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21年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最新9篇 范文大全集(汇编20篇)

浏览

4334

范文

626

感动中国张桂梅先进事迹材料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543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体育,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一些耳熟能详的运动员,如苏炳添,孙杨,张继科……大家一定是某一位体育明星粉丝吧!我的偶像就是以速度著称,号称“亚洲飞人”的——苏炳添。

苏炳添,中国男子短跑运动员,中国国家田径队队员,是中国田径的主力军。男子60米、100米亚洲纪录保持者,号称“亚洲飞人”。20__年2月6日,苏炳添以6秒43夺得国际田联世界室内巡回赛男子60米冠军,并刷新亚洲纪录。

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的两大体育盛事吗?想必大家都已经知道了,那就是20__年俄罗斯世界杯和雅加达亚运会。

苏炳添在雅加达亚运会中有一张精彩绝伦的比赛——男子100米决赛。

比赛开始了,苏炳添风驰电制,如箭离弦般地冲向终点。他拼尽全力,因为他知道,自已背负着使命,有13亿双眼睛在盯着他,为了金牌,为了自己和国家的荣誉,冲啊!苏炳添,你可以的,你是“亚洲飞人”。果然,苏炳添以9秒92的成绩,获得了雅加达亚运会男子100米冠军,并刷新了亚洲纪录,他是我们国家的骄傲。

自从这场比赛之后,我更彻彻底底地迷上了苏炳添,成了“苏粉”。我爱“亚洲飞人”苏炳添。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到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这是强者留下的箴言,也是成功的借鉴。专注执着,科学追求,是打开成功之门的三把钥匙。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感动中国2024年度聂海胜事迹心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1633 字

+ 加入清单

1969年7月5日,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型高空高速歼击机——“歼-8”,首飞成功。顾诵芬松了一口气,前一晚,他做了很多噩梦,担心飞机会摔下来。顾诵芬没办法不担心。“歼-8”的研发经历了太多的艰难。

研发中国自己的新型歼击机——顾诵芬第一次正式提出这个想法,是在1963年7月的一次技术报告会上。此前,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已经对米格-21进行了近3年“技术摸透”。顾诵芬认为,摸透只是初步阶段,我国最终还是要设计出自己的飞机。为此,他在会上提交了一份设计报告。

1年后,经过进一步准备,国防部第六研究院第一设计研究所提出,“现在应该把重点转移到自行设计上去了”。1965年1月,黄志千被任命为歼-8飞机总设计师,顾诵芬担任副总师之一。

不幸的是,4个月后,黄志千在赴西欧考察途中遭遇空难。新机研制工作由叶正大领导,以王南寿为负责人的总设计师办公室,成员包括蒋成英、顾诵芬等。接下来的几年里,顾诵芬主持解决了歼-8纵向稳定性、横侧向稳定性等技术问题,为其首飞成功作出了贡献。

但对顾诵芬等人来说,首飞成功只是一个开端。没多久,他们就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飞机在向大速度飞时出现了抖振问题。飞行员对顾诵芬说,就像坐在一辆破公交车行驶在并不平坦的马路上,颠得太厉害。

为了找出问题所在,顾诵芬带领团队想了各种办法,从机尾罩的设计到内外流的协调,再到方向舵上安装阻尼器,一步一步去排振,逐渐提高飞机的速度。然而,直到1978年,飞机的抖振问题仍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顾诵芬判断飞机尾部存在着气流分离现象,却苦于没有好的录像机和照相机,而无法证实这一判断。后来,他想到了一个“土办法”,在机尾罩周围贴上毛线,人坐在另一架飞机上观察,哪些地方的毛线是震动的,这样就可以看出哪里存在气流分离问题,而顾诵芬本人就是那个观察者。为了观察清楚毛线条的扰动,两机的距离和间隔都在5米左右。这样的飞行对飞行员和顾诵芬来说是一种冒险,更何况顾诵芬从未接受过飞行训练。但他还是承受着巨大的身体负荷,连续3次上天观察,终于找到了症结所在。

试飞当天,他像往常一样骑着自行车出门了。家里人以为他只是日常上班,没想到他会瞒着他们登上试飞员鹿鸣东驾驶的歼教-6飞机。由于姐夫黄志千逝于空难,他们家有一个约定:不再乘坐飞机。但从提出办法那时起,顾诵芬就没有再考虑这个问题。“心里想着的是国家,并不是想着自己怎么样。”顾诵芬说。

1979年年底,歼-8终于正式定型了。歼-8的横空出世标志着中国拥有了完全国产的高空高速歼击机。第二年,顾诵芬成为航空工业第一位由国家任命的型号总设计师,承担歼-8Ⅱ的研发工作。歼-8Ⅱ被评价为“我国空军装备的歼击机中最高档的机种,对改善空军装备、增强国防力量,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而整个歼-8系列飞机共衍生16种型号和技术验证机,装备部队350余架,一直是我军20世纪的主战装备。

1986年,顾诵芬离开他工作了30年的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调到北京的航空工业科技委工作,他将主要精力放在了为航空装备的体系建设、重点型号的未来发展,以及国防事业的宏观布局建言献策上。

从大飞机专项到第四代战机技术的革新,再到最新前沿技术探索,顾诵芬一直关注着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希望尽可能给年轻人一点帮助。“有顾总在场,我们就踏实了。”不少年轻飞机设计师这么说。

20__年,顾诵芬被确诊患有直肠癌。虽然后来接受了手术,但他至今仍处在癌症的康复期。可即便如此,他依旧每天雷打不动地按时出现在办公室里。从家到办公室,距离约500米。这段路程,常人走起来用不了10分钟,顾诵芬却需要花上至少3倍时间才能走到。但他从未想过要停下来。“了解航空进展就是我的晚年之乐,”顾诵芬认真地说,“希望我们的航空工业能够真正发展起来,成为世界先进国家之一。”

获颁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之前,顾诵芬不小心摔了一跤,当被问到康复后最想要做什么时,他缓缓说道:“还是搞飞机设计。”

“还是搞飞机设计”,说这句话时,这位已过鲐背之年的老人,眼中隐隐有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331 字

+ 加入清单

刘伯明,1966年9月,出生在黑龙江省依安县兆祥公社东升生产大队(今红星乡东升村)普通社员家庭。父刘志生(独生子),母生五子、一女,他在家中排行老二。因其子女多,劳动力少,家境贫困。伯明自幼颖悟懂事,性格内向、坚毅。从小话语不多,人很文静、聪明,其他兄弟4人都没有他头脑灵活,在兆祥公社读小学和初中时,学习成绩总是班级前三名。伯明爱运动,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凡是娱乐样样都会,特别爱好下围棋,喜欢踢足球,酷爱体育运动。

1982年9月,刘伯明以优异成绩考入依安县第一中学高中。这时家里同时负担6个孩子读书,以种地为生的父亲深感乏力。刘伯明知道家里困难,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住校。父亲咬牙花100多元钱给他买了一辆二手的自行车,供他往返。家距学校10余公里,他每天骑着破旧的自行车往返家和学校之间20余公里。东北夏季天长冬季天短,每年11月份便是冰天雪地。每天要早起两个多小时,上下学都需近1小时,晚8时才到家。他带午饭总是玉米面大饼子,外加咸菜。一年四季都没换过新衣服。为赚学费,暑假到附近砖厂打力工。吃多少苦受多少累从来不说,却锻炼体魄和毅力,为成为航天员奠定了坚实基础。1985年6月,高中毕业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飞行基地学校来依安一中招飞行员,他听说考上飞行员读大学不用花钱,还管吃管穿管用,就悄悄报考军校。父亲得知后,他对父亲说:"家里负担太重,当兵能省一大笔费用,"面对懂事的儿子,父亲感到欣慰。经严格考试和重重体检,最后一轮到齐齐哈尔市体检合格,他成为依安一中唯一被选上的飞行员。1990年9月,刘伯明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成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并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中队长,飞过歼八等机型,安全飞行105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但他并不满足,经几年刻苦训练,无论飞行技能还是战斗机飞行员的作风养成,都有快速进步。他号称"小诸葛",除学习和训练好,凡是动脑筋的事他都愿参与,每次智力竞赛他都参加。有一次,一名以出刁钻题著称的教官连续提问十余个难题,伯明却对答如流。他常说:"只要认真做事,就没有不成的理儿"。从此,教官对他实行"免提"政策。1998年1月,经多年航天员训练,刘伯明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训练任务,以优异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之一。

20__年,"神舟五号"飞船上天前,作为"神五"飞船首飞梯队队员的刘伯明,突然听到母亲病故噩耗,非常悲痛。母亲的去世让刘伯明沉浸在深深的悲恸之中,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刘伯明始终郁郁寡欢。后来。刘伯明的妻子、战友也多次做他的思想工作,并带他做心理治疗。大约过了半年时间,他才从母亲去世的阴影中摆脱出来。

20__年,刘伯明升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三级航天员,正团职,上校军衔。同年6月,他入选"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乘组梯队成员。

20__年9月15日21时10分,刘伯明作为"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乘组成员,同翟志刚、景海鹏一道,承载着全国人民的企盼与厚望飞向太空,并同翟志刚密切配合,协同操作,完成了太空出舱行走的伟大壮举,圆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被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

刘伯明为祖国增光,为家乡添彩,依安人民为之骄傲和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陈陆感人事迹学习心得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人事,全文共 965 字

+ 加入清单

“她们喊我‘魔鬼’‘周扒皮’,半夜鸡叫。”张桂梅笑道,因为要求严格,她被学生们起了许多外号。

张桂梅不是校工,而是一所学校的校长。她的这所学校很特别:学生大多来自云南的贫困山区,而且都是女生。这就是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公办女子高中——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

从东北到云南,命运让她与这里的学生紧紧相连

张桂梅祖籍辽宁,从东北来到云南支边后,随丈夫同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喜洲镇第一中学任教。张桂梅以为那里将会是她余生的归宿,然而天不遂人愿。1996年,张桂梅的丈夫因胃癌去世。张桂梅害怕触景伤情,申请从大理调出,她来到了丽江市华坪县民族中学任教。

从大理调到华坪不到一年,张桂梅被查出子宫内有一个近五斤重的肌瘤。由于之前给丈夫治病花掉了几乎所有积蓄,张桂梅决定放弃治疗。后来,县里得知了张桂梅的病情,县长告诉她:“我们再穷,我们都会救活你。”为此,县里开妇代会的时候积极动员大家给张桂梅捐款,有人甚至捐出了自己仅剩的五块钱路费。

“我没为这个小县做过一点点贡献,却添了这么大的麻烦。他们把我救活了,我活着要为他们干些什么。”张桂梅回忆起那段往事,依然哽咽。

再次回到校园,张桂梅发现,华坪的教育环境和她以前所在的大理相差甚远。张桂梅任教期间,民族中学里的女生不仅数量少,还时不时有女生从课堂上消失。

读着读着就不来了,是什么原因?张桂梅跑进大山,开始找那些退学女生做家访。和家长们一谈,张桂梅明白了:十几岁的姑娘,已经被定下婚事,要出嫁了。张桂梅不甘心,拦不住的,就找到当地的村干部进行沟通;家里太穷的,就拿出自己的工资补贴。她铁了心,无论如何也要把这些女孩子们带回去读书。

20__年,华坪儿童之家(福利院)成立,捐助方指定让身为教师的张桂梅兼任院长。“儿童之家”收养的孩子中有一部分是被遗弃的健康女婴,无儿无女的张桂梅成了她们的“妈妈”。

民族中学和儿童之家的经历让张桂梅萌生了一个想法:筹建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

“女孩子受教育她可以改变三代人的。如果她有文化,她会把孩子丢掉?我的初衷就是解决低素质母亲和低素质孩子的恶性循环。”张桂梅说。

为什么不男女生一起招收呢?张桂梅也有自己的考虑。一次家访时,她发现有户人家的儿子才读初二,便可以进县城参加补习班,而他的姐姐已经高三了,却要被家长留在家里干活。那一刻,张桂梅心里觉得,就算再难,她办女高都是对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先进人物事迹材料范文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683 字

+ 加入清单

一大早,zz市人大代表、zz社区党总支书记zz就给武汉返乡人员张某送来了剃须刀。zz介绍,为了加强新冠病毒的防疫工作,社区对武汉来全人员进行重点隔离。为了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除了每天帮助他们监测体温之外,社区还会及时为他们送去米面、蔬菜等生活必需品,确保他们顺利度过隔离期。

为全力防控疫情,zz社区按照zz镇党委、zz镇人民政府的指导,成立了“五级”工作网格。镇党委书记任总网格长,镇联系社区负责人任一级网格员,zz作为总支书记任二级网格员,三级网格员是社区工作人员,居民组长和各小区物业经理任四级网格员,党员志愿者和业主委员会的成员是五级网格员。zz正是在这样的网格中,严谨细致的开展防疫工作,在她的带领下,三级、四级、五级网格员通过对社区3156户,12300多名居民进行摸排,排查出了武汉返乡人员zz人,密切接触者z人,并造册登记,热心服务。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防疫工作启动以来,zz同志带领zz社区积极响应,组织人大代表、工作人员、党员志愿者通过发放宣传单、宣传车、宣传音响等宣传防疫知识,引导社区居民正确看待疫情,不信谣、不传谣,做到科学防护。同时,对聚集人员、外出人员进行劝导教育,尽可能地减少人员流动,阻断传染源。

“你需要的这些东西,我们明天就给您送过去,你就安心在家吧。”“大爷、大妈,现在疫情严重,大家没事就不要聚在聚在一起聊天啦,等疫情过去再聊也不迟呀”……zz的电话响个不停,社区工作人员也在不停地向居民宣传、劝导、教育,他们都相信隔离不是隔爱,病毒终会被消灭,人大代表勇于担当,战斗在疫情防控最前线。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先进人物事迹材料范文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724 字

+ 加入清单

某某街道某某社区(某某)驻村干部某某。因为疫情原因,她奋战在一线,家中两个年幼的孩子总是在电话中问她“妈妈,你什么时候才能回家?”

此前,在未启用集中隔离方式时,她每天要对社区内居家隔离对象进行两次体温测量。2月2日,一位快满14天隔离期的居家隔离对象体温较往常有所升高,这引起了她的警觉。傍晚时分,她再次上门测量,对象已经有点低烧,她立马将该居家隔离对象交由社区卫生院送至定点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并将情况及时汇报至街道指挥站。之后,她又急匆匆地赶往某某,将两名需要转移至集中隔离点的对象送至街道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维也纳酒店。处理完所有的事情,已是晚上9点多,在这个时期,任谁都是紧张的,她不敢回家,不断在脑海里仔细回想每个细节,工作中的、在家的……担心的是家人和同事。

稍作调整的她又立马投入了战斗。某某在经历拆迁改造后还有200多户村民、1500余名即将返工的外地员工。为守护好某某这个大本营,她与村社干部一道将腰屿自然村和某某移民区封闭成临时的封闭式小区。同时通过向村民发放“买菜通行票”,发动村干部、村民和企业自查返温人员,确保不漏查一车一人。

疫情当前,某某充分发挥了自己“女汉子”的性格特点,一句“我来吧”常常被她挂在嘴边。每天上门监测追踪居家隔离对象身体状况,对来自疫区人员上门随访,动员居家隔离对象转移到集中隔离点等等,她往往是冲在第一个的人。

“女汉子”也有柔情时刻,她向在隔离病房工作的亲人请教科学防护知识并向村民普及,消除他们对疫情的恐惧;她常常主动联系孤身在温的隔离对象,帮忙采购生活物资,被亲切地称为“小姐姐”;丈夫同样奋战在抗“疫”一线,她却只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孩子扔给爷爷奶奶了,谁家不是这样呢”道尽基层一线防控人员的辛酸。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大学,学生,全文共 942 字

+ 加入清单

在思想上:首先,端正思想,提高思想觉悟水平,树立起作为共青团员应该起到带头和模范作用;其次,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团员活动,在活动中学习理论,在活动中实践理论,这样做到学以致用,按时缴纳团费,不拖后腿,争取为团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此外,努力提高自身思想素质,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严于律己,扬善抑恶、求实创造、与时俱进,将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扬光大。认真学习《团的章程》,自觉履行团员的义务,执行团的决议,遵守团的纪律,完成团组织交给的任务,发挥团员的模范作用也是一个团员应尽的责任。本人有良好道德修养,并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积极要求进步,在自己的积极努力下_年6月顺利获得“入党积极分子结业证书”,并于_年5月顺利被转为预备党员,我绝对不会辜负对自己的期望,继续努力争取今年能被转为正式党员。

在学习上:我始终坚持一句格言“不放弃努力本是我的任务,在现有的基础上争取再争取更是我的职责”。从进校以来学习一直未松懈,认真钻研专业知识,刻苦学习,曾荣获系部的一等奖学金和学院的二等奖学金,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团干,优秀学生下部,优秀团员等称号,乐于帮助其他同学,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在生活上:首先,我积极与室友、同班同学及兄弟班级的同学搞好关系,由于平易近人待人友好,所以一直以来与人相处甚是融洽。我深刻意识到搞好同学、朋友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所以无论在班里,还是在整个学院,我都结交了许多朋友,与朋友沟通。其次,我崇尚质朴的生活,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的作风,合理利用自己的生活费,我深知金钱的来之不易,从不乱花一分钱。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做兼职,寒暑假时到第一线做兼职,不但锻炼了自己,也减轻了家里的负担。

在工作上:大一时为了能够为院里的团组织贡献自己的微薄之里,我积极参加院团总支竞选,光荣当选为院团委学习部部长,在工作中,我积极配合部里的工作,并提出各种合理可行的意见;大二时由于同学们对我的信任我被光荣当选为班上班长,为了不辜负同学们对我的期望,我勤恳踏实积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劳动时自己总是冲在最前面,并且把班级里的劳动工作安排的有条不紊。其次我积极配合班主任、系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既锻炼自己的组织交际能力,还深刻地感受到团队合作的精神及凝聚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大学,学生,全文共 2731 字

+ 加入清单

四年前,他怀揣梦想和坚定的信念踏进__大学的校门,继续他的追梦路。四年里,他用不懈的追求和努力让梦想的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四年后,他已经是广西__艺术剧院的主要演员,参演即将在全国巡回演出的舞剧《侗》,并出演主角。他,就是音乐舞蹈学院133班的仇__。

伯乐相马璞玉打磨

仇__高二的时候才正式接触舞蹈,相对于从小就有扎实的舞蹈基础的同学,这个年纪已经是十分晚了。

说起自己的舞蹈之路,仇__心中也有些感慨。特长本是表演与唱歌的他,走向舞蹈之路是一种机缘巧合。“当时我的启蒙老师——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的刘老师,为他的舞蹈班选人,我被他一眼相中了,老师觉得我的外形身高等都十分适合跳舞。放弃坚持多年的表演特长,一切从零开始,做出这个决定是十分艰难的。但仇__说:“既然有这样一个机会又十分适合自己,我觉得我就应去尝试一下,我是一个个性热爱挑战的人。”经过慎重的思考,仇__决定开始学习舞蹈。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是最痛苦的,十几岁的年纪全身筋骨已经长成,重新开始拉伸是一个艰难痛苦的过程,但是仇__还是选取了坚持。

刚开始学习舞蹈的那几年,身边的朋友也总是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不理解一个男生为什么要去学舞蹈。谈起那段时光,仇__似乎有很多的话要说。他表示,自己是那种一旦坚定了目标就不会再改变的人,会一步一步朝着既定的那个方向努力,虽然这一路很辛苦,却从来没有想过放弃。仇__说:“我只有一个坚定的念头:要透过自己的努力,用舞蹈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用舞蹈证明自己的实力。”也正是这样的信念,让他以优异成绩考入__大学。回想起过往,仇__十分感谢他的启蒙老师刘老师,“因为有他的支持,才会有此刻的仇__。”仇__说,“我觉得舞蹈不仅仅能够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十分磨练人的意志。如果能够把舞蹈学好并坚持下来,我觉得以后自己做什么事情都会有毅力和恒心。”

行程至远砥砺前行

步入了大校园园,仇__对舞蹈的追求也一刻没有松懈。除了上课,仇__也总会去练功房练习基本功,不断增强自己的舞蹈潜力,让自己的基础更加扎实。由于舞蹈需要很大的体力支撑,仇__会在闲暇的时候和朋友一块打篮球来增强体力。在练舞的过程中仇__受过很多伤,让他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在上课跳舞的时候把脚崴了,当时站都没法站起来,事后脚肿了一个多月。即便如此,他也从未缺席过任何一堂课。他说:“我热爱舞蹈,那段时间脚真的很痛,但我还是期望能参与每一堂课,就算是见习我也是开心的。一个月后,用力跳舞脚还是会痛,我依然选取忍受,因为热爱舞蹈,这点疼痛已经微不足道了。”

因为形象好,跳舞感觉好而且个性认真,老师们也个性喜欢仇__。音乐舞蹈学院史展老师说:“仇__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孩子,条件和形象个头都不错,在校期间代表校园出去参加了几十场演出和比赛。唱歌也不错,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学生。眼看要毕业了,自己主动找工作、面试,对自己的未来十分有规划,也敢于创新和挑战。另外这孩子也十分热心仗义,自己联系工作的同时,还帮忙同学联系工作。”

仇__的这份热心仗义,源于他对舞蹈专业的热爱和对班群众的职责。史展老师说:“大四上学期排练毕业晚会期间,仇__也会见缝插针地练功去准备艺术团的面试。期间他和我聊天的时候还告诉我,他期望自己能够获得这份工作,用事实证明自己的潜力,期望自己能够在专业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也想向大家证明,作为音133班的成员,我们都是一群努力而热爱舞蹈的人,我们是十分优秀的群众。”

谈到帮忙同学找工作,仇__显得个性云淡风轻:“只是不想听到他们说毕业了以后就回家,找一个十分普通的工作。我觉得既然学了这个专业就要有所用,而且我觉得还有很多十分优秀有潜力的同学不该被埋没。我在找工作的时候留意了四五个招聘的舞团,鼓励他们去尝试。”

“仇__是个个性好的人,挺开朗活泼的。虽然爱玩,但是干正事的时候一点也不含糊,练舞学习的时候个性认真。个性热心,也很爱交朋友,是一个很用心向上的人。”同学们这样评价他,他自己也说:“我是一个很阳光开朗的人,我觉得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大不了的,我总是想着用心向上的那一面,我期望传递给大家的都是正能量。”

在校期间,仇__代表校园参加了众多赛事,获得了山东省第十届青少年舞蹈大赛二等奖、山东省科技博览会大赛一等奖、泰山文艺大赛一等奖等奖励,也在校内作为领舞参演了舞剧“莲花”,用汗水和努力向大家证明了他的实力。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仇__大四就开始留意各种舞团之类的招聘,最后选定了两个舞团进行面试。所以在上学期期末准备毕业舞会的同时,他还要准备北京一个商业舞团和广西__艺术剧院的面试,最后在众多面试者里脱颖而出同时被两个舞团录取了。

仇__再次面临选取:一个是北上广大城市里的商业伴舞,虽然职业普通却因为在繁华的大城市而有了更多向上的机会,一个是普通城市里自己十分仰慕的著名编导家张继钢老师编导的舞剧,让他能更深刻地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深思熟虑下他选取了后者。仇__认为,善于积累经验、追求艺术,才是一个专业舞者应有的素质。对于他的选取,仇__的启蒙老师刘老师很认同。他说:“年轻人就就应多学习,不要太急功近利,要学会积累厚度,厚积薄发。”

三月中旬就要在全国巡回演出了,仇__的时间十分紧张。每一天都练习十几个小时,有时候还要加班排练,但他很快乐。仇__说:“其实刚来的时候我也很多地方都跟不上,但是慢慢学,勤奋练习就基本能够搞定,要想在舞剧中有突出的位置表演就是要这样一步步慢慢来的。没有谁能一步成功。”

问及初到南方的舞团工作是否不适应,他笑着说道:“大学期间我就独自旅行了很多地方,北方大多数城市我都去过了,我喜欢尝试不同的事物,所以这也是我选取广西__艺术剧院的原因之一。刚开始进入舞团工作不适应是在所难免的,但是人生总有很多不适应,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中,需要的都不是它们去适应你,而是你去调整适应它。”

介绍起他即将表演的舞剧《侗》,仇__兴致勃勃:“这个舞剧是由国家一级导演,中国当代著名编导家张继钢老师编导的,透过舞蹈来表现侗族人民的文化习俗,民族风情,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文化感受。”

“Nothingisimpossible。”仇__如是说,“我觉得人生就是需要去闯一闯,人生充满了挑战,而且我有很明确的目标。在艺术团这段时间边排练边学习,可能会准备考研,在积累了丰富的舞台经验以后,再去北上广开始新的挑战。学得越多,平台就会越高。我相信我顺着这个目标坚定地走下去,必须会越来越好。”

不畏困难,坚毅前行,朝着自己的目标一步一步迈进。“我期望此刻能够对未来的自己说感谢你此刻的努力,所以我更要努力地去实现我的梦想。”仇__用坚定的信念、执着的斗志,在付出中,在汗水中,在坚韧中,逐渐接近梦想的彼岸!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观看感动中国黄文秀人物心得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532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昨晚落下了帷幕。这十位平凡人的不平凡之事,让我感动,令我震撼,一个个感人的事迹敲击着我的心灵,发出动人之声。

于敏,中国核物理的几位开创者中,于敏是唯一一个没有留学背景的人,在氢弹的理论探索中,于敏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克服重重困难,终成开创者。

赵久富,是中线一期工程四十多万移民的杰出代表。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湖北省有十八点二万移民离别故土,而赵久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外迁第一人,湖北“移民书记”。

木拉提西日甫江,新疆和田地区公安民警。面对艰巨繁杂和复杂危险的环境,他与犯罪分子机智周旋,斗智斗勇,先后数十次将暴恐犯罪活动粉碎在预谋之中,他也因此被当地群众誉为“猎鹰”。

张纪清,一九八七年,用近乎一年的工资捐款给镇政府用于敬老院的建设,署名炎黄。…… ……

得到殊荣的人,大都是些普普通通的人,没有什么稀奇之处。可,他们是怎样变得这么伟大的呢?

是的,他们都是普通人,可他们拥有我们没有的东西,那就是——豁出生命去爱国。

教师评语:本文小作者为了完成这篇文章,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可谓字斟句酌,小小年纪肯为一篇文章下此功夫,作为其语文老师实感欣慰。用文字记录感动的同时,在内心沉淀并且践行其精神,才更加难得。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1142 字

+ 加入清单

1957年的时候,我们搞完了歼教-1的那个初步设计以后,我们的领导徐舜寿同志就觉得应该考虑下一个型号搞什么,他当时提出来要搞超声速的歼击机,他觉得这个是我们必然要走的路,因为我们是为国防服务的,所以必须用歼击机来抵御外敌。但是对于超音速飞机、超声速飞机,我们是完全没有技术储备的,世界上才经历了十到二十年,没有很多公布的数据,因为这东西都是各国家的机密,谁也不会告诉你。那么搞超声速飞机,首先要定它的气动力的布局,飞机机翼怎么样,尾翼怎么安排等等,进气道怎么设计,那么这个事儿怎么办?当时1958年科学院已经建了104计算机,利用它70多位学员的力量,给我们的飞机进行数值计算,算了三个月,结果是有了。我们飞机设计完以后,试飞、首飞都很顺利,但是飞到马赫数0.85的时候,突然出现了飞机的振动,按飞行员的说法,这个马赫数0.85的振动,相当于破公共汽车在不平的道路上奔跑一样,开得再快人受不了,所以必须要排除。可是怎么弄,具体在什么地方,我觉得必须上天看。

我们没有摄像机,所以只能是人上去看,得到鹿鸣东同志的支持,他说我飞歼教-6,你坐在后面可以看。怎么看法,就在飞机的尾巴上都贴毛条,就是毛线条,那时候的毛线是凭票买的,我们的同事拿自己家里的票,买了一磅红毛线,剪成一段段,每段150毫米,贴到垂尾上,贴到后机身上。当时我们的手段,没有摄像、录像设备,只有一台单镜头反光的照相机,胶卷也舍不得买新的,用的是原来库存的电影胶卷,照出来也看不清楚,几次以后我跟老鹿说,干脆我拿望远镜去看,看看那毛条到底在哪儿抖。后来老鹿也同意,说这样,我们尽量靠近,一步步最后到十来米以后,老鹿说不行了,再靠近太危险,那么拿望远镜也看不出那个毛条的抖动,但是看到的就是飞机一起飞,我们原来开的十几个吸气门没用,一离地就关上了,没起作用,这样下来以后再仔细看,水平尾翼跟后机身之间,一大片的毛条全没了。因为毛条在扰动的气流里面就像旗在风里一样,甩得厉害以后都扯断了,所以肯定这些地方是气流分离的地方。这样呢,我们就在那些部位加装了整流罩,另外把十个进气门也就堵死了,以后的歼-8就按这样的方案继续飞下去了。

耽误大家时间太多了,下面我就不再说了,我只想说一下对我自己的经历的评价。我觉得我们搞科技的人必须首先想到的是国家,我们的事情都是为了保卫国家来做的,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就是好多事情你要做,那就不能凭空想,而必须找一些材料,需要认真地读书,读书呢还是孔夫子的话,就是只读书不去用,不去想,那是空的。但是你不读书,净想事儿的话也是空的。再有一点,干这些事儿都得集体干,所以你对参加这工作的每个同志都应该很尊重,应该团结大家一起来弄。最后一点,干任何事不能把自己的名利放在第一位。耽误大家很多时间,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349 字

+ 加入清单

顾诵芬首次参与设计的机型,是我国第一架自主设计的喷气式教练机歼教1。

喷气飞机的特点是要用两侧进气,让出机头来放雷达。顾诵芬负责气动布局设计任务。然而,这对于学习螺旋桨飞机的顾诵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当时,顾诵芬最担心的是两侧进气道。一旦发动机收油门的时候,很有可能出现一边进气,一边排气,飞机发动机就没有推力。如何验证,顾诵芬和同事费尽了脑筋。

他回忆道:“我们用医务所的废针管,把它不锈钢的很细的头焊在铜管上接出来做成一排,然后外面用薄铁皮做个整流罩。那时候也没有好的风洞,就到哈尔滨军事工程院那个一米五口径的小风洞里去做,一个月的时间我们拿下了这个实验。”

1958年7月26日,历时两年时间的研制,歼教1在沈阳飞机厂机场首飞成功。考虑到当时的国际环境,首飞成功的消息没有公开。周恩来总理知道后托人带话—

“告诉这架飞机的设计人员,要他们做无名英雄。”

歼8虽然首飞成功,但在跨音速飞行试验中,出现了因气流分离导致的抖振问题。用飞行员的话说,就好比一辆破公共汽车开到了不平坦的马路上。

为了查出垂直尾翼气流分离的地方,顾诵芬决定乘歼教6飞机上天,直接跟在试验飞机后面进行观察。

顾诵芬的夫人江泽菲曾和他有一个约定——不再乘坐飞机。这并不是出于对飞机安全的不信任,而是不忍承受失去至亲的痛苦。然而这一次,顾诵芬要登上的还不是民用大飞机,而是风险更高的战斗机!所以他必须瞒着妻子、瞒着家中每一位亲人。顾诵芬本人坦言,当时也来不及想这么多。

据当时驾驶飞机的试飞员鹿鸣东回忆:“顾总那会儿已是年近半百的人,却丝毫不顾过载对身体带来的影响和潜在的坠机风险,毅然亲自带着望远镜、照相机,在万米高空观察拍摄飞机的动态,这让所有在场的同志都十分震撼和感动。”

连续经过三次的上天观察,顾诵芬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通过后期的技术研发和改进,成功解决了歼8跨音速飞行时的抖振问题。1979年底,歼8正式定型。

1980年,歼8Ⅱ飞机立项研制,其作战性能要求远超歼8飞机。顾诵芬任该型号总设计师,是航空工业第一位由国家任命的型号总设计师。他制订了两侧进气的气动布局方案,解决了二元超音速可调进气道设计等一系列问题。同时,他作为型号总设计师,组织和领导军地多个部门、上百个单位高效协同工作,仅用四年就实现了飞机首飞。军方评价,歼8Ⅱ飞机是当时“我国空军装备的歼击机中最高档的机种,对改善空军装备、增强国防力量,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成为当时空海军的核心装备。20__年,歼8Ⅱ飞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歼8系列飞机共衍生16种型号和技术验证机,装备部队350余架,一直是我军20世纪的主战装备。歼8系列飞机的研制,牵引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航空工业体系,促进了冶金、化工、电子等工业的发展。顾诵芬被誉为新中国杰出的飞机设计大师、飞机气动力设计第一人。

在歼10研制过程中,顾诵芬作为专家组成员参与了转型评审和研究解决关键技术难题等方面的工作。

与之同时,他敏锐地抓住苏联解体前的机遇,借助20世纪60年代与苏联航空科技专家建立起的深厚友情,发起并主持了双方气动力和飞机设计专家对远景飞机的设计合作,使我国上百名飞机设计技术骨干得到了锻炼,此次活动形成的研究成果为我国新一代战机的研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组建起了我国新一代战机研制的国家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聂海胜先进事迹材料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357 字

+ 加入清单

聂海胜出生于1964年,老家在湖北枣阳。在那个年代根本没有“人口观念”,所以父母连着生了8个孩子,聂海胜排行老六。

家里条件不好,再加上一共10张嘴等着吃饭,所以聂海胜经常能体会到饿肚子的滋味。

而且,聂海胜经常穿姐姐们的花衣裳,还惹得不少同学嘲笑他。

不过,即使饿着肚子,也没耽误他调皮捣蛋。小时候的聂海胜可是远近闻名的捉鱼摸虾小能手,有时一次能摸上来十多斤。

当然,他是逃课出去的,这些“战利品”当然不敢带回家。于是,他就带到同学家,跟同学一起分享。

鱼虾用清水煮了,再撒一把盐,在那个年代可是绝顶的美味了。

面对生活的窘迫,聂海胜深谙“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所以他一直学习非常好。以至于在初中时,还获得了一个“数学王”的称号。

当时,考试满分是100分,老师说最先交卷的人能多得5分,聂海胜就成了每次都考105分的那个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感动中国2024年度聂海胜事迹心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513 字

+ 加入清单

58岁,对很多人来说,这是一个快要退休的年纪。但对于宇航员来说,却是黄金年龄。前不久,神舟12号返回舱顺利落地,指令长聂海胜一出舱,就受到了媒体的关注和国民的簇拥。每一位宇航员的成功都很不易,但聂海胜的成功,却尤其不易。

1964年,在湖北襄阳的一个小村庄,聂海胜出生了,他家中兄弟姐妹众多,他排行老六,是老幺,那个年代物资匮乏,生活很穷困,母亲生下他的时候,乳汁不够,四处向同村的哺乳妇女要乳汁,才把他养大。

到了上学的年纪,家里面的负担一下子变得大了起来,父母常常因为几块钱的学费发愁的睡不着,有时候,没有学费,只能交几只兔子上去。在伙食上,家中常吃的只有黑面馍馍和大酱,那种味道,直到现在提起,都让他记忆犹新。

聂海胜从小就成绩很好,后来考上重点高中,又考上空军学院,成为了一名飞行员,实现了自己的梦想。1998年,国家招收第一批航天员,聂海胜凭借突出的表现被选中,加入了航天大队。

此后,他一直不敢松懈。20__年、20__年、20__年,聂海胜分别入选神舟5号、神舟7号、神舟9号备份宇航员,20__年、20__年、20__年,入选神舟6号、神舟10号和神舟12号正式宇航员。聂海胜成为了第一个从小村庄飞向太空的农民的儿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国女排事迹心得体会800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805 字

+ 加入清单

令人期待的《感动中国20__颁奖典礼》落下帷幕,认真的观看了颁奖典礼全部过程,心中五味杂陈,几度眼眶湿润。

获奖者,有扎根大地的人民科学家钟洋;有为雪域高原送来温暖的邮递员吉美多吉;有身在市井却只身勇斗歹徒的吕保民;有捐出千万积蓄只为家乡发展的马旭夫妻;有坚守海岛32年尽职尽责的王继才夫妇;有临危不惧冷静应对绝境的民航机长刘传建等等。

平凡的生活中亦可见不凡,他们在平凡的生活中不忘本心,坚持信念,因而成就了不平凡,感动了华夏儿女。正如钟洋所说“不是杰出者才善梦,而是善梦者才杰出。这些人在平凡不同的岗位上,他们坚守着一个信念,“爱祖国,爱人民。”这种爱在他们的坚守中不是一年,不是几年,而是一辈子。几十年如一日,将全部的心血,全部的爱,奉献给他人。

虽然他们很辛苦、很累,但是他们却充满着微笑来到颁奖典礼舞台上。他们给国家、社会、他人带来巨大的正能量,温暖人心,使人观后心生感动。看了他们的事例,再想想自己的生活,相较下感觉我们好像生活在温室,生活中遇到的些许痛苦便不值一提了。

看着这些感动中国人物和他们的英勇事迹介绍,感触最深的便是临危不惧,冷静面对困境的刘传建。20__年5月14日,川|航3U8633重庆至拉萨航班执行航班任务时,在万米高空,驾驶室右侧挡风玻璃爆裂脱落。

巨大的气流将人牢牢束缚在驾驶座,驾驶室温.度骤降至零下五十多度。在此绝境下,刘传建心系全机的119名乘客,凭借惊人的毅力和高超的技术带领机组成员进行了紧急处理,最终终于成功平安降落在成都机场,确保了机上一百余人的安全。

每一个传奇故事的背后都隐藏着坚守和执着。“感动中国”已陪伴我们十几年,十几年来不断为我们带来感动,为社会带来正能量。它为我们介绍了生活中伴随在我们身边的这些可歌可泣的人们,他们崇高的人格,让我不免感到自己有些渺小,我需要做的还有许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生活中脚踏实地,努力学习,以此来感动身边之人,进而感动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556 字

+ 加入清单

20__年,一部反映全国脱贫攻坚题材的纪录片《无穷之路》火了,豆瓣评分9.5,片子的主创是香港的媒体人陈贝儿。出发前,她看到许多西方媒体对中国脱贫成功的质疑。陈贝儿觉得作为一个媒体人,真的不可以只看人家的报道就信以为真。是真的要亲身去看、去听。陈贝儿出生在香港,生长在温哥华,一直生活在繁华都市的她对贫穷没有什么概念,对去脱贫地区的艰辛是她未尝预料的。为了拍摄悬崖村易地扶贫搬迁的原因,陈贝儿两次攀爬天梯上悬崖村,来回共一万多级,每次花费十几个小时,累得脚软不说,有恐高症的她身体一度抖到不行,但还是坚持了下来。在去怒江拍摄交通扶贫时,陈贝儿不顾危险,亲身体验了过去百姓过江用的溜索。一路走来,对于西方媒体的质疑,贝儿也有了自己的认知与看法。陈贝儿:我拍摄之前就看过一些外媒的报道,说那些村民搬到安置房之后很不习惯,配套又不好,但是我自己亲眼看到的不是这样的。我真的非常震撼,从这一点我就看到,国家是很大手笔,也不惜代价的,国家为了脱贫的决心是非常强大。历经3个月,陈贝儿一行5人,穿梭全国6个省份,10个脱贫地区,深入海南热带雨林、川藏高原、戈壁沙漠,天南海北,翻山越岭,拍摄制作了12集纪录片,全面详实地见证了中国的脱贫之路。《无穷之路》播出之后,出乎陈贝儿的意料,不仅内地观众赞誉不绝,香港观众也好评如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朱晓晖事迹材料及颁奖词_事迹材料_网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615 字

+ 加入清单

2017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朱晓晖事迹材料及颁奖

最孝女儿:朱晓晖

【朱晓晖事迹】

朱晓晖,女,黑龙江绥芬河市民。

朱晓晖的父亲在XX年患弥漫性脑梗塞,从此瘫痪在床,失去了生活能力。为了更好的照顾父亲,朱晓晖辞掉了在报社的工作。为了给父亲治病,她不但卖了房还欠下一身债务。因为不堪重负,朱晓晖的丈夫带着孩子离开了她。朱氏父女在社区的车库里安了家,一住就是XX年。

朱晓晖曾是一位有才气的诗人,诗歌在全国获得过很多奖。父亲生病前,她喜爱读诗、写诗;而现在她看得更多的是医学护理和养生方面的书籍。老人患病后落下了瘫痪的毛病,腿脚不便,大小便也不能控制。朱晓晖几乎每天都要给他擦洗身体。在她的细心照料下,老人卧床XX年都没有得过褥疮。但常年的操劳,使得才41岁的她早已满头白发。

维持两人生活的唯一来源是老人每个月一千多元的养老保险。父亲治病的开销不能省,朱晓晖就只能去市场里捡人们不要的菜给父亲吃,自己则用咸菜就着米饭度日。虽然生活环境艰苦,但朱晓晖一直努力让父亲生活的更舒适些。老人因为心疼女儿,常常痛哭。

除了每天照顾父亲的起居外,朱晓晖在周末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给三四个“债主”的孩子补习。对于别人的帮助,朱晓晖感恩在心,她也在用自己的行动把爱和善意传递给更多人。

【朱晓晖的颁奖词】

十三年相守,有多少日子就有多少道沟坎。命运百般挤兑,你总咬紧牙关,寒风带著雪花围攻著最北方的一角,这小小的车库是冬天裡最温暖的宫殿,你病重的老父亲是那幸福的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925 字

+ 加入清单

3月3日晚,感动中国20__年度人物名单出炉,“人民楷模”、“时代楷模”朱彦夫当选。朱彦夫由于身体原因未能到场,朱彦夫四女儿朱向欣代父亲到颁奖典礼现场领奖。

“能登上领奖台,我十分荣光,但也觉得非常有压力,我们作为晚辈,向父亲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接过父亲的奖杯之后,朱向欣既倍感荣耀,又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很重。

作为朱彦夫的四女儿,朱向欣说自己继承了父亲教书育人的优良传统。

在朱向欣很小的时候,她记得父亲主动腾出自家的一间屋子,买了200多本书,成立了村里第一个图书室,当时识字的人很少,所以能来图书室的人并不多。治标要治本,为了帮助村民读书认字,朱彦夫又张罗着办起了夜校,教村民们识字,每天拖着十几斤重的假肢往返家和夜校。作为老师的朱彦夫,每天夜晚都要步行一公里的给村民们上课。夜校的开办,改变了张家泉村很多人的命运,也培养出了村里的会计和文书人员等中坚力量。

朱向欣长大后也读了师范专业,毕业后在沂源县实验小学做了一名人民教师。“我也把学生当作我自己的孩子,用自己最大的力量去教书育人。”朱向欣一直在教师的岗位上默默耕耘,20__年,她获得了“沂源最美教师”的称号。

朱向欣到现在依然记得小时候,每天天还没亮就听到父亲用假肢走路“嘎达嘎达”的声音。“当然,我也从来没觉得父亲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在朱向欣看来,朱家人从没觉得父亲是一个残疾人,电缆、垒墙头、拾地瓜干他都能干,一些体力活他都干,甚至比母亲和家里其他成员干的都多。

朱彦夫精神始终指引着朱家的晚辈。在朱向欣眼中,父亲是一位自立自强的勇士。在工作中遇到了困难,朱向欣会想到父亲的事迹。父亲能没手没脚的情况下,做了25年的村支书,为村里棚沟造地、打井引水、高山架电,他还能写出《极限人生》和《男儿无悔》两部长篇小说,“那我没有理由做不好工作,父亲就是我的榜样。”说起这些时,朱向欣的语调铿锵又有力。

残而不废,朱家人认为这是对朱彦夫人生最好的概括。朱彦夫的人生,是从挑战“不可能”、突破“不可能”中走过来的,他不仅把常人眼中的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一个个可能”,而且创造了一个个常人做不到的奇迹。“我们能做的,就是把压力转化为动力,本本分分地做好本职工作,把父亲的事迹传承下去。”朱向欣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朱彦夫事迹心得及启迪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760 字

+ 加入清单

学习朱彦夫,我们首先要了解朱彦夫的先进事迹,他是山东省沂源县人,14岁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上,18岁的他失去了手脚以及左眼很快入党,1950年在朝鲜战场成为特等伤残军人。1956年,朱彦夫离开疗养院,回到家乡,自食其力。在随后的25年,他被推选为村支书,带领全村百姓走上富裕路;辞去村支书后,年近古稀、从没进过学校的他,又亲笔写下了长篇小说《极限人生》。

可以想象,一个正常人,想把一个贫穷落后的乡村变成富裕村,都要付出难以想象的心血和汗水,何况一个在战场上失去手脚和一支左眼的特等伤残军人,需要多么顽强的意志和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德,只有朱彦夫自己和村里的乡亲们知道。正像乡亲们所说的那样,老朱心里装满着别人,唯独没有他自己。这一点从朱彦夫的四种“走法”就可见一斑,一是立行,第二种就是跪行,跪着走,第三种就是爬行,第四就是滚行,滚行快一点,但是损失很大。可他从未叫一声苦,说过一声累。没日没夜的为乡亲们奔忙。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就用这半块躯干,不管是滚,不管是爬,不管是说,不管是写,我尽上我的职责。、因为共产党员呢,名实相符的话,你就得这么干,不这么干,这个共产党员就是假的,就是虚的。”

朱彦夫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一生。他用自己的一生实践着自己入党时的庄严誓言,为党和人民的利益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可以说,朱彦夫的先进事迹,感动了沂源,感动了山东,感动了中国。省委书记姜异康说,朱彦夫同志的先进事迹,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理想信念和崇高精神追求,体现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体现了一名伤残军人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拼搏精神,他的事迹值得全社会学习。特别是在当前正在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中,这样的典型、这样的榜样,将成为激励我们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践行党的宗旨的强大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朱丽华同志先进事迹心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765 字

+ 加入清单

现代社会发展的节奏太快,快到很多人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初心,甚至不知初心为何物,更无从谈何为人民公仆。而黄文秀的事迹,正是能够让我们在感动、感慨的同时,从这些情感碰撞中再去找到自己的初心,用榜样的力量荡涤灵魂、砥砺初心、呼唤担当做好人民公仆。

不忘初心,源于对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古代先贤们都能认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作为共产党员,更应认识到人民群众是我党执政最大的底气,是祖国蓬勃发展最根本的力量和保障,重视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人民群众谋幸福,是一个党员应该时刻铭记于心的。正是因为对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时刻牵挂着人民群众的利益,黄文秀在看到天气预报之后,想到的是驻村地点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危,毅然返回驻地去帮助当地群众抵御自然灾害。

不忘初心,给人以无所畏惧的力量。正是因为坚定不移信仰社会主义,许多党员同志才会一直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无私付出。当面对狂风暴雨的时候,黄文秀同志并没有退缩,而是毅然决然地踏上支援贫困村民的道路,在赶赴驻村地点的途中,还不忘联系同事,询问村民的受灾情况。

作为驻村书记我们一直坚守在工作第一线,在工作中能深刻的体会到基层工作的艰辛与艰难,要想打好这场脱贫攻坚战,不但需要我们时时刻刻牢记人民的利益,更需要我们学习做黄文秀式的人民公仆,从她身上汲取前行的动力,以她为标杆,具有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的责任与担当。以担当诠释忠诚、以担当体现作为。学习做黄文秀式的人民公仆,要像她一样不忘初心,自觉为民造福。“不忘初心,始做人民公仆” 是一句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需要一生为之奋斗的话语,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应该始终把群众装在心里,事事想着群众。要始终心系群众,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如果我们中多一些黄文秀一样的好党员,好同志。相信人民会更幸福、祖国会更加繁荣昌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478 字

+ 加入清单

神舟十二号今天安全返航了,神十回家了。在这个举国欢庆,为之自豪的时刻。我们不得不为我们的航天英雄竖起大拇指。这其中就有我心中的英雄,聂海胜。

聂海胜是湖北枣阳人,1983年6月入伍,1986年12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少将军衔。他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领航主任安全飞行1480小时,为空军特级飞行员。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他曾入选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员梯队。聂海胜经过多年的航天员训练,已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20__年6月,入选神舟六号飞船载人飞行乘组梯队成员。20__年10月12日,终圆了“九天揽月”的梦想。20__年4月,入选天宫一号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飞行乘组。神舟十二号飞船20__年6月11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0__年6月20日,太空授课中为了更好展示太空失重状态,指令长聂海胜盘起腿,玩起了“悬空打坐”。

聂海胜为区区几元钱的学费犯愁,只好东挪西借,有时代替学费交到老师手中的竟是一只兔子。聂海胜姐弟六人,他排老六。父母靠种田维持生计,家大口阔,生活拮据。小时候,粮食不够吃,印象里最多能搜捡到的就是红薯面做的黑窝[1]子、杂面饼,萝卜干、咸菜、大酱是家中餐桌上的主菜,因此直到现在聂海胜一闻到大酱味就犯恶心。对待学习,聂海胜自觉而刻苦。尽管没钱买学习资料,但课本上的内容,在哪页哪个位置,他都清清楚楚。樊庄村小学教师徐大田说,海胜读小学时经常穿着姐姐的旧布衫,打着赤脚,但他学习很刻苦,特别是数学成绩好,经常考满分。初中毕业考试,聂海胜考上了县重点高中。那个假期,他搬木材、下地干活,挣出了上高中的学费。初中毕业考试,聂海胜考上了县重点高中,整个杨垱镇只有两个学生考上。学校了解到他的家庭困难,为他补助了救济金。每次放假,他还去十几里外的堂兄家帮着搬木材、装茶叶、下地干活,一个假期下来能挣十几块钱。就这样,他靠自己的双手挣出了上高中的学费。

若预备梯队有机会飞天的话,执行过神舟六号任务、已于20__年晋升少将军衔的聂海胜,将成为首位以将官身份进入太空的中国航天员。1964年10月13日出生于湖北枣阳的聂海胜,是唯一一位从「神五」到「神九」四次载人任务的梯队成员。

尽管各国载人航天历史上,对进入太空的航天员年龄并无上限,但因为年龄等原因,14名首批航天员中还没有执行过任务的成员,将部分退役或转岗。

20__年10月17日,也就是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凯旋两年零1天之后,费俊龙、聂海胜平安返航。与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相比,中国神舟实现了新的跨越。把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送入太空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与发射神舟五号飞船的那枚火箭相比,在运载质量、安全性能、舒适性以及图像实时测量系统等诸多方面进行了75项技术改进。要把1公斤的东西送入轨道,火箭就得消耗62公斤。神六飞船比神五重了200多公斤,因此发射神六的火箭也重了许多。

火箭的可靠性为0。97,安全性为0。997。第一次在点火通道里又加上了一道“保险门”。这样,在出现误点火信号的情况下,即使火工品爆炸了,也无法点燃发动机。科研人员还找到了改善振动环境的最佳途径,减少了火箭在飞行过程中振动给航天。20__年6月10日,担任神舟十二号载人航天宇航员。飞船飞行任务的3名航天员名单公布。湖北籍航天员聂海胜继执行“神六”任务之后再度“飞天”。

聂海胜,他是祖国的英雄,两次上九天揽月,他无愧于人民,他为祖国争的的荣誉,将载入史册。我心中的英雄,我要向你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聂海胜先进事迹材料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377 字

+ 加入清单

朱彦夫,1933年7月出生于沂源县张家泉村。14岁参军,16岁入党,经历过上百次战斗,十次英勇负伤,三次荣立战功。在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中失去了四肢和左眼,是特等革命伤残军人。

他放弃荣军休养院特护待遇,毅然回到家乡,并以惊人的毅力,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他担任张家泉村党支部书记25年,带领群众治理荒山,兴修水利,发展教育,彻底改变了山乡面貌。

他是活着的“烈士”

朱彦夫在朝鲜战场重伤回国,入院治疗初期,一直是“活死人”。没有人知道他的姓名、籍贯、部队番号。他所在部队确认他所在连队已经全部阵亡,被确认为“烈士”。

他伤势严重,昏迷不醒,医院采取抢救措施——截肢、剖腹。而且,不止一次地截肢、剖腹。主治医生叹息道:“他如果能够活上三年,就是奇迹!”

截肢手术以后,他各部位伤口深度感染。高烧不退,出现中毒性化脓症状。历经反复抢救,他的病情仍然没有起色。医院将他从“特号床”,转移到了“太平室”。“太平室”专门为危重伤员设立,接近于太平间。唯一不同的是躺在床上的人呼哒着一口热气,由两位经验丰富的护士专门守护。

他那不足一米长的躯体躺着一动不动,似乎已经油枯灯尽。伤口渗出的脓血浸入被褥,腥味扑鼻。唯有腮下和嘴角微微颤动的神经,证明他没有死去。

志愿军各部队派人到医院查寻本单位伤员,他所在团的查寻人员到“太平室”看到他却根本没有认出来。

进入“太平室”93个日日夜夜之后,他出乎所有人意料地复活了!

他的意识渐渐恢复,看清楚身边的护士,用微弱声音茫然问道:“这是什么地方?我在这里干什么?”守候他的护士高兴极了,一边用湿毛巾为他擦拭眼睛,一边趴到他耳边说:“这是在医院的病床上,你主要是太劳累了。你已经睡了很久很久,也该醒来了!”

他的意识继续恢复,感知到伤口的疼痛。他举起两只胳膊,发现手腕以下没有了双手。他动动双腿,发现膝盖以下没有了小腿和双脚。他癫狂了,拼命挣扎,狂撕乱咬包扎胳膊的绑带。

院长和主治医生听到喊声跑过来,看到从上帝手里夺回来的这条生命发出复活的信号,兴奋异常。他愤怒而又绝望地大喊大叫:“为什么把我的手和腿都割掉了?没有腿咋走路?没有手咋扣扳机?你快给我找回来!”

主治医生向他解释:“你伤口的深度和面积都很罕见,如果不截肢,就有生命危险,绝对活不到今天!”他仍然狂喊:“没有了手,没有了腿,我活着还有啥用!”

院长耐心地对他说:“你能够死而复生,就是很大的奇迹。你现在还能够呼喊,这已经很好啦!有什么要求你就说,也可以把心里的憋屈难受释放出来!”

他从“太平室”重新搬回“特号床”,终日郁郁寡欢。他想结束生命解脱自己,又想到指导员高新坡的遗嘱,想到战友杜玉民、万中祥、徐风明等烈士的托付……他在生与死的抉择中,苦不堪言。

主治医生认真地对他说:“像你这种情况,有勇气活下去才是英雄!轻生是自私,自杀是孬种!”这些话像一把重锤敲击着他的心,使他打消了轻生的念头。他在医院先后经历47次手术——颅脑取弹、面颊植皮、腹内排异、眼部摘取弹片、四肢反复截取……

他以超常的生命力不断地创造着奇迹:坐起来了;会大声说话了;手术部位愈合了……痛楚渐渐远去,大脑日趋清醒……

他一直是在“拼命”

朱彦夫不甘心在荣军休养院“重残所”里面被人照顾着度过一生,他想家乡、想母亲了。他身强体壮的时候保家卫国,伤残退役以后应该陪伴着家乡和母亲。他向组织上提出要求,经组织批准以后回到了张家泉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