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硕士开题报告是什么【优秀20篇】

浏览

6136

范文

193

硕士开题报告格式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391 字

+ 加入清单

硕士开题报告格式

(题目)

专业: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

1、选题依据(重点回答为何要选择这个课题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

1.1选题的理论意义:在理论上有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2选题的现实意义:在社会经济发展现实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2、相关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重点回答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国内外研究的情况)

2.1 理论基础(研究所要用到的理论)

2.2 相 关文献综述(与研究问题直接相关的文献)

3、研究目的(要明确研究预期达到的目的,要简明扼要)

4、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4.1 研究思路

4.2 研究内容(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可以把论文目录放在这里)

5、拟采用的研究方案(重点回答准备如何研究?)

5.1 研究假设的构建

5.2实证方法

4.2.1 数据收集方法(变量测量、问卷设计、样本分布等)

4.2.1 数据处理方法(模型选择等)

6、研究的创新与难点

7、研究时间进程安排(从资料到论文送审时间安排)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博、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基本程序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827 字

+ 加入清单

博、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基本程序

(一)学位课程审核。在研究生课程(专业课程除外)学习完成后,导师及研究生管理部门应对其课程学习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培养方案中全部课程成绩合格后才能进行开题报告。

(二)撰写合格的文献综述及开题报告。在进行开题之前,研究生必须撰写一份内容充实、思路清晰的高质量文献综述,并在此基础上立题,撰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课题研究目的,其理论与实际意义,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2)课题研究生的内容和主要研究方法、技术路线;(3)完成课题的条件;(4)研究进度、具体安排及预期结果等。研究生提交开题报告后,应交由导师认真审核,并准备好有关的参考文献和作为开题依据的各种理论分析或预实验实验数据。

(三)填写开题报告申请表。做好以上工作后,研究生应向导师及所在二级单位研究生主管部门提出申请,以便安排开题报告的具体时间、地点,并将审批后的申请表及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一份报送学校研究生处培养科备案,领取研究生开题报告评议表。

(四)博士研究生开题报告会应向全校公开进行,接受质疑,并由博士生导师、学位委员会成员、分委会成员及校外专家组成的开题报告3~5人考评小组对博士生的论文开题报告进行全面评议,分别对选题依据、创新性、选题难度、可行性、研究工作方案的合理性,科研工作时间安排的合理性,经费支持及研究生的口头报告等方面进行评议及打分,加权后得分及格,方可正式开题。不符合要求者必须重新开题。若评议为科研能力差,缺乏培养前途的博士生,不能进入论文阶段,改为对其进行中期筛选。硕士研究生可在二级学院内完成。

(五)开题报告评议表是研究生开题工作,及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得以确定的的重要凭证。该表应现场填写,在给出相应评审意见后,考评专家须当场签字,并送交研究生处学位办备案。导师及研究生个人复印留底保存。

(六)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医学科学硕士学位、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哲学硕士学位及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按上述程序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设计策划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方案措施,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设计,全文共 2467 字

+ 加入清单

设计策划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 简述

设计计划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研究的是如何保证设计的优良度和高效性,以及如何指导设计的展开。在设计需要科学计划这一概念已成为现代设计界共识的情况下,我国业界内部对设计计划学的认识与研究,还没有跟上设计发展需要的步伐。针对我国设计教育现状,本书将就该学科的教学方面,提出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设计计划方法。以期为设计类学生深入理解设计,更好地掌握设计的方法提供必要的指导。

二.学术价值分析

1. 选题依据

计划在今天已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大至国家事务,小至个人日常生活,社会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计划,各类大大小小的成功项目,很大程度上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导入,实施了相应的计划活动。计划学的兴起是知识经济时代资源整合化的大势所趋。而反映到艺术设计学的领域,我们可以发现,计划同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如何设计,如何保证优良的设计,这都需要科学的调查研究,需要精准的分析定位,需要详实的设计依据,需要合理的组织安排,这些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形式,风格的赋予层面的“设计”相异而相成的工作,就是设计计划的内容。而如何正确进行设计计划,存在着一个方法论的问题。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成为当前学术主流的大环境下,设计计划应该可以打通各设计专业间的藩篱,为取得成功的设计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上的支持。

在设计先进国家,对设计计划方面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尤其在设计方法研究方面,已取得比较成熟的结果,出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如技术预测法,科学类比法,系统分析设计法,创造性设计法,逻辑设计法,信号分析法,相似设计法,模拟设计法,有限元法,优化设计法,可靠性设计法,动态分析设计法,模糊设计法等。这些方法侧重于不同的专业设计方向,而设计计划面临不同设计专业,更需要的是一种整合的灵活的解决问题的计划方法。这就需要我们针对计划自身的学科特点,从现有的成型的方法群中进行提炼,总结出一套适应现在情况的设计计划方法来。

2. 创新性及难度

本文将参考管理决策方法与相关设计方法研究的成果, 试图寻找一套对于我国设计师来说,明确可行的跨专业设计计划的方法体系。

本文致力于从简明实效的角度,为设计计划人员提供易于操控,而且便于和各个专业设计师进行沟通、交流的方法。要求该方法不仅对专业设计团队的计划环节有用,对个体设计人员的的设计工作也应具有指导作用。这就需要针对我国设计现状,从国内外各学科领域名目众多的相关方法中进行精心挑选,合理安排,科学综合的处理,创造出一套高效的计划方法来。虽然国外的相关成果业已成熟,但如何在众多不同侧重角度的方法中总结出理想的计划方法,需要我们对所有已知方法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同时明了我们设计各专业的工作规律,以期做到跨专业的有效性。

本文具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在对计划的理论性分析与研究中,需要树立对计划的正确理解与认识,进而廓清设计计划的概念。接着将在设计计划方法论层面的研究上,对设计计划及其方法论进一步阐述。鉴于国内现在并没有对设计计划有深入的的系统的研究,该书内容基本上属此方面问题的首次讨论,面临着缺乏大量相关经验及理论借鉴的景况,所以需要作者在目前积累的实践性资料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中加以总结与深化。

本文最大的难度在于资料的搜集上,国内相关资料匮乏且本方向的研究缺乏交流的气候,而由于我院互联网情报系统的不完善和出于对技术保密的考虑,也很难从互联网上得到理想的资料。作者只能从书店,图书馆和其他专业的老师和同学手中求取所需要的信息。当然本研究方向的直接信息是很缺少的,更多是从其它方向的研究成果中搜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方法的研究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课题,也需要从很多领域进行比较分,探索总结。而从一个学科到另一个学科的跳跃性研究,需要迅速转换思维及反复调整视点,这也对作者的思维技能,思考方式,学术视野及知识积累等方面的研究素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3. 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由于国际设计交流间的局限和我国设计界的特殊情况,尤其是国内设计教育上的某种封闭性和滞后性,我国业界对设计计划方法的认知尚不够深入,还缺乏一套完整的,在教学和实践中简明且易于操作的设计计划方法。经初步调查,当前学界内仅有的几本相关著作,也仅限于对西方某些设计方法与程序的简单的介绍,没有很专业地从计划的层面进行系统阐述,而市场上连篇累牍的相关书籍主要是从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方面着手,对设计类诸专业的设计计划,并不具备现实指导作用。所以亟待有这么一套专业性较强的设计计划方法及其论著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本书的出现将对设计计划这一门新兴学科,起到填补教学用书空白的作用。而从技术的角度而言,本书的完成也有相当的可行性,在分院近几年来的设计策划课程的教学中,已为之积累了大量新鲜的实践性,经验性资料。而分院的教育架构,亦为这个跨专业的研究项目做好了充分的人力物力资源上的准备。

4.预期成果

本书预期字数为12万字,分为理论与方法两大版,仅阐述设计计划的相关内容,更重要是推出设计计划的概念与方法。所涉及范围主要包括管理学,决策学,认识论,方法论,创造学,心理学,行为组织学,人类学,社会学,设计学,史学等诸多学科领域,最终将完成一本集科学有效的方法程序,大量生动案例及实际操作指导于一身的,具有教学指导作用的专业书籍。现在本书工作已大致完成资料收集阶段任务,在下阶段三个月的时间内,我将就所收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完成方法程序的完善工作。

附一. 全书基本构架

设计有序---设计计划学方法研究

前言

一. 思维的奥秘

1. 神奇教练的解决之道

2. 全脑运动---人脑思维的奥秘

3. 理性思维程序化

4. 日常生活中的思维程序

二.设计有序

1. 系统设计系统---浅析设计

2. 设计有序---设计计划学的兴起

a. 设计计划学的需要

b. 设计计划学的发展与前景

c. 设计计划学的角色

3. 设计计划方法论

4. Step to step---计划的展开(全书之重)

5. 一起来吧(具体案例)

6. 计划书

a. 操作方案书的要求

此文共有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809 字

+ 加入清单

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中职生英语学习动机现状调查及成因分析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开发研究 □其它

□国家计委(科委)项目 □国家经贸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国务院其它部门项目 □主管部门(部委级)项目 □省(市,自治区)项目 □学校级项目 □国际合作项目 √□自选项目 □其他项目

√ □导师推荐 □自选

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人类的行为都源于一定的动机。英语学习作为一种行为,同样源于一定的动机。如果我们能够对行为的动机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那么就可以对可能的行为做出预测,并通过对调节动机来调节行为。如果对英语学习者的动机类型和强度有基本的了解,这对于英语教学者调整教学行为以培养和调整学习者的动机,保证学习过程的顺利进行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方面有着重大的意义。

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目前他们学习英语的动机普遍不足,厌学情绪时有流露,他们的英语成绩普遍较差。根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和市场经济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应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即培养应用型人才。鉴于学习动机对于英语学习重要性的理论,我们有必要以他们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英语学习动机,并对学习动机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2. 同类研究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对于学习动机理论的研究,国外已有许多理论,如强化理论、成就理论、自我实现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归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从系统分析的视角看,学生的学习动机包含促进学习的多种心理因素。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这一动力系统主要由两个动力因素即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构成。奥苏伯尔则从对学业成绩的实际影响将学习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学习动机是制约学生外语学习成绩的主要变量之一,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gardner对第二语言(外语)学习动机所进行的系统研究具有开创性。他把外语学习动机定义为个体出于愿望或满足感在学习语言时的努力程度。动机包括三个要素:学习语言的态度,学习语言的愿望和努力(动机强度)。他的理论直到八十年代末才受到挑战,许多研究者指出,gardner外语学习动机模式过于强大与完善,以至于阻碍了其他模式与理论的存在发展,并且该模式主要考虑了社会大环境对外语学习动机的影响,而对学校和课堂教育情景下的外语学习动机重视不够。九十年代后,外语学习动机研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研究者把心理学上多种动机理论和因素引入外语学习动机研究。williams从社会构建角度出发,提出了他的外语动机理论框架。把动机产生的原因分为内部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包括学习者的兴趣,能动作用感、掌握欲望,自我概念、态度、情感、状态、语言发展阶段,年龄和性别等;外部因素包括学习环境或与他人(父母、教师和同学)的关系等。他认为一开始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受各种原因激发,这些原因可能来自学习者本人,也可能来自外界,并且学习动机内部因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外部因素之间的等。九十年代后的动机研究从社会,认知,心理和构建等多角度出发,扩大并补充了以前的外语学习动机研究,但大量的动机研究集中于发现学习者的各种动机因素,还缺乏足够的理论简述各种动机因素之间的关系。

我国学者秦晓晴、文秋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外语学习动机因果模型。该模型包括了个人需要、动机前提、情感中介、认知中介、动机行为和学习结果等几类动机成分。王振宏,刘萍研究发现:内在动机与学业成就呈显著的正相关,外在动机与学生成就呈显著的负相关。并且动机因素与学业成就存在着因果关系,内在动机通过直接影响学习策略而间接影响学业成就。对青少年学生学习动机状况的研究与考查,一直也是我国教育心理学的一个热门研究方向。最大规模一次莫过于1981年在朱智贤教授指导下进行的“国内十省市在校青少年理想、动机和兴趣”的研究。我国英语学习动机的研究文献中,其中的绝大多数循着经典及扩展模式的路子,探索动机对学习成绩的促进作用(华惠芳1998,秦晓晴等,文秋芳 ,武和平 等)。这些研究普遍从社会心理视角,只涉及诸如学习目的或自信心等少数动机结构与学习成绩的关系,没有考察更多的动机结构及其之间的关系。研究对象主要以在校的本科生为主,在所有实证研究中占80%。而针对广大中、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实证研究则很少涉及(王晓旻张文忠 ),对中职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研究也很少。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教育管理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4645 字

+ 加入清单

教育管理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

一、我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个题目作为自己硕士论文的题目,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

学校内部管理有效性问题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在学校内部管理方面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也伴随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一所学校的正常运作,离不开方方面面的管理,良好的管理机制为管理的推进提供了强劲的动力。然而,现实中,学校管理低效、无效的现象却比比皆是。当越来越多的“低效管理”、“无效管理”问题呈现在人们面前,当越来越多的学校因内部管理问题而导致办学效益下降而引起学生家长的不满和整个社会的非议时,这种令人震撼的现实图景所警示的问题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焦虑与思考。学校内部管理的问题,不仅影响到了中国学校管理发展的进程,同时也直接影响了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关注这一问题,并为解决这一问题献计献策,不论于道义还是责任而言,都是当今教育管理研究者不容推辞的义务。

二、之所以要将学校内部管理的问题与有效性联系在一起讨论,主要是因为:

1、学校内部管理的问题有很多方面,诸如人的管理、物的管理、财的管理、信息的管理、时间的管理等等。但贯穿整个管理、衡量管理成败的是管理的效率与效益,本课题中的有效性侧重研究的是管理的效益。将学校内部管理问题与有效性联系在一起进行分析,不但有利于我们更准确地探究学校内部管理发展的内在机制,也有利于我们从一个更为综合、更为整体性的视角,为学校内部管理发展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找到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

2、就当前关于学校内部管理发展的研究现状而言,存在着重局部轻整体、重价值轻事实、重当下轻历史、重应然轻实然等问题。之所以会存在这些问题,很多时候都与“就管理谈管理”这样狭窄的研究视野相关。笔者力图将学校内部管理发展的问题与有效性联系在一起讨论,就是希望通过这样的一种尝试,进一步拓展当下学校内部管理发展研究的视野,为基于中国本土经验的理论生长与政策制定奉献一点绵薄之力。

三、在研究方法上,笔者拟采取实地研究方式,通过参与观察、非结构性访谈等方法,对本选题进行探讨。之所以采取这样的研究方式,一方面和笔者的研究兴趣及知识储备有关,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是因为笔者感到当前教育研究中秉承科学求真精神的研究依然比较缺乏。尽管实地研究并不必然和科学研究划上等号,但面对学校管理有效性这样一个现实问题,采用以“脚踏实地”为生命的实地研究比“高跷上的研究”让人觉得更加可靠。

四、概念的界定:

(一)、学校内部管理

学校内部管理是指在学校范围内,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有效地对本校人、财、物、事、时间、信息进行组织与控制的活动。学校管理的过程,包括计划决策、组织实施、监督检查、指导调整、总结评价五个环节。学校管理的内容有教育目标管理、师生员工管理、教学质量管理等。

(二)、有效性

有效性是指“完成策划的活动和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即“做的事正确”的程度。

(三)、学校内部管理有效性

学校内部管理的有效性即是学校按照一定的程序,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教育资源,并使这些资源的配置达到最优化,通过组织和领导他人去有效工作,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最优化,达到事半功倍效果。学校内部由于各个组织机构担负着各不相同的工作任务,赋有各自的管理职能,容易从本部门的利益出发考虑问题,因此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矛盾、摩擦甚至相互扯皮推诿的现象。要能保证各机构之间在管理活动中的协调配合,又能使学校的各种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提高学校管理的有效性就显得尤其必要。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在目力所及的范围内,笔者对与本选题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梳理,下面就梳理的结果做一简要介绍:

一、关于学校内部管理的研究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门类下,以“学校内部管理”为主题进行精确查找(1980-XX年),检索到2659条记录;在中等教育门类下同样以“学校内部管理”为主题进行精确查找(1980-XX年),检索到360条记录。在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的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门类,以“学校内部管理”为主题进行精确查找(1999-XX年),结果为58条;中等教育门类下同样以“学校内部管理”为主题进行精确查找,结果为10条记录。

目前对学校内部管理的研究集中在关于学校内部管理存在问题及其原因的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是学校内部管理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大量的文献都对学校内部管理的现状、原因进行了分析。比如,王志强()、王治奇()、孙锦明()、刘秀萍()等人都对学校内部管理问题做过较为综合的实证研究。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方面的文献中,已经有一些研究注意到了学校管理的有效性对学校管理效率的影响,比如,高振强()、张俊()、丁其发()等人分析了学校内部管理与有效性的关系。这些研究,将学校内部管理问题与有效性联系在一起进行探讨,从而将研究进一步推向了深化。

二、关于学校内部管理有效性的研究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门类下,以“学校内部管理有效性”为主题进行精确查找(1980-XX年),检索到25条记录;在中等教育门类下同样以“学校内部管理有效性”为主题进行精确查找(1980-XX年),检索到3条记录。在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的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门类,以“学校内部管理有效性”为主题进行精确查找(1999-XX年),结果为9条;中等教育门类下同样以“学校内部管理有效性”为主题进行精确查找,结果为8条记录。在著作方面,到目前为止,我找到对学校内部管理有效性进行论述的著作有古得莱德的《一个称作学校的地方》、萨乔万尼的《校长学——一种反思性的实践观》、《道德领导:抵及学校改善的核心》、杜育红《学校管理的经济分析》、富兰的《学校领导的道德使命》、《变革的力量》三部曲等。在美国,近十年来,美国在探索学校内部管理有效性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齐昌政教授在《美国学校质量管理观的变化——以“ 美国国家教育质量奖”为例》一文中对此作了具体阐述:美国国家教育质量奖在美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应用。作为学校进行质量管理和评估的较为完善的标准,《绩效优异教育标准》的核心理念、价值以及绩效模型, 提供了一套评估和改进学校绩效的质量管理框架。这一标准的综合性、系统化发展反映了美国学校质量管理观的变化趋势。华东师范大学赵中建教授《近年来美国学校管理改革述评》一文中探讨了近年来美国学校管理的改革情况。

在我国最早对学校内部管理有效性进行研究的是内蒙古心理学会的冯惠昌教授,他在1994年1月发表的《试论学校管理的有效性》一文中分析和探讨了学校内部管理有效性的五个问题:首先是目标的有效性。冯教授的文章认为:学校管理目标的有效性首先要看它是否以正确的教育目标为依据和出发点, 因为“学校经营组织必须是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的。” 如果管理目标符合教育方针和“三个面向”的要求, 致力于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 那么, 可确认其方向是正确的, 因而其管理可能是有效的。否则, 可被认为是错误的和无效的。其次, 学校管理目标的有效性还应体现在目标的具体性和明确性上, 管理目标应从本校实际出发, 具体确定一定时间内应达到的要求, 这些要求应是可操作的和可被检测的。最后, 学校管理目标的有效性还应体现在目标能为全校成员所接受, 形成对目标的一致看法的重要手段是引导教职工参与制定目标所谓参与, 不是指摆摆样子、走走过场的赞同, 而是“名符其实的自我投入”,是“思想与感情的投入”这种投入将鼓励每个成员为实现学校目标分担责任、做出贡献。这种参与或投入不仅对制定目标, 而且对进行决策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此外还分别阐述了决策的有效性、工作安排的有效性、人的管理的有效性、时间管理的有效性。其他对学校内部管理有效性进行研究的还有李政涛(),熊艳(),李玉(),罗阳佳()等。这些研究对本文的研究具有重大的参考意义。

综观已有的研究,目前国内对管理有效性的概念界定比较模糊,主要为“校长管理有效性”。研究视角比较狭隘,关注点是校长个体的管理效能,停留在对有效性做单一的定点分析,与校长管理效能、校长工作效率、校长领导力等术语区分不明确。国内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中虽然越来越多地使用“管理有效性”这一术语,但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思辨性的,经验性的,缺乏深入到具体组织情境中的实地研究,忽视了具体环境以及与环境相关的人的因素。学校管理有效性研究几乎完全移植企业内部管理有效性研究,缺乏基于学校所承载的教育特殊性的研究。偏重于关注校长个人管理有效性对学校发展的影响,较少关注领导团体在学校组织中发挥的作用。针对这些特点,研究者拟通过对领导团体管理行为的有效性的描述研究学校,并力图超越描述的水平,通过基于实地研究的理论建构为当前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些解释。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研究目标

本研究力图对学校内部管理的有效性现状进行考察,通过研究不同学校内部管理对学校发展的影响,揭示影响学校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内在机制,并在在此基础上,提出实现学校内部管理有效性的建议。

二、研究内容

(一)部分学校内部管理有效性的考察。在深入研究学校管理有效性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对部分学校内部管理的有效性进行考察。在初期研究的基础上,笔者拟对部分学校的内部管理中的低效性、无效性现象进行归类、分析,绘制出学校内部管理有效性的现状图。

(二)学校管理有效性的机制设计。这一部分主要回答如何实现学校内部管理有效性的问题。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

1、对不同学校实现学校内部管理有效性的策略措施进行分析和比较。从学校管理发展的视角,分析哪些思路是可行的,哪些是不可行的,在一个立足于中国现实的分析框架内,厘清学校内部管理有效性发展的思路。

2、提出有关学校内部管理有效性的建议。基于以上分析,完成学校内部管理有效性的机制设计。

基于以上研究内容,笔者初步拟订了以下论文提纲: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与研究目的

1.2 相关研究概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2.zm学校内部管理有效性现状

2.1学校内部管理有效性的概念界定

2.2 zm学校内部管理有效性考察的原则与方法

2.3 绘制 zm学校内部管理有效性的现状图

这一部分的核心任务是对zm学校内部管理有效性的现状进行描述,得到其现状图。这是后面章节的一个分析基础。

3. 学校内部有效管理与低效、无效管理

3.1 zm学校内部管理现状:重眼前,轻发展

3.2 学校内部管理现状与中国的教育体制

3.3 导致学校内部管理低效、无效的主要因素

这一部分首先指出部分学校内部管理中存在的“重眼前,轻发展”的问题,继分析其与中国教育体制之间的关系,最后归纳出导致学校内部管理低效、无效的主要因素。

4、 学校内部管理有效性的机制设计

4.1 目前存在的一些误区

4.2 实现学校内部管理有效性:学校内部管理发展的一般思路

4.3 一些建议

这一章主要是针对前面几章所论述的学校内部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来寻找相应的应对之策。在展开这项工作之前,笔者将首先对当前学校内部管理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的一些误区加以分析,这样做的目的在于通过“破”而为后一节的“立”提供依据。第2节的主要任务是讨论学校内部管理发展的一般思路。第3节则是第2节所讨论思路的具体化,提出建议。

5、 总结

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绘制部分学校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现状图;

(二)实现学校内故管理有效性的机制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护理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撰写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护士,全文共 2735 字

+ 加入清单

护理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撰写

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收集的护理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撰写,欢迎阅读!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在完成文献调研后写成的关于对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如何实施的论述性报告。撰写的目的是请老师和专家帮助自己判断所选的研究问题是否有研究价值,所提出的研究方法是否可行,科研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同时,它也是研究生实施课题研究的前瞻性计划和依据,是监督和保证研究生课题研究质量的重要措施。对护理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撰写拟从以下几方面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与方法统计 - 年 116 篇在本院实习的本科护生毕业论文,按文献内容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主要分析指标包括:论文研究的主要领域、论文选题的主要类型、指导教师职称分布、毕业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1.2 统计学处理

应用 spss13.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数据以相对数表示,各构成比间差异用卡方检验,以p

2、结果

2.1 论文研究的主要领域论文研究的主要领域为: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心理护理、专科护理、社区护理和其他等,具体分类情况见表 1。

2.2 论文选题的主要类型

论文选题的主要类型为:经验性、研究性、综述和个案护理,具体分类见表 2。

2.3 指导教师职称分布情况

指导教师的技术职务分别为:中级、副高级和正高级(从他院聘请部分指导教师),具体分布情况见表 3。

3、论文开题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及对策

3.1 论文开题存在的主要问题论文开题存在的主要问题为:选题、查新、设计问题和报告问题,具体分类见表 4。从表 4 中分析发现,论文选题方面的问题较多,占 36.21%,学生选题未体现护理专业特点,选题的广度、深度把握不准,存在文题大而全、空而泛、旧而陈的问题。如有位护生的选题是“活体肝移植术后护理进展”,活体肝移植术后的护理包括: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等等,选题面面俱到,导致没有具体的切入点。有的选题是前辈早已研究过且已在临床应用的,无需再次进行研究和论证,如“重症监护室护士压力分析”,李晓琳等[1]在这方面已于 年进行了研究。

3.2 原因分析

3.2.1 学生因素学生自身的科研水平和能力较薄弱,对论文的选题、设计、开题和实施等过程不熟悉,缺乏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判断问题能力较弱,不会从实践中找课题;从思想上没有高度重视论文开题工作,没有意识到论文开题是毕业论文设计的关键一环,有的护生在开题前不积极主动进行科研设计,存在被动和应付的现象,另外,学生的精力有限,白天进行临床实践,晚上忙于准备 4 级、6级英语考试和研究生考试,还有的学生忙于找工作,其精力和时间开始偏移,没有将主要的精力放在论文的开题上。

3.2.2 导师因素

指导教师对学生疏于管理,不重视对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些导师缺少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不能定期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和质量;有些导师对学生较新、较偏的选题所投入的精力较少,缺乏整体、科学和规范的指导。

3.2.3 管理因素

从表 3 分析发现,指导教师技术职务层次与学生人数成反比,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高级技术职务和科研水平高的指导教师有限,导致指导教师紧缺,出现一个教师负责指导 2~3 名护生的现象,教师缺少与护生沟通、交流和对其论文的指导,导致护生在论文开题时存在一些问题。

3.3 对策

3.3.1加强论文开题组织管理针对以上问题医院则采取了在护生实习初期便对学生的开题进行指导,重点了解学生研究的大致方向、设计的困难,明确开题的时间和具体要求。实施导师负责制,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有针对性地选择指导教师,确保能对学生一对一地指导。导师与护生的搭配时力争做到“两个一致”:导师的研究领域与护生的选题方向一致,导师的研究专长与护生的特长一致;中期要对教师的指导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重点检查导师对所指导课题的掌握情况,课题的条件是否具备,是否对课题进行了论证和检索;后期则要对论文的开题过程进行规范,明确学生开题报告的内容、方法和要求,以提高报告的质量。

3.3.2 加强学生科研能力培养

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学校和医院齐抓共管。尽管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护理科研课程为必修课,使学生了解和熟悉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为学生撰写科研论文和开展护理科研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往往只是给学生传授了初步的、基本的护理科研知识,为此,学校要有步骤、有系统地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适当延长科研课程的学时,或为高年级的学生开设护理科研第二课堂,在护理科研教学中,教师应通过设定短期和长期目标,引导和点拨学生自学与思索,达到认知与技能同步收获[2]。

4、成效与思考

4.1 达到了教学所规定的目标,提高了论文质量我国本科生护理科研的教育目标为:通过学习,本科生具有护理科研意识,掌握护理科研的一般程序和方法,具备初步的护理科研能力,从实践中选择科研课题并完成科研设计,并初步具备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3]。我们通过加强管理 ,导师全程监控等措施 ,使本科护生均完成了选题、设计和论文的撰写,并掌握了基本的方法,具备了初步的科研能力,达到了教学目标。随着护理科研带教质量的提高,我学院本科护生不仅全部通过了学校的毕业论文答辩,而且获学校优秀论文的篇数逐年增多,有的文章还在统计源期刊上得以刊发。

4.2 建立和完善指导教师的数据库严格选拔科研辅导导师是本科护生科研能力提高的关键,为此我们严格按照其标准选择高素质的辅导导师,确保带教工作质量。对导师的学历、技术职务、专业水平、科研能力、责任心等方面要进行全面考核,按照坚持标准、规范程序、择优遴选的原则[4]储备优秀导师。同时,加强横向联系,聘请院外导师充实我学院本科护生辅导导师数据库,不断扩大导师队伍,从而根据学生认为双导师具有集思广益、理论互补、资源共享,能提高科研能力的优点 [5],采用双导师制指导护生护理科研实习。

4.3 构建论文设计管理系统

随着本科护生数量的不断增加,给教学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此,为进行科学管理,要构建论文设计管理系统,该系统应包括 3 部分内容:学生模块、导师模块和管理人员模块,第一部分内容应能提供所需的完整信息,并能满足学生、导师和管理人员的需求。学生模块:录入个人信息,查询检索文章,与导师、管理人员沟通信息和选择导师等。

导师模块:查看学生信息,查询检索文章,与学生、管理人员沟通信息和选择学生等。管理人员模块:查看学生信息,查看导师信息,查询检索文章,与导师、管理人员沟通信息,统计生成报表和系统维护等。

上文就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您带来的护理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撰写 ,希望可以更好的帮助到您!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软件工程硕士开题报告范文精选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工程,全文共 7362 字

+ 加入清单

2018软件工程硕士开题报告范文(精选)

1.文献综述

①国内外现状

上世纪90年代至今,以internet和ethernet局域网为代表的计算机网络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且已经成为实现信息化社会的命脉和发展互联的知识经济的重要通信设施,对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1]。同时,以Asp.net、jsp、和php为代表的web开发技术,以及以.net、j2ee框架为代表的服务器端软件开发技术和模型飞速发展,使得各种类型的web站点已经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沟通的最主要平台之一。基于b/s (browser/server)模式的web应用系统因其在开发、部署、更新及维护方面的优势,逐步代替了基于c/s(client/server)模式的应用程序,并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企业信息化应用系统之中。

XX年之后,以blog、tag、sns、rss、wiki等社会软件的应用为核心,依据六度分隔、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标记语言)以及ajax(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异步javascript和xml)等新理论和技术实现互联网新一代模式的web 2.0概念不断地发展,使得如今的各种web应用程序更加注重用户体验与个性化。现阶段主流的web开发技术包括了html、dhtml、java applet、javascript、vbscript、cgi、php、jsp、asp、Asp.net、xml和web services等。

xml以sgml(标准通用标记语言)为基础,并已经成为w3c推荐使用的标准,是整个web的基本结构和未来技术发展的基础[2]。xml允许开发人员根据实际业务需求自定义标签,弥补了html在可扩展性方面的不足。xml结构化地描述信息,使内容描述与现实方式相分离,已作为应用程序间的数据传递格式被广泛应用。同时,xml可以很好地与现有的关系型数据库相结合,将关系型数据与xml数据相互转换,如今各大数据库公司都改进了自己的产品,db2、sybase、oracle、informix和微软公司的sql server 均提供了对xml的支持[3]。

ajax是一种新的web开发方法或模式,使用客户端脚本javascript与web服务器实现数据交互,使得动态地更新web页面,增强用户体验[4]。同时,ajax并不是一门新的语言或技术,它实际上是基于xhtml、css、dom、javascript、xml和xmlhttprequest几项技术按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共同协作中发挥各自的作用。ajax的工作原理相当于在客户端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增加了一个ajax引擎的中间层,使用户操作与服务器响应异步化。

Asp.net是微软公司推出的一项以.net framework为基础的动态web开发技术[5]。最新的Asp.net正式版本已经随着.net framework 3.5一起更新到Asp.net 3.5,并融合了linq、lambda表达式、匿名类型等c#语言新特性[6],同时Asp.net 3.5还提供了支持ajax技术的Asp.net ajax构件技术[7]。

由于html、dhtml等标记语言在浏览器下对图形、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技术支持不足,并不能满足用户在web 2.0大环境下对web应用程序的最新需求,产生了以adobe公司发布的flash/flex、微软公司发布的silverlight、sun公司发布的javafx等web浏览器插件技术为代表的ria (rich internet application,富互联网应用程序)概念[8]。其中silverlight是一款跨浏览器、跨平台,基于.net framework,用于实现下一代富媒体体验和ria web应用程序的浏览器插件技术[9]。silverlight中包含了wpf(windows presentation foundation, windows展现基础)的技术特性,可以使用xaml (extensible application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应用程序标记语言)语言创建融合了图形、动画、多媒体及其他的富客户端特性的应用程序[10]。xaml是基于xml的、用于创建用户界面元素的声明式标记语言,提供了强大的矢量图形开发支持。在系统开发中使用微软expression blend 与visual studio进行联合开发,提高系统开发效率,实现系统的快速构建。silverlight提供了基于http的跨域网络访问支持。silverlight应用程序能访问wcf、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oap)和Asp.net ajax服务,并能接收xml、json和rss等格式的数据[11]。XX年7月,微软公司正式发布了最新的silverlight 3.0。

在企业级应用架构方面,软件工程领域已经从面向组件的架构方式发展为以web服务为基础的面向服务架构(services-oriented architecture,soa)。soa将企业中各个应用程序封装为可组合的、可访问的、独立的服务。soa具有技术与平立、低耦合、良好封装性以及灵活性等特征[12]。服务将业务逻辑以技术平台无关的、可交换的、可互操作的web服务的形式暴露给客户端,降低了系统各部分之间的耦合性,提供了可维护的、健壮的、安全的分布式应用程序解决方案。soa中使用web服务描述语言(wsdl)和统一描述、发现和集成(universal description discovery and integration,uddi)实现服务元素的公开与查找[13],服务提供者与服务请求者通过基于xml的soap协议实现数据通信[14]。

在微软公司发布的.net framework 3.0/3.5版本中,新加入了wcf(windows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windows通信基础)技术。wcf是windows平台下开发和部署分布式系统的新型面向服务编程模型[15]。wcf整合了.net remoting、web 服务、消息队列(msmq)、web服务增强(wse) 等分布式开发技术,可以实现跨应用程序域、进程和网络的数据通讯,是微软.net framework 3.0中面向服务应用领域的一项新技术。wcf支持http、tcp、peer network、ipc和msmq等传输协议,支持单调服务、会话服务和单例服务的实例管理模式,支持请求/应答操作、单向操作和回调操作的消息交换模式,支持传输安全、身份验证和授权等安全管理方法,并支持分布式事务处理及服务的并发性管理[16]。wcf允许应用程序将功能以服务的方式提供给客户端服务请求者,在实现业务逻辑封装的同时,实现服务代码与客户端使用的技术与平台的解耦。

电力网络是保障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及人民生产生活正常进行的重要基础设施[17]。我国通常将电网按所属行政区域、网络拓扑结构或电气特征划分为多个互联的子网络,每个子网络拥有各自的调度控制中心。为保障各级、各区域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及保证良好的电能质量,需要以提供电网实时运行数据的监控与数据采集(scada)系统为基础,结合状态估计计算、等值计算、潮流计算等电力分布式计算算法理论,开发高效、稳定、可视化的电力分布式计算系统,并通过使用具有电网主接线设备图形化编辑、数据准备与显示等功能的矢量图形编辑系统,对变压器、电网线路及其供电系统运行方式进行可视化地优化组合,以减少电网在供电过程中产生的不合理电网线损,实现电网的经济运行,提高电网运行的效率和管理水平。

传统矢量图形编辑工具大多在单机或局域网环境下运行。单机环境下,图形数据完全存放于本地计算机中,很难进行远程数据通讯。网络环境下的矢量图形编辑系统大多数以c/s模式运行。虽然该类系统在实现图形编辑功能的同时,可以实现系统数据集中存储和远程数据通讯的功能,但仍存在着开发、部署及升级维护困难等不足。同时,由于html、dhtml等标记语言对浏览器下图形编辑功能支持的不足,以及http自身的无状态连接方式等特点,基于b/s模式的矢量图形编辑系统主要通过使用ajax技术,并结合可缩放矢量图形(svg)技术来实现。但该技术仍存在多用户设计环境下图形数据共享的安全性、冲突检测和消解等方面的不足[18]。因此,需要结合现有最新基于soa的企业级系统架构设计方法、基于ajax和ria的web开发技术、基于xml的面向服务软件通信技术和数据库访问技术,以电网企业实现电网经济运行时的电网主接线图形显示与编辑功能需求为应用背景,开发一个基于b/s模式的电网主接线图形编辑系统。

②课题学术和实用意义

电力系统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正常进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在保证安全、可靠地持续供电并保证良好的电能质量的前提下,保证电力系统的经济运行也十分的重要。电力网络是电力系统中输送电能的重要基础设施,电能在变化、输送和分配过程中损耗绝对值也相当可观,降低每生产一度电所消耗的能源和降低变换、输送和分配时的损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电网企业还需要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本课题以电网企业实现电网的经济运行为背景,研究并应用微软公司最新面向ria 应用的silverlight 3.0技术、面向服务的wcf技术、linq数据访问技术[19]、Asp.net 3.5及Asp.net ajax技术,并结合软件设计模式设计开发一个基于b/s模式的、面向服务的电网主接线图形编辑系统。本系统拟采用silverlight 3.0技术实现例如变压器、母线、交流线、发电机等电力设备图形元件及其在浏览器中的移动、缩放、连接、删除等编辑功能,使电力企业或单位工作人员能对电网的拓扑结构及运行状态的可视化操作,采用wcf服务技术实现电力设备数据在客户端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的远程通信,使用Asp.net ajax技术实现电力设备数据的动态显示和编辑功能的无刷新操作,使用linq数据访问技术访问后台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电力数据。 系统的实现在满足电网企业在实现电网经济运行过程中对电网拓扑结构及电网设备数据进行可视化操作的功能需求的同时,通过采用面向服务的系统架构方式,降低系统组件间的耦合,并使用基于b/s模式的而非传统的c/s模式,在系统的安装、部署和维护方面有明显的优势,提高电网企业的工作效率、降低系统维护和运行成本。 同时,由于silverlight 3.0、wcf、Asp.net 3.5、Asp.net ajax和linq等技术均是微软公司基于.net framework 3.0/3.5版本推出的最新技术,在国内企业级信息化领域的应用尚属于起步阶段,本课题对上述最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实践对今后使用该类技术研发基于ria和面向服务的企业信息化系统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2.课题研究目的、内容、技术路线

①研究目的

近年,微软公司相继推出或更新了基于.net framework 3.5的面向ria应用的silverlight 3.0技术、面向soa应用的wcf技术、面向ajax应用的Asp.net ajax技术、linq数据访问技术和Asp.net 3.5等软件开发技术,该类最新技术在面向企业级应用方面在国内尚属于起步阶段。同时,为减少电网在供电过程中产生的不合理电网线损,提高电网运行的效率和管理水平,电网企业需对本区域内电网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和可视化、图形化编辑维护,以实现电网的经济运行。 本课题通过研究和应用上述微软公司最新发布的软件开发技术,以电网企业实现电网经济运行过程中对电网拓扑结构及电网设备数据进行可视化编辑操作的功能需求为应用背景和研究目的,设计并实现一个基于b/s模式的、面向服务的电网主接线图形编辑系统。在满足电网企业实际工作业务需求的同时,通过对最新架构和技术的研究,为今后应用该类技术构建类似企业级应用打下基础。

②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微软公司发布的silverlight 3.0、wcf、Asp.net 3.5、Asp.net ajax、linq、cardspace等最新软件开发技术,并将其应用于电网企业实现电网经济运行过程中对电网设备及其数据进行可视化、图形化编辑中,满足电网企业的实际业务需求,开发一个基于b/s模式的、面向服务的电网主接线图形编辑系统。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如下几点:(1) 使用silverlight 3.0技术实现电网主接线设备的图元设计及其在web浏览器中的连接、移动、缩放、添加和删除等编辑功能。(2) 使用silverlight 3.0和wcf服务技术实现电网主接线设备图形数据在web浏览器和服务器端的通信。(3) 研究silverlight 3.0和wcf服务通信的安全性和效率等问题。(4) 研究Asp.net ajax技术在Asp.net 3.5 web应用程序的使用问题。(5) 研究silverlight 3.0和Asp.net ajax之间的通信问题,以实现web页面的无刷新,增强用户体验。(6) 研究linq数据访问技术,确保对电网设备数据crud操作的高效、安全。

③技术路线

(1) 在现有资料和参考文献的基础上广泛收集相关材料,明确电网主接线图形编辑系统的功能性和非功能性实际需求,结合本课题的前期相关研究成果,对技术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然后进行总体方案设计,确保本课题的研究在较高的起点和较好的基础上进行。(2) 研究silverlight 3.0技术。(3) 研究wcf技术。(4) 研究Asp.net 3.5及Asp.net ajax技术的结合。(5) 研究linq to sql技术。(6) 研究各项技术的综合使用情况,构建原型系统。(7) 架构和设计电网主接线图形编辑系统。(8) 以visual studio 作为系统开发平台,以sql server 作为后台数据库管理系统,编码实现电网主接线图形编辑系统。(9) 对系统的运行效果和安全性进行测试验证,得出本课题的结论。

3.创新之处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①创新之处

本课题以电网企业实现电网的经济运行时为应用背景,研究微软公司基于.net framework 3.5的最新软件开发技术,首次将面向ria应用的silverlight 3.0技术、面向soa应用的wcf服务技术、基于ajax技术的Asp.net ajax技术相结合,应用于电网企业的电网主接线图形编辑系统中,基于b/s模式和面向服务的系统架构在满足企业业务需求的同时,增强用户体验,提高系统可扩展性和可集成性,降低系统在安装、部署和维护等方面的开销。

②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课题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如下:(1) 电网主接线设备图形元件在silverlight 3.0中的绘制。(2) 电网主接线设备图形元件在silverlight 3.0中的移动、连接、缩放、删除等编辑操作。(3) 电网主接线设备数据在客户端silverlight 3.0程序与服务器端wcf服务之间的安全、高效通信问题。(4) silverlight 3.0与Asp.net ajax在本课题中的联合使用及其效率问题。(5) linq to sql的数据库访问。

4.预期目标

对于本课题的研究,综合考虑人力物力等各方面的因素,预期目标是:(1) 掌握电力网络相关业务领域基本概念,明确电网主接线设备图形及其数据参数等系统需求。(2) 使用silverlight 3.0技术实现电网主接线图形元件的绘制及其在浏览器中的编辑操作。(3) 使用linq数据访问技术实现电网设备图形及其业务数据高效、安全地进行crud操作。(4) 结合使用silverlight 3.0和wcf服务技术实现电网设备图形及其业务数据的远程高效、安全的通信。(5) 结合使用silverlight 3.0和Asp.net ajax技术实现本课题web页面的无刷新操作。

5.可行性论证

本课题属于对新技术的应用创新研究,相关技术的研究与系统的研发均基于微软公司正式发布的软件开发工具产品和技术,有例如msdn、code project等网站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和丰富的资料来源。同时,本人自本科以来至研究生阶段,在导师的带领下长期从事微软.net平台下软件开发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工作,先后参与过多个基于.net平台的web应用系统的开发,具备一定的技术基础。另外,本课题的研究得到了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力系统专业研究人员的帮助,将提供电力行业相关领域的理论和技术支持,为课题在电力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保障。 本课题的研究将在王成良教授领导的重庆市中间件技术与服务实验室开展进行,实验室提供了多台pc机、服务器、局域网等硬件设施,以及微软公司相关软件开发工具,为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硬件和软件的基础保障。

6.参考文献

[1] 谢希仁.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1

[2] 王成良. web开发技术及其应用.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2

[3] bob beauchemin, dan sullivan 著, 何玉洁, 顾小波 译. sql server 开发者指南. 北京:大学出版社, .1

[4] dave crane, eric pascarello, darren james著, 译. ajax实战.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4

[5] omar al zabir著, 罗江华 译. Asp.net 3.5构建web 2.0门户站点.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7[6] andrew troelsen 著, 朱晔, 肖逵, 张大磊, 王少葵, 范睿 等译. c#与.net 3.5高级程序设计(第4版).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3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范本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7685 字

+ 加入清单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范本

说 明

1、 开题报告由研究生本人在完成文献阅读、科研调查的基础上,并通过“开题报告评议后填写。

2、 本报告一式两份。一份交学院作为论文检查的依据;一份答辩后作为档案材料归入学位档案。

3、 开题报告用A4纸打印。

一、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课题来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我国政务公开进程的不断加快,行政沟通在行政活动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在行政决策和信息交流中的作用凸显。而随着政府职能从全能向有限、从管理型向服务型、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速度的不断加快,以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作为影响领导决策的政务信息显得越来越重要。自产生以来,政务信息就担负着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的作用,随着信息工作的发展和时代的不断变化,政务信息的这一作用一直被作为信息作用的重点,这也是政务信息写作和处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信息工作作为一项专门工作开始于198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向中央全面报送信息。在此之前,信息工作则分散在简报工作、会务工作、信访工作、资料工作、综合情况工作等具体工作,工作杂乱无章,十分不规范。而随着信息工作的不断改革发展,党政信息的写作及处理工作已经步入正轨。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政务信息既是行政沟通的重要手段又是行政沟通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又可以加强各单位之间的联系,加强沟通、通报信息,提高行政效率。随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新媒体的产生和发展,行政沟通手段的不断扩展以及政务信息的多样化,侧重于行政沟通视角的政务信息写作出现了新的变化,其写作方法和写作内容以及文体形式日益多样化。但长期以来,信息工作虽然受到重视但理论上的不足开始显现,尤其是从写作学和文章学上看,政务信息写作理论和文体理论并没有形成体系,因而在行政沟通日益多样化和信息化的今天,政务信息的写作和处理理论的欠缺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沟通障碍,不仅没有发挥其在行政沟通中的作用反而成为了沟通的桎梏。在政务信息产生发展的这段时期内,许多的专家学者和办公室工作人员一直在探索信息工作的发展思路以及政务信息写作的技术,其中取得了很大的学术成就,也有效地指导了政务信息写作和处理活动的进行。但对政务信息写作的研究生主要侧重于对其写作技术的研究而对政务信息的文本以及写作思想的研究较少,也没有将政务信息的写作研究与具体的行政实践结合起来,影响了研究效果。在我国现在使用的政务信息文体样式不一而作用却大同小异,使用缺乏规范性,统一性不强,这也加大了信息处理的难度。随着社会的进步,行政改革的深入以及新媒介的发展,政务信息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特点,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在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为政务信息的写作理论进行必要的补充,为这一文种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实现信息的有效沟通、提高行政效率。

鉴于政务信息写作的重要性以及政务信息在行政沟通视角下写作理论的缺失以及政务信息自身在文体的定位和写作方面的理论欠缺,以及新媒介发展情况下政务信息写作理论支撑的构建不足,其理论研究的空间相对较大,在导师的引导下我将行政沟通视角下的政务信息写作作为硕士论文的研究方向,以期能够为丰富政务信息的写作理论做出浅薄的贡献。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行政沟通是行政管理的重要环节,而政务信息则是行政沟通的重要内容也是行政沟通的重要手段。并且基于政务信息实现的有效行政沟通对行政管理和政府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实在行政体制改革和信息日益发达的今天,行政沟通视角下的政务信息写作和处理的作用凸显。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行政沟通这一视角对政务信息写作的研究进一步探讨政务信息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并研究其在写作上的特点,完善政务信息的写作及文体理论。同时探讨政务信息写作在行政管理中作用,探讨实现行政有效沟通的政务信息写作方法及理论,为新媒介发展背景下的政务信息写作做进一步探讨,希望对政务信息写作提供借鉴和理论支撑。

首先,本课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自政务信息产生到现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在其发展中不断适应行政管理的需要,但至今,政务信息这一文种的基本理论研究依旧不是很完善。对政务信息的定义以及分类划分标准不统一,在使用上即写作和处理上也没有形成系统等实际情况一直存在,这也是困扰政务信息写作的一大弊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政务信息的发展。而行政沟通实际上主要就是信息的传递与处理而政务信息正迎合了行政沟通的需要,既承载了行政沟通的内容又充当了行政沟通的手段,把政务信息写作放到行政沟通的视角下进行研究主要是把政务信息的写作放到具体的行政环境中,探讨实现行政有效沟通的政务信息写作。就此来看,本课题在理论上将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政务信息写作的基本理论,从行政沟通的角度对政务信息写作进行整合并在新媒介发展的背景下研究政务信息写作的新特点,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其次,本课题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当今政务信息发展的潮流,对政务信息写作的具体实践有一定的意义,即本课题有其自身的现实意义。在现实生活中,虽然各机关单位基本都有政务信息的写作和处理机制,但政务信息质量不高、处理不及时以及因为政务信息使用的不同意造成的处理困难等情况一直存在,究其根源主要是政务信息这一文种的写作及处理理论不健全所致。而本课题将探讨的即是基于行政沟通视角的政务信息写作,对解决当今政务信息写作过程中出现的文体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3000字左右)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中国现代写作理论诞生于“五四”以后。在20世纪20年代,出现了一批从语言学、修辞学分离出来的初具现代品格的研究写作的著作。陈望道的《作文法讲义》是现代写作理论的开山之作;叶圣陶的《作文论》、夏丐尊和刘薰宇的《文章做法》等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论著。我国现代政务信息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顺应党和国家的行政工作需要而产生的,经过进三十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形成了与其自身相适应的写作方法。自产生以来,政务信息写作的秘书人员和一些学者都对政务信息写作进行了相关研究,是政务信息的写作逐渐成形,也为政务信息的发展奠定了相关理论基础。随着政务信息工作日益受到重视,政务信息写作方面的研究也开始逐渐升温,在政务信息写作理论方面的研究也有了一定成果。

当前政务信息写作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的同时,成果并不是十分显著,在专著方面单纯研究政务信息写作的只有两部,其他有的研究公文写作的专著中个别的将信息写作列为了其中某一章节,还有的作品中涉及到了政务信息写作的某一文种,因此研究成果并不是很丰富。论文和期刊方面较专著相对多一些,主要刊载在研究应用写作的杂志《应用写作》、《秘书》、《秘书之友》以及研究行政管理的《中国行政管理》和其他专业性较强的杂志上,数量也不是十分可观。以《应用写作》杂志为例,在发布在网络上的杂志部分内容中,能找到的有关公文写作叙事研究的文章,只有2019年第2期中的一篇马增芳学者所写的《公文叙事三特点》,在网络中文数据库中查找关于公文写作叙事的文献数量相较其他公文数量也比较少,在中国知网上以题名查询,以“公文写作”为关键词搜索结果为1974条记录,但其中的内容涉及公文写作研究的多个方面,如公文写作教学的研究、古代公文写作研究、公文写作思维分析研究等等,单纯关于“公文写作”和“叙事”为关键词,所能找到的文献的只有3篇,由此也可以看出公文写作叙事研究成果的匮乏。

1.研究成果

(1)专著方面:

1994年,陕西省渭南市韩国强同志所著的《党政信息工作通论中》对党政信息的一些基本理论进行了系统地阐述,详细论述了党政机关的信息网络建设、信息采集、信息写作、信息编辑、信息调研、机关信息工作的运行以及信息工作人员素质的培养等项工作的基本特点和工作方法,并且作者在书中还探讨了党政信息进一步发展的几个重要问题,并对党政信息在新时代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及为适应政府机构改革和建设服务型政府过程中党政信息的转变,为为党政信息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著作中,韩国强同志对党政信息工作的流程作了剖析并对党政信息的采编过程作了详细叙述。在信息采编包括信息写作这一环节,作者将党政信息作置位于行政工作中,并将信息工作定位为办公室的日常工作,显示出作者对信息工作的重视。但此书是从整个党政信息工作入手的,党政信息写作并不是本书的重点,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写作技术即细节的分析上。

在杜国强所著的由陕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政务信息写作》就是一本关于政务信息写作的专著,改著作首次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政务信息写作的相关知识及写作技巧,在政务信息写作的研究方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第一次以专著的形式对政务信息写作进行专门系统的阐述。该著作对政务信息的阐述比较详细,书中对政务信息工作也进行了研究,内容也比较全面。涉及了政务信息写作的整个过程,从主题的确定、材料的搜集到信息的标题、导语、主体、结尾等信息各部分的写作都进行了叙述。而且该书从工商行政管理的实践出发切入,在体现出理论意义的同时,政务信息写作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价值。

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杨霞主编的《公文写作规范与例文解析》一书中有关于政务信息写作的内容,在该书的第六章信息材料一章中对信息写作做了阐述。在本章的引言中,作者对信息材料的定义和主要特点以及与正式公文的差异。作者认为,信息材料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各级、各类社会组织收集、整理和传播各种管理信息的一种常用文字材料。作者认为,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范围、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次具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适用范围广发,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一个组织的管理决策与决策的执行情况,在启发管理思路、形成管理观点、辅助管理决策、交流管理信息、沟通管理情况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辅助性、参考性作用。作者在文中对信息材料的主要特点作了归纳,主要有三点。一是信息来源地广泛性,信息材料既有来自上级机关的各种信息,也有来自本机关各部门的信息;既有来自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的信息,也有来自社会中广大人民群众的信息;既有来自本国相关单位的信息又有来自国外同类机构的信息,等等。广泛的信息来源为信息文稿的写作中材料的比较、鉴别、筛选和提炼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二是信息内容的概括性,因为信息材料大多数直接服务于组织中各个层次的管理者,对信息内容的概括性要求较高。三是信息成果的层次性,信息材料一般是经过加工的材料,根据加工程度、反映问题的深度、参考价值大小等的不同,表现为不同的层次性。在文中作者提出了层次分类的标准。作者认为信息材料不是公文,但在现实的公文写作中使用频率很高,与公文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法定效力不同、撰写目的不同、信息内容的性质不同、制发程序不同、发送范围不同。作者对简报、大事记和消息的写作规范进行了阐述。虽然作者的观点尚需商榷,但是作者对信息材料的观点还是值得借鉴的。

由郭恩达、叶黔达、周介钧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行政管理应用写作》一书中也有关于政务信息写作的内容。作者在第九章专门对“行政信息文体”做了详细阐述。作者认为“行政信息文体是指在行政工作中,传递信息,反映情况的一种应用文体。它作为信息的载体不仅起到发现问题、反映情况、总结经验教训的作用,还可以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是领导机关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市领导掌握机关情况、推动工作的重要工具。”作者在文中没有进行信息的分类只是着重对几个文中进行了研究,包括调查报告、简报和信访分析报告。在对三个文中进行分析时,作者的角度主要是涵义和特点、文中作用、文种分类以及文种写作,作者从这几个角度对行政信息文体进行了分析。笔者对作者将调查报告放入行政信息文体有异议,而且对行政信息文体的写作作者并没有进行综合分析,对几个文种的分析无法总结行政信息文体写作的普遍适用规律,这也是本章的不足之处。

在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王群所著的《品味公文——公文写作漫谈四十篇》一书中,作者在第31、32、33、34节中谈到了信息写作和信息工作。在第31节的“信息写谈”中作者认为“信息稿件的篇幅短小,内容集中,文字简洁。这既是信息文体的特点,也是写作上的基本要求”,而且就作者的观点来看,在写法上信息文体是比较灵活的,不像公文那样有固定的格式要求,但也有其自身的写作规律。作者着重论述了信息稿件的写作要求,主要有“主旨集中突出、标题简洁醒目、内容虚实结合、语言简练顺当”,在这几个要求中,笔者对“内容虚实结合”存有异议,这有违实用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在第32节“怎样加工信息稿件”中,作者点名了信息稿件中存在的问题,基本事实准确但表述不当、稿件事实有误、数字前后矛盾、整体价值偏低但某一部分有一定价值需要摘要、稿件价值高但次长结构欠妥当。作者在文中结合上述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并提供了信息加工的步骤和加工方法,加工方法包括内容和辞章两个方面。在第33节“信息工作与市场经济”中,作者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中,党政信息工作必须适应新的体制,转变旧的观念和习惯做法,在思想上有个较大的解放,工作方式有个较大的改进;同时将市场经济的一些普遍原则,有机地运用到信息工作中,更好地为领导科学决策服务,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本届作者主要探讨的是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信息工作的开展,作者将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则与政务信息使用结合起来,是政务信息写作具有了时代色彩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政务信息的改革和发展。在第34节“深层次信息的开发”中,作者提出了根据中央办公厅的观点将党政信息分为“初级信息”和“深层次信息”两个层次,并指出,这一区分有利于党政信息内容的深化和质量的提高。并且作者认为“初级信息”和“高级信息”的主要区别体现在信息的服务层次和信息的内容上。作者研究了深层次政务信息的开发方法并着重论述了信息调研,提供了信息调研的主要方法即内容扩充法、综合归纳法、协同调查法、成果转化法、个案调查法。

在知网上输入“政务信息”或“党政信息”可以搜到的期刊、会议以及硕士博士论文一共不超过15篇。就我国在应用写作研究方面处于前沿的《应用写作》杂志自1985年至今刊载的关于政务信息写作的文章总共不超过10篇。而且就目前已发表的论文内容看,研究的关注点主要集中于写作技巧上,对政务信息写作基础的理论论述不是很多。

《秘书》在1994年第2期发表了江苏省镇江市委办公室朱亮的《党政信息写作要点》,作者在政务信息写作的篇幅结构、背景材料、结尾等要素上着手做了分析,以求找出政务信息写作的规律,文章的着重点是在结构方面,较为简短,论述不是很详尽。 1996年在《行政与法》杂志第一期刊载了一篇题为《论党政信息写作》为文章,着重论述了党政信息的作用、特征、分类及写作的注意要点,提出在党政信息写作在政策上的观点和注意事项,主要是宏观层面上的写作思想。

《浙江统计》在1999年第6期到2019年第2期连续登载了《政务信息知识简介》的8篇文章,在这8篇文章中,对政务信息的基本概念及特征、政务信息的分类、政务信息的作用、政务信息工作的基本原则、政务信息的要求以及统计信息的采写和编报要求进行了介绍。这几篇文章是从统计角度对我国政务信息的概括和介绍,文章的内容并不深入知识从客观上介绍了政务信息,

1999年《秘书之友》杂志在第一期刊发了一篇名为《浅谈政务信息与一般公文的差异》的文章,作者从自身从事政务信息工作的经验出发对二者进行了分析比较。作者认为政务信息与一般公文在运作上有很大的区别,着重从四个方面来阐释了二者的不同,即来源、报送程序、写法和容量上进行了分析,作者在最后归结时将政务信息认为是政府系统的内部“情报”,主要作用仍是为领导决策服务。

《秘书》杂志在2019年第8期上刊载了河北省的王东升所创作的一篇名为《浅谈党政信息与新闻写作之异同的》文章,对信息、信息论以及新闻和二者之间的异同进行了论述。文章对“何为信息和党政信息”进行了定位,对党政信息的内涵给出来自己的观点,但同时他也认为党政信息发展至今仍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在文中作者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了党政信息的特点。然后,对比新闻的概念和特点,作者将二者做了对比,找出了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主要集中在党政信息的新闻性上,而不同点主要是政务信息自身的一些涉及政府行政原则上的内容。就作者的而研究来看,之所以将二者进行对比也是认为党政信息与新闻存在共同点,认为党政信息不是新闻但具有新闻的性质。

《重庆行政》在2019年第一期上发表了重庆市委党校葛雅兰的《党政信息的写作技巧》一文,在文中作者从写作策略和写作技术上都对政务信息写作进行了分析。文种点明了政务信息主体的3中写作方法而且提出了对政务信息的集中类型,但还是沿用了以往作者的分类方法和分类标准并对各个类型的结构形式做了分析。在文中作者对信息中背景的设置和结尾的写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结尾的形式和要求做了分析。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设计到了信息写作的细节尤其是背景的设置和结尾的结构和形式。

(3)会议政策方面:

1985年1月,全国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座谈会明确提出,信息工作是办公厅(室)的一项重要任务,并要求信息工作要“从单纯地收发传递信息转变为既收发传递又综合处理信息”。

1986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召开部分省区市和中央部门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座谈会,专题讨论了信息工作,各级党委办公厅(室)向上级党委、各地区各部门向中央报送信息的工作相继全面展开。

1995年6月的省区市党委办公厅信息工作交流会,都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历史时期的任务和特点,再次强调信息工作的“三项重点工作之一”的重要地位和“集中精力抓质量”的要求,并在此期间由中央办公厅下发了《报送重要信息实施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息工作的意见(试行)》。自此,我国的党政信息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的道路,对日后政务信息的发展至关重要。

2.研究中的不足

在我国1998年提出并确定政务信息的概念至今,政务信息工作及其理论研究逐步深入,并取得了可喜成果,但在一些涉及政务信息写作问题的论说中,往往借鉴的多是新闻学的理论和知识,尚未形成政务信息本身的鲜明特点,对政务信息结构的识别和认定尚处于“雾里看花”阶段,在写作上无定式、审核上无尺度、评价上无标准,以致限制了政务信息写作学的形成与发展。

从目前已发表的可以见到的著作来看,专门研究政务信息写作的专著是十分少见的,至今也只有两部,为韩国强所著的《党政信息工作通论》和杜国强所著的《政务信息写作》,而且其中前者所陈述的理论和观点主要涉及的是党政信息工作,写作并不是其主要内容,而后者虽然主要是论述写作,在对政务信息写作理论作了构建的同时并没有深入探讨,主要是解决如何写的问题。由此来看,政务信息写作方面的理论支撑并不是十分完善、基础并不深厚。

论文方面,从写作角度政务信息写作的也有,但没有深层次的从写作角度对政务信息写作进行探讨,尤其是将行政管理活动与政务信息写作联系起来研究的基本没有。从中国知网上可以收集到的有关文章来看,基本上都是从写作技巧方面入手进行的研究,对政务信息写作的理论构建的作用并不明显。

鉴于此,笔者试从行政沟通角度对政务信息写作进行分析研究,以求在理论与实践结合基础上做出一点有益探索,为写作学科以及其他学科的发展稍尽绵薄之力。

(二)研究内容

第一章 绪论

一、引言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四、研究方法与写作框架

第二章 政务信息写作与行政沟通

一、政务信息概述

(一)行政沟通的概念和范围界定

(二)政务信息的内涵及外延分析

二、政务信息的文体定位

(一)政务信息的特性及功用分析

(二)政务信息的文体现状

1.现行常用文种分析

2.政务信息与其他公文对比分析

(三)政务信息文体性质

1.政务信息的政治性

2.政务信息的新闻性

3.政务信息的内部性

(四)政务信息与新闻消息比较

1.文体性质

2.内容选择

3.写作策略及技巧

三、政务信息写作对行政沟通的必要性和理论基础

(一)政务信息对行政沟通实现的必要性

1.行政效率的提高要求掌握大量信息材料

2.领导决策要求信息的充分供给

3.行政沟通功能实际就是信息沟通功能

4.信息化条件下的行政沟通要求复杂信息的有效处理

(二)政务信息写作对行政沟通实现的理论基础

1.政务信息写作目的与决策制定理论

2.拉斯韦尔模式与政务信息写作活动因素

3.行政沟通信息接受理论与政务信息写作策略

4.写作活动的“三环互动”与行政沟通信息传递与反馈

第三章 行政沟通过程与政务信息写作的融合

一、行政沟通要素与政务信息写作活动因素的交集

(一)行政沟通发动者与政务信息写作主体素质的构建

1.行政沟通发动者与政务信息写作主体的一体性

2.主体能力的构建

3.主体素质的构建

(二)行政沟通内容与政务信息写作客体的范围

1.行政沟通内容与政务信息写作对象的一致性

2.行政沟通内容到政务信息写作客体的转换

二、行政沟通效果对政务信息写作的要求

(一)行政沟通有效性对政务信息写作选题的限定

(二)行政沟通效果对政务信息写作载体选择的制约

1.行政沟通效果与政务信息的传布范围

2.不同效果与传布范围要求下政务信息写作的文本选择

三、政务信息写作中行政沟通障碍因素的规避

(一)政务信息写作中易产生行政沟通障碍的因素分析

1.写作主体与受体心理障碍

2.写作客体价值判断与实际需要的偏差

3.文本表现风格与行政沟通风格出现偏差

(二)政务信息写作主体与受体心理障碍的克服

1.写作主体与受体行政地位心理对等的实现

2.写作主体与受体好恶态度公共化的消解

(三)政务信息写作对象价值的准确判断

1.行政沟通角度政务信息写作对象的价值评判标准

2.行政决策的参考价值要求写作对象具有广泛影响力

3.政务信息的行政指导意义要求写作对象典型化

(四)政务信息写作文体选择与行政沟通效用的吻合

1.行政效用与文本模式的适用

2.不同效用要求下文体选择依据

(五)行政沟通风格与政务信息写作语体风格的契合

1.行政沟通风格特点对行政沟通的影响

2.适当地运用修辞手段,提高语言的表现力

3.合理地选择事实材料,增强语言的说服力

第四章 新媒介背景下政务信息写作的发展趋势

一、新媒介的产生与行政沟通方式的变化

(一)信息化条件下行政沟通手段的多样性与电子公文

1.传统行政沟通手段向电子政务沟通模式发展

2.电子政务信息沟通对政务信息写作发展趋势的影响

(二)新媒体的产生与政务信息写作媒体的多元化

1.新媒体的产生对传统政务信息写作的影响和冲击

2.政务信息写作与新媒体下的行政沟通相适应的解决策略

二、政务信息写作发展的电子化趋向

(一)政务信息写作资源的网络化

(二)政务信息写作的非线性化

(三)政务信息写作模式的标准化

1.写作格式的标准化

2.写作语言的规范化

3.政务信息载体界限的模糊化

第五章 结论及前景

一、总结和归纳

二、研究中的不足及前景

(三)研究方法和思路

1.研究方法

本课题在研究时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与本课题中行政沟通和政务信息相关的文献,并进行阅读、分析,从中得出对本课题的理论性认识,为课题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概念分析法

通过对搜集来的资料进行整理、阅读、分析、总结,从中得出本课题主要研究对象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其内涵和外延。主要是行政沟通视角下的政务信息写作如何定位以及政务信息的文体归属,并从行政沟通角度对政务信息进行在分类,使之更能适合当前行政沟通的需要。

(3)调查研究法

通过对有关行政机关及事业单位现行的政务信息写作和处理状况进行调查,了解目前政务信息写作及处理的现状、政务信息的运行模式以及当前政务信息的要求和原则,并对当前的政务信息写作加以细致分析,找出当前政务信息写作的规律,并对新媒体背景下政务信息写作的发展趋向进行分析总结。

(4)个案研究法

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政务信息包括动态信息、综合信息等等,而且其载体形式多样,所以不可能穷尽所有类型文章,为了便于研究,同时也为了能够深入的研究,只能从中找出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或片段来加以论证和分析。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各级进行研究从而抽象出整个类别的特点和性质。

(5)系统科学法

从写作学科在整体上对政务信息写作进行研究,政务信息不管归于什么门类,其写作最终要受到写作规律的制约,写作行为也要在写作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例如,政务信息写作行为系统也存在写作主体、写作客体以及写作载体和写作受体等内容,在写作时也要按照写作过程的要求进行。从整个写作学科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更明显地发现政务信息写作的个性特点,而且在研究过程中可以用写作学和行政管理学的理论对政务信息写作进行分析,这样在既定理论上得出的结论更加准确。

(6)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政务信息写作涉及到写作学以及行政管理学等学科的内容。写作学本身属于综合性边缘学科,涉及到哲学、心理学、美学、思维学等等,而行政管理学同样也是综合性学科,涉及到社会学、政治学、行政学、管理学等等。而从行政沟通角度来谈政务信息写作也是两个不同学科的相互交叉。这样由于笔者研究的角度是从行政沟通角度来研究政务信息写作,就不可避免的采用此方法。但就本课题的研究重点来看,内容涉及较多的仍是写作学科。

2.研究思路

(1)广泛搜集、阅读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专著,对有关本课题的理论观点进行了解,充分占有资料,为课题研究进行初步的理论准备;主要是根据以往的研究理论对政务信息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分析,在行政沟通的视角下对政务信息进行重新定位。

(2)对上阶段所积累的理论观点和有关实践的原始性资料进行梳理,理清这些庞杂观点和资料的脉络,进行归纳、总结和概括,为下一阶段的分析做好准备。

(3)在上阶段的基础上,结合导师的指导对理论观点和相关的实践现状进行初步分析,找出本课题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基础,使本课题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和实践上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而确定研究对象、目的及意义。同时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对研究内容形成大致的构想。

(4)上述三个阶段是本课题研究的基础性工作。下述两个阶段则是整个研究过程的重点。此阶段针对最初构想的研究内容,进一步深入地研读理论文献,进行文献分析,运用个案分析法和系统科学方法以及跨学科研究方法对行政沟通视角下的政务信息写作从行政学和写作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政务信息写作进行重新定义和划分,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进而较科学地对政务信息的写作策略和技巧进行分析和研究。

(5)进一步论证上一阶段研究所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针对发现的问题,继续进行文献搜集阅读和实践调查分析,听取导师意见,修正观点和办法,并对论文进行填充,完善论文观点。

三、经费来源及概算

经费来源:研究生培养费

四、主要设备、仪器及材料,实验地点或协作单位

主要设备:电脑、打印机、校园网

主要材料:与课题相关的书籍、杂志、学术会议论文、优秀硕博论文等

主要搜集资料地点:中国国家图书馆

吉林省图书馆

长春市图书馆

长春理工大学图书馆

长春理工大学文学院资料室

网络资源

撰写论文的主要地点:长春理工大学

五、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并列出25篇重要的参考文献,其中外文10篇)

政务信息自产生以来作为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和各部门之间沟通的重要形式受到各相关部门的重视,不少信息工作人员和学者也对其写作规律和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其中围绕政务信息写作技巧的占多数,也有的学者研究了政务信息写作的内涵、外延以及文体性质,有的将政务信息写作与新闻消息写作相对比来探讨其写作形式和方法。以上这些研究都为政务信息的相关理论提供了帮助。近几年,随着政府对信息工作的日益重视,也出现了关于政务信息写作的专著,论文数量也比以往有所增加,侧重点也有所改变,可是研究政务信息失真的原因等内容,加深了人们对政务信息写作的认识。而且随着行政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和新媒体的发展演进,着重从行政管理和新媒介传播方面研究政务信息的成果不断出现,为加快政务信息写作的信息化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关于政务信息工作的研究

我国现代政务信息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顺应党和国家的行政工作需要而产生的,经过进三十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形成了与其自身相适应的写作方法。自产生以来,政务信息写作的秘书人员和一些学者都对政务信息写作进行了相关研究,是政务信息的写作逐渐成形,也为政务信息的发展奠定了相关理论基础。

1985年1月,全国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座谈会明确提出,信息工作是办公厅(室)的一项重要任务,并要求信息工作要“从单纯地收发传递信息转变为既收发传递又综合处理信息”;1986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召开部分省区市和中央部门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座谈会,专题讨论了信息工作,各级党委办公厅(室)向上级党委、各地区各部门向中央报送信息的工作相继全面展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以及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进行,政务信息写作业随之进入了新时期。1995年6月的省区市党委办公厅信息工作交流会,都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历史时期的任务和特点,再次强调信息工作的“三项重点工作之一”的重要地位和“集中精力抓质量”的要求,并在此期间由中央办公厅下发了《报送重要信息实施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息工作的意见(试行)》。自此,我国的党政信息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的道路,对日后政务信息的发展至关重要。

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新的历史条件对政务信息有了新的要求,对政务信息的写作和处理提出了新标准,并注意到信息失真的问题。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的《新时期机关信息工作》以及长期从事党政信息工作和研究的袁庆学同志的新著《创新与超越———纵论21世纪机关信息工作》都是这一时期政务信息研究新理论的总结和体现。

在我国著名的秘书学研究专家钱世荣先生的《我国党政信息工作研究20年述略》一文中对我国自1984年政务信息产生至今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但其侧重点在党政信息工作与研究。根据钱先生对我国党政信息工作的总结,可以将20余年的发展历程概括为“五年促‘转变’,十年抓‘重点’,新世纪追求‘创新与超越’”。在文中,钱先生对各个阶段党政信息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做了一下总结,把握住了20多年来党政信息研究的主要脉络,并在文中指出了政务信息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并对信息技术时代的政务信息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从政务信息研究的历程来看,钱世荣先生的这一论文对20年的政务信息研究做了总结的同时也对未来的走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颇具见的,可以看作是政务信息研究的一次大总结。

1994年,陕西省渭南市韩国强同志所著的《党政信息工作通论》中对党政信息的一些基本理论进行了系统地阐述,详细论述了党政机关的信息网络建设、信息采集、信息写作、信息编辑、信息调研、机关信息工作的运行以及信息工作人员素质的培养等项工作的基本特点和工作方法,并且作者在书中还探讨了党政信息进一步发展的几个重要问题,并对党政信息在新时代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及为适应政府机构改革和建设服务型政府过程中党政信息的转变,为为党政信息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著作中,韩国强同志对党政信息工作的流程作了剖析并对党政信息的采编过程作了详细叙述。在信息采编包括信息写作这一环节,作者将党政信息作置位于行政工作中,并将信息工作定位为办公室的日常工作,显示出作者对信息工作的重视。但此书是从整个党政信息工作入手的,党政信息写作并不是本书的重点,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写作技术即细节的分析上。

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环境下的政务信息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中国科技信息》2019年第16期刊载的一篇文章《试论网络时代的政务信息管理》中为我国新时代的政务信息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文章着重从电子政务信息角度入手来分析,探讨了电子政务信息的内涵以及分类,对电子信息化条件下的政务信息运行过程进行了分析,是与当前政务电子化结合比较紧密的一篇文章。

关于政务信息文体的研究

随着政务信息的兴起和地位日益重要,许多专家学者开始从政务信息的源流发展上进行研究以期对当今的政务信息工作提供有益的指导,但这类的研究成果不是很丰富。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江苏省政协办公厅的林涛同志的一篇论文,在其发表的《中国古代政务信息的产生和演进》一文中对我国古代的政务信息产生和演进进行了研究,主要考察了古代政务信息的源流。在文中,林涛认为在原始社会时期的氏族部落已经具备了政府机构的雏形,而政务信息作为政府“实行行政管理的必然产物”也伴随着政府的产生和产生,作者认为,“在氏族部落首领统一指挥下,有组织地传递着定向、有序的信息便是政务信息的萌芽”。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国家权力机构和政府行政管理机关的建立和不断发展,政务信息也随着行政管理的需要不断发展。在文中,坐着将其演化分为三个阶段,即奠基时期、确立时期和完善时期。在政务信息的流变中,作者着重阐述了政务信息的发展演变的动力和政务信息的传播形式。

而我国现代政务信息自1984年开始使用到现在,多数学者将其定位为事务性公文,但也有的学者认为其是带有公文性质的新闻类文体。自产生开始,政务信息的文体一直处在争议中,但在后来的论调中有的学者提出,政务信息文体应为公文而在写法上应该与新闻消息的写作时相同的,也就是政务信息是借公文之壳而具新闻消息之实,但也有工作人员可学者提出了不同见解。

《秘书》杂志在2019年第8期上刊载了河北省的王东升所创作的一篇名为《浅谈党政信息与新闻写作之异同的》文章,对信息、信息论以及新闻和二者之间的异同进行了论述。文章对“何为信息和党政信息”进行了定位,对党政信息的内涵给出来自己的观点,但同时他也认为党政信息发展至今仍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在文中作者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了党政信息的特点。然后,对比新闻的概念和特点,作者将二者做了对比,找出了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主要集中在党政信息的新闻性上,而不同点主要是政务信息自身的一些涉及政府行政原则上的内容。就作者的而研究来看,之所以将二者进行对比也是认为党政信息与新闻存在共同点,认为党政信息不是新闻但具有新闻的性质。

《浙江统计》在1999年第6期到2019年第2期连续登载了《政务信息知识简介》的8篇文章,在这8篇文章中,对政务信息的基本概念及特征、政务信息的分类、政务信息的作用、政务信息工作的基本原则、政务信息的要求以及统计信息的采写和编报要求进行了介绍。这几篇文章是从统计角度对我国政务信息的概括和介绍,文章的内容并不深入知识从客观上介绍了政务信息,但也为人们了解政务信息提供了的借鉴。就文章内容来看,其中的观点基本也与《浅谈党政信息与新闻写作之异同的》对政务信息的定位大同小异。

1999年《秘书之友》杂志在第一期刊发了一篇名为《浅谈政务信息与一般公文的差异》的文章,作者从自身从事政务信息工作的经验出发对二者进行了分析比较。作者认为政务信息与一般公文在运作上有很大的区别,着重从四个方面来阐释了二者的不同,即来源、报送程序、写法和容量上进行了分析,作者在最后归结时将政务信息认为是政府系统的内部“情报”,主要作用仍是为领导决策服务。

关于政务信息写作的研究

政务信息自产生起就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而如何突出其作用出了处理环境之外写作是重中之重。按照裴显生先生在《基础写作》中队写作过程的范围界定将写作范围分为“准备阶段”和“运行阶段”,将调查到反馈都纳入到了写作的范畴,根据这一理论,政务信息的写作过程也从发现信息源到信息写作完成都属于写作过程。对政务信息写作的研究主要其中在调查捕捉、采编、写作技术、写作策略及何如预防信息失真等方面,这方面的研究以研究写作技术为多,大多都是进入写作状态后的细节的分析,例如政务信息标题的拟制、语言的运用等。

近几年各级党委政府是强调报送信息的重要性,政务信息已经成为行政机关不可缺少的需求之一,顺应这一要求,许多专家学者对政务信息的写作进行了研究。在杜国强所著的由陕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政务信息写作》就是一本关于政务信息写作的专著,改著作首次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政务信息写作的相关知识及写作技巧,在政务信息写作的研究方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第一次以专著的形式对政务信息写作进行专门系统的阐述。该著作对政务信息的阐述比较详细,书中对政务信息工作也进行了研究,内容也比较全面。涉及了政务信息写作的整个过程,从主题的确定、材料的搜集到信息的标题、导语、主体、结尾等信息各部分的写作都进行了叙述。而且该书从工商行政管理的实践出发切入,在体现出理论意义的同时,政务信息写作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价值。

1996年在《行政与法》杂志第一期刊载了一篇题为《论党政信息写作》为文章,着重论述了党政信息的作用、特征、分类及写作的注意要点,提出在党政信息写作在政策上的观点和注意事项,主要是宏观层面上的写作思想。《秘书》在1994年第2期发表了江苏省镇江市委办公室朱亮的《党政信息写作要点》,作者在政务信息写作的篇幅结构、背景材料、结尾等要素上着手做了分析,以求找出政务信息写作的规律,文章的着重点是在结构方面,较为简短,论述不是很详尽。

《重庆行政》在2019年第1期上发表了重庆市委党校葛雅兰的《党政信息的写作技巧》一文,在文中作者从写作策略和写作技术上都对政务信息写作进行了分析。文种点明了政务信息主体的3种写作方法而且提出了对政务信息的集中类型,但还是沿用了以往学者的分类方法和分类标准对各个类型的结构形式做了分析。在文中作者对信息中背景的设置和结尾的写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结尾的形式和要求做了分析。在这片文章中作者设计到了信息写作的细节尤其是背景的设置和结尾的结构和形式。

参考文献:

[1]路德庆.中国写作学大辞典[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1

[2]路德庆.普通写作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5

[3]林可夫.现代写作学:开拓与耕耘[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12

[4]陈国安.现代写作学引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2019.8

[5]马正平.高等写作学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19.10

[6]杜福磊.中国写作学理论研究与发展[M].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9

[7]向常华,叶昌德.实用行政文书写作大全[M].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19.2

[8]张天定.写作心理学[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9.12

[9]刘海涛等.写作学新教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9.5

[10]刘锡庆.基础写作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5

[11]段建军等.新编写作思维学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1

[12]闻君,倪亮.党务公文写作及范例全书[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9.1

[13]杨霞.公文写作规范与例文解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4

[14] 卢汉桥,郑洁.行政沟通简论[J].中国行政管理,2019.9(255)

[15] 葛雅兰.党政信息的写作技巧[J].重庆行政,2019.1

[16]Laura Wright, Jonathan Hope.Stylistics:A Pratical CourseBook[M].Beijing:For-

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Press,2019.

[17]H.G.Widdowson. Pratical Stylistics[M].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9.

[18]William.H.Roberts,Gregoire.Turgeon. About Language:A Reader for WrIters[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Press,2019

[19]Jennie M. Burroughs. What Users Want.Assessing Government Information Preferences To Drive Information Services[J]. 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2019.26(1)

[20]John Carlo Bertot,Paul T. Jaeger,Shannon N. Simmons,Justin M. Grimes,John A. Shuler.Reconciling government documents and e-government: Government information in policy, librarianship, and education[J].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2019.26(3)

[21]Robert A. Staley.Electronic Government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Changes for Programs,Users,Libraries,and Government Documents Librarians[J].Collection Managemen

-t.2019.32(3/4)

[22]Tae Hyun Kim,Gye Hang Hong,Sang Chan Park. Developing an intelligent web information system for minimizing information gap in government agencies and public institutions [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19.34(3)

[23]Christopher G. Reddick. Factors that Explain the Perceived Effectiveness of E-Government: A Survey of United States City Govern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irector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government research.2019.5(2)

[24]Hirohito SHIBATA,Koichi HORI. Cognitive Support for the Organization of Writing[J].A Survey of United States City Govern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irectors: New Generation Computing.2019.26(2)

[25]Chih-Hung Wu.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Knowledge-Based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ystems (KES99)[Z].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Knowledge-Based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ystems (KES99),Adelaide, South Australia,1999.1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页4]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300 字

+ 加入清单

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本书预期字数为12万字,分为理论与方法两大版,仅阐述设计计划的相关内容,更重要是推出设计计划的概念与方法。所涉及范围主要包括管理学,决策学,认识论,方法论,创造学,心理学,行为组织学,人类学,社会学,设计学,史学等诸多学科领域,最终将完成1本集科学有效的方法程序,大量生动案例及实际操作指导于1身的,具有教学指导作用的专业书籍。现在本书工作已大致完成资料收集阶段任务,在下阶段3个月的时间内,我将就所收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完成方法程序的完善工作。

53.《现代策划学》/[美]苏珊著;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

5.《策划学全书》/胡屹编著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6

14.《丰田方式》/ [日] 片山修著;陈锐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9

2.《星巴克咖啡王国传奇》/(美)舒尔茨(schultz,h)(美)扬(yang,d j)著;韩怀宗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2.《跨国公司行销中国》/ 卢泰宏编著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

13.《未来生活的选择》/ [英] 约翰。埃尔金顿 朱丽娅。黑尔斯著;张葆华等译 —北京:新华出版社,,1

17.《体验经济》/ [美] b。约瑟夫。派恩,詹姆斯。吉尔摩著;夏业良等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4

18.《消费者行为》第3版/ [美] 所罗门著;张莹,傅强等译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11

38.《麦肯锡理念》》/ [美] 埃森m.拉塞尔 保罗弗里嘉著;赵睿等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 ,6

39.《公司战略计划》/ [加] 明茨伯格著;张艳等译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1

44.《体验营销》/ [美]b。h。施密特著;周兆晴编译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10

45.《麦当劳店铺管理手法》/ 俞浪复编著;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

46.《钢索上的品牌战士》/ [英]菲欧娜吉尔摩著;黄富厢,刘军等译 —北京:中信出版社, ,9

52.《米奇的魔杖—迪斯尼的经营之道》/[美] 比尔卡波达戈利,林恩杰克逊著;关海歌、路小林译; —北京:中国3峡出版社, ,1

54.《供需新规则》/ [美] 里克卡什著;音正权译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12

55.《金字塔原理》/ [美]明托著;王德忠,张询译 —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2.《工业设计理论基础》/ 李乐山著 —待补

15.《当代商业住宅区的规划与设计—新都市主义论》/ 王受之著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7

4.《品牌再设计》/(美)凯瑟琳费西尔编 夏颉译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5

16.《器具的进化》/ [美] 亨利。佩卓斯集著;丁佩芝等译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7

19.《速成读本:设计》/ 克拉克,弗里曼著;周绚隆译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3联书店,,2.

20.《剧本导引—资讯时代产品与服务设计新法》/ [台] 洪德彰,林文绮,王介丘著 —台北: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5

21.《包豪斯》/ [英]慧特福德著;林鹤译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3联书店,,12

共5页,当前第4页12345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经典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范文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166 字

+ 加入清单

经典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一、提出“学校内部管理有效性”概念;

二、绘制学校内部管理有效性现状图;

三、以学校内部管理有效性为原点分析学校内部管理发展问题,将形成一个视角独特的分析框架。

论文工作量、年度研究计划、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 论文的主要工作量包括:

阅读相关文献;进行理论分析;收集本选题相关的观点、资料,建立研究所需的资料库;撰写论文。

二、年度研究计划:

XX年08月—XX年11月 确定选题,收集初期文献,撰写开题报告;

XX年11月—XX年12月 听取老师们的意见,调整研究计划;

XX年01月—XX年02月 收集资料,建立资料库,完成学校内部管理有效性的现状图;

XX年03月—XX年04月 进一步整理思路,形成论文写作提纲;

XX年05月—XX年08月 完成论文初稿;

XX年08月—XX年12月 修改论文并定稿。

三、可能遇到的困难、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二)“学校内部管理低效、无效”作为一种教育管理现象,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学校内部管理低效、无效”的出现既有时代的背景也有社会的原因。在分析“学校内部管理低效、无效”的成因和问题时,要找到合适的理论视角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本研究采取的是实地研究的方式,在进入研究的现场和实地研究的开展等方面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这些对我来讲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解决的办法包括: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向师友请教,借鉴他们的经验等等。

与本题目有关的研究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

1.1993年在《人民教育》第三期上发表学校管理论文《校长如何转达学生对教师的意见》。

2.1993年至今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教育管理等方面论文10余篇。

3.本人主持省教科所“十五”“”立项课题两项,其中一项已通过省级专家组鉴定,另一项正在研究中。

4.读硕期间专业课作业论文《人本管理在学校科学管理中的运用》获导师好评。

已具备的研究条件,尚缺少的研究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

目前已具备的研究条件包括:导师支持选题,并在研究思路、理论分析、文献收集等方面给予充分的指导;学校及周边图书馆学术资料丰富,网络信息渠道畅通,资料获得较为方便;本人在学校工作,对各学校情况熟悉,可方便地获得不同学校与本课题相关的资料;本人曾主持过或参加了一些科研项目,在研究经费上可以获得部分支持。

尚缺少的研究条件包括:本人为在职硕士研究生,工作与学习的时间难免互相挤占,时间问题是本选题研究面临的最大问题;对部分本研究需要的分析技术还不是十分了解,需要进一步学习;部分外文文献和数据需要购买,经费方面可能会比较紧张。

拟解决的途径包括:合理安排时间,想尽一切办法“挤”时间,确保研究的精力与时间投入;进一步加强学习,向师友讨教,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积极申报与本选题相关的科研项目,保证研究的经费的投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心理学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页3]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623 字

+ 加入清单

心理学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④最后,治疗对象会在治疗过程中逐渐变得喜欢自己,接纳自己。治疗对象同时必须承担起如何进行选择的全部责任:究竟是选择正常的信念,还是选择象原先一样的反常信念?做出什么样的选择的决定权完全在于他们自己。

⑵课题进度:

①20xx年6月撰写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②20xx年7月-8月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搜集符合监狱长刑犯抑郁病症测量的量表;认真学习和联系合理情绪疗法的具体技术;制定开展合理情绪疗法的进程。

③20xx年9月中旬(17-23号)联系南京某监狱,并询问该监狱内各种刑期在押犯人的分布状况。

④20xx年9月下旬(29、30号)前往南京该监狱,使用抑郁症测量量表对所有长刑犯进行记名测量。

⑤20xx年10月上旬(1-7号)对回收的量表进行统计和得出结果,并经过筛选,确定参加合理情绪疗法的长刑犯人员名单(第一期约20名左右)。

⑥20xx年10月中旬(13-14号)前往南京该监狱,与监狱管理人员商讨规划具体矫治活动细节,并向管理人员公布参加矫治活动的长刑犯人员名单,请监狱管理人员给出意见并及时做好思想说服工作。

⑦20xx年10月中旬(21-22号)前往南京该监狱,进行第一次情绪治疗活动。回来后总结活动体会和活动的成功与欠缺。

⑧20xx年10月下旬-12月底前往南京该监狱,进行余下的九次治疗活动。并于最后一次活动结束-

后,再对参与活动的长刑犯进行一次抑郁症状况测量。

⑨20xx年1月回收量

共3页,当前第3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土地资源管理硕士论文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516 字

+ 加入清单

土地资源管理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一、研究问题与文献综述(研究背景与问题、相关文献综述、主要参考文献)

研究背景

城市化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必经途径。而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因此,由于其特殊的区域位置,城市规划区内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显得尤为重要。提高城市化水平的现实道路就是发展、建设城市规划区。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水平快速提升、建设用地需求大量增加、农地非农化明显加快的过程当中,与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相比,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耕地更少,这就决定了我国只能走土地集约利用的道路。

近年来,我国实行了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严格控制农用地特别是耕地转为城镇建设用地,这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发展经济、提高城市化水平与保护耕地之间的矛盾之中,研究和探索城市特别是城市规划区土地集约利用有利于从宏观上把握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中土地供需的关系,从而最大程度地化解这个矛盾。因此,无论从加强土地管理、保护土地资源还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处于城市化加速期的城市规划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是深化土地利用研究内容的重要手段。城市土地利用研究的过程,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新思路、新理论的提出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方法、翔实的数据来保证。因此,城市规划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案的提出就是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在获得大量翔实可靠的数据和信息的基础上,加以总结、提炼和升华,以进一步完善理论体系。城市规划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就是要在获取大量信息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一套能够较为准确地衡量城市规划区土地利用状况的指标体系,并经过数学统计与评价方法,通过对几年数据变化的对比,利用gis技术完成对城市规划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和挖掘程度的分析,更为直观的显示出近几年时空变异特征。这一评价能够对探索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新方法、新思路以及对土地利用的理论的深化提供具体的佐证。

二是缓解土地供需矛盾、保障新时期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得到迅速提高,是近半个世纪中我国城市发展的最快时期。在未来50多年中,将有约5亿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其家属进城,变为城市人口。这样不仅要建立大量新城镇,而且现有的许多城镇都要程度不同地扩大其规模。客观上,城镇的发展和扩大必定要占用一部分土地,城市化建设与保护耕地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因此,必须找出一条既能减少耕地占用,又能及时为城乡各项建设提供必需的建设用地,保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以缓解城市化建设与保护耕地之间的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途径是走土地集约化利用的道路。

三是加强土地参与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基本手段。中央在制订宏观调控政策时将“地根”与“银根”一道当成宏观调控的两个重要闸门,要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参与宏观调控。国发32号文要求把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作为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切入点、突破口,通过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的相关研究,制订相关的土地利用对策和措施,引导和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

四是提高规划科学性、改进规划操作性的重要方面。我国在内生动力与外部发展机遇的双重催化下,资源开发与城乡建设热潮蓄势待发,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进入加速发展期,城市的扩张与耕地保护矛盾日趋尖锐。土地集约利用问题研究有助于土地管理部门充分了解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科学地制定土地利用的指导方针和对策,正确引导土地使用方向。同时还有助于土地管理部门了解存量土地的利用潜力,加强增量土地供给和存量土地供给的衔接,使土地供应计划的制定依据更为充分,以确保各城镇土地供给的科学性、台理性和公平性。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还有助于土地管理部门制定和完善城市土地利用的有关法律、法规,推动我国土地管理法制建设的进程。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的发展以及应用的不断深化,gis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各个领域之中。近几年,学术界对gis技术在土地集约利用、城市规划、土地动态监测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相应的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gis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监测土地动态变化,同时也可以应用于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分析当中。

综上所述,土地集约利用是当前国土资源工作的重要内容,是缓解我们当前日益突出的土地供需矛盾、保障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开展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不仅是贯彻土地利用基本国策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提高规划科学性、改进规划操作性的重要方面。同时,gis方法的应用,更科学的说明时间与空间上的变化规律,直观的表现出土地利用当中所暴露出的问题。

相关文献综述

土地集约利用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李嘉图(davidricardo,1772-1823)等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在地租理论中首次提出,是相对于粗放式土地利用而言的。所谓农业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集中地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生活劳动,使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以求在较小面积的土地上获得高额产量和收入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按照生产要素投入的构成不同,农业土地集约利用分为资金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飞速时期,因粗放用地所产生的矛盾和问题已经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平稳的运行。中央领导多次强调,要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和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积极探索建立国土资源管理的新机制,全面落实土地管理的各项措施,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

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单位土地面积上投入适当的资金、物质、和技术以提高集约度的土地经营方式。其内涵扩展包括以下3层含义:

1、土地地块集约利用,它是指区域某一土地利用类型的地块集约化利用。

2、土地类型集约利用,它是指区域同一土地利用类型土地集约化利用。

3、区域土地集约利用,主要是根据有限土地资源自然属性(土地经济、生态、适用性)和社会属性(市场供求关系、城市发展需求、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对土地资源利用的优化配置。

有鉴于此,本文对国内外的一些相关土地集约利用的文献进行了分析和整理,以此找出一些适合于特殊区域的检验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6535 字

+ 加入清单

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         开题报告格式与开题报告写作技巧

开题报告是研究生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指为阐述、审核和确定毕业论文题目而做的专题书面报告,它是研究生实施毕业论文课题研究的前瞻性计划和依据,是监督和保证论文质量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训练研究生科研能力与学术作品撰写能力的有效的实践活动。

《中国青年报》报道:复旦大学新闻学院XX级研究生所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仅有不到1/3的博士研究生获一次性通过,而78位硕士研究生,10人没获通过,仅有19人获一次性通过。这在复旦大学乃至于全国研究生教育的历史上“都很少见”。但据笔者了解,倘若以严肃的眼光审视目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论文开题报告工作,可以说,管理部门、导师、研究生三者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认识不足的问题——视“论文开题报告为走过场”、视“论文开题报告为形式”。除思想上重视不足外,对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缺乏了解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鉴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管理工作体会,就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写法和技巧做一探讨。

1.1                       1 毕业论文选题的原则

毕业论文选题一般要求满足以下原则:

①开拓性:前人没有专门研究过或虽已研究但尚无理想的结果,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或是学术界有分歧,有必要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

②先进性:硕士毕业论文要有新的见解,博士毕业论文要做出创造性成果;

③成果的必要性:所选课题应有需要背景,针对实际的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即应有实际效益或学术价值;

④成果的可能性:课题的内容要有科学性,难易程度和工作量要适当,充分考虑到在一定时间内获得成果的可能性。

以上要求说明,毕业论文题目不是给定的,而是研究出来的,只有在对所研究领域的过去、现在的研究资料等信息进行全面把握、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够确立满足以上“四性”要求的选题,从而为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奠定坚实的基础。无论是结合导师已有科研任务的选题,还是自选课题,选题之前的“信息积累”与“发现问题”均是研究生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尽管导师已完成了以上过程,但导师并不能替代研究生,这就是研究生学习、研究的独立性要求。

1.2                       2 开题报告的内容与撰写要求

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题目、立论依据(毕业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案(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条件分析(仪器设备、协作单位及分工、人员配置)等。

2.1 开题报告——毕业论文题目

题目是毕业论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要求:

①准确、规范。要将研究的问题准确地概括出来,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反映出研究的性质,反映出实验研究的基本要求——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及实验效应等。用词造句要科学、规范。

②简洁。要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一般不得超过20个汉字。

2.2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立论依据

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 毕业论文的选题目的与意义,即回答为什么要研究,交代研究的价值及需要背景。一般先谈现实需要——由存在的问题导出研究的实际意义,然后再谈理论及学术价值,要求具体、客观,且具有针对性,注重资料分析基础,注重时代、地区或单位发展的需要,切忌空洞无物的口号。

② 国内外研究现状,即文献综述,要以查阅文献为前提,所查阅的文献应与研究问题相关,但又不能过于局限。与问题无关则流散无穷;过于局限又违背了学科交叉、渗透原则,使视野狭隘,思维窒息。所谓综述的“综”即综合,综合某一学科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概况;“述”更多的并不是叙述,而是评述与述评,即要有作者自己的独特见解。要注重分析研究,善于发现问题,突出选题在当前研究中的位置、优势及突破点;要摒弃偏见,不引用与导师及本人观点相悖的观点是一个明显的错误。综述的对象,除观点外,还可以是材料与方法等。

此外,文献综述所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应予著录,一方面可以反映作者立论的真实依据,另一方面也是对原著者创造性劳动的尊重。

2.3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研究方案

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 研究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才能保证具体的研究方向,才能排除研究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干扰。

② 研究的内容。要根据研究目标来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要求全面、详实、周密,研究内容笼统、模糊,甚至把研究目的、意义当作内容,往往使研究进程陷于被动。

③ 研究的方法。选题确立后,最重要的莫过于方法。假如对牛弹琴,不看对象地应用方法,错误便在所难免,相反,即便是已研究过的课题,只要采取一个新的视角,采用一种新的方法,也常能得出创新的结论。

④ 研究的过程。整个研究在时间及顺序上的安排,要分阶段进行,对每一阶段的起止时间、相应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均要有明确的规定,阶段之间不能间断,以保证研究进程的连续性。

⑤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对可能遇到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关键性困难与问题要有准确、科学的估计和判断,并采取可行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⑥ 创新点。要突出重点,突出所选课题与同类其他研究的不同之处。

2.4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条件分析

突出仪器设备等物质条件的优势。明确协作单位及分工,分工要合理,明确各自的工作及职责,同时又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密切合作。提倡成立导师组,导师组成员的选择要充分考虑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要以知识结构的互补为依据。

以上就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之构成要素的撰写进行了简要的介绍。要写好开题报告,除了掌握必要的开题报告的写法之外,笔者认为,思想上一定高度重视,平时要勤动笔,并善于学习借鉴他人开题报告的优点。(选自:《浙江中医学院学报》.9,原文:“撰写研究生开题报告的技巧与方法”作者:张红)

开题报告写作规范

一、 开题报告的写作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2、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3、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4、研究工作进度;

5、主要参考文献。

二、开题报告的排版要求:

封面为四号宋体,正文为小四号宋体,页边距为左3cm,右2.5cm,上下各2.5cm,标准字间距,标准行间距,页面统一采用a4纸。

三、开题报告的字数要求:

正文字数不得少于3000字。

设计策划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 简述

设计计划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研究的是如何保证设计的优良度和高效性,以及如何指导设计的展开。在设计需要科学计划这一概念已成为现代设计界共识的情况下,我国业界内部对设计计划学的认识与研究,还没有跟上设计发展需要的步伐。针对我国设计教育现状,本书将就该学科的教学方面,提出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设计计划方法。以期为设计类学生深入理解设计,更好地掌握设计的方法提供必要的指导。

二.学术价值分析

1. 选题依据

计划在今天已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大至国家事务,小至个人日常生活,社会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计划,各类大大小小的成功项目,很大程度上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导入,实施了相应的计划活动。计划学的兴起是知识经济时代资源整合化的大势所趋。而反映到艺术设计学的领域,我们可以发现,计划同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如何设计,如何保证优良的设计,这都需要科学的调查研究,需要精准的分析定位,需要详实的设计依据,需要合理的组织安排,这些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形式,风格的赋予层面的“设计”相异而相成的工作,就是设计计划的内容。而如何正确进行设计计划,存在着一个方法论的问题。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成为当前学术主流的大环境下,设计计划应该可以打通各设计专业间的藩篱,为取得成功的设计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上的支持。

在设计先进国家,对设计计划方面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尤其在设计方法研究方面,已取得比较成熟的结果,出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如技术预测法,科学类比法,系统分析设计法,创造性设计法,逻辑设计法,信号分析法,相似设计法,模拟设计法,有限元法,优化设计法,可靠性设计法,动态分析设计法,模糊设计法等。这些方法侧重于不同的专业设计方向,而设计计划面临不同设计专业,更需要的是一种整合的灵活的解决问题的计划方法。这就需要我们针对计划自身的学科特点,从现有的成型的方法群中进行提炼,总结出一套适应现在情况的设计计划方法来。

2. 创新性及难度

本文将参考管理决策方法与相关设计方法研究的成果, 试图寻找一套对于我国设计师来说,明确可行的跨专业设计计划的方法体系。

本文致力于从简明实效的角度,为设计计划人员提供易于操控,而且便于和各个专业设计师进行沟通、交流的方法。要求该方法不仅对专业设计团队的计划环节有用,对个体设计人员的的设计工作也应具有指导作用。这就需要针对我国设计现状,从国内外各学科领域名目众多的相关方法中进行精心挑选,合理安排,科学综合的处理,创造出一套高效的计划方法来。虽然国外的相关成果业已成熟,但如何在众多不同侧重角度的方法中总结出理想的计划方法,需要我们对所有已知方法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同时明了我们设计各专业的工作规律,以期做到跨专业的有效性。

本文具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在对计划的理论性分析与研究中,需要树立对计划的正确理解与认识,进而廓清设计计划的概念。接着将在设计计划方法论层面的研究上,对设计计划及其方法论进一步阐述。鉴于国内现在并没有对设计计划有深入的的系统的研究,该书内容基本上属此方面问题的首次讨论,面临着缺乏大量相关经验及理论借鉴的景况,所以需要作者在目前积累的实践性资料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中加以总结与深化。

本文最大的难度在于资料的搜集上,国内相关资料匮乏且本方向的研究缺乏交流的气候,而由于我院互联网情报系统的不完善和出于对技术保密的考虑,也很难从互联网上得到理想的资料。作者只能从书店,图书馆和其他专业的老师和同学手中求取所需要的信息。当然本研究方向的直接信息是很缺少的,更多是从其它方向的研究成果中搜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方法的研究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课题,也需要从很多领域进行比较分,探索总结。而从一个学科到另一个学科的跳跃性研究,需要迅速转换思维及反复调整视点,这也对作者的思维技能,思考方式,学术视野及知识积累等方面的研究素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3. 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由于国际设计交流间的局限和我国设计界的特殊情况,尤其是国内设计教育上的某种封闭性和滞后性,我国业界对设计计划方法的认知尚不够深入,还缺乏一套完整的,在教学和实践中简明且易于操作的设计计划方法。经初步调查,当前学界内仅有的几本相关著作,也仅限于对西方某些设计方法与程序的简单的介绍,没有很专业地从计划的层面进行系统阐述,而市场上连篇累牍的相关书籍主要是从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方面着手,对设计类诸专业的设计计划,并不具备现实指导作用。所以亟待有这么一套专业性较强的设计计划方法及其论著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本书的出现将对设计计划这一门新兴学科,起到填补教学用书空白的作用。而从技术的角度而言,本书的完成也有相当的可行性,在分院近几年来的设计策划课程的教学中,已为之积累了大量新鲜的实践性,经验性资料。而分院的教育架构,亦为这个跨专业的研究项目做好了充分的人力物力资源上的准备。

4.预期成果

本书预期字数为12万字,分为理论与方法两大版,仅阐述设计计划的相关内容,更重要是推出设计计划的概念与方法。所涉及范围主要包括管理学,决策学,认识论,方法论,创造学,心理学,行为组织学,人类学,社会学,设计学,史学等诸多学科领域,最终将完成一本集科学有效的方法程序,大量生动案例及实际操作指导于一身的,具有教学指导作用的专业书籍。现在本书工作已大致完成资料收集阶段任务,在下阶段三个月的时间内,我将就所收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完成方法程序的完善工作。

附一. 全书基本构架

设计有序---设计计划学方法研究

前言

一. 思维的奥秘

1. 神奇教练的解决之道

2. 全脑运动---人脑思维的奥秘

3. 理性思维程序化

4. 日常生活中的思维程序

二.设计有序

1. 系统设计系统---浅析设计

2. 设计有序---设计计划学的兴起

a. 设计计划学的需要

b. 设计计划学的发展与前景

c. 设计计划学的角色

3. 设计计划方法论

4. step to step---计划的展开(全书之重)

5. 一起来吧(具体案例)

6. 计划书

a. 操作方案书的要求

b. 实施方案书的要求

c. 计划书的构成

d. 计划书的表现技法

7. 十八般武器---计划工具介绍

三.计划从身边做起

a. 处处留心皆学问---以窥视来训练

b. 排除确信无疑的定论

c. 要有追根究底的精神

d. 培养有效运用分配时间的能力

后记

附二. 参考书目(仅列二十条)

1.《兰德决策—机遇预测与经营决策》/乔迪译著? —成都:天地出版社,,10

2.《麦肯锡理念》/ [美] 埃森?拉塞尔 保罗?弗里嘉著;赵睿等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 ,4

6.《企划书实用手册》/ [日] 小泉俊一著;于大德译?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8.

10.《企划训练入门》/ [日] 悴田进一著;李幸纹译? —台北:小知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3,11.

11.《设计过程与方法》/ [日]沈祝华,米海妹编著? —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95,10

47.《创意企划案》/小管著;?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9

48.《新企划力:创意思考解决难题的六大能力》/ 郭泰著;?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4

50.《创意企划案》/小管著;?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9

本文具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在对计划的理论性分析与研究中,需要树立对计划的正确理解与认识,进而廓清设计计划的概念。接着将在设计计划方法论层面的研究上,对设计计划及其方法论进一步阐述。鉴于国内现在并没有对设计计划有深入的的系统的研究,该书内容基本上属此方面问题的首次讨论,面临着缺乏大量相关经验及理论借鉴的景况,所以需要作者在目前积累的实践性资料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中加以总结与深化。

本文最大的难度在于资料的搜集上,国内相关资料匮乏且本方向的研究缺乏交流的气候,而由于我院互联网情报系统的不完善和出于对技术保密的考虑,也很难从互联网上得到理想的资料。作者只能从书店,图书馆和其他专业的老师和同学手中求取所需要的信息。当然本研究方向的直接信息是很缺少的,更多是从其它方向的研究成果中搜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方法的研究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课题,也需要从很多领域进行比较分,探索总结。而从一个学科到另一个学科的跳跃性研究,需要迅速转换思维及反复调整视点,这也对作者的思维技能,思考方式,学术视野及知识积累等方面的研究素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3. 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由于国际设计交流间的局限和我国设计界的特殊情况,尤其是国内设计教育上的某种封闭性和滞后性,我国业界对设计计划方法的认知尚不够深入,还缺乏一套完整的,在教学和实践中简明且易于操作的设计计划方法。经初步调查,当前学界内仅有的几本相关著作,也仅限于对西方某些设计方法与程序的简单的介绍,没有很专业地从计划的层面进行系统阐述,而市场上连篇累牍的相关书籍主要是从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方面着手,对设计类诸专业的设计计划,并不具备现实指导作用。所以亟待有这么一套专业性较强的设计计划方法及其论著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本书的出现将对设计计划这一门新兴学科,起到填补教学用书空白的作用。而从技术的角度而言,本书的完成也有相当的可行性,在分院近几年来的设计策划课程的教学中,已为之积累了大量新鲜的实践性,经验性资料。而分院的教育架构,亦为这个跨专业的研究项目做好了充分的人力物力资源上的准备。

4.预期成果

本书预期字数为12万字,分为理论与方法两大版,仅阐述设计计划的相关内容,更重要是推出设计计划的概念与方法。所涉及范围主要包括管理学,决策学,认识论,方法论,创造学,心理学,行为组织学,人类学,社会学,设计学,史学等诸多学科领域,最终将完成一本集科学有效的方法程序,大量生动案例及实际操作指导于一身的,具有教学指导作用的专业书籍。现在本书工作已大致完成资料收集阶段任务,在下阶段三个月的时间内,我将就所收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完成方法程序的完善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七年制医学生硕士阶段心理健康状况调查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生,全文共 2236 字

+ 加入清单

七年制医学生硕士阶段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小编为您提供一篇关于七年制医学生硕士阶段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欢迎参考!

[摘要] 目的:分析某医科大学七年制硕士阶段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七年制医学生硕士阶段360名学生进行测试,并将结果与全国常模、七年制医学生本科阶段、统招硕士scl-90因子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19.17%的七年制医学生硕士阶段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2.本硕硕士阶段在人际敏感方面均高于统招硕士和本硕本科阶段。3.女性在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焦虑4个因子上与男性比较差异显着(p

[关键词] 七年制医学生;硕士阶段;scl-90;心理健康

国内外研究表明,约10%一20%的研究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且数量呈逐年增多趋势。我国七年制医学生硕士阶段培养时间为两年,作为这一特殊群体在校期间要度过更长的人生转变和塑造期,在严格的学习压力及心理负担下,即将面对实习、科研及就业等诸多环节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未见更多报道。

一、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选取368名某医科大学七年制(以下简称本硕)硕士阶段学生进行~l-90无记名测试,回收合格问卷360份,有效率97.83% ;同时调查该校450名本硕本科阶段学生,回收合格问卷441份,有效率98.00% 以及533名统招硕士(2、3年级学生),回收合格问卷520份,有效率97.56%均作为比较组,测试工作于XX年9-11月进行。

2.方法。采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spss 11.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采用t检验。

二、结果

1.一般情况。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国外应用甚广,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后随即被广泛应用,量表按5级记分进行测试调查,包括9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总分≥160分或任一因子分≥2分即为阳性,提示有轻度及以上,得分越高提示问题越严重。问卷调查本硕硕士阶段学生中男性135人(37.5%),女性225人(62.5%),平均年龄为(23.16±4.28)岁。

2.本硕硕士阶段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某医科大学本硕硕士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1829岁青年组常模进行scl-90评分比较,表明本硕硕士阶段学生在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敌对性4个因子分上显着低于全国青年常模。以sci厂90中9个症状因子任一项≥3分则考虑有心理健康问题,调查360名学生中阳性检出率19.17%(69/360),结果显示主要心理问题排序依次为人际敏感、强迫、焦虑、抑郁、敌对性、恐怖、躯体化、偏执、精神病性,且较全国青年常模突出。

3.本硕硕士阶段与本科阶段及统招硕士scl-90因子分义;看见与本硕本科阶段比较,本硕硕士阶段在躯体化、强迫、偏执方面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4.本硕硕士阶段不同性别sc 90因子分比较。不同性别本硕硕士阶段scl90因子分比较显示女性在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焦虑4个因子上与男性比较差异显着(p

三、分析与讨论

1.学校应采取多种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显示,scl-90总分和因子分医学研究生明显低于非医学研究生,这与前者在已经接受了5年医学本科教育,了解并掌握了相应的医学和心理健康知识,不断调节心理状态及自我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有关。本调查以scl-90阳性均分或9个症状因子任一项≥3分考虑发生心理健康问题,针对19.17%学生存在一定程度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应对本硕学生尤其硕士阶段医学生采取多种措施的心理健康教育,如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增设心理健康课程、加强七年制导师队伍建设、定期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心理自我调控的技能。

2.社会应对这一群体给予重视。医学本硕生处于特定环境,经历了漫长的学习生涯,其强度和密度很大。大学阶段面临淘汰、竞争等压力加之课程繁重、学制较长、课时紧张,相比本科在硕士时期稍显适应,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但因长期接触环境单一,进入见习、实习、就业等接触社会阶段,现实与理想存在差距,不能对社会深刻了解、正确评价自我,使他们对自身职业理想、人生选择产生质疑,这样学生在人际敏感方面带来稍显沉重的心理压力。因此诸如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大学生就业机制的实施,虽提供了更多参与社会竞争机会却使这一群体缺乏足够临床实践与社会经验,无意中抬高就业门槛,这应是社会应该予以重视的关键。

3.家庭应鼓励形成正确人生观。本硕硕士阶段学生是人格形成并趋于稳定的时期,男、女学生在该时期的心理发育大致趋于一致。本调查显示女性在这一时期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焦虑4个因子上显着高于男性,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有研究显示。医学生最感苦恼问题有:学习压力、经济拮据、恋爱苦恼、人际交往、分配担忧等。探究其原因,使得这一群体中女性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日渐增多,如情感脆弱与依赖,就业形势严峻,年龄困扰、教育成本、迫切希望经济独立。除自身与社会外,家庭更应鼓励其形成正确人生观,尽快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综上,本硕硕士阶段学生与本科相比已具备相当的医学知识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但由于特定因素影响不能像统招硕士一样可以做到心理调适,甚至发生心理疾病,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是人际敏感症状。因此,针对部分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共同努力,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提高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研究生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有什么要求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4206 字

+ 加入清单

研究生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有什么要求

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要求

开题报告是研究生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指为阐述、审核和确定毕业论文题目而做的专题书面报告,它是研究生实施毕业论文课题研究的前瞻性计划和依据,是监督和保证论文质量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训练研究生科研能力与学术作品撰写能力的有效的实践活动。

《中国青年报》报道: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19级研究生所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仅有不到1/3的博士研究生获一次性通过,而78位硕士研究生,10人没获通过,仅有19人获一次性通过。这在复旦大学乃至于全国研究生教育的历史上“都很少见”。但据笔者了解,倘若以严肃的眼光审视目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论文开题报告工作,可以说,管理部门、导师、研究生三者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认识不足的问题——视“论文开题报告为走过场”、视“论文开题报告为形式”。除思想上重视不足外,对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缺乏了解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鉴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管理工作体会,就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写法和技巧做一探讨。

1.1 1 毕业论文选题的原则

毕业论文选题一般要求满足以下原则:

①开拓性:前人没有专门研究过或虽已研究但尚无理想的结果,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或是学术界有分歧,有必要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

②先进性:硕士毕业论文要有新的见解,博士毕业论文要做出创造性成果;

③成果的必要性:所选课题应有需要背景,针对实际的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即应有实际效益或学术价值;

④成果的可能性:课题的内容要有科学性,难易程度和工作量要适当,充分考虑到在一定时间内获得成果的可能性。

以上要求说明,毕业论文题目不是给定的,而是研究出来的,只有在对所研究领域的过去、现在的研究资料等信息进行全面把握、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够确立满足以上“四性”要求的选题,从而为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奠定坚实的基础。无论是结合导师已有科研任务的选题,还是自选课题,选题之前的“信息积累”与“发现问题”均是研究生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尽管导师已完成了以上过程,但导师并不能替代研究生,这就是研究生学习、研究的独立性要求。

1.2 2 开题报告的内容与撰写要求

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题目、立论依据(毕业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案(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条件分析(仪器设备、协作单位及分工、人员配置)等。

2.1 开题报告——毕业论文题目

题目是毕业论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要求:

①准确、规范。要将研究的问题准确地概括出来,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反映出研究的性质,反映出实验研究的基本要求——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及实验效应等。用词造句要科学、规范。

②简洁。要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一般不得超过20个汉字。

2.2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立论依据

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 毕业论文的选题目的与意义,即回答为什么要研究,交代研究的价值及需要背景。一般先谈现实需要——由存在的问题导出研究的实际意义,然后再谈理论及学术价值,要求具体、客观,且具有针对性,注重资料分析基础,注重时代、地区或单位发展的需要,切忌空洞无物的口号。

此外,文献综述所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应予著录,一方面可以反映作者立论的真实依据,另一方面也是对原著者创造性劳动的尊重。

2.3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研究方案

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 研究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才能保证具体的研究方向,才能排除研究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干扰。

② 研究的内容。要根据研究目标来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要求全面、详实、周密,研究内容笼统、模糊,甚至把研究目的、意义当作内容,往往使研究进程陷于被动。

③ 研究的方法。选题确立后,最重要的莫过于方法。假如对牛弹琴,不看对象地应用方法,错误便在所难免,相反,即便是已研究过的课题,只要采取一个新的视角,采用一种新的方法,也常能得出创新的结论。

④ 研究的过程。整个研究在时间及顺序上的安排,要分阶段进行,对每一阶段的起止时间、相应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均要有明确的规定,阶段之间不能间断,以保证研究进程的连续性。

⑤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对可能遇到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关键性困难与问题要有准确、科学的估计和判断,并采取可行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⑥ 创新点。要突出重点,突出所选课题与同类其他研究的不同之处。

2.4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条件分析

突出仪器设备等物质条件的优势。明确协作单位及分工,分工要合理,明确各自的工作及职责,同时又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密切合作。提倡成立导师组,导师组成员的选择要充分考虑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要以知识结构的互补为依据。

以上就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之构成要素的撰写进行了简要的介绍。要写好开题报告,除了掌握必要的开题报告的写法之外,笔者认为,思想上一定高度重视,平时要勤动笔,并善于学习借鉴他人开题报告的优点。(选自:《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19.9,原文:“撰写研究生开题报告的技巧与方法”作者:张红)

开题报告写作规范

一、 开题报告的写作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2、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3、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4、研究工作进度;

5、主要参考文献。

二、开题报告的排版要求:

封面为四号宋体,正文为小四号宋体,页边距为左3cm,右2.5cm,上下各2.5cm,标准字间距,标准行间距,页面统一采用a4纸。

三、开题报告的字数要求:

正文字数不得少于3000字。

设计策划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设计计划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研究的是如何保证设计的优良度和高效性,以及如何指导设计的展开。在设计需要科学计划这一概念已成为现代设计界共识的情况下,我国业界内部对设计计划学的认识与研究,还没有跟上设计发展需要的步伐。针对我国设计教育现状,本书将就该学科的教学方面,提出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设计计划方法。以期为设计类学生深入理解设计,更好地掌握设计的方法提供必要的指导。

1. 选题依据

计划在今天已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大至国家事务,小至个人日常生活,社会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计划,各类大大小小的成功项目,很大程度上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导入,实施了相应的计划活动。计划学的兴起是知识经济时代资源整合化的大势所趋。而反映到艺术设计学的领域,我们可以发现,计划同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如何设计,如何保证优良的设计,这都需要科学的调查研究,需要精准的分析定位,需要详实的设计依据,需要合理的组织安排,这些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形式,风格的赋予层面的“设计”相异而相成的工作,就是设计计划的内容。而如何正确进行设计计划,存在着一个方法论的问题。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成为当前学术主流的大环境下,设计计划应该可以打通各设计专业间的藩篱,为取得成功的设计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上的支持。

在设计先进国家,对设计计划方面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尤其在设计方法研究方面,已取得比较成熟的结果,出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如技术预测法,科学类比法,系统分析设计法,创造性设计法,逻辑设计法,信号分析法,相似设计法,模拟设计法,有限元法,优化设计法,可靠性设计法,动态分析设计法,模糊设计法等。这些方法侧重于不同的专业设计方向,而设计计划面临不同设计专业,更需要的是一种整合的灵活的解决问题的计划方法。这就需要我们针对计划自身的学科特点,从现有的成型的方法群中进行提炼,总结出一套适应现在情况的设计计划方法来。

2. 创新性及难度

本文将参考管理决策方法与相关设计方法研究的成果, 试图寻找一套对于我国设计师来说,明确可行的跨专业设计计划的方法体系。

本文致力于从简明实效的角度,为设计计划人员提供易于操控,而且便于和各个专业设计师进行沟通、交流的方法。要求该方法不仅对专业设计团队的计划环节有用,对个体设计人员的的设计工作也应具有指导作用。这就需要针对我国设计现状,从国内外各学科领域名目众多的相关方法中进行精心挑选,合理安排,科学综合的处理,创造出一套高效的计划方法来。虽然国外的相关成果业已成熟,但如何在众多不同侧重角度的方法中总结出理想的计划方法,需要我们对所有已知方法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同时明了我们设计各专业的工作规律,以期做到跨专业的有效性。

本文具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在对计划的理论性分析与研究中,需要树立对计划的正确理解与认识,进而廓清设计计划的概念。接着将在设计计划方法论层面的研究上,对设计计划及其方法论进一步阐述。鉴于国内现在并没有对设计计划有深入的的系统的研究,该书内容基本上属此方面问题的首次讨论,面临着缺乏大量相关经验及理论借鉴的景况,所以需要作者在目前积累的实践性资料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中加以总结与深化。

本文最大的难度在于资料的搜集上,国内相关资料匮乏且本方向的研究缺乏交流的气候,而由于我院互联网情报系统的不完善和出于对技术保密的考虑,也很难从互联网上得到理想的资料。作者只能从书店,图书馆和其他专业的老师和同学手中求取所需要的信息。当然本研究方向的直接信息是很缺少的,更多是从其它方向的研究成果中搜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方法的研究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课题,也需要从很多领域进行比较分,探索总结。而从一个学科到另一个学科的跳跃性研究,需要迅速转换思维及反复调整视点,这也对作者的思维技能,思考方式,学术视野及知识积累等方面的研究素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3. 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由于国际设计交流间的局限和我国设计界的特殊情况,尤其是国内设计教育上的某种封闭性和滞后性,我国业界对设计计划方法的认知尚不够深入,还缺乏一套完整的,在教学和实践中简明且易于操作的设计计划方法。经初步调查,当前学界内仅有的几本相关著作,也仅限于对西方某些设计方法与程序的简单的介绍,没有很专业地从计划的层面进行系统阐述,而市场上连篇累牍的相关书籍主要是从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方面着手,对设计类诸专业的设计计划,并不具备现实指导作用。所以亟待有这么一套专业性较强的设计计划方法及其论著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本书的出现将对设计计划这一门新兴学科,起到填补教学用书空白的作用。而从技术的角度而言,本书的完成也有相当的可行性,在分院近几年来的设计策划课程的教学中,已为之积累了大量新鲜的实践性,经验性资料。而分院的教育架构,亦为这个跨专业的研究项目做好了充分的人力物力资源上的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大学生硕士学位申请报告_申请报告_网

范文类型:申请书,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大学,学生,全文共 1139 字

+ 加入清单

大学硕士学位申请报告

一、开题报告书按学校规定要求填写,一律用a4纸打印.页面设置格式:上边距2.54cm,下边距2.54cm,左边距3.17cm,右边距3.17cm,行间距20磅.字体、字号:宋体、小四号.单面打印(前两页双面打印),于左侧装订成册。

二、本报告书为教育硕士学位档案内容,需长期保存.教育硕士必须按照格式要求,认真填写。

三、本报告书一式三份,分别由教育硕士、学院和研究生处各存档一份.姓名导师姓名学院学号专业论文题目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二、该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三、该课题所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论文提纲。

四、国内外主要参考文献(列出作者、专著、论文、期刊名称、出版日期。

五、学位论文工作计划安排序号 起止日期 工作阶段名称及内容。

六、导师意见:导师签字:年月日。

七、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论证论证时间论证地点开题报告组成人员姓名职称 工作单位开题论证报告会议记录:记录员签字。

八、开题论证小组意见(对选题依据、研究方案、论文大纲的科学性、可行性及创新性的评价):负责人签字:年月日。

九、学院审查意见:负责人签字:年月日注:1.每页不论是否写满,表格都要填满此页.2.表格不够时可加页。

硕士学位申请报告范文:

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已完成了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全部培养环节,包括课程学习、开题报告、文献综述、专业实践、学术活动等等。学位答辩准备工作已经完成,特此申请参加学校的论文答辩,并向学校提出硕士学位申请。

开题评审意见范文:

流域突发性水环境风险模拟预测研究是水环境保护方面研究的重要内容,具有理论和应用价值。该生指出了当前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解决思路。该生选题有意义,方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创新性因素,同意进行下一步写作。

申请学位的基础要求及时限

根据《暂行办法》规定,自学考试本科毕业申请学士学位的基本要求是: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通过自学考试成绩优良,经审核准予毕业者,均可申请学位。

2、考籍档案中有考试违纪,作弊记录者,不能申请学士学位。

3、凡申请学位的自考本科毕业生,应参加由省学位办组织的外语水平考试。考试语种暂定为英语、日语、俄语。考试要求达到大学公共外语三级水平(不要求听力)。

申请授予学位的时限:

1、自考本科生(取得一科以上合格成绩者),均可报名参加省学位办组织的外语水平统考,考生可连续报考四次,四次均不及格,则不能再报考,本科毕业后也不能申请学位;

2、自考本科毕业生在毕业之后一年内应申请学位(此时外语水平统考必须及格),超过一年也不能申请学位;

3、自考本科取得的外语水平统考合格成绩四年内有效;

4、自考本科生应在每年四月二十五日前向主考学校自考办报名参加外语水平统考。统考时间为六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上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文科硕士论文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964 字

+ 加入清单

文科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一、理解开题报告的结构

学位论文的写作实际就是一项课题研究,但是由于学位论文研究的课题成果形式就是一篇论文,一般没有研究经费、时间短并且是个人完成,因此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就没有或者没必要写时间进度安排、预计的成果形式、经费预算、研究的组织管理等部分。主要结构有以下四部分:

(一)问题的提出

主要说明自己要研究的问题是怎么样的一个问题,必要时顺便把题目中有关概念解释一下;然后在文献综述基础上,阐述这个问题目前研究的不足;最后再简略谈谈解决了这个问题有什么样的意义。正如 . .什维亚柯夫所说:“对于任何一种学位论文,对任何一种科学著作来说也都一样,它的木钉性具有头等的意义。作者必须对自己提出非常名曲的人物,任意一些含糊不清的地方在这儿都是不恰当的。”最后,根据需要,可简单谈谈谈研究的可行性,即研究的主、客观条件。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基本思路

主要研究内容就是要研究的这个问题包括的主要方面,简略地介绍一下;基本思路,就是对研究中涉及到的主要关系、联系、层次、顺序的考虑,先简略地把写出来,然后再通过论文提纲写出来,提纲最好附在整个开题报告最后,提纲写到三级标题比较合适。

(三)研究的重点、难点和预计的创新点

撰写学位论文,是一个知识生产和创新的过程。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必须倡导和要求创新。这部分注意要谨慎地写创新,字数不太多,注意结合前面文献综述中了解的已有的研究情况,照应起来。

(四)研究的主要方式、方法

这个部分又是一个重点,首先要弄清自己的研究类型,然后根据研究类型把那些可能影响研究效度、信度的因素以及你如何提高研究的科学性的措施简略交代清楚。比如说实验研究,就要把采用的基本实验设计说明白,然后说明可能的干扰因素及其消除办法等;再如调查研究,要重点说明对象的设计(如何获得样本等)和工具的设计(如问卷)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弥补措施等,顺便也就交代了研究的具体方法。特别注意不要随便写“文献法”、“观察法”、“比较法”,任何研究都要查阅文献、都要观察、都要用比较,一定要弄清这几个方法的独特含义。研究方法多种多样,任何一种方法都不能包打天下,每种方法各有其适用的课题。研究方法只是实现研究目标的手段,它应该由课题性质、研究思路、研究关键和研究成果的形式决定。

(五)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不是指写开题报告所引用的文献,而是要写的论文的文献。参考文献体现出是否具备了研究该问题的基础条件,是不是全面深刻把握了该问题研究的基本情况。文献要尽量是重要的、经典的、有代表性的,要体现不同学科、不同时期、不同学派、不同国家的已有研究情况。文献先按中外文文献分类,再按学科分大类排序,最后在各学科内再按照时间排序。所有文献用一个序号排下来,既可以用所谓“国家统一标准格式”,也可以用传统的格式。

二、交代开题报告“理论支撑”

问题研究要以已有思想、理论和方法为基础,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这不等于说任何问题的研究都必须有具体的“某人某理论”为支撑。做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某种理论或者方法的运用固守一个理论视角。研究要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理论中心、学科中心、方法中心。因此,凡是有利于解决我们的问题的理论和方法,都是我们的“理论支撑”或者“方法支撑”。要不要在开题报告或者论文里专门交代“理论支撑”,这要看研究的类型、问题的性质。研究者认为这些具体理论对于解决这个问题特别有效、甚至是无此理论则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这样的研究肯定需要比较详细地对理论进行介绍。但是更多的课题并不是这样的,对它们的研究当然也需要理论指导、理论基础,然而这些理论基础不是解决问题的“模板”,而是以指导、渗透、规范等多种方式影响着我们的整个研究。并且这些理论基础很广泛,可能是博采了已有相关研究的一切积极成果,也可能只采用了其中的基本理念。这样,就不好具体说研究的具体“理论支撑”。对于大部分研究来说,局限于某一个或者某几个具体“理论支撑”反倒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是一种违反研究方法论的做法。

当然,不是任何课题研究都有明确具体的“理论支撑”,但是任何课题研究都要有自己的理论基础。理论基础主要体现在对问题的阐述和分析中。比如在有些段落这样写道“本研究以教育与社会的辨证关系原理为基础……”、“本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基础,批判吸收了当代西方哲学、尤其是人本主义思潮中的合理主张……”、“本研究以知识社会学的有关理论为依据……”;“根据人力资本理论,教育的经济效益……”等等。还有的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你在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用辩证法观点、用科学哲学观点、用人力资本理论、用统计学原理、用人类学理论等等,这些实际上就在体现自己的理论基础,完全不必要机械地、死板地、不分课题类型和课题需要地去专门阐述“理论支撑”。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740 字

+ 加入清单

2015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

一、我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个题目作为自己硕士论文的题目,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

学校内部管理有效性问题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在学校内部管理方面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也伴随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一所学校的正常运作,离不开方方面面的管理,良好的管理机制为管理的推进提供了强劲的动力。然而,现实中,学校管理低效、无效的现象却比比皆是。当越来越多的“低效管理”、“无效管理”问题呈现在人们面前,当越来越多的学校因内部管理问题而导致办学效益下降而引起学生家长的不满和整个社会的非议时,这种令人震撼的现实图景所警示的问题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焦虑与思考。学校内部管理的问题,不仅影响到了中国学校管理发展的进程,同时也直接影响了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关注这一问题,并为解决这一问题献计献策,不论于道义还是责任而言,都是当今教育管理研究者不容推辞的义务。

二、之所以要将学校内部管理的问题与有效性联系在一起讨论,主要是因为:

1、学校内部管理的问题有很多方面,诸如人的管理、物的管理、财的管理、信息的管理、时间的管理等等。但贯穿整个管理、衡量管理成败的是管理的效率与效益,本课题中的有效性侧重研究的是管理的效益。将学校内部管理问题与有效性联系在一起进行分析,不但有利于我们更准确地探究学校内部管理发展的内在机制,也有利于我们从一个更为综合、更为整体性的视角,为学校内部管理发展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找到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

2、就当前关于学校内部管理发展的研究现状而言,存在着重局部轻整体、重价值轻事实、重当下轻历史、重应然轻实然等问题。之所以会存在这些问题,很多时候都与“就管理谈管理”这样狭窄的研究视野相关。笔者力图将学校内部管理发展的问题与有效性联系在一起讨论,就是希望通过这样的一种尝试,进一步拓展当下学校内部管理发展研究的视野,为基于中国本土经验的理论生长与政策制定奉献一点绵薄之力。

三、在研究方法上,笔者拟采取实地研究方式,通过参与观察、非结构性访谈等方法,对本选题进行探讨。之所以采取这样的研究方式,一方面和笔者的研究兴趣及知识储备有关,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是因为笔者感到当前教育研究中秉承科学求真精神的研究依然比较缺乏。尽管实地研究并不必然和科学研究划上等号,但面对学校管理有效性这样一个现实问题,采用以“脚踏实地”为生命的实地研究比“高跷上的研究”让人觉得更加可靠。

四、概念的界定:

(一)、学校内部管理

学校内部管理是指在学校范围内,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有效地对本校人、财、物、事、时间、信息进行组织与控制的活动。学校管理的过程,包括计划决策、组织实施、监督检查、指导调整、总结评价五个环节。学校管理的内容有教育目标管理、师生员工管理、教学质量管理等。

(二)、有效性

有效性是指“完成策划的活动和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即“做的事正确”的程度。

(三)、学校内部管理有效性

学校内部管理的有效性即是学校按照一定的程序,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教育资源,并使这些资源的配置达到最优化,通过组织和领导他人去有效工作,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最优化,达到事半功倍效果。学校内部由于各个组织机构担负着各不相同的工作任务,赋有各自的管理职能,容易从本部门的利益出发考虑问题,因此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矛盾、摩擦甚至相互扯皮推诿的现象。要能保证各机构之间在管理活动中的协调配合,又能使学校的各种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提高学校管理的有效性就显得尤其必要。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在目力所及的范围内,笔者对与本选题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梳理,下面就梳理的结果做一简要介绍:

一、关于学校内部管理的研究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门类下,以“学校内部管理”为主题进行精确查找(1980-xx年),检索到2659条记录;在中等教育门类下同样以“学校内部管理”为主题进行精确查找(1980-xx年),检索到360条记录。在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的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门类,以“学校内部管理”为主题进行精确查找(1999-xx年),结果为58条;中等教育门类下同样以“学校内部管理”为主题进行精确查找,结果为10条记录。

共6页,当前第1页123456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关于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规定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制度与职责,全文共 1400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规定

第一条 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的基础性工作,也是研究生撰写毕业论文的重要环节,是培养研究生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为规范我院研究生培养工作,切实提高我院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水平,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硕士学位论文选题要求

硕士论文须具备以下选题要求:

(一)选题要与本学科的培养目标相结合,应体现学术研究的前沿性和创新性。

(二)选题应结合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法制建设的实际需要,特别要关注重大社会经济问题。

(三)选题应考虑到有一定先进性和适当的难度,既要有理论分析、又要有必要的实证分析和数据支撑。

(四)所选课题在文献资料、实证调查或调研工作等方面具有可行性,并经努力能按期完成。

(五)指导教师应充分了解研究生的研究专长和学术兴趣,结合本学科最新发展前沿和所研究方向进行指导选题。

(六)鼓励研究生自己拟出论文题目或导师和研究生分别拟题,共同商榷。但都需结合学科、专业研究方向,并有写作完成的基本条件。

(七)鼓励研究生到实际部门调研并带着问题和研究内容进行选题。

第三条 开题报告内容

(一)选题理由,研究的价值与意义。包含课题来源、选题依据和背景情况,研究的目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二)文献综述与理论空间。包含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所阅文献的查阅范围及手段;所使用的理论。

(三)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包含学术构想与思路,主要研究内容,难点与创新点,论文结构与框架。

(四)研究方案。包含拟采取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可行性分析,工作计划。

(五)参考文献。文科所参考学术著作一般不少于30部、学术论文不少于20篇,其中外文参考文献不少于6项。

第四条 开题报告程序要求

(一)开题报告要求研究生在对相关学科、专业领域的资料进行搜集、阅读和整理,并获取全面而准确的学位文献体系后,填写《云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申请表》,向法学院提出申请,并经法学院组织开题论证。

(二)开题报告必须在第四学期期末前完成,逾期者按延期毕业处理。

(三)开题报告采取报告和答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经导师组组织开题论证后方可进行初搞写作。

(四)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陈述文字应在3000字以上。

(五)开题报告审核小组成员一般由3——5名在相关领域有较高学术造诣和影响力的教授或具硕士生导师资格的副教授组成,审核小组组长由各学位点负责人或学科带头人担任。

(六)开题报告仪式由审核小组组长主持。导师简要介绍报告人的基本情况和选题背景;研究生个人陈述开题报告,时间应不少于15分钟;审核小组成员及参加人员进行评议和提出意见建议,研究生回答相关问题;评议小组做出是否通过决议。决议结果分为“通过”和“不通过”两种。决议采取表决方式,经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方可通过。由评议组写出综合意见,送培养单位研究生教学秘书和研究生部归档备查。

(七)开题报告通过者,根据专家审定小组的评议意见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后作为档案保存;并可进入论文写作阶段。无故未按时开题或开题未通过者,不得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须于第五学期期末前重新进行开题。仍不合格者,终止学位论文工作。如各门成绩合格者,按结业处理。

(八)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再随意改题。如确有特殊原因需改题者,须由研究生写出书面报告,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再由研究生办公室签署意见并报主管领导审批后,报研究生部备案。并按以上程序在1个月内补做开题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国防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范文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大学,全文共 5502 字

+ 加入清单

国防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一、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之论文名称、课题来源、选题依据

论文名称: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课题来源:单位自拟课题或省政府下达的研究课题

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之选题依据:

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是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的前提和依据。通过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 可以使企业对未来的技术发展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有正确的把握, 从而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以减少技术创新决策过程中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只有在正确把握技术创新发展方向的前提下, 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才能沿着正确方向开展,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才能得到不断加强。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商业中, 企业的技术创新决定着企业生存和发展、前途与命运, 为了确保技术创新工作的正确性,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现有的技术创新预测方法可分为趋势外推法、相关分析法和专家预测法三大类。

(1)趋势外推法。指利用过去和现在的技术、经济信息, 分析技术发展趋势和规律, 在分析判断这些趋势和规律将继续的前提下, 将过去和现在的趋势向未来推演。生长曲线法是趋势外推法中的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创新预测方法,美国生物学家和人口统计学家raymond pearl提出的pearl曲线(数学模型为: y=l∕[1+a?exp(-b·t)] )及英国数学家和统计学家gompertz提出的gompertz曲线(数学模型为: y=l·exp(-b·t))皆属于生长曲线, 其预测值y为技术性能指标, t为时间自变量, l、a、b皆为常数。ridenour模型也属于生长曲线预测法, 但它假定新技术的成长速度与熟悉该项技术的人数成正比, 主要适用于新技术、新产品的扩散预测。

(2)相关分析法。利用一系列条件、参数、因果关系数据和其他信息, 建立预测对象与影响因素的因果关系模型, 预测技术的发展变化。相关分析法认为, 一种技术性能的改进或其应用的扩展是和其他一些已知因素高度相关的, 这样, 通过已知因素的分析就可以对该项技术进行预测。相关分析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导前-滞后相关分析、技术进步与经验积累的相关分析、技术信息与人员数等因素的相关分析及目标与手段的相关分析等方法。

(3)专家预测法。以专家意见作为信息来源, 通过系统的调查、征询专家的意见, 分析和整理出预测结果。专家预测法主要有: 专家个人判断法、专家会议法、头脑风暴法及德尔菲法等, 其中, 德尔菲法吸收了前几种专家预测法的长处, 避免了其缺点, 被认为是技术预测中最有效的专家预测法。

趋势外推法的预测数据只能为纵向数据, 在进行产品技术创新预测时, 只能利用过去的产品技术性能这一个指标来预测它的随时间的发展趋势, 并不涉及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科技、经济、产业、市场、社会及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在现代商业经济中, 对于产品技术发展的预测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产品过去技术性能指标按时间的进展来类推, 而应系统综合地考虑现代商业中其他因素对企业产品技术创新的深刻影响。相关分析法尽管可同时按横向数据和纵向数据来进行预测, 但由于它是利用过去的历史数据中的某些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因素求出的具体的回归预测式, 而所得到的回归预测模型往往只能考虑少数几种主要影响因素, 略去了许多未考虑的因素, 所以, 所建模型对实际问题的表达能力也不够准确, 预测结果与实际的符合程度也有较大偏差。专家预测法是一种定性预测方法,依靠的是预测者的知识和经验, 往往带有主观性, 难以满足企业对技术创新预测准确度的要求。以上这些技术创新预测技术和方法为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预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但在新的经济和市场环境下, 技术创新预测的方法和技术应有新的丰富和发展, 以克服自身的不足, 更进一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和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先进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

目前,在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评估中, 一般只考虑如下四个方面的因素: (1) 技术的先进性、可行性、连续性; (2) 经济效果; (3) 社会效果; (4) 风险性, 在对此四方面内容逐个分析后, 再作综合评估。在综合评估中所用的方法主要有: delphi法(专家法)、ahp法(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估法、决策树法、战略方法及各种图例法等, 但技术创新的评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 其中存在着广泛的非线性、时变性和不确定性, 同时, 还涉及技术、经济、管理、社会等诸多复杂因素,目前所使用的原理和方法, 难以满足企业对技术创新评估科学性的要求。关于技术创新评估的研究, 在我国的历史还不长, 无论是指标体系还是评估方法, 均处于研究之中, 我们认为目前在企业技术创新评估方面应做的工作是: (1) 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技术创新评估指标体系; (2) 建立一种适应于多因素、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的综合评估方法。

这种情况下, 神经网络技术就有其特有的优势, 以其并行分布、自组织、自适应、自学习和容错性等优良性能, 可以较好地适应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这类多因素、不确定性和非线性问题, 它能克服上述各方法的不足。本项目以bp神经网络作为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构建的基础, bp神经网络由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构成, 各层的神经元数目不同, 由正向传播和反向传播组成, 在进行产品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时, 从输入层输入影响产品技术创新预测值和评估值的n个因素信息, 经隐含层处理后传入输出层, 其输出值y即为产品技术创新技术性能指标的预测值或产品技术创新的评估值。这种n个因素指标的设置, 考虑了概括性和动态性, 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影响产品技术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导致产品个体差异的主要因素, 尽管是黑匣子式的预测和评估, 但事实证明它自身的强大学习能力可将需考虑的多种因素的数据进行融合, 输出一个经非线性变换后较为精确的预测值和评估值。

据文献查阅, 虽然在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的现有原理和方法的改进和完善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如文献[08]、[09]、[11]等, 但尚未发现将神经网络应用于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方面的研究, 在当前产品的市场寿命周期不断缩短、要求企业不断推出新产品的经济条件下, 以神经网络为基础来建立产品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模型, 是对技术创新定量预测和评估方法的有益补充和完善。

三、论文预期成果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项目研究的理论意义表现在: (1) 探索新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 丰富和完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方法体系; (2) 将神经网络技术引入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 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方法的发展。

本项目研究的应用价值体现在: (1) 提供一种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定量预测技术, 有利于提高预测的正确性; (2)提供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综合评估方法, 有利于提高评估的科学性; (3) 为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工作提供新的方法论和实用技术。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目标:

以bp神经网络模型为基础研究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 并建立科学的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及设计相应的模型计算方法, 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 对指标和模型体系进行实证分析, 使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用价值。

研究内容:

1、影响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佑的相关指标体系确定及其量化和规范化。从企业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个方面入手, 密切结合电子商务和知识经济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系统综合地分析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各相关因素, 建立科学的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 并研究其量化和规范化的原则及方法。

2、影响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各相关指标的相对权重确定。影响技术创新发展和变化各相关因素在输入预测和评估模型时, 需要一组决定其相对重要性的初始权重, 权重的确定需要基本的原则作支持。

3、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研究。 根据技术创新预测的特点, 以bp神经网络为基础, 构建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

4、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计算方法设计。根据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基本特点, 设计其相应的计算方法。

5、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学习样本设计。根据相关的历史资料, 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学习样本, 对预测和评估模型进行自学习和训练, 使模型适合实际情况。

6、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的实证研究。以一般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工作为背景, 对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进行实证研究。

创新点:

1、建立一套基于电子商务和知识经济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目前,在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方面, 一种是采用传统的指标体系, 另一种是采用国外先进国家的指标体系, 如何结合我国实际当前经济形势, 参考国外先进发达国家的研究工作, 建立一套适合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 此为本研究要做的首要工作, 这是一项创新。

2、研究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及其计算方法。神经网络技术具有并行分布处理、自学习、自组织、自适应和容错性等优良性能, 能较好地处理基于多因素、非线性和不确定性预测和评估的现实问题, 本项目首次将神经网络技术引入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 这也是一项创新。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技术路线的

可行性论证

1、重视系统分析。以系统科学的思想为指导来分析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和变化的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 并研究影响因素间的内在联系, 确定其相互之间的重要度, 探讨其量化和规范化的方法, 将国外先进国家的研究成果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建立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的指标体系。

2、重视案例研究。从国内外技术创新预测与决策成功和失败的案例中,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归纳和总结出具有共性的东西, 探索技术创新预测与宏观因素与微观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

3、采用先简单后复杂的研究方法。对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研究, 先从某一行业出发, 定义模型的基本输入因素, 然后, 逐步扩展, 逐步增加模型的复杂度。

4、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研究工作与具体企业的技术创新实际相结合, 进行实证研究, 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 研究出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成果。

六、开展研究已具备的条件、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及解决措施

本人长期从事市场营销和技术创新方面的研究工作, 编写出版了《现代市场营销学》和《现代企业管理学》等有关著作, 发表了“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管理创新”、“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组织创新”及“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观念创新”等与技术创新相关的学术研究论文, 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也从事过企业产品技术创新方面的策划和研究工作, 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与许多企业有密切的合作关系, 同时, 对神经网络技术也进行过专门的学习和研究, 所以, 本项目研究的理论基础、技术基础及实验场所已基本具备, 能顺利完成本课题的研究, 取得预期的研究成果。

七、论文研究的进展计划

.07-.09:完成论文开题。

.09-.11: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指标体系研究及其量化和规范化。

.11-.01: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构建。

.01-.03: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计算方法研究。

.03-.04: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体系的实证研究。

.04-.06:完成论文写作、修改定稿,准备答辩。

主要参考文献:

[01] 傅家骥、仝允桓等. 技术创新学.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

[02] 吴贵生. 技术创新管理.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03] 柳卸林. 企业技术创新管理. 北京: 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04] 赵志、陈邦设等. 产品创新过程管理模式的基本问题研究. 管理科学学报. /2.

[05] 王亚民、朱荣林. 风险投资项目ecv评估指标与决策模型研究. 风险投资. /6

[06] 赵中奇、王浣尘、潘德惠. 随机控制的极大值原理及其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控制与决策. /6

[07] 夏清泉、凌婕. 风险投资理论和政策研究. 国际商务研究. /5

[08] 陈劲、龚焱等. 技术创新信息源新探. 中国软科学. /1. pp86-88

[09] 严太华、张龙. 风险投资评估决策方法初探. 经济问题. /1

[10] 苏永江、李湛. 风险投资决策问题的系统分析. 学术研究. /4

孙冰. 企业产品开发的评价模型及方法研究. 中国管理科学. /4

[12] 诸克军、杨久西、匡益军.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石油勘探有利性综合评价.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4

[13] 杨力. 基干bp 神经网络的城市房屋租赁估价系统设计. 中国管理科学. /4

[14] 杨国栋、贾成前. 高速公路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的bp神经网络模型. 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4

[15] 楼文高.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三江平原土壤质量综合评价与预测模型. 中国管理科学. /1

[16] 胥悦红、顾培亮.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产品成本预测. 管理工程学报. /4

[17] 陈新辉、乔忠. 基于tsa-bp神经网络的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预测模型.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5

[18] 刘育新. 技术预测的过程与常用方法. 中国软科学. 1998/3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精选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7797 字

+ 加入清单

2019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精选】

一、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课题来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我国政务公开进程的不断加快,行政沟通在行政活动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在行政决策和信息交流中的作用凸显。而随着政府职能从全能向有限、从管理型向服务型、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速度的不断加快,以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作为影响领导决策的政务信息显得越来越重要。自产生以来,政务信息就担负着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的作用,随着信息工作的发展和时代的不断变化,政务信息的这一作用一直被作为信息作用的重点,这也是政务信息写作和处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信息工作作为一项专门工作开始于198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向中央全面报送信息。在此之前,信息工作则分散在简报工作、会务工作、信访工作、资料工作、综合情况工作等具体工作,工作杂乱无章,十分不规范。而随着信息工作的不断改革发展,党政信息的写作及处理工作已经步入正轨。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政务信息既是行政沟通的重要手段又是行政沟通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又可以加强各单位之间的联系,加强沟通、通报信息,提高行政效率。随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新媒体的产生和发展,行政沟通手段的不断扩展以及政务信息的多样化,侧重于行政沟通视角的政务信息写作出现了新的变化,其写作方法和写作内容以及文体形式日益多样化。但长期以来,信息工作虽然受到重视但理论上的不足开始显现,尤其是从写作学和文章学上看,政务信息写作理论和文体理论并没有形成体系,因而在行政沟通日益多样化和信息化的今天,政务信息的写作和处理理论的欠缺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沟通障碍,不仅没有发挥其在行政沟通中的作用反而成为了沟通的桎梏。在政务信息产生发展的这段时期内,许多的专家学者和办公室工作人员一直在探索信息工作的发展思路以及政务信息写作的技术,其中取得了很大的学术成就,也有效地指导了政务信息写作和处理活动的进行。但对政务信息写作的研究生主要侧重于对其写作技术的研究而对政务信息的文本以及写作思想的研究较少,也没有将政务信息的写作研究与具体的行政实践结合起来,影响了研究效果。在我国现在使用的政务信息文体样式不一而作用却大同小异,使用缺乏规范性,统一性不强,这也加大了信息处理的难度。随着社会的进步,行政改革的深入以及新媒介的发展,政务信息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特点,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在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为政务信息的写作理论进行必要的补充,为这一文种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实现信息的有效沟通、提高行政效率。

鉴于政务信息写作的重要性以及政务信息在行政沟通视角下写作理论的缺失以及政务信息自身在文体的定位和写作方面的理论欠缺,以及新媒介发展情况下政务信息写作理论支撑的构建不足,其理论研究的空间相对较大,在导师的引导下我将行政沟通视角下的政务信息写作作为硕士论文的研究方向,以期能够为丰富政务信息的写作理论做出浅薄的贡献。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行政沟通是行政管理的重要环节,而政务信息则是行政沟通的重要内容也是行政沟通的重要手段。并且基于政务信息实现的有效行政沟通对行政管理和政府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实在行政体制改革和信息日益发达的今天,行政沟通视角下的政务信息写作和处理的作用凸显。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行政沟通这一视角对政务信息写作的研究进一步探讨政务信息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并研究其在写作上的特点,完善政务信息的写作及文体理论。同时探讨政务信息写作在行政管理中作用,探讨实现行政有效沟通的政务信息写作方法及理论,为新媒介发展背景下的政务信息写作做进一步探讨,希望对政务信息写作提供借鉴和理论支撑。

首先,本课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自政务信息产生到现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在其发展中不断适应行政管理的需要,但至今,政务信息这一文种的基本理论研究依旧不是很完善。对政务信息的定义以及分类划分标准不统一,在使用上即写作和处理上也没有形成系统等实际情况一直存在,这也是困扰政务信息写作的一大弊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政务信息的发展。而行政沟通实际上主要就是信息的传递与处理而政务信息正迎合了行政沟通的需要,既承载了行政沟通的内容又充当了行政沟通的手段,把政务信息写作放到行政沟通的视角下进行研究主要是把政务信息的写作放到具体的行政环境中,探讨实现行政有效沟通的政务信息写作。就此来看,本课题在理论上将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政务信息写作的基本理论,从行政沟通的角度对政务信息写作进行整合并在新媒介发展的背景下研究政务信息写作的新特点,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其次,本课题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当今政务信息发展的潮流,对政务信息写作的具体实践有一定的意义,即本课题有其自身的现实意义。在现实生活中,虽然各机关单位基本都有政务信息的写作和处理机制,但政务信息质量不高、处理不及时以及因为政务信息使用的不同意造成的处理困难等情况一直存在,究其根源主要是政务信息这一文种的写作及处理理论不健全所致。而本课题将探讨的即是基于行政沟通视角的政务信息写作,对解决当今政务信息写作过程中出现的文体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3000字左右)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中国现代写作理论诞生于“五四”以后。在20世纪20年代,出现了一批从语言学、修辞学分离出来的初具现代品格的研究写作的著作。陈望道的《作文法讲义》是现代写作理论的开山之作;叶圣陶的《作文论》、夏丐尊和刘薰宇的《文章做法》等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论著。我国现代政务信息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顺应党和国家的行政工作需要而产生的,经过进三十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形成了与其自身相适应的写作方法。自产生以来,政务信息写作的秘书人员和一些学者都对政务信息写作进行了相关研究,是政务信息的写作逐渐成形,也为政务信息的发展奠定了相关理论基础。随着政务信息工作日益受到重视,政务信息写作方面的研究也开始逐渐升温,在政务信息写作理论方面的研究也有了一定成果。

当前政务信息写作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的同时,成果并不是十分显著,在专著方面单纯研究政务信息写作的只有两部,其他有的研究公文写作的专著中个别的将信息写作列为了其中某一章节,还有的作品中涉及到了政务信息写作的某一文种,因此研究成果并不是很丰富。论文和期刊方面较专著相对多一些,主要刊载在研究应用写作的杂志《应用写作》、《秘书》、《秘书之友》以及研究行政管理的《中国行政管理》和其他专业性较强的杂志上,数量也不是十分可观。以《应用写作》杂志为例,在发布在网络上的杂志部分内容中,能找到的有关公文写作叙事研究的文章,只有XX年第2期中的一篇马增芳学者所写的《公文叙事三特点》,在网络中文数据库中查找关于公文写作叙事的文献数量相较其他公文数量也比较少,在中国知网上以题名查询,以“公文写作”为关键词搜索结果为1974条记录,但其中的内容涉及公文写作研究的多个方面,如公文写作教学的研究、古代公文写作研究、公文写作思维分析研究等等,单纯关于“公文写作”和“叙事”为关键词,所能找到的文献的只有3篇,由此也可以看出公文写作叙事研究成果的匮乏。

1.研究成果

(1)专著方面:

1994年,陕西省渭南市韩国强同志所著的《党政信息工作通论中》对党政信息的一些基本理论进行了系统地阐述,详细论述了党政机关的信息网络建设、信息采集、信息写作、信息编辑、信息调研、机关信息工作的运行以及信息工作人员素质的培养等项工作的基本特点和工作方法,并且作者在书中还探讨了党政信息进一步发展的几个重要问题,并对党政信息在新时代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及为适应政府机构改革和建设服务型政府过程中党政信息的转变,为为党政信息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著作中,韩国强同志对党政信息工作的流程作了剖析并对党政信息的采编过程作了详细叙述。在信息采编包括信息写作这一环节,作者将党政信息作置位于行政工作中,并将信息工作定位为办公室的日常工作,显示出作者对信息工作的重视。但此书是从整个党政信息工作入手的,党政信息写作并不是本书的重点,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写作技术即细节的分析上。

在杜国强所著的由陕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政务信息写作》就是一本关于政务信息写作的专著,改著作首次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政务信息写作的相关知识及写作技巧,在政务信息写作的研究方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第一次以专著的形式对政务信息写作进行专门系统的阐述。该著作对政务信息的阐述比较详细,书中对政务信息工作也进行了研究,内容也比较全面。涉及了政务信息写作的整个过程,从主题的确定、材料的搜集到信息的标题、导语、主体、结尾等信息各部分的写作都进行了叙述。而且该书从工商行政管理的实践出发切入,在体现出理论意义的同时,政务信息写作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价值。

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杨霞主编的《公文写作规范与例文解析》一书中有关于政务信息写作的内容,在该书的第六章信息材料一章中对信息写作做了阐述。在本章的引言中,作者对信息材料的定义和主要特点以及与正式公文的差异。作者认为,信息材料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各级、各类社会组织收集、整理和传播各种管理信息的一种常用文字材料。作者认为,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范围、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次具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适用范围广发,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一个组织的管理决策与决策的执行情况,在启发管理思路、形成管理观点、辅助管理决策、交流管理信息、沟通管理情况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辅助性、参考性作用。作者在文中对信息材料的主要特点作了归纳,主要有三点。一是信息来源地广泛性,信息材料既有来自上级机关的各种信息,也有来自本机关各部门的信息;既有来自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的信息,也有来自社会中广大人民群众的信息;既有来自本国相关单位的信息又有来自国外同类机构的信息,等等。广泛的信息来源为信息文稿的写作中材料的比较、鉴别、筛选和提炼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二是信息内容的概括性,因为信息材料大多数直接服务于组织中各个层次的管理者,对信息内容的概括性要求较高。三是信息成果的层次性,信息材料一般是经过加工的材料,根据加工程度、反映问题的深度、参考价值大小等的不同,表现为不同的层次性。在文中作者提出了层次分类的标准。作者认为信息材料不是公文,但在现实的公文写作中使用频率很高,与公文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法定效力不同、撰写目的不同、信息内容的性质不同、制发程序不同、发送范围不同。作者对简报、大事记和消息的写作规范进行了阐述。虽然作者的观点尚需商榷,但是作者对信息材料的观点还是值得借鉴的。

由郭恩达、叶黔达、周介钧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行政管理应用写作》一书中也有关于政务信息写作的内容。作者在第九章专门对“行政信息文体”做了详细阐述。作者认为“行政信息文体是指在行政工作中,传递信息,反映情况的一种应用文体。它作为信息的载体不仅起到发现问题、反映情况、总结经验教训的作用,还可以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是领导机关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市领导掌握机关情况、推动工作的重要工具。”作者在文中没有进行信息的分类只是着重对几个文中进行了研究,包括调查报告、简报和信访分析报告。在对三个文中进行分析时,作者的角度主要是涵义和特点、文中作用、文种分类以及文种写作,作者从这几个角度对行政信息文体进行了分析。笔者对作者将调查报告放入行政信息文体有异议,而且对行政信息文体的写作作者并没有进行综合分析,对几个文种的分析无法总结行政信息文体写作的普遍适用规律,这也是本章的不足之处。

在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王群所著的《品味公文——公文写作漫谈四十篇》一书中,作者在第31、32、33、34节中谈到了信息写作和信息工作。在第31节的“信息写谈”中作者认为“信息稿件的篇幅短小,内容集中,文字简洁。这既是信息文体的特点,也是写作上的基本要求”,而且就作者的观点来看,在写法上信息文体是比较灵活的,不像公文那样有固定的格式要求,但也有其自身的写作规律。作者着重论述了信息稿件的写作要求,主要有“主旨集中突出、标题简洁醒目、内容虚实结合、语言简练顺当”,在这几个要求中,笔者对“内容虚实结合”存有异议,这有违实用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在第32节“怎样加工信息稿件”中,作者点名了信息稿件中存在的问题,基本事实准确但表述不当、稿件事实有误、数字前后矛盾、整体价值偏低但某一部分有一定价值需要摘要、稿件价值高但次长结构欠妥当。作者在文中结合上述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并提供了信息加工的步骤和加工方法,加工方法包括内容和辞章两个方面。在第33节“信息工作与市场经济”中,作者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中,党政信息工作必须适应新的体制,转变旧的观念和习惯做法,在思想上有个较大的解放,工作方式有个较大的改进;同时将市场经济的一些普遍原则,有机地运用到信息工作中,更好地为领导科学决策服务,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本届作者主要探讨的是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信息工作的开展,作者将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则与政务信息使用结合起来,是政务信息写作具有了时代色彩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政务信息的改革和发展。在第34节“深层次信息的开发”中,作者提出了根据中央办公厅的观点将党政信息分为“初级信息”和“深层次信息”两个层次,并指出,这一区分有利于党政信息内容的深化和质量的提高。并且作者认为“初级信息”和“高级信息”的主要区别体现在信息的服务层次和信息的内容上。作者研究了深层次政务信息的开发方法并着重论述了信息调研,提供了信息调研的主要方法即内容扩充法、综合归纳法、协同调查法、成果转化法、个案调查法。

(2)论文方面:

在知网上输入“政务信息”或“党政信息”可以搜到的期刊、会议以及硕士博士论文一共不超过15篇。就我国在应用写作研究方面处于前沿的《应用写作》杂志自1985年至今刊载的关于政务信息写作的文章总共不超过10篇。而且就目前已发表的论文内容看,研究的关注点主要集中于写作技巧上,对政务信息写作基础的理论论述不是很多。

《秘书》在1994年第2期发表了江苏省镇江市委办公室朱亮的《党政信息写作要点》,作者在政务信息写作的篇幅结构、背景材料、结尾等要素上着手做了分析,以求找出政务信息写作的规律,文章的着重点是在结构方面,较为简短,论述不是很详尽。 1996年在《行政与法》杂志第一期刊载了一篇题为《论党政信息写作》为文章,着重论述了党政信息的作用、特征、分类及写作的注意要点,提出在党政信息写作在政策上的观点和注意事项,主要是宏观层面上的写作思想。

《浙江统计》在1999年第6期到XX年第2期连续登载了《政务信息知识简介》的8篇文章,在这8篇文章中,对政务信息的基本概念及特征、政务信息的分类、政务信息的作用、政务信息工作的基本原则、政务信息的要求以及统计信息的采写和编报要求进行了介绍。这几篇文章是从统计角度对我国政务信息的概括和介绍,文章的内容并不深入知识从客观上介绍了政务信息,

1999年《秘书之友》杂志在第一期刊发了一篇名为《浅谈政务信息与一般公文的差异》的文章,作者从自身从事政务信息工作的经验出发对二者进行了分析比较。作者认为政务信息与一般公文在运作上有很大的区别,着重从四个方面来阐释了二者的不同,即来源、报送程序、写法和容量上进行了分析,作者在最后归结时将政务信息认为是政府系统的内部“情报”,主要作用仍是为领导决策服务。

《秘书》杂志在XX年第8期上刊载了河北省的王东升所创作的一篇名为《浅谈党政信息与新闻写作之异同的》文章,对信息、信息论以及新闻和二者之间的异同进行了论述。文章对“何为信息和党政信息”进行了定位,对党政信息的内涵给出来自己的观点,但同时他也认为党政信息发展至今仍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在文中作者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了党政信息的特点。然后,对比新闻的概念和特点,作者将二者做了对比,找出了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主要集中在党政信息的新闻性上,而不同点主要是政务信息自身的一些涉及政府行政原则上的内容。就作者的而研究来看,之所以将二者进行对比也是认为党政信息与新闻存在共同点,认为党政信息不是新闻但具有新闻的性质。

《重庆行政》在XX年第一期上发表了重庆市委党校葛雅兰的《党政信息的写作技巧》一文,在文中作者从写作策略和写作技术上都对政务信息写作进行了分析。文种点明了政务信息主体的3中写作方法而且提出了对政务信息的集中类型,但还是沿用了以往作者的分类方法和分类标准并对各个类型的结构形式做了分析。在文中作者对信息中背景的设置和结尾的写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结尾的形式和要求做了分析。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设计到了信息写作的细节尤其是背景的设置和结尾的结构和形式。

(3)会议政策方面:

1985年1月,全国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座谈会明确提出,信息工作是办公厅(室)的一项重要任务,并要求信息工作要“从单纯地收发传递信息转变为既收发传递又综合处理信息”。

1986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召开部分省区市和中央部门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座谈会,专题讨论了信息工作,各级党委办公厅(室)向上级党委、各地区各部门向中央报送信息的工作相继全面展开。

1995年6月的省区市党委办公厅信息工作交流会,都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历史时期的任务和特点,再次强调信息工作的“三项重点工作之一”的重要地位和“集中精力抓质量”的要求,并在此期间由中央办公厅下发了《报送重要信息实施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息工作的意见(试行)》。自此,我国的党政信息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的道路,对日后政务信息的发展至关重要。

2.研究中的不足

在我国1998年提出并确定政务信息的概念至今,政务信息工作及其理论研究逐步深入,并取得了可喜成果,但在一些涉及政务信息写作问题的论说中,往往借鉴的多是新闻学的理论和知识,尚未形成政务信息本身的鲜明特点,对政务信息结构的识别和认定尚处于“雾里看花”阶段,在写作上无定式、审核上无尺度、评价上无标准,以致限制了政务信息写作学的形成与发展。

从目前已发表的可以见到的著作来看,专门研究政务信息写作的专著是十分少见的,至今也只有两部,为韩国强所著的《党政信息工作通论》和杜国强所著的《政务信息写作》,而且其中前者所陈述的理论和观点主要涉及的是党政信息工作,写作并不是其主要内容,而后者虽然主要是论述写作,在对政务信息写作理论作了构建的同时并没有深入探讨,主要是解决如何写的问题。由此来看,政务信息写作方面的理论支撑并不是十分完善、基础并不深厚。

论文方面,从写作角度政务信息写作的也有,但没有深层次的从写作角度对政务信息写作进行探讨,尤其是将行政管理活动与政务信息写作联系起来研究的基本没有。从中国知网上可以收集到的有关文章来看,基本上都是从写作技巧方面入手进行的研究,对政务信息写作的理论构建的作用并不明显。

鉴于此,笔者试从行政沟通角度对政务信息写作进行分析研究,以求在理论与实践结合基础上做出一点有益探索,为写作学科以及其他学科的发展稍尽绵薄之力。

(二)研究内容

第一章 绪论

一、引言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四、研究方法与写作框架

第二章 政务信息写作与行政沟通

一、政务信息概述

(一)行政沟通的概念和范围界定

(二)政务信息的内涵及外延分析

二、政务信息的文体定位

(一)政务信息的特性及功用分析

(二)政务信息的文体现状

1.现行常用文种分析

2.政务信息与其他公文对比分析

(三)政务信息文体性质

1.政务信息的政治性

2.政务信息的新闻性

3.政务信息的内部性

(四)政务信息与新闻消息比较

1.文体性质

2.内容选择

3.写作策略及技巧

三、政务信息写作对行政沟通的必要性和理论基础

(一)政务信息对行政沟通实现的必要性

1.行政效率的提高要求掌握大量信息材料

2.领导决策要求信息的充分供给

3.行政沟通功能实际就是信息沟通功能

4.信息化条件下的行政沟通要求复杂信息的有效处理

(二)政务信息写作对行政沟通实现的理论基础

1.政务信息写作目的与决策制定理论

2.拉斯韦尔模式与政务信息写作活动因素

3.行政沟通信息接受理论与政务信息写作策略

4.写作活动的“三环互动”与行政沟通信息传递与反馈

第三章 行政沟通过程与政务信息写作的融合

一、行政沟通要素与政务信息写作活动因素的交集

(一)行政沟通发动者与政务信息写作主体素质的构建

1.行政沟通发动者与政务信息写作主体的一体性

2.主体能力的构建

3.主体素质的构建

(二)行政沟通内容与政务信息写作客体的范围

1.行政沟通内容与政务信息写作对象的一致性

2.行政沟通内容到政务信息写作客体的转换

二、行政沟通效果对政务信息写作的要求

(一)行政沟通有效性对政务信息写作选题的限定

(二)行政沟通效果对政务信息写作载体选择的制约

1.行政沟通效果与政务信息的传布范围

2.不同效果与传布范围要求下政务信息写作的文本选择

三、政务信息写作中行政沟通障碍因素的规避

(一)政务信息写作中易产生行政沟通障碍的因素分析

1.写作主体与受体心理障碍

2.写作客体价值判断与实际需要的偏差

3.文本表现风格与行政沟通风格出现偏差

(二)政务信息写作主体与受体心理障碍的克服

1.写作主体与受体行政地位心理对等的实现

2.写作主体与受体好恶态度公共化的消解

(三)政务信息写作对象价值的准确判断

1.行政沟通角度政务信息写作对象的价值评判标准

2.行政决策的参考价值要求写作对象具有广泛影响力

3.政务信息的行政指导意义要求写作对象典型化

(四)政务信息写作文体选择与行政沟通效用的吻合

1.行政效用与文本模式的适用

2.不同效用要求下文体选择依据

(五)行政沟通风格与政务信息写作语体风格的契合

1.行政沟通风格特点对行政沟通的影响

2.适当地运用修辞手段,提高语言的表现力

3.合理地选择事实材料,增强语言的说服力

第四章 新媒介背景下政务信息写作的发展趋势

一、新媒介的产生与行政沟通方式的变化

(一)信息化条件下行政沟通手段的多样性与电子公文

1.传统行政沟通手段向电子政务沟通模式发展

2.电子政务信息沟通对政务信息写作发展趋势的影响

(二)新媒体的产生与政务信息写作媒体的多元化

1.新媒体的产生对传统政务信息写作的影响和冲击

2.政务信息写作与新媒体下的行政沟通相适应的解决策略

二、政务信息写作发展的电子化趋向

(一)政务信息写作资源的网络化

(二)政务信息写作的非线性化

(三)政务信息写作模式的标准化

1.写作格式的标准化

2.写作语言的规范化

3.政务信息载体界限的模糊化

第五章 结论及前景

一、总结和归纳

二、研究中的不足及前景

(三)研究方法和思路

1.研究方法

本课题在研究时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与本课题中行政沟通和政务信息相关的文献,并进行阅读、分析,从中得出对本课题的理论性认识,为课题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概念分析法

通过对搜集来的资料进行整理、阅读、分析、总结,从中得出本课题主要研究对象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其内涵和外延。主要是行政沟通视角下的政务信息写作如何定位以及政务信息的文体归属,并从行政沟通角度对政务信息进行在分类,使之更能适合当前行政沟通的需要。

(3)调查研究法

通过对有关行政机关及事业单位现行的政务信息写作和处理状况进行调查,了解目前政务信息写作及处理的现状、政务信息的运行模式以及当前政务信息的要求和原则,并对当前的政务信息写作加以细致分析,找出当前政务信息写作的规律,并对新媒体背景下政务信息写作的发展趋向进行分析总结。

(4)个案研究法

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政务信息包括动态信息、综合信息等等,而且其载体形式多样,所以不可能穷尽所有类型文章,为了便于研究,同时也为了能够深入的研究,只能从中找出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或片段来加以论证和分析。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各级进行研究从而抽象出整个类别的特点和性质。

(5)系统科学法

从写作学科在整体上对政务信息写作进行研究,政务信息不管归于什么门类,其写作最终要受到写作规律的制约,写作行为也要在写作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例如,政务信息写作行为系统也存在写作主体、写作客体以及写作载体和写作受体等内容,在写作时也要按照写作过程的要求进行。从整个写作学科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更明显地发现政务信息写作的个性特点,而且在研究过程中可以用写作学和行政管理学的理论对政务信息写作进行分析,这样在既定理论上得出的结论更加准确。

(6)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政务信息写作涉及到写作学以及行政管理学等学科的内容。写作学本身属于综合性边缘学科,涉及到哲学、心理学、美学、思维学等等,而行政管理学同样也是综合性学科,涉及到社会学、政治学、行政学、管理学等等。而从行政沟通角度来谈政务信息写作也是两个不同学科的相互交叉。这样由于笔者研究的角度是从行政沟通角度来研究政务信息写作,就不可避免的采用此方法。但就本课题的研究重点来看,内容涉及较多的仍是写作学科。

2.研究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大致为以下几个阶段:

(1)广泛搜集、阅读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专著,对有关本课题的理论观点进行了解,充分占有资料,为课题研究进行初步的理论准备;主要是根据以往的研究理论对政务信息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分析,在行政沟通的视角下对政务信息进行重新定位。

(2)对上阶段所积累的理论观点和有关实践的原始性资料进行梳理,理清这些庞杂观点和资料的脉络,进行归纳、总结和概括,为下一阶段的分析做好准备。

(3)在上阶段的基础上,结合导师的指导对理论观点和相关的实践现状进行初步分析,找出本课题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基础,使本课题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和实践上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而确定研究对象、目的及意义。同时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对研究内容形成大致的构想。

(4)上述三个阶段是本课题研究的基础性工作。下述两个阶段则是整个研究过程的重点。此阶段针对最初构想的研究内容,进一步深入地研读理论文献,进行文献分析,运用个案分析法和系统科学方法以及跨学科研究方法对行政沟通视角下的政务信息写作从行政学和写作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政务信息写作进行重新定义和划分,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进而较科学地对政务信息的写作策略和技巧进行分析和研究。

(5)进一步论证上一阶段研究所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针对发现的问题,继续进行文献搜集阅读和实践调查分析,听取导师意见,修正观点和办法,并对论文进行填充,完善论文观点。

三、经费来源及概算

阶段项目数额(元)用途

资料与调研费1700元购买借阅书籍资料及外地调研经费

装订复印费300元打印复印所需资料及论文

送审及答辩500元送审及答辩费用

经费来源:研究生培养费

四、主要设备、仪器及材料,实验地点或协作单位

主要设备:电脑、打印机、校园网

主要材料:与课题相关的书籍、杂志、学术会议论文、优秀硕博论文等

主要搜集资料地点:中国国家图书馆

吉林省图书馆

长春市图书馆

长春理工大学图书馆

长春理工大学文学院资料室

网络资源

撰写论文的主要地点:长春理工大学

五、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综述(不少于XX字。并列出25篇重要的参考文献,其中外文10篇)

政务信息自产生以来作为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和各部门之间沟通的重要形式受到各相关部门的重视,不少信息工作人员和学者也对其写作规律和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其中围绕政务信息写作技巧的占多数,也有的学者研究了政务信息写作的内涵、外延以及文体性质,有的将政务信息写作与新闻消息写作相对比来探讨其写作形式和方法。以上这些研究都为政务信息的相关理论提供了帮助。近几年,随着政府对信息工作的日益重视,也出现了关于政务信息写作的专著,论文数量也比以往有所增加,侧重点也有所改变,可是研究政务信息失真的原因等内容,加深了人们对政务信息写作的认识。而且随着行政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和新媒体的发展演进,着重从行政管理和新媒介传播方面研究政务信息的成果不断出现,为加快政务信息写作的信息化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关于政务信息工作的研究

我国现代政务信息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顺应党和国家的行政工作需要而产生的,经过进三十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形成了与其自身相适应的写作方法。自产生以来,政务信息写作的秘书人员和一些学者都对政务信息写作进行了相关研究,是政务信息的写作逐渐成形,也为政务信息的发展奠定了相关理论基础。

1985年1月,全国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座谈会明确提出,信息工作是办公厅(室)的一项重要任务,并要求信息工作要“从单纯地收发传递信息转变为既收发传递又综合处理信息”;1986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召开部分省区市和中央部门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座谈会,专题讨论了信息工作,各级党委办公厅(室)向上级党委、各地区各部门向中央报送信息的工作相继全面展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以及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进行,政务信息写作业随之进入了新时期。1995年6月的省区市党委办公厅信息工作交流会,都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历史时期的任务和特点,再次强调信息工作的“三项重点工作之一”的重要地位和“集中精力抓质量”的要求,并在此期间由中央办公厅下发了《报送重要信息实施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息工作的意见(试行)》。自此,我国的党政信息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的道路,对日后政务信息的发展至关重要。

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新的历史条件对政务信息有了新的要求,对政务信息的写作和处理提出了新标准,并注意到信息失真的问题。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的《新时期机关信息工作》以及长期从事党政信息工作和研究的袁庆学同志的新著《创新与超越———纵论21世纪机关信息工作》都是这一时期政务信息研究新理论的总结和体现。

在我国著名的秘书学研究专家钱世荣先生的《我国党政信息工作研究20年述略》一文中对我国自1984年政务信息产生至今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但其侧重点在党政信息工作与研究。根据钱先生对我国党政信息工作的总结,可以将20余年的发展历程概括为“五年促‘转变’,十年抓‘重点’,新世纪追求‘创新与超越’”。在文中,钱先生对各个阶段党政信息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做了一下总结,把握住了20多年来党政信息研究的主要脉络,并在文中指出了政务信息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并对信息技术时代的政务信息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从政务信息研究的历程来看,钱世荣先生的这一论文对20年的政务信息研究做了总结的同时也对未来的走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颇具见的,可以看作是政务信息研究的一次大总结。

1994年,陕西省渭南市韩国强同志所著的《党政信息工作通论》中对党政信息的一些基本理论进行了系统地阐述,详细论述了党政机关的信息网络建设、信息采集、信息写作、信息编辑、信息调研、机关信息工作的运行以及信息工作人员素质的培养等项工作的基本特点和工作方法,并且作者在书中还探讨了党政信息进一步发展的几个重要问题,并对党政信息在新时代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及为适应政府机构改革和建设服务型政府过程中党政信息的转变,为为党政信息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著作中,韩国强同志对党政信息工作的流程作了剖析并对党政信息的采编过程作了详细叙述。在信息采编包括信息写作这一环节,作者将党政信息作置位于行政工作中,并将信息工作定位为办公室的日常工作,显示出作者对信息工作的重视。但此书是从整个党政信息工作入手的,党政信息写作并不是本书的重点,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写作技术即细节的分析上。

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环境下的政务信息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中国科技信息》XX年第16期刊载的一篇文章《试论网络时代的政务信息管理》中为我国新时代的政务信息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文章着重从电子政务信息角度入手来分析,探讨了电子政务信息的内涵以及分类,对电子信息化条件下的政务信息运行过程进行了分析,是与当前政务电子化结合比较紧密的一篇文章。

关于政务信息文体的研究

随着政务信息的兴起和地位日益重要,许多专家学者开始从政务信息的源流发展上进行研究以期对当今的政务信息工作提供有益的指导,但这类的研究成果不是很丰富。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江苏省政协办公厅的林涛同志的一篇论文,在其发表的《中国古代政务信息的产生和演进》一文中对我国古代的政务信息产生和演进进行了研究,主要考察了古代政务信息的源流。在文中,林涛认为在原始社会时期的氏族部落已经具备了政府机构的雏形,而政务信息作为政府“实行行政管理的必然产物”也伴随着政府的产生和产生,作者认为,“在氏族部落首领统一指挥下,有组织地传递着定向、有序的信息便是政务信息的萌芽”。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国家权力机构和政府行政管理机关的建立和不断发展,政务信息也随着行政管理的需要不断发展。在文中,坐着将其演化分为三个阶段,即奠基时期、确立时期和完善时期。在政务信息的流变中,作者着重阐述了政务信息的发展演变的动力和政务信息的传播形式。

而我国现代政务信息自1984年开始使用到现在,多数学者将其定位为事务性公文,但也有的学者认为其是带有公文性质的新闻类文体。自产生开始,政务信息的文体一直处在争议中,但在后来的论调中有的学者提出,政务信息文体应为公文而在写法上应该与新闻消息的写作时相同的,也就是政务信息是借公文之壳而具新闻消息之实,但也有工作人员可学者提出了不同见解。

《秘书》杂志在XX年第8期上刊载了河北省的王东升所创作的一篇名为《浅谈党政信息与新闻写作之异同的》文章,对信息、信息论以及新闻和二者之间的异同进行了论述。文章对“何为信息和党政信息”进行了定位,对党政信息的内涵给出来自己的观点,但同时他也认为党政信息发展至今仍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在文中作者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了党政信息的特点。然后,对比新闻的概念和特点,作者将二者做了对比,找出了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主要集中在党政信息的新闻性上,而不同点主要是政务信息自身的一些涉及政府行政原则上的内容。就作者的而研究来看,之所以将二者进行对比也是认为党政信息与新闻存在共同点,认为党政信息不是新闻但具有新闻的性质。

《浙江统计》在1999年第6期到XX年第2期连续登载了《政务信息知识简介》的8篇文章,在这8篇文章中,对政务信息的基本概念及特征、政务信息的分类、政务信息的作用、政务信息工作的基本原则、政务信息的要求以及统计信息的采写和编报要求进行了介绍。这几篇文章是从统计角度对我国政务信息的概括和介绍,文章的内容并不深入知识从客观上介绍了政务信息,但也为人们了解政务信息提供了的借鉴。就文章内容来看,其中的观点基本也与《浅谈党政信息与新闻写作之异同的》对政务信息的定位大同小异。

1999年《秘书之友》杂志在第一期刊发了一篇名为《浅谈政务信息与一般公文的差异》的文章,作者从自身从事政务信息工作的经验出发对二者进行了分析比较。作者认为政务信息与一般公文在运作上有很大的区别,着重从四个方面来阐释了二者的不同,即来源、报送程序、写法和容量上进行了分析,作者在最后归结时将政务信息认为是政府系统的内部“情报”,主要作用仍是为领导决策服务。

关于政务信息写作的研究

政务信息自产生起就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而如何突出其作用出了处理环境之外写作是重中之重。按照裴显生先生在《基础写作》中队写作过程的范围界定将写作范围分为“准备阶段”和“运行阶段”,将调查到反馈都纳入到了写作的范畴,根据这一理论,政务信息的写作过程也从发现信息源到信息写作完成都属于写作过程。对政务信息写作的研究主要其中在调查捕捉、采编、写作技术、写作策略及何如预防信息失真等方面,这方面的研究以研究写作技术为多,大多都是进入写作状态后的细节的分析,例如政务信息标题的拟制、语言的运用等。

近几年各级党委政府是强调报送信息的重要性,政务信息已经成为行政机关不可缺少的需求之一,顺应这一要求,许多专家学者对政务信息的写作进行了研究。在杜国强所著的由陕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政务信息写作》就是一本关于政务信息写作的专著,改著作首次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政务信息写作的相关知识及写作技巧,在政务信息写作的研究方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第一次以专著的形式对政务信息写作进行专门系统的阐述。该著作对政务信息的阐述比较详细,书中对政务信息工作也进行了研究,内容也比较全面。涉及了政务信息写作的整个过程,从主题的确定、材料的搜集到信息的标题、导语、主体、结尾等信息各部分的写作都进行了叙述。而且该书从工商行政管理的实践出发切入,在体现出理论意义的同时,政务信息写作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价值。

1996年在《行政与法》杂志第一期刊载了一篇题为《论党政信息写作》为文章,着重论述了党政信息的作用、特征、分类及写作的注意要点,提出在党政信息写作在政策上的观点和注意事项,主要是宏观层面上的写作思想。《秘书》在1994年第2期发表了江苏省镇江市委办公室朱亮的《党政信息写作要点》,作者在政务信息写作的篇幅结构、背景材料、结尾等要素上着手做了分析,以求找出政务信息写作的规律,文章的着重点是在结构方面,较为简短,论述不是很详尽。

《重庆行政》在XX年第1期上发表了重庆市委党校葛雅兰的《党政信息的写作技巧》一文,在文中作者从写作策略和写作技术上都对政务信息写作进行了分析。文种点明了政务信息主体的3种写作方法而且提出了对政务信息的集中类型,但还是沿用了以往学者的分类方法和分类标准对各个类型的结构形式做了分析。在文中作者对信息中背景的设置和结尾的写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结尾的形式和要求做了分析。在这片文章中作者设计到了信息写作的细节尤其是背景的设置和结尾的结构和形式。

参考文献:

[1]路德庆.中国写作学大辞典[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1

[2]路德庆.普通写作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5

[3]林可夫.现代写作学:开拓与耕耘[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2

[4]陈国安.现代写作学引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8

[5]马正平.高等写作学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10

[6]杜福磊.中国写作学理论研究与发展[m]. 中央编译出版社,

[7]向常华,叶昌德.实用行政文书写作大全[m].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

[8]张天定.写作心理学[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2

[9]刘海涛等.写作学新教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5

[10]刘锡庆.基础写作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5

[11]段建军等.新编写作思维学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

[12]闻君,倪亮.党务公文写作及范例全书[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

[13]杨霞.公文写作规范与例文解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4

[14] 卢汉桥,郑洁.行政沟通简论[j].中国行政管理,.9(255)

[15] 葛雅兰.党政信息的写作技巧[j].重庆行政,.1

[16]laura wright, jonathan hope.stylistics:a pratical coursebook[m].beijing:for-

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press,.

[17]h.g.widdowson. pratical stylistics[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8]william.h.roberts,gregoire.turgeon. about language:a reader for writers[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press,

[19]jennie m. burroughs. what users want.assessing government information preferences to drive information services[j]. 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26(1)

[20]john carlo bertot,paul t. jaeger,shannon n. simmons,justin m. grimes,john a. shuler.reconciling government documents and e-government: government information in policy, librarianship, and education[j].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26(3)

[21]robert a. staley.electronic government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changes for programs,users,libraries,and government documents librarians[j].collection managemen

-t..32(3/4)

[22]tae hyun kim,gye hang hong,sang chan park. developing an intelligent web information system for minimizing information gap in government agencies and public institutions [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34(3)

[23]christopher g. reddick. factors that explain the perceived effectiveness of e-government: a survey of united states city govern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irector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government research..5(2)

[24]hirohito shibata,koichi hori. cognitive support for the organization of writing[j].a survey of united states city govern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irectors: new generation computing..26(2)

[25]chih-hung wu.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knowledge-based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ystems (kes99)[z].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knowledge-based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ystems (kes99),adelaide, south australia,1999.1

六、阶段进度计划

工 作 项 目内 容起 迄 时 间

1、阅读文献

2、开题

3、调研、整理资料

4、撰写初稿

5、修改初稿

6、再次修改论文

7、定稿

8、答辩

阅读与论文相关的书籍和期刊

在导师指导下草拟、修改开题报告,准备正式开题

通过图书馆、网络查找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

在开题报告的基础上撰写初稿

在导师指导下修改初稿

在导师指导下完善论文

最后完成论文

汇报论文完成的成果,接受答辩

.4—.9

.10.20

.11—.2

.3—.7

.7—.8

.8—.10

.10—.12

.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