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问题怎么写精选20篇

浏览

6516

范文

460

对我省道路建设税收管理问题的调查与建议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建议书,汇报报告,全文共 1845 字

+ 加入清单

我省道路建设税收管理问题调查与建议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省城市化建设进程逐步加快,西宁、海东及其周边地区和各自治州州府所在地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公路、铁路建设纵横交错。建设投资和规模的空前,大大带动了我省道路建筑市场的繁荣与发展,我省道路建筑营业税呈逐年增长趋势。但由于该行业生产经营的特殊性,具有流动性大、建筑形式多样、税收隐蔽性强等特点,税收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矛盾。为此笔者从“两条干线”(公路干线和铁路干线,下同)的税收征管透析道路建筑业税收管理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一、道路建筑业税收征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纳税人纳税意识淡薄,不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十五”计划期间全省公路和铁路建设总投资223亿元,按照施工进度应缴纳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4.57亿元,实际缴纳1.5亿元。所有道路建筑企业中几乎没有主动、按时到税务机关按照《税收征管法》规定办理税务登记和报验《外出经营税收管理证明》。纵观全省情况,由于施工企业中80是个体经营,或是临时组建挂靠其他单位,或是仅给正规建筑公司上缴管理费而新建立的项目部,或是外省(市)来本省施工的企业,这些企业组建随意,分散灵活,有工程时集中,工程完工后即行解散,再加上建筑工头大部分来自农村和外省,其纳税意识淡薄,法律观念模糊,而且许多人主观上有偷逃税思想。今年6—9月间我局分赴我省除果洛州以外的一地一市五个自治州及其所属各县沿线的公路施工企业,在工程施工现场几乎找不到工程项目负责人员,向施工企业现场的工人问询,得到的结果是什么也不知道。造成难以进行税收管理的困难局面。

(二)承包形式复杂多样,不按规定办理纳税申报。从施工企业的承包形式看,有口头承包、转手承包等形式,有的工程甚至设立假合同,只包工不包料、有的工程层层转包、有的建筑公司挂靠单位太多,管理相当混乱。从铁路和公路建设的施工企业看,多数采取了分包、转包。由于建筑企业挂靠、承包经营造成代扣代缴和属地管理的互相矛盾,而且不按规定办理纳税现象普遍,即使代扣代缴,在入库级次,发票开具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可操作性,由此引发代扣代缴单位长期占用税款,纳税人不申报纳税,并将责任转嫁代扣代缴人现象。形成税务机关在征收上的代扣代缴与纳税人自主纳税孰为优先的问题,进而带来了责任追究问题。

(三)“以票控税”与“项目管理”不能齐举,造成税收漏洞。我省征收单位至今多数采取的还是“以票控税”手段,坐等纳税人上门开票,而忽视了纳税人仅对财务报销方索要发票才来税务机关开票,由此导致税务机关不能掌握施工企业完整、真实的纳税和财务情况,尤其对应纳税项目管理出现“真空”,企业财务核算失真。仅“两条”干线采取“以票控税”,也未能及时足额征收税款,施工企业应纳税收流失或管理滞后现象比较严重。

(四)企业欠税有增无减,税务机关清欠乏力。企业欠税原因很多,归集起来无非两类:一类是客观所至,如施工企业垫资经营和工程款回笼迟缓直接造成资金不足,使施工企业无力缴纳税款或不开具发票逐渐形成欠税。另一类是纳税人主观故意延迟纳税,有意占压税款,税务机关虽然清欠但收效甚微,甚至有的企业停业或者关闭,税务机关无法或无从清欠,长期形成“死欠”。

(五)偷税手段多样,施工企业偷逃税现象普遍。许多施工单位、个人,主观上存在偷逃税侥幸心理,税务机关查出来后他们便托关系、“走后门”,设法减轻处罚。而税务稽查力量有限,不可能对每一户企业都检查,因此纳税人偷逃税胆子越来越大,甚至互相借鉴。有的施工单位认为工程干一年算一年,当年挣了钱下年又到别处干或者找不到工程闲着,能不开票则不开票,能拖缴税款则拖缴税款。根据税务检查查出的问题可以将纳税人偷逃税现象和手段归纳为以下种种:一是用白条支取工程款,或将工程结算拨款作为工程预支款,长期不做纳税申报;二是将建筑材料购买发票代替建筑业发票,在建设单位报账领取工程款,达到少缴税款目的;三是外地施工单位、个人利用外地发票真伪以及是否纳税核实困难的现实情况,违反应税劳务在劳务发生地申报纳税的税收征管规定,用外地发票领取工程款;四是将设备价值计入工程总造价,并以此计取了工程税费,在实际操作中却将设备款在建筑业纳税营业额中剔除,单独订立合同偷逃应纳税款;五是将建设单位在工程款中抵扣的违约金、罚金、质量保证金等在工程结算时直接抵减工程款,减少发票开票额少缴税款;六是将施工合同签小干大,偷逃印花税等。七是通过不法途径开具假发票领取工程款,造成偷税。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特色社区建设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社区,全文共 1662 字

+ 加入清单

特色社区建设调研报告

构建法制化社区

按照“一居一特色”的方案要求,结合我社区自身实际,通过多方面了解,形成特色社区建设调研报告。

一、社区法制化建设现状

通过多年的普法教育,居民普遍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基础和学法、用法的法律意识,法律素质明显增强,一部分人会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但社区法制建设仍呈现出一系列问题:社区规章制度不完整,未起到实质性作用;居民法律意识淡薄,知法、懂法、用法的实际能力欠缺;辖区单位经营守法中存在问题,有些抱着侥幸心理与现有规章打擦边球,只图眼前、不顾长远;沟通渠道不畅通,导致工作中存在无头绪现象;特殊群体及弱势群体得不到针对性的和及时的帮助;缺乏一支高素质的服务队伍。

二、自身专业特点及优势

我在大学所学专业是行政管理,专业知识涉及面广,包括政治类、法律类、管理类、行政类、社会类、经济类、心理类和操作类等。这些知识的学习是我大致了解了各行业的基本特点及具体问题,具有了很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并能让我从更广范围着眼看待和处理问题,从而为建设特色社区出力献策。

三、构建法制化社区的整体思路

通过明确指导思想,确定工作目标、对象及内容,不断努力丰富活动载体,时刻铭记具体要求,从而构建生动活泼的法制化社区局面。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规范社区管理、参与社区服务和保障社区稳定为宗旨,以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为切入点,以提高社区居民法律素质为核心,为构建和谐社区做贡献。

(二)工作目标

通过构建法制化社区,使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不断增强,社区管理、服务的规章制度进一步健全,沟通渠道进一步畅通,辖区单位依法治理、依法经营,以营造良好的法制氛围。

(三)工作对象及内容

1.社区居委会

学法、懂法、用法应从自身做起,包括工作的规章制度、工作人员工作职责、办事流程等等,以便使社区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的规范性和效率。

2.社区居民

作为社区主体的社区居民,普遍上法律意识淡薄,同时,年龄、知识结构的不同使得知法守法形成不同层次的局面,应加大基本法律的宣传力度,以切实提高居民法律素质;针对特殊领域的法律知识,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宣传教育;特殊群体需要特殊关注,弱势群体需要特别帮助。

3.社区单位

辖区单位呈现多样化特征,有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众多经营性门店,有的依法经营,有的无证无照,因此我们应针对不同情况、不同问题区别对待。对机关及事业单位要经常沟通、了解法制化建设情况,对经营性的企业及门店要加强监督和教育引导,将其纳入法律宣传教育体系中,有需要法律服务的给予力所能及的服务。

(四)工作方式、方法

1.开设法制宣传栏,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社区网络平台或另外开设宣传专栏,有步骤、有计划的将社区居委会规章制度、居民学法内容、优秀事迹刊出,加强正面引导和学习教育,提高全社区法律素质及社区法制化水平。

2.搞好宣传活动,让法律深入社区。采取临街宣传活动或邀请专家学者定时不定点、定点不定时的上法制课,将新出台的与居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时事问题相关的法律知识传达给民众,让宣传进学校、进单位、进小区,从而让法律真正走进社区,最终提高社区法制化水平。

3.加强法律服务,发挥志愿者作用。通过开展各项活动,将一部分懂法律、有精力的群众组织起来,成为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志愿者队伍要配合社区主动查找问题、发现问题,当好人民调解员,将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遇到需要法律援助的对象则帮其申请法律援助。

(五)具体要求

1.加强领导

联系区司法局、办事处司法所相关负责人,当好社区法制化建设的指导员。同时成立以社区主任任组长的社区法制化建设领导小组,主动协调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做好法制化建设工作,形成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合理推进的局面。

2.注重宣传

注重学习宣传与社区居民尤其是与社区重点普法对象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提高社区居民法律知识和法律素质。同时,及时发现和总结推广先进事迹,加强正面引导努力营造良好氛围,促进社区法制化建设深入健康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旅游公共服务问题思考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旅游,服务,全文共 1744 字

+ 加入清单

旅游公共服务问题思考

党的*以来,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科学发展观,制定了通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权力,建立服务性政府的战略举措,明确把“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按照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结合旅游业发展实际,国家旅游局党组把“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进一步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机关”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在今年初提出来。这不仅是落实中央决策的自觉行动,也是对旅游业阶段性发展特征的自觉把握,对于推动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目标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为此,有必要就什么是旅游公共服务、建立旅游公共服务的要求以及如何加强旅游公共服务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一、旅游公共服务的基本构成

旅游公共需求是旅游部门存在的客观需要,决定着旅游部门活动的范围。旅游部门的职责和功能就是为了满足旅游公共需求。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实践看,旅游公共需求是随着旅游的消费水平、产业规模和社会功能的不断提升而变迁并逐步扩展的。如改革开放初期,旅游业承担着为国家创汇的任务,旅游部门的重要职责就是利用公共资源组织有效供给,为广大海外游客提供服务;随后进入产业规模扩大和设施建设阶段,旅游部门通过财政支持、规划引导和标准推广等措施,建立了一系列崭新的旅游公共服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和谐社会成为中心工作,旅游部门需要发挥综合功能,更好地为满足人民生活质量提高以及扩大就业等需要,建立和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因此,从旅游业的发展规律看,旅游部门与其他政府部门一样,有着共性的公共服务,但更多的是基于国情和旅游业发展的综合性而衍生出来的公共服务,需要我们不断深化认识,把握规律,促进发展。

(一)基础性旅游公共服务。它是政府公共部门生产的、提供全体社会成员平等消费和享有的无差别公共服务。主要包括:

1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运输设施设备、公共景观和环境建设、交通和景区旅游集散点的休憩设施等。

2旅游公共信息平台。主要指面向社会、市场、游客和旅游相关企业、从业者提供的公益性、基础性的信息服务。如:目的地的道路与旅游设施标志系统、游客服务中心及旅游资讯发布系统等。

3旅游生态建设与保护。重点旅游区及周边地区、主要风景廊道生态植被保护与恢复,旅游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遗产环境保护等。

4旅游公益事业。旅游教育培训,包括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职业技能培训以及国民旅游素质教育等;旅游社会功能,如促进旅游就业、扶贫等公益事业。

(二)市场性旅游公共服务。它是既能满足公共需要,又能满足企业和个人需要,可以吸收企业、非政府组织共同参与,通过市场竞争方式进行生产的公共服务。主要包括:

1旅游公共资源开发与管理。如编制区域性旅游开发规划、组织对国家自然和文化遗产的开发管理、协调相关资源的开发利用等。

2旅游公共安全保障。包括旅游安全监测和预警、旅游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救助、国际旅游安全合作等。

3旅游交流、合作与宣传。主要是旅游目的地形象宣传、国家重点产品及市场推广、国家间旅游合作和大型旅游公益活动等。

4旅游消费促进及福利。比如不断优化旅游消费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和处理各种利益诉求、鼓励和促进各种旅游福利政策出台等。

(三)管理性旅游公共服务。它是政府为了维护旅游经营公平,建立有序的旅游市场秩序,对旅游经营单位所产生的管制性公共服务。主要包括:

1对从事旅游经营的企业和个人,进行必要的市场准入审批及复合、年审等。如旅行社经营许可和导游从业许可等。

2制定和推广国家级旅游服务规范和标准。目前在我国比较成功实施的饭店星级评定就属于此类。

3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依据有关法规,对违反法规的经营行为进行行政处罚。

4协调相关的非政府组织开展合作。旅游行业协会是旅游市场主体的代表,通过协会实施管理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二、旅游公共服务的现状分析

(一)旅游行政管理延续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行政管理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企业管理阶段。以旅游直属企业和事业单位为主要行政对象,把提供有效供给、搞好经营管理作为主要目标,进行重点带动和管理,时间大约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延续了1个五年计划。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浅谈新民居建设存在问题的思考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072 字

+ 加入清单

浅谈新民居建设存在问题思考

我县新民居建设平心而论,不是发展很快,与先进县市相比,不如武安,与东部县相比,强点有限,最关键的是缺乏精品村,缺乏像武安白沙、兰村、磁二那样整齐规范,标准相对较高的村庄。

近一年多来,在推进新民居建设上,我们并不是不重视,推进之所以与我县所处的位置和水平相比不相称的原因,我认为关键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规划制约。邯郸县做为近郊村,受城市规划的影响比较大。邯郸县已纳入主城区规划之列,轻易建设一砖一瓦都是不允许的。必须经过城市规划的批准。城市规划如此,那么随之带来的土地政策也是相当紧的。

二,经济制约。邯郸县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相对而言还算是个不错的县,但经济水平也是比上差距大,比下高不到那去的状况。去年全县财政收入13个亿,今年受经济危机影响,要能完成去年的数字就已经很困难了。县财力还算凑合,但乡村财力则是捉襟见肘,无力支付新农村建设的大量资金。主要是要靠县里的支持。县里给点钓鱼资金也算,可是这点也拿不出来。省市明确要求,在新农村建设中,小县按300万,大县500万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但已经连续三年没列入盘子了。

三,观念制约。受规划和土地政策的制约,带之而来的就形成了思维上的定势,既然不让干,那么就不干,畏首畏尾。加之南堡乡南堡前村出现的违法建设问题,更是让这个问题变的敏感,不干事不出事,农村新民居建设只好停留在放任自流状态。

据了解,从1984年开始,我县就没有再审批宅发放过基证算了,那时的1984年全县总人口为29.4万人(含目前在开发区内的7个村和北张庄镇),到XX年我县总人口为35.3万人,而这个人口数是不含已托管给开发区的7个村,这7个村XX年统计的数字是3.89万人,北张庄镇XX年划给邯山区时的人口为2.42万人。从八四年算起,25年了,农村村庄的面积扩大了近一倍,虽然没有审批,但农村的宅基地并没有管住。耕地被宅基侵占的局面日趋严重。

今年7月份在邯郸召开的全省新民居现场观摩会出台了利好政策,为加快新民居建设步伐,列入示范的村庄,可以先期申请占用基本农田50亩,按1:2的比例,3年后复耕。这一政策出台,有利于调动我县新民居建设的积极性。同时。邯郸县近邻城市,土地是最大的财富。如果实现村企合作,让农民用旧宅基,置换新房,向空间要面积,那么节约的土地,一是复耕,二是以集体的名义与开发商合作共同开发农业深入加工项目。

总的思路是,政府主导,农民主体,村企合作,让农民受益,让开发商有利,最后达到向城市化迈进的目标。所以新民居建设是撬动城市化的一个突破口,是实现打造精品村,亮点村的一条捷径。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最新铁路班组建设调研工作报告_工作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289 字

+ 加入清单

最新铁路班组建设调研工作报告

一、基本概况

我们编组车间共有四个班,20名班组长,通过调研期间对几个小组的走访。一班东尾张世杰、二班车号沈立冬、三班辅牵张怀玉、四班东尾王振东在的小组中作用发挥较好,能够充分调动小组人员学习,作业演练的积极性。有个别小组:一班车号长霍宝臣、一班辅牵张春生、二班防护石涛班组长作用发挥不强,小组人员缺少合力,互控能力比较差,造成班组管理上的被动局势。甚至还有一部分班组长不管事,得过且过,松、懒、散问题并好人主义极为严重,放松了自我管理,视规章于不顾,我行我素,执行规章不严肃,存在一种无所谓的思想和侥幸心理。从思想上没有认识到“小问题、大隐患”,没有深刻领会到“松是害,严是爱”的思想意识。

二、班组管理存在问题以及原因分析

1、通过调研过程中发现班组管理、班组长作用的发挥还存在很多问题。突出表现在对待两违考核的问题,部分职工在发生两违时,不能正确的面对考核问题,态度极为不端正。这部分职工一般缺少诚信度,侥幸心理极为严重。发生问题不能够对班组长、或车间及时主动的反应真实情况。主要还是班组长缺乏管理手段,没有争先创优的意识。不能与班组人员很好的进行沟通与交流,忽略了“以心交心,价值千金”的概念,从而导致不能从分的调动小组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意识。在小组氛围中不能很好的形成一种争先,干劲十足的和谐氛围。

2、近期调车作业中经常出现错误显示信号。如:连接过程中调车员显示十、五、三车距离信号,显示十车的时候误打出五车,然后采取停车措施。经车站审核这种情况下不纳入考核,但是调车员在实际作业中自控的效果还不是特别的明显,错误显示信号时有发生。

3、年休假期间各个小组人员紧缺,出现替班人员较为频繁,所以导致出勤率的无法保障。

4、在对班组建设调研中发现,发挥作用优秀的班组长沈立冬,能够充分利用心灵的沟通,在他的班组中出勤率高,班组人员团结,互敬互爱,时刻都充满着和谐温馨的氛围。从这一点看出班组管理中心与心得沟通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很多班组长存在的诸多问题。一是:班组长业务素质不高,缺少与小组人员的及时沟通。二是对调皮职工管不了,对资历深厚的老职工不敢管,蹑手蹑脚缺乏力度。三是班组长中仍旧存在严重的好人主义现象,对班组人员的违章违纪等不良性的问题不管不问,能放就放,认为是对他好,实际上班组长本身就没认识到“严是爱,松是害”真谛。四是班组长的工作方法简单,心绪懒散,得过一天是一天的想法较为突出。思想上就做不到真人负责,工作上一路走马观花。安全责任意识更是无从谈起,带头违章违纪。五是班组长带头作用差,不能真正的带领小组人员,认真学习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事故教训,致使一些隐患性的违章重复发生。

5、通过调研结果分析,我认为成为阻碍班组管理建设的关键有:一是个别职工业务素质与企业文化修养比较低,生产作业中安全第一的思想松懈,意识淡薄。二是职工混水摸鱼,不能正确及时的认清跨越发展的形式。三是值班主任在管理中仍存有漏洞,班组长作用不强,发挥带头作用不到位。缺乏对以严治站的认识,对班组管理要求不严格,所以滋长了职工违章违纪不在乎的心理。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农村基层法律文化建设谈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3490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基层法律文化建设

法治不仅表现为实体的制度结构,亦表现为一种文化形态。法律文化是内化在法律思想、法律制度、法律设施以及人们的行为模式之中,并在精神上支配它们的一般观念、原则和价值体系,是人类追求生活秩序化和社会正义性的本质表达。在农村基层加强现代法律文化的建设,是在农村地区推进法治的基础和系统工程。     多年来,我省农村基层经过持续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法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矛盾纷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正在成为更多农民的首选,农村地区的法治水平正在向建设较高层次现代法律文化的方向提升。但在一些地方,受自然经济长期形成的传统观念影响,法律文化的建设相对滞后,农民的法治观念依然比较淡漠,法律在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方面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社会法治化的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当前,阻碍我省农村地区法治进程、影响现代法律文化建设的因素主要有:     一是长期人治历史造成了人们畏法息讼的心理和行为习惯。因之于我国传统人治理念的根深蒂固,一些农村地区至今缺乏现代商品社会所具有的那种民主政治的传统,一些农民的权利和平等竞争的意识比较淡漠,重传统礼俗而轻法律规范。有的农民受封建社会“法即刑”观念的影响,片面视法为惩罚的工具,视寻求司法诉讼为畏途,每遇纠纷和冲突,往往依凭“乡下事乡下了”的传统,寻求“私了”或纠缠于行政解决的途径,不习惯也不善于通过司法途径来维护自身的权益;有的基层干部在处理农村大量的复杂事务时,常漠视法律,依然习惯于用传统的办法息事宁人,一味以不扩大事态为目的,丢弃法治原则,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必要性和权威性尚未被人们所接受。     二是落后的社会文化环境对法律文化建设产生消极影响。农村地区的法律文化形态是整个社会文化形态的一个重要构成,两者息息相关。作为乡村文化活动中心的乡镇所在地,其社会文化环境对法治氛围的影响十分明显。局部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的相对滞后,造成乡村文化生活的贫乏苍白。在一些社会文化环境较差的地方,文化设施极为缺少,文化活动的品味不高,有的地方赌风盛行,迷信成风,至于不健康书刊、黄色录像的泛滥,常处于无人过问的状态,严重地毒害了社会空气,戕害了青少年的心灵,有的青少年无事而滋事以至轻微违法甚而走上犯罪之途,造成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率居高不下。恶者横行、弱者受欺的治安状况使善良农民少有安全感。     三是少数地方政府的随意行为造成农民对法律信仰的缺失。在农村地区,地域的间隔、农民传统上对地方行政长官的尊从,使得乡镇区域常常是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区域而存在的,这就使得乡镇执法主体的行为对区域内法律文化的状态发生重要影响。在一些社会文化落后、法治环境较差的地方,有的乡镇干部因自身文化和法律水平的局限,未能依法正确有效地行使行政权力,常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区域内依然是传统的人治氛围;有的公款吃喝成风,参与赌博成癖;有的为地方势力、家族利益所左右,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想方设法谋取私利;甚至有的干部自身违法乱纪,贪污受贿。其消极效应所及,污染了一方的社会空气,农民对法律的信仰难以养成,对法律正义的期待难有信心,影响了现代法律文化的建设。     要改变当前农村基层现代法律文化建设滞后的状况,可以设想循以下的途径加以改善:     第一,通过法制宣传教育培育农民的现代法治意识,引导他们尊重法治的理念和价值取向,营造出崇尚法治的社会氛围,使依法办事成为人们思维和行为的自觉,使法律成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可缺少的武器。法制宣传教育所具有的增强公民法治观念、提高法律素质的功能,在推进法治的过程中正是承担着法律文化建设的重要职能。在普法过程中,首先要满足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要求,从“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出发,树立人文的普法理念,从法律对农民的思维、道德、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入手,通过法律文化的传播提高农民的法律文化素质,从而形成一种依法办事、循法而动的行为定势。其次,要将最大限度地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作为当前面向农民普法的突破口。法律权威的树立,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是公民自身受到法律的关怀。农民最为关切的是涉及他们自身的权益,教育农民全面深刻地理解法律“治官、治吏”的功用,最大限度地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就从物质利益入手保证了实行法治得到农民最有力的支持。如负担过重是各地农民最为关切的问题,要通过普法让农民了解党和政府减轻农民负担的有关政策和法律,坚决抵制巧立名目收取农民钱物。由于农民不熟悉建房、征地、社会保障、计划生育、水利山林、合伙经营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法律服务人员要深入到农民之中,结合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抓住农民最感兴趣的问题,围绕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开展法律宣传、咨询和服务,把民事纠纷往依法解决的轨道上引导,如此才能让法治精神在农民心中扎下根。再次,采取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法律,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实践证明,结合农民日常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以案说法,最易为农民所接受。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宣传栏、有线广播、地方电视台、网络、学校、农贸集市等,开辟法制宣传教育专栏,设立法律咨询点,调解各种民事纠纷,并抓住典型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常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加快发展农村地区的社会文化事业,改善农村地区的人文环境,引导和丰富农民健康的文化生活,增加农民生活的精神内涵,从精神文明建设入手促进法治文明的进步。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法律文化的构建是其重要组成。中国特色的现代法律文化应该是现代法治观念与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国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应当是继承民族精神、倡导科学精神、弘扬社会正气的文化,它与当代的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相伴而生。先进文化引导农民接受文明的生活方式,开展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传播进步的思想理念,弘扬民主平等的法治精神,建构日新月异

的法治文明。在农村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应当逐步加大对各项社会文化事业的投入。要倡导培育健康的乡村文化,减少渲染暴力、~等西方腐朽文化对农民的侵蚀。我们所倡导和弘扬的法律文化,将积极促进全社会法律意识的提高,积极促进民主与法制建设不断向前发展,积极推动执法环境的改善,积极引导和教育农村乡镇的执法者更好地公正执法、严肃执法;积极引导和教育农民更好地学法、知法、守法,懂得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弘扬这样的法律文化,就是弘扬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现代法律文化只有与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才能在发展完善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     第三,改善乡镇政府的执法行为,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确保乡镇各项工作的依法管理,加大对乡镇干部权力的法律制约和监督,在法治实践中努力树立法律正义。执法环节对目前农村地区法治环境的形成有较大影响,普法与执法实践脱节的问题在一些农村乡镇不同程度地存在。只有从执法这个环节入手,才能尽快提高乡村干部的法制观念和执法水平,进而树立起农民对实行法治的信心。虽然经过了长期普法,屡次培训,但至今仍有一些地方的乡村干部法制观念不强,对法治的理解常常偏于自上而下的“治”, 即更多地将“法”作为治理老百姓的手段,未能很好地维护农民应有的物质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律在农民心中的权威地位。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乡镇、村干部的法律培训,使他们真正掌握与农民切身相关的有关法律法规,并严格考核,不过关的坚决不让上岗,以此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依据。要通过多种渠道公开政务,提高透明度,从依法办事做起,建立起农民对乡镇干部的信赖,逐步树立起法律的权威。要采取有力的手段教育和警醒少数乡镇干部,畅通监督渠道,从他们的一言一行开始来逐步改善乡村的法治环境。要强化多方位的执法监督,加大对乡镇政府行政权力的制约,进一步规范乡镇一级的行政行为,纠正一些执法中的偏差,这是改善当前农村基层的干群关系、提高政府威信、取信于民、营造良好法制环境的迫切需要。现在很多地方都在推行政务公开,这对方便社会各界和群众进行有效监督具有重要作用。只有让农民享受到实行法治给自己带来的实惠,参与法治实践才会成为他们的自觉追求,现代法律文化的社会氛围才能在千百万人的实践参与中的逐渐形成。     法治国家的建立,必须以法理社会为前提,而法理社会呼唤着法律文化的建设。营造农村地区良好的法治环境,进而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法律文化在乡村的建设,必将有力地促进农村的法治进程,提高农民生活文明的程度,创造一片繁荣安宁的小康农村乐土。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城镇居民医疗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865 字

+ 加入清单

城镇居民医疗调研报告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对于医疗保障工作来说,更应该以人为本,建立适合于不同群体的医疗保险体系。城市居民医保是国家的一项惠民政策,是解决居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一项重大举措。

一、我处城镇居民医保运行的现状

城镇居民医保是“以收定支、收支平衡、政府投入”为原则,以城镇非职工居民为主要对象,以权利与义务对等、费用分担为筹资机制,以大病医疗保障为重点,实行分步建设,大张旗鼓进行宣传发动,做到“应保尽保”,逐步加速推进城镇居民医保全方位的覆盖。

我处现有城镇居民数为5.6万余人,两新组织及流动人口约1.5万余人,其中现有城市城镇职工约为3.5万余人,估计全方位覆盖的城镇纯居民和流动人口约3万人,按试点先进市、区的经验,应该有60%左右加入医保,应完成1.8万余人,而我处XX年仅有8500人加入城镇居民医保,XX年到目前为止仅为7500人,续缴人数还有40%还未进行缴纳。

二、城镇居民医保运行存在的问题

1、居民群众认识有误区:一是认为现在家庭成员身体好,不需要入医保,忧患意识差;二是入医保得实惠的是医院,自费的入院医院医师开的药方比较便宜,比较少,相比较差不多。如阑尾炎手术成本只有700余元,如自费在小医院多元,如入医保住院结算要3000元左右;三是家庭多数人员有职工医保,父、母、子、女不在乎入医保;四是改制企业部分职工对党的政策有怨言,抱怀疑态度;五是新农合不管成人或未成年人都是20元/年·人,相比城镇医保门坎比新农合高。

2、部门配合差,各医保险种缺乏规范衔接。

城居医保工作的普及必须依靠全社会的支持,是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特别是民政、教育、卫生、计育、国土等职能部门必须加强对这项惠民政策的认识、支持力度还不够。另一方面在推行城镇居民医保时尚未与已实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实行有效衔接,身份是城镇户口的居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3、考核体系不合理,扩面征缴困难,征缴激励机制欠缺。

目前,省政府对城镇居民医保推进工作实行单位考核,每年下达参保人数考核任务,并实行“一票否决”,区政府下达我处的城镇居民医保参保考核任务目标为2.5万人,而我处纯居民不足2.5万,这脱离现有人员实际,但为了完成任务,把流动人口纳入完成人数。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征缴无任何约束、奖罚措施。另一方面,城镇居民医保实行政府引导、群众自愿、财政补贴的方式,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和推进手段。而城镇居民医保的主要对象是城镇非就业人群,分散性大,流动性强,人数众多,需要政府各职能部门、学校、社区等部门的支持和配合,而对这些支持配合的单位部门无有效激励机制和奖惩措施,而有些部门抵触情绪较大,推动征缴的工作力度受到影响,工作难度增加。

三、如何加快城镇居民医保工作进度的建议

1、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消除居民认识误区。

目前,党委和政府应把此项工作作为当前头等大事来抓,发动全体机关干部和社区力量,到社区各家各户上门服务,针对不同人群,消除其认识误区,把各类人群的思想认识统一到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民办实事,做好事的高度来认识,树立本身的忧患意识,真正使此次服务行动成为“宣传服务一家,造福居民万家”的全民行动。

2、强化部门配合,把“一票否决”融入到各单位、各行业中去,真正为民为实事。

一是医保部门加强服务和工作责任,做到“应保尽保”的前提下,为居民群众提供更便利的优质服务。

二是医疗机构要加强以人为本的大局意识,不要以本单位的利益来“服务居民”,推行“居民至上”的崇高理念。

三是政府各职能部门(如教育、民政、卫生、计生、国土等)在服务为民之前提下,宣传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清除居民群众的后顾之忧,使全民树立忧患意识,迅速加入到城居医保队伍中来。

四是党和政府不要把为民办实事只归口到一个部门或单位,把此项工作纳入到各单位、行业的目标考核中,使全社会都来关心,都来支持,都来作为本身的工作来抓,把为民办实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职责。

3、加强城镇居民医保运行的信息反馈和基础平台建设,增强体系的有序性。

随着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制度的逐步推行,劳动、学校、计生、卫生、民政、社区等医疗保障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这些部门都贴近基层,对各类人员情况熟悉,信息灵通。因此,必须加大对这些部门的工作督办和基础平台建设,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提供必要的办公经费和全网络服务平台,建立城镇居民医保协调配合和激励机制,加强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工作协调和联动,充分调动各方面工作的积极性,促进该项工作有序、规范运行,真正使惠民政策落实到千家万户。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浅谈证人出庭作证的几个问题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4045 字

+ 加入清单

浅谈证人出庭作证的几个问题

《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该条虽然没有象《民事诉讼法》第七十条那样明确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出庭”作证的义务,但结合刑诉法第四十七条“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询问、质证,听取各方证人的证言并且经过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的规定来判断,刑事案件的证人仍然有出庭作证的义务。但长期以来,在司法实践中却形成了一种习以为常的现象,即证人证言都以书面形式出现在庭审过程中,而证人出庭作证的却很少,甚至是寥寥无几。这种现象的存在,带来了很多的问题,首先来分析此种现象存在的弊端。 一、易使人对审判的公正性产生疑虑。追求公正与效率是人民法院永恒的主题。 作为刑事案件的审理必须在打击犯罪的同时讲究公正性,法院审理案件主张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何以以事实为依据?则是主张整个案件审理的真实性,因此,就要有大量的证据予以证实。由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案件,基本上是以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和辩解、鉴定结论等七种证据中的一部分或全部作为起诉指控的依据来证明其指控的罪名成立。而对此证据在庭审中经过质证,合议庭经查实后,就可作为定案的依据。然而这样就会产生一个问题,有时被告人、辩护人会提出对其中的部分证人证言产生异议,认为有失公正性。因为,这是公安、检察机关调取的证据,他们所站的立场不同,不利于被告人一方。因此经常提出要求证人出庭作证,认为这样当着法官、检察官、辩护人、被告人的面所作证言的真实性较前面公诉机关出示的书面证人证言大,具有公正性。所以说,如果证人能出庭作证,对案件审理的公正性、案件事实的认定、被告人的认罪服法等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不利于审判效率的提高。前面谈到的在庭审过程中,被告人、辩护人在法庭调查阶段的质证中,常会对公诉机关提供的书面证人证言产生不同的意见,认为其有失公正性,并且根据刑诉法规定中提到的被告人在庭审中有通知新的证人到庭的权利,因此他们经常提出要求法院通知证人出庭作证。而人民法院对被告人、辩护人的这类合法的请求,就应该按照法定的程序通知证人到庭。而这样做的结果,就会影响审判的效率。因为正在进行的庭审就会因此而休庭,导致了案件审理时间的推延,降低了审判的效率,有的甚至因为证人难以通知,经过多方的周折,而延误了审限,造成了审判程序上的违法。 三、证人不出庭作证的另一个弊端就是直接影响案件事实的认定。案件认定事实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对证据的审查判断及运用的过程,证人不出庭作证,而只宣读书面的证言,控辩双方的当庭询问、质证只能是一句空话,根本无从进行,证人证言的真实性、合法性也就无从判断。证人证言的特点决定了它反映案件事实有可能失真,也容易由于种种外界因素影响产生变化。首先,就证人而言,他们知道不出庭接受当庭质证,在提供证言时,虽然取证人员对他宣布了作证的相关法律规定,但证人还是容易产生轻率随意的念头,有的甚至对案件的事实回忆不清,就凭空想象或加上个人的主观臆断而信口乱说。另一方面,也不排除有的取证人员不严格按照法定程序依法取证,而是先入为主,对证人施加某种暗示或压力,以获取符合自己需要的证言。在当庭宣读证人证言时,也有可能断章取义、任意取舍,只宣读对已方有利的部分,回避对已方不利的部分。这些问题如果不通过当庭听取各方证人的证言,去伪存真,很有可能影响认定案件事实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上面简要地分析了证人不出庭作证在司法实践中造成的弊端,以下来谈谈证人不出庭作证现象之所以普遍存在的原因。 一、刑诉法只规定了证人作证的义务,却没有规定证人拒不履行出庭作证要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及可以采取何种强制措施。另外,法律赋于公诉人和辩护人在调查取证上的不平等的权利,也是造成证人不能出庭作证的原因之一。根据刑诉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辩护律师调查取证须经证人同意,而对公诉方则无此规定。虽然该条同时规定了辩护律师可以申请检察院和法院收集、调取证据或者申请法院通知证人出庭作证,但由于检察院是诉讼对立的一方,不可能积极配合。而如果要法院出面调查取证,似乎又回到了法院包办代替调查取证的职权主义的老路上去了。 其二、在审判的实践中,检察机关思想上的未解放也是造成证人不出庭作证的原因之一。公诉方为了证实其指控的犯罪事实成立,列举相当多的证据来证实指控的犯罪事实,这些证据中当然的就有证人证言,且有的是以主要证据的形式提供的。而公诉方所提供的证人证言是有利于证实自己指控的事实的且这类证人证言是书面的、确定的,具有稳定不可变更性。这样在庭审的举证阶段,该证言就作为证据链中的一个环节,紧紧相扣,相互印证,以证实犯罪事实。而相反的,如果证人出庭作证,证人在庄严的法庭上,面对着多方的询问,有的会因为紧张等多方面的原因,致使回答糊涂,反而会给被告人、辩护人抓住空子,不能达到原来期望的证明效果。因此,从证明效果上讲,公诉方是宁愿采取书面的证人证言的形式而不愿意让证人出庭作证的。 最后,影响证人不出庭作证的原因还有:对证人的保护问题;整个国民的素质,即证人出庭作证的意识还未达到,证人有的惧于被报复而不愿出庭作证;证人出庭费用应由谁承担等等。 以上分析了证人不出庭作证的弊端及成因,而在我们司法实践中从完善审判制度出发,是迫切要求证人能出庭作证的,因此就要从以下方面来逐步地完善。 首先,要不断加强这方面的立法。为了使证人能出庭作证,除应积极完善保障证人出庭作证的各项配套制度外,还应注意加强对不履行出庭作证义务证人的制裁。制裁的对象不应该是所有知道案件情况而不出庭作证的人,而应该是无正当理由拒不出庭作证义务的人,也就是说要对制裁对象先做合理的排除。要排除那些不具有证人资格的人,刑诉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为证人”。因此,对于证人的选择必须先排除这部分人。刑诉法第三十七条规定:辩护律师向证人调取证据必须经证人或者其他单位和个人的同意;辩护律师经人民检

察院或者人民法院的许可,并且经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被害人提供的证人的同意,可以向他们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材料。根据此规定的意思,对于证人的选择还要排除享有拒绝作证权的证人,即以上规定中提到的证人、被害人,如果要想向他们调取证据首先必须要经过他们的同意,如果他们不同意,则不能强行要求他们作证,更谈不上出庭作证了。因此,对于此类人他们属于享有拒绝作证权的证人,故而也要作相应的排除。所以,只对上述排除之后才能对无正当理由不履行出庭作证义务的予以制裁。当然,目前我国法律在这方面是很薄弱的,对证人不到庭毫无强制力而言,甚至传唤证人到庭也只能采用通知的形式,竟不能用传票,更不用说对证人拒不到庭给予相应的制裁了。因此,在这方面应尽快地从法律上加以完善。是否考虑对那些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作证的人采取一些较强硬的措施,如责令限期到庭,对一些恶意不到庭的证人采取拘传等措施,利用法律来保障该出庭作证的证人出庭作证。 另外,针对证人保护的问题,由于在我国对保护证人的重要性一直没有足够的重视,只是当作一种具体措施来对待。我国的刑诉法第四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保障证人及近亲属的安全。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该法律条文中只笼统地提到了关于证人保护,但就具体的如何保护?公、检、法三机关应当如何分工?对证人保护方面有哪些强制措施等等内容都没有规定 。因此,在现在尚无明细的法律对证人保护制度加以规定的情况下,应该如何实施对证人的保护?我们认为,对证人及其近亲属人身权利的预防性保护及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由公安机关负责;对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不构成犯罪的,依法应给予严厉的批评、教育,指出其行为的危害性,限其立即停止侵害,对一些行为较严重,对其教育不足以制止其行为时,应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而对构成刑事犯罪的,则应根据案件不同的性质,由公安或者检察机关负责侦查,应由检察机关起诉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予以受理,对一些应当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并根据犯罪的具体情况依法判处,共同作好保护证人合法权益的工作。 第三,对证人出庭产生的相关费用应由谁负担,是检察院、法院还是由被告人自己承担,这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认为,在我国对证人出庭产生的一系列的费用,如误工费、交通费等这些费用的补偿,可以以国家和社会共同承担为主,由证人所在单位或者证人自己承担为补充。因为,刑事案件奉行的是国家追诉的原则,对犯罪行为的审判,从根本上讲是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因此由代表社会整体利益的国家来作为该项费用的主要承担者,在国家财政经费中专项列支,是比较合适的。当然,我国相当多的地方财政经费还是比较紧张的,因此在实践中我们还要大力鼓励由证人所在的单位或者由证人自己主动承担一部分费用,以缓解财政紧张的问题,保证应当出庭作证的证人不是因为出庭费用的因素而影响他们正常的出庭作证,所以说,在还没有明文规定出庭费用应由谁承担的今天,人们还是应该提倡由证人所在的单位或者由证人自己承担部分费用,当然这个问题的提出又涉及到下面谈到的这个问题,就是要不断地提高我们国家的整个国民素质。 法律的实施,其最基本的一个目的就是要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而法律实施的成效好坏,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因素就是依靠整个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就本文谈到的关于证人出庭问题也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国民素质,只有国民素质提高了,利用法律保护自己,保障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增强了,才能对一些并非直接关系到自己利益的案件,自己以证人的身份出席法庭,倡明案件的真实情况,使法律不放过一个坏人,不错判一个无辜的人,保障法律的威严。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建设调研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146 字

+ 加入清单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实现城镇化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我县乡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全县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那么,在新形势下,乡镇城镇化道路究竟怎么走?结合工作实际,通过我们##区县政协小组的调查研究和深入思考,结合##区县城镇化建设实际谈一下对乡镇城镇化建设粗浅的看法。

一、xx区县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在##区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城镇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许多镇政府所在地建设了广场,中心大街安置了路灯,大部分村也都修通了水泥路。全县城镇化率达到30.58%。村镇规划建设有序推进,小城镇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但在环境卫生等方面还存在以下一些实际问题:

一是环境卫生投入不足,卫生死角多。完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需投入大量资金,而镇村财力十分困难,存在资金缺口问题。

二是环境卫生监督力度不够。农村群众环境卫生意识较薄弱,人畜混居以及改厕不够全面,卫生环境差,垃圾乱扔乱堆的现象比较普遍,住在集镇所在地街道的居民,垃圾随手往路边扔,而居住在农村里的群众由于还没有建立垃圾填埋场,垃圾大部分往河里倒,造成水源污染,影响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三是原有村屯规划不合理。房屋建设杂乱无章,房屋、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没有统一规划,影响村容村貌,绿化率普遍低下,大多数村没有绿化带。但现要规划整治,没有资金来源。

四是个别群众对收取卫生费实行上门收集袋装垃圾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

五是商品市场与周边地区发展不平衡,易受影响。

二、对策及建议

(一)建立领导机制,落实工作责任

一是乡镇党委、政府成立村容村貌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分管卫生工作领导任副组长,党政办、村镇规划、耻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和部署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把任务分解到村到户,把责任落实到人,形成职能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二是落实村容村貌管理责任制。成立环境卫生监察组,由工作责任心强的干部担任,全面负责环境卫生监察工作,聘请专职保洁员和垃圾清运员,并与他们签订责任书,同时制定了乡镇村容村貌管理细则及垃圾清运管理办法,将工作责任落到实处。三是各村配备土地与规划协管员,明确工作职责,配合乡镇职能部门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工作。

(二)宣传工作到位,营造浓厚氛围

一是在干部大会、农村工作例会上,通过以会代训的形式,乡镇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宣传村容村貌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统一镇村干部的思想,增强工作责任感,并进行周密布署,把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抓好落实。

二是通过张贴标语、出板报、发放宣传材料以及驻村入户宣讲等形式,积极开展“乡镇是我家、美化靠大家”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不断增强干部群众的卫生意识、规划意识和环保意识,提高群众自觉参与村容村貌整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加大整治力度,改善人居环境

一是为提高环境卫生整治效果,建立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把环境卫生监管和环境卫生保洁工作彻底分开。成立环境卫生监察队,由正式干部任队长,专门负责环境卫生监管工作,不参与具体的卫生保洁工作。集镇范围内的环境卫生保洁工作发包给社会人员经营,由其聘请保洁员和垃圾清运员,具体负责环境卫生保洁、垃圾清运及农贸市场的日常管理工作。

二是加大经费投入,不断完善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上门收集袋装垃圾。在集镇街道按每户每月收取适当卫生费,单位则按垃圾量收费,每天上午8:00准时出车上门收集并清运垃圾,做到垃圾日产日清。进一步扩大集镇区域的垃圾收集和清运范围。

四是定期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活动。在重大节日期间,由乡镇政府统一部署,组织各村、各单位、中小学校进行环境卫生大整治,重点清理道路两边的暴露垃圾、卫生死角、废弃土以及乱张贴物等。

五是以点带面,促进农村环境卫生工作全面开展。把中心村确定为环境卫生整治重点村,推行袋装垃圾和集中填埋处理,彻底改善村容村貌,目前正积极做好这些村的垃圾填埋场选址等前期准备工作。

六是积极开展创建文明乡镇、文明单位、文明村及开展爱国卫生月等活动。居民住宅区、单位室内要求做到“六面光”;各沿街店面、住户实行“门前三包、门内达标”;统一组织除“四害”,确保群众的健康安全。

七是全面开展农村改厕工作,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diyifanwen.com

八是加强牲畜养殖业污染治理,要求建立沼气池等,引导立体种养,污染物达标排放,并严格把好规划和审批关,控制养殖规模,促进生猪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九是抓好新农村规划,严厉打击违法滥建行为。结合新农村建设,在重点村建立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另外针对环境卫生方面建议: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转变群众观念,提高他们的环境卫生和规划意识,增强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继续加大经费投入,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资金支持,为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3、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一方面是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全面实行袋装垃圾、上门收集垃圾、集中填埋处理以及改厕工作,重点做好中心村村容村貌整治工作,以点带面,辐射周边,促进全镇村容村貌的改善。另一方面是加强新村规划建设,进一步做好新农村建设示点工作,统一规划,人畜分离,创建整洁、优美的农村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年社区建设调研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社区,全文共 5782 字

+ 加入清单

一、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现状和成效

我市农村社区建设起步于2019年。2019年被确定为全省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以农村居民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为载体,以创新农村社区管理体制机制为重点,陆续出台并实施了一揽子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方案。尤其是将农村社区建设纳入城乡一体化发展统筹推进,确立了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协同、村级组织承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运行机制,有力促进了农村社区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良性互动,初步形成了目标同向、工作同步的良好格局。主要做法有:

第一,坚持科学规划,合理优化村庄布局。一是着眼群众需求。倾听民意、反映民声、让民做主、为民说话,始终把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需求放在第一位。二是切合地方实际。依据地区经济、社会和人口发展水平,以及村庄自然肌理与资源环境条件,有的放矢、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不强求一致,不搞大拆大建。三是符合发展方向。坚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美好乡村建设无缝对接。在执行规划时,将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与各项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在“四百工程”、城乡社区结对共建、“阳光村务”、创先争优、“平安家园”等活动载体中设置和融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内容、标准和要求。同时,及时完善规划,体现群众需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基层干部群众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积极性。

第二,坚持改革创新,着力打破城乡壁垒。一方面,全面实施户籍制度改革。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行一元化户籍登记管理和外来人口居住证制度。全面落实户籍制度改革“1+12”方案,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了城乡低保、养老、医疗并轨,就业和社保城乡一体。目前,全市74万户籍人口已全部登记为“铜陵市居民户口”;办理流动人口《居住证》3.7万张。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围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指导意见、市场配置、抵押融资、保证保险等“1+8”方案的具体内容,在明晰所有权、保障收益权基础上,完善配套政策,实行常态管理,努力从制度上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目前,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基本完成;农房测绘工作已全部结束,截至目前,累计申请房屋登记76561余户,受理65451余户,发证2623余本。建立了农村产权综合交易机构和农村产权抵押融资、保证保险等运作机制,防范小额贷款可能存在的风险。

第三,坚持政策引导,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在政策引导方面,先后出台了《关于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文明和谐幸福社区建设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同步谋划、同步推进、同步攻坚。去年又专门下发了农村社区建设“五五工程”计划,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实现农村社区建设日常运行规范化、资产效益最大化、服务组织多元化、村务党务公开阳光化、服务团队专业化。在资金投入方面,几年来,市、县(区)两级结合民生工程,投入资金5200多万元,先后建成133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去年8月份铜陵县被民政部授予“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示范单位”。同时,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对农村居民小区进行综合整治,促进了社区环境明显改善,居民生活的舒适度、满意度有了较大提升。在持续加大“输血”的同时,不断增强农村发展的“造血”功能,积极谋划产业项目。近年来,围绕农村发展需求,谋划项目437个,总投资54亿元,其中产业项目32个,总投资50亿元。

第四,坚持民主公开,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扩大公开范围,在广泛征求基层意见、进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指导县区编制《村务公开目录》,除国家政策法规统一规范的内容外,把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内容纳入村务公开目录,保障农民群众对村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创新公开形式,探索实践村务公开“6+4”工作法,统一财务审批和公开程序,做到常规性工作按季公开,固定性工作定期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真正让群众参与村务管理全过程。同时,建立公开承诺制度,明确办事时限和质量,向群众公开办事程序、办事结果和决策过程。坚持民主管理,对照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要点,统一部署、适时检查,确保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二、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认识基本到位,但观念转变不够。部门、县区、乡村、农民对要不要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思想是较为统一的,但在具体推进中,一些干部对“什么是新型农村社区”理解不深,习惯于凭老经验办事,缺乏有效的组织、协调和推进,有以“物”代“人”的现象;部分群众对“谁来建新型农村社区”有片面认识,存在“等、靠、要”思想,参与积极性不高;少数部门和干部对“怎样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把握不准,特别是对如何与美好乡村建设相衔接研究不深,忽视乡土文化,以城市规划建设的思维建设农村。此外,受客观条件和经济条件影响,还有少数基层干部存在畏难情绪,工作中自我减压、降低标准。

二是规划比较齐全,但具体落实不够。主要原因:一是突出单个农村社区功能而忽视区域及区域间的整合。比如,就单个农村社区的规划来看,有的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甚至是应有尽有,但从整个区域来看,彼此间定位不准确、特色不鲜明、重点不突出,社区间未能形成彼此呼应、相互补位的有效体系。二是少数规划设计缺乏论证,未能充分考虑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地方产业承载能力和实际财力,客观上使基层干部和群众在具体落实中产生抵触情绪。三是由于农村村庄人口少、分布散,且人口素质与城市相比有一定差距,以中老年居多,这些也增加了规划落实的难度。

三是措施相对有力,但顶层设计不够。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既不离土也不离乡”的城镇化,意义重大。若干年前,在《论我国经济的三元结构》中,就曾对相关问题有所阐述。就现实而言,一方面,从市级及市级以下层面,各级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工作措施十分有力,比如在推进城乡保障方面实行同城同待遇、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加速农村土地流转等措施,都有力促进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另一方面,政策的制定仍是以“地域性”、“行业化”的特征为主,未能实现更大领域和更高层次的衔接。许多工作仍停留在“单兵推进”层面,需要进一步总结探索。

四是合力已经形成,但要素保障不够。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有两大经济要素:一是资金;二是土地。从资金方面来看,一是政府投入相对不足。近两年全市投入“农林水”的资金达6.8亿元,但投入主要集中在农田水利、农技推广、农资补贴等刚性需求上,投入农村综合改革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资金份额较小。二是集体经济较为薄弱。2019年全市144个行政村,无经营收益的有56个,经营收益在10万元以下的有53个,经营收益在10万元以上的只有35个,仅占25%,难以支撑农村社区建设和管理维护。三是社会自愿投入有限。由于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导和激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程度不高,资金投入未能实现多元化。从土地方面来看,农村建设用地审批程序多、指标少;少数农户小农意识强,农村土地流转发展不平衡,局部地区成片流转难度大,影响人口集聚、资源整合和公共服务的延伸,给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带来了困扰。

三、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第一,突出规划先行,构建城乡一体发展的新格局。一是坚持城乡一体、产城联动。以县区规划、产业规划和城市整体规划为依据,做到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与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整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四规联动”,确保规划的前瞻性、合理性和统筹性。打通城乡之间、农村社区之间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的市场渠道,促进农村社区的劳动力、土地等要素和城市的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有效组合和多向流动。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当地的交通条件、资源配置、生态环境等因素,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既与周围的自然山水环境有机融合,又与未来的区域发展方向高度一致。同时,结合村庄历史沿革、村民居住习惯,合理确定社区建设规模,科学规划空间布局,稳妥有效进行合村并点,降低公共服务成本,提升公共服务效益。三是坚持创新模式、量力而行。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当前绿化提升、“三线三边两小”整治、美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把农村发展与城镇化建设、重大项目布点、重点产业发展统筹考虑。同时,针对村庄不同特点,采取针对性办法。比如,对具有较好经济基础和对外交通条件,有一定建设规模和基础设施相对配套,周边用地能满足改扩建需求的村庄,进行重点建设,打造亮点;对规模小、人口少或因城镇建设、重点项目建设需要,必须整体拆迁的村庄,进行拆迁新建;对配套设施不完善,但需要保留的村庄,进行旧村整治、改造提升;对具有特殊人文景观(古建筑、古民居)和自然景观,需要保护的村庄,进行特色保护。

第二,突出政策引领,建立多元扶持保障的新体系。一是用足用活土地政策。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一方面,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增加农村建设用地指标,拓展农村用地空间。另一方面,采取土地增减挂钩、相邻滚动、合村并点、集中连片的方式,充分整合原有建设用地、空闲地和废弃地,最大限度挖掘农村土地潜力,提高土地利用率。二是整合资金集中投入。一方面,进一步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实行“五个一点”,即:通过市、县、乡各级财政安排一点,积极向上争取一点,整合政府资源筹集一点,共建单位协调帮扶一点,发动社会力量捐助一点,解决项目资金问题;另一方面,按照市场化运作原则,加强对投入资金的监管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投入产出比。三是深化配套制度改革。继续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户籍管理制度等综合配套改革,率先实现教育基本现代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同城同待遇”,真正使农民与城市居民一样享受社会保障、医疗、科教文体等方面的权利。

第三,突出产业支撑,拓宽农民就业增收的新渠道。一是在科技创新上下功夫。以铜陵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加大科技投人,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业化为目的的创新模式,不断加大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和农业科技的推广力度,加快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生产体系。二是在产业特色上下功夫。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的要求,针对目前存在的生姜、凤丹等传统特色农业产业种植规模小、集聚效应弱、加工企业少、产业带动力不强、销售平台单一、市场开拓不够等特点,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科学发展的思路,加大扶持力度,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档次,增强品牌效应,努力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三是在规模生产上下功夫。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积极推广“公司+农户”模式,培养一批技术水平高、产品附加值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企业适应市场变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及时兑现奖扶政策,加大农民培训力度,提高合作经营能力,引导帮助龙头企业发展壮大。

第四,突出配套建设,增强农村社区服务的新功能。一是提升农村社区服务供给平台。一方面,注重硬件的提升,搞好社区道路、水电管网、通讯设施及景观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达到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净化标准,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另一方面,以完善医疗计生、户籍管理、社会保障、就业培训等事关群众日常生活的服务项目为重点,加快提升已建成的集“五室三站两栏一校一场所”配置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的服务水平,使各类公共服务真正“落户”农村、“扎根”农村。二是拓展农村社区服务供给网络。按照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建立起村、镇、县(区)一体的社区服务供给网络。借鉴城市社区的经验做法,发展壮大各类农村社区非盈利型社会组织,对市场和政府职能进行补充。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工作,协调社保、卫生、公安、民政、文化等有关职能部门根据自身职责搞好相应服务的延伸和覆盖,提升社区服务功能,减轻社区事务负担。三是创新农村社区服务供给模式。一方面,不断提升政府或社区的公共产品供给水平、层次和覆盖范围。比如均衡教育向农村区域的进一步延伸和覆盖。另一方面,探索政府采取委托、补贴、购买等方式,鼓励其他社会主体参与公共产品的提供,提高服务效率。可以预见的是,当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和公民社会都参与提供公共产品服务之中,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被打破时,从单一向度的自上而下的管治,转向平等互动、彼此合作、相互协商的多元关系,农村社区服务质量和水平必然实现新的突破和提升。这也是xx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的题中之义。

第五,突出基层民主,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新模式。一方面,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农村社区成立社区党组织,由原党总支书记或从合村并点的村(居)党支部中选拔优秀党员担任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在此基础上,对社区党员重新组合,建立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产业和行业支部,探索实行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农村合作组织党支部设置模式。拉长基层党支部服务产业和行业的链条,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另一方面,增强群众参与意识和能力。加强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根据新的形势与任务,创新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制度,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建立健全农村社区自治章程、社区党组织议事制度、社区协商议事会制度、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制度、社区居民公约和社区各类专项工作制度,探索开展政府性工作、行政性任务由居民自治组织去完成,从制度上保证社区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居民权益得到保障。

第六,突出工作实效,健全各方协调联动的新机制。一是加强领导力量。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和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的重要工作日程,推动领导力量从过去的重城市、轻农村转变为城乡一体、统筹推进,切实发挥指导、协调和督导作用,确保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有序推进。二是加强宣传引导。总结美好乡村村企合作共建机制的经验,广泛动员和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发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间组织采取捐资捐物、献智献力等形式,开展帮扶和互助活动,形成各级各部门乃至全社会各负其责、各尽其能、支持配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浓厚氛围。三是加强督查考核。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纳入对各县区及有关部门的年度目标绩效管理考核范围,切实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同时加强日常督促检查,不断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做法,通报工作进展情况,促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扎实开展,走在全省前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居民小组新农村建设状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2633 字

+ 加入清单

居民小组新农村建设状况调研报告

20xx年2月,我被抽派到嘎洒镇xx村委会xx村民小组担任克木人工作队员。在工作中我积极深入到农户中,与村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近半年的工作,本人对该村的新农村建设做了深入的调查了解,形成了以下调研材料。

一、基本情况

地理位置、人口、土地:嘎洒镇xx村委会xx村民小组距离村委会7公里,距离景洪城12公里,属山区,是一个克木人聚居的自然村。全村22户人家共有90人,其中:男47人,年龄最大91岁,劳动力51人,五保户1户;该村土地资源少,全村共有土地面积2512.3亩,其中:农用地2477.8亩,建设用地20亩,雷响田9亩;人均有粮35公斤,户均有橡胶树2019株,人均年收入2500元。

基础设施:村庄坐落在三面环山的山沟里,占地面积约10亩,村庄四周都是橡胶林,村内无硬化路面,雨天全是泥泞,特别湿滑。各种建筑物杂乱无章,道路狭窄,连农用车都无法正常出入。全村共有摩托车32辆,手扶拖拉机2辆,农用车一辆,固定电话7台,手机42部,安装太阳能6户。

教育:全村初中文化程度的有10人,小学文化程度的有9人,目前正在就读的适龄儿童有15人,全村人均受教育年限为2.2019年。该村自建村以来从未有人走出村寨到外面工作、参军或经商。日常生活交流基本不使用汉语或汉字,只用本民族语言和傣文。

产业:全村所有土地都是山地,全部种植橡胶,户均拥有橡胶2019株,产业结构单一。部分村民由于不重视土地的价值,图一时之利,承包转让了许多土地,导致全村橡胶树拥量差距很大,多的有4000—5000株,少的只有500株。村民受教育年限低,科技意识淡薄,对橡胶的种植和管理处于粗放状态,遭遇自然灾害时,抵御风险的能力明显不足,如今年由于白1粉病的爆发,至今为止(6月份)仍有50%的橡胶无法正常开割。

村基层组织建设:该村共有党员2人,而且年龄偏大(一人47岁,一人50岁),与另外一个村组合成立了一个党支部;村内没有团组织,部分从学校毕业回家的团员由于多年没有和村委会团组织联系已变为普通群众。

社会保障和社会秩序:全村的村民都参加了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保险,且对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保险及惠及农民的措施都满意。社会治安状况良好,自建村以来无人犯罪,无人参与黄、赌、毒,真正做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但至今没有规范完善的《村规民约》,长期以来都是靠村民的素朴的道德观念来自我约束、管理。

二、存在问题

村庄基础设施薄弱,脏、乱、差严重:村子至今没有有线数字电视、篮球场、公共活动室、卫生室、公厕、垃圾池、蓄水池等公共设施,而且脏、乱、差严重,部分经济条件好的村民建房占地面积很大挤占村内道路,且不修建化粪池,粪便及垃圾全部排入流经村寨的一条水沟,污染环境。

饮水困难:一是水质差:一部分村民利用从山沟中流淌出的一小股水源,用石头简单垒砌成小水池,用水管引至家中直接饮用,一遇雨天,全是泥浆水;一部分村民则使用村内一口漂浮着许多浮萍的敞口井;还有个别家庭直接饮用村后渔塘中的水;二是水源林破坏严重:距村子有400米处有一泉水井,水源充足,但由于没有修建蓄水池和安装自来水管,因此一直没有得以有效利用,现由于橡胶价格飙升,村民对土地的占有欲望很强烈,在水源林附近都种满橡胶,水源林遭到严重破坏。

思想观念落后:长期以来的贫困,使得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为生活奔波,各自忙于生活,集体意识差,新农村建设积极性不高,存在“等、要、靠”狭隘思想。特别是目前有了国家“扶持克木人发展”的好政策,村民希望所有公共设施都由国家投资建设,“等、要、靠”的狭隘思想更为严重。

缺乏橡胶科学管理技术:村民文化素质低,农业科技意识淡薄,加之缺乏科学的技术指导,导致许多胶树过早报废,农场需要30—35年才需要更新的,村民20年就要更新了,许多树在2019年左右就伤痕累累,满目疮痍,增加了农民的割胶成本。

基层组织薄弱:长期以来,由于与外界交往很少,且缺乏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等原因,村民思想意识保守,对党组织的了解不多,党性觉悟低,加入党组织的积极性不高。迄今为止,全村只有2名党员,且无团组织。

三、今后发展思路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牢固把握国家“扶持克木人发展”项目的好时机,充分用活、用足政策,充分发挥村民建设新农村的自主能动性,积极参与家园共建,完善公共设施,绿化美化村寨;订立《村规民约》及公共设施管理制度,使村民自治落到实处,确保公共设施建好后能更长久地为大家服务。

加强水源林保护,坚持可持续发展:针对村民盲目发展橡胶,漠视水源林保护的现状,组织村民开展讨论,让村民形成共识:为让子孙后代有更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必须切实保护好水源林。建议在水源林种植橡胶的村民,以水井为圆心,每户让出100米的距离空出47亩的空地,在这片空地上种植如竹子和野芭蕉等保水农植物,这样既可保护水源,又能让村民有所收益,一举多得。

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采取召开会议、发放宣传资料、走家串户等各种措施,宣传国家“三农”政策方针,转变村民“等、要、靠”不良思想,充分调动起群众自我发展、自我建设的积极性,结合国家扶持克木人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掀起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高潮。

加强教育,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为了克木人能长足发展,必须建立长效教育机制,引导和鼓励村民外出工作、经商,改变村民的思想观念,拓宽发展思路,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召开了几次村民大会进行教育问题专题讲解,目前村民充分认识到知识文化的重要性,“普九”积极性高涨,全村15名适龄儿童和少年没有一人辍学。

重视主导产业的发展,引导发展多种经济:重视主导产业橡胶的发展。针对村民割胶技术水平较低的现状,组织技术人员到村里进行橡胶科学管理技术培训,提高村民的劳动技能,降低割胶成本,增加橡胶收入;引导村民发展多种经济。利用林业局帮扶修建沼气池的契机,发展养猪业,不但可以增加村民经济收入,同时还能解决村民因建房不修化粪池而污染环境的问题。倡议相关农业技术部门引进适合农民的致富项目,让农民得到实惠,改善村民的生活,增加村民的收入。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动员村内积极上进、有思想、有能力的群众加入到党组织中来,力争做到有思想有能力的积极分子都成为党员;建立健全团组织,把积极上进的青年人吸引到团组织中来;在群众中牢固树立集体主义思想观念,培养大公无私的优良精神,让村干部都能自发的、积极的为群众做实事谋利益,肩负起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重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加快我市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800 字

+ 加入清单

加快我市基础设施建设面临问题对策研究

加快我市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经过50多年的建设,我市城市基础设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城乡规划体系日趋完善,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开,新农村建设和农业“十项工程”稳步推进,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中国生态山水铜都已现雏形。

但是由于我市是因矿立市、依矿建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先天不足导致历史欠帐较多,加之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于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总体上仍面临着不少困难与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设资金渠道单一,财政风险不断增加。我市城市建设资金主要来源是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市财政预算内投入只是补充,这些贷款都是经市人大批准、财政担保兜底偿还为前提的,届时由省财政直接扣款偿债。

二、基础设施布局不尽合理,建设不尽配套。生活性设施相对滞后,城市建设规划先天不足,缺乏科学系统全面综合的规划,整体框架没有很好拉开成型。原来一些为工业生产服务的基础设施,又因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进而变成了影响城市建设的障碍物。

三、统筹建设基础设施的力度不够。重建轻管、重投入轻产出现象较多;部分项目审批程序不完善,设计不充分;有些项目存在边设计、边施工的现象,设计方案未完成或不完整就开始进入招投标程序;项目建设事中监督不够;有些项目前期论证不充分或不科学,使项目建设失败或建成后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垄断经营缺乏竞争,造成项目建设预算过大及存量设施经营维护费用居高不下;征地拆迁协调力度有待提高。

四、征地拆迁工作矛盾加大。安置房建设缓慢、办证难,由各辖区负责的回迁安置房建设积极性不高,进展不快。拆迁补偿标准与实际造成直接损失差异较大,补偿标准大大低于实际造成直接损失,导致拆迁户有抵触情绪。部分拆迁户要求过高,漫天要价,不达目的不罢休。

围绕解决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要加快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产业化运作的城市基础设施经营管理体制。

(一)创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理念。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遵循城市空间演变规律,通过城乡功能网络的完善,缓解中心城区发展的资源压力,带动周边地区共同繁荣,以及城市与区域发展的良性互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时应“同城市、同规划、同设计、同施工”,规划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现有城市在皖江城市带,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发展定位和区位特点,充分张扬城市个性,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建设生态山水铜都为基本目标,以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为基本前提,以市场化改革为基本取向,以整合各类基础设施建设资源为基本措施,不断创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理念。

(二)创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要从整合相关部门职能入手,重构政府投融资管理体系,实现决策、管理、执行相分离。首先完善决策机制,成立由市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的市投融资管理委员会,对全市投融资工作进行统一管理,负责审定投融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决策投融资工作的重大事项。成立市投融资管理中心,具体负责管理政府项目的投融资业务,编制年度政府投融资计划。理顺执行机制,实行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立项、招标、投资、施工“六分开”:市规划局根据城市规划安排具体建设规划,建委进行综合设计,发改委审核立项,招标中心统一招标,建投公司统一核拨资金,重点工程建设管理部门组织施工。二是做大做强各级投融资平台。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是以骨干国有投资公司为基础搭建投融资平台,快速扩大投融资能力。要将原有隶属市发改委、建委、交通局的建设投资公司、城建投资公司和交通投资公司的职能、资产进行整合,组建集中统一的投融资平台——铜陵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公司(简称“建投”),授权其从事城市建设资金筹措、使用和管理,代表政府运营、管理城市基础设施资产。三是积极创新融资方式。以建投公司为平台,在巩固传统融资方式的同时,积极开展融资方式创新,打开社会资金进入市政基础设施的渠道,实现政府融资的市场化、社会化和多元化运作。四是建立政府债务风险防范机制。坚持“借、用、还”一体化,把政府债务管理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有效控制政府债务风险。实行政府债务统一归口管理。五是同步推进相关配套改革。以投融资体制改革为契机,同步推进土地储备与交易管理、招投标体制等一系列改革,降低综合建设成本。成立市招投标市场管理委员会,整合建立统一的招标投标交易平台,严格执行有效最低价中标制度。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兵要精 将要强 市审计局队伍建设纪实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审计,全文共 3350 字

+ 加入清单

兵要精 将要强 市审计队伍建设纪实

兵要精 将要强 ——xx市审计局加强队伍建设纪实

张志敏

黑龙江省xx市审计局多年来坚持把培育造就一流审计队伍作为根本大计、战略性工作来抓,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连续4届被评为全国审计机关先进集体,全国审计机关廉政、勤政先进集体,连续XX年被评为全省审计机关争先创优工作先进集体,XX年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全市审计机关被命名为“省级文明系统”……实现了争创“一流的班子、一流的队伍、一流的业绩”的目标。政治理论育人,廉政建设为本,筑牢思想防线强化政治理论教育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一项治本措施。多年来,在实际工作中,该局从提~部队伍政治素质的目标出发,从来没有放松过对干部的政治理论教育。该局坚持以正面灌输为主,经常开展形势教育、党规党法教育。为使政治学习有序开展并行之有效,每年该局机关党委都要制定统一学习规划,每月都要落实重点学习内容,每年年末都对学习篇目的笔记、思想政治工作、党建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和评定。对于廉政这件大事,该局可以说做到了月月讲、天天讲。在全局总结大会上,廉政是重要内容;每季一次的科长例会上,廉政是必说内容;在项目审理会上,廉政是审计组首先要报告的内容。为了治本,该局制定了一系列环环相扣的廉政制度,在局里第三次修订的《牡丹江市审计局规章制度汇编》的76条规章制度中,廉政制度就占了16条。该局还成立了以监察室为主的联合纠风检查组,坚持经常化地检查审计工作现场,到审计组工作现场周围的餐饮娱乐场所进行巡查,到被审计过的单位对招待票据进行详查。每年对就地审计的工作现场的突击检查率达到100%,有力地促进了廉政制度的落实。加强学习培训,坚持教考结合,夯实业务功底 多年来,该局坚持采取自学和经常性培训相结合的方法,狠抓干部职工的业务素质。特别是近年来,他们利用信息化手段,在局域网络上建立了培训园地网页,开辟了网上教学园地,多形式、多手段地开展教育培训。他们组织全体干部比较系统地学习了《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行业会计制度》、《新旧会计制度对接规定》、《新税制及新旧税制对接规定》、《财政分税制》、《预算会计》、《行政事业会计》、《效益审计》等专业知识。该局每年至少举办一次理论研讨会,交流经验,探讨先进审计方法;还选派优秀中青年干部到国家重点院校和省内大专院校委托代培,提高理论与专业技能。目前,全局干部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达到了100%;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有74人,占全局人数的85%。 为保证学习效果,该局坚持定期督促检查,并把学习和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工作的情况作为奖惩依据。该局规定,领导干部述职要“述学”,一般干部总结工作要“说学”,评议干部要“评学”,聘任和提拔干部要“考学”,还实行了依据业务学习考试成绩选拔专业带头人的聘任主审制。强化责任意识,实行目标管理,提高整体水平多年来,该局始终坚持把目标管理作为强化干部责任意识,造就一支高效干部队伍的重要手段。该局结合审计机关和本单位的实际,从民主管理、政治思想工作、行政管理、业务管理、岗位责任制5个方面来完善规章制度,以使大家做到有章可循、行为规范。为了提高全方位目标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通过目标管理牵动全盘工作,该局从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出发,将目标管理设定到位。多年来,他们根据形势和事业发展的需要,将所有的工作全部纳入目标管理进行定性和定量,结合审计机关的工作特点,把各项工作梳理成三个体系,四级责任主体。三个体系即:以上级审计机关和地方政府下达的业务工作目标为主体的审计工作目标体系;以保证任务目标完成为重点的行政目标管理体系;以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廉政为重点的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管理体系。四级责任主体分别为党组、科、审计组、科员;党委、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以形成“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身上有指标”的密切合作、同心协力的局面。为保证目标管理体系的健康运行,收到实效,全局干部每年要对局领导班子进行一次民主评议。为准确掌握目标运行情况,全局干部每季度都要全面总结工作,填写目标管理自查表,分半年和年终两次联评,评价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成绩、行政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业务工作取得的成果。 引入竞争机制,严格兑现奖惩,倡导积极进取 多年来,该局党组始终把公平竞争、严格奖惩作为加强队伍建设的手段,在审计干部队伍中,始终保持着占排头、创一流,你追我赶、积极进取的势头。在这项工作中,他们主要进行了两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一是采取能者上、庸者下的办法,畅通用人渠道。为了给大家创造一个平等竞争的环境,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不公现象,从1993年开始,该局实行了全员竞争上岗,中层干部聘任制,为了保持干部队伍的进取精神,他们缩短了聘用周期,把聘用期限定为三年。二是实行了末位淘汰制。该局规定,在目标管理的百分考核中,即使目标考核能够达标,经过排序处在最后一位科室的科长,也要受到处罚,连续两年排在倒数第一则被免职。各种制度措施的有效施行,使牡丹江市审计局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突出以人为本 着力构建和谐 强化文明建设 “修于内而彰于外”。该局多年来以重要思想为指导,在文明建设上,全市审计机关“一盘棋”,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打造和谐机关,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新时期审计工作指导思想的要求,突出审计重点,诠释文明主旨,紧扣公正执法、服务经济的行业宗旨,强化依法审计、文明审计的崭新理念。树立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良好风气。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结合审计工作实际,确立了“爱岗敬业、公正执法、诚信服务、廉洁奉公”的审计职业道德规范。深入开展审计干部职业道德实践活动,运用各种方式,使职业道德教育经常化。广泛进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大力倡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树立良好的职业作风,努力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审计干部队伍。教育凝聚人心,教育生发力量,教育提升素质,“不比条件讲奉献,不讲索取比付出”、“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在全市审计机关蔚然成风。全市审计机关大力开展审计文化建设,坚持从物质、行为、制度和精神等层面,不断丰富审计文化建设的内涵,以突出审计精神为重点,提升审计文化建设的层次。针对审计干部的思想观念、自身需求,采取思想发动、组织讨论、对照检查等多种教育形式,使全体干部提高精神境界,明确价值取向,增强综合素质,把个人的价值实现与审计事业发展目标紧密结合起来,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和核心价值理念。以良好的审计文化启迪、陶冶和塑造审计干部,使“人人是窗口、个个是形象、处处是环境”落实到了审计干部的自觉行动中,使“争创文明行业、争建文明机关、争当文明公仆”成为审计干部的共同目标和一致追求。大力加强窗口建设,积极创建文明科室、文明职工典型、巾帼建功示范岗等文明窗口,向社会展示审计干部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行为规范。注重发挥好先进典型的带动作用,大力宣传郑培民、任长霞、许振超、牛玉儒等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和高尚品质,以及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教育广大干部职工,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和激励作用。在全系统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涌现出一大批工作扎实、成效显著、具有示范作用的先进典型。开展联欢会、演讲会、运动会等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振奋了精神,鼓舞了士气。积极参与到企业挂职和包村工作,参加“希望工程”、“春蕾计划”、支援灾区等各类社会公益活动,用爱心呼唤诚心,用爱心体现文明。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收获。精神文明建设犹如“春风细雨”,催开“文明之花”。春花秋实,硕果累累。全市所辖县(市)区审计局都是市级以上文明单位。XX年以来,该局有12名同志分获全国、全省审计系统的表彰,47名同志被市政府记功嘉奖。诚信为本、操行为重,服务经济、奉献社会,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绩,实现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抓队伍、抓根本,夯实事业的基础,牡丹江市审计局这支永争第一、勇创一流的审计队伍已成为地方政府的得力助手,地方经济建设的忠诚卫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县农村卷烟市场专卖管理现状调查及问题对策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营销,全文共 1305 字

+ 加入清单

县农村卷烟市场专卖管理现状调查问题对策

**县农村卷烟市场专卖管理现状调查及问题对策

**县是一个山区农村小县,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3/4。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卷烟市场潜力越来越大。为正确把握当前**县农村卷烟市场的现状,以便于更好地发挥烟草专卖体制的优势,加强农村卷烟市场管理,笔者专门对**县农村卷烟市场专卖管理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并试图对专卖管理对策进行一些有益性地研究探讨。

一、农村卷烟市场专卖管理的现状

由于农村所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条件,决定了农村卷烟市场的现状和特点。众所周知,近些年景宁县农村虽然得到很大发展,但在大部山区,农村经济仍欠发达,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农民的法制观念还很淡保虽然国家颁布了《烟草专卖法》、《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县烟草公司也开展了法制教育活动,但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尤其在山区农村表现更为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卷烟市场依法有序管理,一些地区农民抗法案件屡有发生。纵观景宁县当前农村卷烟市场专卖管理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交通不便,战线长,管理难度大

**县农村市场偏僻,交通不便,分布滥散。往往是一个村绵延十几里,下乡检查查一户得走十几里山路。一些地方车辆无法到达,只能徒步检查,给专卖管理工作造成很大难度。全县2100户零售户,其中农村占1120户,占总零售户的53.3%左右。对全县每个经销户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一月时间也检查不完,全面检查市场周期太长,造成专卖检查困难大,管理难度大。影响了对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

(二)法制教育不到位,农民法制观念淡薄

近些年,随着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的普及,以及“二五、三五”普法教育,使我国国民法制意识增强。但不可否认在山区农村还存在薄弱环节,加之《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颁布较晚,宣传教育力度不够。使山区农村农民对烟草专卖知之甚少。近些年,下乡检查查扣违法卷烟,有的违法经营者甚至煽动不明~的群众围攻、欧打、哄抢查扣卷烟。对~者批评教育时,一些老百姓竟说:“没听说卖几盒烟也违法”。XX年一年查处120起卷烟案件中,农村市场案件达75起,占查处案件62.5%。

(三)卷烟供应品牌不合理

近些年,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一大批中小烟厂关闭转产,而这些中小烟厂大部分生产中低档卷烟。目前,卷烟工业都是以提高利润为生产目的,低档烟利润少,一些烟厂干脆不生产,造成市场低档烟紧张。而广大农村,有着占全国烟民80%以上的消费者,吸食水平大部分在低档卷烟。一方面急需低档烟,而另一方面供方又缺货,于是地下制假贩假应运而生,且有大市常这不但侵害了消费者利益,也使国家税收蒙收巨大损失。

(四)制假贩假分子将目标转向农村大市场

经过努力,近些年烟草专卖法深入人心。在城镇利用各种形式举办各种轰轰烈烈的打假活动,使贩假分子胆颤心惊,无处藏身,失去生存的“土壤”。他们纷纷将目光盯住农村这个具有巨大潜力的大市常同时因为山区农村信息闭塞,交通落后,农民法制意识淡薄,经济条件差,缺乏真假卷烟鉴别能力,于是贩假分子化整为零,利用摩托车及机动三轮车走村入户,大肆贩卖低档烟。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刑事诉讼中需解决问题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诉讼,全文共 1455 字

+ 加入清单

刑事诉讼中需解决问题调研报告

随着司法改革的进程不断深入,司法观念有了重大的变化,从把打击犯罪作为刑事司法制度的基本价值定位的一元片面的价值观转向加强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权利的保护的多元平衡的价值观,从偏重实体的公正观转向重视程序的公正观,从侦查中心的司法观转向审判中心的司法观,从查明事实的办案观转向证明事实的办案观,从偏重证明力的自然证据观转向强调可采性的社会证据观。上述这些转变必然带来刑事诉讼过程中的一些变化,因此在司法实践中下列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一、证据采信问题

1、非法证据的排除问题

所谓违法证据就是以暴力、胁迫、利诱、欺诈、违法羁押等不正当方法取得被告人供述、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等言词证据和以违反法定程序的方法取得实物证据。所谓违法证据排除,主要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应当排除上述那些通过非法途径获取的证据。

现代任何国家的刑事诉讼法都禁止以违反法律的方式获取证据,然而对非法获得的证据能否获得证据能力,成为定案根据,却既有共识,又有不同的意见和相异的处置。

美国是实行非法物证排除规则的主要国家。它通过一系列判例确定通过违法的、无根据的搜查和没收所获得的证据,以及通过违法收集的证据发现、收集的证据(派生证据)均应排除。

英国、德国和法国等西方国家与美国的态度有区别,这些国家并不一般地排斥违法取得的物证。而是注意违法的严重程度以及排除违法证据对国家利益的损害程度,进行利益权衡,同时赋予法官一定程度的对于证据取舍的自由裁量权。

在我国学术界存在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主张把“非法取证行为”与“非法取得的证据”相区别,对于非法取证行为,可以采取行政手段进行处理,情节恶劣后果严重触犯刑法的,可以依照刑法追究刑事责任,但不能仅因手段非法而否定“客观事实”的证据价值。

第二,主张将非法获取的证据加以排除,认为凡是以违反诉讼程序的方法获得的证据,即使查证属实,也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第三,主张排除非法取证行为直接获得的证据,但可以以这些证据为线索,根据这一线索依合法的程序重新取证,即允许采纳所谓“毒树上的果实”为定案的根据。

我们认为,排除非法证据规则的意义在于在刑事诉讼中遏止非法取证的行为,而非法取证行为的动机是获取证据,只有针对这一动机消除非法取证行为的利益性,才能有效地消除非法取证行为。因此,第一和第三种观点不能取消非法取证的动机,也就难以遏制非法取证的行为。

2、瑕疵证据的完善问题

这里所说的瑕疵证据是指存在残缺因素可以通过补证弥补缺陷的证据,如证明被告人身份的证据,只有其身份证而没有其户籍地公安机关的证明,或者价格鉴定结论的依据不充分,没有被害人提供的物品购买发票等。身份证本身是公安机关核发给公民的证明其身份的合法有效的证件,但是现在社会上伪造身份证的情况大量存在,有些人为了违法犯罪,有些人因为年龄不到而想提前领取身份证,有些人为了一定的目的,都存在使用伪造的身份证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对被告人的身份证做一个鉴定,认定它系公安机关核发的真实有效证件,这样才能作为确定其身份的依据。有些盗窃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对失窃物品的描述是一致的,但是被害人提供不出原始的购买发票,价格鉴定结论仅依据被害人陈述提供的购买时间、品种、型号等而作出,这样的证据存在瑕疵,应当对被害人的陈述补充相应的证据,证实其陈述的真实性(如同事的证言、有关部门登记资料等),使之形成证据锁链,才能采信。对于被告人和被害人都认可,但确实无法提供鉴定详细依据的,可以只认定其犯罪事实而不计盗窃金额。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091 字

+ 加入清单

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近期,为了解我区党组织建设情况,深入全区部分街道、社区、农村、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两新”组织党组织,对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入户走访和实地考察等方式,对全区基层党建工作情况有了一些新的了解和认识,对存在的问题做了一些分析和思考。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城区基层党组织的基本情况

目前,城区共有基层党工委xx个,党委xx个,党总支xx个,党支部x个,党员x名。近年来,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形势从总体上来讲是好的,呈现出不断加强和改进的趋势,特别近两年来,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通过实施“党建网联工程”,全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出现了新气象,发生了新变化,党员队伍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为建设“四宜”城区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还有不适应的地方,需要用改革的精神,发展的办法去研究解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基层党组织紧贴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不强,政治优势未能充分发挥。有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对经济和业务工作不够熟悉,对大局缺乏了解,找不到基层党的建设紧贴中心、服务大局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尽管能够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同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但在实际工作中开拓进取、迎难而进的劲头不足,工作成效不明显。

(二)少数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组织优势未能充分发挥。村、社区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仍然存在,尽管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在农村、社区干部职务补贴和激励机制方面做了很大努力,但整体来看,村、社区干部待遇仍然偏低,以XX年为例,农村主干年平均岗位报酬x元,“两委”委员平均岗位报酬为x元;社区主干平均岗位报酬家园00元,“两委”委员平均岗位报酬9600元,明显低于在岗职工平均岗位报酬水平,同时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机制也未建立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村、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三)少数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不高,人才优势未能充分发挥。部分党组织班子成员特别是农村干部的能力与党的执政能力不相适应,部分农村干部“双带”能力不强,责任意识淡化,群众威信不高,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办法不多。

三、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的作用更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围绕中心工作,发挥党组织的战斗保垒作用。

(二)立足夯实基础,下大力气抓好基层组织建设。

(三)着眼发展需求,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能力。

(四)创新方式方法,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和监督。

(五)健全工作制度,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技术,猎头,全文共 1884 字

+ 加入清单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十五”期未,xx市编制了《xx市人事人才计划和发展规划》,确定了全市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资源开发的发展目标。截止到XX年底,xx市人才总量目标达到了37.5万人,增长约9.37%。各类型单位人才队伍的发展呈现不同趋势:国有企业人才总量逐年递减,党政人才和事业单位人才总量基本保持稳定,乡土人才开发步入正规,非公经济领域人才总量较快增长,特别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发展较快,对推动全市科技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快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智力支撑,成为xx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重要举措。

一、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特征

近年来,xx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素质不断提高,专业技术职务结构逐步优化,到XX年底,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19.77万人,占全市人才总量的52.75%,成为xx市人才队伍的主要力量。

1、专业技术人才总量逐年递增

自XX年底至XX年底,xx市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由15.22万增长到19.77万人,总量增长3.98万人,年均增长约为8.7%。其中,非公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由6.7万人增长到11.08万人,在全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占有主体地位。

图1 xx市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增长图(单位:万人)

2、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学历逐年提升

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全市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数比例逐年递增,从XX年占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17.37%增长到XX年的29.11%。其中,研究生学历人数从1103人增加到1717人,占总数的0.87%。

图二 专业技术人才学历增长图

3、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成为主力军

在全市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人才占71.46%,已经成为该市专业技术队伍的主力军。

4、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专业技术能级结构不断优化

xx市不断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专业技术人才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担任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数逐年递增,专业技术职务能级结构不断优化,XX年初,xx市聘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有6847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的4.5%,聘任中级职务的有42945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的28.22%,高、中专业技术职务的能级比例是1 : 6.3。到XX年底,全市聘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有12090人,增长了76.6%,占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的6.12%,聘任中级职务的有63352人,增长了47.5%,占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的32.1%,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能级比例调整到1:5.2。

图三 高级职务人数增长图

5、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xx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极大地推进了全市“双高”(高职称、高学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

到XX年底,除了执行国家的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制度,百千万人才工程,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选拔培养制度外,xx市还先后启动了人才强市百千万人才引进集聚行动计划和人才强市百千万人才能力提升行动计划。经过多年建设,目前全市已拥有6名国家级高层次专家,73名省级高层次专家和315名市级高层次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90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103人,优秀青年科技人才477人,高级职称人才1.2万人。另外,我市国有事业单位有博士学位人才59人,硕士学位人才613人。

6、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建立

专业技校人才的培养对于增强人才队伍的创新能力,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XX年底,xx市事业单位有34505人参加了各种培训,占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55.75%,国有企业有2178人参加了培训,占国有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39.1%,通过多年的教育培训,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学历得到明显提升,人才素质不断提高。

7、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

事业单位是专业技术人才最为密集的地方。XX年底,xx市事业单位有专业技术人才67467人,占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34.13%,如何盘活和用好这些人才,很大程度上决定全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成效。xx市从XX年开始,逐步启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以聘用制作为基本用人制度,用岗位管理取代身份管理,逐步建立有利于专业技术人才合理使用和科学评价的管理制度。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激发了专业技术人才的工作热情,自我提高的个人投入不断增加,促进人才之间的竞争步入良性轨道。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浅谈执行案件中涉及被执行人离婚逃债问题的处理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3363 字

+ 加入清单

浅谈执行案件涉及被执行人离婚逃债问题处理

浅谈执行案件中涉及被执行人离婚逃债问题的处理    在目前的执行工作中,被执行人采取离婚手段转移财产、逃避执行的现象屡见不鲜,而执行立法中的相应条款却是一片空白,在执行中如何操作,能否追加被执行人原配偶为共同被执行人等等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下面笔者对执行案件被执行人离婚逃债如何处理谈谈看法,以求抛砖引玉。 一、被执行人离婚逃债情况简介 1、进入执行程序后,涉及被执行人离婚逃债的情况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1)债务产生后,未进入诉讼程序,债务人便和其配偶离婚,以逃避债务;(2)执行法律文书诉讼过程中债务人和其配偶离婚逃避债务;(3)执行法律文书生效后未进入执行程序,债务人离婚逃债;(4)进入执行程序后被执行人离婚逃避债务。 2、离婚逃债途径主要有:(1)通过法院(本院或其它法院)调解离婚,双方达成和解协议。(2)通过婚姻登记机关离婚。(3)通过公证机关分割财产后,再通过婚姻登记机关离婚逃债等。 3、离婚逃债行为构成要件, 笔者认为、离婚逃债行为构成要件,主要有以下几点:1被执行人必须有离婚逃债的行为存在,即被执行人实施了旨在逃债的违法行为,它是一种违法行为。2、该行为发生在债务产生后,包括(1)债务产生后诉讼前。(2)执行法律文书诉讼过程中。(3)执行法律文书生效后。3、该行为必须是被执行人故意所为。(1)在离婚时向有关机关隐瞒债务。(2)分割债务未征得了债权人的同意,是在暗中对可供被执行财产进行处分的。(3)财产分割明显不公平。有的将被执行人个人财产、夫妻共同财产全部分给被执行人配偶,有的被执行人配偶分得全部夫妻共同财产,被执行人仅分得少量随身物品,债务都由被执行人承担,以此逃避债务。4、行为人必须是实施离婚逃债行为的人。5、其处分财产尚未被明确为执行标的,即不是法律文书中指定交付的财物、票证,也不是已被法院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是蒋来可能成为执行对象的财产。 二、我国对离婚逃债强制执行制度现状 现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宏观上对恶意逃债问题,已明确了打击力度。XX年2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解释“人民法院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立法解释列举了拒不执行的五种情形,第(一)为“被执行人隐藏、转移、故意毁损财产或者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低价转让财产,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各级法院领导多次强调:执行工作是确保债权人的债权能够真正得到实现的重要法律保障,法院要强化执行措施,加大执行力度,及时执行各类案件,特别是对恶意逃债的典型案件进行曝光。但法律和有关司法解释,对接收逃债财产人或恶意串通协助逃债的人,能否追加其为被执行人法律未作出明确规定,我国民事诉讼法213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71条至第274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等追加、变更被执行主体的条款,对此类问题都没有涉及,在执行程序中未明文规定对接收逃债财产人或恶意串通协助逃债的人的强制手段,对被执行人躲避执行,转移财产逃避债务的各种情况在法律规范方面缺乏相应的对策,只是有关实体法规定了逃债行为的无效,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17条第2款规定,以逃避债务为目的约定(财产分割约定)其约定无效。我国《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第一款规定:下列民事行为无效:(第四项)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第七项)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例合同纠纷,债务人通过离婚逃债放弃到期债权或无偿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或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可根据我国《合同法》第七十四条规定债权人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在离婚逃债问题的处理上,从我国离婚逃债强制执行制度现状看,被执行人通过与其配偶离婚逃债后,造成债权人的财产损失,现还不能通过执行程序迅速解决。因法律还未明确规定在执行程序中裁定追加被执行人原配偶或接收逃债人财产人为被执行人,如果适用《合同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条款,通过诉讼行使撤消权,不但给债权人造成了很多不便,易造成债权人财产损失,使逃债的人越来越多,不利于形成良好的信用环境。 三、执行案件被执行人离婚逃债如何处理 在执行程序中,发现被执行人离婚逃债的情况,笔者认为,如果被执行人是在执行法律文书诉讼过程中或执行法律文书生效后与其配偶离婚逃债的,应直接追加被执行人原配偶为被执行人,体现执行工作“效率优先”的特点,体现公平原则。具体处理,可分两种情况:一是通过婚姻登记机关或通过公证机关分割财产后再通过婚姻机关离婚逃债的,应根据有关实体法认定被执行人与其配偶分割财产的行为无效,再裁定追加被执行人的配偶为被执行人。二是利用法院生效法律文书离婚逃债的,不在执行程序中直接追加被执行人的配偶为被执行人,而是按审判监督程序先撤销被执行人有关财产分割协议后,再裁定追加被执行人原配偶为被执行人。 在执行程序中,虽然目前根据有关强制执行法律法规,未明确规定离婚逃债的情况下可根据实体法裁定追加被执行人原配偶为被执行人,但离婚逃债实属一种无效民事行为,其行为应始终无效。最高法院《关于适用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71条已明确规定:如果依有关实体法的规定有权利义务承受人的,可以裁定权利义务承受人为被执行人。从以上法律规定可看出,现有关强制执行法已规定了某些方面可依据实体法裁定追加被执行人。依据实体法行使裁判权,法学理论界原争议很大,现观点基本超于一致,承认在执行程序行使裁判权时,可根据实体法作出裁判,在目前情况下,在执行程序中,可根据实体法认定(离婚逃债)被执行人与其配偶财产分割协议无效,裁定追加被执行人配偶为被执行人,此做法已在执行实践中得到一致赞同,也得到法学理论界的支持。在执行程序中,裁判权可由执行局裁判庭行使(未设裁判庭的由综合科行使),应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实行听证制度,在目前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救济手段为允许当事人向上级法院申

请复议。体现“公正、效率”主题。对债权人起诉前,债务人便离婚逃债的,笔者认为,不能在执行程序中直接追加被执行人原配偶为被执行人,应根据不同情况,当事人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则根据不同的案件适用不同的实体法,保护债权人行使撤销权。例如,我国《合同法》第七十四条就规定了,债权人行使撤销权,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放弃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或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的行为无效。 四、对离婚逃债的处理的立法完善 在现行法律制度下,被执行人通过离婚转移财产逃避执行缺乏相应的对策,被执行人离婚逃债后,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债权人依照有关实体法通过诉讼形式行使用权撤销权,其结果是债务人要么达到了逃避债务的目的,要么赢得了时间,债务人“讨了好”,债权人要么失去了债权,要么输了时间,债权人“吃了亏”。要使这一局面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必须从立法上加以完善。 离婚逃债行为属无效民事行为,它既属于损害第三人利益的行为,又属于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行为,它属我国《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列举的无效民事行为的一种,因有关实体法关于离婚逃债如何处理规定的比较原则、简单,条文较少,在执行程序中的措施没有,在具体执行时出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从现行法律和司法解释中,难以找到正确处理的依据,经常出现不同的理解和歧义,导致执行工作效率大大降低,例如法律文书生效后,债务人通过外地法院离婚逃债,执行法院要求外地法院按审判监督程序撤销被执行人与其配偶的离婚财产分割协议,如果外地法院不予配合、支持或对此问题的处理在观念上存在分歧,则需要上级法院的协调和答复。规范不够是当前产生执行难和执行乱的相当重大原因,做出比较系统的、统一的操作性强制执行规范,是当务之急。为此,笔者建议,应用法律的形式规定凡离婚逃债的,夫妻双方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在执行程序中,夫妻双方均可成为被执行人,对离婚逃债的构成,则由最高法院作出司法解释,这样可以避免法院内部层层请示汇报,必将大大提高执行工作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关于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659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出生人口性别失衡问题调研报告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不断创新完善领导机制、管理体制、工作机制、保障体系,基层基础工作不断加强,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整体水平逐步提高,有效缓解了人口增长给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压力。但是应当看到,我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特别是出生人口性别比不正常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据统计,XX年xx县综合性别比为100:115.57,高于正常值8.97个比点,二孩、多孩性别比更是偏高于正常范围。这表明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情况仍然复杂,形势依然严峻,任务还很艰巨。这也是影响我县人口安全、有效化解社会隐患的最大障碍因素之一,务必引起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一、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衡的主要原因

一是群众的婚育观念落后。中国是个有着两千多年封建历史的国家,愚昧、落后的封建意识长期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及生育观念,农民“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的思想根深蒂固,认为不生男孩就断了后,只有男孩才能延续香火,光耀门庭。加上目前农村的生育政策是一胎为女孩的可以有计划地批生二孩,于是对现行政策采取了一种制度化规避行为,在生育二胎及二胎以上胎次时基本倾向于生男孩。

二是落后生产力的制约。在目前的社会经济状况下,尤其是农村地区,生育男孩首先是生产上的需要。因为在大部分农村地区仍然沿用着传统的生产方式,重体力劳动主要靠男性承担,女性由于生理、体力方面的差异,只能作为辅助性的劳动力。此外,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养老送终主要依靠自己的儿子孙子。许多人信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断了香火便是大逆不道,对祖宗之“大不敬”,因而相当一部分人不得不倾向于“养儿防老”。

三是打击“两非”案件查处力度不够。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b超的普及应用,某些从医人员受不法利益的驱使,在孕检的名义下为孕妇作性别鉴定大开方便之门,轻者给亲朋好友大开绿灯,拿胎儿性别的“答案”送人情;重者在金钱攻势下,丢掉原则,忘却职业道德,接受贿赂,违反规定泄露“b超”透视结果,牟取暴利,尤其是二胎及二胎以上的性别鉴定及性别选择性中止妊娠更为猖獗。

二、新生儿性别比例失衡带来的主要问题

首先是婚姻挤压加剧。婚姻挤压是出生性别比失衡最直接的后果,表现在婚姻市场上就是男性数量大大地多于女性。据预测,我国在2020年时,25至40岁的男性将比女性多3000万人。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人口和婚姻模式的重大变化,中国在未来必然会面临一个有大量男性因无法找到配偶而终身不能结婚的状况,这对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压力。特别在贫穷落后的乡村,不少年轻女性涌入发达地区,造成适龄女青年奇缺,形成一批“光棍”大军。有的地方很多大龄男青年只能跨越年龄界限,找年龄比自己小很多的女人作妻子,造成严重的“婚姻透支”现象,不少条件较差的男人只能“望女兴叹”。

其次是妇女地位下降。通过性别选择人工流产等手段人为造成的男多女少,将可能阻碍或者延缓女性全面参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因为这种人为选择的方式是对女婴生命权的严重侵犯,是重男轻女、男女不平等的集中体现,损害了女孩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男多女少还将带来复杂的婚姻家庭问题,对女性造成直接和潜在的多重伤害,引发许多社会问题,为以“性交易”为特征的地下色情业等社会丑恶现象创造生存和发展的“土壤”。

第三是犯罪案件上升。当男性可婚但难以找到配偶的矛盾特别尖锐和突出时,拐卖妇女儿童等现象将日趋严重。在一些贫穷落后的农村,男人们无不抱怨“女人太少,女人太贵,没钱娶不起媳妇!”有的男人便省吃俭用花钱买老婆,这无疑为贩卖妇女儿童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此外,有家室的男人,往往受道义和责任的约束,行事较为理智、谨慎,所谓“家有贤妻,其丈夫不遭横祸”。而光棍汉则无拘无束,易受自身和外来的诱惑,聚赌、斗殴、偷盗、吸毒、qj、性骚扰等罪错时常发生,增加了社会不安定因素。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关于旅游教育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的考察报告_考察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旅游,教培,培训,猎头,全文共 1875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旅游教育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问题考察报告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学习兄弟省市旅游教育培训方面的先进经验,加强我省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按照局党组《关于开展百日大调研活动的方案》,由王维副局长带队,组成第三专题调研组,于3月8日至18日,先后赴广西、安徽两省以座谈交流和实地学习考察的形式就旅游教育培训等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学习考察

的基本情况

在11天的专题调研考察中,第三调研组先后与桂林市旅游局、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局、安徽省旅游局以及安徽的旅游企业进行了座谈交流,了解了当地旅游教育培训开展和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并实地考察了广西和安徽的一些景点。

学习考察的总体印象,一是广西、安徽两省对旅游业的发展非常重视,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的扶持力度很大;二是旅游业对扩大就业和提高当地居民收入方面贡献显著;三是景区建设地方特色鲜明,景区管理科学、规范;四是地方政府的旅游资源保护意识很强,几百年的古村至今保存完好。

二、外省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1、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建设

根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旅游人才培养的需要,广西旅游局在国家旅游局的支持下,举办了第二、三期东盟旅游人才培训班,广西民族大学和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被授予广西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牌匾,成为东盟旅游人才培训基地。基地为东盟各国旅游业发展提供多样性、多层次的教育培训服务。这将进一步促进广西和东盟全面开展旅游合作、进行东盟语种培训、旅游研究和学术、业务交流活动,成为旅游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业界交流的重要平台,成为连接中国与东盟旅游界的重要通道和纽带。

2、旅游专业院校建设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隶属于广西旅游局,创办于1985年,1994年正式定名为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设有旅游与休闲管理系、酒店管理系、旅游外语系、导游系、商务系、视觉艺术系、艺术表演系、基础部、社科部、公共外语部等7系3部,29个专业,现有在校生近万人。目前已经形成了与旅游业产业结构相匹配、紧贴行业需要的专业体系。是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第一届理事会副会长单位、国家旅游局在西南地区唯一的全国旅游饭店及旅行社总经理、部门经理岗位资格考试定点单位,也是广西旅游人才培训基地及自治区旅游局导游资格考试培训基地和教材编写单位。毕业生就业率名列广西院校第一,连续多年被评为自治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与境外旅游组织和旅游院校密切联系,积极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推动旅游教育与国际接轨。学校成为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重点支持单位和其教育委员会附属成员单位,12月与香港理工大学承办了由世界旅游组织、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一届旅游教育国际论坛。

3、旅游教育培训专项资金

为开展好旅游教育培训工作,广西旅游局还设立了旅游教育培训专项资金。经过近的发展,广西的旅游教育培训专项资金已经增至110万元。在专项资金的使用上,根据培训计划,分区域、分种类统筹各类培训班,在经费上给予支持。目前正在开展“导游三年大培训”工作,计划在XX年底前完成全区2万多名导游的全员培训。

4、旅游教育培训内容、形式

在常规的行业培训任务之外,广西旅游局拓宽了行业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1)横向联合培训

广西旅游局与广西红十字会联合举办“旅游系统救护师资培训班”,导游员经过培训取得“救护师培训证书”,将成为具有救护资格的导游员和培训旅游行业救护师的师资储备。

(2)以赛代训

举办“广西导游风采大赛”,通过大赛,选拔培训一批能胜任重大接待活动、能代表广西导游水平的高素质导游员,提升导游队伍的整体形象和综合素质。

三、对我省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设想

1、建议设立辽宁旅游教育培训专项资金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第十八条明确提出“加大政府投入。地方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各级财政要加大对旅游宣传推广、人才培训、公共服务的支持力度。”。设立教育培训专项资金,旅游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就有了资金保障,资金可以提升培训质量、于创新培训手段和扶持培训基地建设等方面。

2、建议组建辽宁旅游职业学院

据了解,目前很多省的旅游局都有下属旅游职业学院,搞得较好、影响较大的有: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山东旅游职业学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南京旅游职业学院等。这些旅游专业院校在旅游教育培训、科学研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些院校专业设置特色鲜明,向行业输送了大批旅游管理人才、旅游企业经营人才、旅游专业技术人才和旅游服务技能人才,毕业生供不应求,创造了较高的社会效益。很多院校已经发展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关于法院文化建设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6487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法院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法院文化建设是法院工作永恒的主题,文化建设理应与时俱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法院文化建设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法院文化建设调研报告范文(一)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法院文化如同无声的细雨,对法院干警的道德修养、职业操守、办案质效和办案能力等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如何抓好法院文化建设,法院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强化政治业务素质提升,突出文化建设的实用性,使法院干警在思想觉悟、文化素质、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等方面取得质的突破。

近十年来,法院先后被授予“全国人民满意法院”、“全国法院调研工作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卫生单位”等荣誉称号,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文化建设这一“助推器”。

该院文化建设的具体做法

一是充分发挥精神文化的凝聚功能,努力提升班子队伍的综合素质。着力构建颇具特色的思想政治文化、职业道德文化、廉洁勤政文化、团队协作文化。通过多种形式增加法院干警的精神粮食,该院紧紧围绕“人民法官为人民”、“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主题活动,举办“学习身边典型,弘扬法治精神”的演讲比赛,开展zd干警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活动,从思想上提升干警素质。开展书记员打字速录竞赛、裁判文书评比、庭审观摩、听评庭审等活动。在廉政文化建设方面,通过层层签订廉洁责任状、发放廉政卡、观看反腐倡廉录像片、参观警示教育基地,加强干警正反两方面的教育,以防患于未然。通过举办文艺晚会、篮球赛、拔河比赛等文娱活动,丰富了干警的文化生活,磨炼了干警的意志,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

二是充分发挥法院行为文化的引导功能,努力提高规范化执法水平。将《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法官行为规范》《人民法院文明用语规范》纳入干警政治业务学习范围,模范遵守司法礼仪,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围绕法院“人民性”不断深化便民诉讼举措,开展假日法庭、山野法庭、巡回办案,为人民群众提供诉讼方便,减少当事人的诉讼成本,缓解畏诉心理,真正做到法官是人民的法官。

三是充分发挥法院制度文化的约束功能,努力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为规范权力运行,该院将诸多管理制度汇编成《法院管理规范汇编》,涵盖综合管理、审判管理、人事管理、廉政管理等法院管理的方方面面,每一项具体制度都细化到各个重点部位和具体环节,使干警时时可对照,处处有标杆。并且,狠抓制度落实,加强制度执行的“平等化”和“效果化”,所有干警不论职务高低,在制度面前一律平等,政工、纪检部门不定时地对工作纪律、廉政纪律的贯彻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努力提高制度的刚性力,增强干警的规则意识。

文化建设的瓶颈

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少数干警在思想上对文化建设不够重视。认为搞文化建设只不过是走走形式,进而简单地认为组织几次书画展、开展几次文娱活动、或者投点资金改善一下硬件设施、悬挂几幅文化匾牌或标语就是“文化建院”了;或者认为搞好这项工作是领导的事、是多数人的事,少一两个无关大局。二是少数干警对推进文件建设态度消极。对开展的各项文化建设活动消极对待,能推就推,能省就省,应付了事,缺乏主观能动性。三是文化活动载体有待进一步丰富。文化建设还停留在学习宣传行政化、会议化和单一化状态,不少庭室局队的宣传学习仍然停留在读读文件、开开例行会议等传统的学习教育方面,很难充分调动广大干警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四是文化建设的行政化现象严重。一些所谓学习教育活动,无视文化建设的规律,盲目下达文化建设的任务和指标,随意规定文化建设的期限,结果非但没有促使文化建设得到理性培育,反而使文化建设迷失了方向。

文化建设的对策

加强文化建设,要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循序渐进。既要防止庸俗化,搞形式主义;又要避免抽象化,避免文化建设与工作实际相脱节。要找准切入点,坚持实用有效的原则,服务于法院工作大局。

一是要立足法院自身,同时大力争取外部支持。首先,法院文化建设应当立足法院自身,做好法院力所能及的事情,完成法院文化建设初期的各项准备,营造法院内部的学习氛围。其次,要积极优化外部环境,进一步争取党委领导和人大支持,使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强对法院基层建设工作的领导和支持。

二是要重视司法礼仪。司法礼仪是法院文化的外化、直观和感觉形象,是法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司法礼仪不仅树立了法官及法院平等、公正的良好形象,同时也捍卫了国家法律的神圣权威和尊严。它不仅作用于法官自身,而且对于社会公众有着无以替代的感知、影响和接纳作用。因此法官要充分认识到司法礼仪的重要性,在生活和工作中都要严格依照法院司法礼仪来要求自己。

三是要形式多样、寓教于乐开展文化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使法院文化为广大干警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首先是提炼法院精神,设立集中体现法院精神的院标,以激发群体成员的责任感、尊荣感,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群体的向心力、凝聚力;其次是打造平台、优化载体,丰富法院文化建设;办好审判理论刊物,打造法院文化名片;办好法官博客论坛,开辟法官理论交流阵地;办好法院互联网站,擦亮传播司法文明窗口。

文化建设结语

法院文化建设是法院工作永恒的主题,文化建设理应与时俱进。在新的历史时期,文化建设必须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执法办案为立足点,以群众工作为着力点,以自身管理为结合点,在遵循司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司法能动作用,努力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法院文化建设调研报告范文(二)

竹溪法院新一届领导班子十分注重法院文化建设,始终坚持以“三个至上”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扎实推进廉政“四点”防控法,坚持以精神文化为主导,以行为文化为要务,以制度文化为重点,以物质文化为载体,营造浓厚的法官职业文化氛围,形成了一种人心齐、队伍稳、干劲足的的良好人文环境。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不仅带动了队伍建设,而且推进了审判执行工作的健康发展。今年1-4月,竹溪法院受理各类案件902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4倍,结案率90%,调撤率83.4%,案件质效位列全市第一。现将该院文化建设采取的措施、成绩和经验、问题与不足以及今后打算、意见建议总结如下,并针对其在法院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一、采取的措施

(一)成立法院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院长张祖成担任,同时明确一名副院长为专职副组长,政治处、办公室、研究室负责人为成员,具体抓文化建设工作。明确领导机构成员的各自分工,每季度召开一次小组会,总结成绩,找出问题,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

(二)制定《竹溪法院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对最高法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法院文化建设》的相关要求进行了细化,从人员安排、具体措施、经费保障、文化宣传、目标考评等方面对法院文化建设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规范、部署和要求。

(三)搭建立体宣传平台。借助院长示范庭、“代表、委员听百案”、 “公众开访日”等活动,搭建了法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广大群众的沟通交流平台,积极向媒体投稿,展示文化建设成果,促进社会公众走进法院、了解法院,树立法院良好司法形象。

二、成绩与经验

(一)加强精神文化建设。

1、采取院长讲党课、上廉政教育课、举办专题讲座、集体谈话、个别谈话、民主生活会、演讲比赛、“十佳法官”及“每月一星”评比、主题实践活动等形式,加强思想教育,弘扬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要求干警在人格上自重,在思想上自省,在纪律上自警,在工作上自励;要求干警做到慎微慎独、自警自律,执法如山、清廉如水,做到政治清醒、经济清白、业务清楚、品格清正。

2、因人、因事、因时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性格特质、素质能力、岗位分工、工作阅历、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等都存在着客观差异。通过对干警思想及时了解,把干警思想状况摸准、摸透,对症下药,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使干警队伍时刻保持一个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建立了个性化的干警“思想导航制度”,在职务晋升、岗位轮换等可能引起干警思想情绪波动的关键时刻,及时通过个别座谈等形式消解心理困惑,提振工作热情,适时了解思想发展变化。

3、更新理念创新形式。改偏重灌输为注重渗透,变简单说教为循循善诱。探索出一条“直指人心”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即通过瞻仰革命遗址、观看专题片、外出参观学习、读书撰文、体育竞赛、文艺汇演活动等干警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干警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为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了扎实的思想基础。

(二)加强行为文化建设

1、倡导文明用语,规范司法行为。按照《法院文明用语规范》、《法官行为规范》、《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以及市中院《集中开展整治庭审不规范行为专项活动方案》要求,结合该院实际情况,制定了规范庭审实施细则,进一步细化司法文明用语、接访审理执行行为规范,要求干警工作时间统一规范着装,做到仪表整齐、风纪严整、举止端庄、行为规范。以形成公平、公开、公正、为民的司法作风和勤政、文明、务实、高效的机关作风。

2、落实司法为民措施。加大巡回审判力度,开展法律服务进村、进社区、进企业活动,“访民情、解民忧、办实事”取得实效;在人民法庭推行每周七天、每天二十四小时值班制度,确保群众来访随时有人接待;认真抓好窗口建设,在门口将“诉讼须知”、“风险告知”等内容上墙,引导群众有序诉讼。深入开展“院校共建”、“社区矫正”等活动,充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坚持“两劳”人员帮教活动;对符合条件的弱势群体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帮助群众切实解决“打官司难”的问题,改善了人民法院的司法形象。

3、推进“四结合”,加强司法行为监督。一是正面教育与反面警示结合。组织干警学习典型人物,对照先进找差距,查摆问题促整改。采取观看警示教育片、通报违纪违法案例等方式,警示干警教训就在身边。二是专职与兼职结合。强化一岗双责,将司法行为监督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发挥纪检监察部门和兼职廉政监督员的职能职责作用,介入司法行为全方位监督。三是审判与监督结合,突出重心。纪检监察部门介入审判执行工作,加强对审判各环节的司法行为监督,对法院基建、行装工作、人事招录工作细化监管节点,加强监督。四是内部与外部结合。主动接受来自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司法监督员、检察机关、新闻媒体、当事人等各方面对司法行为的监督,把当事人的司法行为评价作为考核法院和法官工作好坏的重要依据。

(三)加强制度文化建设

1、首创廉政“四点”防控法。今年来,院党组全面总结过去几年来廉政建设的工作情况,深入调查研究,按照“防线前移,防患于未然”的廉政工作思路,大胆创新,锐意改革,从立案、审判、执行、对外委托、行政管理、纪律作风等6个方面入手,排查出45个环节320个具体风险点,全面细化节点监督和流程管理,首创廉政“四点”防控法的廉政防控措施,构建了“点对点”(防控点对应风险点)风险防控制度,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在全院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2、完善工作制度。为改变制度不全的现状,通过广泛征集意见,院党组决定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加强制度建设和运行上,向管理要效益,用管理树形象。今年1月,相继修订完善了《党组议事规则》、《审判委员会工作规则》、《院务会议制度》、《督查督办工作制度》、《廉政建设工作制度》、《财务管理办法》、《车辆管理办法》、《休假与请销假制度》、《宣传信息调研奖惩办法》、《关于在裁判文书后附法律条文的规定》等主要工作制度,后又研究出台了以及相关审判执行管理制度机器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了工作关系。

3、强化督办落实。为使这些制度落在实处,避免制度空转现象的产生,成立了由纪检组牵头的督办小组,专门负责监督制度的落实,同时建立了院党组把“舵”,分管领导把“脉”,庭室负责人把“关”,干警个人把“度”的层层抓落实机制。从运行情况看,该院的审判质量和效率较上年同期大幅度提高,社会各界对法院印象很好,法院的公信度有明显提升。

(四)加强物质文化建设

1、加强机关文化建设。在审判楼值班接待、装备身份识别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院机关值班室,由法警全天候值班,并在审判楼安装了考勤和门禁设备,法院干警只有通过签到才能出入审判大楼,规范了法院办公和审判秩序。每天机关大厅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播出文明用语、行为规范、诉讼指南等言行规范,营造了良好文化氛围。制发《车辆出入证》,画出机关场院停车位,解决了外单位车辆在院内停放、本院车辆无序停放的问题,保持机关办公环境靓丽整洁,工作秩序井然。

2、创新文化建设载体。通过文艺汇演、体育比赛、书法竞赛、征文活动等形式,丰富干警的文化生活,使干警的身心得到锻炼,从文化、艺术、体育中领会到与法律渊源的互通性,提高干警的内在修养,自觉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推行廉政文化格言进屏、上墙、入桌活动,形成格言无处不在,文化入眼入心的氛围。

3、创办特刊《法官论坛》,使之成为全院干警的一处精神家园。鼓励干警们拿起手中的笔畅所欲言,分享工作上的成败得失、生活中的甜酸苦辣。通过思想的碰撞与心灵的交汇,提升干警的人生修养和思想境界,潜移默化地培养干警们清正廉洁、奋发进取、敬业奉献、快乐工作、愉快生活、珍爱生命等积极阳光的心态,从而在全院凝聚思想、形成合力,以文化的感染力助推审判执行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部分干警没有认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缺乏主观能动性,对涉及到自己的文化建设能推就推,实在推不掉就勉强应付。有的简单地认为组织几次文体活动就是文化建设;有的认为办案任务重,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入文化建设;有的认为文化建设是领导和政治处、研究室、办公室的事,与己无关。二是由于经费紧张和办公场所限制,一些硬件设施无法及时更新。特别是荣誉室、图书室、阅览室、职工活动室等建设没跟上,不适应当前文化建设硬件要求,文化长廊、院史陈列馆建设心有余而力不足。三是文化活动载体有待进一步丰富。目前该院法院文化建设还相对单一,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很少,很难充分调动广大干警参与法院文化建设的热情。

四、今后的工作设想

(一)制定长远规划,培植文化品牌。法院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该院院今后五年总体的工作思路是:以“三个至上”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实现司法公正、司法为民为目标,以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支点,总结溶汇出独具特色的院训和院赋,培植出一至两个在全市乃至全省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扎实有序推进法院文化建设

(二)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法官主体地位。增强法官司法为民的职业理念,提高法官依法办案的职业能力。坚持政治上给待遇,时间上给支持,学习上给机会,经费上给保障。培育干警的“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采取多种形式,把法院文化建设贯穿于日常工作之中,从而培养法官的职业素养和精神气质。

(三)加强物质装备建设。物质文化是法院文化的外化、直观和感觉形象,它不仅作用于法官自身,而且对于社会公众有着无以替代的感知、影响和接纳作用。该院将以审判庭建设为契机,大力加强文化建设硬件投入,争取上级支持,在新的办公大楼建设图书馆、法官活动中心、文化长廊等设施。

(四)进一步丰富法院文化载体。通过经典阅读、电影观看、摄影采风、书法大赛、法官沙龙、法官博客、文化论坛等方式,从广大法官最关心的问题着眼,从最贴心的事情入手,最大限度地寓教于乐、最大限度地激发法官群体的活力,让他们变法院文化建设的被动为主动。

五、意见与建议

一是建议上级加大对基层法院的经费保障和硬件投入,支持基层法院建设图书室、法官活动中心、法官论坛等文化设施。二是定期组织上下联动的文化活动,要求下级法院积极参加。如外出参观学习、体育竞赛、书画竞赛、文化联谊会、笔会等活动。三是将上级法院组织或主办的文化类内部刊物下发至基层法院每位法官手中,构建文化分享平台。五是对文化建设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定期组织研讨会,共同学习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