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北京导游词结束语(通用20篇)

浏览

4150

范文

907

北京西山大觉寺导游词_北京导游词_网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6932 字

+ 加入清单

北京西山大觉寺导游词五篇

大觉寺又称西山大觉寺,大觉禅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阳台山麓,始建于辽代咸雍四年(1068年),称清水院,金代时大觉寺为金章宗西山八大水院之一,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京西山大觉寺导游词五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北京西山大觉寺导游词五篇(一)

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

欢迎来到“千年古刹”大觉寺参观游览。

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是寺前广场,在进入寺院以前我先简单的介绍一下大觉寺。大觉寺原名普照寺,始建于唐贞观20xx年。明朝时避更名为大觉寺。1360多年来,大觉寺与海丰塔,默默见证了唐、宋、元、明、清的盛衰巨变。

据专家评定,大觉寺文物价值极高。仅从建筑上来说,大觉寺主体建筑气势恢宏,工艺精巧,随着历史的变迁,与清代学堂的其他建筑已经浑然一体。现在,在大觉寺的原址上,人们能领略到的不单是盛唐以来的佛教文明,而且还有清代至民国的官办学堂,建国后苏联风格的建筑,历史的足迹清晰可辨

简单的介绍完,下面咱们进入大觉寺参观。

首先咱们参观的第一殿就是天王殿,殿中供奉的是弥勒佛,弥勒佛又称弥勒,密宗称甘露王,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能接引念佛人往生“西方净土”,故又称“接引佛”。佛经说此佛于过去世为菩萨时,名法藏,曾发四十八愿,长期修行而成佛。有十三个名号,后世所谓“念佛”,多指念此佛名号。两侧的四大护世天王,分别守护咱们老百姓说的风调雨顺。在我们当地有种说法:“拜大肚弥勒,笑口常开,烦恼无踪。”有兴趣的朋友不妨拜一下。

出了天王殿,咱们回头看一下弥勒佛身后站了一位武将,它就是宝刹的护法神韦驮菩萨。韦驮手执行法律器金刚杵,或以杵柱地,暗示这座寺院为非接待寺;或双手合十,将杵搁于肘间,暗示为接待寺。

现在咱们咱们继续参观, 天王殿东西两侧分别是钟楼和鼓楼。想必晨钟暮鼓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晨钟,一天劳作开始;暮鼓,一天劳作结束。钟鼓都是108响,俗称紧18,慢18,不紧不慢又18.。佛经中说:人有108种烦恼,听钟响鼓鸣108次,可除尽人间烦恼。

如果你想求得平安吉祥,就登上钟楼敲三下大钟,那么福禄寿就会永远地围绕在你的身边;如果你想求得心想事成万事如意,就登上鼓楼击鼓三声,那么你就会平步青云财源滚滚喜气盈门。

咱们眼前这座高大建筑就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是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的。大殿立于两米高台之上,重檐歇山,斗拱翘角,下有回廊,是整座寺院最高大的建筑。

一对青石瑞兽麒麟护卫于两侧,姿态威猛而充满气势,为大觉寺增添了庄严峥嵘之势。咱们继续参观,大家小心脚下台阶,有兴趣的朋友不妨数一下脚下的台阶有多少级,小王先给您留个悬念,一会给您揭晓。

大雄宝殿中供奉的是三方佛和十八罗汉。殿内正中为娑婆世界教主释迦牟尼佛,右侧为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左侧为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对于释迦牟尼大家应该非常清楚了,刚才也和大家讲过弥勒佛了,下面就着重说一下药师佛,全称“药师琉璃光如来”,亦称“大医王佛”、“医王善逝”等,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药师经》中称他曾经发过十二大愿,要满足众生一切愿望,拔除众生一切痛苦。据说,如果人身染重病,死衰相现。他的家人能昼夜精心供养礼拜药师佛,诵读药师光如来本愿功德静四十九遍,燃灯四十九盏,造四十九天之物色彩幡,其人得以苏生续命。大殿四周供奉的是十八罗汉。(后面附了18罗汉的介绍,大家可以根据需要记忆)

好了,咱们继续参观。刚才咱们参观的都是20xx年重建的,下面咱们要参观的这三排建筑都是大觉寺遗留下来的古建筑。清代学堂的前、中、后课堂,现在依次修葺恢复成了藏经殿、功德殿和禅房。藏经殿内藏许多经籍和释教著作,都是非常具有文物保护价值的。

现在咱们去进功德殿。大家请看,正当中这座大型红木框架紫铜浮雕屏风“功德榜”,高2.3米,宽3.2米,正面为紫铜浮雕“佛”字和于长銮撰文、傅殿文碑上文字的《恢复大觉寺记》。这些字看上去像是雕在上面的,其实这些字和后面的铜板是一体的,是特意为重修大觉寺定制的。背面铜版为功德榜,刻有捐助资产500元以上者职员名册。这边是18个功德碑,框架材质均为红木,正面为捐助资产十万元以上单位或个人姓名、职务以及捐助资产一定的数目,背面为捐助资产单位或个人业绩简介。恰是行善性善,万古千秋,好事芳名,与寺同光。

第三排房子呢,现在陈列的是我县著名书画家的一些字画,咱们可以参观一下~~~

现在咱们看见的这座大型照壁叫“九龙壁”,是用优质青石镌刻而成。“九龙壁”高4.2米,长15米,重60吨,上部是石梁石瓦;下盘为清式须弥莲花座;中间“九龙壁”用十一块高2.2米,宽1.3米的青石精雕细凿拼接而成,十一块青石拼接,不露隙缝,看上去像是在一整块青石上镌刻而成。九条青龙腾云跨风、盘旋翻滚,神志各异、栩栩如生,有欲上青天之势,充实表现了中华人的共同体的龙文化。“九龙壁”背面刻有《重建大觉寺记》。

现在有的游客可能着急啦!小王啊,你刚才还给我们留谜来者,你是不是忘啦!笑忘没忘,咱们现在就去揭秘神奇。现在咱们看见的西边这座楼阁式舍利佛塔叫海丰塔,大家再数一数他有多少层, (游客数塔的时候讲)海丰塔是鲁北平原灿烂文化的重要标志,是千年古县无棣厚重历史人类社会形态文化的象征。与沧州狮子东光县的铁菩萨同等名望,被誉为冀鲁三胜。大家都数完啦吧,咱们的海丰塔也是十三层。和前面的台阶相互呼应,再佛教当中,十三是非常高贵的,只有像佛祖这种级别的高层才有资格享用。由此可见我们的大觉寺可以说是佛教圣地。

海丰塔往南50米是海丰塔的旧塔基,当时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挖掘,至于地宫中会有怎样的发现呢?我们和您一样的期待。等以后时机成熟,我们竭诚欢迎您再来无棣,看一看沉睡1360多年的佛教圣物。

线面咱们再去看一看西偏殿地藏殿 这里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萨,因其“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地藏”,所以称“地藏王菩萨”,又因其“决心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所以又称大愿菩萨。

东偏殿是观音殿 正中供奉的是观音菩萨,其左右两侧分别是龙女和善财童子。据传观音下凡前已成佛,名慈航大士,由于人间疾苦之声直达天庭,她大发慈悲之心,请求佛祖甘愿下界救苦救难,于是她投胎作了妙庄国王的三公主——妙善,后来便有了女身菩萨像。

至此,咱们已游逛完了大觉寺,下面是自由活动时间,您可以爬爬塔,照照相,敲敲钟,击击鼓,当然也可以听小王讲讲那些海丰塔的故事。30分钟后,咱们门口集合,去参观吴式芬故居。

(一)伏虎罗汉

佛教名称为“宾头卢尊者”。他修行出家的寺门外常闻到虎啸,认为这只猛虎肯定饿了,便将自己的饭食分一半喂它,久之久之,猛虎便被其驯服,并常来寺院和他玩耍,故称“伏虎罗汉”。

(二)看门罗汉

佛教名称为“注荼半托迦尊者”。他和探手罗汉是俩兄弟。据说,他化缘时常用拳头拍打布施者的屋门,后来佛祖便赐给他一根锡杖,叫其摇动锡杖后发出的声音来促使施主开门布施,故称“看门罗汉”。

(三)芭蕉罗汉

佛教名为“伐那婆斯尊者”。据说,他出生时天下着大雨,雨点打得芭蕉叶沙沙作响。因此,他对芭蕉产生了一定的感情。出家后常在芭蕉树下修行用功,故称“芭蕉罗汉”。

(四)挖耳罗汉

佛教名称为“那伽犀那尊者”。他是佛教中的理论家,对“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官及其功能)有较深的研究,他以阐述“耳根之论”闻名,因此他的塑像或画像多作挖耳状,故称“挖耳罗汉”。

(五)探手罗汉

佛教名称为“半托迦尊者”。其母为富家之长女,与家奴私通,被人发觉,逃往他地时在路边生下他,后出家修成正果。由于他在打坐完毕时,常举起双手,长呼一口气,故称“探手罗汉”。

(六)笑狮罗汉

佛教名称为“伐阇罗弗多罗尊者”。他原为古印度一狩猎者,出家后放下屠刀,专心修行得正果。二只小狮子感激他戒了杀生,特跑到他身边。此后,他便笑呵呵得将小狮子带在身边,故称“笑狮罗汉”。

(七)过江罗汉

佛教名称为“跋陀罗尊者”。他出生在跋陀罗树下,后皈依佛门,主管浴事。修成正果后,曾乘船去东印度群岛传播佛教,故称“过江罗汉”。

(八)托塔罗汉

佛教名称为“苏频陀尊者”。他出生于舍卫城一位长者家里,自幼聪慧过人,后皈依佛门,对佛的追求执着,手中时时托一宝塔,塔中藏有舍利,为佛的象征,故称“托塔罗汉”。

(九)喜庆罗汉

佛教名称为“迦诺迦伐蹉尊者”。他原为古印度的一位雄辩家,他初遇佛聆听说法便倾心。出家学道,后得罗汉果位,对“喜庆”有独到的见解,认为“由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而感到的快乐称为喜;由眼、耳、鼻、舌、身而感到的快乐为庆”,故称 “喜庆罗汉”。

(东面从北至南)

(十)骑鹿罗汉

佛教名称为“宾度罗跋啰惰阇尊者”。他原为古印度拘舍弥城优陀延王宰相之子,自少聪明博闻,出家学道,后得罗汉果位,回乡度化亲属,优陀延王也因听其说法而得悟。据说他当时是骑鹿去拘舍弥王宫的,故称“骑鹿罗汉”。

(十一)举钵罗汉

佛教名称为“迦诺迦跋厘惰阇尊者”。他是一个感情易于冲动的人,性子急躁,在化缘时常常举起铁钵向人求乞,修成罗汉后,仍改不了这个习惯,故称“举钵罗汉”。

(十二)静坐罗汉

佛教名称为“诺讵罗尊者”。他原为古印度一名勇猛的战士,体格魁伟。出家后,佛祖为收敛他当时的那种拼杀性格,一直让他静坐,故称“静坐罗汉”。

(十三)骑象罗汉

佛教名称为“迦哩迦尊者”。他原为古印度的一位驯象师,后出家修成罗汉正果。由于象力大无穷,又能耐劳致远,是佛法的象征,故称“骑象罗汉”。

(十四)开心罗汉

佛教名称为“戌博迦尊者”。他原为中天竺太子,其弟想争夺王位作乱,他便揭开衣服表明心迹说“我心中只有佛,从未想当国王”。其弟果见他心中有一佛,便不再作乱,故称“开心罗汉”。

(十五)沉思罗汉

佛教名称为“罗睺罗尊者”。他是佛祖释迦牟尼的亲生子,后随父亲出家。相传他刚出家时调皮玩劣,常戏弄他人,后来受到父亲的严厉呵责和管束,才改过自新,并严守律戒,获罗汉正果,故称“沉思罗汉”。

(十六)布袋罗汉

佛教名称为“因揭陀尊者”。他原是古印度的捕蛇者,常携带一个布袋进山捕蛇,他捉住毒蛇后便拔掉毒牙将其放生,以免行人遭蛇咬。后以善心修得正果,故称“布袋罗汉”。

(十七)长眉罗汉

佛教名称为“阿氏多尊者”。据说,他出生时颇为奇妙,长着两条长长的白眉毛,这成了他生理上的一大特征,故修成罗汉后,便称其为“长眉罗汉”。

(十八)降龙罗汉

佛教名称为“庆友尊者”,即《法住记》的作者。他记载了16位罗汉的姓名和出处,使罗汉影响逐渐流传。传说,古印度有个叫波旬的恶魔,煽动人拆寺毁庙,杀害僧人,劫掠佛经。龙王激于义愤,用洪水讨伐波旬,并将佛经藏于龙宫。后庆友降伏龙王,取回佛经,故称“降龙罗汉”。

北京西山大觉寺导游词五篇(二)

游客们:

大家好!欢迎来到“人间仙境、觉者天堂”的大觉山风景区。

大觉山风景区位于武夷山脉中段西麓,距离资溪县城仅 7 公里,东距武夷山风景区 130公里,面积是它的三倍、北距道教名山龙虎山 50 公里,二者面积相当,并分享泸溪河的上下游。

“神奇、神圣”的大觉山风景区是资溪标志性的旅游品牌、神秘、抚州市首个国家 4A 级景区,荣获“中国十佳旅游休闲景区”、“最佳国际休闲旅游名山”、“江西十佳新旅游景区”、称号。

20xx 年底,海南客商李启明先生投资创办大觉山景区。 景区总面积 204 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 97% 以上,分东西两大片。 东区指尚待开发的马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我们现在所在的是西区,以迄今 1600 余年的宗教文化特色为主体,以峰岩、索道、幽谷、峡谷漂流、森林景观为胜,新建成楼阁廊亭、人工项目,是一个集宗教朝圣、潭瀑、生态观光和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旅游风景区。

现在大家坐上观光车跟随我去大觉山景区一日游吧。

我们来到了投资 1.6 亿元的大觉古镇。 它是座影视城,占地 25 亩余,沿峡谷建了三街六巷、城门吊桥、楼阁亭台、神殿茶肆、仿古建筑,美轮美奂,置身其中,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回到了千年前的大宋繁华商都,三十集电视连续剧《天仙配后传》曾在此拍摄。 大家漫步古镇,仰望青山耸翠,俯首溪流淙淙、坐茶肆凉亭,品一杯醇茗,聆听松涛鸟语,沐浴清风花香,定觉心旷神怡,尘世喧嚣杳然。

现在看到的这条大觉山峡谷,就是漂流的河道。 别看现在水不大,、中午大坝一放水,就会水流湍急。 近十年来,大觉山漂流日接待量超过 5000 人。 长 3.6 公里落差 188米的峡谷漂流,沿途要经过一谷三弯六潭九瀑十三坡,其中最大的一个坡落差有 13 米,大小弯道共 86 个,是世界景区内漂流中的极品,是真正的勇士漂,被誉为“亚洲第一漂”。 下午大家就去体验一把吧

我们来到了动力水坝上,眼前这座奇秀瑰丽的湖泊叫大觉湖,也叫天湖。 它长近 3 千米、宽近百米、最深 47 米,蓄水面积 15 平方公里,宛如一条巨幅绿丝绦,缠绕于大觉山腰。 湖水来自千米高峰上的一道道山泉,清凉澄澈,漂流时候就会感受到它无比清爽的魅力哦。

现在我们乘索道上山登攀“九天八地”大觉峰,朝觐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千年古刹大觉寺,体会一览众山小的雄伟气势。 如果有愿意徒步登攀的话,那就要以顽强的毅力征服几千级台阶,要大概一个半小时,而坐缆车单程全长 1680 米,只要 23 分钟。

现在大家来体验国内独一无二惊险刺激的太空步廊。 它长一百米,宽约一米,用有机玻璃铺设,护栏是几根钢缆绳。 走太空步廊仿佛高空悬空栈道一般,大家要脚底生根,小心滑倒,注意搀扶女士和小孩哦。

我们来到了大名鼎鼎的大觉寺。 它坐落于海拔 1118 米的莲花山主峰大觉岩(天岩)中。 大觉岩是一个天然巨型岩洞,外形犹如一只雄狮张开巨口、内部呈长方形,外高内低,宽近百米,深约 30 米,高约 9 米,可容纳约 20xx 人,洞之深廓,世所罕见。 寺内建有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王殿和祖师殿四个殿堂,塑有 40 尊佛像,并建有纯花木结构的禅室、厢房、。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最新改造后的大觉寺。

大家一定想知道大觉寺得名的由来吧。 相传东晋咸和元年(公元 326 年),杭州灵隐寺的一位禅师云游江南,来到大觉山,惊叹于山景的壮丽不凡和环境的清幽,决定在此修身弘法,最后圆寂于此,由此大觉山香火旺盛,千年不衰。 禅师法名“大觉”,后人为纪念他,将岩洞更名大觉岩,寺庙更名为大觉寺,大觉山也由此得名。

大觉岩最早叫狮子岩。 传说古时候九只狮子来到这里,见风景绝佳便住下了。 它们吃光了周边的野兽后要饿肚子,便商议只留下一只,其余的都走,但是谁也不愿走,于是开始争吵斗殴。 弱者逃离了,只剩下一雄一雌两只狮子旗鼓相当,相争不下,恶斗七七四十九天,雄狮被打败,母狮也累得张着大嘴喘气。 最后,母狮的身子变硬了,变成了一座大山,毛发变成了满山树木,翘起的尾巴变成了岩旁的大石笋,张大的嘴巴变成了如今的狮子岩。

大觉寺是观音菩萨的主道场,每逢观音菩萨三个节日,上大觉寺朝拜的信众络绎不绝,成为周边县市一个著名的宗教朝觐胜地。

大觉山主峰周边有八座山峰依势而立形似莲花,拱卫着大觉主峰,称为“八地”,加上天湖、天岭、天桥、天泉、天岩、天街、天台、天廊、天界九个“天”字号的景点合称“九天八地”。 此外,周边还有“百景观”,我介绍一些重点,其它的就不一一介绍了,大家自己去看,有景牌提示。

大觉寺内有终年充盈清澈的聪明泉(天泉),据说小孩喝了能金榜题名、西施望月石、水帘洞、传奇的龙床洞、西施照镜石、寺庙大门口有威武的将军石,传说是范蠡的化身、姻缘亭、神秘石塔、周边有耸立的双烛石、吕洞宾读书洞、南天门、千年不老松、双乳峰、神龟问天、扇石、著名景点。

大觉岩上方、大佛山对面,依山建起了一座天台,为朝觐大觉者之地、天台上建起了一座悬空耸立的南天门,为天地之间的一道圣门,是游人必到之处。

姻缘亭位于莲花山最高处、南天门上方,为两层开放式亭阁,一根高 10.9 米象征天长地久的龙柱高高耸立,是情侣们的必游之地。

大觉寺东边的大佛山被誉为“天界”。 它海拔 1228 米,巍峨耸立,山体酷似佛身,一座高 108 米的“大觉者”佛像将筑造其上,成为世界上最高大雄伟的室外佛像。 “大觉者”庄重静穆,气势恢弘,成为天人合一的象征。

大觉岩不仅是宗教圣地,而且一直是名闻遐迩的旅游胜地,被誉为“绝妙仙境之天下第一岩”。 王安石、朱熹、都曾造访大觉山,还有文人雅士隐居这里,有诗为证:“雄伟壮观狮子岩,美妙神奇民间传、早闻鸟语钟鼓音,晚观日落朝佛声。 日出阳光照仙洞,满寺香气扑鼻中、群山怀抱春常在,奇石异景在险峰。 ”

现在我们到寺庙下方的素斋堂用午餐,饭后稍事休息就下山漂流哦。

我们来到了漂流起点站,一会儿大家将接受大觉山峡谷漂流的考验,真正考验大家的勇气、意志和体能,也带给你无穷的乐趣。 它能让你体验“男人一路心跳,女人一路尖叫”的刺激,冲峭壁、躲暗礁、绕险滩、搏急流,漂走世间烦扰,放飞生命激情。 挑战落差,让生命的激情随地球的血液一起放纵的奔流,让生命的浪涛随地球的落差一起激荡,让生命尽情奔腾吧!

我到漂流终点站、你们,再见啦!

北京西山大觉寺导游词五篇(三)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欢迎来到“神山圣水、觉者天堂”大觉山风景区!

大觉山,源于佛教中的佛陀,指有觉悟的修行之人;是世界佛教与自然文化大公园。

大觉者,则是大觉大悟、达到最高修行境界的圣贤。

大觉山,国内首个以大觉文化为主题的景区,位于江西省东部、抚州市资溪县境内,武夷山脉西麓,主峰海拔1647米。景区总规划面积204平方公里,分为东区和西区。东区是以30万亩原始森林为核心的原始森林旅游区,西区是以宗教文化、峡谷漂流为主体的综合型旅游景区。景区森林覆盖率高达97.43%,空气中负氧离子平均每立方厘米达3万个,是天然氧吧、动植物基因库,被国家林业局定为华南虎野化放归基地。

大觉山天造地设,鬼斧神工,山水灵动,精美绝伦,天然诠释了大觉文化。峡谷飞瀑,千年古镇,亭台楼阁,奇山秀水与文化灵魂的完美融合,蕴含着宇宙玄妙之道。

大觉者峰耸立于层峦叠嶂、崇山峻岭之间,是大觉山的核心景观,状若大彻大悟的释迦摩尼。观世音佛像景观从容自然,天赐美景,隐藏着大自然无尽的神奇和奥秘……

大觉山旅游景区,利用独特的生态资源,邀请国内外著名旅游专家规划论证,结合高科技旅游文化理念,进行合理的项目开发。

在海拔300米至1200米之间打造摆渡观光车、独轨观光车与索道、隧道、游步道路线为一体,形成了30公里游览环线。在景区范围内乘坐环线旅游观光,串联起规划中的山顶寺庙及沿线崖壁景观。隐藏着山峰、湖泊、亭台、洞穴、轩阁。天湖、天路、天桥、天岩、天泉、天门、天台、天街、天界构成奇妙的“九天”景观;大觉山“九天”之下的莲花峰、神龟峰、笔架峰、翠屏峰、将军峰、文曲峰、叠罗峰、金刚峰等8座山峰拔地而起,构成“八地”景观。置身“九天、八地、百景观”,饱览全景,美不胜收,顿悟确实是“神山圣水,觉者天堂”。

登上大觉山,就来到高山洞穴中的大觉岩寺,梵音袅袅,香烟缭绕。大觉岩寺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0xx年),距今已有1720xx年的历史,唐代高僧杭州灵隐寺的大觉禅师避世离尘,曾云游至此,参禅礼佛,大觉岩寺由此得名。大觉岩坐落在巨大的花岗岩洞,岩洞前低后高,深50米,宽99米,高19米,实属罕见。寺院由大雄宝殿、地藏殿、观音殿、伽蓝殿等七部分组成,形成三教合一为一体的综合型寺庙。寺庙西侧的“八仙阁”“读书岩”,特为奇妙。

北宋资溪大儒李觏(gòu)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范仲淹的施政主张和王安石的变法思想都曾得益于李觏。相传,李觏的母亲婚后多年无子,遂来大觉山拜佛求子,终于得偿所愿,当朝宰相、大词人晏殊与李觏乃是挚友,二人曾同游大觉山,留下了许多曼妙诗文。

坐落于深山峡谷中的大觉山古镇,古往今来,见证了无数朝圣信徒的脚步,激发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豪情。如今的大觉山古镇,凌空而建,建筑为形、文化为魂,融入一河三街六巷九府,再现大宋风骨,成为禅修静养,休闲度假的胜地,续写着千年繁华,电视剧《天仙配后传》便是在此取景拍摄。

最为刺激的大觉山峡谷漂流,途经“一谷、三湾、六潭、九瀑”,激流勇进,跌宕起伏,素有“点燃生命激情,尽享自然精华”的盛誉。

纯净的生态环境、神奇的自然山水、厚重的大觉文化,吸引着数以千万计的八方游客,大觉山已是世人心目中的“神山圣水,觉者天堂”!

“觉若高峰摩九天,悟似清溪彻心田”,置身大觉山,拂红尘之牵绊,濯心头万千山,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尽兴乎?得趣于山水,彻悟于大觉!

北京西山大觉寺导游词五篇(四)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北京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大觉寺位于海淀区西北旸台山麓,始建于辽咸雍四年(1068年),为契丹人所建,坐西朝东的寺院,体现了契丹人尊日东向的习俗。因寺内有清泉流入,故又名清水院。

大觉寺位于海淀区西北旸台山麓,始建于辽咸雍四年(1068年),为契丹人所建,坐西朝东的寺院,体现了契丹人尊日东向的习俗。因寺内有清泉流入,故又名清水院。金代称灵泉寺,是金章宗时著名的西山八院之一,被称为“西山三百寺中之巨刹”。明宣德三年(1420xx年)重修后改称大觉寺。 大觉寺以清泉,古树,玉兰花和环境的清幽而著称。寺内建筑依山势层叠而上,自东向西由四进院落组成。山门、碑亭、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无量寿佛(动静等观)殿、大悲坛、舍利塔等组成,还有四宜堂,憩云轩,领要亭,龙王堂等建筑,多是清代重建而成。殿宇雄伟古朴,布局深广严谨。寺内后山是一处别致的园林,麓林曲径,叠石流泉,情趣非凡。大觉寺环境优雅,群山环抱,寺前平畴沃野,景界开阔;寺后层峦叠嶂,林莽苍郁。山上的清泉从寺后石隙注入,淙淙而下,沿着南北两路院落中的水漕流向前院的水池,泉水清澈,四时不竭。院内有一棵乾隆年间从四川移来的玉兰树,花繁瓣大,色洁香浓,树龄320xx年上下,堪为京城玉兰之最。还有一株高大而古老的银杏树,俗名“白果王”,需六人方能合围,浓荫可蔽半个院落,据说已傲立千年之久。迦陵佛塔为清代主持僧迦陵的舍利塔,其状犹如北海公园里的白塔,塔旁松柏参天,风景秀丽。

大觉寺内共有古树160株,有1020xx年的银杏、320xx年的玉兰,古娑罗树,松柏等,此外,还有大量的被列入保护范围的古树。大觉寺的玉兰花与法源寺的丁香花、崇效寺的牡丹花一起被称为北京三大花卉寺庙。

大觉寺位於北京市海淀区西郊阳台山麓。辽咸雍四年(1068年)建,距今己近千年,初名“清水院”。金时为西山八大院之一,称为“灵泉寺”,明宣德三年(l428 年)重修,改今名。寺坐西朝东,依山势层叠而上,颇为壮观。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殿、无量寿佛殿、龙王堂等建筑,寺宇最高处藏经楼院内有玲珑舍利塔一座。布局谨严,深幽而宽阔。寺内泉水自石缝汨汨而下,汇成碧潭,又经石槽顺山势缓缓回流,使全寺呈现一派生机。蜿蜓走起伏的山峦,恰似一头卧狮。莲花、善照二个配寺耸立在东西两个圆形山包上,当地人曾用“狮子滚绣球,一佛二菩萨”来形容该寺院的位置和地形之奇巧。辽代所立燕京天王寺沙门志廷撰《旸台山清水院藏经记》碑,记述了该寺的历史沿革。

大觉寺最高点是寺内已故住持迦陵和尚舍利塔。据传清代乾隆皇帝当年曾在这里剃度,有一次他坐禅时入梦笑出了声音,当时负责寺内烧火的迦陵和尚操起戒尺便打乾隆,皇帝不得不承认“仙阙少缘份,凡尘属寡人”,尔后悄悄地回宫。寺内的僧人都为迦陵捏把汗。但是乾隆皇帝非但没有惩罚他,而且还特派贴身太监来拜见迦陵。以后迦陵和尚不但当了寺院住持,就连他种的玉兰也成了寺中绝物。寺内迦陵舍利塔建於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高约十馀米,其形制与北京北海白垮相似。;圆形塔肚,上端砌筑细长相轮,塔顶安放金饰宝盖,底部八角白色须弥座,镌纹秀巧,表现出清代雕刻艺术风格。塔旁松柏环抱,郁郁葱葱,环境十分幽静。塔后有一汉白玉水池,周围护以石雕栏,泉水自石底流出,汇成一长方形碧潭。泉名“灵泉”,泉水清洌见底,常流不竭,即使在暑热的天气,将手放入水中,也会感到冰冷刺骨。泉边有一双层建筑,名为“龙王堂”,位於中轴线最后。古人认为这泉水是龙王所赐给的,所以建龙王庙以示供养。 舍利塔往下是大悲坛。这里是寺院藏经之所,面阔五间,硬山项,兽头脊,上层吞廓,并设木制栏杆。上层檐下横一悬匾,上书“最上法门”,为醇亲王所书。从大悲坛顺石阶而下是寺院第三进院落。此处以无量寿殿为主体,大殿坐落在一高大台基之上,前面带有月台,周围绕以汉白玉石栏。大殿面阔五间,灰筒瓦,歇山顶,门窗菱花全部为古钱式,做工精美。檐下悬挂一块雕有龙纹的巨匾,上书“动静等观”,为乾隆御笔。殿内供奉一佛二菩萨,泥质漆金。身后带有背光,花纹细腻,雕刻精美。佛像背后有悬塑,上塑观世音像,形象生动,堪称悬塑精品,为清代遗物。

大雄宝殿是全寺中心,大殿面阔五间,歇山琉璃瓦项,檐下装饰有斗拱。明间正中檐下悬挂一巨匾,上书“无去来处”,字体刚劲有力。殿内正中有一石砌须弥座,座上供奉木质漆金三世佛像,背后带有背光。殿内还悬挂有两块匾,一为“妙悟三乘”,一为“法镜长圆”,均为慈禧太后手笔。三世佛像后面又有三尊漆金菩萨像,其上悬有一匾,上书“妙莲世界”。殿前建有月台,周围绕以汉白玉石雕栏。在月台栏杆衬托下,大殿显得更加雄伟。

山门两侧建有八字墙,进山门为第一进院落,南北两侧对称分别有碑亭和钟鼓楼,正面是弥勒殿,面阔三间,灰筒瓦,歇山顶,檐下装饰有斗拱,门窗均采用壶门式样。明间檐下悬挂有大匾,额书“圆证妙果”。院中部为一长方形水池,名为“功德池”,池边绕以棋盘式花栏矮墙,池上正中建一石桥。池南北两端正中,各有一石刻水兽,龙口流水、注入池中。水兽造形古朴,是辽代遗物,距今已近千年,殊为珍贵。池中莲花朵朵,红白相间,争奇斗艳。石桥东端有一株古老桧柏树,其树冠同时生长针叶和阔叶两种叶子,令人称奇。原来在这株桧柏树干中寄生着一棵老藤,学名叫“蛇葡萄”,形成老藤寄柏。无独有偶,在该寺四宜堂院中也有一棵巨大柏树,自根部向上一米处分作两叉,在连体部位中部,寄生一株李树,远望李柏难分。这两棵怪树,与碧云寺的三代树,并称京西两寺之奇。如今这两棵怪树仍郁郁葱葱,挺拔俊秀,为古寺平添不少佳趣。

寺内有一座辽碑,是辽道宗咸雍四年(1068年)立的《旸台山清水院藏经记》碑,记载着这座建筑物的历史。辽碑是珍贵文物之一。碑上刻纹有的虽渐见模糊,碑身也已断为两截,但字迹仍可辨认。政府除把断碑拼合,还盖了一座砖龛保护它。 寺内花木很多,最名贵的要算名噪京华的玉蔺。南北跨院内都有,不待近前,便觉兰香袭人。据说南院两株玉兰是清代乾隆年间僧迦陵自四川移来,树龄已达三百多年,可惜其中一秣已经死去。北院一株玉兰是清代光绪年间移植,树龄也逾百年。两院的玉兰高七米有馀。花繁瓣大,馨清浓郁,一干一花,刚劲俊逸,甚是可爱。其实大觉寺玉兰之妙,更在於山水、古寺衬托。寺院周围没有噪杂人声,没有飞扬尘土;祗有隐隐青山,寂寂流泉。这才使得玉兰幽香,可以尽情向人倾吐。山门内有几株树干粗大、老枝横斜的翠柏,坡道两旁,遍植着杏树、桃树和梨树。在无量寿佛殿外有棵无量寿树——千年银杏,树高近一百米,干粗直径近三米,人称“银杏王”。乾隆皇帝为它题诗吟咏:“古柯不计数人围,叶茂孙枝绿荫肥,世外沧桑阅如幻,开山大定纪依稀。”

大觉寺附近的名胜很多,如鹫峰山道、七王坟、普照寺、莲花寺、杨家花圆等,寺院附近都有山道可以到达。赫赫有名的龙潭泉水,像一条丝带,蜿蜓迥旋,穿流於寺院之中,经过竹林,流进一个石雕大水池。池西沿镌“碧韵清”三字,字体古朴,苍劲有力。水池是由一整块大理石凿成,长2米,宽1.3米,高1米。石上纹理非常细腻,选材、雕镂都十分讲究。石质主体呈灰白色,其间又夹有乳白、浅紫、墨黑等各种花纹,整个外形显得秀丽奇特。

大觉寺这座古代名刹,在日伪和国民党统治时期曾遭到严重破坏,寺内寺外一片荒无,著名的《旸台山清水院藏经记》辽碑,也被日本侵略者打断。1949年后,对寺院进行了重修,使古寺院焕然一新。如今这座历史悠久的寺院已成为京郊一处重要的佛教胜地。

大觉寺又称西山大觉寺,大觉禅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阳台山麓,始建于辽代咸雍四年(1068年),称清水院,金代时大觉寺为金章宗西山八大水院之一,后改名灵泉寺,明重建后改为大觉寺。大觉寺以清泉、古树、玉兰、环境优雅而闻名。寺内共有古树160株,有1020xx年的银杏、320xx年的玉兰,古娑罗树,松柏等。大觉寺的玉兰花与法源寺的丁香花、崇效寺的牡丹花一起被称为北京三大花卉寺庙。大觉寺八绝:古寺兰香、千年银杏、老藤寄柏、鼠李寄柏、灵泉泉水、辽代古碑、松柏抱塔、碧韵清池。

寺庙坐西朝东,殿宇依山而建,自东向西由天王殿,大雄宝殿,无量寿佛殿,大悲坛等四进院落组成。此外还有四宜堂,憩云轩,领要亭,龙王堂等建筑,寺内供奉的佛像,造型优美,形象生动,《阳台山清水院创造藏经记》碑,为建寺之年始立,是寺中珍贵文物。

大觉寺环境优雅,群山环抱,寺前平畴沃野,景界开阔,寺后层峦叠嶂,林莽苍郁,一股清泉从寺后石隙注入,绕石渠淙淙而下,泉水清澈,四时不竭,院内有乾隆年间从四川移来的玉兰树,花繁瓣大,色洁香浓,树龄320xx年上下,堪为京城玉兰之最。还有一株高大而古老的银杏树,俗名“白果王”,需六人方能合围,浓荫可蔽半个院落,据说已傲立千年之久。

门票价格:不分旺季淡季,全年20元。

花卉寺庙

大觉寺内共有古树160株,有1020xx年的银杏、320xx年的玉兰,古娑罗树,松柏等,此外,还有大量的被列入保护范围的古树。大觉寺的玉兰花与法源寺的丁香花、崇效寺的牡丹花一起被称为北京三大花卉寺庙。

1997年,在大觉寺院中成立了0茶院,在大觉寺的在憩云轩、四宜堂和院内南北厢房和耳房中设茶室,戒堂改建为绍兴菜馆,僧房改为客房,还有豪华套房。此外,寺内还改建了会议室和其他娱乐设施,院内的空地上也摆了很多0茶院的躺椅和茶桌。此后茶香就和花香,古树一起成为大觉寺的一个特色。从那时起,在每年四月,大觉寺都举办大觉寺玉兰文化节,除观赏盛开的玉兰花外,还举办一些展览和文化活动。

* 辽代咸雍四年(1068年),善人邓从贵出资修庙。并刻《大藏经》,始称清水院。

*金代成为皇家行宫,金章宗时成为西山八大水院之一。* 明宣德三年(1420xx年)重修,并改名大觉寺。

* 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大修。

* 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大修。

* 明末,寺庙被毁。

* 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xx年),雍亲王对大觉寺进行了修建,增建四宜堂、领要亭等。完工后,推荐迦陵性音出任大觉寺住持。

* 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重修,并赐建迦陵舍利塔。渐成现有格局。

* 1930年代,山门遭雷击,被毁。

* 解放初期,寺院荒芜,部分殿宇圮毁。

* 1952年,北京林业学院在此筹建,并以此为临时校舍。

* 1972年,北京智化寺三世佛移到大觉寺。

* 1979年8月,大觉寺被列入北京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 1988年,大觉寺移交给北京市文物局。

* 1992年4月10日,正式开放。

* 20xx年11月,修缮了无量寿佛殿背面的南海观音大型悬塑, 并复原了包括四大天王,韦驮在内的24尊佛像。

* 20xx年5月25日,大觉寺作为明至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北京西山大觉寺导游词五篇(五)

欢迎各位领导来到“千年古刹”大觉寺参观,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寺前广场,首先我给各位领导简单的介绍一下大觉寺的基本情况:大觉寺,原名“普照寺”,寺内浮屠“海丰塔”,原名“普照寺舍利塔”,始建于唐贞观十三年,也就是公元639年,距今已有1320xx年的历史了。唐开元年间,改名为“开元寺”。五代高僧恒超曾在此挂锡二十七年,“锡”是指僧人手中的锡杖,“挂锡”就是说恒超曾在此做了二十七年住持。明初,无棣改名为“海丰”,“普照寺”随之改名为“大觉寺”,寺内浮屠改称为“大觉寺塔”或“海丰塔”,此名沿用至今。1300多年来,大觉寺和海丰塔见证了唐、宋、元、明、清的盛衰巨变。好,现在请各位领导跟随我一起参观大觉寺。

我们要参观的第一个殿是天王殿,在进殿之前,我要说的是咱们寺院的门槛是不能踩的,据说寺院的门槛是佛祖的肩膀,所以要轻轻的跨过去,以示对佛祖的尊敬。现在我们一起进入天王殿,在天王殿的正中供奉的是弥勒佛,弥勒佛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接班人,虽称为佛,但还未成佛,仍然是菩萨,据佛经记载,弥勒佛将于56.7亿年后在印度的华林园龙华树下得道成佛,所以又称为未来佛。我们寺庙里所供奉的是大肚弥勒,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布袋和尚。在北京潭柘寺有一副对联这样写道:大肚能容,容天下一切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世间一切可笑之人。四川峨眉山灵岩寺也有这样一幅对联: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己何所不容。这两副对联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所说的正是大肚弥勒。弥勒佛一般置于天王殿,面对山门,意义是说学佛者对待任何人、任何事都要欢欢喜喜,平平静静,不跟任何人计较,只有具备这样的条件,才有资格进入佛门。

在天王殿的两侧供奉的是四大护世天王,也称作护世天尊或四大金刚,他们手中所持的法器,取其谐音,分别代表风调雨顺,预示着国泰民安。各位领导请抬头,在我们的正上方有一尊佛祖释迦牟尼的头像,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望去,佛祖始终是面向我们的,这就说明佛祖对待天下众生是人人平等、佛光普照。好,请各位领导跟随我来到弥勒佛的背面,这里站立着一位武将,手持法器金刚杵,他就是我们寺院的护法天神韦驮菩萨。我们可以看到他手中的金刚杵是拄在地上的,这就说明我们寺院为非接待寺,不接待云游僧人,若韦驮菩萨双手合十,将金刚杵横于肘间,说明为接待寺,接待一切云游僧人,若韦驮菩萨将金刚杵举过额头,说明本寺对云游僧人的食宿要收取一定的费用。

好,请各位领导跟随我继续向前参观,在天王殿的两侧,分别是钟楼和鼓楼,想必各位领导对“晨钟暮鼓”这个成语并不陌生,它是唐代的一种计时方式:早晨敲钟,一天开始,晚上敲鼓,一天劳作结束。为什么要敲钟呢,有这样的说法:“钟声闻,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渡众生。”寺院中的钟鼓声每次是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再十八,如此重复两次,合为108下。那为什么要定为108下呢,这里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人有108种烦恼,听钟鼓声108下,可以除尽人间烦恼;另一种说法是一年有12个月、24节气、72侯(侯是一种计时单位,五天为一侯)相加合为108,象征一年轮回,天长地久。

下面我们要参观的是东西偏殿,首先来看东偏殿。东偏殿是观音殿,观音菩萨又称为观世音菩萨,在佛教中位居各大菩萨之首。端庄慈祥,手持杨柳净瓶,具有无量的智慧与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疾苦。有这样一句话形容她:观世音菩萨,无量劫来,成就大慈大悲之法门,利益众生,于生死苦海为作船筏,于无明长夜为作明灯,恒观众生称念圣号之音声,无苦不拔,无乐不与。也就是说世间一切受难众生只要一心念其名号,观世音菩萨就会“观其音声”前来解救,令其离苦得乐,称心如意。所以呢,观世音菩萨在我国是百姓最为崇奉的菩萨,拥有的信徒最多,影响也是最大的。

西偏殿是地藏殿,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萨,许多人认为地藏王就是鬼王,其实不是这样的,有一个传说是这样讲述地藏王菩萨的:地藏王菩萨原为孝女,名曰光目,她的母亲生前喜食鱼子,犯了极多的杀生罪,光目女知道母亲死后必堕恶道,就请阿罗汉入定观察,果然,她的母亲在地狱中大受苦难,于是光目女一心念佛,以诚孝的力量将母亲救离了地狱,并说出了“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坚定佛语。地藏王菩萨提倡孝道,而我们中国人又特重孝道,拜地藏王菩萨可以为自己的父母祈福,所以,地藏王菩萨在中国是极受敬仰的。

参观完东西偏殿,下面我们要参观的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坐落于两米高台之上,巍峨壮观,是整个寺院最为高大的建筑。悬于重檐之间的是由原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所提写的“大雄宝殿”四个大字,金光闪耀,下方为五代高僧恒超书写的匾额“佛光普照”。一对青石瑞兽麒麟护卫于台阶两侧,姿态威猛,充满气势,为寺院增添了峥嵘之势。好,请各位领导跟随我一起走上台阶,大雄宝殿前面的台阶是十三级,与寺院中十三级宝塔海丰塔遥相辉映,相辅相成。在台阶的中央嵌有二龙戏珠的浮雕,图案凸起,活灵活现,体现了大殿的神圣与庄严。现在我们一起进入大雄宝殿,各位领导请注意门槛。大雄宝殿供奉的是三方佛和十八罗汉,三方佛又称为三宝佛,是指按主管范围划分的三个世界的佛。正中供奉的是佛祖释迦牟尼,主管中央娑婆世界,左侧为药师佛,主管东方净琉璃世界,右侧为阿弥陀佛,主管西方极乐世界,佛祖释迦牟尼和阿弥陀佛都是我们所熟知的,在这呢,我说一下药师佛,药师佛又称药师如来、十二愿王,《药师经》中记载他曾发十二誓愿,愿除天下众生疾苦,治无名痼疾,令天下众生身心安乐。所以,在我国历史上,社会各阶层都非常敬仰药师如来。这三尊佛像高约7米,因而,人们只能仰视,成瞻仰之势,无形中增添了几分崇敬。在大殿的两侧供奉的是十八罗汉,据佛经记载,十八罗汉原本只有十六罗汉,都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弟子。十六罗汉主要流行于唐朝,唐末,开始出现十八罗汉,宋代开始盛行,清乾隆皇帝定十七罗汉为降龙罗汉,十八罗汉为伏虎罗汉,皇帝钦定,十八罗汉就以御封为准了。十八罗汉取代十六罗汉之后,影响也是越来越大了。

他们分别是:降龙坐鹿,举钵过江,伏虎静坐,长眉布袋,看门探手,沉思骑象,欢喜笑狮,开心托塔,芭蕉挖耳。

我们已经参观的29尊佛像都是铜铸成的,所以我们大觉寺也可以称作“铜佛寺”。

在三方佛背后的墙壁上悬挂有二十孝图,其中葬父的孝子董永和卧冰求鲤的孝子王祥就是我们滨州人,之所以在这里悬挂二十孝图就是让我们始终铭记“百善孝为先”。

好,我们继续参观,现在各位领导看到的这三排建筑,是大觉寺所遗留下来的三座古建筑,是明清时代的建筑,距今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了。光绪三十一年,也就是1920xx年,海丰县令杨增辉将其改建为清代学堂,是当时海丰县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学府,也是目前我省清代学堂中唯一保存最好的一处。直到1956年,才将其改建供人武部和广电局使用。在之后的一次修整中,工人将顶棚和内墙拆去后,古建筑露出了它的本来面目,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现在这三排建筑分别恢复成了藏经殿、功德殿和禅房。藏经殿内藏有许多经书和佛教著作,对它们我们寺院采取了保护措施。

现在,我们进入的是功德殿,正中是一座大型红木框架紫铜浮雕屏风“功德榜”,正面为紫铜浮雕“佛”字和由我县文史专家于长銮老先生撰文、付殿文书丹的《恢复大觉寺记》。

青齐北址 燕冀南陲 渤海汉郡 置县于隋

大唐贞观 尉迟敬德 佛光普照 寺塔崔巍

开元易名 恒超挂锡 明季伊始 大觉封碑

乱世修城 盛世修寺 先贤当效 功德可追

昭代楷模 殿杰首推 惟佛是尚 众望所归

募财鸠工 事卓业伟 四方赞助 德高功垂

天王大雄 前后联袂 观音地藏 左右护围

钟鼓双阙 朝暮相对 藏经弘德 三殿拱北

谋划者明 乐助者寿 奉佛者福 献经者慧

君不见 大觉寺塔凌霄汉 舍利金光天地辉

劝人兮 同登于善 祈佛回归

这些字看上去像是贴在上面的,实际上它们和铜板是一体的,是特意为重修大觉寺定制的。各位领导都知道,我们中国人造字是有讲究的,我们来看这个“佛”字,它的左边是个单立人,代表人,右边这个“弗”字弯弯曲曲,代表了佛教的基本教义,就是人生是曲折的、苦难的,只有忍受苦难,才能获得解脱,得道成佛。背面雕刻的是重修大觉寺时捐资5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人员名单,在屏风后面整齐排列着21个功德碑,正面为捐资十万元以上的单位或个人的姓名、职务及捐资数额,背面为捐资单位或个人的简介。可谓是积德行善,与寺同光。咱们功德殿采用的是“四梁八柱”的建筑风格,中间两道梁,加上前梁和后梁,一共是四道梁,代表四面,每道梁的两端各有一根柱子,一共八根,起到支撑的作用,代表八方。它的特点是靠四道梁和八根柱子支撑起整个建筑,墙倒屋不塌。

最后一排现在改成了书画陈列室,室内陈列着我县著名书画家的作品,各位领导可以看一下。

在三排古建筑的后面有一座大型照壁“九龙壁”,上面是石梁石瓦,下面是清式须弥莲花座,它是由十一块优质青石拼接而成,九条青龙腾云驾雾、栩栩如生,有欲上青天之势,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龙文化。“九龙壁”的背面刻有我县旅游局副局长徐景江撰写的《重修大觉寺记》,各位领导有兴趣的话可以看一下。

好,请各位领导跟随我继续参观,我们眼前的这座楼阁式佛塔就是海丰塔,它与沧州狮子和东光县的铁菩萨齐名,被誉为“冀鲁三胜”。关于佛塔的级数,按佛祖通载云:塔有四类,轮王一级,声闻四级,独觉十二级,菩萨如来十三级。在唐贞观年间,佛教盛传,文殊菩萨“无棣歇脚藏舍利”的说法传到长安,唐太宗派尉迟恭在无棣修建了十三级唐塔,也就是海丰塔,这与明太宰杨巍在《海丰县重修宝塔记》中记载的“或有菩萨与真舍利藏于期间耶?”相互印证。

海丰塔高45米,于1992年落成。塔的设计者是人民大会堂总设计师、建筑师,无棣人张镈大师,原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和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李铎先生为“海丰塔”题写了匾额,李铎先生还题写了“海裕无双邑,丰余第一州”的正门楹联。

在海丰塔南50米是原塔基,原塔建于唐贞观十三年,史称“唐塔”,比塔祖西安大雁塔还要大六岁。在清康熙六年,地震塔裂,光绪十四年,塔圯其半,延至近代,塔基砖石侵蚀,难以修补,1957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将只有六级半的残塔夷平,封基保护。在塔基下面有地宫,由于时机不成熟至今还未挖掘,我们都期待那一天的到来,让佛教圣物重现人间。

大觉寺有着千年的历史,有着佛塔中最高级别的十三级舍利宝塔海丰塔,由此可见我们的大觉寺可以称作是真正的佛教圣地。

我的解说到此结束,最后祝各位领导身体健康,事事顺意。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北京故宫导游词详细版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6190 字

+ 加入清单

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道参观,我感到很高兴。这里就是世界闻名的故宫博物馆,一般大家都简称它为故宫,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被迫宣告退位上溯至1420xx年明朝第三代永乐皇帝朱棣迁都于此,先后有明朝的14位,清朝的10位,共24位皇帝在这座金碧辉煌的宫城里统治中国长达五个世纪之久。帝王之家,自然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时至今日这里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也是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宫殿建筑群。由于这座宫城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所以在建筑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1987年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又称紫禁城,究其由来,是由天文学说和民间传说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将天上所有的星宿分为三垣、二十八宿、三十一天区。其中的三垣是指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在三垣的中央,正符合“紫微居中”的说法。因此,古人认为紫外线微垣是天帝之座,故被称为紫宫。皇帝是天帝之子、人间至尊,因此他们也要模仿天帝,在自己宫殿的名字上冠其紫字,以表现其位居中央,环视天下的帝王气概。还有一个说法就是指“紫气东来”。传说老子出函谷关,关令尹喜见有紫气从东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骑了青牛前来,喜便请他写下了《道德经》。后人因此以“紫气东来”表示祥瑞。帝王之家当然希望出祥瑞天象,那么用“紫”字来命名也就顺理成章了。“禁”字的意思就比较明显了,那就是皇宫禁地,戒备森严,万民莫近。此话决无半个虚字,在1920xx年末代皇帝被逐出宫后这里正式开放以前平民百姓别想踏近半步,大家可以想像紫禁城过去是多么崇高威严,神圣不可侵犯啊!

紫禁城建在北京,是有其历史的,也因为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说起来话长。故宫从明永乐四年(1406)开始修建,用了20xx年的时间才基本建成,到今天已有570多年的历史。大家看到了,故宫是一级红墙黄瓦的建筑群,为什么这样呢?据道家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其中土占中央方位,因为华夏民族世代生息在黄土高原上,所以对黄色就产生了一种崇仰和依恋的感情,于是从唐朝起,黄色就成了代表皇家的色彩,其他人不得在服饰和建筑上使用。而红色,则寓意着美满,吉祥和富贵,正由于这些原因,故宫建筑的基本色调便采用了红,黄两种颜色。

故宫占地72万多平方米,有宫殿楼阁9900多间,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四周有高9.9米,号称10米的城墙,墙外一周是52米宽的护城河,俗称筒子河。城南北长约960米,东西宽约760米,城上四角各有一座结构奇异,和谐美观的角楼,呈八角形,人称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城四周各设一门,南面的正门是午门,北门叫神武门,东门叫东华门,西门叫西华门。故宫在施工中共征集了全国著名的工匠23万,民夫100万人。所用的建筑材料来自全国各地。比如汉白玉石料来自北京房山县,五色虎皮石来自河北蓟县的盘山,花岗石采自河北曲阳县。宫殿内墁地的方砖,烧制在苏州,砌墙用砖是山东临清烧的。宫殿墙壁上所用的红色,原料产自山东宣化(今高青县)的烟筒山。木料则主要来自湖广,江西,山西等省。由此也可以看出当时工程之浩大。

我们眼前的建筑叫午门。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俗称五凤楼。明代,每年正月十五,午门都要悬灯赐食百官。到了清代这种活动就取消了。每年农历十月初一,都要在这里举行颁布次年年历仪式,清代乾隆年间因避乾隆帝“弘历”的名字,故将“颁历”改称“颁朔”。清代,皇帝举行朝会或大祀,以及元旦,冬至,万寿,大婚等重大节日,都要在这里陈设卤簿,仪仗。此外,国家凡有征战凯旋时,皇帝在午门接受献俘典礼,如果皇帝亲征也从午门出驾。

关于“推出午门斩首”的说法,可能是由于戏剧午台上及野史小说敷衍而来的。实际上是明代朝廷命官犯罪,有的在午门廷杖,当然严重的可能也有被当场打死的。

(进午门后金水桥前)

现在我们已经到了故宫里面,在正式游览之前,我先介绍一下故宫的布局和参观路线。故宫占地72万多平方米,在这样大的面积上,集各种建筑手法,建造一组规模如此宏大的建筑群,不但没有纷杂现象,反而给人以结构严谨,色彩辉煌和布局规整的感觉,最主要的手段是建造中突出了一条极为明显的中轴红,这条中轴线和整座北京城有机地结为一体,北从钟楼,南至永定门,总长度约8公里,皇家禁区苑内的部分约占三分之一。宫内重要建筑都在这条中轴线上,其它建筑分东西对称分布。整个宫殿的设计和布局都表现了封建君主的“尊严”和对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

故宫分外朝内廷。现在我们在外朝的最南端正,前面是太和门。门前有一对青铜狮子,威严,凶悍,成了门前桥头的守卫者,象征着权力与尊严。皇帝贵为天子,门前的狮子自然最精美,最高大了。东边立的为雄狮,前爪下有一只幼狮,象征皇权永存,千秋万代。我们眼前的这条小河,叫金水河,起装饰和防水之用。河上五座桥象征孔子所提倡的五德:仁、义、礼、智、信。整条河外观象支弓,中轴线就是箭,这表明皇帝受命于天,代天帝治理国家。

(在太和门前)

故宫建筑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由午门到乾清门之间的部分分为“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东西两侧有文华、武英两组宫殿,左右对称,形成“外朝”雄伟壮观的格局。三大殿前后排列在同一个庞大的“工”字型汉白玉石殿基上,殿基高8米,分为三层,每层有汉白玉石刻栏杆围绕,三台中有三层石雕“御路”。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故宫最高大的一座建筑物,也是国内最高大、最壮丽的古代木结构建筑。乾清门以内为“内廷”,建筑布局也是左右对称。中部为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是封建皇帝居住和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两侧的东、西六宫是嫔妃的住所,东、西一所是皇子的住所。“内廷”还有为皇家游玩的三处花园——御花园、慈宁花园、乾隆花园。内金水河沿“内廷”西边蜿蜒绕过英武殿、太和门、文华殿流出宫外,河上有白玉石桥,沿河两岸有曲折多姿的白玉雕栏杆,形似玉带。故宫建筑绝大部分以黄琉璃瓦为顶,在阳光下金碧辉煌,庄严美观。

故宫中的建筑除了突出中轴线外,还用了各种手法,使宫城中各组建筑独具特色。比如殿基的处理,殿顶的形式,吻兽和垂脊兽的数目,彩绘图案的规制等等。这样,不仅使主要建筑更显得高大,壮观,而且还表现了宫中建筑的等级差别。民间传说故宫有房9999间半,说天上的皇宫一共有房10000间,地上的皇帝自称“天子”,不敢与其同数,所以就少了半间。这半间房在哪儿呢?它指的便是文渊阁西头那一小间。实际上紫禁城有房9000余间,所谓的这半间是根本不存在的。文渊阁西头一间,面积虽小,仅能容纳一个楼梯,但它仍是一整间。文渊阁楼下是藏我国第一部《四库全书》的地方,为了照顾布局上的美观,所以把西头一间建造的格外小。

(经过太和门之后)

女士们、先生们,前面的大殿叫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故宫内最大宫殿。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重檐庑殿顶,是殿宇中最高等级,为外朝三大殿中最大的一座。太和殿建在三层重叠的“工”字型须弥座上,由汉白玉雕成,离地8余米,下层台阶21级,中,上层各9级。

太和殿始建于公元1420xx年,经历了三次火灾和一次兵燹的毁坏,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清朝建的。四个屋檐上各有一排动物,原来是钉子,用来固定瓦片用的,后来换成了神话传说中的动物,据说可以辟邪,而且数量越多,表明建筑越重要。太和殿上有9个,9是阳之极数,依次为7、5、3、1,平民百姓家是不允许有这种装饰的。

明清两朝曾有24个皇帝在此登基,宣布即位诏书。元旦、冬至、皇帝生日、册立皇后、颁布法令、政令、派将出征、金殿传胪以及赐安等等,皇帝都要在这里举行仪式,接受文武百官朝贺。

这个广场是太和殿广场,面积达3万平方米。整个广场无一草一木,空旷宁静,给人以森严肃穆的感觉。正中为御路,左右地面铺的砖横七竖八,共15层,以防有人挖地道进入皇宫。周围有一些大缸,是做什么用的呢?在故宫里一共有308个大缸,是用来储水防炎的,缸下可烧炭加温,防止冬天缸水结冰。为什么要建这么大的广场呢·那是是为了让人们感觉到太和殿的雄伟壮观。站在下面向前望去:蓝天之下,黄瓦生辉。层层石台,如同白云,加上香烟缭绕,整个太和殿好像天上仙境一样。举行大典时,殿内的珐琅仙鹤盘上点上蜡烛,香亭、香炉烧檀香,露台上的铜炉、龟、鹤燃松柏枝,殿前两侧香烟缭绕,全场鸦雀无声。皇帝登上宝座时,鼓乐齐鸣,文武大臣按吕级跪伏在广场,仰望着云中楼阁山呼万岁,以显示皇帝无上权威与尊严。

清朝末代皇帝溥仪1920xx年底登基时,年仅3岁,由他父亲摄政王载沣把他抱扶到宝座上。当大典开始时差,突然鼓乐齐鸣,吓得小皇帝哭闹不止,嚷着要回家去。载沣急得满头大汗,只好哄着小皇帝说:“别哭,别哭,快完了,快完了!”大臣们认为此话不吉祥,说来也巧,3年后清朝果真就灭亡了,从而结束了我国20xx多年的封建统治。

(在太和殿的石台上)

这是铜香炉,,是皇帝举行典礼时焚烧檀香用的。这里一共有18座,代表清朝18个省。殿外左右安放四个铜缸,象征”金瓯无缺“,作为贮水防火之用。台基东西两侧各有一只铜制仙鹤和龟,是长寿的象征。这个由铅铸造成的器具叫嘉量,嘉量是当时量的标准器,表示皇帝公平处事,谁半斤,谁八两,心中自然有数。对面还有一个石头做成的器具叫做日晷,是古代的测时仪。皇帝的意思是:量和时的基准都在自己手里。

太和殿正面有12根圆红柱,东西约63米,南北进深约37米,高35米,殿前丹陛三层五出,殿前后有金扉40个,金锁窗16个,整个大殿雕梁画栋,豪华富丽。殿内中央设有2米高的平台,上面摆放着雕有9条金龙的楠木宝座。后面有金漆围屏,前面有御案,左右有对称的宝象、角端、仙鹤、香筒等陈列品。象驮宝瓶,内装五谷,象征太平景象、五谷丰登。角端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可“日行一万八千里”,通晓四方语言,只有明君,它才捧书而至,护驾身旁。

太和殿也叫金銮殿,为什么这么叫呢?因殿内为金砖墁地而得名。金砖墁地平整如镜,光滑细腻,像是洒了一层水,发着幽暗的光。那么金砖真的含金吗?其实这是一种用特殊方法烧制的砖,工艺考究,复杂,专为皇宫而制,敲起来有金石之声,所以称作“金砖”。烧这种砖,每一块相当于一石大米的价钱,可见金砖虽不含金,但也确实贵重。

殿内共有72根大主柱,支撑其全部重量,其中6根雕龙金柱,沥粉贴金,围绕着宝座周围。在殿中央有一藻井,是从古代“天井”和“天窗”形式演变面来,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之一。主要设置在“尊贵”的建筑物上,有“神圣”之意。在藻井中央部位,有一浮雕蟠龙,口衔一球(球为铜胎中空,外涂水银),此球叫轩辕镜,传说是远古时代轩辕黄帝制造的,悬球与藻井蟠龙联在起,构成游龙戏珠的形式,悬于帝王宝座上方,以示中国历代皇帝都是轩辕的子孙,是黄帝正统继承者。它使殿堂富丽堂皇,雍容华贵。镜下正好对着宝座,据说是袁世凯怕大球掉下来把他砸死,故将宝座向后挪到现在的位置。关于龙椅,这里面有段故事。1920xx年(民国五年)袁世凯登基时,把原来的宝座搬走了,换了一把西式高背大椅,上饰他自己设计的帝国徽号。据说他的腿短,因而将椅座降低。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寻找那把龙椅,根据过去的一张照片,在破家具库找到了一把破椅,经专家鉴定,这椅子就是皇帝宝座,后经修复展出。

(带客人至太和殿东或西侧铜缸处)

古人把陈设在殿堂皇屋宇前的大缸,称为“门海”,门海者,盖“门前大海”之意,古人相信,门前有大海,就不怕闹火灾。因此,大缸又称为吉祥缸。它既是陈设品,又是消防器材。在科学不民达的古代,宫中没有自来水,更没有消防器材。因此,缸内必须长年储满水以备不虞。

清代时,共有308口大缸,按其质量分类三种,即鎏金铜缸、烧古铜缸和铁缸,其中最珍贵的是鎏金铜缸。然而这些鎏金铜缸没有逃脱侵略者刺刀刮体的厄运。侵略者是谁?是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国联军。为了镇压中国人民反帝的义和团运动,1920xx年的8月13日至8月15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进占紫禁城。救死扶伤和军官们烧、杀、抢、掠,从宫中及颐和园等处动掠夺的文物在各侵略国使馆区堆积如山,至今仍有大量文物被伦敦、巴黎、纽约博物馆攫为已有。这一切包括眼前这口缸上的道道刮痕都已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铁证。是伪统治时期,大缸被拉出宫门,装上日本侵略军的卡车,用去制作子弹,再反过来屠杀我国人民。

(中和殿前)

眼前这个方形建筑是中和殿。皇帝举行大典前,先到此暂坐休息,会见一些官员。皇帝去天、地、日、月四坛祭祀时,前一天也要在中和殿里看祭文。每年二月皇帝到先家坛举行亲耕仪式,前一天要来这里阅视种子、农具、祝文。这里现在陈列的是乾隆年间的两面三刀顶肩舆,即八抬大轿

城角

故宫的四个城角,每一个角上有一座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角楼,建造的可好看了。这四座角搂是怎么盖的呢?北京有这么个传说——

明朝的燕王朱隶在南京做了永乐皇帝以后,因为北京是他做王爷时候的老地方,就想迁都北京,于是就派了亲信大臣到北京盖皇官。朱隶告诉这个大臣:要在皇宫外墙——紫禁城的四个犄角上,盖四座样子特别美丽的角楼,每座角楼要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并且说:“你就做这个管工大臣吧,如果修盖的不好是要杀头的!”管工大臣领了皇帝的谕旨后,心里非常发愁,不知如何盖这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角楼。

管工大臣到了北京以后,就把八十一家大包工木厂的工头、木匠们都叫来,跟他们说了皇帝的旨意,限期三个月,叫他们一定要按期盖成这四座怪样子的角楼,并且说:“如果盖不成,皇帝自然要杀我的头,可是在没杀我的头之前,我就先把你们的头砍了,所以当心你们的脑袋。”工头和木匠们对这样的工程都没把握,只好常常在一块琢磨法子。

三个月的期限是很短的,一转眼就是一个月了,工头和木匠们还没想出一点头绪、一点办法来,他们做了许多样型,都不合适。这时候,正赶上六七月的三伏天气,热得人都喘不上气来,加上心里烦闷,工头和木匠们真是坐也不合适,躺也不合适。有这么一位木匠师傅,实在呆不住了,就上大街闲遛去了。

走着走着,听见老远传来一片蝈蝈的吵叫声,接着、又听见一声吆喝:“买蝈蝈,听叫去,睡不着,解闷儿去!”走近一看,是一个老头儿挑着许多大大小小秫秸编的蝈蝈笼子,在沿街叫卖。其中有一个细秫秸棍插的蝈蝈笼子,精巧得跟画里的一座楼阁一样,里头装着几只蝈蝈,木匠师傅想:反正是烦心的事,该死的活不了,买个好看的笼子,看着也有趣儿,于是就买下了。

这个木匠提着蝈蝈笼子,回到了工地。大伙儿一看就吵嚷起来了:“人们都心里怪烦的,你怎么买一笼子蝈蝈来,成心吵人是怎么着?”木匠笑着说:“大家睡不着解个闷儿吧,你们瞧……”他原想说你们瞧这个笼子多么好看呀!可是他还没说出嘴来,就觉得这笼子有点特别。他急忙摆着手说:“你们先别吵吵嚷嚷的,让我数数再说。“他把蝈蝈笼子的梁啊、柱啊、脊呀细细地数了一遍又一遍,大伙被他这一数,也吸引得留了神,静静地直着眼睛看着,一点声音也没有。

木匠数完了蝈蝈笼子,蹦起来一拍大腿说:“这不正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么?”大伙一听都高兴了,这个接过笼子数数,那个也接过笼子数数,都说:“真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楼阁啊,”

大伙儿受这个笼子的启发,琢磨出了紫禁城角楼的样子,烫出纸浆做出样型,最后修成了到现在还存在的角搂。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北京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094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朋友:现在呢,我们来到了天安门广场,我先为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天安门广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它位于北京市区的中心.天安门广场呈长方形,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总面积44万平方米。如果人们肩并肩地站在广场上,整个广场可容纳100万人,就是说全北京总人口的1/13都可以同时站在这里,够大的吧!

在明清时期广场可没有这么大,当时它呈“T”字形,“T”字的那一横就是我们今天的长安街,那一竖就是从现在的国旗杆前至_纪念堂前的这一长条形区域,在这一区域的两侧是按文东武西的格局分布着当时政府机关。解放后,原来广场两侧的建筑被拆除,从而形成了今天广场的基本格局。

在天安门广场的四周,有很多著名的建筑,现在我为大家以顺时针方向做一个简单介绍,就让我们以广场西侧的人民大会堂开始吧!人民大会堂位于天安门广场西侧,是全国人民代表参政、议政、举行重大会议,当家作主行使主权的地方,建成于1959年,最高处46.5米,是现在广场上的最高建筑。整个大会堂由三部分组成,南部为人大常委会办公楼,中部为万人大会堂,北端是国宴大厅,整座建筑自设计到完工只用了10个月,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

在广场的北端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天安门城楼,它是新中国的象征,就是在天安门城楼上,1949年10月1日_向全世界人民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广场的东侧矗立着中国历史博物馆及中国革命博物馆,完工于1959年,那里是收藏并展览中国古代、近代历史文物及革命文物的主要场所。

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南面是_纪念堂,原来在那里曾有一座门,明代叫大明门,清代叫大清门,民国时又改为中华门,解放后拆除,1976年_逝世后在其基址上建起了庄严肃穆的_纪念堂。纪念堂建成于1977年,是为纪念伟大领袖_而建,现在_的遗体安然地躺在水晶棺中,供人们凭吊、瞻仰、表达深深的敬意。

广场的正中,巍巍耸立着中国第一碑——人民英雄纪念碑,它是为了纪念那些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百多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及自由而抛头颅、洒热血的人民英雄们而建。整座纪念碑高37.94米,座落在双层基座之上,碑座四周镶嵌有八幅汉白玉浮雕,反映了中国近百年革命历史。纪念碑的背面是_起草,周总理手书的碑文,正面是_亲笔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

天安门广场是中国近代革命的见证人,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三˙一八惨案、一二˙九都发生在这里。天安门广场也是新中国诞生的见证人,更是今天人民幸福生活的见证人。现在,它已被全国人民评为“中国第一景”,每天都有来自海内外的朋友们到此参观游览。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导游词开场白

范文类型:导游词,开场白,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444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游客们,你们好! 很高兴见到大家,首先我代表我们公司湖南快乐旅行社对大家参加这次的旅游活动表示热烈的欢迎,本人托大家的鸿福,很荣幸成为大家的今天的导游。在这里要跟大家说声:"谢谢!".先自我介绍吧,我是湖南快乐旅行社的总经理(停顿一下)派来的导游,我姓彭,单名一个宇字,大家可以直接喊我的名字:彭宇。这个名字挺简单,对吗?又好记,呵呵,希望大家喜欢。 在我身边这一位呢是我们这次旅途中最为劳苦功高的一位,我们的司机张师傅,开足两天车的时间,非常幸苦。在此,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感谢我们的张师傅。

(略停)谢谢大家!那么,在这两天里面呢,就将由我和张师傅以及一会我们的地陪这三位工作人员为大家服务,务求使到大家在我们旅途中的:食住行游购娱"都能够得到满意的服务。 大家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尽不妨尽管说,我们尽所可能地去满足大家的要求。所以,我们也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团友都能够配合我们导游司机的工作,爱护车厢里的清洁卫生。

最后,请大家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来预祝我们将会度过一个轻松愉快的旅程!~~~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北京清华大学的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大学,导游,全文共 1006 字

+ 加入清单

1931到1937年是清华大学的蓬勃发展时期,当时梅贻琦任校长,开始广聘名师,实行名主治校,而且还建立起来了在我国工程教育史上有重要意义的清华工学院。这一时期被清华人称为“黄金时期”.

但是很不幸的是,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当时的北平非常不平静,很多大学开始南迁,清华大学首先南迁长沙,成立长沙临时大学,后来又迁到昆明,与北京大学、天津南开大学联合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日战争持续了8年,西南联大也坚持了8年

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但是正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却是清华历史上出人才最多的时期之一,如最早获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杨政宁、李政道,中国“两弹元勋”邓稼先,都是毕业于西南联大时期;著名的民主人士闻一多、吴晗等,都在西南联大任教。当时西南联大的校训是“刚毅坚卓”,正是这四个字鼓励清华的学生们克服重重困难,不断进取。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清华大学才迁回清华园复校,当时只设了文、法、理、工、农等5个学院,共26个系。1952年,全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清华大学响应国家发展工业的号召,调出文、法、理、农四个学院,其中文科基本上都并入了北京大学和人民大学,理科并入了北京大学,其他的院系则成立了一些新的学校,比如现在的北京农业大学

就是我们的农学院分出成立的,还有总理温__的母校中国地质大学,就是当时清华大学地质系分出后成立的,还有因为神州五号升空而名声大噪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也是当时我们的航空航天系分出成立的。当时的清华大学,只留下了工学院,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工程技术人才,被称为“工程师的摇篮”.

1978年以来,清华大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逐步恢复了理科、文科、经济和管理类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1999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__年,在教育部批准下,我校成立了医学院,20__年4月成立新闻与传播学院,20__年5月18日,清华大学恢复了航空与航天系,并将他扩大为航空与航天学院,它的首任院长是神州五号的总设计师,清华大学1952级校友王永志先生。

清华大学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13个学院,53个系,成为了一所具有文、法、理、工、医、经济、管理、航空和艺术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今天的清华大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全体师生员工的奋斗目标是:到20__年百年校庆之时,争取把清华大学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世界一流大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北京潭柘寺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9974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北京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郊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距阜成门41公里。潭柘寺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周围有九座高大的山峰呈马蹄状环护,这九座山峰从东边数起依次为回龙峰、虎距峰、捧日峰、紫翠峰、集云峰、璎珞峰、架月峰、象王峰和莲花峰,九座山峰宛如九条巨龙拱卫着中间的宝珠峰,规模宏大的潭柘寺古刹就建在宝珠峰的南麓。

潭柘寺规模宏大,寺内占地2.5公顷,寺外占地11.2公顷,再加上周围由潭柘寺所管辖的森林和山场,总面积达121公顷以上。殿堂随山势高低而建,错落有致。北京城里的故宫有房9999间半,潭柘寺在鼎盛时期的清代有房999间半,俨然是故宫的缩影,据说明朝初年修建紫禁城时,就是仿照潭柘寺而建成的。

解放初期将部分年久失修的殿堂拆除,并新建了一些房舍,现潭柘寺共有房舍943间,其中古建殿堂638间,建筑保持着明清时期的风貌,是北京郊区最大的一处寺庙古建筑群。潭柘寺不但人文景观丰富,自然景观也十分优美,春夏秋冬各自有景,晨午晚夜情趣各异,早在清代“潭柘十景”就已经名扬京华。

潭柘十景:平原红叶、九龙戏珠、千峰拱翠、万壑堆云、殿阁南薰、御亭流杯、雄峰捧日、层峦架月、锦屏雪浪、飞泉夜雨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部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距市中心30余公里。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潭柘寺寺内占地2.5公顷,寺外占地11.2公顷,再加上周围由潭柘寺所管辖的森林和山场,总面积达121公顷以上。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20xx年),寺院初名"嘉福寺",清代康熙皇帝赐名为"岫云寺",但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民间一直称为"潭柘寺"。

20xx年12月18日,北京门头沟区责令景区撤除违规功德箱。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20xx年),寺院初名“嘉福寺”,到了清代,康熙皇帝赐名为“岫云寺”。由于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一直称为“潭柘寺”。民间素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民谚。潭柘寺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是北京最古老的古寺。

潭柘寺规模宏大,总面积达121公顷以上。殿堂随山势高低而建,错落有致。北京城的故宫有房9999间半,潭柘寺在鼎盛时期的清代有房999间半,俨然故宫的缩影,据说明朝初期修建紫禁城时,就是仿照潭柘寺而建成的。现潭柘寺共有房舍943间,其中古建殿堂638间,建筑保持着明清时期的风貌,是北京郊区最大的一处寺庙古建筑群。潭柘寺不仅以古迹众多、风景优美吸引着四海宾朋、八方游客,而且近几年还修建了现代化的旅游服务设施,实行交通、住宿、餐饮、游览、娱乐、购物的一条龙服务,使景区成为享誉中外的旅游胜地。1997年,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僧团进驻,潭柘寺恢复了宗教活动。

潭柘寺寺院坐北朝南,主要建筑可分为中、东、西三路,中路潭柘寺主体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斋堂和毗卢阁。东路有方丈院、延清阁、行宫院、万寿宫和太后宫等。西路有愣严坛(已不存)、戒台和观音殿等,庄严肃穆。此外,还有位于山门外山坡上的安乐堂和上、下塔院以及建于后山的少师静室、歇心亭、龙潭、御碑等。塔院中共有71座埋葬和尚的砖塔或石塔。

山门外是一座3楼4柱的木牌坊,牌楼前有古松二株,枝叶相互搭拢,犹如绿色天棚,牌楼前有一对石狮,雄壮威武。过牌坊是单孔石拱桥,名“怀远桥”,过桥就是山门。

天王殿殿中供弥勒像,背面供韦驮像,两侧塑高约3米的四大天王神像。天王殿两旁为钟鼓楼,后面是大雄宝殿。宝殿面阔五间,重檐庑殿顶,黄琉璃瓦绿剪边,上檐额题“清静庄严”,下檐额题“福海珠轮”。

正脊两端各有一巨型碧绿的琉璃鸱吻,是元代遗物,上系以金光闪闪的鎏金长链。殿内正中供奉硕大的佛祖塑像,神态庄严,后有背光,背光上雕饰有大鹏金翅鸟、龙女、狮、象、羊、火焰纹等。佛像左右分立“阿难”、“伽叶”像,均为清代遗物。大雄宝殿后为斋堂院,是和尚们吃饭的地方,堂后有三圣殿,但此二殿均已拆除。只剩两株娑罗树和两株银杏树,树体高大。中轴线终点是一座楼阁式的建筑,名毗卢阁,高二层,木结 构。站在毗卢阁上纵目远眺,寺庙及远山尽收眼底。

寺院东路由庭院式建筑组成,有方丈院、延清阁 潭柘寺白华松(2张)和清代皇帝的行宫院,主要建筑有万寿宫、太后宫等。院中幽静雅致、碧瓦朱栏、流泉淙淙、修竹丛生,颇有些江南园林的意境。院内有流杯亭一座,名猗轩亭。

寺院西路大多是寺院式的殿堂,主要建筑有戒坛、观音殿和龙王殿等等,一层层排列,瑰丽堂皇。戒坛是和尚们受戒之处,台上有释迦牟尼像,像前有三把椅子,两侧各有一长凳,是三师七证的坐处;观音殿是全寺最高处,上有乾隆手书莲界慈航,内供观世音菩萨,敛目合什,隽秀端庄。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愍帝建兴四年(320xx年),是佛教传入北京地区后修建最早的一座寺庙。始创时规模不大,名叫嘉福寺。当时佛教还未能被民间所接受,因而发展缓慢。以后又出现了北魏和北周两次“灭佛”,故而嘉福寺自建成之后,一直未有发展,后来逐渐破败。

唐代武则天万岁通天年间(696-697年),佛教华严宗高僧华严和尚来潭柘寺开山建寺,“持《华严经》以为净业”,潭柘寺就成为了幽州地区第一座确定了宗派的寺院,潭柘寺得到兴盛。

唐代会昌年间,唐武宗李炎崇信道教,在道士赵归真和权臣李德裕的怂恿下,唐武宗下令在全国排毁佛教。潭柘寺也因此而荒废。

五代后唐时期,著名的禅宗高僧从实禅师来到了潭柘寺,铲除荒夷,整修寺院,“师与其徒千人讲法,潭柘宗风大振”,才使潭柘寺走出了“武宗灭佛”的阴影,重又繁盛了起来。当时的潭柘寺也从此由华严宗改为禅宗。

辽代时期由于幽州地区律宗大盛,而禅宗则发展缓慢,潭柘寺的香火衰微。

金代,禅宗在中都(今北京)地区有了很大的发展,潭柘寺先后出现了数位禅宗大师,大大提高了寺院的声誉。金熙宗完颜亶于皇统元年(1141年)到潭柘寺进香礼佛,并拨款对潭柘寺进行了整修和扩建,这是第一位到潭柘寺进香的皇帝,使后代皇帝争相效仿,这对于进一步提高潭柘寺的地位,繁盛寺院香火,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金熙宗将当时的寺名龙泉寺改为“大万寿寺”,拨款对潭柘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和扩建,开创了皇帝为潭柘寺赐名和由朝廷出资整修潭柘寺的先河。

金大定年间,皇太子完颜允恭代表其父金世宗完颜雍到潭柘寺进香礼佛,当时的住持僧重玉禅师为此特写下了《从显宗幸潭柘》一诗,记述了当时的盛况,后于明昌五年(1194年)镌刻成碑,立于寺中,现此碑犹存,镶嵌在金刚延寿塔后边地阶的崖壁上。

在金代,潭柘寺禅学昌盛,其代表人物是临济宗大师广慧通理禅师开性。开性是现今北京怀柔县人,9岁时在潭柘寺出家,拜戒振禅师傅为师,学习禅宗中临济宗佛学。后来云游辽东和齐鲁等地,遍访名山古刹,向各地高僧学习佛法,归来后在马鞍山竹林寺弘扬禅学。大定初年,潭柘寺的善海禅师带领僧众来到竹林寺,恭请开性回潭柘地任住持。开性任住持期间,在朝廷的资助下,对潭柘寺进行了长达20xx年的大规模整修和扩建,使潭柘寺的殿宇堂舍焕然一新。使潭柘寺的禅学从此中兴,开性也成了金中都地区公认的禅宗临济宗的领袖,使潭柘寺成为了临济宗的中心寺院。开性终老于寺中,圆寂后被佛门尊为“广慧通理”禅师。

元代元世祖忽必烈的女儿,妙严公主为了替其父赎罪,而到潭柘寺出家。后终老于寺中,她每日里在观音殿内跪拜诵经,“礼忏观音”,年深日久,竟把殿内的一块铺地方砖磨出了两个深深的脚窝。现今妙严公主“拜砖”依然供奉在潭柘寺的观音殿内,是潭柘极为珍贵的一件历史文物。后妙严大师终老于寺中,其墓塔在寺前的下塔院。

元代末期的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欢贴睦尔崇信佛教,特别是对当时名贯京城的潭柘寺极为青眯,元顺帝曾请潭柘寺住持雪涧禅师享用御宴,并且由皇妹亲自下厨,礼遇之高前所未有。

明初重臣姚广孝法号道衍,被明太祖朱元璋挑选高僧,从侍燕王朱棣,建文帝削藩时,朱棣按照姚广孝的谋划,起兵“靖难”,从而夺取了皇位,即为明成祖。朱棣继皇帝位后,封姚广孝为僧录司左善世,庆寿寺钦命住持,后又加封为太子少师,赐名“广孝”,仍参与军政大事。功成名就之后,姚广孝辞官不做,而到京西的潭柘寺隐居修行,每日里与自己的老友,潭柘寺住持无初德始禅师探讨佛理。期间,明成祖朱棣曾到潭柘寺看望过他。据说当年修建北京城时,设计师就是姚广孝,他从潭柘寺的建筑和布局中获得了不少灵感,北京城的许多地方都是依照潭柘寺的样子修建的,太和殿就是仿照潭柘寺的大雄宝殿而建的,同为重檐庑殿顶,井口天花绘金龙和玺,所不同的是更高大了一些而已。后来姚广孝奉旨主持编纂《永乐大典》才离开了潭柘寺,但其在潭柘寺隐居修行时的住所少师静室,至今犹存遗址。

明代从太祖朱元璋起,历代皇帝及后妃大多信佛,由朝廷拨款,或由太监捐资对潭柘寺进行了多次整修和扩建,使潭柘寺确立了今天的格局。

明代的潭柘寺成为当时对外交流的一个窗口,许多外国人久慕潭柘寺的盛名,而纷纷到此来学习佛法,有的甚至终老于此,其中最著名的有日本的无初德始、东印度的底哇答思、西印度的连公大和尚等人。

万历二十三年,达观大师奉神宗皇帝朱翊钧之命,任潭柘寺的钦命住持。在此期间,由万历皇帝的母亲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出资,在达观大师的主持下,对潭柘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达观大师与朝廷密切,经常奉诏进宫为皇室讲经说法,从而进一步加深了潭柘寺与朝廷的联系。

在明代,潭柘寺曾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整修和扩建。宣德年间,“孝诚皇后首赐内币之储,肇造殿宇”,对潭柘寺进行了整修和扩建。从正统三年二月到第二年九月,潭柘寺又大兴土木,在皇室的资助下,扩建寺院,广造佛像。在此期间,英宗皇帝“诏考戒坛”,奉英宗皇帝之命,在寺内修建了戒坛,英宗皇帝赐名为“广善戒坛”,越靖王朱瞻墉还在寺内建造了一座高大的金刚延寿塔,正统四年,明英宗“颁大藏经五千卷”给潭柘寺。

弘治十年(1497年),司礼监太监戴义出资作为工食费,并奏请明孝宗拨款,对潭柘寺再次进行了整修和扩建。正德二年(1520xx年)三月到次年九月,潭柘寺又进行了历时一年半的整修,“殿庑堂室焕然一新,又增僧舍五十余楹”,再一次扩大了寺院的规模。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由孝定皇太后出资,整修潭柘寺,增添殿宇,并建造了方丈院等房舍80余间。

明代的200多年期间内,皇帝几次对寺院赐名,因而寺名几次更改。明宣宗赐名“龙泉寺”,天顺元年,明英宗“敕改仍名嘉福寺”,但民间仍称其为潭柘寺。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康熙皇帝降旨,命阜成门内广济寺的住持僧,著名的律宗大师,与自己相交多年的震寰和尚为潭柘寺的钦命住持。当年秋天,康熙皇帝驾临潭柘寺进香礼佛,并且留住了数日,赏赐给潭柘寺御书金刚经10卷、药师经10卷、沉香山1座、寿山石观音1尊、寿山石罗汉18尊。

康熙三十一年,康熙皇帝亲拨库银1万两,整修潭柘寺。在震寰和尚的亲自主持下,从康熙三十一年秋到三十三年夏,历时近两年,整修了殿堂共计300余间,使这座古刹又换新颜。

康熙三十六年,康熙皇帝二游潭柘寺,亲赐寺名为“敕建岫云禅寺”,并亲笔题写了寺额,从此潭柘寺就成为了北京地区最大的一座皇家寺院。

康熙三十七年,康熙皇帝为牌楼亲题匾额,并赐给潭柘寺桂花12桶和龙须竹8杠,这就是我们现今在寺中所见到的“金镶玉”和“玉镶金”竹。

康熙三十八年,康熙皇帝命著名的律宗高僧止安律师为潭柘寺的钦命住持,并赐给潭柘寺镀金剑光吻带四条,安装在大雄宝殿的殿顶上,现今这四条金光闪闪的吻带依然完好如初。

清雍正年间一向深居简出的雍正皇帝也专程到潭柘寺进香礼佛。

乾隆七年(1742年),乾隆皇帝第一次游幸潭柘寺,“赐供银二百金、匾额九、楹联二、诗二、章幅子一轴、法琅五供一堂”。在潭柘寺到处都留下了乾隆皇帝的墨宝。乾隆九年,乾隆皇帝把御笔心经和自己手书的诗篇赐给了潭柘寺。

嘉庆皇帝也像其前辈一样,崇信佛教,他也曾到潭柘寺进香礼佛,游玩赏景,现留有其所作的《初游潭柘岫云寺作》五言诗一首。

1920xx年蒋介石来北京时,曾专程到潭柘寺去进香。

1950年,北京市园林局接管了潭柘寺,稍加整修后,作为名胜古迹景区向游人开放,成为北京市首批开放的七个公园景区之一。

1956年,全国人大朱德委员长到潭柘寺视察,指示有关部门,要修建一条从门头沟通往潭柘寺的公路,为前来游览的人们提供交通上的方便。

1957年夏,陈毅副总理到潭柘寺参观视察。

1957年10月28日,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潭柘寺被列为北京市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潭柘寺的文物保护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964年春,全国政协委员、末代皇帝溥仪到寺参观考察。

文革期间,潭柘寺受到了空前的浩劫,文物遭到了毁坏和流失,建筑也受到了损坏,因而于1968年底被迫关闭,停止开放。

1978年,北京市政府拨款,重修潭柘寺。这次重修不仅整修了殿堂,重塑了佛像,而且还修建了旅游服务设施。1980年7月,潭柘寺进行试开放,8月1日正式向游人开放。

1997年初,潭柘寺恢复宗教活动。

20xx年6月,国务院确定潭柘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xx年夏季,潭柘寺举办一系列庆典活动,庆祝建寺1696年周年。经考证潭柘寺创建于西晋永嘉元年(320xx年),这个考证结果得到各界认同。

20xx年9月9日潭柘寺举行了隆重的建寺1720xx年周年庆祝活动。

在很多门头沟的老人口中,潭柘寺的寺名有这样一个传说:当年佛教华严宗高僧华严和尚居住在幽州城北,“持《华严经》以为净业”,“其所诵时,一城皆闻之,如在庭庑之下”。很多信徒踊跃捐助,助其在幽州开山立宗,所以华严祖师就去找当时的幽州都督张仁愿,向其求建寺之地,张仁愿对华严祖师说:“和尚想要多少土地,地址可曾选好?”于是华严祖师带张仁愿来到了潭柘山嘉福寺附近西坡姜家和东沟刘家的土地,张仁愿对华严祖师说这是有主之地,我也不好擅自做主。就把姜姓和刘姓地主一起叫来协商,两地主本不想给,但看在张仁愿的面子上对华严祖师说:“和尚想要多少土地?不可太多,太多的话我们以后就没有饭吃了。”华严祖师知其俱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大地主,良田无数。便取出盖自己蒲团的毯子对二人道:“不多不多,两位施主可否割这一毯之地与我?”姜姓和刘姓地主一看只有这巴掌大的一块毯子,忙不迭的答应,并且请张仁愿做中人。华严祖师见张仁愿答应了做中人,就把手中布毯往空中一抛,只见布毯在空中越来越大越来越大且迟迟不落地众人目瞪口呆,不一会,布毯已经大到遮天蔽日,两地主面如土色的喊:“够了,够了!请大师慈悲,不要让它再大了!”华严祖师含笑看了二人一眼说:“落”于是毯子就落了下来。直直盖住了好几座大山。张仁愿对两人道:“这一毯之地就让与华严大师,二位可不要反悔。”二人一看真佛在此,哪敢反悔。于是华严祖师就在此地以破败了的嘉福寺为中心,重建寺庙。修筑殿宇,扩建寺院。因寺院后山有两股丰盛的泉水,一眼名为龙泉,一眼名为泓泉,两股泉水在后山的龙潭合流后,流经寺院,向南流去,不仅满足了寺院日常的生活用水,而且还可能灌溉附近大片的土地农田,故华严大师命名此寺为“龙泉寺”。但华严祖师以一毯之地建寺的大神通却广为流传,当地人都私下称此寺为“毯遮寺”后经千年,“毯遮寺”就逐渐演变为“潭柘寺”。

景区

进香古道

潭柘寺历史上游人香客云集,香火很盛。从金代以后,每个朝代都有皇帝到这里来进香礼佛,后妃、王公大臣更是数不胜数,平民百姓则更是难以胜记,特别是从明代之后,潭柘就已经成了京城百姓春游的一个固定厂所。潭柘寺地处深山,交通不便,在历史上曾形成了多条古香道,从不同的方向通往潭柘寺。这些古道有的是皇室或官家出资修建,有的是由与潭柘寺结有善缘的民间香会出自于对佛的虔诚之心,而集资修筑的,还有的是当地的商号与百姓共同修筑的。这些古香道经过了历代不断的整修,使用了几百年乃至上千年,为潭柘寺的对外交往,为善男信女到潭柘寺进香礼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芦潭古道

芦潭古道是旧城通往潭柘寺的一条主要道路,原是一条山间土路,路面质量较差。从清代世宗雍正皇帝起,在河北省易县修建皇陵,即清西陵,雍正皇帝即葬于斯。为了拜谒皇陵之需,乾隆年间由朝廷出资,将原有的道路拓宽展平,并将部分路段用条石铺砌,当时称为“京易御道”。芦潭古道是京易御道的支线,当时也得到了整修,拓宽展平,部分路段铺砌了条石或石块。芦潭古道起自于京易御道上的卢沟桥,过长辛店,东王佐、沙窝村、大灰厂,穿过石佛村,到达戒台寺,翻过了罗睺岭,走南村、鲁家滩、南辛房、平原村,到达潭柘寺。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康熙皇帝玄烨在去潭柘寺时,走的就是这条芦潭古道。

这条古道从石景山区的庞村,过永定河后,经卧龙岗、栗园庄、石门营、苛罗坨、越罗睺岭,与芦潭古道会合,到潭柘寺,全长20公里的路线与现今108国道门头沟段基本相吻合。这条古道是京城香客去潭柘寺的主要道路,而且平坦易行,并比芦潭古道近5公里。位于栗园庄的奉福寺是潭柘寺的下院,是远途香客去潭柘寺的中转站,从京城而来的香客,一般都要先在奉福寺休息一夜,第二天再赴往潭柘寺。返回时也要在奉福寺休息一夜,第二天返回京城。清代诗人震均作有一首《丁酉秋游一百四十韵》,详细地记述了这条路线,以及沿途的风光和见闻。这条古香道同时也是潭柘寺的一条主要运输线,奉福寺管理着属于潭柘寺的13座粮庄,并且设有粉坊、磨坊、麦坊等,是潭柘幸的总仓库和粮食、副食、蔬菜的主要供应基地,每天都用骡马向潭柘寺运送生活必需品,所走的就是这条庞潭古道。

现今门头沟永定镇的东、西辛称村,原来合称为“新城”在历史上是永定河上的一处古渡口,也是一座繁华的大集镇。新潭古道从新城开始,经何各庄、太清观、万佛堂,翻过红庙岭,经桑峪到达潭柘寺。这条道路几乎是直线,全长不到20公里,是京城到潭柘寺最近的一条古道。除了部分香客走这条古道去潭柘寺外,新潭古道还用于商业运输。潭柘寺一带盛产煤炭,有许多小煤窑,运输煤炭的骡子、骆驼、毛驴进行在古道上日夜不断。在明代新潭古道得到了整修,部分路段修建了土桥,铺砌了条石或石块。现今从万佛堂至红庙岭的一段古道仍保持着原貌。

修建于唐代的古“玉河大道”是从北京到门头沟的主要道路,从石景山区的麻峪开始,过永定河后,经大峪、东西辛房到圈门,上九龙山,经峰口庵到王平口。其中从麻峪到圈门一段为平原,道路即宽又平坦。于清康熙年间,对道路进行了重修,于清代末期改建为京门公路,解放以后重修了京门公路,并开通了门头沟区的第一条公共汽车线路,从阜城门到门头沟的圈门。门潭古道从圈门向南,翻越南大梁,到达潭柘寺,这条道路只有上山时为几百米长的上坡路,到了山上之后,基本上都是盘山而行的山路平道,绕过两个山头之后就到了潭柘寺,全长只有三四公里。

这是指从潭柘寺通往王平口的一条古道。从潭柘寺开始,经阳坡园、赵家台、十字道到达王平口。王平口是京西重要的交通枢纽,从王平口向西经宅舍台、玉皇庙、东板桥、千军台,翻越大寒岭,过煤窝到军响,进入清水河谷地,向西经斋堂、清水到洪水口,翻越山岭就到了河北省的涿鹿县,远可达山西、内蒙等地,是西北而来的香客去潭柘寺的主要道路,门头沟西部地区的香客去潭柘寺也都走这条古道。在抗日战争时期,斋堂地区是平西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根据地的许多物资都是从这条古道运进山里去的,八路军、武工队、县大队也通过这条古道进入潭柘寺地区,打击敌人,将潭柘寺一带由敌占区变为游击区,并以此为依托,向永定镇一带发展。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宛平县委和县大队也是从这条古道进军潭柘寺地区,并于1947年解放了潭柘寺地区。这条古道既是一条西北部地区进香潭柘寺的古香道,同时又是一条具有革命意义的交通要道。

潭柘二宝

宝锅

天王殿前有一口铜锅,直径1.85米、深1.1米,是和尚们炒菜所用。此锅原在东跨院北房西次间,现在那里还有一口更大的锅,直径4米、深2米,一次煮粥能放米10石,需16个小时才能煮熟。由于锅大底厚,文火慢熬,故而熬的粥既粘且香。关于这两口锅,还有“泼砂不漏米”之说,原来,锅底有“容砂器”,随着熬粥时的不断搅动,砂石会沉入锅底的凹陷处。

石鱼

潭柘寺观音殿西侧有龙王殿,殿前廊上有一石鱼,长1.7米、重150公斤,看似铜,实为石,击之可发五音,传说是南海龙宫之宝,龙王送给玉帝。后来人间大旱,玉帝送给潭柘寺消灾。一夜大风雨时,石鱼从天而降,掉在院中。据说石鱼身上13个部位代表13个省,哪省有旱情,敲击该省部位便可降雨。现在寺中的石鱼为后来复制的。

潭柘十景

平原红叶

潭柘山的红叶早在明清时期就已经名冠京城。秋天是潭柘寺最美的季节,古刹所处的平原村,山上长满了柿子、红果、山楂、秋梨等果木树以及黄栌、丹枫。金风过后,这里“霜草萦浅碧,霜梨落半红”,可谓是“漫山红遍,层林尽染”,如火似霞,宛如丹桂涂朱。这就是潭柘十景之一,平原红叶。

九龙戏珠

潭柘山背靠一座浑圆的小山,此山植被繁茂,青翠欲滴,名曰宝珠峰,当地人则称其为蜘蛛峰。在小山的周围,有九座高大的山峰拱卫环护,从东边数起,依次为回龙峰、虎踞峰、捧日峰、紫翠峰、集云峰、璎珞峰、架月峰、象王峰和莲花峰。“一峰当心,九峰环立”,九座高大的山峰围成了一个半圆形的马蹄形,而潭柘寺所在的宝珠峰位于中心,恰似九条巨龙围绕着一颗宝珠,在争抢、玩耍、嬉戏。由于有这九座高大的山峰作为屏障,从而挡住了从西北袭来的寒流和风沙,宝珠峰才能松柏苍翠,花繁草盛。

千峰拱翠

潭柘山值被繁茂,春游潭柘寺最有情趣。站在寺前,环顾四周,但只见群山起伏,层峦叠嶂,满目青绿,赏心悦目。近在眼前的宝珠峰松柏苍翠,蒿草新绿。清代诗人王嗣槐有诗赞曰:"山足岗低夕杳冥,树蓝坐隐九峰青。含桃红点祗园树,修竹苍浮曲水亭。"就连那位遍游全国青山绿水的乾隆皇帝见到了此处的美景,也不禁吟出了:"青山绿如洗,四面作佳邻"的诗句。这就是潭柘十景之三,千峰拱翠。

万壑堆云

夏日天气变化无常,山区尤甚。炎炎烈日西斜,凉风骤起,抬头远望西北天际,但只见乌云翻卷而来,西山爽气朝来歇,倏忽玄阴满四陲。如钱塘潮涌,如天兵布阵,滚过山坡,溢满山谷,风穿林吼,空谷传音,汹涌屡欲崩,与山相吞吐。这时候若登上寺内的毗卢阁,你才会真正体会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韵味。这就是潭柘十景之四,万壑堆云。

殿阁南薰

登上高大的毗卢阁,只见眼前殿宇嵯峨,整座寺院香烟缭绕,每座殿堂前的铁焚炉、铜香炉内,成炷成把的高香燃尽一层又一层,烟雾升腾,弥漫全寺。透过青烟,钟馨声悠,幡幢微荡。游人至此,仿佛置身于西天佛国的祥云慈雾之中,颇有一种出凡入圣之感。

御亭流杯

流杯亭,位于行宫院内,是当年清代乾隆皇帝为得"曲水流觞"之趣而建。这种建筑仅在中南海、故宫乾隆花园等少数几座皇家御园以及恭王府才可以见到,潭柘寺的"流杯亭"可算是在民间稀有的一座了。这里旁有竹林,伴以古松,环境清幽,是个消暑纳凉的好去处。民国时期的著名旅行家田树藩有诗赞曰:"猗亭畔景殊出,修竹风清送晚秋。隔院钟声传耳底,石间泉水入亭留。"如今的流杯亭是最吸引游人的地方之一。

雄峰捧日

中国的许多旅游胜地都有观日出的景致,但在潭柘寺观日出更令人陶醉。清晨登上观音殿前的月台,举目望去,只见雄伟的捧日峰的身影在晨光白霭中逐渐清晰。须臾,东方渐明,一轮红日冉冉而起,仿佛是捧日峰用合拢的巨手将红红的太阳缓缓地托起,这种雄浑壮丽的景观,你只有在潭柘寺才能一饱眼福。诗人黄叔琳赞曰:"晓钟声度白云层,霞气冥蒙冷翠凝。扶杖独来峰顶望,四山浮黛日初升。"

层峦架月

夜静观景,在潭柘寺,令你神驰心醉。夜幕降临,群山沉寂,只有殿堂内佛像前的香火烛光透过窗门,在星星点点地闪烁。这时候你登上延清阁,遥望天际,只见宛如波涛起伏,高低错落的峰峦映在星光点点的天幕上。一轮明月漂浮在由峰峦组成的波涛之上,秀美的架月峰托着宛如银盆的明月,不愿让她坠落下去。"珠斗横斜碧汉低,夜凉风露正凄凄。冥蒙淡月谁留得?影在苍松翠岭西。"

锦屏雪浪

quot;天然一架锦屏开,不费人间智巧排。"冬季的潭柘山景色别具一格。瑞雪初霁,层峦重岭,茫茫一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尤其是南面的锦屏山更是秀美,抬头望去,恰如一幅锦绣玉雕的美丽图画。起伏的山峦宛如玉龙盘绕,又像蜡雕银铸。皑皑的白雪好似满山梨花,又像海上银波,若身处此情此景之中,你一定会由内心里呼喊出来,"好一派北国风光!"

飞泉夜雨

夏季夜晚,月影朦胧,可享受仙宇神宫之妙趣。从东侧门走出寺院,顺着寺院墙边的小路漫步北行,闲步山谷,静听着淙淙流水和声声虫鸣,惬意非常。"岩峦幛开豁耳目,岚雾翠低濡衣襟。"这就是明初名臣姚广孝对这种景色的描述,当年他隐居在潭柘寺时,所居住的少师静室就在寺院的东北侧,离这道断崖很近,他经常到此来散步。正因为他亲身领略了这番意境,才会吟出如此美妙的诗句。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北京故宫导游词1500字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2021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我先简单的介绍一下故宫、故宫是世界上显存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家宫殿建筑群、故宫又叫紫禁城、它整座城池建成于公元1420年、位于天安门广场北侧、自故宫建成后先后有明清24位皇帝在此执政。

故宫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960米、东西宽750米、全面积72万平方米、整座紫禁城被宽52米的护城河所环绕、城墙高10米、可谓是“城高池宽”。

故宫开四门、座北朝南、南门为午门、即正门、北门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

整个院落分为二大部分、即“前朝”和“后寝”、“前朝”是皇帝举行盛大典礼的地方、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及东西两侧的文华殿及武英殿为主、“后寝”是皇帝及后妃、未成年子嗣们居住的地方、主要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及东西六宫为主、据说当年紫禁城共有宫殿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如果一个婴儿从哇哇坠地开始每晚住不同的房间、等他住遍所有的房间后已经是一个27岁的年轻人了。

接下来、我们将要参观的是午门、在10米高的城墙上耸立着五座崇楼、楼顶飞檐翅起、从上面看就像五只展翅欲飞的凤凰、故午门又称五凤楼、它位于端门之北、雄伟壮观。

午门在明代这里是举行献俘大典的地方、大家可能听说过“推出五门斩首”、这里虽是午门、但却不是砍头的地方、在明朝的时候、这里是廷杖之所。

进入故宫的院落、首先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五座汉白玉石桥、跨过金水桥就来到了太和门广场、这里既是明代皇帝御门听证时百官待驾的地方。

接下来参观的是太和殿广场及太和殿、这里是皇家举行盛大典礼的地方、太和殿广场基本呈正方形、整个院落平坦宽阔、气势非凡。

太和殿坐落在八米多的汉白玉基座之上、庄严肃穆、在每一层基座的边缘都伸出很多小龙、那些小龙是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龙、他们是大殿的排水系统、每个龙头的嘴里都有一个小孔、即喷水孔、三层基座之上共设有小龙头1142个、每当下大雨的时候、雨水便从1142个龙头嘴里的小孔内排出、非常壮观、为宫中一景、被称为“千龙吐水”。

太和殿是整座紫禁城内级别最高的建筑、只有皇帝举行盛大典礼时才使用、象征皇权的至高无上、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我国现存木结构大殿的杰出典范之作、太和殿始建于1420年、当时叫奉天殿、后来、改叫皇极殿、清顺治皇帝登基后、重修三大殿、并将皇极殿改为太和殿、意思是、宇宙间的一切关系都可以得到协调的意思、后来康熙年间又重修第二次、才有今天的规模、它是紫禁城内大殿之最、装饰用的彩绘为最高等级的金龙和玺、殿顶形式为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顶、就连大殿上的吻兽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总之出处显示“第一”、那是“老子天下第一”思想的体现、大殿内的陈设简单而又富丽堂皇、地上是“金砖漫地”、皇帝的九龙宝座位于二米高的楠木高台上、皇帝升座后、颇有居庙堂之高、君临天下之威风、宝座前陈设有宝象、仙鹤、香亭等物品、都取其美好的寓意、在太和殿外的露台上左右各有一只乌龟和仙鹤、取之龟鹤延年之意、江山社稷万代相传、此外、还有日晷、嘉量、是古代的计时工具和计量器具、象征皇帝公正无私、对天下百姓都是坦诚、平等的。

看完了太和殿,我们再来看中和殿。大家请看!中和殿是皇帝在大典前等待吉时、稍事休息的地方。下面,请大家跟我来一起参观当时的国宴厅——保和殿。各位朋友,这座大殿是故宫前朝三大殿中的最后一座大殿,叫保和殿。这座大殿被称为清代的国宴厅及科举考场。

现在我们来到了乾清宫,这是皇帝在紫禁城中居住和处理日常政事的地方。乾清宫分为中殿、东暖阁及西暖阁三个部分。正殿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临时按见大臣的地方,殿中设有皇帝宝座及御案,正中挂着一块“正大光明”匾,那是清朝皇帝的祖训,作为治国、修身、平天下的基本准则。东、西暖阁是皇帝晚上住宿的地方。

现在请各位随我去参观交泰殿。各位请看,这座四角攒尖顶的大殿叫交泰殿,这座建筑是明清两朝皇后过生日时举行寿庆活动的地方。在大殿后墙匾额上有“无为”二字,那里是康熙皇帝的御笔,意思是希望后代能够以德制国,施以仁政,以图国家长治久安。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坤宁宫、坤宁宫是在紫禁城内居住的地方、坤宁即是像大地一样宁静、安忍不动、意思是说皇后是后宫之主、母仪天下、应该有大地一样安忍不动的胸怀、后来、自雍正皇帝开始坤宁宫西部改成了萨满教的祭祀场所、东部改为皇帝大婚的洞房、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紫禁城的后花园——御花园,它位于北京故宫中轴线最北端、这里是帝后们的休闲娱乐的场所。整个花园呈长方形,占地虽然只有1。2万平方米,但却容纳了大小20多座不同风格的建筑。御花园以钦安殿为中心、中轴线上的唯一的一所宗教性建筑、

神武门是紫禁城的北门,明代曾叫玄武门,清代为了避讳康熙皇帝玄烨的“玄”字,改为神武门。神武门是皇家的报时台,原来门楼上设有钟鼓,每天早晨鸣钟,晚上击鼓,为在紫禁城居住的帝后们报时,此外皇帝外出巡幸也出此门。

好了,我们就先讲到这里、下面给大家2个小时自由参观的时间、大家要保护好自己的随身物品、保护好文化遗产、希望大家玩的愉快。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安徽导游词开场白要求怎么写

范文类型:导游词,开场白,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732 字

+ 加入清单

齐云山位于休宁县城西15公里,距屯溪33公里。齐云山古称白岳,因其“一石插天,与天并齐”,明嘉靖年间改名为齐云山。

齐云山方圆110.4平方公里,境内峰峦四起,峭壁耸立,飞云、流泉、云海、佛光;四时变幻,绮丽多姿。三十六奇峰,峰峰入画,七十二怪岩,岩岩皆景.全山地质构成为层积砂岩,赤如朱砂,灿若红霞,为典型的“丹霞地貌”。山奇、岩怪、水秀、洞幽,徐霞客、唐寅、海瑞、戚继光等历代名人学士都留有佳句墨宝。

齐云山与江西龙虎山、湖北武当山、四川鹤鸣山并称中国四大道教圣地。齐云山道教始于唐代,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道教香火播及华东及东南亚各国。今全山有宫、殿、院、坛、阁等108处,道观27处,道房12家。齐云山的道教绘画、摩崖石刻和碑刻数以千计,几乎峰峰有题词、洞洞有刻铭,清代乾隆皇帝赞誉齐云山为“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

齐云山现在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森林公园。

齐云山又称白岳,位于徽州盆地,黄山脚下,屯溪西33公里,皖赣铁路在齐云山脚经过,因其“一石插天,与云并齐”,故名齐云山。它是一处以道教文化和丹霞地貌为特色的山岳风景名胜区,历史上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称,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齐云山海拔高度为585米,有36奇峰、72怪岩、24飞涧、加之境内河、湖、泉、潭、瀑构成了一幅山青水秀、峭拔明丽的自然图画。白岳的特点是峰峦怪谲,且多为圆锥体,远远望去,一个个面目各异的圆丘,自成一格。主要景观有:洞天福地、真仙洞府、月华街、太素宫、香炉峰、小壶天、玄天太素宫、玉虚宫、方腊寨、五青峰、云岩湖等。齐云山碑铭石刻星罗棋布,素有“江南第一名山”之誉。该山道教始于唐乾元年间(公元758-760年),至明代道教盛行,香火旺盛,成为我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北京潭柘寺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884 字

+ 加入清单

在明代,潭柘寺曾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整修和扩建。宣德年间,“孝诚皇后首赐内币之储,肇造殿宇”,对潭柘寺进行了整修和扩建。从正统三年二月到第二年九月,潭柘寺又大兴土木,在皇室的资助下,扩建寺院,广造佛像。在此期间,英宗皇帝“诏考戒坛”,奉英宗皇帝之命,在寺内修建了戒坛,英宗皇帝赐名为“广善戒坛”,越靖王朱瞻墉还在寺内建造了一座高大的金刚延寿塔,正统四年,明英宗“颁大藏经五千卷”给潭柘寺。

弘治十年(1497年),司礼监太监戴义出资作为工食费,并奏请明孝宗拨款,对潭柘寺再次进行了整修和扩建。正德二年(1520_年)三月到次年九月,潭柘寺又进行了历时一年半的整修,“殿庑堂室焕然一新,又增僧舍五十余楹”,再一次扩大了寺院的规模。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由孝定皇太后出资,整修潭柘寺,增添殿宇,并建造了方丈院等房舍80余间。

明代的200多年期间内,皇帝几次对寺院赐名,因而寺名几次更改。明宣宗赐名“龙泉寺”,天顺元年,明英宗“敕改仍名嘉福寺”,但民间仍称其为潭柘寺。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康熙皇帝降旨,命阜成门内广济寺的住持僧,著名的律宗大师,与自己相交多年的震寰和尚为潭柘寺的钦命住持。当年秋天,康熙皇帝驾临潭柘寺进香礼佛,并且留住了数日,赏赐给潭柘寺御书金刚经10卷、药师经10卷、沉香山1座、寿山石观音1尊、寿山石罗汉18尊。

康熙三十一年,康熙皇帝亲拨库银1万两,整修潭柘寺。在震寰和尚的亲自主持下,从康熙三十一年秋到三十三年夏,历时近两年,整修了殿堂共计300余间,使这座古刹又换新颜。

康熙三十六年,康熙皇帝二游潭柘寺,亲赐寺名为“敕建岫云禅寺”,并亲笔题写了寺额,从此潭柘寺就成为了北京地区最大的一座皇家寺院。

康熙三十七年,康熙皇帝为牌楼亲题匾额,并赐给潭柘寺桂花12桶和龙须竹8杠,这就是我们现今在寺中所见到的“金镶玉”和“玉镶金”竹。

康熙三十八年,康熙皇帝命著名的律宗高僧止安律师为潭柘寺的钦命住持,并赐给潭柘寺镀金剑光吻带四条,安装在大雄宝殿的殿顶上,现今这四条金光闪闪的吻带依然完好如初。

清雍正年间一向深居简出的雍正皇帝也专程到潭柘寺进香礼佛。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年北京景点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782 字

+ 加入清单

清华大学的主要景观位于西门附近,不过近几年为了保证校园学生学习秩序,西门附近进行了进入管制。游客从西门进入需要按照开放时间,持身份证排队登记,然后进入。除西门之外,东门、北门等几个校门一般全天开放,个人参观可以随时进入,从东门、北门进入也可以游览整个校园,但需要步行约1.5公里左右到达西门附近的景观区,而且这个开放并非官方同意,在监管较严时也会出现无法进入的情况。仅游览西门部分的主要景观再从西门离开,仅需步行约2公里,走走看看1小时即可。清华整个的校园较大,长宽都有两公里左右,若要到校园其他地方逛逛则需3小时左右甚至更久。

清华校园内的主要景点有近春园、水木清华、大礼堂、清华学堂、二校门等,可以从西门进入后顺时针一一参观。

近春园是原来皇家园林的中心地带,有湖水、小亭和葱郁的树木,环境清幽。小湖里面种满了荷花,每到夏季开放,十分漂亮。这个荷塘也正是朱自清《荷塘月色》中所描写的荷塘,可以好好观赏一下。

水木清华、大礼堂和清华学堂是清华园里最著名的三座建筑。水木清华建于湖水旁边,是一座古色古香的中式建筑。大礼堂的建筑则是西式的圆顶红墙,在大礼堂旁边还有一片大草坪,草坪和大礼堂的合影也是清华形象的代表之一。清华学堂是一座别致的二层小楼,是清华大学的第一批校舍,有灰色的墙砖、白色的立柱,中西合璧,建筑非常优雅。

二校门位于清华学堂的南侧,这座乳白色圆拱式校门的照片流传甚广,是清华最为著名的景点,也是清华的代表形象,绝大多数游客都会在此留影纪念。

位于这些主要景点区域的东侧是清华的主要教学区、研究所和生活区,若有兴趣可以前去参观一下,感受最高学府的学术气息,不过要注意不要打扰到学生们的生活和学习。校园较大,还有些人在校内提供自行车出租服务,一般每小时10-20元左右,需要押一定的押金或押身份证。不过这些服务均属于私自开设,并非官方提供的正规服务,不推荐选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魅力北京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3755 字

+ 加入清单

北京昌平县境内,有一处明代帝王陵墓群,即中外闻名的十三陵。在周围40公里的范围内,埋葬着明代13位帝王,23位皇后和众多的嫔妃、太子、公主、从葬宫女等。

概况

明永乐五年(1407)朱棣的皇后徐氏去世。朱棣命礼部、工部及术士风鉴先生等人,在北京郊区寻找"吉壤"。先后曾指定潭柘寺、燕家台、屠家营等处,朱棣均不满意。后来江西术士廖均卿说,昌平北有吉壤,可做万年寿域,名黄土山,山前有龙、虎二山,形成一个小平原。朱棣视察后很满意,决定在此建造皇陵,改黄土山为天寿山。永乐七年(1409)正式建陵,到永乐十一年竣工,即长陵。明代历朝(除景泰帝外)皇帝陆续在此建陵。 明制规定,陵墓每年大祭三次(清明、中元、冬至),小祭四次(正旦、孟冬、生辰、逝日)。每次谒陵耗费巨大。十三陵地面上建筑曾几度遭到破坏,最严重的一次是清兵入关。明末清太祖崛起于东北,威胁明朝安全。有人说清兵之所以强盛与他的祖坟风水有关。他们(金人)的祖坟在房山,如捣毁,清兵即灭。天启皇帝于天启二年(1622)派人毁房山金陵,并建关帝庙镇之。清兵入关后,采取同样的报复手段,破坏了明陵。清乾隆五十年,为了拢络汉人,曾下令修缮明陵。民国时期,1914年左右,当地豪绅争夺产权,明陵又遭破坏。

陵墓区范围

墓区原有一道40公里长的围墙。红色围墙自南边的大宫门起,依山而筑,设有中山口、东山口、老君堂口、贤庄口、灰岭口、锥子口、雁子口、德胜口、西山口、榨子口等十个关口,各口驻兵把守。现在红墙已无,但从地名上看还能了解到当年的墓区范围。

陵墓中轴线

石牌坊

石牌坊是陵区最南端的建筑。该坊五门六柱十一楼,高14米,宽28?86米,建于嘉靖十九年(1540),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大、最早的石坊。夹杆石四面有浮雕,刻有八对狮子滚绣球、十六条生龙,造型生动。

大宫门

大宫门是陵墓区的正门。门分三洞,旁连40公里围墙。门前竖着"官员人等至此下马"碑。门内有数千军士守护,任何人不得闯入。当时规定"谋毁山陵者,以谋大逆论,不分首从,俱凌迟处死"。山陵内盗砍树木者斩,家属发往边疆充军。

碑楼

该楼为重檐顶四出陛、楼内驮巨碑,即长陵的神功圣德碑,高三丈(该碑正式建立于宣德十年,即公元1435年)。正面为神功圣德碑文,3000余字,明成祖长子仁宗朱高炽撰。碑阴是乾隆五十年(1785),清高宗的《哀明陵三十韵》,详细地记录了长、永、定、思几座陵墓的残破情况。碑东侧是清政府修明陵的花费记录,西侧是嘉庆九年(1804)清仁宗论述明亡的原因。

石象生

神路两侧有一组石雕群,24兽,12人,共18对,36个。包括狮子、獬豸、骆驼、麒麟、马、象各4匹,二卧二立。武臣、文臣、勋臣各4人。

棂星门

棂星门俗称龙凤门,在此处有"天门"之意,门三道之间有短垣相隔。6根门柱形似华表,三门额坊中央雕有石刻火焰珠,故当地人又称其为火焰牌坊。 棂星门北有7孔汉白玉神桥一座,通往长陵陵门。

长陵

长陵是十三陵中第一陵,占地10公顷。墓主是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和皇后徐氏。

陵园平面布局

陵墓有三进院落。第一进院落从陵门到?恩门。陵门内东西侧原有神厨、神库各5间。东南角有碑亭一座,无碑文,建于嘉靖十五年(1536)。清顺治皇帝见过陵墓后,于顺治十六年(1659),在石碑正面用汉、满两种文字镌刻其谒陵感受。碑阴是乾隆皇帝于1785年谒陵后镌刻的谒明陵八韵。第二进院落从?恩门至内红门。院内?恩殿宽9间,深5间,重檐庑殿顶。殿内60根楠木柱,当中4根柱直径都在1米以上。该殿是国内最好的楠木殿。殿中原有大佛龛,供成祖和徐皇后。殿两侧原有廊庑15间,现已无存。第三进院落从内红门至明楼。院内前部是二柱牌坊,依次为石五供、明楼和宝城。 明楼是每座陵墓的标帜,也是每座陵墓中轴线上的最高建筑。楼顶为重檐歇山式,建于方城之上,四出陛,额曰"长陵"。刻碑为万历三十二年重立。原碑刻"太宗"(朱棣原来的庙号),后来世宗嘉靖皇帝于嘉靖七年改太宗为成祖,未换石碑,只用木雕成祖之碑镶之。万历三十二年(1604)雷击起火,木雕被毁。大学士沈一贯奏请改新碑。明楼两侧连宝城,城内园丘即宝顶,周一百丈,下面即地宫。

东西井

长陵的陵园还辖属东西井。东井在德陵馒头山之南,西井在定陵西北。"井"内葬着被"赐死"的殉葬宫妃。她们是皇帝的地下随侍,虽赐死但无资格入地宫。埋葬她们的坟(竖葬)叫"井"。

定陵

定陵在昭陵东北大峪山(原名小峪山)下,埋葬着明代第十三代帝王万历帝朱翊钧和孝端、孝靖二位皇后。万历十一年(1583)朱翊钧借祭陵的机会勘察了陵区,最后决定在小峪山为己建陵,改小峪山为大峪山。因陵地有巨石,工程量级大,有人谏阻其不听,决定次年开工。朱翊钧时年才22岁。从万历十二年开工,至万历十八年竣工,历时6年之久。墓穴工程质量极佳。竣工后,28岁的万历皇帝,曾在自己的地宫中饮酒欢贺,然后将墓口封闭。朱翊钧是个残暴荒淫之君,在位48年不问朝政,纵饮欢乐,还巧立名目广纳民女,如选"九嫔"、"十俊"等。

景观介绍

神功圣德碑

该碑是无字碑,碑身为精美的青白石石雕,碑首云龙交盘,游水戏珠,碑座是一个昂首远眺石,下面有海水波纹。碑身背面有一碗口大白痕,似满月,洁白晶莹,故该碑俗称月亮碑。传说几百年前月亮碑能发光,还能随朔望而圆缺,后来因陵园遭火,失去了灵气。

恩门、恩殿遗址

陵恩殿也叫享殿,原来建筑面阔为7间。清兵入关后,曾遭破坏。乾隆五十年整修过一次,将陵恩殿由大改小,改为五间。到1914年左右,又一次被烧毁,现在可以看到陵恩门、陵恩殿殿基遗址。

陈列室

明楼前庭院两侧辟有定陵出土文物陈列室。南侧为第一陈列室,主要陈列万历皇帝的出土文物(包括复制品),如谥宝、谥册、金冠、玉带、盔甲、刀剑、金银器皿、丝织品等。北侧为第二陈列室,主要陈列孝端、孝靖两皇后的随葬品,其中一顶凤冠为十二龙九凤,一顶为六龙三凤。冠上金龙口衔宝珠、饰满朵朵翠云,中心是以宝石缀成的珠花……定陵中出土文物共有3000多件。

明楼

这是定陵地面保存最好的建筑,因其通体皆石,斗拱梁枋全由石料雕成,再漆饰彩绘,美观大方不怕火烧。十三陵中,只永、定二陵明楼为石质。明楼内的石碑、碑额篆书"大明"二字,碑身刻"神宗显皇帝之陵"七字。神宗是庙号。历史上皇帝死去之后,按照习惯要由他的子孙和臣子拟定一个比较好听的文字给予追加封号,称为"谥法"。朱翊钧的谥号是"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显"字是他谥号的简称。

宝城

明楼两侧,连接着宝城。宝城是一道圆形的大墙,用城砖垒起,周长约750米,宝城的垛口,是仿照永陵的做法,全部用花斑石垒砌,清朝破坏明陵时,把这些花斑石毁掉,现在陵院中还可见到零星的花斑石。宝城内土丘,即是宝顶,宝顶下面为地宫。

关于两位附葬皇后

孝端皇后死于万历四十八年(1620)四月,未过百日,同年七月朱翊钧驾崩,故二人梓宫同时葬入地宫。孝靖王氏位份低下,因其?NFDBE?生之子朱常洛于万历二十九年册立为太子,母以子贵,于万历三十四年晋封为皇贵妃。万历三十九年,王氏皇贵妃病故。按制,贵妃不能入地宫,故埋在天寿山东井附近的平冈地。万历帝死后,太子继位,本应为其母迁坟安葬,但朱常洛只做了29天皇帝就一命呜呼了。熹宗朱由校继位,年号天启,追封孝靖为皇太后,于万历四十八年十月迁祖母坟附葬定陵地宫。

地宫(玄宫)

发掘经过:9岁的赵其昌任发掘队长,郑振铎指导工作,1956年5月开始先试掘定陵。 从定陵宝城内侧开了宽3?5米,长20米的第一条探沟。3个月后,发现了隧道的一端。这是由两道大墙夹着的露天大道,梓宫过后又用黄土回填。在明楼西面又开了宽10米、长30米的第二条探沟。1956年9月3日,当挖到7?5米深时发现了一块小石碑,上刻"此石至金刚墙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字样。对此碑的看法意见不一,但根据石碑所指,在1957年5月于隧道尽头,发现了一堵大墙,当是金刚墙。墙上有凹痕,显然是门的痕迹。拆开缺口,顺绳下去,除地面上散落的料珠及铺地的木料外,无他物,此处肯定不是地宫。发掘者称其为隧道券。隧道券为砖顶拱券,一端有两扇大石门,九排门钉,兽首衔环,洁白光润,里面顶着"自来石"。工人仅用铁丝和木条,不到5分钟就巧妙地把沉睡了337年的地宫打开了。 定陵玄宫透视图 地宫内状况:地宫是陵墓中最主要的部分,由前、中、后和左、右五个厅组成。总深度27米,构筑面积1195平方米。地宫中共装有7座汉白玉门,高33米,宽18米,重4吨,上面横置2吨重的青铜门梁,衔住门枢。每扇门靠枢柱一边既重且厚, 向外渐薄,这样可使重心偏向门轴。因此,看上去很笨重的大门,开闭却很灵活。关门后有一"自来石"将门顶住,从外面开启困难。地上木板是为保护梓宫和墁地金砖而设的。中殿有三个汉白玉石宝座,座前各一副琉璃五供和一个青花云龙大瓷缸。缸中原盛香油,油上的小铜瓢和灯芯有铜管与油相通,即"长明灯"。打开地宫时,灯未长明,油表面数公分已凝固。三个宝座呈"品"字形,后来为了便于参观才改成"三"字形。后殿是最大的一个殿堂,棺床上停放着朱翊钧和他的两位皇后的梓宫。棺旁放着玉料和装着随葬品的红漆木箱。左右配殿亦有棺床,但无棺椁。棺床上有方孔,中填黄土,称"金井"。这是封建时代最高的"金井玉葬"葬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山东最新导游词开场白

范文类型:导游词,开场白,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475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朋友,你们上午好!首先代表西安旅行社全体同仁对你们的远到而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欢迎你们来到奇山异水的西安!

我是你们此次西安之行的地接导游员,我叫,你们能够叫我,X导或者按照我们西安本地的称呼方式,也能够称呼我为。在接下来的这X天以内,就由带着你们导来导去,期望X导旗不倒你们都玩得好。

接下来要给你们介绍的是一位重量级人物,就是前面给我们开车的X师傅。为什么要称他为重量级人物呢?一会下车的时候,你们看看他的大肚子就明白了。X师傅是跟我们旅行社经常合作的一位老师傅了,有着X多年旅游团队车辆的驾龄,尤其对我们西安的每一条路都十分熟悉。相信,有他的保驾护航,我们的行程会更加顺利。同时也请各位注意车内的环境卫生,这X天我们在车上的时光也会比较多,汽车就是我们另一个流动的家。

那么,在接来X天的接待任务就由X导和X师傅负责完成,我们会用十二分的热情服务于你们,竭尽所能的解决你们旅程当中的每一个问题。同时,旅游活动也是一个可变性较大的团体活动,你们如果在期间给予X导更多理解信任支持的话,将更有助于整个团队顺利有序的进行。X导在那里多谢各位了!(鞠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北京天坛导游词400字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479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曹宇翔。

下面我要给大家讲讲天坛的传说,现在大家抬头看一下这就是美丽的天坛,从远出看是个八角形宝塔。

天坛是王屋的主峰,高峰耸寺深古纵横,一峰突起,万峰臣伏,唯我独尊,从南向北看中间高,两边低,好似屋顶像王者之屋,称王屋山。天坛原名叫琼林台,因皇帝在山顶设坛祭天,后人为了纪念,该为天坛。为了纪念皇帝老师华盖对皇帝指点,把天坛峰前的山叫华盖峰。

我们走过天坛,又来到了望景寺,这里可以这人观赏天坛的风景。

天坛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明保护单位。于北京正阳门,东南方自,为明清两朝皇帝祭天,求雨和祈,寿年专用祭坛,是世界上现在规模最大,最完美的古代祭天建筑群。总面积273平方米。1920xx年作为公园正式对外开放。

坛为三层圆形石台,坛区占地20万余平方米。因此;明清时期北京的天坛与历朝代郊坛有一脉相承的渊源。

天地坛遂改称为天坛。消沿明制,天坛一称沿用至今。从乾隆八年1743年起,对天坛建筑进行了多次修理,天坛终于形成了南北两坛,规制严谨的盛郎风貌。

天坛到处有美丽的风景,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细细游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关于北京的导游词150字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332 字

+ 加入清单

朋友们,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北京!

北京,是中国六朝古都,历史源远流长,保存着较为完整的古代建筑格局。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简称京,是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的中心,由此北京有着丰富多彩的古代、现代的人文景观,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北京全市面积16807.8平方公里,在北面有军都山,西面有西山,与河北交界的东灵山海拔2303米是北京市的最高峰。境内有密云水库、怀柔水库和十三陵水库;其他还有潮白河、北运河、永定河、拒马河和汤河五大河。

北京的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性气候,季节分明:春季略有风沙,气温偏低。夏季炎热,有阵雨。秋季天气晴朗、温和,天高气爽,是旅游的黄金季节;但深秋早晚较凉,中午较热。冬季气候干燥、寒冷,雪较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北京旅游点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旅游,导游,全文共 3150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的小导游—(小吴),我将带你们去一个风水宝地—北京!

北京位于华北大平原的西北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全国政治、文化、交通、旅游和国际交往的中心,北京导游词。全市由11个区和7个县组成。总面积1680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占地1040平方公里。人口1150万。北京为我国四大直辖市之首。

北京,已有3000多年的文字记载历史和悠久的城建沿革。远在70~50万年前,这里就是人类祖先的发祥地,“北京猿人”便在京西南的周口店等地繁衍生息。公元前586年,周朝的封侯国—燕国,在此建都,名“蓟”,从此“燕京”之名流传至今。14XX年朱棣夺得皇位,迁都北平,并改名为北京,北京之名从此开始。不久兴建紫禁城等,经过十五年施工于1420年建成,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1644年清军入关,明朝灭亡,清朝也在北京建都。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古老的北京获得了新生,被确定为新中国的首都。

现在大家已经来到了北京的远郊昌平区,那即将进入的就是十三陵景区。利用这段时间,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十三陵的历史背景和说明。

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在14XX年派了一些风水术士到北京选择“吉壤”,其实就是吉祥的土地,准备修建陵寝。当时这些人找了很多地方,但是都不成功,最后直到明永乐七年,才选定了现在的这片天寿山陵区,在周围有蟒山,虎峪,龙山和天寿山。这里正符合了阴阳五行中四方之神的所在位置,就是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还有温榆河经过这里,真可以说是风水宝地。从此可见当时皇帝要为自己修建一个陵寝要耗费多少精力啊。随后,就开始修建了长陵,经过四年终于竣工了。那明朝历代的皇帝,也陆续在这里修建了陵寝。而且从1409修建长陵一直到1644年明王朝灭亡,这200多年间,明十三陵的营建工程从来没有间断过。在这方圆40平方公里的范围,埋葬了明代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还有许多的妃子,太子等等。可是这里也没能够完整的保留下来,在清兵入关以后,为了报复金人将清太祖的祖坟毁掉,所以就将这里烧了。后来在乾隆五十年的时候,为了笼络汉人,就下令修缮陵区。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对这里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并且开放了的长陵、定陵和昭陵,其中定陵的地宫已经被发掘了。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了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现在大家可能在想:明朝不是有十六个皇帝么?怎么在这里只有十三个皇帝的陵寝?其实原因很简单,明太祖朱元璋因为建都南京,所以他的陵墓当然就在南京啦,也就是明孝陵;而明朝第二个皇帝建文帝,因为被朱棣夺取了皇位,尸骨下落不明,所以这里就没有他的陵墓;在明朝第七代皇帝英宗的时候,他曾经被宦官王振怂恿,率军亲征,后来在河北怀来的土木堡被瓦刺军俘虏,这个事件称为“土木之变”,一国不能无君,所以他的兄弟就被册封为景泰帝,而后又上演了英宗重新夺取皇位的“夺门之变”,所以在十三陵中没有景泰帝的陵墓,他以亲王的礼节被安葬在西郊的金山口。这样一来,大家一定都明白了为什么这里叫做十三陵了。

从十三陵出来,我们来到了清朝第一大贪官和珅的府邸—亲王府

大门入园——后罩楼——龙王庙——西洋门——独乐峰——蝠池——安善堂——流杯亭——垂花门——明道斋(展室)——大戏楼——绿天小隐——福字碑——澄怀撷秀——秋水山房——榆关——出园

乾隆四十一年,即1776年,和珅开始在这东依前海,背靠后海的位置修建他的豪华宅第,时称“和第”。有说法称、明弘治年间、大太监李广也曾经置第于此。嘉庆四年正月初三太上皇弘历归天,次日嘉庆褫夺了和珅军机大臣、九门提督两职,抄了其家,估计全部财富

约值白银两千万两,相当于清政府半年的财政收入,所以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同年正月十八,即1799年2月22日,和珅被“赐令自尽”。而宅子本身,则如愿归“爱豪宅不爱江山”的胞弟庆僖亲王永璘所有。与此同时,嫁予和珅之子的乾隆之女和孝公主,仍居住在半座宅第中,导游词《北京导游词》。咸丰元年,即1851年,清末重要政治人物恭亲王奕訢成为这所宅子的第三代主人,改名恭王府,恭王府之名由此沿用至今。“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是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对恭王府的评价。民国初年,这座王府被恭亲王的孙子溥伟以40万块大洋卖给教会,后由辅仁大学用108根金条赎回,并用作女生学堂。新中国成立以后,王府曾被公安部宿舍、风机厂、音乐学院等多家单位使用过。

如果说恭王府代表的是王府文化的话,那么四合院应该就是能代表我们百姓文化的了,现在让我们来到北京的老宅子—四合院!

四合院,可说是天下闻名,老北京人都说如果没有了四合院,北京就像没有了生命一样,它倒是成了北京的“掌上明珠”!

北京的四合院所以有名,还在于它的构成有独特之处,在中国传统住宅建筑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中国住宅建筑大部分是内院式住宅,南方地区的住宅院落很小,四周房屋连成一体,称作“一颗印”。这种住宅适合于南方的气候条件,通风采光均欠理想。

北京的四合院,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彼此之间有游廊联接,起居十分方便 ,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崐一个“口”字形。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北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京师特有的京味风格。

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 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位。

四合院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庭院中植树栽花,备缸饲养金鱼,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们穿行、采光、通风、纳凉、休息、家务劳动的场所。 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具有很强的私密性非常适合独家居住。院内,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一家人在里面和亲和美,其乐融融。由于院落宽敞,可在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居住者不仅享有舒适的住房,还可分享大自然赐予的一片美好天地。四合院,也是华北地区民用住宅中的一种组合建筑形式,是一种四四方方或者是长方形的院落。 一家一户,住在一个封闭式的院子里,过着一种安逸、消闲、清静的日子,享受家庭的欢欣、天伦的乐趣,自然有一种令人悠然自得的气氛。之所以这样,北京四合院讲究绿化,院内种树种花,确是花木扶疏,幽雅宜人。老北京爱种的花有丁香、海棠、榆叶梅、山桃花等等,树多是枣树、槐树。花草除栽种外,还可盆栽、水养。

盆栽花木最常见的是石榴树、夹竹桃、金桂、银桂、杜鹃、栀子等等,种石榴取石榴"多子"之兆。至于阶前花圃中的草茉莉、凤仙花、牵牛花、扁豆花,更是四合院的家常美景了。

它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

有些家庭,为了把院落装饰点缀一番,还在院落一进门处的正对面,修建一个影壁,也即是一堵砖墙。在正对大门的这一面,一般都有花卉、松竹图案或者大幅的书法字样醒目地放置影壁正面。上书“福”、“禄”、“寿”等象征吉祥的字样。也有一部分影壁,绘上吉祥的图案,如“松鹤延年”、“喜鹊登梅”、“麒麟送子”等等,给四合院内制造了一种书香翰墨的气氛。也有的农家,采用“五谷丰登”、“吉祥如意”、“福如东海”的字样或图画。这种影壁,设在大门之内的迎门处,有的是单独建筑的,有的是镶在厢房山墙上的。影壁,也称照壁,壁身都为正方形,四周用砖雕装饰,中间的方块为书法或者绘画。照壁分为基座和壁身两个部分,除去给庭院增加气氛,祈祷吉祥之外,照壁也起到一种使外界难以窥视院内活动的隔离作用。

如果四合院没了,那就彻底失去了老北京的文化色彩,那不仅是北京的符号,也是北京的魂儿。可想而之四合院是北京的一种文化特色,成为了北京美丽的风景线!

本次的北京四合院之旅就要到这里结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北京北海公园景点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922 字

+ 加入清单

游客朋友们:许多人都听说过北海有座"铁影壁",它是元代的遗物,首先应该说明的是:铁影壁并不是铁的,而是中性火成岩石雕刻成的影壁。因为铁影壁的质地和颜色十分像生锈的铸铁,人们不了解它的材质,因此都称其为铁影壁。壁高1.89米,长3.56米,檐口长3.56米,高2.65米,两面浅雕云纹异兽,刻工古朴浑厚。

铁影壁的上覆单檐歇山式壁顶,成四坡五脊造型,原雕有吻兽走兽,正脊的两面,都雕刻有一行精细的缠枝莲图案。壁顶上的吻兽、瓦垄、沟头及滴水等,全部是在一整块石料上雕刻而出,其比例协调,形象逼真。铁影壁的壁面成倒置的梯形这在北京众多的影壁中实属罕见。铁影壁的前后各有一条巨兽,正面是一条雌性的狻猊(suānní),栖息在山林之中,狻猊的前面有山石,身后有树木,头上有太阳。大狻猊的尾后、腹下和胸前,各有一只小狻猊在玩耍,姿态生动,栩栩如生。影壁的反面刻的也是一只回首狻猊,体态显出雄性的矫健;尾巴后面有松鸟,腹下有花草,前面有山石和阳光。铁影壁的东山,雕刻的鹿望红日。铁影壁的西山,雕刻双鹤朝阳,影壁中座的周围雕刻了一排天马,天马在展翅飞奔,前后连接,形成一圈极美的花边型装饰图案。虽然火成岩质地粗糙,但是天马的马鬃清晰可见。

在铁影壁的侧后方,是北海公园的又一个景点--快雪堂书法博物馆,那里藏有48方石刻,它包括80篇最好的书法作品,请您前去欣赏。

快雪堂位于北海的北岸,阐福寺的东边。建于1746---1779年,总面积大约2900平方米。快雪堂由三个院落组成,在每个院落里有3个大殿堂,他们是澄观堂、浴兰轩和快雪堂。这座博物馆沿着小山而建的,它南低北高。

我们走进看第一个院落,主殿叫澄观堂,澄观堂建于明代,最初是两进院落,前院称为"澄观堂",后院称为"浴兰轩"。明代,这里称为"正心斋"。澄观堂是为皇帝学习的地方。

我们来到了第二个院子,这个院子是典型的四方型院子。它包括南房、北房、东房和西房。主殿是浴兰轩,建于清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 年),是清朝皇帝到阐福寺拈(niān)香祈福时休息、更衣的场所。

这里是第三重院落,朋友们,请看石刻,墙上有48方石刻,它包括80篇最好的作品。这些作品有许多不同的风格。在我们国家它有着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北京天坛导游词范文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4421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现在们在天坛的昭亨门,也就是现在天坛的南大门。

天坛,位于北京城区的东南部,原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圣地,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天坛,建于明朝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与紫禁城(故宫)同时兴建。耗时20xx年,距今已有580多年历史。其占地273公顷,比故宫大3.7倍,略小于颐和园。整个建筑布局呈"回"字形,分为内外坛两大部分,各有坛墙围括。外坛墙总长6416米,原来仅设西门,为天坛的正门,是当年皇帝前来天坛祭祀时进出的大门。现在的东、南、北各门,都是后来开辟的。内坛墙总长3292米,分设有东、南、西、北四大"天门"。明代初年,祭天地都在此处举行,名为天地坛。嘉靖九年(1530年),在北郊另建方泽坛(地坛)后,才实行天地分祭,从此这里专门用于祭天,成为名副其实的天坛。历代封建皇帝对祭天活动都极为重视,每年要两次亲临天坛祭天。第一次是在农历正月十五日,至祈年殿举行祈谷礼,祀(si)"皇天上帝"保佑五谷丰登,第二次是在冬至,至圜丘坛禀告五谷业已丰收,感谢天帝的保佑之恩。新中国成立后,天坛回到了真正当家作主的人民手中,并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从南门进去,向北走,首先看到的就是在昭亨门西面的三座高大的石台,它叫作台。台上有长杆,叫望灯杆,该杆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杆长九丈九尺九寸。祭天时,三根灯杆上各吊一只直径六尺、高八尺的大灯笼,所用特制,长四尺,粗一尺,并铸有凸龙花纺。燃点时不灭,不流油,不剪蜡花,可燃烧十二个小时,名为“蟠龙通宵宝蜡”。

此刻在我们眼前的便是圜丘坛俗称祭天台,这是名副其实的天坛。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清乾隆十四年(1749)扩建,是一座四周由白石雕栏围护的三层石造圆台,通高五米,明、清两代,每年冬至日皇帝亲临的祭天礼仪,就在此坛举行。圜丘坛在建筑形式上,有着许多神奇有趣的说法。这是我国古代人民巧妙运用几何学原理设计的一座杰出建筑,各项建筑材料的数学计算均极其精确,其中包含"九"的含义与运用深为中外广大游人所赞叹与称奇。

圜丘坛共分三层,每层四面各有台阶九级。每层周围都设有精雕细刻的汉白玉石栏杆。栏杆的数字均为九或九的倍数,即上层72根、中层108根、下层180根。同时,各层铺设的扇面形石板,也是九或九的倍数。如最上层的中心是一块圆形大理石(称作天心石或太极石),从中心石向外,第一环为9块,第二环18块,到第九环81块;中层从第十环的90块至十八环的162块;下层从十九环的171块至二十七环的243块,三层共378个"九",为3402块。同时,上层直径为9丈(取一九),中层直径为十五丈(取三五),下层直径为21丈(取三七),合起来45丈,不但是九的倍数,而且还有""之尊的含义。为什么要用九或九的倍数来设计建造祭坛呢?原因是:一、据神话传说,皇天上帝是住在九重天里,用九或九的倍数来象征九重天,以表示天体的至高与至大。二、在我国古代把单数(奇数)看作阳数,而将双数(偶数)视为阴数。天为阳、地为阴。天坛是用来祭天的,只能用阳数进行建筑。而"九"又被视为"极阳数",这是最吉祥的数字。除了封建迷信的因素外,而这种设计规制,却反映出当时工匠们高超的数学知识和计算才能,实在令人叹服。

从南门进入圜丘坛,在内墙南隅有一座用绿琉璃砖砌成的燔炉,是祭天时焚烧松柏木和祭祀后烧祝版、祝帛的地方,燔炉旁有一座瘗坎,祭典结束,把扬供全牛的尾毛血等埋在坎内,像征不忘祖先茹毛饮血的意思。大家看在燔炉前排有8座燎炉,这些是专为祭天时焚烧松柏枝、松花、松塔等用的,在坛东、西门内还各有一对。

现在我们来到了皇穹宇,它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殿高19.5米,底部直径15.6米。砖木结构,整个殿宇用八根檐柱支撑,顶无横梁,由众多斗拱层层上叠,天花板层层收缩,组成美丽的穹窿圆顶式的藻井。殿内正中的石台宝座,是放置皇天上帝神牌的地方;宝座前左右的石台,是放置皇帝历代祖先牌位之处。殿外的东西配殿,为供奉日月星辰和云雨风雷诸神牌位之所。现按原样陈列,并塑有清代祭天官员的蜡像。

现在是我给大家介绍回音壁,它是指围括皇穹宇和东西配殿的高大的圆形围墙而言。围墙周长193.2米,直径61.5米,墙高3.72 米,厚0.9米。如果两个人分别站在院内东西配殿后的墙下,均面部朝北对墙低声说话,可像打电话一样互相对话,极其奇妙有趣,这就是回音壁得名的由来。

下面介绍的是迷人的圆心石回音 圜丘坛上层中心有一块圆心石,是游人最感兴趣的又一奇妙之处。当你站在圆心石上轻声说话时,自己听起来声音很宏大,有共鸣性回音之感。但站在第二、三环以外的人,则无此种感觉。为什么呢?原来,这也是一种声学现象:由于坛面十分光洁平滑,声波传到周围等距离的石栏围板后,能够迅速地被反射回来。据声学专家测验,从发音到声波再回到圆心石的时间,总共仅有零点零七秒钟。说话者根本无法分清它的原音和回音,所以站在圆心石的人听起来,其共鸣性回音就格外响亮。封建统治者则把这种声学现象说成是"上天垂象",是天下万民对于朝廷的无限归心与一致响应,同时并赋予"亿兆景从石"的美名。

我们从在皇穹宇的西面出在,在这里有一株古柏,名为九龙柏,树干扭结纠屈,宛如九条盘旋而上的蟠龙,故此得名。据传这棵古柏生长于建坛之前,已有近千年历史。天坛境内广植有树龄悠长、树身高大、四季不凋、繁茂苍翠的松树和柏树。树海林涛,森森淼淼,以造成一种"海阔天空"的广漠景象。

我们现在脚下的路叫做丹陛桥,这明明是一条笔直坦荡的大道,为何又称"桥"呢?因为在道路下辟有一个券洞,与上面的大道正好形成立体交叉,故称为桥。这是一条南北走向的石砌台基大道。全长360米,宽约30米,整个桥体由南向北逐渐升高,南端高约1米,北端高达3米左右。如此设计建造,一则象征皇帝步步高升,寓升天之意;二则表示从人间到天上,具有遥远的路程。丹陛桥为天坛内坛的主轴线,起着连接南端圜丘坛和北端祈谷坛两组建筑物的重要作用。桥面中心线的石板道叫"神道",神道左右两侧的条石道,分别叫"御道"和"王道"。天帝神灵走"神道",皇帝走御道,王公大臣走王道。

此刻我们脚下的便是进牲门-俗称"鬼门关",为什么要叫"鬼门关"呢?因为于祭日前,外坛西南隅牺牲所的"所牧"和"所军",需从此洞门自西向东赶运牛、羊、鹿、兔等至宰牲亭屠宰。这一活动叫"进牲"。因凡经过此门的牲畜,全被宰杀无存,用以制作供品,故有"鬼门关"之称。

沿着丹陛桥继续向北走,现在在我们左边的是具服台,它位设于丹陛桥北段东侧,为一座凸字形平台。这是皇帝前往祈年殿行祀谷礼时,更换冕服(祭服)的地方。

在西面是斋宫,坐落于西天门内大道南侧的松柏绿树丛中,原是封建皇帝来天坛祈谷、祀天前进行斋戒沐浴的地方。斋宫占地四万平方米,建筑呈四方形,内有正殿、寝宫、钟楼等。四周筑有两重围墙和一道护城河,建筑讲究,警卫森严。走进斋宫正门,迎面便是气势巍峨的正殿,红墙绿瓦,甚为壮观。据说用这种绿瓦以表示皇帝至此不敢妄自尊大,而只能"对天称臣"的意思。殿分五间,呈拱券形,为砖砌结构。整个殿堂不用梁、枋大木,因此也叫"无梁殿"。殿前丹墀上有两座石亭,右边的一座较小,是放时辰牌位的 地方。左边的一座呈正方形,较为高大,名"斋戒铜人石亭"。据史料记载:皇帝斋戒期间,亭内设方几一 张,罩黄云缎桌衣,上设一尺五寸高的铜人像一尊。铜人双手恭奉简牌一枚,上刻“斋戒”二字,以使皇帝"触目惊心,恪(ke四音)恭罔懈"。意思是要皇帝有所警惕,不忘用心斋戒。斋戒铜人在清代有三种形式:一为唐朝名臣魏征像,一为明初乐官冷谦像,一为明代太监刚炳像。相传这三人在历史上都以刚直敢谏而著称。此是明洪武十一年定下的制度,清代也沿用了下来。按规定,这里所设的铜人为冷谦像。

现在我们眼前的便是祈年殿和祈谷坛,这里是明清两代皇帝孟春祈谷的圣地。祈年殿采用上屋下坛的构造形式,三重檐逐层向上收束,作伞状,竖立于高5.6米,占地5900平方米的三层白石雕栏环抱的圆坛之上,祈年殿俗称无梁殿,整座建筑不用大梁长檩及铁钉,完全依靠二十八根擎天柱及众多的枋、木兑、桷、闩支撑和榫接起来。该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初名大祀殿,呈长方形。明嘉靖九年(1530),改成三重檐圆殿,并自上而下依次覆盖青、黄、绿的三色瓦,改名大享殿。清乾隆十七年(175年)改为今名,同时一律改为覆盖深蓝色琉璃瓦,以象征蓝天。光绪十五年(1889),该殿毁于雷火,次年又按原样重建。陈列于殿前的青铜大鼎炉,均是几百年前的文物。殿内柱子的数目,据说是按天象设立的。里层的四根鎏金通天柱,叫"龙井柱",柱高18.5米,底部直径1.2米,两人也难合抱,象征春夏秋冬四季。中层的12根朱红金柱,象征一年12个月。外层的12根檐柱,象征一天的12个时辰。中层12根金柱和外层12根檐柱相加为24根,象征一年中的24个节气。金柱、檐柱和龙井柱相加为28根,象征周天28星宿。再加大殿宝顶藻井周围的8根童柱,共计36根,象征36天罡。宝顶中心的雷公柱,则象征着天帝的"一统天下"。

下面我们看到的是皇乾殿,原是平时放置皇天上帝牌位和皇帝祖先牌位的地方,又有祈谷坛寝宫之称。后来,祭祀仪式中所使用的旌旗、仪仗、乐器等物亦存放于此。内藏不少祭祀文物,现按原样陈列,并塑有清代皇帝的祭天蜡像,常年供游人观览。

位于祈年殿台基前院落的东西两侧的是东、西配殿,原是分别放置日、月、星、辰和云、雨、风、雷诸神牌位的地方。现分别辟为陈列宫廷祭天古乐、礼仪,以及日、月、星、辰等神牌位之处。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神厨”从前是为祭祀宰杀牲畜和制作祭品的地方。下面看到的是神库,是收藏祭品的库房。现在经过呈"W"字形长廊,它共七十二间,起着连结祈谷坛、神厨、神库及运送祭品的重要作用。该长廊的间数正好与72地煞的数字相同,过去传说这是地煞鬼聚集的地方,廊内灯笼式竖灯暗淡,阴森可怖。后来将其窗坎拆除,从而长廊景观大变,成为人们游乐的好去处。

天泉井于神库门前有一眼水井,因其水清味甜而得名。祭天祈谷时用的供馔和糕点,全用此水调制。

现在在我们左手边的是七星石位于长廊东南侧的旷地中,共有七大一小石块。但为何称作"七星石"呢? 据传说,明永乐帝迁都北京时,想修建一座祭天地的坛庙建筑,但难找到合适的地方。这时,有一晚他梦见天上北斗七星落地于此,谓之天遂人意,为其解了不决之难,从而降旨于此地建造祭坛。据资料记载,七星石为明代嘉靖九年,经人工雕凿后而置于此处的。嘉靖皇帝十分迷信道教,道士对他说,祈年殿东南方太为空旷,这对他的皇位、寿命不利。于是便设七星石在此,以镇压风水。在七星石东北隅还有一块小石头,据说这是清朝统治者为了纪念他们的祖先功德而增置的。其设于七星石的东北方向,用以表示不忘本源之意。

这里是天坛的东门,关于天坛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介绍北京大学的导游词_北京导游词_网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大学,导游,全文共 5040 字

+ 加入清单

介绍北京大学导游词

北大创办于1898年,原名京师大学堂,光绪皇帝亲笔题词“京师大学堂”匾额。它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的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最高的教育行政机关,是康梁百日维新的措施之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京大学导游词,欢迎大家参考。

北京大学导游词1

北大燕园其实是原来燕京大学的校址,但是很多北大学生对此段历史知之甚少,然而最近有很多团体来北大参观,最让人神往的莫过于未名博雅的秀丽景色,如不能让参观者知道关于这个园子的真实历史,实在让人惭愧,谨以此文分享给愿意做导游的学生,希望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为这个校园增添光彩!

西校门

西校门是北京大学原来的正门。因为是校友1920xx年捐资所建,故也称作校友门。1920xx年3月15日,燕大正式挂匾,同时举办男女两校合并的联欢会,合并仪式由蔡元培主持,校门上燕京大学的牌匾为他所题。

西门华表

这两座华表是圆明园安佑宫中的遗物之一,当年被安放在安佑宫琉璃坊前。在清末民初崇彝的《道咸以来朝野杂记》中有记载曰: “鸿慈永祜,在月地云居之后,循山径入,其中为安佑宫,乾隆七年建,其前琉璃坊三座,左右华表刻云气,甚精巧,民国十四年犹及见之。闻人言:今已为燕京大学所取。” 根据这段记载,这两座华表至迟当建于乾隆七年(1742)。至于如何从圆明园移到燕园,当年的《燕京大学校刊》曾对此有较为详细的记载,称移此华表时,曾“商诸圆明园之主管者,拟将此石柱移归本校保存,并经地方当事人之认可,遂鸠工起运,陆续移来三座…”,“国立北平图书馆落成,商准北平市政府,将存放天安门前之石柱移归该馆,同时函商本校,请将所存之三柱移赠其一,……当即准如所请,函报市政府备案,并声明尚存二柱,仍由本校保存,旋得市政府认可,於是本校行政执行委员会乃决议将此二柱竖立於贝公楼前,以资瞻仰。此项竖立费及配制柱顶之镇物费,为数约一千数百元。” 但是仔细观察一下这对华表,会发现一粗一细,并非一对。原来1920xx年燕京大学建校舍时,只从圆明园运来了三根,第四根却被运到城里,1931年曾横卧在天安门前道南。当北京图书馆建文津街新馆时,欲将燕大多余的一根华表搬走与天安门前的另一根合成一对,不料搬运时阴错阳差,结果燕大和北图的华表皆不成对,成就了这一桩趣事。

贝公楼(Bashford Hall):

燕大的主楼,即现在北大的办公楼,称为贝公楼,是为纪念美以美会会督贝施德(又译贝施福),1920xx年落成时的英文名即为Bashford Hall。燕京大学的前身是美国美以美教会开办的汇文大学。其首任校长李安德是丁韪良的一位密友,当李安德于1893年因病去世以后,包括丁韪良在内的校董事会一致推选贝施福为汇文大学堂的第二任校长,同时选举刘海澜为常务副校长。贝施福当时也是美国俄亥俄州卫斯理大学的校长。虽然他于1920xx年正式来北京传教之前并没有太多的时间来实际主持和过问汇文大学堂的具体事务,但由于他是一位颇负盛名的教育家,同时又具有管理一所美国名牌大学的丰富经验,所以他对于提升汇文大学堂学术和管理水准是起了很大作用的。尤其是自从他亲自来北京主持美以美会的教务活动之后,以及在1913-1920xx年任上海美以美会会督期间,更是在汇文大学堂的财力上给予了鼎力支持。与此同时,贝施福还是一位藏书家和多产的史学家,编著过《中国与美以美会》(1906)、《美以美会在华一百年文献集》(1907)和《中国述论》(1916)等重要的在华教会史文献。1920xx年在上海逝世之前,贝施福向汇文大学堂遗赠了他所收藏的大量书籍,其中有很多是善本书。它们后来成为燕京大学图书馆西文书收藏中的核心部分。至今在北大图书馆的书库中仍能找到上千册有贝施福亲笔签名的西文书籍,内容大都跟在华传教士和中国历史文化有关。为了纪念他对于汇文大学堂和燕京大学的突出贡献, 1920xx年落成时便用他的名字命名。卫理会海外传教团捐款16万美元建造。 贝公楼的正门是在可以远眺燕山的西面。门前原来有一棵挺拔而高大的松树,还有一块西方所有大学校园均少不了的长方形草地。贝公楼正门上方的屋檐之下还挂有一块很大的牌匾,上书“贝公楼”三个大字。从1939年和1941年《燕大年刊》的老照片上我们都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块牌匾。“贝公楼”的牌匾其实跟那块被奉为国宝的“大学堂”牌匾一样,都是具有很高历史文物价值的。

贝公楼原来正门的上方有一个小阳台,每当校内举行大型的集会时,这个阳台常常被用作一个讲坛,而听众们就站在办公楼与西校门之间的一大片草地上。1957年,当苏联的最高苏维埃主席伏罗希洛夫在周总理陪同下访问北大时,就曾经站在这儿对下面站满草坪北大师生发表过热情洋溢的讲演。可惜这样的壮观场面如今已难以重现。

宁德楼(Ninde Hall)

宁德楼(又称宗教楼,今北大外院民主楼),是燕园第一座建筑,1920xx年落成,作为学校的宗教学院所在地,由在上海的甘维尔夫妇捐赠,以纪念前美以美会会督宁德威廉牧师(Bishop William X. Ninde)。宁德威廉牧师与其妻1895年来华,自此从未中断过祷告,祈求这个伟大而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早日福音化 。宁德楼二楼有小礼拜堂,学校的主要圣事都在这里举行,这里还进行许多重要的选举,这个礼拜堂至今犹在。

穆楼(McBrier Recitation Hall)

由托事部的司库、银行家穆布莱(McBrier)捐款10万美元所建,今为北大外文楼。科学楼(Science Buildings)

其中一个由洛克菲勒基金会用于建设北京协和大学医学预科的资金中的一部分兴建,今为北大化学南楼和化学北楼。燕大图书馆

燕京大学图书馆位于贝公楼南侧,即今天的北京大学档案馆,是由托马斯•贝利(Thomas Berry)夫妇的三个女儿为纪念父母的遗愿——“在全中国推广学习”而捐款五万美元兴建的,以其收藏的善本书和古籍书而著称。1952年院系调整时,它已有图书期刊40万册,未编图书期刊18万册,另拓片120xx余张,木刻书板2400块。其中收善本以明、清刻本及抄本居多,宋元版本也不少。 善本书数量高达3578种,37484册。由于燕大作为原教会学校的特殊地位,在西文书收藏中最著名的要数基督教神学和有关基督教在文化传播史方面的收藏。古籍丛书也是国内图书馆中收藏最丰富者之一。此外,燕京大学图书馆还收到来自各方的赠书。其中有孙中山先生从自家书架上亲自取下的一包书,还有美国校友分别于1920xx年和1920xx年赠送的书。李赋宁先生在一篇题为《我与北大图书馆》的回忆文章中写道,在他初来北大任教的日子里,正是燕京大学保存的西文特藏书,使他能够顺利地备课和准备讲演稿,并在北大图书馆度过了一段祥和而严肃的研究时光。

甘德阁,麦风阁(又称姊妹楼,今南阁和北阁)

甘德阁为Mrs David Gamble捐款所建,南北二阁建于1920xx年,北边的麦风阁为音乐教室和男女学生活动室,南边的甘德阁当时作为女部的办公楼使用。它们是以美德博士(Miss Luella Miner)的名字来命名的。麦美德博士是原华北协和女子大学的校长,华北协和女子大学并入燕京大学以后,便自动成为燕大的女部,麦美德(Miner)就成为燕大首任女部主任。麦博士在任只有三年,但是为燕大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因而在海淀新校园落成时,依据当时给建筑命名的惯例,就将这两座美丽典雅的阁楼以麦美德来命名了。从甘德阁和麦风阁到南北阁的转变,估计也是因缘于钱穆先生的提议。从那时开始,甘德阁和麦风阁的名称就逐渐被人们淡忘在历史的角落了。

圣人楼(Sage Hall 今天的俄文楼)

当时是女子学院教学楼,由罗素•塞奇基金会(Russel Sage Foundation) 捐资兴建,二楼有礼拜堂,专供女子圣事服侍之用。钟亭铜钟系雍正皇帝降旨所造,是1920xx年,学校用哈佛燕京学社的款项从黑寺 购得。每隔半小时,校园里会响起悠扬的钟声。

男生宿舍(红一到红四楼),女生宿舍(静园周围的院子)

男生宿舍由众多美国慈善家捐资兴建,第六宿舍由中国人捐资兴建。现在男生宿舍作为行政办公室,女生宿舍是各个文科院系所在地。

思义亭(又称鲁斯亭,今称湖心亭)

为斯克兰顿城(Scranton)的友人为纪念副校长路思义(Henry Winters Luce)所建)(一说为路思的长子亨利•鲁滨逊•路思(美国《时代》、《生活》杂志的创办人)捐资兴建)。路思义对中国的基督教高等教育事业有很大贡献,他像司徒雷登一样,积极筹款,促进了山东齐鲁大学的组建,1920xx年担任燕大副校长,积极为燕大建设筹款,鉴于他的贡献,中国台湾的东海大学还有以他为名,由贝聿铭设计的路思义教堂。

临湖轩

临湖轩作为校务长住宅,为司徒雷登友人美国费城的乔治•柯里夫妇捐建,其实,司徒雷登只住很少的部分,其他分别为学校接待、议事的场所,学校里各种社团开聚餐会、茶话会、招待贵宾、举行婚礼都可以在这里。1920xx年燕大创建10周年座谈会上,冰心教授提议命名为“临湖轩”,并请当时的北大文学院院长胡适题匾。女子体育馆(Boyd Building今北大二体) 女子体育馆系米兰•鲍埃的父母威廉•鲍埃夫妇(Mr. and Mrs. William Boyd)于1920xx年捐献了9万美元给燕京大学来建设一座女子体育馆,他们还捐献了1万美元在燕京设立奖学金。威廉•鲍埃先生曾经是YMCA(男性基督徒年青人联合会)的秘书,而鲍埃夫人又是国际YWCA(女性基督徒年青人联合会)的创始人之一,因此,他们在美国基督教为亚洲捐款的运动中极为活跃。由于他们的努力,在美国基督教女子团体捐助的亚洲7所女子学校中,燕大得到了最大的一笔。300万美元中的60万被用来建设燕京大学校园,鲍埃夫妇10万美元的捐助是其中的一部分。他们的女儿米兰•鲍埃毕业于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学院化学系,因为对基督的信仰,1920xx年离开了刚订婚的未婚夫,远涉重洋,来到燕京大学教化学,是燕大最早的女教授之一,米兰后来成为燕大董事会的秘书,继续为燕大的发展筹集款项。不仅如此,她还极其关心中国人民的命运。抗日战争,米兰为中国难民救助会工作,筹集了很大一笔钱。她的女儿卡米拉参加了基督教教育学会的亚洲交流项目,并在1979年第一次来到中国作讲座,她的外孙女谢海日(Heather Smith Xie)24岁来到中国教书,如今,谢海日与她的中国丈夫谢勇住在香港,两个小孩先学中文,后学英文,已经能够流利地讲普通话、广东话和英文。她把她的家庭和生活看作中美友好交往的一个见证。

男子体育馆(Men’s Gymnasium)

即现在的北大一体,大楼是由燕大在美国的托事部主席Mr. Franklin Warner捐资兴建,旁边的运动场地是在纽约的Mr. Carl Hamilton帮助下整理出来的。

北京大学的导游词2

翻尾石鱼

翻尾石鱼是圆明园的遗物。1930年燕京大学的毕业生从原朗润园的主人载涛手中将石鱼买下赠给母校作为毕业留念.

博雅塔

为了向全校供水,亟需建一座水楼,但是它必需与未名湖的风光相协调,于是便仿照通州燃灯塔外形建此水塔,并从燕大教授博晨光(Lucius Porter)曾经在华北做过传教士的叔父James W. Porter那里捐来一笔钱专供建造水塔使用。塔便用博晨光教授的名字而命名,称为“博雅塔”。水塔仿通州古塔样式,共13层,高37米,中空、螺旋梯直通塔顶。

大家好!今天就是由我来担任你们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凌导。我们现在在开往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创立与1898你,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的第一所国立大学,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大学之一,与清华大学齐名。

好了,现在已经到了北大的校门口了,请大家注意一下卫生,如有垃圾请扔到垃圾桶或垃圾袋里。好了。我们下车吧。

现在我们来到了北大最有名的:一塔湖图。塔是指博雅塔,塔级有十三级,高三十七公尺,本来是一座水塔,现在已成为了一处风景,供大家欣赏。湖是未名湖。当年取名时,参选的名称很多,但都不令人满意,最后由国学大师钱穆先生一锤定音,直接就叫"未名湖"了。图,就是我们现在来到的图书馆。这座图书馆,已经百年历史了。现在藏书1046万册,是亚洲最大的大学图书馆。

我们接着往前走。

看,这就是塔和湖。现在这里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我们一定要注意卫生。青大家慢慢欣赏。"

今天的游览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大家多来玩!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香港导游词开场白

范文类型:导游词,开场白,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754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客官,各位嘉宾:

旅行开始之际,导游小李子给您请安!

大家也许不明白,怎么先上来称呼各位叫客官,水是有源的,树是有荫的,这么说也是有原因的。现在都喊:顾客是上帝!过去可不是这样讲,过去说衣食父母,演员的衣食父母是看客,司机的衣食父母是乘客,饭店的衣食父母是吃客,导游的衣食父母是游客。(众人笑)

对于我们导游来说,衣食父母就是在座的各位贵客,我们导游就是靠服务各位领工资,拿薪水,正大光明地挣各位口袋里的人民币。但是人生在世,不能对不起父母,为人处世,也不能对不起自已的衣食父母,更不能为了利已而损人,我觉得这应该是所有人的做事原则,也包括我们导游!

很荣幸能为各位本次旅行的提供导游服务,我的名字很简单,也很好记:是李连杰的“李”,成龙的“成”,林子祥的“林”(众人笑),以后各位客官可以称呼我为李导,要不叫伙计也行,听着也亲切。在这里我还要代表我们旅行社东家、掌柜的以及所有的伙计欢迎各位衣食父母,祝大家一路平安、双喜临门、三阳开泰、四季平安、五谷丰登、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方来财、九九归一,旅途生活十分美好!(掌声)

我的手机号是,随时开通,一路走来,朋友们有什么难处,可以找我,这就叫:排忧解难,请打导游热线。

还要问一下,车上有没有晕车的朋友,如果有的话,和我打个招呼,我这里备有“避免晕车的药”,简称(停顿),晕车药!呵呵,大家不要瞎想。(众人笑)

同时为各位提供服务还有驾驶席上的车老把式吴师傅,吴师傅很年轻,只有三十多岁,但已经有四十多年的驾龄了。(众人笑)吴师傅前不久出了一次交通事故,砸死了三只闯红灯的蚂蚁,为此吴师傅难过了一宿。此时此刻,只见吴师傅,稳稳端坐驾驶席上,稳坐如钟,目光如电,手端方向盘,左脚踩离合,右手一挂档,啪啪啪油门子连点三下,再看这辆车四轮趟开,风驰电擎,直奔青岛。(掌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北京天坛导游词400字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610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好,我是这次天坛旅游的导游,我叫王约,大家可以叫我王导。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天坛。天坛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家祭祀性建筑。它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的场所,主要包括祭天、祈谷,以及祈雨。天坛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420xx年,原名“天地坛”。明嘉靖九年,就是公元1530年,在北京北郊另建祭祀地神的地坛,才改名为天坛。

1920xx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天坛也未免于难。侵略者盗走无数件珍宝,犯下了滔天罪行。最后一个在这里祭祀的是窃国大盗袁世凯。但天不随人愿,袁世凯也只过了88天皇帝瘾就一命呜呼了。1988年天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文化遗产名录。好,下面大家自由参观,四十分钟后门口集合。

大家看,现在在我身后的是圜坛。圜坛又称祭天台、拜天台、祭台。是一座露天的三层圆形石台,为皇帝祭天的地方,始建于明嘉靖九年,清乾隆十四年扩建。

古人认为九是自然数中最大的数,表示至高无上。皇帝是天子,也是至高无上的,所以圜坛建筑的每一个地方都藏有九或九的倍数。看,顶层圆形石板的外层是扇面形石块,共有九层,最内一层有九块石块,而每往外一层就递增九块,中下层全都是这样。三层汉白玉栏板的数量分别是上层栏七十二块,中层一百零八块,下层一百八十块,合三百六十周天度数。三层坛面直径总和为四十五丈,五九四十五,瞧,不仅有“九”还有“五”,表现皇帝的“之尊”。下面,大家可以自由参观拍照。

朋友们,天坛旅游到此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简单的北京龙庆峡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030 字

+ 加入清单

龙庆峡古称“古城九曲”,其水源于海坨山东麓,经玉都山汇入古城水库。该景区集南方 山水的妩媚秀丽和北方山水的雄浑壮观于一体,峡谷曲折蜿蜒,河水幽长碧绿。两岸山崖险峻,森林茂密,裸露的石灰岩形成奇特造型,特别是长年被水浸蚀所形成的溶洞和洞中的石笋、石柱、石断层,与漓江山石极相似,只是当您抬头观望山峰时,才可感到北方峰崖的雄伟峻峭。

乘船游龙庆峡,山,群峰屏列,逶迤嵯峨,随形寓意,依貌称名,大自然的天道沧桑、鬼斧神工造化了镇山如来、钟山、凤冠岛、东大寨、月亮湾等30余处景观,附丽了人的感情,山水就有了人的性格和灵性。那水,碧波清流,九曲萦回,绿得氤氲,柔的纤缱,拓山光鸟影于怀,纳长天白云在胸。山回水转,水贯山行

龙庆峡的盛夏,气候凉爽,空气清新,气温低于北京城区6度,比承德避暑山庄还低0.8度。而隆冬,结冰期较长,异常寒冷,于是,这里就诞生了冰灯艺术的奇葩,峡谷,一个冰雕玉砌的世界,一个北国冰雪的乐园。

历史的脚印,山间古刹庙宇,又为这明丽的山水之梦,着了一笔古铜的底色,令其愈显久远幽深。神仙院耸立在群山围合,孤峰独峙之巅,1998年这里再现明代庙宇风采,在云雾缥渺,树木蓊郁当中,层层崇台,依山叠砌,殿宇楼堂,鳞次栉比,翠瓦丹墙,飞金流碧.......一览众山小的玉皇顶,主阁俨然,重檐九脊。清人来此曾记“逼面千峰起,回头万壑低”。凭栏俯临,峡谷曲流,形势险胜,投目纵览,峰涛如注,妫川生烟,大有我欲乘风归去,飘飘欲仙之感。峡谷深处的金刚寺,掩于南、北金刚山之间,森深壑幽,环境清丽,寺院飞檐凌空,雕甍碧瓦,栋宇巍峨,丹楹刻桷,深山藏古寺,空谷传钟声......

龙庆峡构建了与山水主旋律相协调的游娱设施,峡谷口,一条258米长的巨龙,头下尾上地悬挂于千仞峭壁,金鳞闪烁,须爪飞扬,这就是堪称亚州第一的龙形电梯,游人乘入其间不知不觉之中,即达船台。而凌空飞越的速滑溜索、惊险刺激的高崖蹦极,欲试心颤,欲罢不能。 乘坐缆车,我欲因之梦神仙,瞬间即到玉皇顶;穿越300米长的百花仙洞,就穿越了神州大地的南疆北国,四季风光;中国登山协会还筹建并命名龙庆峡为中国登山协会龙庆峡攀岩、攀冰训练基地,于此成功地举办了“龙庆峡杯”全国第七届攀岩锦标赛,让更多的中华健儿在此挑战生命极限;最后,乘上横跨谷口的福斯特比翼滑道,如同乘上美丽的彩虹,于风、于幻、于有惊无险之中,从龙庆峡谷的仙境回到现实。

龙庆峡有一流的服务设施,可住宿,可餐饮,可会议,可娱乐,设施完备,服务优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