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调研报告推荐20篇

浏览

2952

范文

262

公路运输发展情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运输,全文共 1271 字

+ 加入清单

公路运输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xx年是“”开局之年,市公路运输业广大从业人员,紧紧抓住国家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增加公路建设投资,强化运输企业内部管理,客货运输均保持了较快增长,为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平稳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客运量持续增加,旅客周转量突破120亿人公里

近年来,伴随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外出务工、外地来洛旅游观光等各类人员流动显著增强。据运输管理部门统计,年全市客运量为1.60亿人,较上年增加2670万人,增长20.0%;旅客周转量突破120亿人公里,达到124.28亿人公里,创历史记录,较上年增加20.91亿人公里,增长20.2%。

二、货运能力不断提高,货运周转量完成358亿吨公里

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政治形势,市按照国家和省的统一部署,全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经济保持了较高增速,工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各类商品消费持续旺盛。统计显示,市货物运输能力不断提升,全年货运量达到1.63亿吨,较上年增加2892万吨,增长21.6%;货物周转量达到358.09亿吨公里,较上年增加66.39亿吨公里,增长22.8%。

三、运输业存在的问题

(一)公路建设力度需进一步加强

近几年,公路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农村公路建设等级较低,维护养护资金匮乏,与公路配套的停车场所规划、建设滞后,公路建设科学性、前瞻性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个体货物运输组织化程度较低

年,市对几家大型公路运输公司进行了整合改制,经营主体集中化程度得到提高。但在货运方面,存在大量个体私营货物运输业主,管理松散,专业化程度不高,市场竞争力较弱。

(三)成本攀升增加企业营运压力

油价、人员工资不断攀升,增加了运输企业经营成本。近年来,汽柴油价格持续在高位徘徊,汽油价格达到历史高位,推高了企业经营成本,货物每吨公里运输成本已达到0.7元左右,一些运输企业经营困难。

(四)超限超载等非法营运依然存在

对货物运输车主的调查显示,由于货源少、车辆多,加之信息缺乏导致的无序竞争,一些运输车主把货物运输价格降到每吨公里0.4元左右。为了不亏本赔钱,部分车主存在超载超吨经营,增加了运输业经营风险。

(五)行业管理和信息化水平亟待提升

运输业经营线长面广,管理难度较大。当前运输市场监管力度、管理方式、技术手段亟需加强,信息化设备和专业人才引进滞后,行业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亟待进一步提升。

四、运输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构建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公路运输网络

公路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动脉,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举足轻重。要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前景,科学谋划,打造现代公路交通网络,助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进一步加大农村公路运输投入力度,全力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二)加大运输行业法规宣传力度

采取有效形式宣传运输业法律法规,增强从业人员自觉守法意识,加强对交通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制教育,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在提高文明执法、公平执法水平的同时,积极开展超限超载问题的深入研究,努力从源头进行非法营运的治理根除工作。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施甸县“山邑模式”助推农民增收和集体经济发展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4076 字

+ 加入清单

施甸县“山邑模式助推农民增收集体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施甸县姚关镇山邑村,海拔1840米,地形呈喀斯特地貌,是典型的山区村。2019年,山邑村发生了巨大变化,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幅达33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18%,干部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人还是这些人,土地还是那片土地,是什么原因造成山邑村的巨变呢?根据市委主要领导的要求,最近我和办公室的同志三次到山邑,和村党总支的同志、村民、山邑村康汇食品公司的经营人员进行座谈,了解山邑村变化的原因。

一、村情

山邑村位于姚关镇西北,全村耕地面积2656亩,林地13100亩,全村有15个村民小组,农户1204户,总人口4093人。村民主要以农业生产、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但随着农业种植成本不断增高、土地产值效益低,群众增收致富难,扣除各种生产成本,每亩田纯收入200多元。2019年,村集体收入仅3.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94元。面对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民增收致富难等问题,2019年底山邑村党总支紧紧抓住省委开展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这一机遇,在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过程中,结合山邑村实际,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特点,探索出流转土地、混合入股、资产出租等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做法,得到省委组织部的认可,在2019年12月5日全省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现场推进会上被总结为“山邑模式”。

二、做法

(一)流转土地,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村党总支在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长期稳定不变的前提下,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形势,盘活现有的土地资源,用好农村改革政策,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规模经营。为打消群众顾虑、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积极广泛深入到群众中宣传相关政策和流转土地的好处。目前全村实现土地流转2160亩,土地流转率达84.2%,其中,流转村集体1006亩,流转本村企业416亩,流转烤烟生产专业合作社767亩,流转大户33亩,流转其他生产组织130亩。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向产业大户、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集中,促进了农业的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和效益,同时也实现了农民得实惠、村集体增收的目标。

(二)三种方式叠加,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一是混合入股。把扶贫项目资金77.8万元作为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农户以每亩水田每年800元的标准折价80.48万元、村干部自筹资金50万元,三方筹资入股到施甸县湿地红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党总支+合作社+公司”的模式进行经营,合作社规模化种藕、养鱼、养小龙虾,把产品销售给本村的康汇食品公司。二是项目资金入股。整合农业项目资金18万元,以“股份合作经济”的形式入股康汇食品公司,村集体每年固定分红1.7万元。三是资产出租。2019年,村集体出资28万元修建20座烤炉房,以每座烤炉每年800的价格,出租给种烟大户,每年收取租金1.6万元。2019年,以上三项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4.3万元,预计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望突破30万元。

(三)相互依托,与龙头企业互促共赢。村党总支探索“党总支+合作社+公司”的方式,与村龙头企业相互支撑、互惠共赢。村党总支自营1006亩土地,成立施甸县山邑湿地红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施甸县宝莲农业综合开发服务中心,规模化种藕、养鱼、养小龙虾,将产品卖给村龙头企业——施甸县康汇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实现双方受益。村党支部支持康汇公司发展并积极为企业服务,一是由村党总支统一流转土地,每年的土地租金群众直接到村领取,不与企业产生业务往来,群众认可村党总支;二是村党总支为企业的发展给予场地、人力、政策等的扶持,对群众与企业的矛盾纠纷进行调解。康汇公司作为企业回报村党组织,一是村党总支在流转土地上生产的荷叶、莲子、小龙虾、生态鱼等农产品,企业统一收购,并借助企业的销售渠道、电子商务平台等销往外地市场。2019年,康汇公司付给村党总支收购小龙虾、荷叶、莲子款共50万元;二是康汇公司优先考虑村内的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难题,每年可解决60多人的就业问题。

(四)因地制宜,选准特色产业发展路子。山邑村总体地势平坦、气候环境良好、水利资源丰富,加之有天然的湿地,历来有种植莲藕,养殖生态鱼、小龙虾等水产品的传统,但一直未形成规模。针对这一情况,村党支部充分利用自然优势,因地制宜,选准了“种红莲藕发展旅游业,养生态鱼、生态小龙虾实现创收,发展农家乐助群众增收”集观光、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特色农业发展路子。夏天山邑千亩荷塘吸引了众多大理、德宏、保山等地的游人到此赏荷观光,打造了以“观荷、垂钓、采莲、餐饮”为主线的旅游观光农业,带动山邑经济发展、群众收入提高。

(五)按股分红,确保村民、村集体、村干部利益。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合理设置红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项目的股权,每年的经营利润坚持“保基本惠农户、梯次分成”的原则,按三次分红进行分配。优先保障群众利益,从收入中提出80.48万元,保证农户每年每亩800元的保底租金,确保流转土地的农户“旱涝保收”;余下收入的盈余部分,再提取20%作为公益基金;结余部分按村农户38.63%、村集体37.37%、村干部24%的比例进行分红。

(六)依法依规,强化资金运行管理监督。在发展集体经济过程中,山邑村组建宝莲农业开发服务中心,由村级经济实体整合项目资金参股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真正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依法依规选举产生施甸县湿地红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聘请出纳和会计,经济实体不直接参与和干预专业合作社的管理和经营,村党总支在外部环境和组织劳务方面,为专业合作社提供服务,确保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和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运作过程中,镇纪委加强指导监督,确保“股份合作经济”保值增值和维护群众利益。

(七)利民惠民,用好用活村集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村党总支注重让集体经济发展成果惠及群众,用好村集体经济。制定困难老党员关爱制度,每年给每位老党员发放慰问金;把钱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用于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吸引项目资金注资。2019年,村集体出资3万,村民自筹3万元,实施村容村貌整治、美丽乡村、一事一议项目,完善村内道路、路灯等基础设施,有效改善群众人居环境,为发展乡村旅游、观光农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成效

(一)“股份合作经济”激发了生机活力。采取村集体、群众、村干部三方入股的方式,增加了村集体收入,群众收入增加,又促使村干部把“股份合作经济”真正作为自己的事,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三方共享成果、共担风险、互相督促,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激发出来,干事力量凝聚在一起。

(二)传统农业向产业化转变。通过土地流转,连片种植莲藕、集中养殖特色水产品,全村适度规模经营推动了产业的规范化、科学化,推动了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千亩荷花盛景和荷叶茶、莲子等特色产品,带动了乡村旅游、餐饮服务业的发展,使农业由单纯的农作物生产向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及休闲服务业等领域交融发展,产业链得以延伸,实现农业附加值增加和农民增收,助推了农村经济长远发展。

(三)群众增收有保障。土地流转后群众由1份收入变成了3份收入。一是土地租金收入,流转的土地每亩800元/年——1000元/年,这是纯收入。二是入股分红,每亩每年分红120元。三是劳务收入,通过土地流转,最大程度地解放了劳动力,2019年,全村外出务工1800多人,占全村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0%,全年劳务经济收入2019多万元,对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64%以上。年龄在50-60岁的村民不外出打工,可就近务工,在村内帮助企业、专业合作社从事烤烟生产、莲藕种植、采摘荷叶和莲子等工作,这也是1份可观的收入。村民苏梓白(64岁)说,全家6口人,4个劳动力全部围着2亩田、4亩地转,一年下来,没有多少收入,生活很困难,如今,2亩田流转出去,不付成本、不担风险,稳稳收入1600元;老伴身体不好,在家料理家务,苏梓柏本人半年为村里管理烤烟育苗小棚,每月收入1000元,半年6000元,另外半年每个街子天做点小生意(买卖生猪),除掉吃账,半年还有3000多元纯收入;女儿、女婿和大孙子(18岁)外出广东务工,一年也有几万元的收入。苏梓白心情很好,还是一名文艺爱好者,管理自然村的音响设备,每天晚上苏梓柏把广场舞办到自家的小院上,和村民们一起尽情的歌舞。

(四)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发展。通过盘活资源、资产、资金,因地制宜谋发展,使村集体经济一年便由弱变强,还一步迈入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行列,实现村级组织“有钱办事”,更好地开展工作、服务群众。

(五)基层党建和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多种形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找到了新的有力抓手,促进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资产的保值增值、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农民群众的增收致富,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提高了村党组织的威信,加强了基层党建工作。

四、启示

(一)土地流转是山邑村发展变化的根本。山邑村的经验就是用活了土地流转的政策,促进农村深化改革,通过土地流转,解决了土地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等问题,土地真正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最大“红利”。

(二)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使村党总支气粗了,服务群众更有底气。俗话说:“手里无米,鸡不来”,过去村党总支手里无钱,有些话不能说,有些事想做不能做,2019年村集体经济壮大了,村党总支一是出资3万元(群众筹3万),用6万元来实施村容村貌整治;二是组织96名党员到善洲林场学习;三是对老党员、困难党员进行慰问,对去世的3名党员家庭进行慰问。现在的山邑村是党总支为群众着想,群众拥护支持党总支。

(三)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是群众增收的重要支撑。山邑村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康汇食品公司,2019年,该公司产值达2500万元。该村还有红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烤烟生产合作社等经济组织。一是解决了专业化生产的问题;二是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组织化程序;三是解决了一家一户闯市场,风险高的问题。现在由龙头企业、合作社闯市场,降低了市场风险,体现了规模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关于我市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8933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我市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按照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的总体部署,今年5月至7月初,我们组织部分政协委员、特邀专家,对我市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发展情况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调查研究。期间,听取了市委农办、市农业局、市供销社等八部门和部分县区政府相关情况的汇报,先后深入清丰县、南乐县、高新区、濮阳县,对部分典型农村新型经济组织进行了实地调查;组织各县区政协开展了同步调研;赴吉林省松原市进行了学习考察;多次召开政协委员和农业专家参加的专题座谈会,开展深入研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发展现状

(一)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发展动因及其概念。农村新型经济组织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它根植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成长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大潮中。党和政府的推力,市场的压力,农民追求增加收入的动力,联合合作的吸引力,经济组织自身的创新力,乡村班子发展经济的牵引力,以及农业投入比较效益的增加,共同形成了推进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发展的合力,使之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一种组织形式,成为服务于农、带农入市、助农增收的生力军,成为促使农村、农民、农业发生深刻变化的先进生产力。因此,它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将其作为一个专门经济理论问题加以研讨。对于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定义,目前学术界的观点不尽一致,但多数观点是围绕农业的种、养、加以及专业合作社来论述的。在调研中,我们认为,现在的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已超越了农业、农民、农村的范畴。农村新型经济组织中,不仅有围绕农业建立的各种组织,也有完全超越农业的其它企业;不仅有农民建立的,也有其它社会投资主体建设的;一些大的农业龙头企业总部在城市,基地或工厂在农村。因此,仅仅把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局限于农村的、农民办的、围绕农业的,是不符合实际的。鉴于上述考虑,我们认为,所谓农村新型经济组织是指围绕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民增收这一目标,由各类投资主体依法组建的经营性或服务性经济组织,主要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为便于本课题的深入研究,我们主要针对涉农经济组织展开了调研。

(二)我市农村经济组织的基本情况。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各级各部门大力引导、培育、扶持各类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据统计,截止XX年底,全市各类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共计2308个。其中:农业龙头企业649家,固定资产67.9亿元,销售收入285.5亿元,带动农民42.3万户,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3家,市级龙头企业10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46家,社员12.5万人,带动农户12万户,年统一销售农产品23.6亿元,统一组织购买生产资料13.8亿元;农村专业经济协会60个,会员5600多人;各级各类农村专业技术协会553个,会员45.4万人。以上数据表明,我市农村新型经济组织正处于蓬勃兴起的发展阶段。

(三)我市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兴办主体及主要类型。从调查情况看,我市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兴办主体主要有公司法人、社会投资主体、返乡农民工、大学生创业者、种养大户、科技带头人和农村基层组织,基本形成了以农民为主体、社会多方力量参与的多元化格局。按照组建方式,我市农村新型经济组织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要指由各类投资主体按照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从事商品性农业生产经营的企业法人。如家家宜米业、中粮面业、全力食业、训达油脂等一批成长性好、带动能力强、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已经成长为我市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骨干力量。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指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在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原则下建立的互助性经济组织。XX年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较快,成为我市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主导形式。XX年3月,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立,标志着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如清丰县科丰辣椒专业合作社现有注册资金500万元,社员500人,带动当地3农户种植辣椒30余万亩,年产优质辣椒1.6亿公斤,产值约5.4亿,初步形成了规模较大的优质辣椒种植基地。三是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主要指采取会员制的方式,吸收从事同一专业的农民作为会员,在产、供、销等环节上进行经济技术合作的组织,它具有组织形态的多样性、组织管理的民主性、专业技术的先进性、服务功能的扩展性、科普活动的广泛性等特点。我市现有科技协会、食用菌协会、养猪协会、农机协会等。如清丰县食用菌协会在大屯乡枣格、刘庄、柳格乡高店等村建立了35个食用菌规范化基地,培养了15个食用菌科技示范村及2100户科技示范户,其中三个村被中国食用菌协会表彰为“全国小蘑菇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全国小蘑菇新农村建设百强村”。

(四)我市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发展趋势。我市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慢到快的历程,并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一是发展势头强劲。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由XX年的20多家发展到XX年3月的1100多家,仅今年3月份,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开业户数就有63家。清丰县农民专业合作社XX年注册16家,XX年注册33家,XX年注册83家,XX年注册92家,目前总数224家,发展近乎呈几何级数增长。二是投资规模及销售收入由小到大。如全市农业产业化企业XX年与XX年相比,企业总数增加了229家,固定资产总值增加了47.8亿元,销售收入增加了221.5亿元。三是涉及领域和范围逐步扩大。由原先单纯生产性合作,逐步拓展到生产、加工、流通、研发等诸多环节;合作的范围由原先在村、组内的农户合作,现已扩大到跨村、跨乡、跨县以至跨区域。四是组织规范化程度逐步提高。农村新型经济组织不断建立健全民主决策、财务管理、盈余分配等制度,规范化程度有了新的提高。如濮阳县绿源有机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了理事会、监事会,制定了社员大会工作制度、财务制度、盈余分配制度、培训制度等,把合作社与社员的利益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了合作共赢的经济实体。五是社会资本对农业的投入产生了一批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如濮阳市领锐牧业有限公司与pic种猪改良国际集团联合,以绿色、生态为主攻方向,投资5965万元建设占地300亩的种猪繁育基地,形成了“猪—沼—菜”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年出栏猪5万头、生产专业饲料5万吨、有机肥3000吨,年供电100万千瓦,成为一家集pic种猪繁育、商品猪育肥、饲料加工、沼气发电、无公害蔬菜种植、有机复合肥制造及养育技术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二、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重要作用

农村新型经济组织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一经产生就显示出它对农村、农民、农业的强大影响力,并随着它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农村新型经济组织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方式。现代化农业就是采用现代的工业装备、生产技术、组织方式和经营方式来发展农业,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经营形态体现了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一是实现了农业的专业化、规模化、机械化生产。我市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紧紧依托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走“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走出了一条企业带动基地、基地壮大企业的成功之路。如龙丰纸业投入资金1000万元,在全市五县二区建设了20万亩的定向培育造纸杨树速生丰产林基地;家家宜米业建立了20万亩无公害水稻基地;叁真米业建立了6万亩富硒大米和2万亩优质水稻示范推广基地;全力食业建立了自己的肉鸭养殖基地等。二是促进了农业标准化生产。农村新型经济组织通过组织分散的农户实行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操作规程、统一产品质量、统一农资供应等,达到了标准化生产要求。同时,积极申报注册商标,打造优质知名品牌,推广绿色农产品生产,极大地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据了解,我市已有512家合作社制定、实施了生产质量标准,已有54家合作社注册了自己的商标,表明农产品生产标准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质量品牌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如“天灌”牌大米先后获绿色、有机认证,被评为“河南省优质产品”、“河南省放心大米”、“全国食品加工企业博览会金奖大米”。三是提升了农业产业化水平。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围绕同一产业进行劳动、技术、资金、知识等合作,分工分业,实现由粗放到集约,由单一到复合,由平面扩张到深度拓展的转变,初步走出了一条由大户到大产业,由合作到公司化的产业升级之路。如濮阳县训达油脂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拥有10万亩无公害花生原料基地,年带动10万户农民种植花生,5000多户农民发展养殖,100多户农民从事运输,使农民年收入增加8000多万元,年加工花生米12 万吨,年生产花生油5万吨、产值5亿元,成为豫北地区最大的花生油加工企业。

(二)发展农村新型经济组织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核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农村新型经济组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为出发点,通过拓展生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实现农业的规模效益;通过参与产后的加工、营销等经营活动,拉长了农产品产业链条,使成员获得更多的农产品增值利润;通过集体购销等交易环节上的联合,增强农民在市场上的话语权,降低单位购销成本,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有关数据表明,加入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农户一般年均增收20%左右,增幅比普通农户高出一倍。“”末,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000元,农民收入的增长与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快速发展呈同步趋势。同时,农村新型经济组织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架起了千家万户经营与千变万化市场的桥梁,改变了单家农户闯市场的弱势地位,由分散走向联合,由单一的生产者变为生产经营者,获得了市场主体地位,增强了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保护了农民的利益。如河南省家家宜米业有限公司建立了无公害水稻基地20万亩,带动4万多农户,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8%的价格与稻农签订稻谷回收合同,降低了稻米市场价格波动可能伤害农民利益的风险。

(三)农村新型经济组织是沟通政府与广大农户的桥梁和纽带。面对千千万万分散经营的农户,各级政府难以对其经济发展实施有效的调控和指导,也面临着不好管、管不了的困境。农村新型经济组织为政府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指导提供了组织载体,是各级政府对农业进行宏观调控的有效支点。政府对农民、农业的扶持通过农村新型经济组织能取得更显著的成效,如南乐县莲花莲藕合作社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西邵乡建成占地10000亩的节水莲藕示范园区,可年产优质无公害莲藕15000吨,使农户亩均收入8000元以上。另一方面,农村新型经济组织作为农民利益的代表,可以积极开展与政府机构的对话,反映广大农民的意见和要求,更好地维护农民的权益。

(四)发展农村新型经济组织是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抓手。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逐步发展壮大,可以使农民在科技推广、分工协作、组织管理、市场营销、对外联系以及民主决策等方面得到锻炼,既有利于农民科技意识、营销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育,又可以增强农民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提高农民自我组织、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由于具有较强的经济基础、组织功能和凝聚力量,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在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改善乡风民俗、建立和睦邻里关系、形成文明的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对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基本认识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对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模糊向清晰、由零散向系统、由孤立向联系、由肤浅向深入、由感性向理性转变的过程,并形成了一些新认识、新观点、新判断。

(一)农村新型经济组织是对农村和农业原有生产方式、经营方式的深刻变革和创新。它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先进生产关系的又一次飞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农村新型经济组织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积极引导支持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发展。如果我们的认识达不到这一高度,我们的工作就不可能达到这一高度。

(二)城市与农村的差距、先进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差距体现在诸多方面,但最关键的差距还是体现在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发展的数量、规模和水平上。从这个意义上讲,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应把着力点放到发展农村新型经济组织上来。因为没有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又好又快地发展,城乡差距、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就不可能缩小。

(三)农村新型经济组织是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现代农业的内在要求和发展方向是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耕作机械化、收益高效化、管理企业化,这是一家一户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所不能达到的。只有把农民的利益连结起来的农村新型经济组织,才能解决好这个问题。国内外经验表明,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具有方向作用、路径作用和方法作用,建设现代化农业,就必须发展农村新型经济组织。

(四)发展农村新型经济组织是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的重要支点。发展农村新型经济组织,不仅直接推动了农业现代化进程,而且会产生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使之成为一种推动工业化的力量。工业化步伐的加快,不仅为农民进入城镇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而且城镇人口的增加,又直接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就农业市而言,抓紧抓好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发展,就抓住了“三化”协调发展的主要矛盾,抓住了推进工作的关键节点。

(五)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从我市的实践看,建设较早、水平较高的新农村都是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发展较快的村,比如西辛庄、西掘地等村就是这样。从某种意义上讲,要抓好新农村建设,就必须抓好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巩固、提高和快速发展。

(六)发展农村新型经济组织是实现“二三五”奋斗目标的客观需要。要实现“二三五”赶超发展目标,除抓住产业转移机遇,抓好招商引资、壮大工业外,作为农业市,更重要的是要把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使农村、农业有一个大的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取决于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如果我市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在数量、规模、质量上有一个大的提升,“三农”工作就会为“二三五”发展目标的实现和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新濮阳作出更加突出的贡献。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市委、市政府应把发展农村新型经济组织作为一项战略决策确定下来,科学规划,狠抓落实。

四、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虽然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在我市“三农”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但是社会各方面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集中体现在对其总结、研究、宣传的力度欠缺,扶持、鼓励、引导的政策滞后,统一、协调、有序的管理机制尚未形成等等。为此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统一协调的组织机构,成立由市政府领导牵头,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全市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加强协调指导工作。二要研究制定扶持政策。在贯彻落实好已有政策的基础上,制定关于加快发展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意见,明确加快发展的基本思路、基本原则、发展规划、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要采取支持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参与农业项目建设、实行税收优惠、支持规范用地、降低开办门槛等政策措施,积极鼓励和扶持重点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做大做强。三要完善工作机制。明确主管部门,理顺管理体制,加强统筹协作,主动提供各方面的引导和服务。要健全考核体系,将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发展情况纳入农业农村工作考核体系,形成工作落实机制。完善激励机制,实行以奖代补,对带动能力强的农村新型经济组织领办人或创办人等进行奖励,促使农村新型经济组织提质增量。

(二)明确战略重点,提升发展水平。当前,我市大部分农村新型经济组织规模小、实力弱、层次低,尤其是缺乏重量级、旗舰型龙头,竞争力、带动力不强。对此,一要做好战略规划。结合我市“”规划,立足优势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业,促使农业龙头企业向规模化方向发展,专业合作社向专业特色化方向发展,技术协会、经济协会向技术创新、服务创新方向发展。到XX年,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至少达到25家,超10亿元的达到5家,形成500亿元以上的规模;60%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依据章程规范运作的水平,60%以上的农户加入到农村新型经济组织中来,形成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处经济、富一方群众的发展格局,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二要壮大农村新型经济组织规模。依托江苏雨润、鹤壁大用等龙头企业落户我市的优势,坚持扶优、扶强、扶大原则,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支持、技术整合等方式,科学整合同类型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积极推动培育一批规模较大、实力雄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要打破地域界限,开展横向、纵向联合,组建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经济实体,推进优质资源向优质农村新型经济组织集中,实现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三要完善产业链条。着力培育冷藏食品、肉类加工、乳品加工、酿造食品、面粉和油料加工、食用菌加工、绿色稻米加工等产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拉长产业链条,打造粮油加工、肉禽加工和果蔬加工等产业链条,实现递进式加工增值,提高经济效益。四要打造特色品牌。要依据地方特色,抓住几个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重点发展,依托农产品资源优势,推进“一乡一品”、“一社一品”建设。要着力推进绿色稻米、油脂加工、食用菌加工、无公害果蔬、肉类加工等原产地保护项目申报,打造知名品牌,形成品牌效应。

(三)破解资金瓶颈,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资金紧缺、融资难是制约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发展壮大的主要瓶颈。要把破解这一难题摆上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日程,一要大力招商引资,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抓住城乡统筹发展和产业梯度转移机遇,谋划、包装、推出一批涉农重点项目,“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大招商,招大商,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同时,鼓励懂经营、善管理、有一定经济能力的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办、领办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二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分别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开展信息、培训、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服务。完善财政扶持办法,采取财政贴息等形式,探索和完善政府与银行联手扶持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发展的模式,支持其加快发展。三要整合支农资金,提高使用效益。按照“性质不变、渠道不乱、统筹安排、集中投入”的原则,以重点农村新型经济组织为载体,探索捆绑使用农业项目资金的方式方法,发挥好资金集中使用效益。四要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加快建立农村金融体系。支持各类金融组织向农村延伸,设立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探索建立村镇银行,扶持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民资金互助组织,增强金融机构对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信贷支持。五要创新农村抵押担保体系。要积极推进农民地权、林权等的确权工作,力争到明年年底确权登记发证全覆盖。要将农民的地权、林权等纳入抵押担保范围,使农民的不动产“动”起来,让不动资产转化为流动资产,让实物资产转化为货币资产。借鉴信阳市经验,利用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平台,构建信用共同体,运用联合增信方式,创新“龙头企业+农户+信贷”、“专业合作社+农户+信贷”等信贷模式,增强组织融资能力。

(四)规范内部管理,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我市部分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管理运作不规范,内部合作不紧密,利益链不完善,尚未形成利益共同体。对此,一要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引导农村新型经济组织规范发展。指导其完善章程、规范管理,明晰产权关系,健全内部治理结构,建立民主管理和财务管理制度,提升规范运行水平。二要正确处理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基地、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扶持与监管并重,引导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建立合作互惠机制、监督约束机制、利益分配机制,与农户建立更加紧密地利益联结关系,同时,要防止损害农民权益的现象发生。三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创新土地流转方式,完善利益链条,通过契约农业、股份分红、利益返还、土地租金、工资等方式,合理分配利益,将松散型组织转变为利益联结紧密型组织。鼓励农村新型经济组织以项目为载体,承担高效农业、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引导和鼓励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向研发、加工、流通等整个产业链拓展。

(五)注重典型培育,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缺少经验总结,缺少典型引领,缺乏吸引力是影响农民参与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积极性、主动性的重要原因。为此,要及时总结适合濮阳“三农”发展的农村新型经济组织模式,对中粮面业、昌泰甜瓜种植合作社、绿源有机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较大、管理规范、运行良好的农村新型经济组织进行全面总结,加强政策和资金扶持。重点培育、选树、推广一批有代表性、有特色、能看能学的典型,发挥好典型示范带动的重要作用,让农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效益,调动农民参与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加大对典型的宣传,通过多种宣传方式,使典型家喻户晓,激发其发展动力和活力,增强其吸引力,从而引导带动更多的农民加入到农村新型经济组织中来。

(六)加强教育培训,提供人才保证。目前我市农村闯市场、善经营、会管理的带头人匮乏,人才资源成为制约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培养带头人,发现、挖掘、造就一批农村能人,对他们进行重点培养和扶持,发挥能人带动效应。尽快制订实施推进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发展的教育培训计划,整合培训资源,依托大专院校、农广校,加强对经营管理人员、财会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努力造就一支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有奉献精神的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吸引优秀人才投身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建设,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广阔天地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强化对广大农户的培训,有计划、有重点、分层次建立健全就业培训网络,全面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进而推动各类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快速健康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农村建设发展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5274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建设发展调研报告

在新农村建设中还需进一步探究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为促进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快速跨越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农村建设发展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按照年初市委部署包村领导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所包村在新农村建设中“经济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了解掌握河南村现状和今后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为了研究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途径、方式和工作思路,计生局抽调两名包村干部与乡农业助理及计生助理,深入到河南村同村委会共同深入280户农户进行调查问卷,对所涉及的人口、劳动力、经济发展、村屯建设等10类25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河南村地处牡丹江市和海林市之间,西距海林6公里,北距海南乡政府以南2.5公里,海浪河从村北缓缓流过,河水清澈,环乡公路从村边经过,交通便利,为河南村富民产业和公益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发展环境。

1、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完成情况

海南乡河南村被海林市政府列为新农村建设“一区”示范村,结合河南村的实际,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以规划为基础,以“四通五改三新三提高”为重点,“四通”即:通路、通水、通话、通广播电视;“五改”即:改厕、改圈、改灶、改房、改变传统落后的生活习惯;“三新”即:培养新型农民、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创建农村新的精神面貌;“三提高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着力建设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一项有特色的支柱产业,一个畅通的公路网络,一套完整齐全的配套设施,一个坚强有力的村级领导班子和一个文明进步的村规民约。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使河南村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宽裕,村内环境整洁优美,村民思想道德良好,村级民主管理健全,公共设施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力争到,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00元以上,人民群众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标准。

2、今年的目标任务和推进情况

河南村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是:大力实施村屯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发展壮大绿稻、西香瓜、食用菌产业,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想方设法增加群众收入。

2.1产业发展。

根据河南村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挖掘潜力,明确产业发展方向,主要发展绿色水稻、食用菌、西香瓜三个主导产业。

一是发展绿稻产业。由于河南村种植水稻具有多年的历史,种植水稻栽培技术经验丰富,对发展绿稻产业有一定优势,创意包装绿稻品牌,广开销售渠道,提高知名度,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采取大中棚育秧技术,提高绿稻品质,实现绿稻种植1500亩。同时还将积极引导广大农户大力发展有机稻产业。

二是壮大食用菌产业。利用河南村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交通优势,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食用菌规模计划发展到15万袋,到2019年发展到100万袋。

三是推进西香瓜产业。根据河南村素有西香瓜一品村美誉,种植经验娴熟,村两委班子规划三处西香瓜种植园区,集中推进发展西香瓜产业。到2019年西香瓜种植面积稳步发展到1000亩。

2.2、环境卫生。①村屯“四旁”(村旁、河旁、路旁、宅旁)全部达到“六清”(清垃圾、清淤泥、清柴草、清边沟、清路障、清粪便)的标准,实现村内环境整洁美观。②对于村内产生的垃圾,实行各家各户园内堆放,由每户自行将垃圾运送到村外平方米的垃圾处理场,做到垃圾日产日清日处理。③畜禽实行户户圈养,牲畜群路过散落的粪便及时清理。④人畜饮用水达到卫生标准,自来水入户率达到70%,到达到100%。⑤村民庭院内外环境卫生清洁,无三堆存放,花草树木成簇,生机盎然。⑥环境保洁,落实专人,负责村内垃圾清运,保证道路及公共场所环境清洁,空气清新,提高群众生活环境。

2.3道路建设。①硬质路建设。河南村共有道路6条,3000延长米。已修水泥道路2条,1000延长米,还剩4条延长米没修。河南村采取村民自筹,集体出资、向上争取的方式,总投资30万元,在基础上,新修水泥硬质路4条,延长米,计生局包扶河南村,并积极出面与交通局协调,修建水泥路1000延长米,计生局协调相关领导无偿给付河南村水泥100吨,用于硬质路改造建设,基本实现村屯道路硬质化,硬质化率96%。②边沟。全长6.2公里,已修2.2公里,还剩4公里没修边沟。计划投入8万元,修建u型槽水泥边沟2公里,计划投入8万元,修建u型槽水泥边沟2公里,两年内实现边沟硬质化达到100%,保证边沟排水畅通。

2.4、绿化美化。①环境绿化美化。本着不留死角,不留裸露土地的原则,科学规划,实现路旁、村旁、沟旁及房前屋后全部栽种绿化树。投入2万元,村内主次干道栽植垂榆600株,实现街道绿化100%。边沟外侧进行彻底平整,栽植花草,达到美化绿化。计划再投入2万元,在每两棵垂榆中间 栽植云杉树种600棵,做到绿化树种高低错落有致。②庭院净化美化。庭院内栽种花草,设置盆景,有条件农户沿房屋和杖墙壁栽种攀岩藤条式花果或花木。③公共场所绿化美化。河南村现有村办公室,村供销商店公共场所两处,对这两处场所分别设置花坛,栽植花期长的花草,美化香化公共环境。

2.5杖墙和房屋外饰。①杖墙。河南村主次干道两侧的杖墙投资1万元,用白灰粉刷一新,达到整齐划一。②房屋外饰。对主干道路两侧房屋外墙采用帖面、粉刷或彩绘等形式进行装饰,形成统一格式,效果鲜明,特点突出。

2.6公益事业。①为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活跃乡村文化娱乐生活,河南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计划在投资20万元,修建一处占地面积1000—1500平方米的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广场,并安装体育健身器材,供人们享受新农村带来的喜悦成果。②以村办公室为中心,修建完善占地面积700平方米的农民服务中心,建成集办公室、党员教育、文化娱乐、信息服务、图书阅览、村民培训等多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活动场所,并在村委会广场安装上了计生局为河南村协调解决体育配套健身器材10件,供村民健身之用。

二、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入户调查问卷和村班子及村民代表座谈中发现,在新农村建设中还存在个别问题及认识上的误区。

(一)新农村建设宣传力度不够。虽然中央、省级媒体对新农村建设宣传力度较大,部分党员群众还没有真正认识到位。同时,由于对不同的少数民族、不同类型的村民组、不同的经济实力和地理位置缺乏相应的建设标准,目标不明确,具体操作中难以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积极性。

(二)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和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与误区。一是存在着尚有较为严重的“等、靠、要”思想。调研发现,基层干部虽然对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很清楚,但是说起如何结合实际推进工作,却要等上面布置;多数农民也没有把自己摆进去,表示“上面要干啥就干啥”。村干部认为提不提新农村建设,对抓建设促发展没有区别。干部对于新农村建设存在模糊认识,思想上希望立竿见影、早见实效,指望两三年工夫就能建成新农村。

(三)农业生产力水平有待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不适应市场化发展的需要,分散、小规模的粗放经营格局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业效益低下,市场竞争力不强,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任务还十分艰巨繁重。

(四)农民增收既面临着农业内部受资源约束,增收发展潜力不大的压力,又面临着农业外部就业竞争加剧的巨大压力,提高农民、转移农民、致富农民的任务还十分艰巨繁重。

(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免征农业税后,农村财政“缺口”大,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硬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等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治理很难开展,农业抗风险能力薄弱,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六)农村稳定工作亟待加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各种社会矛盾进一步凸现,群体性事件增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任务还十分艰巨繁重。

(七)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随着开发建设的逐步深入,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一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目前,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从心。二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三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正常的办公费用难以维持,因此村级组织作用发挥不够好,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四是农民的法治意识淡薄。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法律在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过程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村社会法治文化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三、对策及建议

通过全方位的调查研究,我们认为河南村在新农村建设中还需进一步探究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为促进河南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快速跨越发展,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要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新形势。要利用明白纸、标语横幅、群众会议等将新农村建设的意义、标准、进行全方位宣传,在全社会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围绕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要切实加强新农村建设领导。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要加大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指导,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新农村是农民自己的家园,农民期盼什么,需要什么,他们最有发言权,因此,新农村建设必须尊重农民意愿,不能搞形式主义。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部门积极配合、村组干部群众主动参与”的领导机制,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分类指导,逐步推进,真正把新农村建设抓出成效。

(三)要凸现新农村建设新亮点。要以示范村建设为主体,全力提升示范村建设的规模化、规范化、科学化、配套化。一是要超前规划。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要求,把小康住宅、道路建设、环境美化、设施配套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依据这一主体分步实施,整体推进。二是要高起点建设。对于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要坚持20年不落后,30年能改造的要求,对于各项配套建设力求高起点、高标准,避免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切实达到以点带面、示范引导的作用,进而推动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

(四)要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根本是发展农村经济,重点是增加农民收入,难点是构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因此,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始终把发展作为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根本手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跳出农业发展农业,跳出农村致富农民,通过工业拉动、城镇带动、招商推动、民营激活等方式,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快速转移。要采取“内外抓、综合抓、重点抓”,既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把农业和农村内部的文章做足,又要加快村级经济开发,发展第三产业,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寻求增收途径;既要抓好面上增收,全方位开辟农民就业和增收的渠道和途径,又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好农村贫困人口等特殊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做好扶贫救助工作;既要立足当前采取见效快的具体措施,又要着眼长远寻求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治本之策,建立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多途并进,多管齐下,不断开拓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空间,不断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五)要打造农村新经济。建设新农村,最根本的是发展农村经济。要着眼于壮大村级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要继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种养殖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

(六)要建立农民新保障。做好学校危房改造和减免义务教育阶段杂费工作,推广农村改厕、改水,继续抓好规范化卫生所、农村文化大院、农村敬老院建设。特别按市政府关于建设“和谐新农村幸福新农家”项目文本,建立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机制,建立健全以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

(七)要培养造就新农民。要以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和促进就业为目标,实施失地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信息网络和劳务输出服务机构,开辟转移就业“绿色通道”,全面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增加务工收入。

(八)要弘扬农村新风尚。要突出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和人口科技文化阵地建设。一是以文明村建设为抓手,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大力开展以遵纪守法、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人口素质教育、婚育文明教育,推进农村人口计生工作和谐稳定发展。二是要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大力发展农村生态文化,促进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旅游,全文共 1775 字

+ 加入清单

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按照县政协今年的工作安排,6月上旬,县政协组织政协常委分成四个调研组,由政协领导带队,分别以我县已开发经营旅游项目、正在开发重点旅游项目、生态乡村游项目及旅游产业配套设施项目为重点,对我县旅游业发展情况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深入到部分镇、旅游景区和旅游服务单位,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和座谈讨论,广泛听取各方面对我县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建议。6月29日,县政协主席梁广枝主持召开县政协八届十五次常委会议,围绕我县旅游业发展情况开展专题议政。县政府副县长李漫军参加会议并通报了我县旅游业发展的情况,县政协四个调研组也就会前开展专题调研的情况作了专题发言。与会政协常委围绕议题展开认真的讨论,大家畅所欲言,献计献策,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意见。现将调研议政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积极实施旅游旺县和旅游强县战略,以我县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打造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格局为目标,在旅游部门的全力推动下,我县旅游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转变,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通过出让旅游资源开发经营权,极大地促进旅游项目的建设发展。XX年,我县以出让开发经营权的方式,引进知名旅游品牌企业南湖国旅和本地能人开发经营燕岩、世外桃源景区和燕山景区、燕峰峡温泉漂流景区等旅游项目。燕岩、世外桃源景区通过南湖国旅的规划设计,投资包装、宣传策划,景区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吸引了以珠三角自驾游和港澳地区团队为主的大批旅客前来游玩,旅游业绩良好。燕峰峡温泉漂流景区至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2300多万元,建设酒店、温泉别墅、露天温泉、漂流及矿泉水生产等项目。景区成功举办了两届广东省漂流大赛,—XX年间,年接待游客15—20万人次,年营业总收入平均达500多万元。

(二)积极谋划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旅游资源开发。XX年,我县引进香港锋华实业有限公司开发建设岳山温泉旅游度假村,该项目规划建设用地为720亩,经省政府批准首期建设用地为60.6亩。作为市、县重点建设项目,XX年6月,该项目征地工作全面展开,目前首期建设用地已征地50.6亩;二期规划建设用地也初步与农民签订了200多亩征地意向,二期规划建设用地的土地修编、用地报批等工作正有序开展。

此外,我县还引进广东国叶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开发建设六祖禅宗文化旅游区,该项目不但是市、县的重点建设项目,而且在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被省政府列为我省XX年重点建设项目。项目规划用地为1379.3亩,投资估算12亿,计划以冷坑镇上爱岭“六祖岩”为主线,向左右山岭延伸,建筑设计以“六祖禅宗”宗教场所为主体,配套禅宗文化展区、国际会议中心、居士区和服务区等区域,是一个集文化、旅游、饮食、休闲于一体的禅宗文化旅游项目。目前,已完成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项目立项和项目用地规划工作,正进行土地利用规划调整、用地申报、林地审批等相关工作。

(三)生态乡村游项目逐步推进,将更有效地发挥我县旅游资源的整体效应。我县的大稠顶和三岳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林木葱茏、物种丰富、景致优美,是进行科学研究和生态养生、旅游探险的好去处。保护区以其清新脱俗的自然生态景观,成为我县生态养生游的亮点,正越来越受到现代人的青睐。目前保护区正努力寻求合作开发生态养生游项目。而以梁村何屋、坳仔六德堂等为代表的乡村休闲游项目也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文明卫生村建设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

(四)强化旅游产业配套设施项目建设,改进旅游综合服务工作。多年来,我县高度重视旅游产业配套设施项目各要素建设,一是通过大力招商引资,目前全县拥有四星级酒店1家、三星级酒店5家、二星级酒店2家、一星级酒店3家,其它大小旅业87家,共有客房2790间,床位5510个,是全省50个山区县中拥有三星级以上标准酒店最多的县(区)之一,能较好满足游客住宿的需求;二是推出了以粟米鸡、石山羊、六十日黄菜等具有怀集地方特色风味菜肴为主料的“燕都风味宴”和“乡土风情筵”系列菜色,深受游客好评。此外,被称为“中华一绝”的燕岩徒手攀岩采燕窝绝技成为我县游乐观赏的一大卖点,赢得游客的普遍欢迎。还有县城不少的休闲娱乐场所和旅游商品、土特产专卖店,基本能满足各方游客到我县旅游娱乐、购物的需要。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村发展畜禽养殖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132 字

+ 加入清单

发展畜禽养殖调研报告

我于2009年2月17日进入坪地营村工作,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入村后,以发展生产、富裕农民为目标,突出特色,做足优势,扎实推进群众增收。为及时掌握全村的产业结构,在村工作期间,采取和村两委领导沟通思想、走访群众、开民情恳谈会等方式了解村情,找出了符合该村村情发展的突破口,对以发展畜禽养殖作为村民增收的发展思路开展调研。

一、坪地营村的现状

坪地营村座落在老店镇东部,全村国土面积54.28平方公里,距镇中心10公里左右,西北邻昭巧公路,交通条件便利,在村委所在地有一个供商品交易的集市。2009年,老店镇党委、政府提出户均增加1头猪,20只鸡的发展养殖增收思路。

全村共45个村民小组,其中党员87人,村委成员9人,有一名大学生村官。

(一)经济状况

全村有农村居民1614户人,总人口6870人,耕地面积6400亩,人均0.9亩左右,林地面积2.8万亩,人均4亩左右。2009年累计能繁母猪投保721例。农业收入是种养殖业是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2009年全村人均年收入1778元左右,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农闲时以外出务工为增加收入方式。

坪地营村是典型的农业村,农业收入为其主要来源,主要种植玉米、洋玉和烤烟,三产以种养殖增加部分收入,村内没有大中型企业,有数十个小型的酿酒作坊。近几年来,国家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大,每个村民小组实现了通路,大部分村民小组修建自来水管,农民思想解放意识不断提高,但受生产条件和产业结构调整因素的制约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现有家庭养鸡、养猪、养牛规模小、产量低、产品结构单一,种植业技术落后、科技含量不高,人均收入偏低,医疗卫生设施不健全,严重制约着坪地营村的进一步发展。

(二)各行业发展情况

种植业仍是群众从事的主要行业,十七大之后,按照老店镇的发展思路,全村积极调整产业机构,由于林地面积较宽,畜牧业的重要地位逐步突显,其中以养猪、鸡、牛等几个传统的养殖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是,由于结构、布局不合理等因素制约,发展速度较为迟缓。政府应加强引导,使其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为了改变千家万户的畜禽散养、混养方式向专业场(户)规模化集中养殖转移,需加大养殖产业的建设力度,大力推广生态循环养殖模式,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引导农民早日致富,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在进一步的工作中,更要引导农民群众建立“户增一头猪、户增二十只鸡”的养殖产业,形成一定的规模。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在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全村广大群众齐心协力,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和发展,干净整洁的村室建成,远程教育设备逐渐完善,但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为此,基础设施建设仍是今后一个很大、很重要的工作。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畜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养殖户信息闭塞

该村散养户没有拓展外销渠道,畜禽产品主要依赖于本地的屠户收购,其价格完全由屠户掌控,致使其产品卖不起价钱,严重影响养殖户的积极性,制约了生产的发展。

2、畜牧业生产结构单一

畜禽品质普遍退化,由于各养殖户长期高度分散经营,畜群近亲繁殖,种畜更替难,不能有效进行家畜品种改良。家畜品种单一,呈逐渐退化状态,直接影响着畜禽的个体生产性能、抗病能力和畜牧业生产效益。

3、畜禽疫病严重

由于缺乏科学的养殖知识,加之畜禽生长环境差,导致畜禽发病率高,有的农户甚至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的畜禽不会生病从不搞防疫,一旦疫病发生全村遭殃,而且发病后往往又不及时治疗,造成重大损失。据调查,每年都有相当部分畜禽死于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各类传染病。

4、加工业滞后,组织化程度低

畜牧业的大力发展,需要加工业做坚强的后盾,更需要龙头加工企业的带动。目前坪地营村的畜禽产品,基本上是屠宰后卖白条肉的初级加工企业,不仅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竞争力弱,而且产品不能外销,只能在当地销售,严重影响了畜禽产业的做大做强。畜禽的肉食加工也是一些小作坊,严重制约着畜牧业的发展。

在畜牧业生产经营中养殖户的组织化程度低,“龙头”企业少,不能有效带动养殖业的发展,主导产业、产品存在有势无优,有量无质,品牌效益差等问题,缺乏市场竞争力。

5、环境污染严重

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畜禽排泄物大量增加,大部分养殖户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走进坪地营村可以看到路边堆积的畜禽粪便,味道呛人难受,严重影响环境。

(二)饮水问题需进一步重视

水是生命的源泉,每个人每天都离不开水,但是目前农村农业化肥用药,畜禽养殖生活污水直接或间接进入河流等污染方式是当前现代环保问题,污水泛滥等渗入地表,使地表水受到了严重污染。为了从根本上改善村民饮水问题,使之远离污染水,喝上放心水,应从水源和地表水流通方式加强治理,使每家每户都能饮上健康水,放心水。

(三)村容村貌需要进一步整顿

经过多次进入村民小组,走访群众,和群众聊天,发现大部分家庭都是单层瓦房,村容村貌较差,村里的道路在下雨天却是泥泞不堪,坑坑洼洼,严重影响通行,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还需要一些项目的支持和政策的扶持。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221 字

+ 加入清单

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一、战略意义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

继党的xx大报告提出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之后,党的xx届三中全会不仅进一步强调要发展文化产业,而且对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意见,把文化产业作为加快服务业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步骤进行安排。这既是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的体现,也是对我国这些年来文化产业长足发展事实的一种确认,为新世纪之初文化产业的发展和腾飞创造了良好契机。

目前,文化产业被公认为“朝阳产业或未来取向产业”,其涵义有二:一是文化产业可以有效地突破传统产业的发展瓶颈,促进产业转型与升级发展;二是文化产业对提升综合国力、提升区域和城市竞争力具有战略意义。可以说文化产业的发展决定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未来发展。

二、现状与问题

1、##文化资源概览

文化资源是以精神内涵为主要存在形式,其最大特点就是可以多次开发和重复利用。##居秦、楚、渝、川之间,北依秦岭,南枕巴山,汉江横贯其中,东西融会,南北兼蓄,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境内山青水秀,峰奇洞异,茂林修竹,形成独具特色的自然生态景观。以及##曾经的封闭、发展的滞后,使民众的生活、生产保留着更多的农业社会的自然、古朴状态,原汁原味的民情、民俗、民食所构成的民间文化风情都成为一种尚待开发的富矿。

##的民间音乐呈品类众多、支系繁荣的景象。##素有“民歌之乡”的美称,汉江两岸是唱山歌、情歌、小调的胜地。其中以紫阳民歌最具代表性。紫阳民歌分“山歌”、“小调”、“民俗歌曲”、“花鼓、八岔”、“号子、孝歌”、和“新民歌”等类别、十几个曲种。XX年10月,紫阳被省文化厅命名为“陕西民歌之乡”,XX年3月,又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称号。##的各种劳动号子以汉江号子最为著名,它以乐句短、起伏大、节奏紧、气势跌宕豪放而激荡着汉水文化的发展进程。民间鼓唱乐,锣鼓乐为生活中的红、白喜事争光添彩。民间小戏、陕南道情、弦子腔、大筒子戏等等,以及曲艺形式的##曲子(坐唱),常年活跃在城乡、村舍,观众无不喜闻乐见。

##的汉剧艺术是##地方文化的又一奇葩。汉剧在全国来说,既是一个大剧种,同时也是一个稀有剧种,在陕西仅次于秦腔,为第二剧种。据统计,##初步纪录汉剧的各种板腔及丝弦、唢呐曲牌、锣鼓打头,多达250余首,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已积累汉剧剧目达1000多个,收集历代有名有姓的脸谱400多个,比京剧和秦腔还要考究。XX年3月省文化厅授予了##汉滨区为“汉剧之乡”称号。

##的民间舞蹈以“小场子”最为著名,流传于全市大部分区县,其它如“狮子舞”、“龙灯舞”、“彩莲船”、“地围子”等亦流传甚广。

##的传统民间美术资源极为丰富,主要有:剪纸、刺绣、编织、石雕、木雕、土陶、印染、面花、皮影雕刻等,遍布一区九县。

共5页,当前第1页12345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县商贸企业发展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企业,全文共 1457 字

+ 加入清单

商贸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为加快推进商贸流通现代化,充分发挥商贸流通业在推动全县经济发展中的先导作用,助推工业发展,提升城镇化水平,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优势。我县按照规划引导、政府扶持、企业主体原则,制定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各项措施推进扎实有效,加强了商贸流通现代化建设,全面促进了我县商贸流通业健康发展。

一、我县商贸企业发展现状

1、总量快速增长,发展主体不断壮大。随着存量商贸企业的做大做强,国家惠民政策的拉动,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的入驻,以及对市场主体的全力服务,我县商贸流通企业发展迅猛。截止xx年xx月,我县新增商贸企业xx个,其中个体户xx个,法人企业278 个,全县商贸企业累计达到xx个,其中个体户11435个,法人企业506个;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88个以上,法人企业34个以上。

2、经济贡献增大,主体地位不断提高。XX年我县商贸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亿元,同比增长16.3 %,其中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实现12.7亿元,同比增长21.9%;xx年我县批零住餐商贸企业共实现税收9520万元,同比增长 45%;xx年全县商贸企业共提供就业岗位约1.9万个,同比增长5%。商贸企业在财政增收、提供就业、居民致富等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对推动我县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增长,构建和谐远安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3、品质明显提升,持续发展不断增强。一是人才培养力度得到加强。三年来,我县餐饮公司、鸣凤宾馆、国酒等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参加了我县与华中科技大学共同举办的工商管理(emba)高级研修班及全县企业管理创新培训,通过与知名教授、业界精英交流互动,了解和把握国内外经济形势及市场走向,培养创新思维,进一步提高决策者战略规划与掌控全局的能力;二是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全县90%以上的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和监督约束机制实现了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一大批懂经营、善管理的优秀企业人才进入企业核心领导层,涌现出一批以远安国酒、中百仓储为代表的龙头型商贸企业和以聚凤鸾餐饮、鸣凤宾馆为代表的成长型商贸企业;三是品牌创建力度得到加强。近年来,我县商贸流通企业不断重视自身发展,加大对商贸流通品牌的创建力度,涌现了聚凤鸾、马婆等知名品牌商标;四是提档升级步伐不断加快。目前我县国酒、鸣凤宾馆2家商贸企业已达到四星级标准,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拟建五星级标准企业项目1个,目前正顺利推进之中。五是知名零售企业不断入驻。近几年来,我县大力引进知名零售企业进驻我县,已成功引进中百仓储、雅斯、世纪华联等购物广场,即将引进武商集团、北山超市等知名零售企业。通过知名品牌的创建、大型企业的引进以及本主企业的提档升级、理念更新等举措,将为我县商贸企业的做大做强,商贸流通业更好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4、市场主体结构不断优化。全县商贸市场中新兴业态层出不穷,城乡市场呈现出以大型超市、便民连锁店、专卖店为主业态的多样化、多业态共存的竞争新格局。在城镇,大型、较大型超市数家鼎立,服装、电器以专卖形式形成“一条街”的经营规模。农村“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工程全面完成,全县新建成商品配送中心2家,日用品销售店88家,农资销售点40家。随着邮电通信业和快递业的快速发展,网购消费规模正迅速扩张。这些市场的规模和经营品种与本地经济结构及生活消费水平相匹配、与交通状况及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基本构成了信息通畅、网络齐全、品种繁多、供货及时的物流及销售系统,极大的满足了城乡居民需求,方便了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餐饮业发展问题的调研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餐饮,全文共 5398 字

+ 加入清单

(一)逐渐形成规模走向兴旺

我县的餐饮业在2019年前经历了一个漫长而缓慢地成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批餐饮企业、中山路饮食一条街逐渐成长起来,一部分如天辰酒店、明珠酒店被淘汰。我县餐饮业真正的快速发展是随着2019年3月训练基地、2019年6月大地温泉、2019年8月温泉度假村的开业而发展壮大起来的,从而带动城区轩辕、金水源、蓝馨等一批酒店兴起,逐步走向兴旺。2019-2019年,全县餐饮业营业收入增幅分别为29.40%、11.00%、33.70%,餐饮营业收入由2019年的4663.5万元上升至8955.0万元,增幅高达92%。占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四项总销售(营业)收入的10.3%。 今年元至6月份,我县餐饮业的增速明显放缓,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速为25.33%。

(二)呈现多元化格局

清水县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美味佳肴不只一二。通过长期发展和推陈出新,大菜、火锅、汤锅、快餐、小吃、烧烤等交相辉映、相得益彰。高档菜品以度假村、蓝馨为主;中档菜品以轩辕、金水源、金都、福来顺、溢香源、川味王为主;大众菜品则以遍布城乡的中小餐饮馆为主;休闲菜品以农家乐和各种烧烤为主,汉堡洋快餐也登陆我县。

(三)个体私营占主导

由于餐饮行业准入门槛低,投资大小皆宜,独资或合伙均可,所以成为民间资本进入较活跃的领域。到今年6月底全县规模以上餐饮企业2家,规模以下企业3家,个体餐馆410家,从业人员1963人。从数量上看,明显个体私营户占据主导,企业单位屈指可数。

(四)经营状况小好于大

经对目前我县餐饮业经营状况的调查,我县小餐饮的经营状况、经营收入率、经营利润率好于高中档餐饮。特别是小的面馆和小吃店生意很好,绝无亏损现象,牛肉面馆和扁食店的利润率很高,如牛肉面馆,每斤面粉能拉6碗面,每碗牛肉面再加上牛肉及辅料、调料和人工等,所有费用占每碗牛肉面的售价的45%。而高中档餐饮企业维持其自身运转的费用很大,由于客源少,部分出现严重亏损,举步维艰。

(五)经营转型升级快

目前,餐饮业已由单纯的价格竞争,转变为价格、环境、氛围、品位、服务等多元素的综合竞争。顾客从原来的单一需求、发展为现在的特色餐饮、休闲餐饮、便捷餐饮等多种需求。激烈的竞争中,部分餐饮业经过“大浪淘沙”的洗礼,不得不淡出市场,如:天辰酒店、明珠酒店、训练基地、清水县大酒店、金世纪、一品香、小辣椒等。总体上看,新开业餐饮业数量明显大于淘汰出局的餐饮经营数量,新开业的餐饮经营单位整体经营水平明显高于淘汰出局的餐饮经营单位。这表明:通过优胜劣汰,全县餐饮业实现了转型升级和资源优化配置,发展水平和规模不断向前迈进。

(六)消费群体三足鼎立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县餐饮客源市场日趋多样化,休闲餐饮、大众餐饮日益兴旺。从目前来看,家庭消费、个人消费、公务消费“三足鼎立”支撑清水县餐饮门面。其中,家庭消费、朋友聚会逐渐成为餐饮的主要卖点,节假日消费、婚丧嫁娶、红白喜事成为餐饮市场中新的消费时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节假日温泉度假村客人爆满,特别是婚庆“好日子”,各大酒店出现“等候就餐”、“一桌难求”的景象。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餐饮业发展的同时,面临着食品原材料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提升、管理人才匮乏、成本控制难等多方面问题,行业竞争愈演愈烈,全国各地传出的信息除了显示餐企营收增幅放缓、成本高起、利润下滑外,更是出现了较高的倒闭潮。调查报告中显示,整个餐饮行业增速陷入2019年以的最低谷。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1-4月份,全国餐饮收入7712亿元,同比增长8.3%,比去年同期下降5个百分点,这一同比增幅比2019年下降了37.6%,而且是近2019年来,1-4月份数据第一次出现个位数增幅。特别是限额以上企业的餐饮收入2449亿元,同比下降了2.7%,比去年同期下降16.4个百分点,出现了中国餐饮业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负增长。

我县的餐饮业和全国的形势一样,受多重因素的影响,餐饮业收入增幅相应降低,营业利润下滑,增速已明显放缓,拐点到来,现状堪忧。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 省市县相继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意见之后,公款吃喝、公务用餐得到了有效遏制,在改变了干部工作作风和树立了干部在社会中的良好形象的同时,餐饮业特别是高中档餐饮业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虽然这几年清水县餐饮业发展总体形势还是不错的,但眼下和着眼未来,也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有:

(一)整体规模小且缺乏品牌支撑和创新意识

全县现有规模以上餐饮企业2家,规模以下企业3家,个体餐馆410家,从业人员1963人。规模企业单位太少,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有效抵御风险的能力。由于规模小、档次低,不便于引进专业管理团队,经营管理沿袭传统、方式落后,从业人员技能水平偏低,服务质量和水平难与适应新时期餐饮业发展的需要。缺乏品牌支撑,餐馆多、名店少,菜品多、名菜少,厨师多、名厨少,是我县餐饮的贴切写照。创新意识不强,一是店面装修缺乏新意,“千店一面”,格调不高;二是菜品沿袭老套路,按部就班,不善于推陈出新、赋予新意;三是早餐和夜市囿于传统,品种单一,潜力挖潜不够;四是菜品质量标准、卫生标准和营养标准落实不够,服务标准化建设有待加强;五是与文化结合不够;六是配套设施滞后,临街店面多为“格格门市”、“底商楼住”结构,受房屋结构、租金等影响,餐饮门店店面普遍狭窄,规模较小;随着车辆大量增加,餐饮经营单位由于没有自己的停车场地,致使车辆在街道上乱停乱放,经常造成交通堵塞,甚至影响企业经营和招徕顾客。

(二)、餐饮业面临高成本、低利润等现实压力

目前餐饮行业面临的主要困境,即装修、房租(维修)、人工、原材料、水电成本高、环保投入高;食品安全、媒体曝光风险高;门店销售难增长,利润水平持续低。

1、装修、房租(维修)逐年上涨

要新开一家酒店,装修和房租是一笔很大的开支,一般人难发承受。如金都大酒店,仅装修及设施购买安装费用高达365万元,每年还要支付22万元的房租。随着时间的延续,维修费用逐年增加,如温泉度假村,现在已进入大量设施陈旧、设施破损期,需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维修和更换,在目前的经营状况下,确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有媒体调查显示,有些企业门店的续租租金上涨达100%甚至更高。一般餐饮企业房金有些都占到营收的40%到50%,经营非常难。

2、原材料、人工成本加速上升

据福来顺介绍,食材成本占收入比重近4成,2019年,食材普遍上涨20%,部分食材上涨30%;人工工资约占收入的2成。去年餐饮业服务员的月平均工资为1000元,今年上涨到1200万元。特别是后橱,一是需要的人多,二是加之技术含量高决定到菜品的质量和数量,因此人员的工资也高。如温泉度假村后橱18人月工资4万元,金都大酒店后橱30人月工资6.5万元,福来顺后橱12人月工资3万元仅厨师长每月工资6000元。

3、水电能源、环保费用高

餐饮企业介绍,餐饮业的水电单价大大高于居民用电,液化汽标准每罐今年增加15元,造成经营成本大大增加。如福来顺平均每月消费1200元,电费9000元。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和希望有个舒适的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环境部门经常接到群众投诉,环境部门加大了整改、处罚力度,餐饮行业不得不花费大量资金改进排烟设施、改善隔音措施。

综合以上所述,餐饮行业利润下降在所难免。成本高,利润低,一旦挣不到钱,关门倒闭将成为必然。

(三)人员不固定流动性大影响餐饮业的正常经营

许多餐馆经营者反映,近一两年招工不利,有的餐馆常年贴着招工的广告牌,甚至由于缺少后橱师傅和服务员,在就餐高峰期,顾客的用餐和等位时间被延长,这些情况已严重影响到了餐饮企业的正常经营和盈利水平。

(四)、政策因素对餐饮行业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

餐饮业进入“微利”期。2019年底,“八项规定”出台后,反奢靡之风刷新了餐饮业,加速了餐饮业转型的到来。2019年至今,在反对浪费之风的影响下,众多餐饮企业大量公务、政务酒宴订单流失,成为影响高中档餐饮业的主要原因,这部分餐饮收入的消失直接导致酒店或餐饮店经营利润的急速下跌,部分高中档酒店餐馆的经营前景不容乐观,已处于半歇业、歇业,甚至倒闭状态。如温泉度假村、大地温泉、训练基地。

(五)、食品安全问题影响餐饮行业

近年来,餐饮业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出现,“地沟油”、“人造鱼翅”、“化学火锅”、“毒餐盒”等问题再次将餐饮食品安全推向风口浪尖。预计今年年底前,全国餐饮业将发布首个食品安全“国标”。该标准将覆盖餐馆、快餐店、小吃店、饮品店、甜品站,还包括食堂、中央厨房等集体就餐、送餐单位等。这项标准的出台,将有助于预防、控制食源性疾病。 “国标”出台后,细菌含量多少将有强制性指标,餐馆必须保证“不超标”。另外,如果就餐后发生食物中毒、身体不适等情况,卫生部门可以依据这一标准、化验餐馆的饭菜,从而查明是否与饭馆饭菜不卫生有关及餐馆该负多大责任等,并按照相应的法规处理。

三、餐饮业发展对策

今年,虚火旺盛、高速增长的餐饮行业开始全面回归理性,危机正是餐饮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催化剂。如何迅速向科学管理、现代企业制度转型,如何抓住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如何多管齐下捕捉融资机会,如何稳健扩张打造出真正的“航母餐企”?一系列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究,寻求餐饮行业未来的发展出路。

(一)、借助资本市场提速企业管理水准和竞争力

从餐饮企业发展现状和竞争格局来看,主要是这个行业的分散度太高,很难找到一个非常成规模的企业。未来我县餐饮企业竞争将更加激烈,而餐饮企业如果没有一定的规模或达到市场领先地位,很难真正获得成功。借助资本市场有助于真正对餐饮企业规模化发展的“顽症”进行彻底改造,大幅提升餐饮企业竞争力和管理水平,建立符合中餐规模化扩张发展的商业模式将成为一大趋势。

(二)、餐饮形式更加多样化

2019年全县餐饮业陷入低谷,受影响最大的是高中档企业,一些高中餐饮企业也不得不放下身段走起了亲民路线。未来餐饮业一定会出现更加明显的分层次消费。各种菜肴大杂烩,各种消费通吃的餐馆将被特色鲜明的品牌餐馆代替。定位不同的人群的特色餐饮业态将应运而生,实现持续发展。重点是念好“四字经”。一是念好“特”字经,精心打造主城区特色餐饮街,形成“百花齐放、百花争妍”的大好格局;二是念好“农”字经,因地制宜发展一批农家乐;三是念好“水”字经,依托得天独厚的温泉发展壮大旅游用餐、休闲用餐;四是念好“民”字经。以“便民惠民”为原则,合理布局餐饮网点,合理调整菜谱,合理调整收费价格,合理减少收费项目。

(三)、放下架子走出去请进来

“酒好也怕巷子深”,特别是高中档餐饮企业应在餐饮名店名菜包装宣传上多管齐下,提高公众知晓率,应借助有影响力的电视台、报刊等平台,对本地美食和餐饮名店进行推介宣传。改变“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思想观念,放下架子广开财源。如温泉度假村走访、联系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事业机关,请他们来度假村疗养、开会、培训等。

(四)加强品牌建设,加强龙头培育

实施名厨、名菜、名店三大品牌工程,提升餐饮业整体水平。将“名店”作为政府扶持发展重点,营造良好的品牌竞争氛围。大力培育限上企业,支撑和壮大餐饮规模,引领餐饮发展潮流,迅速改变我县餐饮业的落后状况。通过调查摸底,确定一批餐饮潜力企业,认真加以引导、扶持、培育,使之尽快成长为限上企业。对于已有的餐饮限上企业,要重点联系、悉心指导,促其做大做强、连锁经营和到市外寻找发展空间。

(五)、借助信息化技术提升人员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借助信息技术、信息化管理这一平台是有效途径。低谷中更要考虑如何“节流”,要做到物尽其用,加强内部管理,在不降低服务标准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缩减成本,节流下来的就是利润。餐饮原材料成本上涨、劳动力成本提升、管理人才匮乏、成本控制难等多方面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的管理、经营模式遭遇严峻挑战。为摆脱危机,各餐饮企业纷纷思考新的出路,寻求降低运营成本路径。面对充斥餐饮行业的用工荒、人力成本的不断提高,食材成本的不断攀升,食品安全条例的严格执行,原料的可追溯性等等经营形势,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势在必行,需要企业自练内功以及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中餐企业必须把握住行业的发展规律,方法得当,同时借助信息化科技手段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和提升;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餐饮业危机的洗礼,行业的洗牌和产业链变革,再次涌现的将会是一批有创新模式,有核心竞争力,既“大”又“强”的民族餐饮品牌。

(六)、避免重复投资

经历拐点后的中国餐饮业又将重新洗牌;面对拐点后的餐饮市场,少走弯路就是一种成功,餐饮行业因为长期处于盲目投资、重复投资、多次投资相当严重,经常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整体规划,重复投资让餐饮企业经常处于“过山车”的不断从峰顶到谷底的恶性循环中。

当然,危机是有“危”必有“机”,餐饮行业同其他行业一样都要经历多个洗牌的过程,伴随着餐饮市场消费需求的发展,快速狂奔的餐饮企业在“市场需求”驱动下规模不断扩大,内部管理远远滞后于规模的增长;从另一角度看,今年的全面萧条对于行业并非全然坏事,愈是危机的逼近,愈能让广大餐饮企业冷静的正视自身的诸多问题。拐点出现,正是我们餐饮企业审视自身的良机,也是对于企业的一次“升华”和“再造”的严峻考验和契机。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关于发展低碳经济问题研究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289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发展低碳经济问题研究调研报告

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国家即将出台新能源产业振兴和发展规划,规划内容将以核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主,实质是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推进能源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对于能源资源相对贫乏、环境容量有限的湖北而言意义重大,是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现“弯道超越”、“提档进位”的重要途径。本报告在深入基层企业调研、占有大量翔实资料的基础上,对国际国内低碳经济的历史背景和最新动向、湖北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及如何抢占发展先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湖北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思路和政策建议。

一、低碳经济的历史背景及国内外动向

(一)何谓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大进步。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发展低碳技术、产品和服务,确保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消减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

(二)发展低碳经济的历史背景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着三大问题:一是能源问题,主要是以煤炭、石油为代表的化石能源危机;二是环境问题,由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气候变暖对自然生态系统、人类生存和发展环境产生的严重后果已越来越明显;三是粮食问题,也就是贫困人口和粮食安全问题。要解决上述问题,仅靠传统方式是难以奏效,必须有新的技术和新的革命,而发展低碳经济,对于缓解能源紧张、减少碳排放、保护环境将有着重要的作用。

低碳经济概念始于英国XX年的《能源白皮书》,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也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同时也能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低碳经济的国际动向

目前,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正在掀起一场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新工业革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意在占领新时期产业制高点,为自身经济寻找新的增长动力。如英国提出,到2050年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相对比于1990消减掉60%,并将英国创建为低碳经济国;德国称,该国环保技术产业有望在2020年赶超传统的汽车及机械制造业,成为德国的主导产业;日本提出,1993-2020年用于能源和环境技术研发的财政预算支出达110亿美元;美国投入巨资研发低碳技术,从生物燃料、太阳能设备到二氧化碳零排放的发电厂,都制定了宏大的开发计划。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伊始就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催生一个新型产业,带领美国经济走向复苏。这正是对下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复苏带来的强烈信号。许多专家认为,低碳能源必将成为未来世界的主要能源,低碳经济也是世界经济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种种迹象表明:低碳经济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激烈的低碳经济市场争夺战已悄然打响。

共9页,当前第1页123456789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谋求民营经济大发展 争创区域发展新优势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518 字

+ 加入清单

谋求民营经济发展 争创区域发展新优势

在全省民营经济仙桃会议上,省委、省政府号召全省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完善政策,改善环境,改进服务,促进全省民营经济和县域经济大发展。如何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樊城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决心积极抢抓新机遇,适应新要求,实施新举措,放开手脚,谋求民营经济的大发展,促进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正确认识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机遇 一是大战略、大氛围的机遇。中央对非公有制经济所采取的是积极鼓励的政策,并在《宪法》上对其法律地位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众所周知,非公有制经济从国民经济的重要补充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重大的战略转变,而且中央一再提出对于国有企业要抓大放小,中央只抓500家大型国有企业,其余的全部放开搞活,也就是说其余的企业都可以实行民营化。省委、省政府前年也提出了县域经济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要求。区委、区政府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全力推进区属企业民营化进程,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对民营经济实行政治上鼓励,政策上扶持,资金上支持,方向上引导,法律上保护,为民营经济正名、正位,让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中坐正席、唱主角,有作为,有地位,全区上下正在形成一种发展民营经济光荣、创造物质财富有功的积极氛围。 二是大开放、大发展的机遇。加入wto后,我国将实行更加开放的政策,这为我们更多更好更快地利用外资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同时,民营企业可以很方便地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到国际竞争,拓宽发展空间。从襄樊来看,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商家必争之地的战略目标,正在构建四通八达的高速交通网络,将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更加宽松环境。我们樊城区委、区政府也提出了民营强区、商贸富区的发展战略,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全区经济发展的重心,制定了一系列发展民营经济的优惠政策,并为发展民营经济构筑了中心商务区、农业两园、区属改制企业等诸多发展平台,这些都为我区民营经济的大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三是大流通、大整合的机遇。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国内市场的更加统一开放,各国各地区之间人为的贸易壁垒将逐渐减少,各种劳动力、资本、技术、商品等经济资源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合理配置,各种经济要素必将流向最有吸引力、最能充分发挥其价值的地方。民营经济可以充分利用其产权明晰、机制灵活、利益直接等特点,大胆吸收利用这些经济要素,来大力发展自己,壮大自己。另外,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襄樊是连接东部和西部的重要纽带,是东部各种经济资源进入西部的重要通道,同时也是西部经济要素流向东部的重要通道。樊城作为鄂西北地区中心城市中心城区的优势将进一步凸观出来,为樊城民营经济在吸引和留住各种经济要素提供了便利条件。 四是大调整、大改革的机遇。随着国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许多过去民营经济不能进入的领域现在可以进入了。国有集体企业的改革改制为民营经济实现低成本扩张规模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沿海地区着眼于在国内率先实现现代化,他们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升级的过程中,某些产业、产品、资金及技术必将向内地转移,这就为我们更好地引进沿海资金、技术和品牌,促进我区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积极适应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一是要树立合法经营,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市场经济从本质上来讲是法制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严格遵守国家有关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劳动用工、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依法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严禁投机欺诈、制假售假、欺行霸市、偷税漏税、逃废债务等损害消费者权益、危害社会利益的行为,树立合法经营、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照章纳税的经营理念,为樊城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二是要树立盘大做强,赶超一流的发展目标。由于种种原因,我区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着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经营管理手段落后、人才流失严重等制约其进一步发展壮大的问题。今后,我们的民营企业家要加大对产品的科研投入,不断地开发出有一定科技含量、适销对路的产品来。在经营管理方面,善于学习借鉴西方先进的管理方式方法,并不断创新,提高企业的人才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营销管理水平,力争尽早在我们樊城涌现出一批科技含量高、诚实守信、管理规范、具有一定竞争力的民营企业。 三是要树立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崇高追求。江总书记要求我们民营业主要有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崇高精神追求,在自己先富的同时,要增强社会责任感,主动帮助那些还没富裕起来的群众,带动周围群众走共同富裕之路,为社会多做一些有益的事。同时,要有一种永不满足的开拓精神,千方百计把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不断实观自我超越。 三、大力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新举措 (一)努力抓好五个结合,拓宽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一是把发展民营经济与区属企业改制结合起来。要大力鼓励民营业主通过买断、租赁、承包、参股等多种形式参加区属企业的改革、改制。二是把发展民营经济与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XX年,要抓住樊城刀-亩花卉苗木大世界和柿铺高效蔬菜示范园建设的机遇,大力发展公司制农业,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新的平台。三是引导民营经济把量的扩张与质的提高结合起来。要积极引导民营经济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走规模化的发展之路,创造条件使我区民营企业向集团化方向发展,引导民营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四是把发展传统民营经济与发展新型的科技型民营企业结合起来。高标准、高起点地建设好民营企业科技创业中心,以更加优惠的政策,更加宽松的环境,广泛吸引国内外有识之士来樊城区投资创业,增强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五是把发展民营经济与实施再就业工程结合起来。由于企业下岗分流,一些技术比较熟练的工人因此到民营企业工作,区委、区政府将协调劳动、人事等部门,为民营企业吸纳这部分劳动力提供更力口优惠的条件。 (二)全力实施四个优化,创造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一是优化政策环境:进一步放宽民营经济从业对象、经营范围、经营方式、企业冠名等限制。今后,凡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产业政策以及入世后对外开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农村女党员发展现状情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党工团,全文共 4988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女党员发展现状情况调研报告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受市场机智资源配制优化作用的影响,农业人员的非农转移逐年增多,农业女性化程度日益明显。面对新的形式,农村女党员群体状况如何?农村女党员的发展状况如何?农村女党员发挥作用如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妇联在培养发展女党员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带着这些问题,我县妇联就全县农村女党员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 农村女党员现状:

1、 农村女党员情况

我县现有农村党支部120个,共有农村女党员 448 人,占党员总人数的12%。

2、 农村女党员发展情况

全县农村共有女入党积极分子66名,占总数的9%,平均年龄31岁,年发展党员3名,无女党员的村级组织数为1个,无女入党积极分子的村级组织数为62个,发展党员中无女性倾斜政策。

3、农村女党员整体作用发挥情况

通过调研,由于我县各级党委重视农村妇女致富能人中培养发展党员工作,女党员在农村各项事业中发挥四个模范作用,充分展现了新时期妇女党员的风采。

一是勇挑重担,做脱贫致富领路人。几年来,各级党委大胆培养和启用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女致富能手,女能人担任农村干部、企业负责人,培养出一批谋划型、实干型、知识型、开放型的妇女干部。格图营村委会委员、妇代会主任鲁瑞清利用当地资源引进资金和丈夫一起建起韩祯砖厂,年利润30万元;董家营支部书记关国清带领班子成员积极争取上级资金为民办实事,投资50万元修绕村砂石路4.9公里,投资15万元建扬水站,投资45万元衬渠3.8公里,协调上级民政部门为90名孤寡老人领取了最低生活保障金,同时自己利用董医、开门诊的有利条件,经常为村民义务看病,被群众一致称为“女能人、贴心人、好干部”。

二是带头示范,做科技致富的带头人。以实施“科技致富工程”为主题,在农村广泛开展“双学双比”活动,组织女党员带头学习高科技、经营管理、法律法规等知识,有效提高了农村妇女特别是女党员的种养技能和市场意识,许多女党员成为发家致富的能手,成为带领群众奔小康的带头人。全县现有“双学双比”示范基地5个,创办了以葡萄庄园、黄河炖鱼为一体的旅游业农家餐馆30多家,以种养殖为主的基地20多家,在她们的带领下,基地充分发挥出了科技示范、辐射带头作用。

三是无私奉献,做扶贫济困的贴心人。以创建“奉献社会,关爱他人”为主题,开展“争做新女性,树立新形象,巾帼助困,情暖千家,扶贫济困送春风”活动,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头和辐射作用,激发女党员无私奉献的工作热情。如双河镇组织了一支由女党员、女干部、女能人组成的“巾帼志愿者服务队”,开展经常性的慰问、帮扶活动,义务担负起 户孤寡老人、病残人和其他弱势群体的救助工作,为他们办好事、办事实,受到群众的一致称赞。

四是艰苦创业,做个体经营的探路人。协调有关部门,举办妇女手工编制、美容美发、经济人培训班等技能培训。如双河镇哈啦板申女党员贾小清从开小卖部做起,经过几年奋斗又创办了农家餐馆,并和丈夫一起搞起了小工程队,成为远近文明的女能人。通过调查发现,农村女党员在经济建设中,在参政议政中,在乡风文明建设中都发挥出了一定的作用。

4、 农村女党员发展存在问题

一是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素质偏低。120个行政村中的448名女党员中,平均年龄45岁,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33名,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的56名,初中文化程度的326名,小学及以下的有33名,由于知识水平有限,她们只能掌握简单的实用技术,理解政策、自身发展和服务群众的能力较弱。

二是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充分。120个行政村中的448名女党员中,只有致富带头人75名。从参政议政的情况看:进两委的仅有86人,担任妇代会主任的有84名,有致富带头人75人,有102名担任村计生助理员,只有一个女支部书记和女村委主任。

3、培养发展工作不到位。调研发现,女党员平均党龄XX年,有些村一直未发展女党员。

总之,当前农村女党员队伍现状就是“五多五少”。即年老的多,年轻的少;学历低的多,学历高的少;外出流动的多,在家的少;不任职的多,任职的少;从事打工、经商的多,从事家务、村务的少。

二 、 形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分析

形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应该说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但主要有以下几点: 制约农村女党员队伍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的、历史的原因,又有现实的、具体的原因:

1、基层党组织认识不到位,对女党员发展工作不够重视。女党员发展工作未能引起农村党支部的高度重视,一些党支部对发展女党员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发展党员工作是党建工作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的重要工作,而只是片面认为只要经济搞上去,其他一切问题均迎刃而解,“无暇顾及”党员发展,特别是女党员发展工作,导致很多优秀的妇女没能得到及时发现和培养。另一方面,有些党支部负责人私心杂念重,尤其是村级组织,妒贤嫉能,害怕“培养了苗子,失去了位子”;有的不愿发展年轻有为的女青年入党,有意提升门坎,让人觉得高不可攀;有的独断独行,搞个人主义。这些不良因素极大挫伤了广大女青年的自尊心,影响了她们的积极性,阻碍了发展女党员工作,导致了一些有志女青年只能望“党”兴叹。

2、 农村妇女对党的认识不够,缺乏入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是许多农村妇女对家庭的认可超过对任何其他组织的认同,把贤妻良母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对党的认识十分肤浅,大部分时间都用在生儿育女,操持家务,或只顾发展家庭生产上,不参加学习、不参加工作、不参与社会活动,社会竞争力不强。二是有些村对党的基本知识的宣传工作难以做到广泛深入,导致农村妇女对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相当贫乏,认为入了党事事处处都要起模范带头作用,还要开会、学习和交纳党费,得不到实惠,缺乏入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农村女青年外流,女党员后备力量不足。主要有两种情况,即:外出和结婚。第一是外出,初中或高中毕业的女青年纷纷外出务工经商、打工挣钱,一方面由于城乡发展差距,她们大多不愿回乡,一心在外赚钱,很少考虑入党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她们常年在外,村党支部看不到、管不着,也难以将她们作为后备力量培养。第二是结婚,很多农村女青年在党组织培养未成熟时就结婚了,若落嫁本村,大多也会为了避免对男性造成威胁或对家庭造成影响,而自动拒绝组织对她们的继续培养,若外嫁异地,党组织对其的培养一般是付之东流了。

4、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阻碍了女党员的发展。主要是受封建残余思想的长期影响,农村中“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等封建观念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和社会心理的深层,妇女参政是“爱出风头,不务正业”。妇女入党得不到丈夫及家人的支持鼓励,入党积极性受到打击,多数女性政治觉悟偏低,党的知识贫乏,入党认识不高,对入党不入党存在无所谓的思想,参政议政所应具备的心理和文化素质、工作经验和组织能力等在整体上劣于男性,使一些女性参政素质低、竞争力弱。

5、发展女党员机制还不够完善。虽然发展党员工作有完整的规章制度可遵循,但在农村发展党员实际工作中,仍有一些人为或工作上的失误,制度往往未能真正落到实处,对女党员的发展没有要求,没有按比例发展,而是顺其自然,一年下来一个乡镇就发展一两个党员,甚至于一个女党员也没有。

三、在培养女党员方面的经验做法

1、加强宣传。

各镇妇联将宣传女性典型放在第一位,结合计生部门的“三查一治”等活动,对“双学双比”“巾帼建功”“五好文明家庭”等活动中涌现出的女能手、女能人、好婆婆、好妻子的先进事迹进行宣传。大力弘扬传统的中华美德以及女性自主自立的创业典型。同时,加大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文明进步的妇女观,宣传妇女参政的意义和优秀参政妇女的业绩,在女性地位及参政要求上对各级组织进行宣传。通过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更直观地认识到女性的闪光点,为培养选拔女党员、女干部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抓好培训。

利用每一次例会的机会,切实加强村级女干部、女农民技术员及女党员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女干部素质。在培训对象上,重点抓好新上岗的村级女干部的业务理论知识培训;在培训目标上,着力提高女性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在培训方式上,采取以会代训及结合农技司法等部门的培训活动,理论教育与技能教育相结合,以达到提高理论水平与提高工作能力相结合的目的。

3、注重培养

把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提高农村女干部、女党员、女能手的综合素质,作为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严格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工作方针,围绕“三培养”发展女党员。把党员培养成女能手。采用定期培训、发放宣传资料及有关书籍、闲时走访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女党员的教育培训力度,使农村女党员基本上都掌握一门以上的致富实用技术,大力扶持农村女党员发展产业,在种植和养殖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把女能手培养成党员。在对各村致富女能手了解掌握的基础上,对思想政治觉悟高的女能手,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对符合入党条件的及时吸收入党,使她们对依靠党的政策发家致富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为党的队伍增添了新的血液;把党员女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村后备干部。在村党支部认真筛选,妇联积极推荐,党委把关的基础上,将政治素质好、管理能力强的党员女能手,按照有关规定列为村后备干部,建立档案,加强培养,待条件成熟后,及时选拔担任村干部,使村班子成员结构得到优化。

四、农村女党员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为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发展女党员工作,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形成利于培养发展农村女党员的良好工作格局。一是将发展农村女党员工作的有关政策和知识列入农村干部培训内容,提高农村干部对发展女党员工作的认识。二是组织部门制定党员发展规划时要充分吸收妇联组织的意见,督促检查时经常与妇联组织联系沟通,一起研究培养发展女党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寻找对策,努力形成组织部门与妇联组织相互配合、共同推进女党员发展工作的良好机制。三是在制定相关政策过程中,把“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落到实处,贯穿于女党员发展的各个环节中,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发展女党员,体现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同时女性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二) 努力营造有利于女党员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妇联组织的引导、培养,也是女性成长的重要催化剂。 因此,妇联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立足职能、突出特色、把密切与妇女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组织发展壮大的根基,在农村妇女中深入开展“双学双比”竞赛活动、“巾帼示范村”创建活动等,帮助广大妇女发展生产、增收致富,使之成为致富能手、家庭美德建设标兵,并切实从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妇女入党积极分子和女党员,帮助她们解决实际困难,为发展农村女党员奠定基础;同时妇联组织要挖掘树立优秀农村女党员典型,发挥典型引路、示范推动作用,教育和引导广大妇女正确认识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认识妇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责任,帮助妇女打破自身思想阴影,树立政治信念,对有群众基础的妇女典型要加强教育、引导和推荐,使之在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实践中,主动靠近党组织,进而成为党组织中的一员。

(三)突出重点扎实做好农村女党员培养发展工作。

1、注重对年轻女党员的培养 。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农村,女党员年龄偏大,35岁以下的年轻女党员比例较少,甚至有的村出现青黄不接现象。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强对年轻女党员的培养力度,打破通常观念,多渠道、多层面、全方位培养人才,使女党员队伍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在调整改革及新老交替中,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在农村致富能手中培养。二是在村级组织中培养。三是在妇女先进人物中培养。要在安排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以及基层干部培训时,保证有一定的妇女入党积极分子参加,真正把教育培养工作落到实处。

2、强化女党员后备队伍建设 一是充分利用党员活动阵地。通过多种形式对女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及基本知识教育,搞好传、帮、带,促使其健康成长;二是实践锻炼促成熟。基层党组织要给妇女入党积极分子定目标、交任务、压担子、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或担任一定职务,使其在工作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妇联要主动向党委推荐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妇女,以壮大女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从而确保党组织的纯洁性、先进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金融支持畜牧业发展难题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金融,全文共 1345 字

+ 加入清单

金融支持畜牧业发展难题调研报告

近日,我们对具有发展畜牧业资源丰富和潜力巨大的吉林省**市进行了专题调研。

结果显示:区域畜牧业在市场经济的拉动下得到了长足发展,但由于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金融部门信贷支持力度减弱,较大程度上制约了畜牧业发展步伐。

截至XX年末,全市金融机构畜牧业贷款余额3亿元,占“三农”贷款比重仅为9.2%。其中XX年前畜牧业贷款2.4亿元,近4年来新增畜牧业贷款只有0.6亿元,远远低于其他行业贷款增量。

究竟难在哪里

畜牧贷款风险高,惧贷心理加重。

过去,**市辖区内农业银行和农信社曾多次承办畜牧业贷款,对当地畜牧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受市场、经营、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大部分畜牧业贷款出现不良,甚至形成风险。截至XX年末,全市畜牧业不良贷款余额2.2亿元,占畜牧业贷款投放总量的73%,这一巨额不良贷款的形成,致使承办贷款的金融机构产生了惧贷心理,贷款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

据对某县农业银行调查了解,XX年办理一批奶牛贷款,贷款规模为XX万元,共计63户,购买奶牛216头,期限为3年,于XX年到期。目前,该批贷款共计收回本金137万元,其余1863万元全部形成不良,不良率高达93.15%。

户多面广、分散经营不利于管理。

几年来,**市70%以上的养殖户还处于分散经营,庭院养殖,遍布各村屯,给承办贷款的金融机构增加了经营成本和管理难度。例如某县农行XX年发放的养羊贷款,共计2380万元,养殖户1017户,分布10个乡、97个村、225个自然屯,每名信贷员平均负责170 个养殖户。距离该行最远的养殖户村屯达120公里。这样就导致信贷员到户率低,跟踪管理不到位,对养殖户和养殖情况发生变化不能得到及时了解和掌握。

例如,该县包拉温都乡五道营子村养殖户王志刚贷款2.5万元,购买羊76只,仅半年时间,由于饲养能力和越冬缺少饲养,便把羊一次性全部卖掉,卖羊款用于子女办婚事。目前,该笔贷款已全部形成风险。

缺少产业化龙头企业,使市场与养殖户难以形成产业链条。

目前,畜牧业产品市场发育并不完全成熟,全市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仅有22户,覆盖率低,对养殖户经济利益联结不够紧密,拉动作用小,养殖户直接面对市场,只要市场价格或需求出现较大波动或变化,不但畜牧产品难以转化为商品,而且养殖业主的经营理念和信心也会产生变化,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收入的不稳定性,导致对农户经营规模,经营项目受到严重制约,致使畜牧业贷款存在风险隐患。

相关部门之间缺乏协调联动机制。

无论是当地政府、牧业管理部门或金融机构,在过去项目建设中,往往表现为重扶持、轻管理;重投入、轻回收。这种项目后期管理不足或管理不到位现象,是严重缺少部门之间协调联动机制的典型表现,后果是把养殖户风险直接转嫁给了承贷的金融机构。

以某市农信联社为例,XX年奶牛贷款项目启动后,从开始申报贷款、筹建奶牛园区,到养殖户办理贷款,购回奶牛。项目竣工之后,畜牧部门及推介该项目的乡镇政府便完成使命,后续的经营管理、经济效益、资金偿还、安全隐患等全部由该联社承担。这种严重缺乏部门之间协管理的现状,致使畜牧业项目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不仅给金融业带来新的风险,而且严重影响了牧业生产的积极性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园林管理部门员工2024年中发展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职员,全文共 3121 字

+ 加入清单

园林管理部门员工2019年中发展调研报告

随着市容园林事业的不断发展,青年员工的不断增加,市容园林管理事业和责任重担的接力棒必将传到青年员工身上。如何优化青年员工发展环境,促使青年员工成长成才,是值得市容园林管理部门领导和全体员工共同关注的问题。就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调研,调研以座谈会、个别交流、查看资料等方式进行,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青年员工基本情况

我们市容园林管理部门全系统共有员工900多人,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员工290多人,团员青年155人。青年员工思想状况总体表现为:心理日趋成熟,人心比较稳定,心态比较平衡,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在局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局团委的带领下,认真学习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市容园林管理工作目标任务,刻苦学习、钻研技术,勤奋努力工作,不怕苦脏累,立足岗位做贡献,取得了较好成绩,为市容园林事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获得局党委、行政领导的肯定,获得市容园林系统老员工的满意。

二、青年员工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情绪不够稳定。部分青年员工思想情绪不够稳定,对自己的工作岗位不大满意,爱岗敬业、成就事业感不强,缺乏艰苦奋斗、任劳任怨的工作精神与作风。

2、自我意识过于强大。部分青年员工认为自己努力工作是为了谋生,提高生活水平;对自己的个人事比较关心,而对集体、社会关心不够,缺乏大局意识。

3、政治观念比较淡漠。部分青年员工对政治不感兴趣,认为学政治理论是领导的事,作为普通员工没有用,还感觉思想政治工作形式老化、政治理论内容枯燥、没兴趣学,不愿学。

4、工作上进心不够。部分青年员工受社会上不正之风与错误思想的影响,理想信念不足,处事心态消极,缺乏工作上进心,成长成才意识不强。

三、青年员工存在问题的原因

我们市容园林管理部门青年员工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受市场经济负效应和社会上不良精神文化氛围的影响,跟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不到位有关。

1、部分领导干部对思想政治工作不重视,部分领导干部尤其是行政领导,普遍存在重业务,轻思想政治工作。还有的领导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既费力、又耗时,不出效益的工作,可有可无。

2、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比较薄弱,政工干部的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偏低,无法承担新时期青年员工思想工作的重任,发挥不了作用,起不到积极效果

3、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比较陈旧,缺乏适应新时期青年员工的时代感和针对性,习惯沿用念报、读文件、开会批评等传统方法,理论和现实严重脱节,青年员工不爱听,更无从说接受,使制定的思想政治工作条例、办法、职责等一系列制度,成了一纸空文,起不到应有作用。

4、青年员工成长环境有欠缺,特别是工作环境艰苦、工资待遇偏低、用人机制不尽完善、公平正义不够,导致青年员工产生思想问题。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加强党的领导,促进青年员工发展和成长成才

青年员工发展和成长成才离不开党的领导,我们市容园林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特长,在政治思想教育上有针对性地做到“两个加强一个改进”。“两个加强”,一是加强青年员工的理想信念教育。一些青年员工理想信念发生动摇,原因往往比较复杂,有的是思想问题,有的是实际问题。要坚定青年员工的理想信念,就必须解决好这些问题,就需要结合青年员工的思想实际,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根据不同情况,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不照本宣科,不空喊口号,正确引导他们正视现实,积极工作,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二是加强历史文化教育。我们市容园林发展壮大的历史,是一部广大员工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不断创造辉煌的光荣历史。在新的时期,需要不遗余力地引导青年员工了解“特别能战斗”的传统,了解“奉献精神”、激励青年员工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自觉承担起肩负的重任与使命,为社会奉献光热。“一个改进”,就是要顺应社会发展趋势,顺应青年员工的思维特征、思想规律和心理特点,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多进行启发疏导,多传授给他们一些学习和分析问题的原则、方法,多帮助他们积极思考、民主讨论、总结提高。用事实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化解症结,不断提高教育效果,促进青年员工发展和成长成才。

2、加强团组织建设,服务青年员工发展和成长成才

我们市容园林管理部门青年员工的发展和成长成才需要团组织的引导与服务,团组织要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对青年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引导与服务好青年员工发展和成长成才。我们市容园林团组织要针对新时期青年员工工作的特点,围绕市容园林管理的新课题、新要求,本着有利于开展团的活动、有利于青年员工在工作中发挥作用、有利于密切团组织与青年员工联系的原则,灵活、多样地创新团的活动形式和内容,形成了上下联动、横向互动、纵横交叉的“网络型”团建模式。要紧紧围绕青年员工发展和成长成才的总体目标,创造性地开展团组织工作。一是开展“每人每年读一本好书,写一篇有价值的理论文章或心得体会,提一条有助于改进工作的合理化建议,创新一条本职工作方面的经验”等一个一活动,引导青年员工向书本学习、积累知识,向网络学习、丰富学识,向员工学习、增长见识,向专家学习、壮大胆识,使青年员工学习氛围空前浓厚,切实提高政治思想觉悟与工作业务技能。二是要开展青年员工岗位技术能手活动,通过开展导师带徒、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等业务素质的培训和比赛,引导青年员工立足本职创新创业创造、成长成才成功,努力成为市容园林管理的行家能手。三是大力加强青年员工文化建设,用先进文化引领青年员工,要把握机遇、找准定位,充分发挥青年员工的文化特长,积极发掘、举办青年员工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各种形式活动,比如:开展时事政治讲座、参观革命历史胜迹、开展环保知识培训、开展公益活动和献爱心活动、开展拓展训练活动、举行文艺演唱活动等等,将青年员工推向各项活动的前台,使他们展示才华、得到锻炼、增进感情

3、进一步完善用人机制,优化青年员工发展和成长成才环境

我们市容园林管理部门青年员工一般都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成就动机,希望自己在专业方面有所建树,希望自己的劳动能得到大家的肯定,希望自己能够通过努力拼搏尽快成长起来,希望单位能够为自己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完善用人机制,优化青年员工发展和成长成才环境,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发掘他们的潜力,合理培养、大胆提拔、适时使用、严格管理他们,正确地引导他们积极作为。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加快选拔使用年轻优秀人才的政策方针,尽快建立一个优胜劣汰、奖罚分明、监督有力的良好选人用人机制,彻底摒弃论资排辈、任人唯亲等用人上的不正常做法,坚决杜绝凭个人印象、好恶和远近亲疏来选人的不良现象,在单位内部形成公开选拔、唯才是举、不拘一格用人才的风气,真正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使那些德才兼备的优秀青年人才能够及时脱颖而出,发挥作用。

4、注重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引导青年员工发展和成长成才

青年员工是市容园林事业的希望,是市容园林事业未来的接班人。他们一般具有较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只是缺乏实践磨炼和丰富经验;他们十分看重自己未来的成长进步与发展,十分珍惜接受继续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并把这样的机会看作是单位对自己的肯定、信任和栽培。因此,为了帮助他们尽快成长成才,增强他们对市容园林事业的感情,实现市容园林事业与青年员工的共同发展,要注重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建立一个科学的培养青年员工的再教育体系,把学习和培训贯穿于青年员工的整个工作过程,使他们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不断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明确奋斗目标和路径,量才发展,量才施为,从而把青年员工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为市容园林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市北区街道发展税源经济的启示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启示,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社区,全文共 1557 字

+ 加入清单

市北区街道发展税源经济启示

青岛市市北区下辖16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社区,1999年,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该区在青岛市率先提出发展税源经济的创新思路,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街道经济的有关规定》,为街道发展税源经济提供了政策保障。XX年,区又制订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街道税源经济发展的意见》,在健全和完善发展税源经济体制、强化激励机制、整合区域资源和改善投资环境等方面提出了较大力度的措施,极大地调动了街道发展税源经济的积极性,促进街道经济实现了大幅度增长。

一、街道发展税源经济的几点成功经验

市北区各街道在发展税源经济中有一个共性的特点:思路超前、政策到位、措施得力、成效显著。他们把发展税源经济作为第一要务来抓,创造出了许多成功经验。

(一)转变观念,把发展经济作为街道各项工作的“第一要务”。各街道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形成税源经济是全区各项事业的生命线的共识,把发展街道税源经济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区委、区政府的《关于进一步促进街道税源经济发展的意见》下发后,各街道行动迅速,实施得力,制订了贯彻、落实《意见》的实施方案,从落实组织机构和制订政策入手,结合执行新财政体制,就是除4家市属重点企业税收外,其它各类企业税收均是与市共享收入,市与各区共享收入统一按照5:5分成。根据市财政体制,各区也制定了相应的街道财政体制。各街道掀起了招商引资、扩大税源的高潮。如宁夏路路街道的地理位置并不好,可利用资源不多,但街道领导思想超前,积极到区外找资源,找税源,并把招商引资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科室、每一个人,办事处人人都有指标,招商成效明显,XX年该街道已经从经济弱街一跃成为经济强街。观念的转变促进了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也带动了各项事业的发展。

(二)发挥自身优势,拓展发展空间,积极招商引资。市北区多数街道办事处存在地域小,经济发展条件较差等制约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面对这些困难,各街道根据自身的区位优势,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再对区域内可利用的资源进行统一整合,千方百计拓展发展空间。一是用“经营城市”的理念,整合区域内资源(就是立足辖区,不分类别,对闲置厂房、场地,闲置资源、设备等,通过统一的调查摸底,做好利用规划,在“信息共享、利益共享”的基础上,利用各种手段,积极地对外推介招商。这样做既可盘活各种闲置的有效资产,又能扩大全区经济发展的空间),建设经营特色街、特色市场来吸引税源。二是采劝内注外营”的方式(就是在区内注册和纳税,在区外经营企业),向区域外要资源,要税源。三是积极利用好驻区资源。各街道逐渐把招商引资的落脚点从自己的管辖范围扩大到驻区资源。另外,许多街道还积极探讨引进环保、科技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等新型产业项目。

(三)制订优惠政策,落实目标责任制,调动多方面发展税源经济的积极性。区委、区政府出台的《意见》对街道完成财政收入和招商引资成绩显著的负责人实行重奖,各街道也制订了相应的政策,加大对内、对外的奖励力度,促使街道税源经济向着更高层次健康发展。同时各街道都制定了内部的招商引资责任目标,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实施细则,目标到各科室,责任到人,奖罚分明,做到人人有责任、有目标,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四)良好的发展环境为街道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基本保证。该区许多街道认为,制约街道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就是地域面积小,资源匮乏,发展空间狭校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除了充分利用好驻区资源外,就是营造良好的环境,以良好的环境吸引八方来客。有的街道最大的秘诀是满腔热情地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通过“感情引资、服务留资、扶持壮资”等形式,积极吸引区外企业尤其是纳税大户来本辖区经营。有的街道营造投资环境的经验是“快”“诚”当先,服务为本,以快捷的工作效率和优质的服务让投资者满意,让客商放心。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356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农业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农村要进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基本工程。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为群众提供健康而又丰富多采的精神食粮,既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更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如何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全县文化立县建设的整体规划,与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发展村级经济、整治村容村貌等同步建设,整体推进,这是我们当前必须着重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我县农村文化事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农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近年来,随着国家粮食保护价的上调,惠农政策的出台,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实现了较快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文化生活也得到了一定改善,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目前,我县农村文化活动形式主要以广播电视为主,以报刊杂志、网络传播、群众文化、广场文化为补充,呈现出现代化、多样化的趋势。

(二)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得到改善。随着农村文化建设纳入“”规划,国家加大了公共事业的投入,特别是公共文化设施的投入,我县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改善。几年来,累计投入资金500余万元,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1个,面积427平方米;村级文化活动室45个、文化公园8个、文化广场8个、“农家书屋”45个。资源共享工程得到延伸,农民党员教育和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相得益彰,实现共享。

(三)农村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送戏下乡、送书下乡、送电影下乡等形式多样的文化下乡活动广泛开展,热潮不断,农村露天文艺演出,观看群众常常达到上千人。一年一度的“登山节”和元宵节焰火晚会已经成为我县群众文化活动的特色品牌。以“金色田野”为主题的系列文化活动、乡镇大型文艺汇演活动,各类棋类比赛、球类比赛、秧歌比赛、书画展等赛事活动极大丰富和活跃了农民业余文化生活。剪纸、根雕、手工编织、二人转、彩绘等民俗特色文化得到保护和发展,积淀了县域农村文化底蕴。

(四)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不断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农民特别是农村青年劳动力的文化程度不断提高,18周岁—35周岁的农村青年初中文化程度者约占8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约占5%。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部分农村劳动力从土地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外出务工,吸取了城市的先进文化,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五)农民文化生活消费逐年增长。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深入和惠农政策的出台,农村经济日益发展壮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不断提高,我县农民用于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方面的支出以年均25%的速度增长,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一)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总体上依然薄弱。资金困难是制约我县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瓶颈,农村文化建设的速度与人民群众的需求仍有很大差距。虽然近年来我县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但还仅限于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其他村屯大多由于无力投入而导致建设步伐缓慢,多数文化设施不能正常使用。全县82个行政村仅有十几个村文化活动室和图书室配套设施齐全,藏书量仅为25000册,远远不能满足农民文化生活和科教兴农的需求。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卫生调研报告范文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卫生,全文共 4899 字

+ 加入清单

党的xx大报告指出,“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并把“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列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件大事之一。因此,切实加强我县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努力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健康水平,对于认真贯彻xx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

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县农村公共卫生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农村公共卫生管理体制和服务网络日益完善,疾病防控工作不断强化,妇幼保健工作水平明显提高,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卫生监督执法力度逐步加大,基本医疗服务得到改进,整个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深入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形成。我县坚持以农村卫生、社区卫生和公共卫生为重点,深入实施“农民健康工程”,抓规范、建网络、铺摊子、打基础,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得到优化。一是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初显成效。20xx年初,根据我县的具体情况,将现有农村医疗卫生资源进行了整合,在全县共设置了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确定了303名驻村责任医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上启下作用显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全面展开,社区卫生服务站已基本能承担三大类十二项中的各项任务。到目前为止,我县责任医生进村入户率达95.3%,共为23.57万名农民进行了健康体检,体检率达72%以上;建立了农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80%以上,其中梳理出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冠心病等慢性疾病对象21035人,年上门随访人均4次以上,上门随访率达95.3%。二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平稳运行。我县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通过政策调整和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农民参合积极性大大提高,参合率从20xx年的72.9%,提高到20xx年的85.4%。今年1至10月,全县共发放报销款1250万元,其中1万元以上有150人,共有10300名住院患者、28万人次门诊患者享受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惠。全省城乡社区卫生工作暨农村合作医疗会议后,今年我县的筹资标准提高到70元/人,争取“”末人均筹资达到100元的标准。同时,信息化建设有望在年底前完成,《xx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五年发展规划(20xx-20xx年)》正在草拟中,《xx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暂行办法》已由县长办公会议通过,将于明年1月1日开始实施。三是农民健康体检工作有序进行。由县新农医管委会统一领导,各乡镇政府组织宣传发动,体检对象是持有20xx年发放“健康体检券”的农民、全县0--7岁儿童及中小学生。各定点单位制订体检计划,抽调骨干医生,规范填写体检表,及时作出体检结论,并反馈给农民。从20xx年10月到20xx年9月,已完成了23万多人次的农民健康体检任务。其中0-7岁儿童和中小学生63643人次,成人174148人次,占参加新农合农民的82.38%,占全县农民总数的59.86%。

(二)坚持防治并举,预防保健工作得到加强。近年来,围绕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我县不断加强传染病防治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控制与管理,不断深化做好霍乱、结核病、性病、艾滋病及夏季肠道传染病等各项防治工作。针对我省部分县、市发生的霍乱疫情,为提高我县对霍乱的防控能力,卫生部门制定了《20xx年xx县霍乱防控应急演练方案》,成功开展了霍乱应急实战演练,进一步提高了全县各公共卫生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应急反应、协同配合和快速救治能力。全县7个乡镇卫生院的接种门诊达到了市级规范化门诊标准,儿童计划免疫工作规范有序,“四苗”接种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20xx年11月29日,建筑面积3898.7平方米,预算总投资825万元的县疾控中心新大楼工程正式落成搬迁,大大改善了我县公共卫生管理和服务条件,将为我县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水平发挥更加有益的作用,标志着我县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

(三)以专项整治为重点,卫生监督执法取得明显成效。近年来,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以专项整治为重点的农村卫生监督执法工作,通过一系列的卫生执法行动,及时查处了一些有损于农民群众利益的卫生违法行为,有力地整顿和规范了食品卫生、公共卫生和农村医疗市场秩序,保障了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在“两会”、黄金周、省残疾人艺术表演、高考等重大活动和节日中专门制定方案,周密安排力量,认真落实各项检查和指导措施,圆满完成卫生安全保卫工作。到今年10月底,共出动卫生执法人员232人次,对县城218家餐饮单位、71家食堂进行486家次的全面监督检查,取缔38家,当场处罚案件80起,立案查处13起,罚没款1.8万元。县城持卫生许可证经营的餐饮单位达201家,持证率92.5%;建立原料进货索证的餐饮单位和食堂261家,比例达90%;289家餐饮单位和食堂销售使用的猪肉来自定点屠宰企业,比例达100%;实施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100%。同时,根据《xx县城乡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关于“在县卫生监督所下设卫生监督分所”的要求,以每2--4个乡镇或6--12万人口设置一个派出机构的标准,拟在、舒洪、新建、直属设置四个卫生监督分所。目前卫生监督分所已正式成立,进一步推动卫生监督向农村的延伸。

(四)以母婴健康工程为抓手,妇幼保健工作不断深入。积极实施“母婴健康工程”、“妇女健康促进工程”,大力开展妇女病普查、围产期保健、婚前医学检查、新生儿疾病筛查、听力筛查和“三项监测”等工作,有效地提高了全县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和新生儿素质。在新农合体检中推开对农村妇女病的免费普查工作,达到省厅要求的80%检查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2.35%,高危孕妇县级筛查率86%,妇女病查治率2.12%,婚前保健咨询率85%,产前筛查率19%,新生儿疾病筛查率91%,新生儿听力筛查率60%。

(五)以创省级文明县城为载体,农村生活环境得到一定改善。进一步巩固“创卫”成果,深入开展卫生镇、村、户和卫生先进单位创建活动,推动爱国卫生向纵深发展;全面巩固灭蟑成果,今年10月顺利通过市爱卫办“灭蟑先进城区”的复查;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开展“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继续深入开展农村改水、改厕工作,提高农村自来水受益率、卫生厕所普及率、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的整体健康水平。

二、农村公共卫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财政投入不足,制约了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一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乡镇卫生院由于缺乏必要的投入,医疗器械短缺、设备简陋、老化问题相当普遍,离农民健康需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二是卫生院负担重,农村卫生人员工资待遇低。由于设备简陋,医疗水平上不去,导致卫生院普遍效益差,职工收入低。

(二)农村卫生技术人才较为缺乏,结构不合理。就整体而言,我县卫生技术队伍存在总量不足、素质不高、队伍不稳等问题。从人员结构看,乡镇卫生院多以中专毕业的卫生技术人员为主,缺少大专以上层次的卫生技术人员。其业务素质普遍较低,受到多种因素制约:一方面,在岗人员业务深造的机会少,医疗水平难以提高;另一方面,乡村卫生院基础设施薄弱,条件差,待遇低,不仅缺乏吸引人才的优惠条件,连职工的正常工资都无法保证,难以留住高素质人才,一些如外科、妇科、放射、检验、b超等短缺专业的人才更为缺乏。

(三)农村卫生条件普遍较差,广大群众卫生防病意识不强。由于我县经济水平总体不高,村集体经济薄弱,用于改善村庄环境、保障群众生活安全的基础设施投入十分有限。截止20xx年底,全县自来水普及率虽已达到81.62%,但绝大多数供水点均未实行常规消毒;卫生厕所普及率虽已达到80.2%,但大多数没有三格式化粪池,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低。另外广大群众受经济条件、文化水平及传统观念的影响,卫生意识淡薄,对常见传染病和群体性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知晓少,生活习惯普遍较差,喝生水、吃腌制食品、熟食生吃等现象十分普遍,“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观念严重,“小病能拖则拖、大病能捱就捱”,及时就诊率低。种种问题的存在,一旦有传染源出现,极易造成疾病暴发和流行。

三、进一步加强我县公共卫生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根据农村卫生事业要与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以及建立起符合xx大报告中关于“全民医疗总覆盖”的要求,必须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加强我县农村的公共卫生建设。

(一)坚持科学发展,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发展。就卫生事业而言,要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努力加快我县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尽快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监督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要切实加强农村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县政府应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逐步加大对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为建设农村卫生保健的长效防治机制提供财力保证。对于乡镇卫生院,也应分阶段安排一定比例投资。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加快进度的原则,完成好乡(镇)卫生院房屋设备的改造和建设任务。

(二)坚持统筹发展,努力构建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和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建立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主体、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进一步加强妇幼保健工作,加大重点人群的监测力度,开展妇女病普查、围产期保健、婚前医学检查、新生儿疾病筛查及“三项监测”等工作。积极争取其他卫生监督分所建立,争取到20xx年建成以县卫生监督所为主体、各派出机构为补充的卫生监督体系。

(三)坚持协调发展,努力解决好农民的基本医疗问题。虽然近年来我县积极实施了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但是大病保障型合作医疗制度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基本医疗问题,农村“有病不看、看不起病”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还比较突出。我县一些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和一些严重疾病仍然不同程度地危害着他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必须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完善合作医疗制度,大力开展城镇社区卫生服务,努力解决农民和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问题。

(四)坚持可持续发展,努力改善农村卫生条件。要广泛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农村公共卫生设施建设,整治农村环境卫生,消灭“四害”,改变“脏、乱、差”面貌,消除危害人群的各类环境因素,改善社会公共卫生状况,努力降低传染病发病率,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深入开展“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采取多种形式普及疾病预防和卫生保健知识,引导和帮助农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破除迷信,摒弃陋习,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五)坚持改革创新,努力解决卫生事业发展中深层次的问题。一是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公共卫生是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重要内容,政府必须充分发挥在公共卫生领域的职能,把卫生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大投入力度,改进医疗卫生体制,逐步完善卫生监督体系,加强公共卫生事业。作为卫生行政部门其职能要逐步转移到管理公共卫生上来,努力在严格行业监管、维护良好的医疗秩序、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上见成效。二是明确创建卫生强县工作目标,推进我县卫生事业快速发展。按照我省卫生强省、强县的目标和要求,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增加专业技术力量,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各项指标均要达到省厅有关要求。三是整合全县医疗卫生资源,研究制订科学规划。结合我县实际,整合现有的医疗卫生资源,研究制订合理规划,积极探索有效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以便更好地为农民群众服务。

(六)坚持因人施教,努力提高农村卫技人员综合素质。认真落实“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加快卫生院技术人才培训进程。一是提高乡镇卫生院长的管理水平。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对卫生院院长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调动卫生院职工的积极性,如何统筹安排各项工作等,都与院长能力的好坏直接相关。二是增强卫生院职工的整体素质。认真抓好驻村联村责任医生轮训工作,积极培养一批“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农村卫技人才,为全面落实农民健康工程提供技术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工业企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范文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企业,全文共 5106 字

+ 加入清单

工业企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范文

企业组织方式、经营方式、用工方式、分配方式趋于多样化,各种矛盾和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形势对工会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以下小编为大家提供工业企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工业企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一)

近年来,镇始终把工业强镇作为统领全镇经济发展的主导战略,服务工业园区产业发展思路和规划,形成了工业园区为主体的空间布局,工业经济总量和质量得到提升。

一、全镇工业企业发展现状

目前全镇拥有各类工业企业38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建成1家铝材料制造企业(铝业)、3家设备制造企业(消防器材、电器机械、园林工具)、1家包装材料制造企业(印业)、24家建材企业(5家砼构件、3家采石、1家采砂、9家水泥砖瓦制品、6家金属门窗制造)、2家家具制造企业(1家木制家具、1家金属工具与家具)、4家服装布艺加工企业、3家食品加工企业。

另外还有5家电力、燃气及算来水供应企业(供电换流站2家、煤气站2家、自来水厂1家)。涉及10多个门类的综合性工业体系。截至XX年,全镇工业增加值总量达17.33亿元。经济普查统计年均工业经济总收入2200万元,工业总量在全区乡镇排首位。

(一)工业企业空间布局

全镇工业集中发展区规划总面积为5平方公里,其中,工业园3.5平方公里,集镇集中发展点1.5平方公里。全镇38家企业主要发展铝材、建材、包装材料、食品、服装和家具制造业。有4家采矿业企业,主要从事石灰岩和砂石开采,分布在XX4个乡村及集镇。24家建筑材料企业以及4家包装材料及设备制造企业分布在全镇10多个村。只有铝业1家企业和3家小型建材企业分布在工业园区规划区内。我镇现有飞地工业企业1户。

(二)工业企业行业布局

在全镇38家企业中,采矿业企业4家,铝制造1家、建筑材料制造类企业24家,食品生产3家,服装加工3家,设备制造3家。另外,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企业5家。从行业分布来看,铝材及建筑材料制造企业不管是企业数量还是经济总量仍然是我镇工业经济的主导者。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策局限性较大,制约了园区外工业企业的发展愿望。

严格限制工业园区外新上工业项目的政策出台,一方面有效促进了工业集中、集约、集群和高效发展。另一方面抑制了现有区外企业进一步发展的诉求愿望。加上目前园区基础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相对落后,项目承载能力较差,园区难以容纳区外企业。由于企业规模及产业政策限制,多数区外企业也缺乏向园区调迁的条件。

(二)产业规划布局不到位,导致工业发展速度缓慢。

由于园区产业定位标准高,对引进项目规模的要求有点贪大求洋,进驻园区的项目,既没存在形态也没有形成业态(园区内有几个项目有征地就是不见开工)。区外工业企业项目发展似乎受到了空间和政策的制约,有原地踏步的趋势。

(三)“产城共荣”的城市发展规划理念相对落后。

从现有城市新区建设、集镇建设以及信息产业园功能来看,城市发展和产业发展缺乏联系,存在城是城,园是园的独立性,产业发展有空心化的趋势。在工业与城镇怎么互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企业怎么配合等方面还缺乏整体思考,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没能有效融合。

(四)工业企业发展潜力不足,税源企业不多。

工业企业近年来的发展历程,重点企业、税源企业依旧是熟悉的名字,在排名靠前的位置很难看到新进企业。有的企业大,但交给地方的税收少。招商引资协议多、建设少,项目意向投资大,到位少,经济发展还在依靠原有老税源企业负重向前,工业经济总量与税收不成比例。

(五)行政效能低下影响了投资环境。

部分企业反映政府服务意识淡薄,行政审批繁琐,效率低下,存在“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的问题,关键在于工业企业项目落地难。在关心支持企业方面,我们还没有创造出一个有利于企业成长、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六)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弱。

一是多数小企业起步水平较低,低水平重复投资较为普遍。全镇工业企业中,建材类和采矿类资源企业达28家,所占比例达到70%,由于此类资源性企业技术要求低,投资小,见效快,进入门槛低,易于被选择。特别是特大城市建设的推进,全镇砖瓦砂石建筑材料为主的企业增加到24家。但部分企业已处于限产状况,产能明显过剩。

二是多数小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落后。以业主个人产权为基础的家庭和家族式管理方式是大多数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其产权制度具有明显的家族化倾向。存在“缺管理人才、缺技术人才、缺营销人才”。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工作的滞后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

三是企业产品科技含量偏低。企业主选择的多为技术门槛低、管理门槛低和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附加值低。

四是企业存在污染问题。铝厂、采石厂等企业的污染严重,污染并没有得到有效治理。

三、加快工业企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坚持科学规划,着力构建新型工业格局。

突出招商引资,火眼遴选优势工业项目。继续以“调结构、转方式、上水平”为重点,以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为主导,着力引进资源节约、生产环保、高税收、劳动密集、技术密集型企业,大力推进产业集中、集约、集群化发展,形成主业突出、优势明显的工业新格局。

(二)坚持环境友好,确保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和谐。

突出可持续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限制高耗能、杜绝高污染产业发展,加强环境保护,集约利用资源,实现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坚持产城共荣,促进工业发展与城市发展共生共融。

学习借鉴苏州先进工业园区的经验,坚持产业功能、城市功能、生态功能一体,建议规划、国土、工信和产业园区等部门应尽快启动新城区产城一体规划编制工作。在城乡一体化的框架下合理配置城乡资源,统筹规划产业园区工业项目与园区外工业项目的共同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产城共荣。

(四)坚持创新发展,统筹协调产业园区内外共同发展。

一是创新发展平台。结合产业园区建设与产业集群培育。着力规划产业功能分区和电子信息产业园的工业集聚发展平台,大力培育产业集群。从空间规划、产业布局、龙头企业培育、招商引资、项目把关等方面着手,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集群。

二是创新企业用地政策。不断拓展企业发展空间,应结合现有工业园的发展政策,鼓励符合园区外落户的企业通过混合所有制的联合方式,鼓励企业兼并重组,使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拆除企业原所在地的建筑物并实施退耕,维持现有土地使用总量。在不增加土地供应的基础上,实现产业的区内外同时积聚发展。

三是创新工业发展融资渠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园区工业项目建设,拓宽融资渠道,破解工业园区建设中的融资难题。

四是创新招商引资策略。既要对外招商引资,又要对内保商留资,保住本地传统产业。在主导产业方面强化重点企业(项目)引进,引进能延伸现有主导产业链条的企业项目。

四是创新企业兼并重组。要积极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推动大企业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兼并重组。优先保障兼并重组企业在兼并初期的要素供应,对重点企业兼并收购破产、停产、困难企业,在产权变更、能源供应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支持。

鼓励企业多采购本地产品,鼓励企业配套发展,用混合所有制兼并重组壮大企业。华泰商品砼可以与境内砂石企业合作,铝业可以与乐星红旗合作。兼并合作对于涵养地方税收有很大的示范。经信部门要及时发布项目引进建设信息,推动更多项目配套发展。

(五)坚持转变政府职能,营造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要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深入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并减少、合并行政审批事项。全面推行并联审批、集中审批、代办审批,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政务服务。

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在对企业执法过程中应坚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加强高校与本地企业的合作,对企业家及高管人才建档入库,定期开展对话交流,让他们成为工业企业发展的智囊团。

工业企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二)

一、工业企业现状

镇在县管辖期间,曾是一个工业小镇,镇内拥有十多家工业企业,主要以化工、建材、塑业为主,工业经济块头在当时县管辖的三个乡镇中居于首位。划入区管辖之后,工业经济开始萎缩。

一是经济体量太小,原始资本积累不足,建材业面临国家实行产品强制淘汰,没有跟上经济转型步伐。

二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因为用工条件较高,加上成本大幅调升,面临用工荒问题,不得不向西部迁移。

三是交通瓶颈制约了镇的招商引资和项目进入。

镇目前的工业经济在全区五个乡镇(街办)中基本处于末位状态。境内最大的工业企业为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该企业由化工控股,隶属区管辖,固定资产总额近两亿元,占地面积206亩,有职工498人,XX年完成工业产值3.92亿元,实现税收1676万元,职工年人均工资3.68万元。

二、工业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1、工业经济发展环境欠优。由于区体制发育不健全,区、乡两级政府在项目决策上缺乏自主权,招商引资工作比较被动。企业办理一切手续都要由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做主,往往一个项目要拖好几年才能落地,有些项目被拖的受不了只好离去。

2、工业经济发展政策难落实。区政府为加快经济发展曾经制定了一些政策性鼓励措施,但是绝大部分都因无法兑现而成为一纸空文,因为区财力太薄弱,拿出资金来奖励企业发展比较困难。

3、以往的优势逐步成为颓势。的工业经济本来就先天发育不足,再加上后天的发展不良,所以一直没有形成强有力的支撑。尤其是前些年为了满足GDP的增长需要,引进了一批“三高”企业,随着优势条件丧失和环保压力增大,这些企业现在不仅不能为人民谋福利,反而变成了各级政府的包袱。

4、党委、政府重视程度减弱。近些年来,随着逐步被纳入市新区建设之后,区乡两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重心逐步转移到防违控违和配合城市新区建设上来,对全区工业经济如何发展精力投入不够,很多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没能及时得到帮助和解决。

三、现有企业存在的主要困难

1、塑编、建材等一批传统企业自身没有能力实现产品转型,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深入企业进行调研,按照国家产业扶持政策给予指导和帮助不够,使企业普遍面临转型升级的难题。

2、企业面临融资难问题。多数企业资金流转不畅,难以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

一是因为市场产能过剩容易造成产品大量积压。

二是由于无序竞争,导致赊销后货款难以回收。

三是企业办理贷款手续程序复杂、利率高、资金到位不及时。

3、很多企业存在劳动用工紧缺,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难(都想找好岗位),另一方面是企业用工荒(普通技能工人缺乏)。

4、化工公司是一家高耗能、高污染、高危险、高运力的化工企业,处于集镇中心,对镇乃至主城区居民的生存环境负面影响非常大。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XX年,市政府城市新区发展规划将镇纳入了中央商务区范围,城市功能定位发生根本转变,市政府明确要求镇不再发展工业项目,转为发展商贸楼宇经济和高档住宅。根据城市新区总体规划,现就全区及的工业经济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进一步重视发展工业经济。区委、区政府要高度重视工业经济的谋划与发展,要与城市新区建设统筹安排,关键是要与市政府以及高新区搞好衔接,既要把新引进的高新科技项目安排好,又要设法把拆迁范围内的优质企业安置好,不能让那些过去为经济作出了贡献,将来仍然可以继续作贡献的优质企业没有出路。

2、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发展环境。区委、区政府要根据形势发展需要,与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加强沟通,尽全力为工业经济发展创造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主要是在市场主体发展上要方便、快捷,对可以进入的企业项目要开绿灯、不设障。

3、进一步完善优惠鼓励政策。区政府要尽快修定出台切实可行的支持工业经济发展的优惠鼓励政策,做到取信于人。优惠鼓励政策执行时要一视同仁,对本地企业家和科技人才一样对待。

4、进一步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区委、区政府对经济管理部门要配置、培养好专业人才,让他们成为懂经济、善管理、能指导的内行,具备为企业服务的能力。其次还要有为企业服务的热情,经常深入企业调查研究,了解企业诉求,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和指导。

5、进一步完善企业联系制度。现在的干部都非常忙,因而没有执行好过去制定的企业联系制度,让我们的企业家有了受冷落的感觉,这是一种不好的现象。我们一定要坚持几手抓,让我们的企业家感到在创业很温暖,从而激发他们更高的创业热情。

6、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发展融资环境。为具有较强生命力的企业提供高效快捷、成本低廉的信贷资金支持。

7、通过新区建设搬迁补偿方式,有计划地淘汰一批落后企业、转移一批过剩产能、搬出一批“三高”(高耗能、高污染、高危险)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农业发展调研报告样本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农业,全文共 2503 字

+ 加入清单

农业发展调研报告样本

农业稳,则天下安,做好“三农”工作,对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为破解制约农村改革发展的突出矛盾和 问题,进一步推动宽城农业农村经济加快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我以茅坝乡为重点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就存在的 问题、解决措施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基本情况

茅坝乡位于县城西南部,距县城 40公里,交通不便、有 5个自然村,4800 口人,幅员辽阔、地广人稀,经济发展滞后,村民人 均收入较低,无村集体收入,大多数村民都是靠外出打工来赚取收入。村民无娱乐休闲场所,生产生活条件较差。

二、存在问题

通过座谈了解,许多村民反映近年来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改善,人心整体稳定。村民普遍对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高度认同,对党中央提出的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任务满怀憧憬。同时我们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差。茅坝乡仅有通往茅坝乡集镇的4.2公里通乡道路已经硬化,基础设施差, “晴通雨阻”现象依然存在;全村至今尚未通自来水,农田水利 配套设施为零。从全县看,至今仍有 5 个行政村和 70-80%的自然 村出行难;个别社未通自来水。一直以来,农业、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主要由农民自主解决,国家只给予适当补助。 一是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在农民无力投入下变得越来越差,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水、电、路、通讯、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公共基础设施是代表。二是支柱产业少。茅坝乡村民的现金收入主要来源于县内打零工和外出务工,养殖业中猪、鸡出售获取部分收入,种植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主要用于搞养殖,部分作物出售获取一定经济收入。农民80% 以上的收入依然靠外出务工。可见,支柱产业的培植需要做大量工作,但由于受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真正能够在农民增收中发挥作用的产业却为数不多。三是农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了农民面对市场的机会,同时也带来了除天灾之外的另一种风险,即市场风险,而 破解这双重风险的核心问题就是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就茅坝乡 村而言,没有农业产业化企业,农民大部分以其农副产品的初始 形态面对市场,产品基本上没有附加值。农民追求更多地是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更忽视了品牌效应,属于低水平发展,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 集约效应,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精深加工 很少,因而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四是农民市场意识不强。 农民市场意识不强。 农产品供求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造成农产品区域性、结构 性过剩,价格持续走低,农用物资价格上涨,农产品销售难、增 产不增收,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另外,由于农民生产和销售成本都很高,处于无序的发散型经营,在生产上还不能顺应市场需求,抗御不了市场风险。五是农民增收慢。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一直是社会各方面关注和讨论的热点,足见其严重程度和深远影响。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虽然一直 强调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从实际情 况来看,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并没有出现明显转机。六是农民开支负担重。农民的收入主要支付农业生产、医疗费、教育投入等。由于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日渐增长,农业生产 的费用占农民收入的比例也逐渐增加;农民一旦生病治疗,医药 费的支出比重也会大幅度上升,尤其是主要劳动力生病后,进一 步加剧家庭贫困;农村中,接受初高等教育的学生也让广大农民开支加重,特别是子女从上高中开始到大学毕业的 7-8 年时间里,每年平均需要 10000 元左右支付孩子学习费用,致使大多家庭无法扩大再生产。

三、下一步工作思考

通过调研,深入了解了农村的真实情况,获得了第一手的资料,对如何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得出了几点启示:

一要着力统筹城乡一体化生产力布局。城乡一体化是经济发 展的必然要求和目标,规划是城乡一体化的龙头和基础。要科学规划,尽快形成一体化规划体系,实现城乡资源的统筹安排和利用。合理编制和完善土地利用、道路交通、产业发展、基础设设施等专项规划,着力构筑城乡联动发展、整体推进的空间发展布局。

二要合理选择产业,建立农业产业化发展体系。茅坝乡之所以发展缓慢,就是因为缺乏产业化支撑,单单依靠传统的土地经营产出极为有限,没有自己的经济收入,那就没有“地位”, 也难以有号召力。所以一是科学选择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 坚持“利益均沾,风险共担”原则、农民自愿原则、因地制宜原 则。从发展趋势看,我乡农业将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 基地联农户”的生产经营格局。因此,应顺应这种趋势,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合理规划生产基地,促使这种经营格局的 形成。二是大力培育特色龙头企业。应积极为龙头企业的发展创 造条件,促进龙头企业的发展。要做强做大龙头企业,以科技进步 为动力,延长产业链条,不断开拓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以品牌开拓 市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带动农户的牵引力。三是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连接市场、龙头企业和农民 的桥梁,是强化农村社会分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推动农民整体进入市场的有效形式。应扶持、示范、引导农民依托龙头 企业和专业大户建立起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大力发展小城镇,辐射带动农村发展。

三要大力发展小城镇,辐射带动农村发展。推进城镇化对于 解决“三农”问题、开拓农村市场、缓解内需不足、增加农民就业、缩小城乡差距、发展农村经济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应牢 固树立“小城镇,大战略”的观念,把发展小城镇作为推进城市 化的重要途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聚集人口,繁荣小城镇经济,提高小城镇的承载能力和发展后劲,使之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有效载体。 全面改善农业农村基础条件。

四要全面改善农业农村基础条件。农村基础设施差一直是阻 碍农业、农村发展的一大瓶颈。全面改善农业农村基础条件是民 心所向。下一步要认真谋划、及时对接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和中央 1号文件,抓好新村建设,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农业开发、生态 林业、农村道路和文化、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 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某区城乡卫生事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卫生,全文共 5682 字

+ 加入清单

某区城乡卫生事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为全面掌握城乡卫生事业发展情况,不断促进城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城乡卫生事业发展。10月下旬,我们组织有关科室人员深入招贤、梅岭、罗亭、太平、梅岭防保站、站前和幸福等7个乡镇卫生院〔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7个村卫生室和6家个体诊所及区人民医院、区疾控中心、区卫生监督所、区妇保所、区农医局等,采取听汇报、实地查看、走访群众、翻阅资料、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了解我区城乡卫生工作情况,并广泛征求和收集乡村医生、区镇干部、就医患者等对我区城乡卫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城乡卫生事业的现状

近年来,我区城乡卫生事业认真贯彻落实“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城乡为重点”的工作方针,以建立覆盖全区医疗卫生药物基本制度为目标,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为着力点,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府责任,坚持城乡统筹,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我区城乡卫生事业协调发展。

(一)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服务条件有了较大改善。近年来,区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不断加强区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着力改善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就医需求。一是服务网络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我区有区级医院2家,乡镇卫生院4家,村卫生室47个(已建成规范化卫生室32所),个体诊所6家,区镇公立医院有病床210张。区镇两级医疗机构有在编人员238人(其中乡镇卫生院75人),有卫生技术人员197人(其中乡镇65人)。在编人员中大学本科52人,专科93人,中专66人,中专及以下27人; 高级职称5人,实际在岗2人(其中2人内退不在岗,1人非领导职务正科级),中级职称61人,初级职称131人。基本形成了以城区为中心,乡镇卫生院为主体,村级卫生室为基础,民营诊所为补充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极大地方便和满足了广大群众的就医需求,基本解决了城乡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二是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初步统计,近年来争取中央、省、市专项资金以及区镇配套资金5000多万元,用于改善业务用房、新增设备、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城区改厕、配置急救车等,使区镇村医疗卫生条件不断得到了改善。

(二)不断强化内部管理,医技水平和服务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一是全面加强医疗卫生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开展“医院管理年”“创先争优”等主题活动,采取“医技大比武”、在岗培训、选送进修和开展乡村医生培训等措施,对职工进行了业务水平提升和医德医风教育。二是全面加强了医疗质量管理。全区医疗机构不断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落实了各项质控措施,制定了医疗服务考评标准,并将服务质量与个人工资挂钩,严格实行考核奖惩,确保了医疗安全,促进了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三是实施了乡镇卫生院医疗制度改革,逐步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XX年起,制定实施了《xx区医疗机构绩效工资考核办法》,今年,开展了招贤镇卫生院副院长公开竞聘试点工作,乡镇卫生院院长逐步实行聘任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职工实行全员聘用制,人员工资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由于强化内部管理,增强竞争意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就诊人员不断增加,业务收入不断提升。据初步统计,全区4个乡镇医院中,年营业额超100万元的2个,占乡镇总数的二分之一。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顺利推进,医疗保障能力不断提高。新农合工作自XX年开始在我区推行以来,区人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坚持以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为着力点,制定了《xx区新型城区合作医疗实施细则》,相继成立了区农医局和乡镇农医所。工作中强化宣传动员,创新工作机制,完善监督体系,促进了全区新农合工作扎实稳步推进,新农合参合率逐年稳步提高,补偿方案不断优化,补偿标准连续提升,农民群众受益面持续扩大,保障能力显著增强。6年来,全区参合率由85%逐年提高到98%,累计筹资5400余万元(其中个人筹资870余万元)。累计就诊18万人次,其中住院统筹2万人次,医疗费用5600万元(截止XX年12月),总报补金额达4200万元,报补率达75%以上。大病住院补偿封顶线由原来的5万元调整为12万元,实行了个人账户过渡到门诊报补,建立了新农合与民政医疗救助制度的无缝衔接机制,完善了农民大病医疗救助制度,使参合农民重大疾病补助总额得到不断提高,极大地解决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使民生工程得到进一步落实,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优越性得到进一步体现,社会和谐得到进一步促进。

(四)公共卫生工作扎实推进,基本卫生服务均等化成效显著。区政府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认真履行公共卫生职责,加强卫生健康宣传教育,构建了区、乡、村三级防疫网络。一是建立了疫情报告制度。各医疗机构对发现的法定乙类传染病病例(如对麻诊、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等)及时报告。二是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区镇医院分别开设了肠道专科门诊,加强对外环境的监测,对报告的麻疹病人进行了个案调查。认真开展以“甲流”为重点的传染病防控工作,各乡镇卫生院按照“甲流”防控预案的整体要求设立了发热门诊室,购置了相应的仪器设备及医疗消毒药液,有效地防止了传染病的传播。三是计划免疫工作得到强化。区人民政府认真部署,强化责任,重视接种门诊达标建设,目前已有达标接种门诊6个,免疫工作有序推进。四是妇幼保健工作稳步推进。结合城乡“降消”项目的实施,区镇医院把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不放松,切实开展产前健康检查和妇科病普查普治工作,建立了妇幼保健和孕产妇管理系统,为妇幼保健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五是强化职业病防治工作。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宣传,重点对制药、砖瓦、化工、有毒有害工种等重点企业负责人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培训,督促用人单位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制定和落实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开展对企业职业卫生的专项监督检查和整治,今年,对全区有毒有害行业生产企业职业卫生开展了专项整治,加大了对造成职业中毒的有关责任单位和个人的处罚。六是开展城区和城镇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加强对精神病及慢性病人的救治和管理。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对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进行健康体检服务,并对精神病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筛查,建立了“一病一卡一上报”制度,适时开展家庭随访。

(五)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城乡食药市场得到有效净化。在食品卫生安全方面,一是加强对从事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业务素质。二是加强对食品市场的检查,开展食品卫生专项整治。加强打击非法行医力度,XX年立案查处各类非法行医案件4起,取缔非法行医场所1个、人员3人,没收医疗器械3件、药品2箱,罚款0.9万元。通过一系列的监督检查,有效地净化了城乡食品、药品市场,保障了食品、药品的安全。

(六)医药购销体系和乡村医疗机构管理不断创新,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得以体现。为了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区人民政府积极落实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关政策,严格按照《江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药物目录(XX年版)》,将国家规定的520种和省里增加的226种药品品种作为我区卫生机构使用的基本药品,区镇医院药品统一实行网上采购,从XX年起又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构建了有效的城乡医疗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降低了患者的医疗成本。药品供应制度的改革,保证了药品质量,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药品采供中间环节,降低了药品价格。据测算,药品实行网上采购和零差率销售后,使药品价格较以前下降了12%左右。为了进一步彰显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建立和完善了政府补偿机制,保证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乡镇卫生院的正常运转,各级财政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药品价额的30%予以补助。

(七)强化环境治理,城乡爱卫工作蓬勃开展。一是加强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重点以学校、托幼机构、村庄为重点,采取上卫生知识课、专题会议、发放宣传资料、广播电视、黑板橱窗等形式对传染病的预防进行广泛宣传,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和疾病防控能力,XX年6月被评为省级“慢病防控示范区”。二是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各乡镇结合新农村建设,把改厕和环境卫生整治作为重点来抓。自XX年以来,共改厕3000余户,各乡镇都聘请了清洁员,建立了卫生保洁制度,实行了垃圾集中处理,有效地改善了城乡人居环境。

二、我区城乡卫生事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城乡卫生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我区城乡卫生队伍,呈现出青黄不接的现象。一是学历、职称偏低,年龄老化。目前我区75名乡镇医务人员中,还有中专及以下学历16人,初级58人,中级职称只有8人,80名村医中50岁以上的有45人,占56%。二是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有待提高。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绝大部分乡镇卫生院都因为人手紧缺,经费紧张,无力安排医务人员外出培训学习,造成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难以提高。个别医务人员,特别是村医职业道德不高,乱开药方、使用过期药品、套取合作医疗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是缺员严重。XX年全区卫生系统编制总数474人,现有在册人员238人,有编缺员236人,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据统计,区卫生监督所有编缺员4个,正常工作难以开展。区人民医院、区疾控中心、区卫监所、区妇保所自聘人员40人,乡镇卫生院自聘人员17人,如果按照保证正常运转安排人员上下班,乡镇卫生院和区直医疗卫生单位目前有编缺员分别在19人和217人。由于人手不够,一些医务人员一兼多岗,部分医院的有关科室无法运行,设备闲置,群众“看病难”的问题还客观存在。

(二)宣传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随着城乡医疗体制的改革,政府出台了很多惠民政策,如不加大宣传力度,群众难以知晓,结果“惠民”就“会不到民”。调研中了解到,部分边远山区群众对新农合政策还不够了解,只知道乡村干部在收钱,对医院药品实行零差额、农村妇女住院分娩实行全免费、医院药物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网上采购的知晓率就更低了,这些都影响着民生工程的落实,更影响了城区卫生事业的发展。

(三)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经费筹集难。一是相当部分农民认为自己身体很健康,没有生病,缴了也是打水漂,有的认为自己已参加了企业的保险或学生保险或其他商业保险,所以不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二是有的干部工作方法简单,工作不扎实,缺乏与农户沟通。有的没有主动上门,而是等待群众上门缴纳,不注意协调合作医疗服务、管理与农民的利益关系。三是由于宣传不到位,大部分群众对从个人账户过渡到门诊统筹理解不够,加之每年的个人缴费都有所增加,有种不信任感。

(四)财政投入还相对不足。我区对卫生事业的投入虽然逐年增加,但与对教育事业投入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公共卫生、医疗机构及其他方面的事业经费基数偏低,增加缓慢。一是乡镇医务人员同时承担着城乡预防和保健等日常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工作任务繁重,由于乡镇卫生院有编缺员现象严重,大部分乡镇卫生院不得不自己出资临聘人员,负荷较重。二是区新农合报补监督面大,全区有35个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其中村卫生室30个),还加对外地住院报补的核查,行政成本的增加,导致经费紧张。区卫生监督所负责全区72家医疗机构、130余家公共场所单位、8个生活饮用水单位、62所学校及托幼机构的监管任务,经费尤显不足。三是部分医疗单位因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欠账大,无力偿还,如区人民医院还有外欠845万元。

(五)村级卫生室的监管工作需进一步加强。由于村医素质的参差不齐,乡镇新农合管理能力跟不上,加上“天高皇帝远”,他们在从事医疗卫生工作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问题。调研中发现,存在过期药品、新农合医报补缺乏真实性、缺乏基本医疗急救设备等。

三、我区城乡卫生事业发展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一是加大城乡医疗卫生事业相关政策和制度的宣传,进一步加强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的宣传,加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药物网上采购和零差率政策的宣传,加强大病救助政策的宣传,加强“降消”项目政策的宣传。二是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切实加强《食品安全法》、《传染病防治法》等的宣传。三是加强健康教育的宣传。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政策法律的知晓度,不断增强经营者遵章守法的自觉性,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

(二)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针对全区医疗机构严重有编缺员实际,特别是边远乡镇卫生院。一是加大留住人才力度,做到感情上留人、待遇上留人、事业上留人。二是加大引进人才力度,到大专院校招录大中专毕业生到我区各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三是深化医疗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绩效工资制度,制定优惠政策,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使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四是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提升医务人员业务能力。

(三)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一是加大食品药品安全检查力度,确保食品药品安全。二是加大新农合资金和城镇职工、居民医保的报补监管力度,避免新农合和城镇职工、居民医保资金的流失。三是加大基本药物制度执行和零差率销售的监管工作。

(四)重视和加强中医药事业和民营医院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曾得到过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和认可,尽管发展不尽人意,但毕竞保住了区中医院的牌子,随着建成小康社会的日益临近,国家和省有不少县级中医院能力建设项目安排,我区要力争挤上此“班车”。民营医院是公立医院的补充,是医疗体制改革的内容之一,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我区应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扶持,让民营医院健康发展。

(五)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近年来,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国家对民生工程的高度重视,应不断加大医疗卫生的投入,区卫生主管部门要继续与区发改、财政等部门一道,要加大向上争取项目力度,不断改善我区医疗卫生条件,化解已建项目债务。同时,区财政也要加大公共卫生经费投入,不断推进我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真正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提高广大人民的健康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劳教警察心理健康问题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580 字

+ 加入清单

劳教警察心理健康问题调研报告

劳教制度自创立以来,为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劳教人民警察正是这一制度的忠实执行者。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物质生活多样性、复杂性的出现,劳教人民警察工作场所的封闭性,交流学习的滞后性,劳教警察这一群体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其心理现状不容乐观,令人堪忧。因此,研究和解决劳教民警的心理健康意义重大,也迫在眉睫。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身心健康是生活的前提,更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

二、劳教人民警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问题

劳教人民警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接触面比较狭窄和其他社会压力等一些问题,导致我们的劳教人民警察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对某所78名劳教警察的调查分析,其心理健康问题存在以下六个方面: 1、六十多名劳教民警经常感到精力不足,萎靡不振,容易犯困,特别是工作稍长,就注意力不能集中,思考困难,工作效率明显降低,即使充分的休息还是会感觉很累,做事经常丢三落四,说话常常出错,记不起刚经历过的事 。

2、数十名劳教民警感到无缘无故的焦急、紧张和恐惧,莫名其妙的担心,坐立不安。

3、多数劳教民警都有对自己做法的正确性产生怀疑,虽然明知道没有必要,但却总是无法摆脱。如总是怀疑自己是否把门锁好、煤气是否关闭,电灯是否熄灭等,常驱使自己反检查才能放心。还有就是反复洗手,虽然已经洗干净,没必要再洗,但控制不了自己,反复地想去做。

4、个别劳教民警只要进入管教区就紧张害怕。如劳教人员生病,个别的民警就会很担心自己会不会被传染,虽然医生说不会,但还是会忍不住担心害怕。

5、少数劳教民警经常感到心情压抑、郁闷,常因小事大发脾气,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常常自卑、自责、内疚,常感到脑子反应迟钝,思考问题困难,遇事老向坏处想,对生活失去信心,总感觉前途暗淡。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人的心理压力不能得到及时而有效的调节和缓解时,心理压力就会转化为行为的反向动力,使人出现一些反常行为。因此,重视劳教人民警察心理健康,减轻其心理压力,对进一步做好劳教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造成劳教警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1、工作场所的封闭性

劳教场所大多处于偏僻的地方,劳教警察每天都在高墙内工作,使他们进行反思和交流的机会较少。而劳教所与地方党政机关部门之间联系、联谊等交流活动甚少,加上劳教工作方式的不变性,使他们与社会变化的多样性不相吻合,时间久了,劳教警察与社会的差距在逐渐的拉大,使一些劳教警察产生了孤僻、自卑、封闭的心理。

2、工作性质的特殊性

由于劳教警察每天接触的是劳教人员,而劳教人员又是心理疾病的高危群体,过多的直接面对社会的阴暗面,加上劳教警察本身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匮乏,不能很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因此劳教警察的情绪、性格、心情难免受到不良影响,心理健康状态难免遭到破坏,造成有的劳教警察酗酒、思维混乱、压抑、情绪不稳定、脾气暴躁、遇事易激动、自制力差等各种心理问题。

3、工作职责的繁重性

劳教人民警察的工作虽然比较单一,但是工作职责确异常繁重,一是劳教人民警察长年累月的工作在第一线,时间长,任务重,压力大是劳教警察长期面临的工作状态,心理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二是随着国家法治建设的健全完善,依法、文明、科学管理劳教人员的要求逐步提高,责任追究力度逐年加大,劳教人民警察的工作压力随之加大。三是劳教人民警察长期超负荷工作,但缺少必要的心理辅导与矫治。时间久了,就可能出现忧郁烦闷等倾向。而劳教人民警察情绪的不稳定性,又容易导致劳教人员的不稳定性,最终造成场所安全隐患,危害不容忽视。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