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教案精品20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

浏览

6092

范文

304

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五年级,全文共 1040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武松的倔强豪放、机智勇武的性格。

3.激发与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武松打虎一部分内容。

难点:感悟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具准备:

小黑板,DVD,电视机。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看过电视剧《水浒传》吗?谈一谈你对《水浒传》的了解。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景阳冈》,去认识打虎英雄--武松吧。

板书课题:景阳冈 (解题)

参照“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⑴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多读几遍。

⑵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它们与打虎有关系吗?

⑶武松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读顺,把字音读准确,不懂的字词可查阅工具书进行解决。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⑴小黑板出示:吓唬、诡计、踉踉跄跄、腰胯等词语。

⑵指名朗读。

⑶重点指导个别字词的音、形、义。

⑷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重点写了哪些内容?(板书: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三、再读课文,重点研读“打虎”片段。

1细读打虎的内容,说说老虎和武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用横线画下来品析。

3展示交流

打虎:

⑴引导学生抓住老虎伤人的三招以及武松对付老虎的三闪来学习。

老虎:一扑 一掀 一剪

武松:闪在青石旁 闪在大虫背后 又闪在一边)

⑵武松的这一系列的“闪”能否换成“躲”,说说理由 。

⑶找出武松打虎的动作描写(抡 劈 揪 按 踢 提 打 ),感受武松的英勇无畏。

⑷让学生试着表演武松打虎的精彩过程,师生共同点评。

⑸请同学们欣赏一下电视剧《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精彩片段,再次感受武松的机智勇敢和打虎时惊心动魄的场面。

⑹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老虎的凶猛,读出武松的机智勇武。

⑺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

喝酒:

⑴引导学生抓住武松喝酒时的语言与动作描写来学习。

⑵感受到武松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倔强豪放)

4.教师小结过渡:

刚才我们重点交流了打虎和喝酒两个部分,已深切感悟了武松的倔强豪放与英勇无畏。除了这些,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上冈,下冈),它们与表现文章中心有关吗?

四、总结

同学们,通过《景阳冈》一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怎样的武松?

倔强豪放,机智勇武

五、探究延伸

学了这一课,武松打虎的英雄气概给我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但有同学说:“现在要保护老虎,武松打虎的内容不该读了。”你同意吗?说说你的看法。

1.学生讨论

2.学生畅谈,师相机点拨

附:板书设计

20 景阳冈

打 虎

机智勇武

上冈 下冈

喝酒

倔强豪放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师工作总结学期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五年级,教师,全文共 873 字

+ 加入清单

学期已经开始了,本学期我担任五年级5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并兼任这个班的班主任,我班共有53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25人,学生的学习情况参差不齐,具体表现为学习态度两极分化严重,基础知识及学法的运用良莠不齐,这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个难题,本学期我准备继续巩固学法改进教法,狠抓基础,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高全民族素质和思想道德,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通过语文学习,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打下基础。

二、奋斗目标

根据我班学生的特点,我将加强对学生公开、公正、公平竞争意识的培养,建立积极、团结、竞争、向上的集体,让学生自由、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采用的方法及措施

1、把工作抓在平时,狠抓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在充分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精讲多练,注意学生感悟,安排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

2、充分利用有利于课堂教学的现代化教育技术,使教学更生动形象,使现有资源利用更加有效,真正实现化难为易,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加强活动课和特色课开展,把阅读科技活动、课本剧等课落实,大面积学生活动,在参与中得到锻炼,培养能力。

4、加强特长生的培养,以点带特长生不是天生的,特长是培养出来的,每位教师有了自己的特长更应鼓励学生多渠道发展特长,充分相信学生、欣赏学生,让他们树立自信,在各项活动创造机会,就会使更多的人才脱颖而出,有更多特长生茁壮成长。

5、做好减负和后进生转化

素质教育就是高质量的教育,我们追求的高质量是课堂教育的高效益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认真做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心理负担工作,依据学生兴趣,多开展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对于后进生先用温情融化学生的心,关爱他们、欣赏他们,使他们有兴趣、有积极性、有成功感,实现差生的全部转化。

以上是我对班级工作的一点想法,仍有不足之处,我会随时调整自己,相信经过我和孩子的不懈努力,五(5)班将是一个优秀的集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习作·观察日记》教案

范文类型:日记,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四年级,全文共 1543 字

+ 加入清单

一、学情分析:

本年级学生对美术课兴趣浓厚,并具有较好的绘画基础和对各种材料综合运用能力,其中对绘画材料的运用能力较强。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表现平面形象、立体造型,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作品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较好的心理品质。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空间感较弱,对一些废旧材料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差,有待进一步地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采用散点式的结构,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四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全册共20课,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占有较大的比重,欣赏评述大多随堂教学,均分配在各课中。

三、教学目标:

(一)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和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各学习领域目标

1.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体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2.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作意图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它美术活动的区别。

3、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4.综合探索学习领域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色彩的明度渐变和纯度渐变等色彩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能有目的地加以运用。

2.能用日记画的形式表现生活中的有趣情境、有意义的事和自己喜欢的人物,表达自己的情感。用各种瓶子及其它塑造材料,大胆想象并设计制作简单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

难点:

1.利用多种媒体,如蛋壳、废包装、稻草等材料制作作品。

2.欣赏情节性比较强的中外作品,认识该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

3.用水粉、水彩颜料表现周围的事物,表达自己的兴趣与愿望。

4.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通过植物籽粒,纤维线材、织物等材料的平面拼贴进行造型设计。

5.能运用紫沙泥等材料进行立体造型,并用水粉颜料加工、装饰。

五、教学措施:

1.应将学习内容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术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2.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教育的宽容和尊重。

3.教师的评价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

六、教学进度:

第一周色彩的冷与暖、线条的动与静

第二周美术的节奏

第三周变一变、色彩的对比

第四周快乐的回忆

第五周登山游戏

第六周国庆节

第七周校微设计精美的邮票(1)

第八周精美的邮票(2)

第九周做年历(1)

第十周做年历(2)

第十一周星座联想、窗外的景色

第十二周我心中的未来

第十三周假如我是汽车设计师

第十四周梦幻家园

第十五周纸带穿编(1)

第十六周纸带穿编(2)、电脑美术

第十七周会走的玩具

第十八周我们的生日聚会

第十九周我心中的未来

第二十周进入复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威尼斯的小艇》优秀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五年级,全文共 1327 字

+ 加入清单

【课前准备】

1、师生搜集关于詹天佑的相关资料。

2、准备好多种做开凿隧道实验材料。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了解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它们的含义。

3、结合具体事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才华和爱国精神,同时在他的科学态度和刻苦精神中受到启迪。

4、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动手实验的能力。

5、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训练思维,发展语言。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教师引导:

课文是以什么来命题的?我们还学过哪些用人物姓名命题的课文?这些课文有什么特点?根据经验你猜想一下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促进新旧知识联系,渗透命题方法,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2、指读课文,结合正音,检查字词情况。交流自学情况,把自己最感动的地方讲给同位听。

3、交流课外搜集的詹天佑的相关资料。

沟通课内外联系,丰富知识积累,帮助理解人物及课文内容。

二、抓住主线,理清脉络

1、思考:你认为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展开的?文章围绕这句话安排了什么内容?

2、讨论交流,分段,理清文章层次,概括段落大意。

提纲挈领,摒弃繁琐分析,强调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训练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三、突出主线,引发探究

1、通过学习,你认为詹天佑是个怎样的人?

2、自由交流,简要陈述。

根据课文内容,尊重学生个性体验,为分组探究设下伏笔。

四、分组合作,问题探究

教师在合作前提出明确要求:

1、要抓住具体事例,结合自己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说明自己的问题。

2、组内成员应明确分工,有组织,有秩序,确保合作高效。

3、可按教师提供的问题进行研究或自行设计问题。例:

在的情况下,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

找出詹天佑在勘测线路遇到困难时的表现,仔细体会。

把“开凿隧道”和“设计线路”两部分用画图或实验的方法来说明。

对学生分组合作提出明确要求和建议,是防止合作探究流于形式的有效手段,提出备选的思考题目,可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确保学习的有效性。

五、汇报交流,深悟感情

1、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汇报,并与其他学生一起,针对该组的学习收获,给予补充,评价:

在此环节中,不硬性规定内容,学生畅所欲言。如:“詹天佑是个杰出的人”,“詹天佑是个爱国的人”“詹天佑是个一丝不苟的人”……都可以。只要学生够结合文中的事例,词句,进行流畅的表达出自己的见解就可以。形式不限,手段不限,长短不限。把课堂真正变成学生的“讨论场”“表现场”。教师需结合学生的合作探究和汇报表达,进行适时的点拨。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感情升华,促进积累。

六、创意表达,拓展思维

教师激情引发:京张铁路的提前竣工,使全国上下欢欣鼓舞。詹天佑无愧是中华人民的优秀子孙,他没有辜负全中人民的期望,用铁一样的事实,给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一个响亮的耳光。

1、请你放开思路为这条铁路起一个更有意义的名字,并说说理由。

2、想像一下当时当地的中国官员、普通百姓、外宾、帝国主义者,他们在听到京张铁路竣工的消息后,会有怎样的表现?

深入挖掘文章内容,创设新的学习情境,加深了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使学生在充满创意与激情的表现里,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村晚》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五年级,全文共 1406 字

+ 加入清单

一.听写词语

(“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里的词语.)

二.读“三哭”.感悟真情

1.读课文,画出有关描写外祖父哭了的语句,读一读,共有几处? (共有三处:教我读诗词时;得知不能回国时;送“我们”上船时.)

2.学生听录音跟读第2自然段,交流体会外祖父第一次哭时的情感 a.了解外祖父教我吟诵的三句诗的出处,读懂它们的意思.

b.体会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的用意所在.(这三句诗都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外祖父教“我”的目的在于借诗句表达他对家乡的思念.)

c.说说“外祖父哭了”的原因.

(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情感,教“我”读着诗句,他心里涌动的是对家乡、对家乡亲人的怀念,泪水就不知不觉流了下来.)

3.探究外祖父的第二次落泪,体会他无法回到家乡的伤感.

a.教师朗读这部分内容,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看见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b.你能理解这位老人此刻的心情吗?

久居异乡的外祖父日夜思念着自己的家乡,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无法回到故里,于是他将这种思乡之情寄托在某种事物之上,请大家再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

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珍爱?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读出体会和感受.

“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4.出示一个句子进行比较:“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很爱惜.”

5.说说这两个句子的异同,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

“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

子慢慢抹净.”

6.从外祖父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外祖父的动作中你看出了什么?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7.品读外祖父送画时的话,体会老人对梅花别样的情感.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a.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最多?

b.再读一读这句话,说说有怎样的感受?

c.此刻,在你的心目中,梅花具有怎样品格呢?用外祖父的话来回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d.“他们”是指谁?为什么把他们比喻成“梅花”?

8.你知道中华民族有哪些有气节的人物?学生交流之后指导朗读.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9.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怎样理解外祖父的这句话?

a.在外祖父的眼里,梅花代表着什么?

(外祖父把梅花看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千千万万华夏子孙的“魂”.他珍爱梅花,赞美梅花,实则是在表现他那颗拳拳爱国之心.)

10.美读升华:你能像外祖父般把他的这番话读出来吗?

11..在何情况下,外祖父第三次掉泪?读一读,深人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

a.哪个词使我们感受到了老人的“哭”?(泪眼朦胧.)

b.外祖父把珍爱的梅花图及手绢送给“我”,是不是不再思念家乡了?你如何理解外祖父的这一举动?

三.品语句,升华情感

1.从外祖父的一言一行中,我们不仅深深体会到了他对梅花的爱,对具有梅花秉性的中华儿女的爱,更体会到了他的爱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爱,是对祖国的深深的眷恋.请你有感情地朗读外祖父说的话和外祖父为作者送行的有关语句.

2.面对这样一位身居异乡的老人,我们的心中能不对他产生敬意吗?让我们饱含敬意朗读课文中首尾两段.

四.回归整体,理清层次

1.读到这里,你发现课文首尾两个自然段有什么联系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2.尝试分段,说说每部分的意思.

五.注重积累,延伸拓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小学五年级班会教案设计方案优秀参考方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五年级,班会,设计,全文共 533 字

+ 加入清单

班会形式:心理剧表演、舞蹈、三句半、辩论、环保时装秀等

班会时间:20__年5月26日

班会地点:五年三班教室

班会目的:人生道路上人人都会遇到令人心烦的事,从而使得人的情烦躁。作为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心理转型期。如果他们懂得有勇气的扬起笑脸去寻找解决烦心事的方式,就会对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交友等各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班会内容:

本次班会分为以下几部分:

第一部分:由主持人引出主题。辩论“发泄作用的好与坏”

第二部分:短剧-“贺卡风波”。让同学们面对现实生活;

第三部分:短剧《勇气》,敢于向父母表白。

第四部分:短剧《美丽的心事》,不自卑,全班是共同的朋友。

第五部分:环保时装秀表演,扬起笑脸,做个低碳达人。

为了活跃气氛,每一部分插播舞蹈。

班会准备:

1、提前一周召开全班会议,确定主持人(男:张天浩女生:秦璐莹);

2、提前一周排练短剧《贺卡风波》、《勇气》、《美丽的心事》

3、提前一周各组排练舞蹈《yoU》、《芭蕾舞》、《春天的故事》

4、提前一周学生准备环保服装,班长组织走秀表演辩论准备:正反方各四人,辩词事先准备好;

5、会场布置:教室前排空出足够大的地方供主持人、舞蹈、短剧和辩论赛使用。黑板美化,书写主题,稍加装饰。

6、录制铃声、音乐;准备外放机一台。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五年级上册语文《我的“长生果”》教案优质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五年级,全文共 1853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运用电教媒体,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

教学难点:

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句话的意思。

一、出示课题

1、指名读题。你觉得他读的怎样?评价:读出颜色,读出美。

2、文学大师笔下的白鹭很美,出示赞颂白鹭的诗句。“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这是杜牧笔下的白鹭,你还知道哪些写白鹭的诗句。

3、出示:漠漠水天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

怪生白鹭飞无数,水落滩生易取鱼。——陆游

3、郭沫若笔下的白鹭也很美。请你认真的读一读课文,想一想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二、课文赏析

1、学生按要求读课文。

2、组织交流

(1)、在作者的眼中,白鹭是什么?

(2)、你是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白鹭是首精巧的诗的?

(3)、出示白鹭图片让学生欣赏白鹭的美像首精巧的诗。配乐

(4)、你能用朗读来展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吗?

3、小结过渡:因为白鹭的颜色配合和谐、身段大小精巧,所以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在作者的眼中它还是什么呢?(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4、请同学们再次认真地读读课文6、7、8、9自然段,感受一下你的脑海中会浮现什么样的画面?

5、学生按要求读课文。

6、组织交流

(1)、第六节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什么画面?

(2)、出示画面。请给起个名。(白鹭钓鱼。白鹭垂钓)

(3)、第七节呢?出示画面,能给起个名吗?(白鹭极目远眺、白鹭观景、白鹭思乡、白鹭……)

(4)、第八节呢?出示画面,(我仿佛看到白鹭在低飞、白鹭低飞、白鹭在暮色中翱翔、白鹭飞翔。)

(5)、回想一下这三个自然段。白鹭垂钓,白鹭低飞,白鹭了望。想想你比较喜欢哪幅图,为什么?

(6)、放声读一读你比较喜欢的那一自然段,看看哪些词句让你感觉很有味道。

(7)、引导感悟白鹭是首韵味无穷的诗。你喜欢哪幅图?可以说说原因吗?

A、钓鱼图

作者联想丰富,用拟人的手法将捕鱼的白鹭想象成在钓鱼,以比喻的方法把整个清水田想象成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生动地描绘出白鹭在清水田里觅食时的迷人景象,韵味十足。

B、瞭望图:

师:什么叫嗜好?

生:爱好;与众不同的爱好

师:白鹭与众不同的爱好是什么?

师:假如这是一只少年白鹭。他在了望什么?

假如这是一只妙龄白鹭,她在了望什么?

假如这是一只白鹭先生,他在了望什么

假如这是一只白鹭妈妈,她在了望什么?

不同的白鹭了望的景观不一样。假如他不是在了望,他在干吗?

他会想干嘛?

生自由发挥想象发言。

C、低飞图

师:白鹭低飞。飞向哪里,你们有品味,有欣赏,有独到的见解。夕阳西下,忙完了一天的功课,放学回家的孩子,偶尔看到白鹭,会说什么?

生:。。。。。。

师:干完一天的农活正要回家的父亲,看到后会说什么?

生:。。。。。。

师:有人说白鹭不会唱歌是美中不足,你怎么看?

生:。。。。。。

师:尽管白鹭的无声会让人觉得美中不足,但“无声胜有声”,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

三、总结课文

1、小结:不管是早晨、白天,还是黄昏,不管是白鹭觅食、栖息,还是飞行,白鹭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虽然它不会唱歌,但它那么美,本身就是一首无声的歌,怪不得作者那么喜欢白鹭,要用诗一般的语言来赞美它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让我们借用作者的语言,再一次来赞美一下白鹭,齐读1、10节。

(出示1、10自然段的内容)

2、你还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它?(学生说话训练)

3、生活中有没有哪些情景也充满韵味?(竹涛声声;白鸽群飞;日升日落……)

4、白鹭外形精巧,给人类美的享受;白鹭静静地“钓鱼”、悠悠地站立、低低地飞行,高雅脱俗,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带给人无比的快乐。

四、拓展深化

1、白鹭如诗,是一首……白鹭如画,是一幅灵动的画,白鹭如歌,是一首无言的歌,白鹭如舞,是多姿的舞,曼妙轻盈的舞。让我们再看一眼美丽的白鹭。让我们的心与之共舞。

2、出示一组白鹭的图片

(多媒体出示一组白鹭的图片,配以优雅的轻音乐。包括白鹭的外形图、觅食图、栖息图、晚飞图等。)

3、小练笔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感受到了,理解到了,欣赏到了白鹭的美,同时也领略到了大作家的文笔的魅力。你一定也想对白鹭唱一首赞歌吧?那么,请拿起你的笔写一首赞美白鹭的诗。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故宫博物馆》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六年级,全文共 2171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交流平台:阅读文章,首先要读懂,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词句段运用:体会排比句的特点以及这样写的妙处;说说分号的用法;路牌的读音。

3.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过故人庄》。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阅读要联系生活经验,从课文的内容往生活方向联想、想象,从而使理解深入。

2难点: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借助画面,理解古诗大意,体会古诗的意境与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准备排比句的课件。

2.准备《过故人庄》的录音、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二、学习“交流平台”

1.复习本单元学习的课文。

2.本单元学习的方法。

感受课文中丰富的想象,深入理解内容。

3.阅读“交流平台”的内容,你明白这段话的要点是什么吗?

(1)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圈画重点语句。

(2)可以围绕重点写写批注,或感受。

4.交流。

(1)阅读文章,首先要读懂,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为了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关键要想。

5.怎样在阅读中想呢?请联系课文谈谈。

(1)阅读的时候,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

(2)阅读的时候,可以从课文的内容联想到更多,比如作者的其他作品,写同一景物或事物的作品,以及文章的写作方法,等等。

举例子的时候,要选择本单元中的内容,可以换成“草原”那一课的例子。

6.总结:

阅读文章时,要由课文内容往外想,这样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够活跃思想,激发创造力哟!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1.出示排比句课件。

A.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B.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C.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2.朗读,理解句子意思。

3.认识排比修辞手法以及特点。

4.你喜欢哪个句子,从哪里可以看出是排比,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5.学生选择,并思考,然后交流。

6.总结排比句的特点,然后试着写一两个排比句。

四、总结训练点,布置作业。

1.本节课学习了阅读文章的方法和认识排比句。

2.从学过的课文中找一找排比句,并整理下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交流大家整理的排比句。

2.朗读排比句,并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二、学习“词句段”

1.谈谈你认识的标点符号。

2.老师书写分号“;”提问:在怎样的情况下运用分号呢?

3.出示相关语句。

A.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B.太阳晒着地面,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多,那里的空气就比较热;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少,那里的空气就比较冷。空气有冷有热,才能流动,成为风。

4.学生交流讨论,认识分号的用法。

分号用于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比如A句可以这样表示:

第一组: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

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第二组:

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

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像这样表示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就要用分号。如果句子之间不并列,就不必用分号了!

5.学生谈谈B组句子为什么要用分号?

6.写一个句子,要用上分号。

三、继续学习“词句段”

1.出示路牌,激发兴趣。

2.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的路牌,同桌相互讨论。

3.交流。

(1)路牌中的路名的拼音全部大写。

(2)地名的拼音全部大写。

4.老师相机点拨。

还有人姓名的拼音也全部大写。

5.总结。

这一题是关于路名、地名以及人名的拼音写法——全部要大写。

6.巩固练习。

写一写下面的路名与地名。

中同路 鲁迅 巴金 鼓楼路

四、学习“日积月累”。

1.旧知导入。

(1)古诗中有很多表现朋友之间深情厚谊的,你能不能背诵一句这样的诗句?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朋友之间真挚友情的古诗——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板书)

2.教师范读,画出节奏。

3.学生齐读。

4. 教师吟读一句,学生译读一句。

故人具鸡黍——老朋友准备好了鸡和饭。

邀我至田家——邀请我到他家里做客。

绿树村边合——村外绿树环绕。

青山郭外斜——村外远处有青青的山崖。

开轩面场圃——打开窗户面对场圃和莱园。

把酒话桑麻——边喝酒边谈论着庄稼。

待到重阳日——等到重阳节的那一天。

还来就菊花——再来赏菊和喝酒吧。

5.想象古诗中的画面,并说一说。

诗人啊,一棵棵茂盛的绿树把村子围了一个圈,小鸟展开翅膀在蓝天中飞翔,亮着自己清脆的喉咙,欢快地歌唱着,一只大公鸡在悠闲地漫步,村外有青青的山峰斜立着。

诗人啊,你轻轻地打开窗户,一缕暖和的阳光照.在窗子上,空旷的打谷场上,不时走过大公鸡,菜园里蝴蝶在飞翔,花儿把菜园子装扮得那么美丽,你手里拿着酒杯,在和朋友畅谈今年的好收成。

6.“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朋友间依依惜别之情。

7.背诵古诗。

五、总结训练点,布置作业。

1.认识了分号的用法,并正确运用分号。

2.认识路名、地名、人名的拼音写法。

3.理解、背诵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计划书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五年级,教研,全文共 1203 字

+ 加入清单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分别是:“走进西部”、“永远的童年”、“语言的艺术”、“他们让我感动”、“中国古典名著之旅”、“走进信息世界”、“作家笔下的人”、“异域风情”。

除去第六组,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全册工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全册还编排了8篇选读课文,并附两个生字表(表一要求认识200个生字,表二要求会写150个生字)。本册教材还编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第一次是在“语言的艺术”这一组,以课文学习为主,同时安排了一些语文实践活动,称之为“小综合”。第二次是在“走进信息世界”第六组,编者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教材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形式,称之为“大综合”。

二、学情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68人,从语文知识和能力方面看,大部分学生基础较为扎实,有较浓厚的读书兴趣,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学习态度和习惯方面看:一些优秀生学习积极主动,有较强的上进心以及主动质疑的`优点,在课堂上有很好的自控能力;一些成绩中等生能做到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但尚无主动探索知识的意识;另外还有一些学习“学困生”由于种种原因对学习缺乏热情,有偷懒贪玩的毛病,造成学习成绩不良。

从心理素质方面看:有些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好,敢于竞争,有种强烈的上进精神,也有一部分学生不敢大胆表现自己,有疑难不敢问,碰到困难缺乏毅力,另外有些学生贪玩好动,自制力差。

本学期将针对本班存在原问题,在教学工作中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和广度,切实落实课程标准,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三、教学措施

1.创设轻松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觉地接受知识,使之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快乐。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兴趣。

2.阅读教学重视学生个人的阅读感受,提升品味语言情旨的能力;注重讨论交流,提高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重视朗读指导。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充分体会课文地情感因素。采用多种形式,如给画面配音,分角色朗读,组织举行朗读比赛,培养学生语感,为更好的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4.口语交际的教学,重视创设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地进行口语交际。在口语交际课之前,要提早布置准备工作。重视日常教学中的口语交际活动,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进行口语交际,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5.继续大力开展课外阅读,强化积累。设置采蜜本,注意积累课外读物中好地词语和句子,丰富自身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

6、改进评价方式,注意情境性评价。建立好学生成长记录袋与学生成长档案。

7.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制作出符合课文地有声有色的课件,使教材更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愿学,乐学。并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越性,实行一帮一原则。

8.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开阔学生视野,提高语文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习作·观察日记》教案

范文类型:日记,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四年级,全文共 1836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3个生字。

2.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并默写《出塞》。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难点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积累了不少的古诗,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看看这几句古诗,你们会背吗?(出示课件)

2.同学们,这几句诗有什么特点吗?(都是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我们把这种描写边疆地区军旅生活和自然风光的诗,称之为边塞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唐代著名的边塞诗——《出塞》。(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解诗题

1.“塞”是什么意思?(边关要塞)“出塞”是什么意思?(到边疆戍守边关)

2.简介作者和背景。

人们常说,不打无准备的仗,充分的预习可使你在课堂上学得更轻松,关于王昌龄,关于这首诗,你有哪些了解呢?老师这里也有一些资料。(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三、明诗意

1.了解了诗题,了解了诗人,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现在你们默读这首诗,看看这首诗每句讲了什么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用问号标出来,也可以借助书下的注释帮助理解。

3.生汇报『』

(1)哪位同学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学生汇报交流不懂之处。

(3)现在,谁来把这首诗的意思完整地说一说?指名说,自由说。(教师适时讲解“互文”这一文学知识)

(4)现在,带着你们的理解再读这首诗。(齐读)

四、悟诗境

1.古人常说:“诗以言志。”就是说诗要表达诗人的一种情感,这首诗,想要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长河,回到唐朝,再度走进这首诗。请学生们齐读诗的前两句。读了这两句,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2.这样的画面给你留下什么样的感受?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荒凉的 萧瑟的……)

3.(配乐)是啊,宁静的夜晚,偏远的边关,清冷的月光,戍边的战士,这是一幅多么孤寂、萧瑟的画面啊!让我们和着音乐,和老师一起来读读这两行。(师生同读)

4.遥望明月,我想到了诗人李白的一首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样凄冷的夜晚,戍边的战士们望着天空中那一轮明月,他们会想些什么?(想到了故乡,想到了家人……)因为太思乡了,所以,他们不禁回首,向家的方向望去,他们望到的是什么?

5.老师这里有一个小资料,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资料)仅山东一地的戍边战士,能回家的十个里面只有两三人,回家有希望吗?回首有用吗?正如唐代诗人高适所说:(课件出示)征人蓟北空回首。

6.他们只能面对这样的现实,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前两句。

7.人未还,心相系,和战士们同处在一轮明月下的亲人又是怎样一翻情景呢,高适是这样描述的:(出示)少妇城南欲断肠。读着这一句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你怎么理解这一句?

8.仅仅是少妇在盼吗?还有谁在盼?(父母在盼,儿女在盼……)他们那白发苍苍的双亲老泪纵横地说——“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他们那可怜的妻子在哀怨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他们那孤苦的孩子在哭喊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9.同学们,我想用一个“悲”字就能概括他们此时心中的痛苦、无奈。

10.这就是战争带给我们的痛苦,战争一直延绵不断,思乡的征人,除了想念家人,还在想念谁?(齐读后两行)师简介李广,出示李广资料。

11.这样的将军怎能不让我们怀念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后两句。

12.为什么唐代的士兵在思念他?(希望能有一位像李广一样的将军来带领他们保家卫国,希望朝廷能够起用良将……)

13.这时他们除了有思乡的情怀,还有什么情怀?(誓死守卫祖国边疆的情怀,爱国的情怀……)其实,王昌龄也和战士们一样,有着相同的情怀,所以,才写出了这样的诗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齐读后两行)

14.这就是我们的战士,他们的忠诚,感天地;他们的英勇,泣鬼神。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读出他们的豪情壮志。真的越是悲苦,就越是豪壮,这就是唐代边塞诗的特点——悲壮。在悲壮中还饱含着深深的爱国之情。

五、回顾全诗,拓展延伸

1.现在,假设你们就是戍边的将士,你们矗立在边关,思绪万千,有悲有壮,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我们的悲壮情怀吧!(生配乐齐读)

2.和《出塞》一样有着悲壮情怀的边塞诗还有很多,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课件出示)

六、布置作业

收集你喜欢的边塞诗,并摘抄到采集本上。

板书设计:

出塞

戍边艰辛

期盼良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故宫博物馆》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六年级,全文共 1615 字

+ 加入清单

教材解读:

《书戴嵩画牛》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言短文,是苏轼为唐代画家戴嵩的《斗牛图》写的一篇题跋,讲述了一个牧童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错误的故事,赞扬了牧童率直不盲从,实事求是,敢于挑战权威的品质以及杜处士敢于面对错误,虚心谨慎,勇于接受批评的优秀品质。课文有两个自然段,刻画人物神态的语言准确生动。课文配有两幅精美的插图,体现了故事中人物的神情状态,有助于烘托学习氛围,便于学生展开想象,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注音及注释读准字音,读通文意。写好“曝”一个生字。

2.能抓住描写人物形象的词句,想象故事细节,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3.熟读课文,与同学交流对文中人物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1.借助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

2.想象故事细节,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疏通文意。

教学过程:

一、通读——知文意

1.出示几幅斗牛图,引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请学生根据课本上的注音和注释,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3.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正音。

预设:强调“数”的读音和意思。

齐读第一句,注意读准三个多音字。

4.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正音。

预设:强调“曝”的读音和意思。

5.齐读课文。

6.请同学们借助注释及联系上下文说说文章的意思。

要求:用“?”标出不理解的词句,同桌讨论。

预设:共同探究“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和“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两句的意思。

7.指名说说全文的意思。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环节要求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并且读出节奏,实际上读的过程就是理解的过程,学生在一遍一遍的朗读中,对文章的理解也在逐步加深。这一环节对文言文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二、趣读——入情境

1.文中出现了哪两个主要人物?

自由读课文,要求:用“——”画出写杜处士的句子,用“~~”画出写牧童的句子,再圈出你认为最能表现人物形象的词句。

2.指名说描写杜处士的句子,并用一个词说说他是怎样对待《斗牛图》的。指导读出“尤所爱”的感觉。

3.杜处士“尤所爱”表现在哪?想象他可能什么时候带着?

尝试表演读出杜处士对《牛》图“尤所爱”。

师范读,生齐读。

4.指名说描写牧童的句子,并用一个词说说他的表现。

5.指导读好牧童说的话。

6.牧童“拊掌大笑”是什么样子的?试着演一演,边读边表现出牧童的神态和动作。先自由练讲,再指名尝试。

7.师生配合读。

8.面对牧童的质疑,杜处士也笑了。你觉得他是怎样笑的?试着说一说杜处士的表现和话语。

9.同样是笑,牧童是“拊掌大笑”,处士是“笑而然之”,这两处“笑”能不能换一换?说说你的理由。

预设1:关注文章内容。

预设2:关注人物身份。

一个“笑”字刻画了两个鲜活的人物,作者的语言是多么的精妙。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学生自主朗读与教师范读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感知课文的朗读停顿,能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语感。】

三、想象——讲故事

1.用自己的话讲讲“他们”的故事。

讲故事要求:

(1)故事内容符合原文意思,不要遗漏情节。

(2)每个人都用讲故事的语气和声调,先自己练讲,再流利完整地讲一遍给同桌听。

(3)如果你能够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等细节,加入合理的想象,相信你的故事一定更加精彩!

2.指名讲故事,交流评价。

3.作者在讲完故事后,引用了一句古语,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齐读后试补充填空: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画牛当问( )。

( )当问( )。

4.小结并再读全文。

【设计意图:讲故事的过程,是学生内化语言的过程,也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具体表现。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教师抓住机会点拨指导,再提出关键性的问题,随着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不断增加,文章要说明的道理自然显现,可谓水到渠成。】

四、课后拓展

转换角色,分别以牧童、杜处士和苏轼的口吻说说“我”的故事。

板书设计:

书戴嵩画牛

曝 笑

杜处 《牛》 牧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师工作总结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五年级,教师,全文共 1724 字

+ 加入清单

一学期即将过去,我所带的五年级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已接近尾,本学期的工作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在一学期我继续按新课程标准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推进“自主――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思想工作方面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本人一直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地提高自己,以便使自己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势。通过阅读大量的道德修养书籍,勇于解剖自己,分析自己,正视自己,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传递知识和文明的接力手,是点燃光明未来的火炬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也深知肩负的历史寄托和责任。我清楚要成为优秀的新世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工作者,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精神修养,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专业文化水平。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信息时代的教师一定要勤于学习,勇于创新,踏实肯干,用自己辛勤的努力培养出新世纪、新时期的新一代劳动者。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教育的过程其实就是影响和被影响的过程。一学期以来,我一直用自己正直、坦率、真诚、友爱的朴素人格去影响学生;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为他们行为示范,用自己对学生、对事业的爱心去带动学生修正不健全的人生观,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他们的社会、家庭、集体的责任感。

二、教育教学工作方面

这学期,本人担任五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站在新课改的前沿,面对首次接触的教材,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了不少困难。针对这些情况,我在积极学习新课改理论,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及兄弟学校的同行讨教经验。在教学中,认真钻研新大纲、吃透教材,积极开拓教学思路,把一些先进的教学理论、科学的教学方法及先进现代教学手段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等能力。

1、课程标准走进我的心,进入课堂

我们怎样教语文,《国家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语文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开学初首先仔细研读教材,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开始上课,每一节课都有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都用全新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每一点成长,都用不同的程度地评价不同程式度的学生。

2、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本学期我作为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语文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语文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紧扣新课程标准,在我班积极探索“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根据本班学生情况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在合作教学中各小组分工明确,又在汇报环节汇合大家的意见。这种分合协作的方式,既照顾到各人的实际情况,又有利于同学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整体提高学习水平。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是十分有用的。

三、遵守纪律方面

本人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主动请假。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平时,勤俭节约、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人际关系和谐融洽,从不闹无原则的纠纷,处处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毫不松懈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四、业务进修方面

随着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业务能力要求的提高,本人在教学之余,还挤时间自学各类现代教育技术,熟练掌握了多媒体课件制作。课余之际,我还积极地学习新课改的理论知识,以求用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教学方式来服务于教育教学。

一学期以来,留给我许多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以更好的精神面貌,更高的理论知识,更完善的教学方法去揭开教育教学工作中成功的一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研究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五年级,全文共 628 字

+ 加入清单

自从有一种东西来到了这个世界,一切似乎都变了,变得一片浑浊。他是什么?它就是烟,烟,这个无情的黑手一次又一次的伸向人们,把一个个年轻的生命给夺去了。有些人会说,吸烟得我们来说没什么坏处吗,他很好啊,不但能使我们提神……可你又怎么能够知道其中的还呢?告诉你们,一根看上去普普通通的烟其中可包含了上千种毒素啊!听到现在你一定会大吃一惊。我上网看书藉查了查,并做了记录:

信息的渠道:

1.网上查阅

2.书籍

3.打听、询问

涉及的方面

一.吸烟的害处:

1.失去听觉

吸烟者比非吸烟者较早失去听觉,吸烟者患中耳炎的机会较非吸烟者高3倍。

2.心脏病发

吸烟令心跳加速,增加患高血压和血管闭塞的风险,导致心脏病发及中风。正在服用避孕

药的女性,吸烟会增加形成血凝块及心脏病的风险。吸烟者患肺癌的机会较非吸烟者高20倍,90%男性肺癌个案及80%女性肺癌个案均由吸烟引起。

二.吸烟而死亡的人:

因吸烟引发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死亡的占吸烟患病死亡的45%。因吸烟患食道癌、胃癌、肝癌、结核、猝死和缺血性心脏病而死亡的,占因吸烟患病死亡的5—8%。全国仅1990年就有60万人死于吸烟患病,推算20__年因吸烟患病死亡的人将达到85万

三.怎样克制住吸烟:

时时刻刻又提醒自己不要吸烟,还可以买一些戒烟产品(选对好产品)。

现在大家可以清楚的了解吸烟了吧!他们是人类的杀手,当你正在吸烟时,请一定要好好控制住自己,不要被烟瘾所迷惑,最好是不要吸烟。大家的青春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请保护好自己的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为人民服务》精品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六年级,服务,全文共 2186 字

+ 加入清单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课前准备

1.搜集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2.搜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3.《匆匆》flash字幕朗读作品,课文重点句子的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名言欣赏,激趣引入

指名背诵课前搜集的惜时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师:是啊!时间转眼就流逝了,尽管人们知晓了时间的可贵,可是却无法挽回已逝去的时日了。80年前的一位年轻人也和我们有同样的感觉,这个人就是朱自清。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匆匆》。(板书课题)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播放《匆匆》朗读作品,学生欣赏完后回答,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要读正确读通顺.

3.指名读文,纠正字音和断句不准的地方。

4.自学生字新词,检查学生对下列词语的理解:确乎、涔涔、头脑胀痛、潸潸、凝然、徘徊。

5.练习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要反复读几遍。

6.练习把课文读熟,指名读给大家听。

7.你对课题怎么理解的?课文先写什么,接着写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提出问题,二、三、四自然段写日子悄然而去,匆匆而逝,我心中充满惆怅和伤感。)

三、自主感悟,初步理解。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如轮读、范读、小组读、默读等)读课文。画出最能体现时光特点的词语。

2.画出感悟深的句子,在能读懂的句子旁边写写批注。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读书记号。

3.小组之间交流一下读书体会,讨论讨论不懂的问题。

4.组长记录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问题引入,整体理解

1.一种无奈,一声叹息,时光老人总是来去匆匆,朱自清已在课文中写到: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板书:一去不复返)

思考: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用书本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各组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选重点记录在黑板上。

二、感悟道理,感受情感

结合学生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师生重点品味以下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1.说感受,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

2.指导朗读。能不能用你们自己的方式把这些句子蕴含的情感读出来。

(重点引导学生读好几个问句)

3.师:作者用排比的方法突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用一连串的追问表达时光逝去而无法留它的无奈和对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恋。请你反复读两遍,细细品味作者的情感。

4.有感情齐读本段。

◇出示句子:“在默默里算着,……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1.读句子,思考:为什么会“头涔涔,泪潸潸”?我算着“八千多个日子”从我的手中溜走会想些什么?这个词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溜”字你体会到什么?

3.作者把什么比作“针尖上一滴水”?

4.指导朗读:过去的日子无声无息地走了,作者有着无限感慨之情。让我们读出这种感慨和留恋。把重点的词读慢一点,重一点。

◇出示句子“于是──洗手的时候……这又算溜走了一日。”

1.读句子,说说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

2.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日子”是怎样在自己毫不注意时消逝的?

3.有感情地读这段话,体会作者对时光的留恋和光阴消逝时的伤感。

4.你能仿照这样的写法,再写上几句吗? (在 时候,时光又 溜走了。)

◇出示句子“过去的日子如轻烟,……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1.指名读句子,体会作者感情,谈谈自己的感受。

2.写话练习:

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____________, 我能做______________, 我还能做_____________。

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_, 被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 被__________。

3.这一段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师:作者再次用轻烟,薄雾的比喻,让我们感受到作者一种淡淡的郁闷和伤感。反复吟读第三四自然段。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体会,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在时光面前的困惑、难过,无奈与最后在时光不复返中的觉醒。除了刚才我们体会的句子以外,这篇文章还有许多的妙处呢?我们再来朗读全文,再仔细品味一下作者对匆匆而逝的时光而发出的感叹!

三、读书体会,感悟写法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笔下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也体会到作者感觉时间流逝而自己没有作为的伤心,还有作者想珍惜时间的情感。

那作者为什么表达得如此细腻呢?(体会作者排比、比喻、拟人等写法的精妙)

2.有感情朗读交流,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拓宽学习,加深感受

2.同学们,时光匆匆而逝,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时日,我们该如何珍惜呢?让我们来感悟一下吧,课件出示: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

(选自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五、课外作业,内化感受

写一篇读后感,课下与同学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五年级上册语文《落花生》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五年级,全文共 1525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能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3、能有自己的阅读感受,受到“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教育。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领悟海力布的高尚品质,受到熏陶感染。

教学难点:

领悟海力布的高尚品质,受到熏陶感染。

教学准备:

1、课前收集各地的民间故事,为课上交流做准备。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引入情境

教师讲述黑龙江的传说,学生倾听。

我们是一个黑龙江人,我以前听老人说过黑龙江的传说话说在很久以前在一条江里生活了两条龙,一条黑龙,一条白龙。他们一起住这条不知名的江里,一直相安无事的住在一起。每次轮到黑龙降雨的那一年总是风调雨顺,而白龙降雨的时候便向人民要畜生来食用,否则就狂风暴雨让农民颗粒无收。每当黑龙劝他的时候他总是说:我早就吃腻了江里的鱼虾,我们经常帮助他们降雨,向他们要点东西也是应该的。所以大家都喜欢黑龙不喜欢白龙。时间长了黑龙看不下去了,就开始劝阻白龙。没想到的是越是如此白龙就越猖狂,更加变本加厉的向百姓要好处了。每个月还要向江两畔的人们要一对童男童女,弄的人们更加民不聊生了。有一天夜里,黑龙托梦告诉人们,明天早上天刚刚亮的时候让大家都赶到江边每人准备一把针,一袋盐……第二天早上当人们准时的赶到到江边,只见两条龙在天空中打的混天暗地的,一点也不象早上刚刚起来时晴朗的天气,这时大家突然想起,昨夜黑龙托梦告诉他们等白龙和他一起到江里的时候就把盐和针一起撒到江里,因为白龙最怕盐和针这两样东西了,只要先把针撒到江里,等到冒泡的时候在撒盐那样的话白龙就可以被杀死了。果然不出半柱香的时间两条龙就一起滚到江里了,这时人们就照黑龙所说的往江里撒针和盐,有人们的帮助黑龙很快就占了上风,就在大家说要杀死白龙的时候,黑龙阻止了大家,希望可以放白龙一条生路,没想到的是白龙死不悔改,用尽最后的一丝力气咬住了黑龙的喉咙,虽然人们竭尽全力的抢救,但黑龙还是没有活下来。以后没有黑龙的日子了,在这里的天气还是风调雨顺,大家知道着一定是黑龙的灵魂在保佑这片土地。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黑龙便把这条无名的江取名为黑龙江。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都有许多民间故事在流传,今天,我们一起读一读流传于内蒙古的故事。

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海力布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读后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2、学生汇报读书情况。

三、精读课文、了解海力布

1、引导学生读故事的起因部分,掌握故事的起因。

2、重点理解海力布救了白蛇后,不如回报,选择宝石的句子。通过海力布的话语,体会海力布的心理。

3、谈一谈白蛇反复强调“不能把听到的动物的话出去。”的原因,及在故事中起到的作用。

4、向学生介绍过渡段的作用。

5、品读海力布听到鸟们的话以后的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海力布的心情。

6、读一读海力布三次劝说乡亲们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句子,体会海力布的心情。

7、想像乡亲们看见海力布化作僵石以后会说些什么?

8、当洪水退去,乡亲们重返故里,看到海力布化作的僵石会说什么,做什么?

四、回读课文、赞扬海力布

1、教师赞扬海力布,总结全文。

草原猎手海力布,舍己为人救相亲。化作僵石永不朽,流芳百世万人传。

2、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赞扬海力布的高尚品质。

五、复述故事,记住海力布

1、教师出示复述口诀“文章脉络弄清楚,重点词句要抓住。语言流畅声音亮,想像丰富会更棒。”

2、同桌之间联系复述故事。

3、派代表复述故事,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

六、布置作业、拓展想像

教师讲述: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勤劳的年轻人,以替人放牛度日。有一天,他去放牛在山上突然看到一把金钥匙……

课后学生通过想像,续编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枫桥夜泊》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五年级,全文共 724 字

+ 加入清单

一、说教材

这篇文章由三篇文章组成。这三篇文章都是以古文的形式呈现的。第一篇选自《论语》,是对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解读;第二篇是朱熹的名篇,介绍的是读书的方法;第三篇是曾国藩的文章,曾国藩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并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证明三者对读书人来说缺一不可,非常重要。

二、说目标

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和课文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认“耻、矣”等3个生字,会写“耻、诲”等9个生字。

2.朗读这三篇文章,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整篇文章的意思。

3.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本课的教学内容,我把重点确定为: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整篇文章的意思。把难点确定为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四、说教法和学法

1.选择教法,形成思路

为了能让学生用最快的速度理解课文,把握课文的思想,我围绕三维目标,引导学生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借助课件展示等方法,对这篇课文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2.学法指导,形成能力

我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用读的方式促进学生对课文深入理解,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提高学生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1.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导入的环节,我采用了让学生讲故事的方式,这样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激起他们学习的欲望。

2.对于课文的理解,我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在自读的基础上先把握课文内容,然后再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解决重点词句,从而达到对课文的理解,明白作者写作意图。

3.为了开阔学生的眼界,我还设置了拓展延伸的环节,引导学生搜集课外的有关读书的名言,以扩大学生的积累。

4.板书设计:略

六、教学效果预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五年级,全文共 3662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童趣:

1.游戏“对诗”,激童趣:

(1)师:众所周知中国乃诗的国度,今天我们就一起先来玩个“对诗”游戏吧!

(2)师说:“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生对:“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师说:“儿童疾走追黄蝶,”

生对:“飞入菜花无处寻。”

师说:“儿童散学归来早,”

生对:“忙趁东风放纸鸢。”

(3)师:真是对答如流呀!不知吟诵这些诗句时,你们心中有什么感受?

【预设】

生:袁枚的《所见》让我感受到童年生活的美好,孩子生活的无忧无虑。

师:能骑牛,唱歌、捕鸣蝉,哪一样不是充满童趣的呢?

生:我就像杨万里笔下《宿新市徐公店》中的这个孩子,平常捉蜻蜓、逮蚂蚱,哪怕捉不到,摔个狗啃泥也是快乐的!

师:蝴蝶是没抓到,可是快乐却已经装在我们心里了!

生:我仿佛看到《村居》中的那群小伙伴正趁着明媚的春光自在地放风筝,我仿佛还听到他们银铃般的笑声呢!

师:这么美的春光,放飞的岂只是纸鸢?放飞的还有无尽的童趣!

2.师小结,引童趣:

师:是啊,我们的童年时光也正像这一首首妙不可言的诗,只要我们用心去读,就能读出其中的无限乐趣。今天,咱们就一起用心地读读诗人杨万里笔下的“童年”吧!

3.老师板书课题,齐读,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板书课题:舟过安仁)

【预设】生:读了诗题,我知道诗人乘舟路过安仁县。

生:从诗题中,我还知道这首诗描绘的可能是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的所见。

二、初读,感童趣:

(一)初读感知,读准读通古诗: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古诗的节奏。

2.指名大声读这首诗。

【预设】关注“篙(gāo)、棹(zhào)”两个字的读音。

3.齐读全诗

(二)结合注解、插图理解诗意:

1.师:同学们读书的水平真高,一会儿就把这首古诗读通顺,读正确了!请同学们

再轻轻读读这首古诗,结合课后注释或插图边读边想想每句的意思,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你们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生自主学习,再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

师:谁愿和大家交流交流:哪些词句还不太明白?哪些诗句结合注解和插图就能读懂?

【预设】

生:诗中的“遮头”、“使风”是什么意思?

师:谁能帮助解疑?

生:“遮头”的意思是为头部遮挡住风雨。

“使风”的意思是借助风的力量。

师:还有谁能把你结合注解和插图读懂了的内容和我们交流交流?

(可指多人交流)

生:我读懂了整首诗的意思:水面上,有两个小孩子驶着很小的渔船,不一会儿,他们俩把撑船用的竹竿和划船的桨都收了起来。天上没有下雨,但是,他们还张着伞,原来是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三、品读,享童趣:

(一) 创境想象,品读体会小童“天真童稚、聪明淘气”的形象,感受童真童趣:

(伴着悠扬的音乐,课件呈现相关动态画面:伴着明媚春光,诗人乘坐着小船轻轻驶到安仁的小河上,这时另一叶小舟上的俩孩童吸引了他。)

1.课件边呈现相关画面,师边伴着音乐,深情叙述,引学生入情入境:

师:看,波光粼粼安仁的小河中,一叶小舟轻轻驶来。诗人正坐在船中享受着春天的美景:碧草含露,杨柳依依;潋滟水光,万倾碧波;阳光明媚,柔风拂面,怎不令人心旷神怡?闲暇之余,不经一瞥,顿而哑然失笑。什么如此吸引他?想像一下眼前的画面,待会为我们描绘。

(课件定格为静态画面:一叶小舟上,坐着两个可爱的孩子,他们身旁放着撑船的竹篙、船桨,俩人中间还放着一把撑开的小伞。学生伴着音乐静心细想画面。)

2.学生描绘“想象的画面”,感受小童“天真童稚、聪明淘气”。

(1)师:让我们都轻轻地划着小船,来到安仁,看一看吧!谁愿意为我们描绘一下

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呢?

(2)学生描绘“想象的画面”:

【预设】生:一天,诗人杨万里乘着船往安仁的方向行驶。河边长着的深绿色的芦苇上,偶尔停歇着一两只翠鸟,它们喳喳地叫着,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姿态优美。岸上,草叶碧绿,带着一颗颗露珠。这时,他看见了另一只小船在行驶,船上悠然自在地坐着两个六七岁可爱的小男孩,一个穿红肚兜,机灵鬼怪;另一个稍大一点的小孩,穿着短衣短裤。他俩撑着船儿慢慢地前进。划了一会儿他们竟然把撑船的竹竿和桨都收了起来,不再划船了,而是嘻嘻哈哈地拿出了一把雨伞撑开放在船中,自己则无忧无虑地坐在船上,继续说说笑笑。诗人看见了,很奇怪:天上也没下雨为什么要打伞?他看着看着,噢!原来是那两个小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的,怪不得不下雨还打伞呢!

3.品读诗句,引导感悟小童“天真童稚、聪明淘气”,感受童真童趣。

(1)师:噢!是被渔船中孩童的特别举动吸引了。那诗人杨万里又是通过哪些精练之语描绘的呢?

生:“一叶渔船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指读)

(2)师:能说说此时此刻,孩童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吗?指导读(引导感悟孩子的无忧无虑、天真童稚的形象)

【预设】

生:“收篙、停棹、坐船”让我感受到俩小童天真可爱。因为,划船出行的他们把船划到河中时,竟然把撑船的竹竿和划船的桨都收了起来,不再划船了,而是嘻嘻哈哈地拿出了一把雨伞撑开放在船中,让我感受到俩小童天真可爱。

师: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吗?(指读第一、二行)

(其他预设学生活动略)

(3)师:泛舟河上,有篙不撑,有桨不划,你们猜猜俩孩童心里想些什么?(引导感悟孩子的奇思妙想,感受孩子的淘气聪明。)

【预设】

生:划船太累了,怎么才能省力?不如让风带着船儿向前走,风吹了伞,不就能带着船儿走啦,嘻嘻!

师:真是淘气聪明的孩子!

生:……

(4)师:看到这一幕,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品味童趣)

【预设】

生:这俩个小孩居然能想到“张伞使风”,真是聪明,我真想到他们的船上体验体验这其中的乐趣!

生:看到他们做的这件有趣的事,我也想起曾经的一件趣事……

(5)师小结:这真是“童心无处不显,童乐无处不在”呀!让我们再次读一读,感受孩子的天真无邪、淘气聪明吧!(生读第1、2、4行,师读第3行。)

(二)再次创境想象,品读体会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及不泯童心:

1.(伴着音乐,课件再次呈现静态画面——渔船上的孩童收篙停棹,撑开小伞放船上。诗人立在船头观望。师再次动情叙述,引学生入境。)

师:让我们将目光再次投向安仁的小河吧!收起桨儿,放下篙,撑开小伞船中放,渔舟小童笑声声,任尔小船水中荡。是啊,晴空之下,碧波之上,河中之景,孩童之举既吸引了你,也吸引了我,更吸引着他——杨万里。此时此刻,他心中在想些什么呢?小声读读诗句想想。

【预设】生:为什么没有下雨偏撑开伞,不是用来遮头而是放在船上呢?……

2.师:孩童的异常之举让诗人疑惑不解,他会怎么解疑呢?想象一下。

【预设】

(1)生:可能是诗人看到孩童异常的行为,就开始更认真地观察、思考,结果恍然大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师:你能带着这种感受读读第3、4行,读出心中的恍然大悟吗?

(2)生:可能是直接就问两个孩子,孩子把原因讲给他听的。

师:那我们就合作着读一读第3、4行,读出诗人心中的惊讶,孩童的稚气、淘气、聪明。(可先指读,再齐读。)

师问:“怪生无雨都张伞,”

生答:“不是遮头是使风。”

3.师:疑窦顿解,此刻诗人心中又会想些什么呢?

【预设】

生:或许他对俩小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俩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

生:他也许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有趣的事。

生:或许他会加入孩子的行列,使风行船

……

4.师:是啊!眼前此景不觉激起诗人心中那颗不泯童心,眼前孩童不禁让人啧啧称赞!让我们再次齐读第3、4行, 读出诗人此刻心中种.种感受吧!

(三)品读感受诗句的精妙之处,享童趣:

1.师:眼前一幕令诗人哑然失笑,为小童子的聪明,也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于是欣然提笔,记录下这充满童趣的一幕。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音乐,再次齐读,回味这充满童趣的一幕吧!(齐读全诗)

2.师介绍诗人:

(课件出示——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他和陆游、范成大三人是互相佩服的朋友。杨万里擅长七言绝句,不论农家生活,还是自然景物,在他笔下都显得新鲜活泼,趣味横生,尤其难得的是,他喜欢描写儿童形象,所写的田园诗,非常善于利用儿童稚态,起到点化诗境的效果。

3.师:再读读诗,找出诗中“点化诗境”用得精妙的词?

【预设】

生:这个“使”字,把渔童玩耍中透出的天真烂漫、聪明顽皮的天性写活了。

生:“怪生”除了有“怪不得”的意思,还包含着诗人了解原因后的恍然大悟,也包含着理解了两个童子撑伞行为而由此产生的好笑有趣的心理。

师评价:同学们的品读能力真强!看似平常词,却把作者体味到的趣和童子行为的趣尽显其中了,这就是诗的魅力所在呀!

4.师:来,就让我们选择喜欢的背诵的方式,把这两个栩栩如生的顽童形象记在心里吧!大家可边想象画面,边吟诵;可边表演,边吟诵;也可与伙伴合作来吟诵……

(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自由背诵古诗,指名,齐诵)

5.师:美好的童趣令我们深深陶醉。其实诗人杨万里写童趣的诗还不少,自读下面的诗:

课件出示:

《稚子弄冰》《桑茶坑道中》④

杨万里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①,晴明风日雨干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五年级,全文共 993 字

+ 加入清单

一、班级基本情况:

本班共有学生36人。大部分学生较聪明,思维活跃,作业能认真完成,有一定的互相竞争意识。但也有少数学生没有很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成绩比较差的,希望本学期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我所担任的5年级(2)班的学生,原有的语文基础参差不齐,高低不一。因此新学期中,应一面加强“双基”训练,一面着重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兴趣;让学生观察周围事物,亲身体验,有所感受,有所发现;使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整体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要求:

(一)识字与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要求会写80个字。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二)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三)习作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四)口语实际

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做准备,做简单的发言。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五)综合性学习

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五年级语文教师学期工作总结小学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适用行业岗位:五年级,教师,小学,全文共 1129 字

+ 加入清单

一、完成教育教学情况: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语文课,就连以前极讨厌语文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3、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 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4、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二、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措施:

1、在教学过程中,对新教材理解、运用不够深刻。对教材内容把握不够,教学方法不够灵活,没能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教学中,有时候没有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

3、个别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4、学生学习情况两极分化严重,有少数学生还没有掌握写作文的方法,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较差。

5、辅差工作完成较好,培优工作则显不足。

措施:

1、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要努力开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3、多组织一些班级活动,如:朗读比赛、说话比赛、讲故事比赛等等,使那些思想落后,集体荣誉感差的同学受到启发教育,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4、重视优生的培养和差生的转化工作。

5、在指导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要加强德育工作,重视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

以上是我本学年度在教学上所下的功夫,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课堂教学质量有所提高,有待认清形势,更新观念,不断地挑战自我,努力向上,争取更大的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习作·观察日记》教案

范文类型:日记,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四年级,全文共 2774 字

+ 加入清单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的心情。诗的一、二两节写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三、四两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本课最主要的表达特点是用形象说话,用一系列事物构成鲜明的意境。

学情分析:

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但要理解诗歌的内容,感悟诗歌的内涵,对学生来说,还是存在很大的难度。毕竟那段历史我只是从书中了解一点,对学生还说就更陌生了,加之学生搜集资料的途径较少,所以,在教学这一课时,需要一定的资料辅助和相关的图片帮助。

教学建议:

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是教学诗歌的重点,可通过教师范读、指导朗读来解决。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是难点,主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教师点拨来解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文中多次提到“追寻”,说说是在追寻什么。

3.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扬延安精神。

【过程与方法】

仔细品读、小组交流、朗读比赛,课件演示深入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延安精神,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文中多次提到“追寻”,说说是在追寻什么。

难点

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准备:

教师:南泥湾的歌曲。

学生:收集关于延安的资料图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初读全诗,找出韵脚。

2.学习诗的第一、二节。

二、整体感知

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作者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三、精读课文

1.揭题引读,学生自悟。

(1)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曾经是党中央的所在地,物质生活十分艰苦,住的是土窑洞,吃的是小米饭,穿的是粗布衣,点的是小油灯。尤其是1939年至1943年期间,日军大举“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自然灾害的侵袭,使解放区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局面。但是,全国人民把希望寄托在延安,各地进步青年纷纷奔向延安。当时延安的生活很艰苦,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因为延安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首新体诗《延安,我把你追寻》,作者是祁念曾。读了这首诗,同学们就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安,追寻它什么?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用着重号画出诗的韵脚来,并说说全诗押的是什么韵。(体会这首诗的隔句押韵,全诗押的是ang韵。韵脚是:光、阳、香、场、琅、炕、响、梁、煌、翔、想、光、阳。)

(4)再读全诗,想想诗中所说的追寻延安是什么意思?(追寻延安精神)

2.指导自学,理解诗意。

(1)学习第一节。

自读第一节,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作者对延安精神的追寻。作者追寻延安精神,就像燕子追寻昔日的春光,小树追寻雨露和太阳。)

(2)学习第二节。

自读第二节,思考、分组讨论、交流:

诗人为什么要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作者是在追寻什么?(生回答后师点拨)

(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是延安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延河是黄河的一条支流,它流经延安。当年人们常在延河边上漫步,讨论革命的道理。枣园在延安西北,距市中心约七公里,曾是党中央所在地,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等著作就是在这里写的。南泥湾在延安南部。当年八路军120师359旅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在这里垦荒种粮,开展大生产运动。著名的歌曲《南泥湾》就是歌颂359旅的,教师唱给学生听,加深理解诗句内涵。杨家岭在延安西北,距离市中心约三公里,那里有中央礼堂和中央办公楼,许多重要的会议曾在那里召开。作者追寻的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

(3)自学三、四两节。

①有感情地朗读三、四节,思考并分组讨论:

出示灯片:『』

a.“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这两句的意思是什么?把诗中表达同样意思的诗句找出来。说说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来写的?作者忘不了、不能丢的是什么?

b.我们已住进了“高楼大厦”,进入了电子时代,为什么还不能丢掉延安精神?

②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a.“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代表伟大的延安精神。“毫不犹豫”是非常坚决的意思。“毫不犹豫丢掉了”与“不能丢”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们非常坚决地丢掉了贫穷和落后,却不能丢掉延安精神。诗中表达同样意思的诗句有:“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作者运用了对比、比喻等方法描写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作者忘不了、不能丢的是艰苦奋斗的伟大民族精神。

b.我们每取得的一点成绩,都是延安精神发扬光大的成果,我们的国家还需要发展,就必须发扬延安精神,艰苦奋斗,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③有感情地朗读,加强理解。

(5)自学五、六两节。

①指名朗读这两节诗,思考、讨论、交流。

a.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会怎么样?(如果我们丧失了延安精神,就会变成没有灵魂的人,也就是活死人。这样的人当然不可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b.为什么要追寻延安精神?(因为追寻延安精神就是追寻信念、温暖、光明。)

②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两节诗。

3.归纳中心。

诗歌通过对延安精神的歌颂,抒发了作者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思想感情,深化理解。

全诗押的是ang韵,读的时候要很自然地适当加以突出,这样,听起来才声韵铿锵。

四、总结升华

作者追寻延安,追寻的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是革命队伍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即使将来我们经济发达了,生活富裕了,也还要提倡艰苦奋斗。因为无论什么时候,人们总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为了把社会推向前进,总要开辟新领域,探索新事物,这就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脚。

板书设计:略

教学反思:

本文课题清晰地点明了全文内容,透露了全诗的旨意,特别是“追寻”一词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在教学中我首先破题明背景。为了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让学生明确当时的时代背景,我设计了两个问题:一、作者追寻延安的什么?二、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安?在理解每节诗的意思时,我扣住“追寻”二字来理解。

其次,在教学中让学生仿照第一节的写法,自己也做一回诗人来写诗。 这一环节设计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使课堂教学出现了小高潮。 但是由于课前,我没有重视检查学生收集资料,有些学生没有去收集资料,教师在介绍课文的时代背景时,有些学生不明白,提出了很多疑问。

因此,这一环节用去了很多时间,而引导学生理解诗意的时间不够,就有些仓促,从本课教学中,我感受到,有些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课文,课前收集资料,对课堂上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在今后教学中我要重视这一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示儿》优秀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五年级,教研,设计,全文共 2571 字

+ 加入清单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揣摩词句含义,品读文章优美清新、富有感情的语言。

3.培养学生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导读导议。

2.学生自学,小组合作探究,班级读、评、讲、议的形式相结合。

3.初步感悟作者运用具体的事例,通过细致的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用心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乡之情,学做一个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想象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初步感悟作者运用具体的事例,通过细致的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初步感悟作者运用具体的事例,通过细致的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活动法等教学方法,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通过课前的预习,学生进行文章内容的梳理,自主发现文章的表达情感和文体特点。

2.围绕教材中提示的自学导读进行学习,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解决,引导学生发现语言文字背后的情感。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关注语言文字前后的联系,多角度思维。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交流预习

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齐读课题。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认为需要同学们注意的字词。

预设:(全班交流)

第一行:笨笨的姿态 满树的叶子

第二行:香气迷人 香飘十里 浸在花香里

第三行:赏桂花 糕饼 茶叶

课件展示相关字词:

你发现了什么?边读边画出这些词语所在的句子,想一想,你对桂花有什么新的了解?

2.简介作者。

课前预习中我们还查找了相关资料,你们对作者琦君有哪些了解?(全班交流)大家看,这就是作者琦君女士,她是当代中国台湾著名的作家,她的作品深受海内外读者的欢迎,被誉为中国台湾文坛上闪亮的恒星。

课件展示图片素材“琦君介绍”。

设计意图】简介作者,疏通文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交流表格,梳理内容

1.课前我们预习了课文,填写了预习表格,4人小组互相交流,把表格的内容进行完善,注意语言简练。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实物投影展示学生课前预习表格。)

4.通过表格,我们梳理了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可见利用表格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通过这张表格,你读懂了什么?

交流预设:

(1)摇桂花很快乐。

(2)作者对家乡思念之情。

(3)本文主要讲了:作者喜欢桂花,小时摇桂花十分快乐,长大后依然忘不了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预习,学生首先进行文章内容的梳理,进而发现文章的表达情感和文体特点。

(三)关注重点词句,体会情感

1.通过自学我们读懂了这些内容,那么编者又为我们设定了哪些导学要求呢?

课件出示教材中自学导读的内容。

按照这样要求,默读课文,围绕摇花乐和思乡情,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进行批注。提示:先画出语句,再写出自己的感受。

交流预设:

我们先看“乐”。

(1)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们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小琦君,你又帮这个,又帮那个,你不累吗?

这么忙为什么呀?

要这么多的桂花有什么用呀?(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做糕饼。)

这么多的桂花,都是自家用吗?(不仅仅用在自家,还要送给邻居们。)

你就是母亲,台风来了,你为什么会担心呀?读出这种担心。

原来,这桂花有这么多的用处,今天我送出的是一箩桂花,过年时,收获的就是──美味的糕饼。

今天我送出的是一箩桂花,等春茶上市时,收获的就是──美味的茶叶。

今天我送出的是一箩桂花,收获的却是浓浓的乡情呀!所以当母亲叫大家提前摇桂花时,我才会“这下,我可乐了──”(指导朗读)

(2)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这桂花纷纷落下来,我是喊出来的,你是说出来的,谁来喊一喊。小琦君,你为什么喊呀?

小结:作者描写得多细致呀,这一个喊字就让我们感受到了内心的快乐。作者就是这样,通过选取自己童年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典型事例,表达自己的真挚情感。

就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几句话。

2.还有哪些语句感受到“思乡之情”的呢?

(1)“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真是所有的桂花都没有家乡的桂花香吗?

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什么?思念的是家乡桂花制成的小食茶叶,思念的是人与人之间守望相助的浓浓乡情。

(2)身在异乡,母亲魂牵梦绕的是故乡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这种情绪深深影响着琦君的一生,在她另一篇散文《家乡味》中就写到和母亲此时一样的话:“水果蔬菜是家乡的好,鸡鱼鸭肉是故乡的鲜。当然,风景是家乡的美,月是故乡明。”

(3)再次出示预习表格,归纳写法。

文章看似围绕桂花写了很多的内容,表达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情感: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种看似随意而写,主题却集中的写作特点,正是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设计意图】通过品味语言,培养阅读分析能力,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体会语言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深深的情感。初步了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为指导在写作中运用景物描写表达思乡之情做铺垫。

(四)升华情感,进行练笔

1.正是因为这样,当我带回一袋子桂花时,母亲才会无限惆怅地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正是因为这样,当80岁的琦君在离开大陆51年之后再次回到浙江,看到那久违的桂花树,她仿佛又听见母亲在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桂花雨让作者永远难忘,在她的心中“桂花还是故乡的香”。

3.请同学们把这句话抄在笔记本上,想象一下,当你有一天,离开了自己的家乡,你会说什么?仿照“( )还是故乡的( )。”再写2、3句。

4.全班交流,生板书填空。

5.齐读这首小诗。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我们完成了这首小诗,谁来为它起个名字?

6.这就是琦君笔下的《桂花雨》。琦君女士,30多年来笔耕不辍,出版作品近30本,在她的笔下尽情地抒发着她对故乡、对祖国真挚热烈的感情,被誉为“中国台湾文坛最闪亮的恒星”。

【设计意图】实现课内外迁移,体现大语文教学观,实现能力迁移和情感内化。

(五)布置作业

1.把这首诗继续写完。

2.推荐阅读琦君《水是故乡甜》。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亲情并用行动和语言表达;进一步拓展阅读,丰富语言积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