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线性方程组数值解法实验报告推荐20篇

浏览

5336

范文

748

惠斯通电桥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696 字

+ 加入清单

斯通电桥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实验名称: 惠斯通电桥

学院: 眼视光学院

专业班级: 眼视光 151 班

学生姓名: 许春芸

学号: 6303615024

实验地点: 210 座位号: 30 座

实验时间: 第8周星期 6 上午10点10开始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电桥测电阻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减小测电阻误差的一般方法。

二、实验原理:

B 和 D 之间连接检流计 G,所谓桥就是指 BD 这条对角线,它的作用就是将桥的两个端点的电势直接进行比较。 当 B.D 两点 电势相等时,检流计中无电流通过,电桥达到了平衡,这时有:R2/R1=Rx/R3,即*Rx=(R2/R1)R3。若 R1.R2.R3 惠斯通电桥的电路四个电阻 R1.R2.R3.Rx 连成一个四边形,每一条边称作电桥的一个臂,对角 A 和 C 加上电源 E, 对角

均已知,则 Rx 可由上式求出。

电桥电路可以这样理解,电源 E.R2.Rx 是一个分压电路,Rx 上的电压为[Rx/(R1+R2)]·E,又 E 和 R1.R3 也是 一个 分压电路,R3 上的电压等于[R3/(R3+R1)]·E,现在用检流计来比较 Rx 和 R3 的电压,根据电流方向,可 以发现哪一 个电压更大些。当检流计指零时,说明两电压相等,也就得出*式。

三、实验仪器:

线式电桥板、电阻箱、滑线变阻器、检流计、箱式惠斯通电桥、待测电阻、低压直流电源。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1、标准电阻 Rn 选择开关选择“单桥”档; 2、工作方式开关选择“单桥”档; 3、电源选择开关选在有效量程里; 4、G 开关选择“G 内接”;

5、根据 Rx 的估计值,选好量成倍率,设置好 R1R2 值和 R3 值,将位值电阻 Rx 接入 Rx 接线端子(注意 Rx 端于上 方短接片应接好); 6、打开仪器市电开关、面板指示灯亮;

7、建议选择毫伏表作为仪器检流计,释放“接入”键,量程置“2mV”挡,调节“调零”电位器,将数显表调零。 调零后将量程转入 200mV 量程,按下“接入”按键,也可以选择微安表做检流计;

8、调节 R3 各盘电阻,粗平衡后,可以选择 20mV 或 2mV 挡,细调 R3,使电桥平衡;

9、按下式计算被测电阻值: Rx=(R2/R1)R3

五、实验数据与处理:

六、误差分析:

1.检流计灵敏度可导致偶然误差增大

2.导线电阻可使测量值偏大或偏小,跟电路中电阻分布有关,属系统误差

3.待测电阻两端接触电阻均可造成测量结果偏大

4.实验中周围的电子设备干扰

5.电阻随温度变化有所改变

6.选择的R1和R2过小造成系统误差,增大灵敏度

七、思考题: 1.Rx=(R3/R2)R1

2.两种,一种是固定 R3,调整 R1 与 R2 的比值。另一种是固定 R1 与 R2 的比值,调整 R3,。一般采用后一种。 3.为了电路安全。调小是为了使实验数据明显。防止短路。 4. 按照线路图检查所使用的电桥,并进行检验。线路接上电源后,从比例臂 R1 和 R2 上取下 10Ω上的插塞,并把比 较臂 R3 的无穷大插塞取下,瞬时地先后合上电源开关和检流计开关,记录检流计的偏转方向;把 R3 的无穷大插 塞 插 R 原处后重复上。述实验操作,如果检流计的偏转与上次相反,就说明线路的连接无误。按一定顺序在 R3 上取下 插塞,用上述方法把按键开关接通,在检流计不发生偏转时,读取 R3 的值。若取 R1=R2,则比率 R1/ R2 为 1:1, 这时测得的 R3 的值将比在其它比率下更加接近未知电阻 R4。在 R1/R2 的其它比率下测定 R4 的 值后,确定每次测 量的误差。

八.注意事项;

1.用线式电桥测电阻时,电源电压取 3~5V,电压太小灵敏度得不到保障,电压太大容易损坏仪器。

2.Rp 在实验前应置于阻值最大位置,减小 Rp 后应尽快测量,然后增大 Rp 或切断电源,否则由于电流过大容 易引起电阻丝发热,烧坏标尺或电阻箱。

3. 箱式电桥应轻拿轻放,旋动表弹簧旋钮时应轻轻操作,切忌过 猛,否则容易损坏检流计。

4.严禁在没有确定好比例臂和 R3 值较小或者为零的情况按下 G0 开关。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个优秀的物理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235 字

+ 加入清单

三个优秀的物理实验报告

试验日期 实验一:昆特管

预习部分

【实验目的】:通过演示昆特管,反应来回两个声波在煤油介质中交错从而形成的波峰和波谷的放大现象。

【实验仪器】电源,昆特管

【实验原理】:两束波的叠加原理,波峰与波峰相遇,波谷与谷相遇,平衡点与平衡点相遇,使震动的现象放大。 报告部分 【实验内容】:一根玻璃长,管里面放一些没有,在一段时致的封闭端,另一端连接一个接通电源的声波发生器,打开电源,声波产生,通过调节声波的频率大小,来找到合适的频率,使波峰和波谷的现象放大,从而发现有几个地方、出现了剧烈的震动,有些地方看似十分平静。

【实验体会】:看到这个实验,了解到波的叠加特性,也感

受到物理的神奇。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斥着电磁波、声波、光波的世界当中,了解一些基本的关于博得只是对于我们的健康生活是很有帮助的。

实验二: 鱼洗实验

【实验目的:演示共振现象 】

【实验仪器:鱼洗盆 】

【注意事项】

【实验原理】用手摩擦“洗耳”时,“鱼洗”会随着摩擦的频率产生振动。当摩擦力引起的振动频率和“鱼洗”壁振动的固有频率相等或接近时,“鱼洗”壁产生共振,振动幅度急剧增大。但由于“鱼洗”盆底的限制,使它所产生的波动不能向外传播,于是在“鱼洗”壁上入射波与反射波相互叠加而形成驻波。驻波中振幅最大的点称波腹,最小的点称波节。用手摩擦一个圆盆形的物体,最容易产生一个数值较低的共振频率,也就是由四个波腹和四个波节组成的振动形态,“鱼洗壁”上振幅最大处会立即激荡水面,将附近的水激出而形成水花。当四个波腹同时作用时,就会出现水花四溅。有意识地在“鱼洗壁”上的四个振幅最大处铸上四条鱼,水花就像从鱼口里喷出的一样。 五:实验步骤和现象:实验时,把“鱼洗”盆中放入适量水,将双手用肥皂洗干净,然后用双手去摩擦“鱼洗”耳的顶部。随着双手同步

地同步摩擦时,“鱼洗”盆会发出悦耳的蜂呜声,水珠从4个部位喷出,当声音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有水花四溅。继续用手摩擦“鱼洗”耳,就会使水花喷溅得很高,就象鱼喷水一样有趣。

【原始数据记录】

【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

实 验 三:锥 体 上 滚

预习部分

【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与思考双锥体沿斜面轨道上滚的现象,

使学生加深了解在重力场中物体总是以降低重心,趋

于稳定的运动规律。

2.说明物体具有从势能高的位置向势能低的位置运

动的趋势,同时说明物体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换。

【实验仪器】:锥体上滚演示仪

【注意事项】:1:不要将椎体搬离轨道

2:椎体启动时位置要正,防止滚动式摔下来造成损坏

报告部分 【实验原理】:能量最低原理指出:物体或系统的能 量总是自然趋向最低状态。本实验中在低端的两根导 轨间距小,锥体停在此处重心被抬高了;相反,在高 端两根导轨较为分开,锥体在此处下陷,重心实际上 降低了。实验现象仍然符合能量最低原理。

【实验步骤】:

1.将双锥体置于导轨的高端,双锥体并不下滚;

2.将双锥体置于导轨的低端,松手后双锥体向高端滚去;

3.重复第2步操作,仔细观察双锥体上滚的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篇2: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设计,全文共 3258 字

+ 加入清单

(一) 实验目的

(1) 熟悉和掌握结构的说明和引用、结构的指针、结构数组,以及函数中使用结构的方

法。

(2) 掌握动态存储分配函数的用法,掌握自引用结构和单向链表的创建、遍历、结点的

增删、查找等操作。

(3) 了解字段结构和联合的用法。

(二) 实验内容及要求

1.表达式求值的程序验证 设有说明:

char u = "UVWXYZ"; char v = "xyz"; struct T{  int x;  char c;  char *t;

}a = {{11, A, u}, {100, B, v}}, *p = a;

请先自己计算表2.1中表达式的值,然后编写程序并运行来加以验证。(各表达式相互无关)

2.源程序修改、替换

下面所给源程序的功能是:给定一批整数,以0作为结束标志且不作为结点,将其建成一个先进先出的链表。先进先出链表的头指针始终指向最先创建的结点(链头),先建结点指向后建结点,后建结点始终是尾结点。请完成以下工作:

(1) 源程序中存在什么样的错误(先观察执行结果)?对程序进行修改、调试。使之能

够正确完成指定任务。

(2) 修改替换creat_list函数,将其建成一个后进先出的链表。后进先出的链表的头指针

始终指向最后创建的结点(链头),后建结点指向先建结点,先建结点始终是尾结点。

源程序

#include

#includestruct s_list{  int data;

struct s_list *next; };

void creat_list(struct s_list *headp, int *p); int main(void) {

struct s_list *head = NULL, *p;  int s = {1, 2, 3, 4, 5, 6, 7, 8, 0};  creat_list(head, s);  p = head;  while(p)  {

printf("%d ", p -> data);p = p -> next;  }

printf(" ");  return 0; }

void creat_list(struct s_list *headp, int *p) {

struct s_list *loc_head = NULL, *tail;  if(p[0] == 0);  else  {

loc_head = (struct s_list *)malloc(sizeof(struct s_list));loc_head -> data = *p++;tail = loc_head;while(*p){

tail -> next = (struct s_list *)malloc(sizeof(struct s_list)); tail = tail -> next; tail -> data = *p++;}

tail -> next = NULL;  }

headp = loc_head; }

3.程序设计

编写并上机调试运行能实现以下功能的程序或函数:

(1)编写一个程序,实现以下功能:定义一个字段结构struct bits,它将一个8位无符号字节从最低位向最高位声明为8个字段,各字段依次为bit0, bit1, …… bit7,且bit0的优先级

最高。同时设计8个函数,第i个函数以biti(i = 0, 1,……7)为参数,并且在函数体内输出biti的值。将8个函数的名字存入一个函数指针数组p_fun。如果bit0为1,调用p_fun[0]指向的函数。如果struct bits中有多位为1,则根据优先级从高到低依次调用函数指针数组p_fun中相应元素指向的函数。8个函数中的第0个函数可以设计为 Void f0(struct bits b) {

Printf(“the function %d is called! ”, b); }

(3) 设计用单词链表建立一张班级成绩单,包括每个学生的学号、姓名、英语、高等数

学、普通物理、C语言程序设计四门课程的成绩,试用函数编程实现下列功能:

① 输入每个学生的各项信息。 ② 输出每个学生的各项信息。 ③ 修改指定学生的指定数据项的内容。 ④ 统计每个同学的平均成绩(保留两位小数)。 ⑤ 输出各位同学的学号、姓名、四门课程的总成绩和平均成绩。 4.选做题

(1)对上述程序设计题中第(2)题的程序,增加按照平均成绩进行升序排序的函数,试写出用交换结点数据域的方法升序排序的函数,排序可用选择法或冒泡法。

(2)对选做题第(1)题,进一步写出用交换结点指针域的方法升序排序的函数。 (3)采用双向链表重做编程设计题中的第(2)题。

(三) 实验步骤及结果

1.表达式求值的程序验证的实验步骤及结果

表2.1  表达式值的计算

结果正确!

2.源程序修改、替换的实验步骤及结果

(1)改错:headp类型应为双重指针,即:void creat_list(struct s_list headp, int *p); 同时第40行应该改为*headp = loc_head; 第12行改为creat_list(&head, s); 修改后的程序如下: #include#includestruct s_list{  int data;

struct s_list *next; };

void creat_list(struct s_list headp, int *p); int main(void)

{

struct s_list *head = NULL, *p;  int s = {1, 2, 3, 4, 5, 6, 7, 8, 0};  creat_list(&head, s);  p = head;  while(p)  {

printf("%d ", p -> data);p = p -> next;  }

printf(" ");  return 0; }

void creat_list(struct s_list headp, int *p) {

struct s_list *loc_head = NULL, *tail;  if(p[0] == 0);  else  {

loc_head = (struct s_list *)malloc(sizeof(struct s_list));loc_head -> data = *p++;tail = loc_head;while(*p){

tail -> next = (struct s_list *)malloc(sizeof(struct s_list)); tail = tail -> next; tail -> data = *p++;}

tail -> next = NULL;  }

*headp = loc_head; }

程序运行结果如图所示:

结果正确!

(2)建立一个后进先出的链表如下:

修改后程序如下: #include#includestruct s_list{  int data;

struct s_list *next; };

void creat_list(struct s_list headp, int *p); int main(void) {

struct s_list *head = NULL, *p;  int s = {1, 2, 3, 4, 5, 6, 7, 8, 0};  creat_list(&head, s);  p = head;  while(p)  {

printf("%d ", p -> data);p = p -> next;  }

printf(" ");  return 0; }

void creat_list(struct s_list headp, int *p) {

struct s_list * loc_head=NULL,*tail;  struct s_list * temp;  if(p[0]==0) ;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纸杯烧开水实验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42 字

+ 加入清单

实验名称:会烧开水纸杯

实验目的:在高温的情况下,纸杯是否能烧开水。如果能,用多长时间,并说明其中的原理;如果不能,为什么 提出问题:1、为什么纸杯能把水烧开?2、点燃的蜡烛不会把纸杯烧透吗?

实验材料:纸杯一个、支架一个、蜡烛一截

实验过程:一、把纸杯盛满水放在支架上;二、支架下用蜡烛点上火;三、用秒表计时

实验结果:在半小时过后,水终于烧开了,水温达到了100度,并且可以喝了。

实验原理:因为水可以不断吸热,所以蜡烛点燃后,不但不会把纸杯烧透,还可以把水烧开。

张明玥 20xx。5。1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声光控制灯实验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801 字

+ 加入清单

一、实训目的

专业设计实训Ⅰ是建立在已学的电工与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以后,综合运用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实际进行课题的设计、安装和调试。是一门知识应用、综合、智力开发创新、工程技能训练、理论性和实际性极强的课程。其主要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对电子技术的综合运用,使学到的理论知识相互融泄贯通,在认识上产生一个飞跃。

(2)初步掌握一般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的设计方法,使学生得到一些工程设计的初步训练,并为以后的毕业设计奠定良好基础。

(3)培养同学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设计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独立思考、查找工具书、参考文献、寻求正确答案;对实践中碰到的一些问题,能通过观察、分析、判断、改正、再实践、再分析等基本方法去解决。

(4)通过专业设计实训这一教学环节,树立严肃认真,文明仔细,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树立生产观点,经济观点和全局观点。

二、内容与要求

设计内容:用声光控延时开关代替住宅小区的楼道上的开关,只有在天黑以后,当有人走过楼梯通道,发出脚步声或其它声音时,楼道灯会自动点亮,提供照明,当人们进入家门或走出公寓,楼道灯延时几分钟后会自动熄灭。在白天,即使有声音,楼道灯也不会亮,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声光控延时开关不仅适用于住宅区的楼道,而且也适用于工厂、办公楼、教学楼等公共场所,它具有体积小、制作容易、工作可靠等优点。

设计要求:

①白天,即使有声音,灯也不会亮;

②晚上,当有脚步声或其它声音时,灯会自动点亮;

③亮灯延时时间60秒,60秒后照明灯自动熄灭;

④自制直流供电电路

三、实训过程

1.方案设计

(1)课题分析

根据设计任务,声光控制LED照明灯的基本组成框图如图3—1所示。

图3—1声光控制LED照明灯方框图

(2)方案论证

(1)确立电路形式及元器件型号

①放大电路:声音传感器的输出信号非常微弱,为方便后级电路处理要先行放大。用三极管放大或运算放大器都可以,可以根据情况自由选择。

②比较电路:当晚上,或有声音时输出高电平,这里用比较器来实现这一功能,可以运放构成单门限电路。

③与门电路:根据要求,LED灯必须是晚上,且有声音时才点亮,所以设置一个与门电路,可以用数字电路的与门电路,也可以用二极管构成与门电路。

④延时电路:为了保证触发之后,LED灯点亮至少60秒,必须设置延时电路,这里可以用简单的RC电路实现。

⑤驱动电路与开关电路:用于驱动LED照明灯,这个部分即要保证足够的驱动电流,又不能驱动过头。

2.电路原理

根据以上方案,画出系统的电路如下图3—2所示。。

图3—2

电路中的主要元器件是使用了数字集成电路CD4011。其内部含有4个独立的与非门D1~D4,电路结构简单。可靠性高。

顾名思义,声光控延时开关就是用声音来控制开关的“开启”,若干分钟后延时开关“自动关闭”。因此,整个电路的功能就是将声音信号处理后.变为电子开关的开关动作。明确了电路的信号流向后,即可依据主要元器件将电路划分为若干个单元。

声音信号(脚步声、掌声等)由驻极体话筒BM接收并转换成电信号,经C1耦合到D3进行电压放大,与非门D3此时是一个放大电路,放大的信号送到R3的一端。R3、R4构成分压电路,并接到控制门D4的13脚,作为声控信号。当有声音信号时,IC的10脚为高电平“1”,则R3、R4的中间分压为低电平“0”,即控制门D4的13脚为低电平。

为了使声光控开关在白天开关断开,即由光敏电阻RG等元件组成光控电路。R6和RG组成串联分压电路,夜晚无环境光时,光敏电阻的阻值很大,RG两端的电压高,则与非门D1的1脚为高电平“1”。通过与非门D1则为低电平“0”。再通过二极管D1输入到控制门D4的13脚,也为低电平“0”。使声光控电路工作具备了光控条件。白天较强的环境使RG的阻值很小。RG两端的电压几乎为0,即为低电平“0”,则与非门D1的1脚为低电平“0”,使声光控电路不具备光控条件,电子开关处于断开状态。

当夜晚.同时又有外界声音信号时,控制门(与非门)D4的输入端,有一端为低电平“0”,输出为高电平“1”。使单向可控硅导通,电子开关闭合;同时给C3充电,C3和R5构成延时电路.延时时间T=2πR5C3,改变R5或C3的值,可改变延时时间,满足不同的延时要求,C3充满电后只向R5放电,当放电到一定电平时,与非门D2的输入端5、6脚为低电平,输出为高电平.与非门的12脚为高电平“1”,同时没有声音信号时与非门的13脚也为高电平“1”,与非门D4,的两个输入端为高电平,则它的输出为低电平“0”,使单向可控硅截止。电子开关断开。完成一次完整的电子开关由开到关的过程。

二极管VD1—VD4将交流220V进行桥式整流.变成脉动直流电。又经R9降压,C4滤波后即为电路的直流电源,为BM、IC等供电。

3.元器件的选择

IC选用CMOS数字集成电路CD4011,CD4011有四个独立的与非门电路,内部功能见图3,Vss是电源的负极,VDD是电源的正极。可控硅T选用1A/400V的进口单向可控硅1006型,如负载电流大可选用3A、6A、10A等规格的单向可控硅,它的测量方法是:用RX1档,将红表笔接可控硅的负极,黑表笔接正极,这时表针无读数,然后用黑表笔触一下控制极K,这时表有读数,黑表笔马上离开这时表仍有读数(注意触控制极时正负表笔是始终连接的)说明该可控硅是完好的。驻极体选用的是一般收录机用的小话筒,它的测量方法是:用RX100档将红表笔接外壳的S、黑表笔接D,这时用口对着驻极体吹气,若表针有摆动说明该驻极体完好,摆动越大灵敏度越高;光敏电阻选用的是625A型,有光照射时电阻为20K以下,无光时电阻值大干100MΩ,说明该元件是完好的。二极管采用普通的整流二极管1N4001~1N4007。总之,元件的选择可灵活掌握,参数可在一定范围内选用。其它元件按图1所示的标注即可。

4.安装制作

对照元件清单买到电子元器件后,首先对照材料清单将各材料认真清点一遍,并用万用表粗略地(因出厂前已测量过)测量一下各元件,做到心中有数。

焊接时注意先焊接无极性的阻容元件,电阻采用卧装,电容采用直立装,紧贴电路板,焊接有极性的元件如电解电容、话筒、整流二极管、三极管、单向可控硅等元件时千万不要装反,注意极性的正确。否则电路不能正常工作甚至烧毁元器件。

5.调试

调试前,先将焊好的电路板对照电路图认真核对一遍,不要有错焊、漏焊、短路等现象发生。通电后,人体不允许接触电路板的任一部分,防止触电,注意安全。如用万用表检测时,将万需表两表笔接触电路板相应处即可。

本电路调试时请先将光敏电阻的光挡住,将AB分别接在电灯的开关位上,用手轻拍驻极体,这时灯应亮,若用光照射光敏电阻,再用手重拍驻极体,这时灯不亮。说明光敏电阻完好,这时表示制作成功。若不成功请仔细检查有无虚假错焊和拖锡短路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求爱实验报告书经典故事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169 字

+ 加入清单

求爱实验报告书经典故事

读大学的时候,对爱情我是一个不善用语言表达的人。这学期要做一周的模拟实验,我和悦儿分在一组。悦儿是班里的学习委员,负责收每天实验后大家必写的实验报告书。

悦儿长得很美,碰到人总是浅浅地笑,每天早早地来,发放实验用品,并最后一个走,清扫实验垃圾。我当然不遗余力地帮忙,悦儿总是冲我一笑,道声“谢谢”。有几次我嗫嚅着:“悦儿,我……”我始终没勇气把心思表达出来,悦儿甜甜一笑:“有事吗?”我愣了半天,挤出一句:“我想请你吃饭。”悦儿笑得更甜了:“好啊!只是无功不受禄,这周你帮了我不少忙,请客的应该是我。”就这样,我和悦儿第一次在一起吃饭,是悦儿掏的钱。

转眼一周快过去了,我一直没有对悦儿说出我想说的话。最后一次实验课,我终于想出了一个绝招,写实验报告书,关于爱情的。一来免去直接表达的尴尬,不伤大雅,二来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愚人节,万一被拒绝也好找个台阶下,只是一个实验嘛,失败了也没关系,就当一次善意的玩笑。

酝酿好情绪,在实验报告书上,我写下:

实验课程:我的爱情实验报告书

实验名称:向爱情开炮

实验目的:。让对方接受我爱情的表白。

。用热情的炮火攻下爱情的堡垒。

实验要求:。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最虔诚地祈祷爱神的降临。

。不论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在实验中决不放过任何一次机会。

实验步骤:。认识你足足有数年,发现你这个人……想知道我对你的看法吗?嘿嘿,请看第二步。

。你这个人显得特别……真想知道答案吗?如果真想知道的话,请接着看第三步。

。你这个人非常的……有没有勇气来承受知道答案时的那份打击和震惊,如果有的话,请你勇敢地看第四步。

。你这个人是世上少有的……还是有点不放心,怕你知道答案后会突然休克,再强调一下,请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要想知道我对你非常中肯的看法,接着看第五步。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悦儿小姐,请继续看下一步,精彩的还在后面,相信会给你一个意料不到的惊喜。

。我其实觉得你这个人是很特别的,非常的,罕见的,与众不同的,超凡脱俗的。丑,丑得不可救药,丑得不可想象!千万别气晕了,一定要留一口气读完最后一句话,不过话又说回来,你这个人已经丑到了高层,丑到了极点美!笑一笑吧,我的悦儿小姐,今天是愚人节,愚人节快乐。

实验心得:。经过我虔诚的追求,我相信美丽的女神一定会感动的,一定会给我一个动听的答复,我会祈祷这一天的到来。

。我知道我还有许多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但我会努力加快加深思想改造,以求潇洒地与女神为伍,造就我一生的幸福。

那天,我第一个交了实验报告书,并假意说让悦儿给我看看有什么错误,看到悦儿认真阅读的样子,我悄悄地溜开了。直到实验结束,悦儿才把实验报告书还给我,我仔细一看,上面已做了批阅:实验成绩“优”,并在后面加了个鬼脸。我抬起头来,悦儿正冲我甜甜地笑。

就这样,悦儿理所当然地成了我的女朋友。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伟大心灵的实验报告范文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627 字

+ 加入清单

伟大心灵实验报告范文

实验目的:结晶出最伟大的心灵

实验材料以及步骤:

一、 材料:酒精灯、玻璃棒、烧杯、铁架台;乐于助人的心灵、贪生怕死的灵魂、同甘共苦的心灵。

二、 步骤:

1、溶解(选择的前提)

将上述材料加入到烧杯中并用水溶解,用酒精灯加热烧杯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生活的启示:生活中我们在进行着一次次的选择,用我们的头脑溶解这些材料,我们以此来判断选择。

2、过滤(选择的途径)

用玻璃棒引流,把上面的溶液经玻璃棒引流到另备的烧杯中,滤去杂质后会发现:材料中的“贪生怕死的灵魂”最先被淘汰。

生活的启示:生活中,我们中的一些人经不住社会上生与死的考验,最先被淘汰的便是那些贪生怕死的人,终于,这些人失去了自己本应有的职业,失去了自己早年崇高的理想。

那么,让我们接着看一下什么才是人生最伟大的灵魂。

3、蒸发(结晶的前提)

把上述溶液注入到蒸发器皿,垫上石棉网,小心用酒精灯加热,随着水分的散失,溶液变得混浊,一个伟大的结果将要出现。

生活的启示:经历了生活的种种磨难,一场伟大的革命将要爆发,那就是:谁才是真正的最伟大的心灵将要出台。

4、结晶(实验之目的)

把发热的蒸发器皿取下来,待余热把水分蒸发光,我们看到的是晶莹的固体——乐于助人的心灵与同甘共苦的心灵。

生活的启示:经历社会的选择,最后胜利的是拥有乐于助人心灵的人。

我们努力在改变着我们的命运,拥有一把无所不摧的剑是重要的;而今日我们终于得到了这把金光闪闪的剑——乐于助人的心灵。

让我们用这把剑创造生活、创造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焦距测量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340 字

+ 加入清单

焦距测量实验报告

福建师范大学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专业姓名 学号(题目) 薄透镜焦距的测量

一.预习部分

〔目的〕:

〔仪器〕:(型号、名称、重要参数)

〔原理〕:(文字叙述(自己要归纳、整理)、原理图、主要公式)

二 . 数据表格(本实验测量次数为1次,实验中完成)

1.物距像距法测凸透镜的焦距(单位: )

4.辅助透镜成像法测定薄凹透镜的焦距(单位: )

(实验课后完成)

三. 数据处理

1. 根据高斯公式求出薄凸透镜的焦距,导出高斯公式的误差传递公式,计算实验结果的不确定度。(参照计算示例)

2.其余三种方法只需计算得到各透镜的焦距,与真实值作比较,计算百分误差。

四.习题

1、分析上述3种测量凸透镜的方法,比较优劣。

2、画出凹透镜焦距测量时的自准直方法光路图,写出测量过程与公式。

教师(签字)

年月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实验报告该怎样写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302 字

+ 加入清单

实验报告该怎样写

一、什么是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是描述、记录某一研究课题的实验过程和结果的报告,是科研人员向社会公布自己的实验成果的一种文字形式。也就是说,在科学研究活动中,人们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进行创造发明和解决实际问题,往往都要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分析、综合、判断,如实地将实验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写成文章,这就是实验报告。

二、实验报告的特点实验报告具有科技论文的一般特点,其中尤其具有科学性、客观性的特点。此外,它还具有如下特点:

1.确证性任何实验必须排除一切主观因素,尤其不可带入实验者的个人偏见,要以冷静、客观的态度参加整个实验工作。实验的结果不但要经得起自己的重复、验证,而且要经得起任何人的重复、验证。它是必然的,而不是偶然的。在相同的条件下,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实验,都可取得完全相同的结果。也就是说,不因实验者而异,实验结果可以重复、有再现性。对于实验的内容,观察到的现象和所作的结论,都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夸大,不缩小,不弄虚作假。如为了适应某个定律或定理,为了印证一些实验结果,而去修改数据,假造实验现象,都是绝对不允许的。

2.表达方式主要是说明实验报告是一种说明性文体,在报告中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手段,而不用完整连贯的叙述、细致的描写,也不在说明过程中展开联想和抒发情感。这种表达方式,有利于简洁明了地使读者了解实验的各个方面。完整的叙述、过细的描写只会使报告变得哆嗦累赘,有时甚至会以文害义,模糊了报告中的主要事实。

3.实验报告的语言准确、简明语言的准确,就是能按照实验的客观实际,选择最恰当的词句,合乎科学地表达意思;语言的简明,就是在说明问题时语言简洁明白。报告中要采用专业术语说明问题,避免使用口语;常常使用符号来代替文字概念,用公式、方程式来说明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变化规律。例如《用音乐对中班幼儿进行道德教育的实验研究》(《学前教育研究》1992年第5期)中有这样一段: “根据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必须用适合于他们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进行培养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音乐有很强的感召力,能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能使幼儿的情感培养避免空口的说教、淡化教育的痕迹,而着重得到心灵的颤动、感染和熏陶。道德知识借助音乐形象,渗透到幼儿心灵,就能较快较好地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化作道德行为。”

这段话准确地使用了专业书面语,而不用口语。同时,实验报告中也一般不使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方式,不追求语言的形象性。

此外,实验报告常用直观的实物说明图和抽象的符号说明图等图解辅助说明,以便直观地将实验装置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一目了然。

实验报告和科技论文都是研究实验结果的文字表现。两者的区别在于:科技论文以阐述作者的科学见解为目的,主要是创造性的研究实验成果的科学记录,它不包括一般性的实验过程的叙述,不包括过多琐屑的具体实验观察所得。实验报告以如实记载经过与结果为目的,包括整个工作的重要过程、方法、观察结果等细节,比较详细具体。它可以重复前人工作的记述,可以不限于描述创新的内容,可以不要求明确的结论。不论实验的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不论取得的是正结果还是负结果,都可以写成实验报告,对科学研究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就是说,所有的实验工作都可以写成实验报告,却没有必要将所有的实验工作都写成论文。

三、实验报告的基本格式实验报告在使用过程中,己经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格式。简单的实验报告,如教学中的实验报告、病理化验单等,内容比较单一,都有固定的项目,并按一定的格式印成实验报告表,由实验者根据要求逐项填写即可。比较复杂的实验报告,要由实验者写成文章形式的实验报告。两种形式的实验报告一般包括如下内容: (一)实验名称实验名称要求明确、醒目、集中反映实验的内容,实验名称一般体现在实验报告的标题上。如《四至五岁幼儿同情心的教育与培养的实验研究》、《角色游戏对幼儿交往能力影响的实验报告》、《幼儿诚实行为的实验研究》等。

(二)实验目的简明扼要地说明为什么要进行这个实验,要解决什么问题。

例如《用音乐对中班幼儿进行道德教育的实验研究》这样阐述实验目的:“为此,我们通过本项实验,旨在探索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幼儿道德情感的可行性,并通过研究积累数量资料和经验,寻求培养中班幼儿道德情感的合理途径。”这一部分直截了当,没有列入实验的细节,但读者很容易便了解了实验的主要目的。

(三)实验器材在说明实验器材时,一定要按器材的性质分类,但不必叙述器材的准备过程。 (四)实验装置与步骤说明实验装置时,一般按空间顺序;说明操作程序时,一般按时间顺序。实验装置和实验的设计都要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来确定。

(五)实验结果原始记录是记载科学实验成果的主要根据。实验过程要记录时间、条件、环境、偶然情况等,以各系统分析时使用。实验数据要有误差分析和统计分析,要经过重复验证,保证数据准确无误,才能使导出的结果是真实的、正确的。

(六)实验结论结论不是实验结果简单的重复,而是要将实验中得到的感性材料进行提炼、加工,使之上升到理论认识的高度。结论要有概括性,推理要严密。《四至五岁幼儿同情心的教育与培养的实验研究》(陈俊恬米功勋《学前教育研究)) 1992年第5期)所概括的结论是:“明确同情心内涵是教育与培养4一5岁幼儿同情感与同情行为的基本依据;培养4一5岁幼儿的同情心,是增强幼儿集体意识、养成助人为乐品质和发展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介绍各种令人同情的事例和组织幼儿参与同情行为的实践,是培养和形成幼儿同情心的有效途径。”因而,“对4_5岁幼儿进行同情心的教育与培养是很重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实验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663 字

+ 加入清单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正确书写表达式、赋值语句的规则。

2、掌握InputBox与MsgBox的使用。

3、掌握Print方法和Format格式使用。

4、掌握单分支与双分支条件语句的使用。

5、掌握多分支条件语句的使用。

6、掌握For语句和Do语句的各种形式的使用。

7、掌握如何控制循环条件,防止死循环和不循环。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1、输入半径,计算圆周长和圆面积。

为了保证程序运行的正确,对输入半径要进行合法性检查,数据检查调用IsNumeric函数;若有错,利用MsgBox显示错误信息,通过SetFocus方法定位于出错的文本框处,重新输入;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提示:使用Text1_KeyPress事件,按Enter键,返回参数“KeyAscii”的值为13表示输入结束。

2、随机产生三个整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显示。

3、计算π的近似值,π的计算公式为:

?2n?224262

π=2…× 2n-1?2n+11?33?55?7 注意:①、分别显示当n=10、100、1000时的结果,由此可见,此计算公式收敛如何?

②、要防止大数相乘时结果溢出的问题,将变量类型改为长整型 或实数型。

三、主要仪器设备

计算机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界面:

1、输入半径,计算圆周长和圆面积。

程序:

Private Sub Form_Activate

Text1.Text = "输入半径值"

Text1.SetFocus

Text1.SelStart = 0

Text1.SelLength = Len(Text1.Text)

End Sub

Private Sub Text1_KeyPress(KeyAscii As Integer) 圆面积,周长

Dim r

r = Text1.Text

Const PI = 3.14159

If KeyAscii = 13 Then

Cls

If IsNumeric(r) Then

Print "当圆的半径为"; r; "时:"

Print "圆面积为: "; Format(PI * r ^ 2, "0.00")

Print "圆面积为"; Format(PI * r ^ 2, "0.00")

Else

Text1 = "半径值输入有误"

End If

Text1.SetFocus

Text1.SelStart = 0

Text1.SelLength = Len(Text1.Text)

Else

End If

End Sub

运行结果:

输入值

:2

2、随机产生三个整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显示。

程序: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Cls

Dim x%, y%, z%, a%

Randomize

x = Int(Rnd * 101)

y = Int(Rnd * 101)

z = Int(Rnd * 101)

Print "随机产生三个整数: "; x; Spc(2); y; Spc(2); z; Spc(2)

If x > y Then

a = x: x = y: y = a

End If

If y > z Then

a = y: y = z: z = a

If x > y Then

a = x: x = y: y = a

End If

End If

Print "从小到大排序:  "; x; Spc(2); y; Spc(2); z; Spc(2)

End Sub

运行结果:

3、计算π的近似值

①、分别显示当n=10、100、1000时的结果,由此可见,此计算公式收敛如何?

②、要防止大数相乘时结果溢出的问题,将变量类型改为长整型或实数型。 程序:

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

Cls

Dim n As Long, PI, i As Long

n = 1

Do

n = n * 10

PI = 2

For i = 1 To n

PI = PI * ((2 * i) ^ 2 / ((2 * i - 1) * (2 * i + 1)))

Next i

Print "当n="; n; "时,π="; PI

Loop While n

End Sub

运行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光电定向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947 字

+ 加入清单

光电定向实验报告

摘要:采用四象限探测器作为光电定向实验,学习四象限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同时掌握四象限探测器定向的工作方法。实验中,四象限探测器的四个限区验证了具有完全一样的光学特性,同时四象限的定向具有较良好的线性关系。

关键词:光电 定向 四象限探测器

1、引言

随着光电技术的发展,光电探测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中光电定向作为光电子检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用光学系统来测定目标的方位,在实际应用中具有精度高、价格低、便于自动控制和操作方便的特点,因此在光电准直、光电自动跟踪、光电制导和光电测距等各个技术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光电定向方式有扫描式、调制盘式和四象限式,前两种用于连续信号工作方式,后一种用于脉冲信号工作方式。,由于四象限光电探测器能够探测光斑中心在四象限工作平面的位置,因此在激光准直、激光通信、激光制导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 本光电定向实验装置采用激光器作为光源,四象限探测器作为光电探测接收器,采用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光电定向方式现直观,快速定位跟踪目标方位。定向原理由两种方式完成:1、硬件模拟定向,通过模拟电路进行坐标运算,运算结果通过数字表头进行显示,从而显示出定向坐标;2、软件数字定向,通过AD转换电路对四个象限的输出数据进行采集处理,经过单片机运算处理,将数据送至电脑,由上位机软件实时显示定向结果。

本实验系统是根据光学雷达和光学制导的原理而设计的,利用其光电系统可以直接、间接地测定目标的方向。采用650nm激光器做光源,用四象限探测器显示光源方向和强度。通过实验,可以掌握四象限光电探测器原理,并观测到红外可见光辐射到四象限探测器上的位置和强度变化。并利用实验仪进行设计性实验等内容,将光学定向应用到各领域中[2]。

2、实验原理

2.1、系统介绍

光电定向是指用光学系统来测定目标的方位,在实际应用中具有精度高、价格低、便于自动控制和操作方便的特点,因此在光电准直、光电自动跟踪、光电

制导和光电测距等各个技术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采用激光器作为光源,四象限探测器作为光电探测接收器,根据电子和差式原理,实现可以直观、快速观测定位跟踪目标方位的光电定向装置,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光电定向方式。该系统主要由发射部分,光电探测器,信号处理电路,A/D转换和单片机,最后通过计算机显示输出。该系统结构框图如图1:

图1 系统结构框图

2.1.1激光器发射部分

光发射电路主要由光源驱动器、光源(主要是半导体光源,包括LED、LD等)、光功率自动控制电路(APC)等部分组成。用NE555组成的脉冲发生电路来驱动650nm的激光器。

2.1.2接收部分

接收部分主要由四象限探测器组成。四象限光电探测器是一种常用的精跟踪探测器,其基本原理是光电效应,利用半导体材料吸收光子能量引起的电子跃迁,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通常是利用集成光路光刻技术将完整的PN结光电二极管的光敏面分割成几个具有相同形状和面积、位置对称的区域,每个区域可以看作1个独立的光电探测器,其背面仍为一整片.理想情况下每个区域都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能参量.象探测器光敏面形状有圆形和矩形.如图2所示[3].

(a)圆形光敏面QPD (b)矩形光敏面QPD

图2 四象限探测器实物图

如图3(a)所示,四象限光电探测器光敏面有4部分A,B,C,D.假设入射光斑为圆形且能量分布均匀,如图3

(b)所示,照射在光敏面上的光斑

被4个象限分成4个部分,4个象限的光斑面积分别为SA,SB,SC和SD.此时,由于光生伏特效应,在4个象限中产生与光信号对应的电信号,其对应电流大小分别为IA,IB,IC和ID.如图2(c)所示,当光斑中心在四象限光电

探测器上的位置改变时,光敏面各象限上的光斑面积也会改变,从而引起四象限探测器各象限输出电流强度的变化,通过一定的信号处理方法可以得到光斑能量中心位置相关信息.如图4所示.

图3 四象限探测器工作示意图

图4四象限探测器工作光路

根据输出电流强度可以计算出光斑能量中心位置.用σx和σy分别表示x和y

轴上根据四象限光电探测器输出信号经过一定的算法处理后的归一化偏移量,σx和σy与光斑能量中心实际偏移量的对应关系利用加减算法得[6-7]

x0KxK(SASB)(SBSD) SASBSCSD

(SASB)(SBSD) SASBSCSDy0KyK

式中K 为比例常数,光斑能量中心偏移量σx和σy仅与光斑在探测器上的面积有关,只要得到了各象限面积之间的比例关系,即可得到光斑能量中心位置的坐标.光斑在探测器上移动如图3(d)所示

2.2单脉冲定向原理

利用单脉冲光信号确定目标方向的原理有以下四种:和差式、对差式、

和差

比幅式和对数相减式。

2.2.1 和差式

这种定向方式是参考单脉冲雷达原理提出来的。

在图5中,四象限探测器与直角坐标系坐标轴x,y重合,目标(近似圆形的光斑)成像在四象限探测器上。当目标圆形光斑中心与探测器中心重合时,四个光电二极管接收到相同的光功率,输出相同大小的电流信号,表示目标方位坐标为:x=0,y=0.当目标圆形光斑中心偏离探测器中心,如图3,四个光电二极管输出不同大小电流信号,通过对输出电流信号进行处理可以得到光斑中心偏差量x1和y1。若光斑半径为r,光斑中心坐标为x1和y1,为分析方便,认为光斑得到均匀辐射功率,

总功率为P。在各象限探测器上得到扇形光斑面积是光斑总面积的一部分。若设各象限上的光斑总面积占总光斑面积的百分比为A、B、C、D。则由求扇形面积公式可推得如下关系[4]:

当2Xsin1(1) rX14x1时,ABCD1 rr

r即x1(ABCD) 4

r同理可得 y1(ABCD) 4

可见,只要能测出A、B、C、D和r的值就可以求得目标的直角坐标。但是在实际系统中可以测得的量是各象限的功率信号,若光电二极管的材料是均匀的,则各象限的光功率和光斑面积成正比,四个探测器的输出信号也与各象限上的光斑面积成正比。如图6,可得输出偏差信号大小为

Vx1KP(ABCD)

Vy1KP(ABCD)

对应于 x1k(ABCD)

y1k(ABCD)

图6 和差定向原理 式中krKP, K为常数,与系统参数有关。 4

2.2.2 对差式

将图4的坐标系顺时针旋转45o,于是得

x2=x1cos45o+y1sin45o=2kAC

y2=-x1cos45o+y1sin45o=2kBD

2.2.3 和差比幅式

上述两种情况中输出的坐标信号均与系数k有关。而k又与接收到的目标辐射功率有关。它是随目标距离远近而变化的。这是系统输出电压Vx1、Vy1并不能

够代表目标的真正坐标。采用下式表示的和差比幅运算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x3k(ABCD)(ABCD)k(ABCD)(ABCD)

k(ABCD)(ABCD)k(ABCD)(ABCD)y3

式中不存在k系数。与系统接收到的目标辐射功率的大小无关,所以定向精度很高。

2.2.4 对数相减式

在目标变化很大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对数相减式定向方法。坐标信号为

x4=lgkABlgkCD=lgABlgCD

y4=lgkADlgkCB=lgADlgCB

可见,坐标信号中也不存在系数k,同样消除了接收到的功率变化影响。 当定向误差很小时,可以得到如下近似关系

x4ABCD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关于初二物理实验报告的范文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初二,全文共 2359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初二物理实验报告的范文

篇一:初二物理实验报告

探究课题;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

2.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分别是在平面镜的两侧。

3.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

所需器材;蜡烛(两只),平面镜(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纸,火柴。

实验步骤:

一.在桌面上平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中线上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平面镜垂直立在这条直线上。

二.在平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平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不透光的纸遮挡平面镜的背面,发现像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平面镜,因而证明平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

三.拿下遮光纸,在平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四.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平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两个距离的大小。发现是相等的.

五.自我评估.该实验过程是合理的,所得结论也是正确无误。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暗室进行,现象更加明显。误差方面应该是没有什么误差,关键在于实验者要认真仔细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时要认真测量。

六.交流与应用.通过该实验我们已经得到的结论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被平面镜垂直且平分。例如,我们站在穿衣镜前时,我们看穿衣镜中自己的像是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与人到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当我们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会看到镜中的像也在向我们走近.我们还可以解释为什么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平静的水面其实也是平面镜.等等。

20xx年X月XX日

篇二:初二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

实验器材:

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纸板、温度计、水、秒表

实验装置图:

实验步骤:

1.按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向烧杯中加入温水,水位高为烧杯的1/2左右。

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观察水的温度变化,水发出的声音变化,水中的气泡变化)

描述实验中水的沸腾前和沸腾时的情景:

(1)水中气泡在沸腾前,沸腾时

(2)水的声音在沸腾前,沸腾时

3. 当水温达到90℃时开始计时,每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填入下表中,至沸腾后两分钟停止。

实验记录表:

时间(分) 0 0.5 1 1.5 2 2.5 3 …

温度(℃)

4、观察撤火后水是否还继续保持沸腾?

5、实验结果分析:

①以时间为横坐标,温度为纵坐标,根据记录用描点法作出水的沸腾图像。

②请学生叙述实验现象。

沸腾前水中有升到水面上来,水声;继续加热时,水中发生剧烈的现象,大量上升并且变(填“大”或“小”),升到水面上破裂,放出水蒸气,散到空气中,水声变(填“大”或“小”)。

沸腾的概念:

③实验中是否一加热,水就沸腾?

④水沸腾时温度如何变化?

⑤停止加热,水是否还继续沸腾?说明什么?

20xx年X月XX日

篇三:初二物理实验报告

器材:木头

步骤:

第一种:

将木头放入水中,测量水面上升的幅度,或者放入满满的量筒中,测量溢出的水的体积,可以间接得到木头浸入水中的部分的体积。

然后将木头沿水平面切割,取下,用天平测量水下部分的质量。

通过公式计算其密度。

然后总体测量整块物体的质量

通过v=m/p

计算得出全部体积。

第二种:

取一量杯,水面与杯面平齐,想办法将木头全部浸入水中(如用细针将其按入水中),称量溢出水的体积即可。

第三种:

如果容器是个圆柱形,把里面放满水,然后把物体放入水中,在把物体取出。容器中空的部分就是这个物体的体积。

圆柱的面积=底面积×高

如果物体不下沉,就把物体上系一个铁块放入水中,测出铁块和物体的体积,然后再测出铁块的体积,接着用它们的总体积减去铁块的体积就得出物体的体积.

现象:包括在步骤里面了。

结论:得出木头的体积。

20xx年X月XX日

篇四:初二物理实验报告

用验电器演示导体和绝缘体

【器材】

验电器(或自制验电器),有机玻璃或橡胶棒,丝绸或毛皮,被检验的物体:铁丝、铜丝等金属丝,陶瓷、松香、玻璃、橡胶等。

【操作】

(1)将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或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验电器接触,使验电器带电,金箔张开一定的角度,然后用手接触一下验电器上的小球,金箔马上合拢。这表明手碰了小球后,验电器上的电荷通过手和人体传给大地了,这证明人体是导体。

(2)用上述方法使验电器重新带电。手拿铁丝和铜丝等金属丝用它们去跟带电的验电器小球接触,可以看到金箔也会合拢,表明验电器上的电荷通过金属丝和人体传到地球上去了,金属丝是导体。当手拿陶瓷、玻璃、松香等用它们去跟带电的验电器小球接触,金箔仍张开并不合拢,表明验电器上的电荷没有通过陶瓷、玻璃、松香等传到地球上,说明陶瓷、玻璃松香等是绝缘体。

【注意事项】

被检验的绝缘体的表面要清洁干燥,以免表面漏电。

实验目的:观察水的沸腾。

实验步骤:

①在烧杯里放入适量水,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然后把温度计插入水里。

②把酒精灯点着,给烧杯加热。

③边观察边记录。

④做好实验后,把器材整理好。

观察记录:

①水温在 60℃以下时,随着水温不断升高,杯底上气泡越来越多,有少量气泡上升。

②水温在60℃~90℃之间时,杯底气泡逐渐减少,气泡上升逐渐加快。

③在90℃~100℃之间时,小气泡上升越来越快。

④水在沸腾时,大量气泡迅速上升,温度在98℃不变。

⑤移走酒精灯,沸腾停止。

实验结论:

①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

②水在沸腾时,温度不变。

20xx年X月XX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湘教版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四年级,全文共 6528 字

+ 加入清单

湘教版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

篇一:教学设计:小学科学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一、[教材分析]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湘教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声音》单元第二课的内容。本课在本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通过第一课《听听声音》的学习,学生知道了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但不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本课在第一课的基础上来研究、探索“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为后面《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控制声音》等课的探究活动作好充分的知识准备。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由两个活动“观察发声的物体”和“自制小乐器”两部分组成。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研究时就要比较一下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让学生从中探究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这两个活动是发展学生关于“声音的产生”的科学概念的一系列有结构的探究活动,目的不仅是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和描述发声体的状态,在大量的科学事实的观察和描述的基础上建构“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科学概念。

二、[学生分析]

在进行本课学习前,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个问题肯定有自己的想法,因为学生通过自身的生活经验、不同的信息渠道获得了一些声音的知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是由外力的作用,但这不是主要原因,有外力不一定能产生声音(如拉橡皮筋就不能发出声音),更主要的是物体必须发生振动。通过课前了解,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孩子们认为是物体敲打、碰撞、摩擦等原因产生了声音,这是他们对声音的最初认识。这些学生的认识和理解仅仅停留在声音是由敲、拍、拨等外力作用下产生的,而并未真正关注物体本身的变化,即振动。对物体振动产生了声音这个概念,即使有学生讲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际上他们的认识也是很模糊的。在探究声音产生的观察实验中,学生关注的往往是动作的本身,而不是发声物体的变化,特别是物体之间摩擦也能听到声音,学生很难看到物体是否发生了振动,因此很难进行科学的概括和抽象。

三、[设计理念]

通过对以上的分析与思考,我们认为本课的教学应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展开观察实验活动,引导学生从相同现象的观察中进行抽象和概括,实现认识上的跨越。为此我设计时安排这么几个循序渐进的活动:①利用已有经验使物体发声,提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②观察、收集发声物体的变化特点,获得“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的初步感性认识;③通过更多物体,采用实证与反证结合进一步证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的。

四、[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声音也会停止的。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比较发声物体和不发声物体的状态,并对这一现象进行积极思考,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2)通过创设情景质疑-—猜想假设-—观察实验-—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之中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掌握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推测结果-—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等思维方法。

(3)在动手实验过程中,通过用看、摸、听、说等方法进行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观察、实验、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六、[教学模式选择]

为了能够顺利完成整个探究活动,我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把它分为四个部分: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二、提出假设,实验探究;验证猜测。三、巩固提高,拓展延伸;四、总结评价。课堂上让学生通过运用看、摸、听、说多种方法观察发声物体的特点,并对发生物体与不发声物体进行观察比较,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积极思考。在这节课教学中,我先“扶”后“放”,始终贯穿小组合作实验、观察、对比、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采用引出问题——提出假设——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努力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七、[多媒体的使用]

1、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提供创设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思维。

2、利用课件出示本节课实验记录表及探究结论,突出重点。

3、利用展示平台展示各小组的实验记录表,便于学生相互交流,形成正确的认识,得出科学的结论。

八、[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羊角锤、铁钉、小木板、洗衣刷、音叉、装水的水槽,砂纸 学生分小组准备:音叉、乒乓球、装水的水槽、小鼓、彩色纸屑、小瓶水、口哨、 橡皮筋、实验记录表。

[课时安排]一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教师用羊角锤在小木板上钉铁钉。

问:刚才看到老师做了什么动作?你们听到了什么?

(钉铁钉,敲打铁钉发出的声音)

(2)、老师出示洗衣刷,砂纸,请一位学生演示用刷子在砂纸上来回刷。

问:刚才看到了这位学生做了什么动作?你们听到了什么?

(用刷子在砂纸上来回刷,听到了较响的沙沙声)

(3)、播放多媒体课件“丰富多彩的声音”。小鸟欢快鸣叫、哗哗的流水声、咚咚的鼓声--------

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物体都能发出声音,我们也不时地在听各种声音,那么,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猜测声音产生的原因,作出假设

(1)提问:谁来大胆的猜一猜究竟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学生回答:敲打、摩擦、撞击、弹拨、风吹、乐器发声、语言说话)(板书)

(2)谈话:刚才同学们所说的都是自己的一种看法,一种猜测。世界上许多伟大的发现都源于猜测。而要想知道声音究竟是不是因为敲打、摩擦、撞击、弹拨、碰撞等原因产生的,就要通过我们今天的观察与实验才能知道。

[设计意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富有情趣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教学创造最佳的学习氛围,通过创设情景敲铁钉,邀请学生参与活动,聆听丰富多彩的声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音叉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 介绍实验材料

(1)介绍并演示实验仪器:音叉

A、音叉——这是一种用钢制成的U形的实验仪器,用橡胶小槌轻轻敲击它就会发出声音。

B、使用方法:在使用音叉的时候,手要握住音叉柄,用小槌敲击音叉的上端。(教师示范)

C、学生尝试用音叉。

2、学生开展活动:

(1)、教师提出实验要求(课件打出实验要求):请各组分工协作,想办法让音叉发出声音来,每个人制造声音, 声音不要太大,看谁想的办法多,交流你们的方法,说说物体在发声时你有什么发现?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把实验现象记录在报告单上。

①用橡胶小槌敲击音叉,让音叉发出声音,然后将音叉迅速轻轻靠近水面,或者靠近静

止不动的乒乓球,仔细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学生回答,教师同时板书:音叉在振动,引起水花四溅、有波纹、有水泡、乒乓球弹开

②我们让音叉发出声音后,用手摸摸或将音叉轻轻贴到脸上,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觉?学生回答,音叉在振动教师同时板书:麻、痒)

③当我们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时,听一听音叉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④说一说音叉在不发出声音时的状态和发出声音时的状态。(学生回答,教师同时板书:音叉在不发出声音时是平静的、静止的、不动的音叉发出声音时的状态是颤动的、动态、振动)

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音叉产生的声音是音叉在振动(颤动)时发出的。 刚才我们用哪些研究方法一起做了关于音叉的实验?(学生回答:看、摸、听、说) 下面我们就要用这些研究方法去研究队鼓、橡皮筋、小瓶水、口哨不发出声音时的状态和发出声音时的状态。

探究活动二:其它物品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谈话:请同学们看看你们的实验桌,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物品。谁来说一说都有些什么?学生介绍实验材料:小鼓、橡皮筋、小瓶水、口哨。你能想办法让它们发出声音吗?

2、学生分组实验

3、教师提出实验要求

(1)、将彩色纸屑放在小鼓鼓面上,敲响小鼓时小纸屑会怎样?为什么会这样? (2)、吹响口哨时,口哨里的小珠子会怎样?为什么会这样?

4、学生操作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小组汇报实验发现。

6、交流汇报实验现象,用实物投影仪向全班展示实验记录表

重点说说实验物品在发出声音时和不发出声音时的状态

7、得出结论,总结方法

①得出结论:所有的物体在不发出声音时处于静止的状态,在发出声音时处于振动(或颤动、摆动、晃动、摇动)的状态。所以,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或颤动、摆动、晃动、摇动)产生的。(课件打出)

教师适时引导:通过实验研究,同学们发现物体发出声音时的状态有的颤动、有的摆动、有的晃动你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正确,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一个更加科学、更加准确的词语来代替这些词语呢?那就是——振动。

讲解:科学家发现,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会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我们把这种运动叫做振动。(出示课件:振动。)

篇二:湘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整体学习兴趣高,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比较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们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 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围绕“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开展探究活动。安排了“植物的一生”、“翩翩雌与雄”、“位置与运动”、“力与运动”、“物质的变化”、“整理信息,让我们发现更多”六个主题单元,共设计了44个活动。

“植物的一生”:根据植物一生所经历的过程安排教学内容,通过种植、观察、记录、整理信息等活动,使学生了解植物一生所经历的过程,发现植物生长变化规律。

“翩翩雌与雄”:教材以植物的繁殖与动物的繁殖、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两条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引领学生通过观察、实验、阅读活动了解生物繁殖的方式。对于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探究方式以接受式探究为主。

“位置与运动”:通过观察、描述、游戏、实验、测量、统计分析等活动,引领学生发现:描述物体位置时需要用到参照物、方位和距离3个因素;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用到参照物、位置、方向和快慢(速度)

“力与运动”:首先通过游戏、体验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在生活中力无处不在;然后通过试验、游戏、测量、统计等活动指导学生认识弹力、重力、摩檫力。

“物质的变化”:首先在帮助学生建立物质的变化分为可逆的变化与不可逆的变化的概念;然后指导学生认识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物质,渗透化学变化的概念;最后,综合前面所学进行应用,同时渗透物质守恒的原理。

“整理信息,让我们发现更多”:回顾本学期整理资料的活动,归纳总结整理资料的方法。激励学生在后继的探究活动中继续应用这些方法整理信息。

四、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六、教学进度表

周 次 教 材 内 容第一周播撒希望的种子第二周小苗快快长 第三周开花结果

第四周花开花落为哪般

第五周

第六周

第七周

第八周

第九周

第十周

第十一周

第十二周

第十三周

第十四周

第十五周

第十六周

第十七周

第十八周

第十九周

第二十周

篇三:四年级科学下册 苹果落地的秘密教案 湘教版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经历感受重力的活动,能根据所观察到的现象对重力的方向进行猜想并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

2.大胆猜想重力的产生与什么有关,能用资料查询和阅读的方式将重力与地球引力对应起来并初识牛顿的万有引力学说。

3.能制定研究计划设计实验探究不同物体所受到的重力大小,初步练习估测生活物品的重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敢于猜想,尊重证据,实事求是,愿意合作与交流。

2.从牛顿研究苹果落地的故事里懂得要善于思考、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科学知识

1.知道地球表面附近物体所受到的地球引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知道万有引力的存在。

2.初步了解身边常见物体的重力一般是多少。

教学准备

1.牛顿研究苹果落地的场景图,儿童提水、抛石子等关于重力现象的动画课件或图片,绘制一个供全班交流汇总使用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2.准备好学生分组实验的材料:支架、细线、钩码、圆筒式弹簧测力计。

学生准备:玩具小车、钢笔、苹果等小物体。

课时安排

本课安排2课时,第1课时完成活动1的教学,第2课时完成活动2的教学。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本课导入时,教师可以先板书课题,然后提问学生:谁知道这个课题里面所包含的故事,给同学介绍介绍。

二.活动----感受重力

1.学生体验:提水、抛石子等

教师应及时从中梳理出“向下”这个词来,帮助学生从众多现象中找到“下落”的规律并形成对重力方向的猜想。

2.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

① 用带重物的细线固定在支架上,固定支架观察它们受到重力后朝哪个方向。

② 数次调整支架的倾斜角度,再观察重物朝向哪个方向。

得出结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3.学习重力产生的原因

首先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猜想,如果学生当中有说出“地球引力”的,教师可提供一些材料让学生进行验证性实验。例如,在前面做实验用过的支架上改吊一些别的物体,并再次倾斜支架,继续观察重物朝哪个方向;或者就用细线拴一石块,摇晃石块并观察石块静止后朝哪个方向。但是,尽管这些实验可以间接证明地球引力的存在,学生依然不能由此得出肯定的结论。这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资料查询和阅读“指南车信箱”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三.活动---重力的大小

1.明确研究主题——身边常见的不同物体的重力有多大呢?

2.接着,指导学生针对准备好了的材料(钩码、玩具小车、钢笔、苹果等小物体)分组制定研究计划。应要求小组活动人人参与、个个动笔或动手。教师应及时掌握情况并给予必要的技能指导,包括计划内容是否齐全、记录表栏目是否科学、统计图是否标好了刻度、材料是否便于测量等。

注意:如果被测物体超出了测力计的测量范围,必须调换。

3.学生动手测量:测量时,要提醒学生正确使用测力计,可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要分工合作,要如实记录等。

4.制成统计图

5.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交流。以苹果为例,可以一边出示苹果一边说它重力的大小,使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苹果的重力大小一般在多大范围内(通过多次进行这样的测量练习,可以增强学生的估测能力),然后师生一起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的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晶体制作实验报告 O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68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国庆,是我的旧历生日,也是我开始制作明矾晶体的第一天,家中温度是28.5℃,我用烧杯取100mL的自来水(条件所限,没有蒸馏水),加入约6克明矾,用玻璃棒搅拌,水温27摄氏度,我没有加热溶液。过了约一小时,明矾基本溶完,我又加了0.5克左右的明矾到溶液中,搅拌。半小时后,明矾不再溶解。我将明矾饱和溶液过滤两次后倒入干燥洁净的结晶皿,并将其放入鞋盒中防尘。此时,水温27.5摄氏度。我忍耐下激动,静候结果。

20xx.10.2~3

溶液毫无动静。我开始焦躁。我怀疑是否溶液不够饱和,导致无法结晶,最终,我决定再等一天。这两天室温在28~29℃之间。  20xx.10.4

今天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如往日一般,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打开鞋盒盖,但今天是与众不同的,清水般的明矾溶液不再死气沉沉,结晶皿里结出了十一颗玲珑剔透的晶核,全是八面体,边长约三毫米。他们被我用镊子取出,我把溶液过滤并加多了溶液,把晶核放回。继续防尘防震。水温28摄氏度,室温28.5摄氏度。  20xx.10.5

晶核长大了些,边长约五毫米

20xx.10.6~15

晶体因溶液不够饱和而溶解,我配臵了三次,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10.16

这次我配了两杯溶液,一杯放在有石棉网的三脚架上用酒精灯加热至51摄氏度。另一杯如往常一样,不予加热。

10.17

有一杯结出了晶核,水温为27摄氏度,这杯是常温的  10.17~24

晶体继续在饱和溶液里慢慢成长,此时经历万难留下了三颗。 第一颗长约为1.1cm,厚约为1cm、 第二颗长约为0.8cm,厚约为0.4cm、 第三颗长约为0.7cm 宽约为0.5cm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血染的实验报告教案设计范文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设计,全文共 2575 字

+ 加入清单

血染的实验报告教案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老科学家为了科学事业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文章细节描写的理解,体会老科学家那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2、理解“透、盘、吐、蜷、抬”几个动词,并能准确运用。

教法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具:

相关的图片 南美洲毒蛇的录像画面。

教学模式:

三段五环教学模式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预习作业

1、深读课文,说说施密特博士哪些行为最使你感动?

2、从这些行为中你认为施密特是一位怎样的人?

3、为什么说这份报告是“血染的实验报告”?

谈话导入:

同学们生命对于我们来说只有一次,但是很多人为了他热爱的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芝加哥动物学家卡尔施密特博士,看看他是何以生命为代价完成那份——血染的实验报告。

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出示视频材料)

——同学们看到这些画面,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师:多么可怕的毒蛇,不少人因被他咬伤而死去,为了研究抗御这种毒蛇的办法,施密特博士用它做实验想揭开其毒性的秘密,但不幸的是实验中他不小心被毒蛇咬伤了,那他会怎样做呢?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单位通过解决这几个问题来学习。

二、自主、合作、探究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预习任务中的问题。

1)、深读课文,说说施密特博士哪些行为最使你感动?

2)、从这些行为中你认为施密特是一位怎样的人?

3)、为什么说这份报告是“血染的实验报告”?

2、教师巡视指导。

三、展示提升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讨论的问题。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解析上述问题,并从读文中悟情会意。

(1)“施密特先生觉得伤口剧烈地疼痛,四肢麻木,身体不能动弹,他知道自己中了蛇毒……”

(2)他想:“完了,难道就这么死去吗?不!我应该再做些什么……”

(3)“在被蛇咬伤5个小时以后,卡尔·施密特博士手中的笔落在地上,他停止了呼吸。”

(4)“5个小时后”,足见时间之长。

四、质疑解惑:

同学们你还有什么疑惑的地方吗?

五、情感升华

1、同学们这位可敬的老人竟这样离开人世,他走的那么匆忙,竟来不及擦去身上淌出的血;他走的是那么艰难,忍受了我们无法想象的痛苦,此时凝视这份血染的实验报告,你想对施密特博士说些什么?

2、此时我们非常难过,一位科学家就这样离我们而去,但我们又感到欣慰,他给我们留下宝贵的科学财富,让我们再一次带着对他的崇敬之情齐读文中最后两句话。

3、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许多科学工作者为了造福于后代,不惜一切甚至生命。卡尔施密特博士只是其中一个,还有许多为人类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比如:牛顿、居里夫人、布鲁诺等同学们课下读读他们的故事,相信你的心灵再次会受到启迪和震撼的。

板书设计:

蛇毒研究

血染的实验报告 科学事业

挽救生命

教学反思:

本节是《血染的实验报告》第二课时的教学,学生在“三段五环”的教学模式下,轻松愉悦的完成了本课的学习,体会到了老科学家卡尔施密特博士的无私而伟大的奉献精神。这篇课文是一篇记事为主的记叙文,文章记叙的是施密特博士在研究巨型毒蛇时不慎被毒蛇咬伤,他忍着巨痛,在5个小时里认真记录了被毒蛇咬伤后的生理反应,最后献出了生命。这件事反映了施密特博士认真求实的科研品格,赞扬了科学家为了科研事业,为人类健康勇于牺牲的高贵品质。我的教学反思有如下几点:

一、预习前移、导学指导

我在课前的前一天,提前布置“预习作业”, 学生围绕“预习作业”做一个简单的预习,将预习目标具体化。这三个问题的提出,可以体现站在学生“学”的角度,也是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完整呈现,通过问题和习题细致有序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

二、课件运用恰当

在教学中,我课件出示南美洲毒蛇,让学生说说看到蛇后自己内心的感受,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毒蛇可怕与凶猛,为下文学习施密特博士被蛇咬伤后忍受着极端的痛苦做个铺垫。在这个环节中从学生的表现中不难看出蛇给孩子们的影响是很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着积极探索的欲望,课件的展示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小组合作探究真实有效

学生因为提前预习了,对课文内容重点已经有了深刻的印象,小组长带领大家交流探究时,能够按照平时的训练,切实有效的完成合作要求,在此期间,我在学生中间巡视,做过细的调查研究,主要是针对中差学生,了解他们在自学讨论中的困难,最大限度地把自学中自学讨论所暴露出来的疑难问题抓到手,为什么说这份报告是“血染的实验报告”?这一问题学生认识的不是那么深刻,我就决定展示点拨环节解决。

四、抓重点词、句子,理解文章内容。

在学生进行交流、质疑、点拨阶段,我先请小组代表进行汇报,进行全班交流,

在肯定学生对问题的正确分析之时,继续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子的理解,通过读与思相结合,采用了引读、评价读、个别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蛇的凶猛,令人恐惧,来体会施密特博士所受的巨大痛苦,从而感受博士为了科学事业,为了人类的健康勇于牺牲的高尚精神,有着坚强的毅力与伟大。

五、质疑解惑,注意生成,情感升华。

在质疑解惑环节,学生提出了两个问题:为什么被蛇咬了之后会不能动弹?被蛇咬了之后应该怎么办?我先让学生来回答,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的回答没有科学根据,因为我在上课前预想了课堂的生成,查阅了资料,就向学生讲授:毒蛇的头呈三角形,尾部较粗短,色斑较鲜艳。当人不慎被毒蛇咬伤后,蛇毒通过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伤害人体。血液循环中毒局部疼痛剧烈,肿胀明显,并迅速向肢体近心端蔓延,严重者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休克以致死亡。对于第二个问题,我也指导了学生不科学的方法,用嘴吸的时候,一定口腔里不能有破损,另外补充了另几种方法。在情感升华环节,再次对文本进行了感悟,并使文本得以升华。

通过这节课,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教师的知识水平,对上好语文课多么重要,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一,语言的组织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二、在课堂中,我们必须能对学生说的话,进行评价与总结,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必须有丰富的知识,进而发现了自己的评价性语言不是那么的丰富。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的完善,还要不断的努力。继续多读书,多钻研教材,进行继续教育的再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继续深层次的进行“三段五环”教学模式的研究,使学生更好的发展,也努力使自己成为科研型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实验教师述职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教师,全文共 663 字

+ 加入清单

伴随着平凡而忙碌的每一个日子,悄悄的数过来,从教之路上我已经走过了十一个春秋,回顾过去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虽然苦乐参半,但无怨无悔。

为提高自己的教育管理的理论水平,我不断归纳我班主任工作的心得体会,写了《没有不合格的学生》、《班级管理的核心——爱与真诚》、《改进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社会交往素质》等教育论文,获各方好评。

思想政治课是教给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学科——这就是我对政治学科的理解。我尽可能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向学生传递信息和知识,将枯燥的政治课本知识转化为生动的课堂语言,努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也。我深入浅出、活泼幽默的授课风格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任现职以来,我每学期任初三级四个班政治课,每周12节课,教学成绩十分突出,我所任教的班级连续五年保持了全市统考及中考平均分的全镇第一名,合格率保持在80%以上,优秀率约为30%左右,受到了镇教育组的通报表扬。我所任教的学生刘佐梁、刘慈华等人考上了金山中学;赵端标、刘谨英、贝朝雄等数十名同学考上了潮阳师范或潮阳一中;赵庄豪、庄健秀、詹宏源等上百名同学考上了潮阳二中。张毓珍、刘哲尊、周昭雄等学生已从潮阳师范学校毕业任教于本镇,为我市的教育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我深知自己现在教学水平与一位优秀老师的标准还相差很远,但我相信,通过学习、操作,再反思、总结,然后再学习、操作,这样不停止、不放弃的学习,在不久的将来,我一定会取得进步,教出一批批优秀的小学生,实现一名教师一生不朽的价值。

谢谢!

报告人:张林

二0XX年十二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合成实验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3308 字

+ 加入清单

前言

随着我国丙烯酸工业的迅速发展,对丙烯酸下游产品的研究不断深入,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聚丙烯酸钠作为丙烯酸的一种主要下游产品,近年来在国内外的研究受到重视,生产也不断增加。聚丙烯酸钠产品包括水溶性产品和水不溶性产品。水溶性聚丙烯酸钠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纺织造纸、化工等领域。水不溶性聚丙烯酸钠产品具高吸水性,主要用于农林园艺、生理卫生等领域。聚丙烯酸钠的分子量从几百至几千万以上,不同分子量的聚丙烯酸钠各有各的用途。超低分子量(700以下)的用途还未完全开发;低分子量(1000-5000)主要起分散作用;中等分子量(104-106)显示有增稠性;高分子量(106-107)的则主要做增稠剂和絮凝剂;超高分子量(107以上)的在水中溶胀,生成水凝胶,主要用作吸水剂。水溶性聚丙烯酸钠中又包括高分子量和低分子量两类。

目前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合成是采用丙烯酸经氢氧化钠中和形成丙烯酸钠溶液,然后再聚合的工艺路线。在水溶性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合成中,通常是高浓度丙烯酸钠溶液和低浓度氧化还原引发剂在低温下进行水溶液聚合。制备的关键是在聚合前要除去丙烯酸中的阻聚剂。去除阻聚剂的方法有减压蒸馏或加人活性炭吸附。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聚合时往往因为自交联作用或聚合速度过快使产品水溶性降低,因此需加入抗交联剂和缓聚合剂。日本专利报道了以过硫酸盐和有机苯胺的复合引发体系,常温下催化丙烯酸钠水溶液聚合,制得溶解性能好的聚丙烯酸钠。戚银城等采用氧化-还原体系,添加氨水和氯化钠,在30℃时合成了分子量几百至几千万的聚丙烯酸钠。水溶液聚合法具有设备简单,操作容易的特点,但缺点是所得到的聚合产物含水量高达60%-70%,难干燥。反相悬浮聚合法也可用于合成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韩淑珍[5]报道了北京化工大学开发出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聚丙烯酸钠絮凝剂,并建成1000L聚合釜装置。反相悬浮聚合法工艺复杂、设备利用率低。

聚丙烯酸钠是一种线状、可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其分子链上的梭基由于静电相斥,使聚合物链伸展,促成有吸附性功能团外露到表面上,这些活性点吸附在溶液中悬浮粒子上,形成粒子间的架桥,从而加速了悬浮粒子的沉降。因此可作絮凝剂。

聚丙烯酸钠是近年来在各领域广泛使用的一类功能性高分子材料,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在各使用行业越来越受重视。但在我国其研究还不深,生产规模还小,性能尚不如人意。研究其生产过程,提高产品应用性能,扩大产品的应用领域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以上分析可见高分子量的聚丙烯酸钠在很多领域都广泛使用,但目前在国内企业使用的多为国外产品。国内近两年已有生产,但厂家不多,生产能力不超过一千吨,其中还包括胶体产品。由此可见国内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生产缺口还很大,有必要增加生产满足国内需求。因此建设高质量的使用性能好的聚丙烯酸钠生产厂非常必要。

1 研究背景、意义

丙烯酸类聚合物是很重要的一种水溶性化合物,它广泛用于石油、采矿业分散剂,合成洗涤剂分散剂,印染增稠剂及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分散阻垢剂等。聚丙烯酸又因其分子量的大小用途有所差异,因此再合成方式上采用不同的工艺条件,合成不同分子量的聚丙烯产品,以满足应用上的需求。

近年来,由于聚丙烯酸钠的优越性能,其得到了广泛的研究。聚丙烯酸钠 (PAANa)是一类高分子电解质,是一种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用途广泛,可用于食品、饲料、纺织、造纸、水处理、涂料、石油化工、冶金等。 PAANa的用途与其分子量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 ,低分子量 (500~5000 )产品主要用作颜料

4 6分散剂、水处理剂等;中等分子量 (10 ~ 10 )主要用作增稠剂、粘度稳定剂、

保水剂等;高分子量主要用作絮凝剂、增稠剂等。

在造纸工业,随着高浓度涂布机的引进和铜版纸生产的发展,对分散剂的需求越来越大。低分子量 PAANa作为造纸工业的有机分散剂 ,能提高颜料的细度、分散体系的稳定性,提高纸张的柔软性、强度、光泽、白度、保水性等,且具有可溶于水、不易水解、不易燃、无毒、无腐蚀性特点,因此低分子量 PAANa在造纸工业越来越受到重视。

2 研究内容

1.聚丙烯酸钠的制备。通过实验制得纯净的聚丙烯酸钠,最终烘干的得到白色粉末状的成品。

2.分析影响聚丙烯酸分子量的因素。比如温度、单体浓度等因素。

3.低分子量聚丙烯酸的合成方法。

3 实验部分

3.1 方案一

3.1.1实验原理

聚丙烯酸是水质稳定剂的主要原料之一。高分子量的聚丙烯酸 (相对分子质量在几万或几十万以上) 多用于皮革工业、造纸工业等方面。作为阻垢用的聚丙烯酸,分子量都在一万以下,聚丙烯酸分子量的大小对阻垢效果有极大影响,从各项试验表明,低分子量的聚丙烯酸阻垢作用显著,而高分子量的聚丙烯酸丧失阻垢作用。

丙烯酸单体极易聚合,可以通过本体、溶液、乳液和悬浮等聚合方法得到聚丙烯酸,它符合一般的自由基聚合反应规律。

本实验用控制引发剂用量和应用调聚剂异丙醇,合成低分子量的聚丙烯酸,并用端基滴定法测定其分子量。

3.1.2实验仪器和试剂

四口瓶,回流冷凝管,电动搅拌器,恒温水浴,温度计,滴液漏斗,pH计 丙烯酸,过硫酸铵,异丙醇,氢氧化钠标准溶液

3.1.3实验步骤

Ⅰ.低分子量聚丙烯酸的合成

1. 在装有搅拌器、回流冷凝管、滴液漏斗和温度计的250mL四颈瓶中,加入 100mL蒸馏水和1 g 过硫酸铵。待过硫酸铵溶解后,加入5g丙烯酸单体和8 g异丙醇。开动搅拌器,加热使反应瓶内温度达到 65~70℃。

2. 将40g丙烯酸单体和2 g过硫酸铵在40 mL水中溶解,由滴液漏斗渐渐滴入瓶内,由于聚合过程中放热,瓶内温度有所升高,反应液逐渐回流。滴完丙烯酸和过硫酸铵溶液约0.5 h。

3. 在94℃继续回流1h,反应即可完成。聚丙烯酸相对分子质量约在500~4000之间。

4. 如要得到聚丙烯酸钠盐

在已制成的聚丙烯酸水溶液中,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 (浓度为30%) 边搅拌边进行中和,使溶液的 pH值达到 10~12范围内即停止,即制得聚丙烯酸钠盐。

Ⅱ.端基法测定聚丙烯酸的分子量

准确称量约0.2 g样品放入100mL烧杯中, 加入1 mol/L的氯化钠溶液50 mL,用0.2 mol/L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测定其pH值,用消耗的氢氧化钠毫升数对pH值作图,找出终点所消耗的碱量。

利用下式计算聚丙烯酸的分子量

式中Mn——聚丙烯酸分子量;

V——试样滴定所消耗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体积,mL;

M——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摩尔浓度,mol/L;

m——试样质量,g;

1/72——每1g样品所含有的羧基摩尔理论值;

2——聚丙烯酸1个分子链两端各有一个酯基。

根据聚合反应动力学原理,合成的聚丙烯酸钠分子量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聚合反应温度、链转移剂浓度、单体浓度、单体浓度。下面给予讨论,从而得出制备低分子量的聚丙烯酸的最佳条件。

链转移剂浓度的影响改变链转移剂异丙醇的加入量,通过滴定的方法测出在不同浓度的转移剂下制取的聚丙烯酸到达滴定终点时所消耗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量,从而计算出聚丙烯酸的分子量。分别测得在不同浓度链转移剂下制取的聚丙烯酸的分子量。结果表示在图1中。根据图1可看出链转移能力与链转移剂的键能强弱有关,键能强,链转移能力弱。在聚合反应中,起到控制分子量大小和使分子量分布变窄的作用,使聚合物性能稳定。根据图1所示我们可以得出,当异丙醇浓度增大,聚合物的分子量先上升后下降,当要制取低分子量的聚丙烯酸钠时需根据情况选择适当的链转移剂浓度。合成分子量(20xx - 3000)聚丙烯酸钠适当的链转移剂浓度为130% - 225%。

单体浓度的影响改变加入丙烯酸单体的质量,单体浓度以丙烯酸质量占水重计算。为防止暴聚,在实验时,单体是从分液漏斗中逐滴加入到三颈烧瓶中的。用相同的方法进行计算,结果表示在图2中。根据图2可以看出,当单体浓度逐渐增大但还不到90%时,分子量是逐渐增大;不过当单体浓度大于90%时分子量又开始有降低的趋势。所以在合成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时可以根据上述分析选择适当的单体浓度。合成分子量(20xx -3000)聚丙烯酸钠适当的单体浓度应小于100%。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青春是否值得奋斗的实验报告范文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181 字

+ 加入清单

青春是否值得奋斗实验报告范文

天再高又怎样,踮起脚尖更接近太阳。

——题记

所有的悲伤,总会留下一丝欢乐的线索。所有的遗憾,总会留下一处完美的角落。我在冰封的深海,找寻希望的缺口,却在午夜惊醒时蓦然瞥见绝美的月光。

如果有一天,我们再遇见,还会不会责怪时间的荒唐。如果有一天,我们各自远走,那只能说明光阴还不够漫长。很多年后,我们一定会想起,这些青春里的微茫和盛大。

向上吧!少年。奋斗吧!少年。中考倒计时的日子,每一分每一秒都过得那么的紧张、急促。快节奏的生活早已被我们全然接受,哗哗的翻书声,沙沙的写字声,浅浅的呼吸声充斥着整个教室。每个人都忙忙碌碌,每个人都在用热血书写青春,用行动续写未来。翻开时间的背囊,迎风翻开了一本时光日记,赫然醒目的是一张“实验报告”。

《关于青春是否值得奋斗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研究“青春”的性质。

实验目的:探索“青春”分别于“懒散”溶液、“追求”溶液、“奋斗”溶液反应所生成的“物质”。

实验器材:托盘天平、三只大试管、药匙、“青春”颗粒、“懒散”溶液、“追求”溶液、“奋斗”溶液。

实验步骤:

1、用托盘天平称取三份等质量的“青春”颗粒分别用药匙置于三只大试管中。2。向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三种溶液,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1、滴入“懒散”溶液的试管,试管中物质反应缓慢,很久才生成一种叫失败的黑色沉淀和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2、滴入“追求”溶液的试管,试管中不断有气泡冒出,生成一种带香味的气体和一种叫做“坚持”的蓝色沉淀。3、滴入“奋斗”溶液的试管,试管内物质反应极快,生成一种粉色气体,剩余物质并迅速凝固生

一种叫“成功”的固体。

实验方程式:懒散+青春=失败+悔恨

追求+青春=坚持+信念

奋斗+青春=成功+美好

实验结论:青春值得自己去努力奋斗,青春有梦就不怕痛,年轻的我们有梦,有理想,有追求,在青春的路上我们不会妥协不会认输。奋斗、努力、坚强、坚持是我们青春最好的良方。只有奋斗过的青春才没有遗憾,青春值得我们去奋斗。

实验时间:20xx年9月1日

20xx年9月1日刚开学的我,载着希望与梦想,载着时光的背囊,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理想,我把热血投入深海,把希望抛上云宵。在霓虹灯亮起的那一刻,所有的星星都是真的。

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天空海阔,要做最坚强的泡沫。我宁愿跑起来被绊倒无数次,也不愿规规矩矩走一辈子,就算跌倒也要豪迈的笑。我觉得高峰只对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有真正意义,别人撞了南墙才回头,而我撞了也不回头,我要跨过去。

明年芙蓉花开,同学们我们会在哪?高中三年希望我们还一起走过,青春终将散场,但唯有记忆永垂不朽,剩下的日子让这记忆更加深刻些,让这记忆更加浓烈些。我们各自匆忙,不必相视,各自远走,却要想念。今年的奋斗为了明年的一切值了,明年加油!

后记:我不会因为一片云,指着天空说没太阳,我会踮起脚尖更接近太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关于office,实验报告分析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3105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office,实验报告分析

篇一:Office办公软件实验报告

Office办公软件

实验报告

学号

姓名

专业

学院 阳明学院

20xx 年11 月14 日

136330760王鑫

1

Office办公软件

2

篇二:OFFICE实验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

Office实验报告

姓 名 何卓

班级学号3301110227

指导教师 刘 艳

20xx年 01月 03日

目 录

实验一 Word排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实验二 Excel 操作 ................................................................... 5

......................................................................... 5

.......................................................................... 6

.......................................................................... 8

实验三 制作PPT ........................................................................ 9

......................................................................... 9

.......................................................................... 9

........................................................................ 12 心得体会 .................................................................................... 13

实验一 Word排版

1.1 实验要求

1.输入文字并排版:

第一段:黑体、四号、加粗、居中、段后空1字符。

第二段:楷体、首行缩进2字符、左右缩进2厘米、1.5倍行距。

第三、四段:首行缩进2字符、段前、段后间距均为1字符。

第五段:隶书、小四、右对齐。

2.用绘制表格的方法创建如下商品销售表:

1.2 操作步骤

1.题1的操作步骤:

(1) 选中第一段文字,在格式工具栏中进行字体格式,对齐方式的设置,具

体截图见图1-1。

.

图1-1 字体格式和对齐方式

(2) 选中第一段文字,选择格式|段落菜单项,进行段前段后间距的设置,具

体截图见图1-2。

图1-2 段前段后间距

(3) 选中第二段文字,选择格式|段落菜单项,进行缩进方式的设置,具体截

图见图1-3。

图1-3 缩进方式

(4) 第三四五段的设置步骤与前面操作类似,参考前面的步骤进行相关设置。

2.题2的操作步骤:

(1)打开word文档,点击表格中插入表格,填上行与列见图

1-4

图1-4

(2)选中第一行点击表格中合并单元格

(3)选中第二行第一列点击表格中绘制表格见图1-4

图1-4画斜线

(4)在表格正文输入文字,数据.然后数据单元格对齐

(5)利用平均值公式算出平均值,用填充丙算出其他的,合计也用公式算出图1-5

图1-5

(6)选中表格,点击右键,选中边框和底纹,自定仪填充颜色

1.3 效果显示

1.题1的最终效果:

亦真亦幻 太虚灵境

虚拟现实技术是在计算机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确

切地说,它是将计算机、传感器、图文声像等多种设置结

合在一起创造出的一个虚拟的“真实世界”。在这个世界里,

人们看到、听到和触摸到的,都是一个并不存在的虚幻,

是现代高超的模拟技术使我们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虚拟现实技术近年来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美国宇航局将探索火星的数据进行处理后,得到了火星的虚拟现实图像。研究人员可以看到全方位的火星表面现象:高山、平川、河流,以及纵横的沟壑里被风化的斑斑驳驳的巨石等,都显得十分清晰逼真,而且不论从哪个方向看这些图,视野中的景象都会随着你头的转动而改变,就好像真的置身于火星上漫游、探险一样。

虚拟现实技术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理想的教学手段,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在军事教学、体育训练和医学实习中。当然要使虚拟现实图像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也不容易,需要大量的图像、数字信息和先进的信息传输技术。

——摘自《现代科技创造梦幻世界》

2.题2的最终效果:

篇三:OFFICE实验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

Office实验报告

姓 名

班级学号 指导教师 刘 艳

20xx年 月 日

目 录

实验一 Word排版

1.1 实验要求

1.输入文字并排版:

第一段:黑体、四号、加粗、居中、段后空1字符。

第二段:楷体、首行缩进2字符、左右缩进2厘米、1.5倍行距。

第三、四段:首行缩进2字符、段前、段后间距均为1字符。

第五段:隶书、小四、右对齐。

2.用绘制表格的方法创建如下商品销售表:

1.2 操作步骤

1.题1的操作步骤:

(1) 选中第一段文字,在格式工具栏中进行字体格式,对齐方式的设置,具

体截图见图1-1。

.

图1-1 字体格式和对齐方式

(2) 选中第一段文字,选择格式|段落菜单项,进行段前段后间距的设置,具

体截图见图1-2。

图1-2 段前段后间距

(3) 选中第二段文字,选择格式|段落菜单项,进行缩进方式的设置,具体截

图见图1-3。

图1-3 缩进方式

(4) 第三四五段的设置步骤与前面操作类似,参考前面的步骤进行相关设置。

2.题2的操作步骤:

(1)打开word文档,点击表格中插入表格,填上行与列

(2)选中第一行点击表格中合并单元格

(3)选中第二行第一列点击表格中绘制表格见图1-4

图1-4画斜线

(4)在表格正文输入文字,数据

1.3 效果显示

1.题1的最终效果:

亦真亦幻 太虚灵境

虚拟现实技术是在计算机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确

切地说,它是将计算机、传感器、图文声像等多种设置结

合在一起创造出的一个虚拟的“真实世界”。在这个世界里,

人们看到、听到和触摸到的,都是一个并不存在的虚幻,

是现代高超的模拟技术使我们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虚拟现实技术近年来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美国宇航局将探索火星的数据进行处理后,得到了火星的虚

拟现实图像。研究人员可以看到全方位的火星表面现象:高山、平川、河流,以及纵横的沟壑里被风化的斑斑驳驳的巨石等,都显得十分清晰逼真,而且不论从哪个方向看这些图,视野中的景象都会随着你头的转动而改变,就好像真的置身于火星上漫游、探险一样。

虚拟现实技术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理想的教学手段,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在军事教学、体育训练和医学实习中。当然要使虚拟现实图像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也不容易,需要大量的图像、数字信息和先进的信息传输技术。

2.题2的最终效果:

——摘自《现代科技创造梦幻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实验报告参考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813 字

+ 加入清单

一、目的与任务

实验主要练习vb.net的控件的综合运用。熟悉vb.net的集成开发环境,掌握vb.net编程技巧和开发过程。

实验学时数:4学时

二、考核方法及标准

1、考核方法:

本次实验成绩的评定分为三个部分: 出勤

实验完成情况 实验报告完成情况 2、考核标准:

本次实验成绩总分为100分,具体分数分布如表1-1所示。

表1-1 成绩分布情况

每部分的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1)出勤:迟到扣1分,早退扣1分(在为完成本实验的情况想),否则得满分。

(2)实验完成部分:

未完成,或存在严重缺陷得35分以下; 内容基本完成,但存在小缺陷得36~41分; 内容全部完成,没有错误得42~48分; 内容全部完成并具有创新的加49~60分。

(3)实验报告完成部分:

实验报告内容不完整得0~14分; 实验报告内容基本完整得15~24分;

实验报告内容正确、排版清晰、有条理得25~30分。

三、实验内容

某商店为了迎接“五一”将进行促销活动,促销的商品包括服装、鞋、箱包、化妆品和床上用品五类。在促销期间,每类产品的规定品牌前40件以3折出售,每类产品每人限购1件,售完为止。买这五类产品的促销商品列表如下表:

(1)基本要求:每次在列表框中点击相应的商品时,会显示商品的名称、数量、单价折扣,并把用户所采购的所有商品在文本框内进行汇总,当输入实付款后单击“收款”按钮后计算应找的零钱。

(2)进一步要求:添加菜单,使得对于特价商品的种类、品牌商品、价格和折扣进行编辑。

(3)创新提示:无。要求自行寻找可改进的地方和创新点。

四、思考题

1、什么情况下应该使用Label控件?

2、vb.net中菜单控件有哪几种类型?是否可以为命令按钮添加上下文菜单? 3、OpenFileDialog控件和SaveFileDialog控件能否自己打开并读写文件的内容?

4、定时器控件的Interval属性是以什么为单位的?是否只要设定了Interval属性,定时器就能自动启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VISSIM基本认识及基本操作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661 字

+ 加入清单

VISSIM基本认识及基本操作实验报告

VISSIM基本认识及基本操作实验报告

一、 实验目的

掌握交通仿真系统VISSIM基本功能的使用。

二、 实验原理

以基本路段、出口匝道、无信号平面交叉口为例,练习基本交通仿真操作。

三、 实验内容

1、基本路段仿真

2、设置行程时间检测器

3、道路的连接和路径决策

4、冲突区的设置

四、 实验步骤

单击菜单栏上的View,选择Options,在Languages&Units下选择Chinese,切换成中文。

1、基本路段仿真步骤

(1)绘制路段:单击“路段&连接器”按钮,切换到路段编辑状态,将鼠标移到视图区,确定任意起点按住鼠标右键,平行向右移动鼠标,在需要的长度放开鼠标右键,路段绘制完成,在弹出的“路段属性”对话框内设置路段属性。车道数设置为“3”,单击“完成”。

(2)流量设置:单击“车辆输入”按钮,切换到路段流量编辑状态,双击路段,在“车辆输入”对话框输入流量“1500”,车辆构成选择“Default”。路段起点出现黑色线段,表示已完成流量设置。

(3)运行仿真:菜单栏单击“仿真”—>“参数”,在弹出的“仿真参数”对话框内调节仿真运行速度,为看清车辆行驶,调小速度为“6仿真秒/s”,单击确定。

2、设置行程时间检测器步骤:

(1)单击行程时间,左键单击选中主路段,然后在主路段靠近起点某处右键,出现红色竖线,起点检测器设置完成,

再在靠近终点处右键出现绿色竖线同时弹出“创建行程时间检测”对话框,单击确定。

(2)评价结果输出:菜单栏单击“评价”—>“文件”在评价对话框内勾选行程时间。单击确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