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迁精神观后感_西迁精神心得感想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一重要论述,十分深刻地阐明了目前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时代特征,同时也指明了新时代我们党所担负的伟大历史使命。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终于站了起来,结束了近代以来的屈辱历史,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政治前提;新中国成立以后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20xx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xx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1%,接近联合国划分的富足标准。党的xx大以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各项民生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普通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大提升,社会养老保险已经覆盖9亿多人,基本医疗保险已经覆盖13.5亿人。我们实现了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
回顾历史,我们理所应当有这样的自信:“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要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体而言,要分两步走:第一个阶段,从20xx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
要实现上述宏伟目标,就必须深刻把握“强起来”的实质内涵,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
数量之强与质量之强。如果说,在“富起来”的阶段,我们更多注重的是将蛋糕做大的数量之强,那么,在走向强起来的阶段,我们则必须注重发展的质量之强。为此,必须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产业体系,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从数量和规模扩张型向质量和效益提升型的根本转变,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其中关键,是要注重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的发展,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使经济发展建立在可靠、持久的基础之上。
经济之强与生态之强。如果说,在“富起来”的阶段,我们更多的是追求经济高速增长,那么,在走向强起来的阶段,我们必须补生态文明建设之课,走绿色发展之路。我国人均资源严重短缺,目前我国人均占有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占有淡水资源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30%。但与此同时,我国又是世界上单位GDP创造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因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对中国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为了真正能够“强起来”,我们必须要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花大力气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社会,让中国的天更蓝、水更绿、山更青。
物质之强与精神之强。如果说,在“富起来”的阶段,我们更注重的是物质财富的创造以满足人们的生活所需,那么在走向强起来的阶段,我们则更应注重精神财富的创造和文化建设,满足人们的精神所需。文化兴则国运兴,精神强则民族强。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精神强大是国家强大的前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同样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作为一个大国,我们亟须通过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培养起成熟的大国心态。与民族复兴相适应的大国心态,不是靠喊几句口号就能形成的,也不可能随着国力的发展自然而然地产生,它需要培育与涵养,需要我们静下心来以理性的精神进行反思和重建,从而奠定民族复兴的文化基础。
国内之强与国际之强。如果说,在“富起来”的阶段,我们更多的是眼光向内,通过对外开放,引入国外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促进中国综合国力的成长,那么在走向强起来的阶段,我们在注重国内建设的同时,还要更多将眼光朝外,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势必要更多地走出去,更多地参与、引领全球治理进程,更多地在国际事务中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这种负责任大国,绝不是要恃强凌弱、以大欺小、搞霸权主义,而是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世界各国风雨同舟、携手同行,共同建设人类的美好家园。
值得注意的是,实现“强起来”的阶段,既是我们攻坚克难,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同时也是充满风险、充满挑战的时代。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接近我们的目标,越是接近民族复兴的山巅,各种不可预测的复杂因素也将增多,我们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将越大。
我们曾以“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来形容中国近代走过的艰难历程,而在当下,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又是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方面,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国际潮流大势不可逆转,另一方面,单边主义、保守主义、逆全球化倾向沉渣泛起。为此,我们必须“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增强全民族清醒感、紧迫感、危机感,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意志和韧劲,迎接各种困难和挑战,抓住稍纵即逝的历史机遇,继续扩大改革开放,继续融入国际潮流,使中国持续走向繁荣富强,为人类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更多相似范文
篇1:西迁精神心得体会_2024西迁精神心得感想
任何科学思想都是对时代重大问题的科学回答。人类所处时代的本质特征和世界发展的基本格局,形成了人类共同面对的重大基本问题,直接决定着人类生存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那么,当今人类处于什么样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本质和阶段性特征是什么,当今世界的基本格局是怎样的,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有哪些,解决人类问题的出路何在,等等,这些问题也是“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的重大时代之问。以深刻的哲学思维、宽厚的人类情怀、强烈的时代意识和鲜明的问题导向,对这些重大问题作出科学回答,深刻揭示当今时代本质及其必然趋势,提出了一系列关乎世界发展和人类命运的重大理论观点,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时代本质、时代特征、世界格局的深度思考
科学准确地把握时代的本质,是解释和回答重大时代问题的前提。对此,作出明确判断:“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20xx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这段话言简意赅地告诉我们,从本质上讲,资本主义固有的基本矛盾并没有改变,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合理现状以及人类摆脱这种不合理现状的追求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危机的阶段性爆发亦是必然之事。这是我们判断当今世界特征及其发展趋势的根本出发点。
虽然时代本质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但是当今时代同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出了许多新的阶段性特征。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科技创新的突飞猛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都发生了变化。一方面,资本主义虽然仍保持着一定的生命力,但资本主义国家内部两极分化、政党倾轧的程度不断加深,社会治理、政治民主等日益陷入困顿,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资本主义转嫁危机的方式发生重大改变。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也因此越来越成为西方敌对势力围攻打压的对象。
时代本质及其阶段性特征直接影响着当今世界的基本格局。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所造成的两极分化,日益从资本主义内部向全世界蔓延,凭借着经济政治军事技术等方面优势,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范围建立起有利于自己掠夺资源、攫取剩余价值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致使世界范围内富者愈富、贫者愈穷的全球分化日益严重。不少二战后获得独立的新兴国家,或者沦为资本主义强国的依附者难以独立发展,或者为了捍卫主权而遭到制裁陷入了困顿,或者在某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干扰和打击下陷入混乱,甚至政权颠覆、国家分裂。在资本主义强国控制下的世界经济政治秩序中,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严重不足,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屡屡发生,恐怖主义、网络安全、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这种严重不合理的世界格局和经济政治秩序,越来越遭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反对而难以继续。世界多极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由此,旧的世界秩序终将被打破,新的世界秩序必将得到建构,世界进入了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重要历史时期。
对“人类社会向何处去”重大时代之问的深度回答
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以宏大的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为解决当代世界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饱含中国智慧的思想观点和行动方案。
明确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随着时代的发展,打破旧的国际秩序势在必行,加强全球治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已是大势所趋。强调要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明确提出“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表达了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的信心和意志。
明确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人民紧密相连,不同文明相互交织。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态势持续疲软,国家内部以及国家之间两极差异继续扩大,传统安全威胁未消除、非传统安全威胁又产生,各种世界性难题此起彼伏,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日渐增多。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解决全球性难题,更不可能退回闭关锁国的封闭状态。基于这种情况,党的十九大报告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明确提出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但是,近些年来,生态环境持续恶化、20xx年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世界经济疲态仍未摆脱等问题被某些人归结为经济全球化的恶果,于是反全球化的呼声不绝于耳,逆全球化的浪潮难以平息。事实上,这些问题的出现并不是由经济全球化本身造成的。在此背景下,全面准确地、辩证地看待经济全球化,在发挥其合理性的同时避免其危害性,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明确指出:“经济全球化确实带来了新问题,但我们不能就此把经济全球化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让它更好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明确提出坚持正确义利观的外交理念。党的xx大以来,在涉及国际关系和外交问题时多次讲到义利观问题,强调要坚持正确义利观,做到义利兼顾,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希望全世界共同发展,恪守互利共赢原则,不搞我赢你输,实现双赢。坚持正确义利观的外交理念,展现了负责任的社会主义大国的外交担当和中国外交的独立自主性,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制度要求和国际主义的精神内涵,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处理国际关系上对辩证法科学运用的具体体现。
明确提出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明确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进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寻找更多利益交汇点,调动沿线国家积极性,既彰显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的决心,又与沿线国家实现利益共赢、优势互补。
彰显新思想的深刻内涵和世界意义
对“人类社会向何处去”这个重大时代之问的深度剖析和系统阐述,既是对重大现实问题的科学解答,也是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度把握,既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实践合理性,也具有深邃的哲学探索性和巨大的理论创造性,既看到了当今时代的阶段性特征和世界格局的变化态势,更抓住了当今时代的本质内涵及其发展趋势,从而提出了既符合人类共同愿望、又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创新性理论观点和行动方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牢牢立足中国实际,又放眼全球视野,既坚定维护中国的核心利益,又推动世界的共同发展,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又为世界人民谋发展,既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进步事业作贡献,具有重大的世界历史意义,把21世纪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了新的高度和深度,开辟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篇2:学习“西迁精神”个人有感_学习“西迁精神”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中提到“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我认为这是给予青年一代的最高评价,也终将化作千千万万青年肩头沉重的使命和责任。
疫情期间,我也曾积极参加社区的防疫工作,与很多青年党员和团员一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用奋斗和担当汇成向上的光。
所谓“见贤思齐焉”,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让我备受鼓舞,我要以在疫情防控各条战线上的青年为榜样,切实担负起历史使命,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身处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机,我们要抓住人生机遇,勇担历史使命,增强爱国之志,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彰显青春的蓬勃力量,谱写奋斗的青春之歌。
篇3:关于西迁精神的学习心得感悟
交大西迁博物馆坐落于西安交通大学兴庆校区。1956年,交通大学6000多名师生教工,响应党中央号召,满怀“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的壮志豪情,主动放弃大上海的优渥生活,义无反顾奔赴古城西安,开启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教育“西迁”。64年来,他们扎根西部,改变了中国高等教育格局,始终与党和国家发展同向同行,铸就了爱国奋斗的“西迁精神”。
六十多年前他们离开了家乡,义无反顾的投入到大西北的建设当中,为西部发展和国家建设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人才。“西迁精神”诠释出西交大为祖国而生、为民族而生,党和祖国的发展需求就是西交大的奋斗目标。在深刻学习了习总书记作的十九大报告之后,我感受到了“西迁精神”与十九大精神的一脉相承。报告中习总书记专门就青年一代所承接的使命和奋斗,强调指出“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主动实践当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西迁精神”正是老一辈的交大人在青年时期响应党的号召,满怀家国情怀,义无反顾的将青春梦想投入到家国建设当中,为国家,为人民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的真实写照。
“党让我们去哪,我们背上行囊就去哪”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了老前辈们对国家、对党的奉献精神,只因党的一句号召,交通大学全体师生毅然西迁,坚定不移的贯彻执行党的决议,党的方针指向哪,我们就走到哪;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在哪里。他们的爱国情怀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提倡。
通过学习“西迁精神”,我深刻的认识到作为一名青年大学生不仅要努力学习,追求个人奋斗,更要将个人的自我价值实现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中。我们要更加珍惜党和国家以及老一辈大人为我们所创造的学习环境和幸福生活,明确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
篇4:学习“西迁精神”个人有感_学习“西迁精神”心得体会
庚子年的开始伴随着疫情的突发,从医务工作者到人民子弟兵,从公安民警到基层干部,从科研人员到志愿者…连日来,媒体的镜头笔触聚焦一线,真实记录了全国人民同心战“疫”的中国故事。而今,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最美逆行者们”依然在前线奋战,丝毫不敢松懈,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当万众一心,心手相牵,法律的禁止都是在保护国家保护人民的安全,拒食野味,做好自身防护,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合力战“疫”,相信我们一定能排除艰难险阻,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一年注定不平凡,"多难兴邦"激发了无数中国青年的爱国情怀和无穷的斗争力量!这是一场不辞不惧的前行,更是一份守望中国的责任,就像一枚记录时代的符号,表达着一种历久弥坚的信仰。
篇5:西迁精神观后感_西迁精神心得感想
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众所周知,1+1是等于2的。那么,我们的团队呢我为什么说1+1大于2呢?因为这其中的每个1都是充满团队精神的1,如果一个集体、一个机关、一个团队,我们中的每一个分子都充满团队精神,那么,这个集体、这个机关、这个团队就一定是个和谐的团队。这样的团队工作起来就一定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果。这难道不是1+1大于2吗?
所谓团队精神,是指团队成员为了团队利益与目标而相互协作的作风,共同承担集体责任,齐心协力,汇聚在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成为一个强有力的集体。大家都知道“拔河”运动,它是一种最能体现团队精神的运动,每个人都必须付出100%的努力,心朝一处想、劲朝一处使,紧密配合、互相支撑,才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势不可挡,战胜对方。
那么,怎样才能形成这种十分可贵的团队精神呢?就我们街道而言,作为党和政府的一级组织、作为一个担负重要管理职能的机关,要形成这种宝贵的团队合作精神。我认为要做到:相互信任,相互包容,相互补台,相互谦让。
第一,要相互信任。在一个团队中,不同的成员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要让团队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信任是基础。这种信任包括上下级之间和同事之间的相互信任,说白了就是不要疑心生暗鬼。不信任可能会误大事。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有一段说到信任的故事:刘备对赵云的信任。说的是刘备打了大败仗,正在哭泣,他
的小舅子又来报告说:“反了常山赵子龙也,投曹去了!”刘备说:“子龙是吾故人,安肯反也?”不相信小舅子的话。猛张飞在旁边说:可能赵子龙贪图富贵,去投降曹操。刘备说:“子龙与吾相从患难之时,他心如铁石,岂以富贵能摇动乎?”他小舅子又说:“我亲见他引军投曹操去了。”刘备说:“子龙必有原凶。再说子龙反者,斩之!”这里刘备对赵子龙是何等的信任啊!正是这种信任,赵子龙七次杀入敌阵,杀敌无数,救出了刘备的儿子,让敌人闻风丧胆,让刘备转危为安。这就是信任的力量!如果我们领导与下级之间、同事之间能有这样的信任力度,我们就能成为一个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钢铁团队。
第二,相互包容。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近日在中共北京市第十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说和谐包容的同志关系:“包容才有和谐,尊重才能包容。相互包容,合谐共事,才能干事。”俗话说:牙齿还有咬着舌头的时候。在一个单位共事难免有发生矛盾和误会的时候,这就需要我们有一种相互体谅、相互包容的胸怀。特别是对一些非原则的问题不要斤斤计较,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中国有句老话:“天下事,何时了:有些事,不了了;一定了,不得了。”意思是说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就得以难得糊涂为座右铭。真计较起来既影响工作,又影响感情,没有任何价值。
第三,相互补台。相互补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是只要具备了团队精神又完全可以做到。一是要树立全局观念。街道办事处总体管理与各个科室的管理有机协调,各部门不能只顾局部利益,而要将个人、部门的追求融入到团队的总体口标中去。在分工越来越精细的现代社会,即便是最复合型的人也不能一个人做完所有的事情,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每一个同志只有牢固树立全局观念,以全局利益为重,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团队中去,贡献自己的力量并汇聚他人的力量;才能在同事出现工作失误或不到位的情况下,及时堵漏,主动补台。机关干部之间的关系,虽淡不到什么生死之交,但 定要做到风雨同行、同舟共济。二是敢于承担责任。有的中位出现过这样的情况:一个科室出现了问题,科长往往会找客观原因,或者找下属的原因,推卸责任。但是,聪明的科长,即使在下属犯错误的时候,也会责备自己,就像“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后,上书自贬三级”。科长勇于、敢于、善于承担责任,是能及时消除因下属错误而产生的不良后果,迅速扭转工作局面的关键。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补台。一个领导如果能自觉做到这些,何淡产生不了凝聚力,何谈产生不了团队精神。
第四,相互谦让。“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这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在一个团队取得成绩的时候,在荣誉降临的时候,我们应该具备梅花那种“俏也不争春”的精神。过去有过深刻的教训,一个团队在奋斗的过程中够和谐相处,互相支持,但在胜利之时却闹得不可开交,原因就在于不能相互谦让,争功争荣誉。这样的教训我们不能忘记。同志们,团队精神的形成需要不断的积累、调整与修正,所有毕其功于—役的想法只能是不切实际的奢望。唯有我们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方能达到1+1大于2的理想境界!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篇6:大学生学习西迁精神心得体会
秦岭一片白云飘,关中平原真富饶,周秦汉唐是古都,工业重镇在今朝”,读西迁老教授陈学俊当年眺望秦岭写下的《迁校有感》中的这两句,一片荒凉的西安,必定无比坎坷的前路,但满腔的爱国热血与使命感责任感,让当年迁来的教师学生对于迁校建设大西北有着无比坚定的信念。迁校后西迁来的中青年教师前赴后继地投身学校学科的建设,电子信息类学科群的组建就是当年蒋大宗、万百五等优秀的中青年教师通过自己手动搭建实验平台、潜心备课、出版教材来逐步筹建的。在这片原本一片荒芜的西北土地上,他们不惧怕从零开始,而是因为把国家使命扛在了肩上,用他们崇尚科学、爱岗敬业勇于探索的优秀品质培养需要的人才、让国家更加强大。“西迁精神”,被一代代优秀的交大人坚守传承,培养出了更多的爱国优秀人才,西迁精神血脉传递。
西迁精神是中国大学精神的重要体现,是交大人奉献报国、开拓创新的永恒精神财富,是交大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强大精神力量。西迁先辈们牺牲了个人的前途和家庭的团聚,绘就了激励着着无数交大人“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壮丽诗篇。61年过去了,交大学子们依然保持着那份初心,谨记西迁精神,发扬艰苦奋斗品格。
在这个伟大而又瞬息万变的时代,身为新一代的交大学子我们要有西迁先辈们一样的敢于担当和奉献的精神;要敢于拼搏,不畏艰难,向西迁先辈们学习拼搏的精神;要善于学习,立足当下,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在行进中不断丰富和考量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塑造思辨之我、踏实之我、坚韧之我;更要深入了解国家 “一带一路”战略,学习十九大精神,大力弘扬“西迁精神”。
作为一名交大人,我在这些优秀杰出的先辈们、老师和同学们带给我的感动和激励中学习,我深知要学习的不只是刻苦钻研勇于探索求真务实的学科精神,更是支撑所有优秀交大人坚定投身学科事业的西迁精神。
篇7:学习“西迁精神”个人有感_学习“西迁精神”心得体会
一个选择,决定一代人的命运,一个选择,是永远回不去的故乡,一个选择,是远离繁华大都市后的艰苦奋斗。
西迁精神是“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是国家利益至上,抛却个人利益和享受的精神信仰,更是一种敢为天下先,劈荆洒热血的大无畏精神。
20世纪50年代,有“东方麻省理工”之称的交通大学,从繁华的大上海迁至古城西安,在大西北的黄土地上深深地扎下根来,此次迁校,不仅仅是一次空间的转移,其背后凝聚着交大人爱党报国的使命担当与服务人民的家国情怀。
从黄浦江畔到渭水之滨,从国家战略布局和西部工业发展需要出发,上海交大的广大师生们内迁西安,舍小家而顾大家。全体交大师生员工胸怀大局,爱国为民,急国家之所急,想国家之所想,毅然服从党和国家的决策与调配。
我想,面对此次疫情,我们更要学习老交大人胸怀大局的精神内涵。在今年这场特殊的疫情面前,大家都经历了精神和身体上的众多折磨,众多毕业生无法正常就业找工作,学生们的学业和科研进度受到影响,但是在这个困难关头面前,我们不能因为个人问题和困难急于投入曾经的正常生活,要有大局意识,不可因为个人利益给国家添乱!在经历了漫长的寒假以后,今天我们终于得以返校,要好好听从学校的安排,不信谣不传谣不聚集,做好个人防护,充分规划好时间,做好学习安排,自主学习,等待疫情早日结束,能够正常投入学习和科研生活中去!
篇8:西迁精神心得体会_2024西迁精神心得感想
“妈妈,我肚子好饿。”七岁的女儿刘欣来到床前,小声地对妈妈说。妈妈躺在床上半睁疲惫的眼皮,爱理不理地答应女儿:“欣欣,等会妈妈好点了就给你弄吃的”。
王艳芳知道,自从腊月二十九日下午,在市中心医院呼吸科当主任的丈夫接到医院打来的电话以后,匆匆收拾了行李就跟着医疗队去了武汉,临走时,嘱要照顾好自己和女儿。晚上十一点,收到了丈夫从武汉发回的芳,我已安全到达武汉,随即投入了紧张的救护工作,一切安好、勿念。
到今天已经是第6天了,再也没有了丈夫的消息,王艳芳每天不知道拨打多少次丈夫手机,得到的回答都是:“对不起,您拨打的号码无法接通。”这是怎么啦,丈夫平时都是非常细心的人,外出时都会按时向家里报平安的,难道是出意外了?艳芳不敢想象,心里又急又难过。连续几个晚上都在噩梦中醒来,汗水湿透了睡衣,终于,艳芳的“眩晕症”又犯了,吃了备下的药物,也不见好转。天昏地转,粒米未进,整个身子像虚脱了似的。
艳芳强撑着身体,穿好衣服,准备给女儿做吃的,可是,打开冰箱,哪还有吃的,到柜子里翻找了一遍,只找到一盒方便面。
原来,去年过年前夫妻商量好,今年准备到乡下老家父母家去过年,所以,家里就没有准备年货,待春节过后上班才买。谁知全国大部分省市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武汉封城了。小区管委会告知大家今年不拜年、不走动、不串门、不聚餐,各自呆在家里,家里原有的一些食物差不多都吃完了。
“欣欣,你在家等我,我上街去给你买吃的。”边说边穿上大衣,戴上口罩,准备出门。突然,艳芳一阵眩晕,“咣当”一声,倒了下去。
“妈妈,妈妈,你怎么啦,快醒醒,呜呜...…”欣欣被突如其来的状况吓哭了。
“欣欣,快开门。”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欣欣快速开门,只见两个一高一矮戴口罩的女人,头上顶着花呢帽,只露出两只眼睛,不容欣欣答应就推门进入房内,高个女人走到躺在地上的艳芳身旁,蹲下身子,双手一用力,就把艳芳抱到沙发上平躺,掐住人中,边叫边摇晃着艳芳肩膀:“艳芳,快醒醒,你怎么啦?”连叫几声没反应,矮个女孩忙着给她搓手心、手背、掐虎口。欣欣被吓得大哭不止。“妈妈,妈妈,快醒醒,我好害怕,呜呜......”
“欣欣,别哭了,帮妈妈脱衣服,我给她摁胸,做人工呼吸,快点。”
“咳…咳…”“醒了,妈妈醒了。”欣欣止住哭,叫个不停。
“艳芳,你醒过来了,吓死我们了。”高个女子边说边把一个沙发靠枕拿过来,垫在她的头上,艳芳微睁眼睛,看不清对方脸,嚅弱地问:“你是谁,怎么在我家?”
“是我们母女俩,艳芳。”高个女子边说边拉下口罩,露出半张脸,“刚才,我在厨房准备做饭,突然从窗户里传来欣欣的哭叫声,我估计是你出了问题,急忙戴了口罩过来看个究竟,发现你晕倒在地;是我太冒昧了,对不起。”
“赵娟,谢谢你,上次孩子的事情是我不对,你不但不记恨我,还来帮我,太感谢你们母女了。”
原来,王艳芳和赵娟是同层楼邻居,双方的小孩刘欣欣、周小兰经常一起玩耍,前两个月。在小区空坪上小兰玩溜车不小心撞伤了刘欣欣,刘家说周小兰是故意撞伤欣欣的,要求小兰父母赔偿所有的医药费、营养费1.3万多元,两家扯起了麻纱,由互相指责、吵架上升到打了官司,双方调解不成,自此双方各自管住孩子再也不来往,互相遇见了碰掉鼻子也不吭声,隔壁邻舍变成了仇家……
“欣欣,你快去拿糖果、倒茶,招待赵阿姨,然后再去妈妈房间办公桌抽屉里拿个红包给小兰。”
“不用客气,艳芳我也有对不起你的地方,现在说出来了,就让它过去吧,咱再也不提了,两个小孩和好让他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吧。艳芳,你躺一会,我去去就来。”
一会儿,赵娟从家里提过两大塑料袋东西,交到艳芳手中,里面有过年的大块肉、大米、面条、油、苹果、青菜等。
“赵娟,你这是……”
“艳芳,别说了,我听到了欣欣的说话,你们家断炊了,我家的年货备得多,先拿些过来让你们应急,你看外面大雪纷飞、天寒地冻,超市可能还没营业。再说你生病了,你家刘医生冒着生命危险去了武汉疫情一线,家中可不能让他担心啊。俗话说:族亲、友亲,不如隔壁邻舍亲。我们两家就不用那么生分了。”艳芳听赵娟这么说,感动的泪水顺着脸颊流了下来。
“叮—咚,叮—咚”艳芳的手机微信视频响了,欣欣快速把手机递给妈妈,划拉一视听:“芳,新年好,是我,你们在家一切可好?”“东啊,你在干嘛,这么多天也不来电话,我以为你出了问题,急死我了。”“芳,对不起,上次给你打完电话,手机刚好给一个赶急的病人家属撞掉,摔坏了,一下子找不到维修店,病人又多,一进隔离室半天出不来,城市里病毒在快速蔓延,这期间,工作在一线医务工作人员为了安全起见,不准与家人会面与团聚,不准外泄疫情,太忙了,让你们担心了,家里还有吃的吗?咦,怎么好像家里有客人,谁呀?”“东,是隔壁赵娟母女俩,是她们帮了我们。”说着艳芳把摄像头对准了赵娟,赵娟不好意思地挥手向刘东打了招呼。“谢谢你们,赵娟,待我回家以后再请你们吃饭……”“刘医生,不用客气,邻里相帮是应该,你在那里好好工作,放一万个心,千万别担心家里,有我呢。”“好的,好的,那就拜托你了。”
窗外,天空灰暗低沉,街头巷尾几乎见不着人,凛冽的寒风呼啸着,雪花漫天飞舞着,整个城市显得肃穆、静谧,失去了往日的活力。艳芳却觉得心里暖暖的,默默地祈祷:瘟神快点逝去,天佑丈夫早日凯旋,天佑武汉,天佑中华,天佑神州大地上的每一个人……
静寂的晚上,艳芳斜靠在床头,拿出手机,给远在武汉战“疫”的丈夫发了一条东,辛苦你了,家中一切安好,不要记挂我们,安心工作,相信党和国家,相信人民,我们一定会战胜疫情,度过难关,迎来满眼春色,迎来万物复苏,迎来神清气爽,迎来阳光满屋,迎来一个新的更好的明天。我们坚信,春风必将吹走寒冬的凛冽,我们坚信,生命的繁华也会如约绽放。
篇9:大学生学习西迁精神心得体会
通过昨天的组织生活会,我认识到了原来身边有这么多的有情怀的人:放弃上海优越生活的西迁老教授;为感谢交大的资助,放弃清华、美国大企业抛来的橄榄枝的管晓宏院士;为了追逐自己的医学梦,毅然选择临床医学研究生,并承诺学成归来服务交大的金伟秋。他们的事迹令人动容,值得学习,我们也应该叩问自己的内心,自己是否也有这样的情怀,或者说是否能在更好的选择面前,坚定这份情怀,有勇气选择这份情怀。
西迁精神不能只是口头之谈,作为交大的一份子,我们更应该努力将其践行到行动中去,向西迁老前辈看齐,向优秀校友标正,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交大学子的殷切希望和号召,回报社会,为祖国做出自己应该有的一份贡献。
把国家使命扛在肩上,把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结合,牺牲小我,成就大我,投入到伟大社会主义的建设中,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应有的责任。
如今,又将是一次西迁的征程,在中国西部创新港的建设中,更加需要相关的电子信息专业的人才做出努力与奉献,交大正在蓬勃发展,正是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更应向老一辈看齐,“爱国没有选择项,奋斗永远都是进行时”。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如何将所学到的知识发挥作用,如何丰富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如何在面对高速发展的社会专业需求下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不断的克服困难,是新时代西迁新征程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
篇10:关于西迁精神的学习心得感悟
1956年,党中央为适应国防形势和国家建设布局的需要,将交通大学部分由上海迁往西安。1400多名教职工为国家建设冲锋在前,服从国家大局,甘愿舍弃优越的生活条件,义无反顾迁往大西北。西迁的开拓者们让大西北拥有了国家重点大学和一批新兴学科。61年来,西安交通大学坚持“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的”定位和目标,为国家特别是西部地区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20__年12月6日,经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会批准,“西迁精神”被概况为“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它内涵丰富,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意义,彰显了交大师生爱国爱校、顾全大局,明大理、识大体,一心为国、不计得失的家国情怀。
“西迁精神”是我们交大人文化的魂,精神的根,是我们交大人共同的文化基因。虽然岁月变迁,但是这种精神却一直在代代延续。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医生,一名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医院的工作人员,在交大创“双一流”的建设过程中,我将时刻以优秀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继承和发扬西迁精神。“西迁精神”的胸怀大局,“西迁精神”的无私奉献,“西迁精神”的艰苦创业教会我坚定信念,平时不仅应脚踏实地的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学习提高专业知识技能,全心全意的为患者服务,更应将个人的选择融于国家需要之中,把对祖国的深情大爱、对时代的如火热忱落实到行动之中,跟着党走,为国奉献。
20__年新年贺词中提到“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要把今后的发展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20__年 已经扬帆起航,在交大创“双一流”的建设过程中,年轻的我们应弘扬“西迁精神”,为自己定好目标,明确自己人生理想的奋斗方向,并同时要付诸实际行动,要脚踏实地的干、要刻苦耐劳的干、要持之以恒的干,同时要发扬拼博精神,才能持续的激励自己去不断努力奋斗。眺望前路,我们应传承“西迁精神”,将个人奋斗步伐深深刻印在国家发展历程中,以厚重的奋斗底色托起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高歌猛进、阔步前行!
篇11:西迁精神心得体会_2024西迁精神心得感想
内容提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带领人民实行改革开放。为了快速发展生产力和商品经济,需要调整所有制结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和各种生产资源。我们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思想不断解放、理论不断创新、实践不断推进的改革发展过程中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表明,既不搞单一公有制也不搞私有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巨大成功。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主要矛盾,仍然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在改革开放40年不断推进的理论与实践创新中,确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无疑是一项重大成就。正如所指出的,“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关系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调整所有制结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针对过去把家庭副业、集市贸易等也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加以限制的做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社员自留地、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这为个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依据,为调整所有制结构打开了突破口。
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脱胎于生产力极端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私有制的存在,既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又是生产力发展不够高的结果。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极端落后的条件下,不可能存在私有制;同样道理,在社会主义社会要以公有制完全取代私有制,必须以生产力高度发展为条件。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回答“能不能一下子就把私有制废除”的问题时明确指出,“不,不能,正像不能一下子就把现有的生产力扩大到为实行财产公有所必要的程度一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带领人民实行改革开放,着力发展生产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就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和各种生产资源。为此,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立足中国实际,大力调整所有制结构,改变原来“一大二公”的所有制模式,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既鼓励和引导国内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发展,又积极引进外资企业来我国发展。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是为了解放被传统体制束缚的生产力,需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此,既要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又要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从一开始只允许个体经济存在与发展,到允许私营经济发展,再到鼓励外资的引进与发展;从界定非公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或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到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从实践中的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到在理论上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明确“两个毫不动摇”;从市场调节和市场经济概念的提出,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再到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个思想不断解放、理论不断创新、实践不断推进的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过程。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提出的。在实践中,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增加供给、满足需要、扩大就业、增加税收、搞活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理论上,还需要突破社会主义与私有制不相容的传统观念,进一步推进思想解放。我们党根据我国生产力落后的国情,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这一理论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提出。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系统论述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说明了当时的国情:我国10亿多人口,8亿在农村,基本上还是用手工工具搞饭吃,还存在落后于现代水平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工业。还存在大量贫困人口和不少文盲半文盲。与基本国情相联系,进一步阐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商品经济,利用价值规律和市场调节的作用。为了快速发展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就需要进行改革开放,就需要调整所有制结构,既不搞单一公有制,也不搞私有化,而是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我们进行的改革,“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至允许私营经济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实际状况所决定的”。这里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并对其积极作用进行了论述。1997年党的xx大报告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xx大以来,多次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作出重要论述,指出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一项大政方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基础上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具有多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首先,它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成果,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其次,它指导我们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要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第三,它为在公有制为主体条件下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第四,它为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制度前提和积极因素;第五,它为我国消除贫穷落后、解决温饱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现实条件。
在新时代继续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与确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密切相关。其中,既有以国有经济为主的公有制经济的贡献,也有非公有制经济的贡献,表明既不搞单一公有制也不搞私有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巨大成功。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新时代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主要矛盾,仍然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首先,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没有改变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应当认识到,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都是不可替代的,要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的,要促进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良性竞争、相互协作、共同发展。党的xx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是我们党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其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意味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而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必须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相对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言的。原来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生产力非常落后,连低端低质的供给也不能满足人民低水平的物质文化需要。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中高端生产力相对不足,低端低质产品过剩而高端高质产品供给不够充分,不能满足人民提高了的美好生活需要,因而形成了供给和需求新的不平衡。还应看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美好生活需要,需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也需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把各种所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动力都充分激发出来,共同致力于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共同推动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到20xx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篇12:学习“西迁精神”个人有感_学习“西迁精神”心得体会
疫情当前,各省市组织了一批批的医疗救援队赶赴疫情的重灾区--湖北省,在这些医疗队中,有不少女同志参与其中。她们有些还没结婚,有些已经临近退休,还有些孩子还不满周岁,但他们没有怨言,把属于女性的柔弱藏在内心深处,外面套上白衣天使的坚强外壳,把时间和精力毫无保留的奉献给了防疫救灾工作。她们抛家舍业,为国为民,真真当得上一句“生逢磨砺正当时,巾帼无需让须眉”。
其实不管是在在防疫重灾区的湖北省,还是在各个地区的防疫检查站点,都有不少的女性同志冲到前线,和男同胞一起在战斗,她们包村包户,值班站岗,挨家挨户敲门,核实信息,记录体温,从没喊过因为是女性,而希望能区别对待,或换个轻松点的工作环境能照顾照顾家里。她们独立,自强,高尚,她们值得被尊重,理应被尊重。我认为,从三八妇女节,到呼声极高的三八女神节,就是明证。女性不再只属于“厨房”,社会更多的场景有了女性的加入,更显活力。
翻开史书,我看到了不少女性名字。就算在古代男权社会,很多女性同样脱颖而出,充分展示自己充溢的才华。武则天,蔡文姬,花木兰,从皇帝到文人再到武将,丝毫不逊色于同时代的男性同胞。现代有名的女性就更多了,她们每一个都在为女性正名。
让我在临近三八节这个日子里为女性送上祝福,我们在重温一句千年前的经典“谁说女子不如男”。
篇13:西迁精神心得体会_2024西迁精神心得感想
4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掀开了中国发展新篇章。在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阔步前进。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全面依法治国取得重大成就。其中,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取得丰硕的理论、制度和实践成果。特别是党的xx大以来,我们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一步提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法治政府建设的蓝图更为清晰、成效更为显著。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法治政府建设历程,系统总结其成就和经验,对于在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实践、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法治政府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必须坚决保障,任何人不得侵犯。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决定,这就把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作为党的一项方针确定了下来。此后,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对建设法治政府提出现实要求。1989年颁布的行政诉讼法,正式建立“民告官”的行政诉讼制度,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了保护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的司法渠道。上世纪90年代,国家赔偿法、行政复议法等相继出台,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法制监督和权利救济法律制度初步确立起来。
随着权利救济法律制度的逐步形成,一批直接规范行政权力行使过程的法律也相继出台。1996年颁布行政处罚法,创立听证制度。20xx年施行的行政许可法深入调整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划定政府行政许可职能的边界,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20xx年生效的行政强制法规范行政强制的设定与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乱强制”问题。上述三部法律针对实践中比较重要的三种执法行为进行有效规范,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行为法体系。同时,对法治政府建设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其他配套法律法规也陆续出台。比如,20xx年实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充实了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制度体系。
党的xx大开启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新征程,法治政府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行政诉讼法在施行20多年后进行了首次修改,“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等突出问题得到缓解;“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入,权力清单制度有序推进,转变政府职能的效果逐渐显现;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行政规范性文件过多的势头得到控制;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逐步推开,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中共中央、国务院20xx年印发《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xx—20xx年)》,为建设法治政府制定了行动纲领。截至20xx年底,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削减44%,非行政许可审批彻底终结,中央政府层面核准的企业投资项目减少90%,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压减74%,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大幅减少。26个省级政府成立了法治政府建设领导小组,沟通协调机制日益健全。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法治政府建设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不断向纵深拓展,人民群众的认同度不断提高。
法治政府建设积累宝贵经验
改革开放40年来,法治政府建设围绕各级政府的职能权限,依法更加严密规范地设定行政权力,完善行政规则程序,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并明确行政权力行使的法律责任与政治责任,将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40年来,法治政府建设在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经验。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稳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在党的领导下,一系列明确法治政府建设时间表和路线图的重要文件相继出台,“放管服”改革、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等措施在短时间内迅速落地。实践证明,党的领导为我国法治政府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是我国法治政府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根本保证。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把党的领导切实贯彻到法治政府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重视基层实践创新。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证明,来自基层的实践创新为法治政府建设提供了不竭动力和鲜活素材。诸多诞生于基层的有益制度尝试被立法肯定和吸收,在全国范围推开,对法治政府建设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比如,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就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村务公开和厂务公开等实践;行政诉讼法确定的集中管辖、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也来自基层法院的实践探索。基层的实践创新与中央的顶层设计形成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共同推动我国法治政府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走符合国情的道路。法治作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共同选择,体现着全人类共同的智慧成果,这决定了不同国家的法治实践存在着相互借鉴的可能与必要。因此,我们不能关起门来搞法治政府建设。但是,法治政府建设在放眼世界的同时又必须立足本国国情,否则就会出现水土不服。改革开放40年来,无论是行政许可法的制定,还是“放管服”改革,还有其他相关体制机制改革,我国法治政府建设始终立足国情、放眼世界,从中国问题出发、从中国实际出发。我国法治政府建设决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也为世界法治文明贡献了中国智慧。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的政府。建设法治政府的根本目的是造福人民、保护人民。在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将高效便民作为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和目标。简政放权、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企业和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只进一扇门”等改革充分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准确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在法治政府建设中继续站稳人民立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在新时代继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新要求,对“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作出重要部署,开启了法治政府建设新征程。我们一定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和战略高度出发,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建设法治政府的重大意义、本质要求和主要任务,既着眼长远、打好基础、建好制度,又立足当前、突出重点、扎实工作,坚定不移把法治政府建设加快向前推进。
推动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建设法治政府,需要厘清政府职能边界,完善权力配置,改善权力运行方式,提高政府治理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说,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们要深刻把握建设法治政府的时代背景和现实要求,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推动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继续探索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强重点领域立法,逐步形成一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有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是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的重要标志。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对社会利益关系复杂、冲突矛盾多发的现实,法治政府建设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比如,公务人员依法行政观念不强、能力不足,执法体制权责脱节、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现象仍然存在,不作为、乱作为还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我们继续强化问题意识,加强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规范行政决策和行政执法权力。应以着力解决权责交叉、争权诿责问题为重点,以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为目标,不断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行政调解、行政裁决、人民调解、行政复议等制度化纠纷解决机制,发挥行政复议作用,从而更好化解行政争议。
增强领导干部法治意识。党的xx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只有各级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以实际行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才能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也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崇尚法治的风气。建设法治政府,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具有较高法治素养,这就需要在选人用人上强化导向。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将法治观念强不强、法治素养好不好作为衡量干部德才的重要标准;将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在相同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法治素养好、依法办事能力强的干部,从而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进一步认识法治的价值,从内心深处信仰法治、认同法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篇14:关于西迁精神的学习心得感悟
西迁博物馆的二层和三层展厅分别呈现了交大西迁的创业历程和辉煌成就。西安交大党委书记张迈曾向习近平总书记介绍了64年前交大人的西迁历程和如今取得的辉煌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仔细端详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王树国校长回忆当天的情景,“在学校中,工作就是两条:一条是党的领导,一条是教师队伍建设。”这是交大西迁后首位校长彭康的话。在这块展板前,习近平总书记停留了许久。
王树国校长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激动地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听了西安交大发展历史后表示,实践证明,交通大学的西迁,为西部、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设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西迁精神’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高等教育,对中国知识分子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对教育事业有着深厚的感情。”
“亲耳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分外亲切和激动。”86岁的丘大谋说,在和西迁老教授见面交谈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这样的评价引起我们的强烈共鸣。”
“党的决定就是我们的行动”“党叫我们去哪里,我们就背起行囊去哪里”“哪里有事业,哪里就有家。”当年西迁时流传在交大师生中的这三句话,至今记忆犹新。
西迁时丘大谋还是23岁的青年教师,刚毕业留校任机械零件教研室教师。“西迁时不少教师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当时家庭困难的教师可以留下来,但是愿意留下来的人很少。70%的人积极报名西迁,尤其是一大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率先垂范,克服困难,积极响应西迁号召,他们的行为让年轻教师和学生深受鼓舞。”丘大谋回忆说,“当时我觉得是国家培养了我,现在国家建设召唤我们,一定要积极响应,到西安去参加大西北建设,做西部建设的‘排头兵’。”
“西迁精神”是爱国主义的赤子情怀,西迁不仅体现了交大人‘工业救国’的使命担当,也彰显了交大师生爱国爱校“顾全大局,明大理、识大体,一心为国、不计得失的家国情怀。”丘大谋动情地说。
篇15:关于西迁精神的学习心得感悟
20__年9月5日,经过西安交通大学的兴庆校区,在南大门内侧的东北边,有一座交大西迁博物馆。这里通过大量的文字、照片和实物,讲述了西安交通大学辉煌的历史,以及老教授们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
20__年12月,主席对西安交通大学“西迁”老教授的联名来信,作出了重要批示指示:“希望西安交通大学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随后,在20__年新年贺词中,他再次提到这些“西迁”老教授们。
20__年12月11日,交大西迁博物馆正式开放,占地约940平方米,内部总共有四层,由序厅、放映厅、展厅和多功能厅组成,展览内容包括溯源、西迁、致远三个部分。
1、溯源
交通大学肇始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在上海创办的南洋公学,与北洋大学堂同为中国近代历史上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大学。其中,“南洋”泛指华东沿海一带,包括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
当时,刑部左侍郎李端棻上奏《推广学校》一折,建议自京师以及各省府州县皆设学堂。1896年10月,盛宣怀向清朝政府正式上奏《条陈自强大计折》,附奏《请设学堂片》,并禀明两江总督刘坤一,拟在上海开办南洋公学。12月,得到光绪皇帝批准,标志南洋公学正式成立。
最初,南洋公学位于上海徐家汇,隶属于招商局和电报局,设立了师范院、外院、中院和上院四院。19世纪末,天津发生义和团运动,北洋大学堂的师生被迫转移到南洋公学,这里地处上海租界,较少受到战火侵扰。
后来,南洋公学多次更名。1910年,改为南洋大学,不久又改为上海工业专门学堂。1912年12月,唐文治管理学校期间,邀请孙中山莅校演说,使全校师生了解到孙中山振兴实业和富强国家的宏伟计划。
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北平铁路管理学校、北平邮电学校和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均归交通部所属。1920年12月,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叶恭绰以“四校散居各地不便管理”为理由,于1921年统一学制,统称“交通大学”。
同时,分别称各校为:交通大学上海学校(沪校)、北京学校(平校)和唐山学校(唐校)。其中,以交通大学上海学校为总校,也就是后来的上海交通大学。
抗日战争时期,交通大学的总部内迁到重庆,唐山分部和北平分部也内迁到贵州平越。抗战胜利之后,交通大学由重庆九龙坡,重新迁回至上海徐家汇。
2、西迁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配合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改变旧中国遗留的高等教育布局不合理现状,支持西部社会经济的发展。1955年,国务院决定将交通大学从上海内迁至西安。
1959年,国务院决定将交通大学西安和上海两个部分,分离成为两所学校。作为主体的交通大学西安部分,正式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原交通大学校长彭康改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周恩来总理亲自关怀,从中央部委到陕西、上海两地政府,为“交大西迁”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1956年7月至8月,苏庄副校长等带队,满载交大师生的火车,由上海先后驶往西安。9月10日,开学典礼在人民大厦隆重举行,交通大学的历史掀开新的一页。
1957年,全校大部分专业的师生迁至西安,在这里简陋的校舍中,迅速开展教学和科研。彭康校长和张鸿、陈大燮、钟兆琳、赵富鑫、周惠久、黄席椿、沈尚贤、严峻等许多教授专家一起,为西安交通大学的建设和发展鞠躬尽瘁。
舍弃优越的生活条件,甚至卖掉上海的住房,开发西北,义无反顾。在迁校和新校的建设发展之中,交大师生开拓奋进,千辛万苦,顾大局,讲奉献,筑成“西迁精神”的丰碑。
交通大学主体西迁,意义重大,影响深远。1959年,西安交大成为全国16所重点大学之一,在机、电、动传统学科基础上,相继创建无线电、原子能、工程力学等一批新兴学科。
在历史悠久的古都西安,一座崭新的学府拔地而起,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迁校之初,任何风风雨雨和坎坷曲折,都不能阻挡交大前进的步伐。
3、致远
沿着“西迁精神”的传承脉络,西安交大走出了一条求实创新、超越自我的开拓创新之路。这里首次展出西安交大老师们获得的各种荣誉、科研贡献和生活用品。
迁校以来,西安交大累计培养25万名大学生,1/3以上工作在西部;培养出的33位院士,有近一半在西部工作。这一切,为西部工业发展奠定了高等教育基础。
在西部办学的六十余年时间里,西安交通大学传承优良的学风,发扬艰苦奋斗品格,铸就了以“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为核心内涵,交大和陕西高等教育界独有的“西迁精神”。
篇16:学习“西迁精神”个人有感_学习“西迁精神”心得体会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一事引起了社会各高校的高度关注。这既是对青年学子的肯定,也是对青年学子的勉励与关切。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切讲到:“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你们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希望我们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目前,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形势仍然严峻,此刻,我们呆得有点烦闷焦躁的家,是很多前线人员想回而不能回的家。在这个牵动着所有国人心的春天里,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这次抗疫战争中,医生变成了战士,他们奋斗在一线,是与死神斗争的希望。在这些奋斗在一线的医护,社区服务、警卫人员中,有许多的90后青年党员,还有00后,他们在抗疫前线中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谱写了属于年轻人最美的诗歌,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是我们青年人的榜样。
看到这份回信,也使我们备受鼓舞,作为一名00后,我们的心中充满了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我们应该将祖国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和使命扛在肩头,铭记在心,在学校和社会的实践中不断成长,磨砺意志品质,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的青春在奉献中绽放。我们,也应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不为医生,社会增添负担,不随便出门,戴口罩,不信谣,不传谣,勤洗手,讲卫生,为这个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同时,这场疫情,也是对我们每个人的教育。唯有正视这样的经历,在困境中汲取教训成长,才不辜负这样一场代价沉痛的历练。
正如“人类的赞歌是勇气的赞歌”所言,希望与勇气,如同珍贵的钻石般闪着熠熠光辉,在无论哪一个时代、无论哪种泥泞中,都值得我们坚守。他们的这份勇于向前、乐于奉献的精神便闪烁着这样耀眼的光芒,值得我们的学习与坚守。春天到了,我们相信疫情很快就会结束,但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做出贡献的人们,最后,向这群最美的逆行者们,致以敬佩。加油!逆行者!加油!中国!
篇17:关于西迁精神的学习心得感悟
62年前的1956年夏天,交通大学一大批师生员工,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响应号召,6000多人手持印有“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字样的粉色车证,乘专列从上海迁往西安。至1957年,全校大部分专业及师生迁至西安。期间,没有中断任何教学,没有迟滞一届招生,交通大学完全服从党和国家的安排,也在党和国家的精心安排下,创造了中国高教史上的奇迹。
教授带头西迁,学子踊跃随行,在田野四围的简陋校舍中迅速开展教学和科研,扎根黄土地艰苦奋斗。这便是交大西迁的历史。
我一直在反复得想该如何宣讲西迁精神,我该如何把我的理解和感知告诉大家。这不得不让我想起自己幼年时的一些事。
我生长在延安,从小学开始就不断有着去革命旧址的各种参观、学习,每次写作文也都会有这么一句,“延安精神永放光芒”,不过那时,对延安精神,我还是懵懵懂懂。随着慢慢长大,对历史学习的不断深入了解,才让这种精神在脑中有了清晰的轮廓。百度百科上说:延安精神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一种革命精神。它是把存在于实际中的好的东西,优秀的经验提炼升华之后,来指导大家的思想的一种东西。突然我觉得西迁精神我找到了,这个精神本就存在于我们的企业,存在于你我,已经深深的融入到我们的血液中。
西迁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是一种胸怀大局的精神。
那么回顾我们延长石油的发展史就不得不提在1938年延长石油在自身发展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向玉门油矿支援了两台钻机和22名钻井工人,次年,钻成了玉门老君庙1号发现井,拉开了玉门油矿勘探开发的序幕。延长石油胸怀全局,在坚持自身发展的同时,为克拉玛依、大庆、胜利、中原、长庆等油田多次输送了千余名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西迁精神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从黄浦江畔的十里洋场,到黄土地上的寂寥古城,从东南自古繁华、已经扎根半个多世纪的上海,举校迁往三千里之外、之前没有任何姻缘的西安,这期间,在物质上和心理上要经历多大程度的落差,也许只有亲历者才能知道。但是只要党和国家一声令下,许多老教师义无反顾地卖掉了上海的房产,携妻负子来到西安。同样在我们身边,是不是有这么一些人,从兰州、甚至国外去到陕北来支援当年延安炼油厂的建设,扎根陕北,扎根企业,我们身边多少同事生于斯,长于斯。
我还记得同事杨晓丽给我讲的她的家庭“西迁”的故事。他们家来自兰州炼油厂,当年,兰州炼厂所在的城市已甚是繁华,已经住在小洋楼里的父辈们当年也是满怀梦想,艰苦奋斗的一代,为响应当时国家号召,支持老区建设,果断变卖房产,携妻负子,义无反顾的从一个大城市迁到一个小山沟里,至今她还清楚的记得在长途车上与自己生长多年的城市、与朝夕相伴的亲朋好友告别的那种不舍和伤感,记得初入黄土地的那一片荒凉,记得那片荒凉是如何一步步也开始高楼林立,繁花似锦。这可能也是她第一次理解什么是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什么是父辈们开拓奋斗的精神。像同事杨晓丽举家搬迁的事迹在当时支建的年代,不仅仅是个例,其实这就是我们老一代石油人最无私的奉献精神。
西迁精神是一种艰苦创业的精神,这就更契合了我们延长石油埋头苦干,开拓创新的的企业精神。
我们的企业扎根在陕北这片红色沃土之上,使我们更懂得今日的辉煌来于前人的付出。
我们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走在春风里。想过去看今朝,我此起彼伏。
当下我们的行业面临着成品油供需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国际油价急转直下的困难,面对巨大挑战,我们还能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从容么?
而西迁精神,必将鼓舞更多有开拓和奉献精神的人,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沿着前辈们爱国和奋斗的足迹,一步一个脚印,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开创足以慰藉家与国的伟大事业和幸福生活。
交大人塑造出了以“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为主要内容的西迁精神。并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几乎以一己之力,撬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格局,改变了西部没有规模宏大的多科性工业大学的面貌,又在后续的岁月里,引领和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蓬勃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精神脊梁中光芒万丈的一段。
精神立则人格立,精神强则国家强。西部大开发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工程,西部能不能兴旺繁荣,决定了中国梦实现的速度和高度。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背景之下,西安交大、陕西省乃至整个西北地区,都将承担起更加重要的使命与责任。而西迁精神,必将鼓舞更多有开拓和奉献精神的国人,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沿着前辈们爱国和奋斗的足迹,一步一个脚印,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开创足以慰藉家与国的伟大事业和幸福生活。
以创新办法寻求化解矛盾的“钥匙”,以创新思路萃取化繁为简的“良方”,以创新举措打开实现突破的锦囊。
篇18:西迁精神观后感_西迁精神心得感想
在一次培训的课堂,授课老师说起西迁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一张张黑白的老照片,记录着1956年交大西迁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校长动员全校师生西迁、西迁的选址、西北的荒凉、校区的建设、陪伴老教师几十年的箱子……
如果说这只是交大的历史,那么它就不会被更多的人铭记和传承。老一辈知识分子响应祖国的号召,义无反顾从经济繁荣的上海来到条件艰苦的西安,“党让我去哪里,背上行囊就去哪里。”为了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他们顾全大局,艰苦创业,克服种.种困难,那种浓浓的爱国情怀让人敬佩不已。迁校初期,学校基础设施不完善,到处都是土路,不仅“水泥路”“扬灰路”困扰着大家,而且学校周边没有商店、菜市场,这些生活习惯的差异也改变着他们。
他们之中许多人扎根西安,有的已经逝世,有的白发苍苍仍然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对科研事业的热爱和人才培养的牵挂是他们孜孜以求的目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影响着年轻教师。老一辈尚在努力,年轻人又何以松懈?在安静的环境中做学问,在平淡的生活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们脚踏实地,一心一意把工作做好,不断地付出和努力,才有后期的丰硕成果。正是由于老一辈知识分子甘于做铺路石,为了国家的发展奠基,才会培养出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最终实现祖国的腾飞。
“到艰苦的环境去,越艰苦越光荣。”这是当年的社会价值观,为了祖国的发展和强大,他们坚持不懈的努力着。经历了国家的弱小、连年的战乱、外敌的入侵,终于迎来了国家统一。曾经人们流离失所的景象,加剧了人们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到艰苦的环境去,不仅因为艰苦的环境更能锻炼能力、磨炼意志,也是因为国家的需要。一声令下,他们无条件的执行,没有太多的顾虑,那是怎样的觉悟和凝聚力?这里有他们对党的信任和忠诚,也有希望加快国家建设步伐的迫切心情,这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时至今日,每每回想起他们当年艰苦奋斗的场景,仍然让人热血沸腾。走进新时代,西迁精神依旧仍然熠熠生辉,带领着无数人坚守岗位、淡泊名利为国家建设和企业发展做贡献。国家的需要就是那催人奋进的号角,激励着一代代人前行,走出不一样的人生轨迹。
篇19:关于西迁精神的学习心得感悟
总书记提出的“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其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老一辈西迁人客服各种困难,到大西北创建西安交大,为祖国培养了无数人才,他们的爱国精神和奋斗精神值得我们终身学习。
1956年,交通大学主体部分从上海迁往西安。自此,一代代西安交大人筚路蓝缕、矢志开拓,在曾经一片荒芜的黄土地上,用青春和热血铸就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一座永恒的丰碑。
作为共青团干部、作为高校教师,为党和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我们的职责所在,立足学校发展定位、服务校院中心工作,弘扬西理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培养一批批优秀的西理青年。
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我以他们为榜样,传承西迁精神,认真工作,踏实做人,为西安交大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作为西安交大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的护士长,我要在工作中以身作则,带领科室年轻护士,把科室护理工作做好做扎实。
篇20:西迁精神心得体会_2024西迁精神心得感想
几天前,我们报社的同志来到浙江嘉兴调研。在南湖岸边一面鲜红的党旗下,一队又一队的共产党员肃立成行,举起右拳庄严宣誓。看到此情此景,我心中的自豪感、使命感油然而生,不由得停下脚步,和大家一起重温入党誓词。遥望远处,一艘红船静静地停泊在水中,仿佛正在向瞻仰的人群述说当年那一幕永载史册的伟大场景。
红船啊红船!回想百年前的旧中国,人民生活在怎样的水深火热之中。就在那风雨如晦的岁月中,红船上发生了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与建党伟业相伴而来的,还有生生不息的“红船精神”。从此,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96年波澜壮阔的红船航程,充满苦难与辉煌,彰显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秀水泱泱,沧桑巨变。在南湖周边的调研中,我切身感受到,共产党人的“红船初心”正在由梦想一步步变为现实。现在,嘉兴已经完全实现了城乡统筹发展,农民收入连续20xx年居浙江之首,路网、供水网、信息网等全部从城市延伸到农村,所有行政村通达公交,所有自然村实现了广播电视、宽带网络全覆盖。20xx年提出的“劳有所业、病有所医、失地有补、贫有所济”目标,如今已被“幼有好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怡养、住有宜居、贫有众济”的更高目标所替代。
“红船精神”历久弥新。靠着一代代共产党人的创新、奋斗和奉献,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进入新时代,“红船精神”让我们更加坚定“四个自信”。现在,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完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就要启程。只要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乘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红船劈波斩浪、继续前进,就一定能够抵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胜利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