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语文课外活动方案设计(精品20篇)

浏览

5086

范文

1000

主题班会设计方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班会,设计,全文共 3050 字

+ 加入清单

《知恩于心,感恩于行》主题班会活动设计方案

设计理念:

每年的三八节、母亲节或父亲节,作为班主任我都要给学生布置一项任务,那就是为父母做一件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洗一次脚、洗一次头发,为父母按摩,洗衣服、学做一道菜、整理房间或亲手做一件小礼物送给自己的父母等并以此写一篇周记,父母签字反馈,父母很赞同这种做法,我觉得效果也不错,这样做不仅能增进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而且更能让孩子体谅父母的艰辛。因为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千般宠爱,要什么给什么。然而,孩子对于父母的付出并没有意识到,反而认为是理所应当的,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不尊重父母的现象。

为增进子女与父母间的了解,使学生体悟亲情便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设计本次班会活动。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启发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理解父母的心意,感受父母在自己成长中付出的心血,懂得要感激和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本节班会课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由师生共同设计完成。

班会目的:

1、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

2、让学生学会如何去理解父母、尊敬父母、体谅关心父母,与父母和谐相处,从现在做起以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

活动准备:

1、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制作幻灯片

2、收集、整理父母关心自己的故事

3、制作感恩卡,设计手抄报,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主持人:刘x(女)、高x(男)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班会

多媒体课件:欣赏配乐诗朗诵《游子吟》

女:这是同学们熟悉的一首诗,

男:更是一首母亲的赞歌,

女:母爱如水,清澈细腻

男:父爱如山,深沉伟岸

合:让我们用心诉出对他们的情,说出对他们的爱!

女: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爸爸妈妈参加我们

初三一班的主题班会。

合:《知恩于心,感恩于行》

女:我们对父母心存感恩,因为他们给予我们生命,让我们健康成长。

男:最能激起我们心底最深的感恩的字眼莫过于“父母”。

女:是的,无论走得多远,母亲总会站在门口眺望

男:无论发生什么,父亲总会站在我们的身后。

女:我们不断地接受着父母给予我们的爱的雨露。

男:即使是在生死抉择的时候,他们也会毅然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把生的希望留给子女。

女:下面请欣赏一个真实的催人泪下的故事:《天亮了》

二、观看视频《天亮了》,学生谈感受

男:请同学们谈谈看后自己真实的感受

同学们自由发言

女:在生和死的瞬间,父母想到的并不是自己,他们用双手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儿子,这就是最伟大的父母之爱。同学们,从小到大父母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太多,太多。此时此刻你们是否想到了自己的父母,请同学们敞开胸怀把你们感受到的爱都一一说出来吧!

三、活动一:诉说父母的爱

男:下面小组之间先交流一下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故事

女:哪一位同学来讲述自己与母亲(父亲)之间的故事

1、母亲的故事

2、父亲的故事

女:听了两位同学的故事,我被深深的感动了,这就是我们的父母,为了我们的成长、为了我们的学习,操碎了心,我们唯一可做的就是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他们。更应该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感恩父母。

四、活动二:感恩父母

男:其实,父母并不需要我们为他们做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我们只需要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就足以让我们的父母高兴!下面让我们一起看一下我们班同学在三八妇女节那天为父母做到的一些小事。

播放学生制作的幻灯片(同学发表感言)

有请x上台发言

女:感谢三位同学,为我们做了好的榜样,你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你们对父母的爱,你们是最棒的!其实我们还能为父母做很多力所能及的事情,请看幻灯片(主持人解说)

同学们你们也做到了吗?如果还没有,请赶快行动起来吧,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男:父母为我们做了那么多,我们心中有爱,就要大声说出来,不要把它埋在心底。此时此刻我们还可以用怎样的形式来表达对父母的爱呢?请小组交流

各小组展示

五、活动三:亲子互动

女:下面请同学们走到自己的父母面前说出自己此时最想对父母说的话,并向他们赠送自己精心制作的感恩卡。

家长代表发言

女:无论哪个孩子在家长心目中永远是最棒的,谢谢家长对我们的表扬与鼓励,我们一定会努力的,请您放心!

女:感谢父母,因为他们给了我们生命,让我们健康成长

男:感谢老师,因为是您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男:感谢朋友,因为他们给了我们友爱,让我们不再孤寂无助

女:感谢曾帮助过我们的人,因为他们用暖暖的心灯让我们发现生命是如此美丽而富有。

合:常怀感恩之心的人永远是最幸福的,让我们学会感恩,去感恩所有我们值得感恩的人!

女:下面有请我们的班主任邱老师进行总结发言

班主任:表扬学生并表示感谢

六、全班齐颂《心存感恩》

班主任:今后就让我们一起努力用真心和实际行动去感恩父母、感恩生活、

感恩社会!下面请同学们全体起立,让我们共同诵出我们心中的赞歌:《心存感恩》

母爱是船,载着我们从少年走向成熟;

父爱是海,给了我们一个幸福的港湾;

母亲的爱,点燃了我们心中的希望;

父亲的爱,鼓起我们远航的风帆。

拿什么来感谢您,我的父母

父母的爱说不完、道不尽

所有的恩情我们将铭记于心

从这一刻起,让我们心存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

感恩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一切!

七:集体承诺,结束班会

男:此刻我相信在座的每位同学的心情一定和我一样,特别的激动,特别的不平静。

女:那么为了再次表达我们对父母的恩情,请同学们全体起立,举手握拳做出承诺:

亲爱的爸爸妈妈:

从现在开始,

在思想品德上让你们安心;

在学习上让你们放心;

在生活上让你们省心;

我们决不辜负父母心!

谢谢爸爸妈妈!我们会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你们的恩情。

活动反思:

为了上好这节班会课,课前同学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以小组长为首布置相关的任务:利用节日,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制作幻灯片;整理学生与父母之间的感人事件;设计手抄报、制作感恩卡;教室的黑板布置装饰等,同学们积极参与,做了充分的课前准备。

学生是活动的主人,从主持、表演、到展示等我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去展现。而作为班主任,我只是在幕后默默的支持、及时地指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策划、自主主持、总结评价等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这次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了,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去体验,去实践,大部分的学生都表现出了高涨的热情。学做家务、搜集故事、整理信息、交流讨论、设计手抄报、制作感恩卡,一个个的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而且也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

班会课上同学们诚恳的发言、真情的流露,深深地感动着我、震撼着我。他们用不同的形式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在讲述与父母之间的故事时,两个女生泣不成声,充分表达了不理解父母的忏悔;为父母精心制作的感恩卡和手抄报写满了学生对父母的祝福语;一曲《妈妈的吻》唱出了学生对妈妈的依恋和感谢;一首包含深情的诗朗诵蕴含了他们所有的爱;一个温暖的亲子拥抱化解了多少误会与矛盾。整节班会课洋溢着感动的浓浓的气氛,在场的所有领导老师、家长、同学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本次活动,使同学们对自己的父母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更深的理解,并能深切的体会到父母工作的艰辛;因此全班同学都真心表示今后要更加努力地学习来回报父母的恩情。作为他们的班主任我确实觉得自己是幸福的!我也为有这样一群懂事、明理的学生而感到骄傲!同时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制作感恩卡、设计手抄报、诗歌朗诵、演唱歌曲、亲子互动等,让同学们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也为他们提供了表达感情和展示才能的舞台。

我相信即使活动结束了,同学们“感恩父母,感恩社会”的心还会在生活中继续延续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七年级上册语文《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案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一,设计,全文共 1699 字

+ 加入清单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2、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3、品味重点词语的深层含义,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4、树立理想,并培养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二、学习重难点:

1、朗诵课文。

2、品味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

3、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三、课前准备:

教师:录音机、磁带(钢琴曲《大海》)、投影仪。

学生:熟读课文。

四、自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每个人在童年时代,对生活,都有美好而奇妙的“梦想”,对未来,都有热烈的企盼与遐思。那么,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他们又在想些什么呢?他们的想法,给我们又会带来什么启示呢?

今天,我们学习诗歌《在山的那边》,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去探寻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二、检查学生预习字词(投影出示)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2. 形似字辨析。

3. 解释词语。

三、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品味重点语句含义

1、范读课文,可播放背景音乐。

学生听读时:a.注意老师朗读的节奏、停顿及意义重音。

b.理解诗中‘‘山’’与‘‘海’’的意思。

2、组织学生讨论“山”与“海”在诗中的意思。

学生刚刚接触合作讨论的方式,能说对大意就行。老师要以鼓励为主,即使说的不全面、不深刻也无妨,后面还要引导深入探究。

3、学生练习集体朗读课文。

[教师指导]

先给诗句划分朗读节奏。b.再挑选意义重音。

以上两点是教给学生最基本的朗读方法,掌握了朗读节奏与重音,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意义。教师可以以几个诗句为例,然后让学生讨论、自己划出节奏及意义重音即可。

投影出示举例诗句的重音及节奏。

c. 学习集体朗读。

4、结合朗读生意,指导学生探究式阅读,讨论。

a. 讨论,理解重点词语含义.(教师投影出示问题组)

◆“铁青”什么意思?是写山的颜色吗?如果不是,那又是表现什么?

◆我的“幻想”指什么?“零分”又指什么?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具体指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诱惑”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什么?

◆“喧腾”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什么?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的“终会”表达了一种什么心情?

学生通过讨论,以上重点词语基本可以正确理解。个别有争议的词语,教师可指导学生结合“山”与“海”的含义,也从象征意义上来理解,来解释,可予以补充,纠正。

b.在学生初步掌握朗读节奏、意义重音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揣摩语意,初步读出句子所表达的语气。然后讨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教师投影出示句子)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这两句话写出了小时候的“我”有什么特点?

◆“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妈妈,那个海呢?”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合作探究性阅读,是学生接触的新学法,也是本节课重点环节,教师要注意引导、点拨,以调动学生思维。答案不求统一,要点合理即可。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全诗所讲述的道理

①引导学生再次讨论“山”与“海”的深刻象征意义。

②讨论,全诗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以上所讨论的内容,尽量鼓励学生多参与,多想,多说,不要强求答案用语标准,意思正确就行。

五、结合自身生活体验,深刻领悟诗歌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①引导学生讨论,谈谈自己为了实现一个目标克服困难的经历或感受。

这是体现语文与生活联系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引导学生说真话,诉真情。

②全班激情齐读。

六、小结,布置作业

①小结:激越的情感,显示出我们已深深懂得:要翻过山,见到大海,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让我们永远牢记,心中要有个“海”,为了这个“海”,从现在开始,就要努力翻过一座座山。’

②布置作业。

a.根据“山”与“海”在文中的含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也可以写自然的海)。

b.熟练朗读课文,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背诵。

c.抄写生字。

七、信息反馈: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小班语言教案设计方案实施方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设计,全文共 504 字

+ 加入清单

设计意图:

健康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料,需要我们注意观察,随时教育。我们班里有几个小朋友十分的不爱干净,整天拖着鼻涕,身上也是脏兮兮的。为使幼儿逐步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的良好习惯,我设计了这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爱清洁,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2、让幼儿学会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

活动准备:

图片2张(一张画脏、乱、差的地方,一张画干净整洁的地方)

活动过程:

1、欣赏儿歌《果皮箱》后提问:儿歌中说了什么资料?果皮箱有什么作用?你在哪里见过它?

小结:小朋友在大街上,在公署里,在幼儿园都见到过许多果皮箱,这些箱子的作用可大了,它能保护环境的卫生。

2、出示图片,启发幼儿认真思考。这些地方怎样会变得这么脏?怎样才能使这些地方变干净?我们就应怎样做?

3、出示幼儿读物,让幼儿分辨对错(1)一幼儿把香蕉皮扔在盯皮箱里。(2)一幼儿在大街上随地吐痰。(3)一幼儿把冰棒纸扔在地上。(4)一幼儿将痰吐到痰盂里。哪个小朋友做得对?哪个小朋友不对?你要向谁学习?小朋友在幼儿园里吃的果壳呀、塑料袋呀就应扔到哪里?(垃圾桶里)

附:

儿歌《果皮箱》

马路旁,谁站岗

不怕雨淋晒太阳

张着嘴,把话讲

小朋友,可别忘果皮箱屑

交给我,不要扔在大街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八年级上册语文《美丽的颜色》教案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二,设计,全文共 3978 字

+ 加入清单

导入新课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掠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多么震撼人心的语言,由此可见,军纪严明,才能成就伟业。今天,我们就要去见证这样一位刚正的将军。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司马迁及其《史记》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汇;

2、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3、学习运用对比刻画人物的方法;

4、学习周亚夫忠于职守的精神。

作者简介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 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

作品简介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一百三十篇。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对历史学和文学的极其宝贵的贡献。《史记》不仅是史学著作的典范,而且是传记文学著作的典范。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里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题目解说

周亚夫(前199~前143年),西汉时期的著名将军,汉族,沛郡(今江苏丰县)人。他是名将绛侯周勃的次子,封为条侯。军,驻军,驻扎。细柳,地名,在今陕西咸阳西南,渭河北岸。文题交代了故事的主要人物和发生地点。

读准字音

祝兹zī侯 棘jí门 彀goù弓弩nǔ

按辔pèi徐行 持节诏zhào将军 从属车骑 jì

介胄zhòu 作揖yī 称chēng谢 嗟jiē乎

曩năng者 其将固可袭而虏lǔ也

可得而犯邪yé

整体感知

匈奴入侵,皇帝慰问军营,在周亚夫所在的细柳军营看到了与其他军营不一样的地方,虽然皇帝进细柳军营不太顺利,但对亚夫将军却有着极大的夸奖。

学习第一段

1、 朗读

2、 字词注释

【1】文帝:汉高祖刘邦之子刘恒,前180年至前157年在位。

【2】匈奴:我国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

【3】大:大规模,大举。

【4】入边:侵入边境。

【5】宗正:官名,负责皇族内部事务的长官。

【6】军霸上:驻军霸上。

【7】祝兹侯:封号。

【8】棘门:原为秦宫门,在今陕西咸阳东北。

【9】河内:郡名,今河南北部地区。守,郡的行政长官。

【10】细柳:古地名,在今陕西省咸阳西南,渭河北岸。

3、翻译

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霸陵;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的侵略。

4、问题探究

结合全文,说说第一段的作用。

①首句“大入边”三字点出边关危急,渲染了烽火连天的紧张气氛;

②后面几句接着写三支军队奉命备战戍边的情况;

③结构上开启下文,内容上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之中,为人物展示其性格特点提供了宽阔的舞台。

小结:第一段,交代边境的紧张形势和刘礼、徐厉、周亚夫的三军驻地。

学习第二段

1、朗读

2、字词注释

【1】上:指汉文帝。

【2】劳:慰问。

【3】军:军营。

【4】已而:不久。

【5】 之:到,往。

【6】被:通“披”,穿着。

【7】彀(gòu):张满弓弩。

【8】弩(nǔ):用机括发箭的弓。

【9】持满:把弓弦拉足。

【10】先驱:先行引导的人员。

【11】且:将要。

【12】军门都尉:守卫军营的将官,职位略低于将军。

【13】闻:听从。

【14】诏:皇帝发布的命令。

【15】居无何:过了不久。

【16】使使:派遣使臣。

【17】节:符节,皇帝给的凭证。

【18】壁门:营门。

【19】车骑:汉代将军的名号。

【20】约:规定。

【21】按:控制。

【22】辔:马缰绳。

【23】徐:缓慢地。

【24】揖:拱手行礼。

【25】介:铁甲。

【26】胄(zhòu):头盔。

【27】为动:被感动。

【28】式车:式通“轼”,俯身靠在车前的横木(轼)上,表示敬意。

【29】谢:告知。

【30】去:离开。

3、翻译:

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一直骑马进去了,将领们用下马的礼节来欢迎欢送。旋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兵器锐利,开弓搭箭,弓拉满月。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即将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诏令。’”过不多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着节牌通告了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于是皇上也只好放松了缰绳,让马慢慢行走。到了大营,将军亚夫手持兵器,长揖到地说:“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能跪拜,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皇上)。”皇上为之动容,马上神情严肃地俯身靠在车前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4、问题探究

(1)汉文帝到霸上及棘门军两个军营遇到的情形怎样?

明确: 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2)文帝的先行卫队到了细柳遇到的情形怎样?汉文帝到了细柳遇到的情形又怎样?

明确:①不得入;②又不得入。

(3)文帝进军营的方式怎样?

明确: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4)天子“为动”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5)第二段重点写的是文帝在细柳营劳军的情形,为什么要交代文帝在霸上及棘门劳军的情形?这种写法给你什么启示?

明确:①在细柳营劳军,文帝亲身感受到周亚夫治军严整,忠于职守,军纪严明,将士恪尽职守,常备不懈,与在霸、棘门所遇情形形成鲜明对比,更加突出周亚夫治军有方、刚正不阿的特点。

②运用对比,让人事碰撞,能形成反差,使人物性格、事情的性质得到更鲜明的展示。

(6)你怎样评价周亚夫的军士?

明确:在周亚夫严格的训练下,他们纪律严明、令行禁止、战斗力强;能够胜任任何作战任务。

(7)“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这句话表现了什么?

明确:这句话表明在细柳营中,将军之令高于皇帝之令,足见周亚夫治军有方,军纪严明。

小结:第二段,写汉文帝劳军的经过,重点写了汉文帝在细柳营被挡的一段史实,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之严。

学习第三段

1、朗读

2、字词注释

【1】既:时间副词,已经。

【2】嗟乎:叹词,啊。

【3】曩:先前,从前。

【4】固:一定。

【5】虏:(被)俘虏。

【6】而:被侵犯。

3、 翻译:

出了营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了。以前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那里的将军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的,至於周亚夫,岂是能够侵犯他的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4、问题探究

(1)文帝在细柳营处处受阻,却不以为怒,反而直赞“此真将军矣”,从中可以看出文帝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文帝是一个以国家利益为重,能够接受下级正确意见,胸怀宽广的明君。

(2)周亚夫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周亚夫是一个治军严整,忠于职守,军纪严明,治军有方、刚正不阿的人。

(3)文帝对周亚夫、徐历、刘礼三位统帅各是怎样评价的?

明确:①评价周亚夫:“此真将军矣!”“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②评价徐历、刘礼:“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小结:第三段,写劳军后汉文帝的深明大义和对周亚夫的赞叹。

课文总结:全文赞扬了周亚夫忠于职守、治军严明和不卑不亢、刚正不阿的品格,同时也体现出汉文帝的深明大义和知人善任。

主题

文章通过写汉文帝巡视、慰问细柳军的场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整、忠于职守、刚正不阿的“真将军”形象。

巩固练习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 驻军、驻扎

军中不得驱驰 军营

2、上自劳军 慰问

劳其筋骨 使……劳累

3、已而之细柳军 到,往

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助词,的

4、居无何 经过,表示相隔一段时间

居天下之广居 居住

拓展练习

谈谈周亚夫精神的现实意义。

明确:当今时代,每一位领导干部、国家公务员,甚至工程设计师、一线工人等等他们的工作岗位就是一道“防线”,只要发扬周亚夫的这种敬业精神,恪尽职守,敬业乐业,我们的事业终会取得辉煌的成就。新时期也不乏周亚夫式的人物。无论是在领导岗位上的孔繁森、郑培民、谷文昌,还是在平凡工作岗位上的李素丽、张秉贵、徐虎,以及千千万万个默默无闻的“周亚夫”,他们忧国忧民,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

阅读感悟

【1】自古以来,不论哪一代君王,要想治国安民,立法严纪是他们的首要之选。如果没有纪律,国家何以繁荣昌盛;如果没有纪律,社会何以安定有序。

【2】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在校应认真遵守纪律,做一名优秀的中学生。

古汉语知识

1、通假字

【1】军士吏被甲(同“披”)

【2】改容式车(同“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

2、一词多义

【1】使

①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派遣)

②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使臣)

【2】军

①军霸上(驻军)

②上自劳军(军队)

【3】之

①已而之细柳军(到)

②不闻天子之诏(助词,的)

③称善者久之(无意义)

【4】以

①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任命)

②请以军礼见(用)

【5】诏

①不闻天子之诏(名词,皇帝发布的命令)

②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动词,下诏,下命令)

【6】上

①上自劳军(名词,特指皇帝)

②受上赏(形容词,上等)

【7】令

①将军令曰(动词,下令)

②军中闻将军令(名词,命令)

【8】入

①匈奴大入边(动词,侵入)

②直驰入(动词,进入)

【9】为

①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动词,作为)

②天子为动(介词,被)

【10】乃

①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副词,就)

②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副词,才)

3、古今异义

【1】天子先驱至(古义:先行引导的人员;今义:走在前面引导)

【2】军中闻将军令(古义:听从;今义:用鼻子嗅)

【3】持节诏将军(古义:符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今义:节日)

【4】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古义:营垒;今义:墙壁)

【5】请以军礼见(古义:请允许我;今义:希望对方做某事)

【6】使人称谢(古义:告知;今义:感谢)

4、词类活用

【1】军棘门(名词用作动词,驻军)

【2】介胄之士(名词用作动词,披甲戴盔)

【3】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名词用作动词,下诏)

【4】锐兵刃(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锋利)

5、文言句式

天子为动(被动句,“为”表被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学雷锋主题班会设计方案模板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班会,设计,全文共 997 字

+ 加入清单

一、听故事导课:

1、同学们,无论你在哪里,有两个人,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你,甚至用生命去爱你,他们就是我们最亲爱的爸爸妈妈啊!正因为有了父母的爱,才使我们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

2、下面老师给同学们讲两个故事。

震撼心灵的母爱故事

父亲藏饺子视频。

3、大家都被故事中的父母感动了,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二、调查表的形式对比父母的爱:

1、同学们,爸爸妈妈的爱是那么无私而伟大。他们总是把的,最宝贵的留给你们,你心疼你的爸爸妈妈吗?

2、现在,老师要问同学们几个小问题,(出示表一)以举手的形式问。

3、课前老师也调查了40位爸爸妈妈对你们的了解。下面请位同学读一下这张调查表的内容。

(课件出示生读)

4、同学们,通过这两张调查表,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问题呢?请同桌讨论一下。(生发言)

5、是啊,你们对爸爸妈妈的爱比起爸爸妈妈对你们的爱真的微不足道啊!父母为我们终日操劳,默默奉献,在孩子身上倾注了太多太多的汗水,而我们作为儿女的对父母的关心却远远不够。

三、体会父母的爱:

1、爸爸妈妈对你们的做的事情看起来平凡,但他们对你们的爱是伟大的,是不求回报的、是无微不至的、因为他们的爱就在一个个生活细节中。下面请同学看几组图片,老师相信你看后会有感所悟。(观看图片)

2、出示父母辛苦工作的图片。

2、这就是你们的爸爸妈妈,你们每个人的爸爸妈妈都在用各自不同的方式爱着你们。同学们,你的爸爸妈妈是怎样关心和爱护你的?

(生讲述师点评)

四、听感恩父母的故事,写下感恩卡:

1、刚才从同学们的发言中,老师看到了许多伟大的父母,当我们生病时,她们比任何人都着急;当我们伤心时,她们比任何人都心疼;风雨中送我们上学,天天早起为我们准备可口的饭菜。

虽然只有一部分同学讲述,但我相信,每个人的心里都会装着对爸爸妈妈的感激,是吗?那么我们该怎么回报父母呢?

2、同学们,你们一定懂得了应该用你的爱去回报父母。那你们应该怎样去做?怎样回报你们的爸爸妈妈呢?请把你想说的写在纸上。

3、欣赏《跪羊图》或者是《天下父母心》。

4、请同学们把心里话大声读出来。

5、全体起立,一起朗读承诺书。

五、结束语:

同学们,这次班会你们表现得非常棒!我很高兴地看见大家都懂事了,都体会到了父母的辛劳和不易,感受到了来自父母深沉而无私的爱,希望同学们怀着感恩之心,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报答父母,让他们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最后,让我们祝福天下所有的父母幸福,健康,长寿!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设计方案创意实用篇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幼儿园,设计,全文共 966 字

+ 加入清单

一、目标:

1、通过观察、散步、春游、游戏等活动,初步感知春天的鲜花、小草、树木、细雨、动物及与之相关的事物。

2、激发关心、爱护动植物的情感。

3、体验参与活动带来的身心快乐。

二、环境与资源:

1、在活动室内和孩子一起布置以“春天”为主题的墙饰。

2、选择有花草树木、昆虫的场所,带孩子观赏、游玩。

3、发动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春天的种子和植物,放在自然角供孩子观赏、探索。

4、休息日请家长和孩子到公园去看看动植物、爬爬山,感知春天的特征,同时给孩子拍些照片,带到宝宝园,让孩子一起看看、说说。

三、指导要点:

1、利用散步,引导孩子有意识观察园内、社区内的植物变化和小昆虫,感受春天的气息。

2、合理安排孩子外出活动计划,注意动静交替,不让孩子太疲劳。活动中注意安全,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3、活动前教师应检查孩子服装,带好活动所需的物品,以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

4、在活动中可给孩子拍摄照片、记录孩子之间有趣的对话,收集好放在孩子的档案袋内。

四、区域设置:

阅读区:

1、提供一些动植物的图书,供宝宝翻阅、认读。

2、提供画册指导宝宝讲故事“小豆丁去旅行。”

3、提供画册指导宝宝看看说说:“小猫找尾巴。”、“猜一猜”。

4、提供卡片“小白云”、“他们是谁?”供宝宝操作。

5、提供画册指导宝宝学讲故事“蜗牛的小房子”。

6、提供卡片“穿雨披”、“找相同的雨伞”供宝宝操作。

7、在墙上张贴各种动物的家,开阔宝宝的视眼。

美工区:

1、提供颜料、棉签、纸张等,供幼儿随意画。

2、将小豆丁、花伞等轮廓分别画在16开大的白纸上,塑封好让宝宝涂色。

3、提供画有多个园形的作业纸,引导宝宝画出不同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头发,变出不同的动物及人的头像。

4、提供画有雨景(乌云、小娃娃打着雨伞等)的作业纸,塑封好后让宝宝画下雨、给小雨伞涂色。

生活区:

1、提供一些绢花、玩具小雨伞等,丰富娃娃家游戏的内容。

2、多提供一些玩具动物、小手帕、台布、大小不同的纸盒等,供幼儿玩捉迷藏的游戏。

建构区:

1、提供雪花片学插小花、小树,提供积木拼搭房子、花园,并引导宝宝初步学习合作。

2、提供套杯、小玩具,学变魔术“小玩具在哪里。”

3、提供正方形魔盒,每边各种形状的洞口,宝宝可以将三角形、方形、圆形等从相应的洞口放进去。可以边放边说:“ⅹ形不见了。”

提供积木、小动物、小人等,供宝宝摆弄、拼搭。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学雷锋主题班会设计方案模板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班会,设计,全文共 973 字

+ 加入清单

一、活动对象

xx区中心小学三(4)班全体学生

二、活动背景

自从接任这个新班半个学期后,对这班学生的了解、观察,发现这班大多数学生不敢参与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即使是有某方面特长的同学,总怕出丑,总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够。学生中时常有产生不自信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特开展一次《我自信,我成功》主题班会活动。

三、活动目标

1、让学生掌握什么是自信,自信的意义,以及培养自信的方法

2、使学生能够认识自我并了解自身的优点、长处,建立自信心。

3、通过名人自信的故事,自己身边的人,从他们身上找到自信,帮助学生形成向上、乐观、充满自信等健康心理。

四、活动准备

1、提前一周左右,布置全体学生参与收集古今中外名人自信的故事。

2、制作ppt课件,内容包含自信定义,增强自信方法,故事图片等。

3、布置教室,黑板上写好活动主题,墙壁张贴有关自信的格言警句。

五、活动形式

讲故事、集体唱《明天更美好》、讨论交流等

六、活动分工

1、主持人甲由中队长张黎、乙由学习委员韦丽婷担任。集体唱由文艺委员王冰琦负责。

2、讲故事由班级小故事员、各小队长担任,并且全体学生参与讨论交流等。

七、活动时间

40分钟左右

八、活动过程

1、主持人开场白

2、什么是自信

请同学谈谈自己如何理解自信。

操作步骤:先同学讨论,再指名同学发言、交流,然后小结,最后班主任点击多媒体展示字幕,学生齐读

自信: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积极态度,是对自己能力的充分估计和肯定,它的表现是活泼、坦诚、虚心、大度、勇敢。

3、自信带来的好处

请故事大王上台为大家讲《小泽征尔》的故事。

操作步骤:先请故事大王讲故事,然后回答问题,再体会自信带来的好处。

4、名人自信榜样示范

请各小队长上台说说你心中名人自信的简短故事。

操作步骤:班主任点击多媒体展示故事画面,然后说名人自信故事,等七个小队长都讲完故事,最后启发要以名人自信为榜样。)

5、建立自信心方法

主持人给大家介绍增强自信心的七种方法。

操作步骤:先主持人点击多媒体展示字幕,再学生齐读

A、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B、给自己一个微笑。C、学会积极地自我暗示。D、学会自我激励。E、感受别人的欣赏。F、成功的体验。H、充实自我,提高自身素质。

6、主持人收尾

操作步骤:主持人讲话,再请班主任讲话,然后学生齐唱歌曲

7、结束阶段

主持人甲乙(合):我们宣布:三(4)班《我自信,我成功》主题班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幼儿园小班活动课教案设计方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幼儿园,设计,全文共 2100 字

+ 加入清单

一、主题开展背景:

进入秋天以来,小朋友发现自己家里的橘子都成熟了。在幼儿园里,好几个小朋友在说家里树上接了橘子,而且很好吃。我听到了,赶紧参加了他们的谈话,我问:“你们家的橘子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小朋友说:“是圆形的”,有的说:“是绿色的。”有的又说不是这样的……看着孩子们很喜欢研究水果,一直在争论,我就让他们回家去看了,第二天再来说一说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第二天,许多小朋友都带来了自家的橘子等水果。于是,我们的“苹果和橘子”这个主题就产生了。

二、活动实录。

实录一:品尝橘子。吃是小朋友最感兴趣的事情,在进入这个主题的一开始,我预设了这个活动。我先将小朋友带来的橘子分成六份,分别放在桌子上面。让小朋友坐成四排,先交流橘子的特点。有的小朋友发现这里的橘子是不一样的。我就问他们:“你发现了地方哪些不一样?”有的小朋友说:“我看见了绿颜色的橘子。”有的说:“有的橘子是黄颜色的。”我顺势引导幼儿认识“橘红色”——就是橘子熟透了的时候的颜色叫“橘红色”。有的小朋友观察能力很强,就说“我看见了有点黄有点绿的橘子。”因此,这次活动有生成了一个探索内容:“为什么橘子有点黄又有点绿?”后来,我和孩子们一起交流橘子的吃法,在刨橘子和吃橘子中激发了幼儿对橘子的兴趣和探索愿望。后来,孩子们一有时间就走到放橘子的篮子那里,一起看看和摸摸,有的还特别想尝一尝呢!看上去对橘子特别喜爱。

实录二:音乐欣赏——“橘子船”。在吃了橘子后,我发现孩子们吃橘子要花很长的时间,他们几乎把吃橘子也当成是一种游戏一样,希望一直吃着好吃的橘子,不情愿一下子吃完橘子。而且他们喜欢一边吃,一边交流,抒发自己开心的心情。我结合教材内容,又安排了音乐欣赏这个活动,意图就在于让幼儿将橘子美化,让吃橘子变得更有意思。孩子们的想象力真是五彩缤纷,在讨论一瓣橘子象什么的时候,孩子表现特别活跃。有的说:“一瓣橘子象弯弯的月牙”;有的说:“一瓣橘子象树叶”;有的说:“一瓣橘子象切开的西瓜”;还有的说:“一瓣橘子象纽扣”……然后我们一边听歌,一边象开船一样,把橘子给听的认真的宝宝吃。果然,正如我所预料的,幼儿觉得很有趣,有的都发出了很惊喜的声音。就连平时多动的孩子,这个时候也变得特别安静,特别喜欢老师能把橘子船开到自己的嘴巴里。平时不喜欢吃橘子的卫小源宝宝也争大眼睛看船到底开到谁的嘴巴里,从他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也很希望船能开到他嘴巴里。小朋友听完歌曲后,都说再听一次,再听一次。活动后,我在美工区投放了给水果宝宝穿衣服的材料,有的小朋友就画出了黄和绿色都有的橘子,而有的小朋友则是按自己的意愿将水果涂成了五颜六色。

实录三:开水果船。进行一系列关于橘子的

活动后,本来应该用橘子皮做粘贴画,但橘子皮不小心弄脏了,非常可惜。但很多小朋友热情很高,他们经常叫我给他们开橘子船,甚至在吃苹果的时候,我把苹果切成船的形状,他们一下子就说:“老师要开苹果船了!”他们个个都坐得笔直,等着我把船开到自己的嘴巴里,那样的情景让我感觉特别好。在开展英语活动时,我又用开水果船来激励幼儿的积极性,这样他们学习英语的确认真了很多。但有一次吃完点心后,我发现自然角的一个苹果缺了,仔细看,是被谁肯了几口。我很纳闷,他们这么小怎么就敢偷吃呢!也许太想开苹果船,而没有得到,就自己吃了起来吧!疑惑归疑惑,我还是集体活动时批评了这种现象。

这个主题中强调发挥孩子的想象力,我觉得应该重点结合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由于材料和时间的限制,我还没有来得及组织用橘子皮做粘贴画的时候,一股强冷空气的到来让我们进入了“寒冷的冬天”这个主题,由此我觉得有些遗憾。

三、反思:

在开展主题活动中,我常常不知所措,因为缺乏经验,我总觉得自己不能很好地利用现有的教材。有时候觉得某些内容不太有趣,有时候收集材料又有难度,有的时候又有解不开的疑惑。正如案例中我的疑惑一样,我到底应该怎么办才好?是不是该找出肯苹果的人到底是谁,然后在集体前交流这个问题;还是应该单独教育。单独教育的后果肯定是其他小朋友不知道这样是不可以的;而集体教育会伤害当事人的自尊心。类似这样的困惑很多很多。又如:大主题下的很多小主题到底该怎么样有序的开展?哪些子主题可以结合起来开展?大主题之间又可以怎么样更好的结合起来?因为有许多主题之间有交差或重复的部分,存在同时开展的条件。

此外,我觉得二期课改整合开展主题活动的理念,非常有利于幼儿多方面认知和能力的发展,让幼儿多视角地探索一系列相关联的事物。但我觉得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教材没有很好地体现出这一思想。比如在“苹果和橘子”这个主题里面,教材上就安排了一些不怎么有趣的儿歌和故事,来提升幼儿的认知经验;并预设了用橘子粘贴菊花或螃蟹的活动内容,没有将主题内容和幼儿美工技能有机地结合。幼儿美工能力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样跟随主题活动很突然地安排这样的内容,没有任何技能铺垫性活动,开展下来的活动效果不太好。我感觉这样开展活动下来,幼儿技能发展没有经历一个积累的过程,反而会扼杀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我平时没有深刻钻研教材,以至于不能灵活有机地运用教材,以后我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学雷锋主题班会设计方案模板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班会,设计,全文共 1848 字

+ 加入清单

准备资料

1、组织学生利用报刊、网络、联系生活等方式查找、收集雷锋事迹的资料。

2、组织学生搜集雷锋的事例与名言。

3、布置学生进行“学雷锋”主题班会的准备工作。

活动过程

1、引导学生发言,谈谈他们各自对雷锋事迹、雷锋精神的了解有多少, 雷锋精神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学雷锋?阅读雷锋的事迹材料。 雷锋,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共产主义战士。 湖南望城县人。1949年参加儿童团,担任儿童团长。1954年加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1956年在乡人民政府当通讯员。不久,调到中共望城县委当公务员,被评为工作模范。1957年2月8日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曾参加沩水工程、团山湖农场和鞍钢的建设,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者。196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被编入工程兵某部运输连四班当汽车兵,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抚顺望花区和平人民公社成立时,他把自己在工厂和部队积存的100元钱捐献给公社。当他得知辽阳地区遭受百年不遇的大水灾时,又将100元寄给了辽阳市委。他还十分关心少年儿童的成长,担任驻地附近小学少先队辅导员。在入伍不到三年的时间里,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被评为节约标兵,荣获模范共青团员称号,出席过沈阳部队共青团代表会议。1961年升为班长,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1963年1月7日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的班为“雷锋班”。同年3月5日毛泽东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周恩来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朱德题词“学习雷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 在《雷锋日记》中雷锋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地坚守着你生活的岗位?如果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未来的人类的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个无穷无尽的支付者。”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却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发扬雷锋精神,并不只是单纯的发扬个人的优秀品质,而是发扬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精神。所以我们不仅要学习雷锋精神,而且更要发扬雷锋精神。积极投入到学雷锋活动之中,在学习和工作中学他的钉子精神;对同学和同事学他毫不利已、专门利人、助人为乐的精神;对待生活学他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 雷锋精神的实质,就是爱,爱别人、爱生活、爱工作、爱自己。我们从雷锋生前的照片上,可以看到雷锋那充实、灿烂的微笑,我们的确能从他的笑中,体会到春天般的温暖、体会到他发自内心的快乐。雷锋帮助了别人、温暖了朋友,也快乐了自己。雷锋是个孤儿,从小就得到了乡亲们、党和政府的深切关怀和爱。因此,他的“我把党来比母亲”的感受,是发自肺腑的。他从别人那里得到了宝贵的爱,又把爱回报给社会。他的爱和奉献,是有着坚实的社会基础和丰富的情感理由的。 雷锋精神并不过时,或者说,雷锋精神并不是雷锋独创的,雷锋精神的实质,就是爱,而互助互爱是人类最古老、最美好的情感和精神。雷锋,是一个把爱弘扬光大到一定境界的人。人类永远都需要爱、渴望爱,爱是永远都不会过时的,所以,雷锋精神当然也永远不会过时。雷锋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博爱精神没有走,以爱为核心的雷锋精神,是永远都不会珉灭的。

2、通过前一阶段的学生发言讨论,使学生对雷锋事迹、雷锋精神有了一定认识后,围绕主题展开辩论,“雷锋精神是不是过时了?” 正方:雷锋精神的内涵是奉献,是互助互爱,雷锋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反方:今时今日学习雷锋精神已经过时了。都什么年代了,还要把雷锋精神这种陈旧的东西拿出来学吗?

3、学生自由发言:举例讲述身边的好人好事。讨论哪些属于学雷锋的行为。 在同学们的身边存在许多活雷锋,如平时做的一些小事,一些好人好事,都是乐于助人的榜样,都是一种学雷锋的表现。要善于寻找我们身边的“活雷锋”。

4、班主任小结。 雷锋精神永远不会过时,雷锋精神的内涵——奉献、互助互爱,依然存在我们的生活中,并被千千万万的人所学习与继承。希望同学们都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发扬互助互爱的雷锋精神,创建一个团结互助的班集体,让雷锋精神得以延续。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活动方案设计

范文类型: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幼儿园,设计,全文共 1726 字

+ 加入清单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散文诗,感受散文诗优美的意境;

2、理解词语:翩翩起舞、频频点头,进一步体验春风的特点;

3、培养幼儿对文学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乐磁带、录音机、树、花、草场景(其中枝叶、花、草可拿下来)、风的头饰、香水。

三、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小朋友,春天到了,春风吹来了,我们一起去放风筝吧!(幼儿听着欢快的音乐,一起做放风筝的动作进教室。)提问:是谁让风筝飞上天的?春风在哪里?

[评析:游戏能激发幼儿学习的热情,活动开始,老师用放风筝的形式导入,不仅引起幼儿浓厚的兴趣,同时也把整节课所蕴的春风扑面,带来勃勃生机的情感基调渲染得恰到好处。]

(二)、学习散文诗:

1、老师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提问:散文诗的名字叫什么?你听到散文诗里说了什么?

散文诗里问春风在哪里?有谁回答了这个问题?它们是怎么说的?

[评析:让幼儿听老师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后,围绕几个小问题进行问答,使他们能较好地掌握好散文诗的简单内容,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形成散文诗的“纲”。

2.分段理解、学习(观看多媒体课件)

(1)、看画面,理解学习第一部分。提问:

A、春风在哪里?树儿说了什么?理解:“翩翩起舞”启发幼儿用动作表现。是谁让树儿的枝叶翩翩起舞的?

B、春风在哪里?花儿是怎么说的?理解:“频频点头”花儿是怎样频频点头的?(用动作表现)

C、春风在哪里?草儿是怎样说的?草儿是怎样轻轻晃动的?(用动作表现)

D、为什么说春风就在我们身边?把这一部分连起来朗诵一遍

(2)看画面理解学习第二部分。提问:

A、春风吹来,大地变得怎样了?

B、春风送来了什么?还有谁也感受到了春风的温暖?

C、春风飘来了什么?(喷香水)让幼儿用鼻子闻一闻。

D、春风带来了什么?为什么说春风带来了希望?

把这一部分连起来朗诵一遍[评析: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把诗歌所表达的内容向幼儿展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视、听、讲的高度统一,在词语的学习上,老师启发幼儿用身体动作加以表现,一方面达到帮助理解加深印象的效果,同时又做到了教学活动的动静交替,为幼儿全面掌握散文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完整欣赏散文诗。

4、学习用优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

5、一边做动作,一边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

[评析:通过有重点地分段学习,幼儿已初步能进行朗诵,不难看出,以上三个环节的安排,体现了要求上的层次性,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为能力强的幼儿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三)尝试分角色表演散文诗。让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并从场景中取下枝叶、花草戴在头上,边朗诵边表演。

(1)请个别幼儿尝试分角色表演。鼓励幼儿创编动作和造型,并大胆表演。

(2)全体幼儿自愿选择角色表演。

[评析:让幼儿选择角色进行朗诵表演,又把孩子们带到了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真正达到了玩中学的目的,同时老师请小朋友从大背景上取下枝叶、花儿、草儿戴在头上做头饰,使幼儿兴趣倍增,同时大大提高了教具的使用率,这也是本活动设计的新颖独到之处。]

结束语:今天,我们学习了散文诗《春风在哪里》,知道了春风就在我们身边,春风给我们带来了许多,许多……现在,让我们手拉手一起到外面去向春风问声好!

资料附录:

1、散文诗:

春风在哪里春风在哪里,春风在哪里?树儿说:当我的枝叶翩翩起舞那是春风在吹过。春风在哪里,春风在哪里?花儿说:当我的花朵频频点头那是春风在吹过。春风在哪里,春风在哪里?草儿说:当我的身体轻轻晃动那是春风在吹过。春风在哪晨,春风在哪里?春风就在我们身边。春风吹绿了大地。春风送来了温暖。春风飘来了花香。春风带来了希望。

2、多媒体课件:

评价: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常常听到的是有关“春天”的话题,而很少有人谈及“春风”,因此,以春风——这一大家熟悉而又常被忽略的主题为内容的散文诗,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而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遵循了动静交替、循序渐进的原则,多媒体的运用为幼儿的理解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更难能可贵的是自始至终教学的游戏性、幼儿的主体性体现得比较好。因此,本活动曾获20__年武进市幼儿园课堂教学比赛语言组一等奖。实施后,发现幼儿对后半部分几个动词(吹绿、送来、飘来、带来)掌握得不是很好,运用不恰当,有张冠李戴的现象,需课后进一步帮助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幼儿小班手工活动设计方案

范文类型: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设计,全文共 402 字

+ 加入清单

活动目标:

1、乐意动手撕撕贴贴,体验撕贴活动的快乐。

3、学会均匀撕纸的手工方法,准确的贴在固定的范围内。

2、发展幼儿手部小肌肉动作,培养幼儿参加美术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红色彩纸若干。

2、幼儿作画用纸每人一份,固体胶,一次性盘子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引出活动:

1、“你们都吃过苹果么?它们都是什么样子的?”

2我今天带来了许多苹果,它们都是没有穿花外衣的白苹果,它们想请你们帮帮它们也穿上漂亮的衣服可以么?”

二、教师示范:

边示范边讲解:先将彩纸撕成小碎纸放在盘中,再在苹果宝宝的身上抹上固体胶,然后从盘中取出撕好的小碎纸,一小张一小张的贴在画有苹果形状的白纸上,直到把苹果宝宝的全身都贴满,既不大也不小,要合身,这样苹果宝宝就又圆又好看了。

三、幼儿操作:

(1)幼儿操作时,教师注意幼儿的操作方法是否正确。

(2)提醒幼儿仔细一点,先撕纸再涂固体胶。

(3)对个别幼儿提供帮助,鼓励幼儿与幼儿之间相互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设计师2024个人工作策划书_设计师工作计划_网

范文类型:方案措施,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设计,个人,全文共 549 字

+ 加入清单

设计师2020个人工作策划书

一.设计师工作职责 :

完成日常任务安排,包括水杯图案设计、T恤衫图案设计、水晶照片设计、同学录设计、纪念册设计等工作。

平面设计师任职要求:

1. 有独立完成整个设计的工作能力。

2. 熟悉各类平面设计用软件,了解使用办公软件。

3. 逻辑思维清晰,做事认真、细致,表达能力强。具备良好的工作习惯。

4. 具备团队合作精神,有很强的上进心态,能承受工作带来的较大压力。

5. 对色彩把握敏锐,具有把握不同风格页面的能力。

6. 有良好的处事心态,对企业有一定的忠诚度。

二.设计师工作职责管理制度

1、 设计师负责完成公司对外设计任务;

2、 设计资料为公司商业秘密,未经允许,不得对外泄露;

3、 设计师在工作期间不能利用工作的便利从事私人业务;

4、 设计师在业余时间应注重自身业务的学习和提高;

5、 设计师应在公司和客户要求指定的时间内完成设计任务;

6、 设计师负责任保管业客户技术资料;

7、 设计师不得在工作期间利用公司电脑玩游戏,下载与公司业务无关的文件

三.设计师接待客户流程与话术表达指导:

1.说:您好,我是设计师,很高兴为你服务,请坐吧

2.设计师拿出自己(或店里)的作品给客户看

3.索要客户照片材料,请求客户大体描述自己的设计本意

说:您能描述一下您的设计用途吗?我们一起研究一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八年级上册语文《三峡》教案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二,设计,全文共 586 字

+ 加入清单

学习目标

1. 了解故事大意。

2. 分析愚公这一艺术形象,领悟其思想意义。

3. 拓展思维空间,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进行多角度的阅读。

重点难点

1、掌握文中难解词句,疏通全文,熟读背诵。辨析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2、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学习过程

一、交流感知

1、文学常识

列子其人:

二、研读共品

反复朗读,解决问题。

1.读准字音:

万仞 ( ) 惩( )山北之塞( ) 荷( )担者 箕畚 ( ) ( ) 雍( )南 河曲智叟亡( )以应 一厝( )朔( )东 始龀( ) 无穷匮( )也

2、字词理解:

(1)通假字

始一反焉

甚矣,汝之不惠

河曲智叟亡以应

(2)一词多义:

3、重要句子(翻译并判断句式):

甚矣,汝之不惠。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何苦而不平?

帝感其诚。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4、试着翻译课文,会复述即可。

三、互助释疑

四、巩固拓展

五、总结提高

作业:字音、字词解释熟练把握。

第二课时

一、交流感知

回顾文学常识、字词解释。

二、研读共品

1、愚公移山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

2、分析愚公形象

3、作者为什么在这两人的名字中将“智”和“愚”反过来使用呢?有何用意?

4、本文采用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

5、主旨:

三、互助释疑

四、巩固拓展

讨论:以现代人的价值观来看,你认为愚公的做法可取吗,为什么?如果你是愚公能不能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总结提高

六、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小学科学教案设计方案科学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小学,设计,全文共 979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物体可以根据构成它的材料的性质来描述,也可以根据这些性质来区分一组物体或材料。

过程与方法:

1.根据可观察到的特征和性质,对物体和材料进行描述和分类。

2.将学习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

3.通过回顾和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原有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回顾和反思,不断完善自己对材料的认识。

【教学难点】

把物体和材料联系起来,会从物理特性的角度看待物体和材料。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可再利用材料的资料。

2.教师准备各种用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图片,自制复合纸(在普通纸外面用塑料薄膜覆盖起来)一份。

【教学过程】

一、给我们生活中的物品分类

1.出示各种用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图片。小组合作,根据各种物体使用材料的不同进行分类,填入书本P61表中。

2.汇报交流并进行小结:

①不同物体是由不同的材料制成的,材料的不同特性决定了它们不同的用途。

②同一物品的不同部位可能由不同的材料制成,这也是根据使用要求和材料特性造成的。

二、对所学过的材料按物理性质进行总结归纳

1.出示表格。这些是我们这单元研究过的材料,它们都有哪些特性呢?我们来进行一次盘点总结。

3.汇报交流,注意不同材料之间的横向比较。

三、材料与环境

1.我们使用的材料有的是天然材料,像木头、黏土、棉花、皮革等,这些材料我们可以直接使用,根据它们各自的特性制成相应的物品;有的是人工制造的材料,像塑料、砖、陶瓷和橡胶等,人们把自然界里的物质进行加工,使它们具备了我们需要的一些特性,再拿来使用。说一说你知道哪些天然材料,哪些人工制造的材料。

2.有些材料可以回收后再利用,有些材料却不能,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关于可再利用材料的资料,和全班同学来分享一下吧。

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

小结:可再利用的材料可以大大节约资源,又可以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在功能差不多的情况下,我们应提倡使用可再利用的材料制作的物品。

四、进一步了解材料,拓宽视野。

1.阅读资料库:“材料的发展历史”及“复合材料”。

2.展示自制复合纸,建议学生课后进行复合纸与普通纸的对比研究。

3.这一单元结束了,我们对材料的研究却还没有结束,建议大家课后对自己感兴趣的有关材料的问题展开探索,我们一定能有更多的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大班语言教案设计方案2024归纳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设计,全文共 1298 字

+ 加入清单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散文中对大自然四季景色的描绘,体会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2.通过多通道感受的方式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作品选择与活动准备

文学作品:散文《春天来了》、《秋天的雨》、《第一场雪》,古诗《小池》等。

音乐作品:选择描绘四季景象的轻音乐曲《春》、《夏》、《秋》、《冬》和《四季》。

美术作品:选择希斯金的油画《林边的花》(表现春天的景色)和《橡树·傍晚》(表现夏季的景色),列维坦的油画《秋》(表现秋日的景色)和《三月》(表现冬日的景色)。

设计思路与活动建议

在“我爱大自然”这一单元的前几次活动中,孩子们欣赏了二幅幅描绘大自然美好风光的世界名画。孩子们的感受是细腻的、真切的,但他们往往无法将内心的感受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有时会出现“太美了”或“我感到很高兴”等比较笼统的泛泛之词。于是课题组通过讨论认为:有必要向孩子们介绍一些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散文佳作,帮助其欣赏内化。大家分头找来一些散文、图片、音响资料,并根据这些资料整理、设计了四季散文欣赏活动。本活动意在从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切入,配合音乐、美术作品来丰富孩子们的语言积累,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挖掘其内在潜能,激发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本活动是一个由文学、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共同切入的生态式艺术教育活动,建议本活动可包括以下一些环节:

一、欣赏散文《春天来了》,聆听音乐,欣赏画面,感受并描述春的美好

1.聆听音乐《春》。

提示:教师引导幼儿: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来感受春天的美好。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散文《春天来了》。提示:音乐《春》播放片刻后,教师开始有感情地朗读散文《春天来了》,《春》作为背景音乐不间断播放。

3.引导幼儿用散文里的语言描述春天。

提示:教师引导:春天美吗?你从哪里感觉到的?春天有哪些颜色?春雨是什么样的?你眼里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二、欣赏古诗《小池》,聆听音乐,欣赏画面,感受并描述夏日的景色

1.欣赏美术作品《橡树·傍晚》,幼儿感受夏日景色。

提示:欣赏《橡树·傍晚》时《夏》的音乐作为背景不间断播放。教师提问:夏日的景色是怎样的?你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感受夏日阳光的明媚、树木的光影斑驳、枝繁叶茂和充满生机。

2.吟诵古诗《小池》,引导幼儿继续体验夏日美景。

3.鼓励幼儿用诗句来描述夏日景色。

三、欣赏散文《秋天的雨》,聆听音乐,欣赏画面,感受并描述秋天的景色

1.《秋》的音乐响起,教师朗读散文《秋天的雨》。

提示:教师朗读时,《秋》作为背景音乐不问断播放。

2.引导幼儿用散文里的句子描述秋天。

提示:教师提问:秋天美吗?美在哪里?秋天的颜色是怎样的呢?又有什么样的气味?

四、欣赏散文《第一场雪》部分段落,聆听音乐,欣赏画面,感受并描述冬日美景

1.《冬》的音乐响起,教师朗读散文《第一场雪》。

提示:教师朗读时,《冬》作为背景音乐不间断播放。

2.引导幼儿用散文里的句子描述冬天。

提示:教师提问:冬日的景色怎么样?为什么说冬天里有白色的世界?你还见过哪些冬日景色?

五、总结四季的景色,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音乐《四季》响起,分别回顾表现春、夏、秋、冬景色的美术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七年级下册语文《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一,教研,设计,全文共 4396 字

+ 加入清单

[学生分析]

人物传记,是中学生最喜欢阅读的课外读物之一。名人们为人类历史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往往为人们所景仰。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人生道路的起点,他们自然而然地把名人奉为自己崇拜的偶像,处处效仿名人。

《邓稼先》是学生在中学阶段接触的第一篇名人传记,教师应抓住这一契机,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引导:①这篇文章篇幅较长,学生阅读起来可能从整体上不容易把握,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把握文章思路。②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作者既有传统眼光,又有历史视野,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体会深沉的情感。③文章语言很有特色,引导学生认真体会,并试着运用于自己的写作实践。

[教学建议]

一、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借助小标题,复述并概括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二、通过默读与精读,揣摩文中关键语句,领会作者融入笔端的深情,学习邓稼先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通过朗读,体会文中排比、对比、引用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多变的句式特点,并用之于写作实践。

[教学设计]

一、教学过程

(一)导语

由“我心中的邓稼先”这一话题导入。学生交流资料,谈自己心目中的邓稼先,,老师适时点出“常人眼中的邓稼先”特点所在,那么科学家眼中的邓稼先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杨振宁的《邓稼先》,共同揭开这个谜底。

(二) 整体把握情节,理清思路

1.速读全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学生为标题寻找合适的修饰语,如:伟大、舍己为人、公而忘私……(学生自由发言)

2.全班分为6个小组,每组派一个代表对文章6个部分进行抽签选择,组员用5分钟时间对自己负责的部分作复述准备,并用最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可用原文也可用自己的语言)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归纳:

①在历史的背景上引出邓稼先

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

③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

④作者的情感

⑤身先士卒的献身精神

⑥评价邓稼先

3.课文六部分间是否可以调换顺序?如果不能,你能试着找出它们的联系吗?

学生合作研讨,教师点拨:

③补充、延伸和扩展

①引子 ②经历贡献 ④从另一角度扩展 ⑥总结

⑤具体化

(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思想感情

1.学习第三部分

(1)默读并划出表现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性格和为人的句子或词语。

点名回答:

奥本海默—— 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邓稼先—— 一个最不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直诚坦白,从不骄人……

(2) 文中重点写的是谁?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同桌间两两讨论,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归纳:

重点写邓稼先;运用对比手法;其作用是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自然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3)“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你能试着谈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吗?

学生小组内研讨交流,教师点拨:

①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截然不同,“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② 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 邓稼先的一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我们的祖国有千万个像邓稼先一样的忠实儿女在为她奋斗,你还知道谁给大家说一说。

学生自由发言

2. 学习第五部分

(1) 有感情地齐声朗读课文

(2) 自由研读,提出理解中的疑难。

学生提出的疑难可能有:

① 作者用《吊古战场文》的目的是什么?

② “也不知道……什么心情”“不知道邓稼先……手有没有颤抖”这两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③ 结尾处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有什么作用?

师生共同探究:

① 《吊古战场文》是唐代散文家李晔的名篇,文中描述了古战场荒凉凄惨的景象,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以及给人民造成的巨大痛苦,文中用《吊古战场文》的目的在于烘托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艰辛。

② 作者与邓稼先有着半个世纪的真挚情谊,这两句话以细腻的询问充满了对老友真诚的关怀与深情。

③ “中国男儿” 即邓稼先,这首歌是邓稼先一生的写照,将他对民族的贡献放在了“五•四”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中,这又与在历史的背景中推出邓稼先的第一部分相呼应。

(3) 资料延伸

这一部分中邓稼先一句“我不能走”,将自己的赤子之心解剖在了人民面前。其实,象文中的例子在邓稼先身上还有很多,比如身为核武器研究院院长的他,在核武器插雷管、铀球加工等生死系于一发的危险时刻总是站在操作人员身边;再如,一次航投实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他也因此肝脏被损、骨髓中侵入放射物。当身患癌症的他无力地倒在病床上时,却平静地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会来得这么快。”这些不禁让我们想起邓小平同志说过的一句话:“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邓稼先是当之无愧的。

(4)教师教唱《中国男儿歌》,师生共同感受激情。

一曲《中国男儿歌》,气壮河山,唱出了多少中华儿女的心声, “要将双手撑天空”,是一种气概,同时也是一种使命,千百年来,无数中华儿女用自己的双手,撑起了自己的天空。臧克家、钱三强、陈景润、华罗庚、童第周、张光斗、陈岱孙、于光远……这些在中国历史上始终闪烁着光芒的名字,这些民族脊梁式的人物、爱国家甚于爱自己的生命,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撑起了祖国母亲的一方天空。今天,当我们再次唱响《中国男儿歌》,同学们有什么样的感想呢?

(5)播放音乐《龙的传人》和MTV动画,学生畅所欲言。

3.学习其余部分

(1)在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部分中,你能说说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吗?

学生自由研讨,教师归纳:

突出邓稼先的巨大贡献,说明他是对中国近一百年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 研读第四部分

① 邓稼先对“谣言”仍然亲自调查,你从中感受到他怎样的品质?

② 你认为杨振宁流泪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归纳:

① 邓稼先事实求是的品质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② 当杨振宁知道是中国人独立完成原子弹工程的时候,他的眼泪既是为朋友而自豪,更是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的一种表现。

(四)品味语言

1.本文不仅在内容上较之一般的传记高出一筹,语言也毫不逊色,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同学们试试看,能否有所发现。

学生合作研讨,教师点拨:

(1) 修辞手法的运用

① 对比

第三部分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② 引用

第二部分中描述邓稼先的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第五部分对《吊古战场文》和《中国男儿歌》的引用。

③ 排比

第一部分中2—5段,第三部分中第3段,第六部分中所引述的话。

其作用是:语言凝练,增加气势,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2)句式的多变

① 句式十分整齐

第一部分中列举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个例子;第二部分以时间为序介绍邓稼先简历和贡献的句子;第五部分第3段等。

② 长短句交错使用

第三部分第4段介绍奥本海默的性格与为人。

选择什么样的句式,是根据思想感情的表达需要决定的,前者有气势,读来琅琅上口,后者则形成一种交错美,有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

(3)文章无华丽词藻,平实的语言中饱含感情。

第四部分的末段一个“热泪满眶”将作者的感情震荡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五部分第二、三段两句询问对朋友流露出的深情。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有感情地大声朗读,以“我最喜欢……句,因为它……”的形式在组内交流。

(五)拓展延伸

1.比较阅读屈原的《九歌•国殇》,体会二者共同的思想感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请以“假如我是名人”为话题,组织一段话。

(六) 结束语

让生命绽放一次灿烂,让感情澎湃一次潮汐,让思想散发一次光芒,让信念穿透一次时空,邓稼先做到了,在那个充满激情的年代,为了灵魂深处的希望,邓稼先让生命喷发着绚烂激情,他对生活乃至人生永恒的理解和感悟,丰富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心灵。虽然邓稼先已离我们远去,但他会永远活在炎黄子孙的心中。

(七)作业布置

1.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学了本文后自己有什么收获。

2.收集“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请参照课文选择一人为他写小传。

二、教学反馈

(一)达标检测

1.请试着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 至死不懈: 锋芒毕露:

家喻户晓: 妇孺皆知: 平沙无垠: 马革裹尸:

2.请仿照《邓稼先》一文中的“……时代,恐怕是……最……最……的年代,德国强占了……租借……俄国强占了……租借……法国强占了……租借……” 的句式,写一段话。(原句式的词语只保留:“恐怕是……最……最……”,句子形式要保留)

提示:可从写国家、学校、家庭、个人等发生的事件,主要训练用整句的形式,排比的修辞手法来写几件事。

3.请仔细阅读《我不能走》部分,完成下列各题:

① 你能概括出本文段叙述了邓稼先的一件什么事,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吗?

② 你知道作者引用《吊古战场文》的目的是什么吗?

4.你能谈谈本文给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幕吗?

参考答案

1. qì,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xiǎn,很少有人知道。 xiè,一直到死也没有松懈过。

lù,比喻显露出来的才华。 yù,每家每户都知道。

rú ,连妇女小孩都知道,表示众所周知。 yín,旷野(沙漠)无边无际。

guǒ,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2.略。

3.①一次实验出现意外,别人请他离开,他却不愿离开。表现他献身国防科技,无私奉献的精神。

②烘托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艰辛。

4.略。

(二)检测建议

本课作为名人传记,留给学生的空间较宽泛。因此,教学反馈的途径尽可多样化,笔者以为除检测题外,还可采用以下方式:

1.学生利用收集到的“两弹一星”科学家资料,制作小报或课件,在班内交流;

2.选出学生所写小传的优秀作品,编成集子,予以表扬;

3.以“名人故事大家讲”为主题,开展演讲比赛;

4.班内举行一次相关知识竞赛;

三、教学反思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本文由于篇幅较长,历经三个课时的学习,学生易陷入疲乏状态,因此,第一课时的导入一定要让学生充分活动,调动其学习的热情。对于学生介绍的资料,教师可作适当补充,尤其是作者与邓稼先非同一般的感情。教学中,小组内的活动,教师可采用竞争、评比的方法充分实现生生间的互动。对于学生主动提出的问题,则可让其他学生畅所欲言,最后教师归纳总结。讲解一些关键语句时,教师也可只提供一种思路,更多的让学生踊跃发言。教学中一些完全谈个人感想的环节,则更应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动起来,甚至于鼓励他们到台上演说。拓展部分,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适当补充屈原的相关知识。总之,整个教学过程中,让教师与学生始终处于合作状态,学生担任课堂的主要角色与参与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初中学困生转化措施方案语文_整改措施_网

范文类型: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初中,中学,全文共 13836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学困生转化措施方案语文

语文困难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学习困难”,是由语文问题和情境引起的,主要表现是语言、说话、阅读和社会交往技能方面存在异常。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整理初中学困生转化措施方案语文的范文,欢迎阅读!

初中学困生转化措施方案语文篇一

一、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表现特征

1、识字量少,写字不规范,错别字多,标点不规范,不会使用标点符号。

2、朗读水平低,拖长音,似唱非唱,似读非读,不会断句,无抑扬顿挫,无情感。

3、无阅读习惯,阅读范围相当狭窄,语言积累少。

4、整体理解能力差,感悟能力低,找不出关键词句,做题、回答问题时语言组织不准确,不简洁明了。

5、思维模糊,在学习中理不清内容的主次,先后顺序,思维过程一片模糊状。

6、归纳概括能力差。对语文的学习只停留在识记阶段,对事物的认识并进行归纳的能力较差,在学习上基本不能归纳,概括和总结。

7、迁移能力差。对照例题能完成部分作业,但对变形的题就不知所措,联系生活实践回答问题的能力较弱。

8、表达能力低。不自信,回答问题声音小,胆怯,不参加课堂讨论。

9、观察生活缺乏独到的视角,生活视野狭窄,见识少,想象和联想能力不强。

10、存在厌学情绪,认为自己语文知识和能力差的现实无法改变,缺乏学习自主性。

二、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一)学困生自身原因

语文学困生自身的原因是语文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主要有: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由于农村条件制约,初中升入高中人数有限,而且,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既使考取高中,家长也不一定就供得起,更别说上大学了。大多数“学困生”升学无望,认为读书无用,不如到城里打工实惠,无心学习;有的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只碍于家长的要求,所以在学习上缺乏上进心与主观能动性,上课不认真听讲,甚至违反纪律,作业照抄,应付老师,没有养成踏实的学习作风,特别是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2、意志不坚定。学习是毅力和耐心的较量,是马拉松赛跑。而这些“学困生”只有三分热情,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克服语文学习困难的毅力。

3、学习方法欠妥,效率低,依赖心理强。学困生因没有做好课前预习,仍满足于“喂一口吃一口”的方法,只重视掌握知识结论,生搬硬套,不多问几个为什么,造成学习时抓不住重点。这样长期会养成上课依赖老师,作业依赖同学的不良习惯,缺乏创新意识和应变能力。

4、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语文是中考的主要科目之一,由于语文学不好,经常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备和同学的鄙视,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在他们的内心深处,认为自己不行,没有出路。形成对老师缺乏信任,对老师敬而远之、敬而怕之的心理,很少主动提问题和回答问题。从而在语文学习上形成枯燥、无聊、沉闷、低落的情绪,缺乏自信心。

5、语文学习的某个阶段产生了障碍。如拼音差、识字差、阅读差等等,从而造成心理厌倦,对语文产生厌学心理。

(二)外部原因

1、教学内容及方法的原因。

长期以来,教育课程教材内容为了升入普通高中和大学的需要,偏难偏深,各学科相对教学时间缩短,使大多数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都是以老师讲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对学生的要求也整齐化线,不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简单,忽视学生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广泛阅读等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不重视思维训练,致使学生智能因素得不到调动,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摄取信息量少,不能有效地记忆,,不能形成有效思维,使智力活动处于半停滞或停滞状态,语文学习效率低下,这是造成学生语文学习困难的最直接的原因。

2、小学阶段基础较差的原因。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毕业后不管成绩如何全部进入初中,小学教师没有升学的压力,山区农村部分教师综合素质还赶不上形势的需要,致使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小学基础太差,进入初中后,初中管理及教学又有很大的差异,致使一部分原本语文成绩就差的学生无法适应初中的语文学习,从而造成语文学习更多的困难。

3、教师的原因。

(1)部分教师片面追求高分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往往只重视学习优、中等生,忽视甚至歧视语文学困生,对那些语文学习优、中等生有着很高的期望,而对学困生的期望值普遍较低。在不同期望下产生的老师对不同学生在教学教育态度上的差异,造成了学习机会的不平等。语文教师对语文学困生的消极期望影响了他们的自我概念、成就动机的抱负水平。

(2)少数语文教师对语文学困生认识上有片面性

有些教师往往只把学习困难生看作被动的教育对象,而不是能动的主体。认为学生的学必须适应教师的教,而不是教去适应学。他们缺乏对学困生的深入了解,忽视了学困生的学习潜能。教师对学生学习难极少归因到教育教学问题上,而多归因于学困生的学习态度方法上。例如:当一个学生成绩不及格的时候,教师总会主动找这个学生谈话,学生总把原因推向客观。有的教师会这样想:我一样教,别的孩子学得好,而你却不及格。学生必须从自身找原因,才能提高。于是教师就逼着学生学习,学生不愿学就批评,有时甚至讽刺,挖苦等。这样,不但没有找到真正的原因,反而还会增加他对教师及学习的厌恶感。

(3)有些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教学水平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优劣。苏联阿莫纳什维利认为教学上的两种倾向是使学生在学习上落伍成为学困生的重要原因:一种是教师不顾学生是否弄懂得,是否真正掌握教材,只顾自己教,他认为这是老师教学上的形式主义;另一种是教师低估学生能力,“抱着学生走”,把知识嚼碎了喂学生,多次重复同样的东西。这样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语文教学上就存在以上两种情况,特别是山区农村初中教学中较为普遍。

4、课外教育活动贫乏,语文实践活动少,学生缺乏基本的常识和能力,缺乏表述生活,表达情感的语文综合能力。

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思想的影响,学校和老师把主要精力主在教学上,即只重视课堂上的说教,不注意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教育活动。比如:开展读书读报,写作、演讲、访问、社会调查等活动。不能使学生在亲身的实践活动中懂得做人的道理,体验生活的乐趣和艰苦,掌握基本的生活常识和技能,提高生活能力。因此,许多学生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懒惰自私、缺乏责任感和进取心,对自己的学习也没有明确的目的和规划,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5、社会因素。

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商品经济日益活跃。尤其是读完中专、大学后,就业不包分配或者就业难问题,与当前落后的农村意识相交识,“读书无用论”四处蔓延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

6、家庭方面的原因。

(1)父母自身素质较差

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的家长没有担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不过问子女的思想和学习情况。认为只需把娃娃养大了,能挖地种田干农业生产劳动就是尽了父母的义务。有的家长十分溺爱子女,对子女要求不严,引导督促不力。有的家长以粗暴的教育方式对待孩子,严重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致使孩子成为家长的对立面。

(2)父母不良兴趣的影响

学生的启蒙教育很重要的部分是由家长的家庭教育来完成的,家长对子女成长起着引导、示范、熏陶、感染的作用。有的学生家长经常在家中聚众赌博,尽管孩子一开始也反对父母这种行为,但由于孩子内心较稚嫩,很容易耳濡目染,受父母的影响,这样就会使孩子沉迷于父母的爱好,对自己的学习缺乏兴趣。

(3)农村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

在当今,山区农村还普遍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比如,没有生下男孩的夫妻,尽管违反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也要超生出一个男孩,才肯罢休。现如今,以“X超”、“超”为姓名的学生已是屡见不鲜。于是乎,家长对男孩子是疼爱有加,十分宠爱,对其听之任之,放任自由,哪管他学习好与差,只要能延续香火就成,而对女子的学习和思想成长则是不闻不问,“顺其自然”。

(4)父母的期望值过高

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期望值过高。这种期望仅仅是对学生成绩的稳步提高,而不是全面发展的人。语文学习的难度大,考试获得高分不容易,想要取得满分更不可能,而家长又只把眼光盯在高分上,动辄就问:“怎么不像数学一样考一百分?”这种期望过度和期望偏向,会使学困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滋长消极的情绪。

三、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教育对策

1、倾注爱心,提升教师的亲和力。教师的事业心衍生出对学生爱心,爱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主动力,教师应该确信每一个学生都想学习,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学业。尊重学困生的人格和思想是教育好他们的前提。关爱学困生,这种关爱的“触摸”,使学生产生安全感和幸福感,语文老师要正视学困生存在的缺点,少一点审查责备的目光,多一点欣赏的热情,引导他们在成功或失败的体验中不断努力。鼓励他们放弃自卑心理,大胆参与讨论和发言,勇敢地说出自己的认识、思想情感。老师要充分给予肯定,使其产生成功的喜悦,从而提升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加强理想教育。优秀学生有理想,学困生也有理想,但优秀学生的理想经常受到教师、家长的强化、赞扬,使其为实现理想而努力的劲头倍增,学困生的理想往往不被重视,而常常受到嘲笑,使学困生茫然。语文教师要从素质教育出发,从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的角度去认识问题,真正面向全体学生,理解学困生的理想。大张旗鼓的进行理想教育,不管理想是当科学家、工程师、总经理、出国经商、教师、还是农民这都应该肯定,多发现学困生的优点、闪光点,鼓励他们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生活处处有语文,生活中不能没有语文知识,从将来生活的角度鼓励学生,激起语文学困生学习语文的激情和动力。

3、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学困生往往意志力薄弱,遇到困难,自信心不足,容易退缩。语文学困生也不例外,针对这种特点,可以这样尝试:一是帮助学生明确目标。如“我每天锻炼一小时,增强体能。”或“我计划每天读30分钟的课外书,提高阅读能力”等等。二是注重精神培养,认为自己有顽强的意志,不断的暗示自己。三是磨练意志,通过一些方法去训练,如坚持每天早晨起床时做几十个仰卧起坐,做十几个伏卧撑,拉十几个引体向上,每天坚持晨跑不少于1000米等等。四是督促学行坚持到底。五是逐步培养,坚强的意志不是一夜间突然产生的,它在逐渐积累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形成。因此教师要有耐心,要不断的鼓励学生。

4、长期坚持习惯的养成教育。学困生没有良好的养成习惯,教师要认真研究校规、班规,既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又能达到养成学生良好习惯,一经确定,严格执行,彻底改变一些对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好习惯不利的做法,使全体师生共同努力,齐抓共管,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从而使每一个同学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5、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学困生的转化。在课堂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习小组”在课堂上的运用,实行“兵教兵”,即会的教不会的。在回答问题上,让语文学困生先说,优生讲评的方法。起点在学困生,优生在帮教的过程中也锻炼了能力,学困生、中等生进步了,水涨船高,优生自然会越冒越多,有利于面向全体的原则。

6、整合教材内容,实行分层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与需求,对知识情感、学法指导,思想训练,实践技能提出相应层次目标,让不同学生在不同领域有所发展。

7、开展优生、学困生一对一的帮教活动。比如:字词积累,阅读指导,作文批改等。由于学习成绩差,每一个学困生都有自卑心理,因此,他们平时的交往对象都是和他们一样成绩落后的同学,很少会和优生交往,这种组合,有利于打破他们自卑的心理,同时,让优生“手把手”的教,能让他们尝试一次次的成功后,逐步建立起学习的信心。要定期调查、分析和总结活动情况。

8、成立家长学校。对学生家长,特别是对语文学困生的家长进行短期的培训。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影响。要让学困生的家长改变自己对孩子不利影响的思想和行为,并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对他们的要求不能太高也不能过低;正确的对待考试的分数;以及让家长了解,学校和家庭形成合力才能教育好孩子。

9、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增强语文学困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0、重视活动与实践,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学校周围有语文活动,树立各学科节节都学习语文的新理念,语文学习不仅是语文课堂和语文教师的事,物理、化学、数学课堂也是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的阵地,让语文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个角落,学中用,在用中提高语文能力。

11、培训老师。假如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知识渊博,儒雅大度,能讲一口标准普通话,能写一手漂亮字,教学艺术高超,热爱学生,敬业奉献,那么我们的语文学困生还愁不能转化吗?教师培训提高难,但我们必须坚持始终,想方设法地去做。

12、培养良好语文品质,提高自主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品质,让他学会学习,从“要我学”的被动学习变为“我要学”的主动学习,这也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

总之,由于语文学困生是由学生个体、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语文学困生问题牵涉到学生心理因素、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等方方面面。因此,只有全方位,多角度地对语文学困生进行“综合治理”,我们才能有效地解决语文学困生问题。学困生不是绝对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目前有暂时的困难、缺点,我们应当给他们时间,帮助他们。尽管语文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曲折的,但通过各方面的努力,转化学困生的前途是光明的。

初中学困生转化措施方案语文篇二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主要表现在心理、生理及能力等各方面。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这种差异越来越明显,“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最终产生“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这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主要障碍,也成了新课程语文教学中研究的主要课题。俗话说:“五指也有长短”,学习困难的学生不可能没有。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在充分注重学生差异性的同时,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其能力表现的不同形式,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健康地发展。” 所以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我们必须充分关注“学困生”的发展,否则结果肯定是与实施新课程的初衷相悖的。因此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也成了教师肩负的义不容辞的重任。

自本学年开始,我校成立了关于“学困生”转化研究的课题组,对“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对“学困生”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转化呢?在此,我想结合自己的探索研究和教学实践,谈谈“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一、语文“学困生”的现状调查

目前学困生的现状不容乐观,城镇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平均比例在10%左右,他们的平均成绩大概在10-50分左右。我校地处城郊,生源不是很理想,因此“学困生”比例在20%左右,而且学生基础要更差。这一部分“语文学困生”,他们虽然存在各自的差异,但也具有以下一些共性特征:一是缺乏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具体表现为:上语文课提不起精神,爱做小动作,易分散注意力,不愿参与朗读讨论等学习活动,语文作业常常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二是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差。具体表现为:错别字多,说话含糊不清,作文时语句不通,无话可说等。三是没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方法。具体表现为:课后不能及时复习功课,对自己要求放松,有一些学生近乎要放弃语文学习。对于我们的语文来讲,多一两个差生表面看来好像无关紧要,可对于一个家庭来讲,那就是一个家庭希望的全部,所以,对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我们都不容忽视,这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研究差异、发展个体的特长,使学生群体呈现出丰富的统一,为各种人才的成长打好基础、提供条件,这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义务。

二、语文“学困生”的分类

“学困生”总的来讲分为两类,一类是假象“学困生”,这类学生成为“学困生”,都是非智力因素所致,一般是由家庭及社会的不良因素的影响造成的;另一类是真正意义上的“学困生”,那就是即使学生尽力,也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在转化的方法上有很大区别,不能一概而论。这两类虽然有不同的特点,但是,说起转化,都有一定的难度,我们不能操之过急、要求过高。

三、语文“学困生”的形成根源

语文“学困生”的形成不是智力因素造成,更多的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我们对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统计、评价,再结合大量的事例,发现其形成因素主要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以前所在学校及小学的基础等有关。

(一)家庭因素

据调查统计,多数语文“学困生”的家庭环境都很差。他们的父母往往都没文化,而且几乎是常年出外打工,这些家庭的孩子们一般由年迈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看,所以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来自家庭的帮助更多的也就只是衣食了。而那些单亲家庭的孩子更是无助至极。由于父母无暇照顾孩子,很少和孩子进行语言交流,孩子形成了不善言辞,不善与人交往的习惯;有的因父母本身不注重语言表达的正确性,不喜欢阅读,孩子从小缺少这方面的熏陶和引导,久而久之形成了不善吸纳与自主建构自身语言的习惯。同时,不少家庭由于打工挣了一些钱,稍稍改变了家里的经济状况,这些家长就把更多的钱、更多的精力花在装修房子、购臵电器等方面,甚至毫不吝啬用上大把的钱让孩子先“富”起来。我们调查发现,不少家长用钱作为诱饵鼓励孩子学习;很多家庭有了影碟机,而且家长还买回很多没文化价值的碟片跟孩子一起看。

可见,农村的孩子们所受的家庭教育还远远不够,虽然很多家庭的经济条件相对好了很多,可孩子们所得到的来自家庭的环境熏陶仍然存在很严重的问题,甚至比以前更糟。

(二)社会因素

近些年,整个农村被外出淘金热席卷着,很多学生初中一毕业就外出打工,而且还说能挣钱。可他们所见到的、跟他们朝夕相处的、说自己曾经多么努力读书的教师们,每个月能领到的也就那么几百块钱。还有,社会上有不少青年既没文化,又不劳动,外出做一些非法的勾当赚了一大笔钱,这对孩子是一个强有力的误导。孩子们稍稍留心就会发现,山沟里那些有钱的、开着小车的人,多数做着不正当的生意。另外,现在的网吧、电子游戏厅也对孩子们造成了许多不良的影响。调查时,一个同学就说,他有好几个亲戚外出打工,挣了很多的钱,他曾想跟他们一起出去,只是还没有身份证而受限。

所以,面对如此复杂的环境,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耐心的做好正面引导工作。同时,我们也呼吁社会能够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三)学校因素

一是教育教学设备落后。农村小学的设备往往比较落后,近几年上中学的学生基本上都是靠粉笔与黑板学习的,他们所享受的教学条件还不如幻灯时代。虽然近几年来多数中心小学有了多媒体教室,可绝大多数老师从不涉足,而以前的幻灯机又早已退居二线。好多学生似乎从没喜欢过语文。而且,他们往往也容易轻视语文,觉得母语嘛,不是从小就在学吗?没什么要紧的。

二是教育改革的冲击。随着普九的深入,考核制度又不够完善,小学没有了升学的压力,教师、学生都很松懈。加之收费制度的改革,使教师的待遇降低,所以许多教师情绪低落。同时,教师在改革的浪潮里在教学方法上也感觉无所适从,还处在探索、适应阶段。诸多因素导致教学质量的暂时滑坡。

(四)个人因素

这其中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之分。它们都是直接或间接造成“语文学困生”缺乏学习自主性的原因。智力因素主要有:记忆力差,表现为识字障碍、积累有困难;语言表达能力差,表现为说话不连贯、词汇贫乏,写作文困难很多;想象力差等。更多的是非智力因素,如胆小、自卑、沉默、懒惰,没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克服困难的意志薄弱……

四、语文“学困生”有效转化对策

结合“学困生”成因分析,从转化原理和指导要求出发,我们认为要转困、脱困必须实施全方位、深层次的教育教学改革,从“学困生”学习动机、教师课堂教学、教学目标内容及师生关系等方面多管齐下,研究对策,切实有效地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

(一)重视思想教育,是对“学困生”实施有效转化的前提

1.结合学科特点,加强思想教育

通过与“学困生”的接触,我们了解到他们中的大多数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什么“追求”和“信念”,许多学生抱着混日子的想法。学习不努力,纪律涣散。作为语文老师,“传道”与“授业”的任务相当艰巨,我们可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典型文章及典型人物。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是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的好材料。例如学习《〈昆虫记〉译本前言》,可以拿小时候的法布尔学习成绩并不好,但不甘居人后的决心使他最终走向成功的例子来激发“学困生”:做人要有志气,要自己看得起自己,消除那种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的心理,相信通过比别人付出多倍的努力定会摘掉“学困生”的帽子。又如学习了《为学》,教育学生人贵立志,事在人为,使“学困生”明白:学与不学是关键,即自己主观上是否努力。

2.关爱困难学生,增强师生情感

在班上,“学困生”常常被学生鄙视,认为他们是班上的包袱,使他们产生一种压抑感,自卑感,厌学,自信心不强等心理障碍,所以对这些学生,首先是要消除其心理障碍,增强学习的自信心。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老师对学生的爱能让学生产生一种自信心,一种舒服,一种安全,对那些心理脆弱、自弃的语文“学困生”更需要教师的爱心栽培。教师必须设法在爱的氛围中融化“学困生”学习语文的心理负担,彻底铲除心理恐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在上课时要善于发掘他们的优点,一见“闪光点”应及时表扬,及时鼓励,要让他们看到光明和希望。他们即使是错了,也要在肯定、鼓励其积极性的基础上,恳切指出其不足,循循善诱,而决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肆意批评和指责,而使他们顾虑重重,畏缩不前,把那些忽隐忽现的自信的火苗扼杀在摇篮里。

(二)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促进“学困生”转化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这是一种需要,这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里的反映。它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愿望或兴趣等形式,对学习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教师要努力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动机,促进他们转化。

1.寻找离“学困生”最近的教学资源,激发学语文的兴趣。

态度决定一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宋代程颐说:“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杨胜利老师也认为:“浓厚的兴趣超过一百种良好的教学方法。”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增强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心理学家研究也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探索它,认识它;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特有的意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兴趣不是天生的,它要在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布鲁纳说:“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势必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作为语文教师要有大语文观,将语文教材与我们的生活结合起来,引领学生广泛涉猎,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轻松的学习语文、快乐的运用语文。这样,既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电视,“学困生”往往喜欢看电视,作为语文老师可以来个顺水推舟,倡导学生看电视,但尽可能看好节目。同时,看了之后,要反思,要做笔记。为了落实,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有意给这些同学提供一些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看电视的收获。而这个过程又需要语文知识,反过来又能促使他们去学好语文。此外,像孩子们在路上所见到的广告,在街上看到的商店名,在购物时跟营业员的对话,生活中人们的话语,无一不可成为我们语文学习的内容。我想,只要我们抓住了孩子的心理的特点,利用像电视这些共同语言,跟孩子们进行沟通,因势利导,激起他们潜在的学习动机,这些孩子就一定能学好语文。

2.让学生体味成功的乐趣,树立学语文的信心,培养起良好的学习意志。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孩子还是很想把语文学好,只是感觉语文很难,觉得无从下手,有时觉得自己已经努力了,成绩却还是很糟糕,于是,他们就开始害怕、甚至讨厌语文了。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具有无可估量的潜力,但只有在意识中肯定了自己的力量之后,才有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同样“学困生”从语文学习中获得的成功感,也可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与此相反,如果学习总是失败,就会丧失信心,产生失败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以正面激励为主,多鼓励,以让“学困生”树立学语文的信心。

“意志倒下的时候,生命也就不在屹立,歪歪斜斜的身影,又怎耐得,秋叶萧瑟,晚来风急”。我们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小心呵护孩子们那一点点易碎的自信,并慢慢的培养他们学习语文、克服一切障碍的顽强意志。 狄更斯说:“顽强的意志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山。”如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把更多的赞扬给学生,把批评留在心里。在批改作文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学习给孩子们“借分”的做法,给孩子们的作文尽可能多的给分,而不要吝啬,反正数字的大小与用去墨水的多少不成正比。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我们:“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三)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困生”转化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在培养起学生些许自信的基础上,我们一方面要想办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继续树立和保护孩子们的那点自信;另一方面又要想办法在课堂上能留住孩子们的心,并让他们学有所获。这就势必要我们语文老师改变教法,进而促进学法的转变。

1.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培养“学困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面对当今新时期的青少年,服务于这样一种充满生气、有真挚情感、有更大可塑性的学习活动主体,教师决不可以越俎代庖,以知识的讲授替代主体的活动。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讲究教学策略,改变陈旧的、不适应现代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贯彻启发式教学,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学困生”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大胆实践,在主体参与过程中品尝成功的愉悦,激发学习语文的动机。

(1)多带学生进网络教室,先试着让他们欣赏一些美的歌词、好文章,甚至是精彩的影视作品等,让他们漫漫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文学艺术的魅力。

(2)在课堂上可以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的读一些有趣的、好的课外书,读了之后还可以给机会让他们讲,他们往往也很乐意表达,而那些基础欠佳的孩子常常会遇到障碍,这时他们就会主动去克服。时间长了,他们便会自觉的努力学习,没准还会枕头底下放上一本好书,以做茶余饭后的享受,甚至会自觉地开始动笔写起来。

(3)教学课内文章时多创生情境。如教学《天静沙 秋思》时,就可以这样创设情境:除夕之夜,四处鞭炮阵阵,家家团圆,而你跟你的妈妈这时正在盼望一个人……与此同时,一个游子漫步于异地沙滩,朝着故里的方向,望着朦胧的月亮……这个人就是你的爸爸,他今年春节不回家!让学生闭眼想象这样的场景后,再学《天静沙 秋思》可能会事半功倍。

2.开展探究性学习,提高“学困生”学习能力

开展语文探究性学习,能有效地沟通语文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学以致用。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语文、解读语文、提高语文,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作为教师要善于为学生的学习设臵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活动。

例如,在课堂上就可以开展这样的活动:孩子们都喜欢新衣服,有时对父母买的衣服还很不满意。于是,就让同学们表演卖衣服和买衣服,去体验一下怎样推销,怎样选货,怎样谈价等等。在活动中,同学们一定会有很多的收获,同时还会喜欢上我们的语文课堂。

3.指导学习方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虽然学习语文也有积极性,且他们并不比其它学生少下功夫,但是他们的语文成绩却总是上不去。其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缺乏语文学习策略,不会对信息进行加工储备,不会反思调控自己的语文认知过程与方法。郭沫若说:“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在小学学过一篇文章——《金色的鱼钩》,文中的伤员们就靠炊事班长一人钓鱼、挖野菜维持着生命。教学中,如果我们教师不多培养学生“钓鱼”、“挖野菜”的能力,将来也会有更多的伤员需要我们照顾。因此,我们对“学困生”在弥补知识缺陷的过程中,应尽可能让他们掌握较多的基本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像学习数学中的例题那样对待、学习每篇课文,教师多给学生菜子,少给现成的菜。古人云: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以渔,终身受用。当然,对不同的学生我们要因材施教。

4.掌握反馈信息,精心设计练习

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掌握反馈信息,对语文“学困生”要格外留心,多给他们关爱,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采取措施,弥补缺陷,以保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精心设计难易层次不同的练习,做到有的放矢,练在点子上,多次反馈,重视个别辅导,具体地帮助“学困生”弥补缺漏,使之每一节课、每一天都有收获,哪怕学一个词,记一个好句子,练一二篇小字,都是进步。教师可利用课前10分钟休息时间,让学生或自己在黑板上抄一二个好词语,一句优美的、有哲理的好句子,让他们欣赏、积累。

(四)课后灵活多样,实施有效辅导

1.个别辅导

有些“学困生”,课堂上无法消化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教师又不可能过多兼顾他。这时,教师可采用课后补差加强辅导。在这里,教师要特别注意教学态度,不能因为他们接受能力差而指责他们,那会使学生背上沉重的负担。如教授文言文时,有的学生对一些文言实词总是不能理解,下课后,可以请他们到自己身边进行个别辅导,鼓励他们多积累、多记忆。正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只要摸清每个“学困生”的特点,根据他们的个性特征,使用不同的辅导方法,相信“学困生”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进进步。

2.生生辅导

每个班都有一些聪明能干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学有余力,学习感到很轻松,可以将这部分优生动员起来,在班上建立一个优生一个“学困生”的一对一帮助对子,这样的话“学困生”得到了发展,优生也得到了锻炼,老师也省下了不少精力。每一个对子发一个辅导本,要求优生对“学困生”每天都要做出辅导,并作好记录。老师特别要作好监督,对做得好的学生提出奖励。

除此之外,还要重视培养“学困生”的良好个性心理品质,耐心指导,严格要求,使他们逐步养成勤学好思、细心感悟、注重积累、看书练笔、答题缜密、书写整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后,还要建立“学困生”成长记录袋,搜集整理“学困生”转化过程资料,总结研究转化的规律。

“学困生”转化工作是一项实践周期长、涉及因素多、工作难度大的教育教学改革,许多实践还停留在表面上,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提高。今后我们应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特点,拓宽改革面,加大实践力度,把对策集中到“学困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能力的提高、“学困生”的学与教师教的依附关系上,继续进行探索,为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做出应有的贡献。唯有这样,才能实现新课改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均衡发展。

初中学困生转化措施方案语文篇三

学困生是指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学困生在学生中分布极为广泛,学困生转化是教师教育教学常规工作之一。关注和研究学困生转化,对于实现教育生际均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均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工作回顾

近阶段,在语文教研组长的领导下,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 阅读理论书籍。

课题组成员阅读了有关“成功教育”理论,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策略”, 建构主义理论,皮格玛利翁的需要认知理论等书籍,做了读书笔记,为继续研究做了理论上的准备。

第二,学困生调查研究。

为了摸清我班语文学困生情况,为学困生诊断研究和分类转化提供依据,同时引导其他教师关注学困生的生存状况,掀起学困生研究热潮,我们“语文学困生转化”课题组组织了调查活动。

1、调查过程。该调查以本校八年级一班的经过挑选的语文学困生为对象,调查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问卷调查”,组织35名学生无记名填写,问卷设计经相关研究成员反复论证并参考部分学术资料;

第二部分为“学生访谈”,调查组共访谈了20名学生,收集了较详实的个案资料。

2、数据统计。本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35份。经本人认真统计,获得了关于我班语文学困生致困原因的一些基本数据。学生认为成绩不理想的原因见下表。

原 因 人 数占比

不想学语文课,没兴趣80%

不喜欢语文教师2%

基础太差,跟不上40.22%

语文课太难了,很畏惧19.10%

学习方法不当或习惯不良80.44%

其它原因36.20%

3、调查结论

我班学困生致困诱因有以下特点:

(1)有2%的学生因“不喜欢语文教师”而致困的。这说明学生对语文教师还是比较满意的,也说明科任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很不错。

(2)有44%的学生因“学习方法或学习习惯”而致困。这是我班学困生致困的第一大诱因。

(3)有22%的学生因“基础太差,跟不上”而致困。这是我班学困生致困的第二大诱因。

(4)有10%的学生因“课程太难,很畏惧”而致困,有4%的学生因“没兴趣,不想学这门课”而致困。

2.我班语文学困生解困的重点应放在学习方法习惯和基础补习两方面。

二、理论成果

根据教研组意见,课题组把学困生诊断、学困生转化策略作为研究重点,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

学困生诊断方面:

课题组对学困诱因做了认真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外部诱因和内部诱因两个概念。外部诱因包括教师和家长,内部诱因则态度、方法与习惯、学习基础、智力品质、意志方面等方面。

学困生转化策略方面:

1、教师与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督促学生完成作业。

2、给予语文学困生方法上指导。

3、实施分层教学,给予语文学困生设计适当的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

4、多鼓励,增强语文学困生的信心。

三、实践成果

近阶段的工作表明,语文学困生转化研究已经和正在对班级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新的积极因素悄然兴起。

通过期中考试来看,语文学困生成绩有所上升,学习信心有所增强。 例如,董瑞兴、王德胜等同学进步最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小班艺术教案设计方案实用方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设计,全文共 1024 字

+ 加入清单

颜色小精灵

活动来源:

小班幼儿正处于涂鸦绘画的后期,他们对绘画活动感到好奇,但幼儿手部肌肉自控能力差,动作不灵活,不协调,所以,幼儿作画时常常产生“敬畏”心理,而且无从下手,那么如何训练幼儿小肌肉的灵活性,如何使幼儿对绘画活动产生兴趣呢?我依据《纲要》中: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要适合幼儿现有水平,又要有一定挑战性。既贴近幼儿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由此,设计了小班美术活动《颜色小精灵》。旨在通过情景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并在情景中巩固幼儿对色彩的感知。同时,巧妙地将小肌肉灵活性训练与“油水分离”游戏活动相结合,从而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充分体验到美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巩固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

2·鼓励幼儿大胆选择喜欢的颜色进行涂刷游戏,锻炼幼儿小肌肉的灵活性。

3.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1·教学准备:PPT课件,《小手拍拍》音乐,红、黄、蓝三种颜料,颜料盘,刷子每人一个,抹布,用白色油画棒画有各种图案的纸,纸板夹,展板一个。

2.知识准备:幼儿对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认识。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听音乐《小手拍拍》和老师一起做律动。

教师:刚刚我们的小手小脚做了运动,那老师要问问你们了,你们的小手会做什么?

幼儿1:吃饭。

幼儿2:画画。

幼儿3:擦地

教师:你们的小手可真能干,老师的小手不但能吃饭、擦地,还会变魔术呢!想不想看老师变魔术。

全体幼儿:想。

教师:小朋友的眼睛仔细看哟,现在大屏幕上什么也没有,我的手轻轻一点,变出了什么?

幼儿:颜色小精灵。

教师:你们想和我学习魔术吗?(想)只要你和我击下掌,你的小手就会有魔力,也能在大屏幕上变出小精灵来。(引导幼儿积极踊跃的来点触大屏幕寻找精灵宝宝)

二、巩固对色彩的认识

教师:谁来试一试,张老师把手上的魔力传给你,你一定能做到。(教师和幼儿击掌后,引导幼儿用食指去点触大屏幕。)

教师、:你变出了‘哪个小精灵?

幼儿:蓝色的裙子。

教师:谁还来试一试(再一次邀请幼儿来试一试)

幼儿:蓝色的小汽车。

(教师反复邀请幼儿来试一试)

幼儿:变出了_的鸭梨。

(幼儿逐一去点触大屏,幼儿一起说Ill变出的小精灵的名字和颜色)

教师:小朋友们可真能干,这么快就学会了,变出了这么多的颜色小精灵。张老师还会好多的魔术呢,还想不想看张老师变魔术?(想)

教师:看,这有一张白纸,我还可以在白纸上变出小精灵呢!你们信不信?,

幼儿:信

教师:那就一起来看我是怎么样在白纸上变出颜色小精灵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设计方案格式

范文类型: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设计,全文共 1093 字

+ 加入清单

一、设计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学生在教学中探索和教师点拨相结合,达到探究性学习的最大成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取探究、讨论、答疑、实践等手段,始终贯穿探究性协作学习的精神,使得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辅相成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与知识、技能。

理论依据

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以教师启发式学习和探究性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思想,教师作为主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有所启迪,并协助学生顺利开展探究性协作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现问题,体现探究性协作学习在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以及在实践中获得真实情感体验的优势。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体学习的主动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语文课程既要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也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和情感体验对语文素养的提高,在鼓励学生探究性协作学习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此收获一定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自学与合作学习并重,根据教授教学内容及学生特征分析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式及学生学习方式。

二、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

依据新课标以及培养信息化新型人才的要求,我们将根据以下四个维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

知识与技能

1、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2、让学生带着现代思辨的观念审读作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3、增加学生的文言积累,提高学生阅读和赏析文言文的能力

1、熟悉掌握字词句,归纳总结。

(1)通假字“属”、“凭”;

(2)一词多义:固、适、逝、苛、虽;

(3)词类适用:东、西、侣、友、舞、泣;

(4)特殊句式: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

2、学会理清文章的思路,扣住每段的写景主体或叙事、议论内容来归纳整合,写出每一段段落大意。

过程与方法

1、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学习,通过朗读、讨论等手段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2、小组团队合作探究,培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过程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调动学生的情绪,增加情感体验,提高理性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体验作者情感;

2、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通过课堂协作、讨论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4、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从而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处世观。

信息素养

通过利用互联网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信息检索、识别和运用的能力。

三、利用教学环境与资源分析

四、设计师生活动,确定教学模式与教学过程

五、教学设计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主题班会设计方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班会,设计,全文共 1238 字

+ 加入清单

活动目标:

1、认识校园欺凌的危害性,自觉抵制校园欺凌现象;

2、能够正确处理生活中的各种冲突;

3、掌握与校园欺凌做斗争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观看《关注校园欺凌现象》视频,引入新课。

二、思考:

1、什么是校园欺凌?你遭遇过校园欺凌吗?学生结合观看的视频以及生活实际回答。

校园欺凌是发生在校园中的一些学生奉信暴力决定一切,以多欺少,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等现象,校园欺凌是个全球性的问题。

2、讨论:校园欺凌有什么危害?

学生回答并归纳:校园欺凌首先给受害者的身体带来伤害;其次是更为严重的心理上的伤害,使受害者产生不安全感,产生恐惧和焦虑。

3、想一想:面对校园暴力我们有哪些对策?

校园暴力常见情形:

1、是索要钱物,不给就拳脚相加;

2、是以大欺小,以众欺寡;

3、是为了一点小事,大打出手;

4、是同学之间因“义气”之争;

5、是不堪长期受辱,以暴制暴。

(这一环节,教师首先归纳有关校园暴力常见的情形,然后,让学生讨论后为事件里的主人翁出主意,教主人公几招预防暴力的办法。对于学生而言,以下几个方面可参考:)

①不能“怕”字当头。在遇到勒索、敲诈和殴打时不害怕,要敢于抗争。因为这些拦截的不良少年大多和受害者同龄,他们所实行的第一次拦截往往都是一种试探。如果此时在心理上就被对方所压倒,任其欺压,那么这样的第一次妥协其实就纵容、鼓励了拦截者,就会带来了更不良的后果。因而,有效防范校园暴力的第一要诀就是“不怕”。但是要注意避免激发对方暴力升级,导致眼前吃亏。

②要及时报告。我们也要认识到勒索、敲诈经常是同暴力紧密联系的,我们提倡在“不怕”的前提下与之抗争,但不意味着逞一时之勇,反而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因此,在遇到勒索、敲诈后要及时向学校、家长报告。第一次遇到拦截后的表现是十分重要的。无论对方的目的是否得逞,如果一味害怕而忍气吞声,或是不想宣扬,相反的会在无形中助长了对方的气焰,使得对方以为你软弱可欺,往往会导致新的勒索、敲诈和殴打事件的发生。

③要搞好人际关系,强化自我保护意识。这也是防范校园暴力的一条途径。一个有广泛、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就不容易成为勒索、敲诈和殴打的对象。

④要慎重择友。要对学生的交友进行教育,鼓励多交品德好的朋友,多交“益友”,不交“损友”,对已经受到暴力侵害的朋友要多安慰,但不宜鼓动或煽动其找人来报复,以免引起更大的争端。

三、课堂小结

校园本应是我们学习知识、接受教育的地方,但频频出现的校园暴力却打了校园应有的宁静。校园暴力是人际冲突的一个极端,对我们来说是双重伤害,同时也体现出人际交往的问题。我们青少年共同生活在一起,就应当互相帮助、互相谅解、互相包容,仇恨的种子长不出和平的芽,暴力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这节课后,同学们要进一步向家长、老师请教如果校园暴力侵害我的时候,我还能怎样做?完善自我保护的手段,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希望同学们尽量不看有暴力画面的影视剧,不读有暴力情节的书刊,不玩有暴力色彩的游戏,不做有暴力倾向的人,让我们熄灭暴力的火焰,做个健康阳光的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设计策划书

范文类型: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设计,全文共 890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的房子在设计时很注重客厅的空间开阔,因为这会显得视野很好,很容易打动购房者的心。可是直到设计装修时业主才发现,其实这个很大的空间在分割上也会存在很大的问题,如果设计不好,有的地方会显得过于开阔,而其他空间却仍然憋闷,李先生的房子就是这样。针对李先生的情况,设计师进行了一系列的布局分割计划,使整个房子显得大而不空,空间合理。

设计亮点一:板式通透旋转楼梯

二层房子的楼梯是阻碍视觉的最大障碍,李先生的家尤其严重:原来的楼梯贴墙而设,是砖石结构,虽然使用无忧,但看起来很是沉闷,于是设计师将原来的楼梯全部拆除,改用这种旋转板式镂空楼梯,这样一改空间立马灵动了起来。而设计师在这部分空间天棚上设计的圆形灯槽更是起到了活化空间、锦上添花的作用。不仅如此,还很好地划分空间。

设计亮点二:厨房压缩进角落

这个全开放厨房没有像通常的开放式厨房一样设计在空间的一端,而是被压缩到了角落里,以一面玻璃墙和岛台作为厨房区域的界限,这样既保证了厨房使用功能齐全,又不占用过多的空间。玻璃隔断更是为这一点服务的,而隔断的另一面可以作为餐厅,圆弧的背景墙同样取材于中式设计,隔板部分可以用来放置酒杯,别致又实用。

设计亮点三:吊顶划出方正客厅

一层的空间很大,可以很容易地划出一块规则的方正之地当作客厅。而方正的客厅绝不能用隔断之类的阻挡之物划分,而用方形的吊顶加以区分就再好不过了。这样既区分了空间又不会人为地造成视觉的阻塞,会使得整体空间更显通透。而客厅另一个特色设计就是圆弧加隔板的沙发背景墙,这一设计取材于中式装修,放在这个现代风格案例里也十分的别致。

设计亮点四:书房也玩全透明

如果说开放式厨房已然寻常,透明卫生间也不少见,可透明的书房却很少在大户型里见到。由于有足够大的空间,所以设计师并没有像处理小户型空间不足问题那样将书房直接设在客厅里,摆个书架了事,而是保证书房原有位置不变,只是将其墙体打开做成了玻璃的,这样做不仅保留了原有的功能区,还使整体空间的通透性得到了贯彻。另一个值得借鉴的设计,是在书房的玻璃墙与厨房相对的位置上用木板隔出了一块区域,这样不仅冰箱有地方放了,整个玻璃墙还不显得单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