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农村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报告(经典20篇)

浏览

3001

范文

672

乡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调查报告范文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956 字

+ 加入清单

乡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调查报告范文

近年来,隽水镇各村、社区充分利用城区优势,千方百计引导农民增加收入,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各项经济指标逐年攀升,基层组织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能力不断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显著提高,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发展,农村社会稳定,各项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总体来看,隽水镇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普遍偏弱,发展步伐滞后,村级招商引资困步不前,产业结构落后,调整优化乏力,历史债务负担沉重。如何抓住机遇,加快村级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培育集体经济发展后劲,全面推进我镇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是摆在新一届镇党委、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我镇村级集体经济概况

1、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情况。我镇共有21个村、社区,农业人口近4万人。xx年全镇村级收入843.5万元,村平40.17万元,其中集体经济收入280万元,仅占33.2%,;实现集体经济收入上5万元的村8个,仅占38%,不足万元的村6个,占28.6%,其中无集体经济收入的有银城、银山2个社区,占9%。

2、村级集体企业情况。就村级集体企业而言,全镇现共有18家村级集体企业,其中仅宝塔砂布厂和宝塔造纸厂两家年产值过千万元,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26万元,占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总额的45.7%。年产值过百万元的有宝塔茶厂、宝塔纸箱厂、宝塔磨料磨具厂、旭红砂布厂等4家企业。由村集体直接经营管理的有宝塔砂布厂、桃源茶叶加工厂2家,其他16家企业均发包或租赁给个人经营。

3、产业分布情况。xx年村级集体工企业收入176.2万元,占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总额的62.9%,退耕还林及其它农林产业收入76.9万元,占27.5%,其它产业收入26.9万元,占9.6%。

二、存在的问题

1、产业层次低,规模小而单一,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薄弱。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全镇只有占38%的8个村的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万元以下的有6个村,占28%,整体经济实力薄弱。8个集体经济收入上5万元的村中,只有宝塔村形成了涂附磨具、铜材及其配套产业,资产及年产值在千万元以上,科技含量较高,其他村集体经济收入则主要来源于砖厂、门店租金、茶厂和退耕还林的政策性收入等低层次产业,对环境破坏大、管理粗放落后、规模小效益低,难以形成市场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全镇xx年实现的28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中,宝塔一个村就达140.8万,占50.3%,比其他20个村(社区)的总和还多,而宝塔村的经济收入又集中在宝塔砂布厂一家,其每年上交120万,占全村收入的85%。由于收入来源过分依赖于单一产业,一旦行业经济效益滑坡,必然会直接导致村级集体经济出现大幅震荡。

2、融资难度大,发展后劲不足,可持续发展能力薄弱。

目前,由于一些村负债情况还比较严重,银行存在惜贷现象,贷款手续繁多,审查苛刻,导致一些村级中小企业贷款积极性下降。在我镇,特别是10个社区的集体企业发展资金,60%以上靠如土地开发等方式自我积累资金来发展集体经济,30%的资金通过其他渠道筹集,银行贷款不到10%。过多的非正规渠道融资不仅增加了融资成本,同时也增加了融资风险和社会不安定因素。而且各村在进行土地开发过程中,没有在“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招商”的思路下进行大开发和大整合,使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进一步分散。以村一级自身的经济实力,难以实现土地的高标准开发建设,致使土地的开发利用初级化,回报收益最小化,不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造成村级集体经济难以在上规模、上档次上有所作为,可持续发展能力薄弱,发展后劲不足。

3、干部思想保守,观念滞后,创新发展能力薄弱。

有些村干部对集体经济的理解比较片面和滞后,认为集体经济就是集体办企业、上项目,集体经济集体管,由于管理跟不上,集体资产流失严重,挫伤了干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怕搞砸了受埋怨,思想上有顾虑;部分群众怕搞垮了受连累,背上新的债务,思想上有障碍。有人认为搞市场经济就是谁有本事谁致富,只要经济发展了,农民富裕了,有无集体经济无关大局。个别村干部则存在小富则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保守思想,缺乏艰苦奋斗和创新发展的精神,发展观念滞后,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思路不多,积极性不高,这些都导致村级集体经济一直不能取得创新和发展。

4、发展不平衡,差距明显,不利于整体发展。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村与村之间发展水平差距明显,且呈日益加大之势。单就8个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过5万元的村来说,最高的为宝塔140.8万元,最低的是雁塔5.3万元,两者相差26倍,与旭红29万元相比,两者相差也达5.5倍。从而形成宝塔一枝独秀的单极发展趋势,对我镇经济的整体健康发展极为不利,将延滞我镇实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步伐。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农村卫生工作调查情况报告[页4]_情况汇报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卫生,全文共 1508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卫生工作调查情况报告

四要深化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要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转换机制、加强监管的原则,从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深化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强化公共服务职能,规范服务行为。要推进乡镇(中心)卫生院改革,合理配置资源,改进服务模式,形成有生机活力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激励机制,提高效率。加强村级卫生社区服务网络建设,担负常见病初诊治及预防保健任务。发挥社会个人举办的医疗机构作用,完善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提高整体效能。

(三)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建设,为农民健康提供基本保障。公共卫生是人民健康的源头。一要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加强重点传染病、职业病等重大疾病的预防控制,健全农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处理重大疫情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二要加强妇幼保健工作。要认真实施母婴健康工程,重视产科、儿科建设,加强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工作,提高出生人口基础素质。三要加强药品、食品卫生安全管理。要建立健全农村药品供应和监督网络,加大药品购销监管力度,组织对农村卫生机构的药品采购渠道、质量、期限及药价的检查,保证农民用上安全、有效、价廉的药品。要以实施“食品放心工程”为载体,积极开展卫生综合执法监督,加大对食品生产、加工、销售及餐饮业的监管力度,加大对化肥、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和生长激素等农业投入品整治力度,从源头上防止农产品污染。加强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尽快建立县药品农产品综合检测中心。四要进一步重视以改水改厕为重点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要加快横溪水厂建设,及早解决横溪、白塔等乡镇的饮用水问题,加强城郊结合部的自来水管网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城郊居民饮用水水质安全问题。要加强农村卫生户厕建设,公共厕所建设要因地制宜,发挥已建公共厕所的作用。要抓紧县垃圾处理工程建设,力争如期建成使用。改善农村垃圾处理设施,提高处理能力,建立符合我县实际的城镇、乡村垃圾分级处理运作机制。要重视乡村排污设施建设,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要充分发挥居民、村民的主体作用,引导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提高生活质量。

(四)进一步加大投入,为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要严格按照中央、省级有关农村卫生工作政策规定,增加对农村卫生的投入,其增长幅度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卫生事业经费投入占同级财政支出的比例逐年有所提高,每年增加的卫生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发展农村卫生事业,保证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和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经费及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资金。要合理安排乡镇(中心)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经费和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建设资金,加强农村卫生经费管理,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卫生事业,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投入体制。

(五)进一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解决农民因病致贫、返贫问题。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切实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认识,广泛深入地开展政策宣传和典型引导,提高农民的自我保障意识、互相共济意识和健康风险意识,调动农民参保的积极性,提高参保率,减轻村级经济负担。二要认真研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从管理制度上加以完善。对医疗报销、手续办理、报销额度、参保率任务指标、定点医院设置等问题,要专题研究,加以改进。三要积极做好农医保的筹资工作,形成有效的筹资机制,用好、管好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保证合作医疗资金有序运转,发挥农村合作医疗的最有效的作用,提高农民健康水平。

共4页,当前第4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调查报告:农村社会体育调查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654 字

+ 加入清单

调查报告:农村社会体育调查

大众体育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复杂的,渐进的过程的一项重要内容,体育人口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利用随机调查提问的方法,整理数据并由此可得知城市人口进行体育锻炼健身的趋势。

对于我们自身来说,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首先是增强体力、增进健康;其次是为了消遣娱乐和精神情绪的修养、改善;再次就是为了增加社交机会,与朋友同伴交流。也有部分人是为了提高运动能力和延续学生时代形成的体育习惯。

在遇到健康问题的时候,体育人口首先想到参与体育活动,而非体育人口首先想到的事补充营养保健品、改善生活规律、加强营养等非体育手段。

带着看看农村社会体育人口状况,问问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内容及效果。我们对广场进行体育锻炼的群众进行了调查。据调查,体育人口的活动项目主要有长走与跑步、羽毛球、体操、舞蹈、跳绳,体育人口在身心方面的锻炼效果是十分明显的,其身体和心理的基本状况明显优于非体育人口。如各种慢性病的发病率低于非体育人口7.1个百分点。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只有非体育人口的12%肥胖的发生率低于非体育人口1.5个百分点。而有身体疲劳、体力衰退感觉的人,体育人口比非体育人口要少一半。体育人口饮酒、吸烟的比例比非体育人口要低得多。

在参加群众体育活动点的人群中,以年长的人员为主体,女性所占比重较大,男性较小,分析其主要原因,应该是男性普遍工作比较繁重,身心比较疲劳,闲暇时间都是抓紧时间休息,很少有人出来锻炼。活动点的活动时间晨晚练为主,其中晨练占80.7%,晚练占47.7%,其中有一部分活动点是晨练与晚练都开展活动的。活动点稳定性较强,常年坚持的占93.4%。64.0%的体育锻炼者活动点的活动时间不随四季的变化而变化,活动时间最长的季节是5—10月份。每天活动时间在2小时以内的占总数的57.8%,在2小时以上的占总数的42.2%。

据调查,影响居民参加活动的主观原因,其中缺乏兴趣的占45.2%,认为“没有必要”的占18.2%认为自己“身体较弱,不宜参加体育活动”的占11.4%,学生时代就不喜欢体育活动的占11.0%,认为“体育活动不适合自己的举止行为”占6.9%,担心他人讥笑的占7.3%。对于影响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客观原因,缺少时间的占35.8%,缺少场地设施的占25.5%,精力不足的占20.8%,不懂锻炼方法和场地远、不方便的占8.9%,其他占11.0%。据此可见,时间与场地设施的问题依然是影响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体育消费额等有所改善,政府为改善群众健身活动的条件作了大量工作。但是,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场地设施及资金短缺问题依然是困扰群众体育发展的关键问题。

调查表明,人们的体育意识在不断加强,参加体育活动的场所也大体不一,有20%的人在马路上锻炼,5%在家里,20%在学校,45%在广场,10%则以其他的方式进行锻炼。由此可见,在广场参加活动的人较多,这是由于广场的设施比较齐全而且锻炼的氛围也好,而还有大部分人在学校,马路上进行身体活动,这也是现在人们进行体育活动的新趋势。

对于人们参加活动的方式,以社区活动为主的占10%,与家人一起锻炼的占10%,个人锻炼的占20%,与朋友一起锻炼的则占50%,而10%的人则以其他方式进行锻炼。由此看出,人们锻炼时大多愿意与朋友在一起,这也更能促进人们的锻炼乐趣,同时又增加了友谊,另有多数人喜欢个人锻炼,只与人的兴趣爱好有关,还有的是社区举行的,这也应该大力提倡,为我们热爱健身的人提供更好更多的机会。

经过这次实际性的调查可知,社会体育在农村居民中已经广泛的展开,人们对身体锻炼的兴趣也越来越高,而社会体育的方式多样,种类繁多,人们在何时何地都能进行身体锻炼,这为农村的体育人口提高,提供了有利得条件,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空余时间也越来越多,而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相信将来会有更多的人投身社会体育,农村的体育人口会日益壮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农村环境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3552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环境调查报告

农村环境是需要保护的,下面小编整理了农村环境调查报告,欢迎阅读!

农村环境调查报告(一)

前言:我国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污染问题却越来越严重。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我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关键所在。但是由于经济发展和各种人为因素以及自然的损毁退化,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

环境现状分析:

通过西湖村的环境调查以及其他农村的环境调查资料显示,大致可以分析得到农村的污染现状:

1、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不得当。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现代化的商品和新的生活方式迅速蔓延到农村,各种生产、生活垃圾也快速出现。在街道上,垃圾堆随处可见。有塑料泡沫、塑料袋、碎玻璃、烂酒瓶等,不仅影响农业生产,还成为疾病的传染源,危及人体健康,破坏人们的生存环境。还有一些牲畜的放养造成了村中道路环境较差。

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低。农村的生活污水处于无序排放的状态。每家每户的生活污水都是顺着自制的排水沟流到田地里。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时期,农村生活污水成分简单,可以自然降解。但是随着我国农村的城镇化不断发展,生活污水的成分不再简单,加上农民对环保意识的欠缺,同时也受目前经济发展水平限制,造成城镇生活环境的污染程度不断加深。据村名告知,在许鹏村的唯一的一个池塘曾经十分清澈,池内常常养有不少鱼类等水生生物,而现在,由于水污染导致,池塘发臭,池内生物腐化。

3、土地污染日趋严重。在农村,由于缺乏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和公众环境意识,不是靠改良种苗提高抗病能力来提高产量,而是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遇到雨水冲刷,化肥农药便渗入地下或流入河流。农用化学品的过量使用,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造成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同时,还通过农田径流造成了对水体的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并威胁到农村人口的健康。

4、空气污染日趋严重。在农村,特别是在农耕时节,大面积的焚烧作物,屡见不鲜,直接导致了空气污染严重。除此之外,工业污染也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

农村污染原因分析:

目前的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经过分析,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就有以下几点:

1、部分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不高。长期以来,农村生产技术落后,信息资源匮乏,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农民养成了许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譬如缺少科学种田的指导,滥用化肥和农药;卫生条件差,垃圾随处扔等等。环境意识的淡薄使农民养成了不注重环保的生产及生活习惯。

2、农村环境治理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在目前我国的发展形势下,针对城市的环境治理资金尚且不足,更不用说广大的农村了。环保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环保队伍自身建设跟上形势需要,环保机构设置滞后,缺乏有效的手段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许多改善环境质量的措施得不到落实

3、农村环境监管力量过于薄弱。国家环境保护的重点都在于城市的污染问题,而农村污染问题则长期没有受到重视。环保政策、环保机构、环保人员以及环保基础设施均供给不足,虽然现在许多地方乡镇一级政府也建立了环保机构,设立分管领导,但是多属空架子,基本没有认真履行环保职责。

4、城市化进程中, 城市的高污染企业想农村转移。例如在西湖村周围的化工厂,浓烟四起,给村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农村环境污染改善方案:

对造成农村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要彻底解决农村环境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工作:

1、大力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及参与环境保护的消极性是我国农村环境治理的难度所在,所以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与治理,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务之急。应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和普及农村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积极向农民推广先进农业技术,解决好农村产业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农民的许多不够环保的生产习惯多缘于落后的生产技术,应加大政府对农村事业的投入,多向农民宣传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农村环境治理工作是一项工作难度大、资金投入多的公益工作,应成立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协调各方面工作。只有基层人员的各项素质提高了,农村的环保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目标也才能尽早的实现。

3、加强领导,保证队伍的清正廉洁,营造农村环境保护浓厚氛围。政府应高度重视环境治理工作,努力做到各项活动负责到人,建立长效保洁队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的今天,不能重蹈工业化“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尽量避免因为环境问题而阻碍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如果不重视农村环境问题,势必会出现农村环境污染规模和影响的不断扩大,进而最终影响到城市,这不符合“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目标。如果上述各项措施能够切实落实到位,农村的树才能更多、更绿,水才能更清,天才能更蓝,农村的生态和生活环境才能有明显的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会更快、更稳。

农村环境调查报告(二)

实践报告主题:浙江农村环境污染情况调查

调查时间:20xx年7月10日至7月24日

调查地点: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后溪镇棠村

调查方式:实地考察,口头采访

调查目的: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农村环境污染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使之日益完善,使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改善。

一 目前农村的环境状况

近几年来,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农村现代化产业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但是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同时,却没有注意保护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1 水质污染

我们村之所以称为棠村,是因为村子里有很多的池塘,前身为“塘村”,池塘主要用来养鱼。在我小的时候,池塘里的水还是很干净的。但是这几年,池塘里的水质污染已经非常 严重,池塘里已经无法再用于养鱼。池塘已经荒废,成为了一个个大型的垃圾场。水面经常发出一阵阵的恶臭,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一些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都直接排放到池塘里。尤其是这几年,柑橘的价格非常不好,很多人都是直接将一车车的桔子直接倒在池塘里。现在一眼望去,池塘表面都是成堆的烂桔子。还有个原因就是村民们对于病死的家禽,小猪等处理办法不好,大多扔在池塘里。于是,路过池塘边的人经常可以闻到一股刺鼻的腐尸味。

建议:村里相关部门要及时给村民们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告诉他们环境污染已经造成的严重后果。同时,清理池塘里的各种垃圾,对往池塘里倾倒垃圾的村民进行罚款。争取早日使水质得到恢复。

二 白色污染

在农村里,很多地方还没有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政策。因此,塑料袋,塑料盒使用情况还是比较严重的。特别是在农村里,很多塑料袋,塑料盒都是不可降解的。随处可见各种花花绿绿的袋子。这些袋子大多有毒,如果用来装食物则其中的有毒物质会一起进入口中,危害人的健康。不仅如此,由于这些盒子,袋子大多不可降解,完全分解需要好几百年的时间。如果它们散落在土壤里,会使土壤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从而抑制了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农作物的减产。若牲畜吃了这些塑料品,还会引起牲畜的消化道疾病。

建议:农村要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规范塑料袋的使用来源。提出用布袋或篮子购物。对于使用过的塑料袋要统一回收处理。

三 空气污染

在农村里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把很多垃圾直接进行焚烧处理。而这些垃圾中通常包括很多塑料制品。因此,若直接燃烧会给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塑料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黑烟以及刺激性气味,其中包含了很多的有毒物质。长期吸收这样的空气会给人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

建议:对于生活中的各种垃圾应当进行分类处理,可以回收的要进行回收。对于塑料制品更不能直接焚烧,应当统一回收进行处理。

四 农业污染

这是一种农村特有的污染,它主要来源于农业措施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它们的残留物被雨水淋溶后随径流进入水环境,以及水土流失一起被带入水环境。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以及污水灌溉和集约化养殖场的污染是其根本来源。一些不可分解的农药还会随蔬菜等进入人体,给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还有一些未经处理的死家禽,牲畜等的尸体直接丢弃在土壤里,他们携带的病菌,病毒进入水中,土壤中则产生生物污染,最后危害的还是人类的健康。

建议: 尽量使用可以分解的农药,不要过多使用化肥,农药,对于病死的家禽,牲畜不要随意丢弃。应当统一进行合理的处理。

通过这次调查,我对自己村子里的环境污染情况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我深受启发:我们居住在这片土地上,我们应该保护好它,受益的还是我们自己。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并且号召更多的人一起来保护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农村小学师德师风问卷调查报告经典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小学,全文共 1983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小学师德师风问卷调查报告【经典】

一、调查目的: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家长对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价程度,同时也为了了解家长对学校发展的期望,以便及时掌握广大学生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看法与建议,从而更好地推进我校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XX年6月末我校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全校学生家长进行了调查。调查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65份。调查问题的设置主要包括对孩子的在校表现、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对学校的管理、对学校的教育质量、对教师的评价。调查对象为我校在校学生家长,被调查的学生家长对此调查给予了较大的重视和支持,收回调查问卷989份(部分家长因工作冲突未参加校园开放日活动),较好地实现了此次调查的目的。

二、调查结果

通过对回收的 989份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如实地掌握了学生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看法和建议。调查显示学生家长对我校的总体满意度普遍较高,具体评价情况如下表:

序 号调查内容“比较满意”及“满意”以上人数所占比例

1对孩子的表现83784.6%

2对孩子的学习成绩79680.5%

3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96297.3%

4对学校的管理88589.5%

5对学校的教育质量93594.5%

6对教师的工作97298.3%

现对调查统计结果并结合我校实际工作作简要分析:

(一)对孩子的表现比较满意,认可学校管理

通过此次调查,“对孩子的表现”比较满意和满意的调查问卷共有837份,占84.6%.学校各项活动的开展和教育教学的严格管理促使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我校地处开发区,生源大多数为农村小孩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很多孩子平时缺少必要的家庭教育。对学生的主要教育来自学校教师。家长把教育孩子的更多期望放在了学校和老师身上。学校从实际出发,在办学的起始阶段一直以“规范”为抓手,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养成教育措施,通过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坚持在活动育人,使广大学生养成了良好了的行为习惯。为此,广大家长对学校的教育工作、学校的管理工作表示肯定。

(二)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比较满意,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达到预期期望值

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家长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广泛的认可。有796位占80.5% 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比较满意或满意。我校生源大多数为农村小孩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很多学生原来就读于村小或外来民工子弟学校,成绩等各方面都表现得不够理想。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我校就读,经过几年的学习,孩子的学习成绩在稳步中提高,家长对此比较满意。但也不排除个别学生学习习惯等仍旧不够理想,主要原因是家长不够重视,家庭因素的影响,新近转学来的基础差,或者是身体缺陷导致。所以,我们广大教师更要有爱心和责任心,将目光更多地关注于后进学生的发展。

(三)对教师工作评价甚高

调查显示,有 972位占 98.3% 的家长对学校教师的工作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普遍认为广大教师工作认真、对学生负责。认为我校的师德师风良好,学校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教师的责任心强。学校提出的“做老师就做好老师”的理念留给广大家长很深的印象。

总的来看,通过我校几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与发展,学校整体实力不断提高。从学校在公众中的形象到学校的内外管理,从学风到校风,从育人环境到社会评价逐年攀升。正朝着品牌学校的目标不断迈进。

三、家长对我校提出的意见与建议

此次调查不仅是为了掌握对学校的评价的第一手资料,更重要的是通过此次调查也建立了家长与学校之间沟通的桥梁。通过调查得到了众多家长的宝贵意见。综合来说,家长们认为我校正处在由小到大、由大到强的过渡阶段,在重视教学质量的同时,更要思考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发展;更要重视学校走内涵发展的路线,打造品牌学校。以下是家长提出的主要意见与建议:

1.教学方面:要加强教学与研究的结合,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自学能力和知识运用于生活能力的培养。

2.特长培养方面:希望学校能多开展一些课外兴趣活动,锻炼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沟通能力。

3.家校多联系:因为校园安全问题,现在家长只能在校园开放日的时候进入校园,一学期联系一两次觉得太少,对孩子在校表现了解得不多。学校今后要充分发挥家访、家校路路通等沟通交流方式,和家长取得尽量多的联系,使家长更放心。

综上所述,此次调查得到了广大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显示了学生家长对我校工作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认可。在肯定我们所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为我们学校的发展提出了诸多问题与宝贵建议。家长的认可,给了我们极大的鼓励,激发了我们打造品牌学校的信心和决心。“沉稳迈进每一步,灵动发展每一天。”学校将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努力加快发展,提高质量,办出特色,争取尽快实现“建一流品牌、办特色学校”的近期办学目标,在此基础上为实现“有特色、高水平的研究型学校”的中长期办学目标而不懈奋斗,给家长和社会一个满意的答复。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有关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375 字

+ 加入清单

有关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调查报告

一、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农民工返乡现状。

我县现有农业人口76.38万人,农村劳动力48.2万人,转移到非农产业26.1万人,输出到县外13.8万人。主要的外出务工地区为长江三角和珠江三角地区,占总劳务输出人数的77%。据本次在全县范围内对外出务工返乡的调查结果,截止XX年1月底,我县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共返乡36156 人,其中因此次金融危机导致裁员返乡13190人,占全县劳务输出总人数的9.6%。可以看出,金融危机已经影响我县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返乡农民工的数量仍将有扩大的趋势。

二、采取措施,提前应对新形势下的就业压力。

我们针对当前面临宏观经济影响就业的新形势,出现的新问题,一方面加强调查研究,密切关注形势发展;一方面积极寻求对策,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一)成立组织机构,落实工作责任。

为切实做好稳定就业工作,我们成立了**县返乡民工就业工作应急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掌握我县农民工返乡动态情况、人力资源供需变动情况,制订应急措施,帮助返乡民工渡过难关,稳定就业局势。

(二)建立报告制度,实行动态监控

为加强对劳动力转移的动态管理,我们建立了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返乡的长期监测制度。通过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和村劳动保障服务站对本辖区的返乡民工随时进行摸底、登记,定期上报。随时掌握全县的农民工返乡状况。对一次性返乡超过100人、一天内返乡超过1000人的,立即启动应急机制,第一时间将相关情况上报县政府和市劳动保障局。

(三)主动搜集本地企业的用工岗位。

采取“走出去”的工作方式,全面细致的掌握本地企业,特别是中小困难企业的用工需求状况,做好人力资源供求监测分析和用工调控工作。通过人力资源市场的优势和信息发布宣传栏、电子大屏、手机短信发布等方式多渠道发布信息优势。依托电视台、广播电台、新闻中心等新闻媒体发布单位招聘信息、个人求职信息和招聘会信息,让用人单位和求职者能有更多机会和途径了解就业信息,使返乡的农民工能与用工企业及时对接。大力开展服务项目多、服务态度好、服务水平高、服务质量优、服务效果实的大中型招聘会,春节前,我们召开了2次返乡民工的专项招聘会,共召集了86个企业,提供XX余个岗位,当场匹配成功800余人。XX年2月24日,我们联合无锡、徐州市的劳动保障部门,组织了XX年春季返乡农民工招聘暨南北劳动力交流大会,此次招聘大会,182家用人单位提供了11211个就业岗位进场招聘,吸引了1.5万名求职务工人员,现场达成就业意向4612人,有效地促进了我县返乡民工的就业,得到了省、市劳动保障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

(四)全面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

一是对返乡民工和本地企业失业人员开展基本素质的培训。以乡镇、街道为单位,聘请教师、发放教材,对现阶段企业经营困难而被裁减的人员进行心理疏导,讲解择业知识和必备的务工常识、法律法规。二是以创业培训为重点,努力形成“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格局。加强对返乡农民工的创业培训,应该把金融风暴引发的民工返乡的不利影响看成是培训人员、提升素质的有利契机,变不利为有利,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出击。从营造创业培训氛围、保证创业培训质量、强化创业培训服务三方面入手,努力提高创业者的创业水平和创业成功率。通过培训返乡民工促进就业升级。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农村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调查报告_工作汇报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520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调查报告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增收,关键是改善欠发达地区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提高欠发达地区农民的收入水平。为此,市政协组织部分农林界委员,于2003年8月15日至9月25日,深入泽州、高平、阳城、陵川、沁水16个乡镇、48个村、160户农户,围绕欠发达地区农民的增收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农村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和生活现状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不断深化农村改革,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全市农业和经济持续向前发展,总的形势很好。但由于历史、地理、经济发展不平衡、政策因素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市农村仍有部分地区经济欠发达、部分群众收入水平较低。2002年,全市农民人均收入2707元,据统计不达2000元的乡镇有13个、村483个、人口22.51万,其中还有不达温饱线的农民8.5万。据我们入户问卷调查:我市农村欠发达地区农民人均收入普遍维持在800—1500元这个水平。在这部分地区,农民耕作粗放,生活困难,住房简陋,家具破旧,很少看到有电视机、洗衣机等现代摆设,除吃饭尚能自立外,其它和改革前没有多大变化。特别是到山区目睹一些困难家庭窘况,令我们心酸,让百姓心寒。

(一)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低且长期徘徊不前

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之所以低且长期徘徊不前:一是纯农业收入比重过大,仍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我市农村欠发达地区基本上是地下无矿产资源,地上无企业。家庭收入主要依靠传统的农业种植、养殖和劳务输出,辅之运输、农产品销售等小型家庭经营。农民收入构成分为三大块,种植业占40.2%,养殖业占16.5%,第三产业或劳务输出占43.3%。有的地方种植业收入比重更大,远远高于全市8%的平均水平。如阳城县河北镇杨柏村2002年人均收入为1515元,其中种植业收入就占67.7%。有的农户则纯粹依靠种植业,一遇自然灾害,收入就大幅下降。截止2002年底我市仍有20002口人生活在人均收入300—500元水平线上,11697口人生活在人均收入300元以下水平。二是农民现金收入低,无力扩大再生产。欠发达地区农民的粮食生产基本上是维持全家人生活用,有的家庭除了卖粮外,几乎没有什么现金收入。即便是出去务工或做小本生意挣点钱,除了平时的开支外,到年底也所剩无几。如高平市寺庄镇西曲村王富贵,种有6亩地,农闲时在外卖菜。2002年粮食产量为4800斤,以实物折价收入为2400元,除去投入和上交各项税费外,实际纯收入以实物折价为1400元,仅够全家4口人生活用。一年卖菜挣2000元,除去女儿上学、全家看病、礼尚往来、油盐酱醋生活开支后,到年底还要借钱过年,大人甚至过年连一件新衣服都不敢添。像王富贵这样的家庭在欠发达地区农村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三是传统的煤铁产业萎缩,部分乡村出现返贫现象。随着我市煤炭、铁矿资源的日渐枯竭,依靠挖煤、挖矿及其相关的运输、服务等致富的乡村一时还找不到新的替代产业,农民收入急剧下滑。陵川县夺火乡佛水村,过去是全县有名的户均收入超万元的小康村,矿产资源枯竭后,今年农民人均收入预计在1500元左右。类似现象在泽州、高平农村相当普遍。

(二)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差距在逐年拉大

1、与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拉大。2002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109元,欠发达地区农民人均收入为800—1500元,城乡差别为4.11至7.61。但实际上,农民收入中实物性收入占了40%,如果考虑到农民收入中生产投入占较大比重,城乡差距则达到101,有的家庭甚至达到201。

共10页,当前第1页12345678910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法制教育现状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511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法制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违法、犯罪事件及其受侵害事件逐年增多,对社会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危害越来越大,带来了不良的社会影响。为了有效的降低这种危害性,连云港市赣榆县妇联联合县司法局组成联合调研组,发放问卷调查800份,其中有效问卷785份,并通过进村进行入户深度访谈,受访留守儿童共有583名。

一、背景与现状

(一)农村留守儿童犯罪主要呈现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农村留守儿童违法、犯罪比例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逐年增加。二是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年龄越来越低龄化。三是农村留守儿童违法、犯罪事件的社会破坏性越来越大。农村留守儿童法律知识匮乏、法制观念淡薄,往往是他们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法制教育、增强农村留守儿童法制观念的工作,迫在眉睫。

(二)农村留守儿童自身受侵害事件频发。近年来,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被拐卖、拐骗、性侵犯等恶性事件屡见报端,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监护状况令人堪忧,农村留守儿童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二、主要做法

(一)送法进学校,增加农村留守儿童学法兴趣。赣榆县妇联联合县司法局大力开展儿童权益保护宣传教育,积极为留守儿童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此次宣传活动以学校为主阵地、主渠道,积极推进法制教育进课堂活动,确保农村留守儿童法制宣传教育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举办以“争做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学生”为主题的“送法进学校”活动,做到“四个一”:上一堂“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法制教育课;配一套青少年法制教育图书音像资料;设置一个青少年法制教育固定宣传栏;开展一场法律知识有奖问答等方式,激发广大中、小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的学法兴趣和守法意识。

(二)送法到课外,丰富农村留守儿童课外生活。丰富课外生活,让他们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接受法制教育。县妇联、县司法局为外出务工者相对较多的几所“留守儿童之家”送去法制故事、绘画、漫画等10多类法制书籍1000多册,并将创作拍摄的8集《法在身边》法制情景剧制作成DVD光碟,向全县“留守儿童之家”赠送发放。同时,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未成年人保护行动”和“争做文明守法小公民”活动,并与一些家庭特别困难的留守儿童结成“一帮一”对子,着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三)送法到身边,开辟农村留守儿童绿色通道。为有效保护留守儿童合法权益,开辟农村留守儿童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向全县所有留守儿童之家发放了法律援助卡,按照“应援尽援”的要求,对涉及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法律问题,进一步降低门槛、简化条件,实行随来随办;各乡镇法律援助工作站还负责收集登记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建立了农村留守儿童信息资料库,优先受理、精心办理涉及农村留守儿童及其家长合法权益的法律援助案件,最大限度地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近年来,全县累计办理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法律援助案件百余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三、存在问题和原因

(一)家庭原因: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对子女的教育基本上失控,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处于无人管教的地步。

(二)学校原因:一部分学校只注重升学率和在校学生的管理,学生在家中的时间缺少有效监管。

(三)各级政府职能部门,没有形成各级组织齐抓共管的活力。

四、下一步工作

赣榆县妇联立足实际,下一步将联合县司法局,进一步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法制教育的长效机制。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农村留守儿童法制教育体系,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三结合的教育模式,使农村留守儿童法制教育渗透于各个方面。县司法局将有计划地培养法制教育师资队伍,还应加强对全体教师法律知识的培训,不断强化农村留守儿童法制教育的师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2732 字

+ 加入清单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三农”问题也备受关注。从中央到地方,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也在不断的加大。党的xx大报告中关于三农问题的阐述占了很大的篇幅,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对“三农”问题也做了进一步的部署和安排,会议强调:认真贯彻党的xx大、xx届三中和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进一步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加大对农村投入力度,加大对“三农”工作领导力度,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去年农业直接补贴税的发放更是体现了中央关于三农政策的具体实施。

本次暑假社会调查我调查的是我的农村老家,一个北方的乡村,下面分类介绍一下在这次调查中获得的信息.

(一)农业:“民以食为天”,小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大到整个社会国家的发展,农业都在其中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我们这个村地处北方平原地区,降水适中,因此这里的主要农作物是玉米、小麦、薯类等,这里的耕地是旱地,是一年两耕。

(二)教育: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历来为国人所重视,它不仅关系到农村人才的培养。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多,农村义务教育比重大。由此可见农村教育在我省的地位和作用。在我村更是如此,这里的村民普遍还是比较重视教育问题的,随着农村里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转变,更关系到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山东省的孩子大多都至少上到高中的学历,我调查的农户中大部分人都说孩子上学是一个比较好的出路,应该尽量支持孩子的学业。同时,这里的中小学办学条件不断增强,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硬件、软件不断完善。受传统习俗的影响多数的农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教育走出农村,这一个思想观念一直贯穿在每一个农村孩子的受教育过程中。从小形成的走出农村,告别农民的思想观念使义务阶段的教育严重背离义务教育对农村教育的目标,很少有人选择在掌握好知识后为农村作贡献,甚至在学习知识选择上避开农村避开农业。不仅在农村教育上产生了障碍,而且深层次的对农村经济和农村文化的继承发展也是一个严重的误区。

(三)经济:有人说:“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民、村社、社会各界和政府的参与。新农村建设不单是知识分子倡导的社会改良和实验,不单是农民的自发行为,也不单是政府的一相情愿,发挥政府、社会和农民三方面的积极性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此,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工业反哺、工农互促、城乡互动、和谐发展等,应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最鲜明时代特征。”也有人说:“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整体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经验告诉我们,既要看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领域大量转移的必然性,也要看到,农业兼业化、农村劳动力素质退化的严重后果,哪些大量输出劳务的村落显现的凋敝现象足够我们警惕,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迫在眉睫。”

(四)医疗:医疗对民众特别是经济不宽裕的农民来说曾经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负担,以前不少农民存有“小病不想看,大病不住院”的想法。但自从有了医疗合作制度后,我村农民只需交10几元钱就可以在以后的医疗过程中报销好多钱,基本上每个村民都对此政策大加赞赏。

20xx年,政府投资支持五大重点领域新农村建设摆在首位,新农村建设主要是普及和巩固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饮水安全,农村公路,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农村电网,农村公共文化,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沃土工程,植保工程,灌区建设,动物防疫体系及种养业良种工程等.可以说我们村正在日新月异的变化,希望这里将来能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成果。

建设新农村要首先理解农村贫困的根源有了对农村贫困根源的知识,才能发现和尊重农村事务的规律。了解了这种规律,才可能恰当地处理国家援助与村民“自助”的关系,村民物质需要与文化需要的关系,以及农村眼下的迫切需求与历史发展方向之间的关系。

中国农民贫穷,从根本上讲,不是因为国家政权的“下沉”,不是因为基层政权的腐败,不是因为“权利”被剥夺,不是因为农民税费负担过重,不是因为城市的剥削,更不是因为农村缺少“基础设施”。中国农民贫穷,有五大根本原因。

1、制造的产品已取代养殖和种植的产品,成为人类财富的主要来源。农业已成为“产业”。占人口10%以下的农户,用机器耕作辽阔的耕地,方能获得城市普通人家的收入。

2、中国农村人口过多。农村人均耕地少,构成“自种自食”的自然经济,一半农产品不进入市场,而是供农民自己消费。自种自食的自然经济是我们时代最落后的一种生产方式。在工业时代,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拒绝自种自食,养牛的也得买牛奶喝,对鲜奶进行卫生消毒和包装的是专业工厂。因为引进了土豆、玉米、白薯,清朝的农村人从一亿上升到四亿,自由小农经济的成功达到了顶峰。今天,中国在册的农村人口高达九亿,包括将近五亿农业劳动力。尽管农业技术在飞速进步,耕地总量却是固定的,因此,农业领域的劳动积极性空前下降。

3、组织社区合作非常艰难。人们独立自由,不肯合作,习惯以出工不出力、“搭便车”来抵制合作组织。中国农民家庭的经济独立和人身自由有两千多年历史,自足、独立、自私、散漫、无组织无纪律的生活方式构成了“乡村中国”的“基因”,与工业时代严密的组织化生产格格不入。

4、市场机制摧毁不肯合作的小农。小规模家庭农业无力应付市场上变动不居的成本和销售价格,无力适应市场机制对规模效益的要求,更无力联合起来建立非农的产业。所以,农村整体沦落到破产的边缘:一部分农民陷入绝对贫困,大多数农民陷入相对贫困,农村与城市的鸿沟急剧扩大。市场经济是事实,是农村衰落的原因,而不是挽救农村的手段。不组织起来合作,农民就无力适应市场的残酷竞争,就只能沦落为21世纪里自种自食的“自耕农”。

5、衰落的农村导致农民萎靡的精神。在市场条件下农村经济的衰败,以及中国一些农村政治政策方向上的失误,导致

了农村基层原有社区组织的溃败。农村基层社区组织的溃败,导致了农村文化的衰败甚至倒退。在繁荣的城市面前,农村人的精神和自尊遭到了严重的打击,在精神和文化上更加衰落,甚至堕落到求助传统迷信。文化垮了,就更加一无所有,就使农村人更难组织起来,更难应付时代的挑战。中国农民处于无组织状态,

总之,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处在探索阶段,遇到的困难只是暂时的。我相信在党的政策指导下,通过农民的勤劳勇敢地奋斗拼搏和积极主动地真抓实干,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农民阶级必能克服种种困难,中国的农业必将呈现一片艳阳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关于乡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2000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入城市,就出现了一些新生问题,对未成年儿童和失去劳动自理能力的老年人如何抚养赡养,俨然成为一大社会问题,他们也被称为 留守儿童 和 孤寡老人 。

关于留守儿童的调研报告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 留守儿童 俨然成为一大社会问题。 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守家园 的现象日益突出,心痛之余,我们无法袖手旁观,寻求解决之道才是根本。家庭,社会,学校,在哪里打开缺口,就要在哪里补上漏洞。这次三下乡活动,我们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管理学院志愿者队伍对合川区钓鱼城街道鼓楼区街道其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做了几项调查

根据我们从社区的了解和实地调查。该社区现有 留守儿童 258人,占全街道总数的8%。调查问卷显示, 留守儿童 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料的占83%。由叔伯舅姨等亲戚照料的占12%。有哥哥姐姐照料的占1%,寄养在邻居家的占4%。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后,一般半年以上才回家一次。其中62%的家长一年回家一次,有进13%的家长两年以上没有回过家。 留守儿童 主要是通过书信,电话与父母进行联系,但次数很少,一般至少要一个月才能联系一次,半年以上联系的占63%,有的一年到头都没有联系。在问及对父母外出务工的态度时,有63%的孩子表示不希望父母在外务工,渴望和他们生活在一起,8%的孩子表示 无所谓 。在生活上, 留守儿童 与监护人有矛盾的占41%。其中经常发生矛盾的占20%。在学习上,51%的 留守儿童 表示学习遇到困难时有无助感。在与同学的关系上,43%的 留守儿童 表示曾经受到过同学的欺负。在回答 平时父母不在身边,你最盼望什么,最担心什么,最大的困扰是什么时 ,有81%的孩子表示最盼望的是父母回家,得到他们的关爱;有73%的孩子表示最担心父母的健康和安全;有48%的孩子表示面临的最大困扰是遇到困难时不知道该怎么办。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特地去了一家有留守儿童的家庭。他们父母都是外出打工,由他们的爷爷奶奶来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因为家庭比较贫困,买不起新的文具和书,我们特意给他们送去了温暖和祝福。两个孩子看见我们给他们买的新文具和新书,脸上的笑容,是我们这辈子很难磨灭的记忆,这是最天真的笑容。我们不仅给他们送去了新文具和新书,并且给他们给予学习上的帮助,用自己的一些经历,告诫他们要努力学习。长大后,投身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中,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孝顺父母和爷爷奶奶。做一个有用的人。我们此行的目的不仅仅是给他们送去温暖,更重要的是希望能给两个孩子一个深刻的印象,让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迷失。

针对社区里的孩子,我们也采取了调查了解的方式,发现一些关于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的孩子自由散漫,不服管教。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对人格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家庭教育的突然断裂或缺位,许多 留守儿童 出现内向,孤僻,自卑,不和群,不善于与人交流,顽皮伶俐,冲动易怒,神经过敏等问题。面临拐骗、打架、斗殴、交通等方面的安全隐患。由于学校与家庭之间安全纽带衔接不上,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留守儿童年幼无知,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的孩子成绩偏差。

大多数 留守儿童 在学习上缺乏自主性,自觉性,心不在焉,应付了事。在调查中,虽然不缺乏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成绩处于中、下游的留守儿童占绝大多数。由于监护人大多为祖辈或单亲,祖辈文化程度较低,没有能力进行学习辅导;单亲每天忙着干活,也抽不出时间对孩子进行辅导或文化水平较低,没有能力进行辅导,导致留守儿童家庭作业要么就抄,要么就请人代写,要么就干脆不写。由于许多是独生子女,大部分家长对其娇生惯养,不能正确地对孩子进行辅导教育,学习情况很少过问,考试完后也不管,这些都致使留守儿童缺乏学习热情和上进心,自觉性不强,很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最终导致厌学情绪,以致逃学,成绩一塌糊涂,结局就是辍学回家,成为市井游民或外出成为打工仔。

%的孩子不会理财。

大多数留守儿童对于爸妈给的零花钱不知道怎么正确支配以至于造成铺张浪费的不良现象。

%的孩子应有不均衡。

由于父母不在家,很多孩子的生活状况得不到很好的保障,比如说不能吃到新鲜的水果,荤素搭配不协调等等状况。普遍有两种极端:爷爷奶奶过分宠爱且父母的经济条件较好,父母为了弥补自己在感情上的缺失,往往给自己的孩子大把大把的钱,有求必应,致使留守儿童花钱大手大脚,一点不知道节约;家境不好,爷爷奶奶或其他监护人连最基本的生活供给都成问题,这类孩子是没有零用钱的,从而导致留守儿童营养不良,更有甚者,由于心理上的偏差,虚荣心作怪,为了和别人攀比,别人有什么自己就要有什么,知道家里是没有钱的,就偷,这样就养成偷偷摸摸的不良习惯,如不正确进行教育,他们就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年暑假农村社会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423 字

+ 加入清单

2014年暑假农村社会调查报告

暑假期间我对村民自治问题展开社会调查,我对农村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议、民主监督四方面情况的调查总结如下:

一、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基础问题,关键要克服瓶颈制约,找准平衡基点,整体推进。

村委会民主选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诸如选举的理念、选举的功能、选举的技术、选举的程序等构成了一系列民主选举中的理论和实践网络。调查中发现大多数村民虽然都对民主选举这一举措表示赞成和肯定,但村民的法律意识普遍较差,民主选举的主动性和优越性并没有完全体现出来。在调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民主选举中的瓶颈制约:

(1)法律规定的前瞻性与文化传统的滞后性矛盾。一般说来,法律规定总是建立在社会实践基础之上的,与客观现实需求相适应。我国的村级民主选举,本身是一种法治民主的助推剂,它既是对广大农民的培训,也是对整个社会的培训。正是这种自下而上的、带有一定超前性的民主选举制度,推动着我国社会的民主进程。然而,这种推动作用是个渐进过程。一方面,在我国,农村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的情况下,客观形势亟需法治民主的深化;另一方面农民的民主参与意识的滞后性有着较深的传统文化根基。反映在村委直选中,不少选民对村委班子成员的选择并非出于他们的主动,而往往是被“塑造”出来的。对候选人要素重要性的认识远远低于对利益分配的关注或者政治象征背景的联系和与自己的亲疏远近。《村委会选举办法》规定的三种投票形式,流动票箱投票仅作为一种辅助形式,应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但在具体实施中,大多数村没条件进行大会集中投票,而不少村民又不想去固定的投票场、投票站投票,有的地方甚至还出现“卖票”现象。因而,村级民主选举的规定与选民本身的需求明显地相背离,选举中投票率的高低并不能完全反映选民民主意识的强弱。

(2)法律规定的有限性与实际操作的复杂性矛盾。我国农村的民主法治化进程与改革开放同时起步,各种社会关系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具有不确定性,这一环境下形成的民主选举制度还是初步的,它需要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因此,《村委会组织法》对民主选举的条文规定不可能顾及全面。虽然地方法规的《选举办法》能给一定配套,但也有不少局限性。在法律法规与实施细则,原则规定与具体措施之间的空隙较大,有的规定过于原则,不便操作;有的虽有行为模式,但没有法律后果;有的内涵模糊,不好统一理解等。这里仅列举几点,以见一斑:一是村委会成员候选人标准难把握。《村委会组织法》十二条规定“年满十八周岁的村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村委会选举办法》第十三条对候选人的推选条件作了细化。如果选举委员会资格审定时,认为虽有被选举权但不符合推选条件的人被海推为候选人后,他可否被确定为正式候选人就比较难把握,尤其是在选举委员会与选民有较大意见分歧的情况下更是如此。二是选举中的“拉票”现象难处理。拉票行为,既有正常、合理的行为,也有不合理,甚至带有“贿选”等痕迹的行为,同时又会有两者兼之的。如何界定它们之间的区别加以妥善处理,法律依据不足就带来了选举中的杂音。三是选举结果的有效性难认定。在一些细小环节上难免出现偏差或不妥,有的可以即时得到纠正,有的却事后难以操作,一旦选举结果产生后,如何认定其有效性就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关于当前乡镇党委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发挥“主角”作用的调查与思考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党工团,全文共 1321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当前乡镇党委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挥主角作用调查思考

关于当前乡镇党委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

发挥“主角”作用的调查与思考

为进一步强化乡镇党委在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的“主角”作用,提升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近期,xx县委组织部12名干部分两组,由县委副书记和常委组织部长带队开展了为期10天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解剖调研活动,共深入全县18个乡镇,随机抽查、定点解剖好、中、差三种类型村54个,采取听取乡村干部汇报、与党员、干部或群众座谈、实地查看、党务知识考试等形式,找准了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探索了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奠定了基础。

一、乡镇党委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乡镇党委是党在农村的“前线指挥部”,担负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任,能否充分发挥“主角”作用,直接关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真正贯彻落实到基层。调研中发现,绝大部分乡镇党委能够始终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放在保持稳定发展、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的高度来对待,作为一项牵动全局、抓纲带目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来抓,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但是也有部分乡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比较薄弱,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些乡镇党委书记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不能完全落实,管党意识不强,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围绕经济抓党建的思路不清,工作时紧时松,缺乏连续性,习惯于搞几次突击、整顿,开展几项活动来代替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存在“平时不抓评时抓”现象,没有建立长抓不懈的工作机制;在村级班子管理上,固强攻弱的力度不够,缺少过硬的综合性典型,后进村治理整顿进度缓慢;部分村党建基础工作薄弱,两室脏乱差现象较为突出,有的甚至没有两室,个别村“三会一课”制度不能坚持经常,有的村长时间不能召开党员会,党员发展不正常,党务公开不够及时;乡镇党务干部和农村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个别干部对应知知会的党务知识不能熟练地掌握,有的甚至对县委正在开展的重大活动不了解,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热情不高、劲头不足。

二、强化乡镇党委在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主角”作用的途径

1、从思想上,增强一种意识。即增强乡镇党委的管党意识,提高管党能力,发挥好乡镇党委在抓基层组织建设中的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健全完善乡镇党委、党委书记履行职责的考核机制,不断强化乡镇党委书记直接责任人的政治责任,使其牢固树立“不抓基层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基层党建是不称职”的观念,增强自觉抓基层、打基础的意识。要求乡镇党委书记带头精心制定党建工作规划,定期深入到村,指导、协调解决村内矛盾问题,带头分包问题最多、转化难度最大的后进村,以点带面,指导全局。建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例会制度,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党委会,专题研究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会诊。实行党委成员包村“五包”责任制,即包支部班建强、包两委关系理顺、包难点问题解决、包重点工作完成、包选准富村路子,坚决杜绝出现支部瘫痪或半瘫痪的村、支部书记长期由乡镇干部兼任的村、遗留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村、经济发展长期落后的村。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关于乡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3905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乡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和领导汇报调查情况的一种文书,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乡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参考。

近年来,隽水镇各村、社区充分利用城区优势,千方百计引导农民增加收入,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各项经济指标逐年攀升,基层组织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能力不断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显著提高,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发展,农村社会稳定,各项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总体来看,隽水镇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普遍偏弱,发展步伐滞后,村级招商引资困步不前,产业结构落后,调整优化乏力,历史债务负担沉重。如何抓住机遇,加快村级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培育集体经济发展后劲,全面推进我镇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是摆在新一届镇党委、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我镇村级集体经济概况

1、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情况。我镇共有21个村、社区,农业人口近4万人。XX年全镇村级收入843.5万元,村平40.17万元,其中集体经济收入280万元,仅占33.2%,;实现集体经济收入上5万元的村8个,仅占38%,不足万元的村6个,占28.6%,其中无集体经济收入的有银城、银山2个社区,占9%。

2、村级集体企业情况。就村级集体企业而言,全镇现共有18家村级集体企业,其中仅宝塔砂布厂和宝塔造纸厂两家年产值过千万元,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26万元,占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总额的45.7%。年产值过百万元的有宝塔茶厂、宝塔纸箱厂、宝塔磨料磨具厂、旭红砂布厂等4家企业。由村集体直接经营管理的有宝塔砂布厂、桃源茶叶加工厂2家,其他16家企业均发包或租赁给个人经营。

3、产业分布情况。XX年村级集体工企业收入176.2万元,占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总额的62.9%,退耕还林及其它农林产业收入76.9万元,占27.5%,其它产业收入26.9万元,占9.6%。

二、存在的问题

1、产业层次低,规模小而单一,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薄弱。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全镇只有占38%的8个村的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万元以下的有6个村,占28%,整体经济实力薄弱。8个集体经济收入上5万元的村中,只有宝塔村形成了涂附磨具、铜材及其配套产业,资产及年产值在千万元以上,科技含量较高,其他村集体经济收入则主要来源于砖厂、门店租金、茶厂和退耕还林的政策性收入等低层次产业,对环境破坏大、管理粗放落后、规模小效益低,难以形成市场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全镇XX年实现的28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中,宝塔一个村就达140.8万,占50.3%,比其他20个村(社区)的总和还多,而宝塔村的经济收入又集中在宝塔砂布厂一家,其每年上交120万,占全村收入的85%。由于收入来源过分依赖于单一产业,一旦行业经济效益滑坡,必然会直接导致村级集体经济出现大幅震荡。

2、融资难度大,发展后劲不足,可持续发展能力薄弱。

目前,由于一些村负债情况还比较严重,银行存在惜贷现象,贷款手续繁多,审查苛刻,导致一些村级中小企业贷款积极性下降。在我镇,特别是10个社区的集体企业发展资金,60%以上靠如土地开发等方式自我积累资金来发展集体经济,30%的资金通过其他渠道筹集,银行贷款不到10%。过多的非正规渠道融资不仅增加了融资成本,同时也增加了融资风险和社会不安定因素。而且各村在进行土地开发过程中,没有在“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招商”的思路下进行大开发和大整合,使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进一步分散。以村一级自身的经济实力,难以实现土地的高标准开发建设,致使土地的开发利用初级化,回报收益最小化,不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造成村级集体经济难以在上规模、上档次上有所作为,可持续发展能力薄弱,发展后劲不足。

3、干部思想保守,观念滞后,创新发展能力薄弱。

有些村干部对集体经济的理解比较片面和滞后,认为集体经济就是集体办企业、上项目,集体经济集体管,由于管理跟不上,集体资产流失严重,挫伤了干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怕搞砸了受埋怨,思想上有顾虑;部分群众怕搞垮了受连累,背上新的债务,思想上有障碍。有人认为搞市场经济就是谁有本事谁致富,只要经济发展了,农民富裕了,有无集体经济无关大局。个别村干部则存在小富则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保守思想,缺乏艰苦奋斗和创新发展的精神,发展观念滞后,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思路不多,积极性不高,这些都导致村级集体经济一直不能取得创新和发展。

4、发展不平衡,差距明显,不利于整体发展。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村与村之间发展水平差距明显,且呈日益加大之势。单就8个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过5万元的村来说,最高的为宝塔140.8万元,最低的是雁塔5.3万元,两者相差26倍,与旭红29万元相比,两者相差也达5.5倍。从而形成宝塔一枝独秀的单极发展趋势,对我镇经济的整体健康发展极为不利,将延滞我镇实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步伐。

5、村级债务包袱沉重,不利于全力发展。

至XX年底,全镇村级债务总额累计达1071.9万元,村均51万元。有债务的村、社区14个,占66.7%,其中白沙、桃源、柳峦、石泉、新塔5个村(社区)债务均超过百万元,共计733.87万元,占全镇村级债务总额的68.5%。形成这些债务的原因较多,主要是经营性亏损、老财贸任务借款、基础设施投资、各类达标升级及非生产性支出等。村级班子很大的精力用于清偿债务,难以全力投入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

6、村级招商引资困步不前,不利于突破性发展。

近几年,我县隽水、锡山等盛县级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但由于村一级招商引资在土地开发、基础设施、政策措施、投资服务体系等软硬环境上无法与盛县级工业园相比。因此虽经努力引来一些客商前来考察、咨询,但最终能够成功落户的没有几家,不利于集体经济取得突破性发展。如下阔去年花很大精力引入的一个肉牛养殖项目,实地考察后一去不返;一位老板有意在石泉投资钟表厂项目,却找不到一块条件适宜的地盘,最后落户麦市工业园。

三、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1、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干部意识转变,建设强有力的村级班子。

有没有一个敢于创新、富于开拓的强有力的村级班子,有没有一个敢于创业、善于管理的好班长,是决定村级集体经济能走出多远的关键。要拓宽选人用人渠道。采取公开招聘、异村交流、村企互兼、下派任职等形式选拔懂经济、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进入村级班子,并牢固树立只有发展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才能解决办事难的问题,才能为群众兴办各种福利事业,提高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基层党组织才能赢得群众信赖,凝聚力、战斗力才会不断增强的发展意识。镇党委、政府要经常组织村级班子成员进行思想意识、管理知识的培训,制订政策解决基层干部福利待遇、医疗养老保险等切身利益问题,解除后顾之忧,使之全身心投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2、因地制宜,选准集体经济发展的好路子。

在选择发展路子时,要本着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避免跟风上、盲目投资现象。一是兴办村级集体企业,象宝塔一样,走工业兴村的路子;二是兴建或经营专业市场,走商业兴村之路;三是发展立体林业。比如东港、桃源每年在林业上分别可收入4万元、8万元,可在此基础上,扩大规模、调优品种结构、引入深加工等配套项目,走立体林业的发展路子;四是兴办第三产业,城区内几个社区可大力发展餐饮、娱乐等服务业;五是创新资本运营手段。以现有土地、资金、资产入股或合资、合作兴办企业或参与企业发展;六是经营集体土地和物业。发挥城区优势,开发建设工业园区、标准厂房、仓储设施和商住楼等二、三产业载体,对外出售、租赁,走物业经营的路子;七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生产。村委会可以在技术、贮藏、加工、销售等环节上发挥集体经济的优势,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的事,培植集体农业生产基地,走特色农业、服务农业、规模农业的发展路子。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营造集体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环境。

要落实县、镇招商引资政策或创造性地建立招商引资责任机制和激励机制,镇一级要在“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招商”的思路下对村、社区实施倾斜的扶持政策,结合各村、社区的优势、特色,实行统一政策、统一宣传、统一引进、科学布局,充分整合招商的人、财、物资源,集中力量,明确主导产业,重点突破,把一些规模相对较小不适宜在盛县级工业园区发展的项目引荐给村、社区。并通过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调动村级在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经济上的积极性。

另外,各村组目前掌握着大笔土地补偿金,可否借鉴深圳等沿海地区及宝塔村的经验,鼓励、引导其集中资金开发一批标准化厂房用来出租给企业,既可以避免集体土地的大量流失,又发展了集体经济,增加了收入,同时解决了投资商将大量资金用于投资厂房和设备,导致流动资金周转困难的实际问题。

4、强化管理,千方百计盘活资产,化解村级债务。

村级集体资产管理水平弱,是制约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讲,管好并盘活存量资产,使其保值增值,比新增资产投入更为重要。积极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在完善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产权登记的同时,推行所有权和经营权两分离,并对集体资产的占有、经营及日常管理做出明确规定,定期公开帐目。建立健全集体经济积累机制,实行集体经济收入分配比例和分配总量控制,防止分光吃光,积蓄集体经济发展后劲。加大村级债务清偿力度,通过增收还债、清欠还债、节支还债、归责还债、降息减债、核销减债等手段减轻村级债务压力,集中精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农村小学教育调查报告范文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小学,全文共 3472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小学教育调查报告范文

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突出位置,这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关心和重视。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大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卓尼县木耳镇中心小学实行农村集中办学、建立和完善中小学生寄宿制度,走出了新路子。本人就该在校寄宿学生学习生活的情况进行调查,采写了这篇调查报告。

木耳镇位于卓尼县东南部,全镇辖11个行政村,总人口8941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7%以上。目前,全镇有中心小学1所,六年制完全小学3所,村级教学点2所,中心小学现有在校学生586人。

一、发挥师资作用,走集中办学之路

在上世纪80年代普及初等教育时期,我县按照分级办学原则,各乡镇和村组普遍兴办了乡、村学校以及教学点,形成了村村办学的格局。进入90年代后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小学在校生以每年40%左右的数量锐减,一些学校不得不实行隔年招生。加上居住分散,有的学生需走十几里山路,致使许多孩子到八九岁甚至十岁才上学。这也造成一些学生到初中阶段就因年龄偏大而辍学,前些年该镇初中辍学率高达14%,小学也达到8%以上,“普九”目标难以实现。 由于生源减少,有些教师不安于在偏远农村教学,积极性难以发挥,办学效益低下,如该镇寺古多村1998年村级小学共有学生28人,配有教师4名,师生比为1:7,大大高于1:23的国家标准。同时,由于有的村还存在一校一师,一师多用现象,教师既要负责各年级各科目的教学,还要管理行政、财务等全部事务,难以集中精力教学,师资资源浪费,难以正常发挥作用。学校无法按课程计划开课,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当地群众反响十分强烈。

为改变不利局面,木耳镇经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严密论证和精心准备,于XX年下学期施行了集中办学,将部分村级小学撤并,全乡只办一所六年制中心小学,在校生达389人,服务半径20公里。开始走上创办乡镇中心学校的集中办学路子。

二、加大资金投入,实行农村学童寄宿制

农村尤其是小学年级集中办学,面临着学生居住地与学校距离过远的难题,家长和校方均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方便及人身安全问题存在较大顾虑。如离中心校较近的拉路村学生上学需走6华里村道。最远的冰古村则为20公里,创办中小学生寄宿,学校,家长、学生和老师都认为是较好的办法。为此,中心校在当地镇党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于集中办学的当年即开始筹办并实施了农村学生寄宿制度。积极争取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补助,乡政府出资2万元,县教育局出资3万无,学校自筹2.5万元突击整修和改建了学生住宿房20间,面积1260平方米,订制上下学生床铺320位,可收住学生320人,当时入住学生184人。设学生和教工食堂一处,面积250平方米。购置了彩电、vcd和适合儿童观看的碟片,添置了洗衣机、蒸汽柜、微型锅炉、餐桌等等。新建了学生食堂、餐厅,配备了卫生、健康、负责的炊事员,学生每月伙食费大概只有50—70元。因此,实施寄宿制后,全校师生的学习和生活即走上正常轨道,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认同。从当年在全乡进行民意调查中,召开2次座谈会,发出征求意见表300份,对集中办学,学生寄宿制的实施效果感到满意的达262人。

三、健全制度,加强完善规范化管理。

近年来,木耳镇中心学校的集中办学和实施学生寄宿制走过的是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路子。在集中财力解决好基础设施的同时,校领导十分重视有关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努力使全新的办学方式和物质资源收到最好的成效和发挥最大的作用。通过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他们的办学和学生寄宿管理模式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

1、以管理约束人,建立完善制度。

寄宿制学校师生几百人在一起学习生活,犹如一个小社区。学校及时拟订并实施了《日常行为规范》、《文明住校生标准》、《文明寝室评比制度》等,使学生个人、班级集体、寝室集体都有道可循、有据可依、有效地促进学生生活秩序的正常化。一是加强宣讲教育。利用集会、红领巾广播站等阵地,结合发生在学生当中的好习惯或不良习惯展开剖析,使学生明辨是非,从而树立正确的观念;二是建立校监督岗和班级监督岗。成立值周班监督岗,负责全校教室的卫生包干区的监督。对住校生早、中、晚三餐就餐情况进行监督。通过记录和文明班级评比挂钩,督促了学生良好卫生、生活习惯的形成;三是大力开展文明寝室,文明班级评比活动。放手让学生自由地去美化自己的寝室、教室。让学生大胆、自由地发挥他们自己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通过活动来增强学生热爱集体的观念,感受分享劳动成果的喜悦。

2、配齐配全生活指导老师,充分发挥班主任作用。

一是配齐了生活指导老师。特别是对低年级寄宿生,学生年龄相对较小。因此,生活指导老师注重加强了对学生夜间就寝的管理。如在晚上,每隔两个小时生活指导老师起床一次,给学生盖被,叫学生上厕所,监督寝室纪律等。每周二、四开设劳动兴趣课,由生活指导老师负责帮助寄宿生学会洗脸、洗脚。叠被晒被、洗饭盒、蒸饭、系鞋带、换洗衣服、洗浴、伤风的防治等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二是充分发挥了班主任的指导作用。班主任一方面承担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又是班集体的组织和管理者,这种工作的双重角色有利于班主任自觉地履行“教书育人”重任。寄宿生在校时间长,班主任更成了联系学校工作与学生的桥梁与纽带。班主任每学期都制定出学生生活能力培养计划,并付诸实施。如定期开展生活能力实践活动,举行生活能力分项、综合竞赛等。

3、寓教于乐,开展丰富多采学习教育活动。

抓好学科渗透。《生活与劳动》课的老师将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都落到实处。在生活与劳动课堂上,教师还结合本校实际,教给学生如何蒸饭、洗衣、刷牙、洗浴、管理财务、与人交往等一些常识。同时对学生行为习惯可以提出一定的要求,采用直观的、形象的方法向学生阐述,使他们有感性的认识。如有的学生身上的零用钱较多,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这些钱,教师就适当加以引导。如有的同学花钱大手大脚,每天吃许多零食。教师就帮助他统计一下一天或一个星期吃零食所花的钱,并建议他用同等的钱买一些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或学习用品。通过认知、对比,学生渐渐主动地能节约用钱,多买书,多看书,形成了良好的习惯。

4、家校配合,建立与学生家长沟通联系。

学校和家庭的联系至关重要,该校充分利用开办家长学校这种有效形式,加强了校内外教育的衍接沟通。学校每学期至少两次定期开办家长学校。及时通报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虚心听取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既使家长能放心孩子的学生和生活,又更加密切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同时抓好定时家访,填写家访联系单,记录每个学生的家庭档案。做到学校尤其是班主任对每个学生的家庭状况、经济水平、智力水平、思想情操等有全面的了解。努力做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收到对孩子的最大教育效果。

四、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木耳镇中心小学在办学管理模式改革取得较大成效的同时,不可避免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引起重视。如:一些学生很少做过打扫卫生、整理房间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存在着生活能力过低现象;一些学生自制力较差,常常将家中带来的钱用于吃零食上,直接影响到学习和生活的正常维持;不合格的小食品既无营养,也不卫生,直接影响到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等等。

本人认为,针对一些学生生活能力过低的现象,学校和家长要认真挖掘成因,积极采取策略,要将培养寄宿生的基本生活能力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抓好抓实,通过和课堂教育相结合,寻求相应的教育对策及其途径,使寄宿生能在生活中获取丰富的、有益的营养,为以后的生产劳动、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针对有些学生自制力差等问题,教师与家长更应加强联系,共同对学生进行树立积极健康人生观、生活观教育,促使他们从小养成健康朴素的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文化娱乐市场的整治力度,坚决杜绝未成年人进入“三厅两室”,给中小学生营造一个清新、健康成长环境;针对贫困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学校都要对他们予以关注和扶持。目前,在大学阶段已有了相对完善的贫困学生扶持救济机制。尤其在对待中小学生生活上存在困难方面,社会普遍存在较为漠视的现象。家庭贫困不是孩子的过错,他们同样需要关爱、欢乐和营养。我认为,在中小学校经费普遍紧张的情况下,一级政府要承当起应有的责任。

总之,办学管理方式的改革和完善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不断深入的探索和实践,也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共同协作和配合。木耳镇中心小学的集中办学,实施学生寄宿制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有利的借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农村中学生辍学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中学,学生,全文共 2108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中学辍学调查报告

内容提要:我国虽然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并且依法强制执行,但农村中学生辍学现象仍然非常严重,辍学的原因错综复杂,有社会、家庭、学校、学生自身的原因,其中家庭因素占主要原因,建议通过大力宣传,完善法律制度,当地政府强制推行九年义务教育,强化学校的管理,促进九年义务教育的推进,以达到提高学生巩固率的作用。

关键词:辍学 辍学原因 措施 建议

一、基本情况

崔家湾镇位于绥德县城南30公里处的无定河畔,全镇总面积46平方公里,共辖61个行政村,178个村民小组,有5134户,人口18745人。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此地的经济虽然提高了不少,但仍是经济落后、贫困的地区。很多家庭的主劳动力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选择“闯南方”“走东方”打工赚钱的生活方式。他们要么把孩子带走外出读书,要么把孩子留在家中让年老体迈的老人看管,一年四季很少回家探望,只有春节前才回老家短暂停留数日,对留守孩子很少、很难、很好地进行教育。即使在家中务农的父母也不懂得如何因势利导的教育孩子,要么只是一味的说教打骂,要么就是溺爱,造成学生的辍学。

接下来就我校2019年下至2019年下的学生人数变化作一统计。

入学

年份 09下 10上 辍学率 10下 11上 辍学率 11下 辍学率 总辍

学率

2019 243 213 12%

2019 218 188 14% 182 157 14% 28%

2019 143 133 7% 123 112 9% 106 26%

2019 127 127 100% 116 8%

2019 102

二、辍学的原因

1、读书无用论的思想意识

近年来,大学毕业出就业形势严峻,再加上一些个体爆发户,虽然没有文凭,甚至有些没有什么文化知识,却能赚大钱。所以一部分农村家庭“跳农门”的思想破灭了。他们认为上学花那么多的费用,得不偿失。不如让孩子早点学些手艺外出打工,做生意,一月少说也能挣二、三千元,现在知识能值多少钱?于是,产生了读书无用论的思想,从而导致家长对孩子上学的信念不坚定,听之任之,所以学生会随大流而导致辍学。

2、学生厌学情绪

有的学生辍学时因为他们的基础差,对学习缺乏自信和兴趣,没有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通常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听不懂,作业不会做,不能及时完成,学业成绩差,没有自信,他们中一些自尊心较强或感情较脆弱的人,往往会选择离开学校。

3、家庭因素

家庭离异:有的家庭离异给孩子造成的心理压力很大,负面影响也很大,所以,有的孩子会以不念书等方式来逃避问题,这也是他们辍学的一个原因。

留守儿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很多农村人选择进城打工,这其中又有相当一部分是夫妻一同外出打工,他们将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或者托付给亲戚,没办法托付的只得住校。使得这一部分孩子的家庭教育出现了盲区。爷爷、奶奶、亲戚可能更多的是关心孩子的生活,父母更是觉得亏了孩子,极力地想在生活上给予弥补。定期地寄钱回来,似乎让孩子有用不完的零花钱,这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孩子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同时过多的零花钱往往成为他们学坏的催化剂,抽烟、喝酒、上网、玩游戏机哪一样不需要零花钱。事实上,正是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使孩子的行为失去了控制,喜欢看电视的可以看到半夜,也没人干涉,不喜欢看书做作业的平时在家也没人督促,更不用说躲在家里抽烟,跑出去上网玩游戏,所以说,这些学生一旦养成了这一系列坏习惯,又往往是屡教不改,最后只能是家长失望,老师灰心,学生回家。打工、升学带动转学。一些家长外出打工,把孩子留在家中让老人看管不放心,于是就把孩子带到打工的地方上学。还有一些家庭有几个孩子,大孩子升入高中就读,家长去陪读做饭,于是把正在上初中的孩子也带走。

三、采取的措施

1、建立了相关的制度,保障学生尽可能少流失。建立了《崔家湾中学控辍保学工作制度》、《崔家湾中学控辍保学责任书》、《消除大班额的措施》。制度的实施使得控辍保学工作落实到实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关注留守儿童。对于留守儿童学校采取一些活动关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如学校给留守儿童、家庭贫困的学生发放物质,并指定部分老师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进行辅导,关爱他们,使他们不感到孤独无助。学校并对周末不能回家的留校生、留守学生,进行统一管理。

3、改革教学模式。学校学习“杜郎口模式”、宜川中学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改变原来的教学方式,学校现在实施了导学案教学,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情绪被带到起来,有了学习的热情,也有了学习的信心。

四、建议:

(1)、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法治理辍学问题。

学生辍学问题,其实质是个社会问题,必须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职能作用,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齐抓共管,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2)改变教育评价体制

近年来虽然实施了新的评价学生体系,但在实际的中考、高考中,仍然是成绩论英雄。所以个学校在实际的教学管理中仍然以成绩、考试来衡量学生,这对学习本来就差的农村学生来说就是雪上加霜,学习、学校并不是他们的乐园而是无边的苦海。

总之,农村学校的学生辍学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需要整个社会来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年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范文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3074 字

+ 加入清单

2018年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范文

按照县委组织部的安排,我于XX年**月——**日,通过走访座谈,对城关镇马桥和刘竹园村的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有关情况和本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的思考,报告如下:

一、新农村建设基本的情况

调查中发现,近年来,城关镇党委、政府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始终以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为核心,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推广先进生产技术,扎实开展招商引资,富有成效地推进了全镇农业和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如何进一步推动镇域经济崛起,全面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总体目标,仍然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一)基本情况

马桥村位于利辛县城西约4公里,阜蒙河北岸,西和马店镇接壤,地理条件优越。全村共有人口4460人,辖23个自然庄,耕地 面积4800多亩,村两委班子成员7人,党员64人。刘竹园村位于利辛县城西,和马桥村相邻,全村现有人口2300人,耕地面积2748多亩,辖9个自然庄,村两委班子成员4人,党员35人。XX年两个村人均收入 3000元左右。群众生活相对宽裕。

(二)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态势

近年来,城关镇党委、政府对新农村建设非常重视,各项工作有序进行。一是镇、村两级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机构,制定了工作规划,建立健全了工作机制,把 “三农”工作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一起抓。二是深入开展了宣传发动工作。通过调查了解,各个村都组织召开了党员会、村民代表会以及群众大会,对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意义进行了宣讲。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很高。三是城关镇党委政府积极组织经济条件较好的村两委班子到外地考察学习,为新农村的建设规划做准备。村两委首先重点是加强人居环境治理,解决农民在饮水、行路、用电等方面的困难,搞好村庄污水、垃圾治理,改善农村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

(三)基层干部群众思想动态

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十分拥护,热情高涨。问卷调查表明,当问及当前村里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还有哪些问题需要上级政府解决时,有80%以上的农民提到新农村的规划和村庄道路的建设,认为新农村建设非常重要;农民很乐意参加改善生产和生活环境的基础设施建设义务活动;95%以上的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表示满意。但也有少数基层干部群众,对建设新农村存在一些思想误区:一是认识简单片面。对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二十字”的目标要求,狭义理解,一方面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是大搞硬件“建设”,集中盖新房,村村通公路;另一方面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是从生产、生活到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一起抓,同步走。二是“等靠要”思想。认为中央提出建设新农村,肯定会拨钱下来,因此水渠堵塞了等上面拨钱修,通村公路靠找上面要钱建,农田整修等上面安排,社会事业发展等上面给政策,从而忽视了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村干部反映,农民目前最为关心、询问的最多的就是,上面什么时候拨钱下来,拨多少钱。80%的农户认为:“将来村里统一盖新房,现在自己建了新房要后悔的”,“想盖不敢盖”、“等着村里统一盖”,“盼着上面拿钱盖”的思想比较突出。三是畏难情绪。认为新农村建设任务繁重,基层干部有“四怕”:怕群众的思想难统一,难以合心合力;怕县市以下地方政府的配套建设资金难以落实,担心重走“普九”的老路,增加村级债务;怕公益事业难组织,直接受益的群众热情高,间接受益的群众不热心,不愿出钱出力;怕农民收入难增加,普遍感到缺乏特色产业支撑,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缺门路和项目。极少数农户有“四怕”思想:怕惠农政策变,农资价格涨,农产品价格跌,会抵销党的惠农政策带来的好处;怕公益事业要自己掏腰包,农民负担可能借机反弹;怕盲目铺摊子,搞面子工程,形成新的债务;怕干部瞎指挥,搞大拆大建,劳民伤财。四是急躁情绪。认为建设新农村只在喊口号,还没有大行动,应该在三五年就见效,最好有个实现的目标、计划。五是消极情绪。认为新农村建设只不过换个新提法、新口号而已,“换汤不换药”,工作仍是按部就班,没什么新思路、新举措。

二、面临的主要矛盾与问题

从这次调研的情况来看,新农村建设总的形势较好,我们在发展经济和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确下了很大的功夫,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而又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

(一)镇村经济实力薄弱、牵引力不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薄弱,加之近年来镇村加大了对重点产业发展、公益事业建设、基础设施等项目的投入和建设,使得镇村两级债务沉重,发展经济包袱沉重,经济发展难以形成牵引力、向心力。

(二)农民增收门路狭窄,增长点不多。农业增收既面临着农业内部受资源约束,增收潜力不大的压力,又面临着农业外部就业竞争加剧的巨大压力;产业结构调整缓慢,新型农业发展滞后,传统农业只能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而不能根本上解决他们的“致富”问题。大部分农民把增收的希望寄托在外出打工上。虽然收入相对较高,但受群众观念、农民素质、就业门路所限,盲目性大,流动性强,难以稳定就业,也不是长远之计。

(三)产品不优,没有品牌。在农产品种植过程中,不少农户片面追求数量,而不注重产品质量,更不注重拳头产品和品牌建设,盲目发展、机械效仿和低水平生产现象比较突出。

三、对策和建议

农业是基础,农民是关键,农村是重点。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稳,则天下稳;农民富,则天下富。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首先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一)必须进一步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根本是发展农村经济,重点是增加农民收入,难点是构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因此,要利用村广播、会议、标语等手段,深入宣传好信农村建设的意义、任务、标准、要求、政策,充分调动起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充分认识到当前制约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矛盾和问题,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振兴镇村经济的中心任务,摆在一切经济工作重中之重来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跳出农业发展农业,跳出农村致富农民,采取“内外抓、综合抓、重点抓”,既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把农业和农村内部的文章做足,又要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寻求增收途径;既要抓好面上增收,全方位开辟农民就业和增收的渠道和途径,又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好农村贫困人口等特殊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做好扶贫救助工作;既要立足当前采取见效快的具体措施,又要着眼长远寻求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治本之策,建立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多途并进,多管齐下,不断开拓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空间,不断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二)必须进一步抓牢主线,巩固和发展增收基础。在现阶段,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抓住农业结构调整这条主线,把调整的着力点从局部面积的加加减减转到培育特色支柱产业上来,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以工业化的理念和经营方式来谋划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速发展培育以设施农业、标准农业、绿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为体系的现代农业。积极推进种植、养殖业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经济效益。要走特色化发展的路子,把特色做大、做优、做新,做出品牌,努力把粮食、棉花、蔬菜、畜牧养殖等特色产业打造成为农民稳定增收的支柱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创建产业集群村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年空巢老人生活现状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3446 字

+ 加入清单

2017年空巢老人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当我们在关注农民工问题,关注“80后”成长历程,关注经济发展、城市变革时,我们的目光是否错过了他们?他们是外出打工子女的父母,是在城市中打拼的“70后”、“80后”的双亲,是数目不断增长的庞大群体;他们在城乡各处静静地生活,数着日子盼儿女回家,守着电话等儿女的问候;因为孤单,面临着很多问题:生活无人照料、病痛不能及时妥善治疗、抑郁烦闷的情绪无法排遣……空巢老人生存现状已成为我们无法避开的社会命题。

空巢老人苦楚知多少?

所谓空巢,即“空寂的巢穴”,比喻小鸟离巢后的情景,现在被引申为子女离开后家庭的空虚、寂寞的状态。空巢老人即是指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边,独自生活的老年人。生活不便、精神寂寞、病痛折磨……空巢老人冷暖往往只有自己知道。

1、无人照料,生活不易

XX年3月,75岁的中科院院士、被国际医学界誉为“世界断肢再植之父”的陈中伟教授,在上海独居的家中意外坠楼不幸去世。

87岁的许大爷独居在北京石景山的一个小区,今年冬天连续的大雪让许大爷家里“断粮”了,老人无法外出买菜,到了深夜,刚刚忙完工作的外孙才给老人送来了食物。家住北京五棵松的王奶奶家中供暖出现问题后久等未能解决,无奈中只能抱着暖水袋躲在被窝里,给儿子打去求助电话。

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我国生活部分自理或者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约占老年人总数的1/3,其中不乏众多空巢老人。福建省老年学学会课题组进行了一次城乡空巢老人调研,通过抽样调查得出,近20%空巢老人感觉生活无人照料是面临的最大困难。对他们来说,吃饭、洗澡、做简单家务已成为生活的最大困境。

如果说,日常生活的不便自己尚且能够艰难克服,那么在遭遇突发状况甚至发生意外时,空巢老人常无招架之力,难免产生发生在陈教授、许大爷这样独居空巢老人身上的悲剧。

2、精神寂寞,郁郁寡欢

“人老了还能有什么盼头呀,瞎过呗!”一句话道出了多少空巢老人的悲凉心态。据报道,XX年初,在山东济南,一周内有三位空巢老人自杀;福州的一位空巢老人因为太想儿女,屡次轻生,在重阳节时跳楼自杀。

身体机能衰退、个人价值丧失,没有子女陪伴,都让空巢老人倍感失落,对生活失去希望。据北京、上海、武汉、厦门等多个地方对城乡空巢老人的精神状况调查显示:心情暗淡、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脾气暴躁或愁眉不展,不好与人相处,得过且过等等都是空巢老人常见的心理体验与情绪状态,一些空巢老人甚至想到了自杀。

上海老龄办、宁波老龄办入户调查显示,90%以上的空巢老人都希望与人交流、老有所乐、老有所用。南京鼓楼区对空巢老人的活动需求调查显示:希望子女多打打电话、常回家看看成为众多空巢老人的首要情感寄托;多组织老年公益活动、创办老年活动室则成为空巢老人排遣孤寂生活的主要心理诉求。

3、疾病困扰,就医困难

浙江衢州的空巢老人柳大爷曾因高血压两次昏倒在家,“一个人在家,最怕的就是生病。”柳大爷常说。

北京、厦门、延吉等多个地区关于“空巢老人”身体状况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老人都患有各种各样的疾病,其中超过一半的老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疾病。据福建省城乡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显示:54.64%的老人表示,因为无人照料,所以最怕的就是生病。

空巢老人面对病痛常面临三大“无助”困境:急病突发无人知晓、慢性疾病无人照料、医疗费用过高无法承担。疾病问题在农村空巢老人身上表现尤为明显。以湖北省农村空巢老人为对象的一项调查显示,认为就医方便的仅占40.7%;面对疾病,有55.6%的受访老人选择“简单治疗”,16.2%的老人会选择“间歇性治疗”,仅21.8%的老人采用“正规治疗”,另有6.4%会“放弃治疗”。上海市老龄办对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进行调研时发现,超过90%的空巢老人选择需要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包括常规体检、定时上门护理、应急救助等等。

到底有多少空巢老人?

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已有老龄人口1.69亿,占总人口数的12%,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数据显示,有近一半的老人属于城乡空巢家庭或类空巢家庭。据北京老龄办目前公布的统计数据,北京老年人口明年将达到250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5.2%,而空巢老人则会超过100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40%。宁波老龄办调查表明,宁波空巢老人家庭已占老年人家庭的35%,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80%以上。

目前,我国老龄人口正以每年3.28%的速度增长,约为总人口增长率的5倍,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迅速扩大。专家预计,到203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近3亿,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到90%,这意味着届时将有超过两亿的空巢老人。

谁来关爱空巢老人?

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大背景下,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需要有更多人伸出援手。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家庭、政府和社会对空巢老人的关爱显然不尽如人意。

1、子女照顾不周

一项对空巢老人的调查结果显示,感到家庭关系融洽的仅仅50.1%,对子女的照顾表示满意的仅9.2%。经济支持、精神赡养等方面,子女对独居父母亏欠不少。

目前,由于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家庭日趋小型化,传统家庭养老方式面临挑战,代际之间的孝道、赡养、照料老人的观念日益淡化。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调查,城市空巢老人获得子女经济支持的比例较高,但在农村,由于子女自身经济压力,相当一部分空巢老人还得不到子女的经济救助。以厦门市农村空巢老人为例,只有43.0%的空巢老人主要靠子女赡养,50%以上的老人只能依靠自己劳动和养老金等度日。

经济支持之外,许多子女常常忽略了老人们的精神需要。据全国老龄办统计,仅10%左右的子女能注意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如上文提到的福州空巢老人,其儿女在经济上很宽裕,经常给老人寄钱,每次都说:“想吃什么尽管买,钱不用担心!”却忽略了老人精神需要。

赡养父母、关爱双亲是子女们应尽的责任,面对空巢父母,作为子女是否应该自问“做了多少”?

2、政策保障不足

我国作为一个“未富先老”的国家,老年人最迫切、最需要解决“养”和“医”的问题。

我国城乡养老保障现状不容乐观。目前,“养”的保障主要包括城乡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据统计,城市中约有10%左右的老年人没有养老金,农村老年人中约有80%以上没有任何养老金,许多农民根本不知道养老保险为何物。

“医”的保障包括城市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以及城乡贫困老年人的医疗救助、生活救助制度等基本生活医疗保障。近年来,党和政府通过不断建立和完善各类医疗保障制度、医疗救助制度和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使老年人医疗保障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但是没有享受任何医疗保障的空巢老人仍有半数以上。老人看病难、看不起病的难题仍待缓解。

3、社会帮助缺位

空巢老人养老主要有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两种方式,而我国现有社会养老机构的床位尚不及需求的1/12;居家养老仍面临投入服务平台匮乏、专业服务水平不高等系列难题。

机构养老,主要是指通过开办老年公寓、老人院、敬老院、老年人福利院等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的生活、医疗和娱乐休闲等全方位服务。据调查,全国每年约有1400多万老年人要求进入老年福利机构养老,而各类福利院的床位只有一百多万张,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居家养老,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目前,居家养老是我国老年人主要的养老方式,受传统习惯的影响,超过80%的老人仍希望能够居家养老。

英国等国非常重视居家养老服务,政府依托社区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物质支持、整体关怀等,具体提供服务的有政府雇员,还有大量的志愿服务者。近年来,我国空巢老人的居家养老服务开始兴起,各地也在逐渐摸索有效的服务方法。例如,杭州依托社区,以志愿者行动、低龄老人照顾高龄老人的“时间银行”互助、邻里关照、托老服务和无偿或低偿上门服务为主要形式,为居家养老构建“生活照料网络”。

据全国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调查显示,老人们最需要的服务包括法律援助、上门看病、上门做家务、服务热线和聊天解闷等,分别达到了22.2%、20.5%、18.8%,17.1%和16.8%。但是这些服务需求的总满足率目前仅为15.9%,换句话说,仍有84.1%的服务需求没有被满足。

空巢老人中或许就有你我的父母、你我的长辈,有一天,你我也会老,可能也会成为空巢老人中的一员。尊老爱老,既是为人的基本道德准则,更是建设和谐社会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所以,请伸出关爱的手,陪他们一起走,在他们老了孤单了的时候,远离困苦和忧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农村流行性感冒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488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流行性感冒调查报告

XX年8月25日至10月20日,**县李子乡大庙村发生一起急性发热、头痛、全身酸痛及咳嗽、咽痛、流涕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经流行病学及病原学检测,确认为一起流行性感冒暴发,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流行特征:8月25日至10月20日,该乡大庙村发生急性发热、头痛、全身酸痛为主要症状的病例428例,其中学生294例(占发病总数的68.69%,占学生总数787人的37.36%),村民134例,男245例、女183例。首发病例无法确证,末例病例为10月20日,流行持续56天,病例主要集中在10月上中旬,占93.46%,为发病高峰。

2、临床表现:起病急,临床症状轻。全部患者均有发热、头痛、咳嗽。发热以中低热者为主,精神尚好,未发现其他合并症状,均无住院治疗。

3、免疫史:428例病例均未注射过流感疫苗。

4、室验室检查:采集22份咽拭子标本,经云南省疾控中心病原学检测,确证本次为一起h3型流感暴发。经对现症病人实行家庭隔离治疗,学校教室、校舍、周围环境进行0.2%过氧乙酸喷雾消毒,教室通风换气,对病人及易感人群采取板兰根、病毒灵进行防治等综合措施,控制了疫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年绿色行动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790 字

+ 加入清单

2019年绿色行动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调查报告

应国家规划“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号召,在学院团委暑期社会实践筹备工作逐渐开展的前提下,我们绿色行动团队-潍坊分队于7月25-7月27号在寿光市洛城街道开展了我们的调查活动,本次活动主要目的是寻找农村垃圾污染现象,并积极寻找解决方法,在大家的同心协力下,调查活动顺利进行。

本次活动的主要活动地设置在“蔬菜之乡”-寿光,我们几个人分成三支小队,分别到不同的区域去进行问卷调查、实地造访、群众交流等方式获取各种信息。寿光作为一个农业比较发达的城市,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大棚蔬菜,据调查,寿光40多万个蔬菜大棚每年要产生近120万吨蔬菜垃圾和秸秆,大棚垃圾也成为了一个不可忽略的环境问题,虽然绝大多数地区都已经设置了大棚垃圾存放点,由专人统一清除并且通过技术处理生产出沼气和有机肥等,这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还是有一部分地区由于地形偏僻或者道路难行而并没有设置垃圾存放点。

上述图片中,大棚垃圾或堆放在路边,影响交通,或聚集到一块,无人处理,这都或多或少的影响了我们的环境,同时,对农民的调查问卷中显示有只有一小部分人关心大棚垃圾的处理问题,大多数人表示无能为力。本次调查活动我们掌握了部分农村垃圾污染的数据,这为我们分析问题,查询资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两天的调查走访活动,我们得出几点结论:第一个是大棚垃圾年年会有,而且数量非常多,这比较符合“破窗效应”,如果一户农民乱扔垃圾到一个点,那么不久之后,这个地方便成为垃圾集中地。第二个是农民的环境意识不强,虽然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习惯性的普及环境保护的知识,但是,总是感觉力不从心。此次活动,让我了解了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虽然工业污染很少,总体环境比较美,但是大棚垃圾还有待于改善,这个,我们会在后续调查中陆续寻求解决办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年关于农村居民收入情况调查报告范文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2673 字

+ 加入清单

2018年关于农村居民收入情况调查报告范文

有关数据表明,近几年来,燕郊地区农民收入持续不断增加,年胜一年,对数据深入分析发现,村民们推陈出新,一改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传统农业模式,发展多项经营的商品农业,另外农民思想也发生转变,不再固守土地,离乡务工也推动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自从镇政府提出“农民增加收入一个主要途径是调整 农业 产业结构”以来,乡党委、 政府 带领燕郊村民紧紧围绕 粮食 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抓调整,突出本地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订单农业、大棚农业。在种植小麦,玉米的基础上,建设大棚生产基地,种植绿色生态食品,凭借燕郊是北京郊区的良好区位,大棚种植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相比前几年来看,20x年农业的比较收益大幅提高提高,农民的人均收入由2500上升到3200。农民增加收入的另一个主要途径是外出务工收入据XX年 统计 ,全乡总劳力8206人,其中长年外出务工 劳动 力2966人,约占总人口20.4%。从调查情况来看,外出务工劳动力按每年最低纯收入2400元来算,全乡仅外出务工一项可带回资金712万元,人均498元。

在燕郊人民取得骄人的成绩同时,也存在着中国底层劳动人民的普遍弱势。

当前农民的消费开支负但仍然过重,据调查,农民的收入主要支出于农业生产、 医疗 费、学费等。由于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有较大程度的增长,农业生产的费用仍然要占农民收入相当大的比例;另外是医疗费用支出,农民一旦生病住院,医疗费用支出比重就大幅度上升,尤其是主要劳动力生病后,致使该家庭劳动力缺乏,常常很快就会返贫。

另外,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不高,虽然乡党委,政府加大了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农民的素质有所提高,但是农民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主要体现在生产 经营 管 理 技能、 文化 科学素质和观念意识等方面,既影响了农业的生产,也影响了劳动力的移,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只能做苦力和劳动密度高的行业,未能以劳动力产生劳动价值,造成了人力资源的优势不能显现。

农民经营生产方式粗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规模过于狭小,规模经营还只是少数;二是 科技 含量低,农户缺少农作物新品种的应用、种植、病虫害有效预防等技术,新种一种家作物要花上三年五年的时间去培育;三是管理粗放,缺少精细耕种的田间管理以及精确的经济核算,造成了生产资料的极大浪费和生产成本的增加。

农民的信息渠道单一。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户从真正意义上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成为相对独立的经营者和决策者,改革把农民推向市场经济的前台,农产品以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农民正确地掌握信息,指导生产经营成为在市场中取胜的必要条件,但从目前来看农民的信息渠道单一,农民信息不灵是农村的一大普遍现象,这就造成了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困难加大。

农业结构不合理。一是种植结构不合理,大多数农民仍然把粮食生产作为主要的收入,在买方市场的条件下农民增收产困难加大;二是品种不合格,突出表现在经济作物中“大路”品种多,特色品种少;三是产业化经营程度低,不能形成主导产业品牌做大做强。

近年来,党中央 国务院 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连续两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的一个中心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非凡。 “农业兴,农村富;农业稳,农村稳。”可见“三农”问题是当前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的紧迫而繁重的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对于燕郊这样一个农业大乡来说,要实现富民强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突出抓好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因此促进农民增收必须有新思路和新举措,采取综合性措施,在发展战略、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上有一个大转变。针对上述原因,我认为,要使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应该如是做。

解放思想,增强市场意识,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加大农业产业增收结构调整力度,自觉按照市场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想要发展就必须拥有市场,这是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一是增强市场主导意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市场引导生产,大力发展“市场农业”和“订单农业”。按照市场的要求来进行生产,不仅仅要以当前市场为导向,还要以未来的市场变化趋势为导向,形成“人无我有”的局面,抢占先机;二是增强 质量 效益意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在农产品相对过剩的背景下进行的,因此调整产业结构必须要适应市场化的需求,把提高农产品质量放在首位,形成“人有我优”的格局,提高农业产业经济效益;三是增强特色创新意识,调整农业结构不能盲目跟随,别人怎样调整就跟着怎样调整,这不仅仅会严重挫伤农民调整农业结构的积极性,还会使农民减收,因此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必须树立创新意识,注重特色,形成“人优我特”,促进农业增收。

扩大劳动力转移输出,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认真落实省市县关于加快农村剩余劳力转移输出的政策意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措施来抓。一是要强化 宣传 ,大力营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输出的良好氛围,切实转变农民“死守家门、固守土地”的封闭观念,提高劳动力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二是坚持就地转移的和外出转移两手抓,推动农民 就业 多元化,鼓励农民自主创业,促进农民持久稳定增收。

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单纯从大农业方面来促进是远远不够的,保持农业的稳定发展,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有道是“无工不富”。因此促进农民增收必须大力发展二三产业,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促进农民进厂就业,使一些有后顾之忧的农民既能搞好农业生产,又能增加劳务收入;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引导农民“洗脚上岸”,发展个体商贸业和运输业,多方面拓宽增收渠道,保持农业增收稳定。强化培训,逐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当今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农民素质偏低已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要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突破这个瓶颈,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一是充分利用 广播 、 电视 、杂志、互联网等手段,为农民解疑释难,最快捷的推广农业实用科技,普及农村致富实用技术,满足人民对科技的渴求;二是利用省市扶贫培训的契机,使一批农业生产骨干走出去,洗脚上岸进课堂,培养他们的市场头脑和科技头脑,提高一切围绕市场转,一切依靠科技干的致富本领,再让他们去培训农民,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891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六盘水市智力支乡小分队

1、前言: 1.1    调查背景: 陇脚乡月亮河村、补雨村分别是省、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月亮河村有9个自然村寨、10个村民组、488户、1892人,陇脚大寨是该村的村民组之一,布依族占全村总人口的90%以上,紧靠布依文化生态园,属乡一类扶贫重点村之一。全村农用地面积5521.6亩,其中:水田3862亩,旱地1659.6亩。村内无任何工业企业,农业仍为传统农业,空气、水体和土壤均未受污染,有发展生态农业的最佳优势。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业,部分来源于外出务工收入、养猪、河内养鸭和林下养鸡。补雨村有9个自然村寨10个村民组、482户、1917人,石头寨是该村的自然村寨之一,布依族占全村总人口70%以上,紧靠布依文化生态园。作为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之一的月亮河村,通过各级的大量投入,硬件设施有很大的变化,但离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要求还有很大距离,和其它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比还有很大差距。 1.2    调查目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月亮河村和补雨村是省、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这几年来初步取得成效,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离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要求还有很大距离,和其它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比还有很大差距。基于这些问题我们做一个调查,主要取得陇脚乡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效的相关数据,并分析它存在哪些不足与其原因,需要做哪方面的改善。通过对陇脚乡政府的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查阅资料,并取得月亮河村和补雨村新农村建设所取得成效的相关数据。通过走访当地农户,切实获得当地农民收入及生活状况等一手资料。 1.3    调查方法: 1.3.1 调查地点:贵州省六枝特区陇脚乡 1.3.2 调查时间:XX年7月29日——7月31日 1.3.3 调查对象:月亮河村和补雨村农民 1.3.4 调查样本:随机抽样50户,月亮河村抽取25户,补雨村25户。 1.3.5调查方法: ①获得陇脚乡新农村建设的统计资料。 ②走访当地农民,填写调查问卷。 ③拍摄照片 2、新农村建设开展情况: 2.1月亮河村党支部、村委会围绕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按照 “依法治乡、科教兴乡、旅游富乡、生态立乡、文化强乡”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月亮河村的丰富资源,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2.1.1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大力发展林下养鸡、种草养鹅等项目 ①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产增收。XX年底到XX年5月,通过“订单农业”的方式,成功实施了70亩的优质马铃薯种植。之后又实施100亩的蔬菜种植,先后种植了黄瓜、西红柿、无筋豆、棒豆、萝卜等,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积极带动了月亮河村生产的发展,使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使群众感受依靠土地,合理利用土地,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氛围。 ② 稳定畜牧养殖业支柱,推进后续产业发展步伐。月亮河村在发展畜牧养殖业上,采取了以稳步推进生猪,积极发展禽类,继续把畜牧业发展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和后续经济支柱来抓。成功实施了林下养鸡、种草养鹅、养鸭等项目。目前,7万元的养鸭项目已实施结束,饲养农户达20余户,现饲养的鸭子已全部出栏,产生了一定的效益在加大畜牧养殖业发展的同时,充分利用附产物,发展沼气和作为其他种植业的肥料,发展如经果林、粮食等后续产业。 2.1.2围绕村容整洁,抓好村容村貌治理 ①完成由特区建设局具体实施的陇脚大寨房屋脊梁改造17户,投资约18万元;完成高潮、陇脚大寨、滕家寨等3个自然村寨的道路硬化约17000平方米,投资近18万元;建成8个蹲位的公厕1个,改造农户厕所50个100个蹲位;修建沼气池34个,补助资金近30万元;在陇脚大寨修建垃圾池2个;修建进组公路3.5公里;茅草房改造20户;种植优质梨240亩,12万元;种植麻竹280亩,6.92万元;清理陇脚大寨水井2口,完善了陇脚小寨、岩脚寨的水井和修建了水池,解决了800余人的饮水难问题。 2.1.3围绕乡风文明,努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 争取六枝工矿集团30万元用于修建月亮河村精神文明活动中心。改建学校1所,投资近49万元;制作《村民行为规范》、《文明卫生公约》等进行张贴宣传。从正月初一到正月三十,月亮河村和“凉都·月亮河夜郎布依文化生态园”园区内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娱活动,如、布依族的“油团”节、背媳妇跑长廊、丢花包、丢锈球、大力士抱沙包比赛、辨手腕、篮球赛、传统歌舞表演赛等,不断地丰富群众的精神和文化生活。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