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安全控制机制(推荐19篇)

浏览

2450

范文

44

乡镇“四督四查”监督检查机制工作自查报告_自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3858 字

+ 加入清单

乡镇“四督四查”监督检查机制工作自查报告

xx乡下辖13个行政村, 27个基层党支部,共有党员978名,辖区常住人口4.1万人。XX年xx乡在县委、县纪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纪委的指示精神,突出以党风政风“四督四查”监督检查机制建设为重点抓手,统筹推进,真抓实干,强力推进了xx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主要成效

1、强化教育,党员干部廉政教育意识明显增强。

今年以来,xx乡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为契机,组织机关、行政村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了党的十八大精神、中央关于转变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习总书记关于反腐倡廉的各种讲话以及中纪委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的精神。利用班前会学习时间定期通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典型案例,先后组织机关干部观看了新野阳光廉政网上《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等警示教育片。班子会专题研究党风廉政建设8次,中心组专题学习12次,对党支部书记和机关中层进行了党风廉政建设谈话,通过不同形式的廉政学习,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时时要警钟长鸣,廉洁奉公,时时保持清醒头脑,党员干部廉政教育意识明显增强。

2、强化两个责任,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

乡党委切实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纳入乡党委、政府及各部门整体工作中,同各项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成立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具体的工作目标,提出了工作要求,保障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和上级纪委有关会议精神,逐级签订了责任书,确保了“一岗双责”的有效落实。党委全力支持纪检监察机关独立办案,从人员、经费、办案条件、办案环境等环节顶格保障,保证纪检监察机关独立办案权。配备专职人员3名,购置手提电脑、打印机、相机、录音笔、保密档案柜。改造了新野阳光廉政服务大厅,配套了办公电脑,桌椅,空调,触摸屏,分步骤有计划地对13个行政村阳光廉政服务站进行规范化建设。

3、强化权力运行监督,打造阳光党务、阳光政务、阳光村务。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职能作用,重点强化对村级组织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村级重大事项决策、重大项目招投标等方面工作的监督检查,切实维护村民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权利。乡成立了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进一步修订完善了《xx乡加强三资管理办法》,充实调整了三资管理领导小组和村务监督领导小组,做到三资管理规范,监督有力,13个村委会全部实现了“村账乡管”,切实维护了农村集体和农民群众合法权益。充分利用新野阳光廉政网这个平台将涉及惠农资金、财务收支等党务政务信息全部公开。各基层站所的政务、各村委党务村务财务也做到公开,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XX年乡开展了农村低保、五保政策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对村委会重大项目进行检查,监控资金收支运行状况,杜绝各类违规违纪使用资金现金的发生,切实维护了国家政策的实施,保障了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4、保持高压势头,加大案件查处力度。XX年以来,乡纪委继续保持查办案件的强劲势头,从群众举报、案件办理、纠风治乱中多渠道的筛选案件线索,围绕农民负担、土地征用、农民建房、财务管理、计划生育、救济救灾物品的发放等方面查处违规违纪案件。XX年以来,乡共查处案件3起,处分党员3人,XX年以来,已立案查处组长职务侵占集体资金案件1起,村党支部书记失职案件1起,处理党员2人,目前已送审理室协审, 1起党支部书记坐收坐支案件正在立案调查,推动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扎实有效开展。

二、下步打算

党风政风关系党和政府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基层党风政风监督,是基层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需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作风建设没有终点,下一步我们xx乡在基层党风政风“四督四查”监督检查机制建设工作中重点抓好以下几点:

1、严格落实两个责任,着力构建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XX年是省委确定的“主体责任落实年”,xx乡各级党组织要狠抓主体责任落实,各级党组织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既要挂帅又要出征,并切实督导领导班子成员履行好一岗双责,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各级纪委要聚焦主业,按照党章规定认真履行监督责任。

2、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按照制定的培训计划,6月底前完成对13个行政村“两委”班子、160个村民小组长开展廉洁履职教育,推进廉政文化进行政村,保证每个行政村廉政文化宣传达到“四有”标准,即有计划、有标语、有宣传栏、有活动室。

3、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对现有的制度进行清理梳理,按照四督四查要求制定下发欠缺制度,并组织专人督促制度落实,公示公开机关各口线、工作人员职责清单,以明责严监督。

4、完善阳光廉政服务大厅和乡、行政村两级阳光廉政网平台建设。学习兄弟单位服务大厅先进经验,完善服务功能,优先对后河、杨庄等行政村大厅进行规范化建设,打造亮点,以点带面地对13个行政村的党务政务财务公开进行规范。

5、落实加强“三资”管理规定和深化“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按照已下发的规定和制度抓好制度落实,继续对村组财务账务进行审计,纠正违规违纪行为,澄清行政村集体“三资”账目,严格依规依纪决策行政村重大事项,切实维护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6、深入推进“四查”工作。以当前工作开展为基础,研究XX年党风政风监督检查工作重点,对执法执纪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彻底纠正,对该公开不及时的单位和人员严格处理,对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严格查办,定期开展干部廉政谈话,推行重大项目事前约谈、事中监督、事后审计制度等,希望通过不断努力,推动“四督四查”工作取得预期的效果。

范文二

xx街道xx社区位于中心城区西北部,辖区南起路,北至张衡路,东至人民路(含东华居民小组),辖区面积0.9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000余人,流动人口XX余人。社区党组织实行“大党委制”,下辖5个党总支,共有自管党员52人。有市人大、市政协等9个行政企事业单位,有1个居民小组,4个商住小区。

今年以来,xx社区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加大工作力度,按照区委、街道党工委的安排部署,迅速行动,全面动员,扎实推进,认真落实“四督四查”监督检查机制工作,使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高度重视,协调推进

在政府、街道党工委召开“四督四查”机制动员会后,我社区党支部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把“四督四查”工作作为全社区整体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摆上重要位置,认真谋划、集思广益。成立了党风监督检查工作办公室和“四督四查”工作办公室,由社区监委会主任任本社区党风监督检查工作办公室主任,监委会委员为成员,并对办公室进行了规范化建设和高标准打造,进行装修,并配套了办公电脑,桌椅,空调,按照要求完善了档卡资料。

二、营造氛围,加强宣传

xx社区利用四项机制建设之机,在打造廉政文化阵地,推进廉政文化“六进”活动,刷写标语60条,制作宣传栏30个,开展宣传教育活动3次,利用省级党员远程教育平台优势,组织开展廉政远程教育活动7次,党员参加200余人次,初步打造了崇廉、尚廉文化氛围,达到以教育强化监督的目的,为基层党风政风创造好的环境。又统一制作“四督四查”工作宣传版面、宣传漫画、大型横幅,为“四督四查”工作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狠抓落实,加强监督

一是重视学习。通过社区两委会议及农村党员每月活动日,传达相关文件,学习《廉政准则》《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职若干规定》等党纪条规和政策法规,促进社区两委干部和党员廉政勤政。支部书记和居委会主任讲廉政党课1次。组织社区、组干部和党员在活动室集体观看电影《焦裕禄》。学习先进党支部书记事迹,通过全国劳动模范、龙泉村支部书记梁修昌勤廉工作纪实,号召大家为民务实清廉、忠诚担当。

二是明确责任。在“四督四查”监督检查机制工作中,明确社区支部书记对本社区党风廉政建设负第一责任,“两委”班子成员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直接责任,居务监督委员会对本村“两委”班子及其成员履职情况负日常监督责任,规范依法廉洁履职行为。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签订廉洁党员干部承诺书,来明确、强化责任,抓好责任落实。

三是加强监督。充分发挥居务监督委员会职能作用,社区重大事项决策、重大项目招投标等方面工作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切实维护村民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权利,做到三资管理规范,监督有力,切实维护了社区集体和群众合法权益。对照党务、政务公开目录,明确程序,纪律、时限,对公开的基本要求、内容、形式等进行规范,依托居务公开栏、阳关农廉网、惠民政策明白卡等形式,对社区的党务、居务进行公示公开,财务在公开栏定期公开,强化对“三资”的监管,重大资金支出、专项资金内容随时公开,涉及“四议两公开”的事项全部公开,使群众能够了解并监督对社区重大项目、资金收支运行情况,既保障了群众的切身利益,又还了社区干部一个清白,促进了社区的和谐稳定。

四是做好服务。xx社区在开展“四督四查”工作的同时,结合开展好“三亮三评”,高标准建设党群服务中心,着力解决服务群众问题,做好服务承诺,完善便民服务制度,让群众参与对服务满意度的评价,确保群众反映问题有人管,遇到困难有人帮,群众来党群服务中心办事都感到很满意。

通过推行“四督四查”监督检查机制,xx社区党员干部受到了教育,作风明显好转,工作纪律明显加强,服务态度明显好转,党群干群关系明显趋向密切。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关于农村建立垃圾分类机制的工作计划_农村农业工作计划_网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农业,全文共 2010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农村建立垃圾分类机制工作计划

农村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而且也关系着国家和社会的繁荣与稳定。目前,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迫在眉睫,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短板之一。因此,各级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尽快化解渐形成的“垃圾”围村、围城之困,消除污水横流臭气熏天之苦。笔者调查认为须建立垃圾分类集处机制,积极探索治污改良新路。

现在无论是特大的干旱,还是肆虐的沙尘暴,都无情地考验着我们对环境问题重视和尊重,也凸显出了生态环境的价值。过去,袅袅稻香和旖旎碧水以及浓浓的乡村气息令人陶醉,久违的“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的时代已悄然离我们远去。资料显示:目前农村每天每人生活垃圾量为0.86公斤,每年的生活垃圾量接近3亿吨。我国600多座主要城市每年产生垃圾1.6亿吨,人均垃圾年产量440公斤,且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增长,其中能够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占66%,近1/3垃圾只能进行简单填埋,这些城市已堆放或填埋各类垃圾80亿吨,垃圾堆存累计侵占土地5亿平方米,有2/3城市被垃圾群包围。由于垃圾处理设施和机制没有及时跟上,各种垃圾得不到相应处理,不少地方“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

通过调查分析,造成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一些农村,农药瓶、化肥袋、塑料薄膜、塑料袋等到处乱堆乱扔,塑料废弃袋随风“满天飞舞”,“白色污染”严重;

二是受城镇垃圾处理能力有限的影响,很多未经任何处理的废弃物(包括大量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越来越多的被堆放到城镇周边的农村。乡镇和农村聚居点每年产生的农村生活垃圾几乎全部露天堆放,使农村聚居点周围的环境质量严重恶化;

三是在城市产业升级换代和城市环境整治过程中,将大批落后的、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和工业生产设施转移到农村,垃圾和废弃物将农村作为堆放地。据报道,现在的农村已经不是远离环境污染的世外桃源,每年有1.2亿吨的农村生活垃圾露天堆放。专家认为:“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增长和农民人均收入5%~8%左右增长,将会被全面抵消。农村环境恶化问题犹如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爆炸。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共大家商榷:

首先从源头抓起,建立垃圾分类集处机制。

一是要制定农村生活垃圾处置和管理制度。以乡镇、村为单位制定环境保护的村规民约,指导村镇因地制宜地进行垃圾处理,尽可能在本区域内消纳本地垃圾。政府应出台政策,鼓励乡镇和村应该建立生活垃圾堆放点,集中处理;县域内的乡镇垃圾处理场进行布局规划,在适合地点建立区域性的垃圾卫生填埋场,对垃圾进行集中填埋处理。

二是要实现垃圾处理就地分类。建议尽快在乡镇农村建立环卫队伍,为农村配备保洁员和垃圾收集车、垃圾桶等,做到统一收集、就地分类、生态处理、综合利用,实现大部分垃圾就地消化不出村。据报载,被称为垃圾生产大国的美国,垃圾分类早已深入公民的生活,垃圾回收作为一种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以美国个城市巴尔的摩、华盛顿和里奇蒙为例,过去回收垃圾每处理吨需要花美元,分类处理以后,不仅创造了个就业机会,而且创造了亿美元的财富。

其次采取补贴激励,推行垃圾就地处理。

一是建议可在一个乡镇建一至二个垃圾焚烧炉,来解决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问题,每村建1--2个大中型沼气池。

二是鼓励和引导农户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将补贴与农户是否采用了节约型、环保型的农业技术相钩,可推行可解农膜使用和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普及。

三是推广清洁生产,加速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将农业废弃物、畜禽粪便、作物秸秆等通过资源化途径加以综合利用。如畜禽粪便和秸秆通过沼气化处理,既利用了沼气能源,又可利用沼渣、沼液作果园肥料;还有以畜禽粪便为基质加工成复合有机肥料,既保持了化肥使用简便、肥效快的特点,又弥补了化肥对土壤的不利影响。

第三因时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治污改良新路。

一是建设生态湿地,污水进,清水出。据专家介绍,人工湿地是一种生态治污技术,污水进入湿地后,一部分物质会吸附在植物床上形成微生物层,并以此来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经过湿地处理的水还可以用来浇灌等。

二是以企带村,破解资金瓶颈。“农村环保难,难在没有钱。”积极探索以工促农、以企带村联动发展的新机制,寻找破解资金紧缺的途径,开展“千企联百村、共建新农村”活动。

三是生态治污,引领农村环保。实行社区化管理,集中处理生活垃圾,利用无动力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建立沼气池,牲畜粪便、作物秸秆连同路边杂草被投入沼气池,用产生的沼气烧水、煮饭和照明。

四是齐头并进,环保监管延伸到村。转变观念,把环境监管的触角延伸到乡(镇)、村的各个角落,逐步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全覆盖。

五是推广新农村“村民环保自治模式”,由地方政府有规划的设定养殖区和限〔禁〕养区,防止污水横流对水域等的污染。并实施“生物菌”微生物完全发酵技术,达到养殖场废弃物零排放。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开展情况的汇报_情况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行政,全文共 1799 字

+ 加入清单

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开展情况的汇报

开展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是加强队伍廉政建设、深入推进干部作风转变的具体实践。为此,按照县委总体部署要求,在全面细致调研的基础上,突出指导性、规范性、实用性、针对性、时效性等特点,抓好体制机制的废、改、立工作,着力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推动城建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现将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整体工作进展情况

全县行政权力运行监督专项工作部署后,我局召开了专题会议,传达工作精神,提出标准要求,明确责任范围,制定了《xx县建设局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实施方案》,加大了工作力度,采取齐抓共管、各负其责、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一是查找廉政风险点。把所行使的行政权力纳入风险点查找范围,采取自己查找、同事帮找、科室研究、领导批阅、组织审定的“五查工作法”,人人查找在思想道德、内部管理、岗位职责三类廉政风险。二是评定风险等级。针对查找出的廉政风险点,按照危害程度和发生频率等进行分析评估,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对已确定的各类风险,经局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把关后,进行公示,接受群众评议。三是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在研究制定重大改革政策、措施时,都要对可能出现的廉政风险进行评估,注重防范在前,建立完善的预警系统。通过摸清廉政风险底数,编制了《建设局行政权力廉政风险等级目录》,填写了《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评估表》,并围绕思想道德、内部管理、岗位职责共制定了廉政风险防控措施。

二、创新性亮点工作

围绕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抓住关键问题,突出事关全局、事关长远来制定体制机制,力求建立的制度和措施成为推动我县城市科学发展的制度,更好地指导工作、推动工作。

一是突出针对性。认真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努力使出台的政策措施和制度既能够供县委、政府参考,又能够行得通、管得住、用得好。有针对性地进行体制机制的修改完善和创新工作,立足县情,出台了《xx县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暂行办法》《关于完善和落实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切实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实施意见》,把群众住房作为重要的民生问题来抓,坚持以城镇低收入家庭为对象,建立健全廉租住房保障制度政策体系,完善和实施租赁住房补贴工程。为使困难家庭真正得到实惠,我局积极跑办,多方协调,发放补贴金额8.1万元,补贴面积4500平方米,涉及低收入家庭150户319人,实现了“民有所居、低有所保”目标,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二是突出民生性。通过开展街头问政、企业调研、开门纳谏等多中渠道,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及时掌握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启动“爱民、知民、为民”为主题的“民生工程”建设,建立完善了《建设局绩效考核制》,将老城区街道整修改造工程列入“利民工程”。在勘测的基础上,完成武庙街、文庙街、老礼堂街、儒林街等7条小街小巷的整修建设,铺设排水管道2400米,实现了新老城区市政管网的对接,形成县城中心区管网布局合理、老城区排水管道畅通的城市管网格局,彻底解决了困扰群众排水难、出行难的问题。

三是突出行业性。建立了《xx县房地产服务流程示意图》和《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等管理制度,落实了窗口运作标准,形成了完备的制度管理体系。同时,开展了“服务无缺位”活动,窗口人员配置实行ab角制,各窗口组织全体人员进行岗位交叉练兵,确保窗口服务不断层。为方便群众办事,提高工作效率,我局房地产服务中心针对部分审批项目涉及科室多、运行时间长等问题,严格执行“并联审批”和“一审一核”制度,一口受理,抄告相关。对重大项目的审批,实行联动,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办结。同时,把窗口工作职责及审批服务事项的依据、类别、条件、程序、时限、收费和结果等公之于众,以方便群众查询和办事。各窗口审批即时办结件占审批件的比例不得低于20%,做到即办事项不过夜,承诺事项不过期,充分发挥窗口作用,能即时办结的即时办结,需要到现场勘查、论证的,尽量缩短审批时限,方便办事群众。

四是突出公开性。中心围绕窗口转,窗口围着项目转。在出台《廉政风险监控管理的考核和奖惩机制》的基础上,对审批项目实行了“五公开”,即公开审批依据、公开审批程序、公开审批条件、公开审批时限、公开收费标准。有效避免了人为化随意性审批,真正把政策交给了群众,提高了透明度,方便了办事群众,收到群众的普遍欢迎和好评。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国税部门内控机制建设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258 字

+ 加入清单

国税部门内控机制建设调研报告

加强内控机制建设是建立健全惩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深化和具体化。今年,国家税务总局把“着力完善部门内控机制”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全国税务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四项主要工作任务之一。如何对“两权”进行有效监督控制,是当前各级国税部门高度关注、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国税的工作实际,对如何进一步加强内控机制建设,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行调研探讨。

一、准确把握部门内控机制建设的概念和内涵

内控机制是由各级国税部门的领导班子、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共同参与,通过明确权责分配、规范权力运行程序、强化风险管理、健全规章制度,使权力运行实现分权制衡、流程制约、风险管理、信息化运行,从而在税收管理、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各项权力运行中,形成内生的制约力的管理机制。在推进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内控机制建设的四个内涵。

(一)建设基础是明晰的权责体系。“明确权责分配、正确行使职权”是内控机制的核心思想。内控机制建设的关键在于权力和责任是否匹配。内控机制建设要求各级国税部门分解细化工作职责,通过对岗位职责的规范和完善,明确各岗位在处理有关业务时所具有的权力和责任,实现权力、岗位、责任、制度的有机结合,形成完备的权责体系。

(二)主要内容是规范权力运行。内控机制建设强调以权力运行为主线,通过内部控制,使税收管理权、税收执法权、行政管理权的运行,以及重点部门、重点岗位、重大事项、重要环节的权力运行都有章可循、有律可依,保证权力运行不出轨、干部队伍不出事。

(三)本质要求是促生内在的制约力。推进内控机制建设,要准确把握监督与制约的关系。监督是对特定主体的监视和督促,制约是对权力的控制和约束。内控机制建设强调以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和责任的落实度为重点,通过规范权力的运行,使部门之间,以及部门内部行为主体之间,由于分工和责任的不同而相互约束和牵制,形成内生的制约力。

(四)表现形式是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通过内控理念培育、岗位责任机制、风险排查机制和评价考核机制等,对权力行使实施有效制约、规范、约束和评价,引导部门之间、部门内部之间各个行为主体的互动,使对权力制约的要求与税收征管、内部管理的各种制度规范相适应、相融合,形成有效制约、全程监控、高效运行、超前防范的管理机制。

二、当前国税执法内部监控存在的主要问题

今年来,市国税系统严格按照省局提出的找准税收执法“风险点”和加强内控机制建设的要求,结合当前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需要和干部队伍的实际,树立预警在先、防范在前的理念,认真排查税收执法风险点,规范税收征管执法行为,防范税收执法风险,在保障全市国税系统队伍的平安、和谐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通过全市国税系统的税收执法检查和内控机制执行情况检查发现,当前税收执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内控机制的建立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集中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执行与控制难对称,执法行为的复杂性、广泛性、时效性与监督控制的局限性和滞后性之间不对称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教育局监控机制的推广方案_活动方案_网

范文类型:方案措施,全文共 2028 字

+ 加入清单

教育局监控机制推广方案

机关各科室和各学校要切实加强领导,推进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是一项事关反腐倡廉建设全局的重要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要根据本办法的要求,抓紧制定实施方法,提出具体的工作推进方法。要落实工作责任,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要明确工作机构,具体负责工作的推进和落实,积极探索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并注意总结胜利经验。对应付工作、走过场的要在全局进行通报并责令重新整改。

为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根据《市推进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的工作方案》要求。提高行政效能,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推进我局行政权力监控机制建设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及基本原则

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一项创新性工作,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是对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的深化。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促进行政权力规范运行和正确行使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强化监督为手段,着力建设覆盖行政权力运行全过程的完整监控链条,逐步形成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

一要坚持依法实施原则,行政权力运行监控工作推进过程中。严格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推进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二要坚持注重预防原则,遵循和掌握行政权力运行规律,着眼于关口前移,积极从源头上防治腐败。三要坚持公开透明原则,把公开透明作为行政权力运行的基本准则,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四要坚持务求实效原则,规范行使行政权力,着力提高行政效能。

二、适用范围及目标任务

各乡镇中学、中心学校,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适用于全市各市直学校。尤其是重点科室和关键岗位的重点人员。

(一)建立行政权力运行前的廉政风险评估预警防范机制。要建立科学的廉政风险评估方法、完善的预警系统和有效的防范体系。(二)建立行政权力顺序化和公开透明运行机制。要完善行政权力运行程序。健全监督机制,拓宽监督渠道。(三)建立行政权力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2012年,对行政权力运行过程形成完整的监控链条。

三、工作内容及具体要求

推进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要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开展行政权力运行前的廉政风险评估预警防范工作。一是查找廉政风险点。要把本校、本科室行使的全部行政权力纳入风险点查找范围。通过自己查找、征求群众意见、领导提议、集中审核等方式,找出每一项行政权力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腐败的风险点。风险点的查找应集中在审核、审批、审签等易发生个人说了算、可能接受贿赂、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和其他易滋生腐败现象的环节上。二是确定风险等级。要依据廉政风险点的多少和权力的重要性、权力行使的频率、腐败现象发生的机率等内容对清理出的行政权力进行廉政风险评估,依照风险大小,由高到低,分为一、二、三三个等级。原则上对单位主要领导直接主抓的权力和群众关注度高的权力作为一级风险的权力;由单位副职领导分管而且群众比较关心或有一定自由裁量权但幅度不大的应作为二级风险的权力;其他非行政许可、内部管理权等发生腐败风险较小的权力应作为三级风险的权力。对学校而言,应把大宗物品的推销、图书资料的征订、招生收费等主要领导直接主抓的权力作为一级风险的权力;把由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权力和一般物品的推销等由副职领导主抓的权力作为二级风险的权力;教师资格认定、人事调动、民办学校的审批等其他发生腐败风险较小的权力应作为三级风险的权力。各科室和学校在权力风险等级确定后要制定出科室和学校“行政权力廉政风险等级目录”风险点和等级目录经局党委审定后,报教育局监察室备案。三是提出风险预警防范措施。要采取保廉承诺、警示教育、风险提示、廉政谈话、责令整改、组织处置等多种形式,对廉政风险进行预警,提高防范和自律意识。要根据行政权力不同等级风险,分别制定相应预防措施,对属于权力过于集中的进行合理分解和科学配置,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属于自由裁量权过大的细化裁量标准,规范实施顺序;属于制度缺失或不完善的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并抓好落实;属于激进手段难以有效监控的积极运用现代科技和管理手段。四是加强廉政风险管理。一要建立干部廉政档案。把每人拥有的权力及其风险点和风险级别记录在册,并通过问卷调查、群众评议、网上举报、廉政巡视、案件查处等方式搜集和掌握干部廉政情况并及时记入廉政档案。二要成立廉政风险评估分析小组,每季召开一次会议,通过对各渠道搜集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形成风险评估演讲。三要依照发现问题的情节轻重,拟定预警措施。对有群众反映但问题较轻的应给予警示教育或对其进行风险提示;对群众反映意见较大或问题情节较重的应对其进行廉政谈话,并责令整改;对群众反映意见集中或情节严重的问题,应对其进行组织处置。四要实行廉政风险公开。把查找出的廉政风险点、防范措施及风险评估演讲适时进行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做到防范在前;五是坚持动态管理。根据形势变化和行政权力项目的增减,对廉政风险进行动态评估,并及时调整风险等级和预防措施。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人才机制强化队伍建设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猎头,全文共 648 字

+ 加入清单

人才机制强化队伍建设报告

*县紧紧围绕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以培训整合为重点,盘活用好现有人才。该县对在岗人员和上岗前工作人员都进行严格的有针对性的培训,侧重于提高专业技术和敬业精神,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着重培养乡土实用人才。同时,采取上挂下派、进修深造等形式,输送有发展潜力的人才到高校学习深造,为人才加油充电。

二是以优化机制为基础,发挥专业人才效益。通过不断完善人才的使用和激励机制,调动人才的积极性,该县明确规定,全县所有单位进人严格坚持凡进必考的原则,对高层次人才,实行课题承包、项目承包的方式,并设立突出贡献奖,最大限度的调动专业人才的积极性。

三是以县域发展为目标,着力培养后续人才。根据本县经济长远规划,制定出了一套符合县情实际的人才开发规划,以此为指导,有步骤、有重点的实施人才开发和利用工作。同时,建立乡土专业人才专项管理库,加强对乡土专业人才的选拨和培养,充分发挥乡土人才经验丰富、对地方情况熟悉等优势,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四是以政策机遇为抓手,拓宽人才补充途径。充分利用上级人才扶贫、智力扶贫活动的政策机遇,扎实做好支教、支医等各类志愿活动,充分发挥这类专业人才的技术优势,推动地方事业发展。同时,县上出台了相关的优惠政策,对急需的专业人才,鼓励用人单位通过招聘、成果转让、技术咨询、兼职以及通过建立协作关系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引进人才,并积极为引进的人才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和生活环境,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推动县域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深入践行三个代表 创新参政议政机制述职报告_述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51 字

+ 加入清单

深入践行三个代表 创新参政议政机制述职报告

—— 年 ~ 年述职报告遂宁市政协委员会副主席  李家顺 我自 年 3 月当选为遂宁市政协委员会副主席以来,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深入践行三个代表,积极创新参政议政机制,把实施“遂宁市十五规划”和“四川沱牌集团有限公司十五规划”作为重要任务和出发点,把实现全市经济大发展、大跨越和“做强做大沱牌集团”作为工作的压力和动力,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充分发挥了沱牌作为大型国有企业和遂宁市支柱产业……

深入践行三个代表创新参政议政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组织动员机制有待改进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3909 字

+ 加入清单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组织动员机制有待改进

稳定压倒一切,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干不成。实践证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建立和保持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一项根本措施。xx街道自XX年3月底成立以来,按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考核的内容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维护了本地区的稳定,但是影响稳定的因素依然大量存在,主要原因是在新的形势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组织动员机制不够得力,“预防为主,打防结合”的方针没有得到有效贯彻执行,要从根本上减少影响稳定的不安定因素,创建最安全街道,更好地服务于“两个率先”,更好地贯彻重要思想,综治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尤其是改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组织动员机制势在必行。     一、影响本地区稳定的主要因素     xx街道辖区面积3.5平方公里,人口6.52万,其中户籍人口数3.33万,寄住人口数1.84万,流动人口1.15万,下辖1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地处城乡结合部,四通八达,带有农村的性质,平房多且分散,敞开式小区占绝大多数、半封闭式、封闭式小区占30%左右,防范设施严重缺乏。地区居民人员文化素质参差不齐且普遍偏低,居民结构复杂,有拆迁居民,有村民转为居民的,加之流动人口居多、占户籍人口的三分之一,居住人员自防意识差且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单位数量多且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综治工作基础比较薄弱,管理难度大,影响稳定的因素诸多。     1、刑事案件居高不下,居民群众缺乏安全感。今年1-6月本地区共发生刑事案件167起,盗窃案137起、占82%以上,其中入居民住户盗窃36起,入单位内部盗窃14起,窃摩托车(助力车、电动车)52起。以上数据表明:防范措施落实不到位,法制宣传教育不到位,社区规模普遍较大、创建无刑事案件社区有一定难度。     2、中心工作、重点工程引发的人民内部矛盾增多。为适应新城建设的需要,拆迁任务繁重艰巨、拆违量大面广,单位与居民之间的矛盾突出。江东门原茶亭11队居民面临即将拆迁为申办“两证”多次准备集体上访;明园社区小区出新应拆除违章600多处,拆违本无补偿而当事人却漫天要价,拆违工作难以推动,这些矛盾阻碍了新城建设的推进。 三小车整治结束近一年,而三小车残疾车车主为实现自己无理的要求,经常聚集到一起给政府施加压力,本辖区残疾车主103人,占三小车车主的四分之一,街道、社区干部无形中消耗了许多时间和精力。房地产开发公司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与周围居民因道路、采光权、噪音等发生多起难以调和的矛盾。     3、重点帮教对象影响社会稳定。 重点帮教对象主要有:“qqq”、刑释解教人员、涉毒人员、违法青少年等。到XX年6月底,本地区现有“qqq”共57名(托出8名、托入6名),其中一类40名、二类17名,近三年来的“刑释解教”人员有39名;涉毒人员114名,占全区的四分之一;青少年违法犯罪仍然比较突出。对重点人员实行安置帮教、长效管理难度大,他们没有彻底转化势必会对周围的居民群众产生负面影响,影响稳定。     4、影响社会稳定的其它因素。老上访户要求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企业改制引发的职工与企业的矛盾、职工下岗与企业的矛盾,弱势群体的困难(低保户610户、1402人,其中残疾人131人),精神病人的监护不到位引发的伤害他人、影响邻里居民安全等棘手的矛盾,邻里纠纷、家庭纠纷等处理不当随时都可能激化等问题。     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组织动员机制的现状     从以上分析可知,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必须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真正把全社会的力量动员和组织起来,运用政治的、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文化的和教育的等多种手段,维护社会稳定。目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组织动员机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街道综治机构动员和组织的对象没有做到横向到边,有空白点。驻区大小企业有178家,个体户有250家,学校6所,旅游景点4处,教育基地2处,社区11个。街道列管单位只有其中的33家,其中社区11家,单位22家。社区管理的对象是居民楼院,单位不管。从以上情况可以说明有许多单位没有组织动员起来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是个空白点。     2、组织动员社区、列管单位参与综治工作的力度不大。街道组织动员社区、列管单位参与综治工作只停留在开会、发文件、上门督查等一般号召上。街道成立至今已一年多的时间,虽多次召开社区主任会,每季度召开一次辖区单位会议,会上街道主要领导都要专门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任务、要求、工作范围,特别强调把要“抓系统、系统抓”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属地管理原则,各单位党政一把手是单位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第二责任人。一年多来,街道开展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月活动,以“四创”为载体的创建最安全街道活动,均下发了文件及宣传标语。签订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禁毒责任书,处理“qqq”人员责任书。下发了《xx街道——XX年依法治街规划》、创建工作规划及综治各项工作意见。但社区、单位对街道部署的工作不能很好地抓落实,尤其是单位。各中小学虽已配备了法制副校长,但与街道沟通少,学校对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内容,违法青少年的帮教措施也没有真正落实。     3、社区单位认识不足,综治工作没有做到纵向到底。社区对没有物业管理的小区(楼院)基本上没有签订责任书,综治工作没有全面落实到居民楼院、家庭。绝大多数单位的领导,对单位职工的教育管理基本上只管上班纪律,不管思想动态、法制教育、违法犯罪苗头。认为社会治安的好坏是公安、政法部门的事,与已无关,出事了埋怨公安机关巡逻不经常,出警不迅速,打击不得力。一年多来,综治办干部经常深入到社区、单位了解情况,贯彻落实上级综治工作的方针政策、工作思路措施,有些单位领导发牢骚说:现在企业本身的工作都忙不过来,看到这些文件任务头痛。与单位签订禁毒责任书,有的领导说:职工是否吸毒他们怎么知道?单位没有执法权怎么搞社会治安,谁会听。完成街道

综治任务似乎是给街道的面子,没有当作是自己应该做的,是本职工作。没有切实履行“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办好自己的事”这一职责。     4、社区深入开展综治工作的难度大。社区成立了调委会、治保会,以及由党团员、低保户、楼栋长、社区志愿者组成的群防群治队伍。每个社区的辅警由4人增加到现在的6人。社区对街道布置的宣传任务、社会面上基本上能看到形式和内容,基本上能按要求找重点人员谈心、掌握思想动态,但是群防群治队伍作用发挥不够,对每个居民开展宣传没有好的举措,帮教重点人员效果也不明显。社区在综治工作上处于应付状态,忙于卫生、计生等工作,对“qqq”等重点人员的“三包一”帮教转化措施落实不到位。在硬件投入上社区没有资金,多数小区封闭式的管理实行不了,更没有专人24小时值班;自行车车棚有的小区有,有的还没有,即使有车棚,社区也没有车棚所有权(有的属房管所的,有的属派出所的)、社区管理不了。社区主任工作靠的是一张嘴、二条腿,难度大。     5、列管单位参与综治工作热情低。从现有的列管单位来看,新建物业公司较为重视综治工作,规模大的单位重视一些,旅游单位、学校、教育基地比商贸企业重视些。绝大部分单位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综治工作,少数单位兼职的机构兼职的人员也没有;对综治工作“属地管理”缺乏正确的认识,街道的会议不积极参加,与街道签订的责任书迟迟不上报,综治工作报表需要一催再催。街道发的文件要求单位做的工作更谈不上很好地抓落实。查不到有关综治工作的会议记录,看不到综治工作的宣传栏,对单位涉毒人员、刑释解教人员心中无数,没有底册,没有帮教队伍,在职工中没有开展“四五”普法教育,没有形成依法治理的氛围,没有认识到法制建设是政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认识到只有稳定的形势,经济才能发展,所有这些都与重要思想不相吻合。     6、区综治委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发挥不够。区综治委推出了“双点评”制度,坚持了五部门联合会议、考核制度,综治成员单位季例会制度,综治成员单位与社区结对共创活动等,对督促综治成员单位发挥作用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工作发展还不平衡,政法部门、宣传部门、组织部门作用发挥好些,其它单位对街道、社区、单位极少进行指导和履行自己的综治职能。综治领导机构、办事机构如何介入“严打”斗争还是个空白点。     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组织动员不力的原因     1、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自主权的扩大。经济体制改革,企业绝大多数为私人所有,领导观念上重经济效益,轻职工教育管理和治安防范;重眼前利益、局部利益,轻长远利益、社会效益。     2、宣传力度不够,综治意识淡薄。宣传工作只停留在一般的号召上,宣传形式主要是开会、发文。单位、社区领导既不清楚也不想搞清楚在综治工作中应承担的任务。事实上单位、社区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的六个环节中都有自己的任务。总的来说,单位、社区应建立综治领导、工作目标责任制,建立自防自治组织,落实内部防范措施,预防和制止违法犯罪活动,防止灾害事故的发生;及时调处职工之间的纠纷,重大矛盾纠纷及时报告;对刑释解教人员、qqq等重点人头进行帮教;教育职工、居民加强自身和家庭的安全防范,及时检举、制止违法犯罪行为。     3、综治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对单位的服务不够。有为才有位。如果综治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能够帮助单位解决影响稳定的一些实际问题,如调处大的纠纷、企业发生治安、刑事案件,能协调公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派出所创新工作机制经验材料_经验交流材料_网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690 字

+ 加入清单

派出所创新工作机制经验材料

为有效发挥信息预警、信息强侦、信息导防、信息促防的实战效能,开原市公安局莲花派出所针对辖区面积大、治安形势复杂的情况,结合“夏季会战”工作部署和集中整治农村突出治安问题专项行动要求,以深入推进社区(农村)警务战略为契机,创新“三级信息研判”机制,将警情信息研判工作延伸到辖区重点社区(村),实现了警务前移,提高了对辖区治安状况、发案原因、防范漏洞的准确掌握,有效提升了社区(村)警务工作水平。

一、结合治安管控实际,突出三级研判机制模式创新

(一)建立警务研判新机制

三级信息研判工作改变了以往信息研判工作由公安机关单一作战的局面,派出所通过大量工作实践与总结,建立形成了政府、公安、社区(村)共同参与的信息研判新机式。即:建立了派出所与镇政府相关领导及部门的月研判机制。坚持每月30日与政府主要领导、相关部门工作人员针对全镇治安现状与发案情况进行一次综合性研判分析,确保了政府与派出所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建立了与全镇压企事业单位领导与保安队伍及村(屯)干部、治保人员的联席研判机制。进行针对行业单位安全情况、发案情况、村(屯)治安状况等进行分析研判,从而找出安全隐患,制定安全措施。建立每月一次的综合联席研判机制。派出所坚持每月组织一次镇政府、企事业单位、村(屯)领导及工作人员参与的辖区综合治安形势分析,总结当月全镇治安状况,发现规律特点,研究打防措施,制定治安防范工作方案,部署设防重点,切实让“群防群治”扎根于全镇干群之中,为全面夯实基层警务工作找准了切入点。同时,有效降低了警务工作成本,提高了警务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了公安机关对社会治安大局的掌控能力。

(二)开创信息研判新模式

在落实上级“三级研判”工作的基础上,莲花派出所创新研判工作理念,针对所内工作实际,创造性地展开本所“三级研判”工作新模式,使“信息主导警务”的理念进一步根植在民警心中。即:民警每天必须深入到各自社区(村屯)进行信息采集,并进行第一级研判(民警自主独立研判);再组织民警召开工作分析会议,结合当日的警情情况,对各社区民警当日的独自研判材料进行第二级分析研判,找出所有同类信息的共同规律与特点;最后是坚持每7天对本周的第二级研判成果进行同类归纳分析,从而发现重大(重点)安全隐患及深层次信息,实现了对辖区治安的科学化管理。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民警运用信息服务实战的主动性,使信息化运用逐步成为了民警有效开展各项警务工作的重要手段。

二、突出工作重点,拓展信息研判工作内涵

(一)抓党委政府的支持

莲花派出所主动向莲花政府汇报“信息研判向社区延伸”的构想、目的和意义,争取政府、街道办以及社区、行政村领导的支持,以社区(村)警务室为依托,每周三下午由社区民警召集社区主任(村长)、辖区交警、治保主任、综治队员、治安协管员以及治安积极分子、重点发案区域责任人参加社区(村)信息研判会,对每周警情信息及发案情况进行分析研判。通过工作实践,取得了较好成果,有效赢得了政府及各级领导的强力帮助和支持。

(二)抓规章制度的建设

莲花派出所建立健全了《派出所三级信息研判工作职责》、《派出所三级信息研判工作规定》、《派出所三级信息研判工作督查制度》和《派出所三级信息研判应用奖惩办法》等规章制度,有效规范了三级信息研判例会、信息点评、基础工作信息化建设通报、辖区治安情况通报、民警信息研判考核等工作流程和内容。有效实现了派出所对辖区治安状况的全面掌控、规范管理程度和民警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的提高。

(三)抓防控体系的完善

莲花派出所依托对辖区各类信息的有效掌握,通过多种形式的信息研判工作,有效掌握了辖区治安管控重点、重点人群等治安信息,并主动与政府、企事业单位、村(屯)领导及负责人的沟通协调,投入资金40余万元,在全镇各重要场所、重点地段、重点涉防地带等处,安装了视频及红外报警器120多处,建立起了一道有效的技防屏障,并有效通过技防设施提供的信息资源展开研判工作,使辖区的治安防范工作月无形转变为有形管控,丰富了派出所对辖区治安防控的内涵。进一步强化了信息对警务工作的主导作用。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完善残疾人社保长效机制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556 字

+ 加入清单

完善残疾人社保长效机制调研报告

残疾人是特殊的群体,又是困难的群体。对这一群体给予特定的制度安排,保障他们的社会生活权益,是关注民生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我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援助现状

我区总人口40.5万人,残疾人总人口 2.4万人,占总人口的5.9%(其中城镇人口 1.3万人,农村人口1.1 万人)。不同类型残疾人占残疾人总人口数比例,肢体残疾人数量7563人,比例为31 %,听力残疾人数量4531 人,比例为18.7%,言语残疾人数量580人,比例为2 %,视力残疾人数量4840 人,比例为19.9%,智力残疾人数量1977 人,比例8%,精神残疾人数量2420 人,比例为9.9%,综合残疾人数量:2284 人,比例为10.5%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和援助工作,采取多种举措,有效地改善和提高了我区残疾人的生活水平。

在生活就业方面,政府及有关部门开展“帮、包、带、扶”等多种形式,共帮助563名残疾人脱贫。通过低保、五保和救济保障,城镇特困残疾人全部享受了低保,部分农村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了改善。为保障和提高残疾人的生活水平,在全区城乡各类经济组织中全面推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政策,对福利企业安置残疾人就业、残疾人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实行更加优惠的政策。

在医疗方面,实施以免费为特困残疾人助视、助行、助听和对特困精神病患者免费给药的“三助一给”康复扶贫工程,不定期组织专家医疗队分赴农村,开展义诊和会诊。

在权益保障方面,开展残疾人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对残疾人经营性收入实行税收优惠,推行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建设,支持和鼓励法律服务机构为贫困残疾人提供减免费的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等。

二、我区残疾人社会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区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残疾人的生活保障仍以家庭抚养及临时性的救助和救济活动为主,缺乏制度性保障。尽管有关方面大力推行低保制度,使得相当多残疾人被纳入低保体系中,但总体而言,直接依靠制度性保障的残疾人还很有限,特别是处于低保标准外边缘状态的大量城镇低收入残疾人家庭,以及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他们的基本保障主要依靠家属、邻里帮助以及干部节日走访、党团帮扶和一些亲友临时性救济。以户均收入确定低保标准的差额补助低保,解决不了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教育、医疗等必需支出。

2、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较低。一是上级补助经费有限,使残疾人低保工作不能做到普惠加特惠,加上一些地方自身财力不足。二是社会保障的筹资渠道单一,大部分靠财政支出,处于政府包揽的局面,阻碍了残疾人保障水平的提高。三是残疾人社会保障纳入社会低保之中,未作为独立保障项目。四是各类康复器材严重匮乏,缺乏场所,缺少训练有素的康复指导员,康复工作在城市没有正常开展,农村更是空白。五是残疾人的维权工作有待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3、社会主动助残未成风尚。中国人组织观念强,家庭观念重,受传统观念“家国结构”的影响较深。当他们遇到残疾伤害时,只能上靠政府,下靠自己,别无他途。社会上许多人漠视这一社会群体的困难性,对他们关爱不够,甚至是歧视。企业主动捐助残疾人情况较少,个人捐助现象更是少见。

4、农村残疾人的生活与社会保障出现了新困难和新问题。按人口比例计算,我区农村残疾人约有1.1万人。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更是存在诸多困难。一是农业税取消,基层乡镇组织实施社会救济残疾人的唯一资金来源消失。二是残疾人往往是因病致残,因残致穷,又因穷致病。我市有四分之一的残疾人属于农村特困户,近四成农村残疾人在高额医疗和社会各项开支的挤压下,过着十分贫困的生活。三是农村残疾孩子失学状况严重。四是农村重残和一家多残家庭进一步边缘化。五是外出务工的农民受伤致残增加,加大农村助残工作的压力。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农村劳动力转移基层体制机制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628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劳动力转移基层体制机制调查报告

提高农民素质,发展农村劳务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经过调研,现就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基层体制机制报告如下。

一、现状:成效比较明显

全区劳务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农村第一经济”目标,突出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和服务管理三大重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农民就业能力得到提高。我区始终把强化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作为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关键环节来抓,,依托各类培训资源,全区对15080名农民进行了引导性培训,比上年增加50%;对6765名农民实施了职业技能中期和短期培训,将1939名新增劳动力纳入中等职业教育。自实施“阳光工程”以来,全区共对2.6万农民工实施了技能培训,占已转移总数的22%,其中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1.36万人,占培训人数的52%。

(二)劳务经济实现较快增长。全区实现劳动力转移11.92万人,比上年增加2.8%,劳务总收入5.6亿元,比上年增加7.7%,农民工人均劳务收入4698元,比上年增加216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294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8%,劳务收入已成为我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三)基地建设取得成效。由区劳务办牵头,先后多次组织有关部门到市外考察劳务市场,走访用工单位,洽谈劳务协作,多层次、多渠道、多工种开展劳务合作,建立了上海、深圳(中山)、浙江、陕西、新疆、厦门等劳务输出基地,吸纳了籍农民工5.8万余人。

(四)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较快。全区农民工返乡创业2620人,其中:从事生猪养殖1230人,个体经营1052人,从事蔬菜、中药材、茶叶、水产等种养殖338人。

二、问题:成为影响因素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需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管理体制分散、综合效能难以体现。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管理体制和培训经费分散,转移工作农业局、劳动局和社会保障局都在管,而农业、劳动、扶贫、教育等部门都有培训资金,都出台了管理办法,而培训的对象都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这种条块分割、经费分散、多头管理在客观上影响了培训质量和有序转移综合效能的提高。

(二)培训资源难以满足农民工培训的需要。一是培训学校小而弱,目前除职教中心能够承担中职长期培训外,其他学校仅能承担中、短期培训。二是培训学校专业设置、调整跟不上市场变化的需求。由于在农民求学盲目性和学校条件差的影响下,竞争激烈、就业困难的计算机专业成为农民工技能培训学校和农民工选择专业的首选,而市场需求大且容易就业的专业却因办学设备和农民择业意识的影响而不能形成规模。三是市场需求技术水平高的专业,区内难以开展技能培训。四是培训经费投入不足,不能满足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培训的需求。除了已培训的2.6万名农民外,还有12.9万名需要转移的富余劳动力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95%,而每年还有4000多新增劳动力不断涌现。

(三)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盲目外出务工队伍较庞大。由于受地处边远山区、居住分散等各方面条件的制约,用工信息收集渠道少,发布信息难以延伸到农村及村民,致使部分农民想外出又因缺少信息而举棋难定,即使外出务工也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四)转移渠道单一,组织有序劳务输出面临较大困难。目前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主要依靠培训机构和劳动力市场,有序输出比重较小,没有形成市场主体,中介培育力度不大,难以形成市场品牌效应。尽管每年有关部门都要联合举办1-2次企业用工招聘会,但成功率并不很高,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农民工对有序劳务输出的用工单位缺乏了解和信任,他们仍选择“亲带戚、邻带里、师带徒、父带子”等自发转移方式。二是输出后的工资收入与农民自身的期望值存在差距,收入较低的工作不愿做,工资高的工种自身技能又达不到岗位要求,造成了部分农民不愿意远离家乡而外出务工的局面。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机制砂生产线项目的考察报告_考察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生产,全文共 1995 字

+ 加入清单

机制生产线项目考察报告

根据县领导指示,县工信局与县环保局、县商务局等部门单位组成考察组,在项目投资方——商砼有限公司有关人员的陪同下,于20xx年11月10日至12日赴XX省XX市路面机械有限公司进行了考察,赴XX省XX市XX县参观了该公司生产的同型号机制砂机械设备运行情况。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机制砂设备及工艺情况

机制砂生产线项目拟采用路面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V7干式制砂设备。该设备是引进日本寿技研公司技术,采取国际合作生产,目前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主要的专利核心技术是US7主机和空气筛,组成返回式闭路系统,大幅度的增产了难以生产的0.6—0.15㎜粒度范围的砂,粒型可与天然砂相媲美,细度模数可在2.6—3.0之间自由简单地调节,并且通过加湿器可以设定适当的含水率,防止扬尘以及粒度不均。

路面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是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制砂设备生产商,长期致力于先进机制砂设备的研发和推广运用。近年来在解决环保和品质两大问题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该公司生产的制砂生产线设计,配备专门除尘设备,采取封闭式管理。生产的砂子可以满足高性能混凝土对砂石的严格要求。20xx年7月17日,XX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在该公司组织召开机制砂产品及V7干式制砂设备推广论证评审会,认定该公司检测条件满足机制砂出厂检验要求,机制砂产品经工程试用效果良好,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可在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和砂浆生产中推广应用,并下发通知推广路机机制砂产品及V7干式制砂设备。该公司还多次承办中国砂石协会的学术研讨会、机制砂生产设备观摩会等活动,充分反映了该公司在机制砂生产设备行业的领先水平。

二、机制砂项目涉及的环保情况

考察组围绕机制砂生产过程中是否产生废气、废水、噪声三个方面,通过现场察看和亲身体验进行了重点了解。

1、关于废气的情况:V7干式制砂设备安装有脉冲除尘器,专门收集破碎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根据厂方介绍除尘效果可以达到99.9%,从现场看,除尘效果很好,收集的粉尘灰还可以作为水泥原料等进行再利用,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目前来看,在生产过程中投料环节会产业少量粉尘,主要原因是投料时石料裸露在外,干燥的石料受震动后产生了粉尘。

2、关于废水的情况:该套设备采用的是干式制砂原理,在生产过程中用水量极少,只有出成品砂时,为避免堆料及运输过程中产生扬尘,才通过加湿机加入少量水,不会出现渗漏。因此,该项目不存在产生废水的情况。

3、关于噪声的情况:该套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破碎、筛选等环节均采取了专门处理,配置了进口防震橡胶垫,声音较小。产生噪声的主要是除尘器配备的电动机运行造成,该电动机功率达到300千瓦时,功率较大。XX县塔牌水泥厂使用该设备过程中,对除尘器电动机噪声未加处理,声音较大。

三、考察结论

1、新上机制砂生产线项目的必要性。在我县新上机制砂生产线项目很有必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采用机制砂是发展趋势。通过多年发展,我国机制砂技术日益成熟,通过大量的试验和应用证明,机制砂品质与成本对比天然砂具有一定优势,通过人工控制、筛选洗选后,其质量优于天然砂,将成为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的重要骨料。目前我国最大的三峡工程、黄河小浪底工程均使用机制砂配制混凝土。二是可以降低企业运行成本。随着天然砂资源的逐步枯竭和对部分河段实施禁采措施,我县建筑用砂一直非常紧缺。XX县商砼有限公司多数从南康、上犹等地调运,由于运输距离较远等因素造成成本较高,该公司对于发展机制砂项目愿望比较迫切。三是我县有先天优势。我县是全国钨矿开采加工主要生产地,钨矿开采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矿石,可以为机制砂生产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废弃矿石没有经过药洗等环节,不会对砂石质量造成影响,可以作为建筑材料)。同时,机制砂生产线项目可以逐步消除我县大量的矿石这一固体废物,具有一举两得的好处。

2、新上机制砂生产线项目的前提。我们通过考察认为,在我县新上机制砂生产线项目,还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解决好产生废气的问题。针对机制砂设备生产过程中投料环节产业粉尘的问题,建议投资方对投料传输环节进行封闭处理,以达到粉尘不外泄,杜绝废气污染。二是解决好产生噪声的问题。针对设备运行中存在噪声的问题,投资方必须要求设备生产商改进工艺,对制砂主机和除尘器配备的电动机进行降噪、隔音处理,建议投资方合理规划厂区布局,将设备尽量安装在目前地块远离居民的一侧,或者对整套设备采取封闭式运行。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XX县商砼有限公司新上机制砂生产线项目,既可以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增加经济效益,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县固废堆放的问题,具有社会效益;机制砂生产线项目技术成熟,配备的环保治理设施及部分工艺进行改进,按标准要求处理后可以达到排放标准。建议批准该项目,并对该项目设定前提条件,项目建设前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规划审批制度,在废气和噪声污染处理可控后批准开工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社区党支部双向机制打造星级服务先进事迹_事迹材料_网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社区,党工团,服务,全文共 1746 字

+ 加入清单

社区党支部双向机制打造星级服务先进事迹

社区党支部现有党员99名,社区在职党员有286名。近年来,广场**社区党支部针对社区在职党员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以及“工作时间单位管,业余时间没人管”的管理“盲区”,积极推行在职党员“双向管理,双向服务”机制,有力地推动了社区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协调联动,构筑立体双向管理

在职党员双向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工作单位不在本社区但居住在本社区的在职党员,工作时间以单位党组织管理为主,社区党组织管理为辅;工作时间以外则以社区党组织管理为主,单位党组织管理为辅。

社区党支部首先抓了党员“双向管理”组织网络的建立。结合社区建设动态性的实际,社区党支部创新了社区党建工作联络委员会、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以下简称“双会”)的举办形式,对会议的形式和内容进行改革。除了举办固定的每年2次“双会”外,还针对社区共建存在的突出问题,不定期增加举办2~3次现场“双会”,及时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其次是成立了社区在职党员双向管理办公室,作为在职党员与社区联系、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发挥党员作用的纽带。通过上述方式,将在职党员与社区党组织联系起来,将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联系起来,形成由点及面的党员双重管理组织网络。

为了规范在职党员工作时间以外的监督,社区党支部主要抓了“一册二卡二制”。“一册”是指社区在职党员登记册。社区党组织主动加强与社区在职党员的联系,一家一户上门走访,摸清辖区在职党员的基本情况,并对社区286名在职党员的个人情况进行登记造册,随时更新,实施分类管理。“二卡”是指《在职党员联系卡》和《在职党员社区表现情况反馈卡》。社区党支部通过电话、信函、座谈、访问等方式与在职党员保持联系,预告社区活动计划,了解在职党员开展活动情况;每半年与在职党员所在党组织联系1次,通报党员在社区的活动情况;年底,组织居民代表对在职党员进行民主评议,将结果送达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二制”是指身份公开制度和监督约束制度。社区党支部在社区党务公开栏和楼栋宣传板报等醒目位置,公开在职党员身份。在楼栋聘请群众威信高的居民代表担任联络信息员,负责了解在职党员在社区的活动情况。另一方面,社区党支部主动与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联系,每逢党员民主评议、党员表彰奖励、党员提拔重用时,都及时出具意见。

设岗定责,打造星级双向服务

在服务好工作对象的同时,社区党支部把服务社区群众作为在职党员双向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按照“适时、适宜、适度”的原则,引导和组织在职党员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服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根据辖区建设的需要和党员个人的特长,社区党支部重点设置了民事调解、科普推广、卫生保健、治安维护等党员示范岗位,号召每个在职党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群众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岗履责。社区在职党员138人志愿认领服务岗位后,争先进、学先进、学技能,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社区建设的热潮。同时,以党员示范岗为基础,积极引导建立了以楼道保洁、楼院守卫为主的不同类型的党员责任区,形成了点、线、面三方结合的党员服务网络,并带动多名社区居民群众主动走进各类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中。社区在职党员参与联户结对的共有240人,联系困难群众、下岗职工等各类帮带对象1100多人。

社区党支部以社区党小组为单位,专门组建在职党员志愿者协会,组织在职党员走进社区,开展深受群众欢迎的“送科技、送法律、送文艺、送温暖”活动。发放在职党员“连心卡”138张,具体注明党员的服务承诺和联系电话,为居民提供治安巡逻、法律咨询、绿化保洁等形式多样的社区服务。居民生活有困难、思想上有疙瘩,都可通过联系卡找到所联系的党员寻求帮助,为党员和居民之间架起了一条看得到、摸得着、用得上的“连心桥”。目前,社区以在职党员为主体的志愿者人数已达600多名,他们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便民利民服务,深受居民群众的好评,社区还被评为“社区志愿者服务先进单位”。

当在职党员遇到困难时,社区党支部及时给予关心和帮助。如南油办事处的在职党员何省太,夫妻因工作需要经常出差,无法照顾有精神病的儿子,在一筹莫展中找到了社区党支部。支部班子成员在工作繁忙的情况下轮流帮助照看,并主动联系市精神病院,经过一番努力,终于解决了其子的入院治疗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对“以社区为主”的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新机制的探索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社区,全文共 4867 字

+ 加入清单

对“以社区为主”的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机制探索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大量的社会性服务职能转交给了社区。机构精简和企业深化改革等,使大量的失业、下岗人员走向社会(社区)。加上住房制度、户籍制度改革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的社区里汇聚了大量的流动人口,人户分离的现象普遍存在,计划生育的“条条管理”和“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这种新的变化。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内非常住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出现了管理和服务不到位的现象,给人口与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深入开展带来了困难。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以社区为主”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属地化管理和服务新机制已势在必行。     在此共识下,建邺区计生局及时进行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改革创新,按照国家计生委对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管理新机制的要求,与时俱进,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寻求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新机制,经共同努力,确定了试点工作的总体思路、原则和目标,逐步探索出一套具有试点社区特色的“行政指导、形成制度,社区为主、整合联动,信息互通、协同管理,综合服务、满足需求”的工作机制。     一、试点工作的基本情况。     XX年2月,我们开始着手筹措试点方案,积极探索依托社区的街道、社区、单位“三位一体”良性互动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属地化管理新机制的发展途径。经认真调查摸底,最终选定具有代表性的滨湖街道玉兰里社区作为试点单位。该社区商业网点较为集中,占地面积约28万平方米,社区内建有48幢居民住宅楼,48间平房,有住户1989户,居民8688人,户籍人口6906人,寄住1303人,流动人口387人。驻区单位有125家。由于试点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借鉴,为使试点工作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进而保证取得良好成效,我们找准开展工作的切入点,紧紧围绕服务群众,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注重充分发挥各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作用,成立了以分管区长为组长,计生局、试点街道、社区和区工商局、劳动局、税务局、卫生局、市容局等区各有关部门负责人为副组长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属地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至此,一套“以社区为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行之有效的,以城市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为主,单位法定代表人责任制为依托,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户籍管理与现居住地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机制的试点工作在建邺区滨湖街道玉兰里社区正式启动。     二、试点工作的具体做法。     “以社区为主”的管理新机制,是一种适应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新形势,依托社区,依照相关法规和各自职责,形成政府、社区和单位“良性互动”,对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共同管理和服务的工作模式。由于它适应新时期计生工作的发展要求,把计生工作的重心放在了社区,直接面向社区,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尊重社区居民的计划生育主人翁地位,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社区居民在计划生育、生殖保健、家庭社会化服务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更容易被群众所接受,解决了社区里大批下岗失业人员,外来打工、经商人员,以及个体、私营、民办等非公企业人员在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方面存在的“盲点”和“死角”问题。半年来,在领导小组的正确指导和各有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初步构建了“以社区为主”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属地化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了社区计生工作网络和服务保障体系。     (一)加强行政指导,形成工作制度。指出:“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必须首先提高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的认识度,然后是解决好日益增多的新情况、新问题,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对此,我们把加强对新形势的认识和理顺工作关系摆上了议事日程。     1、深入调研,掌握情况。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对辖区内单位进行了调查摸底,弄清驻区各企事业单位和经营户的人员基本情况,并分门别类地进行登记造册,为商讨、制定实施方案准备了第一手资料。     2、上门走访,取得支持。通过街道、社区计生专干携带计生宣传折页上门走访,取得各企事业单位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对不理解、不配合的单位采取多次上门宣传的办法,以真诚、负责的态度和对工作的热情,争得他们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3、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在清楚地掌握社区的基本情况及取得各方的理解、支持和积极配合的基础上,我们又通过召开座谈的方式,征求多方意见,明确各有关单位,特别是驻区企业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法定职责。经过多次交流和协调,理顺了街道、社区居委会和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工作关系和各自职责分工,进一步提高了对推行人口与计划生育属地化管理工作的认识。     4、健全制度,加强指导。经过多次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没有可靠的制度作保障,试点工作将难以取得长效的发展和切实的成效。为此,我们在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支持和帮助下,召集区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和献计献策,以召开座谈的形式共同研究商讨形成了试点工作的规范和制度,作为一种常规性的工作常抓不懈。     一是决策制度。针对计生工作形势的发展变化,由区计生局牵头,由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街道、社区居委会以及企事业单位法人等共同研究调整工作方案。如企事业单位定期向社区上报信息、年度的工作安排等事宜。     二是协调制度。主要是针对驻企事业单位计生专兼职干部等的人员变更情况,由社区居委会负责对其进行工作方法、原则和共驻共建等有关计生工作的培训。     三是会议制度。主要包括例会制度、年会制度和群众制度。通过召开每季一次例会制度,就近期工作目标提出议题,进行讨论,以平等协商的态度达成一致、形成共识,并就反馈信息制定指导意见。以召开每年一次的年会制度,就人口与计划生育

工作理论进行研究讨论,总结交流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查找不足,并进行经验推广。不定期地主持召开由社区居民、驻区单位职工和辖区内流动人口以及计生信息员、楼栋长、协会积极分子参加的群众会议,广泛征求群众对计生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他们发挥在计划生育中的主人翁地位提供参与机会。     (二)围绕社区重心,资源整合联动。我们在认真分析驻玉兰里社区的125家企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把125家企事业单位分成了指导性的管理单位和委托性的管理单位两种类型,针对各家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管理和服务措施,充分发挥企业计生协会的桥梁、纽带和楼栋长、会员小组长的号召、带动作用,使社区居民自治组织自我管理、自服务、自我监督作用得到充分体现,逐步形成了社区内资源共享、各方联动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良好局面。     1、以“召开联系会”为纽带,指导管理驻区中较大的企事业单位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企业改制步伐的加快,企业由对政府依附关系转到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市场竞争主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从驻玉兰里社区较大的47家企业看,大多数企业虽有计生机构,但由于机构精简、人员减少,工作只能疲于应付,难以担负新形势下艰巨的计生工作任务,尤其是负责计生的工作人员,绝大部分都身兼数职,没有精力,也没有时间和能力抓经常性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只能满足于统计报表和节假日的宣传教育,难以满足广大育龄人群的保健需求和对计生科学知识的掌握。特别是在市场竞争激烈以及企业在改制、扭亏、发展新项目、开发新产品等经营活动的压力下,要想让企业领导拿出一部分精力抓计生工作是不现实的,企业要在工作时间抽出人员搞计生活动和培训也是很困难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找准问题的焦点,以5种途径打开企业计生工作开展的突破口:     一是通过街道与企业签订人口与计生目标管理责任书,坚持实行目标管理。二是通过社区与47家企业签订计划生育双向服务协议书,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计划生育责任制,明确管理职责,落实企业计生管理措施,特别是明确在社区计生管理中的职责,用法律约束力取代单位和户口的约束力。三是成立47家企业参加的驻社区计划生育工作联系会,制定了联系会的章程,推荐了联系会的会长、副会长和理事,由联系会成员单位来共同研讨、交流企业计划生育工作,实现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双向服务、信息通报、计生政策宣传等计生工作的一体化管理和服务,并对签订的“计生工作双向服务协议”执行情况进行相互监督和检查。四是制定企业与社区计划生育信息联系单,指定专人定期上报,社区根据联系单上的服务需求做好服务安排。五是在100人以上的企业中成立企业计划生育协会,通过发挥计生协会群众组织的特点和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功能,提高对计划生育的参与意识。     从实践来看,企业计生工作纳入社区,走属地化管理的道路,一方面有利于减轻企业工作负担,便于企业集中精力抓生产经营,抓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保证了企业职工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利益保障,并满足了企业职工的保健需求,为其更好地发展经济提供了健康支持。     2、以“划片管理”的方式,把个体经营户和“三人公司五人店”的从业人员列为社区的委托管理对象。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企业的社会职能逐步弱化,政府对企业的行政管理力度日益减弱,加上非公有制企业的大量增加,使传统意义上的“单位人”逐步转变为“社会人”。从玉兰里社区的125家驻区单位看,只有47家单位的职工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单位人”,其他的78家个体工商户和“三人公司五人店”,基本上都没有承担起计划生育的社会管理功能和责任,使其计划生育工作处于无人管的真空地带。它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位”,单一的行政指令对其不具有威严性,对这些组织和从业人员的管理不到位,存在较多漏洞,仅仅依靠街道来管,既管不了也管不好,包揽不下来。依靠非公经济组织落实“单位负责”,往往会落空。到底怎么办?我们与时俱进,审时度势,整合社区资源,把社区内78家个体经营户当作社区的“自管”对象,以委托管理的形式纳入社区的“自管”范围,享受与社区居民同等的管理和服务待遇。指导78家个体经营户与社区签订计划生育委托管理协议书,并明确各自的职责分工和应尽的义务,并把78家个体经营户和“三人公司五人店”按照地段划分为5个计划生育管理片,每个片推荐产生了一个片长,由片长把各片的计生信息报告单定期反馈给社区,由社区定期向个体工商户、“三人公司五人店”进行计生的宣传教育、计生信息的沟通和提供避孕节育、生殖保健以及参加常规性的环孕情检查等计生优质服务,做到计生社区划片管理“包管到片”、“服务到人”。     3、以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企业计生协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为企业自觉参与计划生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人翁意识提供载体作用。     为进一步深化计划生育的优质服务,切实满足社区居民、企业职工、计生家庭、流动人口、未婚青年等多层次人员的多种计划生育和保健的需求,我们认识到,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和政府职能的转变,社区计生工作由直接的行政干预向居民自治转变是发展的必然趋势,社区计生工作只有通过居民自治,把群众组织起来,才能顺利完成计生工作的总体目标和任务。我们在试点工作中注重发展企业计生协组织,不断地优化会员结构,提高队伍素质,健全服务网络,力争使企业计生协工作全面渗透、全面融入到社区,与社区内以楼栋长和会员小组长为首的社区计生协自治组织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和沟通,进行工作经验和信息的相互交流。通过居民自治,发挥好其在企业计生工作中不可替代的优势。试点以来,组织企业参与了以“关爱女童”为主题的广场活动等,并充分发挥企业计生协会自治组织的服务功能,组织有一技之长的志愿者为流动人口开展插花技术、计算机基础知识等技能培训,帮助流动人口掌握一技之长,为流动人口就业送温暖、献爱心。实践证明,把企业计生协会组织融入社区,与社区计生协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年酒店销售员工作总结:建立激励营销机制_销售工作总结_网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适用行业岗位:酒店,销售,职员,营销,全文共 332 字

+ 加入清单

2017年酒店销售工作总结建立激励营销机制

开拓创新,建立灵活的激励营销机制。开拓市场,争取客源今年营销部将配合酒店整体新的营销体制,重新制订完善xx年市场营销部销售任务计划及业绩考核管理实施细则,提高营销代表的工资待遇,激发、调动营销人员的积极性。 营销代表实行工作日记志,每工作日必须完成拜访两户新客户,三户老客户,四个联络电话的二、三、四工作步骤,以月度营销任务完成情况及工作日记志综合考核营销代表。督促营销代表,通过各种方式争取团体和散客客户,稳定老客户,发展新客户,并在拜访中及时了解收集宾客意见及建议,反馈给有关部门及总经理室。强调团队精神,将部门经理及营销代表的工薪发放与整个部门总任务相结合,强调互相合作,互相帮助,营造一个和谐、积极的工作团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关于基层财政管理体制机制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427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基层财政管理体制机制调查报告

推进基层财政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建立阳光财政,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利于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经过调研,现就建立和完善基层财政管理体制机制报告如下。

一、全区基层财政管理体制机制现状

(一)基层财政体制现状

区现有30个街道镇乡,均设置了财政所(3个街道财政所、12个镇财政所、15个乡财政所)。

财权与事权的统一。从有利于乡镇政权建设和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出发,乡镇与其承担事权相一致的财政,按照责权明晰、科学合理、综合配套、保障到位的要求,对乡镇人员经费(行政人员生活补贴)、运转经费(含事业人员)全额纳入支出基数,切实做到责权结合。

注重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加大对乡镇保障力度,调动乡镇积极性,突出区级与乡镇财力分配,确保全区总收入保持增长,确保集中财力办大事。

科学合理确定基数。针对上一轮体制调整时部分乡镇收入基数不合理的问题,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乡镇经济发展水平,税源基础,重新合理确定乡镇收入基数,把乡镇财政收入基数做实。

规范税收程序。为了减少税收成本,从源头上杜绝乡镇之间、乡镇与街道之间、乡镇与区级之间挖税买税的现象,净化税收征收环境。

注重调动乡镇一心一意抓发展的工作积极性。坚持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与支持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相结合,实行以奖代补,乡镇的工作性津贴等支出必须通过发展产业、招商引资工作才能兑现,充分调动乡镇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基层财政管理机制现状

新形势、新时期赋予财政管理机制新的要求。一是编制年度财政预决算方案并组织执行;二是制定财政收入计划,依法组织各项财政收入,协助税务部门做好税收委托代征工作,确保财政收入及时足额入库;三是加强财政支出管理,保障乡镇人员工资支出,政府机构正常运转支出和社会公共需求支出的资金需要;四是加强本级财政事业单位及村级财务、帐户统一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办理预算内外资金和各项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拨付;五是加强债务管理,防范化解财政风险;六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发挥国有资产使用效益;七是监督和检查所属会计单位执行财税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情况,会同有关部门查处各种违反财经纪律案件,提出加强规范和管理的政策建议;八是兑现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强化涉农直补资金的发放与管理工作。

(三)基层财政队伍现状

区委办、区政府办《关于进一步深化我区乡镇机构改革意见》(委办发14号)规定乡镇财政所为乡镇公益性事业单位。区人事局明确乡镇财政所人员身份为参照公务员执行(待市上审批之中)。全区30个街道镇乡财政所编制人数120人,在岗在编人员103人(实际在职人数122人,有19人属其他站所行政编制但在财政所上班),平均每个街道镇乡4人,最多的6人,最少的仅2人。

二、基层财政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财政体制上存在的问题

收支平衡缺口大。全区30个街道乡镇,财政总支出8889.8万元,总收入5678.9万元,靠区级财力补助街道镇乡3210.9万元,不吃财政补贴饭的只有两个街道办事处和一个镇(城东街道办事处、城西街道办事处、邻鄂镇),其他27个街道乡镇平均补贴达118.9万元,基本上是一个靠区级财政补贴过日子的基层财政格局。

自立自强精神不足。以乡镇为基础的财政、经济发展计划,没有突出逐步缩小财政补贴标准,摘掉靠财政补贴帽子的奋斗目标。靠财政补贴运转的乡、镇、街道税基培养乏力,支柱产业发展缓慢,主导产业不突出。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县乡广播电视服务体制机制建设情况报告_情况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服务,全文共 2059 字

+ 加入清单

县乡广播电视服务体制机制建设情况报告

一、县级广电行政部门情况

(一)xx县广电行政部门的定位和职能情况

XX年12月31日,xx县根据省、市安排部署,完成了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三职能合并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撤销广播电视局,新成立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为县人民政府直属事业机构,正科级,主管全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其中的工作职责包含:贯彻党和国家有关广播影视工作方针、政策和法律,拟定全县广播影视事业发展规划并指导实施;组织推进全县广播电影电视公共服务,负责全县广播、电影、电视、信息网络视听节目服务机构和业务的监管并实施准入和退出管理,指导对从事广播、电影、电视节目制作民办机构的监管工作。

(二)辖区内广播电视行政管理与行政执法情况

目前,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是xx县区域内的广电行政管理部门,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承担全县广电行政执法职能。

(三)管理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从改革后一年多来的运行和管理情况看,还存在许多问题:

1、经费、人员未能得到完全落实。机构职能合并后,经费没能相应增加,人员仅增加1人。xx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经费标准是按照事业单位性质,工作运转经费只有人均4000元/年,全局工作人员15人,全年共计60000元。没有专门的广播电视工作经费和监管经费。

2、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广播电视(即“村村通工程”)的落实工作由县电视台(原来的广播电视局)承担。

3、广播电视社会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落实。虽然广播电视行政管理职能并入新组建的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中,但是熟悉广播电视业务工作的人员没作相应的调整,负责广播电视工作的人员对广播电视政策法规的学习有一定的坠后性,特别是没有经历过该项业务的实践,必然导致业务不熟,监管缺乏针对性。监管什么,怎么监管问题非常突出。乡镇一级广播电视站情况及其监管就更顾及不上。

4、机构改革对广播电视实现了行政管理与行政执法分离既有利也有弊。弊端就是,那方出现工作不到位或得存在争议的情况,易存在推诿,难协调问题。甚至发生因为几部门人员关系不好,工作不肯协调、配合等问题。请求上级出面,既伤神,又费时。

(四)意见、建议

1、必须对广播电视工作监管人员就广播电视业务职责和相应工作要求进行系统的业务学习培训,确保能履职,会履职。

2、必须由上级主管部门与上级财政部门明确广播电视行政工作经费基本标准和渠道来源,确保能履职,履好职。否则,只能停留在“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状况。

3、上级广播电视行政管理与行政执法机构应就行政管理与行政执法工作进行协调并形成统一规范的工作机制。比如说,a部门要某一方面工作情况数据,a、b两部门上级沟通衔接后,再分别布置,基层操作才方便、顺畅。

二、乡镇广电机构情况

(一)乡镇广播电视机构分类构成情况(基本概况):我县共有25个乡镇,每一个乡镇都设有乡镇广电工作站。其中12个为乡镇党委政府单独设立的乡镇广电站,13个为与乡镇文化站等部门整合后设置的乡镇综合文化站。目前有24个乡镇电视与县有线电视台(网络公司)通过光纤实现了联网。目前全县已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辐射点,有线与无线交叉覆盖的广播电视网络系统,全县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0%。

(二)乡镇广电站的定位和职能情况:XX年,我县实行乡镇机构改革。乡镇广电站与文化、劳动保障、农村经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站整合为公益性事业机构(社会事业服务中心),(人事、编制、工资福利)实行乡镇管理为主、上级业务部门进行业务指导的管理体制,其人事任免、考核、职称、调动等事项由乡镇党委征求上级业务部门意见后办理。主要职责是:承担辖区内广播电视网络建设、改造、维护及管理的具体工作。

(三)乡镇广电站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业务上——安全播出管理存在隐患。

经调查,目前仍有少数乡镇广电站有自办新闻和播放电视剧的现象,这种形式不符合国务院《广播电视管理条例》中关于“乡镇设立的广播电视站不得自办电视节目”的规定,也存在宣传导向隐患。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一是管理体制不规范。乡镇党委、政府与广电部门对乡镇站的管理职责不清,权限不明;二是由于管理体制的制约以及乡镇广播电视站覆盖的点多面广,当地政府对广播电视事业建设投入较少,人员配备不齐,技术力量薄弱,广电主管部门又不便于参与具体工作,管理上难以完全到位。四是资金压力比较沉重。现有的有线电视网络线路老化,设备陈旧,节目频道少(有些边远村至今只有2套节目),信号质量差,用户意见大。另外,大部分村地处偏远,村与村之间、户与户之间相距遥远,建立有线电视前端、安装有线电视成本很高,许多经济相对困难的农村和农户望而却步,也增加了广电部门扩大有线电视覆盖的难度。致使目前的卫星接收设备(俗称“灶锅”)非法销售、擅自安装泛滥,非法接收境外节目对村民的思想意识带来了直接冲击。也给广电及相关部门依法查处非法擅自销售和安装卫星接收设备制造了巨大难题,毕竟是政府投入过少,满足不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完善干部监督管理体制机制调研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部长,全文共 2719 字

+ 加入清单

完善干部监督管理体制机制调研

加强组织监督管理,重在激活党员干部的“自制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了关于完善干部监督管理体制机制调研报告,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根据区委组织部干部监督科通知要求,我镇就《建立、完善干部监督管理体制机制问题研究》这一调研课题开展调研,现将有关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建立、完善干部监督管理体制机制

工作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从近年来查办的贪腐案件可以看出,贪腐已严重侵害党的肌体,促使党的形象受到严重损害。如若不采取措施切实加强对干部的监督管理工作,从源头上预防贪腐,杜绝职务犯罪,后果将不堪设想。构建干部监督机制完善干部监督管理工作在预防和解决贪腐问题上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一、干部监督管理体制机制工作是事关党的建设和经济建设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监督是保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种机制,如果没有监督,权力就会绝对化,而绝对化的权力必将走向贪腐。纵观近年来查处的犯罪案例,我们不难看出,权为私用、滥用权力所导致的不正当竞争,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对经济建设危害极大。因此,我们一定要从党的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的战略高度来深刻认识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扎实认真做好干部监督管理体制机制工作。

二、干部监督管理体制机制工作是关心、爱护干部的有效措施,是对干部负责的一种具体表现。尤其是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一些干部更容易被人利用,迷失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干部的监督管理工作,发现干部有缺点毛病,及时提醒、帮助、批评,防止由小过铸成大错,从而保证干部的健康成长。由此可见,监督是对干部的关心、爱护,更是一种责任。建立科学、有效、约束力强的干部监督管理工作机制是促使干部廉洁自律、克已奉公的重要保证。

三、干部监督管理体制机制工作是促使镇级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保证。干部队伍的好与坏与镇级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而行之有效的干部监督机制必能管理出一支高素质、高效能的干部队伍,进而带领一方百姓富裕,促使一方经济发展。

当前干部监督管理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是监督的制度不健全。虽然在干部监督方面已制定了不少制度,但仍存在着缺陷,有时难以进行有效监督。监督制度仍需要进一步健全,突出制定一些监督性强、效率高的制度。如干部离任审计责任追究制、干部年度收支及财产情况报告制、直系亲属从业情况报告制等。有的时候监督虽有制度保证,但执行上不力,只局限于走走过场,如干部离任审计制等。

二是监督的责任主体不明确。目前主要依赖组织、纪检、信访和社会舆论来对干部实施监督,监督的责任主体既不明也不够宽,容易导致监督不力,监督工作落实不到位。所以我们还要从教育入手,鼓励同级班子成员来相互监督,操作上班子成员可采取匿名反映情况的方式。同时,平时针对于多数人对某些干部的传言猜测,组织部门都要认真对待,坚持有疑点就要查,做到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切实将情况查清、查实。

三是监督的重点不清楚。主要表现在对“一把手”的监督软弱无力。“一把手”对其余干部的影响及表率作用是巨大的,如果疏于对“一把手”的监督,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一把手”的自身素质,“一把手”好则可以理直气壮地去监督班子成员和下级的“一把手”,切实带出一个勤政廉政、团结有力的好班子,不好则表率作用发挥不力,势必影响其他成员对自身要求不严。所以说监督的重点应放在对“一把手”的监督上,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各项措施实施到位。

新形势下建立、完善干部监督管理

体制机制应把握的几个方面

如何建立、完善干部监督管理体制机制,用制度来规范干部的从政行为,增强他们的廉洁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的能力,减少职务犯罪,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面对不断出现的职务犯罪,我们必须着眼于抓机制,求实效,努力把监督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干部用权的各个环节中去。

一、坚持关口前移,狠抓教育防范。

加强组织监督管理,重在激活党员干部的“自制力”。在实施监督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教育先行,重视思想教育,通过正面引导、反面警示、全面教育,用大量鲜活的事例,推动干部经常“xi脑”反思,促使他们从思想深处真正解决谁让掌权、为谁掌权和怎样掌权的问题,增强自身免疫力,从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坚固防线。并始终坚持事前监督、预防为主,寓干部监督于干部培养教育之中,常抓干部的预警教育,做到常敲警钟、常提醒。一是强化组织监督的主动意识;二是营造班子内部互相监督的健康意识;三是提高干部自我监督的自觉意识。

二、建立健全制度,突出重点监管。

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工作,包括对干部的培养教育、选拔任用以及干部监督管理工作,涉及的环节多、范围广。因此,要把各项工作都落到实处,首先要加强干部监督工作的制度建设,强化干部监督的责任,使干部处于有效监督之下。在现有的民主集中制、班子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干部谈话诫免制、干部离任审计制等制度的基础上,还应建立干部离任审计追究制、干部收入及财产情况报告制、直系亲属从业情况报告制等制度约束和教育干部。其次,要突出重点,抓好重要岗位、掌握人才物等经济大权的部门领导干部的监督,防患于未然。尤其要抓好对“一把手”的监督。要在对干部全面监督的基础上,确定重点监督对象、重要教育对象、重点培养对象,研究制定强化监督的措施和办法,规范和约束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行为。防止和纠正干部滥用权力的现象,将监督、教育与培养融为一体,使“一把手”等重要岗位上的干部能够在一个处处受到纪律的约束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三、完善监督网络,实施全程监督。

把党内监督作为全程监督管理的关键环节。全程式监督管理必须坚持逐级负责,形成多层次监督,督促引导干部管好自己,又管好下级,既抓工作指标落实,又抓思想作风建设。在抓好对下级监督的同时,注重发挥下级对上级、同级对同级的监督作用,形成多角度监督。同时要组织人民群众对干部进行直接监督,让人民群众对干部的思想作风状况、权力行为进行面对面评议。并拓宽渠道,多途径开展间接监督:一是健全信访举报制度,设置举报专用信箱、电话、接待室,动员各方面监督力量以口头或书面形式,举报、揭发干部违法违纪行为。二是充分利用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对一些不良行为和典型案例予以公开曝光,以强大的社会舆论声势,警醒当事人,教育其他人。三是发动同级班子相互监督。

四、加强实绩考核,实行监督奖惩。

责和权相统一,奖和惩相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要坚持岗位职责与目标管理相一致,实绩考核与监督奖惩相挂钩,充分发挥监督奖惩的导向作用,积极为全镇干部营造能干事、想干事、干成事的良好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市本级人才投入机制研究报告_研究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猎头,全文共 2128 字

+ 加入清单

市本级人才投入机制研究报告

人才投入机制是指为人才培养,人才引进和人才使用提供保障的供给机制,人才投入机制建设就是要合理划分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的投入责权,充分发挥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确保必需人才投入的可持续、高效、稳定的, 因此,建立和完善我市人才投入机制,增加人才投入,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我市人才投入机制建设情况

(一)从来源分析看,我市人才投入来源不广。一是向上争取一点。我们充分利用省管县市财政体制和市域经济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积极跑部跑省,争取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及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专项资金、农村人才资源开发资金、新农村“示范村”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补助等专项资金。XX年争取了79万元,20xx年争取了22万元,20xx年争取了25万元,20xx年争取了25万元;二是预算安排一点。在编制年度预算时,把“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劳动模范津贴奖金、人才培训费、湖北科技院士专家汉川活动经费、拔尖人才津贴和春节慰问费等在部门预算中精心安排,项目逐渐明细具体,如XX年安排拔尖人才津贴1.8万元;XX年安排1.8万元建立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 安排湖北科技院士专家汉川活动经费5.5万元;20xx、20xx年每年安排拔尖人才津贴50万元。三是社保资金支持一点。对现有人才和引进人才的子女、家属,没有固定收入来源的,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纳入社会保障的范围,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没有社会团体,企业,个人的投入。

(二)从数量分析看,我市人才投入总量不多。虽然我市人才投入总量一年比一年增加,XX年度我市人才投入人才支出43万元,XX年度我市人才投入人才支出120万元,20xx年度我市人才投入人才支出186万元,20xx年度我市人才投入人才支出240万元,但按全市的人均比总量不多,XX年全市人均0.39元; XX年度全市人均1.09元; 20xx年度全市人均1.69元; 20xx年度全市人均2.18元。与社会的需要量比不多,与全市的经济发展速度比,增量不多,

(三)从机制分析看,我市人才投入机制不稳。每年财政预算安排人才投入时,项目名称不规范,不稳定,一年一个样,基本项目没有固定下来,有一种临时动议感觉,如在编制年度预算时,有的年度有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有的年度有劳动模范津贴奖金,有的年度有人才培训费,有的年度有湖北科技院士专家汉川活动经费,有的年度有拔尖人才津贴,有的年度有拔尖人才春节慰问费等,没有建立人才投入的专项资金,人才投入也没有连贯性和一致性,不便于统计汇总,不便于比较分析,人才投入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四)从合理性分析看,我市人才投入合理不够。在国家,社会组织,个人三者的利益负担不合理,国家没有挑大头。如人才培养教育费用上,个人负担过重;在人才引进的投入上企业挑了重担,如企业聘请的专家、技术工程师安家费、科研经费、奖励经费等全部由企业出了。

(五)从经济社会发展分析看,我市人才投入严重滞后。

我市XX年—20xx年财政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15.6%,一般地方预算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15.8%,财政支出年平均增长率为23%,gdp平均增长率为17%。而我市的人才投入5年来零星稀少,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于社会需求。

二、人才投入机制的基本思路

人才投入机制的基本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xx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创新体制机制,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体,私人、企业和社会组织为辅助的多元参与的投入机制,形成责权明晰、配置合理、和谐有序、可持续发展的公共产品供给体系,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又好又快速发展。

三、人才投入机制的基本内容

人才工作主要包括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三个环节。与此相适应,人才投入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环节的教育投入和使用环节的工资福利投入,以及人才培训(继续教育)、人才吸引和人才激励等方面的投入。

人才培训方面的投入主要包括:对市党校行政学院、各单位培训中心等培训机构的投入;对行政机关和财政拨款事业单位用于培训本部门、本系统人员的投入;对企业和其他非财政拨款事业单位,财政部门原则上不直接安排资金,由企业和非财政拨款事业单位从企业利润或营业外收入中安排一定比例资金作为人才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培训等。

人才吸引方面的投入主要是市人民政府设立引进人才专项资金和国家引智专项经费的配套资金,主要用于引进国外人才和智力、鼓励留学人员回国服务给予高级人才的安家,科研等经费支出。

人才激励方面的投入主要包括:针对人才实施的各种行政奖励措施;针对专业技术人员,出台的科技奖、政府特殊津贴等奖励政策;针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逐步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薪酬制度和以经营业绩为核心的多元分配体系。

四、不断加强和完善人才投入机制建设

加强和完善人才投入机制建设首先要更新思想观念,增强人才投入意识,着力解决人才投入中存在的经费比重轻、参训人员少、机制不灵活等问题。其次就是要站在培养和造就人才的战略高度,加大人才基本需求的投入,要把人才培训培养的经费支出,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直接意义的一种生产经营性开支、一种提高生产力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支出,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和企事业发展预算,并逐年增加幅度。同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围绕建立“六个机制” 扎实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_组织人事_网

范文类型:制度与职责,适用行业岗位:部长,人事,全文共 2038 字

+ 加入清单

围绕建立“六个机制扎实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我区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通过健全和完善干部考察评价、择优汰劣、任用决定、监督约束、激励保障和培养锻炼机制,从整体上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第一,围绕建立科学的考察评价机制,探索准确识别干部的制度和办法。区党委坚持把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作为考察的必经程序,适度扩大个别谈话和征求意见的范围,让尽可能多的知情者对干部有评价权。同时,在全区推行了考察预告制、差额考察制,探索实行考察工作责任制等,增强干部工作的透明度,着力防止干部“带病上岗”、“带病提拔”等现象的发生。2000年以来,全区共进行考察预告10405次,设立意见箱和专线电话5580个(次),接到举报电话、信件和接待群众来访3705个(次)。经调查核实,对一批问题属实的干部作出了不予提拔任用的决定。 第二,围绕建立科学的择优汰劣机制,探索干部能上能下的制度和办法。坚持把竞争机制引入干部工作,大力开展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全区各级党政机关中层领导职位出现空缺时,原则上都实行竞争上岗。全区实行竞争上岗的职位达113983个,占职位总数的65%,有142469人参加竞争,占干部总数的59.7%。在推进干部能下能出方面,区党委制定并实行了干部不称职的15条认定标准,2000年至2004年全区共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干部1887人。 第三,围绕建立科学的任用决定机制,探索民主规范的用人决策制度和办法。在全区范围推行市、县党政正职由党委全委会无记名投票表决制度。2002年以来,区党委在决定14个地级市党政正职人选时,均召开了全委会进行审议,并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在2002年的县(市、区)领导班子换届中,自治区所辖9个地级市,也全部采用这种方式决定55个县(市、区)的党政正职人选。玉林等市党委试行了党委常委会无记名投票决定干部任免制度。几年来,全区全面推行了干部任前公示制度,已公示拟任厅级职务干部344名、处级职务干部7533名、科级职务干部17327名。公示期满,不予任命的厅级职务拟任人选6名、处级职务拟任人选139名、科级职务拟任人选506名,暂缓任命的142名。 第四,围绕建立科学的监督约束机制,探索规范领导干部权力运作的制度和办法。一是实行干部诫勉制度。1999年以来,全区共诫勉厅级领导干部10人、处级121人、科级700人,诫勉期满降职使用159人、改任非领导职务96人。二是推行回复组织函询制度。2001年至今,全区共有1053名干部向组织回复了群众反映的有关问题。三是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2000年以来,全区共对55名厅级干部、964名处级干部、5254名科级干部和720名企业领导人员进行了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了少数领导干部在经济工作中滥用职权及管理上不规范的问题,提出了规范财务管理工作的措施,促进了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近年来,区党委还进行了党委常委向全委会作年度述职报告、廉洁从政报告、下级“一把手”向上级党委报告重大事项等制度措施的试点,并在全区建立了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制度。同时,还进行了党员旁听县(市、区)党委常委会、乡镇党委会议,党代表质询和评议党委工作等试点。 第五,围绕建立激励保障机制,探索促进干部奋发有为的制度和办法。区党委大力推进干部交流,规定市县的党政“一把手”、分管党群工作的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和组织、人事、公检法、财政部门的主要领导等10个职位,必须实行避籍交流任职,并有计划地推行县(市、区)领导跨地市交流,乡镇干部跨县市交流。2000—2004年,全区共交流乡科级以上干部31934名。全区还从建立健全激励和保障机制入手,逐步完善干部交流工作配套制度。 第六,围绕建立科学的培养锻炼机制,探索干部健康成长的制度和办法。区党委于2001年明确提出,把乡镇和企业作为干部成长的重要源头和基地,坚持把大批年轻干部放到乡镇和企业培养锻炼,并坚持从乡镇和企业选拔高素质的领导干部。为了抓好这“两个源头”的建设,我们制定并实行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和规定。一是专门拿出编制指标,将“活水源头”做大。实行带编选派选调生到乡镇或企业锻炼;乡镇撤并时拿出一定比例的编制用于接纳选调生;把选调生接纳与公务员招聘结合起来,实行并轨;机关招录的公务员中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首先要安排到乡镇锻炼一年。2002年以来,共选派2600多名县以上机关干部到乡镇任职、挂职,从区内外高校挑选700多名优秀本科生和研究生到乡镇工作,选派近7000名大学毕业生到村级组织担任“村官”。二是坚持把有基层工作经历作为选拔县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条件。明确规定,在县处级后备干部或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缺额时,首先要从乡镇干部或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中选拔和挑选。3年来,共有350多名乡镇优秀干部被选拔进县处级领导班子,60多人担任市级党政部门领导职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