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文化生活筑牢理想信念之基知识点【推荐七篇】

浏览

3102

范文

7

篇1:关于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410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而在我的家乡,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如何呢?对此,我利用暑假时间,对此我对家乡的几个村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在我家乡的农村里,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这几个村庄是整个地区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的整体状况。

一、基本情况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 按时间来说

从近二十年来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变化来看,经历了先慢后快的发展过程。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农村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同时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历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辈们自身文化素质过低、观念落后,使得他们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显得犹豫、盲目以及不适应,农村里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戏、听说书、扭秧歌、祭祖等逐渐消失,农村文化阵地明显萎缩,文化建设发展缓慢。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现在,这种情况开始逐渐好转。80年左右出生的人开始成为农村家庭的家长,这些人大都受过初中文化教育,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对各种新鲜事物感兴趣,并且接受很快,于是,一度单调沉闷的农村文化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样,听广播、看电视、打扑克、搓麻将、看电影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

下面是我对XX年前的家百分比的调查及XX年我家乡的家电普及百分比。

XX年前我家乡电器

种类 电视机 vcd/dvd 电磁炉 冰箱

比例 70% 30% 3% 5%

通过20年的发展,我家乡的情况有了较大的变化,生活条件也逐步提高。到XX年我家乡的生活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下面是对下在家乡家电的调查:

XX年我家乡电器

种类 彩色电视机 数字电视 电磁炉 电冰箱 空调 其他

比例 80% 70% 30% 45% 10% 3%

2、 按不同人群来说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也有了较大变化

农村文化生活的主体30岁到45岁之间的成年人,不管是在村里还是自己家里,他们主导着文化活动的组织方式和进行的内容,他们的文化生活方式从19世纪到现在也有了极大的变化。

19世纪家乡人得娱乐方式

种类 玩扑克 打麻将 其他

比例 35 15 50

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村民的娱乐方式也随只变化。下面是对当前家乡人普遍的娱乐方式的调查,当然这也是我组调查的几个村的一个缩影。

XX年家乡人得娱乐方式

种类 看书 玩扑克 上网 打麻将 看电视 其他

比例 4% 15% 22% 2% 55% 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中很多的弊端也随之显现了出来。从农村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整体来看缺乏指导、监督和引导。比如我在调查邻村的一个“黑网吧”时,发现近80%都是未成年人,而这些未成年的初中生和小学生几乎全部是在玩电脑游戏或者聊qq。电脑和网络本来是一种现代文明的传播工具,而如果缺乏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的管理和指导,使孩子们整日沉迷在游戏或聊天的虚拟世界里,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学业,甚至毒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寒假社会调查报告: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318 字

+ 加入清单

寒假社会调查报告: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

一、 调查的背景与动机

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而在我的家乡,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如何呢?对此,我利用寒假返乡时间,对我家乡几个村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在我家乡的农村里,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这几个村庄是整个地区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的整体状况。

时间:2017年2月7号至2017年2月27号。

地点: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七里店村及附近几个村庄:沙坡池村,王庄村,毛庄村,孙庄村。

方式:在村委会干部的协助下,我对自己所在的七里店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查访和统计,而对附近的几个村庄的调查主要是通过对一些亲戚、朋友以及他们的家人进行个别询问来进行。

内容:分别对不同时期(从过去二十年来到现在的变化及一年四季从农忙到农闲的变化);不同年龄人群(老年人,中年人以及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内容进行调查。

二、 总体状况及分析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 按时间来说

从近二十年来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变化来看,经历了先慢后快的发展过程。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农村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同时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历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辈们自身文化素质过低、观念落后,使得他们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显得犹豫、盲目以及不适应,农村里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戏、听说书、扭秧歌、祭祖等逐渐消失,农村文化阵地明显萎缩,文化建设发展缓慢。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现在,这种情况开始逐渐好转。80年左右出生的人开始成为农村家庭的家长,这些人大都受过初中文化教育,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对各种新鲜事物感兴趣,并且接受很快,于是,一度单调沉闷的农村文化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样,听广播、看电视、打扑克、搓麻将、看电影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发展到现在,在我所调查的农村家庭里,98%都有彩色电视,近40%的农村家庭安装了有线数字电视,30%左右的家庭购买了vcd或dvd。在我们乡镇也有许多文化场所,如:音像制品出租、书报刊出租与零售、网吧等。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很大的丰富和改善,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也发展迅速。

2、 按不同人群来说

当前农村文化生活的主体30岁到45岁之间的成年人,不管是在村里还是自己家里,他们主导着文化活动的组织方式和进行的内容,他们的文化生活方式:54%在家里看电视或者听广播,23%打扑克,10%左右搓麻将,7%下象棋,另外的6%读书看报或作其他文化活动。

农村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整体来看缺乏指导、监督和引导。比如我在调查邻村的一个网吧时,发现近80%都是未成年人,而这些未成年的初中生和小学生几乎全部是在玩电脑游戏或者聊天。电脑和网络本来是一种现代文明的传播工具,而如果缺乏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的管理和指导,使孩子们整日沉迷在游戏或聊天的虚拟世界里,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学业,甚至毒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老年人是一个比较容易被忽略的群体,他们的文化生活相较于其他年龄的人群显得相对贫乏,我所调查的这些农村里针对老年人的文化活动太少,原因主要是缺乏组织。建议农村乡镇的相关部门和干部多关注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多组织开展一些例如扭秧歌之类的文化活动,为他们购置一些健身器材,使农村的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三、 当前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主要是:

1、 赌博风的抬头

在我这次调查的几个村庄里,有近30%的农民在打扑克、搓麻将的时候赌过钱,虽然数额不大,一般都是一元、两元,并且按这些农民所说,“如果不来点小意思,就找不到人跟你玩”,这种风气必须加以遏制,阻止其扩散蔓延。

2、 迷信活动

在这次调查中我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我调查的村庄几乎全部是汉族,有近10%的家庭信仰基督教,但由于农村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使得基督教在当地农村的传播中,为了吸纳更多的教徒,向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宣扬一些迷信思想,比如:“信基督者得病可以不用打针吃药,有主保佑病就能好”等,这已经带有很深的迷信色彩了。

3、 部分农民的参与热情不够

有些农民仍然只注重挣钱,而忽视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对群体文化活动热情不高,参与较少。

四、 几点建议

以上就是我所调查的家乡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情况,通过这次调查,我认为家乡农民对目前的现状是基本满意的,农村的文化活动是丰富多彩也是农民喜闻乐见的。但目前的现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不适应,存在着一些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对此我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硬件建设。就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家乡的农村乡镇有能力来建设一些公共文化场所,如:农家书屋,健身的器材和场地,放映厅等。

2、重视对农民的文化教育。上级部门应多开展一些“送文化下乡”活动,并且应该针对农民需求,丰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

3、加强农村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应提高乡村教师的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使农村的孩子能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地学到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质,这必将对未来农村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调研关于农民工文化生活需求报告范文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881 字

+ 加入清单

调研关于农民工文化生活需求报告范文

一、调查概述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广泛分布在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为农村发展、城市繁荣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高度重视农民工文化生活,切实保障农民工的文化权益,是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优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环境、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为了更好地了解现阶段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状况,笔者对苏州市区的农民工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份,回收份,回收率为%。通过对份调查问卷的分析,笔者得出了这样一些基本情况:

一是接受调查的农民工的年龄。在本次调查中,中青年占了绝大多数,20岁至50岁年龄段的农民工占%,平均年龄为岁,最大的65岁,最小的只有18岁。

二是接受调查的农民工的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到总数的79.0%,受教育的程度明显偏低;高中及中专占20.2%;大专以上的只占0.8%。

三是接受调查的农民工的行业分布。被调查者涉及建筑、餐饮服务以及保洁、保安等多个行业,其中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最多,占到64.8%;餐饮服务业其次,占到24.6%;10.6%的农民工从事保洁与保安工作。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笔者认为:从历史的眼光来看,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状况与多年以前相比,应该说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相关方面也更加重视起农民工的精神生活质量;但是,从现实的角度来讲,农民工所享受的文化生活质量与城市工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涉及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的许多方面问题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和完善。

二、调查分析

根据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笔者认为现阶段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状况并不乐观,他们从自己的家乡带来了乡土文化,却难以将之融入到城市文化生活中。现将具体情况简要分析如下:

1、农民工业余活动内容

从调查的情况看,区农民工的业余生活在内容上比过去丰富了一些,但是农民工参与业余活动的频率却普遍很低。调查显示,农民工的业余活动主要涉及看电视、听收音机、外出聚会就餐、购物、看书看报、上网、看电影等等。从具体调查数据中笔者发现,即使是在城里人看来稀松平常的看电视这一娱乐活动,也有%的农民工选择极少观看;而像看电影这样的娱乐活动,则有高达%的农民工选择很少考虑去看。

电视、电脑、收音机以及书籍等是进行文化活动的必须物品,但这些物品却很少有农民工能轻易得到;另外,由于费用的原因,也很少有农民工愿意经常花钱上网、外出聚会和看电影。这些客观条件限制都直接导致了农民工很少参与到文化活动之中,使得他们的文化生活匮乏。但是,从总体上看,有%的农民工对自己的闲暇生活感到基本满意,这个比例和他们单调的文化活动似乎不太协调,这当中也隐含了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的接受与无奈。

2、农民工文化活动范围

从我们调查的结果分析,区农民工社会生活区域较小,大部分农民工的活动区域是工作地与住处呈两点一线,生活内容比较单调。这也导致了农民工的社会接触面较窄,文化活动范围受到影响。调查数据显示,有%的农民工日常接触对象是亲友、老乡和同事,其中,选择和同事接触最频繁的农民工占到%。%的农民工选择经常一起聊天,而经常一起喝酒饮茶、吃饭的农民工占到%,选择经常一起休闲、娱乐的农民工只有%。上述这组数据表明,更多的农民工与他人的日常交往限于口头上的简单交流,但是涉及具体娱乐活动的行为却很少有农民工积极组织参与。他们感觉没有城市他们的活动场所,城市是别人的城市。

3、农民工文化活动需求呈现的新趋势

——由被动接受型向主动求知型转变。面对眼前处于时代新生事物吸收最快的城市文化、市井文化和商业文化,他们不再习惯于被动接受和强迫适应,而是激发出学习和创新的热情,努力形成属于自己农民工群体的文化特色。

——由单一文化型向多元文化型转变。即农民工精神文化需求由以往单一的娱乐休闲内容,比如打扑克看录像,逐步发展到现在的多元化文化内容,不光有娱乐休闲、文体健身,还有相关教育、学习培训和咨询援助等内容,变的丰富多彩。

——由袖手旁观型向积极参与型转变。也就是农民工的精神文化需求从以往的感受阶段逐步进入认知阶段和体验阶段,他们不再满足于旁观者的角色,而是主动靠近,积极参与,大胆表现。比如参加演讲、体育项目、文艺汇演等赛事,展示自己欲望增强。

——由纯粹休闲型向思想思考型转变。应该说,比较高的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一点点在农民工群体中开始萌芽和渐渐生长。他们在传统“休闲型”的需求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文化型”、“思想型”需求,其欣赏和参与文化的水平在逐步提高和优化,思想文化生活层次亟待进一步提升和改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市委文化生活近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565 字

+ 加入清单

市委文化生活近况调研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加大我市文化建设力度,重振文化雄风,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根据市政协总体安排,9月份,市政协第一调研组(学习文教体卫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就我市文化建设开展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文化建设现状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文化工作者遵循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运行规律,自加压力,抢抓机遇,砥砺奋进,镇村文化建设得到较快发展,农家书屋、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实现了全覆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书画艺术事业和文化产业取得长足发展。但是,和上个世纪七十、八十年代相比,我们不免心存遗憾,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如果我们不懈怠而是持之以恒的加强,可能我市文化建设面貌比时下会更好一些。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市文化建设的发展仅仅是初步的、低水平的,文化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我市的文化建设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投入不到位。虽然我市财政收入连年增长,但是仅仅还是一个吃饭型财政,市镇(办)财政并不宽裕。因此,市镇(办)两级对文化投入少,仅靠上级文化扶持项目、资金支撑。多年来,文化馆、图书馆两馆经费未纳入财政预算,造成文化建设经费欠账较多,活动经费短缺,这是影响我市文化建设滞后的重要瓶颈。据调查,多年来,我市应当列入财政预算的人均文化经费、图书经费、体育经费,均未纳入财政预算,难以保持正常工作和活动开展。

(二)文化阵地建设不平衡,文化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无力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全市现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影剧院1个,博物馆3个,广播电视台1个,电影公司(含数字电影服务站)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4万册,面积500㎡,按标准我市应存书45万至90万册,藏书相差甚远。文化馆面积基本达到相关要求,但图书馆面积远远达不到标准。除文化、文物系统外,教育部门刚刚建成青少年课外活动中心;市总工会有工人文化活动中心1个。市图书馆、文化馆、影剧院等公益性事业单位都是计划体制留下来的简陋的基础设施,落后陈旧,设备老化。图书馆无钱买书,剧团改制后,无钱排练新剧目,演出的老剧目市场萎缩,经营困难,昔日走南闯北、誉满三秦的风光不复存在。杂技团现已名存实亡,演员过去已被分配到其它事业单位,从事与本职专业无关的工作,从前的辉煌已成历史,令人扼腕叹息。广播电视台没有正式的办公楼,近几年一直在金谷酒店内办公。全市现有乡镇文化站14个,基本有固定场所,有编制,配备站长1名,干事1-2名。除田阜、南市、庄头3个乡镇文化站基层文化基础设施达到要求外,其他11个乡镇文化站基础设施不健全,硬件配置相差很远,存书和文化器材配置不到位,长年无专人负责,文化活动基本没有开展。文化站由于乡镇财政投入极少,设备简陋,功能不全,管理不力,导致相当多文化站形同虚设,没能发挥农村新文化主阵地的作用。许多文化站难以尽到组织引导、艺术辅导的职责,使农村的一些文化活动停留在自发的、分散的、无组织状态中,难以发展壮大。据不完全统计,全市223个行政村,120个村有村级文化活动室,44个村级文化活动室发放了文化活动器材。全市共有农家书屋223家,实现了村村有农家书屋。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已经建成中心机房1个,电子阅览室1个,乡镇服务点8个,农村基层服务点223个。但是,大多数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农村基层服务点只是挂一张牌子而已,由于没有专门管理人员,设备、设施利用率极低,甚或很多村的文化器材存放在村领导或私人的家里,形同虚设,未能发挥服务群众的应有作用。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花园村精神文化生活暑期社会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359 字

+ 加入清单

花园精神文化生活暑期社会调查报告

这次的东阳花园村暑期实践真的结束了,尽管我们有太多的不舍,也满怀无限的感伤。时光飞逝,回想此次实践,虽然称不上非常完美,但也算是中规中矩、平稳顺利。

在此次实践过程中,我任副队长,主要负责主持参与花园村精神文化生活问卷调查、协调晚会进程和节目安排以及参与其他所以集体活动等。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晚会没有如期进行,尽管还排练了几个晚上,甚至就连一个小小的联谊也没能如愿成行,以至于我们好一些队员没能一展自己的才华;说好的篮球、足球友谊赛也没能组织起来。虽然个人实力不强,但原本还是有抱着乐观的心态,想去参与下各项文体活动的,只是真的太遗憾,都没能如愿。作为文艺组组长,我有愧。

有关于花园村精神文化生活的问卷调查工作,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每天,队员们早早起来,分小组顶着炎炎烈日,走街串巷,店面住宅。有一些村民还不会讲普通话,交流起来更是麻烦,只好用手势来表达,堪称辛苦。仅仅为了这一个课题,队员们就跑了整整两天,有个学妹在结束了一天的调查问卷后这样说道:“我的脚已经不属于我了,腿快要废掉了。”虽然有一丝夸张,但是可以想象,这份工作着实是辛苦的。我能看到这些一直娇生惯养的孩子们工作完后一回到驻地就躺在床上不想动弹,我也能看到大家任劳任怨、无怨无悔、积极投入调查工作,我还能看到队员们做问卷做得口干舌燥却不曾闭口不语,始终保持热情。最终,我在实践结束前一天将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总结成了一篇关于花园村精神文化生活的调查报告,算是对大家辛勤努力的一丝回报。

此次实践,其实在我看来,就是一次学习之旅、欣赏之旅。在花园村看到的一切都让我觉得惊讶与感叹,觉得不可思议,我学习、欣赏、了解到了很多。让我对新农村有了一个具体的感受。村里的房舍是如此的整齐划一,合理规划;企业成片分布,增强集群效应;生态农业蕴含高科技、品种繁多、质量上乘;村里文化繁荣、村民幸福快乐;界面整洁、生态环境良好。花园村成为了中国十大民村之一,她能够与华西村、大寨村这样举世闻名的村庄相媲美,足以显示她独特的能力和魅力。那时那刻,我心里有种冲动:我是农民的儿子,但我不得不承认,农村发展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我期待着将来能够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为官一方土地,造福一方百姓,积极改善一些贫穷山村的落后面貌。

令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花园村的精神文化生活。作为一个经济发达的农村,下一步发展的关键还是在于人的素质的提高。花园村的精神文化生活相当丰富,能够大大调节村民的心情,提高工作效率和个人热情,更好的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花园村每年都要举办村的运动会,还有“迎龙灯”活动;每天在村中的舞池里,有大量村民和外来务工者在此跳舞;吉祥湖畔,每个晴好的晚上都会有音乐喷泉和水幕电影,供人欣赏。村里还有腰鼓队、秧歌队、文艺队、篮球队等等,经常性开展活动,丰富自身精神文化内涵。上述素有都极大的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

此外,对自身的锻炼价值、开阔眼界以及队员们之间的友谊方面的提升也是显而易见的。短短七天,却是令人永远回味和铭记的,实践队16人,个个都有自己的故事,组合起来写成书就是一部经典,拍成电影就是一部大片,演绎起来就是人生。人生的喜怒哀乐,抑或疯狂、抑或惆怅都在这短短七天内得到了展现。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与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有关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226 字

+ 加入清单

与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有关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而在我的家乡,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如何呢?对此,我利用暑假时间,对此我对家乡的几个村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在我家乡的农村里,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这几个村庄是整个地区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的整体状况。

1.调查时间: 年 月 号至 年 月 号。

2.调查地点:县 镇 村。

3.调查人:

4.调查方式:和朋友一起,我对自己所在的 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查访和统计,而对附近的几个村庄的调查主要是通过对一些亲戚、朋友以及他们的家人进行个别询问来进行及通过问卷的方式了解。

5.调查内容:分别对不同时期(从过去二十年来到现在的变化);不同年龄人群(老年人,中年人以及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内容进行调查。

二、总体状况及分析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 按时间来说

从近二十年来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变化来看,经历了先慢后快的发展过程。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农村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同时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历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辈们自身文化素质过低、观念落后,使得他们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显得犹豫、盲目以及不适应,农村里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戏、听说书、扭秧歌、祭祖等逐渐消失,农村文化阵地明显萎缩,文化建设发展缓慢。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现在,这种情况开始逐渐好转。80年左右出生的人开始成为农村家庭的家长,这些人大都受过初中文化教育,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对各种新鲜事物感兴趣,并且接受很快,于是,一度单调沉闷的农村文化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样,听广播、看电视、打扑克、搓麻将、看电影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 下面是我对1990年前的家百分比的调查及XX年我家乡的家电普及百分比。(统计图略)

通过20年的发展,我家乡的情况有了较大的变化,生活条件也逐步提高。到XX年我家乡的生活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下面是对下在家乡家电的调查: (统计图略)

2、 按不同人群来说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也有了较大变化 (统计图略)

农村文化生活的主体30岁到45岁之间的成年人,不管是在村里还是自己家里,他们主导着文化活动的组织方式和进行的内容,他们的文化生活方式从19世纪到现在也有了极大的变化。

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村民的娱乐方式也随只变化。下面是对当前家乡人普遍的娱乐方式的调查,当然这也是我组调查的几个村的一个缩影。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关于提升边疆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3144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提升边疆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调研报告

自3月9日驻村以来,我通过熟悉乡情村情,走访、深入马街乡村寨走访调研,发现当前大多数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极度贫乏,一部分经济水平较差的农村,依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农耕生活。农村贫困既是经济的贫困,又是文化的贫困,二者互为因果。解决贫困问题不能只追寻经济与物质的目标,而应同时重视文化与精神的提升。从某种程度上看,后者比前者更困难、更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着贫困主体(农民)的自我觉醒和自我发展。我认为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村民自治”的文化基础尚未形成。今日的农村对传统自然经济条件下的“乡治尚德”已基本抛弃,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村民自治”似乎还未形成。时至今日,在农村实际生活中,既缺乏自治的风气,村民也没有太强烈的要求,个人和集体、村民和干部似乎变成了基本不相干的两极,大多数村民只关心个体和家庭,对集体利益漠不关心。经济利益至上对农村传统的道德观念带来了巨大冲击,一些基本的伦理和行业规范都面临被解构的危险。而家庭式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又加剧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这种道德上的冷漠严重妨碍了农村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使世俗和势利成了通行的处世方式,甚至连最基本的廉耻都置之脑后。社会沉渣泛起,如封建迷信思想抬头、打牌赌博成风、社会治安混乱、干群关系紧张、生态环境恶化等日甚一日。

(二)村民文化消费产品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匮乏。根据我的调查,以元阳县马街乡为例,一个有着3.1万人口的乡,只有乡文化站内设有150平方米多功能活动室,室内配有音响、话筒、电视等;外加一间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电脑室35平方米,室内有10台电脑,每周28小时对外免费开放;一间图书阅览室面积35平方米,室内有藏书册,书架4个,阅览桌3套,每周28小时免费对外开放。除了这些以外集市上没有一个专门的书店,没有电影院,村民农闲时到乡上的消遣主要是喝酒、打牌,很少有人去看书,上网查阅资料。虽然每个村委会都有农家书屋,但是村民的学习意识淡薄,由于缺乏维护经费和专职管理人员影响了该功能的正常发挥。现在电视机在农村已基本普及,家家都安上了户户通,可收看的节目也多起来,但是除了电视以外可消费的文化产品依然很单一。

(三)对现代生活充满向往,但不能有效融入城市生活。村民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大都通过新闻媒体,对外部世界也充满好奇,可是具体的了解却相当有限。在他们的心目中,城市是一个令他们向往的天堂,这也是不少农村青年纷纷拥入城市的一个主要原因。由于对城市生活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认识和必要的就业指导,他们中的大多数显然并不能适应城市;而且城市的现实要求对这些刚刚进城的青年更是苛刻的,未能给他们一个宽容的适应过程,城乡之间巨大的反差使一部分人心理失衡,这也是影响城市治安的因素之一。

(四)村民的文化活动被忽视,缺乏必要的活动载体。在农村,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是青少年的文化活动并不是大家关心的焦点。青少年的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基本上只在学校范围内开展,在家庭中他们的娱乐需求基本上没有引起父母的重视,他们的娱乐器材甚至连普通的篮球、足球、乒乓球都没有,更别提其它如提琴、吉他等器材了。大多数青年把麻将、扑克牌作为闲暇时主要的娱乐工具,多数带有赌博性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农村文艺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但多数文艺队都只有在当地的民族传统节日,如春节、“三八”节、傣族山歌节、彝族火把节、中秋节等,按传统习俗轮流举办一些如文艺演出、篮球比赛、山歌对唱等。文艺队的活动经费来源都是采取群众自筹一点、社会捐助一部分,文化站和政府支持一部分的方式开展活动,在众多的文艺队中,大部分文艺队队员年纪偏大,表演技艺不高,急需专业人员下乡培训。由于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留守在家里的几乎是年老体弱的村民和小孩,给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带来一定困难。

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必须给予其足够的重视。在社会转型时期,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的观念也必须发生变化,针对村民文化消费的日益多样化要求,促使农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结合,进一步解决农村文化建设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二、提升边疆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对策

(一)认识到位,高度重视。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也越来越成为农民的迫切愿望。但农村文化建设滞后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与一些地方政府对农村文化工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组织不力有关。各级党委和政府应该统一认识,高度重视,把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列入主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干部政绩考核之内。各级财政应当设立专项资金,对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活动予以大力扶持。

(二)完善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基本的文化设施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前提条件,繁荣农村文化,首先必须加强基本设施建设。建影剧院、群众文化活动广场、群众文化活动楼、青少年活动室、文化中心户等;其次,要利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积极拓展阵地,推动先进文化的传播,提高先进文化对群众的影响力、感染力和吸引力。

(三)培养和扩大农村文化人才队伍。热心农村文化工作的人才是繁荣农村文化活动的保障。为此,要充实稳定乡镇文化站的专职干部,稳定和发展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培训乡镇文化专干,积极培养农民群众文化骨干,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的作用。此外,县(市)宣传文化部门要着力抓好引导工作,创建农村文化辅导中心,为农村文化活动开展提供载体。

(四)进一步丰富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创新农村文化活动形式,按照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要求,坚持业余自愿、形式多样、健康有益、便捷长效的原则,广泛开展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提高农民群众的参与率和满意率,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拓宽文化服务的范围,扎实推进国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和农村基层服务点建设,积极开展农村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组织实施“送书、送戏、送电影下乡”活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五)进一步创新农村公共文化运作机制。以政府为主导,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采取民办公助,政策扶持等方式,鼓励农民自建文化设施,政府给予一定的补助和扶持,让农民自办文化,开展各种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文化经营活动。动员鼓励各种社会力量支持乡镇文化建设,建立城市对农村的文化援助机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捐助农村文化事业,重点捐助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的公共文化活动。建立社会相关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的机制,鼓励社会办的各种文化设施通过多种形式开放。

(六)村民自治基础上村民文化性格的塑造。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逐步培养村民的民主、自由、平等和创新意识,真正树立起官民平等、男女平等、师生平等的理念,通过家庭民主和选举民主逐步培养村民的民主和法制意识,进一步塑造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文化性格。

(七)培育、规范农村文化消费市场。据调查,目前农村市场上卖的多是一些盗版的图书和光碟,而一些好的图书则因为价格、流通等原因难以进入农村市场。因此,在培育农村文化市场方面,政府应积极调动商家的主动性,把商家的盈利性和政府的公益性结合起来,共同为农村文化市场的繁荣作出贡献。

(八)建立农村精神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一是把农村精神文化建设情况作为乡镇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二是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作用,结合当地实际,把农村书屋交给大学生村官管理;三是要继续开展好“送文化下乡”活动,注重发挥农村文化能人、文艺骨干的积极作用,大力扶持农村业余文艺队的建设。高度重视保护和发展有地方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用健康文明而又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占领农村文化阵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