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千年梦圆在今朝的读后感【推荐20篇】

浏览

1095

范文

1000

关于隋唐演义读后感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555 字

+ 加入清单

读了《原来我这么棒》书之后,我发现我充满了自信心。

书中的那个主人公高小瑜,她当一日班长的时侯丑态百出,为此,她的妈妈送她去了勇气训练营。在勇气训练营中,小瑜结识了好多朋友,还在礼仪这个训练项目中获得了老师的表扬,她还很乐于助人。高小瑜从开始害怕训练营,到最后喜欢上了训练营……

看着看着,我发现书中的高小瑜和我很相似。上次暑假,学记团组织了一次夏令营,我报了一个上海夏令营,后来我问了一下其他同学,发现没有人跟我同一批参加上海夏令营。于是,我开始担心了起来,没有朋友陪伴是不是会很孤单?坐在大巴上没人聊天会不会很无聊?后来参加了夏令营,我的担心马上转为了放心,因为我又认识了10多个朋友,我们都聊得很开心。

文中的高小瑜自信心从刚开始的8信心,最后变成了98信心。她的坚强很让我敬佩:被同学骂不哭,而是给自己一个微笑;在大山中迷路了,小伙伴珍珍的脚也瘸了,但她仍是不放齐地扶着珍珍寻找生命的希望……

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许多道理,失败了要学会给自己鼓励,不能在没尝试的情况下就说放齐。

自信心是一天一天积累起来的,也许别人的一句话就会让你的自信心变少了许多,但是这时你就要对自己说,我很棒,我能行!不能对自己失去信心,因为有些时侯,也许当你对自己没抱有太大希望去做一件事的时侯会很失败。

我喜欢《原来我这么棒》!自信加油!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教育是没有用的读后感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907 字

+ 加入清单

读了林格先生的《教育是没有用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章《习惯是教育的最终成果》。尤其是在全国推行的六大习惯,我更觉得非常全面。

习惯与做人品格的培养存在着一种线性关系,人格决定了人的发展发向。如果健全的人格是一个大屋子,那么需要找到门和把手,否则知其门不得而入。这个门把手,就是习惯。

养成教育课题组经过三年的论证最终确定以下六大习惯向全国推广:1、把一件事情做到底;2、孝敬父母;3、说了就一定要努力去做;4、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5、认真写字;6、从错误中反思自己。

林格先生认为:习惯是教育的最终成果,一个人习惯的好坏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在我们的身边不乏有这样的家长,认为学习成绩是最重要的,只要成绩好了,其它的都不重要。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试想一个人成绩再好,就算考上大学了,没有一个好习惯,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吗?能在以自学为主的大学校园里取得更大的收获吗?进入社会能找到一个好工作吗?能在自己的工作上创出一番事业吗?有一句话叫“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成绩只是“芝麻”,而好的习惯才是“西瓜”。

曾经看过一则故事:父子两住山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老父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多,儿子眼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草诱之,牛一动不动。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牛应声而动。

牛用条件反射的方式活着,而人则以习惯生活。一个成功的人知道如何培养好的习惯来代替坏的习惯,当好的习惯积累多了,自然会有一个好的人生。莎士比亚说:“性格即是命运,心态主宰你的成败,气质影响你的力量,

习惯形成你的能量。”用行动培养习惯,用习惯收获性格,而性格会照亮你的人生。

俗话说的好:习惯成自然,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人的一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齐白石老先生说:“养成好习惯,必有好人生。”

成功是一种习惯,失败也是一种习惯。你的习惯无法改变,但可以用好的习惯来替代。成功很简单,只要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养成习惯,如此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震动》读后感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887 字

+ 加入清单

柯南道尔笔下塑造的福尔摩斯,曾经令无数人为之钦佩和赞扬。福尔摩斯凭借智勇双全、伸张正义的光辉形象,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神探。今日,再次捧起《福尔摩斯探案选集》,在那跌宕起伏的情节中,细细品味每一个生动离奇的故事,感受着主人公非凡的智慧和才干。

《福尔摩斯探案选集》精选了三个精彩的侦探故事,分别是“血字的研究”、“四签名”和“冒险史”,每个故事都讲述了一件非同寻常的案件,背后都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内幕,或与处心积虑的复仇有关,或同价值连城的财宝相牵连。通过华生这个人物的所见所闻,突出表现了主人公福尔摩斯敏锐的洞察力和缜密的推理能力。

他总能在错综复杂的案情当中,找到突破口,出其不意地制胜。他的观察、推理能力令我叹服。在感叹之余,我也深深地被福尔摩斯的敬业精神、责任感和使命感所折服。福尔摩斯精通解剖学,也是一流的药剂师,他总是在孜孜不倦地研究一些科学。他超人的判断、分析、推理能力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而是经过无数次试验、研究,日积月累沉淀下来的。记得书中说过,福尔摩斯为了研究一种药水,连续几个月,都在自己的皮肤上做试验。书中福尔摩斯对侦探术的独到见解给我的印象很深。他认为,侦探术是一门精确科学,是一个从事实的结果找到原因,再经过精密的分析和推断而破案的过程。

作为一部侦探小说,《福尔摩斯探案选集》中不乏有大量惊险的场景和扣人心弦的悬念。书中有关人物外表、心理及环境的描述,词藻也相当优美。比如,“他简直就是这绝境中的鬼怪精灵。他原本高大健壮的身体,如今已变得瘦削不堪,干羊皮似的棕色皮肤紧紧包着一把骨头,长长的棕色须发已经斑白,双眼深陷。由于饥渴交迫,他已濒临绝境,只得用来复枪勉强支撑着身体”。再比如,“不久,街道、广场魔术一般出现,田野上卷起一片片金黄色的麦浪,市中心的大教堂也高高地耸立起来。这块本来是穷乡僻壤的移民区,现在一切都欣欣向荣”。这些片断的描述都给人以美的文学享受。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破案手段的更新,人们对付罪犯的手段似乎更多也更完善了。然而,福尔摩斯那些自身所具备的优秀品质和人格魅力是永远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这是我读《福尔摩斯探案选集》最大的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战争与和平读后感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1379 字

+ 加入清单

战争和平》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一部经典作品,它以九十年代初的俄国为背景,以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的军人安德烈·包尔康斯基公爵与心直口快、易动感情、缺少实际活动能力彼埃尔·别素霍夫为两个主人公,描绘了战争与和平交织、残酷与温情并存的一幅幅画面。

书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角色便是安德烈。他的形象是典型的“英雄”,在保家卫国和安逸的公爵生活之中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前者,就算在妻子难产而死后给他再来一次的机会,他一定也会再次投身于战争之中。他骨子里留的是从他父亲那里继承而来、永不磨灭的军人之魂。保家卫国便是士兵最大的荣耀,即使是死神在向他招手,他也并不觉得有所遗憾“是的,这就是死。我死了——我醒了。是的,死——便是觉醒。”如同二战中当德军已经在用望远镜窥视莫斯科克林姆林宫的屋顶时,无畏的苏联士兵们却在进行红场阅兵。正是因为有这种看淡生死、以国家为最高使命的人去参加战争,我们才能得到今天的和平。他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尊敬。

而另一位主人公彼埃尔应该更贴近我们现代大部分年轻人。怀着爱国的热情和对道德理想的追求,却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对于自己的生活都难以处理。但彼埃尔却比我们更勇敢、更实际、更会付出实际行动去为国家做贡献,他虽然以私生子的身份得到了父亲留下来的遗产而成为了千万富翁,却在国家面临危机时毫不犹豫地放弃了自己糟糕但衣食无忧的贵族生活,将自己所有的资产全部奉献给了国家。敢问有多少人在得到一笔巨款后还能保持本心、还能在习惯了衣食无忧的生活后再回到颠沛流离的生活中去?说实话,我觉得我自己也做不到。

而彼埃尔做的远不止这些,在变卖家产后,他还鼓励人民投入到战争之中,并带头参军,为了国家的和平还牺牲自我去刺杀拿破仑。他由始至终都没有因外界而改变自己的本心,无论是金钱的诱惑、婚姻的失败、上层社会的荒淫,亦或是军旅生活的困苦、敌人的虐待,他甚至在这种环境下不断地思考、反省,最后升华为最为伟大、所有时代的人们都共同追求的精神,就好像他的口号一样好正义的人们,联合起来把,让我们只有一个旗帜——积极的美德。”

这本书如此吸引人的地方不止局限于它华丽而丰富的辞藻、生动而细腻的描写这些文字上的东西,它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的它复杂而跌宕起伏的剧情与思想。就拿安德烈来说,从他的家长里短,再到残酷的奥斯特里战场,再到丧妻之痛,与娜塔莎的热恋又使他重新振作,这些剧情引人入胜。作者“不按照常理出牌”使得这部作品剧情尤为出色。并且作者描写的画面并不单一。他描写的主要背景是上层社会的人们,不像同时代的一些作品一样全篇写“精英政治拯救世界”,《战争与和平》中的平民百姓是个不可或缺的元素,而主角也有一些“不符合贵族身份”的行为,就像作者自己表示的一样:在《战争与和平》里,我喜欢平民的思想。但即使作者喜欢平民百姓,但也不会像一些小说一样描写一个“废柴主角翻身成神”的故事,而是从上层社会的视角来体现平民的重要性,这便是作品的成功之处。

最后,“虽然这个国家和这场战争是由上层精英来引导的,但上层之所以能站这么高,高到能够到‘成功’,是因为下面有愿意为上层‘垫脚’的平民百姓。”这就是我对这本书最深沉的思想的看法。

一个作品写出来必定是作者想要传递给读者某种思想,而一百个人读同一个作品就会有一百种不同的思想。这也只是个人的看法,如果你自己去看看这本书就会有更深刻的体会也说不定。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名著鲁滨孙漂流记读后感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262 字

+ 加入清单

余华的小说《活着》,花了两个晚上的时间,粗略地读完了第一遍,说真的,很久没有读这样风格的小说了,文章塑造的生活环境以及时间和空间,离我的生活环境相去甚远,但我还是被作者不遗余力地描摹吓到了,几个晚上做噩梦,我不得不承认,有些片段我读的太过投入了。

读完小说的第一晚,我几乎没有睡,大瞪两眼,不知自己身在何方,恍惚中有微信提醒,已经是半夜了,会是谁呢?翻看手机,原来是小舅,此时,他像我的一艘诺亚方舟,迅疾得带我逃离那片阴森恐怖的海域。

小说通篇以一种娓娓道来的语气,以一种似乎在讲述别人故事的淡定,述说了福贵本人极其惨痛的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藤野先生读后感心得

范文类型:读后感,心得体会,全文共 1582 字

+ 加入清单

在文学史上,,有许多的经典名著将要永不垂朽,但《简爱》这样深深的进入人们的灵魂,它以一种不可抗拒的美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读者,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甚至对某些人来讲,影响了他们一生的作品并不多。

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而此书也算是她的代表作。《简爱》是一部带有自转色彩的长篇小说,它阐释了这样一个主题:人的价值=尊严+爱。

书中主要讲述了简爱的勇于反抗的一生。简爱是个孤女,寄住在李德家,并受尽了李德家的各种欺辱。当简爱准备进入渥德学校读书时,李德太太竟撒谎告诉布斯先生说她是个爱撒谎的小孩,然后谣言传布开了,简爱也因此受人排挤,只有田普尔相信她是被冤枉的,并帮他洗刷了冤屈。简爱在渥德学校当了六年的学生,二年的老师,然后离开了这所学校,找了一份家庭教师的职业。在那里,她受尽了温暖和理想的待遇,并对庄主罗彻先生有了好感。谁知,好景不长,罗彻先生的妻子竟然出现了,而她还背负着悲惨的婚姻。简爱选择了离开。在她新的旅途中,她认识了约翰、戴安娜、马莉这三兄妹,并受到了他们的照顾。而简爱终究惦记着罗彻先生,并决定重新去找他。她回到了她担任家教的地方,意外地得知罗彻先生那位患有精神病的妻子放火烧了这个庄,罗彻先生也因此眼睛瞎了。然而简爱并没有嫌弃他,她留在他身边照顾了他一身。

在这本书里渗透着最多的就是女性的独立意识。让我们试想一下,如果简爱的独立,早已被扼杀在寄人篱下的童年生活里;如果她没有那份独立,她早已和有妻女的罗切斯特生活在一起,开始了有金钱、有地位的新生活。如果她没有那份纯洁,我们现在手中的《简爱》也不再是令人感动的流泪的经典。为什么《简爱》让我们感动?——就是她独立的性格,令人心动的人格魅力

简?爱说过这样的一段话,给我的印象很深,也很能体现她的性格。她说:“如果大家老是对残酷,不公道的人百依百顺,那么那些坏家伙就更要任性胡来了,他们会什么也不惧怕,这样也就永远也不会改好,反而越来越坏,当我们无缘无故挨了打,我们一定要狠狠地回击。”我很赞成简的这种说法,因为自尊、自重是做人的最起码的要求。

但是海伦?彭斯,她的观点与简是截然不同的。海伦主张凡事能忍旧忍,这样自己快乐,别人也会对你好一些。我觉得海伦的这些话在我们看来是很让人不可理解的。但是她的宽容、忍让以及她那博大的胸怀,是令人钦佩的。我们无需去评价她的话,至少我们应从中悟出些什么。我很喜欢海伦的一句话:“我觉得生命太短促了,不值得把它花费在怀恨和记仇上。”只要我们每人都能记住它,多多去理解别人,体谅别人,关心别人,多看到一些美好的事物,乐观地对待生活,我们的生活中一定会充满阳光。

我认为罗切斯特先生,正是她生活中的阳光。他们两人的交往是愉快的;他们两人的对话又是耐人寻味的。因为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都在那简短的对话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罗切斯特先生是一个正直、善恶分明而又带有幽默感的人。他们两人真心相爱了。然而在他们的婚礼上,梅森先生揭露了罗切斯特先生是个有妻之夫的秘密后,简彻底失望了,她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离开了他。然而他们最终又走到了一起。我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如何赢得了男贵族爱情的平民女子的灰姑娘的故事,而是勇敢的走出了灰姑娘的童话,迈向一个有着新女性、真女性的文学道路的起步。简·爱藐视财富,但她却认为,“真正的幸福,在于美好的精神世界和高尚纯洁的心灵”。我尊重作者对这种美好生活的理想——就是尊严+爱,毕竟在当今社会,要将人的价值=尊严+爱这道公式付之实现常常离不开金钱的帮助。人们都疯狂地似乎为了金钱和地位而淹没爱情。在穷与富之间选择富,在爱与不爱之间选择不爱。很少有人会像简这样为爱情为人格抛弃所有,而且义无反顾。

《简爱》所展现给我们的正是一种化繁为简,是一种返朴归真,是一种追求全心付出的感觉,是一种不计得失的简化的感情,它犹如一杯冰水,净化每一个读者的心灵。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读书心得:《党员就该这样干》读后感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读后感,适用行业岗位:党工团,全文共 1478 字

+ 加入清单

7月我细读了《党员就该这样干》一书,颇有感触。本书的观点比较新颖,紧跟时代的步伐,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来讲述深刻的道理;可操作性强,不强调应该怎么办,而是告诉你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到底该怎么办,观点和建议会给实际工作带来帮助。

共产党员的奉献,就是要为党、为人民、为国家甘心情愿地付出而不求任何回报。如何奉献?这是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当学习的一堂课。

有人曾经这样说过: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份黑暗?如果你是一枚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你的岗位?”无论在什么岗位,做什么样的工作,都要尽自己努力发挥最大的作用,做出最大的贡献。在一个共产党员的面前,无论从事哪一个岗位,都承载起了为人民服务的责任。

正如《党章》所强调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这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比忠诚,是中国共产党人奉献精神的灵魂,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事业战胜各种困难最终取得伟大胜利的力量源泉。

党员干部乐于奉献,是保持党员先进性、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保证。党员干部践行创先争优活动,最根本的是要进一步弘扬奉献精神,常怀为民之心,不断提高执政能力,不断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永葆生机和活力。

对共产党人来说,名和利是与党和人民的事业联系在一起的。无数革命先烈和先进模范人物,默默地为党和人民奉献,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一切,却从不向党和人民要名誉要地位要待遇,但他们的英名却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受到人民的崇敬和爱戴。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要求我们有更加宽阔的胸怀和更加高远的志向。在危难时刻,要挺身而出、不畏缩不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既要体现在平时看得出来,更要体现在关键时刻和危难时刻站得出来,豁得出去,就是要求每个共产党员在事关国家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关键时刻,勇于挺身而出,真正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我们选择了党的事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已经选择了奉献。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就像书中所说的,“共产党员要奉献人民,就要有‘人民的事,都与自己有关’的思想意识,并能践行,才能为人民奉献着自己所能够奉献的一切。

奉献,是一种不求回报的给予。共产党员的奉献,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把温暖送给寒冷的人;把帮助送给困境的人,就是要在日常的工作中,为民谋利,不谋私利;就是要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刻,能挺身而出,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自己在对党不断学习过程中,充分认识到我们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认识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学促做、知行合一、立足岗位、尽职尽责,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干劲,不断增强攻坚克难的意志,走在前列、干在实处,把“强作风、树形象、重执行、提效能”精神落到实处。

一、思想上:我会做到与工作单位保持高度一致,进一步强化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的思想主导,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禁止出现无大局、无组织、无原则的事件。树立服从意识,时刻以一名优秀工作人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树立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创先意识。

二、作风上:认清自己、清廉自律、划分好自己与不当得利的关系。资源工作很敏感,联系着很多财和物,作为当局的我们,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做到清廉自律。

三、工作上:作为一名资源开发人员, 要开拓思路,创新思想,多思考,多行动,多总结;多考察市场,考察供应商,储备更多优良资源,及时,有效,快速的协调各类样品,能够货比三家,优质,优量,价美的采购物料。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鹿与狼故事读后感小学

范文类型:读后感,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全文共 407 字

+ 加入清单

假期里我阅读了《绿山墙的安妮》这本书,是加拿大著名女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马利的代表作,也是她的成名作。绿山墙,是一个农庄的名字,书中的主人公安妮.雪莉(简称安妮),被领养的安妮就生活在这里。

安妮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女孩子,人们习惯称她“红头发安妮”。正因为她的头发是红色的,与其他孩子不同,所以安妮对这产生了自卑感。安妮的小脸既瘦小又苍白,上面还有好多的雀斑。她自幼失去了父母双亲,是一个没有任何亲戚的孤女。但她乐观、好强、热情、敏感,满脑子都是天真的梦幻,还时常有出格的言行,性格直率,快言快语,甚至还有些粗心大意。为此,她常常惹祸,使自己吃了不少苦头。当然,不断成长的安妮最终有一个快乐,美满的结局。

安妮是孤单的、孤苦的,但她的内心世界里有爱、有梦、有感恩,一直快乐的生活。

读了这本书,我读懂了一个人只有勤奋学习,认真工作,才会觉得充实,只有拥有了志趣相投的朋友,才会玩得快乐;只有志向远大,才会时刻想着奋发图强。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野犬女皇》读后感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3415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对人物传记类的书籍比较感兴趣在读完《毛泽东传》之后,又马不停蹄地看完了这本乔布斯传,由于从新疆成本公开课归来后,身体一直处于待恢复状态,再加上本周由于淋雨和吹空调而扎扎实实生了一场病,导致这本书的完成阅读和写读后感的时间都相应后延,实在对不住自己。

说实话,一向不喜欢看外国人的自传,一是里面的人名太复杂,很难记住;还有一点就是我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存在差异,有些地方是读不懂的。近来,部门工作开展的不太顺利,闲来无事,将部门书柜的书翻了一翻,发现了本作为去年《学习型组织创建简报》稿酬的图书——《史蒂夫·乔布斯传》,读了起来。

此书出版在20xx年10月,而乔布斯在20xx年10月5日因病逝世,想必是在乔布斯去世不久就出版了。现在看来,书的封面符合他一贯的“至繁归于至简”的审美风格,一个乔布斯人生后期分头像照片就占据了封面的大部分,乔布斯标志性的络腮胡,“三宅一生”为其设计的套头衫以及那副无框眼镜和他标志性的思考姿势,底色是乔布斯最喜欢的纯白色。封面的背面是一张乔布斯年轻时的照片,占据了整个版面,一头长发,同样是深色的套头衫。对比乔布斯两张不同时期的照片,在容颜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不变的是他的眼神,深邃、犀利以及坚毅。

本书主题式的记录方式其实不是我喜欢的传记类型,时不时会有重复时段的事情描述,其实我更想看到的是从1955年到20xx年比较连贯的发展历程的描述。但不得不说,艾萨克森的这本56万字的书写得非常真实,让我了解到了一个非常真切的乔布斯。

一、乔布斯表达情绪过于直接,一度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短板。

看完这本书后的最大的一个感受是,很多的名人其实也有七情六欲,对自己和同事苛刻的要求一度也令乔布斯举步维艰,导致其在1985年被逐出苹果。我们现在无法评述如果乔布斯处事温和是否会有更大的成就,乔布斯这种追求完美的性格必然会导致其对周围事物苛刻的要求,这一点也很容易理解,在表达自己对方案的看法时,直言其是垃圾,让很多同事都承受不了,而在受到挫折时,他也会很动情地流下眼泪,其人的真性情跃然纸上。虽然很多的同事都很了解他的这个性情,但真正能接受他的这种性格的人的确不多,这也是其被逐出苹果的主要原因。

在这一点上,其实是有利有弊的,因为这样可以让对方很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原则和观点,在团队合作中,感于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非常重要,但是,如果不注意方式方法,很有可能是一个好的建议,也会起到反面效果。就这一点而言,个人认为,乔布斯的处事方式不值得借鉴和模仿,但敢于真诚地坦陈自己意见的沟通方式值得我学习,当然,也别忘了表达自己的观点前,要确保自己已经深思熟虑过。

二、天才的想法和对产品质量完美的追求成就了乔布斯。

相比比尔盖茨而言,乔布斯虽然不是一个好的编程者,但是乔布斯对产品有着非常敏锐的洞察力,可以一眼看出产品的不足之处。本着大道至简的设计理念,乔布斯对所有的产品都经过了多轮次的推敲,而且有很多产品在临近发布时仍会被其全盘否定,他对产品的极致追求可谓是到了走火入魔的境界。在这种追求的过程中,他很早就尝到过甜头,但是接踵而来的失败几乎让他难以翻身,几个产品系列的失败和个人性格的缺陷导致其被逐出苹果。好在乔布斯也算是幸运的,关键时刻有人帮了他,让他有机会总结过去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后去重新改变世界。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名人、伟人的成功都有幸运的成份在里面,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把它作为我们不努力的借口,因为,如果我们不努力,即使机会降临在你头上,你也没有能力把握住。

而联系到我们公司,对产品质量的完美追求的势头好像不如前些年强劲,一些低级的错误也较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产品中,更注重1W的输出而忽视一线的输入,易用性的优先级慢慢被排到了后面,过多地去追求一些华丽的、高级的功能应用,而不是把每个界面都做到极致。试想,如果乔布斯来我们公司,会有一番什么样的景象?

三、强大的执行力是苹果和乔布斯成功的关键所在。

一旦有了一个好的灵感和想法,乔布斯会竭尽所能将其实现。当然,后期苹果的好创意一个接一个,从ipod到iphone,再到ipad,与乔布斯的麦金塔、丽萨、NeXT电脑的多次试错经历有关,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乔布斯的总结能力还是很强的。另外,相比很多人而言,乔布斯这种敢于尝试的作风是很多人都很欠缺的,在家想一万遍,还不如实打实亲手做一遍,即使做的效果不好或做错了,这种真实的经验也是人生最有价值的财富。记得有人说过,胆商重于情商,情商重于智商,以前还不太理解,现在我越来越认可这句话了。胆商里面包含的是想象力和执行力,而这一点,正是乔布斯成功的关键所在。

四、极强的控制欲让乔布斯成为了一个非常棒的整合者。

与其放任某些事情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而长吁短叹,还不如行动起来,整合自己的资源将其解决。这是自身能力提升的过程,更是企业实力提升的关键所在。除了“操心”之外,还要有解决问题的“决心”,这种“决心”会成为我们学习新知识、思考新问题的本质动力,才会逐步提升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否则,看问题的深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停滞不前。

五、一点容易被人忽略的点:乔布斯很多的知识也是来源于阅读。

乔布斯除了在成长过程中有很多的高手手把手教他之外,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在他整个成长阶段,他的阅读量也是非常惊人的,书中多处都有提到这一点。这点也是很容易被我们忽略的点,我们不能被“天才论”迷惑了双眼,要看到乔布斯在积累方面的付出,阅读是付出的一部分,试错是付出的另一部分。

六、再好的产品也需要好的营销。

我们国度好像受到“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影响,很多都去追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境界。从书中可以看到,乔布斯在面对每一次的产品发布会时,都会花超出大家想象的精力和成本去做精心策划,不仅仅只是达到产品介绍的目的,更多的是传递苹果的价值观。每次演讲都会精心策划一个开场,动用各种手段推陈出新,在吸引大家眼球的同时又能引发人们的深思,使得苹果的追求卓越的领跑者形象深入人心。我们公司也可适当加强这部分的宣传。

人力资源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乔布斯是改变世界的天才,在他的极端世界里,他将人以及事情很简单地归为两类:天才与笨蛋;糟糕透了与棒极了。这一点在他的整个人生轨迹中都得到了十足的体现,更体现在苹果公司的人力资源与企业文化建设上。乔布斯推崇自由、创新的企业文化,无论是在苹果公司还是在后来的皮克斯公司,办公室的氛围都是自由轻松的,但同时也是适合创新的。乔布斯成功地利用自己强大的现实扭曲力场,不断地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潜能,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成功完成,数以千计的发明在他的公司诞生。这与乔布斯的找人、用人的理念是分不开的。他善于发现那些与公司企业文化相匹配的天才,同时也能够及时剔除那些循规蹈矩、成绩优异的绩优生。他的成功可以说和他敏锐的触觉及过人的智慧有着很大的关系,但同时也与他手下富于创新的天才们有关。

做人的简单与纯粹

乔布斯是一个性格直接的人,尽管他是个谈判的天才,善于运用强大的现实扭曲力场,但他不是一个谄媚的人,不是一个会耍小心机的人,他有着做人的简单与纯粹,甚至可以说,在有些时候,他是一个感性大于理性的人。他善于欺骗别人,更善于欺骗自己,比如他明知丽萨是自己的女儿却拒绝承认,他明知道自己的癌症治疗需要手术,但仍然寄希望于意念疗法及极致的素食。但倘若他不是这样一个固执、执着的人,他就不是乔布斯,他也不会成为一个改变世界的天才。

追求完美的至简主义者

在阅读过程中,有感于乔布斯追求极致完美的个性,他可以做到对家具的不满意而让家里面大部分地方都是空着的,长时间都没有沙发,只是一些塑料泡沫的堆砌;他可以做到对产品每一个细节之处的极致完美的要求;他可以做到为了发布会的完美,一遍遍地演示自己的发言稿,一遍遍地完善发布会现场的各种细节。追求极致完美的人,才能做出如此完美的东西,麦金塔电脑、iPod、iTunes、iPad、iPhone等知名数字产品,这些风靡全球亿万人的电子产品,以近乎完美和极致的简约深刻地改变了现代通讯、娱乐乃至生活的方式。

新一代的iphone即将推出的消息令不少朋友激动不已,但看完这本书后,我会有个疑问,那就是——没有乔布斯按照苛刻的标准来折磨自己的团队,新的苹果产品会像以前那样让人心动吗?从感情上,希望能。如果苹果仍然延续这种创新和追求卓越的势头,相信到时候大家更多的会是探讨“如何保持一家公司的持续创新能力”的话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老虎哈雷》读后感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605 字

+ 加入清单

当我看到《老虎哈雷》这个题目时,我就觉得写的是一只名叫哈雷的老虎的故事。当我看到目录时,我有点失落。因为有是有哈雷的故事,但还有其它动物的故事。但我感到更多的是好奇,想:这些动物身上还有那些有趣的故事呢?

读完这本书,我知道了六种动物的故事,这六个故事都很好看。我觉得最好看的故事是“板子猴”和“狼种”,这两个故事特别好看。先说“板子猴”吧,顾名思义,其实就是用来打的,为了让一只名叫雅娣的川金丝猴乖点,好好表演,马戏团专门买回来用来打的,起到杀鸡吓猴的作用。渐渐地,管理员老费发现板子猴接受新节目的能力比雅娣还厉害,于是先让板子猴给雅娣做示范,然后雅娣再练······最后表演时,雅娣竟然弃台闹台了,老费让板子猴上去演,雅娣却用棍子打板子猴,老费抢过棍子,把雅娣锁了起来,返回舞台时,板子猴盯着棍子,哀叫一声,忍痛继续表演,最后终于成功了。我觉得那只板子猴挺可怜的,挨了那么多板子,还继续表演,真的可怜。还有“狼种”,其实是一只出现了返祖现象的狗,名叫大灰。有一次,大灰和一些演员、动物演员一起演出,路上突然遇上两只云豹,大灰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的与两只云豹拼搏的举动让我太感动了,当时云豹左右夹击,以至大灰遍体鳞伤,身上到处都是血,但大灰顽强的拼搏,最后大灰给了云豹最狠命的一击,云豹落荒而逃,我读到这里时,感动得想流泪。大灰对人这么忠诚,真是一条好狗。

我觉得《老虎哈雷》这本书特别好看,希望大家都好好看一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天环游地球读后感600字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371 字

+ 加入清单

放寒假了,我第一件事就是和妈妈去买新书,于是我就和妈妈去了书店。最先我走了一圈,没看见啥新鲜的,走第二圈时,走到一半就看见了一本《八十天环游地球》,作者是【法】凡尔纳。

我一看见这本书就被它吸引了,买完书一回家我就立刻打开看了起来。原来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叫福克的绅士在改良俱乐部和其他成员打赌:可以用八十天环游地球一周。接着便带着绰号“万事通”的仆人从伦敦出发,开始了不可思议的旅行的一个故事。

在旅行的这一路上,他们遇到了许多意外和困难,比如被侦探误以为是银行大盗、为了救人与僧人对簿公堂、在海上遇上暴风雨……几乎所有的困难和意外都被福克碰到了,然而他总能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一次次出乎意料的化险为夷,最终打赌成功。

看完这本书我受到的的启示就是:“不管条件怎么样,不管困难有多大,只要我们敢于行动,世界上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有志者,事竟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红岩》读后感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763 字

+ 加入清单

红岩》这部作品以惊心动魄的斗争画面和崇高的革命精神震撼了广大读者的心,获得了广泛的好评,被称为具有共产主义精神和革命气节的教科书。

《红岩》这本书充满了革命的激|情,更让人难以忘怀。刚开始是因为我学过的一篇文章《狱中联欢》就是书中的节选篇目,于是我产生了读这本书的渴望。在找到这本书后,我开始了对这本书的阅读。《红岩》这本书令我爱不释手。

《红岩》这本书以描写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它的历史背景是1948年至1949年重庆解放。人民解放军摧枯拉朽的胜利进军和的垂死挣扎,是这一时期的特点。小说把在全局上不可逆转的覆灭命运,与局部上的气势汹汹,疯狂镇压;把革命事业全局上的辉煌胜利,与革命者个人的悲壮牺牲,辩证地统一起来。它的基本情节以“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内的敌我斗争为中心,交错地展开了我地下党领导的城市的地下斗争、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狱中斗争以及华蓥山区的武装斗争,集中描写了革命者为迎接解放、挫败敌人的垂死挣扎而进行的最后决战。小说以大量的篇幅描写了革命者的狱中斗争,除了《狱中联欢》所写的新年联欢活动外,还写了狱中绝食斗争的胜利,为龙光华烈士举行追悼会,写了江雪琴的从容就义,许云峰在地牢里同徐鹏飞的最后一次交锋,以及最后的武装越狱斗争等。全书共三十章,作者罗广斌、杨益言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烈士坚韧不拔的英勇斗争和壮烈牺牲的场面。根据这些经历,他们于1957年写了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随后,在回忆录的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

《红岩》这本书看了之后让我感受到了革命工作者的热情,让我体会到人们的团结协作与友情的伟大。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都是革命者们努力的成果,我感激他们,我爱戴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伟大的悲剧读后感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774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人的存在,到底对谁很重要?这世上,总有一些人记得你,就像风会记得一朵的香。凡来尘往,莫不如此。”丁立梅的文字就是如此,像风吹过花散发出来的香,不浓也不淡,却有着风的洒脱和花的雅致,带着生活的气息。

初读此书时,带着一丝不耐,觉得就像报刊亭里卖得吸引少男少女的华而不实的文字一样,只会讲此大道理。但深入去读,才发觉自己的幼稚。丁立梅的文章,就如她的名字一样,独立而美丽。这是将艺术与现实融合的文字,虽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不禁让人赞叹。

而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这篇——《不辜负》。

老师问学生:这个学校,有多少花在开?学生们一时无语,在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述学校的一花一草时,他们才意识到平时失去了多少。

作者用四个生动的事例讲述了人们因忽视而错过的美好。中学校长患上绝症时才想起与朋友钓鱼的约定;朋友平时喜爱喝酒,在胃癌晚期中却挂念和女儿一起玩耍;废墟下的青年在将死前写信给母亲,后悔未能陪伴母亲……而这样的事例在生活中数不胜数。大事、小事、一个眼神、一句话、一封信,我们甚至抽不出一秒的空闲。“忙”是全世界通用的理由,其实只是我们忽视的借口。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部是将目光放得太远,在对前景一片茫然时就冲上前去,无意中却错过了许多风景。跑向生命尽头时,才发现,一路奔跑,拥有的,却那么少。沿路的美丽风景,早已错过。

其实,学习也是一样。平时只想着玩乐,等到考试时再临时抱佛脚,最终拿到成绩时才追悔莫及,只恨没有一个时间转换器能回到过去敲醒自己。

也许风景太多,终不能顾及所有,但尽我们的努力,去拾取细微的小事、温情的画面、美好的点滴,去触摸、去感受,不要辜负你爱的人,爱你的人,不要辜负你自己。

别等到生命逝去,才来后悔。

这就是丁立梅,这就是她的文字。柔和舒适,却又要细细品味,她立称用音乐煮文字,而这也是我对丁立梅的文章,对《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的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天环游地球读后感600字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523 字

+ 加入清单

前几天,我读了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环游地球八十天》,文中的主人公福格先生令我记忆深刻。

福格先生是一位居住伦敦的标准、刻板的英国绅士,每天都严格按照计划做事,绝不浪费一分钟。有一天,他和朋友们在一起聊天,大家都认为环游地球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而他却坚定地认为,只要八十天就可以。他和朋友们都坚持各自的观点,争论的很激烈。于是,他决定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如果他在八十天之内环游地球并按时返回,就会赢得两万英镑的赌注;否则就输给他的朋友们两万英镑。途中他经历了千难万险,但是却从不气馁,最后终于在约定时间前一秒钟赶回来,获得了胜利……

看了这本书再对照我自己,我深感羞愧。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分秒必争是福格先生成功的关键,而我呢?每次晚上出去玩,答应妈妈九点半回家,却总是不知不觉玩到十点;吃完晚饭写作业,计划七点半开始,却一会喝水,一会上厕所……不磨蹭个半小时绝不开工;和同学约好一起玩,总要比约定时间晚几分钟到,看着同学们埋怨的眼神,我总是满不在乎地想:这有什么呀,不就是晚到几分钟嘛……

这本书对我触动很深,它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守时是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也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一个人只有做到了诚实守信,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也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玫瑰与教育读后感范文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1757 字

+ 加入清单

静静地品读于漪先生《教育的姿态》,其实这本书中并没有专门论及“教育的姿态”这个话题,但“椎心的忧思

竭诚的期望”、“让生命之花绽放”、“寻找教师之根”、“一辈子学做教师”、“活在价值体系中”和“记忆与情缘”6个章节中的每一篇文字都是对“教育的姿态”最好的诠释。作为一名年轻的教育工作者我感动于于漪先生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崇高的使命感,在字里行间我更深深感受到了老一辈教育工作者希望教育要回归“爱”和“人”上,去帮助学生实现精神的提升和生命发展的诚意。

柏拉图曾用他的老师苏格拉底的话说:“教育是从一个洞穴中把囚徒的灵魂引出来往上升,达到真实之境界。”我想这是对教育对神圣的定义,这会使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对自己从事的事业肃然起敬。前几天在广州参加生命教育的培训,在旅途翻看《教育的姿态》,于漪先生也说:“选择了教师就是选择了高尚。”是啊,曾经的我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但现在的教育环境下,老师却并没有那么的“神圣不可犯”,不夸张的说教师成了“高危”职业,我们甚至在自己的权益被侵害时也无法得到合理的维权,我们有了些许抱怨,我们开始对那些因原生家庭出现问题而无法救赎的的孩子感到无力与迷茫,我们开始思考真的是“选择了教师就是选择了高尚”吗?

在机场,我和从事学生心理研究的郭老师闲聊,说起了班里满是负能量令我担忧的小高,他的一句话却让我醍醐灌顶,一下子清醒不少,郭老师说:“所有的心理辅导都是建立在信任上的。”其实道理都懂,但当身处困境时,我们更多的是希望能寻求到救赎,在面对的“小高”这个特殊的个体时,我更多的是希望能够立竿见影,找到一种特效药去救赎这颗孤独的灵魂,但此刻经郭老师一提醒,我突然想到了于漪先生在《教育的姿态》中写到:“教育本是细水长流的事业,最忌讳急功近利,‘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我们看西南联大,抗战时期最艰苦的时候,培养出了许多人才,几十年后,现在的院士有很多都是西南联大走出来的。教育不是你今天种子撒下去,明天就长出来,那是不可能的。教育本来就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陶冶情操。”

那天回去,我把广州买的特产拿了一些给小高,我塞进她的口袋假装随意的说:“张老师去广州出差,给你带了点吃的。你记得带回去吃哦!好了,好好回去上课吧!”看的出来,孩子满是疑惑,但我却什么也没有说破,就如于漪先生说的:“我们的教育就是要打开学生的心门,教育是教心的工作,不知心无法教心”。小高这个个案,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她将自己的心门封闭了起来,谁都走不进去,那既然如此,我就只能从微小的地方入手。这些手信她能接受也好,不能接受也罢,目前我能做的就只有这些,其他的就交给时间吧,希望在细水长流的时光里,我能收获到小高对我的信任,慢慢打开心门。但在这里我们需要切忌的是,于漪老师所说的“细水长流”是指有教育行为的循循善诱而并不能把撒手不管看成静待花开。于漪老师认为,一个人知识的缺陷可以用道德弥补,而道德缺陷是无法用知识来弥补的。所以我们在教育中需要去敬畏每位学生的生命,遵循他们的成长规律施以切合身心发展的教育。小高此刻的内心是封闭起来的,如果我们静待花开那或许在她还不太成熟的自我认识中会扭曲对世界的理解与认识,所以我希望通过自己一些暖心的行为让她对这个失望的世界重新燃起希望,育人先育心,育心要知心,知心要敬畏,或许小小的手信起不了什么大作用,但是我想此刻的我就是在孩子心灵深处耕耘,或许今天还不能收获,但一天天的积累,一次次的努力,一点点的引导,总会让有些让我惊喜的,比如昨天课堂上她那认真的模样,比如她那嘴角扬起的笑……此刻,我坚定地认为:“选择了教师就是选择了高尚”!一个鸡蛋,从外面打破,成为了破鸡蛋;而从内部打破,则是一条鲜活的生命。教师唯有用一颗“爱生”之心掌握其成长规律,对学生的生命心存敬畏,才会真正地去走近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才能真正唤醒学生的生命自觉。我想走近于漪先生,细读《教育的姿态》让我们更加坚定“用心耕耘,以期收获”的教育理想。

于漪先生有一句名言:“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愿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像于漪先生那样,在教育这条道路上永远保持行走的姿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震动》读后感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451 字

+ 加入清单

读此书不由感叹古代的三纲五常是如此的顽固与不人性。可笑的是芸做的事是对的,但在父为子纲的背景下,老子就是王法。那个年代,对于男性去逛妓院貌似再正常不过,文人“骚”客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不正社会风气。

对于爱情?或许沈复和芸是真爱,但芸爱的更深一点。文中闺房记乐,从年代上看写的都是新婚之乐,过了新婚之年,沈三白无了这份兴趣,有的是逛妓院,游上玩水。对妻子,没有尽到做丈夫的责任,让妻子过上好生活,没有和妻子一起分担生活重担;对孩子,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对父母,没有做到孝敬父母;对自己,没有好好鞭策自己,好高骛远,浪荡散漫。而芸的一生,显示出古代女性伟大的一生,为家和孩子操劳一生。

沈复一生过的很潇洒,游山玩水,一生过的很多彩,但身边的亲人过的就很苦了,他这种性格适合做现在所称的“独身主义者”。

短短的《浮生六记》是沈复一生的浓缩,不由感叹时光如白驹过隙。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做人不可太自私,生活中扮演的每个角色的责任都要担负起来。人不可无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共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儒林外史700字读后感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591 字

+ 加入清单

樱桃巧克力大蛋糕我是我,我姐姐是克拉拉,我们是姐弟俩。我们喜欢吃冰淇淋,我们也喜欢吃大蛋糕。妈妈为了招待客人,买了一个大蛋糕放在冰箱里,我们都想吃,可妈妈不让,小姐姐克拉拉太聪明了,想着蛋糕可能会变质,趁着妈妈出去的时候,我和小姐姐克拉拉以尝尝蛋糕是否变质的理由,把大蛋糕吃了个精光。因为吃得太多了,我和小姐姐克拉拉撑得肚子疼了,其实蛋糕没变质,是我们太馋猫猫了。

这个故事说明我们太淘气了,但是我的小姐姐克拉拉太可爱了。

今天叔叔没有钱,我的叔叔叫托尼。我和克拉拉非常喜欢他,他也很喜欢我们,因为他总是给我们钱,让我们去街角买冰淇淋吃。一天,我和小姐姐克拉拉见到托尼叔叔时,他的脸上失去了笑容,因为他今天没有钱了。于是,我和克拉拉就打碎了我们的储蓄罐,拿出我们的欧元给了托尼叔叔,因为,我们不想看到托尼叔叔的脸上没有笑容,我们也爱托尼叔叔。

我和小姐姐克拉拉也是有爱心的孩子,你们说是吗?看着看着,仿佛我也进入了他们的世界,这本书太好看了,你若不看的话,会后悔的哟!

里面有很多我难忘的故事,其中有个是双色狗的故事很好玩,小姐姐克拉拉和我把小狗嗅嗅染成了前一部分是金色的,后一部分是黑色,金色是克拉拉染的,黑色是我染的,我们按照自己的想法染了嗅嗅,给嗅嗅带来了很多害处,也被爸爸妈妈说了一顿。

最后,我通过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什么事情都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不一定有好处,应该多征求别人的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名著鲁滨孙漂流记读后感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520 字

+ 加入清单

他,不屑守成,倾心开括,三番四次地离开小康之家,出海阔天下;他理智朋达,勤于劳动,总是以一个经济人的头脑考虑、和思量着周围的人和事物;他是一个永不疲倦,永不安生的行动者,他就是《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鲁滨逊。

《鲁宾逊漂流记》是英国18世纪的小说家笛福的代表作。他生动形象的刻画了鲁滨逊、星期五等人物形象,大概内容是这样的:由于船只失事,鲁滨逊漂流到了荒无人烟的孤岛上。他流到荒岛上以后,不长叹命运的不公,而是充分利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修建住所、种植家畜、制造器具、缝纫衣服,把荒岛改造成了井然有序、欣欣向荣的家园,还救了一个野人,取名“星期五”一起生活。他流浪多年,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获取了一笔可观的财富,完成了他那个时代的典型英雄人物的创业历程。

我读后心潮澎湃。一个勇敢、勤劳、机智的鲁滨逊人物形象展现在我的眼前,我不禁感叹作者笛福丰富的想象力,他感叹着鲁宾逊的坚强、勇敢、,在如此恶劣的情况下仍能生存下来,而且无忧无虑,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对照来看,我们个个衣食无忧,吃来张口,饭来伸手,可又有谁想到自食其力。受到父母或老师的一点批评就要死要活,又有谁像鲁滨逊那样坚强的活下去?

《鲁宾逊漂流记》为我敲响了警钟,坚强,勇敢的活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1290 字

+ 加入清单

刚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原以为幸福的七种颜色是指彩虹的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毕竟印象中能与“颜色” 、“七种”两词关联在一起的貌似只有彩虹。后来读完这本书才知道,原来幸福不只存在七种颜色,真切的说连作家毕淑敏自己也说不准有几种颜色,取“七”这个数字只是因为在文化中,七这个数字,有一点古怪,不仅欧洲人自古以来就格外钟情于七这个数字,而且七在佛教里面也是吉祥之数。

翻阅全书,发现纯粹从书中内容而言,有很大一部分其实和题目幸福没有太大关联的。全书上下共分为四部分,可把它分为家庭篇,人生篇,感情篇,苦难篇。更多的,说的是颜色与哲理,很多我们见过却不知名的颜色和听过却不理解的哲理。但是,我依然在细细翻看中固执地寻找与幸福有关的点滴。沉浸于书中,被其中散发的淡雅平和的气质所震慑,被其细节中感知的美丽色彩所感到惊奇。遨游于书海,仿佛听着毕淑敏谈颜色,谈性格,谈教育,谈饮食,谈穿着,谈装修……在一字一句中寻觅着幸福的足迹,慨叹着,原来到处都是色彩的世界。

其中有一篇文章使我印象深刻。说的是一个叫阿尔的男人答应小儿子莎拉作为嘉宾参加学校的足球比赛,但那天下午恰好要在办公地点会见一位来访的客人。阿尔还是决定去学校观看比赛,反推出会晤开始的时刻。没想到那天两队打成了平局,加时又打成平局,时间刻不容缓,如不离开将会迟到失礼。但阿尔答应了儿子在赛后给队员们分发点心,莎拉一直盼望着这儿荣耀的时刻。阿尔煎熬了一番,最终还是留了下来,当把点心分完感到办公地点时,访客已经等了很久了。阿尔道歉说明理由,客人也就释然了,因为客人也有一个和莎拉差不多大小的孩子。我和其他人一样,看到后面才知道这位父亲不是普通的商人,而是美国当时的副总统阿尔·戈尔,办公地点时在白宫,他会见的那位客人是另外一个国家的总统。当我知道这些时,嘴巴已不禁张成了“ O ”形,那时我觉得真是太不可思议了,为了一个孩子的足球赛,居然把会见他国总统的时间向后延迟,这也就是美国的副总统敢做这样的事情,因为他们有大沙文主义,觉得任何东西都没有自己的孩子重要。我顿时羡慕万分。如果把这件事情放在中国,在时间发生猛烈冲突的情况下,百分之九十五的家长当然包括我的父母根本不会答应去看孩子的足球赛,即使是家长会或毕业典礼也得让步。当然,我们现在已经长大了,父母去不去参加并不会影响到自己什么,或者自己早就不在乎了,但明白,自己比国外的孩子,到底是少了一点什么。

如果哪天阿尔答应后又不去参加莎拉的足球赛,如果阿尔半道上撤退,莎拉会怎么想?他会有多少难过呢?他又会如何看待这一切呢?在无数看似平静的成人心里,永远都有一颗已受了伤的小小心灵。如果阿尔那天没这样做,几十年后的莎拉也许看上去与现在无异,只是多了一丝冷漠。前两天被击毙的持枪抢劫犯周克华就是由于从小被忽视而养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最终酿成了悲剧。被忽视和被放弃的感觉,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可能还会影响到孩子的孩子,世世代代延续······

这个结论很可怕,但我要谢谢毕淑敏,谢谢她留下了一本让世人懂得做人的书,谢谢她使读者学会了爱与尊重。爱他人,尊重他人,永远是创造和谐社会的灵丹妙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我的叔叔于勒读后感优选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1900 字

+ 加入清单

由于性取向的原因,一般父亲比较偏爱女儿,母亲比较偏爱儿子,同样由于性本能的关系,加上父母双方的刺激,幼儿在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一般男孩以母亲为对象,女孩以父亲为对象,这就是心理学上的俄狄浦斯情节。

尽管一般人不承认自己有这方面情节,但不可否认,我们儿时或多或少都经历了这样一个俄狄浦斯期,只是有人安全度过了,有人由于某些特定的原因未安全度过。英国着名文学家劳伦斯就是一个受俄狄浦斯情节困扰半生的人,他的自传式名着儿子与情人描写的就是一个青年在这样一种情节中苦苦挣扎的心理历程。

小说的主人公保罗出生于一个矿工家庭,父亲是一个粗俗、帅气的矿工,和许多矿工一样,他勤劳但脾气暴躁、酗酒,保罗的母亲出生中产阶级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她爱读书,喜欢探讨宗教、哲学方面的问题,什么时候都像一个“贵妇人”。

这样的家庭不可能和谐,母亲从心底看不起父亲,她用冷淡在自己与丈夫之间筑了一道难以逾越的篱笆,而丈夫因为自卑变得愈发令人难以接近。母亲为孩子营造了一种温馨的氛围,而只要脾气暴躁的父亲一进来,屋里立刻便得沉默尴尬,父亲成了局外人,无奈之下,他只好往外界寻求安慰,常常大醉而归,打骂孩子,而他的这种表现更加深了他和妻子孩子之间的距离。

保罗是这个家的第三个孩子,他刚出生时母亲是不爱他的,甚至是恨他的,因为这时她和丈夫的关系正处于冰点,她在身怀六甲时还被丈夫赶出家门,差点冻死,为了孩子,她忍耐着活下去,这时的母亲是坚强而令人尊敬的。

母亲最大的愿望是孩子能长大成人,以分担自己过重的负担。因此长子是她心中最重要的人。当长子威廉在伦敦某到一份高薪的工作时,母亲感到非常骄傲。然而,威廉由于爱上了一个花钱如流水的女人,生活凄苦,精神抑郁,最后由于肺炎死在伦敦,母亲一下子就像老了十几岁,意志消沉,差点死去。幸亏这时的保罗也染上肺炎,母亲注意力一下子转移到次子身上,才意识到不能“光为死人伤心,却忘了活人了”。

母亲振作精神,全力照顾保罗,婚姻不幸的她认为丈夫不值得她爱,女儿安妮整天疯跑,轩子没心没肺酷似父亲,因此母亲将全部的爱倾注在保罗身上。保罗长大后,腼腆、懂事,知道母亲生活不易,全身心想让母亲过上好日子。母亲很满足有这样好的儿子,保罗也很为自己的母亲骄傲。日积月累母亲的爱慢慢变成了一种占有欲,这让保罗无所适从。

保罗的初恋情人米丽亚姆是一个美丽、纯真的女孩,她崇尚那种清教徒式的生活方式,认为人不应当迷恋眼前的小事物,而应该有崇高的理想,她深深的爱着保罗,不管保罗怎么对她,她始终忍耐,并以一颗仁爱之心对待他。按说,这样的女孩,母亲应该满意才对,可恰恰相反,母亲恨极了米丽亚姆,因为她认识到,儿子与米丽亚姆是真正的心心相印,将来只怕自己在儿子心目中“连一丁点地方都没有了”。于是她对儿子说米丽亚姆“能把人的灵魂都吸干”,坚决反对儿子与她在一起。

保罗在母亲与情人之间挣扎,在情人那里待得晚了,回去受到母亲的责备,不忍母亲的伤心,于是百般折磨米丽亚姆,折磨过后又后悔,赶紧和好。回去再受责备时,他就会想起情人的可怜,于是又冷淡的对待母亲,而看到母亲可怜,转而又哄母亲开心,折磨情人。如此周而复始,保罗内心痛苦彷徨,他知道自己心理有问题,却又说不出是什么。

最后,保罗实在受不了这样的折磨,离开了米丽亚姆,在这场爱的较量中,母亲大获全胜。然而,保罗是一个年轻男人,终究会有人的七情六欲,年轻的有妇之夫克莱拉丰腴妩媚,保罗很快与她坠入情网。对于这段恋情,母亲开始是持反对意见的,因为克莱拉“是个有妇之夫”。但当她见到克莱拉时,她却很快接受了克莱拉,并且产生了深深的同情。这不是母亲对儿子让了步,而是母亲意识到儿子不过是爱上了克莱拉的肉体,他很快就会厌烦她的。母亲知道他们俩不可能结婚,儿子也不会真正爱上克莱拉,这样自己在儿子心目中还是重要的。

保罗的热情很快褪去,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不可能总是灵肉分离,他厌倦了克莱拉,而克莱拉从与保罗的恋情中意识到,自己丈夫才是真正爱自己的人,于是回到丈夫身边。

年迈的母亲因为癌症离开了人世,留下保罗彷徨、孤独的生活着,但他也终于能够正常的爱了,高尚的米丽亚姆主动回到了他的身边,只是他内心还是迷惘的,母亲在他心里能退到一个正常的位置吗?作者没说,我们也难以猜测。

与父亲相比,母亲生活圈子相对较窄,又由于女性特有的感性,母爱往往表现得较为强烈。没人怀疑母爱的伟大,爱一个人就想得到这个人全部的爱,这也是人之常情,只是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团聚,而只有一种爱是为了分离,那就是父母对于儿女的爱。爱孩子,就一定要学会放手,再不舍,孩子自己的路也得自己去走,因此儿子与情人应该是本母亲必读的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有关红玫瑰与白玫瑰读后感优质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620 字

+ 加入清单

《狼国女王》作者沈石溪,原名沈一鸣。这是一本长篇动物小说,主要讲述了雌狼“紫葡萄”当上狼王的传奇故事,但是我更喜欢作者说的一段话:女性虽然外表看起来柔美娇弱,但却有一种强大的力量,那就是母性的力量。母性,孕育生命,滋润心灵,塑造灵魂,母性的仁爱慈祥更是一种能改变人生的伟大力量,这就是母爱。

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爱的力量原来那么强大。狼王盔盔因为儿女才去虎口夺食,因此不幸身亡。老母狼朵朵因整个狼群才不幸葬身猎狗的肚子里。雌狼踢踢和雄狼黑三因六只小狼崽也不幸身亡。这不是爱,是什么?这时的我才明白,爱是什么东西都换不来的。

我想,每个人都有妈妈,我也有一个那么爱我的妈妈,就像紫葡萄一样,她总是把最好的给她的狼宝宝们,用自己的生命保护着她的宝宝们。我的妈妈也是这样,我想天下所有的妈妈也都是这样的。她们不计回报地养育我们,教导我们,陪伴我们快乐地成长。从一个那么小的婴儿到会跑会跳的快乐的小朋友,再到长大成人,妈妈付出了很多很多。她总是怕我们不快乐,所以尽量抽时间陪着我们,总是担心我们身体不够强壮,所以还要经常督促我们锻炼身体,总是担心晚上睡觉着凉,不知道要起来几次为我们盖好被子……

我们在一天天长大,妈妈却在一天天变老,这就是妈妈,这就是母爱,她们用自己的生命养育着我们的生命,她们陪伴着我们健康成长,却也陪伴着自己慢慢变老。

我们要好好珍惜这份爱,好好的,不让父母操心,这,也是爱,是我们对妈妈的爱!

这本书充满了爱,我也希望这个世界充满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