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观看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最新19篇)

浏览

4405

范文

83

观看感动中国2024观后感

范文类型:观后感,全文共 1096 字

+ 加入清单

有多少电视栏目随着时间流逝了,又有多少栏目滋生出来,万花筒般的电视栏目喧嚣着变换着,令人眼花缭乱,生生灭灭也如过眼云烟。然而,有些栏目却能长久地驻留于观众心中。央视的《感动中国》十年了,样式和风格不变,一年一度的感动不变。多少人观后流泪,多少人观后沉思!为什么?一颗颗心被感动了。

能感动人心的,莫过于人心,莫过于人的良心。所以,每年一次的感动,就是对良心的一次认同,就是对人心的一次校正。在这个商品社会中,灯红酒绿,红尘滚滚,人心难免被种种利益所诱惑所纠缠而物化而偏狭,或走火入魔而迷失方向。你要问《感动中国》的价值和意义,我认为,就是一年一次为我们扫除心灵上的尘埃,让我们在感动中触摸和体认自己的良心,让我们的心灵回家。

《感动中国》里的人物,就来自于我们的生活中,来自于我们身边,普通而平常,恰恰是在这普通而平常中显出了人性的善良和品质的高尚。杨善洲,几十年如一日,谈何容易?没有高尚和纯粹是做不到的。他不为利,难道是为名吗?人都走了,名对于他还有意义吗?所以,他也不是为了名。他那么做,是良知使然。不那么做,良心上过不去。实际上,他是最自然最本色的,所以他是快乐的,良心的快乐!《感动中国》里的人物无不执着于自己的选择,身体力行,艰苦着,更快乐着,无论成就多少、贡献大小,他们都是通过自己的行动发光发热,使生命绽放出美好人性的花朵,为人间增加着真善美的色彩。你若问《感动中国》是什么类型的节目,我的回答是:良心的盛典。我们生活中有那么多盛典,一个什么由头都可以盛典,为什么就不能为人间的美好心灵作一次盛典呢?《感动中国》恰恰就是这样一次盛典。无论别的盛典多么绚烂、绚丽、炫目,而《感动中国》却永远是那么简约、典雅、朴素。好!美的最高境界是朴素。善良的心是单纯的、纯净的、朴素的。形式与内容相统一。

我很欣赏《感动中国》的颁奖词,没有高不可及的大话,没有言过其实的赞美,而是贴着人物的心灵,真实而亲切。他们的行为,多数人都能做到,只要我们的心和他们的心靠得近一些,再近一些,就能见贤思齐。

中央电视台有两台晚会影响深远,一个是《感动中国》,另一个是《3.15晚会》,一年一度,人们极为关注。这两台晚会,前者为良心喝彩立传,彰显良知,点燃人心中的明灯;后者是曝光那些伪劣假冒,让那些见不得人的勾当在阳光下晒一晒,使丑恶原形毕露,让全民共审之,人人喊打之、远离之,丑恶就不会那么嚣张了。中国社会正在发展中,进步中,媒体应当给社会进步一种助力,应当彰显出良知的力量。《感动中国》与《3.15晚会》就是最具有良知力量的节目。人们期盼着有更多良知力量的节目提振社会良知的信心。从良心出发,让社会走向和谐。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2024观看感动中国黄文秀人物心得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633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我们看了20_年度的《感动中国》。

我觉得我最应该感动的是吴锦泉老爷爷,他已经87岁了。他不但是我心中崇拜的人,还是我心中大英雄。他索然很穷,但是他还为别人着想,他是以磨刀维持自己的生活,他一天最多挣10元钱。吴锦泉老爷爷很节约,吃的菜是自己种的。他的老伴很早就去世了。吴锦泉老爷爷听说云南地震了,吴锦泉老爷爷就伸手捐了1000元。对已有些大人来说1000元不算什么,可是对这位磨刀老人来说1000元,可不是一个小数。吴锦泉老爷爷又向孤儿院捐出了1850元,有些人听说了吴锦泉老爷爷向灾区1000元、又向孤儿院捐了1850元,有些人看不起他,以为他是一个多大的任务呢!那些看不起他的人,就为他是干什么的,一听,是一位磨刀老人,他们都惊讶了,有些人不关自己家的刀锋不锋利,都让吴锦泉老爷爷磨一磨,有一些人磨刀的时候就多给吴锦泉老爷爷,自从吴锦泉老爷爷的光荣世纪传了出去,吴锦泉老爷爷一天就不仅仅挣10元了。

我有的时候也会捐一些钱,但我捐的很少很少,但我的妈妈捐的比较多,我们经常去五一公园玩,那里有很多穷人,妈妈看到一个就给一个,我就问妈妈:“为什么给他们钱?问什么不让我花?”妈妈说:“这些穷人没有了家,我们家又不是没有钱,不就是给他们一两块。为什么不让你买吃的,因为都是垃圾食品,还不如让给那些穷人。”从那以后,我看到了他们我就给他们。

我以后要向吴锦泉老爷爷一样,不管自己以有没有钱,只要自己有了钱,自己会捐出自己的钱,我很佩服吴锦泉老爷爷,向孤儿院或灾区捐钱。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284 字

+ 加入清单

1958年,年仅23岁的吴天一和妻子响应国家号召来到高原建设青海。当时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大军来到青海,吴天一发现这些建设者都不同程度有心慌、头疼、胸闷等高原反应,有的甚至因此献出了生命。作为一名内科军医,吴天一迫切地想要医治好这些身体有病痛的高原建设者。

然而,高原病当时在我国医学研究领域还尚属空白,吴天一摸着石头过河,经过长期研究,认为这是一种高寒低氧环境的特发性疾病。但是具体的发病原因以及相关应对之策还需进一步研究。这一研究,就是60多年。

“守护好高原人民和高原建设者的生命健康是吴天一的初心,也是他一生的价值追求,正如他所言:‘我一生只做一件事,高原医学研究。’”青海省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李晓东在宣讲会上说。

据李晓东介绍,在超过半个世纪的高原医学研究生涯中,吴天一院士常年与高山、冰川、雪地、草地为伴。“60多年来,他不仅走遍了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还在安第斯山、落基山、天山、帕米尔和喜马拉雅等地进行了长期的综合考察和探索”。

1979年至1992年,吴天一主持了历时10余年、覆盖10万人的高原病大调查,到过青海、西藏、四川、甘肃等地的大部分高海拔乡镇牧村。每到一个地方,吴天一就问哪里的海拔最高。在他看来,高原医学研究必须要去高、偏、远的地方,不落下一户一人,才能准确掌握疾病分布和患病因素。

1982年,吴天一在进行高原病大调查时发生了一次非常严重的车祸。当时他乘坐的吉普车行至橡皮山时,因山体陡峻、路面湿滑,吉普车发生侧翻,跌落近300米,他和司机血流满面,幸而大难不死。“作为高原医学人,没有献身精神,哪能获取一线科研资料?”事后吴天一回忆说。

在开创和发展我国高原医学事业的过程中,吴天一两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全身14处骨折,40多岁双眼患上严重的白内障,耳朵鼓膜被击穿,年事渐高后,心脏还装了起搏器。

60多年来,吴天一院士及其科研团队推动我国高原医学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他所创建的慢性高原病量化诊断标准,被国际高山医学协会作为国际标准,并命名为“青海标准”,于20__年在国际上统一应用,为高原病防治作出了突出贡献。这也是首个以我国地点命名的国际诊断标准。

今年已经86岁的吴天一坦言:“现在我年纪大了,主要责任是带好我的团队,培养好年轻的接班人”。

王晋说,吴天一院士常常勉励他们——“时代在召唤、祖国在召唤、青海人民正展开双臂欢迎你,你的事业就在这里,走进大地,走进生活,你就一定会成功”。

“走进大地,走进生活”是吴天一高原医学研究的真实写照。在进行高原病普查的时候,他骑着马,赶着驮满仪器的牦牛,饿了吃点牧民的青稞糌粑或自带的干粮,晚上同牧民一起睡在摄氏零下三十多度的帐篷里,深夜点着酥油灯整理数据资料……

过去,由于文化差异,牧民们忌讳抽血化验,吴天一穿戴上毡帽、皮袄、马靴,地道的藏语一出口,牧民就亲热地拉他坐进了帐篷。

“吴天一院士正是以他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职业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年轻一辈。就像院士所说,年轻一辈生在伟大的时代、伟大的国度,拥有伟大的使命和许多建功立业的机会,更应该珍惜这些机会,投身于伟大的事业中。”王晋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感动中国2024人物叶嘉莹先进事迹观后感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观后感,全文共 706 字

+ 加入清单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育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对一一个国家来说教育是一件大事, 对-一个家庭来讲更是一件大事。由于家庭因素及其他原因,一部吩适龄)儿童无法正常入学,对上学的渴望也只能是一种窖望, 但张桂梅,一个62岁的老太太,瘦弱多病、无家无子,却用行动让1645名贫困女孩迈向了大学之路,实现了华丽转身,她就是人间的“天使”。

做好-件事情并不难,难得是辈子做好一 件事。 对张桂梅来说,她这一辈子都在为贫困孩子的教育操心和操劳,为建立一所免费女子高中,面对旁人的不解、质疑甚至是谩骂,她都不予理会,牢记自己的初心,勇挑教育的重担,为改变贫困山区教育落后面貌,尤其是女孩受教育程度低的现实情况,她四处奔走,拉赞助,搞募捐,最终在她的不懈努力之下免费女子高中成立了,这不仅是一所学校, 而是无数贫困女孩改变命运的希望之门,在她的辛勤付出之下,好学校取得了可喜成就。

张桂梅,由-名普通的中学老师,义务当政府新建的华坪县儿童之家份的转变和叠加,对她来说不仅仅是一个称谓的改变, 更是-份沉甸甸的责任,身患疾病的她,面对当地组织的关心和照顾,都化作了她为当地教育事业做努力贡献的动力,她不为名利,不图回报,只为让每一位贫困的孩子能够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她用一双勤劳的双手撑起了贫困孩子未来的天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张桂梅用自己的教育初心,通过19年的努力实践创造了一个又-个教育奇迹,她知行合- -,身体力行,用行动向我们广大党员干部上了- -堂生动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课,是用行动上贫困女孩华丽转身的“天使”。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385 字

+ 加入清单

吃得苦,霸得蛮"湖南小子

一九六六年十月的某一天,湖南湘潭县云湖桥镇飞兰村的汤姓人家迎来了他们的大儿子,汤家这个大儿子取名洪波,大概是希望这个孩子将来能干出一件波澜壮阔的事。

果不其然,汤洪波作为汤家的长子,从小就很懂事。

由于汤洪波在家务农,承包了10多亩地,汤洪波只好眼睁睁地看着父母在地里劳作,从5岁起,就跟着他们一起地干活。

年仅10岁时,就已是家中插田的高手。

汤洪波不仅在地里干活,而且还帮着家里做家务。到了初中,他每天起得很早,然后烧火做饭,把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好之后去上学。

如此乖巧懂事的孩子,做过最调皮的事也不过是躲在田野里看小说而已。

汤洪波的母亲伍兰清心中,汤洪波的艰苦奋斗精神来源于父亲汤海秋用心教导。

根据伍兰清的回忆,汤海秋从小就教导汤洪波和弟弟做事要勤快,常常把“不能插完这一块田不能吃,不割一担鱼草不能休息”这句话挂在嘴边。

或许是父亲对汤洪波的严厉要求,才造就了他坚毅的性格,能够吃苦。当了一名空降兵的飞行员,不管训练过程多么辛苦,他总是咬牙坚持下来,也从来不给父母打电话。

即便每一次回到湘潭老家,汤洪波都没有放松过,别人跑出去玩,他却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读书学习。正如汤海秋所说:“儿子恋家,可以工作,学习从不含糊!”

追逐梦想的勇气,永不懈怠,永不懈怠

汤洪波高三毕业那年,向家里说自己很想参加“招飞考试”。因此,在父母的支持下,这位勇敢的少年朝着自己的飞天梦迈出了第一步。

妈妈伍兰清回忆说,汤洪波一下子就通过了“招飞考试”,那时年仅19岁的汤洪波特别开心,还特别高兴,还跑到村口的小卖部买了一串鞭炮为自己庆祝,随着一声“招飞”而来,他要保卫祖国的远大目标。

事实上,在老师的记忆中,汤洪波的成绩在成绩上并不突出,属于中等偏上。

而且,在老师眼里,汤洪波还是个遇事十分淡定、从容的孩子。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镇定自若,非常镇定、镇定。

或许,正是因为有了阳光和稳重的个性,才让这样一位成绩并不出众的孩子在追梦路上越走越坚毅,越走越勇敢。

汤洪波于1995年入选为飞行员,经过长达8年的飞行训练,成为大队总队长。

「我喜欢听飞机起飞时引擎发出的那种轰鸣,也喜欢驾驶飞机在云层里爬上爬下,这种直插云霄的感觉,很惬意。」汤洪波这样形容自己对飞行的热爱。

但是汤洪波的心中仍然有一个更加远大的理想,他要成为一名航天员,飞向太空。通过多年来的坚持和努力,他终于在20__年5月成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

这是一次跨越,从飞行员到宇航员。接着,汤洪波必须从零开始学习,开始一天一天的严格训练。

自作自受,成大器

「特别能吃苦可能是我们家的「遗传」,我家大人都可以吃苦,小孩也可以!」汤海秋的父亲觉得,正是儿子从小在农村的历练,让儿子在追梦的路上从不怕累,不怕苦。

由于这是汤洪波第一次参加载人航天任务,被问到是否有压力,他真诚地说:压力会更大。

确实,压力是必然存在的。

但是对汤洪波来说,这同时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挑战,他已经为这个挑战准备了11年,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一定会满载而归。

汤洪波在六月十七日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了这样一句激动人心的话:

「要往上长,先往下扎!」

虽然只有十一个字,但却显示出汤洪波作为一个航天员应该有的精神面貌。

事实上,无论何时,做什么事,我们都要保持一颗努力向上的心,困难再大,也无法放弃心中的梦想。

正如汤洪波,向着目标永远坚定地前进,只要坚持下去,光明就会迎来辉煌的曙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35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地大物博,能人辈出。20__年,有一个叫张培萌的青年打破了苏炳添的记录,并且还是大幅度打破。张培萌不仅短时间内连续跑出两次10秒04和1次10秒整,还在全运会上10秒08的成绩打败了苏炳添。张培萌在世锦赛上跑出的男子10秒的亚洲黄种人最佳成绩,是一个非常亮眼的成绩。苏炳添感受到了同时代的天才选手的速度。但是苏炳添没有就此消极,反而把良性的竞争当成了一种更好的促进。终于苏炳添迎来了证明自己的机会。20__年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美国尤金站比赛男子100米决赛中,苏炳添以9秒99的成绩获得男子100米第三名。这个成绩打破了10秒00的全国纪录,并且也在正常风速下,成为真正意义上第一位进入9秒关口的亚洲本土选手。20__年,苏炳添再次征战里约奥运。在里约奥运会100米半决赛,苏炳添以10秒08排名第14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观看感动中国2024观后感

范文类型:观后感,全文共 626 字

+ 加入清单

看完感动中国之后发现其意义深远。

一、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标准有许多,但主要是包括乐于助人、无私奉献或者是艰苦奋斗等等事迹,感动中国人物身上都有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身上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及崇高品格,无论是乐于助人的无私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还是舍己救人的大无畏精神,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几年年以来的宝贵结晶,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能久经未衰、朝气蓬勃的不竭动力,是我们的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和文化财产,需要我们这一代人传承和弘扬下去,感动中国人物他们都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了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宣传他们,这些传统美德得以发扬光大,得以熠熠生辉。

二、给广大人民群众起到榜样作用,有利于营造一个和谐繁荣的社会

通过评选感动中国人物,让其他人了解和熟悉感动中国人物的感人事例,给其他人起到一个榜样作用,为广大人民群众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让他们以感动中国人物为荣,积极地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从而有利于在社会中形成一个温馨和谐、幸福美满的氛围,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繁荣进步。

三、号召更多的人积极响应,加入其中

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是能让每一个普通公民的心灵受到触动,虽然我们这个世界还存在着太多的不足和不如意,但我们身边永远不缺乏那些积极向上、英勇无私的好人,只要我们每个人愿意积极响应,努力去做到为别人着想,在别人处于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那么“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想社会也能成为现实。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观看感动中国黄文秀人物心得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793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处处都有感动,也许那感动与世长存,也许那感动只是一瞬间,或者那感动是平凡的小事。感动带给人们一次次心灵的深触。《感动中国》带给我们一次感动的饕餮盛宴。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感触最深的是陶艳波母亲。她那一抹感动深深触及了每一个人的心灵……

陶艳波只是一个平平凡凡的母亲,她本应该和丈夫儿子幸福安康的度过下半生,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她的儿子被查出先天性的失聪,这给还沉浸在幸福中的陶艳波一次沉重的打击。但是,她没有放弃自己的儿子,她坚信,她的儿子一定能开创辉煌。于是,她每天跟儿子一起上学,成了儿子一生的同桌。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陶艳波辞掉了工作,就这么,好像回到了那个时代。陶艳波每天做随堂笔记,遇到听不懂,不理解的题便追着老师,一直追到了办公室,请求老师给她再次讲解一遍。晚上,陶艳波便细心地翻开笔记,给儿子讲题,有时甚至要讲好几次才能让儿子听懂。三十多岁的她,鬓发已经泛白,皱纹悄然爬上了她的脸颊。因为过度的操劳,导致陶艳波的秀发变得脆弱,最后一块块的脱落,使得陶艳波不得不戴上假发。身体也未老先衰。现在,儿子在她的坚持之下,不负众望,考上了一所好大学。

陶艳波,她只是一个母亲,却有如此强大的毅力,也是因为爱子心切。为了自己的儿子,她哪怕放弃一切,放弃了容颜,健康。就手把青春埋葬在这里,但是陶艳波认为是值得的。她不问前方是否如履薄冰,是否将她百般摧残,她所顾虑的,所希望的,就是儿子将来的幸福与健康。他的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除了母爱你一无所有,但也要横下心和命运争夺。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让他听见这世界的轻盈,也听见无声的爱。

我们的母亲也许没有这么让人感动,我们自己也许也不会那么命运多舛。但是请不要忘记,感动不需要轰轰烈烈,惊天动地,也许是生活中积累的一点点小事开始,那一抹感动,虽然清淡,但在纸上一点点积累起来,也是浓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观看感动中国黄文秀人物心得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1097 字

+ 加入清单

“我来自广西贫困山区,我要回去,把希望带给更多的父老乡亲,为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尽绵薄之力!”这是黄文秀**年在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时所保持的初心和梦想。她义无反顾地选择当一名定向选调生,回到自己的家乡广西,扎根基层,服务自己的家乡父老!

回首黄文秀短暂而又灿烂的一生,30岁的年华,美好而又绚烂,但黄文秀的人生却永远定格在了30岁。

“我是一名党员,是来自白色革命老区的壮家儿女,将革命先烈们奋勇前进,不断拼搏的精神传承下去,我们青年一代责无旁贷!”**年3月,她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主动请缨,成为乐业县新华镇百坭村的驻村第一书记。

在百坭村,黄文秀扑下身子,吃住在村,穿村入户了解民情,下田帮扶体察民意。短短一年她带领全村88户417人脱贫,完成了屯内1.5公里的道路硬化,4个蓄水池的新建,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6.38万元。这一组组数字就是她的执着和坚持换来的脱贫成效,就是对她工作最有力的肯定,就是对她辛苦付出的无上赞扬!

“截至目前,全村还有15户56人未脱贫,百坭村的基础公共服务还有待建设完善,如何推动产业发展还需继续谋划,面对这些,我充满信心。”对于村里的情况她如数家珍,对于村里的脱贫攻坚她胸有成竹!

“我们百色是脱贫攻坚的一个主战场,作为青年一代,我们责无旁贷,同时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有信心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不获全胜,绝不收兵!”满腔热血的黄文秀扶贫攻坚之路确不幸戛然而止。20xx年6月16日晚,担心村里会因为暴雨受灾,黄文秀看望了身患癌症刚刚手术完的父亲后,连夜驱车赶回驻村点,途中遭遇山洪,所乘车辆被洪水卷走,不幸遇难,年仅30岁。

黄文秀走了,她带着她未完成的初心和梦想离开了她热爱的工作岗位,但是黄文秀又没有离开,因为在扶贫攻坚的道路上还有百余万的同路人,他们每一个都是“黄文秀”,他们用无悔的青春和炙热的初心将“共产党员”这一身份重新定义!

按照黄文秀的北师大硕士的学历和能力,她本来可以选择留在北京或者出国深造,按照流行的“成功学”,可以有“更灿烂的前程”,可是,她还是非常坚定地回到家乡,这里面的确有桑梓情结,有朴素的回报感,但可能更重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年轻的她有着自己的坚定信仰。

青年共产党员就是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就是要沉下心来干工作,心无旁骛的钻业务,要信念如磐、意志如铁、勇往直前!遇到挫折撑得住,关键时刻顶得住,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经得住磨难,将“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的共产党员的决心继续践行前进!

“有的人死了,但她还活着”。黄文秀把生命奉献给了百坭村,她永远活在百坭村群众的心里,也永远活在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的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观看感动中国黄文秀人物心得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573 字

+ 加入清单

每日与在押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打交道,犹如把自己长期暴露在高危的风险之中,毛卓云会定期自费做HIV检测,做完后却常常害怕去领检测结果。

“目前为止都没有检出病毒。”检测结果总是令毛卓云一身轻松。

用心管教这些旁人看上去作案累累的艾滋病病毒感染在押人员,有意义么?面对别人的质疑,毛卓云说,“管好一名在押人员,就等于给社会排除了一颗‘定时炸弹’,管好了一群在押人员,就等于给社会排除了一整片‘雷区’。”

曾经办案民警在办涉“艾”案件时,有太多的无奈:一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凭借着一张疾控中心诊断书,有恃无恐,屡屡作案,因为他们知道就算被抓了也关不进看守所。民警冒着被感染的危险抓住的案犯,就这样被看守所以“不符合收押规定”而拒之门外,看守所没法关,这些人最终还是流向社会,继续危害社会。

今年上半年,施某某因贩卖案羁押入所,顶着“艾滋”这顶帽子,肆无忌惮闹事,街道、公安等都拿他没办法;王某某在明知感染艾滋病病毒情况下,恶意与多名女性发生性关系,身体状况堪忧,对监所羁押安全构成了重大安全隐患。

面对这些“烫手山芋”的收押难题,毛卓云思量再三后,向所领导作出“可以看管”的承诺,最终施某某顺利收监,王某某以涉嫌传播性病罪羁押入所。

办案民警说:“真的感谢市看守所,感谢毛卓云,这就相当于他们把风险留给了自己,把安稳留给了社会。作为基层办案单位,我必须为他们点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观看感动中国黄文秀人物心得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532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昨晚落下了帷幕。这十位平凡人的不平凡之事,让我感动,令我震撼,一个个感人的事迹敲击着我的心灵,发出动人之声。

于敏,中国核物理的几位开创者中,于敏是唯一一个没有留学背景的人,在氢弹的理论探索中,于敏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克服重重困难,终成开创者。

赵久富,是中线一期工程四十多万移民的杰出代表。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湖北省有十八点二万移民离别故土,而赵久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外迁第一人,湖北“移民书记”。

木拉提西日甫江,新疆和田地区公安民警。面对艰巨繁杂和复杂危险的环境,他与犯罪分子机智周旋,斗智斗勇,先后数十次将暴恐犯罪活动粉碎在预谋之中,他也因此被当地群众誉为“猎鹰”。

张纪清,一九八七年,用近乎一年的工资捐款给镇政府用于敬老院的建设,署名炎黄。…… ……

得到殊荣的人,大都是些普普通通的人,没有什么稀奇之处。可,他们是怎样变得这么伟大的呢?

是的,他们都是普通人,可他们拥有我们没有的东西,那就是——豁出生命去爱国。

教师评语:本文小作者为了完成这篇文章,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可谓字斟句酌,小小年纪肯为一篇文章下此功夫,作为其语文老师实感欣慰。用文字记录感动的同时,在内心沉淀并且践行其精神,才更加难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观看感动中国2024观后感

范文类型:观后感,全文共 966 字

+ 加入清单

叶连平,和县乌江镇卜陈学校退休教师,退休2 0 多年来,始终淡泊名利,倾尽心力、财力,努力用知识改变农村孩子的命运,实现他们的人生理想。不愧为全国人民道德模范,不愧为全社会的宝贵财富。

身为教师的我了解并学习了叶连平老师的先进事迹后,受到了很深刻的教育,叶连平老师用他的一生告诉我们,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必须只争朝夕,从点滴做起,不能好高骛远,立足岗位,脚踏实地,端正心态,勤勉敬业。要培养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怕挫折,投身艰苦岗位锻炼身手,承担挑战性工作增长才干。要保持创新锐气,在工作岗位上大胆探索、创新创造。要养成勤学习、多读书、善探究、爱思索的好习惯,不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提高综合素质。要自觉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更新思维、开阔眼界,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学会忍耐,成长为知识丰富、技能精湛、视野开阔、爱岗敬业的有用之才。向叶连平老师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永葆锲而不舍的精神,活到老学到老、拼搏到老、奉献到老,把毕生献给教育事业。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更加明确了作为教师,不仅要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具有示范性。因此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更应该注意为人师表,严格要求自己,从思想作风到生活作风,从言行到举止,从心灵到外表,都做净化社会风气的表率。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良好的师德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和品质去教育,影响学生。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工作中,坚持和家长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始终注意工作中的新变化和工作的新特点,善于从实践中汲取经验,从家长的意见中汲取智慧。不要有靠边看的思想,从自身做起,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上好每一天班,上好每一节课,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每一个父母紧密联系起来,及时反馈孩子在校表现,共同教育下一代。 我们只有踏着前人的足迹,多读点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在实践中多加反思,多加积累,并勤于写作,做一个实实在在的行动研究者。

叶老师既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他把手边的事做好、做细、做扎实,无愧于背负的责任,精彩地活着,让人生价值得以实现。幸福的是,我有了叶老师这样的精神榜样,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更严格的要求自己,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再接再厉,用心去爱每一个孩子和教育工作。努力克服自身的弱点,争取更大的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883 字

+ 加入清单

20__年,西藏自治区墨脱公路通车的次年,当地群众听闻县上请来一位医术高超的“门巴族老大夫”,十里八乡的人们慕名求诊,甚至有骑马骑驴赶来的。

这位“门巴族老大夫”就是吴天一。墨脱通车后,他赴实地开展高原病调查,还很快学会用门巴语交流,以至被群众误以为是门巴族的大夫。

了解吴天一的人,都惊叹于他的语言才华:出生在塔吉克族家庭,读书时说得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大学修过俄语,到青海工作后自学成为“藏语通”,如今英语也不在话下。

上世纪80年代,吴天一曾主持一场大型田野调查,历时数年,到过青海、西藏、四川、甘肃等地的大部分高海拔乡镇牧村,收集到大量的临床资料,最终提出藏族已获得“最佳高原适应性”的论点,对发生在青藏高原的各型急、慢性高原病作出了科学系统研究,影响深远。

田野调查时,与跋山涉水、风餐露宿的艰辛相比,吴天一更关注工作怎样得到藏族群众的认可和支持。过去由于文化差异,牧民们忌讳抽血化验,可吴天一有办法:穿戴上毡帽、皮袄、马靴,地道的藏语一出口,牧民就亲热地拉他坐进了帐篷。

能用娴熟的藏语沟通,得益于吴天一日积月累打下的底子。早在1958年,中国医科大学毕业的他就响应党的号召,毅然奔赴青海支援西北建设,初到高原就开始自学藏语,后又长期坚持练习。

为牧民罗松杂巴治病的事,时隔30多年,吴天一仍记忆犹新。

罗松杂巴的家在海拔4700米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秋智乡布甫村。当时已年过花甲的他,因患腿疾连帐篷门都迈不出。一番检查下来,吴天一确诊罗松杂巴患有关节炎,给他开了抗风湿药,还定下热敷、活动韧带等全套治疗方案。1个多月后,当田野调查团队再次途经此地,罗松杂巴站在帐篷外,带上儿子、孙子一同手捧哈达,等着献给“马背上的好曼巴(曼巴,藏语意为‘医生’)”。

田野调查也是大型义诊,具体惠及人数,吴天一没有特意统计过,“应该有上万名群众”。“那次,我和同事们骑马已走出很远,一回头,罗松杂巴家的大人小孩还在朝我们挥手……”回忆至此,吴天一掏出裤兜里的手帕,擦拭着湿润的眼眶。

“我们没有辜负这身白大褂,换来了藏族群众对科研的理解支持。”吴天一的论文,写在雪山草原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387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聂海胜的英雄事迹你知道多少?聂海胜是继杨利伟、翟志刚之后排名第三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飞队伍成员,也是他们三个人中年龄最小的一个。“神舟六号”飞船于10月12日发射,聂海胜成为两名航天员之一,一时间聂海胜再次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聂海胜与几位被招飞的同学被送到长春航校后,虽然对当地的气候很不适应,但他时间铭记取母亲的嘱托,抛开全部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练习之中,致使各项目标都完成得十分出色,成为学员中第一个放单飞的人。

上天飞翔不光简简单单说说而已

一次教官让他给我们讲一讲飞翔体会,一贯不善言辞的他只说了一句话:“啥也不想,只管飞”事实上,飞翔远不像他表述的那般简略,每一次登机前,他都手拿模型将飞翔线路、飞翔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反反复复演练数遍。付出总有回报。初教、高教机飞翔毕业,他要比别人少飞几十个小时。后来,他以优异的成果提早毕业,被分配到南昌某飞翔部队。

聂海胜在很多人里面成为了一名航天员

聂海胜深知母亲吃过许多苦,每次给家里写信都是报喜不报忧。特别是在他成家之后,总是想办法让母亲多享点福。在南昌时,聂海胜就几回接母亲到部队居住。后来,聂海胜调到北京,又两次接母亲到北京过春节,还每个月给她寄生活费。1998年1月,我国第一个航天员大队在北京航天城宣告成立。聂海胜凭着杰出的体质和优异的飞翔才能,在参选的1506名优异飞翔员中,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成为14名航天员中的一员。

20__年2月,聂海胜带着妻子、女儿回枣阳探亲,母亲和姐姐快乐地弄了一大桌子饭菜。饭桌上,母亲从儿子的神色中猜出他必定接受了重要任务。尔后大半年,聂海胜果然没有打过几回电话,后来就一点消息都没有了。原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进入倒计时,聂海胜已全身心投入到全封闭练习中去了。20__年10月,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总算从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顺利升空。而这时母亲却因旧病复发住进了医院,当她从医院的电视中得知自己的儿子是“神舟五号”三人首飞队伍的一员时,不由得热泪纵横。

自己的妈妈看着儿子是航天英雄自豪的流眼泪

冲着电视画面中的儿子哽咽着说:“孩子,你是母亲自豪,你是家园的自豪啊”当这一令人振奋的消息在家园传开后,人们纷纷手捧鲜花涌进医院向这位“航天英雄”的母亲表明祝福,白叟一边拱手道谢,一边叮嘱我们:“千万不要把我生病的事传出去,以免影响海胜的工作。

”事实上,白叟有一个心愿:这一次,儿子没有升空,下一次地争夺上去啊!然而,聂海胜还是知道了母亲生病的消息。他知道,母亲将他们兄弟姐妹拉扯大不容易,应该回去看看她,在她身边尽一尽孝道。所以,他特意请假,乘飞机回到家园,当他出现在母亲的病床前时,白叟流泪了,冲着儿子一个劲地埋怨自己:“我这把老骨头不争气呀,把你给连累了。

在北京,聂海胜有个温馨的家,妻子聂捷琳也是一名军人,跟他在同一个单位,是搞医学研究的。女儿聂天翔今年11岁了,十分活泼可爱。跟所有航天员的家庭一样,这个三口之家,是围绕着“航天”二字运转的,也十分友善,这是飞翔员的传统。自从聂海胜紧锣蜜鼓地备战“神六”,每个月都可贵回一趟家,聂天翔说她都快忘掉爸爸长什么姿态了。她还说她十分敬服奶奶,说奶奶不仅养育了爸爸,而且还积极支持爸爸的工作,是一位了不得的女性。在聂海胜完美归来之时,女儿聂天翔将自己亲手折叠的纸鹤挂在了刚刚在太空中度过四十一岁生日的聂海胜的脖子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549 字

+ 加入清单

顾诵芬年近80岁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酝酿名为“大飞机工程”的科技类丛书,顾诵芬欣然受邀担任了该丛书的总主编。丛书涵盖我国国产大飞机的总体气动、航空发动机、结构强度、航电、制造等专业方向和关键技术。其内容既包括领域内专家们最先进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成果,也包括来自飞机设计第一线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截至20__年1月,顾诵芬作为《大飞机出版工程》主编,先后出版6个系列、100多种图书,撰写数十份涉及通用航空、轰炸机、轻型多用途战斗机等多机种的研究报告、咨询报告和建议书。

如今,年届九旬的顾诵芬,仍在为了航空事业思考谋划,业内外院士、专家也经常过来请教技术问题。对每位专家提出的难题,顾诵芬都会神情专注地听来者讲述,并简洁明快地作出回答。有时,他会站起来,步履稍显蹒跚,但却准确无误地走向书架,几乎不假思索地抽取一本书或刊物,翻到某一处,指点给来者说:“你所说的这里有论述。”

由于年龄和身体状况等原因,顾诵芬曾谦虚地说,“我自己的余生就是搞这些工作了”,但实际上,他做的绝不仅仅限于组织写书、译书、出版和推介。他对我国发展大型运输机、加快国家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航空高素质人才队伍培养等提出决策建议,受到中央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对中央的正确决策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自20__年起,航空工业发起“书香·航空”活动,每年一期。在第二届活动中,时年已87岁高龄、刚动过手术的顾诵芬,亲临现场,与年轻人互动。他号召广大青年人多读书,首先是必须树立正确的革命人生观,建议熟读并牢记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和《愚公移山》,努力钻研《实践论》和《矛盾论》,这也是钱学森推荐给科研人员的。同时,要向榜样学习,研读徐舜寿先生、管德院士以及美国凯利·约翰逊、俄罗斯费多索夫院士等航空界著名人物的传记,认真学习他们钻研技术,不断创新的精神。

“这次参加两院院士大会,聆听习总书记的讲话后我整夜没能合眼,感觉压力很大,一直在思考我们的航空工业到底要如何突破‘卡脖子’的关键专业和技术问题。”20__年,年近90高龄仍心系航空科技创新,分享了自己参加两院院士大会的所思和所想,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航空事业始终如一地坚守、热爱与关切。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顾诵芬的学识与品德,影响着一代代航空后来人。伴随着一架架新型战机飞上蓝天,在航空报国的跑道上,一代代航空人不断传递着手中的接力棒。

顾诵芬带领的团队诞生出一位科学院院士,三位工程院院士,两位型号总指挥。他主持编纂了70余册航空科技书籍,主编的《飞机总体设计》一书,已经成为我国航空院校飞行器设计专业的必修课教材,主编的《现代武器装备知识丛书——空军武器装备卷》《大飞机出版工程》等多个系列、数十种航空专著与图书也都产生了重要而广泛的影响。

“回想我这一生,谈不上什么丰功伟绩,只能说没有虚度光阴,为国家做了些事情。”顾诵芬淳朴的话语中不无谦虚。对于年轻人,他充满了期待。“我国航空事业发展需要年轻人才,他们是祖国的明天。我只想对年轻人说,心中要有国家,永远把国家放在第一位,要牢牢记住历史,珍惜今天的生活。多读书,多思考,努力学习,认真做好每一件事。”

20__年,当鲐背之年的顾诵芬再次回到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的时候,执意要到中国航空事业开拓者黄志千烈士的塑像前去看一看,颤颤巍巍的他看向黄志千塑像时眼睛里闪烁着光芒。

在顾诵芬的心里有国家、有航空、有飞机、有研究所、有团队、有老同事、有老朋友,就是没有他自己。他讲起来都是设计制造飞机的时候如何的艰苦,哪位同志做出了重要贡献,没有他们的话飞机就飞不起来,可是他自己的功绩总是一笔带过、不愿多提。提到大家的生活,哪位同志受了委屈,哪位同志应该受到照顾,谁的日子过得很苦,他都说的清清楚楚,但是问到他自己受的苦时,却总是云淡风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239 字

+ 加入清单

神舟十二号飞天了,它不是一次简单的

“飞跃”,而是承载了无数研究者昼夜不分的努力、凝聚了无数中华儿女生生不息的期盼!

水滴汇聚在一起成为河流,星星汇聚在一起成为银河,个人梦汇聚在一起成为国家梦。

何为梦想?敢梦敢想是目标实现的奠基石。因为有梦想,所以有激情;因为有激情,所以有动力;因为有动力,所以有坚持;因为有坚持,所以有成功。

汤洪波用11年的奋斗实现了“飞天梦”,他把自己为数不多的11年投入在他热爱的事业中,这既是挑战也是坚守。

他用11年的时间去赌,赌一个可能没有结果的未来;他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中默默坚守了好多年。

也许在他看来,这既是无法推脱的责任,也是义不容辞的使命。

汤洪波也是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收入全靠家里的那10多亩地。孝心爆棚的他不忍心看自己的父母在田地里干活,所以他从小就下田地干活。不仅如此,他还帮家里人做家务活。初中正是青少年、攀比、享乐、叛逆的时期,而他并没有,他早晨起早为了烧火做饭。父亲也经常告诉他做事要勤快。

“不插完这丘田不准回家吃饭,不割满一担鱼草不准休息”,这不只是父亲的言行教导,也是自己得以深刻领悟的源泉。吃过生活的苦,所以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中不管多累都不叫苦。这份“称不上”苦的事业源自于他的追求,源自于他的教养,源自于他的韧性。

汤洪波高三毕业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招飞考试”这条路。1995年成功入选飞行员的他,有着孩子般的天真与稚嫩,或许这就是青春的模样。年仅19岁的他开始了飞天之路,在这条“重重艰难困苦”的路上他对自己的选择从未动摇过。在八年艰苦训练之后,终于不负众望,圆自己所梦,成为飞行大队的领班人。成为飞行员是汤洪波的“小梦”,当“小梦”扎根的那一刻,他开始了自己的“大梦”之旅,从飞行员到航天员的转化需要一个更加艰辛的过程。

一切从零开始,严苛的训练、艰辛的条件、无数个累到瘫倒的日日夜夜,这是汤洪波的选择。数不尽的艰难困苦在他身上上演,他没有一丝抱怨,他只知道坚持下去会离他的梦想越来越近。

终于,在20__年他入围我国第二批预备航天员,这就是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不怕吃苦,能吃苦,能坚持吃苦”是对他最好的诠释,

从20__到20__,11年的时间他经历了常人难体会的辛苦。野外训练,剥脱睡眠训练等等,更艰难的是在不确定未来之路会如何的同时,他还必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是努力,而是必须。就怕因为一个行为得不到位就断送了自己的航天之路,他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心。

在等待这条坐立不安的路上,他一直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未知的一切。对他而言,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是他的热爱,因为是他的选择;因为这是社会的命脉;因为这是国家的希望。他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在他飞行过程中用过的头盔自始至终都陈列在他办公室最显眼的地方。

“要向上生长,先要向下扎根”,这是汤洪波的信念,

鼓励着新一代青年也要在自己的选择中坚持不懈,在自己生命里熠熠生辉。坚持不只是一个话题,更是一种行动,汤洪波的成功,源自于他的坚持和努力,这就是他最重要的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观看感动中国黄文秀人物心得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673 字

+ 加入清单

看了《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后,我几乎可以泪流满面了,一个个感动人物,一件件感动的事都涌现在我的脑海中。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初心和使命。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共产党人的初心是崇高的又是具体的;是平凡的又中伟大的。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在我们每一个安然入睡的夜晚,在我们每一次尽情欢乐的节日,在我们每一次面临无情的灾难,都有消防战士、人民警察在彻夜不眠值班值守,在竭尽全力排除万难为我们保驾护航。我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源自于他们的无私坚守和拼命付出。

请记住他们以生命赴使命。回顾以往奋战在洪涝火灾现场的消防战士,有徒手拎走起火煤气罐保护居民安全的,有被洪水打得上下浮沉仍不放弃救人的,也有牺牲时始终紧搂被救小孩的。此次在凉山火灾中牺牲的消防队员,大多是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他们投身火海不犹豫、踏进洪涝不退缩,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座“安全长城”,为人民群众挡住了凶猛洪水和烈焰大火,真正践行了“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入党誓言和“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入团誓言。相较之下,我们反观当下、反省自身,你有珍惜现有的美好生活吗?有竭尽全力投入工作吗?有不折不扣为民服务吗?英雄的牺牲令人悲痛,更促使我们认真思考如何才能不辱使命、不负人民、不负时代、不负青春。

回顾历史,革命先烈们用他们的身躯和热血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换来了我们的新生活。在当今社会,谁又能说敢忘记先烈,谁又不由衷地去崇敬先烈,而谁,又在用实际行动去效仿先烈,用他们的行动来谱写新时代华丽而又让人尊敬的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观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伍淑清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443 字

+ 加入清单

1999年11月,组织国内中央民族大学附属高中及中央民大学56个民族的青少年出访美国,并在纽约林肯艺术中心、世贸中心双塔进行演出。20__年3月,组织国内56个民族的青少年学生80人去往中国台湾,与中国台湾的青少年一起进行了成功的文化交流活动。20__年7月,她出面协调,邀请中国台湾数十名大学生与香港各大学及北京、上海部分大学的学生代表,组成“中华历史文化教育交流团”,到内地多处历史文化圣地进行考察、访问,让两岸三地青少年有了一个面对面的机会,来互相交流同胞情谊, 共同探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明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20__年3月3日,全国政协常委、香港世界贸易中心执行委员会主席伍淑清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以“香港与祖国同繁荣共发展”为主题,与网友在线交流。 20__年8月24日,香港企业家、内地首家中外合资企业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伍淑清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说,近期香港发生的暴力事件严重损害了香港经济和民生。她告诫香港年轻人要理性思考,开拓视野,不要被别有用心的人蛊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703 字

+ 加入清单

在比赛中捧回的一个又一个奖杯,大大增加了苏炳添的自信心,也让他更执著于短跑这条道路。

但是,教练说苏炳并添没有短跑运动员的天赋。

他个子只有172cm,短跑运动员最佳身高是180cm—195cm,当年中国另一飞人刘翔身高在189cm,短跑项目中,个子矮要失去许多先天优势。

再加上我国短跑事业相比其它国家而言,起步要晚一些,选择短跑作为终身事业的运动员少之又少,国际短跑赛事上我们从来没有进入过决赛。

年轻气盛的苏炳添偏偏不信这个邪,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短跑运动上创造出奇迹,让外国人看看我们的实力。

为了这个理想,苏炳添想去专业的体校进行学习和训练,但他去了几家体校,都因为他个子矮、年龄大被婉拒,现实将他打回原型。

刘翔从七岁就开始进行专业训练,而想入体校的苏炳添,这时已经15岁了。

眼看苏炳添的田径之路就要画上句号,这时候他人生中的伯乐出现了。

中山体校教练宁德宝看中苏炳添的身体素质和爆发力,想把他收为麾下弟子。

宁教练费了好大劲才说服体校的领导,破格把苏炳添招进来,然而,训练刚刚开始不到半月,苏炳添就吵着要回家。

中学时的训练和现在专业体校的训练相比,从运动量、技术上都简单很多。

体校要求学生6点就要起床开始训练,一上午的高强度练习,在中午短暂午休后,下午还要接着练,苏炳添被体校辛苦的训练吓住了,他不想跑步了。

他叫来父母想要退学,父母也不忍他受苦,便要把他带回家,宁教练实在舍不得这个好苗子,苦口婆心地劝说苏炳添和他的家人。

苏炳添的父母亲虽然没有文化,但从宁教练的态度上,他们觉得是真心为孩子好,于是妈妈许诺给苏炳添100元零花钱,把他留在宁教练身边。

从此,苏炳添如开挂般,正式开启了属于他的“飞人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648 字

+ 加入清单

苏州籍两院院士顾诵芬名列其中,在他的颁奖辞中这样说道:像静水深流,静水里涌动报国的火,似大象无形,无形中深藏着强国梦。心无旁骛,一步一个脚印,志在冲天。振长策,击长空,诵君子清芬。

顾诵芬是我国著名飞机设计大师、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航空战略科学家。他建立了新中国飞机空气动力学设计体系,开了我国自主研制歼击机的先河,持续开展航空战略研究,为我国航空科技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去年11月3日,20__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召开,顾诵芬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930年,顾诵芬出生于苏州的一户书香世家,祖上系有着“江南第一读书人家”美誉的苏州名门唯亭顾氏。他的父亲顾廷龙是我国著名古籍版本目录学家、书法家。5岁那年,父亲顾廷龙应邀到燕京大学任职,顾诵芬全家迁居北京。顾诵芬少时便立志航空报国,高中毕业后,他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攻读航空工程系。1951年大学毕业后,顾诵芬毅然投身新中国刚刚起步的航空事业,此后的30多年间,在基础全无、经验空白、人力缺乏、设备掣肘的境况下,顾诵芬先后参与或主导设计研发了“歼教1”“歼8”和“歼8Ⅱ”等一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机型。

多年来,顾诵芬院士始终关心、关注着家乡的建设和发展。20__年5月,市科协专程拜访看望顾诵芬院士,他亲笔寄语苏州:“科技创新,引领苏州高质量发展。”去年10月,市科协、姑苏区科协等共同为远在北京的顾诵芬院士寄去了精心准备的重阳礼物。顾诵芬院士亲笔致信表示感谢:“家乡如需我做什么,我当尽力为之。”寥寥数语间,尽是心系桑梓的拳拳深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