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国际贸易实务实验报告带截图(精彩20篇)

浏览

1320

范文

748

关于《人体组织解剖学》课程实验报告的格式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98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人体组织解剖学课程实验报告的格式

实验报告本封面课程名称:《人体组织解剖学》。

每次实验报告的格式:

实验题目:实验二 骨骼和骨骼肌的大体解剖结构观察。

实验日期:201X年3月12日。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

三、实验内容。

四、思考题。

实验纪律和要求:

一、1.实验前预习,明确观察目的和内容;

2.进入实验室及时清点实验材料、图谱及用具。

二、实验过程中保持安静,穿实验服,带实验报告本、铅笔、尺子、填图纸、理论教材和实

验教材。

三、实验观察后,将请同学讲解模型和讨论相关实验内容。

四、1.实验后进行显微镜使用登记和材料用具清查;

2.值日生认真做好实验室卫生,清点实验材料、图谱及用具。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初中物理实验报告的范文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初中,全文共 3652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的范文

篇一:初中物理实验报告(921字)

器材

找一个底面很平的容器,让一个蜡烛头紧贴在容器底部,再往容器里倒水,蜡烛头并不会浮起来;轻轻地把蜡烛头拨倒,它立刻就会浮起来。

可见,当物体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时,两个接触面间就没有液体渗入,物体的下表面不再受液体对它向上的压强,液体对它就失去了向上托的力,浮力当然随之消失了。

现在,你能提出为潜艇摆脱困境的措施了吗?

“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对“浮力就是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和向下的压力之差”这一结论是可以理解的,但却难以相信,因此做好浮力消失的实验是攻克这一难点的关键,下面介绍两种简便方法。

[方法1]

器材:大小适当的玻璃漏斗(化学实验室有)一个、乒乓球一只、红水一杯。

步骤:

(1)将乒乓球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乒乓球很快浮起。

(2)用手托住漏斗(喇叭口朝上,漏斗柄夹在中指和无名指之间),将乒乓球放入其中,以大拇指按住乒乓球,将水倒入漏斗中,松开拇指,可见乒乓球不浮起,(这时漏斗柄下口有水向下流,这是因为乒乓球与漏斗间不太密合)。

(3)用手指堵住出水口,可见漏斗柄中水面逐渐上升,当水面升至乒乓球时,乒乓球迅即上浮。(若漏斗柄下口出水过快,可在乒乓球与漏斗接触处垫一圈棉花,这样可以从容地观察水在漏斗柄中上升的情况。)

[方法2]

器材:透明平底塑料桶(深度10cm左右,口径宜大些,便于操作)一只、底面基本平整的木块(如象棋子、积木、保温瓶塞等)一个、筷子一根、水一杯。

制作小孔桶:取一铁扦在酒精灯上烧红,在塑料桶底面中央穿一小孔、孔径1cm左右,用砂纸将孔边磨平即成一小孔桶。

步骤:

(1)将木块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木块很快浮起。

(2)将木块平整的一面朝下放入小孔桶中并遮住小孔,用筷子按住木块,向桶中倒水。移去筷子,可见木块不浮起。(这时小孔处有水向下滴,这是因为木块与桶的接触面之间不很密合)。

(3)用手指堵住小孔,木块立即上浮。

上述两例针对实际中物体的表面不可能绝对平滑这一事实,巧妙地利用“小孔渗漏”使水不在物体下面存留,从而使物体失去液体的向上的压力,也就失去了浮力,结果本应浮在水面上的乒乓球和木块却被牢牢地钉在了水底,不能不令学生叹服。接着步骤(3)又魔术般地使浮力再现,更令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

20xx年X月XX日

篇二:初中物理实验报告(697字)

一、将一饮料瓶底部扎几个细孔,再往饮料瓶中到入适量的水,此时会发现瓶底处有水流出,可以印证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继续迅速把饮料瓶中灌满水,然后拧紧瓶盖,这时可观察到饮料瓶底部并没有水流出。如果再拧松瓶盖,又发现水流了出来。这说明是大气压作用形成的这一现象。

二、另取一空饮料瓶灌满水后拧紧平盖,然后用酒精灯加热一钢针。轻轻的在饮料瓶下部侧壁烫一细孔(注意烫孔时不要用力挤按饮料瓶)。当扎完小孔后会发现并没有水流出,在第一个孔的相同高度处,任意位置再烫一个细孔后发现依然没有水流出来。这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的结果,并且证明了大气压是各个方向都存在的,与液体压强特点形成对比。之后在前两个细孔的上方再烫一细孔后,发现下面的细孔向外流水,而上面的细孔不向外流水,并且有空气从此处进入饮料瓶内上方。如果拧开饮料瓶的瓶盖会发现三孔都会流水。且小孔位置越靠近瓶底,水柱喷的越远。

三、再取一饮料瓶灌满水并拧紧瓶盖后,把它倒置在盛有足够多水的玻璃水槽中,在水中把瓶盖拧下来,抓住瓶子向上提,但不露出水面发现瓶里的水并不落回水槽中。(可以换更高的饮料瓶做“对比实验”,为托里拆利实验的引入打好基础。)还可以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在瓶底打孔,立刻发现瓶里的水流回水槽中。原因是瓶子内、外均有大气压相互抵消,水柱在本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回水槽。

四、还可以选用易拉罐,拉盖不要全部拉开,开口尽量小一些。倒净饮料后用电吹风对罐体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把拉口处用橡皮泥封好,确保不漏气。再用冷水浇在易拉罐上,一会听到易拉罐被压变形的声音,同时看到易拉罐上有的地方被压瘪。说明气体热胀冷缩、也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20xx年X月XX日

篇三:初中物理实验报告(481字)

实验目的:

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

实验器材:

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纸板、温度计、水、秒表

实验装置图:

实验步骤:

1.按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向烧杯中加入温水,水位高为烧杯的1/2左右。

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观察水的温度变化,水发出的声音变化,水中的气泡变化)

描述实验中水的沸腾前和沸腾时的情景:

(1)水中气泡在沸腾前,沸腾时

(2)水的声音在沸腾前,沸腾时

3. 当水温达到90℃时开始计时,每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填入下表中,至沸腾后两分钟停止。

实验记录表:

时间(分) 0 0.5 1 1.5 2 2.5 3 …

温度(℃)

4、观察撤火后水是否还继续保持沸腾?

5、实验结果分析:

①以时间为横坐标,温度为纵坐标,根据记录用描点法作出水的沸腾图像。

②请学生叙述实验现象。

沸腾前水中有升到水面上来,水声;继续加热时,水中发生剧烈的现象,大量上升并且变(填“大”或“小”),升到水面上破裂,放出水蒸气,散到空气中,水声变(填“大”或“小”)。

沸腾的概念:

③实验中是否一加热,水就沸腾?

④水沸腾时温度如何变化?

⑤停止加热,水是否还继续沸腾?说明什么?

20xx年X月XX日

篇四:初二物理实验报告(661字)

用验电器演示导体和绝缘体

【器材】

验电器(或自制验电器),有机玻璃或橡胶棒,丝绸或毛皮,被检验的物体:铁丝、铜丝等金属丝,陶瓷、松香、玻璃、橡胶等。

【操作】

(1)将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或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验电器接触,使验电器带电,金箔张开一定的角度,然后用手接触一下验电器上的小球,金箔马上合拢。这表明手碰了小球后,验电器上的电荷通过手和人体传给大地了,这证明人体是导体。

(2)用上述方法使验电器重新带电。手拿铁丝和铜丝等金属丝用它们去跟带电的验电器小球接触,可以看到金箔也会合拢,表明验电器上的电荷通过金属丝和人体传到地球上去了,金属丝是导体。当手拿陶瓷、玻璃、松香等用它们去跟带电的验电器小球接触,金箔仍张开并不合拢,表明验电器上的电荷没有通过陶瓷、玻璃、松香等传到地球上,说明陶瓷、玻璃松香等是绝缘体。

【注意事项】

被检验的绝缘体的表面要清洁干燥,以免表面漏电。

实验目的:观察水的沸腾。

实验步骤:

①在烧杯里放入适量水,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然后把温度计插入水里。

②把酒精灯点着,给烧杯加热。

③边观察边记录。

④做好实验后,把器材整理好。

观察记录:

①水温在 60℃以下时,随着水温不断升高,杯底上气泡越来越多,有少量气泡上升。

②水温在60℃~90℃之间时,杯底气泡逐渐减少,气泡上升逐渐加快。

③在90℃~100℃之间时,小气泡上升越来越快。

④水在沸腾时,大量气泡迅速上升,温度在98℃不变。

⑤移走酒精灯,沸腾停止。

实验结论:

①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

②水在沸腾时,温度不变。

20xx年X月XX日

篇五:初中物理实验报告(801字)

探究课题: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

2.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分别是在平面镜的两侧。

3.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

所需器材;蜡烛(两只),平面镜(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纸,火柴。

实验步骤:

一.在桌面上平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中线上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平面镜垂直立在这条直线上。

二.在平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平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不透光的纸遮挡平面镜的背面,发现像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平面镜,因而证明平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

三.拿下遮光纸,在平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四.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平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两个距离的大小,发现是相等的。

5.自我评估。

该实验过程是合理的,所得结论也是正确无误.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暗室进行,现象更加明显。误差方面应该是没有什么误差,关键在于实验者要认真仔细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时要认真测量。

6.交流与应用。

通过该实验我们已经得到的结论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被平面镜垂直且平分。例如,我们站在穿衣镜前时,我们看穿衣镜中自己的像是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与人到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当我们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会看到镜中的像也在向我们走近.我们还可以解释为什么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平静的水面其实也是平面镜.等等。

20xx年X月XX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工业酒精的蒸馏实验报告范文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3034 字

+ 加入清单

工业酒精蒸馏实验报告范文

篇一:工业酒精的蒸馏实验报告范文

实验名称:蒸馏工业酒精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和认识有机化学实验知识,掌握实验的规则和注意事项。 2学习和认知蒸馏的基本仪器和使用方法以及用途。 3掌握,熟悉蒸馏的操作。

二、实验原理

纯液态物质在一定压力下具有一定沸点,一般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沸点。蒸馏就是利用不同物质沸点的差异,对液态混合物进行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当液态混合物受热时,低沸点物质易挥发,首先被蒸出,而高沸点物质因不易挥发而留在蒸馏瓶中,从而使混合物分离。若要有较好的分离效果,组分的沸点差在30℃以上。

三、仪器与试剂

试剂:未知纯度的工业酒精,沸石。

仪器:500ml圆底烧瓶,蒸馏头,温度计,回流冷凝管,接引管,锥形瓶,橡皮管,电热套,量筒,气流烘干机,温度计套管,铁架台,循环水真空汞。

四、仪器装置

五、实验步骤及现象

1将所有装置洗净按图装接(玻璃内壁没有杂质,且清澈透明)。 2取出圆底烧瓶,量取30ml的工业酒精,再加入1‐2颗沸石。 3先将冷凝管注满水后打开电热套的开关。

4记录第一滴流出液时和最后一滴时的温度,期间控制温度在90℃以下。

5当不再有液滴流出时,关闭电热套。待冷却后,拆下装置,测量锥形瓶中的液体体积,计算产率。

六、注意事项

1温度计的位置是红色感应部分应与具支口的下端持平。当温度计的温度急速升高时,应该减小加热强度,不然会超过限定温度。 2酒精的沸点为78℃,实验中蒸馏温度在80-83℃。

七、问题与讨论

1在蒸馏装置中,把温度计水银球插至靠近页面,测得的温度是偏高还是偏低,为什么?

答:偏高。页面上不仅有酒精蒸汽,还有水蒸气,而水蒸气的温度有

100℃,所以混合气体的温度会高于酒精的温度。

2沸石为什么能防止暴沸,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为加入沸石怎么办?

答:沸石是多空物质,他可以液体内部气体导入液体表面,形成气化中心,使液体保持平稳沸腾。若忘加沸石,应先停止加热,待液体稍冷后在加入沸石。

4当加热后有流出液体来,发现为通入冷凝水,应该怎样处理? 答:这时应停止加热,使冷凝管冷却一下,在通水,再次加热继续蒸馏。之前的流出液不用作废,可以当做空气冷凝的,一样有效果。

篇二:工业酒精的蒸馏实验报告范文

(一)实验目的

掌握常压蒸馏的原理和操作

(二)实验原理

蒸馏是提纯和分离液态有机化合物的一种常用方法,同时还可以测定物质的沸点,定性检验物质的纯度。通过蒸馏还可以回收溶剂,或蒸出部分溶剂以浓缩溶液。

蒸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溶液中不同组分的挥发性不同,溶液经加热后有一部分气化时,由于各个组分具有不同的挥发性,致使液相和气相的组成不一样。挥发性高的组分,即沸点较低的组分(或称“轻组分”)在气相中的浓度比在液相中的浓度要大;挥发性较低的组分,即沸点较高的组分(又称“重组分”)在液相中 的浓度比在气相中的浓度要大。同理,物料蒸气被冷却后,在此部分冷凝液中重组分的浓度要比它在气相中的浓度高。

对由A和B两组分组成的混合物进行蒸馏,假定混合液为理想溶液,通过拉乌尔定律,可导出下列蒸馏公式:

式中:xA和l - xA、yA和1 - yA分别为A、B两组分在液相及气相中的物质

00的量分数;pA和pB分别为A、B两组分在标准状态下单独存在时的蒸气压。

00由上式可见,若A、B两组分的沸点相差较大,即pA/pB的值足够大时,通

过一次蒸馏就可使A、B两组分得到较好的分离,该比值越大,分离效果越好,反之则效果较差。一般来讲,各组分之间沸点差在30 ℃以上时,才能获得较好的分离效果。当一个二元或三元混合溶液中各组分的沸点差别不大时,简单蒸馏难以将它们分离,此时需用分馏方法分离。

在通常情况下,纯的液态物质在一定压力下具有一定的沸点。如果在蒸馏过程中沸点有变动,说明物质不纯,因此可借蒸馏的方法来测定物质的沸点和定性检验物质的纯度。通常纯物质的沸程(沸点范围)较小(0.5~1 ℃),而混合物

的沸程较大。注意某些有机化合物常能和其他组分形成二元或三元共沸混合物,它们也有一定的沸点(称为共沸点),因此不能认为蒸馏温度恒定的物质都是纯物质。

常压蒸馏装置主要包括蒸馏烧瓶、温度计、直形冷凝管、接液管和接收瓶,如图4-1。

图4-1 普通蒸馏装置

蒸馏烧瓶是蒸馏操作中最常用的容器,溶液在烧瓶内受热气化,蒸气经支管进入冷凝管。蒸馏烧瓶大小的选择由待蒸馏液体的体积决定,通常液体的体积应占蒸馏烧瓶体积的1/3~2/3。如果装入液体量过多,当加热到沸腾时,液体可能冲出,或者液体飞沫被蒸气带出,混入溜出液中;如果装入液体量过少,蒸馏结束时,相对会有较多液体残留在瓶内蒸不出来。安装仪器时一般按照自下而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根据热源高度在铁架台上固定好蒸馏烧瓶,装上蒸馏头和温度计,注意温度计的位置,通常是其水银球的上端与蒸馏头支管管口的下边在一条水平线上,如图4-1。在另一铁架台上用铁夹夹住冷凝管中部,调节铁架台位置,使冷凝管中心线与蒸馏头支管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移动冷凝管,使其与蒸馏头支管紧密相连,然后依次安装接液管和接收瓶。注意用不带支管的接液管时,接液管和接收瓶之间不可密闭,否则整个蒸馏装置成密闭体系,会导致爆炸事故。

蒸馏前,烧瓶中应加沸石,以防止液体爆沸。如忘加沸石,绝不能在液体接近沸点时补加,必须待液体冷却后再补加。若中途停止蒸馏并需要继续再蒸馏时,应重新加入沸石。开始加热前,要先通冷凝水,并检查各部分仪器连接是否紧密,以防漏气。蒸馏时,不要把液体蒸干。当蒸馏瓶中只剩少量液体时应停止蒸馏。蒸馏完毕后,应先停止加热,移开热源,然后关闭冷凝水。撤卸仪器前先把冷凝管夹套内水排走。撤卸仪器的顺序与安装时相反,先取下温度计,接着取下接收瓶、接液管,然后拆下冷凝管、蒸馏头和蒸馏烧瓶。

(三)主要材料、仪器和试剂

1. 仪器

电炉 50ml蒸馏烧瓶1个 蒸馏头1个 100℃温度计1支 直形冷凝管1个 接液管1个 接收瓶2个 20ml量筒1个

2. 试剂

工业酒精

(四)实验步骤

1.加料

蒸馏装置安装好后,取下温度计,在烧瓶中加入20ml工业酒精(注意不能使液体从蒸馏头支管流出)。加入1~2粒沸石,装上温度计,检查仪器各部分是否连接紧密。

2.加热

通入冷凝水,用水浴加热,观察蒸馏瓶中现象和温度计读数变化。当瓶内液体沸腾时,蒸气上升,待到达温度计水银球时,温度计读数急剧上升。此时应控制电炉功率,使蒸气不要立即冲出蒸馏头支管,而是冷凝回流。待温度稳定后,调节加热速度,控制溜出液以1~2滴/s为宜。

3.收集馏分

待温度计读数稳定后,更换另一洁净干燥的接收瓶,收集77~79 ℃馏分,并测量馏分的体积。

4.仪器拆除

蒸馏完毕,先停止加热,稍冷后停止冷凝水,拆除仪器。

(五)注释

[1] 蒸馏时加热不能过快或过慢。过快时,在蒸馏烧瓶颈部会造成过热现象,这样由温度计读得的沸点会偏高;过慢时,温度计水银球不能被溜出液蒸气充分浸润,这样使温度计读得的沸点偏低或不规则。

[2] 冷凝水的流速以能使蒸气充分冷凝为宜,通常只需保持缓慢的水流即可。

[3] 蒸馏如没有前馏分或前馏分很少时应将蒸馏出的前1~2滴液体作为冲洗仪器的前馏分去掉,不要收集到馏分中去,以免影响产品质量。

(六)思考题

1. 为什么蒸馏烧瓶中液体的量应控制在烧瓶体积的1/3~2/3?

2. 为什么要加沸石?如果蒸馏前忘加沸石,能否立即将沸石加进将沸腾的液体中?用过的沸石能否再用?

3.如果液体有恒定沸点,能否断定它就是纯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纸杯烧开水实验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42 字

+ 加入清单

实验名称:会烧开水纸杯

实验目的:在高温的情况下,纸杯是否能烧开水。如果能,用多长时间,并说明其中的原理;如果不能,为什么 提出问题:1、为什么纸杯能把水烧开?2、点燃的蜡烛不会把纸杯烧透吗?

实验材料:纸杯一个、支架一个、蜡烛一截

实验过程:一、把纸杯盛满水放在支架上;二、支架下用蜡烛点上火;三、用秒表计时

实验结果:在半小时过后,水终于烧开了,水温达到了100度,并且可以喝了。

实验原理:因为水可以不断吸热,所以蜡烛点燃后,不但不会把纸杯烧透,还可以把水烧开。

张明玥 20xx。5。1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温江区镇子实验学校安全工作自查报告_自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校,全文共 1422 字

+ 加入清单

温江区镇子实验学校安全工作自查报告

温江区镇子实验学校安全工作自查报告

学校安全问题一直是我校最为关注和重视的工作之一,也是各项工作的首要任务。面临当前学校安全教育不容乐观的形势下,在各安全部门的指导下,结合我校安全工作的实际情况,按照上级部门颁发的各种安全会议精神,坚持以“隐患险于明火,防范重于泰山”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各有关要求,全面加强学校安全教育,通过齐抓共管,营造气氛,切实保障师生安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在卫校长的带领下,于11月2日对学校安全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排查,现就我校安全自查情况书面报告于下:

一、组织学习,提高认识

卫校长和鄢校长11月2日上午开完区教育局安全工作会后立即回学校组织召开了学校安全工作会,会议人员包括全体行政人员、德育干部、村小负责人以及年级组长。会上卫校长首先传达了区安全工作会的精神,并且结合我校的实际讲了我们学校当前安全工作要注意的问题和提出了严格安全工作要求,最后分析了当前学校的教育形势和国内外的社会形式,要求大家充分认识“学习和知识固然重要,但孩子的生命比一切更主要”的思想,要求安全工作深入人心,到岗尽责,安全工作不能有丝毫放松。

二、安全责任制、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

学校安全工作小组由卫发明校长任组长,负责全面工作;鄢克兰副校长和罗光雄副校长任副组长具体负责学校安全工作。成员有各行政人员、德育干部以及年级组长。

为确保学校安全工作万无一失,制定了“镇子实验学校关于学校安全工作的意见”,“镇子实验学校学生‘一日安全’常规”,“镇子实验学校村校学生‘一日安全’常规”,把学校校长、村校主任教师、班主任确定为校、班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安全副校长确定为安全工作直接责任人。

此外,本期已召开主任教师、党、政、工、队负责人安全工作专题2次,中心校每周周前会,值周领导讲本周工作要点的第一点就是学校安全工作,让全体教师明确“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固然重要,但师生安全第一”的工作原则,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

三、及时排查,及时预防

学校安全工作会后,全体安全工作小组成员立即一起对学校教学楼、运动场、食堂、幼儿园、各个实验室、微机室以及校门等周边环境进行了彻底的检查,检查安全隐患,有问题立即解决: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于学校出门就是公路,学生又多,放学后存在很多安全隐患;

2、学校男厕所正面堵墙产生裂缝,很容易倒塌;

3、中学部教学楼电源开关破坏严重,容易发生漏电事故;

4、学校2个修建项目在进行,进出机动车较多;

5、学生下课在阳台和楼道上的活动监管力度不够;

(二)整改措施:

学校安全工作事关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切身利益,丝毫松懈不得,对此,我们针对排查发现的问题做出如下整改措施。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全力做好当前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确保今后学校安全稳定。

2、针对放学校门口存在公路安全现象,学校团总支、少先队组建路队纠察队,在各要害部位设岗巡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针对男厕所的墙体产生裂缝,立即推倒重建。

4、针对教学楼电源开关的漏电隐患立即检修更换。

5、针对学校机动车进出较多,加强学校门卫管理,规定除学校机动车以外其余一切机动车都不得进入校门,工地材料车在下课期间一律不得进入学校,所有学生提前出校门必须有政教处签名方得放行。

6、针对学生下课在阳台和楼道上的活动监管力度不够,要求各年级组立即成立楼道值班制度,每天下课各楼层都应该有值班教师监管。

2005年11月2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沈阳市实验学校安全工作自查报告_自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校,全文共 1975 字

+ 加入清单

沈阳市实验学校安全工作自查报告

沈阳市实验学校安全工作自查报告

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中的一件大事,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我校一贯重视安全教育,对安全工作常抓不解。根据教育局文件精神,我校成立了由分管校长为组长,教导处、总务处等成员组成的安全自查小组,对学校安全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细致深入的检查,通过检查我们认为学校安全工作开展得细致扎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的确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现将自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学校有安全管理工作组织机构,工作踏实。

学校成立了由一把手校长任组长,校级领导任副组长,中层领导任组员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人员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检查,加强了对学校安全工作的领导、监督和检查。学校安全工作制度健全,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工作条例、安全教育制度等。

二、签订了安全责任状

学校安全工作千头万绪,仅靠几个人是不可能忙过来的,因此,学校与各室的专任教师和各班班主任签订了安全工作责任状,职责细化分明,使广大教师能与学校领导上下一心,齐抓共管,共同做好学校的安全工作。

三、加强师生的交通安全教育。

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师生的交通安全,特别是学生的交通安全。学校利用9月12日国旗下讲话时间,邀请沈河交警支队的交警,我校的校外辅导员赵庆东为全校进行交通安全常识的教育,学校电视台、红领巾广播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宣传交通法规,组织全校师生在9月15日观看交通安全宣传片《拯救篮球女孩》和《流泪的花季》,各班班主任也利用各种时机、各种手段对学生加强交通.安全的教育。学校前阶段会同当地派出所对接送孩子的车辆进行了整顿,坚决不允许使用无牌无证、车况差、超载过载的车辆,并与家长签订了交通安全责任书。

四、重视学校消防安全。

学校成立了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一把手校长任组长,学校行政领导任组员。由学校总务部门负责具体实施消防安全工作。经常组织检查督导,发现问题立即督促总务部门加以解决和整改,消除安全隐患。制订好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检查制度、消防安全教育制度、消防安全考核制度,定期检查和考核,对检查考核情况进行记录,做到有案可查。学校各楼层、楼道口、食堂均安装了消火栓箱,放置好消防管,保证消防水源的充足;自然实验室、档案室、图书室、阅览室等重要场所配备好灭火器。学校在许多公共场所、易发生火灾的地方、重要场所都悬挂好消防安全标志,起好警示作用,提醒全校师生严格执行防火管理措施。学校电器设备较多,用电安全尤为重要,为了防止因电气故障引发火灾,学校加强了电气设备的保养和维护,定期请专业人员对电气设备进行检查,检查电气设备是否有过载、短路、接触不良、漏电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经常组织人员检查和维护各室的照明设备、电器设备,检查防静电和防雷装置的安全,检查尽量做到细而实,避免而疏忽大意而造成消防隐患,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对食堂工作人员的消防教育,要求正确使用好液化气、电器设备,确保安全。

五、加强防盗工作。

学校十分重视防盗工作,对各类电教仪器,尤其是电脑、电视机、摄像机等贵重仪器均有专人保管。学校在会计室、微机室等重要场所均安装了防盗门和防盗窗,并安装了电子报警器。严格执行财务制度,现金不过夜。学校制订了值班制度,节假日均有人值班,值班为24小时制,特别加强了夜间的巡视。学校没有专职门卫,实行24小时在岗制,门卫责任心强,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平时能对进出学校的人员、车辆、物资作好登记、核对工作。制订了较为详细的门卫职责,从制度上对门卫作出了严格的要求。学校对防盗工作从细处、实处入手,力求万无一失。

六、学校是从事教育活动的场所,学生的活动安全也是学校安全工作的重点。

首先我们对学生活动加强了教育和管理,教育学生课间、课后开展正常的活动,不进行带有危险性的游戏。学校每天都有数名值日教师,他们在课间加强了巡视,确保学生的课间活动能有序、正常地开展。其次学校对学生活动场地进行了扩展,对一些存在危险因素的地方进行了整改,更换了一批活动器材。并经常对这些场所、设施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目前学校活动场地、体育器材、体育设施均符合安全。学校对开展的重大活动和校外活动能进行审批,同时加强教育力度,提高师生的认识,组织有序,管理到位,保证每项活动的顺利开展,不出安全事故。

七、存在的问题。

在检查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教师不会使用灭火器;使用的电教仪器保养不到位,仪器用完后未能及时切断电源,拔掉插头;部分教室的门窗损坏比较严重;学生喜欢购买校外路边摊点上的零食,带来卫生上的隐患。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解决。

总得说来,学校无论是领导还是普通.教师对安全工作重视程度较高,安全教育进行得比较扎实,安全措施也比较到位,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努力,力求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

沈阳市实验学校

2005年9月7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科学自主探索实验报告:“给枯叶刷牙”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628 字

+ 加入清单

科学自主探索实验报告:“给枯叶刷牙

编者按:《给枯叶刷牙》一文是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下面我们来看看小作者有什么实验成果吧!

时间:20xx年1月7日

科学自主探索实验

我提出的问题一:能给枯叶“刷牙”吗?

问题二:枯叶真的能像牙齿那样刷吗?

我的猜测一:应该能给叶刷牙。

猜测二:不能,因为枯叶不像牙齿那样坚硬,所以不能像牙齿那样刷树叶。

实验材料:烧杯,矿泉水,塑料纸,餐巾纸,几种大小和颜色不同的枯叶和牙刷。

实验时的注意事项:刷树叶时不要太用力。烧杯中倒入的水不要太满。实验过程:将矿泉水倒入烧杯中,把塑料纸铺在桌子上,所有的东西都放在塑料纸上。先把牙刷和枯叶都放在水里浸泡,过一分钟后,将两样物品拿出。接着手握牙刷使用一半的力气开始刷枯叶,一面刷完,来回十次换一面。(枯叶的根部开始刷上下刷)。重复刷枯叶的动作,直至有变化。

实验结果:枯叶被刷得透明了。

我完成实验的结论一:是能够给枯叶刷牙的。

我的结论二:枯叶绝不能像牙齿那样刷。

我发现:被刷过的枯叶与没被刷过的枯叶,手感完全不一样。

原理:枯叶就犹如食物,既然食物在水里泡久了,会糊掉,这样子吃起来也比较容易。而生的食物就比较硬,嚼起来就十分困难。枯叶也是这样,所以泡的越久越容易给他刷牙,而一摘下来就刷,则十分困难。

我的收获:大自然的生物千姿百态,科学探索,就是从自己的生活中发现一种种新的想法。我们只要去发现,去探索大自然的美丽,才会更加了解大自然,更加晓得大自然美的所在。

科学探索员:庞皓铭

作者|五年级 庞皓铭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生物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221 字

+ 加入清单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生物实验报告

一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说明植物体是由细胞组成的实验材料::显微镜、洋葱、镊子、滴管、水、载玻片、针、盖玻片、吸

水纸、纱布。实验步骤:

(一)制做临时装片。

(1)用纱布将载玻片、盖玻片擦干净。(2)用液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

(3)用镊子在洋葱鳞片叶上撕下一小片表皮。

(4)将撕下的表皮放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针将其展开。

(5)用镊子夹住盖玻片,先将一边接触载玻片的水滴边经再慢慢把盖玻片放平,制成临时切片。

(4)在盖玻片的翼侧滴加稀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二)安装临时装片:将临时切片放到显微镜上,调整显微镜与临时切片位置,直到可以观察到清晰的图像为止实验图像:

200

倍800倍

实验结论:洋葱表皮是由无数细胞构成的,有明显的细胞核,细胞壁,细胞质出现。

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教案

1、学习要求:

1.制作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2.认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

2、材料用具:

生理盐水,稀碘液,消毒牙签,滴管,纱布,镊子,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3、实验方法和步骤:

1.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2.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3.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侧壁轻刮几下放在生理盐水中。

4.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再将盖玻片缓缓放平盖在水滴。

5.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几滴稀碘液,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四、总结步骤:

擦-→滴-→取-→盖-→染-→吸五、绘制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三.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实验目标一颗花生种子含有多少能量?

实验器材或药品 水

实验探究过程 现象

分析及结论

1、在锥形瓶中装30ml水

实验前水温:2、把花生固定在解剖20℃、20℃、24℃

针上

试验后水温:3、在酒精灯上点燃花73℃、78℃、68℃

4.2J生并尽快把花生放到锥

温差:×51×4.2=6300J

形瓶下面 53℃、58℃、44℃ 、待花生完全烧完后,平均值:51.666℃

一颗花生种子约含有6300J

实验结的能量论

四.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取一块馒头放到口中咀嚼。口腔中的馒头要经过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与唾液的混合。细细品尝这时的馒头,你能尝出一些甜味来。馒头变甜是否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有关呢?如果有关,它们各起什么作用呢?馒头变甜是否是淀粉发生了变化?

二、作出假设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馒头变甜是因为淀粉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带有甜味的麦芽糖。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牙齿的咀嚼将馒头嚼碎,舌的搅拌使馒头碎屑与唾液充分混合。

三、制定计划(一)实验原理

馒头变甜应该是成分中糖类发生变化。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因此本实验利用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以及口腔中的温度为37℃的常识。控制变量唾液,以及模拟牙齿的咀嚼作用和舌的搅拌作用。三支试管,两个对照实验。一支试管作为实验组,另两支试管作为对照组。如果模拟牙齿的咀嚼功能、舌的搅拌功能并加入唾液,滴入碘液后,实验组的试管内没有变成蓝色,说明馒头中淀粉的变化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如果变成蓝色,则说明淀粉没有被分解,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没有关系。(二)实验变量的控制

两个对照实验。一个对照实验的实验变量是唾液,实验组内加入唾液2ml,对照组试管加入2ml清水。另一个对照实验的实验变量是馒头块的状态:实验组的馒头块用刀切碎,放入试管中并震荡试管,对照组的馒头块不做任何处理,直接整块放入试管中,并且不震荡试管。

(三)实验方案实验材料用具:馒头块(三小块等大)试管(三支)烧杯(三个)盛唾液的小烧杯滴管温度计石棉网三脚架碘液小刀小木板

1.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小块。将A块和B块分别用刀细细地切碎,拌匀(模拟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C块不做任何处理。

2.用凉开水将口漱净,口内含一块消毒棉絮。约1分钟之后,用

干净的镊子取出棉絮,将棉絮中的唾液挤压到小烧杯中。

3.取3支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上(1)、(2)、(3)号,然后做如下处理:

将A馒头碎屑放入(1)号试管中,注入2ml唾液并震荡试管;将B馒头碎屑放入(2)号试管,注入2ml清水并震荡试管;将C馒头放入(3)号试管,不震荡。将三支试管一起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4.5-10分钟后,取出这三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然后,观察并记录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四:实施计划

按确定的探究计划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可见,(1)号试管中没有变成蓝色;(2)号试管变成蓝色;(3)号试管中的馒头块部分变成蓝色。

五、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分析实验现象,(1)号试管中滴入碘液后,没有变成蓝色,说明试管中已经没有淀粉,淀粉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了,麦芽糖没有遇碘变蓝的特性,所以滴入碘液后不变蓝。(2)号试管中加入的是清水和馒头碎屑,水没有消化淀粉的作用,因此,滴入碘液后,馒头碎屑中淀粉遇碘变成蓝色。(3)号试管中只有部分变成蓝色,说明馒头与唾液的接触不充分,只有部分淀粉被分解。由此,得出结论:说明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系。因为上述活动模拟了消化与唾液的分泌以及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1)号试管中的馒头接触到了足量的唾液,并被消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8:C语言实验报告《函数》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357 字

+ 加入清单

C语言实验报告《函数

学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实验四  函数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函数定义、调用和声明的方法

2、掌握实参和形参之间的传递方式

3、函数的嵌套调用

二、 实验内容

1、 写一个函数,将两个字符串连接。(习题8.6)

2、 编写一个函数,由实参传来一个字符串,统计此字符串中字母、数字、空格和其他字符的个数,在主函数中输入字符串以及输出上述的结果。(习题8.9)

3、 请将实验三中的实验内容三改正后,再改写成函数形式(排序部分)。

物理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模板

三、 实验步骤与过程

四、程序调试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大学化学的酸碱滴定实验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大学,全文共 456 字

+ 加入清单

班级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实验时间___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用已知浓度溶液标准溶液)【本实验盐酸为标准溶液】测定未知溶液(待测

溶液) 浓度【本实验氢氧化钠为待测溶液】

二、实验原理

在酸碱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 的酸(或碱)溶液跟 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的 ,再根据化学方程式中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的比值,就可以计算出碱(或酸)溶液的浓度。计算公式:c(NaOH)?

c(HCl)?V(HCl)c(NaOH)?V(NaOH)

或 c(HCl)?。

V(NaOH)V(HCl)

三、实验用品

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0.1000mol/L盐酸(标准液)、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待测液)、酚酞(变色范围8.2~10)

1、酸和碱反应的实质是。

2、酸碱中和滴定选用酚酞作指示剂,但其滴定终点的变色点并不是pH=7,这样对中和滴定终点的判断有没有影响?

3、滴定管和量筒读数时有什么区别?

三、数据记录与处理

四、问题讨论

酸碱中和滴定的关键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PPT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167 字

+ 加入清单

PPT实验报告模板2篇

篇一:PPT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Office软件的编辑制作环境;熟练掌握 PowerPoint演示文稿图形程序,掌握课件基本动态的设置和交互创建方法。

2.熟悉多媒体课件的开发流程,形成初步的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开发能力; 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二、实验环境

多媒体计算机; Windows XP 操作系统

三、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利用PowerPoint程序设计与制作一个内容相对完整的自学演示型课件。结合自己的专业,选择了比较合适的教学内容,有利于让学生更好的接受该课程,更好的理解该课程教学的重难点,学习更多的知识。

四、操作步骤

1.首先准备好要做成模版的图片,打开PowerPoint并新建一个空白的PPT文档。

2.视图→母版→幻灯片母版,进入母版编辑状态。点击绘图工具栏上的“插入图片”按钮(或按“插入→图片→来自文件”),选中要做为模版的图片,确定。并调整图片大小,使之与母版大小一致。

3.在图片上点击鼠标右键,叠放次序→置于底层,使图片不能影响对母版排版的编辑。

4.幻灯片版式选择只有标题,然后进行文字编辑,再插入一张图片调整大小,然后叠放层次—>置于顶层

5.插入新幻灯片,插入图片,在图片上点击鼠标右键,叠放次序→置于底层,选择标题和文本版式,进行文字编辑

6.插入新幻灯片,插入图片,在图片上点击鼠标右键,叠放次序→置于底层,选择标题和两栏文本版式,进行文字编辑

7.插入新幻灯片,插入图片,在图片上点击鼠标右键,叠放次序→置于底层,选择标题和文本版式,进行文字编辑

8.观看放映

9.保存

五、实验体会与总结

通过这次的实验操作,使我学会了利用Office软件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图形程序设计与制作一个内容相对完整的自学演示型课件,熟练掌握PowerPoint演示文稿图形程序的几种常用演示的制作方法;如何处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及视频等,熟悉PPT演示课件的开发流程,形成初步的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开发能力;提高同伴之间的合作意识,培养自我的创新能力。

篇二:我的PPT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Office软件的编辑制作环境;熟练掌握 PowerPoint演示文稿图形程序,掌握课件基本动态的设置和交互创建方法。

2.熟悉多媒体课件的开发流程,形成初步的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开发能力; 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二、实验环境

多媒体计算机; Windows XP 操作系统

三、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利用PowerPoint程序设计与制作一个内容相对完整的自学演示型课件。

四、操作步骤

1.结合自己的专业,选择了比较合适的教学内容,有利于让学生更好的接受该课程,更好的理解该课程教学的重难点,学习更多的知识。

2.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2.认知目标:理解功的概念。

3.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教学内容:功的基本概念和其两个必要因素及其计算方式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教学方法:启发、演示、互动探究、课堂作业

作业要求:

(1)根据已有的公式计算功的值。

(2)思考:怎样判断物体有做功及做功的大小?

教学难点:正确应用功的计算公式W=Fs进行计算。 教学手段:投影仪、多媒体、演示图 课前准备:

l 、教具: 滑轮、砝码、细绳、小车、木块、图钉、弹簧秤、木槽、铁球;可进行图像与文字组合的演示工具。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导入新课

1、回忆这本书的力学部分,主要是研究力和运动的规律性知识,本章主要讨论力和运 动的一个重要概念;

2、通过几个物理小实验,借此来理解物理学中的“功”。

三、讲授新课:

1、分成三大块: 功物体的移动作出了贡献,取得成效,就说这的引入、物理学中的功、功的概念、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

(功的引入)1、师:大家对功这个词并不陌生,如功课,功劳、立功、大功告成、事半功

倍、用功学习等等。这些词中有的功具有“成效”(板书在黑板右侧)的意思,力学里所说的“功”就吸收了“成效”的意思,指力作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对个力对物体做了功。一个

(物理学中的功)1、教师使用PPT给出三幅演示图,判断其作用效果,理解物理学中的功。

(功 的 概 念) 师:看了以上我们所展示的几幅演示图,同学们能否告诉我在物理学中功的概念呢?教师用PPT展示出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老师回顾之前的例子总结出做功的必要因素。

2、老师强调这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并给出几个例子,让学生判断是否有做功,并给出解析。

(功的计算)1、再次强调计算公式,并给出例题予以解答 2、老师给出例题让学生课堂理解并掌握解题技巧。

二、课堂训练,教师巡视辅导。

课堂巡视学生解题与运用公式的情况,及时给予帮助,并发现问题着重强调。 2.及时表扬、展示好的构思,使学生之间沟通信息,互相启发。

三、课堂小结及教学反馈:用投影仪总结本堂课所学习的重点再洗强调加深记忆,表扬积极参与活动的学生,鼓励全体同学克服不足,努力进步,并由个别同学谈谈学习本课的体会和受到什么启发。

四、板书设计

1、板书

功的概念 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

2、脚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校本培训课题实验总结报告范文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培训,全文共 2171 字

+ 加入清单

校本培训课题实验总结报告范文

三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经过语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我校“自修-反思”式课题实验语文组取得较好的成果。现总结如下:

自修反思课题实验使全组教师能积极自主学习、自觉更新教学理念。教师教学中的“对话者”、“组织者”、“促进者”的角色意识强化了,语文教师教学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课题实验极大地促进了我校语文教师教学理论水平、业务素质、教研教改能力的提高,促使我校年轻语文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我校语文教学一支鲜活的队伍。

新教材的实施与课题研究的巧妙结合,使我校语文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人才倍出。县课改专家组成员、校教务主任王功政先后为全县语文教师上了《老王》、《荷叶-母亲》等示范课,多次参加课改协作区会议及全县优质课、说课并进行评课, 被评为县“自修-反思课题实验先进个人、初中语文课题研究优秀实验教师。论文《教学设计-反思》获全国“四项全能”竞赛一等奖,《对误读〈背影〉的思考》、《本色语文课堂的细节艺术》分别杂在《语文教学与研究》XX年年第1期和2010年第3期发表,《新课程背景下说课说什么》获全国说课论文二等奖,《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实践探微》获市论文评比一等奖,《〈老王〉教学设计》、《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研究》获县三优论文评比一等奖,《爱,创造美好的境界》获市论文评比三等奖。县课改专家组成员王翠芳老师获众多殊荣:XX年3月,被茅坪镇评为第一届初中语文骨干教师; XX年5月,被秭归县文联授予优秀作文指导教师;XX年2月,被九里中学评为优秀语文教研组长;XX年1月,被宜昌室教研中心评为中学语文优秀教师; XX年年2月,被茅坪中学评为优秀班主任;XX年1月,被县教育局聘为县语文课改专家组成员;被信息中心评为初中语文课题研究优秀实验教师。其教研教改硕果累累:XX年12月,《孤独之旅》获市说课三等奖;XX年3月,《综合性学习中的主体张扬》市双优评比一等奖;XX年9月,《农村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获市初中校本教研论文评比一等奖;XX年12月,《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几点做法》获四优论文评比一等奖;XX年4月,《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几点体会》发表于《宜昌教研》;XX年1月,《走进屈原——综合性学习案例》发表于《语文教学与研究》;XX年年4月,《孤独之旅》说课发表于《语文教学与研究》。语文教研组长郑家芹老师撰写的《教师成长与发展报告册》被评为优秀报告册,XX年参加县“走进新课程”语文优质课竞赛《绿色蝈蝈》获得二等奖, XX年10月辅导的学生作文在省知识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第三届“童之趣”杯大赛征文活动中获二等奖;XX年 年8月撰写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获全国说课一等奖;XX年 年11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在国家级刊物《文学教育》发表;XX年年9月在全市第七届中小学师生电脑作品大赛课例《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被评为二等奖,并被推荐到省电教馆参加决赛获一等奖;2010年1月撰写的《积累成语,读写添翼》在湖北教育第一期发表;2010年8月撰写的《按〈课标〉要求指导学生作文,培养能力》获市级论文二等奖;-2010年担任语文教研组长三年被学校评为优秀语文教研组长。在我校语文课题组承担的教育部中南高师师资培训中心“新课程培训专项”研究《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研究》课题中及宜昌市教育科学规划办“语文交际场教学理论研究与实验”课题实验研究中,承担了课题的资料整理、结题报告的撰写、总结验收等主要工作,都顺利通过了验收结题,被县教科研信息中心评为初中语文课题研究优秀实验教师。陈英老师参加县优质课竞赛《俗世奇人》获二等奖;撰写的《教师成长与发展报告册》被评为优秀报告册;参加县优质课竞赛《俗世奇人》获二等奖;在送教下乡活动中《我的叔叔于勒》被评为示范课;《〈桃花源记〉教学设计》获县三优论文评比三等奖;《〈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获县三优论文评比二等奖、校一等奖。向春江老师XX年年9月在全市第七届中小学师生电脑作品大赛课例《春酒》被评为二等奖,获省一等奖;参加全县说课竞赛《紫藤罗瀑布》获县优胜奖;《〈杨修之死〉教学设计》获县三优论文评比二等奖、校一等奖。赵应菊老师参加全县说课竞赛《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获县一等奖;XX年 年8月撰写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获全国说课一等奖;《〈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在县教学研究发表;论文《课堂提问也是艺术》〉获县三优论文评比二等奖。宋华兰老师参加县优质课竞赛《吆喝》获一等奖;说课稿《让世界充满爱》获全国说课二等奖;《〈孤独之旅〉课堂实录》、《实践语文个性化阅读浅探》在县教学研究发表。王诚老师参加县优质课竞赛《斑羚飞渡》获三等奖;论文《念不完的无字天书》获市论文评比一等奖;论文《记叙文教学改进之我见》、《语文综合性学习浅谈》、《教育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分别获县论文评比二等、三等奖。梅云铜老师在语文中考复习备考会上的《雨说》被认定为县级示范课;论文《一张凭证的启示》、《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之我见》都在《新教育参考》发表;论文《一张欠条的魅力》获市论文评比一等奖;论文〈《雨说》教学设计〉获县论文评比二等奖;中考语文模拟试题获县评比三等奖。另我校多位语文老师写了多篇教学案例、论文在县教育网上发表。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大学实验报告册模板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大学,全文共 403 字

+ 加入清单

大学实验报告册模板

篇一:大学实验报告册模板

大学

学 生 实 验 报 告 书

实验课程名称 开 课 学 院理学院指导老师姓名 学 生 姓 名学生专业班级

20xx— 20xx 学年 第x学期

实验课程名称:

实验课程名称:

篇二:实验报告册完成版

C程序设计课程 实验报告册

所在学院________________

班 级________________

学 号________________

姓 名________________

任课教师

20xx年xx月

《C语言程序设计》实 验 报 告 ( 1 )

学号:姓名: 班级: 成绩:

批阅教师签名: 20xx 年 xx月 日

《C语言程序设计》实 验 报 告 ( 2 )

学号:姓名: 班级: 成绩:

篇三:实验报告册

序号:

xx大 学

实 验 报 告 册

学 期: -x学年x学期

课程名称: 会计综合模拟实验

实验名称: 会计综合模拟实验

班 级: xx级x班

学 号:

姓 名:

x年 xx月 xx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中化学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初中,全文共 394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

2NaOH+CuSO4=Cu(OH)2[此有一个箭头表沉淀]+Na2SO4

氢氧化钠溶液和加入硫酸铜溶液反应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

Cu(OH)2=[等号上面写上条件是加热,即一个三角形]CuO+H2O

氢氧化铜沉淀加热变成氧化铜和水

实验报告:

分为6个步骤:

1):实验目的,具体写该次实验要达到的要求和实现的任务。(比如说,是要研究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状况)

2):实验原理,是写你这次实验操作是依据什么来完成的,一般你的实验书上都有,你总结一下就行。(就可以用上面的反应方程式)

3):实验用品,包括实验所用器材,液体和固体药品等。 (如酒精灯,滤纸,还有玻璃棒,后两者用于过滤,这个应该是要的吧。)

4):实验步骤:实验书上也有 (就是你上面说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生成蓝色沉淀,再加热蓝色沉淀,观察反应现象)

5):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6):问题分析及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571 字

+ 加入清单

植物组织水势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了解植物组织中水分状况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及用于测定的方法和它们的优缺点。

二、实验原理

小液流法测定新鲜白萝卜的组织水势。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当组织水势低于溶液渗透势,组织吸水,溶液变浓,比重增加,小液流下沉。当组织水势高于溶液渗透势,组织失水,溶液变稀,比重下降,小液流上浮。当组织水势等于溶液渗透势,组织与溶液达到水分进出动态平衡,溶液浓度和比重不变,小液流不动。

压力室法测定海桐叶片组织水势,植物叶片通过蒸腾作用产生蒸腾拉力。导管中的水分由于内聚力的作用而形成连续的水柱。因此,对于蒸腾着的植物,其导管中的水柱由于蒸腾拉力的作用,使水分连贯地向上运输。当叶片或枝条被切断时,木质部中的液流由于张力解除迅速缩回木质部。将叶片装入压力室钢筒,切口朝外,逐渐加压,直到导管中的液流恰好在切口处显露时,所施加的压力正好抵偿了完整植株导管中的原始负压。

三、主要仪器设备

小液流法:白萝卜、打孔器、10ml离心管、小刀、镊子、注射器、1mol/L蔗糖溶液、甲基橙 压力室法:压力室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小液流法:

1、用1mol/l的蔗糖溶液配制0.05、0.10、0.20、0.30、0.40、0.50M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10mL),用力混匀。

2、分别取4ml不同浓度的溶液到另一组相应的试管中。每管加入厚度约为1mm的萝卜圆片,加塞放置30min。期间晃动(3-4次)。

3、用针蘸取少量甲基橙放入每支试管,混匀。

4、用注射器取少许黄色溶液,伸入对应浓度的蔗糖溶液中部,缓慢挤出一滴小液滴,观察小液滴移动方向并记录。

Ψw(Mpa) = -iCRT = -0.0083×(273+toC) ×浓度

压力室法:

根据植物材料选取枝条(或叶片)型的压力室盖→将试样装入压力室盖的孔(或槽)中夹紧,压入压力室并顺时针旋转紧固。打开钢瓶阀门,使控制阀朝向加压,缓慢打开测定阀,使加压速率达0.1bar,仔细观察伸出压力室盖的植物样品,一发现木质部转湿润液体溢出,立即关闭测定阀,记录压力表读数。

组织Ψw(Mpa) = -0.1×压力室压力表读数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小液流法测定结果:

其他两个小组的实验结果:

根据公式计算得到萝卜组织液浓度

Ψw(Mpa) = -iCRT = -0.0083×(273+t℃) ×浓度= -0.0083×(273+16 ) ×0.1=-0.240Mpa

萝卜组织液浓度约为0.1mol/L,水势约为-0.240Mpa

压力室法测定结果:

室温16℃,测出出水压力读数为13,水势 -1.3Mpa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1、比较多组的实验结果发现,各组实验数据差别较大,经分析认为通过小液流法测量的水势误差较大。

2、经分析认为萝卜切片厚薄和总质量不同、在空气中放置的时间不同、萝卜片在溶液中的放置时间不同,均有可能造成小液流法实验数据的偏差。

3、通过小液流法测得的植物组织水势只是一个范围,如要得到更精确的实验结果,需要缩小梯度之间的浓度差,在0.5mol/L~0.2 mol/L之间设多个测量点。

七、讨论、心得

1、因为小液流法的人为因素误差较大,所以萝卜切片须尽量使大小厚薄均匀,切好后尽快同时放入到六个试管中,以减少人为误差。

2、由于萝卜和外界溶液渗透达到平衡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将萝卜放入溶液后等待的时间不能过短,否则会引起实验误差,将萝卜切成薄片也是为了加快渗透作用。

3、使用注射器向原荣业中加入黄色的渗透平衡溶液时,应缓慢加入少量即可,如加入太快,会黄色溶液从针头向下喷出,会对液流运动方向的观察造成影响。

4、用压力室法测定植物的水势,可以直接从压力表上读出水势的数值,实验结果直观,但是也存在一些缺点,判断水刚从切面渗出难度较大,同时该实验方法仪器要求较高,且测量值受到环境气压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工程力学实验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工程,全文共 4851 字

+ 加入清单

拉伸实验是测定材料在常温静载下机械性能的最基本和重要的实验之一。这不仅因为拉伸实验简便易行,便于分析,且测试技术较为成熟。更重要的是,工程设计中所选用的材料的强度、塑形和弹性模量等机械指标,大多数是以拉伸实验为主要依据。

实验目的(二级标题左起空两格,四号黑体,题后为句号)

1、验证胡可定律,测定低碳钢的E。

2、测定低碳钢拉伸时的强度性能指标:屈服应力Rel和抗拉强度Rm。

3、测定低碳钢拉伸时的塑性性能指标:伸长率A和断面收缩率Z

4、测定灰铸铁拉伸时的强度性能指标:抗拉强度Rm

5、绘制低碳钢和灰铸铁拉伸图,比较低碳钢与灰铸铁在拉伸树的力学性能和破坏形式。

实验设备和仪器

万能试验机、游标卡尺,引伸仪

实验试样

实验原理

按我国目前执行的国家GB/T 228—20xx标准——《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的规定,在室温10℃~35℃的范围内进行试验。

将试样安装在试验机的夹头中,固定引伸仪,然后开动试验机,使试样受到缓慢增加的拉力(应根据材料性能和试验目的确定拉伸速度),直到拉断为止,并利用试验机的自动绘图装置绘出材料的拉伸图(图2-2所示)。

应当指出,试验机自动绘图装置绘出的拉伸变形ΔL主要是整个试样(不只是标距部分)的伸长,还包括机器的弹性变形和试样在夹头中的滑动等因素。由于试样开始受力时,头部在夹头内的滑动较大,故绘出的拉伸图最初一段是曲线。

1.低碳钢(典型的塑性材料)

当拉力较小时,试样伸长量与力成正比增加,保持直线关系,拉力超过FP

后拉伸曲线将由直变曲。保持直线关系的最大拉力就是材料比例极限的力值FP。

在FP的上方附近有一点是Fc,若拉力小于Fc而卸载时,卸载后试样立刻恢复原状,若拉力大于Fc后再卸载,则试件只能部分恢复,保留的残余变形即为塑性变形,因而Fc是代表材料弹性极限的力值。

当拉力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试验机的示力指针(主动针)开始摆动或停止不动,拉伸图上出现锯齿状或平台,这说明此时试样所受的拉力几乎不变但变形却在继续,这种现象称为材料的屈服。低碳钢的屈服阶段常呈锯齿状,其上屈服点B′受变形速度及试样形式等因素的影响较大,而下屈服点B则比较稳定(因此工程上常以其下屈服点B所对应的力值FeL作为材料屈服时的力值)。确定屈服力值时,必须注意观察读数表盘上测力指针的转动情况,读取测力度盘指针首次回转前指示的最大力FeH(上屈服荷载)和不计初瞬时效应时屈服阶段中的最小力FeL(下屈服荷载)或首次停止转动指示的恒定力FeL(下屈服荷载),将其分别除以试样的原始横截面积(S0)便可得到上屈服强度ReH和下屈服强度ReL。

即ReH=FeH/S0 ReL=FeL/S0屈服阶段过后,虽然变形仍继续增大,但力值也随之增加,拉伸曲线又继续上升,这说明材料又恢复了抵抗变形的能力,这种现象称为材料的强化。在强化阶段内,试样的变形主要是塑性变形,比弹性阶段内试样的变形大得多,在达到最大力Fm之前,试样标距范围内的变形是均匀的,拉伸曲线是一段平缓上升的曲线,这时可明显地看到整个试样的横向尺寸在缩小。此最大力Fm为材料的抗拉强度力值,由公式Rm=Fm/S0即可得到材料的抗拉强度Rm。

如果在材料的强化阶段内卸载后再加载,直到试样拉断,则所得到的曲线如图2-3所示。卸载时曲线并不沿原拉伸曲线卸回,而是沿近乎平行于弹性阶段的直线卸回,这说明卸载前试样中除了有塑性变形外,还有一部分弹性变形;卸载后再继续加载,曲线几乎沿卸载路径变化,然后继续强化变形,就像没有卸载一样,这种现象称为材料的冷作硬化。显然,冷作硬化提高了材料的比例极限和屈服极限,但材料的塑性却相应降低。

当荷载达到最大力Fm后,示力指针由最大力Fm缓慢回转时,试样上某一部位开始产生局部伸长和颈缩,在颈缩发生部位,横截面面积急剧缩小,继续拉伸所需的力也迅速减小,拉伸曲线开始下降,直至试样断裂。此时通过测量试样断裂后的标距长度Lu和断口处最小直径du,计算断后最小截面积(Su),由计算公式ALuL0SSu100%Z0100%L0S0、即可得到试样的断后伸长率A和断面收缩率Z。

2 铸铁(典型的脆性材料)

脆性材料是指断后伸长率A<5%的材料,其从开始承受拉力直至试样被拉断,变形都很小。而且,大多数脆性材料在拉伸时的应力-应变曲线上都没有明显的直线段,几乎没有塑性变形,也不会出现屈服和颈缩等现象(如图2-2b所示),只有断裂时的应力值——强度极限。

铸铁试样在承受拉力、变形极小时,就达到最大力Fm而突然发生断裂,其抗拉强度也远小于低碳钢的抗拉强度。同样,由公式Rm=Fm/S0即可得到其抗拉强度Rm,而由公式ALuL0  L0100%则可求得其断后伸长率A。

实验结果与截图

篇二:力学实验报告标准答案

1、 为何在拉伸试验中必须采用标准试件或比例试件,材料相同而长短不同的试件延伸率是否相同

答:拉伸实验中延伸率的大小与材料有关,同时与试件的标距长度有关.试件局部变形较大的断口部分,在不同长度的标距中所占比例也不同.因此拉伸试验中必须采用标准试件或比例试件,这样其有关性质才具可比性.材料相同而长短不同的试件通常情况下延伸率是不同的(横截面面积与长度存在某种特殊比例关系除外).

2、 分析比较两种材料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能及断口特征.

答:试件在拉伸时铸铁延伸率小表现为脆性,低碳钢延伸率大表现为塑性;低碳钢具有屈服现象,铸铁无.低碳钢断口为直径缩小的杯锥状,且有450的剪切唇,断口组织为暗灰色纤维状组织。铸铁断口为横断面,为闪光的结晶状组织。.

3.分析铸铁试件压缩破坏的原因.

答:铸铁试件压缩破坏,其断口与轴线成45°~50°夹角,在断口位置剪应力已达到其抵抗的最大极限值,抗剪先于抗压达到极限,因而发生斜面剪切破坏。

4、低碳钢与铸铁在压缩时力学性质有何不同结构工程中怎样合理使用这两类不同性质的材料

答:低碳钢为塑性材料,抗压屈服极限与抗拉屈服极限相近,此时试件不会发生断裂,随荷载增加发生塑性形变;铸铁为脆性材料,抗压强度远大于抗拉强度,无屈服现象。压缩试验时,铸铁因达到剪切极限而被剪切破坏。通过试验可以发现低碳钢材料塑性好,其抗剪能力弱于抗拉;抗拉与抗压相近。铸铁材料塑性差,其抗拉远小于抗压强度,抗剪优于抗拉低于抗压。故在工程结构中塑性材料应用范围广,脆性材料最好处于受压状态,比如车床机座。

5.试件的尺寸和形状对测定弹性模量有无影响为什么

答: 弹性模量是材料的固有性质,与试件的尺寸和形状无关。

6.逐级加载方法所求出的弹性模量与一次加载到最终值所求出的弹性模量是否相同为什么必须用逐级加载的方法测弹性模量

答: 逐级加载方法所求出的弹性模量与一次加载到最终值所求出的弹性模量不相同,采用逐级加载方法所求出的弹性模量可降低误差,同时可以验证材料此时是否处于弹性状态,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7.试验过程中,有时候在加砝码时,百分表指针不动,这是为什么应采取什么措施

答:检查百分表是否接触测臂或超出百分表测量上限,应调整百分表位置。

8.测G时为什么必须要限定外加扭矩大小

答:所测材料的G必须是材料处于弹性状态下所测取得,故必须控制外加扭矩大小。

9.碳钢与铸铁试件扭转破坏情况有什么不同分析其原因.

答:碳钢扭转形变大,有屈服阶段,断口为横断面,为剪切破坏。铸铁扭转形变小,没有屈服阶段,断口为和轴线成约45°的螺旋形曲面,为拉应力破坏。

10.铸铁扭转破坏断口的倾斜方向与外加扭转的方向有无直接关系为什么

答:有关系。扭转方向改变后,最大拉应力方向随之改变,而铸铁破坏是拉应力破坏,所以铸铁断口和扭转方向有关

11.实验时未考虑梁的自重,是否会引起测量结果误差为什么

答:施加的荷载和测试应变成线性关系。实验时,在加外载荷前,首先进行了测量电路的平衡(或记录初读数),然后加载进行测量,所测的数(或差值)是外载荷引起的,与梁自重无关。

12.画出指定A、B点的应力状态图.A点 B点σx σx τ τ

13.DB DB测取弯曲正应力测取扭转剪应力

14.压杆稳定实验和压缩实验有什么不同答:不同点有:

1、目的不同:压杆稳定实验测临界力,压缩实验测破坏过程中的机械性能。

2、试件尺寸不同:压杆试件为大柔度杆,压缩试件为短粗件。

3、约束不同:压杆试件约束可变,压缩试件两端有摩擦力。

4、实验现象不同:压杆稳定实验试件出现侧向弯曲,压缩实验没有。

5、承载力不同:材料和截面尺寸相同的试件,压缩实验测得的承载力远大 于压杆稳实实验测得的。

6、实验后试件的结果不同:压杆稳定试件受力在弹性段,卸载后试件可以反复使用,而压缩件已经破坏掉了,不能重复使用。

篇三:力学实验报告标准答案

目 录

一、 拉伸实验···············································································2

二、 压缩实验···············································································4

三、 拉压弹性模量E测定实验···················································6

四、 低碳钢剪切弹性模量G测定实验·······································8

五、扭转破坏实验····································································10

六、 纯弯曲梁正应力实验··························································12

七、 弯扭组合变形时的主应力测定实验··································15

八、 压杆稳定实验······································································18

一、拉伸实验报告标准答案

实验目的: 见教材。 实验仪器 见教材。

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 例:(一)低碳钢试件

强度指标:

Ps=__22.1___KN屈服应力 ζs= Ps/A __273.8___MPa P b =__33.2___KN强度极限 ζb= Pb /A __411.3___MPa 塑性指标:

伸长率L1-LL100%AA1A

33.24 %面积收缩率

100%

68.40 %

低碳钢拉伸图:

(二)铸铁试件

强度指标:

最大载荷Pb =__14.4___ KN

强度极限ζb= Pb / A = _177.7__ M Pa

问题讨论:

1、 为何在拉伸试验中必须采用标准试件或比例试件,材料相同而长短不同的试件延伸率是否相同

答:拉伸实验中延伸率的大小与材料有关,同时与试件的标距长度有关.试件局部变形较大的断口部分,在不同长度的标距中所占比例也不同.因此拉伸试验中必须采用标准试件或比例试件,这样其有关性质才具可比性.

材料相同而长短不同的试件通常情况下延伸率是不同的(横截面面积与长度存在某种特殊比例关系除外).

2、 分析比较两种材料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能及断口特征.

答:试件在拉伸时铸铁延伸率小表现为脆性,低碳钢延伸率大表现为塑性;低碳钢具有屈服现象,铸铁无.低碳钢断口为直径缩小的杯锥状,且有450的剪切唇,断口组织为暗灰色纤维状组织。铸铁断口为横断面,为闪光的结晶状组织。.

教师签字:_ _______

日 期:___ _____

二、压缩实验报告标准答案

实验目的:见教材。 实验原理: 见教材。

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 例:(一)试验记录及计算结果

问题讨论:

分析铸铁试件压缩破坏的原因.

答:铸铁试件压缩破坏,其断口与轴线成45°~50°夹角,在断口位置剪应力已达到其抵抗的最大极限值,抗剪先于抗压达到极限,因而发生斜面剪切破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微波顺磁共振、核磁共振实验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4012 字

+ 加入清单

摘要:

电子自旋共振(Electron Spin Resonance),缩写为ESR,又称顺磁共振(Paramagnetic Resonance)。它是指处于恒定磁场中的电子自旋磁矩在射频电磁场作用下发生的一种磁能级间的共振跃迁现象。这种共振跃迁现象只能发生在原子的固有磁矩不为零的顺磁材料中,称为电子顺磁共振。1944年由前苏联的柴伏依斯基首先发现。它与核磁共振(NMR)现象十分相似,所以1945年Purcell、Paund、Bloch和Hanson等人提出的NMR实验技术后来也被用来观测ESR现象。目前它在化学、物理、生物和医学等各方面都获得了极其广泛的应用。用电子自旋共振方法研究未成对的电子,可以获得其它方法不能得到或不能准确得到的数据。如电子所在的位置,游离基所占的百分数等等。

1939年美国物理学家拉比用他创立的分子束共振法实现了核磁共振。1945年至1946年珀赛尔小组和布洛赫小组分别在石蜡小组分别在石蜡和水中观测到稳态核磁共振信号,从而在宏观的凝聚物质中取得成功。此后,核磁共振技术迅速发展,还渗透到生物、医学、计量等学科领域以及众多生产技术部门,成为分析测试中不可缺少的实验手段。

关键词:电子自旋共振 共振跃迁 铁磁共振 g因子

引言:

顺磁共振(EPR)又称为电子自旋共振(ESR),这是因为物质的顺磁性主要来自电子的自旋。电子自旋共振即为处于恒定磁场中的电子自旋在射频场或微波场作用下的磁能级间的共振跃迁现象。研究了解电子自旋共振现象,测量有机自由基DPPH的g因子值,了解和掌握微波器件在电子自由共振中的应用,从矩形谐振长度的变化,进一步理解谐振腔的驻波。

铁磁共振和顺磁共振、核磁共振一样是研究物质宏观性能和微观结构的有效手段本实验采用扫场法进行微波铁磁材料的共振实验。即保持微波频率不变,连续改变外磁场,当外磁场与微波频率之间符合一定的关系时,可发生射频磁场的能量被吸收的铁磁共振现象。微波铁磁共振在磁学和固体物理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微波铁氧体物理学的基础。微波铁氧体在雷达技术和微波通信方面有重要的应用。

顺磁共振

1、实验原理:

一、 电子的自旋轨道磁矩与自旋磁矩

原子中的电子由于轨道运动,具有轨道磁矩,其数值为:

e

2me?lPl 负号表示方向同Pl相反

在量子力学中Pl?

l?e?B 其中?B?e?2me称为玻尔磁子。

电子除了轨道运动外还具有自旋运动,因此还具有自旋磁矩,

其数值表示为:?semePs?由于原子核的磁矩可以忽略不计,原子中电子的轨道磁矩和自旋磁矩合成原子的总磁矩:?jge2mePj 其中g是朗德因子,g?1?j(j?1)?l(l?1)?s(s?1)2j(j?1)

在外磁场中原子磁矩要受到力的作用,其效果是磁矩绕磁场的方向作旋进,也就是Pj绕着磁场方向作旋进,引入回磁比ge

2me,总磁矩可表示成?jPj。同时原子角动

量Pj和原子总磁矩?j取向是量子化的。Pj在外磁场方向上的投影为:

Pj?m? m?j,j?1,j?2,j

其中m称为磁量子数,相应磁矩在外磁场方向

?jmmg?B m?j,j?1,j?2,j

二、电子顺磁共振

原子磁矩与外磁场B相互作用可表示为:Ej?Bmg?BBm?B

不同的磁量子数m所对应的状态表示不同的磁能级,相邻磁能级间的能量差为?EB,它是由原子受磁场作用而旋进产生的附加能量。

如果在原子所在的稳定磁场区又叠加一个与之垂直的交变磁场,且角频率?满足条件 g?BB即EB,刚好满足原子在稳定外磁场中的邻近二能级差时,二邻

近能级之间就有共振跃迁,我们称之为电子顺磁共振。

当原子结合成分子或固体时,由于电子轨道运动的角动量常是猝灭的,即Pj近似为零,

所以分子和固体中的磁矩主要是电子自旋磁矩的贡献。根据泡利原理,一个电子轨道最多只能容纳两个自旋相反的电子,若电子轨道都被电子成对地填满了,它们的自旋磁矩相互抵消,便没有固有磁矩。通常所见的化合物大多数属于这种情况,因而电子顺磁共振只能研究具有未成对电子的特殊化合物。

三、弛豫时间

实验样品是含有大量具有不成对电子自旋所组成的系统,虽然各个粒子都具有磁矩,但是在热运动的扰动下,取向是混乱的,对外的合磁矩为零。当自旋系统处在恒定的外磁场H0中时,系统内各质点的磁矩便以不同的角度取向磁场H0的方向,并绕着外场方向进动,从而

形成一个与外磁场方向一致的宏观磁矩M。当热平衡时,分布在各能级上的粒子数服从波耳兹曼定律,即:

N2

N1?exp(?E2?E1kT)?exp(EkT)

式中k是波耳兹曼常数,k=1.3803×10-16(尔格/度),T是绝对温度。计算表明,低能级上的粒子数略比高能级上的粒子数多几个。这说明要现实出宏观的共振吸收现象所必要的条件,既由低能态向高能级跃迁的粒子数比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的粒子数要多是满足的。正是这一微弱的上下能级粒子数之差提供了我们观测电子顺磁共振现象的可能性。

2、实验装置

微波顺磁共振实验系统由三厘米固态信号发生器,隔离器,可变衰减器,波长计,魔T,匹配负载,单螺调配器,晶体检波器,矩形样品谐振腔,耦合片,磁共振实验仪,电磁铁等组成,为使联结方便,增加了H面弯波导,波导支架等元件

三厘米固态信号发生器:是一种使用体效应管做振荡源的信号发生器,为顺磁共振实验系统提供微波振荡信号。

隔离器:位于磁场中的某些铁氧体材料对于来自不同方向的电磁波有着不同的吸收,经过适当调节,可使其哦对微波具有单方向传播的特性。隔离器常用于振荡器与负载之间,起隔离和单向传输作用。

可变衰减器:把一片能吸收微波能量的吸收片垂直与矩形波导的宽边,纵向插入波导管即成,用以部分衰减传输功率,沿着宽边移动吸收可改变衰减量的大小。衰减器起调节系统中微波功率以及去耦合的作用。

波长表:电磁波通过耦合孔从波导进入频率计的空腔中,当频率计的腔体失谐时,腔里的电磁场极为微弱,此时,它基本上不影响波导中波的传输。当电磁波的频率满足空腔的谐振条件时,发生谐振,反映到波导中的阻抗发生剧烈变化,相应地,通过波导中的电磁波信号强度将减弱,输出幅度将出现明显的跌落,从刻度套筒可读出输入微波谐振时的刻度,通过查表可得知输入微波谐振频率。

匹配负载:波导中装有很好地吸收微波能量的电阻片或吸收材料,它几乎能全部吸收入射功率。

微波源:微波源可采用反射式速调管微波源或固态微波源。本实验采用3cm固态微波源,它具有寿命长、输出频率较稳定等优点,用其作微波源时,ESR的实验装置比采用速调管简单。因此固态微波源目前使用比较广泛。通过调节固态微波源谐振腔中心位置的调谐螺钉,可使谐振腔固有频率发生变化。调节二极管的工作电流或谐振腔前法兰盘中心处的调配螺钉可改变微波输出功率。

魔 T:魔 T是一个具有与低频电桥相类似特征的微波元器件,如图(2)所示。它有四个臂,相当于一个E~T和一个H~T组成,故又称双T,是一种互易无损耗四端口网络,具有“双臂隔离,旁臂平分”的特性。利用四端口S矩阵可证明,只要1、4臂同时调到匹配,则2、3臂也自动获得匹配;反之亦然。E臂和H臂之间固有隔离,反向臂2、3之间彼此隔离,即从任一臂输入信号都不能从相对臂输出,只能从旁臂输出。信号从H臂输入,同相等分给2、3

臂;E臂输入则反相等分给2、3臂。由于互易性原理,若信号从

反向臂2,3同相输入,则E臂得到它们的差信号,H臂得到它们

的和信号;反之,若2、3臂反相输入,则E臂得到和信号,H臂

得到差信号。

当输出的微波信号经隔离器、衰减器进入魔 T的H臂,同相

等分给2、3臂,而不能进入E臂。3臂接单螺调配器和终端负载;

2臂接可调的反射式矩形样品谐振腔,样品DPPH在腔内的位置可

调整。E臂接隔离器和晶体检波器;2、3臂的反射信号只能等分给E、H臂,当3臂匹配时,E臂上微波功率仅取自于2臂的反射。 右图 魔T示意图

样品腔:样品腔结构,是一个反射式终端活塞可调的矩型谐振腔。谐振腔的末端是可移动的活塞,调节活塞位置,使腔长度等于半个波导波长的整数倍(l?p?g/2)时,谐振腔

谐振。当谐振腔谐振时,电磁场沿谐振腔长l方向出现P个长度为?g/2的驻立半波,即TE10P模式。腔内闭合磁力线平行于波导宽壁,且同一驻立半波磁力线的方向相同、相邻驻立半波磁力线的方向相反。在相邻两驻立半波空间交界处,微波磁场强度最大,微波电场最弱。满足样品磁共振吸收强,非共振的介质损耗小的要求,所以,是放置样品最理想的位置。 在实验中应使外加恒定磁场B垂直于波导宽边,以满足ESR共振条件的要求。样品腔的宽边正中开有一条窄槽,通过机械传动装置可使样品处于谐振腔中的任何位置并可以从窄边上的刻度直接读数,调节腔长或移动样品的位置,可测出波导波长?。

3、实验步骤:

1、连接系统,将可变衰减器顺时针旋至最大, 开启系统中各仪器的电源,预热20分钟。

2、将磁共振实验仪器的旋钮和按钮作如下设置: “磁场”逆时针调到最低,“扫场” 逆时针调到最低,按下“调平衡/Y轴”按钮(注:必须按下),“扫场/检波”按钮弹起,处于检波状态。(注:切勿同时按下)。

3、将样品位置刻度尺置于90mm处,样品置于磁场正中央。

4、将单螺调配器的探针逆时针旋至“0"刻度。

5、信号源工作于等幅工作状态,调节可变衰减器使调谐电表有指示,然后调节“检波灵敏度”旋钮, 使磁共振实验仪的调谐电表指示占满度的2/3以上。

6、用波长表测定微波信号的频率,方法是:旋转波长表的测微头,找到电表跌破点,查波长表——刻度表即可确定振荡频率,使振荡频率在9370MHz左右,如相差较大,应调节信号源的振荡频率,使其接近9370MHz的振荡频率。测定完频率后,将波长表旋开谐振点。

7、为使样品谐振腔对微波信号谐振,调节样品谐振腔的可调终端活塞,使调谐电表指示最小,此时,样品谐振腔中的驻波分布如图7-4-5所示。

图7-4-5 样品谐振腔中的驻波分布示意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半导体工艺化学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899 字

+ 加入清单

半导体工艺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硅片的清洗

实验目的:1.熟悉清洗设备

2.掌握清洗流程以及清洗前预准备

实验设备:1.半导体兆声清洗机(SFQ-1006T)

2.SC-1;SC-2

实验背景及原理:

清洗的目的在于清除表面污染杂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这些杂质有的以原子状态或离子状态,有的以薄膜形式或颗粒形式存在于硅片表面。有机污染包括光刻胶、有机溶剂残留物、合成蜡和人接触器件、工具、器皿带来的油脂或纤维。无机污染包括重金属金、铜、铁、铬等,严重影响少数载流子寿命和表面电导;碱金属如钠等,引起严重漏电;颗粒污染包括硅渣、尘埃、细菌、微生物、有机胶体纤维等,会导致各种缺陷。清除污染的方法有物理清洗和化学清洗两种。

我们这里所用的的是化学清洗。清洗对于微米及深亚微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良率有着极大的影响。SC-1及SC-2对于清除颗粒及金属颗粒有着显著的作用。

实验步骤:

1. 清洗前准备工作:

仪器准备:

①烧杯的清洗、干燥

②清洗机的预准备:开总闸门、开空气压缩机;开旋转总电源(清洗设备照明自动开启); 将急停按钮旋转拉出,按下旁边电源键;缓慢开启超纯水开关,角度小于45o;根据需要给1#、2#槽加热,正式试验前提前一小时加热,加热上限为200o。本次实验中选用了80℃为反应温度。

③SC-1及SC-2的配置:

我们配制体积比例是1:2:5,所以选取溶液体积为160ml,对SC-1 NH4OH:H2O2:H2O=20:40:100ml,对SC-2 HCl:H2O2:H2O=20:40:100ml。

2. 清洗实际步骤:

① 1#号槽中放入装入1号液的烧杯,待温度与槽中一样后,放入硅片,加热10min,然后超纯水清洗。

②  2#号槽中放入装入2号液的烧杯,待温度与槽中一样后,放入硅片,加热10min,然后超纯水清洗。

③ 兆声清洗10分钟,去除颗粒

④ 利用相似相溶原理,使用乙醇去除有机物,然后超纯水清洗并吹干。

实验结果:

利用显微镜观察清洗前后硅片图像表面

清洗前硅片照片

清洗后的硅片照片

实验总结:

清洗过后明显地发现硅片表面不像原来那样油腻,小颗粒明显减少。说明我们此次使用实验方法是正确的,实验结果较为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物理《测定三棱镜折射率》的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520 字

+ 加入清单

物理测定三棱镜折射率》的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利用分光计测定玻璃三棱镜的折射率;

【实验仪器】

分光计,玻璃三棱镜,钠光灯。

【实验原理】

最小偏向角法是测定三棱镜折射率的基本方法之一,如图10所示,三角形ABC表示玻璃三棱镜的横截面,AB和 AC是透光的光学表面,又称折射面,其夹角a称为三棱镜的顶角;BC为毛玻璃面,称为三棱镜的底面。假设某一波长的光线LD入射到棱镜的AB面上,经过两次折射后沿ER方向射出,则入射线LD与出射线ER的夹角 称为偏向角。

图10 三棱镜的折射

由图10中的几何关系,可得偏向角

(3)

因为顶角a满足 ,则

(4)

对于给定的三棱镜来说,角a是固定的, 随 和 而变化。其中 与 、 、 依次相关,因此 实际上是 的函数,偏向角 也就仅随 而变化。在实验中可观察到,当 变化时,偏向角 有一极小值,称为最小偏向角。理论上可以证明,当 时, 具有最小值。显然这时入射光和出射光的方向相对于三棱镜是对称的,如图11所示。

图11 最小偏向角

若用 表示最小偏向角,将 代入(4)式 得

(5)

(6)

因为 ,所以 ,又因为 ,则

(7)

根据折射定律 得,

(8)

将式(6)、(7)代入式(8)得:

(9)

由式(9)可知,只要测出入射光线的最小偏向角 及三棱镜的顶角 ,即可求出该三棱镜对该波长入射光的折射率n .

【实验内容与步骤】

1.调节分光计

按实验24一1中的要求与步骤调整好分光计。

2.调整平行光管

(1)去掉双面反射镜,打开钠光灯光源。

(2)打开狭缝,松开狭缝锁紧螺丝3。从望远镜中观察,同时前后移动狭缝装置2,直至狭缝成像清晰为止。然后调整狭缝宽度为1毫米左右(用狭缝宽度调节手轮1调节)。

(3)调节平行光管的倾斜度。将狭缝转至水平,调节平行光管光轴仰角调节螺丝29,使狭缝像与望远镜分划板的中心横线重合。然后将狭缝转至竖直方向,使之与分划板十字刻度线的竖线重合,并无视差。最后锁紧狭缝装置锁紧螺丝3。此时平行光管出射平行光,并且平行光管光轴与望远镜光轴重合。至此分光计调整完毕。

3.测三棱镜的折射率

(1)将三棱镜置于载物台上,并使玻璃三棱镜折射面的法线与平行光管轴线夹角约为60度。

(2)观察偏向角的变化。用光源照亮狭缝,根据折射定律判断折射光的出射方向。先用眼睛(不在望远镜内)在此方向观察,可看到几条平行的彩色谱线,然后慢慢转动载物台,同时注意谱线的移动情况,观察偏向角的变化。顺着偏向角减小的方向,缓慢转动载物台,使偏向角继续减小,直至看到谱线移至某一位置后将反向移动。这说明偏向角存在一个最小值(逆转点)。谱线移动方向发生逆转时的偏向角就是最小偏向角。

1 用望远镜观察谱线。在细心转动载物台时,使望远镜一直跟踪谱线,并注意观察某一波长谱线的移动情况(各波长谱线的逆转点不同)。在该谱线逆转移动时,拧紧游标盘制动螺丝27,调节游标盘微调螺丝26,准确找到最小偏向角的位置。

2 测量最小偏向角位置。转动望远镜支架15,使谱线位于分划板的中央,旋紧望远镜支架制动螺丝21,调节望远镜微调螺丝18,使望远镜内的分划板十字刻度线的中央竖线对准该谱线中央,从游标1和游标2读出该谱线折射光线的角度 和 。

3 测定入射光方向。移去三棱镜,松开望远镜制动螺丝21,移动望远镜支架15,将望远镜对准平行光管,微调望远镜,将狭缝像准确地位于分划板的中央竖直刻度线上,从两游标分别读出入射光线的角度 和 。

4 按 计算最小偏向角 (取绝对值)。

5 重复步骤1~6,可分别测出汞灯光谱中各谱线的最小偏向角 。

6 按式(9)计算出三棱镜对各波长谱线的折射率。计算折射率n的数据表格3。

【数据记录及处理】

表3 测量最小偏向角

钠光波长

次数 游标1 游标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实验教师挂职学习报告[页2]_学习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教师,全文共 1404 字

+ 加入清单

实验教师挂职学习报告

四、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的方面

1、德育工作

学校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长远的发展,恩施市实验小学确立了“为孩子的持续发展和终生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和“学习型”校园、书香校园、数字校园的办学特色。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美、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创新。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不断探索新形式下与时俱进的德育教育新途径,与时俱进,形成了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为主旋律,以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养成为主的德育新格局,坚持周一升国旗与每周的班会相结合,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形成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爱国教育、集体教育的风景线。家校联合,定期举行班主任研讨会,邀请学生家长代表参与其中,共同商讨如何让孩子更好的全面健康发展。在国庆节前夕,召开“红领巾和祖国共同成长”的主题班会,班会由学生策划,教师指导。学生自编自演的三句半,快板等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主体鲜明,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2、教学、教研工作

学校重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坚持科研兴校,以创新教育为核心,全面深化教育科研。利用多种形式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展开讨论、通研教材。坚持每周开展一次集体教学教研集体备课活动,系统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和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及导学案内容的设计,扎实的完成了日常的教学教研工作。学校注重抓常规管理,强化全员的常规意识。学校的领导、教师经常深入课堂听课、评课,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提高。在开发校本课程方面,做了大量探讨性工作。在组办特长教育已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开设了英语、书法、素描、篮球、田径等兴趣班,做到时间、场地、人员、设施四落实。学期初教师制订实施方案,由教导处审核,组织实施,学生的特长得到了培养。每天的大课间都落实到位,既有全省统一的广播体操、集体舞又有自己学生的特色。武昌实验小学的搏击操武术操,学生整齐划一,刚劲有力的动作,恩施实验小学土家族的舞蹈,给人呈现的是一场视觉上的盛宴,学生的身体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健康育人”的教学宗旨得到充分体现。初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已发挥出越来越明显的教育作用。一年一度的“教育教学开放月”活动,让家长亲临课堂,零距离感受校园生活,与任课老师进行了细致交谈,了解学生、了解学校,表达愿望、增进互信。

3、快乐高效地课堂

361快乐快乐课堂第一次深层次地接触这个理念。“ 3”即课堂必须切实践行新课改理念的三个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6”即每一节新课学习中师生必须共同完成“六个环节”——解读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点拨拓展、测试纠错;“1”即“一准备”——充分作好课前准备。

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

铁律一:“先教后学”以学定教

铁律二:“先教后学”以学导学

铁律三:“温故知新”学会了才有兴趣

4、在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

让教师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师资队伍是学校软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把推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作为队伍建设的方向。把师资水平放在第一位,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师德是前提,观念是基础,培训是途径,业务是保证。开展教研、教改、教材的培训,学科、计算机的培训,跨学科研究,“带教制”和“导师制”都是有利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青年教师培养方案,尽可能将外出学习的机会留给优秀的青年教师,学校的重担压给青年教师,大胆使用优秀的青年教师,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锻炼、成长。

共3页,当前第2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毛用活性染料染色的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269 字

+ 加入清单

毛用活性染料染色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自行选取染料及设计工艺,掌握活性染料对棉的染色过程,巩固所学的活性染料对棉纤维染色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会自己设计工艺处方和工艺条件,并进行染色试验。

(2)学会活性染料吸尽率和固色率的测定

二、实验原理

(1)染色原理:活性染料是一种含有能与纤维起反应形成共价键的活性基团的染料,常见的活性基团有二氯均三嗪型、乙烯砜型和一氯均三嗪型等三种,它们的反应能力各不相同,所以采用的工艺条件也不同,分别采用低温、中温和高温进行染色。

活性染料染色时通过纤维对染料的吸附、染料扩散进入纤维内部达到上染平衡,加入碱后,染料开始与纤维发生反应而固着,并重新达到一个平衡。染后进行皂煮,除去并未与纤维固着的染料或水解染料,提高色泽的鲜艳度。

活性染料浸染的上染曲线

由于活性染料在水溶液中要发生水解,从而影响活性染料的利用率,为了改善上述情况,现在开发出双活性基团甚至三活性基团的活性染料,可以使活性染料的固色率达到80%以上。

双活性基染料常见的有:含两个相同的一氯均三嗪型如国内KE型活性染料;含一个一氯均三嗪、一个为乙烯砜型的染料如国内M型活性染料。

(2) 固色原理:  活性染料与棉纤维的反应在碱性条件下,纤维素能形成纤维素负离子,能和活性染料发生亲核取代、加成反应,进而形成染料--纤维共价键,二氯均三嗪型较活泼,只需在较低温度下即可反应,而一氯均三嗪型则需在温度较高、碱性较强条件下才能反应。影响此反应的因素有很多。染料与纤维与水的反应为平行反应,因为水也是亲核试剂,反应条件机理相同。染料一经水解即失去与纤维的反应能力,固色率大为降低。从反应动力学研究得到,固着反应比水解反应快40倍左右,染色时PH一般为10~11为宜,X型可用碱性较弱的小苏打,对K型,则采用Na2CO3、Na3po4,甚至NaOH。染色温度具体根据不同染料性能而定。促染用元明粉,加入要掌握一多二早,分批加入的原则。浴比尽可能小些,以提高固色率。水解染料的存在,对纤维有一定的亲和力,但不够大,它会染着于纤维上,皂煮时不能完全煮下来,有时还会污染到其它纤维,特别是KN型染料耐碱牢度不高,易造成污染现象。水解染料的存在也是湿摩牢度较低的重要原因

( 3 ) 加盐促染原理:

三、给定实验材料、药品及仪器

材料:丝光漂白棉布(各2g、8块)

药品:活性艳蓝K--GR,无水硫酸钠、碳酸钠、净洗剂EL-C

仪器:HH-4型数显式恒温水浴锅、电子天平、烘箱、锥形瓶 250mL、移液管 10ml、5ml,滴管、小吸球等。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染色工艺的设计

活性艳蓝K—GR 1%(owf)

无水硫酸钠30g/l

纯碱15g/L

吸附温度  50度

固色温度  90度

浴比20;1

净洗剂EL-C 20;1

(二)工艺曲线

(三)水洗工艺

水洗目的——除去未经固着的染料、盐及碱,使染色织物的pH接近中性。

工艺流程:皂煮洗(加入净洗剂EL-C,90 ℃,10min )——皂洗——热水洗

——冷水洗。

(四)操作步骤

1、称取织物小样2.0±0.1g;

2、选择活性染料活性艳蓝K—GR

3、准确称取染色工艺中的各种材料

4、准备4个锥形瓶,一个放40ml的标准染液(注:与染色的放入同样的盐和同样的碱用来做对比。)一个40ml的染液准备染色,一个放40ml标准的皂液,一个放40ml准备洗的皂液(注:用来做对比)。4个瓶放置在同一个水浴锅中

5.按照染色工艺曲线的步骤进行染色。

6 .测出该染液的最大吸收波长为602

7.吸色率的计算

(2)标准染液A的光密度计算:

将标准染液用250ml的容量瓶定容,再从中用滴定管取25ml染液滴定50ml的容量瓶、测光密度(注;在定容过程中要反复地把原锥形瓶中的残液到250ml的锥形瓶中)

A=0.436*250/40*2=5.45

(2)残液的光密度计算:

将染色残液用250ml的容量瓶定容(注;在定容过程中要反复地把原锥形瓶中的残液到250ml的锥形瓶中)

B=0.454*250/40=2.8375

(3)吸色率计算

E=100-B/A*100=52.7

8.

(二)实验操作步骤

1、配制浓度为2g/L~5 g/L的染料母液;

2、称取必要助剂的量;

3、根据染料的浓度、浴比的大小来配制染液,投入小样,按工艺要求及染色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染色。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

本次实验和“实验五 活性染料吸尽率和固色率的测定”实验,实验报告合并为一份,按论文格式书写,A4纸打印。

内容包括:

1、 中文题目 “棉织物的活性染料染色” (宋体,小四字体,居中)

2、 中文作者:姓名,单位(学号、班级),同组者(宋体,小四字体,居中)

3、 中文摘要:说明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宋体,五号字体,首行缩进两字符)

关键词:3-5个(宋体,五号字体,首行缩进两字符)

4、 英文题目:Dyeing of cotton with active dyes(times new roman,五号,首行缩进两字

符)

5、 英文摘要abstracts及关键词Key words(times new roman,五号,首行缩进两字符) 正文部分包括:

1、 前言(说明本实验的意义及目的)(宋体,小四字体,顶格)

(宋体,五号字体,首行缩进两字符)

2、 实验原理

2.1染色原理

2.2固色原理

2.3加盐促染原理

3、 实验部分

3.1实验材料、染化药剂及仪器:

3.2实验内容及步骤

(1)染色处方

(2)染色工艺曲线

(3)操作步骤

操作注意事项:

4、 结果与讨论

附上实验结果即染色小样,并对结果进行讨论分析

5、 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