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快餐调研报告(精彩20篇)

浏览

7182

范文

1000

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研[页2]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849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研

(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教学水平低,教学质量堪忧

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整个教育环节中至关重要。师资力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质量。调查发现,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不尽如人意。

1、师资力量匮乏,农村师资“缺血”

由于农村教师待遇低,生活条件差,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严重,很多人不愿到农村任教。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宁愿在家待岗,也不愿当乡村教师。同时,家里有门路的、教学水平稍高的教师也想办法挤入城市。再加上这几年城市学校扩招,一些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也开始从农村招聘教师。随着进城教师的择优录取,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流向了城市。由于师资的流失,贫困农村的中小学校里一个教师跨年级、包班上课的现象司空见惯。在农村许多学校,、机、美术等方面的教师严重缺乏,无法适应新课改后的需求。另外,造成农村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的单向流动,即优秀教师只具有向上的流动性。如果村里的老师教得好,则入编进入镇里的学校,镇里的老师如果教得好,则进入县城里的学校。依此类推。这种带有刚性的评选机制导致农村基础教育系统只能得到较差的师资来源。农村师资原本“先天”不足,无奈又遭流失之痛,农村师资严重“缺血”。

2、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师专业化程度偏低

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普遍偏低,学历达标与能力达标存在较大落差,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以湖南省为例,农村小学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占的比例不到城镇的20%,初中也只相当于城镇的一半,如衡阳市农村学校教师第一学历合格率为22.7%。尽管通过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培训,农村教师学历达标率得到极大提高,但教师素质仍然不能满足义务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农村一些学校的大部分教师是本镇(县)未考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一些初中毕业生也当起了教师,很多贫困县还有一部分教师小学毕业。另外,相当一部分农村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教学方法落后,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他们无法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使得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形成不了梯队,专业化程度不高。教师的低素质直接影响、限制了学生素质的提高。由于教学质量不高,农村一些学校的生源逐渐流失。在一些地区,“村小学到中心小学,中心小学到县城小学,优生不断流向县城”已成了趋势。长此以往,学校将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并将随着这种恶性循环而趋于萎缩。

(三)家庭贫困,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

在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由于教育投资少,本应由财政支付的教育经费负担转移到农民家庭,义务教育已无义务之实,老百姓需要自己负担学费。农民一年的收入本来就很少,大部分用来支出子女的学费,一些多子女的家庭出现了教育致贫现象。农民不堪教育费用的重负,导致其子女失学、辍学。另外,近年就业形势不太乐观,职业教育极不发达,导致学生在大学学的知识在农村派不上用场,使得农村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一些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读书,还不如让孩子早点出去打工挣钱以贴补家用。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较困难而成绩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财力的制约,对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甚至连小学都没有毕业。贫困人口失去学习机会,也就限制了他们获得个人发展的机会。

五、营胜村基础教育案例分析

此次调研我来到了辽宁省丹东市五龙背镇的一个普通的乡村-营胜村,调研结果如下

(一)教育现状

据XX年数据显示该村约有人口1500多   ,学龄儿童接近200多    ,全村只有一所小学,六个年级共有教师9名,9名教师中无本科以上学历者,7名专科学历,2名初中学历,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5人。调查发现,该村基础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方面,师资力量缺乏教师不配套和跨年级上课现象严重, 很多教师 都是上了这门课再上那门, 由于照顾不过来,  只能让 一些班级学生自习或做作业。我们还了解到由于农村教师的待遇低, 办公条件差, 农村基础教育岗位难留 人, 老师调动频繁。另一方面, 教师队伍普遍存在学 历低、职称低、素质低的“三低”现象。大部分教师为“民转公”教师, 由于他们的年 龄偏大, 业务素质在短期内不可能有很大的提高。

营胜小学全貌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质偏低。 由于受政策因素的制约, 该村近 3 年未补充过教师, 导致教师严重不足和失衡。而镇上的中心学校和交通条件较好的学校教师普遍超编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质偏低。同时由于一批学历低、素质 不全面的人员进入教师队伍, 再加上“民转公”教师,

共4页,当前第2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2024年关于村小学教育的调研报告范文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全文共 6036 字

+ 加入清单

2019年关于村小学教育调研报告范文

摘要:近年来,农村教育远远差于城市教育是众所周知,有目共睹的。同时,我们可以清醒的看到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阻碍了教育快速前进的脚步。农村小学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我们应客观地认识现状,评价现状,不能在困难面前茫然而不知所措,被困难吓倒。那么,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究竟是怎样?本文以海城市牌楼镇三角村三角小学为例,分析当前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仅供有关部门参考。

关键词:教育,现状,薄弱,改善

引言:农村教育问题的成因是多样的,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师资配备不足,留不住人才;最严峻的现状是学生学习不够积极主动。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期间可以尝试加强硬管式的传统教育方法,着重要给学生树立起积极拼搏的意识。其根本的改善必须举全国之力而为之,且要坚持下去。

(一)学校基本现状

三角小学于XX年由东沟小学,小堡小学合并在一起,学校总占地面积8000多平米,建筑占地面积800多平米。XX年中心校为学校将木窗换为铝合金窗,办公用品均是由中心校统一购置。学校共设有1个微机室,没有实验室和图书室,学校操场设有篮球架和乒乓球台。XX年学校购置了电脑,共22台,3~6年级可以上微机课,课上2人使用一台电脑。全校共6个班级,6个年级,分别为学前班、1、3、4、5、6年级,由于XX年没有招来一年级学生,导致没有二年级。因为现在学生人少,所以学校每两年招一次生。学生共105人(具体见表格1),以前学生有200多人,每个班级至少30人,但后来越来越少,到镇里去上学的孩子越来越多。

(表格1:学生人数及男女比例)

(二)在校教师情况

学校有老师12人,2个领导,6个班主任,班主任主要教语文和数学。全校只有一名英语老师,负责3、4、5、6年级的教学,是特意给三角小学派来的,来到三角小学已经有4、5年了。学校无专业音体美、思想品德、自然老师,都是一个老师教多个科目。在缺少老师时,学校会在村里寻求高中学生作为代课老师。老师大部分住在牌楼镇中,每天上下班有专门的车接送。教师年龄在36~50多岁之间,最长教龄长达30年,最短教龄为XX年。工资2600~2700元∕月,过节时没有待遇,今年只有降温补贴100元。学校会逐年评选优秀教师,但评出的优秀教师都会被调走,老师的安排是轮流调换,调走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为工作需要,有的是根据个人原因。老师在同一所小学最多呆6年,很少有机会参加外出培训。三角小学里有一位刘老师,是6年前调来的,教学认真负责,经常给孩子家长打电话反映情况,刘老师实行一帮一原则,一好带一坏。(见图表1、2、3)

图表1:教师学历情况

图表 2:教师级别情况

图表 3:教师年龄人数

(三)学校教育管理方面

每学期开一次家长会,但家长来的人数很少,其中老人占很大比例。因为老师家住在牌楼镇上,来回不方便,平常教师不常与家长沟通。学校每学期考一次试,试卷由镇上统一印发。每学期评选百分之三十的的三好学生,百分之十五的优秀少先队员。每学期期末老师都会进行家访,针对对象是学困学生和贫困学生,每次5~10个学生。学校采取硬式教育,考试之后不排榜。

(四)老师分析学生情况

1、老师们认为,孩子好坏不能根据考试成绩来评价,因为孩子成绩起伏不定,有可能同一科目,上次考试成绩与这次考试成绩相差太远。而且孩子有自己的特长,有可能英语不好,数学却很好,这些都不能用来比较孩子的好坏。

2、现在上学书本都不要钱,每年只需要拿些卷纸钱,所以因为家里贫困而退学的原因极低,孩子不爱学习的主要的原因就是认为学习累,吃不了苦,越是家庭条件好的越不爱学习。孩子学习氛围差,害怕问老师题。

3、还有一种是父母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他们根本不管孩子学习,也管不了。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贪玩,也越来越难管,爷爷奶奶很多也会溺爱孩子,随着孩子来。因此,孩子玩起来更加无所忌惮,很多都因为贪玩而荒废了学业。

4、老师们普遍认为,学生家长认识不到孩子学习的重要性,采取“放羊式教育”,家长以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对孩子的教育了,对孩子的学习也是不管不问。一位老师说,农村家长与镇里家长重视程度相差太多,镇里家长重视程度占80%~90%,而村里重视程度不到10%(老师自己认为数据,不一定准确)。

(五)三角村孩子学历情况

因为由六年级升初中不需要考试,所以村里学生都能念到初中,但初中升高中需要进行考试选拔,所以高中生就比较少了。村里每年都会出大学生3~5个,村里也曾出现过硕士和博士。

二、当代农村教育现状分析

(一)现状1:父母重视教育程度低

1、家长普遍文化水平差

根据我们的走访,发现农村家长学历基本为小学或者初中,甚至还有很多连小学都没有毕业。其主要原因是:城市的收入、就业机会、生活条件等各个方面都明显优于农村,学历高有能力的年轻人都不愿意留在农村,选择进城打工,留下的都是那些在城市混不下去的人。从而导致农村人口呈现两极分化严重,老的老小的小。父母都迫不及待的将孩子送入学校,父母只是想让学校去管孩子。家长白天都忙工作或忙着干农活,只有晚上才能有一点的时间顾及孩子,由于家长的学历水平都很低,根本无法辅导孩子学习,也不知道该怎么在学习上帮助孩子。孩子发现自己跟不上的时候,家长不知道该怎么办,也没太放在心上。

2、家长采取“放羊式”教育

农村孩子上学一直以来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放羊式教育,家长因为工作或农活而无暇顾及孩子,老师只是完成上课的任务,课下一般很少管学生是否学习,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上的散漫、不认真。在“放羊式”教育的模式下,学校对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几乎是一片空白。往往是,学生问题日积月累最终演变为一个个具体到恶性事件时学校才出面干预。这种教育模式虽然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主性,提高自立能力,但是也存在着诸多弊端。

3、留守儿童现象

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带,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孩子的爷爷奶奶的教育观点和方法与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有着本质的冲突,更多的家长认为自己把孩子送到学校,一切责任就在学校了。他们不问不管,一旦孩子有什么事,或者学习成绩不好,他们就会到学校吵闹,久而久之,矛盾就突显出来了。留守孩子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性格孤僻、偏执,难以沟通。目前,留守儿童现象已经成为社会问题,应该引起广泛的关注。

4、家长态度微妙

绝大多数家长还是支持孩子学习的,他们深知务农的艰苦,想让孩子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然而愿望是美好的,生活是现实的。在了解农村父母教育理念时发现一个很大的偏见。农村父母认为,关心孩子就是在物质上给孩子钱让他们念书,而忽略了精神方面的关心,他们不会抽时间陪孩子学习,也不会关心他们学习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会做的大多只是,想起来的时候询问下孩子学习情况,跟孩子说几句早已听出老茧的励志名言。家长对待孩子学习的态度其实十分微妙,一方面,每个家长都认为读书重要,只要孩子会读书,自己不论砸锅卖铁也会供孩子读书。而另一方面,读书无用终究还是存在于家长的观念中。在他们身边,一些普通院校毕业的学生也难找到工作,周围一些没文化的孩子出去打工却能赚很多钱。这种微妙的心态造成了,如果孩子会读书家长会十分支持,如果孩子读书成绩不理想,父母会想不会念还不如打工算了。

(二)现状2:教育教学资源严重短缺

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室缺乏或不完备,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图书室,有的学校图书室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经常缺乏资金买新的,体育课没有孩子玩的东西,上体育课就是学生自由活动的时候。许多学校没有多媒体设备,有的学校最多有几台录音机,教师上音乐课就用嗓子干吼······而且,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大多数科目没有专门的老师,就是由班主任代上。硬件设施投入不足是目前农村教育一个最普遍的现状。

(三)现状3:师资力量薄弱

农村教育是中国改革和发展的重点,是中国教育的主要部分,其普及程度及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全国普及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实现程度,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作为农村教育中的主力――教师,身上担负着任重而道远的责任。然而,农村师资力量的薄弱却直接影响着农村教育有效的实施。而导致这一因素的直接原因有以下几点:

年龄结构不合理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老化,后继乏人情形日益严峻。据调查,超过40岁的老教师多达一半以上。

教师学历水平较低

一方面高等学校毕业的教师不愿意来乡村学校任教,另一方面好多老教师是初中或高中毕业生,一般都是专科、本科毕业生,很少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没有经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民办教师又由于能力有限而对学生的引导及培养造成阻碍。这就导致教育资源被浪费,而少年儿童接受知识的领域变得越来越狭窄。

专业教师不足

在城市,专业化教学是理所当然之事,或许不值一提,而在许多农村小学,专业教师却严重不足,像音乐、美术、劳动、自然教学大多是兼职的。

教师素质普遍不高

教师素质包括多个方面,如学历、职业道德、思想观念、教学质量、科研能力等。农村小学中专生、初中毕业生在教师队伍中占了绝大多数,他们自身的知识结构很不完善,又因长期生活、学习、工作在乡村,教学中缺乏热情和竞争意识,无法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信息闭塞,几乎无科研能力可言。

教师身体不适应

由于生活条件差、学校环境差、内外压力大、待遇不高、不良习惯等因素影响,农村小学教师身心素质明显下降。

教师教育待遇不等

作为农村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和超负荷工作量也许都不是问题的根本,待遇上的问题或许才是师资流失的重要原因。据了解,一个农村教师每月的工资就是工资卡上的钱,奖金什么的基本没有,一年下来,也领不了几个钱,而城区学校每个月加上课时津贴、班主任费等,每个月多领好几百元钱。农村学校的教师过教师节最多领100元,而城区学校最少就是500元。待遇上的差别,让许多教师都把前途放在城区,想尽一切办法调到城区成为大部分农村教师的奋斗目标。长此下去,农村师资大量流失。

农村的基础教育现状如此,其结果必然导致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社会矛盾越来越激烈,我不知道政府有没有统筹考虑?

三、改变教育现状的建议

俗话说:“再穷不能穷教育。”针对目前农村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我提出一下几点建议。

1、经费挪用重点抓,教育资源用到实处

据调查的情况,当地政府拿出的有限资金来办乡村教育,是不能满足广大农村青少年对教育的需求的。改善农村小学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必需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并且政策尽可能向农村地区倾斜,向薄弱、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地区倾斜。没有相应的教育条件,教学仪器、图书资料,提高质量只能是一名空话。中央及省级财政可依据各乡村学校的学生数将乡村教育的经费定额、定时、定量地通过银行划拨给乡村学校,这样可避免教育经费在多个中间环节的截留现象,又可保证乡村教育经费的稳定性、均等性、可靠性。同时,要注重改造小学的微机室,购置必需的教育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使村办小学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我们要首先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

2、加大师资力量并进行良好的培训,提高师资水平

提高乡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保证村小师资队伍稳定和扩充。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知识分子的政策,想方设法改善农村小学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因为教师只有在具有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个人素质、职业前景和工作动力的情况下,才能满足人们对他们的期望。在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方面,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创造条件和机会使农村小学教师能够参加。通过学习和培训,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有所完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另方面,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发展农村小学孩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造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由于所处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的限制,农村小学的孩子更需要教师的关心、激励和帮助。尽可能对每个学生,尤其是打工子女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多关注其学习完成和变化情况,多与他们谈话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对他们的教育应以鼓励为主,使老师的鼓励变为孩子学习的监督和动力。

3、更新教育观念,开展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保证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的课时,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也要注重提高农村教育管理者的素质教育管理水平。

父母从精神上关心孩子,帮助孩子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严重影响孩子的成长。平时家长应多注重自己的言行,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虽然父母把孩子送到学校里,但是也不能撒手不管,及时与老师交流,常常与老师联系了解孩子情况,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是有帮助的。孩子教育从小抓起,从小培养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不断鼓励孩子向远大理想而努力。孩子出现问题时,不能用打骂的方式来解决,细心的开导他,及时发现错误并改正错误。培养孩子的特长,多陪陪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丰富课余生活,更要加强体育锻炼,保证身体健康。与此同时,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多了,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孩子的成长与性格,能够更好的引领孩子走向正确的道路上。

四、结束语

以上几点建议所能解决问题的范围和程度毕竟有限,这个长期形成的差距必然要用长效的机制才得以彻底解决。在这当中,唱主角的正是国家的相关政策倾向和重点帮扶。农村问题说到底是一个穷字,但核心并不是穷经济,而在于穷知识、穷技术、穷观念,归根到底是穷人才。只有想办法让无数的知识人才前赴后继不断地投身到中国的农村建设队伍当中,这个问题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但目前就全国范围的大学生就业去向来看,基本上没有主动积极考虑去到农村就业的。其中责任并不在于大学生,而是在于国家的政策性导引不够。并没有足够的鼓励来弥补其物质条件的匮乏所留下的空白,大学毕业生不愿意投身农村的建设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好在近年来我国对于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正在不断地加强,相信随着城市就业的饱和和相关政策措施的到位,将会不断有大学生到农村去就业、生活,而城乡教育的差距届时将会逐渐缩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打车软件经济与社会影响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873 字

+ 加入清单

打车软件经济社会影响调研报告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生活的多元化,打车难已成为普遍问题。据XX年《公共服务蓝皮书》数据显示,XX年35%以上的乘客打车等候时间超过20分钟,70%左右的乘客打车等候时间超过10分钟。而自XX年3月首款打车软件“摇摇招车”上线后,打车软件改变了乘客“路边招车”、司机“扫大街”的出租车运营方式,不仅为乘客出行带来了方便,也降低了出租车空车率,受到用户欢迎。目前,我国打车软件已有30多种。XX年1月,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两大打车软件启动的“烧钱”大战迅速让打车软件市场格局演变为双雄争霸,并促使打车软件市场延伸到三四线城市,迅速提升了打车软件的普及率。据快的打车公司统计,截至XX年3月22日,快的打车全国乘客用户数量达1亿以上,司机用户数超100万。据滴滴打车官方数据显示,自XX年1月10日至3月28日,软件覆盖城市从32个增长到178个,用户量从2200万增至1亿。

一、打车软件市场竞争格局

1、两大巨头引领打车软件市场

自XX年首款打车软件问世,我国打车软件种类已达30多种,但在市场上拥有一定知名度的打车软件只有快的打车、滴滴打车、大黄蜂打车、打车小秘、摇摇打车等少数几款。经过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的烧钱大战,迅速成为打车软件市场的两大巨头。调查显示,50%以上的司机和乘客同时使用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两款软件。在司机群体中,使用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的司机占比分别为71.5%和63.9%。在乘客群体中,使用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的比例分别为62.4%和56.0%。

2、人际传播为打车软件主要传播渠道

3、返现额度为选择打车软件的深层次因素

4、司机的品牌忠诚度高于乘客

目前,70%以上的司机和乘客愿意安装多款软件。其中,愿意安装多款软件的乘客占比达75.2%,略高于司机。但值得注意的是,司机和乘客换用打车软件的比重均低于安装多款打车软件意愿的比重,这说明大多数用户对打车软件存在使用习惯,并非会随意换用打车软件。而横向比较换用率,15.6%的司机换用过打车软件,48.4%的乘客换用过打车软件,折射出司机对打车软件的品牌忠诚度更高。

对于司机而言,“不容易接单”是换用打车软件的首要因素,占比达85.4%,而“奖励更高”并非主要因素。可见,尽管打车补贴可增加司机的收入,但并非长期固定补贴且额度不大,司机更加关注的是接单。

对于乘客而言,“新软件返现额度更高”是换用打车软件的首要因素,占比达40.4%,其次是“以能打到车为目的”(26.9%)和“新软件操作更方便”(24.5%)。这说明待打车补贴取消之后,能够打到车将成为打车软件市场的王道。

二、打车软件使用行为分析

1司机对打车软件的使用行为分析

1.1年轻司机更倾向于全程开启打车软件

调查显示,59.7%的司机会全程开启打车软件,40.3%的司机会在空驶时开启打车软件。随着年龄的增加,全程开启打车软件的司机占比越低。其中,年轻司机对打车软件的使用频率更高,18-24岁司机全程开启打车软件占比达76.5%。

1.2打车软件对高峰期打车难的影响有限

长期以来,高峰期一直是打车难问题最凸显的时段。打车软件的问世虽不能解决出租车供小于求的根源问题,却有利于优化出租车资源使用。XX年2月27日,上海交管局出台规定,自3月1日起,实施早晚高峰时段(即每日7:30至9:30、16:30至18:30)出租汽车严禁使用“打车软件”提供约车服务措施,引起了大众对打车软件是否加剧高峰期打车难的疑惑。调查显示,53.5%的司机使用打车软件不区分高峰期和非高峰期,而在收到打车软件提示的同时,如果有行人招手,60.1%的司机会优先选择行人。可见,打车软件对高峰期打车难的影响非常有限,招手行人更有吸引力。

1.3超四成司机认为用打车软件抢单容易

在打车软件补贴的激励下,司机工作热情提升,不仅向乘客推荐打车软件,还仔细研究补贴政策和抢单秘诀。调查显示,8.2%的司机认为打车软件非常容易抢单,34.6%的司机认为打车软件抢单比较容易,34.0%的司机认为打车软件抢单一般,17.5%的司机认为打车软件抢单比较难,5.6%的司机认为打车软件抢单非常难。

2打车软件乘客使用行为分析

2.1打车软件吸引力远胜电召,成为乘客自发选择的主要平台

虽然国内一、二线大城市的电召平台已有多年发展历史,但使用效果并不理想。根据北京96106出租车呼叫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XX年该呼叫中心日叫车次数约1.6万次。据可查资料显示,截止XX年2月10日,快的打车全国日均订单量已达128万,单日最高订单量为162万,其中使用支付宝钱包付车费的日订单数最高突破60万;截至XX年3月底,滴滴打车覆盖178座城市,日均订单量突破了521.83万。相比之下,打车软件的使用率远高于电召。

XX年3月,交通部发布了《关于规范发展出租汽车电召服务的通知》,提出要加大对出租汽车电召服务系统的建设投入,优化电话约车服务流程,实现对电召服务的记录和跟踪,并分两批在30个城市开展试点示范。据悉,投资额在8亿到10亿之间,地方财政配套更是在20-30亿之间。但由于电召方式需乘客支付额外费用,用户使用率并没有因此上升。以南京为例,电召费用为5-8元,XX年的叫车率始终不足一成。虽然深圳仅需支付2元电召费用,但试运行前3天接到电召订单总量仅有6447笔,完成量2774笔,成功率不到五成。

在媒体进行的公众调查中,很多乘客不接受电招平台的原因为:“原来可以不花钱的事情,现在非要5元钱。” “我明明可以不加价就轻松叫到车,现在变得必须要加钱。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做。刚习惯用手机软件来叫车的,现在我宁愿去路上叫车。”

调查显示,在近一个月,50 %以上乘客软件打车占总打车量的比重在40%以上,其中,27.9%乘客软件打车占总打车量的比重在50%以上。软件打车已成为乘客主要出行方式,乘客初步形成了软件打车的消费习惯。

2.2乘客软件打车成功率相对较高

随着前段时间打车软件风靡一时,很多诸如出租车没有按约定时间前来、支付不成功的报道也大量涌现。但据调查显示,一线城市的乘客使用打车软件的下单成功率为83.7%;二三线城市虽然稍低一些,但是也在70%以上。这说明,乘客使用软件打车的成功率相对较高,下单问题并没有报道所说的那么严重。

另外,乘客下单不成功的主要情况为出租车没有按约定时间前来。关于这一点,外在影响因素较多,需要相关部门和企业等各方面共同协调努力解决。

2.3 移动支付为主要付款方式

根据《XX年通信运营业统计公报》数据显示,XX年我国3g用户总规模突破4亿人,在移动用户中的渗透率达到32.7%,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亿人,手机支付用户在手机网民中占比由XX年13.2%上升至25.1%。可见,3g网络已进入普及阶段,手机支付用户呈高速增长态势,为打车软件应用和移动支付提供了较好的客户基础。调查显示,在打车族中,3g手机用户占比达89.1%,其中,51.7%的3g手机用户选择了移动网络。在而支付方式方面,85.6%的乘客采用手机移动支付。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年妇女儿童调研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974 字

+ 加入清单

20xx年以来,**市坚持将妇女儿童事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认真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全面实施妇女儿童发展两个规划,扎实推进妇女儿童实施项目,大力营造尊重妇女、保护儿童的社会氛围,妇女儿童事业取得长足的进步。

一、基本情况

(一)内生动力强化政府职责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妇女儿童工作,去年我市将“妇女儿童关爱项目”纳入**市委市政府年度重点工程,市妇儿工委成员单位紧密协作,对照目标任务,明确保障措施推动了多项妇女儿童重点工作的完成。召开了妇女儿童工作会议,开展了妇女儿童工作督查评估。“”以来,妇儿工委专项工作经费在人均1.2元的基础上,年年略有提高,我市出台涉及妇女儿童的政策30多项,妇女儿童发展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得以解决,惠及广大妇女儿童。

(二)自上而下完善工作机制

我市高度重视以制度建设推动工作落实,推进了多部门的协作联动机制、辖市区主要领导工作实绩考核机制、大力度的经费投入机制、规范的监测评估机制等一系列机制的创新。妇儿工委办公室作为市政府社会事业口成员正式纳入政府管理序列,参加社会事业口工作例会。将全市重点难点目标进行责任分解,与各辖市区签订目标责任书,督促各级政府把推动妇女儿童工作作为不可懈怠的重要职责,抓紧抓好。各辖市区领回任务后再将目标管理向纵向延伸,由辖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妇儿工委(小组)逐级签订任务书,全面推进各项目标的实现。

(三)由点带面优化发展环境

当前,我市男女平等、儿童优先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政府的主体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妇儿工委成员单位同心协力、紧密合作,从而实现妇女儿童工作大的跨越、大的发展。去年以来,我市着力推动妇女就业创业扶持、妇女免费“两癌”筛查、流动儿童登记服务、困难群体关爱等一批重点难点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重难点问题的突破为我市妇女儿童全面工作的提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去年省妇女儿童重点指标监测评价中我市获得了第一的名次。全市妇女儿童的生存、保护、发展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二、存在不足

做好新时期我市的妇女儿童工作,要求我们必须把上级要求部署、妇儿工作规律、我市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切实找准突破口和着力点。“”时期,进入了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奋斗期、转型升级的攻坚期、城乡一体的推进期、生态文明的关键期、改革发展的深化期,做好妇女儿童工作,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妇女儿童的根本利益也面临着难得的机遇。虽然近年来我市妇女儿童工作不断加强,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妇女儿童事业发展还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和挑战。主要表现在:

一是妇女参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步伐还需加快。市人大、政协中、委员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县处级正职女领导干部比例一直未达标,基层女干部储备不足,村委会主任中女性的配备率不达标,村“两委”中女性的配备率尚未达标。二是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依然存在。从这次的20项重点指标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女性就业率大幅度低于省规划目标,将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终期评估的达标水平。三是流动妇女儿童生存发展环境有待改善。随着城镇化的进程,流动人口在全市人口比例中份额的不断提高,流动妇女的妇女病普查、流动留守儿童的教育等需得到关注,这些在刚才不达标指标的分析中也反映出来了。四是做好妇女儿童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的思想误区。妇女儿童工作不光是妇联的工作,更是我们各行政职能部门的本职工作,有些部门、地区认为妇女儿童工作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不需要特别的关注,其实我们应该看到,对照周边城市,对照发展要求,对照群众期盼,我们的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水平和层次,千万不能满足于现在的水平。

三、下步打算

今年是“”规划的攻坚之年,我们要乘势而上,加倍努力,确保全面完成规划各项指标和任务。结合省妇女儿童会议要求和我市工作实际情况,下一阶段,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落实好新一轮实事项目

实事项目是妇女儿童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把实事项目的推进和落实作为我们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今年,妇女儿童关爱工程继续纳入《**市20xx年重点工程》,我们相关职能部门将围绕妇女创业就业、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儿童安全保护等重点民生领域为妇女儿童办实事。同时,今年省政府妇儿工委推出了20xx-20xx年度全省妇女儿童新八件实事,围绕基层妇女参与民主管理、爱心母婴室创建、智慧家庭服务平台、儿童安全保护、家庭文明建设、妇女儿童活动阵地建设等八个方面,这是一项全省协同推进妇女儿童民生幸福的民心工程,我们作为妇女儿童工作全省第一方阵的位置,这项工作是对我们工作的新要求新任务,也是我们妇女儿童工作创造亮点和形成经验的一个良好平台,妇儿工委是一个组织协调机构,很多妇女儿童重点项目都需要形成合力才能完成任务,在这里我希望各级妇儿工委及其成员单位举全市之力、整合资源、通力合作为妇女儿童办实事、办好事。

(二)谋划好市“十三五”规划

今年是谋划全市妇女儿童工作新一个五年发展方向的关键之年,我们要将编制“十三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作为贯穿全年的首要业务工作,抓住编制契机,积极推动将妇女儿童发展目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推动将妇女儿童民生实事更多进入政府的制度设计和安排,为促进妇女儿童全面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十三五”妇女儿童规划的编制工作不是妇联一家的事情,涉及到我们全市今年五年妇女儿童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成员单位要重视这项工作的开展,并积极参与新规划的编制工作,配合开展调研,立足科学发展,从本地实际出发,系统深入地研究妇女儿童发展重点领域、目标措施,早日形成充分体现规划的基础性、超前性、导向性作用具有特色的“十三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

(三)准备好省“”终评

今年是我市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迎接省终期评估的准备之年。查找薄弱环节。针对妇女儿童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各有关部门抓好目标落实、措施落实。根据省、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中涉及的各项目标任务,结合部门职能主动开展工作,从量化指标、工作指标及重点项目等提出明确目标和要求,对涉及妇女儿童的实事项目、难点指标集中力量攻克薄弱指标、巩固提升达标质量,全力实施、积极推动规划的实施。完善监测体系。我们在做好省重点指标监测排序分析自查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完善我们市级重点指标年度达标排序制度,通过市级指标的排序来推动全市各辖市区、各部门对妇女儿童工作的重视。开展自评自查。各成员单位要积极开展自查活动,通过监测评估自查活动的开展,全面了解各级、各部门的履职情况,妇儿工委成员单位职责及任务完成情况,全市妇女儿童发展实际情况,为今后五年妇女儿童发展面临的重点工作谋划思路和畅通渠道。

(四)凝聚好妇女儿童合力

妇女儿童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各级政府要切实把妇女儿童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强化保障,把妇女儿童工作做得更好。发展妇女儿童事业既是政府必须承担的义务,也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要切实把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公共政策体系,作为衡量政府工作的重要指标,做到思想到位、行动到位、工作到位。各级妇儿工委要加强自身建设,切实承担起组织协调、督促指导等工作职能,努力提高工作水平。各相关部门要根据既定目标,各负其责,相互协作,扎实推进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家访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398 字

+ 加入清单

家访调研报告

家访时间:

家访地点:

家访对象:

由于炎炎和渺渺两位学生的在校表现比较相似,所以本次家访,我请两位学生的家长一起到炎炎家,可以利用有限的时间,向家长反映情况,并听取学生在家的表现情况,互相沟通,让孩子的家长对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心中有数,老师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

在本次家访中,我没有向家长告状,而是比较真实的向家长告知这两位学生的在校表现,集中向家长表扬了孩子的优点,使家长也能清楚地认识到学生在学校的优秀的一面,让学生家长能够敞开心扉,向老师叙说学生在家的表现。这样,家长和老师都能够掌握更全面的学生,不能只是凭借自己的片面了解而去评价学生的全部,使学生和家长都能感受到教师的真诚与亲切。然后我婉转的向家长介绍了学生在学习习惯上还存在的不足,并与学生进行了沟通,听取了学生自己对学习的真实想法,也和家长交换了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意见,对家长提出来的问题给予解答,希望能够对学生的习惯养成和学习成绩有所帮助。

一、发现的问题

在与家长的交谈中,我发现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很高,但是由于为了生活,每天都要外出务工,几乎没有时间指导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教育的方法缺乏科学性,所以,孩子在学习、生活上都没有养成好习惯,而且学生在家也缺乏基本的待客礼貌,可见,家庭教育对孩子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

二、深入剖析

1、家长对孩子的了解不够全面。这两位家长的文化素质不高,加上整天奔波于生活,对孩子的学习已经忽视了,有时想起来问的时候,孩子也是报喜不报忧,家长就听之信之,长此以往,学生和家长就都成为了一种习惯。在家长眼中,自己的孩子表现还是比较好的,并不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状况。

2、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缺乏督促的意识。其实,孩子的学习并不需要家长的指导,有时就是需要家长的监督,使学生能够意识到家长对他的重视,让学生从心理上有一种上进的意识,思想上有些压力,在学校,他自然就会对自己的各方面表现严格要求。而这两位家长就缺乏这样的监督,有时问问孩子的作业,并不是真的看一看,能给一些有价值的指导,而是孩子说写完了就过去了。所以,这两位学生在家庭作业上就有敷衍的习惯,有的时候作业写的内容不正确,有时甚至没有写作业,老师问的时候,就说已经完成了,丢了或是没有带来想用谎言来推脱。和家长联系的时候,家长根本就不知道学生会出现这种事情。

3、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不科学。家长平时没有时间照顾孩子,给孩子零花钱以当做对孩子的补偿,学生从小就习惯于花零钱、吃零食的生活方式,有时只要有一些小小的进步,家长也是用钱奖励,而当孩子犯了错误,家长不是帮孩子分析原因,指导行为,而是用打来惩罚孩子,希望孩子能从中吸取教训。学生对家长这样的教育方式近乎恐惧与麻木,所以,也就出现了报喜不报忧的现象。

4、家长对孩子的溺爱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炎炎与渺渺两位同学,都是家中的宝贝,受饮食习惯的影响,身体比较差,感冒发烧,肚子疼经常发生,请假的时候很多,在他们休养的时候,家长在学习上不能给予指导,学生落下的课程越来越多,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越来越懒惰,成绩也就越来越差。慢慢的,他们就厌倦了学习,遇到一些困难也不会想办法解决,直接就拒绝了。

三、解决的方法

1、学生方面

在课堂上,我有意识的关注炎炎、渺渺的表现,一些基础的知识与问题,我尽量为他们提供机会,他们能答对,就鼓励,逐渐的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也让他们能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优点,结合课上的表现,我在课下及时的找他们谈心,告诉他们,他们并不笨,只是有些懒惰,只要上课积极回答问题,认真独立完成作业,老师相信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的。课下,我引导学习组内的小伙伴,平时给他多出些题目,多帮助他,督促他,多和他说说话,多给他一些鼓励。对于家庭作业,我教给他记在家庭作业本上,回家后对照记录一项一项的去完成,之后让家长签字,最后整理好书本,装入书包。每天都这样做,以养成好的习惯。

2、家长方面

我与家长交流了教育的方法,结合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暴露出来的一些实际问题,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需要,交给家长一些教育方法。比如:学生乱花零钱的问题。平时给孩子做好一日三餐,保证他们的营养,零花钱尽量不要再随意的给孩子,除非真的有需要。在孩子有了进步以后,要根据事情的大小影响,该语言表扬的就不要用钱来代替,尽量奖励孩子他们有利用价值的学习用具,或是书籍,平时多给孩子买一些适合的书,在家有计划的监督他们进行阅读,孩子的家庭作业,每天要检查,并且签字,长期坚持,就会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他们的关心与重视,这样的鼓励,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孩子出现错误的时候,可以进行换位思考,从小孩子的角度来考虑,这样解决事情的时候,就多了一些理性,多些指导,不能总是用拳脚来解决,同样会赢得孩子的尊重。家长和老师之间要常联系,全面的掌握孩子的表现,好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老师非常乐于配合。只要学生在学校有了进步,老师也会及时地告知家长,让家长在家及时鼓励,做到家校共育,使孩子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四、取得的效果

在家访之后,我对炎炎和渺渺两位学生的课上表现更加关注,时时提醒他们上课坐得端正,认真听讲,用激励性的语言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多为他们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现在,这两位同学客商主动举手的次数越来越多,字写的更加规范,在小组合作交流时,也能主动的说出自己的见解,小组长像我反映了很多次,在班会上,我有意识的表扬了他们。看到他们脸上洋溢的满足感,我真的很欣慰。在课下,他们能融入到小伙伴的游戏之中,不再是一个孤僻的孩子。最可喜的是,他们改掉了花零钱的习惯,家庭作业再也没有出现过错误,每天都能按时交到组长的手中。后来,在我与家长的电话联系中,家长也说孩子在家表现也大不相同了,变的懂事了,真的长大了,家长表示很高兴。

我想,付出总会有回报的,只要他们再坚持一段时间,一定会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道路工程调研报告范文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工程,全文共 2373 字

+ 加入清单

路基施工是实现理想设计方案的重要过程,路基施工是检验设计合理性的手段。精心设计、精心施工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一)施工时应实现的基本要求:

1、路基的位置、标高、断面尺寸、材料规格及压实或砌筑等质量应符合设计文件和有关的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以保证路基良好的使用性能。

2、根据条件,选择适用的施工方法,合理的调配和使用劳力、机具与材料,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建筑成本和确保工程质量。

3、路基施工的各项工作要紧密配合,路基工程同其它工程也要相互协调,并服从整个道路施工组织与计划的统一安排,以便按时或提前完成施工任务。

4、路基施工必须贯彻安全生产的方针,制定安全技术措施,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做好事故的预防工作,确保施工安全。

总之,为实现优质、经济、快速、安全的要求,必须重视施工技术与组织管理。

(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组织准备、技术准备、物质准备工作。

(三)施工要点

1、基本要求

(1)必须搞好施工排水;

(2)路基挖填范围内的地表障碍物,事先应予以清除;

(3)路基取土与填筑,必须有条不紊,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操作;

(4)路堑开挖,应在全横断面进行,自上而下一次成型,注意按设计要求准确放样,不断检查校正,边坡表面削齐拍平;

(5)土质路堤,应视路基高度及设计要求,先着手清理或加固地基;

(6)土路堤分层填平压实,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关键;

(7)路基原定设计要求及施工操作规程,是路基施工的依据及质量检验的标准,必须严格执行。

2、填挖方案

填挖方案— —沿路基深度或宽度的施工顺序。

方案的选择依据:当地自然情况、工程量大小和分布、施工机具的性能及施工要求等条件。

(1)路堤的填筑应注意的问题。路堤基底(地基与堤身的接触部分)的处理;填料选择:填料要求强度高、水稳性好、压缩性小、便于施工压实以及运距短的土、石材料;填土压实-保证质量的关键。

(2)填筑规则。不同性质的土要分层铺筑;各类土层的安排,应考虑路基工作条件;透水性较小的土填在下层时,其顶面应做成4%的双向横坡,以保证上层透水土有排水出路;保证水分蒸发和排除,路堤不宜被透水性差的土层封闭;上下两部分填料的颗粒尺寸相差较大时,其间应加设由砂石等材料铺成的反滤层,以防止细颗粒土挤入石块间的空隙中,引起路堤沉陷;相邻两段用不同类土填筑的路堤,应力求采用斜面连接,以免交接处产生明显的不均匀变形(差异沉陷)。

(四)路基压实

路基压实工作是施工过程中一个重要工序,也是提高强度与稳定性的有效的经济的根本技术措施。

目的:通过对路基进行认真的压实使土基获得一定的密实度,以提高其强度与稳定性。

1、机具选择与操作

压实机具大致有碾压式、夯击式和振动式。不同压实机具,适用于不同土质及不同土层厚度等条件。

对于砂性土:振动式较好、夯击式次之、碾压式较差。

对于粘性土:碾压式或夯击式较好,振动式较差甚至无效。

压实方法: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边缘后中间(超高路段,先低后高)。

2、压实次数

压实机具重复作用下,土层压实变形的累积过程服从对数规律。也即,初次作用的压实变形大,随后压实变形随作用次数的增加而迅速降低。一般,可采用“薄层少压”的办法,也即减薄层厚,仅用少数几遍就达到要求压实度。这种方法可收到很经济的效果。

3、压实土层的湿度

施工时,土的天然湿度不可能总是拾好等于最佳值。这时,必须采取措施,或者改变土的天然湿度,或者改变压实方法,使压实工作能经济有效地进行。实际进行压实时,的湿度允许比最佳值大或小1%~2%。

(五)特殊路基施工技术

1、软土路基施工技术

所谓软土,从广义上讲,就是强度低、压缩性高的软弱土层。在软土地基上修筑路基,若不加处理,往往会发生路基失稳或过量沉陷,导致公路破坏或不能正常使用。习惯上常把淤泥、淤泥质土、软粘性土总称为软土。软土的特性主要表现为天然含水率高、孔隙比大。含水量在34%—72%之间,孔隙比在1.0—1.9之间,饱和度一般大于95%,液限一般为35%—60%,塑性指数为13—30。

2、施工现场常用处理软土路基及弹簧土方法:

在施工中经常碰到的情况多数不是软土地基,因为如果有软土地基一般情况在设计时应该根据地质资料,提出处理方法。多数情况是有局部地段地质情况和原来设计不同,出现局部地基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或者由于局部地段含水量过大(原有排水系统不畅,原有地基土质渗水性不好)造成地基软弹(翻浆,弹簧土地段)。根据出现的这些情况一般常用的方法主要有:

(1)换填。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最大有效处理深度3米。采用人工或机械挖除路堤下全部软土,换填强度较高的粘性土或砂、砾、卵石、片石等渗水性材料。换填的深度要根据承载力确定。

(2)抛石挤淤。片石不小于30cm,自中向两侧抛,横坡陡于1:10时,自高向低抛,抛出水面后用小石子填塞垫平,重型压路机碾压,再铺反滤层,再填土。

(3)盲沟。就是在要处理的路段根据要处理的路段的长度,在横向或纵向挖盲沟,盲沟通常用渗水性大孔隙填料或片石砌筑而成。也可以填入不同级配的石块起到排水的功能。注意盲沟的出口要与排水沟连接,以便把路基中的水排出路基。

(4)排水砂垫层。排水砂垫层是在路堤底部地面上铺设一层砂层,作用是在软土顶面增加一个排水面,在填土的过程中,荷载逐渐增加,促使软土地基排水固结渗出的水就可以从砂垫层中排走。为确保砂垫层能通畅排水,要采用渗水性良好的材料。砂垫层一般的厚度为0.6-1.0米。为了保证砂垫层的渗水作用,在砂垫层上应该填一层粘性土封住水不让水返上路基。在路基两侧要修好排水沟,通过砂垫层渗出的水通过排水沟排出路基外,保持路基的稳定。

以上介绍的几种工地常用的处理软基础以及弹簧土的方法,还要根据工地的具体情况选用那种方法施工,有时几种方法可以交替或一起使用。目的主要是要保证工程质量,保证工期。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流动妇女主要困难和问题的调研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545 字

+ 加入清单

流动妇女主要困难问题调研

为了解和掌握,反映流动妇女的现状心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处妇联对本辖区的村组流动妇女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总的感觉是有喜有忧,喜忧对半。

一、基本情况:

我处是城乡结合的中心,是x0XX年xx月xx日正式成立的,是由原城郊办事处分离出来的,本辖区有7个村委会、x个村民小组、9个党支部、7个妇代会、x个妇代小组,xx个企事业单位,其中我处最繁华的亚中商城小康村交易市场在州市中心,全处有耕地面积x.x万亩,常住人口是6x9x人,—60岁妇女x7x4人,流动人口x6000人,其中流动妇女7000人,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形成了x0:4的比例。调查表时:

(一)流动妇女现状

x、流动妇女的群体特征:一是中青年多,打工的目的比较明确。她们多为已婚,平均年龄在xx岁以下,主要来自四川、河南、甘肃、陕西、安徽等边远贫困地区,她们来到我处经济发达的辖区愿意学习新鲜事物,有改善自身状况的强烈要求,她们大多数人急于挣钱,以缓解家庭的贫困窘迫,也有些妇女想出来学习一些谋生的技术和本领,以图日后能在家乡或外地立足。二是受教育程度偏低,据我处八工一村妇代会调查统计,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60%,初中文化程度的占%,高中文化程度的x%。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很少。三是就业领域多为服务业和建筑业,如八工一村亚中商城的纺织品、皮鞋、服装、家用电器、百货用品、缝纫、五金、蔬菜、猪肉、鸡、鱼其它等行业经营,还有搞建筑业的。

x、流动妇女的生存状况,从思想状况看流动妇女主流是健康进步和积极向上的,据问卷调查反映,大部分流动妇女对党对社会主义有较深的感情。从生活状况看,许多流动妇女虽然找到了工作,有了一席之地,但绝大多数仍有游离于都市的感觉,由于社会的偏见和歧视,在很多方面她们很难和本地城市人同等待遇,而生活质量也不尽如人意。流动妇女主要居住在城乡结合部租住私房,居住条件比较简陋,各种设施都不健全,因此成为脏、乱、差的典型,不仅给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和城市管理工作带来了问题,也给流动妇女及其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流动妇女在合法权益保护方面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在劳动权益、人身权利保护方面,一些小的企业问题比较突出,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普遍设有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和双休日制度,有的随意延长劳动时间或降低克扣职工工资。

(二)流动妇女对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影响,在对地方经济的影响方面:流动妇女的流入不但改善了她们自己的生活条件,而且对地方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例如我处八一村,地处亚中商城和活畜交易市场,每年流入的流动妇女都比较多,常住妇女与流动妇女人口形成x:9的比例。近几年随着八一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都将以前的旧房进行了重新翻新建起了高层楼房,致使流动妇女较多于往年,八一村的集体经济,村民家庭收入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几年前由于市场经济不开放、村民只靠种地来增加家庭收入,过着背向黄土的日子,人均只有x00元,如今市场经济的发展,流动妇女的流入,壮大了x一村集体经济,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如今家家有电话、户户有楼房,银行有存款,村民的生活水平远远超过了城市人口的生活水平,大老板、小厂长、总经理等层出不穷,人均收入达到x000元以上,这些经济收入的取得%以上都是靠流动妇女的大量流入,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如房屋出租业、二、三产业,使八工一村的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走在了全市的前列。同时也推动了我处经济的整体发展。在文化发展方面,每年我处各村在”三八”、”七一”、”十一”各大节日联谊舞会,座谈会及迎新春闹社火流动妇女都占有一定的比例,如我处八工一村在各大节日庆祝活动时,流动妇女占%以上。丰富了我处和各村的文化生活,也推动了我处文化事业的发展。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我县妇联对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645 字

+ 加入清单

我县妇联对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

**县是一个农业大县,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通过农业生产获得的收入十分有限,外出务工成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谋生就业的重要途径。随着他们的外出,另一个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也随之产生。为了解全县留守儿童现状,进一步做好留守儿童工作,**县妇联就全县留守儿童问题深入43个乡镇和相关部门进行了一次调研。

一、基本情况

**县现有人口87万人,其中0-15岁的儿童14.82万,留守儿童4.39万人,占儿童总数的29.84%。留守儿童中单亲在外务工的约占47%,双亲在外务工的约占53%;70%的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隔代带养,15%由亲戚带养,5%在邻居家寄养,寄宿等其他形式的留守儿童为10%。调查发现,儿童留守率与当地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在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乡镇,留守儿童已成为学生的主体,而在交通便利、二三产业发展较快的乡镇,留守儿童数量相对较少。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令人堪忧。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监护人又因年龄、文化、体力等条件限制,无法给予孩子正确的学习指导和监督,导致孩子出现厌学情绪。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大多处于中等和中下等水平。如江口镇中心小学289名留守学生中,成绩优秀的仅占12%,68%的为中等和较差。此外留守儿童的辍学率也相对较高。据统计,XX年度全县小学学生辍学率为1.2%,初中为3.4%。而留守学生分别为2.5%和6.84%。由于监护人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加上缺乏与学校的积极沟通和配合,错过了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这些都是影响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

2、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亟待关注。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生活上缺少必要的关爱,再加上监护人缺乏教育常识,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部分留守儿童情绪消极,失落自卑,感觉孤单,甚至心理压力过大,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性格脆弱、任性、叛逆,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形成一定的人格障碍。调查问卷中,虽然60%的留守儿童认为“最大的痛苦”是“父母不在身边”, 55% 的认为“看到别的孩子和父母在一起时很难受”,但选择“你最大的愿望”时,选择“父母能在身边”的只占19%,多数孩子选择了“学习好将来出人头地”,由此可见留守儿童比较自我的个性。在自我评价一栏中,认为在家中自己是活泼开朗的只占45%,认为在家中自己胆小、孤僻、不善交往的占到了55%。许多留守儿童缺乏幸福感,有幸福感的只占53%,甚至有17%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被遗弃,这些对他们今后的性格形成极为不利。

3、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存在问题。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这些留守儿童极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诱惑和影响,从而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调查发现,一些留守儿童不服管教,我行我素,在学校自由散漫,品行较差,常有迟到、早退、打架斗殴、说谎等现象;在家里好吃懒做,对监护人不礼貌,不做洗碗、扫地等力所能及的事情,甚至有夜不归家的现象发生。30%左右的留守儿童生活习惯较差,有的形成了早上不洗脸不漱口,晚上不洗脚,长年不理发的坏习惯,有的整天沉迷于武侠小说拉帮结派,有的迷恋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如卢峰镇解放街女孩杨某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中年迈的爷爷奶奶无力管教,从而导致她经常与一些社会闲散人员混在一起,走上了抢劫犯罪的道路,被判处有期徒行4年零6个月,父母悔之晚矣。

4、留守儿童安全存在隐患。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存在诸多隐患,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层出不穷,甚至被拐卖、被侵犯的恶性案件也时有发生。如小江乡教师幼女案,正是由于被幼女为留守女孩,寄养在亲戚家中,加上年幼无知,才使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企业共青团工作情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企业,党工团,全文共 1401 字

+ 加入清单

企业共青团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国有经济布局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共青团组织所处的环境、担负的任务以及自身状况发生了较大变化。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发挥团组织的作用,如何找准青年工作的切入点,认清形势,统一思想,与时俱进,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企业共青团工作,是当前企业团组织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企业共青团工作现状

1、团员数量萎缩化

随着企业招工形式的变化,原来作为主要来源的技校生为大中专毕业生所取代,人数较以往也日趋减少,再加上到年龄离团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企业团员数量不断减少。个别团总支、直属团支部团员人数勉强甚至低于《团章》要求。

以我公司为例,团委年统显示,全公司35周岁以下青年3423人,其中团员565人,占青年总数的16.5%,总数比上年减少248人,下降率29.3%;全年团员超龄离团数为239人,占团员总数的28.3%,较上年团员超龄离团数增加99人。

2、团干部队伍弱化

团干兼职化和大龄化趋势明显,我公司基层团组织经过今年初换届改选后,团干平均年龄为29.6岁,现有的97名专(兼)职团干中,兼职团干部87人,占89.7%。团干兼职主要表现为工作精力不足、工作缺乏创造性,团工作不稳定,基层工作抓不透,直接影响了团工作的正常开展。

3、青年思想多元化

因当前我国信息化程度逐步发展等原因,70、80年代出生的青年在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上有着较大差异。当代年轻人普遍思维活跃、观念更新、积极进取,接受新鲜事物快,竞争和创新意识较强的同时,也部分存在着缺乏吃苦耐劳的勤奋精神、怕受挫折、理想信念不够坚定、不安心本职工作、责任感淡化、集体意识较差、比较浮躁,过于强调个人利益、对自身定位偏高等问题。

二、做好企业共青团工作的几点探索

面对问题,企业共青团组织的重要任务就是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信心,不断完善团的工作机制,团结和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开拓创新,建功立业,为企业的有效发展多作贡献。我认为,共青团要切实做到“立足基层、面向青年、务求实效”,就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做好企业共青团工作。

首先,要从指导思想上进一步明确三个“坚持”。

1、要进一步明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帮助团员青年正确认识国情企情、深入了解社会、科学分析形势,正确对待改革发展和利益关系调整,确保青年队伍的整体稳定。

2、要进一步明确坚持“党建带团建”,把团的建设和各项工作纳入党组织的总体工作格局;团工作要坚持服务大局、服务企业、服务青年的有机统一;团组织要坚持以服务能力建设为重点,以服务促建设,以服务求活跃;团干部要坚持与时俱进,用发展的观点和创新的精神,研究新形势,解决新问题。

3、要进一步明确坚持建设企业青年文化体系,要针对企业改革发展中出现的难点、热点和焦点问题,依托公司每年开展的“大讨论”活动平台,加强思想调研,准确把握团员青年的思想动态,引导青年自觉用和谐的思维思考问题、用和谐的态度对待工作、用和谐的方法处理矛盾,积极推动和谐企业建设;要充分调动团员青年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组织参观企业新建资源优化项目,让团员青年理解企业新发展的内涵,增强新超越的信心,形成上下同心、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不严不实”专题教育自查调研报告精选_自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4300 字

+ 加入清单

不严不实”专题教育自查调研报告【精选】

在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不严不实”专题教育,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化延展,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必要举措。前不久,七师党委组织部按照兵团党委组织部要求,围绕“不严不实”专题教育认真谋划、扎实调研。在调研过程中,调研组深入到团场、连队、企事业单位广泛征求意见,并与部分处级领导进行了个别交流,深入查摆、逐条梳理、深刻剖析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在“不严不实”方面存在的具有共性的突出问题,征求到意见建议共100多条,其中与“不严不实”密切相关的意见建议10条。

一、团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在“不严不实”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表现

1、政治思想有偏差。对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理论武装抓得不紧,对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敏感问题如信仰缺失、精神懈怠等现象缺乏警惕性,对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消极的思想言论和不满的情绪,没有去坚决地抵制、纠正与疏导。

2、重“显绩”、轻“潜绩”。做立竿见影的事情多、考虑长远发展的事情少,在抓发展与惠民生上统一不够,在强团强企和富民上统一不够。关注工业、项目、城镇化建设等工作比较多,对社会民生方面的工作力度不大,欠账较多。如职工上访的现象依然存在。

3、不切实际、急于求成。考虑团场、企业发展现状不周全,在发展目标定位上过于追求完美、过分强调上台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不堪重负。如在城镇建设上,多个片区项目同时铺开,没有循序渐进,征地拆迁带来的压力较大,反而影响了城镇化整体发展进程

4、搞“路边花”、栽“盆景”。在项目安排、办示范点方面重城郊团场、重点团场和主干公路沿线,轻边远团场、连队。如大力打造桃源大道城乡统筹示范带,就是让这条常德城区到桃源县城的主干道能够更有看点。

5、有制度无落实。制度文件较多,执行督导不力,形式大于内容,没有较好地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如存在城区规划执行不严、控违拆违压力较大的问题。

6、表面工作做得多。主要是领导班子成员下基层、搞督导没有深进去、沉下去,实效不明显。存在走连不入户、调研走马观花、真抓实督不够、解决实际问题不实等问题。如有时候下团场、企业就是听汇报、搞座谈,实地走访看得少。

7、科学决策上有欠缺。突出表现在决策缺少必要程序,缺乏充分论证,凭经验判断、主观臆断来解决问题,脱离了实际。有的时候某些重大决策没有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参与决策的面不广、透明度不高,造成了一些后遗症。

8、脱离基层群众。有一种“官本位”的思想,关心群众疾苦不够。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被动解决多、主动化解少,要求部门解决多、直面群众解决少。如对信访积案缺乏主动化解的意识,导致有些信访案件越积越深,化解难度越来越大。

9、重视基层意见不够。领导干部下基层调查研究不够深入,习惯发号施令,主观思想较严重,缺乏对工作深层次的思考,以致某些工作基层单位难以落实。

10、真抓实干不够。主要是求稳怕乱、瞻前顾后、遇到困难绕道走。在处理历史遗留问题、难度较大问题上,存在“推、拖、绕”的现象。在单位发展的问题上,有时有机遇抓不住,有条件用不好,致使许多发展机遇擦肩而过。

二、开展“不严不实”专题教育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教育实践活动刚结束,接着开展“不严不实”专题教育,在领导干部的思想上和工作推进的过程中都有一定的障碍,思想障碍尤其突出。具体来讲,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有思想偏差。客观的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自党中央召开总结大会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对活动的宣传力度开始下降,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也开始进行转移,部分处级领导认为今后的作风建设应该没有过去严,思想有些抛锚。现在开展“不严不实”专题教育活动,部分领导干部在心理上会存在抵触和厌倦情绪。

2、有应付心态。部分领导干部认为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已经接受了最严格的的党性洗礼,问题已经找完了,原因已经深挖了,整改措施已经到位了,再开展“不严不实”专题教育意义不是很大;有的处级领导干部由于对群教活动的各个环节都有了深入细致的了解,认为开展“不严不实”专题教育只是“故伎重演”,在“严度”和“广度”上不及群教活动,只要随便应付就可以了。

3、有工作难度。自中央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后,虽然作风建设的总体势头没有减弱,但宣传力度有所下降、工作队伍有所精简、工作容量有所缩小,加上个别领导干部自身有抵触情绪,导致开展“不严不实”专题教育的工作氛围不够浓厚。

三、“不严不实”专题教育如何推进

在调研过程中,调研对象普遍认为各级党组织在开展“不严不实”专题教育过程中,既要与群教活动紧密结合,又要区别于群教活动;既要优化内容,又能抓住重点;既要抓紧时间,又能保证效果。具体来讲,着重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1、认真开展“不严不实”集中学习教育。深刻领会“不严不实”要求的内涵,切实把“不严不实”要求体现到作风建设、谋划工作、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中,进一步积聚清风正气,为推动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在开展“不严不实”学习教育过程中,以团处级党员干部为重点,采取个人自学、党委(党组)中心组集体学习、专题研讨等形式,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会“不严不实”丰富内涵及实践要求。利用报刊、电子显示屏、电视、网站、手机报、宣传栏等宣传载体,广泛宣传“不严不实”的深刻内涵、重大意义和落实举措,大力营造学习贯彻“不严不实”的浓厚氛围,使“不严不实”成为党员干部对照查摆的标尺、整改提高的方向、日常行为的准则。

2、以“不严不实”为衡量标尺对照查摆突出问题。按照“不严不实”要求,进一步聚焦“四风”,广泛开展调研走访、召开座谈会和开展作风建设谈心等活动,深入听取意见建议,对征集到的意见建议要认真分析研究,查找现象背后的“不严不实”问题,挖掘问题的思想根源。注意听取群众对党员干部修身用权律己不严、谋事做人不实等方面的反映,认真组织开展对照检查,切实解决单位和领导班子及成员聚焦不够、画像不准的问题,解决连队、社区)党组织软弱涣散的问题。党员领导干部要以“不严不实”为衡量标尺,查摆修身严不严,党性意识强不强,理想信念是否坚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是否牢固,道德情操是否高尚;查摆用权严不严,是否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制度行使权力,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查摆律己严不严,是否自觉维护中央权威、贯彻上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是否严格执行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政纪律,能否做到令行禁止;查摆谋事实不实,是否树立正确政绩观,是否从实际出发谋划工作,点子、政策、方案是否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查摆干事实不实,是否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是否经得起实践、群众、历史检验的实绩;查摆做人实不实,是否做到对党、对组织、对职工群众、对同志忠诚老实,是否能够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是否襟怀坦白、公道正派。

3、以“不严不实”为镜子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把“不严不实”作为一面镜子,经常对照检查,看是否达标合格。组织党员干部以焦裕禄同志为榜样,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反复照一照自己。深入查摆自己在思想境界、素质能力、作风形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努力向焦裕禄同志看齐。认真撰写对照检查材料,撰写心得体会,找出正心修身、干事创业等方面的差距和不足,逐项列出“不严不实”问题具体表现,对照理论理想、党章党纪、民心民声、先辈先进,从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党性修养、政治纪律等方面剖析根源,明确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领导班子主要负责同志与班子成员、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与分管部门负责同志围绕贯彻“不严不实”要求、聚焦“不严不实”问题表现,普遍开展谈心交心活动,把班子问题、个人问题谈深谈透,消除隔阂、形成共识,力争解决好矛盾和问题,注重正确认识和处理人际关系,做到既有人情味又按原则办事,特别是当个人感情同党性原则、私人关系同人民利益相抵触时,必须毫不犹豫站稳党性立场,坚定不移维护人民利益;下决心减少应酬,保持健康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多学习充电、消化政策,多下基层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情况,多系统思考和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自觉远离那些庸俗的东西;实实在在做人做事,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已,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堂堂正正、光明磊落,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不搞“假大空”;对一切腐蚀诱惑保持高度警惕,慎独慎初慎微,做到防微杜渐。将“不严不实”的要求切实贯彻到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之中,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实事求是地互相指出要求不严、作风不实等突出问题,真正红红脸、出出汗,使心灵受触动、思想受教育,达到团结—批评—团结的目的。

4、以“不严不实”为工作导向抓好整改落实。切实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采取务实管用的措施,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改起,切实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明确责任主体和整改时限,对需要在全师层面制定政策规定的,及时提出意见,不等不拖,立行立改,通过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推动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加大“不严不实”问题整治力度。大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问题,狠刹吃喝风、“红包”风、赌博风、走读风、特权病、冷漠病、懒散病等,加强明察暗访,坚决纠正慵懒散奢现象,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推动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继续深化“机关联系基层、干部联系群众”工作,创新工作方式,促进联系深化,有效推动机关干部下基层、解民忧、听民意、促和谐,促进作风转变。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认真梳理政策落实和联系

群众“最后一公里”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按照“不严不实”要求,围绕解决突出问题,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制度执行,提高党员干部依法按制度办事意识,加强制度执行的督促检查,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无视制度的问题。 领导干部做“不严不实”的表率。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努力在学习贯彻“不严不实”、加强作风建设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头深入学习、带头听取意见、带头查找问题、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带头进行整改、带头建章立制,做到思想认识高一层、学习贯彻深一步、对照查摆先一着、整改落实好一筹。切实当好坚定理想的表率、求真务实的表率、廉洁自律的表率,引领广大党员严格要求,实处着力,真正把“不严不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事业观,坚持求真务实,狠抓落实,勇于担当,以严与实的过硬作风,推动各项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举措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药监局口服液包材监管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677 字

+ 加入清单

药监局口服液包材监管调研报告

以下提供一篇调研报告给大家参考!

口服液瓶铝盖是一种与口服液瓶配套使用的药包材,以密封性能较好、携带使用方便广泛应用于口服液、口服溶液剂的包装,注册名有口服液瓶铝塑组合盖、口服液瓶易刺铝盖等(文中统称为口服液瓶铝盖),有些产量较大的药品生产企业一个月消耗铝盖的数量就达上千万只。下面笔者以这种极常用的药包材为例,浅谈目前药包材日常监管中存在的一些根据现行药包材法律法规和标准难以规范的问题以及建议:

问题一:口服液瓶铝盖的外包装标识与实际状态不符:

应用于药品包装的口服液瓶铝盖并非是独立使用,服用过口服液的人都知道,在铝盖和药液之间必须要加内衬胶塞或胶垫,胶塞(垫)起着隔绝、密封的主要作用。目前对药用铝盖和药用胶塞(垫),是作为两种不同的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国家分别独立核发药包材注册证,按照这种管理,药品生产企业应该分别从合法企业购进,在灌装间配套使用。但在口服液的生产操作中,出于技术和成本因素,药厂不可能分别从铝盖生产企业购进铝盖,从胶塞(垫)厂家购进胶塞垫再组装到一起用于包装口服液。目前通用的做法是:药厂有直接购进已装配好胶塞(垫)的铝盖的需求,药包材生产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提供的口服液铝盖也都配有不同材质的内塞(垫),有乳胶、硅橡胶等,那么内塞和铝盖的装配过程其实最终在铝盖生产企业完成,这种铝盖出厂时就已是两种药包材的复合成品。根据《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管理办法》(局令第13号)的规定,铝盖中所使用的药用胶塞也必须具备《药包材注册证》,符合相关标准,但因为口服液铝盖厂家往往只取得了铝盖的《药包材注册证》,内塞是外购的,出厂时就只在产品外包装上标注铝盖的品名、批号和对应药包材注册证号,造成与实际成品销售状态不符,且无法追溯内塞的合法身份。

另外,执法人员还在某铝盖生产企业的成品仓库发现了不少内衬天然胶塞的口服液铝盖成品,外包装也标有药包材注册证号,但并未注明胶塞的材质,而天然胶塞因化学性能不稳定,早在XX年就已被国家列入强制淘汰的药包材目录。虽然企业解释均为销往保健品、食品生产企业,但仅从外包装看与销往药品生产企业的铝盖无任何区别,不能排除混入药品生产企业的隐患。

实际上,不只是口服液瓶铝盖,大部分药包材的外包装标签均不同程度存在标识内容不全的问题,如仅用一张合格证代替标签、标注品名与药包材注册证不一致、生产批号或生产日期不全、未注明执行标准、效期产品未注明有效期等等,还有的企业为了节省成本,生产不同品种的药包材通用同一种外包装,取得的所有药包材注册证号全部印在外包装上,并回收使用。

分析:目前的《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管理办法》、《考核通则》、国家药包材标准均未对药包材的包装标识内容加以规定,而是由企业自行制定,是导致包装标识混乱、不能起到指示作用的重要因素。

问题二、内衬胶塞垫的复合铝盖质量控制问题:

铝盖是作为独立的药包材进行注册申报,申报的生产规程只有铝盖的生产内容,无胶塞垫的装配过程,自然,在质量标准中也无检测胶塞垫的内容,铝盖出厂时生产企业只出具根据铝盖质量标准检验的报告书,而内衬胶塞(垫)的质量检测指标是否合格,没有质保证明。作为药包材使用终端——大部分药品生产企业和医疗机构制剂室并无足够的药包材检验能力,对购进药包材的质量控制主要依赖于供货方的合格检验报告书,从药厂制定的口服液铝盖内控标准来看,一般只是对铝盖的外观、规格、尺寸、微生物限度几个有限的项目进行了规定,而无对内衬胶塞(垫)的检测项目内容。根据gmp的要求,药品生产企业在购进铝盖之前,会向供应商索取铝盖和内塞的药包材注册证等相关资质,但是对每次购进的铝盖是否配用了合法、合格的药用胶塞(垫),往往缺乏监控,也不具备检验能力,口服液铝盖的包装标识内容不完整也是原因之一。同时,铝盖生产企业在胶塞(垫)购进、使用、出厂的管理上较为松散,进出均未经检验,认为“反正胶塞(垫)不是我厂产品”,不需要对其质量负责,导致药用胶塞(垫)的质量控制在生产、流通和使用过程中出现了真空和盲点。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最新四群教育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265 字

+ 加入清单

2017最新四群教育调研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第九次党代会、市委关于开展四群教育的相关精神,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市委和市农业局党委关于四群教育工作的相关安排,我为了做好四群联系工作,采取结对联户、建卡经常联户等直接联系群众的方式,深入联系户家中开展了调查研究,摸清了联系户的基本情况。

本人联系户在玉龙县拉市乡吉余村委会前村二组,联系农户2户,属于该村发展情况中等偏下的农户。我联系的两户群众基本情况为:和集仁,家住拉市乡吉余村委会前村二组,出生于1941年9月,家庭人口4人,其中包括妻子、儿子、儿媳,均在家中务农。家中主要经济来源为种植业。家中看种植玉米3亩,粮食产量1000公斤,年人均收入2500元左右。家中有雪桃、苹果共计7亩,但多数果树尚未挂果。种植其它经济作物1.2亩,有600元左右的收入。家中养有牛1头,猪3头,鸡15只。家中有耕地7亩,全部为旱地,以种植玉米、水果为主。家有房屋9彰,面积180平米,全为瓦房。交通条件较好,已经通水、通电、通路,也通闭路电视。该户认为目前的发展政策较好,村内基础设施较为健全,基层干部作用较好,没有社会治安、重地拆迁、移民安置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但认为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农用物资成本过大,生产压力大。杨学军户,1968年出生,家庭人口人,分别是老父亲、妻子、一子一女,女儿尚读书。家中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年种植玉米5亩,粮食产量2500公斤,年均收入3000元左右。有耕地12亩,多用于种植粮食和水平。其中有经济林果雪桃和苹果7亩,但多数未挂果。养有牛1头,猪32头,鸡8只。家中有户9间,180平米,为土瓦户,已经做到三通。家庭人均年收入3000元,总收入15000元。该户家庭认为当前政策较好,主要问题是生产发展比较困难,增收渠道较少,农产品成本压力较大,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较为困难。

从这两家的基本情况看,当年拉市乡这样交通便利、离城较近的农村,主要的问题依然是生产发展不足。从群众的口中可以听到:一是现在党的政策好,农业税全部取消,平时也没有什么农民负担,而且还有种粮补贴、农资补贴、农机购机补贴等惠农政策,给广大群众增加了致富的信心的动力;二是目前对于农村的投入相对前些年有所增大,农村道路、排灌沟渠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农村的总体生活环境有了明显改观;三是基层干部作风有所转变,对于带领群众致富、推进新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我驻村入户,对于联系户生产生活状态予以亲身体验后,我感觉:一是近年来中央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已经见到了实效,农村面貌有了大的改观,二是当前的政策符合发展要求,应当继续施行并完善。但是,目前农村最大的问题是群众的生产发展,即产业支撑问题。拉市这样的坝区,众多农户的经济来源十分单一,构也很简单,给群众增收致富造成了很大的制约。要改变这种面貌,必要加大政府对农村的投入,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为他们寻找经济效益好的产业支持发展,并引导和支持他们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种植高产高效作物,同时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以增加他们的务工收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小学生英语自主阅读能力初步形成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学生,全文共 1830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英语自主阅读能力初步形成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课题的提出

随着科技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英语作为语言交流工具在传播信息中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信息资源全球化使人们必须通过大量用英语阅读以了解世界、获取信息。英语阅读作为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输入的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语言输出的主要形式,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二级阅读目标是:能认读所学词语;能根据拼读的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能读懂教材中简短的要求或指令;能看懂贺卡等所表达的简单信息;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至小学毕业学生要达到二级英语水平,要掌握600—700个左右单词,阅读总量累计10—12万字。

“学会学习”是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学会英语阅读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于漪老师说:“现在社会,人们必须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本领,学会阅读是学会学习的核心,因而,阅读能力应放在首位。”生存在终身学习时代的孩子,面对日新月异的知识信息和价值多元的观念,需要通过不断阅读,逐步学习,独立思考。自主阅读是人们主动获取知识、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实现学生个性发展和终身学习英语能力的最基本素质。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成了我们研究的方向。

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爱阅读、会阅读、积极主动参与阅读的过程,有效提高阅读能力,提升语言素养。

2、通过研究,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发展学生阅读技能,形成有效阅读策略,养成自主阅读习惯。

3、通过研究,教师形成正确的阅读教学理念,提高对阅读教学的正确认识,调动老师主动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教育教研能力。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语言学研究成果

2、终身学习的理论

3、自主学习的理论

4、多元智能理论

5、建构主义理论

研究的原则

1、自主性原则

2、实践性原则

3、趣味性原则

4、生活性原则

5、开放性原则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创设多元阅读环境,激发自主阅读的欲望

二、运用自然拼读法,提高学生的拼读和认读能力,创设自主阅读的条件

三、运用三段教学法,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

四、运用读写结合,提高自主阅读的水平

五、构建多元评价,实现自主阅读的保障

进展情况:

第一阶段:课题论证与设计

1、  选题,申报课题

我校是广东省一级学校,是一所百年老校,在区、市,乃至粤东地区享有盛誉。1994年开展了《小学各学科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与评价的研究》,此课题获潮州市第二届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XX年8月创办双语实验小学,自主学习、外语教学是我校的特色。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确立了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为我们的研究方向,申报了课题。

2、  成立课题组,组织教师学习培训。

3、  对“自主阅读”课题研究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收集资料。

4、  制定方案,开题论证。

5、  召开全体英语教师会议,要求以级为单位申报子课题,每位老师个人申报教研小专题。

这一阶段的目标已于XX年3月完成

第二阶段

根据研究目标、内容,制定阶段研究计划,开展实质性研究:

一、创设了多元的阅读环境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些都可以用来说明“环境”给学生的教育和影响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无处不在的。在阅读环境的创设上,我们采用软环境与硬环境、有声环境与无声环境、校内环境与校外环境三结合的模式。让英语随处不在,让学生时时、事事、处处感受英语,让学生沉浸其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

校园环境

1、双语标志

学校的校名、班牌、室牌、指示牌均采用中英文。如:走廊悬挂一些图文并茂的口号牌:“i feel good!”“i am the best!”“i love my school!”。学校的指示牌,做到“逢语必双”,为学生提供一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认读英语的环境。

2、英语长廊

开辟英语长廊,专门用来展览学生英语学习方面的优秀作品,作品有手抄报、小报制作、优秀作业、英语小诗创作、英语连环画创作等,为学生体验成功、展示才能提供机会。

3、英语栏目

学期初对全体老师进行了“英语口语100句”的培训,要求师生之间能用英语相互问好。“英语每周一句”长期坚持,天天出现在移动黑板。一学期一评比的“英语小天使”在学校充分展示着他们的风采。一周一次的“快乐abc”栏目走进了红领巾广播站,英语小主持人对全校各班送来的英语广播稿进行轮流主持。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政策原因是教育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甚至是主要原因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314 字

+ 加入清单

政策原因教育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甚至是主要原因

“政策原因是教育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甚至是主要原因。”转型期中国重大教育政策案例研究课题组在日前结题时得出这样的结论。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教育总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但是课题组负责人、华东师范大学袁振国教授说,教育差距还在进一步拉大,教育差距的程度和拉大的速度在有些方面超过经济差距的程度和拉大的速度。“有很多的事情我百思不得其解”,原国家教委副主任参加课题结题鉴定会的专家柳斌指出,某发达城市一年所收的教育附加费就多达10亿多到20亿元,可是一些领导宁愿拿这些钱去办“窗口学校”,却不愿推行全免费的义务教育,造成校与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课题组认为,很多教育差距的缩小需要在社会文明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逐步解决。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很多教育差距是由政策本身造成的。这些政策有些制定的时候就存在偏差,有些制定这些政策时的社会条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仍然使用这些政策已经不能反映社会进步的要求,有些政策经过努力创造条件可以得到明显的改进。这些,理应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在这些政策中影响最广泛、最深刻的是在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形成的城乡区别对待的教育政策,或者可以称为城市偏向的教育政策。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村教育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教育的现代化。从根本上改变城市偏向的教育政策,逐步消解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教育政策的长期目标。再比如教育财政政策、重点学校政策、学校评估政策等等,都有调整的必要。又如,民办教育政策的不健全、不到位,显然是民办教育未能得到充分发展的突出原因。

造成教育差距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对于怎样看待教育差距也有不同的看法。简单地消除差距,既不现实,也不尽合理;用简单拉平的方法或降低领先地区、领先人群、领先领域教育发展的速度更是不可取的。在任何时期、任何情况下,均衡总是相对的,不均衡是绝对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不仅提供了解决这个问题的目标,也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方法论。

首先,和谐发展的教育既是一种状态,一个目标;也是一种努力,一个过程。从状态、从目标的角度说,它既是保证所有人受教育的权利,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又能够满足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保持教育相互促进的动力;在教育系统内既能保持不同层次、不同教育之间的衔接和分工,又保持不同教育发挥各自优势和特色的空间。从努力、从过程的角度说,它既能立足现实、兼顾公平与效益,保证教育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发展;又能最大限度地反映所有人的利益,体现教育发展的未来走向。

第二,承认差距,但要将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目前缩小差距之所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成为政府着力工作的重点,就是因为目前社会差距包括经济差距、教育差距以及其他领域的差距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情况,严重地影响到社会的公平和稳定,影响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我国目前表现在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的差距已经临近甚至超过了差距的临界线。继续发展下去,既不公平,也没有效益。所以缩小差距成了当前的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明确教育差距的合理范围,将教育的城乡、地区、阶层和类别差距控制在一个适当范围内,成为当前工作的重点之一。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法院关于社会弱势群体保护情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674 字

+ 加入清单

法院关于社会弱势群体保护情况调研报告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急剧转型,社会群体在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能力上也产生两极分化,导致一些群体在日常生活中的缔约能力(交易能力)及诉讼能力(诉讼承受力)相对低下而无法实现其基本权利,从而形成法律意义上的社会弱势群体。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如同在自然界一样,都会有弱者存在,这是不需争论也无法消除的客观事实,关键是一个社会能否真正确认并通过制度保障的形式实现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权利。由于现有法律不足以适应这种群体分化的现实,无法完全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故需在法律理念更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多方位、多层次的法律保护机制,才能实现社会的实质公平和社会关系的和谐。本文以工业社会普遍存在的三大弱势群体——劳动者、消费者及事故(交通事故、工伤事故、医疗事故、触电事故)损害赔偿请求权人为典型,从民事审判实务的视角来探讨上述课题。

一、社会弱势群体的界定

社会弱势群体作为一个集体名词,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法学范畴,而更多地属于社会学领域的概念。“弱势”是相对于“强势”而言的,因此社会弱势群体就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是对社会人群根据一定标准进行比较的结果。从社会学角度来讲,社会弱势群体在社会性资源分配上的共同差别表现为经济利益、生活质量和承受力三个方面的共同特征即同一性,这种同一性表现在:贫困性;低层次性;脆弱性。主要涉及贫困者群体、残疾人群体、精神病患者群体、失业者群体等。法学上的人是由种种权利和义务构成的抽象综合体,法学上的弱势群体不同于社会学意义上的弱势群体,并不是从社会现实生活中描述出来,而是人们依据自己的价值观念和社会现实情况而主观设置的标准,主要是指在日常交易或缔约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且在纠纷处理中诉讼能力较差、以致不易实现自己基本权利的特定法律主体。笔者以为,从法律的发展来看,随着人类向工业社会的发展,企业的雇佣规模越来越大,企业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各类工业事故也在不断增加,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劳动者、消费者、事故受害人成为现代社会最典型和数量最为庞大的弱势群体。

上述法律主体成为社会弱势群体,在法律关系的形成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隶属关系的存在。在现实生活中,不仅身份关系产生隶属关系,一些合同关系同样可以产生隶属关系。劳动关系的特征即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形成隶属关系,劳动者在合同关系存续过程中对用人单位处于经济上的依附关系。

2、信息的不对称。虽然在一些法律关系中,当事人并不存在隶属关系,但由于双方对信息掌握程度相差较大,造成双方市场交易地位的实际不平等。如消费者与经营者特别是处于垄断地位的经营者虽然在合同关系中是平等主体,但由于消费者相对于经营者,在销售信息、技术知识方面的获取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导致双方的交易地位实际上并不平等。在医疗事故法律关系中,相对于掌握专业技术及医疗信息的医疗机构,事故受害人在信息上明显处于劣势地位。

3、经济力量的差距。在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组织的实力不断增大,自然人与经济实体间的资源占有能力更显悬殊,导致两者在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实现能力不平等。

4、生理原因的脆弱性。随着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工伤事故及触电事故的不断增多,事故受害者形成一个数量众多的群体。因自身生理及精神上的脆弱性,导致事故受害人对自身权益的维护面临诸多困境。

5、制度的不利影响。就弱势群体的诉讼能力和诉讼承受力而言,需要的是及时、高效、简便的纠纷处理机制,但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及民事诉讼制度的诉讼成本过大,不利于弱势群体有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我省涉及弱势群体诉讼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劳动争议案件

1、劳动争议案件的主要特点。从审判的情况看,我省法院审理的劳动争议案件有以下特点:

一是案件数量持续上升。近年来,随着我省经济的快速发展,起诉到法院的劳动争议案件呈大幅增长态势。1995年至XX年,全省受理一审劳动争议案件年平均增幅达38.67%,其中,XX年全省法院共新收一审案件件,比XX年增长%,比1995年增长%。

共6页,当前第1页123456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工会调研报告[页2]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工会,全文共 1077 字

+ 加入清单

工会调研报告

5.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优化成才的校内环境。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都是环境刺激的反应,改变环境就可以改变人。在现实生活中,最有说服力的往往不是说教,而是生活本身。为什么在爱国问题上中小学生做得最好,大学生次之,在职人员再次之?问题关键就在于教师、教材远比不上社会生活的说服力,教师、教材的教学效果远抵不过受教育者亲身遭遇的事实。所以稳定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中段青年教师队伍的正确思路之一是营造良好的环境。良好的环境可以熏陶人、改变人、培养人,人际激励、尊重激励和成就激励等对知识分子来说则比金钱激励更有效。这是一种适合青年教师心理、行为特征而更有效的求实、求新、含蓄、潜移默化的教育,具体做法:

一是国家增加教育投入,切实提高教师待遇。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大众传媒也应在平时报道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为他们唱赞歌,这比要等到教师节那天才把镜头对准校园的做法奏效得多。同时在宣传优秀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时,要避免“马太效应”。如某学校某个青年教师在某方面比较突出,就无限夸大其业绩,各种荣誉都往他(她)身上堆砌。其结果是打击了其他教师的积极性,致使一些同龄同学科教师产生逆反心理,疏远“典型”,甚至觉得有他在,自己就没戏的消极想法。其次,要想方设法提高教师的物质待遇,起码要保证法律法规赋予教师的经济待遇。三要信任教师。如浙西某市公务员的信用证可低息贷款,而教师的信用证是没有用的。这是一种不信任人民教育工作者的典型体现。政府应相信育人者诚信。

二是改善青年教师教研、教科研和实验条件。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努力解决学科带头人和教育教学骨干在教研、教科研、实验室和设备等方面的需求存在的问题。在教育教学、教科研中要大胆使用青年教师,给他们定岗位、压担子,委以重任,提高业务素质,鼓励青年教师参与新课改,支持青年教师出专著,不拘一格选择、培养青年人才,创造有利于杰出人才涌现和成长的氛围。

三是有目的地安排青年教师参加高层次培训学习、教研、教科研活动,扩大他们的眼界。青年教师书读得多,实际见识少,通过外派学习、参观、交流等多种形式,可扩大他们的教育教学视野,跟踪课改前沿,把握学科教学发展方面,同时,也会使这些青年骨干教师真正从心底里觉得在学校里干有甜头、有干头、有奔头。

实践证明,采用那种考核“不予合格”、职评“不予晋升”、聘任“给予下岗”等手段来恐吓青年教师的做法是失败的。把教师这一适应性较差的职业推向社会的做法是教育行政部门的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它只会激起青年教师的愤慨。教育的成功只属于对教育事业有“心”的人。

共2页,当前第2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目前城市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服务,全文共 4464 字

+ 加入清单

目前城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存在问题对策

以前,在城市里,很少有人关心民工,很少有人理解民工,很少有人支持民工。现在,在城市里,几乎没有人能离开过民工。一条条宽敞整洁的马路,一片片挺拔秀丽的楼群,都凝结着他们辛勤的汗水和青春,他们默默无闻地在为城市工作着、服务着,他们奉献出了青春、力量,方便了千百万城市居民的生活,为城市的运转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就是进城民工——城市里的流动人口。                             流动人口与城市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市场进一步开放,城市化进程加快,特别是加入wto以后,人口的流动将会进一步增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将会以更大的幅度涌入城市和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务工、经商。一方面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流动人口绝大部分来自四面八方较为落后的农村,对整个城市管理的要求缺乏了解,加上总体系质偏低,给城市稳定和环境卫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很多的难题。解决得好,就能有效地促进城市的稳定和繁荣,解决得不好,将严重制约城市的持续发展。因此,流动人口工作的好与差,直接体现着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管理水平。                            流动人口的作用与问题     自80年代初,全国从农村流入城市的人口从几千万,以“滚雪球”的方式,不断扩大到XX年以后的近2亿人。在xx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生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XX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在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更进一步明确了“农村富裕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这是党中央对民工进城及人口流动在市场经济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作用和意义的肯定。     流动人口不断涌入城市,大量集结,是现代城市建设不可缺少的生力军,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如治安隐患增多,治安事故的频发,抢、盗、凶杀等案件高发,违反计划生育现象时有发生,破坏环境和公共设施的不文明行为屡禁不止等一系列较为突出的问题。纠其原由,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因素:一、受教育层次不够,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二、来自不同地区,对城市管理及法律法规了解和掌握不够,法律意识淡薄;三、已经习惯了的陈规陋习不易改掉。如何做好流动人口工作,缩短现代化城市与流动人口整体素质之间的距离,加强城市民主与法治建设,提升城市化管理水平,平衡城市中稳定、文明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每一个城市都面临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流动人口与街道服务、管理工作概况     一、管理特色     南苑街道紧紧抓住这一矛盾的集点,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大胆实践,结合实际,变打、赶、堵为引导、教育和服务,探索出了一条较为成功又独具特色的流动人口社区化管理工作之路,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为新形势下城市管理工作打开了新的途径。其与时俱进的做法,科学的管理手段,赢来了北京、大连、西安、杭州等全国各地共260批次的参观团体和代表们的交口称赞。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日报》等国家和省、市新闻媒体都进行过大量的相关报导,中央综治“严打”工作检查组,在视查和调研街道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工作后,对街道把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作为维护稳定,提升城市法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来抓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街道与流动人口概况     南苑街道地处河西新城区之腹地,,紧邻奥体中心,交通便利,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多年来,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在此务工经商。据市公安局统计数据显示,XX年南京流动人已达120万,建邺区占十分之一,为12万余,其中南苑街道流动人口就高达2.6万。其特点为80%是散居式分布(居民住户出租房内),20%是成建制(建筑工地、企事业单位内部),其散居式为主的流动人口是目前南京乃至其他城市中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居住形式,是城市中流动人口大群体的一个缩影。他(她)们90%来自较为贫困和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如:河南、安徽、湖南、苏北和南京周边等地,在城市中从事一些苦、脏、累、险的职业,如:餐饮服务、生产经营、建筑装潢、废品回收、拆迁搬运等。年龄结构以青壮年为主,文化程度初中以下(初中以上只占5%),男女比例7:3,70%有相对稳定的职业,25%处于待业和无业,5%属于盲流,以前称“三无”人员,属流动人口中易违法、难管理的“高危”人群。     三、领导重视     南苑街道自成立的那一天起,工委一班人就痛下决心:“自强实干建南苑、开拓进取创特色”,决心把南苑打造成南京城市管理中一流的品牌街道。主要领导一致认为,不把辖区2万多流动人口纳入街道社会经济同步发展的话,民主、文明、法治化的城市管理品牌街道就无从谈起。面对建邺新城区高标准的发展起点,高质量的城市管理要求,如何使流动人口不再是城市的“包袱”,开拓新形势下流管工作新局面,为城市建设服务,成了南苑的的当务之急。     四、设立机构  落实措施     所街地区不仅仅是南苑辖区内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而是在南京市都很有名的外来人口集聚地,600米长的一条街两旁的居民家中就暂住着流动人口8000多人,高峰期逾万人。XX年1月,在区流管办的指导下,街道经过调查认证,在原有的基础上,投入30余万元,率全区之先,在所街流动人口密集地,建立了与街道政务中心各项功能相类似的融管理、教育、服务为一体的“流动人口社区服务站”。

服务站在上级主管部门和街道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该站有公安、计生、民政、劳动、工商、税务、房产、市容等部门参与,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专职协管员实施工作,形成了上下一致,齐抓共管的工作新格局。采取了一家牵头、一套班子、一个网络、一证许可,一站式管理的方式,结合多年实践,从广大流动人口根本利益出发,深入开展系列社区服务,把强赶硬堵的老做法改变为正确引导和教育服务为主,实行了流动人口常住化管理。先后创立和组建了在全省乃至全国均属首家的流动人口社区服务中心、党支部、民兵连、法制教育培训中心、纠纷调委会、维权站、团支部、妇联等10个相应的组织网络、各项制度、《条例、法规》、工作流程示意图等规范上墙,实行窗口式一条龙文明服务,方便流动人口,接受流动人口监督,按300:1的比例,选配了素质好,有能力的22名同志担任专职协管员,其中专职负责计生、医疗、保健服务的人员2名。     服务站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1、依照法律法规对流动人口、房屋出租户、用工单位依法实施管理;2、准确掌握流动人口工作、生活、居住等情况,为各职能部门提供可靠的管理信息;3、为流动人口提供法律援助,切实保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挖掘发现各类线索,配合执法机关,打击流动人口中的违法犯罪;4、及时排除纠纷矛盾,维护社会安宁;5、积极引导,深入服务,加强教育,提高流动人口整体素质,带领流动人口参与文明社区创建;6、大胆探索,不断实践,积累工作经验,服务城市管理,开辟科学管理新途径。     问题与对策——几年来针对地区流动人口实际的几点有效做法:     一、(人口流动性大,对城市管理及相关法规不了解,易违法犯罪。)     对策:强化法治,抓源头管理。     把私房出租户、用工单位、私营业主确 /> --> /> --> 等租赁信息,为经营者牵线搭桥;3、利用自办企业、驻地单位、饭店等行业的用工,免费提供就业务工信息;4、发挥社区甲级卫生室的作用,为流动人口提供医疗、保健、防疫服务;5、免费提供避孕药具,计划生育孕检服务;6、以法制培训中心为阵地,定期开展法律咨询,开办骨干代表法制培训、轮训,以点带面,引导他们学法、守法、懂法和怎样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7、及时帮助流动人口调处生活,工作中的矛盾纠纷,排忧解难,使其安居乐业;8、解决子女就学,开办收费低廉的子弟小学,并介绍有条件的孩子到当地学校借读,排除后顾之忧;9、投入专项资金,改造生活设施,改善供需矛盾,解决用水、用电、污水排疏、公共厕所、卫生保洁等,为流动人口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10、在春节、国庆等重大节日,组织流动人口开展和参与文体活动,丰富社区文化生活。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南苑地区流动人口在社区里家的氛围更浓了,热爱第二故乡,参与社区事务热情更高了。     四、(流动人口来自不同地区,组织观念差,生活松散,不易开展集中教育。)     对策:放手发动群众,开展自管自治,开辟民主化管理新途径。     积极开展文明社区创建,充分发挥已组建的流动人口党支部、民兵连、计划生育协会等组织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三自”作用,以组织联系人,以活动教育人,以服务温暖人,开展一系列如:社区义务劳动、知识竞赛、政策法规学习等“争做第二故乡主人,共建美好家园”为主题的活动,团结和影响广大流动人口带头执行政策、法规,积极参与社区事务,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新闻媒体给予了大量的报导和宣传。党支部、民兵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农业种苗发展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农业,全文共 1199 字

+ 加入清单

农业种苗发展调研报告

一、种苗生产供应的特点

(一)种苗生产供应品种、树种多。据统计,今年用于各项造林绿化树种有30多个,特别是一些城市绿化树种、园林观赏树种增幅较大。根据市场需求和我县城市绿化建设需要,各苗圃加大了绿化树种、园林观赏苗木的培育力度,种苗生产供应的结构性矛盾得到有效缓解。

(二)苗木质量大幅度提高,杜绝了不合格苗木上山造林,造林用苗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全县各项工程造林一、二级苗木使用率达95%以上,实现了二级以上苗木上山造林的目标。

(三)苗木供过于求形势依然严峻。经树种、品种结构调整后,今春可供应苗木2800多万株,供应总量比上年春季减少近200万株,苗木剩余总量与上年基本持平,杨树、山杏、刺槐等常规树种苗木剩余量减少。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看到林木种苗产业发展的同时,如何加强全县种苗质量管理,寻求种苗的销售渠道,增加抗逆性树种、品种种苗的培育,努力解决种苗供过于求的一系列问题不断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从而成为制约我县种苗产业发展的瓶颈。

(一)种苗生产供应与造林需求得不到很好的衔接,造林任务下达晚,种苗生产的盲目性难以得到根本性改观,苗木生产结构性过剩,区域供需不平衡依然存在。由于造林任务下达晚,种苗的准备只能依照历年经验进行预测和估算,与生产实际需求差距较大。部分林农目前依然存在等待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增加造林计划的想法,种苗产业的规模及种植结构难以得到合理的调整。

(二)抗逆性树种、品种种苗缺乏,供应压力增加。当前,随着各林业重点工程逐步进入攻坚阶段,造林地的立地条件越来越恶劣,造林难度增加,各工程对抗逆性树种品种种苗的需求逐步加大,而抗逆性树种种苗在当前的种苗生产供应中所占比例偏低。

(三)良种使用率低。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种苗工程建设的扶持力度,良种生产能力有较大幅度提高。但是造林部门在造林投入相同的情况下,受价格因素的影响(良种种苗价格高于普通种苗),为降低造林成本,造林选用普通种子和普通苗木,良种使用率难以提高。

(四)长途调运的苗木质量堪优。立足本县域,“就地育苗、就近供应”是搞好苗木生产供应的基本原则,是保证适地适树和造林苗木质量的重要措施。长途调运苗木,一是降低了苗木质量,提高了造林成本,二是挫伤了当地林农育苗生产积极性。

四、发展思路及对策

(一)种苗产业今后的发展思路

一是继续加强种苗信息调度工作,以信息引导市场,制定科学规划,提前安排年度计划,超前发展林木种苗生产,努力提供品种对路的良种壮苗,减少种苗生产供应的经济损失;要加强造林部门和种苗管理部门的协调,造林规划早制定,任务早下达,种苗早准备,通过调控和信息引导,保持种苗供需总量的基本平衡和品种对路,避免苗木市场的大起大落,造成社会资源浪费。同时,要根据林业建设面临的供求关系和消费多层次变化,面向大林业、大市场,生态林苗木、商品林苗木、绿化美化苗木、花卉和草一起上。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调研工作计划报告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汇报报告,全文共 2455 字

+ 加入清单

为认真研究谋划明年工作思路,县委决定从11月中旬开始开展专题调研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调研目的

按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中的若干重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科学确定明年平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工作重点及主要措施,研究提出切实解决前进中困难和问题的对策措施,为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工作指导。

二、课题安排和责任分工

1、明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工作重点调研

调研内容:认真总结今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及存在问题,分析我县当前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新优势,研究提出明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工作基调、工作重点和主要举措。

仇杨均主持

牵头单位:县委办

参加单位:县发改局、经贸局、财政地税局、国税局、科技局、国土资源局、规划建设局、农办、农业局、交通局、水利局、环保局、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教育局、卫生局、体育局、县委政法委、公安局、信访局、安监局等。

2、明年全县经济工作重点和主要举措调研

调研内容:认真总结今年我县经济运行情况和存在问题,研究提出明年全县经济发展的具体目标、工作重点和主要举措。

王中毅主持

牵头单位:县府办

参加单位:县发改局、经贸局、财政地税局、国税局、外经贸局、统计局、环保局、规划建设局、国土资源局、农办、农业局、交通局、水利局、科技局等。

3、维护社会稳定调研

调研内容:认真总结我县今年平安建设特别是国庆安保工作的成绩和不足,深入分析当前社会转型期维稳工作特点和做好明年维护稳定工作存在的困难,明确明年我县维稳工作的重点、抓手和举措。

亓宾、曾绪贤主持

牵头单位:县委政法委

参加单位:县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信访局、安监局、维稳办。

4、加快推进平阳沿海产业带建设调研

调研内容:认真总结今年我县沿海产业带建设的做法、成效和经验,分析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重点围绕沿海产业带各区块建设进度、围垦造地、选商引资等问题进行调研,提出明年的工作思路和主要举措。

陈景宝主持

牵头单位:县发改局(沿海办)

参加单位:县经贸局、水利局、规划建设局、宋埠-西湾滩涂围垦工程建设指挥部、西湾南片滩涂围垦工程建设指挥部、有关乡(镇)。

5、加强基层基础建设调研

调研内容:总结今年我县基层基础建设尤其是后进村集中整治的做法和经验,深入分析基层基础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影响因素,重点围绕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加强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功能、改进基层党组织工作方式等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明年的工作思路和主要措施。

林亦俊主持

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

参加单位:县民政局、各乡(镇)。

6、国防教育的工作重点和主要举措调研

调研内容:认真总结今年国防教育的工作成效,分析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明年国防教育的工作重点和主要举措。

朱建云主持

牵头单位:县人武部

7、深化作风建设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调研

调研内容:认真总结今年我县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情况、主要特点及存在问题,提出新形势下深化作风建设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重点和主要举措。

朱建和主持

牵头单位:县纪委(监察局)

参加单位:有关部门、乡(镇)。

8、以昆鳌一体化为龙头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

调研内容:认真总结今年我县以昆鳌一体化为龙头的新型城镇化和重点工程实施情况,研究提出加快推进平阳城镇化尤其是昆鳌一体化及重点工程建设的工作思路和举措,明确我县明年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安排。

申卫国主持

牵头单位:县规划建设局

参加单位:县发改局。

9、加强以文化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调研

调研内容:认真总结今年我县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主要成效及存在问题,研究提出明年加强以文化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重点和主要举措。

郑 杰、汤筱疏主持

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

参加单位: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教育局、体育局、卫生局、文明办(创建办)。

10、加快推进强镇扩权调研

调研内容:认真总结今年强镇扩权试点工作实施情况,积极探索扩权强镇各项政策,提出明年具体思路和工作举措。

麻胜聪主持

牵头单位:鳌江镇。

11、推进自主创新调研

调研内容:认真总结今年我县科技事业发展情况,研究提出明年我县加快科技事业发展的工作思路和主要举措,着重研究如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自主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健全多元化科技投入等问题。

胡祖吉主持

牵头单位:县科技局

参加单位:县经贸局。

12、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调研

调研内容:总结今年我县外资、外贸、外经工作的主要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明年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加快构筑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工作思路和重点。

雷文多主持

牵头单位:县外经贸局

参加单位:县协作办(招商局)。

13、推进新农村建设调研

调研内容:认真总结今年我县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及存在问题,特别是围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实施“优美乡村行动”、农村土地流转、农房改造、宅基地复垦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具体工作思路和主要举措。

曾上俊主持

牵头单位:县农办

参加单位:县农业局、林业局、发改局、规划建设局、国土资源局、能源办。

14、乡镇行政区划调整调研

调研内容:回顾我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历程,分析当前我县乡镇行政区划现状及存在问题,深入研究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等方面的作用,提出我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工作思路和具体方案。

蔡月琴主持

牵头单位:县民政局。

15、加快推进顺溪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调研

调研内容:总结今年顺溪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分析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明年加快推进顺溪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的具体任务要求和主要措施。

张维林主持

牵头单位:顺溪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指挥部

参加单位:顺溪镇和有关部门。

三、具体要求

1、组织分工。这次专题调研由15个专题调研组分头进行,每个专题组由县党政班子领导成员牵头负责,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具体负责,抽调3-5名熟悉业务情况、有较强研究能力的同志组成。

2、时间要求。各专题调研组完成调研任务后,要及时写出调研报告,12月初,县委将听取调研成果汇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惠农政策落实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004 字

+ 加入清单

惠农政策落实调研报告

随着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家投入“三农”工作的资金不断加大,惠农资金的“含金量”也越来越高,补助补贴覆盖面越来越广,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稳定。但在惠农政策落实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惠农政策的有效落实。

一、存在问题

1.政策宣传不深入。惠农政策的项目较多,农民群众知晓率还不高,在少数地方还出现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不知道的问题。个别村组干部还存在落实惠农政策上不公开,不公正,不负责,项目落实不透明等问题。在村务公开栏几乎没有公布惠农政策,只有享受户和区、乡主管部门知道,广大农民群众和不是主管部门的都不太清楚。村干部在宣传时,只是对家族、亲戚朋友个别讲,暗箱操作。如贫困生“两免一补”,大多数是让村组干部家族、亲戚朋友的学生得到。

2.贯彻落实有偏差。由于村组干部素质、精力等因素,导致农村低保、民政救助、扶贫对象、种粮直补和良种补贴等项目录入的基础信息资料部分失真,扶持救助对象定位不准。种粮直补没有实现应补尽补,甚致部分资金使用不规范,长期外出务工土地撂荒的、土地承包权转让的、承包者没有耕种的仍然在享受种粮直补政策。在实施新农合医疗政策上,部分乡镇卫生院管理较差,医生素质较低,服务意思淡薄,重收费现象较突出,导致农民主动参保的积极性不高,有的农民是村组干部垫支参保,甚至有垫支上万元的。

3.预算标准不一致。同类工程预算定额标准不一致,项目推进矛盾突出。主要表现为在同一乡镇、同一整合区域,实施同类型工程建设质量标准一致,但投资标准不一致,并且有的项目投资补助标准差距还比较大,如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京福高铁”建设征地,过境各乡镇甚至同一个乡镇的相邻村组征地标准就不同,造成在推进过程中矛盾突出。

4.资金监管不严格。在工作中,受人力和经费限制,部分惠农政策资金监管力度不够,出现有的政策资金监管失控,违规违纪较突出。在种粮直补上,部分乡镇的村社干部工作方法简单,将农户种粮直补款扣去抵交医保费、村公路建设集资款等。有的村干部不给农户办直补卡,用他人的名字冒领种粮直补款。有的在农村低保中,不坚持原则,亲朋、好友和关系接近的人享受农村低保政策的多。

5.政策执行成本高。要落实的惠农政策多、召开会议多,印制相关材料多,支出业务费用多,需要人力多。增加了部门和乡镇政府的运行成本。上级没有专项工作经费,乡镇和部门经费支出压力大。没有工作经费,为单位、部门、乡镇、村组干部套取政策资金提供了理由或借口。各项惠农补贴的性质不同,管理的单位也不同,各项补贴发放的依据、要求各不相同,自然就形成了“一补一发”,多头多次发放,造成了发放成本和农民领取成本高。

二、解决办法

1.强化惠农政策宣传。落实惠农政策,要把各项惠农政策及时传达到基层,把主要精神实质和操作程序向群众讲透彻,向村组干部讲清楚,做到家喻户晓,群众明白。要针对当前农村接受政策能力强的人群外出的现实,认真研究政策宣传的方式、方法,采取更加灵活,更加方便、快速的宣传形式,提高政策入户率。

2.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农村干部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效果,因为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主要靠村支两委干部去落实。为此,信州区委、区政府及时印发了《预防村干部职务违法违纪工作方案》,区检察院还印发了《预防村干部职务犯罪教育读本》,充分调动了村组干部的工作积极,提高了基层干部的工作能力,提升了村组干部的理论素质和服务水平。

3.强化各种关系理顺。在制定政策时,应对强农和惠农政策做一个基本的界定,强农政策应侧重从增强和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着手,着眼于强化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惠农政策应侧重于让农民群众享受均等化的公共服务,着眼于保障农民群众生活,提升农村生活水平。惠农是基础,强农是方向,应紧密结合实践经验梳理和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同时简化程序,加大资金整合力,确保最大限度发挥涉农资金综合效益和项目政策效应。

4.强化职能部门职责。加强分工、各司其职,确保政策落实严格程序,规范操作。落实政策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农民直接受益的原则,规范管理,阳光操作。对各项补贴在村组实行公开化,实行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农户认可,提高工作的透明度。

5.强化政策资金兑现。针对部分政策资金兑现不够及时的问题,政府要加大惠农政策资金的争取、调度和有关问题的协调力度,把政策资金按规定及时兑现给受益对象。要整合部门力量,深入乡镇明查暗防,有效预防和查处惠农政策实施中的挪用、套取、私分等违规违纪行为,提高监督实效。让老百姓充分享受惠农政策带来的真正实惠。

6.强化政策落实监督。区委、区政府要针对监管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细化措施和责任,切实加强政策贯彻落实过程监管。由区纪委监察局总体负责,敦促财政局、审计局、物价局等执法部门,将监督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工作纳入重点,安排人力,落实经费,保障监督工作顺利开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省农村普法和依法治理社会调查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5048 字

+ 加入清单

省农村普法和依法治理社会调查

今年七月,xx省司法厅和xx省法学会组织开展了农村普法和依法治理的社会调查。xx省是个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占全省人口的80%以上。开展农村普法和依法治理的专题研究,将有助于总结我省“三五”普法和依法治理的成果,为“四五”普法和依法治理规划的实施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我省农村普法和依法治理的客观现实,调查中运用了比较的方法,分别在城乡各选择了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调查地区(桐城市新安渡镇和安庆市大观区)进行深入调查。通过实地调研,结合我省“三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已经取得的经验,我们提出如下研究报告。 一、农村的法治环境与农民的法律意识问题 随着三个五年普法规划推进式的实施,我省农村法治化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农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有所增强。在全社会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下,农村依法治理的法治环境大有改观。 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培育和形成,不能脱离他们赖以生存的乡村的法治环境。笔者认为,农村的普法和依法治理在微观上是进行法治宣传教育,在宏观上就是要造就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让农民在良好地法治环境中形成法制观念、培养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从“一五”普法到目前正在实施的“四五”普法正是有条不紊地实践着这个目标。只有形成一个全社会崇尚法治的社会环境,法治国家的目标才能实现。在我国目前以政府推进为主要方式的法治进程中,这样的“法治环境”需要各级政府去营造。“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是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四五”规划的目标是实现由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向提高法律素质的转变。可见,法律观念、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相互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农村的基层政权和组织应当对法制观念、法律意识、法律素质有明确的认识,才能够使其职责有明确的定位、行动有明确的方向。 通过调查和资料分析,我们发现,农村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中存在着一些现象:1、在职责上缺乏明确的定位。普法和依法治理是各级政府的法定职责,还是具有政策性和临时性的工作?作为推动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的基层政权机关和组织,应当充分认识到普法和依法治理是政府的职责。2、在方法上往往以法律条文的宣讲作为硬性指标。由于对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存在模糊认识,灌输法律条文几乎成为培养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主要方法。3、在实施过程中未能形成基层组织与农民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普法”似乎也在向农民“摊派”法律知识,“依法治理”则是以法律为“罚则”治理乡村。4、在评价机制上,注重于形式的普及,有些经验来源于文字总结与模仿复制。尽管这些问题是非主流的现象,但是在今后的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中不能不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存在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一点则是认识问题和观念问题。为此,必须明确什么是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如何“增强公民法律意识”和“提高法律素质”? 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律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法律意识包括法律思想(理论)、法律观念(法制观念)和法律心理。法律意识有个体法律意识、群体法律意识和社会法律意识之分,个体(公民)法律意识的形成取决于公民的法律心理,以及法治环境的影响。群体法律意识具有团体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在我国农村不应忽视传统性和地域性的冲击和扭曲。社会法律意识是全体公民普遍的法律心理和观念,它与传统的法律文化、主流法律观念的传播有着密切关系。社会法律意识和群体法律意识是公民的个体法律意识形成的重要环境因素。个体法律意识和群体法律意识对社会法律意识内容与发展有较大的作用。在通常情况下三者是协调一致的,但在特定的情况下也可能发生冲突。 笔者认为,“一五”普法在于唤醒公民的法律意识;“二五”普法在于培养积极向上的群体法律意识;“三五”普法着眼于营造全体公民共同的社会法律意识。“四五”规划就是在三个五年普法的基础上,为巩固普法和依法治理的成果,提出了由法律意识的培养转变为法律素质的提高,因为法律素质是法律意识的内在本质。由于传统法律文化和法律观念的影响,农民的法律意识与依法治国、依法治省提出的目标还存在着差距,今后普法和依法治理的工作应当主要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农民对法律价值的尊重和法律知识的追求。法治国家的社会基础则是公民对法律的尊重和敬仰,因为法律的价值代表着公平、正义和秩序。普法和依法治理的目的是建设一个法治社会,这是各级政府的职责,但是不能因此认为普法和依法治理就是政府的单方行为。作为以行政指导为主要特征的普法和依法治理活动中,各级组织特别是政府部门,不仅应当将法律知识告之于民,而且还要让农民知道法律的价值是什么?法律是人们安居乐业的行为规则,法律是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武器,惩罚不是法律的全部。只有让农民真正认识到法律的功能和价值,法律才能让农民所接受,对法律的认知和运用才能从自发到自觉。我省农村基层人民政府推行的“送法下乡”、“送书到户”的活动,有其积极的因素,应当予以肯定。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人手一册法律书,不等于人人都知法和懂法了。 2、让农民通过生产和生活实践,全面、正确地理解法律。长期以来,传统法制观念中,“法即是刑”、法就是“惩罚”的观念影响着人们对法律的正确理解。诚然,对违法者的惩戒是法律的重要功能之一,但是不是法的全部。在普法的法制宣传中要力戒这种片面的倾向。农村的社会生活受到法律调整的领域十分广泛,普法和依法治理中应当结合农村的特点,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给农民予以法律帮助和法律引导。例如,农民负担问题;打白条问题;粮食收购问题;计划生育问题等等。让农民通过法律帮助和指导,认识到保护老百姓也是法律的重要功能。只有这样,作为农村中主要社会主体的农民才能形成法律观念、培育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 3、充分尊重用法律途径解决纠纷的方式。在农村存在着一种较为普遍的法律观念和法律心理:解决矛盾和纠纷,总是谋求法律诉讼之外的方式来解决,无论正当与否,一般都把诉讼看作不光彩之事。作为普法推进者的基层组织往往迁就这种现实,解决纠纷与矛盾以息事宁人为原则,有时甚至不惜牺牲法律原则。今后在普法中,首先应当树立法律的权威,以法律为原则作为解决争端的依据

和方法。各级政府应当正确地引导和评价公民的诉讼活动,尤其是农民诉政府的行政诉讼案件,更应当端正认识。 二、我省农村普法与依法治理的法律实践问题 我省农村普法和依法治理存在着许多认识问题、观念问题以及法律实践中急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现在将这些问题有重点的提出来,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或制定相应的对策,将会大大推动今后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农村基层组织的法律定位与作用。 在农村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中,实际承担具体工作的基层政权组织(乡、镇人民政府)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它们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农村实施普法和依法治理规划的实际效果。普法和依法治理的长远性目标是实现法治国家,阶段性目标是实现各个时期普法“规划”提出的具体任务,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则是建设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肩负着如此重任和职责的基层组织对其法律地位应有正确的定位。 普法和依法治理是全社会的工作,应当动员社会各阶层参与。乡、镇人民政府是我国基层行政机关,其行政事务千头万绪,各项行政工作如计划生育,农业税费、农业生产等等,很难说哪项工作为主,哪项为次。如果将普法和依法治理仅仅理解为某项工作职责(并且有专人负责贯彻落实),这可能有悖于普法和依法治理的本意。笔者认为,普法和依法治理并不是一项单列的工作,它是贯穿于各项工作中的原则精神,在政府工作的各项职责中都要体现与贯彻普及法律和依法治理的原则。换言之,普法和依法治理的主体(推进者)是任何部门与任何人员。任何工作必须以普法和依法治理原则为指导,我们不能把普法与依法治理仅仅理解为是司法行政部门的职责。从这个意义上讲,基层组织是普法与依法治理的参与者、倡导者、推广者与服务者。 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自治性群众组织。它虽不具有国家机关的性质。但村民委员会的组织形式与法定职能,使其在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中应当发挥积极和重要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村民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1.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对村民进行守法教育;2.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3.调解民间纠纷,促进村民团结和家庭和睦;4.协助政府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生产秩序、生活秩序;5.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村民委员会的职责和任务与普法和依法治理所提出主要任务是相同的,基层群众性组织组织的各项工作正是亦步亦趋地实践着普法与依法治理的目标。目前,农村普法工作中,应当充分发挥村委会的功能和作用,使其从被动地完成工作任务转向积极地开展普法宣传。 (二)关于农村普法和依法治理的工作方法问题 调查发现,农村的普法和依法治理在工作方法上存在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 首先,在“普法”工作上,主要表现出的特点是放任性和无序性。农民往往把收看电视中的法制节目,作为自发的法治思想的启蒙。诚然,法律的普及可通过多种渠道,在当今电视已作为简便、快捷、普及的传媒工具,其在普法工作的功能不可低估。有些工作开展比较好的地方,还利用农村广播网进行宣传,利用集市大会进行集中宣传,利用村民大会请司法人员上法制课。还有的地方采取“知识带动型”普法,即向在校的中小学生进行有意识的普法教育,再通过学生将法律知识传播到广大农户等等,这些都不失为好方法。笔者认为,凡是有利于普法工作实施的经验,都应当是值得肯定的好方法。但是针对当前农村普及法律的工作方法存在放任性和无序性的局面,我们应当着手做好以下工作: 1、在传媒工具上,开展多渠道、多方式的普法工作。可以利用电视中现有法制节目,还可以利用农村有线广播。在调查中农民普遍反映,了解法律知识的渠道主要来源于电视,如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电视台的“法眼看天下”等都是农民十分喜爱的节目。因此,笔者建议,能否将现有的电视法制节目进行整合,开设电视节目的法律频道,专门地、系统地、生动地宣传法律。在依法治国和依法治省的大环境下,开设法律频道电视节目作为推进普法和依法治理的实施手段是很有必要的。这对于广泛地宣传与普及法律,拓宽普法渠道,改进工作方法都有积极的意义。我省的有关部门可以在这些方面进行尝试。 2、在普法的工作方针上,农村普法不能只把农民当作普法的对象。根据普法规划的精神,农村普及法律和依法治理是针对农村各级组织和公民。特别是“执法者”的法律观念、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对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笔者认为,农村各级组织在普法和依法治理中首先应当从“自律”开始,将自己作为法律的学习者和接受者,模范地执行和遵守法律、法规,然而才是法律的推广者。对于农民则应采取多种形式,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切实地运用法律去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让法律的服务功能、保障功能、授益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改变“法就是制裁”的观念,让农民从“要我学法律”到“我要学法律”。 其次,农村“依法治理”工作中化解矛盾的主要方法是民事调解。传统法律文化与法律观念,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法制观念和行为准则。在农村,调解成为“执法”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以息事宁人,止争息讼为目标的调解,在法律上、在观念上、在文化上都有很深的社会基础。因此充分运用调解的方法,对建立我国农村安定的生产、生活、秩序和法律环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有些地方将调解的范围已扩大到无所不及的领域,如果把调解作为解决一切矛盾纠纷的必经手段,则可能冲淡了法律的权威性。笔者认为,在肯定调解为行之有效的方法的同时,应当树立法制观念并且尊重当事人运用诉讼等法律手段的权利与选择。必要时基层组织应当鼓励与宣传诉讼方式的积极意义。如果一味排斥、回避或阻碍“打官司”,甚至将诉讼本身附加许多非法律因素,那么我们通向法治的道路也不会是坦途。毕竟司法是法治的保障。 (三)关于农村普法与依法治理的经费问题。 实地调查中反映较集中是普法的经费问题(有关文字材料却没有提及),经费紧张制约了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的深入进行。诚然,普法工作都需要一定的财力支持,希望有关部门予以重视。但是,笔者认为,对普法经费也应当澄清一些误区。普法和依法治理要求在各项工作中都应当普及法律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