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20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毛相林事迹及颁奖词(通用20篇)

浏览

4174

范文

548

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彭士禄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470 字

+ 加入清单

“中央已决定选一批留学生改行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你愿意改行吗?”

“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

对话发生的时间是1956年。问话者是到苏联访问的时任外交部副部长陈赓,回答者是结束在苏联学习化工机械即将毕业回国的彭士禄

当时,美国和苏联原子弹与氢弹已问世,苏联也有了核电站,而中国的核技术基础几乎为零。周恩来总理欲选择一批优秀的留学生转学核专业,为中国今后的核发展储备人才。彭士禄就是被选中的人员之一。

自此次对话之后,彭士禄没有选择回国,而是开启了在莫斯科动力学院为期两年的学习。从那时起,彭士禄便与中国核动力事业结下不解之缘。

从主持设计建造我国第一座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到参与成功研制第一艘核潜艇,从引进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到组织自主设计建造第一座大型商用秦山二期核电站……尽管拥有“革命先烈彭湃之子、著名核动力专家、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中国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第一个核动力装置的主要设计者”等诸多响当当的头衔,彭士禄却说自己从事的工作都是垦荒,且非常敬仰‘孺子牛’的犟劲精神,他更愿意称自己是“一头核动力领域的拓荒牛”。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聂海胜先进事迹材料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491 字

+ 加入清单

聂海胜说自己是幸运的,高中毕业时遇上了招飞。当飞行员是聂海胜的梦想,小时候在山坡上放牛躺着睡着的时候,从没见过飞机的他做过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长出一双大大的翅膀飞上蓝天。有一天,家中来人,说是县武装部搞政审的,他才知道自己真的要去飞翔了。临走时,聂海胜像往常上学一样,只背了一个书包,没有更多的行李。他死活不让母亲出门送自己,是怕母亲难过。

来到航校,聂海胜好似鸟儿上了天。他觉得自己与飞行有缘,要不儿时为何会做那个无缘无故长翅膀的梦?为何摸着操纵杆就熟悉得像老朋友一样操作自如?聂海胜觉得自己是为飞行而生的。当年,作为同行中第一个放单飞的人,教官让他给其他学员讲讲飞行体会,不善言辞的他只说了一句话:“啥也不想,只管飞!”

若预备梯队有机会飞天的话,执行过神舟六号任务、已于20__年晋升少将军衔的聂海胜,将成为首位以将官身份进入太空的中国航天员。1964年10月13日出生于湖北枣阳的聂海胜,是唯一一位从「神五」到「神九」四次载人任务的梯队成员。

尽管各国载人航天历史上,对进入太空的航天员年龄并无上限,但因为年龄等原因,14名首批航天员中还没有执行过任务的成员,将部分退役或转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479 字

+ 加入清单

百色市凌云县遭遇强降雨,持续暴雨引发山洪,黄文秀在抗洪救灾途中不幸遇难。黄文秀从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之后,回到家乡百色支援建设,成为广西百色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的第一书记。

听完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的报导,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现代社会发展的节奏太快,快到很多人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初心,甚至不知初心为何。科学家、建筑师、军人一个个为家为国且高尚神圣的职业一直是我们在孩童时代的理想,而随著年纪的增长,思维以及认知的具化,理想渐渐成为考一所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经济独立、独善其身.......所有生活的零碎,都不再能够拼凑得起最初梦想的蓝图。也许是因为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越来越浅薄,也许是因为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也许是对于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价值的认知超越不了“小我”。而黄文秀的事迹,正是能够让我们在感动、感慨的同时,从这些情感碰撞中再去找到自己的初心,用榜样的力量荡涤灵魂、砥砺初心、呼唤担当。

每每学习榜样的先进事迹时,带给我们的都是无数的震撼和感动,伴随的也必定有牺牲和死亡,缅怀悼念后我们要擦干眼泪,努力继承烈士们无畏艰难险阻,流血牺牲,爱党爱国爱人民的伟大遗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感动中国2024十大人物事迹:木拉提·西日甫_事迹材料_网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688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中国2019十大人物事迹:木拉提·西日甫

大漠“猎鹰”:木拉提·西日甫江

【木拉提·西日甫江事迹】

木拉提·西日甫江,男,38岁,维吾尔族,新疆和田地区公安局民警。

木拉提·西日甫江,是新疆和田地区的一名公安民警,曾荣立个人二等功两次,个人三等功四次。早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读书期间,木拉提就多次参与警方的反恐行动,担当卧底和翻译。从警XX年来,木拉提·西日甫江始终坚持战斗在打击暴恐犯罪活动第一线,用热血和行动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与社会和谐稳定,被当地群众誉为大漠“猎鹰”(维吾尔语的尊称,传说中老百姓的守护者)。

XX年4月,木拉提获得重要情报,一伙隐藏在和田农村的暴恐分子,正在秘密制造大批炸弹,准备实施多点连环袭击。秘密侦查发现,暴恐分子有很强的反侦查意识,布置了大量机关,还在制爆窝点的内部和周边预埋了遥控启爆的炸药,事情一旦败露,就打算和警察同归于尽。情况紧急,木拉提和战友们没有犹豫,在摸清位置、确定时机后,果断行动,击毙了歹徒。当场搜出了200多枚的自制炸弹的成品和半成品,其中包括杀伤力巨大的汽油炸弹和人体炸弹。

和田是暴力恐怖斗争的前沿阵地,面对艰巨繁重和复杂危险的维稳任务,木拉提·西日甫江与犯罪分子机智周旋、斗智斗勇,先后数十次将暴恐犯罪活动打击在预谋之中。

战友的牺牲、亲人的牵挂让木拉提更加坚定。他说,我们的这个工作背后,是美好的一个未来。因为我们就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新疆。

【木拉提·西日甫江的颁奖词】

钢的意志,铁的臂膀,每天都在与死亡的狂沙较量。危险无处不在,他用胸膛作盾牌;为了同胞的安宁,他选择了翱翔。高飞的猎鹰,他绝不孤独,因为身后是人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观看感动中国黄文秀人物心得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793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处处都有感动,也许那感动与世长存,也许那感动只是一瞬间,或者那感动是平凡的小事。感动带给人们一次次心灵的深触。《感动中国》带给我们一次感动的饕餮盛宴。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感触最深的是陶艳波母亲。她那一抹感动深深触及了每一个人的心灵……

陶艳波只是一个平平凡凡的母亲,她本应该和丈夫儿子幸福安康的度过下半生,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她的儿子被查出先天性的失聪,这给还沉浸在幸福中的陶艳波一次沉重的打击。但是,她没有放弃自己的儿子,她坚信,她的儿子一定能开创辉煌。于是,她每天跟儿子一起上学,成了儿子一生的同桌。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陶艳波辞掉了工作,就这么,好像回到了那个时代。陶艳波每天做随堂笔记,遇到听不懂,不理解的题便追着老师,一直追到了办公室,请求老师给她再次讲解一遍。晚上,陶艳波便细心地翻开笔记,给儿子讲题,有时甚至要讲好几次才能让儿子听懂。三十多岁的她,鬓发已经泛白,皱纹悄然爬上了她的脸颊。因为过度的操劳,导致陶艳波的秀发变得脆弱,最后一块块的脱落,使得陶艳波不得不戴上假发。身体也未老先衰。现在,儿子在她的坚持之下,不负众望,考上了一所好大学。

陶艳波,她只是一个母亲,却有如此强大的毅力,也是因为爱子心切。为了自己的儿子,她哪怕放弃一切,放弃了容颜,健康。就手把青春埋葬在这里,但是陶艳波认为是值得的。她不问前方是否如履薄冰,是否将她百般摧残,她所顾虑的,所希望的,就是儿子将来的幸福与健康。他的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除了母爱你一无所有,但也要横下心和命运争夺。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让他听见这世界的轻盈,也听见无声的爱。

我们的母亲也许没有这么让人感动,我们自己也许也不会那么命运多舛。但是请不要忘记,感动不需要轰轰烈烈,惊天动地,也许是生活中积累的一点点小事开始,那一抹感动,虽然清淡,但在纸上一点点积累起来,也是浓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123 字

+ 加入清单

据央视新闻消息,国际体育仲裁法庭2月18日宣布,英国田径运动员乌贾被认定违反了反兴奋剂规则,他在20__年8月6日举行的东京奥运会男子4X100米接力决赛中的成绩将被取消,并没收奖牌、积分、奖品、证书。

根据相关规则,英国男子短跑接力队在男子4x100米接力决赛中的成绩也将被取消,并没收奖牌、积分、奖品、证书。原本第四名的中国男子接力队有望递补获铜牌。

20__年8月,国际兴奋剂检测机构表示,乌贾8月6日参加东京奥运会田径项目男子4x100米接力决赛后收集的尿样检测呈阳性。9月,乌贾的B瓶尿样检测结果也呈阳性。

乌贾在东京奥运会上是英国4x100米接力队的首棒选手,当时英国队最终以0.01秒的差距败给意大利队,收获银牌。

在那场男子接力决赛中,由吴智强、苏炳添、汤星强和谢震业组成的中国队当时名列第四。国际体育仲裁法庭这份公告意味着有可能中国队会递补获得铜牌,那将是中国男子接力在奥运会历史上的最佳战绩。

20__年8月6日晚,在东京新国立竞技场上演进行的4X100米奥运会田径比赛中,由汤星强、谢震业、苏炳添和吴智强组成的中国队以37秒79获得第四名。

20__年北京田径世锦赛,家门口作战的中国男子短跑不断创造历史。先是苏炳添在男子100米预赛打开10秒大关,成为首位跑进世锦赛百米决赛的中国人。随后,中国男子接力队不断突破自我,在鸟巢站上领奖台。

莫有雪、谢震业、苏炳添、张培萌,曾经是那个夏天最让人热血沸腾的4个名字。

男子4×100米接力预赛,4位小伙子在预赛便跑出37秒92,刷新了亚洲纪录,强势晋级世锦赛决赛。决赛与众多顶尖强队同场竞技,被分到了不利的第9道,他们没有怯场,最终跑出38秒01,仅次于博尔特领衔的牙买加队,斩获一枚可以载入史册的银牌。

从那以后的6年间,中国男子接力队一直在追逐下一枚世界大赛奖牌,却屡屡与其失之交臂。

20__年里约奥运会,中国男子接力队的第一棒变成了汤星强,谢震业、苏炳添、张培萌依然处在巅峰期。他们在预赛中跑出37秒82,再次刷新亚洲纪录,站上了奥运会决赛的舞台,跑出37秒90的优异成绩,遗憾获得第4名。

20__年伦敦世锦赛,“谢苏张”仍是主力,第一棒变成了吴智强,预赛跑出38秒20,决赛跑出38秒34,再次获得第4名,与领奖台仅一步之遥。

20__年多哈世锦赛,中国男子接力队对棒次做出巨大调整,苏炳添、谢震业分别跑第一棒、最后一棒,许周政、吴智强分别跑第二棒、第三棒。预赛跑出37秒79,打破了全国纪录,但谢震业决赛前受伤,最后一棒被迫换成别舸,中国队最终获得第6名。

20__年、20__年、20__年,中国男子接力队接连闯进世界大赛接力决赛,却一再无缘奖牌。

如今,中国男子接力队终于有望圆梦,祝贺!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感动中国先进人物刘伯明事迹心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761 字

+ 加入清单

如今,从依安县城到东升村,是平坦、宽阔的沥青路,10多公里的路程开车10多分钟就可以到。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这条路是条泥土路。

晴天,满是灰尘。雨天,满是泥泞。冬天,满是厚厚的冰雪。

当时就读于依安县第一中学的高中生刘伯明,每天就是自己一人骑着自行车,风雪无阻的通过这条路往返于家和学校。

1983年,刘伯明考到依安一中读高中时,家里要同时负担5个孩子读书,以种地为生的父母深感吃力。

刘伯明知道家里困难,决定不像其他同学那样住校,而是骑着一辆老旧的自行车走读。

在大哥刘伯真的印象中,二弟刘伯明上高中时每天早上5点左右起床,吃上母亲做的早饭,然后6点左右从家骑车出发,7点左右到学校上课。到了晚上下课,再骑行一个多小时回家。

就这条泥土路,刘伯明来回骑行了3年,一天往返就是20多公里。

刘伯明当年上依安县第一中学高三时的班主任张福林曾经介绍,在他的印象里,刘伯明一年四季好像没有穿过新衣服,每天中午带的饭也只是玉米面大饼子,外加一些咸菜。

由于那时刘伯明家里困难,全班除了刘伯明以外,别的同学都住校,惟独刘伯明每天骑一辆破旧自行车早晚往返于农村的家里与学校之间。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读高中时的刘伯明曾经短暂辍学,到附近砖厂打工。

刘伯明的亲三舅向极目新闻记者证实,外甥刘伯明在高中时曾短暂辍学,到附近的一家砖厂推板车。

“我到现在都记得,二弟伯明在读高中一年级时,曾经辍学一个多月到附近一家砖厂推板车拉砖,后来觉得还是读书好,就又回到依安县第一中学读书。”刘伯真说,从那以后二弟刘伯明读书更用功了。

那一段艰苦的求学生涯,让刘伯明在收获好成绩的同时,也锻炼出一个强健的体格、坚韧的毅力,令他受益至今。

20__年,刘伯明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高中辛苦的跑读生活,磨炼出了他竞争的性格,特别要求上进,特别胆大、敢于奉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感动中国人物刘伯明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620 字

+ 加入清单

3、心有清泉:赵久富

【赵久富事迹】

赵久富,男,60岁,湖北团风镇黄湖移民新村党支部书记。

20xx年,南水北调移民工作正式开始,湖北十堰市郧县余嘴村成为被定为当地首批搬迁的移民试点村,村支书赵久富以大局为重,主动放弃留下来的名额,告别80岁高堂,认真细致作好移民工作,代领61户村民搬迁到团风镇移民新村。

20xx年,跨世纪工程南水北调正式通水。此时,南水北调移民第一村十堰郧县余嘴村支书赵久富带领着移民新村的村民早已安定下来,大家也都找到比过去更多的致富出路。

50年前,南水北调一期移民开始时,七岁的赵久富跟随父母搬迁到了余嘴村,20xx年,他成了村里移民的第一责任人。这里有61户要外迁到千里之外的黄冈。家园难舍,故土难离,移民工作最难张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按照住房在海拔172米以下需要外迁的标准,赵久富可以选择留下,但他还是主动选择了外迁黄冈。赵久富80多岁的父母亲决定不跟儿子外迁到黄冈,但他们支持儿子带头外迁。

村支书带头外迁,61户村民陆续签了搬迁协议,20xx年的4月30日,移民搬迁对队伍就要出发了,家家户户开始收拾家当装车。赵久富党旗挂在了自家外墙上,这是他在余嘴村当村支书的第26个年头,也是他在余嘴村当村支书的最后一天。赵久富的母亲拄着拐杖步行了5公里,来到了移民现场。母子遥望,赵久富不敢流泪,怕耽误了移民的行程。

20xx年,余嘴村变成蓄满清水的库区。而移民们在赵久富的带领下,在新的家园也走上了致富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478 字

+ 加入清单

神舟十二号今天安全返航了,神十回家了。在这个举国欢庆,为之自豪的时刻。我们不得不为我们的航天英雄竖起大拇指。这其中就有我心中的英雄,聂海胜。

聂海胜是湖北枣阳人,1983年6月入伍,1986年12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少将军衔。他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领航主任安全飞行1480小时,为空军特级飞行员。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他曾入选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员梯队。聂海胜经过多年的航天员训练,已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20__年6月,入选神舟六号飞船载人飞行乘组梯队成员。20__年10月12日,终圆了“九天揽月”的梦想。20__年4月,入选天宫一号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飞行乘组。神舟十二号飞船20__年6月11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0__年6月20日,太空授课中为了更好展示太空失重状态,指令长聂海胜盘起腿,玩起了“悬空打坐”。

聂海胜为区区几元钱的学费犯愁,只好东挪西借,有时代替学费交到老师手中的竟是一只兔子。聂海胜姐弟六人,他排老六。父母靠种田维持生计,家大口阔,生活拮据。小时候,粮食不够吃,印象里最多能搜捡到的就是红薯面做的黑窝[1]子、杂面饼,萝卜干、咸菜、大酱是家中餐桌上的主菜,因此直到现在聂海胜一闻到大酱味就犯恶心。对待学习,聂海胜自觉而刻苦。尽管没钱买学习资料,但课本上的内容,在哪页哪个位置,他都清清楚楚。樊庄村小学教师徐大田说,海胜读小学时经常穿着姐姐的旧布衫,打着赤脚,但他学习很刻苦,特别是数学成绩好,经常考满分。初中毕业考试,聂海胜考上了县重点高中。那个假期,他搬木材、下地干活,挣出了上高中的学费。初中毕业考试,聂海胜考上了县重点高中,整个杨垱镇只有两个学生考上。学校了解到他的家庭困难,为他补助了救济金。每次放假,他还去十几里外的堂兄家帮着搬木材、装茶叶、下地干活,一个假期下来能挣十几块钱。就这样,他靠自己的双手挣出了上高中的学费。

若预备梯队有机会飞天的话,执行过神舟六号任务、已于20__年晋升少将军衔的聂海胜,将成为首位以将官身份进入太空的中国航天员。1964年10月13日出生于湖北枣阳的聂海胜,是唯一一位从「神五」到「神九」四次载人任务的梯队成员。

尽管各国载人航天历史上,对进入太空的航天员年龄并无上限,但因为年龄等原因,14名首批航天员中还没有执行过任务的成员,将部分退役或转岗。

20__年10月17日,也就是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凯旋两年零1天之后,费俊龙、聂海胜平安返航。与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相比,中国神舟实现了新的跨越。把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送入太空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与发射神舟五号飞船的那枚火箭相比,在运载质量、安全性能、舒适性以及图像实时测量系统等诸多方面进行了75项技术改进。要把1公斤的东西送入轨道,火箭就得消耗62公斤。神六飞船比神五重了200多公斤,因此发射神六的火箭也重了许多。

火箭的可靠性为0。97,安全性为0。997。第一次在点火通道里又加上了一道“保险门”。这样,在出现误点火信号的情况下,即使火工品爆炸了,也无法点燃发动机。科研人员还找到了改善振动环境的最佳途径,减少了火箭在飞行过程中振动给航天。20__年6月10日,担任神舟十二号载人航天宇航员。飞船飞行任务的3名航天员名单公布。湖北籍航天员聂海胜继执行“神六”任务之后再度“飞天”。

聂海胜,他是祖国的英雄,两次上九天揽月,他无愧于人民,他为祖国争的的荣誉,将载入史册。我心中的英雄,我要向你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_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有哪些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4212 字

+ 加入清单

20__年8月1日,东京奥运会男子百米半决赛的现场,苏炳添跑出了9秒83,以小组第一进入决赛。

9秒83,超出了苏炳添的极限9秒85!

9秒83,代表最快的中国速度!

9秒83,全球百米比赛速度榜第12名!

从此,苏炳添多了一个响当当的头衔:

首个进入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的中国人!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亚洲飞人”,究竟是什么,支持他跑到奥运百米决赛的现场?

小镇跑出来的“短跑天才”

1989年8月29日,苏炳添出生在广东省中山市古镇的一个农民家庭。

他还有一个弟弟,一家四口有商有量,日子虽然并不富裕,但也过得和谐惬意。

苏炳添小时候这么爱跑步,是因为妈妈也酷爱跑步,苏妈妈是当年古镇“跑得最快的人”。

苏炳添最喜欢和小伙伴比快,玩捉迷藏、红绿灯游戏,都是他抢第一。

他的11个表兄弟中,有5人曾是田径运动员。

苏炳添从小就喜欢追着表哥蔡建发屁股后边跑,表哥当时是全中山市的冠军,苏炳添总跑不赢他。

苏炳添却越挫越勇,以“跑赢表哥”为目标,经常拉表哥一起比赛。

初二的时候,苏炳添成绩不是很好,“补课”是常有的事。

有一次,他和同学比赛摸篮球框,他一下子摸到了最高处,被路过的体育老师杨永强看到了。

杨永强老师问他:“愿不愿意练体育?以后就不用补课了。”

听说不用去“补课”,苏炳添开心极了,马上就答应了。

苏炳添刚开始练的是跳高,一次体育课的短跑比赛,他轻轻松松就甩掉了受过专业训练的田径队同学。

当时没有人练100米短跑,苏炳添也顺理成章地成了校田径队的短跑队员。

15岁的苏炳添瞒着教练参加中山市中学生田径比赛,还拿了个冠军,跑出11秒72的好成绩。

杨永强惊喜万分,对他说:“不用练了,直接去比赛!”

苏炳添,很快就从小镇来到了中山市体育学校,成为全村人的骄傲。

纵使前路坎坷,也要咬牙坚持

一开始,苏炳添难以适应严格的体育训练,在体校,每天早上五点就得起床,还要跑十几公里,有时候还得带着沙袋。

一个人来到陌生的地方,又是转校生,苏炳添没有什么朋友,有苦无处说,情绪一直低落。体校考试时,他的成绩不怎么好,教练也开始冷落他。

终于有一天,他偷偷坐车跑回家,告诉父母不想上体校了。父亲本想揍他一顿,被母亲拦下来。

后来,体校发现苏炳添不见后,马上找到杨永强老师一起寻人。杨永强在凌晨才找到苏炳添。

杨永强带着体校老师劝苏炳添回校,这时,苏妈妈却犹豫了。

表哥蔡建发劝她:“为了苏炳添的前途,现在吃点苦不算什么!”

表哥已经是一名专业运动员,看到他,苏炳添又重新燃起了“超越表哥”的梦想,他又回到了体校。

从此,苏炳添不再怕吃苦,他也向队友敞开心扉,互相交流,最重要的一点,他特别自律。

我们都知道,运动员训练要控制饮食,苏炳添一直坚持合理饮食。

家庭聚会的时候,苏炳添从不乱吃东西,不吃猪肉和西瓜,不喝橙汁,更不会喝酒。

作息上,苏炳添坚持5点起床训练,从不迟到,晚上10点准时睡觉,放假也如此,几年如一日。

吃苦耐劳加上严格自律,苏炳添迅速调整好状态,进步神速。

有一次,表哥说他100米最快能跑到11秒。

苏炳添说:“那也太轻松了。”

表哥要求他现场演示。

他们来到村里小学的百米赛道,表哥掐秒表。秒表一停,表哥震惊地看着那“10秒75”,说不出话来。

那天,苏炳添实现了“超越表哥”的梦想。

“战胜表哥”之后,苏炳添想走向更大的赛场,挑战自己。

在香港对抗赛上,苏炳添收获了100米和200米比赛的冠军。仅用了两年不到的时间,苏炳添就接近了健将级运动员的水平。

年底,苏炳添拜别恩师宁德宝,进入广东省田径队,正式成为一名职业短跑运动员。

进入省队后,苏炳添进入了魔鬼式的训练。

每天要五点多起床,晨跑5000米,吃完早饭,又要进行体能训练、负重跑训练、技术动作训练,每天都在不断地重复,繁杂而枯燥。

苏炳添感觉太累,太困了!

最关键的是,苏炳添来到省队,又进入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连广州的公交车都不会坐。

他不认识人,感到很孤单,特别想家,有时觉得自己都待不下去了。

有一次,他偷偷跑出去找工作,但是,一个星期后又回来。

回来之后的苏炳添一门心思扑在跑步这件事上,他也逐渐显示出他的天赋,不断向前,不断突破。

苏炳添师从的教练是袁国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速度”的代表人物

刚入省队的时候,苏炳添每天认真刻苦训练,但是成绩没有进步也没有倒退,他告诉教练他真的练不下去了。

袁国强教练就对他说:“你再坚持一下,后面有一个比赛,马上就可以检验一下自己了。”

苏炳添决定再坚持一下。

所谓“名师出高徒”,两年内,苏炳添斩获了男子60米、男子4×100米接力项目的三枚金牌。

凭着优异的比赛成绩,苏炳添20岁的时候,进入了国家队,他的能力上了一个台阶,当年以11金的成绩称霸“田径短跑界”。

荣誉与伤痛并存,突破极限

运动员荣誉的背后,往往伴随着伤痛,不管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的,战胜这些伤痛,也就突破了自己。

第五届东亚运动会夺冠后,苏炳添突遭病痛折磨,上半年基本没有什么比赛。养伤期间,他还在不断地进行力量练习。

伤痛并没有阻碍苏炳添的速度,适当的反而让他爆发更强的潜能。

年底的广州亚运会,苏炳添拿下男子4×100米的冠军金牌,这枚金牌时隔20年再度回到中国接力队。

莫斯科世锦赛中,苏炳添因抢跑被罚下场,而同年比赛的张培萌却跑出了10.00秒,追平日本选手伊东浩司跑出的黄种人最快纪录。

“抢跑罚下场”那一幕,在他脑海里挥之不去,甚至有的时候裁判还没有开枪,他却总觉得“枪好像已经响了”。

打那以后,这一幕就成了苏炳添心里的一道坎,他失去了往日的自信。

幸运的是,苏炳添遇到了他现在的外国教练兰迪-亨廷顿,这个教练带来了新的技术和方法,让苏炳添慢慢找回了自信。

兰迪-亨廷顿是个“多事的老头”,他原来是中国男子跳远队的教练,那时经常去短跑组提意见,苏炳添从中获益良多,后来兰迪-亨廷顿就成了他的专属教练。

亨廷顿经过研究,找出苏炳添百米跑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起跑很快,但是在50米到60米的时候,容易打乱节奏,力量和速度也逐渐下滑。

全球百米记录前10名都是跑进9秒的非洲后裔选手,跑进9秒,是亚洲人的极限。

亨廷顿说,苏炳添想要突破极限,最关键的是改变他的起跑习惯--由左脚起跑改为右脚起跑。换句话来说,就是重新学跑步。

这个改变存在很大风险,苏炳添很有可能毁掉他十几年的运动员生涯。

但是,他坚持这么做,决定改技术的那一时,他就做好了退役的准备。

苏炳添听从亨廷顿教练安排,远赴欧洲改技术。

改技术的过程中,苏炳添承受巨大的压力。刚开始,他连女运动员都跑不过,加上年纪越来越大,他的职业运动生涯遇到了瓶颈。

他每天逼迫把左脚放前面,故意让右脚发力,虽然极不协调。脑海里也在不断重复这个动作,甚至睡觉都是在跑步。

休假期间,他竟跑去训练基地外的森林“追兔子”,把每个兔子洞都摸得一清二楚。

这样“高强度”的练习下,苏炳添很快掌握了新的技术。

在美国尤金站中,26岁的苏炳添跑出了9秒99,跑进9秒关口,成为“亚洲第一飞人”。

领奖那一刻,苏炳添致敬刘翔,做了一个同样的动作:身披五星红旗,跳上领奖台。

退役了,再战奥运

长期的征战比赛,高强度训练,让苏炳添身上多处带伤。

短跑运动员的黄金年龄大多在28岁前,20__年,苏炳添选择了退役。

但是他还有两个愿望没有实现:突破亚洲人的极限9秒85,站在奥运会男子百米的决赛场上。

所以,为了进入奥运会的百米决赛,苏炳添坚持继续比赛,让自己回到巅峰的状态。

宣布退役的两年内,苏炳添再次为国家贡献男子100米3金,男子60米1金1银。

由于疫情的影响,20__年的东京奥运会推迟到20__年举行。

训练期间,苏炳添曾出现两次大伤。

第一次是田径亚锦赛前,一次力量训练中,苏炳添腰部肌肉拉伤。

苏炳添晚上睡觉时,腰部还隐隐作痛,就像一根刺在上面。

他积极出国就医。在美国养伤期间,想到自己的年龄和久病缠身,苏炳添曾一度想放弃比赛。

队医朱志伟开导他:“你属蛇的嘛,蛇都会冬眠的,人的状态也有恢复周期,不如等春天来了再考虑。”

就这样,苏炳添回国康复养伤,继续参加当年的钻石联赛上海站。虽然表现不理想,但是,苏炳添还在坚持,他一边调整状态,一边比赛。

第二次受伤是苏炳添在一次力量训练中,不小心拉伤左肩,短期内很难恢复,幸好没有伤到关键的腿部。

为了以最佳状态迎接东京奥运会,从那时起,苏炳添就进入了较长的恢复调整期。

20__年8月1日晚,万众期待下,苏炳添出现在东京奥运会男子百米半决赛现场,而且超水平发挥,跑出9秒83!

全国人民都沸腾了!

刘翔第一时间发微博祝贺他:封神!9秒83!

苏炳添也完成了交接,成为中国新一代“飞人”。

跑得最快的“大学教授”收获跑得最慢的“爱情”

备战东京奥运会期间,苏炳添坚持完成了自己的学术论文。

8 月 1 日,苏炳添一篇名为《新时代中国男子 100m 短跑:回顾与展望》的论文在社交网站走红,网友纷纷感叹苏炳添亲自为论文 " 跑数据 "。

暨南大学毕业后,受学校聘请,苏炳添决定留校任教,成为体育学院的一名副教授,继续他的学术研究。

东京奥运会上“一战成名” ,苏炳添也成为了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大学教授”。

跑得最快的“大学教授”却收获跑得最慢的“爱情”。

20__年10月10日,苏炳添与青梅竹马的妻子林艳芳完婚,结束16年的“爱情长跑”。

初中时,苏炳添贪玩不好学,林艳芳是组长,每周就负责催他交作业。

“女神”林艳芳有很多爱慕者,唯独和苏炳添“传纸条”,后来,他们改用“日记传情”。

苏炳添进入国家队后,两人极少见面,只能通过打电话联络,这一打坚持了十几年。

20__年7月11日,苏炳添的儿子小天天出生。儿子出生那天,他还没有从瑞士回国,网友调侃“亚洲飞人第一次输了,跑不过儿子!”

现在,苏炳添一完成比赛,就坚持回家陪儿子,喂奶、换尿布、哄睡、带娃出去走走,“亚洲飞人”秒变“奶爸”。

在一次采访中,苏炳添说:“我有一个梦想,在我孩子有认知能力的时候,让他的妈妈带他到现场去看一次我的比赛,让他永远记得自己的父亲最辉煌的一瞬间。”

今年东京奥运会,他让妻子和儿子看到了他“封神”的时刻!

虽然未在决赛中拿到奖牌,但苏炳添觉得虽败犹荣。

赛后他也在微博上留言:

“以9秒83进入奥运会决赛圈我已经非常满足了,决赛的9.98也没有遗憾,因为这就是我的最真实水平!”

东京奥运会,很有可能是苏炳添的最后一站,也许未来,他会以新的身份,再次回到赛场上。

祝福这位“亚洲飞人”,愿他能培养出更多的“中国飞人”,带领中国田径队走向另一个巅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观看感动中国黄文秀人物心得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1411 字

+ 加入清单

黄文秀将生命永远定格在30岁,她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她的精神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的使命与担当。昨晚(7月1日)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节目《时代楷模》黄文秀先进事迹发布会,中宣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黄文秀的先进事迹,追授她“时代楷模”称号,引起百色各地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广泛关注,大家纷纷向这位牺牲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的驻村第一书记致敬。

“时代楷模”发布仪式现场,中宣部副部长梁言顺为黄文秀的亲属颁发了“时代楷模”奖章和荣誉证书。黄文秀的亲友、同事、老师、同学及其帮扶过的脱贫群众以电视访谈、实物展示等方式,追思缅怀心中的好姑娘、好党员、好干部,现场观众纷纷感动落泪。

“相机,原来不文秀是这么年纪轻轻就想明白了,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她就是要成为一位为社会,为国家贡献自己力量的人,因为只有投身在社会这样的建设当中,投身在国家建设当中的人才是有意义的,所以她一直是为了这份信念而活着的

在黄文秀的家乡—革命老区百色,各级干部群众自发组织收看《时代楷模》黄文秀先进事迹发布会,在百色市脱贫攻坚战指挥部,同样来自脱贫攻坚一线的扶贫干部围坐一起,看着昔日战友黄文秀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感触颇深,感慨万千。

“黄文秀书记和我是同龄人,她在人生中最绚烂的年纪选择到脱贫攻坚第一线工作,作为脱贫攻坚的同仁,我要以她的精神为榜样,继续一如既往,满腔热血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去

在百色市人民医院学术报告厅,百色市团市委各级团组织青年收看央视报道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报道,对她的离去,大家内心无比的悲痛,纷纷留下惋惜的泪水。不少团员干部表示,学习黄文秀同志不畏艰苦、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励自己守初心、担使命。

“学习黄文秀同志,我们就要坚定理想、信念,立足平凡,追求崇高。在自己的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她的事迹激励着我,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当中,更加以满腔的热血和激情,来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当中

昨晚,百色市卫生健委组织全体干部观看直播并学习黄文秀先进事迹,不少的党员干部表示,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拼搏奋进,汲取榜样力量。

“我觉得我们在工作当中,要把所有的工作做细、做实,对每一个细微的小事,要想办法把它做好

当晚,田阳县宣传部门全体党员集中收看了“时代楷模发布厅”节目,大家被黄文秀始终坚守共产党人初心与使命的先进事迹所深深感动。纷纷表示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学习她不畏艰险、担当实干、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将榜样的力量转化为脱贫工作的强大动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勇向前,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相机,我真的感到很心痛,可是她给我们留下是学习的楷模,今后我们在扶贫路上要继续坚持走下去,奋力打赢扶贫攻坚战

在乐业县百坭村群众家中,不少群众自发的聚在一起,共同观看黄文秀先进事迹发布仪式,大家神情哀伤,为这个年轻的生命感到惋惜。村里的群众说,每当夜幕降临村里的路灯亮起,他们的心里就会更加想念文秀书记。

“我见她不在了很想她,我没有女儿,见到书记感觉像我女儿一样,我觉得很可惜。我们记得她,一点都不会忘记她

在百色学院,同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的学生也表示,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文秀精神”的核心意涵,结合新时代、新要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力弘扬“文秀精神”,以黄文秀先进事迹为标杆,作为自己努力前行的方向。

“黄文秀同志的先进事迹,以及她的个人精神,会是我将来在工作岗位上,也就是在扶贫岗位上的一个标杆。

“为人民群众群众服务,用自己的行动来回报社会,回报党和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感动中国人物聂海胜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608 字

+ 加入清单

聂海胜是湖北枣阳人,20__年曾成功完成神舟六号飞行任务。10日下午,中新社记者赶到枣阳市杨垱镇聂海胜家中时,这里早已聚满了人。

在聂家客厅,当地干部正在认真布置会场:悬挂五星红旗以及聂海胜飞行照片。枣阳市以及杨垱镇将于11日下午在此集中观看神舟十号发射直播。

聂家位于杨垱镇明星路上,是一座新修不久的两层小楼。走进客厅,只见正面墙上挂着“航天英雄之家”的牌匾。牌匾下,是聂海胜母亲的遗像。

弟弟聂新胜出生于1979年。由于父亲去世较早,几个姐姐出嫁,照顾母亲的责任一直落在聂新胜身上。他说,由于哥哥太忙,从不敢打扰他,担心影响他。

“他尽忠,我尽孝,我在家里照顾好母亲,让哥哥能够安心工作就是我最应该做的事情。”聂新胜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哥哥也是这样。”

“我们很少去北京,即使结婚后也没有去。儿子一岁多时,哥哥回来看过一次。”聂新胜说,哥哥很少回来,即使回来也基本是因为公事。

聂新胜现在枣阳一中后勤部门做水电工。聂新胜表示说:“哥哥和我从不谈他的工作,更不会告诉我神舟十号何时发射,我是从网上才知道的。”聂新胜说,希望哥哥再次和战友一起,圆满完成国家交给的任务。

作为“航天英雄之家”,聂家墙上挂满了聂海胜照片。由于受英雄航天员聂海胜影响,聂新胜年仅4岁的儿子取名为“聂天扬”。

聂海胜于1964年出生于杨垱镇樊庄村聂庄。村主任聂经玖曾是其儿时伙伴。聂经玖说儿时他们经常一起玩耍,印象中聂海胜记忆力好,成绩总是班上前几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感动中国2024十大人物事迹材料大全_申报材料_网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4167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中国2018十大人物事迹材料大全

《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今晚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颁奖盛典由白岩松和已经退休的敬一丹共同主持,下文为大家介绍感动中国2017十大人物事迹材料,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内容吧!

【吴锦泉 高节卓不群】

【人物事迹】

2017年8月9日,吴锦泉收听广播时得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将磨刀挣来的硬币凑上1000元钱送给红十字会捐给灾区。2017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吴锦泉得知此消息后,将两年来走街串巷替人磨刀挣下的1966.2元辛苦钱,通过红十字会捐给灾区。自2017年汶川地震之后,累计捐款37000多元钱。吴锦泉,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五星村一名普通村民,如今年过八旬,仅靠磨刀为生,生活并不富裕,老两口还住在三间破旧的瓦房里,但他关心社会,为村里修桥补路,去福利院看望孤儿,将自己的辛苦钱毫无保留地捐献出来。

【张宝艳 秦艳友 阳春布德泽】

【人物事迹】

1992年,儿子的一次意外走失,让张宝艳、秦艳友夫妇体会到了走失孩子后的焦急,此后他们开始关注寻亲信息,并尝试为丢失孩子的父母提供帮助。2017年,夫妇二人建起“宝贝回家寻子网”,帮助家长们寻找孩子。为了运营好网站,张宝艳辞去工作成了一名全职志愿者。2017年,张宝艳提出的“关于建立打击拐卖儿童dna数据库的建议”得到公安部采纳,dna数据库为侦破案件、帮被拐儿童准确找到亲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成立8年来,“宝贝回家寻子网”不断壮大,志愿者发展到15万多人,遍布全国各地,成为照亮宝贝回家路的一支中坚力量。目前,“宝贝回家”寻子网是唯一与公安部打拐办合作的全国性寻子网站,截至2017年11月,“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帮助超过1200个被拐及走失的孩子寻找到亲人。

【郎平 雄心志四海】

【人物事迹】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女排决赛,中美巅峰对决,身高1米84的中国女排主攻手郎平击溃了美国女排的防线,帮助中国女排登上了冠军的宝座,赛后诞生了一个流行词——“铁榔头”。“铁榔头”郎平两次在中国女排最困难的时期,主动接下了中国女排主帅这个“星球上压力最大的职业”:第一次是1995年女排生死存亡之际,她毅然归国,担任女排主帅,累倒在工作当中;第二次是2017年中国女排伦敦奥运会被日本队淘汰,2017年同年龄队友陈招娣撒手人寰,这一系列的悲痛触动了郎平内心深处的女排情结,于是她冒着“一世英名可能毁于一旦”的风险再次走马上任,仅仅一年半时间,郎平就带领中国队于2017年时隔2017年重返世锦赛决赛舞台,最终夺得亚军,并于2017年重夺世界杯冠军。30年来,从担任主攻手时的“五连冠”到任教练率中国女排重返世界之巅,“铁榔头”似乎已经是奇迹的代名词。

【屠呦呦 春草鹿呦呦】

【人物事迹】

2017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这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1968年,中药研究所开始抗疟中药研究,39岁的屠呦呦担任该项目的组长。经过两年的研究对象筛选,并受到中国古代药典《肘后备急方》的启发,项目组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的研究上。1971年,在失败了190次之后,项目组终于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并在接下来的反复试验中得出了青蒿素对疟疾抑制率达到100%的结果。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终于胜利完成科研任务。青蒿素问世44年来,共使超过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未来,屠呦呦希望通过研究,让青蒿素应用于更多地方,为更多人带来福音。

【阎肃 弦歌感人肠】

【人物事迹】《敢问路在何方》《我爱祖国的蓝天》《唱脸谱》《团结就是力量》……这些被置于艺术殿堂宝座的艺术作品,都出自著名文学家、词作家、剧作家阎肃之手。1950年,20岁的阎肃来到西南青年文工团,并于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成为一名文艺兵。自那时起,阎肃就常常跑基层,慰问广大官兵,把官兵们的生活点滴作为自己的创作素材,很多作品都是在连队的马扎上完成的。为了创作歌剧,阎肃来到重庆渣滓洞体验生活,反铐双手,戴上脚镣,并坐上老虎凳来真实感受当年共产党员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2017年2月12日与世长辞,阎肃的夫人说,昏迷期间,阎肃只有听到自己写的歌时才有反应,甚至会流泪。在阎肃心中,他的作品里饱含着的对兵、对民的深情,正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写照,即使昏迷,也依旧共鸣不绝。他永远是一个兵,一个人民的优秀子弟兵。

【徐立平 大国多良材】

【人物事迹】

徐立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高级技师。自1987年入厂以来,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在火药上动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目前,火药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断,药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决定导弹的精准射程。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经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0.2毫米,堪称完美。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徐立平还自己设计发明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由于长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徐立平的身体变得向一边倾斜,头发也掉了大半。28年来,他冒着巨大的危险雕刻火药,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

【莫振高 化作光明烛】

【人物事迹】

莫振高,学生口中的“莫爸爸”“校长爸爸”,是广西都安高中的原校长。都安是全国贫困县,这个大山里的瑶乡,有着众多因贫困上不起学的孩子。于是,莫振高将“让瑶乡儿女走向世界”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任教三十多年来跑遍每一位贫困生的家,将了解的情况一一记录在册,并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了近300名学生,圆了他们的大学梦。然而,自己的工资毕竟只是杯水车薪。面对数量众多的贫困学生,这位从未向别人伸手的“莫爸爸”走上了“化缘”之路。他利用休息时间,来到全国各地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做演讲、做动员,只为通过社会力量,帮助更多的瑶乡儿女走出大山。就这样,莫振高一共筹集了3000多万元善款,让1.8万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因积劳成疾,莫振高于2017年3月9日突发心脏病去世。“莫爸爸”的“化缘”之路改变了数以万计贫困孩子的命运,现在他已桃李满天下,九泉之下也可含笑。

【官东 天下英雄气】

【人物事迹】

2017年6月1日,“东方之星”号客轮在长江中游湖北监利水域翻沉。官东主动请缨加入海军工程大学抢险救援分队。6月2日抵达救援现场后,他第一个跳入水中,面对水流湍急、能见度极低的双重考验,官东首先在船舱内发现朱红美老人,他一边耐心安抚老人的情绪,一边帮她穿戴好装具,最终成功将其救出,这是第一位被成功救出的生还者。14时15分,官东再次下水,在机舱部位找到了船员陈书涵。面对体力严重透支,陷入绝望的陈书涵,官东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装备给了陈书涵,自己冒着生命危险仅靠轻潜装具支撑。撤退时,他身上的信号绳被缠住,危急之下,官东割断信号绳,与水面彻底失联。官东在黑漆漆的舱内摸索近20分钟,终于找到出舱口,怎料,一个暗流瞬间将他卷入深水区,而此时,装具里的氧气即将耗尽,官东果断丢掉所有装具,憋着一口气猛地往上游。由于上升速度过快,刚出水的官东双眼通红、鼻孔流血。面对大家的赞许,这个帅气的90后小伙儿,没有多言。因为在他看来,这是军人应有的担当。

【买买提江•吾买尔 盛德表一乡】

【人物事迹】

买买提江·吾买尔是新疆伊犁地区布力开村村支部书记,维吾尔族。3岁时,吾买尔的父亲就过世了,第二年母亲也改嫁了。就这样,吾买尔是吃着村里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等各族人家的百家饭长大的,也由此对乡亲们产生了化都化不开的浓浓感情。当上村支书之后,吾买尔把“不让一个人受穷,不让一个人掉队”作为自己的工作宗旨,全力带领村民奔小康。在布力开村,各族群众和谐相处,从没有红过脸,更没有出现过民族歧视。吾买尔说,只有民族团结经济才能发展。如今,布力开村已成为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截止到2017年底,布力开村1120户村民全都盖起了有网有电话的新房,铺上了总长42公里的柏油路,全村三分之一的人家买上了小汽车。在民族团结的大道上,布力开村实实在在享受到了团结带来的生产力。

【王宽 君子抱仁义】

【人物事迹】

郑州戏曲圈里有这样一位老艺术家:台上兢兢业业唱好戏,台下尽心尽力做善事,戏迷们夸他是德艺双馨的好人,他就是74岁的王宽。1998年退休后,王宽夫妇陆续收养了6名老家的孤儿。为了供养这些孩子吃饭穿衣、读书学艺,王宽决定放下自己国家一级演员的身段,去茶楼卖唱,这一唱就是7年。起初,他的“上台率”并不高,每晚冷板凳一坐就是五六个小时。但王宽依旧坚持每天骑着自行车,一家一家茶馆地跑,常常晚上六七点就去了茶馆,等到天亮才回家。后来为了能够让更多人点他的戏,王宽又学起了川剧变脸。如今,王宽夫妇苦心抚养的几个孩子都已长大成人,自食其力,而老两口却还在坚持资助老家的孩子。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办起一个孤儿艺校,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余热,让这些孩子学到一技之长。王宽老师用他的行动向大家传达爱的意义。

【特别致敬:抗战老兵和爱国侨胞】

【人物事迹】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9.3”阅兵式上,赢得了最多的掌声和最高的敬意。他们是历史,也是现在。他们中既有抗日战争的亲历者,也有抗战老兵的后代,还有海外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当300余名抗战老兵组成的乘车方队经过天安门城楼时,苍苍白发,熠熠勋章,这群耄耋老人用微微颤抖的军礼表达着对祖国强盛的崇高敬意。70多年前,他们是走上抵御外辱、保家卫国之路的勇士,在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后, 他们依旧对国家和民族怀抱拳拳之心。和抗战老兵群体一样,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年代,海外华侨华人或是组织抗日救亡团体,或是捐款捐物支持抗战,或是直接回国参军,爱国侨胞们众志成城,筑起一条坚不可摧的血脉长城。积淀在他们身上的赤子情怀和文化血脉,将助推整个中华民族走向共圆“中国梦”的未来。在这里,我们向抗战老兵、爱国侨胞两个群体特别致敬,不仅是为了重温历史、缅怀先烈,更重要的是,传承他们为民族尽忠义的担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105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观看了“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我看了之后,心里深受感动。

人们常说:“奉献是快乐的”,没错,有的人愿意为了让山里孩子飞出大山而奉献自己的一生;还有的人愿意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而燃烧自己的青春;更有的人为了让脊柱畸形患者抬头看世界倾注了毕生心血。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世界上最美好的品质——奉献。

1980年,19岁的南昌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的反对,选择区贫困的泥洋山区支教,36年的时光里,她是孩子们的太阳:每天早上有亲切的问候叫醒孩子们起床;她是孩子们的妈妈:白天用谆谆教诲和欢乐的游戏陪伴孩子们成长;她是孩子们黑夜里的眼睛,每个夜晚在灯下为孩子们辅导功课。

支妈妈问孩子们:“幸福是什么?”学生一句“幸福是老师的爱”。让支妈妈流下了眼泪,她说:“总要有人牺牲,这个人为什么不可以是我呢?”她用生命来奉献的不言之教,教会了学生和我们什么是良知和操守。36年,她从“支姐姐”到“支妈妈”,绚烂了大山里两代人的童年。

20__年,毕业于耶鲁大学的秦玥飞来到一个湖南的小村庄任村官,三年里,他为了让村民过上好日子,想方设法筹钱。泥泞的天龙边,有他望着顺利通水的河渠的不言的欣喜;崭新的.敬老院前,有他对着阳光欢乐的面庞;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教室门前,有他成就感满满的笑脸。他奉献了自己的金色年华,换来的是村庄的欣欣向荣。

我认为年轻,不代表骄傲和轻浮,而代表俯首躬行;年轻,不意味着夜店和电影院门前的久久徘徊,而意味着在荆棘和贫穷中无畏的拓荒;年轻,不是索取与获得,而是奉献与成就。不骄躁,不沉沦,乐于奉献才是年轻原本的模样。

年轻,播下理想的种子,在悉心耕耘的大地上静待收获的时节。

多年前,梁益建学成回国,开始研究和治疗重度脊柱畸形这一病症。在贫穷的大山深处他是患者的保护神:他不仅帮人治病而且帮人找钱;在学界公认的“禁忌症”面前他是愚公:他用一种愚公移山的精神打开了1000多条“被折叠的生命”;在他自己面前,他却只是一个“小医生”。

“我帮你治病,我帮你找钱”多么温暖的一句话。太阳,因奉献的自己的光亮而受到人们的爱戴;落红因“化作春泥更护花”而被人们世代歌颂;梁益建却因为奉献了自己一生的价值所以他的名字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矫正脊柱,梁益建只用两根支架——“妙手”和“仁心”。

奉献是美丽的,支月英虽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却让教育事业后继有人;秦玥飞虽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却让整个村庄的面貌焕然一新;梁益建虽倾尽了自己的毕生心血,却诠释了什么是“妙手仁心”。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学会奉献吧,相信从下一刻开始,世界将会开满爱的鲜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感动中国朱彦夫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169 字

+ 加入清单

朱彦夫同志是山东省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人,1933年7月出生,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级伤残军人。1956年,他主动放弃荣军休养所的特护待遇,开拓新的人生之路。1957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带领全村群众治理荒山、兴修水利、发展教育,经过25年的艰苦奋斗,使全村群众逐步摆脱贫穷落后状态,过上温饱殷实的好日子。20__年3月31日,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5月16日第二次被授予“全国自强模范”荣誉称号。

(一)自费办起山村图书馆和第一所夜校

1957年,那时的张家泉村是出了名的穷村,老老少少识字的没几个。朱彦夫意识到要改变村里贫穷落后的面貌,必须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朱彦夫决定在村里建个图书室,但是,当时的条件异常艰苦,他拿出微薄的抚恤金,置办图书,创办图书室。又办起了山村里的第一所夜校,教群众识字。他亲任教员,为了在黑板上写字,他把粉笔上套上弹壳,用两只残臂夹着写字,弹壳扎进残臂钻心的疼。夜校离家很远,朱彦夫每天拄着双拐,拖着17斤重的假肢,天天晚上风雨无阻。

他的心血没白费,在2年多的时间里,100多名学生从夜校走出,成为张家泉村建设的中坚力量。此后各生产队、大队的历任会计,都是夜校的“毕业学员”。

(二)棚沟造地,向山沟要良田

张家泉村两山夹一河,村边的赶牛沟、腊条沟、舍地沟,把农田分得七零八落。尤其是最大的赶牛沟,常年洪水冲刷,沟里乱石如阵,寸草难生。

要脱贫,先改地。朱彦夫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棚沟造地,用石头把沟棚起来,上面填土,让农田连成片;下边淌水,洪水来了也冲不了地。朱彦夫说:“不干,沟还会一年年荒下去;整起来,就是咱村的粮囤子。讲困难,我这个残废都不怕,你们还怕啥?”一番话,说得人人面露愧色。士气鼓起来,发展就有了希望。忙完秋收,张家泉人开进了“赶牛沟”。镢刨锹挖,筐抬车推,一干就是一个冬春。

一个冬春下来,搬了2万多方土石,建成了1500多米长的暗渠。荒废了的赶牛沟,变成了40多亩平展展的良田,当年增产粮食5万多斤。舍地沟、腊条沟也变成了70多亩良田,直到现在仍给村民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三)修建大口井,解决山村缺水问题

张家泉是个缺水村,直到上世纪60年代末,别说浇地灌溉,吃水都是难题,为了吃水,村民得跑几里山路。

朱彦夫请来水利专家,翻山越岭,数不清摔了多少跟头。水源找到后,他天天靠在打井工地,现场指挥。数九寒天,张家泉的打井工程热火朝天。打到10米多,井底开始见了水。朱彦夫放心不下,非要下井看看,混合了断肢创面上磨出的血水,生生把假肢和断肢冻在了一起。

经过一个冬天,一眼深6米、东西宽24米、南北长33米的大口井终于竣工了,张家泉村有了历史上的第一眼大口井。此后的两个冬天,朱彦夫带领乡亲们一鼓作气,又打出两眼大口井,修建了1500米长的水渠,彻底解决了村民用水匮乏和无水浇田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国女排事迹心得体会800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875 字

+ 加入清单

中央电视台2019年2月8日晚播出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颁奖典礼。获得2019年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荣誉的分别是: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孙家栋、三进火海舍己救人的王锋、在大山深处教书育人36年的支月英、耶鲁大学毕业后回国扎根农村的秦玥飞、训练中壮烈牺牲的舰载机飞行员张超、在平凡岗位上创造非凡业绩的电焊工李万军、让众多患者挺直脊梁的好医生梁益建、红丝带学校创办人郭小平、量子通讯的领跑者潘建伟、焦裕禄式的好干部阿布列林·阿不列孜。此外,还向中国女排表达了特别致敬。

连日来,英雄舰载机飞行员张超烈士的先进事迹经本报和其他媒体报道后,在海军部队引起强烈反响。官兵通过学习讨论、座谈交流、撰写体会等多种方式,学习张超烈士的英雄事迹和崇高精神。

在张超生前所在的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外场机务楼、机关办公楼等醒目位置悬挂着“向英雄学习”横幅,电子屏滚动播放张超先进事迹和视频录像。“向英雄舰载机飞行员张超学习”誓师动员大会上,张超的战友艾群说:“我们一定会继承张超遗志,勤奋工作,刻苦训练,为航母舰载机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感受烈士品质,激发奋进力量。北海舰队某潜艇基地结合核潜艇精神大讨论活动,组织官兵收听收看张超先进事迹。南海舰队某基地利用网络、报纸、微信平台等媒体资源,开展“学英雄事迹、当精武标兵”体会交流。东海舰队某水警区开展“和张超比一比、自身差距在哪里”“英雄事迹怎么看、建功岗位怎么干”等群众性讨论,激发官兵岗位建功的强大动力。

学习烈士精神,练就过硬本领。在张超曾经工作过的南海舰队航空兵某团,多架战机连续进行长途奔袭对海实弹射击演练。曾与张超并肩执行战备巡逻任务的飞行员李光耀说:“向张超学习,必须把每次起飞当成战斗,绝不让祖国海空受到任何威胁。”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372艇发出倡议,号召官兵像张超那样练兵备战,在强军兴军道路上奋勇前行。

英雄牺牲,精神永存。从白山黑水到南海岛礁,从万里海疆到远海大洋,从海军机关到基层舰连,海军广大官兵决心像张超烈士那样,牢记强军目标,强化使命担当,奋力开拓进取,为建设强大海军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感动中国苏炳添事迹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862 字

+ 加入清单

“生命于你不止一次。士兵于你不只是经历。没有屈服长津湖的冰雪,也没有向困苦低头。与自己抗争,向贫穷宣战,一直在战斗,一生都在坚守,人的生命,应当像你这样度过。”这是感动中国20__年度人物颁奖晚会上朱彦夫的颁奖辞。

如今,朱彦夫年事已高,由于右半身偏瘫,再加上做过两场心脏支架手术,导致他行动不便,说话含糊不清,但他仍坚持每天读书看报,关注时事新闻。刚刚举办的北京冬奥会也是朱彦夫关注的重点新闻,对一些运动项目和运动员的见解也头头是道。

“爷爷并不服输,他现在用自己的方式锻炼身体,右半身行动不便,他就做一些自创的扩胸运动。”朱彦夫的孙子朱帅宗告诉记者,朱彦夫还一直保持着军人作风,每日按点起床、按时吃饭,生活非常有规律。尽管右半身行动不方便,朱彦夫也经常写字练字,就在前两天还写下了“英雄二连”、“感动中国”几个字,“爷爷今年89岁了,在他的精神世界里他觉得自己还有用。”

现在,朱帅宗在朱彦夫教育基地担任讲解工作,爷爷的事迹他早已背得滚瓜烂熟,但每次讲给参观者时,他也经常声音哽咽、湿了眼眶。从小,朱帅宗就知道自己的爷爷与众不同,爷爷的故事也时刻激励着他,让他明白一个道理:只要信念不死,只要冲锋不止,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生命奇迹。“我学到最多的就是爷爷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超人的毅力,干一件事情不是半途而废,一定要把它干好。”朱帅宗说,为了传承和发扬好红色基因,他大学毕业后也回到了家乡,将爷爷的故事传递给了无数人。他认为,讲好爷爷的故事是自己的责任,将爷爷的精神传承好更是自己的担当。

在朱帅宗看来,爷爷的梦是让大家吃饱饭,爸爸的梦是脱贫攻坚路上一个都不少,他的梦是让朱彦夫精神闪亮小康路,帮助家乡发展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开辟帮助乡亲们增收的新途径。朱帅宗提到,“实际上我们都是一个梦,我们祖孙三代在不同的年代为了一个共同的中国梦,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爷爷,他也常常鼓励我。”

在朱帅宗的手机里,还保存着朱彦夫写下“与其腐烂,不如燃烧”的照片,“爷爷的精神是我们奋斗的动力,也是我们一家三代人努力的目标。”朱帅宗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国女排事迹心得体会800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787 字

+ 加入清单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人并非为获取而给予;给予本身即是无与伦比的欢乐;对人来说,的欢乐,的幸福是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献给他人。

奉献,是人的一种多么高尚的精神,是一种多么高尚的情操!俗话说得好,“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在一个冰冷冰冷的冬天,寒风刺骨,连人也不敢出门,我真怪老天爷,今天这么冷还让我上学。我匆匆地吃了早餐,背着书包出门去了。在路上,阵阵刺骨的寒风迎面而来,我只好硬着头向前走。在不远,一根大竹把我拦住了,我陡然停止,闷闷不乐地顾视前方。只见离大竹不远有一位清洁工正毫无怨言地为人们挖通前几天被堵塞的‘臭水渠’。他挨着冷,忍受着恶心的臭味,用一双差不多被冻僵的手紧紧地拿着铁铲,然后用力地把铁铲插进了被堵塞的‘臭水渠’里,再把铲起的垃圾倒到旁边的桶里……突然,大事不妙,‘臭水渠’里面被塞实了,用铁铲铲不行,用夹子夹不行,那位清洁工只好戴着手套下去挖。她下倒了‘臭水渠’,冰冷的水像一支支利箭直刺他的脚。她忍受着疼痛,仍吃苦受累地挖!行人看见了也热心地走过来对清洁工说:“小刘,别再挖了。天这么冷,你叫几个负责这工作的人来替你挖就行了,何况这工作又不是你负责的,你就快回去休息吧!”“咦!这是怎么回事?这工作不是他负责的?那他这么辛苦来做这干啥呢?”想着想着,我不由自主地被他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便情不自禁地走到他身旁,轻声细语地对她说:“叔叔,别再挖了!你就叫几个负责这工作的清洁工来挖吧!快回去休息吧!”只见他抬起头,气喘吁吁地对我说:“我决不会回去休息的,我一定要把这条‘臭水渠’挖通。”看着他那倔强的样子,我只好无可奈何地上学去了。

过了几天,我们住的一带地方终于能通水了,大家也高兴得不得了。不知何时,那位清洁工在刺骨的寒风中辛勤工作的背影模模糊糊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他的言行深深的教育着我,影响着我——一个无私奉献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感动中国刘伯明人物事迹心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616 字

+ 加入清单

刘伯忠在刘家兄妹中排行第四,是刘伯明的亲弟弟,笑起来与刘伯明很像。

6月13日,极目新闻记者见到刘伯忠时,他正在伊安县城给人做装修。

“我自己虽然没读什么书,但是最佩服的还是二哥,他不仅是我们兄弟姊妹的榜样,也是我的儿子、女儿等后辈们学习的榜样。”刘伯忠说,他小时候最敬仰的就是二哥,因为二哥在冬天零下20℃时,还可以坚持骑每天自行车上下学,他自认自己做不到。

自从自己当了父母,刘伯忠在教育自己的女儿和儿子时,时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要像你二叔一样能吃苦、爱学习”。

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刘伯忠的女儿考上博士,儿子硕士毕业考上公务员。

“我最佩服二哥的,也是他能吃苦、爱学习。”作为家里排行第五的刘伯福,也非常佩服自己的二哥刘伯明。

刘伯福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二哥刘伯明不仅上学时能吃苦,参军以后更是能吃苦,长年累月的艰苦训练能坚持下来太不容易,是他和孩子学习的榜样。

在唯一的妹妹刘玉芝心里,二哥刘伯明非常节省,但对她谦让宽容。

多年以后,刘玉芝仍记得,学校运动会,她向二哥要钱,刘伯明把在学校用来买饭的一元钱给了她。

“20多年前,冰棍才3分钱一根,1元钱能买很多东西。”刘玉芝现在还记得二哥给她的那一元钱。

作为刘伯明的初中校友,伊安出租车司机孙师傅说起师哥刘伯明,也是滔滔不绝,称刘伯明是伊安人眼中家乡的骄傲。

孙师傅说,他自己读书不行,但是一直佩服会读书的刘伯明,小时候就听家长说刘伯明聪明会读书,现在自己也经常用刘伯明的例子教育子女好好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510 字

+ 加入清单

【颁奖辞】

滴答,滴答,中国在等待你的回答。你的夜晚更长,你的星星更多,你把时间无限细分,你让速度不断压缩。三年一腾飞,十年一跨越。当第五十五颗吉星升上太空,北斗,照亮中国人的梦。

人物事迹】

谢军,1959年出生,山西临汾人,中共党员,研究员。1982年毕业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电子技术系雷达专业,获学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获硕士学位。历任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4所副所长、所长,北斗二号导航卫星总设计师。现任北斗三号工程副总设计师、北斗三号导航卫星首席总设计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

谢军与北斗的故事很早就开始了。1982年,谢军大学毕业后即投身航天工业,参与了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风云二号气象卫星、海洋二号卫星等国家重大航天工程,并用了3年多的时间,让北斗卫星用上了自主研制的精准的原子钟。20__年,谢军担任北斗二号导航卫星总设计师。

20__年6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最后一颗卫星发射成功,这代表着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北斗三号卫星研制中,谢军团队创造性地实现了卫星批量化生产,仅用1年零14天将19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创造了航天发射史的新纪录!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_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有哪些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641 字

+ 加入清单

队员们说,吴天一在高寒地带开展科研工作的拼搏精神和献身精神,曾令外国专家钦佩不已。

那是1990年夏,中外科学家携手组建“阿尼玛卿雪山联合登山队”。海拔6282米的阿尼玛卿雪山位于青海南部,以其海拔高、地形复杂、气温低、风力大、紫外线照射强,气候多变等特点,为高山环境生理研究提供了完备条件。此次登山目的之一就是考察人在徒步急进登山状态下的复合反应。

在海拔5000米进行高山生理实验10天后,外方医疗队员因为出现急性高原反应停下了脚步。而同样出现高原反应的12名中方队员,在队长吴天一的率领下却一直攀登至5600米高度,并建立了实验站,完成了一周的科学考察。此次考察结果———《人在特高海拔的生理研究》论文在国际高原医学界引起轰动,为我国赢得一项特别贡献奖。

在高原医学研究中,吴天一不仅是勇者,更是一位智者。他极富语言天赋,精通英语、俄语,且与藏胞交谈不用翻译。陪同外宾访问时,他地道的英语令美国科技参赞惊诧不已。

掌握多种语言,赋予他登上世界舞台的阶梯。他第一个向世人介绍高原肺水肿和成人高原心脏病。他将险境中求得的数以万计的科学数据,撰写成100多篇论文。其中,《我国藏族在世界高原人群中获最佳高原适应性》一文,荣获世界高原医学界认可。《高原病命名与分型》等论文被国际低氧学术研讨会多次引用,并收录于国际科技资料数据库。

年过八旬的吴天一仍带着心脏起搏器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原开展科研工作。他直言,高原医学研究的“无限风光”在崇山峻岭之间,只要事业需要,他将随时背起行囊奔赴险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