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整体架构及实践路径研究(通用20篇)

浏览

6454

范文

80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全文共 1204 字

+ 加入清单

一、活动目的: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提高其团结协作精神,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特开展以灯塔年糕为主要食材的年糕美食节。

二、活动时间:

12月6日(周五上午两节课后),下午第一节不上课,用于活动整理、作业布置等等。

三、活动场地:

以各班教室及教室前面走廊为主,如需其他场地,请事先申请。

四、活动准备:

1、活动前,班主任应认真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并强调纪律及安全、环保教育。

2、各班邀请家长志愿者若干名,参与活动的指导及协助工作。(建议优先考虑生火、烹饪、摄影等经验丰富的家长,人数可结合本班实际而定。)

3、各班按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人数分成若干小组,并事先安排相关事宜,及时查看小组分工情况及所带东西清单。

4、为了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除年糕外,所有的东西都由学生自备,但要注意卫生、节俭。应带物品由班主任结合学生实际提出建议。

【各组应带物品参考】煤炉、煤饼、打火机或火柴、引火用的易燃柴火(以上也可用其他安全的灶具代替)调料、其他食材(如年糕团的馅儿)、锅、勺、碗、水、桌布、垃圾袋等。

五、活动过程:

【主要过程:一共是两个活动,包年糕团和烹饪年糕美食,大家可以统筹安排一下。生火——烹制年糕美食——用餐——收拾场地——检查灭火情况】

1、09:35活动正式开始(具体时间各班自行控制)。

2、13:20大队部检查场地卫生(已完成清理工作的班级也可提前通知检查)。

六、注意事项:

1、严禁学生携带刀具,同时为避免清洗场地拥挤,建议学生所带食材在家洗净、切好后装袋,所带炊具及餐具要安全保管。

2、注意用火安全,灶或炉要远离易燃物,操作时注意自身及周围人员的安全,做到人走火灭,严防火灾。

3、要求备足一定的饮用水,严禁学生喝生水和使用不洁净的水用于烹饪,用于烹饪的水源由教师确定。

4、要求在教师的带领下有组织地开展活动,提倡活动间隙开展有意义的集体联欢,严禁单独行动或做其他危险的事情。

5、活动中各教师保持手机畅通,以便及时取得联系。

6、活动后自觉将垃圾带回,保持环境卫生。对于违规班级将扣除五项竞赛分,严重的将在集会上点名批评。

七、具体分工:

(一)整体安排

1、指导、巡视:z(三、四)、z(五、六)、z(一、二)

2、策划组织:z

3、年糕准备(采购、称重、分发等):z

4、摄影:z、各班主任、小记者、各班家长代表

5、电子屏:z(灯塔中心小学第三届年糕美食节)

6、新闻报道:z

7、安全员:z(备急救箱:创可贴、纱布、酒精、棉花、红药水等)

(二)班级安排:每班由两位教师负责整个活动。

接下来我把各班的老师安排以及包括家长的.总人数宣布一下。

班级 班主任 代班主任 人数 要求

班级 班主任 代班主任 人数 要求

备注:

1、各班在活动后的一周内上交一篇班级报道(附照片)。

2、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3、各班尽快上报总人数(本班学生人数+2位教师+家长志愿者)及要求(年糕都切好,还是切一半,还是都不切)

灯塔中心小学少先队大队部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全文共 2711 字

+ 加入清单

一、 指导思想:

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综合国力竞争实质就是劳动者素质的竞争。而国民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劳动者真正素质和能力的重要表现。而我国原有的基础教育体制明显存在部分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脱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脱离了社会实际。这样的教学往往以学校、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校要通过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来克服以往课程中脱离学生自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形成学生勇于实践的意识和善于实践的能力。同时,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培养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具体实施如下:每月定一个主题,每个级部围绕这个主题分别制定相应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九月份:每逢佳节倍思亲

(三年级)1、指导学生从各种渠道收集关于佳节思亲的文章。

2、指导学生交流收集的思亲方面的诗歌,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3、课后收集描写秋景的古诗,在班级内召开诗歌朗诵会。

(四年级)1、关于思乡的诗歌朗诵会。

2、中国传统节日由来故事会。

3、诗歌赏析《但愿人长久》、《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五年级)1、带领学生到电脑室上网收集佳节思念家乡、亲人的诗歌、文章等。

2、指导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3、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收集的资料汇编成册。

4、举行资料展览会。

(六年级)1、了解中秋节的由来。

2、收集有关“思念”的诗句,开展赛诗会。

3、给远方的亲人写一封信。

十月份:谁不说咱家乡好

(三年级)1、阅读有关家乡的文章。

2、收集关于思乡的古诗。]

3、唱一唱自己的家乡。

4、写一写你心目中家乡的样子。

(四年级)1、收集常州名胜古迹资料。

2、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3、介绍常州名人。

4、制作小报。

(五年级)1、介绍家乡著名景点。

2、说说家乡的历史名人。

3、夸夸家乡的土特产。

4、展望家乡的未来。

(六年级)1、了解常州的历史和风土民情。

2、开展实践活动,游览常州名胜古迹。

3、小练笔或当小记者介绍家乡著名的景点。

十一月份:感恩

(三年级)1、收集关于感恩节的知识,包括来源、风俗等。

2、制作感恩节贺卡,说说最想感激谁,为什么?

3、课后收集感恩节的诗歌,开展诗歌交流会。

4、根据生活中让你感动的一个场景,排演小品。

(四年级)1、名文诵读。

2、收集父母对你爱的点滴进行交流。

3、照片里的故事。

4、制作感恩卡。

(五年级)1、(照片展)回忆长大的点滴,感恩父母。

2、(出示奖状或作业本)回想成长的足迹,感恩老师。

3、感恩生活中给过你帮助的陌生人。

4、欣赏绚丽的大自然,感恩自然。

(六年级)1、为父母做一件事。

2、唱一首歌献给父母。

3、给父母写一封信。

4、开展一次与父母同乐的活动。

十二月份:北小骄傲

(三年级)1、说北小——说一说我们的学校。

2、写北小——写一写你最喜欢的北小。

3、画北小——挑一处最美的地方画下来。

4、为北小设计一张名片。

(四年级)1、收集班级中为北小添彩的人事,作采访。

2、班级中评选“北小骄傲”候选人。

3、演讲:我是光荣的北小人。

(五年级)1、网上浏览中央电视台的相关“骄傲”评选,确立评选方向。

2、交流自己心目中的骄傲人物,并准备采访他。

3、为“骄傲人物”设计一段颁奖词。

4、评选出班级里的十大骄傲人物。

(六年级)1、收集身边“感动”的故事。

2、开展一次“感动”的故事会。

3、写一篇专访:令你骄傲的北小人。

4、为北小做一件感动的事。

一月份:展望XX年(迎新春)

(三年级)1、为“展望XX年”为主题制作迎新年贺卡。

2、开展“珍惜时光,好好读书”演讲会。

3、上网浏览“孙中山先生”图片与故事。

4、收集并讲英雄故事。

(四年级)1、收集春联,背春联(网络)。

2、交流春联,学写春联。

3、了解天南地北的过春节的习俗(网络)。

4、介绍一种春节习俗,作一次图片展览。

(五年级)1、小结自己最骄傲和最失落的一件事。

2、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新春寄语

3、仿写一段新春寄语,制作新春贺卡。

4、许下新春愿望,然后发到班级网页上,学生之间相互留言祝福。

(六年级)1、新春寄语(班级主页)

2、我的故事会。

3、制作新春贺卡。

三、关于课程的评价

(一)评价的指导思想

对于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所进行的评价应有新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方式,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教师、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表现进行评价、鉴定。

(二)学生评价要求

对学生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学习态度。学生对活动的投入精神以及克服困难的精神,能否认真完成所承担的任务,作好每次的记录并认真分析,提出合理的建议、设想等。

2、能力和方法。在活动的开展中,学生的观察思维、操作、表达等基本能力是否得到发展提高。在活动中,有没有掌握一些基本的技术和一些研究的方法。如资料查阅、实地观察、调查的运用、材料的整理、数据处理等。

3、品质发展。在研究中,学生是否培养了合作精神及虚心听取意见,乐于助人、自觉主动等品质。

4、研究成果。学生在研究一个阶段后,有没有如书面材料,口头报告、活动等展示型的研究成果。

(三)教师评价要求

在综合实践中,教师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领导者、协调者和评价者。

对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测评:

1、规划与设计的能力;

2、组织、管理协调与应变的能力;

3、探索与问题解决的能力;

4、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评价的方式

评价形式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主要有教学实录、成果或作品展示,研究报告展示、评比等。

在每个学期末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标兵”评选,对优秀学生进行表彰。

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

1、成立综合实践活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任洁(校长)

副组长:刘参、金淑文、

成员:余华琴、黄春梅、汤路、王玉华、秦燕、董瑞倩、李燕萍

2、管理网络

校长室——教导处——教科室——年级组——各班级

3、各部门实施计划(在学校总的工作计划的指导下自行制定具有年级特色 的活动方案)

4、课时安排

我们按教育局规定,合理全面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每周二课时,用于研究性学习每周一课时,一学期研究性学习20课时,实行弹性课时制,并可与少先队,班组活动有机结合,充分保证基本教学时间的落实,发挥该课程的效益。

( 励志天下 )

5、要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组织教师学习《指导纲要》和《实施指南》,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指导能力。

6、尽可能多的组织活动给学生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课题研究方案[页5]_研究报告_网

范文类型:方案措施,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小学,教师,全文共 2158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课题研究方案

2、调查研究。通过座谈会、教师问卷和教师档案了解教师现有专业素质水平和专业发展需要。

3、比较研究。通过比较研究,寻找中小学教师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要求、不同特点和不同规律,了解国内与国外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不同经验和做法。

4、行动研究。立足课题研究的实际情况,找准教师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寻找有效对策,不断改进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让中小学教师随着课题研究的推进而得到真正的专业发展。以解决实践问题为行动目标,教师既作为行动者又作为研究者。研究人员要和中小学教师结合起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通过研究实际工作者的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进行课题研究,由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共同参与完成课题。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所理解、掌握和实施,在研究中反思提高,解决实际问题,改进教育教学行为。

5、案例研究。选取教师专业发展的典型案例(包括优秀教师和一般教师),考察他的成长历程,研究他的成功经验的不足之处,从中发现教师专业发展某些规律。

(十一)课题研究的原则

1、理论研究与行动研究相结合原则。(1)重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指导教育科研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教育理论。教育科研人员还应从整体上通晓现代科学的基础,学习和了解现代心理学、哲学、社会学以及等学科的理论原理和观点。(2)研究课题来自实际工作者的需要,研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共同参与完成,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实施,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社会行动为目的。行动研究是适合一线教师的研究方式,以解决实践问题为行动目标,教师既作为行动者又作为研究者,研究对象是教师自身的“行动”,所以,行动研究是以行动为重要特征的研究途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要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行动研究为教师提高“专业能力”搭建了平台。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更新学科知识,提高相关领域的知识素养(专业知识);

——从经验型走向科研型,注重反思与实践(专业能力);

——从关注“教”走向关注学生“学”,以学定教(专业能力与专业品质);

——从教师中心走向学生中心,民主与平等(专业品质)。

2、方向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这一原则就是在研究活动中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又要使正确的服务方向与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相结合。贯彻实施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在教育科研活动中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重大理论问题与重大实际问题。(2)要坚持科研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正确方向。(3)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教育科研中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真理的科学精神。尊重客观事实,深入实际调查,掌握大量有事实根据的材料,总结分析研究而发现规律、验证规律。

3、客观性与全面性相结合原则。即教育科研必须采取严格的客观态度,全面系统地占有材料,最大限度地保证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应全面地搜集材料,充分掌握研究问题的足够的事实。全面、系统地搜集各种事实材料,首先要考虑需要搜集哪些材料,怎样去搜集才能达到全面性要求,作出计划,并按计划进行;其次,坚持系统的工作程序,不从主观愿望出发,以科学、公正、客观的态度对全部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找到事实的来龙去脉。第三,在分析研究中,如发现尚缺什么材料,应认真去寻找和补充,不应主观臆想,采取主观主义的态度。(2)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客观求实态度。科研工作者对观察或实验中搜集的事实材料与数据,绝对要如实记录,要按照严格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处理材料,概括结论,即使自己的研究结果跟自己的愿望相违背,也必须绝对忠于研究的结果,绝不应以个人的利害得失而违反实事求是的原则。(3)要保证科研过程及科研成果有最大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此,首先必须有端正的、严谨的科学态度。既实事求是,又不畏艰辛,才能获得可靠而又准确的结果;二是就合理地选择研究方法;三是所搜集得来的材料,必须是真实的、全面的、准确的、典型的,对现象的观察和事实的记录必须是全面的、准确的;四是材料必须得到正确的、科学的处理,分析讨论必须实事求是,推论时必须严格遵守规则;五是对研究结果的表述应力求达到高度的准确性。

4、继承与创造相结合原则。这一原则是指教育科研应遵循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既要对历史上和前人的研究成果批判继承,又要根据新的实践要求不断发展创新,使批判继承与发展创新辩证地统一起来。教育科研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探索创造,才能使认识深化,使理论完善和发展。勇于探索,首先要解放思想,不迷信本本,不迷信权威,敢干冲破守旧势力和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在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上开拓前进。其次,要不断锻炼自己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克服习惯性思维的障碍,变思考方式的封闭性、单一性、随意性为开放性、多维性和批判性。此外,在科研中善于对待失败,善于在挫折和失败中总结经验与教训,树立百折不回的恒心。

共6页,当前第5页123456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开题报告[页7]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校,德育,全文共 1671 字

+ 加入清单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推广实验"开题报告

体德性的培养过程要求现代德育整体构建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前后衔接,协调一致,形成合力的德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管理评价体系;德性发展的动力要求现代德育深入研究人的"道德需要"的发生机制,研究各种教育因素与道德需要之间的作用关系,研究道德需要与道德主体性的形成与发展关系;德性发展的现代特点要求学校德育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坚持"三个面向"的发展方向,从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广阔背景上进行德育研究和实践.

(二)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德育论原理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运用整体性的德育内容,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主体对象化的实践活动,培养受教育者完整德性的教育过程.德性的整体性,建构性,发展性内在地规定了德育的整体性,主体性和实践性.

1.德育的整体性

德育的整体性包括德育目标内容的整体性,德育途径方法的整体性和德育管理评价的整体性.

(1)德育目标内容的整体性

德育目标内容的整体性体现在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整体联系上.根据我国当代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对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素质提出的要求,遵循青少年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品德发展需要,我们认为完整的德育目标内容应由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五项要素构成.结合德性的整体性分析五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政治教育确立了为把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学习的奋斗方向,思想教育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理解,为政治教育提供理念支撑,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起理想信念.道德教育通过培养个体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实现理想信念的常态活动方式.法纪教育以"法"和"纪"的形式,充实和保证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进行.在政治,思想,道德,法纪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素质始终起着维持,调节和统合个体的知,情,意,行的作用,心理教育是德育不可缺少的要素.德育内容的五项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是一个知行协调统一的整体.五要素之间的联系越紧密,越和谐,其整体性----对受教育者德性的整体塑造作用就越强.

在现实的德育过程中,德育内容的整体性并非五要素的等量施教,而是要根据受教育者的年龄,心理和品德形成发展规律,从小学一年级(可前延至幼教阶段)到大学四年级(可顺延至研究生阶段)进行整体规划和科学设计.其研究重点是五项内容在各学段各年级的合理比重和五项内容在各学段各年级之间的和谐衔接.德育内容的整体性,不仅指横向要素结构的整体性,还包括德育内容在纵向衔接中体现出来的整体性.

(2)德育途径方法的整体性

德育途径是教育者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德育活动所凭借或创设的空间,领域或载体,是实施德育的渠道.在德育体系中德育途径是物质的实体存在,是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及整个德育过程的承载体.德育途径的整体性是由各条途径的客观存在形式决定的.从德育途径的总体空间特点看,可以分为学校,家庭,社会三个领域,这三个领域在空间建构上自然连接,是一个客观存在的整体;就人的日常活动范围来看,这三个领域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生活,工作,学习的整体处所和空间.从德育途径的具体类别看,有课程类,如专门德育课程和各科教学;实践类,如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实践活动;组织类,如党,团,队,学生会,社团等;环境类,如学校,家庭,社区的文化氛围;管理类,如学校,科系,年级,班级德育管理,家长学校和社区教育委员会等;传媒类,如广播影视,报刊书籍,电脑网络等.德育途径与德育内容存在着对应性,在许多情况下,同一德育内容需要多条德育途径来贯彻实施,因此,各条途径的协调配合是德育途径整体性的重要发生机制.整体构建德育途径体系就是在深入研究和认识德育途径之间的联系以及德育内容与德育途径的整体联系的基础上,将各条德育途径横向贯通,纵向衔接,使其形成教育合力,增强育人效果.

共21页,当前第7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开题报告[页19]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校,德育,全文共 1414 字

+ 加入清单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推广实验"开题报告

2.德育实验方案的设计

德育实验方案包括:总体方案,执行方案(也称实验工作计划)和评价方案.

总体方案是对实验课题的总规划,是对实验假说,实验设计,实施进程和实验结果总体设想,也是执行方案和评价方案制订的基本依据,它的内容至少有如下方面:问题(课题)的提出,理论假说,变量控制,效度评价,组织管理和预期成果.

执行方案具体表现为工作计划.实验工作计划一般有年度计划,项目计划,学校(班级)年度工作计划或学期工作计划,专项工作计划等多种形式,其基本内容有:指导思想,步骤及阶段要求,基本方法及检测手段,组织与管理等等.这一方面的计划主要是保证自变量的操纵.执行方案由实验区,实验校根据总体方案自行设计.

评价方案实际上是对实验成果预期变化的设想,由于德育实验的成果主要体现在教育对象身上,所以,评价方案首先应包括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否提高和提高的程度如何;其次应包括教师科研能力和德育工作水平是否提高和提高的程度如何;第三应包括学校德育工作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是否提高和提高的程度如何;第四还应检验自变量即《德育》读本,《成长册》,各学段德育体系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并作出客观评价,提出修改意见,使之不断完善.

3.德育实验的变量控制

变量,是实验设计理论的一个专用术语,某个与实验有关的因素或条件如果变成了可测量的,数量化的东西,则可称之为"变量".

实验中需要考虑的变量可分为三大类,即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自变量指的是呈现给被试的刺激变量,一种原因变量,是由实验者主动操纵的变量.我们这个实验主要是以《德育》读本,《成长册》为教育内容的德育活动课和整体构建的各学段德育体系.

因变量是指被试对所显现的刺激的反应,是一种结果变量,是在自变量作用下可能产生的结果.因变量通常与教育目的有关,例如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增进,优良品质的形成等.我们这个实验主要是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与变化.

无关变量泛指除自变量以外一切可能影响因变量而对实验有可能起干扰作用的因素.说它"无关",是指它与自变量无关,与实验目的无关.但由于它对实验有影响,所以应给予尽可能的控制.在我们的实验中主要有学校德育氛围,社会家庭,及其它德育途径的影响等.

变量控制,从广义上讲,对无关变量的控制和对自变量的操纵都可叫作变量的控制.对无关变量的控制是指采用消除,恒定,抵消或平衡等方式限制乃至排除某些条

件对实验进程及其结果的影响;对自变量的操纵是一种主动支配,即由实验者决定将自变量施加于何人,如何施加.从狭义上理解,控制仅指对无关变量的控制,而对自变量则使用"操纵"一词.

本课题在《德育》读本,《成长册》和各学段德育体系的实验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广大实验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对自变量的操纵方面,编写了大量的教案教参,设计了丰富的活动方案,组织了许多优秀的德育活动课,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4.德育实验的效度评价

要评价一项实验的效度,主要看它的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

所谓内在效度是指因变量的变化在多大程度上来自自变量.如果一项实验研究能够提出充分的证据说明,因变量的变化确由自变量引起,而不是由其它变量引起,那么这一实验设计的内在效度就高.内在效度实质上反映了实验对变量间因果关系揭示的准确程度,它是一项实验功能发挥得如何的标志.

共21页,当前第19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开题报告[页14]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校,德育,全文共 1520 字

+ 加入清单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推广实验"开题报告

(3)各学段德育体系的构建要求在XX年底完成,XX年3月出成果,XX年4月召开年会暨第六届学术研讨会上交流研究成果,研讨实验方案,XX年秋季新学年开始在实验学校中进行实验.XX年底总课题组向实验区,实验校征集实验报告,XX年第八届年会进行总结评审表彰.会后将各学段德育体系实验总结报告报教育部和全国教育科学领导小组办公室,为制定德育大纲或德育规程提供决策依据.

(二)《德育》读本的深化研究

1.《德育》读本深化研究的基础

"九五"期间,我们编写了一套《德育》系列实验读本(其中包括小学,初中,高中,中师,中职,大学每学年一册共22册).总体思路是:遵循青少年儿童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德育工作规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唯物辩证法的系统论原则,整体构建小学,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大学的德育内容体系.德育内容体系的构建,就是把德育内容的要素结构和层次结构划分出来,以五大要素(即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为纬,以各项要素的不同层次为经,按照整体性,有序性,动态性的原则,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依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知识水平和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螺旋式上升,构建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毕业每个年级的德育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克服小学,中学,大学德育内容的倒挂,脱节,过频变动和不必要重复,形成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德育内容体系.《德育》系列实验读本就是德育内容体系在各级各类学校贯彻实施的一个载体,是建立德育活动课的一种模式,是对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的一个补充,是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一种探索.

《德育》系列实验读本的研究与实验得到了有关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评价,受到了实验区,实验校领导和师生们的普遍欢迎和积极反馈.广大实验教师在《德育》读本实验过程中撰写出一大批优秀的实验报告,教案教参,活动方案,录制了一批优秀的活动课录像带或光盘.这些为《德育》读本的深化研究奠定了坚实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2.《德育》读本深化研究的总体思路

以《德育》系列实验读本为基础,以"整体构建"为基本思路,以国家新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以"新三中心论"为基本原则,以德育活动课为基本形式,研究编写新的德育实验教材,研究制作与之配套的德育课教学软件,为教育部德育课程改革提供决策依据,为各级各类学校德育课程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模式.

3.《德育》读本深化研究的重点内容

(1)认真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的两个重点即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永恒的动力.德育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德育不仅有规范性的内容和要求,更应有创新性的内容和要求.我们应教育学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锐意进取,而不能使学生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学生的观察,记忆,注意,想像,思维等智力活动,必须而且必然以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理想,信念等非智力因素为前提.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德育的生长点,是德育与智育的结合点.《德育》读本的深化研究必须突出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创新,营造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氛围,开发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德育》读本的深化研究还必须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活动设计上狠下功夫,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德育活动的全过程,包括活动设计,活动准备,活动组织,活动评价等,增强他们的道德实践能力.

共21页,当前第14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小学德育课程计划范文_德育工作计划_网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德育,全文共 8014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德育课程计划范文

有了工作计划,我们不需要再等主管或领导的吩咐,只是在某些需要决策的事情上请示主管或领导就可以了。我们可以做到整体的统筹安排,个人的工作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以下是由第一范文网PQ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出来的中小学德育课程计划范文,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中小学德育课程计划范文一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以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中心,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继续加大德育工作力度,创新德育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德育工作管理网络,努力实现学校德育工作全面规范开展下的特色发展。

工作思路:

一、深化养成教育,不断强化学校常规管理。

德育工作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而养成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基础,更是教育学生“成人”的基本工程。学校要组织学生学习并实践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长效机制。要将“三仪式一典礼”活动(即“升旗仪式,入队(团)仪式,成人仪式和毕业典礼”)纳入学校德育常规工作,充分利用小学生加入少先队、中学生加入共青团等时机,有针对性地开展具有深刻意义的教育活动。建立养成教育的成效在于这项工作的系统化和常态化,在于我们持之以恒地反复抓,抓反复,在于我们坚持养成教育的生活体验和道德实践。20xx年,在养成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结合镇江市文明委《关于开展“大爱有行——迎世博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活动的通知》进一步深入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巩固礼仪教育成果,将文明行为从校内向校外延伸,树立全市中小学生文明礼仪规范形象。注重养成教育内涵的研究,探索并创新养成教育的思路与方法,提高各年龄段养成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继续开展镇江市中小学“学生行为规范示范校”创建活动,推进我市中小学养成教育向深度发展。

二、夯实德育课程,扎实开展德育专题活动。

首先,加强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各校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选择敬业乐教、师德高尚的骨干教师任教品德课程,逐步建立稳定的专业教师队伍。要着力于品德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确立正确的学生观,使品德课程的实施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从根本上克服过去那种空洞乏味的说教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逐步形成“以形引知,以情催行,寓教于境,知行并举”的教学模式,变单一的教条式说教为师生共同参与、学生自主活动、自我感悟等灵活多样的课程形式,使德育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政治》等“德育”的课堂里更加生动鲜活,真正发挥“思品课”课堂教学在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作用。

其次,在各科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各科教学之中。认真分析各科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人生观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意志品质教育等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找准知识传授与品德教育的最佳结合点,抓住教学中有利契机,努力将传授知识与陶冶情操结合起来,卓有成效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真正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使我们的课堂时时散发出德育的光辉。

再次,切实重视综合实践课。综合实践活动已成为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生长点。学校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成长经验、服务意识、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站在课改和全面育人的高度去认识这项活动,努力推进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

各校要全面规划、有机整合、规范开展各类专题教育活动。根据不同教育阶段学生身心特点、思想实际和理解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使学校德育更具科学性、系统性,更好地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今年,我们将进一步开展中小学生命教育课程实施的研究,逐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青春期教育、红十字教育、人防教育等各类专题教育的课程化实施水平。同时,要依据学校传统和特长,努力形成和发展学校德育特色。

三、加强管理网络建设,努力创新德育工作机制。

构建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紧密配合的“三结合”德育网络,使德育工作由学校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

加强管理网络建设,首先在于切实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要建立健全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德育宣传、教育、管理工作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责任人,切实加强并逐步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领导体系。要建立并完善德育队伍建设的激励和培训机制,按照有关规定配备好德育队伍,特别是德育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努力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教育部出台的《班主任工作条例》和实现绩效考核的有关要求,切实开展班主任培训,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班主任队伍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要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少先队中队、团支部和学生会建设,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和学生组织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要通过业余党校、团校和学生会工作,培养大批优秀学生干部,引导广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形成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谋发展的生动局面。

加强管理网络建设,还要求学校主动和学生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加强沟通与合作,使三方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合力。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多种形式,提升家庭教育理念,正确引导家庭教育;通过“家校联系卡”等完善的家校协作机制提高教育管理的效能。要高度重视并充分挖掘社区德育资源,发挥校外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社区教育的作用,努力打造安全健康的校园周边环境,为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今年,教育局根据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现状,立足灵活高效、优质辐射的工作目标,在德育协作片区成功运作的基础上,进行适度调整,进一步明确德育片区工作任务,推动德育协作片工作的积极开展。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构建和谐文明校园

校园文化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培育先进的学校文化理念,创造具有学习型组织特征的学校氛围,加强校训、校歌、校风等学校文化建设是展现学校理念、体现办学特色的重要平台。良好的校园文化能以鲜明正确的导向引导、鼓舞学生,能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学生,能以独特的氛围影响、规范学生。为此,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影响力和实效性。

各校要努力构建优秀的学校文化。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雕塑、地面、建筑物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体现教育理念;张贴、悬挂革命领袖、英雄人物、劳动模范、科学家、艺术家等杰出人物的画像和格言,引导学生勤奋学习、健康生活、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静态教育功能。培植师德文化,拓展学生文化,以活动为载体,活跃校园文化形式。充分利用“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纪念日、“十一”国庆节及教师节等重大节庆日, “九一八”、“南京大屠杀”等国耻纪念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入学、毕业、入队离队、入团、成人仪式以及校庆活动等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学校文化的动态教育功能。坚持每周一次的升国旗仪式,开展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内容生动具体的国旗下讲话。另外,突出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室的规范建设,逐步把心理健康教育从疏导个别学生心理问题转变为提高广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普及教育,实现学生、学校、社会的和谐共存、和谐发展。

主要活动:

三月:

1.全市中小学政教(德育)主任会议

2.社会公共道德教育与学雷锋活动

3.安全教育活动周(个人卫生习惯与流行病预防、食品卫生、交通安全等)

四月:

1. 革命传统教育(结合清明节)

2. 校园文化建设推进活动(结合镇江市教育局有关要求)

3. “我是90后”读书征文评选活动

五月:

1.法制教育活动

2.成人仪式、入团(队)仪式专题活动

3.“我是90后”优秀班队会案例评选活动

六月:

1.环境保护与节能教育周

2.禁毒(远离毒)宣传教育活动

3.毕业典礼

七月、八月:

1.“七彩夏日”夏令营

2.社会公益实践活动

3.“书香假期”相关活动

九月:

1.开学典礼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

十月:

1.爱国主义教育

2.感恩亲情教育(结合中秋节民俗进行)

十一月:

1.法制与安全教育活动(交通安全、校园暴力的防范与制止等)

2.中小学生读书活动

十二月:

1.秋、冬季卫生与健康宣传教育活动/预防爱滋病教育周

2.迎新年学生才艺展示活动

20xx年一月:

1.中国传统节日与传统文化

2.学生自我认识与正确评价教育

20xx年二月:

1.吉祥春节、欢乐新年传统文化教育

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全年,常态化运作。

中小学德育课程计划范文二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x大精神和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指导,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根本,以切实抓好中小学德育工作促进素质教育为立足点和出发点,以和谐、创新、发展为指针,以成功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区为动力,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学生,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蓬江教育现代化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主要目标和任务

以纪念建国60周年为契机,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切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民族传统教育等各类主题教育;

加强法制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实现在校学生违法率控制在0.5‰以下,犯罪率为0的工作目标;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重点加强中小学德育干部培训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切实提高中小学德育队伍的整体水平;

加强实践育人和传统育人,培育学校德育工作特色;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和谐安全文明校园;

加强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充分发挥其生力军和主阵地作用。

三、主要措施和做法

要把德育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放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位置,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预见性,发挥学校主渠道、主课堂、主阵地的作用,加强德育队伍建设、阵地建设和网络建设,培育学校德育特色,推进学校德育的生活化、实践化,形成全员育人、全面渗透的德育工作格局。主要措施是做到 “七个抓,七个促进”和四个“进一步加强”。

(一)抓德育队伍建设,促进德育队伍水平的整体提高

做好中小学德育工作,德育队伍建设是保障。今年将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和促进德育队伍的整体水平。一是拟请省内著名的德育研究专家到我区举办讲座和辅导报告,组织各学校的德育骨干到先进地区学习交流。二是加强班主任培训,继续举办主要面向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师c证资格培训班,力争使我区的班主任持c证资格的比例达到100%。同时加大b证和a证的培训力度。三是配合市教育局的 “中小学班主任能力建设计划”,通过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这一崭新载体,有效引导班主任教师向更专更精的方向发展。四是要加强业务和理论学习,提高德育队伍的理论水平和统筹驾驭工作的能力。五是各学校要结合本身的实际,开展针对本学校德育队伍的培训,如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组织交流学习、举办讲座报告、开展研讨互动等,切实提高德育副校长、政教主任和班主任的工作水平。

(二)抓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促进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和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

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工程,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一是《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落实在班主任工作、班级教学和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二是要抓好学生一日常规教育,尤其要突出抓好班级常规教育、学生自主管理、学生仪表着装等几个方面。三是要注重开展体现本校常规教育特色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以某一个方面为切入口和着力点,进而抓好各项常规教育。四是要抓校风、学风、班风。五是要正确处理抓日常行为规范和抓教学的关系,避免重教学轻规范,要以规范促教学。

(三)抓中小学生法制教育,促进学生守法意识的提高和法制教育目标的落实

一要认真落实去年12月召开的区中学生法制教育座谈会的精神,用以指导并做好法制教育工作。二要做到法制教育常抓不懈,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如开展“法伴我成长”、“与法同行”等活动。三要注重在有关学科教学和团队主题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内容。四要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的作用。定期或不定期地请他们到学校上法制课,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增强法制教育的实效。五是中学特别是高(职)中要密切关注和监控学生违法犯罪的苗头和倾向,采取有力措施切实预防学生违法犯罪。可与区司法局、禁毒办等单位联系,请违法犯罪人员现身说法,组织学生参观戒毒所。六要落实好法制教育工作责任制。七要协同有关部门加大学校内部治安防范和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禁止学生进入营业性的歌舞厅和网吧等不良场所。各学校网吧义务巡查员要积极发挥作用。八要每月至少要联系属地派出所一次,加强信息沟通。九要切实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努力实现“学生不吸毒,校园无毒”的中小学生毒预防教育目标。禁毒示范学校要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各学校要结合“626”国际禁毒日,组织好各种禁毒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防范意识。十要切实做好后进生的帮教转化工作,落实专人结对帮教,转化率要达到85%以上。

(四)抓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的各类主题教育,促进学生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的形成

20xx年是建国60周年,要结合这一契机,重点抓好爱国主义教育。一是要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如开展“回顾革命历史,展望祖国未来”、“感受建设成就,感悟时代精神”等爱国主义专题教育活动,激发中小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二是坚持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和国旗下的讲话,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生活的情感。三是经常组织学生到德育基地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学习活动。四是创新思路,拓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渠道。五是结合重大节庆日和中华重要传统节日,利用校(班)会、团(队)会等形式,开展主题突出的教育活动。如革命传统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敬老爱幼教育、感恩教育等等。

要稳步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要积极开展“书香校园”创建活动和校园读书节活动。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激励学生从小立志成才。要有针对性地加强青春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要加强诚信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明礼仪、知荣辱、识廉耻”实践体验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五)抓和谐安全文明校园创建,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20xx年的校园文化建设,各学校要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基础上,注重加强软件建设,注重提炼学校的精神理念和办学特色,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一要继续以省教育厅《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和《蓬江区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为指导,全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二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举办艺术节、读书节、科技节、运动会等,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培养爱好、展示自我、发挥特长的舞台。三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广播、板报、橱窗、文化长廊等宣传阵地,做好宣传,积极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校园文化建设在努力达到规范化要求的同时,要体现侨乡特色,突出自身鲜明的特色,从而形成自己独有的校园文化品牌。我局拟以创建和谐安全文明校园为抓手,大力开展创建工作,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上新的台阶。

(六)抓学校德育特色的培育,促进特色学校建设

20xx年12月,我局印发了《蓬江区中小学进一步推进特色学校建设的实施意见》,全面部署了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工作。各学校要结合特色学校建设,培育学校德育特色。一要将培育学校德育特色作为推进特色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放在突出的位置思考和谋划。二要找准学校德育的优势或特色项目,准确定位并不断加强和巩固。我区部分学校分别在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单亲家庭子女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积累了经验,形成了优势,可进一步巩固培植。近年,有部分学校被省、市评为心理健康示范校、德育创新成果奖、省书香校园、省绿色学校等,这些学校可利用这些优势,培植自己的德育特色。三要注重借鉴交流,认真学习他人创建特色的经验,积极采纳专家意见,努力争取有关单位和家长的支持。四要善于归纳和提升,依照“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的渐进次序,精心打造自身的德育特色品牌。

(七)抓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网络建设,促进德育工作合力的进一步形成

家庭、学校、社会 “三结合”德育网络互相促进和弥补,从不同侧面对德育工作产生效果,缺一不可。一要优化家庭教育,发挥其对学生品德形成的重要作用。学校可根据实际,请家庭教育的专家在举办家长学校和开家长会时为家长做家庭教育辅导。如引进团中央“知心姐姐”杂志社家庭教育巡回报告团的资源,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提高家教的实效。二要做好家访(或电话访、校访、家长接待日等)工作,加强和家长的联系沟通,及时有效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三要发挥学校主阵地和桥梁纽带作用。四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充分发挥属地单位和社会各界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共同合作,形成合力。五要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氛围。与各部门联动,实施净化工程,加强对网吧的治理。六是要重视学校关工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关工组织的拾遗补缺作用,共同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七是推动我区中小学参与中宣部、团中央、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发起的“中国未成年人网脉工程”校园行活动,建立“绿色”校园(家庭) 网络环境。

(八)进一步加强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

要加强对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的指导。创造更好的机会和条件,让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在德育工作中发挥生力军和主阵地作用。指导加强团、队的思想建设、队伍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阵地建设。指导团、队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切实开展争创“书香校园”、“校园读书节”等读书活动,让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熏陶影响学生,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九)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的“全员参与、全面渗透、全程管理”

一要全员参与,全面互动,力避班主任孤军奋战。二要全面渗透,学科同步,力避德育课(思想品德课、政治课)一花独放。三要全程管理,内外结合,力避学校独力支撑。四要和特色学校建设紧密结合。德育工作的“全员参与、全面渗透、全程管理”是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的有效手段,各学校要切实抓紧抓好。我局将加强调查研究,选定在德育工作的“全员参与、全面渗透、全程管理”方面做得好的学校,加以表扬和推广。

(十)进一步加强社会实践活动

一要经常组织学生到德育基地开展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基地的育人功能。二要组织开展内容丰富的夏令营或冬令营活动,促使青少年通过实践体验提高自身的素质。三要组织开展春(秋)游活动或郊游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体验和锻炼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能力,丰富学生的阅历。四要积极开展以“万名少年进社区活动”为纽带的、以学校体育资源向社区开放为基础的、以结对子学校为对象的、以义工活动为主要形式的、以假期“十个一”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五是农村中小学要根据实际,更多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生产劳动,让学生在劳动中得到锻炼。六是提倡学生要多参与家务劳动,既锻炼自己,又帮助父母家人,更好地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感激之情。七是举办蓬江区中小学书画艺术作品轮展,将艺术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艺术创作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实践的乐趣。

(十一)进一步加强《初中生人生规划指引》专题教育

一是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初中生人生规划指引”专题教育的实施意见》(粤教思[20xx]15号)的文件要求,做好“初中生人生规划指引”专题教育。二是抓好课时、教师、教材三落实。三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为学生提供引导和服务。四是整合利用资源,形成教育合力。五是指导初中学生了解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关系,合理地规划自己的人生发展,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德育工作的落实,有赖于大家的共同努力。希望大家群策群力,锐意进取,创新性地开展工作,力争新的一年中小学德育工作取得新的突破。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全文共 3404 字

+ 加入清单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科技特色,地方特色,校本特色;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塑造“学校文化”为主线,以探究“校本综合实践活动特色”为目标,贯彻新课程理念,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组织各种研究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研究性学习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求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主要工作任务:

1、构建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载体,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以非指定领域为拓展”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2、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任课老师要以布置综合实践性作业为主要形式,指导学生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

3、在校内和社区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

4、各年段要制订好学年段的活动计划,争取一学期搞出一到两个有特色的实践活动,鼓励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活动,注意活动过程中资料的积累,期末整理好资料上交教研组以备查。

5、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的教师要虚心请教各学科的教师,教导处会通过有效的方式将所有教师的智慧集中起来,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协同指导。

四、具体工作安排:

1、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1)开发学校资源。一是学校的图书室进一步增添藏书量,并发挥好现有图书的功能,提高图书的流通率,建设好班级图书角,让浓浓的书香弥漫校园;二是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教会学生围绕主题在网上搜寻资料,并结合课本所学,运用软件或网络简单展现自己的成果。三是继续完善以科技、艺体教育为特色的各类专用教室和宣传阵地。四是继承好学校传统活动,办好艺术节、体育节。五是结合少先队系列活动,如 “班级生态角”、“争做升旗手”等活动,丰富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2)开发社区资源。一是探究周围的自然状况,开展一些社会调查,关注环境,了解社区经济发展情况;二是积极参加社区社会活动,定期带领学生参加服务活动;三是继承和发扬社区文化特色,利用社区教育条件建立稳定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四是聘请关心学校教育而又有特长的社会各界人士和家长担任我校的校外辅导员,定期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2、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体育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等。在实践过程中,要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大指定领域融合在一起实施,使之彼此渗透,形成整合。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与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

另外,指导老师要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充足的时间资源和丰富的校外资源指导学生以活动小组的形式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期间也可发挥校外辅导员和家长的指导作用,以保证活动的质量和学生的安全。

3、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制定好实施计划。

本学期我校将综合实践活动将围绕“创设一个安静优美的校园环境”主题为主线,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活动。各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围绕上面所提供的活动主题,确定好本班的若干综合实践活动的子课题,并围绕子课题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活动方案,以保证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

五、规范管理,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水平:

1、建立领导小组。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室领导,教导处具体负责制订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工作计划,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日常运作,检查各年级的活动情况,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教师具体负责课程的开发和研究工作。

2、课程培训学习。

组织教师以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中的培训材料为主要学习、观摩内容,通过学习、观摩、组内讨论、交流体会,促使教师进一步了解课改动态,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另结合研训中心组织的活动,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并对培训及观摩活动内容及时向广大教师传达,实现“互动互强”培训目的。

3、开展好教研活动。

(1)、我们将坚持每月一次的例会活动,及时分析总结工作中的得失,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漏补缺,不断完善提高。

(2)、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制度,将课堂教学常态化,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充分利用好学生身边的综合实践活动材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中学有所获,学有所乐。

(3)、为发挥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 11月份我校将组织开展一次“综合实践课开放月”活动,届时每一年级推荐一位课任老师上一节教学汇报课,分3周时间完成,以促进教师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4)、认真进行总结和评价。通过校园网,力求实事求是地把每一个活动情况、过程、体会及时、全面地公布。并在此基础上,积极组织全校课任老师结合教学实践和自身的研究,撰写“一文一案”,并积极向市综合实践活动研训部及有关杂志、报社投稿。

4、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

担任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其指导任务贯穿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学生活动主题、项目确定的指导、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总结和交流阶段的指导。

(1)在活动的主题、项目的确定阶段,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基础及兴趣爱好、学生所处的特定社区背景和自然条件,引导学生确定合理的活动主题、项目。

(2)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相关的课程资源,在活动开始阶段,可以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使用视听媒体、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指导学生运用调查、观察、访问、测量等方法;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引导学生形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对有特殊困难的小组要进行个别辅导。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开发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还要指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防止意外的安全事故发生。

(3)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着重对活动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5、丰富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活动的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每一项活动主题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活动设计、资料搜集、调查、考察、参观、访问、实验、测量、服务、制作、社会宣传、演示、表演、总结、交流、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通过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化,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之间的整合。

6、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以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的意识。评价应注意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可自评、生评和师评相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采用书面考试的方法,可采用作品(手工、劳技、科技作品、调查报告、研究性学习小论文等)评价、展示与交流、成果汇报活动、技能比赛等多种方法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中小学德育实践活动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德育,全文共 3032 字

+ 加入清单

一、打造精良的专业队伍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就是一位教育家”。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应该以高尚的人格、创新的能力、无私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培养人、教育人、塑造人中,真正体现教育者特殊的价值。

班主任承担着学校大量的德育任务,其工作优劣直接关系和影响到德育的效果。因此,有计划地选拔和打造班主任团队,实施班主任培训,加强班级管理经验交流,提高班主任专业化水平,成为提高学校德育实效的重要保证和有效途径。

为此,我校在打造班主任专业队伍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实行班主任选拔制度。在全体教师中精心挑选“有能力、能吃苦、会办事”的教师作为班主任人选,由学校提名,年级组确定人选,最终确立一支精良的班主任团队。

2、班主任例会按月召开。班主任对各班班级管理一月来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困惑等进行座谈与交流,使班级管理工作更加合理化、系列化。

3、学校定期举办德育工作研讨会。总结成绩、交流经验、探讨新法、解决突出问题,通过交流,不断提高我校班主任团队敬业精神,专业化管理水平。

4、精心安排和组织每周班会活动。活动有备课,有活动内容,有活动效果,最终达到教育学生,规范行为的目的。

5、选派中青年班主任外出培训和考察。提高班主任素养,开阔班主任视野,启迪班主任管理思维,丰富班主任管理经验,使班主任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开展丰富的主题活动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只有牢固树立这一教育思想,才能使学校德育工作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格局。我校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在主题活动中彰显德育功能。

1、新生入学养成教育活动。每年秋季新生入校时,学校都会先举行“新生新生活培养行动”动员大会,然后在班主任的精心引导下开展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学会整理内务、学会整理学习用品,教会学生洗晒衣物,引导学生排队进餐,告诉学生星期天乘车回家的要领。向新生说明初中课程设置的特点及学习的要领,指导学生在教室在寝室如何与同学与老师相处。在女生中开展生理知识讲座,对新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干预,收集空巢学生和单亲孩子的信息存档,制定跟踪管理的措施并有效实施……这些做法使他们消除了对新环境的恐慌和顾虑,虽然是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但学生也能感受到来自学校、老师和同学的温暖,也能快乐的开始新学校的新生活。本活动旨在促进学生健康体魄的长成和健康心理素质的养成,引导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养成,促进新生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2、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为了培养学生继承革命传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情感,学校政教处、团委和少先队大队部,组织部分学生到革命老区,红色首府祭拜先烈,清扫烈士陵园,在纪念碑前宣誓等活动,激发学生追忆先烈,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情感;每逢国庆,特别是新中国六十华诞之际,教务处、政教处、团委会举办“祖国在我心中”系列活动,开展“祖国在我心中”有奖征文、演讲比赛、红歌传唱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操。

3、走进社区,融入社会实践教育活动。针对学生社会知识缺乏,感恩意识淡薄的实际,开展了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

①清扫街道,走进社区,散发文明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的传单,与市民、村民面对面接触,加深交流。

②走进社会福利院,帮残扶贫,清院种菜,和老人交谈,帮老人梳头叠被,与老人共进晚餐,培养学生尊老重孝的良好品质,感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与幸福。

③以“关注自然,关心社会,关爱生命”为主题的系列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内容一般包括:到大自然采风、下企业调查、进公司参观。我们先后带领部分学生赴“石首桃花山采风”,游“武汉军山地球村”、进“福娃食品五厂调查”,到“采油十队了解情况”。本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内涵,扩大了知识视野,又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在生活中学习的快乐,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在行走中学会观察,在观察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学会成长,在成长中学会感动。

4、学生思想与道德教育系列活动。

①“铭记一句话,影响一辈子”。学校每学期初精选国内外著名成功人士、社会名流、当红明星、诺贝尔奖获得者等人的经典语录60句,印发推荐给全体师生,然后开展背诵竞赛、征文评选和演讲比赛三个活动。这样的活动对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起了积极地影响作用,同时也大大的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让他们的课外生活变得多姿多彩。本活动旨在撼动师生的心灵,为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奠基。

②校园文化格言征集活动。为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学校的文化氛围和提升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高的品质行为,为了渗透“快乐学习,幸福工作”的办学理念,学校在师生中开展校园文化格言创作征集活动。活动结束后,学校将评选出的师生优秀格言制作成宣传教育广告,张贴或悬挂在教室里、校道旁和绿化带等显眼处。本活动充分彰显新苑中学的育人色彩与人文积淀,培养了师生的主人翁意识和成就感。

③“节能减排新苑行”活动。由学校教务处组织政教处协助,环保兴趣小组学生牵头,先请环保专家作节能减排专题报告,然后在理化生老师的指导下走出校门开展环保宣传和环保实践活动。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热情高涨,兴趣浓厚,探求不断,收获颇丰。本活动旨在向学生宣讲环保知识和灌输环保理念,促进学生“能源是有限的、污染是有害的”认识的形成,促进了学生环保习惯的养成。

④学校安全教育活动常抓不懈。确保校园安全零事故,我们的做法是: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实行安全追究制度;加大安管工作宣传力度,办校报橱窗,办黑板报等,使学生牢固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思想;每周一检查,一月一评比,学期一总结,使我校安管工作步入经常化、制度化、序列化轨道;警校形成合力,齐抓共管,打造平安校园。我校先后与交警中队、派出所、镇卫生防疫站联系,组织了法制讲座、交通安全知识讲座、疾病防控知识讲座,学生心里健康知识教育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多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活动,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拓宽广阔的育人渠道

以智启德,以艺养德,以体促德……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全面渗透德育教育,让德育之花在校园生活中处处开放。

1、以智启德。学校教务处开展“推广普通话”“硬笔书法”“感恩征文”等竞赛活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启迪心智、倡导文明,促进学生品尝兼优的发展。

2、以艺养德。每学年度学校如期举办“文化艺术节”,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艺的舞台,培养学生才艺,增添校园魅力与色彩,培养学生德艺双馨的品质。

3、以体促德。学校每期在不同时令,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精心安排和组织运动会、趣味体育活动、师生体育联谊活动,强健学生体魄,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热爱运动,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

综上所述,我校在德育实践活动中作了一些大胆的尝试,使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各项工作之中,但德育工作的拓展和延伸,还需要付出更多的智慧和劳动。

我们认为,学校德育工作还存在一些困惑或误区,有待今后进一步加强:

1、德育工作的盲目性多,往往出现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倾向。

2、传统的班会课或安全教育课形式和内容缺乏创新,班主任上面讲,学生忙自己的事,收效太差,效果欠佳。

3、教育方法过于生硬,把现存的结论告诉学生,要求学生强行记忆,强行做到,否则就是批评,劳动教育,家庭教育等一些过急行为,并未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4、学校德育工作和良好品德教育成为班主任工作唱独角戏,德育功能单一化等。

以德修身,以德养性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头等大事,让我们多学习,多思考,多交流,让德育工作在校园内更加充满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开题报告[页6]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校,德育,全文共 1382 字

+ 加入清单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推广实验"开题报告

(2)从个体德性的培养过程看德性的发展.根据中外关于品德形成发展过程的研究,人的德性随人的年龄的增长有一个由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的过程,如科尔伯格等人关于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的研究,大致反映出德性发展的一般规律.另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当代我国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并存的社会环境中,受教育者的德性发展并不是节节提高,日生日成的.以世界观教育为例,世界观是人的德性中的一个稳定的观念要素,世界观的稳定性决定德性也具有稳定性.但科学的世界观的形成是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建构过程的,如果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与正在形成中的世界观相冲突的思想影响,就可能导致受原世界观统摄的价值取向的中断或改变,以至动摇其世界观.从个体的年龄与心理发展的一般过程看,个体于3 12岁期间养成的德性或习惯,常常在13 15岁或者更晚些经历一个重新定位的过程.这时,个体要对已有德性或习惯付诸于实践,让社会对他们的德行予以承认.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社会的反馈是积极的,他们对已有德性则信之弥笃.如果社会的反馈是消极的,他们就要反思自己的德性或信仰是不是错了.这个反思常常对已有德性或习惯具有"促退"的作用.这说明在德性培养过程中存在着反复性问题.

(3)从德性发展的动力看德性的发展.道德活动的根本动力来源于客观的社会实践.这种实践形成并不断丰富着道德活动的条件和环境,造就并发展着活动主体的自觉性和能动性,使道德活动的领域不断扩展,形式日益多样,水平逐渐提高.但对具体的道德活动而言,主体的道德需要及其同社会要求的差距和矛盾,往往对发展道德活动具有推动作用;在人与人的相互交往过程中,客观的交往关系和社会关系会不断向人们提出新的要求,这些要求与人们目前所达到的道德水平,道德境界之间的矛盾,就成为推动人们去进行自觉道德活动的动力.这表明,德性的发展,既有外部的动力,也有内部动力,主体的道德需要是主体德性发展内部动力的心理活动形态.外部动力是社会实践的要求,反映着社会发展的必然性,这种要求和必然性只有通过道德活动主体转化为自身的道德需要,才能推动道德活动的发展.

(4)从德性发展的现代特点看德性的发展.德性发展的现代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道德主体性越来越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日益发展,创造了比以往各历史时期都适合人的主体性发展的优越条件.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人的主体性,特别是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挥.二是人的道德素质对人和社会的完善作用日益增大.德育活动和德性修养是人类完善自身的活动,完整的德性提升了人的思想境界,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直接促进了社会的全面发展,而社会的全面发展又为人的德性完善创造了更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三是道德活动和德性培养的领域日益扩大.当代伦理学不仅研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道德关系,而且关注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和人与电脑的道德关系,把环境道德和网络道德作为人的德性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道德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德性的内涵也逐渐丰富.

德性的发展性给学校德育提出的课题是:德性的历史传承性要求现代德育解决好德育文化的继承借鉴和发展创新问题;个

共21页,当前第6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全文共 2766 字

+ 加入清单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的有关要求,对学生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拟以“生存教育”为主题,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提高生存能力和综合素质为重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生存意识,掌握一定的生存技巧。在实施过程中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关注“过程”,提倡“自主” ,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课程改革。

二、总体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懂得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三、主要工作任务:

1、构建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补充与拓展,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2、在校内和社区开辟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

3、提供若干综合实践活动备选主题,每个班各选择一个进行研究,注意活动过程中资料的积累,期末整理好资料上交。

5、数学科教师作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全程指导各班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语文教师要积极配合数学教师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6、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开发校本资源、社区资源结合起来,办出学校特色。

四、课程内容框架

本学期开始,我校将紧紧围绕“生存教育”为主题开展活动,各年级任课教师根据学校计划,明确本学期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和基本思路,进而认真制订好“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开展活动。

各年级活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年级各年级课题具体内容负责老师

三年级我是自护小能手1、我们身边的交通

2、寻找校园安全隐患

3、食物中的安全

4、家庭小医生

5、救护常识

四年级饮料的学问1、饮料与健康

2、给家庭文明签个“约”

3、我有一双小巧手

4、家庭“减废”大行动

五年级我与消防1、火灾原因大调查

2、寻找身边的感动

3、寻找身边的隐患

4、消防知识知多少

5、大家都来学

六年级快乐的校园生活1、让我更有风采

2、互帮互助走出困境

3、快乐手拉手

4、成功的喜悦

5、我为母校留本书

另外,具体的活动内容可以从学生与自我、学生与他人,从学科与学科的整合、延伸处等等生成相关的主题;也可根据《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内容,结合班级实际选择部分主题。

五、具体工作及措施:

1、加大学习与培训,提高课程意识

继续重视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经验,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课程意识。特别是期初的校本培训,要让任课教师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促进学生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学校特色建设中的独特作用;进一步学习活动方法、操作要点,增强培训的实效性。活动期间,鼓励教师多协商、多咨询,群策群力,把课程落到实处。

2、抓好课程实施

(1)课时的安排

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安排是弹性课时制,即将每周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各班每周单独安排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列入课表,由教师进行活动培训,传授活动内容与方法,围绕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阶段总结,另外2节活动课可以根据需要与信息技术课打通,也可将其与其它学科如社会、科学、美术、思品等打通,统一安排使用。

(2)课题的选择

各教师根据学校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组织好学生的选题活动。做到民主平等、独立选题、兼顾协调。

(3)课题的研究。一方面强化教师的指导作用,促使教师进行阶段性反思、阶段性案例分析,在记录心得体会、点滴收获、经验教训的同时,及时发现问题、改进策略。另一方面在活动过程中,提醒各教师要注重资料的收集、整理与积累,还可根据班级实际配备个性化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便于各教师在期末对该课题的实验情况进行专题总结,也便于今后对活动的指导。

(4)活动的汇报

以班级为单位,每学期末上一节公开汇报课。全体任课教师(欢迎其余教师)、年级组长、教导处负责人参与听课、评课,进行一次优质课评选活动,检测活动课的授课质量,评选出优质课进行推广,敦促教师不断地改革创新,使每一节活动课都科学扎实,保质保量,从而促使每个教师的授课水平不断提高。

(5)资源的开发利用

首先,校内图书室、网络教室等,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资源,要进一步改进开放办法,使学生能更加主动和便捷地利用这些资源开展活动。其次,各教师要充分利用乡土资源,进行有选择地运用和开发。再者,要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采用多种形式和途径向家长进行宣传,使广大家长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支持和正确辅导孩子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3、加强课程管理

课程具体管理可分自上而下三级:学校领导统筹安排,教导处具体管理各个年级活动的实施,协调开展活动。建立以校为单位的研讨制度,每个年级由一名老师确定活动主题,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开展常规性的研讨活动。每月研讨不少于一次。(各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负责人:三年级:吴意启;四年级:张凤添;五年级:李整;六年级:方云龙。)班主任老师督促、指导各小组进行活动。学校通过多种途径检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督促和帮助各教师真正落实本课程。

本学期我们开始试行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制度纳入教科研的管理,实行动态化评价和管理,即对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过程督导和评价,包括开题、活动实施、结题、课时落实、听评课等各个方面,力求通过科学的评价,全面促进活动质量,把活动的开展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

五、活动内容安排

三月份:

1、召开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教师会议,同时进行课程培训。

2、各班制订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开题、选题。

3、利用学生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培训。

五月份:

1、召开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教师会议,交流各班活动情况,提出问题、讨论解决方法。

2、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分别进行学生、家长、教师调查问卷。

六月份:

1、开展校级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评比活动。

2、三——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汇报,评选优质课。

3、教师总结。

5、学校进行课程实施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全文共 727 字

+ 加入清单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课程改革。

二、课程目标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工作目标

1、课程落实。每位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各个环节都落到实处;要积极利用“本校丰富的自然资源,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

2、我校已经稳步实践,形成模式。教师依据主题,放手让学生实践,使综合实践活动有声有色,初步形成:“确定主题,搜集信息,汇报整理,定向研究,制定计划,社会实践,资源共享,交流展示,拓展延伸”的活动模式。

学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定期开展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在基地技术人员和老师的指导下,听取有经验老师的栽培技术知识介绍。

在劳动实践中,同学们尽情地交流劳动成果,分享劳动的收获,体验“丰收”的喜悦。活动不仅使同学们进一步领会了“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深刻内涵,还锻炼了同学们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吃苦耐劳的意志,培养了同学们正确的劳动观念。

通过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初步形成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世界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开题报告[页18]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校,德育,全文共 1458 字

+ 加入清单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推广实验"开题报告

(3)XX年重点进行《成长册》实验,总课题组将在XX年底征集实验区(校)对《成长册》的实验报告,修订意见和评价软件方案设计脚本,作为XX年4月第六届年会评审表彰的重点内容.第六届年会后开始启动《成长册》修订工作和多媒体软件资源研制开发,总课题组将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对一线的研究成果进行提炼加工,修订成册和制成系列多媒体软件.修订工作计划于XX年底完成,XX年3月正式出版.XX年4月第七届年会交流研究成果,研讨实验方案.XX年9月新学年开始进行《成长册》修订版及多媒体软件资源成果的实验.XX年第八届年会进行修订版《成长册》实验的总结表彰.会后将实验总结报告报教育部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为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提供决策依据.

四,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推广实验的方法

(一)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

德育实验是运用科学实验的原理和具体方法来研究德育现象和问题,以揭示德育活动规律或某些德育内容,方法的有效性,是一种综合性研究活动.

德育实验是教育实验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教育实验则是从自然科学实验中引申和移植过来的.因此,德育实验与科学实验有共同性,但也有特殊性.德育实验既要遵循科学实验的一般规律,但又不能照搬科学实验的具体操作方法.有人把科学实验称之为"人与自然的对话",而德育实验则是"人与人的对话".其复杂性远远超过了探索自然的活动,尤其是德育行为与德育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错综复杂,且德育外部环境对德育活动的干扰也极难控制,因而很难达到经典科学实验所要求的"封闭度"(如无法将实验环境与外部环境完全隔离),故人们一般认为德育实验是一种自然状态下的实验,而不是像自然科学实验那样在实验室里进行的"封闭式"实验.

德育实验活动的展开,可描述为一个从提出理论假说,设计实验方案,控制实验变量,评价实验效度,形成实验报告的过程.

1.德育实验假说

德育实验假说所假定的是关于某类德育行为在某些人为控制的条件下,与某类道德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德育假说与自然科学假说的共同之处在于假定性和科学性.所谓假定性是说它带有推测的性质,即这种判断所陈述的事实或联系是现实中暂不存在或未被确认的,它对未知的构想是由已知推断而出,有可能被实践证实,也有可能被证伪.但是,假说又绝非臆断,它总是有一定的科学事实或经验事实做依据,并且经过了初步的科学论证,因而,假说又是具有科学性的.

德育假说与自然科学假说的区别亦即它的特点主要有两点:其一,德育实验假说对结果的描述只能是概率描述.由于自然科学实验可以人为制造"纯化"状态,从而可能在实验结果与实验假说之间作出精确的相符性判断或因果判断,但在活生生的德育活动中显然做不到这一点.因为德育实验不能在完全隔绝的状态中进行,它对被试(学生)的先期经验上的差异,也不能像计算机程序一样完全清除掉.德育实验既然不能作高度精密的控制,也就无法保证在结果与假说之间精确地"归因",故一般只能作出像"较大幅度提高","达到百分之几十"之类的概率性说明.其二,德育实验假说偏重于"有效性"假定.一切研究活动按其目的可分为"求真"与"求善"两类,前一类意在发现真理,其假说陈述的是真理性事实,后一类意在追求对人的有利和有效,其假说要推测价值事实.在自然科学实验中,两类可作严格区分,而在德育实验中, 真与善总是统一在同一命题之中.德育实验难以精确控制,它在逼真度上要低于自然科学实验.

共21页,当前第18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小学品德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全文共 1300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品德课程开发实施研究开题报告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全球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给人类带来充实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负面影响,经济的发展并不必然意味着精神世界的丰富,也不能避免价值观的失落。因此,各国的课程改革都十分关注教育的道德文化层面,强调儿童品德的培养,道德教育作为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倍受重视,从而促使品德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

世界发达国家都在加强道德教育研究,加快德育课程改革的步伐,为我国小学品德教育的改革提供了丰厚的借鉴经验。例如,1989年日本文布省颁布的新教学大纲,对德育的目标和内容均进行了调整。为培养具有"自主性的日本人",道德教育的内容体现适切性,力求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相吻合;道德教育的实现方式体现阶段性,由低年级体验性活动逐步向高年级反思性活动推演。1994年,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将品格教育列为各国教育应进一步努力的首要方面之一。1996年美国的第二次教育高峰会议和1997年总统的《国情咨文》都强调了青少年道德品质的重要性。英国在1999年9月颁布的课程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出,学校教育应肯定真理、正义、诚实、信任、责任感等美德。

我国一贯有重视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传统,从1981年开设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以来,品德教育改革无论在理念层面还是操作层面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始终没能有效地实现理念和操作的实践性整合,成为导致品德教育实践中的知识化、简单化、去生活化、成人化倾向的原因之一。课程作为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中介,必然承担着改变德育的针对性不强、实效性偏低的责任。值此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契机,加强小学品德教育的研究,尤其是小学品德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势在必行。

二、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研究将以在实验区试教的新教材为依托,围绕小学品德课程建设展开,验证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探索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程开发与实施体系。

(一) 品德教育的模式

目前国外影响比较广泛的德育模式有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价值澄清模式、社会行动模式、体谅模式等,对于这些模式我们应合理地进行借鉴,使其成为我国品德课程改革的推动力量。国内现已被实践证明比较成功的道德教育模式有情感道德教育模式、活动道德教育模式、体验道德教育模式等,各实验区应灵活地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加以运用。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的任何一个模式不可能就道德教育的全过程进行阐释,因此,在小学品德教育中不能采用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全面肯定或全面否定任一德育模式,而应以课程改革的理念为指导,创造性地将德育模式运用于具体的儿童品德培养中,并在品德教育的过程中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品德教育模式。

(二)新教材的编写和实施 新教材是课程改革教育理念所依存的物化表现形式,又是教学实践工作的工具,因此,本课题将借助新教材推动实验区的课程改革,同时积极吸取实验区的教育教学改革经验推进新教材的编写,使实验区工作和教材的编写实施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1、 对品德课程本质特征研究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品德课程改革取得的成就以及新进展

(2) 现阶段品德课程发展呈现出的新特点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开题报告[页20]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校,德育,全文共 1526 字

+ 加入清单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推广实验"开题报告

外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的可推广程度.实质上也就是实验研究结论对所研究领域的涵盖程度.德育实验研究不仅要关心变量间因果关系的探索,更要顾及实验结果在较大范围内的推广应用,否则,便将失去了实验的意义.如果说,内在效度反映的是实验的认识论意义,那么,外在效度则标志其价值论意义.

5.德育的实验报告

撰写实验报告是实验研究的最后一个程序,也是科研工作的总结.它概括实验研究的进程,反映科研成果,体现科研的水平和价值,反映研究者的治学态度,同时也便于科研成果的推广和交流.因此,实验研究人员应当实事求是认真负责地写好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题目.题目实际上是实验报告的主题思想.它必须准确地概括报告所要阐述的内容,一般应体现出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实验报告的题目可根据实验范围的大小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宏观层次的题目适合实验学校的负责人撰写,如:《小学德育体系整体构建与德育科学性,系统性,实效性研究》,《中学德育活动课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意义》等.中观层次的题目适合年级组负责人撰写,如《小学二年级〈德育〉读本对学生文明礼貌教育的作用》,《初中一年级〈成长册〉激励学生健康成长》等.微观层次的题目适合实验教师撰写,如《我教"关心父母"一课的体会》,《"成功的等式"主题班会总结》等.

(2)基本情况.概要叙述实验的过程,内容,方法等.

(3)变量分析.分析自变量即《德育》读本的内容和形式的优点或缺点;分析自变量即活动课的形式和方法的优点或不足;分析因变量即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进步和变化,最好有具体事例.或分析自变量小学(或中学,中职,高职,大学)德育体系对学校德育工作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影响;或分析自变量《成长册》对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4)理论探讨.对德育读本编写的思路,原则,结构,体系等做理论探讨;对活动课的理论,原则,方法进行探讨,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意见,建议或对《成长册》的内容,原则,方法进行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意见,建议.或对某学段德育体系的内容,原则,方法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意见,建议.

(5)结论.对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即通过《德育》读本,或《成长册》,或德育体系的实验对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和实效性,对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和德育水平,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某方面或几方面的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

(二)推广实验的主要措施

1.建立实验区,实验校两级实验基地

"十五"期间,本课题将在"九五"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推广实验.推广实验的主要措施是建立实验区,实验校两级实验基地.实验基地的建设继续坚持16字方针:"严格审批,合理布局,加强管理,认真指导."

(1)严格审批.申请加入中央教科所"十五"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实验基地的基层教委或学校,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并履行申报审批手续.这三个条件是:教委(局)或学校应重视德育科研工作,具有"科研领先,科研兴校,科研治教"的办学思想;具有一支较强的德育教师队伍和德育科研力量;申请一项子课题并承担总课题组研究成果的实验任务.

(2)合理布局.为了增强实验的信度,效度和推广的价值和范围,实验基地的布局是从两方面考虑的.首先考虑全国的覆盖面,实验区和实验校的分布要覆盖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六大区域.特别要配合"西部大开发战略",适当向西部地区发展.其次考虑大城市,小城镇和农村的代表性,比如北京市实验基地就分布在城区,近郊区和远郊县.

共21页,当前第20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开题报告[页4]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校,德育,全文共 1416 字

+ 加入清单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推广实验"开题报告

二,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基本原理

本课题经过"九五"期间历时四年的研究与实验,在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体思路的指导下,在各实验区,校各个子课题的研究基础上,经总课题组的归纳整理和总结概括,形成了"九五"课题研究的最终成果 《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总论》是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它全面论述了学校德育体系的构建原理.标志着在德育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形态的学校德育体系基本构建定型.

这一构建原理主要由三部分内容构成,即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的德性论原理,德育论原理和系统论原理.德性论,德育论原理融会了人的主体性理论和人的社会化理论,重在论述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的理论和实践依据,说明"为什么"要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系统论原理作为科学方法论,重在论述德育体系的性质特点,结构层次和运作机制,说明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是什么"和"怎么样".

因此,全面掌握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基本原理,是"十五"课题深化研究和推广实验的基础和前提.

(一)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德性论原理

德性就是品德.德性是人社会化的结果,是人的社会本质的主要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德性决定着人参与社会生活的价值取向,标志着个体存在的意义.德性以人格或个性的形式反映个体的存在和发展.培养人完整的德性是德育的本质和目的.

德性存在发展的特性主要表现在整体性,建构性,发展性三个方面.

1.德性的整体性

德性的整体性指人的知,情,意,行品德结构的统一性和德性的社会性内容的完整性.

(1)从人的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认识德性的整体性.考察德性整体性的根本点,是一个人内在的知,情,意和外在行为的和谐统一,归结点是一个人德行的真实性.同样是做一件事,有的人出于自然,有的人出于自愿,而有的人出于对外在规范和社会舆论的压力.那种不是出于自然的德行,表明其知,情,意,行之间尚未达到和谐统一,即完整的德性尚未形成.德性体现了人的真情实感,是人性的自然流露,充分体现一个人真实的存在及其存在的意义.中国传统德育思想中关于"诚"是德行之本的观点,反映着对德性整体性的体验和认识.德性的整体性表现在德性的形式结构(知,情,意,行)和内容结构(道德规范),理性因素与情感因素的辩证统一.理性的作用在于发现真伪,而善恶问题不仅需要道德判断,还需要情感的调节.人不仅是理性存在,而且是情感存在.情感不仅是德性的构成要素,而且在德性整体结构中起着动力或动机的作用.

(2)从德性的社会性内容的完整性认识德性的整体性.从人的社会化过程看,德性具有社会意义,体现个体的社会存在.离开社会活动和社会规范,就无法认识德性.道德意义上的完整德性不仅要成就自我,而且要通过成就自我影响社会,成就他人.真正完美的德性,不仅要实现自我价值,还要实现其社会价值.德性的社会性是德性整体性重要标志.德性整体性的形成过程与人的社会化过程是一种辩证统一关系,即个体德性的整体性越强,就越能适应社会要求,促进社会发展进步,而个体德性与社会的适应和促进关系越和谐,其社会化程度就越深.

德性整体性给学校德育提出的课题是:如何促进学生德性的形式结构的整体化,即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如何培养学生德性的形式结构与内容结构,理性因素与情感因素的和谐统一;在德性培养中如何实现个性发展与社会要求的和谐统一.

共21页,当前第4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全文共 861 字

+ 加入清单

一 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本学期,我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 课程目标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 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个方面。在活动中,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四个方面的内容是以配合的形态呈现的。因此,我将依据学校特色活动,地方特色,以及时令,季节等,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

四 教学措施

1 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日常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

2 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使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3 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4 重视教学反思,在反思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全文共 1576 字

+ 加入清单

孩子们经过紧张忙碌的学习之后,终于有机会得到全身心的放松。为了让孩子们过一个愉快而又充实的假期,培养他们动手、动脑等综合实践能力,我校特制定和安排一定的实践作业,现将有关事宜布置如下,望家长在家督促孩子完成。

一、“书香浸润童年”读书实践活动

阅读沐浴心灵,书籍丰满人生,通过读书活动的开展,让书籍成为学生一生的朋友,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让读书成为生活习惯,让孩子们真正做到“我读书我快乐,我读书我幸福。在读书中感悟人生,在读书中学会思考,在读书中快乐成长。”各班开展中华经典古诗词背诵活动和假期“大阅读”活动。

★活动小贴士

1.建议一至六年级学生每日晨起大声诵读经典,开启智慧,可以《与黎明共舞》读本同年级相关篇目为主,兼及《弟子规》、《论语》《声律启蒙》等经典,并及时以表格的形式做好诵读记录,作为评选班级及校级“诵读大王”的重要依据。

2.所有学生每天读书时间不少于一个小时,1-2年级学生以阅读绘本、童话、寓言、故事等为主,每三天以“诗配画”或“故事配画”的形式完成一篇绘本或者一篇日记(可用素描本或A4纸完成)。3-6年级以整本书阅读为主,每人阅读三--五本书。班主任和语文教师要做好读书推荐与指导工作,要求学生用心读书,认真思考。每三天完成一张纸的读书笔记,包括摘录好词佳句、撰写读书感悟等,可在《成长小脚丫》上完成,同时每人精选五篇打印在A4纸上,开学后交班主任老师。

二、“快乐新年,温馨感恩”快乐体验活动

1.快乐新年串串烧

学习节日文化、搜集节日资料、参加民俗活动,深入了解春节、元宵节的文化内涵,展示节日收获和感悟。

★活动小贴士:

1-2年级学生自制一份“新春贺卡”或写一句新春寄语给父母或亲人,培养自己对家庭、亲人的关爱之心;3-6年级学生自编自创“节日小报”,将自己了解的春节、元宵节的知识、故事、名篇佳句、对联、灯谜等制作成异彩纷呈的手抄报。

2.我爱我家

开展“我是父母的小帮手”家庭生活体验活动,把为家庭生活服务作为岗位,把当一天爸爸妈妈作为扮演的角色,学习在家庭中当一天家,在打扫房间、买菜做饭、洗衣服、照顾老人、与父母一同采购年货、邻里沟通的过程中体验父母持家的辛苦,获得家庭生活的真实感受,明白孝敬父母的道理,检验自己的理财能力,培养生活自理的习惯。

★活动小贴士:

要求学生在家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低年级可由家长帮助进行记录,活动结束时家长写上评语。中高年级可以体验日记的形式记下自己参加活动的感受,可配上活动照片若干张。

3.温馨感恩,播撒阳光

在春节大团圆这个喜庆的节日里,希望我们每一位同学弘扬传统美德,人人做到“四个一”:向长辈拜一次年,对父母说一句感谢的话,向师长送上一个问候,给邻居一个温暖的祝福。

★活动小贴士:

以日记形式记下自己的活动感受,可配上照片若干张。

三、“评价提升自我,记录见证成长”评价展示活动

1.孩子学业成绩等级和各方面综合素质评价,记载在《学生素质评价手册》中,由孩子带回家,请家长和孩子一起总结反思并填写好您的建议。(开学报到时将《学生素质评价手册》交班主任收回存档。)

2.将个人成长档案——《追梦路上》按照要求填写全面并且版面设计有创意,全方位地记录你成长的轨迹,分享你成长的快乐。开学第一周,学校将组织“优秀成长档案”评比并颁发证书。

四、活动具体要求:

新学期开学后,各中队组织初评,选出优秀作品布置班级,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学校评选活动。部分获奖作品将通过校园橱窗、广播台、校园网、展板等形式展示。

1.“书香浸润童年”读书实践活动,每班优秀诵读记录卡推荐10份;1-2年级的优秀绘本故事(日记)和3-6年级的优秀读书笔记每班10篇(本)。

2.快乐新年串串烧,1-2年级自制“新春贺卡”每班10份;3-6年级自编自创的“节日小报”每班10份。

3.我爱我家及温馨感恩,播撒阳光体验日记配活动照片每班各10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小学品德课程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结题报告[页5]_学习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小学,教研,中学,学生,全文共 567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品德课程课堂教学中学学习方式研究》结题报告

c.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就要改变以为自己讲得越多,学生就得到的越多,学生就学得越好的想法。教师上课滔滔不绝的讲,充其量不过是将你自己的理解、体验,或教参上的别人的理解告诉学生,让学生记住。这只能让学生觉得学习是成人教授东西的被动过程,而不是让人自力更生的事情。

2.教师应提高专业水平

新的教学流程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挑战,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提出的问题就不再局限教材,要能更好的指导学生学习,教师就得博览群书,辅导学生才能得心应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教师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驾御能力。否则课堂就会失控,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课堂教学处于“散乱的活跃”之中。评价工具的创设、教材的整合则更要求教师有较强的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

3.单元内容应时而变

教学以单元推进,单元的内容应视学生的身心特点而定,小学低年级孩子小,单元内容可适当少些。要时刻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适时改变教学内容,方式,适应学生的新的学习状态。真正为学生的需求而教,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应做好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工作

学生的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家长的支持是学得好的保证。只有和学生,家长做好交流沟通工作,才为新的教学方式的使用争取强有力的保障。

共5页,当前第5页12345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开题报告[页13]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校,德育,全文共 1484 字

+ 加入清单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推广实验"开题报告

(3)关于德育管理和评价.德育评价的深化研究是本课题的重点和难点.说它是重点,是因为德育评价是德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检查,督导,评估德育质量的重要机制,是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使德育由虚变实,由软变硬,由弱变强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说它是难点,是因为德育评价难以量化,难以建立一套科学,有效,便于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德育评价与智育评价不同,智育评价通过考试,就可以测量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水平,而德育评价只靠考知识,考能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对学生的情感,意志,信念,行为进行评价,而这方面的评价是不太容易量化的.因此,增加了德育评价的难度."九五"期间,我们已经总结出德育评价的原则和方法.德育评价的原则是:①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②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③全面评价与特色评价相结合;④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评价方法是:①评语鉴定测评法;②等级评定测评法;③综合记分测评法;④

评语,评分,评等综合测评法.德育评价深化研究的任务是:如何建立健全学校,班级,学生三级评价体系 如何运用德育评价的原则和方法构建一套科学,实用,有效的德育评价指标体系 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研制德育评价电脑软件

4.德育体系深化研究的基本要求

(1)各学段要分别构建小学德育体系,初中德育体系,高中德育体系,中等职业学校德育体系,高等职业学校德育体系,普通高等学校德育体系.各学段德育体系要包括德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六项子体系.每一项子体系原则上要具体化到年级,小学可分为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三段,初中以上每学年分为一段.做到具体化,可操作化.

(2)各学段德育体系的构建要坚持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的原则.

根据系统论的理论,我们认为学校德育也是一个系统.系统科学的基本原则是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动态性.从整体性原则来看,学校德育是由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德育方法,德育管理,德育评价等子要素系统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从有序性原则来看,学校德育是由小学德育,中学德育(中职德育),大学德育等子层次系统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就是以要素系统为纬,以层次系统为经有序排列,有机组合而成.从动态性的原则来看,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文明的行为习惯,良好的道德品质,正确的民主,法制,纪律观念,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通过小学,中学,大学等各个阶段的教育逐步形成的.就某一学段而言,是通过各个年级的教育逐步形成的.各教育阶段,其中包括各个年级的德育目标的高低,德育内容的深浅和侧重点,德育途径和方法的选择,德育管理和评价方式的运用,要针对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和理解接受能力的不同,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就是要使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德育方法,德育管理,德育评价等要素系统横向贯通,环环相扣,形成合力,以保证在整个德育过程中要素结构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同时,使小学德育,中学德育,中职德育,高职德育,大学德育等层次系统,特别是分年级德育的二级层次系统纵向衔接,分层递进,螺旋上升,以保证各个教育阶段和各个年级德育工作的层次性和渐进性.各个教育阶段和各个年级都应有德育整体意识,总揽全局,加强相邻阶段的衔接,防止简单重复或脱节,以发挥德育系统的整体功能,提高德育工作的整体效果.

共21页,当前第13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小学低年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页2]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学生,全文共 1213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低年级学生诚信教育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3、团结合作原则:育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仅有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素质的提高,决定着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在信息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教育实践中,要注意利用一切有效资源开展教育。

四、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通过品德与生活课堂,结合“做诚实的好孩子”这一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力求让思品科课堂成为学生掌握、形成“诚信意识”的主阵地。

2、文献研究法: 通过网络、教育杂志、理论书籍等多种渠道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此类研究状况及成果,搜集相关理论依据与资料,最大限度地为课题提供理论支撑,把握研究方向。

3、调查研究法:争取街道、社区的支持,在社区建立活动基地,在学校、家庭、社区的密切配合下,进行小学生诚信意识现状的调查研究,找到培育的切入点。同时与社区一块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育活动。

五、课题研究的价值

诚信教育的重点在知行统一,关键在践行。只有精心安排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诚信活动,学生才能受到熏陶。在课题研究中,将采用收集汇编格言、典故、故事等,通过诵读、故事会、表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寓教于乐中感悟诚信。同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展阶段测试免监考等塑造学生诚信美德的特色活动,真正使学生做到说诚信话,办诚信事,做诚信人。

六、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时间为XX年9月——11月,主要任务为:确立课题,对课题进行论证,对学生现有思想道德水平进行实验前的调查分析,制定实验方案,为实验研究做好准备。

第二阶段为实施阶段,时间为XX年12月——XX年6月,本阶段按着实验方案,有计划、有组织、全方位地开展研究,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1)搞好调查摸底,对实验班学生的原有品德状况及行为习惯及兴趣爱好进行调查摸底,建立实验班学生档案。

(2)实验中对学生的道德知识及道德行为进行定期测试,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工作。

(3)定期开展以“创诚信校园,做诚信学生”为主题的活动,如主题班队会、诚信故事比赛、诚信格言抄写比赛、制作诚信手抄报比赛等。

(4)通过家校共育,使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形成合力。

(5)利用社会上的专用场所和教育设施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第三阶段为总结阶段,时间为XX年7月,对调查研究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对研究结果进行评估、对研究过程效果进行总结,撰写结题报告、成果论文。

十、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小学低年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践研究》研究报告。

2、教师的论文、经验总结、优秀教学设计、个案等。

3、学生开展诚信教育主题活动及文化环境的展示。

4、学生的有关作品。

十一、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1)本课题为个人微课题。本人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有从事生本教育课题研究的经历,对课题实施操作有一定的研究。

共3页,当前第2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