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优秀课题研究结题报告PPT(精品20篇)

浏览

4288

范文

188

微型课题研究工作报告怎么写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184 字

+ 加入清单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和意义

新一轮课程改革最主要的原则就是要在教学全过程中真正贯彻“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教育思想。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教师要努力实现课堂教学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变,改变以往以单纯传授知识为手段的做法,对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给予更大的关注,创造一种别具一格的教学模式,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更富人性化,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课堂教学方式需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平等、体现个性、充满人文情怀的课堂氛围 。结合自己多年来从事教学及教学管理的实践,我认为,课堂气氛沉闷的根本原因就是教师的教育理念陈旧,教学方法传统,没有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使学生产生了厌烦学习,抵制学习的心里,课堂气氛沉闷。这样的课堂教学阻碍着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发展,严重影响着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作为小学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方式需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平等、体现个性、充满人文情怀的课堂氛围,立足“培养优质土壤”,让这些“幼苗”能茁壮成长,这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落实新课改理念。即落实新课改倡导的“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教育思想。

2、实现三个转变。

(1)由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到关注学生的需求。

(2)由传统的课堂教学到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3)由注重课堂环节到关注学情、氛围和师生、生生关系。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各种学习素养。

4、提高学习效率和效益,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研究内容

1、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现状及分析。

2、构建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与技巧。

三、课题组成人员:

四、课题研究对象、方法

(一)研究对象:5年级的学生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予采用文献研究法、实践研究法、交流讨论法和经验总结法。

五、课题研究措施

(一):进行调查分析,理论结合实际

(二):深入课堂,听课、跟学生交流,然后收集相关信息,为研究提供最真实、最鲜活的资料。

(三):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活动,对整个实验过程回顾、反省、总结

六、课题研究途径

1.通过教研组讨论、网上学习等多种形式,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创设情境,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3.优化教学过程,倡导自主、合作,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运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响应高效课堂要求,不光盯着知识点,更要注重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学习、勇于表现,最重要的是对学习的热情,我的课堂我做主,让我们的学生真正地在课堂这个精彩的舞台演绎自己的人生。

七、课题研究的时间和步骤

本课题计划时间为半年,总体上分为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xx.3-20xx.4) 1、申报课题 2、设计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20xx.5—20xx.8) 1.实施课题研究方案,落实课题研究。

2.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探索构建良好课堂氛围的教学策略。

3.做好课题的结题报告和各项准备工作。

(三)总结阶段(20xx.9)

整理研究资料,完成课题报告和论文的撰写,申请课题结题。

(四)预期目标

1、落实新课改理念。课堂教学中逐步落实新课改倡导的“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教育思想。 2、实现三个转变。

(1)由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到关注学生发展的需求。

(2)由传统的课堂教学到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3)由注重课堂教学环节到关注学情、课堂氛围和师生、生生之间关系。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各种学习素养。

3

4、提高学习效率和效益,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八、操作措施和策略:

(一)、进行调查分析,了解目前课堂教学现状。

1.课题研究开始,我们对学生进行了课堂现状调查,对5(2)班的66位学生作了问卷调查。

1.你喜欢上语文课吗?( )

a.喜欢 b.不喜欢 c.不知道 d.说不上 2.你喜欢上这门课的主要原因是( )

a.喜欢教这门课的老师 b对这门课感兴趣 c老师的课上得好

3. 你喜欢什么样的课堂氛围?( )

a.课堂气氛活跃 b.课堂气氛安静 c.课堂不受约束 4、你觉得老师的课上得好,好在( )

a.学识渊博 b.和蔼可亲 c.教法灵活 5.你觉得老师的课上得不够好,不够好在( ) a.老板着脸 b.废话太多 c.教法不灵活 6.老师设计的课堂情境你觉得( )

a.能吸引你 b.不能吸引你 c老师很少设计或从不设计

7.课堂上,对老师的提问你会( )

a.积极思考,主动发言 b会积极思考但不愿发言 c从不举手

8. 上课时,教师是否注意传授一些学习方法和学习的窍门(如:记忆的方法、记笔记的方法等)

没注意 时而注意 注意 特别注意 9. 如果改进语文课堂提问希望增加

a.趣味性活动b. 与实际生活多联系c. 与考试多联系d.增加多媒体教学

10. 你在语文课堂上常处于什么状态?( )

a.以听老师讲为主 b.常处于思考感受中 c.与老师同学产生碰撞

d.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e.经常走神 f. 睡觉

11.课堂上,你希望老师怎样评价你的发言?( )

a.答对了表扬 b.答错了批评 c.答错了指出错在哪儿

(二):深入课堂,听课、跟学生交流,然后收集相关信息,为研究提供最真实、最鲜活的资料。

(三)通过教研组讨论、网上学习等多种形式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的撰写要求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5139 字

+ 加入清单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的撰写要求

随着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观念逐渐深人人心。开展和参与课题研究是教师获得自我持续发展能力的最佳途径。事实证明,通过开展课题研究,边学习边做课题,边研究边实践,逐渐成为研究型的教师不乏其人。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计划或方案)如同建筑师的蓝图。有了好的开题报告,才能使研究工作者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地开展研究工作,以保证课题研究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制定开题报告是课题由设想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关键步骤。当前许多教师由于过去从未做过课题研究,现在要申报课题,撰写课题开题报告不知从何人手。为了使广大教师更加积极而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培养、提高教师撰写课题开题报告的能力和水平,本文针对当前教育科研的实际,结合从事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从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的含义、作用、结构等方面来谈教师应该如何规范撰写开题报告,力求对想开展教育科研的教师提供一点启示。

一、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的含义与作用

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何谓有价值、有创见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从何而来呢?这需要研究者长期实践、细心观察和深思熟虑。当课题或自己提出的问题赢得社会认可后,就要把自己的研究方案设计好,即撰写科研课题开题报告。

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研究设计)就是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规划和制定。换言之,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开题报告主要说明这个课题有价值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

撰写科研课题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是创新新知,不是可有可无的。正如学者文翁说过,“搞好开题报告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大家理清研究思路,完善研究设计”。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和安排,是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提供探索的途径。科研课题开报告,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对于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讲,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使他们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避免发生进行一段时间后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的情况,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说,课题开题报告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反映。没有科学的开题报告(研究设计),就没有科学而有价值的成果。随着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规范化不断加强,开题论证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的重视。

二、撰写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的基础性工作

写好科研课题开题报告要了解它们的基本结构与写法,但“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重要的还是要做好基础性工作。首先,要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熟悉了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是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事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东西去研究;其次,要掌握与研究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理论基础,你就很难深人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因此,我们进行科学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资料。要加强理论学习,只有这样制定出的报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学、更完善。

三、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研究方案)的结构与写法

撰写开题报告是进行科研课题申请的首要工作。通过开题报告的思考与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清楚地了解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课题,究竟想做什么,想得到什么,怎么做,能否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若分析后觉得不现实,则可以立即调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标,使课题目标的达成有可能性,从而避免“大题小作”或“小题大作”。课题开题报告的写法根据课题研究的类别略有不同。但一般地说,科研课题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得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那么,如何给课题起名称呢?

1、名称要准确、规范

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比如“小学语文指导自主教学模式研究”,这里研究对象就是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问题就是指导自主教学法。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例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其研究的对象是小学生,研究的问题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法,这就说得很清楚,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而有些课题名称则起得不是很准确。如,“集中识字,口语突破”这个名称,别人只看题目,就无法看出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好象是语文,又象是英语,是中学或是小学,是小学高年级还是小学低年级更没办法看出来。若改为“集中识字,口语突破——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这样就一目了然了。总之,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题目如果是一篇经验性论文,或者是一个研究报告,笔者觉得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就不是很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

2、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

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能不要的文字就尽量不用,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但要尽可能表明三点:研究对象、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首先,要阐明课题研究的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进行这项研究的。因为任何课题研究都不是凭空来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其次,要阐明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能解决什么问题。第三,要认真、仔细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前人或他人对本课题或有关问题所做的研究及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范围、方法、成果等。把已有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的研究起点,并从中发现以往的不足,确认自己的创意,从而确定自己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这样既可以更加突出本课题研究的的价值、意义,也可以使自己开阔眼界,受到启发,拓展思路。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有针对性,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写成诸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有位老师在课题申请表中对它的课题意义是这样说的:“高考实施3十x方案后,化学学科作为一门选考科目,其教育、教学必将受到一定影响。如何在当前的形势下进一步提高高中化学教学和教育水平,这是化学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正是以3十x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影响为引线,以1999届至XX届为观察样本,运用观察、统计、访问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研究如何在3十x实施过程中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问题,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水平进行有益的探讨”。这样有针对性地写使别人一看就觉得科学性、实用性比较强,的确有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就是通过研究,要达到什么目标?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研究的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下面是“学科教学与素质教育”研究实验方案所写的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中小学各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特点和规律;2、提出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3、制定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评价方案;4、初步形成素质教育机制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基本理论;5、全面提高实验学校学生的素质,促进实验学校教育质量的大面积提高;6、促进实验学校教师素质的提高,造就高水平的科研队伍。

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课题组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这个课题要研究的内容,研究内容要比研究目标写得更具体、明确。目前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只有课题而无具体研究内容;2、研究内容与课题不吻合;3、课题很大而研究内容却很少;4,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这对我们整个课题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们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一点一点地去做。这里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某省“”重点课题《初中语文活动课研究和实验》的研究方案指出,本课题研究的中心是,如何科学有序、切实有效地开展初中语文活动课。具体内容包括下列三个方面:1、根据初中各年级学生的情况和语文教学要求,对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对学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素质的发展进行详细的目标规定,从而建立初中语文活动类课程的目标体系。2、根据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安排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的内容,内容的安排力求充实、精确、有序,并初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活动课内容体系。3、根据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内容和初中各年级学生的特点,探索初中语文活动类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确定活动类课程的教学时间、空间及程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多种切实可行的可操作的语文活动教学模式。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任何科学研究除了要应用哲学方法和一般科学方法之外,还要有具体的研究方法、技术手段。“研究方法”这部分,主要反映一项课题的研究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假设,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以及要“做什么”、“怎么做”。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理论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一个大的课题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小的课题可能主要是一种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我们在应用各种方法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每一具体科研方法的要求,不能凭经验、常识去做。比如,我们要通过调查了解情况,我们如何制订调查表,如何进行分析,不是随随便便发一张表,搞一些百分数、平均数就行了。这是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课题研究的步骤,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性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一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不仅要胸中有数,还要落实到书面计划中。从而保证课题研究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课题研究的管理也可据此对课题研究进行检查、督促和管理。

(七)课题预期的成果与表现形式

课题研究成果预测即研究过程可能出现哪些情况、问题?研究会带来什么成果?有什么对策?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包括研究报告、教育论文、专著、软件、课件等多种形式。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就是这个课题没有完成。在开题报告中设计出成果形式,可以使研究者明确将来用什么表现研究成果,以便从开始就可以着手努力积累材料、构思框架、进行分工,以利于研究成果的顺利问世。同时也有利于课题管理者据此对课题进行检查验收。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课题小组成员如何分工合作,在方案中,要确定课题组长、副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课题组组长就是本课题的负责人。一个课题组应该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权之士,二是有识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权了课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识了课题质量、水平就会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实实去做。课题组的分工必须明确合理,让每个人了解自己的工作和责任。当然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同时,还要注意课题组成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水平。如果课题组成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这个课题就无法很好地完成,也就难以得到批准立项。

(九)课题研究的经费及设备条件需要

任何研究都需要一定的研究经费和设备条件,教育研究也不例外。对课题研究有价值的资料,如有关测验题和问卷题等研究工作与材料、经费预算及设备条件的需要,必须写清。但要实事求是,不能多多益善,胡写乱要,要加强管理,监督使用。

总之,科研课题开题报告是研究人员科研知识和能力的“缩影”。只有重视并认真、科学地做好研究课题方案的设计,制定好开题报告,才能为获取教育科研优秀成果打开成功之门。一句话,没有科学周密的开题报告,没有对研究设计的精心准备,就没有科研活动的发生,更不会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突破。

参考文献(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物理课题研究报告_研究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初中,全文共 3782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物理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从世界范围来看,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一些国家开始明确提出生命教育和敬畏生命的道德教育。美国的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开始第一个倡导和践行生命教育的思想,澳大利亚于1979年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明确提出“生命教育”的概念。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学者也感到教育应当尊重生命、关爱生命,提出了诸多生命教育的见解。生命课堂是人文性的课堂,反映的是教师与学生在感悟文本过程中显现出的情感,使师生生命价值得到了体现,心灵得到了丰富发展。教学既是一种科学活动,又是一种艺术活动。科学讲究规则,艺术则讲究创造。教学需要遵循教学规则,如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但更重要的是要把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当,而这些因素又是随时会变动的,所以教学要创造;创造并非不要规则,但更重要的是精神,科学和艺术都需要精神,教学也需要精神,教学的精神就体现在教育的理念中,体现在教师的观念和智慧中;科学是可以重复的,可以借用的,艺术是不能重复和借用的,需要自己去创造,就像艺术家作一幅画,哪里需要浓墨渲染,哪里只是轻描淡写,只有艺术家自己构思,自己运笔,别人是替代不了的。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设计一堂好课首先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不断钻研,不断琢磨,要因人因事因时而变,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巧妙地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这就是创造,这就是教学艺术。

通过课题研究,探究构建一种以合作学习为主的初中物理生命课堂教学模式。针对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大胆革新。在近两年的时间里,课题组紧紧围绕课题、结合学校实际深入开展生命化课题研究,积极探索物理生命化课堂在实践中的应用。本着边实验、边研讨、边反思、边总结、边提高的研究方针,从课堂生命的生长性、情感性、个体性、灵活性、求美性、求趣性、艺术性等特征出发,逐步探索出适合学生实际的生命化课堂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和特色。生命化课堂课题的研究使课题组教师思想发生巨大变化,提升了教师自身

职业的生命价值,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学习的生命质量,又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顺利实现师生互动双赢。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一)研究初中物理教材及新课标,探究新课程的特征。

(二)研究学生的身心成长特征及学习内容,设计具体准确的、有价值的、可操作的三维学习目标;

(三)当代高效课堂模式研究

(四)构建生命课堂的策略研究

1. 生命课堂的特征研究,

2. 生命课堂的多元化研究,

3.构建阳光的物理生命课堂模式。

(五)课堂生命的健康评估及保健方案

1.学生学习评估,

2.教师主导评估,

3.课堂生命体健康状况评估,

4.课堂生命的保健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现状分析

1、理论依据

生命化教学是当前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提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也是以学生的生命发展为基础,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赋予教学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一种教学模式。生命哲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后现代主义知识观和对话理论构成了生命化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①、生命哲学

生命哲学是19世纪末至2O世纪初在德、法等国流行的一种具有非理性主义特征的哲学思潮,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德国的狄尔泰(W.Dilthey)、齐美尔(G.Simme1)和法国的柏格森(H.Bergson)等。尽管生命哲学家们在理论体系上各有特色,但他们之间仍然存在很多共同之处。即他们都把生命看做是具有活力,或者说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生命存在;哲学所应探索的不是世界的物质或精神本原,而是内在于并激荡着整个世界的生命。

②、现代人本教育思想和教育人本论思想

新课程改革中最大的亮点是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而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直接来源于现代人本教育思想和教育人本论思想,现代人本教育思想和教育人本论思想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政策制定的重要基础。

③、对话理论

对话理论把对话与生命体验相联系,确认对话是自我与他人、人与社会、心灵与世界进行沟通的基本方式,是个体生命存在的显现方式。从对话理论的角度出发,生命化教学认为教学是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学生、文本作者等主体从各自的理解出发,以语言、动作或行为等为中介,以交往、沟通、意义为实践旨趣,促进主体双方取得更大的视界融合的一种对话活动,这是一个获得生命体验,提升生命价值的过程。因为学生在对话中是以一个完整生命体的方式全身心地投入的,而不是只作为单纯的认知体局部参与的。教学活动不再单纯是掌握知识的认知过程,而是学生个体生命全面彰显与丰富的过程,从而使学生成为自我充分实现、主体性得以全面发展的生命存在。

④、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核心执政理念,是我们党重大的理论创新。科学发展观以“以人为本”当头,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质”和“核心”的重要位置,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科学发展观的各个部分,并写进了党的纲领性文献。科学发展观明确告诉人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以满足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以人为本确立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既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也是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应当坚持以人为主体,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

2、现状分析

国内外教育的改革浪潮此起彼伏,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到现代的启发式探究式教学人们进行了大量的改革。比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进步教育之父帕克和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倡导走进学生、贴近学生。

国内基础教育改革自20xx年9月开始,建立青岛和芜湖两个课程改革试验区。在构建生命课堂上,威海市教育界有颇深的研

究和造诣,全面论述了生命课堂的内涵、意义、和建构。对生命化课堂课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对“基于课程标准和生命化课堂理念的‘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深入推进“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年度主题研究。此外,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和泰兴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都为生命课堂的探索构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环视我们的教学,仍在传统模式和现代教育的边缘处徘徊不前,教师一支笔、一块黑板、一张嘴演绎课堂。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改的步伐。因此,我们认为构建“初中物理生命课堂”模式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本课题的研究绝不是威海市课堂研究的重复,可以说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的分支和延续,重在调动各种手段,建构学生全面参与的阳光的、健康的生命课堂模式、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简易性和可操作性。以达师生互动双赢的锤炼和升华。

四、 课堂的研究方法、措施和实施

(一)、研究计划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从xx年4月∽20xx年12月,经历一年零九个月的时间。分三个阶段进行,xx年4月至6月为准备阶段,xx年7月至20xx年10月为实施阶段,20xx年11月至12月为总结阶段。

(二)、主要形式

集中学习研讨和自研自修相结合

(三)、实施措施

1、制定计划:1个总计划,3个阶段计划,确立3个实验班;

2、保证时间:充分利用集体办公的优势,及时总结交流,反馈。教学时间,每周至少利用周五下午集中研究一次,假期集中交流两次;

3、及时反思:每一研究阶段,课题组教师必须至少写出10篇学习心得或反思小结;

4、定期总结:写出阶段性总结论文,3篇/人;

5、争取支持:争取学校、家长支持和配合,开发课题运行的集体资源优势;

6、落实到位:所有研究活动,定教师,定班级,定学生,定分工,定宣传,定材料;

7、上好特色课:课题教师必须在相应阶段上一节有针对性的特色公开课,并及时座谈、诊断。

(四)、主要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通过对研究对象施加一定影响或提供某些外部环境和条件,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分析和统计,获得研究对象是否发生预期的变化。

2、座谈讨论和问卷法。通过座谈讨论和问卷,了解教师、学生、学生家长对“物理生命课堂”的看法,并就如何构建“初中物理生命课堂”提个人意见。从梳理的问题中发现具有实际意义的措施,为课题的进行提供充分资源。

3、实验研究法。具体由课题专家指导组牵头组织,在专家指导下设计实验方案,实验工作纳入学校实施教研兴校规划之中,在实践中展开调查研究,形成总结,在总结中提升,在提升中推广。

(五)、研究思路

学习→调研→分析归纳→实践→总结→再学习→再探讨→对比→总结反思→改进提高→确定模式。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

1、研究初中物理教材和新课程的标准。

写好学习心得和阶段性论文,上好特色公开课,及时座谈、诊断、反思。至今课题组已经书写学习心得和体会 36篇,阶段性总结论文12篇,开展特色公开课12次,座谈、诊断、反思、研讨32篇。

2、研究学生的认知、思维特征及学习内容。

设计具体准确的、有价值的、可操作的三维学习目标;

①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记忆容量的发展。中学生的记忆容量不仅明显高于小学高年级,也高于大学生的成绩,达到11.4士0.4 ,超出成人短时记忆容量。记忆的主要特点:自觉地运用意义记忆,同时有效地运用机械记忆;多方面的记忆效果达到个体记忆的最佳时期其具体表现为:

(1)形象记忆随年龄而增加,在中学阶段为最高;

(2)抽象记忆在中学阶段达到高百分比;

(3)抽象记忆的发展量远高于形象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目标在各年段具体实施的探究》课题研究报告[页5]_综合实践活动总结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工作总结,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全文共 738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目标在各年段具体实施探究课题研究报告

现在我们的评价方式灵活多样,有口头语言评价、书面评价、星级评价、表格评价、成长袋评价、网上自助评价;有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真正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做到既关注过程又兼顾结果,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评价,让评价真正成为一个发展的过程。

(四)在课题组制度建设上

综合实践不是校本课程,但是依托校本开发的管理和机制。教研不是口号,其真正有效的开展,需要有一定的体制和机制的保障。

1、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的研讨。规定每双周二下午2-3节全部课题组教师集中多媒体教室进行专题教研。教研的内容主要有:围绕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主题教研、观看课堂教学录像和专家讲评,教师的专题讲座,集中的课堂观摩与交流等。

2、采用在职培训。对综合实践课题组的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组织对大学课程《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与原理》进行的学习,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为指导学生奠定基础。

3、量化评估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期初每位实验老师必须制定本学期的实施计划、活动台历、活动设计,每学期最少要提供一堂校级公开观摩课,要有教案,课堂实录、反思。期末对整学期进行回顾和总结,提交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有价值性的资料,课题组用《养正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期成果考核表》来评价和考核教师的工作,肯定有突出成效的教师,推选在课题组中作讲座。

总之,通过三年的课题研究,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经历了一次次成功的探索,迎来了万紫千红的春天,真正地与新课改走到—起。成绩只能说明过去,未来从今天开始。今后,综合实践活动的常态化实施,我校仍将风雨兼程,保持着旺盛的热情,弘扬科研精神,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思考,不断创新,不断追求,力争再创另一个新辉煌。

共5页,当前第5页12345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最新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088 字

+ 加入清单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最新)

课题名称

《小学美术课教学全过程评价研究》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们在美术教学的整合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果。但却忽略了对美术教学评价的研究与实践,使得美术教学的评价相对滞后。影响了新课程整体育人的功能。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为学生全面发展而评价”的理念下,构建一种全面的,完善的,重过程和创新的美术评价体系尤为重要.。

科学的评价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完善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逐步完善自己的学习活动。

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及理论基础

指导思想:按照新课程的基本精神,在系统地、科学地和全面地搜集、整理、处理和分析美术教学信息的基础上,对美术教学的价值作出客观而较为准确地判断,包括对课堂教学、学生、教师、作业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将评价的焦点指向学生的美术学习与发展,即关注学习的结果,又重视学习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促进美术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本研究将促进美术课程评价体系的完善,力求探过一系列有关学生、教师、课堂的美术评价方案,让中小学美术教师能有效操作,检测课程实施与目标达成情况。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该课题呈现出评价目标发展性,评价主体多元性,评价内容综合性,评价方式多维性特点。 是以一种发展的眼光来关注学生发展。

美术教学全过程评价即是把美术教学评价贯穿于美术教学的全过程,对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表现,构想创意,课堂作业做全面评价。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美术课的类型,学生年龄特点,个体能力差异,灵活机动采取不同评价方式,让学生保持最高的兴趣点。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前期准备阶段:XX年6月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查阅文献,收集资料。明确课题组成员分工。

二,全面实施阶段:XX年9月---XX年11月

1.重新设计美术作业模式。

2.课题组成员收集成功的课堂教学案例,并分析和研究。

3.积极撰写美术教学评价课题的相关论文。

4,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1)新课程美术教学评价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2)美术教学评价操作模式与实践研究

(3)学生评价的指导策略研究

(4)学生作业评价操作办法与标准

(5)学生美术综合素养测评方案

(6)美术课堂教学评价量与质性标准

(7)美术教师综合素质测评标准、细则

总结阶段: XX年11月----XX年12月

对课题组成员实施内容进行整理,分析,完成结题报告,展示研究成果。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该课题最终呈现一个话题:美术教学评价对人有什么意义?

在课题研究后的教学中,美术课堂教学评价具有愉悦性。师生都处于一种愉悦状态,人人都获得美感满足,学生美术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二数学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初二,全文共 1994 字

+ 加入清单

初二数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课题名称:初二数学成绩分化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提出有待解决和重视的现实问题,论述本研究的价值或重要性)

一、 研究背景

初二数学成绩两极分化成因:

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内在心理因素。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

2、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

3、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要求。初二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

二、研究意义

一句流传很广的话:初一不分上下,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精辟概括了初中三年的学习发展状态。作为初一到初三的过渡期,学生的成绩是在初二开始拉开距离的。从摸索的初一阶段进入到初二,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后,有些同学一下子就放松下来,以为初二是初中三年里最轻松的一年,可以更多的丰富课外生活和发展兴趣了。心理上的盲目松懈,导致学生学习失去方向性和方法性,从而导致两极分化现象的产生。初中二年级数学两极分化现象尤为明显。同时它还波及和影响其他一些学科的两极分化,使一批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信心。防止两极分化,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关键词界定清晰、准确,限定研究范围,明确其含义,提示课题研究方向和角度)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起始阶段学生对数学学习热情高,好奇心强,学习成绩较好。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同学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勤学苦练,因而继续保持优异成绩,进入良性学习循环。而有些同学随着难度的加深及兴趣的减弱,加之缺乏必要的努力,因此学习成绩一步步地落后掉队。优等生的越学越好,及学困生的越来越差,便形成了学习上的两极分化。两极分化影响着教学计划的实施,不利于数学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我们教学中的难题之一就是要防止学生的两极分化。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研究的主体部分,重点回答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要求阶段划分合理,任务明确,举措得力,表述清晰,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基本的教育科研规范)

本课题作为西安市教科所基础教育“规划课题”XX年度的小课题,研究进程必须遵循《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管理办法》(试行)所规定的研究要求和实践安排。

第一阶段(.9):组建团队,选题申请。

依据西安市基础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所发布的《西安市基础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指南》中所列研究范围,我们自愿结合,组成了以杨艳玲,李莎为负责,曹珍珍、李海智、杜静、王俊彪参加的小课题研究小组,经小组成员商议和讨论,自主确定了本课题,并有课题负责人填写了《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立项申请·评审表》,报送我校教研室申请报送立项。

第二阶段(.9--.10):立项培训,准备开题。

参加教研室小课题统一培训,学习《西安市小课题管理办法》(试行),认真学习小课题研究的有关文件、书籍,思考、讨论和明确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计划,填写《西安市小课题实施方案》表,准备参加作为基地学校的统一开题仪式,获取专家指导。

第三阶段(.10.—.4):分工协作,实施研究。

1.调查研究:采用谈话和问卷等方法,弄清两极分化的原因,制定防治措施。负责人:李莎

2.行动研究:用最新的理论,针对我校存在的实际情况,修订行动方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探索新的教育行动方式,实现师生双向协调的一致性,确保行动结果的绩效。负责人:李海智 王俊彪

3.经验总结:边操作边总结,边反思边调整,课题结束。 在此阶段完成结题报告。负责人:杜静 曹珍珍 杨艳玲

第四阶段(.4-.5):申请结题,准备答辩。

1.准备结题材料。由杨艳玲负责健全小课题“档案袋”一式两份,填写《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申请·评审表》一式三份,并将课题结题报告发到微博里,请求学科指导专家组负责人审核结题报告,并签署同意结题的初步意见。

2.准备答辩材料。

(1)检查结题材料;

(2)准备答辩提纲:

成果阐述、研究过程、初步成果,后续问题——

a.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

b.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c.取得了哪些成果?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课题成果的主件为结题报告,附件为研究中产生的相关论文、随笔、叙事、设计、课件、教具等等,这里的预期主要是对附件的成果表述)

通过对学困生心理问题和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及早发现造成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成因、及时总结对策,使学困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最终实现“学生成材、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和谐目标。

⑴ 阶段成果: 通过对某一个具体问题(如两极分化的成因、学困生的转化、防止两极分化对策等)的初步认识,形成课题的研究成果,并形成论文等。

⑵ 最终成果:收集各个阶段的研究成果,汇总。分析、研究,得出最终成果,形成论文等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学生物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中学,学生,全文共 3198 字

+ 加入清单

中学生物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一、课题名称:

《地方生物课程资源利用与教师专业成长》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

根据省教育厅制定了《广东省中小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XX年)实施方案》,建立了“高校、市县培训机构、中小学教师工作室”三位一体的骨干教师培养体系,通过发挥高校、市县教师培训机构和中小学教师工作室各自优势,形成全省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研究、发展共同体,促进全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促进“主持人”自身专业水平新提升,实现“让骨干教师成名,名教师更有名”的双重目标,打造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标志性和示范性的领军团队,带动全省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提升的方案精神和我校的实际情况,长期以来,生物学教学多以枯燥无味的课本讲解、学生死记硬背、大量的练习渗透为主,学生的能力培养无从谈起,大部分学生连学习生物的最基本的热情都没有了,而且很多学生还认为是一门“副科”,所以提不起学习兴趣。近几年,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下,我市已将史地生纳入中考,学校从上至下都对生物教学有所重视。新课改提出:教师要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开展教学的传统做法,打破课堂内外的约束,“鼓励师生充分利用身边资源,不断进行创造性和实践性活动,缩小学校与社会、课程与生活的距离,组织学生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进行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如果教师能在生物教育中结合本地的生态特点,利用本地的生态资源,会在学生的思想教育、陶冶情操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们在使用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中还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尤其是课程资源短缺问题是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一个最大障碍,是使用新教材中最感困难的问题。如何解决课程资源短缺问题,这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于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适于学生发展的各种课程资源。那么,针对我校是一所完全中学并处于粤北山区,我们可以利用的生物课程资源有哪些?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这些都是迫切需要我们认真加以探讨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了此课题,为了整合我校的生物课程资源,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及教育教学能力;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爱,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1、“生物课程资源” 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课程资源的新理念,即课程实施所需要的资源统称为课程资源,它包括教材、教具、教学仪器、学校图书馆、少年宫、科技馆以及周边的自然环境等有形的物质资源,也包括教师的知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家长的支持态度和能力等无形的资源等。

2、“开发与利用” 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指探寻一切有可能进入生物学课程,能够与生物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生物课程资源的利用,是指充分挖掘被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的生物教学价值。

3、研究的变量

(1)、自变量 生物教学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因变量 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教师的发展。一方面,学生的发展将受益于大量丰富的、具有开放性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另一方面,课程资源的开发对教师提出了新的专业能力要求,即课程开发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开发者。

四、课题提出的依据

1、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生物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当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开展生物教学的传统做法。

2、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观点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得好:“花草是活书,树木是活书。飞禽走兽小虫微生物是活书。山川湖海、风云雷电,天体运行都是活书,活的人,活的问题,活的文化……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变化,都是活的知识宝库,都是活的书!”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呼声越来越高,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学校及周边的生物资源,将这部宏大深邃的“无字书”融进新课程,使之成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

3、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

五、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新的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课程资源的概念,丰富的课程资源对实现教学目标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我校课程资源匮乏,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不高,就此现状,特提出本课题,旨在引导学生主动地开发和利用一些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课程资源,并能灵活地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希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课题实施

1.确立课程资源开发的内容

(1)地方生物课程资源有哪些?

(2)教师如何利用这些地方生物课程资源进行教学?

(3)通过对地方生物课程资源的利用,学生素质哪些提高?

(4)通过对地方生物资源的利用,教师的专业水平哪些方面提高?

2.制定课程资源实施的计划

课程实施对象:七、八年级、高一、高二学生。

指导老师:七、八年级、高一、高二级部分生物教师。

课时安排:集中安排和分散使用相结合。集中安排:每周二下午第八节;分散安排:由各指导老师和学生自由协商安排。

七、课题研究的内容

(1)地方生物课程资源:通过实地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和收集学校周围的人文和自然环境中可以利用的地方生物课程资源。

(2)对地方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利用地方资源初中学生进行第二课堂或兴趣班,高中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等。

(3)通过对地方生物课程资源的利用,促进了学生的发展:通过测试、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验收;

(4)通过对地方生物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实施促进了教师的成长: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和观念、组织能力、科研能力均得到提升(通过优秀课例,优秀论文等体现)

八、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学习《课标》以及生物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专著,以及查阅国内外生物教学法方面的文献资料,用以找准初中生物学科教学与清远本地生物资源的结合点,并用先进的教育观点指导生物课堂教学,达到双赢的效果。

(2)调查研究法:对中学生物教学中相关的清远本地生物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分析,为以后推广中学生物教学与清远本地生物资源整合提供客观依据和现实起点。

(3)案例研究法:用于研究地生物资源对教师的教学效果以及专业发展的影响;

(4)行动研究法:在各班级进行生物学科教学与清远本地生物资源的整合过程中,始终强调行动的重要性,边研究边行动边反思,在行动中落实和调整方案,检验和发展初中生物学科教学与清远本地生物资源的整合创新。

九、课题研究的时间和步骤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一年,自XX年5月起,于XX年5月结束。具体步骤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申报阶段(XX年5月~XX年6月)

认真选题,查阅资料,填写课题申报表,制定个人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XX年7月~XX年3月)

(1)组织教师培训:学习《生物新课程标准》以及生物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专著,以及查阅国内外生物教学法方面的文献资料,听各种教学的培训讲座,观摩同行优秀教师的展示课。

(2)开展教学研讨活动。课题组各成员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实践研究,每月集中一次进行研讨,整理教案,进行反思。

(3)选择几节成熟的示范课对外展示,总结示范课的教学经验。

(4)指导学生调查清远阳山生物资源,撰写调查报告。

(5)充分挖掘社会各相关单位和部门的潜力,开展相应讲座。

(6)充分利用清远阳山本地生物资源进行在课外综合实践活动。

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XX年4月~XX年5月)

内容分析,整理资料,撰写实验报告和专题论文。

十、预期成果

1、读书笔记 几份

2、优秀教学案例 几个

3、课题研究报告:总结课题研究的收获与不足,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预期目标与实际效果相结合。

十一、课题组成员

组长:邱航妹

成员:杨海林、欧志敏、肖镜明、谢和娣、陈秋炎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安康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方案措施,汇报报告,全文共 1357 字

+ 加入清单

安康市基础教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

安康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

时间:. 5.23

立项号

xktXX0932

课题名称

农村中学历史课堂快乐教学策略

负责人

刘红艳

所在单位

宁陕县城关初中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新一轮课程改革为现代教育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对农村学校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机遇,我们可以借此大刀阔斧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以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现状,最大限度地提高历史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历史育人的功能。同时这对我们也是一个挑战,我作为一名农村初级中学历史教师,对新课改有许多的问题与困惑。由于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教学条件、教学环境、学生基础、教师素质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与当前课改相冲突的因素, 具体表现为:

1.历史课程不受重视,对历史课定位不准确。历史课往往被视为可有可无的“副科”,(学校、学生和家长都陷入这样的认识误区),影响教师教学热情,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2.教学方式陈旧、单调。在现代教学手段日益发展的今天,农村中学历史教学仍采用传统的教学形式,凭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向学生灌输历史知识,要求学生死记硬背,难以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有些老师希望能用一些新颖的方式上课,却因那近60人的大班额“望洋兴叹”;有些老师希望用多媒体上课,可是,当前又有多少所农村中学能拥有这样的设备?

3.历史教师应专职化,自身水平亟待提高。农村初中历史教师多为兼职教师,没有接受系统的历史教育和教学训练,这些是农村中学历史老师专业技术水平的总体情况。这种专业水平怎能保证教学质量?

4.历史讲述的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以记述历史事件为主体,其内容与社会现实距离遥远,给学生一种历史离自己很遥远、触不可及的感觉。特别是农村学生,把历史科当成“小科”、“副科”、“杂科”的代名词。课余基本上不在历史科花时间成为普遍现象。学生的偏见无疑会使历史教学在实践中严重打折。正因如此,学生的历史知识底子薄,基础差。面对记忆繁多的历史人物、时间和事件,许多学生觉得困难重重,无从下手,只能是望史兴叹。长此以往,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从大到小,从有到无。

如何改变当前农村中学历史教学所面临的这一系列困惑?培养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尤为重要。兴趣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春秋时期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对学习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历史教学改革过程中,农村中学历史教师如何在近乎“四面楚歌”的历史教学环境充分调动一切因素,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把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起来,相信这是我们每位老师都十分关心的问题。如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就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重要课题。而快乐教学无疑是打开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兴趣之门的“金钥匙”。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做为当代一名教师他的创新,就应是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的教学理念的中心是制造快乐,“寓教于乐,其乐无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一切方法、手段和设施,尽可能在去制造快乐,让学生们对学习充满了兴趣,快乐地去说,快乐地去想,去看,去做。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数学小课题研究报告_研究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3464 字

+ 加入清单

数学课题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必须绝对如实地反映客观情况,一切叙述、说明、推断、引用,必须恰如其分。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数学小课题研究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

一、课题名称

有效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合情推理能力养成

二、课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在重新审视传统几何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证明重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能通过观察、试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证明一些有关三角形、四边形的性质,从中体会证明的必要性,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初步感受公理化思想”。

学生要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是分不开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过程要靠语言表达,而语言的发展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地说理。如:说定义、定理、法则、公式、过程、算理、方法、规律、题意、思路、数量关系、式义等,从而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能够想到问题的结论,但是不能说清思考的过程,不能讲清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尤其是很多学生只重视问题的结果,却忽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还有的学生会说不会写或会写不会说,渐渐地就走入了不敢说、不想说、不会说、不能说的误区。针对以上问题,我确定了“有效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合情推理能力养成”这一课题。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逐步探寻行之有效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及书面表达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使学生养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规范答题的习惯,力争使学生敢说、想说、会说、能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适应中考改革的需要。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以实验操作性活动为主要形式,通过类比、归纳的方法,来使学生建立空间与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以达到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的实验几何,逐渐摆脱欧氏几何的那种环环相扣的逻辑联系,以及严密抽象的演绎推理形式。

五、课题研究过程

(一)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1)学习和掌握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要求。(2)研究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原因。(3)制定研究方案

2、试验阶段:(1)在数学教学中寻求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策略。(2)实施具体方案。(3)反思经验与不足。

3、总结阶段:(1)根据课题研究,观察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的变化。(2)对课题进行总结,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二)实施过程

数学家波利亚说:“数学可以看作是一门证明的科学,但这只是一个方面,完成了数学理论,用最终形式表示出来,像是仅仅由证明构成的纯粹证明性。严格的数学推理以演绎推理为基础,而数学结论的得出及其证明过程是靠合情推理才得以发现的。”合情推理所得的结果具有偶然性,但也不是完全凭空想象,它是根据一定的知识和方法做出的探索性的判断,因而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教会学生合情推理,如何用恰当的数学语言去表达出来,是一个十分值得探讨的课题。

首先,我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的成因采取谈话法和问卷法进行调查。通过调查主要总结出四大成因:一是心理素质差,虚荣心强,怕答错或答不好而被同学或老师笑话。二是性格内向,不想或不敢表现自我,或没有机会发言渐渐封闭自我。三是对知识缺乏系统的理解,不能有条理的分析问题解答问题。四是没有严谨的学习态度,不会走就想跳……不会用数学语言规范答题。

可见,语言表达能力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也会间接影响学生的个人交往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发展。新课程加大了实验几何的内容。因为它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同时降低了几何学逻辑严谨性的要求,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都可以从数学活动中获益;而且通过活动掌握空间性质,更易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归纳类比,以及创造力等,这些明显的长处日益受到重视。下面我就结合新课程理念,结合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的成因,结合课堂教学谈一下自己的几点做法:

1、正人先正己,规范自身的教学行为。认真备课,课堂语言力争不拖泥带水,做到正确、科学、简练、规范、有条理,逻辑清晰,连贯。坚持使用数学语言授课,不口语化。板书示范有针对性,给学生以良好的引导,让学生从简单的模仿做起,逐步认识到答题规范的重要性,同时,板书设计要美观大方、简洁规范,让板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从而不由自主的模仿。例如:在教学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时,我边板书边领学生总结了五字方针:设、列、解、检、答。学生按照这五字方针,就能较规范地完成类似的数学问题了。

2、创设学生语言表达的时间和空间。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如果只以教材的内容为素材对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进行培养,毫无疑问,这样的教学活动能促进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的发展。但是,除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以教材内容为素材)以外,还有很多活动也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例如,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作出判断和推理,许多游戏很多中也隐含着推理的要求。所以,要进一步拓宽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渠道,使学生感受到生活、活动中有“数学”,有“合情推理”,养成善于观察、猜测、分析、归纳推理的好习惯。

3、注重学生对新知的经历与体验。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营造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有展示、表达数学的权利和机会。如在学习“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这一平行公理时,教师和学生一起通过画图、试验后,让学生归纳出这一公理,此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表述。在教师进行补充归纳后,学生对此公理中的“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专业化的用语难以掌握可让学生读一读感受一下,领会其意义,或与同桌互相

进行交谈。在充分给予学生“说”的机会的同时,教师逐步地要求学生答对所问,用词准确,语句完整,注意引导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简洁性、条理性、逻辑性、长期坚持下去,能让学生学好数学术语,用好数学术语,讲好规范的数学语言。有了亲身的体验和经历,学生才会有感而发,有话可说。

4、榜样力无穷,用学生去影响学生。数学教学中经常遇到用语言表达有困难的问题,我让那些具有示范作用学生先说,使其他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怎样去表述问题,怎样表达才有条理;另外,让那些书写规范的学生到前面板演,这样要远比教师一遍一遍的强调作用更明显。对于刚刚接触的问题,我让同桌之间,小组内的同学之间,在解答问题后,互相检查,指出对方的不足。在作业或试卷的解答中语言表达比较突出的学生,我让他们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同学,用他们的规范解答去影响其他学生。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强化了对语言表达的重视程度。

六、课题研究的反思

传统数学教学中,就是以几何教学为主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学习数学证明方法的。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注重采用“形式化”的方式发展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忽视了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应当指出,数学需要演绎推理,更需要合情推理。科学结论(包括数学的定理、法则、公式等)的发现往往发端于对事物的观察、比较、归纳、类比……即通过合情推理提出猜想,然后再通过演绎推理证明猜想正确或错误。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是既不相同又相辅相成的两种推理形式。新课程中关于几何教学的处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学生合情推理与证明能力的要求,也与过去有所不同。教学中要通过观察、猜想、实验、讨论、探究,最后再逐步引导到证明,这是一个完整的推理逐步发展的过程。

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大多数学生都达到了敢说,想说,会说,能说的程度。学生能够主动约束自己的语言表达习惯,力争规范。但是研究过程中还有困惑的地方,例如:如何做好口语表达向书面表达的过渡,如何把数学中的语言表达与其他学科整合起来,如何更好的照顾到那些超弱势群体;作为老师都希望能不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但时间从何而来?教学内容完成不了怎么办?若学生就是不肯说,该怎么办?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1、课题研究的方案及报告。

2、案例分析及论文。

八.课题研究的体会

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全新的认识。初中数学教学中,掌握数学语言与数学知识是相辅相成的,语言作为“思维的外衣”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而知识作为语言的内涵,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言。因此,初中数学教学应该重视数学语言的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方案措施,汇报报告,全文共 1705 字

+ 加入清单

基础教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几何直观在小学低段数学中的运用研究》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研究背景:

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出现学生在给出结果,老师在总结时用抽象的文字叙述后,学生因为年龄小,抽象思维水平不高,有些问题感到解释不清、不知如何用语言表达,陷入了“冷场”的窘境。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不少学生缺乏灵活、有效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和方法。

研究意义:

首先,几何直观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很重要的科学研究方式,在科学发现过程中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对于数学中的很多问题,灵感往往来自于几何直观。

其次,几何直观是认识论问题,是认识的基础,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最后,几何直观是揭示现代数学本质的有力工具,有助于形成科学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借助几何直观,揭示研究对象的性质和关系,使思维很容易转向更高级更抽象的空间形式,使学生体验数学创造性工作历程,能够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在许多情况下,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几何直观不仅在“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中。因此在小学低段数学学习中渗透进行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拐杖”,也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提升学生数学素养,这也有助于更好地衔接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为孩子今后进一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我们选择了《几何直观在小学低段数学中的运用研究》作为我们的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几何直观:几何直观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几何或者其他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

小学低段的孩子们思维水平止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几何直观凭借图形的直观性特点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抽象思维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充分展现问题的本质,能够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大门,开启智慧的钥匙,突破数学理解上的难点。在教学中通过对学生空间想像能力、直观洞察能力和用“图形语言”来思考问题等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认识几何直观在数学学习中的意义和作用,初步学会数学的一种思考方式和学习方式。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课题研究的步骤分三个阶段:

一、申报阶段(XX年5月至XX年8月),开题研究起步阶段,组织课题组人员再次调研,梳理本课题的现实背景意义、研究对策以及研究进程,进一步完善了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XX年9月——XX年3月)

1、在“图形与几何”领域内容的教学中尝试对演示、操作、画图等教、学方式的研究,探索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有效方法。

2、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尝试通过对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夯实学生图形领域内容基本功,发展学生图形猜想意识等的研究,探索发展学生直观洞察力的有效方法。

3、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尝试通过引导学生用图形解释、理解、分析、记忆数学知识或现象的研究,探索出有效发展学生用“图形语言”来思考问题能力的方法。

实施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学习,并对研究情况进行不断的反思和改进,并撰写相关案例、论文。根据预设的研究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课题研究。

三、总结阶段(XX年4月—XX年5月)

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申请成果鉴定。

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预期成果:

1、调查报告。对小学低段学生将几何直观在数学学习中的运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解该课题研究的学生基础。

2、阶段性研究小结。对每阶段的研究进行反思、总结,并对下阶段研究的内容、形式等进行调整,以通过不断的反思、调整,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3、案例、论文。通过对在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典型个案的收集和分析,反思实践中学生发展情况,积累鲜活的案例,形成案例分析;通过对整个研究过程的反思、总结,提炼出行之有效的发展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几何直观的方式、方法和途径的运用,形成论文。

4、结题报告。

综述课题研究情况,总结在一年的研究过程和学生几何直观能力发展的状况,提炼出有效的教学方法,体现研究成果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数字化校园建设课题研究论证报告[页4]_研究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校,全文共 1304 字

+ 加入清单

数字化校园建设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d.开设德育交流互动频道,融合德育教育、心理教育、卫生健康教育等内容,

结合学生及班级实际,在网络平台中开展德育教育,学校定出主题性内容,学生通过网络将心得体会、实践活动过程中的文字和图片材料、网络讨论等互动形式进行交流探讨,让所有学生参于讨论。

e.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个性特长,以学生博客、班级主页、个人主页等形

式开辟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栏目,让学生自主参与校园网内容建设,充分展示个性特长。在展示自我中体验幸福。

f.让学生在校园平台展示“幸福”。根据我校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关注

精神、让学生幸福成长”,让学生在网上展示自己的幸福:一句幸福的话,一张幸福的图片都能表达学生的幸福。如学生们正在美化校园,学生可以说一句“我种的花开花了”、一张自己种的植物的成长图片、今天老师让我当“小老师”了等让学生觉得高兴幸福的事,让所有学生都有幸福可展示。

g.以家长、社会需求为中心,构建校园信息发布平台,拓展校内外交流空

间,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育的局面,开设家校互动、校园信息等栏目将学校工作中要求家长、社会配合的内容予以公开,开通答疑、交流平台,在网上和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进行交流探讨学校工作。全社会同心同力为孩子幸福成长而努力。

3)展现“数字化校园”对学生幸福成长的成果。

a.在“数字化校园”平台上,师生转变教育、学习观念,快速学会利用“数

字化校园”这个幸福的平台沟通、展示、提高自己。

b.形成良好的“数字化校园”使用氛围,持续营造幸福的网络环境。师生积

极为充实“幸福平台”出谋献策、踊跃参与各主题活动、大胆展示自己积极向上的一面,营造一个健康的平台环境。让这个“幸福平台”可持续发展。

c.学生在平台上不同的栏目展示和锻炼自己,学生的个性化得到发展、学生

自信心和综合能力轻松得到提高,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字化校园”这个幸福平台带来的心理和精神上的幸福。

3、创新之处

1)“数字化校园”建设体现在为“学生幸福成长”服务的理念上。

2) 让所有学生都有展示自我机会,促进所有学生幸福成长。

3)让学生在参与校园网站的建设和管理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更

全面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校园成长元素,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丰富的终生难忘的校园生活经历。更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建立良好人格。成就学生幸福人生。

四、本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并学习有关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相关理论,了解数字化校园的内涵,明确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价值所在,为本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2、调查研究法:到数字化校园建设情况良好的兄弟学校调研取经,向本校教师、学生进行调研,搞清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数字化校园,看看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数字化设施设备和功能,能达到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

3、实践反思法:依据研究目标和本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体系,制定本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方案,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和反思中建设以“学生幸福成长”为目标的“数字化校园”。

4、实践评估法:分析学校软、硬件建设现况、学校师生特点、网络应用情况等,通过实践应用分析、评价“数字化校园”在运行中的效果。

共6页,当前第4页123456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教师小课题研究报告_研究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教师,全文共 3941 字

+ 加入清单

教师课题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是对课题研究的最为集中的阐述和说明,是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是专家和上级科研部门鉴定研究成果的主要依据。为大家分享了教师小课题的研究报告,欢迎借鉴!

《培养学生互批互评作文能力的研究》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学段学生作文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强调要培养和训练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养成修改自已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可见,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的自改作文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叶圣陶老先生也曾说过:“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导地位了吗?”他还说:“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者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

而现实教学中,老师们“一批到底”,批作文成了教师最烦恼的事。耗费了大量心血,收效却不大。学生怕写作文,总是对作文不感兴趣,更写不好作文。作文批改也就成了贯彻教师写作意图的过程,学生则变成了被动接受的容器。这样做的确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此,我确立了《培养学生互批互评作文能力的研究》这个课题。

二、概念界定

本课题的研究有三个概念:

学生,他是作文的主人,也应是批改和评讲的主体,学生成了主体地位,他就会有兴趣,就会乐学。

互批互评:作文写好后,是学生间的互相批改,互相评讲,不是老师包办。

作文:是学生自己写的文章,不是其他地方选来的文章。

三、研究目标

1.通过互批互评来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赏析能力。

2.培养学生批改作文、评讲作文的能力,使批改成为习惯,以提高写作的能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四、研究内容

培养学生互批互评作文的能力

本课题系苏州市中小学“指导学生自学”微型课题,课题编号1009059,组长:朱建荣。主要研究成员:施路平、郑咏梅、蔡秀兰、方芳等

五、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收集有关学生作文自改能力培养方面的科研文献,获取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综合,从中提炼出与本课题研究有价值的资料。

调查研究法:通过访谈、问卷等方法,对学生作文批改现状以及学生自改作文能力进行调查研究,并加以分析综合,为课题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实验研究法:以课题研究计划为目标,对各个阶段的研究不断地进行计划、研究、总结、修正,使课题研究科学、规范、合理。

经验总结法:通过对课题的研究,不断地加以总结,把获得的经验加以提炼总结,以期从中探索出一些教学规律,来指引今后的教学工作。

六、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拟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xx年10月:1.学习理论,我们学习了黄大龙、朱治国合编的《生态课堂理论》,学习了《蔡明讲语文》和蔡明老师的一系列有关生态课堂的文章。2.酝酿制订了方案,我们的方案获得市方案评比二等奖。

第二阶段:(20xx年10月——201x年1月)按计划实施,根据实际情况,搜集整理第一手资料,认真分析研究并小结;及时上传到网页。

第三阶段:(201x年2月——20xx年3月)我们积极做好研究活动,成员们每人围绕课题开公开课。有几人多次上了课题公开课,及时资料整理、总结,及时上传。最后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七、研究过程

首先,我们学习理论,以提高理性认识。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生态理论,基于蔡明的生态课堂的原则和黄大龙朱志国的生态课堂理论,我们认识到让学生互批互评作文就是以关注学生生命为主的生态教学活动。他是培育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

日常活动

09年9月朱建荣对市骨干教师开作文评讲课

201x年3月11朱建荣老师开校级公开课:关注差生的作文评讲——我来帮你写作文

10年3月24郑永梅老师校级作文评讲课——《捕捉特征 细致描绘》

10年10年4月7方芳开校级公开课作文评讲《你在我心中》

10年4月14号施路平老师开作文评讲课——怎样围绕中心选材

10年4月27蔡秀兰校级公开课——怎样批改作文

201x年5月13市督导室来调研,市学科带头人朱志国听了朱建荣的作文评讲课,说值得推广。

201x年9月29朱建荣老师参加袁建忠书记的生态作文结题会

201x年10月19朱建荣老师给苏北宿迁市曹集中学老师交流学生互批互评作文的做法。

201x年11月22号,市教研室书记中听了朱建荣老师的课后说值得推广。

201x年11月24日,在市教学活动展示月中,施路平、郑咏梅老师上作文指导展示课,朱建荣老师上作文评讲推荐课。这次基教科顾松鹤科长在听了朱建荣老师的课后有三点评价,1.港区初中的语文老师凸显了一个理念——用教材教,学后注重应用,培养学生素养和能力。2.实施了一种策略,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中来。3.养成了一种市进修学校卢金霞老师评价朱建荣的课:“将批改与指导相融合,将批改与作文升格训练成一体,将这次批改的目标与本次作文训练的目标达成相一致”。

推荐课后与进修学校张老师交流,受到张老师邀请。

201x年11月30号朱建荣老师应常青藤学校邀请去交流学生互批互评作文方法.

201x年3月11日我们邀请生态语文群老师来我校听朱建荣老师的作文评讲课,并进行评课交流

八、研究成效

本课题研究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学段学生作文训练的要求。《课标》特别强调要培养和训练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养成修改自已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也符合叶圣陶老先生说的:“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导地位了吗?”

本课题基于课堂,恰好符合张家港市生态课堂教学的理念,让学生互批互改互评作文,就是以关注学生生命为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生本性原则、生命性原则、生成性原则、生动性原则、生活性原则、生长性原则得到充分体现。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学生互批作文,是对同学作文的鉴赏,又是对课文鉴赏的复习应用,能督促他们在阅读课上作批注,他们的评语越来越准确,表明鉴赏能力越来越高。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学生写得体批语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运用规范符号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经过训练,批语越写越得体,各种修改符号都能准确运用。在评讲同学作文中,能够积极中肯的发表意见。语言表达能力明显得到提高。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激发了学生乐学,提高了写作能力。“学生的乐学心理主要来源于自己的创造个性和创造思维所产生的结果能被认可和接受,其价值能被实现。”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中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让学生评讲作文,就是肯定学生的能力,相信他们有鉴赏能力,是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表现,表明老师重视学生的观点、意见、建议。学生得到了老师的信任,课堂的民主和谐度就高,学生心里就轻松了,没有压抑了,学生就能积极思考,大胆发现,大胆发表意见。学生的日记可以证实他们对作文的兴趣和快乐。学生的兴趣起来了,他们的作文就越写越好了。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促进师生成长。

学生评讲作文是在学生互批的基础上的评讲,既要评讲作者所写文章优劣,又要评讲批者的批语是否准确。这是一个鉴赏过程,要检查作者的写作水平,又要检查批改者的赏析能力,无论是批改还是评讲,都要检查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具体到评讲,又要听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所以,每一次的互批互评对师生都是一次挑战,一次提高。它激发了学生自我提高,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个体意识。这种成长过程包括强化自省、强化自评、强化自控。学生在自省、自评、自控中成长起来。这种课堂也激发了教师的知困意识、探究意识和问题意识。有了知困意识就促使你去多读多看。所以也促使了教师成长。

5.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形成了作文教学的特色。20xx年3月11日我们邀请生态语文群老师来我校听朱建荣老师的作文评讲课,并进行评课交流。新生代教师,青年名师梅洪建听课后的评价“a.一直以来,在功利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为了分数早就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朱建荣的课让学生不是站在写的角度来审视文章,而是站在“理想的作者”和“高明的评者”相结合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理想创作能力和批评鉴赏能力。这个过程不是对别人作品评论好与坏的问题,而是在自己有了相对理想的思路之后再对别人的作品的品评中进行自然的升华和再创造。这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最佳途径。b.一直以来,在很多人在阐释性的语文中,早就剥离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将课文的美点消解在对知识性记忆和内容性的再现之中,在“意”的强化中,忽略了“文”的魅力。在朱建荣的课堂中,不但达到了“文”“意”的自然统一,而且是反向的在作文评改的过程中达成了对课文中“文”的反哺。在更高的层次上锻炼了孩子的审美能力。c.一直以来,孩子们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意看到别人的美,只看到别人的不足。但在朱建荣的作文评改过程中不仅仅让孩子发现了别人的不足,更让孩子们发现了别人的美。同时在对评语的评价环节,更能体现一个人的再认知以及培养孩子的接受批评的能力。这种无形中的人格培养,则是教育的永恒追求。”

6.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对新课改的认识。

老师们明白了学生互批互评作文就是关注学生生命的生态作文教学。互批互改作文最能反映生本性原则,学生评讲作文最能显示生命性原则,在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评讲课上,生态课堂的生动性原则、生成性原则都得到充分体现。

7.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教师的指导作文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868 字

+ 加入清单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

在论文开题报告中我们要撰写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交代清楚此次研究的基本情况。论文开题报告是在确认研究课题之后,为此研究课题所撰写的提交上级课题可行性报告。

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这个课题要研究的内容,研究内容要比研究目标写得更具体、明确。目前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只有课题而无具体研究内容;

2、研究内容与课题不吻合;

3、课题很大而研究内容却很少;

4、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这对我们整个课题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们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一点一点地去做。这里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某省“”重点课题《初中语文活动课研究和实验》的研究方案指出,本课题研究的中心是,如何科学有序、切实有效地开展初中语文活动课。具体内容包括下列三个方面:

1、根据初中各年级学生的情况和语文教学要求,对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对学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素质的发展进行详细的目标规定,从而建立初中语文活动类课程的目标体系。

2、根据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安排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的内容,内容的安排力求充实、精确、有序,并初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活动课内容体系。

3、根据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内容和初中各年级学生的特点,探索初中语文活动类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确定活动类课程的教学时间、空间及程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多种切实可行的可操作的语文活动教学模式。

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

课题开题报告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部分主要写:你为什么要做这个研究?这个研究做出来有什么作用?

2. 研究现状

本部分主要写:目前,对于你研究的这个问题,别人都做了什么研究?研究到什么程度?在此基础上,你要做什么研究……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部分:列出你的研究对象与将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4.研究内容

本部分主要写:你论文的大体框架(主要内容)

5. 研究方案

本部分主要写:你研究的主要过程(包括如何设计问卷、发放问卷、回收统计、分析等过程)

6. 参考文献

整体要求:空话尽量少说,把问题说清楚就可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高中物理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高中,全文共 5454 字

+ 加入清单

2019高中物理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传统教学注重将科学的知识体系系统地传输到学生的头脑中,学生大多数时间都用来记忆这些事实,当面临一个新的问题情境时,却往往束手无策,不知如何解决。这样的教育远远落后于时代的要求,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战略主题的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作为一种学校教学模式,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就开始出现在美国医学教育中,但它的正式提出是在1980年美国数学教师协会的《关于行动的议程》一文中,议程强调“问题解决必须处于学校数学教学的中心”,并给出了一些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课程和许多具体实施建议。新加坡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突出强调问题解决的作用,明确指出“通过数学问题解决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和推理技能”。日本中小学教学中已基本形成了比较稳定的问题解决学习模式,通过问题解决,学习历史、地理、国语和各种理科知识,从教材的开发和编制都服从于学生问题解决的实际情况。在我国,从孔子的启发式教学中可以看出问题教学的影子。到了近代,陶行知受杜威的影响,大力提倡生活教育,在我国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尽管实践中已经存在着问题解决教学的思想,但明确提出问题解决教学却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目前,我国开始注重对问题解决学习的研究,从理论到实践都有可喜的发展。理论上,在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的机制、条件、途径、模式等方面都有较深入的研究。实践上,广大教师开始将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理论自觉地用于课堂教学中,发表了一系列的研究文章。但是总的来说,我国的研究基础比较薄弱,研究水平与国外相比有明显的差距,主要表现为: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主要处于理论研究阶段,研究成果主要是引进的国外的理论,没有本土化,缺乏自己的理论体系;针对学科问题解决的研究不均衡。数学学科研究较多,例如,在数学问题的表征、数学解题策略、数学解题能力的心理结构、数学解题的迁移、数学解题中的元认知因素等方面,我国学者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探究和成果。

理科中针对物理学科的研究则非常少;国内目前问题解决研究成果和学科教学实践之间的脱节仍非常明显,有些各行其是,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之间仍然是“两张皮”。因此,本课题组试图通过研究,寻求适合高中物理课堂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并利用身处教学一线的条件进行尝试,为打造高效课堂和改革物理教学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问题

格式塔心理学家卡尔·登克尔在1945年提供的问题定义至今仍然可以采用,他说:“当一个有机体有个目标,但又不知道如何达到目标时,就产生了问题。”这个定义包含了如下三个要点。第一,实验者设定的实验任务,对于一个特定的被试不一定是个问题。实验任务是否构成问题,依赖于被试的知识及使用相关知识的能力。第二,如果一个人改变了目标,该问题就不再存在,或者不用解决。第三,只有当这个人辨别出他的目标与他所处情境的差异时,才真正形成问题。可见,“问题”是一种相对存在,问题有目标指向性。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理解,问题不是发问或提问,而是指存在着至少一种目标,然而却尚未找到达成目标的途径这样一种心理状态。[1]

那么,什么是物理教学中的“问题”呢?我们认为能够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并能够使学生主动地建构新知识,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等或通过设计实践活动探索完成的任务就是问题。

(二)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是一系列的有目的指向性的认知操作活动过程。这是认知心理学家公认的问题解决定义。该定义包括三点:一是问题解决具有目的指向性,前面在界定问题时已说明了这一点;二是问题解决是一系列的操作,问一个成人“1+1=?”,他立即就能说出来,这算不上问题解决;三是这种操作必须是认知操作,也就是说问题解决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活动。[2]

因此,本研究中的问题解决是指: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有可能解决,但又必须通过有目的的心理努力和认知操作才能完成。

(三)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问题解决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如杜威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疑难的情境-确定问题-提出假设-推理-验证;当代美国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选择问题-明确问题-寻找线索-解决问题;巴班斯基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境-组织集体讨论-证实结论-提出问题作业。”[3]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增强了教师教学实践的可操作性。 “中国心理学界在研究各种观点之后一般倾向于把解决问题的通用思维过程分为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4]发现问题的能力是个体思维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能否发现问题取决于主体活动的积极性、主体的求知欲望和主体的知识经验。明确问题是认清问题的关键,要分析问题的要求和条件,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关系,把握问题的实质,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提出假设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方法和策略,是具有创造性的阶段,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检验假设的方法可以通过实践直接检验,也可以通过推论来间接检验。

我们将坚持以生为本,参考国内外的相关模式,构建和实践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物理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促进物理思维教学。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

元认知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为物理问题解决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撑,并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

(一)元认知理论

元认知最初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于1976年在《认知发展》一书中提出的。弗拉维尔指出,元认知通常被广泛地定义为任何以认知过程与结果为对象的知识,或是任何调节认知过程的认知活动。也就是说,元认知是以自身的认知操作的各个方面为对象,并对自身的认知操作进行监视、控制与调节。元认知的本意就是对认知的认知。一般认为,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

问题解决过程中许多研究都表明,元认知起着重要作用,表现在解决问题时首先要能够识别问题、表征问题、拟出解决方案,这些工作必须依靠元认知的指导作用。其次,对问题解决的进程进行积极的监视、控制和调节,一旦发现进程与目标不符,而又相信自己的进程时,就会对目标进行必要的修改或放弃,以确定新的目标。再次,元认知在问题解决中自始至终存在着内反馈的调节,即通过元认知体验来调动积极性和探究性。

(二)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帮助我们从认识规律和学习过程的角度来认识问题解决对于物理学习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认识本质是主题的“建构”过程,学习作为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从本质上说,它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活动,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在教师或学生共同探索、交流下,利用己有知识和经验以及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建立自己的认识结构。

当儿童能用现有图式去同化新信息时,处于一种平衡的认知状态;当现有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平衡即被破坏,通过修改或创造新图式的过程寻找新的平衡过程。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过程逐步建立起来的,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这是皮亚杰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维果茨基创立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则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地研究了“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维果茨基认为“意识”问题的研究是心理科学头等重要的基本问题。他的“最近发展区”的概念表明,儿童是在摆脱日常概念和成人概念的“张力”中学习科学概念的。如果仅仅将源于成人世界的预成的概念呈现给儿童,那么他就只能记忆成人有关这一想法所说的一切。儿童的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发展的关系。取代前概念以及引入科学概念是交织在一起的、彼此影响的,它们发生在儿童从自己早已有的概括和他人早已介绍给自己的概括中产生出自己的想法的过程中。维果茨基因此被认为是社会建构主义者。

布鲁纳将“意义”、“意义的建构”确立为心理学的中心概念。布鲁纳的学习理论是丰富的,其主要命题为:学习是一种积极的过程,学习者在该过程中,依靠自己现在和过去的知识建构新的思想和概念。他认为,教师应该努力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原理。教师和学生应该进行积极对话。教师的任务是将学习信息转换为适合学习者目前理解状态的格式,课程应该以螺旋方式组织。这样,学生就能依靠他们早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建构。

以建构主义为指导的物理学习观、教学观是对于传统教育思想的直接否定,即物理学习是一个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过程,并非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美国数学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学数学就是做数学(knowing mathematics is doing mathematics)”[5],启示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物理的概念知识与技能性知识,关注学生学的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三)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所发展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包含8种智力因素:数理逻辑能力、言语语言能力、空间视觉能力、身体运动能力、音乐节奏能力、人际关系能力、自知自省能力、自然认知能力。这八种智力因素就像是八根柱子,虽然彼此都是相对独立的,但却共同支撑起了“智力”这幢“大房子”。他认为常规教学活动中采纳的传统方法与多元智能理论提出的关于智力发展及本质不相符。该理论提出当今学校偏重数理逻辑智能和言语语言智能的发展,而这两种智能并不能保证孩子在未来生活中获得成功,根据加德纳的观点,如果缺乏人际关系智能和自知自省智能,也难以迈向成功。

我们认为学校的教学不仅仅在于传授学生知识,其他方面的智能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如在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中,学生常常与同伴、教师、周围的人们进行交流,便提高了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能,而学生发展自知自省智能的机会更是各种各样,如通过自我评价、对他人提出的挑战性意见进行反思等。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促进教师的物理思维教学。

2.构建高中物理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进行高中物理问题解决课堂教学实践,促进课题组内教师的专业成长。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重点

(一)研究内容

1.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的研究。

2.高中物理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

3.高中物理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和策略研究。

(二)研究重点

高中物理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查阅近几年重要资料和文献,了解问题解决的研究现状及趋势,了解与问题解决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

(二)行动研究法

结合问题解决理论、新课程标准等,对基于问题解决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初步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三)经验总结法

对相关研究的过程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提炼,呈现高中物理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及其他研究成果。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拟用一年半的时间进行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3~.6)

本阶段还将归纳整理出国内外问题解决的相关理论成果。本阶段拟采用文献研究法来搜集和整理资料,并初步探讨高中物理教学可资借鉴的相关研究成果。阶段负责人:何国泉、朱春华、王晶。

(二)实施阶段(.7~.4)

本阶段是论文研究全面展开阶段,又可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1..7~8:本阶段主要根据问题解决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人本主义理论等和相关文献、教学方法、模式、理念,试对物理问题解决课堂教学进行界定,同时论述物理问题解决教学的目标、原则。本阶段拟采用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完成上述研究任务。阶段负责人:邵金泉、宗红梅、张梅。

2..9~.4:本阶段根据相关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对物理问题解决教学方式、策略进行研究,并进行实验尝试,形成完善的物理问题解决教学理论。本阶段拟采用文献法、经验总结法、实验法完成上述研究任务。阶段负责人:吴天明、孙德兵、刘永祥。

(三)总结阶段(.5~.8)

本阶段主要是对研究进行全面梳理总结,形成最终成果。主要工作有收集分析资料、整理研究成果、撰写论文和结题报告。本阶段主要运用经验总结法来整理资料。阶段负责人:程柱建、黄慧娟。

八、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一)阶段成果

1..6 论文:基于问题解决的高中物理思维教学

2..9 论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来源与设计

3..11 论文: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潜能的开发

4..4 案例:部分章节的教学设计

(二)最终成果

1..6 论文:刍议高中物理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

2..7 报告:《高中物理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结题报告

九、课题研究的条件及保障

(一)成员背景

课题主持人现为如皋市物理学科带头人,课题组成员均具有高中级职称,其中硕士研究生3人,南通市骨干教师1名,如皋市骨干教师2名。所有成员教育教学经验丰富,近年公开发表文章几十篇,为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人力保证。

(二)研究基础

课题组所在单位图书馆藏书丰富,并且课题组从XX年3月起已经搜索了大量有关问题解决方面的文章。打造高效课堂是实施物理教育的主阵地,所以本课题除具有研究价值外,还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

(三)保障条件

研究的内容大多来自于课堂,研究成果又将实践于课堂,研究和教学的时间均得到充分的保障,研究的费用也可以自行承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历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4540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教学课堂已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由于教师观念、教学理论、以及策略研究的不够,历史课堂教学依旧不能脱离陈旧的教学模式,存在着如下的问题。如:

1、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旧没有得到真正确立,课堂上还是以老师讲为主。

2、教学内容与学生脱节,课堂上只见内容不见学生。

3、课堂上或是学生没有生成,或是老师对于学生的生成置之不理、蜻蜓点水、束手无策。

4、课堂还仅仅停留在预设的忠实落实上,没有学生的生成,教师把预设的完成作为评价课成功性的唯一标准。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师生教与学的热情,从而使初中历史教育的时效性大大降低。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如何让教学中的教师更多一些创造性,让历史课堂充满智慧,真正把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角色落在实处,叶澜教授提出的生成性教学为我们提供了新思路。生成性教学即是通过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不断产发新的资源,在新的情景下推动教学的进程。生成性教学使得教学更加原生态,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从而大大提高课堂的时效性。

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具有以下特征:

1、课堂的生动可变性。“生成”一词的提出是相对于课前“预设”来说的,以往我们的课堂教学强调的是详尽的课前预设,和课堂上对教案的圆满落实。而生成性教学则强调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关注学生思想动向,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重视课堂上的新生成的资源并给以有效利用。显然生成性教学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课堂教学的鲜活真实性。这是由生动可变性导致的,我们虽然不否认教学的规律性,但是师生共同生活的课堂现实中却充满着很多不可知性,不可预测性,这是由知识差异、性格、习惯不同所决定的,我们只有正视这种差异,展现这种差异,还原学习的本来面目,才能更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和学生的成长。生成性教学的提倡就是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使课堂呈现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的教学模式。

二、课题的界定

生成 是相对于预设来说的,所谓预设,就是“事先筹划”,即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的预先的设计和筹划。而生成,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中,获得积极的课堂体验,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喷射出涌动的灵感。

生成性 是对教学过程生动可变性的概括,是对以往强调过程的预设性、计划性、规定性的一个重要补充和修正。

生成性教学 是指教学过程表现出适度自主和开放,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在预设的教学设计基础上,根据课堂教学过程的实际进展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并且引导学生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

初中历史课堂生成性教学 教师结合历史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初中学生勇于参与的特点设置恰当的教学目标、内容及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生成,并且使课堂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前预设,而是依照师生的活动及时调整教学进程,使学生体验历史,感知生活,使历史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国家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的教学应当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新的基本理念说明: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而这些相互作用的因素,又是非常复杂的,所以导致了课堂教学过程的发展有多种可能性的存在,鉴于多种可能性的存在,在课堂教学前设计一些生成性的目标、内容、方式等,能使新的形态不断生成,并影响下一步的过程。

2、建构主义的理论观点。瑞士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构建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生成性课堂教学设计能使学生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直接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同时又可以使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产生新的生成。

3、“新基础教育理论”。叶澜认为新基础教育并不是要强扭什么,而是要使原本就因生命存在而充满内在生机的教育,从被传统教育弊端造成的“沙漠状态”,重新转回到“绿洲”的本真状态。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说是教育的 “生态工程”,是教育的返朴归真。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教学理论认识,促使教学观念的彻底改变,使教师真正能做到成为学生心声的倾听者,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2、通过研究小组的共同努力使教师能够设计出有利于课堂生成的教案,为生动可变的课堂提供可行性预设

3、通过研究营造适合历史学科特点的课堂氛围,使课堂真正被学生喜欢,成为学生探究社会变迁,提高学生心智的愉快殿堂。

4、通过研究与实践使学生在课堂上自觉的不断生成新的教育资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课题研究策略

1、 做好具有生成性潜力的预设

①、预设生成性的教学目标。构建开放性、生成性的目标,随时根据教育对象的变化生成新的目标,随时准备兼容新的信息,加入新的内容,注入新的要求。

②选择生成性的教学内容、恰当地选择、组织、呈现学习内容,从学生的经验入手,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达到促进课堂生成性的目的。回归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把握教材中的生成点。在教材的空白处,看似矛盾处,重复处等等,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引导学生在与教学环境、教学文本、教师以及同学的平等对话中、思维碰撞中,产生新的思想和言语

③设计生成性的教学过程板块式教学设计。该设计是在对知识外延和内涵充分理解及对学生思维必要预测的基础上,将各知识点的教学设计成若干内容板块,分布在教学各环节中,视学生课堂实际反映进行“块移动”,教师愿意去倾听学生的“发现”,并根据学生的思维实际及时调整课堂教学,从而为生成教学提供保证。

2、组织生成性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生命、关注发展,所以我们组织的学习方式必须是“开放式”、“民主式”的,我们的生成性学习方式的研究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①、合作式。“合作式”是师生、生生情感交流、培养“合作意识”的一种教学形式,我们将依据学生的需求,对于需要合作学习才能更好理解的课文内容,从互补性出发设计合作学习。

②、质疑式。“质疑式”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必要形式,我们要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开辟质疑的时空,把学生的“质疑”融化到每个历史教学环节之中,让学生在质疑中拓展思维空间。

③、体验式。体验性学习是重视学习主体的直接经验,我们通过实地参观影视剧的观看,通过体验促进深层次的生成。

④、讨论式。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积极思考,相互交流、探讨,以求得知识的深化,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思想的交流和交锋中促进语文课堂的生成。

3、 提高教师的课堂上的引领策略。

生成性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是老师的引领,如何把这些原生资源转化为更为有价值的资源,源于老师的引领策略。我们计划从以下两个反面进行研究实践:

①、能够对生成的资源进行有效选择。来自学生的生成往往是原生的、零星的、片面的、模糊的,这就需要老师有所甄别、有所选择,把那些有利于目标完成的、有利于学生养成认真学习习惯的,有利于学生生活实践的选择出来。

②、能对信息进行整合转化,把个别学生有价值的生成资源转化为大家的资源,把特殊问题转化为普遍存在的问题,使课堂在老师的引领下呈现生机勃勃的师生互动的场面。

六、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通过对身边教育情况的观察反思,设计有关生成性教学状况的问题,通过对学生和教师的现状调查,来发现情况,提出问题,找到研究的切入口。

文献法:文献法是一种利用教育文献研究教育现象,深化教育认识,解决教育问题的非接触性方法。文献法的操作方式是收集、阅读、整理、记录、分析。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要查找各种国内外对于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及关于支持本课题的理论知识。

观察法:研究者在比较自然的条件下通过感官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进行的有目的的、有计划的考察并描述教育现象的方法。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将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观察法,观察学生的生成情况来反思我们的教学设计。

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的基础是探讨与某人、某事或某种情况有关的各个方面。在本课题中,主要是研究某一个课堂实例的设计、实施及实效。

行动研究法:是指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实施,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社会行为的目的。本课题研究主要侧重培训阶段和日常教学过程中,杷本课题研究策略与实际教学相结合,使研究策略为教学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实施、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生成性。

叙事研究法:通过对历史生成性课堂的教学研究,及时积累教学案例,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竭力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七、研究步骤安排

(一) 前期准备阶段(.1~.7)

成立课题组,进行课题设计,撰写开题报告;

(二)开题论证阶段(.7~.10)

举行开题会,接受领导论证,完善开题报告;

(三)全面实施阶段(.10~.12)

围绕开题报告,加强过程管理,重视资料积累,边计划,边实施,边研究,边小结;

(四)总结评价阶段(.1~.6)

完成课题研究,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总结推广。

八、预期研究成果

时间成果形式责任人

XX年1——12月生成性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课堂实录《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

课堂实录《第一次世界大战》陈淑芳杨常刚刘磊

九、本课题的研究基础与保证条件

邢台市第二十五中是一所普通学校,课题研究的成果也会带有普遍性,易于推广;初中实行小班教学(50人左右)也有利于搞科研研究的开展;学校校园网与互联网相通,便利了我们课题组查找资料,了解国内外最近的研究成果,和与其他相近课题研究小组的交流。学校校长阎增国非常重视教学研究,在理论及实践中对我们都能有很好的指导与帮助,教务主任苗淑梅除了领导工作,依旧工作在教学第一线,还承担着其他的课题研究,是一位勤于钻研的研究型领导。

本研究组成员都是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历史教师,中年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的,青年教师有着极大的工作热忱和勇于探索的科研精神,中青年相结合必会使本次研究深入开展下去,取得预期成果。

本课题成员曾经在XX年承担过学校研究课题:教师指导下的历史学科的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XX年在学校领导的统一领导下把这个课题进行了扩充成为市级课题“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试验”继续开展。负责人陈淑芳,历史教育本科毕业,中教一级级职称,37岁,热爱教育事业,勇于教学研究,曾荣获河北省录像课比赛初中组一等奖、“省说课比赛中历史学科二等奖”,并获得各种市级荣誉;《让网络为我们插上成长的翅膀》、《初中历史教师遭遇的尴尬》、《更新历史课的教学观念》、《教学三得》、《与青年教师探讨的几个问题》、《中近史巧记速记》、《科技革命中考试题回顾与展望》《南北朝时期的石窟艺术》等多篇论文在省、市中获奖,多篇文章在《中学文科》、煤炭普通教研室发行的《基础教育研究》上和《邢台教育》、《少年智力开发报》《新课程》上被发表。

通过努力前一阶段我们已经搜集了大量关于生成性教学的资料,完成了理论学习阶段,并且通过对现有理论的学习,成员的教学观念有了很大转变,并对弹性预设和教师的引领策略方面做了有效实践,这些都为下边进一步的研究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生成性思维是一种思维方式,它也必将伴随我们的研究过程,使研究在不断生成中逐渐完善和改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年课题研究总结报告格式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汇报报告,全文共 2451 字

+ 加入清单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此项研究是在期间,即中小学年级已全面实施新教材、新课标,而新课标期望达到的培养目标与现有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落差很大的情况下开展的。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课题历时一年。

1、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专业发展的.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激励自我更新。通过自我反思、自我专业结构剖析、自我专业发展设计与计划的拟订、自我专业发展计划实施和自我专业方向调控等实现自我专业发展。该项课题是为建设一支适应二期课改要求,让我校教师队伍素质更具有专业性而立项。

2、课题研究实践对学校发展意义的再认识

本课题的核心概念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它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校本研修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教学经验以及有效开展研修活动的制度层面上的总结、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校本研修是基于校级教研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其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学校是校本研修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概括地说,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其目的就是为了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以教学实践研究工作为中心的学校教学运作机制。以此保证实现从学校的实际出发,融合学校自身的及校外的各类资源优势和特色,在自己的学校中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校本研修就是为了持续不断地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建立并不断完善以教学实践研究工作为中心的学校教学运作机制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教师的自我更新需求是专业发展的内在机制,“自觉”、“自主”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词。它具体表现为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和能自觉地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自觉地对过去、现在的状态进行反思,对未来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与程度做出规划,遵循自己专业发展目标、计划、途径,并付诸实施,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只有充分激发起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由自发转向自觉,由个别转向群体,才能为扎实有效地开展校本研修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思路和过程

1.建立及逐步完善以教学实践研究为中心的学校教学领导和管理体系

1).着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体制和管理制度建设

完善保障体系,优化教师专业发展环境。建立以校长为主要负责人的校本研修制度建设工作小组,并明确将加强和完善校本研修制度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任务。

整合学校各级行政和专业组室的力量,领导、开展、管理和服务于校本研修工作。各组织工作目标一致,职责明确,协调合作。

2).以反思型教学实践研究的课题——专题——主题为“链”,形成学校——教研组(备课组)——教师的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组织和管理网络。

几年来,学校以校级课题的研究方法、课题管理形式、理念以及专业引领辐射影响各教研组的专题研究。各教研组又以走出去、请进来和合作共营等专业引领、伙伴互助的方式影响备课组及教师个人的研究。学校科研室在进行各研究专题的阶段课题管理中,又不断进行成功经验的发布,使各专题研究共享资源。

2.突出学术性的专业管理,集中关注专业引领的内容。在课改背景下,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把握和落实能力是教师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专业素养,也是体现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差异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广大教师的困惑正在于如何将新课程理念并融合学校的办学理念落实到教育实践中。为此,我们加强

了专业引领的力度(紧密型、松散型)。除了鼓励教师在自己的实践中体验、领悟和提升外,我们突出学术性专业管理,主要采用以下两项措施:

1).突出管理人员的“学术性”角色作用。以管理人员学术性尝试的成功案例来诠释“专业引领”。“管理人员”原本就是教师团队中的一员,其展示的焦点是“专业引领”问题。如何解决好专业引领又是他在某一时期的主要管理问题,所以“现身说法”既为教师可亲、可接受,又为良好的教研文化建设提供了范例。另外,案例的本身也易于教师们解读、理解和便于实践。

我校在解决落实“三维目标”问题中,其“专业引领”归结为以下四个要点:

a).对课程标准的解读。

对新课程标准理解的准确与否是教师忠实执行新教材的基础,同时也是广大教师自觉改变教学行为的重要困难。

b).针对研究问题为主的教学设计(备课方案)的诊断与对话。

这是专家在实践情景中传播先进教育理念,指导教师将先进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关键环节。

c).以课堂教学“研究主题”为主的课堂教学观察、诊断和对话的反思指导。

这是有效教学技术层面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教育科研的主

要目的,更是教师在实践性课程中成长的载体。

d).对“研究主题”的再设计与教学改进的指导对话。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此次课改的根本目的,专业引领的重要方面应体现在研究能力的引领。对“研究主题”的再设计是在反思中逐步领会先进教育理念的抓手,也是促进广大教师充分发挥个人智慧,开展创新实践的举措。

3.着力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的总结、提炼及概括,加强为推进教师专业发展逐步形成以教学实践研究为中心的学校教学制度建设。

制度是对人的行为的价值导向。制度如果能被教师们认同,则这些制度就被赋予了灵魂。为此,我们十分重视从教师在校本研修成功的实践中,包括其做法、经验和成果等方面去提炼、总结和概括,逐步提升为程序、规定和标准等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这种来源于教师成功经验又被逐渐系统化了的制度建设,有效地规范、帮助着教师在校本研修实践中进一步获得成功,激励着他们的成就感。同时十分重视通过制度建设有效激励教师主动学习,自我发展,并在有序的实践活动中,实现专业提升。

我们不断地将一些有效做法和经验提炼成制度层面上的工作标准、条例规定和要求,纳入学校现有制度中(包括不断充实《教学常规要求》,形成组织管理上、教研活动上、教学大环节上教学分析、质量监控及其反馈调整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数字化校园建设课题研究论证报告[页5]_研究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校,全文共 1253 字

+ 加入清单

数字化校园建设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五、本课题研究思路

1、通过建设“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把网络通讯系统、信息服务系统、教育管理系统整合为一体,并融合到校园网络管理后台系统中。使用学校管理系统自动化。对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评价实行全方位的计算机管理。其中包括学校的校务、教务、总务的管理,教职员工、学生的身份信息、工作学习记录、评价信息等档案、学藉、学业管理。实现有机统一,有效管理。为学生幸福成长创造基本条件。

2、结合学校与学生实际,以服务学校行政管理、服务教学管理、服务科研管理、服务学生、服务家长和社会为核心,建立一个功能齐全,版块合理的校园网站系统(数字化管理平台前台系统)。包括各类文件、通知、通告等行政管理功能;教学管理、教研组等教学支持系统;德育建设等学生、网上学习,资源下载,视频点播等学生学习功能模块,学生天地、班级主页、博客等学生管理模块,家长频道等互动栏目,让家长了解学生、了解学校。家校携手,共创利于学生幸福成长的和谐环境。

3、在建设与实际使用中,一切以“以人为本,关注精神,让学生幸福成长”为核心,通过对学生使用效果调查、分析,不断改进。并根据学生“幸福成长”需要,开发新版块,不断充实校园网站。

4、管理制度建设

“数字化校园”是学校发展、教学管理、学生幸福成长的一个平台,但是要

有一个健全的管理制度,才能保障这个“幸福平台”可持续发展,为学生幸福

成长环境。

1)强化管理、规范制度,修订各职能部门和人员岗位职责 , 结合学校实际健

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制订全体成员信息技术考核指标和评估、奖惩办法。

2)加强校园网硬件平台的日常维护,保证校园网络畅通 , 使设备使用效益得

到最大限度发挥。

3)制订师生联网安全保护管理条例,用户使用条例、规范师生上网行为。

六、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XX年3月—XX年4月),认真学习《鄞州区XX年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申报方案》,完成课题设计方案。宣传发动,组成课题组,商议制订课题实施计划,收集课题学习资料,酝酿课题实施方案及相关措施等。

实施阶段(XX年4月—XX年1月),根据课题方案,按计划展开研究,定期研讨实践的成败得失并及时根据实际情况所需改变项目及项目的内容,做好资料的记录和整理工作,根据实施的情况和反馈的结果,调整计划,采取相应措施,不断反思、改进、逐步推进研究过程。

总结阶段(XX年1月--XX年4月),收集、整理材料,进行课题研究的总结和反思,完成研究报告,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反思,提炼研究成果,及时撰写总结、论文。

七、本课题的研究的预期成果

1、通过本课题研究与实施,促进校园内数字化设施设备有效融合,合理使用,

并为学校管理,为学生幸福成长做出贡献。

2.形成有本校特色的以“学生幸福成长”为目标的数字化校园体系,形成研究

课题报告。

3.推进学校现代化建设,让“学生幸福成长”为目标的“数字化校园”可持续

发展。

八、课题完成可能性分析

1、主要参考文献

1)《现代教学》、3第228期,第69页《信息化让一所普高中走向成功》

共6页,当前第5页123456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研究性学习材料——课题开题报告示例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汇报报告,全文共 670 字

+ 加入清单

研究学习材料——课题开题报告示例

课题题目

城区老式建筑的保存价值和方法

指导教师

课题组成员:

组长

班级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了解xx镇旅游开发区内的老式建筑的情况,以及居民们对老式建筑及其整修的满意程度和想法,为旧城区改造和城市建设出谋划策,为把xx镇建设成为建筑富有特色的水乡历史文化和旅游名镇,使市民的生活环境更加优美舒适,提供1得之见。

研究的主要内容:

·老城区老式建筑的分布情况

·老式建筑的年代、历史和风格等具体情况

·老式建筑的整修情况

·居民、市民对老式建筑和生活环境的想法和建议

·老式建筑对城市环境和旅游开发的作用和在市民心目中的地位,以及未来进1步的整修和完善的方法

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查找资料

·实地观察

·对居民和路人进行问卷调查

·对个别特色老式建筑的居民进行访问

实施步骤:

阶段

时间

主要任务

1周

查阅有关的资料,了解市中心老式建筑的大致情况

2 周

实地观察老式建筑的分布情况,确定具体的研究对象

1-2周

访问个别有特色老式建筑

3周

对市民进行问卷调查

①老式建筑内的居民

②非老式建筑内居民,但常出入老式建筑区的市民

③非老式建筑内居民,不常出入老式建筑区的市民

2周

对问卷进行整理和分析

2周

撰写论文

1周

汇报成果

任务分工:

实地观察、问卷调查与分析:全体 访问专家:李、刘、张

上网:刘、张 查书面资料:李、陆、黄

撰写论文:陆、黄

计划访问的专家:

校内:地理老师

校外:市民、建筑专家等

活动所需的条件:

图书资料:有关课题的书籍和报刊 交通工具:自行车等

其他(如:计算机上网等):计算机上网

成果形式

论文

完成时间

。5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教育科研课题开题报告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艺术化技巧研究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科研,中学,教研,全文共 925 字

+ 加入清单

教育科研课题开题报告--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艺术化技巧研究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艺术化技巧研究 --(教育科研课题开题报告)

1.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随着世界多元化、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面对大部分国家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信息交流时代,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全球经济的激烈竞争局面,全面推进英语素质教育已成为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未来社会就是人才竞争的社会,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圣地,必将毫无疑义地显示其重要性和紧迫性!

外语是1个民族走向开放,参与国际交流与竞争的必备工具,这1性质决定了外语教育自然地带有开放性和实践性,也决定了其教学手段必须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

几XX年的中国传统英语教育方式告诉我们:“填鸭式”的重知识轻能力,重语法轻交际,重文字轻口语,重练习轻听说的英语教学方式已然使众多学生缺乏运用英语语言的实际能力,导致学生的英语多带有“聋哑症”,课堂气氛沉闷乏味!所以怎样采用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特别是让英语课堂在师生双边互动交流过程中充满艺术色彩,带给学生1种美的享受。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过程中感悟美、发现美、享受美和创造美。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感受到学习英语是1种美的熏陶、美的教育,美的滋润以及美的创造!以此来推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因此,“教学是1门科学,也是1门艺术,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1体。” 英语课堂教学艺术化,是英语教师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的创造力和审美价值定向在英语课堂教学领域中的体现与结晶,是每1个教师在长期课堂教学实践中所要不断追求的理想境界!

2.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

(1)英语课堂教学艺术化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2)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结合实际开展综合教学实践活动,探索如何进行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艺术化,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途径和方法。以及师生在课题研究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能力的研究。

(3)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最终目的达到艺术化地促进培养学生个体能力的发展。即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思维品质、个性品质、文化素养、学习能力、社会能力等7个方面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发展的基本技能。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难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课题研究方案[页6]_研究报告_网

范文类型:方案措施,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小学,教师,全文共 2071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课题研究方案

5、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均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在教育科研中,对所研究的对象不仅应有定性的分析,而且应有数量的统计。定性常常是定量的前提,定量则是定性的精确化。教育科研中,贯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就是指在研究中不仅注意事物的质量,也要注意事物的数量,并要善于运用数量的统计反映事物的质量,使科学研究规范化,使研究结果精确化。贯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1)要深入实际,细微观察,掌握事物的真象。(2)要在了解事物的质量时,注意事物的数量。任何客观事物,其数量和质量都是具有内在的联系的,没有质量的数量是不存在的,没有数量的质量也是不存在的。(3)要正确运用统计和测量的手段。

6、系统性与整体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是指用整体的、系统的观点指导科研活动。科学研究必须注重事物之间的联系,要有整体系统的观点。要考虑教育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分析家庭环境、系统环境的影响。还要重视总体的系统研究,全面地探讨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7、群体研究与个案研究相结合原则。人不能离群独居,教师也是一样。一个现实的人,总是要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依从于经济和政治地位、种族或民族、社区、年龄、性别、职业、血缘、兴趣、信仰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总要与别的人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参加一定的群体生活。而且,一个人通常不只属于一个群体,一般都同时是若干群体的成员,社会群体生活是人们的基本生活方式。(1)应当研究学校中现实教师群体,而不是去研究我们头脑中的教师群体。(2)应当在农村教育的背景上去分析教师群体问题,而不能孤立进行研究。(3)要从行动原则出发分析教师群体问题,如教师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观察教师专业发展情况。(4)要从发展的角度分析教师群体,把老师发展划分为不同的发展水平和阶段。个案研究法就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人而具体研究的方法。个案研究的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个别团体或机构。前者如对一个或少数几个教师进行个案分析,后者如对某教研组或学校教师进行个案研究。个案研究一般对研究对象的一些典型特征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也就是所谓“解剖麻雀”的方法。同时个案研究不仅停留在对个案的研究和认识的水平上,而且需要认识教育与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提出一些积极的教育对策,以便因材施教。一般来说,作为个案研究对象的个别应该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特征:第一,在某方面是否有显著的行为表现,第二,与这方面有关的某些测量评价指标是否与众不同,第三,教师、家长等主要关系人是否都有类似的印象和评价。

(十二)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准备阶段:课题资料汇编、现状调查报告、课题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研究的资料和内容汇编、研究过程中的经验总结、部分研究论文,教师博客(包括研究人员的博客)。

3、总结阶段:子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的结题报告,编著《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与实践》一书。

4、最终成果形式:《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结题报告。

(十三)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1、研究人员基本情况

(1)研究人员已经具备一定的学识水平。

(2)研究人员的教育科研水平较强。

(3)研究人员有很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课题组由进修学校教研员为组成,这是本课题能够顺利实施的最强有力的实践保障。

2、课题组织机构与管理

(1)课题组组长:于庆利。

(2)课题组成员:进修学校各部室负责人。

(3)课题组成员分工:

课题总负责人于庆利,负责课题方案、研究报告的撰写,指导课题组成员完成相关研究任务,侧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论研究。全面负责课题研究的具体工作,侧重于研究教师专业化发展框架和实施方案。

子课题由负责人具体落实研究工作,带领研究人员进行课题研究。

师德教育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和谐发展研究:干训部。

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研究:师训部。

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学科教学水平发展研究:中小学教研部。

开发校本教材促进艺体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艺体部。

现代教育技术支持教师开展网络研修研究:信息技术办公室。

课题组各成员具体进行教师专业发展的各个层面研究和指导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负责承担的子课题的研究和推广工作。负责课题研究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研究工作的安排、活动记录、资料积累和整理等。

3、研究经费预算

根据课题研究的时间长、研究人员多、研究范围广、行动研究涉及的事务多、研究技术手段复杂、研究成果有指导作用等特点,拟提出需要研究经费46000元。本着节约、高效、合理使用经费的原则,研究经费使用情况如下:

(1)开题论证费:1000元;(2)行动研究人员差旅费:10000元;(3)调查、研究、指导、小型会议费:10000元;(4)资料(包括统计、抄录、复印等)费:XX元;(5)结题会议费:3000元;(6)网络平台管理、维护费:10000元;(7)专家咨询费:3000元;(8)文集编印费:5000元;(9)其他:XX元

合计人民币:46000元

主要参考文献:略

共6页,当前第6页123456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308 字

+ 加入清单

基础教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农村语文教育问题一直是教育科研工作者关注的问题,他们对农村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与特色、今后改革方向等作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目前研究站在语文教育与社会发展的高度,分析了发展中国家语文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如何使语文教育适应当地经济条件,促进学校教育与生产过程结合,增强学校教育对社会的贡献。指出要“把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语文教育活动与生产、健康、营养相关的教育活动结合起来,把以学校为中心的语文教育活动与科学技术的实际作用和生活发展,特别是农村的生活发展结合起来”。但是,这些实践与研究往往又是站在了农村经济不发达的,贫穷落后这一层面上进行的。作为21世纪逐步迈向小康社会的新农村,它的教育又将怎样更好地培养适应新农村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的人才,使我们的教育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的建设,这也是一个很值得探索研究的新课题。

2、调查分析农村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施情况,总结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困惑和困难,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中学课堂改革的新路子。

通过对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究,不断转变和升华农村教育教学理念,抬高教育目标,丰富教育内容,优化教育手段,完善有关学生和教师的评价体系,促进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发展农村教育。

通过对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调查分析,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

3、从XX年5月份起,我们学校着手进行课堂改革,从学习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模式”起步,发展到现在有自己一套独特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打算把这种模式推广到全县的各个中小学,进行农村学校高效课堂改革,期间也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同时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怎样走出一条适合农村中学的高效课堂改革的路子,是农村学校教研的重要课题。

4、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发挥学生在新的教学管理模式下,参与语文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优化学生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5、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探索语文高效课堂的途径与方法。

6、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提高和完善,优化师生关系,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一)课题界定

“语文”,《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语言和文字”。我们这里谈的“语文”主要是指语文这门学科,“高中语文”即指高中语文这门课程,它包括课文的教与学、试题研究、写作实践、作家作品研究等等。

“高效”是在现有课堂时间和课堂资源的情况下,教师最大限度地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让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探索”是指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引下,结合农村发展的要求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对语文课堂和课外教学进行的有价值的研究与探索。其核心就是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用现代的对话式、交流式的教学组织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学习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