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超感动!经典三行情书总集(实用20篇)

浏览

1690

范文

839

情人生日感动祝福语

范文类型:祝福语,全文共 1463 字

+ 加入清单

61、倾慕你的生日是这样浪漫,布满诗情画意,只希看你的每一天都欢快、康健、美丽,生命必要奋斗、创造、把握!生日欢快。

62、过往是路留下蹒跚的脚步有数,未来是梦载着我们飞向远远的天空,这是一个新的开始,从这里起步你会做得更好。

63、我认为健康和快乐是人生最重要的两件东西,如果它们可以转让,我愿意把我的那一份都给你--生日快乐。

64、衷心祝愿你青春长驻,愿将一份宁静和喜悦悄悄带给您,生日快乐!

65、有句话一直没敢对你说,可是你生日的时候再不说就没机会了:你真的好讨厌……讨人喜欢,百看不厌!

66、【生】日蛋糕真香甜,【日】子美心情沉醉。【快】快把此时留住,【乐】享人生好年华。祝你生日欢快,万事如意!

67、今天是你的生日,为了表示庆贺,所有女厕和女浴室均免费向您开放,欢迎光临!

68、你是世界上最幸福的男人!有一个爱你的老婆守着对你一生一世的承诺。和每一年的今天陪你一起走过!亲爱的生日快乐!

69、让我为你祝福让我为你欢笑因为在你生日的今天我的内心也跟你一样的欢腾,快乐祝你生日快乐。

70、生日祝福你,好事追着你,主管重视你,病魔躲着你,情人深爱你,痛苦远离你,开心跟着你,万事顺着你!

71、太阳当空照,小鸟齐声叫。齐把祝福报,你的生日到。幸福甜蜜到,从此没烦末路。康健欢快到,天天乐逍远。

72、今天生日祝福你,财神天天追着你,校长日日重视你,病魔一世躲着你,幸福永远伴随你,万事时时顺着你!

73、愿祝福萦绕着你,在你缤纷的人生之旅,在你永远与春天接壤的梦幻里。祝您:心想事成!幸福快乐!生日快乐!

74、让我为你祝福,让我为你欢笑,因为在你生日的今天,我的内心也跟你一样的欢腾、快乐!祝你,生日快乐!

75、等待,只为与你的相遇。也许没有人会相信,这一刹那迸出的光芒,将要映亮你我漫漫一生。我在那盛开的兰花瓣上写出对你无穷的思念与祝福,并祝你生日快乐。

76、日光给你镀上成熟,月华增添你的妩媚,生日来临之际,愿朋友的祝福汇成你快乐的源泉…谨祝你一生快乐。

77、每个生灵的诞生都给这个多彩的世界添加了一道颜色,而你是最亮丽的一笔。祝你生日快乐!

78、都说流星可以有求必应,如果可以我愿意在夜空下等待,等到一颗星星被我感动,为我划过星空带着我的祝福落在你的枕边,生日快乐!

79、祝你吃饭大鱼大肉;唱歌美女伴奏;日进斗金不够;敢与乌龟比寿。生日快乐!

80、祝生日快乐,天天开怀合不拢嘴悠悠的云里有淡淡的诗,淡淡的诗里有绵绵的喜悦,绵绵的喜悦里有我轻轻的祝福,生日快乐。

81、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愿我的祝福像阳光那样缠绕着你,真诚的祝愿健康和快乐永远伴随你,生日快乐!

82、醒来的第一眼就想看到你!想听到你的声音!看着我这个不大的屋子让我想到了很多很多想到了我们一起打闹开心的情景。

83、无言又无语,若即又若离。我思念着你,天天在一起;我深爱着你,默默在心底;我祝福着你:生日快乐!

84、知道吗?今天是你生日。希望你今天过得开心。永远和快乐做伴!

85、愿所有的快乐、所有的幸福、所有的温馨、所有的好运围在你身边。生日快乐!送你的音乐听见了吗?

86、我们虽然彼此没给对方过生日,但是我们还是朋友祝你生日快乐不管以后将怎么样我们彼此祝福明天会更好。

87、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祝你:天天娃哈哈,岁岁乐百事,笑脸美如花,青春惹人夸。生日快乐!

88、在你的生日到来之际,诚挚地献上我的三个祝愿:一愿你身体健康;二愿你幸福快乐;三愿你万事如意!

89、长长的间隔,长长的线,长长的时间抹不断,今天是你的生日,远方的我一直在掂念着你,祝你生日欢快。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238 字

+ 加入清单

北京时间__年__月1日晚,年近32周岁的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中以9秒98的成绩获得第六名,半决赛他跑出了9秒83——新的亚洲纪录。

作为第一位闯入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人,这一夜,他“苏神”的绰号被更多人知晓。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苏炳添的人生,远比比赛还要精彩。

“飞人”

“9秒98”、“9秒83”,东京奥运会像一场梦——“飞人”苏炳添终于圆梦东京。

半决赛起跑前,他摆出了“拿捏”的手势,几秒后,他创造了新的亚洲纪录。赛后,他说自己只是想进步一点点。看似“凡尔赛”,但将个人最好成绩提速0.08秒的背后,是多年的漫长磨炼。

常年的训练比赛,带给他一身伤病,苏炳添原本计划在20__年退役,却因心中不熄的短跑之火重返赛场。

20__年两次跑出9秒91的苏炳添,在次年多哈世锦赛后,便遭遇了18个月的伤病困扰,腰伤新愈,又添肩伤。这个永远追求速度的身体,跑得过对手,却跑不过伤病。

奥运会因疫情延期一年,他曾因此长达13个月没有比赛。种种困难之下,身为“超龄”老将,他仍笑着说“我真的还可以再跑。”

强大的意志力支撑他一步步靠近奥运梦想,最终,苏炳添站上了奥运决赛的起跑线。

“苏教授”

赛场下的苏炳添,本科与硕士均就读于暨南大学,还在核心期刊发表过论文,学生们叫他“苏教授”。

个人的实践是他宝贵的教学素材。20__年4月,苏炳添被正式聘任为暨大副教授,他还曾利用国家队休整时间回校,教学生们热身与短跑的技术。或许下一次“苏教授”回到学校,可以给学生们讲讲站在奥运男子百米决赛赛场的心得体会。

今年,他带的第一拨硕士研究生已毕业,而“苏教授”自己仍未停下求学步伐。他还有一个身份——北京体育大学20__级体能训练学院博士研究生。

苏炳添在深圳大运中心备战东京奥运会期间,甚至还在写自己的博士论文。这件事登上过微博热搜,引得无数网友讨论。

苏炳添曾说,完全退役之后,他将会在暨大任教,“比起做教练,我更喜欢当一名老师。”

“添添”

很多次采访中,苏炳添都会提到“青梅竹马”的妻子林艳芳,他们的爱情故事更是羡煞旁人。

谈及20__年初中军训时的初见,林艳芳曾回忆说,笑容灿烂的苏炳添是最引人注意的那个。在那个纯真的年代,苏炳添也像其他男孩一样,会用玩闹、传小纸条等招数来吸引“女神学霸”的注意。

20__年10月10日,他们走进婚礼殿堂,结束了15年的爱情长跑。而后,他们迎来儿子小天天的降生。婚后的生活就像结婚纪念日一样,十全十美。

苏炳添平时称妻子为“芳姐”,对方则叫他“添添”,作为外人,很难把这个称呼和奥运赛场上那个追风的男人联系在一起。林艳芳曾说:“他无论去哪儿都会跟我汇报,十几年一直都这样。”

苏炳添自认是一个不懂浪漫的人,但他会记得两人的每一个纪念日,几乎每一条微博都会和妻子互动。如果这不是浪漫,那什么才是浪漫?

苏炳添曾经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写道:“不要活在纪录里,要为破纪录而活。”这句话就像他的人生写照。被称为“神”的他,迷人的不只是他在赛道奔跑的身影,还有,永远追求更好的自己的样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640 字

+ 加入清单

回顾40多年来的人生路,朱彦夫感慨万千。“这些年来,失败是主要的。每做一件事,都意味着上百次、上千次甚至上万次的失败。经过无数次失败,我才找到成功的路子。每千成一件事,我都深深意识到千万次失败的价值以及妻子对我的全力支持。”

婚后不久,朱彦夫见村民们绝大多数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决心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办一所夜校,教群众识字。想法一提出,立即得到了妻子的支持。于是,他们便拿出自己积攒起来的残废金,办了一所夜校,朱彦夫任教员。每天晚上,他都坚持去夜校授课,起初是妻子背他去,一年后他能走了,便自己去。有一次,他在崎岖的山路上摔倒了,脸被石头划破了几个口子,残臂断截处也受了伤,自己爬不起来,直到家人来接他,才在妻子的搀扶下站起来。看他被摔得鲜血淋淋的样子,妻子心疼得直掉泪。“村里识字的人太少了,我必须得好好地教下去。这点伤不要紧,我以后小心点就是了,你放心好了。”朱彦夫轻轻地安慰着妻子。从此,为了丈夫的安全,她坚持送接丈夫。

1957年,朱彦夫被全村8名党员推选为村支部书记。组织上考虑到高度残废,料理自己生活都十分困难,没有同意。朱彦夫便“拄”着拐杖,拖着17斤重的一双铁脚,在山路上艰难地行走给公社党委书记看,同时表态,不干出个样子来绝不罢休。_说:“只要俺能走,彦夫就能走。他对党有说不完的恩情,为能继续为党做事,他遇到的困难就是再大,他也知道怎样对待困难,他不会向困难低头。让他干支书,俺相信他能干好。”组织经过研究,同意他担任张家泉村支书。

张家泉村虽处在沂河的上源,但分布在几个山梁上,山路崎岖,每年春、秋、冬三季,连村民的生活用水都十分困难,更不用说用水浇地了。朱彦夫意识到要彻底改变村子的落后面貌,必须先解决用水问题。为带领村民们找水,他实在拖不动假脚,就用膝盖跪行。村民们感动了,重新充满了信心。“朱书记两口子为了咱们吃了多少苦啊,咱要是再打退堂鼓,还有良心吗?”到1960年止,张家泉村先后打井9口,解决了村民的生活用水问题。到70年代初,张家泉村终于打出了第一眼大口井——龙王庙大口井,并修建了一条1500米长的水渠,结束了村里无水浇田的历史。之后的几年里,张家泉村又接连打了两眼大口井。张家泉村山地贫瘠,缺少平地,过去粮食不够吃一直困扰着村民们。“当村支书大小也是干部,要不能让群众过上温饱日子,就对不起老少爷们啊!”朱彦夫心想。于是,经过周密计划,他带领群众经过两年奋战,平整荒坡,填平两个大沟,造成了一块60多亩的旱涝保收的小平原。到60年代初,朱彦夫又带领林业队在荒山坡上开出了一个大苹果园和一个花椒园,从那开始,张家泉的村民们口袋里开始有了零花钱。直到今天,这个苹果园和花椒园仍然为村民们带来可观的收入。

为了让村民们早日用上电,朱彦夫在妻子的搀扶照顾下,拖着残疾身体先后乘火车跑上海、南京、胜利油田、陕西联系材料,经过7年的努力,终于摆脱了点油灯的历史。这期间的出差费用,全是他自己的残废金。为了凑足出差费,_宁愿穿打满补丁的衣服。有一次,她见二女儿朱向荣的衣服太破了,便许诺给她扯点布做件衣服,可是最终也没能兑现。朱彦夫关心群众疾苦。村民蔡光生有心脏病,因为家里穷,治不起,朱彦夫每个月从残废金中拿出20元给他买药治病(当时朱彦夫的残废金为每月42元——作者注)。

朱彦夫夫妇对子女要求十分严格。在生产队里,几个孩子可以到庄稼地里帮大人摘棉花、刨地瓜、切瓜干,可就是收花生时不让去,怕孩子吃花生,养成坏毛病。有一次,年幼的朱向欣实在是饿得受不了,到地瓜地里挖了两个地瓜,放在火里烧,被朱彦夫发现,他硬是让哭成泪人的女儿把1元钱送到生产队会计手里作为赔偿。朱彦夫当了25年村支书,没拿一分钱的报酬。村里因工作需要招待上级来人,他只参加过一次,还硬是交了1元伙食费。

1982年,朱彦夫因患心脏病辞去村支书职务。考虑到朱彦夫的身体状况,经组织研究决定,朱彦夫全家迁往南麻镇,可他和妻子仍放心不下张家泉村的群众,每年都要回张家泉村看望乡亲们,与群众共商致富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聂海胜先进事迹材料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218 字

+ 加入清单

坚持才是王道 飞人也差点中途放弃

终于开始了正规的短跑训练,苏炳添的天赋更是一下子体现出来。 有一次苏炳添家聚会,苏炳添问表哥蔡健发100米的成绩是多少,蔡健发说11秒多。苏炳添就笑话表哥,“这么慢,我能够跑到11秒以内。”表哥蔡健发根本不信,当即和他打赌,如果苏炳添能够跑进11秒,能够答应苏炳添要求,“要什么就奖励什么。”结果,他们就到附近一个学校测了一把,苏炳添跑出了10秒7,这个速度把当时一旁上课的体育老师都震住了。

不过,真正的体育训练并非那么轻松。苏炳添在20__年代表古镇参加了中山市运动会,被当时中山体校的教练发现,并将苏炳添从乡下中学带到了中山市体校。刚到体校的时候,苏炳添对于每天早上5点多就起床训练并不适合。而且,因为刚到市体校,又没有朋友,苏炳添一个人哭了好多次,甚至一个人3次从体校跑回家。体校教练发现后,就动员杨永强教练再去苏炳添家里做说客,劝说苏炳添回去。

之后随着成绩越来越好,苏炳添在新学校也开始有了新朋友,才慢慢安心下来。20__年,苏炳添代表中山市参加了广东省中学生比赛,暂露头角。于是,苏炳添成为了广东省田径队的一员,真正进入了专业运动员的行列。

即便成为了专业运动员,苏炳添也一度险些放弃。在田径队成绩中游,苏炳添一年之后遭遇成绩瓶颈,甚至还有些下滑,他也一度想过放弃。后来很多人都劝他留下,协助他坚持渡过瓶颈期。这才有了后来短跑名将袁国强发掘出苏炳添,一路成就中国速度的故事。

苏炳添励志故事

学习体育两不误

苏炳添不但是国家队的中国速度,还是暨南大学的研究生。导师傅教授提及弟子,同样非常赞赏,“苏炳添阳光、努力且十分谦虚。虽然因为训练的原因不常在学校,但是和同学老师的联系和沟通从不间断。在学习上,虽然是体育特长生,但却十分认真。本科论文还是‘优’!平时因为训练缺课,都会即时补上。是体育生中很努力、很认真的人,愿意学习的一个孩子。”

正是因为谦逊的性格,在张培萌跑出10秒成绩后,苏炳添和张培萌成为了互相推动的搭档,两人携手夺得亚运会接力冠军,并刷新了全国纪录。

苏炳添破十神迹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他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机会总是会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速度,属于执着于每个0.01秒的人。

怀揣着这种不服输的信念,苏炳添捅破了这层让几代人梦寐以求的“窗户纸”。

苏炳添的突破具有跨时代的意义。“破十对中国是个里程碑,作为中国第一人,能把自己的名字写进历史,我感到非常骄傲。但在未来的路上我还要继续努力,不要因这个成绩而自满。”苏炳添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说。作为中国“飞人”,他的未来依然可期。

刘翔的含恨退役,让黄种人在短跑领域出现真空,苏炳添横空出世,即时填补了空缺,这位步频型的小个子英雄,拥有无与伦比的瞬间启动水平。在国内,苏炳添面临 张培萌的竞争;在亚洲,苏炳添接受日本的桐生祥秀挑战,即使之前苏炳添生活在张培萌、桐生祥秀的阴影下,但天道酬勤,他凭借划时代的壮举荣膺黄种人第一飞人,注定被写进体育历史教科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248 字

+ 加入清单

江西奉新泥洋小学教师 支月英——芳兰振惠叶

#感动中国#【支月英 扎根乡村36年的最美教师】1980年江西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19岁的南昌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只身到离家两百多公里、海拔近千米且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一名深山女教师。36年,她从“支姐姐”到“支妈妈”,绚烂了大山里两代人的童年。

#感动中国#20xx年度获奖人物颁奖词【支月英:芳兰振蕙叶】你跋涉了许多路,总是围绕着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坚守才有希望,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辫。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彭士禄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470 字

+ 加入清单

“中央已决定选一批留学生改行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你愿意改行吗?”

“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

对话发生的时间是1956年。问话者是到苏联访问的时任外交部副部长陈赓,回答者是结束在苏联学习化工机械即将毕业回国的彭士禄

当时,美国和苏联原子弹与氢弹已问世,苏联也有了核电站,而中国的核技术基础几乎为零。周恩来总理欲选择一批优秀的留学生转学核专业,为中国今后的核发展储备人才。彭士禄就是被选中的人员之一。

自此次对话之后,彭士禄没有选择回国,而是开启了在莫斯科动力学院为期两年的学习。从那时起,彭士禄便与中国核动力事业结下不解之缘。

从主持设计建造我国第一座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到参与成功研制第一艘核潜艇,从引进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到组织自主设计建造第一座大型商用秦山二期核电站……尽管拥有“革命先烈彭湃之子、著名核动力专家、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中国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第一个核动力装置的主要设计者”等诸多响当当的头衔,彭士禄却说自己从事的工作都是垦荒,且非常敬仰‘孺子牛’的犟劲精神,他更愿意称自己是“一头核动力领域的拓荒牛”。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2351 字

+ 加入清单

有这样一位英雄的老战士,他的名字叫朱彦夫,被誉为活着的“中国保尔·柯察金”。他的传奇和事迹感动了无数国人。

朱彦夫出生于1933年7月,祖籍山东沂蒙山区。他1947年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军后不久,就赶上了两场著名的大仗——孟良崮战役和淮海战役。解放战争中,他先后参加大小战役、战斗近百次,多次负伤,3次立功。

1950年12月,在朝鲜长津湖争夺250高地的战斗中,朱彦夫所在的连队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与装备精良的美军两个营进行着殊死战斗。敌人每天在阵地上抛下数百颗炸弹,山头被削去几十厘米,捧一把地上的土就有十几块小弹片。在反反复复的阵地争夺中,全连的战友相继牺牲,250高地上只剩下遍体鳞伤的朱彦夫一人。

对敌人的再次冲锋,朱彦夫把三挺机枪压满子弹,不停地换位射击,死守阵地。而就在朱彦夫再一次给机枪上子弹时,眼前突然飞来几颗手榴弹。他迅速抓起一颗扔向敌人,又抓起另一颗刚扔出手,就听到“轰隆”一声巨响,眼前一道火光,随后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不知过了多久,钻心的疼痛将朱彦夫从昏迷中唤醒,身体已经被厚厚的雪花覆盖,他想大声喊,但喊不出声;想伸开手,手指早已被冻坏。他一次次用冰冷的拳头搓揉双眼和脸部,想把沾在脸上的冰凉的东西去掉,但拳头不听使唤,又饥又渴之下,他索性将这个异物吞下,后来他才知道,那是被手榴弹炸出来的自己的左眼球。

出于对生命的本能渴望,朱彦夫咬紧牙关,开始在冰冷的雪地上艰难地挪动躯体向前爬行。不知爬了多久,昏迷了多少次,朱彦夫终于被两名志愿军战友发现救起,紧急地送往战地救护所救治。

由于朱彦夫的伤势太重,他被辗转送回国内接受治疗和手术。在长春军医大学附属医院,朱彦夫先后进行了47次手术,昏迷了93天,流出体外的肠子被塞了回去,医生把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朱彦夫醒来后,发现自己的双手和双腿都没有了,痛心至极,满脑子都是轻生的念头。想饿死,但护理人员按时往他嘴里喂食物;想跳楼,但没有手脚连窗台都爬不上去;想吃安眠药睡过去,好不容易攒起8片安眠药,吃下去却没能把自己“解决”掉。朱彦夫自杀了三次,都没有成功。

还是医生的一句话点醒了朱彦夫:“你的命是我们用几个月的时间,千难万难,硬从死神那里夺回来的,你有什么资格不珍惜?”从此,朱彦夫打消了自杀的念头。

严酷的现实是,他的双腿从膝盖以下被全部截去,双臂手腕以下被锯掉,左眼成了空洞,右眼视力也下降到0.3。一个没有四肢、没有左眼的特等伤残军人,怎样才能生存下去啊!

虽然国家对像朱彦夫这样的特等伤残军人有切实的优待和抚恤保障,但朱彦夫认为自己“无手无脚仍是军人”,他不甘于成为一个躺在床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废人。1956年,他放弃在条件优越的医院疗养康复,毅然回到了故乡山东省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

回到家后,他开始练习自己吃饭、喝水、大小便,经过长时间的艰苦训练,慢慢实现了生活基本自理,并尽量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期间,他还遇到了陪伴自己一生的好妻子__。

为了实现教乡亲们学文化的目标,朱彦夫腾出自家的一间堂屋,用母亲做寿材的木板做成书架,买了200多本书,建起了全村第一个图书室。随后,朱彦夫又张罗着办起了张家泉村第一所夜校,夜里常常要艰难地走1公里多的山路给村民上课。夜黑路滑,健全的人走起来都费劲,没手没脚的朱彦夫不知在夜间跌倒了多少回。

1957年,朱彦夫被全村的8名党员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他开始带领张家泉村的村民们砌石垒堰、改天换地,在山坡上开出了80多亩“大寨田”,治理了3条大山沟,为村里新增200多亩良田。

1960年开始,朱彦夫带着乡亲们翻山越岭打了9口水井,并在村里打了3口用于灌溉的大眼井。他自己绘制图纸,带领大家修建起了1500米长的灌溉渠。同时,又成立了村林业队,建起40亩苹果园、10万株的花椒园、2万株的桑树园。如今的村民,单是果树每年就能收入几万元,生活富足,原来贫穷的小山村成了致富模范村。

1982年,一场大病之后,他与死神又一次擦肩而过,朱彦夫自知年事已高,体力不支,主动辞去干了25年的村党支部书记。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英雄没有就此止步,而是开始了另一场战斗。

他让儿女买来笔墨纸张、参考书,说:“我是二十六军的战士,我要替连指导员完成他的遗愿,把战斗经历写下来,让后人知道我们是怎样和敌人殊死搏斗的。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可以想象,朱彦夫写书有多大困难。残疾的身体让他吃尽了苦头:他用嘴衔笔、双臂抱笔、单臂绑笔,三种方法交替使用。写不了几个字,眼睛就疼得难受。他每天只能写几百个字,不知多少汗水和血水浸到稿纸上。

另一个拦路虎是文化水平不高,为了写成这本书,他舔烂了4本字典。由于日夜煎熬,他的视力持续下降,原来的伤口发炎,心脏病加重。不论医生怎么劝、家人怎么拦,他始终笔耕不辍。

熬过了严冬,熬过了酷暑,经过7年的努力,1996年7月,朱彦夫33万字的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出版发行。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亲笔题写书名并题词:“铁骨扬正气,热血书春秋。”人们说朱彦夫是中国的保尔·柯察金,而迟浩田将军则说,朱彦夫就是活着的“钢铁战士”!

《极限人生》一出版,便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全国各地纷纷邀请他去作报告,在淄博市的一场报告会上,朱彦夫一口气讲了两个多小时,当场晕倒在讲台上。经抢救治疗后,虽然保住了生命,右半身却从此瘫痪,没了知觉。英雄永远是英雄,他硬是撑着病体,经过几年的努力,又完成了另一部自传体小说《男儿无悔》。

朱彦夫先后荣获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模范伤残军人、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他用钢铁般的意志书写了自己的“极限人生”。20__年12月12日,朱彦夫家庭被评为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朱彦夫说,这种荣耀和幸福,他终生难忘!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朱彦夫事迹心得及启迪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1196 字

+ 加入清单

中央宣传部授予朱彦夫同志“时代楷模”荣誉称号,中央宣传部会同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民政部和总政治部在中央电视台向全社会公开发布“时代楷模”朱彦夫的先进事迹。

鲁迅说过: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而朱彦夫,又是这所大学中灾难最为深重的人。就是他,不论在任何情况下,他始终保有对党的坚定信念,靠着对党无限的忠诚精神,靠着自己非凡的毅力,自强不息,用生命谱写了一曲美的人生价值的奉献之歌。他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是我们每个共产党人学习的“精神粮仓”。

首先,要学习他始终保有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正是因为他始终保有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朱彦夫,在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抗美援朝战争年代,他毅然选择勇往直前、无所畏惧;在丧失四肢和左眼情况下,他毅然选择了自食其力、奋发进取;在和平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他能够在平凡的岗位干出辉煌的业绩,带领村民,千方百计,历经艰难,发展教育,大搞农业开发,把一个穷山区村,变成全乡的.先进村。朱彦夫,一个四肢不全的人,却能够经受住来自社会变革带来的各种严峻挑战和风险考验,也正是因为他始终保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只有始终保有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我们才能在任何时候把握人生的正确方向,在任何时候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其次,学习他始终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精神。在抗美援朝的一场战争中,他奋勇抗敌,最后阵地只留下他一个人。当昏迷几十天的他醒过来时,发现自己没有了四肢,没有了左眼,但他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选择了做人生的强者,挑战人生的极限。为了减轻国家的负担,为了不让别人照顾,他毅然要求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凭着对生命的热爱,他学会了生活自理;凭着对家乡有热爱,他奋发图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凭着对知识的渴望,他自学知识并写出了《极限人生》和《男儿无悔》代表作。他的生活历程,就是一部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历程。

再次,学习他始终坚守老百姓这块阵地的执着。他回到家乡后,那一天,全村8名党员齐刷刷地举起手,选举他为张家泉村党支书。很多人眼里他是一个传奇,但他说:“我这个条件只能是一个字:拼!为百姓,就是守住阵地!”为了改变家乡的贫困落后面貌,在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5年;“从那时起,他肩负重任,又捧出了一篇篇描山写地的绝世文章!他拄着双拐,爬山头,到田间,访贫问苦到家院;他用残臂、用假肢支撑着大干苦干,开山劈岭,治山改水,打机井;他躺在地里,跪在沟里,育苗、拔草、浇水;他带领村民,千方百计,历经艰难,把光秃秃的荒山,变成了绿山果园;向瘠薄的土地,要出了高产;修道路、搞副业,全村用上了电……”在他的带领下,一个穷山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先进村。他坚守老百姓这块阵地,也就坚守了一个共产党的精神高地,永远值得我们共产党人学习。

“时代楷模朱彦夫”是广大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活动的“精神食粮”,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们伟大“中国梦”的征途中的强大“精神武器”!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朱丽华同志先进事迹心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5350 字

+ 加入清单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然而,浪花翻滚的惊艳里,总是浸透了迎击磨难、战胜挫折的泪腺。

当62岁的盲人推拿师朱丽华因为巨额捐资助学再次被媒体聚焦时,人们惊奇地发现:

虽然两次意外事故让她的双眼彻底失明,但她用奋斗来追逐光明,靠着自己的双手,在布满荆棘的征途中推拿出璀璨人生。33年前位于市区斜西街313号嘉兴市社会福利院内11个平方米的一间房、一张床、一位盲人靠着一双手艰难起步的推拿诊所,如今已经扩展到467平方米、20个床位。“朱丽华”三个字则已成为嘉兴市盲人推拿界响当当的品牌;

她以爱为源,以心引心,带着残疾人朋友向着光亮那方,学着坚强,带着理想,不断强壮自己逆风的力量。她的丽华推拿诊所让100多名残疾人朋友拥有了谋生的技能,不但实现了用自己的双手改变命运,而且还可以做到小康路上不掉队;

她用“行”示范,做光明的举灯人,哪里有使命的召唤,哪里就有她积极的回声。抗震救灾、扶贫帮困、救死扶伤……她总是以舍我其谁的使命感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她凭着一双手的起早贪黑,支撑起480多人次贫困学子的求学梦想。从1991年希望工程开始,一直到现在,累计捐款333万元。

作为一名追光者,她是无所畏惧的;作为一名造光者,她是积极有为的;作为一名发光者,她又是可敬而温暖的。这就是盲人朱丽华的光明世界。

当追光者:“要做就做嘉兴最好的盲人推拿师”

“人生给了我一双看不见的眼睛,我依然用它来寻找光明。”朱丽华说,她一直到很久以后才明白,心中有光,人生就不会黑暗。

18岁,这是朱丽华人生的一道分水岭。这一年,只剩下一只眼睛看世界的她,又因一次意外,彻底失去光明。从此,五彩缤纷的世界只停留在她的记忆里、想象中、梦境里。无边无际的黑暗,让她在此后的7年时间里,沉浸在失去光明的苦痛与挣扎中。

“那是一种生不如死的绝望。我就是想死,觉得自己活着就是家人的负担。”尽管时隔40多年,那时的彷徨、那时的无助、那时的绝望,对朱丽华来说还清晰如昨,“我偷偷攒了60多粒安眠药,藏在枕头套里,准备随时与这个世界告别。后来,护士来打扫房间时发现了,直接把枕头套拿走。她也没戳穿我,只是此后再给我安眠药时,要求我当着她的面吃掉。我的家人也加紧了对我的照顾。”

深烙于心的苦痛记忆,最后化作奋进力量的转折点,是在1983年。这一年,中共中央号召全国人民向张海迪学习,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广播里报道张海迪的长篇通讯《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把朱丽华唤醒了、感动了。

“海迪姐姐高位截瘫,没有进过校园,还自学了英语、日语、德语等多国语言,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我眼睛虽然看不见了,但至少四肢是健全的,我为什么要等死?”千万次的追问,朱丽华用海迪姐姐的那句话激励自己,“一个人要奋斗,内在的力量才是永恒的,总是依靠别人鼓劲是不会长久的。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站起来。”

20xx年10月12日,朱丽华终于见到了神交已久的海迪姐姐。这个时候,海迪姐姐的身份是中国残联主席,而朱丽华因为自强自立、乐于奉献被推举为嘉兴市盲人协会主席。

从1983年起,朱丽华渐渐明白:“眼前的黑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内心甘愿沦为黑暗的奴隶。”她决定不再待在家里孤影自怜,而要走出家门,用行动寻找心中的光明。

1985年,浙江省举办第一届盲人中医推拿培训班,朱丽华报名成为嘉兴市第一个勇吃螃蟹的盲人。

尽管爷爷是老中医,尽管当一名医生是她从小的向往,但第一次碰触到患者身体学习推拿的那一刻,她哭了,蹲在地上哭得不能自已。因为她看不见,不知轻重,碰疼了患者的身体,让患者有点愠怒。这个时候的她才知道,要学好推拿,对于她来说是关隘重重!

当一名合格的推拿师,就需要对骨骼、经络、穴位、手法等技能了然于心,在对的地方用对了力量,病人才会感到舒适。这对普通人来说尚且不容易,更何况是盲人。为了掌握推拿技术,朱丽华反复练习,揣摩每种手法的动作要领,她还经常听广播,努力学习中医知识。手练得拉伤还打了石膏,双腿也因为长时间站立而肿胀酸痛,但她没有就此松懈。她反复琢磨穴位的精准度,以及每一个部位受力的强度,细细体会什么样的病灶该用什么样的方法,病人才会发出满意的赞叹。她在心里暗暗发誓:“我朱丽华要做就做嘉兴最好的盲人推拿师。”

1986年,学成归来的朱丽华,被分配到嘉兴市福利院医务室工作。她的精湛技术不但让她赢得了众多回头客,还伴随着一传十、十传百的口口相传,迅速在嘉兴市区打开局面。

《病残儿童的福音》《治疗脑瘫二十二例》《推拿疗法结合功能训练治疗脑瘫九十二例临床报告》等论文的相继刊发,让越来越多的嘉兴人忽然发现,朱丽华的推拿实践,已经升华为理论,指导并造福更多的人群。

“我终于能靠自己的双手安身立命了,我终于不再是家人的累赘了!”拿到“中医师”证书的那一刻,朱丽华把所有的委屈、无助以及付出,化作了潸然泪下。这是浙江省第一次向优秀的盲人推拿工作者颁发这样的证书。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朱丽华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掌舵自己的人生航向!

当造光者:“让更多的盲人像我一样走出黑暗”

经历过痛苦,才知道痛苦的滋味。经历过绝望,才懂得绝望中那一丝光亮多么珍贵。

如今的丽华诊所,有13位推拿师,全都是盲人。有人问:“朱医师,你的诊所就业大门为什么独独为盲人而敞开?”

“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个盲人,我懂得在黑暗中四处求索、四处碰壁的艰辛。”朱丽华喜欢将心比心。她觉得随着推拿诊所的美誉度日增,让自己好好地活着,已经不成问题。仅仅满足个体的谋生,绝不是生命的唯一。一个被社会需要的人,生命才有意义。她想通过诊所营造的光亮,让更多盲人在颓废中站起,在迷茫中找到前行的方向。

与朱丽华相伴了20xx年的吴阿姨说,如果当年没有碰到朱医师,自己的人生不知道会是啥模样?两位盲人相遇在福利院,怀着同是天涯沦落人、再难也要相携着手闯出一片天的心境,从斜西街征战到吉水路、砖桥弄、禾兴北路。“朱医师走到哪里把我带到哪里,用心关照着我,比自己亲姐妹还亲。我比较笨,朱医师接受新事物比我快,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啥也看不见的我不被抛下,多亏了她带着我、推着我。”吴阿姨说,诊所的工作,不仅让她的生活有了稳定的依靠,还拥有正常人活着的那份尊严,真正体会到一个人只有自己足够强大,才不会被生活践踏。

1991年,朱丽华开始多了一个身份——师傅。“盲人”是她收徒弟的唯一条件。一旦接收,不但安排吃住,还免收学费。20xx年来,已经有100余人在她手把手传授下走上就业的道路。

有人不解:“朱医师,你每培养一个徒弟,就树立一个竞争对手。何苦呢?”

听到这样的感叹,朱丽华很淡然:“账,不能这样算。安置一个人,解放一家人,影响一大片。人活着,有的东西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再说,我无儿无女,能走到今天,是党和政府培养了我、成就了我,我不能光想着自己。”

穿过岁月的风尘,朱丽华面对苦难时所展现的豁达与坚毅,感染并带动了许多人。47岁的陈永明就是其中一位。

陈永明在丽华推拿诊所已经干了20xx年。同样,如果不是朱丽华,他不敢想象自己的人生会是怎样一种活法。

清瘦的陈永明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和强直性脊椎炎。20xx年病情恶化,他辗转于各个医院之间,医生们都说治愈无望。

朱丽华的诊所接收了他。朱丽华一有空就给他推拿。一个月,人能起来了;两个月,脚能下地了;半年,可以拄着拐杖走路了……“20xx年我们诊所搬家,我跟永明说,搬家拐杖不要忘记了,他说,我早就不用了。我一惊,什么时候不用的,我哪里晓得啊,我又看不见……”朱丽华说这句话的时候,特别开心。陈永明病情好转后,也学习推拿按摩,现在在丽华推拿诊所做着管理工作,每个月4000多元的收入,成了家里工资最高的“顶梁柱”。

正是朱丽华的爱,给了吴阿姨、陈永明等经历磨难的人们一双“眼睛”、一缕阳光、一种希望。朱丽华用行动告诉他们,人生最大的灾难,不在于过去的创伤,而在于把未来放弃。一个人即便身处困境,也可以用毅力,用希望,用全部的心力,去拯救自己于水火之中,拯救灵魂于黑暗之中!

当发光者:“我要当好新时代的光明使者”

命运以痛吻了朱丽华,而朱丽华报之以歌。如今的朱丽华已不满足自己是一个追光者和造光者,她要当一个发光者,做一个正能量的人,就像夜明珠,在阴郁中赐予别人光亮。

朱丽华在嘉兴推拿界声名鹊起,是她的推拿医疗技术给脑瘫患儿带来福音。而她与脑瘫患儿结缘,纯属偶然。1988年4月,一对年轻夫妇带着一名患有病毒性脑炎后遗症的男孩找到她:“朱医师,帮帮忙,这孩子四岁了还不能独自坐立,我们走遍了上海、杭州的大医院,都说这病,难医!你这里有啥法子?哪怕是缓解一下病痛,也谢天谢地!”

本来就对声音极其敏感的朱丽华,从这对夫妇的苦苦哀求里,听到了这个家庭几代人的那种绝望。她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当年的父母、当年笼罩在全家人头顶上的哀伤。

“我能不能帮帮他们?我应该尽我所能帮帮他们!即便没有疗效,也可以用我的热情回馈给他们温暖。”曾经的经历,让朱丽华觉得自己不能袖手旁观,她决定用手中仅有的技术——推拿,尽力帮这对夫妇、这个家庭拨开乌云。

为了治好孩子的病,朱丽华根据孩子的病情和经络走向,不断创新推拿方法。奇迹也在她的呕心沥血付出中出现了:持续推拿两个月,孩子会爬了;第五个月,孩子能扶着墙走了;第八个月,孩子蹦蹦跳跳出院了!

在小孩一家人的千恩万谢中,朱丽华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医道的崇高与伟大。好的医师就像一束光,可以用责任和担当照亮许多曾经伤心绝望的人前行;像一捧清泉,用理解和宽慰滋润许多已失去生活信心的心灵;像一团火,用大爱点燃许多人冬眠的善意和热情。

她说:“小孩站起来了,我感到非常幸福,他成了一个正常的人,中国就少了一个残疾人。我希望自己不辜负‘医师’这个称谓!”

她的确没有辜负社会对她的期待、患者对她的信赖。31年来,她治疗的308例脑瘫患儿,总有效率达90%以上,部分脑瘫患儿甚至能与正常孩子一起上学,还有25例小儿哮喘病人经过她的治疗无一复发……“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安慰,总是去帮助。”熟悉朱丽华的人用这句话来描述她与病人及其家属相处的常态。面对每一个患者,朱丽华以对生命的敬畏、对医术的精益求精、对每一次穴位的精细把控,为艰难前行的他们努力点亮生命的明灯!

其实,脑瘫治疗是世界级难题,发病的原因千差万别。曾有朋友这样对她说:“你再努力,都不可能做得十全十美,不可能让每一位前来就诊的人称心如意。何必这么累呢?”

朱丽华总喜欢用一个故事作答:“大海刚退潮时,沙滩上留下了浅浅的水洼,里面有一群小鱼在苦苦挣扎。有个孩子一条条把它们捡起来,用力扔回大海。有人走过来说:谁还在乎那一两条小鱼,这么多,你扔得完吗?小孩没有停手,边重复着动作边答: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每一条都希望自己能回归大海。我想,我的能力虽然有限,但可以像那位捡鱼的小孩一样,多救治一个,社会的负担就少一个,世间的欢快就多一分!”

朱丽华相信聚沙成塔的力量,个体的力量虽然如萤火之渺小,但只要汇聚起萤火虫之光,定能光芒万丈,照亮一片美丽的精神天空!也因为抱持着这样的信念,几十年来,只要国家需要、社会需要、脚底下的这块土地需要,凡有召唤,她必率先响应、带头践行,高擎初心的火炬,顾大局、识大体,彰显当代共产党员的新魅力:

1990年,嘉兴筹建南湖革命纪念馆,当时月工资只有58元的她,毅然捐款116元,相当于奉献出了两个月的薪资所得;

20xx年,嘉兴筹建南湖革命纪念馆新馆,她二话没说捐款1万元;

20xx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她主动交纳了10万元“特殊党费”,说是无论如何要为抗震救灾奉献绵薄之力;

每年的寒门学子结对,都有她的身影,今年她一次性拿出36.8万元,结对46名寒门学子;

朋友问:“朱医师,你对自己吝啬得要命,一件白大褂穿了10多年,脚上那双新布鞋只花了20多块钞票还嚷嚷着嫌贵,对国家、对别人却那么慷慨。你的钱都是血汗钱,靠平时每一分一秒的推拿辛苦积攒的,何苦呢?值得吗?”

“不能这么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一个盲人,能有今天发光发热的机会,也是这个伟大的时代成就了我。在我最无助的时候,是党和政府向我伸出了援手,让我去培训,帮我安排了工作,后来又借着改制的东风,盘下了福利院的推拿诊所,带着一群盲人朋友过上了亮堂堂的生活。我不能光享受人家给予的光亮,还要让自己成为发光体,既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这样的我才不负红船旁共产党员的称谓!”朱丽华说,我们虽不像太阳那样光芒万丈,让光辉温暖万物、普照大地,但可以做一个发光体,用真诚、纯粹、善良和宽广,让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

想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朱丽华总害怕给他人带来麻烦。去年4月27日,在母亲去世25天后,她签下了器官捐献书。她说:“活着从医几十年,死后器官捐医学,我愿骨灰撒大海,不占人间一寸土,将把此生献祖国。”

最是寻常见真情,最是细节显品格。因为不幸,朱丽华的眼睛从光明走向黑暗;因为自强,她的心灵从黑暗重新走向光明。她把初心融进灵魂,把信念化为行动的力量,带着梦想追光,带着情怀造光,带着使命发光,在最平凡的岗位展现坚毅与自强的力量,传递奉献与担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杨振宁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637 字

+ 加入清单

1922年(中华民国十一年)10月1日,杨振宁生于安徽合肥三河镇(今属肥西县)。4岁时,母亲开始教杨振宁认字,一年多的时间杨振宁学了3千个字。

杨振宁

1938年(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夏,杨振宁以高二学历报名参加统一招生考试,以出色的成绩被西南联大录取。

1942年(中华民国三十一年),20岁的杨振宁毕业于昆明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本科论文导师为北京大学吴大猷教授,后考入该校研究院理科研究所物理学部(清华大学物理研究所)读研究生,与他同室居住的有凌宁、金启华和顾震潮,黄昆和张守廉也偶尔来住几天。

1944年(中华民国三十三年),杨振宁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研究生毕业,硕士论文导师是清华大学王竹溪教授。

留学海外

1945年(中华民国三十四年),杨振宁得到庚子赔款奖学金去了美国,就读于芝加哥大学。

1948年(中华民国三十七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

导师是爱德华·泰勒教授。

1949年,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开始同李政道合作。当时的院长奥本海默说,他最喜欢看到的景象,就是杨、李走在普林斯顿草地上;同年,与恩利克·费米合作,提出基本粒子第一个复合模型。

1954年,杨振宁和已故的米尔斯提出了一个称为非阿贝尔规范场的理论结构。

1956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共同发表了一篇文章,推翻了物理学的中心信息之一——宇称守恒基本粒子和它们的镜像的表现是完全相同的。

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两个人是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

1958年,当选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加入外籍

1964年,杨振宁加入美国国籍,成为美国公民。

杨振宁

1965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66年起,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艾伯特·爱因斯坦讲座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

1971年夏,杨振宁回中国访问,是美籍知名学者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人。

1977年,杨振宁和梁恩佐等人在波士顿创办了“全美华人协会”,促进中美关系。

1982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荣誉讲座教授。

1986年,返国参加中研院院士会议,出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

1993年,当选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994年,荣获美国费城富兰克林学院颁发之波维尔(Bower)奖。

1994年,与首位华人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教授创立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两人同任所长。

杨振宁

1995年,应聘担任华侨大学名誉教授。

1996年,获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两所大学颁授荣誉博士学位。

1997年,出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荣誉主任;同年,获颁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理学博士学位。

1997年5月,国际小行星中心根据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提名申报,将该台于1975年11月26日发现、国际编号为3421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杨振宁星”。

1999年5月,杨振宁正式退休,石溪分校同日将理论物理研究所命名为“杨振宁理论物理研究所”,同年被该校授予一等荣誉博士学位;同年,杨振宁决定将其大量文章、信札、手稿及奖章慷慨捐赠予香港中文大学,当中包括著名的诺贝尔奖章,设于港中大校园的杨振宁学术资料馆因而成立。

20__年,担任邵逸夫奖评审委员会主席。

回国定居

20__年底,杨振宁回北京定居。

20__年11月,受聘海南大学特聘教授。

20__年,杨振宁居于北京清华大学,清华园照澜院里的一栋别墅是他的寓所“归根居”,同时身兼广东东莞理工学院名誉校长。

杨振宁和翁帆

20__年6月,杨振宁在清华大学庆祝90岁生日,并获得了校方赠送的刻有其重大贡献的黑水晶一尊;同年9月,香港中文大学举行一系列活动恭贺杨振宁教授九秩荣庆,包括科普讲座、学术研讨会及祝寿晚宴,以表达大学同仁对杨教授的尊敬和爱护,杨振宁偕夫人出席活动,接受中大师生及亲朋好友的祝贺。

20__年10月,杨振宁做客西南联大讲坛。

20__年3月,被授予中国台湾大学名誉理学博士学位;同月,澳门大学在清华大学向杨振宁颁授20__年度荣誉博士学位,杨振宁表示非常荣幸得到澳大最高的荣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让人感动的给女朋友的道歉信

范文类型:道歉信,全文共 620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现在每次和你聊天的时候我都可以想象以前我们认识的时候,一起逛街,一起散步,一起做在那小公园的塔顶谈论我们的未来.还记得我第一次拉你的手吗,是因为一个卖花的纠缠不清,于是我急中生智,拉着你的手就跑,我本不擅长跑步,可是那时候我真希望可以一直跑下去,时间不要长,一辈子正好;之后你就成为我的女朋友了,那晚我失眠了,因为我的生活从此有了不一样的色彩了,而你就是那最棒的画家,在我的生活中画下了幸福二字.还记得在塔上看到的那颗星星吗,我们定义为我们的爱情星,这次回家的时候我再去看的时候,已经找不到了,但我们的爱情不会变的,你说对吗 因为我相信那颗星星依然在天上某个位置,拼命的闪着,因为她希望我们幸福.-

那时候在塔上,我问你:如果有一天你变心了怎么办 你对我说:男孩不变,女孩就不会变.其实我一直都没有变过,我也相信你也没有变过,对吗 -

有首歌的歌词里写到在你手中画下一个心,轻轻在你耳边说我爱你,于是愚笨的我照着做,握着你的手,画下一个心,微微凑到你的耳边说我爱你.看着你的眼睛,我知道你很感动,虽然我不那么懂浪漫,我还是吻了你,我可以感觉到你心跳的声音.-

我不知道现在我所做的能弥补什么,我只是想表达我有多爱你,但天生愚笨的我依然不知道如何表达,我喜欢看你狡黠的笑,喜欢你消遣我,喜欢你撒娇的样子,其实你也很好哄的,因为我都能让你破涕为笑,泪还没有干就又开始消遣我,不过你哭的时候我会体会心如刀割的滋味,和你在一起,我才了解到心痛的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陈陆感人事迹学习心得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人事,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王,男,38岁,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广阳镇古城村人。

20xx年5月18日凌晨,南阳市卧龙区西华村一栋民宅突发大火,浓烟迅速吞没了整栋楼房。租住在一楼的王发现火情后,义无反顾地三次冲入火场救人,20多位邻居无一伤亡。第三次从火场出来时,王锋已快被烧成了“炭人”,浑身都是黑的,神智已不清醒。从住处到临近的张衡路口,大约五六十米的距离,一路上都留下了他血染的脚印,

王事迹报道后,全国各地爱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捐款相助,至5月底捐款达250余万元。10月1日下午,王因多脏器衰竭离开了人世。

他的精神感动无数人,让无数人留下了眼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感动中国亚洲飞人苏炳添先进事迹材料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695 字

+ 加入清单

强信心,走好“未来路”

毛相林常说:“虽然现在条件好了,但下庄精神丢不得,还要一代一代传下去。下庄人的步伐不会止于打通绝壁上的天路,不会止步于脱贫路,还要走好乡村振兴的路,走上小康路!”

为激励下一代继续奋斗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让下庄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2020__年底,毛相林积极主动向县、乡两级申请,想在下庄村建立一个下庄人事迹陈列室。

20__年4月,在县、乡两级大力支持下,下庄人事迹陈列室在下庄村文化广场建成,广场上还屹立了一座“下庄筑路英雄谱”,上面刻着108位当年以生命挑战悬崖的村民姓名,彰显了下庄人用生命和汗水铸就的不甘落后、不等不靠、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下庄精神”,承载了毛相林这一代下庄人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

20__年通路以后,全村有36人外出上小学、132人外出上中学,29人考上了大学。毛相林希望这些有知识、有见地、有文化的年轻人能回到下庄,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改变下庄的面貌。

每年过年外出务工村民回家,毛相林都要挨家挨户上门为他们讲述这些年来下庄的变化,描绘下庄美好的未来,请他们回来,为下庄的乡村振兴尽心出力。41岁的杨亨均回来成立了秀葱农业专业合作社,管理下庄的桃园,探索出新的创收门路;29岁的毛连长带着女朋友一起回来,做网络直播带货;大学生彭淦回来了,走上讲台成了下庄村小的一名老师;毛相林的儿子毛连军也回来了,参与到旅游环线建设中。

毛相林说,等他从村主任岗位上退下来,他就做下庄人事迹陈列室的义务讲解员,为大家讲述下庄人脱贫奔小康的故事。他要把下庄精神传承下去,让来到下庄的人们懂得珍惜党和国家的好政策,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建设和谐富足的美丽乡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观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伍淑清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2500 字

+ 加入清单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专家,重复的事情认真做,你就是赢家。”这句话毛卓云经常挂在嘴边,这是他前几年无意间看到的,他说这就像是他工作的写照。

所里的同事都叫他“老毛”,1963年出生的毛卓云在浙江宁波看守所已经待了近20年,是名副其实的“老毛”。20__年,毛卓云调入看守所从事管教工作。宁波市看守所副所长袁锦说,老毛一调过来就接手了看守所里最难的一部分工作,但是他却完成得十分出色。20__年以来,毛卓云又连续12年担任艾滋病在押人员的管教工作,为全市公安唯一一名艾滋病在押人员专职监管民警,累计管理教育艾滋病在押人员511名,其中判处死刑3名(其中死缓2名),无期徒刑3名,10年以上有期徒刑13名。

迎难而上 主动提出监管艾滋病监区

他说给他六个月

20__年,对于宁波市看守所和毛卓云来说都是意义非凡的一年。那一年,已经在看守所干了7年的毛卓云已经成了同事们眼中“胆大心细、有责任心、能力强且肯钻研”的人。而宁波市看守所艾滋病监区也在那一年正式承担全宁波市艾滋病在押人员的羁押任务。

在那个“谈艾色变”的时代,谁来管艾滋病监区成了摆在看守所领导面前的一大难题。据袁锦回忆,当时所里领导制定了很多方案,还特意改造了一部分监区,并采购了一些防护工具,但是监管人员始终确定不下来。

“但是那个时候,老毛就主动找到领导,他说‘我来管’。”袁锦说,他至今都记得毛卓云说这句话时的样子,他很自信。

他对领导说:“艾滋病并不可怕,只要掌握预防常识,把艾滋病在押人员视若常人,将主动防范、科学管理和人文管理相结合,就一定能管好。”但领导考虑到管理的难度和危险性,打算让更年轻的民警来担当。毛卓云的倔性一下就上来了,他拍着胸脯向领导立下了军令状:“给我六个月时间,管好了我继续,否则另请高明。”

但是这么有自信的毛卓云,却整整两年都没敢告诉家里人自己的工作,直到妻子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张他的背影照。

毛卓云的妻子也在监狱工作,但得知丈夫的工作时,她直“骂”他是个傻子。

第一次接触艾滋病在押人员

他说心里还是有点犯怵

毛卓云说,尽管事先从网上了解了一些基本知识,但刚接手工作时他对于艾滋病的了解也不多,很多知识都是后来的工作中慢慢学习的。

“因为对于这个病不了解,我第一次跟他们接触的时候还是有点犯怵,别的倒没什么,就怕被感染。”毛卓云说,一开始他也穿着所里给配的防护服去找在押犯人聊天,但是他不喜欢。

“穿着这身衣服,从头到脚都武装起来了,他都不认识我,怎么交流?后来我也戴过口罩,但是还是觉得很别扭,索性什么都不戴了。戴着这些东西感觉我们之间隔了很远的距离。”于是,毛卓云舍弃了那些繁琐的装备,让它们一直放在仓库“积灰”。20__年,他甚至搬出了所里特别改造过的监室,把艾滋病在押人员关押在普通监室,因为特殊监室中有一堵玻璃墙,毛卓云觉得这堵墙“碍事”。

近两三年,他就更“过分”了,把一间普通监室改造成了自己的谈话室,因为这样方便他找他们谈话。

20__年时,毛卓云的其中一名在押人员突然情绪十分激动,在监室内自伤自残,甚至在墙上把自己的脑袋撞出血。

“当时我们还在特殊监室,中间都隔断,我看他脸色发白,触碰到的手也是冰凉的,还具有攻击性,一时间我也不敢上前。”据毛卓云回忆,这名在押人员判决后对人生感觉失望,并且还患有精神分裂症。毛卓云采用了各种积极或是消极的方法让他发泄自己的情绪,但是效果都不甚明显。

“当这些办法都没有效果的时候,我就觉得要自己上了。”毛卓云说,他也没采用什么特别的方法,就是走进去给了他一个拥抱。

“他在我怀里的时候情绪已经有所缓和了,然后我就知道,这个办法是有效的。”

12年来,毛卓云一直担任艾滋病在押人员的管教工作,共收押监管511人,并且这些艾滋病在押人员从未发生安全事故。

从“毛警官”到“毛校长”

他用12年摸索出一条管教之路

在看守所里,毛卓云出了“毛警官”“毛管教”等称呼,还有一些在押人员会叫他“毛校长”。20__年,毛卓云发现在押的一些外省籍艾滋病患者文化程度很低,许多人不认字,连“男女”都分不清。为此,毛卓云从外面买了纸和笔,在监区开办了文化扫盲班,教他们识字和书写。有的在押人员,在3个月时间了认了近三四百个字。甚至其中一位马上要投牢的在押人员说,“我都不知道在看守所还能读书,管教,我宁可不减刑,也想在您这儿读书。”

毛卓云说:“作为一名管教,不一定要多精明,但一定要明辨是非、泾渭分明,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一定要面面俱到什么都管,但要像父母对待子女、老师对待学生、医生对待病人一样有爱心、有耐心、有真心;文凭不一定要很高,但要有一颗不断学习的心,时刻保持学习的热情;不一定要有什么新招、奇招、怪招,有多大的发明创新,但一定要有经常总结的习惯。”

通过多年的积累,毛卓云摸索出了一套工作方法,并记下了10多万字的心得体会。12年来,他也摸索出了一条自己的“管教之路”,独创“毛式五心工作法”(即:近心法、正心法、劳心法、破心法、宁心法),并于20__年获浙江省公安厅命名授牌“毛卓云工作室”,为全省特殊监管对象管理工作提供了经验遵循。

他说作为一名管教民警,其实就是在不断重复地做一项工作:谈话教育,矛盾处理,保证安全。但是正如他常说的,“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专家;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

人物名片:毛卓云,男,1963年4月出生,大学文化,中共党员,宁波市看守所管教四大队民警、三级高级警长。1981年入伍,1997年从武警宁波支队教导队副营职转业后参加公安工作,20__年调入宁波市看守所从事管教工作,20__年宁波市看守所成立艾滋病监区承担宁波全市艾滋病在押人员集中羁押任务以来,连续12年担任艾滋病在押人员的管教工作,为全市公安唯一一名艾滋病在押人员专职监管民警。监区自成立之初关押2人,发展到现在日均关押28人,年收押量从开始的30人,发展到如今的近100人。20年来,毛卓云同志累计管理教育艾滋病在押人员500余名,其中判处死刑3名,无期徒刑3名,10年以上有期徒刑13名,确保了每一名艾滋病在押人员顺利完成刑事诉讼,为安全文明管理、打击犯罪,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做出了特殊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感动中国的优秀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359 字

+ 加入清单

吴天一是我国著名低氧生理学与高原医学专家、高原医学事业的开拓者,也是青海唯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

多年在高原的奔波和实验室工作,曾让他全身14根骨头断裂,右耳鼓膜前后4次破裂,双眼在强烈的紫外线刺激下患白内障……

扎根高原六十载,他常年奔走为牧民群众送健康,每到一个地方就问“哪里海拔最高?”被牧民亲切地称为“马背上的好曼巴”。

青藏铁路建设期间,他主持制定一系列高原病防治措施和急救方案,创造了铁路建设工人无一例因高原病致死的奇迹,被称为“生命的保护神”,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这位84岁的老人,脚步略显迟缓,却目光坚毅,他脚下的高原印记着他半个多世纪以来奋斗的足迹。1958年,经历了朝鲜战场洗礼的吴天一跟随部队调防到青海,在这里他见到了大量因支援高原建设而患上高原病的患者,其中一位志愿军的战友尤其让他印象深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138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晚上含着眼泪看完央视播出的20__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感受颇深!

63岁的她坚守滇西深贫山区教育事业数十年,创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一个女孩可以影响三代人。”张桂梅说,如果能培养有文化、有责任的母亲,大山里的孩子就不会辍学,更不会成为孤儿。学习张老师先进事迹,读懂她的遗憾、害怕和欣慰,更增忘我拼搏的进取力量。

有一种遗憾,叫经久难忘——若无刻骨铭心的遗憾,又怎会有无所畏惧的勇敢?

13岁女孩哭着说,“我要读书,我不想嫁人。”这是20__年以来张桂梅心中抹不去的遗憾,因为这份遗憾,她立下最坚定的志向,选择走一条最为艰难的路——作为一名普通老师要办一所免费高中,让大山里的女孩们都能读书。因为这份遗憾,她不在意被人误会成骗子,一次次利用假期到昆明街头募捐。因为这份遗憾,她不停地奔走、呼吁,寻求支持,终于梦想亮出了曙光,20__年,作为党的xx大代表的她,赢得了媒体的关注,最终在各级党委政府关心支持下,20__年9月,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正式开学,一个个不可能终于在奔走、呼吁、奋斗中成为如梦一样的现实。对张老师来说,20年来,这份遗憾长居在心,取得多好的成绩,获得多大的荣誉,也忘不掉这份“疤痕”一样刻骨铭心的遗憾。我想,这份或许在一些人看来是追求完美的执念,何尝不是一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高尚,在这美好人间恒久散发着人性中最圣洁的光辉。

有一种害怕,叫我等不及——若无时不我待的担当,又怎会有平地起高楼的决心?

那一年,校园没有围墙,没有食堂,甚至没有厕所,只有一栋教学楼和一根旗杆,还有满院子的杂草。可是,她还是坚持把学校开起来,哪怕学生底子弱、成绩差,哪怕全是“线下生”,她说,“晚一年招生,就又有一批女孩被耽误了”,孩子们耽搁不起,没有条件,那么创造条件也要干下去。“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在张老师“傻丫头,快点”的小喇叭督促下,20__年夏天,华坪女高首届毕业生一炮打响,高考百分之百上线,还有几名学生考上了一本。因为这份怕,张老师等不及学校“军马炮”配齐到位;因为这份怕,多年来,她不敢有丝毫懈怠。她说,“我一刻也不能离开学校,老师、学生我都得盯着。”这份怕让人心生敬意,这份怕让人心头一热:何为爱生如子,何为人间大爱,何为担当奉献,何为无私无畏?张桂梅老师就是!

有一种欣慰,叫“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若不去吃奋斗的苦,又怎会有收获的甜?

“没有女高,就没有现在的我”,爱在爱之间传递,毕业的学生反哺学校,毕业的学生心怀家国,毕业的学生回报社会,“这都是张老师教育我们的,自己强大了,也要记得去帮助别人。”孩子们的成长是对张老师最好的肯定。今天的华坪女子高级中学,配套设施完善,学校共有3个年级9个班,在校生464人。至今,10届毕业生,1804名学生考入大学,一本上线率高达40%,高考成绩综合排名连续多年位居丽江全市第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张老师的身体更瘦了,已经从130多斤掉到了只有七八十斤,虽饱受病痛折磨,却依旧是那个有点倔犟,非常认真,能吃苦,肯奉献,孩子们眼中的“张妈妈”。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美好生活都是干出来的——她依旧是那个微笑着、拼搏着、奋斗着的张老师,依旧是那个不停奔跑着的时代“打工人”;她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学习的楷模,无愧于新时代共产党人学习的榜样:为张桂梅老师点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观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伍淑清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941 字

+ 加入清单

我看了20xx年的人物事迹,心中是一片激动与期待。心中突然有种说不出的感觉,然而我想,真正的感动,的确伤神,可是它补心,并且化作继续前行的信心与勇气。有的时候,感动让人脆弱,因为它总是触碰你内心里最软弱的地方,但更多的时候,感动让人坚强,因为当你看到身边还有那么多人,有尊严并善良而有质量的活着的时候,你,也就多了更多向前走的勇气。

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于敏,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在中国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此后长期领导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理论问题。对中国核武器进一步发展到国际先进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从20世纪70年代起,在倡导、推动若干高科技项目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氢弹之父——于敏,在中国氢弹伟大事业作出一生贡献,早已将自己的身心贡献给了伟大的祖国,他值得我们去敬畏。

偏见如同夜幕,和大山一起把村庄围困。他来的时候,心里装着使命,衣襟上沾满晨光。像一名战士,在自己的阵地上顽强抵抗;像一位天使,用温暖驱赶绝望。医者之大,不仅治人,更在医心,他让阳光重新照进村庄。不惧病痛,一心向阳,与病魔对抗,不死每一个人都能坚持做到,自己战胜病魔,没有选择过自己健康自由的生活,而是选择用自己成功的方法帮助更多的患者,如同天使般降临人间,对于字病魔争斗的人施以援手,无人不为此感动流泪。

其实我想,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动着别人,也感动着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逐渐富强起来,也是因为这些有太多的有道德有品质的中国人。

也许我们身为人民教师,无力是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为集体做些什么,为家庭做些什么,那我们会成为一个感动中国的人。而我们的家庭,集体,祖国也就越来越好了。

相信每个看了感动中国的人都会有一种真实的清洁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而同时,走路的脚也更结实一分,就像是一次年度的充电,一个缺点的电池再度内心充实,于是,又可以支撑自己,也希望可以帮助别人。 这,正是感动的一种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感动中国2024年度十大人物苏炳添先进事迹材料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909 字

+ 加入清单

朱彦夫,在战争过程中,失去了双手、双脚,左眼失明。他身残志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迟浩田上将专程看望他时,称他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并称赞他“虽然失去一只眼睛,但更能把人生看得透彻。”一部长达43万字的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使他成了全国的新闻人物。近日,笔者专程赴山东沂源县,采访了朱彦夫。

特残英雄赢得幸福爱情

1947年,山东省沂源县金星乡张家泉村15岁的朱彦夫光荣参军,并于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了淮海战役和解放上海的战役。1950年,_战争爆发后,他奔赴朝鲜战场。在二五0高地狙击美特种师的激战中,他失去了双手、双脚,左眼失明,身受7处重伤,住进了泰安荣军医院。

入院后,他想起自己已成为一个生活难以自理的残疾人,不由得对生活和前途悲观失望,多次自杀,因医护人员及时发现而未遂。“在祖国和事业不需要你献出生命时,自杀就是背叛祖国、背叛党啊!”医院马政委的一席话一下子让他清醒过来。从那后,他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从1950年到1956年的6年中,先后做了47次手术。

1956年,特等伤残军人朱彦夫谢绝了组织送他到疗养院生活的决定,坐在一辆破旧的独轮车上返回家乡后,他年老多病的母亲不禁黯然神伤,说:“儿啊,娘身板不好,实在是拉扯不过来,娘怕养活不了你啊,你还是回疗养院去吧!”望着母亲瘦弱的身躯,他深知母亲的苦衷。

一天夜里,他在窗下对住在另外一间房子里的老娘说:“娘,疗养院里来车接我了,我走了,你把门锁上吧!”老母亲蹒跚地走进小房子里,划着火柴照了照床上,没有人。她喃喃自语:“老天爷保佑俺儿活得好好的”然后锁上了房门。躲在一个破筐里的朱彦夫听到母亲回房的声音,才艰难地爬回床上。从此,10来斤生地瓜干,半盆水伴着他度过了一个月。最后水没有了,地瓜干没有了,他饿倒在房门边。也许是老天爷格外垂青这位不幸的年轻人,他命不该绝。几天后,当时任沂源县民政局局长的武宪德前来看望朱彦夫,听老人一说,立即意识到出事了,撞开小房门后,见朱彦夫已昏死在渗进的雨水里经过抢救,朱彦夫再次摆脱了死神的纠缠。当武宪德与妻子说起此事时,他的侄女_在旁边听得泪水涟涟。几天后,她执意让姑父带她去看望朱彦夫。一进门,就见朱彦夫正用腋窝夹着两副拐杖艰难地走动,每移动一步,都显示出他的顽强毅力。跌倒了,爬起来,双腿和双臂的断截面摔得鲜血淋淋。_被这种精神深深震撼了。“俺扶你!”她脱口而出,并快步冲上去扶住欲倒的朱彦夫。

回去的当天夜里,这位生性倔强的姑娘失眠了。在她的脑海里,始终是朱彦夫艰难地煅炼生活自理能力的情景。“他是人民的功臣,俺有责任照顾他!”这晚,她下定了决心。

次日,她把这一想法向父母亲和姑父讲了。然而,父母不无担忧地说:“你嫁给他,今后咋样活?这可不是小事,你得想清楚。”_动情地说:“朱彦夫是功臣,这么可怜,俺心里难过啊!俺身子壮实,到生产队挣工分,能养活一个家。他为了保家卫国,把双手双脚和左眼都搭上了,为了他,俺受再多的苦又算了什么呢?爹,娘,还有姑父,俺这样做,只是为了让他活得好一点啊!”面对此情此景,忠厚老实的爹娘还能说什么呢?武宪德局长深思良久,说:“孩子,你的心思我懂,可婚姻大事不能一时冲动,要慎重啊!”“姑父,俺是反复考虑过的,俺一辈子也不后悔。”“好吧,我过几天跟朱彦夫说说。”

朱彦夫一听武局长提亲的事,目光一亮,但马上又暗了下来。“武局长,俺是个废人,不能连累她。”不管武宪德怎么说,朱彦夫就是不松口,武宪德回去后把情况如实告诉了侄女。_说:“姑父,他怕拖累俺,俺明天到他家去亲自和他说。”

_还是不由分说地来到朱彦夫的家,一到他家,_一边搀扶着他练习走路,一边跟他聊天,两个人很谈得来。通过几天的接触,_从他的表情中读到了他对爱情的渴望和一种深深的自卑。“你是国家的功臣,俺有责任照顾你。你怕俺受苦,可俺从小就苦惯了”“你别再傻了,俺没手没脚左眼又瞎了,你跟了俺,今后咋办啊?俺配不上你啊”_恳切地说:“俺的脚就是你的脚,俺的眼就是你的眼”

一年后,在_的帮助照顾下,朱彦夫的生活已基本能自理,同时,她买来字典,帮助他识字。两人之间也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不久,在武宪德局长的撮合下,二人喜结良缘。婚后,他们相继有了四女一男五个孩子。_用自己博大无私的爱,无微不至地温暖着朱彦夫的心,令他感到了生活的无限美好。“希永,没有你,就没有俺朱彦夫的今天,只是拖累了你,俺心里不安。百年之后,俺做牛做马报答你”1956年9月的一天,朱彦夫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面对贫穷的村民和时刻关心自己的党组织,他暗下决心:“我要为群众干点力所能及的事,让乡亲们过上温饱日子。这个目标我一定要走到底,就是死上几次,也心甘情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_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有哪些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641 字

+ 加入清单

队员们说,吴天一在高寒地带开展科研工作的拼搏精神和献身精神,曾令外国专家钦佩不已。

那是1990年夏,中外科学家携手组建“阿尼玛卿雪山联合登山队”。海拔6282米的阿尼玛卿雪山位于青海南部,以其海拔高、地形复杂、气温低、风力大、紫外线照射强,气候多变等特点,为高山环境生理研究提供了完备条件。此次登山目的之一就是考察人在徒步急进登山状态下的复合反应。

在海拔5000米进行高山生理实验10天后,外方医疗队员因为出现急性高原反应停下了脚步。而同样出现高原反应的12名中方队员,在队长吴天一的率领下却一直攀登至5600米高度,并建立了实验站,完成了一周的科学考察。此次考察结果———《人在特高海拔的生理研究》论文在国际高原医学界引起轰动,为我国赢得一项特别贡献奖。

在高原医学研究中,吴天一不仅是勇者,更是一位智者。他极富语言天赋,精通英语、俄语,且与藏胞交谈不用翻译。陪同外宾访问时,他地道的英语令美国科技参赞惊诧不已。

掌握多种语言,赋予他登上世界舞台的阶梯。他第一个向世人介绍高原肺水肿和成人高原心脏病。他将险境中求得的数以万计的科学数据,撰写成100多篇论文。其中,《我国藏族在世界高原人群中获最佳高原适应性》一文,荣获世界高原医学界认可。《高原病命名与分型》等论文被国际低氧学术研讨会多次引用,并收录于国际科技资料数据库。

年过八旬的吴天一仍带着心脏起搏器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原开展科研工作。他直言,高原医学研究的“无限风光”在崇山峻岭之间,只要事业需要,他将随时背起行囊奔赴险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朱丽华同志先进事迹心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1136 字

+ 加入清单

1986年,库尔班·尼亚孜从新疆大学汉语言专业毕业后,成为阿克苏职业技术学校的一名国家通用语言教师。“我是大学才开始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的,我教学生国家通用语言,发音并不标准,自我评价只能得30分,而即使这样的水平,我依然被评为学校最优秀的老师,我觉得在耽误学生的未来,并一直内疚惭愧。”库尔班·尼亚孜说,当了20xx年教师后,他决定去外面闯一闯。

虽然对自己上课不满意,但跑调的普通话并不影响他与义乌、温州的商人交流。他从内地购进物美价廉的商品,回家乡开批发城、超市和药店,两三年就赚了120万元。此时他却苦恼起来,“谁都能做生意,可我是个大学生啊!总觉得有一种负罪感,高兴不起来。”

一天,他和3个背书包的小学生挤上了一辆车,闲聊着问:“干啥去?”孩子们答:“去学校。”“乡里不是有学校吗?”“我们要去乌什县上国家通用语言小学!”

孩子们的话好像惊醒了库尔班·尼亚孜,下了车,他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

几年沿海发达地区的闯荡经历让他感受到,那里的人们观念开放、重视教育,在他从小长大的前进镇,很多维吾尔族乡亲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乌什县。

库尔班·尼亚孜说,语言不通是一些少数民族群众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障碍之一,让孩子们学好国家通用语言,就等于为他们搭建一座桥梁。

20xx年,库尔班办小学的想法得到了前进镇党委的大力支持,场地确定后,库尔班拿出60万元积蓄建设校舍。同一年,新疆开始实施双语教育,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够从小学习国家通用语言。

库尔班有着长远的考量:“为了让农村孩子从小接受正宗的国家通用语言教育,弥补我当老师时发音不准的尴尬问题,小学的教师必须由汉族老师兼任!”

在他的印象中,最适合的教师就在托什干河对岸。

“前进镇旁边有一条托什干河,河的另一边就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四团。”库尔班回忆道,自己小时候,“用砍土曼耕种的爸爸看到河对岸的汉族人用拖拉机种地,科学又高产,就带着我们举家搬迁到了紧邻四团的英阿瓦提乡三村居住。”

两种不同的文化冲击着少年库尔班,从小想当木匠的梦想渐渐被改变。

“我的梦想变成了考大学!”后来,库尔班果然成为前进镇第一个考出去的大学生。

托朋友介绍,库尔班找到了适合当教师的“兵团二代”李永红。眼前这个维吾尔青年有理想、有热情,刚当妈妈的李永红被他的梦想激励得湿了眼眶,不顾家人反对,和另外4名汉族教师加入了库尔班的教学团队。

回到前进镇,库尔班租了一辆面包车,扯出一条横幅,在巴扎最热闹的地方支张桌子,开始宣传他的小学:“为什么要学国家通用语言?农民种地养羊购买肥料,说明书看不懂怎么办?出去做生意,是不是要交流?很多人没出过乌什县,我们的国家很大,你们不好奇吗?”

两三个星期里,库尔班转遍了全乡,招了87名孩子,他和汉族教师们开始在学校等孩子入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772 字

+ 加入清单

回到下庄 英雄谱前告慰筑路牺牲群众

金色的阳光照耀着大山,毛相林坐的小车在山路上盘旋,他的思绪从北京的颁奖现场回到了下庄的这条路上——

开工修路那一声声开山炮、村民坠崖那一声声哭喊、路基坍塌那一声声叹息、建成通车那一声声欢呼、游客进山那一声声欢笑……一下子涌上毛相林的脑海,在耳旁一遍又一遍回响。

“停一下!停一下!”车到鸡冠岭,毛相林下了车。这里建有英雄谱,上面有修路村民的名字,特别设置了筑路牺牲人员名单。毛相林怀抱“时代楷模”荣誉证书和奖牌,默默地伫立了几分钟,回头对杨亨双、彭仁松说,“这份荣誉属于下庄人,属于修路的村民,特别是6位村民,他们没有白白牺牲。”

“昔日登天路,今日致富路。”看着这副对联,再看看山路盘旋的下庄和谷底的果园、袅袅升起的炊烟。毛相林说,“我们一起努力,让下庄变得更美好。”

到家已是下午3点过,毛相林放下手头的东西,径直去了党员黄玉庭家。黄玉庭70岁,因患风湿残疾。当年,黄玉庭非常支持修路,也多次为村里的发展和治理提意见和建议。一有空,毛相林就会去找黄玉庭聊天,关心他的身体。

“毛主任领奖回来啦!”傍晚,毛相林从北京回来的消息在下庄传开了。村民黄全亚第一个冲进毛相林家要抢先看看他的荣誉证书和奖牌。60多岁的刘恒保也丢下锄头赶了过来。一下子,毛相林家挤满了邻居,“哈哈!你是我们下庄的佼佼者,下庄人的骄傲!”邻居们对毛相林说。

荣誉,没有让毛相林止步,而是让他更加干劲十足。接连几天,毛相林围着村头转了几圈,去看了柑橘果园、人居环境整治、污水治理项目,几项工作都进展顺利;同时又忙着张罗村里的扶贫扫尾工程和扶贫迎检准备工作。

“你上新闻联播了”“央视报道你们下庄啦”……最近,毛相林接到很多亲友发来的微信祝贺,“还有很多未接电话,我还没来得及看新闻。”

毛相林说,这份荣誉是对他的鼓励和鞭策,自己一定会努力把下庄建设得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