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农村变化的调研报告(汇总20篇)

浏览

4792

范文

277

对南江县农村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285 字

+ 加入清单

南江县农村家庭教育现状调查思考

对南江县农村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南江县政府办公室 林仲铭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培养人的目的是提升国民素质,要提升国民素质就得发展基础教育,发展基础教育就得重视农村教育,农村教育与家庭教育又密不可分。南江农村覆盖面积大,教育不能均衡发展现状着实令人深思。据笔者扎根山乡多年的经验,调查研究如下:

一、基本现状

南江属国定贫困县,南江全县学生总数117527人,其中初中生26254人,小学生77671人,留守儿童52877人。受打工潮的影响,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蜂拥,留守儿童剧增,致使农村家庭教育现状令人堪忧。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放羊式”教育。学生一旦被放即毫无拘束地漫山流浪此之为“放羊式”。农村中一大批“留守学生”被家长毫不吝情地留下,放到学校,放到社会。这些留守孩子中男女生均上过网的几乎为90%,有网瘾的不低于27%,一部分孩子打架斗殴、偷盗抢劫、行为恶劣;其性格孤僻、学业成绩普遍下降。一到放假,这些孩子便街上闲逛,网吧游荡,形式严峻,如捅散的蚂蚱到处都是。在学校,父母均不在身边的占32.7%。如此之多的孩子被处在“放”的状态。放出了大批留守孩子父母监护该管管不了,爷婆隔代让管不敢管,学校代管想管难管好的现状。

“遥控式”教育。“遥控式”就是远距离指挥的高层次的现代工业新名词。在教育空间上是距离,在教育形式上是脱节。经调查,家长参与学校活动情况:长赤镇所辖的两所九义校及一所小学共计3876名在校学生,召开的一次家长会,没有参加家长会的就有1300多人。配合教师工作情况:在另一所学校的一二年级的调查中,能坚持在学生作业本上签字的家长占60%,其余40%的作业本是学生自己签字或请他人代签;学生犯错误学校要求请家长时,人不到校电话到学校的家长几乎近1/3。关心子女情况:在小学接送孩子上学和放学的家长不足30%。还调查过小学六年级学生,六年快毕业了家长每年都看通知书的有78%,隔三岔五看过通知书的占20%,还有22%的一次都没有看过孩子的通知书。家长在其位不谋其教,一部分学生处在遥控式教育状态。

“棍棒式”教育。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他们坚信“不打不成人,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教育理念。既挨“体罚”还受“心罚”的现象在农村就司空见惯了。在家庭中经常使用“不争气的东西,蠢货,笨蛋……”等尖酸刻薄语言来教育学生。据学生反应,大多数家庭都以家长为中心:家长动辄就翻孩子日记本;动辄不准孩子与异性交往等以家长式的权威和命令主义教育为主。父母缺乏与孩子交流,凭着自己的情绪去教育孩子,据调查,农村孩子没挨过家长打的学生几乎为零,每周都要挨打的占10%,这样多的孩子处在蛮横的“棍棒式”家庭教育状态。

“溺爱式”教育。家长们相信“树大自然直”的理念,过分迁就、溺爱孩子,普遍认为孩子还小,等长大了自然就“不学而知”了。连犯错误也成了一种“美德”,“敢尝试”“有创造”嘛。故把孩子当成了“宠物”、“心肝宝贝”。他们一直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染其苍则苍,染其黄则黄”这些有着时代通病的孩子越来越多。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关于对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障情况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725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对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障情况调研报告

近日,藕塘镇妇联结合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根据市、县文件要求,经镇政府统一,在全镇17个村1个居委会开展以维护农村妇女权益为重点的调研工作,现形成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镇一共辖17个村1个居民委员会,均制定了村规民约,且均是全体村民或全体村民代表参与制定的。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走访了部分农户,从调查结果来看,我镇农村妇女的土地权益落实情况较好。没有发现与男女平等精神不符的规定或带有歧视性的条款的村规民约。

二、辖区内农村妇女土地问题的总体情况

我镇在落实土地承包政策工作中,都较好地贯彻执行了“男女平等”原则。但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对土地的非农建设性需求不断增大,歧视和侵害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现象也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

1、因婚姻的变化而丧失土地承包权

一是因结婚丧失土地承包权。农村女性出生后,按照土地承包政策,由其户籍所在地分给土地,一般都能享受与男子平等的土地承包权利,而在结婚后户口会迁移到男方家庭,农村妇女结婚后在新居住地就很难取得承包地,同时也无法带走在娘家时分得的承包地,从而丧失了土地承包权。

2、因离婚丧失土地承包权。

土地不同于一般财物,无法迁移转走。所以农村妇女在离婚过程中,很少有人对土地权益进行争取,法院判决离婚时一般也不把土地作为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即使对土地进行了分割,也很难执行。致使农村妇女在离婚后土地承包权难保。

3、丧偶妇女土地权承包权危机重重。

最好的情况是:丧偶妇女年龄较大,在夫家生活时间长建立了很深的感情,子女已经成年或即将成年,妇女在夫家及家族中的地位不会发生很大变化,土地权益在这股力量的庇护下得到保全。而最常见的情况则是:妇女丧偶时,子女尚小,自己改嫁的可能行较大,原家庭或家族对其感情逐渐淡化,土地有可能被村集体收回,也可能被夫家兄弟分割;

或者是丧偶妇女平常就与夫家家族摩擦不断甚至有纠纷,丧偶后,则完全没有了在婆家继续居住、安定生活的可能,不得不离开婆家的居住地,土地承包权也相应失去。

4、征地补偿款分配权得不到保障。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对土地的非农建设性需求不断增大。土地征用补偿金用于补偿被征地农民日后生产生活之需。在分配土地补偿金时,虽然县、镇街道两级政府都明确要求要实行男女平等原则,但在实际操作中,少数村的“村规民约”存在着歧视妇女特别是“农嫁居”妇女、离婚妇女的现象,往往在操作结果上剥夺了这一妇女群体的村民待遇,不分或少分土地征用补偿金。有的村征地补偿款的分配是以农户家庭为单位,财产分配时,嫁到外村的出嫁女或离婚妇女通常无法得到应有的补偿款。

三、解决农村妇女土地权益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我们根据本镇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普法宣传力度。一是要进一步开展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教育,提高领导决策层、执法者、基层干部的男女平等意识,彻底清除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二是要提高妇女群众的法律意识,使她们充分了解国家法律赋予自身的权利,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积极争取男女平等权利的实现。

2、正视性别差异,完善法律条文。各地应尽快研究制定新时期农村土地承包权以及土地补偿和村级集体福利分配的实施细则,出台有关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障的规范性文件,使农村妇女不论结婚与否或婚姻状况改变后都享有应有的户籍、居住地选择权及相应的土地权益。积极探索将妇女个人的土地承包权从家庭中剥离出来、从婚姻中剥离出来的合理有效方式。

3、提高妇女参政议政比例。当前农村,女性参政的比例偏低,妇女进入村民委员会、村民代表会议等农村权力机构的很少甚至没有,导致在农村重大事务的决定包括涉及利益分配的制度安排和规则制定过程中,妇女的利益要求和意见难以得到充分的表达,往往是由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决定,妇女在利益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建议出台有关规定,进一步明确规定村民委员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代表大会中妇女应占有的一定比例,保证农村妇女在农村重大事项决策中的参与权。

4、加强和完善对村规民约的审查和监督。规范政府监督和管理村规民约的具体权限和程序,确保村民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行使自治权。确保村规民约与法律的一致性。

5、政府协调支持,多渠道解决妇女土地承包权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我县妇联对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645 字

+ 加入清单

我县妇联对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

**县是一个农业大县,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通过农业生产获得的收入十分有限,外出务工成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谋生就业的重要途径。随着他们的外出,另一个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也随之产生。为了解全县留守儿童现状,进一步做好留守儿童工作,**县妇联就全县留守儿童问题深入43个乡镇和相关部门进行了一次调研。

一、基本情况

**县现有人口87万人,其中0-15岁的儿童14.82万,留守儿童4.39万人,占儿童总数的29.84%。留守儿童中单亲在外务工的约占47%,双亲在外务工的约占53%;70%的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隔代带养,15%由亲戚带养,5%在邻居家寄养,寄宿等其他形式的留守儿童为10%。调查发现,儿童留守率与当地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在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乡镇,留守儿童已成为学生的主体,而在交通便利、二三产业发展较快的乡镇,留守儿童数量相对较少。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令人堪忧。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监护人又因年龄、文化、体力等条件限制,无法给予孩子正确的学习指导和监督,导致孩子出现厌学情绪。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大多处于中等和中下等水平。如江口镇中心小学289名留守学生中,成绩优秀的仅占12%,68%的为中等和较差。此外留守儿童的辍学率也相对较高。据统计,XX年度全县小学学生辍学率为1.2%,初中为3.4%。而留守学生分别为2.5%和6.84%。由于监护人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加上缺乏与学校的积极沟通和配合,错过了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这些都是影响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

2、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亟待关注。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生活上缺少必要的关爱,再加上监护人缺乏教育常识,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部分留守儿童情绪消极,失落自卑,感觉孤单,甚至心理压力过大,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性格脆弱、任性、叛逆,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形成一定的人格障碍。调查问卷中,虽然60%的留守儿童认为“最大的痛苦”是“父母不在身边”, 55% 的认为“看到别的孩子和父母在一起时很难受”,但选择“你最大的愿望”时,选择“父母能在身边”的只占19%,多数孩子选择了“学习好将来出人头地”,由此可见留守儿童比较自我的个性。在自我评价一栏中,认为在家中自己是活泼开朗的只占45%,认为在家中自己胆小、孤僻、不善交往的占到了55%。许多留守儿童缺乏幸福感,有幸福感的只占53%,甚至有17%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被遗弃,这些对他们今后的性格形成极为不利。

3、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存在问题。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这些留守儿童极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诱惑和影响,从而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调查发现,一些留守儿童不服管教,我行我素,在学校自由散漫,品行较差,常有迟到、早退、打架斗殴、说谎等现象;在家里好吃懒做,对监护人不礼貌,不做洗碗、扫地等力所能及的事情,甚至有夜不归家的现象发生。30%左右的留守儿童生活习惯较差,有的形成了早上不洗脸不漱口,晚上不洗脚,长年不理发的坏习惯,有的整天沉迷于武侠小说拉帮结派,有的迷恋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如卢峰镇解放街女孩杨某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中年迈的爷爷奶奶无力管教,从而导致她经常与一些社会闲散人员混在一起,走上了抢劫犯罪的道路,被判处有期徒行4年零6个月,父母悔之晚矣。

4、留守儿童安全存在隐患。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存在诸多隐患,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层出不穷,甚至被拐卖、被侵犯的恶性案件也时有发生。如小江乡教师幼女案,正是由于被幼女为留守女孩,寄养在亲戚家中,加上年幼无知,才使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792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调研报告

受国际金融金融危机影响,国内部分中小企业出现经营困难,企业用工需求量减少,大量外出农民工返乡,社会就业压力加大。为积极应对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我局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帮助返乡农民工重新再就业或创业,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力保全县就业形势的稳定。

一、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农民工返乡现状。

我县现有农业人口76.38万人,农村劳动力48.2万人,转移到非农产业26.1万人,输出到县外13.8万人。主要的外出务工地区为长江三角和珠江三角地区,占总劳务输出人数的77%。据本次在全县范围内对外出务工返乡的调查结果,截止XX年1月底,我县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共返乡36156人,其中因此次金融危机导致裁员返乡13190人,占全县劳务输出总人数的9.6%。可以看出,金融危机已经影响我县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返乡农民工的数量仍将有扩大的趋势。

二、采取措施,提前应对新形势下的就业压力。

我们针对当前面临宏观经济影响就业的新形势,出现的新问题,一方面加强调查研究,密切关注形势发展;一方面积极寻求对策,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一)成立组织机构,落实工作责任。

为切实做好稳定就业工作,我们成立了**县返乡民工就业工作应急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掌握我县农民工返乡动态情况、人力资源供需变动情况,制订应急措施,帮助返乡民工渡过难关,稳定就业局势。

(二)建立报告制度,实行动态监控

为加强对劳动力转移的动态管理,我们建立了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返乡的长期监测制度。通过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和村劳动保障服务站对本辖区的返乡民工随时进行摸底、登记,定期上报。随时掌握全县的农民工返乡状况。对一次性返乡超过100人、一天内返乡超过1000人的,立即启动应急机制,第一时间将相关情况上报县政府和市劳动保障局。

(三)主动搜集本地企业的用工岗位。

采取“走出去”的工作方式,全面细致的掌握本地企业,特别是中小困难企业的用工需求状况,做好人力资源供求监测分析和用工调控工作。通过人力资源市场的优势和信息发布宣传栏、电子大屏、手机短信发布等方式多渠道发布信息优势。依托电视台、广播电台、新闻中心等新闻媒体发布单位招聘信息、个人求职信息和招聘会信息,让用人单位和求职者能有更多机会和途径了解就业信息,使返乡的农民工能与用工企业及时对接。大力开展服务项目多、服务态度好、服务水平高、服务质量优、服务效果实的大中型招聘会,春节前,我们召开了2次返乡民工的专项招聘会,共召集了86个企业,提供XX余个岗位,当场匹配成功800余人。XX年2月24日,我们联合无锡、徐州市的劳动保障部门,组织了XX年春季返乡农民工招聘暨南北劳动力交流大会,此次招聘大会,182家用人单位提供了11211个就业岗位进场招聘,吸引了1.5万名求职务工人员,现场达成就业意向4612人,有效地促进了我县返乡民工的就业,得到了省、市劳动保障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

(四)全面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

一是对返乡民工和本地企业失业人员开展基本素质的培训。以乡镇、街道为单位,聘请教师、发放教材,对现阶段企业经营困难而被裁减的人员进行心理疏导,讲解择业知识和必备的务工常识、法律法规。二是以创业培训为重点,努力形成“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格局。加强对返乡农民工的创业培训,应该把金融风暴引发的民工返乡的不利影响看成是培训人员、提升素质的有利契机,变不利为有利,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出击。从营造创业培训氛围、保证创业培训质量、强化创业培训服务三方面入手,努力提高创业者的创业水平和创业成功率。通过培训返乡民工促进就业升级。

(五)搭建创业孵化园,引导创业,促进返乡民工就近就地再就业。

为提高创业者的成功率,我们采取先易后难的办法,优先选择手中有一定资金或门路的失业人员作为突破口,在经济条件相对好的镇建立农民创业园。在园内设立办公室,成立劳动服务站,在税费征收、小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经营场地、工商管理等方面给创业者提供更多的方便,降低创业门槛,减少创业成本和风险,优化创业环境,简化创业手续,搭建创业促进就业平台,努力提高创业成功率,实现一人创业带动一片就业,形成以就业促进产业发展的良好互动格局。柳新镇机械加工创业园、马坡镇玻璃制品创业园和黄集镇家禽孵化、养殖创业园已经初具规模,共吸引39家企业进入,带动就业XX余人。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对欠发达地区农村党员教育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党工团,全文共 1608 字

+ 加入清单

对欠发达地区农村党员教育调研报告

近年来,通过开展重要思想学习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明显提高,党员长期受教育的机制基本形成并不断得到健全。但是,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欠发达地区农村党组织和党员适应性不够和管理工作滞后的问题也日益显现,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党员教育中存在一些突出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影响和阻碍了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和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学习教育重视不够。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重经济而轻党教。抓经济大张旗鼓,劲头十足;抓党员教育则心虚气短,应付了事,生怕冲淡甚至干扰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就是在农村基层党的建设工作中,大多工作指标明确而钢性,而党员教育工作指标则较为模糊,相对虚化,致使党教工作存在程度不同的形式主义倾向。这些思想认识在工作中的具体表现,就是对农村党员教育工作领导不力,活动开展不力,督促检查不力。

2、学习教育组织不易。一是组织集中学习活动不易。部分村没有学校,也没有村部,没有一个可以集中开展活动的场所,组织集中活动时,往往需要借农户的房子做活动场地,开展集中学习活动很困难。二是农村无职党员教育不易。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来,农村党员特别是无职党员与村支部的联系较为松散,没有以前那么紧密。人员难集中、教育难开展的情况,在农村无职党员中普遍存在。三是流动党员教育不易。目前,欠发达地区农村流动党员流动性大,工作地点不固定,难觅踪迹,对这部分党员的教育往往存在盲点。四是老龄党员教育不易。当前,欠发达地区农村党员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大部分农村老党员文化普遍较低,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少数生活艰难,对这部分党员的教育往往事倍功半或根本无法落到实处。

3、学习教育针对性不强。欠发达地区农村部分党员中存在的问题表现在,有的党员不能积极宣传贯彻党在农村的新政策,创新意识不强,观念陈旧,致富思路不明,办法不多;有的党员宗旨意识淡薄,不愿做服务群众的工作;有的党员法制观念不强,违法违纪,损害党在群众中的形象,等等。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对农村党员的教育工作中,往往很少从上述表象中仔细查找思想根源,也很少根据查找出的思想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一是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如,目前农村党课除报纸刊载文章、电视播出节目外,较少有通俗易懂、形象直观的学习资料,对反映新时期中央一系列惠农强农政策、对改革开放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党员致富典型、对信念坚定、廉洁奉公、一心为民的优秀党员事迹等课程设置过少,致使党员教育空洞化和抽象化。农村党课内容设置存在与市场衔接不紧、培训资料过时过滥等问题。轻特色种养技术教育,轻标准生产技术教育,轻职业技能教育的情况普遍存在。党员教育工作中对党员权利意识、规则意识、健康生活意识教育缺乏。二是教育形式针对性不强。以会代训多,集中专门培训少;读理论文章、念党报多,实际操作少;关门培训多,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少,缺乏农业、农村、农民特色和新意。

4、学习教育机制不活。欠发达地区农村党员教育工作缺乏系统性。在党教方面,基层党的组织、宣传、纪检等部门都负有责任,各有侧重。但从实际操作看,三个职能部门在协调、配合上有待加强,存在内容上重复、时间上交叉的情况。此外,农村党员教育经费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党员教育工作正常开展。税费改革后,大多数村靠上级财政的转移支付来发放村干部的工资和支付办公经费,日常运转困难,加上不少村存在负债,基本没有支部活动专项经费。绝大多数的村党支部开党员会发放误工补贴,从5元-10元/天不等,开一次会至少要花费三、五几百元钱。因为缺钱,部分农村基层党支部只好尽量少组织或不组织活动,能省就尽量省,能简单就尽量简单,实属无奈之举。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农村信用社关于不良贷款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450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信用社关于不良贷款调研报告

长期以来,受多种因素制约,信贷资产质量低劣、不良贷款占比高始终困扰着农村信用社,已成为制约农村信用社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因素,也是农村信用社扭亏增盈的最大障碍。如何有效解决不良贷款问题,切实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已直接关系到农村信用社能否持续生存和发展。

一、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

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几十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形态深刻变迁直接或间接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的反映。对于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应基于对历史和现实的客观分析,站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高度,探索化解的思路和对策。对不良贷款形成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有助于信贷管理人员预防贷款风险。

一般而言,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可以分为借款人的原因;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失误;其它原因等三大类。

(一)、作为贷款人的农村信用社自身贷款管理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贷款风险识别和筛选机制不健全。主要有:对新的、资本不充足的、而且尚未开发的业务融资、贷款不是基于借款人的财务状况或贷款抵押品,而是基于对借款人成功完成某项业务的预测。或者在借款人的资信程度及偿还能力产生质疑的情况下,发放贷款过分倚重第二还款来源(如抵押物);贷款用于投机性的证券或商品买卖;贷款的抵押折扣率过高,或抵押品的变现能力很低;异地贷款、多头贷款过多,缺乏有效的监控;贷款已存在潜在风险时,没能及时采取果断措施;贷款已明显出现问题,却疏于催收或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清收,把希望寄托于借款人“奇迹的发生”或不再过问,使贷款造成损失等。

2、贷款管理机制设置不合理。主要表现有:在贷前信用分析阶段,获得的贷款信息不完全,贷款项目评估质量不高。部分信贷人员缺乏必要的信用评估、财务分析知识和经验,发放贷款时又没有充分听取必要的劝告而发放调查不充分、信贷资料有缺陷、抵押物变现力差、不足值的贷款;在贷款的审批阶段,未严格把握贷款审批条件;贷款集中程度过高,过分集中于某一借款人,某一行业、某一种类贷款,致使贷款风险相对集中,贷款金额超过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而无力偿还。使借款人产生“债多不愁”,或者干脆对信用社声称“反正欠这么多贷款,不增加贷款则其他贷款更加无法归还”,以一种无所谓的无赖态度毒化借贷双方关系,使信用社处于被动尴尬局面;贷款发放后信贷管理人员对日常监督管理不力,存在“重放轻收轻管理”的现象;部分信用社由于人手较少,根本没有按照信贷操作规程执行等等。

3、信贷人员素质的制约。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信贷人员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金融理论、法律制度等业务知识外,还必须具有诚实的品格和强烈的责任心。信贷工作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贷款的质量,尤其是在管理体制不健全、贷款运作不规范、约束不力的情况下。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当前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的数量有限,部分人员素质不高,难以进行贷款的科学决策和有效管理,违规放贷时有发生;在执行信贷政策方面,有的信贷人员随意性很大,存在“人情代替制度”现象。在风险的预测方面,有的信贷人员缺乏科学的理论知识,凭主观经验的成分较重,用经验代替制度。对于即将产生风险的贷款,不能拿出一套完整的防范措施和处置办法来,只是将希望寄托于借款人能扭转局面或轻信借款人的还款承诺,白白浪费和错过了清收不良贷款的有利时机。加之由于管理体制原因以及改革步伐相对滞后,部分信贷员“在其位而不谋其职”工作主动性差,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不能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些自然加大贷款风险。

共5页,当前第1页12345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新农村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7814 字

+ 加入清单

新农村调研报告

新农村建设农民是主体,培育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点,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新农村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新农村调研报告范文(一)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号召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可喜成绩。然儿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我们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认识,因而要进行全面的实践调查。新农村建设对我家乡的变化起了很大的作用。通过我国在xx大,等重要会议中对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问题的再三强调,可以看得出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高度重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和现代化,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重大措施,是实施可持续发展观的必经之路,是时代的呼唤,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和心声。

经过几年的新农村建设,我的家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次利用实践机会,对家乡的新农村建设做了调查,了解了新农村建设前后村庄及人民生活状况的变化,同时也 发现了当中存在的一点不足和问题,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有关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现将有关情况和本人对此的一些问题思考,报告如下:

一 新农村建设的成就

调查中发现,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和建设社会之一新农村的目标的提出,我镇党委、政府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始终以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为核心,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推广先进生产技术,扎实开展招商引资,富有成效地推进了全镇农业和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为全面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总体目标而努力。通过我镇政府和党委以及广大农民的共同努力,我镇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具体有如下几点:

(一)物质生活

在十几年以前,当你走在乡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排排参差不齐的破旧土木结构的房屋,和那狭窄脏乱、高低不平的乡间小路。每当下大雨的时候,屋内就到处漏雨,呈现出一种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的景象;那乡间的小路就更不用说,坑坑洼洼、雨水聚集、泥泞不堪,人们根本出不去。然而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特别是最近几年,我镇宁村的房屋有了明显的变化,从以前破旧的土房子变成了现在一栋栋宽敞明亮的大红砖瓦房,有的农民甚至盖起了两层小洋楼,屋内一装饰,在配上一些现代化的家电设备和城里人不相上下。至于交通那更不用说了,政府大力投资乡村公路建设,努力实现村村通公路,截止目前已经基本实现这一目标。现在人们的出行十分的方便,乡村的公交就从家门口经过,随时都能坐上。人们常说:要致富,先修路,这句活一点都不假,农村公路的修建极大地推动了当地农业、牧业等其他产业的发展,我镇政府和党委积极探索,结合当地的特色,扎实开展招商引资,在银星,兰星,兰丰等地建起了特色农业园,发展现代农业。农业园的建设不仅带动当地经济的增长,而且解决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问题,为农民增收提供了途径。

此外,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追求时尚、快捷、方便,大多数家庭都购买了大的电视、DVD、电冰箱以及电磁炉、豆浆机等家用电器。人们现在不仅要求吃饱,而且要求吃好,吃出质量,吃出营养,吃出品味,新农村建设到处都突出 一个新字。

(二)精神文化

在过去,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买不起电视,因而闲暇时没有可消遣的,看不

到电视剧等一些文艺节目,根本谈不上丰富精神文化。但现在,家家都有电视有的甚至还有电脑,人们在闲暇之余都能通过这些来了解世界的发展,中国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变化,大大的拉近了农民与世界的距离,丰富了农民的娱乐生活,同时也让他们从中学到知识。此外,每到过年过节的时候,乡政府也会组织一些娱乐活动,什么开花灯会啊,组建秧歌队,高跷队。。。积极调动当地农民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参加,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

(三)思想文化教育

农村教育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科学技术是先进的生产力,有了先进的生产力农民就更容易致富。在国家重要会议上,国家领导人也多次提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培养一大批顶尖专家以及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是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才大国转变。目前,我国农村人口的比例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0%,因此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是当务之急。

对此,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从2019年上学期开始,农村义务教育全部免费,除免收学费和教材费之外,对寄宿费进行补助,仅收本子和教参费。公共费用上,国家财政部加大对公共教育经费的投入,从以前的2%加大到4%,这使得一些教育设施得到改善,办学条件及办学效益得到提高,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得到利用。

而在教师方面,国家对教育经费的投入,极大地改善了教师的教学、生活状况,教室工资待遇得到明显提高,同时还为教师建造了一些经济适用房,解决了教师的住房问题,这些举措使得教师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更加努力的向一个人民的好教师做起。

二 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与问题

从这次调研的情况来看,新农村建设总的形势较好,我们在发展经济和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确下了很大的功夫,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而又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

新农村建设关键是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的问题。三农问题不解决,短期来看,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从长期来看,将会阻碍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会使中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目标的步伐停滞甚至是后退。此外,也不利于社会稳定。解决三农也是为了2020年前更好的实现全面建设高质量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如何正确处理好三者的关系。协调好三者的内外矛盾是关键,也是重中之重,本次调查三农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民问题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发挥着主体的作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利益主体和实践主体,他们评价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同时也影响到政府工作的好坏,如何让农民得到更大的收益是问题关键。经过这段时间的实际调查,现存在严重问题有:

1.农民素质差距大。小农思想从古至今,在人们的脑子里根深蒂固,利益观念顽固不化,有不少农民为个人私利不顾他人健康生命安全害人害己。随意丢弃垃圾废旧物品,公

共场所不注意个人言谈举止,大声喧哗,随地吐痰等现象屡见不鲜,就业观念陈旧落后,只看重眼前,没有长远的眼光。

2.农民增收门路狭窄,增长点不多。农业增收既面临着农业内部受资源约束,增收潜力不大的压力,又面临着农业外部就业竞争加剧的巨大压力;产业结构调整缓慢,新型农业发展滞后,传统农业只能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而不能根本上解决他们的致富问题。大部分农民把增收的希望寄托在外出打工上。虽然收入相对较高,但受群众观念、农民素质、就业门路所限,盲目性大,流动性强,难以稳定就业,也不是长远之计。

3.农民法律意识淡保农民受自身文化素质的限制,对于社会主义法制认识甚少,一些农民或是不懂法,或是法制观念淡薄,对法律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如何正确维护自己的生命及财产安全都不是很清楚,这就导致很多农民外出打工要不到工资,或因公受伤无人负责的情况频频发生;还有一些不法分子,正式利用农民法律意识淡薄这一特点,对其进行坑蒙拐骗,用一些花言巧语让农民相信一夜发大财,这就使许多农民在不知不觉中触碰法律。

(二)农业问题

农业是农民的生存之本。我国农业历史悠久,占世界约7%的土地养活着全世界总人口22%的民众。农业的重要程度非比寻常,提高农业产量、保持粮价稳定增长、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品质、进一步开放农村市尝保持并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是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目前来看,根据我国国情立足实际发展现代农业势在必行,急需增强农业的科技含量和土地有效的利用率。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增长模式发展生态农业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农业的标准化以及农产品的统一规范化生产、深度加工、销售、食用等是建立现代农业全面发展体系的重要内容。在调查中发现的严重问题有:

1.粮食作物产量低。现在农村严重缺乏技术人员,由于没有技术人员的专业指导,农民对当地土壤地质,耕作性,水肥特性等人士不足,种田只靠经验来,没有一套科学有效地种植方法,这样的结果就是农民花了钱,干了活,但最后得不到好的收成,不能很好的发挥徒弟的生产能力,这是一种极大地浪费。

2.产品不优,没有品牌。在农产品种植过程中,不少农户片面追求数量,二不注重产品质量,在蔬菜、水果上喷撒催熟剂、膨大剂等农药,这些农药虽然可以是蔬菜、水果的生长周期变短,但是残留在上面的农药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还有就是不注重品牌的建设和发展,只是盲目的跟随,机械效仿和低水平生产现象比较突出。

3.过于传统,缺乏特色和优势。就拿家乡本地来说,绝大部分土地上一年四季就是小麦玉米,果树、花卉、蔬菜的面积只有一小部分。我认为主要是缺乏地方扶持和农业人才,积极性不够高,优势品底蕴挖掘不出来。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发挥农业内在潜力的重要方式。

(三)农村问题

我国农村地区广大,广大农村地区的稳定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安定,搞好农

村的和谐稳定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大计。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农村、城镇收入差距,是国家目前发展的当务之急。没有稳固的经济支持,新农村建设知识一纸空文,抓好国家经济是根本。农村沿用的思想与长期的生活方式已经根深蒂固,这就使新农村建设具有了一定的难度。现将存在的问题总结为以下几点:

1.市、集、会等人口聚集场所欠规范。不文明,不健康活动应该坚决打击,文明风气急需建立。提倡公平交易,设立公用放心称,质量检查力度需要加大。

2.农村缺乏娱乐设施和文化建设。目前,绝大多数农村没有像样的娱乐场所和体育健身设施,农民在闲暇之余没有其他的娱乐方式,身体也得不到锻炼;此外,还应该建立一些活动室、书屋、网络室等,这些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还能学到科学文化知识,了解最新资讯,能有效地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3.农村安全问题存在隐患。由于现在农村里的大多数青壮年都出去打工,村里剩下的都是一些老弱妇孺,这就给犯罪分子有了可趁之机,偷盗、拐骗行为有时会发生,农民的生命财产不能得到保护。

4.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艰难。一方面,乡镇医院运转困难。由于政策和经济条件的原因,目前乡镇医院条件差,医务人员待遇低,结构不合理,导致人才引不仅、留不祝另一方,看病难的问题仍然严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虽然给没那么看病难问题带来了福音,由国家、区、市财政共同补贴,每位农民只需交10元,即可享受医疗保险,看病报销40%的医药费,住院报销60%的医药费,不过这些合作医疗的医院大多是县、乡级的一些医院,由于政策和经济的问题,他们的医疗水平和条件比较差,对于一些小病还可以,但如果是大病的的话,还得上市里的大医院,然而医药费由会成为他们的苦恼。

三 、 对策和建议

农业是基础,农民是关键,农村是重点。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稳,则天下稳;农民富,则天下富。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首先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1. 调整农业结构。一是调整种植业结构,采取多样化的种植,根据当地土壤、气候等条件因地宜,发展特色,提高农产效益。充分合理的利用土地和水力资源,使其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二是调整畜牧业结构,维持畜牧业价格稳定。发挥规模化养殖效应。根据实际,不断调整和完善农业结构,挖掘最优的农业结构配比,使其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出应有的效能。

2.增加科技投入。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科学规范化指导各项农业技术措施。发挥科技优势,快速高效的使农民获得有效的经济利润。经常派技术人员下乡考察指导,帮助农民解决遇到的农业问题对于科技你的经验积累会起到推动作用,同时可以促进科技的创新,及时发现新问题积极研究解决,提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加大创新,加强和培植市场主体。一是扶持种养大户,培植农业生产主体。通过对一些市场意识强、科技素质高的种养大户,采取政府扶持支部引导、农户投资的办法,大

力发展规模养殖,引进优良品种,采用精细的管理方式,逐步发展状大起来,使他们不仅是科学种养致富的典型,而且成为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二是通过政府支持引导,并联合村里的大户、致富能手等把农民科学合理的组织起来,使他们成为一个主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村经济的自主发展能力。

4.必须进一步加大新型农民培养力度,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实施失地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和文化阵地建设,以文明村建设抓起,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大力开展以遵纪守法,建我和谐家园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推进农村和谐稳定发展。要加强法制科普宣传,建设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努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体系,丰富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

5.转变政府服务管理,不断完善农民保障。是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符合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新三民主义的倡导,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开展城乡社会公利服务建设,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准,努力向着建设服务型社会的目标迈进。同时要大力推进农村民生工程建设,建立健全以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救助方式,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

新农村调研报告范文(二)

中国是农业大国,自古以来,无论阶级关系如何变化,农民始终是我国的主要生产力。而在新时期的中国,对农民重视就是对国家重视,因此,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伟大的正确的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来看,xx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将迈出有力的一步。

我利用寒假,在辽宁省锦州市xx县xx镇文化服务中心做了为期一周(2019年2月14日——2019年2月21日)的社会实践调查,在这一周内,通过对辽宁省xx县xx镇村民日常生活的观察和访问,了解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基层的实行情况,尤其是对其中的“文化建设”做了深入的调查。此次调查是我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政策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现将此次调查结果汇报如下:

xx县隶属于辽宁省锦州市,在上级政府部门的倡导下,xx县坚持以生产发展为中心,以提高生产力水平、农民收入、集体收入为落脚点,以村镇规划为突破点,以村屯整治的“四清四改”为切入点,以培养新型农民为根本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可喜成果

新农村建设农民是主体,培育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点。xx县充分发挥县内各培训基地的作用,采取举办培训班、科技讲座、参观学习、印发资料等多种有效形式,对农民进行分类培训,大力提高农民素质。在调查期间,我还有幸参加了锦州市太和电脑为实行锦州市普惠制培训而对村民进行免费的电脑知识普及,参观了计算机程序员考试的现场,看见原本只庄稼地里干活的农民也可以坐在电脑前,熟练的操作电脑,心里涌现出一种喜悦之情。

农村生活贫困的根本原因是农民普遍知识水平有局限,与外界沟通少。xx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取城乡一网、垂直管理、走产业化路子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把发展农村有线电视作为全县“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截至目前,有线电视在农村已覆盖20个乡镇,其中13个乡镇与县城实现了光纤联网,共架设光缆干线800多公里,电缆干线2600多公里,151个行政村的6万多农户与城里人同享电视文化大餐,可以收看到有34个频道的有线电视节目。县广电局还完善了网络维修维护制度,解决了村民收看电视信号不好的问题。

村民的文化生活不能仅仅满足于电视、电脑。还应该有丰(转载自第一范文网#url#,请保留此标记。)富的文化活动。在实习期间,线的文化宫广场举办了道具车模展示会,展示了福特、现代等多款上个世纪流行的“老爷车”,这些车都是由东方明珠公司制造的道具车,形象逼真,惟妙惟肖,其中有一款房车,里面洗手间、卧室、吧台应有尽有,让看惯了卡车、货车的乡镇居民过足了“眼瘾”。

xx县是辽宁省少数民族聚集地之一,因此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活动很多,其中,作为辽宁省省级重点保护文物的天主教堂在经历了百年的洗礼后,仍焕发着新的活力。在调查期间,正巧赶上了天主教的礼拜日,清晨,有一些老年教众来到教堂,静静的等候礼拜的开始。庄严肃穆的教堂,饱受过义和团的焚毁和阻击战的炮击,在新时期的xx县仍为

xx县的新农村建设贡献新的力量。

生产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保障。xx县以“一村一品”为方向,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预计全年新建设施农业小区105个,棚室面积203万亩;新建畜牧小区70个,占地面积4450亩,进驻农户555户。在水果生产上,西北部乡镇大力发展干果经济林和“两梨”,今年新栽植果树近万亩。xx县以创建国家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为重点,全面提升全县“三品”生产档次和水平。每个乡、村都有“三品”生产基地,并严格按操作规程去生产,保证了“三品”生产的有序推进。今年新增“三品”认证36个,总量达到62个,面积5.25万亩。总面积达到195.284万亩。养殖业“三品”生产正在有序推进,今年有1/3总量的畜禽按照无公害以上标准组织生产,有关部门正在组织申报认证。xx县以水利化、机械化、绿化为重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今年完成了小流域治理工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河流整治工程和3座排水站的更新改造工程等。新增水浇地5万亩。

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是新农村建设的落脚点。xx县以“四清四改”为切入点,全面整治村容村貌,改善人居环境。全面开展“四清”。对278个村主要街路进行垃圾堆、粪堆、柴草堆、违章建筑的“四清”工作。对28个示范村的所有街路进行了彻底的“四清”。对村屯的道路进行了维修,维修长度100多公里,部分路段修砌了边沟。对主要街路院墙进行了修补,部分院墙进行了粉刷,基本达到了街面干净、道路平整、院墙整齐的标准。逐步进行“四改”。今年新建水厂12处,解决了2.05万农民安全饮水问题。村村通油路涉及12个乡镇25个村,总完成油路建设88.52公里。全年新建沼气池1500个,到目前全县累计建设户用沼气池5342个,中型沼气池3个,秸秆气化站1处。

辽宁省xx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农民、农村、农业三方面入手,努力发展农业建设,加强农民文化水平,旨在总体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满足农民的日常生活生产需要。

辽宁省xx县的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基层的表现,具有普遍意义。这种建设,对(转载自第一范文网#url#,请保留此标记。)我国农村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由于xx县的新农村建设正处于探索与实验阶段,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遗漏和错误,但村民在整体上对这种建设还是采取满意和支持态度的。相信,在xx县政府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农民定能脱贫致富,xx县定将成为新时期新农村的典型代表!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关于农村家庭教育现状的调研报告[页2]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238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农村家庭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2)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近几年,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们最大的愿望。但在谈到培养孩子的问题上,很多家长认为当孩子进入学校后,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是老师的责任。孩子成绩的好坏,靠的是老师。很多家长到学校,与教师讲的最多的就是:“老师,我们孩子全靠你啦!”言下之意,孩子的成绩好坏,责任在教师。尤其是受高考体制的影响,把教育等同于分数,分数高于一切。很多家长本身就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受应试教育影响分数在他们心中留下了永远的烙印。他们把教育简单化,他们把学校看作是教育的唯一阵地,他们认识不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岂不知,孩子品格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家庭的早期教育,孩子生活、学习习惯的形成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孩子成长的道路很长,很艰巨,需要家庭的正确教育和引导。思想上的认识、定位严重影响了家长对家庭教育的正确理解,忽视了家庭教育的作用。

另一方面,现在农村家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长百般疼爱,舍不得骂,更舍不得打,很多事情都由着孩子去做,往往使孩子形成了很多不良习惯。孩子的独立性很差,而依赖性却很强。也有一部分家长比较重视家庭教育,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受到“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的阻力。因为有了他们“坚强的后盾”,家长的教育往往力不从心,家庭教育的作用也明显打了折扣。

(3)部分家长的思想认识落后。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经济发展了,改革的浪潮推出了一些缺少文化的有钱人。一些短视的家长认识不到知识的重要性。见到那些屠户、包工头、摊贩纷纷富了起来,于是认为不读书也有饭吃,甚至发财。只要有“本事”照样赚大钱。加上近几年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一些大中专毕业生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这种现象造成一部分家长认识上的偏差,认为读书没有出路。其次,重男轻女的陈旧思想在农村相当一部分家长身上依然存在。

(4)农村经济相对滞后与家庭分裂。近十年,农村中有超过60%的劳动力外出务工,离婚率上升,无形中使农村家庭教育形成真空。有一半以上的孩子和爷爷奶奶或代理家长抚养。

三、对策思考

1、强化措施,努力提高家长素质。

提高家长素质是搞好家庭教育工作的重点。

(1)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家教工作的重要性,加大普及家庭教育知识的力度,使家长切实掌握科学的家教知识,学习成功的家教经验,增强家庭教育能力,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2)帮助广大家长走出家教存在的四个误区,即:过渡溺爱、过高期望、过多保护和过重压力,树立正确的教子观、成才观。促进孩子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重视思想教育,帮助孩子分辨是非,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鼓励孩子尽量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社会适应性;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创造条件,引导孩子自觉地磨炼自己,经得起成功的喜悦,抗得住失败的烦恼,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严爱结合,以身作则,家长以自己的良好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营造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教育氛围。

共3页,当前第2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关于乡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报告范文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271 字

+ 加入清单

2020关于乡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报告范文

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是十八大提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最新要求,更是新形势下不断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我镇党委高度重视,立足镇情,深入开展了以“为民务实廉洁”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对于调研出来的问题我们本着能解决的马上予以解决;由长期历史遗留问题,一时不能解决的,分步骤、逐步予以解决。

一、镇情简介

xx县城西南xx公里处,距离xx市xx公里,铁路、xx高速、国道穿境而过,境内拥有陕西东部最大的精细化工产业基地,是全省xx个省级重点镇之一,属xx1小时经济圈。辖xx个,x个村民小组x户x人。现有基层党支部xx个,包括x机关支部、xx个农村支部、机关、xx个教育支部、x个卫生院支部和x个非公支部,共有党员x名,其中农村党员x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报告范文节选!

二、截止目前我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梳理问题归纳如下:

(一)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由于基础差,镇基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在全镇调研走访时多达x户村民对生产生活用电、水、路等方面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相关问题特别关注,在水的问题上尤为突出,涉及人饮和农田灌溉两大块。人民群众要求政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的呼声十分急切。

(二)生态环境问题。此问题集中反映在陕化集团周边村落,陕化集团为本辖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自身化工企业,生产中水污染、嗓音污染、大气污染在所难免,因此也给周边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及大的不便。在对三留(x户)、故城(x户)、井堡(x户)、良候(x户)x个村x户的调研走访中x户,占x个村%的村民对生态生环境的极大关注,希望上级有关部门能够妥善处理此事。

(三)食品安全问题。由于近年来一些食品安全事故,以及夏委家宴食物中毒频繁暴出,人们在食用时会担心食物是否污染、是否有毒,添加剂是否违规超标、标签是否规范等问题,在对全镇的调研统计看有x人对此事提出建议和意见,虽然只占到%,相对前两项比重不是最高的,但是关系到吃饭问题,需要食品安全部门高度重视,在食品受到污染界限之前采取措施,预防食品的污染和遭遇主要危害因素侵袭。

(四)村容村貌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村生垃圾处理问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生活中的垃圾也随之增多,食品包装、购物袋等难以溶解的垃圾到处飞,xx个村的调研中没有一个村不涉及此问题,村民强烈要求美化生活环境,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尽快解决此事。

(五)山塬地区生活困难群众的搬迁问题和失地农民的低保问题。瓜坡镇有x个村处在沿山沿塬,这些地方地势恶劣,道路险峻,通迅不便,在调研的过程中,x个村%住户要求改变生活环境。失地农民主要集中在xx集团周边、以及国道经过的村落,对于这些村子的调研走访中村民没有长远的生活目标,很迷茫。这些问题都需要关注解决,长此积累会导致一些不安定困素的滋生。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乡镇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339 字

+ 加入清单

乡镇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薛城区沙沟镇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强力推进第三产业,全力打造特色产业镇。

一、特色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沙沟镇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总面积84.5平方公里,辖35个行政村,人口5.5万人。全镇特色产业主导产品为木材、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从业人员4100余人,去年实现年销售收入8.4亿元。自以来,重点培植了捷利林业等8家限额以上骨干企业,全镇发展民营企业24家,总数达到46家,新发展个体工商户720户,总数超过1000户。累计签订招商引资合同38项,合同利用外资8.3亿元,实际到位资金7.4亿元,年均增长50%。先后招商引资了枣庄港、济正保健品、顺翔科技、超级市场等4个过亿元项目,捷利木业等过千万元项目14个,过百万元项目20个,实现当年投资、当年建设、当年投产的项目12个,增加税收2200万元,为沙沟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主要特点和经验做法

一是经济发展速度快。近年来,全镇上下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二是重点骨干项目多。顺翔科技、枣庄港、济正保健品、捷利木业、超级市场等一批骨干项目、龙头企业促进了沙沟经济的迅猛发展。今年1-9月份,全镇实际利用外资3.68亿元,实际到位固定资产投资2.94亿元,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22%和117%。三是基础设施投入大。为确保特色产业发展,自以来,共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整理土地2万亩,新增灌溉面积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5万亩,为特色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是中小型企业发展迅速。自至今,全镇共有总投资1.6亿元的济正保健品、总投资1.2亿元的枣庄港、总投资1.2亿元的顺翔科技、总投资1.2亿元的超级市场等4个过亿元企业,带动了沙沟镇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沙沟镇特色产业,近年来取得了很大成绩和经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发展中也存在和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如:农业基础比较薄弱,产业化水平较低;工业结构不合理,骨干企业少;第三产业层次较低,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经济效益差,缺乏特色和竞争能力,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上级特色产业政策和资金的帮扶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等等。

四、下步工作打算和意见建议

今后,我镇将继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富民政策,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效益为中心,做好三个方面结合文章,努力促使全镇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一)结合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逐步实现由农业、林业大镇向工业化城镇转变

坚持把工业放在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进一步强化工业兴镇意识,以招商引资为动力,在实现经济跨越发展上求突破。以招商引资为动力,不断在创新招商引资方式上做文章,千方百计把项目引进来。加大跟踪服务力度,对引资落地项目,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项奖惩,确保建设见效。不断拓宽招商新空间,狠抓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提高项目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做到引资一个,落实一个,建成一个,达效一个,不断提高招商引资成功率。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以“五抓五促”措施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4930 字

+ 加入清单

以“五抓五促”措施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以“五抓五促”措施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今年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以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壮大农业龙头,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大农业对外开放度,全面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素质和效益,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今年我市农村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7.5%,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7%。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提出“五抓五促"、实现“八个新"的落实措施。     一、抓结构调整,促订单农业发展。调整农业结构是新阶段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要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积极发展适销对路的特色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当前要把调整农业结构的突破口放在发展订单农业上。订单农业是现阶段各级领导抓好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途径,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多形式、多层次的发展订单农业。一是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型订单农业;二是发展行业经济组织带动型订单农业;三是发展区内外经济组织带动型订单农业;四是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订单农业;五是发展科学技术带动型订单农业。发展订单农业,要立足优势选配“菜单",进入市场寻找“订单";通过“订单”安排“产单",调整和优化农产品结构与生产布局;围绕“订单",建立健全市场营销网络;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订单"质量,创立名优品牌;积极发展外向型订单农业,参与国际竞争。发展订单农业,还要正确处理好生产与加工、数量与质量、市场价与订单价、常规产品与特色产品、政府行为与企业行为等“五个"关系。通过发展订单农业,促进农村经济的运行机制、政府的工作方式和农民的思想观念的积极变化,达到农业结构优化、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二、抓产业化经营,促农业龙头壮大。牢固树立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全新观念,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一件大事来抓。农业产业化关键在于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今年要在组建龙头企业集团、扩大龙头企业规模上有新的突破,在龙头企业的体制和科技上有新的创新。加快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重点抓好49家省、市级龙头企业,特别是做大做强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力争在现有9个亿元以上龙头企业的基础上,再培育2-3个亿元龙头企业。尤其在永安竹地板和竹炭加工、融燕鸡加工、永安养猪协会,沙县天洋莲业食品有限公司、侨丹技改,建宁闽江源饮料系列加工、文鑫万吨莲业系列加工,将乐腾荣达绒毛浆加工,明溪紫杉醇加工,尤溪和顺鸡系列加工,宁化客源酒业加工等11个项目上有新的突破。要把延伸产业链作为壮大龙头企业的重要举措。突出抓好烟叶、木业、竹业、果业、粮食转化、莲业、食用菌、禽业、蔬菜、优质米等10条产业链的延伸,逐步建立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力和带动力的产业群,并以此扩张农产品基地建设,大力实施畜禽规模养殖工程、百万担优质烟叶工程、竹业深度开发工程、珍稀食用菌“百千亿"工程(即百万袋的村、千万袋的乡、亿袋的县)、优质水果151工程(即要有一批年产优质水果10万吨的县、5000吨的乡镇、1000吨的村)等“五大"工程,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     三、抓畜牧水产业,促大产业形成。把畜牧水产业作为一个大产业来抓,大力实施“畜禽良种工程"、“规模养殖工程"和“畜禽保护工程",加快养殖业发展步伐。生猪养殖重点抓好100家千头以上猪场,万头猪场力争达到15家以上,生猪规模饲养比上年增长30%,全市实现生猪自给;肉牛、肉羊生产要抓好品种改良,发展竹山养羊,扩大饲养规模;禽业生产大力抓好养殖小区建设,积极推广“三赊二保"(赊禽苗、饲料、药品,保收购、防治疫病)的做法,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水产业要立足山区优势,发展冷水鱼、海水淡化鱼等珍稀鱼种和具有我市特色的稻莲田养鱼、库湾养鱼等,提高水产养殖的规模、产量、品质和效益。大力发展牧草业,通过种植优质牧草养鱼养殖畜禽,既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又推动养殖业发展。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强化畜禽疫病防治工作。加快畜禽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在禽肉加工上要有新突破,提高养殖业的综合效益。     四、抓科教兴农,促科技含量提高。一是深化农科教结合示范区建设。以我市全国农科教结合示范区为抓手,采取新举措,开辟新领域,达到新效果。继续抓好农科教结合“511"工程(即50个示范乡镇、100个示范村、1000户示范户),通过抓点带面,不断提高农业科技的普及率;强化对农民的适用技术培训,大力实施“绿色证书"工程、“农技电波入户"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及百万农民技术人员培训计划;找准选好科教兴农的载体,开展“五个一批"活动,使农科教结合进入农业产业化、农业综合开发领域,提高整个农村经济的科技含量。二是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继续实施“种子、种苗工程",抓好优良品种的引进、培育和推广,加快品种的更新换代。在市农科所建立“三明市农作物种苗基地",并以全市12个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和32个农业科技示范片为依托,建立一批高标准、设施现代化的农业引进示范基地,增强示范效应和辐射能力,达到做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干、帮助农民富的目的。三是大力推进农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推广体制改革。支持和鼓励应用型农业科研机构改编为科技型的龙头企业,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改革和完善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建立队伍多元化、服务社会化、形式多样化、机制市场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深化“农业155"和“村会协作"活动,加强农业155服务网络的规范运作,为农民提供高效快捷的科技、信息、政策咨询等服务;“村会协作"要扩大协作对象,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开展协作活动,使“村会协作"成为科技兴村的一个重要载体;还要总结推广服务农业的新模式,如农技干部挂牌培育示范户活动、“一

站一示范、一师一项目"服务活动、一元钱科技服务队活动等。     五、抓应对入世,促外向型农业发展。大力宣传和了解wto的有关知识,加强对农村干部和生产经营业主的培训。改善投资软硬环境,制定并落实鼓励外商投资农业开发项目的优惠政策,吸引外商带资金、带项目、带技术、带市场,投入农业综合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兴办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建设开放型农业。充分发挥我市农业资源丰富的优势,认真做好招商项目的规划、论证、筛选、推介工作;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组织各级和有关部门领导及企业业主广泛接触客商,寻找商机,吸引区外国外的财团、企业、客商投资我市农业,并有计划、有组织邀请国内外客商来明考察交流,重点加强明台农业合作;加强招商引资项目的跟踪落实,围绕实效,抓出成效。顺应国际食品消费潮流,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果茶、食用菌、笋制品等有机农业,“打有机牌,走特色路",形成一批特色型、外向型农业基地。加强山海协作,通过与沿海地区共创协作区、共结对子、互设窗口、联办企业等多种形式,建立利益共同体,吸引和鼓励沿海企业到我市投资兴业,带动山区资源开发;并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到沿海“三资"企业和乡镇企业就业。         通过以上“五抓五促",实现“八个新"。即:一要在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上取得新突破;二要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上取得新进展;三要在科教兴农上迈出新步伐;四要在搞活农产品流通上有新举措;五要在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上开辟新途径;六要在加快外向型农业发展上有新起色;七要在深化农村改革上有新内容;八要在促进农村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今年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以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壮大农业龙头,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大农业对外开放度,全面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素质和效益,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今年我市农村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7.5%,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7%。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提出“五抓五促"、实现“八个新"的落实措施。     一、抓结构调整,促订单农业发展。调整农业结构是新阶段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要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积极发展适销对路的特色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当前要把调整农业结构的突破口放在发展订单农业上。订单农业是现阶段各级领导抓好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途径,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多形式、多层次的发展订单农业。一是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型订单农业;二是发展行业经济组织带动型订单农业;三是发展区内外经济组织带动型订单农业;四是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订单农业;五是发展科学技术带动型订单农业。发展订单农业,要立足优势选配“菜单",进入市场寻找“订单";通过“订单”安排“产单",调整和优化农产品结构与生产布局;围绕“订单",建立健全市场营销网络;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订单"质量,创立名优品牌;积极发展外向型订单农业,参与国际竞争。发展订单农业,还要正确处理好生产与加工、数量与质量、市场价与订单价、常规产品与特色产品、政府行为与企业行为等“五个"关系。通过发展订单农业,促进农村经济的运行机制、政府的工作方式和农民的思想观念的积极变化,达到农业结构优化、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二、抓产业化经营,促农业龙头壮大。牢固树立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全新观念,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一件大事来抓。农业产业化关键在于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今年要在组建龙头企业集团、扩大龙头企业规模上有新的突破,在龙头企业的体制和科技上有新的创新。加快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重点抓好49家省、市级龙头企业,特别是做大做强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力争在现有9个亿元以上龙头企业的基础上,再培育2-3个亿元龙头企业。尤其在永安竹地板和竹炭加工、融燕鸡加工、永安养猪协会,沙县天洋莲业食品有限公司、侨丹技改,建宁闽江源饮料系列加工、文鑫万吨莲业系列加工,将乐腾荣达绒毛浆加工,明溪紫杉醇加工,尤溪和顺鸡系列加工,宁化客源酒业加工等11个项目上有新的突破。要把延伸产业链作为壮大龙头企业的重要举措。突出抓好烟叶、木业、竹业、果业、粮食转化、莲业、食用菌、禽业、蔬菜、优质米等10条产业链的延伸,逐步建立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力和带动力的产业群,并以此扩张农产品基地建设,大力实施畜禽规模养殖工程、百万担优质烟叶工程、竹业深度开发工程、珍稀食用菌“百千亿"工程(即百万袋的村、千万袋的乡、亿袋的县)、优质水果151工程(即要有一批年产优质水果10万吨的县、5000吨的乡镇、1000吨的村)等“五大"工程,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     三、抓畜牧水产业,促大产业形成。把畜牧水产业作为一个大产业来抓,大力实施“畜禽良种工程"、“规模养殖工程"和“畜禽保护工程",加快养殖业发展步伐。生猪养殖重点抓好100家千头以上猪场,万头猪场力争达到15家以上,生猪规模饲养比上年增长30%,全市实现生猪自给;肉牛、肉羊生产要抓好品种改良,发展竹山养羊,扩大饲养规模;禽业生产大力抓好养殖小区建设,积极推广“三赊二保"(赊禽苗、饲料、药品,保收购、防治疫病)的做法,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水产业要立足山区优势,发展冷水鱼、海水淡化鱼等珍稀鱼种和具有我市特色的稻莲田养鱼、库湾养鱼等,提高水产养殖的规模、产量、品质和效益。大力发展牧草业,通过种植优质牧草养鱼养殖畜禽,既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又推动养殖业发展。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强化畜禽疫病防治工作。加快畜禽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在禽肉加工上要有新突破,提高养殖业的综合效益。     四、抓科教兴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乡人大关于农村建房规划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3004 字

+ 加入清单

人大关于农村建房规划的调研报告

农村建房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关乎国计民生、百姓安居乐业的大事,近年来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新农村建设在乡镇全面铺开,农村建房不断增多,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为充分了解现阶段农村建房规划的现状,潘桥乡人大组织市乡两级人大代表对辖区内建房规划情况进行调研,调研采取座谈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考察了辖区内公路沿线的建房规划情况,听取了群众代表意见,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建房规划现况

潘桥乡位于xx市城区西南郊,东与禾青镇搭界,南与三尖镇和新化天龙山接壤,西靠新化化溪,北邻布溪办事处、资江矿业、火车西站。下辖1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5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6万人,乡域面积26平方公里,近 3年来全乡规划审批建房350余栋。就农村建房规划来说,规划审批日趋完善,乡镇国土规划部门秉承着以人为本、求真务实的原则,积极依法履行职能、科学规划、加强管理,进一步促进了乡镇的可持续发展。新建房屋的村民多选择在公路沿线建房,这样交通是方便了,但由于过于考虑交通方便优势,一些村民无视规划,未批先建或审批后不按规划建设的现象时有发生。还有一些村民甚至据路建房,严重影响了交通安全,我乡曾因此多次呈报市规划局进行联合执法,但由于农村山高坡陡、平地地基缺乏与村民建房意愿强烈的矛盾得不到有效化解,并没有因此遏制此类现象发生。近年来,因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手中余钱增多,公路沿线建房更加呈现无序化、集中化趋势。而由于农村建房没有得到规划部门重视,对农村宅基地缺乏统一规划、村民自身大局意识和超前意识不足等原因,导致农村建房规划并不能有效发挥其职能,加之镇区配套设施缺乏,现行的农村建房规划,并不能满足新型小城镇建设发展的要求。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了解到,潘桥乡建房规划主要存在着如下的问题和困难:

(一)农村建房缺乏规划

就潘桥乡来说,全乡15个村(居)均未编制整体建设规划,没有严格的规划管制。虽部分新农村建设村曾设想进行整村规划,但是整村规划费用开支较大,遗留问题难以妥善解决,加之村民宅基地布局随意性大,规划设计落实不到位,不符合村庄规划实际,最终整村规划只能无疾而终,更别说全乡整体规划。

(二)农村建房有法不依现象严重

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房屋建设不断增多,而村民的法律意识却未能跟上,部分村民的法制观念比较淡薄,存在未批选建、少批多建、无序乱建、违法占用耕地和基本农田等现象。一户多基、超占面积现象普遍,建新不拆旧、农村人口进城不归还宅基地等,造成相当数量的农村住宅和宅基地闲置荒废,既违反集约、节约用地政策,又对耕地保护工作带来巨大压力。特别是公路沿线建房盛行,但是公路控制红线的约束不严,比如布禾公路潘桥段,按布禾线公路红线范围规定,新建房屋需距离公路中心线20米,但是近年来新建的部分房屋明显不符合这一规定,导致公路沿线房屋参差不齐。而桥硐公路沿线建房规划情况更加严峻,甚至存在房屋齐路而建现象,占用了公路两旁排水沟,一旦下雨,路面积水排不出去,严重影响过往车辆和村民出行,更是存在十分严重的安全隐患。

(三)农村建房执法困难

乡镇国土规划力量十分薄弱,国土所、规划站全部由市局收编,全乡国土三人,规划仅一人,在做好日常审批工作之余,已无更多力量用于督促建房户依照审批规范建房,市两局执法大队无力顾及农村违规建房,执法十分困难。乡镇国土和规划虽然经常下村走访了解情况,发现违法违规建设行为及时进行了制止和书面停工通知,发现少批多建、乱占规划红线的违反户及时进行整顿,但是由于执法力量薄弱,执法力度不够,一些建房户根本不听国土、规划部门的要求强行建房,而强制执法又弊端重重,容易引发矛盾纠纷,致使严重影响公共利益的违规建房现象时有发生。

(四)农村建房审批不周

农村建房审批程序存在偏颇,一些审批规定在操作过程中存在弊端。在调研的过程中,有村民提出,在审批过程中,需要邻居签字,但是一些邻里存在矛盾的在建房审批时拒不签字,而实际情况是建房户并未对邻居产生不良影响,像这种因为邻里的不和导致建房户审批无法通过,最终只能违章建房。有些村民还反映,审批过程中存在建房条件相差无几的,一户审批通过了另一户却无法通过,致使建房户对审批的公正性产生怀疑。

三、几点建议

(一)政府协调统一,完善城乡整体规划

由市政府领头,国土、规划、设计等相关部门参与,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根据农村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客观需要,兼顾农业生产实际,科学规划农村居民点的数量和用地规模,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逐步推进农村宅集居化建设。结合我市新农村建设,完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从严控制村庄用地和宅基地用地规模,分类指导,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从而有计划地改善农村生活和村容村貌。

(二)市乡村三级明确责任,齐抓共管

对全市的废旧宅基地统一进行摸底,制定详细的清理整顿方案。建立市、乡、村三级监管网络,明确工作职责,落实监管责任,加强直主管部门的执法主体作用,强化乡镇政府的监管责任,充分发挥村级组织作用。增强村级组织的管理职能,建立村级信息管理制度,确保一户一基等制度落实到位,多余或弃用的宅基地由村级组织收回宅基地使用权,严格控制宅基地面积,杜绝和减少闲置、浪费土地现象,多方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守法氛围

在常规宣传的同时,针对村民们存在疑虑的问题重点宣传,做到土地管理的政策法规家喻户晓,按照“不走形式、不走过场”的要求,真正深入到田间地头,与农民面对面开展法律宣传活动,增进农民对建房报建、规划、设计、验收等程序的认识,促使其真正重视自己房屋的法律权益、质量安全等,充分营造全民守法建房的氛围。

(四)完善审批程序,依法审批

多听取建房户的意见和建议,市局机关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相关调研,完善建房审批程序,以顺应不断发展的需求。严格按法律程序、按控规标准、按“一书两证”制度审批,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批,在审批时严把法律程序关,不仅要符合规划方面的法律规定,还要符合消防、环保、人防、地震、电力、气象等方面的法律规定。严格按照规划和控规确定的内容、建设标准、强制性标准,用地强度,认真地进行审批,凡不符合总规要求的,一律不予批准。凡从事扩建、改建、新建等建设活动,必须办理《规划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把规划管理贯穿于建设活动始终,杜绝执法不公的现象。

(五)预防为主,处罚为辅,加大违法用地查处力度

预防为主、事前防范。建立预防机制,加大农村建房管理执法力度。强化乡镇执法力量,把执法关口前移,预防违法行为的发生,针对农村建房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做好违法案件的查处工作。妥善处理好现有宅基地与建房中存在的问题。加强监管,狠刹违法占地建房风,由市政府牵头,组织国土、城建、水利、交通、房管等相关部门,对近几年农村建房进行全面登记造册。对于符合农村村民个人建房条件,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农村宅基地建房许可条件的,未办理建房手续已建房户,按程序申请补办审批手续,完善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制度。对于擅自建房,少批多占、超面积建房的,要实行“占补平衡”政策,按相关规定严格处罚,甚至可以请自来水厂、电力局等部门配合对违规建房者采取强制措施,水电不入户。对于强行抢占耕地、违法占地建房,影响很坏的典型案例,要强行拆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农民增收 要靠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043 字

+ 加入清单

农民增收 要靠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育、开发,提高农产品质量。积极推进农副产品信息中心、“农业155”和“村会协作”等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和服务体系建设,搞好省级、市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建设,推动农科教结合示范区的建设;二是加强农业标准化体系和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围绕大宗农产品及名特优农产品,制订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农业生产技术标准和检验检测标准。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加大实施农产品名牌战略力度,积极参加国家、省级优质农产品品牌和绿色食品标志的申报,积极推行优质农产品注册商标,通过品牌战略,促进名牌产品产业化,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搞好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建设。围绕“提高省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档次,壮大市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规模,发展县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数量”的目标,加快我市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建设步伐,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集中力量高档次、高标准地搞好园区的道路、水利、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特别要在提高耕地有效灌溉面积,建设防洪排涝工程等方面下功夫,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     六、要激励全民创业,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增加农民资本和经营性收入     创业是富民之基。浙江的农民之所以比较富裕,主要就是因为他们是全民创业,有一大批大大小小的老板。要从根本上促进农民增收,使农民致富,就必须尽快把生产性农民、务工性农民向经营性农民转变,把农民以劳动收入为主向资产性、经营性收人为主转变,努力走出一条让民众通过诚实劳动、艰苦创业得到更多实惠的创业发展之路。     七、加强国家对农业的扶持和保护,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政策性收入 我国农业的弱质、弱势性,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决定了它在国家宏观调控中是需要加以保护的产业。政府要在wto规则下,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1建立农业结构调整支持体系,由农户承担费用转向政府财政补贴。2建立农业收入保障体系,由农产品价格补贴转向农民直接收入补贴。3减轻农民负担,认真落实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度,开展农业用水、用电、农机服务等农业生产性项目价格和收费专项治理,对农民建房收费进行专项检查,实行涉及农民负担案件责任追究制度,坚决查处因加重农民负担引发的恶性案件和群体性事件。4对农户购买农业生产资料进行适度的政策性补贴,每年农业生产资料需求旺季,除要出台一些降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政策外,还可根据农民购买的数量给予统一直补,切实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  作者为##市供销社主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新农村有线电视管理现状调研报告[页2]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406 字

+ 加入清单

新农村有线电视管理现状调研报告

2、对乡镇有线电视站实行垂直管理

乡镇有线电视的垂直管理,可规范乡镇广播电视站各项规章制度,对收视维护费进行明确规定,人员由县广播电视局和原乡镇广播站共同组成,人事编制纳入广播电视局管理,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服务质量,实行量化管理,适应社会发展。 统一收费标准。从而形成正常的资金积累,届时,无论哪个乡镇网络出现问题将会举全局的财力、物力、人力加之维护保障,这一点是垂直管理前任何一个乡镇都无法办到的事情。

3、保障收支平衡。

由于城乡联网、旧网改造,投资过大,债务过高,偿还能力较弱,还要精打细算、艰苦奋斗,充分利用网络的资源,发挥产业的功能,增加创收力度,增强发展后劲。

4、提高队伍素质,增强服务质量。

尤其是农村广播电视站的队伍,要加强培训,提高农村有线电视从业人员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增强为广大用户服好务的本领,适应工作的需要。从而推动农村有线电视事业健康发展。

共2页,当前第2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农村法治文化建设工程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工程,全文共 1379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法治文化建设工程调研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同步实施农村法治文化建设工程。法治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于法律生活所持有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思维方式或行为方式,包括人们的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治思想、法律价值取向等。法治文化是法治的灵魂和源泉,是法治社会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要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法治文化的支撑。只有在农村基层加强法治文化的建设,才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加强农村法治文化建设已成为当前的紧迫课题

法治文化是法治建设的根本内驱力。当前,在我国加强法治文化建设,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农村法治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党的xx大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战略目标。十多年来,我国在法治建设进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也毋庸讳言,在农村现实生活中仍存在大量与法治社会相悖的现象,侵害农民合法权益的事情还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没有在全社会建立起深入人心的法治文化,则是最深层的、最根本的原因。可以说,离开了法治文化,一个国家的法治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3亿人民有9亿生活在农村,要加快依法治国进程,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加强农村法治文化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加强农村法治文化建设是基于扬弃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现实需要。

产生于小农经济基础上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从根本上来说是“人治”文化,是与现代法治观念相悖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主要特点是:重礼轻法,重德轻刑;“人治”高于“法治”;重刑轻民,重义务,轻权利等等。这些传统法律思想直到今天仍然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仍然在阻碍着我国法治的现代化进程,特别对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产生着阻碍作用。要消除传统法律文化的不良影响,就必须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进行扬弃,并借鉴国外现代法治经验和整个人类文明成果,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法治文化。

(三)加强农村法治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和谐社会,从本质上来说必然是法治社会,离开了法治的保障,和谐社会就不可能实现。农村法治文化作为和谐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内容。首先,法治文化与和谐社会的目标具有一致性。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其价值和目的就在于裁判世间纠纷、惩罚违法犯罪、维护公平正义。和谐社会追求的也是矛盾、冲突得到有效化解,使社会归于和平与安宁,所以两者在目标上具有根本的一致性。其次,法治文化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推动力。法治文化有助于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实现,有助于营造诚信友爱的社会氛围,有助于保障充满活力的新农村建设,有助于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二、当前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的现状

多年来,农村基层经过持续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法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矛盾纷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正在成为更多农民的首选,农村的法治水平正在向建设较高层次现代法治文化的方向提升。但当前农村有的地方,受自然经济长期形成的传统观念影响,法治文化的建设还相对滞后,农民的法治观念依然比较淡漠,法律在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方面还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社会法治化的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4336 字

+ 加入清单

目前,医疗卫生行业过分医疗、商业贿赂和收受“红包”等行业不正之风,已经成为了行业热点和社会焦点问题。作为基层医疗机构纪检监察部门,应不负重托,切记使命,从大局出发,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和时俱进,开拓创新。

目前,着力转职能、转方法和转作风“三转”之际,为深入提升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本身建设水平,推进纪检监察干部在医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最大程度地发挥监督职能和保障作用,紧密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现将调研情况汇报以下:

一、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基础情况

现在,我院现有基层纪检监察机构总数1个,由院长任组长,配置了纪委委员4名。

二、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存在问题

(一)综合能力素质需深入提升。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是做好纪检监察工作关键。因为纪检监察工作性质特殊性,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素质好坏直接决定着纪检监察工作效率和质量,影响着纪检监察作用发挥,所以在客观上要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要有较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纪检监察工作作为一项纪律性、独立性强工作,含有本身规律和特点,搞好专业培训,保持知识更新,是做好工作必需手段。然而,在基层纪检监察部门中,仍存在干部素质不高问题。一是理论

学习不深入。有些同志对理论学习不感爱好,学习爱好淡化,造成理论水平不高;还有干部学习不够深入,满足于一知半解,不在用心领会精神实质、研读理论原著上下功夫,造成思想水平不高,理论功底不深,处理复杂问题能力不强,业务知识上只能靠吃老本。三是业务素质不够高。有些同志政策水平不高,办案技巧掌握不够;有口头表示、文字基础功还不够强,对党纪条规等业务知识还不够熟,存在着业务能力“偏低”问题;有掌握知识不够全方面,对经济发展政策、相关法律知识、会计知识知之甚少,各级部门对纪检监察干部组织业务培训机会仍然不多,个人又不愿主动性钻研业务,造成业务知识常常得不到有效补充,知识面普遍比较窄,政策理论水平、工作思绪、方法举措等相对滞后。三是自我约束较差。有纪检监察干部混同于通常一般群众,标准不高,要求不严,行为举止不端,存在不率先遵守院规院纪,偶有工作状态涣散现象;在工作中不重视坚持标准,偶有“送人情”现象发生,这些问题存在全部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纪检监察工作开展。

(二)部门监管职能需深入发挥。第首先是体制和制度原因制约。就是对下级部门监督也要受到很多原因影响。如监察处行政职级等同于同级职能部门,对于同级职能部门监督管理工作不好开展。如医院让党办牵头调查处理很多上级部门转办、包含到其它职能部门业务投诉上访件时。第二方面是责任心不强。有在处理多种新问题、新矛盾和新困难时,常感能力不济,效果不佳。有平时忙于中心工作,放弃本职“责任田”,对本职员作虚以应付,问题发觉不了,案件查办不了,即使查办案件也存在经验不足、质量不高现象,既不能在理论上有提升,又不能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对纪检监察工作使命感、责任感不够强,对上级指示照搬照抄,缺乏开拓创新意识,对纪检监察工作关键性认识还不足,工作处于被动状态,极难主动去考虑抓纪检监察工作。第三方面为平时专职纪检监察人职员作任务繁重,有些人员认为本身工作就是得罪人伤感情,还要面临被管理人员测评或选举,所从事工作往往是“挨累不讨好”,部分秉公执纪、清廉自律纪检监察干部还常被调查对象埋怨,甚至被亲戚好友们所不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心理落差,造成了纪检监察干部思想不稳定,工作主动性不高。第四方面为部门职能外事务性工作任务较多,偶有没有法专注做好好本职员作情况。第五方面自我要求不严。第六方面工作开展有顾虑。部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畏难情绪,关键表现为:一怕得罪领导。在监督检验、查办案件时,纪检干部既担心得不到领导支持,更怕查出问题得罪领导,以后工作难以开展;二怕影响人际关系。监督上级怕遭打击报复,监督同级怕妨碍团结,监督下级怕伤和气、丢选票,影响工作和本身发展;三怕影响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怕管严了、限制多了,影响干部工作主动性,于是对可查可不查事件便不了了之。

(三)工作方法方法需深入提升。一是思想认识模糊。部分纪检监察领导干部认为自己身处执纪执法要害部门,享受监督惩处她人权利,平时不重视政治素质和思想品质培养和提升,对新时期、新形势下做好纪检监察工作关键性缺乏足够认识。二是畏难情绪需要消除。总体处理工作关系时存在人情心理。在部分同志看来,纪检监察工作是“得罪人”工作,有时为了处理好上级领导、同事、熟人、好友等诸方面关系,做纪检监察工作就“不可不认真,也不可太认真”,处理工作关系时看人脸、讲人情,不安心本职员作。

三是工作上有待创新。伴随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纪检监察工作面临着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有纪检监察领导干部却满足现实状况,固步自封,不善于研究新情况,仍凭过去习惯、经验开展工作,裹足不前,不思进取,有同志因为业务不精,对碰到新问题怎样处理更是束手无策。四是处理方法过于简单。一部分纪检监察领导干部错误地认为自己工作就是“管人”,从而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不注意工作方法现象。五是缺乏工作主动性。对纪检监察工作缺乏正确认识,存在有等、靠思想。大部分纪检监察干部普遍存在布署工作时习惯于开会安排部署工作就算完事,不能扑下身子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摸不准基层真实情况,没有集中精力静下心来思索部分深层次存在问题,对出现问题提不出有针对性对策,甚至带着框框搞调查,缺乏实际效果。

三、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关键做法

(一)重视学习教育先导作用,提升业务能力整体素质。纪检监察工作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很强工作,包含到多个领域,这就要求纪检监察干部要加强学习,提升本身素质,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一是领导干部带头学习政治理论不放松,努力提升本身理论修养和水平。根据学习计划,党委关键领导上台讲廉政课;坚持每个月学习一次,组织纪检委员和纪检干事系统学习了关键讲话精神,有针对性地学习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键文章和叙述。不停改善学习方法,改变了主持人唱“独角戏”枯燥单调学习方法,实施了“中心讲话人”制度,切实做到每组织一次学习,全部明确一个专题,联络一次实际,在思想作风上受到一次启迪。一是抓好政治理论培训。要以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为根本,以培养正确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为关键,大力开展政治理论教育,切实处理好纪检监察干部政治理想、政治信念、政治敏感性等方面存在问题,使纪检干部能一直坚定正确政治方向。二是抓好综合知识培训。要对现有纪检监察干部进行培训,建立干部定时培训机制,不仅要加强对基层纪检干部业务知识培训,还要加强对干部经济、管理、法律等方面知识培训,确保每个在职干部每十二个月就能有一次业务培训机会。三是狠抓学习优异经典不放松,激发工作主动性和主动性。在抓队伍建设中,我们深刻认识到,楷模力量是无穷,用优异经典事迹鼓舞人、感染人、激励人是加强队伍建设一个关键手段。为此,我们对各个时期、各行各业涌现出优异经典,尤其是纪检监察战线优异经典,立即组织纪检监察干部认真讨论学习,并撰写心得体会。

(二)加强学风作风思想建设,弘扬执纪监督清风正气。打铁需要本身硬。纪检监察干部既是执法者又是监督者,这就需要我们作风愈加过硬,随时随地经得起检验,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所以,必需加强纪监察干部作风建设,尤其要针对纪检监察干部在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方面存在突出问题认真加以整改。一要改善学风。要立足学以致用,从工作实际出发,不停拓展学习领域,改善学习方法,提升思想素质、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同时要在创新中学习,以创新观念、发展思绪、科学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工作。二要改善工作作风。要克服形式主义,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为基层出计划策、排忧解难;要从医院具体实际出发,在预防腐败问题上出实招、求实效;要严格实施各项纪律制度,不怕得罪人、不怕打击报复,勇于叫真、勇于碰硬,做到违纪必究、有案必查、一查到底。三要改善领导作风。好作风能够带出好队伍、好风气。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模范带头,为干部职员树立起良好楷模;要心系群众、服务群众,关心困难群众疾苦;要顾全大局、令行严禁,确保医院路线方针政策落实落实。

(三)依靠执纪监督管理载体,拓展干部队伍建设层面。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富有成效活动,是推进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有效载体。今年初,我们精心设计载体,把开展丰富多彩活动作为加强队伍建设关键举措。一是以加强队伍建设,树立良好形象为根本,前后开展了“管理责任区定时入驻轮岗制”、“监督效能绩效目标考评制”等活动。二是依据纪检监察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斗争需要,采取培训和分散自学相结合、学业务知识和相关知识相结合方法以,加强纪检监察队伍业务建设。三是经过“行风日查房”深入临床一线、走科室入病房,和群众面对面进行交流,听取她们热点、难点问题,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缩短了纪检监察干部和群众之间距离,亲密了党群、干群关系,也促进了纪检监察工作深入开展。

(四)加强本身工作能力建设,树立执纪监督良好形象。首先必需坚持标准依法办事。其次要提升修养,树立可亲、可信、可敬形象。要慎权、慎独、慎欲、慎交、慎危。要管住自己嘴,不该吃不吃;管住自己手,不准拿不拿;管住自己腿,不该去地方不去。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处事,扎扎实实工作。再次就必需要牢靠树立依纪依法办案观念,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办案规律,严格根据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不停提升依法执纪能力和水平,确保有案必查、违纪必究。最终要提升构建友好社会能力。要针对新形势下社会发展改变情况,努力提升化解社会矛盾能力、处理群众诉求能力、维护社会稳定能力,主动帮助院党总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为维护人民群众各自正当权益作出贡献。

(五)强化纪检机关保障力度,确保公平公正执纪监督。一是合理配置人员。选拔党性好、作风正、能力强、威信高干部进入纪检监察部门,优化组员年纪、知识和专业结构,增强部门整体功效和协力。二是对相关部门行风服务和廉政建设实施严格奖罚机制。

面对目前纪检监察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纪检监察干部必需和时俱进提升本身工作能力,才能担当起反腐倡廉重担。加强纪检监察干部素质,强化队伍本身作风建设,是我们处理纪检监察队伍存在问题必需路径。在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纪检监察本身建设工作中,我们坚持“正人先正己”,把“严”字一直贯穿于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每一个过程、每一个细节之中,严格落实中央各项要求和要求,清清白白做人,干洁净净干事,一直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在人民群众中树立“可亲、可敬、可信”良好形象,真正建设成为一支医疗卫生行业中规范化、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农村小学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大学,学生,乡村,小学,全文共 1219 字

+ 加入清单

大学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农村小学

实践者:

学号:

院别:xx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年级:XX级临床心理学

活动地点:x县xx乡xx小学

活动天数:14天

活动目的:熟悉农村,体验生活,通过教学及助学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

报告日期:XX年7月27日

目录

实践报告题目

调查背景

实践目的

实践内容

一.教学总结

二.数学总结

三.素质总结

四.心智发展

实践总结

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艰难求学路.教育体制

调查背景:

根据XX年暑期社会农村调查我们得知:尽管国家已经免除九年义务教育的学费,但是仍有很多贫困家庭的孩子因为拿不起食宿费而辍学在家务农,每个月仅仅40元钱就能够帮助一个孩子完成上学梦。

这个暑假我有幸参加这个团队进行为期14的支教和助学活动,通过这一活动了解孩子的学习和家庭情况。

实践目的:

熟悉农村,体验生活,通过教学及助学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对大学里所学知识进行实践,以充实暑期生活。

实践内容:

暑假里,在x县xx乡xx小学支教,在其周边贫困的乡村展开助学活动。在那里我度过了忙碌又充实、辛苦而愉快的暑假。之所以辛苦是因为我不断地从内心去学习、理解、完善工作中的新事物;之所以幸福是因为战胜困难是我不变的目标,成功的喜悦是我永恒的追求。

通过总结,我将自己从暑期实践活动中取得的收获分为以下四项:

一.教学总结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的心灵很纯净——就像一块碧玉,就像一潭清泉,就像一片绿荫。

考虑到他们心智发展程度,我采取了“玩与教相结合的方法”,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是正确的。我将教学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学时:利用多个游戏让孩子了解心理学,毕竟心理学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

第二学时:讲述若个故事让孩子从中总结道理,并让孩子们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

第三、四学时:教授歌曲《感恩的心》,引领孩子感恩社会、集体、父母、朋友、兄弟姐妹。

第五、六学时:教授歌曲《少年强》,激励孩子寻求梦想,做一个有关理想的游戏“美丽岛”,帮助孩子确定梦想,给他们鼓励。

第七、八学时:讲述有效的学习方法及怎样高效率的学习。

因为有孩子们很配合,教学进行的比较顺利。孩子们渴望学习、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聪明活泼可爱用来形容他们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了我的专业优势,把我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了实践里,巩固了我的所学,也让我体会到我储备知识的不足,回校后要加强学习。

二.助学总结

xx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它所下属的乡自然很贫困。

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直到现在还有人家在窑洞里度日,家里的平地很少,一般情况下,户主出去打工,女人留在家里种地、养孩子。

我走访的一家情况是这样的:家里现有3口人,有父亲、姐姐和妹妹,母亲因病早逝,家里背了几万元的外债,大姐已婚,二姐外出打工自己还顾不住自己,父亲先天右手有残疾,现又患有肾结石,妹妹上高二,学习成绩很棒。

在调查的过程中父亲强调说无力供养小女儿上学,想让她辍学,她死活不答应,还好孩子争气,成绩总是排名前三。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社会主义农村建设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9372 字

+ 加入清单

社会主义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摘要:农业、农村、农民这一问题是政府关心的重点,是学者研究的焦点。中国的改革第一步源起于“三农”,中国未来的成败,也必将取决于“三农”,这是显而易见的。泱泱大国,农为根本,只有“根本”的问题解决好,才是最彻底的,最有价值的,最革命的。

XX年4月,国家发改委下达了关于开展农村经济重大问题调研的指令,按照国家发改委下达的调研课题,笔者有针对性的深入湘潭县农村开展调研,并运用湘潭县县委基层办、县委政研室和湘潭县政府经研室的相关调研成果,形成了综合性调研报告。

调查结果表明: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农民增收乏力,村庄建设规划滞后和尚未建立长期投入机制,成为我国当前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四大难题。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原因是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相悖的政策失衡、体制障碍、城乡隔阂。要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目标,要做好做活五个方面的文章:

一、生产发展 用工业化的理念 实现经济重建--关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研究;

二、生活富裕 用产业化的布局 实现社会重建 --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研究;

三、乡风文明 用市场化的思维 实现制度重建 --关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

四、村容整洁用城镇化战略 实现生态重建 --关于农村环境污染研究;

五、管理民主 用科技化的手段 实现文化重建 --关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研究

近三年,中共中央制定出台了关于“三农”问题的三个一号文件,有力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XX年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六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要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XX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七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要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XX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八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要完善强化支农政策,建设现代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

难题之一: 乡村债务问题

据调查,一般规模较大的行政村年刚性支出需15万元左右,规模相对较小的行政村也不少于10万元。但目前大多数村的经济现状都不乐观。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受政策性制约,企业改制断了收入,税费改革少了收入,招商引资没了收入;二是经济发展空间小,受制于有限土地资源、资金和自然资源;三是财政转移支付入不敷出,不可预见性支出不断攀升,正常运转难以为继。村级集体往往经济薄弱、无钱办事,这成为建设新农村的突出难题。

一、乡村债务结构分析

~~县乡村两级负债总额为55161.99万元,其中乡一级负债42586.33万元,村一级负债12575.66万元,其债务结构如下:

按成因划分:a、地方上项目、办企业,造成决策失误或因管理、市场原因亏损形成的债务14992.45万元(其中乡级13814.10万元、村级1178.35万元)占27.18%。b、办福利事业、“普九”、乡镇医院和村办福利事业建设形成的债务5853.77万元(其中乡级4819.21万元。村级1034.56万元),占10.61%。c、民间高息借贷、完成各种上交任务,因本金、利息形成的村级债务3599.48万元(其中乡级2484.72万元、村级1114.76万元),占6.53%。d、如通乡镇油路、农田水利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的债务4922.01万元(其中乡级3070.66万元、村级1851.35万元),占8.92%。e、因村级财务管理混乱,干部因素形成的历史性债务1335.54万元(其中乡级968.14万元、村级367.4万元),占2.42%。f、农户欠交税费, 逐年欠款而增加形成的集体债务10640.2万元(其中乡级4659.72万元、村级5980.48万元),占19.29%。h、其它原因形成的债务13818.54万元(其中乡级12769.78万元、村级1048.76万元),占25.05%。

按债权人划分:a、欠银行、农村信用社、基金会及其他金融机构XX1.79万元(其中乡级17614.46万元、村级2517.33万元),占36.49%。b、欠乡村工程业主3418.82万元(其中乡级2755.70万元、村级663.12万元),占6.2%。c、欠乡村干部7682.6万元(其中乡干部5769.09万元、村干部1913.51万元),占13.93%。d、欠乡村教师2518.4万元(其中乡级2452.30万元、村级66.1万元),占4.57%。e、欠民间个人2568.06万元(其中乡级l537.07万元、村级1030.99万元),占4.66%。f、欠其他经济组织10881.74万元(其中乡级6049.24万元、村级4832.50万元),占19.7%。h、欠其他债权人7960.58万元(其中乡级6408.47万元、村级1552.11万元),占14.42%。

二、乡村债务成因分析

1、财源有限。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撤区并乡、农村税费改革、免征农业税等农村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村集体不再有剩余产品的分配权和经济收入的支配权,“五统三提”、农业税附加等乡村集体收入也随之消失,乡缜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大多数被取消,预算外收入锐减,乡村集体收入来源被逐渐抽空;由于人才、技术、资金、市场缺乏、企业组织化程度低等方面的先天不足,曾经红火一时的乡镇企业,在90年代纷纷破产倒闭或改制重组,每个乡镇每年几十万元乃至上百万元的企业管理费收入顿时化为乌有;1988-1993年,国家实行:划分税种、核实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管理体制,地方财政的留成比例较高,理财自主权较大,财政状况相对宽裕,而94年以后实行的分税制,地方的独享税种只有营业税、地方企业上缴利润、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小额税种,而增值税、所得税地方只分享25%、40%,地方财源严重“缩水”。

2、刚性支出居高不下。由于机构雍肿,队伍膨胀,乡村二级的工资、误工补贴,办公费、交通费等基本支出使乡村不堪重负,政策性增资只能“挂空档”。旱涝灾害、山林火灾、矿山事故等突发事件而导致的不可预算费用,使原本拮据的乡村财力更加捉襟见肘。,

3、财源流失严重。分田到户后,村级集体财产被一分而尽;撤区并乡、企业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严重;人情税、关系税、税收征管力度不够,导致税收不能按国家政策足额征收;农民增收缓慢,,农业税费收缴缺口大,尾欠收缴难度大,征收成本高;实行分税制以来,一定四年的乡镇税收任务必须无条件完成,不能完成的乡镇只能高价买税(20~30%的手续费)或高息借贷垫交;成立于1994年的农村基金会、互储会,一开始就以高息和分红疯狂吸收存款,违规大额放贷,直接威胁金融秩序,99年国家下令强行关闭时,乡镇财政向国家举债1.181亿元兑付农民存款,农村“两会”清收不仅使县、乡、村支付了巨额的清收成本,还承担了1368万元的利息债务,至今还有9000多万元的不良贷款没有收回,

4、盲目性建设投资强力扩张。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政企不分,政府办企业、政府为企业担保贷款,使乡镇不得不花巨资为企业亏损买单,为企业偿还不良贷款本息;各种达标工程、政绩工程劳民伤财,使乡村债务陡增;为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府运用行政手段组织农民发展新的生产经营项目,并和农民签订保产保利合同,项目失败后,政府不得不替农民交纳巨额学费。

5、预算约束力不强,挥霍浪费严重。乡镇人大会议上通过的财政预算报告往往是一个形式,乡镇的财政支出一是拆东墙,补西墙,毫无预算可言。二是乡镇财政支出往往是书记、乡镇长说了算,管他预算不预算,支出决策不仅脱离预算而且基本上没有民主可言、更不要说财务制度了。三是村级财务管理混乱,乡级财务账性违规违纪支出现象较为普遍,有限的乡村财力“跑、冒、滴、漏”严重,乡村债务雪球越滚越大。四是乡镇主要领导异动频繁(平均任期2年左右),在领导的潜意识中,根本就没有长远打算,大多是过日子、守摊子、找路子,希望早日脱离“苦海”,支出的随意性也就被无限放大。五是村一级的支出就更没有计划了,“到手就是财、今朝有钱今朝用,管他明天怎么过”,是大多数村干部的理财之道。

在现行的乡村绩效考核机制中,数字化强制性硬指标不少,唯独没有行政成本的考核指标,乡村干部在行政过程中,没有成本意识,从客观上助长了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个别乡村干部为了自己的仕途和声誉,不惜花公款制造虚假政绩为自己脸上贴金。在乡村财力日益拮据的状况下,办公费、交通费、通信费、公务接待费却节节攀升,大吃大喝俨然成风,公费请客送礼愈演愈烈。在公款消费上讲排场、讲档次、互相攀比,债务包袱越背越重,群众怨声载道。

三、乡村债务影响分析

巨额的乡村债务对基层组织运转、农村社会稳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1,是违法行政的重要诱因。乡村出现收支失衡后,乡村干部首先想到的是利用行政资源,巧立名目向行政相对人收取各种费用,因而,农村“三乱”久治不止;为了弥补工作经费的不足,乡村两级均热衷于违规征用土地搞建设,通过炒地皮,从中获取20-30%的收益;由于经费紧张,驱使政府机关和干部采取各种隐蔽手段经商办企业;为确保正常运转,乡村干部千方百计找门路,以项目建设为幌子,通过非正常途径,采取非正常手段,争取上级支持,以弥补工作经费不足。

2、直接影响党的执政能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沉重的债务包袱,使乡村主要领导整天处于“借新债、还旧债、躲追债”的状态下,影响了他们谋划经济发展的精力;湘潭县的干部工资只有~~市的1/2、长沙市的1/3,并且还不能按时发放。乡村干部为垫交税费、垫付工作经费,每人手里攥着几千元、上万元乃至10多万元的“白条”,兑付遥遥无期,乡村千部人心涣散、意志消沉;面对存量和增量均严重不足且强制带病超负荷运行的农村基础设施、亟待完善的社会事业公益设施,乡村二级无力改造和建设,农村公共产品供需脱节的现象更加严峻;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保障,有限的农业技术推广经费和教育经费被乡村挪用已习以为常,直接影响农业科技推广和农村基础教育。沉重的债务包袱,致使乡村二级运转困难,公共服务职能难以正常发挥,势必影响党的执政能力,同时,由于公共投入不足,也直接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农民增收致富。

3,有损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巨额的乡村债务使乡镇政府、村委会成为农村最大的债务人。对内,欠乡村干部的工资和公款私垫费用,对外,大到欠金融机构贷款、施工单位工程款,小到欠水电费、运费、餐费、办公用品费,而且在目前状况下,乡村根本不具备偿还能力,只能采取能拖就拖、能躲就躲的应对之策,社会公信度大打折扣。债主为了早日拿回欠款,无奈之下,只能无休止地纠缠乡村干部,围堵干部家门和乡村驻地、封堵学校大门、强行搬走农具和办公用品,搞得乡村干部声名狼藉,无法开展工作。

难题之二: 农民增收问题

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但受多种因素制约,农民增收依然十分困难。农民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目的,增收困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挑战。

首先是种养业增收难。农业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增收的不稳定性较大。虽然国家对农民实行了种粮补贴,但生产资料和机械作业费等持续涨价,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农民从事种养业增收困难。二是产业化带动难。近几年农业产业化有了一定发展,但农业竞争力总体还不强,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还不高,带动农民增收不明显。公司加农户和协会加农户等模式并未给农民增收带来多少实惠。公司、协会和农民之间还未真正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民几乎没有在企业或协会的二次分配中获益增收。有的地方将合作经济组织或协会作为普通企业对待,有的作为社会团体对待,还有的地方根本没有适当的名分。这种混乱局面使得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贷款、纳税、保险等诸多方面困难重重,严重妨碍其发展。三是转移性增收难。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的比例逐年增加,外出打工和就地转移的劳动力队伍庞大,但由于综合素质低,大多数劳动力仍从事着低收入的工作,技术型、技能型劳动力转移输出很少,无法获得较高收入,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受到抑制。四是政策性增收难。自XX年起,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及其附加,“一免三补”政策提高了农民的种田积极性,但农民依靠政策增收的空间也在缩小,没有更多途径。

一、农业政策执行情况

税费改革前的XX年,~~县农民的税费负担情况为:农业税28404509元、农业特产税5160000元、生猪屠宰税1352700元、乡统筹47604645元、村提留18886556元,共101408410元。人平负担98元,亩平(按计税面积计算)负担108元。一些临时性摊派和搭车收费(约30元以上/人)尚未计算在内。

XX年税费改革时,湘潭县核减一批不合理计税面积,合理确定计税产量,取消农业特产税、生猪屠宰税和“五统三提”,将农业税费门类规范为农业税和农业税附加,XX年和XX年因税费改革使农民减负约30元/亩。

XX年农业税税率由7%下调至4%,全县农业税及附加总额3304万元,人平负担31.98元,亩平负担35.30元,较XX年下降67.42%。 XX年,农业税全免,全县预计免征农业税6046.4万元,从此,农民完全从税费负担的梏桎中解放出来。

-XX年,~~县共减免农业税10116.4万元,得到了上级财政等额专项转移支付。

-XX年,~~县共下援农业税灾社减免2163.7万元,重点照顾贫困村组的农户、五保户、烈军属、残疾人、受灾群众和水库库区内的困难群众。

XX年,~~县严格执行国家政策,发放直补资金970万元,粮补资金1544.4万元,使农民直接增收2514.4万元,人均增收24.51元。

二,~XX年~~县农民收入情况

〈一〉、农民人均纯收入总量及构成的变化情况。

农民人均纯收入由XX年的2644元增加到XX年的3681元,5年内增加1037元,增长39.2%,年均递增8.62%。

—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度增长具有极大的不均衡性(XX年较1999年增长3.97%,XX年较200XX年增长5.3%,XX年较XX年增长5.7%,XX年较XX年增长7.5%,XX年较XX年增长16.3%)。5年中,农民收入虽稳步上升,但有四年的年间增速低于8.62%的年均增速;其增长规律具有较强的阶段性和明显的跳跃性,前四年为低速期,年均增速仅6.17,XX年为快速增长期,较XX年增加516元。增长16.3,首次超过城镇居民纯收入增返5.3个百分点。若没有XX年的高速增长支撑,就不可能实现8.62%的年均增速。

5年间,农民纯收入的构成基本稳定。家庭经营收入占60.78%,5年间的增减幅度稳定在58—2.5%之间;工资性收入占36.19%,5年间的增减幅度稳定在34.3~38.9%之间;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仅占0.87%、2.16%。湘潭县XX年农业总产值44.3亿元,农业增加值25.21亿元,粮食种植面积187.4万亩,粮食总产量85.72万吨,出栏牲猪234.49万头,农民人均纯收入3681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6%、8.5%、17.3%、14.7%、8.4%、16.3%。以上数据显示,随着一系列以“多予、少取、放活”为核心的支农扶农政策的颁布实施,农业和农村取得了多年以来难得一见的好形势,粮食生产在短期内实现了恢复性增长,农产品全面丰收,农业效益明显提高,特别是农民收入增幅首次超过城镇居民,成为国家宏观调控下,县域经济特别是农业大县县域经济的最大亮点之一。

〈二〉、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特点

1、农民收入的增长仍然依赖于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收入来源渠道依然狭窄。

2、农民收入增长与国家政策紧密相连,XX年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主要是政策效应。免征农业税不仅使农民减轻了负担,更重要的是从源头根治了农村乱收费的痼疾,使各种巧立名目的搭车收费失去其依附的载休,广大农民群众可谓欢呼雀跃,拍手称快。直补、良补给了农民一条稳定的政策性增收渠道,减负和增收使农民在长期的“高负低收”的恶性循环下解脱出来。

3、较长时期内农民收入增速一直低位徘徊。以~XX年为例,年均增速仅8.62%,其中,XX年较1999年仅增长3.97%,XX年增长5.3%,XX年增长5.7%。扣除物价上涨因素,~XX年的农民收入增长处于停滞和负增长状态。

4、农民收入的内部分化日趋加剧。XX年,我们调查了8个乡镇20个村50户农户的收入情况,户均收入8400元,其中年收入10000元以上的17户,占34%;年收入在5000~10000元的26户,占52%;年收入1000~5000元的5户,占10%;年收入1000元以下的2户,占4%。

三、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

1、农民增收的空间非常有限。1998年以来,农民收入持续低迷的原因除政策等因素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经历了10多年的家庭经营后,农村生产力、单位土地面积的生产效率已经发挥到了极至,在新的经济体制、产业格局、生产经营模式没有出现以前,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必然进入“休眠期”。XX年的增产、增收、增效缘于政策好、市场旺、人努力、天帮忙,政策的引扶效应和市场的刺激效应又一次发挥到了极至,要保持XX年的良好发展态势已属不易,要谋求新的发展和突破,难度可想而知。

XX年,农作物产量和价格也接近峰值,依靠提高单产和市场涨价增收显然“内存”严重不足。在世界农产品生产与贸易不断集中、全球农产品贸易的垄断性经营、发达国家对农产品进行巨额补内贴并对其他国家的农产品进口设置绿色壁垒的国际背景下,中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强。

XX年,我国农产品的平均关税从45%下降到17%,许多农产品的关税普遍下调20—30%,国际农产品在中国的市场价格也将下降20—30%,农产品价格回落的压力越来越大。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已经无法经受国际国内大市场的冲击,国内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企业面临新的考验和挑战。

进入鸡年,农产品价格就遭遇“寒潮”,首先是稻谷价格比XX年下跌5~8元/50kg,接着是4月下旬~5月下旬的牲猪价格直线下跌,良杂猪由去年的10.2元/kg跌至8.4元/kg ,良良猪由去年的11元/kg跌至8.4元/kg,在经历了一个月的低价运行后,牲猪价格才触底反弹,小幅上扬,但仍然没有恢复到XX年的价格水平。工资收入己成为农民收入的“创业板”。受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和就业机会相对较多的影响,尤其是城镇建筑业、制造业等对农民工需求大的产业增长强劲,民工外出务工寻找工作的机会相对较多。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将为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提供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估计在近几年,工资性收入会成为农民收入增长最主要的贡献因子。但,从发展的角度看,劳务经济也面临诸多制约,一是竞争越来越激烈。全国共有农村劳动力42亿,农业自身的劳动力需求只有1.7亿,尚有3.1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加上城镇下岗失业工人和新增就业人员,城市的承载能力相对有限。二是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少。三是劳动力的供大于求,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体力型务工人员的薪金待遇会越来越低。四是湘潭县的劳务经济至今是一种自发经济,管理松散,组织化程度低,若不引起高度重视,就有可能失去部分劳务输出市场。

2、农民增收的风险性系数大。农村是一个庞大的“露天工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农民是“靠天讨吃”。目前,我国尚末建立农业风险救助机制,一遇自然灾害,农民就只能望天兴叹。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实现了超常规的快速发展,资源、环境压力也与日俱增。众所周知,过度开发和盲目扩张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水士流失、生态失衡、资源紧缺必然导致气候的反常,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农民增收的风险系数也就不断放大。

3、农民增收的自主性非常有限。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受思想观念、认知水平的限制,农民死抱自己的一亩三分自留地不放,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土地浪转机制难以形成,产业结构调整步履艰难。作田、养猪、打工不可能使农民收入出现量的飞跃和质的变化,增收动力明显不足。

农产品价格是农业的“晴雨表”,农资价格又是农业的“风向标”,农民对“二价”只能无条件的被动接受,农民增收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今天以来,农产品价格有较大幅度的下跌,农资价格却一路飚升,尿素零售价(下同)1950元/吨,同比(下同)上涨14.9%;钾肥2200元/吨,上涨29.4%;碳胺540元/吨,上涨17.4%;复合肥1050元/吨,上涨32.9%;种子9元/kg,上涨28.6%;农地膜14元/kg,上涨4%;抛秧盘0.65元/块,上涨160%;农药的平均涨幅也在20%以上。因农资涨价,农民种田成本增加50元以上/亩。按XX年湘潭县“二补一免”55.72元/人计算,政策给农民带来的收益被农资涨价全额抵消。

受煤、电、油、运紧张和原材料涨价等因素的影响,农资价格上涨有其客观原因。但透过涨价现象还是可以发现一些不可忽视的深层次的问题。一是近年来,舆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宣传有失偏颇。农业和农村经济刚有转机和起色,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把农村形势说得天花乱坠,片面宣传和夸大成就,对仍在存在的各种问题或是忽略不计,或是轻描淡定,给人以“三农”问题已经解决,农民已经富裕的舆论误导,各行各业,特别是农资生产商和经销商也就争先恐后来分“蛋糕”,为农资涨价埋下伏笔。二是农民对农资生产成本、进零差率等生产经营信息全然不和,涨不涨价、为什么涨价、涨多少,全是生产企业和经销商的一面之词。三是国家在农业生产资料的“产前”补贴方面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投入大量资金,但真正的“好处”往往落到了生产企业和经销商手中,他们一方面享受国家的行业政策优惠,一方面叫苦不迭,大呼亏本经营,一次又一次提高农资市场价格,最终受“挤榨”的还是农民。

难题之三:村镇规划问题

一、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情况

二、98年以来建设的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当前存在的问题

难题之四:投入机制问题

1,金融资源流失严重,经济发展受资金“瓶颈”制约

2、上学难、看病难、贷款难,打官司难。

主要原因:政策失衡、体制障碍、城乡隔阂

原因之一:生产经营模式落后,产业科技含量不高。

原因之二:基础设施薄弱,综合生产能力脆弱。

原因之三:乡镇机构雍肿,干部队伍庞大。

表现之四:乡村两级经费紧张,基层组织运转困难。

原因之五:党群关系疏离、干群关系紧张。

原因之六:社会保障体系严重缺失 劳务输出引发社会问题

生产发展 用工业化的理念 实现经济重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2738 字

+ 加入清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出发做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安排,是持续数十年、惠及数亿农民、全面提升我国现代化整体水平的一项重大而又艰巨的历史任务。近年来,我乡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新农村建设方针,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来支持,新农村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为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切实推动龙观新农村建设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我们对目前新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一、新村建设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做法

1、领导重视,落实到位,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应该说,我乡地处偏僻,开展新村建设总体存在经济薄弱,群众实力不足等种种困难,但是由于乡党委政府对新村建设的高度重视,思想认识统一,决策坚决果断,新村建设才得以顺利开展。在建设过程中,按照领导、责任、指导、政策“四到位”的要求,各村成立了自己的新村办,直接负责开展新村建设工作。同时,根据区里相关政策,乡里制定出相应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由有关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通过统一部署、统一检查,做到有目标、有措施、有考核,切实保证了新村建设的顺利实施。

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是推动新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在开展新村建设过程中,做到规划先行、分期实施、全面推进,在一定层面上改变了以往农村人畜混居、杂乱无章的面貌。各个村在规划上突出根据自身特色,力求层次和造型的多样性,发展别墅与多层住房,新村建设的档次和水平不断提高。在全乡总体规划的指引下,山下村率先完成新村建设,百姓分到新房;李岙新村建设全面推进,目前已建至二层,大路新村建设也即将启动。龙峰、雪岙、龙谷等村正在根据本村实际,进一步的修订完善新村建设规划,准备新村改造。

3、立足实际,典型示范,是推动新村建设的有效办法。在新村建设中根据实际,量力而行,不在速度、规模、标准、方式上搞“一个模式”,而是结合各村的资源情况、农民的经济实力,扎实、有序地开展新村建设。同时还注重发挥典型的示范辐射作用,通过典型引路、分类指导,保证新村建设按照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分类实施,稳步推进。如山下村以全拆全建的模式,建成了欧式风格的住宅,整个新村风格统一,设施完善,树立了新村建设的典型。

二、新村建设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资金缺乏是旧村改造的制约因素。新村建设基础设施配套资金大多靠地方财政投入,而乡村两级财力有限,捉襟见肘。以大路村为例,群众对新村改造愿望强烈,今年作为整村拆建启动村,前期土地征用和苗木赔偿已支付300多万元,初步估计前期资金缺口200多万元。其他的几个即将启动的村,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类似的问题。

2、土地指标不足是旧村改造的瓶颈因素。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偏重于城市建设,对新农村建设预留的用地空间明显不足,较多的行政村几乎无建设留用地和代置换地。很多村群众有强烈的旧村改造意愿,但打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一对照,就知道新房子没办法着地,由于宅基地有限,根本找不到集中安置的建设留用地或代置换地。以实施整村拆建的李岙村为例,村庄原宅基地74.2亩,且无土地指标覆盖,需原地安置基础户232户、无房户54户、大龄青年52户,合计338户。规划设计低层联排216套,多层90套,缺口较大。而大龄青年解困房尚需乡统一部分安排,占用土地指标。

3、群众思想认识不强是影响旧村改造的现实问题。旧村改造是一件惠及千家万户的好事,但由于该项工作涉及全体村民的切身利益,受传统生活模式、生活习惯的影响,加上现实生活条件的制约,部分村民怕负债建设。另外,个别群众的诉求与整体利益的矛盾问题。当前,城市化进程加速,许许多多的被征地农民、由于房屋拆迁、土地征用,出现一夜暴富的现象;也有的由于涉及重点工程、重要项目,由于要赶进度,导致有出现向被征地农民妥协事情,从而给人以“当钉子户有便宜赚”的错觉。我们当前在开展的新村建设过程中,致使个别群众漫天要价,影响推进速度、影响整体面貌。

三、加快农村新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与对策建议

旧村改造是我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将继续按照“梯次推进、全面提升”的要求, 推进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工程,不断加快我乡新农村建设步伐。

1、立足各村实际,合理选择改造模式。因村施策,分类推进,避免“一刀切”,千篇一律。对于规划不规范、村庄布局混乱,居住偏远、人口稀少的高山村,实行整村搬迁、集中建设的方式进行改造,开辟新的居民点;对于村庄布局基本合理、宅院建设比较整齐的,主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庭院改造,因户制宜,改造宅院、更换街门、翻新院墙,逐年逐户改造,达到旧村改造标准;对于村庄布局合理、宅院建设整齐,但基础设施不配套的要进行设施改建,健全农村社区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村庄建设整体水平。

2、拓宽渠道,破解资金难题。一方面,要用足政策,整合资金,形成推进旧村改造的合力。在实施过程中,要用足用好现有政策,按照相关法规进行规划、实施。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建立以村民建房投资为主体,村集体投入基础设施为配套,财政投入为扶持的旧村改造投资机制。目前,对于农村建设的各项政策及资金扶持较多,这些政策的出台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如果整合利用这些政策和资金用于旧村改造,对旧村改造的推动作用会更加显著。另一方面,积极发展村级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大力开展脱贫帮扶工作,不仅向农业内部挖潜,还要向非农产业拓展。集中山林土地,搞规模农业,逐步把坡地和山林改成经济林,壮大村集体经济。继续抓好千亩桂花园和农业精品园建设,大力引进效益农业投资。农技部门及时输送科技种植技术,提高品质和产率,同时创造条件帮助解决销售渠道,切实帮助农民增收。

3、整合土地,给予政策支持。根据我们的国情以及土地法律法规精神,用地紧张的局面将长期存在,旧村改造用地问题,要从改革入手,制定相应政策,扩大增量、盘活存量、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开源与挖潜并重,加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改革力度。在坚持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的原则下,依法盘活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一是出台优惠政策,缩并用地规模,达到节约、保护耕地目的;二是推行多层公寓,缓解了建设用地紧张的矛盾;三是完善奖惩措施,对村民自愿腾退宅基地或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购买空闲住宅的,应制定政策予以奖励或补助。

4、强化管理,巩固改造成效。乡村两级要加强对旧村改造、新村建设设施配套等工作的监督管理,不得随意变更规划设计,工程实施要坚持一管到底,严禁违章、违禁建筑和“闯红线”施工,坚决避免旧村改造过程中形成新的“肠梗阻”。同时,要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全面推行农户门前环境卫生责任制和街头巷尾卫生保洁员制度等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监管机制,巩固提高改造成效,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农村金融服务十三五规划问题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金融,服务,全文共 4084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金融服务十三五规划问题调研报告范文2019

而目前,由于农村金融的困境日益凸显,农村金融服务落后,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 “瓶颈”,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掣肘因素。因此,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强化“三农”金融服务,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破解的难题。

一、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个健康、完整的金融体系对于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是不可缺少的。在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投入是资金投入的主渠道。而现有金融体系在为农村服务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农村金融机构退位,服务功能弱化。由于农村经济货币程度较低,农村金融赖以生存的微观经济基础脆弱,正规金融因农村的比较弱势而选择“自我纠正”,国有商业银行大量退出农村市场,导致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下降,农村金融出现“空洞化”和边缘化。首先是政策性金融缺位。对农业发展银行实行“独立核算、自主保本经营、企业化管理”与其承担的农村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存在一定的矛盾。农发行为我国目前唯一的政策性农业金融机构,业务范围太窄,主要负责粮棉油收购、储运等环节的资金提供,农业发展急需的其他贷款业务基本没有涉足,在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后又将面临业务严重萎缩的问题,没有真正起到支持农业开发的作用。其次,农业银行支农功能“边缘化”。随着农行商业化改革的深入,其“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的经营原则与农业生产的“高风险性、分散性、波动性、长期性”向背离,农业银行将农业资金从以农业为主转为以工商业并举,竞争视角从农村转向城市,使得贷款业务逐渐离“农”。再次,农村信用社支农有限。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中占主导地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村、农业、农民发展经济的资金需要,较好地支持了农村经济发展,但由于受自身经营规模和经营体制所限,其资金供给总量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存在“农信难为农”的严重问题。

2.信贷管理制度存在缺陷,农民很难取得贷款。为防范贷款风险,面对农村贷款规定较为苛刻的条件。大部分农民贷款因提供不出相应的质押、抵押及不动产等担保而与农贷失之交臂;另外,由于农村贷款期限、结构、金额等方面设计与农村资金需求特点不相适应。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渐深入,农业走向产业化、现代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周期长,而现实的贷款产品金额偏小,期限一般为1年,与农村经济发展需求信息不对称;此外,浮动贷款利率制度使农民承受能力严重受挫。实行浮动利率制度后,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处于垄断地位,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对贷款一律实行上浮,在相当程度上加重了农户的利息负担。

3.农村金融服务环境较差,金融生态断裂。由于社会信用环境差,借款人信用观念淡薄,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时有发生,制约了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入;农村信用体系尚不完善,金融机构考察其财务状况和信贷条件较为困难,同时贷款需求总体缺少有效的担保、抵押,使农业地区需求量大、亟须支持的大额农户、个体公商户贷款、民营企业贷款、小城镇建设贷款、水利建设贷款等难以形成需求。另外,农户信用信息数据库尚未建立,农户信用信息处于零散分布状况。

4.民间借贷缺乏规范,金融风险加大。民间借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但良莠不齐,同时,也加大了农民的负担和农村金融风险。由于对民间借贷缺乏有效的社会监督和正确引导,其风险、隐患日益凸现,由此引发的经济纠纷呈上升态势,间接殃及社会稳定;另外,民间借贷不规范,无借据、合同,缺乏担保,隐蔽性强,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坑蒙拐骗在所难免,甚至引发刑事案件;民间借贷利率一般高于同档次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风险集中,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此外,影响金融宏观调控。民间借贷活动在高利率的吸引下,易诱发大量资金以现金形式流出金融机构,加大现金“体外循环”,造成金融信息失真,干扰央行对社会信贷总量的监测。民间借贷投向具有一定的趋利性、盲目性,资金流向与国家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不能配套,使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落实效果不佳。

5.农业保障体系存在许多障碍。农业保险机构运行障碍主要表现有:保险基金规模较小,政策性农业保险与商业性保险项目界定模糊,农业险种划分及其保费标准正在探索中,理赔及风险补偿机制建立滞后,贴农、为农保险制度不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组织规模偏小,经营行为不规范;担保机构与协作银行关系不顺,行业自律以及监管不到位,风险及补赔机制尚不健全。

二、改革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建议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要求下,现行农村金融体系需要积极地进行变革和创新,适应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广大农户、乡村企业多样化、多层次金融需求

特点,积极构建以合作金融为主体,政策性金融、商业金融和非正规金融有机结合的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监管有力、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形成有效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金融合力。

1.构筑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金融生态环境。要建立起政府主导、横向联动和金融服务“三位一体”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机制,并构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状况综合评价体系,加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评价和监测,对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进行量化考核,并不断健全金融生态环境法律基础,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的外部生存环境。首先,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良好的信用环境是一种无形资产,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融资成本,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政府和金融机构应健全信用文化,广泛开展诚信宣传,强化农户诚信教育,培育农户的信用道德和信用精神,提高农户的信用素质。政府采用补助的形式开展对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培训,强化新型农民整体素质。另外,深化农村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晰产权关系,完善内部治理制度,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使企业真正成为合格的农村市场主体。尽快建设和健全企业和个人的诚信系统,加快诚信立法,实现银行、政府、执法部门间的社会信用信息数据互连互通,提高社会信用信息的共享程度。运用法律、制度、行政和经济手段,健全信息披露制度,规范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信评估等诚信机构,提升其公信力。建立农村信用的激励和惩戒机制,完善企业市场竞争和退出的公平环境,创造农村金融生态良性发展的诚信环境。其次,转换地方政府职能。政府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政府要加强对创建金融生态环境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指定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整体规划、目标、任务以及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切实转换服务理念,强化农村服务意识,严格依法行政,提高政务质量和效率。结合当地农村经济金融状况,加快支农金融相关的制度建设,并保证规章制度的完善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以有效保护农村投资者、存款者的合法权利。再次,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与支持力度。财政是农村金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支撑。构筑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金融生态环境需要以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农业产业环境,投资环境和农村经济的运行质量。加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满足农村金融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农村金融生态比城市金融生态相对脆弱,因此,需要加强国家财政与政策性金融对周期长、资金需求大的项目支持力度。同时,需要积极探索工业反哺农业,促进新农村经济发展的可行途径与制度设计。

2.加快法律制定,为农村金融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农村金融立法应循序渐进,平稳推进。应重点制定农业投资法、农村合作金融法和农业保险法等专门法律,为农村金融体系的运行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使之有能力和动力进行金融制度创新。首先,制定农业投资法。制定农业投资法,使国家对农业的投入法律化,通过立法规定中央、地方、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对农业的投资比例及相应的责任。另外,农业投资法在法律上要规定对农业贷款实行优惠利率,中央银行对农业银行的再贷款利率和再贴现利率应低于城市的商业银行,以调整其级差收益。同时,建立农业信贷国家财政补贴制,以补偿因低息贷款而造成的损失,走农村金融 “以农养农,国家保护”的路子。此外,农业银行在完成上交存款准备金后,多存可以多贷,但必须明确年度农业信贷的结构比例和投入时期。其次,制定农村合作金融法。尽快制定农村合作金融法及配套的法规,给农村合作金融以应有的法律保护。在农村合作金融法律中,要对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产权组织形式、融资渠道、经营机制、管理模式、运营规则、职能作用等做出明确规定。根据农村发展的实际,在资金、利率、税收等政策方面给予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以优惠政策,并用法律形式予以规范。在立法中应对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性质、经营目标、经营业务、权利义务、与政府的关系等内容做出规定。这样既可以为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法律的依据、规范和保障,又可以规范农村合作金融市场,为农村合作金融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法律基础。再次,制定农业保险法。加快农业保险的立法,从法律上明确政府、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从政策和财政上予以支持,建立起确保农业持续发展和农村长期稳定的保障机制。在农业保险法中,要明确农业保险的实施范围和实施方式。扩大农业保险的实施范围,农业保险应包括农作物的耕种、收获后储藏、加工及其运输的保险,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财产的保险,从事农业生产的人身保险及各种手工艺和家庭产品的保险等。另外,要明确政府在农业保险中应发挥的作用。进行保费补贴,根据农业保险发展的需要和我国财力,规定保费补贴的参考比率;进行费用补贴,借鉴发达国家发展农业保险的成功经验,由政府对农业保险的经营费用进行补贴。实行某些优惠政策,对农业保险公司及其分支机构经营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免税,对其经营的商业保险业务则降低税率,对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也实行免税;对农业保险的投保人提供贷款担保或对向投保者提供低息农业贷款的金融机构给予利息补贴。另外,要逐步建立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组织制度体系。根据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实际需要,农业保险的组织形式应多样化,包括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地方性农业保险公司、商业性保险公司、农业保险合作组织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关于乡村级别财务管理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财务,全文共 1418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乡村级别财务管理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乡十分重视农村财务管理,把它视作密切党群关系,促进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廉政建设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各种矛盾和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农村财务管理仍然比较薄弱。最近,根据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领导带题调研要求,组织财政所、纪委等部门人员对我乡村级财务管理进行调研。

一、当前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第七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村主任离任审计中发现,当前我乡村级财务管理突出以下问题。

1、财务制度不完善。有的村没有制订财务管理制度,有的村财务管理制度与现行实际情况不适应、不配套,出现脱节,有的村虽有财务管理制度,但缺乏资金收入、使用及效益措施,导致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健全、规范,接受群众监督乏力。村干部往往都掌握有一定的经济大权,既管钱又用钱,收不入账,公款私存私用。有些村随意借村集体收入,借钱后给一张白条,有的甚至连白条也不给,不断出现违纪现象。

2、账薄设置不规范。一些村会计各自为阵,会计科目随意设置,记帐方法不统一,账账不符、账款不符、账实不符、有账无证、有证无账现象较为普遍,有些村资金来源、资金占用和专项支出等项目记录不全。因没有完整的财务记录,既不能进行规范的账务处理和全面反映本村的财务活动状况,也不利于财务公开和财务监督。

3、会计手续不齐全。有的村财务原始凭证不规范,无经手人,无证明人,无事由,无审批人签字。一些出纳收付款后不及时记账,仅凭脑子记忆,甚至凭印象自制凭证,盘点库存时,现金不是多就是少。

4、凭证审核不严格。财务开支本应由分管领导“一支笔”审批,而有的村支书签、主任也签,签批不问清红皂白,来者不拒,明知超标准或开支范围不合规,因怕得罪人,故意大开“绿灯”。

5、财务收支无预算。有相当部分村年初资金收支无计划,往往是有钱乱花,无钱借花,拆东墙补西墙,寅吃卯粮,结果是年终决算一片“红”。

6、会计档案不健全。许多村根本没有村级档案室,会计档案资料无法集中管理,会计资料只好长期放于会计或出纳家中。一些会计人员不按规定装订发票,年终将帐本和单据用报纸一包,随便乱丢。换届后干部变动时不办理移交手续,各管各的“包包账”,造成账簿和凭证丢失、鼠咬、虫蚀和霉烂。

7、资金使用不合法。有的请客送礼,有的公款旅游,有的滥发实物、补贴、资金,甚至还存在着干部挪用、侵占公款的现象。特别是一些经济状况较差或较好的村,问题尤为突出,支出结构既不合理也不合法。

8、会计队伍不稳定。有的财会人员工作一段时间后选为村干部,有的不愿挂个会计把自己捆在家里,而外出打工不愿从事会计工作。加之村会计一般随主要干部变动而变动,一任书记,一任会计,变更频繁。且相当一部分村财务会员文化水平低,知识面窄,业务素质差,缺乏科学的财务管理知识和综合分析核算能力,因而在实际操作中漏洞百出,难以起到监督管理财务的作用。

二、村级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基本原因

通过调查分析,导致村级财务管理混乱的症结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忽视财务管理。一些村负责人头脑中没有财务管理这根弦。一是工作忙无暇顾及;二是对财务管理认识不清;三是怕管紧了不好“办事”。因而,对农村财务管理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滋生和助长了某些违法乱纪行为。

2、制约措施乏力。村级民主理财小组和监督小组形同虚设,组长多数有支部书记或者村委会主任兼任,群众对此意见很大,挫伤了群众民主理财的积极性,客观上助长了部分人员违法乱纪的侥幸心理。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