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国际贸易实务实验报告带截图实用20篇

浏览

1294

范文

748

近代物理实验教程的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459 字

+ 加入清单

近代物理实验教程的实验报告

时间过得真快啊!我以为自己还有很多时间,只是当一个睁眼闭眼的瞬间,一个学期都快结束了,现在我们为一学期的大学物理实验就要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了,本学期从第二周开设了近代物理实验课程,在三个多月的实验中我明白了近代物理实验是一门综合性和技术性很强的课程,回顾这一学期的学习,感觉十分的充实,通过亲自动手,使我进一步了解了物理实验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为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基础。我们所做的实验基本上都是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著名实验,以及体现科学实验中不可缺少的现代实验技术的实验。它们是我受到了著名物理学家的物理思想和探索精神的熏陶,激发了我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同时近代物理实验也是一门包括物理、应用物理、材料科学、光电子科学与技术等系的重要专业技术基础物理实验课程也是我们物理系的专业必修课程。

我们本来每个人要做共八个实验,后来由于时间关系做了七个实验,我做的七个实验分别是:光纤通讯,光学多道与氢氘,法拉第效应,液晶物性,非线性电路与混沌,高温超导,塞满效应,下面我对每个实验及心得体会做些简单介绍:

一、光纤通讯:本实验主要是通过对光纤的一些特性的探究(包括对光纤耦合效率的测量,光纤数值孔径的测量以及对塑料光纤光纤损耗的测量与计算),了解光纤光学的基础知识。探究相位调制型温度传感器的干涉条纹随温度的变化的移动情况,模拟语电话光通信,

了解光纤语音通信的基本原理和系统构成。老师讲的也很清楚,本试验在操作上并不是很困难,很易于实现,易于成功。

二、光学多道与氢氘:本实验利用光学多道分析仪,从巴尔末公式出发研究氢氘光谱,了解其谱线特点, 并学习光学多道仪的使用方法及基本的光谱学技术通过此次实验得出了氢原子和氘原子在巴尔末系下的光谱波长,并利用测得的波长值计算出了氢氘的里德伯常量,得到了氢氘光谱的各光谱项及巴耳末系跃迁能级图,计算得出了质子和电子的质量之比。个人觉得这个实验有点太智能化,建议锻炼操作的部分能有所加强。对于一些仪器的原理在实验中没有体现。如果有所体现会比较容易使学生深入理解。数据处理有些麻烦。不过这也正是好好提高自己的分析数据、处理数据能力的好时候、更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

三、法拉第效应:本实验中,我们首先对磁场进行了均匀性测定,进一步测量了磁场和励磁电流之间的关系,利用磁场和励磁电流之间的线性关系,用电流表征磁场的大小;再利用磁光调制器和示波器,采用倍频法找出ZF6、MR3-2样品在不同强度的旋光角θ和磁场强度B的关系,并计算费尔德常数;最后利用MR3样品和石英晶体区分自然旋光和磁致旋光,验证磁致旋光的非互易性。

四﹑液晶物性:本实验主要是通过对液晶盒的扭曲角,电光响应曲线和响应时间的测量,以及对液晶光栅的观察分析,了解液晶在外电场的作用下的变化,以及引起的液晶盒光学性质的变化,并掌握对液晶电光效应测量的方法。本实验中我们研究了液晶的基本物理性质

和电光效应等。发现液晶的双折射现象会对旋光角的大小产生的影响,在实验中通过测量液晶盒两面锚泊方向的差值,得到液晶盒扭曲角的大小为125度;测量了液晶的响应时间。观察液晶光栅的衍射现象,在“常黑模式”和“常白模式”下分别测量了液晶升压和降压过程的电光响应曲线,求得了阈值电压、饱和电压和阈值锐度。并且比较了升压降压过程中阈值锐度的差别。我们一开始做的很慢,不过老师讲得很清楚,后来我们很快就做出来了,

五、非线性电路与混沌:本实验通过测量非线性电阻的I-U特性曲线,了解非线性电阻特性,,从而搭建出典型的非线性电路—蔡氏振荡电路,通过改变其状态参数,观察到混沌的产生,周期运动,倍周期与分岔,点吸引子,双吸引子,环吸引子,周期窗口的物理图像,并研究其费根鲍姆常数。最后,实验将两个蔡氏电路通过一个单相耦合系统连接并最终研究其混东同步现象。实验过程还可以,数据处理有点难,后来慢慢思考,最终还是处理好了,

六、高温超导:本实验利用液氮创造低温环境,测量了高温超导材料样品的超导转变临界温度为90.。88K,并在实验同时对温差电偶温度计以及硅半导体温度计进行了温度定标,测得在实验的温度范围内,在磁悬浮实验上,我们分别测量了无磁场条件下相变(零场冷)的高温超导体样品的以及有磁场条件下相变(场冷)的高温超导体样品的磁悬浮力与距离的关系,认为此超导体在强磁场下进入了混合态,而在场冷条件下的实验证实了我们的假设。这次实验我们所作实验中最早结束的一个实验,不过在示波器中调波形时花了点时间,最终还是很快就做完了。

七、塞满效应:这个实验是我最后一次做的实验,也是最晚结束的一个实验,因为我们去做实验的时候实验室没电了,于是我们等

把电路修好后开始做实验了,于是做到晚上11点才结束了,本实验运用光栅摄谱仪和阿贝比长仪,采用摄谱法观测Hg谱线的分裂情况,并以此对外加磁感应强度进行估测。本次实验运用光栅摄谱法观察到了在外磁场下Hg谱线的分裂情况,直接验证了塞曼效应;还以Fe谱线作为标准谱,用内插法测得了各谱线的波长,并以此故测了外加磁感应强度B,基本实现了定量验证和分析,本实验数据处理比较容易,老师讲得也很清楚。

我们大家都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近代物理实验属于学科基础课程,通过这次近代物理实验课程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了一整套科学缜密的实验方法,对于我开发我们的智力,培养我们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我们科学的逻辑思维的形成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除此之外,使我从思想上牢记做任何事之前就像做实验一样只有好好预习才能做好实验;实验中如果出现问题应该耐心、细致的进行分析,并且要考虑实验仪器本身的因素,有时也应该咨询老师;实验通过做实验的艰辛和处理数据的繁琐让我体会到前辈们是怎么一步一艰辛的在科学之路上进行探索,他们的严谨、求实之精神必然激励着我们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向他们那样,孜孜不倦、勇于进取。

最后感谢每位实验老师,您们辛苦啦!每次都跟我们一起在实验室里待到很晚,谢谢您们!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X射线衍射实验报告模板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944 字

+ 加入清单

X射线衍射实验报告模板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X射线衍射仪的结构;

2. 熟悉X射线衍射仪的工作原理;

3. 掌握X射线衍射仪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X射线是原子内层电子在高速运动电子的轰击下跃迁而产生的光辐射,主要有连续X射线和特征X射线两种。晶体可被用作X光的光栅,这些很大数目的原子或离子/分子所产生的相干散射将会发生光的干涉作用,从而影响散射的X射线的强度增强或减弱。由于大量原子散射波的叠加,互相干涉而产生最大强度的光束称为X射线的衍射线。

满足衍射条件,可应用布拉格公式:2dsinθ=λ

应用已知波长的X射线来测量θ角,从而计算出晶面间距d,这是用于X射线结构分析;另一个是应用已知d的晶体来测量θ角,从而计算出特征X射线的波长,进而可在已有资料查出试样中所含的元素。

三、仪器组成

X射线衍射仪的基本构造原理图, 主要部件包括4部分。

(1) 高稳定度X射线源 提供测量所需的X射线, 改变X射线管阳极靶材质可改变X射线的波长, 调节阳极电压可控制X射线源的强度。

(2) 样品及样品位置取向的调整机构系统 样品须是单晶、粉末、多晶或微晶的固体块。

(3) 射线检测器 检测衍射强度或同时检测衍射方向, 通过仪器测量记录系统或计算机处理系统可以得到多晶衍射图谱数据。

(4) 衍射图的处理分析系统 现代X射线衍射仪都附带安装有专用衍射图处理分析软件的计算机系统, 它们的特点是自动化和智能化。

四、 实验步骤

1)开启循环水系统:将循环水系统上的钥匙拧向竖直方向,打开循环水上的控制器开关ON,此时界面会显示流量,打开按钮RUN即可。调节水压使流量超过

3.8L/min,如果流量小于3.8L/min,高压将不能开启。

2)开启主机电源:打开交流伺服稳压电源,即把开关扳到ON的位置,然后按开关上面的绿色按钮FAST START, 此时主机控制面板上的“stand by”灯亮。

3)按下Light(第三个按钮),打开仪器内部的照明灯。

4) 关好门,把HT钥匙转动90°,拧向平行位置,按下XPert仪器上的Power on(第一个按钮),此时HT指示灯亮,HT指示灯下面的四个小指示灯也会亮,并且会有电压(15KV)和电流(5mA)显示,等待电压电流稳定下来。如果没有电压电流显示,把钥匙拧向竖直位置稍等半分钟再把钥匙拧向平行位置,重复此操作,直到把HT打开。

5)点击桌面上的XPert Data Collector软件,输入账号密码。

6)点击菜单Instrument的下拉菜单Connect,进行仪器连接,出来以对话框,点击OK,再出来对话框还点击OK,此时软件的左侧会出现参数设定界面Flat sample stage。

7)Flat Sample Stage界面共有3个选项卡Instrument Settings,Incident Beam Optics 和 Diffracted Beam Optics,设备老化和电压电流操作均在Instrument Settings下设定,后两个参数设定一般不要动。

8)如果两次操作间隔100个小时以上应选择正常老化,间隔在24~100个小时之间的应选择快速老化。老化的方式:在第7步的Instrument Settings下,展开Diffractometer→X-ray →Generator(点击前面的小“+”号),此时Generator下面有三个参数:Status,Tension和Current,双击这三个参数中的任一个或者右击其中的任一个选择change,会出现Instrument Settings对话框,此时正定位在此对话框的第三个选项卡X-ray上,界面上有X-Ray generator,X-Ray tube和Shutter三项,点击X-Ray tube下的Breed按钮,会出现Tube Breeding对话框,选择breed X-Ray tube的方式:at normal speed或者fast,然后点击ok,光管开始老化,鼠标显示忙碌状态。老化完毕后,先升电压后升电流,每间隔5KV,5mA地升至40KV,40mA,即设备将在40KV和40mA的状态下工作。

9)试样制备:根据样品的量选择相应的试样板,粉体或者颗粒都应尽量使工作面平整。

10)打开设备门,放入样品,把门合上,应合紧,否则会提示Enclosure (doors)not closed的错误。

11)首先选择project,点击XPert Data Collector的Customize菜单下的Select Project,出现Select Current Project的对话框,选择自己的文件夹,点击ok即可。如果还没有自己的project,打开XPert Organizer软件,点击菜单Users & Projects菜单下的Edit Projects,点击New,出现New Project对话框,新建自己的project,点击ok即可。然后重复第11步前半部分。

12)点击菜单Mearsure下的Program,出现Open Program对话框,默认Program type为Absolute scan,默认选择cell-scan,点击ok,出现Start对话框,由于第11步的工作,所以Project name一栏已经选择在自己的文件夹,在Data set name一栏填入试样代号,点击ok,即开始扫描。

13)开始扫描后会出现Positioning the instrument,然后“咔”的一声,仪器门锁上,两臂抬起,开始扫描试样,默认衍射角10~80°。

14)扫描结束后“咔”的一声,两臂开始降落,显示Positioning the instrument,此时一定要等两臂降下来(衍射角约为12.000°时)之后再开门,不然又会提示Enclosure (doors)not closed的错误。

15)测试结束后,先降电流再降电压,把电流和电压分别降到10mA和30KV(每间隔5mA,5KV的降),将钥匙转动90°到竖直位置,关闭高压;等待约2分钟后按下Stand by按钮,关闭主机和循环水系统。如果下次测试时间间隔不超过20小时,就不用关闭高压(不拧钥匙),不关主机和循环水,但是要把电流和电压降下来。

16)导出数据。打开XPert Organizer,Database的下拉菜单的Export的Scans,出来Export scans对话框,点击下面的Filter按钮,通过过滤,查找到相应文件,选中,点击ok,然后点击Folder找到存放的目录,点击ok,然后把rd和csv的格式勾上,并全部选中,ok即可。

17) 光盘刻录。准备好空白光盘,打开刻录软件,按照提示操作。

五、实验结果

TiO2的X射线衍射图谱如下:

六、实验分析

如上图所示,样品所获峰与所选标准卡片主要的峰在出现位置和强度上吻合得都是非常好的,只有样品的第一个峰不能满足,当选用其他能够满足第一峰出现位置的其他标准卡片时,都会带来明显的样品没有的峰,又因为该峰的强度很小,故可以认为是某种干扰或杂质带来的,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样品中的最绝大多数物质就是所选标准卡片所对应的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自构建光纤链路的otdr测试实验报告模板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6767 字

+ 加入清单

构建光纤链路的otdr测试实验报告模板

自构建光纤链路的otdr测试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名称:自构建光纤链路的otdr测试实验 实验日期:指导老师: 林远芳学生姓名:同组学生姓名: 成绩: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二、实验内容和原理三、主要仪器设备四、实验结果记录与分析

五、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结果与分析 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 了解瑞利散射及菲涅尔反射的概念及特点;

2. 熟练掌握裸纤端面切割、清洁、连接对准方法及熔接技术;

3. 熟悉光时域反射仪(optical time domain reflectometer,以下简称 otdr)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和使用要点,能利用 otdr 测试、判断和分析光纤链路中的事件点位置及其产生原因,提高工程应用能力。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1.otdr 测试基本理论

散射:光遇到微小粒子或不均匀结构时发生的一种光学现象,此时光传输不再具有良好的方向性。

瑞利散射:当光在光纤中传播时,由于光纤的基本结构不完美(光纤本身的缺陷、制作工艺和材料组分存在着分子级大小的结构上的不均匀性),一部分光纤会改变其原有传播方向而向四周散射(图 1-3-1),引起光能量损失,其强度与波长的 4 次方成反比,随着波长的增加,损耗迅速下降。

后向或背向散射:瑞利散射的方向是分布于整个立体角的,其中一部分散射光纤和原来的传播方向相反,返回到光纤的注入端,形成连续的后向散射回波。光纤中某一点的后向回波可以反映出光纤中光功率的分布情况,椐此可以测试出光纤的损耗。

菲涅尔反射:当光纤由一种媒质进入另一种媒质时会产生的一种反射,其强度与两种媒质的相对折射率的平方成正比。如图1-3-2 所示,一束能量为p0 的光,由媒质 1(折射率为nl)进入媒质 2(折射率为 n2)产生的反射信号为p1,则

n1n2p1nn21 2

衰减:指信号沿链路传输过程中损失的量度,以 db 表示。衰减是光纤中光功率减少量的一种度量, 光纤内径中的瑞利散射是引起光纤衰减的主要原因。 通常, 对于均匀光纤来说,可用单位长度的衰减,即衰减系数来反映光纤的衰减性能的好坏。

当光脉冲通过光纤传输时,沿光纤长度上的每一点均会引起瑞利散射。这种散射向着四面八方,其中总有一部分会沿着纤轴反向传输到输入端。由于主要的散射是瑞利散射,并且瑞利散射光的波长与入射光的波长相同,其光功率与该散射点的入射光功率成正比,光纤中散射光的强弱反映了光纤长度上各点衰减大小,光纤长度上的某一点散射信号的变化,可以通过后向散射方法独立地探测出来,而不受其它点散射信号改变的影响,所以测量沿纤轴返回的后向瑞利散射光功率就可以获得光沿着光纤传输时的衰减及其它信息。

基于后向散射法设计的测量仪器称为 otdr,其突出优点在于它是一种非破坏性的单端测量方法,测量只需在光纤的一端进行。它利用激光二极管产生光脉冲,经定向耦合器注入被测光纤,然后在同一端测量沿光纤轴向向后返回的散射光功率返回信号与时间的关系,将时间值乘以光在光纤中的传播速度以计算出距离, 在屏幕上显示返回信号的相对功率与距离之间的关系曲线和测试结果。国内厂家主要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国外的品牌主要有安捷伦(agilent) 、安立(aitsu) 、exfo、wavetek 等。2.光纤的连接

光纤连接时的耦合损耗因素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固有的,是被连接光纤本身特性参数的差异,比如纤芯直径、模场直径、数值孔径差异、纤芯或模场的同心度偏差、纤芯椭圆度等。这些因素所引起的光纤连接损耗一般无法通过连接技术来改善;另一类是光纤连接时

光纤的端面质量、对中质量和连接质量等因素,比如光纤的端面切割质量、端面间隙、纤轴的横向错位、纤轴的角度倾斜、纤芯形变等因素。这些因素所引起的连接损耗可通过连接技术的改进而得到改善。

3. 典型事件

用 otdr 测量光纤链路可识别出由于拼接、接头、光纤破损或弯曲及链路中其他故障所造成的光衰减的位置及大小。otdr 接收和显示的不仅仅是来自各事件的信号,而且包括来自光纤本身的信号。这种来自光纤本身的信号就是后向散射。当光沿着光纤传送时会由于瑞利散射效应而衰减,这是由于光纤折射率微小变化等引起的,并且它沿着整根光纤持续发生。后向散射强度的变化决定了光纤链路沿线各事件的损耗值。

非反射事件:

光纤熔接头和微弯会导致光纤中有一些光功率损耗,但不会引起反射。在otdr 测试曲线上,这种事件会以“在后向散射电平上附加一个下降台阶”的形式表现出来,竖轴上后向散射电平值的改变量即为损耗的大小,如图 1‐3‐6所示。

反射事件:

在光纤链路中,光纤的几何缺陷、断裂面、故障点、活动连接和固定连接等都会造成折射率突变,使光在光纤中产生菲涅尔反射,称之为反射事件。反射和散射的强弱都和通过的光功率成正比,菲涅尔反射光功率远大于后向瑞利散射光功率,则在 otdr 显示的测试曲线上,对应于光纤菲涅尔反射点处有突变的峰值区(有一个急剧的上升和下降) 。如图 1‐3‐7 所示,光纤链路中的活动连接和固定连接的接头以及光纤上的裂缝都会同时引起光的反射和损耗。反射值(通常以回波损耗的形式表示)是由后向散射曲线上反射峰的幅度所决定的,竖轴上后向散射电平值的改变量即为损耗的大小。

光纤末端:如果光纤末端(尾端)是平整的端面或者在尾端接有平整、抛光了的活动连接器,则尾端会存在反射率为 4%的菲涅尔反射,意味着 otdr 测试曲线具有反射终端,如图 1‐3‐8(a)所示。如果尾端是破裂的端面或者被磨花了,则由于端面的不规则会使光纤漫射而不会引起反射,在这种情况下,光纤末端的 otdr 测试曲线会从后向反射电平简单下降到 otdr 噪声电平下,如图 1‐3‐8(b)所示。虽然破裂的尾端也可能引起反射,但其反射峰不会像平整的光纤末端或活动连接器所带来的反射峰值那么大。

4.otdr 主要性能参数

(1)动态范围

otdr 的信号是通过对数放大器处理的,测试曲线的相对后向散射功率是对数标度,读

得的是电平值, 而且是经过往返两次衰减的值。 后向散射电平初始值与噪声电平的差值 (db) 定义为动态范围。如图 1‐3‐9 所示,根据噪声电平的取法,有两种不同的动态范围表 示方式:

‐‐峰值:取噪声电平的峰值,这是一种传统的比较有意义的指标表示方式。在后向散射 电平与噪声电平相等时,后向散射信号就成了不可见信号。

‐‐信噪比 s=1:取噪声电平的均方根值。

动态范围和被测光纤的衰减决定了 otdr 实际可以测量的光纤最长距离:

d lmax

其中:d 为 otdr 的动态范围,a 为被测光纤的衰减常数。由此可以分析得知:对衰减 一定的光纤而言,otdr 的动态范围越大,则可测量的光纤长度越长,反之越短;对同一动态范围的 otdr 而言,光纤衰减越小,则可测量的光纤长度越长,反之越短。

(2)盲区

用 otdr 测试光纤时,反映不出某段范围内光纤损耗等的测量情况,称之为盲区。反射 会使 otdr 的接收器进入饱和状态,接收器从饱和状态逐渐恢复会产生一个“拖尾”。“托尾”

过后,otdr就可以对光纤的后向散射进行测量。

事件盲区:从反射峰的起始点到接收器从饱和峰值恢复到 1.5db 之间的距离。在这点上 紧接的第二个反射为可识别反射,但这时损耗和衰减仍为不可测事件。

衰减盲区:从反射峰的起始点到接收器从饱和状态恢复到线性后向散射上 0.5db 点之间 的距离。(贝尔实验室文件建议的指标是 0.1db,但 0.5db 是一个更常用的指标值)。三、主要仪器设备

跳纤;尾纤;裸纤;剥纤钳;笔式光纤切割刀;av33012光纤切割器;吹气球、擦镜纸、无水乙醇、脱脂棉棒、光纤接头清洁器等光纤端面处理与清洁工具;常规法兰、5db和 10db 法兰式光衰减器;使用精密 v槽实现光纤临时耦合对接的av87501 光纤对接器;av6471 光纤熔接机;具有 32db 动态范围和 0.1m测距分辨率的av6413高性能微型otdr, 具有28db动态范围和0.25m测距分辨率、 并且内置波长为650nm的肉眼可视红光出射功能的 av6416 掌上型 otdr。

四、实验结果记录与分析(以下为示例,摘自08级学生实验报告,请同学们根据实验结果自行分析)无损/2db/5db/10db -3:

185m

1.28km

图1、自构建的链路情况:法兰盘+机械连接+熔接图2、测试波形及事件表

结果分析:

此次实验得到了非常好的结果,把所有的事件都测试出来了,数值和长度都很合理。

1) 第一个35.1m的非反射损耗是意外出现的,在此后的实验结果中也都存在,因此我们判定此

卷光纤在这个地方存在损伤

2) 第一个反射事件:发生在1.31km处,即为法兰盘的连接位置,因此我们新接入的光纤长度

为1.3km,且法兰盘的连接损耗为1.122db,反射高度为38.326db。虽然标称是无损的法兰盘,其实还是存在“注意”中所说的机械压力和空气间隙的损耗

3) 第二个反射事件:发生在1.46km处,事件间隔一段150m左右的光纤,明显是机械连接的

4) 非反射事件:在1.646km处,为明显的“台阶式下降”损耗,是熔接损耗,大小为0.021db, 且与机械连接相隔的光纤长度为1.646-1.461=0.185km,也就是185m左右

5) 光纤末端:光纤总长度为2.93km,尾纤长度约为2.93-1.65=1.28km左右

五、思考题

1、动态范围和盲区的大小都与光脉冲宽度的设定值有关。当分别需要对光纤远端、靠近otdr 附近的光纤以及两个紧邻事件进行观测时,应该分别选择宽脉冲还是窄脉冲?

2、测量损耗时选择的算法(分为tpa和lsa两种,前者表示用“两点”法测量两个标记点之间的平均损耗,只有这两个标记点参与计算,后

者表示用最小二乘法计算两个标记点之间的平均损耗,是利用两个标记点间的拟合曲线来进行计算)不同,则测试值也不同。对于中间没有任何事件点的一段连续光纤来说,选择上面哪种算法所得的测试值更准确些?

3、手动测试时什么参数的设定会影响测试轨迹信噪比?如何合理设置量程、衰减和折射率?

4、实际测量时,为了避开近端盲区, 通常在 otdr 输出端引入一段 “过渡光纤”, 将 otdr光输出连接器产生的盲区控制在过渡光纤上,以此减小盲区对测量结果的影响。那么,对过渡光纤的长度是如何要求的?它与被测光纤应以何种形式连接才能消除盲区?

5、采样间隔如何影响 otdr 测试曲线?如何才能减小因采样间隔带来的距离测量误差?

6、用 otdr 从两个方向分别测试光纤上的同一接续点,结果有时会不同甚至相差很多,为什

么?如何才能得到比较真实准确的接头损耗值?

7. 提出你对实验装置及实验内容的意见及建议。篇二:8李唐军实验报告单模光纤损耗测试实验

实验八 单模光纤损耗测试实验

光时域反射仪(otdr) 是一种相当复杂的仪表,它广泛地应用于实验室和现场。它所采用的测试技术也常称为后向散射测试技术。它能测试整个光纤网络链路的衰减并能提供和光纤长度有关的衰减细节;otdr还可测试光纤线路中接头损耗并可定位故障点位置;otdr这种后向散射测试具有非破坏性且只需在一端测试的优点。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otdr工作原理;

(2)熟悉otdr测试方法。

二、 实验内容

(1)利用otdr测量一盘光纤的衰减系数和光纤总长度;

(2)测量两盘光纤连接处的接头损耗。

三、 基本原理

otdr由激光发射一束脉冲到被测光纤中。脉冲宽度可以选择,由于被测光纤链路特性及光纤本身特性反射回的信号返回otdr。信号通过一耦合器到接收机,在那里光信号被转换为电信号。最后经分析并显示在屏幕上。

由于时间乘以光在光纤中的速度即得到距离,这样,otdr可以显示返回的相对光功率对距离的关系。有了这个信息,就可得出有关链路的非常重要的特性。可以从otdr得出的光路信息有:

(1)距离:链路上特征点(如接头、弯曲)的位置,链路的长度等。

(2)损耗:单个光纤接头的损耗。

(3)衰减:链路中光信号的衰减。

(4)反射:一事件的反射大小,如活动连接器。

图1为otdr测试的一般原理。它显示了otdr测试链路上可能出现的各类事件。 衰减及其测试方法:

光纤衰减和波长密切相关。衰减系数随波长变化的函数被称之为损耗谱。人们最感兴趣的是工作波长下的衰减系数,如在=1310nm、1550nm等波长下的衰减系数。在光纤长度z1和z2之间,波长为的损耗r 可由下式定义:

r10logp1(db)p2

p1和p2分别表示传过光纤截面点z1和z2的光功率。如果p1和p2之间的距离为l,可用下式计算出每单位距离的损耗,即衰减系数。

p10log1(db/km)z1z2p2p10log1(db/km)lp2 图1 用otdr测试的一般原理

入射到光纤的光脉冲随着在光纤中传播时被吸收和散射而被衰减。一部分散射光返回入射端。通过分析后向散射光的强度及其返回入射端的时间,可以算得光纤损耗。假设入射光脉冲宽度为t、功率为p(0),这束光脉冲以群速度vg在光纤中传播,假设耦合进光纤中的光功率为 p0 ,考虑沿光纤轴线上任一点 z,设该点距入射端的距离为 z ,那么

该点的光功率为:

p(z)p(0)exp[f(x)dx](1 ) 0z

式中,f(x)是光纤前向衰减系数。若光在 z点被散射 ,那么该点的背向散射光返回到达入射端时的光功率为:

ps(z)s(z)p(z)exp[b(x)dx] (2 ) 0z

式中,s(z)是光纤在 z点的背向散射系数 , s(z)具有方向性 ; b(x)是光纤背向 衰减系数。

将 (1 )式代入 (2 )可得:

ps(z)p(0)s(z)exp[(f(x)b(x))dx](3) 0z

考虑光纤中有 2点 z1 和 z2 ,其距入射端的距离分别为 z1 和 z2 (z2 >z1 ),这 2点的背向散射光到达输入端时为 ps(z1)和 ps(z2),则由 (3)式得

z2ps(z1)s(z1)exp[(f(x)b(x))dx] (4) z1ps(z2)s(z2)

对上式两边去对数得:

z2

z1(f(x)b(x))dxlnps(z1)s(z)ln1(5) ps(z2)s(z2)

一般认为光纤的损耗和光纤的结构参数沿轴向近似均匀 ,即认为前向衰减系数和背向衰减系数不随长度 z而变 ,有f(z),b(z),并认为背向散射系数也不随长度而变 [即s(z1)s(z2)],则 z1 和 z2 两点间损耗系数为:

f(x)b(x)p(z)1lns1 (6) z2z1ps(z2)

由于损耗为正向和反向之和 ,因此可用=1/2[f(z)+b(z)]表示 z1 点到 z2 点这段光纤的平均损耗系数 ,由 (6)式有:

1[lnps(z1)lnps(z2)] (7) 2(z2z1)

由上式原理可通过otdr的测试测定一段光纤的平均损耗系数,式中的ps(z1)、ps(z2)的值可以从otdr显示屏上的连续背向散射轨迹的幅度得到 ,进而可求出平均损耗系数。

与距离有关的信息是通过时间信息而得到的(此即光时域反射计中时域的由来),otdr测量发出脉冲与接收后向散射光的时间差 ,利用折射率n值将这一时域信息转换成距离: zct (8) 2ng其中c为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3×1 0 8m/s)

方向耦合器:

方向耦合器就是光分路耦合器。它把一束光分裂为两路光作不同方向的耦合。光时域反射仪能在光纤的一端进行测量,就是利用了方向耦合器来实现的。这种方向耦合器要能把光分路耦合,同时还要能消除或减少前端的菲涅耳反射。最简单的方向耦合器如图2所示。它是由一块半反射镜(或者叫半反射片)和匹配液盒组成。入射光(实线)一路透过半反射片注入光纤,一路经过半反射片反射,用作入射光功率监测。背向瑞利散射光(虚线),一路透过半反射片到光源,另外一路经过半反射片反射耦合到检测器。这样就把入射光和背向散射光分离开来,光源和检测器都在光纤的同一端,测量能在同一端进行。为了减弱从光纤前端面来的反射光和杂散光的影响,可把光纤的前端面和半反片放置在盛满匹配液的盒里。

这种由半反片和匹配液盒组成的方向耦合器,光路调整困难,而且要用匹配液,不适于现场应用。目前较广泛使用的是整体的方向耦合器——y分路器,其三端通过尾纤分别与光源a、待测光纤b和检测器c直接耦合。

这种y型整体的耦合器比上述组合式插入损耗小,稳定可靠,调节对准方便,还有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低廉等特点,所以得到广泛使用。

另一种整体的方向耦合器是利用晶体双折射特性设计的。如图4所示的是利用格兰—汤姆生棱镜做成的方向耦合器。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分享物理实验报告模板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725 字

+ 加入清单

分享物理实验报告模板

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实验报告

班级: 实验人: 试验时间: 审核:

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设计:

1、测量前“三观”:

一观:二观:三观:

2、测量时

一放、刻度尺要与被测对象;刻度线紧贴被测物;零刻线与被测对象一端对齐二读、视线要 刻度尺刻线,不要斜视;读数时要估读到 三记、记录数据由数字和组成。 进行试验:

测作业本和物理课本的长、宽

评估交流: 为使测量更精确,应选用分度值 的刻度尺(填“大”“小”)

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

(1) 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2) 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被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刻度,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 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二、用停表测量时间

实验报告

班级: 实验人: 试验时间: 审核:

实验名称:用停表测量时间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设计:

1、观察停表

停表有 个表盘,大表盘数字代表 ,小表盘数字代表 ; 有根指针,长指针是 ,短指针是 。 停表秒针走一圈是 分钟。

2、停表时间等于分针指示能准确读数部分加上秒针指示读数部分。

进行试验:

用停表测出你脉搏跳动10次所用时间s,1min内你的脉搏跳动了 次。

评估交流: 大家的测量结果是否相同。

三、测量同学们跑步的平均速度

实验报告

班级: 实验人: 试验时间: 审核:

实验名称:测量同学们跑步的平均速度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设计并进行试验:

1、在操场上用 测出奔跑的路程s1=20米,s2=30米。

2、用 测出自己跑20米所用的时间t1,跑30 米所用的时间t2。s

3、根据公式v求出两次

奔跑的平均速度。t

评估交流: 自己记时好还是请同学计时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物理实验报告的范文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初中,全文共 3652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的范文

篇一:初中物理实验报告(921字)

器材

找一个底面很平的容器,让一个蜡烛头紧贴在容器底部,再往容器里倒水,蜡烛头并不会浮起来;轻轻地把蜡烛头拨倒,它立刻就会浮起来。

可见,当物体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时,两个接触面间就没有液体渗入,物体的下表面不再受液体对它向上的压强,液体对它就失去了向上托的力,浮力当然随之消失了。

现在,你能提出为潜艇摆脱困境的措施了吗?

“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对“浮力就是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和向下的压力之差”这一结论是可以理解的,但却难以相信,因此做好浮力消失的实验是攻克这一难点的关键,下面介绍两种简便方法。

[方法1]

器材:大小适当的玻璃漏斗(化学实验室有)一个、乒乓球一只、红水一杯。

步骤:

(1)将乒乓球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乒乓球很快浮起。

(2)用手托住漏斗(喇叭口朝上,漏斗柄夹在中指和无名指之间),将乒乓球放入其中,以大拇指按住乒乓球,将水倒入漏斗中,松开拇指,可见乒乓球不浮起,(这时漏斗柄下口有水向下流,这是因为乒乓球与漏斗间不太密合)。

(3)用手指堵住出水口,可见漏斗柄中水面逐渐上升,当水面升至乒乓球时,乒乓球迅即上浮。(若漏斗柄下口出水过快,可在乒乓球与漏斗接触处垫一圈棉花,这样可以从容地观察水在漏斗柄中上升的情况。)

[方法2]

器材:透明平底塑料桶(深度10cm左右,口径宜大些,便于操作)一只、底面基本平整的木块(如象棋子、积木、保温瓶塞等)一个、筷子一根、水一杯。

制作小孔桶:取一铁扦在酒精灯上烧红,在塑料桶底面中央穿一小孔、孔径1cm左右,用砂纸将孔边磨平即成一小孔桶。

步骤:

(1)将木块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木块很快浮起。

(2)将木块平整的一面朝下放入小孔桶中并遮住小孔,用筷子按住木块,向桶中倒水。移去筷子,可见木块不浮起。(这时小孔处有水向下滴,这是因为木块与桶的接触面之间不很密合)。

(3)用手指堵住小孔,木块立即上浮。

上述两例针对实际中物体的表面不可能绝对平滑这一事实,巧妙地利用“小孔渗漏”使水不在物体下面存留,从而使物体失去液体的向上的压力,也就失去了浮力,结果本应浮在水面上的乒乓球和木块却被牢牢地钉在了水底,不能不令学生叹服。接着步骤(3)又魔术般地使浮力再现,更令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

20xx年X月XX日

篇二:初中物理实验报告(697字)

一、将一饮料瓶底部扎几个细孔,再往饮料瓶中到入适量的水,此时会发现瓶底处有水流出,可以印证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继续迅速把饮料瓶中灌满水,然后拧紧瓶盖,这时可观察到饮料瓶底部并没有水流出。如果再拧松瓶盖,又发现水流了出来。这说明是大气压作用形成的这一现象。

二、另取一空饮料瓶灌满水后拧紧平盖,然后用酒精灯加热一钢针。轻轻的在饮料瓶下部侧壁烫一细孔(注意烫孔时不要用力挤按饮料瓶)。当扎完小孔后会发现并没有水流出,在第一个孔的相同高度处,任意位置再烫一个细孔后发现依然没有水流出来。这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的结果,并且证明了大气压是各个方向都存在的,与液体压强特点形成对比。之后在前两个细孔的上方再烫一细孔后,发现下面的细孔向外流水,而上面的细孔不向外流水,并且有空气从此处进入饮料瓶内上方。如果拧开饮料瓶的瓶盖会发现三孔都会流水。且小孔位置越靠近瓶底,水柱喷的越远。

三、再取一饮料瓶灌满水并拧紧瓶盖后,把它倒置在盛有足够多水的玻璃水槽中,在水中把瓶盖拧下来,抓住瓶子向上提,但不露出水面发现瓶里的水并不落回水槽中。(可以换更高的饮料瓶做“对比实验”,为托里拆利实验的引入打好基础。)还可以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在瓶底打孔,立刻发现瓶里的水流回水槽中。原因是瓶子内、外均有大气压相互抵消,水柱在本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回水槽。

四、还可以选用易拉罐,拉盖不要全部拉开,开口尽量小一些。倒净饮料后用电吹风对罐体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把拉口处用橡皮泥封好,确保不漏气。再用冷水浇在易拉罐上,一会听到易拉罐被压变形的声音,同时看到易拉罐上有的地方被压瘪。说明气体热胀冷缩、也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20xx年X月XX日

篇三:初中物理实验报告(481字)

实验目的:

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

实验器材:

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纸板、温度计、水、秒表

实验装置图:

实验步骤:

1.按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向烧杯中加入温水,水位高为烧杯的1/2左右。

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观察水的温度变化,水发出的声音变化,水中的气泡变化)

描述实验中水的沸腾前和沸腾时的情景:

(1)水中气泡在沸腾前,沸腾时

(2)水的声音在沸腾前,沸腾时

3. 当水温达到90℃时开始计时,每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填入下表中,至沸腾后两分钟停止。

实验记录表:

时间(分) 0 0.5 1 1.5 2 2.5 3 …

温度(℃)

4、观察撤火后水是否还继续保持沸腾?

5、实验结果分析:

①以时间为横坐标,温度为纵坐标,根据记录用描点法作出水的沸腾图像。

②请学生叙述实验现象。

沸腾前水中有升到水面上来,水声;继续加热时,水中发生剧烈的现象,大量上升并且变(填“大”或“小”),升到水面上破裂,放出水蒸气,散到空气中,水声变(填“大”或“小”)。

沸腾的概念:

③实验中是否一加热,水就沸腾?

④水沸腾时温度如何变化?

⑤停止加热,水是否还继续沸腾?说明什么?

20xx年X月XX日

篇四:初二物理实验报告(661字)

用验电器演示导体和绝缘体

【器材】

验电器(或自制验电器),有机玻璃或橡胶棒,丝绸或毛皮,被检验的物体:铁丝、铜丝等金属丝,陶瓷、松香、玻璃、橡胶等。

【操作】

(1)将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或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验电器接触,使验电器带电,金箔张开一定的角度,然后用手接触一下验电器上的小球,金箔马上合拢。这表明手碰了小球后,验电器上的电荷通过手和人体传给大地了,这证明人体是导体。

(2)用上述方法使验电器重新带电。手拿铁丝和铜丝等金属丝用它们去跟带电的验电器小球接触,可以看到金箔也会合拢,表明验电器上的电荷通过金属丝和人体传到地球上去了,金属丝是导体。当手拿陶瓷、玻璃、松香等用它们去跟带电的验电器小球接触,金箔仍张开并不合拢,表明验电器上的电荷没有通过陶瓷、玻璃、松香等传到地球上,说明陶瓷、玻璃松香等是绝缘体。

【注意事项】

被检验的绝缘体的表面要清洁干燥,以免表面漏电。

实验目的:观察水的沸腾。

实验步骤:

①在烧杯里放入适量水,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然后把温度计插入水里。

②把酒精灯点着,给烧杯加热。

③边观察边记录。

④做好实验后,把器材整理好。

观察记录:

①水温在 60℃以下时,随着水温不断升高,杯底上气泡越来越多,有少量气泡上升。

②水温在60℃~90℃之间时,杯底气泡逐渐减少,气泡上升逐渐加快。

③在90℃~100℃之间时,小气泡上升越来越快。

④水在沸腾时,大量气泡迅速上升,温度在98℃不变。

⑤移走酒精灯,沸腾停止。

实验结论:

①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

②水在沸腾时,温度不变。

20xx年X月XX日

篇五:初中物理实验报告(801字)

探究课题: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

2.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分别是在平面镜的两侧。

3.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

所需器材;蜡烛(两只),平面镜(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纸,火柴。

实验步骤:

一.在桌面上平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中线上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平面镜垂直立在这条直线上。

二.在平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平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不透光的纸遮挡平面镜的背面,发现像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平面镜,因而证明平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

三.拿下遮光纸,在平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四.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平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两个距离的大小,发现是相等的。

5.自我评估。

该实验过程是合理的,所得结论也是正确无误.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暗室进行,现象更加明显。误差方面应该是没有什么误差,关键在于实验者要认真仔细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时要认真测量。

6.交流与应用。

通过该实验我们已经得到的结论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被平面镜垂直且平分。例如,我们站在穿衣镜前时,我们看穿衣镜中自己的像是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与人到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当我们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会看到镜中的像也在向我们走近.我们还可以解释为什么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平静的水面其实也是平面镜.等等。

20xx年X月XX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关于网络商务信息检索与利用的实验报告范文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商务,全文共 2366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网络商务信息检索利用实验报告范文

实验项目名称:网络商务信息检索与利用

实验目的:

1.了解利用网络进行资料检索的基本思路。

2.掌握利用网络进行资料检索的主要方法。

实验情况及实验结果:实验(1)检索期刊篇章多使用搜索引擎的“网页搜索”功能,检索报载资料主要使用“新闻搜索”并辅以网页搜索功能。通常而言,新闻搜索引擎(或搜索引擎的新闻检索)所指的“新闻”,绝非新闻学特指的狭义的“新闻”,而是报载资料(广告除外)的集合称谓。在检索实践中,凡查询报载资料,专业人员大都会首先使用新闻搜索引擎或搜索引擎的新闻搜索功能。

目前国内最为着名和常用的新闻搜索引擎是百度和中国搜索。

百度新闻搜索引擎是“世界上最大的中文新闻搜索平台,每天发布80000--100000条新闻,新闻来源包括500多个综合和地方新闻网站、专业和行业网站、政府部门和组织网站、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媒体网站”。百度新闻每5分钟对互联网上的新闻进行自动更新,并根据内容为每篇新闻提供一个地区属性,据此可以检索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的即时地方新闻。

由中国搜索发起的中国搜索联盟是一个以搜索引擎应用为核心的开放型联合体,联盟的协议成员已发展到1000余家,几乎包括了所有的国家与省级报刊网站,以及有一定访问量的地方与行业报刊网站。中国搜索的“第三代智能搜索引擎”每十分钟更新一次新闻内容,是“是目前全球数据更新频率最高的中文搜索引擎”之一。

由于二者的搜索技术不同,其语法功能、对搜索词的要求亦有些许差异,搜索结果的页面要素也各有特色,而信息来源和更新频率不同则必然导致同一词语检索,二者搜索结果的不同,或此多彼少,或此有彼无、或彼此重复。因此,二者需配合使用,以尽可能避免漏检和重复,保证搜索结果的尽可能全面。

1.有针对性地选择搜索引擎

用不同的搜索引擎进行查询得到的结果常常有很大的差异,这是因为它们的设计目的和发展走向存在着许多的不同,比如:是专用于usenet的搜索引擎,而则是针对邮递列表、irc等的搜索引擎。

2.逐步细化法

按照搜索引擎的分类一层一层地点击下去,这对一些关键字不太确定的资料查询十分有效。yahoo把网上的各种资料归类整理,分得很细,有休闲与运动、娱乐、健康与医药、艺术与人文等很多类别,而且有每一大类的链接进入后分成很多小类,一层一层地进入链接,分类也就越来越细,离你的目标也就越来越近。由于都是链接形式,所以使用起来又方便又简单,不用我多说了吧。

3.根据要求选择查询方法

如果需要快速找到一些相关性比较大的信息,可以使用目录式搜索引擎的查找功能,如使用。如果想得到某一方面比较系统的资源信息,可以使用目录一级一级地进行查找。如果要找的信息比较冷门,应该用比较大的全文搜索引擎查找,如或nbsp;

4.注意细节

在internet上进行查询时如果能注意一些细节问题,常常能增加搜索结果的准确性,如许多搜索引擎都区分字母的大小写,因此,如果您正在搜索人名或地名等关键词,应该正确使用它们的大小写字母形式。

5.利用搜索引擎的特性进行查找

不同的搜索引擎有一些专用的特性,应用它们可以使查询事半功倍,比如:若想知道某个新闻组上最近一段时间发表的文章,可以在dejanews的查找框中输入"~g组名",例如"~gcomp.lang.java.programmer"。

6.使用多元搜索引擎

多元搜索引擎是一种只需输入一次关键词就可以对多个搜索引擎进行查询的搜索代理网站,如就可以同时对200多个搜索引擎进行查询。

7.利用选项界定查询

目前越来越多的搜索引擎开始提供更多的查询选项,利用这些选项人们可以轻松地构造比较复杂的搜索模式,进行更为精确的查询,并且能更好地控制查询结果的显示。

8.尽可能将搜索范围限制在特定的领域里

比如:在yahoo中文网站中,你要查找的是与电脑相关的知识,那么你没有必要让搜索引擎在休闲与运动、健康与医药、艺术与人文等其他分类中查找。你可以进入“电脑与因特网”这一类,选中“检索此目录下的网站”。

9.使用更特定的词汇

比如,不用“服装”,而用“西服”;不用“flower”而用“rose”。但要尽可能删去一些同义词或近义词。

10.指定关键词出现的字段

在关键词前加t:,搜索引擎将仅在网站名称中查询,即只显示在网站名称中包含关键字的网站。

在关键词前加u:,搜索引擎将仅在网址(url)中查询。

11.限制查询范围

范围限制的能力越强,则越能准确地找到需要的信息。搜索引擎提供的范围限制类型大体有分类范围、地域范围、时间范围、网站类型范围以及其他特殊范围。一些搜索引擎,提供了许多特殊范围的限定,如域名后缀(com、gov、org等)、文件类型(文本、图形、声音等)。这些范围限制、实现的方法各不相同:有些是通过在关键词前加特殊的字符,有些是通过下拉式菜单。

12.尽量少用空格

在输入汉字作关键词的时候,不要在汉字后追加不必要的空格,因为空格将被认作特殊操作符,其作用与and一样。比如,你输入了这样的关键词“电脑”,那么它不会被当作一个完整词“电脑”去查询,由于中间有空格,会被认为是需要查出所有同时包含“电”“脑”两个字的文档,这个范围就要比“电脑”作关键词的查询结果大多了,更重要的是它偏离了本来的含义。

13修改ie浏览器的默认搜索引擎

在ie4.0/ie5.0的工具栏上,点击“搜索”图标,ie就会调用缺省的搜索引擎excite为你检索。要想改变缺省的搜索引擎,你必须改动win98的注册表。ie4.0修改方法是:关闭ie,打开注册表编辑器,找到[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main],在右侧窗格中双击“查找”,输入要改变的默认搜索引擎网址,例如把缺省搜索引擎改为google,此时就键入。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解线性方程组的直接方法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103 字

+ 加入清单

线性方程组直接方法实验报告

解线性方程组的直接方法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1、通过该课题的实验,体会模块化结构程序设计方法的优点;

2、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各类线性方程组的直接算法;

3、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4、通过三对角形线性方程组的解法,体会稀疏线性方程组解法的特点。

2.实验过程:

实验代码:

#include "stdio.h"

#include "math.h"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Gauss法

void lzy(double a,double *b,int n)

{

int i,j,k;

double l,x[10],temp;

for(k=0;k

{

for(j=k,i=k;j

{

if(j==k)

temp=fabs(a[j][k]);

else if(temp

{

temp=fabs(a[j][k]);

i=j;

}

}

if(temp==0)

{

cout

return;

}

else

{

for(j=k;j

{

temp=a[k][j];

a[k][j]=a[i][j];

a[i][j]=temp;

}

temp=b[k];

b[k]=b[i];

b[i]=temp;

}

for(i=k+1;i

{

l=a[i][k]/a[k][k];

for(j=k;j

a[i][j]=a[i][j]-l*a[k][j];

b[i]=b[i]-l*b[k];

}

}

if(a[n-1][n-1]==0)

{

cout

return;

}

x[n-1]=b[n-1]/a[n-1][n-1];

for(i=n-2;i>=0;i--)

{

temp=0;

for(j=i+1;j

temp=temp+a[i][j][j];

x[i]=(b[i]-temp)/a[i][i];

}

for(i=0;i

{

printf("x%d=%lf ",i+1,x[i]);

printf(" ");

}

}

//平方根法

void pfg(double a,double *b,int n)

{

int i,k,m;

double x[8],y[8],temp;

for(k=0;k

{

temp=0;

for(m=0;m

temp=temp+pow(a[k][m],2);

if(a[k][k]

return;

a[k][k]=pow((a[k][k]-temp),1.0/2.0);

for(i=k+1;i

{

temp=0;

for(m=0;m

temp=temp+a[i][m]*a[k][m]; a[i][k]=(a[i][k]-temp)/a[k][k];

}

temp=0;

for(m=0;m

temp=temp+a[k][m]*y[m];

y[k]=(b[k]-temp)/a[k][k];

}

x[n-1]=y[n-1]/a[n-1][n-1];

for(k=n-2;k>=0;k--)

{

temp=0;

for(m=k+1;m

temp=temp+a[m][k][m];

x[k]=(y[k]-temp)/a[k][k];

}

for(i=0;i

{

printf("x%d=%lf ",i+1,x[i]);

printf(" ");

}

}

//追赶法

void zgf(double a,double *b,int n)

{

int i;

double a0[10],c[10],d[10],a1[10],b1[10],x[10],y[10]; for(i=0;i

{

a0[i]=a[i][i];

if(i

c[i]=a[i][i+1];

if(i>0)

d[i-1]=a[i][i-1];

}

a1[0]=a0[0];

for(i=0;i

{

b1[i]=c[i]/a1[i];

a1[i+1]=a0[i+1]-d[i+1]*b1[i];

}

y[0]=b[0]/a1[0];

for(i=1;i

y[i]=(b[i]-d[i]*y[i-1])/a1[i];

x[n-1]=y[n-1];

for(i=n-2;i>=0;i--)

x[i]=y[i]-b1[i][i+1];

for(i=0;i

{

printf("x%d=%lf ",i+1,x[i]);

printf(" ");

}

}

int main

{

int n,i,j;

double A,B,C,*B1,*B2,*B3;

A=(double )malloc(n*sizeof(double)); B=(double )malloc(n*sizeof(double));

C=(double )malloc(n*sizeof(double));

B1=(double *)malloc(n*sizeof(double));

B2=(double *)malloc(n*sizeof(double));

B3=(double *)malloc(n*sizeof(double));

for(i=0;i

{

A[i]=(double *)malloc((n)*sizeof(double)); B[i]=(double *)malloc((n)*sizeof(double)); C[i]=(double *)malloc((n)*sizeof(double)); }

cout

cin>>n;

cout

for(i=0;i

for(j=0;j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关于数理化学科能力展示化学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625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数理化学科能力展示化学实验报告

【1】 地沟油的精炼:

(1)将地沟油加热,并趁热过滤

(2)将过滤后地沟油加热到105℃,直至无气泡产生,以除去水分和刺激性气味,

(3)在经过前两步处理后的地沟油中加入3.5%的双氧水,在60℃下搅拌反应20 分钟,再加入5%的活性白土,升温至60℃,搅拌25 分钟可以达到最理想的脱色效果 。

【2】 草木灰碱液的准备:将草木灰倒入塑料桶内,然后倒入热水,没过草木灰2cm即可。在静置2天后,需要放一个正常的鸡蛋进行浮力实验,如果鸡蛋能浮起来,说明浓度达标了。如果不能,就再静置久一点。 仔细过滤;为了防止碱液灼伤皮肤,最好戴手套;

【3】称取200g精炼地沟油和量取1000ml碱液分别置于两个烧杯中,放在不锈钢锅里水浴加热,用温度计测量两者的温度达到45摄氏度时,将碱液和精炼地沟油缓缓倒入大玻璃缸里混合,加入50ml酒精,再放入不锈钢锅中水浴加热,同时用电动搅拌棒搅拌。

【4】继续搅拌可以观察到混合的液体迅速变成乳白色,二者开始皂化反应,因为水油不融,所以需要不停搅拌来支持皂化反应。搅拌皂液的时间长达3小时;当出现.固体状态时添加丁香粉

【5】将皂液装入准备好的牛奶盒里(即入模),放在温暖的地方一星期后去掉牛奶盒(即脱模),然后切块。可以看出表面成熟度高于内部。把这样的肥皂放在阴凉通风处,任其成熟2星期左右。在这段时间里肥皂颜色会加深,水分逐渐蒸发,体积会缩减图为脱模后的样子,这张照片里是加入了丁香粉的肥皂。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科学自主探索实验报告:“给枯叶刷牙”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628 字

+ 加入清单

科学自主探索实验报告:“给枯叶刷牙

编者按:《给枯叶刷牙》一文是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下面我们来看看小作者有什么实验成果吧!

时间:20xx年1月7日

科学自主探索实验

我提出的问题一:能给枯叶“刷牙”吗?

问题二:枯叶真的能像牙齿那样刷吗?

我的猜测一:应该能给叶刷牙。

猜测二:不能,因为枯叶不像牙齿那样坚硬,所以不能像牙齿那样刷树叶。

实验材料:烧杯,矿泉水,塑料纸,餐巾纸,几种大小和颜色不同的枯叶和牙刷。

实验时的注意事项:刷树叶时不要太用力。烧杯中倒入的水不要太满。实验过程:将矿泉水倒入烧杯中,把塑料纸铺在桌子上,所有的东西都放在塑料纸上。先把牙刷和枯叶都放在水里浸泡,过一分钟后,将两样物品拿出。接着手握牙刷使用一半的力气开始刷枯叶,一面刷完,来回十次换一面。(枯叶的根部开始刷上下刷)。重复刷枯叶的动作,直至有变化。

实验结果:枯叶被刷得透明了。

我完成实验的结论一:是能够给枯叶刷牙的。

我的结论二:枯叶绝不能像牙齿那样刷。

我发现:被刷过的枯叶与没被刷过的枯叶,手感完全不一样。

原理:枯叶就犹如食物,既然食物在水里泡久了,会糊掉,这样子吃起来也比较容易。而生的食物就比较硬,嚼起来就十分困难。枯叶也是这样,所以泡的越久越容易给他刷牙,而一摘下来就刷,则十分困难。

我的收获:大自然的生物千姿百态,科学探索,就是从自己的生活中发现一种种新的想法。我们只要去发现,去探索大自然的美丽,才会更加了解大自然,更加晓得大自然美的所在。

科学探索员:庞皓铭

作者|五年级 庞皓铭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化学实验报告范例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424 字

+ 加入清单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及检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复盐(NH4)2SO4·FeSO4·6H2O的制备原理;

2.练习水浴加热、过滤、蒸发、结晶、干燥等基本操作;

3.学习Fe3+的限量分析方法—目视比色法。

[教学重点]

复盐的制备

[教学难点]

水浴加热、减压过滤

[实验用品]

仪器:台秤、锥形瓶、水浴锅、布氏漏斗、吸滤瓶

试剂:(NH4)2SO4(s)、3 mol·L-1H2SO4、10%Na2CO3、95%乙醇、1.0 mol·L-1KS、2.0 mol·L-1HCl、0.01

mg·mL-1Fe3+标准溶液、铁屑或还原铁粉

二、实验原理

(NH4)2SO4·FeSO4·6H2O(392)即莫尔盐,是一种透明、浅蓝绿色单斜晶体。由于复盐在水中的溶解度比组成中的每一个组分的溶解度都要小,因此只需要将FeSO4(152)与(NH4)2SO4(132)的浓溶液混合,反应后,即得莫尔盐。

Fe + H2SO4= FeSO4+ H2↑

FeSO4+ (NH4)2SO4+ 6H2O = (NH4)2SO4·FeSO4·6H2O

三、实验步骤

1.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1)简单流程:废铁屑先用纯碱溶液煮10分钟,除去油污

Fe(2.0g) + 20 mL3mol·L-1H2SO4水浴加热约30 min,

至不再有气泡,再加1 mLH2SO4

↓趁热过滤

加入(NH4)2SO4(4.0g)小火加热溶解、蒸发至表面出现晶膜,冷却结晶

↓减压过滤

95%乙醇洗涤产品,称重,计算产率,检验产品质量

(2)实验过程主要现象

2.硫酸亚铁铵的检验(Fe3+的限量分析—比色法)

(1)Fe3+标准溶液的配制

用移液管吸取0.01 mol·L-1Fe3+标准溶液分别为:5.00 mL、10.00 mL和20.00 mL于3支25 mL比色管中,各加入2.00 mL 2.0 mol·L-1HCl溶液和0.50 mL 1.0 mol·l-1KS溶液,用含氧较少的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得到25.00 mL溶液中含Fe3+0.05 mg、0.10 mg、0.20 mg三个级别Fe3+的标准溶液,它们分别为Ⅰ级、Ⅱ级和Ⅲ级试剂中Fe3+的最高允许含量。

(2)试样溶液的配制

称取1.00 g产品于25 mL比色管中,加入2.00 mL 2.0 mol·L-1HCl溶液和0.50 mL 1.0 mol·l-1KS溶液,用含氧较少的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与标准色阶比较,确定产品级别。

(3)实验结果:产品外观产品质量(g)

产率(%)产品等级

四、注意事项

1.第一步反应在150 mL锥形瓶中进行,水浴加热时,应添加少量H2O,以防FeSO4晶体析出;补加1 mLH2SO4防止Fe2+氧化为Fe3+;

2.反应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气,应注意通风;

3.、热过滤时,应先将布氏漏斗和吸滤瓶洗净并预热;

4.第二步反应在蒸发皿中进行,FeSO4∶(NH4)2SO4= 1∶0.75(质量比),先小火加热至(NH4)2SO4溶解,继续小火加热蒸发,至表面有晶体析出为止,冷却结晶,减压过滤。

五、提问

1.在蒸发、浓缩过程中,若溶液变黄,是什么原因?如何处理?

答:溶液变黄是因为酸少,Fe2+变氧化为Fe3+(黄),处理方法是在溶液中加Fe屑,转为绿色溶液后,再加1 mLH2SO4.

六、产率分析

产率偏低:(1)热过滤时,部分产品流失;(2)反应不充分。

产率偏高:(1)出现Fe3+后又加Fe屑;(2)可能含部分(NH4)2SO4。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平放式直流电铃的物理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572 字

+ 加入清单

平放直流电铃的物理实验报告

【制作方法】

1.电磁铁:用两个木线轴作绕线架,在一个木线轴上以直径0.35毫米的漆包线顺次绕三层,再在另一个木线轴上同样绕三层。取一根铁棒弯成“U”形,插入两个木线轴的圆孔内作为电磁铁(如图19.11-l(a)所示)。在电磁铁上压一块长方形小木板,用木螺丝穿过木板插入两轴之间,固定在18×10×0.8厘米3的底板上,如图19.11-2所示。

2.衔铁:剪一块宽1厘米,长10厘米的铁片作为衔铁。一端焊一根直径1.5毫米的铁丝,铁丝的顶端弯一个小圆圈作铃槌,另外剪一块5厘米长的铁片与衔铁等宽,弯成弧形把它焊在衔铁上,如图19.11-1(b)、(c)所示。弯一个3厘米高的直角形支架把衔铁铆在支架上,再用木螺丝把支架固定在底板上,使衔铁正对电磁铁的两极,但不能接触。

3.触点:靠近弧形铁片处固定一个直角形铁片,在铁片的上端对准弧形铁片钻一个孔、拧一个小螺丝钉,使钉尖正触及弧形铁片,小螺丝可以调节接触弧形铁片的松紧度。在铁丝铃锤的旁边固定一个铃盖。安装方法如图19.11-2所示。

【使用方法】

用手按开关使电路接通,电磁铁应吸引衔铁,铁丝锤打铃,当衔铁被吸之后,弧形铁片便与接触的小螺丝钉分开,于是电流中断,电磁铁失去磁性、衔铁又回复原位,此时弧形铁片又与螺丝钉接触,电流又接通,铃声又响。这样反复不已,铃声就继续不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化学实验报告范例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3123 字

+ 加入清单

一、实验内容(含实验原理介绍):

二、实验目的

三、涉及实验的相关情况介绍(包含使用软件或实验设备等情况):

四、实验结果(含程序、数据记录及分析和实验总结等,可附页):

1.常用仪器的名称、形状和主要用途。

2.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和称量

(2)给物质加热

(3)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

(4)仪器连接及装置气密性检查

(5)仪器的洗涤

(6)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3.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备及收集

(1)三种气体(H2、O2、CO2)的制备

(2)三种气体的收集方法

4.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1)常见气体的检验及鉴别

(2)(2)两酸、两碱及盐的鉴别

5.化学基本实验的综合

把握好以上这些知识点的关键是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化学实验就要动手,要进入化学实验室,参与化学实践的一切活动。在实验室要观察各种各样各具用途的实验仪器、实验用品、实验药品试剂,各种各类药品,它们的状态、气味、颜色、名称、使用注意事项。还要观察各种各类成套的实验装置。在老师指导下,自己也应动手做所要求完成的各种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应有目的地去观察和记忆。 例如:

①各种仪器的名称、形状、特点,主要用途,如何正确使用,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②无论做什么内容的实验都离不开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因此,要熟练掌握各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明确操作的方法、操作的注意事项,且能达到熟练操作的程度。

③还应注意观察各种实验现象,这是培养观察能力、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最开始的一步。下面还要进一步详细说明。

④动手做记录,因为在实验活动中感性知识很多,如不做记录,可能被遗忘或遗漏。这都不利于对实验的分析和判断。

(2)如何做好观察

观察能力是同学们应具备的各种能力之一,观察是获得感性认识最直接的手段,学会观察事物,无论现在或将来都是受益匪浅的基本素质。特别是对于化学实验的现象更要求学会观察,要求:观察要全面、观察要准确,观察要有重点,观察时还要动脑思考。 ①观察实验现象要全面。

一般应包括,反应物的颜色、状态,生成物的颜色、状态,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光、焰、声、色、放热、沉淀、气味等变化、反应剧烈的程度等。 例如:将铜丝插在硝酸汞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应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铜丝表面由红逐渐变为银白色,另一个是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而不少同学只观察到了铜丝变为银白色而忽视了溶液颜色的变化,就属于不全面。进而分析反应本质时,就不深刻,同时,也说明不了生成物中还有硝酸铜蓝色溶液存在。

②对于观察到的现象描述要准确。

注意“光”和“焰”的区别,“烟”和“雾”的区别。 一般情况下,气体物质燃烧有火焰,而固体物质燃烧没有火焰而发光。如:氢气、甲烷、一氧化碳这些气体燃烧,分别为淡蓝色火焰及蓝色火焰。硫虽然是固体,但它在燃烧时先熔化进而挥发成硫蒸气,所以,它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为微弱的淡蓝色,在氧气中为明亮蓝紫色火焰。固体物质,如木炭、铁丝、镁带等燃烧,分别为发白光,火星四射,耀眼强光。 “雾”是小液滴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如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遇水蒸气结合成盐酸小液滴,在空气中形成酸雾。“烟”是指固体小颗粒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如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形成大量的、浓厚的“白烟”,就是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小颗粒聚集而成的。

③对于实验现象的观察既要全面又要有重点。

化学实验现象五彩缤纷,多种多样,有的现象十分突出而明显,有些转瞬即逝,而有些隐蔽不易察觉,观察时注意抓住反应变化本质的现象。如何才能抓住反应本质的现象呢?为此,实验前要仔细研究实验目的、过程,确定观察现象的重点。 例如,在实验验证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时,重点观察物质是否发生了改变,有否不同于原物质的新物质生成,才是观察的重点。如将镁条剪短,说明只是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它仍保持了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和富于弹性。但是,把镁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后,产生了耀眼的白光,冒烟,反应剧烈且放热,熄灭后生成了白色粉末。这一系列的实验现象,重点即是生成了不同于原来镁带的白色固体物质,这是一种新物质,这才是观察的重点,白色固体物质无论从光泽、状态及弹性等方面都不同于原来的镁条,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而发生反应时出现的白光、放热,则是伴随化学变化的现象,不是判断物质变化的本质现象。 ④观察现象要深化,要思考,力求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每次实验后要将观察到的现象给综合加以分析,认真思考找到原因进行对比、推理、判断,然后得出结论,以求对事物深入了解和认识,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对化学学习中出现的概念、原理、定律,以及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掌握的比较牢固。

⑤正确地记录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例如:锌和稀硫酸反应,正确的实验现象描述如下:试管内有大量气泡产生,锌粒逐渐变小,用手握试管感到有些发热。错误的描述说成:“试管内有氢气产生”。眼睛只能看到气泡,至于气泡是什么气体,眼睛是分辨不出的。又如: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盐酸溶液,正确的描述应为“溶液变红”或说“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而不能说“盐酸变红”。

初中化学实验操作常见错误 1. 操作不当造成容器的爆炸或炸裂

(1)点燃 等可燃性气体时,未检验其纯度或检验有误,造成混入空气点燃时发生爆炸。

(2)用 时,混入可燃性固体杂质造成加热时剧烈燃烧发生爆炸。

(3)拿着酒精灯到另一个燃着的酒精灯上点火,或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以及熄灭酒精灯时不用灯帽而用嘴吹,引起灯体内酒精燃烧发生爆炸。

(4)加热固体物质时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造成试管中出现的水蒸气在管口凝聚成水滴倒流到试管底部,使其炸裂。

(5)加热试管等仪器时,外壁沾有水珠未擦试干净、没有预热或仪器底部同灯芯相接触造成炸裂。

(6)加热 ,用排水法收集,实验完毕时未先移去导管后撤灯,造成水槽中的水倒流到试管中,使其炸裂。

(7)用量筒作容器进行加热或稀释浓硫酸等实验,造成量筒炸裂。

(8)做细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的实验时,没有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致使集气瓶炸裂。

2. 操作不当造成药品污染

(1)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没有塞上一团棉花,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导管和水槽使水染色。

(2)用玻璃棒或胶头滴管分别取用不同药品时,在使用中间没有将其擦试或洗涤干净,造成试剂的污染。

(3)药品用量过多,使产生的有害气体污染空气。如硫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

(4)做实验时,试剂瓶塞张冠李戴。如将稀硫酸的滴管放到盛氧化钠的滴瓶口上,造成药品污染。

(5)倾倒液体时,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对着掌心,造成液体里混入杂质,标签被腐蚀。

(6)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用浓盐酸使得生成的气体中含有氯化氢气体等杂质,影响实验的现象。

(7)一些易与空气中的 等反应的药品,保存不够严密,致使变质。

3. 操作不当引起实验失败或出现偏差

(1)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没有正确读数,造成量取的液体体积同实验要求有偏差,致使实验不够成功。

(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时,天平的使用有误,如将物品与砝码放反,致使最终配制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有误。

(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将集所瓶倒置于水中,集气瓶内没有灌满水,造成气体不纯。

(4)做 实验中,过早停止通入 。

(5)过滤时操作没有遵循“一贴、二低、三靠”,致使过滤后的液体仍然浑浊。

4. 其他方面操作不当引起的后果

(1)连接仪器时,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内,玻璃管没有沾水或没有用布包住,使得玻璃管折断,刺伤手掌。

(2)使用胶头滴管时,将胶头滴管伸入到容器内,并触及容器内壁,造成药品用量增多和污染。

(3)制取气体时没有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使得装置漏气而收集不到气体。

(4)用蒸发皿蒸发或浓缩溶液时,没有用玻璃棒搅拌,造成局部过热,液滴飞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P2O4萃取实验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946 字

+ 加入清单

萃取从5月29日更换有机相开机后,发现锡总是不能萃取充分。针对这一现象初步怀疑是P204出现问题。因此针对不同产地的P204做了实验,来验证我们的想法是否真确。

6月2日

实验名称:不同产地P204萃取实验。

实验目的:探讨不同产地P204对锡的萃取效果。

实验过程和条件:我们用的P204一共有两种,一种是奉兴(东川使用P204)生产,一种的上高(我们分厂使用P204)生产。我们实验时用40%的P204和60%的煤油(煤油都是用东川拉过来的)配比。以相比1:1,摇动时间3分钟进行萃取。萃前液统一使用生产上的萃前液。

实验参数如下:

结果讨论:从上面实验结果来看上高的P204对锡的萃取效果好一些,但是一组实验不能说明问题,因此还需多做几组。

6月3日

为了进一步的确定是否是不同产地P204对锡萃取的影响我们又进行了几组实验,这次我们不仅做了不同产地,还考虑了搅拌时间,相比对萃取锡的影响。 实验名称:不同产地、不同搅拌时间、不同相比萃取实验。 实验目的:寻找锡难以萃取的原因。

实验过程和条件:我们分别使用上高和奉兴P204(40%)和同一种煤油(60%)配比,然后用同一种配比的有机相分别做了相比1:1摇动3分钟萃取;相比1:1,3分钟半萃取;以及相比2:1摇动3分钟萃取。所用的萃前液是同一个。 实验参数如下:

相比1:1,摇动时间3分钟实验数据:

相比1:1,摇动时间3分钟半实验数据:

相比2:1,摇动时间3分钟实验数据:

结果讨论: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不同产地的P204对锡的萃取基本是一样的,因此排除锡难萃是由产地不同的P204引起的。后面改变萃取的时间,发现萃取效果基本一样,所以萃取时间也排除。增大有机相,可以看出对铟的萃取效果变的更好,但是对锡的萃取仍然没有效果,因此也排除是相比的原因。

6月4日

通过以上的实验我们仍然没能找出原因,对此我们有考虑到是否是不同浓度P204引起的,因此我们用不同产地、不同浓度的P204和煤油配比进行实验。

实验名称:不同浓度P204萃取实验 实验目的:探索最佳浓度对锡的萃取效果

实验过程和条件:分别用上高和奉兴两个不同产地的P204和不同浓度的P204配比进行实验。分别以45%、50%的P204进行配比实验。煤油、萃前液是同一种,萃取时间都为3分钟。

实验参数如下:

结果讨论:通过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改变了P204的浓度,锡的萃取仍然没有好转,这就排除了不同浓度对锡萃取的影响。

6月5日

由于上一组实验我们使用的P204都是高浓度的,为了有一个对比性为此我们做了较小浓度的P204萃取实验,同时还做了不同产地P204萃取实验和加铁粉还原后萃取。以及用生产P204对生产上萃余液进行了萃取实验。 实验(1)名称:不同浓度P204萃取实验 实验目的:寻找萃锡的最佳P204浓度

实验过程和条件:用不同浓度奉兴的P204和同一种煤油进行配比,然后融相比1:1,萃取时间3分钟进行萃取实验。萃前液用的是同一个。

实验参数如下:

结果讨论:锡难萃取与P204的浓度没有太大的关系。 实验(2)名称:不同产地P204萃取实验 实验目的:确认不同产地P204对锡的萃取效果

实验过程和条件:用洛阳、奉兴、上高的P20440%与同一种煤油60%配比,相比为1:1,萃取时间3分钟进行萃取。 试验参数如下:

结果讨论:从数据可知锡难萃取与我们的P204产地没有关系。 实验(3)名称:铁粉化还原萃前液后萃取实验

实验目的:探讨锡的难萃取是否因为萃前液杂质过高

实验过程和条件:在400ml萃前液中加入3g铁粉,搅拌还原30分钟后过滤进行萃取。相比1:1,萃取时间3分钟。为了更接近生产,因此这次实验用的是我们生产上使用的P204。 试验参数如下:

结果讨论:从数据来看,加铁粉还原后锡的萃取上升了一些,但还需进一步的实验验证。

实验(4)名称:生产萃余液再萃取实验

实验目的:用P204再一次萃取萃余液中的锡,看能否将锡萃取充分,以便回收 实验过程和条件:用生产P204对我们的一号机萃余液进行再次萃取。分别将萃余液稀释一倍(则铟锡含量减半)、调PH到1。5和直接萃取。相比都为1:1,萃取时间3分钟。 实验参数如下:

结果讨论:从实验结果来看,萃余液里面的锡仍然不可以被P204萃取。但是铟在重新将PH调解到1。5时仍然还可以萃取。

6月6日

上一组实验我们加铁粉还原后萃取,效果比以前都好了很多为了得到更好的萃取效果我们改变不同的萃取条件来寻找更好的萃取锡条件。 实验(1)名称:不同条件下P204萃取实验 实验目的:寻找最佳萃取条件

实验过程和条件:用生产上P204来萃取不同条件下的萃前液,

(1)将萃前液调PH到2。0;

(2)在100ml萃前液中加入1mlHF酸,以相比1:1,萃取时间3分钟进行萃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食品中总酸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230 字

+ 加入清单

1. 方法提要

酸度食品中所有酸性物质的总量,包括已离解的酸和未离解的酸,常采用酸碱滴定法进行测定,即用标准碱溶液进行滴定,以酚酞为指示剂来判断终点,并以样品中主要代表酸的百分含量表示。

样品中若颜色较深,不易观察终点时,常采用自动电位滴定仪进行测定,本实验终点PH控制在8.2。

2. 要求

1) 要求学会酸碱滴定法测定食品中的总酸度;

2) 要求掌握酸碱电位滴定仪的调节和使用。

3. 仪器、设备

1) ZD—2型自动电位滴定仪一套。

4. 试剂

1) 1000mol/L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

2) PH9.18的缓冲溶液;

3) PH6.88的缓冲溶液。

5. 实验步骤

1) 按说明书接好电源及连线,打开电源开关;

2) 定位调节:将PH旋钮指向测量挡,温度补偿旋钮指向所测溶液的温度,将PH复合电极插入PH6.88的缓冲溶液中,打开磁力搅拌器开关,缓慢旋转定位旋钮,使其PH到达所对应温度的PH值,固定好定位旋钮不动。

3) 斜率校正:定位调节好后,将PH复合电极插入PH9.18的缓冲溶液中,打开磁力搅拌器开关,缓慢旋转斜率旋钮,使其PH到达所对应温度的PH值,固定好斜率旋钮不动。

4) 零位调节:按定量分析实验要求,在滴定管中装入标准氢氧化钠溶液,将“一般、自动、手动”调节旋钮指向“手动”位,不断的按启动按钮,排除橡皮管中的气泡,并使滴定管中的液位到达零位。

5) 样品测定:准确吸取处理好的样品溶液50 ml于100ml烧杯中,按下PH终点调节按钮,旋转PH终点调节旋钮,将终点设定在PH8.20。将电极插入溶液中,打开搅拌器开关,调节合适的搅拌速度,将PH旋钮指向滴定挡,将“一般、自动、手动”调节旋钮指向“一般”位,按下启动按钮开始滴定,到达终点后电磁阀会自动关闭,此时读出所用氢氧化钠的体积(ml)数。要求做两次平行试验,误差不大于0.05%

6) 实验结束后,关闭电源,清洗电极,并将复合电极插入氯化钾饱和溶液中。(每次使用前先用蒸馏水清洗浸泡)

6. 计算

XMVK100% V样式中:

X:样品的总酸度;

M: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摩尔浓度(mol/L);

V: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用量(ml);

V样:吸取样品溶液的体积(ml);

K:适当的换算系数(以该样品中主要酸的毫克当量数计)。苹果酸0.067;柠檬酸0.064;酒石酸0.075;乳酸0.090;醋酸0.060。

7. 注意事项

1) 对于酸度较高液体样品可取10 ml移入250ml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吸取50ml滤液再按上法进行测定;对于固体而言,应准确称取均匀样品10~20g于小烧杯中,用水移入250ml容量瓶中充分振摇后加水至刻度,摇匀,用干燥滤纸过滤,吸取50ml滤液再按上法进行测定。

2) 对于样品的取样量的多少,一般以滴定液的用量在10~20 ml为原则,滴定量太少,误差较大,滴定量太多,测定时间又较长。

3) 由于滴定管的刻度存在系统误差,滴定管直径不一定完全相同,所以每次测定样品都要将滴定液调至零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FPGA使用入门实验报告示例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309 字

+ 加入清单

FPGA使用入门实验报告示例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ISE 13.2集成开发环境和Modelsim软件的使用方法;

(2) 熟悉S6 Card实验板的使用方法。

(3) 掌握使用Verilog HDL语言实现常用组合逻辑和时序逻辑的方

法。

(4) 了解Chipscope的功能与使用方法。

二. 实验内容

(1) 熟悉S6 CARD实验板;

(2) 熟悉ISE集成开发环境;

(3) 3比特加法器仿真与上板实验

(4)m序列产生器仿真与在板Chipscope调试。

三. 实验过程依照指导书进行

四. 实验代码分析

(1)3bit加法器(见注释)

module m_seq_gen(

//端口I/O定义

input clk,//定义clk为输入类型

input reset,//定义resert为输入类型

output seq//定义seq为输出类型

);

//内部信号说明

reg [3:0] state;//定义变量state,为寄存器型,位宽为4

//功能定义

always @(posedge clk or negedge reset)//当clk上升沿来到或者reset下降沿来到,//触发敏感事件,执行以下程序

begin

if(!reset)//如果不是reset下降沿来到

state

else

begin

state[3:1]

state[0]

end

end

assign seq = state[0]; //连续赋值,将state第一位值赋给seqEndmodule

(2)m序列测试文件代码分析(见注释)

module test_m;

// Inputs,将clk和reset定义为寄存器类型

reg clk;

reg reset;

// Outputs

wire seq;//将seq定义为连线类型

// Instantiate the Unit Under Test (UUT)

m_seq_gen uut (

.clk(clk),

.reset(reset),

.seq(seq)

);

initial begin

// Initialize Inputs,将初始值均设为0

clk = 0;

reset = 0;

// Wait 100 ns for global reset to finish

#100;

reset = 0;

#50 reset = 1;

// Add stimulus here

end

always #10 clk = ~clk;//产生测试时钟,延时10s后使时钟取反endmodule

五. 实验仿真结果分析

1.3比特加法器(见注释)

(1)功能仿真波形

由上图可知加法器功能正常,且当a、b之和大于7时产生进位

(2)时序仿真波形

板子上拨码开关的6、7、8和1、2、3分别作为加法器的输入,D1-D4 LED灯分别表示cout和sum,拨动拨码开关,观察

LED

的变化。

实验板实照

由上图可证程序运行正常,3比特加法成功

2. m序列产生器

(1)产生原理:每一个周期内,第一个和第四个寄存器的值作异或

运算后,寄存器移位,运算出的值赋给第一个寄存器,构成新的系统寄存器状态值。

(2)功能仿真波形

第一行为时钟信号,第二行为重置信号,第三行为输出的m序列。

(3)Chipscope波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实验报告格式参考模板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610 字

+ 加入清单

实验报告格式参考模板

实验名称:粉体真密度的测定

粉体真密度是粉体质量与其真体积之比值,其真体积不包括存在于粉体颗粒内部的封闭空洞。所以,测定粉体的真密度必须采用无孔材料。根据测定介质的不同,粉体真密度的主要测定方法可分为气体容积法和浸液法。

气体容积法是以气体取代液体测定试样所排出的体积。此法排除了浸液法对试样溶解的可能性,具有不损坏试样的优点。但测定时易受温度的影响,还需注意漏气问题。气体容积法又分为定容积法与不定容积法。

浸液法是将粉末浸入在易润湿颗粒表面的浸液中,测定其所排除液体的体积。此法必须真空脱气以完全排除气泡。真空脱气操作可采用加热(煮沸)法和减压法,或两法同时并用。浸液法主要有比重瓶法和悬吊法。其中,比重瓶法具有仪器简单、操作方便、结果可靠等优点,已成为目前应用较多的测定真密度的方法之一。因此,本实验采用比重瓶法。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粉体真密度的概念及其在科研与生产中的作用; 2. 掌握浸液法—比重瓶法测定粉末真密度的原理及方法;

3.通过实验方案设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比重瓶法测定粉体真密度基于“阿基米德原理”。将待测粉末浸入对其润湿而不溶解的浸液中,抽真空除气泡,求出粉末试样从已知容量的容器中排出已知密度的液体,就可计算所测粉末的真密度。真密度ρ计算式为:

式中:m0—— 比重瓶的质重,g; ms—— (比重瓶+粉体)的质重,g; msl—— (比重瓶+液体)的质重,g; ρl—— 测定温度下浸液密度;g/cm3; ρ—— 粉体的真密度,g/cm3;

三.实验器材:

实验仪器:真空干燥器,比重瓶(2-4个);分析天平;烧杯。 实验原料:金刚砂。

四.实验过程

1. 将比重瓶洗净编号,放入烘箱中于110℃下烘干冷却备用。 2. 用电子天平称量每个比重瓶的质量m0。

3. 每次测定所需试样的题记约占比重瓶容量的1/3,所以应预先用四分法缩分待测试样。 4. 取300ml的浸液(实际实验中为去离子水)倒入烧杯中,再将烧杯放进真空干燥器内预先脱气。浸液的密度可以查表得知。

5. 在已干燥的比重瓶(m0),装入约为比重瓶容量1/3的粉体试样,精确称量比重瓶和试样的的质量ms。

6. 将预先脱气的去离子水注入有试样的的比重瓶内,到容器容量的2/3处为止,放入真空干燥器内。启动真空泵,抽气约20-30min时暂停抽气。

7. 从真空干燥器中取出比重瓶,向瓶内加满浸液并在电子天平上称其质量msl。 8. 洗净该比重瓶,向瓶内加满浸液,称其质量为ml。 9. 重复操作5.6.7.8测下一组数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

1. 数据记录

2. 数据处理:

根据公式

实验室室温为23.4℃,查表得此温度下水的密度是0.9969g/ml3,因此

所以

平均

真值3.1939g/ml3

d

绝对偏差:

六.思考题

1. 测定真密度的意义是什么

(1)在测定粉

体的比表面积时需要粉体真密度的数据进行计算。

(2)许多无机非金属材料都采用粉末原料来制造,因此在科研或生产中经常需要测定粉体真密度。

(3)在水泥或陶瓷材料制造中,需要对粘土的颗粒分布球磨泥浆细度进行测定,都需要真密度的数据.

(4)尤其对于水泥材料,其最终产品就是粉体,测定水泥的真密度对生产单位和使用单位都具有很大的实用意义。

2. 浸液法-比重瓶法测定真密度的原理是什么?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浮力的大小等于被该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七.实验心得(没有强制要求,可选写)

以往的实验都是比着实验书本操作,而本次实验实验方案则是自己自主完成的,毫无经

12(4

((4

3.22705mlg3/

平均-真值3.22705-3.1939

*100%1.037%

真值3.1931

验可谈,但是实验过程中享受到了独立自主的乐趣。这种实验课堂方式极大的激发了同学们对实验的探索能力和对未知的好奇心。继续下去,会有更大的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实验员工作述职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职员,全文共 768 字

+ 加入清单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开展好实验教学是学好生物的前提条件。生物实验具备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的功能,更有培养学生动脑、启迪思维、开发潜能的作用,为使今后实验教学顺利有效开展,现将本学期生物实验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学校的中心工作要发展,上台阶,管理工作是一个不可缺的重要环节,特别是二线为教学服务的管理工作,是较零碎而不大起眼的工作,但是在管理工作上,首先将仪器进行科学规范管理。实验室的仪器较多,繁杂,看上去就要使人有一种既科学又舒适的感觉,因此在原有的管理上,除了将仪器进行分门别类分柜,分层放置,仪器贴有标签外,另外,帐,柜,物三者一致,按照管理和实验的性能,将仪器进一步规范化,这样一来教师使用方便,效率较高。

二、做好仪器防锈,防尘,防潮等工作,仪器使用以后防锈工作不可少的,特别是较精密的显微镜等仪器,每使用后,要认真清理和擦试镜头和有关活动的部件,然后装入箱内保存,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措施。所保管的所有仪器几乎100%无锈、无尘、和 受潮现象。

三、认真做好仪器的维修工作。每一学期结束前,一定要将仪器进行全面清理和维修,为下学期做好充分准备工作。

四、优质服务,提高实验效率. 优质服务是二线工作人员的职责,也是学校发展的基础,所以在实验管理工作中,首先要 熟悉教材,了解教材常规的实验内容,掌握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与教师任课的大致进度和时间,做好实验的一切准备工作,在每一个实验中, 药液的配制、选材都将预先实验,取其最佳的实验效果,达到实验的目的。

五、适应环境、充实力量随着社会的需求、经济建设、西部的开发、学校的工作也随之在发展和变化、要适应环境的改变、就要不断地吸取、充实、进取,因此本期在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利用其余时间学习有关管理知识的文章并取得较好的成效。

六、按时打扫实验室卫生,确保室内外的整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物理仿真实验氢氘光谱拍摄实验报告范本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587 字

+ 加入清单

物理仿真实验氢氘光谱拍摄实验报告范本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氢氘光谱各谱线系的规律,即计算氢氘里德伯常数RH,RD的方法。

2.掌握获得和测量氢氘光谱的实验方法。

3.学习光栅摄谱仪的运行机理,并学会正确使用。

二、实验仪器及其使用方法

WPS-1自动控制箱,光源:铁电极。电弧发生器,光源:氢氘放电管。中间光阑,哈德曼光阑,摄谱窗口。

平面光栅摄谱仪是以平面衍射光栅作为色散元件的光谱仪器。它的光学系统用Ebert-Fastie装置(垂直对称式装置), 其光学系统如图2所示。由光源B(铁电极、氢氘放电管)发射的光,经过消色差的三透镜照明系统L均匀照明狭缝S, 再经反射镜P折向球面反射镜M下方的准光镜O1上,经O1反射,以平行光束射到光栅G上,经光栅衍射后, 不同方向的单色光束射到球面反射镜的中央窗口暗箱物镜O2处, 最后按波长排列聚焦于感光板F上,旋转光栅G,改变光栅的入射角,便可改变拍摄谱线的波段范围和光谱级次。 这种装置的入射狭缝S和光谱感光板是垂直平面内对称于光栅G放置的,由于光路结构的对称性, 彗差和像散可以矫正到理想的程度,使得在较长谱面范围内,谱线清晰、均匀。 同时由于使用球面镜M同时作为准直物镜和摄谱物镜,因此不产生色差,且谱面平直。 使用摄谱仪做光谱实验时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1)摄谱仪为精密仪器,使用时要注意爱护。尤其是狭缝,非经教师允许,不可以随意调节各旋钮,手柄均应轻调慢调,旋到头时不能再继续用力,不要触及仪器的各光学表面;

(2)燃电弧时,注意操作安全。电弧利用高频高压,点燃后不要用手触及仪器外壳;更换电极时要切断高压电,用绝缘性能好的钳子或手套来更换;电弧有强紫外线辐射,使用时要戴防护眼镜;

(3)铁弧电极上不能有氧化物,应经常磨光,呈圆锥形;调节两电极头之间的距离,注意电极头成像不要进入中间光阑。

三、实验原理

巴尔末总结出来的可见光区氢光谱的规律为:

(n = 3,4,5 ……)

式中的B=364.56nm。此规律可改写为:

式中的为波数,为氢的里德伯常数(109 678cm)。

根据玻尔理论或量子力学中的相关理论,可得出对氢及类氢离子的光谱规律为:

其中,和为整数,z为该元素的核电荷数,相应元素的里德伯常数为:

其中,m和e为电子的质量和电荷,c是真空中的光速,h为普朗克常数,M为原子核的质量。显然,随元素的不同R应略有不同,但当认为M→∞时,便可得到里德伯常量为:

这与玻尔原子理论(即电子绕不动的核运动)所推出的R值完全一样。现在公认的

的值为:10973731m,这与理论值完全符合。有了这样精密测定的里德伯常量,又可以反过来计算还没有测定的某些元素的里德伯常数。即:

比如应用到氢和氘为:

可见,氢和氘的里德伯常数是有差别的,其结果就是氘的谱线相对于氢的谱线会有微小的位移,叫同位素位移。和是能够直接精确测量的量,测出它们,也就可以计算出氢和氘的里德伯常数。同时还可以计算出氢和氘的原子核质量比。

式中是已知量。注意:波长应为真空中的波长,同一光波,在不同介质中波长是不同的,唯有频率及对应光子的能量是不变的,我们的测量往往是在空气中进行的,所以为精确得到结果时应将空气中的波长转换为真空中的波长。

四、测量内容及数据处理

测量内容

1.拍摄氢氘和铁的光谱。按实验要求,拟好摄谱程序表格,调好光路后,按程序用哈特曼光栏的相应光孔,分别拍下氢氘和铁的光谱。

2.显示谱片。取下底片盒,到暗室进行显影,定影、水洗等处理得到谱片。

3.观察和测量氢氘光谱线的波长。在光谱投影仪上观察谱片上的光谱,区分铁光谱和氢氘光谱,基于在很小的波长范围内可以认为线色散是个常数。如下图所示.用线性内插法就可以算出待测的谱线的波长。在映谱仪上用直尺进行粗测,在阿贝比长仪上进行精确测量计算出氢氘谱线的波长。

4.数据处理。计算出氢氘的里德伯常数,确定其不确定度,给出实验结果表达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土工实验报告的整理收集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744 字

+ 加入清单

土工实验报告的整理收集

二密度试验

2.1基本原理:

土(体)的密度是指土的单位体积的质量,单位是g/cm3或kg/m3,土的密度可分为天然密度(湿密度)和干密度两种。

2.2试验方法及适用范围

环刀法:一般适用于原状样中的细粒土,未受扰动的砂土,以

及形状规则的土体。

蜡封法:适用于具有不规则形状的易碎裂的难以切割的土体。 灌砂法,灌水法:用于对粗粒土密度的测试,主要用于施工现

场的测试。

2.3 仪器设备

环刀法:环刀,天平,切土刀,钢丝锯,凡士林等

蜡封法: 架盘天平(最大称量500克,感量0.01克),蜡,烧

杯,细线,针,切土刀等

灌水法:台称(最大称量20千克,感量1克,最大称量50千

克,感量5克),水平尺,铁铲,塑料薄膜,盛水桶,装土器具等

2.4试验步骤 (环刀法)

称量所使用环刀的质量和体积。

取待测试的土样,整平其两端,在环刀内壁均匀地涂上一薄层凡士林,然后将环刀刀口向下放在土样上。

将土样削成略大于环刀直径的土柱,然后将环刀向下压,边

压边削,至土样露出环刀为止,将两端余土削平修平,并取剩余代表土样测定含水率。

擦干环刀外壁,称量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计算 ρ0 = m /v ρd = ρ0/(1+0.01w)

本试验需进行两次平行测定,其平行差值应不大于0.03g/cm3,

否则应重新测定,取两次的平均值作为该土样的密度值。 实验数据的计算过程

环刀号:315 环刀质量:42.92g 环刀+土重:160.98g 环刀体积 60cm3 密度:(160.98g-42.92g)/60cm=1.97g/cm3 环刀号:280 环刀质量:42.91g 环刀+土重:164.19g 环刀体积60cm3密度:(164.19g-42.91g)/60cm=2.02g/cm3 平均密度:(1.97+2.02)/2=1.995g/cm3

指标应用:

(1)密度是土的基本物理指标之一,可用来计算土的干密度,孔隙比指标等。

(2) 用来计算土的自重应力。

(3) 用来计算地基稳定性和地基承载力。

三 比重试验(土颗粒)

3.1 基本原理

土颗粒的比重是指土颗粒在105-110℃下烘干至恒重时的质量与同体积4℃时纯水质量的比值。它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

3.2 试验方法和适用范围

.比重瓶法。 适用于颗粒粒径小于5mm的土颗粒 .虹吸筒法。适用于颗粒粒径大于5mm的土颗粒 .浮称法。 适用于颗粒粒径等于5mm的土颗粒

3.3 仪器设备

.比重瓶法: 比重瓶(50,100) 天平(最大称量200克,感

量0.001克) 恒温水槽电炉温度计(0-50℃,最小刻度0.5)

.虹吸筒法:虹吸筒(含虹吸管和虹吸筒) 天平(最大称量1000

克,感量0.1克) 量筒(大于50ml)

.浮称法:铁丝框 盛水容器浮称天平(最大称量20xx克,

感量0.5克)

3.4 试验步骤

㈠比重瓶法

① 将比重瓶洗净,和待测土颗粒一起放入烘箱中烘干,然后置于干

燥器内,冷却后称比重瓶的质量(空瓶)。

② 称取烘干土样装入比重瓶内,称试样和瓶的总质量。100ml

比重瓶装入约15克烘干土,50ml比重瓶装入约10克烘干土

③ 向比重瓶内注入半瓶纯水,摇动比重瓶,然后放在带有细砂

的电炉上煮沸,粘性土,粉土沸腾时间不小于1小时,砂土沸腾时间不小于30分钟。

④ 将煮沸冷却的纯水注入已煮好的比重瓶内,要求将瓶塞插入

后要有多余的水分能从瓶塞的毛细管中溢出。然后将比重瓶放入恒温水槽内,直至水温稳定为止。当比重瓶中上部悬液澄清时,取出比重瓶,擦干瓶的外壁,称量比重瓶,水,和试样的总质量,并测定瓶内的水温。

⑤ 查表找出该水温下装满水的瓶的质量。

⑥ 计算:

Gs=md/(mbw+md-mbws)*Git

Gs: 土颗粒的比重md:干土的质量(克)

Git:某温度时纯水或中性液体的比重(可查表) mbw :注满水时瓶的质量(克)

mbws:试验结束时比重瓶,土和水的总质量(克)

实验数据及计算过程

3.5 注意事项:

①试样中所使用的纯水要煮沸以除去水中所含气体。②如果土中含有盐分,要用中性液体代替纯水。③比重瓶煮沸冷却后家纯水时要缓慢,插入瓶塞时也要缓

慢。

④粗颗粒做比重时要先做饱和晾干,不能直接将烘干的土

颗粒放入虹吸筒中。 3.6 指标应用:

比重用于计算其它指标。

四.界限含水率试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实验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764 字

+ 加入清单

实验目的】

1、通过绿色植物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了解天然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方法。

2、通过薄层色谱分离操作,加深了解微量有机物色谱分离鉴定的原理。

【实验原理】

叶绿色存在两种结构相似的形式即叶绿素A(C55H77O5N4Mg)和叶绿素B(C55H70O6N4Mg)胡萝卜素是具有长链结构的共轭多烯,有三种异构体;

叶黄素(C40H56O2)是胡萝卜素的羟基衍生物。是胡萝卜素的羟基衍生物。当提取时,从上到下颜色依次为:黄绿色,蓝绿色,黄色和橙色。

【实验仪器】

研钵,色谱柱,丙酮,乙醇,乙醚,中性氧化铝,菠菜叶,烧杯,漏斗,玻璃棒,滤纸,剪刀,脱脂棉,纱布。

【实验步骤】

1、称取30g洗净后用滤纸喜感的新鲜菠菜叶,用剪刀剪碎,放入研钵中研磨,研磨时放入少量碳酸钙,防止研磨过猛破坏叶绿素结构,研磨至烂。

2、将研磨碎的菠菜叶转入小烧杯中,加入30mL配好的乙醇乙醚溶液,盖上表面皿,防止有机溶剂蒸发。按小组成员分别浸泡10,15,20,25,30,35,40,45,50,55分钟。

3、浸泡期间,填充色谱柱,在最下面垫入脱脂棉,再盖上一个小滤纸片,装入氧化铝至4/5处,再盖上一层滤纸片。

4、将烧杯中的菠菜叶连带着有机溶剂用纱布挤入漏斗中,转入分液漏斗,加入10mL水洗涤,除去水层(下层),再用10mL水洗涤一次。

5、将分页漏斗中的溶液慢慢倒入色谱柱中,加几滴丙酮既可以看到颜色变化。

6、洗净仪器,收拾实验室,打扫卫生。

【注意事项】

1.过滤时不能用滤纸,而是用脱脂棉。原因是滤纸能吸收色素,降低滤液中色素的含量,使实验效果不明显。

2.加入丙酮后要迅速、充分研磨,以防止丙酮挥发,使更多的色素溶解在丙酮中。

3.萃取过程中注意操作,防止溶液喷出。制备薄层板过程中注意基板的质量,防止玻璃边缘伤及手指。

4.牢记有机化学实验常规安全防范和急救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最新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设计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大学,设计,全文共 2456 字

+ 加入清单

最新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设计性实验)

实验报告

指导老师:王建明

姓 名:张国生

学 号:XX0233

学 院:信息与计算科学学院

班 级:05信计2班

重力加速度的测定

一、实验任务

精确测定银川地区的重力加速度

二、实验要求

测量结果的相对不确定度不超过5%

三、物理模型的建立及比较

初步确定有以下六种模型方案:

方法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量

所用仪器为:打点计时器、直尺、带钱夹的铁架台、纸带、夹子、重物、学生电源等.

利用自由落体原理使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选择理想纸带,找出起始点0,数出时间为t的p点,用米尺测出op的距离为h,其中t=0.02秒×两点间隔数.由公式h=gt2/2得g=2h/t2,将所测代入即可求得g.

方法二、用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

调节水龙头阀门,使水滴按相等时间滴下,用秒表测出n个(n取50—100)水滴所用时间t,则每两水滴相隔时间为t′=t/n,用米尺测出水滴下落距离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

方法三、取半径为r的玻璃杯,内装适当的液体,固定在旋转台上.旋转台绕其对称轴以角速度ω匀速旋转,这时液体相对于玻璃杯的形状为旋转抛物面

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公式推导如下:

取液面上任一液元a,它距转轴为x,质量为m,受重力mg、弹力n.由动力学知:

ncosα-mg=0 (1)

nsinα=mω2x (2)

两式相比得tgα=ω2x/g,又 tgα=dy/dx,∴dy=ω2xdx/g,

∴y/x=ω2x/2g. ∴ g=ω2x2/2y.

.将某点对于对称轴和垂直于对称轴最低点的直角坐标系的坐标x、y测出,将转台转速ω代入即可求得g.

方法四、光电控制计时法

调节水龙头阀门,使水滴按相等时间滴下,用秒表测出n个(n取50—100)水滴所用时间t,则每两水滴相隔时间为t′=t/n,用米尺测出水滴下落距离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

方法五、用圆锥摆测量

所用仪器为:米尺、秒表、单摆.

使单摆的摆锤在水平面内作匀速圆周运动,用直尺测量出h(见图1),用秒表测出摆锥n转所用的时间t,则摆锥角速度ω=2πn/t

摆锥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f=mgtgθ,而tgθ=r/h所以mgtgθ=mω2r由以上几式得:

g=4π2n2h/t2.

将所测的n、t、h代入即可求得g值.

方法六、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

在摆角很小时,摆动周期为:

通过对以上六种方法的比较,本想尝试利用光电控制计时法来测量,但因为实验室器材不全,故该方法无法进行;对其他几种方法反复比较,用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原理、方法都比较简单且最熟悉,仪器在实验室也很齐全,故利用该方法来测最为顺利,从而可以得到更为精确的值。

四、采用模型六利用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

摘要:

重力加速度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参量。地球上各个地区重力加速度的数值,随该地区的地理纬度和相对海平面的高度而稍有差异。一般说,在赤道附近重力加速度值最小,越靠近南北两极,重力加速度的值越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约为1/300。研究重力加速度的分布情况,在地球物理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专门仪器,仔细测绘各地区重力加速度的分布情况,还可以对地下资源进行探测。

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内观察一个圣灯的缓慢摆动,用他的脉搏跳动作为计时器计算圣灯摆动的时间,他发现连续摆动的圣灯,其每次摆动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与圣灯摆动的幅度无关,并进一步用实验证实了观察的结果,为单摆作为计时装置奠定了基础。这就是单摆的等时性原理。

应用单摆来测量重力加速度简单方便,因为单摆的振动周期是决定于振动系统本身的性质,即决定于重力加速度g和摆长l,只需要量出摆长,并测定摆动的周期,就可以算出g值。

实验器材:

单摆装置(自由落体测定仪),钢卷尺,游标卡尺、电脑通用计数器、光电门、单摆线

实验原理:

单摆是由一根不能伸长的轻质细线和悬在此线下端体积很小的重球所构成。在摆长远大于球的直径,摆锥质量远大于线的质量的条件下,将悬挂的小球自平衡位置拉至一边(很小距离,摆角小于5°),然后释放,摆锥即在平衡位置左右作周期性的往返摆动,如图2-1所示。

f =p sinθ

f

θ

t=p cosθ

p = mg

l

图2-1 单摆原理图

摆锥所受的力f是重力和绳子张力的合力,f指向平衡位置。当摆角很小时(θ

sinθ=

f=psinθ=-mg =-m x (2-1)

由f=ma,可知a=- x

式中负号表示f与位移x方向相反。

单摆在摆角很小时的运动,可近似为简谐振动,比较谐振动公式:a= =-ω2x

可得ω=

于是得单摆运动周期为:

t=2π/ω=2π (2-2)

t2= l (2-3)

或 g=4π2 (2-4)

利用单摆实验测重力加速度时,一般采用某一个固定摆长l,在多次精密地测量出单摆的周期t后,代入(2-4)式,即可求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由式(2-3)可知,t2和l之间具有线性关系, 为其斜率,如对于各种不同的摆长测出各自对应的周期,则可利用t2—l图线的斜率求出重力加速度g。

试验条件及误差分析:

上述单摆测量g的方法依据的公式是(2-2)式,这个公式的成立是有条件的,否则将使测量产生如下系统误差:

1. 单摆的摆动周期与摆角的关系,可通过测量θ

实际上,单摆的周期t随摆角θ增加而增加。根据振动理论,周期不仅与摆长l有关,而且与摆动的角振幅有关,其公式为:

t=t0[1+( )2sin2 +( )2sin2 +……]

式中t0为θ接近于0o时的周期,即t0=2π

2.悬线质量m0应远小于摆锥的质量m,摆锥的半径r应远小于摆长l,实际上任何一个单摆都不是理想的,由理论可以证明,此时考虑上述因素的影响,其摆动周期为:

3.如果考虑空气的浮力,则周期应为:

式中t0是同一单摆在真空中的摆动周期,ρ空气是空气的密度,ρ摆锥 是摆锥的密度,由上式可知单摆周期并非与摆锥材料无关,当摆锥密度很小时影响较大。

4.忽略了空气的粘滞阻力及其他因素引起的摩擦力。实际上单摆摆动时,由于存在这些摩擦阻力,使单摆不是作简谐振动而是作阻尼振动,使周期增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