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20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心得体会汇集20篇

浏览

2676

范文

297

感动中国学习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791 字

+ 加入清单

学习了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她是一个平凡的女人,膝下无子,但被评为“全国百名优秀母亲”、“中国好人”,被几百个孩子亲切的称呼为“妈妈”;她疾病缠身,但她誓死与病魔抗争,坚持把毕业班的学生送进考场;她放弃优越环境,选择了艰苦,因为她觉得“艰苦的地方更需要我。”她为创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四处奔走,忍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酸……

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精神力量在支撑张桂梅同志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撑起了一片蓝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我想是因为她心中始终牢记“我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正因为如此,张桂梅同志对党无限忠诚和热爱,她牢记初心使命,心甘情愿为民奉献一辈子。也正因为如此,她毅然决然选择了贫困山区教育事业,用她饱含深情的伟大的“爱”去帮助贫困山区女孩实现人生的梦想!张桂梅同志践行初心使命,以责任担当实现了人生的超越。正如张桂梅同志所说:“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我想,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的张桂梅同志,她始终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她心系困难群众,投身教育扶贫,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是我们人民教师的骄傲;她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在党爱党、在党为党,是我们基层共产党员的骄傲。

的确,我们要走群众路线,就必须情系群众、一心为民;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落地落实、做事做实。张桂梅同志,始终冲在最前线,敢与时间赛跑,敢和病魔抗争,竭尽全力帮助一批又一批贫困山区的孩子走出大山,托举起他们的希望和梦想。

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也一样扎根山区农村,面对的一样是贫困的孩子,他们也一样想改变自己的命运,但的出路就是学知识、学科学,我们一定要接过老教师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用心来工作,用心来教书。记住,这里—更需要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2024观看感动中国黄文秀人物心得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1097 字

+ 加入清单

“我来自广西贫困山区,我要回去,把希望带给更多的父老乡亲,为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尽绵薄之力!”这是黄文秀**年在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时所保持的初心和梦想。她义无反顾地选择当一名定向选调生,回到自己的家乡广西,扎根基层,服务自己的家乡父老!

回首黄文秀短暂而又灿烂的一生,30岁的年华,美好而又绚烂,但黄文秀的人生却永远定格在了30岁。

“我是一名党员,是来自白色革命老区的壮家儿女,将革命先烈们奋勇前进,不断拼搏的精神传承下去,我们青年一代责无旁贷!”**年3月,她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主动请缨,成为乐业县新华镇百坭村的驻村第一书记。

在百坭村,黄文秀扑下身子,吃住在村,穿村入户了解民情,下田帮扶体察民意。短短一年她带领全村88户417人脱贫,完成了屯内1.5公里的道路硬化,4个蓄水池的新建,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6.38万元。这一组组数字就是她的执着和坚持换来的脱贫成效,就是对她工作最有力的肯定,就是对她辛苦付出的无上赞扬!

“截至目前,全村还有15户56人未脱贫,百坭村的基础公共服务还有待建设完善,如何推动产业发展还需继续谋划,面对这些,我充满信心。”对于村里的情况她如数家珍,对于村里的脱贫攻坚她胸有成竹!

“我们百色是脱贫攻坚的一个主战场,作为青年一代,我们责无旁贷,同时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有信心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不获全胜,绝不收兵!”满腔热血的黄文秀扶贫攻坚之路确不幸戛然而止。20xx年6月16日晚,担心村里会因为暴雨受灾,黄文秀看望了身患癌症刚刚手术完的父亲后,连夜驱车赶回驻村点,途中遭遇山洪,所乘车辆被洪水卷走,不幸遇难,年仅30岁。

黄文秀走了,她带着她未完成的初心和梦想离开了她热爱的工作岗位,但是黄文秀又没有离开,因为在扶贫攻坚的道路上还有百余万的同路人,他们每一个都是“黄文秀”,他们用无悔的青春和炙热的初心将“共产党员”这一身份重新定义!

按照黄文秀的北师大硕士的学历和能力,她本来可以选择留在北京或者出国深造,按照流行的“成功学”,可以有“更灿烂的前程”,可是,她还是非常坚定地回到家乡,这里面的确有桑梓情结,有朴素的回报感,但可能更重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年轻的她有着自己的坚定信仰。

青年共产党员就是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就是要沉下心来干工作,心无旁骛的钻业务,要信念如磐、意志如铁、勇往直前!遇到挫折撑得住,关键时刻顶得住,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经得住磨难,将“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的共产党员的决心继续践行前进!

“有的人死了,但她还活着”。黄文秀把生命奉献给了百坭村,她永远活在百坭村群众的心里,也永远活在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的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陈陆感人事迹学习心得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人事,全文共 2032 字

+ 加入清单

中宣部近日决定,追授著名核动力专家、中国核潜艇首任总设计师彭士禄院士“时代楷模”称号。连日来,彭士禄院士深藏功名、矢志报国的先进事迹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尤其是在科技工作者、高校师生中引发热议。大家纷纷表示要学习他“传承红色家风,矢志科技报国”的高尚精神,为建设强大的祖国贡献力量。

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吕娜说,作为一名科学史的研究者和彭士禄院士的校友,20__年我承担了中国科协牵头的“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并由此有了与彭士禄院士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在一次次的接触和十年的不断研究中,我逐渐懂得了彭士禄院士面对国家需求时那种奋不顾身的投入,对待学术研究的严谨求实。彭士禄院士与老一辈核动力人一起顶住压力、互教互学,实现中国核潜艇从无到有,他们那一代核潜艇人的垦荒牛精神,必将激励当代科技工作者继续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吕娜说。

中国核动力院原科技委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胡明刚说:“彭士禄院士任中国核学会核能动力分会理事长期间,参加学会的学术交流活动较多,十分关心学术发展。他与人和善,谈吐幽默,没有一点架子,是一位非常和蔼的老人。”

中国核动力院员工周茂和邱彦回忆说:“彭士禄院士等创办了一本填补我国核能动力领域空白的学术期刊——《核动力工程》。他在任主编期间不仅明确了办刊宗旨和办刊方针,还不辞劳苦,严谨求实,为提高刊物的学术质量做了大量工作。他撰写了《核能在我国能源中的地位》等多篇论文,在业界引起强烈反响,在科研生产和学术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理学院物理学系教授张威说,彭士禄院士的事迹充分体现了老一辈科学家的爱国精神。从彭院士的身上我们不仅仅应该学到他百折不挠、坚韧不屈的品质,更应该学习他淡泊名利、爱党爱国爱民的精神。在过去的几十年内,我国在科研方面发展迅速,但仍然在很多方面有所局限,我们所能做的、所应该做的依然如同彭院士说的那样,“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

“我们学习彭老,首先学习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党的忠诚,一生不计名利,无私奉献,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领域奋斗终身。”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宋国杰说,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和科研工作者,要以彭士禄前辈为榜样,做热爱党、热爱祖国、充满干劲儿的孺子牛,在教学和科研的本职岗位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与化学学院院长助理李际鹏说,彭士禄院士坚守初心、对党忠诚、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将青春年华化作深海中前行的潜艇、澎湃动力的核电站,用自己坚挺的脊梁,给了整个民族以力量。“作为一名高校思政工作者,要把肩负的责任化作进步的动力和奋斗的激情,讲好包括彭士禄校友在内的老一辈科学家的爱国故事,教育激励新一代哈工大人在新百年新征程中改革创新、奋发作为、追求卓越,成为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李际鹏说。

清华大学核研院青年教师周湘文说:“彭士禄院士隐姓埋名30余年,开创了我国的核动力事业,作为新时代的科研工作者,我能够参与到高温气冷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倍感自豪和骄傲,向彭士禄院士学习。”

清华大学核研院博士生高群翔说:“彭士禄院士是核工业领域的前辈,我还记得他希望将自己的骨灰撒向大海,希望能够永远守望我国的核潜艇事业,他的精神令人为之动容和落泪。一点一滴,一步一个脚印,全心全意为推动行业进步贡献绵薄之力,这就是我目前最应该去做的事情,也是最大的心愿。”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__级博士生许卓颐说,彭士禄院士身为革命先烈之子,传承红色家风,在选择专业时毅然以国家之需求为己任。在他的眼里,共和国的国防事业重于自己的生命。我们应该庆幸自己生于这样一个英雄辈出的国家,正是前辈们无私付出的努力,才给了我们今日安稳无忧的生活,才有了我国今日重新崛起的基础。

学习了彭士禄院士的先进事迹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学院核物理专业20__级本科生杨泽楷表示,面对争议与困难,彭士禄院士挺身而出,保持纯粹的科研态度,展示出老一辈科学家的担当与毅力。“作为一名北航核物理专业本科生,我将接过时代重任,努力学习,认真科研,继承发扬老一辈科学家拓荒牛的精神,为国家的核物理事业添砖加瓦。”杨泽楷说。

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与化学学院20__级学生常宁说,彭士禄院士用一生践行着爱国奉献,让我国的核潜艇事业从几张模糊不清的照片和一个玩具模型开始,一步步建立起中国核动力装置主要参数的计算方法,成功确定了100多个参数,最终实现我国核潜艇从无到有的突破。当代中国青年生逢盛世、肩负重任,我们要将彭士禄院士的精神融入学习和工作中,坚持与时代同向同行,不畏艰难挑战,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奋斗传统,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20__级本科生吕传翰说,彭士禄院士的事迹是老一代科学家赤心报国的最真实写照,“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这是彭士禄院士对祖国立下的誓言,也是对我们年轻学子的鞭策。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朱彦夫事迹心得及启迪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1076 字

+ 加入清单

敌人的冲锋再次袭来,他大吼一声,迅速地把三挺机枪填满子弹,不停地更换射击位置死守高地。偌大的战场上,只剩下朱彦夫独自奋战的身影。敌人的几颗手榴弹袭来,而此时的他正在给机枪装填子弹。他敏捷地捡起一颗投了回去,但是剩下的手榴弹却在他的眼前炸开。

随着一声巨响,朱彦夫倒在了一片血泊之中。他不知道250高地最后是否守住,他也不知道自己是否牺牲了,他记住的只有手榴弹爆炸时的一道白光。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朱彦夫突然被一阵疼痛唤醒,他僵硬地躺在地上。身体早就被冻得不听使唤,只能凭借皮肤感受到气温的寒冷。他躺了很久,整个人都被雪花所覆盖。他试图呼喊出声,但是什么声音也发不出,他想要伸手擦掉脸上的雪花,但是手指却早已经冻坏。

朱彦夫无法伸开手指,就只能用拳头来抹掉脸上的雪花。他察觉到自己的脸上有个冰凉的东西,但是却摸不出来到底是什么。饥寒交迫的他干脆把那个东西吞了下去,直到后来他才明白,那个被吞下去的异物,就是他被手榴弹炸坏的左眼球。

朱彦夫在冰天雪地里躺了很久很久,他很想继续躺下去,起码跟战友死在同一个战场。但是求生的欲望不允许他这么做,他要活着然后继续战斗。

他艰难地翻了个身,凭借自己顽强的毅力在雪地中爬行,他坚信自己能够活下去。无法站起来的他只能挪动前进,时间过得相当漫长,连他自己都觉得自己要牺牲了。他不断地爬行,又不断地陷入昏迷,终于被两名志愿军战士在雪地中发现,随后被紧急送往了救护所。

但是朱彦夫的伤势实在是太重了,战地救护所只能勉强保住了他的性命。经过一番辗转,朱彦夫被送回了国内医院接受治疗。经过47次大大小小的手术,医生才把他从死神的手上抢了回来,但由于组织坏死,医生只能选择截肢。经过这些手术,朱彦夫整整昏迷了93天。

在他睁开眼之后,突然发现自己已经是一个没有手脚的残疾人了。他痛不欲生,只觉得自己是个无用的废人,只想着早点结束自己的生命。他尝试了很多种方法自杀,但是老天爷也不想收走这个战士的性命,他始终没有自杀成功。

虽然没有自杀成功,但是朱彦夫的心情却十分低落。直到他的主治医生看他这副样子,语重心长地说:“你的命是医生们经过千难万难才夺回来的,你有什么资格不珍惜?”这句话让朱彦夫重新审视了自己,从此打消了自杀的念头。

尽管朱彦夫凭借自己顽强的意志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但是此时的他没了手脚,也没了左眼,唯一仅剩的右眼,视力还下降到了0.3。

这样一副残躯,除了依靠国家的帮助,还能怎样活下去呢?朱彦夫起初也因为自己残缺的身体,而缺乏生活的信心,但是时间长了他反而习惯了,甚至觉得自己还是要以军人的姿态生存下去。一名战士,不能在困难面前屈服。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朱彦夫事迹心得及启迪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778 字

+ 加入清单

解放全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是那个激情燃烧岁月中革命者的共同理想。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改变贫困地区和家乡贫困面貌,成为他们面对的共同任务。被誉为中国保尔的特等伤残军人朱彦夫,在朝鲜战场上失去了四肢和左眼,但他身残志不残,崇高的理想和追求始终鼓舞着他向命运挑战。他没有手,却写出了有手之人写不出的长卷;他没有脚,却走出了有脚之人走不出的足迹。

他的先进事迹,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崇高追求,体现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身残志坚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体现了一名伤残军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奋斗精神。

这次与朱彦夫事迹的心灵对话,给我切切实实的上了一堂生动、深刻的党课,再一次激发了我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作为电力系统的一名普通员工,虽然平时也能够尽职尽责地做好各项工作,但在工作、生活压力较大时,还是会心存抱怨。心理不平衡,一切就都难以平衡,影响到我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学习朱彦夫同志的事迹,看着他伤残的身躯,再反观四肢健全、生活无忧的我,顿时觉得羞愧万分。

朱彦夫的事迹告诉我,一个人活在世上,不能仅仅满足于物质上的享受和感官上的愉悦,更需要有一种崇高的精神寄托。要想让地里不长草,最好的办法是种上庄稼。人的心灵不被光明占领,就要被阴暗侵蚀。所以必须经常学习先进人物的事迹,经常与他们比一比思想,才让自己的心灵时刻充满阳光和激情。

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全面深入开展,我们党员干部要以朱彦夫同志为榜样,把群众理念深深地根植于思想行动之中,以实际行动践行入党誓言,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本职工作是报效祖国、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也是施展才华、发挥特长的最好舞台。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脚踏实地地勤奋工作。要知道,我们的每一滴汗水都是在践行群众路线、每一分付出都是在为电力事业做自己的贡献。虽然不能做到朱彦夫同志的身残志坚,但也要做到无愧于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朱丽华同志先进事迹心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672 字

+ 加入清单

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雅砻江镇立尔村,一场大火打破了这里原本宁静的夜晚。

这场森林火灾经过一天一夜的扑救也没有停息。在3月31日下午,当扑火人员还在转场途中时,山间的风力突变瞬间反生了改变,致使山火突发爆燃,包括杨达瓦、邹平、捌斤在内的30名扑火英雄牺牲。

据统计,四川凉山火灾中,仅森林消防支队就有27人牺牲,其中还包括24名90后和2名00后。

森林防火,不如主动放火

在美国黄石公园,因为公园管理局对森林火灾采取“零容忍”政策,所以导致树木数量的增长速度加快。

结果就是森林老化的速度也加快了,死掉的树木导致森林里到处是灌木、树枝和落叶。而因为这些易燃物质,也使得黄石公园的森林处于一种极其不稳定的状态:一旦爆发火灾,很快就会蔓延到整个区域,无法有效控制。

如今,公园的防火政策是禁止一切人为因素造成的火灾,但如果是自然发生的火灾,只要火势没有失控,没有威胁到人类和建筑,他们就会听任这些火苗自生自灭。甚至,公园的工作人员会故意把一部分存在火灾隐患的死亡树木烧掉,人为地烧出来一些隔离带。

因此,防范森林火灾最好的办法,就是主动地先放一把火。

加班 VS 死亡,你会如何选择?

正常的职场工作中,你或许有加班、有应酬、有争吵、有哭泣……可是应该没有直面生死的危险,而那些奋斗在一线的消防员却有。

生活中很多人都在抱怨加班的痛苦,可是却没想过这些牺牲的消防战士死亡前的笑容。

面对无法选择的死亡,你尚且如此。那么,人为的加班也就不足影响到很大的范围了。

这时,回想现实的工作,你们是多么的幸福。至少有亲人的陪伴,多了一些呼吸时的凝想,少了许多未完成的遗憾。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感动中国的优秀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667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湖北来凤县95岁老党员、战斗英雄张富清,入党71年来,不忘初心,对党绝对忠诚,在艰苦山区奉献了毕生精力的故事广为人知,感动了无数人。张富清轰轰烈烈战斗,平平淡淡生活,尽显淡泊名利、无我无私的英雄境界。

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战争年代,他英勇无畏,枪林弹雨中立下赫赫战功;建设时期,他主动扎根偏远山区一心为民;离休之后,他从不居功,不向组织提任何条件……他把老百姓对党和国家的期望,都化作默默洒下的汗水。为党分忧、为国奉献、为民服务,是张富清始终如一的坚守。他用扎根山乡的选择和兢兢业业的付出,交出了一名老兵、一名党员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赤诚答卷。

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立起了共产党人的精神标杆。张富清的一生,从没有一刻躺在功劳簿上。在部队,张富清保家卫国;到地方,张富清为民造福。粮食局、三胡区、卯洞公社、外贸局、建设银行……从转业到离休,数十年如一日,张富清就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认为,做这些,只是共产党员的本分,根本不值得夸耀和“显摆”。军功章,他压进了箱底,就连对至亲好友都不曾提及。60多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的选择,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名利观、荣誉观与责任观。

“无私,然后能至公;至公,然后以天下为心矣。”为党分忧、为国奉献、为民服务,是张富清始终如一的坚守。英雄无言,他的光辉经历却掷地有声。张富清平凡而伟大、普通又崇高的人生故事,一辈子初心不改、本色不变的感人事迹,犹如一座朴实巍峨的精神丰碑,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994 字

+ 加入清单

“逆行者”这个词最近悄然火了起来,那么到底什么是逆行者?逆行者就是在危险情况发生时,在所有人都在想尽办法撤离时,那些把生命置之度外,向着危险的地方去拯救更多生命的人……

谁都知道武汉是疫情重灾区,可是仍然有太多人选择逆行而上。他们与病毒作斗争,他们与死神抢夺生命,他们用火热的中国心书写着大爱的文字,他们不断地用行动诠释着什么是“信仰”,什么是“使命”。奋斗在一线的医生,维护社会治安的警察,坚持前方报道的记者,许多滞留武汉的异乡人,甚至还在上学的学生……千千万万人的命运,都在这个新年对彼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们关注着手机上的最新消息,一条条来自一线报道,一串串令人揪心的数字,越来越多的人被卷入这场巨大漩涡。让人欣慰的是,更有越来越多的人请战、报名,他们“不计报酬,不论生死”。不管是抗击一线还是支援后方,他们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勇敢负责的精神,坚守自己的岗位,认真完成本职工作,用实际行动筑牢疫情防控的防线。

奔跑着,在死神的世间与时间赛跑;穿梭着,在阳世和阴间抢救生命;坚守着,病毒不退前进的步伐不停;也逆行着,不怕困难病毒不消决不退缩!哪怕前方是万丈悬崖,也要义无反顾往下跳;哪怕背后死神在挥着镰刀,也要从容不迫向前跑。责任,他们的肩头,承载的是全国人民对他们的信任。他们是最普通的中国人,却也是最伟大的逆行者!

防控疫情,他们是“最美逆行者”。84岁的钟南山院士,带领一流技术团队,在前线努力工作;无数志愿者,从全国各地而来,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社区工作人员,用实际行动筑牢基层防疫第一防线。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也正凸显了全国人民的团结一心,我们在努力,我们再努力。

这本是一场毫无温度的灾祸,但逆行者却让灾区的人们感受到世间的温暖。20__年的非典,我们挺过来了,20__年的H7N9,我们也战胜了,20__年的肺炎,肯定也会在各阶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最终胜利!

武汉封城,封锁住的是病毒的扩散,而锁不住的,是武汉人民生生不息的希望和全国人民对武汉的祝福。武汉,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全国人民都在等待着,等待着病情过去,等待着武汉重新焕发生机,等待着……再去武汉吃一碗热干面,再等一场樱花盛开。

这世上本就没有岁月静好,我们所谓的安逸,其实只是因为有人在背后替我们负重前行。逆行者,是“伟大”的代名词,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在他们的带领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美好的明天指日可待!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感动中国心得体会优秀范文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75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一位普通共产党员。论职务,她并不高;论工龄,她并不长;论年龄,她也并不算大,可就是这么一位平凡的同志,心中坚守着入党的誓言,在极其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执着地追求着、无言地奉献着,创造出了非凡的业绩,成为我们学习的楷模。她就是我们无锡国税优秀共产党员,市局征收计统处会计核算科副科长——许阳同志。

是的,许阳是一个平凡的人,但党员的称号赋予了她不平凡的勇敢和坚强。

作为一名女性,许阳和其他女同志一样承受着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耄耋之年的奶奶,需要她无微不至的照顾;年幼懵懂的孩子,需要她耐心细致的教导;而工作繁忙的丈夫,又无法为她分担更多的压力。在工作与家庭的两难选择之间,许阳选择了工作,选择了勇敢和坚强。在全市集中征收、会计一级核算试点工作中,作为税收会计的许阳承担了大量的核对、调帐工作。在那段一个多月的难忘日子里,许阳对待工作是认真的,对待自己却又是残酷的。每天她总是第一个来到办公室,而当她离开时却早已是满天星斗。最后由于过度疲劳,许阳病了,但她坚持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直到把最后一笔帐调整好,核对正确,才匆匆赶去医院。正是凭借这种党员强烈的责任感和女性特有的细致,她把住了集中征收的最后一道关口,使无锡市局在全省率先实现集中征收,一级核算,并且引起了全国税务系统的广泛关注。其实又何止这一次,处于集中征收汇集点上的税收会计,每个月都要面对来自全市国税系统大量的征收数据信息,多少个白天,她面对电脑熬红了双眼;多少个夜晚,她熄灭办公楼内最后一盏明灯;多少个节假日,她娴熟的键盘声打破了国税大楼的寂静。然而这就是她的选择,而这背后却折射出一位共产党人平凡而感人的敬业精神,那份执著和追求,那份热爱和深情,那份无怨和无悔。

是的,许阳是一个平凡的人,但党员的称号炼就了她不平凡的精湛技能。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观看感动中国黄文秀人物心得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793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处处都有感动,也许那感动与世长存,也许那感动只是一瞬间,或者那感动是平凡的小事。感动带给人们一次次心灵的深触。《感动中国》带给我们一次感动的饕餮盛宴。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感触最深的是陶艳波母亲。她那一抹感动深深触及了每一个人的心灵……

陶艳波只是一个平平凡凡的母亲,她本应该和丈夫儿子幸福安康的度过下半生,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她的儿子被查出先天性的失聪,这给还沉浸在幸福中的陶艳波一次沉重的打击。但是,她没有放弃自己的儿子,她坚信,她的儿子一定能开创辉煌。于是,她每天跟儿子一起上学,成了儿子一生的同桌。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陶艳波辞掉了工作,就这么,好像回到了那个时代。陶艳波每天做随堂笔记,遇到听不懂,不理解的题便追着老师,一直追到了办公室,请求老师给她再次讲解一遍。晚上,陶艳波便细心地翻开笔记,给儿子讲题,有时甚至要讲好几次才能让儿子听懂。三十多岁的她,鬓发已经泛白,皱纹悄然爬上了她的脸颊。因为过度的操劳,导致陶艳波的秀发变得脆弱,最后一块块的脱落,使得陶艳波不得不戴上假发。身体也未老先衰。现在,儿子在她的坚持之下,不负众望,考上了一所好大学。

陶艳波,她只是一个母亲,却有如此强大的毅力,也是因为爱子心切。为了自己的儿子,她哪怕放弃一切,放弃了容颜,健康。就手把青春埋葬在这里,但是陶艳波认为是值得的。她不问前方是否如履薄冰,是否将她百般摧残,她所顾虑的,所希望的,就是儿子将来的幸福与健康。他的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除了母爱你一无所有,但也要横下心和命运争夺。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让他听见这世界的轻盈,也听见无声的爱。

我们的母亲也许没有这么让人感动,我们自己也许也不会那么命运多舛。但是请不要忘记,感动不需要轰轰烈烈,惊天动地,也许是生活中积累的一点点小事开始,那一抹感动,虽然清淡,但在纸上一点点积累起来,也是浓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感动中国的优秀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573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农历元宵节前后,我看到了电网退休女工王娅用生命之光点亮寒门学子求学之路的感人事迹,这深深震撼了我。王娅三十年如一日热心公益、捐资助学,用一生的默默付出,诠释了无私的真正含义,用真诚的信念和行动展现了电网人真、善、美的高尚情操。

在王娅的事迹中,最打动我的就是她勤俭持家、乐于奉献的优秀品格。在她身上,待人待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自己,她极为节俭,使用自制竹竿输液、吃饭最爱吃白水煮菜,生活极为简朴;对他人,她不仅坚持30余年帮扶贫困学子,甚至生前就捐出了唯一的住房、死后更是捐出遗体用于医学研究,无私奉献到了极致。

学习了王娅的先进事迹,我将用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更大的热情奉献服务他人。奉献是电力人共有的特质,体现在我们全力做好供电保障、为千家万户送去光明上。

我是电网企业的一名基层班组负责人,负责天津市红桥、南开、西青三区20__余千米的电缆安全运行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把王娅“三十年做好一件事”的执着与毅力转化为坚守本职岗位的责任与担当,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一方面,持之以恒做好日常巡视和保电工作,充分发挥身为“全国劳动模范”的示范带头作用。另一方面,做好“传帮带”工作,将自己30余年来积累的“宝年电缆线路运行维护法”等电缆巡视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职工,将“腿勤、嘴勤、眼勤,动脑筋、想办法”的工作精神传承给新一代电网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学习感动中国人物张顺东李国秀先进事迹心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1109 字

+ 加入清单

他是一位老者带着一副硕大的墨镜显得精神抖擞,但是墨镜里却藏着一只失明的左眼;

他有一副健壮的身板透露出军人的豪迈气魄,但是健壮的身板却没有了大部分的四肢;

看!这位没有左眼和四肢的老者正在用装着笔的残肢挥洒笔墨在书写着他浓墨重彩可歌可泣的人生!当看到电视里这一组组感人的画面时我被震撼了。

他是谁?他就是朱彦夫,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一个铮铮铁骨的山东汉子;一个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共产党人;一个永远心系百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

朱彦夫1933年出生在沂蒙山区的小山村,家境贫寒。战争年代他不幸失去左眼和四肢成了“肉轱辘”但他仍然是战士!和平年代作为村支书的他身残志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他残后不愿寄生拼命锻炼自理能力,学会装卸假肢,吃饭,穿衣,解便,还学会了认字,读书和写字。仅有0.3的视力的他克服重重困难写成《极限人生》这部书,他是中国的保尔,他是时代的楷模,他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丰碑!

朱彦夫的先进事迹告诉我们什么是人生的价值怎样坚定人生的理想和信念,怎样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做为一名线路检修的电力工作者我被他身上的强大的精神力量所感染。

在工作中我认为我们要学习朱彦夫的坚强的意志,在工作中我们会经常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在困难面前我们要用坚强的意志来克服它而不是回避它。自己的能力不足要想办法提高,多向同事请教,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磨练自己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只有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了,我们整个团队的能力就会提高,才能更好的把线路工程做好,更好的造福人民,更好的服务社会。

在工作中我认为我们要学习朱彦夫的为民服务的崇高的责任感,使命感。我们所从事的职业关乎人民的生存发展,关乎国家的经济命脉。稍有不慎不但给自己带来伤害更给人民和国家造成损失。因此在工作当中我们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心系人民,工作认真负责,保质保量完成,不隐瞒或者遗漏隐患的问题,不偷懒,不走捷径,操作规范,安全意识强,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的突出问题,让我们的线路工程让领导放心让人民满意。

在工作中我认为我们要学习朱彦夫的坚持不懈的毅力。作为线路电力工作者除了自身的业务技能外更重要的一点要具备坚持不懈的毅力品质。在自身的安全意识上我们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安全第一,永不松懈,不报侥幸心理,要警钟长鸣。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会永远有安全的保障,才会不断进步。

在工作中我认为我们要学习朱彦夫的人品,他当村支书,从不领村里一分钱。在工作中我们不能拿不属于我们的集体的一针一线,不能腐败不奢侈,要勤俭节约,爱护集体的公共财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更好的业绩树立更好的形象。

朱彦夫先进事迹让我受益匪浅,让我们行动起来向朱彦夫同志学习,为人民为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感动中国的优秀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520 字

+ 加入清单

昨晚,“感动中国20__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播出,南昌万佐成、熊庚香夫妇获评“感动中国20__年度人物”。

《感动中国》对万佐成、熊庚香夫妇的颁奖辞是:“微弱的灯,照亮寒夜的路人;火红的灶,氤氲出亲情的味道。这陋巷中的厨房,烹煮焦虑和苦涩,端出温暖和芬芳。惯看了悲欢离合,你们总是默默准备好炭火”。

万佐成和熊庚香在江西省肿瘤医院附近经营一间露天厨房。最初,老两口在肿瘤医院旁的小巷里经营油条摊位。每当收摊时,总有患者家属前来借锅灶炒菜,夫妇俩从不拒绝。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求助,万佐成和妻子就买了十多套厨具和煤球炉,多的时候,一天有近三百人来炒菜。因为设备大家共用,所以这个厨房被亲切地称为“抗癌厨房”。

为了让“抗癌厨房”能维持下去,万佐成夫妇开始收一点成本钱,炒菜收0.5元,后来,煤球涨价、电费涨价,两人难以支撑,炒1个菜就收1元,维持收支平衡。

即便是春节期间,这里也不打烊。今年大年三十,这条小巷和平时一样挤满了癌症患者和家属,这个已经开了18年的爱心厨房,今年还为患者和家属准备了免费的年夜饭。

万佐成夫妇的初心十分简单:“能让病人吃得好一些,家属的遗憾也能少一些”。他们还经常开导、帮助病人,让大伙感受到家的温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感动中国2024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心得及感悟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1339 字

+ 加入清单

张富清,男,汉族,1924年12月出生,陕西洋县人,1948年3月在陕西瓦子街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194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1月转业到来凤县,先后在县粮食局、三胡区公所、卯洞公社、县外贸局、县建设银行工作,1985年1月离休。

张富清同志在解放大西北系列战斗中英勇善战、舍生忘死,荣立西北野战军特等功一次、军一等功一次、师一等功一次、师二等功一次和团一等功一次,被授予军“战斗英雄”称号、师“战斗英雄”称号和“人民功臣”奖章。他深藏功名六十余载,连至亲好友都不知道他曾经立下过赫赫战功,直到进行退役军人信息采集时,才了解到他是一名功勋卓著的战斗英雄。张富清同志是始终践行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优秀党员,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忠诚战士,是衷心体国、夙夜在公、淡泊名利的先进楷模,是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学习榜样。为深入学习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县委决定,在全县开展向张富清同志学习活动。

向张富清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对党忠诚、不忘初心的革命本色。不论所处哪种时代、身在哪个岗位,始终保持崇高信仰。在革命战争年代,张富清同志坚决做到“党指到哪儿,就打到哪儿”;在祖国建设时期,坚决做到“党让我去哪就去哪儿,哪里最艰苦就去哪儿”,不讲条件、不计得失,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牢记宗旨、坚定信仰,真正把对党的绝对忠诚刻进心中、融入血脉,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向张富清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在血与火的战争年代,张富清同志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面对生死考验、紧急关头,他无私无畏,主动请缨担任突击队员,越是艰险,越要向前,当前锋打头阵、翻城墙炸碉堡,与敌人殊死搏斗,负伤不下火线。他以无比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彰显了革命军人驰骋疆场、果敢坚毅、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

向张富清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胸怀大局、矢志奉献的优良作风。支援地方建设,他响应号召主动申请到条件最艰苦的来凤工作;国家精简人员,他率先动员妻子放弃“铁饭碗”;坚守工作岗位,忠孝未两全成为毕生遗憾。他像革命的一块砖,数十年如一日,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主动作为,干一行爱一行,不务虚功、开拓奋进,体现了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矢志奉献的优良作风。

向张富清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淡泊名利、廉洁齐家的高尚情操。张富清同志九死一生、功勋卓著,却从不以此为资本要待遇、要名誉、要福利。他珍惜军人荣誉,却选择深藏功名、回归平凡,婉拒媒体采访——“党要我接受采访,我就接受采访”。他珍爱党员身份,始终保持清廉本色,从不利用职务为亲属谋利,教育子女“自强不息、自己奋斗”。他始终坚定信仰、笃定信念,拿起的是责任,放下的是名利,向我们传递着时代的正能量。

向张富清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张福清同志住着老房子,用着老家具,生活清贫却时时想到的是响应党的号召,处处想到的是减轻国家负担。他热爱学习,95岁高龄仍然坚持每天读书看报、看电视新闻,“工作上离休了,思想政治上不离休”。他珍爱生命,88岁截肢,仍乐观向上、坚持锻炼,靠着假肢和支架重新站了起来。他以奋进不息、积极向上的坚强意志,为“英雄”写下了最好的注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朱丽华同志先进事迹心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1082 字

+ 加入清单

“维护民族团结,要从每个人做起,从点滴做起。今后,我要继续向库尔班校长学习,用实际行动践行民族团结,争做民族团结模范。”10月11日,在乌什县前进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在民族团结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六年级学生古丽孜巴·艾合买提受到表扬时说。

在库尔班·尼亚孜创办的前进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民族团结教育不仅融入课堂,还融入到师生们的行动中。定期对民族团结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奖励,只是学校促进民族团结众多举措中的一项。

被授予“民族团结进步的践行者”改革先锋称号、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殊荣的库尔班认为,爱国主义是民族团结教育的核心内容,培养爱国情怀,要从娃娃抓起。今年,他对学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和外延进行了拓展:班级每天利用“班班通”播放一部爱国主义宣传片,全校学生每周集中观看一次红色电影;教师每周轮流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宣讲,周末到学生家中走访;学生每月学两首红色歌曲,带动家长学一首红色歌曲等。

库尔班是前进镇走出去的第一个大学生,1986年毕业后到阿克苏地区一所中专学校任教。辞职后他开过饭馆、超市和药店,有了一些积蓄后,他开始去内地学习,并萌生了创办一所学校,让家乡孩子学习国家通用语言、传承中华文化的愿望。

20xx年,库尔班拿出家中所有积蓄60余万元,创办前进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他向乡亲们宣讲,鼓励大家把孩子送来读书。

国家通用语言小学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国家通用语言基础薄弱。库尔班创造了“浸泡式”学习法。在校园里,所有老师和学生都用国家通用语言交流;进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课堂教学时,学校为低年级学生安排两名教师上课,一名教师在讲台上授课,另一名辅助教师用动作阐释国家通用语言的含义;每周轮流安排三至六年级的一个班学习国学精粹、研读诗词歌赋……

经过全天候“浸泡式”的教育,孩子们从刚入学时的一句国家通用语言也不会说,到三年级时就能用流畅的国家通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

在国家通用语言教学过程中,库尔班还专门请老师编写了简易中华文化教材,给学生讲“孔子游学”“花木兰从军”等故事,教学生唱京剧、豫剧,将维吾尔族传统舞蹈与中华戏曲相结合,编排不同形式的文艺节目。学校编演的很多节目,多次在乌什县文艺汇演中获得好评。前进镇很多干部群众评价:库尔班真是一位好园丁,他在用真心、用真情培养孩子们成长,也在辛勤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耳濡目染之下,前进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的孩子们对国学兴趣越来越浓,争做民族团结好少年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在孩子们的带动下,家长的民族团结意识也不断增强。现在,很多家长喜欢上了扭秧歌、唱红歌,还在庭院改造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848 字

+ 加入清单

在特殊监区里“拆弹”

把风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社会

艾滋病的标签一度被部分违法犯罪人员当作“免死金牌”,有恃无恐、屡屡作案。

“现在我们抓到涉嫌犯罪的艾滋病患者再也不用担心投送无门了,大大减轻了我们的办案压力。”宁波市公安局办案民警小张告诉记者。

目前,宁波市看守所四分之一的涉艾在押人员,CD4细胞(免疫细胞)指数严重偏低。毛卓云管教过的涉艾在押人员中,CD4细胞指数最低的仅为6,意味着免疫力几近于无。每次遇到重症艾滋病嫌疑人收押难题,所领导都会征求毛卓云意见,毛卓云表示“可以看管”后才收押。

艺高人胆大,在“可以看管”承诺的背后,是毛卓云对艾滋病医学知识、特殊群体心理疏导干预方法以及法律知识的丰厚积淀,是他与疾控中心专家、看守所医务人员的协同配合,是他对每一名涉艾在押人员状况的全方位掌控。为确保监管安全,毛卓云还积极与法院、检察院有关工作人员沟通,了解每名涉艾在押人员的诉讼进展。

不久前,一名涉艾在押人员因常年注射,手臂上的针孔烂成难以愈合的伤口,散发出浓浓的腐臭味。56岁的毛卓云没有任何嫌弃,每天都与医务人员一起帮着仔细检查、认真治疗。

“用心管教这些涉嫌犯罪的艾滋病患者,有意义吗?”面对别人的质疑,毛卓云说得很直白:“管好一名涉艾在押人员,就等于给社会排除了一颗‘定时炸弹’;管好了一群涉艾在押人员,就等于给社会排除了一片‘雷区’。”20xx年里,毛卓云为宁波的社会平安作出了特殊贡献。有人说,这4000余天里,毛卓云天天都在“拆弹”。

毛卓云会定期自费做HIV检测,“目前为止都没有检出病毒。”毛卓云坚持每天跑步、打球,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今年中秋节,他手写一副对联“天上一轮满,人间万家明”贴进监室,并准备了月饼、水果,在艾滋病监室为在押人员举办了一场特殊的聚会。“今天我陪大家过中秋,你们可以把我当成亲人。任何一个人遇到困难,我都会第一时间想办法帮助……”

“我干这项工作,有些亲戚、朋友都忌讳和我一起吃饭。但工作你不去做、我不去做,那谁去做?”岗位特殊、风险巨大,但毛卓云无怨无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1917 字

+ 加入清单

“既然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把一切奉献给人民。”张海迪的这句话用在朱丽华身上或许再合适不过。

18岁失去光明,却依靠自身努力成为嘉兴首位盲人中医师,为22万多人次患者缓解病痛;28年来资助贫困学生480人次,捐款达333万元,带动100多名残疾人就业……当62岁的朱丽华站上讲台娓娓道出自己的初心时,人们说:“她失去了光明,却用爱与温暖照亮了许多人前行的路。”

黑暗中追光:身体残疾人生不能残疾

“一个人可以没有视力,但不可以没有事业。我叫朱丽华,是一名盲人党员,也是嘉兴市目前唯一的盲人中医师……”在千余名听众的注视下,年过六旬的朱丽华由志愿者搀扶着缓缓走上嘉兴大剧院的讲台。

朱丽华并非先天失明。18岁,是她人生的一道分水岭。两次意外事故让她彻底看不见了。

“那是一种生不如死的绝望。我就是想死,觉得自己活着就是家人的负担。”时隔40多年,当时的彷徨、无助和绝望,朱丽华还记忆犹新。家人无微不至的照顾、榜样“海迪姐姐”的激励,让朱丽华渐渐明白:“眼前的黑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内心甘愿沦为黑暗的奴隶。”她决定走出家门,用行动寻找心中的光明。

1985年,浙江省举办第一届盲人中医推拿培训班,朱丽华报名成为嘉兴市第一个“吃螃蟹的盲人”。从学习时第一次碰触到患者身体,蹲在地上哭得不能自已,到对骨骼、经络、穴位、手法等技能了然于心,学成归来后,精湛的技术让她赢得众多回头客。

“要做就做嘉兴最好的盲人推拿师!”在朱丽华心中,这个目标从未改变。拿到中医师证书的那一刻,她潸然泪下:“我终于能靠自己的双手安身立命了!”这是浙江省第一次向优秀的盲人推拿工作者颁发中医师证书,也见证了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朱丽华用勇气与双手“推”开的人生新大门。

为盲人造光:让他们活得有尊严

经历过痛苦和绝望,才知黑暗中的那一丝光亮何其珍贵。

上午9点左右,位于嘉兴市区和兴北路353号的丽华推拿诊所内,已经忙碌起来了。诊所有13位推拿师,全都是盲人。

“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个盲人,我懂得在黑暗中四处求索、四处碰壁的艰辛。”朱丽华说,随着推拿诊所的名气日增,让自己好好活着对她来说已不成问题,但她明白:“仅仅满足个体的谋生,绝不是生命的意义。一个被社会需要的人,生命才有意义。”于是,她希望用诊所“造光”,为更多盲人照亮前行的方向。

“如果当年没有碰到朱医师,我真不知道自己的人生会是啥模样。”在福利院相识后,盲人吴阿姨与朱丽华已相伴28年了。“从斜西街‘征战’到吉水路、砖桥弄、禾兴北路,朱医师走到哪里就把我带到哪里,比自己亲姐妹还亲。”

吴阿姨说,诊所的工作不仅让她生活上有了稳定的依靠,还拥有了正常人活着的那份尊严,“真正体会到一个人只有自己足够强大,才不会被生活践踏。”

1991年,朱丽华开始收徒弟,而“盲人”是她收徒的唯一条件。一旦接收,不但包吃住,还免学费。如今,100多人在她手把手传授下走上了就业岗位。

“朱医师,就不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吗?”每当有人不解发问时,朱丽华总会淡然答道:“账,不能这样算。安置一个人,解放一家人,影响一大片。人活着,有的东西无法用金钱来衡量。再说,我无儿无女,能走到今天,是党和政府培养了我、成就了我,我不能光想着自己。”

朱丽华对自己很抠,一件白大褂穿了10多年实在破旧才坏。

用余生发光:梦想的传递是一辈子的事

除了盲人,在朱丽华的生命中,还有一群十分重要的人:“我有一大帮孩子。”

1991年,朱丽华第一次在广播里听到“希望工程”这个词,一下子被触动了。当时月工资只有58元的她,一口气拿出近3个月的工资140元,资助了云南两名贫困学生,也开启了她的助学之路。

在朱丽华居住的20平方米屋子内,“藏”着一沓沓汇款单,以及受助孩子们给她寄来的成绩单和感谢信。“这才是我最珍贵的无价之宝。”朱丽华摸着一张张信纸,不自觉地笑了。

对于即将从浙江大学硕士毕业的朱丽霞来说,朱丽华是她梦想的领路人。20__年,品学兼优的朱丽霞如愿考上大学,却因学费发愁,好在朱丽华伸出了援助之手。每年5000元的学费,为朱丽霞的梦想插上了翅膀。

“6年了,与朱阿姨没有血缘,胜似血缘。”朱丽霞说:“我知道张海迪是朱阿姨仰慕已久的人,她对朱阿姨的人生有着重要影响,而我想对朱阿姨说:‘朱阿姨,您也是我仰慕已久的榜样!’”

28年来,朱丽华累计捐助贫困优秀学子480多人次,助学款达333万元。可对自己,她抠到了极致:脚上穿的布鞋18元,白大褂穿了10多年实在破旧了才换一件。“自己少花一元钱,就能多捐出一元钱。”朱丽华说。

去年4月27日,在母亲去世25天后,朱丽华还签下了器官捐献书。她说:“活着从医几十年,死后器官捐医学,我愿骨灰撒大海,不占人间一寸土,将把此生献祖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感动中国2024年度先进人物事迹个人体会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适用行业岗位:个人,全文共 476 字

+ 加入清单

1975年10月,他出生在湘潭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读书的时候,班里的男孩子都很淘气,但他比较安静。

当时农村的孩子想要坚持读书很不容易,但他的父母不仅努力供他读书,而且对他要求很严格,没有丝毫放松。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中等偏上,平时话不多,但总在默默努力,骨子里面憋着一股韧劲,励志走出农村。

小学的时候,他特别喜欢看课外书,因为怕父母知道,每天都是在外面偷偷的看,看完再回到家里。

高三那年,他第一次向父亲吐露了自己的理想:招飞入伍。

凭借出色的身体素质,他顺利通过了中国空军的招飞测试,当了一名飞行员。

在飞行学院他不是最聪明的但是最努力的,飞行成绩经常获得满分,被评价为“教科书式的飞行”。

入伍以后,他一般每隔两年回家一次,每次回家都带很多书,除了陪家人聊天,其余时间都躲在房间读书学习。

20__年,35岁的他成功入选航天员。

到了航天员中心以后,他抱着从零开始重新学习的决心,坚持从难从严训练,比如坐转椅、沙漠野外生存、72小时狭小环境剥夺睡眠训练等等。

从走进航天员中心,到实现自己的“飞天梦”,这一坚持就是整整11年。

他就是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航天员汤洪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朱丽华同志先进事迹心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820 字

+ 加入清单

3月30日17时,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境内发生森林火灾。3月31日下午,四川森林消防总队凉山州支队指战员和地方扑火队员共689人在海拔4000余米的原始森林展开扑救。扑火行动中,受风力风向突变影响,突发林火爆燃,瞬间形成巨大火球,在现场的扑火人员紧急避险,但27名森林消防支队的战士(其中,80后1名,90后24名,00后2名,而年龄最小的仅18岁)和3名地方扑火人员不幸殉职。30条鲜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20xx年3月31日下午,在最美好的年华就把年轻的生命献给了最无私的事业,却留下了30个悲痛欲绝的家庭。向英雄们致敬,你们是亲人的骄傲,可是这份荣誉却是那么的沉重,30位英雄理所当然的全部追认为烈士称号,希望国家能照顾好英雄的家人,为英雄年迈的父母养老送终,将英雄未成年的子女抚养成人,供其读书并安排工作,让他们了无牵挂的走,这是英雄家人应得的待遇,英雄流血,家人不能流泪啊!在火灾面前,消防员的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树烧死了可以再种,人死了就永远没了。他们大都是90后独生子啊!建议国家以立法的形式固定下来,消防员还是要职业化,最大限度的保障消防员的安全。遇到火情,我们还能怎样做?

一是公开征集义务伐木工,定期砍伐较密集森林,留出充足的消防通道及阻隔之路,利于后期防火;

二是农林部门与当地气象局密切联系,当出现易发火险天气时提前作好准备,还可以利用资源卫星或无人机实时扫描侦探火点,及时发现初期火点并立即控制住火情;

三是在灭火时,根据卫星扫描情况及无人机探测情况,科学制定救火方案,科学调度指挥救火;

四是发展护林员巡山队伍,制定巡山制度,结合无人机巡查;

五是对过往容易导致火灾的点位进行预警布控,提前布设在线监测站;

六是研发新型灭火设施,利用固定翼无人机进行点对点或者网格化灭火。

孩子,太年轻了。痛!疼!愿英雄们一路走好!愿天堂没有灾难!你们是我们共和国军人的军魂,我们共和国的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你们的,向你们致敬!共和国的英雄们永垂不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763 字

+ 加入清单

2月14日,《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台综合频道播出,节目受到了全国各地观众的好评,各地群众在评论中认为,《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继20xx年春晚之后的又一暖心力作。

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中国女排总教练郎平、杰出的文艺工作者阎肃、为国家努力奉献的优秀军工匠人徐立平、一心为群众服务的少数民族村官买买提江、热心公益的磨刀老人吴锦泉、奋不顾身救助落水者的好战士官东、为抚养孤儿茶楼卖艺的戏剧名家王宽、专门帮助寻找被拐儿童的志愿者张宝艳、秦艳友夫妇、为学生鞠躬尽瘁的中学校长莫振高等人获得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荣誉。此外,《感动中国》还向为中国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要贡献的抗战老兵和海外侨胞表达了特别致敬。

而其中最令我动容的是寻找被拐儿童的志愿者张宝艳、秦艳友夫妇的事迹,1992年,儿子的一次意外走失,让张宝艳、秦艳友夫妇体会到了走失孩子后的焦急,此后他们开始关注寻亲信息,并尝试为丢失孩子的父母提供帮助。20xx年,夫妇二人建起“宝贝回家寻子网”,帮助家长们寻找孩子。为了运营好网站,张宝艳辞去工作成了一名全职志愿者。20xx年,张宝艳提出的“关于建立打击拐卖儿童DNA数据库的建议”得到公安部采纳,DNA数据库为侦破案件、帮被拐儿童准确找到亲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成立8年来,“宝贝回家寻子网”不断壮大,志愿者发展到15万多人,遍布全国各地,成为照亮宝贝回家路的一支中坚力量。目前,“宝贝回家”寻子网是唯一与公安部打拐办合作的全国性寻子网站,截至20xx年11月,“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帮助超过1200个被拐及走失的孩子寻找到亲人。

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宝贝回家,路有多长?茫茫暗夜,你们用父母之爱,把灯火点亮。三千个日夜奔忙,一千个家庭团聚。你们连缀起星星点点的爱,织起一张网。网住希望,网住善良。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2055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有许许多多的奥运冠军,但唯有中国女排,让人们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中国有许许多多的大学,却唯有北大清华,在人们心中有着独特的地位。

今天,中国女排来到北大清华。独特对独特,骄傲对骄傲,碰撞出的光芒,告诉世界这一代年轻人自信的力量。

自信来自于哪儿?来自深植团队的信任、面对挑战的勇气和勇于奉献、拼搏的顽强精神。

举着“弘扬女排精神,筑梦伟大复兴”标语,在“自强时代自信中国”的背景板前面,一个个有关自信、青春与信仰的精彩答问在中国女排队员与北大、清华学子之间展开。

什么是这一代人理解的团队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北大女排教练黄建滨说:“科学与体育有着许多共通之处:向着一个高峰攀登,一个团队,面对困难,需要拼搏。”

清华学生超算团队成员、计算机系学生王邈跟女排姑娘们分享了他们在美国遭遇机器死机、最终凭借团队协同努力捧回国际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冠军的经历。对此,女排队员徐云丽深有同感:“我们在场上打到最关键的时候,反而感觉不到压力,而是感受到整个团队都在彼此鼓劲、加油!”

在北大,明明12个女排姑娘,个性鲜明,但在同学们的眼里好似一个人,当被问及最喜欢哪个女排队员时,受访同学的回答是,没有个别,喜欢她们整体,喜欢整体打球打到high的气势。“散成满天星,聚是一团火”,一个都不能少,这种团队精神也正是女排获胜的法宝,正如队长惠若琪在交流时所说:“我们何其幸运,有一个团队,一起面对一切挑战,也能互相鼓励,战胜一切困难。”

什么是这一代人感悟的困难

“女排夺冠的过程和登山过程非常像,都会碰到很多困难,都要努力去克服。”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研究生、北大山鹰社社长赵万荣向中国女排讲述了这个有着27年历史的社团。35次攀登,22座山峰,是他们已完成但不会停止的目标:20__年北大120周年校庆之际他们将攀登珠穆朗玛峰。北大山鹰社社训是:存鹰之心于高远,取鹰之志而凌云,习鹰之性以涉远,融鹰之神在山巅,和女排精神,同一血脉,张扬的是北大风骨,亦是女排精魂。“任何情况,永不言弃”,展现了当代青年最自信昂扬的姿态。

与女排姑娘同样身着一袭红衣,摇着轮椅的矣晓沅早已是清华园里的小名人。这位只能生活在轮椅上的清华学子凭着自己的坚强与努力拿下了清华本科生的最高荣誉——特等奖学金,把这样一个问题抛给了同样也曾饱受伤病困扰的女排队长惠若琪:“在荣誉和努力之外,我们也面临着很多现实的挑战,运动员总会遭遇很多伤痛。您有没有想过选择另一条道路,去追求另外一种轻松些的人生?”“我选择了排球,就是因为它是我最热爱的事业。当我全身心地投入到这种热爱之中,就会觉得放弃一切都是值得的。”面庞清秀的惠若琪一脸坚毅,“虽然路途上可能会有很多困难和挫折,但当一切过去就是一笔精神财富,它没有解决之前叫困难,解决之后叫经历。”

什么是这一代人眼中的奉献

北大教育学院学生、红十字会学生分会会长李晓丹动情地谈起和同学们一起作为志愿者到安徽阜阳帮助艾滋病儿童的故事。“这群通过母婴遗传不幸患先天艾滋病的孩子,父母多已过世,很多孩子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生日。他们非常喜爱排球,不过,他们用来打的这只排球,却是只篮球,没有球网,他们就两个人拉起一根绳子。”李晓丹一边描述着大屏幕上的图片,一边对女排姑娘们说,“我们不仅要用爱心反对歧视,更要思考方法,通过实地调研提出切实的反歧视方法。我们几次把孩子们带到北京,为他们打开接触外面世界的一扇窗。希望你们有时间也能去阜阳看看这些孩子,一起帮助他们。其实,无论对孩子,还是对我们这些志愿者,女排的存在时刻提醒着我们,生命要一直向上。”这个故事感动了女排姑娘,球场上威风八面的扣球手朱婷用手抹掉泪花。

曾经的清华“校草”、校男排主力队员王风潇如今已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彝族自治县西山村晒得黝黑的村第一书记。从小接受排球训练的他也专程赶来向女排姑娘们致敬:“我曾经想把国旗印在胸前,但未能如愿,于是我把她装在心里。现在,我在脱贫攻坚的一线,用自己的努力为内心的这面国旗增光添彩。感谢女排姑娘、中国女排为国家带来的荣誉,激励着我们不断奋进。”

1981年,中国男排首次冲出亚洲,中国女排第一次站上世界冠军领奖台,北大学子在燕园喊响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1981年3月29日,当时北大篮球队队员,法律系1979级学生张雪与到访北大的郎平留下了珍贵的合影。今天,张雪也来到北大,见到今天的女排,想起当年的女排,与郎平同岁的她感慨万千:“女排精神,这么多年来一直激励着大家。女排精神是一种爱国精神,一种拼搏精神,其精髓在于不是得了第一才是胜利,不是赢了比赛才是成功,而是明知艰难而不放弃,明知没有希望却要争取胜利。”

从1984洛杉矶到20__雅典,再到20__年里约奥运会,第三次站在奥运会世界之巅的女排姑娘,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奋勇拼搏、永不言弃的女排精神。女排精神,这个80年代开启的精神王国有过挫折和沉寂,却从未因时间的流逝褪去光芒,反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历久弥新,与日益富强的祖国一样,散发出更自信和耀眼的光芒。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