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快餐调研报告(汇编20篇)

浏览

7319

范文

1000

有关残疾人的调研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3230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残疾人事业近十年发展状况报告

中国的残疾人事业在近十年间得到了快速发展,无论是在残疾人领域的法制建设与政策推进方面,还是在残疾人权益的具体落实方面,均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然而,还必须看到,目前的残疾人事业更多的是基于同情而不是基于平等,是基于人道而不是基于正义。尽管人道主义是各国残疾人事业必要的共同基石,但这一事业若不能上升到基于正义的平等并被法制所规范,残疾人的权利仍将很难得到全面保障,残疾人要想正常地融入社会仍会异常。因此,残疾人事业发展任重而道远。

根据20xx年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xx年是“”残疾人事业的开局之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残疾人事业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成就。20xx年,通过实施一批重点康复工程,使631.8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在874个市辖区和1823个县(市)开展了社区康复工作,累计建立社区康复站18.6万个,配备31.4万名社区康复协调员。

截至20xx年底,全国共有康复机构6914个,其中,残联系统康复机构2622个,康复机构在岗人员总数达到23.36万人,其中业务人员16.0万人,管理人员3.05万人,其他人员4.31万人。在914个市辖区和20xx个县(市)开展了社区康复服务工作,累计已建社区康复站的社区总数21.9万个,配备39.2万名社区康复协调员。1662个县的1958个医疗卫生机构陆续开展残疾儿童筛查工作,年度新诊断0-6岁残疾儿童4.8万人。依托各级各类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建立儿童家长学校1547个,开展家长学校活动3625次,参与残疾儿童家长达94170人次。

一、视力残疾的发展

(图1-1 20xx年低视力康复、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开展情况)

至20xx年,开展视力残疾康复机构总数达到991个,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75.8万例;为31.0万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施行复明手术;为3.6万名低视力患者配用助视器,培训低视力儿童家长6997名,有效开展家庭康复训练。对2.5万名盲人进行定向行走训练。

截至20xx年底,开展视力残疾康复机构总数达到891个,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 74.8万例;为30.0万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施行复明手术;为14.2万名低视力患者配用助视器,培训低视力儿童家长3.6万名,有效开展家庭康复训练。对12.3万名盲人进行定向行走训练

二、听力言语残疾的发展

推进听力语言康复机构规范化管理,完善基层服务网络。20xx年已建设省级听力语言康复机构31个,基层听力语言康复机构1028个。全国共对2.7万名聋儿进行了听力语言康复训练,规范聋儿家长学校,开展家庭训练,共培训聋儿家长3.0万名;培养各类专业人员5312人;实施贫困聋儿人工耳蜗、助听器抢救性康复项目,资助700名聋儿免费植入人工耳蜗,资助3000名聋儿免费佩戴助听器。20xx年,建设省级听力语言康复机构31个,基层听力语言康复机构1025个。年度新收训聋儿1.9万名,在训聋儿3.2万名;规范聋儿家长学校,开展家庭训练,共培训聋儿家长3.9万名;开展各级各类听力语言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共培训专业人员5772人;实施贫困聋儿人工耳蜗、助听器抢救性康复项目,资助11200名聋儿免费植入人工耳蜗,资助19600名聋儿免费配戴助听器;开展彩票公益金成年听力残疾人(助听器)康复项目,为38352名贫困成年听力残疾人免费验配助听器,各级康复机构共为4.0万名成年听力残疾人提供技术服务

三、肢体残疾的发展

20xx年开展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服务的机构达到1106个,对1311名贫困肢体残疾儿童实施矫治手术,为2.9万名肢体残疾儿童进行了康复训练,对13.7万名肢体残疾人开展社区康复训练。为麻风畸残者实施矫治手术159例,到20xx年,为224名麻风畸形者实施矫治手术。开展宣传普及教育,为麻风患者回归社会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到20xx年底,开展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服务机构已达2181个,其中,省级康复机构42个,地市级、县级康复机构2139个;培训各级各类肢体残疾康复人员3.5万人次;全国共对36.7万肢体残疾者实施康复训练;实施救助项目资助

4.0万名脑瘫儿童进行机构康复训练,资助8860名贫困肢体残疾儿童实施矫治手术。

四、智力残疾发展

20xx年,开展智力残疾康复训练服务的机构达到798个;培训各级各类智力残疾康复人员1.9万名,对2.8万名智力残疾儿童进行了康复训练,20xx年智力残疾康复训练服务的机构以达到1730个,省级康复机构45个,地市级、县级康复机构1685个;培训各级各类智力残疾康复人员1.5万人次;全国共对13.9万名智力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实施救助项目资助3.1万名智力残疾儿童进行机构康复训练,同时培训儿童家长。

五、精神残疾发展

大力推广“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在2423个市县开展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对522.9万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综合防治康复,监护率达到80.5%,显好率达到55.1%,社会参与率达到43.4%,肇事率0.2%;解除关锁4836人;对35.6万贫困精神病患者进行医疗救助。

(20xx-20xx年精神病人监护和救助情况)

发展至20xx年,在2664个市县开展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对583.7万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综合防治康复,监护率达到79.4 %,显好率达到66.2%,社会参与

率达到51.7%,肇事率0.12%;解除关锁4123人;对49.2万贫困精神病患者进行医疗救助。同时,20xx年建立了30个省级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机构;6910名孤独症儿童在各级机构进行了康复训练。20xx年,建立了41个省级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机构;2.0万名孤独症儿童在各级机构进行了康复训练。

20xx年底,加强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辅助器具供应服务,为残疾人减免费用装配普及型假肢3.1万例,供应辅助器具74.3万件,装配矫形器1.5万例。截至20xx年底,已培育建设6个国家辅助器具区域中心,建设省级辅助器具服务机构29个,地市级服务机构220个,县级服务机构945个。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共组织培训专业人员6261人次。深入开展辅助器具服务,组织实施系列辅助器具项目,全年共为残疾人减免费用供应辅助器具152.4万件,其中装配假肢2.9万件、矫形器6.4万件,验配助视器17.8万件。

就教育方面而言,20xx年,启动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xx-20xx年)》,残疾人受教育权得到了更好保障,实施残疾人事业专项彩票公益金助学项目,为全国1.1万人次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儿童享受普惠性学前教育提供资助。各地也积极多渠道争取资金支持,对2908名残疾儿童给予学前教育资助。全国共有特殊教育普通高中班(部)187个,在校生7227人;其中盲生6173人,聋生1054人。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班)197个,在校生11671人,毕业生7240人,其中5532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全国有7864名残疾人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1678名残疾人进入特殊教育学院学习。

与此同时,残疾人就业情况也随之发展,比如,盲人按摩事业稳定发展,按摩机构迅速增长。20xx年度培训盲人保健按摩人员21296名、盲人医疗按摩人员5623名;保健按摩机构达到15609个,医疗按摩机构达到1018个;在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中,分别有494人和1229人通过盲人医疗按摩人员中级和初级职称评审。

截至20xx年12月31日,全国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录入采集持证残疾人数据达到2947万人。依托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中国残联和20多个省(区、市)残

联开展重点业务系统建设和个性化服务,为向残疾人提供精准服务和业务政策的有效落实提供支持和保障。人们越来越关注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作为一个医者,我们要坚信残疾人事业会更加顺利的发展,为残疾人争取更大的福利,使之积极参与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人民法院服务经济发展有关法律政策问题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服务,全文共 2021 字

+ 加入清单

人民法院服务经济发展有关法律政策问题调研报告

去年以来,全省(四川省)法院高度关注国际金融危机的演变及其对我省经济的影响。从目前的情况看,此次金融危机对我省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和引起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已逐步显现。经济领域出现的新问题已在司法层面上得到初步反映。为主动有效应对金融危机,我院成立专门课题组。课题组组织全省三级法院和部分企业代表就法院在服务企业生产经营、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面临的主要困境进行了专题研讨,在此基础上紧扣法院职能,提出法院工作促进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金融危机反映到法院工作中呈现的主要特点

(一)经济危机目前在司法层面的影响已初步显现

相关数据反映,目前,涉金融案件收案已呈现上升趋势。其中,部分增量是符合司法规律的正常反映,而非完全因金融危机所致。这主要是由我省所处区位(内陆省份)、经济结构(外向型经济相对比重较小)、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司法规律所决定。未来上升趋势将更为明显,可以预测,在XX年以及之后较长的时期内,金融危机的影响将大量反映到司法领域。

(二)所涉法院和工作领域较为集中

从所涉法院范围来看,目前大成都经济圈内的基层法院相对反映明显,已审理或正在审理的涉金融危机的案件较多,如成都市武侯区、高新区、青羊区等基层法院,而中、高级法院和其他市、州法院尚反映不明显,已审理或正在审理的涉金融危机案件较少。从所涉工作领域来看,在民事审判、执行领域已有明显反映,刑事审判领域也有一定程度的反映,行政审判领域目前尚不明显。

(三)五类案件明显上升

一是涉及企业破产清算案件明显增多。该类案件涵盖劳动合同、借款合同、买卖合同、土地使用费等多种纠纷。二是劳动争议大幅上升并出现新情况。XX年全省劳动争议案件同比增长102.95%,其中群体性劳动争议案件上升势头明显。三是房地产纠纷大幅度增长并出现新情况。XX年全省房地产合同案件同比增长78.48%,该类案件涵盖了建筑施工、劳动争议、商品房买卖、预售等多种纠纷。因社会整体经济低迷、房价下滑,出现了购房者按揭断供、开发商交房买方不接受、恶意毁约、违约等情况,这类纠纷敏感度高、易形成连锁反应的群体性纠纷。四是贷款纠纷大幅增长。如成都市青羊区法院XX年下半年贷款案件同比增长101.3%,信用卡透支案件增长360%。五是涉及中小企业的传统商事案件上升明显。XX年全省票据案件同比增长18.75%,股东权案件增长65.99%,证券案件同比增长642.11%。

(四)诉讼保全、执行工作呈现新动向

XX年全省法院诉讼保全和执行案件均有明显上升。银行要求收回贷款,以及因资金链断裂导致诉讼保全的案件均已显现。

二、当前人民法院在服务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法院自身面临的问题

1.个别审判人员对法院工作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个别法官认为金融危机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职能部门的事,远离自己的工作生活,表现出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同时,对金融危机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认为金融危机主要是对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影响大,而对我国无甚影响或影响较小。

2.部分法院对如何积极主动服务企业促进经济发展思考不够、行动不力。部分法院认为法院只能被动受理案件,而后在审理、执行中才能服务企业,而不是主动积极地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及经济风险,服务经济发展。

3.对部分企业经营受损是否确属金融危机影响甄别不够。在金融危机中确有部分企业是因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而致资金紧张,履约能力受限。但也有一部分企业与此无关,而是借机恶意毁约、要挟、赖债及逃债等。调研显示,在过去的工作中,法院对该类情况的把握和甄别不够。

4.法院服务经济发展的要求与难度明显加大。与常态纠纷相比,在金融危机这一非常态背景下,涉金融危机纠纷面临着更多的突变性和非确定性,使法院工作服务经济发展的要求与难度明显加大。这就要求法院保持一种稳健和冷静的司法态度,一方面要加强对涉金融危机纠纷的预测研判,做好应对准备;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对相关问题的专题调研,确保司法应对能动有序。

5.司法解决纠纷面临的难度、风险和成本加大。灾后重建与金融危机背景下,各类纠纷所涉社会因素、政策因素与法律因素多重交织,司法的有限性表现得更为突出,单纯依靠司法解决纠纷所面临的难度、风险和成本进一步加大。如果法院不加分析,全然介入,不仅难以有效和顺利解决纠纷,还可能使矛盾进一步激化,加大解决问题的难度和成本的投入。

6.裁判标准的把握及利益冲突的平衡难度加大。由于地震和金融危机因素的介入,司法案件中的社会关系和争议焦点因此变得更为复杂、多样,突出反映在五方面:共性要求与特殊情形并存;法律问题与社会因素交织;历史原由与突变情势纠结;常态调控与应急处置交错;程序选择与实体裁量两难。针对具体个案,特别是广受关注的争议性案件的司法裁量一般化与个别化之间的潜在冲突有所加剧,保持统一的裁判标准、平衡利益冲突难度加大。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案件调研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4116 字

+ 加入清单

近年来,房地产市场“过热”,商品房、企业集资房、经济适用房、社会保障房、拆迁安置房等多种形式的住房出现在市场上。有市场就有交易,在交易后,诸如因短期内房价过快上涨,出卖人心理失衡,以种种理由要求法院确认合同无效的案件;房屋买卖因完成不了过户手续而请求确认合同有效、并协助办理房屋所有权证的案件;拆迁安置房屋买卖合同纠纷的案件大量涌入法院,并存在纠纷不断扩大的趋势。我院在对大量个案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试图通过对此类案件的特点及成因予以粗浅分析,对当前解决此类纠纷所依据的法律、司法解释的缺陷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案件特点。

(一)诉求集中。主要表现为要求确认原、被告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无效或者要求确认合同有效、协助办理产权过户手续。理由主要集中于出卖时未经其他共有权人同意或房屋未取得产权证书及经济适用房不能上市交易等。

(二)出卖人反悔原因集中。大多系房屋价格大幅增长所致。从案件审理的情况来看,尽管众多出卖人在进行答辩时所提出的理由都并非是以房屋价格增长,但法院在审理过程中依然能感觉到利益因素的影响实为出卖人反悔的最主要原因。

(三)调解难度集中。从本院对此类案件进行审理的情况来看,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原被告双方很难达成调解协议。原告一方要求严格按照当初双方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确定彼此的权利义务并最终要求实现其权利,普遍不愿意接受合同之外另行支付补偿购房差价;而被告一方却认为当初双方签订合同时没有征得其他共有人的同意或者以没有取得房屋所有权证的房屋不能买卖为由抗辩原告的诉讼请求,要求确认合同无效或者原告理应对其以现行房屋市场价格进行补偿。

(四)法院判决集中。我院在处理此类案件时,遵循诚实信用与公平合理的合同法基本原则,除原、被告双方自愿达成调解协议的外,其余案件均以判决形式作出处理结果。现行法律法规由于制定的时间早晚有别,同时具体法律法规又具有针对事项立法的特点,因此在处理此类案件的时候,无可避免地在具体法律关系的认定上存在不同的意见和观点,办案人员对法律、法规的理解不同,有时会出现同案不同判的现象。

二、原因分析。

(一)利益驱动下的诚信缺失。此类案件大量出现的根本原因则在于出卖人的诚信缺失,而此种现象的背后则是利益因素的影响。由于房屋价格呈现连年持续增长的态势,这种价格变化所导致的过去和现在之间的利益悬殊引起了被告的心理失衡,而房屋产权证件办理的进度缓慢又给予了出卖人将此失衡进行现实表达的机会,其结果就是出卖人不愿意依据原合同履行办理产权过户的义务。

(二)现行立法、司法的缺陷。现行法律法规由于制定的时间早晚有别,同时具体法律法规又具有针对事项立法的特点,往往缺乏体系的逻辑严密性和和谐统一,因此在处理此类案件的时候,无可避免地在具体法律关系的认定上存在不同的意见和观点。这就容易给当事人在估计失信的法律成本方面形成错觉。同时,对失信行为的处罚力度弱,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三)房屋买卖本身所蕴含的法律风险。

1、未取得所有权证的房屋。房屋所有权证是合法的物权凭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七条第(六)项规定“未依法登记领取权属证书的房地产不得转让”,根据上述法律规定,出卖人在转让时没有取得所有权证,其转让行为无效。所谓法律风险,主要是针对买受人而言,这时,房屋买受人可能因出卖人未取得所有权证而遭致对方毁约的风险。

2、集资房。所谓“集资房”,是企事业单位利用自用存量划拨用地,群众自行集资建设,按成本价销售,以解决职工住房困难的一种方式。集资建房的对象范围是由单位确定的,带有福利性。但依据《兰州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的规定,企事业单位集资建房是经济适用住房的组成部分,分配的对象是本单位低收入者,对于已享受过福利分房、已购买过经济适用房或者是住房标准达到控制标准的职工,规定不得参加集资建房。但现实中,只要单位集资建房,所有的单位职工均可参与集资。在住房过剩的情况下,一些职工就将此类房屋推向市场。此类房屋买受人最大的风险在于房屋不能过户及过户时承担高额的土地出让金。

3、经济适用房。所谓经济适用房,是指政府提供政策优惠,限定套型面积和销售价格,按照合理标准建设,面向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供应,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住房。对经济适用房在限制转让的年限内进行转让或将购房权私自转让给没有购房资格的人,都是违反了我国关于经济适用住房的相关规定,客观上也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妨害了其他符合购房条件主体的购买权,存在合同归于无效的风险。

4、拆迁安置房。拆迁安置房是指因城市规划、土地开发、旧城改造等原因进行拆迁,而安置给被拆迁人或承租人居住使用的房屋。由于拆迁安置房屋买卖交易存在很长的时间周期,进而蕴涵了诸多法律风险。司法实践中这种类型案例举不胜举,且逐年递增。一般情况下,拆迁房屋买卖双方在签订买卖合同后,卖方都会要求买方支付全部或绝大部分房价款,而买受人在支付该巨额房款后并不能及时取得房屋所有权,双方形成的仅仅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虽然双方存有买卖合同,但根据物权公示公信原则,出卖方从法律上讲依然是房屋所有权人,这样买受人就会被置于高风险法律地位。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该房屋物权变动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周期,期间可能会出现的法律风险诸如房价飙升导致违约发生、抵押担保设定、所有权人死亡出现、所有权人自身债务恶化、共有权人或第三人权利主张、房产查封扣押、赠与继承发生、标的物作价投资出资等等情况。该类纠纷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双方在合同内容上没有精心设计,而且买受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很大侥幸心理。

三、对策建议。

(一)规范买卖协议。由于房屋大部分是夫妻共有财产或者家庭共有财产,而在登记时,因其他共有人未申请登记,登记部门只将夫妻一方或者家庭成员中的一员登记为所有权人,而签订房屋买卖合同时往往又是登记的所有权人或者家庭中的一员为代表与买方订立合同,合同签订后,卖方往往以其他共有人不同意为由毁约。因此有必要规范房屋买卖协议,对未在房屋所有权证上登记的共有人要求一起签订买卖合同或出具书面同意书。

(二)加大法制宣传力度,提高买卖双方的风险控制能力。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途径普及房屋买卖中的风险知识,提高大众的风险意识,将大量的此类纠纷消灭于诉讼前。此举不但可以减轻法院的审判、执行、调解负担,而且在时间点的选择上更有利,即在买卖双方的矛盾尚未升级的时候,更有利于促使其达成新的合意。

(三)强化以案示法的宣传。以案示法可以充分发挥法律的社会引导功能。大力宣传法律判断和判决结论,可以引导其他类似情况的案外人对行为性质作出准确的判断,从而作出恰当的选择。

(四)倡扬诚信观念与法治信仰。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信用经济,稳固的信用基础是市场经济的动力和源泉。我国要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在广泛倡导社会诚信的基础上培植和维护信誉,建立社会主义信用体系。当然,作为司法机关,有必要通过正确适用法律法规对不诚信行为进行负面评价,加大失信成本,进一步在民众心中树立诚信意识和法治信仰。

四、对现行司法解释需完善的一点建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出台,为房屋质量瑕疵、贷款买房、惩罚赔偿、解除合同等纠纷的处理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对于其他房屋买卖合同纠纷,则要根据民法通则及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处理,难免出现适用法律不统一,判决结果不统一的情况。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二)》规定“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规定的“强制性规定”,是指效力性强制性规定。”《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法》规定“国有资产转让除按照国家规定可以直接协议转让的以外,应当在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场所公开进行。转让方应当如实披露有关信息,征集受让方;征集产生的受让方为两个以上的,转让应当采限公开竞价的交易方式。”该规定为管理性强制性规定,在此种情况下,国有企业未在产权交易场所公开征集受让方而是私下与买受人签订买卖合同出售国有资产的合同是否有效?依据《合同法解释二》的规定,该合同应为有效合同,因为没有违反法律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而实际上,该类买卖可能存在出卖人与买受人串通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但要认定双方恶意串通似又缺乏客观标准,双方未按正常程序转让、受让能否即认定为恶意串通,如果不能认定,那么如果这种合同仅凭不违反法律效力性强制性规定而认定合同有效,是不是法院以判决的形式认定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合法化,试问法院充当的是什么角色。又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四条规定“合同法实施后,人民法院确认合同无效,应当以全国人大及其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为依据,不得以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为依据。”,而20xx年12月1日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监察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等七部委联合发布《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规定了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应建立严格的准入和退出机制。经济适用住房由市、县人民政府按限定的价格,统一组织向符合购房条件的低收入家庭出售。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实行申请、审核、公示和轮候制度。如果法院仅凭该办法是部委规章,而非行政法规为由确认经济适用房买卖合同有效,那么,其他符合经济适用房准购条件的弱势群体的权益又将如何得到保护。再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房地产案件受理问题的通知》公布于1992年,现在还依此为依据解决问题已不适应现代社会及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该通知规定单位内部分房、腾房问题不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案件的范围,但现实生活中,单位收了职工的集资款,因种种原因,单位建房的行为没有完成。这时,职工既无房可住、单位又无钱可退,法院又不受理此类案件,那么职工的诉求应当向谁表达,没有公权利介入的职工利益又如去实现。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在某些方面的效力似有高于法律之嫌。因此,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规范新型房屋买卖行为,维护交易秩序安全不仅是司法实践的要求,也是促进房地产买卖健康发展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关于省级一类贫困村的调研报告范文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838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省级一类贫困村调研报告范文

位于贵州中部地区的安顺开发区宋旗镇干河村是贵州众多贫困村中的一村,属省级一类贫困村。该村和省内其他贫困村一样,在贵州新阶段扶贫开发中劳动力转移、人畜饮水、农田水利设施、通村通组道路等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全社会经济全面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像安顺开发区宋旗镇干河村这类贫困村的发展速度则显得有些缓慢。在安顺开发区宋旗镇干河村任职的这段时间,我通过在村实地走访与调查摸底,对该村的经济发展现状及当前制约该村经济发展的原因有了一些认识,也形成了一些如何发展像安顺开发区宋旗镇干村这类省级一类贫困村的工作思路。

一、贵州省安顺开发区宋旗镇干河村基本情况。

贵州省安顺开发区宋旗镇干河村有农户140户、810于人、实际常住人口620人;该村有初中及以上学历的人数有500余人;党员17名,其中女党员5名,65岁以上老年人80人、16周岁以下小孩190人、外出经商人数不足7人、167人外出务工;村现有可耕田地共1100亩,其中水田700余亩,年产稻谷约1.75万公斤。有集体荒山300余亩,基本没开发;提灌站1个,提灌站输水管道年久失修,群众用水困难;目前村有一个从学前班到三年级的不完全小学。

该村无集体收入来源,村举办集体活动主要依靠上级财政拨款;群众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日常水稻种植、玉米种植、油菜等传统农作物种植和外出务工。目前,有比较零星的西红柿、大葱、花生种植;有三户种有小规模的经果林;在村没外出的主要劳动力的创收方式是协助外村包工头搞建筑工程承包,一部分退伍回家的军人则以钻探打水井增加收入。目前全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有28户、73余人,全村XX年人均纯收入不足1200元。

同时,该村距离市中心区仅6公里,安普二等级公路穿境而过,安顺黄果树机场就位于村东面2公里处,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土地通透性好,且能连方成片,适宜规模化发展。

二、贵州省安顺开发区宋旗镇干河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不明显。该村没有主导产业,传统的农作物没有市场竞争力,很难形成产业拉动力,原有的农作物种植生产经营水平低,对农民的增收带动力不强,大多数村民仅仅只把目光盯在自己家中稻田上,与外界交往较少,也不太关心田地以外的事情。

二是人文环境较差,思想受到束缚。像很多贫困的农村一样,该村基础教育落后,农民文化素质差,村人口中的文盲、半文盲比例显高。村两委发挥作用不到位,部分人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很多农民对传统习惯抱残守缺,长期处于封建宗法式的自然经济状态,形成封闭式的循环格局,形成了养牛为耕田,养猪为过年,养鸡下蛋攒个油盐钱的典型贫困村。

三是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长期以来,该村农业生产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格局,如果遇到天灾,必然引起减产减收。比如,XX年暴发的特大干旱,导致夏季水稻种植无法按时插种,同年6,暴发的洪水淹没了大面积的农作物。

四是群众安于现状,小富既安。该村的农作物种植全部为一家一户的家庭作业,主要表现在农民接收新事物能力较弱,观念落后,重农轻商意识严重;小富即安意识较强,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与市场风险意识。

三、村经济发展对策及建议。

该村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围绕“依托扶贫政策,建设美好干河”这一主题,以“抓农业种植基地示范点建设,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载体,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立足于干河村现有传统农业,优先发展经济作物和特色养殖促进基地建设,使本村经济发展上台阶,依托市场促进经济作物和特色养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助农增收,到2020年实现人均收入5500元。”的发展思路;鉴于该村的发展思路和现实条件,可以从如下几步着手发展:

一是配强村支两委班子,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想干事、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农村脱贫说来说去没有一个领头人一切都是纸上谈兵,纵观中国大地上的亿元村就是因为他们的带头人的领导决策。像安顺开发区宋旗镇干河村这样的贫困村,不仅需要能带领农民脱贫的领导班子,还需要班子成员眼界开阔,一心为民,善于化解矛盾纠纷、能统观全局和有开拓精神。另外,从党的先进性建设和组织的保障作用出发,积极探索无职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广泛开展联村帮扶、联户帮助、联事定责等活动,活动可根据党员的素质、兴趣、专长、年龄等方面加以分类设立诸如:“宣传政策岗、收集民意岗、监督村风岗、致富帮贫岗、管理村事顾问岗”等岗位引导和服务群众发展经济,推动科学发展,确保村级在运行中认识、领导、责任、管理、监督到位。

二是统一思想,打破其传统农业思维。村贫困的根在人,人贫困的根在思想,对于一个省级贫困村来说,从一个台阶迈向另一个新的台阶,首先需要从思想上推动村的发展,从思想上高度统一,形成一股绳,这样才能做到行动的协调一致,更快更准确地达成目标,摆脱贫困;这就需要我们坚持观念先导,切实重视典型促动、政策引导,转变村干部的观念,不断地利用理念标准来引导班子成员,不断地用思想交流方式求共识形成发展的内在动力。实时的开展由上级部门指导的贫困村座谈会、讨论会、文娱活动等为村民的思想交流提供平台,达到求同存异,达成发展共识。

三是在传统农业上嫁接现代农业。从贫困村自身的资源条件出发,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引入“高投入、高效率、高环保、低成本”模式,就安顺开发区宋旗镇干河村来说可以利用该村是城郊村的优势,组织精干人员成立种植开发合作社,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安顺开发区宋旗镇干河村农业,围绕种植做文章,利用该村该村距离市中心区仅6公里,安普二等级公路穿境而过,安顺黄果树机场就位于村东面2公里处,便捷的交通优势,做到种植与工业互促式发展,打造农产品加工集散基地和蔬菜生产基地。利用农业开发合作社的专业优势和人员、市场优势带领广大群众种粮跟着市场走,啥好卖种啥,啥值钱种啥,并适时的发展畜牧业生产消耗农业生产剩下的下脚料,逐步形成循环经济。

四是在当前帮扶的基础上再创新帮扶模式。贫不是给钱就能解决问题的,扶贫不仅要改善当地贫困户落后的生活,更重要的是提高贫困户的素质,增强他们的致富本领,要给他们充分的尊严和自信,点燃他们心中的希望之灯。贫困村的大发展的主导力量是党委、政府,主体是社会主义新农民,社会各界的资金、技术、人才、经验的支持是最直接、最重要的推动力,只有“三位一体”,形成合力以创新精神,为经济发展打造坚强后盾,才能更好的实现贫困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全面提升贫困村经济发展的水平。在帮扶措施上,抛弃那种“撒胡椒面”式的帮扶方式,帮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必须从当地实际出发,从制定规划着手,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着眼长远,统筹安排帮扶资金,循序渐进。集中力量和资金因地制宜,一个点、一个项目、一个时间段的帮扶。比如:帮扶部门可根据自身情况帮助贫困村建设一个养殖场或者种植小区等形式的经济实体,不断壮大贫困村的集体经济,避免村级集体经济无实力,发展生产无财力,提供服务无能力。(黄松)

(安顺开发区组织人事部)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4985 字

+ 加入清单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调研报告

流动人口已成为新时期城市建设与发展的特殊群体,流动人口的数量也随城市经济发展和综合实力的提高不断增加,以家庭模式进入城市的流动人口越来越多,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在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中,家庭教育无疑是最为关键和基础的,这不仅仅因为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开端,是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一种教育形式,还因为家长对孩子成长潜移默化的影响往往也是其他教育方式所不能及的。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1]结果显示,我国流动人口超过2.6亿,随迁子女数量有3600万,他们当中,2.94%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尚不能按义务教育法的规定接受义务教育。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特别是对九年义务教育期间的家庭教育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为探讨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拿出行之有效的办法,我们组织人员,采用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家长座谈会、教师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对辖区3所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学校、6个社区周边的17个门面房、3个工地380名流动人口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调查对象来源于南京市鼓楼区湖南路街道辖区内有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的3所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招生老师或校长3名,流动人口学生家长90人;南京湖南路街道6个社区周边255名平均年龄38岁、平均来宁打工时间2019年的17个门面房业主,3个工地工人。

1.2 资料来源 (1)调研人员对相关人员的采访记录;(2) 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状况调查问卷(见附录);(3)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政策法规;(4)查阅相关文献。

1.3 方法 (1)随机抽样:在辖区学校中随机选取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学校,在最为繁华、人口最为密集的社区周边随机选取了多个门面房业主和工地工人,以此作为样本进行调查。(2)个别访谈:采访学校负责招生的老师、学生家长,深入学校、社区专访和体验生活。 (3)问卷调查:按照附录中的问卷对6社区周边255名门面房业主及工地工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涉及到子女所处或停留的教育阶段、子女各学习阶段在哪种类型的学校就读、对子女上学的关注程度、对相关政策法规的了解程度等方面。(4)统计分析:将问卷调查得到的结果输入电脑进行汇总,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计算平均值、各项所占比例。

2、结果

2.1 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程度 如表1,在接受问卷调查的255位农民工家庭中,子女在读小学或仅有小学文化的占31%;在读初中或仅初中毕业的占23.6%;在读高中(包括中专和职高)或高中毕业的占25.5%,而全国的高中阶段毛入学率①达到74%;拥有高中以上学历的仅占9.1%,而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23.3%。剩下的是留守儿童以及同父母一样外出打工的。

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程度(表一)

2.2 流动人口子女就读状况 (1)小学阶段流动人口子女在政府开设或民办私立的流动人口子女小学就读的占70.9%,在普通的公办小学就读的占20%,未入学的占9.1%。(2)初中阶段流动人口子女就读于公办初中的占20%,就读民办初中的占30.9%,就读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的占40%,小学毕业但未接受初中教育的占9.1%。(3)高中阶段就读公办高中的占总人数的45.5%,就读民办高中的占36.4%,在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的仅为18.1%。(4)高中毕业考取并就读公办大学的占9.3%,其中有30%的家庭无法负担子女大学学费。见表二。

流动人口子女就读状况(表二)

2.3 流动人口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态度 据问卷分析显示,流动人口家庭平均每月用于子女教育的费用占总收入的21.97%,在我们的调查中,86%的家庭是尽一切可能让孩子上学,14%的家长抱着“有条件就上,没条件不上”的态度,绝大多数家长认为,教育孩子的责任应当由家庭、学校、社会共同承担,38%的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对流动人口子女不太重要,但同时也有83%的家长认为家庭生活中最重要的就是教育问题。可以看到大多数流动人口子女的家长家庭教育观念是明确的,能够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但也有一些家长对这些问题认识不够清晰,对孩子的教育采取放任的态度,或者采取有了问题才开始教育的态度。

3、讨论

3.1 流动人口子女的学前教育问题 在南京接受教育的流动人口子女大多学前教育是缺失的,这种缺失不仅仅体现在学习方面,还体现在学生的在校生活上。在学习方面,没有受过正规学前教育的流动人口子女与城里同龄孩子相比,在观察力、理解力、记忆力、课堂习惯、普通话这些能力上处于劣势;在校的生活方面则体现在一些流动人口子女的仪容仪表达不到学校的要求,譬如:脸和手长时间不干净、手指甲长时间不修剪等。

那么,流动人口子女的学前教育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认为这与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及教育效果有直接关系。从总体上来讲,被调查的流动人口子女学前教育状况并不令人满意,有些问题还很让人担忧,甚至深思。首先,我们从教育投入上分析,调查发现,家长在时间投入上并不多,流动儿童家长虽然很重视家庭教育,但在具体实施教育行为时,由于工作时间和经济条件的限制,无法投入更多的时间和财力。其次,我们从教育的方法上来考察,有86%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要讲究方式方法,但同时也有14%的家长认为不一定或根本不用讲究科学方法。有73%的家长意识到不应该在孩子面前打麻将、赌钱、喝酒、抽烟等,21%的家长没有意识到,6%的家长认为无所谓。从调查的结果上来看,大多数家长还没有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第三,从家庭教育效果来看,普遍认为教育不成功或效果一般的主要原因分别是文化水平低,不懂得孩子的有关事情;没有时间,因为工作太忙太累;经济条件差和其他原因。

3.2 流动人口子女就读学校问题 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流动人口子女就读小学和初中。目前,南京市对九年制义务教育从小学开始是有门槛的,小学需就读于户口所在学范区,且入学审查是十分严格。对于流动人口子女来说:首先,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接收为主”的原则,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的招生工作;其次,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到我市公办小学、初中就读,应在我市暂住地实际居住满一年,并由其父母或法定监护人提供以下材料:(1)家庭户口簿和父母或法定监护人身份证;(2)由公安部门出具的父母或法定监护人在宁居住满一年的暂住证或居住证;(3)监护人相对稳定工作证明(与用工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及个人社会保险缴费满一年凭证、工商部门颁发的满一年的有效营业执照等);(4)随迁子女的独生子女证;(5)未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籍材料(小学一年级新生无需提供)。到我市民办学校就读,按照民办学校招生办法和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报名入学和交费。再次,由各区教育行政部门应对本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龄人口数据进行摸底,对变化情况进行科学分析与预测,通过合理规划学校布局,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充分挖掘公办学校潜力,切实做好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招生入学工作。严禁任何公办学校、民办学校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收取与入学挂钩的捐资助学费用。随迁子女与本市户口学生同样享受免杂费、免课本费、免借读费、免作业本费的政策。

3.3 流动人口子女素质教育问题 撇开学校的教育模式不谈,家长的教育模式同样举足轻重。素质教育针对的是学生的思想品德、兴趣特长、公民素质、心理健康等方面,需要家长与老师互相沟通,共同培养。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流动人口子女与城市同龄学生相比,还存在一些自卑、厌学、焦虑、畏惧等不健康的心理。有10%的流动人口子女感觉自己各个方面都不如城市里的孩子,有13%的流动人口子女认为城市里的孩子瞧不起自己,有10%的流动人口子女不愿意与城市孩子相处,有11%的孩子很讨厌或无所谓去学校上学。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有14%的孩子认为自己的父母不了解自己,有31%的孩子认为父母还了解自己一些。

3.4 流动人口子女接受社会各方援助问题 值得欣慰的是,社会各界人士已经注意到了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和个人经常受到来自各方的援助。然而事物总有它的两面性,正确的援助会让流动人口子女有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增长见识,利于成长发展;不正确的援助则会增加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的负担,变成形式化援助。因此,社会和个人援助办学要形成长效机制,良性循环。

4、建议

4.1 学前教育方面 我们认为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大小两个方面解决。(1)大力改善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环境。首先,应从家庭内部环境做起。家庭环境对子女健康性格的形成至关重要。因此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其次,应从优化社区环境做起。建立社区儿童少年教育和监护体系,通过妇女儿童之家等社区机构,组织各种有益的集体活动,利用集体的力量来改良流动人口子女的教养方式,在彼此的交流中促成家长理性的增长。再次,建立以家长学校为平台的培训机构,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进行科学指导。由于流动人口整体素质偏低,不利于流动人口子女的健康成长。因此,必须通过培训,使家长能得到较为全面、系统、科学的指导,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尤其重要。(2) 强化社会职能,提高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整体水平。纳入城市流动人口属地化管理模式,依靠政府力量开设幼儿园、学前班,为已随流动人口来宁准备入学、未受过学前教育的流动人口子女提供学前教育。政府和社会应大力开展社区服务,为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提供社区服务。充分发挥社区老师的作用,把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纳入城市居民儿童教育统筹安排,实行“三同”,可以利用开学前的假期,将流动人口子女集中在一起,开5~10次课,教他们一些简单的知识,譬如:个位以内的数字加减、自己的名字、课堂礼仪、个人卫生习惯、仪容仪表等。

4.2 就读学校方面 (1)转民办为公办,将流动人口子女学校与普通公办学校“一体化”。 这将是一个长期工程,政府可出资接收这些私立学校,将其转变为公私合营或者公办学校,或者由政府出面干涉这些学校的运营,譬如:政府可以派出教学督察进驻这些私立学校,监督其教学状况和收费标准。对于“一体化”的问题,希望更多的市民能被说服,愿意将自己的孩子与农民工子弟置于同一集体,而不是一味的排斥。(2)降低入学门槛。户籍问题、“五项材料”等硬规矩让大部分流动人口子女望洋兴叹。农民工不仅收入不高,且已负担了城乡双重费用,子女昂贵的教育费用和复杂的入学手续对他们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流动人口子女应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绝不能因为这些人为的门槛而被剥夺。(3)学校的助学政策面向农民工子弟。据南京2019年8月24日各大报纸对于小学、初中、高中收费标准的报道显示,各学校的“助学金”政策只针对拥有南京户籍、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学生。我们认为这一政策也可以适用于同样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流动人口子弟,或者可以按适当的比例减少一些也可以。

4.3 素质教育方面 推行协同教育,建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联系机制,要建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机制以及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联系机制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充分合作、充分衔接的优良体系。(1)提高流动人口子女家长的教育意识。流动人口大多数文化程度不高,他们对学校、老师的依赖性太强,认为教育的事情应由校方全权负责,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我们认为可以通过社区老师开设“家长课堂”来提高他们的教育意识。一是让他们意识到子女的教育与自己息息相关,二是让他们注意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助他们将子女培育成学习、品德、特长、素质、心理全面发展的好学生。(2)博物馆、科技馆、公园等定期免费开放。流动人口子女到了节假日,尤其是寒暑假,便成了无人看管的“野孩子”,这些场所的定期免费开放可以让农民工子弟在家长或援助人员的带领下,或是在结伴的情况下,有一个有益于身心发展的好去处,同时可以促进他们与家长、与同伴之间的感情。至于免费开放的时间,可定于期中考试结束后的周末、寒暑假的开头和结尾几天。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发现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必须动员个人、家庭、政府部门、以及整个社会的力量统筹解决,与《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保护法》等一道规范国家的基础教育,将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纳入法制轨道,使全社会更加重视流动人口子女教育,促进我国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关于“学校特色品牌建立与学生发展的研究”的调研报告[页2]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校,学生,全文共 1836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学校特色品牌建立学生发展研究”的调研报告

4. 开发“数字化学习”的校本课程

学校以现代课程观为指导,充分利用校内外的网络资源及人力资源,进行课程开发。英语学科根据学生记忆单词难的困惑,与敏特昭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设了快乐英语拓展课。通过学习,旨在增大学生的词汇积累量,提高学生英语写作和阅读分析水平。数学学科利用ibm公司赠送的美国数学课程学习软件《数字小英雄》,开设了数学思维课。充分发挥家长在“学术、技能、特长、爱好”等方面优势,在moodle平台上开设各类研究型课程。

5. 导向“数字化学习”的专题研究

学校依托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黎家厚研究生导师团,合作开展《教育信息化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项目培训,聘请上海教科院现代教育实验室主任蒋鸣和教授为顾问,进行项目的决策咨询和理论指导。

经两年多的实践,教师能逐步应用以下数字化学习策略: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2.借助人机交互技术和参数处理技术,建立虚拟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探索的研究方法;3.通过组织协商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4.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述观点思想,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5.提供学习者自我评价反馈的机会。通过形成性练习、作品评价方式获得学习反馈,调整学习的起点和路径。

通过开通博客,增加教学反馈和师生、家校联系的渠道。通过举办教学研讨会,带动有效教学的探索。我校互动技术项目组教师在全国性会议中,大会交流发言2次,在现场上课、说课、课堂实录、课件、论文等评比中,荣获特等奖1个,金奖1个,一等奖 14 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 1 个;市级一等奖13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1个,区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26篇。在全国、省市级、区级层面开设展示课、交流课、评比课100余节;在区级以上教育教学、科研比赛中共获70个奖项。

(二)存在的影响学校特色品牌发展与学生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一是主观方面的因素。个别领导和教职员工还是习惯于用过去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开展工作、抓教育质量。对科学发展观存在着思想认识上的偏差,认为这是领导干部的事,这是学习的需要,与自身工作并无多大关系。工作中缺乏创新精神,面对学校特色创建中遇到的困难,发挥主观能动性不够,影响了工作实效性。另外,有些同志忙于抓具体业务,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不够系统不够深刻,有的虽然学了,但还不善于用理论联系实际,不善于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不善于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以上这些都直接影响了科学发展能力的提高。

二是价值取向方面的因素。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绩效观。绩效观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有些同志对绩效观理解不够深入,把学生发展片面理解为唯分数至上,忽略了学生思想道德素养、身体心理素养、劳动技能素养的培养。还有一些同志,在追求绩效过程中,只顾考虑眼前利益,而不是用更多的精力考虑长远发展、考虑如何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完善,尤其是数字化学习方式的探索与实践尚处观望期。如何有效应用数字化技术的优势实现课程学习的最佳目标,还存在一定距离。以上存在的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科学发展能力的提高。

三是制度机制方面的因素。科学发展能力具体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主要还是各部门负责人科学发展的能力问题,它不是量化的事物,很难在主观上得到一致的认同,需要制定一系列的评价标准。对于学校来说,各项评价科学发展能力强弱的体系还不够完善,评价全体教职员工推进科学发展的成效机制还要进一步健全,需要进一步增强针对性和操作性。以上这些因素也客观上影响着全体教职员工科学发展能力的提高。

四、思考与对策

突破点一: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其实质是要让学生学会进行数字化学习。学校每个教室虽配备了电子白板与短焦投影,数字化学习环境在全市处于领先。然而,数字化学习的资源还不够完善,尤其是数字化学习方式的探索与实践尚处在摸索期。如何有效应用数字化技术的优势实现课程学习的最佳目标,还存在一定距离。

对策思考:专家引领,促进教学模式持续变革。学校要积极争取市教研部门的指导,成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验基地。在专家的引领下,积极实践探索,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研究,逐步形成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作业协同化的数字化教学模式。

突破点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面临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尤其是在数字化学习中,校本课程的开发有着自身的特点,需要进行新的探索。

共3页,当前第2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安全生产专题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生产,全文共 1415 字

+ 加入清单

安全生产专题调研报告

提高建筑施工行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搞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

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多样的电气机械设施,多工种交叉作业,高空作业以及复杂的现场条件,形成了建筑业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发生率较高的行业特点。虽然国家各级主管部门对该行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作出了明确细致的规定,企业也制定了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和安全责任制,但是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仍屡禁不止。公司安全管理部经过对今年在建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的调查研究,认为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建筑施工行业搞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

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是建筑施工行业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每一项工作,都要人去完成,随着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各种先进机械设备的利用,使人们的劳动强度逐渐降低,但对从业人员的责任心的要求却越来越高,尤其是建筑施工行业,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如果一个人的责任心不强,就有可能导致一连串严重的后果,甚至酿成大祸。所以说,高度的责任心是建筑施工行业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

良好的个人素质,是安全生产的必备条件。建筑施工行业的特点是施工场所多变、人员的流动性强、作业条件复杂。每次项目中标后,都要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组建项目部,选择项目部管理人员和施工队伍。调查发现,本公司在建项目的管理人员大部分都经过专业培训和施工现场的锻炼,具备了一定的管理经验和相应的上岗资格,熟悉施工工作的程序和各种规范、安全措施,是项目安全管理的中坚力量;但是选择的施工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人员为农村青年,文化程度不高,安全意识淡薄,未经过专业培训,缺乏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防范技能。如何提高这一部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保证项目安全生产的关键。

做好施工协调工作,是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建筑行业,各工种既要明确分工,又必须相互合作,这样才能保证各项安全措施的有效落实,形成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各工种、各工序之间必须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互为创造安全稳定的生产环境,做到不伤害别人的同时,也得到了不被别人伤害的回报,这样就使得各项安全措施能够得到有效的、彻底的落实,各种安全措施能够持久有效地起到应有的保护作用。

积极参与安全隐患的整改工作,是安全管理工作逐步提高的重要方法。在建筑施工中,由于多工种配合,交叉作业,难免要产生一些安全隐患,如不及时进行处理,就有可能酿成事故。但仅凭几个安全管理人员,要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这些随时随地都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无疑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如果每一个从业人员都能及时识别安全隐患,并立即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如通知安全员、采取整改措施等,将能使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减少乃至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本文由第 一·范 文 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

所以说,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建筑施工行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如何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哪?经过对今年几个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的调查总结,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明确职责和奖罚制度,明白利害关系,提高从业人员的责任心;二是要认真落实三级安全教育制度和班前会制度,特别是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专项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识别安全隐患的能力,保证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及时整改;三是要做好协调工作,充分发挥各级管理人员的协调作用,制定安全有效的施工方案,落实各种防护措施,对安全防护用品要互相提醒,互相检查,维护各种安全设施和安全标志,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关于农村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制的探索与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家长,全文共 3359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制的探索调研报告

家庭教育的缺失、心灵的孤独、生活和学习上的障碍,严重影响着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这一现象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这个问题,引起了赣榆县妇联的高度重视,从2019初至今,县妇联在多次调研后,决定把黑林小学作为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制试点学校,用心呵护留守儿童,想方设法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了一片晴朗的天空。

一、基本情况

黑林小学位于苏北偏远山区,这里经济发展滞后,为了寻求致富门路,大量学生家长外出务工,许多儿童因为家长不在身边,长期缺少亲情照顾,性格孤僻,缺少合作的精神。据统计,黑林小学有留守儿童718名,其中孤儿24名。这些孩子在家只能和年迈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隔代监护人不能完成最基本的家庭启蒙教育。面对这些问题,2019年初,县妇联积极鼓励黑林小学爱生模范柏纪荣、校长王汉华、师德标兵吴彩花、师德模范陈芳利、谢修红、尹世成、韩华善等家庭率先行动起来,各自“领养”一名留守儿童,当起了留守儿童的代理爸爸、代理妈妈。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几个“爱心家庭”的带动下,黑林小学又有十几位教师家庭争相报名加入“爱心之家”行列。待条件基本成熟后,2019年6月19日,黑林小学牵手留守儿童活动正式启动。仪式上,留守儿童一句句发自肺腑渴望母爱的表白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县教育局副局长岳进明出席仪式并作了讲话,指出此项活动的开展必将在学校、社会引起深远的影响。仪式上,校长王汉华向每位牵手教师颁发了荣誉证书,对家心家庭的所作所为进行大力表彰。28个爱心家庭作出承诺,一定做到“五个一”:每天能与留守儿童见个面,检查一次作业;每周陪留守儿童吃一次饭,谈一次心;每月督促留守儿童读一本书,并指导、查看读书心得体会;每学期给留守儿童代开一次家长会,和其监护人沟通一次;每年帮留守儿童交一次生活费,或买一次生活、学习用品。从这天起,28个双职工家庭、56名教师义不容辞地担当起28名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实行一对一帮扶。

爱具有感染力。自黑林小学牵手留守儿童仪式启动后,又有一些教师陆续申请加入。如今,全镇已有近90名教师、45个家庭自愿加入“代理家长”的行列,参加人数已超过全镇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二。在新加入的教师家庭中,有单职工家庭、有两地分居家庭,有些教师本身经济条件并不好,但是,他们依然投身于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之中。正像一位教师所说:“虽然我们的家庭不算富裕,虽然我们条件也不好,但一年为贫困留守儿童分担几百元的费用我们还是可以做的,最重要的是,我们作为教师有条件为留守儿童检查作业、谈心聊天,这些是其他人所不能做到的。”45个爱心家庭,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个代理家长的职责,校园内外他们留下了一串串朴实而感人的故事。

黑林小学探索代理家长制实施两年多以来,从最初的零散几家,到初具规模的28家,现如今已发展到45个教师家庭。这是一个强大的爱的团体,他们中有校长,有学校中层领导,有普通教师。他们的家庭条件并不宽裕,但是他们都有着一颗火热的心,面对山区大量留守儿童亲情缺失的现状,他们自愿形成“爱心之家”,实行一对一帮扶,当起了45名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

二、主要做法

镜头一:“我也要牵手一名儿童”。学校发出牵手留守儿童的倡议,其初衷是双职工家庭,一个家庭牵手一个贫困留守儿童。民办教师转正的孙传朴老师,患有严重的风湿病(股骨头坏死),听到牵手留守儿童的消息,立刻找到学校领导说:“在我生病的时候,学校领导很关心我,现在病情好转,我也要牵手一个,没有别的,我可以免费给他们补习功课呀。”就这样,孙老师牵手一个贫困儿童,补习功课,代交书本费,俨然成了真正的爷孙俩。

镜头二:留守儿童吃上了免费午餐。由于布局调整,许多孩子离家较远,中午只是带煎饼充饥,学校多方筹措资金建设留守儿童餐厅,让留守儿童吃上热腾腾的饭菜。45个“代理家庭”积极开展给留守儿童缴纳一个月生活费活动,一周至少陪孩子吃饭、谈心一次。如今已有50余名贫困留守儿童吃上免费的午餐。看着留守儿童开心的笑脸,每个捐助者无比自豪,留守儿童在学校里也能享受到家庭般的温暖。

镜头三:一段视频成全一个家庭。“大树小学熊景怡同学的妈妈回来了!”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全村无人不晓。邻居纷纷赶来道喜,熊景怡幸福地依偎在妈妈的怀里,爷爷熊传仓更是乐不可支。话还得从黑林大树小学说起。早在五年前,景怡的妈妈就和爸爸离婚远走他乡,一直杳无音信。爸爸成年在外打工,撇下了姐弟俩跟着爷爷生活。去年,大树小学组织师生开展“感恩父母演讲”,在主讲人韩华善老师的感召下,该校六(1)班学生熊景怡登台,这位女孩声泪俱下的演讲和跪下呼唤妈妈的场景,令台下师生情流泪淌,深深感动了包括家长在内的千名观众。没想到就是这段视频通过网络传播,让熊景怡远在新疆打工的妈妈看到了,她内心深处的那份母爱情怀受到了极大震憾,回家。怎么回家?孩子不能没有妈妈,妈妈不能舍弃孩子,最终她还是决意回家复婚。于是这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成了传播乡里的一段佳话。

镜头四:“孩子多了热闹”。黑林小学的爱心妈妈、爱心爸爸,他们很朴实,也很可爱。张一强一家牵手了两个留守儿童,有人问他:人家都牵了一个,你怎么牵了两个?他高兴地说:“多牵一个好啊,一大家子在一起干啥事都热闹,对自己的孩子同样是一次很好的榜样教育”。朴实的话语,留给大家的是感动。是啊,当教师的,没有多少钱,发挥自身优势,奉献一份爱心,让留守儿童有家的温暖足够了。

镜头五:午间图书室,让留守儿童享受精神大餐。“留守儿童餐厅”解决了孩子们午间就餐难的问题,但午饭后离下午上课还有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对于学生来是一个巨大的浪费。针对这一情况,学校领导专门组织爱心爸爸、爱心妈妈轮流排班,每天中午为这些就餐留守儿童开放1个小时的图书室,让孩子们午餐后在书的海洋里尽情遨游,享受着一道道鲜美的精神大餐。此举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欢迎。

镜头六:办起留守儿童希望班。面对大部分暑假仍然留守的孩子,黑林小学的“代理家庭”成员们决定暑假在大树小学和中心小学为留守儿童服务——开办留守儿童希望班,让留守儿童“亲情有依、兴趣有助、玩乐有所、安全有护”。“留守儿童希望班”开班以来始终坚持“两不”原则:不收一分钱,不上文化课。“希望班”的开办,弥补了孩子们心灵中缺失的那份亲情,让孩子们不再孤独地期盼父母的归来,让天真烂漫的孩子微笑着面对每一天。黑林小学暑假“留守儿童希望班”活动受到了当地干群的广泛赞誉,为此,赣榆信息网、连云港新闻网、连云港市网上家长学校、中国教育新闻网、《关心下一代周报》、《江苏教育报》先后给予多次宣传报道。

镜头七:特殊的节日,特别的关爱。近年为了让留守儿童欢度国庆、中秋佳节,黑林镇中心小学及早准备了月饼、苹果,和全校留守儿童一起联欢,共度中秋。牵手教师家庭分别与牵手的留守儿童坐在一起谈生活、谈学习,温暖的氛围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学校还安排留守儿童和家长视频、通电话,让留守儿童尽情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2019年9月28日下午,“情系中秋,温暖童心”留守儿童专题联欢会在大树小学操场进行,情到深处,学生、老师,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和很多来宾几乎跟着表演者一起同时落泪……县关工委主任张庆爱感慨万分,连连说:“这就是素质教育,这就是有效的德育”。中秋节的晚上,尹世成等几位老师还特意把留守儿童领到家中一起过节,餐桌上祝福留守的孩子节日快乐。熊景怡同学含着眼泪说:“老师,这是我过得最开心的中秋节!”

三、下一步打算

黑林小学“代理家庭”成员是一群朴实的山区教师,他们爱岗敬业,富有爱心,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着留守儿童,让留守儿童在一次次的活动中收获着感动,收获着幸福。他们坚信,只要大家携起手来,共同去关爱留守儿童,就一定能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明媚的蓝天。他们的做法对于探索留守儿童亲情弥补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今后,赣榆县妇联还将以黑林小学为试点,进一步将他们的经验在全县范围内推广,主要将努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和孤儿档案,有计划地对他们资助帮扶。二是积极对上争取资金,积极整合资源,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三是畅通与家长的联系,做好家长、监护人、代理家长等培训工作,让他们习得更好的教育孩子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村支两委职权关系问题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787 字

+ 加入清单

村支两委职权关系问题调研报告

XX年以来,我们以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狠抓基层组织建设,基层干部和广大党员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为我乡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为实现全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自XX年村党支部、村委会换届后,我乡农村基层组织整体情况比较好,组织健全,队伍较整齐,大部分村支两委会关系融洽,能根据各自的职权履行职责,不大包大揽,不互相扯皮,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但仍然存一些问题,还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一、村支两委职权关系现状

我乡在XX年并村后,成立7个村党支部,7个村民委员会,村党支部共有党员235名,村民委员会共有12510人。村党支部配备职数为3人,村委会配备职数为5人。

从我乡运行“村为主”工作的情况来看,村支两委领导班子是协调的,一致的。其现状表现为:从表面体上看,村支两委关系融洽、工作协调。

二、存在突出问题

村支两委职权关系问题,从深层次上分析,却不是我们从表面上看得出的,应该是比较错综复杂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分析:

1、村支两委的地位。村党支部在村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是不用质疑的,有关法律、《条例》已经作出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进行工作,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乡镇、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村民委员会是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村民自治的主体组织,对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在实际工作中,村党支部在各类村级组织中居于绝对的领导地位;村委会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之下,负责村务日常管理工作。

2、职责和权力。村党支部在村级组织中具有权威性。村党支部对其他“四种”组织(村委会、团支部、民兵边、妇代会)在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上给予领导,除承担《党章》、《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的法定职责外,绝大多数村支书都直接分管村里日常工作事务,村中大事一般由支部书记最终定夺。虽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由村委会主任主持,但从各村的《村民会议记录》、《村民代表会议记录》上看,会议的主持人大都是村党支部书记。在实行“村账托管”前,村财务由支部书记签字,少部分由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共同签字,个别的村由村主任签字。实行“村账托管”后,大部分村级财务审批人又是村支部书记,显然,村委会主任在村级事务活动中跳不起主角,处于被动状态。

3、活跃程度。由于明确了村党支部在村级各种组织中的领导核心地位,使得村党支部无条件成为村级组织中最活跃的组织,村委会充其量只能算第二,其他组织次之。

4、兼职表现。我乡XX年并村及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后,为节约村干部报酬,缩小村级班子村配备职数,村委会成员中有80以上兼任党支部委员。村级成立的各种机构,大部分都由村支书、村主任兼任组长或副组长。

5、升迁方向。如果没有其他特殊情况,村干部的升迁方向是:村主任、支部委员——村支书,村委会委员——村主任。

综上所述,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各自在村中所处的地位是比较清晰的,村党支部在村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其处在村级权力结构的权威位置是不可撼动的。从构成上看,村党支部与村委会重叠的,村委会成员中有80以上兼任党支部委员。实际上,村支两委之间职权关系问题,归根结蒂就存在于村支书与村主任之间。因此,村党支部与村委会之间的关系,其实质就是村支书与村主任之间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村支书与村主任之间的职权关系问题,构成了村级工作中很多矛盾中的一个主要矛盾。在这一矛盾当中,村支书又构成了矛盾的主要方面。二者间的职权关系问题往往表现在不是村主任的夺权,而是村支书的越权、揽权,即村支书行使了他本不该行使的职权。有的村支书控制财权,公章随身携带,变公章为“私章”;有的村支书重大事务搞“一刀切”、“管事”。从村级组织工作成绩上看,凡是村支书在工作中尊重村委会的法律地位,遇事同大家商量,决策尊重群众意愿,充分调动其他村组干部积、群众极性的,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就比较融洽;反之,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就比较紧张。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大力实施“三个三”工程,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信访工作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工程,乡村,信访,全文共 1295 字

+ 加入清单

大力实施“三个三”工程努力做好形势下的农村信访工作

完善三个机制  实施三个转变  搞好三个结合

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信访工作

今年以来,我们高里镇党委、政府切实提高对信访工作的认识,立足本镇实际,从完善“三个机制”入手,实施“三个转变”,搞好“三个结合”,真抓实干,标本兼治,使全镇信访量大幅度下降,没有发生一起到区以上越级上访事件,有力地促进了全镇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我们的做法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完善三个机制,强化领导责任

一是信访工作责任机制。首先,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领导。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副书记任副组长,信访办、纪检、组织、经管、司法、民政、派出所,负责同志任成员的信访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群众来信来访有关事宜。其次,明确责任主体和责任部门。规定信访、纪检、司法部门是信访工作第一责任部门,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分管的副书记是直接责任人,包村干部是具体责任人,真正做到信访工作具体抓、抓具体。第三,强化第一道防线。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作为村级信访工作责任主体,采取联系困难户、联系离任干部和老党员等办法,及时了解和掌握村内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是信访工作督查机制。为了保证信访工作责任制的落实,我们建立了两项督查制度。一是信访例会制度。镇党委每半月召开一次信访工作例会,每月召开一次民情分析会,针对农村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排查,并对信访案件进行调度,分析原因,制定解决措施。二是领导包案制度。即对重点信访案件或问题,由党委书记签发包案责任书,确定解决问题的责任部门、责任人和期限,信访办督办调度包案情况。今年以来,党政班子成员亲自督办、包办信访案件   件,使  件久拖不决的信访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三是信访工作激励机制。年初,镇党委、政府与各村各部门单位签定了《信访工作责任书》,印发了《信访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将矛盾排查、问题调处、信访量、重信重访率、结案率、越级访、信息反馈等列为信访考核内容。由信访办负责考核,坚持月通报、季总结、半年初评、年终总评,随时掌握目标运行情况。在奖惩兑现上,实行“三挂钩”,即信访工作实绩与物质奖惩挂钩、与政治荣誉挂钩、与职务升降挂钩。镇党委规定,对工作考核不达标的包村干部、村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不得评为先进;对抓信访工作不得力的包村干部,年度内不予提拔使用。二、实施三个转变,改进信访工作方法

一是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开展了以“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为主题的进门入户解疑排难活动,全镇党政班子成员每人包两个村,机关干部每人包一个村,每周至少拿出两天时间进村入户听取群众意见。并记好“包村日记”,镇党委每隔一段时间听一次汇报,并调阅包村日记,看包村干部解决了哪些实际问题。通过这一活动,党政班子成员和包村干部与群众的心贴的更近了,了解的问题更多、更真实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更实际有效了。本镇×村村民,因(事)想到区委上访,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在下访时发现后,立即现场办公,通过(措施),解决了(问题)。村民们高兴的说:“有问题在家门口解决,再也不用上访了”。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药品行政处罚案件降低执法风险调研报告[页2]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行政,全文共 1752 字

+ 加入清单

药品行政处罚案件降低执法风险调研报告

4、应该适用一般程序的,却适用了简易程序。这是实践中较为常见的情形,如对超过《行政处罚法》规定罚款数额(公民处以50元以下罚款,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的适用简易程序;对有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的适用简易程序。

5、违反规定当场收缴罚款。个别案件还存在不符合当场收缴罚款情形的,予以当场收缴罚款。按照《行政处罚法》规定符合当场收缴罚款的情形主要是:(1)依法给予二十元以下罚款的;(2)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3)在边远、水上、交通不便地区,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作出罚款决定后,当事人向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确有困难,经当事人提出,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

(三)部分案件事实不够清楚,证据不够充分

个别案件的违法事实中缺少违法时间及涉案的数量、货值、违法所得等要素;有的执法人员重视对当事人的调查询问而忽略了对原始书证、物证的收集与固定;部分案件当事人身份不清,反映当事人情况的身份证、药品经营许可证、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营业执照等没有被收集进入证据;收集的证据和违法事实之间缺乏相关性。

(四)法律文书制作不规范

从当前的行政处罚案件来看,事实、证据、程序方面的问题都是个别性的,最主要的就是法律文书制作方面,也是执法人员最容易忽视的,常见的主要问题有:

1、执法文书中对被处罚单位(人),地址(住址),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等括号中的内容不根据情况作出取舍,需要划掉的没有划掉。

2、案卷中没有假劣药品的销毁记录,无没收物品的处理记录等。

3、文书时间填写不准确,如举报时间为下午4:00,记录记载4:00,准确记录应为16:00或者下午4点,虽然并不会因此造成案件败诉,但我局就曾遇到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对此提出疑问,何不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

4、个别案件笔录当事人未签署对笔录的真实性意见。

5、先行登记保存物品审批表,保存物品只填写“药品”,没有写明药品名称。笔录“监督检查类别”填写不准确,如日常监管、药品等等。

6、个别案件文书书写时把定性为“劣药”与“按劣药论处”相混淆。

二、降低执法风险的思考

作为药品监督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在行政处罚案件中,要想降低执法风险或者立于不败之地,就应当争取使每一个行政处罚案件都办成“铁案”。对此,我们应该认真把握以下几点。

一、证据确凿,收集完整

证据是证明案件真实性情况的一切事实。其种类有①书证;②物证;③视听资料;④人证证言;⑤当事人的陈述;⑥鉴定结论;⑦勘验记录,现场笔录。确凿的证据既是行政机关认定当事人违法事实并实施行政处罚的重要保证,又是降低行政机关执法风险的关键要素。证据不确凿,行政处罚必定就有风险。证据一般分为:①常规类,如现场检查笔录等;②核心类,如从非法渠道购进药品的“渠道”资质证明,如假劣药品的检验报告等;③佐证类,如证人证言、发票台帐等。收集证据时,一定要注意和把握证据收集的合法性、合理性以及证明力。第一,证据的合法性。一是要注意证据来源的合法性。不能非法取证,不能以网站、报刊文章和非法定数据作为依据或证据。二是要注重取证程序的合法性。一方面先行登记保存的物品,资料既要注重法定时限,又要注重内部事前审批及时限。另一方面,进入司法程序后,不能擅自再行取证和补充证据。三是要注重资料收集的合法性。勘验笔录(现场检查笔录),证人证言(调查笔录),书证(发票、台帐等)要当事人签字、盖章、指印及具有行政处罚资格的两名执法人员签字等。第二,证据的关联性。一是证据之间必须具备关联性,组合在一起时形成严密的证据链条。二是所有证据都必须经得起逻辑推理,特别是证言中不能出现彼此矛盾的或者不同的结论。三是证据要符合客观实际,要在众多证据中筛选提炼出与案情有内在联系的主要证据和直接证据,不要以为证据越多越好。第三,证据的证明力。一是必须有满足处罚定性的核心证明,如处罚制售假劣药品案件,必经载明药品检验机构的质量检验结果,但《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条第二款第(一)、(二)、(五)、(六)项和第四十九条第三款规定的情形除外。二是证明案件客观事实的关键证据,在调查取证过程中,无论是证人证言、书证物证,还是勘验笔录、鉴定结论等,都要围绕违法案件过程的事实搜集富有证明力的证据。

共3页,当前第2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普通高中学校财政保障机制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高中,中学,学校,全文共 2969 字

+ 加入清单

普通高中学校财政保障机制调研报告

高中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一个十分特殊的位置,它是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口,在整个教育结构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高中阶段的教育经费问题,一直是深刻影响高中教育发展的一个关键性问题,高中教育是继义务教育后进入高等教育的桥梁,是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教育的需求和关注越来越高,义务教育得到全国上下各方的高度重视,其教育经费的保障体系也得到很好的完善。但是,高中教育却因为缺少法律依据和政策支持,其教育经费不能得到有效保障。通过调查发现,目前高中教育经费在收入来源和使用分配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包括财政性教育经费不足,人员经费不足,公用经费保障缺失。新的保障机制的建立,涉及到政策、制度的完善和调整,政府首先应该建立提高对高中教育经费投入的意识,然后再进行相应的体制改革和政策制度的完善。通过分项保障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建立均衡性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完善助学政策、强化监督检查制度、建立有效的债务化解制度等措施解决经费保障不足的问题。另外,针对教育经费筹资渠道单一的问题,要拓宽高中教育经费的筹资渠道。为了加强高中学校建设,促进我县普通高中教育的发展,我们对我县两所高中现状进行了调查,并提出公办普通高中办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及经费保障机制建议。

一、两校学校基本情况[转自第一公文网:]

(一)二中

二中地处县城所在地,是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XX年成功创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十年以来,学校规模由24个教学班扩大到70个教学班,学生人数由1806人增加到4801人,教职工人数由126人增加到265人(另借用教师7人、临聘人员15人)。按照物价部门规定的收费标准,二中学生收取920元/生.年,学校每年的收入只能基本维持学校运转,没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学校的硬件建设。随着学校规模迅速扩大,学校“创示”的债务利息包袱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快速发展。(财务收支情况表附后)[转自第一公文网:]

(二)中学

中学地处镇(原县城所在地),是一所农村完中。现有学生3010人,其中高中学生1950人,初中学生1060人。教职工180人,正式在编人员163人,特岗教师7人,临时工10人。高中教师107人,初中教师63人。中学高中生收取学费560元/生.年,已经低于初中生生均公用经费800元/生.年。由于中学有高中、也有初中,收支一起核算,因为有初中的生均公用经费保障,中学才能基本运行,根本没有能力改善办学条件,稍微大型一点的维修维护都要靠财政拨款。(财务收支情况表附后)

二、学校发展面临的困难

(一)二中

1、学校“硬件”严重不足

二中的“硬件”设备设施,主要是XX年“创示”时按当时学校规模建设配备,“创示”后,学校经费主要用于保运转、偿还债务和支付利息,对硬件投入严重不足。学校硬件设备设施对照“省二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基本要求”差距很大。(“省二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基本要求”列表附后)

2、学校后勤教辅人员严重缺编

随着学校发展和现存编制情况,学校正式的后勤教辅职工数由XX年的23人到XX年只有3人,按学校规模,根据XX年教育部制定的编制最低标准,学校现应有后勤教辅职工数为58人,实际差55人,学校只能通过退休职工返聘、社会临聘及教师兼职来解决,但这种方式占用学校资金比例较大、人员稳定性较差,影响后勤服务的质量。

3、学校“师培”需要财政支持

一是学校教师学历水平结构不合理,高学历人数严重不足,完全不能满足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需要,为让教师学历达标,鼓励教师提升学历,达到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规定要求,需要配套专项资金;二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教师的培训提高,需要大量的资金。

4、高中新课改需要财政支持

学校科研、科技创新、研究性学习、科普活动、课题研究、校本研修、学生综合实践活动、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需要大量的投入。

5、学校办学特色发展需要稳定财政支持

学校现为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省阳光体育示范学校、省市民族高级中学,学校硬软件都有很大的差距,一是艺体场地、器材、民族乐器严重不足;二是民族特色课程的开设,艺体、民族体育活动的开展尚有差距,需要专门资金的支持;三是民族学生家境普遍贫困,需要加大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资助力度;四是少数民族教师培训、培养等都需要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二中XX年创建“省示”后,尽管学校资金支撑学校发展已十分困难,但是学校没有因为资金困难影响学校发展。按学校规划,坚持内涵发展,于XX年以来,相继创建为“省卫生单位”、“省绿化示范校”、“省艺术特色教育学校”、“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省首批阳光体育学校”、“省市民族高级中学”等,学校事业收入主要用于确保学校教育教学正常运转,为保证学校持续发展需要稳定的经费来源。

(二)中学

1、学生宿舍

中学现有住宿楼两栋,可住宿学生约700人,而需要住校的学生约有1700人,完全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2、学生食堂

中学现有食堂1个(约433㎡),可容纳300名学生就餐。从XX年春期起,初中生营养午餐供应变为热餐模式,增加了1060名初中生就餐,正常就餐人数约为2400人。为缓解学生就餐拥挤,学生就餐实行分时制。尽管如此,仍然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在食堂就餐。

3、高中教育经费

中学高中生收取学费560元/生.年,已经低于初中生生均公用经费800元/生.年。

XX年我县教育支出44897万元,其中高中教育支出4203万元,占教育总支出的9.36%;XX年上级教育专款及转移支付补助16638万元,其中高中教育支出(助学金补助)281万元;本级财政用于教育支出28259万元,其中本级财政用于高中教育支出3922万元,占本级财政用于教育总支出的13.88%。而高中教育支出的4203万元中,在职职工工资福利和离退休人员经费支出为3031万元,占高中教育支出的72%;债务利息支出201万元,占高中教育支出的5%;剩余23%的支出只能保最基本的运转。

三、几点建议

(一)请中央、省级加大对高中教育经费的投入,建立公办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预算安排制度。基本标准制定应包括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在内的公办普通高中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以后,根据办学成本、物价水平和财力情况适度提高,建立相对稳定的增长机制,不断加大对普通高中的教育投入。以二中为了进行测算:保基本运转,每年需生均公用经费1600元/生,扣除学校收入部分,尚差生均公用经费800元/生.年。

XX年秋期,二中学生4801人。XX年学校事业收入约773万元(其中:学费250万元,择校费498万元,住宿费25万元),生均1610元,且择校费在逐年减少,基本支出约1157万元(其中:债务利息195万元,维修、购置213万元,教师绩效工资、奖励金、学生助学金、临工劳务、工会、福利等435万元,师培116万元,办公等商品服务支出,198万元),生均2410元,资金缺口800元/生.年。

(二)上级拨入专项资金逐步帮助化解学校债务。虽然学校负债已进入债务系统,但是,没有专项资金解决负债,每年县财政和学校都要支付债务利息,影响学校正常运转。尤其是由公司经营模式的食堂和学生公寓,仅靠本县财力无法解决。

(三)上级拨入专款,支持新建中学学生食堂和学生公寓,以解决学校的学生食宿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区改水情况调查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3234 字

+ 加入清单

区改水情况调查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高居民身体健康水平,今年全区改水工作特别是农村改水工作,被再次列入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奋斗目标,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明确了改水工作目标任务,要求到XX年6月30日前全区自来水普及率达97%。近期,我们组织力量就全区改水目标任务的落实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区划调整后,我区地理面积902平方公里,地貌呈阶梯式延伸,丘陵地带较多,给全区普及自来水带来一定困难。目前新区供水结构由四个部分组成,一是市、区政府管理供水。水厂供水量15万吨/日,实际供水5万吨/日。江浦水厂5万吨/日,实际供水4万吨/日。二是镇管水厂供水。三是大厂水厂供水3.5万吨/日,实际供水2.8万吨/日。四是区内企业自备水厂供水。 1、全区自来水普及程度:止7月底,全区总人口48.38万人,自来水受益人口39.97万人,自来水普及率82.62%,其中原xx地区总人口18.41万人,改水工作已全面完成,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原江浦地区辖珠江、永宁、汤泉、星甸、石桥、乌江、桥林7个镇,总人口29.97万人,自来水受益人口21.57万人,自来水普及率71.97%。 2、自来水供应和需求情况:目前全区改水工作主要集中于原江浦地区,除珠江镇接用江浦自来水厂供水外,其余6个镇由镇办小型自来水厂供水。6个镇共建水厂9个,供水能力18300吨/日,按受益人口97%目标要求,需要供水2吨/日,供需缺口3700吨/日。但由于现在自来水是各镇封闭运行供水,镇与镇之间缺水状况极不平衡,大部分水厂因设备、管道等问题,达不到设计制水能力,调查统计9个水厂实际制水12300吨/日,缺口6700吨/日。 二、当前改水工作存在的困难问题 虽然我区改水工作取得明显成绩,但存在困难与问题不容忽视。 1、原江浦地区除珠江、石桥、汤泉三镇外,实际供水缺口6700吨/日,分别是永宁镇2个自办水厂日供水1500吨,实际日需用水3000吨,供水量仅占用水量50%。乌江镇水厂设计能力800吨,目前实际生产能力仅300吨,据该镇1500吨/日的需求量相差1200吨/日。桥林镇两个水厂日需供水4000吨,实际供水吨,缺口吨。星甸镇两个镇办水厂日需供水5000吨,实际供水3000吨,缺口吨。 2、大部分镇办水厂采用内河地表水源,水源污染较重,加之镇办水厂规模小,设施陈旧,净水工艺落后,供水管道老化出水水质差,难以达到饮用水标准。桥林水厂水源取于石碛河,生活污水排放严重,水源质量较差;永宁水厂水源取自滁河下游,夹江污物回流较多;乌江水厂取水口设于驷马河大闸下游,受安徽和县数家企业污水排放口影响,特别是部分化工企业排放污水,经常出现因水源严重污染而停止供水的现象。 3、通户率难以提高:据调查江浦地区6个镇约10%零散户,居住地偏僻,地貌复杂,供水管道铺设难度大,实现自来水通户,水厂需投资几千元甚至几万元资金铺管送水,只能解决几户或十几户用水问题,而用水量极小,投资与收益严重失衡。 4、调查发现农村住户约10—15%的家庭不愿接通自来水,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所致:一是对使用饮用自来水认识不足,习惯于传统用水方式,以河水、塘水、井水代替自来水。二是少数农村住户确因家庭困难,不能开户使用自来水,目前6个镇开户费分别在每户280元到750元之间,一些特困户、低保户首付开户费的确存在一定难度。 5、在区域供水工程通水之前,6个镇改水工作都由自办水厂作支撑,完成今年新增受益人口指标现有部分水厂须扩容,并对管网进行更新改造,增建增压泵房,其中乌江水厂扩容需资金80万元,永宁水厂需150万元,星甸水厂需110万元,6个镇水厂扩容改建和通户管道铺设共需资金约780万元(不含区域供水配套费用)。 6、星甸水厂、龙山水厂、石桥水厂、陡岗水厂进行了改制,由个人买断,其他水厂还是由当地政府统一领导和管理。在用水管理及收费上,目前人手少,无法实现抄表到户,有的采取承包到村的形式,水厂按60%-70%的供水量向村收取水费,有的采取聘请临时水管员的方式,报酬在水费中列支,人为造成漏损率高的现象。一些用户缺乏文明用水意识,偷水、毁表时有出现,甚至抄不到用水数量,只能采取承包底数方式,收取3度或5元基本水费,客观造成水损严重。 三、目前区域供水进程情况 区域供水工程成为资源集约型质量效益型,科技先导型的供水工程,建成使用必将彻底改变原江浦地区的居民生活用水,促进镇街经济持续发展。区域供水核心工程三岔水厂80亩厂区工程用地已完成相关征地手地,交付使用水厂注册、环境评估等相关工作全部结束,取水口施工图设计完毕,8月初可完成全部水厂施工图,8月底分段投标工作结束,水厂建设与通往各镇的主管铺设工程将同步展开,预计一期工程日产2万吨的供水目标,XX年6月底可以实现。 由于区域供水工程在管网建设和用水管理上,实行分级负责制,三岔水厂负责建厂,主管通道至6个镇,再由区爱卫办和各镇负责建设分支管网,用水也由镇级向三岔水厂批发购买,再零售到用户,因此有两个方面因素必须统筹兼顾:一是区域供水送水终端压力,经过调查终端压力在3kg以下,6个镇需要配套建设增压站房和相应的蓄水池,需配套改造资金700万元。终端压力在3kg以上,只需配建少量增压站房,解决较高地势的送水,需改造资金300万元,二是批发水价,目前6个镇自来水价格均在1.45元/t以下,平均制水成本0.8—1元/吨,考虑镇级分销漏水率及管理费支出,批发价格不突破1元/t为宜。否则镇级水厂难以承担,将造成镇办水厂重新开机产水,减少买水量,同时价格过高也影响居民开户用水积极性和承受能力,给完成受益人口指标带来困难。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全区改水工作,相关措施和政策也十分明确,到XX年上半年完成全区自来水普及率97%的指标硬件条件正在形成。为了做好我区的改水工作,建议今年和明年应该进行分步实施。 (一)今年改水主要工作: 1、强化一把手责任制。全区改水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从现在起有改水任务的镇,党政一把手要亲自组织领导改水工作,加大改水各项工作的推进力度,集中精力、集中物力、集中财力,打一场改水工作“

攻坚战”,确保全区改水任务如期完成。 2、千方百计提高受益率。自备水厂供水能力充足的镇,要力求完成今年受益率指标,供水能力不足的镇要合理调度,尽量扩大自来水受益面,减轻明年改水工作压力。 3、加快区域供水衔接工作。尽快明确区域供水主管道铺设路径,便于有关镇在管网改造时合理布局,减少投资,加快进度。各镇要切实按照有关标准和操作规范,对陈旧管道进行更新,尚未铺设供水管道的村和村民小组抓紧时间铺设管道,确保区域供水工程竣工后,能迅速接通供水。 (二)明年改水主要工作: 1、提高开户率,加强宣传和引导,对未开户的居民,加强科学、文明、卫生、健康宣传教育工作,促使其转变认识,改变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加大财政扶持,对有关镇改水资金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适当提高改水补贴标准,区镇两级财政拨出专款对特困户、开户困难给予适当减免。 2、实事求是,解决偏远住户吃水问题。根据原江浦地区实际状况,约5%的住户由于居住偏僻,通水存在实际困难,全区到明年6月份前实现97%受益率指标难度较大,建议近期采取打井方式努力提高用水质量,2—3年通过规划和中心村调整,居住集中后通水。 3、注重区域供水运作机制的深化和改革。为便于管理,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减轻居民负担,研究如何将有关镇自来水管理和服务职能,划归区域供水机构统一领导,根据各镇供水实际状况核定人员、审计资产,人财物一并划转等改革形式

[1]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国土局法律法规宣传培训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培训,全文共 1496 字

+ 加入清单

国土法律法规宣传培训调研报告

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结合我县实际,我带领政策法规股人员,对全县国土资源法律知识宣传教育工作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我就我县国土资源法律知识宣传教育工作,谈点看法。

一、当前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对国土资源宣传教育培训工作的思想认识不足。

当前,许多地方领导对国土资源法律知识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工作思想认识不足,认为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工作是一项软任务,搞得好坏无关紧要,少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领导认为宣教工作投入大,见效慢,抓与不抓差距不大,还有的热衷于轰轰烈烈造声势,总是应付一下就算完事,认为只要进行过宣传,发放过资料,讲过课就完成了任务,没有真正去考虑这项工作到底使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提高了多少,干部群众需要什么样的法律宣传等实际问题,导致了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工作流于形式。

(二)国土资源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形式单一。

几年来,我们在教育培训上大多采用“灌输式”教学,致使学习的同志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不能有效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削弱了教育培训工作的吸引力,影响效果。教学者之间缺少必要的交流、讨论,不能达到良好效果的目的,不利于各级领导干部更好的掌握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基本内容。

(三)国土资源宣传教育培训工作缺乏专业队伍。

基层国土资源部门缺乏专门的宣教机构,在宣传教育培训工作中主要采取国土资源部门干部职工自行组织的讲授人员,参与宣讲的干部宣讲经验不够丰富,整体的宣传素质也不高,往往是照本宣科。有些宣讲干部对知识掌握得还不够准确,甚至存在理解偏差,往往对干部群众提出的疑问不能正确解答。

二、抓好宣传教育培训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深化对国土资源法律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有效推进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是党中央明确指出的。中央六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全国县(市)乡(镇)村级干部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教育培训活动的通知》,目的就是通过开展宣教活动,使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水平不断提高,乡(镇)村基层干部保护和合理利用国土资源的观念意识不断增强。乡(镇)领导干部和国土工作人员要在学法、守法上作表率、当模范,做到依法行政。基层国土资源所工作人员要增强其使命感,避免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工作流于形式。要不断深入到基层,了解具体实际情况,注重教育的实效。要把国土资源普法重点放在增强基层群众的权利义务观念上,即从维护基层群众权益的角度,促使他们增强国土法律意识。

(二)创新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

在国土资源宣传教育培训工作中,一是要在宣传教育培训的对象,内容上有重点,在手段、方式上要有创新。宣传培训的内容要突出实用性,针对性和通俗性、要从基层干部群众的需要出发,增强基层乡镇,村干部的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意识,激发他们参与国土资源管理的积极性。二是要采取生动活泼、简而易懂的形式开展广泛的宣传活动,积极采用案例式,互动式等培训方式,重点宣传与干部群众生产生活和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知识,充分调动基层干部的能动性,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从而在全社会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确保教育培训收到预期效果。

(三)提高国土资源宣传教育培训的宣教队伍综合素质。

宣传教育是国土资源工作的“形象工程”,宣传教育工作的创新不仅是全国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有力举措,也是落实国土资源宏观调控的有效途径,更是国土资源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直接体现。因此,要加大宣教干部队伍培训力度,培养一批熟悉国土资源法律,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宣教人员,将宣传教育培训活动长期化、制度化、有效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关于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问题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领导,部长,全文共 2426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问题

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特点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质,而重中之重是要提高领导干部法律素质。在新的形势下,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才能肩负起领导责任,做好工作。本文对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问题谈点肤浅认识。     一、法律素质是新时期对领导干部的客观要求 指出:学习和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努力提高各级领导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管理社会的本领,这是新时期党对各级领导干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保证深化改革,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要求。这一精辟论述,对我们理解新时期提高领导干部法律素质的重要性、紧迫性具有深刻的意义。     首先是深入学习运用邓小平理论的必然要求。党的xx大确定了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而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就指引我们国家逐步走上法治之路,它也是我们依法治国的理论基础。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首先就是要学习邓小平法制理论。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一方面,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是领导干部法律素质的理论支柱,对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深切领会,有利于确立民主理念和法治观念;另一方面,依法治理工作的推进,又有赖于以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为思想武器。     其次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还是政府的宏观调控,都需要法律法规的规范、实施、引导、制约和保障。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扩大对外贸易,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开拓多种形式的合作和交流,处理涉外关系,无一离不开国际法律、规定、原则和惯例。因此,不具备一定法律素质和理论的领导干部,是难以担负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重任的。     第三是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的内在要求。把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变成地方的法规规章,使其成为广大人民的行为规范;以依法治理为龙头,协调立法、依法行政、司法、普法、监督和法律服务等各个工作环节;党组织自觉地在宪法及法律法规的范围内活动;领导工作中的决策方式、议事规则、工作方法等逐步制度化、规范化等等,都体现了党要善于运用法律手段来管理国家事务,这也相应对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提出了新要求。     第四是健全人民民主制度的本质要求。要求领导干部善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挥工青妇等组织的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作用;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居民自治等,做好这些工作都需要法律素质为保障。同时,随着法制建设进程的深入,领导对象的状况也发生了变化。一是越来越多非公经济实体出现,作为行政管理的相对人,靠行政命令已难奏效,只有靠法律引导和规范。二是公民对权力的崇尚已转变为对法律的遵守。三是生产关系的表述已相当程度上显示为法律关系,法律在人际关系中的协调规范作用越来越大。试想,领导干部法律素质若不能棋高一着,何以实践中的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呢?    第五是改变目前少数领导干部法律素质不尽人意状况的现实要求。经过三个五年的普法,广大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有较大的提高,但又不能估计过高。当前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少数干部对学法用法的认识尚待提高;有的同志缺乏基本法制理论和法律知识,学习自觉性不高;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化、规范化有待完善;由于历史原因,有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的法律功底并不深厚,很难说大部分同志已掌握法律知识并能熟练运用法律的手段了。     二、领导干部应具有怎样的法律素质 对公民来说,法律素质的构成是了解必备的法律知识、树立必需的法律意识、掌握必要的用法途径。而对领导干部而言,就是应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可这样表述:掌握必需的法律知识、确立崇高的法律意识、通晓必要的用法途径。     领导干部必须掌握履行领导职责需要的法律知识。对领导干部来说,学习法律知识,一是法律知识面要广,除宪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刑法、社会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的基本知识外,还要着重掌握上述法律部门中有关指导思想、立法依据、基本原则以及行政、组织、管理方面的规定;二是更深入。对法律精神的理解更深刻,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学习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法学基本理论、立法理论等内容;三是要专业。熟知与领导工作密切相关和本系统的专业法律法规;四是要务实。结合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学习和思考国企改革、中国入世、科学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维护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等方面的法制建设课题。     领导干部必须牢固确立崇高的法律意识。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和心理的总称。领导干部树立法律意识,首先在于认清法的本质和作用,特别要注意防止把党的政策与法律对立起来,充分发挥法在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中的作用;其次要善于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的变和制定法律法规工作中的定的关系,使现行法律体系的长期效应与短期效应更好地结合起来。同时,逐步改变法律滞后于改革、发展、稳定的状况,促使改革、发展、稳定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再次是对法律的评价和解释方面,要善于历史地、客观地、辩证地观察和思考,以做出正确的决断,使法律手段的运用与其它手段的运用更为科学合理;最后也是最根本的是法治观念的增强。法律意识中最核心的是弘扬法治精神,使依法治国的意识成为领导干部的根本理念、追求和信仰之一。领导干部要树立如下法治观念:宪法和法律有极大权威的观念;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观念;法大于权的观念;尊重和保障~的观念;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观念;权力必须受到制约的观念和程序法并重的观念等等。在此基础上,把遇到问题学法、重大决策依法、开展工作合法、处理问题靠法作为推进各项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基本习惯。     领导干部必须善于通过法律途径实施领导。在宏观上,要善于把领导意图通过法定程序变成法

[1]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关于发展低碳经济问题研究调研报告[页7]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318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发展低碳经济问题研究调研报告

(三)对加快湖北低碳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1.成立省低碳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发展低碳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要求很高,为了统筹全省低碳经济发展,建议成立省低碳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全省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研究低碳经济开发、推广、对外合作、技术引进等重大政策;组织协调解决低碳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困难。

2.着手建立湖北低碳经济试验区。低碳经济是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无论是产品开发,还是技术推广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和完善,为了把握低碳经济发展机遇,建议设立低碳经济试验区。对于试验区,省里可安排一些低碳经济重点开发项目,并从资金、技术、税收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倾斜。

3.积极争取国家在湖北设立低碳经济试验区。湖北争取国家在鄂设立低碳经济试验区有利条件较多:一是湖北是能源匮乏省份,需要大力发展新能源;二是武汉城市圈是国家“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与发展低碳经济完全一致;三是湖北科教实力雄厚、自然资源丰富,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省有关部门应尽早向国家相关部委做好汇报,多争取一些低碳经济试验和推广项目。

4.抓紧出台扶持激励政策。建议责成有关部门就发展低碳经济政策、技术、应用等问题作出专题研究,并从税收、信贷、土地、产业等方面,对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提出具体支持意见,特别是新能源和高效节能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给予激励政策。

5.加大低碳经济宣传力度。低碳经济是一项新生事物,推广应用低碳经济利国利民,为使广大民众了解低碳经济发展的好处,并变为全社会自觉行动,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建议省委常委会组织一次低碳经济的集中学习,以起到示范作用。同时,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重要作用,广泛宣传发展低碳经济的作用、意义和好处,形成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

四、以发展低碳经济为契机,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

面临日益趋紧的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湖北是全国老工业基地之一,传统产业、重化工业比重大,经济增长的粗放型特征比较明显,能源资源相对缺乏,环境容量有限,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而低碳经济正好反映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共性要求,有利于发挥湖北综合优势,激活各种经济资源,形成湖北发展的新动力源和新支撑点。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将为湖北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优化经济结构,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经济实力,实现“弯道超越”、“提档进位”,加快把湖北建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带来新的契机。

(一)用低碳经济的理念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节能减排

汽车、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电力、建材、纺织等是湖北的传统支柱产业,这些产业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这些产业多为高耗能、高排放产业,是节能减排的压力所在。这种状况若得不到有效改观,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传统的产业不能用传统的办法求发展,而必须运用低碳经济的新理念和新发展模式来谋划传统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目前,用低碳经济的理念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节能减排,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共9页,当前第7页123456789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关于农村基层村民自治情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487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农村基层村民自治情况调研报告

村民自治的实质是在村民中实行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我们主要从这四个方面进行抽样调查。通过对问卷的归纳分析,发现我省村民自治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村民自治现状与问题

(一)村民选举普遍性低,公正性较差

调查表明,对选举持积极态度的样本仅占合格样本(指1299份村民样本,下同)的53%,参加过最近一次选举的村民也只占被调查对象的70.7%。更突出的问题是:投票方式是逐户收选票,使得这种低普遍性的村民选举带有“暗箱操作”的可能;认为选举前上级打招呼和村党支部指定候选人的样本占31.4%;认为私下做工作和贿选的样本占23.4%;认为宗族势力干扰村民选举的样本占5.1%。这些因素显然会影响村民选举的公正性,影响村民对选举的态度,从而导致村民选举的普遍性降低。

(二)村民民主监督意识不高,对村务公开的信任度低

民主监督是实行村民自治的保障,在现行的制度框架下,村务公开是民主监督的唯一平台。调查显示,完全知道村务公开的样本仅占35.3%,知道一点的占39.3%,令人遗憾的是竟然还有25.4%的人不知道村务公开,这个比率足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经常去看村务公开栏的被调查村民有362人,占27.9%;有34.6%的人根本不去看或根本不知道有村务公开栏。同时,被调查村民对村务公开的理解比较狭隘,虽有65.6%的村民对村务公开感兴趣,但其中的70.3%仅对“村务账目”感兴趣。对村务公开内容完全相信的样本仅22.3%,有一点相信的36.9%。

(三)村民民主决策参与意识薄弱,决策者漠视民意

被调查村民只有不到50%愿向村干部反映自己的意见,72%认为村里的事情村民没有必要介入;仅有54.5%的村民认为村里的重要事情必须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决定。调查表明,当村民意见和乡(镇)政府指示有矛盾时,有33.5%的村民样本和57.4%的村干部(村干部总样本204份,下同)认为应该按照乡(镇)政府的指示去做,74.9%的村民和78.4%的村干部样本都认为乡(镇)政府的指示应优先,而认为村民意见优先的村民样本和村干部分别只有27.6%和17.6%。另外有98.3%的村干部认为应把“完成乡政府布置的任务”放在首位,认为向乡(镇)政府反映村民意见非常重要的也只有30.4%。同时,有的乡镇政府对村民自治干预严重,无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随意撤换村委会干部。

二、改进我省村民自治的对策建议

为改进我省的村民自治,特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村委会组织法》,改进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村务公开的操作者是村委会,到头来还是自己监督自己,这种制度设计本身并不是最合理。为此,一方面要逐渐完善相关制度,通过制度促进农村民主政治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要切合农村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按制度的本义进行实际操作,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村民自治改革的关联面很大,尤其会涉及到相关的经济制度的改革。所以,村民自治制度的改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与农村工作相关部门的支持与合作。

(二)努力增强村民民主政治意识,完善村民委员会监督机制,我省村民对村务活动参与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民主政治意识薄弱,必须把提高村民民主政治意识,作为当前我省村民自治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有效的监督机制是村民自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省以村务公开为核心内容的监督并未达到应有效果。由抽样调查可知,其原因除了村民的民主政治意识不强外,最主要的是“村官”及少数乡镇的领导层漠视民意。真正的监督应该是主动的,因此,必须完善村民代表会议等监督机构,构建更为有效的监督平台。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农民土地权益保障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560 字

+ 加入清单

农民土地权益保障调研报告

这是一篇关于调研报告的范文,可以提供大家借鉴!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可避免地征用了大量农村集体土地,各级政府认真执行土地征用的政策法规,努力做好征地补偿安置工作,保证了经济建设的用地需求。但在补偿安置中,还有不到位等情况的发生,损害了被征地农民的利益,由此引发群众上访事件时有发生,影响了社会稳定,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切实做好征地补偿安置工作,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这是当前土地管理需要重点解决的突出问题,也是国土资源部门服务经济发展的一项义不容辞的职责。

一、限制征用土地地范围,减少圈占耕地行为

近几年来,随着我区经济的不断好转,建设占用土地数量大幅上涨。征地数量大量增加,一方面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征用土地范围过宽,建设占地又控制不严,造成了目前任何项目用地包括一般经营性用地,都可以征用农村集体土地。“有占必征”,既违背了市场经济规律,又不能有效保护农民利益。个别地方脱离实情和项目实际需要,盲目占用土地,征多用少,宽打窄用,既违反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扩大规模,又导致了大量土地征而不用,长期闲置抛荒,人为加剧了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增大了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安置压力。

征地是政府行为,改革征地制度,要求政府加快职能转变,尽可能地减少自由裁量权。征地权不能滥用,更不能损害农民合法权益,不能剥夺农民的生存权、财产权、发展权。要严格界定征地范围,“公益性用地”和“经营性用地”,要通过不同方式取得土地。除国家机关和军事设施用地,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用地、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重点工程,由各级政府组织实施征用外,其他建设用地,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一律要通过有偿方式取得。国家也明文规定了对商业、旅游、娱乐、房地产开发四类经营性用地一律纳入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范围。对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要求和比例不断提高。这对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创造了条件。另外,我区为了弥补建设用地指标不足的矛盾,采用了全区建设用地统一调剂使用的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征而不用现象的发生。

同时,要坚持土地用途管制,严格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用地规模和范围。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扩大用地规模,坚持按项目、按产业政策、按建设用地指标、按投资强度提供用地,不断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杜绝盲目圈地造成土地闲置、抛荒。

二、依法落实补偿政策,保证费用足额到位

征地补偿安置经费不到位,有的地方甚至存在层层克扣和挪用现象,这是当前引发土地信访多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征地补偿安置经费的落实,现有的法律法规规定得很明确。目前出现的问题,关键是执行上的偏差。因此,严格依法办事程序,是做好征地补偿安置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一要严格执行土地管理实施条例和省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规定的征地补偿标准。这是征地补偿的底线。各地应根据经济发展情况,以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下降为原则,逐步提高补偿标准,尽可能给农民多一些补偿。同时要加快建立征地补偿安置区片价格体系,根据土地区位条件确定征地补偿安置区片价格,区片价格总体上不得低于按耕地年产值倍数计算的补偿标准。二要认真执行征地公告、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及征地补偿登记制度。这是规范征地补偿安置程序、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重要保证。要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或听证会,将征地方案及补偿安置标准与被征地农户见面,实行阳光操作,确保被征地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三要加强对征地补偿安置经费分配和使用的监管,确保专款专用。对按照规定应支付给农民的安置补偿费用,要全额发给农民,不得搭车代扣,严禁侵占、截留和挪作他用。集体经济组织必须将征地补偿费用的收取、支出、用途等向全体成员公布,接受农民群众的监督。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略论在实施依法治国方略中坚持党的领导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领导,全文共 4825 字

+ 加入清单

略论在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坚持党的领导

一、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和其基本内涵     在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个长久的历史性过程,而依法治国方略由提出到确立也是有一个过程的。     应该说,依法治国是邓小平理论的组成部分。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邓小平同志总结了国内与国际的历史经验,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方针,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近年来,以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贯彻邓小平理论,十分重视和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方略。1989年9月26日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曾郑重宣布:“我们绝不能以党代政,也绝不能以党代法。这也是新闻界讲的究竟是人治还是法治的问题,我想我们一定要遵循法治的方针。”李鹏同志1994年给《中国法学》杂志的题辞是:“以法治国,依法行政”。这是代表新一代中央领导的庄严承诺,也是依法治国方略的最初提出。1996年2月8日,在中共中央法制讲座上发表了《坚持实行依法治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讲话,同年3月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的一系列文件,包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XX年远景目标纲要》,郑重地将“依法治国”作为一项根本方针和奋斗目标确定下来。特别是1997年9月党的xx大报告,对依法治国方针的科学含义、重大意义和战略地位,作了全面的深刻的阐述;第一次提出“法治国家”的概念,并将其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今后一个时期内突出需要解决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全面的规定;并郑重地将这一治国方略和奋斗目标记载在党的纲领性文件中。这是以为首的党中央对邓小平理论的运用、丰富和发展。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xx大报告中对依法治国的定义“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这一定义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依法治国方略:首先,依法治国的主体是“民”而不是“官”。这是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的本质特征,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依法治国是人民群众依法治理国家,法,是人民治理国家的工具,而不是“防民之具”。政府公务员员与人民的关系是从属关系,是人民的公仆,受人民的授权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其次,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而不是其他。这里的“国”,首要的是指国家机器、国家权力,即依法治权。历史表明权力总是具有腐蚀性、诱惑性。孟德斯鸠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依法治国的实质,就是用法律治理或控制国家权力,使权力运行规范化、理性化、程序化,防止权力滥用导致对公民基本~和自由的侵犯,藉以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再次,依法治国的依据,是国家的宪法和法律。是依据宪法和法律而不是领导人的意志治理国家,这是依法治国本身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要求。在我国,宪法和法律集中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尊重宪法和法律,实际上就是维护人民的利益,实现人民的意志。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以及以言代法、以权压法、以权枉法等行为都是同依法治国背道而驰的,是政治不文明的体现。     指出:“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这深刻地表明,实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绝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要求和战略选择。由此可见,在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具体环节中,如何坚持党的领导,则是我们必须深入研究的问题。     二、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转变     从执政党的执政方式角度来看,依法治国这一方略的确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方式上的一次重大变革,是中国治国方略上的重大战略选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形态发生的最具历史意义的转型。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性质、任务和现代化建设跨世纪的发展,需要我们党实现领导方式尤其是执政方式的变革,关键是实行依法行政。实施和坚持依法治国的第一步就是中国共产党实行和坚持依法行政。政党活动的法治化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主要特征,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共产党是法定执政党,党的各级领导机构从法理上讲虽不是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但是实际上党的执政活动总是同国家机构管理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为各级国家机构的政治中心和领导核心,党始终拥有决定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实质性权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党的执政方式科学化、标准化才是保证社会主义事业成功的关键。     关于转变党的领导方式、实行依法行政这一思路最初形成于邓小平同志关于十年~之后对党当时的现状的思考与总结中。邓小平强调:“健全法制的同时,还要改善党的领导制度。”随着党富国强民执政使命的不断驱使,党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在实践中已发生了巨大转变,并不断改善。今天,我们看到中国共产党在解决自身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上的实践性探索成果的同时,还要站在历史选择与发展进程的高度,敏锐洞悉中国政治体制变革面临的重大实践课题,在选择与推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与发展的历史抉择面前,正确把握中国政治体制变革与发展的方向与原则,倡导法制文明,努力创建有中国特色,可以超越或与现代西方文明并驾齐驱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三、在立法工作中坚持党的领导,确保法制建设基本目标正确     客观地讲,我国法治化首先指的是依法治国方略的落实过程,是指建立社会服从法律秩序的过程。在立法工作中,坚持党的领导,目的是要使国家各项立法工作紧紧

围绕党的工作重心,进而使各项规范化的政策通过法的形式得以巩固,确保立法的正确方向。同时,以法的形式来肯定党的政策,不仅是执政党政策实现的保证,也使宪法和法律得到了尊重。立法工作中坚持党的领导,一方面是立法工作服从于服务于国家工作的大局,自觉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进而成为全社会一体化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另一面是党必须正确对待自身在社会活动中的地位,党是国家之中的执政党不是国家之上的执政党,所以党不仅是立法的主体,也是法治的对象。党的十二大将“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个人都不享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写入党章,就是从党对自身行为规范的角度来完善在立法工作中作为的成熟之举。     在立法工作中,坚持党的领导,建立社会服从法律秩序的社会状态,还要正确对待党的政策与法律的关系。党的政策对我国各个时期完成国家各项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法律是政策的上升,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政策与法律都决定并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都是社会主义制度中的有益组成部分。但只有法律才对全社会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公布的法律才有最大权威性。这就要求在具体的立法工作中,党组织及党员要建立宪法至上的观念,深刻理解宪法精神,明确区分作为一个党员与国家干部、人民代表三者之间的职责与义务,用法律来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避免用党的政策干涉太多法律事务。同时也要求党组织在制定和实施政策时,应当与宪法和法律的基本原则和规定相一致,要有利于法律的实施,不能与现行宪法和法律相抵触。 四、在依法行政中坚持党的领导,重在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     我国当前政治发展的突出问题大多集中在党对干部任命权与重大事务决策权的垄断,以及党对权力监督不力所带来的权力~和党对用人、决策中失误问题的处理不力等。这些问题的解决与否直接影响现行党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的合理性,也是关系到“以党统政”与“依法治国”的政治秩序与治国方略的实际绩效与历史命运。笔者以为,加强权力制约监督,防止~的滋生,改变高度集权的现状,要注意如下事项:     (一)正确对待党政关系     在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我国,党政关系体现在两部分:一是党与政府的行政权之间的关系;二是党与人民之间的关系。前者从政治层面上讲,指的是与政协中的各个政党各人民团体以及各界代表或组织的关系;后者从国家组织层面上讲指的是党与政权中的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之间的关系。按照我国权力结构模式,政府是从人大产生并向人大负责,向人大汇报工作,接受人大的监督。人大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才是权力机关与执政机关的关系。因此,党如何正确处理同人大的关系才是中国党政关系首要问题。党与人大的位置摆正了,党同政府的关系就自然易于处理了。显然,近年来,来自中央到地方的实践都有迹象表明人大的地位已下降到了党委及政府之下,进人大工作被认为是领导干部的退居二线。人大更是被中外学者形象地称之为“橡皮图章”,这就是党委和政府权力不断扩张,人大权力逐渐缩小的必然结果。     (二)制约权力滥用     理清了党政关系,我们就要采取具体措施来制约权力滥用。制约权力滥用是一项非常复杂,难度很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全方位多层次构建,既要立足于体制、机制、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又要致力于党员干部队伍的培养与教育为一体的建设,这样方能取得成效。一要改革当前人大制度,提高办事效率,使各级人大真正成为人民参政议政的活动场所。科学合理严格规范民主程序,扩大民主范围,提高公众集体议事决策度,以集体权力来制约个~力,为扩张人大权力,限制党委越权办事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二要着力调整权力配置,对领导干部权力的合理分解,明确界定。具体包括:明确权力内容,明确权力运作规则,明确用权规则。真正实现权力运行法规化、程序化与权责一体化,保证权力行为的严肃性,减少随意性。另外,按照政府体制改革步骤与方式推行政府权力下放,精简机构,严格限制领导干部权力,防止权力“越位”等,要在全党范围内,要求各级党委尤其是领导干部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杜绝以党代政,以党代法,以权压法等现象的出现。三要努力培养,精心选拔,创造出适应并能够促进法治化进程的政治领导层。同时,对在职的党员干部还要大力加强其权力观教育,法制观念教育,特别是宪法观教育,通过提高行政工作人员法律意识,形成作为一个具体行政活动执行者的从政道德观念来抵制私欲的膨胀,阻断公权与私利的结合,杜绝权力异化现象的发生。     (三)加强权力监督     监督权力的实施是另一个至观重要的问题,针对当前执法监督机制不健全问题,努力加强权力机关监督、专门机关监督的法律制度建设,是当前促进我国法制监督体制构成的主要目标。一方面要继续完善公示制,听证制,承诺制,质询制,问责制,让尽可能多的人了解权力运作全过程,疏通人民群众向权力机关提出意见的渠道,维护公共权力,从外部有效抑制滥用权力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要完善党内监督机制,增强党内监督实效。党内监督的重点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核心问题是保证领导干部行使和运用权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让广大党员干部真正作为主体参与党内监督,形成一种良好监督氛围。党内各项事业都应在党内公开,都要经过党内讨论,民主评议。对党员中权力的持有者,执行者,严格按照德、能、勤、绩、廉多层次多角度评议,确立其升、降、惩、罚.奖等。通过经常召开民主生活会的形成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实行相互监督。机制上,要强化纪检机关监督职能,扩大纪检权限,减少纪检过程中其他人为因素的干扰等。充分发挥党内纪检监督谨戒性作用。对严重违纪的国家工作人员,严肃处理,以铁的纪纪律和法律告诫当权者依法行使职责。     五、司法工作中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确保司法独立和公正     依法治国需要司法公正,司法公正是法治最重要的内容。法治意味着法律的普遍适用和至高无上,法律平等地约束社会一切成员的法治原则,必须经由公正的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基层妇联调研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376 字

+ 加入清单

当前,**区妇联把开展“下基层、访妇情、办实事”活动作为当好娘家人的的重要平台。深入基层妇联组织和农村妇女群众中开展实地调研,通过走访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充分了解情况,广泛征求意见,对新时期基层妇女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妇联组织开展的受妇女群众欢迎的活动

一是开展家庭美德创建活动,如开展“学习型家庭”“平安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等评选表彰活动,表彰的妇女先进典型,能在广大妇女中起到带头作用,使广大妇女在活动中直接受到教育。二是开展“双学双比”、“三下乡”等活动,密切联系妇女实际,能从根本上解决妇女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帮助一部分妇女脱贫致富。三是开展结对帮困活动,使那些因生活遭遇不幸的单身贫困母亲、两癌妇女、孤儿改善了生活条件,这项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四是开展教育培训等活动,通过教育培训,可以增强广大妇女和妇女干部们参与经济建设的能力,拓展她们的知识面,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五是开展《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的宣传和贯彻实施活动,为广大妇女儿童提供维权保障,使她们能够切实了解到哪些是应该享受的权利,如何依法保障自己的权利等。六是以“三八”、“六一”等节日为契机,开展的一系列特色活动很受欢迎。比如通过对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上的妇女英模人物进行表彰和宣传报道,充分发挥其榜样示范带动作用,达到了鼓舞人心激励上进的目的。七是组织开展妇女儿童体检活动,关爱妇女儿童身体健康是提高工作学习和生活水平的基础,通过健康体检,对早期疾病及时发现和进行有效治疗,这对进一步树立妇女儿童的健康生活理念,提高其身体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妇女群众希望妇联组织为她们所做的实事

!一是加大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力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解决好男女在升学、招工、就业、经济和政治待遇等方面的平等,特别是要解决好育龄妇女产假期间的经济补助问题,以消除性别歧视等问题。二是多提供适合妇女的致富信息、致富技术、致富项目和学习致富技术的机会,解决好技术培训、项目提供、资金扶持等问题。三是切实维护妇女权益,解决好妇女在婚姻家庭中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家庭暴力问题。

三、当前基层妇联组织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个别村党委对妇女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妇联是“虚设”,各项妇女工作的开展在社会上可有可无,重视程度不高。二是部分妇女组织的妇女干部,都是身兼数职,工作压力较大;再则,由于活动经费不保证,造成只能维持生存,难以创新发展;三是村级妇代会主任不仅身兼数职,而且综合素质不高,在工作中疲于应负,缺乏新思路、新方法;四是基层妇女儿童维权难。当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因多种因素,某些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如妇女受到家庭暴力,女性儿童受到性侵害等,往往因当事人缺乏法律常识,保留证据不足或取证难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或根本就不能立案。五是农村妇女群众对一些“事不关己”的活动不够热心,对开展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她们受“男主外女主内”旧思想的影响,认为自己参不参与活动无所谓,参与活动的自信心不足。农村妇女整体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

四、解决当前妇女工作面临困难、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一是抓宣传,大力营造全社会重视妇女工作的氛围。要多宣传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多宣传各级妇联在发挥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宣传广大妇女在城乡建设中做出的成就。基层妇联至少要配备一名年纪轻、有文化、组织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妇女干部,确保有人员、有足够的时间开展妇女工作。要结合自身实际,可采取由党支部班子成员中的女性干部兼任妇联领导,但兼职不能太多,以保证各队妇女工作高质量、有实效地开展。要关心妇女干部的成长,对工作能力强,有潜力的各级妇女干部,要创造交流、提升的机会。二是抓服务,积极为妇女儿童办实事、办好事。各级妇联组织既要选好定位,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服务基层、服务妇女群众的新路子,多做基层需要、妇联所能、妇女群众欢迎的工作;又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多为群众办实事,特别是要关注弱势群体。基层妇联组织要以农村中最为集中、最为敏感的创业就业、社会救助、社会治安、婚姻家庭、老龄人口、外来人口管理等问题作为基层妇女工作的切入口,首先要加强对妇女群众培训,提高妇女就业、创业技能,实现再就业。特别是要为弱势群体的妇女排忧解难,要加强横向联系,多提供就业岗位,多帮助妇女弱势群体就业创业。其次要利用社会资源,多开展公益性女性疾病预防宣传。还要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适合不同层次女性参与的教育、文化、娱乐活动,满足基层妇女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三是抓维权,切实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代表和维护妇女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妇女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妇联组织的基本职能和首要任务。总结和推广基层维权站经验,开展普法宣传、法律帮助等服务,加大维权力度,增强广大妇女的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既要向妇女宣传法律常识,增强妇女的自我保护意识,又要对侵害妇女权益的典型案例协调政法部门严肃处理,狠狠打击,切实保障社区妇女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四是抓培训,进一步加强妇联干部队伍的能力建设。目前,妇女工作任务繁重,要求妇联干部知识面广,工作能力强。因此,加强妇联干部的能力建设,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已显得十分迫切。党委要根据基层工作实际,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提高妇女干部综合素质活动。引导她们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增强做好妇女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同时,要鼓励和支持妇联干部积极参加各种理论培训和接受学历教育,提高妇联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要利用各种机会,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培训,重点突出妇女工作业务、妇联岗位职能、妇女工作职业道德以及妇女工作管理、法律法规、电脑操作、农村实用技术等技能教育和培训,不断增强妇女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基层锻炼调研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587 字

+ 加入清单

——公用事业管理局张彩霞

根据新区党工委的安排,我于20xx年3月15日至6月15日,被派往哈巴格西街道办事处为期三个月的挂职锻炼。挂职锻炼期间,得到办事处领导和同事们的大力关心、帮助和支持。我在挂职实践中虚心学习、刻苦锻炼、用心体验、开阔思路的原则,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服从办事处的安排,积极参与部门与村委实绩考核工作,较为系统的了解了办事处的主要工作、职能职责以及创新工作等方面内容,借鉴管理方面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在充分了解人和事的基础上,深刻体会办事处的发展思路和工作方法,理性分析了我们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学习了很多宝贵经验。可以说三个月的挂职受益匪浅,有了极大的收获,增长了见识、学到了经验、提高了素质、找到了差距、启迪了思维,增强了自我学习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现就挂职锻炼情况做以下报告,望领导及同事给予指正。

一、哈巴格西街道办事处基本情况

(一)机构设置

内设党政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文化站、土地管理中心、综合治理办公室、城乡建设办公室、城乡统筹办公室、财务办公室及实绩考核办公室十个部门。管辖5个村56个社(格丁盖村10个社,乌兰什里村13个社,达尔汗壕9个社,寨子塔14个社,马王庙村10个社)。

(二)管理模式

街道办事处负责5各村的全面工作,各村两委班子对办事处负责,村两委班子由“大学生村官”和储备人才组成;各村设工作组,主要监督和指导村两委工作,工作组组长由办事处领导担任,成员由包社干部组成,包社干部是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

(三)主要工作

1、土地收储工作。为确保新区建设用地,力争完成11个社47平方公里的土地收储工作任务。

2、土地协管工作。为土地管理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为土地收储工作有效降低成本打下良好基础;做好新区重点项目落地服务工作。

3、城乡统筹工作

(1)为顺利完成农村人口转移工作,从干部中抽调精干力量组建宣讲团,开展以改变观念、提高农民素质、改变生活方式等为内容的“三送一提”宣讲活动;

(2)积极推进城乡统筹进程,针对待业农牧民开展引导性分类培训,提高就业能力,确保零就业家庭充分就业;围绕农民进城,办事处要求村两委牵头组建“劳务公司”,组建劳务队,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牧民收入。

4、基层党建工作。围绕农村人口转移的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四建四推”活动,加快构建城乡统筹党建工作新格局。(四建活动是指:村企共建、村与村互建、存与部门联建、村与社区合建;四推活动是指:推进村级“两委”班子建设、推进村集体经济和活动阵地建设、推进党员教育管理、推进党风廉政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5、维稳工作。以大调解活动为平台,加大下访力度,深入村社调查民情,提高群众满意度,做好社会综合治理工作,为确保新区建设提供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6、民生工作。街道办事处始终把关心农民,服务农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20xx年承诺为新区农民办十件实事。

二、挂职期间主要工作情况

3月22日参加办事处两级干部大会,会上对包村干部进行民主测评、干部双向选择和对干部笔试测试。我第一次参加干部双向选择岗位,在这一刻体现出每一个干部的日常工作能力和水平。这样既能激励能力强的干部工作激情也能督促稍差的干部更加努力工作;屈永祥书记会场出题,要求干部笔试,考验干部的写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每一份答卷,屈书记都亲自批阅打分并公布成绩, 这次测试中我只得了68分。感觉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缺乏工作经验和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此次笔试,让我更加体会到我要在锻炼期间和以后的工作过程中要多学多问多思考,积累工作经验,提高自己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3月25日参加街道办事处三级干部大会,会上冯世平副书记对20xx年党建工作进行部署和安排;屈永祥书记布署20xx年主要工作,动员广大干部解放思想、凝心聚力。通过两次主要会议,使我对办事处的基本情况有个初步了解。

我在挂职期间被分配到实绩考核办公室,担任副主任职务,实绩考核办公室主任张锐让我参加对各部门各村的实绩考核工作和干部考核工作。给我提供广阔的锻炼平台。一是协助实绩考核办公室完善20xx年实绩考核方案和干部考核方案。二是参加对各部门、各村主要工作的月考核4次,由我单独主持考核了两个部门,并指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三是党政办公室、财务室、综治办每周的例会召开由我负责参加并提出意见。四是每天和实绩考核办同事下乡了解包社干部到位情况、村两委的工作进展情况、是否有抢栽抢种、违章建筑等情况。下乡主动和老百姓聊天,了解老百姓生活上是否有困难,特别是在下雨的天气里,我们要查危房情况,督查干部到位情况。五是参加计划生育专项检查工作,提出计划生育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加强管理的措施。六是协助路永亮撰写每周的督查专报,我还负责了督查专报的内容审核工作。七是屈永祥书记带我们四个挂职锻炼干部利用三天的时间下各村调研工作,让我们全面深入了解基层工作、各村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和目前存在的问题。每到一个村屈书记都要先去农牧民家里了解生活情况,征求农牧民对街道办事处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农牧民的情况后再去“劳务公司”的工程现场查看工程进度,后听取村两委对“劳务公司”组建运行情况,“三送一提”宣讲活动开展情况以及目前工作存在哪些问题等工作汇报。屈书记对每一个村的重点工作都提了要求,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要求限期整改,同时要实绩考核办公室做好督查工作。听取汇报后屈书记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发言,阐述对各村工作的意见和好的建议。正是通过这种面对面的交流,使我对农村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是我懂得基层工作涉及的内容多,复杂,特别是在新区快速建设的环境中,要做好农村工作,压力非常大,难度也非常大。

三、挂职锻炼的感受

在短短的三个月里,我和办事处的领导同事们相处的非常融洽,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上办事处的领导和同事们都给我莫大的帮助和支持。下面谈一谈我挂职期间的感受和收获:

(一)街道办事处的工作氛围紧张而融洽,工作节奏快,但是非常有序;加入团队的第一天就感觉到办事处同志们的敬业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

(二)办事处的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以人为本,责任明确,领导会均匀的给每一个年轻人分配工作任务,让每一个人都有锻炼的平台和机会;年轻人在基层工作能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