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液体的饱和蒸汽压的测定史炜 汤菲菲_实验报告_网
实验三 液体的饱和蒸汽压的测定
实验者:史炜 汤菲菲 实验时间:2000.4.19
气 温:24.0℃ 大气压:101.7kpa
目的要求 明确纯液体饱和蒸气压的定义和气液两相平衡的概念,深入了解纯液体饱和蒸气压和温度的关系棗克劳修斯-克拉贝龙方程式。 用等压计测定不同温度下苯的饱和蒸气压。初步掌握真空实验技术。 学会用图解法求被测液体在实验温度范围内的平均摩尔气化热与正常沸点。 仪器与试剂
蒸气压力测定仪、旋片式真空泵、精密温度计、玻璃恒温水浴
一套、苯
实验步骤
准备工作。接通冷却水。认识系统中各旋塞的作用。开启进 气旋塞使系统与大气相通。 读取大气压力p0。以后每半小时读一次。 系统检漏。开启真空泵,2分钟后开启抽气旋塞,关闭进气旋塞,使系统减压至汞柱差约为500毫米,关闭抽气旋塞。系统若在5分钟之内汞柱差不变,则说明系统不漏气。 插上加热器、控制器、搅拌器的电源,开动搅拌器,打开控制器电源开关,调节温度控制旋钮至52℃ ,使水浴升温。 水浴温度升至52℃后,精确读取水浴温度。缓慢旋转进气旋塞,使平衡管中bc二液面等高,读取u形压差计左右两汞柱的高度。 分别测定52、56、60、65、70、73、76℃液体的饱和蒸汽压。 系统通大气,测定液体在当地大气压下的沸点。 实验完毕, 断开电源、水源。 数据记录
室温: 24.0 ℃
大气压p0: 101.7 、101.7 kpa
序号
1
2
3
4
5
6
7
h左mmhg
618.0
596.5
569.0
535.0
496.0
467.5
434.5
h右mmhg
185.0
199.0
239.0
276.5
319.5
350.0
387.0
t水浴℃
51.80
56.00
59.80
64.60
69.70
72.30
75.95
数据处理
h左(mmhg)
h右(mmhg)
δh(mmhg)
δh(pa)
p*(pa)
lnp*
t水浴 (℃)
1/t
1
618.0
185.0
433.0
57728.6
43971.4
10.6913
51.80
0.019305
2
596.5
199.0
397.5
52995.6
48704.4
10.79352
56.00
0.017857
3
569.0
239.0
330.0
43996.4
57703.6
10.96308
59.80
0.016722
4
535.0
276.5
258.5
34463.8
67236.2
11.11597
64.60
0.015480
5
496.0
319.5
176.5
23531.4
78168.6
11.26662
69.70
0.014347
6
467.5
350.0
117.5
15665.4
86034.6
11.36251
72.30
0.013831
7
434.5
387.0
47.5
6332.8
95367.2
11.46549
75.95
0.013167
p*-t图
lnp*–(1/t)图
趋势图
上图,黄线为lnp*–(1/t)曲线的趋势线,是一条直线,其方程为
lnp*=?/font>128.83(1/t)+13.132
由上图得:斜率k=?/font>128.83
所以 δvhm= –k*r=128.83*8.314=1071j/mol=1.07kj/mol
当p*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即p*=101325pa时,苯的正常沸点为
t=128.83/(13.132–ln101325)=80.2℃
而苯的沸点的文献值为80.1℃
实验时大气压为101.7kpa,苯的沸点为
t=128.83/(13.132–ln101700)=80.4℃
而实验测得的沸点为80.50℃。
实验思考题
一、压力和温度的测量都有随机误差,试导出δvhm的误差传递表达式。
答:p*=p大气–(p左–p右)
因为lnp*=(–δvhm)/rt+c (c为积分常数)
所以δvhm=rt*(c–lnp*)
ln(δvhm)=lnr+lnt+ln(c–lnp*)
d ln(δvhm)=dlnt+dln(c–lnp*)
d(δvhm)/ δvhm=dt/t+d(c–lnp*)/ (c–lnp*)
所以误差传递公式为
δ(δvhm)/ δvhm=δt/t+δ(c–lnp*)/(c–lnp*)
二、用此装置,可以很方便地研究各种液体,如苯、二氯乙烯、四氯化碳、水、正丙醇、丙酮和乙醇等,这些液体中很多是易燃的,在加热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答:应注意远离火源,加热时温度不能过高,测蒸气压时压力不能过低等。
更多相似范文
篇1: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生物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一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说明植物体是由细胞组成的实验材料::显微镜、洋葱、镊子、滴管、水、载玻片、针、盖玻片、吸
水纸、纱布。实验步骤:
(一)制做临时装片。
(1)用纱布将载玻片、盖玻片擦干净。(2)用液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
(3)用镊子在洋葱鳞片叶上撕下一小片表皮。
(4)将撕下的表皮放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针将其展开。
(5)用镊子夹住盖玻片,先将一边接触载玻片的水滴边经再慢慢把盖玻片放平,制成临时切片。
(4)在盖玻片的翼侧滴加稀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二)安装临时装片:将临时切片放到显微镜上,调整显微镜与临时切片位置,直到可以观察到清晰的图像为止实验图像:
200
倍800倍
实验结论:洋葱表皮是由无数细胞构成的,有明显的细胞核,细胞壁,细胞质出现。
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教案
1、学习要求:
1.制作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2.认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
2、材料用具:
生理盐水,稀碘液,消毒牙签,滴管,纱布,镊子,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3、实验方法和步骤:
1.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2.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3.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侧壁轻刮几下放在生理盐水中。
4.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再将盖玻片缓缓放平盖在水滴。
5.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几滴稀碘液,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四、总结步骤:
擦-→滴-→取-→盖-→染-→吸五、绘制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三.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实验目标一颗花生种子含有多少能量?
实验器材或药品 水
实验探究过程 现象
分析及结论
1、在锥形瓶中装30ml水
实验前水温:2、把花生固定在解剖20℃、20℃、24℃
针上
试验后水温:3、在酒精灯上点燃花73℃、78℃、68℃
4.2J生并尽快把花生放到锥
温差:×51×4.2=6300J
形瓶下面 53℃、58℃、44℃ 、待花生完全烧完后,平均值:51.666℃
一颗花生种子约含有6300J
实验结的能量论
四.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取一块馒头放到口中咀嚼。口腔中的馒头要经过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与唾液的混合。细细品尝这时的馒头,你能尝出一些甜味来。馒头变甜是否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有关呢?如果有关,它们各起什么作用呢?馒头变甜是否是淀粉发生了变化?
二、作出假设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馒头变甜是因为淀粉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带有甜味的麦芽糖。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牙齿的咀嚼将馒头嚼碎,舌的搅拌使馒头碎屑与唾液充分混合。
三、制定计划(一)实验原理
馒头变甜应该是成分中糖类发生变化。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因此本实验利用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以及口腔中的温度为37℃的常识。控制变量唾液,以及模拟牙齿的咀嚼作用和舌的搅拌作用。三支试管,两个对照实验。一支试管作为实验组,另两支试管作为对照组。如果模拟牙齿的咀嚼功能、舌的搅拌功能并加入唾液,滴入碘液后,实验组的试管内没有变成蓝色,说明馒头中淀粉的变化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如果变成蓝色,则说明淀粉没有被分解,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没有关系。(二)实验变量的控制
两个对照实验。一个对照实验的实验变量是唾液,实验组内加入唾液2ml,对照组试管加入2ml清水。另一个对照实验的实验变量是馒头块的状态:实验组的馒头块用刀切碎,放入试管中并震荡试管,对照组的馒头块不做任何处理,直接整块放入试管中,并且不震荡试管。
(三)实验方案实验材料用具:馒头块(三小块等大)试管(三支)烧杯(三个)盛唾液的小烧杯滴管温度计石棉网三脚架碘液小刀小木板
1.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小块。将A块和B块分别用刀细细地切碎,拌匀(模拟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C块不做任何处理。
2.用凉开水将口漱净,口内含一块消毒棉絮。约1分钟之后,用
干净的镊子取出棉絮,将棉絮中的唾液挤压到小烧杯中。
3.取3支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上(1)、(2)、(3)号,然后做如下处理:
将A馒头碎屑放入(1)号试管中,注入2ml唾液并震荡试管;将B馒头碎屑放入(2)号试管,注入2ml清水并震荡试管;将C馒头放入(3)号试管,不震荡。将三支试管一起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4.5-10分钟后,取出这三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然后,观察并记录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四:实施计划
按确定的探究计划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可见,(1)号试管中没有变成蓝色;(2)号试管变成蓝色;(3)号试管中的馒头块部分变成蓝色。
五、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分析实验现象,(1)号试管中滴入碘液后,没有变成蓝色,说明试管中已经没有淀粉,淀粉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了,麦芽糖没有遇碘变蓝的特性,所以滴入碘液后不变蓝。(2)号试管中加入的是清水和馒头碎屑,水没有消化淀粉的作用,因此,滴入碘液后,馒头碎屑中淀粉遇碘变成蓝色。(3)号试管中只有部分变成蓝色,说明馒头与唾液的接触不充分,只有部分淀粉被分解。由此,得出结论:说明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系。因为上述活动模拟了消化与唾液的分泌以及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1)号试管中的馒头接触到了足量的唾液,并被消化。
篇2:植物生长区域测定的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实验目的】
1. 了解植物体内N、P、K测定的意义和方法
2. 掌握如何测定植物体中N、P、K的实验技能
【实验原理】
植物体主要由C、H、O、N、P、K、Ca、Mg、S、Fe等十几种元素组成,除此以外还包括Ca、Zn、Mn、B、Mo,但需要量较少。
在通常条件下,植物利用太阳光能,从空气中获得C,从水中获得氢和氧,而N、P、K等元素则是来源土壤肥力。在栽培过程中,能够知道植物的需要和土壤内N、P、K变动的情况,对考虑施肥措施是有帮助的,因此测定土壤及植物体内的N、P、K是很重要的。
硝态N测定:硝态N是硝酸的阴离子(NO3-),它是强氧化剂,所以鉴定N-离子几乎都用氧化反应,用二苯胺(C6H5)2NH的方法,这个方法的原理是在NO3-存在时二苯胺被硝酸氧化而显蓝色。
有效P和无机P测定:P与钼酸铵反应生成磷钼酸铵,然后以氧化亚锡作为还原剂时,使磷钼酸铵还原为“磷钼兰”(低价钼化合物混合物)溶液呈兰色。此法能测土壤有效P,过磷酸钙中有效P和植物体内的无机磷。
速效K的测定:四苯硼钠〔NaB(C6H5)4〕与钾离子生成白色沉淀为四苯硼酸钾〔KB(C6H5)4〕
【实验材料和试剂】
在完全培养液、缺乏N、P、K、Fe的营养液中培养四周的玉米苗。
硝态氮试剂、磷试剂Ⅰ、磷试剂Ⅱ、K试剂、标准溶液1、5、10、20、40ppm。
【实验方法】
1. 植物组织浸提液制备
将植物剪成小块,称取1g,迅速倒入已沸腾的蒸馏水(约10ml)烧杯中,用毛细玻璃棒经常搅动,小火煮十分钟,煮液倒入10ml容量瓶中,另加少量蒸馏水,继续小火煮植物材料5分钟,浸提液倒入上述容量瓶内,再以少量蒸馏水洗植物材料,使最后容量为10ml。
植物组织在计算含量时要乘以10,因每克鲜组织稀释了10倍。
2. 硝态N测定
在白瓷板的凹内分别滴入1、5、10、20、40ppm的混合标准液1滴,然后将待测液(植物浸提液)分别滴入其他凹内,最后每个凹内各加5滴二苯胺硫酸溶液,用毛细玻璃棒搅匀,3-5分钟,观察标准液与待测液蓝色变化,待测液的蓝色近似于某标准液的蓝色,就是待测液的硝态N含量。
3. 有效P和无机P测定
在白瓷板的凹内,分别滴入1、5、10、20、40ppm混合标准液和待测液各5滴,然后加入钼酸铵硫酸溶液1滴,用毛细玻璃棒搅匀后,加入氧化亚锡甘油溶液1滴,搅匀,比较标准液和待测液的蓝色,求出待测液的有效P的含量(ppm),蓝色愈深,有效磷含量愈高。
4. 速效K测定
在透明凹玻璃的凹内,分别滴入1、5、10、20、40ppm混合标准液和待测液1滴,然后加四苯硼钠溶液1滴,十分钟后在阳光下比较标准液与待测液的白色混浊,找出相应的钾含量。
【实验结果】
(在制备浸提液时每克植物鲜组织稀释了10倍,所以在计算含量时要乘以10)
【实验结果分析】
1. 缺氮条件下培养的玉米苗生长缓慢,但叶绿素含量并未显著降低,但硝态氮含量明显少,说明大部分氮以有机态存在,而同时磷元素的含量非常低,说明氮元素影响磷的吸收,这可能是因为植物生长时,高氮素水平下的根系需要更多的NAD(P)H和ATP参与氮的代谢,从而增强磷的吸收,反之则减少磷的吸收,同时植物根系过低的代谢水平影响了钾离子的吸收。
2. 缺磷条件下培养的玉米苗磷含量相当低。是因为植株缺磷时,根保留其所吸收的大部分磷,地上部分发育所需的磷主要靠茎叶中磷的再利用,营养器官中的无机态磷含量明显下降。又因为缺磷时,作为抗逆机制,光合产物运到根系的比例增加,根部呼吸作用增强,吸收的其它的元素反而多,植株长势也好。
3. 缺钾情况下,磷含量降低,首先多种酶的活性取决于细胞质内钾离子的浓度,稳定的钾离子含量是细胞进行正常代谢的保证,更重要的是,钾的吸收可以使氢离子泵出,导致根外PH值降低并建立质子驱动力,同时使磷酸根载体质子化,促进磷的吸收,但钾元素不足,就影响了磷元素的吸收。
4. 缺铁情况下,磷的含量显著降低,可能是由于一种抗逆机制,因为无机磷的存在会进一步降低铁的有效浓度。
篇3:微生物学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实验名称: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一、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观察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在细胞质基质中的形态和分布
二、实验原理
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呈椭球状,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可以运动,改变椭球体的方
向,这样既能接受较多的光照,又不至于被强光灼伤。在强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侧面朝
向光源;在弱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正面朝向光源。因此,在不同光照条件下采集的葫芦
藓,其小叶内叶绿体椭球体的形状不完全一样。
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以用细胞质基质中的
叶绿体的运动做为标志。
三、材料用具
藓类的叶,新鲜的黑藻,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刀片,培养皿,铅笔
四、实验过程
1.制作藓类叶片的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
3.制作黑藻叶片临时装片
4.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质流动
五、讨论
1.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是否静止不动,为什么?
2.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叶绿体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3.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这对于活细胞完成生命活动有什么
意义?
4.用铅笔画一个叶片细胞,标出叶绿体的大致流动方向。
篇4: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_实验报告_网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
2.初步掌握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技能。
3.初步掌握绘制生物图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植物体中,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茎尖等分生区细胞,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
程,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可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
有丝分裂的过程,根据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或染色质)的变化情况,识别该细胞处于有
丝分裂的哪个时期,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着色。
三、材料用具
洋葱根尖、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培养皿、铅笔、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
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质量分数为0.01g/ml的龙胆紫(或紫药水)
四、实验过程(见书P39)
1.洋葱根尖的培养(提前3—4天)
2.解离:5min
3.漂洗: 10min
4.染色: 5min
5.制片
6.镜检
五、注意
1.解离充分是实验成功的必备条件。解离充分,组织才能分散,细胞也不会重叠。
2 .漂洗时间一定要足够,否则细胞染不上色。
3 .染色时,染液的浓度和染色时间必须掌握好。特别是染色不能过深,否则镜下一片紫色,无法观察。
六、讨论
1.制作好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关键是什么?谈谈你自己的体会。
物理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模板
2.在观察清楚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以后,绘出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简图,并标明时期。
篇5:初中物理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一、提出问题: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
二、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分别是在平面镜的两侧。
三、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
所需器材:蜡烛(两只),平面镜(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纸,火柴,
实验步骤:
1.在桌面上平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中线上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平面镜垂直立在这条直线上。
2.在平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平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不透光的纸遮挡平面镜的背面,发现像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平面镜,因而证明平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
3.拿下遮光纸,在平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4.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平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两个距离的大小。发现是相等的。
四、自我评估:该实验过程是合理的,所得结论也是正确无误。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暗室进行,现象更加明显。误差方面应该是没有什么误差,关键在于实验者要认真仔细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时要认真测量。
五、交流与应用:通过该实验我们已经得到的结论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被平面镜垂直且平分。例如,我们站在穿衣镜前时,我们看穿衣镜中自己的像是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与人到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当我们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会看到镜中的像也在向我们走近。我们还可以解释为什么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平静的水面其实也是平面镜,等等。
篇6: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了解植物组织中水分状况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及用于测定的方法和它们的优缺点。
二、实验原理
小液流法测定新鲜白萝卜的组织水势。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当组织水势低于溶液渗透势,组织吸水,溶液变浓,比重增加,小液流下沉。当组织水势高于溶液渗透势,组织失水,溶液变稀,比重下降,小液流上浮。当组织水势等于溶液渗透势,组织与溶液达到水分进出动态平衡,溶液浓度和比重不变,小液流不动。
压力室法测定海桐叶片组织水势,植物叶片通过蒸腾作用产生蒸腾拉力。导管中的水分由于内聚力的作用而形成连续的水柱。因此,对于蒸腾着的植物,其导管中的水柱由于蒸腾拉力的作用,使水分连贯地向上运输。当叶片或枝条被切断时,木质部中的液流由于张力解除迅速缩回木质部。将叶片装入压力室钢筒,切口朝外,逐渐加压,直到导管中的液流恰好在切口处显露时,所施加的压力正好抵偿了完整植株导管中的原始负压。
三、主要仪器设备
小液流法:白萝卜、打孔器、10ml离心管、小刀、镊子、注射器、1mol/L蔗糖溶液、甲基橙 压力室法:压力室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小液流法:
1、用1mol/l的蔗糖溶液配制0.05、0.10、0.20、0.30、0.40、0.50M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10mL),用力混匀。
2、分别取4ml不同浓度的溶液到另一组相应的试管中。每管加入厚度约为1mm的萝卜圆片,加塞放置30min。期间晃动(3-4次)。
3、用针蘸取少量甲基橙放入每支试管,混匀。
4、用注射器取少许黄色溶液,伸入对应浓度的蔗糖溶液中部,缓慢挤出一滴小液滴,观察小液滴移动方向并记录。
Ψw(Mpa) = -iCRT = -0.0083×(273+toC) ×浓度
压力室法:
根据植物材料选取枝条(或叶片)型的压力室盖→将试样装入压力室盖的孔(或槽)中夹紧,压入压力室并顺时针旋转紧固。打开钢瓶阀门,使控制阀朝向加压,缓慢打开测定阀,使加压速率达0.1bar,仔细观察伸出压力室盖的植物样品,一发现木质部转湿润液体溢出,立即关闭测定阀,记录压力表读数。
组织Ψw(Mpa) = -0.1×压力室压力表读数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小液流法测定结果:
其他两个小组的实验结果:
根据公式计算得到萝卜组织液浓度
Ψw(Mpa) = -iCRT = -0.0083×(273+t℃) ×浓度= -0.0083×(273+16 ) ×0.1=-0.240Mpa
萝卜组织液浓度约为0.1mol/L,水势约为-0.240Mpa
压力室法测定结果:
室温16℃,测出出水压力读数为13,水势 -1.3Mpa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1、比较多组的实验结果发现,各组实验数据差别较大,经分析认为通过小液流法测量的水势误差较大。
2、经分析认为萝卜切片厚薄和总质量不同、在空气中放置的时间不同、萝卜片在溶液中的放置时间不同,均有可能造成小液流法实验数据的偏差。
3、通过小液流法测得的植物组织水势只是一个范围,如要得到更精确的实验结果,需要缩小梯度之间的浓度差,在0.5mol/L~0.2 mol/L之间设多个测量点。
七、讨论、心得
1、因为小液流法的人为因素误差较大,所以萝卜切片须尽量使大小厚薄均匀,切好后尽快同时放入到六个试管中,以减少人为误差。
2、由于萝卜和外界溶液渗透达到平衡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将萝卜放入溶液后等待的时间不能过短,否则会引起实验误差,将萝卜切成薄片也是为了加快渗透作用。
3、使用注射器向原荣业中加入黄色的渗透平衡溶液时,应缓慢加入少量即可,如加入太快,会黄色溶液从针头向下喷出,会对液流运动方向的观察造成影响。
4、用压力室法测定植物的水势,可以直接从压力表上读出水势的数值,实验结果直观,但是也存在一些缺点,判断水刚从切面渗出难度较大,同时该实验方法仪器要求较高,且测量值受到环境气压的影响。
篇7:土壤容重的测定的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篇一:土壤容重的测定方法
一、 目的和要求
土壤容重又叫土壤的假比重,是指田间自然状态下,每单位体积土壤的干重,通常用g/cm3表示。土壤容重除用来计算土壤部孔隙度外,还可用于估计土壤的松紧和结构状况。本实验要求学生学习土壤寄人篱下的测定方法,掌握环刀法测定土壤容重的原理及操作步骤,掌握用容重数值计算土壤孔隙度的方法。
二、 内容和原理
用一定容积的钢制环刀,切割自然状态下的土壤,使土壤恰好充满环刀容积,然后称量并根据土壤自然含水率计算每单位体积的烘干土重即土壤容重。
三、 主要仪器设备
容积为100立方厘米的钢制环刀。
削土刀及小铁铲各一把。
感量为0.1及0.01的粗天平各一架。
烘箱、干燥器及小铝盒等。
四、 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在室内先称量环刀(连同底盘、垫底滤纸和顶盖)的重量,环刀容积一般为100立方厘米。
将已称量的环刀带至田间采样。采样前,将采样点土面铲平,去除环刀两端的盖子,再将环刀(刀口端向下)平稳压入土壤中,切忌左右舞动,在土柱冒出环刀上端后,用铁铲挖周围土壤,取出充满土壤的环刀,用锋利的削土刀削去环两端多余的土壤,使环刀内的土壤体积恰为环刀的容积。在环刀刀口垫上滤纸,并盖上底盖,环刀上端盖上顶盖。擦去环刀外的泥土,立即带回实验称重。
在紧靠环刀采样处,再采土10-15克,装入铝盒带回实验室内测定土壤含水量。
五、 公式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土壤容重:
环刀内干土重(g)=100环刀内湿土重/100土含水率
土壤容重(g/cm3)=环刀内干土重/环刀容积
篇二:土壤学实验报告1
课程名称:指导老师: 成绩: 实验名称: 土壤容重、比重和孔隙的测定 实验类型:操作性实验[1] 同组学生姓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学习并掌握土壤容重、比重、孔隙度及三相比的测定与计算方法; 2)结合实验,加深对土壤容重、比重和孔隙度等量的含义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1)内容:利用已知体积的环刀取自然状态的土壤样品一份,烘干除去水分,测量得环刀的容
积、重量,以及土壤的重量和其含水量,则可计算出土壤的容重、孔隙度、含水率等指标。
2)原理:各项指标的计算公式:
(1)土壤容重(g/cm)= 烘干后带土环刀重—环刀重
环刀容积
(2)土壤含水率(%)=带土环刀重—烘干后带土环刀重
烘干后带土环刀重—环刀重 (3)土壤孔度(%)= (1— 容重/
比重)X100 (4)土壤比重 = 2.65 (取平均值)
三、主要仪器设备
小环刀,手柄,三角铲,游标卡尺,天平(感量0.01),电热恒温烘箱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步骤: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1)记录:
环 刀
平均值 土 壤
2)处理:
(1)土壤容重(g/cm3)= 烘干后带土环刀重—环刀重
环刀容积
= (142.22 – 59.65)/(3.14×4.2612)=1.448 g/cm3
(2)土壤含水率(%) =带土环刀重—烘干后带土环刀重
烘干后带土环刀重—环刀重
= (165.79-142.22)×100/(142.22 – 59.65)=28.55 (3)土壤孔度(%)= (1— 容重/比重)X100 = (1—1.448/2.65)×100 =45.36
(4)三相比 = 土壤固相容积率:土壤液相容积率:土壤气相容积率
= (100-45.36):28.55:(100-28.55-(100-45.36))=54.64:28.55:16.81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1)实验结果:
土壤容重= 1.448 (g/cm);
质量/g 59.65 59.66 59.64 59.65
土壤+环刀/g 165.79
内径/cm 4.270 4.250 4.264 4.261
高/cm 3.54 3.56 3.55 3.55
干燥后/g 142.22
土壤含水率(%)=28.55; 土壤孔度 (%)= 45.36
三相比=土壤固相容积率:土壤液相容积率:土壤气相容积率= 54.64:28.55:16.81 2)结果分析:
①土壤容重可以反映土粒排列情况、孔度大小、土壤肥力和耕作管理状况:一般含矿物质多而结构差的土壤(如砂土),土壤容积比重在1.4-1.7之间;含有机质多而结构好的土壤(如农业土壤),在1.1-1.42之间。我组所采样的土壤容重值约为1.448 g/cm3,采集地点为环资实验楼楼下的绿化带中(绿化还未完全长好,土样中较多杂质,下方有石块),由此可见,此地的土壤含有机质较少,结构较差。
②土壤孔度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土壤孔隙度大小取决于土壤的质地、结构和有机质的含量。一般作物适宜的孔隙度为50%左右。实验结果土壤孔度为45.35%,可知该处土壤孔度较小。
③土壤含水率测定结果为28.55%,根据季节与作物生长状态判断,含水量适合。 总之,由上述分析可得,该处土壤并不是十分理想,不大适合植物生长。
七、讨论、心得
1)在测定上述指标的过程中,许多误差是难以避免的,如:重量、体积的测量误差。但是有一些误差是可以尽量减小的,如:用环刀取土时,在不破坏土壤自然垒结状态的情况下,应使土壤充满环刀,使得土壤的体积尽量完全接近环刀的体积。 2)注意:
① 在选择实验土壤时,要先判断该土壤是否为田间自然垒结的;取时要用手柄慢慢将整个环刀压入(或敲入)土中,不可压得太实,切勿破坏土壤的自然垒结状态,; ② 挖开环刀周围的土壤,小心取出环刀,切勿使环刀内土块脱落; ③ 小心切除环刀上下的余土,使土壤刚好填满整个环圈; ④ 在取完土壤后回实验室的过程中,不可将之擩平。
实验按形式和内容可分为演示性、操作性、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创新性等类型。 摘自:百度百科
篇三:土壤容重和孔度的测定
1 土壤容重的测定(环刀法)
土壤容重不仅用于鉴定土壤颗粒间排列的紧实度,而且也是计算土壤孔度和空气含量的必要数据。
测定土壤容重的方法很多,如环刀法、蜡封法、水银排出法等。常用的是环刀法,本法操作简便,结果比较准确,能反映田间实际情况。
方法原理 本法系利用一定体积的环刀切割未搅的自然状态的土样,使土样充满其中,称量后计算单位体积的烘干土重。
操作步骤
1.先在田间选择挖掘土壤剖面的位置,然后挖掘土壤剖面,按剖面层次,分层采样,每层重复3次。如只测定耕作层土壤容重,则不必挖土壤剖面。
2.将环刀托放在已知重量的环刀上,将环刀刃口向下垂直压入土中,直至环刀筒中充满样品为止。环刀压入时要平稳,用力一致。
3.用削土刀托放在已知重量的环刀上,将环刀刃口向下垂直压入土中,直至环刀筒中充满样品为止。环刀压入时要平稳,用力一致。
4.用削土刀切开环刀周围的土壤,取出已装满土的环刀,细心削去环刀两端多余的土,并擦净环刀外面的土。环刀两端立即加盖,以免水分蒸发。随即称重(精确到0.01g)并记录。
5.同时在同层采样处,用铝盒采样,测定土壤自然含水量。或者直接从环刀筒中取出样品,测定土壤含水量。
结果计算 按下式计算土壤容重。
d=g·100/[V·(100+W)]
式中:d—土壤容重(g/cm3)
g—环刀内湿土重(g)
V—环刀容积(cm3)
W—样品含水量(%)
此法允许平行绝对误差<0.03g/cm3,取算术平均值。
仪器设备 环刀(容积为100cm3)、环刀托、削土刀、小铁铲、铝盒、干燥器、烘箱、天平(感量0.1g和0.01g)等。
2 土壤孔度的测定
土壤孔度与土壤结构、土壤质地及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关。它们对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和农业生产有显著影响。
总孔度的计算
土壤总孔度一般不直接测定,常由测定土壤比重和容重之后,通过计算间接求得。也可
以在没有比重或不用比重值的情况下,直接用容重(d)通过经验公式计算出土壤总孔度(Pt%)。
Pt%=93.947-32.995d
在工作中为了方便起见,可按上式计算出常用容重范围的土壤孔度,查对下表即可。
土壤总孔度查对表
d
d 0.00 0.01 0.02 0.03 0.01 0.05 0.06 0.07 0.08 0.09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70.85 70.52 70.19 69.86 69.53 69.20 68.87 68.54 68.21 67.88 67.55 67.22 66.89 66.56 66.23 65.90 65.57 65.24 64.91 64.58 64.25 63.92 63.59 63.26 62.93 62.60 62.27 61.94 61.61 61.28 60.95 60.62 60.29 59.96 59.63 59.30 58.97 58.64 58.31 57.88 57.65 57.32 56.99 56.66 56.33 56.00 55.67 55.34 55.01 54.68 54.35 54.02 53.69 53.36 53.03 52.70 52.37 52.04 51.71 51.38 51.05 50.72 50.39 50.06 49.73 49.40 49.07 48.74 48.41 48.08 47.75 47.42 47.09 46.76 46.43 46.10 45.77 45.44 45.11 44.79 44.46 44.13 43.80 43.47 43.14 42.81 42.48 42.12 41.82 41.49 41.16 40.83 40.50 40.17 39.84 39.51 39.18 38.85 38.52 38.19 37.86 37.53 37.20 36.87 36.54 36.21 35.88 35.55 35.22 34.89 注:表中第一纵行(d值)为容重,第一横行(d值)为容重的第二位小数。
使用上表时,依一般对数表的方法即能查出某一容重的总孔度值,而不需要按经验公式计算。
查表举例:d=0.87时,Pt=65.24%
d=1.10时,Pt=57.65%
d=1.72时,Pt=37.20%
毛管孔度的测定(环刀法)
1.操作步骤
(1)用环刀在野外采取原状土(方法同容重)。
(2)将环刀有孔并垫有滤纸的一端放入盛薄层水的搪瓷托盘内,瓷盘内水深保持在2—3mm内,浸水时间:砂土4—6小时,粘土8—12小时或更长时间。
(3)环刀中土样吸水膨胀后,用刮土刀削去胀到环刀外面的土样,并立即称重,准确至0.1g。
(4)称重后,从环刀中取出4—5g,放入铝盒中,测定土样吸水后的含水率,以换算环刀中烘干土重。
2.结果计算。毛管孔度可用下式计算:
PC%=W/V×100
式中:Pc%—土壤毛管孔度(容积%)
W—环刀筒内土壤所保持的水量,相当于水的容积(cm3);
V—环刀筒内容积(cm3)。
本测定进行3—4次平行测定,重复误差不得大于1%,取算术平均值。
3.仪器设备:瓷盘、滤纸、铝盒、环刀(100cm3)、烘箱、干燥器、刮土刀等。 通气孔度的计算 土壤通气孔度可用下式计算:
Pc%=Pt%-Po%
式中:Pc%—土壤通气孔度(%);
Pt%—土壤总孔度(%);
Po%—土壤毛管孔度(%).
篇8:实验报告液体的饱和蒸汽压的测定韩飞 陈海星 何跃辉 邱雪辉_实验报告_网
实验报告--液体的饱和蒸汽压的测定--韩飞 陈海星 何跃辉 邱雪辉
实验者:韩飞 陈海星 何跃辉 邱雪辉
实验三、液体的饱和蒸汽压的测定
实验者:陈海星.韩飞 实验时间: 2000/5/29
气温: 22.4 ℃ 大气压: 100.923 kpa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明确纯液体饱和蒸气压的定义和气液两相平衡的概念,深入了解纯液体饱和蒸气压和温度的关系?克劳修斯-克拉贝龙方程式。
2、用等压计测定不同温度下苯的饱和蒸气压.。初步掌握真空试验技术。
3、学会用图解法求被测液体在实验温度范围内的平均摩尔汽化热与正常沸点
二、仪器与试剂:
蒸汽压力测定仪
旋片式真空泵
精密温度计
玻璃恒温水浴一套
苯
三 、数据记录及其处理:
纯液体饱和蒸汽压的测量
实验者
韩飞
实验时间
5月15日
室温 ℃
22.4
23.5
大气压 pa
100950
100920
100900
平均大气压
100923
序号
1
2
3
4
5
6
7
水浴温度℃
52.00
56.20
60.20
65.30
70.00
73.30
76.00
左汞柱 mm
625.5
605.5
582.5
545.5
506.5
475.0
446.0
右汞柱 mm
179.5
203.0
228.5
269.0
311.0
344.0
374.0
汞柱差 mm
446.0
402.5
354.0
276.5
195.5
131.0
72.0
蒸汽压p mm
311.0
354.5
403.0
480.5
561.5
626.0
685.0
ln p
5.7397
5.8707
5.9989
6.1748
6.3306
6.4393
6.5294
1/t*1000
3.075
3.036
2.999
2.954
2.914
2.886
2.864
直线斜率
-3.76
直线截距
17.289
蒸发热 kj/mol
31.3
正常沸点℃
79.7
四、实验讨论
一、压力和温度的测量都有随机误差,试导出h的误差传递表达式.
答:由 h=u+pv 可得,
→ dh=du+pdv+vdp
→ dh=(?u/?t)v dt+(?u/?v)tdv+pdv+vdp
→ δvhm=(?u/?t)vδt+vδp
二、用此装置,可以很方便地研究各种液体,如苯.二氯乙烯.四氯化碳.水.正丙醇.异丙醇.丙酮.和乙醇等,这些液体中很多是易燃的,在加热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答:加热时,易燃物体不应靠得太近发热器应使其受热均匀,拿取药品时,应避免把它撒在发热器上,当用这些药品时,应把它盖好放置.
top
实验三、液体的饱和蒸汽压的测定
实验者:陈海星.韩飞 实验时间: 2000/5/29
气温: 22.4 ℃ 大气压: 100.923 kpa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明确纯液体饱和蒸气压的定义和气液两相平衡的概念,深入了解纯液体饱和蒸气压和温度的关系?克劳修斯-克拉贝龙方程式。
2、用等压计测定不同温度下苯的饱和蒸气压.。初步掌握真空试验技术。
3、学会用图解法求被测液体在实验温度范围内的平均摩尔汽化热与正常沸点
二、仪器与试剂:
蒸汽压力测定仪
旋片式真空泵
精密温度计
玻璃恒温水浴一套
苯
三 、数据记录及其处理:
纯液体饱和蒸汽压的测量
实验者
陈海星
实验时间
5月15日
室温 ℃
22.4
23.5
大气压 pa
100950
100920
100900
平均大气压
100923
序号
1
2
3
4
5
6
7
水浴温度℃
52.00
56.20
60.20
65.30
70.00
73.30
76.00
左汞柱 mm
625.5
605.5
582.5
545.5
506.5
475.0
446.0
右汞柱 mm
179.5
203.0
228.5
269.0
311.0
344.0
374.0
汞柱差 mm
446.0
402.5
354.0
276.5
195.5
131.0
72.0
蒸汽压p mm
311.0
354.5
403.0
480.5
561.5
626.0
685.0
ln p
5.7397
5.8707
5.9989
6.1748
6.3306
6.4393
6.5294
1/t*1000
3.075
3.036
2.999
2.954
2.914
2.886
2.864
直线斜率
-3.76
直线截距
17.289
蒸发热 kj/mol
31.3
正常沸点℃
79.7
四、实验讨论
一、压力和温度的测量都有随机误差,试导出h的误差传递表达式.
答:由 h=u+pv 可得,
→ dh=du+pdv+vdp
→ dh=(?u/?t)v dt+(?u/?v)tdv+pdv+vdp
→ δvhm=(?u/?t)vδt+vδp
二、用此装置,可以很方便地研究各种液体,如苯.二氯乙烯.四氯化碳.水.正丙醇.异丙醇.丙酮.和乙醇等,这些液体中很多是易燃的确,在加热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答:加热时,易燃物体不应靠得太近发热器,拿取药品时,应避免把它撒在发热器上,当用这些药品时,应把它盖好放置.
top
实验一、液体的饱和蒸汽压的测定
实验者:何跃辉 实验时间: 2000/5/17
气温: 22.5 ℃ 大气压: 100.85kpa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明确纯液体饱和蒸气压的定义和气液两相平衡的概念,深入了解纯液体饱和蒸气压和温度的关系—-克劳修斯-克拉贝龙方程式。
2、用等压计测定不同温度下苯的饱和蒸气压.。初步掌握真空试验技术。
3、学会用图解法求被测液体在实验温度范围内的平均摩尔汽化热与正常沸点
二、仪器与试剂:
蒸汽压力测定仪
旋片式真空泵
精密温度计
玻璃恒温水浴一套
苯
三 、数据记录及其处理:
室温: 22.5 ℃
大气压p0: 100.85 、100.88 、100.83、100.87 kpa
平均大气压:100.86 kpa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水浴温度℃
50.44
56.18
59.78
65.22
68.19
69.62
71.80
73.80
75.80
左汞柱 mm
633.5
604.5
581.1
541.8
515.2
507.1
486.5
469.3
447.0
右汞柱 mm
169.5
200.5
226.5
270.0
297.8
307.4
328.5
348.2
371.5
汞柱差 mm
464.0
404.0
354.6
271.8
217.4
199.7
158.0
121.1
75.5
蒸汽压p mm
292.4
352.4
401.8
484.6
539.0
556.7
598.4
635.3
680.9
ln p
5.6780
5.8647
5.9959
6.1832
6.2896
6.3220
6.3942
6.4540
6.5234
1/t*1000
3.090
3.036
3.003
2.955
2.929
2.917
2.899
2.882
2.865
直线斜率
-3.756
直线截距
17.289
蒸发热 kj/mol
31.2
正常沸点℃
79.3
常压下测得苯的沸点: 76.18摄氏度。
四、思考题:
一、压力和温度的测量都有随机误差,试导出h的误差传递表达式.
答:由 h=u+pv 可得,
→ dh=du+pdv+vdp
→ dh=(?u/?t)v dt+(?u/?v)tdv+pdv+vdp
→ δvhm=(?u/?t)vδt+vδp
二、用此装置,可以很方便地研究各种液体,如苯.二氯乙烯.四氯化碳.水.正丙醇.异丙醇.丙酮.和乙醇等,这些液体中很多是易燃的确,在加热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答:加热时,应该缓慢加热,并且细心控制温度,使溶液的温度不能超过待测液的着火点,同时a,c管的液面上方不宜有空气(或氧气)存在,此外温度变化采用逐渐下降方式。
五,实验讨论:
测定前必须将平衡管a,b段的空气驱赶净。 冷却速度不应太快,否则测得的温度将偏离平衡温度。 如果实验过程中,空气倒灌,则实验必须重做。 在停止实验时,应该缓慢地先将三通活塞打开,使系统通大气,再使抽气泵通大气(防止泵中油倒灌),然后切断电源,最后关闭冷却水,使装置复原。
top
液体的饱和蒸汽压的测定
实验目的 明确纯液体饱和蒸气压的定义和气液两相平衡的概念,深入了解纯液体饱和蒸气压和温度的关系椏死托匏?克拉贝龙方程式 用等压计测定不同温度下环己烷的饱和蒸气压.。初步掌握真空试验技术 学会用图解法求被测液体在实验温度范围内的平均摩尔汽化热与正常沸点
仪器与试剂 蒸汽压力测定仪
旋片式真空泵
精密温度计
玻璃恒温水浴一套
苯
气压计
实验步骤
1、准备工作。接通冷却水。认识系统中各旋塞的作用。开启进气旋塞使系统与大气相通。 读取大气压力p0。以后每半小时读一次。
2、系统检漏。开启真空泵,2分钟后开启抽气旋塞,关闭进气旋塞,使系统减压至汞柱差约为500毫米,关闭抽气旋塞。系统若在5分钟之内汞柱差不变,则说明系统不漏气。
3、插上加热器、控制器、搅拌器的电源,开动搅拌器,打开控制器电源开关,调节温度控制旋钮至52℃ ,使水浴升温。
4、水浴温度升至52℃后,精确读取水浴温度。缓慢旋转进气旋塞,使平衡管中bc二液面等高,读取u形压差计左右两汞柱的高度。
5、分别测定52、56、60、65、70、73、76℃液体的饱和蒸汽压。
6、系统通大气,测定液体在当地大气压下的沸点。
7、实验完毕, 断开电源、水源。
数据记录
室温: 22.5℃
大气压p0: 100.85 、100.88 、100.83 、101.1 kpa
序号
1
2
3
4
5
6
7
h左mmhg
633.5
604.5
581.1
541.8
515.2
507.1
486.5
篇9:电位电压的测定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篇一:电极电位的测量实验报告
一. 实验目的
1. 理解电极电位的意义及主要影响因素
2. 熟悉甘汞参比电极的性能以及工作原理
3. 知道电化学工作站与计算机的搭配使用方法
二. 实验原理
电极和溶液界面双电层的电位称为绝对电极电位,它直接反应了电极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征,但绝对电极电位是无法测量的。在实际研究中,测量电极电位组成的原电池的电动势,而测量电极电位所用的参考对象的电极称为参考电极,如标准氢电极、甘汞电极、银-氯化银电极等,该电池的电动势为:
E=φ待测-φ参比
上述电池电动势可以使用高阻抗的电压表或电位差计来计量
在该实验中,采用甘汞电极为研究电极,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为测量电极。在1mol的KCl支持电解质下,分别用10mM摩尔比1:1和1:2的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溶液在常温(27℃)以及45℃下测量,收集数据,可得到相同温度不同浓度的两条开路电位随时间变化曲线、相同浓度不同温度的两条开路电位随时间变化曲线。可以用电极电势的能斯特方程讨论温度对于电极电势的影响
三. 实验器材
电化学工作站;电解池;甘汞电极;玻碳电极;水浴锅
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溶液(摩尔比1:1和1:2)(支持电解质为1M KCl);
砂纸;去离子水
四. 实验步骤
1. 在玻碳电极上蘸一些去离子水,然后轻轻在细砂纸上打磨至光亮,最后再用去离子水冲洗。电化学工作站的电极也用砂纸轻轻打磨
2. 在电解池中加入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溶液至其1/2体积,将玻碳电极和甘汞电极插入电解池中并固定好,将两电极与电化学工作站连接好,绿色头的电极连接工作电极,白色头的电极连接参比电极。
3. 点开电化学工作站控制软件,点击 setup—技术(technique)—开路电压—时间,设置记录时间为5min,记录数据时间间隔为0.1s,开始进行数据记录,完成后以txt形式保存实验结果。
4. 将电解池放入45度水浴锅中,再重复一次步骤2和步骤3。
5. 将电解液换成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溶液(1:2)后重复一次步骤2至4 6. 实验结束后清洗电极和电解池,关好仪器设备,打扫卫生。
五. 实验数据处理及分析
1. 在同一个图中作出相同温度不同浓度的两条开路电位随时间变化曲线
1) 常温(25℃),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溶液(摩尔比1:1和1:2)条件下:
2) 45℃,10mM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溶液(摩尔比1:1和1:2)条件下
2.在同一图中作出相同浓度不同温度测量的两条开路电位随时间变化曲线;
1)10mM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溶液摩尔比1:1,常温(25℃):45℃条件下:
2) 10mM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溶液摩尔比1:2,常温(25℃),45℃条件下: 3.应用能斯特方程讨论温度和浓度对开路电位的影响。
分析:在常温下,开路电压随着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的比例的的增加而降低。 上述电极反应的能斯特方程为:E=EΘ+ RT/F *ln (Fe3+/Fe2+)
Fe3+:Fe2+的比例由1:1变为1:2,而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故电极电势下降,此时EFe()6]3:Fe()6]4=1:2
分析:在铁氰、化钾和亚铁氰、化钾的比例为1:1和1:2的情况下,常温的开路电压都比高温的开路电压要高。因为随着温度的升高,电极电势降低。在相同浓度时,
0ln(a[Fe()6]3-/a[Fe()6]4-)由于活度比是负值,所以T越小, 减去的值越
小.此处的开路电压是Fe3+/Fe2+电极与饱和甘汞电极电极电势的差值。
六,讨论与思考:
1.实验过程,玻碳电极可能吸附有上次实验的杂质等,需用砂纸进行打磨。
2.影响电极电位的原因有电极本身的性质、温度,浓度,PH等。
3.甘汞电极要及时补充饱和KCL
4.接线不得反接,绿色头的电极连接工作电极,白色头的电极连接参比电极。
篇二:电路实验报告
目录
实验一 电位、电压的测定及电路电位图的绘制
实验二 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
实验三 线性电路叠加性和齐次性的研究
实验四 受控源研究
实验六 交流串联电路的研究
实验八 三相电路电压、电流的测量
实验九 三相电路功率的测量
实验一 电位、电压的测定及电路电位图的绘制
一.实验目的
1.学会测量电路中各点电位和电压方法。理解电位的相对性和电压的绝对性; 2.学会电路电位图的测量、绘制方法;
3.掌握使用直流稳压电源、直流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二.原理说明
在一个确定的闭合电路中,各点电位的大小视所选的电位参考点的不同而异,但任意两点之间的电压(即两点之间的电位差)则是不变的,这一性质称为电位的相对性和电压的绝对性。据此性质,我们可用一只电压表来测量出电路中各点的电位及任意两点间的电压。
若以电路中的电位值作纵坐标,电路中各点位置(电阻或电源)作横坐标,将测量到的各点电位在该平面中标出,并把标出点按顺序用直线条相连接,就可得到电路的电位图,每一段直线段即表示该两点电位的变化情况。而且,任意两点的电位变化,即为该两点之间的电压。
在电路中,电位参考点可任意选定,对于不同的参考点,所绘出的电位图形是不同,但其各点电位变化的规律却是一样的。
三.实验设备
1.直流数字电压表、直流数字毫安表
2.恒压源(EEL-I、II、III、IV均含在主控制屏上,可能有两种配置(1)+6V(+5V),+12 V,0~30V可调或(2)双路0~30V可调。)
3.EEL-30组件(含实验电路)或EEL-53组件
四.实验内容
实验电路如图1-1所示,图中的电源US1用恒压源中的+6V(+5V)输出端,US2用0~+30V可调电源输出端,并将输出电压调到+12V。
1.测量电路中各点电位
以图1-1中的A点作为电位参考点,分别测量B、C、D、E、F各点的电位。
用电压表的黑笔端插入A点,红笔端分别插入B、C、D、E、F各点进行测量,数据记入表1-1中。 以D点作为电位参考点,重复上述步骤,测得数据记入表1-1中。
图 1-1
2.电路中相邻两点之间的电压值
在图1-1中,测量电压UAB:将电压表的红笔端插入A点,黑笔端插入B点,读电压表读数,记入表1-1中。按同样方法测量UBC、UCD、UDE、UEF、及UFA,测量数据记入表1-1中。
五.实验注意事项
1.EEL-30组件中的实验电路供多个实验通用,本次实验没有利用到电流插头和插座。
2.实验电路中使用的电源US2用0~+30V可调电源输出端,应将输出电压调到+12V后,再接入电路中。并防止电源输出端短路。
3.数字直流电压表测量电位时,用黑笔端插入参考电位点,红笔端插入被测各点,若显示正值,则表明该点电位为正(即高于参考电位点);若显示负值,表明该点电位为负(即该点电位低于参考点电位)。 4.用数字直流电压表测量电压时,红笔端插入被测电压参考方向的正(+)端,黑笔端插入被测电压参考方向的负(-)端,若显示正值,则表明电压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一致;若显示负值,表明电压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相反。
六.预习与思考题
1.电位参考点不同,各点电位是否相同?任两点的电压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在一个确定的闭合回路中电位参考点不同,各点的电位也不相同,但任意两点之间的电压是不变的,这一性质称为电位的相对性和电压的绝对性。
2.在测量电位、电压时,为何数据前会出现±号,它们各表示什么意义?
答:电位参考点选定后,各点电位不同, “+”表示该点电位比参考点大,“-”表示该点电位比参考点小;测电压时,“+”“-”表示两点的电位相对大小,由电压电流是否关联决定。
3.什么是电位图形?不同的电位参考点电位图形是否相同?如何利用电位图形求出各点的电位和任意两点之间的电压。
答:以电路中电位值作为纵坐标,电路各点位置作为横坐标,将测得的各点电位在该坐标平面画出,并把这些点用线连接,所得的图形称电位图;不同的电位参考点电位图形是不同的;在电位图中,各点的电位为该点对应的纵坐标,而两点间的电压则为该两点间的纵坐标的差。
七.实验报告要求
1.根据实验数据,分别绘制出电位参考点为A点和D点的两个电位图形。
电位图
电位值
被测点
2.根据电路参数计算出各点电位和相邻两点之间的电压值,与实验数据相比较,对误差作必要的分析。 答:可能造成误差的原因有:电压表的精确度等仪器造成的误差。 3.回答思考题。
实验二 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
一.实验目的
1.验证基尔霍夫定律的正确性,加深对基尔霍夫定律的理解; 2.学会用电流插头、插座测量各支路电流的方法; 3.学习检查,分析电路简单的故障分析能力。
二.原理说明
1.基尔霍夫定律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是电路的基本定律,它们分别用来描述结点电流和回路电压,即对电路中的任一结点而言,在设定电流的参考方向下,应有∑I=0,一般流出结点的电流取正号,流入结点的电流取负号;对任何一个闭合回路而言,在设定电压的参考方向下,绕行一周,应有∑U=0,一般电压方向与绕行方向一致的电压取正号,电压方向与绕行方向相反的电压取负号。
在实验前,必须设定电路中所有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其中电阻上的电压方向应与电流方向一致,见图2-1所示。
2.检查,分析电路的简单故障
电路常见的简单故障一般出现在连线或元件部分。连线部分的故障通常有连线接错,接触不良而造成的断路等;元件部分的故障通常有接错元件、元件值错,电源输出数值(电压或电流)错等。
故障检查的方法是用万用表(电压档或电阻档)或电压表在通电或断电状态下检查电路故障。 (1)通电检查法:在接通电源的情况下,用万用表的电压档或电压表,根据电路工作原理,如果电路某两点应该有电压,电压表测不出电压,或某两点不该有电压,而电压表测出了电压,或所测电压值与电路原理不符,则故障必然出现在此两点之间。
(2)电检查法:在断开电源的情况下,用万用表的电阻档,根据电路工作原理,如果电路中某两点应该导通而无电阻(或电阻极小),万用表测出开路(或电阻极大),或某两点应该开路(或电阻很大),
而测得的结果为短路(或电阻极小),则故障必然出现在此两点之间。
本实验用电压表按通电检查法检查、分析电路的简单故障。
三.实验设备
1.直流数字电压表、直流数字毫安表 2.恒压源
3.EEL-30组件(含实验电路)或EEL-53组件
四.实验内容
实验电路如图2-1所示,图中的电源US1用恒压源中的+6V(+5V)输出端,US2用0~+30V可调电源输出端,并将输出电压调到+12V(以直流数字电压表读数为准)。实验前先设定三条支路的电流参考方向,如图中的I1、I2、I3所示,并熟悉线路结构,掌握各开关的操作使用方法。
图 2-1
1.熟悉电流插头的结构
将电流插头的红线端插入数字毫安表的红(正)接线端,电流插头的黑线端插入数字毫安表的黑(负)接线端。
2.测量支路电流
将电流插头分别插入三条支路的三个电流插座中,读出各电流值。按规定:在节点A,电流表读数为“+”,表示电流流出节点,读数为“-”,表示电流流入节点,然后根据图2-1中的电流参考方向,确定各支路电流的正、负号,并记入表2-1中。
3.测量元件电压
用直流数字电压表分别测量两个电源及电阻元件上的电压值,将数据记入表2-2中。测量时电压表的红(正)接线端应插入被测电压参考方向的高电位(正)端,黑(负)接线端应插入被测电压参考方向的低电位(负)端。
五.实验注意事项
1.所有需要测量的电压值,均以电压表测量的读数为准,不以电源表盘指示值为准。
篇三:实验2-1 电位、电压的测定及电位图的绘制
实验2-1 电位、电压的测定及电位图的绘制
班级:5班姓名: 张洁 学号:1141000031
一、 实验目的
1. 学会万用表的使用。 2. 学会电压源的使用。
3. 用实验方法证明电路中电位的相对性和电压的绝对性。 4. 掌握电路电位图的绘制方法。
二、 实验电路
图2-1-1 测量电位及电压的仿真实验电路
图2-1-2 测量电位及电压的实测实验电路
三、 电位及电压测量数据表
四、 仿真与实测图
图2-1-3 测量电压UDE值和以D为参考点UC电位值的仿真图
图2-1-4 以D为参考点UC电位值实测图
图2-1-5 电压UDE值实测图
五、 根据KCL、KVL列式计算UA和UAB,过程和结果如下:
i1+i2-i3=0i4+i5-i3=0i1=Us1/(R1+R3+R4)=0.013A i2=Us2/(R2+R3+R5)=0.003A
六、 实验结论
1. 根据实验数据,用EXCEL分别绘制两个不同参考点时的电位图,解释为什么以A和D为参考点的两条电位曲线是平行的,你所测量的两条曲线间平行高度是多少?
答:因为电位会随参考点的改变而改变,电压与参考点的选取无关。平行高度为5.566V。
图2-1-6 分别以A点和D点为参考点的电位图
2. 解释以A和D点为参考点分别测量UAB、UBC、UCD、UDE、UEF和UFA两组数据为什么相同。
答:电压是两个点的电位相减,与参考点的选取无关。
3. 总结电位的相对性和电压的绝对性。
答:电位必须有参考点,而且参考点不同,电位也不,所以电位是相对的;而电压是两个点之间电位的差值,与参考点无关,所以电压是绝对的。
篇10:弱酸电离度与电离常数的测定实验报告范文_实验报告_网
篇一:无机化学实验六 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常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测定醋酸的电离度和电离常数;
2.学习pH计的使用。 [教学重点]
醋酸的电离度、电离常数的测定 [教学难点] pH计的使用 [实验用品]
仪器:滴定管、吸量管(5mL)、容量瓶(50 mL)、pH计、玻璃电极、甘汞电极
药品:0、200 mol·L-1HAc标准溶液、0、200 mol·L-1NaOH标准溶液、酚酞指示剂、标准缓冲溶液
(pH=6、86、pH=4、00)
二、基本原理
HAc → H++ Ac-
C:HAc的起始浓度;[H+]、[Ac-]、[HAc]:分别为平衡浓度; α:电离数;K:平衡常数
α =
× 100%
Ka = =
当α小于5时,C - [H+]≈C,所以Ka≈
根据以上关系,通过测定已知浓度HAc溶液的pH值,就可算出[H+],从而可以计算该HAc溶液的电离度和平衡常数。(pH=-lg[H+],[H+]=10-pH)
三、实验内容
1.HAc溶液浓度的测定(碱式滴定管)
以酚酞为指示剂,用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测定HAc的浓度。
滴定序号 aOH(mol·L-1) VHAc(mL VNaOH(mL CHAc
测定值 平均值
25、001
2 25、00
25、003
2.配制不同浓度的HAc溶液
用移液管或吸量管分别取2、50 mL、5、00 mL、25、00 mL已测得准确浓度的HAc溶液,分别加入3只50 mL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并计算出三个容量瓶中HAc溶液的准确浓度。将溶液从稀到浓排序编号为:1、2、3,原溶液为4号。
3.测定HAc溶液的pH值,并计算HAc的电离度、电离常数
把以上四种不同浓度的HAc溶液分别加入四只洁净干燥的50 L杯中,按由稀到浓的顺序在pH计上分别测定它们的pH值,并记录数据和室温。将数据填入下表(p、129、),计算HAc电离度和电离常数。
溶液
C (mol·L-1)
pH
[H+]
α(%)
电离常数K
编号 1 2 3 4
四、提问
1/20 CHAc 1/10 CHAc 1/2 CHAc CHAc
(mol·L-1)
测定值
平均值
K值在1、0×10-5~2、0×10-5范围内合格(文献值25℃1、76×10-5)
1.烧杯是否必须烘干?还可以做怎样的处理? 答:不需烘干,用待测溶液荡洗2~3次即可。 2.测定原理是什么?
五、思考题
1.若所用HAc溶液的浓度极稀,是否还能用近似公式Ka=[H+]2/C来计算K,为什么? 答:若CHAc很小,则C酸/Ka就可能不大于400,就不能用近似公式Ka=[H+]2/C,如用近似公式,会造成较大的误差。
2.改变所测HAc溶液的浓度或温度,则有无变化? 答:CHAc减小,α增大,Ka不变;
Ka随T改变而变化很小,在室温范围内可忽略。
六、注意事项
1.测定HAc溶液的pH值时,要按溶液从稀到浓的次序进行,每次换测量液时都必须清洗电极,并吸干,保证浓度不变,减小误差。
2.PHs-PI酸度计使用时,先用标准pH溶液校正。
3.玻璃电极的球部特别薄,要注意保护,安装时略低于甘汞电极,使用前用去离子水浸泡48小时以上。
4.甘汞电极使用时应拔去橡皮塞和橡皮帽,内部无气泡,并有少量结晶,以保证KCl溶液是饱和的,用前将溶液加满,用后将橡皮塞和橡皮帽套好。
附:介绍PHs-PI酸度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pH电极的标定:
1.定位:将洗净的电极插入pH=7的缓冲溶液中,调节TEMP(温度)旋钮,使指示的温度与溶液温度一致。打开电源开关,再调节CALIB(校准)旋钮,使仪器显示的pH值与该缓冲溶液在此温度下的pH值相同。
2.调节斜率:把电极从缓冲溶液中取出,洗净,吸干,插入pH=4的缓冲溶液中,调SLOPE(斜率)旋钮,使仪器显示的pH值与该溶液在此温度下的pH值相同,标定结束(测量碱性溶液时,用pH=9的缓冲溶液调节斜率)。
pH值测定:调节好的旋钮就不要再动,将待测溶液分别进行测量,待读数稳定时记录pH值。
篇二:实验八 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平衡常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测定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平衡常数。
2、学习使用pH计。
3、掌握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醋酸是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
HAc
+ H
+ Ac-
[H][Ac]c2
Ka
[HAc]1
式中[ H+]、[ Ac-]、[HAc]分别是H+、 Ac-、HAc的平衡浓度;c为醋酸的起始浓度;Ka
为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通过对已知浓度的醋酸的pH值的测定,按pH=-lg[H+]换算成[H+],[H]
根据电离度,计算出电离度α,再代入上式即可求得电离平衡常数Ka。
三、仪器和药品
仪器:移液管(25mL),吸量管(5mL),容量瓶(50mL),烧杯(50mL),锥形瓶(250mL),碱式滴定管,铁架,滴定管夹,吸气橡皮球,Delta320-S pH计。
药品:HAc(约0、2mol·L-1),标准缓冲溶液(pH=6、86,pH=4、00),酚酞指示剂,标准NaOH溶液(约0、2mol·L-1)。
四、实验内容
1.醋酸溶液浓度的标定
用移液管吸取25mL约0、2mol·L-1 HAc溶液三份,分别置于三个250mL锥形瓶中,各加2~3滴酚酞指示剂。分别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现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为止,记下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从而求得HAc溶液的精确浓度(四位有效数字)。
2.配制不同浓度的醋酸溶液
用移液管和吸量瓶分别取25mL,5mL,2、5mL已标定过浓度的HAc溶液于三个5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并求出各份稀释后的醋酸溶液精确浓度(cc,210c)的值(四位有效数字)。
3.测定醋酸溶液的pH值
用四个干燥的50mL烧杯分别取30~40mL上述三种浓度的醋酸溶液及未经稀释的HAc溶液,由稀到浓分别用pH计测定它们的pH值(三位有效数字),并纪录室温。
4.计算电离度与电离平衡常数
根据四种醋酸的浓度pH值计算电离度与电离平衡常数。
五、数据纪录和结果
1、醋酸溶液浓度的标定
滴定序号
标准NaOH溶液的浓度/ mol·L-1 所取HAc溶液的量/mL 标准NaOH溶液的用量/ mL 实验测定HAc 测定值 溶液精确浓度/ mol·L-1 平均值
2、醋酸溶液的pH值测定及平衡常数、电离度的计算 t = ℃
HAc溶液编号 1 (c/20) 2 (c/10) 3 (c/2) 4 (c)
cHAc/ mol·L-1
pH
[H+]/ mol·L-1
α/%
Ka
六、预习要求及思考题
1.预习要求
(1)认真预习电离平衡常数与电离度的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弱酸电离平衡常数与电离度的因素。
(2)pH计的型号不同使用方法也略有区别,使用前应认真预习,熟悉实验所用型号的
pH计的使用方法。
2.思考题
(1)标定醋酸浓度时,可否用甲基橙作指示剂?为什么?
(2)当醋酸溶液浓度变小时,[H+]、α如何变化?Ka值是否随醋酸溶液浓度变化而变化?
(3)如果改变所测溶液的温度,则电离度和电离常数有无变化?
篇三:实验三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平衡常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测定醋酸的电离度和电离平衡常数。
2、学会正确地使用pH计。
3、练习和巩固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等仪器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醋酸CH3COOH(简写为HAc)是一元弱酸,在溶液中存在下列电离平衡:
HAc(aq)+H2O(l)
H3O+(aq)+Ac-(aq)
忽略水的电离,其电离常数:
首先,一元弱酸的浓度是已知的,其次在一定温度下,通过测定弱酸的pH值,由pH=-lg[H3O+],可计算出其中的[H3O+]。对于一元弱酸,当c/Ka≥500时,存在下列关系式:
[H3O+]2[H3O+] Ka
cc
[H3O+][Ac-][H3O+]2
Ka
[HAc][HAc]
由此可计算出醋酸在不同浓度时的解离度和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a)。或者也可由
Kac2计算出弱酸的解离常数(Ka)。
三、仪器和试药
仪器:移液管、吸量管、容量瓶、碱式滴定管、锥形瓶、烧杯、量筒、pHS-3C型酸度计。 试剂:冰醋酸(或醋酸)、NaOH标准溶液(0、1mol·L-1)、标准缓冲溶液(pH=6、86, 4、00)、酚酞溶液(1%)。
四、实验内容
1、配置250mL浓度为0、1mol·L-1的醋酸溶液
用量筒量取4mL 36%(约6、2 mol·L-1)的醋酸溶液置于烧杯中,加入250mL蒸馏水稀释,混匀即得250mL 浓度约为0、1mol·L-1的醋酸溶液,将其储存于试剂瓶中备用。
2、醋酸溶液的标定
用移液管准确移取25、00mL醋酸溶液(V1)于锥型瓶中,加入1滴酚酞指示剂,用标准NaOH溶液(c2)滴定,边滴边摇,待溶液呈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即为终点。由滴定管读出所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V2,根据公式c1V1=c2V2计算出醋酸溶液的浓度c1。平行做三份,计算出醋酸溶液浓度的平均值。
3、pH值的测定
分别用吸量管或移液管准确量取2、50、5、00、10、00、25、00mL上述醋酸溶液于四个50mL的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得到一系列不同浓度的醋酸溶液。将四溶液及0、1mol·L-1原溶液按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分别用pH计测定它们的pH值。
4、由测得的醋酸溶液pH值计算醋酸的电离度、电离平衡常数。
五、实验结论 数据记录与处理
编号 1 2 3 4 5
V HAc / mL 2、50 5、00 10、00 25、00 50、00
c HAc / mol·L-1
pH
[H+] / mol·L-1
Ka
六、注意事项
1、测定醋酸溶液pH值用的小烧杯,必须洁净、干燥,否则,会影响醋酸起始浓度,以及所测得的pH值。
2、吸量管的使用与移液管类似,但如果所需液体的量小于吸量管体积时,溶液仍需吸至刻度线,然后放出所需量的液体。不可只吸取所需量的液体,然后完全放出。
3、pH计使用时按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测定pH值,每次测定完毕,都必须用蒸馏水将电极头清洗干净,并用滤纸擦干。
七、思考题
1、用pH计测定醋酸溶液的pH值,为什么要按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进行?
2、本实验中各醋酸溶液的[H+]测定可否改用酸碱滴定法进行?
3、醋酸的电离度和电离平衡常数是否受醋酸浓度变化的影响?
4、若所用醋酸溶液的浓度极稀,是否还可用公式 Ka[H3O] 计算电离常数?
篇11:深圳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报告燃烧热的测定朱锡衡、张峰、何光涛_实验报告_网
深圳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报告--燃烧热的测定--朱锡衡、张峰、何光涛
深圳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五 燃烧热的测定
实验者: 朱锡衡、张峰、何光涛 实验时间: 2000/4/7
气温: 22.2 ℃ 大气压 : 101.6 kpa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用氧弹热量计测量苯甲酸的燃烧热
2、明确燃烧热的定义,了解恒压燃烧热与恒容燃烧热的差别。
3、了解热量计中主要部分的作用,掌握氧弹热量计的实验技术。
4、学会雷诺图解法校正温度改变值。
二、仪器与试剂
氧弹卡计
贝克曼温度计
普通温度计
压片器
分析天平、台秤
万用电表
点火丝、剪刀、直尺
镊子、扳手
苯甲酸
柴油
氧气钢瓶及氧气减压阀
三、数据记录表格
贝克曼温度计读数(每半分钟一次)
贝克曼温度计读数
苯甲酸
柴油
苯甲酸
柴油
样品质量 g
序号
初段
末段
初段
末段
w2
w2
1
1.825
3.640
1.219
2.542
2.5504
38.137
2
1.826
3.641
1.218
2.550
w1
w1
3
1.827
3.648
1.215
2.558
1.5707
37.6068
4
1.827
3.650
1.212
2.560
样重
样重
5
1.827
3.656
1.212
2.560
0.9797
0.5302
6
1.827
3.657
1.210
2.560
点火丝
7
1.828
3.657
1.210
2.560
l2
l2
8
1.829
3.657
1.209
2.559
21.5
20
9
1.829
3.657
1.209
2.559
l1
l1
10
1.829
3.657
1.208
2.557
14.9
13.7
消耗
6.6
6.3
初段斜率
初段截距
初段斜率
初段截距
0.0004
1.825
-0.0012
1.219
末段斜率
末段截距
末段斜率
末段截距
0.002
3.641
0.0012
2.550
升温中点
12
升温中点
12.5
中点低温
中点高温
中点低温
中点高温
1.830
3.665
1.204
2.564
温升
1.835
温升
1.360
水值j/℃
14137
热值 j/g
36229
四、思考题:
1、固体样品为什么要压成片状?
答:因为粉末状的样品在充氧时会到处飞扬,这样会使实验失败。
2、在量热学测定中,还有那些情况可能需要用到雷诺温度校正方法?
答:为了准确测量温度,而且前后温度的变化不大时,可以用到雷诺温度校正方法。
3、用奈的燃烧热数据来计算萘的标准生产热?
答:δrhm=∑γiδchmi(反应热)-∑γiδchmi(生产热)
篇12:淀粉酶活性测定实验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酶是高效催化有机体新陈代谢各步反应的活性蛋白,几乎所有的生化反应都离不开酶的催化,所以酶在生物体内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因此对酶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酶的活力是酶的重要参数,反映的是酶的催化能力,因此测定酶活力是研究酶的基础。酶活力由酶活力单位表征,通过计算适宜条件下一定时间内一定量的酶催化生成产物的量得到
淀粉酶是水解淀粉的糖苷键的一类酶的总称,按照其水解淀粉的作用方式,可分为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等。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是其中最主要的两种,存在于禾谷类的种子中。β-淀粉酶存在于休眠的种子中,而α-淀粉酶是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形成的。
α-淀粉酶活性是衡量小麦穗发芽的一个生理指标,α-淀粉酶活性低的品种抗穗发芽,反之则易穗发芽。目前,关于α-淀粉酶活性的测定方法很多种,活力单位的定义也各不相同,国内外测定α-淀粉酶活性的方法常用的有凝胶扩散法、3 ,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和降落值法 。这3 种方法所用的材料分别是新鲜种子、萌动种子和面粉,获得的α-淀粉酶活性应该分别是延
二、实验原理
萌发的种子中存在两种淀粉酶,分别是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β-淀粉酶不耐热,在高温下易钝化,而α-淀粉酶不耐酸,在pH3.6下则发生钝化。本实验的设计利用β-淀粉酶不耐热的特性,在高温下(70℃)下处理使得β-淀粉酶钝化而测定α-淀粉酶的酶活性。
酶活性的测定是通过测定一定量的酶在一定时间内催化得到的麦芽糖的量来实现的,淀粉酶水解淀粉生成的麦芽糖,可用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测定,由于麦芽糖能将后者还原生成硝基氨基水杨酸的显色基团,将其颜色的深浅与糖的含量成正比,故可求出麦芽糖的含量。常用单位时间内生成麦芽糖的毫克数表示淀粉酶活性的大小。然后利用同样的原理测得两种淀粉酶的总活性。实验中为了消除非酶促反应引起的麦芽糖的生成带来的误差,每组实验都做了相应的对照实验,在最终计算酶的活性时以测量组的值减去对照组的值加以校正。
在实验中要严格控制温度及时间,以减小误差。并且在酶的作用过程中,四支测定管及空白管不要混淆。
三、材料、试剂与仪器
实验材料:
萌发的小麦种子(芽长1厘米左右) 仪器:
722光栅分光光度计(编号990695)
DK-S24型电热恒温水浴锅(编号L-304056)离心机(TDL-40B)
容量瓶:50ml×1,100ml×1 小台秤 研钵
具塞刻度试管:15ml×6 试管:8支 移液器 烧杯 试剂:
① 1%淀粉溶液(称取1克可溶性淀粉,加入80ml蒸馏水,加热熔解,冷却后定容至100ml); ② pH5.6的柠檬缓冲液:
A液(称取柠檬酸20.01克,溶解后定容至1L) B液(称取柠檬酸钠29.41克,溶解后定容至1L)
取A液5.5ml、B液14.5ml混匀即为pH5.5柠檬酸缓冲液;
③ 3,5-二硝基水杨酸溶液(称取3,5-二硝基水杨酸1.00克,溶于20ml 1M氢氧化钠中,加入50ml蒸馏水,再加入30克酒石酸钠,待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盖紧瓶盖保存);
④ 麦芽糖标准液(称取0.100克麦芽糖,溶于少量蒸馏水中,小心移入100ml容量瓶中定容);
⑤ 0.4M NaOH
四、实验步骤
1. 酶液的制备
称取2克萌发的小麦种子与研钵中,加少量石英砂,研磨至匀浆,转移到5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混匀后在室温下放置,每隔数分钟振荡一次,提取15-20分钟,于3500转/分离心20分钟,取上清液备用。 2.α-淀粉酶活性的测定
① 取4支管,注明2支为对照管,另2支为测定管
② 于每管中各加酶提取液液1ml,在70℃恒温水浴中(水浴温度的变化不应超过±0.5℃)准确加热15min,在此期间β-淀粉酶钝化,取出后迅速在冰浴中彻底冷却。
③ 在试管中各加入1ml柠檬酸缓冲液
④ 向两支对照管中各加入4ml 0.4M NaOH,以钝化酶的活性
⑤ 将测定管和对照管置于40℃(±0.5℃)恒温水浴中准确保温15min再向各管分别加入40℃下预热的淀粉溶液2ml,摇匀,立即放入40℃水浴中准确保温5min后取出,向两支测定管分别迅速加入4ml 0.4M NaOH,以终止酶的活性,然后准备下步糖的测定。 3. 两种淀粉酶总活性的测定
取上述酶液5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稀释倍数视样品酶活性大小而定,一般为20倍)。混合均匀后,取4支管,注明2支为对照管,另2支为测定管,各管加入1ml稀释后的酶液及pH5.6柠檬酸缓冲液1ml,以下步骤重复α-淀粉酶测定的第④及第⑤的操作。
4. 麦芽糖的测定 ⑴标准曲线的制作
取15ml具塞试管7支,编号,分别加入麦芽糖标准液(1mg/ml)0、0.1、0.3、0.5、0.7、0.9、1.0毫升,用蒸馏水补充至1.0ml,摇匀后再加入3,5-二硝基水杨酸1ml,摇匀,沸水浴中准确保温5min,取出冷却,用蒸馏水稀释至15ml,摇匀后用分光光度计于520nm波长下比色,记录消光值,以消光值为纵坐标,以麦芽糖含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⑵样品的测定
取15ml具塞试管8支,编号,分别加入步骤2和3中各管的溶液各1ml,再加入3,5-二硝基水杨酸1ml,摇匀,沸水浴中准确煮沸5min,取出冷却,用蒸馏水稀释至15ml,摇匀后用分光光度计于520nm波长下比色,记录消光值,根据标准曲线进行结果计算。
五、数据整理及计算
上表中前4行数据为实验的原始数据。以表中前两行数据绘制标准曲线(见下页),计算上表中第4行数据(各样品的OD值)均值,填入上第5行中,根据标准曲线的方程,计算第5行OD值所对应的麦芽糖浓度,填入最后一行,如上表。
根据以上的数据整理的结果,结合以下公式计算两种淀粉酶的活性:
淀粉酶活性(毫克麦芽糖克·1鲜重分钟·1)
(A-A)样品稀释总体积
样品重(g)5
(B-B)样品稀释总体积
淀粉酶活性(毫克麦芽糖克 1鲜重分钟1)
样品重(g)5
A——α-淀粉酶测定管中的麦芽糖浓度
A’——α-淀粉酶对照管中的淀粉酶的浓度
B——(α-+β-)淀粉酶总活性测定管中的麦芽糖浓度 B’——(α-+β-)淀粉酶总活性对照管中的麦芽糖浓度 计算结果如下:
α-淀粉酶活性(毫克麦芽糖克-1鲜重分钟-1)
(α-+β-)淀粉酶活性(毫克麦芽糖克-1鲜重分钟-1) β-淀粉酶活性-1鲜重分钟-1)
六、结果分析
七、思考题
1、酶活力测定实验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什么?实验设计的关键你认为是什么?为什么? 答:利用酶的专一性或酶活力的影响因素抑制除待测酶以外的其它酶活性,通过测酶促反应的产率推算酶活力大小。
关键在于抑制其它酶的活力而不影响测定酶,这样可以减小或避免其它酶产物给测定结果带来的误差。
2、本实验最易产生对结果有较大误差影响的操作是哪些步骤?为什么?怎样的操作策略可以尽量减少误差?
答:①浸提步骤。70℃温度或15min时间控制不严格不准确则可能导致β淀粉酶未完全钝化使测得活性偏大。应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②70℃水浴后需要立即冰浴,否则β淀粉酶复性使测得α淀粉酶活性结果偏大。③向测定管中加入NaOH时应迅速,否则酶与底物继续反应使结果偏大。
3、-淀粉酶活性测定时70℃水浴为何要严格保温15分钟?保温后为何要立即于冰浴中骤冷?
答:由于-淀粉酶不耐热,在70℃下处理一定时间可以钝化,严格保温15分钟可以达到理想的钝化效果,时间过长,-淀粉酶活性也会受到影响;时间不足,-淀粉酶钝化不完全。保温后立即骤冷是为了通过剧烈的温变改变-淀粉酶的结构以防止在随后的反应中复性,这样就保证了在随后的40℃温浴的酶促反应中-淀粉酶不会再参与催化反应。此外我认为冰浴使酶迅速降温,便于严格控制高温处理时间的长短。
4、pH5.6柠檬酸缓冲液的作用?各管于40℃水浴准确保温15分钟的作用?
答:酶实验体系的pH值变化或变化过大,会使酶活性下降甚至完全失活。加入pH5.6的缓冲液调至酶促反应的最适pH,同时稳定溶液的pH不至于在反应过程中大幅波动。 40℃水浴准确保温15分钟为调整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
5、众多测定淀粉酶活力的实验设计中一般均采取钝化-淀粉酶的活力而测-淀粉酶和测总酶活力的策略,为何不采取钝化-淀粉酶活力去测-淀粉酶活力呢?这种设计思路说明什么?
答:β淀粉酶与α淀粉酶的催化特性是有差异的。β淀粉酶主要作用于直链淀粉的α-1,4-糖苷键,而且仅从淀粉分子外围的非还原性末端开始,切断至α-1,6-键的前面反应就停止了;而α淀粉酶则无差别地作用于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α-1,4-糖苷键,所以β淀粉酶需要α淀粉酶淀粉支链的α-1,4-糖苷键后才能完全体现其催化能力。 此外我认为在实验中温度比酸度更易控制,钝化α淀粉酶难度远远高于β淀粉酶,而且若提高酸度钝化α淀粉酶,则回调最适pH时α淀粉酶也有可能由于复性恢复活力。
这种设计思路说明在测定酶的比活力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酶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也要考虑到实验操作的可行性。
6、本实验中所设置的对照管的作用?它与比色法测定物质含量实验中设置的空白管有何异同?本实验可否用对照管调分光光度计的100%T?为什么?
答:消除非酶促反应(如淀粉酸性环境下加热水解)和非测定时间内的酶促反应引起的麦芽糖的生成带来的误差。
两种都是为了消除非测定部分对光的吸收,空白组是为了消除溶液中溶剂等其它组分对光的吸收,而对照管是为了消除非测量所需反应所得的多余溶质对光的吸收。
不可,因为标准曲线的确定是在空白的基础上的,得到的是OD值与麦芽糖含量的关系
7、我们所测定得到的总酶活力减去所测定得到的-淀粉酶活力是否就等于-淀粉酶活力?为什么?你的结论说明什么? 答:不等于。因为β淀粉酶和α淀粉酶作用于α-1,4糖苷键,但二者都不能水解支链的α-1,6-糖苷键,而我们所测定得到的总酶活力是二者在与R酶的共同作用下测得的酶活力,R酶能够降解支链淀粉,断裂α-1,6-糖苷键,从而增大了β淀粉酶和α淀粉酶可水解的底物浓度,使测得的总活力大于β淀粉酶和α淀粉酶单独作用的酶活力之和。 我的结论说明实验时要考虑各种酶协同作用的综合因素
八、参考文献
[1]生物化学实验指导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化学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自编教材 [2]基础生物化学 赵武玲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篇13: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实验报告范文_实验报告_网
一、 实验内容
测定一定转速下离心泵的特性曲线。
二、 实验目的
1.了解离心泵的结构特点,熟悉并掌握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2.掌握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方法。
三、基本原理
离心泵是工业上最常见的液体输送机械之一,离心泵的特性,通常与泵的结构、泵的转速以及所输送液体的性质有关,影响因素很多。因此离心泵的特性只能采用实验的方法实际测定。
在泵的进口管分别安装上真空表和压力表,则可根据伯努利方程得到扬程的计算公式
He+0+(u22-u12)/2g ①
式①中,h0——二测压点截面之间的垂直距离,m;
P1——真空表所处截面的绝对压力,MPa;
P2——压力表所处截面的绝对压力,MPa;
u1——泵进口管流速,m/s;
u2——泵出口管流速,m/s;
He——泵的实际扬程,m。
由于压力表和真空表的读数均是表示两测压点处的表压,因此,式①可表示为
He=H压+H真+h0+(u22-u12)/2g ② 其中H压③ H真④ ρgρgP2p1
式③、④中的p2和p1分别是压力表和真空表的显示值。
离心泵的效率为泵的有效功率与轴功率之比值,
η=Ne/N轴 ⑤
式⑤中η——离心泵的效率; Ne——离心泵的有效功率,kw;N轴——离心泵的轴功率,kw.
有效功率可用下式计算 Ne=HeQρg[w] ⑥
工程有意义的是测定离心泵的总效率(包括电机效率和传动效率)。η总=η轴/η电 ⑦
实验时,使泵在一定转速下运转,测出对应于不同流量的扬程、电机输入功率、效率等参数值,将所有数据整理后用曲线表示,即得泵的特性曲线。
四、 实验设计
实验方案
用自来水做实验物料;在离心泵转速一定的条件下,测定不同流速下离心泵进、出口压力和电机功率,即可由式⑤、⑥和⑦计算出相应的扬程、功率和效率;在实验布点时,要考虑到泵的效率随流量变化的趋势。
测试点及测试方法
根据实验原理,需测定的原始数据有:泵两端的压力P1和P2,离心泵电机功率Ne,流量Q、水温t(以确定水的密度),以及进出口管路管径d1和d2,据此可配置相应的测试点和测试仪表。
离心泵出口压力p2由压力表测定
离心泵入口压力p1由真空表测定
流量由装置设在管路中的涡轮流量计测定Q=/
其中Q——流量,L/s;——流量计的转子频率;——涡轮流量计的仪表系数。
电机功率采用数字仪表测量 N电=15×显示读数(kw)
水的温度由水银温度计测定,温度计安装在泵出口管路的上方。 控制点和调节方法
试验中控制的参数是流量Q,可用调节阀来控制流量。为保证系统满灌,将控制阀安装在出口管路的末端。
实验装置及流程
实验装置流程图如下所示,由离心泵和进出口管路、压力表、真空表、流量计和调节控制阀组成控制系统。实验物料为自来水,为节约起见,配置水乡循环使用。为保证离心泵启动时保持满灌,排出泵壳内的空气,在泵的进口管路末端安装有止逆底阀。
1、循环水槽;2、真空表;3、排气阀;4、离心泵;5、功率表;6、压力表;7、引水阀;8、温度计;9、涡轮流量计;10、控制阀
五、实验操作要点
1.首先打开引水阀引水灌泵,并打开泵体的排气阀排出泵内的的气体,确认泵已经灌满且其中的空气已排净,关闭引水阀和泵的排气阀。
2.在启动泵前,要关闭出口控制阀的显示仪表电源开关,以使泵在最低负荷下启动,避免启动脉冲电流过大而损坏电机和仪表。
3.启动泵,然后将控制阀开到最大以确定实验范围,在最大流量范围内合理布置实验点。
4.将流量调至某一数值,待系统稳定后,读取并记录所需数据。
篇14:食醋中总酸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标
1.初步学会用传感器技术测定食醋中的总酸量;
2.会组织学生用传感器技术测定食醋中的总酸量教学过程。
二、实验原理
食醋中的主要成分是醋酸,此外还含有少量的乳酸等有机酸,醋酸是弱酸,用传统的pH试纸或酸度计测定食醋中的总酸量,总是要比实际浓度低,误差很大。本实验将使用传感器技术来测定食醋中的总酸量,该方法不怕待测物中的颜色干扰,测定既快又不用加指示剂。
pH传感器是用来检测被测物中氢离子浓度并转换成相应的可用输出信号的传感器,通常由化学部分和信号传输部分构成。pH传感器利用能斯特(NERNST)原理。
待测的食醋中醋酸及其他有机酸可换算为醋酸总量,都可以被标准的强碱NaOH溶液滴定:C待测V待测=C标准V标准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CH3COOH + NaOHCH3COONa + H2O
当溶液中的电解质含量恒定时,电导率亦恒定,当生成难电离物质时,电导率下降,pH传感器就是把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息来测定其中的总酸度的。
传感器简介:传感器是一系列根据一定的物理化学原理制成的物理化学量的感应器具,它能把外界环境中的某个物理化学量的变化以电信号的方式输出,再经数据模拟装置转化成数据或图表的形式在数据采集器上显示并储存起来。中学化学教学中进行科学探究常用到的传感器有温度传感器、pH传感器、溶解氧传感器、电导率传感器、光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色度传感器等。传感器技术的特点:便携,实时,准确,综合,直观。
三、仪器与药品
仪器:GQY数字实验室教学设备(由pH传感器、数据采集器、液滴计数器、光电门传感器组成)、50mL酸式滴定管、电磁搅拌器、铁架台、250mL烧杯、量筒、250ml容量瓶、玻璃棒。
药品与试剂:有色食醋原液、0.1mol/L NaOH溶液、去CO2的蒸馏水、pH=4和pH=9.18的缓冲溶液、pH=6.86的混合磷酸盐溶液。
四、实验操作过程
1.设备连接
(1)采集器与传感器,使用1394线(传感器连接线)连接:2号接口连接
光电门传感器,3号接口连接pH传感器,如图1所示:
图1 GQY测食醋总酸度
(2)光电门传感器红色线(或有红色标记的)一端连接液滴计数器,黑色线(无标记的)接一光电门,调节光电门传感器为计数模式(第1个和第3个灯同时亮)。
2.设备操作
(1)开启采集器。
(2)传感器标定
在采集器3号传感器接口上连接好pH传感器(注意:此时需断开光电门传感器与数据采集器的连接),开机后,点击右下角“系统设置”,选择系统设定里的“探头标定”选项,并点击“探头校准工具”按钮,点击“建立连接”按钮(点击后变灰色,显示连接成功,即可开始标定)。
(3)标定的操作步骤:
①拔开电极上部的橡胶塞,使小孔露出。否则在进行校正时,会产生负压,导致溶液不能正常进行离子交换,使测量数据不准确。
②将电极取出,用滤纸把电极上残留的保护液吸干。将电极放进pH=4.00(邻苯二甲酸氢钾)的缓冲液中,点击采集器上pH=4下的“开始标定”按钮,5~10秒后,点击“结束标定”。
清洗后把电极从盛蒸馏水的烧杯内拿出 ③将电极放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内,
来,用滤纸把电极上残留的蒸馏水吸干。稍后将电极放进pH=9.18(四硼酸钠)的缓冲液中,点击采集器上pH=9下的“开始标定”按钮,5~10秒后,点击“结束标定”。最后点击一次“写标定值”。
④ 验证标定:标定完成,进入传感器测量界面,将探头放入pH=6.86(混合磷酸盐)的溶液中,检测标定是否成功。读数稳定后观察读数在6.70~7.00之间即可认为标定比较准确,否则应重新标定。
标定结果:电极放进pH=4.00的缓冲液中,标定结束后显示的数据为23667;电极放进pH=9.18的缓冲液中,标定结束后显示的数据为29822;探头放pH=6.86的溶液中,显示的pH为6.901。
注意事项:①pH电极使用一段时间后,不对称电位将会发生很大改变,故必须定期校准。用pH缓冲溶液标定是为了消除不对称电位的影响;②数据采集器关机或重启后,pH传感器须重新标定。
(4)滴定准备及滴定操作步骤
①退出到开机界面,点击“通用”,进入通用实验界面,点击左上角“打开模版”,依如下路径选择实验:打开模版—SDMEM—实验模版—化学实验—酸碱中和滴定—酸碱中和滴定(xmlp文件),进入滴定实验界面。
②检查传感器是否正常连接:当传感器正常连接时,对应的传感器接口指示灯常亮。当点击开始实验时,传感器接口指示灯为闪烁状态,通过此指示灯可判断传感器是否正常工作。
③长按光电门传感器上按钮,3个灯同时亮时放开清零数据。
注意事项:光电门应该放在空处,不被任何物体挡光;滴定前长按光电门传感器上按钮清零数据,清零数据时不要更改模式。
④在盐酸一栏中输入烧杯中NaOH溶液的浓度(0.1mol/L),在待测液体积一栏中输入烧杯中NaOH溶液的体积(50mL);
⑤点击“开始/停止”按钮,开始实验。打开磁力搅拌器(最好在实验开始前调好位置或打开,不要让磁子在转动时碰到传感器电极),然后转动酸式滴定管旋钮,让滴定管中溶液以不连续状态滴入烧杯中。
⑥当整个实验结束后,点击“开始/停止” 按钮,停止实验。点击“刷新数据”,进入实验数据界面可看到整个实验过程中所有实验数据,最后点击“保存/转发”按钮,保存实验数据到采集器SD卡根目录下。通过计算机端“单机运行平台”软件可在电脑端打开此数据,求导值的最低点横座标即为滴定终点的体积,输入该滴定终点体积(之前已输入烧杯中溶液体积和浓度),点击软件上“重新计算”按钮,可计算出待测溶液浓度。
注意事项:①滴定时,酸式滴定管的尖嘴与计数器挡光孔必须垂直对齐;②滴定开始后注意“滴定体积”一栏中有无体积变化,同时在“pH”一栏会开始显示pH值。如溶液已开始滴入烧杯,而“滴定体积”一栏无数据,则说明液滴通过计数器时未引起变化,需要调节装置,让液滴通过计数器挡光孔,并更换溶液清除数据重新开始实验。如果“pH”一栏数据不变或为非数字时,说明传感器标定不正确,需要重新标定,再开始实验;③滴定速度的控制:在接近终点时,要注意放慢速度,以便观察到终点。④酸碱的浓度差别不要太大 ,否则实验将较难控制,结果误差较大。
五、相关文献与重点文献综述
[1]曹宏梅,赖红伟,董树国.用指示剂法测定食醋中的总酸度的实验改进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xx,(11):1-2.
[2]黄春.浅谈食醋中总算的测定方法[J].计量与测试技术,20xx,(04):1-2.
[3]刁春霞,黄为红.食醋中总酸度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J].中国酿造,20xx,(06):1.
[4]高向阳,孔欣欣,李颖.恒pH法连续测定酱油与食醋中的总酸度和粗蛋白[J].20xx,(09):99-104.
[5]陈瑶,薛月菊,陈联诚,陈汉鸣,王楷,黄柯. pH传感器温度补偿模型研究[J]. 传感技术学报,20xx,(08):1034-1037.
[6]王刚,万其远,叶永康 化学传感器的进展[J]. 分析科学学报,1999,(03):246-251.
[7]魏锐,王磊等 利用 传感器研究中和反应过程中pH的突变[J]. 化学教育,20xx,(04):59-61.
[8]杨承印,何颖,高双军,等 基于pH传感器测定食醋总酸量的实验研究
[J]. 化学教育,20xx,(03):62-64.
篇15:物理实验报告《分光计的调整和三棱镜顶角的测定》_实验报告_网
【实验目的】
1. 了解分光计的结构,学习分光计的调节和使用方法;
2. 利用分光计测定三棱镜的顶角;
【实验仪器】
分光计,双面平面反射镜,玻璃三棱镜。
【实验原理】
如图6所示,设要测三棱镜AB面和AC面所夹的顶角a,只需求出j即可,则a=1800-j。
图6 测三棱镜顶角
【实验内容与步骤】
一、分光计的调整
(一)调整要求:
1.望远镜聚焦平行光,且其光轴与分光计中心轴垂直。
2.载物台平面与分光计中心轴垂直。
(二)望远镜调节
1.目镜调焦
目镜调焦的目的是使眼睛通过目镜能很清楚地看到目镜中分划板上的刻线和叉丝,调焦办法:接通仪器电源,把目镜调焦手轮12旋出,然后一边旋进一边从目镜中观察,直到分划板刻线成像清晰,再慢慢地旋出手轮,至目镜中刻线的清晰度将被破坏而未被破坏时为止。旋转目镜装置11,使分划板刻线水平或垂直。
2.望远镜调焦
望远镜调焦的目的是将分划板上十字叉丝调整到焦平面上,也就是望远镜对无穷远聚焦。其方法如下:将双面反射镜紧贴望远镜镜筒,从目镜中观察,找到从双面反射镜反射回来的光斑,前后移动目镜装置11,对望远镜调焦,使绿十字叉丝成像清晰。往复移动目镜装置,使绿十字叉丝像与分划板上十字刻度线无视差,最后锁紧目镜装置锁紧螺丝 10 .
(三)调节望远镜光轴垂直于分光计中心轴(各调一半法)
调节如图7 所示的载物台调平螺丝 b 和 c 以及望远镜光轴仰角调节螺丝13,使分别从双面反射镜的两个面反射的绿十字叉丝像皆与分划板上方的十字刻度线重合,如图8(a)所示。此时望远镜光轴就垂直于分光计中心轴了。具体调节方法如下:
(1)将双面反射镜放在载物台上,使镜面处于任意两个载物台调平螺丝间连线的中垂面,如图7所示。
图7 用平面镜调整分光计
(2)目测粗调。用目测法调节载物台调平螺丝7及望远镜、平行光管光轴仰角调节螺丝13、29,使载物台平面及望远镜、平行光管光轴与分光计中心轴大致垂直。
由于望远镜视野很小,观察的范围有限,要从望远镜中观察到由双面反射镜反射的光线,应首先保证该反射光线能进入望远镜。因此,应先在望远镜外找到该反射光线。转动载物台,使望远镜光轴与双面反射镜的法线成一小角度,眼睛在望远镜外侧旁观察双面反射镜,找到由双面反射镜反射的绿十字叉丝像,并调节望远镜光轴仰角调节螺丝 13 及载物台调平螺丝 b 和 c ,使得从双面反射镜的两个镜面反射的绿十字叉丝像的位置应与望远镜处于同一水平状态。
(3)从望远镜中观察。转动载物台,使双面反射镜反射的光线进入望远镜内。此时在望远镜内出现清晰的绿十字叉丝像,但该像一般不在图8(a)所示的准确位置,而与分划板上方的十字刻度线有一定的高度差,如图8(b)所示。调节望远镜光轴仰角调节螺丝13,使高度差 h 减小一半,如图8(c)所示;再调节载物台调平螺丝b 或c,使高度差全部消除,如图8(d)所示。再细微旋转载物台使绿十字叉丝像和分划板上方的十字刻度线完全重合,如图8(a)所示。
物理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模板
图(8) 各调一半法
(4)旋转载物台,使双面反射镜转过180°,则望远镜中所看到的绿十字叉丝像可能又不在准确位置,重复(3)所述的各调一半法,使绿十字叉丝像位于望远镜分划板上方的十字刻度线的水平横线上。
(5)重复上述步骤(3)(4),使经双面反射镜两个面反射的的绿十字叉丝像均位于望远镜分划板上方的十字刻度线的水平横线上。
至此,望远镜的光轴完全与分光计中心轴垂直。此后,望远镜光轴仰角调节螺丝13不能再任意调节!
二、三棱镜顶角的测定
1.待测件三棱镜的调整
如图9(a)放置三棱镜于载物台上。转动载物台,调节载物台调平螺丝(此时不能调望远镜),使从棱镜的二个光学面反射的绿十字叉丝像均位于分划板上方的十字刻度线的水平横线上,达到自准。此时三棱镜两个光学表面的法线均与分光计中心轴相垂直。
图9 三棱镜的调整
2.自准法测定三棱镜顶角
将三棱镜置于载物台中央,锁紧望远镜支架与刻度盘联结螺丝 22 及载物台锁紧螺丝 8 ,转动望远镜支架 15 ,或转动内游标盘 16 ,使望远镜对准 AB 面,在自准情况(绿十字叉丝像和分划板上方的十字刻度线完全重合)下,从两游标读出角度 和 ;同理转动望远镜对准 AC 面,自准时读角度 和 ,将结果填入表2中。由图9(b)中的光路和几何关系可知,三棱镜的顶角
(2)
【数据记录及处理】
表2 自准法(或反射法)测顶角数据表格
次数 游标1 游标2
篇16:食醋中总酸量的测定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篇一:食醋中总酸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初步学会用手持传感器技术测定食醋中的总酸量;会组织中学生用传感器技术测定食醋中的总酸量教学过程。
二、实验原理
待测的食醋中醋酸及其他有机酸可换算为醋酸总量,都可以被标准的强碱NaOH溶液标定:C待测V待测=C标准V标准 。当溶液中的电解质含量恒定时,电导率亦恒定,当生成难电离物质时,电导率下降,pH传感器就是把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息来测定其中的总酸度的。
三、仪器与药品
pH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自动计数器,50mL酸式滴定管,电磁搅拌器,铁架台,250mL烧杯,量筒;有色食醋原液,经标定的0.1mol/L NaOH溶液,去CO2的蒸馏水。
四、实验操作过程
1.实验过程
设备连接
(1)采集器与传感器,使用1394线(传感器连接线)连接;
2号接口连接--光电门传感器
3号接口连接--pH传感器
按键说明
(1)电源开关键;
(2)重启键;
(3)电源指示灯;
(4)传感器指示灯;
(5)传感器接口;
(2)采集器与12V外接电源连接(不带屏幕采集器,此步骤可不操作)。
2准备阶段:标定
在采集器3号传感器接口上连接好pH传感器,然后按下采集器电源开关,打开数据采集器,进入如下界面:
点击右下角“系统设置”,进入如下界面:
选择系统设定里的“探头标定”选项,并点击“探头校准工具”按钮:
点击“建立连接”按钮(点击后变灰色,显示连接成功,即可开始标定)。
传感器标定:⑴ 拨开电极上部的橡胶塞,使小孔露出。否则在进行校正时,
会产生负压,导致溶液不能正常进行离子交换,会使测量数据不准确。
⑵ 将电极取出,用滤纸把电极上残留的保护液吸干。将电极放进pH=4.00(邻苯二甲酸氢钾)的缓冲液中,点击采集器上pH=4下的“开始标定”按钮,5-10秒后,点击“结束标定”。
⑶ 将电极放在装有蒸馏水的烧杯内,清洗后把电极从装蒸馏水的烧杯内拿出来用滤纸把电极上残留的蒸馏水吸干。稍后将电极放进pH=9.18(四硼酸钠)的缓冲液中,点击采集器上pH=9下的“开始标定”按钮,5-10秒后,点击“结束标定”。最后点击一次“写标定值”。
⑷ 验证标定:标定完成,进入传感器测量界面,将探头放入pH=6.86(混合磷酸盐)的溶液中,检测标定是否成功。观察读数稳定后读数在6.70-7.00之间即可认为标定比较准确,否则应重新标定。
数据采集器关机或重启后,pH传感器须重新标定。
3开始实验
往酸式滴定管中注入有色食醋溶液。
再往烧杯中注入标定过的40mL NaOH溶液,把烧杯放于磁力搅拌器上。如图:
注意:光电门传感器红色线接液滴计数器
开机后,进入如下图界面:
点击“通用”,进入通用实验界面:
点击左上角“打开模版”依如下路径选择实验:
打开模版—SDMEM—实验模版—化学实验—酸碱中和滴定—酸碱中和滴定(xmlp文件)
篇二:食醋中总酸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标
1.初步学会用传感器技术测定食醋中的总酸量;
2.会组织学生用传感器技术测定食醋中的总酸量教学过程。
二、实验原理
食醋中的主要成分是醋酸,此外还含有少量的乳酸等有机酸,醋酸是弱酸,用传统的pH试纸或酸度计测定食醋中的总酸量,总是要比实际浓度低,误差很大。本实验将使用传感器技术来测定食醋中的总酸量,该方法不怕待测物中的颜色干扰,测定既快又不用加指示剂。
pH传感器是用来检测被测物中氢离子浓度并转换成相应的可用输出信号的传感器,通常由化学部分和信号传输部分构成。pH传感器利用能斯特(NERNST)原理。
待测的食醋中醋酸及其他有机酸可换算为醋酸总量,都可以被标准的强碱NaOH溶液滴定:C待测V待测=C标准V标准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CH3COOH + NaOHCH3COONa + H2O
当溶液中的电解质含量恒定时,电导率亦恒定,当生成难电离物质时,电导率下降,pH传感器就是把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息来测定其中的总酸度的。
传感器简介:传感器是一系列根据一定的物理化学原理制成的物理化学量的感应器具,它能把外界环境中的某个物理化学量的变化以电信号的方式输出,再经数据模拟装置转化成数据或图表的形式在数据采集器上显示并储存起来。中学化学教学中进行科学探究常用到的传感器有温度传感器、pH传感器、溶解氧传感器、电导率传感器、光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色度传感器等。传感器技术的特点:便携,实时,准确,综合,直观。
三、仪器与药品
仪器:GQY数字实验室教学设备(由pH传感器、数据采集器、液滴计数器、光电门传感器组成)、50mL酸式滴定管、电磁搅拌器、铁架台、250mL烧杯、量筒、250ml容量瓶、玻璃棒。
药品与试剂:有色食醋原液、0.1mol/L NaOH溶液、去CO2的蒸馏水、pH=4和pH=9.18的缓冲溶液、pH=6.86的混合磷酸盐溶液。
四、实验操作过程
1.设备连接
(1)采集器与传感器,使用1394线(传感器连接线)连接:2号接口连接光电门传感器,3号接口连接pH传感器。
(2)光电门传感器红色线(或有红色标记的)一端连接液滴计数器,黑色线(无标记的)接一光电门,调节光电门传感器为计数模式(第1个和第3个灯同时亮)。
2.设备操作
(1)开启采集器。
(2)传感器标定
在采集器3号传感器接口上连接好pH传感器(注意:此时需断开光电门传感器与数据采集器的连接),开机后,点击右下角“系统设置”,选择系统设定里的“探头标定”选项,并点击“探头校准工具”按钮,点击“建立连接”按钮(点击后变灰色,显示连接成功,即可开始标定)。
(3)标定的操作步骤:
①拔开电极上部的橡胶塞,使小孔露出。否则在进行校正时,会产生负压,导致溶液不能正常进行离子交换,使测量数据不准确。
②将电极取出,用滤纸把电极上残留的保护液吸干。将电极放进pH=4.00(邻苯二甲酸氢钾)的缓冲液中,点击采集器上pH=4下的“开始标定”按钮,5~10秒后,点击“结束标定”。
清洗后把电极从盛蒸馏水的烧杯内拿出 ③将电极放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内,来,用滤纸把电极上残留的蒸馏水吸干。稍后将电极放进pH=9.18(四硼酸钠)的缓冲液中,点击采集器上pH=9下的“开始标定”按钮,5~10秒后,点击“结束标定”。最后点击一次“写标定值”。
④ 验证标定:标定完成,进入传感器测量界面,将探头放入pH=6.86(混合磷酸盐)的溶液中,检测标定是否成功。读数稳定后观察读数在6.70~7.00之间即可认为标定比较准确,否则应重新标定。
标定结果:电极放进pH=4.00的缓冲液中,标定结束后显示的数据为23667;电极放进pH=9.18的缓冲液中,标定结束后显示的数据为29822;探头放pH=6.86的溶液中,显示的pH为6.901。
注意事项:①pH电极使用一段时间后,不对称电位将会发生很大改变,故必须定期校准。用pH缓冲溶液标定是为了消除不对称电位的影响;②数据采集器关机或重启后,pH传感器须重新标定。
(4)滴定准备及滴定操作步骤
①退出到开机界面,点击“通用”,进入通用实验界面,点击左上角“打开模版”,依如下路径选择实验:打开模版—SDMEM—实验模版—化学实验—酸碱中和滴定—酸碱中和滴定(xmlp文件),进入滴定实验界面。
②检查传感器是否正常连接:当传感器正常连接时,对应的传感器接口指示灯常亮。当点击开始实验时,传感器接口指示灯为闪烁状态,通过此指示灯可判断传感器是否正常工作。
③长按光电门传感器上按钮,3个灯同时亮时放开清零数据。
注意事项:光电门应该放在空处,不被任何物体挡光;滴定前长按光电门传感器上按钮清零数据,清零数据时不要更改模式。
④在盐酸一栏中输入烧杯中NaOH溶液的浓度(0.1mol/L),在待测液体积一栏中输入烧杯中NaOH溶液的体积(50mL);
⑤点击“开始/停止”按钮,开始实验。打开磁力搅拌器(最好在实验开始前调好位置或打开,不要让磁子在转动时碰到传感器电极),然后转动酸式滴定管旋钮,让滴定管中溶液以不连续状态滴入烧杯中。
⑥当整个实验结束后,点击“开始/停止” 按钮,停止实验。点击“刷新数据”,进入实验数据界面可看到整个实验过程中所有实验数据,最后点击“保存/转发”按钮,保存实验数据到采集器SD卡根目录下。通过计算机端“单机运行平台”软件可在电脑端打开此数据,求导值的最低点横座标即为滴定终点的体积,输入该滴定终点体积(之前已输入烧杯中溶液体积和浓度),点击软件上“重新计算”按钮,可计算出待测溶液浓度。
注意事项:①滴定时,酸式滴定管的尖嘴与计数器挡光孔必须垂直对齐;②滴定开始后注意“滴定体积”一栏中有无体积变化,同时在“pH”一栏会开始显示pH值。如溶液已开始滴入烧杯,而“滴定体积”一栏无数据,则说明液滴通过计数器时未引起变化,需要调节装置,让液滴通过计数器挡光孔,并更换溶液清除数据重新开始实验。如果“pH”一栏数据不变或为非数字时,说明传感器标定不正确,需要重新标定,再开始实验;③滴定速度的控制:在接近终点时,要注意
放慢速度,以便观察到终点。④酸碱的浓度差别不要太大 ,否则实验将较难控制,结果误差较大。
五、数据处理
1. 溶液体积与pH关系图
Y Axis Title 图1 体积-pH关系图 pH X Axis Title体积/mL
2. 溶液体积与pH对数的关系图
2 pH
3. 计算过程
(1)
由数据图可知:a=0.04ml,b=12.67ml
V待 =(b-a)÷10×格数=(12.67-0.04)÷10×5.2=6.57ml
(2)
NaOH溶液体积: V标准 = 50ml
NaOH溶液浓度: C标准 =0.1mol/L
(3)
又C待测V待测=C标准V标准
所以C待测 = C标准V标准 /V待测 =0.1mol/L×50ml /6.57ml=0.761mol/L 0.671×60.05×100
1000 总酸度==4.57g/100ml
六、相关文献与重点文献综述
[1]曹宏梅,赖红伟,董树国.用指示剂法测定食醋中的总酸度的实验改进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xx,(11):1-2.
[2]黄春.浅谈食醋中总算的测定方法[J].计量与测试技术,20xx,(04):1-2.
[3]刁春霞,黄为红.食醋中总酸度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J].中国酿造,20xx,(06):1.
[4]高向阳,孔欣欣,李颖.恒pH法连续测定酱油与食醋中的总酸度和粗蛋白[J].20xx,(09):99-104.
[5]陈瑶,薛月菊,陈联诚,陈汉鸣,王楷,黄柯. pH传感器温度补偿模型研究[J]. 传感技术学报,20xx,(08):1034-1037.
[6]王刚,万其远,叶永康 化学传感器的进展[J]. 分析科学学报,1999,(03):246-251.
[7]魏锐,王磊等 利用 传感器研究中和反应过程中pH的突变[J]. 化学教育,20xx,(04):59-61.
[8]杨承印,何颖,高双军,等 基于pH传感器测定食醋总酸量的实验研究
[J]. 化学教育,20xx,(03):62-64.
文献综述及评价:
[1]食醋中总酸度的测定必开的分析化学实验项目之一,针对此实验的测定方法存在不足之处,笔者利用电位滴定法对总酸度的测定进行了改进研究,通过改进解决了有色的食醋溶液滴定终点颜色难判断的问题,有效提高了测定结果的准确
篇17:常用金属材料显微组织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2.分析这些金属材料的组织和性能的关系及应用。
二、金属材料的显微组织观察及分析
1.几种常用合金钢的显微组织
合金钢依合金元素含量的不同,可分为三种:合金元素总量小于5%的称为低合金钢;合金元素为5~10%的称为中合金钢;合金元素大于10%的称为高合金钢。
1)一般合金结构钢、合金工具钢都是低合金钢。由于加入合金元素,铁碳相图发生一些变动,但其平衡状态的显微组织与碳钢的显微组织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低合金钢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与碳钢的显微组织也没有根本的不同,差别只是在于合金元素都使C曲线右移(除Co外),即以较低的冷却速度可获得马氏体组织。40Cr钢经调质处理后的显微组织是回火索氏体。GCrl5钢(轴承钢)840℃油淬低温回火试样的显微组织,与T12钢780℃水淬低温回火试样的显微组织也是一样的,都得到回火马氏体+碳化物十残余奥氏体组织。
图1、16Mn-淬火-x400
16Mn钢属于碳锰钢,碳的含量在0.16%左右。16Mn钢的合金含量较少,焊接性良好,焊前一般不必预热。加入合金元素锰,使C曲线右移,在淬火处理后,组织为马氏体组织。但由于16Mn钢的淬硬倾向比低碳钢稍大,所以在低温下(如冬季露天作业)或在大刚性、大厚度结构上焊接时,为防止出现冷裂纹,需采取预热措施。
图2、16Mn-正火-x400
16Mn属于低碳钢,碳含量
16
Mn钢是目前我国应用最广的低合金钢。广泛应用于各种板材、钢管。
图3、65Mn-等温淬火-400
65Mn,锰提高淬透性,但Mn含量过大会导致过热现象。
特性:经热处理后的综合力学性能优于碳钢,65Mn 钢板强度、硬度、弹性和淬透性均比65号钢高。但有过热敏感性和回火脆性。
1
应用:用作小尺寸各种扁、圆弹簧、座垫弹簧、弹簧发条,也可制作弹簧环、气门簧、离合器簧片、刹车弹簧及冷拔钢丝冷卷螺旋弹簧。
图4、等温淬火-30CrMnSi-x400
30CrMnSi是高强度调质结构钢。组织形貌,保持马氏体位向的回火索氏体,并出现极少量的铁素体。
特性:具有很高的强度和韧性,淬透性较高,冷变形塑性中等,切削加工性能良好。有回火脆性倾向,横向的冲击韧性差。焊接性能较好,但厚度大于3mm时,应先预热到150℃,焊后需热处理。一般调质后使用。
用途:多用于制造高负荷、高速的各种重要零件,如齿轮、轴、离合器、链轮、砂轮轴、轴套、螺栓、螺母等,也用于制造耐磨、工作温度不高的零件,变载荷的焊接构件,如高压鼓风机的叶片、阀板以及非腐蚀性管道管子
图5、GCr15-x400
2
GCr15是滚动轴承钢,是一种常用的高铬轴承钢,具有高的淬透性,热处理后可获得高而均匀的硬度。GCr15经淬火回火处理后,组织为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碳化物。
特性:综合性能良好.球化退火后有良好的切削加工性能.淬火和回火后硬度高而且均匀,耐磨性能和接触疲。劳强度高,热加工性能好。含有较多的合金元素,价格比较便宜。但是白点敏感性强,焊接性能较差。
用途:用于制作各种轴承套圈和滚动体。例如:制作内燃机、电动机车、通用机械,以及高速旋转的个高载荷机械传动轴承的钢球、滚子和套圈。除做滚珠、轴承套圈等外,有时也用来制造工具,如冲模、量具。
图6、Cr15-上贝+M-x400
性能:冷变形塑形高,焊接性良好,在退火状态下可切削性甚好
应用:这种钢主要用来制造工作速度较高而断面不大(≤30mm),但心部要求较高强度及韧性而表面耐磨的渗碳零件,如齿轮、凸轮、滑阀、活塞、衬套、曲柄销、活塞销、活塞环、联轴节、轴、轴承圈等。此外,这种钢也可以用作低碳马氏体淬火钢,用来制造对变形要求不严、但要求强度、韧性的零件。
图7、铸态-2GMn13-x400
高锰钢(high manganese steel)是指含锰量在10%以上的合金钢。
性能:高锰钢的铸态组织通常是由奥氏体、碳化物和珠光体所组成,有时还含有少量的磷共晶。碳化物数量多时,常在晶界上呈网状出现。因此铸态组织的高锰钢很脆,无法使用,需要进行固溶处理。
用途:高锰钢是专为重工业提供使用的一种防磨钢材,应用领域包括采石、采矿、挖掘、煤炭工业、铸造和钢铁行业等。
图8、水韧处理-2GMn13-x400
水韧处理:碳化物数量多时,常在晶界上呈网状出现。因此铸态组织的高锰钢很脆,无法使用,需要进行固溶处理。通常使用的热处理方法是固溶处理,即将钢加热到1050~1100℃,保温消除铸态组织,得到单相奥氏体组织,然后水淬,使此种组织保持到常温。热处理后钢的强度、塑性和韧性均大幅度提高,所以此种热处理方法也常称为水韧处理。
用途:水韧处理后,碳化物减少,高锰钢是专为重工业提供使用的一种防磨钢材, 应用领域包括采石、采矿、挖掘、煤炭工业、铸造和钢铁行业等。
篇18:实验二:碳钢和白口铁的显微组织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观察和分析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 2.分析铁碳合金显微组织的形成过程;
3.分析碳钢、白口铸铁的组织与含碳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掌握铁碳合金成分、组 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和试件:
1. 碳钢(亚共析钢、共析钢、过共析钢试样)、球状珠光体的试样; 2. 白口铸铁(亚共晶白口铸铁、共晶白口铸铁、过共晶白口铸铁试样); 3. XJX—1小型金相显微镜。
三、用铅笔描绘出用金相显微镜观察到的金相组织组织结构示意图,并用箭头指出其组成物的名称。
材料名称: 工业纯铁材料名称: 20#钢
组织结构: 铁素体 组织结构: 铁素体+珠光体放大倍数: 400 放大倍数: 400
材料名称:45#钢材料名称: T8钢 组织结构: 铁素体+珠光体组织结构:珠光体
放大倍数:400 放大倍数:400
材料名称: T12钢材料名称:共晶白口铸铁 组织结构:网状渗碳体+珠光体 组织结构: 莱氏体 放大倍数:400放大倍数: 400
材料名称: 亚共晶白口铸铁 材料名称: 过共晶白口铸铁 组织结构:珠光体+二次渗碳体+莱氏体
组织结构:一次渗碳体+莱氏
放大倍数:400 放大倍数: 400
四、问题与思考:
1. 非合金钢与白口铸铁在组织构成与力学性能方面有何异同?
答:非合金钢含碳量较低(0.02%—2.11%),织组构成只是铁素体,珠光体或珠光体与二次渗碳体的混合或铁素体与珠光体的混合。在力学性能方面,随着含碳量增加和硬度增加,非合金钢有较好的可塑性。
白口铸铁的含碳量高(2.11%—6.69%),织组构成是由莱氏体,珠光体和二次渗碳体与莱氏体混合成的莱氏体和一次渗碳体的混合等构成。在力学性能上,白口铸铁脆而硬,无延伸性。 2. 渗碳体有哪几种形态?如何分辨? 答:一次渗碳体、二次渗碳体和三次渗碳体。
一次渗碳体是从液相中直接析出的。
二次渗碳体是从奥氏体中析出的。 三次渗碳体是从铁素体中析出的。 3. 你对本次实验有何认识、意见和建议?
答:通过这次实验,我懂得了如何用金相显微镜观察金相组织组织。显微镜是精密仪器,考验了我们的操作能力和认真细致的态度。关于建议,我觉得老师可以在我们都观察玩各种结构图后为我们讲解一下我们看到的结构图,好让我们深入了解。
篇19:观察凸透镜成像物理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探究课题;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
2.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分别是在平面镜的两侧.
3.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
所需器材;蜡烛(两只),平面镜(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纸,火柴,
实验步骤;
一,在桌面上平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中线上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平面镜垂直立在这条直线上.
二.在平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平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不透光的纸遮挡平面镜的背面,发现像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平面镜,因而证明平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
三.拿下遮光纸,在平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四.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平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两个距离的大小.发现是相等的.
五.自我评估.该实验过程是合理的,所得结论也是正确无误.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暗室进行,现象更加明显.误差方面应该是没有什么误差,关键在于实验者要认真仔细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时要认真测量. 您正浏览的文章由第一范文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六.交流与应用.通过该实验我们已经得到的结论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被平面镜垂直且平分.例如,我们站在穿衣镜前时,我们看穿衣镜中自己的像是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与人到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当我们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会看到镜中的像也在向我们走近.我们还可以解释为什么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平静的水面其实也是平面镜.等等.
篇20:关于观察与品尝食品的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一. 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食品外在的形状和颜色特点及通过品尝食品来了解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的灵敏性.
二. 实验方法:
1, 视觉:通过视觉观察商品的外形特点和颜色等。
2, 嗅觉:通过嗅觉感觉商品的气味。
3, 味觉:通过听觉听到尝吃商品时的声音。
4, 舌觉:色觉主要感觉商品的味道。
5, 触觉:感觉商品的坚硬柔软等。
三. 实验内容:
1, 不丢手与周包谷的对比:(1),遵义不丢手爆米花是贵州间传统休闲食品,口感酥松、香脆、不腻、不燥,食而不忘,好滋味当然让您不忍停手,因而命名“不丢手”
(2)周包谷与不丢手比起来比较硬,比较翠且颜色也比不丢手更深。甜味比不丢手淡。
2,好丽友、派,外形圆柱形,外表呈巧克力色,闻起来巧克力味十足,夹层白色的海绵状,手感柔软的饼干、富有纯正香浓的巧克力(代可可脂)及麦淇酪(不含脂肪),再搭配滑软柔韧且含有果冻成分的果汁软糖夹心。
3,白色的草饼:手感软绵,闻起来清香可口,花生味的,夹层中间有红糖。
四. 实验总结:
1, 通过实验可感知自己的感觉器官方面的优势与劣势,我自身视觉和嗅觉都还可以,舌觉不怎么灵敏,有待加强。
2, 很多食品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要亲身体验,实际触及和感觉才能体会到其中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