寨镇农民工赵小红高兴地说:“培训送到车间、田间,学技术不耽误打工挣钱,人社局想得真周到”。XX县针对下岗失业、农民工缺少劳动技能、就业能力弱的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使下岗失业人员、务工农民实现了由体力型向技能型的转变。通过整合县内教育资源,以县就业培训中心和技校为重点,社会力量办学为补充,设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开展岗前岗中实用技术培训和“储备式”技术人才培训,先后对两万多名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进行了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为他们建立起门类相对齐全的技能人才库。同时,XX县还配合用工单位需求,对下岗失业人员、务工人员进行政治理论、安全生产、文明礼节等方面知识培训,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和岗位竞争力,使他们干得好、留得住,力争让每个农民都吃上“技能”饭,怀惴技术闯四方。XX县围绕市场需求优化培训结构,开展定向、订单和储备式培训,培训出一批专业对口、质量优良的下岗失业、农民工队伍,提高了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的择业竞争能力。XX县根据用工企业向就业部门提供所需工种、技术、人数、薪金信息,组织培训。这种“用人单位下订单、培训机构列‘菜单’、政府补贴来买单”的“三单”培训模式,提高了劳动者素质,解决了企业招工难题,增强了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求职培训的针对性,让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更快上岗、人尽其才。XX县实施技能培训国家认证制度,对培训合格农民工进行“包装”,为他们颁发国家承认的技术等级证书,贴上“专业技能”的商标,力促下岗失业人员、农民站得住、能发展。仵楼乡农民工王洪娥参加了消防、保卫培训,在北京城建集团打工期间成绩突出,被授予“北京杰出外来务工青年”称号,被转为北京户口。据统计,目前XX县参加“技能”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中,有6000多人担任单位技术骨干,4000多人在城市落了户、买了房。技能培训使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成为劳动力市场上的"香饽饽"。

4、留守儿童留守不流泪。XX县是劳务输出大县,最让外出务工农民放心不下的是家里的“留守儿童”。为此,XX县人社局、计生局、县妇联牵头成立关爱留守人员领导小组,组织各乡镇、街道、村为单位成立帮扶小组和服务中心,向农民工“留守儿童”送温暖、送关爱、送真情,确保留守儿童拥有一个轻松、健康、愉快和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XX县以教师为主体,推行“代理家长”,让农民工留守儿童有一个气氛融洽的家。XX县各中小学积极在留守学生中开展主题班会,任课教师为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利用业余时间,通过“留守儿童”信箱,与学生通过通信交流,让留守学生在融洽的气氛中倾诉自己的酸甜苦辣,让更多的人关注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留守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以就近的原则,对农民工留守儿童进行结对包保。学校和结对教师签订“结对包保职责”,对留守儿童从学习上指导,心理上疏导,习惯上引导,着力提高学习成绩,着力保障健康,着力培养良好习惯。XX县以村级基层组织为主体,督促村干部和现有监护人履行抚养监护义务;以计划生育干部、人社所工作人员为主体,配对“爱心家长”,建立长期深入联系,给他们以温暖与呵护;妇联开展“妇委会联系留守儿童”活动,组织妇女为“留守儿童之家”捐赠玩具、体育用品,让留守孩子在“留守儿童之家”寻找快乐;XX县统战部、工商联、教育局、企业家协会共同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同心工程”,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盒,收集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信息以及“留守儿童”的家长联系方式,监护人的姓名、地址、联系方式等详细记录,认真记载“留守儿童”成长的过程和特点,认真打造出符合XX县实际的系列“同心”品牌。XX县供电公司青年志愿者开展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的系列青春光明行活动,帮助他们对因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儿童进行了调查摸底,对特别贫困的15名失学儿童进行救助,每人发放助学金300元,各供电所青年志愿者还同4名以上的留守儿童建立了结对联系,重点解决生活、学习、用电等方面的困难,督促其按时完成学业,避免父母不在身边出现学习下滑、不务正业现象发生。XX县建立“爱心热线”,每月免费为留守儿童提供至少一次与父母交流的机会,帮助留守儿童与父母进行情感、生活、学习情况的交流。XX县还认真落实留守儿童“两免一补”政策,建立贫困留守儿童资助制度和助学金制度。

5、“劳务经纪人”助农民就业。XX县将培养壮大农村劳务经纪人,作为推进农民工就业的重要抓手,着力加强农村劳务经纪人队伍建设,发挥经纪人的辐射带动作用,有效促进了农村转移就业。目前全县从事劳务输出的经纪人达到1000多人,输出种类涉及20多个行业,劳务经纪人已成为推动农民工就业的重要力量。XX县摸清底数,广泛建立组织,凝聚农村劳务经纪人;抓培养,让劳务经纪人成为“领头雁”;强化培训,提高劳务经纪人自身素质;规范管理,打造了一批能征惯战的劳务经纪人队伍。XX县以乡镇、街道办事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为依托,加强对劳务经纪人的培养和管理,引导培养有头脑、有路子的青年参与劳务经济工作,发展壮大劳务经纪人队伍。对优秀的劳务经纪人,在政策、信息等方面给予扶持,使他们成为规范的劳务中介机构。XX县为劳务经纪人建立个人档案,为他们提供政策咨询等服务,定期免费发布劳务信息,帮助有实力、有条件的劳务经纪人在用工密集的大中城市设立联络处。XX县人社局以维权促输出,帮助经纪人解决外出务工人员在拖扣工资、劳动仲裁、生产生活保障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解除劳务经纪人维权不力的被动局面。XX县充分利用现有职业教育政策和转移培训政策,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合作,探索“教育合作带动转移输出模式”,实现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与优质的教育资源、丰富的用工资源的有效对接,促进农村新生劳动力的稳定就业与户籍转移。XX县积极探索劳务输出新模式,通过“劳务公司与经纪人、劳务能人链接模式”,将经纪人、劳务能人队伍组织起来,成为一个相互协作、共同发展的团队,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农民工就业空间和服务网络,努力打造特色劳务“XX县品牌”。XX县加强输出地与输入地的联络对接,在青岛、济南、广州、深圳、萧山、苏州、常熟、义乌、东莞、北京等地建立沟通合作机制,以劳动力输出、就业服务、维权为合作基础,逐步拓展到技能培训、组织输送、跟踪服务、劳务代理、信息服务的全方位合作。同时,积极拓展境外劳务输出领域,在境外劳务输出方面作出亮点。XX县积极组织“十佳劳务中介公司、十佳劳务经纪人、十佳劳务品牌”的评选活动,为劳务市场主体发展营造良好氛围,促进了XX县劳务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劳联集团原来XX县一家叫“汇思劳务”的小公司,几年来,在XX县人社局支持下,得到迅速膨胀。目前,公司拥有员工近万名,旗下拥有200多家连锁店和直营店,遍布济南、北京、上海等国内100多个城市以及英国、德国、芬兰赫尔、日本、韩国等国家的部分城市,年营业额50亿,主营业务有劳务外包派遣、民工酒店、学校、老年公寓,办有《劳悟》杂志、大型就业网站,目前已经形成从招工到用工服务、教育完整的产业链,公司是国内人力资源行业首家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标准认证的企业。

三、存在问题

1.劳动力文化程度低,职业技能差。近几年,新一轮“读书无用论”在蔓延,使学生辍学率居高不下。调查显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是劳动力的(实践调研报告2019)主体,共558593人,占67.4%;拥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109966人,占32.6%。劳动力中,参加劳动力技能培训人数101766人,占26.4%,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占2.2%,获各种技术等级证书的占18.2%。薄弱的文化基础限制了他们的就业能力,大部分劳动力从事劳动密集型、低报酬、没有技术含量的苦力工种,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建筑业、服务业、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等六大行业,从事职业危险性较大的工作,有35%劳动力从事建筑劳务。

2、部分员工待遇低,权益难保护,就业单位不稳定。劳动力中,58%在个体私营企业打工;19%从事修理、装修、搬运、拾荒、摊贩等流动性工作;在外资或港澳台资企业打工的占11%;在国有或集体企业打工占7%。61%以上的个体私营企业不与打工者签订劳动合同,42%的劳动力经历过解雇的遭遇。员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社会保障水平低、工资水平总体偏低;工伤及职业病多、加班多、劳动争议多。平均每天加班时间2.36小时,同工不同酬,缺乏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30%的农民工月工资在1500元以下。工作时间长,没有加班工资,拖欠工资的情况时有发生,29%没有基本劳动安全保障,58%的农民工同工不同酬。权益得不到保护,现在,工伤认定把用人单位提出申请作为伤残者提出申请的前提,有6%的员工认为这样会造成工伤无法认定;有11%的农民工反应工资拖欠方面存在行政程序时间过长的弊端;有9%的员工反应仲裁与诉讼制度存在环节多、时效短、费用高等问题;有2%的员工反应法律援助无力,员工权益缺乏有力保护,受欺侮,有17%的农民工遭受过休息权、获得报酬权、伤残医治权、人身自由权受侵害的遭遇。11%的农民工有过工资被克扣或拖欠的经历。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1年以上的只占15%。

3、农民工户籍受限制。户籍壁垒是农民工身上的最大枷锁,是“农民工”概念产生的根源,也是农民工无法与城镇居民处于同等地位、享受同等权利的最终根源。现行户籍制度人为地附加在户籍制度以外的一些社会功能,导致了当地居民和农民工在就业、培训教育、劳动用工、医疗、税赋等方面的待遇不同,使农民工只能作为城镇的暂住人口,不能享受与城镇居民平等的权利,人为地制造了等级和利益差别,加深了城乡分割的裂痕,造成了对农民工的歧视,无法使农民工在城镇安居乐业。农民工在城镇社会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被封闭的城镇体制抛向城镇公共政策和城镇管理的社会边缘,被限制享有当地城镇居民的公共资源。调查显示,希望解决户籍限制的农民工占87%。

4、大学生存在就业难。由于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大学生存在结构性供需失衡。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高分低能,个人综合素质欠佳,动手能力差。学校讲授的知识沉旧,转化率低,知识离市场需求较远。大学生对自身定位不够准确,就业期望值过高,希望能够找到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高不成,低不就”,严重影响择业与就业。地域偏好严重,就业天平失衡,大学生就业意向多集中在大城市和发达的沿海地区,希望留在城里,不愿意去农村、去基层。目前劳动力市场管理粗放,人才市场配置、服务手段、服务方式落后,学生就业渠道不畅,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5、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千百年来,土地始终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命根子。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被剥离出来,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失地农民随之迅速扩大。在失地农民群体中,劳动年龄段内的人员占大多数,做好就业安置工作是解决他们生产、生活出路的根本保证,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提条件。失地农民就业是当前就业工作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大量因失地而失业的农民的生存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尽快高质量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

6、“结构性失业”问题。目前XX县劳动力40岁以上的占78.69%,而用人单位通招工,82.6%以上要求年龄段是35岁以下。大龄农村留守劳动力教育程度低、没有技术特长,遇到了就业上的“坎”,受到用工单位的冷落,处于“年龄供求结构性失业”状态。目前一方面企业招工困难,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及大量40岁以上的农村富余留守劳动力找不到工作,处于结构性失业状态。

四、建议和对策

通过此次调查,对XX县“如何提高高质量的就业”面临的困境和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XX县人社局张本朝分析说,新生代劳动力职业技能晋升的意愿比较强烈,而现实中其职业升迁存在种种障碍;渴望融入城市,但严格的户籍制度和高昂的生活成本阻碍着他们的城市梦想。老一代属于生存型员工,为养家糊口到企业上班,但新生代员工进入城市是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他们不满足于重复的工作,不希望只是城市的过客。他们维权意识强,经常会对加班费很低的血汗工厂说不。他们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不想吃苦,工作耐受力低。“新生代”员工的文化水平和聪明才智普遍高于老一辈,这是优势;但有一部分人,没有老一辈踏实肯干、吃苦耐劳,他们个性张扬、却相对浮躁。新生代农民工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丰富多元,而现实工余生活显得单调。“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新生代劳动力要想真正融入城市,还得学学老一辈,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才行。要解决上述问题,不能指望人社局单方面解决,建议政府积极介入,政府、企业、员工三方面共同完成。根据我们调研情况,现建议如下:

1、建立进城创业“农民、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基地。按照县委规划,2019年,县城人口要达到50万。要完成这个目标,每年进城的这4万人,要有稳定的岗位、稳定的收入,否则一切都可能落空。要落实县委总体规划,建议建立进城创业农民、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基地,以原12平方公里的大城东物资文化交流会商贸物流区为核心,涵盖衣、食、住、行、购、娱等功能区,设农林牧渔特色产业和产品经贸区、工业产业和产品经贸区等8大功能经贸区。凡进入就业援助基地的“进城创业农民、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县政府免费给予安排摊位,县人社局给予3至5万元的无息担保贷款,作为摊位运转费用,人社局并按政策规定给予就业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社会职业中介服务补贴。为进一步拓展就业帮扶人员就业途径,让就业帮扶人员学习创业的方法,增强创业的本领,引导他们转变观念,还建议以帮扶创业为突破口,在“就业基地”设立帮扶人员创业孵化区,在场地、资金等方面给自主创业以大力支持。设立“创业基金”,完善资金支持、税费减免、工商注册、纳税手续办理、户籍迁移等优惠政策,努力营造能创新、敢创业的良好外部环境。引领政策不仅会让进城创业群体获得了“血液”补充更加健康,还会激励小老板不断诞生,使XX县进城创业群体数量大幅度增长。这个群体的不断壮大,拉动进城创业就业的倍增效应将会更加凸显,实现了“扶持一个人,带动一批人”。

2、政府创设公益岗位,安置一批“农民、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为了做好对进城创业人员的就业援助工作,除建议建立直接吸纳的就业基地,集中安置一批人员外,还建议健全购买服务的社会基地,通过保洁、环卫、保安、治安、执勤过渡安置一批。我们还建议推进公益性岗位市场化运作,调动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不断扩大就业渠道,安置吸纳一批进城购房创业人员,建议制定政府公益性岗位管理使用办法,考虑设立农村管理公益性岗位、农村技术服务公益性岗位、卫生服务公益性岗位、社区体育公益性岗位、社区老年人残疾人帮扶公益性岗位、大学毕业生企业见习公益性岗位。即改变了公益事业没有专人抓的局面,又把社会管理的触角真正延伸到基层,体现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关心民生的具体行动;即解决了“农民、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又维护了社会稳定,起到“一举多得”的作用。建议制定公益性岗位的招聘办法,规定招聘对象,明确由用人部门协同人社部门负责招录。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被聘用后,用人单位与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签订一年以上期限的公益岗位协议。用人单位要按月支付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工资,并缴纳社会保险费包括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费,人社部门给予岗位补贴。这种政策的扶持,保证了公益人员的稳定性。人社局成立公益性岗位管理办公室,采取实名制管理,公益岗位人员的日常管理放在街道、社区、用人单位,根据工作需要随时集中使用。建立由群众当评委、社会当考官的考核奖惩机制,对工作积极、群众比较认可的公益岗位人员,通过多种形式予以宣传和表彰。人社局公益性岗位管理办公室,完善明查暗访的督导抽查机制,使每个公益性岗位管理员有压力,有动力,有活力。公益性就业岗位的推出,对于弱势群体在满足自我尊严,鼓励农民进城,实现自我价值等多方面有着与其他政策无法比拟的功能。提供的是一个岗位,奖励帮扶的则是一个家庭。

3、建立标准化的职业指导室。今年,XX县人社局两名同志考取了“国家一级职业指导师资格”,建议XX县参考青岛、烟台先进县市的经验,设立高标准的职业指导室,针对求职者缺乏对职业和对自我的了解、职业定位模糊、无法顺利就业的特点,对其进行针对性职业指导,更好地引导求职人员转变就业观念,提高求职能力。通过职业测试、性格测试,确定就业方向,顺利实现人职匹配。进城创业“农民、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较低,这就要求职业指导人员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他们并非无路可走,关键在于转变就业观念,固守传统的就业观念无疑关上了再就业的大门,转变就业观念就会拓宽就业渠道,压力会变成动力,挑战会变成机遇。个别人员不愿干脏、苦、累的工作,对工作单位和职业挑三拣,有的对职业的要求是既要高工资,又要轻松体面,不愿意放下架子,这山盼着那山高,这样往往失去了很多机会。相反,那些任劳任怨、吃苦耐劳的人员就业时就容易多了。新一代打工族更加挑剔,他们起点较高,但“眼高手低”,虽然跑遍各大招聘会,依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职业指导师首先要改变他们的观念,在挑剔企业之前先给他们定好位,继承上一代打工族吃苦耐劳的精神,从基层做起,积累实践经验,提升职业素质,掌握实际可用的技能,把自己从普通工人提高到企业必需之才。职业指导关系到社会发展稳定大局,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更是重大的政治问题。XX县要通过“精细化”职业指导,努力促进就业服务从宏观式服务向标准化服务、被动式服务向主动服务、粗放式服务向精细化服务转变,积极为服务对象提供精细、规范、人性化的就业指导。

4、鼓励用人单位安排吸纳进城创业人员。本县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等用人单位吸纳经认定的“农民、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人社局按政策给予下列补贴(一)一次性补贴。本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劳务派遣类公司除外),用人单位吸纳经认定的进城创业“农民、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给予一次性补贴。其中,属于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的,补贴标准为每人每年10000元;属于进城农民以及一次性缴纳社会保险费已满2019年的失地农民的,补贴标准为每人每年5000元。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所需费用从失业保险基金中列支。(二)社会保险费补贴。对注册经营、税基在本区的企业(劳务派遣类公司除外)、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和个体工商户,吸纳安置进城创业“农民、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的,给予企业、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全额补贴。(三)岗位补贴。注册经营、税基在本区的企业(劳务派遣类公司除外)和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吸纳安置本区户籍进城创业“农民、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且持续稳定提供10个以上困难人员就业岗位的,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核准后,可按本县最低工资标准的50%给予岗位补贴。岗位补贴与一次性补贴不得重复享受。

5、强化技能培训。政府制定政策,开展技能扶持进城创业“农民、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活动。县技校设立进城创业“农民、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本人及子女专训班,专训班全部免除学员学杂费,每年补助1500元的助学金。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考虑农民工的实际需要,因需施教,长短中培训相结合,开展定单培训、招标培训,校企结合,利用空闲季节,集中开展建筑、缝纫、烹饪、驾驶、修理、餐饮服务、营销、机械制造、机械化耕作、病虫害防治、畜禽防疫等多种内容的培训。进城创业“农民、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技能,在制定培训计划的时,培训内容紧扣市场需求,紧扣农民工的打工需要,让农民工普遍感觉“用得上”,“学了不白学”,发挥培训的应有效果。创新培训方法,以车间、田间为课堂,通过走出去、请进来、集中培训、技术示范、技术人员包人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让农民工听得懂、看得清、学得会,掌握1-2门实用技术。尝试采取向农民工发放“技能培训券”制度,让农民工自主选择培训专业和培训时间,自己选择培训学校,农民工缺什么知识,自己自主选择学什么,加快培训学校优胜劣汰。加大农民工培训宣传工作,让农民真正了解国家“免费培训”及培训补贴政策,增加参训积极性。

6、建立准确高效的用工信息发布制度。信息交流不畅已成为制约高质量就业的一个瓶颈,要加大劳动力信息发布力度,通过市场服务大厅、城市电子屏、互联网、大众媒体、电视台、手机短信、宣传服务卡、网站等多种措施和先进科技手段,发布真实准确快捷的用工信息。基层协理员深入村镇、农民聚居地,对农民工开展一对一的宣传服务,在政府、企业和农民工之间,搭建一个完善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减少农民工无序流动,提升农民工求职效率和企业招聘效率。

7、规范劳动用工,用法律保障农民工权益。各执法部门要依法规范劳动合同的签订、续签、变更、解除和终止等环节,防止用工违法扩大化。明确规定所有用人单位必须依照法定程序直接与员工本人订立劳动合同,不得以劳务派遣合同、集体合同或包工头代签农民工个人劳动合同。努力清理农民工工资拖欠,建立企业欠薪保障金制度,在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的规定的同时,明确用工单位必须及时发放农民工工资,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用人单位责令支付工资及赔偿金,并对拖欠工资的用工单位给以重罚,不让农民工流汗流血再流泪。建立符合县情的农民工社会保险机制,不断提高农民工待遇,逐渐缩小城乡差别,让农民工兄弟过上体面生活。他们建立农民工维权组织,切实做好农民工维权工作,保护农民工利益,增强农民外出务工的信心,用国家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农民工的权益不受侵犯。

8、制度层面的建议。让进城创业“农民、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安居乐业,必须消除所有对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制度性障碍;让他们享受与城镇劳动者同样的培训补贴和创业扶持政策;还给他们所有合法国民待遇,确保他们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平等参与权和分享权;实施“迎接新市民工程”,将已经进城稳定就业的“农民、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转为城镇居民,让他们真正融入城镇社会,并享受与城镇原居民同样的市民待遇。抓紧研究帮助“农民、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进城落户的问题,更好地为他们进城落户做好服务;研究农村宅基地和资产权益保障以及促进其货币化、资本化的问题,增强他们在城镇落户、发展的能力;要研究“农民、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到城市发展后原享有政策和集体经济权益方面的问题;要研究适应他们进城发展的计划生育政策问题;要研究为“农民、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进城提供住房保障的问题,最大限度保障他们在城镇的住房需求;要研究完善“农民、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问题;要研究提高农民工医疗保障水平的问题;要研究确保他们的子女接受均等教育的问题,逐步解决他们的子女就学难的问题;要研究为他们提供和市民均等的服务。“农民、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对城市的认同,要远远大于对农村的认同;他们不愿退回农村;他们迫切想融入城市,但又很难逾越横亘在面前的制度、文化之墙。他们怀揣着青春与梦想,“漂”在城乡边缘。这一现实要求我们的农民工政策尽快做出调整,为“农民、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融入城市提供必要的条件。建议打破二元体制下的户籍制度障碍,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除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居住证外,取消其他一些不必要的证件,切断户口与利益之间的关联,从根本上消除对农民工的歧视。把就业、居住、交税、缴纳社保、技术等级作为转为市民条件,积极稳妥推进农民工城镇落户。加快商圈建设,优化服务配套能力,努力在“农民、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集聚地引进一批超市、餐饮、文化娱乐配套设施。加快工业园区中小学校、幼儿园等升级建设,解决入园企业农民工子女入学难问题。“农民、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水葫芦”一样到处流动、漂泊,大部分不能在一个企业或地方长久住下去,建议建立社会保险“因人设险、险随人走”的灵活制度,缴费超过2019年的纳入纳入统一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教育部门统筹发展教育资源,把他们子女教育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和教育经费预算,免除学杂费,享受相关补助,赋予他们子女在父母就业地享有参加中考、高考的权利。

9、企业优化用工模式。用工荒,最慌的是企业。作为企业,要解决招工难,从长远看,产业转型升级才是最终出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要对现有设备进行更新或技术改造,淘汰落后设备,同时对员工进行技术培训和优化组合,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减少对低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的依赖。提高职工工资水平,并建立长效工资增长机制;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增加农民工的向心力。采取多种形式,强化企业员工权益保障,健全工资增长机制,给予员工合理的工资报酬、福利待遇,让员工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增强企业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提高农民工在企业中的地位,管理者更加关心农民工疾苦,把员工当成企业不可或缺的成员,做到“招得进、留得住”,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抓好员工技能培训,开展校企联合,实施工学交替,推荐有经验的员工到职校学习专业技能。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关于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大学,学生,全文共 5323 字

+ 加入清单

伴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招生的扩大和就业“市场化”进程加快,中国劳动力市场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题。即将面临就业的我们,作为背负着家长、社会和自身的期望值的特殊群体,通常我们自我定位比较高,对自己未来工作期望值很高,社会对我们要求也很高,这使我们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

第一部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自1999年开始,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数量逐年扩大,使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进入到了大众化阶段。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渐露端倪,成为近几年突显的社会问题,而且有愈演愈烈的局势。20xx年,全国共有高校毕业生280万人,比2019年增加68万人;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338万,比20xx年增加58万;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更是创造了690万的记录。据统计,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已经高达727万,就业形势紧张的现状已很难避免。尤其是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就业可能就是难上加难了。大学生就业难!这已成为社会上“老生常谈”的社会问题。

“毕业就失业”是所有将要走出大学的大学毕业生面临的问题,他们的就业面临着巨大压力。因为目前中国正处在人口总量、劳动就业人口总量的高峰期,劳动就业人口总量在最近两三年将会达到峰值。就业压力则可能使就业结构矛盾更加突出。

中国,做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古就有尊崇教育的优秀传统。可是走到今天,我国的高校体制培养出来的高材生却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这是一个值得大家探究的问题。

第二部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整个社会就业问题的缩影,很多国家都存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但是中国目前这个问题比较严重。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大,为了尽量满足更多人受高等教育的愿望,势必会造成大学生人数增加,导致就业问题日益严峻。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状况,创造不了如此多的就业机会,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大学毕业生需求。

一、社会

(1)、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结构性矛盾影响就业状况。导致就业难最根本的原因是经济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地区差距的扩大所导致的区域结构性矛盾。大学生就业难处于“两难”境遇:一边是毕业生想去的地区和单位不要毕业生或毕业生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另一边经济发展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和边远地区、贫困山区及乡镇长期招收不到应届大学毕业生。

(2)、是国家就业制度和相关政策法规不很完善。用人指标、户口、档案等问题,导致一些大学生放弃既有机会,用人单位招不到人。三是就业竞争激烈,市场达超饱和。大学生毕业人数的不断增加,然因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岗位数绝对减少大学培养的学生不适应市场的需要等,使他们在求职择业竞争中处于劣势。

(3)就业过程存在着不足。首先,就业信息的双向不畅通,毕业大学生无法得到用人单位的完备信息,同样,用人单位也由于信息不完善无法找寻到最合适的人才。再者,就业环境中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男女就业不公平,文理就业不公平以及面试中的暗箱操作,都使得大学生就业的趋势更加严峻。

(4)社会壁垒的形成。就业市场分割的现实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近年来,毕业生自主择业已成主流,而户籍、档案等一些因素仍然是大学生就业的绊脚石。许多在找工作的大学生都有“非本市户口免谈”的经历,由于没有用人单位所在地户口,使大学生与许多好的工作机会失之交臂。国家就业制度和相关政策法规不很完善。用人指标、户口、档案等问题,导致一些大学生放弃既有机会,用人单位招不到人。

二、学校

(1)、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调整滞后于社会发展,没有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主动调整,往往依据自身师资条件等,专业设置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严重,造成供给结构失衡。

(2)、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内容陈旧。对于实用性强的技术岗位招聘,很多单位在通过与学生面试中反映,高校部分专业课程设置无法与单位实际需求相适应。

(3)、忽略职业素质培养对学生的重要性。很多高校根据专业的不同开设了赏析课,却没有高校在课程中设计职业素质课。这让许多高校毕业生在工作中连最基本的职场礼仪都不了解,为自己职场发展造成了障碍。

(4)、教师工作量加大,整天忙于应付事务性的工作,没有时间补充新知识,缺乏职业生涯指导的专业研究。

三、大学生自身

(1)、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许多企业人力资源部人员认为当代大学毕业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欠缺:①、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②、能力水平低下,特别是实践动手能力不强。③、综合素质不高,难以胜任更高层次职位的需要,大学生缺乏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较差,缺乏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有些学生在为人处事方面还存在种种缺陷。

(2)、大学生自身定位不准确。大学生缺乏对自我客观科学的认识,常高估自己的能力。大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社会需求不关心,对职业目标模糊,不能很好地将自己所学专业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有不少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不能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环境,过高地追求超越自身素质的职业和社会提供的条件,缺乏正确的择业定位。主要表现在:择业期望值普遍过高,一毕业就想拿高工资,谋好职位,出人投地,而并未考虑自身是否具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实力;过分看中单位的医疗、养老保障制度等,只把目标锁定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外企上。择业期望值普遍偏高,不肯放下架子,缺乏脚踏实地从基层开始干起的精神。 “高不成,低不就”,已然成为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尴尬原因。

(3)、大学生自身性格缺点。近几年毕业的大学生很多都是“90后”的独生子女,他们普遍对父母的依赖性较大,缺乏独立的为人处世的能力,而且社会对“90后”这一代的评价褒贬不一,用人单位认为“90后”大学生员工普遍存在着散漫、忠诚度低、责任心弱等缺点,使用人单位招聘时有所顾忌。

第三部分、解决措施

(一)、国家

(1)、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机制,促进就业。通过各项鼓励人才合理流动的政策,消除户籍、档案等人为限制毕业生自由就业的障碍,加大对支边、支农的引导和扶持力度,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政府应注重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协词增长。经济的发展不只是一味地追求GDP的增长还要增进人民的福利。国家应该构建以大学生就业为核心的公共政策体系,努力扩大就业,在有的时候还应该不惜牺牲一点经挤增长速度栗保证大学生的充分就业。

(2)、政府应加大对企业的引导和规范。企业是消耗大学生的第一大基地,所以政府应通过合理的优惠经济政策来引导企业吸收大学生就业、通过法律法规已经其它政策来规范企业行为,从而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3)、利用市场经济来推动和加快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在专业设置上要改造传统专业和基础学科,加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的专业建设力度,适当减少专业数量和专业知识课程扩大专业知识面,使得专业设置更加优化;在人才培养上,高校应该打破学科壁垒,加强各学科的融合,建立学用结合的培养体制,依据企业需求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决定性环节,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

(4)、全方位提高大学生素质。高校在推动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同时,要狠抓教育质量,注重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教书应先育人,学校在育人方面要加大投入、加强引导。高校还应该加大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让学生有目标地安排大学生活,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

(1)、 社会上的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实际的人才观。单位要改变唯经验论、唯学历论,摒弃用人歧视,鼓励人人都作贡献。其次,选人标准要合理。用人单位要根据自身规模、性质、发展状况、岗位实际,制定相关岗位说明书,细化岗位职责,按照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选人标准,确定招聘人员质与量。最后,确定科学招聘程序。要确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内容,在按程序进行考核后,择优录用[5]。用人单位的聘用制度合理将能够更好地增加用人单位与求职大学生之间的了解,有利于单位招到理想的人才,求职者能够找到理想的工作。

(2)、 用人单位应该承担社会责任。用人单位不应该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而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大学生是国家花大力气花培养出来的人才,用人单位应该积极吸纳各层次的大学毕业生。给他们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承担起社会责任。

(3)、建立合理、科学的组织人事制度。减少“人情关系”对就业干预的重要措施是建立合理、科学的组织人事制度的基础,要坚决实行“德为前提,能为本位”的组织人事制度,即公开选人,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唯情、唯圈;建立竞争上岗的优胜劣汰的岗位流动机制;对人和工作岗位进行科学测评,知人善任,合理分工;根据能绩大小实行奖惩;科学地将职权和才能功绩分开度量,明晰二者的界限和度量标准,充分调动职权和才能所具有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信息透明化和有效的监督机制是公平行政的有力保障,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政府权力运行过程的公开和透明会大大地降低腐朽发生的几率。建立合理、科学的组织人事制度会从根源上防止利用关系以权来谋私的行径。唯有如此,才能科学合理地解决大学毕业生的地位升迁和职业流动问题。

(三)、学生

(1)、培养并建立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特征是成功就业的基础和保障,在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教育中尤其应注意以下人格特征的培养:乐观自信、积极进取、善于合作、勇于创新、意志坚强、谦虚礼貌、自立自强、耐挫性高、自控力强、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等来增强自己的就业心理能力。大学生作为各种就业压力的实际承受者,谁也无法避免一些意想不到的失败,但是能够选择对待就业失败的态度。就业成功是蕴藏于每一位毕业生心底的一份强烈渴望,。当一个人一无所有却胆敢“想象成功”时,他就拥有了一份严谨而理性的思维方式和乐观自信的心理状态;这种理性的思维方式能使心智不断提高,而积极的心理状态,更能给人生带来快乐的心理体验,并不断催人奋进,这就是自信给人带来的力量。由此可见,乐观自信是促使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心理动力之一。其次,要培养良好的意志和坚强的性格。意志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心理条件,大学生要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和决策的果断性,避免在关键时优柔寡断、丧失良机。性格是人格中最重要的心理特征之一,大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良好的性格对于正确思维、理性处事有巨大作用。所以,大学生要善于听取意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实践中防止和克服怯懦、自卑、孤僻、狭隘、忧郁、狂躁等心理。

(2)、完善自身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的规划的建立与执行可以帮助大学生确定自己的人生轨迹。职业生涯是指个体职业发展的历程,一般是指终生经历的所有职业发展的历程。科学地将其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明确每个阶段的特征和任务,做好规划,对更好地从事自己的职业,实现人生目标,非常重要。

(3)、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一方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贵的品质。成材必先成人,好的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是成材的基础和保障。另一方面。在校大学生不仅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还要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组织能力.树立团队精神,适应高速发展的当代社会,极投身社会实践。在提高道德品质、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同时,大学生还要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努力实现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由学生向社会人转变,向年轻、有为、责任的青年转变,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4)、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根据职业和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将已有知识科学地重组,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的整体效能。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满足现代社会职业岗位的必要条件,是人才成长的基础,也是求职择业的基本保证。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仅要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同时还应该掌握用于创造更多、更新知识的本领,掌握学习专业知识与提高技能有机结合的方法,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塑造自己,发展自己,不断适应现代社会就业的要求,使自己能够顺应科学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择业的需要,努力提高就业能力。

(5)、 要摆正心态,树立全新就业观念。大学生要摆脱天之骄子的思想,低姿态走进职场,不要眼高手低,而错失就业良机。不能一味追求“孔雀东南飞”。大都市就业竞争压力大.而城乡基层单位为大学生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天地。

(6)、加强社会实践。多多利用假期和周末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7)、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充分利用招聘会、网络资源等途径,主动把自己的真才实学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自不易的就业机会。

第四部分、结论

总之,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国家的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大学生、高校、政府及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与参与,积极应对。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就业难”的问题将在发展中逐步解决,高等教育大众化将继续持续高速发展,高校将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之路,为国家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大学毕业生将成为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且大学生要树立好择业的观点,调整好就业心态。当获得一个理想职业的时机还不成熟时,应采取“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办法,把就业过程当成取得个人职业生涯经验的重要经历,通过就业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凭借自己的努力,通过合理的职业流动,逐步实现自我价值,取得事业的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关于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大学,学生,全文共 1617 字

+ 加入清单

为进一步研究分析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毕业生就工作具体措施,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经学院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开展本项调研工作。

一、调研工作组及人员组成

为确保本次毕业生就业调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人文学院毕业生就业调研工作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毕业生就业调研工作是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环节,本次调研将为下一步开展就业工作提供依据。

二、调研目的

了解我院就业工作的现状、毕业生对学院的要求,提出就业对策措施,适当提高就业率。

三、调研内容

(一)今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的形势是十分严峻。

1、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413万人,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云南省高校毕业大学生与20xx年相比增加2万;

2、期间,需要就业岗位163万,只能提供就业岗位100万;

3、今年地方乡镇合并,到国家机关就业难度较大;

4、国有企业减员增效,不可能吸纳太多的大学生就业;

5、用人需求向重点大学集中、向研究生集中,地方院校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人文学院研究生数量有限;

6、高校毕业生“重心”下移受阻,由于下岗失业人员、中学毕业生、农民工等的抢占,一些低端岗位被占领;

7、研究生就业率出现下降的趋势;

8、近年来待就业毕业生有增加的趋势;

9、社会的有效需求赶不上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

10、农大的优势就业专业是农科类,人文社科处于不利地位。

(二)毕业生就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除了就业形势很严峻外,学生的就业观念是影响学生就业的主要原因,目前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正在进行改革,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减员增效,不可能提供太多的岗位,然而,我院20xx届毕业生73%的选择国家机关,76%的选择事业单位,62.5%选择国有企业。这种供需状况的不平衡,是影响就业率的主要原因,为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学院目前正在开展就业讲座,但是56%的学生在校外实习,也有的学生忙于找工作,因此,听讲座的学生较少。毕业生就业工作档案管理较为混乱。毕业生就业工作材料报送不及时。

(三)毕业生签约状况。20xx年我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57.63%,年终就业率为86.2%。20xx年我院的毕业生96人,其中社会工作40人,森林保护专业56人,可能找到工作的有12人(其中,森林保护专业9人,考取研究生2人,社会工作1人),目前的就业率为12.5%。

(四)学生的要求。扩大专业介绍(尤其是社会工作专业),增加宣传力度,提供就业信息,联系用人单位,开展就业辅导讲座,提供实习和实践锻炼机会,帮助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解决不能报考公务员的问题。

(五)工作对策

1、做好毕业生就业信息发布工作。编印《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毕业生就业信息》(主要内容:学院简介,专业介绍,毕业生个人基本信息)发往各相关单位。本项工作在20xx年4月20日以前完成。进一步加强网络建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供和发布网络信息,实现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双向互动;

2、积极联系用人单位。首批邀请的单位15个,邀请函已发出,4月8日以前争取联系单位达30个;

3、聘请就业顾问,拓宽就业渠道。拟聘请3-5名就业顾问,现已聘请了一位(证书已发),就业顾问将动用其良好的社会关系为毕业生拓展就业渠道;

4、开展毕业生就业讲座,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提高毕业生择业技巧和改善毕业生就业心态。20xx年上半年讲5讲,在4月8日以前讲3讲;

5、加强毕业生就业档案管理,理顺毕业生就业的各项工作;

6、从20xx年开始面对大二、大三学生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讲座。就业指导注重面试素质,不单单讲有关简历、面试、政策法规,还着重讲解试用期的相关注意事项,还专门开设若干课时对此进行介绍。学院应结合学校毕业就业指导讲座的情况,有选择的安排政府主管就业负责人、就业指导专家、知名企业人力资源主管、就业顾问和专业咨询公司的专家来校为大学生开展就业系列讲座;

8、开展就业援助计划。为贷了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特别推荐就业岗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少数民族妇女就业生活情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009 字

+ 加入清单

少数民族妇女就业生活情况调研报告

无锡广益街道辖区内婚嫁少数民族妇女就业生活情况调研

为进一步提升少数民族群众生活质量,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响应市人大常委会民宗侨外工委和市民宗局的号召,无锡市广益街道在所辖社区范围内,对婚嫁少数民族妇女就业和生活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形成报告如下。

一、基本数据

我辖区共有婚嫁少数民族妇女12名,平均年龄39岁,来自回、壮、满、土家、布依等少数民族。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占70%。其中大部分妇女从事制造业,少数从事第三产业。个人平均年收入2.9万元,家庭平均年收入5.3万元。均参加社保,但未被纳入低保。

二、存在问题

根据调查所得的基础数据分析,我街道辖区内婚嫁少数民族妇女在就业和生活上,综合来说主要两方面的问题:

(一)文化水平整体偏低

1、概况分析

受访少数民族妇女中平均年龄低,但文化程度不高。仅有三人为大专及以上学历,两人为高中或职高学历,其余均为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据XX年人口普查数据推算,我市XX年初中文化程度的仅占43.43%,高中及高中以上的占33.12%。与此数据相比,我辖区内婚嫁少数民族妇女的文化水平整体偏低。

2、成因分析

(1)地区经济因素的制约

无锡作为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在教育上投入较多,居民文化素质普遍较高。但本辖区内婚嫁少数民族妇女多是外来务工人员,在教育上的投入与产出均不足。

(2)受教育者个体因素的影响

任何教育都必须通过受教育者的主体活动,化为自身自觉的要求,才能促进其发展。反映在少数民族婚嫁妇女上,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①缺乏学习动力。部分少数民族妇女安于现状,满足于眼前的短期利益,缺乏内在的学习求知动力。

②家务负担繁重。受调查的少数民族妇女作为母亲和妻子,家务负担需要投入不少的劳动力,占据大量的业余时间,没有充足的时间条件接受再教育。

③家庭经济困难。由于文化水平不高,导致经济收入偏低,家庭财政紧张,从财力上来说无法顾及。

(二)个人及家庭收入均偏低

1、概况分析

受访的少数民族妇女,多为制造业工人或服务业从业人员。人均年收入仅为2.9万元,家庭年收入也仅为5.3万元。而据统计,我市XX年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为55381元,城镇非私营单位企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为48727元,城镇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为34682元。反观我辖区受访少数民族妇女,其收入是远远低于平均水平的。

2、成因分析

(1)教育程度导致的就业困难

现今社会,知识早已成为第一生产力。虽教育程度不能与知识技能直接挂钩,但企业在用工时难免以之为参考因素。并且,在劳动力市场上,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居多,面临的竞争压力相对也最大,选择面则较小。因此,由于缺乏文化水平和技术能力,在就业时竞争力就明显较弱,从事的多是条件比较艰苦、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则较低的工作。

另外,缺乏知识技能,在信息社会,容易导致的缺陷是对信息的处理能力不够,利用各种求职信息和设施的机会就相对减小。

(2)家庭负担大、生活压力重

分析数据可以发现,受访婚嫁少数民族妇女的配偶也多从事待遇较低的工作,这直接导致家庭总收入也远远低于平均水平。而平均39岁的年龄段,又使得她们上有老下有小,既面临孩子读书教育,又要应对老人养老医疗,家庭开销较大,面临的巨大生活压力。同时,又缺乏时间和精力去参加培训教育,寻求待遇更加优渥的工作。

三、解决方法

针对这样的现状,作为基层政府要少讲空话套话,多做实事好事,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为本辖区内的婚嫁少数民族妇女解决好就业和生活上的困难。

1、搞好培训及继续教育

避免文化水平偏低、专业技能贫乏成为婚嫁少数民族妇女就业路上的“拦路虎”,就要从根本抓起,鼓励她们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考虑到婚嫁妇女的家庭负担较重,本辖区内企业较多的实际情况,可适当鼓励就近就业。街道社区相关部门和培训机构先与用工企业沟通,根据企业的需求,发动组织学员参加相关培训并让学员到企业进行实习操作,通过考核取得相关资格证书和培训证书后,再由用工企业安排就业,这样不仅提高了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又解决了用工需求问题。

2、鼓励多种形式的自主创业

在就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现状下,鼓励少数民族妇女利用自身优势创业致富是明智之举。街道可成立妇女创业指导中心,吸收金融、扶贫、工商、税务、文教、卫生、计生等部门负责人参加,为妇女创业提供便利条件。此外,除实体创业方式外,充分利用崇安电商园的资源优势,鼓励婚嫁少数民族妇女与时俱进,在电商发展的大潮中分得一杯羹。

3、帮助解决家庭后顾之忧

由于妇女在照顾家庭、操持家务、孝敬老人、养育子女等方面承担着主要职责,在社会支持不足的情况下,部分妇女便没有了全身心投入社会工作的动力和基础,影响了妇女的事业前途。因此,要帮助婚嫁少数民族妇女改变就业和生活的困境,政府要做的除了在教育及就业方面给与指导外,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为劳动妇女解决家庭的后顾之忧,从实际需求出发,解决合理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网络条件下党员教育调研情况总结报告_党团工作总结_网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党工团,全文共 1577 字

+ 加入清单

网络条件下党员教育调研情况总结报告

白石桥社区在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上,由书记负责,完善党内班子建设,通过选举产生书记、副书记和委员,多数在党内担任职务的人员都是社区工作人员,有利于日常组织开展当内工作,研究和讨论实际问题,这样的选举结果,更有利于社区党务工作有人办事,高效办事,能办好事。

一、网络发展趋势

现有的电信网络,主要是在任意两个用户之问提供一对一的、双向的、实时的连接。现有的广播电视网,是一个单向的信息分配网络,近年来广播电视行业也开始利用一些新的数字调制技术,发展网络数字电视。因特网的连接方式和它所能提供的业务,则是综合了上述两种极端的情况。今后网络发展有三网合一的趋势。

二、网络化对社区党员教育工作的现实影响

在党员教育上,白石桥社区以执行党员管理“三会一课”制度为主,定期组织召开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按时上好党课,同时每月15日定为党员集中学习日,组织开展一次党员集中学习活动。

但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党员集中学习报到率偏低。社区退休党员多,对于退休的这部分党员,由于年龄身体健康状况等因素,党员们主观上认为参与建设和社会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少了,对继续学习积极性不足,真正能严格做到参加党内生活和支持党内工作的,寥寥无几,多数只能根据身体状况,视情况参加活动,白石桥社区党总支组织的集中学习,离退休党员实际平均参与率不足70%。这部分党员因为年龄偏大,接触网络信息和网络技术很少,信息网络化趋势对他们影响不大。

对于在各类社会单位和外地工作的党员,又存在另一类问题,由于工作关系和党组织关系脱离,组织党内活动经常遭遇工作单位要求和党组织要求冲突的尴尬,由于目前社会压力大,党员大多在单位担任要职,一旦冲突严重,大多数时候党员会选择工作单位的安排,而放弃党组织的安排,社区党总支出于对党员的体谅,大多数时候也只能谅解。以白石桥社区党总支的情况为例,此类党员参加每月学习日参与率不足50%。

社区每周开展远程教育,对党员和居民全部开放,目前信息网络化技术的发展,党员接受各类网络信息非常便利,因此社区远程教育工作站优势不明显,党员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这一类党员接触网络信息多,有些党内学习教育活动可以通过网络实现。

三、网络化对党员思想状况和行为方式的影响

网络的自由度特别高,更难于控制和监管;它的共享性特别强,谁也不可能完全垄断信息资源和信息系统;它的交互性特别突出,“一言堂”在互联网条件下不会有市场。与前述互联网的技术特点和社会文化特点相伴生,信息宝藏与信息垃圾共存于一“网”,给党员思想状况带来了冲击。

四、网络化对党员教育带来的挑战

(一)党员思想控制面临挑战

由于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打破了信息传播的空间限制,使各种合法的不合法的、健康的不健康的信息快捷方便进人党员的眼界,一旦出现热点问题,与此相关的信息寻访及讨论数量都会直线上升,范围之广、速度之快都是无法想象的。这种完全开放的、互动式的传播,使社会对个人思想行为和制约机制发生了变化,不再能够进行有效的监督。

(二)党员教育载体面临挑战

网络使得党员教育的渠道和阵地迅速扩大,如果我们不注意利用互联网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就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互联网所带来的负效应。

(三)党组织工作者素质面临挑战

网络是由人来创造和管理的,而党组织工作者对互联网的掌握、熟悉和运用及其创造力和想象力决定了网上网络化条件下党员教育的成效。在传统的党员教育过程中,党组织工作人员处于一种信息优势的地位。通过这种信息优势,在教育过程中比较容易树立威信,得到受教育者的尊重和认可。然而,在网络时代,这种优势部分丧失了。部分党务教育工作者由于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特别是网络知识和技能知之较少,面对飞速发展的计算机和网络科技往往不知所措,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提高素质是他们迎接网络时代挑战的一个重要课题。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英语专业在无锡就业情况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380 字

+ 加入清单

英语专业无锡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进入大学后,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一学期过去了,大一已经过了一半。大学的学习方式不同于以前的任何一个阶段,考的是自主学习,每一个目标,不管是学习上的,还是生活上的,都需要自己摸索和努力的。少了父母在一旁的叮咛唠叨,怀念老师们在耳边的谆谆教诲,进入大学的我们,要学会自立了。

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社会栋梁之才,需要的是综合的才能。而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时刻为锻炼提高我们的能力而努力。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为我们大学生能顺利地走向社会和融入社会奠定基础。这个寒假,我们班积极响应学校号召,认真的做了社会实践。

我们班围绕这个主题,结合实际确定了采访的主是“英语专业在无锡就业情况的调查”。每三个人组成一组,负责采访两个人。

任务已经落实了,现在就要行动了。联系的工作还是很顺利的,听到是江大的学弟学妹们,学长学姐们还是很热心的,很快就把见面的时间地点确定下来了。我们第一个采访的是一位英语专业的学姐,现在在无锡一家经营外贸的私企当英语翻译。其实,刚开始接到这样任务的时候,我就担心我们采访的要求会被拒绝,因为这毕竟是占有别人的私人时间,而且他们也没这个义务啊。但事实证明是我多想了,特别是听到她说前几个星期已经有人走访过她了,她还是欣然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心里还是有那么点小感动。

采访的过程还是很愉快轻松的,也聊了蛮多题外话的,应该说收益不少吧。我们提了很多的问题,学姐也都耐心回答。采访的时间虽然短暂,但采访过后,我发现还是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思考。今年英语师范的签约率就是个警钟,年年走低的数据,不得不让我们有危机感。原先选择英语专业,也不仅仅是从兴趣考虑,也有从就业空间考虑。但事实证明,光光兴趣是不够的,有了兴趣,还需要更大的动力牵引你。专业没难易之分,到了社会就如行业没有贵贱之分。学好专业真的不是件易事,而你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又恰恰决定了你今后就业空间的大小。当然这是针对大多数常人来说,因为社会上也有那些另辟蹊径而成功的人士。我并不热衷于那种形式,人固然要自信,但切记还需实际。所以还是谈些实际的吧。英语专业的就业方向,宽泛得说还是很广的,有英语教师,英语翻译,涉外导游,报关员等。每一种大类里还有小的分类,这儿就不详细说了。看似还是很乐观的,当年年走低的就业率作何解释呢?我是这样理解的:这归根结底有主要的两点原因决定,一是毕业大学生的素质问题;二是毕业大学生的态度问题。大学生素质问题主要就是专业技能。作为一名英语师范的学生,在我看来,毕业时最起码要有专四,专八,教师证,普通话等级证书和计算机二级证书。但又有多少人能全部拿到呢?即使你这些证书都拿到了,只能说明你是个合格的大学生罢了。

要想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还差得远了,不是吗?就拿英语教师来说,有了专八证书,当个高中老师还是可以的,可现在高中教师都要达到研究生学历,大学更是要求博士。更不用提英语翻译和涉外导游了,光英语专业毕业生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做到出色才有自己选择的权利,仅用四年的时间,要做到出色,又是何等艰巨的任务。所以,别看大学生活表面自由惬意,但承又受的压力却是前所未有的,但又有多少人意识到了。时间,机会,就在电脑当影碟机,图书馆当网吧,教室当茶馆的生活中消逝。当然社会不是只需要那些只会钻研的科学家,大学生也要拓展综合素质。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关于市农民工就业情况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3101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市农民工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据农民工年度监测调查资料显示,20xx年我市700个农村居民调查户中,全部家庭人口2313人,其中农民工 [1]920人,占家庭人口的比重为39.8%,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平均每户拥有农民工1.31人。我市农民工呈现出男性多于女性、已婚多于未婚、31-50岁年龄者多、初中文化程度者多、未参加过技能培训者多等基本群体特征;本地就业者多、制造业从业者多、生产或运输设备操作者多等分布特征;从业时间增加、收入显著提高、男女收入差距缩小等就业特征。

一、我市农民工基本情况

1、男多女少

从性别看,男性占 68.3%,女性占31.7%。男女比例为 2.15:1,比XX年的2.23:1有所降低,男多女少的趋势没有改变,但近年来呈现出男性务工比重逐年上升趋势。

2、八成以上已婚

从婚姻状况看,已婚人员占85.7%,其中男性和女性的已婚率分别为85.0%和87.0%;未婚人员占12.9%,其中男性和女性的未婚率分别为13.1%和12.7%;离异或丧偶的人员占1.4%,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3、近六成农民工年龄在31-50岁

调查结果显示,XX年我市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41.3岁,其中男性为42.3岁,女性为39.0岁。

从年龄构成看,30周岁及以下的占20.6%,比上年降低1.8个百分点;31-40周岁的占23.7%,比上年降低1.4个百分点;41-50周岁的占34.2%,比上年增加2.3个百分点;50周岁以上的占21.5%,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31-50周岁的接近六成,是农村居民家庭中非农就业的主体。

4、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

从文化程度看,小学及以下占13.8%、初中占67.6%、高中及以上占18.6%。我市农民工文化程度仍以初中为主。

从年龄看,年轻人群文化程度相对更高,30周岁及以下年龄组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31.8%,比30周岁以上年龄组高16.6个百分点。

从性别看,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女性占21.5%,男性占17.2%,女性比男性高4.3个百分点。农村女性劳动力要付出更多努力,拥有更高学历才能胜过男性,在竞争中获得从业机会。

5、参加过技能培训的农民工不足两成

调查结果显示,XX年我市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占17.9%。其中只接受过农业技术培训的占24.2%;只接受过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占62.4%;同时接受过农业技术和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占13.4%。

从性别看,男性接受过培训的比例为19.4%,明显高于女性的14.7%。

从文化程度看,文化程度越高,接受过培训的比重越高。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及以上接受过培训的农民工分别占14.2%、17.5%和22.2%。尤其是参加过非农职业技能培训,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及以上接受过的比重分别占9.4%、13.0%和18.7%,显著高于参加过农业技术培训的比重 5.5%、7.7%和4.1%。

二、我市农民工就业分布状况

1、近九成以本地就业为主

由于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程度高,为劳动力就业提供了大量岗位,一直以来都是外地农民工务工的流入地。对我市农村劳动力来说,基本上无需外出就可实现充分就业。调查显示,在乡内从业的占88.9%,是我市农民工最主要的从业地区;在乡外县内、县外市内及国内其他省市从业的农民工分别占5.8%、3.8%和 1.5%。

从年龄和婚姻状况看,30岁以上农民工更倾向于在乡内从业,比重比30岁及以下的农民工高19.4个百分点;已婚人员选择在乡内从业的比例比未婚人员高23.0个百分点。

2、五成农民工从事制造业

从产业结构看,从事第一产业的占0.1%;从事第二产业的占60.0%,比上年增加1.6个百分点;从事第三产业的占39.9%,比上年减少1.6个百分点。

从行业分布看,超过五成农民工从事制造业,占51.3%,是吸纳农民工就业最多的行业;其次是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占17.8%;再次是批发零售业和建筑业各占8.0%;随后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7.4%。五个行业一共吸纳了92.5%的农民工,比上年增加2.8个百分点。

3、近四成农民工从事生产、运输设备操作等工作

从职业分布看,经营类、管理类、技术类的从事人员比重较低。从事生产、运输设备操作等工作的人员比重最高,占39.8%;服务业人员占13.5%;个体经营人员占8.3%;专业技术人员占7.3%;办事人员及有关人员占4.3%;商业人员占2.0%;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占1.2%;私营企业主占0.6%;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占0.1%;从事其他工作种类的人员占22.9%。

三、我市农民工的就业时间和收入状况

1、平均从业时间略增

XX年我市农民工人均从业时间为10.9个月,比上年增加0.1个月,其中本地务工、本地非农自营、本地非农务工和外出从业时间分别为0.5个月、 1.4个月、7.9个月和1.1个月。调查显示,有26.1%的农民在从事非农活动的同时兼顾自家的农业生产,务工务农两不误。

2、非农收入显著提高

调查结果显示,XX年我市农民工月均非农收入为2535元,比上年增长18.0%,其中月均收入在600元及以下的占1.8%;601-800元的占2.6%;801-1200元的占9.5%;1201-1600元的占14.5%;1601-2400元的占30.4%,2400元以上的占 41.2%。月均收入在1600元以上的农民工占到了71.6%,比上年增加了14.4个百分点,呈现出收入大幅增长,低收入者比重减少的趋势。

3、男女农民工收入差距略有缩小

从性别看,XX年我市男性农民工月均收入2774元,女性农民工月均收入1993元。男女收入比是1.39:1,比上年的1.55:1有所降低。

4、不同年龄组的农民工,收入愈高增速越低

从年龄组看,41-50周岁年龄组农民工月均收入最高,为2823元;其次是31-40周岁年龄组,为2662元;排在第三位的是50周岁以上年龄组,为2224元;最低的是30周岁及以下年龄组,为2205元。70后、80后是月均收入最高的人群,他们从业多年,拥有较多的工作经验,且年富力强,收入水平最高。

从收入涨幅看,涨幅最快的是30周岁及以下年龄组,增长25.6%;其次是50周岁以上年龄组,增长17.2%;第三是 31-40周岁年龄组,增长16.4%;第四是31-40周岁年龄组,增长14.9%。增长幅度的高低正好与绝对收入的高低相反,收入越高增幅越小,呈现出差距缩小的趋势。

5、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月均收入最高

从文化程度看,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月均收入分别为2215元、2616元和2472元,比上年分别增长了26.2%、15.5%和20.4%,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收入最高,增速最小。

6、本地非农务工收入最低

从就业方式看,本地非农务工、本地非农自营和外出从业的农民工月均收入分别为2155元、4667元和2600元,比上年分别增长了18.1%、14.9%和16.9%,本地非农务工农民工收入最低,自营农民工收入增幅最小。

7、交通运输业收入最高,批发零售业增速最快

从农民工从事的五大行业看,收入水平由高到低分别是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建筑业、制造业和居民服务业,月均收入水平分别为3313元、3241元、 2798元、2434元和2047元。收入增速由高到低分别是批发零售业、居民服务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分别为29.7%、21.7%、 16.7%、7.1%和6.5%。

[1] 本文中的农民工是指本市农村居民家庭中主要从事非农劳动的就业人员,但不包括乡村教师、乡村干部、行政事业单位等财政供养人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市农民工就业关于情况调查报告范文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534 字

+ 加入清单

2020市农民工就业关于情况调查报告范文

据农民工年度监测调查资料显示,20xx年我市700个农村居民调查户中,全部家庭人口2313人,其中农民工 [1]920人,占家庭人口的比重为39.8%,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平均每户拥有农民工1.31人。我市农民工呈现出男性多于女性、已婚多于未婚、31-50岁年龄者多、初中文化程度者多、未参加过技能培训者多等基本群体特征;本地就业者多、制造业从业者多、生产或运输设备操作者多等分布特征;从业时间增加、收入显著提高、男女收入差距缩小等就业特征。

一、我市农民工基本情况

1、男多女少

从性别看,男性占 68.3%,女性占31.7%。男女比例为 2.15:1,比XX年的2.23:1有所降低,男多女少的趋势没有改变,但近年来呈现出男性务工比重逐年上升趋势。

表1:农民工性别分组情况表

2、八成以上已婚

从婚姻状况看,已婚人员占85.7%,其中男性和女性的已婚率分别为85.0%和87.0%;未婚人员占12.9%,其中男性和女性的未婚率分别为13.1%和12.7%;离异或丧偶的人员占1.4%,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3、近六成农民工年龄在31-50岁

调查结果显示,XX年我市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41.3岁,其中男性为42.3岁,女性为39.0岁。

从年龄构成看,30周岁及以下的占20.6%,比上年降低1.8个百分点;31-40周岁的占23.7%,比上年降低1.4个百分点;41-50周岁的占 34.2%,比上年增加2.3个百分点;50周岁以上的占21.5%,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31-50周岁的接近六成,是农村居民家庭中非农就业的主体。

表2:农民工年龄情况表

4、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

从文化程度看,小学及以下占13.8%、初中占67.6%、高中及以上占18.6%。我市农民工文化程度仍以初中为主。

从年龄看,年轻人群文化程度相对更高,30周岁及以下年龄组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31.8%,比30周岁以上年龄组高16.6个百分点。

表3: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情况表

从性别看,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女性占21.5%,男性占17.2%,女性比男性高4.3个百分点。农村女性劳动力要付出更多努力,拥有更高学历才能胜过男性,在竞争中获得从业机会。

表4: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情况表

5、参加过技能培训的农民工不足两成

调查结果显示,XX年我市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占17.9%。其中只接受过农业技术培训的占24.2%;只接受过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占62.4%;同时接受过农业技术和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占13.4%。

从性别看,男性接受过培训的比例为19.4%,明显高于女性的14.7%。

从文化程度看,文化程度越高,接受过培训的比重越高。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及以上接受过培训的农民工分别占14.2%、17.5%和22.2%。尤其是参加过非农职业技能培训,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及以上接受过的比重分别占9.4%、13.0%和18.7%,显著高于参加过农业技术培训的比重 5.5%、7.7%和4.1%。

二、我市农民工就业分布状况

1、近九成以本地就业为主

由于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程度高,为劳动力就业提供了大量岗位,一直以来都是外地农民工务工的流入地。对我市农村劳动力来说,基本上无需外出就可实现充分就业。调查显示,在乡内从业的占88.9%,是我市农民工最主要的从业地区;在乡外县内、县外市内及国内其他省市从业的农民工分别占5.8%、3.8%和 1.5%。

从年龄和婚姻状况看,30岁以上农民工更倾向于在乡内从业,比重比30岁及以下的农民工高19.4个百分点;已婚人员选择在乡内从业的比例比未婚人员高23.0个百分点。

2、五成农民工从事制造业

1、

2、

3、4、5、6、7、8、9、

10、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关于求职与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求职应聘,汇报报告,全文共 1779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求职与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求职与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我暑期实践小组于2006年8月22日,海龙电子商城附近进行了关于求职与就业的情况的调查。主要调查对象是行人、顾客和一些商场的工作人员。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我们不仅掌握了很多有关求职与就业方面的资料和知识,而且感受到了工作的辛苦、进一步了解了社会。

调查目的和调查方式

一. 调查目的

1. 了解人们对工作的要求和满意度。

2. 了解人们在选择工作时的价值取向。

3. 了解人们对大学生就业的看法。

二. 调查方式

主要以问卷的形式对调查对象进行了解,获取其对于求职、待遇、工作等方面的态度和看法。共发放问卷98份,回收有效问卷96份。

调查结果分析

一. 对调查对象的分析

在所有被调查者中,其中在18—25年龄层的占80%,26—35年龄层的占14%。

年轻人成为了我们此次调查的主要对象。在调查中,有35.4%的人期望获得1000--2500元的月薪,29%的被调查者对2500--3500元的月薪认为满意,21%的被调查者希望得到3500--5000元的报酬。由此可以看出在被调查者当中,多劳多得、勤俭节约意识较强,对工作待遇问题有自己的原则与追求。由于调查地点的选择,此次调查的调查对象文化水平比较高,有75%的被调查者掌握英语,有一人掌握英、法、俄,三种语言;三人掌握第二外语。值得注意的是,在调查中仅占被调查总人数5%左右的中年人(36周岁以上)基本都是毕业以后通过学校分配获得工作,现在拥有3500----5000元的月收入,这些情况的出现与教育改革和政策的调整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 关于就业等问题的分析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有高达九成的被调查者在4个月内找到自己的第一份正式工作,这说明大部分留京工作的毕业生都是在短期内找到了工作,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就业的趋向,即尽快找到工作(这和外地人在毕业生中所占的比例有关),想留京发展就要尽快站稳脚跟。

在整个调查中,被调查者在回答大学生就业的问题时,有28%的人表示乐观、有45%觉得大学生就业存在一些困难,有14%的被调查者认为大学生就业前景令人担忧,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就业已不像以前那样轻松,但也没像有些人说的那样艰难,要有好工作还得自己多努力啊。调查中还发现,愿意在私人企业工作的人占29%,位居第一,其次是外企占到27.1%,国企以21%位居第三,政府机关以10%居于第四位。以往的“铁饭碗”思想在人们脑海中已经没了踪迹,取而代之的是多劳多得、能者多得。关于工作后所学专业的应用情况,83%的被调查者认为用得到所学的知识。其中15%的被调查者从事其本专业工作,68%的人表示在工作中需要用到相当一部分专业知识。所以学好专业知识和起到基础作用的公共课都非常有必要。

调查显示在工作的待遇问题上,有近四成的被调查者对当前的待遇不满,而仅有12%的人对现在的工作待遇表示满意,半数的被调查者表示比较满意,看来大部分的年轻人都很难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但从这些数据能看得出,当代大学生并不像有些人所说的眼高手低,从基层干起以是一种共识。调查还显示,在选择工作时,58%的被调查者以个人喜好作为第一参考,18%的人选择待遇较好的工作岗位,18%的人更倾向轻松的工作环境。由此可见大部分人希望找到一份合乎自己兴趣的工作,在工作中找到乐趣这样才会长久,干劲也更足,但如此感性的选择也有其弊端,是找自己喜欢的工作,还是将能力运用到所需要岗位,其中的轻重还得多权衡权衡。毕竟盲目求职是无法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上站住脚的【WWW.DIYIFANwen.com第 一范文§网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活动总结

在调查中我们看到了形形色色的工作者,也大体了解了他们的求职就业情况,以及他们对求职就业的看法。他们所做出的每一个选择,对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来说都是重要的参考,透过这些问卷、数据,我们能学到不少有关求职就业等方面的经验。而且,在这些回答问卷的人当中,他们都给人以平和、开朗、热情的感觉,即使有些是80年代的大学毕业生也对我们的实践活动表示出了支持与理解。

在这个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的社会条件下,大学生们应当多了解社会,把握机遇,早做准备,最重要的还是在大学里学好知识,提高能力,如此才能不惧挑战,在社会上站稳脚跟。有一身真本领才能胸有成竹的面对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年就业情况调查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430 字

+ 加入清单

2017年就业情况调查

在今天全球经济收到冲击的情况下,就业问题难免成为当今的难点问题。在就业群体中,青年毕业生也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前段时间,媒体曝光了广东近30名大学生应聘商场卖肉职位和湖南一些大学毕业生纷纷无偿试用的新闻,更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为了充分了解**镇青年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状况,我对本镇青年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镇青年就业现状

**镇土壤肥沃,物产丰富,且可开发利用率高。全镇现共有各类企业400余家,已形成了有色金属、服装、建筑、机械、化工、轻纺、医药等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以种植业、林特业、畜牧业为主要结构的都市农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随着**镇企业数量的不断攀升,就业岗位也在不断增加,无形之中给**镇青年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然而,从近几年的务工调查数据显示近80%以上为外来务工人员,全镇约4110余在家待业,其中青年占95%,成为**镇就业难题,其中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约50人,占失业青年总人数的29%。

二、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近年来,我镇社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失业人数居高不下,和以下一些因素有关。

(一)就业观念陈旧。

据调查,一些青年就业期望过高,认为工作分三六九等,特别是读书人就该找一份体面的工作,否则宁愿失业在家。

调查中了解到一位**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从XX年学校毕业后就一直在备战公务员考试,据他所言考上公务员是他唯一的目标。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在对待就业择业的问题上,很多人依然保留着计划经济时代的陈旧观念,总想着能端上铁饭碗,一劳永逸。因此在择业上首选行政事业单位,不惜一切代价报考行政或事业单位的青年人大有人在。对于一些社会比较急需的就业岗位,例如一些临时性、季节性、脏苦累等工作,则较少被青年人尤其是大中专院校毕业青年所选择。

(二)职业技能短缺。

近两年**镇工业园不少工业企业,虽然前阶段受到金融风暴到冲击,但是总体上影响不大,企业正常恢复生产的面积还是比较广。一些企业为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是在企业用工上,能够适应工作岗位的青年却不多,出现了高要求,低素质,高学历、低水平的尴尬。在企业用工调查问卷中,当问及青年工人欠缺什么时,企业主回答技能短缺占被调查人数的60%。还有橡塑公司企业,除了普通工人聘用本地人以外,其它高级技术人才90%以上是外地人员。

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过去大多接受的是应试教育,在校学习的目的并不明确,只为一纸文凭。另一方面是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不够。共同导致了企业技工岗位空缺,青年劳动力大量闲置,无法就业。

(三)就业信息不畅。

对就业的50名青年询问“你认为最有效的就业途径是什么”时,回答依靠父母朋友帮助就业的占60%,自己到用人单位应聘的占15%,通过上网等其它方式的占22%,回答通过人才市场的只有3%!

就目前情况来看,本镇仅有的一家劳动力市场每天进出的大多为外来务工人员,从调查结果看就业成功率仅为12%,相对较低的就业成功率也时促使本镇青年不愿光顾的主要原因。另外一些大型企业或单位的用工则多数在市一级的劳动力市场或在互联网上发布用工信息,致使许多外地劳动力进入我镇就业市场,导致外地劳动力抢占了本来就为数不多的就业机会。

(四)就业市场狭窄。

部分青年有志于选择自主创业,但这种择业方式受到多种条件制约,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是极其有限的。而要想进入行政事业单位就职门槛较高,同时部门单位招录考试条件奇高,使得一些有业务专长的人才被拒之门外。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法政学院律师就业环境和就业情况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律师,全文共 1111 字

+ 加入清单

法政学院律师就业环境和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一、 社会实践目的

为使法学专业在校大学生提高社会实践的能力,了解当下律师职业的就业环境和就业状况以及激励我们在校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同时也为了丰富大学生的假期生活,特开展此次走进律师事务所活动。

本次活动采取访谈的方式,在xx市区范围内随机选取一家正规合法的律师事务所进行调查,符合活动策划组的相关规定和要求,有助于完成调查活动并得出合理报告。

二、 社会实践内容

(一)、活动概况:

1、活动时间: XX年7月30日下午3时;

2、活动地点:河北律师事务所;

3、活动对象:郭律师;

4、活动内容:与郭律师进行有关律师职业及发展现状的交流

(二)、活动具体流程:

1、首先,我向郭律师作了自我介绍,表明我的身份是“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法学专业大一学生”,并说明我的来意,即“进行暑期社会实践,调查当下律师职业的相关情况”。

2、其次,我将提前准备好的问题向郭律师一一作了询问,并认真听取和记录了他的回复。总结如下:

郭律师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算是我的学长了,毕业五年,成为律师两年,目前还担任某公司法务。也接手过些案子,做过些令他印象深刻的刑事案子,目前郭律师已经度过了艰苦的日子,收入也比以前翻了好几倍,但是回想起背后的艰辛,郭律师还是感慨万千,总结如下:首先要学好专业知识,再通过司法考试,还要考取律师证,最终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律师。郭律师还特意说到,从事律师这个行业,不要想着会立刻挣钱,要做好坐冷板凳的准备,在毕业的一两年内基本不会赚钱的,而且律师也是一个要求吃苦耐劳的工作,会经常跑案子,出差,也会很繁琐的。向我们女生刚开始做律师会比男生面临的困难更大,这个现实对于刚学习一年的我们来说的确会有一点失望,但这也激励我们要更加努力地学习。

郭律师也提到,书本上的知识在现实工作中更加努力地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实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实践中也会不断学习到新的知识来充实和提高自己。

三、社会实践结果

本次活动开始时曾出现我被拒绝接受采访的情况,经过分析,我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我没有做好沟通和交流,二是一些律师确实事务缠身。从本次活动目的的角度来看,我在之后的走访中与被采访者沟通顺畅,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交际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 社会实践结论与体会

1、当前,律师职业就业人数大致呈增长态势,就业压力较大,竞争较为激烈;但从长远来看,随着社会公众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增强,社会对从事法律行业人数的需求将会增加,所以,法律行业就业前景很广阔。

2、从当前高校法学教育现状来看,“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还是较严重的,这一点在一些省属和市属高校尤为突出。所以,今后法学专业大学生应当理论与实践并重,不能重次轻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关于市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7215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市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了解我市就业问题,促进就业工作,市政协社会法制民族宗教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并会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王世英副主席带领下,于3月中旬深入米脂、横山、府谷等县,采取实地走访查看企业、职业学校、培训中心、人力资源市场和听取汇报、座谈等方法,就我市就业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就业基本情况

(一)人力资源状况

截止XX年底,我市总人口为353.4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1.6万人,占17.4%;农村人口291.8万人,占82.6%。

按照我国法定劳动力男性16—60周岁、女性16—55周岁的规定,全市劳动适龄人口为218万人,占总人口的61.7%。其中城镇37.3万人,占17.1%;农村180.7万人,占82.9%。

劳动适龄人口中,在校学生31.3万人,丧失劳动能力的11.2万人,实际劳动力为175.5万人。其中城镇劳动力29.2万人,占16.6%;农村劳动力146.3万人,占83.4%。

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为:初中以下141.3万人,占80.5%,高中及中专24.9万人,占14.2%,大专以上9.3万人,占5.3%。

劳动力技能水平为:初级以下技能(含初级职称)10.9万人,占6.2%;中等技能(含中级职称)4.7万人,占2.7%;高等技能(含高级职称)1.2万人,占0.7%;没有技能等级的158.7万人,占90.4%。

(二)劳动力就业状况

至XX年底,城乡劳动力就业总数为166.4万人,未就业人员为9.1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为91.3万人,占54.9%;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为23.9万人,占14.4%;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为51.2万人,占30.7%。从近几年三个产业从业人员数量总体情况来看,第一产业呈略微下降之势,第二次产业呈略微上升之势,第三产业基本持平。

第二、三产业从业的人员在几个重点行业的分布是:采矿业4.9万人,制造业5.3万人,电力、燃气业0.9万人,建筑业12.7万人,交通运输业5.3万人,批发零售业13.8万人,金融业0.4万人,七个行业合计43.3万人,占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总数的57.6%。

在国家单位就业的有20.2万人,其中,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5.2万人,占25.7%;教育单位4.7万人,占23.3%;其他国有单位就业10.3万人,占51%。

(三)就业工作情况

我市就业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人事、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持续保持着较为平稳的态势,为全市经济跨越式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1、就业长效机制初步建立。XX年以来,相继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实行城乡统筹就业的指导意见》、《关于做大做强劳务产业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的实施意见》和《xx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等9个政策性文件,对政府促进就业作出具体规定和要求。各级政府把促进就业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建立了促进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研究解决促进就业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突出矛盾,初步形成了我市促进就业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格局。

2、就业总量整体逐年增加。近年来,我市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资源优势,拓展三产服务业、能源化工企业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就业岗位,新增就业岗位从XX年的1.7万个,增加到XX年的 2.2万个,累计增加就业岗位15万多个,为下岗失业人员、城镇新增劳动力和进城务工农民提供了较多的就业岗位,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控制在4.3%以内,全市的就业局势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态势。

3、劳务输出规模不断扩大。各级政府坚持把扩大劳务输出作为推动统筹城乡就业的一项重要措施,全市劳务输出人数由XX年的28万人增加到XX年的56.3万人,劳务收入由XX年的10.3亿元增加到XX年的27.6亿元。为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4、多措并举实施就业援助。近年来,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和开展党政领导交友帮扶促就业活动等措施,全市在治安、环卫、社区老年服务等方面开发公益性岗位3100多个,对4100多名零就业家庭成员和有劳动能力、就业愿望的女40岁以上、男50岁以上的就业困难下岗失业人员(以下简称“4050”人员)实施了就业援助。

5、就业服务框架基本形成。全市人力资源市场从无到有,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开展了求职登记、职业介绍、劳务派遣和社会保障事务代理等多项就业服务工作,XX年以来,累计开展免费职业指导 6.9万人,有2.65万人通过专场招聘活动实现了就业,较好地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

6、就业技能培训初见成效。目前,全市有14所职教中心,在校学生2.3万人;中等专业学校10所,在校学生1.2万人;民办培训机构30所,每年培训学员近万人。XX年以来,累计考发职业技能资格证书 13.4万份。同时,劳动保障部门结合形势需要积极开展了创业培训活动,XX年以来累计培训35期,1200余人实现成功创业,带动4800多人实现就业。

二、“”期间劳动力供给和就业岗位态势

(一)劳动力供给情况

据统计,“”期间全市进入劳动适龄人口41.6万人,适龄人口中继续上学的大约31.4万人,不再上学需就业的10.2万人,高中毕业不再升学和各类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其中大学毕业生回榆林求职的按50%计算)20.4万人,“”期间企业新增劳动力供给总量约为40万人,平均每年增加8万人。退出劳动年龄的19万人,年均3.8万人,年净增劳动力4.2万人。

(二)就业岗位增加情况

1、根据市、县(区)两级“”规划,全市“”期间计划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0户,据测算,平均每户企业可新增就业岗位140个,共可新增就业岗位2.52万个。

2、“”期间新增规模以下工业企业460户,据测算,平均每户企业可新增就业岗位30个,共可新增就业岗位1.38万个。

3、“”期间净增其它各类企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社区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3500户,平均每户企业可新增就业岗位5个,共可新增就业岗位1.75万个。

4、“”期间净增个体工商1.8万户,平均每户可新增就业岗位1.8个,共可新增就业岗位3.2万个。

5、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期间,全市固定资产预计投入2313亿元,据测算,可为灵活就业人员和非正规就业人员提供10万个就业岗位。

6、党政事业单位补充退休减员可新增岗位3万个。

以上六项共计新增就业岗位18.85万个,年均3.77万个。

(三)综合分析

“”期间我市新增劳动力供给总量为40万人,新增劳动就业岗位18.85万个,年均3.77万个,年劳动就业岗位供需缺口为0.43万个。加上外省市每年来榆务工人员约2.8万人,预计每年劳动就业岗位缺口为3.23万人。

三、就业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当前,是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也会大幅增加,就业形势总体相对比较稳定。但是由于南北经济发展差距大、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以及择业观念陈旧等诸多主客观因素,就业工作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依然存在。从劳动力的供给来看,一是我市劳动适龄人口目前正处于高速增长期,每年新增劳动力约3万人;二是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镇,有约15万富余劳动力因种种原因没有实现转移就业;三是国有企业改制的不断深化,有400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需要就业;四是大中专毕业生求职的人数每年以5000人左右逐年增加,累计有近3万名未实现稳定就业;五是外省市来榆务工人员每年约2.8万人,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劳动力的需求增长看,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就业弹性降低,就业岗位的增长速度逐步低于经济本身的增长速度。因此,劳动力总量供过于求的矛盾依然存在。

(二)结构性、区域性矛盾日益突出。工业结构中,原有传统工业所占比例逐年下降,而新上的能源化工项目大多科技含量和机械化程度高,吸纳劳动力的空间小,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所占比例很小。同时,在企业结构中,随着市场竞争机制作用的发挥和企业改制工作的推进,“”期间,我市绝大多数国有、集体企业将会逐步退出市场。中小企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普通劳动者选择就业的机会减少,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区域差异方面,由于我市南北经济发展不均衡,南北差距越拉越大,使区域性就业矛盾日益突出,北六县基本可以就地解决劳动力就业的问题,70%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可实现就地转移。如xx县,恒源煤焦电化有限公司拥有员工1928人,其中85%都是本地人;矿区的井下作业和冶炼工厂、建筑工地以及宾馆、饭店等行业里的艰苦工种几乎全是外地人,本地人不愿干;外来务工人员达2万多人,涉及全国三十多个省市。而南六县就业岗位少,80%以上的劳动力需要通过异地转移就业。

(三)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突出。由于劳动力供给矛盾和结构性矛盾突出,劳动力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残疾人等形成了就业困难群体。这部分人员大多只能从事一般的劳动,与当前劳动力市场的要求相差甚远,离开政府的援助很难实现再就业。

(四)劳动力素质与岗位需求矛盾突出。我市劳动力数量庞大但整体素质偏低,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相对滞后,培训机构不足、规模不大、层次较低,而非农产业就业对劳动者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体力型劳动者就业空间越来越小,致使一般劳动力数量严重过剩。劳动力素质和就业岗位需求之间的不相适应,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短缺,造成“就业难”和“招工难”的问题并存,“有事没人干”和“有人没事干”的现象同在,既影响和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又制约着劳动力的就业和就业稳定率的提高。

(五)就业服务滞后于就业多元化的要求。当前就业工作呈现用工单位多元化和就业渠道、就业方式多元化的特点。但我市时至今日还没有专门的就业服务机构,市与省xx县区之间的信息至今没有实现联网,劳动力网上市场即无形市场尚未形成;人力资源市场也大都处于场地不足、设施不全、设备简陋的尴尬境地;基层工作所站普遍工作条件差、经费紧缺、手段落后,与当前促进就业的工作要求不相适应。

(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稳定。据调查测算,剩余劳动力输出人员中,稳定输出的仅占20%左右,80%以上的人员大多数处于不稳定状态,从事简单的、季节性劳务。劳动力输出受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缺乏长期性、持久性,加之农村剩余劳动力文化偏低,缺乏劳动技能,给城乡就业造成压力。

(七)择业观念陈旧严重阻碍就业。在未就业的人群中,特别是大中专毕业生和一些下岗失业人员,就业观念陈旧,把就业仅仅理解为只有在国家机关单位和国有企业工作才算就业,因此存在着就业靠政府,依恋 “铁饭碗”、重国有轻民营、不愿干个体的心理,认为“就业就是吃公饭”或者“吃公饭才算就业”,缺乏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同时,有的大中专毕业生不愿到基层去就业,怕吃苦丢面子,只想在城里谋份工作。去年我市在实施农村人才队伍振兴计划时,原计划招聘512名,实际报名参加考试的只有167人,最终招聘的仅有73人。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市综合执法局计划招聘30名工作人员,结果报名参加考试的竟有1606人。巨大的反差不能不引人深思。

四、应对就业问题的思路和建议

我市的就业工作尽管存在许多困难,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方面中央、省上近年来对促进就业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关注;另一方面市上提出加大我市能源化工基地、特色农业基地和区域中心城市的建设力度,并把“就业再就业工程”列入了“民生八大工程”之一,这必将带来新的更多的就业需求。通过调研,委员们认为当前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刻理解就业是民生之本,充分认识就业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将就业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重大政治任务,作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来抓,深入开展《就业促进法》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强化在促进就业、实现全社会充分就业方面的责任,完善配套政策,简化办事程序,规范操作办法,使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逐步长期化、制度化、规范化,有效发挥政策促进就业的积极作用。

(二)大力倡导择业新观念。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一些陈旧择业观念给就业造成的思想羁绊,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不容忽视的一个社会问题,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的不正确择业观念尤为令人忧虑。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倡导适应时代变化与社会发展要求的择业新观念,在全社会树立“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劳动最光荣”的就业理念,特别是要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校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引导他们正视现实社会,适应市场需求,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科学就业理念和不怕吃苦、从基层干起、在实践中逐步锻炼成长的正确人生观。同时,要加快事业单位的改革步伐,公开招聘,择优录用,尽量安置大学生就业;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协作,促进毕业生跨地区就业;充分发挥人才网络建设优势,为毕业生搭建就业服务平台,拓宽就业渠道。

(三)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经济快速发展是扩大就业的重要保证,要在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快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大型企业的基础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大力发展就业门槛低、就业容量大、服务范围广的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使中小企业特别是第三产业成为吸纳劳动者的主渠道。我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低,也意味着服务业在提供岗位方面有着巨大的空间。一是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以能源化工产品物流为主,其他(购物、餐饮等)为辅的现代物流服务业;大力发展以金融业、信息服务、边塞文化、旅游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将我市建设成为重要区域商贸服务中心、金融中心、文化旅游中心,辐射行业就业。二是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做好家政服务、物业管理、托老托幼等便民的社区服务,增加就业岗位。三是大力发展非全日制就业、非正规就业,拓宽就业途径。四是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延伸产业链,提升就业空间。五是各级政府在招商引资中,要把吸纳本地人力资源作为入驻企业的一个硬性准入条件,强化各类入驻企业安置本地劳动力的社会责任意识。

(五)不断强化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强化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是提高劳动者自身素质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城乡就业的必然要求。当前,要在加快榆林职业学院建设进度的同时,积极探索整合现有培训资源,组建榆林技术学院集团的可行性,充分发挥各县区职业中学、就业训练中心以及乡镇培训机构的作用。职业教育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专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一是以市场需求为中心。职业学校要围绕市场需求尤其是榆林工业发展的需求这一中心,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整合重复专业,改造传统专业,积极开发新专业,以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的需求。二是以就业为导向。职业学校要不断调整服务方向,优化专业结构,增加社会急需的新专业,改造老专业,使新旧专业相辅相成、合理搭配,以提高就业率作为职业教育的第一要务。三是以能力为本位。职业学校要通过优化专业结构,将学生培养成适应就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最终都能顺利走向工作岗位。

(六)进一步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我市劳动力的82%是农村劳动力,而解决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的最有效途径,就是进一步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做大做强劳务产业。各级政府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要实施青年农民技能培训工程,打造劳务品牌,全面提升农民工的综合素质。要鼓励偏远贫困山区农村的居民向城镇集中,鼓励学到一技之长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成为带动当地城镇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新途径。

(七)加快人才资源市场建设步伐。实施好人力资源市场建设项目,着力推进人力资源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网络建设,实现省、市、县(区)三级联网,达到基本服务功能完善。要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管理,进一步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切实规范各类职业介绍中介行为,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八)继续深入开展就业援助活动。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是实现全社会充分就业的重要内容,也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针对我市就业困难群众的实际,各级政府要继续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按照“产生一户、援助一户,消除一户、稳定一户”的动态管理原则,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落实税费减免、培训补贴、小额贷款,社保补贴等政策手段,帮助下岗职工中的“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和就业困难的大中专生实现就业。

(九)建立健全就业服务机构。按照关于就业服务专业化、制度化、社会化的要求和劳动力市场建设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原则,建立健全市、县乡(社区)三级就业服务平台,为劳动者提供优质的就业服务。一是设立市县两级就业服务局;二是加强市县两级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建设,服务项目从单纯的职业介绍扩大到职业指导、招聘录用、定期发布用工信息、劳务派遣、劳务培训等多方面;三是加强乡镇、社区劳动保障事务所(站)建设。通过基层所(站)准确掌握全市城乡就业状况,成为政府最基层的服务就业的单位。

(十)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认真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要规范企业行为,认真实施工时、休息休假、最低工资、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劳动保护等方面的标准。继续完善和落实对农民工的政策。国家为解决农民工问题已制订的平等就业、工资支付、劳动保护、社会保障、子女上学等政策,要切实落到实处,还要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和新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措施。要加强劳动执法监督,特别是解决好非法用工、超时加班、劳动条件差等问题。这样,既有利于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也有利于扩大就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关于我县城乡就业情况的调查[页5]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743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我县城乡就业情况调查

(三)突出抓好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城乡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把握重点、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当前要结合形势发展和我县实际,突出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以推进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带动我县城乡就业工作实现全局性突破。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着眼提升大学生就业理念、拓展就业渠道,搭建起大学生、创业导师、用人单位和政府有关部门联系的桥梁;抓好村官和到乡镇农技、卫生医疗机构服务大学生的管理服务,优化农村乡镇人才队伍结构,推动“农村乡镇人才队伍”建设计划稳步实施;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建设工程”,加强对已挂牌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的指导和监督,确保为毕业生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在就业困难人员实行重点帮扶方面,要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积极落实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等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失业人员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就业。在加强对农民工扶持方面,要增加培训补贴额度,新建项目开发的岗位可优先提供给本地农民工,同时加大对进城农民的政策扶持。

(四)认真组织开展好就业技能培训。技能培训是稳定和促进就业的关键。当前要进一步整合农业、劳动、教育等有关部门培训资源,整合公办、民办职业技术培训学校资源,整合社会各类培训项目,统一规划,分类实施,突出特色,逐步建立面向城乡各类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结合市场需求和企业需要,大力开展订单式、定向式、补贴式培训,开展实用性强的技能储备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不断强化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围绕提高培训质量和层次,进一步完善职业培训体系、改善培训设施,突出抓好技能能力的提高,使就业者能够掌握多种职业技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将培训范围扩大到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以及复转军人、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等。

共5页,当前第5页12345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关于我县城乡就业情况的调查[页4]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486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我县城乡就业情况调查

市场培育不够完善,社会保障体制滞后。一是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机制不健全。全县没有专门的驻外劳务机构,个别民办中介组织运作不规范、诚信度差。二是城乡一体的就业服务机制不完善。城乡劳动力资源、培训、输出网络一体化建设滞后,劳动者求职与企业用工信息渠道不畅,有效组织化程度低。三是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机制尚未形成。现行户籍制度不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制约了城镇化建设进程。社会保险参保率低,覆盖面窄。进城务工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的比例极低。四是农民进城务工的合法权益还不能得到很好维护。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一些企业为保生存,以降低或拖欠工人工资、延长劳动时间等方式减少损失,损害农民工利益,导致农民工就业更加困难。农民到企业务工,但由于就业不稳定,除用工单位不愿为其参加社会保险外,务工者参保的积极性也不高,中断缴费者众多。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不允许异地转移,而且大部分农民工认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在短时间内不会受益,因此不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其他如医疗保险、社会福利设施、教育条件、就业要求等方面的制约,均不同程度对农民具有排他性。

三、新形势下促进城乡就业工作的对策建议

加快推动和促进全民就业创业,是应对金融危机、加快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提升我县城乡就业工作水平,不断满足城乡群众就业需求,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全力营造促进城乡就业的浓厚氛围。我县在就业文化培育、就业环境改善、就业要素激活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通过举办就业创业事迹报告会、讨论会等活动,引导城乡居民树立新的就业创业观念,增强就业创业信心,特别要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求高求稳的就业观念,倡导大学生在就业时不等不靠、不挑不拣,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电台、电视台、报纸、互联网等各种新闻媒体,搞好有关就业优惠政策的宣传,真正使各项优惠政策深入人心。要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大力选树就业创业典型,进一步激发全民就业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要搞好信息服务。继续完善政府、专家和创业者“三位一体”的项目谋划推介机制,筛选、储备、发布、宣传一批投资少、风险小和效益好的创业项目,广泛与创业者进行对接。要优化创业环境。进一步降低创业门槛,凡是法律没有明令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全部放开,鼓励各类创业主体领办和创办经济实体。着力完善银企对接平台,逐步提高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及个人创业的信贷比例,对信誉良好、还款及时的企业及个人,在贷款额度和期限上给予支持,切实解决创业融资难题。

(二)努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带动就业。加快经济发展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空间,提高社会保障能力,最终都要依靠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各乡镇、各部门要按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要求,坚持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并举,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统筹考虑经济增长、结构调整、改革开放与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的关系,实现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要坚定不移地实施投资拉动战略,积极包装项目、培植产业,以加大项目建设扩大就业总量。继续加强对企业指导、协调和服务,特别是强化工业生产组织,采取得力措施,尽量使企业不减员、少减员、不停产,对已停产或半停产企业,妥善处理好人员安置问题,确保就业形势稳定。要充分发挥服务业促进就业增长的“蓄水池”作用,大力发展以金融保险、餐饮娱乐、物流连锁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带动就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着眼于促进城乡统筹,进一步加快农村改革发展步伐,实现农村劳动力有序合理流转。

共5页,当前第4页12345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关于我县城乡就业情况的调查[页3]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619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我县城乡就业情况调查

(五)统筹做好城乡就业工作,大力促进劳务经济发展。

我县创新工作方法,狠抓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促进了劳务经济的大发展。一是加强对外劳务合作,积极拓展县外就业基地。加强驻外劳务办事机构建设,增进与县外劳务输入地区的劳务协作,及时掌握输入地区用工需求动态,促进农民工有序外出就业。做大做强季节务工。在搞好以赴新疆摘棉工为重点的季节性务工的同时,拓展季节性务工渠道。XX年以来,全县 1.2万人次农民工赴疆拾棉,挣回劳务收入近3500万元,人均创收近 3000元。今年5月,我县依托外派劳务输出居全市第一的发展基础,成功创建重庆市首个国家级外派劳务基地县。以此平台,上下联动,内外协调,成功引导近5000名务工人员赴新加坡、日本、安哥拉、利比亚等国出国务工,外派劳务输出年增长30%,外派劳务遍及20个国家和地区的10多个行业(工种)。二是挂牌重庆市返乡农民工创业园。积极依托我县金龙工业园区a区,首批挂牌成立了重庆市返乡农民工创业园。截止XX年11月止,我县农民工返乡创业入驻园区的企业累计达到了181户,其中,入驻农民工返乡创业企业数67户,吸纳城乡劳动力就业17550人,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区现已初具规模。我县利用优惠政策,如将返乡农民工纳入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范围,由县级财政安排再就业基金予以80%的贷款贴息,给予农民工社会保险补贴、就业补贴等;对安置返乡民工的企业实行岗位补贴和再就业税费减免政策,吸纳(安置)农民工在80人以上的重点企业提供再就业贷款,并予以贷款贴息支持;在创业用地、税收优惠、金融信贷、就业扶持等方面鼓励和扶持有创业愿望和创业条件的农民工返乡创业。今年,通过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化发展解决一批,发动46家骨干企业提供就业岗位招聘一批,召开恳谈会引导返乡民工与园区企业对接吸纳一批,通过“1258266”专用信息平台向民工发布用工信息引导一批,“四个一批工程”帮助7974名农民工实现再就业。

二、我县城乡就业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我县就业工作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但受各种主客观条件限制,当前在推进城乡就业创业方面,还面临着诸多具体困难和问题。

劳动力素质不够高,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一是就业观念滞后。城镇不少求职者期望就业岗位体面轻松和待遇优厚;农村部分农民“小富即安”,仅满足于农闲时做临工、打短工,有的害怕外出务工上当受骗。二是文化素质偏低。目前,在城镇登记的失业人员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近40%;在未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近70%。三是职业技能较弱。求职者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时间短、专业性不强,技能单一,不少求职者只能找体力岗位就业。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在我县技能劳动者特别是高技能劳动者供不应求的问题十分突出,难以适应企业用工需求,出现了“有劳动力难就业,有空岗位难招工”的现象。另外,针对市场用工需求和我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特色,打造劳务品牌不够,致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竞争力较弱,劳务输出的规模不够大。

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就业需求空间有限。一是经济总量不够大、发展不够快,吸纳劳动力就业有限。我县生产总值和增速、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增速,虽在县内纵比创造了历史新高,但在重庆“1小时经济圈”中横比,其总量和增长速度仍然偏小偏慢,新增就业岗位不够多,吸纳劳动力就业有限。二是能带动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欠发达。在现有规模以上的近200户企业中,规模最大的企业,其从业人员也不足XX人;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吸纳劳动力就业的空间不足。三是新增劳动力成上升趋势,就业压力加大。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虽逐年减少,但隐性失业而未登记人员远高于登记失业数,加上逐年自然增长的劳动力人员,就业的压力仍然较大。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在农村还将不断产生富余劳动力,需转移进城务工的人员大量增长,可供就业的空间有限。

共5页,当前第3页1234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