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竹枝词课件(最新20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

浏览

2341

范文

1000

感恩教师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教师,班会,全文共 703 字

+ 加入清单

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怎样让他们认知是非对错,知道什么是优点,哪些是不足,懂得团结友爱,相互监督、帮助,取得共同进步,已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为了帮助每一个学生,提高班级成绩,我决定召开《说优点、讲不足、手拉手、同进步》的主题班会

目的:

全员参与,班内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本次班会,加强班级凝聚力。

通过进行自评、他评,使学生对是非对错问题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深度,明确互帮互助的重要性,使学生认识到团结的力量是无穷的,将“共同进步”作为自己学生阶段的重要目标。

班会准备:

1、全班动员,告知此次班会活动主题,在全班征集相关的故事、文字及图片材料。

2、联系自己生活实际,查找自身不足。

基本步骤:

导入:由歌曲《三个和尚》导入(也可由学生讲述)

1、讨论:通过这首歌曲,你读懂了什么道理?

2、回忆一下:(感受集体的荣誉感)

当我们班取得进步时,你是什么样的心情?

当我们班的节目得到校领导的肯定时,你是什么心情?为什么?

3、想象一下:(面对现实,抛出问题)

当我们班被评为“差劲班”时,你会有什么样的心情?

4、讨论:(探究方法,提高班级责任感)

你认为老师、班委对班级要求严格是对还是错?是好还是坏?

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永远摆脱“差劲班”的阴影?

你认为我们本学期的目标应该是什么?

5、审视自我:(自评,发现不足,寻找进步方向)

你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你希望和什么样的同学结成朋友?(重点放在学困生)

6、游戏《找朋友》:

把需要帮助的学生名字贴在黑板上,让愿意帮助别人,有能力帮助别人的同学去寻找自己的伙伴。以此结成帮扶对子,促进共同进步。

7、小结:一个班集体就像齿轮,每一名同学就是一个环,一环扣一环;只有彼此推动,才能正常、顺利运行。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有关于课件制作比赛活动总结_活动总结范文_网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工作总结,适用行业岗位:比赛,全文共 1742 字

+ 加入清单

有关于课件制作比赛活动总结

课件制作比赛活动总结一

为了更好落实学校文化建设,创建良好的校风、学风,将创先争优工作落到实处。围绕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广大同学的课件制作水平,增强实际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综合素质,增进各学院各专业同学之间的学科交流与沟通。由学校团委主办、教育科学学院承办的“xx学院大学生课件制作大赛。”在20xx年x月10日——x月21日举行。现将此次活动的开展情况,做如下总结:

一、前期准备阶段:

1、宣传工作

在活动前期,按照我院团总支的要求,我院团总支、学生会干部分组到学校各院进行了深入宣传,向其他各院以及本院的同学解说并分发了策划书和报名表。从各院上交的课件作品情况看,我们的宣传起到了有效作用。

2、赛前准备

为了使本次活动取得良好效果,我们申请了教室作为xx学院大学生课件制作大赛的赛场,并做好比赛的各项准备。

3、人员安排

依据比赛的需要,对我院团总支、学生会各部门做出了较为细致的安排,从选手登记到上交作品,赛场秩序的维持等。都分别安排相关学生干部具体负责。使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二、比赛开展阶段:

1、初赛

x月10日——x月15日,各学院进行了初赛,各院推荐了2名选手的优秀作品参加决赛。

2、初赛情况的自查与总结

各院举行初赛后,我们针对初赛中出现的一些不足,进行讨论、自查和总结。征求了部分参赛选手对活动的改进意见。

三、后期工作:

根据选手的最终得分,我们按名次评选出了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及优秀奖六名,并在教育科学学院团总支、学生会宣传公示栏张贴公示。

课件制作比赛活动总结二

活动回顾: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科技节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于x月21日圆满结束。我们宣传部积极参与了活动过程,策划、初赛、决赛,为活动贡献自己的力量。

活动亮点:

本次参赛作品采用的开发软件品种较多,技术含量较高,课件中插入了大量的图片、flash动画、音乐、视频等。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我们宣传部协助技术部开展科技节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并派出干事参加师范生综合技能大赛策划,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出大小海报、书写邀请函、打印荣誉证书、布置会场、书写奖状等。

这次的会场布置改用卡纸、彩带装饰讲学厅大门,新颖别致,周围用气球环绕,为会场增添了热闹气氛,受到师兄师姐们的一致好评。这次工作分配得当,在缺人手的情况下依然提前布置好会场。

但是在工作中,我们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本次活动前期预备工作做得不够好,由于通知不够到位,部分必备的物品没有准备好,还好活动当天,我们能灵活应变,使活动顺利进行。

多媒体设计大赛是一项面向非毕业班的同学科技活动。学生可以自由制作多媒体课件等多种类型的多媒体设计作品。制作软件可以自由选择,要体现“多媒体”的各种特性,体现作者创意与个性,有实用功能,界面美观。

课件制作比赛活动总结三

为了更好的响应三月文明礼貌月的团委号召,为了丰富大学生校园生活、体现当代大学生的风采。所以我院特举办“文明礼貌”——“PPT设计制作大赛”。PPT作为一门实用技术,在现在这个技术发达的社会俨然成了一项基本要求,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更多的了解、掌握这方面的知识。现将此活动的开展情况,做以下总结:

一、时间:20xx年x月19日

二、地点:在综合楼西阶一进行决赛

三、到场嘉宾:团总支书记,辅导员老师以及团委学生会主席团担任评委。

四、参赛选手:

五、比赛开展

在比赛前抽签决定参赛顺序,比赛采取十分制,评为当场打分,由学习部统计得分情况。根据选手的得分情况,我们按名次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奖项,并由老师们为获奖选手颁发奖品和证书。期间为了活跃比赛气氛,我们还精心为大家准备了一首歌曲。

活动结束时,由团总支书记赵红卫进行了总结,赵书记为我们讲解了此次活动的意义及ppt对我们今后的重要性。最后,在各个部门的配合下我们对会场进行了打扫,确保会场整洁。

六、活动的不足

由于第一次举办这个活动,在这方面也没有太多经验,我们准备的不够充分,很多问题都没有考虑到,临时也出现了比较多的问题,如在比赛时间、活动的一些安排方面我们都没有做好,显得有点忙手忙脚。并且在很多细节方面得问题我们都没有注意到,像是选手在时间上的控制问题和对外在情况的考虑问题上都有些欠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八年级上册语文《美丽的颜色》教案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二,设计,全文共 1036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性活用等现象。

2.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3.背诵短文,积累名言警句。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

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

教学重点: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得道多助”的时代意义。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讨论点拨法

教具准备:朗读视频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师生共同研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积累文言文相关知识,把握文意,理清说理思

路,把握说理方法,延伸拓展,深化对文章观点的理解。品味语言。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讲淮海战役中民工支前导入:得民心者的天

二、资料助读:

孟子与《孟子》

孟子,名 ,字 ,邹(现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 、 、 。他是 家思想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生 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主张 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著书立说。 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著,长于言辞,其文气势磅礴,论证严密,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对后来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注意把握字音及句子停顿。

2.听了课文的朗读,你知道怎么读了吗?关键是读出文章的气势。那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放声朗读吧!

3.学生齐读课文,教师稍作朗读指导。

四、译读课文,把握文意。

学习文言文朗读是第一步,那么接下来第二步我们该做什么了

呢?好,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己翻译课文,弄懂课文意思。不懂的做上符号,待会可以举手提问。

1.学生自行翻译课文,圈点勾画,标示出疑难词句。

2.小组讨论,质疑、解疑。

3.教师引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

五、研读课文,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是如何逐层展开论证的?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学生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明确: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教师依据学生回答板书,形成背诵思路。

围绕中心论点,连用两个论据进一步论证。

六、讨论课文论证的语言:逻辑严密、气势磅礴(对比、排比的运用)

七、小结:孟子借谈作战取胜的条件来阐明他的政治观念。

他主张:国君要有仁德,施行仁政,才能治理好国家,让国家长治久安。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八年级上册语文《梦回繁华》教案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二,设计,全文共 1865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明确新闻特写的一些特点。

2.认真阅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而生动的语言。(重点)

3.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对有着“跳水皇后”之美称的郭晶晶,这位美女我们大家是再也熟悉不过了,可

是在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上跳水比赛中夺得金牌的女运动员又是谁呢?今天就让我们揭开这神秘的面纱去一睹她的芳容吧!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优雅(yǎ) 掠过(lüè) 翘首(qiáo) 屏息(bǐng) 一刹那(chà)

慷慨(kǎi) 哧地(chī) 悄然(qiǎo)

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翘首:抬起头来。 屏息:暂时抑止呼吸。

酷似:好像。 慷慨:大方,不吝惜。

轻盈:形容 女子动作、姿态轻柔优美。

由衷:指衷心的,出自内心的,不是假装的。

如梦初醒:像刚从梦中醒来,比 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

明白过来。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3.背景介绍

《“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发表于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 报》,由

夏浩然,樊云芳采写。仅540多字的特写。记者别具匠心地选用了百余个动词,堪称

精当运用动词的新闻经典范文,30多年了,今天再来读它,依然觉得比赛像刚发生在

昨天一样,现场动态感十足,是那样的真切感人,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新闻,而且还

具有美学价值,因此作品被评 为全国好新闻一等奖。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听课文录音。学生思考: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着重抓住什么场

面来刻画的?

交流点拨:这则新闻特写报道的是:跳水姑娘吕伟在新德里亚运会上赢得金牌的

事。课文抓住吕伟跳水动作来细致刻画的。

2.学生再读课文。思考:本文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能不能列出课文的结构

提纲。

交流点拨: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的。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吕伟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准备跳水。

第二部分(2-4):细致刻画吕伟起跳、腾空、入水的跳水动作。

第三部分(5-8):写了观众的反应和赞叹以及现场的气氛。

步骤三 品味语言 感受魅 力

在文中第二部分,记者用诗画般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夺

魁的精彩瞬间,字里行间,盈溢着动态美,请同学们认真读二三四自然段 ,品味动词的精妙。

交流点拨:

1.第二段中“轻舒双臂”“轻轻一蹬”“向空中飞去”对吕伟起跳、飞天的动作进行细致的刻画,有力地突出了吕伟动作的轻柔,优美,舒展,充满了动态美。

学法指导三:

常用的修辞手法: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等。

2.第三段中“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第四段中“哧地插进碧波”对吕伟转体,入水的动作进行了近镜头的特写,有力地突出了吕伟动作的高难、惊险、完美,震撼人心。

步骤四 精读课文 探究写法

1.认真通读课文,小组合作探讨:本文采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效果?

交流点拨:开头起笔不凡,采用了动静结合, 对比烘托的写法。先是“静”中的吕伟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再用“飘浮的白云、掠过的飞鸟、翘首的观众”这些动感的环境加以烘托,动静相宜,充分展现了吕伟的沉着冷静,坚定自信和观众的高度关注,为吕伟的起跳作了一个巧妙的铺垫。文中还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对吕伟起跳前的沉静自若及起跳、腾空、 入水一系列动作的慢镜头回放采用了正面描写。而对记者的赞叹,观众的掌声、欢呼声,游泳场的气氛的描写则是侧面描写,这样结合起来写,更有力地烘托了吕伟跳水动作的出色完美,技艺精湛,精彩绝伦。

2.课文除了运用侧面描写,对比烘托的写法外,还善于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你能找出来吗?

交流点拨:运用的有比喻,如“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此句把吕伟跳水的动作比作“旋风”“流星”,表现了吕伟空中转体三周的动作完成得非常迅速,完美,无可挑剔。

运 用的有拟人。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此句把时间拟人化了,赋予了人的情感,说“时间”特别慷慨,把“时间”写得有情有意。从而展现了吕伟跳水动作既快又潇洒。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这篇新闻特写,善于捕捉瞬间,落笔集中,突出一点,在一秒七的时间里,记者层次鲜明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画卷。文势有起有伏,动静相宜,侧面烘托,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主题突显出来,不仅是一篇非常优秀的人物特写,更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值得我们细细品鉴。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学雷锋主题班会方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班会,全文共 1411 字

+ 加入清单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大、xx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和系列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广泛开展雷锋事迹、雷锋精神和雷锋式人物的宣传教育,突出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引领广大师生成为新时期雷锋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者、践行者。

二、活动时间 三月份

三、活动主题 学雷锋,做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四、活动内容

1、广泛开展学雷锋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校报校刊、校园广播、校园网站、电子屏幕、黑板报、墙报、宣传栏等,广泛开展雷锋事迹、雷锋精神和当前学雷锋活动重要意义的宣传教育,营造浓郁的学雷锋活动氛围,让学生真心实意接纳雷锋、认同雷锋,觉得雷锋事迹可信、可敬、可学。同时大力发现、宣传、表彰学生身边学雷锋先进事迹,在校园掀起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热潮。

2、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以关心关爱为主题,以积德行善为动力,建立健全学校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体系。开展爱心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学生到社区、村组、敬老院、福利院、特殊学校,通过清洁卫生、献爱心送温暖、结对帮扶等形式,开展敬老扶幼、帮困扶弱、助残助学道德实践活动。开展关爱自然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进行环境调查体验,环保知识宣传, 倡导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开展绿化美化志愿服务。组织学生参加义务植树、认养绿地,培育崇尚自然、善待环境的理念。开展城乡环境清洁活动。组织学生深入社区、街道、村组开展清扫城市卫生死角、清除白色垃圾、清除非法张贴物,倡导垃圾分类,以实际行动净化美丽家园。组织学生开展文明风尚志愿服务活动,教育和引导学生文明用语、文明排队、文明乘车、文明进餐、文明就寝。

3、广泛开展学雷锋校园文化建设。把弘扬雷锋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学雷锋活动促进和带动优良教风、学风和校风建设。在学生中开展“九个一”为主要内容的学雷锋活动,即读一本关于雷锋的书籍、看一部关于雷锋的影视剧、唱一首雷锋歌曲、讲一个雷锋故事、写一篇学雷锋的体会、办一期学雷锋专栏、开一次学雷锋班团队会、做一件好事、参加一次志愿服务活动,引导青少年学生了解雷锋先进事迹,崇尚雷锋高尚品德,感悟雷锋时代精神。通过设立雷锋岗、雷锋小组、雷锋社团、雷锋班级等多种形式,教育学生做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同时,结合“三八”国际妇女节,组织学生开展“感恩母亲”活动,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劳苦;结合植树节,组织学生开展“美化班级、美化校园”活动,把爱祖国与爱学校、爱班级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积极投身植绿、养绿、护绿活动中,不断增强绿化意识、环保意识和家园意识。

五、活动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校要把组织开展学习、宣传和实践雷锋精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结合实际,精心策划,重点抓好2—3个有特色的活动,积极探索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新内容、新方法、新途径。开展学生校外学雷锋活动要制订周密的方案,确保师生的安全。

2、注重工作实效。开展学雷锋活动要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严防走过场、搞形式主义。多运用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便于参与的平台,开辟乐于接受的渠道,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扩大活动参与的覆盖面,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3、及时总结反馈。在活动开展期间,各地各校要做好学雷锋活动素材的收集和整理,及时总结开展活动的成效和做法,及时将活动情况、图片等资料上传基教科。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安全主题班会活动方案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班会,设计,全文共 578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培育孩子友好相处、互相礼让的好品质。

2、教育孩子进出门时不挤不抢,集体教学时要有次序。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教学准备:

1、课前带着孩子有次序的在室外滑滑梯并留意孩子的表现。

2、乐曲《滑滑梯》

教学过程:

1、交流教学:

幼儿教师组织孩子交流:刚刚教师与孩子在外头玩啥了?怎么样玩的?我们又是怎么样进的教学室?启发孩子讲出排着队,有次序的滑滑梯、进出教学室等。

2、欣赏乐曲

幼儿教师告知孩子有1首乐曲也叫《滑滑梯》,请孩子欣赏并尝试学着跟唱K曲。

3、提问孩子理解歌词

乐曲《滑滑梯》里,孩子是怎么样滑滑梯的?为何要排好队,不推也不挤?幼儿教师启发孩子讲出推挤容易将孩子_、磕伤。

4、探讨:孩子在何时还应留意排好队?为何?

幼儿教师启发孩子回想哪一些时候容易出现挤撞,例如:进门出门时;上楼梯下楼梯时、荡秋千时等等都容易_,发生意外伤害。

幼儿教师总结:大伙儿集体出动、教学时都应排队,明白礼让,有次序的教学,从相反的方面说,非常容易出现危险,亦是不礼貌的。

渗透方法:

在一天教学的各过程,例如:集体入厕、集体饮水、进出教学室、集体游戏等都给孩子渗透排队、不推不挤、有次序的开展教学。

爸爸妈妈们工作:

请孩子在生活里,融合上楼梯下楼梯、进出门、公众场合等场景对孩子开展互相礼让、服从公共次序等的品行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感恩教师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教师,班会,全文共 909 字

+ 加入清单

班级:高一(3) 执教老师:孔爱云

时间:9月23日

主题:校纪校规教育

目标:配合学校对高一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让学生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加强校纪校规教育。

主持人:谢菁(甲)刘欢(乙)

参加对象:高一(3)班全体同学,班主任老师,支部书记魏虎根

一、主持人开场白:

甲: 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成绩。

乙: 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才会有良好的学习环境。

甲: 我们憧憬美好的未来!

乙: 我们要从现在做起!

甲乙合:高一(3)班校纪校规教育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制定班级公约

甲:同学们自己思考,举手发言,提出一条班规。

乙:我把这一条班规写在黑板上。

1、早晨、中午准时到校

2、校服统一着装;不佩带首饰,不染发,不烫发;男生不留长发

3、早操出场做到快、静、齐,两操规范

4、自休课保持安静,课间不追逐打闹

5、两分钟预备铃保持安静,上课时遵守纪律,不随便说话

6、黑板、讲台保持干净整洁

7、体育课上课时不能进教室;体育课下课后不能在操场上玩耍

8、作业认真,按时完成,不抄袭

9、互帮互助,携手前进,同学之间和睦相处

10、热爱劳动,做好值日工作

11、认真学习,做到多学、多看、多做、多问

12、热爱班级体,有团结精神

甲:这些是我们自己制定的纪律,大家能做到吗?

全班:能做到!(声音整齐、响亮)

乙:让我们鼓掌通过,请领导和老师看我们的表现吧!(掌声)

三、表演节目

1、诗歌朗诵:《真情》。

2、辩论赛:辩论题“有规章制度好,还是没有规章制度好”。

分两组辩论,每组四人。在论辩中明确认识,以便今后规章制度能顺利执行。

3小品表演:批判乱丢垃圾的现象。

4歌曲演唱:《童年》

5数字计算游戏:比比谁聪明,计算速度快。

四、请魏书记讲话:

(奖励这次主题班会表现突出的同学,颁发奖品。)

魏书记:很高兴能够参加高一(3)班的主题班会,我们同学很有热情,多才多艺。我感觉我们的班级是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有几位同学口才很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望同学们继续努力。

五、班主任总结:

我们的主题班会气氛热烈,形式多样。大家参与意识强,参与人数多。明确了校纪校规,达到了理想的效果。希望大家言行一致,在实际行动中完善自我。

六、主持人:现在我宣布高一(3)班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安全主题班会活动方案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班会,设计,全文共 1603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自我实践,让他们知道一些常见的交通信号、交通标志和交通标线的作用。

2、让学生熟知自己要遵守的有关交通法规。

3、教育学生要从小服从交警的指挥,注意交通安全

【教学重点】

1、通过学生的自我实践,让他们知道一些常见的交通信号、交通标志和交通标线的作用。

2、让学生熟知自己要遵守的有关交通法规。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要从小服从交警的指挥,注意交通安全。

活动时间】

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明确活动内容

1、同学们,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句话:“高高兴兴出门去,平平安安回家来。”那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呢?

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各抒己见。

3、小结:是啊!这说的是我们每一个人出门时,时刻不能忘了要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平安、愉快。

4、今天,我们学习一些有关交通方面的知识。

二、交流,介绍搜集到的交通标志。

1、出门在外,为了保障人身安全,保证道路的畅通,我们除了要服从交警的指挥,还要遵从永不下岗的“交通警”的规定。

2、同学们,永不下岗的“交通警”指什么?

(各种交通信号、交通标志和交通标线。)

3、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就是交通信号,它指示车辆什么时候可以通行,可以转弯;什么时候不可以通行,不可以转弯。

4、除了交通信号,还有100多种交通标志和交通标线。你们搜集到哪些交通标志,交通标线呢?展示出来给大家看看,介绍一下它的意思。并说说它是属于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还是指路标志?

5、同学们,你们发现哪些地方有这样的交通信号、标志、标线呢?在这些地方,为什么要用这些信号规定人们怎样做呢?不按这样的规定做会产生怎样的不良后果?

6、学生交流。

例:

①在各个十字路口,有红绿灯信号。

②在各个学校门口,有禁止鸣笛的标志和减速标志。

③在前方连续转弯的标志,提醒司机引起注意。

④在繁华的商业街上,有多条人行横道线。

⑤在各个大商场、超市等的门口,会有停车标志。

⑥在高速公路上,常会看到禁止行人穿行的标志。

⑦在一些三岔路口,会有车辆只准右转的标志。

7、如果人们不按这样的规定做,会产生怎样的不良后果呢?小组交流汇报。

8、小结:今天同学们认识了这么多的交通信号、标志、标线。相信你们在生活中看到了,一定会按它的指示,遵守这些交通规则的。

三、讨论,小学生该遵守的交通规则。

1、交通安全是人人要注意的。我们小学生年龄小,如果上街不遵守交通规则,遇到了紧急情况更会不知所措,所以,为了自身的安全,我们一定要切记安全第一,规则第一。

2、那么,你想到了,或向交警叔叔请教到了,我们小学生主要要遵守哪些交通规则呢?

3、学生讨论,交流,后小结。

4、我们小学生主要要遵守以下交通规则:

①不闯红灯。

②不在马路上奔跑,打闹。

③走路要走人行道,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线。

④不满12周岁的儿童不骑自行车上街。

⑤乘坐摩托车要戴好安全帽。

5、小结:同学们,这些交通规则,一定也牢记心中了。

四、服从交警的指挥,尊重交警的劳动。

不管是在刺骨的寒风中,还是在炎炎的烈日下,交警叔叔都坚守岗位维持交通秩序,保障车辆,行人的安全,畅通。他们的工作是多么辛苦啊。所以,我们一定要尊重他们的辛勤劳动,服从交警的指挥。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来表达我们对交警叔叔的尊敬呢?

1、学生讨论,交流。

①假日,星期天做小小交通协管员,帮助交警叔叔维持交通。

②慰问交警叔叔,如夏天给他们送水等。

③宣传交通知识,让人们都来遵守交通规则。

④学习交警叔叔不怕困难的精神,刻苦学习,长大也为社会作贡献。

五、活动总结

今天,同学们交流了很多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识。说明大家在课外都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勇于实践,所以掌握到了许多书面上没有的知识。这些知识对我们的生活实践是非常有帮助的。今后,我们还要坚持这样做,让我们的生活更轻松,更愉快。

板书:

交通安全

红灯停,绿灯行;斑马线上可通行。

马路上,别打闹;危险处处要提防。

交通标志牢牢记;人人遵守保安宁。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八年级上册语文《梦回繁华》教案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二,设计,全文共 3762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把握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第1课时《饮酒》(其五)《春望》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边塞诗”“咏志诗”等都大放光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类体裁的杰出作品。

二、教学新课

饮酒(其五)

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朗读诗歌

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文学家、诗人。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等。

陶渊明二十九岁时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饮酒》组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后,饮酒即兴所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此为第五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

2.明确诗歌节奏,自由朗读诗歌。

3.请一个学生朗读。

目标导学二:梳理诗意,解说内容

请结合文中注释自译全诗。

提示:住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请问你为什么能够这样呢?(是因为)心灵避离尘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无意中见到南山胜景绝妙。傍晚山色秀丽,飞鸟们一起结伴回巢。这里面有人生的真谛,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目标导学三:深入赏析,把握情感

1.本诗流露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表达了诗人厌倦官场腐败,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真意,获得恬静心境的思想感情。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见”字能否改为“望”字?为什么?

明确:“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而“望”字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

明确: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4.本诗是如何将记叙、描写、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请简要评析。

明确:“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是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的生活环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是描写,细致地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悠然”的心境;“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抒情,“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春望

目标导学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地放声朗读,至少读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点名读,正音。注意“搔(sāo)、簪(zān)”是平舌音。

思考:本诗主要描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本诗描述了诗人困居长安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他忧国思家的情感,反映了他热爱国家、眷恋亲人的美好情操。

目标导学二:品味诗句,描绘画面

1.诗歌的首联写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各有什么特点?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写了国、山河、城、草木四种景象。国破,山河依旧;城春,草木深。这是一幅沦陷中的长安城的破败景象: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使人满目凄然。

2.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学生可能有两种看法。一种看法是那娇艳的花也因感时伤别而泪水纵横,那无忧的鸟也一改往日动听的歌喉而发出让人惊心的啼叫。另一种看法是诗人伫立在娇艳的花旁,听着掠空而过的鸟儿婉转的啼叫,心里嗔怪它们的无情而流下了伤时恨别的泪水。(言之成理即可)

3.想象颈联、尾联的形象及画面。

明确:烽火连天,兵荒马乱,“家书”承载着亲人的牵挂和眷念。诗人盼望得到一封家书,然而终归是失望,我们仿佛看到诗人满头白发如冰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

第2课时《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

一、导入新课

讲述李贺以诗求见韩愈的故事。内容如下:

元和二年深秋的一天,小青年李贺带着一首诗去求见韩愈。当时,韩愈刚把客人送走,非常疲倦,准备休息。当他的门人把这首诗送给他时,他一边脱着衣服,一边很随意地看了送过来的诗歌。可是,当他看到开头两句诗时,便大为震惊,连忙请李贺进来详谈。而这首仅以开头两句就打动韩愈的诗,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雁门太守行》。

二、教学新课

雁门太守行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朗读诗歌

1.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他是唐代中期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年少时在诗歌创作上就已有成就,有“诗鬼”之称。一生抑郁,27岁病逝。他的诗常以描写想象中的或听说的战争场面,表达自己以死报国的决心和立功的壮志。

2.学生自由地放声朗读,至少读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目标导学二:品味诗句,深入赏析

1.首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明确:首句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2.第三、四句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战争的?

明确:作者没有从正面描绘两军短兵相接、兵刃交加的厮杀场面,而是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写战斗的激烈和悲壮。用呜咽的角声、紫色的血迹,渲染悲壮惨烈的气氛,写出了激战中边塞风光的悲壮之美。

3.最后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两句诗点明主旨,活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4.李贺写诗,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试以这首诗为例具体说明。

明确: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紫红色,不但鲜明浓艳,而且它们跟黑色、秋色、玉白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赤壁

目标导学一:朗读诗歌,感知大意

读准节奏,初步感知诗的大意。

提示: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泥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目标导学二:合作探究,深入赏析

1.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明确: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引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历史眼光?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杜牧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反映了他敏锐的历史眼光和独到的见识: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历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这两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这句诗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豪气与自信。

3.有人认为,杜牧只关心两个美女的命运,而不关心国家和人民的安危。对此,你有何看法?

明确:杜牧用的是以小见大的写法,“锁二乔”是作为东吴政权灭亡的特征而出现的,用两个美女的命运来象征国家的命运,更为形象贴切,耐人寻味。

渔家傲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朗读诗词

1.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宋代女词人。其诗文并美,尤长于词,其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艺术技巧很高,形式上擅用白描手法,力求创新。语言清丽雅洁,明白如话,富有生活气息,人称“易安体”。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辑有《李清照集笺注》。

在词的创作,李清照是继柳永、秦观、周邦彦之后又一的婉约派词人。她的词清新婉转、幽怨凄恻,极富抒情性。但这首《渔家傲》却表现出非常不同的风格,它气势磅礴,音调铿锵,是李清照词中最别具一格的杰作。

2.反复诵读,把握节奏和韵律。

目标导学二:理解词意,概括主旨

1.理解词句的含义。

(1)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明确: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词人把低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2)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明确:词人在梦中飞上了天空,见到了天帝,天帝询问她的去向。上阕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3)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明确:“路长”“日暮”写出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感受。“谩有惊人句”,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不满之情。

(4)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明确:表达了词人决心要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远去,奔向缥缈的神山寻求幸福。

2.概括这首词的主旨。

明确:该词通过梦境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通过回答天帝的问话,直抒胸臆,感叹自己空有卓越的才华,虽辛苦求索,终因遭逢不幸,未能找到光明。表达了词人烦闷的心情,充分地表现了词人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反思

可取之处

反复诵读诗歌是理解诗意和情感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从诵读入手,精讲多读,以读带品。品读时,要求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读出作者所表达的内在感情。

不足之处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重点,但有些学生还是难以通过诗词内容来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主题班会工作总结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工作总结,适用行业岗位:班会,全文共 902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的安全管理,提高消防工作意识,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确保我校消防安全。我校以“消防安全宣传月”为契机,结合本校实际,积极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月系列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机构建全

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责任明确、分工细致。

二、计划周密完善

制定了详细周全的活动计划。建立和完善了消防应急预案,组建了应急小分队,责任到人,并适时进行了消防演练,使消防安全工作深入人心。

11月21号下午3点,随着紧急刺耳的警报声想起,学生们迅速从各个教室内跑出来,靠墙、低头、弯腰,按照疏散线路迅速撤离。只见他们一个个表情严肃,有序地从各个通道口撤离“火灾”现场。每个楼道口负责疏散的校行政、教师按照预先的应急演习方案指导学生疏散,以免慌乱中出现拥挤或者踩伤学生现象。学生们逃生到安全场地之后,按照自己班级所在的位置迅速排成方队蹲在地上,观看消防队员的消防演练。

通过本次消防演练,使师生树立了“居安思危、有备无患”的消防观念,掌握了“预防为主、救火及时、逃生有法”的消防知识,为校园安全工作夯实了基础。

三、宣传形式多样

1、通过国旗下讲话,让广大师生了解掌握防火知识、自救方法等。2、利用板报、横幅、红领巾广播等渠道对学生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学习掌握安全知识,增加防范意识,从而使师生树立了“居安思危、有备无患”的消防观念。

3、开好消防安全教育的主题班会。各班充分利用班会时间,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知道的消防安全知识及做法。班主任根据班级学生情况生动灵活地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宣传,让同学们了解到更多的消防安全知识。

4、开展“消防安全到家庭”宣传活动,向社会、家长作宣传,创建良好的社会稳定局面。体现了“强化安全管理,共建和谐校园”,为共建和谐社会而努力。本次“消防安全宣传月”系列活动突出了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深入开展消防安全教育,狠抓了学生消防安全防范,形成了家庭、学校、社会合力,提高了全体师生的安全自护自救能力。

通过开展消防宣传月系列活动,进一步深化了我校“安全文明校园”的创建工作,切实落实各项安全制度和措施,加强了校园安全稳定工作,为共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学生,全文共 1260 字

+ 加入清单

一、设计背景

本学期开学不久,我发现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自卑情况较为严重。作为六年级的小学生,能正确地了解、对待自己是很重要的,它能直接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帮助学生肯定自身积极的方面,并且学会发现别人的长处,逐步提高自身理解、自我评价的水平,使学生更好地悦纳自己,增强学生继续前进的信心,更有效地提高学习动力。

二、活动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引导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长处

2、引导学生学会发现他人的长处,肯定他人的优点。

三、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节目。

四、活动内容与方式

1、引入课题:这几天,我发现有二位同学不太高兴。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让他们自己来说说吧。

(学生角色扮演)一个个子矮、一个成绩不佳

2、听了这二位同学的心里话,你觉得他们的想法对不对?为什么?请大家先在小组内选择其中一位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讨论。)

3、同学们说得真好!是呀,这些同学身上不是没有优点,而是缺乏发现,缺乏欣赏自己。让我们——欣赏我自己吧。

4、那么,你能找找自己身上的优点吗?请说给组内的小伙伴听,自己发现多少就说多少,让大家一起来分享你的快乐。小组内的同学要数一数他到底说了几条,等会儿评评小组内谁找到的优点最多。

(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到组内了解情况,并表扬或摸摸在说自己优点的学生的头)

5、评一评,小组内谁找到的优点最多?请各组找到优点的同学站起来。

(各组找到优点最多的起立,教师询问优点有几条)

6、你们真棒!能发现自己那么多优点!大家为他们鼓鼓掌吧!

7、可是,有的同学不太善于欣赏自己,你们组内不太欣赏自己的同学有没有?没关系,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帮帮他们,愿意吗?好,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优点大轰炸”!优点怎么能“轰炸”呢?“优点轰炸”其实就是大家一起给这位不太能欣赏自己的同学找优点,找出很多优点来赞美他。

8、教师介绍游戏规则。

9、同学们进行游戏。

10、同学们,你们玩了这个游戏,是不是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看到了自己更多的优点了呢?把自己又发现的优点在小组内分享一下吧!

(小组再次交流,气氛热烈,教师参与其中。)

11、我们拥有那么多优点,有那么多长处,愿意在大家面前露一手吗?

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吧。等会儿在全班面前交流。

(学生在小组内热烈交流)

12、愿意和大家分享成功和快乐的同学,不用举手,请自己上台吧!

(学生展示自己,有唱歌跳舞的、朗诵诗歌的,有展示书法作品、绘画作品的,有翻跟斗、跳绳的……学生饶有兴趣地看表演。教师适时称赞,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13、同学们真有信心,真能干!今天,我特意写了一首小诗,送给大家,希望大家喜欢。

师(朗诵):

欣赏自己

也许你想成为太阳,也许你想成为一棵大树。

如果做不了太阳,就做星星吧,

在天空的一角发光;

如果做不了大树,就做小草吧,

以自己的绿色装点希望;

亲爱的朋友,欣赏自己吧!

因为你有比别人更美好的地方。

14、教师小结。

五、课外延伸

今天收到的优点贴在自己床头,每天起床后大声地读三遍。

六、活动效果

学生通过这节课,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对学习有了信心,更爱学习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七年级历史上册《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一,全文共 1347 字

+ 加入清单

●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成就: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郦道元和《水经注》。

(二)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引导学生感受祖冲之等科学家热爱科学、不断创新、坚忍不拔、刻苦钻研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刻苦学习的态度。

●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郦道元和《水经注》。

(二)教学难点

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过程和方法。

● 教法和学法

教法:讲授法、图示法、设疑解答法、分析综合法

学法:阅读法、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法。

●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 课时安排 1课时

●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在遥远的太空,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是以一位中国古代的科学家名字命名的,而且这个人还是咱们的河北老乡,他是谁呢?【祖冲之】 出示多媒体图片,生动介绍引言中的关于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和太阳系中有一颗小行星都是以祖冲之的名字命名的,启发学生对祖冲之这位世界文化名人和以他为代表的魏晋南北朝优秀科技成果的重视和兴趣。从而导入新课,学习以祖冲之为代表的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板书)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祖冲之和圆周率(板书)

教师安排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以小组为单位概括归纳祖冲之的主要成就,并找出他在数学方面的最主要成就。

(二)、贾思勰和《齐民要术》(板书)

1、简介贾思勰的生平。

贾思勰,南北朝北魏人。据考证,贾思勰是山东益都(今山东寿光县)人,出生于公元5世纪末的北魏孝文帝时期。他的足迹遍及今山西、河南、河北及山东各地。考察这些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后来他又从事过农业、畜牧业的实践。大约在553~554年,写成《齐民要术》这部农书。

[教师讲解]书名《齐民要术》中的“齐”字,据贾思勰在序言开端的解释是:《史记》曰:齐人无盖藏。如淳注曰:齐,无贵贱,故谓之“齐人”者古,今言“平人”也。翻译过来,这四个字的意思就是:一般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方法,而其中心与出发点是农业。

(三)、郦道元和《水经注》(板书)

[教师介绍]在郦道元之前,我国已有不少地理名著。如《山海经》《禹贡》等。到了三国时期,有人对当时全国的河流水道进行了专门研究,写成了《水经》一书。《水经》是

一部专门研究河流水道的书籍,共记述全国主要河流137条,原文1万文字,文字相当简略,没有把水道的来龙去脉和详细情况说清楚。《水经》的作者至今尚无定论。郦道元认为许多古代地理书籍的记载过于简单,不能全面详尽地把祖国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的情况描述下来。于是,他选择《水经》作底本,采用作注的形式,撰写一部综合性的地理专著。这部巨著对后世有广泛的影响。它不仅受到后世地理学家的重视,也为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农田水利学家、文学家所重视。

(课堂总结)

本课重点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成就,展现了本时期我国在数学、农学、地理学等方面的突出成就。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融合的趋势不断加强,南方经济得到空前发展。这些特点必然反映到科技上。这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有了新的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八年级上册语文《三峡》教案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二,设计,全文共 1639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提高朗读能力,在读准字音的同时要能读出感情;

2.了解由抑到扬的写作手法以及培养由事物引发哲思的能力;

3.体会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活着的情感,树立对动物追求自身生命意义的理解和尊重。

教学重难点:

由抑到扬的写作手法的掌握 难点:对生命的意义的理解

教学方法 :提问法、引导法 学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课前让学生收集关于蝉的成语,比赛说出找到的成语)

蝉不知雪:知了夏天生,秋天死,看不到雪。比喻人见闻不广。

蝉翼为重,千钧为轻:把蝉的翅膀看成是重的,三万斤的重量看成是亲轻的。喻

指是非颠倒,真伪混淆。

春蛙秋蝉:春天蛙叫,秋天蝉鸣。比喻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 功薄蝉翼:功劳象蝉的翅膀那样微薄。形容功劳很小。常用作谦词。

寒蝉凄切:寒蝉:冷天里的知了。天冷时,知了发出凄惨而低沉的声音。文艺作

品中多用以烘托悲凉的气氛和情调。

金蝉脱壳: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一层壳。比喻用计脱身,使人不能及时发觉。 噤若寒蝉:噤:闭口不作声。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

不敢说话。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

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

蝉喘雷干:蝉:昆虫名,知了;干:空。蝉喘息,雷声净。形容酷热干旱。

(同学们喜不喜欢蝉?那我们今天就要学习一篇关于蝉的文章,看看作者笔下的蝉是不是和成语当中的蝉感觉一样。)

二、初步感知,读熟《蝉》

1.请大家齐读一遍课文,注意结合预习,读准字音。 ——设计意图:对文章进行正音训练,积累生字词。

2.读过课文,你们觉得蝉还烦不烦?你们还喜不喜欢蝉?

三、整体感知,了解“蝉” “蝉之烦”

1.作者为什么说蝉的叫声是“烦人的聒聒”? (蝉鸣得早,知知不休,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

追问:因为蝉打扰了我们人类,就觉得它烦,你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安排讨论)

“蝉之恕”

1.我们知道,作者最终宽恕蝉“烦人的聒聒”,从文章当中我们可以找到哪些作者宽恕的原因?

(预设答案:病蝉可怜、小小的却响彻夏天、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好好的过活90天)

2.“我”和朋友进行了第一次“对话”,请找出来,说说这次对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我”认为仅仅是一个夏天的时间却是蝉的一辈子,通过用17年和一夏三个月的时间对举,说明人类不能以自我为中心,用自己的价值尺度去衡量蝉,以我们自己的好恶去苛责蝉。)

“蝉之敬”

1.文中作者与朋友进行的第二次“对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17年埋在土中,出来就活一个夏天,但即使只有九十天,也要好好地过活,这就是蝉生命的意义,在属于他的那个夏天里,拼尽它小小躯体额全部力量去响彻一个夏天。

2.蝉的生命的意义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除了赞美之外。也意在唤醒人类向蝉学习:好好过活,热爱生命;理解、尊重蝉)

“蝉之悟”

1.我们已经了解到蝉的生命的意义了,那么老师要请大家思考这么几个问题:对待自然万

物,人类应该采取何种态度?只有人类的生命和事业才是有意义的吗?人类如何和其他动物和谐相处?

(生命需要相互理解、尊重进而关爱)

2.作者最初表达对蝉态度的贬抑,而最后表现对蝉的态度褒扬,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法?有什么作用?

(欲扬先抑,是褒扬显得尤为突出)

四、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读出对蝉的感情,体会作者由日常小事物引发的对人生的感想。

五、作业

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话要对周瘦鹃说的吗?请写下来,言之有理即可。 ——设计意图:这是对课堂的迁移,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同时也是对学生课外阅读量的一种扩大,取得互文解读的效果。

在大热的几天里,一天到晚,总可听得蝉声如沸,小园里树木多,所以蝉也特别多,便织成了一片交响乐,简直闹得人心烦意乱。天气越热,蝉也越闹,清早就闹了起来,直闹到夕阳西下时,还是无休无歇。听它们的声音,似乎在唤“知了!知了!”所以蝉的别名就叫知了。但不知它们成日的唤着知了知了,到底知道了什么。【周瘦鹃:《苏州游踪》】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教育主题第一课班会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班会,全文共 415 字

+ 加入清单

论兴趣和特长的重要性

活动主题

本学期已经接近尾声,学校的兴趣班也开了将近一个学期,为了检查学生在兴趣班中学到的知识技能以及让更多的学生正确对待和认识自己的兴趣,从而把兴趣转化为特长,学校在本周设定的班会主题是“论兴趣和特长的重要性”。

活动目的

1.让学生体会拥有兴趣的重要性,特别是特长。

2.发挥学生的独立思维,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兴趣并去学习和发展。

3.通过活动,使学生能够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建立自信心,以健康心态面对人生。

活动时间

20__年12月21日晚自习

活动地点

教学楼315

参与人员

15电商3班全体同学

活动过程

让部分参加兴趣班的同学上台演讲上兴趣班的重要性。老师做总结。最后布置同学们写一篇“论兴趣与特长对人生的重要性”。

活动总结

通过这次班会,同学们对兴趣和特长的认识又进了一步,有很多没有参加兴趣班的同学都说下学期要去兴趣班,要把自己的兴趣坚持到底,把兴趣转化成特长。但是有个别同学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处于迷茫的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小学一年级班会课教案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一年级,班会,设计,全文共 671 字

+ 加入清单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叫大家讨论了小猪为 什么把猫画成了一只大怪物,找到答案了吗?

二、读中感悟

1、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如下词语

小松鼠 连忙

小山羊 马上

小白鹅 立刻

课件随机点击出小猫的变化,边看边想:你们看到什么?

2、指名读第八自然段

3、你最喜欢哪一段,找出来读一读,想想怎样读更好。

4、小组交流。

5、教师检查。(有选择地学习2—7自然段,同时结合理解“好看、漂亮、神气、马上、立刻”等词语,练习“马上、连忙、立刻”说话,并重点指导表情朗读小松鼠、小山羊、小白鹅说的话。

6、分角色表情朗读

7、教师小结

三、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1、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你有什么话要对小猪说?

2、你能帮小猪把这个大怪物变回可爱的小猫吗?

四、延伸课文

1、开展小组带头饰表演,进行竞赛,争取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机会。(课前学生准备头饰,教师准备音乐)。

2、教师忠结

五、布置作业

1、把自己喜欢的词语采摘到词语花蓝。

2、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六、同步练习:

1、 用下面的词写一句话。

立刻

马上

连忙

2、 把下面的词语排成句子。

(1)、小猪 小花猫 画了 的身上 翅膀 在 一对

(2)、天天 跟着 妈妈 小青蛙 去 害虫 捉

小 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童话故事,知道小猪因为自己没主见,轻信小松鼠、小山羊和小白鹅的话,将原本可爱的小花猫画成一只大怪物。大家可不要学小猪,对于别人的建议,我们要先思考,对的接纳,不对的绝不能盲目接纳。

板 书:

19 小 猪 画 画

小松鼠 把 猫 的 尾巴 画 粗 大

小山羊 把 猫 的 头 画 角 大 怪 物

小白鹅 把 猫 的 身子 画 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八年级上册语文《三峡》教案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二,设计,全文共 1178 字

+ 加入清单

一、设计思路

《记承天寺夜游》和《答谢中书书》安排在第三单元第十课的短文两篇中。预习提示提示了两个重点:

1、面对风景,只有拥有发现美的眼光和感受美的心情,才能真正领会到其中的美。默读课文,展开联想与想象,体会两位作者发现的美和寄寓的情。

2、朗读课文,体会两篇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

概括的说,就是景,情和语言。就两篇文章而言,《答谢中书书》理解起来比《记承天寺夜游》要容易一些。

《记承天寺夜游》写景就一句话,而且就写了一种景__月亮,空明,似乎还带着凄清。明月千里,情思万种,谁解其中滋味?千年之前的那个灵魂在这个有月的夜晚到底思想了什么?这是对学生来说,是难以理解的。

那怎样才能十几岁的让孩子领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呢?经再三思考,我决定采用对比阅读的方法来教学。

通过对比,也许能让学生更容易走进作者的内心。

二、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能够借助课下注释理解文章内容。

2、比较阅读,感受景物描写和语言节奏传达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刚学过的《三峡》一文写道: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而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写道: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二者都写到猿啼,请同学们读一读,看看二者传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呢?(一个凄凉,一个愉悦),是啊,同一种景物在不同人的眼里,因心境不同而色彩不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记承天寺夜游》,景物描写中又会传达出怎样的情感呢?

(二)、朗读 感知文本

1、教师示范读 学生自由读 学生个读 小组赛读

2、读讲结合,同桌互讲,借助课下注释,梳理文章内容

3、小组讨论,解决疑问

文言积累

念,想到

盖,句首语气词,这里可以译为“原来是”。

但,只。

耳:语气词, 相当于“而已”意思是“罢了”。

翻译: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三)、变读 理清层次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反复朗读,说说这样变的理由

叙事—写景—议论抒情

(四)、比读 体会情感

比较两段写景的文字: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从两个方面进行比较

1、两段文字所写景物有什么不同?

2、两段文字句式有何不同?

(五)、背景 知人论世

出示背景资料,体会景中所寓的情感

作者:氤氲兰香

链接:

来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小学一年级班会课教案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一年级,班会,设计,全文共 1312 字

+ 加入清单

一、活动目的:

在儿童行为危险期,儿童对周围世界尚在逐步摸索、认识之中,缺乏自我保护能力,所以,树立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教学生懂得珍爱生命的含义。

掌握一定的自护知识,让学生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学会从容对待,不急躁,不慌张

二:活动人员:

一(2)班全体学生

三、活动准备:

结合社会上发生的一些具体事件,向学生宣传自护的重要性。

每天给学生将一则关于自护的小常识,以积累经验。

四、活动过程:

1、主持人(男):同2、学们,3、你们知道什么对于人来说,4、是最重要的吗?对,5、就是生命。生命对于人来说只有一次,6、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它。在日常生活中,7、有时会遇到危险。我们要遇事不8、慌张,9、学会保护自己,10、防止受到伤害。(女):没错,11、珍爱生命,12、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13、对于我们小学生非常重要。前不14、久,15、一所小学课间休息时,16、因为同17、学们互相追赶,18、造成在楼梯口处,19、一些同20、学拥挤致伤亡。类似的事件还有很多。(男):看来,21、我们真应该提高这方面的意识了。是不22、是,同23、学们?

24、[放录音:一阵铃声---全体同25、学注意,26、紧急通知,27、地震28、局预报北京东南地区发生地震,29、将要危及到我们地区。师:同30、学们,31、你会怎样做?表演出你的反应。(全体行动。)10秒之后吹哨停止。察看同32、学们的做法。(学生静止动作)师:(选取不同33、做法的同34、学说理由)。师:同35、学们的做法都对,36、但是,37、还应注意一个问题,38、当遇到这种情况时,39、大家的心情都很着急、害怕,40、肯定会有很多人往外涌,41、这时,42、应注意不43、要推挤,44、以免造成其他伤害。主持人(男):周老师提醒的对,45、遇到紧急情况一定要镇静,46、不47、要慌。采取正确的方法以保住生命。

48、[短剧:陌生人来敲门]你一个人在家时,49、忽然有人敲响了大门。你走到门口透过门镜一看,50、敲门的人你并不51、认识,52、这是你该怎么办?家长扮演陌生人:①我是你爸爸的同53、事,54、请你开门。(学生没开门)②我是煤气公司修煤气的,55、请你开门。(学生开门)主持人请同56、学评价。主持人:电话号码要记牢,57、下面就请同58、学们看看这些号码,59、你知道吗?

电话号码:110---我是110,遇到坏人报告我,除害公正没的说。120---我是120,生病急救报告我,救死扶伤没得说。119---我是119,遇到火灾报告我,灭火救人没得说。我们三个,要牢记,随打随到帮助你

60、马路应走。3、红灯,61、绿灯。4、乘车时,62、不63、要把头或胳膊伸出。5、手湿时动电器开关。6、火警电话号码是。7、匪警电话号码是。8、外出遇到意外情况或迷路时应找。9、自己一人在家时,64、应注意:电;火;煤气;不65、给陌生人。

主持人:同学们,请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吧,从小学会自护方法,将受益一生。最后,让我们在这四句话中结束今天的班会吧:

交通标志会识别,防火用电有方法,

父母单位和电话,有事联系不害怕,

游戏场所选择好,安全第一最重要。

自护常识要掌握,自护能力要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初中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教案_教师工作计划_网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初中,班会,教师,全文共 1307 字

+ 加入清单

2020初中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教案

终于暑假已经快要结束,学生全部都快开学了,那么开学就会迎来开学第一课,老师需要提前准备好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初中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教案,希望能帮到大家!

初中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教案篇一

班会目的:

培养高素质学生,让学生了解在学校中能做的与不能做的。

班会口号:

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统一要求

1、见到客人统一问老师好。

2、进入校门不拥挤,要慢走,上下楼梯不拥挤,要互相谦让。

3、在规定的地点玩耍做有益游戏,不在楼道内追跑打闹。

4、注意自己的仪表,每班要专门派一名同学每天检查学生的个人卫生情况。学校每个星期不定期检查。

5、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乱丢东西,见到废纸等垃圾物能够主动捡起来放到垃圾桶里。

6、升、降国旗时,立正、行规范礼(队礼或注目礼)。

具体要求

遵照由易到难、分层递进原则,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一层次:

(一)行为习惯

1、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请、您、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

2、对老师有礼貌,见到老师要问好(老师好)。

3、诚实,不说谎话,不说脏话,知错就改。不打架,不骂人。

4、不做危险游戏,课间休息不追跑。

5、爱护公物,不在墙壁和课桌上乱写乱画,不随地吐痰。

(二)学习习惯

1、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

2、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

3、上课注意听讲,爱动脑筋,大胆发言,不交头接耳说话,不做小动作。

4、按时、独立完成作业,回家后先做作业,不用家长督促。

5、书写规范,读写姿势要端正,达到三个一(一尺、一寸、一拳头)。

(三)生活习惯

1、认真及时的做值日。

2、自己的物品摆放整齐,自己整理书包。

3、不吃零食,不带零食,不买零食。

4、不乱扔东西,见废纸、垃圾等东西要捡起来放入垃圾桶。

第二层次:

(一)行为习惯

1、不打架、不骂人、不起、叫绰号。

2、课间不在教室和楼道内追逐喧哗,做有益的游戏。

3、礼貌待客,学校来客人时主动问好,并为客人引路。

4、爱护绿化,不攀折花木,不践踏绿地。

5、同学有困难要热情帮助,不欺负弱小。

(二)学习习惯

1、课上专心听讲,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老师不在时也能自觉遵守纪律。

2、学会课前预习,课后认真复习,不懂就问。

3、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4、自觉阅读有益的课外读物,并做摘记。

5、认真做广播操、武术操、眼保健操。

(三)生活习惯

1、积极主动做值日,自己的东西自己整理。

2、体贴父母,帮父母做扫地、擦窗、刷碗等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3、勤洗头、洗澡,自己洗各种衣物,把干净的衣物叠好。

4、不乱所东西,见到废纸等垃圾物要捡起来放到垃圾桶里。

5、不乱花零钱,不在校外小摊上买零食等东西。

第三层次:

(一)行为习惯

1、认真听取父母、老师的教育,不任性,与长辈有不同意见时要多沟通。

2、不说粗话、脏话;不打架、不骂人、不起、叫绰号。

3、热心帮助别人,能主动帮助其他同学,遇事多为别人着想,不欺负弱小。

4、爱护公共设施,不在学校墙壁、课桌或建筑物上涂抹乱画,爱护绿化,不攀折花木,不践踏绿地。

5、不做危险游戏:不在楼梯扶手上滑,不拿危险物品打闹,不从高处下跳等等。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高中必修四《拿来主义》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高中,全文共 2777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杂文特点 2 掌握先破后立的论证方式及几种论证方法:因果论证 类比论证 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过程与方法:体会鲁迅杂文幽默犀利的语言特色以及讽刺、反语手法的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明确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批判地继承。领会“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说理的方法,学习因果论证的写作方法。

2、领会鲁迅杂文语言的特点

3、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

教学步骤

一[导 入]

二作者简介、杂文特点和写作背景

三 研读课文

1思考:“拿来”的观点是在哪一段提出来地,是从哪一段开始阐述的?

明确:第2段点到“拿来”后,第5、6段再次点到,直到第7段,才开始正面阐述“拿来主义”这一主张。

2快速阅读课文的一到六小节,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1)什么是“闭关主义”呢?作者是怎么否定它的?

(2)“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作者这样说有依据吗?

(3)品味其中的语言“不知后事如何”“捧”“挂”“发扬国光”“算得显出一点进步”

① “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但终不知后来如何”——诙谐调侃,暗示反动当局借展览之名,行盗卖之实。

② “还有几位大师……叫做‘发扬国光’”——“捧”、“挂”表示恭敬、庄重,张扬的字眼与“几张”这微小的数目形成强烈反差,极尽奚落、讽刺意味。“大师”与“发扬国光”用表示否定的引号,形成“反语”。

③“活人代了古董……进步了”——讽刺卖国行径愈演愈烈。

(4)怎样否定“送去主义”的呢? 用什么论证方法?

(5)品味句子:‘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些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摩登”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6)“送来”的都是些什么东西?作者用一个成语来给这些东西定位,是哪个成语?。

这种“送来”的本质是什么呢?

四质疑

五小结

六延伸探究

1、从中外历史发展的角度举例分析什么是“拿来”和“送来”,并说明其产生的后果。

【提示】胡服骑射,北魏孝文帝改革,日本的“遣唐使”,中国的“四大发明”向欧洲的输出,黄道婆把先进的纺织技术带到海南,不同时期粮食作物的引进等等,各国各民族之间“拿来”“拿去”促进了各国各民族乃至全世界的巨大发展。外国向中国学习并“拿去”中国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比如说丝绸、茶叶与瓷器以及“四大发明”等)的同时,却并没有哪个国家“拿去”中国摧残人性的丑陋的“三寸金莲”。而帝国主义强行“送来”的鸦片导致了中国的鸦片战争,极为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最大的事件。

五作业:预习后面的课文,体会文中比喻论证的妙处和各比喻的具体含义。

板书

——枪炮打破了大门,又碰了一串钉子 惧外

送古董

送画 媚外求荣

送活人

只是给与

不想取得

类 比

地大物博

慷慨大度

《拿来主义》教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体会杂文特点 2 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探究领会比喻论证的好处 体会鲁迅杂文幽默犀利的语言特色以及讽刺、反语手法的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明确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批判地继承。领会“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说理的方法,学习因果论证的写作方法。

2、领会鲁迅杂文语言的特点

3、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

一导入

由大小S到北大讲学的事件讲起

二、研读课文

1:读课文,文中的“大宅子”比喻什么?这是什么论证方法?文中的穷青年,对“大宅子”,有多少种态度呢?

明确:对待“大宅子”的态度和方法有:

① 孱头徘徊不敢走进门 (怯懦 害怕继承 拒绝借鉴 逃避主义)

② 昏蛋放一把火烧光 (盲目排外 全盘否定 虚无主义)

③ 废物欣欣然接受一切 (崇洋媚外 全盘接受 投降主义)

④ 拿来主义者“占有,挑选” (学生可能只找到三种)

2:对待文化遗产还有第四种态度吗?(你最欣赏哪一种态度?

3:“拿来主义”者是怎样“挑选”文化遗产的?

明确:有益的(即“鱼翅”),要“拿来”,而且“使用”;既有危害又有用处的(即“鸦片”),要吸取、使用它有用处的方面,清除它有害的方面;人民根本不需要的(即“烟灯”“烟枪”和“姨太太”),原则上加以“毁灭”(只留少许送博物馆)。

4最后一段是结论。齐读第10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揣摩“使用”“存放”“毁灭”与上文的对应关系。

明确:①使用——(鱼翅)吃掉,(鸦片)供治病;存放——(鸦片)送到药房去,(烟具)送一点进博物馆;毁灭——(烟具)大可以毁掉;(姨太太)请她们各自走散

②“拿来”者应具有的素质是什么?

明确“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③填空:“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即“拿来”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限填两字)。

明确:创新

三 质疑

四 拓展练习:用什么比喻什么 阐述了什么观点?

拿洗脸作比方,我们每天都要洗脸,许多人并且不止洗一次,洗完之后还要拿镜子照一照,要调查研究一番,生怕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你们看,这是何等地有责任心呀!我们写文章,做演说,只要像洗脸这样负责,就差不多了。拿不出来的东西就不要拿出来。须知这是要去影响别人的思想和行动啊!一个人偶然一天两天不洗脸,固然也不好,洗后脸上还留着一个两个黑点,固然也不雅观,但倒没有什么大危险。写文章做演说就不同了,这是专为影响人的,我们的同志反而随随便便,这就叫做轻重倒置。——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洗脸不止一次,还要检查验收。写文章做演说比洗脸更重要,它要“影响别人的思想和行动”。作者以认真负责的“洗脸”设喻,阐明写文章要认真修改推敲的道理,妙趣横生。)

五 拓展探究:

今天是一个高度开放的时代,全球一体化、信息社会化,我们越来越感觉到,世界是如此广阔,中国正走向世界,世界也在瞩目中国。那么,作为一个青年人,在民族复兴的今天,我们该如何取舍?请大家联系现实谈谈今天我们是否需要拿来主义?

六总结 布置作业作业:请你就以下论题中 ,寻找有关资料,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A、也谈“送去” B、“拿来主义”新说

板书:

(破)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送来主义

孱头

旧人 昏蛋

废物

(立) 拿来主义

鱼翅 吃掉 精华

鸦片 送药房 糟粕但有价值

新人

烟灯烟枪 送 毁掉 旧形式

(占有 挑选)姨太太 走散 腐朽的封建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小学一年级班会课教案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一年级,班会,设计,全文共 686 字

+ 加入清单

一、联系生活、复习引入。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谁能说说在我们生活中那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从桌面上拿出自己喜欢的物体,并说说它们的的形状。

3、摸一摸手中的物体,有什么感受?与同学交流想法。

4、引导学生说出有些物体的一面或几面是平平的,揭示课题。

二、动手操作,认识图形。

1、认识长方形。

(1)让学生动手找出长方形的面(生可以用摸),认识长方形并出示图形。(电脑出示:从长方体中取下长方形。)

(2)其余生也找找手中物体中的长方形的面,看一看,摸一摸。

2、能不能从其他物体上找到其他的图形呢?(学生独立找、小组内找、与教师一起找)。

3、汇报交流,认识正方形、三角形、圆。(电脑演示)

4、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和过去认识的物体有什么不同?(立体图、平面图)

5、用自己的办法把他们图形画下来。

三、联系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出示教材中的交通标志图让学生辨认,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2、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呢?请同组的同学相互说说。

四、课堂活动。

1、小明和同学们一样也认识了这些图形,这是小明利用今天认识的图形拼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电脑演示)你们能从这幅美丽的图画中找出今天学的这些图形吗?

2、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互相合作,利用老师给你们的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漂亮的图画,要尽量和小明的不一样。

五、课堂小结

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想今天认识的图形。

六、布置作业

2、在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这些图形,同学们回到家后仔细观察家里的物体,看看能在哪些物体上找到这些图形,把你的发现告诉爸爸和妈妈。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教案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一,设计,全文共 5786 字

+ 加入清单

设计总理念】

一、让学生自己发现写作的话题

我的写作教学原则之一是鼓励学生自己负责选题写作。

原则之二是必须在解决“写什么”,“为什么写”的基础上才指导学生进行“怎样写”的技巧学习。在我看来,作文的范文不仅提供给学生写作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它必须教给学生怎样发现生活中的写作话题。

最好的学生作文不是关于火星或者其他未来世界的描写,而是有意义的家庭情景和个人经历。许多学生之所以觉得没东西可写,是因为他们认为写作的话题应该是非同寻常的。

二、浓缩教学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语文教材不是知识的讲解形式,而是知识的使用形式。教师应浓缩教学内容,把“蕴藏于课文中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提炼出来”,把学生必须学习而又可能学习的内容教给学生。对这篇课文而言,这个必要的知识与能力就是“以小见大”的作文方法。

为了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教师的启发(提问)要努力促使学生的思维覆盖全篇课文,做到“全局性启发”。以提高教学效率,浓缩教学内容,用较少的教学时间,取得较多的教学效果。

三、尽可能地教出课文原有的“美”来,尽可能把课文交给学生来“读”

爱默生指出:把自己的生活当做正文,把书籍当做注解;以一颗活跃的灵魂,为获得灵感而读书。

基于对教师“主导”地位的反思,我尝试在教学中把“点菜”的权力还给学生——即教学不一定根据教师的计划来推进教学,教师将努力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来设计课堂教学,努力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优化课堂结构,充分保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但作为单元作文的范文,应该说它与单元重点(记叙的详略)联系得不很紧密,因为此文无论怎样分析,都不能把“详略”看成是本文的特点或特色。本文的主要特点应该是“以小见大”,是通过一件生活小事来反映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思想和一种传统的美德。因此,在确定课堂教学目标 与重点,应依据范文,拟为“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和家庭题材的作文写作”。

文章的立意比较深远,据作者的自述,这篇文章写作的起点是“孝”,但由于“孝”已经写不多少新意,所以把文章的着眼点放在“生生不息的生命”,据此,这篇文章就有了一个由故事层面与哲学层面组成的多层次的中心。在学习时虽然不必讲这些术语,但应该理解这一点。

文章的另一个特点是巧妙的结构和优美的语句,这是学生作文“技法”方面的范本,在教学时应注意进行点拔。

【教学目标 】

1、发现(挖掘)生活中的可供写作的素材;

2、学习《散步》一文,感受这篇散文在语言、构思与立意等方面的好处;

3、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4、提高散文的阅读能力和对写作的兴趣,进一步坚定写好作文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品味细节,感受课文;

难点:在学习中理解(而不作理性地讲解)“小”“大”其实是一体的东西,“大”(思想、情感、立意、主旨)是蕴含在“小”(故事、细节、情节)里面的东西,二者是不可分离的。

【教学过程 设计】

一、课前谈话:发现家庭生活中的写作素材

教师尽可能不着痕迹地同学生交谈,以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家庭题材作文的写作。在谈话中,教师可以从以下等方面设问:

你们一家住在一起的有几个人?你们一家人都喜欢些什么?有没有你们都喜欢的事?

看电视——几台电视机?不争不抢吗?服从谁?意见真的统一吗?哪一部片子给你们的印象较深?大家对剧中的人物评价完全一致吗?

逛商店——什么商店?几个人?什么柜台?只看不买吗?买些什么?

看书——各看些什么书?谁先看?谁向谁介绍?有时一本好书不会抢吗?对书中的人物观点大家意见一致吗?有没有发生过争执?你现在你们争执的根本原因(深层原因)是什么?

下棋等——谁先喜欢的?其他人又是怎么喜欢上的?

【设计意图:既然是写作指导课,那么这堂课的重点与中心就不应该是《散步》一文,因为课文无非是用以指导写作的“例子”而已,课堂的重点与中心就应该是“写作”的指导,而“写什么”,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最好的写作素材?就成了一堂课的第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教师先“隐藏”意图,与学生“聊天”,既减轻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又有意无意间让学生发现许多自己身上身边的写作题材。

因为关于选题,我学到的最好的一点是设法让每个学生都发现他自己身上的有意义的话题。

前几年,当我说“你们来写什么”时,我并没有意识到我已经向学生传递了错误的信息,现在我知道应该说:“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什么?有那些值得细细品味的小事呢?”

所有的学生都有好的话题,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去发掘这些话题。而家庭生活是写作最重要的一个话题库,因为所有的学生都带各自丰富的家庭故事来到学校。

因此这一步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到探索到家庭故事的丰富性。】

二、转入范文的学习:导入 范文《散步》

教师作转语:我曾拿这个问题问过一个师范学院的老师,他的答案是《散步》,而且他还拿出了一篇文章,来证明他所说的话。这实在是一篇情真意切,优美感人的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这位教师是怎样把家庭中的一件小事写得兴味盎然,引人入胜的。[板书]

三、整体感知范文——朗读指导

1.要学好一篇散文,最重要的是有感情地朗读,这既是一种对好文章的品尝,也是一种理解得对不对的证明。而要朗读好一篇文章首先要确定它的感情基调:是欢愉还是悲哀,是轻快还是沉重等等。这篇课文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参:(欢愉而深沉)

2.“我”的语气、语调该怎样把握?提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①“我”是个中年男子。③在这个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③散步中,处处表现“我”孝敬母亲,又疼爱妻子、儿子的感情。

【设计意图:阅读感知本来就没有一定的客观标准,如果能读到“其言若出吾之口,其意若出吾之心”,教学目的也就基本达到了。“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以读代讲或多读精讲的效果绝不应低估,“熟读成诵”“背熟记牢”应该大力提倡。

如果说真有什么最优化的语文教学法,那就是直接地熟练地阅读文本,达到心与言谋,神与文通。所以,拿到课文的第一步,是朗读。】

四、以问解文,分析范文的语言、结构和内涵

问题一:要你说说,你看这一家子四口人中,谁的权力最大,谁有真正的决定权?

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具体结合多媒体进行推进。

(1)“我”听母亲的:

(2)母亲听孙儿的:

(3)妻子听“我“的:

(4)儿子听“我”的:

那么究竟听谁的呢?——由“爱”决定,这个“爱”,对长辈来说,是“爱幼”;对子女来说,是“尊老”。

问题二:文中说“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这是不是小题大作了呢?

参考——我是一家之主,在母亲和儿子发生争执时必须处理得当,否则就会影响家庭成员的感情,这是一种使命。作为一个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既要爱幼,更要尊老,生活的沉重使命使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问题三:文章最后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是不是也太夸张了呢?

参考——“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如今,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产生了一种深沉、庄严的感觉,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类社会中承前启后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

在处理以上大问题时,有可能随意地出现以下小问题:

文章一开头就开门见山,写我们在田野散步,第二段笔头一转,却写母亲本不愿出来,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母亲为什么不愿出来?为什么又出来了呢?从中可以看出儿子对母亲怎样?母亲对儿子怎样?

母亲听话和儿子听话有什么不同?

交代散步的原因。

老了,走远了会累

儿子劝她该出来走走

儿子孝顺关心母亲,母亲也很听话

小时侯我听话出于依赖和尊敬,母亲听话出于信任和尊重。

“我决定委屈儿子”是不是我不在乎孩子的意见?

“我决定委屈儿子”并非不爱儿子。只是拿母亲和儿子比较来看,母亲年事已高,在世时日已短,今后像这样的“散步”很难说还有几回了。“我”十分孝敬母亲,想尽最大的努力满足母亲的愿望,这种孝心是难能可贵的。

最后,我打算怎么办?

为什么?

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隐含了一层什么意思?

最后走大路了吗?为什么?

这反映了母亲什么样的情感?

哪一个动作表现了母亲的这种感情?

委屈儿子。

大路方便老人,为了照顾母亲,我打算走大路。

母亲年老体弱,我陪她的日子不多了

没有母亲改变了主意。走小路小孩子感兴趣,母亲爱孙子,想让孙子高兴

对晚辈关心爱护,对孙子真心喜爱

摸摸

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二人背得吃力吗?

那么,为什么我们要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象我背上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呢?

不,因为母亲儿子都很轻。

中年人肩负承前启后的责任,母亲和儿子是生命中最重的砝码,在每位儿子眼中,母亲便是全部,在每位父亲眼中,儿子同样是生命中最重的

另:散步前,文章还有一段对初春的描写。找出来,看看这段描写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第4段是对初春的描写。新绿、嫩芽、咕咕的冬水,写出春的气息。在这样的气息中,使人感觉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召唤。正是因为感受到冬去春来,气候转暖,生机萌动,全家人才一起出来散步。这是对全文的铺垫。另一方面也使文章的感情基调由深沉变得欢愉起来。

【设计意图:问题是思维的发动机,要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必须既要教师用问题加以引导,又要学生能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所以这里虽然设计了一些框架性的问题,却没有具体的一步一步的推进程式,因为过程不应该是完全被设计、被预料的。】

五、依据范文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以“小”见“大”

教师提示:这篇散文写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作者有没有面面俱到,把生活中各种事情都拿来写呢?作者是怎样做的?

[或者:教师设问: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呢?(初春全家人散步的事。)本文正是通过散步这样的小事,表现了祖孙三代人互敬互爱的思想感情,进而赞美了敬老爱幼这种人类高尚的道德情感。这用的是以小见大的手法。]

结论:“以小见大”的写作技巧

什么是“小”?请指出反映一家人互敬互爱的细节?

s: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我思考后决定走大路(对母亲的尊敬);母亲改变主意,(母亲喜爱孙子)这些细节描写,细致而传神,表现了一家人互相理解体谅的情感

全篇只写了“散步”一事,但读来饶有兴味,除了真情动人外,再一个原因就是叙事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入题写“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予和儿子走在后面”,“散步”已经起步,本该照直走下去,而文章在这里起了一个波澜:“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等到“我”出于爱母之心决定走大路时,事情偏偏又不照“我”的决定发展,母亲要改走小路。真是一波末平,一波又起。这两处波澜不仅使记叙摆脱了平铺直叙的弊病,而且展示了“我”对母亲的挚爱,母亲对孙子的亲情。

什么是“大”?(课文短短八百字,却是一曲温馨隽永的亲情之歌、伦理之歌、生命之歌。其思想内涵的三个层面清晰可辨,耐人寻味。)

故事层面:亲情。

文章的基本线条是:“我”劝母亲散步→全家人一块散步→走大路与走小路的分歧→“我”母亲依从了“我”儿子的→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从而写出了一家人之间的互相爱护、尊重、体贴和理解。

寓意层面:使命感。

《散步》以第一人称叙述,与其说为了真实亲切,不如说为了强化主体意识,实现使命感。文中的“我”,一个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当“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时,觉得“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里通过特写镜头的定格描写,强化了中间一代人的主体意识,强化了使命感。

哲理层面:生生不息。

当我们从生命与时空的意义上来审视三代人的“散步”时,却应该说,这里还隐含着“生生不息”的哲学道理。尤其是儿子的一个“伟大”发现:散步的三代四口人“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这是生命的延续与发展,具有哲学的色彩。

【设计意图: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是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它的基础是对文本的学习,因此,它放在对文章的阅读赏析之后。而且由于在课堂之始已着力于“小”(故事、细节、情节)的指导,此处就着力于对“大”的理解。】

六、读写结合,进行仿写练习

[这一步未必进行,有必要则行之;无必要则删之。]

仿写练习一:

依照句子“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在路平坦;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写一句话,要出“一家人”的一个分歧点或矛盾产生的焦点所在。

有时候,( )个人也会——

后来发生了——

仿写练习二:

依照句子“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不多了。”写一段在家庭成员产生意见分歧或矛盾时,“我”的心理活动(请注意,你可能不是决定者,所以不能简单地模仿)。

仿写练习三:

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是水波粼粼的鱼塘。

七、由一到多,从“多篇”中悟得“一法”

[这一步也是机动,有时间行之,时间不足放到下一课时进行。]

阅读学生习作《散步》,体会换一角度对家庭生活题材的把握方法,进一步体会“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并且体会文章详略的处理方法。

教师指导:

1、 莫怀戚的《散步》是从一个中年人的角度来写的,沈愚的《散步》是从一个“孩子”的角度来写的,由于角度的不同,两篇文章在叙述语气上有什么不同?

2、 由于“我”的角色由一家之主转换成需要教育帮助的“孩子”,沈愚的《散步》在详略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它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

八、小结:

1、 大家要相信一点:好作文就是从平常的生活中来;许多细小的事,只要你能用真情去体味,用匠心去构思,就能写成非常感人的文章(结合适应性考试的近满分作文)。

2、 对初中生而言,尤其是写记叙文,“以小见大”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好方法。小处要能见细,即要有细节;大处要落实,即不能刻意夸大。

3、 这样的好文章很难得,大家要争取把它背出来。这是语言材料的积累,如果说作文的技法是建筑的设计和建筑技术,那么好文章的朗读背诵就虽对材料的积累——没有大理石、花岗岩、好的木材钢筋,我们怎么能建造出美丽的高搂呢?

九、作业 :

1、仿写;

2、观察自己的生活,想一想是否真的有许多值得一写的“生活细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