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农民工现状调查精选20篇

浏览

7518

范文

1000

天津市失能老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573 字

+ 加入清单

天津市失能老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昨天(13日),天津市民政局发布《天津市失能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份由天津市老龄办和天津财经大学统计系完成的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底,天津市60岁及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口达到215.42万,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达到30.66万。同时,天津市经过调查估算的失能老年人总数约为14.33万,占老年人人口总数的6.65%。预计到2030年,天津市失能老人数量将超过20万。人口老龄化,特别是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家庭小型化“四化叠加”的现象,正在考验着每一个家庭的承受力和天津市养老服务体系。

据测算失能老人超14万

据悉,为了解天津市失能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状况、生活照料和护理的基本情况以及照顾者的状况,为政府和有关部门完善家庭养老支持政策、完善老年人福利制度、探索长期护理保障制度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天津市老龄办与天津财经大学统计系合作进行了“天津市失能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调查涉及滨海新区、和平区、河西区、河北区、红桥区、北辰区、西青区、宝坻区、静海县、宁河县等10个区县,42个街镇,142个社区(村),880名失能老人。

根据样本结果,可估算本市失能老年人占老年人总数的比例为6.65%。可计算出,到2019年底本市失能老年人总数约为14.33万人,且农村失能老人比例高于城市失能老人。按本次调查测算的失能老人占老年人的比例6.65%计算,到2020年,本市将有失能老人17.09万人;到2030年,将有失能老人21.48万人;到2050年,本市将有失能老人22.34万人。

重度失能者占36.82%

市老龄办副主任郭宁介绍,本次调查对象界定的失能老年人是指年龄在60岁及以上,由于年老、疾病、伤残等原因,日常活动必须由他人协助或者完全依赖他人的协助才能完成的老人。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分析,吃饭、穿衣、上下床、上厕所、室内走动、洗澡6项指标,一到两项“做不了”的,定义为“轻度失能”,三到四项“做不了”的定义为“中度失能”,五到六项“做不了”的定义为“重度失能”。

调查结果显示,轻度失能老人占总样本的47.79%,中度失能老人占15.38%,重度失能老人占36.82%。平均失能时长为7.37年。其中5-2019年的最多,占25.98%,其次为10-20年,占19.55%。通常随着年龄的增加失能程度有所加强;女性老人略多于男性;城镇的重度失能老人比例高于农村,轻度和中度失能老人的比例则低于农村。

受访老人中患高血压的比例最高,达到61.66%;其次是心脏病/冠心病,也已过半数(51.45%);位列第三位的是脑血管病(含中风),占49.18%;另外患糖尿病、颈/腰椎病、关节炎、青光眼/白内障、骨质疏松及耳聋的老人比例也较高,分别占20%-30%左右。

九成失能老人不愿去养老院

被调查老人中,93.59%的不愿意住养老机构,而他们的子女也不愿意送老人去养老机构,怕被周围人认为“不孝顺”。同时,由于老人的收入低,决定了其不可能支付太多费用入住养老机构。

有意愿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近一半老年人只能支付每月1000元的费用。而以某国办养老院收费标准为例,失能老人每人每天护理费45-90元、床位费26-150(8人间、4人间、2人间、单间收费不一),伙食费19元,按失能老人最低护理标准45元/天、8人间计算,一位失能老人每月所需最低费用为2700元。社会力量办的养老机构收住一位失能老人的费用一般在4000-4500元。这与失能老人所能承担的费用差距较大。

部分受访老人表示自己生活比较困难,需要子女或亲属经济上的资助。不愿意或没有能力购买一些保险保障服务或是养老服务、保健品等,对自身健康方面的“投资”很少。

照顾者平均年龄59.47岁

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占53.22%,享有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占35.44%。

58.79%的受访老人表示就医不太方便,24.4%的老人说一般,16.81%的老人表示就医方便。有3.42%的老人去年使用过家庭病床服务。

受访老人2019年上半年用于医疗方面的平均支出为11368.46元,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平均支付了5248.18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平均支付了553.47元,子女或亲属平均支付了1784.20元,自己平均支付了3569.05元,商业医疗平均保险支付了5.06元,医疗救助平均支付了9.71元,其他来源平均支付了247.54元。

《报告》显示,86.1%的失能老人由配偶、子女或亲属照顾。而失能老人的照顾者,平均年龄达到了59.47岁。照顾者每天照料老人的时间达12小时以上的比例最高,占到71.75%,有82%的照顾者表示每周照顾老人时间多于5天。受访照顾者中,40.35%的人会经常性出现“身体疲倦、睡眠不足、体力无法负荷”等身体不适症状;37.58%的人会偶尔出现身体不适。

居家养老要进行多项改革

市老龄办副主任郭宁介绍:在家庭规模小型化,尤其是独生子女家长进入老年以后,家庭急需社会提供有效的支持。应对这一挑战,需要家庭、社区、养老机构、社会力量、政府共同构建积极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更全面、更系统、更深入地推动养老服务发展来破题化解。

天津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处长赵伟介绍,目前天津市已对高龄经济困难老人在居家养老服务补贴的基础上,增加居家养老护理补贴。经评估认定后,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按照轻度、中度、重度照料等级,每月可领到居家养老服务补贴、护理补贴共计150元、200元、400元。可以用于支付居家养老政府购买的服务,也可以在入住养老机构时作为费用抵扣。

本市还将对已建的日间照料中心按照“4+4”模式开展实施改革,逐步完善其功能。一个“4”指按照“政府搭建平台、专业化管理、市场化经营、志愿者参与”的运营机制,由政府购买服务,街道(居委会)监管,委托社会组织、养老机构、村委会运营,实现“管办分离”。第二个“4”指试点日间照料中心需具备呼叫、配餐送餐、家政服务、便利店4项基本功能,重点对行动不便、空巢和失独等老年人开展养老服务。日间照料中心由过去主要面对自理老人,逐步调整为主要面向半失能老人。今年全市所有区县都将拿出2-3个日间照料中心作为运营机制改革试点,每个日间照料中心都要拿出10张左右的床位,面向半自理老人进行护理。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乡镇文化站建设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469 字

+ 加入清单

乡镇文化站建设运行情况调研报告

党的xx大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党和国家把文化建设提到了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并进一步加大了对文化建设的投资力度。“”期间,国家和省、市、县用于全市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和设施设备配套的投资就达6800多万元。那么投资这么多钱这些乡镇综合文化站究竟建设、运行的情况如何?能否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围绕这些问题,前一段时间我们分组深入全市部分县(市、区)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调研。通过调研发现,全市大部分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情况还是比较好的,基本能够按照上级的要求组织新建或者改扩建,也有部分建成的已经投入运行,但是,在调研中也确实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及时解决,不但严重制约着乡镇综合文化站基本功能的发挥,而且影响着国家战略意图的真正实现。 一、全市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运行情况

建设情况:根据有关统计,目前xx市共有162个乡镇(街道办 ,其中有148个乡镇,14个街道办。国家“”规划纲要提出,到“”末在欠发达地区新建、改扩建2.5万个左右乡镇综合文化站,基本实现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全覆盖。XX年以来,国家和省、市、县确实加大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的投资力度,中央、省先后给xx市共下达14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任务,国家和省、市、县先后投资6800多万元,用于全市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和设施设备的配套。到目前为止,全市已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90个,有47个在建,还有7个正在选址。另外,还有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列入国家、省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投资计划,目前正在积极争取。

运行情况:据我们调查了解,目前,全市已建成的9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投入正常运行的只有31个,占到建成数的三分之一,投入运行的这些乡镇综合文化站也分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指导管理工作有人做,开展活动也比较好的。这些乡镇综合文化站所处地域环境比较好,当地乡村和广大群众经济条件比较好,且当地群众非常喜爱文艺活动,加之乡镇领导高度重视群众文化工作,又有比较稳定的文艺活动指导管理人员。

第二种情况是开展活动断断续续,没有固定的指导管理人员。这些乡镇综合文化站所处地域环境一般,当地乡村和广大群众的经济条件比较差,且大部分群众不十分喜爱文艺活动,加之这些乡镇领导也不十分重视群众文化工作,没有安排固定的文艺活动指导管理人员。

第三种情况是乡镇综合文化站只有空架子,既没有基本的开展活动条件,也没有具体的指导管理人员。这些乡镇综合文化站所处地理位置比较偏僻,乡村和当地群众经济条件也非常不好,由于这些地方的中青年群众大部分都外出打工,村里只剩下老弱病残人员,加之当地领导也不够重视此项工作,没有专门或者业余的文艺指导管理人员,基本处于闲置状态。

二、全市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县、乡两级有关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建设免费用地难以落实。加强文化建设是新时期我们党和国家的战略决策,国家投资加强基层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巩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宣传党和国家的时事政策、法律法规;组织群众开展各类高科技技能培训;组织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组织管理农村的各类文化读书活动、收集整理民族民间的各种文化遗产、指导群众开展各类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体育活动。但是,到了县、乡这两级,大部分领导只考虑经济指标的增幅和安全系数,导致不少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免费用地难以落实,综合文化站至今还没有建成,严重影响了国家战略意图的如期实现。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上的讲话

范文类型:演讲稿,适用行业岗位:服务,全文共 1642 字

+ 加入清单

同志们,志愿者朋友们:

在全市上下齐心协力争创文明城市,积极携手共同迎接国际温泉文化旅游节之际,我们在这里集会,启动文明劝导志愿服务活动,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广大热心参与志愿服务的广大志愿者表示感谢和慰问,并通过你们向在国际温泉文化旅游节筹备工作中和全市文明创建工作战线上辛勤工作的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

参与文明劝导的志愿者能放下工作和休息的时间,踊跃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充分体现了你们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特别是巾帼志愿者和老年志愿者,你们不辞辛苦的加入到文明劝导的队伍中来是无比光荣的,极大的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更加鼓舞了广大志愿者“争当文明使者,共建美好家园”的信心和决心。文明劝导活动是服务国际温泉文化旅游节、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活动内容,是不断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对倡导树立团结友爱、互助进步、无私奉献的时代文明新风,推进美化咸宁环境,构建和谐咸宁具有重要意义。对你们来说文明劝导是一项重任,也是一次挑战。希望你们担当重任,迎接挑战,做出成绩。借此机会给你们提三点希望:

一是要有奉献的志愿精神。当前,我市一些市民不走人行道、过马路闯红灯、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言行大量存在,乱堆乱摆、乱拉乱挂、乱停乱放、乱贴乱画、乱扔乱倒等现象仍很严重,不仅影响了咸宁的城市形象,而且还危害了城市的正常秩序,文明劝导活动对于改变脏乱差的城市形象具有重要作用,广大文明劝导志愿者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发扬 “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志愿精神, 在奉献中升华人格魅力,在服务中实现人生价值,按照分工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和规定的路段,用实际行动倡导文明新风,塑造城市形象,监督城市卫生、规范城市交通,争做城市文明的先行者,在服务方式上要做到长期服务与短期服务相结合、集体行动与个人行动相结合、定点服务与流动服务相结合,不断扩大志愿服务领域,提高志愿服务层次。

二是要有吃苦的思想准备。文明劝导活动时间跨度长、任务重、责任大,从现在算起,大概有两个月的时间,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劝导志愿者没有节假日,也没有休息时间,必须在规定时间段站在重要交通路口和城市主干道,协助交警开展交通协管工作,协助卫生监督、城管等部门对公共卫生开展监督整治,可以说文明劝导是一项非常艰苦而充满挑战的工作,大家要有吃苦的思想准备,要在思想上反问自己能不能坚持,能不能把工作做好,大家只有思想上过硬了,行动上才能过硬,再大的困难都能克服,要切实遵守工作纪律,严格要求自己,从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文明劝导工作才有坚强的保证。

三是要有虚心学习的态度。文明劝导是一项要求很高的工作,不仅是要求大家要有一股干事创业的劲,还必须知道做好这项工作的“窍门”,因此,大家要抽出足够的时间,多学习交通规则、多了解城市文明规章制度,不断提高文明劝导的能力,以自己良好的亲民形象和热情有理的淳淳善导,更好地劝导市民共同营造卫生、文明、有序的市容环境,引导市民养成文明言行,协助交警、卫生、城管等部门更好地治理城市文明顽症,通过对城市文明相关知识的讲解和宣传,影响带动全体市民树立城市文明,人人有责,人人受益的意识,真正形成人人关心文明劝导、人人支持文明劝导、人人参与文明劝导的良好氛围,自觉与不良卫生、交通习惯作斗争。

各单位要把文明劝导志愿服务活动作为落实咸宁环境治理、深化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载体,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在工作上给与支持,交通、卫生、城管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劝导活动的配合和引导,从而推动文明劝导活动的顺利开展。

文明因高尚而美好,城市因文明更辉煌,让我们满怀活力和热情投身到文明劝导志愿活动中来,用每一个人的文明行动,用每一个人的爱心责任,汇集成当代咸宁的一道美丽风景线,在告别不文明行为道德实践中充分展示咸宁人民良好形象,为迎接国庆60周年和国际温泉文化旅游节的到来,把咸宁建设得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城更美!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关于取消农业税后乡镇工作现状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农业,乡村,全文共 2866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取消农业税后乡镇工作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取消农业税后乡镇工作现状的调查报告 今年来,全国部分省市取消了农业税,使乡镇干部从比较压头的税费任务中解脱出来,但是,取消农业税后乡镇干部“干什么,如何干”的问题也随之凸现出来。针对这种情况,近段,我们组织专人对我县20个乡镇工作现状进行了认真调查,发现大多数乡镇能顺应税费改革的形势,积极探索乡镇工作运行的新模式,创造了一些好的作法,但同时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工作思路逐步转向,但在抓落实、见成效上有差距。取消农业税前,许多乡镇把税费征缴作为第一位的工作来抓,无论是干部力量的摆布,还是工作经费的安排,都把税费征缴摆在最为突出的位置。取消农业税后,大部分乡镇能适应形势,果断地把工作重心调整到发展经济上来,提出集中主攻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城镇开发的工作思路。但从目前具体实施来看,一部分乡镇虽然提出了较好的工作思路,但在如何组织实施,如何抓落实等方面还在徘徊观望,一下子难以适应工作思路的转变。 二、运行机制正在转变,但在促平衡、促发展上有差距。取消农业税前,大多数乡镇实行“管线联村”的运作机制,将乡镇所有干部划分到各个村,村级各项工作都由驻村干部去落实。每名班子成员还联系分管1—3线。税费改革后,特别是今年,大多数乡镇打破了这种传统的运作模式。从我们调查的20个乡镇来看,有13个乡镇将干部分成了产业发展组(抓结构调整)、招商引资组、综合事务组(抓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农村党建等)3个组,有5个乡镇将干部分成了城镇开发组、招商引资组、产业发展组、综合事务组4个组,还有2个特色产业比较明显的乡镇将干部分成了烟叶产业组、苗木花卉组、综合事务组。运行机制经过调整之后,很明显地突出了改革发展主题。但从运作效果来看,产业发展、综合事业、城镇开发3个组因以往有一定的工作基础,运作比较好,但分到招商引资组的干部,由于有的认为招商引资不确定因素多,劳神费力后不一定见成效,干脆不争不跑,因此,招商引资这块工作显得滞后,从而影响整个乡镇工作的平衡推进。 三、改革分流顺势推进,但在聚能人、优结构上有差距。随着税费改革的推进,乡镇机构改革、人员分流也顺势而进。领导职数减少了,干部人数精简了,但仍然存在部分乡镇干部年龄结构老化、能力水平不高等问题,从调查的20个乡镇来看,XX年底,机关干部在册人数530人,其中30岁以下的45人,31-45岁的275人,46-50岁的140人,50岁以上的70人。可以看出,部分乡镇干部年龄确实偏大。从工作水平上讲,相当一部分干部属于那种只会“管线联村”的“万金油”式的干部,思想比较封闭,竞争意识、开拓意识不强,经济工作能力差,服务本领缺乏,难以帮助农民解决致富本领不高、信息不灵、产品销路不畅等问题。 四、干部管理继续加强,但在改作风、树形象上有差距。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特别是税费改革的不断推进,各级各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文件,采取加强教育培训、严格责任考核、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等相应的措施,切实加强对乡镇干部的管理。但从目前来看,部分乡镇干部责任心、事业心不强,认为取消农业税后,最压头的“担子”没有了,可以轻松了,上班时看看报,象征性地在机关转一转,到村组跑一跑,工作浮于表面。特别是还有少数乡镇干部参与请吃请喝请玩,损坏了干部的形象,群众反映差。 五、财税征缴压力骤减,但在保运转、减赤字上有差距。取消农业税后,曾经是“铁板一块”的财税压力骤然没有了,在让乡镇干部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内心里又开始担忧工作经费从哪里来。从我们调查的情况来看,20个乡镇都不同程度地负债,少则几十万,多的上千万元。只要乡镇工作在运转,那么就要经费投入,小到电话费、电费等办公经费,大到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化配套体系建设等方面经费的投入,尽管各级各部门对乡镇也加大了投入,但因乡镇工作头绪多,经费来源相对不足,以后工作运转特别消赤减债的钱从哪里来,90%以上的干部都比较担忧。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认为,必须要顺应取消农业税后乡镇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抓住发展的新机遇,采取积极有效的新措施,乘势而上,开创乡镇工作新局面。 一、对乡镇干部的职责定位要有新突破。取消农业税后,乡镇干部的工作职责就是要一心一意谋发展,具体落实“三抓”。一是抓产业结构调整。要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建设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主导工程来抓,在措施落实上要注意做到“两个转变”,即调整产业布局要由均衡分布向突出重点转变,靠农村经济大户带动促发展;指导农业生产要由管种管收向品牌培育、规模经营转变,靠优化品牌和做大规模促增收。二是要抓农业服务体系建设。要以经济大户为依托,大力培育各类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提供全程服务,包括信息、技术和销售服务及基础设施建设等。三是要抓招商引资。要把招商引资作为寻找发展出路、加快消赤减债的根本举措来抓,要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地理优势、交通优势、人文优势,千方百计争项目、争资金、争技术、争人才,搞活农副产品深加工,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坚定不移地走强农兴工之路。 二、对乡镇工作的运行机制要有新调整。农业税取消后,乡镇干部要彻底从以往的“催粮要款”任务观念中走出来,围绕发展要务创新工作运行机制,要由包线、包片、包村逐步转变到包产业、包行业、包项目上来,要敢于打破常规,果断调整,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力量抓发展。如有些乡镇把工作力量分成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城镇开发、综合事务几块,让一些思想观念较新、开拓意识较强、经济工作本领较高的乡镇干部从事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就不啻为一个好的运行机制。因此,各乡镇要立足乡情,根据自身特点创新工作机制。 三、对乡镇干部的教育培训要有新举措。取消农业税后,乡镇干部的主要职责就是抓发展,因此,在要求乡镇干部有较强的政治理论素质的同时,必须要有较扎实的经济工作本领。要按照分级负责、分层培训的原则,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在摸清乡镇干部文化科技水平的基础上,采取聘用专家上辅导课、开展远程教育、创建科技示范基地、举办“学用科技大比武”活动、外派学习考察、实践锻炼等形式,对乡镇干部加强农村实用技术、企业经营管

理、投资融资、财政金融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 四、对乡镇干部的考核管理要有新办法。要树立以政绩论英雄的考核理念,建立健全考核管理体系。乡镇对干部下达考核指标时,要根据干部个人长处,在实行“因事择人”的基础上,科学量化考核内容,合理地配置工作责任金,既要考虑到工作的原有基础,又要考虑到工作的难易程度,让干部感到既有压力,更有动力。同时,坚持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自我考核与上级考核、党组织考核与群众评议相结合的办法,定期不定期地对乡镇干部所承担的各项工作进行全面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乡镇干部工资福利、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尽可能地拉大奖励和处罚的差距,特别是对于连续三年处于考核最末位的,组织上要进行谈话诫免,并调整岗位。

[1]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学困生”形成主要原因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647 字

+ 加入清单

“学困生”形成主要原因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09年12月20日

调查方式:学生(家长协助)无记名填写

被调查的学生:一(1)班 10名学困生

一、调查问卷数据统计如下:

1、              学生年龄:6-7岁

2、              性别:男生7人 女生3人

3、              户籍类别:城市8人 农村2人

4、              家庭所在地环境:城、乡镇10人

5、              独生子女:7人是,3人不是

6、              孩子学习负责人:父2人 母6人 其他2人

7、              父母期待孩子的学习成绩:优秀7人 良好3人

8、              家庭其他成员过分溺爱: 一般9人 小1人

9、              父母教育方式简单粗暴: 一般9人 小1人

10、          家庭经济条件:一般10人

11、          父母职业:只有个别是有固定工作,大部分下岗职工,少数是打工、经商

12、          孩子有自己固定的安静的学习场所:有7人 无3人

13、          孩子的家庭劳动:  一般5人 少5人

14、          语文老师讲课是否听懂:听得懂6人 大部分听得懂4人

15、          认为语文老师严格与否:很严格6人 一般3人 不严格1人

16、          老师是否提问自己:经常2人 有时7人 很少1人

17、          觉得知识是否难:很难1人  一般5人 不难4人

18、          觉得班级同学是否爱学习:9个觉得大部分爱学习   1个觉得有时爱学习

19、          是否喜欢上语文课:喜欢7人 一般3人

20、          语文课爱发言:喜欢3人  一般5人  不爱2人

21、          上课时喜欢干什么:听老师讲课8人 和同学讲话1人 想其他事情2人

22、          学习是否进步:有点进步10人

23、          当学习进步时,你会:放松一下1人 更加努力9人

24、          当学习退步时,你会:很担心,努力学习赶上去10人

25、          你平时是否看课外书:看4人 有时看5人 不看1人

26、          你的学习成绩是否想超过同学:很想10人

27、          你放学后先做什么:写作业10人

28、          你是否想做作业:作业多,不想做1人 作业难,不会做3人想做6人

29、          学习有困难时想找谁帮助:找老师4人  找父母6人

30、          为什么要学习: 为自己10人

二、调查问卷分析:

1、基本情况方面:本班学困生中男生占大多数,大部分是城市户口,居住在城镇。作为一年级新生刚入学,男孩子好动、爱玩,学习上存在困难较多。

2、家庭环境对学困生的影响方面:这些学困生中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一半;因孩子刚入学,家长对他们期望值较高,一般不存在溺爱现象,大部分有固定安静的学习场所。10名学困生主要是母亲对孩子学习加以管理,少数因家长文化水平较低,且没有固定的工作,生活压力较大,忙于生计,有时根本顾不上管孩子。还有一名是家长不识字,无法辅导。

3、学校因素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方面:班级学习风气较好,老师也会提问他们,为他们学习创造了较为愉快的氛围,同时能严格要求,对于老师的讲课基本上听得懂,他们认为学习知识不难。

4、学生自身因素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方面:大多数学困生对语文课堂充满兴趣,但上课发言一般,他们上课时最喜欢做的还是听课。大部分觉得自己学习有点进步,表示会更加努力;当学习退步时,都会很担心,争取努力学习赶上去。部分学困生对课外书不太感兴趣。他们很想学习成绩赶上去,对待作业态度较为端正,知道放学就写作业,也很想完成老师作业。他们学习上遇到困难会寻求老师、父母的帮助,都认为学习是为自己。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化学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状况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初中,教研,全文共 12938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化学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状况调查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一是基于初中化学本学期刚刚进入新课改阶段,教师对课程标准的领悟、对教材的开发、对新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如何运用没有可供遵循的模式,没有现成的答案,整个过程是一个开放性的探究过程。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肯定会遇见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以本学期重要的教研工作之一就是分析和找准本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做到心中有数。针对实际状况,发动各校教师进行灵活多样的研讨、交流、学习等教研活动,解决教师在实施新课程过程的问题和困惑,提高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应对能力。

二是基于本区教研室布置的工作要点之一要在各校进行学科内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式转变为内容的实验。促进初中化学教师对照“调查”内容探索研究新课程下如何转变教学方式,怎样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怎样的学习习惯。使“培养学生学习习惯、转变学习方式”切实落实到每所学校的每位化学教师、每一节课中,早出成果、早见成效。

为了全面了解我区初中化学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对课改的认识和课堂教学的现状,我采用“初中化学学科课堂教学状况问卷调查”和听课调研两种形式,比较全面的了解了全区初中化学教师对化学课改的认识、实施新课程中遇到的问题、课堂教学中的实际现状。

二、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别 人

数 年

龄 人

数 原学

历 人

数 现学历 人

数 职

称 人

数 本专业大专学历以上毕业人数 获得荣誉称号人数

男 66 30岁以下 27 高中 2 高中 0 小一 6 5 4

女 40 30-39岁 49 中师 74 中师 1 小高 30

40-49岁 28 大专 29 大专 26 中三 5

50岁以上 2 本科 1 本科 79 中二 19

中一 33

总计 106 中高 13

上表统计的是我区今年任“教学班”的化学教师基本情况(因个别学校未报表,因而所作的统计并不全面)。从表中可知:现任“教学班”男教师人数占化学教师总数(以下简称为:总数)的62.3%,女教师人数占总数的37.7%;在各年龄段中,30岁以下的人数占总数的25.5%,30—39岁的人数占总数的49.2%,40—49岁的人数占总数的26.4%,50岁以上的人数占总数的1.9%,可以看出:化学教师中40岁以下的人数所占比例还是比较大的,占总数的71.7%;在现学历中,“高中和中师”教师人数占总数的0.09%,“大专”教师人数占总数的24.5%,“本科”教师人数占总数的74.5%;在职称一栏中,“中级以下”人数占总数的28.3%,“中级职称”人数占总数的59.4%,“中高”人数占总数的12.3%;在全体化学教师中,有荣誉称号的教师群体占总数的3.8%。

以上数据显示,我区初中化学教师的“年龄结构”总体上比较合理的,为学科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值得欣喜的是化学教师的学历还是相当高的,因为40岁以下化学教师本科毕业人数占总数的74.5%,但遗憾的是原大专以上学历的化学专业毕业的教师人数共5人,仅仅占总数的4.7%,这个比例太小了,绝大多数化学任课教师是其他学科教师转教化学的。而且,化学教师中优秀教师群体人数占总数的3.8%,比例太小,这都提示我们在今后的教学教研工作中,在注重普遍提高的同时还要为更多的化学教师成长搭建平台,以缩短他们成长的起跑线。

三、调查问卷内容分析及思考

1、说明:2019年9月底通过区教研办公系统向全区40所初中校的化学任课教师发出“初中化学学科课堂教学状况调查”(以下简称“问卷”),问卷的对象为全区各校全体化学教师,最后有35所学校上交调查表,收回有效问卷106份。以下是对本问卷各项内容的统计与分析。

2、您经常参加校外的教研活动吗?

选项内容 经 常 很 少 从来没有

人 数 26 77 3

所占比例 24.5% 72.6% 2.8%

教师自我学习是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主要途径,教师自我反思是自身成长内在动力,而外出学习参加校外教研活动更是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的重要方式。它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视野,刺激教师自我反思,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设计能力,提高驾驭教材、课堂的能力。但从调查情况看,学校中“很少”外出参加教研活动的教师占72.6%,将近占总人数的四分之三,“从来没有”参加校外教研活动的人数占2.8%。原因:一是市级、区级、哪怕学区片级的教研活动少,为学校提供外出教研的机会少,且要求参加教研活动不是全员教师都参加;二是学校在外派教师参加学习活动时,并没有兼顾到每个教师,而是总让个别骨干教师参加。实践表明外出学习机会多的教师比不外出参加教研活动的教师教学理念的认识深刻得多,业务水平的提升快得多。

3、您喜欢哪些形式的教研活动?

选项内容 听课

评课 听讲座 结合课例交互式研讨 请人听自己的课然后一起研究

人 数 39 34 55 6

所占比例 36.8% 32.1% 51.9% 5.7%

喜欢“结合课例交互式研讨”的占调查教师人数的51.9%,说明教师非常喜欢有具体参照内容的实例性的教研形式,它可以让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状况进行对比、反思,并在活动中有机会发表见解,更多地听取他人意见、建议,将其中好的做法借鉴到自己的教学之中,感觉“结合课例”进行研讨比那种“苍白无力”单纯理论性的培训、讲座生动、实用的多。目前,教师最关注的是如何实实在在地把课上好,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解决或研讨一些大家都困惑的问题,如“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何创设教学情境进行导课”、“探究性教学课如何设计”等。“听课、评课”教研形式也比较受欢迎,占36.8%,但相对于“结合课例交互式研讨”要少些,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这种教研形式只限于听身边教师的课,教学水平、教学风格比较熟悉,自己不好评论或者更多的是不会听课,发表不出多深的观点、见解;二是评课过程中即使点评出课的优点和不足,指出改进的地方,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但“评课后的好课”未能显现,教师们不能真正地体会出其妙在何处,感觉收益不十分大。单纯喜欢“听讲座”这种教研形式的不足三分之一,而且选“听讲座”也是和“结合课例交互式研讨”双选的。“请人来听自己的课,然后一起研究”这种教研形式的人很少,不足6%,看来,绝大多数教师不怎么喜欢“面对面”的交流,据教师们自己讲可能的原因:一是准备一节课费时费力,苦于抽不出一定的时间备出“好课”;二是请人来听课,自己非常紧张,甚至发挥不出平时上课的水平,不如没有他人听课效果好;三是怕丢面子。因此,我们有必要针对授课内容,对一线教师从“教材的把握、学法的设计、课堂的组织、媒体的运用、课的结构”等方面进行“手把手”地引领。

4、在新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您最希望得到下面的哪项支持和帮助?

选项内容 提供教学配套材料 提供新课程教学设计范例 教研人员听课指导 组织经常性的新课程教学研讨活动

人 数 51 44 15 45

所占比例 48.1% 41.5% 14.2% 42.5%

此题教师们当作多选题打√的。调查显示,有48.1%近一半的教师选择了学校“提供教学配套材料(如对应习题、实验仪器、药品、教学挂图、课例光盘等)”,说明教师在新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特别需要多媒体的辅助,但当前大部分学校在实验仪器、药品、教学挂图、学具教具、多媒体设备等方面的配备还不到位,尤其农村学校的大屏幕投影、实物投影仪等没怎么使用过,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多少影响了教学质量。“提供新课程教学设计范例”和“组织经常性的新课程教学研讨活动”是一线教师们最迫切的最强烈的呼声,这两项占到84%。时值初中化学进入新课程仅仅数月,教师们关注的是新课改的课究竟怎么上?课堂教学情境该如何创设?如何把握教材内容,究竟让学生掌握教材上的知识到什么程度?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学、有效地学?研究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到底是怎样的?……。教师们都想通过参加新课程教学研讨活动解决教学中的一些困惑。选“教研人员的听课指导”一项的人数只有14.2%,相对于选“提供新课程教学设计范例”和“组织经常性的新课程教学研讨活动”的比例就低多了,说明我们的教师还不大敢把自己的课堂敞开。实际上,如果教师坦然地对待他人听自己的常态课,再与教研员以及其他同学科教师共同研讨,那么就会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

5、您所在校(或教研组)开展集体备课的形式是什么?

选项内容 把分到的内容进行独立备课后直接复印给同伴使用 把分到的内容进行独立备课、组内讨论修改后复印给同伴使用 把集体备课的内容先组内讨论、再独立备课后复印给同伴使用 其他

人 数 4 33 61 8

所占比例 3.8% 31.1% 57.5% 7.5%

新课标下的备课就是一种教研活动,课改从备课开始。备课应该是一项充满智慧的创造性活动,好的教学预设(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新课程提倡学生合作式学习,同样教师也应提倡合作学习,特别是在备课时要精诚合作、共同提高。集体合作备课有助于教师由经验型备课向研究型备课转变,有如下几大益处:专业引领、知识互补;资源共享、减轻负担;示范合作、激活思维;革新教法、提升技能。因此,建立学科备课组集体备课势在必行。调查发现,目前开展集体备课的学校还是比较多的,88.6%教师都能在说说、议议的集体教研基础上独立备课或独立备课后进行集体讨论后再使用。仅有3.8%的教师是“把分到的内容进行独立备课后直接复印给同伴或直接让同伴照抄”这种集体备课形式,因为大家都知道这种备课方式对谁都不会有助于课的设计能力的提高。而事实上,据我所知,直接平移别的教师备好的教案到自己的教案本上的现象是存在的,这种备课方式实在是要不得。选“其他”项的有7.5%,这些老师基本上是开展独立备课,原因是学校对集体备课不认识而未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6、学生对化学的预习,你的要求是怎样的?

选项内容 必须经常预习 有时要求预习 不要求预习 其他

人 数 62 43 1

所占比例 58.5% 40.6% 0.9% 0%

教师们对学生的化学预习比较重视,这可以从对“预习”有要求的占调查总数的99.1%可以看出。预习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更大程度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能更好地充当学习主人的角色。选“有时要求预习”且需要进实验室动手实验操作才要求预习的占40.6%,“不要求预习与其他”几乎不存在,仅有1名教师不要求,原因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教师担心学生预习后在上课时新鲜感会降低,求知欲下降;另一种是教师对预习能提高学习效果的作用认识不到位。

7、进行教学活动时,学生对你的课不感兴趣了,你是怎样做的?

选项内容 继续讲自己的 及时反思调整 很烦躁,情绪低落 其他

人 数 0 106 0 0

所占比例 0% 100% 0% 0%

如果教师设计课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不是有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之中,再加上课堂上语言平淡不具有感染力,不会使用体态语言,不会煽情,学生的情绪不会受到激励,学生就对上课不感兴趣。学生对课不感兴趣时,100%教师都能做到“及时反思调整”:如及时调整学习内容、创设悬念情境或改变教学方式,矫正其“有意注意”来吸引学生参与,这充分体现教师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大多不再以“自我”为中心,而是把学生看做有生命能动性的个体,密切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等学习状态,以此来调整自己的教学。

8、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不时提问,你的态度和做法是怎样的?

选项内容 提倡并鼓励 比较认可不鼓励 不理睬 其 他

人 数 39 58 0 9

所占比例 36.8% 54.7% 0% 8.5%

调查显示,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不时提问,教师均没有采取“不理睬”的方式,而“提倡并鼓励”的人数占到了36.8%,教师们逐渐认识到课堂上不能总是教师设疑导思,那样只是把教师的导向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不同的理解,产生不同的疑惑。教师要让学生放下心理包袱,有疑就问,大胆质疑,充分发表意见,甚至允许学生随时打断教师的讲话,讲出自己的思路;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观点提出评价,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所提的问题超出了中学知识范围,甚至老师也回答不出来,这也不要紧,要紧的是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训练学生追根溯源,寻求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课堂上,教师热情赞赏学生个性化的表达,以激励性语言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使学生沉浸在乐学的气氛中,逐步养成主动探究的良好习惯和意志品质。选“比较认可不鼓励”和“其他”共占63.2%,说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意识到课堂教学的主旨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9、课上,对个别学生提出无休止的各种想法时,你的做法是怎样的?

选项内容 有时制止 鼓励并号召他人学习 坚决制止 其 他

人 数 73 18 4 11

所占比例 68.9% 17.0% 3.8% 10.3%

通过下乡听课调研可知:我区教师有尽量营造“宽松、民主、平等、互动”的显性学习环境的意识,但对学生“喜欢学、愿意学”内在的学习心理考虑得较少。表现为多数班级课堂规范整齐、安静有序,没有创设出学生个个欲试、争先恐后的浓烈气氛,这可以从选择“鼓励并号召他人学习”的教师仅占17.0%,不足五分之一得到印证;对待个别学生在课堂上提出无休止的各种想法时,教师选择“有时制止”的占68.9%。教师在选择“其他”项时,特别注明要看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无价值,若有价值就组织同学们讨论并鼓励,若没有价值,就用委婉的语言来转移学生的注意力。这充分说明了教师在教学中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选择“坚决制止”的教师占3.8%,表明在倡导转变教学观念的今天,教师在认识上还存一些误区。一两位教师没遇见过学生在课上无休止地提出各种问题的现象,说明平时教师在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意识淡泊些或者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差些。还有个别教师总在抱怨学生笨,不够勤奋,没有掌握学习方法,不会质疑,不会思考,对自己反省的很少。优秀教师总是善于引导,善于激励,自己会教,让学生会学,师生和谐。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首先要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自尊心出发,不打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的各种想法进行积极引导。只有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思维才会摩擦出更多的创新火花。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激励者,要容忍那些与众不同、行为古怪,有独创性的学生。鼓励学生指出教师的不足,修正教师的错误,超越教师,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10、对自主学习,你认为学生的活动应该是怎样的?

选项内容 自由的 教师带着 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 其他

人 数 3 6 95 2

所占比例 2.8% 5.7% 89.6% 1.8%

教学贵在引导,妙在开窍。学生的主体参与不是自发可以形成的,必需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逐步引导。“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是大部分老师们所认同的,约占90%。这说明教师已认识到:学生的自主学习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不代表教师无事可做、对学生不管不问,而恰恰相反,是需要老师的精心预设的,要让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去自主学习,这样的自主学习才能更有实效,从“学会”向“会学”转化。那种“自由的”与“教师带着”的自主学习方式都有明显之不足,前者是学生缺乏学习目的,后者是学生没有真正做到自我学习。选“其他”项的教师表明其在课堂教学中从未开展过自主学习的形式。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获取知识和能力。教学是学生自主构建知识,而不是教师传递知识。“教师的科学指导”就是创设问题的情境,让学生愿意自主学习;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喜爱自主学习;提供途径方法,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能自主学习。

11、学生之间在交流讨论时,你的行为经常是怎样的?

选项内容 观察、倾听并参与 观察不参与 无事可干 其他

人数 104 2 0 0

所占比例 98.1% 1.9% 0% 0%

通过纸上调查,我们可喜地发现:在学生讨论交流时,绝大部分教师(占98.1%)均能“观察、倾听并参与”,而不是作为一个局外人无所事事,能和学生们一起参与讨论和研究,在活动的参与中和学生们共同感受。选“观察不参与”的老师有1.9%,这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仍需进一步转变。没有一位教师选“无事可干”,这说明教师还是能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的职责。

通过下乡听课调研我们发现:绝大多数教师通过各级培训和各种形式的学习能够理解和接受新的教育教学观念,自身也有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式的强烈意愿。但多年来传统教育体制下形成的固有的教学模式在短时间内很难一下子改变过来,部分教师“观念新、方法旧”,新的教学理念与现实的教学实践相脱节,不能有机结合。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仍不能彻底摆脱传统的“传授---接受”式教学模式的束缚,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重视不够,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被老师的活动所代替。让学生课堂上自主交流的意识淡薄,课前设计想不到运用“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的学习方式,课堂上创设“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的机会不多。即使教师要求学生间交流讨论,但学生间的交流很肤浅,不会交流。

初中化学正处于新课改的初期,教师对课程标准的领悟、对教材的开发、对教与学有怎样的方式确实没有可供遵循的模式,没有现成的答案。教师只有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探索、体会,借助理论反复钻研,不断反思,吸收他人有益的做法,从优秀课的教研活动中、从理论学习中体验新的特征,悟出、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借鉴经验,吸取营养,找出差别,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有创造性的教学风格。

12、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您对学生化学学习的内容是如何选择的?

选项内容 经常为学生提供一些拓展的学习内容 偶尔为学生提供一些拓展的学习内容 基本不为学生提供拓展的化学学习内容 其他

人 数 67 39

所占比例 63.2% 36.8% % %

调查显示: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近三分之二的教师均能为学生提供不同程度的拓展学习内容,说明大部分教师已有了关注不同学生发展差异的意识及行为。但也不难发现“偶尔提供或基本不提供拓展化学学习内容”的还占到总人数的36.8%,这说明我们的化学教师在这方面尚需进一步努力。“基本不为学生提供拓展的化学学习内容”的情况不存在。当然“拓展的内容”不在于知识的高深,而在于“活”,即要关注知识的丰富、形式的多样及学生的思维深度。应尽量多呈现一些与生活、技术、社会等联系密切的问题,让学生感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要重视知识的迁移与运用,把知识放在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的背景中,着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对教材的使用,你的做法是怎样的?

选项内容 经常重组 有时重组 完全依据教材 其他

人 数 8 95 2

所占比例 7.5% 89.6% 1.9% %

教师是课程理念的引领者、是教材贯彻实践的先行者。课改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对教材的使用,要做到:读懂编者的编写意图,了解教材中有哪些知识点,对学生学习能力要求到什么程度,培养学生怎样的情感态度和思想品质;读通教材中知识的前后联系,灵活处理教材;根据需要对教材进行重新组合。可喜的是:老师们正在关注和研究课堂中学生的发展、课堂中教学的生成、教学中对教材的把握和处理等问题,这正是当前初中化学应该追求的“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必要前提。调查显示:有98.1%的教师已体会出新教材具有“新、实、活”的特点,蕴含“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的思想,为使所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认知实际,让学生更喜欢化学,对教材能“经常重组”或“有时重组”,使之更加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社会生活。调查中有不足2%的教师“完全依据教材”,他们认为现在的新教材内容较活,能把教材用好就足够了,这说明我们的教师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教材,转变观念。当然,对教材“重组”并不意味要教师完全抛开教材“另起炉灶”,而是要在充分尊重理解编者意图的情况下灵活处理教材,提倡对教材内容、编排结构进行适当重组,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开发课程资源。另外,教学中遇到新教材没有而旧教材有的知识内容如何处理时,教师大多因担心中考会考到而采取适当补充的作法。这表明教师们还没有深刻读透《化学课程标准》。另外,还有少数教师不善于利用新教材。例如:新课程教材给师生一个全新的视角,色彩艳丽,图文并茂,但对教材上的图片、图示的内涵教师挖掘的不深,忽视其作用,熟视无睹。其实,会读图、领会并描述图示或图片中所涵盖的信息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一个方面。

以上13项内容的调查是以选择题形式让老师打“√”进行选项。显示出教师们具有较强的新课程理念,从中也显示实践行为也较跟进,比较令人欣喜。但少部分教师对后面的问答题的回答却令人担忧,语言表述基本上还是徘徊或停留在传统教学的理念中。比如:在第15项调查教师是否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以及反思了什么的问题时,有100%的教师回答经常反思。但少数教师竟然反思的是这节课的知识自己讲得怎样?是否把所要传授的知识完全地让学生接受?这种答案的教师,他们的观念一时未转变到新课程理念上来。当然,绝大多数教师反思的是课的教学设计是否更符合新课改理念?反思其闪光之处和不足之点以及改进措施等。“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枯,”这句话形象生动地描述了教与研的关系。教师在课程实施中进行“课后反思”就是教学研究的一种方式,它能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不足、改进措施,探究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14、调查教师是否人手一册《化学课程标准》?您如何使用《化学课程标准》的?《化学课程标准》对您和学生有怎样的影响?

结果是这样的:大多数学校能做到教师人手一册《化学课程标准》。但使用《化学课程标准》只是阅读体会其中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很少研究《课标》中的内容标准、活动与探究及实施建议等。感觉《课标》对教师自己和学生都有影响,但影响只局限在理念上、思想意识上的影响,具体在课堂上如何应用这些理念还很迷茫,即对行为有效性上的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少部分学校的教师并非人手一份《化学课程标准》,一所学校多名教师仅一本的现象还存在。学校领导对课改的重视程度尚待提高。

16、“在化学施教过程中,您研究或最想研究的问题(方向)或关注的话题是什么”

这个问题是开放的,教师答案也是开放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如何将化学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更有效结合;②如何让学生把生活中的化学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如何利用教科书以外的教学资源;③“物质构成的奥秘”抽象的知识如何教学更有效;④如何将新理念贯彻到实际课堂之中;⑤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创设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气氛;⑥怎样进行探究实验的课堂教学以及如何提高其效率和效果;⑦有关实验如何创新、改进;⑧最关注的话题是中考,中考命题的方向、试题的深度、广度、题型等等;九年级化学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性——既是化学学科的启蒙,又要面临毕业班升学考试,教师们普遍关注中考,无可厚非。而且,我相信以上话题是我们每个初中化学教师都十分关心的问题。

17、您在实施化学新课改、使用新教材时有怎样的感受?

感觉“理论是理论,实践是实践”。理论,已经接受了,观念,也改变了,但实践起来又是另外一回事,理论指导不了自己的实践;感觉新教材确实显现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参与探究的内容多了许多,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外显了许多;感觉使用新教材时,不能得心应手,内容多、知识散,不成体系;感觉对教师课前、课后在课的设计研究上的要求深广了许多;感觉教师不在课前认真备课多“受累”,学生就在课中课后多“受罪”;感觉“减负”、“课改”势在必行,有压力,也有动力。

18、在施教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困惑)和问题:

①教师们普遍感到对当前的新教材内容、编排意图及体系难以把握;②因新教材对学生的化学思维要求较高,预设的是一种理想的班级状态,在施教过程中,经常会发现课时任务难以完成,中下学生接受困难,再加上目前班级人数过多,难以兼顾,在有限的45分钟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授起课来很费力。“旧教法不敢用,新教法不会用”;③缺乏教学具,在倡导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能力的今天,在教学中缺少必要的教学具(如实验仪器、化学药品、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教学挂图等),显然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④学生要在九年级一年学习两本教材,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⑤对于课程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拿捏不准;⑥“小组合作学习”怎样更有效;⑦“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是什么;⑧怎样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中来的学习兴趣等等。

19、为提升我区初中化学教学的整体质量,您认为初中化学教学研究工作应该重点从哪几方面开展?

教师的呼声主要是:①上好示范课和观摩课,组织教师评课,搞好课例分析,做到示范引领;②活化校本教研。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上一节研究课,组织探讨,做到伙伴互助;或者开展自评课,“照镜子”——为教师的常课录像,然后将录像带交给教师自己观看,再现自己真实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视角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以起到提高自我反思的能力(需要说明的是本区仅有一所中学有条件进行常课录像)。③确实搞活学区片新课程研究的沙龙研讨,定期举办活动,交流经验,及时了解教师们在教学中的困难,给予必要的帮助与指导,提高骨干教师的认识,带动教师群体,接受新理念,更新教学观念;④建立网上教研平台,针对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开展网上教研,通过第一范文网站、学科论坛、博客平台等形式,组织教师对优秀课堂教学录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研讨,达到了教研员和教师之间、教师和教师之间的随时交流。⑤为教师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典型习题,示范知识内容把握的深浅度;⑥教材中如面粉爆炸实验等很难完成,希望作了实验改进的教师给予示范,教研员组织观摩学习。

四、建议与对策:

通过对教师们关注和研究的问题的调查,发现老师们对新课改逐渐由“困惑”走向“理性的探索”,能够直面“课改”,只是迫切需要范例参考借鉴,教师们的“建议”、“需要”、“关注”、“困惑”这些呼声就是我们的工作的方向。为提升我区初中化学教学的整体质量,推动新课改的有效进行,我从以下几方面提出建议与对策:

一、教师方面

(1)“内修”+“外研”:教师们对现行教材内容和体系不够熟悉,对新教法不适应与暑期培训非全员参加有关;也与各乡镇中学教研办公室中电脑未普及使用,没能从网上读到相关资料有关,因为暑期中针对新教材的特点、体系结构、内容的选取与编排、呈现方式、教法学法的建议等均作了具体解读培训,且已将材料上传到区教研网的第一范文网页上;也与各校缺少关于新教材新教法的期刊杂志教学参考等有关,教师没有学习材料。另外,实践也表明,教师的成长是不可能依靠单一的培训就可以完成。教师自己必须主动内修,让学习的意念内化成为自我生命的需要,自觉渴望研读有关理论专著,研读现行教材,将新理念新教法活化到每一节课中,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加强教学反思,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以适应新形势新课改的要求。

(2)课题研究:课堂教学既是实践研究过程又是课题研究过程,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绝妙结合场,它使工作课题化,课题研究化,成果工作化。每位化学教师根据自己教学中最想研究的问题或关注的话题或最困惑的问题确定研究的课题,以课题研究的形式来带动对新课程的学习与研究,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提高认识,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增长能力。

二、学校方面

(1)课例研究:学校教育千条线、万条线,课堂教学质量是生命线。课堂是课改的主阵地,脱离开教学实践的教育观念转变是非常困难的,教师的新课程理念、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反映出来。希望各校领导继续“聚焦”课堂,创设相应的环境、建立相应的机制,营造浓浓教研氛围,为化学教师导航。首先,抓实常态课,深入课堂与一线教师共同进行研究并及时交流意见,给青年教师多指导,抓实抓好化学常态课教学质量。其次,上好公开课、研究课,重视组织探讨,让老师们了解一节课究竟好在哪里,不足之处应该从哪里改、怎么改,在与自己的对比中提高课的品质,实现“教研”的最终目的——帮助教师会上“自己特色的课”,提高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2)增加课时:由于初中化学要求在九年级一年学习两本教材,教学容量不但没怎么减少反而要求学生探究实验的内容增多了,每周课时没怎么增加,但学制由过去的两年变为现在的一年,又面临着中考升学,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教师们普遍感到紧张。所以建议个别学校增加课时以确保化学新课改能够顺利完成。

(3)“教案集”评选:各校要继续重视集体备课的教研方式,要求每一位教师要对每一个教案都下功夫,认真对待平时每一节课的教案设计。通过优秀教案集(一本教案)的评选,引导和促进教师“时时”都要加强对教学过程设计的研究。

(4)提供物质条件:各校要为教师的学习创造物质条件。比如为教师购买一些化学教学专业的理论书籍,以便学习;有条件的学校在教研办公室中安装电脑,使教师们从网上浏览阅读相关资料,为教师的充电备好物质基础。

三、教研员方面:

(1)组织示范课。实实在在地搞好区级的研讨活动,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让教师们有所收获。选择优秀教师上好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示范课、研究课,提供“学生自主探索、合作研究的成功课例”让每位教师学习观摩,重视示范课与研究课教师的说课、评课环节,进行教学沙龙研讨,促进教师将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转化为课堂教学自发的行动。

(2)搞活“学区教研”: 为校与校之间“穿针引线”,搞活学区片的校际间的学科联动教研活动,互帮互学,形成“教、学、研”的局面。要求每次教研活动都要有计划有主题,使教师能在每一次的活动中都有收获,学到“一招”,能在较短时间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

(3)发挥网络平台:网上课堂以其不受时空限制、交互性强等优势正成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研究方式。因此,初中化学学科要拓宽教研渠道,进一步利用网络进行互动教研,为教师间的互相交流开辟“教学论坛”,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网上教研;同时要将本区优秀示范课实录、优秀的教案设计、优秀案例、课件上传到第一范文网页上,供全区化学教师学习参考、借鉴,达到资源共享。

(4)编写练习专题:组织骨干教师精心设计带有指导性的化学专题。如:从近两三年的各省市课改实验区的中考试题中选取各节知识对应的新课程练习专题。化学专题包括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问题、在生产及经济问题、在科学技术问题、在资源能源问题、在环境问题、在社会热点问题中的应用及趣味应用等等有价值的习题,为一线教师把握教材作示范导向。

(5)做好案例示范:各学区片组织优秀教师编写示范性教学设计案例作为学区片集体备课教研活动的内容,让教师在大的集体备课活动中学习体会到如何驾驭教材,如何进行相关训练等。并将优秀教案设计下发到各初中校,供全体化学教师参考。

(6)建立完善、规范的综合评价体系。建议教研室下发细化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课堂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从新课程的创设情境生动性,课堂活动参与性,学法指导具体性等给予指导性建议;从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效果的实效度,教学效率的控制度,教学效益的转化度,教学问题的生成度等给予指导性建议。即:就目前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与学方式、评价方式、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作具体阐述,给予实用性、针对性的指导,为实施新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

以上调查本着引导教师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用新课标的要求把握教学,实现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及教学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把学科素质教育进一步推向深入。真实可靠。

参考文献:

1.《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福建教育出版社 郑金州

2.《新课程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开明出版社 徐世贵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国际贸易从业人员职业技能需求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253 字

+ 加入清单

国际贸易从业人员职业技能需求调查报告

在21世纪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人才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那么在学校教育中,如何培养企业实际需要的人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从人才需求面的角度出发,对国际贸易从业人员所需职业技能需求做了调查。

国际贸易的专业人才不论来自何种途径,其所需的基础知识及职业技能的训练都要经过长时间的培养。但是,在现阶段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学校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是否能适应当前的环境,并为企业所用;学校教育的课程与训练活动是否能跟得上时代;在现今失业率的不断提高,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中,培养企业实际需要的人才已刻不容缓,特别是高职院校。

理论与实务的结合一直是高职教育的目标。本研究从人才需求面的角度出发,探讨国际贸易从业人员所需的专业技能,以作为高职教育专业规划与课程设计的重要依据。

1、研究范围

职业所需的能力要求大致可区分为专业能力、管理能力、人际能力、工作态度、判断能力概念能力等六项。本研究主要针对专业能力,即职业技能。

2、研究流程与步骤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产业界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职业技能需求;通过文献回顾了解国际贸易公司从业人员所需要的知识、技术与能力,确立国贸专业技能的基本内容;据此设计调查问卷,形成问卷初稿;通过相关从业人员业者问卷预试并修正后,再进行大规模的问卷调查,以了解相关企业认知的国贸从业人员所需的职业技能及其排序;通过量化分析,归纳出研究结论与建议,以作为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与实训设计的参考。

3、问卷设计

问卷内容主要围绕调查业界对国际贸易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需求,从商务英语(贸易英语会话能力、英文阅读能力、英文商业书信能力);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实务、信用证实务、国际货物运送实务、国际货运保险实务、关税法规与通关实务、国际商务仲裁、国际贸易谈判技巧);国际营销(国际营销基本理论、市场调查、贸易参展实务);贸易法律(民法、商法、贸易法规);国际金融与汇兑(进出口贸易财务操作、国际汇兑暨厂商外汇操作)五个层面进行题项设计,受访者依其认知的各项能力的重要性分别回答。问卷采用采李克特尺度衡量各项能力的重要性,「非常重要」5分、「较重要」4分、「一般重要」3分、「较不重要」2分、「非常不重要」1分,n、不计分。同时为了解职位自身背景对答题的影响,针对受访者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以及国际贸易行业的工作年限设计了个人资料部分。

4、资料搜集

本研究采e-mail邮寄问卷调查法,发出问卷285份,回收有效问卷179份。有效回收率62.81%。对回收问卷,计算各题项平均数,了解国贸从业人员所需的职业技能与排序,以作为高职校院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计的参考。

5、结论

通过本调查,可了解社会对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职业需求的重要性为以下排序:贸易英语会话;英语听力;国际贸易流程实务;信用证实务;贸易法规;英文阅读;市场调查;英文商业书信;国际贸易谈判技巧;贸易参展实务依据本调查结果,可了解业内对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技能需求即排序,此结果可作为学校课程规划的参考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关于全市事业单位改革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6497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全市事业单位改革调查报告

日前,湖北荆门市编办组成调研专班,围绕事业单位改革开展了认真调研,全面总结了近几年改革情况,深入有关县市区和部分事业单位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对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情况如下:

一、全市事业单位现状

1、机构情况。全市共设置事业单位1800个。按层级划分,市级373个,占20.7%;县(市、区)级1376个,占76.5%;乡(镇)级51个,占2.8%。按经费形式划分,全额拨款1226个,占68.1%;差额拨款192个,占10.7%;自收自支382个,占21.2%。另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155个。

2、编制情况。全市共核定事业单位编制53564名。按层级划分,市级11983名,占22.4%;县(市、区)级40721名,占76.0%;乡(镇)级860名,占1.6%。按经费形式划分,全额拨款35512名,占66.3%;差额拨款9699名,占18.1%;自收自支8353名,占15.6%。另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1594名。

3、在编人员情况。全市共有事业单位在编人员52851人。按层级划分,市级11983人,占22.7%;县(市、区)级40021人,占75.7%;乡(镇)级847人,占1.6%。按经费形式划分,全额拨款34019人,占64.4%;差额拨款9399人,占17.8%;自收自支9433人,占17.8%。另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1548人。

4、离退休人员情况。全市共有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15536人。按层级划分,市级2797人,占18.0%;县(市、区)级12489人,占80.4%;乡(镇)级250人,占1.6%。按经费形式划分,全额拨款10177人,占65.5%;差额拨款3055人,占19.7%;自收自支2304人,占14.8%。另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492人。

二、近几年开展事业单位改革情况

(一)全面开展乡镇事业单位改革。

1、改革进程。XX年10月至XX年底,荆门市先后对乡镇事业单位进行了两次改革。

首次改革始于XX年10月,XX年6月结束。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将乡镇“七站八所”撤并成5—7个事业单位(服务中心),清产核资,清理清退临时空招挂靠人员。这是一次不彻底的改革,但从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基层干部的心理承受能力,营造了氛围,为下一轮改革,创造了条件。

第二次改革始于XX年初,XX年底基本结束。主要思路是改革乡镇事业单位“以钱养人”的旧体制,建立“以钱养事”的新体制。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乡镇事业单位在清退在编人员的基础上实行“两退两建,以建促退”。即乡镇原直属事业单位除财政所和经管站合并保留外,均退出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序列,人员退出财政供养序列,身份转变为社会人;建立全员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农村公益事业服务新机制。二是规范设置县级延伸派驻乡镇机构。乡镇原国土、交通、林业等单位由县级相应机构延伸派驻,原则上实行区域性设置,精简人员,定编定岗。全市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共涉及5个县市区,57个乡镇(街道),906个事业单位,其中延伸派驻单位182个。通过改革,依法注销事业单位724个,新组建企业和中介组织等经济实体324个;应分流乡镇事业单位干部职工11800人全部分流,其中自愿置换身份的有9164人。在此过程中,荆门市积极破解难题,做到单位全部转制,人员全部置换身份,全员分流,全员买断,全员保险,全员竞岗,得到了各级高度肯定。其中,京山县探索实行的“县级统筹,镇级统防,防治分离”的畜禽防疫办法被回良玉副总理肯定为“京山模式”。

2、主要做法。

一是打破“减人、减事、减支”思维定势,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乡镇事业单位除保留财政所和延伸派驻机构外一律撤销,人员买断,整体转制。其原来承担的行政管理职能并入政府“三办”,公共、公益服务职能由政府承担,经营性职能走向市场。

二是紧扣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转变,建立新型农村公益性事业服务体系。按照“经营性的服务市场运作,公益性的服务政府承担”的总体思路,采取“政府招标出资、公开竞选主体、农户签单认可、县镇共同负责”的运作方式,积极探索农村公益性服务新机制。在发展公益性服务事业上形成了三种形式:政府购买形式,公益性服务由政府以合同形式向社会组织购买;定岗招聘制形式,确定公益性服务岗位,人员由县级主管部门或乡镇政府聘用,实行动态管理;派驻形式,由县级业务主管部门向乡镇或区域派驻服务机构和人员。

三是以人为本,有情操作,破解人员分流难点。坚持“无情改革,有情操作”,在与改革对象利益攸关的解除劳务关系、养老保险、安置补偿等关键环节充分照顾群众利益。在解除劳务关系过程中,立足规范,严格程序。在养老保险上,坚持“区别对象,确定标准、签订协议、分期缴纳”的原则,落实全员保险。在安置补偿上,实行货币补偿、存量资产补偿、政府兜底补偿、分期分批补偿等办法,确保全员补偿到位。

四是政府兜底,财政买单,解决改革成本。全市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应分流人员11800人,共需支付社会养老保险金、安置补偿费、债务合计4.62亿元,每个乡镇平均810万元。市、县、乡各级广辟资金来源,在处置存量资产、清收债权、向省争取提前转移支付和借款等措施仍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采取了政府兜底的办法。京山县被撤销事业单位共6300万元的债务全部由县乡各级政府兜底;掇刀区乡镇(街道)事业单位共欠缴养老保险金167.66万元,其中单位欠缴部分76.29万元全部由区财政买单。

(二)稳步推进市县事业单位改革。

按照试点先行、分步推进地原则,每年选择部分事业单位开展改革试点,逐步探索总结经验。改革中,把改善结构、减轻负担、增强活力作为落脚点,开展了整合职能、重组机构、整体转制、人员分流、重新定性等多种形式的改革。

一是精简机构促“瘦身”。京山县从大刀阔斧的开展县直事业单位改革,将211个县直事业单位调整为129个,精简39%;人员编制由3423名精简为1372名,精简60%;实有人员由3989人精简为1372人,精简65.6%。

二是改变投入渠道“减负”。对经营性职能较强的事业单位,或将经费形式由财政拨款改为自收自支,或整体转制,既将事业单位推向市场,又有效减轻财政负担,市直仅 年将146名在编人员退出了财政供养。

三是强化管理促“入轨”。 在改革的同时加强事业单位监督管理,督促其按规定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其社会行为。市直对59家长期不具备法人资格、超业务范围开展活动的事业单位进行了处理。

(三)积极探索事业单位转企改革。

一是以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改革为突破口,逐步推进改企转制。荆门市考虑到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政事不分、事企不分的矛盾比较突出,加上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积累的实践经验比较丰富,因此选择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作为改革的突破口。从XX年开始,荆门市对22家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进行了改革试点,将原事业单位整体转制为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了注册登记;注销原事业单位法人资格,收回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证书;收回原事业单位编制851名;将原事业单位844名在职人员由单位人转为社会人,解除了人事劳动关系,实行了一次性经济补偿安置。

二是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建立多元化社会事业投入机制。荆门市对具备资产出 售条件的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通过国有资产产权置换,将单位资产出 售给内部职工,改制为股份制企业,尽量实现国有资本整体退出。如原荆门市东宝区物质局、原荆门市东宝区经济协作办公室均由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在职人员也由单位人转为企业人,其固定资产以估价方式卖给内部职工,抵扣在职人员欠缴的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及兑现的一次性经济补偿金,折为内部职工入股份额,原事业单位债务一并划入新成立的荆门市东宝区物质总公司、荆门市东宝区经协总公司。

三是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为重点,妥善处理职工的人事关系。荆门市在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改企转制过程中,大体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处理各类人员社会保险关系。改企转制前的在职人员,实行“老人老办法”,继续享受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待遇标准,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发放。改企转制后进入的人员,实行“新人新办法”,执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待遇。XX年全省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实施后,荆门市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镇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鄂政发〔〕28号)精神,将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在职人员比照乡镇事业单位参加养老保险,实行五年的过渡期,缓解了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待遇的差别问题。另外,对改企转制后的原单位在职人员,统一办理了人事关系解除和劳动合同签字手续,并给予了一次性经济补偿。

四是以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变现为主要手段,着力减轻财政负担。从调查情况看,荆门市将盘活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存量作为筹措改革资金的主要方式。事业单位改革的成本,首先从改制单位净资产或资产变现收益(含国有土地和房产)中扣除。如荆门市畜牧良种场将原单位土地以800万元的价格出 售,变现的资产用于单位改企转制,缴纳职工的养老保险金、基本医疗保险金和住房公积金,兑现一次性经济补偿金,清欠单位债务,不仅做到单位改企转制平稳过渡,而且没有增加财政负担。

三、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是精简了机构编制。通过对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进行转企改制、调整撤并,一定幅度地精简了事业机构和人员编制。以荆门市市级事业单位为例,有15个经营服务类事业机构转企改制后,共核销事业编制792名;有35个难以正常运转的事业机构被撤销,共核销事业编制875名;有22个职能相近的事业机构合并为8个,减少事业机构14个。随着改革的逐步到位,还将有部分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人员身份由事业单位职工转换为企业职工,可相应核销一批事业机构和人员编制。

二是转变了政府职能。通过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将一些行使行政管理职能和行政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转变为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将一些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转变为企业,将一些从事社会公益活动的事业单位与行政机关脱钩,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基本理清了政事、政企和事企关系,使得政府能够从直接办事业的繁琐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抓好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和监督管理,集中财力投入基础教育、基本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初步解决了政府职能“缺位”和“越位”的问题。

三是职工得到了实惠。一些有技术专长和经营特长的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因受单位职能局限和个人“小富既安”思想的束缚,长期过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日子。通过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这部分工作人员终于走出事业单位的序列,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技术人才,充分发挥其专长,在各自领域充分施展其才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调查中,这样的人乏善可陈,如原荆门市畜牧良种场职工黄华等四人,自己出资近百万元,买下了种猪场经营权,刻苦钻研猪饲料改良技术和养猪技能,年收入可达三十多万元。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几点建议

一是事业单位类别界定模糊。根据XX年中央编办制定的《关于事业单位分类及相关改革的试点方案》(征求意见稿)中提出的改革思路,按照事业单位的功能和特点,将事业单位分为行政类、公益类和经营服务类。但究竟哪些事业单位划入哪一类,省里没有统一的标准,只是原则性地进行了分类。事业单位履行的职能和行政机关还存在政事不分、职责不清,部门之间职能交叉的现象,很难准确界定事业单位类别。这样容易在具体划分的单位中不尽一致,导致相同性质的事业单位在不同地方被划入不同的事业单位类别。

二是行政机构编制总量突破。当前中央和省对行政机构设置和行政编制核定作了严格规定,但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要求,把部分行政类事业单位转为或成建制并入行政机构,必将突破行政机构设置和行政编制核定总量。同时,行政类事业单位人员也随之转为行政人员,又将大幅度出现行政人员超编现象。

三是改革成本储备差异较大。由于行业之间、部门之间特点各异,根据其职能不同,有些单位储备了一定数量的国有资产,也有一些单位基本上没有国有资产。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改企转制要有足够的改革成本作保障,没有国有资产的事业单位,其改企转制工作很难推进。储备了国有资产的事业单位,也要为国有资产变现寻找合理的处置方式,如果不充分考虑原事业单位拥有的各类资产,必然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四是配套改革政策接续不上。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涉及事业单位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如果在改革的过程中没有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人员分流安置等完善的配套政策支持,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得不到社会保障,必然会影响社会稳定大局,致使改革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建议:

1、合理划分事业单位类型。由于同一种功能的事业活动既可以由政府来进行,也可以由市场来完成,同一事业单位往往从事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功能的事业活动,再加上人们对政府和市场分工有着不同的理解,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导致同一性质的事业单位被划入不同类型,从而导致改革政策上的不统一。为了避免出现上述现象,建议由中央和省在总结各地实际操作经验和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制定事业单位分类实施细则,对现有分类标准作进一步细化,将一些类型划分不够一致的事业单位,统一划入一种类型。同时,建立规范化的事业单位分类审批程序,避免出现分类过程中事业单位与政府讨价还价、随意确定事业单位类型的行为。

2、制定统一配套改革政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不仅要有缜密的实施方案和细则,而且要有一整套配套的改革政策作保障。改革之前要依法制定配套人事、财政、社会保障等政策文件。一是要研究有关社会保障政策,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工作人员在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之间流动时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移和衔接办法,切实解决事业单位职工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后顾之忧;二是要出台竞聘上岗、鼓励自谋职业、提前退休、一次性经济补偿等人员安置政策,疏通出口,妥善解决好人员分流安置问题。三是建立财政投入、国有资产划转等制度,完善财政投入机制,保障改革成本,妥善处理事业单位撤并后的资产和债务问题。

3、变现资产减轻财政压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过程中,做好离退休职工社会保障待遇衔接和分流人员安置工作,妥善处理原事业单位的债务债权关系,需要付出大量改革成本。如果全部通过新增财政预算的方式予以解决,地方财政难以承受,必须在盘活国有资产存量上做文章。在规范国有资产处置程序,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前提下,允许有条件的地方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以公开竞价的方式出 售变现,或以公开招标的方式出租或拍卖经营权,资产处置收益统一上缴财政专户,主要用于支付事业单位改革各项成本,尽量减少新增财政支出。同时,地方政府还要平衡行业之间、部门之间资产,将单位多余的资产划转一部分到无资产或资产缺口较大的单位,减少地方政府的压力。

4、因地制宜组织实施改革。近几年来,事业单位改革基本上是按行业分别推进的,一些地方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进行了整体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实践探索。但由于省里没有出台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总体方案,各地改革进展程度不一,具体做法也各不相同。下一步必须在充分总结各地改革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按照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新旧政策大体相衔接的原则,研究制定全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总体方案及各项配套政策,统一事业单位分类标准,统一国有资产处置和改革成本筹措办法,统一人员分流、社会保障、人事分配、财政投入等方面的配套政策。

5、理顺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成后,要进一步理顺和完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逐步实行“管办分离”,将政府职能部门与事业单位的职能分开,政府职能部门与所属事业单位脱钩,政府主管部门不再直接参与事业单位人、财、物的具体管理,只承担依法对本系统事业单位的行业监管,事业单位集中精力搞好公共服务,从而避免政事不分、职责不清、职能交叉等现象产生,巩固分类改革成果。改企转制的单位和职工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开展活动,原主管部门不要再插手其经营活动,做到彻底脱钩。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关于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3543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调查报告

在中国不断与世界扩大交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农村的今天,法律开始走进并更近的影响农民的生活,那么,农民的法律意识状态如何呢?他们的权利意识、法律保护意识和民主意识的状况又如何呢?这些都是我作为一名法学专业的大学生急切想了解的问题,于是趁着暑假的机会,在我的家乡韶关市的几个乡镇展开了此次的社会调研。

一、调查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目的和意图

现在,我国已进入了法制社会的时代,农村的日常生活不仅涉及到经济,还涉及到文化和伦理道德等多方面,而所有的这些都必须用法律来调整。通过对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社会调查,了解现今我国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状况(尽管每个地区各有差异,但也可大致了解),意识也希望通过了解,能加强和增进农民的法律意识,使其树立正确的法律的观念,对我们的法律有正确的态度,真正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二、调查对象和调查地

调查对象分别是韶关市犁市镇、长来镇、北乡镇在农村生活的居民,所被调查的人员大概在18—65岁之间,文化程度在小学至本科之间,无文盲。所以,可以保证调查问卷的真实性,以及回答我访问时理解问题的能力。

三、调查的程序

此次调查主要用的是问卷调查和访问相结合的调查方法。不过仍是以调查问卷为主,访问为辅的调查方法。

四、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因为考虑到本次调查问卷的调查对象主要都是农村居民,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尽可能做到浅显易懂。在爸爸的帮助下,这次的调查共发问卷60份,每个村各20份。采用当场回收的方式,60份全部回收,但有4份没按要求填写,所以,最后的有效问卷为56份。

以下是我的调查问卷:

1 你对法律知识了解多少?

a 该了解的都了解了——12.8%

b.不太了解——65.3%

c不了解——21.9%

2 您觉得法律能维护您的切身利益吗?

a 能,我对法律非常有信心——10%

b 不能,法律越来越成为有钱人和有权人的代表和工具——18.3%

c 现在还不能,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会逐渐完善。——31.7%

d 说不好——40%

3当您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您会

a 利用法律的手段解决——40%

b 带上一群人,拳头解决——17.5%

c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忍气吞声——10%

d 拿钱私了——32.5%

4 您觉得您的法律意识强吗?

a 很强——20%

b 一般——72%

c 不强——18%

5 您觉得法律和您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a 关系密切——55.8%

b 关系不大——35.82%

c 没关系——8.33%

6 您在日常生活中,会自觉遵守法律的规定吗?

a 严格遵守——47.5%

b 大部分遵守——28.3%

c 有时会——14.12%

d 对法律规定不了解——10%

7 您知道自己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吗?

a 知道,并且十分清楚——9%

b 大体知道——48.8&

c 我只是知道什么不犯法——26.7%

d 不知道,做人靠的是良心,别的无所谓——16.4%

8 您觉得影响我国法律有效执行主要原因是

a 法律本身没有足够的权威——11%

b 执法机关执法不严——18%

c 一些领导干部不守法——65%

d 多数人对法律尊重不够——6%

9 公交车上您刚好看到有两个小偷合伙正在从一老人家挎包里偷东西,您会:

a 马上制止——4.82%

b 如果别人出面制止里,我也会帮忙——16.9%

c 做暗示提醒,引起别人或者被偷者的注意——56.7%

d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22.32%

10 对于一个跟你关系特别好的朋友,向您借700块钱,答应两个月后还,您会要求他

写借条给您吗?

a 关系那么好,不用写——58.6%

b 应当写——16.48%

c 写不写都无所谓——21.8%

d 说不清——5.2%

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和就一些调查问卷的内容和村民交流,回来通过一系列的据分析,大概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总的来说,法律,现代文明社会必不可少的工具,可我国是一个传统法律意识极浓的国家,在传统的法律意识里,法律的地位并不高,作用十分有限,权利意识非常淡薄

(1)传统的习惯根深蒂固

根据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以及联系近年来媒体披露的大量案件,都可了解到不少人的脑子里的法律意识仍是空白的,即使自己或家人受到了严重侵害,也不知道用法律来保护自己,不去报案;也有一些像有经济往来的行为,,如借款不写借条,总以为大家是熟人,是朋友,不会出问题,而一旦出了问题,又无凭无据,无法求得法律的保护;更有甚者,一些村委会的干部的法律意识也十分淡薄,公然出面去解决本村发生的刑事案件,以私了的方式解决,使得触犯刑法的犯罪分子逍遥法外。

(2)积极态度与消极态度并存

因为法律的普及逐渐深入农村,大部分村民一般都还是能肯定法律的价值的。可是,还有许多村民对相当部分的法律规范和司法机关持不信任态度,往往把自己置身于现行法律调整的对象的被动地位,不懂法也不愿主动地去了解法律,从而用合法的手段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法律赋予的检举权、控告权还不甚了解。

(3)妇女的法律意识更为淡薄,且一些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在广大农村,应该特别是在偏远的山村里,多数的妇女经济上还不能够独立,走不出家庭的圈子,也得不到社会的尊重。家庭暴力也时有发生,妇女受歧视、受虐待、受摧残的事时有发生,但她们却忍气吞声,不会拿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对以上现象的分析:

在我国农村,大多数农民的受教育程度不高,文化知识面窄,谈不上什么系统有条理的学习法律法规,广大农民获得的法律方面的信息量非常少。所以,法律在广大农民的头脑中所占的位置自然是十分淡薄,甚至是触犯刑事的行凶、抢劫、盗窃等严重侵害国家集体利益和公民的生命财产的犯罪,行为人也并非无知到杀人是否偿命,犯罪是否坐牢的愚昧地步,但是他们仍然铤而走险,这纯粹就是,法律意识的问题了。虽然,犯罪的原因十分复杂,但犯法的自然是法律意识不高。但很多懂法的也依旧如此。在农村里,一些普法教育单单靠形式化、表面化、张贴标语、悬挂横幅、散发些传单,而这些根本就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

我觉得针对以上的现象,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以此来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

1、营造一个大家都积极参与的学法守法的舆论氛围

现在的传媒的力量是巨大的。各类传媒应该要加大法律的宣传力度其。通过电视、电影或是其他的文艺作品以直观的方式入手,来吸引村民的注意力。在这个方面,宣传机构、普法机构应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2、应让有关部门编写出通俗易懂的普法宣传教材

广大的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都偏低,像枯燥的法学理论肯定不适应他们,所以要编写出适合广大农民的法律学习资料。在我们的农村里,各类案件时有发生,法律宣传的素材应该讲并不缺乏,只是说没有下大力气、下功夫去收集整理他们。编写宣传材料,最好是法律条文结合实际案例、真人真事的案例。多拍摄农村生产生活与法律相关的短片电视剧,贴近他们的日常生活,这样的教育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3、建立一支专业的普法队伍

首先,这支队伍应该要具备一定的法律专业水平,熟悉基本的法学理论。同时,他们也应该要熟悉农村、农民的日常生活,知道农村在法律上的空白是什么,农民经常发生的纠纷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因人施教。在每逢普法的宣传日,搞好法律咨询活动,散发宣传资料。普法队伍得长期做好这项工作,才能促进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的提高。

4、有关部门在普法教育上还应适当投入

因为像编写教材、发行书籍,建立专业的普法队伍、定期下乡,所有的这些都是需要资金支持的。而且,我国的农村地域广阔、条件也是千差万别的。首先,在村委会里,就应该设立专项资金,订一些相关书籍、报刊杂志,一来可以供村干部学习,起模范带头作用;二来形成一个良好的学法氛围。其次,还可以用村里的传统办法,比如办壁报,做一些宣传的栏,把最新的法律信息及时传递给农民。

5、一些领导机关、司法机关应做好表率工作

因为目前,一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触目惊心的违法现象在报刊、电视,特别是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的时候,他们就会产生一种误解,对法律权威性的误解。所以,领导机关、执法机关应该要以自己的实际行为为广大的农村居民做出表率!

通过这次实地的社会调研,让我从中学习了很多。也要特别的感谢我的父亲,是他,教会我怎样去分析调查问卷的数据。也是通过这次的社会调研,我从中了解到了作为一名法学专业的在读本科生的努力方向:那就是决不能仅仅拘泥于书本的知识,更要把从书本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去。

通过这次关于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现状的调研,也让我深刻认识到提高农民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我坚信,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法律之花一定会在广大农村结出累累硕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计划生育调查报告范文*镇计划生育工作现状的调研报告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汇报报告,全文共 2562 字

+ 加入清单

*镇位于*县北偏东部,距*县城37公里,地处。全镇幅员面积45.3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149个村(居)民小组(含2个居民小组)7786户24790人,党员702人,农业人口22887人,共有耕地面积21087亩(其中田6500亩),其中已婚育龄妇女4890人,一孩率60.62%,综合避孕率92.16%,人口性别比为120.83,人流比8.96,20xx年10月至20xx年9月,全镇共出身212人(其中符合政策生育183个,政策外生育29个),符合政策生育率为86.32%,出生率8.46‰,死亡232人,死亡率为9.2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8‰.

一、镇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低生育水平呈反弹趋势。多年以来,镇党委、政府一直将“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作为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工作来抓,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但近几年来,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依然是出现违法生育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一部分人养儿防老的思想依然存在,生育二胎意愿依然非常强烈;二是由于部分“富人”和条件比较好的群众,依靠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无视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法规超生,在社会上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三是由于流动人口数量逐渐增加,现行的流动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与之相配套的政策不完善,间接导致了流动人口超生问题日益严重。

2、计划生育工作模式和观念的转变。自实行计划生育

政策以来,现在的计划生育工作已由过去的以行政管理为主的工作模式转为依法行政、村民自治、优质服务三者有机统一的管理模式,工作的主体仍旧是计生干部,工作对象依然是广大人民群众。不管是干部还是群众,他们接受新的工作模式需要一个过程和一定的时间,这就造成部分干部误认为现在中国放宽了计划生育政策,部分群众又误认为现在不搞计划生育政策了。

3、计生队伍建设不稳定。计划生育工作面广,内容杂,且重点在农村,没有一支强有力的工作队伍是不行的。当前计划生育工作人员责任重、风险大,什么事都要计生干部参与;另外还有就是大部分从事计划生育工作的同志都是从农业服务中心和镇企业服务中心及其它镇直各部门抽调来的年轻同志,工作编制依然没有改变,以上方面的原因导致计生队伍人员缺编或经常变动,严重影响了乡镇计生工作开展的质量和连续性。

4、计生工作方式转变,干部畏难心理严重。当前的计划生育工作由过去强制手段转变为主要是为工作对象提供优质服务,给予处罚坚决按照法定程序,走依法行政的道路,计生干部面临政治、生命、经济三个方面上的风险。另外,镇的执法主体资格被取消,对当前的计划生育工作只能一律采用政策解释,做思想工作。面对部分逃避、抵制计划生育工作的对象,就束手无策,这些人以一带十,以组带村,以村带片,从而造成乡镇计划生育工作的被动。

5、流动人口管理难度大。要稳定低生育水平,流动人口既是难点,又是重点,其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流入乡镇人口户籍地发放《婚育证明》不到位,导致流入乡镇人口得不到未办理《婚育证明》的婚姻、生育、节育等信息,影响镇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二是未婚青年管理难。近年来,受打工潮的影响,许多青年初中毕业后便外出务工,由于对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和相关的生育调节知识的不了解,等他们回来时,已有一个或者几个小孩。另外就是这些流出人员流动性太强,居无定所,其户籍地无法对其进行 有效管理。

6、现行政策的执行难度大。当前,《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在乡镇得到了全面的贯彻和落实,但在倡导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部分政策执行起来难度太大。

7、计划生育工作室内材料多而杂。出生一个小孩,光表、薄、册加起来就几十种,这对本来素质就不是很高的村干部来说要求就更高,这不仅打击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的工作负担。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分析

1、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自从土地承包到户以后,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是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健全,家庭养老仍是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养老方式。因此,在农村重男轻女、养儿防老、多子多福、不生儿子不罢休等旧的传统生育观念仍然普遍存在,使农村计划生育工作难度加大。

2、生育观念落后。中国几千年旧的生育观念一直影响着人们的生育行为,尤其在农村,显得更加尤为突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家族势力”、“传宗接代”等旧的封建思想在乡镇农业人口的头脑中根深蒂固,难以根除。

3、人口流动性增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基层广大群众经商、外出务工意识增强,致使人口流动性越来越大,尤其是流向城市、流向异地的人口越来越多,部分育龄群众为了躲生、逃生,在异地间不断流动,有的可以说流入地见首不见尾,流出地既不见首也不见尾,音信全无,更谈不上计划生育管理。

4、管理手段单一。前几年,乡镇计划生育工作主要靠行之有效的行政手段,这些强制性的行政手段,虽有效地控制住了人口增长的突出势头,但也一度激化了干群矛盾,影响了干群关系。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1、牢固树立国策意识,创新宣传手段,在基层营造计划生育工作良好氛围和高压态势。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容有丝毫放松和动摇的。如何坚持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不放松,应始终把宣传工作放在整个人口计生工作中的首要地位。

2、加强组织领导,严格奖惩,夯实基层基础工作。“人心齐,泰山移”,建设一支能吃苦耐劳、团结向上的计生队伍是战胜困难、完成工作任务的关键。实行工作重心下移战略,切实调动村级领导干部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的积极性。

3、提高执法人员素质,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干部要站在落实以人为本的、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的战略高度上重新认识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树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计划生育行政执法理念,切实以人为本、规范执法程序和执法行为。

4、做好惠民政策与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的衔接和落实。做好惠民政策与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的衔接和落实。

5、完善流动人口管理体制,全面推进综合治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镇党委、政府统一指挥,协调部门齐抓共管,将外来流动人口底数摸清,分类梳理,实行动态管理。

6、采取有效措施,切实稳定人口计生机构队伍和提高计划生育干部的待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关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3845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构建和谐农村,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但如何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一个积极健康的精神生活,这确实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基本现状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现实要求,更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动力。近年来,南江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紧紧围绕“农民致富奔小康”这个中心,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了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我县共创建省级文明村1个,市级最佳文明单位2个,市级文明单位3个,市级文明社区1个、集镇1个、村2个,县级文明单位(社区、村)2个。

(一)思想观念不断进步

近年来,随着农村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环境的改善,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精神方面的消费逐步增多,休闲方式逐步多样化。就是在边远乡镇,也有不少群众自发组织起来,唱歌跳舞,健身娱乐,“坝坝文化”较为火热,村级文化活动也开始发展。由于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和广泛开展宣传政策法规及“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的开展,农民的政策、法制、科技意识不断增强,运用政策、法律、科技的自觉性不断提高。

(二)活动形式日趋多样

正月初七“灯火节”游园活动、万名群众环城长跑、中国四川光雾山红叶节等主题突出、参与性强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各文艺宣传团体创作编排的金钱板、音乐快板、歌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农民读书节”和“迎奥运、促和谐”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等,使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题入村入户,深入人心。

(三)阵地建设更臻完善

加强了乡镇文化站和农村文化大院建设,新规划建设了12个乡镇文化站,为光雾山镇铁炉坝村、元潭乡字库村、侯家乡姜家大院捐赠图书30000余册,并建立了规范的图书阅览室。加强了县内赶场老年拐棍宣传队、南江镇女子秧歌队、长赤镇腰鼓队、元潭乡唢呐龙狮队等民间文艺团体建设,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传统文化颇具特色

我县精深的红军文化、独特的楹联文化、丰富的民俗文化等凝聚了十分厚重的文化底蕴。南江诗词楹联学会发展会员137名,建成了4个楹联文化村,完成了300副永久性对联入户悬挂,相继在5个村、2个镇、1所学校、2条街道、2个景区开展了楹联文化创建活动,为南江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确定了“舀火纸、爨坛戏、杂耍、说春”四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项目。

二、存在问题

我县精神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南江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相比,都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重视不够,认识偏差。一些乡镇,尤其是经济和基础建设较为落后的乡镇,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精神文明建设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对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在干部队伍建设、设备资金投入等方面,偏重经济建设,忽视精神文明建设,没有做到两者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同奖惩,使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形成了“两张皮”。

2、投入不足,基础薄弱。一是缺经费。目前乡村两级财政十分困难,无法筹集到资金建设文化阵地,有发展之心而无建设之力。乡镇以上各级投入以“送”为主,送戏送书送电影等,用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资金不多,经费投入明显不足。二是缺阵地。边远乡镇大多缺乏文化设施,就连一些原本已经建设起来的文化设施,也因缺乏足够的资金,没有很好的保养和管理,无法发挥作用;大部分边远乡镇没有文化站,村没有文化活动室,社没有图书阅览室,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缺少载体,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难以开展。

3、队伍不力,主体缺乏。部分乡镇没有专职的宣传委员,使文化阵地的宣传、教育、辅导、娱乐等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加之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出,使农村文化活动失去主体。现阶段留守在家的老年农户担负的主要任务是照顾晚辈读书上学,休息时间也仅满足于看看电视、打打麻将,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很多村社文化活动室因缺乏活动主体名存实亡,使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巨大反差。

4、观念不正,陋习抬头。由于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应严重不足,乡、村抓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积极性下降,导致一些地方不良风气蔓延,与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目标格格不入的现象屡见不鲜:封建迷信开始抬头、办酒风盛行泛滥、赌博风越刮越烈。一些农民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道德观念错位,崇尚科技文化知识的氛围不浓,农民学习文化科技知识的热情不高。

三、对策建议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

项长期的艰巨任务,特别要重视边远乡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因地制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才能扎扎实实地把我县精神文明建设推向前进。

(一)深化认识,做到“三个到位”

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做到“三个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努力扭转两个文明建设中“一手硬,一手软”的倾向,坚决克服对精神文明建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观点,真正把精神文明和经济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二是资金投入到位。政府要把精神文明建设资金投入列入财政预算,各乡镇要着眼于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建立各级财政拿一点、后盾单位帮一点、社会捐一点的投入机制,鼓励民间资金参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形成多元投入机制,保障农村精神为文明建设的正常开展。三是工作落实到位。要把精神文明建设这一“软任务”变为硬指标,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列入对各级各有关部门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把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指标化、定量化,逐级分解,层层落实,建立一整套系统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制度,定期检查,年底总评。

(二)提高素质,狠抓“三个教育”

围绕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这个核心,大力开展“三个教育”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一是思想教育。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x大精神教育和指导农民,提高他们认识社会的能力,消除固有和封闭、保守的旧意识,形成改革开放、共同致富的新意识,增强他们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二是知识教育。通过多种媒体和形式,加大对农民在科技知识、法律知识、市场经济知识及党的方针政策等方面的培训力度,增强他们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抵制封建迷信及邪教的能力。逐步破除封建迷信,阻止乱建坟墓、庙宇,大操大办红、白喜事陈旧陋习,形成崇尚科学、摒弃陋习、追求文明进步的良好风尚。三是道德教育。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村规民约等为主要内容,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宣传教育活动,教育农民讲社会公德、讲职业道德、讲家庭美德,争创省级文明县城、市级卫生县城、国家生态县城和中国旅游经济强县。

(三)优化载体,开展“三项活动”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贵在不断创新。创新活动载体,创新活动形式,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支撑。一是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构建和谐南江为目标,在全县范围内积极开展“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窗口”创建和“十大孝星”、“十佳公婆”、“十佳媳妇”、“十佳丈夫”、“十大孝星”评选表彰活动,大力弘扬感恩文化,在全社会形成关心老人、尊敬老人的良好氛围,形成以德报怨、促进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二是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努力发展社区文化、乡村文化、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广泛开展送戏、送电影、送书、书画展览等活动,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2131工程”、“农家书屋”、“农村文化大院”和“万村书库”建设工程,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努力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更加可亲可信、深入民心。三是开展“和谐新村”、“和谐农家”创建活动。按照“标美公路进村、文明道路入户,人饮工程进村、安全饮水入户,农网改造进村、电视电话入户,环境整治进村、美化家园入户,特色产业进村、富民项目入户,科教文卫进村、文明新风入户,民主法制进村、遵纪守法入户,党的建设进村、党员帮扶入户”和“致富星、平安星、和睦星、科技星、计生星、卫生星”的要求,深入开展“和谐新村”、“和谐农家”创建活动。

(四)建好阵地,把握“三个关键”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贵在不断创新,创新重在持之以恒。好的创意,好的创新举措,只有坚持下来,才能产生实效,才能真正发扬光大。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加强人员配备。乡镇党委政府要安排得力人员分管宣传思想工作。建立乡镇文化站,选配合适人员担任文化站长。面向群众挖掘人才,积极扶植农村专业和业余文化队伍,加强赶场老年拐棍宣传队、南江镇女子秧歌队、长赤镇腰鼓队、元潭乡唢呐龙狮队等民间文艺团体建设,努力提高农村文化工作者素质。二是挖掘民俗文化。积极传承“舀火纸、爨坛戏、杂耍、说春”等民俗文化,大力开展楹联文化县创建工作,奋力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充分挖掘“三国文化”、“巴人文化”、“红军文化”,不断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加强阵地建设。加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在巩固和完善已建乡镇文化站的基础上,加大已规划乡镇文化站的建设力度,抓好“三馆”建设项目及文化产业园区的开发工作,形成以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为基础的农村文化网络,配套科普书籍、健身器材和文化设施,让群众忙时有用处、闲时有去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办事处提升城市建设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3869 字

+ 加入清单

办事处提升城市建设调查报告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XX年度重大调研课题的通知》精神,街道党委、办事处高度重视成立了由街道党委书记钟俊任组长、分管城管领导朱福元任副组长、各相关办公室主任为成员的调研组。通过到社区实地考察、查阅有关资料、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平安街道目前发挥规划引入作用在提升城市建设管理上档升级进行了全面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

(一)城市规划现状。目前城市规划建设是由县城建和规划局负责,近年来,县城建和规划局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坚持外延扩张和内涵提升并举,重点工程和民生工程并重,突出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产业集聚区建设力度,提高了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提升了城市形象,城区畅、洁、亮、美,宜居环境明显改善。

(二)城市管理现状。城市管理是按照“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模式。即:干道由城管执法局管理,背街小巷由所在街道社区管理。

1.街道社区仅就城市管理、创卫工作而言,主要承担了以下职责:

(1)以市容义务监督员(红袖套队伍)和社区居委会为主体,维护城区环境卫生秩序、交通秩序、市容市貌整洁,监督“门前双五”,夜间巡逻巡查;整治城市“牛皮癣”、清洗卷帘门等责任制落实;

(2)协助县城管职能部门搞好治理无证三轮、车辆和行人乱行乱撞、清除临街墙面灰层蛛网等城市管理集中整治活动;

(3)组织市民定期清淘阴阳沟、化粪池;

(4)整治卫生死角、小街小巷清扫保洁;

(5)开展以除“四害”为主要内容的爱国卫生运动;

(6)负责小区管理,落实业主责任制,监督物业管理,确保小区卫生、有序、安全;

(7)利用各种阵地培训教育市民,遵守《文明市民守则》和《文明市民“八不准”》争做文明市民;

(8)多层次、多形式定期和不定期地向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宣传;

(9)按属地管理原则,与机关企事业单位管理签订责任书,搞好“共驻共建”活动;

(10)负责辖区公路沿线卫生;

(11)为迎接重大会议、节庆活动进行环境卫生大整治;

(12)征地、拆迁、安置、补偿、还房建设、城中村改造以及新城区的扩张等大量复杂艰辛的工作。

2.基层城管人员构成。街道办事处设置了城管办,人员2名(无编制,由其它部门抽调),遇大型活动全处人员参与;社区城管人员,目前是由社区三职干部和义务监督员(无报酬)组成。

3.城管经费情况。城管执法收费由县城管执法局负责。基层城管单位无城管经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市规划还有待提升。规划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部分居民城市化意识淡薄,违反规划的行为时有发生。城市规划缺乏文化品味和现代气息,千房一面,开发建设档次有待提升。

1.停车场地、公共厕所考虑不周。导致车辆乱停乱放,占用人行道,带来较大的交通安全隐患;公共厕所布局不足造成居民在公共绿化带乱拉,严重影响城市卫生。

2.城市建筑垃圾堆放无场所。造成建筑垃圾和装修垃圾乱倒,影响城市环境卫生和形象。

3.城市排洪能力设计排洪标准欠长远考虑,杆、管、线规划滞后。一遇暴雨就形成城市内涝,乱开挖现象严重,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

4.规划-建设-城管脱节。表现在部分小区化粪池、下水道、排污沟、垃圾堆放点的设计、规划不合理、不全面、不配套,建设后竣工验收移交责任主体不明确,规划-城管验收机制缺失,造成工程建设完工由规划、建设验收后开发商一经房子交脱,就撒手不管,埋下卫生死角和不稳定因素。如农机小区和阳光水城就造成住户集体上访多年,特别是农机小区因下水道堵塞问题上访多年。均因对它进行彻底改造,居民户有的要给数百元,就是小改造都要投人平几十元到百元不等,再加上城市居民下岗多、交不起钱的也多,所以集资改造就成空话,最后形成集体信访,还是将责任交街道和社区,街道领导、社区干部只有到处化缘。所以,每解决一个问题都必须当一个大工程来做,

(二)城市管理力量有待加强。

1.基层城管人员和经费不足。街道办事处,社区承担着对全体居民和居住小区、小街小巷的每日周而复始的、持之以恒的、丝毫不能放松和懈怠的管理,一个城市绝对不能忽视这支管理力量。过去实行的是以“门前三包,共驻共建”为主的城管内容,现在看来也不落后。如果真正做好这些工作,仅靠社区三职干部和街道城管办2名无编制人员及无报酬的义务监督员是无法管好的。同时目前体制下的只有支出而没有收入,透支严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基层城管模式也无法提升城市建设管理上档升级。就街道的城管工作而言,它的重中之重就是组织社区保洁和“创卫”工作。从近几年的创卫工作来看,最头疼、最浪费行政和经济成本的工作,莫过于整治卫生死角,清除“牛皮癣”城郊结合部整治,至少要花上十天、半月,经费上多到几万,少则几千,而且组织起来十分困难,用千辛万苦、千言万语、千方百计来形容都毫不夸张。

2.重视社区的“共驻共建”工作不够。在县城争创“省级文明卫生城市”的活动中,街道办事处根据县上的精神和外地的成功经验,在6个社区全面实施了社区居委会与所在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共驻共建文明卫生社区”的工作。通过运作,确实收到了很大成效,但是也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一些单位领导根本没把这项工作当回事,采取不支持、不配合、不参与,有的甚至是态度蛮横,恶语中伤社区管理干部,自认为是大机关、大企业,说权比你大,说钱比你多,瞧不起社区,更不理会“共驻共建”工作,社区对这类问题是一点办法也没有,只有向上面叫苦。

3.“门前双五包”管理没有完全形成齐抓共管局面。“门前双五包”也是县城争创“省级文明卫生城市”时采取的措施,它的特定含义是经营者和管理部门的“双向五包”,街道办事处与之签订了“门前五包”责任书。通过两年的运作,确实有一定的效果,但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很多,一方面是经营者的原因。门面的所有者和经营者的不统一,经营者推卸责任而不管;门面以外确实人员复杂也管不了;白天开门,黑夜关门,店里不可能夜晚都“五包”;签订了责任书,而没有办法追究责任,无法制约,形同一纸空文,完全是靠店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来接受“门前双五包”。另一方面是经营者没有认真履职。而街道办事处无行政公权,只能进行宣传教育、解释,尽量进行启发、动员,对不履行者,只有不了了之,存在问题另派人解决。

4.宣传力度有待加强。城市的最简单概念:就是人员居住生活、商业高度集中,足以影响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它在这个地区具有总体形象和较全面的代表性;然而它又对这个区域的周边环境产生巨大的带动、影响和推动作用,继而对这个地区产生革命性变化。所以对于一个地区而言,城市管理工作应该是重要的工作之一,然而建设一个城市,在各种条件比较具备的现阶段较易,而管理好一个城市相对较难,因为它涉及改变人们旧的传统生活习惯,转变人们旧的传统观念,以新的、科学的、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来规范要求,从而实现人们身心健康,城市焕然一新,达到“三城联创”之目的。要转变人们的传统观念而非易事,只有持之以恒的宣传、教育。在宣传教育当中,要系统、具体地讲解科学、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和意义、目的,简明城市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提出城市管理的对象和内容,约法三章,不得越雷池一步,违者必究。还可以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典型报道,达到令行禁止的目的。

三、几点建议

(一)规划更合理、考虑更长远。合理规划停车场地和公共厕所;设置城市建筑垃圾堆放场所;城市排洪能力设计多考虑城市发展面积扩大,集雨面积增加,行洪能力排洪标准设计提高防洪标准;杆、管、线规划力求一步到位;城管部门应参与介入城市建设的专项规划、设计和验收工作,工程移交要有基层城管单位参加。

(二)加强基层城管队伍,落实城管经费。成立街道城管中队,编制设置应与乡镇有所区别,增加城管编制和社区城管人员,增加市容市貌管理监督投资,城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三)重视社区的“共驻共建”工作,并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县创卫领导小组和县城管局以及相关领导要给予高度重视,公开肯定和支持社区开展的“共驻共建”活动,批评有关单位的错误言行,在此基础上,加强制度建设,从评选先进、申报荣誉单位、年终政绩考核等项工作,都应该给社区有一定的发言权。只有这样,才能更大的调动社区抓好“共驻共建”的积极性。

(四)“门前双五包”管理应该纳入齐抓共管范畴。县创卫领导小组、城管局认真对“门前双五包”工作搞专项调研,调动所有积极因素,启动所有制约机制,实行有权管理者就有责任的原则,由政府职能部门(有行政公权单位)与经营者签订责任书,实行齐抓共管方能大见成效。

(五)加大宣传力度,注重教育和转化城市居民接受城管新理念,克服和消除在城市生活、工作上的不良习性。建议在县电视台,设立“城管之窗”专题栏目,每天在黄金时间报道5分钟左右,参与城管报道的记者至少2人以上,并鼓励业余记者参与,用宣传舆论引导和树立城市管理的正气,伸张正义,喊响“遵守科学、规范、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为荣,违反城市管理规定的行为可耻”的口号,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并转化为自觉遵守城管的自觉行动。

此外,对已拆迁3-5年未安置的783户小区的建设问题,应尽快解决;对历史遗留的无证房屋,结合实际,建议积极商定可行的解决方案,妥善办理好产权证。

我们坚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创新理念,紧紧抓住新一轮的历史机遇,超前大手笔规划,高标准、高起点建设,依法规范管理城市,用改革创新的城市发展成果来平衡现实矛盾,使我县的区位优势更优,实现新一轮跨跃式发展,真正展经济发达、社会和谐的现代化新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关于社会公德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722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目前,社会道德正在走下坡路,有人摔倒没有人扶,健全的人也装乞丐骗钱,一个又一个彭宇案... ...这些事件不禁要让我们给现在的社会道德打一个问号?所以我要做一个调查

二.调查方法:

以问卷的方法,随即调查路人。问卷共12道题。问卷如下

1.在公交车上你会主动为老幼病残让座吗? 是()90% 否( )0% 有时会( )10% 看情况( )0%

2.面对乞讨者,你的态度。 给他( )10%有时给( )30%不会给()10%看情况()50%

3.你随地吐痰吗? 偶尔( )35%从不( )35%经常( )30%

4.你插队吗? 偶尔( )10%从不( )80%经常()10%

5.你会为了走近道而踩踏草坪吗? 偶尔( )10%从不( )90%经常( )

6.看到地上有垃圾,你会 捡起来( )50%想捡起来但没捡( )30%视而不见( )20%

7.见到有义卖的,你会 肯定买( )40%偶尔买( )50%从来不买( )10%

8.你会经常献血吗? 经常( )20%从来不献( )40%偶尔( )40%

9.在公共厕所看到有浪费手纸的人,你会 视而不见( )80%加以阻止( )20

三、调查分析

道德会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和涵养,经过我的调查现在社会公民道德的整体意识还是不错的,但是也有一些人有待提高。

什么是社会公德?社会公德就是社会生活中最简单、最起码、最普通的行为准则,是维持社会公共生活正常、有序、健康进行的最基本条件。但在我看来,社会公德就三方面: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

1.助人为乐

在当今的社会中人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就需要我们助人为乐。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也将是我们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在本次的调查中对于在公交车上给老幼病残让座有90%的人选择肯定会让座,仅有10%的人选择有时会。给弱势群体让座体现了一种帮助弱小责任。对于这一结果我十分高兴,如果有这90%的人给弱势群体让座,他们也不会陷入站着的尴

在当今的社会中人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就需要我们助人为乐。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也将是我们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在本次的调查中对于在公交车上给老幼病残让座有90%的人选择肯定会让座,仅有10%的人选择有时会。给弱势群体让座体现了一种帮助弱小责任。对于这一结果我十分高兴,如果有这90%的人给弱势群体让座,他们也不会陷入站着的尴尬。看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在文明礼貌这一点上了还是有较高的道德素养。在面对乞讨者仅有10%的人选择肯定会给,有30%的人选择有时给,50%的人看情况,10%的人选择肯定不会给。对于一个人来说,他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放下尊严去乞讨的。一般的乞讨者都是自身不幸,现在他们多么希望我们能给予他们一点帮助啊,也许我们手中不起眼的一元钱就是他们一顿饭的钱呀!在看到有义卖的,有40%的人肯定买,50%的人有时买,仅有10%的人不买,义卖是为了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一张报纸也只有一元,跟买一张普通报纸也差不多,不同的是它是为了帮助别人。对于献血有20%的人选择经常献,40%从来不献,40%偶尔献。献血是人们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于这样一种结果我们认为人们的社会责任感有待提高

2.爱护公物

优美的社会环境与完整的公共设施对我们的生活有着积极的影响然而人们会注重爱护我们的社会公物吗?有10%的人偶尔为了走近路而踩踏草坪,高达90%的人不会为走近路而踩踏草坪。这个数据体现了我们现在居民良好的素质。草绿绿的,看着让人心情舒畅,怎么忍心踩上去呢?偶尔踩草坪的人,还是在踩之前看看这可爱的小草,也许你就不忍心踩了。现在前海一线所有的公共厕所里面都配备了免费手纸,供游客使用,可是浪费免费手纸的人层出不穷,用它擦鞋的,偷偷塞到口袋里的,肆无忌惮扯着玩的... ...如果你在公共厕所看到有浪费手纸的,有高达80%的人选择视而不见,仅有20%的人选择加以阻止,看到这个数据十分吃惊,怪不得这些浪费纸张的人能逍遥快活,其实阻止的人不重要,重要的是干这个事的人,我希望浪费手纸的人能不再浪费手纸。在这件事情上体现出一种道德的“知”“行”脱节。知道有人浪费公物,却很少有人去管,很多的人选择了沉默,对于我们而言只是停留在“知”的层面而没有达到“行”的层面。在认为知行脱节是由社会道德环境不佳、互联网负面信息毒害和人们对事情的认识容易限于表面而产生的。我希望大家能克服这种知行脱节,做到知道必行。

3.保护环境

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我们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根据调查了解,在不破坏环境卫生这方面,大部分人们还做得不错,即能“独善其身”。然而对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环境保护时,我们做得还远不够,即不能“兼济天下”。在随地吐痰这一问题中,有35%的人偶尔随地吐痰.30%的人经常随地吐痰,35%的人从不随地吐痰。有些人会觉得吐口痰没什么,吐到手纸里太麻烦,随地一吐多好,可这不知不觉的使我们的空气变得充满细菌,城市的脸上也布满着雀斑,这样我们所居住的环境会变得多糟糕。所以我们还是不要随地吐痰,难道你们想看到城市被细菌、“雀斑”所笼罩?当看到地上有垃圾时,只有50%的人会马上弄干净,而有30%的人想弄干净但最终没做,其余20%的人干脆不理它。分析其原因,我们发现现在的人们爱面子,觉得那些俗规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个人做很别扭,所以在可以选择逃避的时候尽量逃避。对于以上这些现象,我们每一位有责任感的人都应该行动起来,不要以为是丢面子的事情,其实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没面子。21世纪需要的是“弯腰精神”,多弯一次腰就给世界多一份洁净!

四.我的建议

(一)强社会公德教育。

1.树立良好的公德意识。

2.做好监督、引导作用。

3.国家完善经济市场体系,严惩损害公共利益行为。

4.加快社会公德法规法章建设

(二)加强家庭教育。

1.家庭每位成员积极参加各种公德讲座并予以借鉴。

2.家庭成员互相监督劝导,争取做公德模范家庭。

3.父母应以身作则,提高重视度,为小孩做好榜样。

(三)加强个人学习

1.不断加强学习,不断丰富头脑,增强修养,树立浩然正气。

五.结束语

加强公德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个民族和国家的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这个民族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文明进步。所以我们要提高我们的社会公德,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

现在大家知道社会公德调查报告的内容了吧!希望大家可以好好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教育行业工作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447 字

+ 加入清单

教育行业工作调查报告

职业教育工作的调查报告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XX年工作要点安排,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尚玉金带领教科文卫委员会部分成员于6月份对我市职业教育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听取了市政府专题工作汇报,研究了市劳动局、市财政局的书面汇报,深入到市区及阿城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召开了有职业技术学院、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市、区、县(市)及部分企业及职业教育负责人的座谈会,发出并收回覆盖八区十一县(市)的调查问卷60份,现将调查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我市职业教育工作基本情况 (一)我市职业教育资源基本情况。 目前,在哈中高等职业技术培训机构共有227所,其中中职类204所,分别为职业高中47所(其中城市25所、农村22所),中专119所,技工学校44所,在哈高职院校23所。从城乡分布情况看,城市200所,农村27所。从办学主体看,属于政府兴办的47所,行业兴办的146所,企业兴办的27所,社会力量兴办的7所。我市中高等职业技术培养培训机构设置的专业共有116个,其中中等专业90个;高等专业26个。 (二)我市职业教育工作情况。 几年来,市政府认真执行《职业教育法》、《省职业教育条例》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相继出台了春秋季招生、注册制、学分制、弹性学制等新的招生制度,有力地促进了我市职业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近年来,市本级财政加大了对职业教育资金投入,XX年—XX年市本级共投入职业教育资金27414万元,XX年市本级专项资金由以前的每年80万元增加到780万元,在市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各区的职业高中都有了较大的发展。道里区在XX年新建第十二职高后,今年又将第十三职高列入改造规划,拟新建一座3000平方米的教学楼;道外区第一职高XX年建设一座5000平方米的实验楼后,今年又进行了新的规划,并制定了全区职教资源整合方案,拟定下半年组建区域性职教集团;动力区依托第十五职高成立了“蓝领学院”;南岗区第二职高去年新建的3万5千平方米的教学楼投入使用,成为教学环境一流、教学设置优良的示范性学校;香坊区将郊区学校151中并入该区职教中心,建成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这一切都为全市职业教育大发展、快发展奠定了基础。 党的xx大做出了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重大战略决策,对我市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政府从XX年初开始组织力量,对我市职业教育如何更好地为振兴我市经济发展服务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听取了各方面相关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组织有关人员赴沈阳、大连、长春进行实地考察,摸清了我市职业教育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今年4月20日,召开了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哈尔滨市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即将出台。总的看,我市职业教育正面临大发展的趋势。 二、我市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是重视职业教育的社会氛围不浓。调查表明,有95.2%的人认为,由于当前社会人们普遍认为上大学尤其是上名牌大学才是成才的最好出路,特别是高校扩招引发的“普高热”以及“精英”教育的观念,导致了社会人才观和择业观的偏颇,从而造成了社会、家长、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轻视。一些单位用人标准的唯学历倾向以及不严格执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企业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和担心培训后技术工人“跳槽”、“雁南飞”、“为人做嫁衣裳”的顾虑,致使一些企业不愿意在培训技术工人上花钱。另外,主流媒体对职业教育的宣传乏力,也直接影响了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700 字

+ 加入清单

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调查报告

【篇一】

调查人:

调查时间:星期六下午

调查地点:市场等

调查目的:找出错别字,分析结论。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

我国的语言文字有很多种,但是,经常有些商家不断地将祖国的语言文字错用、滥用、误用;而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的误读字和语病更是屡见不鲜。为了加强对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自觉性。我展开了深入的调查。

问题的调查

为了更好地深入调查,我于星期六下午展开了调查。大约调查了一个小时。一些店面广告牌上出现了很多这样的现象:把“依依不舍”写成了“衣衣不舍”, “依恋”写成了“衣恋”,“时尚”写成了“时裳”······一问才知道,原来都是店主故意写错,自作聪明地把偏旁去掉或用错。还 完全为了追赶时尚潮流,吸引更多的顾客来购物,所以才不管什么字体规不规范呀,用错字没有。还有一些小学生作业上的错别字更是见怪不惊······

研究与分析

经过我的仔细分析与研究,大概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一些商家为了追赶潮流,吸引顾客,故意使用错别字。

2. 书本报纸上的错误大概都是由于印刷错误,印刷员太疏忽。

3.由于小学生的粗心,而造成写错别字。

4. 一些小学生不会写个别字,而错写偏旁,多一笔,少一画。

改进措施

希望一些店主不要在故意使用错别字,滥用语言文字。一定要规范使用祖国语言文字。可以专门成立一个小组,纠正那些错别字用者。

作为后代,我们有责任传承汉字文化。将我们的汉字学好,写好。我提议,从我们自己做起,身边和人做起,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让我们的祖国更美好!

范文二

在当今热闹繁华的社会中,有许多商家为了提高营利,不断地将祖国的语言文字错用、滥用、误用;而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的误读字和语病更是屡见不鲜。为了对这种社会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我们成立了专门的调查小组。

星期六早上,我们的调查小组出发了。我们遇到的第一个滥用字是“三”。这是一家卖服装的店,店名叫做“衫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我国的一部以战争为题材的历史名着。可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本书怎么就变成了“衣服国里的演义”,这真是让人啼笑皆非。

我们继续往前调查,却碰到了一家店名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店。这家商店是一家专营幼儿摄影机构的店,店名叫做“北京爱你宝贝”。这句话没有任何的标点符号,读起来自然会让人丈二摸不着头脑。直到要离开时,我才猜想是不是“北京爱你的宝贝呢”?但茂名和北京没多大联系吧,天南地北的,真是匪夷所思。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一间早餐店,准备、填饱肚子后继续调查。没想到在这里,我们就找出了一个错别字——“”。这是我们从小菜单上找到的。这是什么字呢?我拿出本子写写画画。这时,陈力华大声叫了起来:“这是‘餐’字,早餐的‘餐’”!我时恍然大悟。这个字原来是餐字左上角的那个部分。可是,大家无法把这个像“夕”的字与复杂的“餐”挂上钩。

我们在街上走了一上午,看到了许多的错用字和误用字。我们将调查后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这些情况出现的原因:1、店主为了商业效应,将成语滥改滥用。2、店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将字简化而为。

调查结束之后,我感慨万端: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是全世界所公认的,充满了中国五千年来的智慧结晶。可是,在21世纪的今天,有的人不能好好地发扬我们中华文化,却在践踏我们的文字,实在令人心痛。

做为炎黄子孙,我们有责任传承汉字文化。将我们的汉字学好,写好。我提议,从我们自己做起,身边和人做起,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

范文三

调查时间:XX年**月**日

调查地点:街边

调查人员:

调查目的:搜集街上的错别字,交流感受,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调查方式:观察

调查材料分析:通过一天的社会调查,可以看出街头错别字还很多.

我们一共调查了十多家的招牌.1.饭店门口:"抄饭".2.修车店门口补胎"冲气".3.零售店门口:"另"售.4.家具店门口:家"俱".

我认为错别字现象的存在,有以下原因:

1.会误导小学生和未的入学的小朋友.

2.开商店的人也没有多少文化.

3.如果外地人来这里探亲或参观学习,会影响到我们的形象.

我提出了如下建议:

1.定期清理街头错别字.

2.对一些商家提出建议.

3.向有关部门提出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487 字

+ 加入清单

社会的调查目的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或乡镇企业就业,这部分人称之为 农民工 。目前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大军中的一支主要力量,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用人单位对农民工朋友的学历、知识、能力和接受新事物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民工因长期缺少学习,难以满足岗位的要求。通过选择合适农民工作为调查对象,了解其学习需求,从而探索电大开展为农民工服务的新途径,使农民工朋友们能够快速提高自我,熟练掌握工作技巧并能达到专业水平,从而更快更好更轻松的适应城市生活,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社会调查的过程

调查题目: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问卷

调查时间:20xx年6月

调查地点:

调查方式:个人问卷调查

调查内容:本次调查围绕 农民工学习需求 问题,调查了从农村来打工的青年。从中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

社会调查的结果

调查统计:接受调查的农民工男性60%,女性40%;年龄以青壮年为主;从受教育程度来看,文化水平集中在初中、中专,大专及以上学历只占到10%;收入一般在1500到2500之间。

发现的问题:他们在都年富力强,但学历相对较低,缺乏一技之长,就业的基本技能相对较低,月收入也不高,家庭负担比较重,所以大多是希望能多挣点钱来改善家庭生活条件,改善子女就读的条件,同时希望今后的生活更有保障,这一现状在农民工当中非常普遍。

农民工参加学习障碍:

劳动时间长

没有时间 成为首位原因。因为现在大部分工厂上班时间名义上8小时制,但是实际上班时间往往12小时左右,平常周六周日也加班,几乎很少有人能得到国家规定的每周2日休息日的,农民工的休息权益基本上没有得到保障。但是农民工为了能有工作,就算很想学习技能、学习知识,也很难有时间去学习。

培训的费用高

因为参加培训,除培训费外,书本费、考试费、职业技能鉴定费等费用少则数百元,多则上千元,这让农民工挣扎需不需要参加这些培训。另外国家政府虽然明确提出农民工就业专项资金补贴,让其使用在农民工职业培训上,但由于使用范围狭窄,审批却很严格,往往资金很难到位。而造成农民工一面继续帮助,另一面资金却又不到位的现象。

制度有局限

有一些短期培训,像厨师、缝纫、车工、焊工这类专业,两三月短暂培训时间很难让农民工得以纯熟把握,而且由于教学的地点和教学道具的缺少导致农民工只有少量的操作经验,所以农民工在学习后更加难以熟练,导致部分农民工不愿意参加此类培训。另一方面有的培训时间有过长,农民工也难以协调时间与工作时间。教育体制中对待农民工的培训场所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中央拨款给地方政府关于农民工培训学习的经费,只是把培训费往下拨付,并没有专人跟中调查培训效果或考核培训工作进展成效等。由于这一方面的监管不力,有的培训学校就会存在学时不充足、学员自动流失、冒名顶替等异常的现象。更甚者,一些不负责任的培训机构和人员会钻政策的空子,挪用资金,搞假培训,编造名册,骗取国家的补助金以谋私利的情况产生。

培训观念落后

在部分地方对农民工工作培训的重要性熟悉不够。往往只落实在口号上,没有实际的进行开展。而大多数农民工也没有意识到培训学习的重要性,主动参与就业培训的意识淡薄,对培训工作不够重视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而另一方面农民工大多文化底子不高、学习起来费力,很多人就因为这样经常没有信心,从而半途而废。

社会调查的建议

在科技高度发展的当今世界,没有科技进步我国是很难立足于世界之林,而科技的进步是需要靠教育,需要通过教育来培养大批高科技人才和适应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而农民工是当前产业大军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今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对当前农民工的政策来分析,是非常令人担忧的。

很多农民工在现实生活中,采取一切机会去培训,去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升自己的就业技能和创业本领,但这仅只是一少部分,如果离开了社会的支持,政府的引导和政策扶持,大多数农民工是难以实现培训和就业的,就我国目前的国力而言,无法一下子来解决农民工的问题,无法做到来支持每一个农民工去搞创业,搞科研,但我们可以整合社会资源为那些都为学习,需要技术的农民工提供优惠的条件和扶持政策,下面我想结合调查的情况和我国当前的实际,就如何加强农民工的学习和创业等方面提出以下观点和看法:

加大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教育强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方针,但还不能落在口号上,而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要增加教育和投入比例,特别是要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改善现有的教育基础设施,提高农村教育工作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能让教育人才安心在农村工作,从而让农村的孩子受到良好的学习教育,有较好的素质,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长远的解决农民工的问题。

整合资源,充分利用职教资源加强农民工职业教育和培训。我国现有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的1.5万所,高等院校1100余所,这是一个非常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基地,我们只要整合资源,加以利用就是农民工继续学习的非常好的载体。当前就是如何制定好政策,并给了一定的经费支持,引导这些职业技术学校加入学习农民工的教育和培训中来,如在开设班级时,加强与用工单位的联系,有针对性开设现实工作中需要的工种、课程,这样既可以解决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又可解决用工单位缺人的问题,在资金支持方面可通过以政府投入的方式来解决,如职业技术学校每培训1名农民工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职业技术学校多与农民工培训的积极性。如果充分调动了职业技术学校的积极性,农民工的培训和教育问题就会得到有效解决。

教育资源实现重心下移,开设乡镇农业学校。我国的教育资源公布是及不均衡的,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和县城,乡镇一级的教育资源非常匮乏,大多数镇没有开设农业学校,开设了的也没有充分利用,成为一种摆设,只有把重心下移到基层,并真正组织利用好,才能将教育培训做到位。特别是当前农村普遍存在中小学生生源减少,很多校舍被闲置,可以充分利用那些闲置的校舍资源,建立一种长效性的基层教育基地和培训网络。在城市,要以各街道为单位,成立农民工之家,利用社区大讲堂等形式,让农民工有活动和学习的场所和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年寒假实践报告——关于大众对汉语重视程度的调查报告_实习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676 字

+ 加入清单

2019年寒假实践报告——关于大众汉语重视程度调查报告

从表面上看,对汉语知识的了解只是个人问题,但从深层意义上来讲,对汉语知识的了解关系着中华文化的传承、爱国意识的强弱以及个人文化修养等重大问题。因此,加强学生对汉语知识的了解刻不容缓。

本调查旨在分析学生尤其是高三准备毕业的学生对汉语知识的认识和了解,以发现潜在问题,挖掘更深层次的原因,从而提出相应更为有效的改善措施,端正认识和学习汉语的态度。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高三学生,参与人数总共40人

2)方法:问卷调查,共收回40份,题目分为选择题和简答题。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85%的人喜欢汉语。说明作为母语的汉语在大家心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很多人对中华文化持有喜爱和崇敬的态度。

2)75.5%的人认为汉语的发展前程一般般,11%的人并不看好汉语的发展前程。说明在追求物质发展的时代,很多人认为汉语不能满足现世生活的追求,它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不具有物质发展潜能。

3)80%的人不会选择研究汉语。说明在这个物欲膨胀的潮流中,人们的研究选择不由兴趣决定,而是随大流。

4)65%的人认为国家对汉语言文学的重视程度一般;15%的人认为国家不重视汉语语言文学;20%的人认为国家很重视汉语语言文学。说明大部分人认为国家并不重视汉语工作。

5)90%的人认为社会大众并不关注汉语言文学。说明现实生活中,繁忙的生活,让更多人忽略了对汉语语言文学的关注。

6) 95%的人认为汉语语言文学对社会的贡献一般,说明现在人们多追逐立竿见影的效果,不重视循序渐进的作用。

7)100%的人认为普通话不标准的现象很普遍。说明普通话不标准普遍存在,一部分人忽略了普通话的学习。

8)95%的人认为打进社会大众对文学史的了解只一点点,说明大众对文学史的了解程度非常不容乐观。

9)80%的人认为汉语语言文学有助于提高自身涵养。说明大多数人都认识到汉语语言文学有助于提高自身涵养,对中华文化的深远意义表示肯定

10) 85%的人认为汉语在国际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说明随着中国的发展壮大,承载中华文化的汉语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11)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汉语语言文学主要研究哪些的知识,只是单纯的认为那是研究中国文学的。说明大家对汉语语言文学的了解并不多。

12)大多数人认为汉语对社会的贡献主要在教师、秘书等行业。说明大众对汉语的贡献认识不深。

三、结论与讨论:

在这个物质膨胀的时代,尽管汉语在大家心中有一定的地位,但是大家并不是很看好汉语的发展前程;尽管大家都认识到汉语有助于提高自身涵养,但大部分人都不会选择研究汉语。因为大多数人都认为国家队汉语语言文学的重视程度不是很高,而却大众忙于追逐物质,也忽略对中华文化传承的关注,再加上大多数人认为汉语语言文学对社会的贡献一般,主要只是在教师,秘书等行业。虽然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汉语在国际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可是社会大众对中华文学史并不了解,而且普通话不标准的现象普遍存在。

那么,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

1) 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快餐时代,人们追逐一种高效率、高速度的生活,什么都在快节奏的发展着,作为一种修身养性的文学,往往很容易被人忽视。

2)大家都对汉语语言文学了解不多,普通话不标准的现象也普遍存在,这种大众现象进一步促进了大众对汉语的误解,促成一种汉语并不重要的假象。

3)政府对汉语的工作属于官方活动,并未与人民大众保持一致性,所以造成了人民大众认为国家并不重视汉语的误会,自然,大家也不会过多的关注汉语了,也就不会选择研究汉语了。

四、对策与建议:

1)社会大众在提高自身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也要注意提高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自身修养。

2)政府的相关工作要让群众知道,真正做到官民一家亲。

3)多开展有关的活动,比如“汉语桥”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4)人民大众自觉地继承和发展我们的文化传承。

关于汉语的相关内容的问卷:

选择题:

1 、你喜欢汉语吗?

a 喜欢      b 不喜欢

2、你认为汉语的发展前景如何?

a  一片光明      b 一般般      c  不看好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关于县城空巢老人生活现状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4999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县城空巢老人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每个乡镇选定条件各异的2个村)通过进村(社)入户、深入访谈,分别从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社会成因、精神慰籍、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等问题进行问卷调查,现将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共有老年人6.31万人,占总人口的12.09%,高于国际上规定的老龄化社会标准2个百分点。其中空巢老人19435人,占老年人口的30.8%;身体状况较差的有1.4万人,占总数的22.19%;经济状况较困难的有1.2万人,占总数的19.01%;特困的有3827人,占总数的6.06%。现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时期,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外出经商、务工,空巢老人也随之与日俱增,这种现象在农村尤为突出。

二、基本现状

1、空巢老人的养老意愿主要为居家养老。有些老人目前居家生活但有社会养老意愿;居家养老的空巢老人考虑到将来的身体状况下降、需要别人照顾及自身安全出现问题时,表达了将来的养老意愿为雇佣保姆、居家养老或机构养老,但对机构养老尚存在一些心理顾虑,包括不习惯、受限制、入住难、服务差、费用贵、对家庭的名声影响不好等因素。

2、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困难较多。包括在家料理家务困难、外出购物困难、参加社会活动困难;当老人遇到困难时,首先会选择依靠自己的力量或夫妇分工合作来解决问题,当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而不能自行解决时,会选择求助子女、亲戚、邻居来应对困难;空巢老人都表示遇到困难时会尽量自己解决,不愿求助别人,主要原因是认为对其不放心、自己也觉得不大习惯;更不想欠亲戚邻居的人情。面对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他们希望村(社区)能够解决老人生活上的困难、丰富业余生活、掌握基本信息、帮其出谋划策等。

3、在情感方面表现复杂化。多数空巢老人大都处于“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独出独进的生活状态,面对着冷清凄凉的家,老人很容易产生寂寞、孤独之感,导致情绪低落、焦躁不安、无精打采、郁郁寡欢、孤僻抑郁等心理问题,常常表现出焦虑恐惧、孤独、抑郁、恐病、情感饥饿等特征的“空巢综合症”。空巢老人在遇到情绪不好时会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调适,但是他们的娱乐方式单调,只能向家人、邻里、亲朋好友倾诉心中苦闷。

4、在医疗治病方面希望以乡村卫生所为主,乡镇卫生院为辅。空巢老人首选到农村卫生所看病就医,是因为农村卫生所便捷、费用低,能够诊断治疗常见疾病,可以取到常规的基本药品。空巢老人希望政府加大力度建设乡村卫生所和乡镇卫生院,他们真心希望农村卫生所在医疗条件、服务水平、服务内容等方面都能得到提高和改善。

三、形成原因

1、有女无儿户。女儿出嫁,嫁出去女儿泼出去的水,很难经常照顾娘家,剩下老人,形成空巢老人家庭。由于女儿出嫁它村距娘家较远,除去生活照料不方便、精神慰籍不及时、家务料理靠自己外,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老年人还要承担生产劳动,自食其力。

2、有儿有女户。女儿出嫁,男孩成家,因为代际关系造成的生活习惯不同,尤其是婆媳关系难处,两代人选择分家单过,形成空巢老人家庭。这部分占大多数。

3、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时期,青壮年等主要劳动力人员外出经商、务工,留下老人在家,既要干农活,又要帮助照料教育孩子,形成空巢老人。

四、存在问题

1、精神慰籍问题。一是国情与风俗习惯决定我们的老年人,不仅生活上依赖子女,精神上也一样,儿孙绕膝是最大的安慰,所以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比较寂寞。分家单过的情况还稍好,毕竟儿女都在身边,隔三岔五还能见着。关键是外出务工、经商不常回家的这些人,一年到头跟父母见面的时间比较少,老人们确实很可怜,盼来盼去,也就过年过节时能见到儿女。平日里,只能老俩口说说话,或者和村里的老人们在一起聚聚聊聊,这在农村是常见的现象。如果老伴去世,只剩下一个人的,就更加孤单寂寞。空巢老人普遍缺少亲情,感到晚年生活凄凉孤独,缺乏精神安慰,常常表现出焦虑恐惧、孤独、抑郁、恐病、情感饥饿等的“空巢综合症”。 二是子女不孝是对老人最大精神打击。老人因为子女不孝而苦闷。农村大部分老年辛苦一辈子把子女拉扯大,儿女成双成对,有了自己的家庭,老人却成了子女的负担,于是就另家单过,平时不帮耕帮种,病时不虚寒问暖,虽在同村居住,但视同路人,老死不相往来,往往儿子想管老人,儿媳妇不允许,甚至有的儿媳沆瀣一气,拒不赡养老人;还有少数儿女不仅不赡养不孝顺甚至打骂自己老人;有的子女只在过年时才来看望父母,这种现象在农村比较普遍。一位老人感慨地说“能干活,是儿女的劳力;不能干,就成了儿女的累赘;能动一天就得干,不能干躺下就等死。”

2、生活照料问题。对于低龄老人来说,影响不是太大,因为老年人身体条件还相对较好,生活还能自理,大多还能参加生产劳动,除非生病,不存在生活照料问题。但对于高龄老人、尤其是身体状况不太好的老人,日常生活照料确实成为大问题。

3、看病难困难。空巢老人中,常年患病的比率非常高,大多数患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老年性疾病,有的甚至多病缠身。由于医疗费用高,只能是小病忍,大病拖。虽然绝大部老年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但仍有大部分的老人有病没钱医治。有的老人患头疼脑热、身体不适等一般的病痛时选择忍着,扛一扛就过去了,只有扛不过去的病痛才去买点便宜的退热止痛类药物。

4、经济困难问题。空巢老人普遍经济收入不高或缺乏独立的经济收入。绝大部分农村空巢老人把一生劳作收入都奉献给了社会和子女,到年老时却没有什么积蓄,经济收入低,养老问题得不到有效保障。空巢老人的支出集中在饮食、水电、日用品等必须品的开销上。既使有农村低保、五保供养和临时救助等社会保障,但由于保障水平较低,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五、对策建议

1、加大《老年法》的宣传力度,维护老人合法权益。

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大力宣传、表彰和推广老年优待先进典型,加大普法宣传教育力度,推动《老年法》宣传进社区、进农村,形成敬老法制观念,让全社会形成尊老、助老、敬老的良好氛围。加大对《老年法》和涉及老年人的优待政策的宣传落实,让更多的老年人在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医药保健以及维护权益等方面享有实惠,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助老、养老的美德,形成全社会树立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社会风尚。加大执法维权力度,依法处理和打击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不法行为。基层老年组织要经常开展法制教育,帮助老年人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广泛开展对老年人家庭的“一访四查”活动,对不尽赡养义务的家庭、子女进行批评教育,责其改正。建立健全老年法律服务网络,拓展老年人申请和获得法律援助渠道,扩大老年人法律援助覆盖面,积极为老年人提供法律服务。县、乡司法机关和法律援助机构对老年人提出的法律援助申请,要给予“优先审查、优先受理、优先指派”服务。司法机关继续推行和完善涉老案件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制度,提高涉老案件办案质量和效率。有效地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进一步建立健全养老保障体系,让空巢老人安度晚年。

一是政府要继续加快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以解决农村家庭养老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使农民在年老时,也能像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一样领取养老金,这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主要途径。我县去年已开始实现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每位老年人每月可领取60元的养老保险金,但标准较太低,60元根本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养老金额度。二是要进一步扩大农村低保和五保供养范围,提高低保标准,让生活困难的老年人都能得到低保待遇。三是应加大对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补助力度,可考虑对8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一定数额的生活补贴,因为这个年龄段的老年人,一般都丧失了劳动能力,没有独立生活能力和经济来源,政府应当给予适当的高龄老人生活补助。

3、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医疗救助水平。

尽管大多数的老年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但住院需首先垫付医疗费,受药品报销目录、起付线和封顶线限制,报销额也较低。针对这种情况,应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快探索实现降低老年人医保报销起付线和封顶线、扩大药品报销目录、提高医疗费报销补偿比例、门诊药费报销,解决医疗费垫付问题,减轻老年人医疗费用负担,让老年人看得起病。对生活困难的空巢老人,其参加合作医疗费用应予全免。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城市医疗卫生下乡巡回义诊等活动,为年老体弱、经济困难的农村老年人送医上门。农村地区大多数散居,特别是空巢老人重病后无力上医院,甚至无人知晓。应建立农村公共医疗上门服务制度,实行区域管理,与村医生、乡镇卫生院签订责任书,定时为空巢老人免费体检,重病时减免一定的费用。解决其老有所养,老有所医,从根本上缓解农村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4、不断完善和拓展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满足空巢老人的生活需要。

面临人口老龄化的挑战,随着家庭功能的弱化,养老方式是现在急需探索和解决的问题。目前我们应该推崇以居家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的养老方式,因此要着力打造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这个平台,同时逐步向农村延伸。认真总结试点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经验,在条件成熟的村(社区)加以推广,力争扩大居家养老服务范围和项目,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服务平台。整合社会和村(社区)资源,建立老年人基本情况、求助热线和为老服务信息的网络平台,形成县、乡镇、村三级联网的基本养老服务信息系统,为老年人提供便捷实用的养老信息服务,促进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发展。各乡镇要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各村要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以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为重点,提供助餐、助洁、助医、助行、助急等服务,兼顾老年人的多种需求,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紧急援助、心理咨询、文化学习、体育健身、娱乐休闲、精神慰藉、代购代办等无偿、低偿、有偿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为老年人居家养老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可采取专人上门包户的方式提供服务。对孤寡等特殊老年人,鼓励和倡导政府购买、志愿者、邻里互助等多种方式实施服务。

5、兴办农村养老福利事业,走家庭养老与社会化养老相结合的路子。

继续加大投入,进一步调整结构,完善服务功能,增加养老机构床位供应量,切实提高入住率和服务水平。部分空巢老人喜欢住进养老机构,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子女愿意将老人送到养老机构。老人到了养老机构有人管理,有人照顾,老人舒心,子女放心,但是我县目前还没有一处自费代养福利机构。如今农村集中供养仅限于五保老人,孤儿。空巢老人无法进入此行列,应适度拓宽集中供养范围,特别是对农村空巢老人实行集中供养制度,建立有偿服务机制,其子女向供养机构提供生活补贴,让高龄空巢老人受到妥善的照顾。有条件的地方,可由乡、村组织牵头,通过招商引资及当地能人投资等多渠道兴办养老院、托老所。要大力新、改扩建乡镇敬老院,接纳更多的生活困难空巢老人、五保户、鳏寡孤独老人,国家负责这些老人的基本生活费。老人们在这里实行个人开灶,自己煮饭,生活上可以互相照顾,互相帮助。应鼓励已经富裕起来的村民兴办家庭托老院,为老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白天老人聚在一起学习、娱乐,晚上回家休息。

6、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家庭的作用,构筑全方位多层次为老服务大格局。

要让“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理念深入人心,要树立“关心今天的老人”就是“关心明天的自己”道德理念,老年人问题不仅仅是单个家庭问题,更应该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要形成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运行管理机制,要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家庭各自的职能和作用,任何环节都不缺位,努力构筑全方位多层次为老服务大格局,保证老年人工作层层有人抓,老年人的事有人管,老年人的需要有人知,老年人的困难有人帮良好社会风尚,这样才能弘扬“老吾老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才能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目标,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的谐、更加美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会进一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也必将使农村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这是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必然现象。这决定了她们很难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养老问题,需要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才有可能实现他们安享晚年的愿望。我们坚信,只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为老年人营造一个好的赡养环境,空巢老人就不再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贫困山区农村妇女生存现状与人力资源开发问题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人事,全文共 2203 字

+ 加入清单

贫困山区农村妇女生存现状与人力资源开发问题调查报告

前言

女人能顶半边天,在现在的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已经大大得到提高。但是在广西贫困山区的农村中,存在着那么一种现象,家庭中的大多数男性都作为劳务输出,奔走全国各地为改善家庭经济状况。那么,家里缺少了男人这部分主要力量,农活由谁来干?这个家由谁来当?女性的地位如何?这部分人力资源如何开发?都成为了我们的疑问。为此,水电学院团委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让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暑期社会实践队组织了农村妇女生存状况调查活动,为我们一一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的目的地是广西河池市马山县,通过出发前的调查,我们得知:马山县是劳务输出之乡,目前劳务输出人数达12万人次以上,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年从邮局汇回的劳务资金达1亿元以上,劳务输出不仅带回资金、技术,也促进了群众思想观念的进一步解放、更新,是全县各乡镇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也是全县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品牌。我们共有15名队员参与到此项调查中,成立了3个调查小组,奔赴广西马山县古寨瑶族乡农村进行实地调查。

调查时间

2010年7月16日——2010年7月19日

调查地点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马山县古寨瑶族乡古记村、本立村。

调查情况

调查前,马山县妇联和当地村委会取得沟通,县妇联潘玉富主任为我们介绍了当地情况:古寨瑶族乡位于马山县东部,距离县城23公里。全乡下辖9个行政村,311个村民小组,260个自然屯5289户,总人口为21710人,其中瑶族人口6230人,占总人口的29.5%,是南宁市三个瑶族乡之一。全乡总面积1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050亩,是典型的“九分石头一分土”的国家重点扶贫山区乡。农业生产主要以种植、养殖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水稻、大豆、红薯等,林业以竹子、任豆树、金银花等为主,养殖业主要是生猪、土鸡、黑山羊等。XX年年国民生产总值6618万元,农业总产值5030万元,粮食总产量4334吨,人均有粮205公斤,财政收入75.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79元。古寨瑶族乡妇女基本情况:全乡女性有10486人,女干部有55人,女党员有88人,XX年女性出生有410人。瑶族妇女3023人,乡妇女劳动力5138人,占妇女总数的49%。

乡妇女工作指导思想:围绕全乡党政工作大局,在“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上找准定位,坚持“一手抓维权、一手抓发展”的工作方针,充分调动妇联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推动实施《两纲》、《两法》;依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不断提高全乡妇女儿童整体素质,全面加强妇联自身建设,努力创建学习型妇联组织。遵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提高全乡妇女综合素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和谐古寨中发挥积极作用。

县妇联和当地村委会取得沟通,在县妇联潘玉富主任的带领下对农民进行访谈,了解农村妇女生活情况及家庭情况。另外还发放了51份问卷,并及时收回,做了相应登记,问卷回收率100%。队员们还给农民带去了《妇女保健知识》、《关爱今天的女孩关注中华民族的未来》的宣传资料。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妇女的文化程度偏低,小学文化的占到了50%大专文化的才2.5%。没有上过学的占15%之多。她们的专长有87.5%的妇女是一般性农活,像诸如养鱼、养蚕、编织、文艺方面的都非常少人会的。家庭人口有85%的家里是2到5个人,67.5%的家里有2个小孩,但是还有5%的家里还没有小孩。有65%的小孩读书。家里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丈夫,而收入主要由妻子支配。家里的事情,20%是小事自己大事丈夫,25%是大小事情都由丈夫决定,50%是一块商量的。一天的娱乐时间较少,有60%的妇女没有娱乐时间。而主要的娱乐方式也非常简单,60%的妇女是看电视和聊天。打牌的有17.5%。给自己买的女性用品65%是衣服,2.5%买了化妆品,2.5%买了补品,还有30%买了其它的。身体健康状况,70%的妇女身体良好,有12.5%的妇女生病,剩下的17.5%是其它情况。生病后有谁来照顾是否有人照顾,25%的妇女生病后是由丈夫照顾,7.5%的妇女生病后是由自己的孩子照顾,12.5%的妇女生病后是由老人照顾,还有35%的妇女生病后是其他情况,20%的妇女生病后没人有照顾。在身体检查方面,40%的妇女是一年一次的身体检查,2.5%的妇女是一年两次的身体检查,竟有57.5的妇女没有去做过身体检查。家庭收入情况,全年家庭收入情况,20%的家庭年收入为1~XX元,15%的家庭年收入为3~4000元,25%的家庭年收入为5~6000元,10%的家庭年收入为7~8000元,20%的家庭年收入为万元以上,10%的家庭年收入为其它情况。外出打工情况,45%的妇女出去打过工,还有55%的妇女没有出去打过工。而打工的地方,有22.5%的是去南宁打工,5%的是去广东打的工,2.5%的是选择去中山打的工,还有17.5的是去其它地方打的工。在外面打工一年能挣到的钱,一年能挣到1~3000的占12.5%,一年能挣到4~5000的占到15%,一年能挣到6~8000的占到12.5%,其它情况的占到60%。丈夫是否在外面打工,有65%丈夫是去到外面打工的。丈夫在外打工对家庭经济状况是否有变化,无变化占35%的比例,其它对家庭经济状况有程度不同的影响。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大学生实习调查报告范文_实习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大学,学生,全文共 2553 字

+ 加入清单

大学实习调查报告范文

高校不断扩军、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压力大,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已经成为了现状,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应届大学生现在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局面:是回到学校继续深造,还是在社会中继续寻求自己的一席之地呢?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大学生就业形势,也为了帮助我们这些在校大学生能更多地了解就业信息与今后的在校规划,我们一行13人组建了温州大学“与我同行共访校友足迹”暑期社会实习考察队,走进温州乐清,以温州民营企业为立足点,调查了以温州大学毕业生为主体的历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和职业发展状况,从点—线—面角度寻求相关信息。

关键词:历届大学生 就业状况 温州大学 温州乐清民营企业

“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

短暂而又艰苦的15天暑期社会实习随着晚会幕布的缓缓落下而告了一个段落。在这段日子里,我们13人有过沮丧、有过流泪;但是我们相信,正如歌词中唱的一样只要我们一起努力共同渡过那段黑暗的日子后,阳光会以最灿烂的姿态来迎接我们……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就业形势是十分严峻的,而应届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是牵动着党和国家的心。“XX年,全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在前不久举行的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国家劳动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在面对XX年的就业状况进行分析时给出了这样的判断:高校毕业生增量多、压力大,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已经成为了现状。据相关官方数据显示XX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至413万,比去年增加75万人,增幅达22%,但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未签约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仅占总人数的49.81%。

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大学生就业形势,也为了帮助我们这些在校大学生能更多地了解就业信息与今后的在校规划,我们实习队决定走进温州民营企业的发展源地——温州乐清,走进当地的大小民营企业,采访企业中的历届大学毕业生与企业老总,向他们收集更多更全面的手资料。

在15天的实习时间里我们走访了大量的企业,以温州民营企业为立足点,调查了以温州大学毕业生为主体的历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和职业发展状况;并且我们走访的企业基本包括了各个行业以及各种规模,共收回了大约3000份有效问卷。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次得到的调查结果是具有相当的可信度的。

我们的问卷主要涉及了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现在工作情况设问

2.针对工作满意度的设问

3.是针对自我效能感即工作胜任状况的设问

4.针对自我期许和对企业的期许设问

5.针对就业信息和就业途径设问

6.大学期间的活动锻炼对就业的影响

7.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学校教育的优劣势

8.在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具有多少程度的影响

经过我们的统计初步得到了以下结果:

一.工作情况

目前大学生选择工作日渐趋于理性,能够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例如:对工作方向的选择、对工作岗位的选择等。现在已经逐渐渐形成了为自己选工作的良好态势,而不是以前的为专业选工作。至目前我们统计所得出的结果显示,约有34%的毕业生现在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没有什么联系,只有38%的毕业生现在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联系比较密切。而且从现在的社会发展观察,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先找一份工作,找到自己立足社会的经济,再找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据我们从3000份调查统计得出:没换过工作的毕业生大约只占38%,而大约有42%的在职大学毕业生换过2份以上工作。

二.工作满意程度

半数以上的毕业生表示对自己现在的工作满意,只有约5%表示对自己现在的工作不满意。

其中,在对现在工作最满意的方面选择中被调查者大都选择了与同事的和睦相处这一项,而对现在工作最不满意的方面中我们预先设计选项较高的薪水一项则出乎我们的意料。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现在对薪金的要求大学毕业生也趋于理智,能够对自己做出较为理智的判断,不是一味的偏低,也没有过度的追求高工资。在我们进行调查的过程中,有一位学姐曾经这样说:最开始的时候希望自己的月薪有1500就满足了,500寄家里,500自己用,500存起来。经过这几年在社会的摸索,对工资已经没有太大的要求,只要证明自己的价值就行了。

三.自我效能感即工作胜任状况和自我期许以及对企业的期许

约97%的毕业生表示能够胜任现在的工作,但是实习能力差和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成为了毕业生工作压力大的主要原因,相应的超过半数的毕业生表示在企业中最希望能得到专业技能的提高,而希望得到晋升和出国深造总共只占了21%。由以上可以看出,被调查的毕业生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更注重是自身素质于专业技能的提高,而不是简单的只是为了暂时的利益。

从中我们深深体会道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必须重视实习能力的提高,多参加社会实习和做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兼职工作,不能再只局限于书本和课堂,而是要做到专业知识与实习相结合,争取日后能早日适应社会。

但在重视实习能力培养的同时在大学里我们应该积极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是为自己创造好的就业条件的重要条件。

四.就业信息和就业途径

通过调查毕业生在毕业时最关心的信息分别是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势以及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分别达到了36%和20%,这说明大学毕业生希望与招聘单位能有一个沟通的机会。另外求职技巧也成为了一个关注的热点,这说明在学校里开设就业指导课和就业指导讲座的确是很有必要性。他们表示,通过专门的就业讲座、就业指导网站和校园招聘大会的形式能比较容易获得当时的就业信息。但他们同时表示校园招聘大会实际效用不大,渐渐兴起的网络求职和传统的人才招聘市场是毕业生的主要就业途径,而效仿国际的通过熟人介绍的方式就业亦占有一定的比重。

五. 大学期间的活动锻炼对就业的影响

从问卷结果显示,约67%的毕业生在大学期间曾担任学生干部,而表达能力,实习能力,交际能力的锻炼成为日后工作收益最多的部分。由此可见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担任学生干部则,可以让自己得到各方面的能力锻炼,累积到日后工作所需要的经验。

六.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学校教育的优劣势

58%的毕业生认为企业在招聘人员最看重的是个人的综合素质,另外还有20%的人认为是专业知识。而实习能力的创新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被认为是学校现在最缺乏的方面,学校名气已不在是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唯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关于空巢老人现状调查报告范文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929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空巢老人现状调查报告范文

“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照顾、单居或夫妻双居的老人,下面有小编整理的关于空巢老人现状调查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据全国老龄委统计和信息工作座谈会公布的数字显示,目前,我国有2340多万65岁以上的“空巢老人”。全国城市空巢家庭已达到49.7%,个别老城区的“空巢老人”家庭已达到80%以上。据了解,我市空巢老人在常住老人中的比例也不小。近日,本报记者带着一份关注走访了部分“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

精神空虚大于物质匮乏

很多空巢老人都面临一个同样的问题:也许不缺吃不缺穿,但是每天都觉得无所事事,要么在家静静守着空荡荡的房子,要么在养老院里等待吃饭的时间。

在西江南路居委,已独居生活了2019年的黄伯昌老人跟其他空巢老人一样,无法与儿女共享天伦之乐,只有闲时与社区工作人员开开玩笑逗逗乐,才是他一天最开心的事情。

住在清宁坊的梁秀霞说,自己今年七十七岁了,退休也已二十七年了,本来可观的退休金足以支撑日常的生活,但是儿子下岗,儿媳妇又身患重病,昂贵的治疗费用致使家里生计困难,后来儿子不得不外出打工,二十年来自己独自生活。平常打扫自己门前的街道和摘晒鸡蛋花是唯一的乐趣。随后,记者走进梁秀霞的家,粗糙的水泥地,破旧的瓦片屋顶,窄小的客厅里摆放着掉了漆的破旧的桌椅,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只有瓶瓶罐罐摆放得整整齐齐。

城西街道办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像梁秀霞这样的空巢老人,很少跟周围的老人聊天,即使城区有亲戚也很少走动,因为他们一个人生活惯了,没有什么事,不愿意去麻烦“别人”。

【生活依靠】

热心乡邻及时相帮

由于没有电话,梁秀霞基本上联系不了自己的儿子,“有什么特别的事,只能去邻居家里‘借打’。”梁秀霞说,附近的街坊人都很友善,平常有什么事情,也是邻里互相帮助。

邻里的帮助也许是空巢老人解决一些困难最快捷最有效的办法了。 (范文网 ) 城西街道办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我们的上班时间,许多事情居委会可以帮老人家解决,但是晚上或者周末就很难了,而且老人的病痛发作大多在夜晚,邻里间及时的帮助是最有效的办法。”

而对于黄伯昌老人来说,邻居都是些上班族,所以他只能求助于乡里,倔强好强的他说:“认识的一个乡里住得离我家不近,偶尔他会问我要不要帮忙,有没有困难,但真是有困难了打电话过去,等他赶过来,恐怕也不及了。”

【问卷调查】

过半空巢老人孤独感强烈

现代生活节奏较快,许多子女忙于工作,对家中老人的关心不够,老年人很容易感到孤独,不良情绪找不到宣泄渠道。“作为子女的我们即使再忙,也应该抽空看望父母,多聊天,多交流感情,尽孝要及时。”市老龄办工作人员说道。

在记者开展的问卷调查中发现,我市的“空巢老人”中,58.6%的老人感到孤独或非常孤独,精神缺乏慰籍;在与子女的交流方面,子女偶尔探望或者很少探望的为37%;在人际交流与健身娱乐参与方面,很少参加或者不参加的达50.6%。由于与子女来往交流不多以及对外互动活动参与率不高,超过半数的“空巢老人”感到孤独,精神生活缺乏慰籍。在入户走访几位“三无”空巢老人时了解到,端州区政府雇请专人每天为其提供免费上门搞卫生、买菜等服务。但是,政府提供的免费服务目前仅限于“三无”老人,绝大部分有此需求的困难“空巢老人”未能享受该项服务,居家养老服务未能全面铺开。

【外地游子】

儿女不在家,健康是牵挂

“高中时候的愿望,就是尽自己的能力考一个远一点的大学,越远越好。结果就在这个地方扎根了,结果远离父母了”,2019年来到肇庆学院念书的陈女士,如今已经是孩子的妈了,来自山东的她乡音未改,却已经离开家乡2019年了,每逢佳节,陈女士总会在电话里给父母道一声节日快乐,因为现在也有了固定的工作,只能是过年的时候回家看望二老,陈女士的孩子已经5岁了,可每次见到外公外婆仍感到很陌生。

“我不在家了,爸妈菜都少吃了几个,炒一次菜要吃上一天”,的哥李永生是河南人,来肇庆工作有3年了,他说自己是家中独子,父母对他的牵挂特别强烈,经常打电话要他回家,“现在父母还能自己照顾自己,我出来想多赚点钱。”李永生说他每个月都会寄钱回去给父母,让他们生病了也能够放心去看病,因为不能陪在老人身边,老人健康是他工作时最大的牵挂。

龙应台这么比喻:“父母亲,对于一个二十多岁的人而言,恐怕就像一栋旧房子,你住在它里面,它为你挡风遮雨,给你温暖和安全,但是房子就是房子,你不会和房子去说话,去沟通,去体贴它、讨好它。”记者接触过许多在肇庆定居的外地人,他们其实是很关心家中老人近况的,可是 “心有余而力不足”,父母与游子们的距离也许是一条河、一座山、一条路,身在外地的他们,也许因为种种原因而不能常伴父母左右,可只要听到父母在家乡过得健康平安,就是他们最大的安慰。

【机制探索】

健全制度是“老有所养”的根本

高龄老年人口的急剧增长,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以及老人空巢化的进一步凸显,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市老龄委副主任、市民政局局长黄学武在《2019—2019年度肇庆市老龄工作目标责任考核情况汇报》中提到,如今全市总人口422万人中,60岁以上的常住老年人口就有50.5万人,占常住总人口的12.9%;到2019年末,6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58万人,约占常住总人口的13.8%;8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 6.5万人,占常住老年人口的13.8%,空巢家庭老人已经超过30%。

在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把“老龄事业”列入了“十大民生工程”之一,明确提出了“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要求。2019年,全市共投入老龄工作经费104万元。全市城乡贫困老人共有1200多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2019年全市已把年人均收入低于2200元的农村家庭纳入低保救助范围,全市城乡人均月低保标准273元、226元;人均月补差173元、108 元,能够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全市各级共投入老年福利事业建设资金1500多万元,全市现有老年活动中心(站、室)151个、门球场48个、敬老院110 间、星光老年之家118间、光荣院6间、老年公寓1间,新成立的市安老康复中心,设置床位有100张,对缓解城区养老床位紧缺问题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位从事民政工作多年的工作人员认为,建立健全关注空巢老人的制度,是实现“老有所养”的根本所在。

【记者手记】

在采访中,许多老人总是说“很怕生病,怕自己走不动路,到那时一边怕远在外地的孩子担心,一边怕自己不能再两地跑”。虽衣食无忧,但亲情的别离让他们的生活总徘徊在一句古话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诗句在空巢老人的生活中不是形容爱情,而是作为现在生活最真实的写照。不管儿孙身在何地,总让老人们牵肠挂肚。其实每一位空巢老人都是这样,心里非常渴望儿孙陪伴左右,思念的煎熬是无法言语的,在外的游子们常回家看看吧。面对这些曾经为儿女奔波辛苦的老人,我总是在想他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如果我们今天不做好养老工作,那明天我们自己又如何养老呢?

“劳我以少壮,息我以衰老”,如何让更多的老年人,甚至是空巢老人得到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应急救助、健康保健、法律援助等服务,将成为今后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厄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