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坛导游词400字
各位尊敬女士们、先生们、小朋友们:
大家今天好!
我是今天的导游__X,大家可以叫我__。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天坛,它是世界著名文化遗产之一。今天,我很高兴和大家共同欣赏它美丽的景色和建筑,共度这段美好的时光,预祝大家玩得愉快!。
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的场所,始建于明永乐18年(1420年),以后经过不断的扩建,至清乾隆年间建成。它从建成开始,一直是皇帝祭天的专用祭坛,一直延续了490年,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封建帝制结束,它也完成了它的使命。1918年被辟为公园,从此后“任人游览”。1957年被列入北京市第一批古建筑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坛公园现有面积为205万平方米,保存有祈谷坛、圜丘坛、斋宫、神乐四组古建筑群,有古建筑92座600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形制最完备的古代祭天建筑群。天坛有3500余株古松柏、古槐,树龄逾数百年。
天坛不仅是中国古代皇帝的祭坛,也是中国悠久的祭天文化的结晶,其宏伟的建筑、苍翠的古树、丰富的文物收藏既记载了中国古代先民的企盼和希望,也记载了封建帝王的睿智、昏庸和腐朽。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北京天坛导游词1200字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
天坛是明朝永乐皇帝建成的祭天圣殿,主建筑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的祈年殿。天坛有外坛墙和内坛墙,北圆南方,寓意天圆地方。乾隆年间,将大祀殿改为现在祈年殿,将屋顶改为蓝色的琉璃瓦,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这一祭天圣地,在1860年遭遇了英法联军的洗劫,1900年又遭到了八国联军的蹂躏,新中国成立以后,这里成了着名的旅游景点,还有很多健身的人们。
现在就让我们沿着当年皇帝登坛的线路开始游览。
现在我们是沿着天坛建筑的中轴线在向南行进,将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坛。圜丘坛有两道围护墙,外方内圆,符合天圆地方的说法。每道墙都有四组门,门的大小都不一样,这是因为中门是皇帝专用的,所以高大,皇帝只能从左侧的进入;而其他的官员只能从右边最小的门通过。来到圜丘坛下,我们马上就要开始登坛了,不过要请您留心数一数,每一层坛面有多少台阶。到了最高层,大家都会发现,坛上所有的阶数,都是九或九的倍数。这些难道都是巧合么?当然不是,因为古人认为九的极阳数。所以工匠们变用这个数字来赋予圜丘坛的“崇高”之意。
谢谢你们来北京天坛,欢迎下次再来啦!
北京天坛导游词范文5
我们现在来到了精致、漂亮的北京天坛。天坛位于北京的南端,是清、明两代皇帝每年祭天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它严谨的建筑布局,奇特的建筑结构,魅力的建筑装饰,被认为是我国现存的一组最精致、最美丽的古建筑群,在世界上可是有极大的声誉呢!
进了天坛,我们知道了天坛建于明永乐十八年,也就是一四二零年,与故宫是同时修建的,天坛的总面积约二百七十万平方米,可大啦!分为内坛和外坛两部分,主要建筑物全都在内坛。南边有圆丘坛、皇穹宇,北边有祈年殿、皇乾殿,是由一座高2米半,宽28米,长360米的甬道把这两组建筑连接起来。天坛的总体设计,从它的建筑布局到每一个细部处理,都强调了“天”。它那300多米长的高出地面的甬道,我们登临其上,环顾四周,首先看到的是那广阔的天空和那像征天的祈年殿,一种与天接近的感觉油然而生。这条甬道又叫海漫大道,这是因为古人认为到天坛去拜天,等于上天,而由人间到天上去的路途非常遥远、漫长。
女士们,先生们,今天的游程到此结束,谢谢你们的光临,再见!
篇2:北京景山公园的导游词
大家好!欢迎你 们来到北京旅游,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赵新,大家可以叫我赵导。我相信这次旅游必将成为一次难忘的旅行。我简单介绍一下行程,我们这次要去的是中外闻名的景山公园,大家下车后请跟我走,以免走丢。
这就是大家盼望已久的景山,景山也叫煤上,他由挖护城河的土堆积而成,这是故宫的靠上。大家看这两只石狮子,仔细看这两只石狮子是很明显的不同,相信有些旅客已经看出来了,这两只狮子,一只踩的是绣球,另一只踩的是小狮子。踩绣球的是公的,踩小狮子的是母的。
大家请一起跟我走,看! 这崇祯自缢处,老北京人管这叫歪脖子树,还有一个历史故事呢,景山东边,原有一个棵长歪了的老槐树,这是崇祯皇帝上吊的地方。明朝末年,李自成带领起义军于1644年3月攻入北京,崇祯3月19日逃到景山,自觉有愧于祖先的基业,用腰带上吊在这棵树之上。十年动乱期间,当成“四旧”砍掉,198年在原址又多移植了一棵古槐。
请大家跟我上山,大家看这座亭子。这座亭子在景山的最高峰,大家往下看,这一非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故宫,大家站在这可以看见故宫的全景,原来这里是全北京的最高峰,给大家20分钟自由时间,自觉观赏。观赏完大家到这里集合可以买一点纪念品。
我们今天的行程已经接近尾声,欢迎大家再来北京玩。
篇3:北京故宫导游词700字
各位游客您们好,这次由我带领大家去北京故宫,您们可以叫我孔导,希望我能带给大家最好的服务。
不过现在我要提几点要求:1。要保管好自己的贵重物品;2。如果迷路,请马上给我打电话不要离开;3。一定要保护环境。好了,我的要求提完了,请大家自觉遵守!
首先我给大家做一简要介绍,故宫位于北京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当今世界现存规模最大、最雄伟、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至少已有近580年历史了。故宫规模宏大,东西宽为753米,南北长达961米,总占地面积达72万平方米,大约一共有一万间宫室。
各位游客,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气势雄伟的古代宫殿故宫。大家看着四面就是宫墙,四周都是高大的城门,南为午门,北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
现在请大家跟我一起去故宫中最大的宫殿太和殿看看吧!这里是皇帝上朝的地方,再看那边,中间的是汉白玉雕刻的“双龙戏珠”,两边是汉白玉台阶;台阶的左边是一只乌龟,右边是一只仙鹤,这象征着延年益寿。
我再给大家介绍介绍其他殿吧!现在我们来到了中和殿,中和殿是为帝王去太和殿途中学礼仪之地,保和殿呢?它是由多根红色巨柱支撑着,每根柱上都刻着一条栩栩如生的巨龙,十分壮观,我们再来看看文华殿吧!他是明代皇太子的读书处。乾清门是故宫中外朝和内延的分界处,由此向北就是延。
好了,这次游览结束,祝大家玩的愉快!
篇4:北京景山公园的导游词
各位阿叔、阿姨你们好,非常荣幸能够成为大家这趟北京旅游的全程导游,我姓杜,大家喊我或者X导都可以,我是金秀大山旅行社的导游,在这里谨代表金秀大山旅祝愿大家旅游愉快,满载而归!
我的金秀话、桐木话讲得不是很正,不过总还可以听得懂吧!还是我讲白话、英语、普通话,我样样都会讲句把而已。不过我们这次是去北京旅游,大家在北京都是要听普通话的,北京导游也不会讲我们金秀话,在这里我也讲普通话吧,给大家适应一下,不然到了北京,北京的导游讲普通话,大家讲听没懂就麻烦了。
车上有哪位阿叔、阿姨到过北京咧,举一下手哦。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大家都懂得哦,那请问北京还是哪个国家的首都?
北京有2520xx年的建都历史,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做过16国的古都,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明朝、清朝和现在中国的了。所以到了北京,大家要竖起耳朵,听我和北京的导游讲讲北京的历史了,北京有很高、很漂亮的街道和房子,同时有更加多好听的故事,所以到北京要7分听,3分看。当然,我们也会留有充足的时间,给大家照相。
不到北京,您不知道自己官小;不到香港,您不知道自己钱少;不到上海,您不知道自己的楼小;不到天津,您不知道社会主义有多好;不到海南岛,您不知道自己身体不好;
没有到北京之前,我给大家几个任务哦,做到了有奖励哦。
把北京的财气、福气、喜气带回来——
喜气——在故宫里的大花轿,(中国最后一次举行皇帝结婚的轿子——光绪皇帝大婚);
福气——和珅家里的福字碑(康熙皇帝给自己母亲60大寿亲笔题的“福”字);
财气——北京角楼里的貔貅,是北京三大风水神兽,龙生九子中的第九子。只有嘴巴,没有屁眼,只吃钱为生的。所以貔貅也是民间作为招财的神兽。
(这三种气都是要摸的,怎么摸?到北京我将给大家听)
把北京最出名的三座建筑带回来:天安门,毛主席纪念堂,鸟巢
把北京的三位名人带回来:毛泽东、周恩来(天津)、邓颖超(或者孙中山)
再加上北京的特产,中国美食之首——北京烤鸭。刚好10个任务,十全十美,大家讲好不好!
在这里,我跟大家讲一讲旅游的注意事项,有些阿叔、阿姨可能没有跟旅游团出去玩过,有些东西可能不太懂!
第一, 大家一定要放开心事来玩,开心的玩,好不容来一次北京嘛,不好整天想家里的鸡有没有人喂,花有没有人帮淋,孙子吃得好咩!!统统都不要想这么多,家里人自然会带好的。所以第一点,大家这趟出门一定要放开心来玩;
第二, 是安全问问题。这里主要包括生命的安全和财产的安全。人身的安全,我们就不提了,虽然我们公司给每一阿叔、阿姨都购买了保险,但是我们都不希望他有用,对吧?财产的安全,就需要大家自己重视了,我知道大家身上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贵重的东西,比如现金啊、相机、手机等等,我们导游会很罗嗦,每天不少于三次提醒大家“随时、随地、随身携带好贵重物品”;
第三, 纪律问题。我们从现在开始就算是一个团队了,团队就要有团队纪律了。纪律1:大事申请小事汇报(独自离团,叫大事;上厕所等叫做小事,呵呵)2:遵守时间,我们说多少点集中,就请大家自觉准时集中,要不然,你等我,我等你,会耽误很多游览时间;3:照相,在北京有些地方是不许照相的,例如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玉器城等等,这些地方要是乱拍照会被没收相机的;4:不许随地丢垃圾、吐痰,北京的城管很严的,会罚很重的,50—100元一次;5:公共场合不许吸烟,景区、饭店等等都不能啵!5:不能开政治领导人的玩笑,因为被北京人听到就不好了。
第四, 吃饭问题。我们次趟北京之旅,是全部包餐的,只要到了吃饭时间都有饭吃,大家不用自己去找吃的。总共吃9个正餐5个早餐,一个正餐在飞机上吃。但是我们出门在外,吃的,可能不像家里那么自由、那么好,而已我们的旅游团餐是15元,每个人,总共150元,150元在金秀、桐木都没吃的什么好的,更加不用讲北京了,所以大家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大家怕咩?我们是做8菜一汤,每桌10个人,5个荤菜3个素菜,饭随便吃的,保证大家吃得饱,但是,说要吃得好,就很难讲了。
相信你们出门前,也听别人讲过,北京旅游吃得很差的,几天一点肉都没有,北京人不吃肉的!!!其实这是因为太多旅行社竞争了,大家一个比一个少,最后只有在吃住上面扣了。这次,大家选择了我们,我们一定会尽全力做好。不过,还是要给大家打个预防针先。
另外,我们两广人也比较挑食了的,人家北京很有钱的老板,早上也是个把馒头加根葱就够了,就是正餐也是一般的,哪像我们。另外,北京的口味偏咸,喜欢放很多的酱油、八角来煮菜,所以味道比较重,我们广西人一般都吃不惯,不过我们公司已经跟北京的旅行社、餐馆联系好了,尽可能的按照我们广西人的口味来做饭菜。
不过有些东西,还是改不了的,比如北京没有米粉,大家不要我讲“小杜啊,我们没用什么的,有一碗螺丝粉就得了”我还真是做不到;另外,北京人一般不吃粥,不喝汤的,所以在北京粥叫做稀饭,稀得可以照镜子的粥,清的可以梳头的汤;豆浆是咸的,包子不放糖的。以前经常有阿叔、阿姨跟我讲“北京人不会做包子的,难吃死了,喊我来做肯定好得多”.这就是南北的差别了。
第, 住。我们在北京最好了,5个晚上住在同一家酒店里,大家晚上想洗什么都可以。不过啊,小杜跟大家讲,少洗点东西,第一,耽误你休息;第二,浪费水啊,北京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北京人最怕河南人和广西人了,河南人吃得多,广西人天天要洗澡。一到酒店,大家就等着看吧,人家一定会讲“广西人又来洗澡了”或者“广西的洗澡团又来了”.
我们今晚到酒店的时候,大家先把行李全部拿下车,在酒店大堂等我,我去拿房间钥匙,然后谁要跟谁住的,跟我讲一声,房间都是两人间的,你要是想一个人住一间房,就要加钱了,我想也没有必要,是吧,原则上夫妻住一间房,要是想跟人家老婆,或是老公住一间房的,你们就自己商量了,我不管,但是不要吵架就好了,也是!跟自己老婆住几十年了,可能分不开了,是吧!
房间里一般有一次性拖鞋,使用纸做的,建议大家不要穿,很滑,打赤脚不要紧的,干净的;房间里也有毛巾、一次性牙刷、牙膏、洗发水,还有烧开水的水壶,都是可以用的,但如果有香蕉、苹果、饼干矿泉水,或者一些性用品,大家就不要用了,这些是要付费的,比外面贵很多。
另外,我每天晚上,都会把大家检查房间,有什么都可以跟我说,比如不会开房门啊,水不热啊,电视不会开啊,等等,只要记住我住那间房,或者我的电话就可以了。
我们常规的旅游团一般住在北京三环左右,北京现在又6个环,第六环一圈又60公里,所以我们住得已经算很市中心了,现在北京有多大呢?中国最大的城市,面积,人口,所以大家到北京之后说“我们住的地方在那里?可以走到天安门吗?”要走可以,可能要一天。天安门附近都是古代的博物馆、国家行政中心、或者超级贵的高级酒店,我们没有办法住在那里的。
另外北方人,不逛夜市的,普通的商店6点钟关门,最繁华的商店、步行街晚上9点前也都关门的,在我们南方、桐木,我们刚出来逛街咧。车上有哪一位阿叔、阿姨有亲人在北京吗?要是需要探亲访友的,记住要他们来找您,不要自己去找,北京太大了,您很难找得到的。北京的的士起步价是10块,打的士正常要60以上,才能到得了目的地。若是大家晚上真要出门走走,一定要3、5个人一起。 我们住的是准三星的酒店,空调、彩电、独立卫生间、热水都一应俱全,保证干净卫生,但是不一定会是很新的酒店,希望大家谅解,不过我相信大家都能够接受的,是吧。
第, 游览。在北京我们的主要的景点有一下11个:天安门广场、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故宫、景山公园、八达岭长城、明十三陵之昭陵、鸟巢、奥林匹克中心、颐和园、天坛公园等等,具体行程等下我会发给大家,每人一份。现在我要跟大家说的是游览景点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 上厕所(我们中老年人因为身体的原因,每天要上好多次厕所,所以在这里我要跟大家说,我是大家的全程陪同导游,大家大大小小的事都可以跟我讲,包括上厕所,我们去玩的景区一般都好大的,在景区里您自己要去找厕所,不容易找得到,也容易迷路、掉队,所以有人要上厕所,跟我说一声,我会安排的,好不好!另外出门在外,我们为了文明一点,一般把上厕所叫做唱歌!)
2、 景点的游览循序。我们去玩的景点,有些景点是正门进,后门出的,有些是同一个门进出的,大家要自由参观的时候,我们会说得很清楚,在这里先给大家提个醒。比如北京故宫前后8个门,那个门集中,要注意一听哦!要不然走丢了很难找的,我去北京这么多次,基本上每一次有人走丢,要么是在景区里,那么实在唱歌的时候。
3、特产店,这次在北京的5天里,我们会有5个购物店,分别是卖玉器的、卖貔貅的、卖首饰的、卖北京土特产的,卖金泰蓝的。我们希望每一位团友配合一下我们的工作,每一个购物点待购40到50分钟。买不买随便大家,绝对没有强制。
最后, 购物。如果大家有跟过旅游团外出旅游的就知道了,我们的旅游都会去参观旅游纪念商品点和土
在这里我提醒一下,我希望大家尽量少买东西,因为我们是到北京旅游的,不是到北京买东西的,大家说对不对那,给个掌声给我吧!!!因为你们买的越多,我得的提成就越多,但是我现在都叫你们不买了,我就没有提成了。开玩笑的!!!!但是,这些话,我只能够在这里讲,到了北京就不能讲了,大家在北京的时候也不要跟北京的导游说,我们杜导说,叫我们不要买的!!!那样我可能就没有办法和你们一起回来了。不过,我还是要提醒大家,超过100块钱的就叫贵重的东西了,你要买的时候,要看好,要慎重,最好不要来问我,“小杜,这个东西值不值?”我不好回答的。
我们安排的购物点是非常值得去看看的,里面的东西,说句难听的话,有些东西您可能一辈子都没有见过,比如,我们去的玉器城非常大,有几千种,最贵的要几百万,便宜的几块也有,还有景泰蓝,高中课文里就有介绍,它在清朝以前,只有皇帝和皇帝的家人才可以用,是国宝的,但现在大家不买,也可以参观了。大家就当成多去几个旅游参观点了,随便看看,就当看看“大蛇拉屎”了。
另外,告诉大家,我们去的购物点的东西都相对外面的要贵点的,不贵导游吃什么,对吧!!但是我们旅行社去的购物点都是保质量的,大家在一点上可以放心,建议大家不要在路边买那些东西,特别是吃的,比如北京的烤鸭、果脯,购物点里卖60元,外面卖16块、8块,说实话16元的,我不敢买。
北京是一个国际旅游城市,满大街都会有很多买小东西的人,大家要特别注意那些肥肥胖胖的阿姨,她们好多是东北的,东北人的脾气很差,你问了价钱,又不买,她们会骂人而且骂得很难听的!!我们也不希望闹事嘛!!不过这种事,在桐木都会发生的,是吧!
第一, 娱乐(增加景点)北京大大小小有200多个景点,有公园,有博物馆,有看表演、看相声,看杂技等等五花八门都有,北京的导游为了挣点钱,都会推荐大家去,说实在的,有些地方也是很值得去的,我刚才不是说了吗,建议大家少买东西,多看景点,毕竟大家是来旅游的嘛。我在这里给大家推荐几个吧,比如说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贪官和珅的家——恭王府,皇帝没有的,他都有,他的家是很值得去看看的,而且和珅为什么这么受乾隆皇帝的宠爱,这里有很多故事的,而且北京的福气就在他家。建议大家在北京,可以参加两个到三个自费的景点吧,大概200多块左右。不过去不去,完全是自愿的,绝对不强制。我们参考少数服从多数吧,如果少部分人不去,就只能在外面等了。
第二, 行(车)。我们在北京的5天多时间,都是做同一辆汽车,大家就:上车睡觉、下车尿尿、景点拍个照,回来一问全都不知道。每天都是上车,下车,吃饭,睡觉。蛮辛苦的!!北京很大,景区和景区之间都是坐车去的,走不到的,大家可能还不知道吧,长城离北京有多远,70公里。
第三, 次趟旅游,我还要提醒大家做好吃苦的准备,很多出去旅游过的人回来都说,旅游比做工都要辛苦。因为早出晚归,中午又不能睡觉。北京比我们金秀、桐木早半个时区,意思是说,北京的天亮比我们早半个钟头,晚上天黑也早半个小时。另外,北京的天气很干燥,大家一定要多喝水。
就先说到这里吧,大家看我也说了差不多一个钟头了,跟老师上一节课一样了,我们一路上还有很多时间,再慢慢说,好不好!!
在这里,我仅仅代表金秀大山旅行社,和我本人祝愿大家旅游愉快,满载而归!!(鞠躬)
篇5:北京十渡导游词
十渡风景名胜区位于北京西南部,距市区70余公里,辖区面积301平方公里,是华北地区唯一以岩溶峰林、峰丛、河谷地貌为特色的自然风景区。十渡景区山奇水秀,谷壁峭立,峰林叠翠、石美潭深、景致幽胜,众誉“青山野渡、百里画廊”。十渡山水,四季如画。初春杨柳吐翠,绿染河川;盛夏峰峦叠嶂,碧水如云;深秋柿坠枝头,红叶似锦;寒冬冰河如镜,峰岭披银。宛若一幅泼墨山水,尽显一派北国风光。十渡负氧离子含量极高,每CM3达7000-10000个,素有“自然空调、天然氧仓”之称。
景区内有蹦极、攀岩等36个旅游项目,18处水面娱乐中心,10大集吃住游于一体的自然景区。先后被国家计委列为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区、市级风景名胜区、市级优秀景区、文明景区、北京市唯一的旅游专业镇、北京市农业结构调整示范镇、国家体育训练总局攀岩、蹦极训练比赛基地、全国青少年地质科考夏令营基地,并顺利通过国家旅游局AAA级景区评定,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被市园林局评为市级先进风景名胜区,连续4年被评为市级文明景区,荣获“全市旅游安全先进单位”等称号。
十渡,从千河口到十渡村,沿途在拒马河上要过桥渡水十次,"十渡"因此得名。1986年被评为北京十六景中的第八景,1999年被评为北京市首批风景名胜区。景区内有孤山寨、仙峰谷、万景仙沟、南方大峡谷、普渡山庄、平西抗日烈士陵园、仙栖洞、天池山、西湖港、五星峡谷10个景点;有拒马乐园、九渡漂流、八渡划船场、六渡划船场、清江九龙潭等娱乐点,可提供蹦极跳、悬崖跳伞、索道、攀岩、滑翔飞翼、漂流、脚踏船、皮划艇、冲浪车、摩托艇、沙滩浴场、游泳、骑马等多项娱乐项目;能提供行、游、住、食、购、娱一条龙服务。
十渡风景区是距首都最近、北方独特、华北地区最大、最典型的岩溶峰林峡谷,有天然石佛、飞来石、一线天、龙山“佛”字、水往高处流、石中石等12大地质奇观,享有“青山野渡,百里画廊”之美誉。拒马河蜿蜒迂回,穿山而过,宛如一条玉带,与峰林映衬,相得益彰。山水景物既有中国北方之雄奇,又有江南水乡之柔媚。1986年被评为北京新十六景之一,1999年被评为北京市首批风景名胜区。十渡风景区,在房山区从张坊至平峪的山间拒马河谷之中,离京城90公里。拒马河为大清河的支流,从太行山奔泻而来,至此拐了十几道弯,形成了10个各具特色的景观渡口而故名。此段河床时宽时窄,两岸峭壁奇峰连绵,翠峰倒映,水动山摇,山水奇丽,极富诗情画意,自古有40里画廊之称,被誉为北国的桂林漓江风光。十渡有主要景点20余处,一渡在东头的张坊,这里山青水秀,景色清丽。顺流而下即是二至六渡,沿岸山岩如削,各具秀色,主景有石笋峰、笔架山、千尺窗等。从七至十渡一带,群峰如林,江河似锦,山水风光最为雄奇壮美。著名景观有石人峰、龙山大“佛”字、望佛台、石门、棒糙岩及跳水台等,令人美不胜数,留连观瞻。这里有一大水湾,河水湍急,水声悦耳,潭深莫测,鱼群活跃,有时甲鱼爬上岸晒太阳,更富浓烈野趣。
十渡山山石奇峰险,渡渡水清景美,峰、石、峡、水、洞、溪、潭景景相映,正是三步一景五步一画绘出百里画廊,百米一桥千米一渡构成十渡风光。十渡山水,四季如画,处处是景。初春百花争艳,香溢山川;盛夏群峰叠翠,碧波荡漾;深秋红叶似锦,柿坠枝头;寒冬山岭披银,冰河如镜。恰似一幅绝妙的山水画卷。十渡风景区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拒马河,它蜿蜒迂回、穿山而过,宛如一条玉带,与山峰映衬,相得益彰,是北方少见的喀斯特地貌景观,景区内山青水秀、环境幽美。人们感叹:“早知有十渡,何必下江南”。十渡峡谷曲流回转,湾阔水深,渡渡可乘舟划船,青山野渡风韵如画,渡渡有名,渡渡立标。
十渡山水秀丽,早在1500多年前北魏郦道元在其中就有详细描述。清朝乾隆皇帝数次来此寻游,每游必即兴写诗,房山县志中就有乾隆皇帝的诗赋八首。此引其中之一首为例:“潦水尽寒潭,横桥渡六骖。渚烟宜画染,旅景与诗谙。岸苇白无力,崖枫丹欲甜。遥源何处是,重垒缋云岚。”明代荣国公姚广孝、傅若金等历史名人都曾以拒马河为名写过十渡赞美诗赋。自1978年十渡开发旅游以来,中央和北京市重要领导人多次来十渡考察观光。
美丽的山水风光也成为电影外景拍摄的理想之地,先后有《五个少林拳》、《战争插曲》、《盖世英雄》、《大路朝天》、《西楚霸王》、《戏说乾隆》、《武则天》、《三国演义》、《张铁匠浪漫史》、《流泪的红蜡烛》、《大地之子》、《白求恩大夫》、《天与地》、《东周列国》、《西游记》、《碧雪青天杨家将》、《孔雀公主》、《小放牛》、《侠义英雄》、《仙鹤神珍》、《山乡》、《诱僧》、《天龙八部》、《萧十一郎》等近百部电影、电视和广告在此拍摄外景。
十渡风景区内的文物古迹众多,如古城址、古炮台、古建筑、古地道、古战场、摩崖石刻等及近代革命活动遗址及有纪念意义的纪念馆,六壮士纪念碑、赵然墓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平西抗日烈士陵园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些历史遗迹对于增强人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保护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具有珍贵的文学艺术、历史教育价值。十渡还有丰富的民俗文化,有关老人脸、一线天、蝙蝠山、石人峰等景观来历都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同时还有丰富的风土人情及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也有颇具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山寨和民居等。平西抗日战争纪念馆
平西抗日战争纪念馆座落在北京市房山区十渡。这里青山野渡、百里画廊、山明水净、风景秀丽,是闻名中外的国家级风景游览区。
1985年,曾长期在平西战斗过的萧克、杨成武、肖文玖等老将军和李德仲、陆平等老同志倡议,在十渡建立平西抗日烈士陵园,以永远缅怀抗日战争期间在平西牺牲的先烈。1985年10月2日在十渡拒马河畔卧龙山之上,建立了“平西抗日烈士纪念碑”。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真情关爱下,经过20___年的辛勤建设,平西抗日烈士陵园已经发展成为拥有平西抗日烈士纪念碑、无名烈士纪念地、烈士碑林、平西抗日战争纪念馆等占地近50000平方米的著名烈士纪念性建筑。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投资近20___0万元、总建筑面积4350平方米的平西抗日战争纪念馆新馆落成。纪念馆里陈列着实物、照片、文字等珍贵的史料,集中反映了抗战时期平西军民在党的领导下不屈不挠、英勇斗争的伟大精神和众志成城、前赴后继的革命气概,向世人展示着一幅幅血与火的历史画卷。
“青山有幸埋忠骨”。距离平西抗日烈士陵园约20华里的“无名烈士墓”,高山耸立,青柏苍翠,埋葬着抗日战争时期牺牲在这里的无法查据姓名的先烈忠骨。
平西抗日烈士陵园建园以来,利用难得的史料遗迹,宣传平西军民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精神,使前来瞻仰参观的社会各界群众受到了难得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20___年来,已先后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瞻仰参观者愈百万人;近百所大、中、小学在这里建立了“德育教育基地”。平西抗日烈士陵园先后被国务院、民政部、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烈士纪念建筑物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国防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
平西抗日烈士陵园
平西抗日烈士陵园位于北京西南约百公里的房山区十渡地区。在抗日战争时期,曾是北平西部地区著名的抗日根据地——平西抗日根据地,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连接敌占区与晋察冀边区的一条重要通道,许多青年学生、爱国志士和国际友人从这里奔向根据地和延安,奔向各个抗日战场。有多少短缺的军需民用物资,秘密地从敌占区经这里运往边区,有多少我党的干部从这里深入敌占区开辟了地下工作的阵地,它是晋察冀边区的北部屏障,抵御着敌人的疯狂“扫荡”,也是我军挺进冀东,开辟平北的前进阵地,游击战争提供了坚持和发展的有利条件。为平北地区的开辟先后派出干部、武工队和挺进军主力;邻近的冀中十分区也曾以这里的崇山峻岭为它的后方基地。在八年的艰苦抗战的岁月里,平西与兄弟地区血肉相连,互相帮助,互相支援,顽强不屈地巍然屹立在华北大地。平西抗日根据地军民不但在抗日战争中为保卫华北、保卫晋察冀、保卫延安的党中央做出了贡献,为保卫平西这块土地、保卫平西人民也付出了重大牺牲,更为解放全华北、收复东北、解放全中国做出了重大贡献。为了缅怀抗日战争在平西牺牲的无数革命先烈,在平西抗日根据地生活战斗多年的萧克、杨成武、李德仲等一大批老将军、老领导倡议下,于1985年在房山县十渡卧龙山上修建了平西抗日烈士纪念碑,作为平西抗日根据地的纪念地,传播和弘扬民族精神,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激励后人奋进。
峰林峡谷景观沿拒马河两岸的峡谷地带,出露的基岩几乎都是中元古界雾迷山组遂口条带及遂石团块状白云岩,属可溶性盐岩层,是形成岩溶地貌的基础。本区上奥陶纪(距今4.5亿年)以前,大约十几亿年的历史为古海洋所占据,形成一套巨厚的海相沉积。奥陶纪之后本区隆起为陆,经过晚古生代和中生代的长期隆起、抬升、侵蚀,又经过新生代的强烈构造运动、差异性升降运动的影响,以及河流强烈侵蚀下切和各种流水溶蚀作用,形成崖壁陡峭、峰丛林立、奇峰异石遍布、洞穴景观奇特的地貌形态,有较深的地质文化魅力。
1、地表岩溶地貌地表岩溶地貌主要发育在拒马河河谷两侧,由产状平缓的中元古界雾迷山组碳酸盐岩地层形成的峰丛、峰林、孤峰、平顶山、谷地组合型岩溶地貌,是北方地区少见的规模较大的岩溶景观。最典型的有笔架山、蝙蝠山、龙山、虎山、麒麟山、童子山等山峰及其它自然优美的山体,都是保护的重点。
2、地下岩溶洞穴
地下岩溶洞穴是本景区重要的地质遗迹之一。它集中分布在景区的北部东关上、王老铺、栗元厂、六合村和西太平,呈北西—南东方向展布,为一长约16公里、宽约4公里的岩溶洞穴带。绝大多数洞穴赋存于中元古界蓟县系铁岭组地层内,只有西太平洞穴赋存在上元古界青白口系景儿峪组灰岩中。这些成群出现的岩溶洞穴形态独特,成因不同,景观有别。区内洞穴大致有三种成因类型:第一种是东关上落水洞,其深246米,洞底面积近10000M2,形成大厅式洞穴,故称“龙仙宫”;第二种是由地下河冲刷侵蚀作用形成的具有双层结构的长700米的三清地下大峡谷;第三种溶蚀洞穴,由各种化学沉积作用形成的堪称地下艺术殿堂的仙栖洞。
3、拒马河谷地及河流阶地
拒马河不仅是景区唯一的地表水资源,而且在景区内形成许多重要的地质遗迹,如四渡和仙龙岛等地保存完好的河漫滩、阶地,西石门附近的离堆山及古河道等,它们是景区景点的重要组成部分。
4、海相沉积遗迹
在距今8—14亿年间,景区是一片大海。经过长达6亿年的沉积,形成了巨厚的富镁硅碳酸盐岩,在这些碳酸盐岩中,含有丰富的藻类生物化石—叠层石。叠层石在景区内分布广泛,类型多样,具有重要的科研、科普、教学和观赏价值。另外,在海洋沉积的过程中,由于气候环境等变化,形成并保留了许多很有价值的地质现象,如沉积波痕、交错层理、风暴岩、硅质条带、硅质团块(石中石)等。最典型的叠层石分布在普渡山庄、孤山寨、东湖港、六合山庄等地;典型的石中石在孤山寨、东湖港和六合山庄等都有很好的出露。
5、构造形迹
由于受区域营力作用和构造运动的影响,岩石中褶皱、裂隙非常发育。有张性裂隙、X节理、棋盘格构造、劈理构造、复式褶皱、挤压破碎带、牵引构造、层间小型揉皱等比比皆是。最典型的有孤山寨的“一线天”(张性裂隙)、七渡褶皱构造、六合山庄挤压破碎带等地质构造形迹和化石产地。
景点
区内有孤山寨、仙峰谷、万景仙沟、南方大峡谷、普渡山庄、平西抗日烈士陵园、仙栖洞、天池山、西湖港、五星峡谷10个景点;有拒马乐园、九渡漂流、八渡划船场、六渡划船场、清江九龙潭等娱乐点。
十渡国家地公园:十渡国家地质公园坐落在北京市房山区西南部、拒马河中上游,东西长25公里,南北宽12公里,面积301平方公里。地质公园以奔腾的拒马河为依托,以两岸典型的峰林、峰丛、岩溶洞穴等喀斯特景观为主体,集合了丰富的构造形迹、海相沉积遗迹和厚重的历史文化景观。这里有独特的地质背景和优美的自然环境,是一处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多功能国家地质公园。
十渡民俗风情苑:“十渡民俗风情苑”是十渡“国家地质公园”内的新建亮丽景点之一,它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十渡镇内,距镇政府所在地不过百米,京原铁路、高等级公路贯通全境,交通十分便利。民俗风情苑的地理位置也十分优越,它坐北朝南,依山傍水,阳光充足,既有平地,又有高山,占地近四百亩,面河靠山。河两岸高山耸立,山上怪石磷峋。
葡萄园度假山庄:葡萄园山庄坐落在十渡风景名胜区的七渡,因具有五十余亩葡萄养殖基地而得名。山庄四周群山环绕,重叠的山峦,郁郁葱葱的草木尽收眼底,特殊的自然环境,形成了独特的小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吸引着人们纷至沓来。如诗如画的佳境曾引来无数新老客户的青睐。
太平猴山生态景区:北京十渡太平猴山生态景区坐落在被誉为“青山野渡,百里画廊”的十渡国家地质公园景区内的西太平村。这里群山环绕,地势险要,泉水涓涓,植被丰茂。太平猴山内远有十万年前古生物生活遗址及众多生动传说,近有肖克将军的抗日根据地和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更有石猴赏月、猩猩观溪、凤凰开屏、玉女峰等天成之作。
东湖港:东湖港自然风景区,位于十渡国家地质公园(十五渡),与野三坡毗邻,距北京市区106公里,是绿色旅游和度假的胜地,享有“北方小华山”的美誉。经铁索桥进入景区,翠绿的檀林,蜿蜒的千年古藤遍布整个峡谷,古老而神秘。奇特的“三叠瀑布”水流分三叠落差,直流急下,瀑水入潭击石飞溅。
西湖港:西湖港自然风景区!这里不仅有桂林的奇山秀水,更有清泉峭岩之景,飞瀑叠翠之貌。北宋年间的范仲淹曾赞誉到:“丹峰翠壁相辉映,纵有王维画不如。”“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一座铁索桥横跨拒马河,铁索桥入口处百米码头与天然石舫遥相呼应。两岸绿树葱郁,金沙泛光,山湖一色。
拒马乐园:拒马乐园是十渡自然风景区景色最好、娱乐项目最集中、游客最多、品位最高的景区,也是被誉为“十渡蹦极、神州第一”中国第一座蹦极所在地。它横跨八渡的麒麟山于拒马河之间,山水环抱,现已形成集山上、山下、水上、空中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游乐园,主要有碧莹水上游乐场、石佛馆、索道、甭急、峡谷飞人、滑翔飞翼等景区景点。
碧莹水上游乐场:碧莹水上游乐场位于十渡风景名胜区九渡村境内,水域面积200亩,水面长度1300米,平均宽度100米,平均深度0.8米,经培训合格的救生员随时在水上巡逻,确保游客的安全。碧莹水上游乐场四面环山,水流缓慢,水质清湛,微风轻拂,碧波荡漾,丝丝涟漪,与两岸悬崖断壁、绿柳茵茵构成了一幅绝妙的山水画。
万景仙沟:万景仙沟自然风景区位于十渡风景区九渡村南,是十渡旅游风景区中三大美峡之一,沟内有两条支谷和数条须谷,一条支谷向南直通笛子庵与孤山寨毗邻一条支谷向西,直边笔架山,沟内山奇石怪,泉清潭碧,有杏劈石、镇龟石、神猴峰、镇狐石、无字碑、织锦台、笔架山等奇妙景观20余处。
孤山寨:孤山寨自然风景区是造福人类大自然孕育出一个人间胜景。它位于十渡风景名胜区得七渡村村南,因三座孤立的山峰而得名,峡谷长约10公里,峡谷蜿蜒,山石奇异,瀑布飞鸣,以“野、奇、幽、奥“而著称。漫游孤山寨,两侧山峰林立,怪石嶙峋,越是向里走,山势越险峻,峡谷越窄,植被越丰茂,景致越优美,峡谷最窄处仅有5米宽。
六渡碧波园:六渡碧波园度假村是十渡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位于七渡孤山寨的对面,水域广阔,面积达300多亩。碧波泛舟,您可欣赏十渡独特的风光,群山环抱,高山峻岭倒映水中,神奇迷离。南侧是陡峭石壁、高耸入云;北侧是细沙连滩,轻托碧水,人游水面,鱼翔浅底,整个碧波园充满着诗情画意。
仙峰谷:仙峰谷是十渡地区五渡桥东南的一条景色优美的峡谷。该谷北邻拒马河,内含景观丰富,年接待游客数万人,谷内奇石林立、水碧潭深、山高峰陡、云雾缥缈,置身于其中,颇有进入仙境之感。仙峰谷以“仙”字著称。“仙泉把谷口;水往高处流;巨石远来客;驼峰自然秀。”为仙峰谷四奇景观。踏进仙峰谷,一泉六瀑十二潭,处处见水流。
“天堑”一线天:一线天是地质上的断层裂隙,这条巨缝长达65米,高35米-45米,宽1米-1.5米,最窄处仅0.6-0.7米,一人通过两壁擦肩,进入巨缝凉爽宜人,抬头仰望只见一线蓝天,是华北地区最大的一线天,堪称地质奇观。两侧山岩奇异,岩石表面有轻微溶蚀,略有凹凸不平,在细小缝隙中有类似石钟乳的沉淀形态,因为雨水的渗入和溶蚀,在两壁岩石面上出现斑驳的沉积和侵蚀痕迹,如壁画,似崖刻,有的形如飞禽走兽,有的如树木花草,也有的似云霞如波涛,千姿百态,美不胜收,更增加了这一奇观的神秘感。仙峰谷“飞来石”:该石长5米,高3米,宽3米,其所在的河床和两侧山坡、山峰的出露基岩皆为中元古界蓟县雾迷山组遂石条带白云岩,而该石同则与之不同,它是由很多棱角状石块胶结而成,且火遂石成分含量较高,称为同生角砾石。在地质上,把远地而来与所在地基岩性质不同的岩石称为飞来石。这块飞来石的形成在中生代以前距今2.5亿年之前,至此处安家落落至少也有200万年的历史了,它的形成和来历是一部复杂的地质历史纪录,是开展科普教育重要的实物标本。
“同圆藻”化石:这块巨石是中元古界蓟县系时代的古海洋中藻类繁生,在碳酸盐沉积过程中形成的化石。在这种叠层石化中,因藻类种属繁多,常见的平面形态常具有同心圆的构造,故又叫同圆藻化石,眼前这块化石是在大约距今11-13亿年前形成的,高7米,宽6米,厚约2米,形态完整,化石连片,结构清楚,层面构造在众多同圆藻化石中非常典型,是罕见的地质奇观。
千古河床“石中石”:在距今14-10亿年前,这里为浅海环境,当时气候潮湿炎热,际地上的大量碳酸钙、碳酸镁被水溶解带到海洋中沉淀,形成石灰岩或白云岩,同时陆地上的二氧化硅也以胶体的形式被一团一团的带到海洋中,并随海洋里正在沉积的石灰岩和白云岩一起沉积,就形成了现在这种在岩石中包裹着的一个一个圆形、椭圆形的似爪状的石块。这石块比包围它的基岩硬度大,颜色也略暗些,故称这一景观为石中石。这种海洋中两种不同物质同时沉积形成的岩石,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科普价值。
神秘的龙山"佛"字:十渡有座龙山,在它上边一块直上直下的崖壁上,有一个苍劲有力的“佛”字,高3米多,宽约2米,远看则清,近看则蒙;雨后则真,平日则虚。这个“佛”字完全是自然形成的,是水沿岩石的节理裂隙面溶蚀风化后形成的痕迹。龙山的岩石属白云岩,白云岩可被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溶蚀,所以在有裂隙的地方,当有雨水渗入时就发生表面溶蚀。由于裂隙面的不平整、不均匀,有的地方溶蚀较重,在同一岩层面上也有颜色深浅的变化,往往形成各种花斑、不规则的图案,致于它能形成“佛”字形态,那完全是偶然、巧合,被称为世界自然奇观。
天然石佛:平峪村一位羊倌,在跌下数十丈深的山涧后,发现崖壁脚下有一个形象逼真的石佛,双手腹前交叉自然而立,五官俱全,眉须分明。经专家鉴定,这是一大自然奇石,它是由上水石挟杂钟乳石碎块堆积而成的像形石。石人身上长满了青苔,且在“嘴”下、眉上等凹陷部位生长少许青草,颇似胡须和长眉,身上的青苔像衣服,头部五官部位是没长青草的裸露部分,是不上水的钟乳石碎块被胶结,两臂和手也是钟乳石碎块。石人原位于峭壁下面,从石灰岩缝隙中渗出的含碳酸钙水溶液,因水压减低和温度降低,使溶液中碳酸钙发生沉淀,在上水石堆积过程中也掺进崩落下来的钟乳石碎块,因其形成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故上面长满青苔,它能形成直立人形,完全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自然巧合,是一个罕见的自然奇观。
七渡“太阳升”:在河岸的悬崖壁上,岩层呈清楚的半圆形隆起,一层一层的石灰岩以同心状叠置,在垂直于半圆方向上发生一系列裂隙,如发自圆心的辐射线,从七渡桥西面隔河远望,好像刚刚升起的太阳,放射着光芒,故称这一景观为“太阳升”。此景观是岩层褶曲现象,在地质学科上称为背斜构造,它是地壳上升隆起产生的地层褶曲,岩石向上凸起的部分形态称为背斜,向下凹曲的岩层形态称为向斜。背斜、向斜构造在野外是常见的现象,但是像这样完整圆滑,又有如此形象的放射性裂隙,实在是典型、罕见,堪称地质奇观
龟寿山:在眼前的状似大三角形的山峰上,由上至下,有无数高起的石块,形像乌龟,大小不等,在沿着斜边向下爬行,象是要爬下山峰,到河中饮水,故称此山为龟寿山。
王老铺的“三清洞”:从六渡向北,在王老铺村西约1公里处的坡脚下有一个溶洞,当地称为三清洞。洞穴已测部分600米长。洞内是单一的溶蚀景观,基本没有石钟乳等化学堆积。但是洞体规模宏大,侵蚀、溶蚀形态十分奇特,多为成排分布的窝穴状、钟罩状溶蚀圆坑。有的窝穴形态奇特、巨大、互相连通,像人工开凿的一排排石窟,像天花板上的灯罩,像满天繁星,真是鬼斧神工,令人惊叹称绝。洞穴景观与石花洞、银狐洞、云水洞等截然不同,它是一种奇特的溶洞景观类型,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它的发现和开发将为首都人民提供一处新型的溶洞旅游景点,为岩溶科研、科普开辟一处理想园地。
蝙蝠山:在十渡,有三峰叠翠,错落有致,高低跌荡的壮丽景观,形似一只巨大的蝙蝠,伸展着阔大的翅膀,在茫茫云霄下翩翩起舞,永不知疲倦地迎接着四面八方的游人。传说以前,人们夜里逃避洪水来到小山丘,但是人们发现水位上升,小山丘也往上长,两侧各伸出一膊,人们离地面越来越高。洪水退去之后,人们惊讶发现是一只黑色的蝙蝠救了他们,那小山丘是蝙蝠的头,两肢是它的翅膀,故把这座形似蝙蝠的山称为蝙蝠山。
仙栖洞:在十渡屏幕山旅游区西南约两公里的山腰上有一股清泉,名叫黑牛水。泉水出口直径约50厘米,常年流淌不止,水量很大。当地人曾用六寸抽水泵抽水2个月,未曾抽干过。70年代当地村民挖了一个容量5000立方米的蓄水池,用它浇灌山下百余亩梯田、果树。在历史上少有的大旱之年,水量也不见减少。经过有关专家多次勘察,认为地下可能为一大型充水溶洞,为开发旅游,当地人于1998年投资开凿岩洞,这座被尘封了亿万年的艺术殿堂,于1999年终于展现在人们面前,命名为“仙栖洞”。本溶洞发育在奥陶纪厚层灰岩地层中,已探深度超过3000米,仍未尽头。洞内厅堂深遂广布,暗河纵漫无源,多色种乳群现,大量钟乳石造型奇绝、精妙、玲珑,令人叹为观止,不禁称绝,堪称地下艺术天堂,已命名的景观如仙栖神堂、白塔流苏、仙栖飞瀑、仙塔寻根、百纳神针、龟寿延年、五彩玉帘、仙栖来客、琼浆玉液酿瑶池等近百处。特别是该洞入口为水洞,划船400米水路,再登陆观景,这在华北地区是少见的,其水路长度(在北方)仅次于本溪水洞。这是北京地区继石花洞穴后又一大型溶洞,有些景观可与石花洞比美,其水景可与石花洞互补。信步于洞内尤如与尘世隔绝,恍若来至仙境。这真是大自然在20世纪末赐给人类的造化宝库。九脸画山:山峰的崖壁上,有一张张栩栩如生的人脸。这些脸随着太阳光线的变化而变化,有时看象少女,有时看象老人,有时看象顽童。这些生动的人脸,并不是人工巧匠雕凿而成,而是大自然天然形成,在大脸的周围还有许多小脸,最多者可看出九个脸,故称九脸画山。
十渡
一渡:在东头的张坊,这里山青水秀,景色清丽。二渡:过了二渡渡桥,能看见千河口的五指山,此山因形如如来佛的五指而得名,在这一带的山坡上,遍地都是山石盆景原料“上水石”,可随意采集。
三渡:过了三渡桥,映入眼帘的是南方大峡谷,峡谷中有古朴典雅的古代城楼、千奇百怪的山峰,构成了一派江南风光,因此称为江南大峡谷。、、等几十部影片都是在这里拍摄的,不过进峡谷需花门票钱。
三渡的另一个著名景点是穆柯寨。穆柯寨位于南方大峡谷西部拒马河南岸的一条峡谷中,这里曾是辽宋古战场。传说是女英雄穆桂英当年占山为王时的山寨遗址,也是穆家的后人世代繁衍生息的地方,沿山路,进入层层寨门,可想见当年雄姿。这里有聚义厅、练武场、点将台、射箭场、迷魂阵、天门镇图等建筑可供观赏。
四渡:四渡的清江九龙潭风景区以沙滩浴场和千尺窗一线天峡谷为依托,峰林秀丽,河水碧清。这里的沙滩浴场除了可以游泳外,还有游船可供游玩,山上建有速降项目可供游人娱乐。
五渡:五渡最著名的景点是仙峰谷,这是由拒马河水在山间冲刷出来的一条小裂缝。山下建有娱乐城,可供午餐和娱乐。水中有游船,岸边有马队,是一处比较清幽的地方。
六渡:六渡主要是沙滩浴场,这里河滩平缓,水清沙细,是十渡风景画廊上一处极好的休闲场所,特别适合儿童嬉戏,附近景区有石人嶂峡谷。
七渡:孤山寨为七渡村南的一条风景沟谷,沟中的一线天长300米,高百米,是北京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的“一线天”之最。沟谷中的河床为完整的岩石基底,大都不见碎石和裂隙,沿河床可见到书页状页岩、叠层石、同源包裹体等多种地址奇观,被地质学家选定为地址科普旅游的示范基地。七渡中还有风动石景区,并建有飞降娱乐项目。
八渡:八渡以奇峰、秀水著称,有滨河公园、石笋峰、望佛堂等景点。
九渡:九渡是十渡的旅游中心,这里不仅有整个十渡地区最大的水面,更有十渡地区最多的宾馆、最多的娱乐项目:北京市最早的蹦极跳台建在水面的小山上,水中各种游船(包括香蕉船、水上自行车、电动船等)应有尽有。
十渡:十渡是游人乘京原线火车进入风景区的出入口,附近景点有罗圈湖、洞中天、塔山仙池、石门、牛影洞、览胜峰狐狸脸等。
篇6:北京天坛导游词1200字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到北京天坛。我是你们这次旅行的导游小导。
天坛是明清两朝皇帝祭天的祭坛。明永乐十五年(1417)六月,北京坛庙营建工程启动,永乐十八年(1420)十二月,北京天地坛建成。初建时为天地合祀,称天地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永乐十九年(1421)元旦,朱棣亲告于太庙,其太子奉安昊天上帝、皇地祗神主于南郊天地坛。正月十一日(甲戌),朱棣再亲率文武大臣“大祀天地于南郊”,这是北京天坛第一次祭祀盛典,标志着明王朝都城从南京正式迁至北京。
最初在今祈年殿位置建有一矩形殿宇,名“大祀殿”,殿后有天库,皆用黄瓦,西南有斋宫,神乐署、牺牲所、大祀殿用于合礼天地故名“天地坛”。
1521年,朱厚熜继位,次年改元,年号嘉靖。嘉靖皇帝实行祭祀制度改革,力主“天地分祀”,嘉靖九年(1530)在大祀殿南建圜丘坛专以祭天,在北郊建方泽坛祭地、东郊建朝日坛祭日,西郊建夕月坛祭月。天地坛也更名为“天坛”。
嘉靖十七年(1538),诏撤大祀殿,于其址建大享殿。按古明堂的规制亲自设计了大享殿,以举行明堂秋享大典为其父兴献王朱祐杬配享,表达他对父亲的孝心。
嘉靖二十四年(1545),大享殿建成。因大享礼已在紫禁城玄极宝殿举行了两次,大享殿遂被闲置。 清顺治二年(1645),定每年正月初在这里举行祈谷大典,乾隆时近一步将大享殿更名为祈谷坛和祈年坛。
清朝乾隆皇帝对天坛大规模的改建。比较主要的有一改建斋宫;二改造坛墙;三扩建圜丘坛;四改大享殿为祈年殿,将祈年殿顶琉璃瓦全部换成蓝色,象征天;五同年在天坛西侧增建圜丘坛门;六改建皇穹宇,将重檐殿顶改称单檐。今日祈年殿为光绪年间重建后的风貌。
明嘉靖年间的大享殿顶覆蓝、黄、绿三色琉璃瓦。清乾隆年间,将明代三色琉璃瓦,全部换成天青色琉璃瓦,象征“天”。
天坛是经明永乐创造、嘉靖改建和清乾隆扩建改建形成鼎盛时规模。明清有22位皇帝,在天坛举行过654次祭祀大典。
1918年,天坛辟为公园。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天坛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接下来讲一下天坛布局特点。
天坛位于北京正阳门东南侧,占地面积273公顷,天坛分为内,外坛两部分,其主要建筑集中内坛。天坛平面布局呈“回”字形,北圆南方,象征天圆地方。始建于明朝永乐初年,至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天坛是明清两朝皇帝祭天和祈谷的场所,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祭坛建筑群;每年孟春祈谷大典在祈谷坛举行,冬至祭天在圜丘坛举行。明清共有22位皇帝在这里举行过祭祀大典。
天坛其中林地占163公顷,100年以上的古柏3600余株,天坛在1998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天坛位于今北京永定门内大街东侧,明初这里是京城南郊偏东位置,体现“兆于南郊,就阳位也”(礼记),大祀殿距正阳门五华里亦取“阳”数。
天坛平面北圆南方,有两环坛墙围护,形成内坛、外坛两部分。总占地273公顷 。
内坛以成贞门为界建东西走向隔墙一道,南为“圜丘坛”北为“祈谷坛”中间以“丹陛桥”相连,组成一条南北长1200米的轴线,轴线以东两坛各自设宰牲亭、神厨;轴线以西祈谷坛西南建有两坛共用的斋宫,西部外坛还有“神乐署”和牺牲所。
总体上可概括为四句话:“一”条轴线,“三”道坛墙,“五”组建筑,“七”星镇石,“九”座坛门。
—— 丹陛桥 ——
北出成贞门后,出现在我们面前的这条宽敞的大道就是丹陛桥。
丹陛桥是一条长360米、宽29米,南北向城砖砌筑海墁大道。高出地表,北端又较南端高出2米,人行其上自南向北,步步登高如临上界。
桥上大道纵向分为三道:中为“神道”,是皇天上帝专用的石板大道;东侧是“御路”道,供皇帝行走的砖道;西侧为王道,是陪祀王公、百官共用的道路。这严格的等级制度,是礼制建筑特征。
这条砖砌大道,为什么称为“桥”呢?是在这条南北向高起的大道下,还有着一条东西向的涵洞式通道。它是能解决立体交叉的交通设施,当然叫“桥”啦,而且还是古都最古老的“立交桥”。
丹陛桥北段东侧有具服台,又名更衣台为方形砖台。坐东朝西,台面面积约300余平方米,铺墁条石城砖,西接丹陛桥,北、东、南三面设石栏。明清大祀时,台上搭幄帐,供皇帝更换祭服。祈谷祀的时间是正月的上辛日,祭典在日出前七刻的时候举行,适值早春寒夜,内设炭盆取暖。
—— 七星石 ——
在长廊东端正南100米处有一组凿有山形纹的巨石散布于地面名“七星石”,实为八块,传为风水石,实则这七星石代表泰岳七峰,选位也与泰山相合。
当年满族入关入主中原,曾派人考察定论泰山与长白山一脉相承,康熙帝还亲著一文“泰山龙脉论”。后乾隆皇帝命人在七星石东北增放一块巨石以代表长白山,寓洲族汉族华夏一家,江山一统。
今天我们的导游讲解就结束了,谢谢大家!
篇7:导游词北京故宫500字范文大全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这次旅游的导游冯奕嘉,我很荣幸能够带领大家去故宫参观旅游,希望我能带给大家最好的服务。
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气势雄伟的古代宫殿--故宫了。大家看这个四面就是宫墙,而且宫墙四面都建有高大的城门,南为午门,也就是故宫的正门,北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这宫墙四门的角楼都是风格独特、造型绮丽的。
现在请跟我一起去故宫中最大的宫殿太和殿看看!这里是明、清皇帝召见百官、发号施令、举行庆典的地方。全殿面阔11间,进深5间,外有廊柱,殿内外共立72跟大柱。殿高35米,殿内净空高达14米,宽63米,面积2377平方米,为全国最大的木构大殿。我再给大家介绍其他的宫殿吧!
现在我们来到了中和殿。中和殿是为帝王太和殿途中的演习礼仪之地。保和殿是皇帝宴请外藩王公贵族和京中文武大臣之处。我们再来看看文华殿,他是明代皇子读书。乾清门是故宫外朝和内廷的分界处,由此向北便是内廷。乾清宫是明、清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地方。慈宁宫就是皇上住的地方。你们看过还珠格格这部电视剧吗?它就是在故宫里拍的。
规划严整,气魄雄伟,极为壮观,这就是我国的故宫。无论在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都属于无与伦比的杰作。它标志着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500余年前我国在建筑艺术上的卓越成就。
现在大家可以自由参观,可是我要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保持故宫的环境。
篇8:北京景山公园的导游词
景山公园占地32.3公顷,原为元、明、清三代的皇家御苑。景山高耸峻拔,树木蓊郁,风光壮丽,为北京城内登高远眺,观览全城景致的最佳之处。在六百多年前的元代,该处是个小山丘,名"青山"。据传明代兴建紫禁城时,曾在此堆放煤炭,故有"煤山"俗称。明永乐年间,将开挖护城河的泥土堆积于此,砌成一座高大的土山,叫"万岁山",又称大内的"镇山"。景山一名是清初改 称的。山上的五座亭子,为乾隆年间兴建。当时山上丛林蔽日,鹿鹤成群,生机盎然,极富自然野趣。山下遍植花草、果木,有"后果园"之 称。封建帝王常来此赏花,习箭、饮宴,登山观景,是一座优美的皇家花园。
绮望楼坐落于南门内,依山而筑,楼阁三楹,建造华美。此处原是清代乾隆年间办官学时,供奉孔子牌位的地方。在该楼东南侧,清代时曾建有八旗子弟学校,今已无存。
山脊五亭 景山由五座山峰组成,高43米,为旧时北京城内的制高点,东、西、北三面砌有爬山磴道。山顶五亭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造型优美,秀丽壮观。居于中峰的叫万春亭,是一座方形、三重檐、四角攒尖式的黄琉璃瓦亭,宏伟壮观。其两侧是两座双重檐、八角形、绿琉璃瓦亭,东侧的名叫" 周赏",西侧的称为"富览"。两亭外侧还有两座圆形、重檐蓝琉璃瓦亭,东?quot;观妙",西为"辑芳"。旧时,每座亭内均设有铜铸佛像一尊,统叫"五位神",又有代表甘、辛、苦、酸、咸的"五味神"之称。1920xx年被八国联军掠走四 尊、砸毁一尊(万春亭中的毗卢遮那佛)。五亭矗立山脊,中高侧低,主从分明,左右对称。更兼梁柱飞金,顶瓦映彩,绿树环合,蓝天相衬,构成一幅壮阔、精美的画图。游人至此,必奋力登攀,以一睹首都壮丽迷人的无限风光为快慰!
寿皇殿位于中峰后的正北面,明代始建,清乾隆十四年(1749)又进行重修,仿太庙建造,不仅规模宏 伟,辉煌肃穆,而且自成一个完整的建筑格局。原为清代的祭祖处,过去殿内供奉有清朝历代祖先神像。解放后,该殿被辟为北京市少年宫。
永恩殿、观德殿位于寿皇殿东,明代时是帝王的习射之所。自清代乾隆起,便改为停放帝后的灵柩之 处。观德殿现为少年宫图书馆。明末崇祯帝吊死之处在景山东麓,原有一棵老槐树,是明朝末代皇帝崇祯(朱由检)的自缢处。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黑暗,豺狼当道,民不聊生,从而导致人民揭竿而起。 1644年农历三月十八日(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打进北京城时,崇祯见大势已去,在走投无路之下,便逼死皇后,砍杀昭仁公主等,然后仓皇逃到景山,以发遮脸,吊死在驼背的老槐树下,从此明王朝灭亡。陪同崇祯自尽的还有他的御前太监王承恩。原树早已枯死伐除,现存槐树为重新栽种的,并挂有说明牌,记述了这一历史事实。
景山公园是一做优美的皇家花园,欢迎在奥运会来临之时,各国友人前来参观。
篇9:北京什刹海的导游词
各位团友:
俗话说“先有什刹海,后有北京城”,又被称为“后海”的北京什刹海历来是老北京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因其环境优美,且民俗风韵十足,两百余年来吸引了众多的官宦、名家甚至方外之人来此或修府第,或建庙宇,更为什刹海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现而今,北京的都市味越来越浓了,能看到老北京旧时民风的地方也越来越少了,可就在这什刹海,依然能够听到秋日里清脆的虫鸣,依然能能看见老北京四合院建筑群的缩影,依然能够咀嚼京味文化旅游节就要在这里开幕了。“游什刹海,看老北京”,品茗、荡舟、游王府、逛胡同,更有那纯正的京腔京韵,使什刹海大放异彩。
篇10:导游词北京故宫200字
各位游客大家好!
我是快旅游社的导游,我叫陈凯瑶,大家叫我小陈好了,当然也可以叫我陈导。
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我将陪伴大家一起游览北京的名胜风景区。
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能够使您对北京故宫有个美好的印象,同时也希望您能对我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
好,我们就开始今天的游览行程。
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故宫,非常雄伟。
它占地72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6.5万平方米,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周围有10米高的城墙围绕。
还有穿52米的护城河,在四角都建有一座精美的角楼。
根据1973年的统计,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4间。
按照这种布局建筑而成的故宫就是明清两代24位皇帝的皇宫,其中明朝有14位,清朝有10位,统治时间共长达五个世纪。
好了,现在大家自己慢慢游玩!注意,大家在游览时不要乱丢瓜果皮。
祝大家玩得愉快。
篇11:北京十渡导游词
十渡位于北京西南部,距市区70余公里,是华北地区唯一以岩溶峰林、峰丛、河谷地貌为特色的世界地质公园,素有“自然空调、天然氧仓”之称。 十渡风景区是大清河支流拒马河切割太行山脉北端而形成的一条河谷。由于在历史上这条河谷中一共有十个渡过拒马河的摆渡渡口,故而得名“十渡”。
十渡并非只有十个渡口,实际上十渡风景区共有18个渡,山山石奇峰险,渡渡水清景美,每个渡都有不同的风景,不仅保留着较好的原始次生林,而且各种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十渡的游玩主要集中在六渡(孤山寨),九渡(拒马乐园),十五渡(东湖港),十七渡(有山家园、野战大东沟、真人CS),十八渡(拒马河第一漂)。相比较来说,17渡比较方便,离东湖港和漂流都很近。
景区内有十二大极为罕见的地质奇观,一奇是惊险的孤山寨“一线天”,二奇是神奇的仙峰谷“飞来石”,三奇是仙峰谷、孤山寨、万景仙沟“同圆藻”,四奇是仙峰谷、孤山寨“石中石”,五奇是神秘的“龙山佛字”,六奇奥妙的“天然石佛”,七奇“蝙蝠山”,八奇另人称绝的“太阳升”,九奇“变脸石”,十奇“水往高处流”,十一奇王老铺“三清洞”,十二奇二渡“ 仙栖洞”。
?到达与离开:十渡位于北京西南部,交通不太便利,一般选择火车或公交为出行方式,自驾亦可。 在北京市区前往天桥长途汽车站,乘坐836路直达,约3小时。 在北京西站乘火车到十渡,硬座有16元、6.5元不等,约3小时。 许多人出游十渡会提前联系农家乐,负责前往具体地点接送,景区内多靠步行或包车。
篇12:介绍北京的英文导游词
Good morning Ladies and Gentlemen:
My name is ___. I’m very honored to be youre guide. I do hope all of youcould like my guiding and enjoy everything on your pleasant day. This morning weare going to visit the Summer Palace. The Summer Palace is located on thenorthwest suburbs of Beijing, about 20 kilometers away from the center of thecity. So it will take us about 1 hour to get there. Before we arrived at theSummer Palace, I would like to introduce you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woderful imperial garden. The Summer Palace is the most beautiful and thelargest imperial garden existing in Chinan, and it is the best-preservedimperial garden in the world. In 1998, it was placed on the List of WorldCultural Heritage by the UNESCO.
The Summer Palace was first built as an imperial garden at the beginning of12th century in the Jin Dynasty. The construction continued to the Yuan and Mingdynasties. In the Qing Dynasty, the building of imperial gardens reached itsculmination. During Emperor Qianlong’s reign, the famous ‘Three Hills and FiveGardens’ were built on the northwest suburbs of Beijing. The Summer Palace was apart of it and at that time was called the Garden of Clear Ripples. In 1860, theAnglo-French Allied Forces invaded Beijing. The ‘Three Hills and Five Gardens’were burnt down to ashes.
In 1888, the Empress Dowager Cixi spent the navy fund having the Garden ofClear Ripples rebuilt. And then she renamed it the Garden of Nurtured Harmony(Summer Palace).
In 1900, the Allied Forces of Eight Powers invaded Beijing. The SummerPalace was once again severely damaged. It was rebuilt again in 1902.
In 1924, the Last Emperor Puyi was driven out of the palace, after that,the Summer Palace was turned into a public park.
Ladies and Gentlemen, please look over there, in front of us is an archway.It is called “Emptiness and the collection of excellence”, and it is the firstscenery of the Summer Palace. The two Chinese words on the front side of thearchway mean emptiness and refer to everything in nature and in the scenery. Thetwo words on the back side mean Collection of Excellence and refer to thetranquility of the beautiful scenery just within the garden.
(outside the East Palace Gate)
Now, we have arrived at the East Palace Gate. It’s the main entrance of theSummer Palace. On top of the gate there is a plaque with three Chinesecharacters ‘The Summer Palace’ in Emperor Guangxu’s handwriting. The gate thatwe are now entering was used by the emperor, the empress only in the olddays.
(Inside the East Palace Gate)
Now we are inside the Summer Palace. In front of us is the second gate ofthe Summer Palace— the Gate of Benevolence and Longevity. The annex halls onboth sides were used for officials on duty and the offices of the Privy Council.Well, Before we start our tour in the garden, I will briefly introduce you thelayout of the Summer Palace and our tour route. O.K., ladies and gentlemen, mayI have your attention please? Let’s look at the map together, From it we can seethe Summer Palace covers an area of 290 hectares, which the lake occupies thethree-fourths. The whole garden can be divide into three parts: the area was forpolitical activities, resting places of the emperor and empress, and sightseeingareas. Our tour will start from the area of the political activities, and endoff the Marble Boat. On the way, we will visit the main constructions of theSummer Palace, such as the Hall of Jade Ripples, the Hall of Happiness andLongevity, the Long Corridor, the Hall of Dispelling Clouds and so on. It willtake us about two hours to visit the Summer Palace. Please attention, we won’twalk back and our driver will pick us up at the North Gate. Should you get lostor separated from the group, please meet us at the North Gate.
Ok, everyone, let’s start our tour from the emperors’ office --- the Hallof Benevolence and Longevity. Follow me please.
(Inside the courtyard of the Benevolence and Longevity)
Passing through the Gate of Benevolence and Longevity, we have alreadyentered the courtyard of the Hall of Benevolence and Longevity. The huge rock infront of us is Taihu Rock. It was quarried from Taihu Lake in Jiangsu Province,so it was known as Taihu Rock. Please look around the courtyard and you can seethere are four grotesque shaped rocks placed in each corner of this courtyard,representing the four seasons of the year. The Taihu Rocks are usually used asdecoration for beautifying gardens and they are thin, crease, leak andpenetration in characters.
The bronze mythical animal behind the Taihu Rock is known as Suanni or somepeople call it Qilin. According to ancient Chinese mythology, the dragon hadnine sons, but none of them became a real dragon. Suanni was one of the ninesons of the dragon. It was an auspicious animal that could avoid evil spirits inancient lengeds. Suanni has the head of dragon, the antlers of dear, the hoovesof ox and the tail of lion.
(In front of the Hall of Benevolence and Longevity)
This grand hall is the Hall of Benevolence and Longevity. It was firstbuilt in 1750. The name of this hall taken from a book entitled ‘Lun Yu’ byConfucius doctrine means, “ those who are benevolent can enjoy a long life.”This hall was the place where Emperor Guangxu and Empress Dowager Cixi heldaudience and handled state affairs when they were in the Summer Palace. Forprotecting the historical cultural relic, we couldn’t enter the hall. So I wouldlike to briefly introduce you the decorations in the Hall of Benevolence andLongevity. The arrangement of the hall has been left untouched. In the middle ofthe hall stands an emperor’s throne carved with nine dragons on design. Thereare two big fans on both sides behind the throne which are made of peacockfeathers. Behind the throne there is a big screen with red sandalwood frame andglass mirror inlaid. On the mirror there are 226 Chinese characters of the word‘Longevity’ written in different styles. There are two scrolls on each side ofthe wall with a big Chinese character ‘Longevity’ written on it. It was saidthat the word ‘Longevity’ written by Empress Dowager Cixi. There are 100 batspainted at the background of the scroll symbolizing happiness.
Well, please look up the two pairs of incense burners in the shape of adragon and a phoenix in front of the hall. They were used to burn incense sticksto create the appropriate atmosphere. In the old days, the dragon and phoenixwere the symbol of the emperor and empress. According to ritual, the dragonsshould be placed in the center while phoenixes were to either side in front ofthe hall.However, here, the dragons are off to the sides and the phoenixes arein the middle. This was a product of the end of Qing Dynasty when EmpressDowager Cixi handled state affairs behind the screen.
(At the entrance of Garden of virtuour Harmony)
We are now visiting the Garden of Virtuous Harmony, where Emperor Qianlongand Empress Dowager Cixi were entertained with Bejing Opera performances. Itmainly consists of the Dressing House, the Grand Theater Building and the Hallof Pleasure Smile. The Grand Theater Building was known as the ‘Cradle ofBeijing Opera’ was uniquely laid out and magnificently decorated. There are 7exhibition halls with articles of daily use on display here.
(In front of the Grand Theater Building)
This is the Grand Theater Building. Of the three main theater buildings ofthe Qing Dynasty, the Grand Theater Building is the tallest and largest one. Theother two are Changyin Pavilion in the Forbidden City and Qingyin Pavilion inthe Mountain Resort in Chengde. The Grand Theater Building, a three-storiedstructure, has a double roof with upturned eaves. It is 21 meters high and 17meters wide. Performances could be staged simultaneously on three levels. Thetop one was a symbol of happiness, the middle level was emolument level and thebottom stage was named longevity stage. Each level has the entrance and theexit. There are some trapdoors in the ceiling and below the floor for ‘celestialbeing’ to fly down from the sky and the ‘devils’ to appear from the earth to setoff a certain atmosphere on the stage. There is also a well and five ponds builtunder the stage for a good effect of water scenes. The stage is open to threesides.
Well, please look at the construction that stands right opposite the GrandTheater Building, it’s the Hall of Pleasure Smile. The Empress Dowager Cixi usedbo sit inside the hall to watch and enjoy the Peking Opera.
(A lakeside walk from the Garden of virtuous Harmony to the Hall of JadeRipples)
We are now standing in the middle of a rockery behind the Hall ofBenevolence and Longevity. It appears that there’s nothing special ahead.However, after we clear the rockery, we will reach Kunming Lake. This is anapplication of a specific style of Chinese
gardening.
Now, we are walking along the bank of the Kunming Lake. Look over there,not far away in the lake there is an islet. It’s called the Spring HeraldingIslet. The pavilion on the islet is called the Spring Heralding Pavilion. Anumber of willow trees and peach trees were planted on this islet. In earlyspring, when the ice begins to melt, peach trees are red in pink blossoms,willow trees turn a tender green signaling that the early spring has returned.Hence the name ‘Heralding Sping Pavilion’.
(In front of the Hall of Jade Ripples)
This group of special and quiet courtyard dwellings is the Hall of JadeRipples. The words “Jade Ripples” came from a verse “Gentle ripples gushing outof Jade Spring”, which refers to the rippling water in the lake. It was firstused by Emperor Qianlong to attend to state affair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it was where Emperor Guangxu was put under house arrest.
This hall is a hallmark of the Movement of 1898. Emperor Guangxu wasEmperor Dowager Cixi’s nephew. After Emperor Tongzhi died, Emperor Dowager Ciximade her nephew, who was at that time four years old a successor in order tocontinue her hold on imperial power. She ‘handled state affairs behind thescreen’. After Emperor Guangxu ‘managed state affairs personally’ at the age of19, a political conflict occurred between the conservatives and the reformers.In 1898, the Reform Movement took place with the aim of sustaining the coreprinciples of the Qing Dynasty while reforming outdated laws. The movementlasted for103 days until it was suppressed by Empress Dowager Cixi. It wascalled the ‘Hundred-Day Reform’. After the reform failed, Emperor Guangxu wasput under house arrest here. For the strict control of him, Empress Dowager Cixiordered to build many brick walls in the front, back, and on the right and leftof the Hall of Jade Ripples. At that time the hall was entirely sealed up, justlike a prison. Today only the hidden walls in the east and west annex room stillmaintain its original appearance. It is open to visitors as the relic related tothe 1898 Reform Movement.
(In front of the Chamber of Collecting Books)
This is the Chamber of Collecting Books. In Chinese, it’s called “Yi YunGuang”. “Yun” was a kind of fragrant weed. In ancient times, it was usually usedas termite repellent in rooms where books were stored.In the Emperor Qianlong’sreign, the purpose of the hall was for collecting books. Later it was convertedinto a residence. There used to be the residence of Guangxu’s Empress Longyu,and his favorite concubine Zhenfei.
(In the Hall of Happiness and Longevity)
This group of courtyard is the Hall of Happiness and Longevity. It was themajor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in the living quarters and the residence ofEmpress Dowager Cixi. The whole compound was basically made of wood, which isideal for ventilation and lighting. With its quiet and tasteful layout, the Hallof Happiness and Longevity made life very easy and convenient. In front of theHall of Happiness and Longevity there is a huge rock placed in the middle ofthis courtyard named “Qing Zhi Xiu” and nicknamed as “Family Bankruptcy Rock”.This huge rock was discovered in Fangshan District by a Ming official MiWanzhong. He wanted to transport it to his own garden “Shaoyuan”. In the olddays, transporting such rock was very difficult. After spending all his money toship it, he still could not succeed in doing this. The big rock was then left onthe roadside somewhere near Liangxiang County, 30 kilometers southwest ofBeijing. Hence it was nicknamed “Family Bancruptcy Rock”. Later Emperor Qianlongdiscovered it and transported to the Garden of Clear Ripples and laid in frontof the Hall of Happiness and Longevity. The colorful glass chandeliers hanginginside the hall was introduced from Germany in 1903. It is one of the earliestelectric lights in China.
(In front of the Gate of Inviting the Moon of the Long Corridor)
Ladies and Gentlemen, you may have visited some of the best museums in theworld, such as the Louvre in France and the Museum of Great Britain. Now I willshow you a special gallery in the palace—the Long Corridor. In 1990, the LongCorridor was listed in the Guinness Book of World Records as ‘the longestpainted corridor’ in the world’. It would be a pity if we leave the SummerPalace without visiting the Long Corridor and the Marble Boat. Now, here we go,the Long Corridor first!
(Strolling along the Long Corridor)
The Long Corridor starts from the Gate Inviting the Moon to the ShizhangGate. It is 728 meters long and consists of 273 sections. The Long corridor isone of the major structures of the Summer Palace. Since the corridor wasdesigned to follow the physical features of the southern slope of LongevityHill, four multiple-eaved, octagonal pavilions ( Retaining the GoodnessPavilion, Living with the Ripples Pavilion, Autumn Water Pavilion, Clear and FarPavilion) were placed at bends and undulation, they represent four seaons of ayear. Thus visitors will hardly notice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terrain. As amajor part of the architectural style of the Summer Palace, the Long Corridorserves as an ingenious connector between the Lake and the Hill. Scatteredbuildings on the southern slope were linked to create a unified complex.
The Long Corridor is the longest covered veranda in any Chinese garden. Onthe purlins and beams of the covered veranda, there are over 14,000 Suzhou stylepaintings. Among them, there are 546 color paintings relating to the scenes ofWest Lake in Hangzhou, Zhejiang Province. Beside the colorful paintings ofnatural scenery, there are also scenes of flowers, birds, fish, insects,mythology and figures. The paintings of figures are mainly adapted from ancient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such as ‘Pilgrimage to the West’, ‘The Romance ofthe Three Kingdoms’, ‘The western Chamber’, “Water Margin’, and ‘The Dream ofthe Red Mansion’.
(In front of the Gate of Dispelling Clouds)
Now we are approaching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structures on the lakesideslope, the Tower of Buddhist Incense within the Hall of Dispelling Clouds. Thecentral axis line starts from the wharf next to the lake to the Sea of Wisdom ontop of the Hill. The main architectural structures here are the Gate ofDispelling Clouds, Hall of Dispelling clouds, Tower of Buddhist Incense and theSea of Wisdom, which altogether form a splendid three-dimensional landscape. Thelayout of this group of architectures was based on scenes described in Buddhistsutras. This group of structures are among the most magnificently constructedhere in the Summer Palace. This is a good place to taking photos, we will stayhere for about 15 minutes.
Now we are walking continuely along the Long Corridor, the next scene weare going to visit is Marble Boat.
Look over there! Halfway up the slope there stands the Hall of Listening toOrioles. It was the place for emperor and empress to enjoy opera and courtmusic. It is said the singing of orioles is very pleasing. Before the Garden ofVirtuous Harmony was built, Empress Dowager Cixi enjoyed opera and music here.Now the hall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restaurants in China, featuring imperialdishes and desserts.
This is the famous Marble Boat. A famous scientist of China’s Eastern HanDynasty once said, “Water can float the boat, but it can also tip it over.” Aprime minister of Tang Dynasty Wei Zheng once used these words to persuade LiShimin, the emperor of the Tang Dynasty. He said people are water and theemperor is the boat. People can support a good emperor. However, they also canoverthrow the dynasty. Emperor Qianlong built this huge boat in the Garden inorder to make the allusion concrete. On one hand, Emperor Qianlong encouragedhimself to run the country well. On the other hand, he wanted to show that hisrule of the Qing Dynasty was as firm as the Marble Boat and there was no fear ofoverturning the boat. The Marble Boat was the place for Emperor Qianlong tosample tea and enjoy the scenery of Kunming Lake. Emperor Qianlong once camehere to engage in the freeing of captive animals. In the times of Qianlong, theMarble Boat was a Chinese styled stone boat with a Chinese style woodensuperstructure on the top of it. When it was rebuilt in the times of Guangxu, aforeign and Chinese elements mixed resulting in two wheels to be added to theboat, one on each side. The floor was paved with colored bricks. All of thewindows were inlaid with multiple-colored glass. A big mirror was installed onthe superstructure for viewing rain.
Our tour is drawing to a close after we visited the Marble Boat. Today weonly visited the major scenic spots of the Summer Palace. I have left otherspots of interest for your next visit. I will now show you out through the RuyiGate. Our coach is waiting for us outside the gate. I do hope you enjoyedtoday’s tour. Thank you.
篇13:北京颐和园英文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到颐和园景区观光游览,今天我有幸和大家一起参观,我姓王,大家可以叫我小王,或叫我王导,望各位能在这里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北京的颐和园是一座皇家林园,是一个宏伟的古典园林。
我们现在夸进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了著名的长廊。你们看,这绿漆的柱子,再看看这红漆的栏杆,真是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八米长,分成二百七十三间。真多啊!每间都有好看的画,你看这人物、花草、风景,没有一幅相同,你有没有为古代人民的智慧而赞叹呢?我是十分钦佩的哦!
不知不觉我们一走到了长廊的尽头,大家朝前看,那就是万寿山,再抬头向上看,那座坐落在半山腰的八角塔形的三层建筑?那就是佛香阁,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去游览一下昆明湖吧!瞧,这昆明湖多美啊,它静得好像在一面大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绿的圆盘,游船画舫在它面上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时间如流水,快乐的时光就是短暂。今天就该和大家说再见了。下面的时间,请大家自己游览观光。提醒大家千万要注意安全,不要独自一人行走,要三五成群结伴而行,另外请不要随地乱扔垃圾,做一个文明游客,为我们的&ldqu;世界遗产&rdqu;增添光彩!祝大家玩得开心,玩得尽兴。再见!
篇14:导游词北京故宫500字范文大全_北京导游词_网
北京故宫的前半部分建筑形象是严肃、庄严、壮丽、雄伟的,以象征皇上的至高无上。后半部分叫内廷,则富有生活气息,建筑多事自成院落,有花园、书斋、馆榭、山石等。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带来的导游词北京故宫500字,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导游词北京故宫500字
各位旅客,大家早上好!欢迎大家来到故宫参观,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叫谢萍萍,大家也可以叫我小谢。
今天,我带大家去参观故宫。故宫位于北京的市中心,又名紫禁城。故宫始建于明朝永乐四年(1406),建成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是明、清朝量最大的皇宫。共有24个皇帝在紫禁城登基。
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物。故宫由前朝与内廷两部分组成。四周用城墙外围着,城墙四角都建有角楼。
故宫占地面积约有72万平方米,约有宫殿9000间,都是有黄色琉璃瓦顶,青白石的底座和金碧辉煌的彩绘。故宫四面环有高10米的城墙,城墙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城外有一条宽52米、长3800米的护城河环绕,构成了完整的防卫系统。
紫禁城的最引人注目的建筑物就是外朝的三大殿。分别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这三大殿位于整个皇宫的中心。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这三宫为中心,两翼为养心殿、东六宫、西六宫、斋宫、毓庆宫,后有御花园。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游玩之所。内廷东部的宁寿宫是当年乾隆皇帝退位后休养而修建。内廷西部有慈宁宫、寿安宫等。此外还有重华宫,北五所等建筑。
各位旅客,听了我的介绍,相信大家一定很想进去游览一番。那就让我们一起进去一睹为快吧!
篇二:导游词北京故宫500字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沈蕾,是你们这次旅行的导游,你们可以叫我沈导,在这里首先祝你们旅游愉快!下车时,请大家小心阶梯。
下面我给你们介绍介绍故宫吧!北京故宫,又名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今天人们称它为故宫,意为过去的皇宫。它是明朝皇帝朱棣征调无数能工巧匠,用了20xx年时间建成的宏伟建筑。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共有房屋9000多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宫殿沿着一条南北走向的中轴线排列,左右对称,布局严整。故宫外沿还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外朝最引人注意的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我也不细细介绍了,过一会儿你们可以自由游赏。
绕过三大殿,我们到了故宫的后半部分,以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为中心,东西两侧有东六宫和西六宫,主要是皇帝和后妃居住的地方。与外朝建筑的雄伟壮丽不同,内廷非常富有生活气息。其中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坤宁宫在明朝是皇后的寝宫。走完了坤宁宫,我们到了后面的御花园,这里是专供皇帝和后妃休息、游玩的场所,园内有高耸的松柏、珍贵的花木和玲珑别致山石。
好了,我的介绍到这儿结束了,你们可以随意游赏,17:30分后从东门的东华门出来集合。请注意不要在园内乱扔垃圾、随意刻写,祝你们旅途愉快!
篇三:导游词北京故宫500字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郭导。这次由我带大家走进北京故宫。故宫是世界五大宫之首,又称紫禁城。是清、明两代的皇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总面积达725平方米。大家想想看,故宫就相当于20个足球场那么大。经过专家测量,故宫有打大小院90多座,房屋980多座共8070间。
大家现在正前方的巨大红墙就是故宫的大门,它高12米,可想而知,它就是故宫的第一道防线。大家看,经过几百年的风吹雨打,它还是那么鲜红。大家可以看到大红色的城墙上露出一点黄色琉璃瓦屋顶,当时,黄色是皇家才能用的。现在大家跟我走进故宫。小心门槛哦。
现在大家来到的是清、明带出庭时官员们站的广场,官员站的位置也很有讲究:文官站右,武官站左。大家脚底下踏着的石板上,会看见精雕细琢的图案,它是三角形旋转而成的。大家请跟我走
现在来到的就是故宫著名的景点之一——九龙壁。大家可以看到一面壁上有九只龙在海面飞腾,龙的颜色之所以十分鲜艳,是因为它们是由上等釉染的。瞧,那只黄龙居中,前爪作出环抱的样子,后足分撅海水,龙身弯曲,瞠目张颌,好像在与我们宣战。两旁的白龙背道而驰,双眼炯炯有神地盯着黄龙,好像愤愤不平。为什么黄龙可以正居中央,我也要!大家参观时不要摸,这样颜色会脱掉的,爱护文物,从我做起!让我们再逛一圈。
篇四:导游词北京故宫500字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故宫,很高兴能为大家服务,我是本次大家旅程的导游韩一铭,大家叫我韩导就行。今天由我陪同大家共度这段美好的时光。
现在,大家已经乘车来到了位于北京市中心的故宫。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两代的皇宫,现在是故宫博物馆。故宫整个建筑金碧辉煌,庄严绚丽,无论是平面布局、立体效果还是形式上的雄伟堂皇,都堪称无与伦比的杰作。
我们先来观看故宫的中轴吧!这条中轴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在中轴宫殿的两旁,还分布着许多殿宇,也都宏伟华丽。
参观完了中轴线,就要去艺术珍品馆啦!故宫的一些宫殿中建立了综合性的历史艺术馆、绘画馆、分类的陶瓷馆、青铜器馆、明清工艺美术馆、铭刻馆、玩具馆、文房四宝馆、珍宝馆、钟表馆和清代宫廷典章文物展览等,收藏有大量的古代艺术珍品。据统计,有102653件,其中很多文物都是绝无仅有的无价之宝。
故宫的四个城角上,每个角都有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角楼,有一个关于角楼的传说。有一天,永乐皇帝让大臣们在故宫的四个犄角上修建一座九梁十柱七十二条脊,这可把大臣们给难住了。有一天,一位木匠见了一个装蝈蝈的笼子,觉着笼子非常奇怪,就走过去看了看,一数,这正是九梁十柱七十二条脊!木匠立刻交给了大臣。从此,就留下了这样的角楼。
各位游客,我们今天的游览马上就要结束了,对我今天的讲解,欢迎您提出意见和建议,我深表感谢。最后,祝大家玩得开心!谢谢
篇五:导游词北京故宫500字
大家好,我是北京旅行社的导游,名叫成思瑶,欢迎来自济南的朋友来到北京参观故宫,我会陪同大家一起游览故宫,大家在参观的过程中有疑问的地方可以问我。
故宫建于公元1420xx年,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63米,面积约723600平方米,大小院子有90多座,房屋有980多座,共计7078间。故宫的前半部分建筑形象是严肃、庄严、壮丽、雄伟的,以象征皇上的至高无上。后半部分叫内廷,则富有生活气息,建筑多事自成院落,有花园、书斋、馆榭、山石等。
现在我们马上就到乾清宫了。乾清宫是内廷的正殿,高20米,殿的正中央有宝座,内有“正大光明”匾,两头有暖阁。清康熙前此处为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之处。清雍正后皇帝移居养心殿,但仍在此处批阅奏折、选派官吏和召见下臣。请大家注意,在解散之后,不要随便触摸这些古老的文物,以防破损。
下面我们要去御花园,请大家排好队。
御花园里有高耸的松柏,珍贵的花木、山石和亭阁。御花园原名叫宫后苑,占地11000多平方米,有建筑20余处。以钦安殿为中心,园林建筑采用主次相辅、左右对称的格局,布局紧凑,古典富丽,可以说是保存的古亭中最为华丽的花园了。注意事项:如果大家有垃圾,请及时扔到垃圾箱里,不要丢在故宫里。
谢谢大家今天的参观,再见!
篇六:导游词北京故宫500字
大家好!我是本次导游赵虹杰,大家一定都知道北京的故宫吧?没错!北京故宫是享誉世界的历史遗产,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它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接下来就让我带大家去游览一番吧……
由天安门进入,穿过一片青砖铺地的广场,便到达紫禁城的正门——午门。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午门俗称五凤楼,穿过午门,有广阔的大庭院,在3万多平方米开阔的庭院中,有五座精巧的汉白玉拱桥通往太和门。到了太和门,就进入了故宫的 “外朝”,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为“前朝”。过桥经过太和门便是雄伟的太和殿。这座殿堂有着一段曲折的故事,听说它被天火焚毁过三次,也修好过三次,而且更神奇的是整座宫殿的建造居然没有一颗钉子!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两翼为养心殿、东、西六宫,绕过内廷,我们最后来到了御花园,御花园里栽满了奇花异草。一路走来,会闻到一阵阵淡淡的花香。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所。
游览故宫,可以从天安门进,也可以由后门——神武门进经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穿过乾清门,便进入内廷,内廷分中路、东路和西路三条路线。如果是半日游,这三条路线只能游一条,一般可走中路。走中路可看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嫔妃所住的地方和御花园。一般来说,用半天时间游故宫,比较吃力,想要知识更广,大家就再细细去游赏吧!
篇15:2025年北京景点导游词
各位游客: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郊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距阜成门41公里。潭柘寺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周围有九座高大的山峰呈马蹄状环护,这九座山峰从东边数起依次为回龙峰、虎距峰、捧日峰、紫翠峰、集云峰、璎珞峰、架月峰、象王峰和莲花峰,九座山峰宛如九条巨龙拱卫着中间的宝珠峰,规模宏大的潭柘寺古刹就建在宝珠峰的南麓。
潭柘寺规模宏大,寺内占地2.5公顷,寺外占地11.2公顷,再加上周围由潭柘寺所管辖的森林和山场,总面积达121公顷以上。殿堂随山势高低而建,错落有致。北京城里的故宫有房9999间半,潭柘寺在鼎盛时期的清代有房999间半,俨然是故宫的缩影,据说明朝初年修建紫禁城时,就是仿照潭柘寺而建成的。
解放初期将部分年久失修的殿堂拆除,并新建了一些房舍,现潭柘寺共有房舍943间,其中古建殿堂638间,建筑保持着明清时期的风貌,是北京郊区最大的一处寺庙古建筑群。潭柘寺不但人文景观丰富,自然景观也十分优美,春夏秋冬各自有景,晨午晚夜情趣各异,早在清代“潭柘十景”就已经名扬京华。
潭柘十景:平原红叶、九龙戏珠、千峰拱翠、万壑堆云、殿阁南薰、御亭流杯、雄峰捧日、层峦架月、锦屏雪浪、飞泉夜雨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部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距市中心30余公里。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潭柘寺寺内占地2.5公顷,寺外占地11.2公顷,再加上周围由潭柘寺所管辖的森林和山场,总面积达121公顷以上。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20_年),寺院初名"嘉福寺",清代康熙皇帝赐名为"岫云寺",但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民间一直称为"潭柘寺"。
20_年12月18日,北京门头沟区责令景区撤除违规功德箱。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20_年),寺院初名“嘉福寺”,到了清代,康熙皇帝赐名为“岫云寺”。由于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一直称为“潭柘寺”。民间素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民谚。潭柘寺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是北京最古老的古寺。
潭柘寺规模宏大,总面积达121公顷以上。殿堂随山势高低而建,错落有致。北京城的故宫有房9999间半,潭柘寺在鼎盛时期的清代有房999间半,俨然故宫的缩影,据说明朝初期修建紫禁城时,就是仿照潭柘寺而建成的。现潭柘寺共有房舍943间,其中古建殿堂638间,建筑保持着明清时期的风貌,是北京郊区最大的一处寺庙古建筑群。潭柘寺不仅以古迹众多、风景优美吸引着四海宾朋、八方游客,而且近几年还修建了现代化的旅游服务设施,实行交通、住宿、餐饮、游览、娱乐、购物的一条龙服务,使景区成为享誉中外的旅游胜地。1997年,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僧团进驻,潭柘寺恢复了宗教活动。
潭柘寺寺院坐北朝南,主要建筑可分为中、东、西三路,中路潭柘寺主体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斋堂和毗卢阁。东路有方丈院、延清阁、行宫院、万寿宫和太后宫等。西路有愣严坛(已不存)、戒台和观音殿等,庄严肃穆。此外,还有位于山门外山坡上的安乐堂和上、下塔院以及建于后山的少师静室、歇心亭、龙潭、御碑等。塔院中共有71座埋葬和尚的砖塔或石塔。
山门外是一座3楼4柱的木牌坊,牌楼前有古松二株,枝叶相互搭拢,犹如绿色天棚,牌楼前有一对石狮,雄壮威武。过牌坊是单孔石拱桥,名“怀远桥”,过桥就是山门。
天王殿殿中供弥勒像,背面供韦驮像,两侧塑高约3米的四大天王神像。天王殿两旁为钟鼓楼,后面是大雄宝殿。宝殿面阔五间,重檐庑殿顶,黄琉璃瓦绿剪边,上檐额题“清静庄严”,下檐额题“福海珠轮”。
正脊两端各有一巨型碧绿的琉璃鸱吻,是元代遗物,上系以金光闪闪的鎏金长链。殿内正中供奉硕大的佛祖塑像,神态庄严,后有背光,背光上雕饰有大鹏金翅鸟、龙女、狮、象、羊、火焰纹等。佛像左右分立“阿难”、“伽叶”像,均为清代遗物。大雄宝殿后为斋堂院,是和尚们吃饭的地方,堂后有三圣殿,但此二殿均已拆除。只剩两株娑罗树和两株银杏树,树体高大。中轴线终点是一座楼阁式的建筑,名毗卢阁,高二层,木结构。站在毗卢阁上纵目远眺,寺庙及远山尽收眼底。
寺院东路由庭院式建筑组成,有方丈院、延清阁潭柘寺白华松(2张)和清代皇帝的行宫院,主要建筑有万寿宫、太后宫等。院中幽静雅致、碧瓦朱栏、流泉淙淙、修竹丛生,颇有些江南园林的意境。院内有流杯亭一座,名猗轩亭。[5]
寺院西路大多是寺院式的殿堂,主要建筑有戒坛、观音殿和龙王殿等等,一层层排列,瑰丽堂皇。戒坛是和尚们受戒之处,台上有释迦牟尼像,像前有三把椅子,两侧各有一长凳,是三师七证的坐处;观音殿是全寺最高处,上有乾隆手书莲界慈航,内供观世音菩萨,敛目合什,隽秀端庄。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愍帝建兴四年(320_年),是佛教传入北京地区后修建最早的一座寺庙。始创时规模不大,名叫嘉福寺。当时佛教还未能被民间所接受,因而发展缓慢。以后又出现了北魏和北周两次“灭佛”,故而嘉福寺自建成之后,一直未有发展,后来逐渐破败。
唐代武则天万岁通天年间(696-697年),佛教华严宗高僧华严和尚来潭柘寺开山建寺,“持《华严经》以为净业”,潭柘寺就成为了幽州地区第一座确定了宗派的寺院,潭柘寺得到兴盛。
唐代会昌年间,唐武宗李炎崇信道教,在道士赵归真和权臣李德裕的怂恿下,唐武宗下令在全国排毁佛教。潭柘寺也因此而荒废。
五代后唐时期,著名的禅宗高僧从实禅师来到了潭柘寺,铲除荒夷,整修寺院,“师与其徒千人讲法,潭柘宗风大振”,才使潭柘寺走出了“武宗灭佛”的阴影,重又繁盛了起来。当时的潭柘寺也从此由华严宗改为禅宗。
辽代时期由于幽州地区律宗大盛,而禅宗则发展缓慢,潭柘寺的香火衰微。
金代,禅宗在中都(今北京)地区有了很大的发展,潭柘寺先后出现了数位禅宗大师,大大提高了寺院的声誉。金熙宗完颜亶于皇统元年(1141年)到潭柘寺进香礼佛,并拨款对潭柘寺进行了整修和扩建,这是第一位到潭柘寺进香的皇帝,使后代皇帝争相效仿,这对于进一步提高潭柘寺的地位,繁盛寺院香火,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金熙宗将当时的寺名龙泉寺改为“大万寿寺”,拨款对潭柘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和扩建,开创了皇帝为潭柘寺赐名和由朝廷出资整修潭柘寺的先河。
金大定年间,皇太子完颜允恭代表其父金世宗完颜雍到潭柘寺进香礼佛,当时的住持僧重玉禅师为此特写下了《从显宗幸潭柘》一诗,记述了当时的盛况,后于明昌五年(1194年)镌刻成碑,立于寺中,现此碑犹存,镶嵌在金刚延寿塔后边地阶的崖壁上。
在金代,潭柘寺禅学昌盛,其代表人物是临济宗大师广慧通理禅师开性。开性是现今北京怀柔县人,9岁时在潭柘寺出家,拜戒振禅师傅为师,学习禅宗中临济宗佛学。后来云游辽东和齐鲁等地,遍访名山古刹,向各地高僧学习佛法,归来后在马鞍山竹林寺弘扬禅学。大定初年,潭柘寺的善海禅师带领僧众来到竹林寺,恭请开性回潭柘地任住持。开性任住持期间,在朝廷的资助下,对潭柘寺进行了长达20_年的大规模整修和扩建,使潭柘寺的殿宇堂舍焕然一新。使潭柘寺的禅学从此中兴,开性也成了金中都地区公认的禅宗临济宗的领袖,使潭柘寺成为了临济宗的中心寺院。开性终老于寺中,圆寂后被佛门尊为“广慧通理”禅师。
元代元世祖忽必烈的女儿,妙严公主为了替其父赎罪,而到潭柘寺出家。后终老于寺中,她每日里在观音殿内跪拜诵经,“礼忏观音”,年深日久,竟把殿内的一块铺地方砖磨出了两个深深的脚窝。现今妙严公主“拜砖”依然供奉在潭柘寺的观音殿内,是潭柘极为珍贵的一件历史文物。后妙严大师终老于寺中,其墓塔在寺前的下塔院。
元代末期的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欢贴睦尔崇信佛教,特别是对当时名贯京城的潭柘寺极为青眯,元顺帝曾请潭柘寺住持雪涧禅师享用御宴,并且由皇妹亲自下厨,礼遇之高前所未有。
明初重臣姚广孝法号道衍,被明太祖朱元璋挑选高僧,从侍燕王朱棣,建文帝削藩时,朱棣按照姚广孝的谋划,起兵“靖难”,从而夺取了皇位,即为明成祖。朱棣继皇帝位后,封姚广孝为僧录司左善世,庆寿寺钦命住持,后又加封为太子少师,赐名“广孝”,仍参与军政大事。功成名就之后,姚广孝辞官不做,而到京西的潭柘寺隐居修行,每日里与自己的老友,潭柘寺住持无初德始禅师探讨佛理。期间,明成祖朱棣曾到潭柘寺看望过他。据说当年修建北京城时,设计师就是姚广孝,他从潭柘寺的建筑和布局中获得了不少灵感,北京城的许多地方都是依照潭柘寺的样子修建的,太和殿就是仿照潭柘寺的大雄宝殿而建的,同为重檐庑殿顶,井口天花绘金龙和玺,所不同的是更高大了一些而已。后来姚广孝奉旨主持编纂《永乐大典》才离开了潭柘寺,但其在潭柘寺隐居修行时的住所少师静室,至今犹存遗址。
明代从太祖朱元璋起,历代皇帝及后妃大多信佛,由朝廷拨款,或由太监捐资对潭柘寺进行了多次整修和扩建,使潭柘寺确立了今天的格局。
明代的潭柘寺成为当时对外交流的一个窗口,许多外国人久慕潭柘寺的盛名,而纷纷到此来学习佛法,有的甚至终老于此,其中最著名的有日本的无初德始、东印度的底哇答思、西印度的连公大和尚等人。
万历二十三年,达观大师奉神宗皇帝朱翊钧之命,任潭柘寺的钦命住持。在此期间,由万历皇帝的母亲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出资,在达观大师的主持下,对潭柘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达观大师与朝廷密切,经常奉诏进宫为皇室讲经说法,从而进一步加深了潭柘寺与朝廷的联系。
在明代,潭柘寺曾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整修和扩建。宣德年间,“孝诚皇后首赐内币之储,肇造殿宇”,对潭柘寺进行了整修和扩建。从正统三年二月到第二年九月,潭柘寺又大兴土木,在皇室的资助下,扩建寺院,广造佛像。在此期间,英宗皇帝“诏考戒坛”,奉英宗皇帝之命,在寺内修建了戒坛,英宗皇帝赐名为“广善戒坛”,越靖王朱瞻墉还在寺内建造了一座高大的金刚延寿塔,正统四年,明英宗“颁大藏经五千卷”给潭柘寺。
弘治十年(1497年),司礼监太监戴义出资作为工食费,并奏请明孝宗拨款,对潭柘寺再次进行了整修和扩建。正德二年(1520_年)三月到次年九月,潭柘寺又进行了历时一年半的整修,“殿庑堂室焕然一新,又增僧舍五十余楹”,再一次扩大了寺院的规模。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由孝定皇太后出资,整修潭柘寺,增添殿宇,并建造了方丈院等房舍80余间。
明代的200多年期间内,皇帝几次对寺院赐名,因而寺名几次更改。明宣宗赐名“龙泉寺”,天顺元年,明英宗“敕改仍名嘉福寺”,但民间仍称其为潭柘寺。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康熙皇帝降旨,命阜成门内广济寺的住持僧,著名的律宗大师,与自己相交多年的震寰和尚为潭柘寺的钦命住持。当年秋天,康熙皇帝驾临潭柘寺进香礼佛,并且留住了数日,赏赐给潭柘寺御书金刚经10卷、药师经10卷、沉香山1座、寿山石观音1尊、寿山石罗汉18尊。
康熙三十一年,康熙皇帝亲拨库银1万两,整修潭柘寺。在震寰和尚的亲自主持下,从康熙三十一年秋到三十三年夏,历时近两年,整修了殿堂共计300余间,使这座古刹又换新颜。
康熙三十六年,康熙皇帝二游潭柘寺,亲赐寺名为“敕建岫云禅寺”,并亲笔题写了寺额,从此潭柘寺就成为了北京地区最大的一座皇家寺院。
康熙三十七年,康熙皇帝为牌楼亲题匾额,并赐给潭柘寺桂花12桶和龙须竹8杠,这就是我们现今在寺中所见到的“金镶玉”和“玉镶金”竹。
康熙三十八年,康熙皇帝命著名的律宗高僧止安律师为潭柘寺的钦命住持,并赐给潭柘寺镀金剑光吻带四条,安装在大雄宝殿的殿顶上,现今这四条金光闪闪的吻带依然完好如初。
清雍正年间一向深居简出的雍正皇帝也专程到潭柘寺进香礼佛。
乾隆七年(1742年),乾隆皇帝第一次游幸潭柘寺,“赐供银二百金、匾额九、楹联二、诗二、章幅子一轴、法琅五供一堂”。在潭柘寺到处都留下了乾隆皇帝的墨宝。乾隆九年,乾隆皇帝把御笔心经和自己手书的诗篇赐给了潭柘寺。
嘉庆皇帝也像其前辈一样,崇信佛教,他也曾到潭柘寺进香礼佛,游玩赏景,现留有其所作的《初游潭柘岫云寺作》五言诗一首。
1920_年蒋介石来北京时,曾专程到潭柘寺去进香。
1950年,北京市园林局接管了潭柘寺,稍加整修后,作为名胜古迹景区向游人开放,成为北京市首批开放的七个公园景区之一。
1956年,全国人大朱德委员长到潭柘寺视察,指示有关部门,要修建一条从门头沟通往潭柘寺的公路,为前来游览的人们提供交通上的方便。
1957年夏,陈毅副总理到潭柘寺参观视察。
1957年10月28日,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潭柘寺被列为北京市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潭柘寺的文物保护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964年春,全国政协委员、末代皇帝溥仪到寺参观考察。
期间,潭柘寺受到了空前的浩劫,文物遭到了毁坏和流失,建筑也受到了损坏,因而于1968年底被迫关闭,停止开放。
1978年,北京市政府拨款,重修潭柘寺。这次重修不仅整修了殿堂,重塑了佛像,而且还修建了旅游服务设施。1980年7月,潭柘寺进行试开放,8月1日正式向游人开放。
1997年初,潭柘寺恢复宗教活动。
20_年6月,国务院确定潭柘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_年夏季,潭柘寺举办一系列庆典活动,庆祝建寺1696年周年。经考证潭柘寺创建于西晋永嘉元年(320_年),这个考证结果得到各界认同。
20_年9月9日潭柘寺举行了隆重的建寺1720_年周年庆祝活动。
在很多门头沟的老人口中,潭柘寺的寺名有这样一个传说:当年佛教华严宗高僧华严和尚居住在幽州城北,“持《华严经》以为净业”,“其所诵时,一城皆闻之,如在庭庑之下”。很多信徒踊跃捐助,助其在幽州开山立宗,所以华严祖师就去找当时的幽州都督张仁愿,向其求建寺之地,张仁愿对华严祖师说:“和尚想要多少土地,地址可曾选好?”于是华严祖师带张仁愿来到了潭柘山嘉福寺附近西坡姜家和东沟刘家的土地,张仁愿对华严祖师说这是有主之地,我也不好擅自做主。就把姜姓和刘姓地主一起叫来协商,两地主本不想给,但看在张仁愿的面子上对华严祖师说:“和尚想要多少土地?不可太多,太多的话我们以后就没有饭吃了。”华严祖师知其俱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大地主,良田无数。便取出盖自己蒲团的毯子对二人道:“不多不多,两位施主可否割这一毯之地与我?”姜姓和刘姓地主一看只有这巴掌大的一块毯子,忙不迭的答应,并且请张仁愿做中人。华严祖师见张仁愿答应了做中人,就把手中布毯往空中一抛,只见布毯在空中越来越大越来越大且迟迟不落地众人目瞪口呆,不一会,布毯已经大到遮天蔽日,两地主面如土色的喊:“够了,够了!请大师慈悲,不要让它再大了!”华严祖师含笑看了二人一眼说:“落”于是毯子就落了下来。直直盖住了好几座大山。张仁愿对两人道:“这一毯之地就让与华严大师,二位可不要反悔。”二人一看真佛在此,哪敢反悔。于是华严祖师就在此地以破败了的嘉福寺为中心,重建寺庙。修筑殿宇,扩建寺院。因寺院后山有两股丰盛的泉水,一眼名为龙泉,一眼名为泓泉,两股泉水在后山的龙潭合流后,流经寺院,向南流去,不仅满足了寺院日常的生活用水,而且还可能灌溉附近大片的土地农田,故华严大师命名此寺为“龙泉寺”。但华严祖师以一毯之地建寺的大神通却广为流传,当地人都私下称此寺为“毯遮寺”后经千年,“毯遮寺”就逐渐演变为“潭柘寺”。
景区
进香古道
潭柘寺[1]历史上游人香客云集,香火很盛。从金代以后,每个朝代都有皇帝到这里来进香礼佛,后妃、王公大臣更是数不胜数,平民百姓则更是难以胜记,特别是从明代之后,潭柘就已经成了京城百姓春游的一个固定厂所。潭柘寺地处深山,交通不便,在历史上曾形成了多条古香道,从不同的方向通往潭柘寺。这些古道有的是皇室或官家出资修建,有的是由与潭柘寺结有善缘的民间香会出自于对佛的虔诚之心,而集资修筑的,还有的是当地的商号与百姓共同修筑的。这些古香道经过了历代不断的整修,使用了几百年乃至上千年,为潭柘寺的对外交往,为善男信女到潭柘寺进香礼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芦潭古道
芦潭古道是旧城通往潭柘寺的一条主要道路,原是一条山间土路,路面质量较差。从清代世宗雍正皇帝起,在河北省易县修建皇陵,即清西陵,雍正皇帝即葬于斯。为了拜谒皇陵之需,乾隆年间由朝廷出资,将原有的道路拓宽展平,并将部分路段用条石铺砌,当时称为“京易御道”。芦潭古道是京易御道的支线,当时也得到了整修,拓宽展平,部分路段铺砌了条石或石块。芦潭古道起自于京易御道上的卢沟桥,过长辛店,东王佐、沙窝村、大灰厂,穿过石佛村,到达戒台寺,翻过了罗睺岭,走南村、鲁家滩、南辛房、平原村,到达潭柘寺。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康熙皇帝玄烨在去潭柘寺时,走的就是这条芦潭古道。
这条古道从石景山区的庞村,过永定河后,经卧龙岗、栗园庄、石门营、苛罗坨、越罗睺岭,与芦潭古道会合,到潭柘寺,全长20公里的路线与现今108国道门头沟段基本相吻合。这条古道是京城香客去潭柘寺的主要道路,而且平坦易行,并比芦潭古道近5公里。位于栗园庄的奉福寺是潭柘寺的下院,是远途香客去潭柘寺的中转站,从京城而来的香客,一般都要先在奉福寺休息一夜,第二天再赴往潭柘寺。返回时也要在奉福寺休息一夜,第二天返回京城。清代诗人震均作有一首《丁酉秋游一百四十韵》,详细地记述了这条路线,以及沿途的风光和见闻。这条古香道同时也是潭柘寺的一条主要运输线,奉福寺管理着属于潭柘寺的13座粮庄,并且设有粉坊、磨坊、麦坊等,是潭柘幸的总仓库和粮食、副食、蔬菜的主要供应基地,每天都用骡马向潭柘寺运送生活必需品,所走的就是这条庞潭古道。
现今门头沟永定镇的东、西辛称村,原来合称为“新城”在历史上是永定河上的一处古渡口,也是一座繁华的大集镇。新潭古道从新城开始,经何各庄、太清观、万佛堂,翻过红庙岭,经桑峪到达潭柘寺。这条道路几乎是直线,全长不到20公里,是京城到潭柘寺最近的一条古道。除了部分香客走这条古道去潭柘寺外,新潭古道还用于商业运输。潭柘寺一带盛产煤炭,有许多小煤窑,运输煤炭的骡子、骆驼、毛驴进行在古道上日夜不断。在明代新潭古道得到了整修,部分路段修建了土桥,铺砌了条石或石块。现今从万佛堂至红庙岭的一段古道仍保持着原貌。
修建于唐代的古“玉河大道”是从北京到门头沟的主要道路,从石景山区的麻峪开始,过永定河后,经大峪、东西辛房到圈门,上九龙山,经峰口庵到王平口。其中从麻峪到圈门一段为平原,道路即宽又平坦。于清康熙年间,对道路进行了重修,于清代末期改建为京门公路,解放以后重修了京门公路,并开通了门头沟区的第一条公共汽车线路,从阜城门到门头沟的圈门。门潭古道从圈门向南,翻越南大梁,到达潭柘寺,这条道路只有上山时为几百米长的上坡路,到了山上之后,基本上都是盘山而行的山路平道,绕过两个山头之后就到了潭柘寺,全长只有三四公里。
这是指从潭柘寺通往王平口的一条古道。从潭柘寺开始,经阳坡园、赵家台、十字道到达王平口。王平口是京西重要的交通枢纽,从王平口向西经宅舍台、玉皇庙、东板桥、千军台,翻越大寒岭,过煤窝到军响,进入清水河谷地,向西经斋堂、清水到洪水口,翻越山岭就到了河北省的涿鹿县,远可达山西、内蒙等地,是西北而来的香客去潭柘寺的主要道路,门头沟西部地区的香客去潭柘寺也都走这条古道。在抗日战争时期,斋堂地区是平西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根据地的许多物资都是从这条古道运进山里去的,八路军、武工队、县大队也通过这条古道进入潭柘寺地区,打击敌人,将潭柘寺一带由敌占区变为游击区,并以此为依托,向永定镇一带发展。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宛平县委和县大队也是从这条古道进军潭柘寺地区,并于1947年解放了潭柘寺地区。这条古道既是一条西北部地区进香潭柘寺的古香道,同时又是一条具有革命意义的交通要道。
潭柘二宝
宝锅
天王殿前有一口铜锅,直径1.85米、深1.1米,是和尚们炒菜所用。此锅原在东跨院北房西次间,现在那里还有一口更大的锅,直径4米、深2米,一次煮粥能放米10石,需16个小时才能煮熟。由于锅大底厚,文火慢熬,故而熬的粥既粘且香。关于这两口锅,还有“泼砂不漏米”之说,原来,锅底有“容砂器”,随着熬粥时的不断搅动,砂石会沉入锅底的凹陷处。
石鱼
潭柘寺观音殿西侧有龙王殿,殿前廊上有一石鱼,长1.7米、重150公斤,看似铜,实为石,击之可发五音,传说是南海龙宫之宝,龙王送给玉帝。后来人间大旱,玉帝送给潭柘寺消灾。一夜大风雨时,石鱼从天而降,掉在院中。据说石鱼身上13个部位代表13个省,哪省有旱情,敲击该省部位便可降雨。现在寺中的石鱼为后来复制的。
潭柘十景
平原红叶
潭柘山的红叶早在明清时期就已经名冠京城。秋天是潭柘寺最美的季节,古刹所处的平原村,山上长满了柿子、红果、山楂、秋梨等果木树以及黄栌、丹枫。金风过后,这里“霜草萦浅碧,霜梨落半红”,可谓是“漫山红遍,层林尽染”,如火似霞,宛如丹桂涂朱。这就是潭柘十景之一,平原红叶。
九龙戏珠
潭柘山背靠一座浑圆的小山,此山植被繁茂,青翠欲滴,名曰宝珠峰,当地人则称其为蜘蛛峰。在小山的周围,有九座高大的山峰拱卫环护,从东边数起,依次为回龙峰、虎踞峰、捧日峰、紫翠峰、集云峰、璎珞峰、架月峰、象王峰和莲花峰。“一峰当心,九峰环立”,九座高大的山峰围成了一个半圆形的马蹄形,而潭柘寺所在的宝珠峰位于中心,恰似九条巨龙围绕着一颗宝珠,在争抢、玩耍、嬉戏。由于有这九座高大的山峰作为屏障,从而挡住了从西北袭来的寒流和风沙,宝珠峰才能松柏苍翠,花繁草盛。
千峰拱翠
潭柘山值被繁茂,春游潭柘寺最有情趣。站在寺前,环顾四周,但只见群山起伏,层峦叠嶂,满目青绿,赏心悦目。近在眼前的宝珠峰松柏苍翠,蒿草新绿。清代诗人王嗣槐有诗赞曰:"山足岗低夕杳冥,树蓝坐隐九峰青。含桃红点祗园树,修竹苍浮曲水亭。"就连那位遍游全国青山绿水的乾隆皇帝见到了此处的美景,也不禁吟出了:"青山绿如洗,四面作佳邻"的诗句。这就是潭柘十景之三,千峰拱翠。
万壑堆云
夏日天气变化无常,山区尤甚。炎炎烈日西斜,凉风骤起,抬头远望西北天际,但只见乌云翻卷而来,西山爽气朝来歇,倏忽玄阴满四陲。如钱塘潮涌,如天兵布阵,滚过山坡,溢满山谷,风穿林吼,空谷传音,汹涌屡欲崩,与山相吞吐。这时候若登上寺内的毗卢阁,你才会真正体会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韵味。这就是潭柘十景之四,万壑堆云。
殿阁南薰
登上高大的毗卢阁,只见眼前殿宇嵯峨,整座寺院香烟缭绕,每座殿堂前的铁焚炉、铜香炉内,成炷成把的高香燃尽一层又一层,烟雾升腾,弥漫全寺。透过青烟,钟馨声悠,幡幢微荡。游人至此,仿佛置身于西天佛国的祥云慈雾之中,颇有一种出凡入圣之感。
御亭流杯
流杯亭,位于行宫院内,是当年清代乾隆皇帝为得"曲水流觞"之趣而建。这种建筑仅在中南海、故宫乾隆花园等少数几座皇家御园以及恭王府才可以见到,潭柘寺的"流杯亭"可算是在民间稀有的一座了。这里旁有竹林,伴以古松,环境清幽,是个消暑纳凉的好去处。民国时期的著名旅行家田树藩有诗赞曰:"猗亭畔景殊出,修竹风清送晚秋。隔院钟声传耳底,石间泉水入亭留。"如今的流杯亭是最吸引游人的地方之一。
雄峰捧日
中国的许多旅游胜地都有观日出的景致,但在潭柘寺观日出更令人陶醉。清晨登上观音殿前的月台,举目望去,只见雄伟的捧日峰的身影在晨光白霭中逐渐清晰。须臾,东方渐明,一轮红日冉冉而起,仿佛是捧日峰用合拢的巨手将红红的太阳缓缓地托起,这种雄浑壮丽的景观,你只有在潭柘寺才能一饱眼福。诗人黄叔琳赞曰:"晓钟声度白云层,霞气冥蒙冷翠凝。扶杖独来峰顶望,四山浮黛日初升。"
层峦架月
夜静观景,在潭柘寺,令你神驰心醉。夜幕降临,群山沉寂,只有殿堂内佛像前的香火烛光透过窗门,在星星点点地闪烁。这时候你登上延清阁,遥望天际,只见宛如波涛起伏,高低错落的峰峦映在星光点点的天幕上。一轮明月漂浮在由峰峦组成的波涛之上,秀美的架月峰托着宛如银盆的明月,不愿让她坠落下去。"珠斗横斜碧汉低,夜凉风露正凄凄。冥蒙淡月谁留得?影在苍松翠岭西。"
锦屏雪浪
quot;天然一架锦屏开,不费人间智巧排。"冬季的潭柘山景色别具一格。瑞雪初霁,层峦重岭,茫茫一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尤其是南面的锦屏山更是秀美,抬头望去,恰如一幅锦绣玉雕的美丽图画。起伏的山峦宛如玉龙盘绕,又像蜡雕银铸。皑皑的白雪好似满山梨花,又像海上银波,若身处此情此景之中,你一定会由内心里呼喊出来,"好一派北国风光!"
飞泉夜雨
夏季夜晚,月影朦胧,可享受仙宇神宫之妙趣。从东侧门走出寺院,顺着寺院墙边的小路漫步北行,闲步山谷,静听着淙淙流水和声声虫鸣,惬意非常。"岩峦幛开豁耳目,岚雾翠低濡衣襟。"这就是明初名臣姚广孝对这种景色的描述,当年他隐居在潭柘寺时,所居住的少师静室就在寺院的东北侧,离这道断崖很近,他经常到此来散步。正因为他亲身领略了这番意境,才会吟出如此美妙的诗句。
篇16:介绍北京百花山的导游词范文
昨天,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北京在拥有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准备再申请将百花山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据了解,百花山市级自然保护区建于1985年,位于门头沟区清水镇境内,总面积2.17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0.68公顷,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是本市目前面积最大的高等植物和珍稀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百花山动、植物资源丰富,素有华北“天然动植物园”之称,有4个植被类型,10个森林群落,植物种类有130科、485属、1100种,其中药用植物400余种。动物种类170种,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钱豹、褐马鸡、黑鹳、金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斑羚、勺鸡,市级保护动物50余种。
篇17:关于北京清华大学的导游词_北京导游词_网
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20xx年,因水木清华而得名,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其建校的资金源于1920xx年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1920xx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0xx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清华大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成为多科性工业大学。1978年以来逐步恢复和发展为综合性的研究型大学。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北京清华大学的导游词5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关于北京清华大学的导游词5篇(一)
清华大学是一所历史非常悠久的学校,它所在的地区是北京西北郊的名胜园林区,最早在明朝的时候,这里是一个私家园林。清朝时,这里是圆明园的一部分,叫做熙春园,是康熙皇帝的行宫。道光年间,道光皇帝把熙春园分为两部分,西边的一部分取名为近春园,东边的一部分仍旧叫做熙春园。后来咸丰皇帝即位,将熙春园改名为清华园。这就是“清华园”这个名字的最早由来了。
而要说到清华大学的建立,则是和一起重大的国耻事件——八国联军侵华相联系的,所以老一代的清华人都把我们的学校称之为“国耻纪念碑”.
1920xx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惨败,于1920xx年与八国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中规定清政府必须向列强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加在一起为9.8亿两。当时的美国政府分得了3200万两,折合美元为2400万元。
后来美国政府觉得赔款“实属过多”,所以决定拿出赔款的1/2在中国培养留美学生。1920xx年,中美两国政府达成协议,决定成立留美预备学校,校址选在清华园,经兼管学部和外交部的军机大臣叶赫那拉氏那桐批准,于1920xx年开始兴建校舍,1920xx年,第一批校舍建成,1920xx年4月29号学校开学,取名为清华学堂,这就是清华大学最早的历史纪元了。
辛亥革命后,清华学堂改名为清华学校,校园占地约450亩,全校师生只有1000多人。直到1920xx年,清华学校才开始招收大学本科生,当时设了留美预备部、大学部、国学研究院三个部门,开始由一所留美预备学校逐步向完全的综合性大学过渡。1920xx年成立“国立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开始得到长足的发展,1920xx年,清华大学最后一班留美预备生毕业,结束了我们的留美预备学校的历史。
1931到1937年是清华大学的蓬勃发展时期,当时梅贻琦任校长,开始广聘名师,实行名主治校,而且还建立起来了在我国工程教育史上有重要意义的清华工学院。这一时期被清华人称为“黄金时期”.
但是很不幸的是,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当时的北平非常不平静,很多大学开始南迁,清华大学首先南迁长沙,成立长沙临时大学,后来又迁到昆明,与北京大学、天津南开大学联合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日战争持续了8年,西南联大也坚持了8年
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但是正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却是清华历史上出人才最多的时期之一,如最早获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杨政宁、李政道,中国“两弹元勋”邓稼先,都是毕业于西南联大时期;著名的民主人士闻一多、吴晗等,都在西南联大任教。当时西南联大的校训是“刚毅坚卓”,正是这四个字鼓励清华的学生们克服重重困难,不断进取。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清华大学才迁回清华园复校,当时只设了文、法、理、工、农等5个学院,共26个系。1952年,全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清华大学响应国家发展工业的号召,调出文、法、理、农四个学院,其中文科基本上都并入了北京大学和人民大学,理科并入了北京大学,其他的院系则成立了一些新的学校,比如现在的北京农业大学
就是我们的农学院分出成立的,还有总理温母校中国地质大学,就是当时清华大学地质系分出后成立的,还有因为神州五号升空而名声大噪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也是当时我们的航空航天系分出成立的。当时的清华大学,只留下了工学院,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工程技术人才,被称为“工程师的摇篮”.
1978年以来,清华大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逐步恢复了理科、文科、经济和管理类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1999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xx年,在教育部批准下,我校成立了医学院,20xx年4月成立新闻与传播学院,20xx年5月18日,清华大学恢复了航空与航天系,并将他扩大为航空与航天学院,它的首任院长是神州五号的总设计师,清华大学1952级校友王永志先生。
清华大学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13个学院,53个系,成为了一所具有文、法、理、工、医、经济、管理、航空和艺术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今天的清华大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全体师生员工的奋斗目标是:到20xx年百年校庆之时,争取把清华大学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世界一流大学。
(在荒岛)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叫做近春园遗址公园,“近”是远近的近,“春”是春天的春。公元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火烧圆明园,近春园也遭到严重破坏。到同治年间,同治皇帝想重修圆明园,因此拆除了近春园的所有残存建筑
最后因为种种原因圆明园没有修成,而近春园的所有建筑材料也不知去向,从此沦为“荒岛”达100余年。现在一提到荒岛,清华人都知道是这个地 方。直到1979年,学校才决定彻底改造荒岛,在岛上种植草坪,修建假山、亭子。经过几年的改造,荒岛终于成了现在这处具有历史和文化气息的胜迹。
现在树立在我们面前的是我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雕像。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提出了很多著名的治学思想,如我们所熟悉的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温故而知新”等。
这尊孔子塑像是清华的一位毕业生专门从孔子的故乡山东曲府运过来的,它的寓意就是希望清华的学生们不要忘记传统的儒家思想,希望理工科的学生能多关注人文科学。此外大家身后的这块纪念碑和对面山坡上的零零阁也都是清华的毕业生赠送给母校的礼物,在清华大学像这样的小纪念物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在这里我要简单给大家介绍两个清华大学的著名人物,第一个是吴晗先生。吴晗是清华大学1934届毕业生,在校时因为学习非常刻苦,在学术上很有成就,所以被同学戏称为“太史公”.他从清华毕业后,就一直留校担任助教、教员、教授等职,1949年北平解放后,曾调任北京市副市长。“文革”期间,吴晗因著有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而受到严酷迫害,1969年10月11日惨死于狱中。后来,清华的师生为了永远纪念这位杰出的校友、学者,在荒岛上立了一尊吴晗的塑像,并且修建了“晗亭”,亭内匾额“晗亭”两字是1984年邓小平亲笔手书。
与晗亭相连的是“临漪榭”,“临”是面临的“临”,“漪”是涟漪的“漪”,“榭”则是指水边的亭子的意思,临漪榭是遗址内唯一象征性的旧物恢复。
在我们正前方的这座亭子,叫做“荷塘月色亭”,关于这个亭子,还必须提到一个人,它就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教育家、诗人和散文作家朱自清。朱自清毕业于北大哲学系,于1920xx年应聘来清华执教,前后担任过国文系教授、系主任、图书馆长等职。
我想在座的各位同学肯定都读过朱自清写的散文,像《背影》、《春》,《荷塘月色》等,其中《荷塘月色》就是描写近春园的景观。1920xx年7月 由于蒋叛变革命,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朱自清心里非常不平静,当时他就写了《荷塘月色》这篇文章
并且在文章里描述了一幅清幽美妙的图画:曲曲折折的荷塘,密密田田的叶子,星星点点的荷花,淡淡的月光,默默的荷香…实际上,这一切都折射出了当时他苦闷和孤独的心情。
朱自清于1948年8月因贫病交加而逝世,临终之前他还嘱告家人,说他已经签名拒绝“美援”,因而不要再买政府配售的廉价美国面粉,毛泽东称颂他“宁死不领美国救济粮”,说的就是这件事情。后来,清华师生为了纪念朱自清同志,就在此建了“荷塘月色亭”以资纪念。亭内悬挂的“荷塘月色”四字是来自朱自清文章手稿中集下的手迹。近春园一直以来都是教职员工和学生的休闲场所。
现在我们所在的地方就是清华大学的中心地带,也是清华大学早期建校的地方,还是清华景色最美的区域之一——清华园了,在这里汇聚了清华大学几个时期的建筑,而且很多建筑在20xx年的时候被列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华学堂是一栋德国古堡式的建筑。清华学堂是建校初期兴建的首批校舍中的主体建筑,建于1909到1920xx年,建成后作为学生教室。学堂总面积约为4650平方米,大门外正上端书写的“清华学堂”四字,就是清朝末期军机大臣那桐所书。1920xx年起,学校在这里增设了“国学研究院”,当时著名的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以及著名的考古学家李济,文学家吴宓等在这里荟聚,培养了整整一代“国学”研究家,为这所楼房增添了新的文化色彩。解放前和解放初,学校的总领导机构基本上都设在这里。后来,以梁思成为主任的清华建筑系进入此楼,清华学堂成为该系的专用馆。现在为清华大学研究生院的办公楼,研究生的活动都是在这里举行的。
清华的首期建筑除了清华学堂外,还有一处就是二校门了。二校门是清华最早的学校大门,始建于1920xx年,门上端大理石上镌刻着那桐题写的“清华园”三个大字。 1933年,清华住宅区进行扩建,校园围墙外移,新建了西大门,从此,习惯上称原大门为“二校门”
这就是二校门这一名称的由来。十年动乱期间,二校门被当做四旧而被彻底破坏,在原址上修建了一尊很大的毛主席塑像,80年代拆掉。一直到90年代初期,在一些校友的倡议并集资下,经学校同意依照片重建,终于在1991年恢复了这一个校园文物。现在二校门已经成为了清华园的标志性建筑,来到这里的师生们,都喜欢在这里合影留念。
大礼堂、科学馆、西区体育馆和图书馆被称为清华大学第二批建筑中的四大建筑。大礼堂建于1920xx年9月,建成于1920xx年3月,一共耗时3年,它是一座罗马式和希腊式相混合的建筑,圆顶、铜门、门前有四根两人合抱粗的汉白玉大石柱,看上去非常的庄严雄伟,而且它又位于清华大学的中心地带,所以一直被清华的师生员工视为自己坚定、朴实、不屈不挠性格的象征。大礼堂建筑面积为1840平方米,高27.6米,有座位1200个,是当时国内高等学堂中最大的礼堂兼讲堂,可容纳全校一切人员聚会。大礼堂建成后,很多重要会议都在这里召开,很多反帝爱国运动也是从这里动员出发。现在这里仍然是学生们举行各种活动的场所,每年清华学生学士学位的颁发也是在这里进行。1997年香港回归的时候,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节目组来到清华大学演出,就是以大礼堂为背景的。
在建大礼堂时,因为当时的美国政府不信任中国的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所以他是由美国政府出资,美国设计师设计,建筑大礼堂用的一砖一瓦也是从美国先由水路运到天津塘沽,然后再运到北京,花费了很大的人力和物力,现在在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还有一栋和它一模一样的建筑。
大家左边的这2栋楼,分别是第一、第二教室楼。第一教室楼建于1952年,一楼是两个大阶梯教室,二、三楼也有大小教室数间,刚建成时是全校的主要课堂之一,到现在仍然是学生上课自习用的教室楼。
第二教室楼建于1954年,里面有三个大教室和一个大会议室,一直以来就是学生上课自习的场所,学校的很多会议、活动也是在这里进行。实际上,第一、第二教室楼代表了50年代清华校园的苏式建筑风格。
在清华还有很多的小纪念物,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日晷了。这是1920级学生毕业时献给母校的礼物。它的上部是中国古典计时器——日晷的造型,下部的底座上刻着“行胜于言”四个字,这是1920级学生的名言,也是清华大学的校风,就是鼓励清华的同学们少说多做
发扬实干的精神。日晷是我国古代一种简单的计时器,它是根据太阳光对一个倾斜的指针所产生的阴影的位置来表示时间。一般都是把一个不锈钢的指针装在一个石刻的圆盘的中心,再将圆盘斜卧在一个平台上,南高北低,使指针的上端正指北极,下端正指南极。圆盘的上下两面各刻上12个时辰,当太阳正南的时候,针的投影正好投在正北的方向,也就是午时。每当春风以后看圆盘上面的影,秋风以后看下面的影。
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1920xx年,梁启超先生以《君子》为题给清华学生进行了一次演讲,其中,他引用了《周易》中“乾”、“坤”二字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意思就是说人应该像天的运行一样,刚劲强健,风雨无阻,不受外界的干扰。人也应该像大地一样柔顺,培养出公而无私、宽厚为怀的高尚品格。只有这样,才能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演讲过后,学校就以此八字为校训,设计校徽,从而永久流传。
关于北京清华大学的导游词5篇(二)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北京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清华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著名学校,是清政府于民国前一年(1920xx年)用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在北京所建立。最初称为“留美预备学堂”,是第一所用于被政府派送到美国学习的中国青年而建立的预备学校。毕业生直接进入美国大学三年级留学。1920xx年,始创四年制本科教育。
清华大学现致力于建设多学科的综合大学。至20xx年4 月,清华大学有理学院、建筑学院、土木水利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法学院、美术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医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航天航空学院等13个学院和53个系,41个研究院(所),35个研究中心和175个实验室,其中包括11个中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和14个中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清华大学现有教职工7800余人,其中诺贝尔奖获得者一名、中国科学院院士3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6名,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200余人。全国重点学科49个;本科专业58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5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2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7个。在校全日制学生27000余名,其中本科生13000余名,硕士生8000余名,博士生4000余名。有来自46个国家和地区的在校留学生及进修生1300余名,远程教育学员9000余名。
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很多(据统计约为毕业生的20%)清华毕业生都前往美国留学深造。在美国大学校园、公司、企业及政府部门里,不难找到他们。因此近年也开始有对此的批评,认为清华的毕业生应该更多地选择留在中国而不是美国。
对高中毕业生来说,清华是中国大陆竞争最激烈学校之一(另一所学校为北大),每年只有中国各省市最优秀的高中毕业生才有机会被清华录取。清华的校园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个性鲜明,丰富多彩,在众多大学中独树一帜。因其美国渊源,校园文化传统亦受到美国大学校园文化的深重影响。
关于北京清华大学的导游词5篇(三)
大家都知道,清华大学是一所著名大学,如果我要问你,清华大学的历史,你应该就说不出来了吧。那好,我现在就告诉你。
1920xx年,农历六月初四,成立游美学务处,总办周自齐。 1920xx年,农历四月初一,清华学堂开学。
清华大学的创建时期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20xx年,当时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20xx年,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1920xx年设立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并开设国学研究院。1920xx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拥有文、法、理、工等院系,盛极一时。
清华大学的发展时期
清华大学的初期发展,虽然渗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学校十分重视研究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以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陈寅恪、赵元任等为代表的清华学者,
清华大学 校园风景主张“中西兼容、文理渗透、古今贯通”,形成了著名的“清华学派”,对清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培养出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学术大师,在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可谓光耀西山。
在自然科学方面,清华培养的人才同样是群星璀璨,他们中有竺可桢、段学复、在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勋章”的20位功勋中,有9位是清华校友。截至20xx年12月底,1537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近20%为清华大学校友。
在清华的天空中,有太多我们引以为豪的学术大师、兴业之士和治国之才。抗日战争爆发后,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在昆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清华校长梅贻琦任联大校务委员会主席,实际主持校务。在战火纷飞、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岁月里,师生休戚与共、艰苦办学,联大也以名师云集、水平高、学风好而蜚声海外,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
国立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在震撼全国的一二·九运动中,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斗争中,一代代清华仁人志士在探求救国道路、传播先进思想、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斗争中成为后世的楷模。 1949年后,校长梅贻琦等人随国民政府迁往中国台湾。清华归属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更名“清华大学”1955年,梅贻琦在新竹主持国立清华大学“在台复校”,沿用原校名。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两校交往日渐频繁,“一笔写不出两个清华”。20xx年,两岸清华大学还将共同举办“百年校庆”的相关活动。
1952年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仿照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进行大规模的院系调整,清华的1934年6月,清华的院系研究所、文学院、理学院、法学院、农学院、航空等院系被迫割离母校而划归北京大学等校,同时吸收国内其他高校的工科院系,使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的工科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这一做法现为多数校友及学术界、教育界强烈否定。1952年11月蒋南翔出任清华大学校长,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办学道路,在培养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工程技术和尖端科技人才方面成绩卓著。他提出“争取健康地为祖国工作五十年”口号,激励清华人至今。毛泽东主席题写的校名。
从1953年起率先实行“政治辅导员”制度,让优秀学生党员“双肩挑”(专业学习和政治工作),延续至今。当时的清华被称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 同年,清华着手进行“学习苏联先进教育经验”的教学改革,按计划培养技术人才,从学分制转为学年制,学制延长,建立教学大纲,翻译大量苏联教材,加强基础课,聘请苏联专家讲学。1955年后,增设实验核物理、放射性稀有元素工艺学等新技术专业。1958年后,开展教育领域“大跃进”。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勤工俭学、教育支援农业,清华师生承担了密云水库、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等实践工作。 1978年以来,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过程中,清华逐步复建了理科、经济、管理、人文、社会科学等各学科,恢复了综合性大学的布局,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高校院系调整前后,清华大学院系的变化目前,清华大学设有建筑学院、土木水利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航天航空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医学院、地球科学学院(筹)、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美术学院、应用技术学院等,以及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20xx年9月28日成立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同时撤销该建制)、生物信息与系统生物学、医学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等院系。清华大学已成为一所具有理、工、文、法、医学、经济、管理、艺术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水清木华,钟灵毓秀,清华园散发着独特的精神魅力。
清芬挺秀,华夏增辉,今天的清华大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新时代的清华人继承“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优良传统,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努力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关于北京清华大学的导游词5篇(四)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20xx年4月26日,当时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20xx年,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1920xx年设立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并开设研究院(国学门)。
1920xx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拥有文、法、理、工等院系。水清木华,钟灵毓秀,清华园发散着独特的精神魅力。清芬挺秀,华夏增辉,今天的清华大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新时代的清华人继承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努力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清华园的校园环境:清华大学主体所在地——清华园,地处北京西北郊名胜风景园林区,清朝康熙年间成为圆明园的附属园林,称熙春园。道光年间分为熙春园和近春园两部分,咸丰年间熙春园改名为清华园。
清华大学校园占地六千余亩,以南北主干道为线分为东区、西区。西区校园为老校区,以美式的校园布局和众多西洋风格的砖水木清华石结构历史建筑为特色,大礼堂为其中心景观,图书馆、科学馆、清华学堂、西体育馆及新建的理学院、新图书馆等建筑分布其间,而原“工字厅”、“古月堂”、“水木清华”等古建筑,以及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描述的“近春园荒岛——荷塘”等,则展示了中国传统的皇家园林风格。东区校园50年代则以兴建的苏式主楼为主体,90年代开始主楼前后新建了各院系系馆及综合体育馆、游泳馆、紫荆公寓等现代风格的建筑物,雄伟大气,而又安静舒适。
关于北京清华大学的导游词5篇(五)
清华大学创办于1920xx年,是中国最著名的大学,也是全中国大学的典范,很多人都会来这瞻仰一下最高学府的样子。清华校园曾是皇家园林,亭台楼榭与湖水树林相映,环境非常优美,园中的建筑大多中西合璧,显得高贵典雅。
清华大学的主要景观位于西门附近,不过近几年为了保证校园学生学习秩序,西门附近进行了进入管制。游客从西门进入需要按照开放时间,持身份证排队登记,然后进入。除西门之外,东门、北门等几个校门一般全天开放,个人参观可以随时进入,从东门、北门进入也可以游览整个校园,但需要步行约1.5公里左右到达西门附近的景观区,而且这个开放并非官方同意,在监管较严时也会出现无法进入的情况。仅游览西门部分的主要景观再从西门离开,仅需步行约2公里,走走看看1小时即可。清华整个的校园较大,长宽都有两公里左右,若要到校园其他地方逛逛则需3小时左右甚至更久。
清华校园内的主要景点有近春园、水木清华、大礼堂、清华学堂、二校门等,可以从西门进入后顺时针一一参观。
近春园是原来皇家园林的中心地带,有湖水、小亭和葱郁的树木,环境清幽。小湖里面种满了荷花,每到夏季开放,十分漂亮。这个荷塘也正是朱自清《荷塘月色》中所描写的荷塘,可以好好观赏一下。
水木清华、大礼堂和清华学堂是清华园里最著名的三座建筑。水木清华建于湖水旁边,是一座古色古香的中式建筑。大礼堂的建筑则是西式的圆顶红墙,在大礼堂旁边还有一片大草坪,草坪和大礼堂的合影也是清华形象的代表之一。清华学堂是一座别致的二层小楼,是清华大学的第一批校舍,有灰色的墙砖、白色的立柱,中西合璧,建筑非常优雅。
二校门位于清华学堂的南侧,这座乳白色圆拱式校门的照片流传甚广,是清华最为著名的景点,也是清华的代表形象,绝大多数游客都会在此留影纪念。
位于这些主要景点区域的东侧是清华的主要教学区、研究所和生活区,若有兴趣可以前去参观一下,感受最高学府的学术气息,不过要注意不要打扰到学生们的生活和学习。校园较大,还有些人在校内提供自行车出租服务,一般每小时10-20元左右,需要押一定的押金或押身份证。不过这些服务均属于私自开设,并非官方提供的正规服务,不推荐选用。
篇18:北京清华大学的导游词
(在荒岛)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叫做近春园遗址公园,“近”是远近的近,“春”是春天的春。公元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火烧圆明园,近春园也遭到严重破坏。到同治年间,同治皇帝想重修圆明园,因此拆除了近春园的所有残存建筑
最后因为种.种原因圆明园没有修成,而近春园的所有建筑材料也不知去向,从此沦为“荒岛”达100余年。现在一提到荒岛,清华人都知道是这个地方。直到1979年,学校才决定彻底改造荒岛,在岛上种植草坪,修建假山、亭子。经过几年的改造,荒岛终于成了现在这处具有历史和文化气息的胜迹。
现在树立在我们面前的是我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雕像。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提出了很多著名的治学思想,如我们所熟悉的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温故而知新”等。
这尊孔子塑像是清华的一位毕业生专门从孔子的故乡山东曲府运过来的,它的寓意就是希望清华的学生们不要忘记传统的儒家思想,希望理工科的学生能多关注人文科学。此外大家身后的这块纪念碑和对面山坡上的零零阁也都是清华的毕业生赠送给母校的礼物,在清华大学像这样的小纪念物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在这里我要简单给大家介绍两个清华大学的著名人物,第一个是吴晗先生。吴晗是清华大学1934届毕业生,在校时因为学习非常刻苦,在学术上很有成就,所以被同学戏称为“太史公”.他从清华毕业后,就一直留校担任助教、教员、教授等职,1949年北平解放后,曾调任北京市副市长。革命期间,吴晗因著有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而受到严酷迫害,1969年10月11日惨死于狱中。后来,清华的师生为了永远纪念这位杰出的校友、学者,在荒岛上立了一尊吴晗的塑像。
与晗亭相连的是“临漪榭”,“临”是面临的“临”,“漪”是涟漪的“漪”,“榭”则是指水边的亭子的意思,临漪榭是遗址内唯一象征性的旧物恢复。
在我们正前方的这座亭子,叫做“荷塘月色亭”,关于这个亭子,还必须提到一个人,它就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教育家、诗人和散文作家朱自清。朱自清毕业于北大哲学系,于1925年应聘来清华执教,前后担任过国文系教授、系主任、图书馆长等职。
我想在座的各位同学肯定都读过朱自清写的散文,像《背影》、《春》,《荷塘月色》等,其中《荷塘月色》就是描写近春园的景观。1927年7月由于蒋__叛变革命,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朱自清心里非常不平静,当时他就写了《荷塘月色》这篇文章
并且在文章里描述了一幅清幽美妙的图画:曲曲折折的荷塘,密密田田的叶子,星星点点的荷花,淡淡的月光,默默的荷香…实际上,这一切都折射出了当时他苦闷和孤独的心情。
篇19:关于北京西山大觉寺导游词
大觉山主峰周边有八座山峰依势而立形似莲花,拱卫着大觉主峰,称为“八地”,加上天湖、天岭、天桥、天泉、天岩、天街、天台、天廊、天界九个“天”字号的景点合称“九天八地”。此外,周边还有“百景观”,我介绍一些重点,其它的就不一一介绍了,大家自己去看,有景牌提示。
大觉寺内有终年充盈清澈的聪明泉(天泉),据说小孩喝了能金榜题名、西施望月石、水帘洞、传奇的龙床洞、西施照镜石、寺庙大门口有威武的将军石,传说是范蠡的化身、姻缘亭、神秘石塔、周边有耸立的双烛石、吕洞宾读书洞、南天门、千年不老松、双乳峰、神龟问天、扇石、著名景点。
大觉岩上方、大佛山对面,依山建起了一座天台,为朝觐大觉者之地、天台上建起了一座悬空耸立的南天门,为天地之间的一道圣门,是游人必到之处。
姻缘亭位于莲花山最高处、南天门上方,为两层开放式亭阁,一根高 10.9 米象征天长地久的龙柱高高耸立,是情侣们的必游之地。
大觉寺东边的大佛山被誉为“天界”。 它海拔 1228 米,巍峨耸立,山体酷似佛身,一座高 108米的“大觉者”佛像将筑造其上,成为世界上最高大雄伟的室外佛像。 “大觉者”庄重静穆,气势恢弘,成为天人合一的象征。
大觉岩不仅是宗教圣地,而且一直是名闻遐迩的旅游胜地,被誉为“绝妙仙境之天下第一岩”。王安石、朱熹、都曾造访大觉山,还有文人雅士隐居这里,有诗为证:“雄伟壮观狮子岩,美妙神奇民间传、早闻鸟语钟鼓音,晚观日落朝佛声。日出阳光照仙洞,满寺香气扑鼻中、群山怀抱春常在,奇石异景在险峰。 ”
篇20:北京恭王府英文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今天我们要去游览的是恭王府。恭王府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前海西街,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先后作为大贪官和珅、庆亲王永璘的宅邸,后被赐予恭亲王奕诉,由此得名恭王府,并沿用至今。恭王府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故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月牙河绕宅如龙蟠,西山远望如虎踞”,这是史书上对恭王府的描述。就其选址而言,它占据京城绝佳的位置。古人修宅建园很注重风水,北京据说有两条龙脉,一是土龙,即故宫的龙脉;二是水龙,指后海和北海一线,而恭王府正好在后海和北海之间的连接线上,即龙脉上,因此风水非常好。古人以水为财,在恭王府内“处处见水”,最大的湖心亭的水,是从玉泉湖引进来的,而且只内人不外流,因此更符合风水学敛财的说法。王府正殿,俗称“银安殿”,是王府内举行重要礼节性活动的场所,在殿内中心位置摆放一组屏风和亲王的宝座,与故宫的金銮殿相对应。银安殿是按照当时严格的清廷建筑规制、王府建筑中的最高规格屋顶歇山顶修复而成的。屋顶覆盖绿色琉璃筒瓦、屋脊上绿色琉璃吻兽,配殿屋顶为灰筒瓦,那是明示亲王的地位。20xx年,恭王府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各位游客朋友,请看这是多福轩,俗称“藤萝院”,是王府的穿堂客厅,主要用于主人日常接待来客、亲友或前来回禀公事的下属,兼用作存放皇帝送来的礼物。“多福轩”匾为咸丰皇帝所题,意为幸福很多的殿堂。殿内正中悬挂“同德延禧”匾额,意在告诫主人:你与皇帝同德才能延禧(禧:吉祥如意、福寿绵长)。
各位朋友请看,这里是东路建筑中最大的一处,也是最后一进院落,正房名“乐道堂”。室内梁上至今保存了200多年前清中期包褓锦地彩画和凤凰主题彩画,表明和珅时期这里曾是公主的居所,到了恭亲王时期这里是王爷的居室,现在室内按恭亲王居住时的原样陈列。“乐道堂”的匾额是道光帝亲笔所书赐给奕圻的,“安身乐道”表达了一位父亲希望儿子顺心如意、幸福吉祥的美好心愿。各位请看,这是嘉乐堂,是和珅当年的堂号。“嘉乐堂”匾相传是乾隆赐给和珅的,恭亲王时期改为“神殿”,即王府举行萨满教祭祀活动的地方。
各位游客朋友,府邸西路的四合院较中、东路更为精致,主体建筑为德光室和锡晋斋,此路建筑初为和珅的住所。“葆光室”在和珅和庆王时期据推测应为客厅之类,在恭亲王时期,是一处比多福轩更为私密的客厅,能来这里的应该都是王爷的至亲好友。各位朋友请看,我们身后这栋青灰色建筑,叫后罩楼,它是恭王府中的第一绝,所谓“绝”是指其长度为各清代王府建筑规制中后罩楼之最,且楼的后沿墙上层有形状各异的砖雕什锦窗44扇。此楼为两层,每层45间,两层共计90间,拐角处有10多间未计在内,全长150多米,是国内王府类建筑最长的楼,被形容为“九十九间半”。
各位游客朋友,我们眼前的恭王府花园正门就是第二绝,造型采用舒展流畅的西洋风格,真不愧是建筑中的精品。它仿圆明园的大法海圆门制,由于圆明园已在1860年时被英法联军烧毁,所以这道门是流传至今保存最完好的汉白玉石拱门,因为两边的转花纹和花窗很有西洋建筑的味道,所以叫西洋门,是花园的第二位主人一恭亲王奕沂时期建的,恭亲王是洋务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希望通过学习西方国家先进技术来拯救清王朝。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大戏楼是恭王府的第三绝,它是我国现存独一无二的全封闭式大戏楼。在清廷档案中,戏楼均称为“大戏房”。恭王府大戏楼,建于同治年间,是恭亲王及其亲友看戏的场所,建筑面积685平方米,可容纳200多人,高大宏伟,气势不凡。其建筑形式有三大特点:一是采用三卷勾连搭全封闭式结构,整个大戏楼是纯木结构,利用木质榫卯技术(抗震)。由于南北方气候的差异,纯木结构的建筑在北方历经一百余年至今保存完好是非常少见的。由于建筑结构的合理,使大楼具备良好的音响效果。楼内不装扩音设备,完全凭借演员的本色发音,音色纯正自然。二是大戏楼上上下下绘满了倒垂的藤萝,因为紫藤开的花一串一串的,象征子孙兴旺的意思。坐在戏楼里看戏,就像坐在紫藤下看戏,四季如春,以此验证了我们一进西洋门所看到的四个字“秀悒恒春”,永远像春天一样的美丽。三是大戏楼地面全部采用京砖漫地(后经修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