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国际贸易实务实验报告带截图(实用20篇)

浏览

1310

范文

748

科学实验报告范文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599 字

+ 加入清单

科学实验报告范文

准备材料:一个玻璃杯、一枚硬币、小半杯水(最好是有颜色的)、蜡烛和一个平底的容器。

实验内容:在一个盘子里倒半杯水,放入一枚硬币。手既不许接触到水,又不能把水倒出来,怎样才能把硬币取出来呢?

实验过程:

第1次:我们首先在平底的容器中倒入小半杯水,淹没硬币。然后点燃一节蜡烛放在盘子里,罩上玻璃杯,蜡烛会因为缺氧停止燃烧,这时,外面的水便源源不断地涌进玻璃杯。(可惜吸水不够多,所以没有把硬币取出来)结果:失败。

第2次:和第一次一样,失败。

第3次:我们换了一根大一点的蜡烛,这次流进去的水很多,成功。

第4次:我们用了两根蜡烛,不过因为杯子扣的太紧,杯口被盘子吸住,水没能流进玻璃杯,失败。

第5次:我把杯子扣下去的速度慢了一点点,导致蜡烛提前熄灭,失败。

第6次:同样是放了两根蜡烛,这次很正常,成功。

实验总结:我做这个实验是为了证实气体冷却后,能让压力下降,于是外面正常的大气压把盘子中的水挤进了杯中。另外,在实验中,我观察到,用玻璃杯盖住蜡烛的时候,火焰不是马上熄灭,是继续燃烧一会儿才熄灭,说明玻璃杯的空气也是含有一定量的氧气的。

而做这个实验应注意:

1、 杯子不要扣的太慢,否则会让火焰提前熄灭导致实验失败。

2、 水最好是有颜色的水,我选择在水中滴蓝墨水,效果不错,这样方便观看。

3、 可以用燃烧的纸片代替蜡烛,但是水一定要放少一点,放多了难吸光。

4、 要保持距离,让火焰离自己远一点。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卤素元素的化学性质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634 字

+ 加入清单

卤素元素化学性质实验报告

一、教学目标

(一)掌握Cl2、Br2、I2的氧化性及Cl-、Br-、I-还原性。

(二)掌握卤素的歧化反应

(三)掌握次氯酸盐、氯酸盐强氧化性

(四)了解氯化氢HCl气体的实验室制备方法

(五)了解卤素的鉴定及混合物分离方法

二、教学的方法及教学手段

讲解法,学生实验法,巡回指导法

三、教学重点

1、区别Cl2、Br2、I2的氧化性及Cl-、Br-、I-还原性。

2、卤素的歧化反应

3、次氯酸盐、氯酸盐强氧化性

四、教学难点

区别Cl2、Br2、I2的氧化性及Cl-、Br-、I-还原性;卤素的歧化反应;次氯酸盐、氯酸盐的强氧化性

五、实验原理

卤素系ⅦA族元素,包括氟、氯、溴、碘、砹,其价电子构型ns2np5,因此元素的氧化数通常是—1,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形成氧化数为+1、+3、+5、+7的化合物。卤素单质在化学性质上表现为强氧化性,其氧化性顺序为:F2 > Cl2 > Br2 > I2。所以,Br-能被Cl2氧化为Br2,在CCl4中呈棕黄色。I2能被Cl2、Br2氧化为I2,在CCl4中呈紫色。

卤素单质溶于水,在水中存在下列平衡:

X2 + H2O === HX + HXO

这就是卤素单质的歧化反应。卤素的歧化反应易在碱性溶液中进行,且反应产物随着温度和碱液浓度的不同而变化。

卤素的含氧酸有多种形式:HXO、HXO2、HXO3、HXO4。随着卤素氧化数的升高,

其热稳定性增大,酸性增强,氧化性减弱。如氯酸盐在中性溶液中没有明显的强氧化性,但在酸性介质中表现出强氧化性,其次序为:BrO3- > ClO3- > IO3-。次氯酸及其盐具有强氧化性。

HCl的还原性较弱,制备Cl2,必须使用氧化性强的KMnO4、MnO2来氧化Cl-。若使用MnO2,则需要加热才能使反应进行,且可控制反应的速度。

六、仪器与药品

试管及试管夹、量筒(1mL)、酒精灯、滴瓶(125mL)、试剂瓶(500mL)、烧杯(250mL)

KBr、KCl、KI、CCl4、H2SO4(浓)、NaOH、NaClO、MnSO4、HCl(浓)、KClO3、AgNO3、溴水、品红、酒精、浓氨水、碘伏水、pH试纸、KI-淀粉试纸、醋酸铅试纸、蓝色石蕊试纸。

七、实验内容

(一)卤素单质的氧化性

① 取几滴KBr溶液于试管中,再加入少量CCl4,滴加氯水,振荡,仔细观察CCl4层颜色的变化;

② 取几滴KI溶液于试管中,再加入少量CCl4,滴加氯水,振荡,仔细观察CCl4层颜色的变化;

③ 取几滴KI溶液于试管中,再加入少量CCl4,滴加溴水,振荡,仔细观察CCl4层颜色的变化;

结 论: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包括:

3、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Cl-、Br-、I-的还原性

① 往干燥试管中加入绿豆粒大小的KCl晶体,再加入0.5mL浓硫酸(浓硫酸不要沾到瓶口处),微热。观察试管中颜色变化,并用湿润的pH试纸检验试管放出的气体。

② 往干燥试管中加入绿豆粒大小的KBr晶体,再加入0.5mL浓硫酸(浓硫酸不要

沾到瓶口处),微热。观察试管中颜色变化,并用KI-淀粉试纸检验试管口。

③ 往干燥试管中加入绿豆粒大小的KI晶体,再加入0.5mL浓硫酸(浓硫酸不要沾到瓶口处),微热。观察试管中颜色变化,并用醋酸铅试纸检验试管口。

结 论: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包括:

3、卤素阴离子的还原性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溴、碘的歧化反应

① 溴的歧化反应取少量溴水和CCl4于是试管中,滴加2mol/LNaOH溶液使其呈强碱性,观察CCl4层颜色变化;再滴加3mol/LH2SO4溶液使其呈强酸性,观察CCl4层颜色变化。写出反应方程式,并用电极电势加以说明。

结 论: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包括:

3、说明

② 碘的歧化反应 取少量碘水和CCl4于是试管中,滴加2mol/LNaOH溶液使其呈强碱性,观察CCl4层颜色变化;再滴加3mol/LH2SO4溶液使其呈强酸性,观察CCl4层颜色变化。写出反应方程式,并用电极电势加以说明。

结 论: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包括:

3、说明

(四) 卤素合氧酸盐的氧化性

(1) 次氯酸钠的氧化性

取四支管,均加入0.5mLNaClO溶液,其中1号试管中滴加4 ~ 5滴0.2mol/L的KI溶液,2号试管中滴加4 ~ 5滴0.2mol/LMnSO4溶液,3号试管中滴加4 ~ 5滴浓盐酸,4号试管中滴加2滴品红溶液。

观察各试管中发生的现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结 论: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

3、说明

(2)KClO3的氧化性

① 取两支管,均加入少量KClO3晶体,其中1号试管中滴加4 ~ 5滴0.2mol/LMnSO4溶液,2号试管中滴加2滴品红溶液。搅拌,观察现象,比较次氯酸盐和氯酸盐氧化性的强弱。

结 论: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

3、次氯酸盐和氯酸盐氧化性的强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 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KClO3晶体,加水溶解,再加入0.5mL0.2mol/LKI溶液和CCl4,观察现象;然后再加入少量3mol/L的H2SO4溶液,观察CCl4层现象变化;继续加入KClO3晶体,观察现象变化。用电极电势说明CCl4层颜色变化的原因。 结 论: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

3、说明

(五) 氯化氢HCl气体的制备和性质

① HCl的制备取15 ~ 20g食盐,放入500mL圆底烧瓶中,按图1-1将仪器装配好(在通风橱中进行)。从分液漏斗中逐次注入30 ~ 40mL浓硫酸。微热,就有气体发生。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生成的氯化氢气体。

② HCl的水溶性 用手指堵住收集HCl气体的试管口,并将试管倒插入盛水的水槽中,轻轻地把堵住试管口的手指掀开一道小缝,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再用手指堵住试管口,将试管自水中取出,用蓝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管中的溶液的酸碱性,并用pH试纸测试HCl的pH。

③ HCl的鉴定 在上述盛有HCl的试管中,滴加几滴0.1mol/LAgNO3溶液,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 白烟实验 把滴入几滴浓氨水的广口瓶与充有HCl气体的广口瓶口对口靠近,抽去瓶口的玻璃片,观察反应现象并加以解释。

结 论: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

3、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化工原理干燥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960 字

+ 加入清单

化工原理干燥实验报告

一、摘要

本实验在了解沸腾流化床干燥器的基本流程及操作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沸腾流化床干燥器的实验装置测定干燥速率曲线,物料含水量、床层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流化床压降与气速曲线。

干燥实验中通过计算含水率、平均含水率、干燥速率来测定干燥速率曲线和含水量、床层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流化床实验中通过计算标准状况下空气体积、使用状态下空气体积、空气流速来测定流化床压降与气速曲线。

二、实验目的

1、了解流化床干燥器的基本流程及操作方法。

2、掌握流化床流化曲线的测定方法,测定流化床床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

3、测定物料含水量及床层温度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

4、掌握物料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方法,测定干燥速率曲线,并确定临界含水量X0及恒速阶段的传质系数kH及降速阶段的比例系数KX。

三、实验原理

1、流化曲线

在实验中,可以通过测量不同空气流量下的床层压降,得到流化床床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如图)。

当气速较小时,操作过程处于固定床阶段(AB段),床层基本静止不动,气体只能从床层空隙中流过,压降与流速成正比,斜率约为1(在双对数坐标系中)。当气速逐渐增加(进入BC段),床层开始膨胀,空隙率增大,压降与气速的关系将不再成比例。

当气速继续增大,进入流化阶段(CD段),固体颗粒随气体流动而悬浮运动,随着气速的增加,床层高度逐渐增加,但床层压降基本保持不变,等于单位面积的床层净重。当气速增大至某一值后(D点),床层压降将减小,颗粒逐渐被气体带走,此时,便进入了气流输送阶段。D点处的流速即被称为带出速度(u0)。

在流化状态下降低气速,压降与气速的关系线将沿图中的DC线返回至C点。若气速继续降低,曲线将无法按CBA继续变化,而是沿CA’变化。C点处的流速被称为起始流化速度(umf)。

在生产操作过程中,气速应介于起始流化速度与带出速度之间,此时床层压降保持恒定,这是流化床的重要特点。据此,可以通过测定床层压降来判断床层流化的优劣。

2、干燥特性曲线

将湿物料置于一定的干燥条件下,测定被那干燥物料的质量和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可得到物料含水量(X)与时间(τ)的关系曲线及物料温度(θ)与时间(τ)的关系曲线(见下图)。物料含水量与时间关系曲线的斜率即为干燥速率(u)。将干燥速率对物料含水量作图,即为干燥速率曲线(见下下图)。干燥过程可分以下三个阶段。

(1)物料预热阶段(AB段)

在开始干燥时,有一较短的预热阶段,空气中部分热量用来加热物料,物料含水量随时间变化不大。

(2)恒速干燥阶段(BC段)

由于物料表面存在自由水分,物料表面温度等于空气的湿球温度,传入的热量只用来蒸发物料表面的水分,物料含水量随时间成比例减少,干燥速率恒定且最大。

(3)降速干燥阶段(CDE段)

物料含水量减少到某一临街含水量(X0),由于物料内部水分的扩散慢于物料表面的蒸发,不足以维持物料表面润湿,而形成干区,干燥速率开始降低,物料温度逐渐上升。物料含水量越小,干燥速率越慢,直至达到平衡含水量()而终止。

干燥速率为单位时间在单位面积上汽化的水分量,用微分式表示为式中u——干燥速率,kg水/(m2s); A——干燥表面积,m2;

dτ——相应的干燥时间,s; dW——汽化的水分量,kg。

图中的横坐标X为对应于某干燥速率下的物料平均含水量。

式中——某一干燥速率下湿物料的平均含水量;

Xi,Xi+1——△τ时间间隔内开始和终了是的含水量,kg水/kg绝干物料。

式中Gsi——第i时刻取出的湿物料的质量,kg;Gci——第i时刻取出的物料的绝干质量,kg。

干燥速率曲线只能通过实验测定,因为干燥速率不仅取决于空气的性质和操作条件,而且还受物料性质结构及含水量的影响。本实验装置为间歇操作的沸腾床干燥器,可测定达到一定干燥要求所需的时间,为工业上连续操作的流化床干燥器提供相应的设计参数。

四、操作步骤

1、将450g小麦用水浸泡2-3小时后取出,沥干表面水分。

2、检查湿球温度及水罐液位,使其处于液位计高度1/2处。

3、从加料口将450g小麦加入流化床中。

4、启动风机、空气加热器,空气流量调至合适值,空气温度达到设定值。

5、保持流量、温度不变,间隔2-3分钟取样,每次取10克,将湿物料及托盘测重。

6、装入干燥盒、烘箱,调节烘箱温度125℃,烘烤一小时,称干物料及托盘重量

7、干燥实验过后,关闭加热器,用剩余物料测定流化曲线,从小到大改变空气流量10次,记录数据。

8、出料口排出物料,收集,关闭风机,清理现场。

五、实验设备图

1—风机;

2—湿球温度水筒;

3—湿球温度计;

4—干球温度计;

5—空气加热器;

6—空气流量调节阀 ;

7—放净口 ;

8—取样口 ;

9—不锈钢筒体;

10—玻璃筒体;

11—气固分离段;

12—加料口;

13—旋风分离器;

14—孔板流量计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中化学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初中,全文共 394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

2NaOH+CuSO4=Cu(OH)2[此有一个箭头表沉淀]+Na2SO4

氢氧化钠溶液和加入硫酸铜溶液反应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

Cu(OH)2=[等号上面写上条件是加热,即一个三角形]CuO+H2O

氢氧化铜沉淀加热变成氧化铜和水

实验报告:

分为6个步骤:

1):实验目的,具体写该次实验要达到的要求和实现的任务。(比如说,是要研究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状况)

2):实验原理,是写你这次实验操作是依据什么来完成的,一般你的实验书上都有,你总结一下就行。(就可以用上面的反应方程式)

3):实验用品,包括实验所用器材,液体和固体药品等。 (如酒精灯,滤纸,还有玻璃棒,后两者用于过滤,这个应该是要的吧。)

4):实验步骤:实验书上也有 (就是你上面说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生成蓝色沉淀,再加热蓝色沉淀,观察反应现象)

5):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6):问题分析及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学物理实验报告[页2]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中学,全文共 893 字

+ 加入清单

中学物理实验报告

Y=a+bx,Y=a+b/x,Y=ab,Y=aexp(bx)

②改直,为方便的求出曲线关系方程的未定系数,在精度要求不太高的情况下,在确定的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数学模型求对数方法,变换成为直线方程,并根据实验数据用单对数(或双对数)坐标系作出对应的直线图形。

③求出直线方程未定系数,根据改直后直线图形,通过学生已经掌握的解析几何的原理,就可根据坐标系内的直线找出其斜率和截距,确定出直线方程的两个未定系数。

④求出经验方程,将确定的两个未定系数代入数学模型,即得到中学生比较习惯的直角坐标系的经验方程。

中学物理实验有它一套实验知识、方法、习惯和技能,要学好这套系统的实验知识、方法、习惯和技能,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作科学的安排,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加以培养和锻炼。逐步掌握探索未知物理规律的基本方法。

7.分组实验问题

对学生分组实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有的学生不讲求实验目的是否达到,不按实验规则和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只是在实验室里把仪器当作玩具胡乱地摆弄几下就了事;②有的学生不遵守实验室的纪律,在实验室内串来串去,大声讲话,干扰别人的实验操作;③在分组实验中的操作往往由一人包办到底,其余同学只是陪坐,不能参与实验活动;④有的同学不重视实验的科学性,不重视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的真实性,而是凑凑实验数据了事,将实验课变成了凑数据、拼结论的课。针对上述情况,在组织分组实验,特别是进实验室做第一个实验时,实验前的教育,从开始就着手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如爱护仪器,遵守实验室的各种纪律,实验前弄清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了解实验时的注意事项以及实验仪器的操作和放置。如实验仪器的放置应方便操作和易于观察,需要观察和读数的仪器、仪表应放在中间靠近操作者,需要调节的仪器、仪表应放在面前稍偏右,其它器件以不影响操作,不防碍观察做有序的放置。应要求学生人人参加实验活动,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真实的实验数据。实验结束后,将实验仪器清理归还原处。认真处理实验所测出的数据,分析归纳实验中观察的现象,从而得出实验结论,分析实验误差,并写出简单的实验报告。

共2页,当前第2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科学实验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319 字

+ 加入清单

实验内容 7阳光下的影子

实验地点 室外

实验目的 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

实验器材 木板、白纸、橡皮泥、木棒

实验步骤 1、做一个简易的日影观测仪。

2、每隔十分钟,量铅笔影子的长度,在白纸上做下记录。

实验现象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实验结论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实验效果

实验人 实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实验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663 字

+ 加入清单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正确书写表达式、赋值语句的规则。

2、掌握InputBox与MsgBox的使用。

3、掌握Print方法和Format格式使用。

4、掌握单分支与双分支条件语句的使用。

5、掌握多分支条件语句的使用。

6、掌握For语句和Do语句的各种形式的使用。

7、掌握如何控制循环条件,防止死循环和不循环。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1、输入半径,计算圆周长和圆面积。

为了保证程序运行的正确,对输入半径要进行合法性检查,数据检查调用IsNumeric函数;若有错,利用MsgBox显示错误信息,通过SetFocus方法定位于出错的文本框处,重新输入;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提示:使用Text1_KeyPress事件,按Enter键,返回参数“KeyAscii”的值为13表示输入结束。

2、随机产生三个整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显示。

3、计算π的近似值,π的计算公式为:

?2n?224262

π=2…× 2n-1?2n+11?33?55?7 注意:①、分别显示当n=10、100、1000时的结果,由此可见,此计算公式收敛如何?

②、要防止大数相乘时结果溢出的问题,将变量类型改为长整型 或实数型。

三、主要仪器设备

计算机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界面:

1、输入半径,计算圆周长和圆面积。

程序:

Private Sub Form_Activate

Text1.Text = "输入半径值"

Text1.SetFocus

Text1.SelStart = 0

Text1.SelLength = Len(Text1.Text)

End Sub

Private Sub Text1_KeyPress(KeyAscii As Integer) 圆面积,周长

Dim r

r = Text1.Text

Const PI = 3.14159

If KeyAscii = 13 Then

Cls

If IsNumeric(r) Then

Print "当圆的半径为"; r; "时:"

Print "圆面积为: "; Format(PI * r ^ 2, "0.00")

Print "圆面积为"; Format(PI * r ^ 2, "0.00")

Else

Text1 = "半径值输入有误"

End If

Text1.SetFocus

Text1.SelStart = 0

Text1.SelLength = Len(Text1.Text)

Else

End If

End Sub

运行结果:

输入值

:2

2、随机产生三个整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显示。

程序: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Cls

Dim x%, y%, z%, a%

Randomize

x = Int(Rnd * 101)

y = Int(Rnd * 101)

z = Int(Rnd * 101)

Print "随机产生三个整数: "; x; Spc(2); y; Spc(2); z; Spc(2)

If x > y Then

a = x: x = y: y = a

End If

If y > z Then

a = y: y = z: z = a

If x > y Then

a = x: x = y: y = a

End If

End If

Print "从小到大排序:  "; x; Spc(2); y; Spc(2); z; Spc(2)

End Sub

运行结果:

3、计算π的近似值

①、分别显示当n=10、100、1000时的结果,由此可见,此计算公式收敛如何?

②、要防止大数相乘时结果溢出的问题,将变量类型改为长整型或实数型。 程序:

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

Cls

Dim n As Long, PI, i As Long

n = 1

Do

n = n * 10

PI = 2

For i = 1 To n

PI = PI * ((2 * i) ^ 2 / ((2 * i - 1) * (2 * i + 1)))

Next i

Print "当n="; n; "时,π="; PI

Loop While n

End Sub

运行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常用金属材料显微组织观察实验报告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汇报报告,全文共 1958 字

+ 加入清单

一、实验目的

1.观察各种常用合金钢,有色金属和铸铁的显微组织

2.分析这些金属材料的组织和性能的关系及应用。

二、金属材料的显微组织观察及分析

1.几种常用合金钢的显微组织

合金钢依合金元素含量的不同,可分为三种:合金元素总量小于5%的称为低合金钢;合金元素为5~10%的称为中合金钢;合金元素大于10%的称为高合金钢。

1)一般合金结构钢、合金工具钢都是低合金钢。由于加入合金元素,铁碳相图发生一些变动,但其平衡状态的显微组织与碳钢的显微组织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低合金钢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与碳钢的显微组织也没有根本的不同,差别只是在于合金元素都使C曲线右移(除Co外),即以较低的冷却速度可获得马氏体组织。40Cr钢经调质处理后的显微组织是回火索氏体。GCrl5钢(轴承钢)840℃油淬低温回火试样的显微组织,与T12钢780℃水淬低温回火试样的显微组织也是一样的,都得到回火马氏体+碳化物十残余奥氏体组织。

图1、16Mn-淬火-x400

16Mn钢属于碳锰钢,碳的含量在0.16%左右。16Mn钢的合金含量较少,焊接性良好,焊前一般不必预热。加入合金元素锰,使C曲线右移,在淬火处理后,组织为马氏体组织。但由于16Mn钢的淬硬倾向比低碳钢稍大,所以在低温下(如冬季露天作业)或在大刚性、大厚度结构上焊接时,为防止出现冷裂纹,需采取预热措施。

图2、16Mn-正火-x400

16Mn属于低碳钢,碳含量

16

Mn钢是目前我国应用最广的低合金钢。广泛应用于各种板材、钢管。

图3、65Mn-等温淬火-400

65Mn,锰提高淬透性,但Mn含量过大会导致过热现象。

特性:经热处理后的综合力学性能优于碳钢,65Mn 钢板强度、硬度、弹性和淬透性均比65号钢高。但有过热敏感性和回火脆性。

1

应用:用作小尺寸各种扁、圆弹簧、座垫弹簧、弹簧发条,也可制作弹簧环、气门簧、离合器簧片、刹车弹簧及冷拔钢丝冷卷螺旋弹簧。

图4、等温淬火-30CrMnSi-x400

30CrMnSi是高强度调质结构钢。组织形貌,保持马氏体位向的回火索氏体,并出现极少量的铁素体。

特性:具有很高的强度和韧性,淬透性较高,冷变形塑性中等,切削加工性能良好。有回火脆性倾向,横向的冲击韧性差。焊接性能较好,但厚度大于3mm时,应先预热到150℃,焊后需热处理。一般调质后使用。

用途:多用于制造高负荷、高速的各种重要零件,如齿轮、轴、离合器、链轮、砂轮轴、轴套、螺栓、螺母等,也用于制造耐磨、工作温度不高的零件,变载荷的焊接构件,如高压鼓风机的叶片、阀板以及非腐蚀性管道管子

图5、GCr15-x400

2

GCr15是滚动轴承钢,是一种常用的高铬轴承钢,具有高的淬透性,热处理后可获得高而均匀的硬度。GCr15经淬火回火处理后,组织为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碳化物。

特性:综合性能良好.球化退火后有良好的切削加工性能.淬火和回火后硬度高而且均匀,耐磨性能和接触疲。劳强度高,热加工性能好。含有较多的合金元素,价格比较便宜。但是白点敏感性强,焊接性能较差。

用途:用于制作各种轴承套圈和滚动体。例如:制作内燃机、电动机车、通用机械,以及高速旋转的个高载荷机械传动轴承的钢球、滚子和套圈。除做滚珠、轴承套圈等外,有时也用来制造工具,如冲模、量具。

图6、Cr15-上贝+M-x400

性能:冷变形塑形高,焊接性良好,在退火状态下可切削性甚好

应用:这种钢主要用来制造工作速度较高而断面不大(≤30mm),但心部要求较高强度及韧性而表面耐磨的渗碳零件,如齿轮、凸轮、滑阀、活塞、衬套、曲柄销、活塞销、活塞环、联轴节、轴、轴承圈等。此外,这种钢也可以用作低碳马氏体淬火钢,用来制造对变形要求不严、但要求强度、韧性的零件。

图7、铸态-2GMn13-x400

高锰钢(high manganese steel)是指含锰量在10%以上的合金钢。

性能:高锰钢的铸态组织通常是由奥氏体、碳化物和珠光体所组成,有时还含有少量的磷共晶。碳化物数量多时,常在晶界上呈网状出现。因此铸态组织的高锰钢很脆,无法使用,需要进行固溶处理。

用途:高锰钢是专为重工业提供使用的一种防磨钢材,应用领域包括采石、采矿、挖掘、煤炭工业、铸造和钢铁行业等。

图8、水韧处理-2GMn13-x400

水韧处理:碳化物数量多时,常在晶界上呈网状出现。因此铸态组织的高锰钢很脆,无法使用,需要进行固溶处理。通常使用的热处理方法是固溶处理,即将钢加热到1050~1100℃,保温消除铸态组织,得到单相奥氏体组织,然后水淬,使此种组织保持到常温。热处理后钢的强度、塑性和韧性均大幅度提高,所以此种热处理方法也常称为水韧处理。

用途:水韧处理后,碳化物减少,高锰钢是专为重工业提供使用的一种防磨钢材,  应用领域包括采石、采矿、挖掘、煤炭工业、铸造和钢铁行业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开题报告[页9]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校,德育,全文共 1398 字

+ 加入清单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推广实验"开题报告

(3)双主体的形成和发展结果.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主体性形成于不同的基础,因而其形成的目的和结果也是不尽相同的.教育者通过自身的主体性以培养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是践行自己的社会职责,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教育者对主体性的研究和实践既包含着科学育人的观念和目的,又具有探索教育规律,提高教育者群体主体素质的手段意义,其归结点是为了更有效地参与教育实践.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指导和培养下发展自身的主体性,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以利更有效地继续学习和参与社会生活,实现人生理想.

3.德育的实践性

道德来源于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实践的,因而实践是道德的发生基础,也是道德的存在形态.离开人的实践活动孤立地研究道德的本质,特性,结构是不能真正认识道德以及德性培养的.本课题研究认为,德育的实践观是德育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1)德育目标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德育目标是德育过程的起点.德育目标是对德育结果的预期规定,因而其制定的依据和标准,是品德的整体形成状态.德育目标既包括对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的培养,也包括对学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锻炼,归根到底是道德信念(知,情,意)和道德行为的统一,落脚点在学生的道德行为上.只有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实践中践行,践言了,才标志德育目标实现了.这说明德育目标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德育过程是实践活动

德育实践活动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本形式,德育实践活动贯穿德育全过程.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活动过程,双方互为主客体关系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确立和形成,双主体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达到辩证的统一.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是在德育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的,并通过道德行为表现出来.活动和交往是学生经常性的德育实践活动.德育实践活动有多种形式,既有课堂德育活动,又有课外德育活动;既有校内德育活动,又有校外德育活动.这些德育活动主题明确,针对性强,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是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有效途径.德育实践活动是品德形成的根本基础.

(3)道德实践能力是学生品德评价的根本标准

学生的品德素质只有在现实的生活实践中才能表现出来,这是因为学生在面临的生活情境中,其道德认识,道德情感转化为道德行为,潜在的品性变为显性的德行,只有在这种状态中才能根据学生的具体行为表现来认识和评定其品德素质水平.同时,只有在生活实践中才能认识个体品德对人,对社会的价值和意义.在德育过程中,学生如果不把认识理解的道德知识运用到道德实践中,不仅自身品德素质不能得到切实提高,而且会出现"知行不一"的情况.只有把品德培养引向道德实践,德育才能取得实效,同时,德育实践也是克服学生言行不一现象的最好途径.因此,真实的道德实践能力是品德形成和品德评价的根本标准.

德育的整体性是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的实践依据,德育的主

体性和实践性从德育活动的特点,德育过程的本质角度说明德育体系的运作主体和运作性质.

德性论原理和德育论原理共同说明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三)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系统论原理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的要素通过有层次的组织结构形成的具有系统功能的整体.根据德性的整体性和德育的整体性原理,我们认为可以把学校德育工作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研究和实践.

共21页,当前第9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化学实验室规章管理制度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制度与职责,汇报报告,全文共 398 字

+ 加入清单

化学实验室规章管理制度

1.化学实验室必须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哗、嬉笑、打闹。

2.保持实验室的清洁、整齐,不随地吐痰,实验室中的废纸、火柴等必须放在指定容器中,实验完毕后按教师要求清洗仪器,做好各项清洁工作,仪器、药品安放整齐,桌面、地面保持整洁。

3.进入实验室后,未经教师允许,不得擅自玩仪器、药品,实验前,在教师指导下检查仪器药品,如有缺损,及时报告教师。

4.保障实验安全,杜绝事故发生,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听从教师指导,按时完成实验,不得乱倒实验废液,不得擅自做规定以外的实验,取用药品,不得超过规定用量。 本文由第 一·范 文 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5.爱护实验室的一切公物,注意节约用水用物,若损坏了仪器药品,必须及时报告教师,说明原因,必须酌情赔偿。

6.上述规则必须严格遵守,若有违反,视情节严重,给予严肃校纪处理及赔偿物质损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材料加工实验报告注塑成型CAE分析实验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汇报报告,全文共 1344 字

+ 加入清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注塑成型工艺中各参数如塑件材料、成型压力、温度、注射速度、浇注系统等因素对其成型质量的影响大小。

2、了解塑件各种成型缺陷的形成机理,以及各工艺参数对各种缺陷形成的影响大小。 3、初步了解注塑成型分析软件Moldflow的各项功能及基本操作。 4、初步了解UG软件三维建模功能。 5、初步了解UG软件三维模具设计功能。

二、实验原理

1、Moldflow注塑成型分析软件的功能十分齐全,具有完整的分析模块,可以分析出注塑成型工艺中各个参数如塑件材料、成型压力、温度、注射速度、浇注系统等因素对成型质量的影响,还可以模拟出成型缺陷的形成,以及如何改进等等,还可以预测每次成型后的结果。

2、注射成型充填过程属于非牛顿体、非等温、非稳态的流动与传热过程,满足黏性流体力学和基本方程,但方程过于复杂所以引入了层流假设和未压缩流体假设等。最后通过公式的分析和计算,就可以得出结果。

三、实验器材

硬件:计算机、游标卡尺、注塑机、打印机

软件:UG软件、Moldflow软件

四、实验方法与步聚

1、UG软件模型建立和模具设计(已省去); 2、启动Moldflow软件; 3、新建一个分析项目; 4、输入分析模型文件; 5、网格划分和网格修改; 6、流道设计; 7、冷却水道布置; 8、成型工艺参数设置; 9、运行分析求解器; 10、制作分析报告

11、用试验模具在注塑机上进行工艺试验(已省去);

12、分析模拟分析报告(省去与实验结果相比较这一步骤); 13、得出结论

五、前置处理相关数据 1.网格处理情况

1)进行网格诊断,可以看到网格重叠和最大纵横比等问题; 2)网格诊断,并依次修改存在的网格问题; 3)修改完后,再次检查网格情况。

2.材料选择及材料相关参数

在在方案任务视窗里双击第四项材料,弹出如图材料选择窗

可直接选常用材料,也可根据制造商、商业名称或全称搜索

3. 工艺参数设置

双击方案任务视窗里的“成型条件设置”,这里直接用默认值。

4. 分析类型设置(1)最佳浇口位置分析

分析结果:

理论最佳浇口在深蓝色区,但实际选浇口位置还需根据模具结构设计等综合因素考虑。在方案任务视窗里双击第三项,弹出选择分析系列窗口,选择浇口分析,最后选择如图位置。

(2)最佳浇口位置处的充填分析及分析结果说明

分析目的:浇注系统的性能直接影响到制件的填充行为,因此进行填充分析的最后目的是为了获得最佳浇注系统设计;

点击菜单里的文件另存方案为,在对话框输入 “填充分析”。在方案任务视窗里双击第三项,选择分析系列为“充填”,双击方案任务视窗的第五项 “设定注射位置”点击注射点,在充填控制中,按默认选项“自动”进行填充分析

双击方案任务视窗里的“立即分析”,在弹出窗口中,选择运行完整的分析,然后按“确定”。

结果分析:如图所示填充时间图

充填结束时如图所示压力分布图

(3)设计浇注系统和冷却系统,并进行冷却、翘曲分析 浇注系统设计:

浇注系统的设计,采用双浇道口。

冷却分析结果分析:

冷却主要分析结果是制件上表面温度和冷却剂温度

翘曲分析结果分析:

翘曲是由收缩变化过大引起的制件缺陷。原则上,导致收缩变化过大的原因有:收缩不均、冷却不均、取向不均。本例主要是由制件不同区域收缩不均和冷却不均引起,因此需改进冷却系统和制件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种子萌发的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750 字

+ 加入清单

种子萌发实验报告

一、做实验

1.材料工具

(1)常见的种子(如:绿豆 黄豆)40粒。

(2)有盖的罐头4个,小勺1个,餐巾纸8张,4张分别标有1、2、3、4的标签,胶水,清水。

2.方法步骤

(1)在第一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2)在第二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上少量水,使餐巾纸湿润,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3)在第三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倒入较多的清水,使种子淹没在水中,然后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4)在第四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入少量清水,使餐巾纸润湿,拧紧瓶盖。置于低温环境里。

通过观察,我发现1、3、4号罐中种子未发芽,而2号罐中种子发芽了。

二、研究

1.为什么同样优质,同样品种的种子有的发芽,有的没有呢?

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然而,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1号种子未发芽是因为它虽有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但无水分,所以它不可能发芽。

2号种子既拥有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水分,还有水分,所以它发芽了。

3号种子未发芽是因为它被完全浸泡在水中,而水中没有氧气,所以它也不可能发芽。

4号种子也因缺适宜的温度未发芽。

物理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模板

三、讨论结果

通过此次实验,我发现了种子的萌芽需要充足的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仔细地观察,我还看到发芽后的植物上有一些细细的,白白的根毛,其实他们能提高吸水率。

实验给我带来了许多乐趣,也让我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生物学实在是太奇妙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excel实验报告模板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838 字

+ 加入清单

excel实验报告模板

篇一:EXCEL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注:1、实验报告栏不够可以加页,写完后交纸质打印版。

2、打印时用A4纸,1.5倍行间距,首行缩进2字符,小四号宋体打印。

篇二:Excel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项目名称Excel综合实验班级与班级代码 实验室名称(或课室)专 业任课教师 学 号:

姓 名:实验日期:

广东商学院教务处 制

姓名 实验报告成绩

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说明:指导教师评分后,实验报告交院(系)办公室保存。

一、实验目的

考察学生综合应用Excel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 1. Excel工作簿的建立、保存、打开; 2. 各类数据的输入和编辑; 3. 工作表的各种基本操作; 4. 工作表的格式化设置;

5. 利用公式和函数进行数据的计算;

6. 综合应用各种数据管理操作,如排序、筛选、汇总、统计等; 7. 图表的创建和编辑。

二、实验设备

? 硬件:Pentium 4 以上的微型计算机。 ? 软件:Windows XP、Excel 20xx或以上的版本

三、实验步骤

1、

打开“Excel综合实验格式.xls”文件,在“期末与总评成绩”与

“平时成绩”工作表中拆分“姓名”一列,将准备好的学生姓名复制粘贴上去。 2、

在两个工作表中分别拆分“平时成绩”一列,在“平时成绩”工作

表中,点击单元格E2,输入公式:=C2*40%+D2*60%,再往下拉至单元格E22,计算出平时成绩。再通过外部引用方式把平时成绩复制到“期末与总评成绩”工作表中的平时成绩一列。 3、

在“期末与总评”工作表中拆分“总评”一列,点击单元格F3,输

入公式:=D3*30%+E3*70%,往下拉至F22,计算出总评成绩。

4、 拆分“绩点”一列,点击单元格G3,输入公式:

=IF(F3=60,1,IF(F3>60,1+(F3-60)*0.1,0)),往下拉至G22,计算出各个学生的绩点。 5、

拆分“奖学金等级”一列,单击单元格H3,输入公式:=IF(G3>=4,"

一等",IF(G3>=3.5,"二等",IF(G3>=3,"三等","无"))),往下拉至H22,计算出奖学金等级。 6、

拆分“名次”一列,单击单元格I3,输入排名函数:

=RANK(F3,$F$3:$F$22),往下拉至I22,计算出名次排名。 7、

在“期末与总评”工作表中选中“总评”一行,选择“格式”→“条

件格式”,选择“单元格数值”和“小于”,在第三个方框中输入60,再单击“格式”,选择“加粗”,“红色”字体,将总评不及格的分数用红色加粗字体标示。 8、

在“期末与总评”工作表中A24:K26的区域中输入总评分数区间

数据,合并好相应单元格,单击B26,输入公式:=DCOUNT($A$2:$I$22,,B$24:C$25),向右拉至K26,统计出各分数区间的人数。 9、

将统计出来的各分数区间人数输入“考试成绩统计表”中,单击单

元格H30,输入公式:=AVERAGE(F3:F22),计算出平均分;单击I30,输入公式:=(B30+C30+D30+E30)/20,计算出合格率;单击B31,输入公式:=B30/$G$30*100%,拉至F31,计算出各区间人数的百分比。 10、 在“期末与总评”工作表中选中A29:F30的区域,单击“制图”图标,选择“饼图”,在“图标选项”中,标题输入“考试成绩人数统

计图”,数据标志勾上“类别名称”和“值”,单击确定,再调整图表大小和位置。

11、 在“期末与总评”工作表的A40:C43区域中输入相应数据,选择“数据”→“筛选”→“高级筛选”,选中“将筛选结果复制到其他位置”,“列表区域”选择为A2:I22,“条件区域”选择为A40:C43,“复制到”选择为A45。单击“确定”按钮。

12、 适当调整“期末与总评”工作表中各数据的大小和位置,使之能在一张A4纸上打印出来。

13、 在“期末与总评”和“平时成绩”工作表中分别选择“视图”→“页眉与页脚”,自定义页眉和页脚分别为“12新闻1班 蔡晓童”和“第1/2页,共2页”。

14、 最后对工作表进行适当的格式化设置。

四、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如下页所示。

五、实验分析与体会

通过这次实验我发现要熟练地运用好Excel这个软件,必须多多练习,在掌握好课本上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多多上机实践,这样才能更好地运用它,同时在函数的输入过程中要注意绝对地址、相对地址和混合地址的不同应用场合。这样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重复输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晶体制作实验报告 O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68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国庆,是我的旧历生日,也是我开始制作明矾晶体的第一天,家中温度是28.5℃,我用烧杯取100mL的自来水(条件所限,没有蒸馏水),加入约6克明矾,用玻璃棒搅拌,水温27摄氏度,我没有加热溶液。过了约一小时,明矾基本溶完,我又加了0.5克左右的明矾到溶液中,搅拌。半小时后,明矾不再溶解。我将明矾饱和溶液过滤两次后倒入干燥洁净的结晶皿,并将其放入鞋盒中防尘。此时,水温27.5摄氏度。我忍耐下激动,静候结果。

20xx.10.2~3

溶液毫无动静。我开始焦躁。我怀疑是否溶液不够饱和,导致无法结晶,最终,我决定再等一天。这两天室温在28~29℃之间。  20xx.10.4

今天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如往日一般,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打开鞋盒盖,但今天是与众不同的,清水般的明矾溶液不再死气沉沉,结晶皿里结出了十一颗玲珑剔透的晶核,全是八面体,边长约三毫米。他们被我用镊子取出,我把溶液过滤并加多了溶液,把晶核放回。继续防尘防震。水温28摄氏度,室温28.5摄氏度。  20xx.10.5

晶核长大了些,边长约五毫米

20xx.10.6~15

晶体因溶液不够饱和而溶解,我配臵了三次,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10.16

这次我配了两杯溶液,一杯放在有石棉网的三脚架上用酒精灯加热至51摄氏度。另一杯如往常一样,不予加热。

10.17

有一杯结出了晶核,水温为27摄氏度,这杯是常温的  10.17~24

晶体继续在饱和溶液里慢慢成长,此时经历万难留下了三颗。 第一颗长约为1.1cm,厚约为1cm、 第二颗长约为0.8cm,厚约为0.4cm、 第三颗长约为0.7cm 宽约为0.5cm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微生物实验报告模板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817 字

+ 加入清单

微生物实验报告模板

淀粉与微生物篇一:实验十分离产淀粉酶的微生物

第十次实验分离产淀粉酶微生物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物科学类

年级:20xx级

姓名:

学号:1007040085

20xx年XX月XX日

实验十分离产淀粉酶的微生物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常用微生物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2、学习各种无菌操作技术,并用此技术进行为微生物稀释分离、划线分离接种。

3、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发分离微生物。

4、认识为微生物存在的普遍性,体会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5、掌握分离产淀粉酶微生物的试验方法和步骤,了解产淀粉酶的微生物种类及形态。

二、实验原理

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是寻找和发现有重要应用潜力的微生物的主要菌源。不同土样中各类微生物数量不同,一般土壤中细菌数量最多,其次为放线菌和霉菌。一般在较干燥,偏碱性、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中放线苗数量较多;酵母菌在一般土壤中的数量较少,而在水果表皮、葡萄园、果园土中数量多些。本次实验从土壤中分离产淀粉酶的微生物,应该取那些富含产淀粉酶的微生物的土样。从复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一种或某一类型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常用的方法有

1、简单单细胞挑取法

2、平板分离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此次实验采取的是平板分离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结合,该方法操作简单,普遍用于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其原理包括:

1)稀释后的细胞悬液图不在平板上可以分离得单个菌株

2)在适合于待分离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如营养、酸碱度、温度与氧等)下培养微生物,或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待分离微生物的生长,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从而淘汰一些不需要的微生物。

3)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单个菌落可以是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成的集合体。因此可通过挑取单菌落而获得纯培养。获得单菌落的方法可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或平板划线等方法完成。

以淀粉作为惟一碳源的培养基培养未分离细菌,能产淀粉酶的细菌能生长,且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淀粉不透明,被消化后变透明),则产淀粉酶微生物被分离出来。本实验采用透明圈检验法检测培养物中是否有产淀粉酶微生物的生长。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

1、器材:

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普通光学显微镜、量筒、滴管、吸水纸、烧杯、三角瓶、酒精灯、玻璃棒、接种环、镊子、恒温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锅、天平、滤纸、pH试纸等。

2、试剂:

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原料(牛肉膏、NaCl、琼脂、蛋白胨)、淀粉、卢戈氏碘液、蒸馏水、250ml三角瓶中装90ml无菌水加20粒玻璃珠,作稀释用等。

3、土样:

取自贵州大学农生楼后土壤10g,地下10cm左右。

四、实验步骤:

1、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1)配制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400ml(用于11个平皿和7支试管斜面)牛肉膏0.5%…………………………………2g

蛋白胨1%……………………………………4g

NaCl0.5%…………………………………..2g

琼脂2%……………………………………..8g

淀粉0.5%........................................2g

pH……………………………………7.0~7.2

(2)无菌水的制备

分别取9ml蒸馏水加入5支试管中,加塞后用报纸包扎捆绑,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备用。取90ml蒸馏水加入250ml三角瓶中,同样的操作,灭菌备用。

(3)器皿的准备

将刻度吸管用报纸包扎,培养皿装入专用灭菌杯分别放入高温灭菌箱灭菌备用。

2)倒11个平板和7支试管斜面,包扎,0.1Mp、121℃、灭菌30min.

2、制备土壤稀释液:

称取土样10g,放入盛有250ml无菌水的带有玻璃珠的三角瓶中,振荡摇匀10min使土和水充分混合,然后用移液枪从三角瓶中吸取1ml(此操作要求无菌操作),加入另一盛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混合均匀,以此类推分别制成制成0.01、0.001、0.0001、0.00001、0.000001不同稀释度的土壤溶液。

3、涂布培养:

0.00001、0.000001浓度的土壤稀释液作为涂布平板培养的对象,将其分别涂布在3个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共6个培养基,标号,37°C温箱培养48h。

4、选取目的菌株:

两天后对土壤溶液的微生物培养基进行观察,并取两个菌落形态完全一致的分散的单个菌落,对其中一个喷洒卢戈氏碘液,观察其菌落周围是否出现透明圈,如果出现透明圈说明此菌株产淀粉酶,是目的菌株,记录细菌明显的性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433 字

+ 加入清单

2 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环境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及酶的高效性;

2.掌握酶定性分析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基本原理

1.酶是生物催化剂,具有极高的催化效率,其催化效率比一般催化剂高106~1013.在生物体内过氧化氢酶能催化H2O2分解成H2O和O2,铁粉地H2O2分解也有催

化作用,但其效率远低于酶。

2.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酶的活性也会增大。当到了最大值后,此时温度为酶的最适温度,由于温度过高,酶开始失活,导致酶的效率降低,最后完全失活。

3.酶的活性受PH值的影响。酶在一定范围的PH值下才有活性,高于或低于最适PH,都会使酶的活性降低。

4.酶活性常受到某些物质的影响。有些物质能使酶的活性增加,称为激活剂,有些物质能使酶的活性降低,称为抵制剂。

5.碘液指示淀粉水解程度的不同色变化:

淀粉淀粉酶紫色糊精淀粉酶暗褐糊精淀粉酶红色糊精淀粉酶麦芽糖+少量葡萄糖 加碘后:蓝色 紫红色 暗褐色红棕色  黄色

三、试剂与器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压电式传感器测振动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356 字

+ 加入清单

压电传感器振动实验报告

篇一:压电式传感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了解压电传感器的测量振动的原理和方法。

二、基本原理:压电式传感器由惯性质量块和受压的压电片等组成。(观察实验用压电加速度计结构)工作时传感器感受与试件相同频率的振动,质量块便有正比于加速度的交变力作用在晶片上,由于压电效应,压电晶片上产生正比于运动加速度的表面电荷。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振动台、压电传感器、检波、移相、低通滤波器模板、压电式传感器实验模板。双踪示波器。

四、 实验步骤:

1、压电传感器装在振动台面上。

2、将低频振荡器信号接入到台面三源板振动源的激励源插孔。

3、将压电传感器输出两端插入到压电传感器实验模板两输入端,与传感器外壳相连的接线端接地,另一端接R1。将压电传感器实验模板电路输出端Vo1,接R6。将压电传感器实验模板电路输出端V02,接入低通滤波器输入端

Vi,低通滤波器输出V0与示波器相连。

3、合上主控箱电源开关,调节低频振荡器的频率和幅度旋钮使振动台振动,观察示波器波形。

4、改变低频振荡器的频率,观察输出波形变化。

光纤式传感器测量振动实验

一、实训目的: 了解光纤传感器动态位移性能。

二、实训仪器: 光纤位移传感器、光纤位移传感器实验模块、振动源、低频振荡器、通信接口(含上位机 软件) 。

三、相关原理: 利用光纤位移传感器的位移特性和其较高的频率响应,用合适的测量电路即可测量振动。

四、实训内容与操作步骤

1、光纤位移传感器安装如图所示,光纤探头对准振动平台的反射面,并避开振动平 台中间孔。

2、根据“光纤传感器位移特性试验”的结果,找出线性段的中点,通过调节安装支架高度将光纤探头与振动台台面的距离调整在线性段中点(大致目测)。

3、参考“光纤传感器位移特性试验”的实验连线,Vo1与低通滤波器中的Vi相接,低通输出Vo接到示波器。

4、将低频振荡器的幅度输出旋转到零,低频信号输入到振动模块中的低频输入。

5、将频率档选在6~10Hz左右,逐步增大输出幅度,注意不能使振动台面碰到传感器。保持振动幅度不变,改变振动频率,观察示波器波形及锋-峰值。保持频率振动不变,改变振动幅度,观察示波器波形及锋-峰值。

篇二:实验六压电式传感器测振动实验

一、实验目的:了解压电传感器的测量振动的原理和方法。

二、基本原理:压电式传感器由惯性质量块和受压的压电陶瓷片等组成。(观察实验用压电加速度计结构)工作时传感器感受与试件相同频率的振动,质量块便有正比于加速度的交变力作用在压电陶瓷片上,由于压电效应,压电陶瓷片上产生正比于运动加速度的表面电荷。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振动台、压电传感器、检波、移相、低通滤波器模板、压电式传感器实验模板。双线示波器。

四、实验步骤:

1、压电传感器已装在振动台面上。

2、将低频振荡器信号接入到台面三源板振动源的低频输入源插孔。

压电式传感器性能实验接线图

3、将压电传感器输出两端插入到压电传感器实验模板两输入端,见图7-1,屏蔽线接地。将压电传感器实验模板电路输出端V01(如增益不够大则V01接入IC2, V02接入低通滤波器)接入低通滤波器输入端VI,低通滤波器输出V0与示波器相连。

4、合上主控箱电源开关,调节低频振荡器的频率与幅度旋扭使振动台振动,观察示波器波形。

5、改变低频振荡器频率,观察输出波形变化。

篇三:实验二 压电式传感器测量振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压电式传感器原理和测量振动的方法。

(2)了解虚拟仪器的组成和使用。

二、基本原理

压电式传感器是一种典型的发电型传感器,其传感元件是压电材料,它以压电材料的压电效应为转换机理实现力到电量的转换。压电式传感器可以对各种动态力、机械冲击和振动进行测量,在声学、医学、力学、导航方面都得到广泛应用。

压电加速度传感器测量振动的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其中,电荷放大器原理如图2所示。

图1 压电加速度传感器测量振动原理图

图2 电荷放大器原理图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

主机箱±15V直流稳压电源、低频振荡器;压电传感器、压电传感器实验模板、移相/相敏检波器/滤波器模拟板;振动源、双踪示波器。

四、实验步骤

1、按图3所示将压电传感器安装在振动台面上(与振动台面中心的磁钢吸合),振动源的低频输入接主机箱中的低频振荡器,其它连线按图示意接线。

图3 压电传感器测量振动安装、接线示意图

2、将主机箱上的低频振荡器幅值旋钮逆时针转到底(低频输出幅值为零),调节低频振荡器的频率在6~8Hz左右。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主机箱电源开关。再调节低频振荡器的幅值使振动台明显振动(如振动不明显可调频率)。注意:振动源振动幅度合适即可,不可让其振幅过大,以免损坏设备。

3、用示波器的两个通道(正确选择双踪示波器的“触发”方式,TIME/DIV在50mS~20mS范围内选择,VOLTS/DIV在0.5~50mV范围内选择)同时观察低通滤波器输入端和输出端波形,在振动台正常振动时用手指敲击振动台同时观察输出波形变化。

4、改变低频振荡器的频率(调节主机箱低频振荡器的频率),观察输出波形变化。记录几组波形曲线。

5、将低通滤波器输入端和输出端的信号分别接到数据采集卡的A、B两个端口。运行虚拟仪器软件。用虚拟示波器替代示波器,改变低频振荡器的频率(调节主机箱低频振荡器的频率),观察输出波形的变化。(虚拟仪器软件的使用,课堂上详细讲解。)

6.改变低频振荡器的频率(调节主机箱低频振荡器的频率),利用实验软件,记录几组波形曲线。(该软件的使用,课堂上详细讲解。)

五、思考题

(1)低频振荡器的作用是什么?

(2)实验中压电传感器的测量电路采样电压放大器还是电荷放大器?

(3)分析所记录波形曲线。(例如:波形的频率或幅值发生什么变化,这样的变化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或者从中可得出什么推论或结论,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实验报告要求和格式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422 字

+ 加入清单

实验报告要求和格式

实验报告要求

1. 认真完成实验报告,报告要用中国海洋大学实验报告纸,作图要用坐标纸。

2. 报告中的电路图、光路图、表格必须用直尺画,数据使用钢笔、圆珠笔不得使用铅笔。

3. 应在理解的基础上简单扼要的书写实验原理,不提倡大段抄书。

4. 应结合具体的实验现象和问题进行讨论。

实验报告格式

1. 学生姓名、学号、实验组号及组内编号;

2. 实验题目;

3. 目的要求;

4. 仪器用具: 仪器名称及主要规格(包括量程、分度值等)、用具名称;

5. 实验原理:简单但要抓住要点,即要写出原理依据的公式名称、公式表达式、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公式成立的条件。画出电路图、光路图等;

6. 实验内容:应包括主要实验步骤、测量及调节方法、观察到的现象、变化的规律以及相应的解释等;

7. 数据处理:画出数据表格(写明物理量和单位);按实验要求处理数据。

写出处理过程及误差。

8. 结果讨论:写出结论,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的想法等进行讨论;

9.作业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关于形式美法则的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361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形式美法则实验报告

探讨形式美的法则,是所有设计学科共通的课题,那么,它的意义何在呢?

在日常生活中,美是每一个人追求的精神享受。当你接触任何一件有存在价值的事物时,它必定具备合乎逻辑的内容和形式。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所处经济地位、文化素质、思想习俗、生活理想、价值观念等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审美观念。然而单从形式条件来评价某一事物或某一视觉形象时,对于美或丑的感觉在大多数人中间存在着一种基本相通的共识。这种共识是从人们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的,它的依据就是客观存在的美的形式法则,我们称之为形式美法则。在我们的视觉经验中,高大的杉树、耸立的高楼大厦、巍峨的山峦尖峰等,它们的结构轮廓都是高耸的垂直线,因而垂直线在视觉形式上给人以上升、高大、威严等感受;而水平线则使人联系到地平线、一望无际的平原、风平浪静的大海等,因而产生开阔、徐缓、平静等感受…… 这些源于生活积累的共识,使我们逐渐发现了形式美的基本法则。在西方自古希腊时代就有一些学者与艺术家提出了美的形式法则的理论,时至今日,形式美法则已经成为现代设计的理论基础知识。

形式美在创造美这个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设计构图的实践上,更具有它的重要性。研究、探索形式美的法则,能够培养我们对形式美的敏感,指导人们更好地去创造美的事物。掌握形式美的法则,能够使我们更自觉地运用形式美的法则表现美的内容,

达到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高度统一。运用形式美的法则进行创造时,首先要透彻领会不同形式美的法则的特定表现功能和审美意义,明确欲求的形式效果,之后再根据需要正确选择适用的形式法则,从而构成适合需要的形式美。式美的法则不是凝固不变的,随着美的事物的发展,形式美的法则也在不断发展,因此,在美的创造中,既要遵循形式美的法则,又不能犯教条主义的错误,生搬硬套某一种形式美法则,而要根据内容的不同,灵活运用形式美法则,在形式美中体现创造性特点。形式美的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主要包括:对称均衡、单纯齐一、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和多样统一。

(一)统一与变化

统一与变化是一对辩证的矛盾关系,是宇宙运动发展的规律,亦是形式美法则的集大成者,其他法则均围绕其展开,因此统一与变化可称得上是形式美法则中的根本大法。

我们在探讨形式美时,即要求统一,又要找变化,光统一而无变化会使作品流于简单、呆板、浅薄、单调与乏味;光变化而无统一则会使作品失于散乱、琐碎、喧宾夺主、画蛇添足等。因此,我们应该讲求既统一又变化,既主题鲜明、基调一致,又变化丰富、具体鲜活,这样才能使作品完整统一,特征强烈,同时又细致耐看,生动灵气。统一可以借助于夸大或强调画面中的某一元素,使其成为画面中占绝对压倒优势,以形成画面的主调。在此前提下,强调细节的对比变化,

激活其内的张力,让局部出现亮点,真正做到“尽精微、至广大”。如在民间木版年画中靠黑线来统一,凭借色彩求变化即属此类。而在西方现代派大师蒙德里安的画中,是靠那象征宇宙的初始归宿的经纬线来实现统一的;在齐白石的笔下,红花墨叶是其风格,那红花是变化,而那墨叶是统一,将一切纯色、光鲜皆统一于那骨法用笔、墨分五色的点、线、面之笔墨构成中。

(二)对比与调和

大凡事物只有在对比中才能尽显本色,也只有经过对比,才能使双方的特征变得更加强列。因此,无对比也就是无关系可言,只有在差异不同的对比关系中,才能形成画面的张力,也才能平添其艺术魅力。调和的作用是使矛盾着的双方趋于平衡,即谐调双方的对比关系。 对比与调和这组矛盾在装饰表现中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强调对比,不注重调和,画面就会生硬、冲撞、支离破碎而不谐调,而如果一味只强调和而忽视对比,也会使画面软弱、沉闷而缺乏生气,因此要既强调对比,亦注重调和,使作品既充满张力,亦趋于平衡,凭其生动与完整来打动观者。如在民间木版年画中,红、黄、绿、紫等纯色对比强烈,而利用黑线巧妙地加以调和,使画面既喜庆热烈和鲜亮,同时亦谐调、完整和充实。再如云南画派重彩中,强调其色彩的丰富斑斓,同时云南画派重彩中,强调其色彩的丰富斑斓,同时用金、银线来调和画面,使其实现对比谐调。因此,对比与调和手法可以依据作品的主题基调按比例分配,或以对比为主,或以调和为主,前者现代艺术中表现居多,后者则更近于古典样式。总之,合理并巧妙地利用对比与调和手法会使装饰表现大为增色。

(三)对称与平衡

对称的形式是最原始古老、亦最简便稳妥的表现手法,如古埃及金字塔以及人自身,都是对称美的典范。平衡则是利用视觉量的心理平衡原理,即等量不等形,来使画面在对比变化中求得平衡,因此是要冒风险的,而恰恰是历险之后的平衡方变得更精彩耐看,如同杂技、舞蹈表演一样,给人以惊喜和振奋。对称形式在原始艺术与民间艺术中运用得较多,与其宗教及民族习惯有关;而平衡形式在现代艺术中屡见不鲜,与现代人的生存观念和生活方式密不可分。

我们在装饰表现处理中应根据作品是具体需求而选择对称或平衡形式,其目的是为了突出作品的艺术效果与魅力。对称美固然简便易行,但也容易呆板单调,平衡美虽然惊险刺激,但较难驾驭调控。因此对称与平衡手法各具千秋,应按照不同的设计意图而灵活巧妙地加以选择。节奏是指画面上对比双方的交替形式,如明暗、强弱、粗细、软硬、冷暖、方圆、大小、疏密、紧松、急缓等对比因素,其搭配与反复出现的频率与对比关系就构成了画面的节奏感。韵律则是指画面上的启、承、转、合,一波三折的韵味与律动关系,如线条的运动轨迹,色调的微当选变化,笔墨的干、湿、浓、淡等节奏因素之间的过渡转换等。因此,画面上节奏与韵律的强弱与急缓,如同音乐一般会带给人视觉与心理感应上的快感与美感,好的节律会使人神清气爽,赏心悦目,为艺术作品平添无尽的魅力与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头发丝直径的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4663 字

+ 加入清单

发丝直径实验报告

篇一:设计性实验方案--测量头发丝的直径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经常使用测量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从而对物体产生具体客观的认识。众所周知,在生活中的诸多物体,人们不用多加思索就可以容易测量得知它们的具体长度参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可对头发自己有了解几何呢?直接测量微小物体的长度参数以肉眼比较难得出较精确的数据,一般情况,微小长度的测量通常用将其放大的方式来进行测量。而微小长度在科学研究、精密仪器等方面更是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在实验仪器不是很充裕的初级中学任物理教师,该怎样以更经济、更简单、更可行的方式来让学生了解微小物体长度的测量方法,以与自己切身相关的头发为楔子,从而引导、激发其他们的探索未知得欲望呢?好奇是一种动力,是一种向知识攀登、向未知探索的动力。为人师表,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培养学生,使学生具有这种动力!

一、实验原理

用一根长长的头发,紧密缠绕一个小的圆柱体n圈(n=30).用测量工具测出n圈头发的直径D,则由d= D/n,可求得头发d的直径大小。

二、实验方法选择

方法1:用千分尺(螺旋测微器)来进行测量

定义:利用螺旋副原理对弧形尺架上两测量面间分隔的距离,进行读数的通用长度测量工具。外径千分尺常简称为千分尺,它是比游标卡尺更精密的长度测量仪器,它的量程是0-25,25-50,50-75...毫米,分度值是0.01毫米。工作原理:根据螺旋运动原理,当微分筒(又称可动刻度筒)旋转一周时,测微螺杆前进或后退一个螺距──0.5毫米。这样,当微分筒旋转一个分度后,它转过了1/50周,这时螺杆沿轴线移动了1/50×0.5毫米=0.01毫米,因此,使用千分尺可以准确读出0.01毫米的数值。

将头发紧密缠绕在小圆柱后,用螺旋测微器来测量,依据千分尺的读数原理可以得到n圈头发的长度D,由d=D/n可得头发的直径d。

方法2:用游标卡尺来进行测量

精度是1mm除以游标上的格数 则可知10格就是精确到0.1mm 、20格就是精确到0.05mm 、50格就是精确到0.02mm将头发紧密缠绕在小圆柱后,用游标卡尺测量物体外径的卡口来测量,依据游标卡尺的读数原理可以得到n圈头发的长度D,由d=D/n可得头发的直径d。

方法3:劈尖干涉测头发丝的直径(利用等厚干涉原理)

当两片很平的玻璃叠合在一起,并在其一端垫入细丝时,两玻璃片之间就形成一空气薄层(空气劈)。在单色光束垂直照射下,经劈上、下表面反射后两束反射光是相干的,干涉条纹将是间隔相等且平行于二玻璃交线的明暗交替的条纹。

显然,劈尖薄膜上下两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发生干涉的光程差为干涉条纹为暗纹与 k 级暗条纹对应的薄膜厚度为:

两相邻暗条纹所对应的空气膜厚度差为:

如果有两玻璃板交线处到细丝处的劈尖面上共有N调干涉条纹,则细丝的直径d为;由于N数目很大,实验测量不方便,可先测出单位长度的条纹数,再测出两玻璃交线处至细丝的距离L,则已知入射光波长λ,测出N0和L,就可计算出细丝(或薄片)的直径D。

方法4:用杨氏双缝干涉测头发丝的直径

利用传统双缝干涉:纳光灯+凸透镜+单缝+双缝 的原理,用激光器替代钠灯做光源,加一个小焦距透镜使其发散,再加一个大焦距透镜使其汇聚,得到一束大面积平行光,直接照射双缝,就可以得到清晰的干涉像。要测头发直径,就不放双缝,直接把头发放入光路,在后面得到头发的衍射像,包括中心的泊松亮斑,测出头发与屏的距离D,测出衍射像的两个一级明纹的距离L,头发直径d等于D乘以λ除以L,即d=Dλ/L。

方法5:用读数显微镜测头发丝的直径

读数显微镜是光学精密机械仪器中的一种读数装置,测量范围:0-6mm测量精度:0.01mm,仪器放大倍数是20,是用来测量微小距离或微小距离变化的,能将头发丝进行放大后再读数。首先,将读数显微镜适当安装,对准头发丝;调节显微镜的目镜,以清楚地看到叉丝(或标尺);调节显微镜的聚集情况或移动整个仪器,使头发丝成像清楚,并消除视差,即眼睛上下移动时,看到叉丝与头发丝成的像之间无相对移动;先让叉丝对准头发丝上一点(或一条线)A,记下读数;转动丝杆,对准另一点B,再记下读数,两次读数之差即AB之间的距离就是头发丝的直径。但在操作中要注意两次读数时丝杆必须只向一个方向移动,以避免螺距差。

三、测量方法选择

经济较落后的中学,实验室里的实验仪器并不是很充足。比较以上5种方法,方法3和方法4都要用到光学平台,而那时自己任教的中学,由于经费的紧张或不足,实验里配不起这样的仪器,从而不能完成实验。方法5要用到读数显微镜,虽然这个仪器没有光学平台贵重,能配备的数量非常有限,但是面对一个班级的学生,要进行此实验还是显得不太切合实际。为了能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到实验室里进行实验,只能选择最经济、相对符合实验要求的实验仪器来进行实验,因此唯有选择方法1或方法2。而头发丝是很细小的物体,为了相对减少实验测量的误差,可采用放缩法。

四、仪器的选择

由于头发是非常细小的物体,一般的测量工具无法对其进行测量或者会造成比较大的误差,所以此试验中只用普通物理实验室测量精度最高的测量工具来进行实验。在方法1中的测量工具的精度(千分尺为0.01mm)比在方法2的(游标卡尺为0.02mm)高,作出的实验结果更接近实际,因此,选择千分尺测量头发的直径d。

五、测量条件

1.头发绕小圆柱体一定要紧密,且不可重叠;

2.绕的过程中不能使用很大的力,防止头发变形;

3.小圆柱一定要保证是圆的。

六、实验程序

1.选出千分尺和小圆柱体

2.取成年女性的长头发(可提前自备)

3将头发紧密绕小圆柱体n圈(n取30、50或100,具体视头发长度而定)

4.用千分尺测量n圈头发的长度D,重复10次

5.计算头发的直径d和偏差

6.重新绕头发、或换一根头发重复此实验,得出绕的紧密度和不同人的头发对d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杨述武等 主编:普通物理实验1(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2] 杨述武等 主编:普通物理实验3(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3] 姚启钧主编:光学教程(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篇二:劈尖法测头发丝的直径

等厚干涉是基础光学的重要课程之一,为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目的设计该实验,由于光自身的波粒二象性和其数量级小的特点可以将其运用于现实生活中较于精确的测量。运用光学的测量具有精度大,实验误差较小等有利于研究的特点。所以光学应用于物体几何尺度的测量大大地增加了其精度。

一、 实验目的

1.测量头发丝直径的大小。

2.掌握劈尖干涉测定细丝直径(或薄片厚度)的方法。

3.通过实验加深对等厚干涉原理的理解。

4.掌握牛顿环的使用原理。

二、 实验原理

①将两块平板玻璃叠放在一起,一端用头发丝将其隔开,则形成一辟尖形空气薄层 见图(1-1),若用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在空气劈尖的上下表面发射的两束光将发生干涉,其光程差 △=2l+λ/2 (l为空气薄膜厚度)。因为空气劈尖厚度相等之处是一系列平行于两玻璃板接触处(即棱边)的平行直线,所以其干涉图样是与棱边平行的一组明暗相间的等间距的直条纹,当Δ=(2k+1)λ/2,(k=0,1,2,3……)时,为干涉暗条纹,与k级暗条纹对应的薄膜厚度为:d=k×λ/2

由于k值一般较大,为了避免数错,在实验中可先测出某长度l内的干涉暗条纹的间隔数n,则单位长度的干涉条纹数 X=n/l,若棱边与头发丝的距离为L,则头发丝出现的暗条纹的级数为k=L,可得头发丝的直径为:=L×λ/2= n/l×L×λ/2

②也可用三角形相似原理 如图(3-17-3)

D/d=L/l

D=( L/l)×d

d=n×λ/2

取n=10(即间隔10个暗条纹)d=10×λ/2=5λ 所以D=( L/l)×5λ 3

三、实验方法选择

1、将头发紧密地绕在细棒上,测出n 扎的长度,将其除以扎数便可得到头发丝的直径。

2、运用迈克耳孙干涉仪测头发丝的直径

3、运用劈尖等厚干涉测头发丝的直径

比较以上三种测量方法,第一种精度较小,第二种实验原理及其方法过于复杂,不便于实验,相比前第二种试验方法,第三种方法实验原理及其过程相对简单,而且相对第一种实验方法而言第三种实验精度较高,所以实验选取第三种试验方法。

四、实验步骤

1.打开电源和钠灯光源并将电子显微镜的插头插上

2.调节显微镜的视野至明亮清晰处

3.取一根头发丝,将头发丝夹入劈见内(注意头发丝要拉直不可弯曲),固定好。

4.将固定好头发丝的劈见放入显微镜的平台内,调节显微镜直到看见清楚的干涉条纹

5.测量L的长度,找到两条最黑的暗条纹,记入数据L’、L’’ ;( L= L’—L’’)

6. 取n=10(间隔10个暗条纹)即l的长度,记入数据l’、l’’;  (  l=l’—l’’  )

7.重复上述过程,得到不同的几组数据

8.实验结束后,整理好实验器材

五、实验数据记录

六、实验结论

篇三:头发丝直径的测定

一、 实验目的

1.测量头发丝直径的大小。

2.掌握劈尖干涉测定细丝直径(或薄片厚度)的方法。

3.通过实验加深对等厚干涉原理的理解。

4.掌握牛顿环的使用原理。

二、 实验原理

①将两块平板玻璃叠放在一起,一端用头发丝将其隔开,则形成一辟尖形空气薄层 见图(1-1),若用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在空气劈尖的上下表面发射的两束光将发生干涉,其光程差 △=2l+λ/2 (l为空气薄膜厚度)。因为空气劈尖厚度相等之处是一系列平行于两玻璃板接触处(即棱边)的平行直线,所以其干涉图样是与棱边平行的一组明暗相间的等间距的直条纹,当Δ=(2k+1)λ/2,(k=0,1,2,3……)时, 为干涉暗条纹,与k级暗条纹对应的薄膜厚度为:

d=k×λ/2

由于k值一般较大,为了避免数错,在实验中可先测出某长度l内的干涉暗条纹的间隔数n,则单位长度的干涉条纹数 X=n/l,若棱边与头发丝的距离为L,则头发丝出现的暗条纹的级数为k=L,可得头发丝的直径为:

D=L×λ/2= n/l×L×λ/2

②也可用三角形相似原理 如图(3-17-3)

D/d=L/l D=( L/l)×d d=n×λ/2

取n=10(即间隔10个暗条纹)d=10×λ/2=5λ 所以D=( L/l)×5λ

三、实验器材电子显微镜,劈尖,头发丝,牛顿环

四、试验装置

五、实验步骤

1.打开电源和钠灯光源并将电子显微镜的插头插上 2.调节显微镜的视野至明亮清晰处

3.取一根头发丝,将头发丝夹入劈见内(注意头发丝要拉直不可弯曲),固定好。 4.将固定好头发丝的劈见放入显微镜的平台内,调节显微镜直到看见清楚的干涉条纹

5.测量L的长度,找到两条最黑的暗条纹,记入数据L’、L’’ ;( L= L’—L’’) 6. 取n=10(间隔10个暗条纹)即l的长度,记入数据l’、l’’;  (  l=l’—l’’  ) 7.重复上述过程,得到不同的几组数据 8.实验结束后,整理好实验器材

六、实验数据

D=( L/l)×5λ钠灯波长 λ=589.3nm

发根部头发丝直径数据

发中部头发丝直径数据

七、实验结论

由以上数据得出,(本人)头发丝直径的长度在0.5~0.75mm之间 2.相比之下发根的头发丝直径比发梢的要粗些

3.测量时头发要尽量直,这样出来出来的数据才更加精确。

八、实验结论及数据分析

①可能是因为我经常使用吹风机吹头发,导致头发受损,而人的头发每一个月都至少会长1~2公分,发根的头发是新长出来的没有受损,所以会比发梢粗一些.

②实验中可能会存在误差,测量误差,读数误差。偶然误差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例谈科学探究实验与实验报告[页2]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894 字

+ 加入清单

例谈科学探究实验与实验报告

整理完所收集到的数据与信息后,就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应用科学的思维方法,通过分析和归纳,找出规律,尝试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处理得出结论,并对实验结果予以解释和描述”,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得到哪些反馈呢?

用自己的语言去总结实验结论时,需要注意的是实验结论一般应具有以下特征:①条件相当严格,不能任意扩大或缩小;②实验方法相当完善,当然也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③表述简洁而严明,应尽量用严密且准确的科学术语来描述,且具有相当严谨的逻辑。

六、心得体会

通过实验,汲取失败的教训,积累成功的经验。实验后要提交实验报告,报告中要科学地表述自己的探究思路、过程、方法和结论。踢过足球比赛的大都知道“我们在比赛中,既要注重自己的积极突破,又要注重团队的团结合作”的道理,同样在科学探究实验中,自我自主探究与交流协作也一样重要。在合作中注意既要坚持自己的原则,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观点、有自己的实验方案,也要能够积极听取他人的建议,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成果。只有我们亲身亲历科学探究,才能收获一种习惯,养成一种意识,养育一种能力,这对我们今后无论是学业还是事业都是极其重要的。

下面以“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力之间的关系”的实验为例,简要探讨如何进行科学探究和书写实验报告。

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案: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力并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简而言之,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体现在速度的改变上,而速度发生变化就表明物体具有加速度,因此可以说力是使物体产生(或具有)加速度的原因。同是一辆静止的汽车,施加的牵引力越大,至某一速度所需要的时间越短。由此我们不妨假设加速度与力成一次函数a=kf+b,同时假设b=0。假设成立与否,还需要用实验探究和验证。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即惯性越大,物体的运动状态就越难以发生改变,即加速度越小,由此我们不妨假设a=b+1/km,同时假设b=0。由此,我们现在所要探究的加速度是同时与力、质量有关的,那么又有怎样的关系呢?按照哲学上的观点,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是由合外力(外因)和质量(内因)共同决定的,合外力和质量两个因素统一于影响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过程当中,同时又是矛盾的。合外力促使加速度的产生,质量则维持原有状态不变,阻碍加速度的产生。在物理学中我们研究一个物理量同时与两个或多个物理量(或因素)有关的多元问题的基本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即先保持其他物理量(或因素)不变,逐步分析所求物理量与其中某一物理量的关系,而后总结出这几个量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首先固定质量,探究加速度与力之间的关系;而后固定合外力,探究加速度与质量间的关系;最后总结出加速度与合外力、质量的关系。

如果a=k1f成立,反映在a-f图线上就应该是条过原点的倾斜的直线;如果a=k2m成立,反映在a-m图线上就应该是条双曲线,然而真实地判断该图线是否是双曲线是比较复杂的,不过我们可以变换角度,将a与m成反比转化为a与1/m成正比,即反映在a-1/m图线上就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的直线。但加速度是不易测量的,因此我们需将其转化为位移,而且我们所探求的主要是a与f、m间的关系,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无须求解a的实际值。设计实验时使小车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同时将小车放在相同的位置,并同时打开和关闭文件夹使两小车运动的时间相等,由s=at2/2便可得出a1/a2=s1/s2。这样就将加速度转化为位移,以后做就好的多了。

教材给出了实验装置,但不甚好。一方面严格的光滑水平木板是没有的,普通实验室中的木板大都相当粗糙,不符合实验要求;另一方面,若往小盘中放砝码,好多同学放置的大都不是比较均匀,然而这样做很容易带来相当大的误差。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下图:

实验器材:上部有凹槽的小车两个,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直木板两个,大型文件夹一个,砝码若干,勾码若干,细线若干,刻度尺一把。

为记录小车的加速度,我们可以采用打点纸带,同时为避免小车与定滑轮的碰撞,可以在小车后拴两条较长的细线,细线的另一端加以固定。本实验方案舍弃砝码盘,而采用勾码,可以保证拉力在一条直线上,增减勾码即改变了小车受到的拉力。在小车上增减砝码的质量,即改变了小车的质量。

为得到近似光滑的长直木板,我们通常采用平衡摩擦力的方法:不加砝码,不系细线,试探着移动垫木,使放置在斜面上的小车近似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体受g、n、f三个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合力为0,得gx=f,两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就相当于f不存在。而当小车受到细线的拉力后,就相当于仅受该

共2页,当前第2页1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