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墨梅教案部编版(20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

浏览

586

范文

1000

2024年小学主题班会活动计划范文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小学,班会,全文共 1799 字

+ 加入清单

班会时间:20__年5月13日

班会地点:

一(1)班教室班会主题:走进心灵体会感恩主持人:班主任设计理念:通过学生的表演及对成长过程中身边事件的感悟,学会感受关爱,学会感恩。教育学生,世上并不缺乏爱,而是缺乏能够体会爱的心灵,只要愿意用心灵沉浸其中,便能感受到无处不在的爱和关怀,从而萌发出感激之情。

班会流程:

班主任:同学们,很高兴今天能够在此召开班会。

班长:是啊!对了,我先来考考你,进入蒋王小学已经快一年了,你知道我们班的口号是什么吗?

学生:这我当然知道啦!那就是(求学蒋王选择最佳锻炼身体建设祖国)同时自尊、自强、自信、诚实、守信、拥有责任心和常怀感恩之心。

学生:没错,那么今天我们就对常怀感恩之心来展开讨论。

班长和学生:“走进心灵,体验感恩”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班长:出个问题考考你,听好了,什么人给你做可口的,自己吃剩下的;什么人给你买新的,自己穿旧的;什么人在训斥你的眼底充满爱意?

学生:我知道,这当然是父母啦。父母抚养子女的艰辛绝非“含辛茹苦”四个字可以概括得了的,对子女的恩情也不止“恩重如山”那么简单班长:是啊,提起父母谁能不为之动容呢?请欣赏情景剧表演《烛光里的妈妈》(五生领其余跟唱,配以舞蹈表演)

班主任:看了这个故事真是让人感动,可叹天下父母心!怪不得一代诗人孟郊在《游子吟》中这样说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用来赞美伟大的母亲。一代儒家典范——孔子也曾引用《诗经》中的句子“孝子不匮,永赐尔类”来赞美颖考叔这样的孝子。

班主任:小时侯,摔倒了有父母宽大而温暖的手掌将我们轻轻扶起,温柔的拍去身上的尘土,而长大后,跌倒了只能自己爬起来,包扎伤口,咬牙忘却伤痛,从新启程寻找新的起点。也许你曾经的那些伤痛让你难以自拔。然而,人的一生不就是在不断的磨练中茁壮起来的吗?我想在座的父母也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坚强自信的一面吧!你们瞧,那一群长大了的挥着翅膀的女孩走过来了,她们要向父母诉说自己的心声。

学生:唱得真好啊!咦,杜之秀,活动进行到这里,我忽然想到鲁迅先生的一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你知道“孺子牛”这个典故出自哪里吗?学生:这句诗老师给我们讲过,同学们几乎从都知道。

一学生:这个典故据说是齐景公为了哄自己的儿子,愿给他当牛,嘴里衔着一条绳子,让幼子牵者走。他的儿子不小心摔了一跤,齐景公因此连牙齿也被磕掉了,后世就用甘愿当“孺子牛”表现父母对儿女无条件的爱。班长:真是长见识了,不过现在“孺子牛”大多用来形容老师了,好像这个词语还被评为最受欢迎的十大教师代名词之一呢!

学生:确实很贴切,父母的恩情最深最重,没齿难忘,可是在我们的生命和生活中不仅有父母,更有许多为我们耕耘和奉献的人——教师——一神圣的职业。他们像红烛般照亮所有人的生命和前进的道路。我想,在这几年美好的学习光阴中,大家对自己的老师都会有着特殊的感情。学生:有人把老师比作红烛,照亮别人而燃烧自己,有人把老师比作园丁,培育桃李开遍天涯海角。

学生:我要说老师就像我们的父母,为了我们的成长不知付出了多少辛苦,现在让我们把世上最美的康乃馨送给他们。请欣赏诗朗诵《九月的康乃馨》配乐(秋日的私语)

班长:同学们,今天的我们是幸运的,可以有父母的疼爱,师长的教导,同学的友爱及社会的关爱。作为一名二十一世纪的小学生,我们有幸能够坐在莲花小学宽敞舒适的教学大楼里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接受一流的教育。

学生:作为一名蒋王小学的学生,我们更应感到庆幸,庆幸可以在这样一个充满现代化教育气息的校园里学习和生活。庆幸在这样一个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教学设施都走在前列的校园中学习和生活,等待我们的是更多的机会和挑战,我们,不应该感恩吗?(“星级学生”和“学习榜样”上台展示自己)

班长和学生:我们想说一声“谢谢”送给父母,送一句“您辛苦了”给老(其余生合)师,道一语“感激”给社会,张开双手,我们放飞我们的爱心;握拢手心,我们收起爱的礼物。双手捧满关爱的我们,该如何感恩?我们用歌声,小品、朗诵来表达。我们用心用眼来发现;我们用行动用微笑来回报。

班长:在结束之前,请我们的班主任陈老师来点评我们这一次的班会。班主任点评及发言《爱需要用心来体会》,配乐《母亲诵》

学生:确实,这次的节目都是同学们用“心”体会出来的成果,只要我们有一颗懂得感恩的心,不管走到哪里都能找到一份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主题班会方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班会,全文共 2881 字

+ 加入清单

一、教育背景

1、理论背景: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当代中学生应树立正确人生观,在做出自己的人生规划时应懂得敬业为本,诚信待人,以平等公正的态度面对身边的人和事,为实现全社会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做出自己的贡献。

2、实践背景:

当代中学生热情有朝气,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在这个信息时代中,他们必将发展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角和生力军。但是,在他们身上也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第一,对未来茫然不知所措,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努力方向,得过且过;第二,虽有目标,但认识高度不够,不能够将目标和现实生活有机联系,不知从何努力来实现自己的规划,第三,部分同学只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于其他作为社会人的品质和能力目标欠缺。

针对上述问题,本次班会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在高中阶段,应该懂得规划自己的未来生活,并在现阶段的学习中付诸实践,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打下坚实的基础,不仅从学业上,更要从做人准则方面向正确的方向努力。

二、班会目标

高中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对高中生进行人生规划与职业教育,是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内容的重要举措。本次班会通过与不同领域工作的家长交流,帮助学生了解当今社会各行各业的工作现状,认识到应从高中生活开始规划,逐步培养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品质,为实现自己的规划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增进学生和家长的交流,感激父母的辛勤工作和为我们生活付出的种.种辛苦,引导学生学会感恩。

希望通过班会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将来的社会工作中,不仅要有扎实的文化知识作为业务基础,还需要敬业为本,诚信待人,以平等公正的态度面对身边的人和事,为实现全社会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前期准备

1、教师准备:

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请家长介绍自己的职业特点,专业要求,发展前景,选取有代表性的职业作为班会素材,旨在帮助学生直观的了解大学专业和职业间的联系,引发学生的思考,为自己的人生规划提供方向的指引。

2、学生准备:

了解家长代表的职业特点,设计采访问题。

全体同学在成长手册上初步书写自己的理想大学。

四、班会过程

导入,介绍来宾和家长代表,邀请家长代表上台进行访谈。

(一)环节一、感受家长们的价值观

家长进行自我介绍,开始访谈。设计问题如下:

1、田跃峰叔叔

(1)您学习编程是出于工作需要还是爱好?

(2)您学习编程学了多久?

(3)如果我们同学想学习编程,您推荐哪些课程和专业?

(4)我们所了解的现代化国防已经和以前有了很大区别,要求军人不单单要吃苦耐劳,还要能熟练掌握现代化的武器装备,您认为作为一个和平年代的军人应该具有哪些品质?

2、谷东英阿姨

(1)我们概念中的会计貌似只要计算能力强就好,是这样的吗?

(2)您是如何在尽纳税义务和为企业进行税务筹划两者中权衡的?

(3)您在银行工作,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困难,您又是怎样解决的呢,请举个例子。

3、陈瑞亭阿姨

(1)MOOC是什么?

(2)教师和信息技术教育培训是两个区别很大的行业,是一个什么样的契机促使您转行,两种职业领域跨度很大,您是如何克服这一困难的?

(3)您能不能告诉我们克服困难的好方法。

(4)您有什么经验能传授给想从事教育行业的同学吗?

4、黄彦芳阿姨

(1)您所在的学院都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2)在制作教学评价指导体系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是什么?又是如何解决的

(3)您是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当上院长,走上领导岗位的?

(播放其他家长的职业及相关能力和品质的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现场访谈,帮助学生了解家长的职业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将来的社会工作中,不仅要有扎实的文化知识作为业务基础,还需要有正直宽容的人生态度,有公平自律的做人准则,有团队精神,懂得与人合作,有创造力,有敢于面对困难的勇气,有坚持不懈的精神,这些优秀的品质也是实现自我人生规划的良好保障。

(二)环节二、确立自己的价值观

反思与交流。学生在卡片上就以下三个问题写下自己的感想:1、我的目标和方向;2、我在高中阶段需要培养的品质与能力;3、我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

随机选代表进行现场交流。

向家长代表献花。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认识到应从高中生活开始逐步培养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品质,为实现自己的规划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增进学生和家长的交流,引导学生学会感恩。

(三)环节三、总结提升面对面

总结:

今天班会的主题是“助力梦想,成就青春”,我们非常荣幸的请到四位家长现场和我们分享他们的职业故事,也感谢通过视频给我们传递了很多信息的8位场外的家长。我们的班会通过家校合作的形式,希望能够更多的和同学们分享人生的经验,启发同学们的思考,为同学们的发展提供更强的助推力。

但是,一个人的终身发展,归根结底要靠源源不断的内驱力,取决于内因。

首先,要树立明确的目标。

俄国文学巨匠契诃夫有一句让人振聋发聩的名言“活着又没有目标是可怕的”,目标就像灯塔,即使遭遇暴风骤雨,有了灯塔的指引,航船也不会迷失。

第二,要有敢于挑战困难的勇气和不畏挫折的坚持与执着,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总之,希望同学们以积极的价值取向,用积极的内容方式,塑造洋溢着积极精神、充满希望,散发青春活力的高中生活。懂得敬业为本,诚信待人,以平等公正的态度面对身边的人和事,为实现全社会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做出自己的贡献!从新的起点扬帆启航,为自己的梦想、家庭和学校的梦想、伟大的中国梦全力拼搏!

设计意图:再一次强调主题,帮助学生认识到在高中阶段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引,规划好自己的人生,并从平时的学生生活中付诸努力,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教师自我评价

本次班会每一个同学都认真凝听,积极思考,从只对学习的思考到对人生的思考,从对自己学习要有要求到对自己的能力与品质要有要求,无论是现在的学习,还是未来的工作,都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在将来的社会工作中,敬业为本,诚信待人,以平等公正的态度面对身边的人和事,为实现全社会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做出自己的贡献。实现的班会的最初目标。

六、后续教育计划

1、孩子回家后和父母聊聊父母的工作,工作所需要的能力和品质。

2、把所填写的卡片做到班级板报中,让孩子记住自己的目标。

3、开展“请进来”的活动,邀请一部分家长详谈自己的成长。

4、开展“走出去的”活动,带着孩子们走进各行各业。

5、开设主题班会畅谈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五年级上册语文《我的“长生果”》教案优质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五年级,全文共 4330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隆重、胆怯、诸位、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高尚品质。

3.弘扬和学习中华传统优秀的“和”文化,感悟蕴含在文中的“和”文化,自觉接受“和”文化的熏陶。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从多角度去发现、领略蔺相如的形象与品质。

教学难点:把握“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之间复杂的因果关系,以及感悟蕴含在文中的“和”文化。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1.学生结合题目,搜集一些生活中与“和”字有关的常用成语、俗语等。2.查找蔺相如与廉颇的相关文学常识,也可以找找相关的成语、诗词、典故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生阅读历史故事的兴趣以及加深对“和”文化的理解。

1.同学们,我们中华文化可谓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和”文化作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在今天依然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比如说同学们搜集的成语、俗语 “和气生财”、“万事以和为贵” 、“家和万事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等,所有这些词语无一不体现了“和”文化。今天让我们在学习历史故事的过程中,在了解历史名人的同时,一起来慢慢品味其中的“和”文化吧。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将相和》。

2.板书课题。

3. 同学们之前已预习过课文,知道题目的“将”、“相”分别是谁吗?“和”在这里应该是什么意思吗?说说对于题目你是如何理解的?

(“将”指大将军廉颇,“相”指上卿蔺相如,“和”是和好、团结的意思。题目是指大将军廉颇和上卿蔺相如和睦相处,重归友好。后世常用“将相和”比喻文官和武将能团结一致,共同把国家的事情办好。)值得注意的是“将、相、和”这三个字都是多音字。将来、将要;将士,大将;相信;丞相;he和平;he附和,唱和;huo和面;huo和药、和弄;hu和牌。

4、(在鉴赏课文之前,我们先简单来了解一下本篇课文的相关常识)人物以及文学常识理解: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他所了解的历史人物,教师根据学生的谈话适当的激励与点评。)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将”与“相”之间为什么和好,他们之间为什么曾经不和?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围绕廉颇和蔺相如讲了几个小故事,划分好段落,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并想想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

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1—10自然段):完璧归赵。

第二个故事(11—14自然段):渑池之会。

第三个故事(15-18自然段):负荆请罪。

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① 蔺相如“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的两次立功,被赵王封为上卿,致使廉颇不服气才有了“负荆请罪”的故事。因此,这三个小故事之间有着因果关系。

(前两件事均是因,“负荆请罪”是果。)

② 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他们的爱国。板书:爱国(此外还有其他原因吗?请同学们再思考一下。)

历史背景展示:

1、战国是我国历的一个动荡不安,连年征战的时期,当时比较强的国家有七个,即秦、楚、齐、赵、燕、魏、韩,称为“战国七雄”,秦国是的一个。课文中所讲的赵国紧挨着秦国,另一边是富强的齐国,处于两大强国之间的赵国,在军事和外交方面的措施,有关系国家兴亡的重大意义。

(记得有句古话是这样说的,时势造英雄。而我想要说的是在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人们渴望安居乐业,繁荣富强。正因为人们有了安稳过日子的想法,)“和”文化也就应运而生了。所以我认为将相和的另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有共同的文化意识——‘和’文化”。

2、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家、道家、法家等等,他们各自著书立说,如: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以和作为人文精神的核心。其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孟子也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道家的“天人合一”自然和谐观;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提倡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

关于“和”文化的简单概括以及联系生活。

其实蕴含“和文化”的事例很多,比如(1)、战国后期,六国联盟合力攻秦;(2)、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能抛开成见,共同抗日。(3)、而在我们生活中,作为一名学生,能做到与同学们和谐相处,互相帮助,爱护班集体的利益。那么你就是一个传播“和”文化的好学生;回到家里,能和家人互相谅解,维护家庭和睦,那么你就是一个传播“和”文化的好孩子。

2、畅所欲言(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再次零距离接触这些历史人物。):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喜欢哪个人物,联系上下文,想想为什么?

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交流:(蔺相如临危不惧、机智勇敢,胸怀宽广爱国情深;廉颇知错就改、勇于改过;秦王阴险狡诈、贪得无厌……)

(1)、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壁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交流: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根本无诚意拿城换壁,就上前一步,故意说璧上有瑕,巧妙地将和氏璧要回手中,这一言行充分表现了他的机智。

2、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往柱子上撞。

①交流:“理直气壮”,指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真是手中有璧,心中有底。蔺相如知道秦王特别喜欢这块璧,于是抓住秦王喜欢璧的心理,威胁秦王,吓唬秦王。一个“撞”字足以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无畏,也可看出他的才智过人。

②蔺相如的勇敢无畏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也吓坏了非常喜欢和氏璧的秦王,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蔺相如的动作,语言感受他的无所畏惧。(点名回答,要求在读的过程中配上适当的动作、表情等,演好角色。)

3、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①探讨:蔺相如非常聪明,派人把璧送回赵国,先发制人。蔺相如面对强大的敌人毫无惧色,由被动变主动与秦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从中看出他机智勇敢、做事果断、不畏的性格。

②板书:机智勇敢,不畏

4、 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①蔺相如面对秦王对赵王的侮辱,奋起反抗, 为了国家的尊严他不畏,不畏牺牲。(爱国情深)

②情境朗读,体会蔺相如的勇敢无畏。假如你就是蔺相如你会怎样对秦王说这些话,指名读。

“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将军吗?……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从蔺相如的语言、行动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

“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从廉颇的话中,你发现廉颇有什么特点?(廉颇居功自傲、性格直率)

秦王:阴险狡诈、言而无信、贪得无厌

同学们的感受真不少!我发现大家说的最多的就是蔺相如,看来同学们都对正面人物蔺相如情有独钟啊!(文章中主要出现了几个人物?同学们似乎都不咋喜欢秦王啊,他是个怎样的人,同学们到底为何如此抗拒呢?请联系上下文说说你的理由。)

想一想:赵国“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你为赵王感到幸运吗?为什么?

蔺相如具有不畏、机智勇敢,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廉颇也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而他们两人的共同特点是爱国,有这样两位文臣武将处理大小事务,赵王是非常幸运的。

第二课时

一、通读课文,生字词、成语查漏补缺

(1)多音字:着(zháo)急、上当(dàng)、答应(yìng )、为(wéi)难、便(pián)宜、上朝(cháo),据词定音。

(2)认清字形,比较形近字,璧(壁)、秦(奏)、归(旧)、克(刻)。

(3)体会词语的意思,找出课文中带这些词的句子读一读。

攻无不克:攻城夺地,没有拿不下来的。

战无不胜:形容强大无比,每战必胜。

同心协力: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二、我们所学的成语中,有哪些是出自本文的?想想它们是什么意思?

1、负荆请罪:负,背着。荆,荆条,用来打人的东西。本课指廉颇光着上身,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这个成语现用来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2、完璧归赵: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在文中是指廉颇向蔺相如请罪。

三、各抒己见,问题讨论(释疑环节):

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或者不懂的的问题,和大家一起讨论。

如:廉颇负荆请罪的过程中,他会和蔺相如说些什么呢?

四、学有所悟: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即写法。(要求学会融会贯通,学会迁移,运用到写作中。)

1、人物描写方法:

(1)、动作描写:

(2)、语言描写:

(3)、神态描写:

2、修辞手法:对比

3、文章谋篇布局上:呼应题目,揭示主题。

五、总结

本篇课文,我们就学习到这里,希望同学们能把握住用典型事件刻画典型人物性格形象的方法,懂得把本课学习的写法运用到作文中,学以致用。同时能够牢记从中学习的“和”文化,做一名传播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者。

六、教案反思与分析:

1、的不足是有了好的讲解思路(“和”文化)却不能够更好地上好“和”文化的主题,导致我的“和”文化主题理念有点虚,和文章联系不大,割裂了与文章的联系。此外由于“和”文化的知识底蕴不够扎实,不敢有效做出延伸,同时也怕没有把握好尺度,直接扯到空谈“和”文化的大道理那边去;2、上课过程中,由于过度紧张,导致知识点之间的过渡语短路,语言表达不够连贯(这和我本人平时的聊天方式有很大的联系),造成知识点之间的唐突,给同学们带来理解上的麻烦。3、对学生的表扬和肯定力度不够。可能是因为我是男老师的原因吧,也可能与我平时的思考方式有关吧(认为高年级的学生不再需要经常性夸奖),我比较少、也不长于赞扬五年级的孩子。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班上的孩子问题有点多,真的比较难找到理由夸奖他们。4、毕竟是土生土长的粤西人,说起普通话,总是比较欠缺自信。更要命的是,很多时候说起普通话,喉咙声带会不自然,甚至隐隐作痛。硬伤啊!

感觉作为亮点的话,是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把传统文化的理念融入到语文教学上去,尽量做到教书育人两不误。

七、教案修正:

为了更高效把我的“和”文化主题融入到课文中去,应该直接从题目入手分析,紧扣“将相和”三个。理清以下两点即可:(1)、“将”和“相”分别指什么?尝试分析他们的典型性格特点;(2)、重点分析他们为什么会和好?结合文章内容来浅谈“和”文化,从而突出我的主题。做到自始至终围绕“和”文化来谈,突显我的“和”文化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幼儿园2024父亲节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幼儿园,全文共 669 字

+ 加入清单

活动目标:

1、愿意用简短的语句介绍自己的爸爸,能向同伴介绍爸爸的职业。

2、幼儿萌发了解不同行业的愿望,知道部分行业的职业特点。

3、理解爸爸工作的辛苦,乐意大胆表达对爸爸的爱。

4、体验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5、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准备:事先请幼儿观察自己爸爸的日常生活,了解爸爸的职业。

家长准备:身穿工作服,自带职业工具。

教师准备:

1、选定王泽宇、王瑜玲、谷子奇的爸爸为我们的目标对象,一方面他们有着繁忙的工作,孩子都交给祖辈带,另一方面他们的工作(军人、医生、IT经理)是孩子非常感兴趣,喜欢的职业。

2、为家长准备展现技能的舞台,提供环境。

活动过程

1、通过提问引出谈话话题。“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爸爸,每个人的爸爸都不一样。今天我们请小朋友来说说你的爸爸是什么样子的?他的职业是什么?”

2、引导幼儿围绕“我的爸爸”自由交谈。

3、听听爸爸的故事。

——今天,我们这里来了三位爸爸,这些爸爸可厉害啦!你们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的吗?

——教师边请出角色形象“爸爸”,边讲述有关爸爸的故事。

——你现在知道这个爸爸是干什么的了吗?你是怎么听出来的?

4、三位爸爸老师向小朋友介绍自己的工作,并耐心解答小朋友提出的问题。

5、小组活动:幼儿自选爸爸老师作为模仿对象,进行游戏,在游戏中了解部分行业的职业特点。

6、我发现啊你们爸爸的本领都很大的,每天上班很辛苦的,那你爱不爱他啊?你为爸爸做过什么事来表现你很爱他的呢?你可以和周围的朋友商量一下可以为爸爸做些什么事让爸爸高兴。(抱抱、亲亲、给爸爸倒水,捶背等)。

7、一起为爸爸唱歌《我的好爸爸》。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关于开学第一课的教案设计开学第一课活动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设计,全文共 1210 字

+ 加入清单

一、活动主题:

“我的梦,中国梦”

二、策划理念:

开学第一课为平台,以“梦想”为主线,设计系列主题活动,营造浓厚的开学氛围,鼓励全体同学刻苦学习、全面成长,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出努力!

三、活动流程:

(一)现场主题活动

1.做文明有礼千山人(约3分钟)。

设计说明: 二至五年级学生齐做千山路小学自编《文明礼仪操》,集体吹奏口风琴。此环节不仅为一年级的新生做了入校第一节的文明礼仪课程和艺术课程教育,而且也激发了二至五年级的每个孩子以规范的礼仪、饱满的精神进入新学期的学习和生活。

(领导驻足观看,校长介绍)

2.点亮梦想。

(学生集合至指定位置)

(1)面向国旗敬礼--举行升旗仪式。(约4分钟)

第一项:出旗。播放出旗曲,升旗手护旗手正步到达指定位置。

第二项:升国旗唱国歌。播放国歌伴奏,旗手升国旗,全体师生齐唱国歌。

设计说明:升旗仪式作为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形式,通过此环节,让师生把个人理想与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使每一个人都能以一种蓬勃向上的精神状态迎接新学期工作。

(2)情景剧:《我的梦,成长梦》。(4分钟)

设计说明:此环节以情景剧的形式展现,由家长代表、一至五年级学生代表上场,畅谈“我的梦”;下场时家长代表和学生代表将自己的梦想卡贴于“梦想树”。

(3)诗朗诵:《师者梦,教育梦》。(4分钟)

设计说明:此环节由6名不同学科教师代表,以诗朗诵的形式进行“师者梦,教育梦”的梦想宣言;下场时每位教师将自己的梦想卡贴于“梦想树”。

(4)校长致辞:《千山梦,和谐梦》(3分钟)

设计说明:此环节由刘校长进行新学期致辞;下场时刘校长将代表学校的梦想卡贴于“梦想树”。

3.励志梦想。

(1)全校师生励志践行“我的梦,中国梦”。(2分钟)

设计说明:此环节由全校师生齐诵《少年中国说》片段,激发每位师生励志,以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梦想,从而为实现中国的强国之梦做出努力。

(2)请市领导赠送礼物。(2分钟)

(二)深化主题活动

1.参观梦想文化主题长廊。(约25分钟)

请刘爱民校长引领参观并介绍情况。

参观路线为:教学楼中厅—西楼梯上至三楼(参观“师者梦”主题体验走廊)--录播教室(参观设施建设)——3楼道德讲堂——微机室a(参观设施建设)——东楼梯上至4楼陶艺室(看学生陶艺作品)——手工室(看田园美术作品)——书画室(看学生作品)——西楼梯上五楼美术教室(看学生美术作品)——电子琴室(看硬件设施)——5楼连廊(介绍千小劳动实践基地)——学生阅览室——南楼梯学生“我的梦”主题体验走廊——南楼梯下至二楼心理活动室(介绍心理室使用)——南楼梯下至一楼。

(参观结束后,领导离开校园。)

2.观看央视开学第一课专题片。(约50分钟)

3.各班级主题队会。(约30分钟)

(1)结合观看的《开学第一课》,讨论什么是梦想。

(2)从自身出发,建立近期目标,谈谈自己的梦想。

(3)如何在新学期实践自己的梦想。

(4)完成自己的《新学期圆梦计划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八年级上册语文《梦回繁华》教案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二,设计,全文共 3762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把握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第1课时《饮酒》(其五)《春望》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边塞诗”“咏志诗”等都大放光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类体裁的杰出作品。

二、教学新课

饮酒(其五)

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朗读诗歌

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文学家、诗人。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等。

陶渊明二十九岁时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饮酒》组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后,饮酒即兴所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此为第五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

2.明确诗歌节奏,自由朗读诗歌。

3.请一个学生朗读。

目标导学二:梳理诗意,解说内容

请结合文中注释自译全诗。

提示:住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请问你为什么能够这样呢?(是因为)心灵避离尘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无意中见到南山胜景绝妙。傍晚山色秀丽,飞鸟们一起结伴回巢。这里面有人生的真谛,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目标导学三:深入赏析,把握情感

1.本诗流露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表达了诗人厌倦官场腐败,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真意,获得恬静心境的思想感情。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见”字能否改为“望”字?为什么?

明确:“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而“望”字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

明确: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4.本诗是如何将记叙、描写、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请简要评析。

明确:“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是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的生活环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是描写,细致地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悠然”的心境;“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抒情,“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春望

目标导学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地放声朗读,至少读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点名读,正音。注意“搔(sāo)、簪(zān)”是平舌音。

思考:本诗主要描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本诗描述了诗人困居长安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他忧国思家的情感,反映了他热爱国家、眷恋亲人的美好情操。

目标导学二:品味诗句,描绘画面

1.诗歌的首联写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各有什么特点?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写了国、山河、城、草木四种景象。国破,山河依旧;城春,草木深。这是一幅沦陷中的长安城的破败景象: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使人满目凄然。

2.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学生可能有两种看法。一种看法是那娇艳的花也因感时伤别而泪水纵横,那无忧的鸟也一改往日动听的歌喉而发出让人惊心的啼叫。另一种看法是诗人伫立在娇艳的花旁,听着掠空而过的鸟儿婉转的啼叫,心里嗔怪它们的无情而流下了伤时恨别的泪水。(言之成理即可)

3.想象颈联、尾联的形象及画面。

明确:烽火连天,兵荒马乱,“家书”承载着亲人的牵挂和眷念。诗人盼望得到一封家书,然而终归是失望,我们仿佛看到诗人满头白发如冰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

第2课时《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

一、导入新课

讲述李贺以诗求见韩愈的故事。内容如下:

元和二年深秋的一天,小青年李贺带着一首诗去求见韩愈。当时,韩愈刚把客人送走,非常疲倦,准备休息。当他的门人把这首诗送给他时,他一边脱着衣服,一边很随意地看了送过来的诗歌。可是,当他看到开头两句诗时,便大为震惊,连忙请李贺进来详谈。而这首仅以开头两句就打动韩愈的诗,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雁门太守行》。

二、教学新课

雁门太守行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朗读诗歌

1.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他是唐代中期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年少时在诗歌创作上就已有成就,有“诗鬼”之称。一生抑郁,27岁病逝。他的诗常以描写想象中的或听说的战争场面,表达自己以死报国的决心和立功的壮志。

2.学生自由地放声朗读,至少读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目标导学二:品味诗句,深入赏析

1.首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明确:首句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2.第三、四句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战争的?

明确:作者没有从正面描绘两军短兵相接、兵刃交加的厮杀场面,而是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写战斗的激烈和悲壮。用呜咽的角声、紫色的血迹,渲染悲壮惨烈的气氛,写出了激战中边塞风光的悲壮之美。

3.最后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两句诗点明主旨,活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4.李贺写诗,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试以这首诗为例具体说明。

明确: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紫红色,不但鲜明浓艳,而且它们跟黑色、秋色、玉白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赤壁

目标导学一:朗读诗歌,感知大意

读准节奏,初步感知诗的大意。

提示: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泥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目标导学二:合作探究,深入赏析

1.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明确: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引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历史眼光?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杜牧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反映了他敏锐的历史眼光和独到的见识: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历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这两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这句诗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豪气与自信。

3.有人认为,杜牧只关心两个美女的命运,而不关心国家和人民的安危。对此,你有何看法?

明确:杜牧用的是以小见大的写法,“锁二乔”是作为东吴政权灭亡的特征而出现的,用两个美女的命运来象征国家的命运,更为形象贴切,耐人寻味。

渔家傲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朗读诗词

1.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宋代女词人。其诗文并美,尤长于词,其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艺术技巧很高,形式上擅用白描手法,力求创新。语言清丽雅洁,明白如话,富有生活气息,人称“易安体”。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辑有《李清照集笺注》。

在词的创作,李清照是继柳永、秦观、周邦彦之后又一的婉约派词人。她的词清新婉转、幽怨凄恻,极富抒情性。但这首《渔家傲》却表现出非常不同的风格,它气势磅礴,音调铿锵,是李清照词中最别具一格的杰作。

2.反复诵读,把握节奏和韵律。

目标导学二:理解词意,概括主旨

1.理解词句的含义。

(1)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明确: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词人把低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2)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明确:词人在梦中飞上了天空,见到了天帝,天帝询问她的去向。上阕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3)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明确:“路长”“日暮”写出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感受。“谩有惊人句”,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不满之情。

(4)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明确:表达了词人决心要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远去,奔向缥缈的神山寻求幸福。

2.概括这首词的主旨。

明确:该词通过梦境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通过回答天帝的问话,直抒胸臆,感叹自己空有卓越的才华,虽辛苦求索,终因遭逢不幸,未能找到光明。表达了词人烦闷的心情,充分地表现了词人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反思

可取之处

反复诵读诗歌是理解诗意和情感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从诵读入手,精讲多读,以读带品。品读时,要求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读出作者所表达的内在感情。

不足之处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重点,但有些学生还是难以通过诗词内容来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开学幼儿安全教育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全文共 571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了解台风带给我们人类的危害,并知道一些台风来临时的安全措施。

2.能分辨台风来临时我们应该做到的安全行为。核心经验能分辨台风来临时我们应该做到的安全行为。。

教学准备

1.ppt

2.电脑、投影仪、翻页笔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经验分享,引出主题(ppt1、2)--小朋友们你们遇到过台风吗?你了解它吗?

二、了解台风带来的危害(ppt4-8)--台风会给人们带来怎样的危害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引发暴雨、引发暴潮、毁坏树木、毁坏建筑物、影响出行、影响交通)

三、听故事,感受台风(ppt10-15)--你经历过台风吗?皮皮猴和小黄鸭就刚刚经历过,一起来听听它们的故事吧!

看ppt听故事--台风来临前天气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黄鸭和皮皮猴在路上发生了什么事?

--小黄鸭对皮皮猴说了些什么?

--台风来临时,你的周边环境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小结:刮大风时,小朋友呆在家中,尽量少出门。(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如果必须出门,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能在高楼下走,要远离建筑物。

四、台风来临时我们应该做些什么?(ppt18-25)请小朋友根据图片提示作出判断:

--你觉得这样做对吗?

小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面对台风来临,你学会怎么应对了吗?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背一首有关这堂课的安全儿歌,牢牢记住吧!

台风台风火气大狂风吹来暴雨下台风来了赶快跑躲进屋里就不怕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故宫博物馆》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六年级,全文共 4547 字

+ 加入清单

文本分析:

本文由四份阅读材料构成。材料一介绍了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故宫的热爱与赞颂之情;材料二介绍了故宫因火而遭毁坏,后又修复的过程,具体介绍了梁九是如何克服困难完成重建太和殿的工作的,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智慧和技艺;材料三是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上的一幅截图,向游客简单介绍了故宫,并介绍了去故宫博物院参观的方案;材料四是故宫博物院平面示意图。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阅读材料虽然多,但是给学生提供了两种不同的阅读任务,要求学生针对不同的阅读目的来选择阅读材料,因为在本单元的前两课中已经进行过类似的阅读训练,所以本课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故宫的建筑群非常复杂,学生在学习时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握故宫的整体面貌。同时,本课不仅仅是描述了故宫的建筑、布局,更体现了中华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引导学生体会这一点。

教学目标:

1.了解故宫的建筑布局及特点。

2.了解事物说明文常用的说明顺序——空间顺序;感受材料一详略得当地说明事物的写法。

3.开阔眼界,激发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4.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选择对应的阅读材料。

教学重点: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体会材料一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提取文本主要信息;学会从纷杂的材料中选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

过渡: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吗?去过北京的同学都参观过哪些景点?没有去过北京的同学如果有机会去那儿,又想去参观哪些景点呢?(同学们自由发言)

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或想法,大家应该发现了一点,不管是去过的同学,还是没去过的同学,都提到了几处同样的景点,比如长城和故宫。今天啊,我们就去故宫看一看。

2.出示课题,师生交流准备的资料。

预设: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故宫的图片和资料。学生收集的资料可能包括故宫的修建经过、规模、作用、地位和与故宫有关的重大史实,介绍这些资料有助于学生熟悉说明对象,为理解课文做准备。可以请去过故宫的同学谈谈见闻和感受。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说说课文中的四则材料分别讲了些什么,明确阅读任务。

预设:本文整体篇幅较长,阅读材料比较多,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应该对每则材料的侧重点有所了解。请同学们说一说,再结合课前导语提供的阅读任务,分组学习。

2.学生交流汇报,分组填写任务表。

明确:材料一:介绍故宫的悠久历史、文化价值以及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

材料二:介绍太和殿被毁和重修的过程。

材料三:网页资料,简单介绍故宫以及参观故宫博物院的方案。

材料四:网站资料,故宫博物院的平面示意图。

3.学生根据阅读任务阅读相关材料。

预设:因课程时间有限,而这两个阅读任务都涉及实践操作,所以此处只引导学生根据阅读任务选择相关的阅读材料,可对重点字词、语段进行圈画,交流简单思路,具体操作可放在课后完成。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合作学习“材料一”

1.教师出示“自主学习卡”,小组合作探究。

过渡:在本文中,材料一篇幅最长,内容最多,信息量最大,不管是完成哪个阅读任务,材料一都是阅读的重点。下面是一份自主学习卡,请大家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认真思考,分组交流。

2.汇报交流自主学习卡上第②小题。

预设:如果能正确填写此图,说明学生对课文的说明顺序已经把握到位了;若填错,则引导学生再回看相关文字或段落,修改错误的同时也能加深印象。教师无须再逐字逐句地介绍本文的说明顺序了。

3.汇报交流自主学习卡上第③小题。

明确: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石桥→太和门→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小广场→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

4.汇报交流自主学习卡上第④小题。

学生思考后明确:第1、2自然段是总说,概括介绍故宫的位置、历史、地位、总体布局和艺术风格。中间(第3—15自然段)是分说。根据故宫的特点,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为前朝和内廷两部分分别加以说明。前朝主要介绍“前三殿”,先介绍殿前建筑(第4自然段),然后依次介绍太和殿(第5—8自然段)、中和殿(第9自然段)、保和殿(第10自然数)。内廷主要介绍“后三宫”,分别是乾清宫(第12自然段)、交泰殿和坤宁宫(第13自然段),接着概括介绍后三宫的彩画图案(第14自然段)和御花园(第15自然段)。最后一段借登临景山俯瞰故宫全景,对上文进行综合总括,再次突出故宫建筑群布局的和谐统一,使读者获得明确、完整的印象。

5.师生共同解读疑难问题。

(1)作者为什么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明确:因为太和殿是“前朝”乃至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所以作者把太和殿作为介绍的重点。

(2)揣摩文中写“龙”的句子,探究作者这样写的原因。

(课件出示相关语句,还可以出示相关图片,以助理解。)

明确:龙有象征意义,历朝历代的皇帝把自己神化为受命于天的“真龙天子”,把龙作为自己的化身,龙即是皇权的象征,所以大殿上才会有这么多龙的造型。

预设:明确这一点后,还可以引导学生找找文中出现的其他动物的造型,若学生感兴趣,教师可简要讲解,如鳌是传说中海里的大龟或大鳖,它是长寿的象征,而且人们认为它具有预知未来的灵性。在古代,每当举行重大活动之前,巫师都要烧龟甲,根据龟甲上爆裂的纹路来占卜吉凶。又如鹤,也被看成长寿的象征,神话中鹤常为仙人所骑,老寿星也常以驾鹤翔云的形象出现。可见,故宫的每一处建筑细节都有其特定的含义。

(3)本文是一篇说明文,却非常讲究语言的锤炼,找出一些语句来朗读、探讨。

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

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

明确:这些语句的共同特点是连用四字词语。本文原是一篇针对听众的广播稿,作为广播稿,更须注意语言上的锤炼。文中连用四字词语,听来悦耳,读来顺口,显得整齐匀称,富有节奏,增强了语势,有助于表现故宫建筑的壮美、典雅。

自主学习“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

快速默读后三则材料,根据提示自主完成下面的练习。

材料二:

(1)关注时间:

?太和殿突然起火后,并没有立即修复,而是荒芜了( )年。

?太和殿上一次重建是在明朝天启年间,距离清朝此次决定重建相隔了( )年。

?梁九主持修复太和殿的工作,历时( )年。

(2)概括修复太和殿时遇到的困难和修复的方法。

材料三:

信息概括:

?1961年,故宫被定为 。

?1987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 名录。

?明明打算周末去参观故宫,他应该从进入故宫;参观结束后,他应从 或 离开故宫。

材料四:

画一画:

可根据材料一中的说明顺序,在故宫平面示意图上画一画,说说你的发现。四、语言训练,课堂回顾

1.课堂语言实践训练。(机动)

(1)画一画,说一说。

要求:明天我们班要开一次家长会,打算在校门口摆放一块小黑板做指示牌,请你画一幅简明示意图并做口头解说,注意方位词的运用。

(2)试一试,练一练。

要求:以教室正中位置为立足点,分解说明教室内的布局与主要物件,并选择其中一处作为解说重点。

2.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收束课程。

小结:本文的信息量非常大,如果你想为家人或自己做个游览计划,学习本课对你一定非常有帮助。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又巩固训练了本单元的阅读策略——根据阅读任务来确定阅读方法。我们也能够从文中得到非常好的写作借鉴——按照一定的方位顺序来介绍事物,就会介绍得清楚明白。我们更领略了故宫建筑的壮观、精美和蕴含其中的传统文化精髓。时间有限,故宫太博大精深,我们只能管中窥豹,但大家课后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故宫,去领会它的美。

五、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板书设计:

教学重点片段实录:

◆找出文中表明故宫总特点的句子

师:我们的第三项任务是什么?

生:寻找故宫的总特点。

师:找到了吗?一起读——

生: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师:想想我们刚才第一眼看到故宫的图片时,都发出了“哇——”的惊叹声。现在我们看了课文后,在文中找到了这个重点句,这真是异曲同工之妙啊!我请同学们就在这句话旁边写上“哇——”这一批注,要的是大家明白:声音与文字是相通的。

(生做旁批。)

师:这篇文章很奇怪,要说明的是故宫博物院,可是有一段文字却写了另一处风景,请问是哪一段?写的是什么风景?

生:最后一段,写的是景山。

师:咱们来齐读最后一段,看是否离题了。

(生齐读末段。)

师:离题了吗?

生:没有啊,因为这景山是用护城河中挖出的泥土堆起来的,与故宫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师:仅凭此理由就来写它,那与故宫相关的东西多着呢,要知道故宫里面有九千多间房屋啊,作者干吗不一一写来?

生:因为作者还要站在景山高处望故宫。

师:站在景山上望到的故宫是怎么样的?

生: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

师:此话好像前面有过?

生:没有的。

师:话当然不是这么说的,意思还是这个意思的。

生:就是换汤不换药。

师:对,能找到吗?

生:找到了,就是第2自然段里的内容,“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相当于这里的“重重殿宇,层层楼阁”。

生:还有写故宫总特点的句子,也是这个意思。

师:是啊,所以作者在最后情不自禁地再一次赞叹:“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现在明白了吧,最后来上这样一段,这不就是前呼——

生:后应!

师:此是其一,还有一个奥妙大家可能就看不出来了。(学生面现好奇。)

师: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前面介绍故宫的时候,是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写的,作者的观察点是在变化的,能找出表示地点变化的词句吗?

(生纷纷回答:“从天安门往里走”“走进午门”“进了太和门”“从保和殿出来”,等等。)

师:再来看最后一段里,作者此时的观察点是站在景山高处。如果说刚才是作者身在其中的话,那么现在是跳出其外,从另一个角度观察故宫了。学到这里,给课文分段已呈瓜熟蒂落之势。请大家以最快的速度给课文划分层次。

(生划分层次。)

生:分三层。第一层,第1、2自然段,总起;第二层,是第3自然段到倒数第2自然段,具体说明;第三层,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

师:思路是对的,不过层意的概括有些笼统,说最后一段是总结也似乎不太妥当。现在我们来给每一层概括一下意思。

(生动笔。)

生:第一层介绍故宫面貌,指出它的特点。第二层具体介绍故宫,写各部分的位置、外观、内饰、功能。第三层写从景山望故宫的印象,照应开头。

赏析:说明文中常常有些中心句,或说明每段段意,或概括文章内容。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便技巧性地引导学生留意这样的句子,且引导学生注意前后呼应的内容。另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还发现了作者观察位置及观察视角的变化,可以说,只是一个小小的片段,却自然融合了许多知识点和方法的讲解,可见教师对课堂的巧妙安排。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对主题班会的总结报告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工作总结,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班会,全文共 1843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我院统一安排,09级和10级各班同学在4月28日至5月10日期间自选时间和地点召开了以“温暖你我,给力幸福——大学生人际关系漫谈”为主题的班会

本次班会主要分为三种模式:师生关系、寝室关系和恋爱关系。我院学生任选一种模式开展班会。地质0901班开展的师生关系模式,环节一:播放老师与学生发生冲突的视频,引出话题。环节二:师生共同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看到的、听到的师生关系处理问题。师生共同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看到的、听到的师生关系处理问题。吴金荣:学生要尊重老师,同时,老师也要给予学生以肯定。当学生在某些方面做错了的时候,老师一味地斥责,甚至气急败坏而“粗口”,这只会在学生面前暴露“粗野”的形象,让学生失望,而作用似乎也起不了多少。因为老师应对的是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必须的决定是非的潜力,老师们往往一味地强调学生不能逃课,却忽视了学生为什么要逃课以及逃课之后都去干什么了。要弄清这个问题,自然需要和学生沟通。吴东胜老师:学生上课爱迟到。上课铃响了,我准备开讲了,但是,学生还是一个接一个地进来,老是打断我的思路。我不得不想了个办法,以后每堂课的前几分钟先叫两三个学生上台做演讲,让他们也尝一尝思路被别人打断的滋味。有很多道理,光靠老师在讲台上“训斥”是没用的,学生不自己去经历、去感受,根本无法理解老师的情绪。环节三:主角扮演。由于此刻的学生都出生在改革后代后,多数

未吃过苦,经历少,对人际关系的处理基本上没有任何经验可言。而学生在校时间长,每一天都在和老师打交道,而老师工作压力大,与学生相处起来,不同于社会上朋友关系,很多时候感到迷惑,不听话的学生又很多,因此老师与学生容易发生冲突。在此次班会课上透过师生间的讨论,找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为校园构建和谐校园;为社会构建和谐家园创造条件。

地信11001、11002班联合开展的寝室关系活动的主要流程及资料:1、团会以主持人周阳和郭文静的一段短话剧开始,引出相关主题;2、大家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对室友的那些行为不习惯,提出来大家商量解决,还有对以前的室友有那些做的不够的地方都说出来让大家彼此了解。3、大家一齐做一些小游戏以增加相互之间的感情,还有相关奖励;4、大家一齐评选出心目中的模范寝室;5、主持人对本次团会进行总结。本次班会,让大家认识到寝室人际关系的重要性,结合本寝室实际状况讨论寝室人际关系和谐的原因及破坏和谐寝室人际关系的因素和事件;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建立和谐的寝室人际关系,怎样处理寝室矛盾,倡导互帮互助精神。期望透过这次班会课让同学们学会相互包容,相互帮忙,加强宿舍内部团结及群众荣誉感;同时,让同学们学会处理宿舍内部的人际关系,在群众中感受到关爱的力量、协助的力量,感受人生的欢乐和幸福,从而以一颗用心乐观的心来善待周围的每一个人,善待生命的每一天。

资工(基)11006班开展恋爱关系活动,活动流程如下:1、本次班会以漫谈的形式开展本次班会,所以以莫文蔚的《感情》,引出此次班会主题,为此次班会赢得了一个活跃的气氛。同时,说明处理好学习和恋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由班上所有同学推选出班上同学心中所认为的最和谐,最上进的一对,由他们谈谈自己如何处理学习和恋爱的关系和技巧;3、主持人以宣讲的方式,讲述了明确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提倡志同道合的感情,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以及讲述了如何在学习中恋爱和在恋爱中学习的相关经验;4、请同学们自由谈论和发言,讲述自己对大学恋爱的观点和看法;以及谈述一些大家都有想法的话题,如异地恋等;5、请同学们自由谈论和发言,能够结合自己所了解的恋爱经历,也能够结合自己的恋爱经历,讲述怎样发展健康的恋爱和怎样调节自己的恋感情绪,总结在恋爱中的误区;6、进入活动环节,透过一个恋爱小测试,使大家对自己的心理更加了解;7、讲述一些恋爱注意事项和恋爱名言结束;8、大家群众谈论收获的心得,结束整次班会活动。大学生恋爱一向是大校园园的热门话题,大学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成为培植感情之花最肥沃的土地。恋爱和学业也就自然成为了大学生在校期间应对的两个主要

问题。恋爱关系处理得当、正确,能够成为学习和事业的催化剂,使人学习努力、成绩上升;恋爱关系处理的不当,可能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情绪波动、成绩下降。透过这次班会,让同学们对大学生恋爱有一个良好的认识,正确处理学习与情感问题,增进相互间的思想交流。

其他各个班级也都选取相应主题,开展班会,均到达了班会的预定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主题班会方案策划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班会,全文共 522 字

+ 加入清单

一.主题思想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每个人都怀揣着一个属于自己的梦想。然而,什么是梦?什么又是梦想?梦是期待,而梦想是坚强--是你把飘渺的梦坚持作为自己理想的勇气和执著,是你对自己负责的境界。但扪心自问,我们有多少人能够成就自己心中最初的梦想?

我们的梦想,是一个简单的信念,是一份对自己未来与生命的责任。也许,是二十岁的豪情壮志;也许,是青春期的迷茫与冲动;也许只是一份平淡的渴望,渴望掌声,渴望成功。无数的“可能”,无数的“希望”,因为我们的青春岁月充满奇迹,我们心中大大小小的梦,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芬芳弥漫。

激励学生考虑人生,励志青春,放飞梦想!

二.活动安排。

1.秦珊演讲《梦想》

2.姜宁歌曲《隐形的翅膀》

3.燕倩玉演讲《坚持就是胜利》

4.周倩歌曲《非你不爱》

5.边晓婷演讲《坚持就是胜利》

6.卢兰歌曲《叫姐姐》

7.薛孝娟演讲《梦想》

8.姜宁舞蹈《扇舞星韵》

9.赵艺演讲《梦想》

10.路玥,郑倩歌曲《爱的华尔兹》

11.李倩楠演讲《梦想》

12.韩晨等人拉丁舞《恰恰》

三.活动总结。

无论岁月在我们脸上增添了多少痕迹,无论世事在我们胸口划过多少到伤痕,只要我们还有呼吸的权利,就拥有重塑梦想的激情!只要我们还有生存的氧气,就拥有缔造激情的勇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一年级主题班会方案锦集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一年级,班会,全文共 1013 字

+ 加入清单

活动目的:

1、坚持每一天自己的事自己做,培养自理意识,不会做的学着做。如:自己穿衣、吃饭等。

2、透过活动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3、让学生成为自己生活中的小主人。

4、感受长辈对我们的关心以及他们的辛苦。

活动准备:

1、事先调查学生在家的表现

2、搜集与主题有关的歌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家里你还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或小公主吗?你们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就应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这样我们不仅仅能够得到锻炼,还能减轻爸妈、爷爷奶奶的负担。这天我们召开的主题班会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二、学习歌曲《我有一双万能的手》

我有一双万能的手,万能的手,

样样事情都会做,都会做,

洗衣裳呀,洗手绢呀,

补袜子呀,缝钮扣呀,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做。

妈妈说我是个好孩子,

爸爸他也常常夸奖我,夸奖我

师:同学们,你们是不是也有一双万能的手阿?你们说说,我们的手都能干些什么事?

生:写字、扫地、穿衣……

师:我们的双手能做这么多事,真是一双万能的手阿。

三、现场比赛并学习

1、系红领巾比赛

师:既然我们有一双万能的手,而你们也都是少先队员了,老师有个提议,让全班同学来进行一个系红领巾的比赛。

2、学习绑鞋带

师:同学们,有一天,我看到我们班姚琦同学帮忙另一位同学绑鞋带,老师很高兴。但是似乎班上很多学生都不会,此刻我们一齐来学习如何绑鞋带,好吗?

四、小调查

师:同学们,我有几个问题,需要你们帮忙,我们一齐来看看:⑴你在家是自己穿衣、穿鞋袜吗?⑵自己的学习用品自己整理吗?⑶每一天早上自己背着书包来上学吗?

师:穿衣、穿鞋袜,整理书包等都是你们自己能做的事,但是有的学生却是家里的长辈帮忙,想想家里的长辈他们在忙自己事的同时,却还要操心你。想到那里,你是不是觉得你就应自己学会做自己的事。劳动是最光荣的!

五、歌曲《劳动最光荣》

太阳光金亮亮,雄鸡唱三唱。花儿醒来了,鸟儿忙梳妆,小喜鹊造新房,小蜜蜂采蜜忙,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

青青的叶儿红红的花儿,小蝴蝶在玩耍,不爱劳动不学习,我们大家不学它。要学喜鹊造新房,要学蜜蜂采蜜糖,劳动的快乐说不尽,劳动的创造最光荣。

六、总结:

透过这天的主题班会,期望同学们日后能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养成劳动的好习惯,拥有一双万能的手!同时,也期望同学们今后能主动帮忙长辈,做长辈的小助手。

反思:本次班会多以讲来传输主题精神,可多一些正面例子,让学生在环境中受感染,从而更有说服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八年级上册语文《藤野先生》课文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二,教研,设计,全文共 3038 字

+ 加入清单

1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揣摩体味相关词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细腻描述人物言行的写法。

4、体会爱心献给他人的美好情感。

2重点难点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与主旨。

2、揣摩词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会爱心献给他人的美好情感。

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藤野先生第一学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导入语:人的一生中总会有些令人难忘的经历,有些经历让你感受到温暖,有些经历让你感受到痛苦,有些经历让你感受到奋斗的乐趣。在鲁迅先生的一生中也有过这样的时候,那就是他的老师。我们已了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老先生,今天我们来学习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的文章,看看在鲁迅先生的记忆中的另外一位老师。

2、简介时代背景:国情,作者人生、思想。

二、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教师纠正字音,并思考:

(1)文中“我”的活动变换了3个地点,它们是东京、仙台、北京。

(2)“我”的这些活动是按照时间顺序来组织的,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3)根据地点变化,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以及转到仙台求学的原因。这为与藤野先生的相识埋下了伏笔。

第二部分(第—段),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我”在仙台结识藤野先生,受先生教益,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以及“我”弃医学文的原因。

第三部分(第—段)写“我”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以及先生的崇精神品德对我的激励与鼓舞。

2、再读课文,找出鲁迅对藤野先生感情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作者对老师的感情如何?

——感激、敬仰、怀念……

三、研讨人物

1、本文写了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哪几件事?用简要语言加以概括。

(1)写藤野先生检查并从头到末地修改“我”抄的讲义。表现了先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2)写藤野先生指出“我”绘的解剖图中的错误。表现了先生热情关心,严格要求的工作作风。

(3)写藤野先生为“我”不信鬼神,敢于解剖尸体而感到高兴和放心。表现了先生的正直无私,直挚诚恳的工作精神。

(4)写先生向“我”询问,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表现了先生的探索研究,实事求是的精神。

2、根据上面事例,你认为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在中心词前面用恰当的修饰语作概括。 答:鲁迅描写了一个的藤野先生。

(认真负责、严格要求、循循善诱、关心爱护、从严治学、热情关怀、正直诚恳、毫无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四、探究阅读

1、为什么鲁迅对先生会有这样深厚的感情?(介绍鲁迅当时在日本的处境)

当时中国落后挨打的背景,中国留学生在国外处境的介绍,以利于学生理解鲁迅在碰到象藤野先生这样的老师时的感激和敬仰之情。

2、文章主要写藤野先生,为何要写东京的留学生和初到仙台的情况?或交待动机或正面衬托或反面衬托要区别对待。

在这样的处境中碰到这样的一位导师,真的令人一生难忘。所以在20年后,鲁迅依然记忆犹新,特别是在陷入困境的时候,更会想起他来。

3、阅读课文最后一个小节,思考:在这段文字中先生要说出的是些什么话语。我为什么良心发现的,增加了勇气,继续写文章?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五、拓展延伸

在你的人生经历中有没有最感动的时候?什么事情,什么人,对你有什么启发?

(这一组问题,其实是由问题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感情引出的,由这个问题带学生进入对藤野先生的了解,对鲁迅当时处境的理解,对鲁迅对藤野先生情感的理解,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自己的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感动。)

六、课外作业

课外阅读《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回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将寿镜吾、章太炎、藤野先生加以比较,写一段话来,看看他们各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1 藤野先生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1 藤野先生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藤野先生第一学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导入语:人的一生中总会有些令人难忘的经历,有些经历让你感受到温暖,有些经历让你感受到痛苦,有些经历让你感受到奋斗的乐趣。在鲁迅先生的一生中也有过这样的时候,那就是他的老师。我们已了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老先生,今天我们来学习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的文章,看看在鲁迅先生的记忆中的另外一位老师。

2、简介时代背景:国情,作者人生、思想。

二、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教师纠正字音,并思考:

(1)文中“我”的活动变换了3个地点,它们是东京、仙台、北京。

(2)“我”的这些活动是按照时间顺序来组织的,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3)根据地点变化,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以及转到仙台求学的原因。这为与藤野先生的相识埋下了伏笔。

第二部分(第—段),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我”在仙台结识藤野先生,受先生教益,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以及“我”弃医学文的原因。

第三部分(第—段)写“我”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以及先生的崇精神品德对我的激励与鼓舞。

2、再读课文,找出鲁迅对藤野先生感情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作者对老师的感情如何?

——感激、敬仰、怀念……

三、研讨人物

1、本文写了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哪几件事?用简要语言加以概括。

(1)写藤野先生检查并从头到末地修改“我”抄的讲义。表现了先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2)写藤野先生指出“我”绘的解剖图中的错误。表现了先生热情关心,严格要求的工作作风。

(3)写藤野先生为“我”不信鬼神,敢于解剖尸体而感到高兴和放心。表现了先生的正直无私,直挚诚恳的工作精神。

(4)写先生向“我”询问,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表现了先生的探索研究,实事求是的精神。

2、根据上面事例,你认为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在中心词前面用恰当的修饰语作概括。 答:鲁迅描写了一个的藤野先生。

(认真负责、严格要求、循循善诱、关心爱护、从严治学、热情关怀、正直诚恳、毫无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四、探究阅读

1、为什么鲁迅对先生会有这样深厚的感情?(介绍鲁迅当时在日本的处境)

当时中国落后挨打的背景,中国留学生在国外处境的介绍,以利于学生理解鲁迅在碰到象藤野先生这样的老师时的感激和敬仰之情。

2、文章主要写藤野先生,为何要写东京的留学生和初到仙台的情况?或交待动机或正面衬托或反面衬托要区别对待。

在这样的处境中碰到这样的一位导师,真的令人一生难忘。所以在20年后,鲁迅依然记忆犹新,特别是在陷入困境的时候,更会想起他来。

3、阅读课文最后一个小节,思考:在这段文字中先生要说出的是些什么话语。我为什么良心发现的,增加了勇气,继续写文章?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五、拓展延伸

在你的人生经历中有没有最感动的时候?什么事情,什么人,对你有什么启发?

(这一组问题,其实是由问题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感情引出的,由这个问题带学生进入对藤野先生的了解,对鲁迅当时处境的理解,对鲁迅对藤野先生情感的理解,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自己的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感动。)

六、课外作业

课外阅读《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回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将寿镜吾、章太炎、藤野先生加以比较,写一段话来,看看他们各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对主题班会的总结报告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工作总结,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班会,全文共 663 字

+ 加入清单

值母亲节来临之际,班级举办一系列活动,促使学生理解母亲,体谅母亲,感激母亲。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热情高涨。第一、班每个同学都以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恩之情,例如制作贺卡、手抄报、画图画、手工艺品等;第二、每个学生都表达自己对母亲,对母爱的深情体会;第三、认真开展“感恩母亲”的主题班会,学生做主持,全班学生共同参与。本次班会的活动形式有欣赏音乐、朗诵诗歌、欣赏小品、畅谈心里话、大合唱等。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积极配合,认真对待,投入感情。通过这一堂主题班会课,学生能真切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并在过程中受到感动,理解亲情的内涵。在此,我献上一首一位学生亲笔写来送给妈妈的诗歌,也以此送给所有母亲,祝愿她们永远健康快乐!

随着主题班会的落幕,我的感触良多。的确,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最真诚的爱。多年来,我们得到了母亲诸多的关怀及爱护,要说报答的话,我们永远也报答不完,但我们一定要体谅母亲的辛劳,学会关爱母亲、体贴母亲。平时,我们一定要记住妈妈的叮咛,在学校里尊师勤学,长知识、长才干,让妈妈放心!在家里,我们要习惯于向妈妈说一声“谢谢”,力所能及帮妈妈干一点家务,那怕是做一顿饭,洗一件衣服,酷暑中煽一煽扇子,寒冬中织一件毛衣……都能代表我们拳拳的孝心,表达我们的感恩之心。

同学们,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希望大家学会感谢母亲、关爱母亲,但这并不是说只有在母亲节这一天才要特别去关心母亲,365天里,每一天都要感谢母亲、关爱母亲,因为关心母亲的是不放假的。最后,祝福天下所有的母亲健康快乐,也祝福天下所有的家庭幸福美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小学三年级英语下册《Unit 6 How many?》教案优质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三年级,全文共 2647 字

+ 加入清单

知识目标

1、能听懂、会说How many…do you see? I see….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进行运用。

2、学说数字eleven twelve.

3、能听懂会说赞美别人物品的短句:Wow,so beautiful!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2、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英语习惯。

3、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判断力和反应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触发学生参与活动的欲望。

【教学重点】

1、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How man… do you see? I see….

2、单词beautiful 的正确发音。

【教学难点】:

The black one is a bird.

【教学策略】

本课的教学以跨越式理念为指导,以“言语交际为中心”。借助多媒体资源,通过创设情景,借助实物辅助教学让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来实现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在丰富语境中培养其听说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自制的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Step1:创设情境 综合复习

1、Sing the song: Old Macdonald has a farm

(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下一步创设情做好铺垫。)

2、Free talk.

T: Hello! Boys and girls! I am your new English teacher. I am Miss Chen.

Where are you from?

S:I’m… I’m from…

T: Nice to meet you!

S: Nice to meet you,too.

……

(教师真诚的微笑,热情地打招呼,亲切地握手。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使孩子们自然进入到英语学习的氛围中。)

3、Pair work

T: Old Macdonald had a farm. There are many animals in the farm. Do you like animals?

Ss: Yes,I do.

Model:

A: Do you like…? (pigs, rabbits,elephants, giraffes…)

B: Yes,I do./No,I don’t. It’s … . It has… . (fat, thin, tall, small, long, cute,short, eyes, ears, nose, tail…)

Step 2:听读新知初步感知

1、教授单词beautiful.

多媒体课件出现农场图片

T: Today is a good weather. Let’s go to the farm picic!

Look at the farm. It’s beautiful.

S:Wow, So…!

T: Wow, so beautiful!

(用农场美丽漂亮的图片自然引出beautiful这个单词,学生面对如此漂亮图片,加上教师用不同的语调示范,而且表情夸张,让学生受到了很好的情绪感染,激起了学生学说的欲望,让每个学生都熟练掌握这个单词。突出重点,层层推进,为下面的句型教学做好铺垫。)

2、教授句型并练习:How mang…do you see? I see… .

多媒体课件出示农场中猫,鱼的图片

3、出示Find and count图, work in pairs, 扩展运用.

Model:

A: Look at the … .

B: Wow,so… !

A: How many … do you see?

B: 1,2,3 … I see …

(通过集体练到个别练再到自由练运用句型。在学生熟练掌握句型的基础上灵活运用。)

4、课件出示农场里的猪,兔子的图片,教授句型并练习:The … one is a … .

T: Look at the pigs.

Ss:Wow,so fat.

T:How many pigs do you see?

Ss: 1,2,3… .I see … .

T:No! The white one is a rabbit.

(通过多组图片,把“The…one is a… .”的句型练习熟练了。)

Step 3:情境交际巩固新知

1、课件出示风筝图,教授单词kite

T:Look at the kite.

Ss: Wow,so beautiful !

T: Let’s fly a kite .

Ss:OK !/Great !

2、Open the book to listen、point and repeat.

3、Act in pairs.

Step4:拓展听读 整体感知

播放拓展材料四篇:

1、 How many…do you have ?

2、 Story time

3、 Chant: How many apples are there?

4、 How many ? How much ?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择了四篇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对话,并进行弱反馈,教授并练习拓展句How many…do you have? I have… . 大信息量输入,丰富学生语言,增强学生的语感、扩大知识面,同时也复习巩固了已学的内容。)

Step5、整体运用 灵活表达

Pair work

T: I’m hungry. There are many fruit in the farm.Do you want to eat?

Model:

A:I,m hungry!

B: Look at the … .

A:Wow,so yummy !

B:How many … do you see?

A:1,2 … I see… . How many … do you have?

B:I have … .

A:Can I have some … ?

B: Sure .Here you are.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英语在真实的情景中进行交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找到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结合点,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学生不但学习了新知识还复习了原有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知识整合、灵活运用、相互合作的能力。)

Step6、Summing up/Homework

Teach your parents to learn English.

(让学生回家教父母学英语,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使家长参与到关注孩子的外语学习中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中,初三,全文共 4237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意。

3.了解驳论文的有关知识。

能力目标

1.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本文直接反驳和间接反驳相结合的特点。

2.揣摩品味语句,体会泼辣、犀利、有力,讽刺意味强,感情色彩浓的语言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鲁迅先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体会直接反驳和间接反驳相结合的驳论方法。

2.理解重点语句的深意。

突破方法:通过拟列提纲,理解文中“中国人”的所指范畴,继而深入探究直接反驳和间接反驳相结合的驳论过程;通过“潜心涵泳,细品深味”这一环节,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的深意。

难点

1.体会鲁迅杂文的语言魅力。

2.学习鲁迅先生的爱国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突破方法:通过反复阅读、自主质疑、拓展阅读,深入体会本文的语言魅力;通过语文活动“鲜花敬献民族魂”,学习鲁迅先生的爱国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评价鲁迅名言或学过的鲁迅作品创设情境,营造与文章内容相吻合的氛围,激发学习本文的兴趣。

2.巧设问题,对话讨论。通过问题设计巧妙引导学生对话,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思考讨论,理清思路,研讨本文的论证特色,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

3.语文活动。根据所学内容,设计“鲜花敬献民族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学习鲁迅先生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锻炼学生用事实表达,避免空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诚、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杂文最能体现“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鲁迅的一篇精彩杂文。

二、预习交流和检测

1、本文的写作背景

幻灯片出示: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写于1934年9月25日。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在践踏了东北三省之后,又向关内步步进逼,亡国灭种的威胁迫在眉睫,悲观失望的情绪主宰了一部分人的头脑。1934年8月27日《大公报》社评《孔子诞辰纪念》哀叹:“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力,既已荡然无存,不待外侮之来,国家固早已濒于精神幻灭之域。”针对这种论调,鲁迅在他53岁寿辰时,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杂文。

2、积累以下字词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注音。

慨叹(kǎi) 玄虚(xuán) 脊梁(jǐ) 前仆后继(pū) 省悟(xǐng)

倘若(tǎng) 诬蔑(wū miè) 搽(chá) 诓骗(kuāng)

(2)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玄虚: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

麻醉:文中比喻用某种手段使人认识模糊、意志消沉。

舍身:原指佛教徒牺牲肉体表示虔诚,后来泛指为祖国或为他人而牺牲自己。

省悟:在认识上由模糊而清楚,由错误而正确。

为民请命:替人民请求保全生命或解除痛苦。

诓骗:说谎话骗人。诓,哄骗

3、补充议论文知识。

多媒体出示:议论文从论证方式看,一般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一般说来,批驳对方的论点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直接批驳对方的论点,二是驳论据,三是驳论证。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初步理清思路。

教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圈点批注。

2.交流反馈。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研讨,教师点拨明确: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因为信“地”、信“物”、信“国联”,从来就没有相信过自己,而现在的求神拜佛,则是在自欺了。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中国“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因为有过去和现在的事实为证。

四、自读课文,拟列提纲

课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楚。重读本文,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过渡句子、段落,迅速筛选信息,分清论点和论据,弄清段落关系,理清文章的思路。引导学生用列提纲的方法,把握课文的层次结构和思想内容。

讨论交流,明确如下:

文章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段与段之间衔接紧密,过渡自然。例如,第3段开头“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这一句上承第1、2段对方的论据和论点,然后进行批驳。又如,在直接反驳部分与间接反驳部分之间,安排第6段过渡:“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从而转向正面歌颂,作间接反驳。

从文章结构可以理清作者思路。文章第1段摆出对方论据,第2段紧接着摆出对方论点。第3至5段,作者承认所摆出的论据是事实,是“真”的,但推不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结论,不能证明论点。他们早已失掉自信力,只是曾经有过“他信力”,现在发展着“自欺力”,因此叫嚷“中国人失掉自信力”,是为了掩盖自己悲观失望、丧失信心的心态。这是直接批驳。接着,作者在第6至8段,另立一个与对方论点对立的论点: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第6段承上启下,正面立论,第7至8段歌颂富于自信力的“中国的脊梁”,从而驳倒对方。这是间接批驳。第9段是结论,照应题目,对题目提出的问题作出回答。

五、探究本文的驳论特点

引导学生明确文中有关“中国人”的含义,弄清作者批驳论证的高超技术和敏锐的思维,领略鲁迅杂文的论证精妙。

1.辨析文中“中国人”的含义,谈谈“状元宰相”“地底下”指的是什么。

结合课后第二题的设计。明确这些“中国人”的范畴,才能真正明白作者的论证过程。

讨论交流,明确:“中国人”的含义依次是:指极少数顽固分子以外的中国人民;指广大人民;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指所有的中国人;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状元宰相”指当时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其御用文人。“地底下”指当时还处于地下斗争状态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力量。

2.本文的驳论特点。

问题设计:作者承认对方的论据确是事实吗?如果是,那又是怎样批驳对方的?

引导学生领略本文论证的主要特点是:用驳论证的方法直接批驳,又用正面立论的方法间接批驳,从而彻底驳倒对方谬论。

点拨交流,明确:

作者承认所摆出的论据是事实,是“真”的,但推不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结论。只能得出:信“地”、信“物”、信“国联”,这分明是“他信力”,而不是“自信力”。用论敌的论据为论据来反驳论敌的论点的方法,使文章有一种无可辩驳的力量。作者接着论述“玄虚之至”的求神拜佛,只能说明“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层层递进,推理严密,证明论敌的论证不合逻辑。这样通过驳论证直接驳斥了对方论点。

接着,作者在驳倒了论敌的论点后,指出“自欺”并非现在的新东西,于今更加浓烈明显,然而“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正面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回顾历史,关注现实,对这一观点进行了有力的论证。这个论点与对方论点是针锋相对的。证明了这个论点的正确性,等于宣告对方论点不能成立。这是间接驳斥了对方论点。

直接批驳和间接批驳相结合,批驳就全面深刻,巧妙有力。?

第2课时

一、揣摩精彩语言,品味作者深意

本文语言保持了鲁迅杂文的一贯风格:泼辣、犀利、有力,讽刺意味强,感情色彩浓。可以引导学生举出一些典型语句加以品味、分析。

1.潜心涵泳,细品深味。

这篇文章的语言尖锐犀利,富于战斗性,带有嘲讽意味。

问题设计:找出你有感触的词语、句子,先朗读品味,然后全班交流。

引导交流,点拨品析,举例:在文章开头,“总自夸着‘地大物博’”“只希望着国联”“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充满着嘲讽意味。“总”,一副自我炫耀、夜郎自大的样子;“只”,一副仰人鼻息、抓救命稻草的形象;“一味”,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顽固不化的样子。这些尖锐泼辣的语言,漫画式地画出了悲观论者的脸谱,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2.巧妙修辞,增强说理。

引导学生领略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探究交流明确:本文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排比、反问、仿拟等修辞方法,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教师明确:仿拟。仿照“自信力”,造出“他信力”“自欺力”,显出了高超的语言艺术。仅仅改动一个字,就将反动当局仰人鼻息、自欺欺人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令人难忘。

3.文中加点的文字被国民党书报检查机关删掉,这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鲁迅先生语言批驳的针对性。

明确:“求神拜佛”恐怕是国民党在山穷水尽时自欺和欺人的最后一招。鲁迅一针见血地指出“求神拜佛”的危害和严重后果,这自然触到了国民党的痛处,所以被删去。从加点文字也可以看到鲁迅的境况,但鲁迅却不惮于在枪林弹雨中为民奔走呼号,其无私无畏的精神令人敬佩。

二、鲜花敬献民族魂,激发民族自信心

引领学生感受鲁迅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多媒体出示资料:

沈钧儒在鲁迅葬礼上说:“高尔基前几个月死了,死后由苏联政府替他国葬。现在,像鲁迅这样伟大的作家,我们人民群众一致要求国葬,但政府不管。今天我们人民自己来葬,到的都是民众自己。这个,我想鲁迅先生一定很愿意!”

鲁迅先生葬礼的绸幛上:“民族魂”三个字。

郁达夫先生在《怀鲁迅》一文中说:“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语文活动设计:请同学们选一种鲜花(菊花、荷花等)献给“民族魂”鲁迅,并说明理由,同时用今天中国日益繁荣强大的事实告诉先生:中华儿女越来越自信。

学生自由表达对鲁迅先生的敬意,引导学生认识运用今天中国发展的事实,增补本文的论证,从现实意义上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锻炼学生用事实表达,避免空谈。

三、布置作业

拓展阅读,巩固提高。印发鲁迅的《“友邦惊诧”论》。《“友邦惊诧”论》是鲁迅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写的一篇精锐的时事短评。该文写作背景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相近,也是精彩的驳论文。让学生自主思考鲁迅杂文的论证艺术和语言艺术。

板书设计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鲁 迅

树立靶子:对方论据:信“地”;信“物”;信“国联”;一味求神拜佛

对方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直接反驳:失掉的是“他信力”;发展着“自欺力”

间接反驳:论点: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论据:从古至今满怀自信的“中国脊梁”

直接批驳和间接批驳相结合,批驳就全面深刻,巧妙有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故宫博物馆》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六年级,全文共 1577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掌握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3.了解花的作用及其神韵和品格,体会作者想象的奇特。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作者对花的爱恋与赞美。

2.想象文字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花的美丽。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奇特的想象。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1.人们都喜欢花,那五颜六色、清香四溢的鲜花装点了人们的生活。我们随时随地可见那些美丽的鲜花:生日宴会上的康乃馨,婚礼现场的红玫瑰,校园花坛里的白牡丹……人们赋予鲜花许许多多的含义。今天我们就来加深对花的认识,让我们来看看黎巴嫩的纪伯伦是怎样看待鲜花的。(板书课题:花之歌)

2. 纪伯伦简介,学生初步了解。

谈话环节可以创设一个氛围,使学生兴趣被激发,能够集中精力到新的学习任务中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解决字词。

1.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

2.出示词语。

【出示课件2】

苍穹 坠落 孕育 冠冕 赠予 祭献

摇曳 旖旎 馥郁 凝视 琼浆 婆娑

心驰神往 顾影自怜 孤芳自赏

3. 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

(二)读懂文意

1.在文中,作者将花比作了什么?

(大自然的话语、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的星星、诸元素之女、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婚礼的冠冕以及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板书:大自然的话语 星星 诸元素之女 礼品 婚礼的冠冕 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2.在这首为花儿唱的赞歌里,花儿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花儿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它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

三、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1.同学自由朗读,注意读出文章的感情和节奏,感性体会纪伯伦散文诗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2.教师范读课文。

【出示课件3】

将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和“诸元素之女”,共同暗示了一个什么样的自然现象?

(花是大自然给人类的馈赠,春天发芽,夏天生长,秋天变黄,冬天枯萎。等到春天来临,鲜花又重新开放。在自然界周而复始,完成一个循环,然后再开始下一个循环。)

【出示课件4】

“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我”是野地里的花,“我”在晨风中看着太阳升起来,光明降临;傍晚时分,群鸟归林,我看着太阳一点一点地从西山头落下去。“我”是属于自然的,我享有和自然界其他生命同样的生活。)

【出示课件5-7】本文想象奇特,综合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来说一说。

(文中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构建了一幅大自然美丽和谐的图画。)

预设:“我是大自然的话语”“我是星星”“我是诸元素之女”“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这些句子都是比喻句。

“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这些句子都是拟人句。

“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这组句子是排比句。

四、分组探讨,体悟感情。

1.小组讨论: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学生结合课文讨论,教师巡视)

2.学生反馈汇报,教师指导:

这首散文诗表意是写花,但真正是写人,诗人正是利用花这种大自然的语言,来寄托自己的伟大情操,同时也号召我们要“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板书:仰望高空 对光明心驰神往)

五、对比阅读,学会想象。

1.自读课后的“阅读链接”,说一说这段文字与课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想象奇特)

2.说一说你学到了什么?

(学习在叙述中加上奇特的想象,让文章更加生动,耐人寻味。)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话语 ┐

│星星 │

花之歌 ┧诸元素之女 ├ 仰望星空

│礼品 │ 对光明心驰神往

│婚礼的冠冕 │

└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故宫博物馆》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六年级,全文共 4089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会写“簸、涯”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本课三首古诗,疏通字词,理解诗歌大意。

3.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画、展开想象来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浪淘沙》中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作者丰富的想象,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浪淘沙》的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体会诗人丰富奇特的想象和用词的生动传神。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导语:在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三首古诗词,同学们还能背出来吗?(指名背诵。)同学们背得真不错!这三首古诗词都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风光,相当有画面感。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三首古诗也描绘了大自然的风光,我们先来听一听,想一想它们又给我们呈现了怎样的画面。

2.板书课题:古诗三首。

教师播放朗读音频,学生听读三首古诗,观赏插图,进入古诗描绘的情境。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初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朗读三首古诗,要求:

①借助拼音把诗歌读准确,读流利。

②借助课本注释或者工具书了解不理解的字词的意思。

③想想这三首古诗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2)指名读三首古诗,教师相机指导读正确。

◆着重正音:

九曲(qǔ) 浪淘风簸(bǒ) 南朝(cháo) 净无苔(tái) 畦(qí) 绕(rào) 闼(tà)

◆着重辨形:

?“簸”要注意下部左边的“其”,最后一点要小。

?“绕”中“尧”是声旁,有一首“尧字歌”可以用于辨字:

尧字歌

用水浇,用火烧;手儿挠,尾巴翘;

日出东方天刚晓,左边绞丝弯弯绕。

骁勇善战骑上马,丰衣足食才富饶。

(3)同桌间互相读,互相正音。

(4)齐读,读出节奏。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5)学生再读三首古诗,边读边想,感受诗歌描绘的画面。画出自己觉得好或难以理解的字词。

2.播放视频资料,感受黄河的气势,引入新课。

过渡:同学们,对三首古诗有了大致的印象后,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诗。我们先来看一段关于黄河的录像。看着黄河波涛汹涌、奔流不息的画面,你们感受到了什么?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自古以来就有无数诗人歌颂过她。那么诗人刘禹锡笔下的黄河有着怎样的风采和神韵呢?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3.板书:浪淘沙。

(1)学生齐读诗题,结合课前预习和课本注释说一说诗题的意思。

(浪淘沙:唐代教坊曲,由刘禹锡、白居易创造。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作词牌名。“浪淘”的意思是“波浪淘洗”。)

(2)了解诗人。学生交流有关刘禹锡的资料,教师适时提示学生注意刘禹锡的为官经历,了解他生活的时代背景。(出示资料卡)

刘禹锡生平简介 刘禹锡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他出生于公元772年,去世于公元842年,字梦得,他自称是“家本荥上,籍占洛阳”,他的祖上是汉朝的中山靖王刘胜。刘禹锡文学成就非常高,被称为“诗豪”。他从小诵读儒家经典,贞元九年参加科举考试,和柳宗元一起进士及第,也一起登博学鸿词科。但是在考中不久之后刘禹锡因家中长辈去世回家守丧。贞元十六年复出,他在淮南节度使那里做掌书记,上司杜佑很看重他。贞元十八年,刘禹锡调任京兆府渭南县主簿,之后没过多久就升任监察御史。而我们颇为熟悉的大文豪韩愈、柳宗元也都在御史台任职,他们三个人因为爱好相同,相互欣赏所以很快就成为好朋友,来往密切。贞元二十一年,唐德宗驾崩,唐顺宗即位。唐顺宗即位后对自己的侍读王叔文、王伾加以重用,当时的唐朝已经有很深的积弊,所以两人希望改革弊政。刘禹锡和王叔文的关系很好,并且王叔文很欣赏刘禹锡的才华,于是就将刘禹锡升职,协助自己改革。但是这次改革并没有成功,由于严重触及顽固派的利益,所以在顽固派的反击下失败了。王叔文被赐死,王伾被贬后病亡,刘禹锡等参与变法的人都遭到贬谪。在之后的二十三年中,刘禹锡多次被召回京城,但是又一次次被贬到偏远之地,郁郁不得志的刘禹锡就这样开始了自己二十三年的飘零生活。一直到大和元年的时候,刘禹锡才被召回京城担任东都尚书,之后又回到朝中任主客郎中,以后还担任过很多官职,最后他因为年纪大了改任一些闲职。在会昌二年的时候,刘禹锡因病在洛阳去世,享年71岁。

刘禹锡一生在官场上并不得志,但是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极高,这也成就了他的一生。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浪淘沙》。

1.读懂诗歌,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交流质疑。

预设一:“九曲”“万里沙”

九曲黄河:自古以来黄河相传有九曲十八弯的说法。数千年来生活在这里的大多是少数民族,其中主要是藏族人民。他们根据黄河上游的地形、景观等,将上游诸河段取了更有特色的名称,如卡日曲、约古宗列曲、扎曲、星宿海、玛曲、析(赐)支、河曲、九曲、逢留等(藏语中,称“河”为“曲”)。所谓“九曲十八弯”只是一种概数的说法,用来形容河套平原上黄河的曲折蜿蜒。

万里沙:这是说黄河水里挟带着大量泥沙,既写出了黄河泥沙多的特点,也写出了黄河之长。这里的“万里”也不是实指,而是夸张的说法。

过渡:大家想看一看黄河远景吗?(出示图片。)这就是九曲黄河,从高空俯瞰,如巨龙蜿蜒盘旋。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是世界第五大河流,流经九个省和自治区。

预设二:“浪淘风簸”

明确:“淘”是水流冲刷,淘洗;“簸”是颠动摇荡。这两个动词连用,节拍非常紧促,渲染出黄河上的险恶风波,河水的汹涌澎湃。

预设三:“自天涯”

思考:“自”是什么意思?

教师出示“自”的几种释义:①自己;②自然,当然;③从;由。第三种释义说得通,“自天涯”是说好像来自遥远的天边。

预设四:“牵牛织女”

牛郎织女的传说:牵牛和织女是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的仙女,下凡到人间与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相见一次。

2.学生简要概括诗意。

过渡:我们已经理解了字义,那么谁能说出诗意呢?(指名学生回答。)

示例: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浪滚滚好像来自天边。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1.品味古诗描绘的意境,想象画面,指导朗读。

(1)品读第一、二句诗,教师提问,指导朗读。

思考:自古黄河就与“雄伟”联系在一起,你能从哪些词语体会到黄河的雄伟壮观?(九曲黄河、浪淘风簸。)

朗读提示:读出黄河雄伟壮阔、气势磅礴的力量美。

(2)品读第三、四句诗,教师提问,指导朗读。

思考:①品评“上”字。这个字用得好吗?可否改为“到、过、去”?

预设:诗的语言精练,其中的每个字都要经过推敲,也就是古人常说的“炼字”。这里引导学生品读“上”,就是让他们体会诗歌用字的精练。教师可以让学生把其他字填到诗中读一读,看效果有何不同。“上”能给人一种勇往直前、知难而进的联想,因为要逆着汹涌的河水而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用其他字则不会有这种联想。

②假设我们随着诗人的脚步去到了牵牛织女的家,想象一下会看到怎样的画面?

(如:男耕女织、互敬互爱。)

朗读提示:最后一句要由豪迈转为轻柔,读出牛郎织女家的宁静美好。

(3)小组交流,说说自己最欣赏诗中哪一句所描绘的画面。

示例:

生1:我喜欢“九曲黄河万里沙”一句。读到这一句,我的眼前仿佛浮现出黄河自西向东绵延,像一条巨龙穿行在大地上的情形。

生2:我喜欢第二句。读到这一句,我仿佛听到了黄河咆哮的声音,仿佛看到了浊浪滔天的情形,感受到了黄河磅礴的气势。读这一句诗时我还想到了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生3:我喜欢最后两句。读这两句,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人撑着小船,在波涛汹涌的河水中逆流而上,毫不畏惧。经历了一番拼搏之后,他终于到达银河,银河是那么宁静,那么美好。

2.拓展阅读。朗读《浪淘沙》组诗中的其他几首,体会诗歌的丰富内涵。

过渡:诗人用精练的语言将现实中汹涌的黄河与想象中静谧的银河相融,这是多么奇伟的想象啊!但是诗歌的妙处就在于给人以无穷的联想,这首诗真的只是描述了自然界中奇伟的景观和诗人神奇的想象吗?我们对此不做过深的理解,但我们可以结合其他几首诗来思考一下。《浪淘沙》一共有九首,我们挑出几首有代表性的诗作,大家读一读,再结合我们今天学的诗想一想,说不定会有新的体会。

(出示课件)

浪淘沙•其六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译文]朝阳照在江雾初开的小洲上,淘金的女伴早已布满江滨。美人的首饰和侯王的金印,全都是从沙中浪底淘来的黄金。

浪淘沙•其八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译文]不要说谗言如同凶恶的浪涛一样令人恐惧,也不要说被贬之人好像泥沙一样在水底埋沉。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预设:关于课文中这首《浪淘沙》的理解众说纷纭,有的说是以淘金女的口吻讲述了淘金的艰辛,表达了她们对“牛郎织女”那样幸福生活的向往;有的说银河在这里指朝廷,“浪淘风簸”指诗人为官生涯中无数次的坎坷动荡,但尽管如此,诗人仍然不屈服,以一种昂扬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体现了他的豪迈情怀。对学生来说,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本诗中奇特的想象,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即可。有兴趣的学生可以结合时代背景去探索更深层的含义。

五、朗读悟情,背诵积累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举行配乐朗读比赛。

预设:可以指名朗读,配上适当的背景音乐,给学生渲染出恰当的气氛。好诗不厌百回读,在学完全诗后,通过各种形式鼓励学生读诗,还可进行小评比,看哪位学生读得最好。

2.想象画面,结合板书,学生试背。

3.延伸拓展,丰富积累。

(1)课外搜集描写黄河的古诗词。 (2)课外搜集刘禹锡的其他名诗,读一读,背一背。

六、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牧场之国》优质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五年级,全文共 2326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认识“蚱、啃”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晃”,会写“蝴、蝶”等13个字,会写“蝴蝶、蜻蜓”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出示蝴蝶、蚂蚱、倭瓜等园中景物的图片)同学们,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学生答)如果现在你有一个大大的园子,里面就有这些动物、植物,你会喜欢吗?(喜欢)为什么呢?(因为动物很可爱,因为有吃不完的瓜果,因为可以在园子里玩……)是啊,如果有一个这样的园子,老师也会流连忘返呢!不过,今天我们要去游览的,不是我们自己的园子,而是萧红笔下“祖父的园子”。(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词。

2.学生汇报,师指导识字:

(1)多音字“晃”:

huǎng(明晃晃) huàng(晃动)

(2)正确区分“拔”(拔萝卜)与“拨”(拨打)。

(3)承:注意中间有三横,不要写成两横。

3.(出示生字)指名学生带读,注意读准字音。

4.(出示“蝴蝶、蜻蜓、蚂蚱”等词语)学生齐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并划分段落。思考: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充满快乐的、自由的、美丽的园子)

2.小组讨论: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在祖父的园子里的哪些场景?

3.全班交流:记忆中的园子(第1~3自然段);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第4~15自然段);园中的一切都是健康的、漂亮的、自由的(第16~17自然段);在园中玩累了,可以快乐地入梦(第18~20自然段)。

4.(出示第1~3自然段)

(1)学生齐读,说说祖父的园中有什么。(昆虫)有哪些昆虫?(蜜蜂、蝴蝶、蜻蜓、蚂蚱)这里着重写了哪种昆虫?(蜜蜂)作者先是运用了ABB式的叠词,再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蜜蜂的可爱,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2)除了昆虫,园中还有什么?(树)哪些树?(樱桃树、李子树、大榆树)着重写了(大榆树)。(出示与大榆树相关的句子)仔细默读上面的句子,找出作者描写大榆树时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拟人、比喻)有什么作用?(勾勒出大榆树的高大和不容忽视,也写出了大榆树的活力。)

(3)再次齐读第1~3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此刻你正漫步园中,看到这些富有生机的景物,是多么陶醉啊。

四、小结。

祖父的园子里有蝴蝶,有蜜蜂,还有大榆树,真是生机勃勃,但是不是只有这些呢?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发现。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祖父的园子,看到了里面的小昆虫和大树。现在,我们将进一步认识祖父的园子,看看祖父的园子里还有什么好玩的、有趣的事物。

二、精读课文,重点赏析。

1.走近祖父,感受祖父的慈爱。(出示第4~15自然段)

学生齐读第4~15段,思考这部分主要写了园中的什么?(人)主要是谁?(“我”和祖父)“我”和祖父在做什么呢?(在园中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水。)

(1)这么看来,“我”是一个很能干的孩子啰?(不是)为什么?(因为“我”其实并不懂怎么干活,都是在捣乱。)从哪里看出来?(重点词:瞎闹、乱钩、马马虎虎)对于“我”这种“帮倒忙”的行为,祖父有没有生气?(没有)从哪里能看出?(“祖父大笑起来”“把我叫过去,慢慢讲给我听”)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祖父对“我”怎么样?(疼爱)真是一位慈爱的祖父,怪不得“我”在园中能如此自由自在。

(2)除了这些,“我”在园中还有哪些乐趣?(摘黄瓜吃、追逐蜻蜓、采倭瓜花、捉蚂蚱玩)玩腻了,“我”就去帮祖父浇菜,怎么浇的?(把水往天上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从此处的语言描写,我们不难看出,“我”此刻无比快乐。

2.走近园中景物,感受作者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出示第16~17自然段)

在园中,除了生活是自由的,还有什么也是自由的?

(1)齐读第16~17自然段,回答上面的问题。(一切都是自由的。)

(2)园子里太阳底下是怎样的景象呢?(出示句子:凡是……回答。)齐读这两句话,说一说这两句话写出了“我”怎样的内心感受。(“我”对阳光、对光明、对温暖的向往,在“我”眼里,一切都是美好的,都充满活力。)太阳底下除了这个,还有什么呢?(出示句子:黄瓜愿意……问它。)齐读这两句话,说一说这两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内心感受。(“我”觉得黄瓜是自由的,不受约束的,可以看出“我”对自由的向往。)

(3)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很多太阳下的景物,它们都是什么样的?找出相关句子,与同学交流。(具体参照第17自然段)这些事物集中反映了一种自由快乐的生活状态,可见,“我”十分向往这种生活,这种生活令“我”感到十分惬意。因此,“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快乐地进入了梦乡。

三、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阅读“阅读链接”的内容,说说你对课文有什么新的体会。(从“阅读链接”的内容可以看出,萧红后来无限怀念祖父,怀念祖父的园子。作者之所以怀念这个园子,是因为这个园子里有祖父的疼爱、有快乐的童年。由此可见,童年这段幸福、自由、快乐的生活,在她的生命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以至于让她念念不忘。)

2.童年的生活、童年的回忆永远铭记在心,但是童年一去不返,我们也只能时刻回味与怀念了。带着对童年的留恋与怀念之情,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参观了祖父的园子,你一定流连忘返了吧?想一想,你周围有哪些景物也镌刻着你童年的回忆?试着把它写下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从读入手,引导学生在读中一步步找出信息,便于我们从中体会情感,不足之处就是因为文章篇幅较长,真正读的环节不多,所以只能把重点放在引导体会情感的环节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防火防盗安全主题班会讲话稿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演讲稿,适用行业岗位:防火,班会,全文共 293 字

+ 加入清单

去年的一个星期天,我坐16路公家车去学画画。

当走到月亮湾时,一位老奶奶上了车,车上已没有空座了,过道里都挤满了人。这时一位叔叔连忙站起来,扶着老奶奶坐到他的座位上,自我站在旁边,随着车的颠簸,在人群中晃来晃去。这一幕被我深深地记在心里,我要向叔叔学习做好人好事。上个周末,爸爸带我去新华书店买书,途中一位老爷爷上车,车上已坐满了人,叔叔让座的情形顿时浮此刻我眼前,我连忙起身让座,老爷爷高兴地说:“多谢你,好孩子”,我心里感到无比的自豪!

以后我要多做好人好事,“务以事小而不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并像那位叔叔一样,用我的行动带动身边更多的人做好人好事!为塑造聊城形象做出自我更大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红军长征主题班会工作总结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工作总结,适用行业岗位:班会,全文共 425 字

+ 加入清单

为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回报父母,在母亲节即将来临之际,--小学各班组织开展感恩母亲节主题班会活动。

班会课上,孩子们通过诗朗诵、讲故事、播放短片、读心愿卡等环节,讲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培养,母亲的辛苦与无私……

有同学说:“妈妈,你在我身边,我就有了依靠,倍感温暖。”“妈妈给孩子的爱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妈妈的头上添了几个白发,见证了她的儿女的长大。”“在我生病时,妈妈时时照顾我,我忘不了她的爱。”还有同学用诗句或名言表达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同学们对母亲的恩情,千言万语浓缩成一句话,敞开心扉与老师和同学分享。他们甚至高歌一曲,演唱《母亲》,深深体会润物细无声的母爱。

通过本次班会不仅号召学生们用实际行动对自己的母亲献出了最真挚的祝福,而且弘扬了孝敬父母,珍视亲情的传统美德,引导学生从关心和体恤父母开始培养感恩之心,学会关爱他人,以增强学生的道德素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防溺水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总结_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总结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工作总结,适用行业岗位:班会,全文共 750 字

+ 加入清单

201x年11月9日晚上8点30分,我班在南二A-302召开了消防安全教育主题班会。班会主要是针对近期上海有4名女生因宿舍火灾跳楼导致死亡以及我校秋枫苑宿舍发生的充电器引起的火灾事件而召开的。为了响应学校和学院的高度重视,班会由班导师程宇昂老师主持和召开。

通过这次的消防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我班的消防安全意识有所加强,同时也大大地提高了大家的消防防范意识,积极地以行动来响应这一班会主题。总体来看,班会召开得比较顺利,现把工作总结如下:

首先,我班整体的消防安全防范意识有所增强。

因为近期,我校秋枫苑某一宿舍因手机充电器发生了火灾事件,上海某所高校的女生宿舍也因火灾导致4人跳楼逃火而身亡,如此,这些问题和事件都大大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和关心,大家都高度重视这次的主题班会,积极地走到一起,共同探讨了相关的消防安全问题。

其次,在班导师的带领和指导下,我班组织了消防安全检查小组,高度重视我们的日常宿舍消防安全。

为了响应学校和学院的消防安全教育安排,我班班导师积极组织班级成立了消防安全检查小组,指导同学们落实好到每间宿舍认真检查宿舍各方面的消防安全,时刻互相提醒不要乱用违章电器,注意手机充电器、mp3充电器等一系列的用电器安全,要注意在离开宿舍的时候关好用电开关等系列工作。

再次,主题班会的气氛相当的好。

由于这次的班会的主题十分贴近我们的生活,而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相当重要和密切的关系,大家都十分关心相关的一系列问题,都十分认真的听取老师的意见,积极地与班导师交流和沟通,积极的响应气氛非常活跃。

最后,班干认真负责。

这次的主题班会下来,我们的班干在星期五的早读时间为班会期间不能出席的同学重新传达了班导师的话语,认认真真的把安排通知到位,并组织了各宿舍舍长或学生代表到各个宿舍检查提醒,十分的认真负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