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行为汇总两篇

浏览

1822

范文

2

篇1: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实验工作报告_工作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413 字

+ 加入清单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研究实验工作报告

这是一篇关于工作报告的范文,可以提供大家借鉴!

我们研究的市级“”规划课题“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到目前已运作两年,这期间在区教科室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学校领导及校教科室的指导下,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经历两年的思考、研究和实验,已达到预期效果,初步完成了研究任务,现就实验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和关心支持是搞好课题研究的动力。

科研兴校,科研兴园已在北门小学唱响,领导非常支持教师参与课题实验工作,从我园课题立项以来,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学校教科研室每学期都进行科研督导、检查、验收,并请区教科室专家进行指导,如实验方案的修改,资料的汇编都给予了极大的帮助,我们明确了研究的方向、目标,给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更广更深的指导。

二、落实组织机构,保证课题的开展。

1、成立课题小组

刘真园长:主要负责课题的行政领导,组织管理资金疏通等工作。

孙玉梅:负责撰写实验阶段性计划、总结、实验报告、工作报告、收集汇编资料。

2、实验教师分工明确

中、小班一线教师主要负责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研究。

大班一线教师主要负责幼儿学习习惯,交往能力,文明礼貌等习惯的研究。

三、加大资金投入,为课题实施提供保障 为了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提供理论学习机会,学校为每人提供100元的订阅杂志,鼓励教师自费订阅杂志。为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创设更多的条件和机会,学校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投资50多万元,每班配备电脑,提供教师收集信息的条件,又配备了综合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科学发现室,充实各班区角活动内容,幼儿在这里学习合作、交往、学习、帮忙、分享和探索,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这里渐渐萌发—实践—形成,老师在这里观察、记录、调整自己的实验方案,写了许多的教育活动笔记和活动观察记录,为教师的论文写作提供了大部分素材。

四、健全制度,强化激励机制、规范研究过程。

在开展课题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前期有规划,中期有记录,后期有总结,积累原始资料,立足本园实际实际进行实践,以实践—理论—再实践来验证我们的过程。

(一)健全制度。

1、管理制度:

a课题研究过程包括开题、计划分解、操作实施、中期总结汇报、补充拓展、材料收集。

b市级课题每学期不少于6节实验课。

c接受校教科室对课题研究过程的监督、检查,并定期向校教科室汇报课题进行情况接受其指导。

2、目标考核制度:我校不仅将教师的教育教学常规纳入年度考核目标,还把课题按省、市、区等级别纳入考核制度。

3、学习制度:课题组成员定期进行理论学习、培训,写出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

4、资料收集制度:由专人负责收集资料、验收并归档。

(二)规范研究过程。

实验资料反映了实验研究的过程,是原始资料,是以后实验效果推广的依据,实验课题一启动,就布置每学期资料。每位教师每学期不少于10000字段理论笔记,每周一篇教育活动笔记,一篇观察笔记,每周一上一节养成教育课,每学期至少追踪调查一名幼儿,一篇有关幼儿行为习惯的论文,一篇实验总结或经验交流,两篇有理论价值的中心发言,每位实验教师每学期好要收集一名养成教育的名言,一首儿歌,一首歌曲,或者一幅图片,一个谜语等,还要根据本班幼儿实际情况自编一首儿歌。两年下来,经过教师的辛勤努力,我们编了幼儿养成教育教师使用的大班、中班、小班的手册(见附录),以及家长使用手册等,更好地指导教师、家长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从而也更加规范了实验过程的实效性。

共7页,当前第1页1234567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养成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卫生,全文共 2226 字

+ 加入清单

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养成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有段名言: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段名言意思是说:习惯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的。有了好习惯的孩子是走遍天下都可以放心的孩子。可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件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而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保证孩子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因此,培养幼儿特别是小班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就更重要了。由于他们的认识水平较低,自控能力较弱等特点,在教育过程中我发现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小班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呢?我开展了实验研究,努力探索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有效途径。

二。研究步骤与方法

第一阶段:前测阶段。利用调查问卷法,调查幼儿原来的卫生习惯。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利用行动研究法和观察法。

第三阶段:效果对比。调查问卷法。

第四阶段:汇报研究成果,进行反思。

(一)为了全面的了解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基本情况,我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了问卷调查,为了确保问卷的真实性,采取了不记名形式。我此次问卷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召开家长会,向家长说明此次问卷的目的;第二步,指导家长进行填写问卷,要求必须真实;第三阶段,进行汇总。我共对全班44名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汇总,统计这些问卷,我掌握了比较实际的真实的情况。

(二)据此情况,我实施中的操作方法如下:

1.在一日生活各环节中养成幼儿生活卫生习惯

《幼儿园快乐与发展》教师指导用书中指出:小班幼儿主要的活动方式是游戏化的一日生活,幼儿园应充分认识和利用一日生活各种活动的教育价值,通过合理组织、科学安排,让一日活动发挥一致的、连贯的整体的教育功能,寓教育于一日活动中中。可见,培养小班幼儿的行为习惯在一日生活中进行渗透是首先想到的途径。我在一日生活各环节中制定规则,吃饭时做到饭菜搭配,不掉饭粒,不玩耍、不说话;吃晚饭要擦嘴漱口,午睡要保持安静。有正确的睡姿;玩具掉了及时捡起来等。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逐步引导幼儿做到。这样坚持下来,幼儿的行为习惯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形成了。

2.树立榜样的作用

根据小班幼儿爱模仿的特点,我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幼儿树立榜样。见到地上的纸屑主动捡起,饭前便后洗洗手,吃完饭立刻漱口擦嘴,见到玩具丢在地上弯腰捡起,口渴了喝点白开水等。如果有的孩子做得比较好,我就把他作为幼儿学习的榜样。比如唐笑小朋友收拾玩具动作比较快,玩具放得也很整齐,我及时表扬到:“笑笑小朋友收拾玩具很快,放的也很整齐,你们要向他那样。”浩浩洗手的动作很规范,我在班上树立榜样:“孩子们,你们洗手的时候,看看浩浩小朋友。他洗手的姿势很正确。”让孩子们知道,怎样做才是对的,也为幼儿树立了明辨是非的思想。

3.在教育活动中,用儿歌、故事游戏等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养成幼儿的行为习惯。

在常规活动中,洗手、入睡、穿脱衣裤是常见的三项活动。在培养和训练中孩子不是把先后顺序弄错,就是细节达不到要求。在情中之急我想:为何不把它们编成儿歌,这样既可以熟练地掌握要领又能掌握动作的先后顺序。如在指导幼儿洗手时,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儿歌:“搓搓小手心,搓搓小手背,两手搓一搓,搓搓大拇指,手指勾一勾。谢谢水,滴滴答。”在指导幼儿漱口时我们学习了这样的儿歌:“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抬起头,闭上眼,咕噜咕噜吐出水。”小班幼儿常把假想当成现实的特点决定了它们爱听故事。我利用这个特点,指导幼儿吃饭不掉饭粒时讲了《漏嘴巴与大公鸡》的故事,孩子们通过看、听、表演的形式,在玩中学会了正确的进餐方法。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是幼儿园的特殊原则,我们通过娃娃家的游戏,小宝宝睡觉的时候哭了,引导幼儿知道趴着睡觉的姿势是不正确的,从而知道睡觉的正确姿势。

4.家园共育,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纲要》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而现代家长中,家长对幼儿过分溺爱,怕让孩子吃苦,认为孩子小,需要成人“无微不至”的照顾,等将来长大了,习惯就自然养成了。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习惯要从小培养。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只靠幼儿园是远远不够的。家庭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在开学初,利用家长会,我向家长介绍了本学期幼儿生活卫生方面的培养目标。让家长心里有数。告诉家长,要率先垂范,为幼儿做出榜样,并时刻监督自己孩子的行为。我还利用“家园联系栏”向家长宣传幼儿在园的表现。及时与家长沟通。每学期末,表扬几位优秀家长。

(三)效果与反思

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效果很显著,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减少了不良的生活卫生问题,逐渐养成了良好的习惯。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在对幼儿实施良好的习惯养成教育的过程中,为了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我进行了反思。

1、要循序渐进,不要操之过急,

2、要家园一致,保教结合,形成合力。

3、持之以恒,不能时紧时松。

4、重生活体验,不空泛说教。

总之,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要在教育中尊重幼儿的人格,尊重幼儿的愿望和需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利用幼儿一日生活、榜样、游戏和家园共育等形式逐渐养成,在各方面不断重复练习。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会方法,并在教师指导下形成稳定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