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14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合集20篇】

浏览

1464

范文

565

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320 字

+ 加入清单

参加这次飞行的航天员中,有一位新人,叫汤洪波,年仅46岁。

和聂海胜、刘伯明不同,这是他第一次上太空,但为了这次的飞行,他已经准备了十一年。

汤洪波出生在湘潭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是家中的老大,下面还有一个小3岁的弟弟。

5岁开始,就跟着父母一起做家务、下田扯草。

10多岁时,汤洪波已是家中插田扮禾的一把好手。

高三那年,他选择了招飞入伍。父母都很支持他。经过考试和身体测试后,汤洪波成功考上了航校。

从航校毕业后,汤洪波直接去了新疆,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员……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他儿时的一件趣事:汤洪波十岁的时候看着天上的飞机说,如果长大能当飞行员该多好。

现在看来,他的梦想不但成真了,还超越了!

神州十二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汤洪波的飞天梦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127 字

+ 加入清单

上世纪80年代,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和玻利维亚高原所先后邀请吴天一去美国从事研究工作,被吴天一拒绝。他说,“我的一生要奉献于青藏高原。”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20__年,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当时,吴天一已经75岁高龄,又是桃李满天下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却坚持要去灾区参与救援工作。他的同事和家人担心他的安危,百般劝阻,但他说,“这是世界最高海拔地区的地震,我们要以共产党员的精神战胜高原地震灾害”,带领医疗队前往灾区。在灾区,他往返于各个救治点之间指导抢救高原病患者,在医疗点为后辈们讲解高原病防治救援知识,在临时居住点宣传科普防病知识。震后,他又将这些宝贵的高原医学救援经验加以总结,分享给了国际各方。

吴天一今年已是86岁高龄,依旧凭借着饱满的热情和求知的精神,在青藏高原继续进行高原医学研究工作。20__年末,《吴天一高原医学》一书出版发行。这本历时4年,共340万字的著作,凝结了吴天一60多年来在高原医学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思想,该书从语言学、人类学、考古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个角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高原医学的理论与实践,为高原医学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指引,同时也对高原卫生保障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20__年6月29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七一勋章”获得者吴天一颁授勋章。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吴天一院士曾经说过,“我一生只做一件事——高原医学研究。”60多年来,他深深扎根于青藏高原,将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到高原医学的研究工作之中。从一名普通医生,到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始终保持着为民服务的初心、矢志报国的理想、求实进取的追求和甘于奉献的品格。在漫长艰辛的奋斗历程中,他用脚丈量大地,用心服务人民,用科学报答祖国,用最真实的经历和最昂扬的精神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展现了一名高级知识分子赤诚的家国情怀,诠释了一名医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的职业精神。吴天一坚守着高原医学研究的阵地,矢志不渝地探索科学与真理,将高原医学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一生只做一件事,却将这一件事做到极致。他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职业精神,为年轻一辈树立了榜样。

正如吴天一的学生和同事、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副院长王晋所说,“看着吴天一院士日复一日从不停歇地工作,无怨无悔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确实鼓舞和激励着我们,我们作为吴天一院士的学生,第二代乃至第三代,一定会以吴天一院士作为榜样,争做科技强国的奉献者,崇高思想品格的践行者,将不断地在科学技术历程中砥砺前进,吴天一院士的科学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感动中国2024年度聂海胜事迹心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432 字

+ 加入清单

“首飞”神六,度过难忘“太空生日”

经八大类上百个科目的艰苦训练,20__年,聂海胜入选神舟五号的首飞梯队,和杨利伟、翟志刚一起等待最后的选拔结果。虽然那一次聂海胜遗憾落选,但他打心里替杨利伟高兴和自豪。聂海胜目送战友飞上太空,心中充满了对自己事业的崇敬和自豪。他说:“九天揽月,我们盼望那一天!”

“神六”任务开始后,能不能入选,成为聂海胜千百次问自己的问题,而他的答案只有一个:继续努力,刻苦训练,绝不放弃!后来,他成功入选“神六”乘组。

神舟六号发射当天,一场大雪突如其来。后来聂海胜回忆道,“出征那天,我们平静得如同一次普通的‘出差’,心率保持在每分钟70次左右。火箭拔地而起时,我和俊龙的手不约而同地握在了一起。”20__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出征

飞上太空第2天,恰逢聂海胜41岁生日。由于工作计划安排十分紧张,前一天晚上,任务指挥部特地安排妻子、女儿和他进行天地通话,妻子送上祝福,女儿为他唱了生日歌,让他度过了一个永生难忘的太空生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246 字

+ 加入清单

卢仁峰,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首席焊接技师,一个为坦克缝制保护伞的人。一辆坦克的车体由数百块装甲钢板焊接而成,长短焊缝多达800多条。当穿甲弹击中车体的时候每平方厘米会产生数十吨到数百吨的高压,如果焊接不牢的话,这些焊缝就会成为最容易被撕裂的开口。所以说,焊接质量是坦克装甲强度的重要保障。作为厂里技术最好的焊接工人,卢仁峰专门负责焊接坦克的驾驶舱,这是坦克最关键也是最复杂的部位。

一次意外遭遇工伤

几十年来,卢仁峰在焊接岗位上交出的一直是百分之百合格的产品,而这些产品却是他靠着一只手来完成的。

1986年,那时卢仁峰进厂工作已经7年了,靠着平时勤学苦练,他的焊接技术在一同进厂的同龄人当中已是名列前茅。然而正当他鼓足心劲儿想大干一番时,一次意外却险些断送了他的前程。那时候的机器是没有感应器的,卢仁峰正在机器旁边量尺寸,左手往前一探,脚碰到了机器的开关,这个时候想抽出在机器中的左手已经来不及了。那一刻,卢仁峰没有惊慌失措,叫同事送他去医院。他右手拿着焊把试了试,并没有影响,这个时候才去机器后面把切掉的左手捡回来。

经过24小时的手术,虽然接回一部分,但由于神经部分损坏严重,手的功能基本丧失了。在医院里住院的卢仁峰让他的妻子把所有的书全都搬到病房里来,病房成了他学习的图书室。在别人看来是难熬的住院时间倒成了他工作之外学习充电的宝贵机会。一年的时间卢仁峰看了三本和焊接技术有关的书籍,正好弥补了他理论知识的不足。

老卢的口头禅:办法总比困难多

出院后卢仁峰重新回到焊接岗位,让他没想到的是一只手工作的难度超乎想象。最难的是装配每一个零件的时候,总是达不到精准度,而且稍微一不注意就把受伤的手给碰了。这只受过伤的手稍微碰一下就疼痛难忍。

虽然受伤,卢仁峰骨子里却带着军工人的坚韧与乐观精神。对他来说面对的挑战越大,迸发的能量就越强。尤其是接图纸和接工程的时候,他很少针对别人的图纸提要求。在卢仁峰看来,但凡他能解决的,就不提要求。缺少工具他自己创新,焊接材料也是他自己研究。

“办法总比困难多”,这是老卢的一句口头禅。他的左手没有神经,没有知觉,总容易被烫到。后来他就想办法,到冬天冷的时候,里头加一个手套,外边再加一个,这样就在高温下焊接也不怕。另外焊接常备的手持焊帽,别人拿手操作很灵活,对卢仁峰来说却是很难使用。经过尝试,卢仁峰在这个焊帽里加了一个卡子,这样他就可以用嘴叼住,不影响右手正常干活儿。

热心公益热爱生活

这天下午,卢仁峰来到包头市某技校,为即将毕业的学生们讲述自己的心路历程,让学生们全方位认识焊接行业,并实地为他们指导操作。除了完成本职工作,卢仁峰也非常热心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在他看来,让学生们及早地融入社会,少走弯路,也是他工作的一部分。

自从受伤以后,家务事基本上由妻子一人包办,卢仁峰则全身心扑在工作上。除了逢年过节时做几个拿手菜,柴米油盐的事他很少过问。卢仁峰喜欢唱歌,在一些热闹欢庆的场合,他从不吝惜自己的歌喉。对一些经典老歌他更是偏爱有加,卢仁峰说,老歌唱起来有味道,更有劲儿。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感动中国人物刘伯明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949 字

+ 加入清单

29日下午,由山东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省民政厅、济南军区政治部和淄博市委共同举办的朱彦夫先进事迹报告会在济南举行。

报告会前,省委书记姜异康亲切会见了朱彦夫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一行。姜异康说,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涌现出许多先进典型,朱彦夫同志就是其中之一。朱彦夫同志的先进事迹,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理想信念和崇高精神追求,体现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体现了一名伤残军人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拼搏精神,他的事迹让我们很受感动、很受教育,值得全社会学习。特别是在当前正在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中,这样的典型、这样的榜样,将成为激励我们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践行党的宗旨的强大力量。

姜异康强调,当前,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在兰考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以先模人物为榜样,践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按照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宣传好、学习好朱彦夫同志先进事迹的重要批示要求,精心组织开展好向朱彦夫同志学习活动。要把学习朱彦夫同志先进事迹,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与正在开展的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与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结合起来,把学习朱彦夫同志焕发出来的工作热情转化为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强大动力。

省及济南军区领导高晓兵、孙守刚、孙绍骋、吕民松参加会见。

报告会上,沂源县委常委、纪委书记黄雪颂,济南军区“沂蒙旅”一营教导员汪祥松,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原大队长张茂兴,朱彦夫同志的女儿朱向欣,淄博市委讲师团副团长于涛等5位报告团成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讲述了朱彦夫的感人事迹。报告感人肺腑、催人奋进,会场一次次响起热烈掌声。

孙守刚在主持报告会时指出,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朱彦夫同志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像他那样,不断强化精神之“钙”,把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地去拼搏、去奋斗;要学习朱彦夫同志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像他那样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与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艰苦创业,不辱使命;要学习朱彦夫同志自强不息、勇于拼搏的奋斗精神,像他那样胸怀远大的理想抱负,不畏艰难、勇于担当,书写精彩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550 字

+ 加入清单

为获取特高海拔地区人类生理资料,1990年,吴天一组织中日联合医学考察队攀登坐落于青海省的阿尼玛卿山。

途中,日方科研人员遭遇了明显的高原反应,不得不中途放弃。而吴天一继续带领中方人员向上攀登,最终在5620米的特高海拔地区成功建立起高山实验室。此次科考成果丰硕,国际高山医学协会授予吴天一“高原医学特殊贡献奖”。

那些年,吴天一总在挑战自己的身体极限。他设计了一座高低压氧舱,是全球首个可模拟上至高空1.2万米、下至水下30米环境的综合氧舱。第一次人体实验谁来做?“我是设计师,我进!”实验中,由于气压变化过快,吴天一右耳“嘭”的一声,鼓膜被击穿了。

1992年,这座国产高低压综合氧舱启用揭牌仪式上,吴天一登台致辞,只字未提奉献和付出,而是即兴引用了一句毛泽东同志的诗词:“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

这首词的最后一句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从事田野调查多年,在强烈的紫外线影响下,吴天一40多岁时双眼就罹患白内障,后来做手术植入了人工晶体;跋涉广袤高原,数度遭遇车祸,全身有14处骨折,右大腿里至今还装着钢板……“不这么拼,怎么能攀上高原医学的山峰?”吴天一说。

年事渐高,吴天一前些年装上了心脏起搏器。“挺好,有了它,我还要继续跟高原病较劲,较一辈子劲。”如今,吴天一仍在登攀。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感动中国人物朱彦夫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652 字

+ 加入清单

临危不惧 舍己救人

回顾张丽莉受伤的那一幕,第十九中学教师李金茹泣不成声。那天,距离李金茹几米外的张丽莉站在车旁正在疏导学生。突然,原本停在路旁的客车猛地向学生们冲过来。危急时刻,只见张丽莉向前一扑,将车前一名吓傻的学生用力推到一边,自己却被无情的车轮碾到了下面。“我当时第一反应是丽莉完了,大喊快救张老师。孩子们也高喊,张老师怎么了!”李金茹说:“其实丽莉当时如果躲开完全有充足的时间,但她把精力放在救学生上了!”“丽莉呵护学生胜过自己。”第十九中学副校长靳艳萍说,她还有一次保护孩子的故事在学校传为佳话。20xx年冬天,张丽莉班里有一名学生生病了。她领着几名班干部去看望。过马路时一辆自行车因为坡路太滑,摇摇晃晃地朝学生闫泓轶撞了过来,眼看就要撞上了。这时,张丽莉猛地一把将闫泓轶揽在怀里。闫泓轶没什么事。可是张丽莉却被自行车撞了个正着,狠狠地摔在了地上。“丽莉在生命垂危的时候,还惦记着她的学生。”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主任赵鸣雁说,“张丽莉昏迷多天后,醒来的第一句话是,那几个孩子没事吧!”高位截肢后,她的亲人和医护人员都不敢想象她知道真相的后果会是怎样。出人意料的是,张丽莉不仅很快接受了事实,还反过来安慰父亲说:“当时车祸的场景我还记得,很幸运,如果车轮从我的头碾过去,你就看不到我了,我救了学生,也保住了命,今后一定会幸福的。” 有人问张丽莉,“你后悔吗?”她回答:“不后悔。这样做是我的本能。我已经30岁了,我已和父母度过30年的快乐时光。那些孩子还小,他们的快乐人生刚刚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先进事迹素材材料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424 字

+ 加入清单

他身着一身红色运动服,足蹬一双白色运动鞋。鸣枪响过,他在第一道出发,起跑稳健,如一道红色闪电,划过海沃德田径场。9秒99,冲过终点,他紧盯着大屏幕,攥紧双拳仰天长吼。他就是“中国飞人”苏炳添

北京时间20__年5月31日凌晨,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尤金站男子100米决赛中,他以9秒99的成绩夺得季军,超过日本名将伊东浩司和中国名将张培萌共同保持的10秒整的亚洲本土运动员最好成绩,创黄种人百米新历史。

1989年8月29日,苏炳添出生在广东省中山市古镇的一个普通家庭,几年后,弟弟也降生在这个家里。一家四口,日子安稳,其乐融融。

上初中时,苏炳添的老师喜欢留下成绩差一些的同学留堂补课,成绩不理想的苏炳添,几乎天天被老师留下来“开小灶”,这让他非常苦恼。为了避开补课,他主动申请加入学校的田径队。苏炳添在体育课上向来都是活跃分子,弹跳力和瞬间爆发力很强,教练杨永强看到他的这些优势,同意把他带入田径队。

此时的苏炳添痴迷上了速度,他喜欢骑摩托车,那种风驰电掣的快意让他感觉非常舒服。但因条件限制,他没有受过系统专业的训练,只是在泥巴地里,跑啊跑啊,像一个追风的少年。20__年11月份,15岁的苏炳添第一次参加了正规的比赛——中山市中学生田径比赛。他出人意料地在100米比赛上夺得第一名,成绩用秒表计时是11秒72。因此,他被中山市体校田径教练宁德宝看中。

进入省队后,苏炳添曾萌发了不当运动员的念头。20x年,他在田径队的成绩属于中等,但有一段时间成绩老是上不去,甚至出现了下滑,他很痛苦,一度想放弃。

有一天,他坐在赛道旁,看着在赛道上飞跑的身影,心里五味杂陈。他多么喜爱奔跑啊,可是现在,他为此犹豫不决。

两个刚刚训练完的队友说笑着坐到他身边,没有注意到他隐藏的痛苦,一个说:“今天我比你快了0.01秒。”“不就是0.01秒吗?有什么了不起。”另一个回答。

“速度,属于执着于每个0.01秒的人。我只要每次都比你快0.01秒,我就每次都是赢家……”

队友的话对苏炳添触动很大,是啊,只要坚持,哪怕每次只提高0.01秒,那么,对自己来说就是胜利的。很快,他调整了心态,在大家的鼓励和帮助下,成绩一点点好起来,并进入了国家队。

20x年的全国田径锦标赛上,他以10秒16夺冠,打破了13年前周伟创造的10秒17的全国纪录,堪称当时中国第一“飞人”。在随后的两年里,苏炳添一直称霸中国男子百米跑道。

俗话说:没有常胜将军。20x年,张培萌连续跑出了两次10秒04和1次10秒整的成绩,打破了苏炳添创造的全国纪录。并且在辽宁全运会上以10秒08的成绩战胜了苏炳添,夺取了全运会冠军。此外,因为张培萌跑出了男子10秒的亚洲黄种人最佳成绩,平了伊东浩司的纪录,而且是在国外进行的世界锦标赛上获得的,所以也更为引人瞩目。这让苏炳添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压力。

夜晚,望着无垠的夜空,他想起了一句话:一切可能之事皆不可得,你只有执着地坚持世上看似不可能的事——莫贪念,莫浮躁,莫松懈。他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机会总是会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速度,属于执着于每个0.01秒的人。

怀揣着这种不服输的信念,苏炳添捅破了这层让几代人梦寐以求的“窗户纸”。

苏炳添的突破具有跨时代的意义。“破十对中国是个里程碑,作为中国第一人,能把自己的名字写进历史,我感到非常骄傲。但在未来的路上我还要继续努力,不要因这个成绩而自满。”苏炳添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说。作为中国“飞人”,他的未来依然可期。

奔跑吧!苏炳添!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_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有哪些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228 字

+ 加入清单

在与对手的竞争中成长,这是竞技体育最大的魅力之一,苏炳添也是如此。同是中国短跑队的队友张培萌曾多次击败过苏炳添,比如20_年4月的全国田径大赛上,张培萌打破了苏炳添保持的纪录;同年8月,又在莫斯科田径大奖赛中跑出10秒整的成绩,这一度让苏炳添感到“压力山大”。

但是,苏炳添并没有放弃,而是一如继往的训练,分析技术动作的每个细节,从0.01秒中争取进步。最终在20_年5月31日的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中跑出9秒99的成绩,成为亚洲短跑第一人,为黄种人争得了荣誉。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苏炳添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665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来,光明日报等中央媒体对朱彦夫先进事迹的报道,在全社会引发强烈反响。25年村支书生涯,用残躯撑起一个村庄;残臂书写几十万字自传体小说,传递精神信念……朱彦夫的感人事迹口口相传。

读完光明日报的报道,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龙兵感言:“朱彦夫身上折射出的精神,令人震撼。像朱彦夫这样曾在战场上浴血奋战,复员后又为家乡发展、社会主义建设鞠躬尽瘁的革命军人,他们身上那种为党为国奋斗不止的气概和担当,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山西洪洞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办公室主任王凯说:“十年前我是一名武警战士,通过《极限人生》了解了朱彦夫,再次看到朱彦夫的报道,仍然很受教育。虽然重度残疾,但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我作为一名党员、一个身强力壮的青年,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奋斗呢?”

“对朱彦夫来说,群众路线不是多难的事儿,是日常本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机关党委王军说,朱彦夫把群众看得比自己重,他深入群众、汇集民智为民办实事,是实实在在的群众路线践行者,是全党的好榜样!

“朱彦夫身体残疾,仍为党为民鞠躬尽瘁,他的精神也激励当代大学生磨炼意志,超越自我,实现人生目标。”西北民族大学学生石凯平说。

朱彦夫先进事迹的报道在网上也引起广泛关注,网友纷纷留言发表感慨。一位山东潍坊的光明网网友看完报道后说:“精神的力量,就是这样鼓舞人心,催人泪下,满满的正能量!”

“朱彦夫身残志坚,坚持不懈,这需要极强烈的精神意志支持,多年来,不计个人得失,努力奉献,凡事以人民满不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把共产党员的宗旨牢记在心,堪称时代楷模。”网友“依山伴水20__”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123 字

+ 加入清单

据央视新闻消息,国际体育仲裁法庭2月18日宣布,英国田径运动员乌贾被认定违反了反兴奋剂规则,他在20__年8月6日举行的东京奥运会男子4X100米接力决赛中的成绩将被取消,并没收奖牌、积分、奖品、证书。

根据相关规则,英国男子短跑接力队在男子4x100米接力决赛中的成绩也将被取消,并没收奖牌、积分、奖品、证书。原本第四名的中国男子接力队有望递补获铜牌。

20__年8月,国际兴奋剂检测机构表示,乌贾8月6日参加东京奥运会田径项目男子4x100米接力决赛后收集的尿样检测呈阳性。9月,乌贾的B瓶尿样检测结果也呈阳性。

乌贾在东京奥运会上是英国4x100米接力队的首棒选手,当时英国队最终以0.01秒的差距败给意大利队,收获银牌。

在那场男子接力决赛中,由吴智强、苏炳添、汤星强和谢震业组成的中国队当时名列第四。国际体育仲裁法庭这份公告意味着有可能中国队会递补获得铜牌,那将是中国男子接力在奥运会历史上的最佳战绩。

20__年8月6日晚,在东京新国立竞技场上演进行的4X100米奥运会田径比赛中,由汤星强、谢震业、苏炳添和吴智强组成的中国队以37秒79获得第四名。

20__年北京田径世锦赛,家门口作战的中国男子短跑不断创造历史。先是苏炳添在男子100米预赛打开10秒大关,成为首位跑进世锦赛百米决赛的中国人。随后,中国男子接力队不断突破自我,在鸟巢站上领奖台。

莫有雪、谢震业、苏炳添、张培萌,曾经是那个夏天最让人热血沸腾的4个名字。

男子4×100米接力预赛,4位小伙子在预赛便跑出37秒92,刷新了亚洲纪录,强势晋级世锦赛决赛。决赛与众多顶尖强队同场竞技,被分到了不利的第9道,他们没有怯场,最终跑出38秒01,仅次于博尔特领衔的牙买加队,斩获一枚可以载入史册的银牌。

从那以后的6年间,中国男子接力队一直在追逐下一枚世界大赛奖牌,却屡屡与其失之交臂。

20__年里约奥运会,中国男子接力队的第一棒变成了汤星强,谢震业、苏炳添、张培萌依然处在巅峰期。他们在预赛中跑出37秒82,再次刷新亚洲纪录,站上了奥运会决赛的舞台,跑出37秒90的优异成绩,遗憾获得第4名。

20__年伦敦世锦赛,“谢苏张”仍是主力,第一棒变成了吴智强,预赛跑出38秒20,决赛跑出38秒34,再次获得第4名,与领奖台仅一步之遥。

20__年多哈世锦赛,中国男子接力队对棒次做出巨大调整,苏炳添、谢震业分别跑第一棒、最后一棒,许周政、吴智强分别跑第二棒、第三棒。预赛跑出37秒79,打破了全国纪录,但谢震业决赛前受伤,最后一棒被迫换成别舸,中国队最终获得第6名。

20__年、20__年、20__年,中国男子接力队接连闯进世界大赛接力决赛,却一再无缘奖牌。

如今,中国男子接力队终于有望圆梦,祝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大学,学生,全文共 1002 字

+ 加入清单

___,广东清远人,中共党员,20__年9月至今就读于广州工商学院外语系15级商务英语B3班。本人进取响应邝院提出的“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教育思想和“五进”活动,把进课室做到高效,进图书馆成为享受,进实验实训室运用到实践中,进体育场馆视为兴趣,进社会落到实处。

她曾担任广州工商学院院团委办公室的干事、16级商务英语B13的助理班主任,20__年9月至今担任班级的副班长,20__年广州工商学院“助梦扬帆”海外研学学生代表。在校期间,获国家级奖项6项,省级奖项5项,校级奖项21项,系级奖项2项,参与项目共两项如下:20__年11月申请主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高校宿舍垃圾管道处理项目设计》,在20__年9月,参加“挑战杯·创青春”关于“一带一路”战略下粤东西北乡镇传统手工艺品Amazon海外推广帮扶计划公益项目。

在学习方面,她目标明确,有较强的学习自觉性,努力做到全方面发展自我;始终以学习为第一要务,勤奋刻苦,善于总结,制定计划,相信天道酬勤。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对于所学的每一门课程都一丝不苟,严肃对待,刻苦钻研,以优秀的成绩考取了计算机二级证书、普通话二级证书、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证、以521分和502分的优秀成绩分别考取了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证书,阿里巴巴初级人才认定等证书。

她在大学期间,每学年综合测评名列专业第一名,学业总成绩坚持名列专业前茅,先后获得了“潘寿璋校友奖学金”、“学院奖学金一等奖”、“国家励志奖学金”、“优秀技能标兵”等荣誉。曾在外语系的公众号评选成为同学们奋斗的榜样、并作为广州工商学院20__届毕业生毕业典礼花都校区的在校学生代表、外语系四六级交流大会的优秀学生代表、新旧生交流会的优秀学生代表等。

在校期间,她进取响应院长邝邦洪教授提出的“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教育思想和“五进”活动,努力在思想行动上为同学们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生,今年成功考取广州大学研究生,并进取加入中国共产党,于20__年6月光荣地成为了一名中共党员。

她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参加校内外的各项活动,学院各类文体活动、学科竞赛、迎新晚会、中秋晚会、中国梦征文英语口语大赛、英语外文话剧大赛、风筝涂鸦大赛、心理知识竞赛。

优秀是什么?这本是一个抽象而又具体的问题,可是她所憧憬的优秀,不是口头上的宣告,而是用自我的行动,用自我的所作所为所想所念为大家树立一个真正的榜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1597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中国女排,人们大多会联想到“女排精神”这个词。女排精神是中国女子排球队顽强奋斗、团结协作、勇攀高峰等精神品格的总概括。中国女排从峥嵘岁月中走来,从1981年到1986年,创下世界排球史上第一个“五连冠”,成为一代中国人的集体回忆。也正是从那段时期开始,“女排精神”为人们口口相传,成为耳熟能详的体育价值符号。

在改革开放初期的筚路蓝缕年代,竞技体育尤其是大球项目的崛起,无疑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人们带着贫困与饥饿的回忆,相信体育兴则国兴,体育强则国强,赛场上的荣誉就是国家荣誉的最好体现。女排精神的广为传颂,宣誓着中华民族崛起的能力与信心。女排姑娘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被视为艰苦奋斗的标杆和座右铭,激励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建功立业,践行“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使命。

然而,中国女排并不是赛场上永远的霸主,这支队伍同样经历过低谷,遭遇过惨痛的失败。随着郎平一代的名将相继退役,中国女排面临青黄不接。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只获得第七名。在那段屡战屡败的时期,中国女排备受质疑和冷落,人们怀疑那个曾经的女排精神能否重现光芒。

在赛场上,被记住的总是胜利者。然而,失败者从困顿中走出来的孤胆,更是一种震撼人心的倔强。陈忠和来了,这位被称为“最好的陪打、最好的副手”的主教练,大胆起用新人,带领中国女排走出低谷;郎平回来了,在中国三大球项目普遍低迷之际,女排姑娘打出了一场又一场翻身仗。如今,中国女排以崭新的姿态回归世界顶尖行列。在我国大球项目萎靡不振的当下,人们无不感慨:幸好,我们还有中国女排。

但是,我们不能将女排的崛起归结于一个人的功绩。正如郎平曾经说的,女排精神是一种团队精神,是遇到困难永不放弃。竞技体育的魅力就在于不可预测性,即便在中国女排整体实力的巅峰时期,谁也不能言之凿凿地说,这支队伍可以战胜所有对手。是全体队员互相弥补、团结一致、紧密协作的精气神,甚至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坚忍,拿下了一场又一场比赛的胜利。

时至今日,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中国社会不再需要一场比赛的胜利来证明自己。竞技体育也走上了职业化的发展道路,人们能够以更平常的心态看待竞技场上的得失。然而,人们并没有遗忘“女排精神”,没有遗忘女排队员在赛场的汗水与呐喊。伟大的精神总是历久弥新的,毫无疑问,女排精神正具有那种跨越时代的力量。

不管在哪个时代,爱岗敬业,认真履行职责,都是应当嘉许的品格。对于女排姑娘来说,打好球就是自己的工作,朝着胜利拼搏就是自己的初心。体育环境和体育潮流可以变,但运动员对待体育的人气和韧劲不能变。现实中,也有一些运动员面对诱惑,迷失了本心,在赛场上患得患失,丧失了对职业应有的尊重。女排精神屹立不倒,就在于教练员、运动员对职业的一份专注。

女排精神不是吹出来的,而是奋斗出来的。这一代的年轻人从小成长在物质宽裕的年代,也许体会不到前辈创业者的辛酸与苦楚。然而,行百里者半九十,如果在登山路上的“快活三里”处懈怠,就有可能失去攀至顶峰的冲劲儿。女排姑娘如此,所有在各自岗位上建功立业、追求卓越的年轻人也是如此。弘扬女排精神,就是鼓励踏实付出,把美好的愿景转化为激昂的奋斗。

当代青年思想价值多元,个性鲜明,这当然是时代进步的标志。可是,只有让个人奋斗与国家的发展与进步同频共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追求。有人说,面对来自生活的困难和打击,一个人应该像一支队伍,孤胆向前;其实,一支队伍更要像一个人,各个器官协调一致,才能步履坚定,笃定从容。女排精神,仿佛我们时代的注脚,引领人们在团结的征程上齐心协力。

女排精神在传承中闪耀。女排精神也在时代发展中迸发新的旋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女排精神历久弥新,是通过一场场硬仗打出来、拼出来的,是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磨砺出来的。感受女排精神带给我们的热血沸腾,表达对女排姑娘的敬意,离不开拼搏的原点,也离不开对时代共同价值的守护和践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656 字

+ 加入清单

苏炳添其实一直是个乖宝宝。苏妈妈回忆,小时候的苏炳添就很乖,性格很温和,很少和别的孩子发生什么纠葛。初中进入学校田径队,苏炳添并不像别的体育生那样张扬,一直都显得安静低调。杨永强教练回忆,苏炳添在学校田径队的时候,从来不缺勤,每次训练都积极参加,而且非常自律。即便刚刚入队,还没有成为正式队员,苏炳添也从来没有把参加训练当做可有可无的随便试试,对教练布置的任务都是不折不扣地完成。

这种自律的态度一直伴随着苏炳添成长。表哥蔡健发回忆,每次家庭聚会,大家都是吃吃喝喝,苏炳添从来不乱吃东西,不吃猪肉,更从来不喝酒。省队教练也大赞苏炳添的自律能力,在省队、国家队都是统一的饮食,有严格规定,但放假回家,很多运动员都会放松对自己的约束,而苏炳添回家之后也是严格按照饮食要求,滴酒不沾。

除了很自律,苏炳添即便拿到全国冠军也没有丝毫的骄傲自满。有机会回家,会一如既往地看望家人、启蒙教练。没有时间回家,也时常会通过微信、电话和大家联系,汇报一些训练、比赛的情况。

现在,苏炳添不仅是国家队的中国速度,还是暨南大学的研究生。导师傅教授提及弟子,同样非常赞赏,“苏炳添阳光、努力且十分谦虚。虽然因为训练的原因不常在学校,但是和同学老师的联系和沟通从不间断。在学习上,虽然是体育特长生,但却十分认真。本科论文还是‘优’!平时因为训练缺课,都会及时补上。是体育生中很努力、很认真的人,愿意学习的一个孩子。”

正是因为谦逊的性格,在张培萌跑出10秒成绩后,苏炳添和张培萌成为了互相推进的搭档,两人携手夺得亚运会接力冠军,并刷新了全国纪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感动中国2024年度聂海胜事迹心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893 字

+ 加入清单

成为空军飞行员,沉着处理飞机险情

1983年高中时,赶上空军招飞行员。聂海胜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报了名,没想到各项考核和体检全都过关,被长春空军飞行学院录取。后来,聂海胜回忆说,自己是幸运的,高中毕业时遇上了招飞。当飞行员是聂海胜的梦想,小时候在山坡上放牛躺着睡着的时候,从没见过飞机的他做过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长出一双大大的翅膀飞上蓝天。

被选上飞行员,对于聂海胜来说除了高兴,也许还有另一层含义,到部队后生活费全部由国家负担,这样一来就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在办妥一切手续后,聂海胜离开故乡。临走时,聂海胜像往常上学一样,只背了一个书包,没有更多行李。他死活不让母亲出门送自己,怕母亲难过。此后,迎接他的是漫长的军旅生涯和无比光荣的航天员经历。1989年6月12日,聂海胜开始改装后第一次驾驶某型歼击机单飞。第二天,他就遇上了事故。那天,正当他准备飞向4000多米的高空时,只听座舱外"砰”的一声爆响,发动机停车了。瞬间,飞机转速、高度下降,舱内温度急剧升高。他一边镇定地向地面报告,一边试图排除故障。

所有的办法都尝试过了,飞机还在下坠。这时,地面指挥同意他跳伞。但聂海胜还想做一做努力,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把飞机开回来!他试着让飞机滑行,但因距离太远没有成功。

此时,飞机距离地面只有四五百米,急速下降的飞机带来巨大的超重过载,动一下都很困难。最后,他不得不按下了弹射开关,此时他已出现了瞬间黑视,什么也不知道。等他睁开眼,自己已落在稻田里,飞机摔在了离自己一百多米远的山沟里,扎进土里十几米深,着火爆炸了……

聂海胜只休息调整了一两个星期就重新上天了。后来经查明,事故原因是由于发动机压缩器上的叶片出了机械故障。鉴于聂海胜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沉着冷静处置险情,想尽一切办法挽救飞机的勇敢精神,部队党委为他记了三等功。“所以我说,拼搏的人生最壮美!“聂海胜后来回忆说。聂海胜飞过歼五、歼六、歼七等机型,安全飞行1480小时,是空军特级飞行员。1996年,我国开始在全军战斗机飞行员中选拔航天员,聂海胜毫不犹豫地报了名。经层层选拔,聂海胜成为首批14名航天员中的一员,34岁的他又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苏炳添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056 字

+ 加入清单

夏天特别热,但还是热不过苏炳添,亚洲飞人、中国短跑男神……这些称号让苏炳添成为微博、微信上的热词,成为频频刷爆朋友圈的当下红人。这位仅仅有着1米72身高的大男孩,让国人刮目相看的同时,更让世界侧目———黄种人的“极限速度”是怎么突破的?全球短跑专家纷纷惊叹小个子跑出的“中国速度”。

当苏炳添正被世界瞩目时,他回到了家乡———中山,见到久别的父母,他说,很想念家里人,想好好陪一下父母,安安静静休息一下。没有荣归故里的张扬,没有载誉归来的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对家人的牵挂,对未来体育事业的思索。这就是中山人,敢想敢思敢为天下先,这是中山先贤留下来的精神特质,它被中山人很好地继承,而苏炳添用自己特殊的方式在百米赛场上将这一精神特质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正因为这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让苏炳添一次次创造奇迹。

苏炳添说,一开始,他的短跑事业并不顺利,而自己的进步源于起跑技术和前半程跑法的改变,即从以前先出右脚改为先出左脚,并且重点训练了30米至50米,以及50米至70米两段途中跑技术,两项技术的改变让他进步飞速……看起来,这里面似乎没有太多秘密,更多的是一种善于发现问题,不断尝试改变,甚至不断创新的过程。我们看到的是9秒99,而我们看不到的是9秒99背后的汗水与泪水、煎熬与奋斗,苏炳添用成绩证明亚洲人同样能站在百米决赛的跑道上,用成绩展示出“敢为人先、不断超越、奋勇拼搏、为国争光”的“苏炳添精神”。

“添仔回来了!”家乡人在朋友圈里欢呼、祝福,平静下来,作为苏炳添的家乡——中山需要这种“苏炳添精神”,它带给家乡人骄傲的同时,带来希望,激励着中山各行各业砥砺前行。

中山,曾创造出可喜的成绩,但成绩代表着过去,如今的中山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有机遇同时面临挑战和压力。如何破局,是否能从苏炳添的身上看到些什么,是否能像全球短跑专家研究苏炳添一样来研究学习些什么,“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像苏炳添那样发现问题的同时敢于改变,敢于尝试,敢于创新,从而推动中山新一轮大发展。

我们相信,香山先贤们留下的“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特质,不仅仅在苏炳添身上传承,同时会在每一个中山人的身上传承,成功没有秘密,成功靠的就是这种在苏炳添身上完美呈现的“敢为人先、不断超越、奋勇拼搏、为国争光”精神。

我们希望这种精神不仅是带来9秒99的快感,朋友圈里的雀跃,而是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凝心聚智,将中山推向最美的巅峰,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每一天都感受到9秒99被不断刷新的愉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感动中国陈陆先进事迹观后感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观后感,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陈陆告诉我,他愿意在一线成长,锻炼。他始终扎实干事、努力工作、带领队伍冲锋陷阵,而对自己个人名利看的却很淡。”

合肥市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王劲峰这样评价自己的兵。

20__年3月21日,按照党中央改革决策部署,原公安消防部队、武警森林部队转制组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由应急管理部领导管理。

王劲峰说,改革难免会有个别人产生迷茫。然而陈陆像绝大多数人一样,选择了坚定地留下来。

“陈陆曾告诉我,在救援现场取得胜利,透过人民群众赞许的目光,我获得了成就感,真正体会到为人民服务的快乐,所以陈陆不是在为自己工作,消防部队改制,但他始终也不曾忘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王劲峰说道。

陈陆牺牲后,被应急管理部评定为烈士、追记一等功,被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党委追授“全国消防救援队伍优秀共产党员”,被安徽省委追授“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被共青团安徽省委、安徽省青联追授“安徽青年五四奖章”,被安徽省总工会追授“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被合肥市劳动竞赛委员会、市总工会追授“合肥市五一劳动奖章”。

陈陆身穿“火焰蓝”,踏出了一条新时代的英雄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感动中国人物刘伯明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537 字

+ 加入清单

“神舟六号”载入航天飞行成功啦!在这么多的宣传报道中,我最感兴趣的是航天员在太空居然也可以跟地球上的家人通话。

飞船进入太空的第二天刚好是航天员聂海胜叔叔41岁生日,最近聂海胜叔叔的事情太多了,完全“忙昏了头”,连自己的生日都忘了。他的家人为了给他一个意外的惊喜,事先没有告诉聂海胜叔叔和航天局里的`人。聂海胜叔叔的女儿在电话里给爸爸唱了《生日快乐》歌。就是这个平凡的举动,使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动了,随着歌声拍着节奏。这也羡慕死我啦。假如我是聂海胜的女儿,我要把这“神秘工作”做得更好!

首先我会事先了解爸爸在今年的生日里想要什么礼物,然后把它买下来,藏在“神舟六号”的某个地方,来给爸爸一个意外的惊喜,当然这要经过允许。

其次我会去定做一个大蛋糕,上面用鲜红色的果酱写着“祝‘神舟六号’发射成功!祝爸爸生日快乐!”而且还要嵌着各种水果,并把这个精美的蛋糕放在“神舟六号”的食物储存舱里,让爸爸自己去寻找、发现。要知道在太空吃蛋糕可是我想都不敢想的哦!

而且我的普通话讲得不错,为了给爸爸一个超值的惊喜,可以录制一首诗朗诵,让整个太空都环绕着我们祖国的声音,让整个宇宙都感受到中国的悠久历史。

假如我是聂海胜的女儿,我还有更多的理想。不过,我可的的确确是我老爸的女儿,我也和她一样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831 字

+ 加入清单

做好事的人,很多很多,但能做到感动中国的人,却没有几个。

今天晚上,我和弟弟早已坐在电视机旁,等待着收看CCTV——新闻频道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的颁奖典礼。

开始啦!第一位感动中国年度——魏青刚。8月8日,成百上千的人聚集在青岛崂山海岸边观看“麦莎”台风带来的海潮。不料,一个巨浪袭来,把岸边的一个女青年卷入海中。此刻,正在岸边、从河南农村来青岛做装修工的魏青刚没有丝毫犹豫,纵身跳下两米多高的防浪墙,向落水青年游去。一次、两次、三次,魏青刚跟大浪拼搏了四十分钟,而在这次下海前,他从未见过海,也从未在海浪里游过泳。魏青刚终于把女青年拖了上来!他真是个侠之大者。

接下来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是——丛飞。这是最令我感动的人物,也是我最喜欢的人物。丛飞在十二年前的一次义演改变了他的人生,从些他热爱公益事业,为社会公益演出四百多场,义工服务时间六千多小时,他无私的捐助金额超过三百万元。但丛飞的家俭朴的令人难以置信,经济状况时常捉襟见肘。

去年,丛飞患胃癌晚期,被送入了医院。丛飞躺在病床,说话声音沙哑得很!在贫困山区有一百七十八个干儿女,但他们就像是亲生儿女一样,一百七十八个干儿女知道了自己的干爸爸生病了,而且,病得不轻!他们都留下了伤心的眼泪。丛飞在医院里仍然担心孩子们的学习进度和学费……丛飞在医院的病床上说道:“我没钱赚,也就没钱给孩子们,我该怎么办?”他把大家捐给他治病的钱留出三个疗程的话疗费用后,拿出二万元捎往贵州织金县贫困山区的孩子们。

在录制颁奖会的时候,丛飞说:“我刚刚做完第十次化疗,还要做第十一次、十二次,因为我要尽最大的努力活下去。我活一天有一天的意义,哪怕多活一个小时都很有意义的。”他说到这里,我的眼眶已经湿润了,接着,一颗颗断了线的珍珠不停地往下掉!

丛飞的颁奖词是——丛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顾之前,他把所有的时间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他曾经用舞台构筑课堂,用歌声点亮希望,如今,他的歌喉不如往昔嘹亮,却获得了最饱含敬意的喝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288 字

+ 加入清单

6月17日9时22分,他和战友聂海胜、刘伯明乘坐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火箭的托举下飞向太空。

这是汤洪波的首次太空飞行。

汤洪波出生在湖南湘潭的一个小乡村,从小听着毛泽东、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长大, 心里早早种下一个英雄梦。

1995年秋,校园里的一纸招生通告让汤洪波心潮澎湃:空军招收飞行学员。

“我要守卫祖国的蓝天。”体检、考试、政审,一路“过关斩将”后,汤洪波顺利被录取。

可入学后,汤洪波遭遇了学业上的“拦路虎”——体能成绩班里垫底。如果体能通不过,就会被淘汰。怎么办?一个字,练!汤洪波每天风雨无阻,在操场上一圈一圈地跑。一年后,他的体能成绩从垫底“跑”到了优秀。

“我一直加倍努力,争取实现更大进步。”汤洪波说。

空闲时,他总是拿着飞机模型一遍遍比划起飞降落;夜深人静时,他还在脑子里一次次“演练”操作飞行,琢磨眼手脚如何更好地协调。就这样,他的飞行成绩经常获得满分,战友们都评价他是“教科书式的飞行员”。

毕业时,队长跟他进行了这样一番对话。

“选择飞直升机还是战斗机?”

“战斗机!”

“你选择留在内地但飞行次数少的地方,还是偏远但飞行次数多的大西北?”

“飞行员生来就是要飞行的。”汤洪波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西北大漠。

20__年,我国开始选拔第二批航天员。此时已经担任飞行大队大队长的汤洪波义无反顾报了名,并于20__年成功入选。

“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远。”汤洪波说。

天空太空,一字之差,却是巨大的跨越——航天员要完成体质训练、航天环境耐力与适应性训练、航天专业技术等8大类上百个课目的训练。这些训练既挑战学习能力,更挑战生理与心理极限。

20__年12月,汤洪波梦想成真,入选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乘组。

可模拟失重训练,一度是汤洪波“迈不过去的坎”。

“训练服加压后像一艘人形飞船,硬邦邦地套在身上,限制了四肢的活动。”汤洪波说,“刚开始,我一穿上训练服,心里就特别烦躁,恨不得马上出来。”

那段时间,汤洪波寝食难安。“训练都完成不了,还谈什么飞天呢?”他心里暗暗自责。

起初,汤洪波不敢把这种自责和痛苦告诉家人和同事,怕大家替他担心。后来,他请教执行过出舱任务的刘伯明,并且请工作人员把训练服的温度尽量调低,让心情冷静下来。经过多次训练后,他终于越过了这道难关。

“经历过这些极限考验,以后哪怕再难再苦,也都能扛过来。”汤洪波说。

对于这次飞行任务,汤洪波很有信心。他说:“首先,我一定要确保每个步骤都零失误。其次,保证每天身心健康,以免让地面的工作人员担心。”

一路走来,妻子夏宜一直给予汤洪波支持和鼓励。

来到航天员大队后,大量的学习训练使得汤洪波没空照顾家庭,夏宜独自一人边工作边带孩子,从不给他拖后腿。

夏宜在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服工程室工作,她参与了这次任务舱内工作服的研制过程。

“航天员在我心中,航天员的安全在我手中。这是航天员中心科研人员对航天员的庄严承诺,也是我最真挚的祝福。”夏宜说。

妻子爱写毛笔字。这次汤洪波上太空携带的个人物品中,有妻子贴心制作的小卡片,上面写满寄语。

儿子是名中学生,从小就崇拜爸爸,立志要当飞行员。这次出征前,儿子郑重地对汤洪波说:“爸爸,你要安全回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陈陆感人事迹学习心得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人事,全文共 1693 字

+ 加入清单

8月19日,距离安徽巢湖出现150年未遇的历史高水位已过去了近一个月,20余万名紧急转移的群众陆续返回家园。

在合肥市庐江县鲍井新村,孕妇解启霞觉得,暴雨持续时的恐惧、洪水围困时的绝望,都在慢慢淡去,但对于她和更多村民,有一种疼痛却愈发深刻——他们再也见不到陈陆了,那个冒着大雨把他们从洪水中救出来的消防员,那个为了救更多人而消失在洪水中再也没回来的消防员。

7月22日,庐江县防洪大堤决口,县消防救援大队政治教导员陈陆奋不顾身带队冲入洪水,为救援被困群众不幸牺牲,年仅36岁。

初心

暴雨之中,陈陆只给解启霞和许许多多被救出的人留下了一个模糊的模样。解启霞说,她始终记得,陈陆有双特别有力的手和沉稳洪亮的声音。

合肥市蓝天救援队队长苏琴忘不了,陈陆一共朝她吼过两句话:一句是“我打头”,另一句是“快掉头”,那是陈陆遇险时,朝后面跟随的4艘救援艇大吼的最后一句话。

奋战96小时、转移救援出2600多人,这些数字是陈陆牺牲之后才有的统计。但陈陆的父母、妻子和战友们都知道,这些数字就是陈陆心中“火焰蓝”应该做到的事情。

父亲和外公都是军人,20__年7月,陈陆如愿加入他最向往的消防队伍。他坚持去往条件最艰苦、位置最偏远的基层单位,一扎根就是15年。

20__年消防队伍改革转制之际,本可以选择转业去地方单位的陈陆选择了在消防岗位坚守。“换装那天,陈陆掉眼泪了。他说‘我还想继续在消防干,很热爱消防职业,它很神圣,很伟大’。”妻子王璇泣不成声。

从“橄榄绿”到“火焰蓝”,陈陆的一片灼灼初心从未更改过,他将自己的生命,用最纯净、最炽热的方式,为他热爱的人民群众,一直燃烧到了最后。

誓言

“我志愿加入国家消防救援队伍,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坚决做到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恪尽职守、苦练本领,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为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贡献自己的一切。”

这是陈陆选择留在“火焰蓝”那天的誓词,也是他曾无数次带着新消防员,一遍遍宣读的誓词。

这不是陈陆第一次为了誓言舍生忘死。20__年合肥遭遇50年一遇雪灾,陈陆带队在雪灾一线奋战救援48小时,脚趾严重冻伤,险些截肢。同年,他又主动报名去汶川地震灾区增援,双腿被毒虫叮咬起泡流脓,他咬牙拖着伤腿,背着30多公斤的破拆器材,连续10天在震区救援。

20__年庐江县遭受洪灾,陈陆连续奋战35小时,带队营救和疏散群众2400余人,自己却当场晕倒,经过2个小时的抢救才脱离危险。

_年3月,庐江县突发山火,不值班的陈陆穿着便装直接赶赴火场,长时间暴露在沼气里救火,胶靴被烧穿,双腿被高温烫伤。

陈陆15年中曾在救援一线1次病危、2次晕厥、8次负伤。他用一次次奋不顾身,描绘出了“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是怎样一种模样。

传承

7月28日,确认陈陆牺牲后的第三天,合肥市消防救援支队收到陈陆父亲陈立山写来的一封信:“长江、淮河流域的防汛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希望把主要精力放在当前防汛抗洪的大局上,不要为陈陆的后事牵扯太多的精力。”

如果忠诚、热爱和奉献可以传承,那么陈陆的这些特质,是从三代党员和军人家庭的血缘里传承入骨的。

陈陆在牺牲前还接到父亲发来的短信:“抗洪形势非常严峻,关键时期你应坚守在抗洪前线,最近就不要回来了,确保全员安全。”

母亲陆红在悲痛中仍然在说,不管怎么样,陈陆带的队员们安全回来了。

“陈陆总说‘这个世界上不是每个人都衣食无忧,我不用讲吃讲穿。父亲说过,党员、军人,要清清白白,干干净净’。”王璇说。

热爱基层,把每一个基层消防员当作家人,把奉献和牺牲当作使命职责,是陈陆在消防队伍中传承下来的“基因”。

为了确保能够随时带队出警,陈陆在办公室一角隔出一个狭小的空间。没有窗户,没有卫生间,陈陆就在这里一住5年。

庐江大队消防员徐廷超说,陈陆办公室的灯光,“永远是等最后一辆消防车进库的刹车声响起才会熄灭,那是队里每个人都习惯的温暖”。

在陈陆的办公桌上,一个崭新的消防车模型还静静地立在那里。那是陈陆给4岁儿子特意准备的礼物,是一个消防员父亲一个多月没能回家,想给儿子的道歉和补偿;那也是一个受到父亲影响,将来想做消防员的儿子,最想要的礼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