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心得(汇编20篇)

浏览

7355

范文

297

感动中国2024年度聂海胜事迹心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1175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打破“个子小跑不快”的说法,宁教练为苏炳添制定了针对性的训练方案。

安心留下来的苏炳添,在宁教练的系统训练中受益匪浅,也增加了他的自信心。

苏炳添骨子里有股不服输的劲,他明白自己的短板所在,总是认真完成教练的每一个训练方案,无论多苦从不喊累。

他对自己的饮食也很严苛,家庭聚会中,他不吃猪肉、不喝酒,甚至连饮料都不会喝。

他的自律和坚持,成为他人生路上的法宝,也为日后他成为亚洲飞人做好铺垫。

经过正规训练后的苏炳添,虽然伤痛不断,但他的成绩突飞猛进。

20__年,苏炳添在学校的推荐下参加了广东省运动会,这个不是专业运动员的选手,竟然以比冠军落后0.01秒的成绩,夺得比赛亚军!

这个成绩让广东省田径队的教练们大吃一惊,也为苏炳添进入省队铺就了一条阳光大道。

省队中高手如云,苏炳添先前的优势不知什么原因,一直没有发挥出来,训练成绩一直在中游徘徊。

成绩出不来,再加上日渐增长的年龄,苏炳添又一次产生了动摇,他怀疑自己的短板可能真的阻挡了短跑事业的发展。

眼看苏炳添的运动生涯又要画上句号,是队友的一句话让他再次燃起向前奔跑的斗志:

把目标定得低一点,每次就要求自己提高0.01秒,每年进步几个0.01秒,那夺冠不就在眼前吗?

为了0.01秒的突破,苏炳添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在训练上,他除了在训练场上,基本上没有任何娱乐生活,不抽烟不喝酒,每天10点准时上床休息。

如此自律的生活,在瞬息万变的世界里,很是难能可贵。

努力付出的结果,是收获一枚枚象征荣誉的奖牌:20__年,苏炳添在国内外比赛中,累计获得11枚金牌。

金牌代表着苏炳添的进步和实力,一年后,他走进国家队的大门,这个农村娃终于凭借着自己的实力一步步走向田径运动的最高殿堂。

国家队有着全国最顶级的训练方案、设备和教练,苏炳添在这里还有着自己远大的目标,希望可以将成绩提高到9秒。

百米9秒是个什么概念?全球能跑出这个成绩的,只有区区几十人,亚洲至今还没有人能达到这个成绩。

9秒不仅是苏炳添的心愿,更是国家队的目标,为了让自己的运动员积累更多的国际大赛经验。

国家队斥巨资将运动员送出国参赛,与此同时还请来国际上享有盛誉的田径教练来为运动员训练,这其中就有苏炳添的教练兰迪。

针对苏炳添的短板,兰迪进行了大量的数据分析,调整了他跑步时的整体节奏,对他整个身体机能进行了解并改善,加强他的爆发力。

20__年,经过苦练后,苏炳添征战国际田联钻石联赛,赛场上他以0.01秒之差,打破张培萌保持的10秒00成绩,成为第一位在百米赛道冲破10秒大关的亚洲运动员,这次比赛也被人们称为苏炳添的成名之战。

继此之后,苏炳添的职业生涯像是被命运打开了好运之门:

他两次闯进世锦赛决赛,与短跑名将博尔特这样的体育巨星同场竞技,就连亚洲人难于突破的9秒成绩,苏炳添也轻易打破,还多次在国际比赛创下9秒92、9秒91的亚洲纪录,成为国际著名运动员。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国女排事迹心得体会800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1031 字

+ 加入清单

“不去解救,他很有可能被洪水冲走”

入汛以来, 合肥市的降雨量是常年的3倍,突破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极值,而庐江县的降雨量,更是达到了1011毫米,各大水库超警戒水位,多条河流超保证水位,汛情十分严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7月22日,百年一遇的洪水,让巢湖超历史最高水位,附近多处圩坝随时都可能溃口,尤其是顶托支流白石天河水位更是达到了13.56米。

当天,防洪大堤处传来几声巨响,洪水像脱缰的野马冲开缺口,石大圩决口了!

洪水四处肆虐,没过多久,5.8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已是一片_,周边4个行政村被淹。

同大镇危急!

接到县防汛救灾指挥部的指令后,已在抗洪抢险一线连续奋战了好几个昼夜的陈陆,迅速集结队伍,携带好救生装备,驾驶4艘橡皮艇火速奔赴现场,向着灾情最严重的地方出发。

在同大镇连河村,他们成功救出2名被困群众后,陈陆得知村内还有1名残疾群众被困,急需救援。

“不去解救,他很有可能被洪水冲走”,陈陆顾不上休息,拖着疲惫的身躯,再次登艇出发,救人、再救人……

大队长方锐看到陈陆神情疲倦,立即上前阻止,劝他休息一会,不要再上艇了。但陈陆坚持说:“这片水域情况,我熟悉,水性也好,你们去,我放心不下”。

水势越来越猛,陈陆带领队员和蓝天救援队组成编队共同完成任务。

更要命的是,决口处面积再次扩大,水流更加湍急。就在他们的橡皮艇驶过连河村村委会附近时,急速的水流导致水位落差一下子从40公分猛涨到了3米多。

险情,让人始料未及。

“掉头、快掉头!稳住、快稳住!”千钧一发之际,陈陆连声吼道。这也是陈陆留下的最后一句话。话音刚落,他们乘坐的橡皮艇猛然侧翻,艇上5人全部卷入汹涌湍急的洪流中。

面对突发的危情,正是陈陆打了头阵,提前预警,后面的蓝天救援队才得以及时调转艇头,避免了翻艇的悲剧。

被洪水打懵的消防员李俊杰,在落水后还隐约看到了陈陆的身影,当他用力浮出水面后,却只看到另一名战友常青,两人用尽全身力气,摸到了艇舷的尼龙绳并死死地抓住。

等李俊杰凭感觉下意识去抓陈陆时,就见一个激浪突然劈头而来,巨浪过后,再也没看到陈陆的身影。放眼望去,肆虐的洪水冲出一片_。

常青、李俊杰、李顺3名指战员侥幸脱险,但陈陆和村干部王松,却被汹涌的激流卷走失联。

经过49个小时不间断地搜寻,直到7月24日13时50分,在距离落水点下游2.3公里处,陈陆的遗体才被找到……

7月26日,共青团安徽省委、安徽省青联追授陈陆同志“安徽五四青年奖章”。

目前,救援队伍仍在继续搜寻另一名失联人员王松。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陈陆感人事迹学习心得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人事,全文共 1614 字

+ 加入清单

量子力学的世界级大师塞林格教授曾经这样评价过他的一名中国学生:“你的努力,不仅是为自己,更是为国家!”数年后,这名中国学生的确没有辜负导师的期许,他带领团队在中国建立起世界领先的量子光学实验室,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世界首次”。他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同爱因斯坦建立的相对论、伦琴发现的X射线等影响世界的重要发现一起,被评选为“百年物理学21篇经典论文”。

这个人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

从事量子通信研究的十余载,潘建伟的团队先后六次斩获“国际物理学领域十项重大突破”,并以“多光子纠缠及干涉度量”的研究成果问鼎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头顶着众多耀眼的光环,在普通人眼中,潘建伟就是“神”一样的存在!

但是“潘神”在扮演著名科学家这一角色的同时,也是一名老师、一个父亲。那么走下“神坛”的潘建伟又是怎样的人呢?

一、“潘神”的学生培养之道

潘建伟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作为一名导师,他对于学生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甚至可以说是苛刻的。潘建伟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非常注重细节的把握。

比如在实验室中,他就要求学生们一定要把实验仪器摆放整齐,实验环境应当是规整有序的。

潘建伟介绍说,这样严格的要求其实是受他本人在奥地利留学经历的影响,所以在他的团队中,“整齐”是必不可少的关键词。

此外,在撰写科研论文的过程中,潘建伟的“苛刻”更是展露无遗。他会逐字逐句的审阅学生的论文,不仅在科学逻辑上把关,语句的通顺程度和表达内涵他也要仔细斟酌。虽然潘建伟的工作异常繁忙,但还是会花费大量的精力为学生修改论文。

不同于一般的导师,潘建伟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出国深造,有的长达五年甚至更久。潘建伟解释说,如果好的苗子仅仅只在我们团队这片泥土里生长,那么它只能汲取某一种营养,只有在不同的环境中学习到不同的知识,才能够实现整个团队的进步。这种发展式的培养之道让潘建伟的团队始终充满活力,并且各种专业背景的团队成员让潘建伟的团队拥有着独特的优势,可以完成世界上其他单独小组无法完成的任务。

二、科学家不为人知的温柔

对待科研一丝不苟,但是在教育孩子方面,潘建伟就显露出作为一个慈爱父亲的柔软。作为世界知名科学家,潘建伟在孩子面前却是一个爱编故事的和蔼父亲。

潘建伟在谈到教育孩子的问题时提到,自己平时工作繁忙与孩子交流的时间比较少,为此感到惭愧,但是只要有时间他就会讲床头故事给孩子们听。虽然是物理学家,但是潘建伟给孩子们讲的故事却是武侠小说的“改版”。

他会把不同的武侠小说中的情节揉到一起,甚至把孩子也作为一个角色融入到故事当中,有时还会把科幻小说的内容加进去,有的故事一讲就是一年两年,精彩程度堪比网络上连载的小说。潘建伟说道,他最欣慰的事情就是孩子们喜欢读书,在他的教育理念中,阅读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而且给孩子们“瞎掰”故事其实是为了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希望他们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做出有创造性的贡献。

三、科学发展“有章可循”

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潘建伟对于科学的发展规律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潘建伟认为,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人们总是在实践中遇到难以解释的问题,于是科学家们就通过研究提出一些理论来解释这些问题,发展理论使其完善,人们再利用这些理论来解释其他的现象。潘建伟举了这样一个例子,热力学的理论其实是在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以后发展起来的,由于人们在实践中难以解释热转换等问题的机理,于是科学家们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热力学理论,拥有了完善的理论以后,人们再用来解释相变(比如水为什么会变成冰等)的原理。

同样的,在量子力学的发展过程中,也是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人们首先时发现某些个别的现象无法用原有的理论来解释,于是就有科学家提出并建立了量子理论,然后就是通过不断地实验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并在这个过程中探索研发出新的技术,不断考托新的研究领域。所以,在潘建伟看来,科学的发展其实是有章可循的,探索的过程也是充满乐趣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感动中国的优秀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1014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这个时候,寒冬即将过去,而春天也会紧随而来。但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却总是会比和煦的春风领先一步,给我的心带来一阵暖流;总是会比绵绵的春雨更胜一筹,使我心田里那颗名为“感动”的种子,又一次破土而出。

钟扬,作为一名植物学家,他的名也与一种植物——“杨”同音。正直、顽强、拼搏是杨树的象征意义。而这些,也是贯穿了钟扬一生的精神品质。20__年,在他第一次来到西藏科考后,就下定决心要到西藏开展植物学研究。为了盘点西藏高原的生物资源家底,他毅然带领团队多次在这片“世界屋脊”上长途跋涉,寻找与他们一起挑战着这片高原土地的顽强的植物们。16年间,钟扬带着学生在青藏高原采集了4000多万颗种子。哪怕长期的超负荷工作曾让他病危,他也在略微康复后再次回到了西藏。

钟扬,也是一名博士生导师。正如他的名——“扬”,他为藏族培养了第一个植物学博士,也带出了藏族第一个生物创新团队:钟扬既采集种子,又扬下种子,扬下植物学的希望,扬下了人间的大爱。“不是杰出者做梦,而是善梦者才杰出。”这是钟扬教授生前说过的一句话。而他本人也是这句话最好的体现与印证。初识西藏的满腔激情及为种子库奉献一生,他完善中国种子库的梦想藏匿其中。但是当一位位受教育环境不太好的西藏学生在他的指导下顺利攻破一个个学位时,很明显,他有着另一份梦想。这份梦想在一块世界之巅的大陆上,遥指着那个关于生命的无限命题。

能在中国种子库的采集上作出巨大贡献,钟扬教授的拼搏与梦想与之密切相关。这一点,我在一次机器人设计比赛的前期颇有感悟。刚接到比赛任务时,我其实并没有放在心上。每次培训前留的练习作业总是要等到第二次培训开始前才完成一部分。我总是以为仅通过课上的时间就能赶上,却没想到是一步慢,步步慢。一段时间过后,当身边的人已经完成了几份练习作品时,我才刚刚完成第一份。一份对于机器人的梦想让我不禁开始反思起了我自己。这时我突然发现我根本没有在培训后努力过,所以才有了现在的局面。于是,我下定决心一步步赶上。当在下课或是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在脑海中构建好框架,回到家做完作业后抓紧时间实践。就这样,我渐渐地从落后到领先,最终获奖了。通过此事,成功需要拼搏的道理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

或许钟扬教授身上的奉献社会的精神离我们很遥远,他对社会和事业的大爱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但是他对于深扎心头的梦想的坚守和身上如“杨”一般的顽强拼搏精神,却值得我们每个中学生去学习,去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朱丽华同志先进事迹心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647 字

+ 加入清单

10月18日下午,在秀洲区举行的朱丽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上,朱丽华朴实的话语、感人的事迹,感染了现场每一位党员干部,新城街道春晓社区党委书记朱育奇就是其中之一。

“朱丽华在失去光明后还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从头学习专业推拿技术,不愿因为自己的残缺给社会增加负担,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反而成了命运的强者,为这么多人带去希望、传递正能量,我真的很佩服她!”朱育奇由衷感慨道,“与她相比,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是无比幸运的,因为我们的世界五彩斑斓,而朱丽华的世界没有光亮,但是她的付出、奉献、大爱,却比我们来得更加精彩!”

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朱育奇表示,要学习朱丽华的无私奉献和大爱精神,为身边有需要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特别是社区的弱势群体更是日常工作开展过程中的重点关注对象。“他们的难处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要把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通过日常的点滴行动传递给他们,使他们能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

“这个月的网格服务日中,我们的党员、退伍军人志愿者在网格中开展了助残活动,走进残疾困难家庭,帮他们打扫卫生、理发等,也将朱丽华的先进事迹带进了他们家里。”在10月22日听完朱丽华先进事迹报告会后,湘都社区党委书记赵丽便想到了社区里的残疾人群体。“朱丽华在失明后也有过低沉,但她在张海迪的故事中感受到了力量,对于我们社区里的残疾人群体来说,朱丽华就是张海迪式的榜样,能带来更多对生活的期待。”

作为基层社区工作者,赵丽觉得在自己发挥带头作用的同时,要将朱丽华先进事迹在居民中宣传好,带动更多人在奉献中讲好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感动中国心得体会优秀范文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42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在学校观看了《感动中国》。里面一共介绍了10个人物,每个人的故事都很感动我,有一生奉献给核事业,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的科学家林俊德;有坚持五年背着生病母亲上下班,为年轻人作出榜样的孝子陈斌强,但让我记忆最为深刻的是为救出学生失去双腿,被网民赞为最美的女教师——张丽莉。

张丽莉是一名优秀的老师,她很爱自己的`学生,每个同学也都很敬慕她,亲切地叫她丽莉老师。在同学眼中看来,丽莉老师就像妈妈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们,但是,不幸降临在这位和蔼可亲的老师身上:一天放学时,老师和几个同学在过马路的时候,一辆大客车迎面而来,丽莉老师奋不顾身地把其它学生推开,同学们安然无恙,可是丽莉老师却终身失去了自己的双腿。至今,张丽莉老师身体还在恢复中……

张丽莉虽然是一名普通教师,但她为了别人不惜牺牲自己,有着常人不具备的勇气,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事迹。她不仅感动了你,感动了我,感动了他,还感动了全中国,我们应该向张丽莉老师致敬,并以她为榜样,向她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感动中国先进人物刘伯明事迹心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628 字

+ 加入清单

第24届冬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奥运主火炬将在继20__年之后,再次在中国北京的鸟巢上空燃起。奥运五环下,一个熟悉的身影也在此刻再次出现在国人眼前,他就是田径男子百米飞人苏炳添。今夜,他将作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火炬手之一,参加最后六棒的火炬传递。

当晚10时,经过约1200名火炬手传递的火种,由火炬手赵伟昌带入国家体育场。伴随着乐曲,火炬绕场一周,依次由第一火炬手赵伟昌(1975年奥斯陆世锦赛速度滑冰男子500米银牌得主)向第二棒李琰(中国速度滑冰国家队总教练)、第三棒大杨扬(中国冬奥首枚金牌获得者)传递。

随后,担任第四棒火炬手的苏炳添将火炬传递给两届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奥运冠军周洋。在去年东京奥运会上,31岁的苏炳添以创造亚洲纪录的9秒83成绩,成为首位闯入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亚洲人,书写了中国乃至亚洲田径新的历史。除此之外,苏炳添也是历史上首位打破10秒大关的非归化亚洲运动员。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届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的176名运动员当中,约有五分之一是通过跨界跨项选才从事冰雪项目专业训练,雪上项目更是有近一半的运动员来自于跨界跨项选才。这些奥运健儿中有不少是通过田径跨项转型到滑雪的运动员,其中就包括中国跳台滑雪队以及雪橇、北欧两项等首次获得奥运资格的项目。

今夜过后,苏炳添也成为七名开幕式火炬手中唯一一位既参加过夏季奥运会比赛,又担任冬奥会火炬手的运动员。随着本届冬奥会参赛运动员依拉木江与赵嘉文点燃圣火,北京冬奥盛会正式开启。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国女排事迹心得体会800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70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晚上,我观看了20xx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节目,里面的人物和故事令我感动不已。有被称作氢弹之父的物理学家于敏老先生;有在贵州贫困山区支教20xx年的退休外交官朱敏才夫妇;有为了孩子学习而与孩子同桌20xx年的陪读母亲;也有敢于与暴恐分子作斗争的警察叔叔木培提;还有为了远赴非洲抗击埃博拉病毒的医务人员

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于敏老先生,当主持人宣读颁奖词,于老先生的儿子接过奖杯的那一刻,距离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已经过去了近半个世纪。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美国用了7年3个月,前苏联用了6年3个月,英国用了4年7个月,法国用了8年6个月,中国人只用了2年8个月。朱光亚院士称,在突破氢弹的技术途径的过程中,于敏发挥了关键作用。在研制核武器的权威物理学家中,于敏几乎是唯一一个未曾留过学的人。

那是一段荡气回肠、催人泪下的一代物理学家的故事。1966年12月28日,我国进行了首次氢弹原理试验,为确保能拿到这次试验的测试结果,于敏顶着戈壁滩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刺骨严寒,检查和校正测试项目屏蔽体的摆置。核试验基地都是在条件恶劣的高原和大漠上,当时40岁的于敏身体虚弱到这样的程度:从宿舍到办公室只有百米的距离,有时要歇好几次,上台阶要用手帮着抬腿才能慢慢地移步。由于过度操劳和心力交瘁,他曾多次休克在工作现场。但在那样高难度、高辐射的条件下,于老先生仍以命相搏。经过无数次的测量,中国的氢弹原理实验成功了!

于老先生这一辈子为中国的科技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他这种为国家奉献一生的精神值得我学习,我要学习他那宽大的胸襟,坚持不懈的毅力,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在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观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伍淑清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1164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中有太多的浮华与诱惑,当物欲的膨胀让人迷失,当金钱与权力占据你的心灵,当你人生的坐标发生了倾斜…那你不妨坐下来看一看《20xx感动中国大人物》,用心来聆听这些人物的故事吧。他们的生命热忱会让你我重拾感动与感激之情,拨动你我心灵深处最柔软的那根弦。如果说人的生命就像浩瀚星海那一颗凡星,那你就不该甘于躲在云层之后,而是应该用你的光亮与璀璨去照亮别人乃至整个世界。

我是擦着眼泪陪孩子看完《20xx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的,这本是学校留给孩子的家庭作业,但是却给我这成年人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激烈的撞击与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交织的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文字上的朴实与感动,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这是对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俊德同志一生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的崇高赞誉。林俊德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在癌症晚期,生命的最后一刻,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最后在众人的搀抬下,向数步之外的办公桌,完成了他一生最艰难也是最后的一次冲锋……

二十年坚守,你站成了一块礁石,任凭风吹浪打。却只能愧对青丝白发。你也有梦,可更知肩上的责任比天大。你的心中自有一片海,在那里,祖国的风帆从不曾落下。这是中国海军南海守礁战士李文波的真实写照,李文波21岁入伍,三年后赴南沙永暑礁守礁。一守就是20多年,20多年来,他先后29次赴南沙执行守礁任务,累计守礁97个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军内外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140多万组,创造了国内守礁次数最多、时间最长、成果最丰的纪录,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评价。

在20xx年的感动中国节目中,感动我的人还有很多,有航空英模罗阳;有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有孝子陈斌强;有乡村医生夫妇周月华……。其实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如果说学雷锋离你太过遥远,那你不妨学学他们。放下内心的浮沉与躁动,去感受这些和你我一样的平凡人而却不平凡的事迹。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个世界才变得不再冰冷。其实我们无需伟大,我们只需付出一点责任之心、一点关爱之心、一点感恩之心,来回报社会,回报家人就足够了。其实人生命的长短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内涵,在于你走过的过程。正如歌手汪峰唱的那首“怒放的生命”一样,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象穿行璀璨的星河,拥有超越平凡的力量,曾经多少次失去了方向, 曾经多少次扑灭了梦想,如今我已不再感到迷茫,我要我的生命得到解放…。朋友!让我们一起放飞梦想,超越自我,让自己活得精彩而有意义!立足本职,在平凡的岗位上展示我们不平凡的力量吧!从此让我们的人生光荣绽放!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朱丽华同志先进事迹心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1082 字

+ 加入清单

“维护民族团结,要从每个人做起,从点滴做起。今后,我要继续向库尔班校长学习,用实际行动践行民族团结,争做民族团结模范。”10月11日,在乌什县前进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在民族团结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六年级学生古丽孜巴·艾合买提受到表扬时说。

在库尔班·尼亚孜创办的前进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民族团结教育不仅融入课堂,还融入到师生们的行动中。定期对民族团结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奖励,只是学校促进民族团结众多举措中的一项。

被授予“民族团结进步的践行者”改革先锋称号、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殊荣的库尔班认为,爱国主义是民族团结教育的核心内容,培养爱国情怀,要从娃娃抓起。今年,他对学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和外延进行了拓展:班级每天利用“班班通”播放一部爱国主义宣传片,全校学生每周集中观看一次红色电影;教师每周轮流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宣讲,周末到学生家中走访;学生每月学两首红色歌曲,带动家长学一首红色歌曲等。

库尔班是前进镇走出去的第一个大学生,1986年毕业后到阿克苏地区一所中专学校任教。辞职后他开过饭馆、超市和药店,有了一些积蓄后,他开始去内地学习,并萌生了创办一所学校,让家乡孩子学习国家通用语言、传承中华文化的愿望。

20xx年,库尔班拿出家中所有积蓄60余万元,创办前进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他向乡亲们宣讲,鼓励大家把孩子送来读书。

国家通用语言小学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国家通用语言基础薄弱。库尔班创造了“浸泡式”学习法。在校园里,所有老师和学生都用国家通用语言交流;进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课堂教学时,学校为低年级学生安排两名教师上课,一名教师在讲台上授课,另一名辅助教师用动作阐释国家通用语言的含义;每周轮流安排三至六年级的一个班学习国学精粹、研读诗词歌赋……

经过全天候“浸泡式”的教育,孩子们从刚入学时的一句国家通用语言也不会说,到三年级时就能用流畅的国家通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

在国家通用语言教学过程中,库尔班还专门请老师编写了简易中华文化教材,给学生讲“孔子游学”“花木兰从军”等故事,教学生唱京剧、豫剧,将维吾尔族传统舞蹈与中华戏曲相结合,编排不同形式的文艺节目。学校编演的很多节目,多次在乌什县文艺汇演中获得好评。前进镇很多干部群众评价:库尔班真是一位好园丁,他在用真心、用真情培养孩子们成长,也在辛勤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耳濡目染之下,前进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的孩子们对国学兴趣越来越浓,争做民族团结好少年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在孩子们的带动下,家长的民族团结意识也不断增强。现在,很多家长喜欢上了扭秧歌、唱红歌,还在庭院改造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感动中国的优秀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727 字

+ 加入清单

“我不需要宣传,我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谁能想到说这句话的是一位92岁高龄的老人?谁能想到这句话是对着中央电视台的采访报道组说的?谁能想到听这句话的人反而被深深感动?

9月30日,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读书班期间,马鞍山市纪委监委邀请到和县卜陈学校校长居平树,宣讲“新中国最美奋斗者”叶连平老人的事迹。作为叶老师的身边人,居平树从小处细节讲述叶老师的故事,以小事小节反映叶老师的崇高大爱,把宣讲现场变成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课堂。在场的纪检监察干部聚精会神地聆听了居平树的宣讲,不时露出会心的微笑,不时流出感动的泪水,不时激起由衷的敬佩……

叶连平老人爱孩子,爱教书育人的事业,希望最后一口气能在讲台上呼出,所以他争分夺秒,珍惜每一寸光阴。摄制组耽误了他给孩子上课的时间,即使是中央电视台的,他也不同意。为了适应叶老师的教学安排,不影响他给孩子们上课,摄制组只好调整拍摄计划,把原计划5天的拍摄延长到9天。叶老师每一天满满的工作量,都让摄制组的同志感动。回北京后,摄制组全体人员自己掏钱买了一把按摩椅快递给了老人,希望他能好好地休息休息。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反映了叶连平老人宽阔的胸怀、仁爱的心灵、崇高的精神、坚定的信仰,使人深受教育。

与会纪检监察干部纷纷表示,叶连平老师是马鞍山的骄傲,是我们身边的光辉榜样,我们要学习他对事业的热爱、对原则的坚守,甘于清贫、甘于奉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做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

市纪委常务副书记、市监委副主任孙烨在宣讲结束后总结道:“叶连平老人身上这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敢于较真、党性原则强的精神,正是我们纪检监察干部需要的。我们要以他为榜样,学习他的精神,推动全市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感动中国先进人物刘伯明事迹心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1515 字

+ 加入清单

1966年农历九月十六日,黑龙江省依安县红星乡东升村一户普通农民家中,一个男婴呱呱坠地,父亲刘志生为他起名刘伯明

刘伯明兄妹6人,他在家中排行老二。1983年,刘伯明考到依安一中读高中时,家里要同时负担5个孩子读书,以种地为生的父亲已经深感乏力。

刘伯明知道家里困难,决定不像其他同学那样住校,而是跑校。父亲咬牙花100多块钱给他买了一辆二手的“白山”自行车,供他上学往返。

学校离家近10公里,全是坑洼土路。好天气时走路都吃力,遇到下雨天就变成黑泥水,连下脚都难。冬天路面结冰,非常滑。刘志生说,高中3年,刘伯明每天三四点钟起床,走时天不亮,回家天又黑了,两头不见太阳。“瞅着挺遭罪,但是没办法,家里就这个条件。”

刘伯明高三时的班主任、现任依安县教育局副局长的张福林说,冬天的依安可劲儿冷,即使不下雪,刘伯明骑到学校时也是脸上、脖子上、身上挂满了白霜,衣服都是湿的,被同学们戏称为“小雪人”。但是无论雨多猛、雪多大,他从未迟到或早退过。

父亲刘志生说,虽然每天骑车往返20公里很辛苦,但是刘伯明高中3年从未生过病,连感冒都没有过。张福林说,高中3年,锻炼了刘伯明强壮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为他日后奠定了坚实基础。

1985年,空军在依安县招飞行员,严格的身体素质标准使很多报名者在第一关就遭淘汰。而刘伯明,轻松地就过关了。中考英语曾得零分。

刘伯明初三时的语文老师张述和说,伯明的成绩一直非常好,当时全班考高中只考上五六个,他就是其中之一。但张述和也透露,中考时刘伯明的英语是零分。原来,刘伯明初中就读的农村学校,当时英语课只开半年,没有正规英语老师,所有学生在中考时都被英语拉了分。但即使是在一门没有分的情况下,刘伯明也考入了县里的一中。

刘伯明进入高中后在英语学习上格外下工夫。父亲刘志生说:“他连走道、干活时,都在背单词。”在航天员队伍中,刘伯明的英语是最出色的。

正是从高中时代的一篇英文课外资料中,刘伯明第一次接触到了“航天”这个词。“‘对个人来说,这只是小小的一步;但对人类来说,却是一大步。’读到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时说的这句话,我很震撼。他的境界很高,航天的确是全人类的事业。”刘伯明事后表示。

1985年,在通过苛刻的招飞体检之后,刘伯明又毫无悬念地通过了文化课考试,进入空军长春飞行学院(今空军航空大学)。

从长春飞行学院到牡丹江初教机场,再到锦州飞行大队,1991年,他开始单飞,并独立驾驶歼八。1998年,他和翟志刚等一起被选为中国第一批航天员。

一如20多年前那个在家乡泥泞道路上顶着风雪骑车往返的坚毅少年,刘伯明用当年的那股韧劲面对航天员艰苦的训练,并取得骄人成绩。他已经带着亿万中国人的梦想,乘坐神舟七号飞向太空。

1985年,空军招飞在县城初试时,刘伯明的父亲才知道儿子悄悄报了军校,父亲记得儿子说过:“家里的负担太重,当兵能省一大笔费用。”面对儿子的懂事,父亲感到骄傲。那一年,经过重重考试,刘伯明成为学校几年来招飞唯一被选上的学生。1990年,刘伯明真正成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但他并不满足。那几年,刘伯明无论飞行技能还是战斗机飞行员的作风养成,都在飞速进步。

刘伯明号称“小诸葛”,除了学习好,凡是动脑筋的事他都爱掺和。无论当飞行员还是航天员,每回智力竞赛他都不落。曾有一名以出刁钻问题著称的教官在连续“考问”刘伯明十多个“犄角旮旯”的问题后,也被他的对答如流所“震慑”,从此对他实行“免提”政策。

对于“神六”飞天,父亲刘志生认为,即使这次不能上天,儿子能入围大名单,已是非常优秀了。他只希望儿子能够踏踏实实训练,毕竟以后还有许多次机会。

20__年10月,曾协助翟志刚完成出舱行走的神舟七号航天员刘伯明,已晋升少将军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866 字

+ 加入清单

看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在这次颁奖典礼中,有为了中华民族付出了一切的科学家于敏;有为了山区孩子的前途而放弃优越条件去艰苦的地方教学的朱敏才、孙俪那夫妇;有坚持做好事30年的炎黄张纪清;有跟听力障碍的儿子同桌20xx年的母亲;也有为了新疆的和平不畏牺牲的警察木拉提等等,其中令我印象最深而又让我最感动的是警察木拉提和炎黄张纪清。

木拉提是一民警察,这是一个光荣的职业,同时也是一个极其危险的职业,木拉提跟他的同事们每天有任务,每天都不分昼夜地工作。因为他们在新疆,众所周知,新疆是恐怖根据地,所以有很多恐怖以及各种各样的坏人,每年都有许多无辜百姓受到伤害,但因为木拉提以及他的队伍,使得老百姓能在这里安居乐业,虽然木拉提他们很可能在某次任务中殉职,但他们依然不畏牺牲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木拉提的许多战友都因为执行危险任务而牺牲离开了我们,但木拉提依然为了和平与恐怖勇敢战斗着。

还有一位也令我非常感动的人物炎黄,炎黄的真名叫张纪清,是一名普通的老百姓,他为孤儿院,学校,灾区捐赠了许多资金,每次捐款都以炎黄的化名填汇款单。他原本有三百平米的房子,可他为了捐款,卖了房子,住在70平米的屋子里,默默地坚持做好事。因为他每次捐款都用化名炎黄,人们找了他三十年,直到20xx年因为他在银行汇捐款时摔倒被送去医院,人们看到他撒落地上的汇款单才知道他就是默默做了三十年善事的炎黄。

三十年来,他一共捐了几十万元。当主持人问他每次捐款时都怎么想,他却说:捐款只是一个小事,很多人在捐,只是我捐的时间长了一点而已。他让我倍受感动的地方是他做了三十年的好事却从不留名,其实他的真名是张纪清,正如主持人给予他的颁奖词:是一个善良的背影,汇入茫茫人海。你用中国人熟悉的两个字,掩盖半生的秘密,你是红尘中的隐者,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炎黄不是一个名字,是一脉香火,你为我们点燃。

看完颁奖典礼,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他们都是如此平凡的人,却又那么伟大,他们值得我们敬佩,我们都应该学习他们,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社会贡献出应有的一份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感动中国2024心得体会汇集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65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观看了“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毕竟大部分获奖者还是有催泪效果的,有正面教育意义的。但不是全部,有几个获奖者,我真得很不以为然,想敬佩但无法说服自己。如果其他人也有同感,那就只能说明央视权威不足,犹如也有芮成钢这样的货色一样。其实九成以上高中中生从来不看这样节目的,颇为遗憾。

近几年,评选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总是缺少维护正义、坚持真理、追求公平、扞卫法治的典型代表,这是为什么?评选的人物,确实有让我感动的,举一个例子,大概前年吧,广西阳朔有个叫何玥的12岁小女孩无偿捐献眼膜,我看后眼睛就湿了,我很感动。但是评选出来的人物,清一色的都是或孝心或助人或敬业或公益的,缺少我前面说的那几种对社会公平正义影响力更大更有震撼力的,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评委会不乏和稀泥的功能,评委会有些东东本身就不具有全民族道德高度的代表性。

最简单一点,那些不畏强权腐官不怕打击报复义务帮助弱势群体维权的律师,才是民族道德的真正脊梁,但是他们连提名权都会被扼杀。上驷被剔除了,当选的只能是中驷,另外还会一两个下驷不知什么原因混杂其中。

我没看直播,不好对其内容作评论,但是我能理解他的心境。因为不是我们心硬,而是我们是有鉴别能力的,是有思维的,所以我们的眼泪,也不是那么廉价的,那么容易被赚取走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之一丁点聊想。但是俺们以前也曾经一边看一边流泪的。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何时能真正无门槛提名、全民海选了,那么评选出来的人物,才能保证个个不仅货真价实还人人皆为选手中上驷,自然届时才能让俺等对每一名年度人物膜拜不已地仰视和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感动中国的优秀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984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一度,观看感动中国。开学前夕,接受精神洗礼。

人活着,要像钱伟长那样,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要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勇敢地担当起建设祖国的历史重任。钱伟长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是科学家报效祖国的典范。作为小学教师,虽然谈不上纯粹意义上的研究学问,但是我们双手托起的是祖国的希望。教书育人,培养栋梁,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

人活着,要像郭明义、刘丽那样,做一个地地道道的好人。自己是一介平民,却关爱着更为弱势的贫民。超越了世俗的金钱观,回归了做人的本真。以己度人,举己全力,帮困扶贫。平凡的工作,不平凡的境界,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当我们为一点个人的利益而斤斤计较的时候,不要忘记这两位本同我们一样,甚至收入还不如我们的草根平民。不要忘记,人生的意义不在索取,而在奉献。

人活着,要像王茂华、才哇、王伟那样,舍小家顾大家。在困难面前,在生死抉择面前,先人后己,出生入死,舍死忘生,尽显英雄本色。中国,从来不缺这样的英雄人物,正是这些铮铮铁汉挺起了民族的脊梁,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铸就了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华夏精神。

人活着,要像孙东林兄弟那样,讲一个“诚”字。一诺千金,人无信而不立,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尤其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功利社会,呼唤诚信、坚守诚信、以生命捍卫诚信,当看孙氏兄弟。

人活着,要像草原医生王万青那样,义无反顾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人往高处走,不应成为选择工作的准则,更不应成为获取名利的不正当追求。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是伟人时代的响亮口号,理应穿越时空的隧道,响彻在追求公平公正的和谐社会。

人活着,要像军人何祥美那样,立志岗位成才。纵然司马迁感叹李广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但和平年代依然需要神兵强将。爱岗敬业,岗位成才,在当下社会更具广泛意义的职业价值。把本职工作做好,做到极至,努力成为各领域里的行家里手,当是每一个人毕生的事业追求。

人活着,还要像孙炎明那样,坦然面对有限的人生。也许经常跟死神打交道的人,更懂得生命的可贵。“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盲聋哑作家海伦·凯勒的名言;“今天不知道明天怎样”,是身患绝症的孙炎明的口头禅。笑对生活,爱洒有罪之人,以情动人,金石为开,拯救灵魂,赢得尊重。仁者爱人,人恒爱之,短暂的生命演绎精彩的意义,并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向感动中国的草根英雄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感动中国的优秀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2369 字

+ 加入清单

1961年2月,赫鲁晓夫突然写信,表示愿意向中国提供米格-21歼击机的制造权。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新型歼击机,如果真的能获得米格-21的制造权,一方面可以解决空军后继机种告急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让我们的飞机设计、制造部门在吃透米格-21歼击机的各种性能基础上,设计制造出我们自己的新型歼击机。

为了集中国防科学研究力量,加快我国国防科学技术研究,党中央于1960年12月20日批准成立航空研究院,即国防部第六研究院,1961年8月3日,国防部第六研究院第一设计研究所(飞机设计研究所)在沈阳正式成立。1962年5月,上级下达了关于组织对米格-21进行技术摸底的指示,在所长刘鸿志、副所长徐舜寿、叶正大、总设计师黄志千等领导下,摸透米格-21成为六院一所建所后的第一项重大任务。顾诵芬等一批技术人员开始消化米格-21的资料。

顾诵芬认为,要摸透气动特性,就应该对来自苏联的资料通过风洞试验加以验证。他的目标不仅是摸透米格-21这一架飞机的设计,更重要的是要从中探索、总结出高速高空飞机研制、设计、飞行试验的规律。也正是按照他的建议,技术人员通过米格-21的模型的风洞吹风试验,发现了米格-21方向稳定性与苏联提供资料的数据相差了近10倍。

关于先进战斗机的设计,在顾诵芬的脑海里存留着太多的疑问,摸透米格-21给了他一个机会。回忆起这一段时间的工作时,他讲了这样一句话——“摸透米格-21起了一个做习题对答案的作用”。通过这次对答案,顾诵芬心中更有底了。事实证明,他的想法与思路是对的。他更加坚定地沿着自己确定的方向走了下去。

1964年年初,第一阶段摸透米格-21飞机的技术工作胜利结束,六院同意一所在以主要力量继续进行摸透、仿制米格-21飞机的同时,抽出部分技术力量进行新机方案的探讨研究。1964年10月,六院一所召开“米格-21机改进改型预备会议”,唐延杰院长在这次会议上提出“……现在应该把重点转移到自行设计上去了……从形势来看,由摸透转到自行设计也是必要的。”在这次会议上,对于新机的主要战术技术指标也提出了要求:最大飞行速度马赫数2.2,升限20千米,高空高速是那个时代主力战斗机的显著技术特征。

歼8飞机的研制由此开始。1965年1月,上级正式任命黄志千为歼8飞机总设计师,为了帮助黄志千开展工作,成立了技术办公室,蒋成英、顾诵芬、冯钟越等担任副总设计师。而在这之前的1964年6月,顾诵芬已经升任六院一所副总设计师。

不幸的是,歼8飞机刚刚迈出第一步就遭遇了难以想象的艰难。1965年5月23日,黄志千被派往国外考察,为歼8及下一代飞机研制采购测试设备。途中发生空难,一代飞机设计先驱陨落。黄志千因公殉职之后,由王南寿率领的包括蒋成英、顾诵芬、冯钟越、胡除生在内的技术办公室临危受命,接过了总设计师黄志千的重担。

作为一种全新设计的飞机,歼8飞机的战术技术指标在得到上级批准后,开始了总体方案的论证工作,而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采用什么样的气动布局的问题。面对当时两侧进气与机头进气的争论,作为歼8飞机气动力全面工作的负责人,顾诵芬在全面考虑了进气效率、技术难度、研制时间要求等各种因素之后,主张采用机头进气,并得到了当时所里和六院的支持。歼8在确定采用双发方案之后,顾诵芬又开始考虑新的问题。两台发动机靠得很近,喷流的干扰会不会影响飞机的推力性能?“我要气动室赶紧做喷流干扰模型,做地面试验。当时可以在哈军工的发动机实验室做这个试验。最后做了,没问题。”

方向稳定性是设计超声速战斗机必须满足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保证高速飞机飞行安全和实现大迎角高机动的重要因素。这个问题也是在摸透米格-21时所遗留下来的,在歼8飞机的设计过程中必须解决这个问题。

顾诵芬在参阅了大量国外有关文献资料后,经分析研究,首次提出了用时间矢量法试飞测米格-21方向稳定性的方案,并亲自推导公式,确定测试参数和试飞方法,然后向试飞员讲解试飞中的动作和应注意的问题。经过半个多月的奋战,终于首次在国内成功测得米格-21在马赫数为2.0时方向稳定性的大小,也摸清了超声速战斗机在最大飞行马赫数时应有的方向稳定性数值。此后,顾诵芬又主持解决了歼8纵向稳定性、横侧向稳定性等技术问题。

1965年底,歼8零批飞机试制工作开始。1968年6~7月,歼8试验机01、02架相继完成总装。1969年7月5日,歼8飞机成功实现首飞,也正式宣告我国不能研制高空高速战斗机的历史正式结束。

然而,在后来的试飞试验中,歼8飞机在速度达到马赫数0.86时出现了强烈的跨声速抖振。不解决这个问题,歼8飞机就无法满足设计之初提出的战术技术指标,也就无法定型装备部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顾诵芬瞒着家人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乘坐试飞员驾驶的教练机上天,近距离观察飞机的振动情况。据试飞员鹿鸣东后来回忆:“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我于1978年,用歼教6飞机带着顾诵芬同志,亲自到空中跟随歼8机,观察并拍摄歼8机的飞行流线谱。当时他已是快50岁的人了,他不畏艰险,亲自带着望远镜、照相机,观察拍照飞机的动态,这种无私无畏的精神,深深感动教育了所有参加试飞和研制的人员。”

在弄清了产生振动的原因之后,顾诵芬提出采用局部整流包皮修形方法解决问题,并亲自做了整流包皮的修形设计,他与工厂工人师傅一起改装,经试飞证明此法非常有效,彻底排除了跨声速抖振现象。

1980年3月,航定委批准歼8白天型设计定型。1986年2月生产定型。1985年7月,歼8全天候型设计定型,前前后后经历了21个寒暑春秋。对于人的一生来说,21年是一个太长久的概念。歼8飞机的设计团队虽然遭受了一次次打击,但顾诵芬和一所的全体设计人员、干部职工面对危机没有退缩,从1972年开始,他接过帅印,带领着这支队伍挺直了腰板,坚定地沿着崎岖坎坷的道路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国女排事迹心得体会800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857 字

+ 加入清单

前不久,周秀芳牵线,由我市爱心人士捐建的凤来石浦岑玉希望小学落成,周秀芳和部分师生合影。右一为周秀芳。

她非湘人,却一心行善,舍家离子,千里驰援湘西南;她年已古稀,二次奉献,支教扶贫,三年募款建九校……日前,感动中国之“感动湖南人物”评选揭晓,我市李惠利小学70岁的退休教师周秀芳入选“感动湖南人物”前三甲,并将代表湖南参评央视“感动中国”,组委会写给她的颁奖词也随即火遍湖南溆浦县。

20xx年9月,67岁的周秀芳前往贵州省惠水县蛮纳村小支教。20xx年3月,周秀芳又前往湖南溆浦县支教。记者去年5月前往溆浦采访周秀芳,了解到周秀芳的很多感人故事。

周秀芳初到溆浦时,住在一所废弃的房子里。白天,她或在借来的教室给孩子们上课,或顶着烈日去监督新学校施工;晚上,她常和村干部一起,或与村民商量,解决建校中遇到的问题。施工车辆进出的地方需要平整,周秀芳自己动手;给施工人员做饭,也是周秀芳自己来。

为了省下钱用于助学,周秀芳在溆浦县过着清贫的生活。一张木板床,一个电磁炉,一只行李箱,就是她在溆浦县九溪江中心小学宿舍的全部家当,常常一碗米饭一个菜就是她的一餐。但周秀芳为孩子们花钱却很大方,走访贫困学生时,她常送上几百元钱;留守儿童过生日,她常买来生日蛋糕。周秀芳特别关心留守儿童,她募集资金给当地学校买来电脑,使留守儿童可以和在外打工的父母视频通话。

在周秀芳的感染下,宁波数千人助学溆浦。用这些钱,周秀芳已经在溆浦建起5所希望小学。

“一个好汉三个帮,我一个人干不了这么大的事,是宁波人太有爱心了,使我有物资可以搬运到贫困山区。”周秀芳谦虚地说,她搬运过去的物资,是3000多名宁波爱心人士“众筹”来的,有的人捐出一所学校,有的人捐出一件衣服,有的人捐出5元压岁钱,不管多少,都是一分心意。

周秀芳目前已经筹款近300万元,为山里的孩子建成5所希望小学,还送去价值上百万元的物资。昨天,记者联系上了周秀芳,她说,最近,她又联系到了大笔宁波爱心资金,准备在溆浦县再建4所希望小学,她希望通过本报,向助学溆浦的宁波爱心人士道声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感动中国学习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661 字

+ 加入清单

雅加达亚运会苏炳添百米夺冠的影像,仍在人们脑海中反复闪回。20__新赛季伊始,年届30的苏炳添赢得赛季开门红。

北京时间2月14日凌晨,爱尔兰阿斯隆室内60米决赛,苏炳添以6.52秒的成绩夺冠并打破赛会纪录。“中国飞人”展现出良好冬训水平并为新赛季“热身”。接下来苏炳添还将参加国际田联室内巡回赛英国伯明翰站以及德国杜塞尔多夫站两场室内赛。

去年苏炳添就是从室内赛起飞,在柏林站60米跑出6.55秒小试牛刀后,卡尔斯鲁厄站跑出6.47秒,打破由自己保持的男子60米亚洲纪录。转战杜塞尔多夫站,苏炳添又跑出6.43秒的好成绩,赛季第二次打破亚洲纪录。室内田径世锦赛,苏炳添更是跑出6.42秒摘得银牌,将自己保持的亚洲纪录再次提升。

室内赛的爆发,也为苏炳添去年室外赛季的高光表现打下基础。20__年,以苏炳添为代表的“中国速度”令世人震惊。室内赛季,苏炳添几乎一个月内三次刷新亚洲纪录。室外赛季,苏炳添两度跑出9.91秒,两平百米亚洲纪录。谢震业突破10秒大关。韦永丽百米跑进11秒。

中国短跑之所以不断刷新历史,源于队员们多年来不懈地坚持和拼搏,源于教练团队的科学指导,源于“请进来走出去”的开放战略,由此才共同造就了中国短跑的突破和崛起。

苏炳添和中国短跑团队的飞速进步,无疑给正备战东京奥运会的各个运动项目以很大启示。苏炳添为何在29岁时还大幅提升自己的最好成绩?说明年龄并非成绩突破的障碍。为何短时间内中国短跑成绩实现重大飞跃?外籍教练对起跑细节、重心转移细节等方面的精雕细琢,值得各备战队伍认真学习深究竞技体育的本质和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朱丽华同志先进事迹心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152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上午,10月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江西宜春举行。12年与“艾”为伴、感化500余名艾滋病病毒感染在押人员的宁波市看守所管教四大队民警毛卓云获评敬业奉献好人。

在宁波市看守所里,有一个特殊的监区——艾滋病监区,毛卓云在这里坚守12年,累计管理教育涉艾在押人员524名,确保了每一名涉艾在押人员顺利完成刑事诉讼,用大爱温暖、用智慧矫正、用果敢管理,成为浙江省管教涉艾在押人员时间最长的公安民警。

艾滋病让不少在押人员的意志崩溃,或企图自残轻生,或性情愈加蛮横,管教民警面临更大职业暴露风险。毛卓云回忆说:“当时,有人用身体撞击钢化玻璃发泄情绪。我不敢进去,但又不得不去做情绪疏导工作。”

“作为一名管教民警,不一定要面面俱到,什么都管,但要像父母对待子女、老师对待学生,有爱心、耐心、真心。”毛卓云说,单位配备的防护服,他一次都没穿过,“我戴过一两次口罩,感觉很别扭。我要是穿的像宇航员,谁还愿意跟我聊天?”

20__年9月,宁波市看守所收押了一名神情恍惚的年轻人阿明。长得五大三粗的阿明因吸毒产生幻觉,捅伤女友后,又用匕首刺中了巡逻民警的胸口。在看守所期间,阿明多次吵闹甚至自残,老毛一遍又一遍地与他谈话,才让他稍稍安静下来。然而,接到法院的一审判决后,阿明像彻底疯了一样,试图攻击管教民警和狱医。

“我准备豁出去了,进去跟他谈一谈。”向领导报告后,毛卓云进入监室,还没向阿明开口,背上却突然重重地挨了一下。面对近乎癫狂的阿明,老毛张开双臂抱住了他,用手轻拍他的背,阿明迟疑了一下便趴在老毛的肩头哭得像个孩子。原来庭审时阿明的父母没有来,他觉得自己被抛弃了。

过了几天,阿明意外收到几张老毛抄写下来的短信,分别来自他的父母以及其他亲友,家人都言辞恳切地劝他好好改造。原来,老毛辗转联系上阿明的家人,说服他们写下了那些鼓励的话。阿明流着眼泪给毛卓云深深鞠躬,如释重负的老毛却患上了重感冒。

涉艾在押人员陈某擦床板时不小心将木屑扎进手指,哭了起来。同监室人员立即报告,毛卓云费尽周折终于帮着将木刺拔出来了。看着毛卓云用酒精棉球帮自己止住了血,陈某大声说:“谢谢,毛爸爸!”

毛卓云会定期自费做HIV检测,“目前为止都没有检出病毒。”毛卓云坚持每天跑步、打球,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今年中秋节,他手写一副对联“天上一轮满,人间万家明”贴进监室,并准备了月饼、水果,在艾滋病监室为在押人员举办了一场特殊的聚会。“今天我陪大家过中秋,你们可以把我当成亲人。任何一个人遇到困难,我都会第一时间想办法帮助……”

“我干这项工作,有些亲戚、朋友都忌讳和我一起吃饭。但工作你不去做、我不去做,那谁去做?”岗位特殊、风险巨大,但毛卓云无怨无悔。

艾滋病在押人员是一群极度缺乏关爱、十分敏感的群体,而毛卓云就像是冲破黑暗的一束光。“他们什么都不懂,我就怕人出去后再犯事。”即便在押对象离开了看守所,老毛依然通过书信和微信群与他们保持着联络,鼓励他们积极面对人生。

赵某在监狱内写信给毛卓云,语气就和老朋友一样:“没事的时候想想我在看守所的日子,真的挺想你……这里,我们所有见过你的人一提到你,都竖大拇指说你的好……我想着等我年底出去后,我一定去找您喝酒!”牟某在信中还替狱友带话:“毛领导是真的对我好!要不是他,搞不好这条小命就没了!”

12年来,毛卓云记下了5大本共10余万字的工作日记,把在押人员思想感情变化、行为转化成果等都记录下来,分析成功案例。仅对一名命案在押人员的详细分析,就有10篇之多。据此,他归纳总结出涉艾在押人员管教工作“五心法”,即近心法、正心法、劳心法、破心法、宁心法,为浙江省特殊监管对象管理工作提供经验遵循,并在全省公安监管系统推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国女排事迹心得体会800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604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有些人一辈子浑浑噩噩,整天无所事事虚度一生;而有些人,却用他们的生命谱写着美好的乐章……

木拉提·西日甫江。是一位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公安干警。平凡是因为做的一切都是所有警察该做的,不平凡的是没有几个人可以像他一样做得如此尽职尽责。他多次参加活动,为了人民的安危,总是九死一生,明知道危险无处不在,但他仍用自己宽厚的胸膛,钢铁的臂膀,支撑着无数人美好的未来……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将自己的生命置之脑后,而他,也并不是将生死完全置之度外,他也有父母妻儿的牵挂,但他却毅然坚定的坚持着自己的意志,做一个翱翔鱼天际的大漠猎鹰,他用自己无声的行动诠释着--大爱无疆,这足以感动中国

病毒,是全世界的敌人,应对埃博拉,是国际社会共同的责任。但是谁又没有私心呢?奔赴异国他乡,每天都面临着死神的降临,随时都有可能会死在那里,做一个回不了故土的孤魂野鬼。所以,抗击埃博拉病毒援非医疗队,从他们选择的那一刻起,就足以让我们心生敬佩。

独在异国,寂寞本就如影随形,背井离乡,离家万里,心中本就有着无法言语的乡愁,更何况是面对客死他乡的威胁?他们为了全世界人民与病毒抗争,他们也是医者仁心,为每一个生命争分夺秒,这是一种沉默的高贵。医者仁心,大爱无疆。

尽管我们没有勇气也没有机会做到如此伟大,但是我们可以无私的地方也很多。生活中处处都有需要帮助的人,搭一把手,也就将爱无私的赠与。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助人小事向他们致敬!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国女排事迹心得体会800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1146 字

+ 加入清单

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上,苏炳添跑出了9秒83的亚洲纪录,成为首位闯入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人、亚洲人。这种突破创造了历史,这种突破振奋人心,而苏炳添的那种坚持“进步”的精神,更加值得我们学习。

半决赛中,苏炳添在第三小组第四道。发枪前,他揪了揪紧身衣,双手合十,大拇指与食指摆出一个“一厘米”的手势。赛后记者跟他求证手势的意思,他说这是提醒自己“进步一点点就好”。

苏炳添的“进步一点点”是中国人的一大步,也是亚洲人的一大步。但是这“一点点”是突破极限的挑战,是要建立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与自我突破上。苏炳添说,自己从9.99到9.91(提高0.08秒)用了3年时间。此后,他又为自己制定接下来的0.01秒的目标,“听起来0.01秒很少,但是提高0.01秒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我愿意去尝试。”

为此,他保持严格的作息和饮食习惯,坚持训练,让自己的身体机能在32岁还保持在巅峰状态。就是为了能不断实现“进步一点点”。

在知乎上回答“长时间坚持做一件事是种怎样的体验时”,苏炳添也说训练很累,“很枯燥,有时候确实练着练着就会想,太累了,明天还要练啊太累了,还要练那么多年,怎么坚持啊……”但他也说,“这样坚持下去也是一个再次挖掘自己潜力的过程。”

苏炳添做到了,他以9秒83打破亚洲纪录的成绩,成功闯入奥运会决赛,成为中国奥运历史第一人,刷新了亚洲纪录。这背后是他锲而不舍的努力、始终如一的坚持。

拿金牌可喜,刷新记录可喜,但这些站上世界顶尖赛场的运动员身上所反映出来的精神,更可宝贵。“进步一点点就好”不仅是苏炳添的追求,更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座右铭。

我们常说,“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长志”,立长志者,不期速成,从“进步一点点”开始,坚持“进步”,必将会离目标越来越近。龟兔赛跑的故事,“积沙成塔,集腋成裘”的成语,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能做到、能坚持的有多少呢?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这样的例子:有人说要减肥,然后呢,就一顿操作猛如虎,恨不得一下子把自己饿死,或者恨不得把自己累死。这种状态明显不可持续,于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减肥”仅仅成了一句天天挂在嘴边的口号;有人说要阅读,让自己变得“有深度”,于是捧一本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看了两页之后觉得“太有深度”,弃之……

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曾经说过:“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不要一下子学很多。”同样的道理,想要做成事,就不要妄图一口吃成个胖子。要学会循序渐进、持续发展。“进步一点点就好”,就是这样。

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我们也应该提醒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就好”,即使只有“一点点”,但只要能坚持下去,数年如一日,十数年如一日地“进步”,就算我们破不了中国纪录、亚洲纪录,但终归能挖掘出自己潜力,实现更好的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