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如何写论文(通用20篇)

浏览

3026

范文

1000

2024教育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4379 字

+ 加入清单

2016教育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题目:

论“以美育代宗教”的可能

一、问题与方法

(一)选题缘由

之所以选择蔡元培美育思想作为论文的研究主题,是受我的导师的启发。直觉告诉我,这一选题与当前现实教育热点问题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素质教育问题。深入认识蔡元培美育思想有助于指引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有一个正确的方向。同时在董标老师的课堂中我获得了一种认识,那就是:不要轻易地讲思想创造,教育变革等主张,因为对很多的问题前人早已有了深邃的思考,并已形成了成熟的思想体系,作为后人更多的是继承与挖掘前人的思想。因此,我想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应从对前人思想的认识开始。基于这种认识,我非常认同导师给我的建议,以蔡元培美育思想作为我的研究方向。

从何种角度研究蔡元培美育思想,我做了多种尝试。通过认真 阅读1979至间国内发表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我发现虽然对于蔡元培提出的“以美育代宗教”的命题研究较多,但有一些结论似乎与美育或宗教存在的现实出入较大,这促使我对这一问题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如果仅仅凭兴趣进行一些了解倒是饶有趣味,但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破解自己的疑问并加以论证我感到信心不足。在导师的启发之下,我开始有了一些思路,于是,最终我决定以‘论“以美育代宗教”的可能’作为我的论文选题。

(二)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假设

“以美育代宗教”这一命题提出至今已近百年,尽管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这一命题一直受到大多数人的赞同。有学者认为中国教育界内部把这个口号当作了真理。然而,反对者的观点也异常尖锐。如许崇清发表在《学艺》第1卷第3号中的一篇文章中就指出:主张“以美育代宗教”说者有两大谬误,他们曲解了美之普遍性与静观性,遂至混淆美之意识与宗教意识,又复混淆美之意识与道德意识[①]。其实,与其说人们赞同的是“以美育代宗教”说,还不如说人们更愿意相信存在这样的真理:其一,宗教一定是落后的、愚昧的。或者说宗教是一切落后愚昧的代表。宗教的主要功能是教育,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宗教必然走向衰亡,其教育功能必然被取代。其二,美育具有普遍性,它是无利害、超功利的,因此,美育可以去除人我的差别,使人无利害得失之计较。对此,笔者心存疑虑。笔者以为:

(1)宗教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纵观当今世界,宗教并没有式微,就是很好的证明。

(2)康德在他著名的《判断力批判》一书中提出了鉴赏判断的四个契机。回答了“审美是什么?”,“美感是什么?”这样的问题。人们普遍的理解是审美是无利害的,或者说,是超功利的,因而美感具有普遍性。但是审美不等同于美育,审美的无利害,超功利如何能赋之于美育呢?

(3)美育与宗教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宗教也并不一定是美育的对立面,两者应该可以各自同时独立存在。

以上观点将作为本研究的假设在本文中加以论证。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历史研究法。

论文第一部分采用“历史研究”的方法。笔者通过收集国内不同时期的相关文献,以时间为线索,对材料加以比对,归纳,整理,以期整体展示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以美育代宗教”说的种种认识。

论文第二部分采用“历史研究”的方法。在第一部分的工作基础上,审思“以美育代宗教”说的立论点是否成立,从而论证“以美育代宗教”的不可能性。

二、研究的意义

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人们普遍对物质层面的东西关注太多,反映在教育上就是人们的功利意识增强,认为接受教育仅仅是为了将来有个好工作,好收入,好前途,否则读书有何用?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这一现象,教育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时代的教育主题。本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深入了解美育在素质教育中有可能存在的地位和作用;二是对蔡元培提出的“以美育代宗教”说从某些角度进行一些反思。

三、文献综述

(一)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

国内学者研究“以美育代宗教”说主要是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的。

1.挖掘“以美育代宗教”说的本质内涵

感性启蒙论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观点。杜卫在《“感性启蒙”:“以美育代宗教说”新解》一文中提出:蔡元培从他的教育即启蒙观念出发,提出了著名的“以美育代宗教说”,其实质是在感性领域建立启蒙理性的精神,即“感性启蒙”。这种美育思想为20世纪中国美育理论铸就了理论模式和思想方法[②]。为什么要进行“感性启蒙?杜卫解释道:一般讲启蒙都是指理性启蒙,而现代性审美范畴中的“感性”是针对着“理性”来说的。但是,这是西方的传统。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知识分子面对的现实问题与西方不同,思想文化界的核心任务是感性启蒙;而且,当时中国美学家所处的语境与康德、席勒、尼采所处的语境不同,他们并没有感受到启蒙理性的专制和压抑,而是急切地需要以启蒙感性来反抗传统,重建中国的新思想、新文化、新艺术。因此,围绕着启蒙这个中心课题,不仅哲学家关注启蒙感性的建立,而且美学家也是如此。这就不足为奇了。胡健在他的《以美育代宗教— — 蔡元培美育思想新论》也提出了启蒙观点。不过他的启蒙有另一层含义,即“以美育代宗教”的实质就是试图通过审美教育来培养有高尚情与趣味的独立的人,改造教育,美化人生,美化生活。

有学者认为“以美育代宗教”说蕴含了某种精神,这种精神是西方近代的理性主义,审美主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体现了对人的完善的价值追求,为中国现代社会变革提供了审美主义转变和审美主义道路。[③]

还有的学者认为“以美育代宗教”说与“审美救赎论”如出一则。理由是宗教的衰落,意味着某些超自然源泉提供的意义和价值正被疏离,人类已经承担了创造自己的意义和价值的任务。原来并非只有宗教才可以救赎,并非只有宗教才可引人向善。艺术在摆脱了神缚之后,赋予了人类全新的审美的救赎方式[④]。

2.揭示“以美育代宗教”说的现实意义

情感慰籍论得到普遍的赞同。赞同者认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的繁荣,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然而人们的精神却进入了荒原。而美育重在陶养人的纯正感情,其影响力较之其他活动更纯洁、更平和、更持久、更深刻。是现代人慰籍情感的最佳选择[⑤]。随后的学者,把“以美育代宗教”上升到很高的高度。如,赵惠霞就认为:美育担负起现代人建构心灵家园的重任。因为它是一种情理自由结合的形式。在认识论中,理性排除感性,才达到正确认识;在伦理学中,理性主宰感性,才成为道德意志;只有在审美中,理性和感性才自由交融、自由把握、自由观赏,从而构成审美心理结构。当这种审美心理建立以后,就成为人的一种内在需求,人就可以超越现实的功利,享受这种精神的快乐。建立在人类感情活动规律之上的美育,对感情之陶冶,如引水之趋下、驱鸟之归林,自然而然,无需强迫。它本身就是人的需要,是人的生活目的。美育建构心灵家园,是一个培植有益感情、消除有害感情的过程[⑥]。在同一时期,这一观点大行其道。如李丕显也有类似的观点。他说:以美育代宗教,通过艺术和审美活动建构人的感性生命和情感寄托,是对现代世界课题的积极回应,是对宗教双重性格的辩证扬弃,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在今天仍具有实践的和理论的双重意义[⑦]。

3.对“以美育代宗教”说的反思

当代的学者对于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也有持不赞同的。冉铁星认为:在目标上,蔡元培是企图用美育取代宗教的情感教育,然而在具体实施的途径上,则注重的是外在的、形式的熏陶和感染,缺乏内在的宗教或美学式的修炼或省悟。其结果可想而知,要么放任自流、形同儿戏、可有可无,要么只能进行一些常规的艺术教育和礼仪教育。对于后一点,不客气地讲,中国古代的《礼记》要比蔡元培的设计深刻、丰富、完备得不知多多少。如此看来,在当时的中国,此种美育是无论如何也取代不了宗教的。[⑧]潘知常认为:事实上,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在逻辑上、学理上根本无法成立,只要人类最为深层的生命困惑存在,宗教就必然存在。[⑨]他还认为:一般而言,美育与宗教存在两种关系:其一是实质的统一;其二是层次上的递进。作为两种不同形态,又往往存在着从宗教向审美、艺术和从审美、艺术向宗教的演进。而在这两种关系中,都无“取代”与“排斥”可言。[⑩]有学者针对“以美育代宗教”成为研究热点现象提出来说:今日之重提“以美育代宗教”者,大多只是想强调美育的重要性而已,他们只是将蔡先生的主张当作一个有关美育的话头,而对这一主张的内在理路则未加深思。审美、美育诚然重要,但发展美育却不一定非要代替宗教不可[11]。充分意识到审美在人类精神生活中之重要性是必要的,但进而发展到要“以美育代宗教”则大可不必。这是一个充分平民化了的文化共和时代,人类的整个存在都是有限的,其某一精神领域的文化功能当然就更是有限。谁也没本事包打天下,谁也当不了人类心灵的救主。因此,人类各种精神文化活动———科学、哲学、宗教、审美等,还是和平共处、通力合作的好。其实,“以美育代宗教”说从它被提出的那一刻就引起了激烈的论争,存在着完全相反的观点。姚全兴先生专门对五四时期“以美育代宗教”说之争作了归纳总结。通过姚先生的研究我们发现,前辈学者对“以美育代宗教”说的质疑是多角度的。既有界说与对象的角度,又有异同与范围和借重和利用的角度。

从以上列举的不同观点可以看出,这场争论不会平息,重要的不是得到确定的答案,而是争论本身,因为从中我们能全方位地知晓“以美育代宗教”说的精神内涵,把握其实质。

(二)文献综述小结

以蔡元培先生的声望和地位,“以美育代宗教”说一经提出立刻被许多的学者当成是一个教育命题。然而命题总是具有一个确定的值,要么真,要么假。不同的学者依据各自的学识,背景,从不同的角度对“以美育代宗教”说加以判断,争议不可避免。从1917年蔡元培在北京神州学会的演讲上首次系统地阐明了“以美育代宗教”说开始至今,有过两次争论的高峰。一次在五四运动时期;一次是在1998年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的政策之时。五四运动时期的学者着眼于文化的变革来审视“以美育代宗教”说,正反观点碰撞激烈,而当代学者主要以历史的眼光和从现实需求的角度去诠释“以美育代宗教”说的新内涵,挖掘“以美育代宗教”说的现实意义,观点大多趋同,且较多持肯定态度。但无论如何,每一次的争议都反映了相应的时代在文化,教育,价值观等领域的诉求。

四、研究的难点

一是有关外围的或细节资料的不足。比如当时别的学者对蔡元培美育主张发表的观点、认识或批判等。

二是进行本研究需要一个宽广的视野和丰富的相关知识背景。它深入到美学、伦理学、宗教、艺术、教育等等知识领域。如果没有这些知识背景的话,势必使本研究缺乏深度。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补充大量的相关知识,对笔者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三是到目前为止,笔者对“以美育代宗教”可能性的论证还没有形成完整的逻辑链条,有待进一步的思考、学习、请教。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硕士学位论文评语_日常使用评语_网

范文类型:评语,全文共 3195 字

+ 加入清单

硕士学位论文评语

【论文评语一】

红曲色素是我国传统的食用色素之一,其中有大量特性有待于研究与开发。本文作者应用摇瓶液态发酵筛选并紫外诱变得到了高产色素低产桔霉素的优良菌株。通过响应面实验优化了安全型色素红曲的固液态发酵条件,并进行了放大试验。论文思路新颖,具有前瞻性和较好的应用前景。

该毕业论文选题考虑了课题在学术上的前沿性及多样性,为安全型红曲色素的生产工作提供了开拓性思路。论文实验工作量大,分析检测方法完备,对科研结果分析正确。论文攒写格式规范,逻辑严密,数据图表清晰可靠,结论层次清晰,具体实验方案设计思路清晰,工作量大,系统性强,论文达到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水平。表现出作者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论文评语二】

该论文主要研究了铁路信号领域车站计算机联锁软件的安全性。论文选题具有一定的前沿性,有着明确的理论意义和很强的实用价值。调研全面,工作量饱满,分析透彻,设计合理,资料翔实。论文结构合理,写作规范,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文笔流畅,综合运用了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论文评语四】

作者以安全型红曲色素为研究对象,采用响应面对色素红曲的液态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了进一步优化,并且利用单因素实验方法考察了维生素H对红曲液态发酵的影响,得到维生素H最佳添加量,为色素红曲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

应用根据摇瓶培养得到的条件,再用10 L发酵罐进行小试实验,得到了三阶段通风控制的工艺条件。此条件下所得色价为199.6 U/ml,桔霉素为1.08 mg/L。与优化前相比色素变化不大,而桔霉素下降54.7%。结果较为理想

论文选题新颖,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实验测试结果分析合理,数据图表清楚可靠,实验工作量大。论文中心突出,撰写格式规范,论据较充足,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表达能力较强。材料丰富,数据可靠,加工整理方法科学有效。表现出该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及系统的专业知识,并具有较深的科研工作能力。论文达到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水平。

【论文评语五】

该论文主要研究了铁路联锁软件的安全性,研究成果有着很强的社会价值。论证清晰有力,论据充分,结论可靠。论文层次分明,格式正确,逻辑性强,文笔流畅。表明作者已较好地掌握了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技能和从事研究的能力。

【论文评语六】

本文详细地介绍了安全型红曲色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查阅全面,反映作者熟悉本研究领域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资料准备充分,阐述全面。

作者对红曲米中桔霉素的快速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一种能快速、安全、有效的检测出红曲米中桔霉素的方法——滤纸片抑菌圈法。优化了红曲米中桔霉素的萃取方法。该毕业论文选题考虑了课题在学术上的前沿性及多样性,为后续对桔霉素的检测工作提供了开拓性思路。此论文工艺简单,检测桔霉素的准确性和灵敏性较高,为工业化生产中大量试样的准确检测提供了可能。

论文文笔流畅,文章格式符合学术规范,结构合理,重点突出,论文结论层次清晰,实验结果分析合理,摘要精炼,逻辑严密,数据图表清晰可靠,研究内容系统性强,工作量大,反映了该生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及较强的科研工作能力,达到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水平。

附:硕士学士论文写作指导

(一)主题的写法

硕士学位论文只能有一个主题(不能是几块工作拼凑在一起),这个主题要具体到问题的基层(即此问题基本再也无法向更低的层次细分为子问题),而不是问题所属的领域,更不是问题所在的学科,换言之,研究的主题切忌过大。因为涉及的问题范围太广,很难在一本硕士学位论文中完全研究透彻。通常,硕士学位论文应针对某学科领域中的一个具体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并得出有价值的研究结论。

硕士学位论文是学术作品,因此其表述要严谨简明,重点突出,专业常识应简写或不写,做到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凝练、说明透彻、推理严谨、立论正确,避免使用文学性质的或带感情色彩的非学术性语言。论文中如出现一个非通用性的新名词、新术语或新概念,需随即解释清楚。

(二)题目的写法

论文题目应简明扼要地反映论文工作的主要内容,切忌笼统。由于别人要通过你论文题目中的关键词来检索你的论文,所以用语精确是非常重要的。论文题目应该是对研究对象的精确具体的描述,这种描述一般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研究结论,因此,我们的论文题目不仅应告诉读者这本论文研究了什么问题,更要告诉读者这个研究得出的结论。例如:“在事实与虚构之间:梅乐、卡彭特、沃尔夫的新闻观”就比“三个美国作家的新闻观研究”更专业更准确。

(三)摘要的写法

论文的摘要,是对论文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其他人会根据摘要检索一篇硕士学位论文,因此摘要应包括:对问题及研究目的的描述、对使用的方法和研究过程进行的简要介绍、对研究结论的简要概括等内容。摘要应具有独立性、自明性,应是一篇完整的论文。

通过阅读论文摘要,读者应该能够对论文的研究方法及结论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因此摘要的写法应力求精确简明。论文摘要切忌写成全文的提纲,尤其要避免“第1章……;第2章……;……”这样的或类似的陈述方式。

(四)引言的写法

一篇学位论文的引言,大致包含如下几个部分:1、问题的提出;2、选题背景及意义;3、文献综述;4、研究方法;5、论文结构安排。

1.问题的提出:讲清所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2.选题背景及意义:讲清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来研究,即阐述该研究对学科发展的贡献、对国计民生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等。

3.文献综述:对本研究主题范围内的文献进行详尽的综合述评,“述”的同时一定要有“评”,指出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讲出自己的改进思路。

4.研究方法:讲清论文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论文结构安排:介绍本论文的写作结构安排。

5.“第2章,第3章,……,结论前的一章”的写法是论文作者的研究内容,不能将他人研究成果不加区分地掺和进来。已经在引言的文献综述部分讲过的内容,这里不需要再重复。

各章之间要存在有机联系,符合逻辑顺序。

(五)结论的写法

结论是对论文主要研究结果、论点的提炼与概括,应准确、简明,完整,有条理,使人看后就能全面了解论文的意义、目的和工作内容。主要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本学术领域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同时,要严格区分自己取得的成果与导师及他人的科研工作成果。

硕士学士论文写作注意事项

1、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

2、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比如一篇文章的题名是《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发生的研究》,摘要的开头就不要再写:“为了……,对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的发生进行了研究”。

3、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摘要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按逻辑顺序来安排。句子之间要上下连贯,互相呼应。摘要慎用长句,句型应力求简单。每句话要表意明白,无空泛、笼统、含混之词,但摘要毕竟是一篇完整的短文,电报式的写法亦不足取。摘要不分段。

4、用第三人称。建议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标明一次文献的性质和文献主题,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

5、要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文术语的,可用原文或译出后加括号注明原文。

6、除了实在无法变通以外,一般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不出现插图、表格。

7、不用引文,除非该文献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

8、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科技论文写作时应注意的其他事项,如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正确使用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等,也同样适用于摘要的编写。目前摘要编写中的主要问题有:要素不全,或缺目的,或缺方法;出现引文,无独立性与自明性;繁简失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论文版权转让合同样式一_合同范本

范文类型:合同协议,全文共 1035 字

+ 加入清单

论文版权转让合同(样式一)

甲方:

乙方:《________学报》编辑部

甲、乙双方就论文版权转让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1.甲方是所投论文的《________________ 》的(a作者b作者之一c其他作者指定的代表人)。

2.甲方保证该论文为其原创作品并不涉及泄密问题。若发生侵权或泄密,一切责任由甲方承担。

3.甲方自愿将其拥有的对该论文的以下权利转让给乙方:(1)汇编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2)翻译权;(3)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4)网络传播权;(5)发行权。

4.该论文版权转让期限:自本合同生效之日起到乙方正式出版该论文后第 ________年的_____月_____日;适用地域为世界各地。

5.除《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情况外,在本合同第3条中转让的权利,甲方不得再许可他人以任何形式使用,但甲方本人可以在其后继的作品中引用(或翻译)该论文中部分内容或将其汇编在甲方非期刊类的文集中。

6.除另有约定外,乙方在收到甲方论文稿件后_____天内将通知甲方稿件处理情况。若经审理,不符合乙方正刊刊登标准或不能及时刊登,甲方选择(a撤回稿件或b刊登在乙方所出增刊之上)。若超过_____天甲方没有收到乙方的任何通知,则甲方可自行处理该稿件,本合同自动终止。

7.该论文在乙方编辑出版的《________学报》(不论以何种形式)首次发表,乙方将按以下标准向甲方收取一次性版面费。若乙方再以其他形式出版该论文,将不再收取甲方版面费。

正刊版面费标准: _____元/千字;增刊版面费标准:_____元/千字。

稿件字数不足_____字的以_____字计,超过_____不足_____字的以_____字计。字数以word软件计空格统计的字数为准。

8.该论文在乙方编辑出版的《________学报》(不论以何种形式)首次发表后,乙方将向甲方支付一次性稿酬,并赠送样刊两本。作者如需要多领,则应按定价支付乙方价款。

正刊稿酬标准:_____元/千字(含光盘版及其他稿酬);增刊稿酬标准:_____元/千字。

若乙方再以其他形式出版该论文,将不再支付甲方稿酬。

9.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本合同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有效期限同本合同第4条规定的该论文版权转让期限。

10.其他未及事宜,若发生问题,双方将协商解决;若协商不成,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有关的法律法规处理。

甲方(代表): 乙方:《________学报》编辑部

乙方代表:

年月日于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精选文学博士毕业论文致谢词_论文致谢信_网

范文类型:致谢词,全文共 2682 字

+ 加入清单

精选文学博士毕业论文致谢词

论文致谢一:

时间回溯到20xx年初的一天。在友人的鼓励下,我终于鼓足胆量给早已获得相当国际学术声誉却素昧平生的知名西方修辞学者、福建师范大学刘亚猛教授写了一封英文邮件毛遂自荐。一年以后,我如愿地考取了刘老师的博士研究生,成为他的一名入室弟子。

尚未正式进入师门,刘师便督促我要尽早地确定博士阶段研究课题。一段时日的旁搜远绍和苦思冥想均告无功,不免稍感沮丧。待到回乡暂避溽暑,偶然翻至一本我于十多年前尚在南京大学求学时购置的普及读物《听钱钟书讲文学》。

孰料,书中关于钱钟书先生学术思想的浅易文字竟迅速点燃了我一窥钱学堂奥的渴望。于是,在导师的把关下我几度更张改弦,最终敲定了研究框架,踏出了我在钱学研究领域小心翼翼的第一步…四年的求学时光如弹指一挥间。在敲下博士论文最后一行字的时候,我却全无如释重负的感觉,因为我深知这一匆匆杀青的文稿虽然意味着任务的完成,但距离导师的期望依然是万里之遥。亚猛吾师早年负笈北美,获得美国南加州大学博士学位,后长期任教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2017年底,心系桑梓的亚猛师应邀回到母校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工作,成为国内西方修辞乃至整个修辞学界的领军人物。他博极群书,学贯中西;性情温雅醇厚,一派蔼蔼长者之风。对于悟性尚可然而定力不足的我,他从未疾言厉色,总是婉言点到即止,以求春风化雨,其间的良苦用意令我至今不时反躬自省。谨于此,向导师刘亚猛先生表达我最深挚的敬意和感激!

同样值得深深鸣谢的还有林大津、陈维振、王丽丽、林元富等教授。大津师对我抬爱有加,多有奖掖,没有他在学业和生活上的支持与帮助,我能否如期毕业还是一个大大的未知数;维振师的语言哲学课不仅启迪了我的学术思维,而且丰富了我对现象人生的感悟;王、林二位老师则多次为我的博士论文提出卓有洞见的修改建议,让论文的学术水准获得了质的提升。此外,我硕士阶段的导师、南京大学陈新仁教授一直关切着我的学术成长,并给我提供了诸多及时的帮助。

华东师范大学胡范祷教授是国内权威钱钟书研究专家,与钱钟书先生生前交谊匪浅。胡教授两年前在义乌中国修辞学年会上已经对我的博士论文提纲详加点拨,作为我的答辩委员会主席在毕业答辩会上的谆谆指导更让我受益良多。国内资深文学理论家、福建师大孙绍振教授、葛桂录教授以及福州大学陈小慰教授也同样多次不厌其烦地为我把脉送医,让我的论文撰写绕开了不少弯路。

我的同门张雅卿兄与李秀香师妲与我学业上的切磋以及在生活上对我的照料,让我身在异乡却享受到家人般的呵护。这份亲情我会永志不忘。同级博士生林继红副教授、胡雯以及林斌学姐虽然与我研究兴趣迥然,却在精神上不时为我注入能量,令我感动。

我的同乡至交北京林业大学姚晓东副教授和福建协和医院的朱帅俊医师,以及我的同窗南京大学张晓明博士、张翼博士对我的鼓舞和帮助,成为我最终完成学业的有力支撑。我的好友美国georgia state university的王小博博士帮我搜集到许多国内难以获取的学术资料,解决了我很多的燃眉之急。福建师大协和学院档案馆罗炎鑫副主任是我来到福州结识的第一位也是最密切的朋友,六年来对我生活上的关照无微不至,我无法忘怀。

当然,这份功劳簿上更少不了我的家人。父母年事已高,却宽容理解从未让我分心;姐姐、姐夫毫无怨言地全然代我履行作为子女本应自己尽到的责任;我的博士同学同时也是我未来人生的亲密伴侣杨雯琴耐心督促我砥砺心性,培养踏实的治学品格;外甥孔傲、外甥女孔晨则担负了我的“玩伴儿”角色,让我不时地从繁重学业当中得到解脱…没有他们幕后的支持,生性散漫如我,要想摘获博士学位,不啻是痴人一梦。

请允许我向以上所有关心帮助我的老师和亲友以及其他难以一一挂名的旧朋新知表达我最深切的谢意。我会带着你们的深情厚谊和殷殷嘱托,在钱学研究的道路上继续勉力前行!

论文致谢二:

我于是欣欣然选定了恶棍英雄人物作为研究主题。

我确定主题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题目的难度,一来这个题目的研究十分有限,二来这个主题研究的争议实在很大。要在前人论述的重重矛盾之中找到自己的立场,对一个刚刚上路的学术新手来说,是一件非常挑战勇气的事情。不但题目的难度大,要克服自己的“写作焦虑”更不容易。这种焦虑不仅来自学术能力的不足,更来自心理的焦虑,这是一种“浮士德”式的痛苦,因为自己写作的权威性总在被自己质疑,这样写到底对还是不对,能还是不能?这真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感觉在混沌中前行,不知道自己要表达什么,或者知道自己要表达什么,却要克服重重语言的障碍,将其表达为合理有序的、规范的、能被正确理解的学术语言。只有在这个时候,我才充分明白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交流的障碍。

也有快乐的时候,是因为突然发现文本中潜藏的深意向我显现,突然之间发现了自己的声音,而且在跟其他的评论对话时,突然发现了自己声音的力量。在这种过程中,表达真正成了自己的表达n只是……;只是往往这种快乐是短暂的,因为经常是过了一夜以后再来审视自己的文字,却发现并没有自己想象的精彩和力度。

写论文的虽然痛苦,但也是难得的人生经历。朋友连续三次邀我出去我都在忙论文而不能出去。她用极其夸张的语调说:“哈,写论文,这么痛苦呀,真是太洋气了! ”恨得牙痒痒过后,我在想,这的确是一种难得的人生经历。因为要在数不清的故纸堆中搜寻自己需要的信息、在数不清的笔记串出自己的逻辑,即使做个书目,还有数不清的规范要遵守;这不但锻炼出极大的耐心,也极大地锻炼了阅读、写作和思辨的能力。在这样绞尽脑汁的过程中,脑细胞应当被极大地激活了吧,不然为什么那么多学者在高龄时还反应敏捷。

经过几个寒暑的阅读、思索与写作,最终我得以完成这个“爱因斯坦的小板凳”.能够坚持下来,我首先非常感谢导师肖明翰教授的支持与鼓励,最重要的是,他一向对我自己深感忐忑的原创想法表示肯定,这是对我的莫大鼓励!

感谢蒋坚松教授、蒋洪新教授、赵炎秋教授、邓颖玲教授,他们严谨的学识让我感佩,他们精彩的授课和讲座开阔了我的学术视野,使我受益非浅。感谢湖南师范大学提供的良好学术氛围,在这里,我经常能够聆听来自各地的学术权威的讲座,极大地开拓了我的学术视野。感谢我的同门师兄弟、姐妹,他们给了我无私的鼓励和帮助。感谢国家留学基金委提供的机会,让我得以在美国留学一年,搜集到丰富的资料。

我特别要感谢我的先生谭青山,他不但鼓励我考博士,而且在这数年焦虑、困惑之时从来不吝鼓励我,是我最坚强的后盾;感谢我的婆婆,毫无怨言地承担一切家务,让我心无旁骛;感谢我懂事的女儿,小小年纪就知道在我写作的时候帮我把门关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英语论文开题报告模板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570 字

+ 加入清单

2019英语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how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english learning

abstract

there is no doubt that english play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s in educational system since coming a surge in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but not every english language learner (ell) must be fluent in english, just as not everyone is “fluent” in statistics. that comes from different reasons, i couldn’t say the reason must be subjective--someone likes to learn it and someone not, but i agree with a famous saying: hobby is the first step to get the knowledge, when you adopt the knowledge and have interest in it, and you will remember it, just like goethe said “where there is no interest, where there is no memory”, interest is the motivation of learning a thing, nonetheless, how could we stimulate learners interest in english learning? when we attempt to motivate the learners, what methods are right or wrong? that is really a big nagging issue and worth researching for me a college student, in the following paper i will state my mind on it.

key words: english learning, interest,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rewarding system, environment

如何激发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摘 要

自从学习英语的浪潮席卷而来,学习英语的人越来越多,英语教育在教育系统的地位越发重要了,但并不是每个学习英语的人都可以学好英语。原因有很多方面,以我之浅见,不能完全说是主观因素,但也可以部分归结为对于这种语言的爱好程度,一个学习者本着对知识的兴趣才会进而去研究记忆,就像歌德所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兴趣是一种驱动力。但是如何激发英语学习者的兴趣?当我们尝试培养兴趣之同时,什么方法是正确的?什么方法是错误的?对于我一个大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值得研究又令人困扰的大课题,在下文中我将陈述我的观点。当然不是社会所有阶层的学习者我都要去谈,我会集中于对中学学生的研究。

关键字:英语学习;兴趣;差异教学法;奖励系统;环境

table of content

acknowledgement i

abstract ii

摘 要 iii

table of content iv

i.introduction 1

ii. using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to stimulate interest 2

a.definition of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2

b.the reason for using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2

1.students with different interest 2

2.arousing interest of different students 3

a. advocating “students first” 3

b. meeting students’ specific needs 3

c. adjusting the curriculum to students’ needs 4

d. arousing interest of every student 5

iii. stimulating interest of students by creating rewarding program 6

iv. stimulating interest by creating english learning environment 7

a.content of environment 7

1.changing structures 7

a. definition of structures 7

b. how to change a structure 7

2.making full use of instructional time 8

a. importance of instructional time 8

b. how to use instructional time 8

3.using tools 9

a. definition of tools 9

b. choosing a good tool 9

c. using tool —“vision learning” 9

d. advantage of “vision learning” 9

4. community 11

a. definition of community 11

b. advantages of community 11

b.importance of creating learning environment 12

v. conclusion 12

bibliography 13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模板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06 字

+ 加入清单

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选题名称

学科专业

导 师

职 称

学 号

姓 名

年 月 日

一、选题名称:…………………………

(选题依据、选题研究价值等)

二、论文结构

(至少应列到二级标题,不包括详细论述,框架结构一目了然)

三、文献综述

(不少于三万字)

四、论文的预期创新、难点与研究方法

………………………………………

五、参考文献

(一)著作类

…………………………

…………………………

(二)论文类

…………………………

…………………………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欧贸易摩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7291 字

+ 加入清单

中欧贸易摩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中欧贸易摩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 选题背景和意义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来,欧盟实行大幅调整政策,中欧高层领导人互访频繁,双边贸易迅猛增加,中欧经贸关系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时期,呈现出快速增长、稳步发展和日益加深和扩展等重要特征。同时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经贸往来也日益频繁,经济联系愈来愈密切。在欧盟于XX年5月扩大至25国后,欧盟已经超过了日本和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而中国也自XX年成为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与欧盟在经济领域的摩擦已经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顶峰。这种频繁的贸易摩擦让人不禁想起中国与欧盟国旷日持久的贸易冲突。中国也成为世界反倾销诉讼涉案最多的国家,针对中国的反补贴案件也在日益增多。在欧盟东扩之后尤其突出。国际贸易摩擦的增加成为影响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问题。

实际上,欧洲对中国的抵触情绪已经演绎出不少与文明相悖的荒诞事实:西班牙的中国鞋店被砸,法国媒体热炒中国女留学生工业间谍案,瑞典出炉中国学者间谍案,部分欧洲评论家把中国标签为“一个擅长抄袭的国家”

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欧盟是一个发育成熟的大市场,其商品、科技、劳务、服务和旅游都非常发达。整体实力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生产总值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40%,是世界上第一大经济贸易集团。

因此,积极应对和妥善解决对外贸易中的摩擦问题,创建和谐贸易环境,对于我国发展开放型经济、建设共荣互惠的中欧双边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

(一) 国外研究现状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西方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开始大量出现。早期的研究较多集中在有关中欧贸易的关系,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艾伦 塞克斯(alan sykes)的>(1995年),研究成果较多为以后的研究所引述。

尼尔 甘戴尔(neil gandal)和欧兹 塞尔(ozshy)的“标准话政策与国际贸易”(XX年)研究了政府是否承认外国标准的政策行为,得出的结论是当地政府政策只限于承认所有外国标准或不承认任何外国标准是,如果网络外部性显著,那么所有国家会相互承认所有的标准。

对于发展中欧贸易摩擦方面的问题,一些学者也作了专门的研究。例如,谢丽斯蒂芬森的“标准,合格评定与发展中国家”(1997)从政策与制度层面对发展中国家有关标准的问题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得出的重要结论是:“发展中国家的第一选择是采纳现有的国际标准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与国际电工委员会的国际标准化指导原则。”如果尚无国家标准,那么发展中国家的最佳选择是“采纳它们主要贸易现有的国际标准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与国际电工委员会的国际标准化指导原则。”

早期的研究包括baumol(1971),blackburst(1977),gatt(1971),pehtig(1976),siebert(1973),markusen(1975)和walter(1975,1976)等有关论著。80年代以来,关于世界经济发展、贸易自由化和环境稳定性问题受到有关各方的关注,成为全球性话题。到目前为止国外还尚未有关于绿色贸易壁垒的提法,主要以“环境贸易壁垒”一词出现。研究主要集中在环保法规、标准,环境成本内部化对国际贸易和国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方面。

国外对环境壁垒的研究主要分为两大对立观点,一部分观点趋向于赞成和肯定,如波特(1991)研究认为,严格的环保标准加上企业的创新会使环境与竞争力之间的矛盾消失,因为严格的环保标准和法规能够激励企业创新,通过促使企业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加强了企业的竞争力。乔恩•普罗特认为企业采取超越现有环境标准和法规的管理方法能够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另一部分则持否定的态度,如miohaelj.ferrantin。(1997年)认为不同的国家对内会出现竞相降低环境标准的情况,即每个国家或地区都担心别国或地区采用较低的环境技术标准引起本国或本地区产业和产品的竞争劣势,为避免竞争性损害而竞相采取相对低的环境技术标准。因此,各国或地区间都会采取次优的环境政策,因为全球环境是人类的公共产品,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最大化,就会有把不经济的外部性转嫁给别国的倾向,即采取较低的环境标准,最终使得其他国家的环境因此而遭到破坏。

keith e.maskus,john s.wilson,()他们认为非关税壁垒使发展中国家为了迎合这种命令式的标准而承担了额外的成本。赞成环境壁垒的学者认为贸易自由化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而持反对意见的学者则认为环境贸易壁垒会对贸易和社会福利产生负面影响。

c.p.chandrasekhar和 jayati ghosh (XX年)通过分析乌拉圭回合和多哈回合中主要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对待绿色贸易壁垒的不同态度,得出结论:“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危险不是来自外部的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运动,而其重要的敌人在于内部”,也就是说国家间所采取的绿色贸易壁垒会阻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二) 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已经有许多学者撰写了关于贸易摩擦的书籍和文章如:具有代表性的有李志军的《怎样打造“技术壁垒”的矛与盾》和陈志田、叶柏林于出版的《贸易技术壁垒与商品进出口》,以及张海东于XX年出版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与中国对外贸易》。这些著作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成、相关法规、制度和主要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都做了具体的阐述,对中国的应对措施做了大量的分析。而未能与企业实际结合起来

目前国内对于纺织业贸易壁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贸易保护,技术壁垒等热点问题上,而且根据所读文献来看中国对绿色壁垒的研究较晚,基本都是在1995年以后。目前,我国学者已就绿色壁垒的定义、特点、作用、形成原因、应对措施等做了较多的研究,如张宝珍(1995)、王金南等()、薛淑云()等。有关纺织品服装行业的绿色壁垒的研究也有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刘绍坚()、庄谨()、郭秀君()、廖宁()、王仲辉()、等。

当前,绿色贸易壁垒己经成为国际贸易中重要的新兴贸易壁垒之一,鉴于绿色壁垒在当前对外贸易中的重要性,国内很多学者对绿色壁垒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苗建军()提出了广义绿色壁垒的概念。梁咏()定义了狭义的绿色贸易壁垒.焦志云()则从实施绿色壁垒的动机来分析,认为绿色壁垒有正当和不正当之分。俞海山(1997)从绿色壁垒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合法性、保护内容的广泛性、保护方式的隐蔽性和实施结果的歧视性五个方面论述了绿色壁垒的性质。

张文兵(XX年)从绿色贸易壁垒兴起的背景分析,认为绿色贸易壁垒的实质是贸易保护手段,绿色贸易壁垒是发达国家在与发展中国家竞争中更具道义假象的工具,降低了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减缓其发展速度,使不平等的国家经济体系更难以改变,从而使发达国家可以收到多重利益。

杜强(XX年)认为绿色贸易壁垒本是协调环境与贸易两者关系的共生物,但其在国际贸易的实践中,却被某些发达国家所滥用,成为取代关税壁垒的非关税壁垒的主要形式,并成为新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工具,引发贸易纠纷与冲突,但它也可以推动产业技术结构的升级,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户艳辉(XX年)认为贸易壁垒是现阶段我国遭遇的最主要的贸易壁垒,无论从其本身的性质来看,还是从我国的贸易现状以及所处的国际贸易环境来看,都是不可抵制、消除、规避的,我们只能面对现实,发展自己,突破绿色贸易壁垒。

在贸易壁垒的效应研究方面,夏英祝()和祖书君()从绿色壁垒的保障效应和绿色壁垒的扭曲效应两方面来研究,他们认为绿色壁垒虽然可以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促进科技水平和产品质量的提高,促进发展中国家与环保产业相关法律制度和标准的建立和完善,但它增加了贸易成本,引发了许多贸易争端和相互报复的行为,同时发达国家的污染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些扭曲的效应更是不能忽视。卢授永()和杨晓光()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出发,论证了贸易壁垒对我国经济的具体影响。

三、研究的内容及可行性分析

(一)研究的内容

本文共分五部分进行研究,其基本结构安排如下:

一、 中欧贸易摩擦概述

(一) 中欧贸易摩擦的概念

1. 中欧贸易摩擦的构成条件

2. 中欧贸易摩擦的产生和发展

(二) 中欧贸易摩擦的特征及表现

1. 中欧贸易摩擦的特征

2. 中欧贸易摩擦的表现

二、 中欧贸易摩擦的现状和原因

(一) 中欧贸易摩擦的现状分析

1. 欧洲针对中国产品的绿色壁垒

2. 受到的损失逐年递增

3. 受限的产品种类比较集中

4. 受限的内容涉及面广

(二)中欧贸易摩擦的原因分析

1. 欧州政治利益的需要

2. 中欧贸易、经济发展不平衡

3. 知识产权问题

4. 中国威胁论的影响

5. 人民币汇率问题

6.能源安全问题

三、 从中欧纺织品贸易看中欧贸易摩擦

(一) 中欧纺织品贸易

1. 中欧纺织品贸易现状

2. 中欧纺织品贸易中遭遇的绿色贸易壁垒

3. 绿色贸易壁垒对中欧纺织品贸易的影响

4. 从中欧纺织品贸易现状看绿色贸易壁垒对中欧纺织品贸易的影响

(二) 欧洲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

1. 提高了市场准入标准

2. 增加了纺织品出口的成本

3. 影响了我国纺织品出口的竞争力

4. 减少了我国的纺织品出口市场份额

5. 对双边或多边贸易关系的影响

四、 中欧贸易中应对中欧贸易摩擦可采取的对策

(一) 政府层面的策略选择

1. 充分运用政治手段,规避和应对中欧贸易摩擦

2. 积极参与wto新规则的制订,并且善用规则

3. 积极推进产品产业升级

4. 借鉴国际经验,完善我国技术性法规

5. 规范产品绿色认证体系

(二) 行业协会的策略选择

1. 为企业提供有关中欧贸易摩擦的信息及咨询服务

2. 组织企业共同应对中欧贸易摩擦纠纷,维护企业的利益

3. 协助政府修订、完善行业标准和技术法规体系

(三) 企业的策略选择

1. 企业要充分重视中欧贸易摩擦

2. 推行环境标志制度并使之与国际接轨

3. 加速产业技术创新步伐,加快新产品的开发

五、 结束语

(二)可行性分析

本论文在国内外学者对跨国并购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同时通过查阅学校图书馆丰富的文献和庞大的数据库获取大量的研究知识,最近一段时间,陷入经济衰退的欧盟面对内部贸易保护主义压力,频频对中国产品挥舞反倾销“大棒”。XX年7月1日从欧盟网站获悉,针对调查产品——无线宽域网络调制解调器(简称“wwan”),欧盟同时发布了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公告和面向多个国家的保障措施调查公告。中国成为唯一一个遭受双案调查的国家。 除wwan一案外,近日中欧双方贸易摩擦不断,先是欧盟对中国铜版纸进行首例反补贴调查,随后中国商务部也立刻宣布对欧盟进口马铃薯淀粉启动反倾销期中复审调查。据商务部统计显示,自1979年欧盟对华发起第一起反倾销调查至今30年时间里,欧盟共对华发起140余起反倾销调查,是对中国发起反倾销调查最多的世贸组织成员之一。最近,尤其是针对中国的钢铁产品和鞋类产品,欧盟接二连三发起“攻击”和中国的“还击”。

但这些实在、客观的大型案例,通过学习、分析,是本论文的有力实证。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大学所学的相关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和探讨。这给我的论题有很大的帮助,当然我也结合了规范性研究及实证分析,提出新的研究思路及对策,使课题研究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四、论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难点

(一)论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论文在研究上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有两方面:首先是中欧贸易摩擦出现的原因分析,其次是深入研究中国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才能在中欧贸易摩擦中取得主动地位,并妥善解决对欧贸易中的摩擦问题,创建和谐贸易环境。

(二)论文拟解决的难点

本研究的难点是如何取得典型的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纵观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大多只限于经济理论,政治影响。相对而言,如何考虑两者之间关系而做出相应解决贸易摩擦问题的措施。因此,只依靠有限的资料及理论数据,对得出的结论可能会有些许的偏差。再加之笔者所学知识有限,有些相关问题也难以深入。

五、研究方法

本论文采用规范性分析、引用分析等研究方法为主,辅以实证研究,将理论研究和资料收集相结合。主要通过图书馆查询、网上浏览、多看报纸、杂志,亲身体验等来收集相关资料,然后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来分析如何解决中欧贸易出现的问题,以及贸易摩擦中的相关对策。多次借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成果来佐证文中的观点,来完善本文。

六、论文的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XX年6月,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

第二阶段:XX年月6—9月,搜集论文相关资料,阅读相关参考文献

第三阶段:XX年9月,对资料进行组织,构思框架,撰写论文开题报告

第四阶段:XX年11月,进一步收集整理资料,并进行筛选,写论文初稿

第五阶段:XX年月1—2月,对论文的初稿进行修改与完善,最后定稿

第六阶段:XX年3月,参加论文答辩

七、主要参考文献

[1]包小忠,()“我国对外贸易摩擦前瞻,”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第1期。

[2]陈淑梅,()“欧盟标准化外部性对我国出口企业技术创新路径的影响,”《中国软科学》第1期。

[3]丁育生,()“中外贸易摩擦的趋势与应对,”《对外经贸实务》第8期。

[4]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门洪华译,()《权力与相互依赖(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5]刘向丽、张弛,()“我国出口贸易摩擦预警机制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第4期。

[6]全毅,()“wto后过渡期我国对外贸易摩擦的趋势与化解途径,”《东南学术》第6期。

[7]巫强、刘志彪,()“进口国质量管制条件下的出口国企业创新与产业升级,”《管理世界》第2期。

[8]周弘,()“论中欧伙伴关系中的不对称性与对称性,”《欧洲研究》第2期。

[9]anderson, j, van wincoope, () "trade costs," nber workingpaper no. w10480,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cambridge, ma.

[10]linnemann, h, (1966) "an econometric stud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flows," amsterdam: north-holland publishing company.

[11]otsuki, tsunehiro., john s.wilson and mirvat sewadah, () "savingtwo in a billion: quantifying the trade effect of european food safety standards on african exports," food policy 26,495-514.

[12]poyhonen p, (1963) "a tentative model for the flows of trade between countries," weltwirtschatftliches archiv 90(1): 93-99.

[13]shumei chen, () "fight or flight: a study on strategic approaches adopted by chinese lighter manufacturers facing eu cr standard and regulation," global trade and customs journal volume 3: 69-76.

[14]tinbergen.j., (1962) "shaping the world economy: suggestion for a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policy," new york: the twentieth century fund.nu23

[15]吴肖林. 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其突破[j]. 南方论刊, ,(02): 16~17.

[16]杨礼成.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j].市场周刊, ,(06):25~26.

[17] 李媛,周庄,马晓华. 我国纺织品服装应对绿色壁垒的策略研究[j]. 山东纺织经济, ,(04):1~3.

[18]蒲昌伟. 对中美、中欧纺织品贸易协议的评析及对策研究[j]. 经济金融观察,(8):15~17.

[19]田毕飞. 绿色壁垒对中德纺织品服装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 ,(03):83~89.

[20]蒋莉. 我国企业如何应对绿色国际贸易壁垒[j].安全、健康和环境, ,(11):1~2.

[21]倪雪琦. 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影响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 (14):45.

[22]李仁涛,于翔. 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与贸易壁垒的研究[j].魅力中国, ,(01):211.

[23]胡玉婷. 欧盟绿色壁垒对我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及我国政府的对策[j].江苏商论, ,(08):50~53.

[24]斯隽. 浙江纺织品出口应对绿色壁垒的策略[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 ,(05):47~50.

[25]金磊,王建平. 欧盟27国纺织品服装进口分析[j].行业观察,,(7):15~18.

[26]李冀君,潘丽萍. 浅析中欧纺织品贸易摩擦及中国企业应对策略[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2):73~80.

[27]胡玉婷. 我国纺织企业如何应对欧盟的绿色壁垒[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09).24~27.

[28]刘绍坚. 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中的绿色壁垒及法律对策[d].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29]李颖. 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研究[d]. 黑龙江大学, .

八、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20     年   月   日

九、开题审查小组意见

开题审查小组组长签名:                           20     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英语论文的开题报告范文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3990 字

+ 加入清单

英语论文的开题报告范文

fun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1 introduction

the intention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possible advantages of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s in its application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and translation analysis.

since early 20th century, translation studies gradually broke away from the marginal status within other related disciplines and established itself as an empirical science. from then on, schools of thought have kept coming out and each claims its legitimacy for existence. among these schools is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dts).

dts approaches translation from an empirical perspective. translation is viewed to be a social activity having significant importance in the receiving culture and for the target community. therefore, translation is dealt with beyond the linguistic realization and language comparison, and is incorporated in social and cultural context.

my attention was first directed to dts by its peculiar characteristic of observation, description and explanation. the subject is whatever happens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from the determination of prospective function of translation to the process of translator’s choice of strategies, brainstorming and the revision, to the final product making appearance in the target community.

the method of dts is basically descriptive. the prescriptive tendency and the problem-solution pattern is abandoned. translation phenomena are noted down. with accumulated data, some underlying truths about translation will come out which will prove to be instructive not only for theoretical probe but also for applied translation practice. i will apply this descriptive method in the case study of this thesis.

a convenient tool has been set up to conduct dts. “norm” is operative at every stage of description and explanation. function, process and product and their relationship as well are skeletal structure of what constitute descriptive studies. translation phenomena are accounted for with the help of norm.

the case taken in this thesis is the chinese classic the dream of red mansions. two english versions translated respectively by yang hsien-yi and david hawks are compared and observations are made in regard to their translation approaches.

in this regard, my observations are limited to several aspects, i hope in-depth observation and explanation will done in light of dts.

2 outline

2.1 development and major concepts of dts

in this part i will describe holms’ basic map of dt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unction, process and product. i will also discuss some important concepts such as pseudo-translation, multiple translation, translationese, norm etc.

2.2 methodolgy

i will in this part discuss the methodology of dts before i apply the same to the case study in this thesis with emphasis to be placed on semiotic approach and the concept norm.

2.3 dts in contrast to other theories

a contrast study will be conducted here with the objective to find the difference of dts from other theories such as equivalence theory and the chinese xin da ya criteria. some advantage will possibly be shown in this study.

2.4 case study

in this part, translation of the dream of red mansions (also translated as the story of the stone) will be

under investigation in light of dts. translation samples to be quoted here will be selected at random.

2.5 conclusion

based on the above elaboration of dts and the case study, possible conclusion will be on the advantage of dts in specific study of translation. suggestions on further research efforts will be made also.

(note: while the topic will remain the same, the above arrangement of contents is subject to change in the process of writing.)

it is therefore pointless to try to make tc more scientific than is sensible in view of its complex subject-matter and available methods. translating is a mental, multi-factorial activity which cannot exhaustively be investigated within a linguistic framework ignoring the person of the translator.”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740 字

+ 加入清单

2015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

一、我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个题目作为自己硕士论文的题目,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

学校内部管理有效性问题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在学校内部管理方面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也伴随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一所学校的正常运作,离不开方方面面的管理,良好的管理机制为管理的推进提供了强劲的动力。然而,现实中,学校管理低效、无效的现象却比比皆是。当越来越多的“低效管理”、“无效管理”问题呈现在人们面前,当越来越多的学校因内部管理问题而导致办学效益下降而引起学生家长的不满和整个社会的非议时,这种令人震撼的现实图景所警示的问题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焦虑与思考。学校内部管理的问题,不仅影响到了中国学校管理发展的进程,同时也直接影响了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关注这一问题,并为解决这一问题献计献策,不论于道义还是责任而言,都是当今教育管理研究者不容推辞的义务。

二、之所以要将学校内部管理的问题与有效性联系在一起讨论,主要是因为:

1、学校内部管理的问题有很多方面,诸如人的管理、物的管理、财的管理、信息的管理、时间的管理等等。但贯穿整个管理、衡量管理成败的是管理的效率与效益,本课题中的有效性侧重研究的是管理的效益。将学校内部管理问题与有效性联系在一起进行分析,不但有利于我们更准确地探究学校内部管理发展的内在机制,也有利于我们从一个更为综合、更为整体性的视角,为学校内部管理发展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找到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

2、就当前关于学校内部管理发展的研究现状而言,存在着重局部轻整体、重价值轻事实、重当下轻历史、重应然轻实然等问题。之所以会存在这些问题,很多时候都与“就管理谈管理”这样狭窄的研究视野相关。笔者力图将学校内部管理发展的问题与有效性联系在一起讨论,就是希望通过这样的一种尝试,进一步拓展当下学校内部管理发展研究的视野,为基于中国本土经验的理论生长与政策制定奉献一点绵薄之力。

三、在研究方法上,笔者拟采取实地研究方式,通过参与观察、非结构性访谈等方法,对本选题进行探讨。之所以采取这样的研究方式,一方面和笔者的研究兴趣及知识储备有关,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是因为笔者感到当前教育研究中秉承科学求真精神的研究依然比较缺乏。尽管实地研究并不必然和科学研究划上等号,但面对学校管理有效性这样一个现实问题,采用以“脚踏实地”为生命的实地研究比“高跷上的研究”让人觉得更加可靠。

四、概念的界定:

(一)、学校内部管理

学校内部管理是指在学校范围内,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有效地对本校人、财、物、事、时间、信息进行组织与控制的活动。学校管理的过程,包括计划决策、组织实施、监督检查、指导调整、总结评价五个环节。学校管理的内容有教育目标管理、师生员工管理、教学质量管理等。

(二)、有效性

有效性是指“完成策划的活动和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即“做的事正确”的程度。

(三)、学校内部管理有效性

学校内部管理的有效性即是学校按照一定的程序,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教育资源,并使这些资源的配置达到最优化,通过组织和领导他人去有效工作,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最优化,达到事半功倍效果。学校内部由于各个组织机构担负着各不相同的工作任务,赋有各自的管理职能,容易从本部门的利益出发考虑问题,因此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矛盾、摩擦甚至相互扯皮推诿的现象。要能保证各机构之间在管理活动中的协调配合,又能使学校的各种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提高学校管理的有效性就显得尤其必要。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在目力所及的范围内,笔者对与本选题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梳理,下面就梳理的结果做一简要介绍:

一、关于学校内部管理的研究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门类下,以“学校内部管理”为主题进行精确查找(1980-xx年),检索到2659条记录;在中等教育门类下同样以“学校内部管理”为主题进行精确查找(1980-xx年),检索到360条记录。在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的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门类,以“学校内部管理”为主题进行精确查找(1999-xx年),结果为58条;中等教育门类下同样以“学校内部管理”为主题进行精确查找,结果为10条记录。

共6页,当前第1页123456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分析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大学,全文共 3877 字

+ 加入清单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分析

这篇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分析的关键词是开题报告,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论文名称、课题来源、选题依据

论文名称: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课题来源:单位自拟课题或省政府下达的研究课题

选题依据:

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是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的前提和依据。通过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 可以使企业对未来的技术发展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有正确的把握, 从而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以减少技术创新决策过程中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只有在正确把握技术创新发展方向的前提下, 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才能沿着正确方向开展,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才能得到不断加强。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商业中, 企业的技术创新决定着企业生存和发展、前途与命运, 为了确保技术创新工作的正确性,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现有的技术创新预测方法可分为趋势外推法、相关分析法和专家预测法三大类。

(1)趋势外推法。指利用过去和现在的技术、经济信息, 分析技术发展趋势和规律, 在分析判断这些趋势和规律将继续的前提下, 将过去和现在的趋势向未来推演。生长曲线法是趋势外推法中的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创新预测方法,美国生物学家和人口统计学家raymond pearl提出的pearl曲线(数学模型为: y=l∕[1+a?exp(-b·t)] )及英国数学家和统计学家gompertz提出的gompertz曲线(数学模型为: y=l·exp(-b·t))皆属于生长曲线, 其预测值y为技术性能指标, t为时间自变量, l、a、b皆为常数。ridenour模型也属于生长曲线预测法, 但它假定新技术的成长速度与熟悉该项技术的人数成正比, 主要适用于新技术、新产品的扩散预测。

(2)相关分析法。利用一系列条件、参数、因果关系数据和其他信息, 建立预测对象与影响因素的因果关系模型, 预测技术的发展变化。相关分析法认为, 一种技术性能的改进或其应用的扩展是和其他一些已知因素高度相关的, 这样, 通过已知因素的分析就可以对该项技术进行预测。相关分析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导前-滞后相关分析、技术进步与经验积累的相关分析、技术信息与人员数等因素的相关分析及目标与手段的相关分析等方法。

(3)专家预测法。以专家意见作为信息来源, 通过系统的调查、征询专家的意见, 分析和整理出预测结果。专家预测法主要有: 专家个人判断法、专家会议法、头脑风暴法及德尔菲法等, 其中, 德尔菲法吸收了前几种专家预测法的长处, 避免了其缺点, 被认为是技术预测中最有效的专家预测法。

趋势外推法的预测数据只能为纵向数据, 在进行产品技术创新预测时, 只能利用过去的产品技术性能这一个指标来预测它的随时间的发展趋势, 并不涉及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科技、经济、产业、市场、社会及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在现代商业经济中, 对于产品技术发展的预测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产品过去技术性能指标按时间的进展来类推, 而应系统综合地考虑现代商业中其他因素对企业产品技术创新的深刻影响。相关分析法尽管可同时按横向数据和纵向数据来进行预测, 但由于它是利用过去的历史数据中的某些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因素求出的具体的回归预测式, 而所得到的回归预测模型往往只能考虑少数几种主要影响因素, 略去了许多未考虑的因素, 所以, 所建模型对实际问题的表达能力也不够准确, 预测结果与实际的符合程度也有较大偏差。专家预测法是一种定性预测方法,依靠的是预测者的知识和经验, 往往带有主观性, 难以满足企业对技术创新预测准确度的要求。以上这些技术创新预测技术和方法为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预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但在新的经济和市场环境下, 技术创新预测的方法和技术应有新的丰富和发展, 以克服自身的不足, 更进一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和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先进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

目前,在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评估中, 一般只考虑如下四个方面的因素: (1) 技术的先进性、可行性、连续性; (2) 经济效果; (3) 社会效果; (4) 风险性, 在对此四方面内容逐个分析后, 再作综合评估。在综合评估中所用的方法主要有: delphi法(专家法)、ahp法(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估法、决策树法、战略方法及各种图例法等, 但技术创新的评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 其中存在着广泛的非线性、时变性和不确定性, 同时, 还涉及技术、经济、管理、社会等诸多复杂因素,目前所使用的原理和方法, 难以满足企业对技术创新评估科学性的要求。关于技术创新评估的研究, 在我国的历史还不长, 无论是指标体系还是评估方法, 均处于研究之中, 我们认为目前在企业技术创新评估方面应做的工作是: (1) 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技术创新评估指标体系; (2) 建立一种适应于多因素、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的综合评估方法。

这种情况下, 神经网络技术就有其特有的优势, 以其并行分布、自组织、自适应、自学习和容错性等优良性能, 可以较好地适应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这类多因素、不确定性和非线性问题, 它能克服上述各方法的不足。本项目以bp神经网络作为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构建的基础, bp神经网络由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构成, 各层的神经元数目不同, 由正向传播和反向传播组成, 在进行产品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时, 从输入层输入影响产品技术创新预测值和评估值的n个因素信息, 经隐含层处理后传入输出层, 其输出值y即为产品技术创新技术性能指标的预测值或产品技术创新的评估值。这种n个因素指标的设置, 考虑了概括性和动态性, 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影响产品技术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导致产品个体差异的主要因素, 尽管是黑匣子式的预测和评估, 但事实证明它自身的强大学习能力可将需考虑的多种因素的数据进行融合, 输出一个经非线性变换后较为精确的预测值和评估值。

据文献查阅, 虽然在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的现有原理和方法的改进和完善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如文献[08]、[09]、[11]等, 但尚未发现将神经网络应用于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方面的研究, 在当前产品的市场寿命周期不断缩短、要求企业不断推出新产品的经济条件下, 以神经网络为基础来建立产品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模型, 是对技术创新定量预测和评估方法的有益补充和完善。

三、论文预期成果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项目研究的理论意义表现在: (1) 探索新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 丰富和完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方法体系; (2) 将神经网络技术引入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 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方法的发展。

本项目研究的应用价值体现在: (1) 提供一种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定量预测技术, 有利于提高预测的正确性; (2)提供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综合评估方法, 有利于提高评估的科学性; (3) 为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工作提供新的方法论和实用技术。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目标:

以bp神经网络模型为基础研究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 并建立科学的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及设计相应的模型计算方法, 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 对指标和模型体系进行实证分析, 使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用价值。

研究内容:

1、影响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佑的相关指标体系确定及其量化和规范化。从企业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个方面入手, 密切结合电子商务和知识经济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系统综合地分析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各相关因素, 建立科学的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 并研究其量化和规范化的原则及方法。

2、影响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各相关指标的相对权重确定。影响技术创新发展和变化各相关因素在输入预测和评估模型时, 需要一组决定其相对重要性的初始权重, 权重的确定需要基本的原则作支持。

3、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研究。 根据技术创新预测的特点

, 以bp神经网络为基础, 构建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

4、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计算方法设计。根据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基本特点, 设计其相应的计算方法。

5、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学习样本设计。根据相关的历史资料, 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学习样本, 对预测和评估模型进行自学习和训练, 使模型适合实际情况。

6、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的实证研究。以一般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工作为背景, 对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进行实证研究。

创新点:

1、建立一套基于电子商务和知识经济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目前,在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方面, 一种是采用传统的指标体系, 另一种是采用国外先进国家的指标体系, 如何结合我国实际当前经济形势, 参考国外先进发达国家的研究工作, 建立一套适合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 此为本研究要做的首要工作, 这是一项创新。

2、研究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及其计算方法。神经网络技术具有并行分布处理、自学习、自组织、自适应和容错性等优良性能, 能较好地处理基于多因素、非线性和不确定性预测和评估的现实问题, 本项目首次将神经网络技术引入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 这也是一项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大学生扶贫助教社会实践论文_社会实践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大学,学生,讲师助教,全文共 1882 字

+ 加入清单

2019大学扶贫助教社会实践论文

【范文一】

XX年暑假,我独自一人来到了位于新疆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我将在这里度过难忘的7天。这里给我的第一印象挺好的 ,可能是这所学院和我们大学差不多的缘故吧,支教各方面我都有信心做好。

这是一所很美丽的学院,有21所教学楼,其中最高的是一进门就展现在我们面前的1号教学楼,有11幢宿舍楼,这个学校的体育设施还算是很不错的,有3个塑胶篮球场,2个排球场,还有8个乒乓球桌,一个大塑胶田径运动场。

由于我们来的时候已经放假了,所以在校的都是寒假继续教育的一些教师,这时候我的感觉还是有点不太自信,到不是怕没有东西教给他们,而是对上课一点经验都没有,虽然平时我们听老师课这么多,但是要我们就这样站在讲台上,还是有一点心虚,再说,他们都是学院老师,虽然寒假他们算是学生,但还是觉得有一定的难度。

接下来的就是和老师、学生的交流和认识过程,特别是和学生的交流过程是特别有意思的一件事情,我们从陌生害羞到熟识再到大胆交流的过程。渐渐的,随着我们呆的日子的变长,我们之间的关系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学生们也把我们当做是真正的老师跟我们说话,并且问我们一些问题了,我们都觉得有点了解对方了,我们的谈话聊天也逐渐的增多。在支教的一个星期里,我们相处得很融洽,我充分体会到了作为一个老师的责任,荣誉和艰辛,老师最需要的是理解,如果你的行动被误解的话,那简直是莫大的悲哀,在课堂上和课堂外我都极力的维持一个老师应该有的风度,尽量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我感到莫大的充实。

教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必须有充足的经验,当然也必须具备充足的知识,而经验则是你是否能把知识正确有效的传授给学生的前提,要不然你就是再有渊博的知识你也未必能讲出来,我在这段时间充分体会到了老师的辛苦不仅在于讲课时候的口干舌燥,备课更是辛苦,因为你通常要准备好你要所讲的所有的内容,而且只能多不能少,正如有一句话说得好“你要想装满一杯水,你必须准备好一桶水”。我认为这正是教书辛苦的真正原因。而且我最喜欢的就是自己批改他们的作业。

这次支教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更加懂得了教师的荣誉和责任,和以往不同,这次是切身的体会,而以往只是站在一种旁观者的角度去理解老师这种职业。在整个过程中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的是让人兴奋的,也叫人感到了责任,正如我的班主任所说,“当有人叫你老师时,你所应该感到的不仅仅是荣誉,更多的应该是责任。”

是啊,老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要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并不是具备知识就够了的,这里面所蕴涵的内容,更值得我们去深深体会。

【范文二】

今天,我完成了我的支教生活来到了到乡下佳木村进行慰问老人和小孩的活动。村里只有一天水泥大道,从村头通道村尾,不用几分钟就可以将它走完。小小的村子,有不少人到县城住了,但还是有很多仍旧留在这个小村子。这里有很多新的小二楼,但也有以前的瓦房,看着是那么岌岌可危。全村只有两个小卖部,而小卖部里供销售的东西极少。我慰问的这几个老人,大概有70多岁,满头白发,满脸皱纹,走路一拐一拐。对于我的到来,他们还是很惊奇。我带给他们的蛋黄卷、暖水袋、保温瓶、风湿止痛膏……还有嘘寒问暖让他们很感动。老人们说,很少有人来管他们,他们就像是被遗落在村角的落叶,冷暖自知。无儿无女,几个老人相依为命。走进厨房,还是老式的黄泥灶,烧的干柴是他们平时到山上拣的。那个大锅的锅底厚厚的一层黑色的沉。或许是视力差的原因,他们都不察觉。老人们说,都这样生活了这么多年了,政府有时有补助有时没有。要是生病了,就麻烦。村子里没有医生,要到隔壁村去。村里的很多人都跑到城市打工了,村里留有很多田地都荒废着。

我在村子里随便逛了下,很快就逛完了整个村。村里的身体健壮的男人大多数到城里去打工,只看见女人、小孩和老人。小孩子们看见我,都觉得很奇怪,就跟着我乱逛。多么淳朴天真的小孩啊,在没有现实压力下的小孩子是多么可爱啊。村里的茅厕也很少,以前的房子都没有建厕所,所以大家都到茅厕方便。乡村的茅厕就是乡村的公共厕所,但只是用个棚子随便搭成的,与城市的公共厕所真是天壤之别。对于生活在城市的人,是无法忍受茅厕的臭味与脏乱的。虽然村里很多新建的房子自家都建厕所,但对于那些稍微贫困的农民,还是要到茅厕方便。

我把其中一家的小孩子带到了我们家。我送给了她几件我的衣服,她很高兴,说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走出村子。

衷心地希望我的关怀能够让他们感觉到丝丝温暖,感觉到人间还有真情在。我知道我给他们的帮助只是大海中的一滴水,无济于事。我也衷心地希望政府和村委对他们给予更多的关心与爱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硕士论文致谢词_论文致谢信_网

范文类型:致谢词,全文共 2414 字

+ 加入清单

2018硕士论文致谢词

这里,是一个大多数人看论文时,都会略过的地方。而之于我,或许是一个最好的回望和凝思所在。

论文落笔之际,短暂而充实的人大两年硕士生活也已经行将消逝。两年的时间确然短了些:短得我还没有时间细细品味,短得我们刚刚相识相知转眼间却要挥手再见,短得让过去的每一个日日夜夜似乎还那么清晰地历历在目。如果要为我这两年的读研生活定义几个关键词的话,我想会是幸运、转变、成长和感谢。幸运的我能够进入这样优秀的学府深造,可以结实如此之多的良师益友;从一个不知学术为何物的懵懂少年,转变到借着论文之际且行且思的准研究者;心智的成长让我以一个更加积极和平和的心态来面对世界;太多的人和事,值得我去感谢——绝不仅仅是那些即将出现在下面的人。

首先,我愿意把无上的敬意献给我的导师——章凯教授。去年的教师节,我们送给章老师一幅字,上书韩愈《师说》中之名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此刻,我仍相信用“传道授业解惑”六字来描绘恩师,绝不为过。他对学术执著的信念和对整个学科发展的忧心与关怀,一如布道师般为我们引路在前;他慈祥的谆谆教导给我们信念,给我们力量,更给了我们自主发展的空间;每当陷入困境时,老师虽只有几句点拨,却常常有拨云见日之效。在这次论文的写作和平日的学习研究之中,章老师对我之影响实难估料。每每彷徨之际,想到恩师孜孜不倦耕耘之状,我亦为之所染,奋起向前。两年来,无论我的表现多差,恩师都没有一句批评,有的只是鼓励和启迪。套用本文的研究成果,章老师确实是一位具有强大的人格魅力的好老师。接下来,我还将追随恩师,继续在学术的海洋里寻找属于自己的道路,我无限憧憬亦充满斗志。得师若此,夫复何求?

其次,我要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和商学院,为我提供了如此之好的学习平台。能在一个与国际接轨的一流舞台上学习和生活,对自己本身就是一种无言的鞭策。尤其感谢组织与人力资源系的各位老师们,他们各具特色的风格,无论是在会议中、课堂上,还是平日接触里,都对我帮助提携莫大。他们是:严谨犀利的秦志华教授、执着多产的王凤彬教授、思想精深的杨杜教授、和蔼深邃的王利平教授、才华横溢的刘军副教授、聪敏温慧的宋继文副教授、勤勉和善的仲理峰副教授、阳光亲和的冯云霞副教授和担任我们班主任、青年才俊的周禹博士。我还要感谢组织系和企管系给我上过课的包政教授、刘刚教授、刘彧彧副教授、李晓光副教授、王洪耘副教授、姚建明博士等老师。此外,我还有幸聆听过美国莱斯大学周京教授和香港中文大学罗胜强教授、黄炽森教授的博士生课程,令我收获颇丰。上述每一位老师,身上都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我学习;我愿把我最真挚的感谢,献给上述所有辛勤的老师们,祝他们事业顺利、身体健康。另外,在另一项相关的研究中,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后曹仰峰博士同样给我莫大的帮助和启迪,在此一并致谢。还有以马鸿杰老师为代表的学院教务、管理及各方面为我们提供支持和服务的老师们,以及为本文倾注了大量心血的论文评审老师和答辩老师,没有你们的辛苦工作,硕士两年的学习和论文工作亦不会如此顺利。

再次,我要感谢我所有的同门好友们,他们是如此的优秀,让我能够在这个团队中不断地提高和成长。已顺利拿到博士学位的熊军师姐,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帮助我寻找自己的道路;远在迈阿密求学的刘永虹师姐,用自己对于学术的追求时时感染和激励着我;在校攻读博士学位的范新师兄、袁颖洁师姐和steven师兄,在我学习和研究的道路上无时不在帮助和提升我;同级的李宇霞也在共同学习和研讨的过程给我带来启迪;两位师妹周函和陈文盈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帮助我输入研究数据,让我能够顺利地完成论文。这样一个优秀的集体,无论在学习、研究还是生活中,都显得分外富有活力。

另外,这篇学位论文研究得到我的导师章凯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企业领导者-下属多元互动关系的动力性结构及效用研究》(项目号:70972128)的资助,在此表示感谢。

感谢我所在的09级企业管理硕士一班。这是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相信其中的每一个人都能拥有美好的前程。特别感谢我所在品园五楼421宿舍的顾紫明、史晓萌、成杰三位挚友,我们在一起的两年,充满了欢乐的记忆。我们之间的友谊,让我们既可以大谈专业知识、国计民生、天下大事,也可以一起在球场上挥汗奔跑,在饭桌上把酒言欢,在校园中放声歌唱。感谢以公衍刚、蒋诚潇、邹一泽、瞿新荣等为代表的球友们,他们和其他生活在一起的兄弟们,为我的硕士生活平添了许多别样的色彩。

感谢我的女友张中琳。她用无私的爱和奉献,一直相知相守于我的身旁。很多的时候,我都疲于学业,往往不能抽出时间相伴于左右,她不曾有过怨言,而是一如既往的支持。当我决定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之时,她独自承受着来自家人和朋友们对我的质疑与压力,坚定地鼓励与支持我。在这里,我想对她说上那句从未说出口的“谢谢”,同时我会为了我们共同的未来而努力不懈。

感谢生我养我的父母亲。从高中以来,我已有将近十年常年求学在外,每年和父母待在一起的时间寥寥无几。若不是他们辛勤的劳动与付出,我一个山村穷小子又怎能于此时此刻在这里写着硕士论文的致谢呢?古人说“父母在,不远游”,而我却很难照顾一天天老去的父母。孩儿只能不断地拼搏,同时不断地祈福您们身体康健。

论文写作伊始,我的奶奶走完了她的人生旅途。不能够在老人家临走之前见上最后一面,是我这个不孝孙儿此生永远的憾事。如果奶奶上天有知的话,这篇学位论文算是不孝孙儿向您的一次汇报。

对于我的大多数同学来说,硕士论文是一个句号。而于我而言,这仅仅是一个冒号。伴随着学位论文的写作,我逐渐明了学术研究为何事,这将是我今后研究生涯的一个起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罢了罢了,束笔于此吧。我自己看过不少的学位论文,而我的一个小习惯便是先读文末的致谢。在我看来,致谢虽然与学术研究无多大关联,但却是研究者人之性情最真实的体现所在。以文观人,也是一种别样的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范文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947 字

+ 加入清单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一、选题依据(包括选题的目的、意义、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附主要参考文献,可加页)

1、选题目的

选择林业投融资作为研究的主题,主要是出于对福建必须加快林业建设背景下林业建设由于融资渠道狭窄造成资金短缺问题的思考。

从投资市场发育的程度来看,较为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投资机制至少应有如下特征:①有足够数量的自由投资者,包括政府、企业、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投资目的明确,投资行为不受其它投资者行为的影响;②具有与一定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较为成熟的投资方式与投资工具;③要有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机制,包括调节、引导投资方向,调整和修订有关参数。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资金不足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投资需求不足,二是投资来源不足,而福建林业建设资金的短缺问题,并不属于上述两点原因的任何一种,而是没有利用好资金,没有建立有效的剩余资金向林业投资转化的渠道,即造成福建林业建设资金短缺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资金利用效率的问题,这里涉及如何从林业建设的性质、政府的长远发展目标、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以确定林业的最佳融资模式;二是融资渠道不畅、融资方式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林业产业金融工具创新较少,林业产业金融工具创新相当薄弱。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借鉴投融资理论研究的现有成果,针对福建林业发展过程中融资渠道狭窄,林业投入不足的问题,从全社会资金的所有供给主体或融资来源的角度出发,力求通过对林业产业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通过对公共财政投入和银行融资等方式的研究和创新,构建福建林业融资多层次发展的格局,即通过金融衍生工具的运用,根据政策性、商业性、合作性金融的不同功能和地位,实现多种融资方式的组合,真正建立能够合理满足各类主体融资需要的福建林业融资体系。

2、选题意义

2.1理论意义

林业资金运行的研究是福建林业发展研究中重要的内容,尤其是在林业可持续发展模式下,通过林业不同性质生产过程中资金来源、使用管理的研究对促进福建林业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协调发挥具有重要意义。林业的产出离不开对林业的投入,处在转型期的福建林业,其发展过程受到多方面影响,从传统林业转向现代林业,从低效林业转向高效林业,从单目标林业转向多目标林业,从资源依赖性林业转向产业型林业,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推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公关礼仪的论文

范文类型:礼仪,适用行业岗位:公关,全文共 1790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中,社交礼仪已经成为我们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掌握良好的社交礼仪知识是我们走向成功必要的铺路石。

一、修饰与衣着

修饰是指女士穿戴不要太华丽了,太耀眼了,如果这样去面试,我想机会就已经了了无几了。因为你是来工作的,要庄重,不要给人一种浮的感觉。我觉得不化妆也不太好,最起码要化些淡妆,这也是对别人尊重的一种做法。想想看打扮的整整洁洁是不是让别人看上去很舒服呀!你想如果一个老农民和一个西装革履的人,找你谈判,你是不是要选择那个西装革履的人呀!

当面试时,有的人说:"面试时,不就是到那天从里到外都换上新衣服,穿的整整齐齐的,然后到发廊整理一下头型吗?"其实这样做是不对的。一、会让人一看就知道你提前准备了,有的时候连刚打上去的发胶还在头上呢,一看就知道你是刚从发廊里出来的。二、由于刚穿上新衣服,一切都是新的,你会有一种很不舒服的感觉,所以你最好要提前一、两天就穿上,适应一下。也就是面试前要提前一、两天做好准备。

面试时要多带几份简历,因为你交到面试官那的已经订成厚厚的一打了。他要看你的简历还要翻找一下才能找到,这时你就要拿出你已提前多准备的简历给他,他会觉得的很舒服的。当面试完后要给面试官写感谢信,虽然现在有许多人一般都不写,但这是礼仪,我还是希望大家写,你想别人都不写,你写了是不是会引起注意呀。在面试或会议时要带上比较精致皮面的笔记本,还有好的笔,不要随便找一个本或笔。

面试时要提前半小时去,先与他们的总台人熟悉一下,总台是个很关键的人物,多打听一下有关将要面试你的上级的消息。如称呼等。有一次一位王女士,接了一个电话说:你好,我是xx公司的王浩,请你明天九点到我们公司来接授面试。第二天,他八点半就到了,和总台服务员聊了一会,服务员打了一个电话,说"王总,王小姐到了",这时她才知道,原来给她打电话的就是王总呀!在这之前她还把这个人当成小人物呢?因为一般打电话通知的都是小人物或员工做的事。所以她进去面试时,说了你好!王总。你想想假如她说,你好,王浩!王总会怎么个想法,"王总"叫了几年了,都已经叫习惯了,突然叫他王浩,他能够习惯吗?

二、自我介绍。

应筹式:在不太重要的场合。如在火车上等场合只要说出叫什么名字就可以了,不必报上职务等。

工作式:你好,我是xx公司的经理。

交流式:你好,我是,请多多关照,或送上名片。比较随便。

礼仪式:如:开学仪式,升旗仪式等等。比较庄严。

三、眼神

时间:与别人谈话30分钟时,如果只有10分钟以内对方是看着你的,说明他在轻视你。如果10分钟至20分钟之间,说明他对你是友好的。20分钟至30分钟说明两种情况:一、重视。二、敌视。也就是与别人谈话时眼睛要注视谈话时间的2/3。

部位:额头上,属于公务型注视。不太重要的事情和时间也不太长的情况下。

眼睛上,属于关注型注视。

睛睛至唇部,属于社交型注视。

眼睛到胸部,属于亲密型注视。

角度:平视,表示平等。斜视,表示失礼。

俯视:从上往下看,轻视别人。

四、面容

有的时候皱眼眉,表示不奈。撅着嘴表示生气。"噢"?表示惊呀!

五、笑容

要学会微笑。微笑很重要,谁喜欢天天面对着冷冰冰一点笑容的人呀。像储蓄所、银行的职员,当你去取钱时,他们是不是很冷冰冰的,一点笑容也没有。像别人欠他们什么似的,感觉不太好吧,其实那是他们的职业病,已经习惯了。下面我给你们讲一个故事:

以前有一家公司让他们的员工去拿一份重要的材料,结果去的都被骂了回来。老板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小李,小李很愁呀!但这份材料不拿还不行,结果还是去了。到那时,只见那位科长还在破口大骂呢?这时小李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微笑、微笑还是微笑,嘴里说着:"噢?这样呀?是吗?",只是点着头微笑着。后来,那个吴科长骂了一阵子的时候,小李说:"吴科长,你很会善于表达你内心里的愤怒呀!"。后来,吴科长看了看小李说:"嗯!这小伙子不错!我也不为难你了,你就拿回去吧!",就这样别人没有拿到的,他却拿到了。

六、需要避免的身体语言。

当与别人谈话时不要双手交叉,身体晃动,一会倾向左边,一会倾向右边,或是摸摸头发、耳朵、鼻子给人以你不耐烦的感觉。一边说话一边在玩笔,有的人特别喜欢转笔,好像在炫耀,你看我转的多酷呀!也不要拿那个笔来回的按。虽然与同辈之间还算说的过去吧,但是跟长辈谈话时这样做是很不礼貌的。

关于社交礼仪还有很多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我们应该不断的完善自己、充实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15年感人博士毕业论文致谢_论文致谢信_网

范文类型:致谢词,全文共 1490 字

+ 加入清单

15年感人博士毕业论文致谢

我出生的时候是一个下雪的深夜,我的父亲在床边生了一堆柴火,我的母亲躺在四周漏风的那间破屋角落的床上,咬紧牙关,生下了我。 27年后,也是在一个下雪的深夜,我完成了我的博士论文。当我打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我站起来,拉开窗帘,打开窗户,白天还吵吵闹闹、喧嚣的世界变成一片洁白,让人顿感清净。

我从进入大学到博士毕业整整十年。在这十年中,我过得浑浑愕额。十年前,我身高170cm,十年后,我身高还是170cm;十年前,我体重60kg,十年后,我体重还是60kg;十年前,我一无所有,十年后,我还是一无所有。十年前,我眼睛明亮、有神,十年后,摘掉眼镜,我已看不清自己有多少个手指了;十年前,我声音洪亮、清澈,十年后,已经是慢性咽喉炎,声音嘶哑;十年前,我踌躇满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十年后,我心如止水,只求温饱;当然,我也得到了一些东西。十年前,我还是个农民的儿子,十年后,我成为了一个博士;十年前,我只懂得砍柴、种田、割草、放牛,十年后,我已经成为了一个懂机械、金融、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但如果您问我这十年最大的长进是什么,我将告诉您:十年前,我十七,十年后,我二十七。

这十年中,我最渴望、最追求的是什么?是知识?不是。是美女?不是。而是钱。在我的脑海里,钱就是那种一块、一毛的硬币,我曾无数次翻天覆地的把它们找出来,目的就是去买一包方便面,吃一顿晚餐,而且找的时候不能太仔细了,太仔细了,下次就没有了。

有时候,当我不知道下顿饭在哪里的时候,我想要是天上能掉下点钱就好了,我抬起头,只看到发黄的树叶正一片一片的落下来;我想要是能在地上捡点钱就好了,我低下头,只看见一些面包的包装纸以及一些插羊肉串的竹签。我从没见过天上掉过钱,也从没在地上捡过钱,所以我不相信有神的存在,因此我没有信仰。

衷心感谢我的恩师对我的淳淳教诲和悉心关怀,在我博士三年里,他给予了我生活上、学习上无微不至的关心。他也许是我十年大学生活里,唯一知道我名字的老师,也感谢他在承担20多个学生的指导任务下还能给我精心的指导。恩师对我的指导和影响之大,怎样言说都表达不尽,自己取得的点滴成绩无不凝聚着恩师的心血。恩师国际化的视野,前沿而精髓的学术造诣,严谨勤奋的治学风格,都让我永志不忘,深刻影响着我日后的工作和生活。

衷心感谢学院其他老师给予我的帮助。

衷心感谢各位同门师兄弟姐妹,感谢我们一起度过的苦难岁月。

衷心感谢我年迈的父母,我在这十年之中不忠不孝,没有让他们过上一天幸福的生活。他们还不停的支持我,关心我,鼓励我。经常问我“缺钱吗?”所以我相信亲情。我从不要他们的钱,我不想看到一百块钱,就想起几百个鸡蛋,几百担猪草,几千个红砖。

衷心感谢我的五个姐姐,是她们陪我度过快乐的童年。她们美丽纯真的少女时代唤起了我对异性的尊重与渴求。她们在我求学的十年中,不停的给我打电话,询问我的身体,生活,要我多吃点,给我寄钱,我也一直拒绝她们。这十年里,她们在广东的毛织厂、制衣厂过着非人的岁月。我不想看到那种用血、肉、生命、青春换来的东西。十年前,她们还是花一般的容颜,十年后,当她们出现在我的面前,我已经不相信她们就是我的姐姐了。

最后,我要感谢与我相濡以沫的女友博士,我们以总共不到600元的月收入,在上海和杭州这两个中国最发达的城市生活了5年。这5年里,我没有给她买过像样的礼物,而她却无数次在我青黄不接的日子里,给我寄来她省吃俭用的钱,我才得以完成学业,所以我相信爱情。我无法明白她以275元的月收入,居然还可以救济我,或许她那纤细、苗条的身材就是最好的答案吧。

谨以此文献给千千万万的苦难中的学子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经济系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撰写规范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财务,全文共 960 字

+ 加入清单

经济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撰写规范

开题报告是论文的骨架,它起着疏通思路、安排材料、形成结构的作用。论文题目选定之后,就要着手撰写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撰写应尽量详细,原因在于:

(1)通过拟定详细开题报告,可以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展现出来,同时也检验了所掌握材料是否充分;

(2)通过详尽的开题报告,指导教师更容易指导;

(3)详尽的开题报告通过后,成文就相对容易,只需把开题报告在内容上按照一定逻辑结构添加内容就可以了。

拟开题报告一般应先粗后细,先大后小,由略到详。即先把大的部分定下来,确定大段标题,再斟酌、明确每个大部分的小层次(即小标题),再依次深入,经过周密思考,反复修改完成,论文的开题报告拟就以后,就应以纲统目,以说理为主,必须有虚有实,把抽象的道理与具体形象的比喻以及典型事例有机地结合起来,即结合实际实例去作有步骤的层层逼近的科学论证。同时,开题报告一定要实现:

(1)明确论文的具体布局,要以总论点、分论点搭起框架结构,否则论文可能会显得散乱。

(2)内容的表现上,要遵循逻辑思维规则展开全文。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要求不少于1500字,具体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撰写:

一、选题的依据及课题的意义

介绍学习与工作背景,说明选题的目的和依据。介绍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着重介绍选题的学术和实际应用价值。

二、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综述

主要就你所选题目的国内外研究的基本情况、所达到的水平、主要观点、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三、研究内容及实验方案

这是开题报告的主要部分。在此部分中,应把论文的基本研究内容按大段标题、每个大部分的小层次(即小标题)列出,清楚、合理地表明论文的基本观点、层次结构。同时,把论文研究过程中的有关实验、调查的方案具体列出。

四、目标、主要特色及工作进度

本部分应明确研究所要实现的主要目标、研究的主要特色(即论文的亮点)、以及完整的工作进度安排。

五、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毕业设计(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毕业设计(论文)的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和材料的可靠程度,也是作者对他人知识成果的承认和尊重。一份完整的参考文献是向读者提供的一份有价值的信息资料。

参考文献应按作者、文章名(或著作名)、刊物名(或出版社)、刊期(或出版社时间)及页码列出。

参考文献应不少于20篇(包括文章和著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写法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987 字

+ 加入清单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写法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写法

在正式撰写毕业论文之前,学生要写出开题报告,以便指导老师能根据学生对文献的综述和对所选论题的认识,确定其可行性。

开题报告是作者将自己初步选定的题目之内容、思想等,以书面形式向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的导师和听众作一书面汇报和简要说明。

写开题报告目的:一是作者能将所选课题的内容框架、研究现状、选题意义、重难点和创新点、文化结构、主要引征材料及参考书目作一总体思路的勾划,作者对该选题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进行有序的组合清理,为撰写毕业论文作好充分准备。二是作者能广泛听取他人的宝贵意见,并在此基础上重新理顺论文思路,使其结构更趋完整,内容更趋翔实。

开题报告的基本组成部分

1、毕业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用中英文撰写,汉语在前,英语在后。目的是限定毕业论文的大致范围和方向,即论题。应力求简明扼要,引人注目。一般不超过15—20字。必要时可使用副标题。

2、本选题的研究目的

以中学英语教学法方向为例,则须说明要解决英语教与学,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应是在教学实践中比较突出又难以解决的问题;或是前人从未解决的,并且能填补某一领域的空白的问题。

3、本选题在国内外同行业中的研究现状

国内外学者对该选题曾作过哪些方面的相关研究,本课题在国内外研究中处于何等地位?是属于未开拓的领域,还是在前人已经研究过的基础上作深层次的研究?国内外有哪些论文、论著涉及到本选题的内容?

4、研究本选题的动机及意义

提出本选题的根据是什么?为什么提出这个选题?本选题的研究有什么意义?从理论的角度看,本选题有哪些方面的突破,其价值取向是什么?本选题与相关领域之间的关系如何?对英语教学会起什么作用?从实践的角度看,本选题是否有助于英语教师和学生把握教与学的动向,使人们在英语教与学的过程中少走弯路,是否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5、本选题研究的主要观点、内容、重点和难点

本选题研究有哪几个重要观点,其特点是什么?研究的重点在哪几个方面?研究的难点在何处?怎样从理论与实践出发,对英语教学进行更深入的理论探讨?如何结合英语教学实际对改进英语教学作对策思考?本选题有哪几个新观点?是否填补了国内外同行业研究中的空白?

6、本选题的撰写框架

框架可用提纲形式表述,一般构成如下:

引言:提出问题、摆明观点。

论点:分析问题与阐明自己的观点。大致包括:问题的原因及危害性;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理论上来论证问题的解决方法,并联系教学实际阐述解决问题的策略与做法。另外,利用实际数据作为论据,证明方法的有效性。

结论: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论证,其结果如何?对人们在英语教与学中有何指导意义?有哪些方面需要继续研究的?它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参考书目:参考书目一般是英文参考书在前,中文参考书在后,以字母拼音顺序排列。

7、研究基础

作者在选择该题之前作过哪些方面的学习、研究或写过什么文章?说明能如期完成毕业论文撰写的理由。

8、研究方法

常见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调查、描述、实验、实证、文献、个案研究、比较研究、经验总结、实践反思、测量、量化、行动研究、表列、图示、内容分析等方法。例如:实验的方法就是对英语教学班级进行实验对比;调查的方法就是通过调查表、询问、问答等形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个课题根据具体情况可能需要一种或多种研究方法。

9、撰写步骤及阶段任务

包括:选题及开题报告初稿、正式开题报告及提纲、完成初稿、二稿、三稿、定稿等、何时论文答辩等。

开题报告中文范例

标题: 英语隐喻汉译

(On Translating English Metaphors into Chinese)

1)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隐喻的研究在国外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其中以Lakoff & Johnson (1987)的研究最具有代表性,而对于其汉译的研究却凤毛麟角。国内对于隐喻的研究主要受Lakoff & Johnson理论的影响,其中以胡壮麟、朱永生为主要代表。在隐喻翻译的研究方面,李国南(1990),胡文仲(1994)对于英汉成语或谚语中的习用性比喻的喻体进行过比较,并探讨了其翻译的途经。在近期出版的刊物中有对队喻翻译研究方面的文章,其中以徐莉娜的《隐喻的翻译》为主要代表。但其研究的范围也只是局限于文学、修辞用语的隐喻翻译。

2)本选题的意义、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意义:本选题突破了历来将隐喻的汉译局限在诗学、修辞学、文学等范畴。由于“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陈宏薇:1996),翻译对各民族之间文化的传播起着非常重要贡献的作用。我们对日常用语中隐喻的汉译研究应与英语语言文化背景的研究结合起来。

重点:本选题重在研究隐喻在英语日常用语中存在的普遍性、可译性及其翻译的方法。

难点:怎样从文化交际的角度对日常用语中的隐喻的汉译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

创新点:研究英语日常用语中的隐喻的汉译理论及其方法。

3)论文的结构及简要说明

1. 引言

2. 英语日常用语中隐喻存在的普遍性

2.1 隐喻的定义

2.2 关于隐喻研究的常用书语

2.3 英语日常用语中的隐喻

3. 英语日常用语中隐喻的特点

3.1 日常用语中隐喻的分类

3.1.1 习用性隐语

3.1.2 新生隐喻

3.2 英语隐喻与汉语隐喻

3.3 英语日常用语中隐喻的可译性

4. 英语日常用语中的隐译汉译

4.1 翻译的标准

4.2 日常用语中隐喻汉译的难点

4.3 日常用语中隐语汉译的过程

4.4 日常用语中隐喻汉译的基本方法及原则

5. 日常用语中隐喻汉译的方法与技巧

5.1 直译法

5.2 意译法

5.3 转译法

5.4 直译和意译结合法

4) 参考书目

Brodkey, Linda. Review: The Language in Metaphors. ( College English Jan, v50 pp 89-94), 1988.

Jin Di & Eugene, A. Nida. On Translation. Beijing: China Translation Publishing Company, 1984.

Lakoff, G. &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

Nida, Eugene A. & William, Reyburn. Meaning Across Cultures, Maryknoll of N.Y. Orbis Book, 1981.

陈宏薇 《新实用汉译英教程》,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

陈文伯 《英语成语和汉语成语》,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0。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张培基等《英汉翻译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3。

……

5) 简要说明

本文分五个部分。一、简要介绍隐喻与语言以及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提出日常用语中隐喻的汉译不可忽视文化背景,并且简述本论文的主要内容。二、重点论述隐喻在英语日常用语中存在的普遍性。四、讨论隐喻的汉译标准、难点、过程、基本方法以及根据语境而确定译法的原则。五、详述陈喻汉译的方法和技巧,指出在翻译实践中,对每种方法的使用都不能走极端。结论部分,总结研究隐喻汉译所具有的实用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598 字

+ 加入清单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中文题目

分析《看不见的人》中主人公的成长三部曲

英文题目

an analysis of the trilogy of protagonists growth in invisible man

开题报告内容

1. 选题背景(含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及评价)与意义。

国外学者对《看不见的人》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成长的研究还未专门涉及,国内学者对《看不见的人》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他的民族身份以及主人公的个性觉醒方面,例如唐晓钟的《文化冲突中寻求真正的存在-拉尔夫·埃里森〈看不见的人〉创作简论》也对《看不见的人》的找寻自我及存在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但是关于这部小说的主人公的成长的研究却很少专门涉及。

论文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学术性、现实性、前沿性、针对性,学术界越来越重视研究成长类型小说的成长过程,也希望能对《看不见的人》中主人公的成长过程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丰富对这一小说的研究。论文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在研究小说主人公的成长过程方面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有利于人们更好地体会生活,体验社会。

2.选题研究的方法与主要内容。

1、在收集资料,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与指导教师讨论,共同确定选题,列出论文提纲,并拟采用比较法,分析法,推导论述法等方法进行论文撰写。

2、该论文主要从三个部分来研究《看不见的人》中主人公从迷惑,成长到顿悟的过程,通过分析综合总结的研究方法,试图从分析主人公认识到他自己以及所有黑人在白人社会中的不可见性以及黑人青年在白人社会中成长的艰辛方面,就揭示主人公从无知到成熟的成长过程的论题进行深入的探讨,皆在实现提出自己对《看不见的人》中主人公的成长过程的见解和观点,丰富国内外对成长类型小说研究的目的。

3.研究条件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通过专业学习,具备基本英语语言技能和专业知识,拥有所选课题需要的部分资料和相关理论书籍,校图书馆和网络有丰富的资料可查询。同时,有导师的指导和帮助,能够顺利完成论文写作。

对于论文,可能存在的问题有相关文献和着作收集不足;理论理解、分析不够深刻、透彻;理论研究较为肤浅;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缺乏充分、全面的实践证明等问题。但论文尽量减少类似问题发生,尽量完善各方面。

参考文献:

ellison, ralph. invisible ma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

philips, elizabeth. ralph ellisons invisible ma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97.

pizer, donald.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american realism and naturalis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7.

芮渝萍。 美国成长小说研究。 北京: 中国社会出版社, .

拉尔夫·艾里森。 看不见的人。 任邵曾译, 北京: 外国文学出版社, 1984.

唐晓钟。 文化冲突中寻求真正的存在-拉尔夫·埃里森《看不见的人》创作简论。 南京师范大学报, 1990, 1: 107-111.

周海燕。 论《看不见的人》的布鲁斯象征。 浙江万里学报, , 4: 13-16.

4.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预期效果。

论文主要试图研究《看不见的人》中主人公的成长过程,通过比较分析,归纳分析,推导论述的方法,从主人公迷惑、成长到顿悟过程的三个方面,分析黑人青年在白人社会中的不可见和黑人青年成长的艰辛的过程,从而探究在当时社会黑人处境的艰难和内心的蜕化,最终按照学士学位毕业论文的要求,完成3000到5000词左右的论文,并顺利通过答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毕业论文实践报告范文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927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即将毕业的历史教育专业在校生而言,为了能更好的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后能够尽快的融入到社会,同时能够为自己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实习是必不可少的阶段。毕业实习能够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历史教育专业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受益匪浅,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使我认识到将所学的知识具体应用到工作中去,为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在实习期间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学习方式,适应社会,才能被这个社会所接纳,进而生存发展。

刚进入实习单位的时候我有些担心,在大学学习历史教育专业知识与实习岗位所需的知识有些脱节,但在经历了几天的适应过程之后,我慢慢调整观念,正确认识了实习单位和个人的岗位以及发展方向。我相信只要我们立足于现实,改变和调整看问题的角度,锐意进取,在成才的道路上不断攀登,有朝一日,那些成才的机遇就会纷至沓来,促使我们成为历史教育专业公认的人才。我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历史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因此,我作为一名历史教育专业的学生,有幸参加了为期近三个月的毕业实习。

一、实习目的及任务

经过了大学四年历史教育专业的理论进修,使我们历史教育专业的基础知识有了根本掌握。我们即将离开大学校园,作为大学毕业生,心中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去做好自己专业发展、如何更好的去完成以后工作中每一个任务。本次实习的目的及任务要求:

1.1实习目的

①为了将自己所学历史教育专业知识运用在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巩固自己的理论知识,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反过来检验书本上理论的正确性,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分析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历史教育的专业实习,深化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提高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并且培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历史教育专业岗位实习,更广泛的直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需要,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增强自身对社会的适应性,将自己融合到社会中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缩短我们从一名大学生到一名工作人员之间的观念与业务距离。为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③通过实习,了解历史教育专业岗位工作流程,从而确立自己在最擅长的工作岗位。为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起到关键的指导作用。通过实习过程,获得更多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知识,扩宽知识面,增加社会阅历。接触更多的人,在实践中锻炼胆量,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其他社交能力。培养更好的职业道德,树立好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1.2实习任务要求

①在历史教育岗位实习期间,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服从毕业实习专业指导老师的安排,做好实习笔记,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善于发现问题

②在实习过程,有严格的时间观念,不迟到不早退,虚心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积极主动完成实习单位分配的任务,与单位同事和谐相处;

③每天都认真总结当天的实习工作所遇到的问题和收获体会,做好工作反思,并按照学校毕业实习要求及时撰写毕业实习日记。

二、实习单位及岗位简介

2.1实习单位简介 浙江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年,是一家专注于产品和产品研究、开发、生产及销售的高科技企业,总部及研发基地设立于*科技创业园,并在全国各地设有分支机构。公司技术和研发实力雄厚,是国家863项目的参与者,并被政府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浙江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人才为本、诚信立业的经营原则,荟萃业界精英,将国外先进的信息技术、管理方法及企业经验与国内企业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生产能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竞争力,实现企业快速、稳定地发展。

公司人才结构合理,拥有多名博士作为主要的技术骨干,具有硕士、学士高中级技术职称的员工达800多人。为了开发出真正适合企业需求的产品,企业特聘请历史教育专业专家(中科院院士)作为咨询顾问,紧密跟踪历史教育行业发展特点,不断优化。

2.2实习岗位简介(概况)

A. 参与历史教育岗位的日常工作,参与组织制定单位历史教育岗位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包括年度经费使用计划,仪器设备申购计划等),并协助同事组织实施和检查执行情况。

B. 协助主管领导科学管理,贯彻、实施有关规章制度。确定自己在历史教育专业岗位的工作职责与任务,定期进修和业务相关的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C. 在工作过程,跟同事一起通过与客户的洽谈,现场勘察,尽可能多地了解客户从事的职业、喜好、业主要求的使用功能和追求的风格等。努力提高客户建立良好关系能力,给客户量身打造设计方案。

三、实习内容(过程)

3.1举行计算科学与技术专业岗位上岗培训。

我很荣幸进入浙江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开展毕业实习。为了更好地适应从学生到一个具备完善职业技能的工作人员,实习单位主管领导首先给我们分发历史教育专业岗位从业相关知识材料进行一些基础知识的自主学习,并安排专门的老同事对岗位所涉及的相关知识进行专项培训。

3.2适应历史教育专业岗位工作。

为期两个多月的毕业实习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校园与职场、学习与工作、学生与员工之间存在着思想观念、做人处事等各方面的巨大差异。从象牙塔走向社会,在这个转换的过程中,人的观点、行为方式、心理等方面都要做适当的调整和适应。我在历史教育专业岗位慢慢的熟悉工作环境和工作同事后,逐渐进入工作状态,每天按照分配的任务按时按量的完成。在逐渐适应岗位工作的过程中,我理解了工作的艰辛与独立自主生活的不易。在工作和同事相处过程中,即使是一件很平常的琐碎小事也不能有丝毫的大意,也让我明白一个道理:细节决定成败。

3.3学习岗位所需的知识。

在实习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活到老,学到老”的深刻内涵。在历史教育专业岗位上实习,要不断学习与自己业务相关的知识。在课堂上,老师传授给我们历史教育专业的理论知识,教给我们专业技能。但是,这些都来自课本,源于前人的研究总结。在课堂上听老师讲授的有太多是抽象的东西,没有经过实践,不易理解把握。有句名言“大学老师给予我们的仅是一棵鱼竿,如何钓到鱼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的确,在知识经济迅猛腾飞的今天,在终身教育时代已经来临的时代,一个人要想在走出象牙塔、跨入社会后有所作为,那么现在就得学会求知,自觉主动去求知,敢于去探索钻研,特别是需要与时俱进的历史教育专业。因循守旧,得过且过,不思进取,胸无大志,注定要在转眼间被时代淘汰。反之,与时俱进,自主探索,自觉学习,不断创新,才是成功必由之路。为了能够融入到职场、融入到社会,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多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敢于去艰苦的地方磨炼自己,挑战自己,造就自己。

在实习过程,实习单位安排的了技术指导杜老师,杜老师傅是个和蔼亲切的人,他先带领我们熟悉工作环境和历史教育专业岗位的相关业务,之后他亲切的和我们交谈关于本部门的工作性质,目前的主要工作任务、本部门的主要工作同事以及我们的未来的工作安排,同时带领我们认识本部门的工作人员,并让我们虚心地向这些辛勤地在历史教育专业工作岗位上的前辈学习,在遇到不懂得问题后要积极请教前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公共管理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最新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566 字

+ 加入清单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最新

国外林业产权研究更多地集中在对森林资源所有制的研究及评价上。所有制是要解决森林资源产权的主体问题,回答谁将拥有对森林资源的实际控制能力。 以下就是公共管理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讨论所有制问题的目的在于研究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利弊,寻求最佳的制度安排。各国对所有制形式的划分一般可分为以下三种形式:私人产权、国家产权、共同产权、。

西方学者总体上对私人产权持肯定和鼓励的态度。根据完全竞争理论,私人产权是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必要和充分条件。由于生产要素的私人所有,所有者不受任何干扰和限制,他可以任意处置其资产,受利益机制驱动,所有者总是将资源用于最高、最有价值的用途,从而对社会利益做出最大贡献。但也有个别人对林业这个特定领域的私人产权安排的效率产生异议。bromley 专门撰文指出,在私人产权形式下,存在着能否保障足够的公共物品和无价格产品供应问题;此外,林业投资的长期性对私人投资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私人在造林、护林方面的积极性不足,存在利用过度和投资不足倾向。

专家们对共同产权制度也褒贬不一。共同产权悲剧理论、乡村林地谬误理论认为,集体劳动有着致命的缺陷,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绩效衡量,在共同产权安排下的成员有偷闲、搭便车的倾向。同时,在这种产权形式下的森林不可避免地会退化,会遭到破坏。解决的办法是向私人产权形式转移。但赞成共同产权安排的学者认为,共同产权可将资源作为一个整体来经营,以消除为数众多的个人经营战略带来的不利影响;可形成集体力量与外界对抗,排除团体以外他人的干扰等等。

总之,西方产权理论对森林资源的国有化和集中统一控制多持怀疑和批评态度。普遍认为,作为国家代理机构的政府部门并不受利润最大化激励机制驱动,计划并不根据收益状况来制定,因而不会追求从资源中创造最大价值,往往忽略资源发展的投资机会;大量的森林资源国有化常常超出政府实施有效管理的能力,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现实中并不存在一种能尽善尽美地解决所有问题的产权制度安排,那种认为只有某种产权制度是最理想状态的看法正在被抛弃。peter 认为,现实只能是包括一切产权形式的共存或混合状态。

目前,各国实行森林资源多种所有制,而且林权稳定,私有林所占比重大都在50%以上。德国规定,国家建设占用私有林,从国有林划给林份质量相近的同等面积的国有林,或作价补偿。日本为鼓励私人造林,其造林、育林费用由国家补助70%,地方政府补助20%,森林法明确规定法律保障法定的私有林木所有权不受侵犯。其他国家也都对类似情况有相同或相似的规定。

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人们日益认识到所有权的稳定与转换是影响森林资源有效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性内在因素。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主要林业国家开始重新考虑改革森林所有权政策。andy white等对占世界森林总面积93%的主要林业国家的森林所有权进行了回顾后指出: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森林的管理和保护是与权属安全和获取森林经济潜力的收益权紧密相连的,政府今后将逐步把经营公有林的责任和权利下放给当地社区。

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的《世界森林状况(2017)》对森林公共管理的权利下放问题进行了专门阐述。截止到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些有成效的努力已经加强了当地的参与,提高了当地分享森林收入的比例,从而促使更好地提供森林产品与服务以及提高森林的可持续性。然而,也带来了一些风险与新的问题:(1)部分地方政府缺乏责任心以及机构能力不足可能导致滥用职权;(2)财政资源的紧迫需求可能加快毁林的速度;(3)外部性成本可能落在某个特定区域或社区群体上,而不是落在作为整体的社会上;(4)新法律可能阻碍资源管理的习惯做法和当地模式;(5)决策可能没有有效地传达到地方层面;(6)有些群体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利益可能没有得到充分考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英语论文开题报告范文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4707 字

+ 加入清单

英语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专 业:

研究方向:

作 者:

导 师:

写作时间: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英语学院

(英文)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pragmatic strategies

in advertising: implicatures

wang ying

a thesis submitted to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of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arts

april

beijing, china

1 introduction

the intention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possible advantages of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s in its application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and translation analysis.

since early 20th century, translation studies gradually broke away from the marginal status within other related disciplines and established itself as an empirical science. from then on, schools of thought have kept coming out and each claims its legitimacy for existence. among these schools is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dts).

dts approaches translation from an empirical perspective. translation is viewed to be a social activity having significant importance in the receiving culture and for the target community. therefore, translation is dealt with beyond the linguistic realization and language comparison, and is incorporated in social and cultural context.

my attention was first directed to dts by its peculiar characteristic of observation, description and explanation. the subject is whatever happens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from the determination of prospective function of translation to the process of translator’s choice of strategies, brainstorming and the revision, to the final product making appearance in the target community.

the method of dts is basically descriptive. the prescriptive tendency and the problem-solution pattern is abandoned. translation phenomena are noted down. with accumulated data, some underlying truths about translation will come out which will prove to be instructive not only for theoretical probe but also for applied translation practice. i will apply this descriptive method in the case study of this thesis.

a convenient tool has been set up to conduct dts. “norm” is operative at every stage of description and explanation. function, process and product and their relationship as well are skeletal structure of what constitute descriptive studies. translation phenomena are accounted for with the help of norm.

the case taken in this thesis is the chinese classic the dream of red mansions. two english versions translated respectively by yang hsien-yi and david hawks are compared and observations are made in regard to their translation approaches.

in this regard, my observations are limited to several aspects, i hope in-depth observation and explanation will done in light of dts.

2 outline

2.1 development and major concepts of dts

in this part i will describe holms’ basic map of dt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unction, process and product. i will also discuss some important concepts such as pseudo-translation, multiple translation, translationese, norm etc.

2.2 methodolgy

i will in this part discuss the methodology of dts before i apply the same to the case study in this thesis with emphasis to be placed on semiotic approach and the concept norm.

2.3 dts in contrast to other theories

a contrast study will be conducted here with the objective to find the difference of dts from other theories such as equivalence theory and the chinese xin da ya criteria. some advantage will possibly be shown in this study.

2.4 case study

in this part, translation of the dream of red mansions (also translated as the story of the stone) will be under investigation in light of dts. translation samples to be quoted here will be selected at random.

2.5 conclusion

based on the above elaboration of dts and the case study, possible conclusion will be on the advantage of dts in specific study of translation. suggestions on further research efforts will be made also.

(note: while the topic will remain the same, the above arrangement of contents is subject to change in the process of writing.)

0

000

- 引文范例(仅供参考)

“it is therefore pointless to try to make tc more scientific than is sensible in view of its complex subject-matter and available methods. translating is a mental, multi-factorial activity which cannot exhaustively be investigated within a linguistic framework ignoring the person of the translator.”(wilss, 1982: 217)

‘“噢,这就是恐水病吧?你们贵族圈子怎么流行起这种病来啦?真够呛的!费芬斯小姐,您喝点茶大概没关系吧!”’(张南峰,1990:59-60)

附录3- 参考文献范例(仅供参考)

wilss, wolfram. 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 – problems and methods. gunter narr verlag tubingen,1982.

newmark, peter.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new york: prentice hall, 1988.

delabastita, dirk. translating puns: a false opposition in translation studies. target, 1991(3:2):137-15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