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课题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区别(精品20篇)

浏览

988

范文

192

数学小课题研究报告_研究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3464 字

+ 加入清单

数学课题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必须绝对如实地反映客观情况,一切叙述、说明、推断、引用,必须恰如其分。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数学小课题研究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

一、课题名称

有效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合情推理能力养成

二、课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在重新审视传统几何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证明重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能通过观察、试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证明一些有关三角形、四边形的性质,从中体会证明的必要性,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初步感受公理化思想”。

学生要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是分不开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过程要靠语言表达,而语言的发展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地说理。如:说定义、定理、法则、公式、过程、算理、方法、规律、题意、思路、数量关系、式义等,从而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能够想到问题的结论,但是不能说清思考的过程,不能讲清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尤其是很多学生只重视问题的结果,却忽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还有的学生会说不会写或会写不会说,渐渐地就走入了不敢说、不想说、不会说、不能说的误区。针对以上问题,我确定了“有效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合情推理能力养成”这一课题。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逐步探寻行之有效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及书面表达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使学生养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规范答题的习惯,力争使学生敢说、想说、会说、能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适应中考改革的需要。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以实验操作性活动为主要形式,通过类比、归纳的方法,来使学生建立空间与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以达到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的实验几何,逐渐摆脱欧氏几何的那种环环相扣的逻辑联系,以及严密抽象的演绎推理形式。

五、课题研究过程

(一)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1)学习和掌握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要求。(2)研究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原因。(3)制定研究方案

2、试验阶段:(1)在数学教学中寻求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策略。(2)实施具体方案。(3)反思经验与不足。

3、总结阶段:(1)根据课题研究,观察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的变化。(2)对课题进行总结,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二)实施过程

数学家波利亚说:“数学可以看作是一门证明的科学,但这只是一个方面,完成了数学理论,用最终形式表示出来,像是仅仅由证明构成的纯粹证明性。严格的数学推理以演绎推理为基础,而数学结论的得出及其证明过程是靠合情推理才得以发现的。”合情推理所得的结果具有偶然性,但也不是完全凭空想象,它是根据一定的知识和方法做出的探索性的判断,因而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教会学生合情推理,如何用恰当的数学语言去表达出来,是一个十分值得探讨的课题。

首先,我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的成因采取谈话法和问卷法进行调查。通过调查主要总结出四大成因:一是心理素质差,虚荣心强,怕答错或答不好而被同学或老师笑话。二是性格内向,不想或不敢表现自我,或没有机会发言渐渐封闭自我。三是对知识缺乏系统的理解,不能有条理的分析问题解答问题。四是没有严谨的学习态度,不会走就想跳……不会用数学语言规范答题。

可见,语言表达能力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也会间接影响学生的个人交往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发展。新课程加大了实验几何的内容。因为它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同时降低了几何学逻辑严谨性的要求,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都可以从数学活动中获益;而且通过活动掌握空间性质,更易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归纳类比,以及创造力等,这些明显的长处日益受到重视。下面我就结合新课程理念,结合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的成因,结合课堂教学谈一下自己的几点做法:

1、正人先正己,规范自身的教学行为。认真备课,课堂语言力争不拖泥带水,做到正确、科学、简练、规范、有条理,逻辑清晰,连贯。坚持使用数学语言授课,不口语化。板书示范有针对性,给学生以良好的引导,让学生从简单的模仿做起,逐步认识到答题规范的重要性,同时,板书设计要美观大方、简洁规范,让板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从而不由自主的模仿。例如:在教学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时,我边板书边领学生总结了五字方针:设、列、解、检、答。学生按照这五字方针,就能较规范地完成类似的数学问题了。

2、创设学生语言表达的时间和空间。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如果只以教材的内容为素材对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进行培养,毫无疑问,这样的教学活动能促进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的发展。但是,除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以教材内容为素材)以外,还有很多活动也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例如,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作出判断和推理,许多游戏很多中也隐含着推理的要求。所以,要进一步拓宽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渠道,使学生感受到生活、活动中有“数学”,有“合情推理”,养成善于观察、猜测、分析、归纳推理的好习惯。

3、注重学生对新知的经历与体验。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营造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有展示、表达数学的权利和机会。如在学习“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这一平行公理时,教师和学生一起通过画图、试验后,让学生归纳出这一公理,此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表述。在教师进行补充归纳后,学生对此公理中的“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专业化的用语难以掌握可让学生读一读感受一下,领会其意义,或与同桌互相

进行交谈。在充分给予学生“说”的机会的同时,教师逐步地要求学生答对所问,用词准确,语句完整,注意引导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简洁性、条理性、逻辑性、长期坚持下去,能让学生学好数学术语,用好数学术语,讲好规范的数学语言。有了亲身的体验和经历,学生才会有感而发,有话可说。

4、榜样力无穷,用学生去影响学生。数学教学中经常遇到用语言表达有困难的问题,我让那些具有示范作用学生先说,使其他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怎样去表述问题,怎样表达才有条理;另外,让那些书写规范的学生到前面板演,这样要远比教师一遍一遍的强调作用更明显。对于刚刚接触的问题,我让同桌之间,小组内的同学之间,在解答问题后,互相检查,指出对方的不足。在作业或试卷的解答中语言表达比较突出的学生,我让他们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同学,用他们的规范解答去影响其他学生。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强化了对语言表达的重视程度。

六、课题研究的反思

传统数学教学中,就是以几何教学为主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学习数学证明方法的。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注重采用“形式化”的方式发展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忽视了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应当指出,数学需要演绎推理,更需要合情推理。科学结论(包括数学的定理、法则、公式等)的发现往往发端于对事物的观察、比较、归纳、类比……即通过合情推理提出猜想,然后再通过演绎推理证明猜想正确或错误。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是既不相同又相辅相成的两种推理形式。新课程中关于几何教学的处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学生合情推理与证明能力的要求,也与过去有所不同。教学中要通过观察、猜想、实验、讨论、探究,最后再逐步引导到证明,这是一个完整的推理逐步发展的过程。

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大多数学生都达到了敢说,想说,会说,能说的程度。学生能够主动约束自己的语言表达习惯,力争规范。但是研究过程中还有困惑的地方,例如:如何做好口语表达向书面表达的过渡,如何把数学中的语言表达与其他学科整合起来,如何更好的照顾到那些超弱势群体;作为老师都希望能不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但时间从何而来?教学内容完成不了怎么办?若学生就是不肯说,该怎么办?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1、课题研究的方案及报告。

2、案例分析及论文。

八.课题研究的体会

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全新的认识。初中数学教学中,掌握数学语言与数学知识是相辅相成的,语言作为“思维的外衣”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而知识作为语言的内涵,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言。因此,初中数学教学应该重视数学语言的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2024小学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全文共 2451 字

+ 加入清单

2019小学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小学古诗教学方法研究

负责人 刘鹤蕊

所在单位 西安高新国际学校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祖先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璀璨的诗词杰作,这些诗词浓缩了几千年的文明成果,是流传下来的文化艺术瑰宝。在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本中就收录了100多首古诗词。就入选的古诗词来看,多是脍炙人口之作,作者又是历朝的著名诗人、词人。这些诗词的内容丰富深刻,情感积极健康,语言浅显易懂,比较容易为儿童所接受。此外,《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并推荐了70篇。这些古诗词篇幅短,有节奏,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易记易背,搞好古诗词教学,既能促进小学生智力和语言的发展,又有助于陶冶性情,激发积极向上的意志,增加生活情趣,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2.古诗词教学中,常常走进以下误区:一是很多教师过分注重讲解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对古诗文的反复诵读和积累。老师们在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时往往把解词释义等作为重难点。教学过程中,常常不厌其烦地告诉学生此词何意,彼句怎解,写作特点如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等等。一堂课下来,学生收获甚小,通常只是死记住了某些词句的意思和作品干巴巴的译文,至于古诗文本身,往往不能熟读成诵。二是倾盆大雨式的背诵即使死记硬背,虽能够熟读成诵,也往往不能够在特定的文字环境中运用。三、古诗教学拓展内容几乎都是教师一厢情愿,不择时机地塞给学生的,学生很少有选择的权利,学生自然也就缺少学习的兴趣,其效果当然极为有限。这几种教学形式抑制了学生的创造需要,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灵性和生命的活力,古诗词所蕴藏着的美感被扫荡殆尽,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也深受影响。

3. 本校语文师资力量雄厚,有良好教学研究氛围,曾经参与过几项大课题研究,取得初步的研究成果。

此课题本着为了解决古诗实际教学问题,力求寻找出一种适合各个不同学段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能使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扎实而有兴趣,故将此确定为研究的课题。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1. 古诗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凝炼含蓄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倍受人们的喜爱。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价值不仅在于给人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

2.小学古诗教学资源包括:在课堂教学中,对教材规定的古诗篇目进行阅读教学;对教材规定以外的古诗进行拓展阅读教学。

3.小学古诗教学方法的研究涵盖一——六年级,在古诗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古诗词,更快地接受古诗词带给我们的文化启迪。而教学方法的研究,就要以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认知能力为出发点,比如采用孩子喜闻乐见的看、听、唱、说、学等方式,从孩子的兴趣着手,为孩子量身定做适合他们身心发展的古诗教学方法。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拟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研究:

1.研究各个学段导入的方法。(无论哪个学段的古诗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的求知欲,才能使这节课得以顺利地进行。)

2.如何介绍诗人。(扩充学生的信息量或者锻炼学生的资料收集和筛选能力。)

3.教学中如何体现“主体”作用。(如何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正确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如何体会诗词描绘的意境。(怎样才能将学生引入古诗词描绘的意境中,有效地感悟古诗词的意境。)

5.如何研读古诗,欣赏借鉴,扩展阅读,迁移运用。

6.如何进行古诗的巩固练习。

二、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学习宣传阶段。(XX年4月—XX年5月)

这个阶段主要的工作有:

1.早期调查:了解小学教材古诗词的特点;了解学生个性发展特点;了解小学语文大纲对古诗教学的要求以及语文参考资料对古诗词的描述与理解。

2.成立机构,健全组织。以语文教师为主,以古诗词课堂教学为出发点,成立小组。

3.申报课题。

4.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预定目标。

5.课题组教师学理论,学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操作阶段(XX年5月-XX年10月)

这个阶段所做的工作是:

1.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由课题组成员一起,就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提出自己的意见与看法。

2.组织教师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

3.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根据课题研究的成果,按照这些方法进行课堂教学。

4.在教学实践中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5.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

第三阶段:交流总结阶段(XX年11月-XX年12月)这个阶段要做的工作主要有:

1.整理和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出版研究论著。

2.展示研究成果。

3.召开结题鉴定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

三、课题的实验措施:

1.学校给予大力支持:

(1)调拨有经验的、有研究能力的语文教师参与到课题的研究中来。

(2)学校教学设备先进,上课题研讨课所需的摄像机等设备的使用得到保证。有专人录像,录像水平专业。学校能够尽一切能力提供物力条件来保证课题的研究。

2.专家的引领:及时请专家对课题的开展给予指导。

3.安排老师认真上好古诗研讨课。课题组老师认真做好笔记,修改既定的古诗教学方法。

4.课题组成员完成随笔、案例或论文。

5.各个年级进行古诗诵读比赛、古诗学习能力的检测。

6.初步归纳出小学古诗教学的方法。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整理出可操作性的、可借鉴的、创新有效的小学古诗教学的方法,提高古诗文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

2.撰写课堂实录和课例分析,撰写古诗教学的论文,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教师的研究意识得到了加强。

教学科研活动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增强了教师的科研意识,教师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4.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乐于学习。

古诗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让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教师从兴趣入手,积极组织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学习古诗词,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年课题研究总结报告格式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汇报报告,全文共 1364 字

+ 加入清单

本学期,以人本教育和特长发展为着眼点,从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角度出发,针对我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干预”为主题,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和研究。充分以活动育人和环境育人为基本渠道,靠创新求实与素质教育接轨,用坚韧恒心与特长发展相约,经过一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落到实处。

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转变思想,是确保子课题研究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通过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制度落实、测试落实、焦点落实。对学生心理情况测试分析,找出病因,对症下药。

二、以课堂教学为主,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素质。

(一)在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更关注和注重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发展。通过调动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方面做了很多的尝试。例如,提高这些学生的参与课堂的机会和能力,多给机会进行课堂提问,适当适时的表扬,使这些学生的心理得到有效改善。个性和心理特征有明显进步。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本学期能过轮流当文委活动,有效地锻炼了这些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力,使他们的自信心充分得到提高。此外还进行了文艺标兵的征选活动。在这些活动了,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和自信心。

三、注重子课题理论成果的形成。围绕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特点开展一系列研究。

单粗暴型。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该类型的家长比例较多,由于外在因素的影响,家长的情绪不佳、脾气暴躁,在子女的教育上无耐心,说服教育少,动辄谩骂、责打。有时还将自己对现实的怨气与对孩子的愤怒一起发泄到孩子的身上,采用极简单的打骂方式,强制孩子服从或改正缺点。家长的粗暴无理会使孩子变得胆小、畏惧、粗暴、撒谎、逆反。有的长期被压制而缺乏自信心、自尊心、无创造力、思维狭隘;有的则在压制中反抗,逆反心理重,他们脾气粗暴,好攻击别人,越轨行为增多。

放任型(忽视型)。工作环境差,找不到工作,给家庭经济带来了许多困难,他们有的情绪低落无心管教孩子;有的为生活四处奔波,无暇顾及孩子。关心、限制少,让孩子自由发展,听其自然。在学习、品德、个性发展上无起码的要求。家长忽视,使学生心理产生了消极影响,孩子自由散漫,懒惰,学习生活习惯差,不守规矩,易交上坏伙伴,沾上社会不良习气,易走上歪道。

苛求型(期待型)。家长们目睹了知识爆炸的硝烟,经历了外出打工的艰辛,他们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的期望过高,超出实际,以致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过高要求,给孩子造成较大的思想压力,他们会因达不到要求而不安、厌学、焦虑、畏惧,产生不良的心理障碍。

溺爱型。由于经受了许多磨难,家长们不愿让自己的孩子再受苦,便尽全力庇护孩子,做孩子的保护伞,百依百顺,事事包办代替。一些隔代抚养的孩子更受到了爷爷奶奶无微不至的关怀,给他们的爱超过了有益的界限.不良的“爱”不可避免地产生自私、任性、骄横、不通情理、难解人意、不善控制自己的不良习性,依赖思想严重,无创新意识、创造能力。

理智型。在困境中,家长能正确对待、控制自己的情绪,一如既往地关心、教育孩子,与孩子谈心,并以自己的“困境”为契机教育孩子战胜困难、战胜挫折。这是良好的教育方式,给孩子以正面影响。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关注他们的心理发展,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将与时俱进,展望未来,扎实研究,努力开拓我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新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音乐课题研究报告_研究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音乐,全文共 8943 字

+ 加入清单

音乐课题研究报告

音乐可以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型,又可以粗略的分为古典音乐、民间音乐、原生态音乐、现代音乐(包括流行音乐)等。在艺术类型中,音乐是比较抽象的艺术,音乐从历史发展上可分为东方音乐和西方音乐。东方以中国汉族音乐为首的中国古代理论基础是五声音阶,即宫、商、角、徵、羽,西方是以七声音阶为主。音乐让人赏心悦目,并为大家带来听觉的享受。音乐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净化人们的心灵,树立崇高的理想。我们通过音乐来抒发我们的情感,使我们的很多情绪得到释放。下面是写音乐课题研究报告范文三篇,大家快去阅读吧。

篇一:音乐课题中期报告

“音乐教学方法的选择”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及审美趣味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人们对音乐课程的价值与目标的理解产生严重偏差,那么,如何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使音乐课堂教学效果更佳,进行音乐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是音乐教师面临的一个全新的课题。

一、开题立项 稳步推进

1、本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教学是指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为了达到某阶段教学目标,根据受教育者的认知结构,对教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需要使用的教学手段进行的策划。

音乐教学方法是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从系统的整体出发,综合考虑教师、学习者、教学目标、教材、媒体、评价等各方面因素,分析音乐教学问题和需求,设计解决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加以实施并由此进行评价和修改,直至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的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

2、课题理论意义

课题“音乐教学方法的选择”是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按照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结合课程内容标准的实质,从教学实际出发,综合考虑教师、学生、教学目标、教材、教学环境、媒体、评价

等各方面因素,分析音乐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和需求,设计解决音乐教学中相关的音乐活动的策略、方法和步骤,在不断进行的评价、反思和修改的实践中,寻求最优方案的音乐教学方法,使学习者经历最有效的音乐学习过程,探索一条积累音乐学习经验的最佳途径。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研究目标

(1)形成结合音乐课堂教学实际,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的经验。

(2)提升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与审美空间。

(3)通过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2、研究内容

(1)音乐鉴赏内容的教学方法研究。

(2)唱歌内容的教学方法研究。

(3)演奏内容的教学方法研究。

(4)音乐相关文化内容的教学方法研究。

三、创新工作 研究有序

在课题扎实有效地开展的一学期,现就课题进展、课题研究的方法形式作如下汇报:

1、区域集体备课,在争辩之中明确方向。

学科区域集体备课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教科研方式,应该说一次活动就是一次思想的交流,思维火花的碰撞,教师们在交流中得到收益,感觉到自身学习的重要性。自开题以来我们组织了数次的“音乐教学方法专题研讨活动”,活动围绕“音乐教学中的大问题”、“如何在中年级进行歌唱与欣赏教学”等多个话题展开。市音乐教研员张老师也向我们提出建议:课题研究要确立有效的方向、搜集详实的材料、注重开展的实效性,要把每一次课题组活动都能作为一次很好的教科研活动,在争辩中明方向。所以在每一次活动中我们都能确立研究的中心内容,对组员所教的内容都能从课题研究的内容实效出发,谈自己的观点、想法,应该说在每一次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活动中,所有课题组成员的教学观念得到了改变,教育思想都得到了升华。

2、课堂教学,课题研究为实践服务

课堂是课题研究的主渠道,我们只有不断地尝试有效性的音乐教学策略,才使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课题组制定了详尽周密的研究工作计划,确定了分期研究目标和研究的重点,确定两周一节的教学课进行研究。为了使音乐研讨课真正获得研讨的价值。我们采用了专题研讨、一课多教、同题异构等研究的策略。

(1)专题研讨

课题研讨有了明确的主题,才能充分发挥研讨的价值。主题的选择可以从教师普通关注的问题入手,然后加以提炼而成。主题的设定者可以是课题组长,也可以是执教老师。我们一般围绕一个主题研究一个阶段,开出几堂研讨课,从而使教师对此既有理性的深度思辨,又积累了一些感性的操作经验。

(2)一课多教

一般来说,我们要求研讨课都有一个多次试教的过程,只有有针对性地不断改进设计,才能推出比较成熟的课。如xx老师执教东三

省研讨课《非洲鼓乐》试教了五次,每一次我们课题组的全体成员都集体听课,帮助磨课,在对一堂课的反复研究中,有力地提升了我们对教材及课堂的把握能力,也体现了我们求真务实的研究态度。

(3)同题异构

同一篇教材,由不同的教师来教,称为同题异构。xx老师对《顽皮的小杜鹃》的同题异构得到了大家的赞许,她们对教材共同钻研,又尝试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策略来进行教学,体现了她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体现了她们对教学个性和学生特点的正确把握。

每次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我们都能从研究教学方法有效性策略的视角,把研究活动落实到教学中去,根据学生的课堂效果进行反思,总结,保证课题研究真正落实在课堂上。我们鼓励课题组成员每学期上好一节研究课,骨干教师起好示范作用,各成员之间互相随堂听课,使课题研究在日常的教学中自觉开展起来,真正做到课题研究日常化。

3、观摩活动,研讨中提高教师水平。

自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以来,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观摩活动时,大家认真听、认真记不放过每个细节;研讨时气氛热烈,积极发言、反思自己、中肯对待别人、毫无保留。共性的问题大家引起重视,如:活动的教学目标怎样设立?教学中教师怎样根据学生学习及教学情境灵活选择教学方法策略,真正做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等等问题引起老师激烈地讨论。一些个别的问题也引起大家的警戒,如低年级教学方法和中高年级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到怎样的层次?活动的开展,对教师业务水平、能力、再学习、再提高的重视。

因为我们深知,要使特色教学具有生命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是关键。

四、研究取得的初步成效

经过一学期的实践探索,课题组成员不仅学习了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还与实践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推动教学、促进课堂高效教学。课题研究的过程,锻炼了我区的音乐教师队伍,课题组成员的课题意识、课改意识得到加强,科研水平得到显著提高。课堂上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平等对话,灵动的课堂,给学生以美的熏陶。

1、音乐教学方法的改变使学生从对音乐的冷漠变得热情

通过录音机、幻灯机、录像机、VCD机等电教手段创设音乐情境,将音乐中的图像、内容、节奏等展示在学生面前,调动他们的眼、耳、手等多种器官,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2、丰富音乐教学方法使学生从对音乐内容的陌生变得了解

鲜艳的色彩,生动的画面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精心设计并选择符合教学内容的图画,可以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促使学生很快进入歌曲的意境,达到理想的教学功效。

3、使学生从音乐之外逐步走进音乐

清晰明快的语言,让学生从中得到温馨,留下回味,获得快乐;有动感的肢体语言,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音乐教学中,音乐老师的语言生动形象,善于运用声调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充满激情。

五、课题研究的思考

音乐教育旨在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

篇二:音乐课题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万物之始,先有节奏。德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儿童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奥尔夫更是提出了“节奏第一”的口号。对于低年级学生,通过启发和引导,培养他们对节奏的创作意识和创造才能,让他们感受到音乐是美好的,但也不是随心所欲的,因为它有一定的“约束”──节奏。节奏训练是小学音乐课的重要学习内容,小型节奏器音色丰富、简便易学又易于寻找代用品,是音乐课堂常用的教学工具,广泛应用于音乐教学的唱、奏、演、听、创等音乐实践中,对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众所周知,唤起儿童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儿童对音乐的情感,是培养儿童音乐感觉和情感的金钥匙,但是许多低年级学生欠缺音乐节奏感,不能操作简单的打击乐,更不能准确地表达音乐的节奏,所以在低年级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是十分重要的。

为此,我做了节奏教学要融入丰富生动的音乐内容、要符合音乐课教学内容、鼓励学生有明确学习目的的创编、教师如何布臵任务与提出要求等方面的探索,尝试着摸索和运用新的节奏训练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寻求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节奏学习方式,达到提高学生音乐感受力,提升音乐表现力的小学音乐教学目的。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次我校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一)、探索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低年级节奏教学的基本原则。

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重要性,准确的把握好节奏是小学音乐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在音乐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进行节奏训练,是节奏教学的基本原则。

1、在律动中感知节奏,巧妙设计节奏教学。

2、在音乐游戏中渗透节奏训练,巧妙设计节奏教学。

3、在歌唱欣赏活动中贯穿节奏,巧妙设计节奏教学

4、让节奏与生活紧密结合,巧妙设计节奏教学。

(二)、针对低年级音乐教学构建低年级音乐课堂节奏教学资源组件库。

1通过多媒体及音乐包看文献等收集整理有关音乐课堂节奏教学资料,并将其整理为资源包,以便今后教学使用。

2、利用多媒体资源收集相关课堂实录音像资料,以便在今后的实际教学中进行参考分析和借鉴。

(三)、发展出课堂中节奏教学实施框架和方法。

学习节奏不能脱离开实践,相反,还在实践中加以运用。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要最终还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感知、去表现、去应用,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发展出以下四点学习方法,并将其作为实施框架运用到音乐课的节奏教学中去。

1、专门学习基本节奏以及由几种基本节奏组合而成的节奏小组。

2、在游戏中巩固基本节奏以及节奏组合。

3、在歌曲中学会运用。

4、在创作中熟练掌握节奏。

(四)、探索更多样更有效地教学模式和方法。

常规音乐课堂中的节奏训练比较枯燥,学生一般不感兴趣。如果此时不注意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去听、去练,那么教学效果肯定是枯燥无效的,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我探索出以下两点方法。

1、可利用客观存在的节奏,建立学生心理恒拍

节奏是客观存在于我们身边的。如:脉搏、呼吸、日落日出、潮汐、钟表、火车匀速行驶等都是客观存在的节奏。教师可利用这些客观存在的,就在孩子们身边的节奏,让他们从小就建立一个心理恒拍。心理衡拍对于学生的节奏感受是非常重要的,相当于建立参照物。

2、节奏朗诵促进节奏训练

奥尔夫在谈到他主张的音乐教育方式时曾说:“原本的音乐是什么呢?原本的音乐决不只是单独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语言是人人都具备的能力。每个人自出生后有两个基本的能力是“每个”家长都要教的:一是说话;二是学走路。

所以利用说话作为起步的音乐教学,会使孩子们感到非常的熟悉、亲切、它无需专门的训练和技能技巧的准备,就可以开始音乐教学,学习中自然减少了心理障碍。这也充分体现了儿童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原则:从孩子们熟悉的环境与事物入手。择孩子熟悉事物作为节奏朗诵最佳。例如小动物的名字、自己的名字、交通工具、成语等等都非常好。这些可作为节奏训练的最初阶段,让学生对节奏有最初的概念。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本次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探索节奏教学模式和方法在音乐课堂中的有效运用,从而培养学生的节奏创造能力,节奏感、音乐感受力,使之都有所提高。

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映。人类通过身体将内心情绪转为音乐,这就是音乐的起源。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它是一种智力的过程,不如说是情感的过程。——审美体验。因此,音乐教育首先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进而获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能力。同时通过节奏运动的这种教育手段,可以使学生从小就开始在生理运动器官和思维之间构成一种自由转换和密切联系的媒介,以达到身心的和谐发展。

(一)、通过节奏运动使身心和谐发展

随着实验研究的深入,音乐和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已经不只属于音乐学习的范畴,它实际上是把音乐当作一种“人性化力量”,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必要手段。生命本身就是节奏,它由连续不断的多重组合单位构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同样作为由多种功能的综合和矛盾共存的个体,也可以看成是一种节奏。这种节奏是谁体节奏和精神节奏的统一,是潜意识的自觉和有意识的意志被同样控制着进行交替。

(二)、通过节奏运动唤起儿童的音乐本能

音乐与身体运动的结合训练特别适合于儿童的本能与天性。人无不具有天生的节奏本能,不过需要加以诱发和培养,进而为音乐所用。

但是,孤立的听觉训练不会使儿童热爱和理解音乐。只有从儿童本身所具有的节奏要素入手,以听音乐和身体运动为手段,才能唤起儿童天生的音乐本能。

四、课题研究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1)理论方面:从“重构”的概念出发,深入探究小学音乐课堂中节奏教学设计特性和原则,研究节奏教学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的不可替代性和重要性,寻求其对于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和音乐创造力核心价值。例:初识节奏,可以让学生有节奏的喊名,如两个字,三个字,四个字,主要运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李晓冬()、近处叫王刚,则用节奏()、远处叫王刚,则用节奏(x-x-. );又如欧阳春()、欧阳雪茹()王晓丽等,来提高学生兴趣,让他们产生创造节奏的信心。

我们还可以采用节奏接龙游戏的方法,我唱前半句孩子们唱后半句。学生学习的兴趣非常高,学生不仅很好的掌握了节奏,还使学生在音乐的世界里尽情享受。

(2)实践方面:力求积累和开发可应用于目前低年级音乐课堂教学中节奏教学的有效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切实提高低年级音乐课堂教学实效。

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教师需要做的,是引导,但不能只让学生进行单一的模仿,模仿是创造的基础,但是长期的单一模仿只会产生扼杀学生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副作用,使学生产生盲从的惰性与依赖性。一开始,我在课堂上的创编活动中,最容易听到的是学生手足无措的声音“老师,应该怎么做呀?”“老师,我不会做……”“老师,你教教我呀……”有时候,这样的叫喊声甚至让创编活动无法进行,最后还是我在指挥学生操作。经过课后的反思与分析后我发现,低段小学生接触的事物还比较少,尤其是低段的孩子,有些书本上提到的乐器,或者小动物是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甚至连见都没有见过,又如何让他们展开想象,或者去模仿动作或者声音呢?改变这种现状的策略是从生活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寻找“原本性的音乐”。

有一次,我找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视频,在课堂上先给学生听,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学生听到叮叮咚咚的旋律,七嘴八舌的猜了好几种乐器,猜是钢琴啦、三角铁啦、碰钟啦等等,还有学生叫不出乐器名字,用手拼命比画了一番……我都摇头说不是,孩子们急了,那是什么呀?我把视频打开,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个街头艺人用双手在敲打一口倒扣的铁锅子,敲出了清脆好听的旋律。这口锅子一下子启发了孩子们的灵感,一个小男孩马上从课桌里摸出了自己的不锈钢饭盒,用勺子开心的敲了起来,其他孩子见状也纷纷摸出了不少的“乐器”,调羹、不锈钢饭碗、保温水壶、铅笔盒、旺仔牛奶罐……顿时教室里响起了一片锅碗瓢盆交响乐。我给了每个发现“新乐器”的孩子鼓励与赞扬,并引导他们敲击节奏,鼓励他们想象声音像什么?孩子们的思维渐渐开阔起来。书本、桌子、笔、玻璃窗都渐渐成为他们创编各种音响(如刮风下雨)的“乐器”。

奥尔夫教学法要求“每一节课都是游戏”。当然,这里所说的“游戏”并不是单纯地玩,而是有明确的目的性的。在音乐课堂里所进行的游戏都是具有音乐性的,是和音乐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只有这样,游戏才能成为音乐课堂中有效的教学手段与方式。游戏的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显得至关重要。

例如,小学二年级《可爱的动物》这一单元有一个了解二分音符、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时值的音乐知识,教材上有三只袋鼠摘果子的图片,并提出问题,每只袋鼠的口袋里分别可以装几个果子?这个内容就可以设计成多种节奏游戏,可以让学生扮演小袋鼠用脚蹦跳来练习节奏,也可以让学生用打击乐器敲出苹果上的节奏来“摘”苹果,还可以让学生将摘到的苹果按规律排列起来组成节奏,选择不同的打击乐器进行演奏。我在这里先将学生摘到的二分音符的苹果摆在第一行,四分音符摆在第二行,八分音符摆在第三行,让学生选择打击乐器有对比地进行观察与练习后,学生立刻发现了一个二分音符敲1下的相同时间里,四分音符需要敲2下,八分音符则需要敲4下,从而了解一个二分音符 = 两个四分音符 = 四个八分音符,这三种音符之间的时值关系。之后,我又让学生按这个时值关系来摆放苹果组成

篇三:小学音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在什么背景下我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的内涵是什么?

音乐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音乐课堂教学和音乐课外活动,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促进身心发展。但在小学校音乐课的安排中,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音乐课大都在上午后两节和下午的的两节课。这一个时段,对学生来说,旺盛的精力有所消退,正是学习的低效阶段。上课时,他们普遍会感到疲倦、困乏,思想不够集中。这时上音乐课,如果不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兴趣调动起来,上课将会大打折扣。因此,音乐课开始的导入就显得非常重要,随便应付的话会造成“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后果。

在日常的教学之余,常常会听到身边的音乐老师们有这样的抱怨,比如说:“为什么音乐课上学生什么都不愿意听呢?”,“为什么学生不愿意在音乐练习上多努力一些呢?”,甚至还有的同仁会抱怨说:“每一次上音乐课,我都要很大一部分时间去维持纪律,课实在多没办法上好。”等等。那么,能不能使这样的状况有所改变呢?首先,需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做起。而我想,音乐课开始的成功导入就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音乐的导入两层含义:一是思维方面的导入,二是知识方面的导入。导入的成效主要取决于教师对导入环节的精心设计,取决于导得“巧”、导得“活”和导得“实”。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以新课标为指导,围绕教学大纲的要求精心设计导入环节。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研究的理论、实践、政策依据。

“音乐可以很好的陶冶人的情操,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是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一门基础课,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音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但是要使小学生在音乐课上更好地掌握音乐技能,提高音乐素养,我们在小学的音乐教学过程中首先就要努力挖掘学生的特点,找准切入点,精心设计,从课堂的导入就开始牢牢的吸引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导入”是音乐课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一个精彩的导入不仅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求知的火花,更能使一堂课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少教学实践证明,不管你花费多少力气给学生解释掌握知识的重要意义,如果教学的导入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那么这些解释仍将落空。“课堂导入方法设计得是否新颖别致,是否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求知欲,在于教师自身素质和倒入语言的艺术性。选用何类导入方式比较合适、恰当,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新授内容去认真研究,精心构思、设计

三、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主要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对我校音乐课堂导入情况调查总结,找出导致音乐课堂导入形式单一、枯燥无味的原因,做好研究与解决这个问题的计划和方法。使音乐课堂导入问题得到真正有效的解决,能充分的利用导入环节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活跃起来。

2、搜集、阅读相关文献,完成开题报告和研究提纲。

第二阶段:

阅读有关教学案例、分析相关文献、研读相关的特殊教育、理论专著;

继续搜集研究资料并加以梳理和分析,完成案例分析,论文写作。

第三阶段:

1、确定音乐课堂导入的研究目标。

依据音乐课现有的导入现状,结合音乐课教学目标规定,制定研究目标。

2、搜集、阅读相关文献,寻求有效地导入方法。

对不同年龄不同年级段学生,教师在导入过程中应该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

3、不断进行教学实践

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年级段的学生,设计课堂导入形式,并不断地进行探索总结。

4、不断总结、撰写研究成果

第四阶段:

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总结,整理研究资料,写结题报告。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通过课题研究和实践,使音乐课堂导入问题得到真正有效的解决,能充分的利用导入环节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活跃起来。

对不同年龄不同学段的学生,教师在导入过程中都能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

撰写研究和实践成果。

课题研究的方法:

从我校学生的情况,在研究中所选择的科研方法主要有:

1、找出在教学中常存在的的问题。

2、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依据课题方案开展行动。

3、探索调动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的导入形式。

4、分析和研究,总结经验,形成研究成果,在教学实践中验证有效方法。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音乐课导入的方法很多,但选用何类导入方式比较合适、恰当,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新授内容(包括学生),去认真研究,尝试同课多构,并具有技巧性的精心构思、设计。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及时的通过教学案例、研讨课、参加区级送教下乡展示课、参加区级教师技能大赛、教学心得、教学论文等方面来收集资料,提高课堂研究成效。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教学的导入是根据教学活动的内容而设计的。在教学实践中,课堂的导入还需把握得更准确。比如在许许多多的教学导入方法中,对于一些对音乐课缺乏兴趣的同学,或者是注意力很难集中的同学,还有一些不乐于参与音乐表现的同学等等,对于这些教学对象,就要找准契点,利用自身优势,设计他们所具有兴趣的教学导入,特别给予关注和鼓励,让其树立信心,使之走进多姿多彩的音乐殿堂。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年研究课题的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446 字

+ 加入清单

2018年研究课题的开题报告

古典文学中常见论文这个词,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为论文。以下就是由编为您提供的研究课题的开题报告。

1、开题报告基本内容

(1)课题的来源及选题的依据,着重说明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动态、目前的水平。本课题的目的、意义和开展研究工作的设想,准备在哪些方面取得进展和突破,课题的最终目标以及可能达到的水平。

(2)课题研究拟采用哪些方法和手段。

(3)论证完成课题的实验条件,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4)论文工作和经费的估计。

(5)论文工作计划(起止时间,分年度的具体实施内容)。

2、开题报告格式基本要求

(1) 纸 型:a4纸,单双面打印均可;

(2) 页边距:上 3.5cm,下2.5cm,左3cm、右2.5cm;

(3) 页 眉:2.5cm,页脚:2cm,左侧装订;

(4) 字 体:开题报告正文全部宋体、小四;

(5) 行 距:1.5倍行距;段前、段后均为0;

(6) 字 数:不少于50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高中课题研究调查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高中,全文共 1639 字

+ 加入清单

20xx年1月24日,许总带领我们参观了恒大绿洲,星光耀,纳帕英郡,等3个楼盘。此次一行感觉受益匪浅,同行有很多的地方值得我们学习,现将个人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考察的楼盘2个是精装修,1个是毛坯。其中恒大绿洲和星光耀印象最深,小区的保安人员站姿非常标准,给人一种入住本小区非常安全的感觉,同样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2、小区内部环境,包括:小区的绿化,卫生,小区内配套建筑物安排的合理性,使人感觉小区内整体规划不乱,干净,整齐。走到小区的小路上没有发现一个井盖,树丛中有一个像树桩一样的小音箱,正放着舒缓的音乐。如果我们去的时候是夏天,我们不像是在参观一个小区,简直就像参观一座花园。这种小区公园式的设计,更让人亲近自然,这也是楼盘一大卖点。

3、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售楼处:刚一到售楼处,首先售楼处的外观就很是征服你,奢华的外观装修,豪华的门口吊灯,喜庆的大红灯笼大红地毯,充满了新年的喜庆。售楼处的摆设也很讲究包括沙发,洽谈桌,众多的绿植盆栽让你感觉好似进入了一间咖啡厅,让人很放松,很快就能进入洽谈的氛围。

4、售楼员对楼盘专业的讲解:参观了3各楼盘,感觉每个楼盘的售楼员的讲解都各有所长,但对恒大的售楼员的讲解比较深刻,他们墙上挂了一个规划图,针对头一次来的客户,对哈不了解的客户,讲解了整个楼盘的环境,未来的发展趋势,配套的公交线路,让你还没有了解楼盘之前先让你了解了整个楼盘的升值的潜力及未来的发展。这一点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以后我们在接待客户之前也要先强调一下我们楼盘的发展前景以及楼盘优势让客户还没有了解户型之前,就对我们楼盘的发展抱有希望,认可我们的楼盘。

5、参观样板间的心得:刚到样板间的门口,就有保洁在门口等候。给我们拿鞋套,进入样板间售楼员告诉我我们样板间有2种,一种是带家具的,一种装修完后一模一样不带家具的。你先参观哪一个,这一点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客户来参观时让你看到给你装修完是什么效果,你家住进来摆上家具是什么效果,让你一目了然。我先看的是带家具的屋子,家俱,沙发,床,椅凳,餐桌,偏简欧风格,给人整体感觉很上档次,包括窗台小配件小挂饰的点缀都很有情调。在窗台外面有一个防护栏,起到防护的作用。接着参观了厨房,橱柜有两种颜色,一种桃木色,一种纯白色,两种颜色供业主选择,深色好打理显高档,白色干净明亮。下面一排橱柜还设计了单独放餐具的抽屉,刚洗完的碗筷放上去很快就会把水沥干很实用。卫生间装修多了一个浴屏,少了一个热水器和浴霸。其他赠送的都差不多。有一点就是他们把每一件赠送的东西都用标签贴上了,并写上随楼赠送的字样,让客户清楚的看到那些东西是赠送的那些不是,不会混乱。这一点很好,我回来就把公司的样板间也都贴上了。现在公司的样板间的洗手盆和一期不一样了,手盆下面没有柜而且洗手的盆高还深,客户反映不好,说没有柜不适用,盆深孩子不好洗手。

6、一行参观综合感受:此次一行参观感受很深,通过楼盘的对比,发现别人的优点,找出自己的缺点,把好的东西学回来。售楼员的细致讲解包括整个楼盘的大环境讲解到参观样板间,所有赠送东西的品牌作用,保质期的细致讲解专业性。感觉我们在这几个方面还有待加强。但是有一点我感觉他们售楼员的亲和力和我们售楼员相比还是我们的售楼员的亲和力更好一些。售楼员给我讲解他们装修用的材料时使我没有可挑剔的地方。没有不买的理由,看到他们的实物样板间装修质量更是放心。通过这次参观感受是:

楼房的主体质量和装修质量是企业发展的“硬件”售楼员耐心服务,细心讲解,专业知识的掌握是企业发展“软件”掌握客户心理了解客户需求,适时推出迎合市场迎合老百姓的营销方案,贴心的物业服务,良好的小区环境是企业的“配件”只要这三件做好了,我们的楼房一定是最好的,我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无论是企业的普通员工,还是领导层都要在工作中做到:工作上要细心,对客户要耐心,工作要做就做最好的决心,企业一定会蒸蒸日上,其实企业要做大并不是一件难事,要做“强”才是我们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研究》课题研究报告[页2]_研究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幼儿园,教研,全文共 2174 字

+ 加入清单

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1)收集整理阶段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和研究总结。

(2)申请结题,请专家评定鉴定。

八、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一)立足本园实际,构建了制度化和人性化相结合的管理体系

第一,立足本园实际,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规章制度。

通过反思、审视以前的教学管理制度,我们发现有的制度不符合本园的实际,有的制度可操作性不强,有的制度还需作进一步的完善。针对这些问题,幼儿园先后制定了《幼儿园工作质量评价考核制度》、《幼儿园听课、评课制度》、《幼儿园教学常规检查制度》、《幼儿园奖惩制度》等,对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提出具体的要求,为教师的日常教学提供了依据,也为幼儿园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标准。

第二,在管理过程中,实施制度化、人性化相结合的管理。

一是园长参与教学过程,实行多项互动管理。保教工作一向是幼儿园的中心工作,现代管理理念强调管理要实行动态管理以带动教师行为方式的改变,园长深入实际的教育过程与教师平等互动,把握保教工作的大目标、大方向,实现有效管理。鼓励教师大胆尝试,支持她们的大胆创新。

二是让教师参与管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支持教师进行自我管理,让教师来参与制度的制定,计划由下至上形成。促使教师对工作负责,实行自我决策、自我监督、自我评价。在各项竞赛中,各项评比标准由老师制定,个个老师都是评委,都可以发表个人的意见和看法,都可以对自己和他人的工作给予公正的评价。

(二)构建了多元化、科学化的评价体系。

第一,实行多元化评价

变以前的管理者评价为教师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幼儿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管理。

在评价教师的时候,让每个教师先给自己找长处、优点,然后综合出有利于幼儿园发展及个人成长的奖项:备课优秀奖、环境创设创意奖、组织能力奖等。这种评价和奖励让大家觉得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每个人既知道自己的长处,也可以吸收他人的长处。

第二,各项活动评价标准科学、合理。

以前的各个环节的教学评价缺乏,要么没有评价标准,仅凭个人的直觉打分、评价。要么就是评价标准不合理,要么就是可操作性不强。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就环境创设、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活动、教师备课、户外活动、教师学期评价标准进行了完善,增加了个人自评、年级组内互评、幼儿园集体评议结合。同时,都有较好的方面和存在的不足一栏,有利于教师不断反思行为,不断改进,新的评价标准更具人性化,更具操作性。

(三)探索出了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的模式和管理策略。

通过研究,我们探索出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的模式:

提出要求,规范行为——检查监控,及时反馈——评价促进,全面提高。

1、提出要求,规范行为。就是在管理过程中,首先提出保教人员的工作常规要求,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2、检查监控,及时反馈。由行政领导、保教主任、年级组长组成三个层面的常规督导检查队伍,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管理网络,健全幼儿园检查机制。在检查过程中遵守“重点问题早发现、疑难问题多研究、解决问题找策略”的原则,及时、准确获悉全园师生的精神面貌、工作态度和工作进展等信息,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中的盲目性、随意性。经常化、定期化的保教常规检查,加强了保教常规工作的质量监控。对发现的问题采取措施解决。

3、评价促进,全面提高。

根据工作完成的情况,对照标准,对做得好的给予奖励,总结好的方法。对不足的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措施,最终实现整体推进。

九、研究的效果

1、教学方面

(1)建立了有序化、规范化的教学秩序。《幼儿园一日保教常规》的制定,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教学常规的具体要求,逐步形成了有序、规范的教学秩序。

(2)各阶段的教学常规有条不紊。开学、学期中、学期末要做哪些教学常规,都能够运筹帷幄,有条不紊。每学期的教学常规检查都得到上级部门的高度评价。

2、教师的发展

(1)教学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

经过三年的实验,以向“管理要效益,向一日生活要质量”的指导思想深入人心。这一思想的确立,标志着教师价值观发生了重大的革新。实验显示,广大教师基本实现了由重教学结果管理向重教学过程管理方面的转变等。在教学中,教师们以素质教育为导向,自觉运用教学常规来规范和指导教学。

(2)教学实践能力得到发展

几年来的实验,在规范的教学常规指导下,使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培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自觉遵守常规,在运用中创新。

(3)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三年来的实验研究,幼儿园教师在教学中成效得到显著提高,其只要表现在:一是规范了要求,实现整体推进与规范管理的实验过程中,基本上达到了各项教学活动标准。部分教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色及教学常规,促进了幼儿园的教学常规的发展,其内容在“家长开放日”中的半日活动展示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获得家长的一致好评。

(4)教师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通过科学、公正的评价,教师能做到“见贤思齐”,对做得好的给予激励和奖励,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3、幼儿方面

促进幼儿的整体性发展,促进幼儿素质全面提高。以前未建立一套较为科学规范的教学常规指导教学,存在“重教轻保”,“重集体教学活动忽视生活活动”等误区。随着实验的深入,理论上的进一步学习内化,教师进行一步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幼儿不仅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方面得到了发展,而且在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等方面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共3页,当前第2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课题研究报告的格式_研究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884 字

+ 加入清单

课题研究报告的格式

所谓课题,指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所以课题背景就是指该问题是在什么情况或条件下产生的,课题研究有什么意义,等等。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课题研究报告的格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题研究报告的格式

一、题目。要求明确、鲜明、简练、醒目。一般不用副标题,字数不宜过长。

二、摘要。要求准确、精练、简朴地概括全文内容。

三、引言(或前言、问题的提出)。引言不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因此要简明扼要。 内容包括:1、提出研究的问题;2、介绍研究的背景;3、指出研究的目的;4、阐明研究的假设;

5、说明研究的意义。

四、研究方法。不同的课题,有不同的研究方法。这是研究报告的重要部分,以实验研究法为例,其内容应包括: 1 、研究的对象及其取样;2、仪器设备的应用;3、相关因素和无关因素的控制;4、操作程序与方法;5、操作性概念的界定;6、研究结果的统计方法。

五、研究结果及其分析。这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要求现实与材料要统一、科学性与通俗性相结合、分析讨论要实事求是,切忌主观臆断。其内容:1、用不同形式表达研究结果(如图、表);2、描述统计的显著性水平差异;3、分析结果。

六、讨论(或小结)。这也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其内容:1、本课题研究方法的科学性;2、本课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3、本研究成果的价值;4、本课题目前研究的局限性;5、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七、结论。这是研究报告的精髓部分。文字要简练、措词、慎重、严谨、逻辑性强。主要内容:1、研究解决了什么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2、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是否实现了原来的假设;3、指出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八、参考文献。

九 、附录。如调查表、测量结果表等。

课题研究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

一、标题

可使用比正文大1—2号的字型与变化了的字体(黑体)来排列,上空2—3行,下空1—2行。

二、署名

接标题下一行,一般写上“××单位课题组”,在右上角打上一个“﹡”,然后在首页文末划一横线下面加注,也注上“﹡”号相呼应。加注时要标明课题的级别、性质、归属、立题年份、负责人姓名、成员(顾问)姓名、研究报告的撰写者以及一些谢辞。也可单独列一页,或放置正文末尾括号中,将具体的工作与成员予以说明。

三、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内容摘要是对研究报告中所描述的背景、采用的主要方法、形成的结论与提出的新见解的简要说明,以100—300字为宜,接着“××单位课题组”空1—2行,其中“内容摘要”用中括

号,变体字。

关键词除了帮助检索之外,还在于可提醒本研究报告的阅读者着意理解所列词语,以2—5个为宜,紧接着“内容摘要”,其中“关键词”也用中括号,变体字。

四、正文

正文是教育科研报告的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问题的提出⑴是揭示问题或困难;⑵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⑶是研究现状的综述⑷是本课题关键概念的界定。

2、课题研究目标 目标的确定与后文的研究效果分析的思路要一致,有一定的联系。

3、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框架

这一部分需说明自己对本课题研究思路的角度和特色,还要将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工具、研究步骤等方面的问题交代清楚。

4、课题已经的内容与方法 这是研究成果的主体,是课题研究内容的全面展开。

5、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结果是根据研究过程中搜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后展示的客观事实,它告诉我们最终得到什么,这些东西是什么。结果可用图直观表达,也可用文字简要说明。

五、结论

这是整个研究过程的结晶。它是在研究结果分析的基础上经过推理、判断、归纳而概括出更高一个层次的成果或观点。结论指出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今后应怎样办等。

六、存在的问题与后续的研究

七、报告落笔的时间:

一般放在正文右下方。

参考资料的基本格式

引用对象 基本格式

书籍类 作者名《书名》(出版社,×年×月版)

刊物类 作者名《文章题目》(《刊物名》,×年第×版)

报纸类 作者名《文章题目》(《报纸名》,×年×月×日)

成果汇编

一、封面

说明课题来源、立题编号、课题名、课题负责人和承担单位、立题时间和结题时间等二、目录

三、主报告

正文小四号,1.5倍间距;大标题(题目)三号,粗黑体;一级子标题四号,黑体;二、三级标题与正文同字号,字体变。附件如篇幅较多,正文可用五号,单倍间距,标题字号相应缩小。

四、附件

包括课题申报表、研究方案、立项通知、子课题研究报告、有较强阶段特征的阶段研究报告、相关的研究论文、设计的相关材料(如调查表),相关的个案研究报告、教学设计、活动设计、相关成果的获奖证明及其他有关材料。(学生的作品一般不纳入汇编,在附典型教案或课堂实录时,还应加上相关的点评,以说明该个案对主成果的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美术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范文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美术,全文共 6608 字

+ 加入清单

美术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题目:幼儿在主题美术活动中体验合作乐趣的案例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概况

(一)概念的界定

“幼儿美术活动”—— 幼儿运用一定的艺术材料和手段,进行造型、美术作品欣赏等活动,并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展现视觉形象来完成作品。

“主题美术活动”精心收集了24个主题活动,分为大班(10个)、中班(8个)、小班(6个)三个部分,每个活动由设计思路、核心目标、网络图谱、活动列表、案例设计、主题反思与体会六部分组成。另外,本书还收录了部分以师生对话为形式的活动实录,并附上了对活动的简要分析,从中可以较清晰地看出活动的思路和方法。每一个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都凝聚了教师们辛勤耕耘的汗水。希望这些主题活动能够给您有益的借鉴。

合作:就是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方式。

乐趣:使人感到快乐的情趣

(二) 案例背景

新《纲要》在社会教育领域从社会关系的纬度提出了幼儿与他人的关系是乐群、互助、合作、分享、同情,幼儿与群体的关系是遵守规则、爱护公物与环境,幼儿与社会的关系是社会职业、家乡、祖国、世界文化。提出的认识、情感态度和行为技能的问题,对幼儿进行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培养能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心理使其逐步生成个性和社会性。有专家也曾指出:21世纪的成功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富有开拓精神的人、善于与他人合作共处的人。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包括言语和行为)而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对于幼儿来说,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从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相互配合中实现了目标,这就是合作。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从严格意义上讲,两个或几个幼儿在一起并不一定意味着合作,这在游戏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如两个幼儿在一起游戏,但并不一定是共同完成一项主题,他们有可能相互模仿对方或互借玩具,然后各玩各的,这是平行游戏或协作游戏而不是合作游戏。21世纪联合国教育委员会提出四个学会:学会求知、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其中的学会共处就是学会交往与合作。合作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呢?二期课改的新理念,冲击着我头脑中已有的教育理念,荡涤着与我相熟相伴的陈旧的观念,改变着我许多传统的教学方式。

例如,在尝试故事画创作中,我班则大胆尝试以简短的儿歌、诗歌、散文等形式创新幼儿美术活动,设计活动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把孩子置于主体位置,尽可能给他们更多表现表达的机会,更大的表现空间,更多层次的环境刺激;更关注孩子的语言交往行为,从孩子们语言中、行为状态中捕捉它们合作需要和兴奋点,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然的态度,尊重之,追随之。孩子们的愉快合作体验成了我关心、思考的焦点,成了课程的一部分。我结合《纲要》思索这么一个问题――在主题背景下的美术活动,怎么样充分激发孩子们的合作意识与快乐体验?在我们实践中,发现不少教师虽然意识到幼儿合作的重要意义,但对合作的含义了解不够,对幼儿的指导也显欠缺。幼儿既缺乏合作的意识,又缺乏合作的能力,不会协商,不会分工与交流,学习、游戏过程中发生矛盾时常以告状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遇到困难往往求助老师而不知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同伴遇到困难时也没有意识去协助解决。那么,如何进行愉快的合作体验呢? 下面,以大班“交通工具”主题尾声合作创作绘画活动为例,让我们来共同探究这个问题吧!

案例过程:

一、在确立目标时,我定位于将幼儿已有的经验(前期与父母共同搜集交通工具造型的经验以及交通工具用处大的经验)和合作性艺术活动进行整合,目标中整合了语言、情感、艺术等方面的多种要求,来设计具有合作性的艺术教育活动,通过孩子经验的交流,并通过合作活动形式组织实施使孩子能有机会在多方面获得提高。

感想:让孩子们在各种活动中充分表达自己的需要、想法,教师从中撷取幼儿兴趣所致、幼儿发展所需,是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例如在开展“交通工具”主题活动中,教师发动孩子采用自己的方式收集所需资料,再在集体、分组活动中和孩子一起对资料进行整理,在整理资料过程中逐步接近知识本源。在孩子有了合作创造的基础上,我再为孩子提供合作表达表现的平台,准备开展合作绘画的活动,激发他们的合作热情,以交通工具的用处作为载体来达到合作的快乐。

二、接着创设了儿歌创编活动——《我最喜欢的交通工具》,孩子们将自己寻找到的交通工具用处大的秘密编进了儿歌。如有的小组这么编的“什么车儿把水洒?什么车儿长又长?什么车儿救大火?什么车儿抓坏蛋?洒水车儿把水洒,大火车儿长又长,消防车儿救大火,小警车儿抓坏蛋。”也有的小组编了船的故事“轮船进港呜呜呜,轮船进港呜呜呜,轮船轮船懂礼貌,出入不忘打招呼。”当孩子的儿歌作品展示在大家面前时,使得不少默默寡闻的孩子也勇于参加,通过儿歌表达自己对交通工具的一种喜爱。

感想:在孩子拿来了不少交通工具的资料图片时,在倾听孩子运用破碎的语言表达时,我马上创设儿歌表达方式引导孩子将资料的内容讲得更清楚、完整、有趣,让幼儿体验到合作完成的乐趣和儿歌的美感。

三、在孩子们有了表现的愿望与需要时,我创设了“交通工具”合作创编活动

(一)欣赏讨论

1、开场白:最近我们都在收集自己喜欢的交通工具的资料,而且也在尝试编儿歌来夸交通工具的用处;你们知道吗?别班的小朋友还把自己编的交通工具的故事儿歌画出来,编成了一本书呢,来看看吧!

2、播放自制的“警车真棒”(四副画)幻灯片,幼儿观赏讨论。

感想:我引用同龄孩子的作品欣赏,激发了本班孩子的绘画创作兴趣,给孩子一种鼓舞。

(二)、联想创作

1、引言:这四幅画没有一个字,但我们都知道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那我们能否也把自己编的有关交通工具的故事编出来呢?

2、师生共同讨论合作创作需要做什么:

首先,想一想,你要和哪几个小朋友一起画,画什么交通工具?会遇到什么问题?它有什么用处?接着想一想,这个故事需要画几张画?怎样分工?名字怎么来?(看画内容协商出来)最后,想一想,每幅画还需要什么?(编号)

3、幼儿和合作联想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完成自己的任务,让他们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

感想:整个活动始终围绕自己喜欢的交通工具本领展开。以“友好合作”情感线进行,孩子们非常投入,尤其表现故事情节时能够协商,安静作画,特别专注。借助同伴思维互动来创作丰富画面,而不是单调的引导“怎么画?画什么?”等等,脱离情境的语言几乎没有,让孩子沉浸在“交通工具”创作中,感受合作的快乐、尽情地发挥内心的情感。

(三)、展示交流

1、介绍自己小组是怎么商量一起画这个故事的?(体验合作的快乐)

2、活动延伸:明天我们一起把自己小组的画来进行比赛,让大家评评哪组的画最精彩?有空你们再好好编一编,愿你们明天都能拿大奖。(班内创编故事画比赛)

感想:从展示、交流中引导孩子发现同伴之间合作的多种方法,为孩子提供了表达的平台,使活动更加圆满,孩子们愉快的表达了自己如何合作的内心体验,又为下一个活动作了铺垫,使得整个活动有始有终。

案例分析:

一、遵循了指南中所提到的“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基本的理念。那么,怎样来确定这个本的呢?我主要是通过对孩子的观察,在“观赏交通工具”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对那么多的交通工具充满好奇与兴趣,平日里交流的多数是“我喜欢什么交通工具,因为……”、“我拿来了交通工具的书,我们一起看吧”……于是,我们生成了“交通工具”主题活动。在活动探索中,我们开展了“我们最喜欢的交通工具”、“交通工具的造型”、“交通工具用处大”等活动后,孩子们更是对交通工具非常的关注。这个活动是“交通工具”主题活动将近尾声的一个集体活动,一方面是满足孩子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来表现交通工具的特有用处的愿望;另一方面,通过孩子协商合作完成故事画,来进一步培养幼儿合作的乐趣。

二、在确立目标时,我定位于将幼儿已有的经验(前期与父母共同搜集交通工具造型的经验以及交通工具用处大的经验)和合作性艺术活动进行整合,鉴于这点考虑,我本次活动的一个重点就是让孩子自由结伴合作完成活动,在协商分工的基础上,表现自己喜欢的交通工具。因此,我在目标中整合了语言、情感、艺术等方面的多种要求,来设计具有合作性的艺术教育活动,通过孩子经验的交流,并通过合作活动形式组织实施使孩子能有机会在多方面获得提高。

三、在确定活动内容时,我是这样思考的:这个活动是来自主题的,交通工具这个主题孩子们很感兴趣。考虑了活动内容的整合,虽然它是主题背景下的艺术活动,但它绝不是单一的内容,而是在主题探索过程中,情景层层推进,经验日日积累,在主题过程中各点之间整合的前提下,我确定了本次活动的内容,而本次活动更整合了多方面的教育因素,各种领域的教育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将初步的合作经验等内容渗透在幼儿的表现活动中,帮助幼儿获得在活动中的合作欲望,是与孩子的生活经验相贴近,也适合孩子的表现表达的。

四、本次活动我主要是考虑到大班年龄段幼儿的认知特征主要是主动地与同伴交往,有合作意识、形成开朗、乐观、愉快的性格。同时,通过孩子们丰富的联想或想象,积累经验,所以,在整个活动中,我主要突现了两个特色:

a.采用情境导入法:通过幻灯片的气氛渲染,再加上与老师之间的谈话,将孩子带入了故事画情境,在与幻灯片的简短互动中,帮助孩子梳理了故事画经验。在这一部分内容中,我主要是通过环境的熏陶,以境带情,帮助孩子直接带入情景,激起幼儿的兴趣点。

b.体验合作快乐:这一部分是重要的一部分,在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个别尝试、集体互相讨论法,一方面满足了幼儿自己的愿望,另一方面,增强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实际操作时,幼儿基本能自由结伴,自主商量。最后,我让幼儿针对自己的小组合作情况进行介绍,在以后的活动中引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我们平时谈到的微格研究法,将幼儿的合作过程进行再现、帮助幼儿从中发现问题。因此,看似是一个活动,但它确实是与其他领域的内容相整合的。比如:幼儿的认知、情感、艺术等领域都在活动中有所渗透。

因此,尝试这种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能提供给幼儿更多主动参与生生互动的机会,这不仅有利于幼儿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更有利于交往能力的发展。它能使幼儿的美术学习活动更加富有意义,还能激起幼儿更高水平的思维。

(三)国内外对本课题相关研究述评

林琳、朱家雄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认为:幼儿美术教育要立足于真善美的和谐统一,要求美术教育渗透整个教育,使幼儿能按其本来面目健康成长,最终成为艺术的完美的人;儿童能在具有明显审美特征的游戏活动中愉悦自己、表现自己,为形成健全的人格奠定基础,美术教育对于人类教育的贡献有其他科目所不可取代的作用。他们的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理论认为:学前儿童的绘画发展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涂鸦阶段、象征阶段和图式阶段,图式阶段的儿童常以程式化的图形表现物象,表现的方式呈现出符号化、图式化的特点。

李慰宜在《走进幼儿绘画世界》一书中认为:幼儿绘画并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也不是孤立的艺术活动,而是反映了幼儿的智力、能力、兴趣与爱好、求知欲与进取心,他们的意志、性格、和创造,他们的行为、品质及对待事物的态度等等,这是一个塑造幼儿美好心灵的活动。

刘能强在其美术教育专著中认为:对于美术创造而言,它首先体现为一种视觉艺术或者内心视像的萌发,使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所见、所闻、所亲身经历的事和物在人的意识中的反映,即任何客观现实的视像反映到人的意识之中,是个人的主观反映和外部生活的主观镜像。

所以说21世纪的成功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富有开拓精神的人、善于与他人合作共处的人。

(四)、研究目标

通过主题美术活动对幼儿想象力、美术表现能力及善于与他人合作共处的人。对于幼儿来说,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从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相互配合中实现了目标,这就是合作。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五)、研究内容:

1.幼儿在主题美术活动中能相互交流快乐

2.幼儿在主题美术活动中体验合作的乐趣

(六)、研究方法与步骤:

(1)文献研究法:

通过相关网上的信息检索及书籍资料的查阅,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信息,提高研究团队的理论水平。把握发展动态,对目前国内外幼儿美术教育现状和主要成果进行分类梳理,为研究方案的设计和概念界定寻求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

(2)案例法:

前期,运用摄像、记录等多种手段,实录教师的美术实践课,收集创新美术活动的研究素材。中期,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观摩,研讨教师开展美术活动样式的创新价值及教师行为策略,帮助教师进行进一步反思和调整活动。后期,归纳整理形成有价值的美术创新样式案例文本。

(3)行动研究法:

本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动研究法,强调研究资料全面、细致和客观的收集,注重理论引领下的教学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理性思考,而且不断实践、反思、调整,再实践、再反思、再提高……注重园内研究力量的整合,形成合作团队,实现优势互补。

a、建立研究小组,形成子课题。

b、各课题组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发展需要,不同兴趣的幼儿设计并开展美术实践活动,形成课例。

c、对课例进行反思、调整和再实践,梳理出创新美术活动样式,形成案例。

d、通过叙事故事和定期交流等,验证归纳形成教育策略。

e、解读分析,梳理归纳,形成比较成熟的有价值的创新美术活动样式的课例与案例。

(4)、研究进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XX年5月-XX年9月

1、理论学习,情报、文献资料查阅、收集、分析和汇总。

(负责人刘喆、张雪、:)

2、成立课题小组,对课题研究人员进行培训,设计研究方案,使课题成员对研究达成初步的共识。(负责人:刘喆、张雪、)

3、积累不同样式的美术活动的课例,作为研究创新美术活动期课例素材。(负责人:余华玲、陈劲)

二、研究队伍的组织

研究队伍的建设是达成课题研究目标,取得研究成果的重要条件,本课题的研究队伍建设拟打算包括下列组成部分:

(一)、课题领导小组及主要职责:

课题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刘喆、张雪、余华玲、陈劲

各成员主要职责:

1、课题体实施方案和规划 刘喆、张雪、余华玲、陈劲

2、课题研究重点 刘喆、张雪

3、建立题组 刘喆、张雪、余华玲、陈劲+.

4、子课题组如期完成各阶段工作 张雪、余华玲

5、的阶段性总结和成果汇编工作 刘喆

6、发现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 刘喆、张雪、余华玲、陈劲

7、课题保障系统,保证课题研究顺利开展 刘喆

8、与上级科研部门汇报研究情况 张雪、余华玲

(二)专家顾问小组工作

由课题组聘请2—3位相关专家,作为本课题的研究顾问,指导课题研究的推进,把握研究方向。

三、研究条件的保障

(一)、人员保障:课题负责人是幼儿园高级教师,拥有丰富的科研经验,获多项市、区级科研成果等第奖。课题组成员中有83%教师拥有参与市或区级课题研究的经验,累计撰写并发表过教育案例20篇,多位教师具有领衔个人课题的经验并执笔课题的研究报告。研究队伍中多为幼儿园高级教师,其中也有学历较高的青年教师,具有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和较高的美术素养,为课题的开展提供富有价值的课例和案例。同时对美术活动的课例研究具有较强的思辩意识和能力,个别青年教师具有较高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

(二)、制度保障:制定本课题研究的管理办法,对各类课题的研究进行管理和指导。建立定期研究和交流制度,做好研究过程的记录和资料收集保存工作。

(三)、设备保障:幼儿园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必要的研究设备,满足研究的各种需要。

(四)、时间保障:各课题研究小组建立每月一次的研究讨论制度,要有研究主题和讨论记录。课题领导小组每两月一次专题研究交流,做好讨论记录。每学期组织一次课题组成员的培训和交流。每季度至少一次向专家顾问小组进行咨询,寻求帮助、指导。

(五)、信息保障:每学期编辑一期课题研究专集,及时发布各子课题的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

(六)、经费保障:幼儿园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2万元的经费,保证课题开展的经费运作需求,同时,为各子课题的研究提供相应的经费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德育小课题研究报告_研究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德育,全文共 1999 字

+ 加入清单

德育课题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包括多个行业,网站评价分析报告可以发挥多方面的作用:及时发现和改善网站的问题、为制定网站推广策略提供决策依据专业人士的分析建议用于指导网络营销工作的开展,检验网站前期策划及网站建设专业水平等等。 以下这篇德育小课题研究报告是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提供,欢迎阅读!

一、课题的提出

本课题的研究是时代发展要求,也是学校发展现实需要

丰富初中德育内容和创新德育机制的研究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普遍认同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对学生的人格完善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普遍注重学校德育和家庭、社区相结合的德育教育的实践性以及互动机制的可操作性。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互动的大教育系统,为全民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生活环境,发展终身教育,从而全面提升全民素质,已成为当前国际社会教育发展的潮流,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方向。单一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需要,只有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互相配合和协调,才能相得益彰,取得良好的效果。

我校位于安康中心城市繁华地带,建校30年来,学校始终秉承“办人民满意教育,以优异的教育质量回报社会”的办学宗旨,始终坚持 “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管理强校”的办学理念。自20xx年跻身于省级“示范初中”、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法制校园”之后相继荣获“初中教育先进学校”、“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被评为国家级、省级、市级“课改示范学校”。随着我校社会知名度逐步提升,要求进入我校就读的学生逐年增多。班大人多、校园面积相对狭小(现有5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600余人,校园面积15亩,校舍面积16770平方米),部分学生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社会中不利于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因素比比皆是,上述多种原因,对教育大环境造成了家庭教育“教不得法”,社会教育“鱼龙混杂”,学校教育“独木难支”,有时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

根据教育发展的要求及学校发展现实需要,我们确立“创新德育机制丰富德育活动内容”研究课题,旨在不断尝试初中阶段创新德育机制丰富德育活动内容,在校内狠抓德育工作,同时把学校德育延伸到家庭与社区,使我校德育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开展该项课题的研究有利于丰富学校德育理论和家庭、社区教育理论,有利于指导学校德育实践,提高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为学校、教师、家长和社区服务管理人员等提供一系列操作性较强的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二、研究目标

1.完善健全德育管理体系及德育管理运行机制,探索学校、家庭、社区互相沟通和协调的途径及办法;

2.创新开展各项特色活动,不断丰富德育内容,探索活动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3.探讨德育工作在思想品德等学科课堂教学及第二课堂活动中的渗透;

4. 通过课题研究,以达到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科研能力,进一步完善了德育管理制度的目的。

三、理论依据

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

2.“双主体”理念。教师是“导”即“教”的活动的实施主体,其主体性体现在根据教育规定和学生身心成长特点,对德育环境、德育内容和德育办法开展选择、加工和设计,对学生的主体性开展引导和培养;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更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其主体性体现在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德育活动、逐步做到自订成长目标,自寻成长动力,自择成长办法和自评成长效果,最终将社会认识、情感、做法内化为个体认识、情感、做法。

3.生活德育的理念。道德始终存在于人的整体生活之中,个体品德和社会道德的提高与成长也只有通过人们自己的社会生活活动来实现。因此,在学校德育中,要把教育的材料、教育的办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从学校的小范围扩大到社会的大范围。

4.活动理论。活动是指主体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人有目的地影响客体,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活动是实现成长的必由之路,学生主体活动是学生认知、情感、做法成长的基础。学校和教师在组织德育活动时,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以及活动中的互动合作与内心体验,促进学生道德情感的形成。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遍法,搜集有关资料,进行专题研究。

2.调查研究法:通过座谈、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搜集分析我校学生思想现状;通过师生相互评价分析师生的认同程度;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明确学校与家庭、社区德育内容需要。

3.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的研究将以行动研究法贯穿始终。我们的行动研究将基于我校各项德育特色活动,由本校的教师成为行动研究者,在具体的活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找出并实施对策,不断地反思行动的效果,达到“行动”和“研究”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五、研究过程(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突破教育活动中重难点的有效教育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358 字

+ 加入清单

突破教育活动中重难点有效教育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1、问题的提出:

1、课题名称:突破教育活动中重难点的有效教育策略的研究

2、课题编号:

3、课题研究的基本观点

当前的幼儿教育中,教师已经逐步转变教育观念,从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出发,选择教育内容,制定教育目标,并注重预成与生成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机结合。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执行教育策略的能力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教育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纲要》中强调了教师的角色转变;强调了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强调了教师要有效把握教育时机促进幼儿个性发展。在既定的教育活动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原有水平都制定了适宜的目标,同时也确定了活动中应该突破的重难点内容,只有解决了重难点才可以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这就需要教师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即教师运用教育策略的能力,因此制定“突破教育活动中重难点的有效教育策略的研究”这1专题,重点研究教师对教育策略的把握与运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4、研究目的:

(1)、深入研究幼儿年龄特点与实际水平,确定教育活动中适宜的重难点。

(2)、提高教师专业理论水平,理论结合实际有效运用教育策略解决教育活动中的实际问题,突破活动重难点,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

(3)、在施教过程中提高教师即时调整策略的能力,关注活动中的生成点,有效把握教育时机,促进幼儿的发展。

2、主要研究内容

以情感教育为主线是我园的园本课程,在课程的预成与生成中以幼儿的生活体验为前提条件,将把控预成与生成活动之间的平衡融入于幼儿情感教育中,在实践中探索主题内的预成与生成主题活动,在活动中采取有效教育策略,突破重难点,实现教育的实效性。

1、深入学习、掌握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根据日常观察、记录、家园共育等方式掌握幼儿的实际水平,确定教育活动中适宜的重难点。

2、加强专业理论学习,教师之间相互沟通、交流教育活动中采用的教育策略,以及实施后的效果,共同研究下次活动中应采用的教育策略,提高教师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强化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意识,细致考虑教育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预设教育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突破活动重难点,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

3、加强观察方法的研究,多角度多渠道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策略,在施教过程中提高教师即时调整策略的能力,提高生成意识,关注活动中的幼儿的兴趣点、生成点,有效把握教育时机,促进幼儿的发展。

3、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研究方法采用观察法、案例分析以及行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4、实施步骤

1、研究时间:本课题预计到XX年5月份完成。

2、任务:

结合教师行动研究和案例分析进行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结合园所的实际情况,根据园级主课题确立班级子课题的研究方式;坚持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陶冶性原则、层次性和序列性原则、求近和求实原则进行研究。对本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进度如下:

第1阶段:XX年5月——XX年9月 论学习与现状分析

申报课题材料,填写申请书。参阅文献,加强对课程理论的学习,包括对预成与生成课程的含义界定、优势与不足。在开展情感教育的实践工作中,找出问题,分析现实中存在的预成课程与生成课程之间存在的矛盾,以及寻找落脚点有机整合预成与生成课程,使之相互促进。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课题研究方案[页3]_研究报告_网

范文类型:方案措施,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小学,教师,全文共 2199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课题研究方案

校本教材建设要“三个坚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追求校本教材最大程度地贴近学生的发展需求,拓展学生参与互动对话的空间,强化活动体验设计,反对单纯让学生发展服务于教师特长和学校特色。坚持服务于全体学生的发展和全体教师的专业成长,只为部分学生设计、仅由少数教师参与的校本教材建设其意义是不完整的。坚持长远规划、谨慎设计,长效利用一切可用的资源,不盲目“追风”,不搞“走马灯”似的开发,始终把校本教材建设视为一个持续生成的过程,不断反思,不断改进。

9、心理健康

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不仅指个体社会生活适应良好,还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亦即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将个人心境发挥成最佳状态。目前在我国,心理健康既指心理健康状态,也指维持心理健康,预防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进而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的过程。

根据以上所述的概念,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包括社会适应(或生存)标准和发展性标准。前者如大部分中国学者指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1.认知功能正常;2.情绪反应适度;3.意志品质健全;4.自我意识客观;5.个性结构完善;6.人际关系协调;7.社会适应良好;8.人生态度积极;9.行为表现规范;10.活动效能吻龄。后者指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和创造性,培养高尚美好的品德,塑造完善的个性,使人生价值在一定的时代和环境下能够完全得到体现。

10、教师心理素质

崇德教授将教师心理素质定义为:教师心理素质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声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

11、教师心理素质与教师心理健康的关系

教师心理素质和教师心理健康是关系密切的一对概念。教师心理素质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显著影响的,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教师心理素质是一个结构和过程相统一的系统,该系统的内部包含行为、知识、能力、观念、人格等成分。教师的心理素质作为一个系统,若其结构完整,在与环境、他人互动的过程中各个成分能协调有效的运行,那么,教师的心理就是健康的。如果教师的心理素质系统结构不完整或不够完善,系统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某个环节或某些环节上存在问题,致使该系统的功能出现某种程度的失调,教师在教育活动或日常生活中不能良好地适应或潜能得不到正常发挥,那么教师的心理就不够健康甚至存在一定的心理行为问题。因此,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是教师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反映和评价指标。心理健康的目标即全面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在教育实践和生活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其结构,使该心理系统的运行达到最高、最佳状态。

教师这个职业,对从业者的身体和心灵消耗都很大,而教师所遇到的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教师本身,同时也会对学校教育产生负面的影响。因为教师在心情烦躁的情况下,不可能用一个良好的心态来投入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而且容易造成学生反弹,结果师生关系出现恶性循环,还会进一步影响教师与家长、学校与社会的关系。从教师工作的特性来看,有专家认为,教师工作实际上是一种应带有创造性、长期的、紧张的精神劳动。教学活动往往是个体劳动,需要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因此易形成孤独、乖僻和感情抑郁,往往在自豪中产生自赏、在挫折中产生哀怨,进而会导致心理问题。心理学家认为,人们所经受的心理挫折以及缺乏正确的心理调节手段,是产生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教师的心理问题,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主观与客观、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之间发生摩擦、碰撞和冲突的必然结果。

12、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既然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是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反映和指标,那么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又是什么呢?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只是目前所公认的一般性的标准。我们知道,心理健康的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而具有不同的涵义。同样,从横向角度考虑,对于不同的社会群体,其心理健康的标准也应体现其群体的特殊性,即我们应该对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标准做更具体的诠释,使之既包含一般的心理健康标准的共性,同时也体现出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根据我们的研究与认识,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至少应包括以下几点:

(1)对教师角色认同,勤于教育工作,热爱教育工作。能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将自身的才能在教育工作中表现出来并由此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免除不必要的忧虑。

(2)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具体表现在:1)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将关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其个人思想、目标、行为能与社会要求相互协调;2)能客观地了解和评价别人,不以貌取人,也不以偏概全;3)与人相处时,尊重、信任、赞美、喜悦等正面态度多于仇恨、疑惧、妒忌、厌恶等反面态度;4)积极与他人做真诚的沟通。教师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师生互动中则表现为师生关系融洽,教师能建立自己的威信,善于领导学生,能够理解并乐于帮助学生,不满、惩戒、犹豫行为较少。

13、师德教育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苏霍姆林斯基曾形象地说:“道德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方面的光源,而同时它又是人的个性的一个个别的特殊的方面,”“在形成个性对待周围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态度的体系中始终贯穿着丰富的道德性这一条主导红线时,学校的精神生活才能成为现实的教育力量。”

共6页,当前第3页123456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年课题研究总结报告格式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汇报报告,全文共 831 字

+ 加入清单

时间飞逝,转眼间一学期又过去了,我作为《有效研修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的成员,现将本人本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深入学习理论知识,不断提高研究水平。

一学期来,本人用心参加课题组的集中学习,撰写学习心得,钻研《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知识。透过听课、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透过网络收集和学习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资料,分析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课题研究水平。

二、用心进行课题研究,总结研究成果。

根据课题组制定的研究计划,本人认真准备课题研究课,及时听取课题组其他成员的意见,不断地使自己上的课体现自己的研究意图。同时用心学习其他成员的课题研究课,博采众长,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潜力。

三、及时总结,认真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课题研究课,是教师走专业化成长的最好途径。为了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理论水平,促进自己专业化成长,一学期来,我能用心参与课题组的上课、听课和评课活动。本学期,我上课题研讨课一次,并能提前把研讨课的教学设计和说课稿上传到我的博客上,根据课题组教师的意见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课后,我能虚心听取其他成员的意见,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总结模式三教学方法研究的点点滴滴。对于课题组其他成员的研讨课,我也总能认真听、认真记,诚恳的评价,撰写听课感受。透过评课、上课,我觉得自己收获很大,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

四、对课题研究的一点思考。

1、研究水平还亟待提高,还要认真学习学习理论知识,不断给自己充电,提高研究水平。

2、研究还不够深入,虽然有了些眉目,但还是有些棘手,有时候还会糊涂茫然,思路不够清晰。

3、由于是参加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研究意识不够,对材料的收集积累意识不够,及时总结意识不够,致使不少工作虽然做了,但没有留下相应的第一手材料,尤其是学生方面的材料,为后面的总结、分析等工作带来了困难,这是我们以后要努力做好的。

短短的一学期很快过去了,本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已经结束,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我将更加深入地学习研究,力求取得更大的研究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高中物理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高中,全文共 5454 字

+ 加入清单

2019高中物理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传统教学注重将科学的知识体系系统地传输到学生的头脑中,学生大多数时间都用来记忆这些事实,当面临一个新的问题情境时,却往往束手无策,不知如何解决。这样的教育远远落后于时代的要求,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战略主题的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作为一种学校教学模式,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就开始出现在美国医学教育中,但它的正式提出是在1980年美国数学教师协会的《关于行动的议程》一文中,议程强调“问题解决必须处于学校数学教学的中心”,并给出了一些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课程和许多具体实施建议。新加坡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突出强调问题解决的作用,明确指出“通过数学问题解决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和推理技能”。日本中小学教学中已基本形成了比较稳定的问题解决学习模式,通过问题解决,学习历史、地理、国语和各种理科知识,从教材的开发和编制都服从于学生问题解决的实际情况。在我国,从孔子的启发式教学中可以看出问题教学的影子。到了近代,陶行知受杜威的影响,大力提倡生活教育,在我国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尽管实践中已经存在着问题解决教学的思想,但明确提出问题解决教学却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目前,我国开始注重对问题解决学习的研究,从理论到实践都有可喜的发展。理论上,在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的机制、条件、途径、模式等方面都有较深入的研究。实践上,广大教师开始将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理论自觉地用于课堂教学中,发表了一系列的研究文章。但是总的来说,我国的研究基础比较薄弱,研究水平与国外相比有明显的差距,主要表现为: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主要处于理论研究阶段,研究成果主要是引进的国外的理论,没有本土化,缺乏自己的理论体系;针对学科问题解决的研究不均衡。数学学科研究较多,例如,在数学问题的表征、数学解题策略、数学解题能力的心理结构、数学解题的迁移、数学解题中的元认知因素等方面,我国学者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探究和成果。

理科中针对物理学科的研究则非常少;国内目前问题解决研究成果和学科教学实践之间的脱节仍非常明显,有些各行其是,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之间仍然是“两张皮”。因此,本课题组试图通过研究,寻求适合高中物理课堂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并利用身处教学一线的条件进行尝试,为打造高效课堂和改革物理教学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问题

格式塔心理学家卡尔·登克尔在1945年提供的问题定义至今仍然可以采用,他说:“当一个有机体有个目标,但又不知道如何达到目标时,就产生了问题。”这个定义包含了如下三个要点。第一,实验者设定的实验任务,对于一个特定的被试不一定是个问题。实验任务是否构成问题,依赖于被试的知识及使用相关知识的能力。第二,如果一个人改变了目标,该问题就不再存在,或者不用解决。第三,只有当这个人辨别出他的目标与他所处情境的差异时,才真正形成问题。可见,“问题”是一种相对存在,问题有目标指向性。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理解,问题不是发问或提问,而是指存在着至少一种目标,然而却尚未找到达成目标的途径这样一种心理状态。[1]

那么,什么是物理教学中的“问题”呢?我们认为能够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并能够使学生主动地建构新知识,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等或通过设计实践活动探索完成的任务就是问题。

(二)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是一系列的有目的指向性的认知操作活动过程。这是认知心理学家公认的问题解决定义。该定义包括三点:一是问题解决具有目的指向性,前面在界定问题时已说明了这一点;二是问题解决是一系列的操作,问一个成人“1+1=?”,他立即就能说出来,这算不上问题解决;三是这种操作必须是认知操作,也就是说问题解决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活动。[2]

因此,本研究中的问题解决是指: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有可能解决,但又必须通过有目的的心理努力和认知操作才能完成。

(三)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问题解决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如杜威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疑难的情境-确定问题-提出假设-推理-验证;当代美国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选择问题-明确问题-寻找线索-解决问题;巴班斯基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境-组织集体讨论-证实结论-提出问题作业。”[3]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增强了教师教学实践的可操作性。 “中国心理学界在研究各种观点之后一般倾向于把解决问题的通用思维过程分为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4]发现问题的能力是个体思维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能否发现问题取决于主体活动的积极性、主体的求知欲望和主体的知识经验。明确问题是认清问题的关键,要分析问题的要求和条件,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关系,把握问题的实质,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提出假设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方法和策略,是具有创造性的阶段,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检验假设的方法可以通过实践直接检验,也可以通过推论来间接检验。

我们将坚持以生为本,参考国内外的相关模式,构建和实践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物理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促进物理思维教学。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

元认知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为物理问题解决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撑,并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

(一)元认知理论

元认知最初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于1976年在《认知发展》一书中提出的。弗拉维尔指出,元认知通常被广泛地定义为任何以认知过程与结果为对象的知识,或是任何调节认知过程的认知活动。也就是说,元认知是以自身的认知操作的各个方面为对象,并对自身的认知操作进行监视、控制与调节。元认知的本意就是对认知的认知。一般认为,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

问题解决过程中许多研究都表明,元认知起着重要作用,表现在解决问题时首先要能够识别问题、表征问题、拟出解决方案,这些工作必须依靠元认知的指导作用。其次,对问题解决的进程进行积极的监视、控制和调节,一旦发现进程与目标不符,而又相信自己的进程时,就会对目标进行必要的修改或放弃,以确定新的目标。再次,元认知在问题解决中自始至终存在着内反馈的调节,即通过元认知体验来调动积极性和探究性。

(二)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帮助我们从认识规律和学习过程的角度来认识问题解决对于物理学习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认识本质是主题的“建构”过程,学习作为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从本质上说,它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活动,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在教师或学生共同探索、交流下,利用己有知识和经验以及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建立自己的认识结构。

当儿童能用现有图式去同化新信息时,处于一种平衡的认知状态;当现有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平衡即被破坏,通过修改或创造新图式的过程寻找新的平衡过程。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过程逐步建立起来的,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这是皮亚杰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维果茨基创立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则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地研究了“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维果茨基认为“意识”问题的研究是心理科学头等重要的基本问题。他的“最近发展区”的概念表明,儿童是在摆脱日常概念和成人概念的“张力”中学习科学概念的。如果仅仅将源于成人世界的预成的概念呈现给儿童,那么他就只能记忆成人有关这一想法所说的一切。儿童的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发展的关系。取代前概念以及引入科学概念是交织在一起的、彼此影响的,它们发生在儿童从自己早已有的概括和他人早已介绍给自己的概括中产生出自己的想法的过程中。维果茨基因此被认为是社会建构主义者。

布鲁纳将“意义”、“意义的建构”确立为心理学的中心概念。布鲁纳的学习理论是丰富的,其主要命题为:学习是一种积极的过程,学习者在该过程中,依靠自己现在和过去的知识建构新的思想和概念。他认为,教师应该努力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原理。教师和学生应该进行积极对话。教师的任务是将学习信息转换为适合学习者目前理解状态的格式,课程应该以螺旋方式组织。这样,学生就能依靠他们早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建构。

以建构主义为指导的物理学习观、教学观是对于传统教育思想的直接否定,即物理学习是一个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过程,并非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美国数学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学数学就是做数学(knowing mathematics is doing mathematics)”[5],启示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物理的概念知识与技能性知识,关注学生学的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三)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所发展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包含8种智力因素:数理逻辑能力、言语语言能力、空间视觉能力、身体运动能力、音乐节奏能力、人际关系能力、自知自省能力、自然认知能力。这八种智力因素就像是八根柱子,虽然彼此都是相对独立的,但却共同支撑起了“智力”这幢“大房子”。他认为常规教学活动中采纳的传统方法与多元智能理论提出的关于智力发展及本质不相符。该理论提出当今学校偏重数理逻辑智能和言语语言智能的发展,而这两种智能并不能保证孩子在未来生活中获得成功,根据加德纳的观点,如果缺乏人际关系智能和自知自省智能,也难以迈向成功。

我们认为学校的教学不仅仅在于传授学生知识,其他方面的智能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如在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中,学生常常与同伴、教师、周围的人们进行交流,便提高了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能,而学生发展自知自省智能的机会更是各种各样,如通过自我评价、对他人提出的挑战性意见进行反思等。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促进教师的物理思维教学。

2.构建高中物理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进行高中物理问题解决课堂教学实践,促进课题组内教师的专业成长。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重点

(一)研究内容

1.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的研究。

2.高中物理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

3.高中物理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和策略研究。

(二)研究重点

高中物理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查阅近几年重要资料和文献,了解问题解决的研究现状及趋势,了解与问题解决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

(二)行动研究法

结合问题解决理论、新课程标准等,对基于问题解决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初步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三)经验总结法

对相关研究的过程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提炼,呈现高中物理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及其他研究成果。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拟用一年半的时间进行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3~.6)

本阶段还将归纳整理出国内外问题解决的相关理论成果。本阶段拟采用文献研究法来搜集和整理资料,并初步探讨高中物理教学可资借鉴的相关研究成果。阶段负责人:何国泉、朱春华、王晶。

(二)实施阶段(.7~.4)

本阶段是论文研究全面展开阶段,又可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1..7~8:本阶段主要根据问题解决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人本主义理论等和相关文献、教学方法、模式、理念,试对物理问题解决课堂教学进行界定,同时论述物理问题解决教学的目标、原则。本阶段拟采用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完成上述研究任务。阶段负责人:邵金泉、宗红梅、张梅。

2..9~.4:本阶段根据相关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对物理问题解决教学方式、策略进行研究,并进行实验尝试,形成完善的物理问题解决教学理论。本阶段拟采用文献法、经验总结法、实验法完成上述研究任务。阶段负责人:吴天明、孙德兵、刘永祥。

(三)总结阶段(.5~.8)

本阶段主要是对研究进行全面梳理总结,形成最终成果。主要工作有收集分析资料、整理研究成果、撰写论文和结题报告。本阶段主要运用经验总结法来整理资料。阶段负责人:程柱建、黄慧娟。

八、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一)阶段成果

1..6 论文:基于问题解决的高中物理思维教学

2..9 论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来源与设计

3..11 论文: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潜能的开发

4..4 案例:部分章节的教学设计

(二)最终成果

1..6 论文:刍议高中物理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

2..7 报告:《高中物理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结题报告

九、课题研究的条件及保障

(一)成员背景

课题主持人现为如皋市物理学科带头人,课题组成员均具有高中级职称,其中硕士研究生3人,南通市骨干教师1名,如皋市骨干教师2名。所有成员教育教学经验丰富,近年公开发表文章几十篇,为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人力保证。

(二)研究基础

课题组所在单位图书馆藏书丰富,并且课题组从XX年3月起已经搜索了大量有关问题解决方面的文章。打造高效课堂是实施物理教育的主阵地,所以本课题除具有研究价值外,还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

(三)保障条件

研究的内容大多来自于课堂,研究成果又将实践于课堂,研究和教学的时间均得到充分的保障,研究的费用也可以自行承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合作与交往的调控策略的课题研究报告_研究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高中,教研,全文共 2099 字

+ 加入清单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合作交往调控策略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提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和国内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当代教育不再是封闭在校园内,而是与整个社会各个领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各国都把基础教育和人才培养摆在国家未来战略的高度,以满足当代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合作和交往意识已成为新时代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可以说在合作双赢的今天,合作和交往是个人和社会生存的需要。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迄今为止,国际上在这方面的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在具体实践中各国有一定的差异。

我国关于合作学习的系统研究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中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1999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后,各学科制定了相应的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往能力成为新课程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目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历史学科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学习历史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同时学会认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的是课程评价,遵循既注重结果,也注重过程的基本原则,灵活运用各种科学有效的评价手段,力求改变传统教学中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可以说,合作与交往成为历史学科最主要学习方式之一。

今年是浙江省全面实施新课程教学的第三年,课程改革取得了不少成绩,教育的民主性、“四个学会”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终身学习、转变学习方式等新理念都已深入人心,但从课堂教学实践层面来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交往的问题仍然存在着“流于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甚至“无效”的现象。主要表现在:第一,教师专业化发展滞后,学习指导经验不足,对理论吃不透,导致了一些华而不实的做法。比如,有平等合作交往教学的意识,但在实施中往往过于随意,缺乏持久性和系统性,没有给自己确定新的合适位置,所以大多数教学设计是预设的,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仍处于被动和服从的地位,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个性差异和全员参与这些真正问题没有得到教师的关注,导致参与的水平和深度远远不够,同时由于多数学生进行合作和交往的技能和技巧缺乏,课堂合作和交往的实效性更难说了,再加上课时安排和空间限制,大多数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师严格控制着课堂教学进程中的一切;学生间的交往严重缺乏,在教学交往中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并且这种交往也只是单向的静态的沟通,“生之间的、生生之间的交往从本质上说大多仍然是形式的、造作的、老师垄断的、独裁的交往”。由此导致教学目标仍以知识与技能为主,教学评价强调学习的评比和排队,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关注少数精英而忽视大多数学生,并最终影响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和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这些显然与新课程的理念相悖。

“有效教学的最终标准是学生成长”(钟启泉语),实施教学合作和交往要讲究实效性,越是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研究性,对教师的指导水平要求越高,抑或说,高水平的学习指导,才能够带来高质量的学习。因此,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促进者和评价者,如果只凭激情和爱心,而不在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上做一些调整和研究,恐怕很难收到预期的实际效果。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最明显的角色就是教学的促进者,除了把人类文明的知识成果传授给学生,而且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各种良好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要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让学生成为自主发展的主人。

我们期望通过《普高历史课堂教学合作与交往的调控策略及其评价研究》这个课题的研究,能够立足本市实际,准确理解课堂教学合作与交往的理念,正确掌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策略,适时调控,并科学地使用激励性评价机制,构建全新的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把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转化成教师的实际行为,进而推广变为全体教师长期的自觉的行动,提高教学质量。

(二)概念界定与研究理论依据

1.概念界定:

本课题研究的是围绕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针对近几年普高历史课堂教学中实施教学合作和交往出现的一些问题,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理论等知识,积极探索与研究调控教学合作和交往的策略的方式和方法及其效果评价等方面的问题,为普高历史学科进行教学合作和交往提供可借鉴的实践模型。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方案措施,汇报报告,全文共 1705 字

+ 加入清单

基础教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几何直观在小学低段数学中的运用研究》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研究背景:

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出现学生在给出结果,老师在总结时用抽象的文字叙述后,学生因为年龄小,抽象思维水平不高,有些问题感到解释不清、不知如何用语言表达,陷入了“冷场”的窘境。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不少学生缺乏灵活、有效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和方法。

研究意义:

首先,几何直观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很重要的科学研究方式,在科学发现过程中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对于数学中的很多问题,灵感往往来自于几何直观。

其次,几何直观是认识论问题,是认识的基础,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最后,几何直观是揭示现代数学本质的有力工具,有助于形成科学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借助几何直观,揭示研究对象的性质和关系,使思维很容易转向更高级更抽象的空间形式,使学生体验数学创造性工作历程,能够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在许多情况下,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几何直观不仅在“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中。因此在小学低段数学学习中渗透进行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拐杖”,也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提升学生数学素养,这也有助于更好地衔接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为孩子今后进一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我们选择了《几何直观在小学低段数学中的运用研究》作为我们的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几何直观:几何直观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几何或者其他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

小学低段的孩子们思维水平止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几何直观凭借图形的直观性特点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抽象思维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充分展现问题的本质,能够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大门,开启智慧的钥匙,突破数学理解上的难点。在教学中通过对学生空间想像能力、直观洞察能力和用“图形语言”来思考问题等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认识几何直观在数学学习中的意义和作用,初步学会数学的一种思考方式和学习方式。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课题研究的步骤分三个阶段:

一、申报阶段(XX年5月至XX年8月),开题研究起步阶段,组织课题组人员再次调研,梳理本课题的现实背景意义、研究对策以及研究进程,进一步完善了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XX年9月——XX年3月)

1、在“图形与几何”领域内容的教学中尝试对演示、操作、画图等教、学方式的研究,探索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有效方法。

2、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尝试通过对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夯实学生图形领域内容基本功,发展学生图形猜想意识等的研究,探索发展学生直观洞察力的有效方法。

3、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尝试通过引导学生用图形解释、理解、分析、记忆数学知识或现象的研究,探索出有效发展学生用“图形语言”来思考问题能力的方法。

实施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学习,并对研究情况进行不断的反思和改进,并撰写相关案例、论文。根据预设的研究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课题研究。

三、总结阶段(XX年4月—XX年5月)

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申请成果鉴定。

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预期成果:

1、调查报告。对小学低段学生将几何直观在数学学习中的运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解该课题研究的学生基础。

2、阶段性研究小结。对每阶段的研究进行反思、总结,并对下阶段研究的内容、形式等进行调整,以通过不断的反思、调整,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3、案例、论文。通过对在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典型个案的收集和分析,反思实践中学生发展情况,积累鲜活的案例,形成案例分析;通过对整个研究过程的反思、总结,提炼出行之有效的发展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几何直观的方式、方法和途径的运用,形成论文。

4、结题报告。

综述课题研究情况,总结在一年的研究过程和学生几何直观能力发展的状况,提炼出有效的教学方法,体现研究成果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学年第一学期课题研究总结[页2]_研究报告_网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汇报报告,全文共 387 字

+ 加入清单

学年第一学期课题研究总结

不足之处:

1、虽然部分班级学生已经掌握了自主、有效读书方法,但还有部分班级由于教师探索阅读指导课力度不够,学生还未全面掌握自主、有效的读书方法。

2、读书漂流活动低年级开展情况不容乐观。由于低年级学生小,自主能力差,需要教师全面指导,可是由于教师指导管理不到位,图书漂流活动没有落到实处,有待进一步努力。

3、班级文化缺乏实用性。班级文化过多注重形式,实用性差,学生对其内容往往只是在布置时看一会,过后往往熟视无睹,今后在评比过程中要注重对班级文化实用性进行检查。

3、研究教师发展不均衡。“小学语文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的方法以及学生阅读方法指导课”的模式研究虽部分教师已形成自身特色的教学模式,取得一定研究成果,但还有部分教师刚刚起步,发展不均衡。下一步我们要组织实验教师多进行观课议课,从而促使实验教师全面发展,都出精品课。

共2页,当前第2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小学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全文共 4311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一、 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一) 省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综述。

积累,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引起了省内外广大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目前,许多学校纷纷把“小学语文积累”作为研究课题,取得了一定的实效。这些学校在小学语文积累方面的主要做法是: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作为积累的主渠道,探索出“自主阅读,自我积累,”的教学模式,将语言文字内化;有的学校充分开发和利用课外学习资源,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课外阅读积累实践活动,通过“班级读书会”、“师生共读一本书”等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培养学生的积累兴趣;有的学校在小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摘抄的形式,指导学生有选择的积累好词佳句分类积累等。

(二) 本选题 的理论意义、研究价值。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包括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综合学习能力、品德修养、审美情趣,还包括理解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一个小学生语文素养好与坏,主要是以各种能力的高低去衡量。而各种能力的高低,其实就是学生平时在学习生活中逐渐积淀而成的。能力的前身是方法,方法掌握多了,就形成了能力。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还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总目标中又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然后在各阶段目标中再对此加以具体化,导向是很明确的;还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六年不少于145万字。并着重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学不好语文。因此,我们认为开展“培养小学生语文积累能力”实践探索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

1.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创新,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人,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积累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在倡导“终身学习”的今天,培养学生广读书、丰富语言积累,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积累,从小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和能力,为适应未来的社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2.是落实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需要。新的语文课程改革使广大教师清楚地认识到语文课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语文教育观认为:小学语文教学要有大视野,教师要胸怀远大目标,放眼世界,展望未来,课堂教学不是唯一的教学形式,语文书也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内容。新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对语文课程资源作了说明,它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由此可知,语文课程资源是非常广的,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多了,接受的信息量就增加了,这符合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如果老师的眼光只盯在课内、校内,远远适应不了学生发展的需求。可见,课外、校外资源都有待于我们在教学中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多给学生创设语文学习积累的时间和空间,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主动学习语文知识、积累语言材料、提高语文素养的环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3.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为学生创设一个“丰富语言积累”的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文积累的机会,让学生从中吸收到更多的“精华“,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培养他们具有较高的思想修养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淀浓厚的文化底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我们广大教师的神圣职责。

(三)本选题的创新程度。

积累有助于表达,好的词句、精彩片断有助于学生说话和习作。更为重要的是,积累是一种“再生能源”,它反作用于再学习,一旦燃烧起来,能产生巨大的能量,是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法宝。理解词义除了用到字典、词典外,还需要生活积累的参与。推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除了联系上下文,离不开自己各方面的积累。材料积累多了,知识面广了,能力增强了,基础平台高了,看问题也就全面了,学习新知的兴趣也就浓了,学习效果就好,在学生以后的学习中,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学习,总结出适合自己而又更加有效的学习方法,使自己的各种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为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 研究内容: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从研究分析省内外兄弟学校的研究的经验成果出发;从农村乡镇学校现有的办学条件和水平出发;从我中心校师资现状和学生实际出发,探索小学生语文积累运用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及策略。

(一)研究方法与途径 :

1.(1)调查法。通过座谈、问卷,了解教师、学生、家长对语文积累的看法及对语文积累运用的建议。 (2).文献研究法。广泛收集省内外相关小学关于培养小学生语文积累能力的信息,结合本校实际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3).实践行动法。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采取新措施进行修正和完善,逐步形成较为完善、有效的实施办法。 (4).经验总结法。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注重积累第一手资料,不断进行概括和归纳,最终提炼出切实可行,前瞻有望的研究成果。

2.遵循“理论-----实践-------理论”的研究路线。组织广大教师学习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学习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用心的教育学理念做指导,提高广大教师的理论素质,并把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再从实践中总结出新的经验。

3.以点带面,推动全局。骨干教师是教育科研的排头兵,让他们做课题的直接参与者。同时,依靠骨干教师的带动示范作用,传播信息,辐射成果,推动新的教

育理念,新的教法、学法在全镇开花结果。从学校规模来说,以3所完全小学带动11 所非完全小学。边实践边总结把成功的做法推广到各小学。

4.寓课题与常规活动之中,把课题研究与常规教学工作,与校本教研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二)重要观点:

1.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把学生当作成人一样,赋予他们权利,尊重他们的人格,给予更多的鼓励,启发和诱导。尽可能为学生语文积累提供更多机会。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个性潜能得到做大限度的发挥。

2. 遵循整体性原则。树立大的教学观念。注意各种相互关系,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构功能,主要是做好教法与学法的紧密结合,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结合,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提高小学生语文积累能力 。

3.把握课堂教学是积累的主渠道。阅读是表达的基础,从阅读到写作,必须要跨越积累这座桥梁。教材是最好的范文。小学语文新教材选文具有典范性,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因此,“培养小学生语文积累能力”必须立足课堂教学,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使学生在潜心学文中读中积累。

4..注重开发和利用课外学习资源进行积累。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将课内学习内容与课外学习资源有机结合,通过课外阅读书报刊、看电视电影,听广播,上网,参加各种活动等, 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积累语文的意识,多方面,多角度,提高学生语文积累能力。

5.探索实践积累与运用间的关系。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为更好地表达服务,为再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创造条件。反过来,运用亦是提高积累质量的重要手段。运用可加深理解,唤起学生的记忆。

6. 引导学生接受经典文化的熏陶,促进人文素养与情感意志、审美情趣及价值观的提高。

7.提高教师指导课内与课外积累的能力及教科研水平。

三、研究基础:

(一)已有相关成果: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我们认真贯彻“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读中积累”的教育理念,本着以“教材为根本,适度拓展”的原则,积极开展了“分类积累”活动,通过摘抄的形式,指导学生有选择的积累好词佳句,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二):主要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小学教育论文撰写与例举:叶昂龙,宁波出版社,XX年。

3.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5第一版。

四、完成课题研究的保证条件

(一)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了“十五”市级课题“小学生乐学、善学、会学、活学”研究课题。

(二)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可能和时间保证:

中心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骨干教师、后勤人员为成员的课题领导小组,负责协调、组织、处理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为本课题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1.从学校和学生情况来看,XX年以来,我校一直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低年级从“我的采蜜集”入手,中高年级开展了“分类积累”,低中高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积累方法,并具有良好的学习品质。在老师有意识的引导下,大部分学生已初步形成了主动积累的习惯,并在阅读中有意识地进行积累和运用,这为本课题的实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从课题研究的人员来看,课题组成员都是我校的骨干教师,他们都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教学工作中颇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方法,,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并且多次在县和大学区级教学活动中做课,有多篇论文获奖、发表。

3.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二年,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来具体实施 (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4—.5)准备阶段。

(1)整理课题申报相关资料,收集文献及实践资料,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2)制定研究方案,准备开题报告,培训课题组人员,做好实验准备。

第二阶段(.6—.6)实验阶段。

(1)组织课题成员学习新课标等基础理论,并深入实践研究。

( 2)各课题组成员,根据各自的分工开展具体研究,重视个案积累。根据各个阶段的研究侧重点,及时总结反思,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并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

( 3)完成阶段研究报告,及时进行阶段成果评估。

第三阶段(.7—.8)总结阶段。

(1)进行总结提炼和实验成果的综合评估,撰写结题报告。

(2)推广研究成果。

(三)资料设备:电脑、多媒体、网络、图书、科研场所等。中心校责成一名教导主任专门负责课题所需的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在保存书面文档的同时,保存电子文档。

(四)科研手段:我们将把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修工作紧密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以3所完全小学为龙头,以骨干教师为引领,聘请教研室同志做课题顾问。通过组织开展理论讲座、听课评课、主题研讨、小小展示台、学习小标兵评比等活动,积极组织广大教师自我反思,总结经验,撰写教学论文,积累成果。走出去,请进来,组织课题组成员到外地学习先进经验,把课题一步一步引向深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课题研究总结报告怎么写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汇报报告,全文共 923 字

+ 加入清单

这一学年来,本人担任高二(x—x)两班的英语教师,在相互认识了之后,积极地去了解学生,去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以便“因材施教”。本人在教学中认真备课、上课、听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本人对一学年教学工作的一个总结: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高二的学生基础还是比较差,所以在课堂上我尽量用最简易的语言授课,争取让学生能在一定的时间内掌握得。在复习过程中是非常枯燥的,所以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尤为重要。兴趣是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产生求知欲,视学习为乐趣,而不是负担。只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才能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

这一学年来,阅读在英语特别是考试中占的比例很大。而本人所教的两个班的学生阅读能力都不是特别好。在今后阅读理解的复习是一个重点,复习时我应注意到了以下几点:

1、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大。阅读速度要求每分钟48.5个词以上。

2、让其训练的题材应多样化。包括日常生活、风俗习惯、人物传记、文化教育、社会、史地、科技、政治、经济等内容。不能只局限于某种题材。

3、体裁多样化。包括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应用文等。

4、让其了解阅读理解的主要题型。

5、掌握必要的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另外,做阅读理解还要善于抓关键词语,如承接词and,besides,but,never。走进21世纪,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目标在各年段具体实施的探究》课题研究报告[页4]_综合实践活动总结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工作总结,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全文共 1867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目标在各年段具体实施探究课题研究报告

因此我们思索,是不是在开展活动前,应该先要让学生知道综合实践活动要做什么,如何做。例如,要培养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学会设计活动方案;学会进行调查、进行访谈、进行实验;学会处理收集回来的资料、撰写活动总结或报告。实验中,我们首先把第一次案例研讨活动中学生的所有活动过程的录像和学生汇报时的资料呈现给孩子们,让学生们看看录象中的学生是怎么样生成课题,怎样探讨活动方案,怎样利用课余时间到菜市场、水果摊、新华书店、超市等地进行调查的实况录像,以及他们采用了哪些形式进行汇报等一些形象生动的资料代替了教师枯燥无味的解说,让学生先模仿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但是不是所有的综合实践活动都必须经历四、五个活动阶段?是不是所有的汇报都要逐个地介绍?我们又进行了新的摸索。我们把原来的活动课程的内容和综合实践的调查,采访相结合,在低年级推出了短周期的活动。如《品说桔红糕》和《玩具总动员》这两个活动都只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确定要研究的内容,并进行社会简单的调查。第二个阶段把调查的内容进行简短的汇报,并当场在课堂上进行设计和制作。而在《漫话安平桥》的汇报课上,我们打破了常规的课堂模式,让学生们离开座位,自由选择想要了解的内容到其他小组去参阅收集到的资料,然后讨论交流自已的感想、困惑及收获,这样就把自主性学习延伸到课堂。

同时,我们还发现在许多综合实践活动中,老师们容易偏重活动形式,忽略具体活动方法的指导;偏重学生活动方案,忽略教师指导方案等,学生的深度体验不够,个别存在着“形式化”的倾向。因此,我们认为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应增强活动方法指导的有效性。于是我们结合某个活动主题的某个情景侧重对学生渗透一、两种活动方法和能力的培养,不断地以内容为载体,进行系统、有趣、实效地活动方法指导,从而强化、促进学生科研能力的成长。如:在《多彩的服装家园》主题生成课中,教师重点对学生进行制定和设计活动方案、搜集与处理资料的指导。在《走进南音》活动策划课里,教师既放手让学生探究,自己找路走,又恰当指导,让学生生动形象地学会了问卷调查、上网查资料、采访、宣传等探究方法。在《网络“利”与“弊”知多少》的主题活动中,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怎样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怎样进行调查,怎样做好活动的总结及写好活动的结题报告。

如今,综合实践活动在我校已经成为一种实实在在的常态课,课堂上老师们能轻松驾驭,活动中学生们能自主、顺利、有序、深入地开展。

4、评价形式由教师的单向评价向各种形式相结合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促进本课程的开展,因此对学生的评价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环节。

刚开始实验时,我们强调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捕捉学生的闪光点,给予激励性的口头评价或书面评价。如:关注学生在活动中是否积极投入,努力想办法解决问题,主动地与同学讨论。还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产品如研究报告、模型作品、主题演讲等作为评价他们学习情况的依据。但是这样的评价还是教师单方面的评价,是单向的评价。

第二个学期,我们开始在每个活动过程中引入评价表,评价表中有小组评、自评和教师评。小组评即小组长组织大家用举手表决的办法来评定;自评就是给机会给学生提出小组评自己评得不合适的地方;教师协调就是教师介入组织学生重新评,帮助学生公正的评价。在评价完成之后,充分考虑学生是否接受评价成果,给学生“申诉”的机会,这不仅体现了评价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过程,更体现了评价是民主、平等的过程。

第二年,我们又采用了星级评价。通过观察,关注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参与积极性等表现,并将其作为评价他们的标准,尽可能地抓住他们的闪光点,采用即时评价的方式,及时地奖励各种激励星。如:在小组中团结合作,就能得到一个“合作星”;在成果汇报时表现突出就能得到“汇报星”;在活动中积极动脑筋,想出了新方法新点子,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等,就能得到“智慧星”;在活动中能搜集整理好资料,就能得到“资料星”……这样让每个孩子及时地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心,激发了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为了便于学生搜集在活动过程中所得的星星,及时地了解自己的表现,我们在学生的“成长记录卡”上设计了一个“光荣榜”,让学生把所得的各种星贴在上面,同时学生每得5颗星就可以换一件小礼品(一张表扬卡、一个成长记录袋、一张活动照片、一本记录本等),在学生中形成了你争我夺的氛围。

共5页,当前第4页12345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多样化的研究与探索》课题述职报告_述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小学,设计,全文共 1936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多样化研究探索课题述职报告

一、课题说明

我们发现目前小学数学在作业设计与布置方面存在很多单一、守旧、呆板等问题,基于以上情况,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进行改革,所以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多样化的研究与探索》这一课题,因而本课题研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课题充分借鉴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结合本校实际,通过研究,试图改变目前传统的作业形式,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设计新型作业,以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研究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学生作业设计评价标准,以使教师布置作业更具科学性,也为教学管理者提供一个评价教师布置作业的标尺。这对改变目前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随意性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围绕课题先期进行的工作与研究,如对国内外相关资料进行搜集和整理,掌握第一手资料,对当前课外作业设计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组织课题组学习等,既是课题得以立项的基础,又是课题研究深入的保证。这使得本课题的研究有着较为坚实的基础和保障。我们认为,本课题研究思路清晰、研究目标具体、研究方法适切,各项准备工作充分,具备了课题开题的条件,一致同意开题。同时课题组的全体成员紧扣课题研究目标、抓实研究过程,注重资料积累,丰富研究内涵,不断提高课题研究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创新性,力争在小学作业的设计与评价研究方面早出成果,形成学校鲜明的特色。

通过这一课题主要想解决以下主要问题:让作业设计多样化,比如采用设置作业超市、数学图画、数学手抄报、数学小制作、数学日记、数学小游戏、数学童话、数学故事、数学实践活动、数学成长记录等方式,让作业成为学生学习、发现、创造、游戏的乐园,使他们充分地张扬个性,实现学习的自主性,力求解决当前作业布置中存在的要求的“统一性”、形式的“单调性”、完成的“强迫性”、 内容的“随意性”、习题的“呆板性”问题,使作业突出体现多样化,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该课题的研究目标是:

1.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顺应小学生的心理与年龄特点,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形式,比如:书面作业、操作作业、实践作业、数学图画、数学卡片、数学日记、数学手抄报、数学故事等,努力提高学生素质。

2.通过多样化的作业设计和探索,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数学,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数学方法与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通过研究,提炼经验,探索规律,为广大教师提供有价值的小学数学作业多样化的设计。

二、具体工作

1.多次召开课题组会议,调查了解课题研究的实施情况,不断讨论研究的主要内容,总结课题研究中的得与失,讨论下一步工作,制定下一步课题研究计划,撰写专题总结,完成课题阶段性总结。

2.发动课题组成员搜集理论资料,进行理论培训和学习,并写出理论学习心得体会,为课题研究做好铺垫。对研究方案进行分析与再修改,为后续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3.根据教师个人的理论学习和学生的意愿,切实做好作业设计多样化研究工作,多方位、多角度布置学生感兴趣的作业,设计学生喜欢的超市型作业、操作型作业、实践型作业、调查型作业、图案型作业、日记型作业、数学手抄报、数学故事等,促使每位研究人员多思考、多总结,真正让作业设计成为学生喜欢数学的理由。

三、取得的主要成绩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该项研究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1.学生在学习兴趣、主动性、自主性等指标上有明显的提高。作业形式与内容的改革以后,学生自己主动做作业不让家长督促的占80%,以前只有50%的学生做得到。

2.学生学习负担有所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和绝对负担都有一定程度的减轻。在作业改革以前,有58%的学生家长反映作业量对自己的孩子来说比较多,现在只有22%的学生家长反映学生作业量比较多。90%的家长反映学生做完作业后仍有时间自由支配。在这段时间里60%的学生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3.学生家长的支持率高。认为学生作业的改革有必要的占50%,很有必要的占37%。在对作业改革的建议中普遍反映,“自从作业形式和内容改变以来,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形式很好,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做作业,做到因材施教”;“有创意,有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素质的提高”。同时,也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意见,如“应做的作业还是要布置做”;“教师布置的作业较少,应该再增加一些作业”;“学生自我设计作业的形式不错,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但对能力较差的学生较难掌握,老师需给予建议和指导”;“除了语文学科以外,其他学科能否也进行作业改革,使学校教学工作整体向前推进,学生也便于把握”等等。还有一些家长对作业改革能否适应中考的要求表示了担忧。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