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品牌形象推广报告书【精彩19篇】

浏览

7392

范文

35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开题报告[页16]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校,德育,全文共 1515 字

+ 加入清单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推广实验"开题报告

4.《德育》读本深化研究的基本要求

总的要求是:要密切关注教育部正在制定的新的课程标准,并以此为基本依据,研究编写新的德育实验教材.

(1)小学的课程标准已经把思想品德课与自然,生活,社会等课程综合起来,小学一,二年级定名为《品德与生活》,小学三,四,五,六年级定名为《品德与社会》.新的课程标准提出的编写理念和原则是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和生活化,这与我们《德育》读本的德育理念和编写原则基本一致.这说明"九五"课题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部关于德育课程改革的决策,同时也说明德育课程的特点和规律逐渐被大家所认识并形成共识.这种情况使小学《德育》读本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实现"并轨"成为可能.因此,我们才提出《德育》读本的深化研究要"以国家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写新的德育实验教材.以国家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整体构建为特色的新编实验教材要争取通过国家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定.这样将为总课题组和实验区,实验校的长远目标开辟更广阔的前景.

(2)初中,高中的新课题标准正在招标.我们要密切关注,积极参与,抓住机遇,争取使初中,高中《德育》读本与未来的新课程标准实现"对接"和"并轨".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后的德育教学大纲和教材已经出台,我们为此已经做出了贡献.中职的《德育》读本的深化研究要在与之"配套"和"补充"上下功夫.

(3)高等职业学校(其中包括高等专科学校,重点大学的高职学院,优秀中专学校升格,民办高等学校四部分)是近几年教育结构调整出现的新生事物.它的"两课"建设尚未定型.我们要抓住机遇,填补空白,深化研究,努力编写出适合高等职业学校特点的"两课"实验教材,为教育部决策提供依据,为高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模式.普通高等

学校的"两课"教材,经过几年努力已经比较完善.我们要在教学方法改革和配套读物上下功夫,为增强"两课"教学的现代化和实效性做出贡献.

(4)各学段新编德育实验教材的启动时间和编写进度 要以教育部新制定的课程标准的颁布时间为依据.幼儿阶段是个空白,可提前操作;小学可能在今年底启动;中学可能推迟到明年才能开始,高职可参考普通高校"两课"教学大纲,结合高职特点,尽快启动.

(三)《成长册》的深化研究

1.《成长册》深化研究的基础

"九五"期间,我们以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指导,以建立思想品德为核心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为目标,以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审美艺术,劳动技能和个性特征,创新能力,自育能力(亦即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健心,学会审美,学会劳动,学会创新,学会自护等八个方面为评价内容,以培养学生自订成长目标,自析成长环境,自寻成长动力,自研成长方法和自评成长效果为基本理念,研究编写了《成长册》(小学,初中,高中,中职每学年一册,共15册).《成长册》在部分实验学校进行了1~2轮实验,受到了实验学校师生的普遍欢迎和高度评价,对引导和激励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十五"深化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成长册》深化研究的总体思路

以《成长册》为基础,以建立和完善思想品德为核心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为目标,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的20字公民道德基本规范为新的生长点,对《成长册》进行修订,研究制作与之配套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脑软件,为教育部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提供决策依据,为各级各类学校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模式.

共21页,当前第16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农业推广硕士论文开题报告的撰写要求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农业,全文共 959 字

+ 加入清单

农业推广硕士论文开题报告的撰写要求

一、论文的选题

农业推广硕士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农业推广项目策划、农业设计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可以是技术攻关研究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材料、新品种的研制与开发,论文选题应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指导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和农村实际生产中问题的能力。选题过程中力求做到与本人所学专业及在岗工作性质紧密结合,选题应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论文选题依据

(一)选题的目的、意义

1、要写明立题背景,即国内外趋势及研究对象的背景资料,为什么要立此题,通过你所做的研究可以解决什么问题,有何种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

1、要求查询相关领域国内外近5年有代表性,能反映学科前沿水平的研究文献(主要是研究论文)不少于25篇;

2、通过阅读文献对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进展有基本的掌握,并做出评述。

3、在综述文献基础上,结合本人所在区域的实际,提出目前你所研究的问题。对于前人的成果可以借鉴也可以在其基础上有所创新,但不能重复他人的工作。

(三)文献引用

开题报告中凡引用他人的资料要按要求加以注释,并按引用先后顺序列于文献综述之后,列出主要的参考文献,最好不少于25篇。

三、论文的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标

目标要明确,一般是通过什么方法探讨哪方面的问题,最终达到你要研究的目的,目标不易多,文字要精练。

(二)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应与研究目标一致,紧紧围绕研究目标确定研究的内容,内容一定要写的具体。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要科学,应与内容相对应,紧紧围绕每项内容列出采取什么方法,方法要写的具体。

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是反映研究的整体思路,可用方框图表示,也可用文字叙述。

(五)预期进展

要求写明在规定期限内实施和完成论文写作的具体计划,为保证论文按期完成,把整个论文的研究工作划分为几个部分,按工作顺序排列,写出进度时间表。

四、研究基础

按照括号内要求逐项写出,阐明论文研究相关的背景资料,主要写您在做论文之前参与包括获得的奖励、著作及发表论文等;研究条件一栏要求讲清目前在做论文论文之前已具备哪些条件,如仪器设备、试验基地及经费来源等;存在问题一项,重点写明论文研究中的难点,并提出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开题报告[页10]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校,德育,全文共 1391 字

+ 加入清单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推广实验"开题报告

1.系统科学的基本理论原则

系统科学的思想原则和方法主要体现在整体性,有序性,动态性,开放性和最优化等几个方面.整体性是指认识主体始终把研究对象视作一个整体对待,认为世界上的各种事物,过程都不是彼此孤立的杂乱无章的偶然堆积,而是一个合乎规律的,由各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整体的性质和规律只存在于各要素的有机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各要素的孤立活动的特征不能反映系统整体的功能和特征,即整体大于组成它的各部分之和.

有序性是指系统内部要素的相互联系及其组织结构的层次性和等级性.所有的系统都由要素构成,系统和要素的区分是相对的,一个系统只有相对于构成它的要素而言才是系统,而相对于由它构成的较大系统而言,它又是一个要素,也可称为一个子系统或分系统,因此,系统具有层次性和等级性,系统中要素的组织结构方式,即要素活动的秩序决定着系统的功能.

系统的动态性和开放性是相互联系的,任何系统都不是凝固不变,孤立存在的,系统总是在同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调整着自己的要素和结构,系统是在从无序到有序,低序向高序和从有序又向无序的反复过程中,以整体性的运动方式得以形成,演化和发展的.最优化是用系统科学方法研究问题的最终目标.

总括起来说,系统科学研究方法始终立足于从要素,结构,功能与所处环境的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关系中,分析系统中各要素的结构功能,有意识,有目的的使系统内各要素达到最佳建构和配置,以求系统形成结构最优和功能最优的整体效应.

2.学校德育系统的层级结构

根据德育系统的性质和特点,参考系统科学关于系统分类的研究方法,我们按照"子系统"和"分系统"这样两种方式来划分学校德育系统的层极结构.

子系统主要反映系统的等级性,即系统的每一等级包含有相对独立的多个子系统,系统可以视为在这些子系统的相互联系中产生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大,中,小三个学段的德育工作作为三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三者的集合构成学校德育系统.三个学段是学校德育系统的第一级子系统,在每个学段中,各年级德育工作是学段德育系统的子系统,即第二级子系统.第三级子系统是班级德育工作.

所谓分系统,是指系统的各级子系统在某些方面具有意义关系或实体联系,由这些意义联系的方面或有贯通性质的要素以一定秩序组织起来的系统构成所属系统的分系统.就学校德育系统的构成要素来看,无论哪个学段的德育工作,都可以分成德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六个方面,当我们把这六个方面作为各级子系统中的共有因素进行贯通性研究时,就形成学校德育系统的六个分系统.子系统与分系统的关系可以通俗地称为"块"与"条"的关系.

3.学校德育体系的整体构建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就是以德性论,德育论,系统论为理论基础,以德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六个分系统为纬,以大,中,小学德育工作三个子系统为经,横向贯通,纵向衔接,横纵交织,构建成一个整体性的德育实施体系.

为便于对这个体系整体构架的观念把握,这里用模型法图示如下:

从纵向看,是小学,中学,大学三个子系统的纵向衔接.这种衔接要求每一个子系统的德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都应遵循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建立分层递进,螺旋上升,和谐衔接的有机联系.

共21页,当前第10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开题报告[页7]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校,德育,全文共 1671 字

+ 加入清单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推广实验"开题报告

体德性的培养过程要求现代德育整体构建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前后衔接,协调一致,形成合力的德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管理评价体系;德性发展的动力要求现代德育深入研究人的"道德需要"的发生机制,研究各种教育因素与道德需要之间的作用关系,研究道德需要与道德主体性的形成与发展关系;德性发展的现代特点要求学校德育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坚持"三个面向"的发展方向,从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广阔背景上进行德育研究和实践.

(二)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德育论原理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运用整体性的德育内容,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主体对象化的实践活动,培养受教育者完整德性的教育过程.德性的整体性,建构性,发展性内在地规定了德育的整体性,主体性和实践性.

1.德育的整体性

德育的整体性包括德育目标内容的整体性,德育途径方法的整体性和德育管理评价的整体性.

(1)德育目标内容的整体性

德育目标内容的整体性体现在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整体联系上.根据我国当代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对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素质提出的要求,遵循青少年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品德发展需要,我们认为完整的德育目标内容应由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五项要素构成.结合德性的整体性分析五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政治教育确立了为把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学习的奋斗方向,思想教育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理解,为政治教育提供理念支撑,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起理想信念.道德教育通过培养个体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实现理想信念的常态活动方式.法纪教育以"法"和"纪"的形式,充实和保证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进行.在政治,思想,道德,法纪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素质始终起着维持,调节和统合个体的知,情,意,行的作用,心理教育是德育不可缺少的要素.德育内容的五项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是一个知行协调统一的整体.五要素之间的联系越紧密,越和谐,其整体性----对受教育者德性的整体塑造作用就越强.

在现实的德育过程中,德育内容的整体性并非五要素的等量施教,而是要根据受教育者的年龄,心理和品德形成发展规律,从小学一年级(可前延至幼教阶段)到大学四年级(可顺延至研究生阶段)进行整体规划和科学设计.其研究重点是五项内容在各学段各年级的合理比重和五项内容在各学段各年级之间的和谐衔接.德育内容的整体性,不仅指横向要素结构的整体性,还包括德育内容在纵向衔接中体现出来的整体性.

(2)德育途径方法的整体性

德育途径是教育者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德育活动所凭借或创设的空间,领域或载体,是实施德育的渠道.在德育体系中德育途径是物质的实体存在,是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及整个德育过程的承载体.德育途径的整体性是由各条途径的客观存在形式决定的.从德育途径的总体空间特点看,可以分为学校,家庭,社会三个领域,这三个领域在空间建构上自然连接,是一个客观存在的整体;就人的日常活动范围来看,这三个领域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生活,工作,学习的整体处所和空间.从德育途径的具体类别看,有课程类,如专门德育课程和各科教学;实践类,如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实践活动;组织类,如党,团,队,学生会,社团等;环境类,如学校,家庭,社区的文化氛围;管理类,如学校,科系,年级,班级德育管理,家长学校和社区教育委员会等;传媒类,如广播影视,报刊书籍,电脑网络等.德育途径与德育内容存在着对应性,在许多情况下,同一德育内容需要多条德育途径来贯彻实施,因此,各条途径的协调配合是德育途径整体性的重要发生机制.整体构建德育途径体系就是在深入研究和认识德育途径之间的联系以及德育内容与德育途径的整体联系的基础上,将各条德育途径横向贯通,纵向衔接,使其形成教育合力,增强育人效果.

共21页,当前第7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成立养殖推广良种猪基地的申请报告范文_申请报告_网

范文类型:申请书,汇报报告,全文共 2098 字

+ 加入清单

成立养殖推广良种基地的申请报告范文

一、发展养殖推广良种猪的背景和意义。

xx村是典型的农业村,长期以来,该村按照传统饲养老品种猪,分点农户饲养猪达100%。全村尚无一家饲养新品种猪苗。现在饲养老品种猪存在吃得多,长得慢,抗病能力差,出栏率低,效益差等缺点。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加快农业养殖调整步伐,壮大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特成立本基地,将着力整合本地现有生猪养猪规模,淘汰老品种,引进推广新品种。该基地的成立将能带动本村以及周边地区养殖户种猪及肥猪养殖品种的改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二、基地所在村基本情况

1、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xx村位处于最东部,两省三县交界处,南临京航运河仅0.5公里,北靠310国道,运输方便;该村为多水区,周边无工厂,无污染,环境优美,空气质量为全区最好,适合发展养殖业。

2、丰富的人力和原料资源优势

该村所辖和两个自然村,共有600户,2700人,冬春两季,闲置劳动力多达80%以上,广大农民渴求就业出路;全村共有3800亩土地,农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以上作物均为养猪所需主要饲料。

在现有的养殖户中,以党员居多,大家对饲养猪品种改良的需求很大。

三、规划与措施

1、成立良种猪养殖推广基地

目前,xx村共有养猪户400余户,其中规模在百头以上的养猪大户就有15家,因此充分利用现有的有利条件,对现有的养殖户进行整合,成立良种猪养殖推广基地,加快养殖小区建设,实现生猪产销一体化。各地要抓住当前生猪生产的好形势,引导农民在扩大生猪生产时场圈要适当集中,尽可能做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品种、统一饲料、统一销售,尽快形成养殖小区,建立养殖基地,充分发挥畜牧业经济合作组织的作用,实行产销一体化经营。对全村及周边地区养殖户的生猪品种作改良换代、进行良种猪养殖技术培训指导、联系组织销售等。转摘自

结合区、镇的党员致富工程,申请有关项目资金,由村老党员等人来组织实施改良推广工作。

2、品种的改良

运用新技术引进、推广新品种,改良换代,淘汰过去传统饲养的内一元、内二元、内三元等土杂猪品种。

积极选育二元杂交母猪。从我们对养猪业生产形势分析预测可以看出,明年下半年养猪业内部竞争将达到白热化,要想在残酷的竞争中获得生存,只有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因此,从现在开始,就应该积极引导农民选育二元杂交母猪,争取明年上半年转向生产三元杂交猪。

3、适当扩大养殖规模。

适当扩大养殖规模,提高科学饲养技术含量,降低饲养成本。

四、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该村养殖户现有老品种猪,吃得多,长得慢,抗病能力差,出栏率低,效益差。现在推广的新品种猪,吃的少,长得快,抗病能力强,瘦肉多,抗病能力强,出栏率高,效益好。计划发展种猪两千头,以每头母猪平均年三窝,每窝平均产仔10头,50%比率为种猪,可年产种猪苗30000头,按每头获利300元计算,可获利900万元;另外,20xx头种猪每年产可肉猪30000头,以每头猪赢利100元计算,可获年收入300万元。预计每年总收入在1200万元左右。

2、社会效益

本事业能带动千家万户品种改良,能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发挥空闲时间和剩余劳力,大力发展养猪事业,可以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加开了农副产品的市场化、产业化进程。

3、生态效益

在农业生产中,牲畜粪便是最好的农业肥料,因此是在发展养猪事业的同时,也将对猪粪进行充分利用,既大大解决百姓种地缺钱买肥料的困难,又能改良土地的养分;于此同时,可以利用猪粪发酵发展沼气应用,用于农家点灯、做饭、取暖,改善家庭生活条件,减少家庭开支;另外猪粪也可作为养鱼原料。

五、风险分析

1、现在大力发展养猪事业,改良换代是目前养殖业的需要,也是广大养殖户迫切需要的事情。

2、根据目前市场销售来看,良种猪的销售行情好,利润可观,只要防疫跟上技术管理跟上,可以说基本上无风险可言。

六、技术和管理

1、对饲养新品种猪苗,要做到技术管理跟上,分散规模规饲养。聘请请技术专家作为技术顾问,定期来村上课,进行集体培训。

2、基地对养殖户进行统一管理,全程指导,负责日常良种培育、种源提供、联系防疫、组织销售及其它跟踪服务等。

七、前景预想

一期建成由30家大户、500家小户组成的联合经营体,饲养良种种猪20xx头,年产种猪苗和出栏肥猪共6万头的规模,争取当年投资,当年收回成本并获利。并以此为基础,向周边地区进行辐射带动,最终建成苏北最大的良种猪养殖推广示范基地。

八、设计投资和资金来源

1、新建养猪场大规模10个,计划用地100亩,可利用现有已批土地、闲置厂房和原有旧猪厂进行改造。但仍需新建猪舍20xx间,以每间600元计算,共需资金120万元

2、购置新猪苗1000头,每头800元计算,共需资金80万元

3、购置新设备和饲料,添置管理用房100间,需周转资金80万元。

以上合计需资金280万元,现运用集体贷款、群众集资的方式可解决资金在160万元左右,尚有资金缺口120万,现恳请上级部门能够及时给予大力的扶持和帮助。

xx市xx区xx镇xx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开题报告[页13]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校,德育,全文共 1484 字

+ 加入清单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推广实验"开题报告

(3)关于德育管理和评价.德育评价的深化研究是本课题的重点和难点.说它是重点,是因为德育评价是德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检查,督导,评估德育质量的重要机制,是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使德育由虚变实,由软变硬,由弱变强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说它是难点,是因为德育评价难以量化,难以建立一套科学,有效,便于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德育评价与智育评价不同,智育评价通过考试,就可以测量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水平,而德育评价只靠考知识,考能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对学生的情感,意志,信念,行为进行评价,而这方面的评价是不太容易量化的.因此,增加了德育评价的难度."九五"期间,我们已经总结出德育评价的原则和方法.德育评价的原则是:①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②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③全面评价与特色评价相结合;④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评价方法是:①评语鉴定测评法;②等级评定测评法;③综合记分测评法;④

评语,评分,评等综合测评法.德育评价深化研究的任务是:如何建立健全学校,班级,学生三级评价体系 如何运用德育评价的原则和方法构建一套科学,实用,有效的德育评价指标体系 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研制德育评价电脑软件

4.德育体系深化研究的基本要求

(1)各学段要分别构建小学德育体系,初中德育体系,高中德育体系,中等职业学校德育体系,高等职业学校德育体系,普通高等学校德育体系.各学段德育体系要包括德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六项子体系.每一项子体系原则上要具体化到年级,小学可分为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三段,初中以上每学年分为一段.做到具体化,可操作化.

(2)各学段德育体系的构建要坚持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的原则.

根据系统论的理论,我们认为学校德育也是一个系统.系统科学的基本原则是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动态性.从整体性原则来看,学校德育是由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德育方法,德育管理,德育评价等子要素系统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从有序性原则来看,学校德育是由小学德育,中学德育(中职德育),大学德育等子层次系统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就是以要素系统为纬,以层次系统为经有序排列,有机组合而成.从动态性的原则来看,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文明的行为习惯,良好的道德品质,正确的民主,法制,纪律观念,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通过小学,中学,大学等各个阶段的教育逐步形成的.就某一学段而言,是通过各个年级的教育逐步形成的.各教育阶段,其中包括各个年级的德育目标的高低,德育内容的深浅和侧重点,德育途径和方法的选择,德育管理和评价方式的运用,要针对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和理解接受能力的不同,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就是要使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德育方法,德育管理,德育评价等要素系统横向贯通,环环相扣,形成合力,以保证在整个德育过程中要素结构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同时,使小学德育,中学德育,中职德育,高职德育,大学德育等层次系统,特别是分年级德育的二级层次系统纵向衔接,分层递进,螺旋上升,以保证各个教育阶段和各个年级德育工作的层次性和渐进性.各个教育阶段和各个年级都应有德育整体意识,总揽全局,加强相邻阶段的衔接,防止简单重复或脱节,以发挥德育系统的整体功能,提高德育工作的整体效果.

共21页,当前第13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开题报告[页3]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校,德育,全文共 1839 字

+ 加入清单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推广实验"开题报告

以德治国方略在教育领域的贯彻实施,对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来说,就是要"以德治教";对于各级各类学校来说,就是要"以德治校";对于广大教师来说,就是要"以德育人".这是贯彻以德治国方略的内在要求.

整体构建贯彻治国方略要求的学校德育体系,首先要以德治教.要切实把德育放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要地位,树立育人为本的观念,将"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的要求落实到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使德育在整个教育工作和人的整体素质发展中真正发挥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以德治校要求教育管理者不仅要牢固树立德育首位观念,而且要以身立德,率先垂范,作师德建设的力行者.以德治校是一种重要的学校管理方式,也是构建德育管理评价体系的应有内涵,要遵循德育工作的客观规律进行德育管理和评价,增强德育管理评价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以德育人是构建贯彻治国方略的学校德育体系的根本落脚点.在构建德育目标内容体系中,继续深化道德,法纪,心理,思想,政治德育内容五要素的整体性研究.在构建德育途径方法体系中,教师要以德育德,以情育情,这是以德育人的前提,也是增强德育实效性的保证.以德育人是德育管理评价的重要内容.以德治教,以德治校,以德育人既是贯彻治国方略的教育理念,也是整体构建贯彻治国方略要求的学校德育体系的实践环节.

(四)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整体构建适应素质教育的学校德育体系

XX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纲要》总结历史,高瞻远瞩,创造性地构建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施体系的框架.这一体系包括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主要内容,途径形式,方法手段,领导管理机制等方面.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的思想原则和内容范围与《纲要》的内容要求存在着多方面的整体联系.《纲要》在第20条指出:"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要科学规划不同年龄学生及各学习阶段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坚持贯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校纪校风建设.要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要组织学生参加适应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6]第23条指出:"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在公民道德教育方面各有侧重,各有特点,是相互衔接,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必须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单位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相互配合,相互促进."[7]在课题的深化研究中,要把《纲要》的内容要求自然和谐地融入德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管理评价体系的构建之中,努力构建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学校德育体系.

整体构建适应全

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德育体系,就要以中央关于素质教育的精神和《纲要》要求为指导,突出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宗旨,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国民素质是指一个国家的人民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过程中所具有的体魄,智力和思想道德的总体水平.它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综合国力的主要体现,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提高国民素质,教育是基础.素质教育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审美艺术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等方面.德育肩负着培养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任务,在素质教育中居于首要的地位,对全面素质教育发挥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增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素质教育对德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素质教育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德育,同样应当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综合性范畴,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不再限于笼统的"德育",而对德育的要素结构和层次结构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一是按照儿童和青少年的年龄特征,分别研究小学德育,中学德育,大学德育以及各级各类学校德育的衔接;二是将广义的德育分解为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纪律教育,心理教育等五个方面,分别研究各自的特点,规律,内在机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供理论参照和实践操作的模式,为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基础.

共21页,当前第3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鹤峰县2024年电脑农业推广应用工作总结_工作汇报_网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农业,全文共 1393 字

+ 加入清单

鹤峰县2019年电脑农业推广应用工作总结

鹤峰县~年电脑农业

推广应用工作总结

电脑农业是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是实现农业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大力推广应用电脑农业,实现农业信息化,不仅有助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有助于农民尽快掌握先进技术和市场信息,增强就业增收和维护自身利益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推动城乡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和共同进步。为使我县电脑农业试点工作不断提档升级,~年在省、州民委的大力支持下和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通过与各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和广大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我县电脑农业推广应用试点工作已步入常规运转,取得了良好效果,开创了农业信息工作的新局面。

一、工作进展

1、组织各领域专家对我县电脑农业专家系统内容进行补充和修改,丰富电脑农业专家系统的内容。为了使专家系统更加丰富和实用,今年我们继续组织有关专家对电脑农业专家系统内容进一步补充,更新和细化。其中对山羊、茶叶、板栗、牲猪、蔬菜五个专家系统更新和新增知识152条 ;并新开发了乌鸡养殖专家系统和走马电脑农业一点通,收集了太平和下坪两个乡镇电脑农业一点通的农情资料。

2、进一步加大应用推广力度。为了提高电脑农业的应用效果和扩大应用范围,我们在推广机制上大力创新,把电脑农业专家系统的推广应用与我县实施农业标准化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把电脑农业做为农业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技术支撑。目前全县已有18个电脑农业科技服务站,今年由州民宗委和州科技局正式挂牌运行,覆盖全县9个乡镇,辐射全县三分之一的农村地区6.5万农民;在这些服务站,我们已全部配备了电脑,安装了电脑农业专家系统,配套了相关的农业技术光碟和农业技术图书。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县电脑农业科技服务站通过电脑农业专家系统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服务5.2万人次,社会反响强烈,深受农民欢迎,得到了上级部门和专家的充分肯定。

3、加强电脑农业专家系统应用和开发技术培训。加强电脑农业专家系统应用和开发技术培训是提高基层技术人员电脑技术水平和电脑农业推广应用的重要环节,~年,由我县电脑农业办公室和各农技主管部门组织开展电脑农业专家系统应用技术培训班40期,培训乡镇技术骨干、电脑农业科技服务站技术人员、农民共计3650人次。通过开展技术培训,使各服务站技术骨干和部分农民掌握了电脑农业专家系统的操作和应用方法,提高了电脑农业专家系统的应用效果,同时还对县乡电脑农业办公室技术人员和农业专家开展了2次软件二次开发技术培训,为下一步进一步细化和开发适应本县的电脑农业专家系统奠定基础。

4、开展送科技下乡月活动。今年6月在县委、县政府的号召下,县科协组织全县农业科技部门及30多位农业科技人员,分三个小组赴全县各乡镇开展了送科技下乡月活动。参与送科技下乡的县电脑农业办、农业局、林业局、畜牧局、茶叶局等单位,都是电脑农业专家系统推广应用主力军,在这次活动中,各产业的电脑农业专家系统开发的农业实用技术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茶叶、山羊、板栗、烟叶、魔芋、乌鸡、水果等标准化生产实用技术,均由各相关部门复印成技术资料和复制成部分vcd技术光盘下发到了全县9个乡镇的部分农民手中。此次活动技术培训达28期,下发各类技术资料1.21万份,技术光盘455张,培训和咨询人数达1.65万人次,使广大农民朋友享受到了电脑农业科技的方便、快捷及标准化和针对性的有效服务。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开题报告[页6]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校,德育,全文共 1382 字

+ 加入清单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推广实验"开题报告

(2)从个体德性的培养过程看德性的发展.根据中外关于品德形成发展过程的研究,人的德性随人的年龄的增长有一个由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的过程,如科尔伯格等人关于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的研究,大致反映出德性发展的一般规律.另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当代我国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并存的社会环境中,受教育者的德性发展并不是节节提高,日生日成的.以世界观教育为例,世界观是人的德性中的一个稳定的观念要素,世界观的稳定性决定德性也具有稳定性.但科学的世界观的形成是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建构过程的,如果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与正在形成中的世界观相冲突的思想影响,就可能导致受原世界观统摄的价值取向的中断或改变,以至动摇其世界观.从个体的年龄与心理发展的一般过程看,个体于3 12岁期间养成的德性或习惯,常常在13 15岁或者更晚些经历一个重新定位的过程.这时,个体要对已有德性或习惯付诸于实践,让社会对他们的德行予以承认.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社会的反馈是积极的,他们对已有德性则信之弥笃.如果社会的反馈是消极的,他们就要反思自己的德性或信仰是不是错了.这个反思常常对已有德性或习惯具有"促退"的作用.这说明在德性培养过程中存在着反复性问题.

(3)从德性发展的动力看德性的发展.道德活动的根本动力来源于客观的社会实践.这种实践形成并不断丰富着道德活动的条件和环境,造就并发展着活动主体的自觉性和能动性,使道德活动的领域不断扩展,形式日益多样,水平逐渐提高.但对具体的道德活动而言,主体的道德需要及其同社会要求的差距和矛盾,往往对发展道德活动具有推动作用;在人与人的相互交往过程中,客观的交往关系和社会关系会不断向人们提出新的要求,这些要求与人们目前所达到的道德水平,道德境界之间的矛盾,就成为推动人们去进行自觉道德活动的动力.这表明,德性的发展,既有外部的动力,也有内部动力,主体的道德需要是主体德性发展内部动力的心理活动形态.外部动力是社会实践的要求,反映着社会发展的必然性,这种要求和必然性只有通过道德活动主体转化为自身的道德需要,才能推动道德活动的发展.

(4)从德性发展的现代特点看德性的发展.德性发展的现代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道德主体性越来越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日益发展,创造了比以往各历史时期都适合人的主体性发展的优越条件.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人的主体性,特别是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挥.二是人的道德素质对人和社会的完善作用日益增大.德育活动和德性修养是人类完善自身的活动,完整的德性提升了人的思想境界,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直接促进了社会的全面发展,而社会的全面发展又为人的德性完善创造了更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三是道德活动和德性培养的领域日益扩大.当代伦理学不仅研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道德关系,而且关注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和人与电脑的道德关系,把环境道德和网络道德作为人的德性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道德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德性的内涵也逐渐丰富.

德性的发展性给学校德育提出的课题是:德性的历史传承性要求现代德育解决好德育文化的继承借鉴和发展创新问题;个

共21页,当前第6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美国农业技术推广考察报告_考察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农业,技术,全文共 5023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农业技术推广考察报告

美国农业技术推广考察报告

2000年6月30日-7月21日,全国农技中心"赴美农业技术推广培训考察团"参加了在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进行的农业推广技术培训,访问了密西根州万比伦县推广站、马里兰大学推广站,参观了两家综合农场和芝加哥谷物期货市场,最后拜访了美国农业部负责推广工作的研究教育推广局。

一、美国的农技推广工作

(一)科研、教育、推广"三位一体"的推广模式。1855年美国国会通过"赠地法",根据该法案,每个州均设立有赠地大学,密西根州立大学即是全国第一所根据赠地法成立的大学。1887年第43届国会通过汉奇法案,在赠地大学建立农业试验站(相似于农科院),主要开展动植物病虫害及防治措施的研究;研究、试验作物和果树对气候、水土条件的适应能力;分析土壤、水份、天然和人工肥料的化学成分;研究各种草及饲料作物的适应性和价值;研究各种家禽饲料的成分和可消化性;开展有关奶油、奶酪生产的科学和经济学研究等。1914年美国农业部提请第63届国会通过史密斯和勒沃尔法,规定在州立大学建立合作农业推广站,通过田间示范、发行出版物等形式,向农民提供农业和家政方面的知识和信息。以上三个法案,形成了美国以州立大学为依托,教育、科研、推广有机结合的一体化推广模式。

(二)健全的推广体系和高素质的推广队伍。美国从联邦政府到州政府、县政府都设有专门的推广机构。联邦政府推广机构设在农业部,有500多人从事推广工作;州一级的推广机构设在州立大学的农学院,由农学院院长或副院长任站长,设副站长3-4人,并设立主席、副主席、秘书等职。同时州推广站一般都设有专家顾问委员会,主要职能是对推广项目进行决策,对推广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并对下一年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美国州一级有推广专家4000多名,均为大学的博士或教授;州立大学在各县均设立有农业推广站。县级推广站由州立大学的推广站直接管理,推广人员由大学推广站组织评审小组,按聘用条件择优聘用。县推广站直接、间接地(农业协会、合作协会或自愿者)向农民推广最新科研成果,传授科技知识。全美共有县级推广人员12000多人,其中25%是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占绝大多数。密西根州83个县,有推广员445名,70%为硕士,10%为博士;马里兰州23个县有推广员300多人,80%为硕士,10%为博士。县级推广员由大学推广站直接培训。

(三)明确的推广工作指导方针、目标和任务。美国农业推广工作的宗旨是:通过教育向农民传播知识。推广工作的指导方针是:通过高素质的推广人员,提供高质量的教育项目,帮助农民改善生活。

推广工作的目标是:使农民有一个幸福、稳定的家庭;使青年人有远大的理想;提供更多的有活力的社区,扩大就业机会,促进社区经济发展。美国的推广工作面向整个社会,包括农业的全程和家庭,以及农民与政府、社会之间的关系协调等。重点推广领域是:农业与资源管理、社区经济发展与旅游、食品与安全、儿童青年教育、家庭家政管理五大领域。

通过以上领域的推广,教育农民应用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知识,发展优质农产品,参与国际竞争,并不断开发新的农产品;教育农民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防止水资源污染,保证食品卫生安全;合理正确投资,改进生产设施和条件,促进社区经济发展;教育儿童青年通过"四健"活动,培养从小爱学习、爱劳动的思想,向他们传授终身可用的知识和技能;教育妇女怎样带好孩子、增加食品营养,改善家庭经营管理等。

(四)成功的推广工作经验。美国推广工作内容的确定主要有三种方式法:一是自下而上,以县站为基础,收集农民所需要的知识、技术等汇总到州推广站,州站组织拟定全州及各县的推广项目内容;二是由各专业组的专家自上而下确定推广项目,如畜禽防疫、农作物病虫防治等;三是成立专家领域推广队伍,成员包括州农学院的推广专家、农牧场主、农资经销商和县推广员,共同研究决策推广项目。这样决定的推广项目针对性较强,有利多方协作共同完成。据密西根州立大学农学院副院长、州推广站副站长GaleArent先生介绍,该方法作为密西根州的推广经验,得到了农业部和有关国际组织的充分肯定,目前正在全美和有关国家推广。

在多年的推广工作中,GaleArent先生总结出了8条搞好推广工作的经验:一是每人都有向上的目标;二是推广站的人员构成以最终要达到的目标组成;三是推广人员必须竞争上岗,讲求工作实效;四是所有推广人员必须有搞好推广工作的承诺;五是有一个团结、协调、合作的工作环境;六是有一个较高的工作目标;七是推广站及其成员的工作必须得到的社会的承认,受农民的欢迎;八是有原则性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领导。

(五)现代化的推广手段。美国农业推广除有健全的推广体系和庞大的、高素质的推广人员外,还拥有现代化的推广设备和手段。首先,各级推广站均配有计算机系统,并与国内外联网,设立有多个网站、网页。密西根州的83个县推广站都是联网的。推广人员可以随时获得大学推广站数据库中的资料,也能了解到世界各地农业的发展动态和技术信息、市场信息等(在万比伦县推广站,我们即在网上找到了"中国农业信息网")。其次,各州推广站设立有电视台、无线广播电台,定期向农民播放农业信息和技术知识。三是运用卫星系统向农民提供农业气象、病虫防治等方面的服务,开展技术培训等。县级推广站电视机、录像机、幻灯机、卫星接收处理系统等设备齐全,有土壤、肥料等质检仪器,图书资料室、会议室、培训教室等设施齐备,农民不出家门就可了解所有农业信息。

(六)稳定的经费渠道。以1996年为例,美国用于农业科研、推广的经费60亿美元。其中科研经费40亿美元,推广经费20亿美元。近年达到84亿美元,其中14亿美元用于食品和农业安全及质量检验,40亿美元用于科研,30亿美元用于推广。密西根州大学用于农业科研、推广的经费7500万美元(2000-2001年预算),其来源,联邦政府占15%,州政府占38%,县政府占25%,特定项目占19%(该部分不固定),植物安全项目占3%。在7500万美元的科研、推广经费中,用于人员工资的开支占85%。近年来,县政府对推广工作越来越重视。在密西根州,各县近3年用于推广的经费从1200万美元增加到2400万美元。万比伦县是密西根州经济"欠发达"县,人口7.5万,耕地20万英亩(120万亩),县推广站有16名推广员,每年推广经费40万美元。

美国联邦政府规定,农业科研、推广的经费随国民经济增长的比例增减,联邦政府用于各州的推广经费,要求按1:4配套,即联邦政府支持100万,州政府必须投入400万。州县政府同样通过财政预算来保证农业科研、推广经费的落实。同时吸纳私人企业、农牧场主等的自愿资助。密西根州近年接受资助的推广费占推广经费的1.5%。

(七)推广人员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

在美国,包括县农业推广站的推广人员,都是国家公务人员。人、财、物管理权属州立大学推广站。县推广站经费由大学推广站核定,推广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由大学推广站按规定比例解决;办公费费用、交通工具等开支由县政府解决。科研、推广经费统一由州立大学按项目及支出预算拨付。县推广站与县级政府及部门之间是合作伙伴关系。一般县推广站长的年工资收入4--5万美元,大学本科毕业的推广人员年工资2.8万美元,硕士推广员年工资3万美元。推广人员的年收入平均可达4.5万美元以上。推广人员的福利、保险、退休基金、推广奖励基金及职工家属的保险等全部由政府及州推广站承担。保险金个人承担5%,州推广站承担10%。同时享受国家公务人员的其他待遇。

二、美国农技推广工作启示

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劳动生产率、国民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额均居世界首位。美国作为移民国家,"以农立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随着工业的发展,农业在美国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逐年下降,但政府对农业采取的支持和保护政策,使农业成为美国在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由于管理体制、经济基础等方面的差别,特别是我国人口众多、资源匮乏,照搬美国的推广模式是不可能的。但美国政府重视农业、保护资源、保护农民利益等做法还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一)依法治农。"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我国喊了几十年,但"基础"依然不稳。农业"靠政策、靠科学、靠投入"还仅体现在政策上,且政策在落实过程中时有偏差,农业科技含量不高、投入严重不足问题始终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农业法》规定的投资比例实际中难以兑现,《农业技术推广法》、《种子管理条例》等法规贯彻落实难,"权大于法"的现象仍十分普遍,利用行政手段挤占、挪用基层推广站的资金、资产,限制农业部门执法,拖欠农技推广人员工资等现象屡见不鲜。因此,要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做好农技推广服务工作,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必须强化农业法规、政策的进一步贯彻、落实,全面推行依法治农。要象抓"农民负担管理"一样,下大力气抓好农业法规、政策的贯彻落实。

(二)促进我国农业科技、教育、推广体系的有机结合。美国政府一直把农业的教育、科研、推广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位一体"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农业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这是美国农业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尽管我国过去曾推行过"农、科、教"三结合的体制,但实践效果难尽人意。

目前我国农业的科技水平还不高,生产劳动率仍然很低,科技在农业中的贡献份额较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由于国情的不同,在我国套用美式的"三位一体"是很难的。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业科研、教育、推广相互脱节问题,我认为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体制,二是经费。美国农业部的职能用一句话概括,即"从田间到餐桌",而从田间到餐桌这一过程,我们是由多个不同部委管理的。体制问题是制约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关键(不仅仅体现在"三结合"上),短时期内这种利益格局很难打破。同样,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经费的严重不足,不同资金渠道对其资金使用上的限制,也难使二着象美国那样结合到一起。在这种情况下,实现我国农业科研、教育、推广三者的有机结合,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唯一的途径就是在农业内部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专项资金的作用。通过项目,把科研、培训、推广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支持实用技术的研究,培训推广骨干,加大推广力度。目前我们管理的"科技跨越计划"、"棉专资金"等专项资金均在这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三)不断增加农技推广经费,改善推广人员待遇,稳定基层推广队伍。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农业推广工作是农业发展的保证。我国农业推广部门经费严重不足,"缺钱养兵,无钱打仗"问题相当突出。目前,市(地、州)、县正在进行机构改革,"脱勾"、"转制"呼声很高,推广队伍士气低下,推广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作为主管部门的农业部,一方面应积极向有关部门呼吁,力保各级推广部门在地方机构改革中不受冲击或削弱;另一方面要按照《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的要求,努力争取资金,加大农技推广资金投入,逐步实现推广手段的现代化,改善和提高推广体系人员的待遇。应学习、借鉴美国的经验,参照国土、工商、税收等部门的做法,将基层推广人员纳入国家公务员系列管理。各级政府要为农技推广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提高其社会地位,鼓励推广人员科技创新、服务创新,围绕农业、农村、农民及农村经济发展拓展服务领域,开展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要对推广工作成效突出者予以重奖。在职称评定、职务聘用中,要向县及县以下倾斜,激励基层推广人员深入农业第一线。要认真贯彻中央、国务院有关农业的方针、政策,在地方机构改革中,农业推广系统不能搞"脱勾"、"断奶",不能"转制"为企业。

(四)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推广队伍综合素质。美国的农业推广人员,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地到州大学推广站进行在职培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技能。我国农业推广体系成立时间相对较短,推广人员大多在推广工作第一线,受教育程度、环境及信息等影响,知识普遍老化。为此,应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推广队伍业务技能的培训,包括现代化推广手段的培训,观念、知识的更新,农业法规、政策的培训等。培训形式可多种多样,既可以考虑利用大专院校开展学历教育,培养农业推广学士、硕士、博士,把县以上推广人员培养成专家型人才;也可以通过短期培训,提高基层推广人员的专业技能。

二OOO年八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开题报告[页2]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校,德育,全文共 1851 字

+ 加入清单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推广实验"开题报告

整体构建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德育体系,就必须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使德育体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借鉴吸收国外优秀文明成果,使德育体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德育体系作为一种综合性的道德文化,它的民族特色源于其母体传统文化的民族特性.中国古代哲学是本体论,认识论,道德论的统一,以伦理道德,人生价值的探究为中心,是一种伦理型的哲学体系.作为传统文化精华的中国古代哲学,"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认为宇宙的法则与道德的最高准则是一致的.中国原始儒家,原始道家,中国佛家和宋明理学这四大思想传统的一个共同点是,"它们的智慧都是人生的智慧".其中儒家伦理成为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主流与核心.通观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我们可以总结归纳出最为典型的五个方面:(1)致思于整体精神,强调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的爱国主义思想;(2)推崇仁爱原则,强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及人际和谐;(3)提倡人伦价值,强调个人在人伦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4)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5)重视修养践履,强调道德主体的能动作用.

西方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了区别于其他文化的主导精神和价值取向,这就是个性精神,科学精神,民主精神,法制精神,功利精神.这五种精神凝聚着西方文化的精华.古希腊追求人的独立和权利,他们尊重人性,崇尚人的自主,自律和力量,把人看作是高于其他一切的实体.在文艺复兴运动中,思想家们主张从中世纪封建神学的禁锢中解放出来,恢复古希腊文化的人文精神,要求从神性转向人性,高扬人的理性,主张面向自然,解释自然,重新认识世界和人自身,提倡求索和创造文明.十七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和发展,崇尚理性,发展科学成为资产阶级的迫切要求.科学精神在本质上是一种崇高的道德精神.从此以后,民主理论和民主政治,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功利思想和求利原则得到进一步发展,并成为上升时期各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武器.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就是要在"三个代表"思想指导下,贯通古今,融会中西,继承借鉴,发展创新.在德育思想,德育内容和方法领域中实践古今文化的贯通和批判继承,同时,也在这几个方面实践中外文化的选择和吸收借鉴.这是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和努力探索的方向.

(三)深刻领会"以德治国"重要方略,整体构建贯彻治国方略要求的学校德育体系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和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九届人大在修改《宪法》时,将这一治国方略写进了新《宪法》.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框架已基本形成.然而,相比较而言,道德建设则比较软弱.针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思考古今中外治国安邦的经验教训,以为核心的党中央自XX年6月28日至XX年7月1日,在一年之内先后四次讲到"以德治国".形成了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

中指出:"要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5]在教育系统贯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需要我们认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辩证关系.从整体上看,"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对治国方略更加深刻,更加完整的认识和表述,是治国理论的发展,是政治上成熟的表现.德治与法治,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共同构成完善的治国方略.首先是功能互补,法治是靠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来规范人的行为,调节人际关系的;而德治是靠道德的说服力,劝导力,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的力量来规范人的行为,调节人际关系的;道德是立法和执法的基础,遵纪守法是基本的道德规范,德治为法治创设良好的思想和社会条件.法律主要靠他律,道德主要靠自律,二者互为补充.其次是范围互补,法律只是对违法的行为进行惩处,而对"缺德"不违法的行为是不干涉的;道德则是通过社会舆论对"缺德"的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弘扬正气,抵制歪风,减少犯罪;法律制定的再多,也不可能包罗人们社会生活,家庭生活特别是私生活的全部内容.而道德则比法律作用的范围要宽泛得多.第三是时间先后互补,汉代思想家贾谊曾说:"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德治的作用在事先,法治的作用在事后,形成了时间先后作用的互补性.法律和道德,法治和德治,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缺一不可.

共21页,当前第2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开题报告[页18]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校,德育,全文共 1458 字

+ 加入清单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推广实验"开题报告

(3)XX年重点进行《成长册》实验,总课题组将在XX年底征集实验区(校)对《成长册》的实验报告,修订意见和评价软件方案设计脚本,作为XX年4月第六届年会评审表彰的重点内容.第六届年会后开始启动《成长册》修订工作和多媒体软件资源研制开发,总课题组将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对一线的研究成果进行提炼加工,修订成册和制成系列多媒体软件.修订工作计划于XX年底完成,XX年3月正式出版.XX年4月第七届年会交流研究成果,研讨实验方案.XX年9月新学年开始进行《成长册》修订版及多媒体软件资源成果的实验.XX年第八届年会进行修订版《成长册》实验的总结表彰.会后将实验总结报告报教育部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为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提供决策依据.

四,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推广实验的方法

(一)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

德育实验是运用科学实验的原理和具体方法来研究德育现象和问题,以揭示德育活动规律或某些德育内容,方法的有效性,是一种综合性研究活动.

德育实验是教育实验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教育实验则是从自然科学实验中引申和移植过来的.因此,德育实验与科学实验有共同性,但也有特殊性.德育实验既要遵循科学实验的一般规律,但又不能照搬科学实验的具体操作方法.有人把科学实验称之为"人与自然的对话",而德育实验则是"人与人的对话".其复杂性远远超过了探索自然的活动,尤其是德育行为与德育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错综复杂,且德育外部环境对德育活动的干扰也极难控制,因而很难达到经典科学实验所要求的"封闭度"(如无法将实验环境与外部环境完全隔离),故人们一般认为德育实验是一种自然状态下的实验,而不是像自然科学实验那样在实验室里进行的"封闭式"实验.

德育实验活动的展开,可描述为一个从提出理论假说,设计实验方案,控制实验变量,评价实验效度,形成实验报告的过程.

1.德育实验假说

德育实验假说所假定的是关于某类德育行为在某些人为控制的条件下,与某类道德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德育假说与自然科学假说的共同之处在于假定性和科学性.所谓假定性是说它带有推测的性质,即这种判断所陈述的事实或联系是现实中暂不存在或未被确认的,它对未知的构想是由已知推断而出,有可能被实践证实,也有可能被证伪.但是,假说又绝非臆断,它总是有一定的科学事实或经验事实做依据,并且经过了初步的科学论证,因而,假说又是具有科学性的.

德育假说与自然科学假说的区别亦即它的特点主要有两点:其一,德育实验假说对结果的描述只能是概率描述.由于自然科学实验可以人为制造"纯化"状态,从而可能在实验结果与实验假说之间作出精确的相符性判断或因果判断,但在活生生的德育活动中显然做不到这一点.因为德育实验不能在完全隔绝的状态中进行,它对被试(学生)的先期经验上的差异,也不能像计算机程序一样完全清除掉.德育实验既然不能作高度精密的控制,也就无法保证在结果与假说之间精确地"归因",故一般只能作出像"较大幅度提高","达到百分之几十"之类的概率性说明.其二,德育实验假说偏重于"有效性"假定.一切研究活动按其目的可分为"求真"与"求善"两类,前一类意在发现真理,其假说陈述的是真理性事实,后一类意在追求对人的有利和有效,其假说要推测价值事实.在自然科学实验中,两类可作严格区分,而在德育实验中, 真与善总是统一在同一命题之中.德育实验难以精确控制,它在逼真度上要低于自然科学实验.

共21页,当前第18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开题报告[页8]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校,德育,全文共 2009 字

+ 加入清单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推广实验"开题报告

德育途径的选择,利用,创设又体现为德育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德育途径与德育方法具有紧密的联系.德育方法的整体性一方面体现在德育途径的整体性中,同时,德育方法的整体性也有自身特点,如同一途径中有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途径又有相同的方法,因此,德育方法的整体性的内在机制,是不同的德育方法在德育内容和学生接受心理之间的协调性.如果不同的教育者使用不同的德育方法能够适合学生理解掌握德育内容,并能促进学生将道德认识和谐地转化为道德实践能力,那么这些德育方法就具有整体性.德育内容是持续发展的,学生的个性心理是动态多样的,所以,构建德育方法体系要坚持辩证思维,鼓励创新.

(3)德育管理评价的整体性

学校德育管理是由管理者被管理者,德育目标与内容,德育途径与方法,德育管理与评价等要素构成的整体,德育管理是贯通德育各要素和德育全过程的一种主导要素.首先,德育管理的整体性体现在学校德育工作有整体的规划和统一的工作目标,各项规章制度协调配合,具有整体联系;其次,围绕学校德育工作整体目标,各德育职能机构分工明确,协调配合,德育管理具有整体效益.

德育评价是德育管理的重要手段,德育管理的整体性体现为德育评价的整体性.德育评价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德育评价指标体系的整体性上.整体性的德育评价指标体系,在学段层次上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各学段各年级相互衔接的评价体系;在评价的对象和人员上,包括对学校德育评价,班级德育评价,学生品德评价诸方面具有整体联系的评价体系;在评价的内容上,包括对学校德育规划,德育组织,德育环境,德育经费等德育条件的评价,对德育常规,德育活动,德育科研等德育过程的评价和对德育整体效果的评价.德育评价的整体性还体现在评价的方式上,如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阶段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外部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等评价方式.

2.德育的主体性

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具有主体和客体的双重属性,都是主客体的统一."德育的主体是双主体.经过四年来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深化了对教育者主体和受教育者主体的整体认识.其基本认识角度,是从双方主体性形成的基础,形成的过程和表现特点,各自主体形成的结果的全过程来考察,即认识和把握双主体互动关系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1)双主体形成的基础.教育者主体性的形成基础主要指教育者参加教育实践时的工作素质基础,教育者是作为社会主体的代表先于德育过程而存在的,教育者的工作素质(包括主体性意识)相对于受教育者的素质水平而言,具有先行社会化的实践基础,是相对成熟的道德主体,其社会职责和实践目的是育德育人.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形成基础主要体现在他们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自身具有成长发展的需要,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和"我要学"等主体意识.从其社会化水平来看,受教育者是未成熟的社会个体,他们的主体性,包括学习主体性,道德主体性都处在形成发展状态.因此,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尊重和培养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2)双主体的形成过程和表现特点.教育者主体性表现在对受教育者素质能力的培养规划,对教学内容(社会主体的"物化"形式)的改造,调整与活化,对教育途径的创设和方法的设计运用等主体意识和主体活动,"主导"是教育者主体性的总体特征.教育者主体的实践过程具有重复性.受教育者主体性的主要特点是主动性和发展性,其发展过程一般是不可重复的.在二者的对象性关系中,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状态(包括其主体性程度)对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和主体性活动具有规定性,教育者的实践活动要以此为根据,这是双主体整体联系的内在动因;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组织的教育活动中不断发展着自身的主体性,其主体性的形成既是自身素质发展的阶段标志,又是教育者主体性的对象化体现.培养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是教育者的一种主体意识,这种主体意识主导着教育者的实践活动.在以班级授课为基本形式的学校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主体际关系有群体--群体;群体--个体;个体--群体;个体--个体等联系形式.在现实的教育生活中,德育双主体的对象关系并非都是师生双边活动,更多是学生自主活动.在师生共同参与的实践活动中,双方互为主客体,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直接的对象性关系,这是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基本生长点.在学生自主性的实践活动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间接的对象性关系,所谓"间接"对象关系是指教育者虽然"不在场",但教育者的主体性仍在起作用,表现为受教育者自觉把教育者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主体意识,并外化为主体行为,如文化课中的自学和道德生活中的自律等.整体认识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形成过程和表现特点,应包含师生共同活动和学生自主活动两种情境,学生在自主性活动中的主体性更具根本性和目的性.

共21页,当前第8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开题报告[页4]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校,德育,全文共 1416 字

+ 加入清单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推广实验"开题报告

二,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基本原理

本课题经过"九五"期间历时四年的研究与实验,在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体思路的指导下,在各实验区,校各个子课题的研究基础上,经总课题组的归纳整理和总结概括,形成了"九五"课题研究的最终成果 《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总论》是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它全面论述了学校德育体系的构建原理.标志着在德育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形态的学校德育体系基本构建定型.

这一构建原理主要由三部分内容构成,即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的德性论原理,德育论原理和系统论原理.德性论,德育论原理融会了人的主体性理论和人的社会化理论,重在论述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的理论和实践依据,说明"为什么"要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系统论原理作为科学方法论,重在论述德育体系的性质特点,结构层次和运作机制,说明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是什么"和"怎么样".

因此,全面掌握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基本原理,是"十五"课题深化研究和推广实验的基础和前提.

(一)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德性论原理

德性就是品德.德性是人社会化的结果,是人的社会本质的主要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德性决定着人参与社会生活的价值取向,标志着个体存在的意义.德性以人格或个性的形式反映个体的存在和发展.培养人完整的德性是德育的本质和目的.

德性存在发展的特性主要表现在整体性,建构性,发展性三个方面.

1.德性的整体性

德性的整体性指人的知,情,意,行品德结构的统一性和德性的社会性内容的完整性.

(1)从人的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认识德性的整体性.考察德性整体性的根本点,是一个人内在的知,情,意和外在行为的和谐统一,归结点是一个人德行的真实性.同样是做一件事,有的人出于自然,有的人出于自愿,而有的人出于对外在规范和社会舆论的压力.那种不是出于自然的德行,表明其知,情,意,行之间尚未达到和谐统一,即完整的德性尚未形成.德性体现了人的真情实感,是人性的自然流露,充分体现一个人真实的存在及其存在的意义.中国传统德育思想中关于"诚"是德行之本的观点,反映着对德性整体性的体验和认识.德性的整体性表现在德性的形式结构(知,情,意,行)和内容结构(道德规范),理性因素与情感因素的辩证统一.理性的作用在于发现真伪,而善恶问题不仅需要道德判断,还需要情感的调节.人不仅是理性存在,而且是情感存在.情感不仅是德性的构成要素,而且在德性整体结构中起着动力或动机的作用.

(2)从德性的社会性内容的完整性认识德性的整体性.从人的社会化过程看,德性具有社会意义,体现个体的社会存在.离开社会活动和社会规范,就无法认识德性.道德意义上的完整德性不仅要成就自我,而且要通过成就自我影响社会,成就他人.真正完美的德性,不仅要实现自我价值,还要实现其社会价值.德性的社会性是德性整体性重要标志.德性整体性的形成过程与人的社会化过程是一种辩证统一关系,即个体德性的整体性越强,就越能适应社会要求,促进社会发展进步,而个体德性与社会的适应和促进关系越和谐,其社会化程度就越深.

德性整体性给学校德育提出的课题是:如何促进学生德性的形式结构的整体化,即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如何培养学生德性的形式结构与内容结构,理性因素与情感因素的和谐统一;在德性培养中如何实现个性发展与社会要求的和谐统一.

共21页,当前第4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校,德育,全文共 31784 字

+ 加入清单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推广实验开题报告

这篇"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开题报告的关键词是德育,整体,体系,实验,推广,报告,学校,研究,

一,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指导思想

本课题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德治国"重要方略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系统科学的理论原则,把各级各类学校德育作为一个系统加以统筹规划,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为建立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现代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贯彻"以德治国"方略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学校德育体系提供理论参照和实践模式.

(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整体构建21世纪有中国特色的学校德育体系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同时也是"三个代表"的要求.江书记同志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坚持科学态度,大胆进行探索,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当前中国的最大实际就是市场经济建设.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一切问题都可以从市场经济中找到原因.同样,要解决这些问题也必须从市场经济中寻找答案.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逐步完善,中国的经济形成了多元化发展的格局.经济形式的多元存在带来了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这些观念给人们的思想注入了新的生机.同时,市场经济是凸现个人利益的求利经济,凸现金钱地位的货币经济,凸现优胜劣汰的分化经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必然导致人们思想的多样性,复杂化.因此,市场经济对学校德育工作具有双重效应:市场经济自主经营的原则激发了人的主体意识生成,同时诱发个人主义倾向;市场经济所有制形式的多元化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利益群体的多样化必然导致价值取向的多元性;市场经济的效益原则增强了效益观念和求实精神,同时诱发了拜金主义和重利轻义倾向.尤其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生产力尚不发达,法制尚不够健全,市场经济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的情况下,学校德育工作希望与困难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的指导下,整体构建21世纪有中国特色的学校德育体系,应当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德育的适应性与超越性的关系;二是教师主体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三是德育导向的一元化与道德实践的多元性的关系.

(二)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整体构建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学校德育体系

"三个代表"思想是以江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站在历史和时代高度进行理论创新的具体体现,"三个代表"思想对各项工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深入学习领会"三个代表"思想,我们要把握两个重点.一是"三个代表"的内在联系.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整体.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二是"三个代表"对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研究的指导意义.江书记同志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2]"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3]"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的文化,必须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造精神,必须具有世界眼光,增强感召力.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党和人民从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我们都要积极继承和发扬."[4]一个"根本任务",一个"中心环节",确立了德育在发展先进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德育主要通过在发展先进文化中的特有功能,作用于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进而促进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整体构建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德育体系,就必须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使德育体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借鉴吸收国外优秀文明成果,使德育体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德育体系作为一种综合性的道德文化,它的民族特色源于其母体传统文化的民族特性.中国古代哲学是本体论,认识论,道德论的统一,以伦理道德,人生价值的探究为中心,是一种伦理型的哲学体系.作为传统文化精华的中国古代哲学,"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认为宇宙的法则与道德的最高准则是一致的.中国原始儒家,原始道家,中国佛家和宋明理学这四大思想传统的一个共同点是,"它们的智慧都是人生的智慧".其中儒家伦理成为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主流与核心.通观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我们可以总结归纳出最为典型的五个方面:(1)致思于整体精神,强调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的爱国主义思想;(2)推崇仁爱原则,强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及人际和谐;(3)提倡人伦价值,强调个人在人伦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4)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5)重视修养践履,强调道德主体的能动作用.

西方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了区别于其他文化的主导精神和价值取向,这就是个性精神,科学精神,民主精神,法制精神,功利精神.这五种精神凝聚着西方文化的精华.古希腊追求人的独立和权利,他们尊重人性,崇尚人的自主,自律和力量,把人看作是高于其他一切的实体.在文艺复兴运动中,思想家们主张从中世纪封建神学的禁锢中解放出来,恢复古希腊文化的人文精神,要求从神性转向人性,高扬人的理性,主张面向自然,解释自然,重新认识世界和人自身,提倡求索和创造文明.十七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和发展,崇尚理性,发展科学成为资产阶级的迫切要求.科学精神在本质上是一种崇高的道德精神.从此以后,民主理论和民主政治,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功利思想和求利原则得到进一步发展,并成为上升时期各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武器.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就是要在"三个代表"思想指导下,贯通古今,融会中西,继承借鉴,发展创新.在德育思想,德育内容和方法领域中实践古今文化的贯通和批判继承,同时,也在这几个方面实践中外文化的选择和吸收借鉴.这是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和努力探索的方向.

(三)深刻领会"以德治国"重要方略,整体构建贯彻治国方略要求的学校德育体系

党的xx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和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九届人大在修改《宪法》时,将这一治国方略写进了新《宪法》.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框架已基本形成.然而,相比较而言,道德建设则比较软弱.针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思考古今中外治国安邦的经验教训,以江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自2019年6月28日至2019年7月1日,在一年之内先后四次讲到"以德治国".形成了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

江书记同志中指出:"要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5]在教育系统贯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需要我们认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辩证关系.从整体上看,"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对治国方略更加深刻,更加完整的认识和表述,是治国理论的发展,是政治上成熟的表现.德治与法治,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共同构成完善的治国方略.首先是功能互补,法治是靠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来规范人的行为,调节人际关系的;而德治是靠道德的说服力,劝导力,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的力量来规范人的行为,调节人际关系的;道德是立法和执法的基础,遵纪守法是基本的道德规范,德治为法治创设良好的思想和社会条件.法律主要靠他律,道德主要靠自律,二者互为补充.其次是范围互补,法律只是对违法的行为进行惩处,而对"缺德"不违法的行为是不干涉的;道德则是通过社会舆论对"缺德"的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弘扬正气,抵制歪风,减少犯罪;法律制定的再多,也不可能包罗人们社会生活,家庭生活特别是私生活的全部内容.而道德则比法律作用的范围要宽泛得多.第三是时间先后互补,汉代思想家贾谊曾说:"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德治的作用在事先,法治的作用在事后,形成了时间先后作用的互补性.法律和道德,法治和德治,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缺一不可.

以德治国方略在教育领域的贯彻实施,对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来说,就是要"以德治教";对于各级各类学校来说,就是要"以德治校";对于广大教师来说,就是要"以德育人".这是贯彻以德治国方略的内在要求.

整体构建贯彻治国方略要求的学校德育体系,首先要以德治教.要切实把德育放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要地位,树立育人为本的观念,将"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的要求落实到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使德育在整个教育工作和人的整体素质发展中真正发挥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以德治校要求教育管理者不仅要牢固树立德育首位观念,而且要以身立德,率先垂范,作师德建设的力行者.以德治校是一种重要的学校管理方式,也是构建德育管理评价体系的应有内涵,要遵循德育工作的客观规律进行德育管理和评价,增强德育管理评价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以德育人是构建贯彻治国方略的学校德育体系的根本落脚点.在构建德育目标内容体系中,继续深化道德,法纪,心理,思想,政治德育内容五要素的整体性研究.在构建德育途径方法体系中,教师要以德育德,以情育情,这是以德育人的前提,也是增强德育实效性的保证.以德育人是德育管理评价的重要内容.以德治教,以德治校,以德育人既是贯彻治国方略的教育理念,也是整体构建贯彻治国方略要求的学校德育体系的实践环节.

(四)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整体构建适应素质教育的学校德育体系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纲要》总结历史,高瞻远瞩,创造性地构建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施体系的框架.这一体系包括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主要内容,途径形式,方法手段,领导管理机制等方面.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的思想原则和内容范围与《纲要》的内容要求存在着多方面的整体联系.《纲要》在第20条指出:"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要科学规划不同年龄学生及各学习阶段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坚持贯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校纪校风建设.要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要组织学生参加适应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6]第23条指出:"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在公民道德教育方面各有侧重,各有特点,是相互衔接,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必须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单位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相互配合,相互促进."[7]在课题的深化研究中,要把《纲要》的内容要求自然和谐地融入德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管理评价体系的构建之中,努力构建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学校德育体系.

整体构建适应全

这篇"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开题报告的关键词是德育,整体,体系,实验,推广,报告,学校,研究, 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德育体系,就要以中央关于素质教育的精神和《纲要》要求为指导,突出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宗旨,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国民素质是指一个国家的人民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过程中所具有的体魄,智力和思想道德的总体水平.它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综合国力的主要体现,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提高国民素质,教育是基础.素质教育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审美艺术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等方面.德育肩负着培养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任务,在素质教育中居于首要的地位,对全面素质教育发挥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增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素质教育对德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素质教育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德育,同样应当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综合性范畴,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不再限于笼统的"德育",而对德育的要素结构和层次结构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一是按照儿童和青少年的年龄特征,分别研究小学德育,中学德育,大学德育以及各级各类学校德育的衔接;二是将广义的德育分解为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纪律教育,心理教育等五个方面,分别研究各自的特点,规律,内在机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供理论参照和实践操作的模式,为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基础.

二,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基本原理

本课题经过""期间历时四年的研究与实验,在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体思路的指导下,在各实验区,校各个子课题的研究基础上,经总课题组的归纳整理和总结概括,形成了""课题研究的最终成果 《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总论》是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它全面论述了学校德育体系的构建原理.标志着在德育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形态的学校德育体系基本构建定型.

这一构建原理主要由三部分内容构成,即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的德性论原理,德育论原理和系统论原理.德性论,德育论原理融会了人的主体性理论和人的社会化理论,重在论述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的理论和实践依据,说明"为什么"要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系统论原理作为科学方法论,重在论述德育体系的性质特点,结构层次和运作机制,说明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是什么"和"怎么样".

因此,全面掌握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基本原理,是"十五"课题深化研究和推广实验的基础和前提.

(一)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德性论原理

德性就是品德.德性是人社会化的结果,是人的社会本质的主要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德性决定着人参与社会生活的价值取向,标志着个体存在的意义.德性以人格或个性的形式反映个体的存在和发展.培养人完整的德性是德育的本质和目的.

德性存在发展的特性主要表现在整体性,建构性,发展性三个方面.

1.德性的整体性

德性的整体性指人的知,情,意,行品德结构的统一性和德性的社会性内容的完整性.

(1)从人的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认识德性的整体性.考察德性整体性的根本点,是一个人内在的知,情,意和外在行为的和谐统一,归结点是一个人德行的真实性.同样是做一件事,有的人出于自然,有的人出于自愿,而有的人出于对外在规范和社会舆论的压力.那种不是出于自然的德行,表明其知,情,意,行之间尚未达到和谐统一,即完整的德性尚未形成.德性体现了人的真情实感,是人性的自然流露,充分体现一个人真实的存在及其存在的意义.中国传统德育思想中关于"诚"是德行之本的观点,反映着对德性整体性的体验和认识.德性的整体性表现在德性的形式结构(知,情,意,行)和内容结构(道德规范),理性因素与情感因素的辩证统一.理性的作用在于发现真伪,而善恶问题不仅需要道德判断,还需要情感的调节.人不仅是理性存在,而且是情感存在.情感不仅是德性的构成要素,而且在德性整体结构中起着动力或动机的作用.

(2)从德性的社会性内容的完整性认识德性的整体性.从人的社会化过程看,德性具有社会意义,体现个体的社会存在.离开社会活动和社会规范,就无法认识德性.道德意义上的完整德性不仅要成就自我,而且要通过成就自我影响社会,成就他人.真正完美的德性,不仅要实现自我价值,还要实现其社会价值.德性的社会性是德性整体性重要标志.德性整体性的形成过程与人的社会化过程是一种辩证统一关系,即个体德性的整体性越强,就越能适应社会要求,促进社会发展进步,而个体德性与社会的适应和促进关系越和谐,其社会化程度就越深.

德性整体性给学校德育提出的课题是:如何促进学生德性的形式结构的整体化,即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如何培养学生德性的形式结构与内容结构,理性因素与情感因素的和谐统一;在德性培养中如何实现个性发展与社会要求的和谐统一.

2.德性的建构性

德性的建构性是规范性与主体性的动态统一过程.道德规范从人们对社会生活发展秩序的认识和实践中概括出来,它以规则性的行为要求引导和塑造着人的德性.规范虽然是外在的,但它内涵着应当.它以善的认定为根据,不仅指出何者当为,何者不当为,而且还告诉人们何者是善,何者是恶.因此,它虽然相对于个体来说是外在的,但是,其内容和精神却与人的先天的善的倾向是一致的.正是这种一致,使对规范的学习,遵守和实践成为培养德性的必要手段.规范的作用在于规定了德性的内容和范型,规范教育只有同主体性培养融为一体,才能使德性成为人所特有的生命形态.人的生命形态显现于人的知,情,意,行,人的主体性就是人的知,情,意,行的活动方式和特点.德性的建构性是在规范性和人的道德主体性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中发生的.人的主体性是人在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为性,自主性,能动性.

(1)自为性.从人的主体性的自为性来看,人的活动是包含着自觉意识的活动,人对自身的存在和与客体的关系有着明晰的意识,人既能把外部世界包容于意识中,以观念的形式把握世界,又能反观自身,把握自身的主观世界,因而人的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2)自主性.从人的主体性的自主性来看,人在目的性和方向性的活动中,具有自由选择行为方式和自我调控情感意志的能力.人的行为要受社会法律制度和道德规范的约束,在客观社会环境提供的道德冲突的几种可能性中,人可以根据自己所掌握的道德准则去作出相应的选择,在这个范围内,人可以独立自由地没有外在强制地自行决定行为方式,并以自己的个性心理自行调控情感意志.如个体在社会生活中遇到处于危困环境中需要帮助的人的时候,个体会产生同情,着急一类的情感,并根据自己的道德意识决定自己的行为.当人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目的)而努力学习时,人能自觉抵制外界的干扰,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而持续努力,这就是自我意志,其所体现的就是活动主体的自主性.

(3)能动性.人的主体性的能动性,不仅体现在活动的目的性,自觉性和自主性上,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还表现在对活动的条件,环境的自觉认识和积极创造上,对活动价值的多重追求和积极实践上.道德的生命和价值在于促进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完整的德性应是他律与自律,规范性与创造性,适应性与超越性的完美统一.

德性的建构性给学校德育提出的课题有:一是如何建构有利于完整德性培养的道德规范体系,即完整的德育内容体系;二是如何在德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道德主体性.

3.德性的发展性

德性的整体性和建构性都在说明着德性的动态发展性.德性的发展性可以从德性的历史传承,个体德性的培养过程,德性发展的动力,德性发展的现代特点四个方面来认识.

(1)从德性的历史传承过程看德性的发展性.思想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有其自身的发展演变规律.一方面,由于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对社会成员的德性有不同的要求,因而使德性的培养方法和培养结果也有所不同,德性具有时代性.另一方面,德性随时代发生变化并不是完全抛弃前代德性,而一般是在历史和时代更替中将那些具有普遍价值的德性原则保留传承下来,并弃除那些不合时代的成分.这种具有普遍价值的德性品质,如中国传统道德中的仁,义,礼,智,信,勤,俭,勇,廉,耻,在历史传承上具有一定程度的超时空性.这是许多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操和行为仍然能够感动现代人,并受到人们的认同和敬仰的内在原因.

(2)从个体德性的培养过程看德性的发展.根据中外关于品德形成发展过程的研究,人的德性随人的年龄的增长有一个由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的过程,如科尔伯格等人关于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的研究,大致反映出德性发展的一般规律.另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当代我国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并存的社会环境中,受教育者的德性发展并不是节节提高,日生日成的.以世界观教育为例,世界观是人的德性中的一个稳定的观念要素,世界观的稳定性决定德性也具有稳定性.但科学的世界观的形成是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建构过程的,如果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与正在形成中的世界观相冲突的思想影响,就可能导致受原世界观统摄的价值取向的中断或改变,以至动摇其世界观.从个体的年龄与心理发展的一般过程看,个体于3 12岁期间养成的德性或习惯,常常在13 15岁或者更晚些经历一个重新定位的过程.这时,个体要对已有德性或习惯付诸于实践,让社会对他们的德行予以承认.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社会的反馈是积极的,他们对已有德性则信之弥笃.如果社会的反馈是消极的,他们就要反思自己的德性或信仰是不是错了.这个反思常常对已有德性或习惯具有"促退"的作用.这说明在德性培养过程中存在着反复性问题.

(3)从德性发展的动力看德性的发展.道德活动的根本动力来源于客观的社会实践.这种实践形成并不断丰富着道德活动的条件和环境,造就并发展着活动主体的自觉性和能动性,使道德活动的领域不断扩展,形式日益多样,水平逐渐提高.但对具体的道德活动而言,主体的道德需要及其同社会要求的差距和矛盾,往往对发展道德活动具有推动作用;在人与人的相互交往过程中,客观的交往关系和社会关系会不断向人们提出新的要求,这些要求与人们目前所达到的道德水平,道德境界之间的矛盾,就成为推动人们去进行自觉道德活动的动力.这表明,德性的发展,既有外部的动力,也有内部动力,主体的道德需要是主体德性发展内部动力的心理活动形态.外部动力是社会实践的要求,反映着社会发展的必然性,这种要求和必然性只有通过道德活动主体转化为自身的道德需要,才能推动道德活动的发展.

(4)从德性发展的现代特点看德性的发展.德性发展的现代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道德主体性越来越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日益发展,创造了比以往各历史时期都适合人的主体性发展的优越条件.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人的主体性,特别是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挥.二是人的道德素质对人和社会的完善作用日益增大.德育活动和德性修养是人类完善自身的活动,完整的德性提升了人的思想境界,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直接促进了社会的全面发展,而社会的全面发展又为人的德性完善创造了更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三是道德活动和德性培养的领域日益扩大.当代伦理学不仅研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道德关系,而且关注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和人与电脑的道德关系,把环境道德和网络道德作为人的德性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道德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德性的内涵也逐渐丰富.

德性的发展性给学校德育提出的课题是:德性的历史传承性要求现代德育解决好德育文化的继承借鉴和发展创新问题;个

这篇"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开题报告的关键词是德育,整体,体系,实验,推广,报告,学校,研究, 体德性的培养过程要求现代德育整体构建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前后衔接,协调一致,形成合力的德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管理评价体系;德性发展的动力要求现代德育深入研究人的"道德需要"的发生机制,研究各种教育因素与道德需要之间的作用关系,研究道德需要与道德主体性的形成与发展关系;德性发展的现代特点要求学校德育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坚持"三个面向"的发展方向,从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广阔背景上进行德育研究和实践.

(二)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德育论原理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运用整体性的德育内容,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主体对象化的实践活动,培养受教育者完整德性的教育过程.德性的整体性,建构性,发展性内在地规定了德育的整体性,主体性和实践性.

1.德育的整体性

德育的整体性包括德育目标内容的整体性,德育途径方法的整体性和德育管理评价的整体性.

(1)德育目标内容的整体性

德育目标内容的整体性体现在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整体联系上.根据我国当代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对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素质提出的要求,遵循青少年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品德发展需要,我们认为完整的德育目标内容应由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五项要素构成.结合德性的整体性分析五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政治教育确立了为把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学习的奋斗方向,思想教育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理解,为政治教育提供理念支撑,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起理想信念.道德教育通过培养个体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实现理想信念的常态活动方式.法纪教育以"法"和"纪"的形式,充实和保证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进行.在政治,思想,道德,法纪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素质始终起着维持,调节和统合个体的知,情,意,行的作用,心理教育是德育不可缺少的要素.德育内容的五项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是一个知行协调统一的整体.五要素之间的联系越紧密,越和谐,其整体性----对受教育者德性的整体塑造作用就越强.

在现实的德育过程中,德育内容的整体性并非五要素的等量施教,而是要根据受教育者的年龄,心理和品德形成发展规律,从小学一年级(可前延至幼教阶段)到大学四年级(可顺延至研究生阶段)进行整体规划和科学设计.其研究重点是五项内容在各学段各年级的合理比重和五项内容在各学段各年级之间的和谐衔接.德育内容的整体性,不仅指横向要素结构的整体性,还包括德育内容在纵向衔接中体现出来的整体性.

(2)德育途径方法的整体性

德育途径是教育者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德育活动所凭借或创设的空间,领域或载体,是实施德育的渠道.在德育体系中德育途径是物质的实体存在,是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及整个德育过程的承载体.德育途径的整体性是由各条途径的客观存在形式决定的.从德育途径的总体空间特点看,可以分为学校,家庭,社会三个领域,这三个领域在空间建构上自然连接,是一个客观存在的整体;就人的日常活动范围来看,这三个领域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生活,工作,学习的整体处所和空间.从德育途径的具体类别看,有课程类,如专门德育课程和各科教学;实践类,如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实践活动;组织类,如党,团,队,学生会,社团等;环境类,如学校,家庭,社区的文化氛围;管理类,如学校,科系,年级,班级德育管理,家长学校和社区教育委员会等;传媒类,如广播影视,报刊书籍,电脑网络等.德育途径与德育内容存在着对应性,在许多情况下,同一德育内容需要多条德育途径来贯彻实施,因此,各条途径的协调配合是德育途径整体性的重要发生机制.整体构建德育途径体系就是在深入研究和认识德育途径之间的联系以及德育内容与德育途径的整体联系的基础上,将各条德育途径横向贯通,纵向衔接,使其形成教育合力,增强育人效果.

德育途径的选择,利用,创设又体现为德育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德育途径与德育方法具有紧密的联系.德育方法的整体性一方面体现在德育途径的整体性中,同时,德育方法的整体性也有自身特点,如同一途径中有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途径又有相同的方法,因此,德育方法的整体性的内在机制,是不同的德育方法在德育内容和学生接受心理之间的协调性.如果不同的教育者使用不同的德育方法能够适合学生理解掌握德育内容,并能促进学生将道德认识和谐地转化为道德实践能力,那么这些德育方法就具有整体性.德育内容是持续发展的,学生的个性心理是动态多样的,所以,构建德育方法体系要坚持辩证思维,鼓励创新.

(3)德育管理评价的整体性

学校德育管理是由管理者被管理者,德育目标与内容,德育途径与方法,德育管理与评价等要素构成的整体,德育管理是贯通德育各要素和德育全过程的一种主导要素.首先,德育管理的整体性体现在学校德育工作有整体的规划和统一的工作目标,各项规章制度协调配合,具有整体联系;其次,围绕学校德育工作整体目标,各德育职能机构分工明确,协调配合,德育管理具有整体效益.

德育评价是德育管理的重要手段,德育管理的整体性体现为德育评价的整体性.德育评价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德育评价指标体系的整体性上.整体性的德育评价指标体系,在学段层次上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各学段各年级相互衔接的评价体系;在评价的对象和人员上,包括对学校德育评价,班级德育评价,学生品德评价诸方面具有整体联系的评价体系;在评价的内容上,包括对学校德育规划,德育组织,德育环境,德育经费等德育条件的评价,对德育常规,德育活动,德育科研等德育过程的评价和对德育整体效果的评价.德育评价的整体性还体现在评价的方式上,如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阶段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外部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等评价方式.

2.德育的主体性

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具有主体和客体的双重属性,都是主客体的统一."德育的主体是双主体.经过四年来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深化了对教育者主体和受教育者主体的整体认识.其基本认识角度,是从双方主体性形成的基础,形成的过程和表现特点,各自主体形成的结果的全过程来考察,即认识和把握双主体互动关系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1)双主体形成的基础.教育者主体性的形成基础主要指教育者参加教育实践时的工作素质基础,教育者是作为社会主体的代表先于德育过程而存在的,教育者的工作素质(包括主体性意识)相对于受教育者的素质水平而言,具有先行社会化的实践基础,是相对成熟的道德主体,其社会职责和实践目的是育德育人.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形成基础主要体现在他们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自身具有成长发展的需要,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和"我要学"等主体意识.从其社会化水平来看,受教育者是未成熟的社会个体,他们的主体性,包括学习主体性,道德主体性都处在形成发展状态.因此,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尊重和培养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2)双主体的形成过程和表现特点.教育者主体性表现在对受教育者素质能力的培养规划,对教学内容(社会主体的"物化"形式)的改造,调整与活化,对教育途径的创设和方法的设计运用等主体意识和主体活动,"主导"是教育者主体性的总体特征.教育者主体的实践过程具有重复性.受教育者主体性的主要特点是主动性和发展性,其发展过程一般是不可重复的.在二者的对象性关系中,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状态(包括其主体性程度)对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和主体性活动具有规定性,教育者的实践活动要以此为根据,这是双主体整体联系的内在动因;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组织的教育活动中不断发展着自身的主体性,其主体性的形成既是自身素质发展的阶段标志,又是教育者主体性的对象化体现.培养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是教育者的一种主体意识,这种主体意识主导着教育者的实践活动.在以班级授课为基本形式的学校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主体际关系有群体--群体;群体--个体;个体--群体;个体--个体等联系形式.在现实的教育生活中,德育双主体的对象关系并非都是师生双边活动,更多是学生自主活动.在师生共同参与的实践活动中,双方互为主客体,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直接的对象性关系,这是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基本生长点.在学生自主性的实践活动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间接的对象性关系,所谓"间接"对象关系是指教育者虽然"不在场",但教育者的主体性仍在起作用,表现为受教育者自觉把教育者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主体意识,并外化为主体行为,如文化课中的自学和道德生活中的自律等.整体认识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形成过程和表现特点,应包含师生共同活动和学生自主活动两种情境,学生在自主性活动中的主体性更具根本性和目的性.

(3)双主体的形成和发展结果.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主体性形成于不同的基础,因而其形成的目的和结果也是不尽相同的.教育者通过自身的主体性以培养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是践行自己的社会职责,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教育者对主体性的研究和实践既包含着科学育人的观念和目的,又具有探索教育规律,提高教育者群体主体素质的手段意义,其归结点是为了更有效地参与教育实践.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指导和培养下发展自身的主体性,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以利更有效地继续学习和参与社会生活,实现人生理想.

3.德育的实践性

道德来源于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实践的,因而实践是道德的发生基础,也是道德的存在形态.离开人的实践活动孤立地研究道德的本质,特性,结构是不能真正认识道德以及德性培养的.本课题研究认为,德育的实践观是德育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1)德育目标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德育目标是德育过程的起点.德育目标是对德育结果的预期规定,因而其制定的依据和标准,是品德的整体形成状态.德育目标既包括对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的培养,也包括对学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锻炼,归根到底是道德信念(知,情,意)和道德行为的统一,落脚点在学生的道德行为上.只有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实践中践行,践言了,才标志德育目标实现了.这说明德育目标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德育过程是实践活动

德育实践活动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本形式,德育实践活动贯穿德育全过程.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活动过程,双方互为主客体关系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确立和形成,双主体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达到辩证的统一.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是在德育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的,并通过道德行为表现出来.活动和交往是学生经常性的德育实践活动.德育实践活动有多种形式,既有课堂德育活动,又有课外德育活动;既有校内德育活动,又有校外德育活动.这些德育活动主题明确,针对性强,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是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有效途径.德育实践活动是品德形成的根本基础.

(3)道德实践能力是学生品德评价的根本标准

学生的品德素质只有在现实的生活实践中才能表现出来,这是因为学生在面临的生活情境中,其道德认识,道德情感转化为道德行为,潜在的品性变为显性的德行,只有在这种状态中才能根据学生的具体行为表现来认识和评定其品德素质水平.同时,只有在生活实践中才能认识个体品德对人,对社会的价值和意义.在德育过程中,学生如果不把认识理解的道德知识运用到道德实践中,不仅自身品德素质不能得到切实提高,而且会出现"知行不一"的情况.只有把品德培养引向道德实践,德育才能取得实效,同时,德育实践也是克服学生言行不一现象的最好途径.因此,真实的道德实践能力是品德形成和品德评价的根本标准.

德育的整体性是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的实践依据,德育的主

这篇"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开题报告的关键词是德育,整体,体系,实验,推广,报告,学校,研究, 体性和实践性从德育活动的特点,德育过程的本质角度说明德育体系的运作主体和运作性质.

德性论原理和德育论原理共同说明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三)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系统论原理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的要素通过有层次的组织结构形成的具有系统功能的整体.根据德性的整体性和德育的整体性原理,我们认为可以把学校德育工作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研究和实践.

1.系统科学的基本理论原则

系统科学的思想原则和方法主要体现在整体性,有序性,动态性,开放性和最优化等几个方面.整体性是指认识主体始终把研究对象视作一个整体对待,认为世界上的各种事物,过程都不是彼此孤立的杂乱无章的偶然堆积,而是一个合乎规律的,由各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整体的性质和规律只存在于各要素的有机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各要素的孤立活动的特征不能反映系统整体的功能和特征,即整体大于组成它的各部分之和.

有序性是指系统内部要素的相互联系及其组织结构的层次性和等级性.所有的系统都由要素构成,系统和要素的区分是相对的,一个系统只有相对于构成它的要素而言才是系统,而相对于由它构成的较大系统而言,它又是一个要素,也可称为一个子系统或分系统,因此,系统具有层次性和等级性,系统中要素的组织结构方式,即要素活动的秩序决定着系统的功能.

系统的动态性和开放性是相互联系的,任何系统都不是凝固不变,孤立存在的,系统总是在同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调整着自己的要素和结构,系统是在从无序到有序,低序向高序和从有序又向无序的反复过程中,以整体性的运动方式得以形成,演化和发展的.最优化是用系统科学方法研究问题的最终目标.

总括起来说,系统科学研究方法始终立足于从要素,结构,功能与所处环境的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关系中,分析系统中各要素的结构功能,有意识,有目的的使系统内各要素达到最佳建构和配置,以求系统形成结构最优和功能最优的整体效应.

2.学校德育系统的层级结构

根据德育系统的性质和特点,参考系统科学关于系统分类的研究方法,我们按照"子系统"和"分系统"这样两种方式来划分学校德育系统的层极结构.

子系统主要反映系统的等级性,即系统的每一等级包含有相对独立的多个子系统,系统可以视为在这些子系统的相互联系中产生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大,中,小三个学段的德育工作作为三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三者的集合构成学校德育系统.三个学段是学校德育系统的第一级子系统,在每个学段中,各年级德育工作是学段德育系统的子系统,即第二级子系统.第三级子系统是班级德育工作.

所谓分系统,是指系统的各级子系统在某些方面具有意义关系或实体联系,由这些意义联系的方面或有贯通性质的要素以一定秩序组织起来的系统构成所属系统的分系统.就学校德育系统的构成要素来看,无论哪个学段的德育工作,都可以分成德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六个方面,当我们把这六个方面作为各级子系统中的共有因素进行贯通性研究时,就形成学校德育系统的六个分系统.子系统与分系统的关系可以通俗地称为"块"与"条"的关系.

3.学校德育体系的整体构建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就是以德性论,德育论,系统论为理论基础,以德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六个分系统为纬,以大,中,小学德育工作三个子系统为经,横向贯通,纵向衔接,横纵交织,构建成一个整体性的德育实施体系.

为便于对这个体系整体构架的观念把握,这里用模型法图示如下:

从纵向看,是小学,中学,大学三个子系统的纵向衔接.这种衔接要求每一个子系统的德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都应遵循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建立分层递进,螺旋上升,和谐衔接的有机联系.

从横向看,是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德育方法,德育管理,德育评价六个分系统的横向贯通.这种贯通要求每个分系统都要落实到小学,中学,大学三个子系统之中去,遵循德育工作的规律,使德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环环相扣,互相依存,和谐贯通.通过这种联系做到分系统自身构建的整体性.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就是运用系统科学的思想方法,将大,中,小学三个子系统和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六个分系统进行合理的配置,进而构成一个时间上具有全程性,空间上具有全面性的,能够产生更大整体效应的德育系统----学校德育体系.这是一项较大规模的系统工程.

《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第四章至第九章分项对这一体系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

根据教育模式构建原理,《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可以看作是一种以"整体构建"为主要特征的德育模式.科学意义上的教育模式,具有理论建构和实践概括的双重属性.从理论建构的属性来看,《总论》综合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科学,伦理学,社会学,文化学,教育学,心理学,美学,法学等基础理论和德育思想史,品德发展心理学,德育原理等学科理论,在这些理论基础上结合德育改革实践进行应用性研究,建构成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的理论体系.从实践概括的属性看,《总论》建立在对古今中外德育实践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中,小学校德育工作正反两方面实践经验的考察总结基础之上,建立在四年来各实验区,校课题研究和工作实践成果的基础上,从中研究德育基本规律,选择提炼出体现德育规律的具有典型性的实践方式,经归纳概括建构成切近德育改革实际的,可操作的,整体化的德育实践体系.《总论》的这种德育模式的建构属性,为"十五"期间的深化研究和推广实验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是在""的基础上进行"深化研究".要在"深化"上下功夫,在"深化"上做文章,在"深化"上出成果,在"深化"上要实效.深化研究的内容包括德育体系的深化研究,《德育》读本的深化研究和《成长册》的深化研究三个方面.

(一)德育体系的深化研究

1.德育体系深化研究的基础

""期间,我们以德性论,德育论,系统论为理论基础,以贯通古今,融会中西,继承借鉴,发展创新为基本原则,以系统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文献研究法为基本方法,以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德育方法,德育管理,德育评价等要素系统为纬,以小学德育,中学德育(含中职德育),大学德育等层次系统为经,进行横向贯通,纵向衔接,分层递进,螺旋上升,整体构建出学校德育体系.这个德育体系集中表现在总课题组""课题的最终成果《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中.《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等4部著作,以及各实验区关于小学,中学,大学德育体系构建的研究成果,是"十五"深化研究的基础和参照.

2.德育体系深化研究的总体思路

以《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等""成果为基础,进行分年级德育的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研究,分别构建小学,初中,高中,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的德育体系.为教育部制定或修订德育大纲提供决策依据,为各级各类学校德育工作从盲目性走向科学性,从零散性走向系统性,从随意性走向规范性提供理论参照和实践模式.

3.德育体系深化研究的重点内容

""期间,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对德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进行了全面的,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随着时间的推移,面对一些新问题需要与时俱进,也发现一些薄弱环节需要加强,一些面上的问题需要深入,一些粗糙的问题需要精细化.这些问题构成了深化研究的主要内容.

(1)关于德育目标和内容.江书记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他们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团结在一起,他们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8]如何与时俱进,深刻理解德育总目标"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内涵 这是德育目标深化研究的首要问题.其次,德育的分学段目标和分年级目标如何表述 如何体现年龄特点和德性形成和发展规律 这是德育目标深化研究的难点.第三,德育内容 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五要素"各自的具体内容,特点和规律是什么 如同智育的各门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语文,外语有着不同的教学内容,特点和规律一样,德育中的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也有不同的内容,特点和规律.如果不能正确划分其内容,不能正确认识其特点,不能正确遵循其规律,就难以实现德育的科学性,也就难以收到实效性.因此,这是德育内容深化研究的难点.第四,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确定为基本道德规范.如何把基本道德规范具体化为若干个"德目" 这些德目怎样形成序列,循序渐进地分布到各个学段 每个年级又如何把这些德目化为教师可操作,学生可接受的具体内容 这是德育内容深化研究的重点.第五,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网上垃圾的令人忧虑,全世界普遍关注和呼唤"科技道德,环境道德和网络道德".如何对青少年学生加强科技道德,环境道德和网络道德教育 这是德育内容深化研究的又一个重点.

(2)关于德育途径和方法.学校的德育途径包括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中职德育课,高校"两课"),德育活动课,学科德育,三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班主任工作,党团队工作,校园文化建设,校外基地建设,心理咨询和职业指导,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三结合等.各条途径如何发挥各自的功能,协调配合,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 这是德育途径深化研究的难点.德育的本质是实践的,实践的观点是德育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在改革思想政治课的同时,建设一门德育活动课,并使二者互为补充,互相结合,如同高校"两课"一样才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如何加强德育的实践环节 如何建设德育活动课 这是德育途径深化研究的重点.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如何深化研究班主任工作 如何加强学科德育和任课教师的教书育人 这是德育途径深化研究的又一个重点.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发生很大变化的今天,在面对独生子女教育的特殊年代,如何加强家庭教育 如何搞好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 如何办好家长学校 这是学校德育途径深化研究向家庭教育的延伸.

(3)关于德育管理和评价.德育评价的深化研究是本课题的重点和难点.说它是重点,是因为德育评价是德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检查,督导,评估德育质量的重要机制,是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使德育由虚变实,由软变硬,由弱变强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说它是难点,是因为德育评价难以量化,难以建立一套科学,有效,便于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德育评价与智育评价不同,智育评价通过考试,就可以测量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水平,而德育评价只靠考知识,考能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对学生的情感,意志,信念,行为进行评价,而这方面的评价是不太容易量化的.因此,增加了德育评价的难度.""期间,我们已经总结出德育评价的原则和方法.德育评价的原则是:①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②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③全面评价与特色评价相结合;④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评价方法是:①评语鉴定测评法;②等级评定测评法;③综合记分测评法;④

这篇"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开题报告的关键词是德育,整体,体系,实验,推广,报告,学校,研究, 评语,评分,评等综合测评法.德育评价深化研究的任务是:如何建立健全学校,班级,学生三级评价体系 如何运用德育评价的原则和方法构建一套科学,实用,有效的德育评价指标体系 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研制德育评价电脑软件

4.德育体系深化研究的基本要求

(1)各学段要分别构建小学德育体系,初中德育体系,高中德育体系,中等职业学校德育体系,高等职业学校德育体系,普通高等学校德育体系.各学段德育体系要包括德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六项子体系.每一项子体系原则上要具体化到年级,小学可分为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三段,初中以上每学年分为一段.做到具体化,可操作化.

(2)各学段德育体系的构建要坚持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的原则.

根据系统论的理论,我们认为学校德育也是一个系统.系统科学的基本原则是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动态性.从整体性原则来看,学校德育是由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德育方法,德育管理,德育评价等子要素系统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从有序性原则来看,学校德育是由小学德育,中学德育(中职德育),大学德育等子层次系统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就是以要素系统为纬,以层次系统为经有序排列,有机组合而成.从动态性的原则来看,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文明的行为习惯,良好的道德品质,正确的民主,法制,纪律观念,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通过小学,中学,大学等各个阶段的教育逐步形成的.就某一学段而言,是通过各个年级的教育逐步形成的.各教育阶段,其中包括各个年级的德育目标的高低,德育内容的深浅和侧重点,德育途径和方法的选择,德育管理和评价方式的运用,要针对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和理解接受能力的不同,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就是要使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德育方法,德育管理,德育评价等要素系统横向贯通,环环相扣,形成合力,以保证在整个德育过程中要素结构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同时,使小学德育,中学德育,中职德育,高职德育,大学德育等层次系统,特别是分年级德育的二级层次系统纵向衔接,分层递进,螺旋上升,以保证各个教育阶段和各个年级德育工作的层次性和渐进性.各个教育阶段和各个年级都应有德育整体意识,总揽全局,加强相邻阶段的衔接,防止简单重复或脱节,以发挥德育系统的整体功能,提高德育工作的整体效果.

(3)各学段德育体系的构建要求在2019年底完成,2019年3月出成果,2019年4月召开年会暨第六届学术研讨会上交流研究成果,研讨实验方案,2019年秋季新学年开始在实验学校中进行实验.202019年底总课题组向实验区,实验校征集实验报告,2019年第八届年会进行总结评审表彰.会后将各学段德育体系实验总结报告报教育部和全国教育科学领导小组办公室,为制定德育大纲或德育规程提供决策依据.

(二)《德育》读本的深化研究

1.《德育》读本深化研究的基础

""期间,我们编写了一套《德育》系列实验读本(其中包括小学,初中,高中,中师,中职,大学每学年一册共22册).总体思路是:遵循青少年儿童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德育工作规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唯物辩证法的系统论原则,整体构建小学,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大学的德育内容体系.德育内容体系的构建,就是把德育内容的要素结构和层次结构划分出来,以五大要素(即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为纬,以各项要素的不同层次为经,按照整体性,有序性,动态性的原则,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依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知识水平和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螺旋式上升,构建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毕业每个年级的德育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克服小学,中学,大学德育内容的倒挂,脱节,过频变动和不必要重复,形成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德育内容体系.《德育》系列实验读本就是德育内容体系在各级各类学校贯彻实施的一个载体,是建立德育活动课的一种模式,是对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的一个补充,是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一种探索.

《德育》系列实验读本的研究与实验得到了有关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评价,受到了实验区,实验校领导和师生们的普遍欢迎和积极反馈.广大实验教师在《德育》读本实验过程中撰写出一大批优秀的实验报告,教案教参,活动方案,录制了一批优秀的活动课录像带或光盘.这些为《德育》读本的深化研究奠定了坚实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2.《德育》读本深化研究的总体思路

以《德育》系列实验读本为基础,以"整体构建"为基本思路,以国家新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以"新三中心论"为基本原则,以德育活动课为基本形式,研究编写新的德育实验教材,研究制作与之配套的德育课教学软件,为教育部德育课程改革提供决策依据,为各级各类学校德育课程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模式.

3.《德育》读本深化研究的重点内容

(1)认真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的两个重点即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永恒的动力.德育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德育不仅有规范性的内容和要求,更应有创新性的内容和要求.我们应教育学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锐意进取,而不能使学生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学生的观察,记忆,注意,想像,思维等智力活动,必须而且必然以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理想,信念等非智力因素为前提.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德育的生长点,是德育与智育的结合点.《德育》读本的深化研究必须突出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创新,营造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氛围,开发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德育》读本的深化研究还必须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活动设计上狠下功夫,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德育活动的全过程,包括活动设计,活动准备,活动组织,活动评价等,增强他们的道德实践能力.

(2)认真贯彻和落实中央关于课程改革的意见即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改革课程中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的情况",要"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改革所要求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正是《德育》读本的基本思路和主要特色.德育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它应当而且必须依靠和借助于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美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来整体构建德育体系和活动内容.德育课程不是上述各门学科的简单相加,而是运用这些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德育》读本的深化研究必须实现自身的超越,在综合性上应体现三个方面:一是德育内容的综合性,即把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五大要素融为一体;二是德育过程的综合性,即把知,情,意,行融为一体;三是德育体系的综合性,即把德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融为一体.《德育》读本的深化研究必须突出实践性,不以认知为主,而是以活动为主,以实践为主.德育的本质是实践的.实践的观点是德育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德育课不同于智育课或文化课,它不仅要解决学生知不知,会不会的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解决学生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即不但要授之以知,晓之以理,而且更要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德育课必须避免单纯传授知识,空洞讲解理论,死记硬背概念等脱离实际的倾向.

(3)深入研究和开创德育活动课程的原理与方法

为了提高增强《德育》读本的科研含量和理论依据,我们必须下气力学习和研究普通课程论的原理和方法(因为目前尚无成熟的德育课程论的专著问世),从中吸收和借鉴课程设计和教材编写的一般理论,以创建有特色的德育活动课程论.德育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相对,它是打破学科逻辑体系,以学生成长的需要为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德育活动课不同于学科课或文化课,必须坚持"双主体论"(即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教师主体性表现在活动的策划,设计和导演上;学生主体性则体现在活动的参与,在活动中认知,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锻炼,在活动中自我评价.德育活动课还应当坚持"新三中心论",即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不搞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旧三中心".

(4)深入研究和开发德育活动课教学软件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大中小学的教学系统,正进一步朝着网络化,远程化的方向发展,网络走进平民百姓,闯入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已成现实.然而,德育跟进则相对滞后,引发和正在引发社会,家庭,学校的诸多焦虑,传统德育向互联网延伸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为此,德育研究中心在成立十周年之际(2019年12月26日)正式开通了"中国德育网".无论什么样的网络,都要在其上面跑软件.软件是网络建设中首先要解决的大问题.而网络德育,也毫不例外地要从软件开发做起.因此,《德育》读本深化研究的一个重点内容就是研究和开发德育活动课多媒体教学软件.其中包括:德育活动课方案设计文字软盘,德育活动课优秀课例实录,课外德育活动实录集锦,德育活动课多媒体教学软件等.德育软件的开发研制要遵循育德性,系统性,交互性,生动性,仿真性的原则.目前正在向实验区,实验校征集(详见通知).经过德育专家和网络技术专家评审后择优制成光盘,供实验区,实验校使用,并通过中国德育网以音频形式登录,供实验校下载参考,为中国德育的现代化,网络化做出贡献.

4.《德育》读本深化研究的基本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最新网络推广实习报告范文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3925 字

+ 加入清单

前言:本篇实习报告主要阐述了我在医药公司进行网络推广工作的一些经历,主要介绍了我的工作内容和实习心得。

一.实习目的:

1通过专业实习,使自己的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密切联系实际,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自身社会责任感,树立科学发展观、人生观、价值观。

3对药品的采购、销售、配送、售后服务等环节有了全新的认识。

4体验了社会生存的责任和义务,经历了由学生到白领的过渡,为社会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5积累专业信息,积累工作经历,丰富人生的经验,为自己更好的职业规划做好准备。

二.实习情况:时间 20xx.11.15-至今

1.基本情况:北京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位于北京大兴区广平大街9号,位于地铁4号线高米店南东北方向,乘坐地铁四号线(高米店南站下,换成新城一路),或者410、423路公交车在福园东区往东100米即可。

2.公司简介:北京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经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成立的一家医药批发物流企业,隶属于九州通集团,经营业务以药品批发、物流配送和医药电子商务为主,前身是北京丰科城医药有限公司,成立于20xx年3月。公司现注册资金5000万元人民币,现有员工1000余人,专营各类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西药制剂、二类精神药、化学原料药、保健品、卫生用品、医疗器械、医疗商品等,品种规格达8500多种。

公司现经营地址为北京市大兴经济开发区广平大街9号,占地100亩,场地开阔,环境优雅,已建成国内一流的现代化的物流中心。物流中心总建筑面积320xx㎡,分立体仓库和楼库2部分,营业场所与办公区域总面积为5000㎡,公司总建筑面积达50000㎡。 北京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的自动化物流中心被美誉为“嫦娥一号”,是集团目前投资最大、应用物流技术最先进、最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医药物流项目,也是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医药物流项目。物流中心采用了先进的自动化物流设备,主要包括堆垛机移动小车及双层托盘输送线、自动输送分拣设备及电子标签与PDA无线手持终端设备,以及由九州通集团自主研发并拥有知识产权的LMIS5.0仓库管理信息系统,采用上述设备后,北京九州通物流中心将支持年销售额40亿元。

公司紧紧围绕九州通集团“做中国医药商业的领航者”的战略目标,坚持“客户至上,用心服务”的经营理念,发扬“诚信、勤奋、竞合、创新”的企业精神,以“传递健康,创造价值”的企业宗旨开拓市场。至今为止,公司已经逐步建立起了一个覆盖华北地区及东北地区的医药营销和物流配送网络,并与全国五千多家药品生产企业和近万家药品经销商、零售商、医疗机构和政府采购团保持了良好的业务往来与合作关系。

北京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将秉承“放心的商品,满意的服务”的服务宗旨,力争以优质的商品、优惠的价格、高效的配送速度、一流的售后服务和良好的信誉,为北京地区乃至整个华北、东北地区医药物流业的发展和经济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3.公司结构:公司主要由企管部,信息部,营销部,办公室部,财务部,电子商务部,配送部,运输部,仓储部,质管部,国际贸易部,中药部,器械部,医疗事业部,法务部等部门组成。

三.实习内容

1.网络推广:网络推广就是利用互联网进行宣传推广活动。被推广对象可以是企业、产品、政府以及个人等等。根据有关数据显示20xx调查中国93%的企业没有尝试过网络推广,而在国外发达国家只有16%的企业。这一调查研究表示中国互联网还处于萌芽阶段。

电子商务部抓住信息时代的商机进行网络推广,把公司的医药信息(药品,保健品,计生用品,器械,重要)利用网络推广的形式结合网络推广的渠道,内容,方式进行网络化营销,节省经营成本,时间全天化,覆盖区域更广,从而为企业获取更大的利润。

2.网络推广工作介绍:我在电子商务部的工作分为两个阶段:淘宝商城的推广和企业网站的推广。

淘宝商城的推广:制定推广计划策划书,策划推广活动时间列表,选择推广的形式,客户资料的收集,推广经验报告。

企业网站的推广:制定推广策划书,策划推广活动时间列表,选择推广的形式,推广信息的收集,推广经验总结。

3具体工作情况:在公司我们采取的是不同渠道(团购,淘宝商城,网站销售,大客户开发和销售)的工作模式,我主要负责的就是对这些渠道提供前期的推广工作,依据公司下达目标进行推广计划的安排。

考核我们标准是:每天的工作日志,公司对部门的销售目标完成情况统计(毛利润和销售和),金点子提交,管理创新提交,企业文化文章撰写,企业文化活动执行情况等等综合指标对我们的工资进行绩效分级(S级 1.5,A级1.3,B级1.1,C级0.8)。

四工作任务就是:

1、每月统计网站后台客户来源访问统计(站长之家工具),分析客户通过什么形式访问网站并结合网站后台的订单系统来源进行比对,进行数据化分析从而为网络推广更好的进行。

2、每天打开网站进行网站的审查,登陆网站后台以管理员的形式对网站的部分页面(活动页面和商品页面)维护

3、论坛资源的收集(超级SEO工具)和维护,主要通过论坛论坛收集进行分类,筛选严格类论坛和不严格论坛,衡量的标准无非就是能否发广告罢了,然后进行促销活动的宣传和软文营销

4、问答类网站的维护:百度知道,问问,雅虎堂,58同城,搜狗等等问答类网站对医药信息的相关咨询,最终起到引导客户购买的目的。

5微博营销:利用当今新的微博进行网站促销活动,网站通知,产品信息的撰写(微博通工具一种可以绑定多个微博并可进行群发的软件进行推广工作)。

6友情链接的寻找和建立,主要通过友情链接交换平台(go9go,站长网站等)、站长网站(seowhy,tui28,站长之家,A5论坛,dz论坛等)、友情链接群(QQ群,百度HI,阿里旺旺群等)进行。

7网站外链的建设,通过的途径主要是黑链工具(seo蜘蛛侠),论坛个性签名,博客群的超级链接(锚文本),微博内容添加网址信息,友情链接,软文(添加[url][/url] 、[ur][/ur] 、br、tr等等网页代码加强搜索引擎蜘蛛的抓取),导航网站的提交,信息类网站公告等等形式。

8合作伙伴的建设,主要通过和其他渠道进行信息互换,获得大客户网站的合作关系。

9工作日志的统计工作,一来检验自己的工作;而来分析推广工作的成果,并了解不同形势下那种推广效果更好;最后无非提高了自己的推广能力和丰富了个人的推广经历。

五.实习总结

1.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没有推广的方向,推广效率低下,不能很好的给企业带来预期的推广效果,不知道如何收集推广的资源(比如论坛信息,友情链接,合作伙伴等),不能及时与其他渠道进行有效地沟通,不能对产品达到很好的了解和熟悉,推广没有目的性,推广不能专一,电子商务流程不清晰。

2.解决对策:制定推广计划策略书,制定推广费用安排,像公司老员工进行请教,向公司以前做推广工作的老前辈要一些推广的工具和推广的资源,进行商品的培训会更好的了解产品从而更好的为推广工作做好前提,专心做一项推广方式坚持推广直到形成成果,及时反馈推广信息,结合公司的政策进行推广工作,不同岗位的换岗了解电子商务的流程更好的了解电子商务。

3.工作心得

1做推广的要有感觉,制定节日专题的列表。

2做推广就是要把握住大的推广方向推广的感觉对了。

3推广的方向可以把握分析的角度广推广的深度深了解推广的信息细。

4论坛的签名可以根据活动或产品页面改动(管理严格的网站除外),可以更加直接的让客户获得需求的页面。

5问答类网站权重的重点维护,针对维护;论坛类网站重点维护,微博一样主账号重点维护(根据推广产品和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问答)。

8定期整理自己的工作成果,寻找工作的不足以及总结进步的经验。

9资料最好整理详细,资料清晰了有助于我们的工作简单化,轻松化,流程化。

10从搜索引擎收录里面整理被收录的推广资源加以利用,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

11借鉴同类网站的好关键词标题内容描述(起到支撑和辅助的能力)

12[url][/url]这样的形式更容易被百度收录增加反向链接。

13在一些大的论坛或者博客发帖回帖(热门贴或者沙发帖)很容易被百度收录。

还有就是高质量原创文章几乎可以被百度秒收。(article)

14在国家药监局(北京药监局)进行药品的举报,提建议不错的推广方式(依次衍生到不同的行业)。

15在百度搜索引擎进行筛选工作:已有资源,网站资源,同类网站资源。

16百度旗下工具秒收(百度知道提问再好在38字多余的话不显示)

17个性签名的使用技巧:大网站流量多的以评论,热议或沙发帖;小网站一发帖和热议以及沙发帖为主。

18增加网站权重的方法:分析同类网站的百度快照和外链以及友情链接,然后在精确定位。

19百度知道同一个IP隔天只能回答一个问题,否则直接被屏蔽。

20针对公司产品一对一对产品增加曝光在百度的快照(知道,文库,百科,这是最快的方法;一些问答类网站,论坛进行回帖等等),尽量只看排名靠前的1-2页,目的让想了解的互联网用户提供他所想要的信息。

4.实习总结:实习是一种对用人单位和实习生都有益的人力资源制度安排,对接收实习生的单位而言,是发展储备人力资源的措施,可以让其低成本,大范围的选择人才,培养和发现真正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人才。对学生而言,实习可以使每一个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尝试不同的工作,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逐步完成职业化角色的转化。

其次,我对电子商务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对电子商务的发展有了更好的认知,并且认为电子商务必将逐渐占领市场的大部分领地。

对于我们来说,提高个人的专业技能和丰富工作经验以及营销商品非常的关键,因为我们是销售的前沿,必须做好推广的工作才能更好配合销售的进行,从而实现我们在企业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开题报告[页15]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校,德育,全文共 1543 字

+ 加入清单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推广实验"开题报告

(2)认真贯彻和落实中央关于课程改革的意见即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改革课程中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的情况",要"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改革所要求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正是《德育》读本的基本思路和主要特色.德育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它应当而且必须依靠和借助于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美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来整体构建德育体系和活动内容.德育课程不是上述各门学科的简单相加,而是运用这些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德育》读本的深化研究必须实现自身的超越,在综合性上应体现三个方面:一是德育内容的综合性,即把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五大要素融为一体;二是德育过程的综合性,即把知,情,意,行融为一体;三是德育体系的综合性,即把德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融为一体.《德育》读本的深化研究必须突出实践性,不以认知为主,而是以活动为主,以实践为主.德育的本质是实践的.实践的观点是德育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德育课不同于智育课或文化课,它不仅要解决学生知不知,会不会的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解决学生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即不但要授之以知,晓之以理,而且更要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德育课必须避免单纯传授知识,空洞讲解理论,死记硬背概念等脱离实际的倾向.

(3)深入研究和开创德育活动课程的原理与方法

为了提高增强《德育》读本的科研含量和理论依据,我们必须下气力学习和研究普通课程论的原理和方法(因为目前尚无成熟的德育课程论的专著问世),从中吸收和借鉴课程设计和教材编写的一般理论,以创建有特色的德育活动课程论.德育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相对,它是打破学科逻辑体系,以学生成长的需要为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德育活动课不同于学科课或文化课,必须坚持"双主体论"(即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教师主体性表现在活动的策划,设计和导演上;学生主体性则体现在活动的参与,在活动中认知,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锻炼,在活动中自我评价.德育活动课还应当坚持"新三中心论",即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不搞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旧三中心".

(4)深入研究和开发德育活动课教学软件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大中小学的教学系统,正进一步朝着网络化,远程化的方向发展,网络走进平民百姓,闯入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已成现实.然而,德育跟进则相对滞后,引发和正在引发社会,家庭,学校的诸多焦虑,传统德育向互联网延伸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为此,德育研究中心在成立十周年之际(XX年12月26日)正式开通了"中国德育网".无论什么样的网络,都要在其上面跑软件.软件是网络建设中首先要解决的大问题.而网络德育,也毫不例外地要从软件开发做起.因此,《德育》读本深化研究的一个重点内容就是研究和开发德育活动课多媒体教学软件.其中包括:德育活动课方案设计文字软盘,德育活动课优秀课例实录,课外德育活动实录集锦,德育活动课多媒体教学软件等.德育软件的开发研制要遵循育德性,系统性,交互性,生动性,仿真性的原则.目前正在向实验区,实验校征集(详见通知).经过德育专家和网络技术专家评审后择优制成光盘,供实验区,实验校使用,并通过中国德育网以音频形式登录,供实验校下载参考,为中国德育的现代化,网络化做出贡献.

共21页,当前第15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开题报告[页5]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校,德育,全文共 1458 字

+ 加入清单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推广实验"开题报告

2.德性的建构性

德性的建构性是规范性与主体性的动态统一过程.道德规范从人们对社会生活发展秩序的认识和实践中概括出来,它以规则性的行为要求引导和塑造着人的德性.规范虽然是外在的,但它内涵着应当.它以善的认定为根据,不仅指出何者当为,何者不当为,而且还告诉人们何者是善,何者是恶.因此,它虽然相对于个体来说是外在的,但是,其内容和精神却与人的先天的善的倾向是一致的.正是这种一致,使对规范的学习,遵守和实践成为培养德性的必要手段.规范的作用在于规定了德性的内容和范型,规范教育只有同主体性培养融为一体,才能使德性成为人所特有的生命形态.人的生命形态显现于人的知,情,意,行,人的主体性就是人的知,情,意,行的活动方式和特点.德性的建构性是在规范性和人的道德主体性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中发生的.人的主体性是人在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为性,自主性,能动性.

(1)自为性.从人的主体性的自为性来看,人的活动是包含着自觉意识的活动,人对自身的存在和与客体的关系有着明晰的意识,人既能把外部世界包容于意识中,以观念的形式把握世界,又能反观自身,把握自身的主观世界,因而人的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2)自主性.从人的主体性的自主性来看,人在目的性和方向性的活动中,具有自由选择行为方式和自我调控情感意志的能力.人的行为要受社会法律制度和道德规范的约束,在客观社会环境提供的道德冲突的几种可能性中,人可以根据自己所掌握的道德准则去作出相应的选择,在这个范围内,人可以独立自由地没有外在强制地自行决定行为方式,并以自己的个性心理自行调控情感意志.如个体在社会生活中遇到处于危困环境中需要帮助的人的时候,个体会产生同情,着急一类的情感,并根据自己的道德意识决定自己的行为.当人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目的)而努力学习时,人能自觉抵制外界的干扰,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而持续努力,这就是自我意志,其所体现的就是活动主体的自主性.

(3)能动性.人的主体性的能动性,不仅体现在活动的目的性,自觉性和自主性上,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还表现在对活动的条件,环境的自觉认识和积极创造上,对活动价值的多重追求和积极实践上.道德的生命和价值在于促进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完整的德性应是他律与自律,规范性与创造性,适应性与超越性的完美统一.

德性的建构性给学校德育提出的课题有:一是如何建构有利于完整德性培养的道德规范体系,即完整的德育内容体系;二是如何在德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道德主体性.

3.德性的发展性

德性的整体性和建构性都在说明着德性的动态发展性.德性的发展性可以从德性的历史传承,个体德性的培养过程,德性发展的动力,德性发展的现代特点四个方面来认识.

(1)从德性的历史传承过程看德性的发展性.思想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有其自身的发展演变规律.一方面,由于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对社会成员的德性有不同的要求,因而使德性的培养方法和培养结果也有所不同,德性具有时代性.另一方面,德性随时代发生变化并不是完全抛弃前代德性,而一般是在历史和时代更替中将那些具有普遍价值的德性原则保留传承下来,并弃除那些不合时代的成分.这种具有普遍价值的德性品质,如中国传统道德中的仁,义,礼,智,信,勤,俭,勇,廉,耻,在历史传承上具有一定程度的超时空性.这是许多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操和行为仍然能够感动现代人,并受到人们的认同和敬仰的内在原因.

共21页,当前第5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最新网络推广实习报告范文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3640 字

+ 加入清单

一、实习说明

时间:20xx-3-7至20xx-5-14

地点:深圳艾德普科技有限公司

目的: 通过实习,理解博客营销的内涵和营销价值;通过分析博客营销中的基本问题,掌握基本的博客推广方法;希望自己在工作中积累各方面的经验,为将来自己走创业之路做准备。

二、实习单位简介

深圳艾德普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电子商务零售的公司,公司主要经营电子类产品,像笔记本电池、数码相机电池及相关产品等等。公司主要的市场是欧美市场。而我负责推广的网站是关于笔记本电池的英文网站,其网址是:。工作主要内容为注册并定时发表站内博客与个人博客。

三、实习环境

四、实习过程

(一)初步了解

起初,刚进入到公司的时候,办公室里面的一切我都觉得有点陌生,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下,对着陌生的人,但并不陌生的是电脑。不过就跟公司的同事很快就熟络起来了,同事们都很友好,公司的工作环境也比较好,干净整洁的办公室,隔断的工作台以及电脑,即将在这里工作了,我的感受很多,希望自己能够好好工作学到更多的东西。作为初次到社会上工作的学生来说,对社会的了解以及对工作单位各方面情况的了解都是甚少陌生的。在一个大城市中找到一个好的工作很不容易,我找到自己满意的和专业对口的工作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做好。身为公司的网络推广员,我深知树立企业品牌和形象的重要性,实习工作一开始我充分的了解公司的文化以及公司的规章制度,公司上班时间比较固定而且不需要加班,使我有了充分的业余时间。充分了解和熟悉公司之后,我开始了我工作的初体验,我首先了解了公司网站的风格和公司产品特色,公司网站风格以橘黄色和灰色为主色调,既显得简洁大气又有良好的视觉效果,让人一目了然,同时网站没有什么flash、动画,只是一些简单的产品展示图,这也加快了网站打开的速度。(二)摸索和实践

1、精选展示图片

一个公司的整体形象是在完完全全的细节和变化中逐渐完成的,这个过程需要很长的时间,网站推广这个工作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网站的流量是一点一点慢慢地积累起来的,我必须一步一步的去完成。一个电子商务网站最重要的展示为图片,只有正确处理好图片,简洁明朗,才能引起更多的顾客的浏览,但是图片不能泛滥,不然影响速度。不少企业网站充斥了大量的图片和flash动画,殊不知这只是“看上去很美”。像谷歌、百度等自动收录网站的搜索引擎,对于图片和flash是很感冒的,它们不能识别这些文件所表达的意思,因而无法收录到搜索引擎中来,所以公司在建设自己网站的过程中就需要注意,图片或flash动画可以要,但不要太泛滥,过犹不及,能够用文字表达的地方,尽量不要用图片来代替,避免把文字做到图片里面,要让文字成为主角,图片只是点缀。再者,

做好网站其中很重要的软件是网页三剑客,在学校中学到的和应用的还是太少,自己需要好好努力才能获得更多知识和实践能力。

2、确定核心关键字

一个完整的电子商务网站规划很重要,可以在将来的网络推广中发挥很关键的作用,不管是seo,还是提高网站知名度都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如何提高网站的流量,让流量转化成为客户,是网络推广的主要目的,不仅是推广公司的产品,最主要的还是在于推广公司的企业形象,需要提高网络推广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如何设置关键字等对网络推广起着直观的作用,得到关键字的方式有很多,网站关键词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建设网站的思路,核心关键词不要太多,主要是精选就好,一般限定在五个以内,在关键词的选择上,可分三个方面进行:首先是企业简称,其次是产品统称,最后是行业简称,而我的网站几个大关键字主要是laptop battery、laptop batteries、laptop battery wholesale以及一些battery品牌产品关键字等,这些要认真的分析。还有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在于网络带宽,如何提高网络带宽也是网络优化和推广的关键因素,不过这个主要是我们部门经理负责,我只需要专心做好网站推广这个工作。

3、优化标签,更新网页

一张张网页组成了一个企业网站,网页是搜索引擎进行搜索的对象,对网页的标签进行搜索引擎优化,就可以让搜索引擎更快、让企业网站在关键词搜索结果中体现出来,并有比较理想的排名。对于网页标签的优化,我负责的网站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首先是每张页面都有设置好title,并且每个页面的title各不相同,在title中准确的表达了该页面的主要内容,如我的网站首页title为“laptopbatterywholesale”,产品展示页title为“laptopbatterywholesale-某某production show”。而对于企业网站首页,可进行定期更新,这样搜索引擎会认为该网站是一个活跃的网站而加以重视。此外,网站尽量使用静态页面来表述,这是因为静态页面更利于搜索引擎进行页面内容抓取,而使用数据库技术调用的页面内容不利于搜索引擎抓取。

4、推广实践

网站推广的方法多种多样,它有很多种不同的形式,常见的有:搜索引擎推广策略、登电子邮件推广策略、资源合作推广策略、关键词广告、博客论坛推广等。我们的工作主要就是通过博客论坛推广自己的网站,另外还有分类广告等。那么如何进行博客推广呢?首先写博客基本我们会选择一个平台,而不是自己搭建一个平台来写,那么当你选择了一个平台,其实你也选择和接受了这个平台的圈子,比如在名师博客,这里集大成了国内营销、管理、培训、网站运营等等行业的知名人士,他们来开博,其实就像和你面对面交流差不多。其实很简单,你只要学会串门,你就能够去结交这些朋友,每天如此,你的博客流量不但会上来,你还可以交到很多朋友。其次,要关注时事,时事是你所处行业的时事,而非一定国家大事,只有你关注世事,大家才会关注你。再次,写博客,需要分享,让博客融入你的生活,因此,要坚持。做网站推广就是要有耐心,流量是一点一点的累积起来的。

在实习的第二周开始,我就是每天寻找新博客和更新博客,并且我们每个人发了一个网站,给我们维护、更新。而且讲了很多技巧,譬如:博客发文标题很重要,你要发一篇文章出去,如果人家已经写了,并且在搜索引擎上面能搜到,你再发重复的标题和内容,搜索引擎就会把你pass掉,不看你的文章,并且不会收录!你需要给文章改头换面!在网上找一个你想发布的文章,然后修改即可。还有,广告文章的标题8-12字,并且要有特异性、要有质量、要保证娱乐性或者是公益性标题;第一段要先文字后图片,文章还可以做一些分页,文章做好后要进行效果检测(在搜索引擎里面搜一下你的标题),看能不能收录到。刚刚开始做seo,就是寻找博客、广告平台,后慢慢学了具体的seo相关知识!学会了怎样去发布广告,即打开一个网页,点击“查看”—“源文件”,就会弹出一个txt文本,里面就有对seo很重要的东西:title(标题) keywords(关键词) disciption(描述)。你用google搜索东西的时候,每个超链接上面字(第一行)就是你网页的标题。关键词就是你使用google搜东西的时候,输入的几个词语,那就是关键词;你设置关键词的好坏直接影响,从百度或者谷歌是否能搜到你的网页。描述就是google上面你搜东西时每个超链接下面的一段话,对网站的解释。

(三)盘点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也遇到了很多问题,遇到问题时我及时向部门经理及同事寻求指导,不断学习和摸索,发现只有基础知识扎实和实践结合才能让我们在工作中更快的进入角色,只有不断的完善和不断的提高自己才是实习最主要的目的,我现在已经成为公司正式员工,我希望我自己可以更多努力让自己的技能知识更加扎实,电子商务在现在这个网络时代中越来越重要,未来必将成为主流。

五、实习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实习,我基本掌握了网推广的概念和内涵、尤其是博客营销推广的内涵和价值、企业博客营销应当注意的问题和基本的博客推广方式,这些都使我受益匪浅。这次算是真正实现了由理论到实际的转变,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同时也让我认识到自己与真正专业人士的差距。不仅仅是专业方面,更在与人交往方面,向他人虚心求教,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等这些方面我也看到了许多,学到了许多。它们反映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对于工作的得失成败,也是有很大影响的。实现两个多月,这些工作只是之后真正工作的铺垫,在这两个月多月的实习中,我看到了自己专业知识的欠缺,实习工作虽然就要结束了,但是我相信这不是终点,而是另一个新的起点。在实习中获得的经历和体会,对于我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都有很大的帮助。经过这次实习,也提高了我的专业水平。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一定会再接再厉,努力做的更好。同时很感谢领导老师对我们学习的指导。参考文献:

[1] 杨海萍,陈平.《电子商务网站总体设计的研究》[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地13卷第2期

[2]《电子商务网站推广》

[3] 薛万欣.《电子商务网站规划》[m].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9

(20xx-05-14 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校,德育,全文共 1917 字

+ 加入清单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推广实验"开题报告

一,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指导思想

本课题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德治国"重要方略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系统科学的理论原则,把各级各类学校德育作为一个系统加以统筹规划,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为建立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现代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贯彻"以德治国"方略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学校德育体系提供理论参照和实践模式.

(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整体构建21世纪有中国特色的学校德育体系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同时也是"三个代表"的要求.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坚持科学态度,大胆进行探索,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当前中国的最大实际就是市场经济建设.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一切问题都可以从市场经济中找到原因.同样,要解决这些问题也必须从市场经济中寻找答案.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逐步完善,中国的经济形成了多元化发展的格局.经济形式的多元存在带来了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这些观念给人们的思想注入了新的生机.同时,市场经济是凸现个人利益的求利经济,凸现金钱地位的货币经济,凸现优胜劣汰的分化经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必然导致人们思想的多样性,复杂化.因此,市场经济对学校德育工作具有双重效应:市场经济自主经营的原则激发了人的主体意识生成,同时诱发个人主义倾向;市场经济所有制形式的多元化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利益群体的多样化必然导致价值取向的多元性;市场经济的效益原则增强了效益观念和求实精神,同时诱发了拜金主义和重利轻义倾向.尤其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生产力尚不发达,法制尚不够健全,市场经济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的情况下,学校德育工作希望与困难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的指导下,整体构建21世纪有中国特色的学校德育体系,应当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德育的适应性与超越性的关系;二是教师主体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三是德育导向的一元化与道德实践的多元性的关系.

(二)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整体构建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学校德育体系

"三个代表"思想是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站在历史和时代高度进行理论创新的具体体现,"三个代表"思想对各项工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深入学习领会"三个代表"思想,我们要把握两个重点.一是"三个代表"的内在联系.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整体.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二是"三个代表"对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研究的指导意义.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2]"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3]"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的文化,必须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造精神,必须具有世界眼光,增强感召力.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党和人民从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我们都要积极继承和发扬."[4]一个"根本任务",一个"中心环节",确立了德育在发展先进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德育主要通过在发展先进文化中的特有功能,作用于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进而促进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共21页,当前第1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