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带分数的教学反思(实用20篇)

浏览

889

范文

1000

四年级英语教学工作反思总结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工作总结,适用行业岗位:四年级,教研,全文共 1618 字

+ 加入清单

本学期,我担任小学四年级英语教学工作。作为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我,可以说对英语教学毫无经验,由于本人平时爱好英语,一直认为小学英语教学是小菜一碟。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我深深感觉到教小学英语之难之累,真是“苦在其身,乐在其心”!为使今后的教学工作取得更大进步,现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作一总结。

一、学习课标,明确教学目标。

为了使我的英语教学适应新时期英语教学要求、树立起新的育人理念,我对《英语课程标准》进行了研读,了解了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目的、掌握了此次英语改革的重点、明确了英语课程各级的总目标和各内容的分级目标、理解了英语教学九大原则、学会了一些科学评价原则等,从而为后面的教学提供了充分的依据、奠定了的扎实的基础、保证了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扎实备课,理清教学思路。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我在备课时做到了以下几点:

1、课前备课,做到“有备而来”。我认真阅读各种教科参考书,既备教材、教法,又备学生。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内容,既要考虑知识的纵向联系,又要考虑新知的横向衔接;既要突出难点,又要突破重点;既要体现出完整的教学过程,又要注意好各环节的过渡自然。并制作了各种有趣的教具,为课堂教学做好服务。

2、课中备课,处理“突发事件”。课堂上的学生活泼可爱、思维敏捷,随时闪现着智慧的火花、提出无法预料的问题。这时“按部就班”显然不行,需要老师急中生智,当堂备课。在本学期的英语教学中,我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如开学第二节课在教学eleven、twelve、thirteen、fourteen、fifteen这几个单词时,我通过游戏引入新课教学时,突然有一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们把5——10都没学,这我们怎么学啊?”我当时一愣,心理没了底。好在有几年的教学经验,我稳定了一下情绪,便和他们进行勾通,突然头脑一闪,何不把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运用于5——10的教学呢,也是学习数字啊!于是,我将本节课的教学构思略加改动,又进行新课的教学。本节课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教学效果良好。

3、课后备课,总结教学经验。每节课后,我都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和反思,写出教后感,肯定本节课成功的地方,探讨本节课不足之处。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基础。

三、认真上课,体现以人为本。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这便要求,英语课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主,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语言实际运用的能力。为此,我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做了以下几点:

1、巧设导入,培养兴趣。每节的教学我首先通过做游戏、唱英语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图文结合,掌握新知。根据教材“图文并茂”的特点,充分运用实物教具、简笔画及肢体语言来启发学生,让他们参与获取新知过程,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在遇到难读的单词或句子时,我不厌其烦,耐心教导学生,力争让他们学了就懂,懂了会用。在学习新知的同时,还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

3、游戏活动,巩固新知。在完成了每节课的新授任务后,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游戏活动,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语言的运用能力。

4、收听录音,复习新知。我常在每节课结束的前5分钟,让学生听有关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录音磁带。第一遍先认真听,第二遍边听边跟读。这样既复习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又提高了同学们的听力水平和读音的准确性。

四、加强自学,不断积累知识。

由于本人在英语教学方面经验甚少,自己的知识又有限,在教学的同时,既虚心请教其他教师、学习教法,又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扩大视野;既用心收集有助于英语课堂教学的各种游戏资料,又常听录音纠正自己的语音语调。

总之,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自己付出了很多,收到的回报也不少:领导的信任,使我精力充沛;同事的帮助,使我干劲十足;学生的渴求,使我信心倍增。我会努力填补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力争在今后的英语教学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我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教师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师,教研,全文共 383 字

+ 加入清单

在这首歌曲的教学当中,我认为附点的演唱是难点,最开始上的一个班,我发现唱过很多遍之后,还有很多把小附点的节奏唱成二八。在第二个班上的时候我在提问的时候就在黑板上把附点下面的那个字用红色框起来了,并清楚地提示他们红色框起来的字要稍微拉长一点儿唱。并用对比教学的方式让孩子在听觉上有更直观的感受,后面的孩子都更很好的突出附点音符的重音。但不足的是,

第一、没有设计美育目标;

第二、在演唱时候运用什么样的心情、歌声去演唱。

第三、难点突破,节奏在学生对歌词有一定的理解之后,先出现节奏再听效果会更好。

第四、在放伴奏的时候,应先告知学生。对于这首歌曲的情绪和表演我没做太多的处理,如果能让孩子们把自己天性中天真烂漫,淘气可爱的一面揉合在歌曲当中也许能更好的体会歌词的俏皮感。

在今后的音乐课中需要我们改变观念,改变以往的教学思路,开发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以全新的感觉来面对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言绝句登鹳雀楼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1678 字

+ 加入清单

上完《观潮》这一课后,我在思想上很深的启发和感受。认真反思,确有许多遗憾之处。我想这些新的认识和感受对在今后的教学中定有新的突破。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大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我用三节课对这篇课文进行教学,重点讲读“潮来时”的情形。上完课后,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这堂课在教学中主要体现出以下一些教学思想:

一、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体现得十分清楚,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了以人为本

整堂课中,几乎没有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提出什么问题,主要通过学生的读来读懂、理解课文,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和大潮的雄伟壮观。如在读、议、品的环节里,我始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学生喜欢哪句我便导哪句,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的模式,而改为学生学,老师导,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教师主导性。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在训练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民主意识也比较强,经常转换角色,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共同参与学习,使课堂气氛更加和谐,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学习的效率也随之得到提高。如在学生读得有滋味时,老师也参与他们的朗读。学生读之后自己再读,把自己当作了学生参与到学生朗读中,学生再反过来评老师的朗读,从学生的评议中,我巧妙地指导了学生的朗读。这样教师转变角色,作为学生的一员共同参与学习,这种改变一种形式进行朗读示范,使学生感到亲切,融洽了师生感情。加上我适时地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学生愿读、乐读、爱读,极大地激发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在和谐的气氛和环节设计中学生很自然地又学到了朗读和理解课文的技巧──带上动作表演读能理解词语的意思。这种别出心裁的形式,得到的效果远远胜过常规的读法。这样的教学方法可称得上独具匠心,效果很好。

二、整堂课充分重视朗读和背诵积累的训练和指导,注重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实施并落实语文五好目标,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抓住机会,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如齐读、男女赛读、表演读、配乐读等,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通过读,让学生自己来理解课文内容,如让学生谈谈“你为什么喜欢这句?”,培养学生的语感,落实五好目标中的“朗读好”。在“句子比较”这一环节里,通过不同语气的朗读,感受课文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并且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积累课文中好的语言材料。熟读自然就能成诵,好的语句读熟了,有意识地让学生背背,强化一下记忆,并有针对性地设计一道填空文段让学生口头回答,同时也落实学生的“口才好”,更可以有效地促进语言的积累

三、恰当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为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服务。这堂课采用了录音和录像手段。首先播放江潮来时的录音,有闷雷滚动的声音,也有山崩地裂的响声,让学生想象,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达到“入境”的效果。接着播放潮来时的录像,第一次整体观潮,对大潮先有感性认识;第二次结合有关语句相机观看录像,让学生感受观潮时的气氛,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第三次让学生边看录像边背诵,既帮助学生理解,又能促进记忆。可以说,这节课的情境教学法落到实处,也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这节课整个教学流程是“感受——理解——运用——延伸”。我是从以上几个方面去努力达到自己设想。在教学实践中感受到遗憾很多:如果课堂上把学生已经激发的情感通过不同方式的诵读训练表达出来,课文思想情感将更深化;如果老师提出问题更精确化,课堂效率会更高一些;如果让学生学会在读思中去自发的发现问题,不始终围绕老师一问一答的形式套教材,老师将教得更轻松,学生学得更愉快;如果教学环节中细微处弘扬学生个性,教师大胆放开,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将会真正落到实处。今后我会努力弥补这些不足,争取打造出使学生更喜欢的课堂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别致的小花瓶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972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理解生活中百分率问题的含义,掌握求百分率的方法并学会计算。

2.理解求百分率应用题的一般结构和求百分率思考过程的主要步骤,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百分数来源于实际,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在应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求百分率问题的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百分率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前一段时间,某村接到一个任务,要求这个村明年培育一万棵绿豆苗,要绿豆苗,就得选好种子,现在市场上绿豆种子的品种那么多,该选那种.种子呢?

二、师生互动,探求新知

1.看试验报告,看绿豆生长图

(1)绿豆1号。试验种子2个,过了几天,猜发芽了几棵,出示结果,再让学生说发芽种子数占试验种子数的几分之几和百分之几,并说方法。

(2)绿豆2号。过了几天,发芽了3棵苗,猜有几个种子,出示结果,再让学生说发芽种子数占试验种子数的几分之几和百分之几,并说方法。

(3)找计算方法的异同点。

2.认识发芽率

(1)解释发芽率的含义

(2)揭示发芽率的公式

(3)提出为什么要×100%,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

(4)利用公式,计算绿豆3号的发芽率

(5)发芽率的作用,并解答新知前的问题

3.认识其他的百分率

(1)看稻谷碾成米和糠的过程视屏

(2)试写出米率的公式,并思考出米率有没有可能是100%

(3)寻找生活中的百分率

在实际生活中,像刚才的发芽率、出米率来统计的例子还很多,让学生举例子,教师及时给予珍惜粮食的思想教育。

三、揭示课题

四、提出目标

五、宣布课结束

教学反思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书上的例题虽然也源于生活,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还有一定的距离。这节课我大胆的改编教材,借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以发芽率为例,使原本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具意义和有趣,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扶放结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新知,并通过猜测、观察、讨论、实践等活动,了解更多的知识,注重知识的规范化,并通过交流、计算,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实效性。

三、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求出发芽率,在理解百分率的基础上例举生活中的百分率。

四、关注问题解决意识的培养,从选种子的问题考虑起。

五、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特别是类推的方法的应用。

六、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高中音乐鉴赏课后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高中,音乐,教研,全文共 9537 字

+ 加入清单

一、 语法教学的重要性

语法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语言技能和提高交际能力的任务。英语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四者与语法都有密切的关系,语法具备生成力,学会一种语法规则可产生出无穷无尽的句子。那么,掌握语法是提高英语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必须重视语法教学,不断探索教学方法,提高语法教学质量,为提高英语教学的总体水平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 任务型教学与语法教学

任务型教学强调在“做中学,用中学”,即倡导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各种任务活动,让学生学会用英语做事,并在做事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形成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到:“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他们形成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要为学生独立学习留有空间和时间,使学生有机会通过联想、推理和归纳等思维活动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获得经验,增强自信,提高能力。”“要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内外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交际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交际策略。”

然而,至今仍有部分教师固守传统的语法教学理念,将大量课堂时间用来讲解语法知识,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上述做法与新课程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因此,正确领会新课程精神,优化语法教学的方法,避免语法教学走极端,是英语语法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我将结合一堂英语语法随堂课谈一点感悟。

三、 两次语法教学实例的设计与反思

1.教学背景

(1)学情分析:

上课课型:高中英语随堂课—“倒装句”语法课

(2)教学内容分析:

人教版NSEFC M5U4的主题是“Making the News”,阅读课My First Work Assignment讲述了Zhou Yang在一家英语报社第一天上班时,和上司Hu Xin的谈话,引导学生了解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的素质,新闻采访的基本程序以及采访时要注意的要点等等。文章里出现了四句倒装句:

“Never will Zhou Yang forget his first assignment at the office of a popular English newspaper.”

“Not only am I interested in photography, but I took an amateur course at university to update my skills.”

“Only if you ask many different questions will you acquire all the information you need to know.”

“Here comes my list of dos and don’ts.”

(3)教学目标设计:

①教学内容: NSEFC M5U4 Making the News, Grammar: inversion

②教学目标:

learn the two forms of “inversion”— “full inversion” and “partial inversion”;

grasp inversion and learn to use it in various real life situations.

(4)学生基本情况:这是高二的第一个学期,文理平行班刚分不久。高二(16)班是文科班,英语基础较好,高二(8)班是理科班,英语基础比较差,能开口讲英语的同学寥寥无几,但两个班的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都是比较高的。而且大部分学生都能主动复习课文My First Work Assignment,记住成长为一名好记者需要的基本素质。同时,根据教师的要求,背诵并默写文中提到的四句倒装句(见教学实践,只让他们背诵,并未告诉他们这是倒装句)。

2.第一次语法教学实例

在高二(16)班,我采用了PPP教学法,就是:(Presentation)展示语言材料,(Practice)对语言进行实践,(Production) 自由运用、产出。

Step one: Lead in and Presentation;

Lead into the topic—“inversion” by going over the text “My First Work Assignment”, especially by asking and answering some basic skills on how to become a professional journalist.

While reviewing the major information, present the inverse sentences on the screen.

“Never will Zhou Yang forget his first assignment at the office of a popular English newspaper.”

“Not only am I interested in photography, but I took an amateur course at university to update my skills.”

“Only if you ask many different questions will you acquire all the information you need to know.”

“Here comes my list of dos and don’ts.”

Present the related sentences in normal order, ask students to compare and discover the differences. Then conclude and lead into “inversion”.

其次,运用演绎法讲授倒装的诸多情况,即罗列大量倒装句的语法规则,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现,然后再辅以各种练习巩固,也就是练习阶段(Practice)。

最后,我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进而引导学生如何运用该语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就是所谓的输出(production)。

First, work in pairs and do exercise2 and 3 on page29

Second, now write down some sentences beginning with the adverbs below. Make them into a story. Then finish that story and write one of your own.

There, here, out, in, away, up

There came a loud series of knocks on the door. So I opened it. In the doorway stood a small boy and his father. In front of them was a broken bicycle lying on the ground. “Here’s my son’s bike,” explained the man.

最后,布置回家作业,要求各个小组完成自编的故事内容,并再次复习倒装的句型以及语法规则。

我原以为以上的课堂设计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掌握语言知识上,而且更加关注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能够让学生在特定的场合和情景中运用语言形式来实现交际的目的;既不脱离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却出现了一些低效现象,值得反思。

第一:学生主体地位不到位

在呈现大量的倒装句的语法规则时候,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忙着抄写倒装的句型、看着呈现的例句,做着重复的习题,没有时间思考,没有机会发言,感到十分的枯燥乏味,而且有一小部分基础差的学生甚至趴在桌上,昏昏欲睡。

反思: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忽略了“以生为本”的教学中心。在教学中,由于我采用了演绎法,即罗列了大量的倒装句的语法规则向学生展现,然后又辅以各种练习巩固,学生基本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中。因此,教师应把语法规律的发现、讨论、学习和吸收交于学生自己去进行,语法规则是自己“发现”的,学生才感觉到学习语法的乐趣。所以,教师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要善于引导学生用脑子想,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用手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使课堂焕发无限的生命力。

第二:缺乏趣味性

在课堂中,大部分学生都一直在机械地背诵、记忆,然后强化练习,一堂课下来,既没有高潮也没有低谷,枯燥无味,老师和学生都累得够呛,实际效用无从得知。

反思:出现上述这个现象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师罗列了大量的语法规则,为了教语法而教语法,拼命向学生灌输语法规则,学生很快就因枯燥乏味而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语法的时候,要重视学生的参与,教学形式丰富多彩,才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三:教学任务设计难度偏大

在输出阶段,我提供了文章的开头和放在句首的几个副词,而接下来的都需要学生自己发挥想象空间,自己编写故事。本以为这样的开放性作文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但在实践中,却发现大多数小组的作文了了几笔,内容贫乏,句式单一,而有一个小组甚至没有按照倒装句的要求进行写作。

反思:这个现象,关键在于教师的任务实施设计环节。在任务实施环节,教师所设计的任务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贯通,层层深入,构建阶梯性任务链。只有这样,才能使任务具有可操作性。在此,要特别注意的是,防止把任务设计得过于简单,而使学生索然无味,或把任务设计得太难,而使学生产生畏惧感,失去对学习的信心。

第四:学生的互动性相对缺乏

二人活动和小组讨论的合作学习的确增强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但是多半是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在发言,在代表小组汇报;而一些学生却习惯于作为听众,很少甚至不发表个人意见,渐渐地他们对一切语言学习活动都漠不关心。

反思:出现上述现象与教师的教学方式不无关系。不少教师喜欢叫成绩好的学生回答问题,而且对他们肯定和表扬,渐渐的,基础较差的学生都习惯做“看客”。 日本心理学家多湖辉曾说过:“在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力。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人格和差异,以适合学生特点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对待每个学生,才能使学生的身心自由地发展,创造性的成长”。所以,小组分工必须明确,力争使每个学生在活动中都有话可说,有活可干,任务的结果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树立自信心,并产生继续学习的动力。

3.第二次语法教学实践

通过对第一次教学实践的反思,我对第二次语法教学实践作了适当的调整。虽然高二(8)班英语基础比较差,但是大多数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讨论,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第二次语法教学设计主要是对第二阶段(practice)和第三阶段(production)进行了修改:

Step 2: practice and summing up (1)

Rewri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1) Only then did I realize I was wrong.

(Key: I realized I was wrong then.)

(2)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make progress.

(Key: We can make progress in this way.)

(3)Only when we help others do we become happy.

(Key: We become happy when we help others.)

Q: Work in pairs. Compare the three pairs of sentences and discover what usually makes a sentence with “only” at the beginning inverse.

Summary:

“only+ 词/ 短语/ 从句”位于句首,句子常部分倒装。

谓语部分结构为:

1. 动词

动词 2. +主语+谓语其余部分

3. 动词

4.

Practice:

Describe the pictures with “only + adverbial” at the beginning of your sentence. Next, lead into the second form of inversion— “negative words”.

(设计意图:学生合作,比较正常语序和倒装语序的三组句子,归纳出only引起倒装的三种情况,进而推论出部分倒装句的谓语部分的特点。然后,我选了本班学生的图片(王旭霞和史陈昌:她们两位同学上学期成绩进步很大,此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用“Only…can you…”的结构面对面去祝贺。通过虚拟情景的练习,学生能够“现学现卖”,掌握only引起的倒装句。 )

Step 3: practice and summing up (2)

Without hard work, Wang Xuxia couldn’t succeed.

Without hard work, Shi Chenchang couldn’t succeed.

→Without hard work, Wang Xuxia couldn’t succeed.

(key: Shi Chenchang couldn’t succeed, either.)

→Without hard work, Wang Xuxia couldn’t succeed.

(key: Neither/ Nor could Shi Chenchang.)

(设计意图:继续运用王旭霞和史陈昌为话题,由“Only…can you…”的结构顺利引入新知识—“否定词位于句首引起倒装”。同时,以旧引新,印象深刻。)

Summary:

当前面的情况也适用于另一人或事物时,可用结构:

So + 助动词+主语(肯定句中) Neither/ Nor+助动词+主语(否定句中)

Exercises:

(1)My cousin is not 19. .

A. So am I. B. Neither am I. C. Neither is I.

(2)I haven’t been to New York. .

A. So haven’t we. B. Nor have we.

(3)Mary can speak English. .

A. So can we. B. So do we.

(4)Bonnie enjoys classical music. .

A. So can I. B. So do we.

(5)Lily went shopping yesterday. .

A. So went Tony. B. So did Tony.

(设计意图:让学生做到“在做中学”,快速掌握新知识。)

Well, in fact, Wang Xuxia and Shi Chenchang will not only work hard at present, but they will make a greater contribution in the future.

→Not only (key: will Wang Xuxia and Shi Chenchang work hard at present), but they will make a greater contribution in the future.

(设计意图:再次回到王旭霞和史陈昌,道出他们的内心想法:今日多努力,明日多贡献。同时,通过观察法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并列连词not only…but also…的倒装特点。)

Summary:

not only…but also…并列两个句子时,(not only)分句部分倒装,(but also)分句不变。

→(Not only)Wang Xuxia(but also) Shi Chenchang will work hard at present, and they will make a greater contribution in the future.

注意:not only…but also…并列(主语)时,句子顺序不变。

拓展:

否定词位于句首,使用部分倒装。常见的否定词有: never, not, not only, little, seldom, hardly, in no time, by no means…

(设计意图:在拓展前,我展示了三位奥运冠军──郭晶晶、张怡宁和杨威的照片,并在他们的照片上打出他们的“口号” ──“I will never give up!”改写为“Never will I give up!”运用演绎法,引导学生运用从“特殊”到“一般”概括理论。)

Game:

Work in pairs, rewrite the sentence in inversion. Do it orally. One reads out the original sentence, the other rewrites it. The pair which rewrites the sentence correctly wins a star for the group. And the group with the most stars will win.

(设计意图: 课间分发纸条任务时,结合学生的英语水平:52位学生俩俩合作,26个小题各不相同。故这个活动从合作教学和交际教学的原则出发,不仅提供情景教学的多样性,而且让学生整堂课都处于新鲜感不断的亢奋状态中,促进有效学习。)

Step 4: practice and summing up (3)

Here comes the result. (一语道出本节课的最后一个语法——完全倒装)

Open your mind and find one more example in this unit.

(key: Here comes my list of dos and don’ts.)

Rewrite the sentence above in normal order.

(key : My list of dos and don’ts comes here.)

Group work── Compare the following pairs and find the rule:

(1)①Today many teachers come here. ② Here come many teachers today.

(2)①Mr. Black went there. ② There went Mr. Black

(3)①There is a book on the table. ② On the table is a book.

(4)①He went away. ② Away she went.

(设计意图:提供四组句子,让学生小组讨论,通过探究法、观察法、发现法等找出每组句子的不同点。从而归纳出下面的结论。)

Summary:

句子中表方向和地点的 (副)词、(介词)短语可置于句首,以示强调。主语是(名词)时,完全倒装;主语是 (人称代词) 时,主语和谓语的语序不变。

Practice: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first normal then inversion.

(1)她已经来了。

(2)我的建议如下。

(3)我们教室前面有一排高高的树。

(4)前面做着一个老妇人。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用正常语序翻译,再结合刚才summary中完全倒装句的特点改写为倒装句。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超强的模仿力的特点。)

Step5: consolidation:

Work in group of 4 and do use inversion!

Make up a short story (about 5-8 sentences) according to the pictures.

Fairy tale DIY(自编童话版)

Title: 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

Help: a small wooden house小木屋

(1) In no time Snow White .

(2)In front of her .

(3) Nearby a river .

(4)Not only Snow White , but also .

(5) (否定词) (助动词)Snow White forget this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 the seven dwarfs(小矮人也不会忘记。)

Here is the beginning of your story :

One day outside was Snow White swinging. Suddenly…

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

One day outside was Snow White swinging. Suddenly

(设计意图:选择学生熟悉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贴近学生的阅历,能迅速调动他们的创作热情。而且我采用了造句和连句成文的半开放式作文,最后才过渡到作文,使任务具有可操作性。)

Step6: homework

Finish DIY your story and write it down in your exercise book.

(设计意图: 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旨在巩固学生所建构的知识。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程度,设计了造句、连句成文的半开放式作文,使任务具有可操作性。而且任务的结果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树立自信,并产生继续学习的动力)。

四、 实践反思

第二次案例遵循任务型教学在“做中学”的原则,把课堂时间更多地交给学生,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通过体验、实践、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全面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课堂内容取材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表现欲;课堂设计的每项任务都有明确目的,层层推进;课堂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表演型任务”,“展示型任务”和“小组讨论观察法”等;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能够提高语言实际的运用能力,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两次语法教学实践使我深刻的认识到语法教学的重要位置。作为教师,一定要辨证地处理好语言设计基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之间的关系,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活动,注意语法教学与其他方面知识的整合,特别是,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做中学”的学习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法基础知识,有效地提高其语言交际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刷子李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1780 字

+ 加入清单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的课文,有的是不同作家写相同的动物,如丰子恺和叶.诺索夫同写鹅,有的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如老舍先生写的猫和母鸡。但在同一单元中同时出现了两篇不同国家不同作家写的同一种动物──鹅,这是过去教材中不会出现的,而这些“鹅”在不同作家笔下既具有共性又具有个性,在教学《白公鹅》时如果注意和《白鹅》进行对比教学,学生会对课文理解得更深刻同时对文章的写法会有所感悟。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白公鹅的特点。

3、比较《白鹅》和《白公鹅》在表达上的异同之处,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难点:通过作者的具体描写初步体会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

二、学情分析:学生阅读感悟能力较强,搜集和存贮的好词、佳句、文段较多,能灵活运用所积累材料。

三、教学方法手段:通过比较两篇课文写法的异同,感受作者语言的特调,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四、课前准备:相关图片与文字幻灯。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初读感受,整体感知

1、齐读词语。

2、出示阅读提示:快速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叶·诺索夫描写的是一只怎样的白公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描写的? 学生自由朗读

3、交流: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白公鹅?

4、为了突出白鹅的高傲,丰子恺从鹅的叫声、步态、吃相三方面进行具体的描写,这篇课文又是怎样写的呢?(板书:走路、活动)

(三)自主研读

1、欣赏第二段:

①、 默读第二自然段,如果要用一个词语概括这只白公鹅的走相的话,你觉得用哪个词语合适?(板书:慢条斯理)

②、 自由朗读这一段,作者叶.诺索夫是怎样写出白公鹅走路慢条斯理的?你觉得哪些句子写得好?

预设:

(1)它走起路来慢条斯理,仔细掂量着每一步。落步之前,它总要先把脚掌往上抬抬,再合上掌蹼,就像收起张开的扇面一样;然后摆一小会儿这个姿势,再不慌不忙地把脚掌放到地上。[想象鹅每一步的动作,并用手演示一下。]

(2) 通过车辙零乱而泥泞的路时,它也那么有办法,身上的任何一根细翎都不沾上一点污泥。[车辙凌乱而泥泞的路可不好走,你能想象它用什么办法使自己的细翎不沾一点污泥吗?]

(3) 就是狗在身后追赶,这只鹅也决不举步奔跑。[狗追赶都不奔跑,这又是为什么呢?它心里会想些什么?]

③、齐读第二自然段。

2、欣赏第三段:

①、快速阅读3-6自然段,同样用一个词语形容。

②、仔细阅读3——6自然段,想象哪些句子的描写最有意思,最吸引你?请做上读书记号。

预设:干这种勾当它从不偷偷摸摸,总是从从容容、不紧不慢的,因为它自认为是这条河的主宰。白鹅大概认为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东西都属于它。[①勾当:看了这个词语,你有什么感受?是小偷吗?在这儿指什么?读读。②干这样的事情,还吸引你,为什么?]

③、 体会作者情感:

(1)出示句子,读一读:“它要是知道了……那可就要大吃一惊了。”

(2) 讲解破折号的作用

(3)谁能用叶诺索夫的调侃的语气对白公鹅说几句话吗?

(4)小结

(四)写法对比

1、 同样是写鹅,丰子恺与叶.诺索夫的两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小组讨论

2、读了这样的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3、拓展延伸

如果大家读完叶.诺索夫笔下《白公鹅》整篇文章,大家一定会更加喜爱这只派头十足的白公鹅的。

六、板书设计:

走路慢条斯理

海军上将派头

活动自由自在

七、教学反思

在导入时,我就有意识引导学生对比两只鹅的形象;在体会白公鹅的特点时,我也抓住两篇课文对鹅的步态的描写进行比较;最后也把重点落在比较两篇课文的写作方法上。

一是重视了品词析句,提高学生语言的欣赏能力。课文第二自然段用总起—分述的结构描写了鹅走路时慢条斯理的样子,语言形象具体,值得细细品读。我引导学生通过品味重点词语、想象情景、比较体会等方法欣赏课文语言。如“它走起路来慢条斯理,仔细掂量着每一步。”一句,我引导学生先说说“掂量”是什么意思?再想想鹅在掂量什么?(这一步落在哪里好,怎样放下去好)体会鹅走路的“慢条斯理”,体会作者用词的巧妙。

二是课文插图的利用。这堂课我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这是这堂课中激起的一点火花;

三是对写作方法的教学的体会。在《白鹅》一课中,我教写作方法。是先让学生找,但发现学生很难找到,最后只有个别学生说了出来。经过这节课,我感觉到如果利用课件出示相关的句子,再让学生进行体会,这样没有那么抽象,从而可以降低难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初中,教师,教研,全文共 1102 字

+ 加入清单

一、突出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完善

对于初三学生来说,多半已有了自己的学习习惯,只有极少部分没有养成。所以主要工作在于“完善”。这学期“完善”的重点在“练笔”上。众所周知,

作文

是学生最怕写的,但又不得不写。短期的突击或抱有临时发挥等侥幸心理是过不了中考这道坎的,为此,通过《中学生学习报》作文专练系统组织学生练手热身,突破写作训练偷工减料这一“瓶颈”。

二、让学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目标

每个初三学生的学习现状、自身潜力都不尽相同,所以其学习的目标也不同。为此,鼓励他们从自身特点出发,不盲目、不从众,量身制定一个最合理、最可行的目标。而我则在每次月考之后督促他们要为实现目标继续刻苦学习。

三、功夫用在每一节课上

初三下学期的时间本身就很紧张,指望学生课下在语文上花很多时间是不可能的。为此,我特别注意当堂的学习效果,突出重点难点.务必要求学生掌握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诸如第一轮复习当中,坚持当堂默写古诗文,发现问题及时补救。

四、不忘学科的特殊性,注重德育渗透

在教学中,始终突出语文的人文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如教《藤野先生》时,着重教育学生学习鲁迅先生的爱国精神,学习他关心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学习他忧国忧民,对祖国负有崇高的责任感和道义感。

五、及时把脉学情教情,实施专项训练

专项训练一:强化学生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在初三的总复习当中,对于知识、能力、情意三者的联系以及积累、感悟生活中的人生哲理、情感体验等相关知识,相当多的学生显得很陌生。为此,在第二轮复习中,专门组织强化他们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的训练,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专项训练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中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一直是我致力要做的。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成为一个学习上“会思考”的人。

专项训练三:培养学生自学意识和能力

虽然在初三的语文教学中,“填入”式的传授不可少,但还应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让他们“我要学”的意识渐渐萌发直至呼之欲出。这学期,我所带的班级有不少学生自己完成了课标中列出的名著的知识点的梳理和总结。

六、冲刺阶段:培优辅差

培养一批语文尖子生:努力挖掘优生的潜能,完成知识的系统化,提高他们的应试能力。在抓优的同时,也注重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差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差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学习一些基本的知识,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形

成语

文基本能力。从而,让整个班级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成绩得到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小学教育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小学,教研,全文共 1174 字

+ 加入清单

光阴似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教学改进方面的提高,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程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有时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有时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有时让学生质疑,你想了解些什么?……这些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我常常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

三、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自信起来。

二期课改理念要求我们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灌输者转换为学习的引导者。在课堂上,我尽量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多给学生一些激励性的评价,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愉悦感,使他们学习更加投入,思维更加活跃;对能力差的学生,我更注意给予一定的关心与鼓励,为他们前进加油,给他们前进以动力和信心。

本学期我虽然针对自己的教学中的弱点,努力地改进自己教学中的不足,顺利完成了教学工作任务,但我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努力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基本不等式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567 字

+ 加入清单

一、源于生活导入,使学生感受亲近的数学知识。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不确定现象,本课的教学目标就是“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感受不确定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使学生初步感受、体会概率知识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概率知识太抽象了,怎样使这一知识深入学生的生活,让我们的教学过程更直观呢?这堂课一开始,我设计了老师和学生玩“猜牌”这一游戏情境,简单而有效地突出“可能、不可能、一定”,以至引导学生直奔这堂课的主题“可能性”。

二、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数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充分提供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猜牌”“摸球游戏”“小小设计师”等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游戏中玩中学,乐中悟,获得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直观感受,从而获得有用的概率基础知识,并用来解释生活现象,更为全面地分析问题,作出一些简单的判断和推理。

三、加强活动指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进行“摸球游戏”之前,教师先进行个示范摸球以及“友情提示”的出示让学生在接下来的小组合作“摸球游戏”的顺利进行起了事到功倍的效果。同时在活动中应用知识,展示小组合作的成果,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分的交流,更加深刻的感受、体会概率知识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刷子李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22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上午我上课的内容是汉语拼音第四课声母dtnl的教学。在教学dtnl时,我努力选择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乐于被学生接受的学习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拼音的积极性,力求做到有情有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诱发学生学习拼音的饱满热情。

在让学生读的过程中用范读,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当小老师读的这几个方式让学生在每学习一个阶段就不会枯燥了。

我还有些不足,让学生们翻开书仔细观察的时候,学生刚开始只看一眼书就举手说观察好了或者是我知道了,在这个方面我还要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言绝句登鹳雀楼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383 字

+ 加入清单

本课是以爱科学为专题编排的。在识字、读书的同时,吸引学生关注科学,爱科学,学科学,引发孩子们研究、探索的欲望,既动口,又动手,走出教室,走出校门,扩展自己的视野。

寒冷的冬季,百花盛开、瓜果飘香;彩色的棉花,纺出五彩线、织出五彩带;无土的水中,栽培出茁壮的植物;只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却养活了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先进的科学技术,给农业带来如此大的变化,令人惊叹。

本课和第17课《酸的和甜的》一样,采用连环画的编排形式。教学中把图文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图画指导学生识字、读书,并渗透观察、想象能力的培养。本课的教学,我改变了初衷:本以为学生脱离了农村和农业,其实是我们没有真正引导他们接触和认识农业及农业技术,而真正脱离农业的恰是我们自己。我想:如果我们真正把学生带到大棚中去参观认识蔬菜和蔬菜的培植技术或者去苗圃观看盆景花卉,学生更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英语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1230 字

+ 加入清单

一、总体情况

期中考试已经圆满结束了。回顾这次考试,在各个方面都有很多的收获和启迪。这次英语测试不仅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查,更注重综合能力的考查,且注重了小学期间英语知识的整合。试卷从听、写、认、读多方面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且难易适中,基本能考查出六年级学生英语的真实水平。知识覆盖广,重点、难点突出,充分体现了以发展学生为目标的特点,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既有利于准确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又有利于引导小学英语教学。

二、主要成绩

本套试卷共分为听力、笔试和口语三大部分,其中听力占30%,笔试占40%,口语占30%,总分100分。

听力部分共三道大题,分别从听音选图、听音排序,听音选答案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考查,因为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听力方面的分析再认能力所以前两道题失分率较低,听句子选答语,学生做得不佳,可见学生们对句子的理解和运用,还有待加强。尤其在今后的训练中加强学生捕捉关键词的能力。

笔试部分第四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词汇及句子结构的掌握情况,除学困生和极个别学生马虎失分之外,大部分学生答的都不错。第五题答的不太理想失分较多,主要原因就是部分学生对于词汇的掌握比较浅显一但综合运用就有些力不从心,而且学生不会融入情境,不能再情境中准确运用知识,所以今后应加强这方面习题的训练量,在复习时,也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第六答题,完形填空,此题是学生们首次在考试中见到,答题情况较差,学生在做这种题的时候,不会联系上下文,总是单一考虑答案,今后要多培养学生的理解意群的能力。第七大题阅读理解很简单但有些学生比较死扣句词而不是真正理解句意所以导致判断失误也有失分。尤其是对talkto和talkwith的用法不甚理解。在英语教学中有很多近义和同义的词或词组,在下一步的复习中要重点区分和理解运用。第八答题,基础写作。此题失分较高,有60%的学生都未得到满分。失分较多的题是对进行时句子的描述,学生总是丢掉be动词,另外就是特殊疑问词的选择,也存在较大的问题。今后要多加强写作的训练。

三、存在问题

从学生答题情况和成绩情况来看,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太死,运用不灵活。从试卷中可看出,学生们对教材中的词、句子、对话单纯地死记硬背,不甚理解,习题稍微有变动,就不知从何下手,结果一做就错。2、题型见得少,练得少,导致学生不会做题。3、学困生是一个大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在抓好全面的基础上做好学困生的工作,真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从而提高整体的学习成绩。

四.改进措施:

1.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要抓基础,培养能力,打好坚实的语言基础,特别是最基本的词汇、语法和常用句型,要反复训练,做到举一反三。

2.在上课过程中,要尽量照顾差生,让他们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3.在日常教学中,更加扎实的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4.加强对综合运用能力的训练中成长,从而增加他们的能力,取得好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语文教育教学反思总结2024参考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工作总结,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1850 字

+ 加入清单

语文学科既应该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又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相信学生的潜能,要努力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为他们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创造广阔的学习体验空间,从中积极挖掘、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发展思维,启发想象,发表个性化看法。

一、点拨教学,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新课程语文教学标准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则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于是,教师在课堂中恰到好处的运用点拨教学,优化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点拨是一把火,促使学生的思维放出火花。课堂上紧扣教学目标筛选有价值的,又容易被忽视的词句、重点语段进行点拨。因为这些词句“不仅有显隐题旨之功,更有聚光、凝神之能,而且能起到制约全文各部分的作用”。学生搞懂了这些词句,对理解文章有重要作用。如教小说《孔乙己》,我就从课文中找出可以把学生引到深处的东西,选择“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个句子进行点拨,立片言以居要,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孔乙己是一个可怜可笑可悲,迂腐寒酸而又正直善良的旧时代的小知识分子。另外,我会在每一课选择一个重点段进行点拨教学,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多方训练综合分析。这样做意义很多,抓住了重点段落,就抓住了主题,就突出了重点,就突破了难点,也就能带来牵一发动全身,以少胜多的效果。

课堂点拨关键是教师能明察学生思维的火花,及时加一把火。适时点拨一方面是在学生遇到疑难时,采用艺术化的点拨,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另一方面是学生在遇到疑难、把握不准时,教师及时指点思考分析的途径,拨通知识理解上的关卡,拨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学生的研讨活动得以继续进行。适时点拨还包括在学生思维误入歧途时,教师迅速捕捉,作为新的教学内容,凭机智的点拨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艺术化点拨,能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将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而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充分调动学生装的主体情感受,让他们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创造性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并达到发展。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主体情感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当人的心理处于兴奋状态时,工作效率特别高。而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只有有兴趣,课堂上学生才会兴奋起来,才会乐学,学习才会有成效。创设情境地便是创设氛围,调动兴奋点。在教学中,我常有联想、比较法来创设问题情境。当学生在刚一接触课文时,他们面对的信息是陌生的,我们只有将那些陌生的信息与一些学生熟悉的形象可感的东西加以联想、比较,他们的心理才会相容而欣然接受。

如我在讲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我为了让学生领会诗中豪迈壮阔的意境和苏轼对英雄人物的仰慕之情。我先引入了学生们熟悉的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片头画面:滚滚长江向东流去,激起千万朵浪花.这一雄浑形象可感的画面,一下子就抓住了他们的魂魄。然后再引入《三国演义》中片头的歌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将它与课文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相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因了《三国演义》片头画面的感染,学生们感受到了长江的壮阔博大,心中自然也腾起了一股豪迈之情,而思绪也翩飞起来。凭着自己对人生、社会知识积淀和理解,他们也能体味到这些语句都塑造了长江东流的开阔境界,从中也能体味到自然的永恒、人生的短暂,无论是怎样叱咤风云、建功立业的英雄代码物都有同常人一样无法抗拒生命的自然法则,必然被历史的浪涛卷走。但仔细品味,他们也发现了那些语句所蕴含的感情色彩略有不同。在这教学过程中,我抓住了豪迈的场景,豪迈的感情这些要素,然后通过联想比较,让他们积极参与,并让他们有自由表达的机会而这跳一跳才能抓到的苹果则激起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和鼓舞。而创设情境则便是为了激励,为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教育为学生提供了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但仅仅让学生掌握知识远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理想在于将一个孩子的知识转化为智慧,推动他们去体验人生去关注了解社会,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体情感。老师只有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握他们的主体情绪和心进脉搏,通过点拨和引导,创设情境,才能让他们的心动起来,让他们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创造性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并达到发展。在对真善美的领悟中化解思维疙瘩,解除心理障碍,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教师课后教学反思总结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工作总结,适用行业岗位:教师,教研,全文共 472 字

+ 加入清单

三月初,本是踏青赏花的好时光,而席卷重来的疫情,让我们东郊师生只能相聚云端,学校迅速切换教学模式,由线下转到线上,老师们快速调整,分学科交流研讨,积极探索,设计出以“导—学—理—思—查”为指导下的学习任务单,以任务学习为主导,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前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让孩子们居家学习,疫路绽放。

Part01

多元创新的任务单

让我们一同走进线上科学课堂,感知科学老师的智慧,探讨线上教学的新时代吧!

一份科学的导学任务单就是一位好老师,能陪伴着孩子们轻松快乐的学习,有挑战,有思考,有交流,有指导,有碰撞,有无限可能。

Part02

精彩纷呈的学习成果

神奇的磁力

我的环保服装秀

创意口罩,助力兰州

小船设计师

了解月相

奇思妙想科幻画

我做的太阳系模型

植物种植——新做法

趣味小实验——和天宫课堂对对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内容丰富的,贴近学生生活的科学任务单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让他们插着畅想的翅膀,在科学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吧。

加油向未来

鲜绿的嫩叶已经突破春天的最后一道防线,让我们不负韶华,携手共进,紧跟春天的脚步,去收获一波又一波烂漫与温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小学教育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小学,教研,全文共 400 字

+ 加入清单

学完课文,我还让孩子们同桌合作,一个做影子,一个做小孩,表演书本的内容。其他孩子边看边念课文。这似乎让学习变成了游戏,孩子们非常投入地准备,又在嘻嘻哈哈的表演中,巩固了课文。

思考:

1.教学内容如何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达到教学目的?

2.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质疑问难”能力,这个要求会不会过高?

教学这个课时后,我有如下体会

1、注意从生活现象入手,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就越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应该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创设学生熟悉的、感性的情景进行教学。如教学一开始,我请同学们看看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然后说说:我的左边是,右边是,他们都是我的好朋 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故乡的小路教学反思案例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1063 字

+ 加入清单

三年学生开始进行习作训练,一个学期下来,好多老师感觉到学生习作还是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其实从三年级上的课文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指导学生习作的方法,而这篇课文同样是一篇指导学生习作的好文章。

在习作教学思考上,我个人一直认为“灵感”是训练学生学会习作的关键,写作教学不能忘记怪学生进行灵感训练,当然这一训练是有难度的,而这篇文章给了我们训练学生灵感的方法。学生接受每一次训练,其实都动脑子想了,他们怎么想,想什么,什么样的想可以给予学生写作的冲动,这一些我们通过读这篇文章,应该引导学生明白。好的文章是怎么产生的?我个人认为,与这种思考是极其相关的。现在好多学生在写作时,缺少着这种心想的过程,不能够在自己的想中寻找到让自己快乐的语言,所以害怕习作的心理也就有了。

读《少年王勃》这一课,我们要引导学生反复读想“这时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着江上迷人的秋景: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我觉得这段文字应该让学生记在心里,会模仿这一形式,因为习作离不开这样的写前思考,这其实就是灵感的训练过程。学完这篇文章,学生可以沿着这个起点走,每次习作,给学生这个时间。当然这也告诉我们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不要只顾自己讲,应该给学生静静思考的时间,给学生静静思考的环境,因为这非常重要的。而事实上,在习作指导中,我们老师说的太多了,自认为自己讲的非常好,其实课堂上还有好多学生根本听不进去,所以老师传递的信号无法打通学生的大脑神经,所以最后还是好多学生不喜欢写。所以文中那中站在窗前的那些动作,何不为孩子也创造这样的环境呢?

习作,离不开孩子大脑的快速思考。但有的学生是拒绝思考的,像“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其实就是一种大脑拒绝思考的反映。我们在每一次习作中,其实也有许多学生是这样的,他们的大脑也是拒绝思考,虽然最后也完成,多是应付之文。所以,在引导学生学习习作中,我们应该让他们主动打开自己的大脑,不要让自己的大脑封闭。

当然这也课还有着另一层作用,那就是引领学生学习《滕王阁序》(这是初中的教材),也就是说,这一课的学习,其实为孩子的未来做好一种铺垫,为以后建立一个情境,为以后建立一个知识结构。

这一课值得学生思考的地方不只是这些,比如少年王勃为什么这位年轻就有着这样的才气?这是一个很好的研究主题。阎都督是怎么知道少年王勃的?……这些问题都可以作为研究的点,不要以为孩子小,其实他们也能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基本不等式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995 字

+ 加入清单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不仅是要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更重要的是要对教师陈旧的教学思想与理念进行一次艰苦的蜕变,这个蜕变不仅是外表形式上的,更是思想深处上质的飞跃。

古人说:“画虎画皮难画骨”,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不能只是形似,更要神到。那么如何神到呢?

这堂课上,学生小组讨论热烈,同学们的参入意识强,发言踊跃,回答老师不仅给予了肯定,整节课围绕它进行,而且在本课结束的时候,联系生活,谈生活。学生们更是夸夸其谈,把自己所感受的亲情,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

通过这篇课文的讲授,使我感受到教师应有独特的个人阅读体验和独立的思维习惯。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有导读,有教参评点,有各种辅助参考资料。但作为教师要勇于打破这些先入为主的框框,第一个身份应是一个普通的阅读者。要独立自主地阅读文章,注意从三个维度尤其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体味文章的独特内涵,把握作品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对作者人生经历与写作经历,以及作者写作的人文背景的研究,独立思维,在自己的心目中得出独特的阅读体验。

《散步》一文作者莫怀戚,文章通过生活中,最平常的散 步,来表现,家庭的和睦、美满。以及中国人的家庭伦理,即以孝为先。“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语文教学中,同一篇课文,同一个人物形象,学生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样的。而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课文的意义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生成的。那么也就是说,只有教师真正读懂了课文,放开了思维,学生才可能真正发挥自主性、合作性,新课标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才会真正落到实处。

教师也应培养人文精神。新课标重点强调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和自主创新精神的培养。深透一点看,也就是说教师如果少有人文意识.人文修养教养.人文理念,不能做到知识文化修养上的与时俱进,怎么来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和自主创新精神的培养?因而新世纪的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应当更广泛地吸取人文文化中的精髓,不是单学科的,而应是多学科的网络化的吸收,更深刻地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多样性文化的融会贯通,丰富自身的文化积淀和文化内涵,使自己在新的时空观中获得更清晰的时空感和条理感,这样就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观,价值观。老师内心知识与内心精神的不断丰盈,就会以宽容博大的胸怀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就会“润物细无声”地用丰富的人文内涵感染学生的精神领域,自然增长他们的人文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小学教育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小学,教研,全文共 607 字

+ 加入清单

从这一段课堂教学中的“意外”,我感受到了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思维极为活跃,课堂成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天地

一、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者是主体,是知识文化的创造者,是课程的开发者。

”在这段教学中,学生不但敏锐地发现并提出了问题,并且凭借自我的力量,在独立思考,相互交流中的思维碰撞中顺利地解决了问题。自始至终,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了“疑”就有“问”,敢问是好学的标志,善问是会学的体现。要想让学生自发地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就要努力营造自由、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热情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有了问题,异常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在进取情感的驱动下自主地、能动地阅读,使他们的思维活起来,想象飞起来,实现语文再创造。

二、

教师是促进学习的引导者。

教师不再是知识传授者,课堂不再是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教师的职责是挖掘学生思维的潜能,使他们的灵光得以闪现。教师要及时捕捉稍纵即逝的火花,精心充当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教师不要直接把结论教给学生,而是充分运用对话策略

,不断地启发点拨,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促进学生读书、思考、提验、交流。学生在与文本、教师、同学的对话、交流中,分享彼此的思考、知识和经验,交流各自的情感、体验,提升自我的认识与审美。这样的课堂就充满了活力,真正成了师生智慧飞扬的天地,成了师生共同创造的舞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莫泊桑拜师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449 字

+ 加入清单

我在教学《猫》这篇课文的时候,发现文章构思精巧,意味隽永,针对文本的这一现状,我教学设计考虑的重点,是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更充分地占有学习时间,让学生得到更规范有效的语言训练,于是,我选择了“说读”这个课型。

说读,就是说自己的阅读感受。

我选择了三个话题:说猫,说人,说文。每一个话题,分说两个方面的内容:说猫,生命之美和命运之悲;说人,养猫之乐和失猫之痛;说文,语言之妙和结构之巧。

整个课堂,学生边读边说,边说边读,学生在文本中来来回回地走,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学生积累丰厚自然。

我觉得,这堂课我的最大的亮点,可能就是:大胆尝试了课堂教学中的“无提问设计”。

从“提问”的视角来审视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如下几种情况:一是“碎问”,时时在问,问得密度很大,可以说已经不能称之为“提问”;二是“多问”,问得比较多,“提问”的质量不高;三是“主问”,只提出几个主要的问题,提问有深度,有牵引性,学生能够充分地活动起来;最后一种情况,最精妙最有趣,就是“不问”,不使用提问来建构课堂,也不使用提问来组织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yw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1256 字

+ 加入清单

《长征》已经成为世界军事史上的一大奇迹,不管从哪个角度说,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历史,也不能让学生忘记那段历史。现在,也有好多历史家研究长征,更客观地评估长征,有好多作家拿起笔,重新写起长征。长征对于中国人来说,早已经不是简单的历史事件了。从我们读书时,课本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到大学,都有这一素材。写这一思考,我用“红军+长征”在百度中搜索,搜索到217000条信息,这足以说明长征是一门课程,是一门中国人要学的课程。苏教版在三年级下册首次将“长征”引到教材,旨在引领学生读长征,研究着长征。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长征”的事,按我们的一般认识来看学生们并不陌生,因为这方面的电视剧、电影、书等还是非常多的。但现在孩子因为喜欢游戏,喜欢卡通,喜欢动画[题外话:中国还没有创造出一部动画式长征大剧],因为“长征”是成人的世界,也许没有更多的信息走进孩子的大脑,了解了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了解了孩子的实际情况,就能把这篇文章的本质呈现与学生了。这也是,我们在教学之前所要研究的。

“菩萨兵”这篇长征小故事,给予学生的是什么?一是让学生知道朱德(我问过三年级的老师,一个班38人,有37个人不知道朱德,1个人说的也是所问非所答);二是引领学生知道那时的藏民是如何生活的(课文写的不是很详细,学生阅读后也能够粗略地知道一点)(那时的藏民还是农奴制);三是军民鱼水情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四是这篇文章以《菩萨兵》为题,“菩萨”一词要让学生理解,我们不要把菩萨一词理解成迷信,引导学生明白这是一种信仰,“菩萨”是佛教用语。指修行到了一定程度,地位仅次于佛的人,这也是菩萨一词的本义。是藏族同胞对这支部队的称呼。而在这一课中其意思还有着“心地慈善的人”的意思。这同样也是藏族同胞对这支部队的称呼。另外还有“兵”这个词的理解。教学中,我们不能把落脚点只放在朱总司令上,这篇文章不是单单歌颂朱总司令的,而是歌颂朱总司令这支队伍的。我们要让学生明白,长征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群体的事。最后一个自然段:“他们说:‘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虽然意思有多层,但关键还是要让学生明白,这个团队的力量改变了藏族同胞的认识。

为什么要开动员会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也思考着。在研究长征史上,人们不会忘记许多会议的,每一种会议都有着一定的目的。为次动员会为什么开?一是红军战士不理解藏族同胞,说明这个会议要开;二是藏族同胞不理解红军,这个会议要开;三是行动起来才能让藏族同胞理解;四是并不是所有军人都能够统一的,开动员会是统一认识;五是春耕时候,不抢种不行,这是硬任务,也是一次命令性的大会……所以,在思考这个动员会时,我感觉到,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这次动员会,因为这个会非常有意思,值得研究。没有这个会,热火朝天地干是难以出现的。

这篇文章传递的信息非常多,仅仅靠课文的理解,肯定是不够的,因为对于孩子来说,这里的未知数太多了,因此,用这一课引领学生读读长征方面的书,还是可行的。学生如果能主动去读了,长征就不会那么抽象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课堂教育教学反思总结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工作总结,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887 字

+ 加入清单

上学期,我担任七年级1、2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因为以前带过七年级,听起来似乎很简便,其实不然,七年级正是打基础的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本事对以后初中英语学习很重要。所以,我觉得自我肩上的任务重大,教学上不敢有一丝的懈怠。现将我对本学期教学的一些认识反思如下:

一、刚学英语的时候,学生对英语这门课程充满好奇,喜欢学习、模仿。可是,我发现自从小学开始学习英语之后,好奇心逐渐减弱。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学生产生了消极情感,没有兴趣,甚至厌学。

二、应对一些整体学生进行教学的态度误区。我对学生学习英语的要求严格,没有注意到学生的差异性,没有发现他们理解语言的快慢程度,最终导致有的学生吃得饱,有的学生吃不饱。吃不饱的那部分学生就会产生以下情绪:上课或讲练习的时候,就会马虎,注意力不集中。吃不了的学生就会产生厌学情绪,产生两极分化现象过早出现。如2班的贾永琪、王少杰,1班的刘志超、杨龙飞等几位同学,由于基础等原因,就是对英语学习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从以上几个问题中,我体会到:学生学习语言的本事是因人而异的。有差别是正常的,要教好每一个学生,但不能要求每一个学生都一样、一个模式,不能要求学生都按一个模式去发展,而是开发学生不一样的潜能,发展学生学英语的各方面本事。并且教师可根据不一样学生之间的差异去因材施教。

我认为关键是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让学生做到听、说、读、写并举,眼、耳、口、鼻、脑并用,是激发学生学好英语的关键。课堂教学时,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活动安排要紧扣教学目标,还要紧扣学生的学情,课堂上活动的设计必须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学生的热情来源于浓厚的兴趣,学习语言的兴趣来源于习得语言技能的成功感.除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之外,还要培养学生多听、多练、多参与。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共同完成的,课堂教学的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合作,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的新过程。

综上所述,七年级阶段只要我们英语教师用心去教,只要我们学生用心去学,相信我们就能圆满的完成英语教学工作,为学生之后的更高层次的英语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